179-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DESIGN No.179-2022-08(精華版)

Page 1

179

Botanical: Observing Beauty 綠之緣.植藝萬千專輯 08

AUG 2022

高第在上帝的創造中探尋靈感/藝術拍賣之台前幕後特別報導:專訪麥景力、郭東杰、何詩慧、王浩東 聚焦畢卡索特別報導/藝術家工作室專訪趙剛/藉物之思特別報導:專訪陸先銘、徐薇蕙、齊簡




編輯手記 Message from the Editor ( artcollect.design2@gmail.com )

最富創造力的大藝術家 植物與生俱來便令人心生好奇。我們如何看待植物?它們是大地 之母送給人類的禮物。從希臘植物學家至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由 啟蒙時代的百科全書編撰者到19世紀的植物獵人、博物學家、彩飾

2022年8月1日出刊/第一七九期

▎2007年10月5日創刊 ▎創辦人:何政廣 ▎

編 輯 者 藝術收藏+設計編委會 發 行 人 何政廣 編輯小組

王庭玫

謝汝萱

吳家瑀

林容年

許玉鈴

羅珮慈

柯美麗

廖婉君

郭秀佩

王孝媺

吳心如

周亞澄

曾筱如

韋怡忻

郭東泰

陳明聰

畫師、花匠、園藝師……,人人都極力捕捉花瞬間消失的美態。當

執行主編

林志鴻

植物學家對珍貴的植物標本進行研究和分類時,花展現了我們和大

執行美編

張娟如

自然的關係。探究植物生理學的法則,為藝術家呈現出花那神祕的

特約攝影

何樹金

廣告總監

黃淑瑛

廣告業務

簡鈺文

會計主任

陳慧蘭

對於植物世界認知的發展,也反映了植物如何令人入迷,8月專輯

訂戶業務

朱惠慈

「綠之緣.植藝萬千」試圖一探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

發行業務

孫嘉亨

特約撰述

劉 俐 黃春英 楊識宏 劉晞儀 高千惠 李婷婷 周東曉 耿殿文 陳瀅如 馬唯中(美國) 何玉郎 陳英德 唐忠珊 廖瓊芳(巴黎) 陳 鈞(英國) 丘彥明 劉粹倫(荷蘭) 徐芬蘭 周芳蓮(西班牙) 吳曉芳 邱馨慧 黃士誠(日本) 劉欽棟 伍 常(香港) 楊爾寧(韓國) 致 穎(德國) 方振寧 周文翰(北京) 林 藝 沈奇嵐(上海)

面向。植物學文集當中盡是文化與科學的往事――不同年代繪圖師 描繪的方法、勾勒刻畫的品種和採用的繪畫技巧……,顯示了我們

提起高第,人們很自然地將他在巴塞隆納的聖家大教堂 (Sagrada Família)聯想在一起。這一座蓋了約140年,至今尚未完 工的大教堂,在未來的10年內有機會全部完工。巴黎奧塞美術館舉 辦高第大型回顧展,距離法國境內的上一檔高第大展已將近50年, 該展覽吸引了許多觀眾,顯示這位西班牙大師魅力依舊。高第不僅 是加泰隆尼亞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的代表人物,至今仍然深

International Editor

陳慧玲

Victoria Lu

深影響著西班牙的藝術家。 1975年,在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逝世的兩年後,法國 傳記作家皮耶.卡班(Pierre Cabanne)出版了《畢卡索世紀》(Le

Siècle de Picasso)一書,奠定了後世將畢卡索的藝術實踐視為現 代藝術的起點的基調。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舉辦「畢卡索 世紀」名作展,聚焦於畢卡索與藝術家、詩人和知識份子之間的互 動,梳理畢卡索長達70年的藝術探索的各個時期,將藝術家放回他 所處的時代與地理脈絡,重新呈現畢卡索這位20世紀最知名且最具 影響力的藝術家與同時代藝術家群體的作品。 畢卡索在幾個關鍵階段幫助確立了歐洲藝術史的進程。然而,在 他的作品中仍有許多迄今尚待發現的面向。例如,畢卡索對葛利哥

發行 藝術家出版社 社址 106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電話 (02)23886715.23886716 傳真 (02)23965707 郵政劃撥 50035145 戶名 藝術家出版社 北京辦事處 總監 許玉鈴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院六號樓(今日畫廊二樓) 郵編/100022 電話/(86-10)58760011分機308 中部廣告代理 長江廣告 電話/(04)23727658 傳真/(04)23721047

對應,一是自身所培養的美學觀念,各方面交織在一起成為所謂自

總經銷 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02)2917-8022 源成書局(0823)32357 長春書店(0823)534023 香港九龍 藝文圖書公司.啟文書局有限公司 新加坡 友聯書局 吉隆坡 集珍莊 Kedah 賴耀發 韓國 中國書畫公司 電話/7336541 馬來西亞分銷處 白屋書坊 電話/03-2072-7412 紐約 Good Year Co., Chinatown Trading Co. 中國經銷商 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業務電話(86-10)58760591、(86-10)58760592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今日美術館2號舘B1層 郵編/100022

我。社會變遷、種族文化與個體身分的認同感是趙剛多年來思索的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17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的熱情,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明顯的痕跡,巴塞爾美術館的「畢卡 索—葛利哥」特展提出了一種全新視角,重新研究比對他們的創作 後,發現畢卡索沉浸在葛利哥藝術的時間以及深度,不僅比你我所 想像的要強烈得多,而且也持續更長時間:包括立體派畫作中,以 及畢卡索所有後續階段的作品,葛利哥的影響力都清晰可見。 對既定事物的質疑,以及現實生活的感悟,讓趙剛自華爾街投 行工作轉回藝術創作時,首先要探索及思考的就是自我的價值。 趙剛認為,藝術作品直接反應的是創作者的狀態,一是生理結構的

金門

問題。從北京到紐約,由藝術領域跨足至華爾街,資本市場運作及 菁英主義思想對應現實生活的衝擊,促使趙剛進一步探索人類歷史 以反思自我價值,並藉由繪畫抒發內心感受。 原住民藝術是連續統整的文化集合體,我們得以由其中發現新舊 的交替、物質與文明的衝突,以及觀點的碰撞。早在文字發明之 前,原住民就已經透過藝術、歌舞和傳奇故事的結合,傳承重要的 文化知識。他們的作品提供了一系列的視覺對話,以探索創新與傳 承如何激發關於藝術的全新思維模式。澳洲原住民藝術家薩莉.加 博里(Sally Gabori)於2013年代表澳洲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在短短 幾年內,她的作品被全世界主要的博物館收藏,掀起了全世界關注 大洋洲土著文化的熱潮。對於生命的原鄉,加博里說:「這是我的 土地,這是我的海洋,這就是我。」對她而言,一切盡在畫中。

零售價 新台幣220元 全年 2200元 二年 4200元 平郵/港澳 一年US$95 二年US$190 平郵/亞太及其他地區 一年US$105 二年US$210 航郵/亞洲區 一年US$170 二年US$340 航郵/港澳 一年US$145 二年US$290 航郵/歐美非洲區 一年US$175 二年US$350 請寄支票或匯票至台灣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藝術家出版社 支票抬頭 Artist Publishing 印刷廠 科樂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刊圖文,保留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 法律顧問:蕭雄淋



聚焦畢卡索特別報導

藝術熱新聞 008

大象藝術首次登場2022雅加達藝術博覽會/十三行 博物館「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文心藝所「奈瑞・ 巴格勒米安」台灣首個展 009 X光揭露梵谷〈農 婦的頭像〉背後隱藏的自畫像/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 歐姬芙罕見紙上作品/舊金山藝術學院宣布永久關 閉 010 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開幕/義大利政 府禁止拍賣200萬美元真蒂萊斯基畫作/佳士得推出 「Christie's Ventures」風險投資基金

品牌、科技、新思維

● 封面圖版/

巴塞爾美術館「畢卡索─葛利哥」特展 ◎吳礽喻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032 亞洲藏家帶動收藏品味與全球市場的轉變 麥景力暢談拍賣生涯與市場觀察 ◎韋怡忻 034 與藏家建立高效率且深度的良好溝通 037 一期一會,善待每件拍品與每口競價

文物專欄

Antoni Gaudi, Projet pour l’église de la Colonie Güell.

026 大師之遇,畢卡索與葛利哥的跨時空對話

郭東杰掌握客戶關係與拍賣節奏的要訣 ◎林志鴻

011 愛 L'AMOUR II ◎陳郁秀

高第為桂爾集團工業社區 的教堂所繪製的設計圖

018 打破孤獨天才的神話:畢卡索藝術創作的人際與地理關係網 墨爾本維多利亞美術館「畢卡索世紀」展 ◎林芝禾

何詩慧分享站上拍賣台的機緣與信念 ◎林志鴻

014 來自外太空的寶石 ◎戴忠仁

040 拍賣需為買賣雙方的利益尋求平衡

藝術龍門陣

王浩東分析珍稀佳釀買家喜好與時俱變 ◎韋怡忻

016 人間有味是清歡 紀念兄長熊宜中 ◎熊宜敬

August 2022

No.

179

C O N T E N T S

封面紀事:建築焦點

在上帝的創造中探尋靈感 098 巴黎奧塞美術館之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特展 ◎廖瓊芳

藝術家工作室 042

080 藝術最終是解決自己的問題

8月專輯:

Botanical: Observing Beauty 綠之緣.植藝萬千專輯 ◎林志鴻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趙剛 ◎許玉鈴

設計博覽 090 情感偶發的日常與模組化現實 2022米蘭家具展 ◎洪昱溱

044 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植藝萬千」藝術展 ◎林純雅 052 形塑景觀,自造樂園 從性格特異的花園看英國文化的「古怪」傳統 ◎林芝禾 056 渾沌初闢,生命的原始湯 自然史與人類世的怪奇寓言 ◎詹育杰

珠寶美學 094 百年尋夢,傳奇典藏臻品 ◎林純雅

藝術視界 108

原鄉故土的生命印記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 薩莉.加博里回顧展 ◎洪昱溱

110 夢境般的失憶圖像 塔蒂安娜.杜薇營造素描的雕塑感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藝術大觀 060 流動於真實與浪漫之間 戰間期英國藝術面面觀 ◎林芝禾

114 會黏人的土地「療育」了他們 寄情池上,被綠意召喚的駐村藝術家 ◎古碧玲

藝術博覽 065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 孕育藝術收藏風 氣10年有成,主題策展已成趨勢 ◎編輯部

市場觀察 066 時尚花都的藝術桂冠 復甦中的巴黎藝術盛景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68 征服者入侵 張恩滿「非洲大蝸牛」的黏液絲路 ◎賴志婷

對話藝術家系列:藉物之思

茶器與茶葉收藏運用 118 尋味山頭氣 曼松貢茶.芽裝沉香的修煉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奧爾多.羅西之城市建築視野・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22

特別報導

072 陸先銘 與數目共感的時光印痕 ◎韋怡忻 074 徐薇蕙 日常事物中的隱喻知情 ◎韋怡忻

創意萬象 126

076 齊簡 表象缺席的邊際維度 ◎韋怡忻

播客藝聞 078 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麗奈特.伊阿德姆— 博阿基耶(Lynette Yiadom-Boakye)/盧西安.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莉迪亞.佩蒂特(Lydia Pettit)/田中 功起(Koki Tanaka)/阿弗列多.加爾(Alfredo Jaar) ◎山崎二十一

◎Jade Hong

樂高®校園,歡樂的家外之家/123 以剖面為立面 的蘇州伴宅/124 數位科技交糅文化行銷錨點/ 125 萬寶龍之家:書寫藝術的原點 ◎林志鴻 野老朝雄之幾何美學/何翔宇「掛得比較低的果實」 個展 127 逸春珍藏台灣 1960 年代出口老茶/手 繪刷染:京都工藝織旅 128 夏花初綻的山林詩語 /蕞爾之島.月讀島嶼 129 斯堪地那維亞的人文 精神/分享微笑的正能量

藝想創見 130

當思緒定格於影像未及之處 的疏離與自適 ◎林志鴻

廣告索引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封面裡 /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 / 臺北市立美術館 5 / 大象藝術空間館 7 今日美術館 封底

安迪.薩莫斯鏡頭下



大象藝術首次登場2022雅加達藝術博覽會 雅加達藝術博覽會(ART JAKARTA)為東南亞區域藝術的核心,也是最受期待的 藝術活動之一,在2022年8月26至28日將再度於雅加達會議中心舉辦,由印度尼西 亞當地集媒體、餐飲、酒店、汽車等業務為一體的控股公司MRA集團(Mugi Rekso Abadi Group)主辦,今年已邁入第十二屆,匯集62家參展商,其中包括39家本地畫 廊和23家國際畫廊共同參與這場藝術盛宴。 大象藝術以「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獨樹一格的畫廊品牌形象立基於台灣,以 抽象、觀念藝術為畫廊的推廣主軸;自2007年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際藝術博覽 會推廣當代藝術,包括西班牙「拱」之大展、CONTEXT Art Miami、Art Central、 Art Stage、Art London、KIAF、LA ART SHOW、ART FAIR TOKYO、ART TAIPEI等等, 尤其2013與2015年更參與兩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2022年首次參與雅加達藝術博覽 會,將於C7展位亮相8位藝術家作品:貝弗莉.巴爾卡特(Beverly Barkat)、宋璽 德、林世雍、洪譽豪、許維頴、張若綺、黃贊倫、黃至正,希冀透過藝術家們多元 的觀點與媒材,帶給觀者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

黃贊倫 模型金魚 油彩、油色性鉛筆 88x88cm 2022

十三行博物館「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 以藝術創作讓「時間」得以被觀者體驗,特展「考古與當代冶 煉特展」是十三行博物館首次的對話性創作邀請展計畫。作為一 門引發當代人想像「過往」的嚴謹科學,「考古學」一直是各類 型藝術創作中的重要繆思,因此,展覽邀請當代藝術家劉柏村以 當代鐵雕回應十三行的鐵器文明,讓考古文物及研究透過藝術的 想像與審美的體驗,以更為貼近身體經驗的方式被大眾認識。 藝術家劉柏村以「未來」視角在作品空間中重塑「考古遺址」 的時間尺度。讓「當代」的作品,成為「未來」預想的「遺 跡」。此外,展覽更跳脫物件陳列室的概念,將整體空間構成, 演繹為一個完整的感性場域,使空間中的所有元素共構為一件特 定場域裝置的作品,其中,「時間」在展覽中成了不可見卻可感 劉柏村 鋼鐵之上 鋼鐵、霓虹燈、電子控制器 尺寸依場所而定 2022

知的雕塑維度,藝術家所鑄造的乃是個人對於考古學、未來學以 及當代藝術的感性認識,並將展場熔冶成一個完整的審美場域。

文心藝所「奈瑞.巴格勒米安」台灣首個展 文心藝所(Winsing Art Place)即日至10月16日舉行「奈瑞.巴格勒 米安」台灣首個展。巴格勒米安於1971年出生在伊朗伊斯法罕,1984年 因政治因素與家人搬遷至德國柏林,其創作以雕塑為主,與其他跨領 域主題交織,跨足攝影、繪畫與裝置。巴格勒米安運用多元媒材組合創 作,經常見以金屬結構將材質互相支撐、構築的模樣,可以及身體姿態 和體內結構的隱射。 「不穩定」是她反覆討論的主題,雕塑中有許多看似單薄纖細的結 構,近乎要崩塌傾斜,卻又支配整個展覽空間的物件。〈Maintainers〉 在展間以彼此依存的樣態呈現,特性截然不同的金屬鋁鑄件、彩色蠟和 漆面支架,以一種具依附關係的景象互相平衡,藉由外力得以穩定,蠟 質的表面也使人聯想到身體。另一個展出的系列為近期創作的〈Misfits F〉,靈感來自為孩童設計的組裝玩具,看似完美吻合的結構,卻無法 滿足觀者的期望,因而產生挫敗、失望的感受,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同時以女孩肖像古怪的表情,暗指拒絕按規則行事、不可預測的狀態。 奈瑞.巴格勒米安2021年作品〈Misfits F〉

8


X光揭露梵谷〈農婦的頭像〉 背後隱藏的自畫像 在蘇格蘭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於 7月30日舉行的「品味印象派:從米勒到馬諦斯的現代 法國藝術」(A Taste for Impressionism: Modern French Art from Millet to Matisse)展覽中,一幅梵谷早期作品〈農婦 的頭像〉(Head of a Peasant Woman)在進行展前X光透 視檢測時,竟顯露一幅隱藏於原作背後不為人知的梵谷 自畫像。 生前財務拮据的梵谷,為了節省開支,經常重複使用 畫布的兩面來進行創作。〈農婦的頭像〉描繪一名來自 荷蘭紐南鎮(Nuenen)的當地婦女,梵谷曾於1883至 梵谷 Scotland

農婦的頭像 油彩畫布、厚紙 46.40x35.30cm 1885 © National Galleries of 〈農婦的頭像〉背後梵谷自畫像的X光影像 ©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1885年間居住於此,然而,背面的自畫像則被認定為畫 家1886年移居巴黎後所繪製。在移除層層裱裝的紙板與 膠水,並透過X光掃射後,〈農婦的頭像〉背面顯現一

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歐姬芙罕見紙上作品 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將於2023年4月9日舉辦「喬治亞.歐姬芙:

名戴著帽子且留有鬍鬚的男子輪廓,脖子上繫著一條圍 巾,儘管右側臉部受陰影籠罩,左半部臉龐流露出的強 烈目光,卻於影像中清晰可見。

觀看需要時間」(Georgia O'Keeffe: To See Takes Time)展覽,集結歐姬芙 120多件罕見的紙上作品,展現藝術家如何透過木炭、水彩、粉彩和石 墨,來重新審視作品的有機形式。這將是第一場專注於探索歐姬芙系列 創作過程的美術館展覽,同時也為紐約現代美術館自1946年以來,所舉行 的歐姬芙首次個展。 在漫長的創作生涯中,歐姬芙持續重新審視、改造,並轉換介於實際 觀察與抽象想像之間的題材。1915至1918年是其最具突破性的實驗時期, 她也於後續40年在紙上進行無數創作。即便歐姬芙逐漸轉為油彩繪畫,她 的重要系列如1930年代的花卉畫作、1940年代的肖像,以及1950年代的鳥 瞰景觀繪畫,皆再次體現了她對紙上創作的投入與奉獻。 喬治亞.歐姬芙 O'Keeffe Museum

晚星三號

水彩、紙、木板

22.7x30.4cm

1917 © 2022 Georgia

舊金山藝術學院宣布永久關閉 在歷經兩年財務困境、疫情影響,以及多次合併嘗試後,具151年悠久歷史 的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宣布於7月15日永久關閉,原先 與該校計畫合併的舊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則於同一天稍早 退出了自1月以來進行的收購協議。根據校方,舊金山藝術學院將重整為非營 利組織,以「保護其名聲、檔案與遺產」。 儘管如此,許多事情仍有待解決,如校園中標誌性且珍貴的迪亞哥.里維 拉(Diego Rivera)1931年壁畫〈展示城市建設的壁畫製作〉(The Making of a Fresco Showing the Building of a City)。2021年初,校方領導階級曾考慮出售壁畫 以減輕學校債務,然而,此一消息立即引起校園群體廣泛反對,進而促使舊金 山監事會將該壁畫指定為歷史性地標,現今估價高達5000萬美元。今年春天, 安德魯.W.梅隆基金會(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也撥款20萬美元,作 為修復壁畫之用。(整輯╱韋怡忻) 舊金山藝術學院中的迪亞哥.里維拉1931年壁畫〈展示城市 建設的壁畫製作〉。 Courtesy of 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藝術收藏

設計

9


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開幕 南印度首間大型私人藝術博物館─ 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The Museum of Art and Photography),在疫情再三推延後,將於12月11日向公眾開 放。根據館方,新建立的藝術與攝影博物館,將致力於填補該國許多美術館 當今所面臨的「破碎狀態」。 由企業家與藏家阿比謝克.波達爾(Abhishek Poddar)開啟計畫,新博物 館坐落於該國蓬勃發展的「矽谷」區,並由邦加羅爾建築事務所馬修與葛旭 (Mathew and Ghosh)操刀設計占地逾4000平方公尺的建築,共橫跨四間展 廳、一間咖啡館、頂樓餐廳、容納130席的禮堂、圖書保存區,以及開放學者 使用的研究圖書館。波達爾也為博物館館藏捐贈了基礎藏品,在後續委託和 其餘藏家貢獻後,現已超過6萬件藝術品和手工藝品,記錄了自12世紀到今日 的印度文化歷史,廣及攝影、民間藝術、紡織品、設計,以及當代與20世紀 藝術。

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的建築數位彩現圖 Courtesy of MAP 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即將舉行印度藝術家喬蒂.巴特(Jyoti Bhatt) 首場攝影回顧展 Courtesy of MAP

義大利政府禁止拍賣200萬美元真蒂萊斯基畫作 義大利政府近期宣布,禁止維也納拍賣行「Dorotheum」拍賣17世紀巴洛克 女性藝術家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畫作〈羅馬人 的慈悲〉(Caritas Romana)。當局負責監督文化資產的犯罪部門表示,兩名 匿名賣家試圖隱瞞作品真實歸屬,將畫作歸為真蒂萊斯基的追隨者所繪製, 以獲得義大利文化部授權的作品出口許可證。 身為17世紀在男性主導領域工作的女性畫家,真蒂萊斯基向來以其開創性 繪畫聞名。作為畫家歐拉席奧.真蒂萊斯基(Orazio Gentileschi)的女兒,她 於20歲開啟創作生涯,並受卡拉瓦喬(Caravaggio)風格深度影響。她的作品 時常取材自聖經與神話情節,於畫面中強調女性所遭遇的困境,並賦予她們 勇於採取行動對抗的精神,來展現女性的力量。〈羅馬人的慈悲〉現今估價 超越200萬美元,預計將由義大利政府捐予當地美術館收藏。

佳士得推出「Christie's Ventures」 風險投資基金 佳士得於7月18日宣布推出全新風險投資基金「Christie's Ventures」,志在為產品對藝術市場具潛在影響力的新興科 技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回顧2021年,在數位藝術家Beeple 〈每一天:前5000天〉NFT作品以破紀錄的6930萬美元成交 後,佳士得也成了首間跨足NFT藝術領域的拍賣行之一。 根據「Christie's Ventures」風險投資全球主席德溫.塔克 (Devang Thakkar),新創的風險投資基金將專注於研究三 大項目:如加密貨幣與NFT的Web3.0創新、藝術品消費與 觀賞模式的技術提升,以及與藝術相關的金融產品,透過 新技術使藝術購藏變得更為容易,同時,有效地追蹤與記 錄藝術品所有者,並進一步確保NFT數位交易的安全性。目 前,「Christie's Ventures」已向一間名為「LayerZero Labs」 的科技公司提供首筆投資,致力讓用戶在不同區塊鏈上無 縫地轉移資產。 真蒂萊斯基 羅馬人的慈悲 油彩、畫布 121x147cm 17世紀 © Carabinieri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quad via AP

10

(整輯╱韋怡忻)


品牌、科技、新思維

愛 L'AMOUR II |陳郁秀(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前公廣集團前董事長、台灣大學兼任教授)

撰文

圖版提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愛!要珍惜 陳慧坤這幅〈母愛(一)〉是我的大媽抱著大姊的寫 生,畫中的母親深情地凝視著襁褓中的女兒,而天真的 小嬰兒無邪安詳地吃著奶⋯⋯她的小手輕觸母親,溫暖 正如電流般擁抱著小小身體⋯⋯誰也沒料到,兩年後大 媽就因病去世,而大姊只得託寄姑媽家中,唯有周末時 刻,爸爸不必教書,返家照顧,父女相依為命。雖然後 來有了二媽和我媽媽,但大姊畢生還是覺得遺憾,心中 仍有那麼一點永遠的痛⋯⋯。1968年我由巴黎返台舉辦 巡迴音樂會,有天晚餐後姊妹閒聊,當時大姊已是三個 孩子的母親,她對我說:「郁!妳在台上演奏時充滿 自信,可以打開胸懷盡情表現,說實在,我很羨慕⋯ ⋯而我永遠沒有安全感,即使在作畫時(大姊畢業於師 大美術系,是位畫家,也是老師),就是無法自由自在 陳慧坤 母愛(一) 油畫 20F 1932

⋯⋯。生活中我害怕失去,雖然媽媽也疼我,但是就是 不一樣⋯所以妳要珍惜,妳比我強韌、熱情、樂觀,因 為妳擁有全部⋯⋯。」我了解姊姊的感受,很為她難 過,是「失去的、未能擁有的愛是最美的記憶⋯⋯」她 又說:「我在畫畫時,也常會想到我的媽媽會如何欣賞 我、指導我的作品?」因為大媽是位美術老師⋯⋯。我 站在畫前,耳邊響起姊姊的話,爸爸的畫筆彷彿在眼前 揮動,是立體的筆觸,讓大媽的雙眸明亮有神,發散出 強烈的能量,這似電的光的力量,好像要牢牢地擁住小 嬰兒,難道大媽知道她不久就會離世嗎?畫作是1932年 的油畫作品,經過八十多年的時光,已逝的大媽和大 姊,仍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只能說「愛要及時珍 惜,生命有限,但精神永存⋯⋯」

愛的力量 這幅攝影作品是藝術家謝春德在2015年為我的母親 陳莊金枝女士所拍攝的;那年,母親九十好幾,開始 有失智症的前兆,但她仍擁有怡然自得的神情和天使 般的笑容⋯⋯。母親是一位受日本教育彰化高女畢業 藝術家謝春德在2015年為我的母親陳莊金枝女士所拍攝的照片

的的小學音樂老師,彈得一手好琴,擁有天籟般的歌

藝術收藏

設計

11


手打人⋯⋯全家都慌了,有時她生氣時會直 接將弟弟趕出門⋯⋯。失智的人常會傷害身 邊最親的親人,弟弟是最孝順父母的兒子, 照顧父母三、四十年了,從無怨言,也因 此,我才能專心工作,一直以來,我對弟弟 只有由衷的感恩。沒想到,母親卻直接對著 他和弟妹出手⋯⋯!所以弟弟總在大門口玄 我與母親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策畫一系列「愛!別走開」午後音樂會

關放著一個小旅行袋,準備隨時被趕出門。 我們屢次勸阻無效,忍不住會因老人家的不

聲,為了我們,放棄自己在職場上的機會,全心全力照顧

理智而生氣⋯生活好似無解了⋯⋯。是的!我的媽媽已經

三個孩子和藝術家爸爸。她除了深入藝術,更是擅長拈花

不是從前的媽媽了,我以前有任何困難,只要一聲:「媽

惹草,人人稱她是「超級綠手指」,花園中因她的設計,

媽!我⋯⋯」就能迎刃而解,我的靠山、我的精神堡壘完

四季綠意盎然,花兒千姿百態,充滿朝氣,其中,茂盛的

全崩塌了⋯⋯。

繡球花,是我們母女心靈相通的媒介,這感應源自於我留

之後,在閱讀大量資訊和醫生及朋友們的引導下,我們

學巴黎的年少光陰。每年繡球花盛開時,正值我一年一度

開始能直面問題進入討論⋯⋯。在歲月流逝中,經驗明示

唯一的進階考的時間點,我的母校法國國立巴黎音樂學

我們「愛」沒有身份的特質,我和媽媽由「母女」到「女

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e Supe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

母」的關係,在「時間輪」與「記憶輪」完全不同了;以

是法國最高音樂學府,所有法國著名音樂家,從貝遼茲

前我由女兒角度仰望媽媽;媽媽漸漸失憶後,我重新由不

(Hector Berlioz)以降,到聖桑(Camille Saint-Sa ns)、佛

同角度來認識她⋯⋯。她生活在另一個平行的空間,反而

瑞(Gabriel Fauré)、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德

是我們兒女要加緊腳步來認識另一個空間中的母親,對虛

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乃至20世紀的梅湘(Olivier

實交錯的未來,每天等著我們的是探索、了解和行動⋯

Messiaen)、布列茲(Pierre Boulez)等,均出身於此,其

⋯。觀點改了,角度改了,方式改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校制特別、專業訓練過程嚴謹,一年僅考試一次,而且是

⋯,唯有之間的「愛」沒有變,它滋潤著我和弟弟,繼續

限時現場考。一年一次!不可有閃失,當然壓力特大。在

往前走。

台灣的母親,只要看到繡球花開時,她的胃就會痛起來,

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接不知的未來;看似綿延

她是音樂人,母女同感連心,她的胃病一直到我畢業後才

不絕的辛苦照顧過程,內心雖充滿害怕,但對已逝的昨

漸漸趨緩。直到今天,只要看到繡球花,媽媽就會說起:

日、進行中的今日和未知的明日,都必須學會坦然接受⋯

「當年妳考試時⋯⋯。」我感恩上蒼,至今能和103高齡的

⋯。慢慢地,媽媽進入返老還童的世界,整天唱歌⋯⋯

母親,在繡球花開時一起賞花⋯⋯,雖然她已不能言語,

「郁!我唱一首好聽的歌⋯⋯」其實今天已唱100遍了⋯

但每每看到繡球花,就會睜大眼睛望著我:「IKou⋯⋯

⋯;有時一指神功在鋼琴前彈同一首日本兒歌,重覆不斷

IKou」(我的小名)。媽媽一生待人和氣,但家規卻十分

⋯⋯;接著熱衷數學,弟弟出考卷,加減乘除,她都答

嚴格。我自幼學琴,每天兩個小時的練習,她都坐在我身

對,我們就批一百分,還慎重頒獎⋯⋯;漸漸地她不能言

旁陪練,稍不用心,就順手抽起父親筆筒中的畫筆,輕輕

語了,就用肢體和眼神傳意,不愧是音樂人,永遠記得用

敲我的手關節,這一敲就足以讓我痛得淚流滿面。她說要

手在桌上打節奏,有時還會狡猾地以動作騙我們,然後哈

把音樂當作心中的信念,而我因每天的練琴,音樂遂成為

哈大笑⋯⋯。

我的宗教,伴我一生,它是安定我推動我向前的力量,最

就這樣,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我們走到現在她像小

重要的是,它讓我找到「自我」⋯⋯。母親的努力讓父親

baby、小天使的世界。我認識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媽媽,但

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畫畫和教書,成為一位知名的台灣元

我心中仍是滿滿的愛,是「愛」給了我們力量去面對挑

老畫家和教育典範,也適時地讓三位兒女依自己興趣發揮

戰,勇敢地接受媽媽的平行新生活,也因這份強烈的感受

所能,置於身心所嚮往的志業⋯⋯。但媽媽在95歲時開始

和生活體驗,促使我和謝春德合作,擔任他平行宇宙系列

出現失智的前兆;她變了,變得健忘、易怒、多愁善感、

一《勇敢世界》(2016)、系列三《NEXEN時間之血》

不安,又常顛倒是非;接著,老人家疑心重重,覺得身邊

(2021)、終結篇《NEXEN未來密碼──浮光疊影的劇

的人要害她,偷她的東西;第三階段開始有暴力傾向,出

場》(2022)的總策展人,因為他的創作理念正符合我的


人生經驗。我常和春德及幾位藝術家討論關心未來的平行

手,可以傳達內心的溫暖、誠心、景仰或仇恨⋯⋯。所以

世界,它是穿越多重宇宙,探討「我是誰」、「家」、

夫婿常說愛台灣不要只說不練,要以雙腳踏遍島嶼的每個

「心靈」和「虛實未來」的議題創作⋯⋯,從有形的

角落,享受日出和日落的情境,蹲下撫摸青草的柔軟,彎

「我」和「家」到心靈的「我」和「家」,這一切是多麼

腰親聞花葉的芬芳,俯身觸嗅孕育我們的土地;玉山、環

抽象又新穎的挑戰⋯⋯。參與創作和實驗是需要勇氣、理

島、海洋,親近它,擁抱它,珍惜它。在修一生命的最

想和推動力的,而這推動力就是父母給我的「愛」⋯⋯,

後,他告訴我們他「最愛台灣」⋯⋯。

它讓我感受、體會,進而發展張力和創造力。所以愛要體 驗,愛要轉換,愛可以再創造、新生,它擁有永恆不滅的 力量⋯⋯。

愛!別走開

品牌 人們總像不會死亡般地生活著,但生老病死可曾停下等 待任何一個人?無常,明天,哪個會先到?唯有永恆的、 無形的「愛」才能永續存在。品牌的意義要以七感為體

夫婿盧修一癌病住院時,我時常帶些音樂讓他欣賞,音

驗、態度來實現執行、形成儀式而成就。愛是七感的原動

樂是無形的藝術,它能穿透、直達心庭⋯⋯。有一天,他

力,是一種能量,它雖抽象無形,卻實在到人人感受得

對我說:「妳應發揮妳音樂家的影響力,醫院內死氣沉

到,是經千千萬萬個有形的案例之成果昇華出來的無形力

沉,醫護人員忙進忙出,病人躺在床上,覺得一天24小時

量和象徵⋯⋯。所以商品中印刷的心形圖案,並非品牌,

太長,家屬或照顧的人辛苦疲憊,偶而才有訪客們帶來的

而是由累積的能量經提煉,讓我們認知「愛」具備了編織

些許笑聲⋯⋯,音樂能撫慰人心,發揮一些功能,定期辦

感、柔軟、溫暖亦或熱情、堅韌,摸起來像羊絨圍巾,聞

些音樂會吧!」當時他已是長期住院的病人,也意識到

到被陽光曬過的被子的味道,看起來像藤蔓纏繞的形態⋯

短期內無法出院,所以能體會到病患和家屬的寂寞、恐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方式,讓愛的定義不盡相

懼、不安和無奈。於是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就策畫了一系列

同,這也給予藝術與品牌擁有廣泛的空間來演繹和表達。

「愛!別走開」午後音樂會,在醫院大廳舉行,我們沒有

通過多媒材、互動藝術,讓「愛」可以被觸摸、被細嗅、

發任何宣傳,樂聲響起,就見到許多病人坐著輪椅、推著

被聽見,更藉助新的數位藝術,通過AR、XR的表達,體

點滴出來,有的甚至沒下樓來,就在病房門口和家屬們共

現出「愛」更多的複雜性、多樣性,它的成長由播種、茁

享溫馨的午後時光⋯⋯。我自己也參與了演出,看到那麼

壯到盛開⋯⋯。「愛」有光、有電流、有溫度,即時、誠

多的點滴架和輪椅圍繞著正在演奏的我們,不禁潸然淚

懇又溫馨的表達,會讓它發揮無限的能量,能量與日月同

下⋯⋯我過去一直認為巴哈(Bach)的作品就是在歌頌上

在,所以要珍惜再珍惜,不要吝於表達,千萬不要等到來

帝、祈禱賜福,在現場我可以肯定,這些音樂緩緩地流進

不及時,遺憾終生!

需要平安的所有人的心,上帝正在治療他們、賜福他們, 他們一定也能夠感受到「愛」的溫度和擁抱⋯⋯。自此之 後,我的演奏並不局限於音樂廳,而是任何場所,只要我 能為任何人帶來平安和溫暖的體驗,我都不計代價將我 的音樂和需要的人們分享⋯愛是無形、無所不在的⋯⋯ 「愛!別走開」經過多年的執行,我能確定的是「愛!依 然存在!永不缺席!」

最愛台灣 留學巴黎時,和修一都覺得歐洲人常把「我愛你!」 「親愛的!」掛在嘴上,父親說:「唉!不知是真心還是 做作。」但我們卻很羨慕他們的直接,也主張「愛」要說 出來,要表現出來,要發揮它的能量。思念一個人,是因 你對他有感情才會思念,可以用歌唱出來,可以用書法、 詩詞記錄下來,也可以用畫畫表現⋯⋯。人的皮膚感覺最 敏感,一個「擁抱」,可以表達多少「愛」意,單純的握 在修一生命的最後,他告訴我們他「最愛台灣」。 藉助新的數位藝術,通過AR、XR的表達,體現出「愛」更多的複雜性、多樣性, 它的成長由播種、茁壯到盛開。(Illustration © unknownzz culture technology)


打破孤獨天才的神話: 畢卡索藝術創作的人際與地理關係網 墨爾本維多利亞美術館「畢卡索世紀」展 撰文|林芝禾

圖版提供|NGV International, Melbourne

1975

年,在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逝世的兩年後,法國傳記作家皮耶.卡班(Pierre Cabanne)出版了《畢卡索世紀》(Le Siècle de Picasso)一書,奠定了後世將畢卡索的藝術實踐

視為現代藝術的起點的基調。後來由皮耶.戴(Pierre Daix)和約翰.里察遜(John Richardson)等作者撰寫的 傳記,則揭示了畢卡索從美好年代(the Belle Époque)到冷戰時期的漫長人生與藝術生涯中,他與投入不同流 派的藝術家們共同建構的人際網絡,以及他們之間持續數十年的對話與交流如何影響了彼此的藝術創作。

左、右頁圖 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畢卡索世紀」展場空間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Picasso Centure exhibiton on display from 10 June – 9 October 2022 at NGV International, Melbourne.

Photo: Sean Fennessy 18


大師之遇,畢卡索與葛利哥的跨時空對話 巴塞爾美術館「畢卡索─葛利哥」特展 編譯|吳礽喻

圖版提供|Kunstmuseum Basel

塞爾美術館(Kunstmuseum Basel)舉辦「畢卡索─葛利哥」(Picasso-Greco)盛大特展,聚焦於畢卡索 (1881-1973)與在克里特島出生的古典大師多梅尼科斯.西奧托科普洛斯(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

後者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埃爾.葛利哥(El Greco, 1541-1614),藉由兩位藝術家約30組的傑作,追溯其創作對 話,展出的畢卡索作品來自巴塞爾美術館的館藏,以及來自世界各地一流美術館借展作品。

畢卡索1905年作品〈運河夫人肖像〉Pablo Picasso, Madame Canals (Benedetta Bianco), Oil and charcoal on canvas, 90x70cm, 1905. Museu Picasso, Barcelona © Succession Picasso / 2022, ProLitteris, Zurich

阿隆索.桑切斯.科洛(曾被歸為葛利哥作品)約1580至1588年作品〈穿皮草女士肖像〉Alonso Sánchez Coello (formerly attributed to El Greco), Lady in a Fur Wrap, Oil on canvas, 62x50cm, ca. 1580–1588. Glasgow Museums, Stirling Maxwell Collection

26


特 別

藝術拍賣

報 導

台前幕後 SPECIAL REPORT

亞洲藏家帶動收藏品味 與全球市場的轉變 麥景力暢談拍賣生涯與市場觀察 撰文│韋怡忻

圖版提供│Sotheby's

問:當初為何選擇進入拍賣行任職? 蘇富比亞洲區客戶策略部主管麥景力

答:我最初涉足拍賣產業是從資訊科技領域開始做起。我並不是藝術科 班出身,但我仍深刻記得進入拍賣產業前所參觀的一間格拉斯哥美術

麥景力(Ian McGinlay)於2008 年加入香港蘇富比,現為亞洲區 客戶策略部主管,主要負責管 理、建立及發展公司於亞洲地區 的長期客戶關係。憑藉其在亞洲 廣泛的客戶網絡,以及不可或缺 的豐富經歷,自任職以來,麥景 力實施了多項策略性客戶發展計 畫,進一步鞏固了蘇富比於亞洲 區的客戶服務能力與品質。 在管理蘇富比客戶發展之餘, 麥景力同時身為蘇富比拍賣官, 積極參與並主持公司在香港的拍 賣會。此外,他也在亞洲地區舉 辦多場慈善拍賣,包含與《南 華早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 心(UCCA)、大自然保護協會 (The Nature Conservancy)、香港 演藝學院及香港藝術中心合作。 自2003年起至今,共協助募集近 3000萬美元。麥景力接受《藝術 收藏+設計》專訪,暢談站上拍 賣台方面的實務經驗、經手拍賣 成交的最高價作品,以及亞洲客 戶收藏品味的轉變。

館,那是我第一次受藝術感動並對其產生興趣。在開始工作後,有天我 走進拍賣會,第一次看見了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畫作, 當下的感受彷彿是一道明亮的光照亮了自己,從那時起,我便盡可能地 參觀各個拍賣會與藝術展覽。還記得在倫敦時,我曾在圖錄上看見許多 色彩繽紛的印尼藝術品,當時自己還不懂得如何欣賞,直到多年後,當 我搬到新加坡,在親眼目睹這些作品後,才獲得更深刻的體悟與啟發。 問:你如何與藏家建立互動並取得信任的基礎,並為藏品找到理想的歸 宿? 答:最首要的是,我們所有與客戶接洽的員工,都應密切地關注和傾聽 客戶的需求及利益,同時,在建議合適作品供客戶競標之前,還必須了 解他們的願望與預算。隨著時間累積,我們提供的建議便有助於培養穩 固的客戶關係和信任感。在如此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將這一點銘記在心 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單純向客戶出售作品或徵集拍品之外,更需要主動 提供客戶最新的市場概況,以及讓他們感興趣的作品資訊─即展覽、 美術館開幕,或是有關藝術家的消息。 問:如何協助藏家在兼顧作品學術性與市場價格的基礎上,入手藏品? 答:我們許多客戶都非常知識淵博,並已對一些具有潛力的新銳藝術家 行情有所概念。這些藝術家大多是為一級市場畫廊和時常銷售一空的展 覽創作作品,因此,當這些作品最終進入拍賣市場時,需求往往已經存 在。與此同時,許多客戶感興趣的領域開始互相重疊,一個很好的例子 是,我們有許多傳統客戶開始對NFT產生好奇心,或是嘗試以加密貨幣作 為支付。當然,我們總能向客戶解釋當今的市場熱潮,但現在,許多客 戶也逐漸開始自行研究所有拍賣結果,並關注畫廊的成交價格。 問:當初是怎樣的機緣,讓你站上了拍賣台? 答:我在投標部(正式名稱為銷售部門)已經有了多年經驗,也曾在那 裡擔任紀錄員(在拍賣會協助拍賣官)。有天正逢一場大型慈善拍賣, 由於我們平時固定的拍賣官當天臨時無法主持拍賣,他們便建議我嘗試 看看,很幸運地,一切進行得非常順利,以後便開啟了我的正式訓練。 我首次主持的拍賣是2003年在香港舉行的中國書畫拍賣。還記得當天

32


特 別

藝術拍賣

報 導

台前幕後 SPECIAL REPORT

與藏家建立高效 且深刻的良好溝通 郭東杰掌握客戶關係與 拍賣節奏的要訣 撰文│林志鴻

圖版提供│Sotheby's

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

郭東杰(Felix Kwok)於2012年加

34

問:過往的學習經歷,是否讓你在職場上有更多元的觀看角度?

入蘇富比,歷年來一直致力於亞洲推

答:我的學習經歷還蠻有趣的,因為自己並非學習藝術史專業,

廣現代藝術,屢次創造趙無極、朱德

當初進入蘇富比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時,我在適應工作環境及專

群、吳冠中、常玉、梅忠恕、黎譜等

家崗位是有困難的。當時二十世紀華人現代藝術還不是主流項

亞洲大師的傲人佳績,同時率先將

目。若以傳統中國藝術角度來看,從戰國、秦漢、唐、宋、元、

畢卡索、雷諾瓦、傑克梅第(Alberto

明、清,一直到近現代,都有很完整的脈絡,但主流的中國藝術

Giacometti)、蘇拉吉等西方大師作

史一般不涵蓋華人現代油畫;就西方藝術角度而言,從古希臘、

品引入香港晚間拍賣,引領亞洲市

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現代、戰後和當代,也

場先河;2016年以來,郭東杰先後策

有一套完整系統,卻也不包含華人現代油畫。由於相關學術資源

劃「常玉:美的想像」、「龐圖運

的相對稀缺與碎片化,我在最初幾年全憑工餘自學與觸類旁通,

動」、「戰後亞洲藝術」等多個專

不斷看錄影帶和逛博物館,並在歷任主管指導下以及日常工作

輯,2020年10月升任蘇富比亞洲區現

中,累積各種經驗。但是數年之後,我的學術背景就產生了很大

代藝術部主管之後,更接連推出「超

的作用:因為我學習的中國文學,涉及文學史與文學批評理論,

限界:現代藝術晚拍」、「神品:超

這套學術系統對我在研究華人藝術史方面,成為可以轉化利用的

越時空的大師之作」、「現代紀」等

理論基礎;另外,中國歷史的訓練基礎,讓我對於大歷史的觀

創新概念,在2021年為蘇富比締造逾

念、史學框架都有非常紮實的認知。當我在業務方面成熟以後,

20億港元的亞洲區現代藝術總成交。

也就是在2018年我成為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資深專家之後,我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中國

開始陸續接受到許多大學、博物館及機構邀請講課,便試圖將華

歷史與中國文學的他,在加入蘇富比

人現代藝術史整理成系統化課程,同時嘗試藉由我在蘇富比的工

之前,曾於4As國際廣告公司及香港

作經驗,勾勒出華人現代藝術史的藍圖,並進一步聯繫東南亞及

中文大學文物館任職。除了擔任蘇富

西方藝術史,最終生成出一個非常具有原創性的、以亞洲為本位

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及拍賣官,

的全球化現代藝術教學體系。

郭東杰亦多次為香港大學、北京清華

問:你如何與藏家建立互動並取得信任的基礎?

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蘇富比藝術學

答:越資深的專家,和客戶維持緊密的互動就越顯得重要。在與

院、香港慈山寺等講授課程。《藝術

客戶關係的維繫方面,我認為專家有兩個要素非常重要:一是業

收藏+設計》與郭東杰展開對談,邀

務方面的專業水平,第二是人品與信譽,兩者缺一不可。蘇富比

請他分享進入拍賣公司的歷程、與藏

的客戶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和事業家,個人能力非常高,他們

家互動的親身經驗,以及站在拍賣台

之所以需要蘇富比的協助,無非是出於兩點需求:首先,他們知

上的思維與觀察。

道術業有專攻,在藝術收藏方面,他們需要具有高深、專精能力


特 別

藝術拍賣

報 導

台前幕後 SPECIAL REPORT

一期一會, 善待每件拍品與每口競價 何詩慧分享站上拍賣台的機緣與信念 撰文│林志鴻

圖版提供│Sotheby's

問:進入拍賣行,在妳的人生事業藍圖規劃之內嗎? 答:自己是藝術歷史的畢業生,對藝術的觀感體會及理解偏學術性質, 所以儘管是以藝術作為人生及事業的藍圖,卻從未想像自己踏入拍賣 蘇富比亞洲區當代藝術部日間拍賣及網上拍賣主管及專家何 詩慧

行。入行的契機,是一句「歡迎來到這個大家庭」。當時是大學第一年 的暑假,我應徵了許多實習項目,最晚給予回覆的就是蘇富比,然而就 實習範疇和時間配合卻是最適合的,所以便工作了2個月,當時歡迎我

從2014年加入倫敦蘇富比,

們這些暑期實習生的行政總裁就說了「歡迎來到這個大家庭」這句話讓

於2015年參加畢業生培訓計畫

我察覺到蘇富比有我憧憬已久的工作氛圍,而作為一家國際商業機構,

(Graduate Trainee),到2017

這種氛圍相當罕見,便希望更了解這個品牌和公司,恆常地報考這裡的

年調職香港,出任當代藝術部

暑假實習,課業之餘當起了蘇富比的翻譯員,畢業後競逐當上了倫敦蘇

專家,何詩慧(Florence Ho)

富比的訓練生,邁上專家之路,直到2017年回到香港蘇富比。

在倫敦大學學院以一級榮譽畢

問:過往的學習經歷,是否讓妳在看待藝術時,有更不同的觀看角度?

業,主修藝術歷史。她曾成功

答:踏出校門後仍然崇尚學術性的我,之所以至今仍在拍賣行工作,是

策劃一系列成績亮眼的網上拍

因為這裡是一個學術與商業兼容並蓄的板塊。在商業主導的社會裡,很

賣,包括備受年輕藏家追捧的

難有工作能提供學術與商業之間一定程度的平衡,而在一定的層面上,

「Contemporary Showcase」拍

拍賣行的商業必須要有學術的後盾支撐,因此我看待藝術的角度並沒有

賣系列,也參與多場精彩專題

不同,而是更具彈性。

拍賣,包括2021年與音樂界傳

問:如何與藏家建立互動並取得信任的基礎?

奇及藝術收藏家周杰倫的跨界

答:將心比心,推薦藏品要按照客戶喜好,不強行推銷,給予真誠的意

合作─ 「CONTEMPORARY

見。

CURATED」拍賣系列。現任蘇

問:怎樣的機緣讓妳站上了拍賣台?

富比亞洲區當代藝術部日間拍賣

答:疫情期間,一些資深拍賣官返鄉,公司借助這個時機提拔年輕一輩

及網上拍賣主管及專家的她,與

以及提升女性拍賣官的比例,所以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我成為了香港

《藝術收藏+設計》分享入行藝

蘇富比30歲以下第一位女性拍賣官。

術拍賣的源由、主持每場拍賣的

問:擔任拍賣官,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也請分享學習過程當中一些有趣

觀察所見,以及當今藏家跨板塊

的部分。

收藏的趨勢。

答:擔任拍賣官最重要的是─感恩。對於每一個委託拍賣的藏家、每 一件即將拍出的拍品、每一個為了每一場拍賣而在幕前幕後奔波勞碌的 同僚心存感恩。 就藏家而言,你肩負著讓其重要的財產珍寶呈獻於眾的重任,那是藏 家對公司的信任,同時也是藏家與收藏別離的瞬間,拍賣官有責任以最

藝術收藏

設計

37


特 別

藝術拍賣

報 導

台前幕後 SPECIAL REPORT

拍賣需為買賣雙方 的利益尋求平衡 王浩東分析珍稀佳釀買家喜好與時俱變 撰文│韋怡忻

圖版提供│Sotheby's

問:為何選擇進入拍賣行任職? 答:葡萄酒起初其實是個興趣,就像許多在拍賣行工作的同事一樣。我 本身是讀工程,出來工作後,才發現這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當時我在 上海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參與了一場葡萄酒晚宴,非常受其吸 蘇富比亞洲區洋酒及烈酒拍賣部主管王浩東

引,之後,便開始頻繁參加這類型的宴會,閱讀與葡萄酒相關的書籍, 也考了一個「WSET」葡萄酒與烈酒文憑,最後便決定在大陸與香港開設

世界上傑出的藝術收藏家,往往

葡萄酒培訓課程的公司,做了幾年也挺開心的。有天,我的朋友和我說

也是充滿激情的洋酒藏家。2021

道,有間國際拍賣行正在招募相關人員,問我有沒有興趣面試,之後我

年10月9日,蘇富比呈獻「酩香流

便在蘇富比待了10年。

傳:陳泰銘顯赫窖藏」作為香港秋

問:過往的學習經歷,是否讓你在職場上有了不同的觀看角度?

季拍賣系列的重頭戲,囊括陳泰銘

答:過往學習的事物與現在工作接觸到的內容十分不同。在拍賣會上看

30多年來累積的非凡收藏,當中包

見的是時下最流行的品項,但在學習時,任何酒的種類與風格都會接觸

括波爾多、勃艮地等地區生產的頂

到,相較偏學術性。在這裡,我們的買家講求最流行的事物,一般來

級葡萄酒,總成交額為1億1634萬

說,不論在香港或台灣的葡萄酒商店,並不會看到特別多的DRC羅曼尼

5000港幣。今時今日亞洲買家在洋

康帝酒,但在拍賣上,幾乎每一場拍賣都會出現這款酒,甚至以幾百多

酒市場舉足輕重,將這些美酒納入

瓶的數量出現。很肯定的,每天能看見這麼多頂尖的酒,的確與我之前

自家窖藏,就等於為自己的人生注

的學習經驗非常不同。

入更多喜悅,何樂而不為?珍稀佳

問:對於客戶而言,拍賣行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

釀拍賣接連報捷,亞洲繼續走在全

答:我覺得拍賣行很特別的是,它不是單方向的零售,而是同時兼具買

球市場的最前沿,從多場拍賣佳績

家與賣家,也因此,我們需要盡量平衡兩方的利益,需要誠懇地告知賣

所見,顯見藏家們踴躍爭奪來源卓

家,現在是否為出售酒的好時機,並協助買家以適合的估價購藏,這是

越之洋酒及烈酒拍品,我們還看到

我們工作相當重要的一環,在買、賣方之間的利益找到平衡。

高端市場的增長,特別是酒廠直遞

問:如何協助買家入手符合自己預期與理想的酒呢?

的頂級威士忌持續刷新拍賣紀錄。

答:若是剛開始嘗試入手高品質的葡萄酒,可以從購買「酒花」(法文

蘇富比洋酒及烈酒拍賣部亞洲區主

En primeur)開始,這麼一來,便能確保酒的來源是完好的。當然,預

管王浩東(Paul Wong)分享他成為

先購買「酒花」需要一點耐心,如同好的葡萄酒,釀製過程都需要費時

拍賣官的機緣,同時分析珍稀佳釀

等待,不過,至少能事先確認酒的出處。當然,若客戶沒辦法長時間等

的市場風向變化。

候,我們也會協助做功課,基本上,拍賣有許多已成熟且能直接飲用的 葡萄酒。對我來說,一開始在收藏酒時,我還是會建議先購買酒花,波 爾多(Bordeaux)與勃艮地(Burgundy)的葡萄酒皆能列入考慮。 問:怎樣的機緣讓你站上了拍賣台?

40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與珠寶世家尚美攜手呈獻 「植藝萬千─微觀見美」藝術展 「植藝萬千─微觀見美」策展人馬克.詹森

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植藝萬千」藝術展 撰文│林純雅 圖版提供│Beaux-Arts de Paris、Chaumet

44


todd longstaffe- gowan

English Garden Eccentrics

Three hundred years of extraordinary groves, burrowings, mountains and menageries

形塑景觀,自造樂園 從性格特異的花園看英國文化的 「古怪」傳統 撰文│林芝禾 圖版提供│Yale University Press、Paul Mellon Centre

在知名景觀建築師與歷史學者陶德.隆斯塔夫-高文(Todd LongstaffeGowan)的著作《英國花園奇人》(English Garden Eccentrics)中,他介紹了英 國從17世紀早期到20世紀早期那些以建造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花園而聞名的 陶德.隆斯塔夫-高文(Todd Longstaffe-Gowan) 的著作《英國花園奇人》 English Garden Eccentrics: Three Hundred Years of Extraordinar y Groves, Burrowings, Mountains and Menageries by Todd Longstaffe-Gowan. Publication by Paul Mellon Centre (distributed by Yale) 巨大紫杉樹雕 James Wigley after an anonymous artist, Poet John Saxy upon his Yew-Tree Nov. r 1729, engraving, 1770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巨大紫杉樹雕 John Oldfield, The Harlington Yew, Harlington, pencil and watercolor, c. 1820. Corporation of the City of London

奇人。隆斯塔夫-高文自述他一直以來都深受奇人所吸引,他們似乎與自己 的時代脫節,有些沉溺於過去,有些則領先自身所處的時代。作者發現許多 他仰慕的花園建造者往往在性格上都相當突出,建造花園成為他們向公眾展 現自己的玩性與執迷的活動。

「古怪」的意義 「在這個時代,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代表,拒絕向社會慣習屈膝這種行為 本身就是一種對國家社會的服務。正是因為輿論的暴政總是指摘古怪的性格 與行為,為了打破這樣的暴政,人們更應該變得古怪。在有很多個性強烈的 人的時代與地方,古怪的行為也總是特別多;基本上,古怪行為的數量與社 會具有的天才、思想活力與道德勇氣的數量是成正比的。現在很少人有勇氣 當個古怪的人,這顯示了這個時代的重大危機。」 1859年,在著作《論自由》(On Liberty)中,英國哲學家約翰.史都華. 彌爾(John Stuart Mill)如此寫道。英國社會向來崇尚不同流俗的行為與生活 方式,「古怪」(eccentricity)已深植英國的國家性格。古怪的人被認為擁有 超越常人的堅持與活力,如同詩人伊迪絲.希特維爾(Edith Sitwell),同時也 是知名的古怪之人,曾說的:「這種態度、執念,或是反抗⋯⋯,被那些太 容易屈服的人稱為古怪。」她自認:「我不是個古怪的人。我只是比大部分 的人更有生命力。我是被放到滿是鯰魚的池塘中的那條不受歡迎的電鰻。」 「奇人傳記」(eccentric biography)的文學類型源自19世紀,在「古怪」的 概念初步成形之後,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著迷於各種外在與行為上的異常。 當時的人們認為「古怪」處在「瘋狂」與無趣的「正常」之間,創造出脫離 日常現實的空間。除了文學與藝術創作以外,花園的建造與景觀的營造也是 展示「古怪」性格的一種方式。花園建造者們以自己的方式與現實互動,創 造出獨一無二的空間。

52


藝術大觀

Art Scenes

流動於真實與浪漫之間 戰間期英國藝術面面觀 撰文│林芝禾 圖版提供│Thames & Hudson

21世紀以來,人們對英國戰間期藝術的興趣急遽上升。 過去被忽略的女性藝術家如溫妮芙雷德.奈特(Winifred

Knights)、法蘭西絲.霍吉金斯(Frances Hodgkins)與伊芙琳.鄧 巴 (Evelyn Dunbar) 開始受到關注,而那些一直以來都相當知名 的藝術家,如保羅.納許(Paul Nash)、艾瑞克.拉維歷斯(Eric Ravilious)與史丹利.史賓塞(Stanley Spencer) 的作品也接觸到新 的觀眾。高知名度的展覽在吸引破紀錄的參觀人數的同時,也挑戰 了過去對這時期藝術的定見。

關於「真實」與「浪漫」 在著作《真實與浪漫: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英國藝術》(The Real and the Romantic: English Art Between Two World Wars)中,專注於研究 20世紀英國藝術的藝術史學者與藝評人法蘭西絲.斯伯丁(Frances Spalding)以全新的角度重新檢視戰間期的英國藝術。斯伯丁選擇 「真實」與「浪漫」兩個詞彙,刻意避免會讓人立刻聯想到特定風格 的「寫實主義」(Realism)與「浪漫主義」(Romanticism),來突顯 這個時期藝術發展常見的兩種傾向。如她所述,藝術家經常使用「真 實」一詞,而隨著每個人見解不同,「真實」所代表的意義也相當發 散,基本上用來指涉真誠、原創,與實際的事物。對藝術家來說, 「真實」並不是單純地記錄視覺表象,而可能是一種瞬間襲來的感 覺、一種啟示,或是一種挑戰。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追求真實的手段 不僅限於運用寫實主義,但後者在戰間期的確占據主導地位。從心理 學的角度來看,這可能顯示了當時藝術家對完整性與延續性的渴望, 以此對抗戰爭帶來的分崩離析的經驗。描繪外在世界的藝術也為觀者 帶來一種撫慰的感受,讓人能夠重新理解與重建被破壞的生活。而 「浪漫」一詞在書中的定義則更加寬鬆,用來形容一種與冷靜客觀的 寫實主義相對立的情感層面的追求,找尋外在世界與內在情感、自我 與認同的重合。書中並不特意將藝術家與作品分類為「真實」或「浪 漫」兩種類型。對斯伯丁而言,雖然「真實」與「浪漫」看起來像是

60


Market Watch

時尚花都的藝術桂冠 復甦中的巴黎藝術盛景 撰文│Brian 編譯│韋怡忻

Ng

圖版提供│Ketabi Bourdet 攝影│Studio Shapiro

由夏綠蒂.可塔比─勒巴(Charlotte KetabiLebard)創立的畫廊「可塔比計畫」(Ketabi Projects),位於巴黎第六區北端的聖日耳曼 德佩區。這間文化與知識中心涵蓋了城市著 名的左岸「雙叟咖啡」(Les Deux Magots), 昔日造訪常客包含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沙特(Jean-Paul Sartre)、畢 卡索及海明威等藝術與文學巨擘。「可塔比 計畫」蓋有玻璃屋頂的單層空間坐落於一座 內部庭院,封閉在一條巷弄內,使空間自該 區其它畫廊所在的街道分離。自從2021年12 月畫廊正式開幕且展覽陸續推出後,庭院裡 總充滿著抽著煙、喝著香檳的年輕時尚巴黎 人。 5月初,在與「保羅.布戴家具」畫廊 (Paul Bourdet Fine Furniture)合併後,「可 塔比計畫」宣布更名為「可塔比.布戴」 (Ketabi Bourdet),齊名的保羅.布戴早已 是可塔比─勒巴的商業夥伴,其所採購的家 具也與藝術品一同展出,「可塔比.布戴」 近期舉辦了以「義大利霜淇淋」( glace à

l'italienne)為名的聯展。「我們有著同樣的想 法,同樣的熱情。」在談到保羅.布戴時, 可塔比─勒巴說道,「所以為何不共同經營 一間畫廊呢?」 兩人因相似的事業發展軌道而相識。2017 年,年僅25歲的可塔比─勒巴成為巴黎娜塔 莉.歐巴迪亞畫廊(Galerie Nathalie Obadia) 的總監,而保羅.布戴在2019年成立自己的 空間之前,曾為法國中世紀現代家具經銷商 弗朗索瓦.拉法努(François Laffanour)工 作。兩人不但參與相同的藝術博覽會,更對 各自的畫廊承擔著相同的責任。 將兩項事業合併,打造一間結合「藝術」 與「設計」的畫廊並非典型的經營模式:現 存少數例子包含紐約的Salon 94與木匠工作室 畫廊(Carpenters Workshop Gallery)。可塔比 ─勒巴指出,這獨特的調和也為藏家提供了 多樣性,「在這裡,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看 見什麼。」如此的折衷主義,也為畫廊帶來

66


對話藝術家系列:

藉物之思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陸先銘 與樹木共感的時光印痕 撰文│韋怡忻

圖版提供│陸先銘

問:環境與生活,如何影響著你的個人創作? 答:許多藝術家時常說「藝術即生活」,小範圍而言,這意指自己日 常起居的感觸,但若將「人」放大至整體社會環境中,生活面向便會 廣大許多,精神性也會更為強烈,因此,我認為「大環境」對個人的 創作是非常重要的。從年輕時代開始,我便養成隨身帶著相機的習 慣,遇見觸動自己的事物、景色或事件,我都會拍照保存,早期的相 機又大又重,利用底片相較辛苦,成本也高,有時甚至會透過速寫來

陸先銘

留念,現今,則改以手機捕捉題材,方便許多。這些記錄下的事物,

以「人」與「大環境」的互動

也為我保留了當時的情感記憶與靈感,當創作時,我便會重新翻看這

為養分,陸先銘的創作向來關注

些素材,尋找符合當下心境的內容。

所處時代下的心境反思,並勾勒

問:在你的「老樹時期」系列中,起初為何會選擇以「榕樹」作為主

環境及周圍景致的變動。隨著台

要題材?「老樹時期」的創作思想如何對應到自身的人生階段?

灣逐步成熟發展及自身生命階段

答:不同階段的創作內容,通常會隨著大環境的轉折而引發題材上的

的轉變,他再度於「樹」的生命

變化。回顧過往描繪環境變遷,反思台灣經濟起飛進入全新科技時

力中,尋獲最初的感動與創作的

代,當時的我經常以台灣「景物」或「人物」為題材,從「人」身上

切換視角。如同擬人化物件,

閱讀時間與環境的變化與影響。慢慢地,現今大環境已逐漸達到完

「樹」與人們共處一地,歷經相

整的社會建構,同時,在創作「老樹時期」時,正值自己邁入60歲之

同的社會變遷與時間流逝,正如

際,人生來到了更大的轉折點,這讓我再次思考「大環境變化」與

陸先銘所言,一旦靜下心細膩閱

「人生心境轉換」之間的呼應,在「榕樹」充滿刻痕的軀幹上,便結

讀,便能於「樹」中,再度領悟

合了環境的影響、時間的紀錄,以及茁壯的生命意志。

人與環境的關聯,以及潛藏於其

在關懷大環境時,除了注意社會文化的變遷,我會同步關注自然生

中的集體情感記憶。

72

陸先銘 不息 油彩、畫布 278x218cm 2017 (局部)

陸先銘 敦 油彩、畫布 80x60cm 2021 (局部)

陸先銘 纏綿 (局部)

油彩、畫布

220x380cm

2020


對話藝術家系列:

藉物之思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徐薇蕙 日常物件中的隱喻之情 撰文│韋怡忻

圖版提供│徐薇蕙

問:妳如何從生活經驗或是個人想像中汲取靈感,並運用於創作? 答:我對生活中的「物件」總保有很高的敏感度,這種敏銳度也與自 己的生活經驗同步進行。我很喜歡透過逛五金行、材料行等生活用品 店,來發掘一些看似平凡,卻別具意義的現成物件。對我來說,在許 多現成物中,都隱藏著特殊的涵義值得進一步作轉換,在創作時,我 會先以想法和個人感受為優先主導,而後再從收集的物件中找尋適合 發揮的材料。不單純是視覺呈現的考量,而是以文本內涵為發想,進

徐薇蕙

而思考對物件的感受來進行創作。

「現成物」在徐薇蕙的創作

74

問:妳時常將「面膜」層層堆疊為「花」的樣貌,起初為何會選用此

中,總被賦予各自獨到的象徵與

媒材?有著什麼象徵性?

涵義。在多元複合媒材的運用

答:利用「面膜」來創作「花」是一段漸進式的發展。在亞洲文化

下,她以自身生活經驗為出發

中,人們總說「一白遮三醜」,在敷面膜的行為之下暗藏著害怕衰老

點,娓娓道來身為女性的生命經

的焦慮心情,起初我將面膜象徵為皮膚,單純將其染色成枯黃皺褶的

驗,並反思社會對集體美貌的追

臉孔,後來逐漸發現,層層疊加的面膜就像是花朵一般,我便開始以

求所引發的群體壓力。青春隨著

「花瓣」的樣貌,來呈現皮膚隨著青春流逝的衰老過程。有趣的是,

時間變易而流逝,如同花朵綻

因為面膜本身具有臉孔,在塑形時,我會將一些焦慮的臉孔隱藏在裡

放、枯萎、凋零和墜落的無限循

面,隨著生活環境改變,我也開始製作繽紛的染色花瓣來表現正在盛

環,對徐薇蕙而言,常作為素材

開的青春樣貌,儘管如此,這些花朵背面仍然隱藏著表情,例如彩色

使用的「面膜」,便深刻體現此

花朵當中有著開心的微笑。逐漸地,我開始從平面轉往立體雕塑,並

一哲思,既存於面膜上的臉部型

保留正反面的對比,在面膜的堆疊下,正面看似花朵的雕塑背後卻隱

態,則彷彿隱約流露著暗藏於內

藏著了情緒,就像是外在與內在的對比,正面是繽紛綻放的花,背面

心的萬千思緒。

的臉孔則象徵著內心不同的喜怒哀樂。

徐薇蕙 一天⋯一天⋯一天⋯ 複合媒材(面膜、 染劑、膠) 200x200x12cm 2009

徐薇蕙 生命之花–青春 裝置(面膜、染劑、無酸 膠、不鏽鋼鏡面) 尺寸依場地變化 2014

徐薇蕙 生命之花–笑迎人生 複合媒材(面膜、染 劑、無酸膠、不鏽鋼鏡)面) 120x120x30cm 2014


對話藝術家系列:

藉物之思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齊簡 表象缺席的邊際維度 撰文│韋怡忻

圖版提供│齊簡

問:哪方面的事物會吸引你去探索,並將其轉換到創作中? 答:有句話說,「動物被看得見的事物吸引,人類則被看不見的事物 吸引。」我便時常對「看不見」的事物感到好奇,比方說,自己長 期以「黃線」為啟發的創作,是當我在等捷運時,看著眼前的一條黃 線,凝視久了便在心中形成一種無形的特殊繪畫場域,這便是在生活 中,時時刻刻存在於表象背後的不可見影像,也是讓我十分著迷的地 方,像是「大魚缸系列」,便與自己生活童年有所關連,而「後花園

齊簡

系列」中使用花布,則與購買布料準備繪畫的偶然經驗相關,這些生

在齊簡的創作中,物件的微觀寓

掘。

治性。如其所述,「『花園』是戰

問:在你的「後花園系列」中,時常出現的「戰機」與「花」,對你

火蹂躪後的想望,一種公領域與私

而言有著什麼意涵?如何對應到你時常探討的「公/私領域」邊界議

領域相互干涉的體制邊緣。」他善

題?

於察覺隱匿於事物表面的深層內

答:「花」與「戰機」在作品中的關係是複雜的,「花」可以是花

涵,並將其回歸至既有脈絡與背景

紋,可以是花園,「戰機」本身是飛機,同時卻也象徵著時間。這些

中顯現。在挖掘公共/私有領地背

「戰機」是我從二戰時期的黑白檔案中擷取的影像,而後將其轉換成

後的權力關係之餘,齊簡跳脫「場

金屬,磁吸在繪畫表面。戰機「飛入」的動作轉化了現實,彷彿是從

域」固有的實體定義,探索延伸而

過去的世界「介入」此刻的花布,這個瞬間建立了一種特殊時空場域

出的多元向度,在「創作」與「被

的關係,此外,戰機也帶出對於作品主體的想像──可能是觀者、藝

觀看」的交互動作下,抹除藝術家

術家,又或是繪畫自身。

的主體存在,為作品保留更自由的 雙向思考與辯證。

76

活中林林總總的意涵,也許是缺席,也許是隱匿,總會吸引著我去挖

意,總隱隱牽動著更深刻的地理政

齊簡 後花園:透光 複合媒材 115x100cm 2022 (局部)

起初想探討「公/私領域」的議題,是由於自己在2014年底成立工 作室時,與鄰居因停車問題而產生衝突,那時我忽然發覺,在華人血

齊簡 大魚缸:平行 複合媒材 97x130cm 2016 (局部)

齊簡 意外事件 定 2020

環氧樹脂、塑膠水桶

依場地而


建築焦點

Architecture Focus

在上帝的創造中探尋靈感 巴黎奧塞美術館之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特展 撰文│廖瓊芳 圖版提供│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1984

年,高第的3件作品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保護之列:桂爾公園(Park Guëll)、桂爾宮(Palacio Guëll)、米拉之家(Casa Milà);2005年則又增加了其他4件作品:聖家

堂大教堂的耶穌誕生雕塑牆面以及地下禮拜堂、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巴特羅之家(Casa Batlló)、桂爾集 團社區禮拜堂之地下小教堂(Crypta de la Colònia Guëll)。

1

2

3 4 5 6

高第為桂爾集團工業社區的教堂所繪製的設計圖,大約1908-1910年。直接在照片上以碳筆和白色顏料繪製草圖。(封面圖版)Antoni Gaudi, Projet pour l’église de la Colonie Güell, Fusain et rehauts de blanc sur photographie, 59.5x46cm, vers 1908-1910. Barcelone, 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Photo © MNAC, Barcelona, 2022 高第為桂爾集團工業社區的教堂所繪製的內部設計圖。Antoni Gaudi, Projet pour l’intérieur de l’église de la Colonie Güell, vers 1908-1910 Fusain et rehauts de blanc sur 展場一景。高第為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設計的雙扇 photographie, 61x47.5cm. Barcelone, 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Photo © MNAC, Barcelona, 2022 大門,以花園中的棕櫚葉作為圖案。左邊為高第設計的花盆,高80公分並有鑄鐵支架。© RMN-GRAND PALAIS, Photographie: Sophie Crépy 展場一景。有關巴 特羅之家的建築與家具 © RMN-GRAND PALAIS, Photographie: Sophie Crépy 展場一景。右邊為高第在工作室中使用的懸吊式模型,透過鉛塊的重量呈現不同 的圓弧,透過下方鏡面,呈現上下顛倒影像,成為一座教堂(Colònia Guëll)的外觀線條。 展場一景。桂爾集團工業社區教堂的建築內部以及高第的設計手 稿

98


發行進入第179期,長期訂閱正是時候! 179期(2022年08月號) 目錄 藝術熱新聞 大象藝術首次登場2022雅加達藝術博覽會/十三行博物館「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文心 藝所「奈瑞.巴格勒米安」台灣首個展/X光揭露梵谷〈農婦的頭像〉背後隱藏的自畫像/紐約現代美 術館展出歐姬芙罕見紙上作品/舊金山藝術學院宣布永久關閉/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開幕/義大 利政府禁止拍賣200萬美元真蒂萊斯基畫作/佳士得推出「Christie's Ventures」風險投資基金 品牌、科 技、新思維 愛 L'AMOUR II 文物專欄 來自外太空的寶石 藝術龍門陣 人間有味是清歡─紀念兄 長熊宜中 聚焦畢卡索特別報導 打破孤獨天才的神話:畢卡索藝術創作的人際與地理關係網─墨爾 本維多利亞美術館「畢卡索世紀」展/大師之遇,畢卡索與葛利哥的跨時空對話─巴塞爾美術館「畢 卡索─葛利哥」特展 藝術拍賣台前幕後特別報導 亞洲藏家帶動收藏品味與全球市場的轉變─ 麥景力暢談拍賣生涯與市場觀察/與藏家建立高效且深刻的良好溝通─郭東杰掌握客戶關係與拍賣節 奏的要訣/一期一會,善待每件拍品與每口競價─何詩慧分享站上拍賣台的機緣與信念/拍賣需為買 賣雙方的利益尋求平衡─王浩東分析珍稀佳釀買家喜好與時俱變 8月專輯:BOTANICAL OBSERVING BEAUTY 綠之緣.植藝萬千 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植藝萬千」藝術展/形塑景觀,自造樂園─從性格特異的 花園看英國文化的「古怪」傳統/渾沌初闢,生命的原始湯─自然史與人類世的怪奇寓言 藝術大觀 流動於真實與浪漫之間─戰間期英國 藝術面面觀 藝術博覽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孕育藝術收藏風氣10年有成,主題策展已成趨勢 市場觀察 時尚花都的藝 術桂冠─復甦中的巴黎藝術盛景 藝術視界 征服者入侵─張恩滿「非洲大蝸牛」的黏液絲路 對話藝術家系列:藉物之思 特別報導 陸 先銘 與樹木共感的時光印痕/徐薇蕙 日常事物中的隱喻之情/齊簡 表象缺席的邊際維度 播客藝聞 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 麗奈特.伊阿德姆—博阿基耶(Lynette Yiadom-Boakye)/莉迪亞.佩蒂特(Lydia Pettit)/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田中功起(Koki Tanaka)/阿弗列多.加爾(Alfredo Jaar) 藝術家工作室 藝術最終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趙剛 設計博覽 情 感偶發的日常與模組化現實─2022米蘭家具展 珠寶美學 百年尋夢,傳奇典藏臻品 建築美學 在上帝的創造中探尋靈感─巴黎奧塞美術 館之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特展 藝術視界 原鄉故土的生命印記─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薩莉.加博里回顧展/夢境般的失憶圖像─塔 蒂安娜.杜薇營造素描的雕塑感 綠與野專欄 會黏人的土地「療育」了他們─寄情池上,被綠意召喚的駐村藝術家 茶器與茶葉收藏運用 尋味山頭氣─曼松貢茶.芽裝沉香的修煉 建築觀點 奧爾多.羅西之城市建築視野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樂高®校園,歡樂的家外之家/ 以剖面為立面的蘇州伴宅/數位科技交糅文化行銷錨點/萬寶龍之家:書寫藝術的原點 創意萬象6 野老朝雄之幾何美學/何翔宇「掛得比較 低的果實」個展/逸春珍藏台灣1960年代出口老茶/手繪刷染:京都工藝織旅/夏花初綻的山林詩語/蕞爾之島.月讀島嶼/斯堪地那維亞的人 文精神/分享微笑的正能量 藝想創見 當思緒定格於影像未及之處─安迪.薩莫斯鏡頭下的疏離與自適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出版第179期,23X30cm大版本,全彩精印,報導藝 術市場收藏與設計建築現況及趨勢,分析藝術投資、設計新潮、建築新貌。每 本新台幣220元,訂閱一年2200元。 郵撥:50035145.藝術家出版社 總代理:創新書報(股)公司,各大書局均有出售 中國發行: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從東方到西方,從西元前到近現代, 戴忠仁以生花之筆,縮短歷史與美學的距離, 讓您窺探不一樣的藝術文物世界!

本書是結集資深媒體工作者戴忠仁 2017-2020 年刊載於《藝 術收藏+設計》雜誌上專欄的文輯,全書 38 篇。內容為針 對文物所承載歷史與美學價值的撰述,並結合古今中外軼聞 趣事與藝術市場景況;作者由時事與事件為楔子,開展出主 題物件的命運交關,顛傾歷史軸線的故事,也因此寫出了更 多可能與不可能。 從書中不同時空的文物,讀者得以窺見歷史軼聞的同時,也 激發更多思考!本書促使我們大膽推測,用新的材料和視角 回望歷史,並重新感受所處環境和賦予新的價值觀。

.全書 224 頁 .17×24cm .定價 380 元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 165 號 6 樓 電話:(02) 23886715 傳真:(02) 23965707 郵政劃撥:50035145 藝術家出版社

4

總經銷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二段 351 號 電話:(02) 2306684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