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DESIGN No.181-2022-10(精華版)

Page 1

Ga lle r ie s 33 3 畫廊 | 99 ° 藝 術中 心 | A | 觀止堂 | 也趣藝廊 | Al l ou c he Gal l er y | 阿波 羅畫廊 | 藝 術時 代 | Ar t Con vex | 藝 境畫 廊 | 養 心藝 術 | 亞洲 藝 術中 心 | 藝星 藝 術中 心 | B | 比 劃比 畫 | 非畫廊 | 齊 亮畫 廊 | Blu e rid er ART Gal l er y | C | 采采 畫廊 | 首都藝術 中心 | 敦 煌藝 術中 心 | 敦 煌畫 廊 | 長 流美 術館 | 陳氏藝術 | 采泥 藝術 | 傳承 藝術中 心 | 青 雲畫廊 | C on tempor ary T ok yo | D | 大 觀藝 術空 間 | 德鴻畫廊 | 多納藝術 | DOPENESS ART LA B | Do r othy Ci r cus Gal lery | 双 方藝 廊 | 朝代 畫廊 | E | 亞紀 畫廊 | 東之 畫廊 | 雲 清藝 術 | 藝 時代 畫廊 | 日 升月 鴻畫 廊 | F | 飛 皇畫 廊 | 秋刀 魚藝術中 心 | 自由 人 藝術 公 寓 | 凡 亞藝 術空 間 | G | 新 苑藝 術 | 尼 頌詩 藝術 | gal eri e ni c hi do & nca | ni c hi do c on tempor ary ar t | 十 方藝 術空 間 | 臻 品藝 術中 心 | Gal lery As c en d | G ALLERY K OGUR E | 尚畫廊 | Gal le ry T subak i | G ALLE RY WOO | 田奈藝術 | 國璽 藝術 | H | Hanar t TZ Gal l er y | 涵藝術 | 宏藝術 | 日 帝藝 術 | 鶴軒藝術 | I | 晴山 藝 術中 心 | 穎川 畫廊 | 加 力畫 廊 | 印 象畫 廊 | 乙 皮畫 廊 | J | J 12 c on tempor ary ar t by jaso n | 琢璞 藝 術中 心 | 雅 逸藝 術中 心 | K | 凱 奧藝 術 | Kawa ta Gal l er y | 科元 藝術 | Ke umsan Ga ll er y | 郭 木生 美術 中心 | L | L G ALLER Y | LEE & BA E | 雷相畫廊 | 尊彩 藝 術中 心 | 潮 時藝術 | 高 士畫 廊 | 洛 德藝 術 | M | Ma e kawa + Tak emu ra | Ma rco Gal lery | ME D EL G ALLE RY SH U | 形 而上 畫廊 | 安 卓藝 術 | 名 典畫 廊 | 名山藝術 | 美丘美朮 | Mizo e Ar t Gal l er y | 月 臨畫 廊 | N | N AMA Gal lery | 涅 普頓 畫廊 | O | Opera Gal l er y | P | 一票 人 票畫 空間 | 平 藝術 空間 | 就 在藝 術空 間 | 八 大畫 廊 | R | 赤粒藝術 | 大雋 藝術 | 大河美 術 | S | SEIZAN Gal l er y | SH G ALLE RY | SHUKA DO | Shun Art Gal lery | 索卡 藝 術 | Spac e132 6 | Su pp om ent Gal lery | T | Takeda Art Co. | 丹之 寶 | TEZUK AYAMA G ALLER Y | THE O | 陶 華灼 藝廊 | 耿畫廊 | 丁 丁藝術 空間 | T OM O HI KO Y OSHI NO G ALLE RY | U | 絕 版影 像館 | V | V&E ART | 藤藝 廊 | W | W hi te st one Ga ll ery(US D 191.5 ) | 萬 菓國 際藝 廊有 限公 司 | WITHoutAR T Ga l eri e | X | 羲之 堂 | Y | 意 識畫廊 | 異 雲書 屋 | 伊 日藝 術計 劃 | YOD Gal lery | Y ORO ZU G ALLE RY | 宛儒 畫廊

藝術收藏是人生美好體驗的出發點,也是情感回歸的原點。想要 實現充滿能量的收藏,始終需要熱衷於探索的激情,因為作品中蘊 含著藝術家獻予時代的情感與觀點、時代精神的寫照及未來世界的 投影,而藏家用生命的歷程應和著個人藝術收藏的節奏。

在10月專輯主題「建立屬於我們時代的收藏」中,厲蔚閣亞洲聯 合創始人暨主席魏蔚分享了亞洲藝術與收藏生態發展局勢的觀察、 五位聯合創始人強強聯手的分進合擊之道,以及畫廊立足亞洲、建 立區域機構連結、擴增藝術專業網絡的策展思維與營運策略。

身為首位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AIA)國際獎的華人女性建築師,

「十一事務所」共同創辦人張淑征從婆婆簡靜惠手中接任洪建全基 金會執行長,承接文化傳承的家族使命,投注建築創作的熱情於藝 術贊助,以科技驅動藝術,孕育台灣當代藝術的原創種子。

鍾情當代藝術的陳薇捷與深愛東方古文物的父親,共同創立

了TAO ART藝術空間,當代藝術與古典靜雅之器齊聚一堂,貫穿在 地與國際視野,使藝術創作昇華至相互交流的無界之境。

在2019年倫敦蘇富比「終極威士忌典藏」拍賣上,Jacky Y. Chen以

5800萬台幣成功拍得具「聖杯」之名的「麥卡倫1926年」威士忌, 創下拍賣史上最為昂貴的威士忌成交紀錄。《藝術收藏+設計》與

Jacky Y. Chen展開對談,邀請他分享長久堅守的收藏理念,以及拍賣 與美術館典藏脈絡對市場機能的影響。

紐約歷史學會自1804年成立以來,一直是保存與研究美國近400年 歷史的重要據點,透過開創性的主題研究展,持續深化歷史與公眾 之間發人深省的對話。「溫諾德.賴斯的藝術:移民現代主義者」 特展聚焦於德裔藝術家溫諾德.賴斯( Winold Reiss )的跨領域作 品,檢視這名擅長融會跨文化元素的移民藝術家,如何結合歐洲式 的現代主義與對美國社會的深刻觀察,為紐約帶來嶄新的創意與活 力。

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的創作推動了20世紀早期繪畫從具象至 抽象的發展。藉由瑞士貝耶勒基金會紀念蒙德利安150週年誕辰所舉 辦的「蒙德利安演化」特展,我們得以了解他在完全轉向幾何抽象 形式前所進行的各種藝術實驗,不只有助於加深我們對這位大師的 認識,也更能夠理解

程專業後,冰逸於

論文主題聚焦於漢代藝術史。「以當代藝術創作所演現的文明史

編輯手記 Message from the Editor ( artcollect.design2@gmail.com) 發行 藝術家出版社 社址 106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電話 (02)23886715.23886716 傳真 (02)23965707 郵政劃撥 50035145 戶名 藝術家出版社 北京辦事處 總監 許玉鈴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院六號樓(今日畫廊二樓) 郵編/100022 電話/(86-10)58760011分機308 中部廣告代理 長江廣告 電話/(04)23727658 傳真/(04)23721047 總經銷 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02)2917-8022 金門 源成書局(0823)32357 長春書店(0823)534023 香港九龍 藝文圖書公司.啟文書局有限公司 新加坡 友聯書局 吉隆坡 集珍莊 Kedah 賴耀發 韓國 中國書畫公司 電話/7336541 馬來西亞分銷處 白屋書坊 電話/03-2072-7412 紐約 Good Year Co., Chinatown Trading Co. 中國經銷商 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業務電話(86-10)58760591、(86-10)58760592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今日美術館2號舘B1層 郵編/100022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17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零售價 新台幣220元 全年 2200元 二年 4200元 平郵/港澳 一年US$95 二年US$190 平郵/亞太及其他地區 一年US$105 二年US$210 航郵/亞洲區 一年US$170 二年US$340 航郵/港澳 一年US$145 二年US$290 航郵/歐美非洲區 一年US$175 二年US$350 請寄支票或匯票至台灣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藝術家出版社 支票抬頭 Artist Publishing 印刷廠 科樂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刊圖文,保留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 法律顧問:蕭雄淋 ▎2007年10月5日創刊 ▎創辦人:何政廣 ▎2022年10月1 日出刊/第一八一期 編 輯 者 藝術收藏+設計編委會 發 行 人 何政廣 編輯小組 王庭玫 謝汝萱 吳家瑀 林容年 許玉鈴 羅珮慈 柯美麗 廖婉君 郭秀佩 王孝媺 吳心如 周亞澄 曾筱如 韋怡忻 陳玟妤 執行主編 林志鴻 執行美編 張娟如  特約攝影 何樹金 郭東泰 陳明聰 廣告總監 黃淑瑛  廣告業務 簡鈺文  會計主任 陳慧蘭 訂戶業務 朱惠慈 陳慧玲 發行業務 孫嘉亨  特約撰述 劉 俐 黃春英 楊識宏 劉晞儀 高千惠 李婷婷 周東曉 耿殿文 陳瀅如 馬唯中(美國) 何玉郎 陳英德 唐忠珊 廖瓊芳(巴黎) 陳 鈞(英國) 丘彥明 劉粹倫(荷蘭) 徐芬蘭 周芳蓮(西班牙) 吳曉芳 邱馨慧 黃士誠(日本) 劉欽棟 伍 常(香港) 楊爾寧(韓國) 致 穎(德國) 方振寧 周文翰(北京) 林 藝 沈奇嵐(上海) International Editor Victoria Lu 解析時代感性的收藏之眼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20年之間,歐洲前衛藝術 發展的脈絡。  「所有事物的關係性因邂逅而產生。」一切都存在相互關係的世 界觀,體現在「物派」代表藝術家李禹煥的視覺藝術作品和著述 中。他的作品將藝術從形象、主題和意義的世界解放出來,探問物 與物、物與人的關係,並強調邂逅的重要性。李禹煥的藝術有很深 厚的理論根基,東京的國立新美術館及神戶的兵庫縣立美術館舉辦 的大型回顧展,以深入淺出的角度切入,引領觀眾轉換全新觀點, 改變看待事物的看法,經歷一場近乎禪悟的體驗。  有形的物質文明,難逃「成住壞空」之命,但冰逸心靈所依託的 時空觀想與水墨造境,顯然經久而未衰,對她而言,創作就是文化 儀式,繪畫是關於人類心靈的探索。在赴美攻讀生物醫學與電子工
2005年取得耶魯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學位,
詩」,或許是對冰逸作品最為精煉的概括,於微塵間凝視萬千宇 宙,總能見到她在美麗的蘆笙輕揚中盛裝舞蹈,在墨潮滾滾間祈願 祝禱的身影。
● 封面圖版/ 溫諾德.賴斯( Winold Reiss ) 黃金背景中的 女人 複合媒材  1928 The Reiss Trust ● October 2022 ● No 181 CONTENTS 封面紀事:藝術大觀 時代肖像的靈魂捕手,描繪美國的多元文化 068 紐約歷史學會「溫諾德.賴斯的藝術:移民現代主義者」特展 ◎周亞澄 廣 告 索 引 臺北市立美術館 封面裡、7、 9 / 形而上畫廊 3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4、5 / 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 馬幼藝所 12 / 加力畫廊 13 / 山藝術.北京林正藝術空間 15 / 墨齋 17 / 黃進龍 19 今日美術館 封底裡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封底 藝術熱新聞 014  高美館「X人稱 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樹火紀念 紙博物館×FENKO鳳嬌催化室「崎Heterogeneous」/北美 館群展「在夾縫中行走」  016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年度大展「超限社會」/2022 Art Taipei 形而 上畫廊「靈魂的重量」/山藝術林正個展「再看看 躺平的二二超人」  018  韓國藝術盛事 2022 KIAF ART SEOUL與Frieze Seoul的加乘效應/王位更替 英國藝 術機構尋求新贊助人 020 蘇富比推出「藝術家選擇」 計畫/佳士得上拍微軟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10億美元 收藏/杜庫寧家族送拍杜庫寧油畫 品牌、科技、新思維 021 記憶 La Mémoire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24 五絕老人鄭曼青(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26 宋代摩羯座女性的「純金霞披墜」出現在台灣 ◎戴忠仁 藝術焦點 028 從蒙德利安早期作品看新造型主義的成形 貝耶勒基金會「蒙德利安演化」特展 ◎林芝禾 藝術人物誌 034 李禹煥的關係場域與余白現象 ◎邱馨慧 040 10月專輯:TENENT 建立屬於我們時代的收藏 ◎林志鴻 042 時代變局下的審美共情與收藏共性 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暨主席魏蔚的市場觀察 ◎林志鴻 050 向時代提問,當代藝術的起手式 洪建全基金會執行長張淑征的藝企交流之思 ◎詹立群 056 心之桃花源,與疫情共存的藝術祕境 陳薇捷暢談社群世代下的藝術擴散效應 ◎韋怡忻 062 聚焦「未來潛能」與「流傳永續」的雙向思維 Jacky Y. Chen分享收藏的理念與心法 ◎韋怡忻 對話藝術家系列:化古通今 特別報導 074 冰逸 山水即身體,赤裸即生命 ◎林志鴻 076 林明弘 探索藝術與日常偶遇的座標 ◎陳玟妤 078 張徐展 文化複眼與動物寓言 ◎陳玟妤 080 吳其育 它物與殖民的科幻百科 ◎陳玟妤 藝術家工作室 082 以藝術擴充科技的可感性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邱宇 ◎許玉鈴 藝術視界 091 畫什麼?如何畫? 論黃進龍「盡態.極妍」個展 ◎王哲雄 藝術博覽 096 永續展會與跨世代收藏風潮 台灣觀點立足亞太市場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編輯部 播客藝聞 ◎山崎二十一 098  菲比.博斯威爾(Phoebe Boswell)/諾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勞倫斯.維納(Lawrence Weiner) /瑞安.甘德(Ryan Gander)/亞當.彭德爾頓(Adam Pendleton)/西賽爾.圖拉斯(Sissel Tolaas) 珠寶美學 100 以詩與想,回返創意的臨界  停棲於高級訂製服檔案間的靈光 ◎林純雅 設計焦點 104 奇謬設計的美學復興  約伯.史梅茲游離於當代圖像學的華麗冒險 ◎林純雅 工藝美學 108 由皇室權貴的品味載體到工業革命的時代縮影  「銀器傳承:兩依藏銀器精選特展」盡現銀匠工藝之美  ◎洪昱溱 綠與野專欄 114 紀實中完成藝術 攝影家劉振祥眼底的《戀戀風塵》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收藏運用 118 茶不厭精引美味,米其林餐茶之味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建築應提供非傳統體驗,以充實人們的美感體驗  倫敦FOA建築師事務所的美學觀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台灣光環境獎」揭曉決選入圍名單 123 鹿特丹屋頂日  124 純白畫卷裡的林中美術館  125 宛如萬花筒的玩具世界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棲宿林隱,仿生之家 127 光影幻化星塵之美/八角美學與「永恆之城」羅馬的精 神傳承/神話大陸與真實世界的奇幻珠寶旅程 128 於聖日爾曼大道34號環遊嗅覺世界/「蔬食之神」的首 爾快閃計畫/繽紛午茶創意之約 129 援引粗獷主義建築革命意念的時尚創見/「奇幻旅館」 架空數位世界的想像  藝想創見 130 超常眼界,飄浮奇想 馬爾文.索科爾斯基漫步巴黎的經典奇作 ◎林志鴻

蒙德利安 1932 年 作品〈黃色與藍色 構圖〉 Piet Mondrian, Composition with Yellow and Blue, Oil on canvas, 55.5x55.5cm, 1932. Fondation Beyeler, Riehen/Basel, Beyeler Collection; purchased with a donation by Hartmann P. and Cécile Koechlin-Tanner, Riehen © Mondrian/Holtzman Trust. Photo: Robert Bayer, Basel 蒙德利安約 1893 至 1896 年作品〈拿紡錘 的女人〉Piet Mondrian, Woman with Spindle, Oil on canvas, 36.8×29.8cm, c. 1893–1896. Courtesy Pace Gallery © 2022 Mondrian/Holtzman Trust. Photo: Kerry Ryan McFate

28 Art Focus 藝術焦點 從蒙德利安早期作品看新造型主義的成形 貝耶勒基金會「蒙德利安演化」特展 撰文│林芝禾 圖版提供│Fondation Beyeler 作為現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前衛藝術家之一,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的創作推動了20世紀早期繪畫從具象至抽象 的發展。提到蒙德利安,熟悉現代藝術的讀者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大概不是「風格派」(De Stijl)繪畫與設計中, 由黑色直線、白色與紅黃藍三原色的方塊所組成的幾何結構,就是如〈百老匯布基烏基〉(Broadway Boogie Woogie)等 作品的畫面,其中抽象的形式安排對應了音樂的節奏,傳達出獨屬於紐約夜生活的歡快感。蒙德利安 20 歲進入藝術學 院,在大約45歲時提出「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的理論,這之間他的風格經歷劇烈的變化。了解他在完全轉向幾 何抽象形式前所進行的各種藝術實驗,不只有助於加深我們對這位大師的認識,也更能夠理解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20年 之間,歐洲前衛藝術發展的脈絡。
Photo Lee Ufan, photo: Shu Nakagawa
34 Artist Profile 藝術人物誌 物派」代表藝術家李禹煥( 1936- ), 作為一名貫通東西思哲的韓國人,對 日本當代藝術發揮了關鍵性的影響,並於 2001 年獲「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 ( Praemium Imperiale )肯定。東京的國立新 美術館( 8 月 10 日至 11 月 7 日),以及位於神 戶的兵庫縣立美術館( 12 月 13 日至 2023 年 2 月 12 日)舉辦的大型回顧展,貫穿他不同時 期的創作。李禹煥的藝術有很深厚的理論根 基,展覽則如其作品,出脫得簡潔質樸,以 深入淺出的角度切入,簡約的文字提點,引 領觀眾轉換全新觀點,改變看待事物的看 法,經歷一場近乎禪悟的體驗。 「 李禹煥的關係場域 與余白現象 撰文│邱馨慧 圖版提供│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李禹煥於鎌倉, 2022 年。
©

運用。1968年對李禹煥以及「物派」誕生 而言,是關鍵的年份。關根伸夫發表地景 藝術〈相位 大地〉時,並未受到應有 的評價。李禹煥發表論述與藝術作品,闡 釋思維脈絡,人們才開始正視這件作品的 意義,從而展開日本「物派」這股藝術 趨勢。李禹煥此後也持續創作至今,在鐮倉、巴黎設有工

42 時代變局下的審美共情與收藏共性 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暨主席魏蔚的市場觀察 撰文│林志鴻 圖版提供│LGDR厲蔚閣 藍籌畫廊Lévy Gorvy、Luxembourg & Dayan畫廊主阿瑪莉亞.達揚(Amalia Dayan),以及Salon 94 畫廊主珍妮.格林伯格.羅哈廷(Jeanne Greenberg Rohatyn)在達成資源整合協議後,於2022年 初在全球成立了以四位創始人姓氏首字命名的國際畫廊「LGDR」,中文名維持不變,仍為厲蔚閣。 而畫廊於亞洲的分支LGDR & Wei則由四位及魏蔚(Rebecca Wei)任聯合創始人。  厲蔚閣致力於以專業知識及視野為瞬息萬變的藝術領域注入活力,並為代理與合作的藝術家及藝術 資產實現開創性項目,進一步發展其藝術遺產。秉持以藝術為先的理念,厲蔚閣聚焦洽購一二級市場 頂級作品、為客戶提供專業購藏建議、強化機構網絡及呈獻精心策劃的展覽項目與學術文獻出版。 厲蔚閣四位聯合創始人,左起:珍妮.格林伯格.羅哈廷、阿瑪莉亞.達揚、布賴特.格文、多明尼克.李維。 藝術收藏 設計 35  生於韓國南部慶尚南道偏遠地區的李禹 煥,出自書香門第,自幼在私塾書院受 教,並向知名文人學習詩書畫。私塾被廢 後,進入小學的李禹煥在二年級日本戰敗 之前受過「日本教育」。在朝鮮戰爭的背 景下,他到釜山上中學,後入首爾大學附 中,升上首爾大學美術學院。由於不耐石 膏素描等傳統教法,趁暑假赴日探訪叔父 之機,揮別只待了2、3個月的美術學院。 赴日翌年的1957年,他入拓殖大學學習日 語,1958年入讀日本大學哲學系,鑽研里 爾克文學與黑格爾思想,並持續繪畫。  受到高松次郎等藝術家的錯覺藝術的啟 發,他開始探討視覺和心理學的關係。並 從日本「琳派」的空間結構,學到留白的
作室和住所,直島、韓國、法國也陸續成立他的個人美術 館、展館。 關係性因邂逅而產生 1968 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韓國現代繪畫展」, 李禹煥發表了一組螢光繪畫〈風景 I 〉、〈風景 II 〉、〈風 景 III 〉( nos. 1-3 )。這是本次展覽的第 一件作品,牆上 3 幅螢光橘色的大畫, 暈開的橘光,映在地板,染在觀賞者身 上。色彩超越了畫面的框架,與畫外空 間、畫外之人和物產生了肉眼可見的關 係,甚至因視覺暫留產生負片後像看見 補色。  「所有事物的關係性因邂逅而產 生。」一切都存在相互關係的世界觀, 體現在李禹煥的視覺藝術作品和著述 中。他的作品將藝術從形象、主題和意 義的世界解放出來,探問物與物、物與 人的關係,並強調邂逅的重要性。他 說:「例如岩石借自自然,鐵板取自工 業社會。兩者透過我在別的地方邂逅, 如此一來,就產生了石頭、鐵板,我的 三角關係。藝術是由於什麼邂逅了什 麼,才得以完成。」  下一個偌大的展間中,鐵板倚牆排 李禹煥〈始於點〉,岩彩礦物顏料、膠/畫布,182×227cm,1977,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李禹煥〈始於線〉,岩彩礦物顏料、膠/畫布,182×227cm,1977,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且聽風吟,且觀墨詠。華夏的血 脈如冰逸筆端涓淌而下的墨韻織 錦,遍歷大江南北地盤桓迤邐,匯 入史冊洪流。有形的物質文明,難 逃「成住壞空」之命,會剝蝕、會 殘破,但冰逸心靈所依託的時空觀 想與水墨造境,顯然經久而未衰, 對她而言,創作就是文化儀式,繪 畫是關於人類心靈的探索。在赴美 攻讀生物醫學與電子工程專業後, 冰逸於 2005 年取得耶魯大學藝術史 與考古學博士學位,論文主題聚焦 於漢代藝術史。「以當代藝術創作 所演現的文明史詩」,或許是對冰

慧。宗炳在《畫論》中如此描述 5 世紀的風景:『夫聖人以神法道, 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宗炳在房間的牆 壁上畫了他去過的所有神聖的山脈,並告訴他的朋友:『於是閒居理 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1600年後,冰逸以同樣的精 神創造了她的瀑布。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墨畫,它表達了當代 藝術家與自然的交流。一個巨大的瀑布從地球倒流到天堂。畫中什麼 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圖像不斷移動和變換,在畫中蔓延並進入它的 深度。藝術家將繪畫所在的凹面空間想像成一個巨大的洞穴,它也可 以象徵無限維度的宇宙球體。站在它前面,我們似乎聽著濃墨重彩的 風聲和水聲;我們可以想像我們正在踏上一段精神之旅,擁抱圖像和 聲音。〈囦〉坐落在當今藝術實踐的話語中。這確實是一部運用中國 傳統美學豐富定義的中國當代藝術表達的鉅作。」

74
逸作品最為精煉的概括,於微塵間 凝視萬千宇宙,總能見到她在美麗 的蘆笙輕揚中盛裝舞蹈,在墨潮滾 滾間祈願祝禱的身影。 化古通今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冰逸 山水即身體,赤裸即生命 撰文│林志鴻 圖版提供│冰逸 對話藝術家系列: 冰逸 問:在怎樣的契機下,水墨進入了妳的人生? 答 : 2009 年,巫鴻邀請我在芝加哥大學斯馬特美術館( Smart Museum)的穹窿空間舉辦開幕展覽,我以一件22x18公尺的巨幅作品 〈囦〉相應 畫面中是升騰而起、倒流的巨大瀑布 那是我此生 的第一張水墨繪畫,而這張巨幅水墨是近代水墨中最大尺度的現場裝 置。  巫鴻如此闡釋〈囦〉的意義:「中國藝術的悠久傳統將聖山視為道 的化身,因此也是最受尊敬的表現主題。藝術家擁有自然和神聖的智
我的契機就是巫鴻的邀請。從那張22x18公尺的巨幅〈囦〉,我展開 了今生的水墨實踐。 冰逸第四部電影《2020》 冰逸為亞歷山大.麥昆品牌設計的作品: 脫掉自己的婚紗 2022 冰逸 囦 紙本水墨 2200x1800cm 2010

Benjamin Altman)所捐贈,當時美國的大藏家喜愛康熙年間的五彩花瓶,而我 經常運用的圖像元素若對應傳統國畫中的類型,應是「花鳥」類型 (genres),於是在與策展人、瓷器專家的討論下,從館藏揀選出兩件 花鳥瓷器,以其為出發點來進行創作。

這件作品將在大都會博物館展出2年。手扶梯離牆面太近,如果我像 過去以手繪的方式呈現,容易因人們的觸碰而留下指紋,後來我聯想 到美國街頭的「wild posting」,即在大都市中常見、四處張貼於公共 空間的廣告海報。這種具商業與街頭氣息的語言,遊走在法律的灰色 地帶,既有品牌廣告,也有私人活動宣傳的用途。我和工作室以360度 環形取用兩件花瓶上的圖像,將立體瓶身的彩繪壓製成2D圖案,製作 兩種大小的海報貼滿牆面,與博物館中的傳統、皇室文化產生對話, 甚至於營造衝突感。我們又將同款海報張貼在真正的街頭,使「

80  當人們仍困惑於何謂當代藝 術之時,林明弘便打破作品與 觀眾的空間之隔,創作基於人 與作品關係而生的藝術語言。 他深入圖像與空間的脈絡,無 論是將取材圖像極致放大於牆 面、過道等公共空間,或運用 光影的可能,藝術家一次次邀 請觀眾進入以色彩、圖像與建 築結合的「風景」中休憩與對 話。而他以分享、交流為核心 所形構的關係美學,也體現了 人與空間無法被替代的互動體 驗。 化古通今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林明弘  探索藝術與日常偶遇的座標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林明弘 對話藝術家系列: 林明弘 問:你如何構思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裝置作品〈Pentachrome〉? 答:〈Pentachrome〉同我的許多空間作品都屬於委託案。這次的委託 單位是大都會博物館,策展人來自該館亞洲藝術部門,希望我能在博 物館入口處大廳的手扶梯(the Great Hall Escalator)空間創作作品。  乘著手扶梯向上,人們將抵達展示中國傳統瓷器的迴廊。這樓層 的瓷器多為 1920 至 1930 年代紐約企業家班傑明.奧特曼(
wild posting」的概念從美術館再度回放到街頭。當然,人們也能在博物館 商店買到海報,貼在自己想貼的地方。作品的圖像不再只限館內可 見,它不斷地指出其與所處環境的脈絡關係,最後連我也無法真正地 & 林明弘 聚(東京2020) 乳膠漆、木作 現地製作 2021林明弘 RGB 窗貼 現地製作 2018

張徐展關注動畫創作如何在當代 美術館中擴延「電影」與「動畫」 的概念,透過對展示空間的運用與 探索,創造「複眼式」的觀影體 驗。當紙紮偶作品成為「演員」, 為他齊聚一堂、出演各自文化語言 所講述的同一故事母題,它們便進 入藝術家藉由影像、音樂、扮裝打 造的自由空間,在相遇與碰撞間 「去象徵化」,展現當代日常的眾

Si-SoMi 」哀樂回顧一隻被輾壓的老鼠的死亡現場。在研究這首喪葬樂曲 時,我發現它其實源自一首德國詩歌,這種外來文化轉化成為在地文 化的過程,讓我很感興趣。後來我又發現「民間故事」也有這種在地 化的性質。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實則有著相似結構與重複的母 題 彷彿世界上的許多故事都在講述著同一個故事 眾多版本的 「故事」是由共通的「母題」滲入各區域,以變換或組裝,無限地延 伸、串連至在地人所熟知的版本。透過世界共有的民間故事「母題」 與「在地化敘事」的關係,我試圖提問:對於「在地性」,我們是否 有新的觀看可能?「在地性」不應立基於僅對當地具有共鳴意義的符 號、或由外地人對刻板印象與標籤的辨認而來,而如各地的故事彼此 有著相似的結構,文化之間應能藉由故事的交疊而找到串連的交點, 循著文化在地性的通則,連結其「世界性」。

78
生相。「在地」符號不須依靠排他 的典故,而在重疊的敘事間找到相 連的可能,以及通往彼此故事的全 新觀看方法。 化古通今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張徐展  文化複眼與動物寓言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張徐展 對話藝術家系列: 張徐展 問 :你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故事性,「說故事」本身是一項古老的技 藝,對你而言,「敘事」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在你的創作中,「敘 事」與「藝術」呈現什麼樣的關係? 答:比起著迷於特定的故事本身,我一直以來的創作核心更在於探討 重新講述這些故事的方法。  我的前一件動畫作品〈 Si So Mi 〉以台灣喪葬現場常出現的「
於是,我近期的創作將出現於地方故事、各具象徵寓意的「動物」 集結起來,運用故事間重複或相似的母題,讓牠們在裝置、錄像動畫 張徐展 樂手紙偶群-動物故事系列 報紙、漿 糊、電光紙、鐵絲、顏料、鋁線  730x244cm 2022 張徐展 Oh, My Goodness! 紙糊老鼠、報紙、漿糊、鏡 子 2017 張徐展 Si So Mi animation still image 5分鐘  2017-2018

Tokarczuk)的小說作品《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這本小說以類百科全 書式的寫法,書寫各式各樣的「時間」,模糊了敘事的時間性,並以 「太古」這個虛構的地方講述波蘭的歷史。這樣的書寫方式和我過往 至今的藝術創作、嚮往的境界有某種程度的共鳴。

我的創作向來圍繞著自己對於「世界觀是如何被建立」的思索而展 開 我們平時接觸的電玩、桌遊,甚至數據資料庫、對生活的觀察 與詮解,背後都包含被設定的世界觀,或由某些世界觀之所以構成的 前提組成。因此,我的創作看起來總涉及多面向、多層次的議題,跨 足不同學術領域,時間跨度也從遠古到未來,便是因為我關注的是在 一個世界觀中的元素之間「如何互相形成關係」。

80  吳其育認為,在這個後事實、後 記憶的時代,虛構與非虛構之所以 不易區分,並非由於時代更迭,而 是人們認知事實與記憶方式的改 變。從科幻小說的異族接觸、被盜 採的樟樹洞、山中碉堡的銃眼,藝 術家看見視野產生與被產生時的殖 民性,於是以「假說」、「推測」 為陳述起點,通過創作,在「世 界觀」如何構成的視閾中,對「文 本」與「影像」、「時間性」之於 「閱讀」與「詮釋」的關係進行反 思與「方法論」的重讀;結合歷史 與想像,於百科全書式多線性的觀 看與閱讀中創建屬於「過去」、 「未來」的浩瀚可能。 化古通今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吳其育  它物與殖民的科幻百科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吳其育 對話藝術家系列: 吳其育 問:你的作品宛如一部部虛實交錯的百科全書,涉及殖民史、天文地 理、環境生態、人工智能、科幻文學等跨領域專業知識數據的並置與 互文。是什麼樣的契機或理由,使你選擇以類資料研讀、檔案紀錄的 方式建構一個基於既有資料、進而發展想像的世界觀呢? 答 :前陣子我很喜歡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 Olga Nawoja
起初我藉由事物於「畫面」中的關聯,探討所謂「世界觀」的構 成,比如早期的影像創作〈一號與狗〉,通過一趟短短數分鐘參訪核 一廠的旅程,將核電廠、十八王公的信仰與當地野狗之間的關聯描述 在一起 他們都是「旅程」中的「畫面」。再進一步,我思考「世 界觀」作為一種眾多事物及其關係所形成的「觀看」。「觀看」同時 是一種「閱讀」,以往的錄像在「時間」上是單線進行的,我想嘗試 吳其育 封閉/開放世界年表 墨汁 尺寸依環 境場合而定 2020-2021 吳其育 發光半導體未來 多頻道錄像裝置,大牛樟,台東 4K,6.1聲道,17分06秒 2020

形而上畫廊「靈魂的重量」/山藝術林正個展「再看看─躺平的二二超人」/韓國藝術 盛事 2022 KIAF ART SEOUL與Frieze Seoul的加乘效應/王位更替 英國藝術機構尋求新贊助人/蘇富比

市場觀察/向時代提問,當代藝術的起手式──洪建全基金會執行長張淑征的藝企交流之思/心之桃花 源,與疫情共存的藝術祕境──陳薇捷暢談社群世代下的藝術擴散效應/聚焦「未來潛能」與「流傳永續」的雙向思維──Jacky Y. Chen分享收

建立屬於我們時代的收藏專輯TENENT 李禹煥的關係場域和余白現象 OCTOBER 2022 10 OCT 2022 TENENT 建立屬於我們時代的收藏專輯 專訪張淑征、Jacky Y. Chen、陳薇捷 魏蔚 時代變局下的審美共情與收藏共性 李禹煥的關係場域和余白現象 化古通今特別報導: 專訪冰逸、林明弘、張徐展、吳其育 發行進入第181期,長期訂閱正是時候!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出版第181期,23X30cm大版本,全彩精印,報導藝 術市場收藏與設計建築現況及趨勢,分析藝術投資、設計新潮、建築新貌。每 本新台幣220元,訂閱一年2200元。 郵撥:50035145.藝術家出版社 總代理:創新書報(股)公司,各大書局均有出售 中國發行: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181期(2022年10月號) 目錄 藝術熱新聞  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樹火紀念紙博物館×FENKO鳳嬌催化室「崎 Heterogeneous」/北美館群展「在夾縫中行走」/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年度大展「超限社會」 /2022 Art Taipei
推出「藝術家選擇」計畫/佳士得上拍微軟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10億美元收藏/杜庫寧家族送拍杜庫 寧油畫 品牌、科技、新思維 記憶 La Memoire 藝術龍門陣 五絕老人鄭曼青(下) 文物專欄 宋 代摩羯座女性的「純金霞披墜」出現在台灣 藝術焦點 從蒙德利安早期作品看新造型主義的成形── 貝耶勒基金會「蒙德利安演化」特展 藝術人物誌 李禹煥的關係場域與余白現象 10月專輯:TENENT 建立屬於我們時代的收藏 時代變局下的審美共情與收藏共性──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暨主席魏蔚的
藏的理念與心法 藝術大觀 時代肖像的靈魂捕手,描繪美國的多元文化──紐約歷史學會「溫諾德.賴斯的藝術:移民現代主義者」特展 對 話藝術家系列:化古通今 特別報導 冰逸 山水即身體,赤裸即生命/林明弘 探索藝術與日常偶遇的座標/張徐展 文化複眼與動物寓言/ 吳其育 它物與殖民的科幻百科 藝術家工作室 以藝術擴充科技的可感性──《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邱宇 藝術視界 畫什麼?如何 畫?──論黃進龍「盡態.極妍」個展 藝術博覽 永續展會與跨世代收藏風潮 台灣觀點立足亞太市場──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博覽會 播客藝聞 菲比.博斯威爾(Phoebe Boswell)/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勞倫斯.維納(Lawrence Weiner )(2003)/瑞安.甘德 (Ryan Gander)/亞當.彭德爾頓(Adam Pendleton)/西賽爾.圖拉斯(Sissel Tolaas) 珠寶美學 以詩與想,回返創意的臨界──停棲於高 級訂製服檔案間的靈光 設計焦點 奇謬設計的美學復興──約伯.史梅茲游離於當代圖像學的華麗冒險 工藝美學 由皇室權貴的品味載體到 工業革命的時代縮影──「銀器傳承:兩依藏銀器精選特展」盡現銀匠工藝之美 綠與野專欄 紀實中完成藝術 攝影家劉振祥眼底的《戀戀風 塵》 茶器與茶葉收藏運用 茶不厭精引美味,米其林餐茶之味 建築觀點 建築應提供非傳統體驗,以充實人們的美感體驗──倫敦FOA建築 師事務所的美學觀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台灣光環境獎」揭曉決選入圍名單/鹿特丹屋頂日/純白畫卷裡的林中美術館/宛如萬花筒的玩具 世界 創意萬象 棲宿林隱,仿生之家/光影幻化星塵之美/八角美學與「永恆之城」羅馬的精神傳承/神話大陸與真實世界的奇幻珠寶旅程/ 於聖日爾曼大道34號環遊嗅覺世界/「蔬食之神」的首爾快閃計畫/繽紛午茶創意之約/援引粗獷主義建築革命意念的時尚創見/「奇幻旅館」 架空數位世界的想像 藝想創見 超常眼界,飄浮奇想──馬爾文.索科爾斯基漫步巴黎的經典奇作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