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絕望, 無論怎麼樣都不要絕望。 當感 覺所有事情都結束的時候,就會出現新的力量。 這就是生存。」 — Franz Kafka
「人類的本質就是在面對變化時拒絕改變。 如 果你讓他獨處,那他反而會自己發生改變。」 — 佚名
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我們又怎麼能 知道我們要去哪裡呢?其實我們只是一個不可解的 方程式,因為我們一直都在改變著,我們不停地在 改變。 在轉變和深刻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怎麼 做呢?從年輕時起,我們的潛力就朝不同的方向發 展。那時候我的叔叔已經七十歲高齡了,他對我講 述他經歷過的很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首先你 會被教導那些你以後不會用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在 未來可能會被你丟棄。就這樣,慢慢地,我們就明 白自己不再年輕了。 生命就是在不斷做決定的過程。當你對一個選 擇說是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拒絕了其它選項。每次 你打開一扇門,你就選擇了只進入這個房間。我說 過很多次,自由是一條窄窄的單行道,我們最多只 能選擇比較靠近哪一邊而已。 我們都活在自由的幻想中。我們以為我們能掌 控自己的生活。但當我們面對比我們強大千百倍的 現實時,我們就常常受到現實的影響,現實比我們 想像更強大,儘管我們很不情願,但是我們還是被 現實所操控。 如果你開始明白世界是怎麼運作的,那你最先 的反應可能是拔腿就跑。我還記得《駭客任務》中 的那紅色和藍色的藥片,我們的世界其實也是這樣, 當我們選擇了其中一顆藥片,我們就再也不能反悔 了。 當你知道得更多,你就越不安越憂慮,因為之 前你以為很了不起的事情,現在你會發現其實都沒
什麼了不起的。在你找到新的能吸引你的東西前, 你都會感覺到很迷茫,不知道過去的自己是什麼, 不知道現在的自己是誰,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會是怎 麼樣。 每一階段的變化中,每一次跳躍都意味著我們 的人生有了深刻的變化。在其中,夾雜了我們對未 知的緊張和對新身份的焦慮,但是要重生,首先我 們要讓過去的自己死去。在過渡的時期,可能會有 很深的憂慮,這並不是因為我們處於命運的十字路 口,而是因為我們的情緒真的不好。 我們所審視的那個自己正在死去,而這個正在 死去的自己硬要把我們也抓住同歸於盡。但是,這 些時刻正是我們成長的時刻。因為在這些時候,我 們才有力量去反觀我們一直以來的視角,以此為契 機進入我們人生的新階段。在這些時期,我們會努 力跳出自身的局限,拋棄掉所有的幻想,而更深刻 地思考一些價值問題,就是這樣的思考支持著我們 接受所有的考驗,最後才得以重生。 但是所有的新生都必然伴隨著痛楚和悲傷。在 這時,我們總會想回歸到最初的原始的狀態。有時 候,在這些情況下,敏感的人會滋生出對所有生靈 的深刻同情。只有那些經歷過痛苦的人,才能夠感 同身受,才會同情別人。 我們要走出我們自己的低谷,走出那些要殺死 我們泥潭。我們要記住作家 Carlos Castaneda 說的 話,凡人終有一死,但凡人均有權利。我們要穿得 整整齊齊、風風光光出去。我們要從光的灰燼中重 生,這樣我們才能進入人生的新階段,我們才能破 繭而出,擁有更自由的生命,在花叢中自由地飛翔。 請你一定要好好守護心中的蛹,因為在將來的 某一天它一定會蛻變的。儘管現在你可能是一條毛 毛蟲,但是明天,你就可能會擁有一雙意想不到的 翅膀展翅翱翔了。
世界上有許多種武術(Martial Arts); 而本質上,武術都立基於藝術二字。 絲毫不誇張地說,空手道的內在精神含納了這些武術的根本。 型乃是空,空即是型的本身, 這才是空手道中型(Kata)真正的意義。
船越義珍
作為少有的國際武術期刊之一,對我來說是「身負重責大任」,武術的傳播是非常不容 易的,當一個全新的武術(或僅僅是一個專門的訓練項目)進入到一個國家,要能夠被記住、 被理解,甚至是學習,沒有三五年功夫大概也難以達成。《黑帶誌》於是肩負著如此任務, 要將世界上各種武術帶給所有人。 許多可能原只會流傳於特定國家的武術,都在我們長年的書寫下而建立起一座座傳承和 推廣的橋樑,這對我們來說無非是一種肯定,更值得讓人欣喜的是,那代表的不只是一門新 的武術獲得更多人認識,而應該說是有更多人認識了一門新的武術。 急所術在《黑帶誌》上發表相關研究已經過好幾年的時間了,也因為這樣不懈的推廣和 分享,才讓急所術有今天這樣的高知名度,以及在世界各地都廣受認同與歡迎。
急所術的源起現在這樣想起來不禁讓人覺得奇妙,最早發展自印度,接著傳至中國,再 到日本(當時才正名為急所二字),現今則發揚於歐美各國。回過頭來看起源的亞洲,才正 要起步。於是,《黑帶誌》國際中文版便成為了急所術與華文同好接軌的一大通道,也期望 透過這裡,能讓更多人認識急所術,感受急所術箇中的奧妙。 急所術並非武術本身,而是讓能夠使武術更具效用的附加知識,同時也能被用以改善健 康等目的。所以急所術不具有學習的門檻,是非常平易近人的,而我也正是親身感受過的人 之一,因此非常樂於向旁人(應該說是所有黑帶誌的讀者們)介紹這門研究,期勉大家都能 夠受惠於此。 急所術在全世界以「研究小組」發展,每個研究小組皆有一名指導員,指導員必先長時 間學習、訓練並且經過核可與授證才行。指導員的使命就是「以急所術竭盡所能地幫助他 人。」這也是急所術致力宣揚的根本原則,不與武術爭強,每個學習者都能在精實研究之後, 得出所謂「自身的急所術」。
發送 Facebook 訊息
觀看免費急所術教程
Horacio Daniel Obon 從 小學習跆拳道、踢拳道 與急所術,為知名武術 家與多項世界冠軍,現 為 Flash Sports 總裁。
另一個 Van Damme 很 少 明 星 能 在 武 術 電 影 中 揚 名。JeanClaude Van Damme 於 1960 年十月出生於比利 時,他專心於武術電影事業,在武術電影舞臺上 十分活躍(在我們撰寫此文時他剛剛完成他最新 的電影)。他參與的電影不計其數,這些電影不 僅都是高水準的作品,也影響了世界武術電影 的發展。在其電影生涯中,他獲得許多武術獎 項,是當今巨星。他擁有遍佈全球的 120 萬粉 絲,在 Facebook 上也有很多關注者。他的名 字已經成為了電影世界成功和可信的保證。 這些及其他很多關於他的資料都為人所熟 知了。但是,很少人可以描述這另外一個 Van Damme。如此文的作者 Mike Leeder,他是香 港的作家和製作人,認識 Van Damme 超過 25 年了。攝影師 Don Warrener 是我們在美國的編 輯,認識 Van Damme 也超過 15 年了。今天, 他們兩位會和我們分享 Van Damme 的趣事,分 享演員背後的 Van Damme。 作為公眾人物,我們總是感受到壓力和其他 人的監督,人們往往分不清演員和人物角色之間 的區別。人們總是把焦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將 他的思想、力量、夢想和幻想神化。 飾演「Van Damme」一定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這樣獨特的經歷和名聲帶來 了其他人不能理解的壓力。我們希望
把這篇文章獻給 JCVD,不僅是向那位演員,更 是向其背後的那位和善的值得尊重的人致敬。我 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使那些輕易給別人下判斷 的人可以瞭解到這個演員的另一面,使他們從另 一個角度去評價這個人,全部人都希望看到的那 一面也許不是他的真實的一面,Van Damme 首先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 國際總編輯.Alfredo Tucci
文.Mike Leeder 圖.Don Warrener
我很榮幸能夠認識到 JeanClaude Van Damme。 我 和 他 認識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 的時間了。我在不同的國家、不 同的拍攝場地採訪過他。幸運的 是,在這些年裡,我也得以充分 瞭解這個人。實際上,當我在寫這 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在做和他的最 新合作的懸疑動作片的收尾 工作。這部電影由 Ernie Barbarash 導演,最近 兩個月我們一直在 中國拍攝。如今, JCVD 已 經 接 受 過很多媒體的
採訪,也做過很多次 封面人物,但是他仍 然有一些方面是不為 人知的。多虧了尊敬 的 Don Warrener 編輯, 這個月我們才有機會走 近 那 個 不 一 樣 的 JeanClaude Van Damme。 一 個 不 為 人 知 的 JeanClaude Van Damme ! 我 是 在 Cannon Films 的 倫 敦辦公室認識 Van Damme 的。 當時那裡正在安排電影《血點》 的 放 映。 我 進 了 辦 公 室,Van Damme 坐在接待處。他看上去 是一個很友善的年輕人,當時我 就發現我在電影「就等這一天」 中見過這個人,在片中他飾演和 主角對打的一個俄羅斯打手。 Cannon Films 的秘書要我等一 下,他們給我介紹這位年輕人: Jean-Claude。知道我認出在電 影中的他時,Van Damme 微微 有點驚訝。《就等這一天》這部 電影在八十年代末的英國電影中 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我們歐洲人 比在美國的人更早認識他!
我們似乎從一開始就很 投緣。他開始和我聊起他人 生的高峰和低谷,也說到《血 點》這部電影的製作並不簡 單,他的鏡頭幾乎差點要被 刪掉了。他親自去到拍攝工 作室,親手剪輯打鬥場面, 才恢復了這部電影應有的魅 力和激情。 最後公映很順利。結束 工作後,我們兩個一起去到 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我對他 做了一個快速的真誠的採訪, 並彼此承諾要保持聯繫。這 在電影行業媒體中常常聽到, 但是卻沒有人會真的履行承 諾。 一 段 時 間 後, 當 JCVD
要回英國參加《唯我獨尊》 的首映時,他在我要給他做 採 訪 時 認 出 了 我。 從 那 以 後,可能是因為我每年至少 要採訪他一次,所以我就漸 漸瞭解他這個人了。在最近 幾年,我在幕後也有和他合 作。最近我們更加在他的最 新電影裡合作,和他一同出 現在電影螢幕上。好吧,我 說的這個對打場景其實是這 樣的,他站在我的七級台階 之上。但這幕場景是十分重 要 的, 舞 臺 指 導 是 Donnie Yen, 動 作 指 導 是 John Salvitti。
現在,JCVD 已經接受過了很多採訪,有些是關 於他的電影的,有些則是關於他的生活中的不順的。 但是同時還存在著一個和我們已經習慣了的螢幕上的 Van Damme, 所 不 同 的 Van Damme。 而 在 這 篇 文 章中,我想介紹一下這位明星的另外幾面,讓大家能 對他更加瞭解更加尊敬。JCVD 已經拍攝了超過五十 部電影,最近幾天在很多攝製組中工作過。當工作中 出現問題時,不管是思想問題還是其他問題,他總是 第一個人來幫忙解決的。我在香港的前室友是 Mike Miller。他是澳大利亞武術電影演員,他拍攝的電影包
括與李連杰合作的《黃飛鴻二》、與 趙文卓合作的《碧血藍天》以及和徐 克合作的《雷霆一擊》。在《雷霆一 擊》中,他和 Van Damme 有一場對 手戲,他不止一次因為這場戲而進 醫院,因為他受到重擊而倒地了。 Mike 一 直 都 是 Van Damme 的 頭 號 粉絲,因此對他來說,和偶像對打就 像做夢一樣,而 Van Damme 則很冷 靜地看待這件事情。但是在電影結束 後一年半左右,Mike 因為腎功能不 全必須中斷事業,返回澳洲進行器 官移植,因而遠離了螢幕。 我 們 一 直 都 保 持 聯 繫。有兩次,當他遇到 不幸的事時,一次是 他的父母突如其來 的去世,另一次是 他 腎 臟 的 問 題, Jean-Claude 錄 了一段影片給 Mike。 在 影 片 中,他真誠地 祝 願 Mike 一 切都好,鼓勵 他繼續和命運 戰 鬥。 這 兩 段 影 片 都 被 Mike 珍 藏 著,他告訴我,在他 低沉的時候,這兩段 影片確實幫助他重新 振作起來。
JCVD 也曾經鼓勵過一個和他早 期合作過的導演。不久前,當我告訴 他說,Albert Pyun 導演確診得了硬 化症,這個病會影響到他的工作和下 半生的生活。JCVD 很快就向他伸出 了友善之手,再一次向他提供幫助。 在 2001 年我母親去世後不久,我也 體會到了這份友誼的味道。我當時已 經從香港回到了英國,趕去參加母 親的葬禮。在我到達幾天後,我就收 到了 JCVD 的郵件,他問我我在那 裡,說他一直在找我。我說, 很不幸地我失去了生命中 很 重 要 的 人, 恐 怕 只 有回到香港才能和 他詳聊了。幾分 鐘後他立刻就
回覆了我,其中是他在比利時的電話號碼,讓我打 給他。我打給他,他不僅向我表達了哀悼,還告訴 我說他就在比利時,如果有什麼需要就打電話給他。 他是電影明星,但是他沒有在乎這段和我之間的距 離,他把我當做朋友。這件事情讓我很高興,直到 今天仍在回味。 我想 Don Warrener 對於我說的這些關於 JeanClaude 的事也會表示認同的。他也和我說過一些關 於 Van Damme 的事情。 「在十五年前能認識 Van Damme 真是一件很 榮幸的事情。我很幸運可以瞭解他這個人。多虧了 我的朋友和合夥人 Isaac Florentine,他當時需要一 個腳本創作人員,他給我打電話讓我和 JCVD 聊聊 那個名叫塔的計劃。但是我並不是合適的人選,所 以我告訴他讓他去找原創作者聊聊,他照做了。 當我準備離開的時候,JCVD 叫住了我,我們 又重新聊了起來,聊的是電腦、相機等,以及武術。 武術是我唯一真正懂的東西。我當時還竟然和他說 讓他提高一下他的旋轉踢腿,當時的我是多麼的狂 妄啊! 不知道為什麼,當我為他寫的文章出版後,Jon Jepson 找到了我。他是我的一個英國朋友。他問我 可不可以請 JCVD 來英國。他答應了,還答應出席 一些 Jepson 開辦的講座。他表現得很不 錯,全部人都很高興,看到他都很興奮。 就是在這次旅行中我才瞭解了之前幾乎 是完全沒想過的 Van Damme。 Van Damme 當時在伯明罕授課。中 途他暫停了一下,讓大家都坐下來,說:
「你們都覺得我很強,是一位很厲害的練習者,但 是我其實不是這樣的。因此我想讓你們見識一下一 位真正厲害的打手。 他走到一位十歲的名叫 Jimmy 的孩子面前,那 位孩子坐在輪椅上,還插著一條通向喉嚨的管。「女 士們先生們,這才是最厲害的戰士 !」之後他跪在 小孩身邊,和他說話,問他有什麼能為他做的,小 孩說:「我想你為我展示一下你最漂亮的踢腿。」 JCVD 站起來,做了他那和往常一樣完美且獨一無二 的旋轉踢腿。那個小孩笑了,JCVD 又返回了課堂, 向其他人介紹拉伸動作。 在講座之後,我們坐在大廳裡,等著送我們去 下一個講座的車。在我們等車的時候,有人敲門。 JCVD 的助手過去開門。敲門的是 Jimmy 和他的家 人,他們是來向他要簽名的。Van Damme 很興奮, 請他們進大廳,至少聊了一個小時,最後他請我在 回到洛杉磯後給 Jimmy 寄了一台 Mac Pro 17 吋手 提電腦。我照做了。在那之後,Jimmy 也至少收到 五台 Van Damme 寄過去,適合不同年齡的輪椅。 其他的真實故事發生在威尼斯麗都的沙灘上。 一個流浪漢走近他,問他:「您是演員 Jean Claude Van Damme,是嗎?」Van Damme 說:「是的, 就是我。」於是對方說:「如果我爸爸知道我見過 您,他一定說我在撒謊。」Van Damme 立馬就拿出 手機,問他拿了他爸爸的號碼,輸入後把手機遞給 對方。當聽到兒子說他在和 Van Damme 在一起時, 電話另一端的爸爸想要掛斷,而 Van Damme 則拿 過電話說:「對的,我是 Van Damme,現在和您的 兒子 John 在一起,他看上去精神很好,儘管他睡在 街上。」那位父親應該是問了孩子的狀況,之後就 掛了電話了。無家可歸的 John 對 JCVD 表示感激。
你 們 當 中 有 多 少 人 知 道 JCVD 是 Make A Wish 基金的 忠實支持者?他已經無數次默 默不留名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 的人了。 JCVD 也是動物愛好者。 他最放鬆和最開心的時刻就是 和 動 物 在 一 起。 他 特 別 喜 歡 狗, 他 覺 得 狗 是 所 有 動 物 中 最親近的。在最近幾年,他在 洛杉磯和比利時的家裡養了很 多狗,這其中有一些是世界不 同地方的從交通事故中救出的 狗,有些是街上受傷的狗。他 就把他們帶回家,然後就留在 家裡了。我想,現在他家大概 有 12 條狗了,他的妻子和他 一樣很愛狗。不難想像他們是 怎麼和狗相處的。 我們邀請尊敬的武術教練 Isaac Florentine 和我們分享一 些 Jean-Claude 的故事,他給 我們講了下面這兩個: 「我們當時在好萊塢北部
的泰拳健身房。Malaipat Rajadamnern 是 泰國曼谷的冠軍,參加了超過 150 場對戰。 JCVD 和他打了起來。JCVD 踢出一記完美 的踢腿,只碰到了 Malaipat 的臉頰。他原 本是可以輕易打敗他的,但是 JCVD 沒有 這麼做,而是向對方表現出了尊重和展示 了自己的控制技術。」 「我曾經和 JCVD 待了三天,一起討 論一個電影腳本。當然,我們也會聊到武 術和對戰,因為他知道我很喜歡武術訓練。 我們在他的廚房裡,他讓我站起來不要動, 然後他給我了一記絕對完美的曲線踢腿, 那記踢腿快速且有力,剛剛擦過我的鼻子。 我真的對他那完美的控制驚訝不已!」 到現在為止,新生代好萊塢武打明星 Scott Adkins 已經和 Jean-Claude 一起拍過 四部電影了,其中包括《浴血任務二》、《再 造戰士四》、《末日審判》等。在最近的 一次採訪中,他提及 JCVD,祝賀他新婚快
樂。當然,也有人是想要和 Jean-Claude 這 樣的明星一較高下的,有人會通過相似的角 色進行競爭,而 JCVD 對此都是很冷靜地看 待,並給對方給予支持和勇氣。 Don 也有一個他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要 說。當十五年前他搬家到美國的時候,他沒 有居留卡,也沒有任何身份證明文件。在申 請居留文件的繁瑣過程中,他問 JCVD 可 不可以幫他寫一封推薦信。JCVD 並沒 有義務這麼做,因為他並不欠 Don 什麼,但是他還是幫了 Don。現在 Don 就住在好萊塢,在好萊塢工 作。當我和移民部門提及他的 時候,他們告訴我說就是 這封推薦信讓他們放心 給 Don 發下綠卡。
這只是 Jean-Claude Van Damme 不為人知的一小方面。 如果你們和他聯繫過或者你們對他感興趣的話,我們也很 想看看你們和他的故事。不要猶豫,立刻通過 Facebook 或者電子郵件告訴我們你和 Van Damme 的故事吧!
REF.: • LEVI8
Budo 武 道 國 際 製 作 的 所 有 DVD 均 以 MPEG-2刻錄在 DVD5上, DVD封面的印刷 也是使用質量上乘的印刷紙。我們的產品從 來不在網路拍賣網頁中出售。若此DVD不符 合這些規格,且(或)其封面與我們展示的 不符,則為盜版產品。
http://budointernational.com/tw/
自創立之初,ITF 跆拳道就實踐了一套獨特的動作原理。 我們把這套動作原理命名為正弦波(Sinewave)。這指的是 一個如 Sine 曲線一般起伏的動作。藉由練習者的身體起伏, 讓其動作獲得更大的速度和力量,讓每個動作更加和諧, Sinewave 讓跆拳道顯得十分靈活生動。以下的內容就是關於 跆拳道中這一鬆一緊的力量來源。 正弦波的基本動作就是身體起伏。換句話說,首先是下 沉動作,之後是起身動作,最後以下沉動作結尾。儘管教練 們為了清晰演示,常常誇張地展現了這起伏的動作,但實際 上,這個動作是應該要輕柔地完成的。崔泓熙將軍在 1970 年左右就提出過「膝蓋要靈活」這個概念。而在 1980 年左 右,崔將軍將這個概念發展成為現在我們所知的正弦波。ITF 跆拳道有兩個主要基礎:松濤館空手道(Shotokan Karate) 和傳統韓國武道(Tae Kyeon)。從這裡,ITF 跆拳道就借用 了韓國的 Kinaesthetics 概念,即對身體、感覺、人體有意識 及無意識運動的研究。同時,當 Tae Kyeon 和松濤館空手道 成為跆拳道的主要影響源後,它們就不僅僅止步於對跆拳道 有所影響了。Wave 原則不再是 ITF 跆拳道獨有的技術,更 成為了很多其他武術如合氣道、Systema 和太極等武術的原 則之一,甚至在棒球這類運動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原理。
深入研究 Sinewave 是如何產生 在 ITF 跆拳道的基本課程中,學員最先會 學到的內容,也就是如何實現正弦波。從右頁 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出 ITF 跆拳道 Sinewave 中能 量產生的主要原理,也就是根據技術的力量方 向將身體加速,注意要急剎並且保持身體平衡 和姿勢。這幅圖表明了正弦波並不只是用身體 重力下墜而來,而是更高級地使身體加速的技 巧。在鎖技和摔技中,正弦波也是十分有用的。 在 ITF 少兒班中,教練可能會用 Sinewave 教小 朋友如何放鬆他們的身體,讓動作達到最大效 果,以及解釋如何不踩到腳地走好路。 Sinewave 動作讓我們可以加上潛在的運動 力以提高動作的速度,Sinewave 是符合能量守 恆定律的。「能量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破壞, 只能被轉移。」這個原則在 ITF 跆拳道中十分 重要。Sinewave 從 A 點出發,身體下沉到 B 點, 然後開始加速,膝蓋開始在 B 點積聚力量(利 用肌肉的伸張和緊縮),到了 D 點即釋放能量, 這就成為了 E 位置的能量了。Sinewave 移動的 原則和滾壓機的原理是很相似的,力量變為動 能,在整條路線中,一直都只是能量的轉換而 已。澳洲運動研究中心將一個拳頭上的力量分 為以下幾方面:15% 來自於手部,60% 來自於 跨部,25% 來自於整個身體向前走時產生的能 量。抽象看來,這似乎是合理的,崔將軍也發 現了移動中的身體(跑步或走路)會產生自然 的起伏,這就是類似於 Sinewave 的運動。鑒於 我們對於對手所產生力量的 25% 源於自身向前 的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利用身體的自然移動了。 在某些動作中,你可以利用腳踩時奮力推動地 面以產生反向力量,這股反向的力量除了會幫 助我們更易於往前,也會被傳導到出擊的動作 上,進而造成更大的力量輸出。 在課堂和講座中,ITF 跆拳道練習者會把 正弦波和技術結合起來。通過正弦波,我們真 正做的其實是移動我們的身體中心,這個動作 看上去就像 Sine 曲線。有一些正弦波和跆拳道 練習密切相關,讓身體按曲線移動,並在移動 時盡可能保持手臂和腿部微微彎曲,因為僵直 的四肢會致使動作過於生硬,違背 Sinewave 所強調的自然力學。因此要完成動作,我們就 一定要放鬆,並保持這個姿勢;接著,小小的 加速就能為我們的技術增加很大的力量。也就 是說,我們要一直彎曲膝蓋,同時讓身體上下 起伏。彎曲膝蓋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中心曲線移 動,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加速的一個方法, 讓我們更快速地靠近目標。最後,當身體下沉 時,重力會讓使身體加速。要正確地做好跆拳 道中的 Sinewave,我們必須要在達到最大能
量點前保持自己的姿勢。換句話說, Sinewave 不 是 像 圖 片 所 示 的 統 一 曲 線,永遠不會變化;而是一種概念: 根據身體下沉將能量轉到中點,然後 又提升至最高高度最後快速下落。這 種迅速的變換幫助我們獲得優勢,更 快地靠近目標。 Sinewave 的理論基於跆拳道百科 全書中的兩個原則發展而來,這兩個 原則名叫放鬆和加速原則。基本上, ITF 跆拳道的練習者都從放鬆狀態開始 學習其技術,他們學習轉動自己的身 體(獲得能量),之後利用重力使身 體下沉(加速)。為了讓初學者習慣 這種運動方式,教練可能會讓學生跟 著節拍做動作,如下上下之指令。 實際上,Sinewave 並沒有開始, 也沒有明確的結束時機。Sinewave 的 最高境界就是身體放鬆、自然地移動。 當練習者習慣了這樣自然的發力 運動,則能夠在「不刻意」的情況下 將 Sinewave 加 諸 在 各 項 跆 拳 道 動 作 之 中, 創 造 最 大 的 力 量 輸 出。 因 為 Sinewave 是增強技術的原理,而非技 術本身,這點非常重要,必不可誤會。 而 Sinewave 的 波 長 將 根 據 各 動 作技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頂點有時 和套路是相聯繫的,有時會分成幾個 部份(如只有一上一下的移動。)因 此,最後的下沉動作就成了下一個動 作的開始動作。簡言之,一個正弦波 的波動過程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動作的 連接,如在上升階段時進行防禦阻擊, 並在下沉階段時奮力出擊。 除了在跆拳道傳統套路(Tuls) 動作中,Sinewave 也在跆拳道的其他 方面有所體現。比方,防身術當中, 當我們的腰部被抓住卻沒有足夠力量 反抗時,我們只需要跟著動作的力量 移動(放鬆階段),然後改變方向(第
二階段),最後再次改變方向(最後階段)藉以掙脫,或者迎擊。這裡 的目標是要暫時地擾亂攻擊者預先計劃好的動作過程,並且出乎其預期。 另一個例子可見於摔技之中。ITF 跆拳道練習者首先可以讓對手的身 體下沉,讓我們位於對手的上方,在最後階段把對手摔出去,這個例子 在柔術、合氣道和柔道中都很常見。而在兩兩對戰中,Sinewave 在身體 不斷前後輕微移動中出現,這和西方技擊運動非常相像,選手會微微將 膝蓋下彎,為了保持肌肉放鬆,給肌肉更多空間以便必須時能夠快速反 應。總的來說,Sinewave 是 ITF 跆拳道的一項特色,也是令 ITF 跆拳道 得到高效實戰技術美名的要素之一。 文.Carlos Machado 譯.陳超慧
首先在這套拳裡,我們先瞭解在傳統詠 春拳的世界裡它分為幾個部分作為訓練養成 的內容,其一是套路部分「小念頭」、「尋 橋」、「標指」、互動訓練「黐手」、打擊 攻防訓練「木人樁」、兵器部分以「六點半 棍」、「八斬刀」作為詠春拳兵器與功力上 的實用訓練方式,由諸上組合成詠春拳不同 於其他武術的風格特色,然在這體系架構中, 我們要知道詠春拳建構在這套訓練模式裡, 它卻是有幾個最重要的特色觀念作為發展的 基礎,在這思維中發展成就,少了這觀念思 維即跟詠春拳存在的精髓有所牴觸,是以我 們來瞭解這獨有的風格觀念是:
一是「近身」 二是「不以力勝」 三是「如何借力卸力出力」
圖為詠春拳內勁運用傳授 示範 — 彭博師傅。
在中國武術的世界,不論各門各派,因其 環境的差異,語言間的隔閡,文字記載的闕漏 與真實性跟人為的種種可能性因素,使得在代 代相傳的過程中導致要考據它的起源、歷史與 原貌內涵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在詠春拳的世 界裡也不例外;「詠春拳」經前文字所載,是 以嚴詠春之名立名,正因嚴詠春是位女性,所 以這套拳自然發展出一種屬於女性先天上特色 的武術思維觀念,而在這基礎上成就了這派拳 藝價值。
詠春拳 『需以功勁為體 才能以有限創造無限』
現 我 們 來 研 究 一 下, 第 一 因 為 要「 近 身」,要近身前我們要先瞭解為何須要近身? 因為女性先天上原不主攻,不利主攻所以需 採後發先至,以等待攻擊者靠近發動才予於 反擊,這也就是標準的太極拳攻防觀念模式, 再因為近身所以必須快速,在快速的前提下, 打巧打靈,以打代消,一旦發動必須要最快 取得優勢,所以要多管齊下手腳併用一擊必 倒,要直接有效率,所以在對峙過程中,守 中搶中,需要直接有效率,再也因先天質量 的關係更不利久攻被攻,所以必須直接夠狠, 才能出奇制勝。 再來「不以力勝」,所以要以柔克剛, 借力卸力,發展出轉馬卸力與手法卸力轉馬 發力方式,同時避免正面對敵以轉馬走斜來 反擊對手,再不以力勝就必須懂得連消帶打、 以打代消相互搭配為特色。 其三「如何借力卸力出力」,詠春拳因 先天的關係以短橋、高馬、轉馬、守中,講 近距離發力,是以如何做到借力卸力,不以 力勝、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就必須要瞭解 「身體內在問題」,而非外在形式動作的追 求更不主張以攻為學習的思維模式,所以想 要卸就先要求其合,想要借就要先求純淨, 能做到借與卸自然就能爆發詠春拳裡說的「寸 勁」,甚至做到「游龍新詠春拳的零距離」 爆發勁力與零距離的攻防,不同於許多詠春 拳朋友練說的肘底力,這裡所講的詠春拳訓 練運用內涵即是前幾篇文章我所提及的「功 勁運作模式」。
而這些詠春拳重要觀念模式的運用,其實就是以攻 勁為底以功勁為用的應用方式,何以如此說?我們從上 述詠春拳的特色思維上慢慢推演即可找到學拳的方向與 練習方式,凡有違於此觀念者就該重新檢討調整。
詠春拳是一門捨力 卸力 借力的功夫 再我們看詠春拳最重要的拳經所述所指為何?詠春 拳開宗明義即說「力從地起」,既如此何以大家還在身體 上求其力?只因為教者學者在傳承上一直如此不疑有他, 如此與拳經悖道而馳又如何能做到後述真正前人所說的 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再說到拳由心發,簡易的說是黐手訓練過程的總結, 如同太極拳說的概念用意不用力,做到沾黏轉化,用勁 聽力化力,用勁攻守,朝形追打,即所謂的追影不追手, 只針對身體中線不理會手的干擾,得機得勢後予於反擊, 同時攻守合一,連消帶化的同時即攻擊的開始,自始自 終,即卸力借力借勢借地所產生的攻擊,朝形追打,以打 為消,遇到臂重橋沉力大者則停,防禦手跑開離位者,則 搶其中破其中門中線中心,無手破中也可無視對手直取中 門以攻代守長驅直入,所以橋重則留,這留是有涵義的, 後說到來留去送,包括對方攻來則留,對方走收則送,唯 這「一留一送」才是學問才是功夫,簡單幾個字內涵的功 底卻是不同,所以詠春拳講的就是功勁的具體運用呈現, 包括甩手直衝,對方何以需甩手而解,是以摸不到就進, 這一摸字之間即是學問,說穿了就是有功勁與無功勁的 詮釋完全不同,運用認知上的方式自然有天壤之別。
春拳講的是功勁直接具體的體現與太極拳一樣, 講的用的都是這個「勁」,只是外在形式風格的 不同,但到最後也會進入無招無式的自在狀態, 所以許多詠春拳朋友初看我或與我試手時不覺得 我是詠春拳,甚有些愛好者在與我試手黐手時就 有如葉問師傅所言的雙手如被爛布纏住甩不掉的 感覺,這只有在更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其中奧祕。
筆愈簡而氣愈壯 景愈少而意愈長 習拳也當如是 另葉問師傅曾引述師祖梁贊的話說:「拳套 越少越好」,包括葉問宗師也曾言:日後若有人 能將詠春拳的拳套再進一步簡化,對詠春拳的貢 獻必定極大,其實這之中的涵義指的就是大道之 路、大道之理,凡拳必須簡須減,以簡御繁,以 內制外,以無招制有招,所以學拳必須大破大 立,才能找到對的路。
詠春拳即太極拳 太極拳即詠春拳 拳練對都是一家
沾黏連隨 迫步貼打 葉問曾言:「早前聽陳師華順言,日後黐手若遇到 與不認識的人黐手,倘若他雙手硬綁綁的便不用怕,真 要若遇到一個雙手如爛布般,似有力似無力想擺脫又擺 脫不了的,那便要小心」,後葉師說當時只聽陳師說過, 當時自己又年輕氣盛未有敵手,直至後面真才遇到如陳 師所述之人才知其差異與陳師所言之關鍵奧妙,這裡所 述的「雙手如被爛布貼纏住手甩不掉」就是功勁中的柔 勁,就如同太極拳所講的沾黏連隨、得機得勢,如何鬆 沉、如何得中、如何陰陽是一樣的道理,是以太極宗師王 宗岳在太極拳論提及的,動則分、靜則合,動急則急應、 動緩則緩應,與詠春拳黐手的內涵如出一轍,所以若真的 練好黐手連詠春拳裡得抓拿擸等手法都可不用,因此詠
圖為彭博師傅詠春拳術防身觀念動作示範傳授。
在深入探討詠春拳的黐手與太極拳的推手對應 關係時,何以要以太極拳的推手來跟詠春拳的黐手 併論?因為「傳統一般太極拳」裡說到的推手訓 練,為的是要懂力、懂聽、懂化,進而達到以柔制 剛、以靜制動之方式,這與詠春拳裡說的觀念莫有 不合,再太極拳裡說到,以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 一氣,向前後退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 便散亂,凡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 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穿,無令絲毫間斷 耳,這與詠春拳裡所謂的腰馬合一、轉馬卸力更是 如出一轍,再詠春拳黐手訓練知覺轉化時,一虛一 實、一進一出、掌握陰陽、奇正相濟、求其圓融、 整體為用等觀念都與太極拳說到的沾黏連隨、不丟 不頂、引進落空、擎引鬆放、左重則左虛、右虛則 右重之應敵概念使用方式一致;葉準曾言:若你的 師傅能常跟你黐手練習,沒用重拳打你而能引導你 進攻,然後一一化掉,那就找對了師傅,這一語道 出了詠春拳的精髓。
詠春拳是 多態樣的武術 再詠春拳雖以標指做為攻擊架構,但標指本由 功勁內涵發展而出之得其一模式,惟在功勁的運用 模式裡自然讓詠春拳變成本無特定形式風格,而能 產生更多態樣的攻擊運用組合,包括多元打擊模 式、踢法、拿法、關節技法、摔技⋯。
『 游龍新詠春拳 』 是專於內 行於內 無包袱的新武術 每個時代武術都該傳承,融合,創新無有例 外,如此才能給予武術新的泉源,讓這條路川流不 息,「游龍新詠春拳」是在功勁的基礎上,發展出 來的新詠春拳概念,這套拳的概念總結詠春拳重要
游龍內家功勁功法技擊傳授 www.facebook.com/groups/158028084298307 ● ●
週三、五 19:00-21:00 中正紀念堂國家戲劇院迴廊 週六 10:30-12:30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大樓
太極拳、詠春拳、八卦掌、意拳、形意拳等 游龍功法技擊傳授 — 彭博老師
的觀念去蕪存菁,沒有套路包袱也不練套路,以符合功 勁高效率,格鬥應敵之方式,在這系統中建構一系列訓 練方式,配合游龍新詠春拳的拆解模式訓練,達到多態 樣的形式,同時當身體攻防模式訓練完成時也等於詠春 拳兵器運用的方式完成,然後再套入轉換功勁功法領域 世界。
葉問宗師曾道: 是人去使用功夫 切莫讓功夫去奴役人
共勉
待續⋯
圖為彭博師傅以小制大、 以柔克剛動作示範傳授。
虎心拳法的五個意義 當我們傳授武術時,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讓我們的學 生明白身體移動的規則,並將之與特定手勢及呼吸方法 結合起來。我們可以把這些統一的模式,和對人體及周 圍環境的理解結合起來。 在一門武術中,上述移動原則應是與其基本技術、 基本戰術、練習方法和教程緊密聯繫的。這些都會讓練 習者進步和自我發展。這種連貫性讓我們可以將一些普 世的技術原則融入到我們的武術中。 我們今天討論的虎心拳術有豐富的手部技巧,這讓 我們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和教學需求。如何看來,教授 虎心拳術並不是僅僅學習虎心拳術套路,也不僅僅是學 習其中的自衛術然後於街戰和對戰中實踐,因為以上做 法都不符合我們之前提到的連貫性。這種連貫性正是武 術之間互相區分的特點。我們可以說,虎心拳術是一門 十分連貫的武術。
以虎心拳術中的個人防禦為基礎 關於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分析我上載在 YouTube、 Facebook、部落格和網頁的影片,這些影片有些甚至 是八十年代的作品了。在這些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其 中的練習方法是與當時的武術及學校訓練方法緊密聯繫 的。這意味著,即使沒有不同的實戰(街戰、體育對戰 等)經歷,我們也可以發展出一套嚴格符合這種方式的 教程。 有時我還可以找到一些關於我的武術工作的評價, 它們並沒有貶低我的能力、速度和精準度。但還是有一 些人認為,這套拳法很漂亮,卻並不切合實際。這種觀
文.Raul Gutierrez
點讓我當時很不安,我也就此作出了相關的解釋。 但我還是有些失望又有些憤慨,亟欲為此作解。 很明顯,街頭的罪犯並不需要學習什麼武術, 也不需要什麼流派。他學會了通過最迅速簡單的給 對手造成傷害的方法而在街頭生存下來,也學會了 應對不同的情況。「造成傷害總比躲避傷害要簡單 得多。」實際上,最難的是要控制「暴力」情況, 而這只能向上帝祈禱了。 而那些以體育競技為目的的武術則會將其訓練 方法集中於如何贏得比賽和獎牌,嘗試尋找最快捷 最小風險的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因此我開始反思 我的技術。本著這個目的,在那些年裡,我和警員、 幫派及一些專業人士常常聯繫,以瞭解街戰的情況。 我開始明白到,多年的傳統武術訓練加上我的個人 天賦,我的技術比很多人都要高,這些技術讓我可 以躲開攻擊,像打拳袋一樣攻擊對手。 一次嚴重的潛水事故使我失去了大部分的工作 能力。這個事實迫使我必須花很多年才能完全治療 好肉體上、思想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創傷。我必 須在 54 歲的時候重新學習走路、跑步、跳躍和踢腿。 這一切讓我盡力克服那時的困難和疼痛。自然而然 地,我越來越少做演示,但是我的動作卻比事故前 還要更加有威力。 多年後,我開始聽到了類似於我是很嚴格的教 練的評價。那時候我也知道,我的出現對很多比利 時、義大利和葡萄牙的黑帶選手們都造成了威脅。 我也不喜歡這樣子。我的性格不是暴力的,而 是恰恰相反。我開始在講座、課程和體育武術項目 中變得格外小心。但是相反,在這個過程中,我發 現那些不同流派的針對我的攻擊是與攻擊者所獲得 的段帶不相符的。我還記得在六十年代左右我的初 期訓練是多麼的艱苦。當我來西班牙的時候,我繼 續如此艱苦認真的訓練。我也記得,在八十年代, 我不僅僅在西班牙有課程,在整個歐洲、美洲和南
美都有課程。我的週末密集訓練課程主要集中在西班 牙,它是從週五下午三點開始,週六上下午共有六到 八小時的訓練,到週日早上連續訓練四小時後結束。 很多參與的人都很高興,離開的時候也很雀躍,期待 著下次的訓練。 隨著時間的推移,課程變為週五下午就不上課 了,因為人們都是從西班牙各個城市趕來的,對他們 來說這路程太讓人疲勞了。之後週六和週日也沒有課 了,變成我跨越幾千公里去上四、五個小時的課。但 這有什麼意義呢? 顯而易見的是,現在很多運動員或現代武術練習 者去參加講座其實是為了旅行、認識新的朋友,為了 娛樂、拍照和影片,但是很少是為了訓練的。因此, 你遇到一個長得很壯實的人,實際上他卻是手無縛雞 之力。當然,這傷害了他們。然後你就變成了「很粗 暴的人」,變成了很嚴格很暴力的武術教練。這是多 麼荒謬的錯誤!
虎心拳術的不同方面 一、流派技術:虎心拳術的教程是面對不同的身體攻 擊時發展的徒手技術。它很注重長距離、迅速、協調、 流暢且有效的技術。這是一項藝術的教程。適用於展 示、考試和提高武術能力。 二、使用不同的武器:這與之前的一點十分相似。唯 一的不同是使用武器的多樣化,如短棍、寸棒、長棍、 刀、三節棍、拐或者雙節棍。訣竅在於手部和整個身 體的動作。如果你有能力和資源的話,最好是可以學 會運用你能找到的武器。武器是不會自己動起來的。 三、對戰:分為兩種,赤手空拳的傳統全接觸對戰。 可以使用任何技術,包括拳擊、踢腿、肘擊、膝蓋攻 擊、掃腿、控制技術等,這和踢拳道很相似。 四、街頭防禦:這是實戰訓練教程。我們的全球教程 都是為了尋找簡單有效且直接的動作。這些都是短技
術,且作用部位多為致命點。一定要時刻記 住這些技術的效果和可能帶來的後果。如果 我們想在實戰中「迅速」結束對戰,這對於 雙方來說都是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五、電影的動作指導:動作電影總會尋找一 些不同的有觀賞性的武術。這要求利用其 技術和身體能力,也要利用場景中的不同要 素。總的來說,這是很豐富多彩的,但大多 數是不現實、荒唐的,電影畢竟還是電影。 六、合法性:我們的教程和所有的知識相融 合,以在不同的情況下獲得最大效果。這需 要謹記不同地區的關於自衛技術的規定。其 中的指標是力度的使用和使用之目的。需要 關注哪些是被禁止的,哪些是被允許的。 和這裡一樣,最有效的真正起作用的技 術可能為法律所禁止。因此,其應用範圍就 變得很小了,但是在這個範圍內也可以發展 出一套有效的實用的方法。 學校中的技術的練習仍是最主要的和 最基本的。這會讓我們發展出紮實的技術、 適應性強的防禦和協調性。這也是之後所有 發展(不同武器、街戰等)的基礎。這不僅 是我們理解一些技術手勢和移動的基礎,也 是讓我們明白技術的原由的重要因素。 在教程技術中,我們不止步於簡單的技 術解釋和展示,我們也會深入研究每個動作 的出現原因。 我們不止一次說過,虎心拳法的其中一 個特點就是把八邊形當做移動的基本規則。 這也要和時間的規則結合起來。在做動作前 我們總要保持好每個動作的距離和角度。
急所術 The Vital Points 十二年,二十一部影片,最全面的急所術教 程。在這篇文章中,Evan Pantazi 大師和我們一 同回顧他過去的十二年的經歷。這十二年來,我 們一直保持合作,製作了 21 部影片,數本多語 言的書籍,還有一些文章、錄像、訪問,共度 了許多美好的瞬間。我們覺得,我們是時候停 下來一下,回顧一下我們的過往的合作。時 光匆匆,但是停下來看一下我們走過的路、 取得的成果,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當我們開始合作的時候,急所術 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幾乎不為人所知。 Pantazi 大師仔細認真的工作改變 了那樣的局面,急所術也得以被 承認。他細緻的教學、耐心的講 解以及那些科學的文章,都是 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國際總編輯.Alfredo Tucci
我已經和你們以及 Budo 武道國際共 度了一段相當長的時光。在這段時光裡, 我們一起展示古老的急所術。我們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因為現在急所術已經傳播到 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團體、流派都通過 急所術提高自己的水準。 在當時,開始合作其實是件有爭議的 事情。儘管如此,十二年後,事實證明 這個選擇是對的,這段時光十分珍貴。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深入學習人體解 剖學、哲學以及急所術的用途,在如 今,這些知識都已經被廣泛接受了。 單從表面看,我們會覺得急所術 是對身體的研究和介紹,同時利用獨 特的方法來讓身體不要受到攻擊。安全 是首要的,但是急所術中包含的是一個 雙重性:一方面為了健康,另一方面是為 了讓對手動彈不得。 一開始,急所術使用的並不是現在這 個名字,而是用一些在當時更加被人接受 的稱呼(如針灸),但是當中神經名詞的 使用或是其他人體結構的名字,一直都 在不斷地變化。 因此,對於已經接觸過急所術 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什麼讓人吃驚 的事情,這些變化反而是在幫助 我們慢慢去瞭解這些人體結構 及其產生的效果。我們現在所 研究的東西已經過很多醫學 專家和不同領域的科學家 的研究。 當我們做的事情越 多,我們的研究也就 越深入,也會有更多 練習者知道什麼是可 行 的, 又 哪 些 是 不 可 行 的, 以 及 其 中 的原因。
每一部影片都有包含一段基 礎技術的實踐。最早的五張 DVD 更傾向於實戰方面。在影片中, 我們展示了讓動作更加精準的練 習和套路。對於常常把急所術當 做重要戰術使用的急所術教練來 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之後的一個系列也擁有同樣 的目標,其中還專門提到了扳倒、 攻擊、關節的控制以及持武器的 攻擊。這些技術以點為目標,自 由而開放,不是要讓練習者在充 滿壓力的實戰情形下進行訓練。
在練習急所術的過程中,成千上萬的不同流派的武術練習者可以通過急所術提升他們的水準,讓他們的武術更有威力, 也會幫助練習者理解或者改善奇怪的動作或姿勢的問題。有了這些知識為基礎後,第二個系列的影片也完成了。在這一系 列中,我們深入挖掘了這門武術的一些如鐵衣功的技術,挖掘武術套路背後的含義,理解我們的身體,明白選擇武器和工 具的重要性以及急所術中的工程學的反面。 在急所術發展的第二階段中,我們更加專注於其哲學和對人體的作用方面,更加註重研究它是如何比第一階段更深入 地打斷或恢復人體的功能的。所有的這些 DVD 的技術都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但是每一張 DVD 又包含一些更加深刻的內 容。例如,在「鐵衣功」這張 DVD 中,簡單介紹了如何保護身體,避免急所術的攻擊。而當中更高級一點的內容則是為武 術練習者展示了當中更多的隱藏的目的。之後,這些內容也會得到深化。
第三階段則是在於如何超越這個保護的層面了。現在我知道了這是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的。這個階段還涉及如何應對那 些穴位沒有被啟動的情況。急所術對百分之五的人是不起作用的,因為他們的生理結構不太一樣(他們的神經系統更加深 入,有更高級的感官啟動系統)。在這一階段,我們會提到如何攻擊這些人,尤其是那些受過完整訓練但是卻擁有特殊生 理結構的人。然而,在另一方面,這些知識也可用於保健,提高人們的免疫力。 所有的 DVD 包含的知識都是經過實踐的。只要掌握了第一層次的知識,即表面傳達的基礎的知識,那麼練習者就可以 學習每張 DVD 中更加高級更加深奧的知識了。第一部 DVD 是一個急所術的簡介,也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括,同時包括了 急所術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這部 DVD 引進了三種主要的恢復方法,例如在多方面的應對對戰的指導建議。除了介紹不同的 恢復身體感覺的方法,還介紹了急所術實際上是什麼。 我們利用急所術引起的是大腦的平衡功能的混亂。這些不平衡原本是可以自動調節的,但是在此時,就可能會有 相反的作用了,導致如長時間的暈眩、噁心、視力問題、腹瀉、頭痛等反應。身體會盡快進行調節,讓人迅速恢復平 衡,以避免更嚴重的後果。這就需要體內神經輸送資訊以及體外的能量輸送或外界的刺激。就這樣,練習者就開始明 白人體的生理構造以及急所術對它的影響。這就是急所術所有技術的基礎。 第二張 DVD 主要是講解手臂的解剖學和生理學方面知識。第一層的內容包括痛感、肌肉的流失、控制以及刺 激它的方法。更高一層的知識則關於此處神經的分部以及它們是自我保護的,還有在面對挑戰時如何迅速有效地利 用它們。這其實更像是一個概念(在關於抓技的 DVD 中會更詳細地解釋),而不是一種方法。這概念主要關注目 標及工具,而不是關注技術,因為技術可能會在迅速、進攻性強、本能或壓力的情況下失效,在這種情況下,精神 和思想的也可能會停頓。急所術不止步於技術,而是用自由開放的方法影響每個人的能力及習慣。
此系列的第三張 DVD 展示了急所術作用於身體的神奇效果,因為它是利用了大腦的生理結 構的。同時,也反思了神經系統教程。這套訓練是獨特的急所術教程,它講解了身體的協同作 用。我們從教程中大量的練習出發,成功發展出其他的訓練方法。 在那時候,暫時還沒涉及備受批評的遠程一擊致命戰術,急所術被應用到了實際的自衛情 形中。很多急所術的練習者都發現了在實踐當中,急所術是可以擊倒對搜的。這就為急所術提 供了條件,讓它可以在出其不意和精準度的基礎上創立一套方法,這是一套比較高級的訓練和 戰鬥方法。其中最深刻的方面包括降低攻擊的力度(如鐵衣功,在之後的系列中有更詳細的介 紹),很多的急所術練習者都認為急所術需要引入或學習「兩極」概念。 第四張 DVD 主要針對身體最脆弱的部位,通常這些部位都是不容易接觸到的。例如衣服、 手臂、低於中線的物品都可以成為障礙。我們再一次通過練習以實現本能地就能達到目標點。 表面上這部 DVD 和其他 DVD 一樣,教授如何觸碰目標並且造成傷害。但是,這部 DVD 還有很 多其他的附加的內容,例如攻擊器官的方法或者消除壓力的方法。在實戰中,我們首先需要學 會的就是如何通過訓練克服控制活動的身體,達到移動著的目標物。因此,學會了這些表面內 容後,急所術就會教我們如何運用不同的身體部位,用更複雜的方法攻擊身體。 第五張 DVD 主要講的是腿部的脆弱部位,以及神經、肌肉、血管、流線型的肌肉等身體部 位。此 DVD 第一層技術是十分有力、可以讓對手昏迷的技術。
當然,這些目標也有另 一面,即在攻擊的同時保持 移動或者穩定。因此,這部 DVD 也有自己的獨特性。 人 們 明 白 了 自 己 的 弱 點,而這對於整體的鍛煉是 十分重要的。實際上,每一 方面都需要充分地練習到, 讓我們的手腳都可以成為有 力的武器,讓身體和大腦熟 悉各項動作和指令。當然, 這也包含了更深刻的概念, 如大腦對身體的決策力、穩 定性、平衡感和神經系統的 控制力,這些元素都是練習 中,或者說是急所術中很重 要的概念,在這篇短短的文 章中可能難以完整闡述。 第六張 DVD 簡單地展示 了基礎技術,如降低身體能 力、讓對手因自身身體失去
活動能力而摔倒,讓他沒有機會反擊或者降低他反擊的能 力。這些方法僅僅只需要一步,卻比單純關注反擊或攻擊 的訓練方法要有效得多。儘管如此,高級的學生還能看到 更多層次,他們還能學到如何讓對手失去平衡。在大腦和 身體鬥爭以求恢復身體平衡的時候,對手的反擊能力就被 減弱了。要達到個人水準的提升,這些技術都是必須的。 第七張 DVD 集中講解地戰的基本技術,以削弱對手 的力量,擺脫某些位置的控制或者控制對手。其中更深刻
的技術就是讓練習者的地戰技術得到提升,或是讓他自己 發展出新的技術。這些並不是技術,而是描述如何用最小 的力量達到目標。不管對手練習什麼武術,都能讓對手產 生疼痛或者混亂。 此 DVD 中深刻的概念在於明白對手的抵抗以及利用 和認識此抵抗的最佳方法(在鐵衣功的 DVD 中這一點也 會被重新提及且詳細講解)。例如,當一個人處於強勢地 位,就意味著另一個人處於劣勢。訓練不僅僅讓練習者明
白這個道理,也讓他們找到利用這種情況的最合適的方法。只要習得這 種找到力量弱點的方法,你們就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練習者! 對於普通人來說,第八張 DVD 是意義最不容易理解的。因為他們 知道很難可以控制普通關節,因此他們的急所術可能最後還是變成了抓 技。然而,多虧了學習過高級的神經知識和整套技術,練習者的觸覺會 有顯著提高。在這部 DVD 中也包含一些讓練習者提高水準的內容。例如, 動用視覺、觸覺和通感,練習者可以學習並明白能量的流動,可以明白 急所術對於人體的深層作用,明白如何使用急所術。 當我們的神經受到攻擊時,就會出現一些肉眼可見的症狀 或標誌。這就讓練習者察覺其神經系統的失衡或混亂。這 是我們個人能力的真實反應,也是急所術教練一直以來 尋求以完全理解練習者攻擊深度的判斷因素之一。 第九張 DVD 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更大的挑 戰。這個困難並不單單是身體上的,更是 思想上的,用急所術去應對持武攻 擊,這是最具有爭議的一點。
一開始,其中涉及的關注點、概念和過於簡易對於很 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困難了,但是,他們漸漸開始接受吸收 這些知識。其中隱藏著很多更深奧的資訊,例如那前進的 概念——前進不僅僅為了安全,還為了要開始使用急所 術,因為如果敵人和我們相隔很遠,我們怎麼都夠不著他 的。這一點也出現在使對手失去平衡或是移動到合適的 距離保護自己的技術中。再深奧一點的內容就是關於感覺 的,思想意識和哲學概念都被粉碎。這其實是更深入地學 習神經的一個入門而已。
第十張 DVD 是最讓人驚喜的一張。這部 DVD 比較有 趣,聲稱是與武術沒有任何關係的(實際上是有關係的), 是幾周內最暢銷的 DVD 之一。這部作品比較隱私,涉及 一些增加性愉悅的方法。而這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其實是神 經的位置。這是研究這個問題的一個比較微妙的角度。 當我們通過急所術觸及一些神經點時,我們可能會取 得不錯的效果。但是要加深理解和提高能力,我們要不僅 僅看到急所術進攻的一面,還要看到急所術給使用者帶來
好處的一面。此 DVD 當中的資訊較 為新奇且讓人吃驚,用於實踐中效果 也很不錯! 第十一張 DVD 是關於能量的轉 移 的。 當 然, 這 部 DVD 很 暢 銷, 因 為它的封面寫著 KO 兩個字。人們以 為這是關於獨一無二的一擊致命的技 巧的(似乎在之前的 DVD 中並沒有 涉及很多這個部分)。然而,這是關 於在不同情況下如何刺激對手神經系 統的研究。它用另外一個方法來看待 這能量的移動,讓練習者更加容易理 解。它用的科學名詞在之前都沒有使
用過。更深層的好處和資訊便是如何在對手體內產生血液 運行的混亂(理解這張 DVD 需要一定的急所術基礎。) 達到這個水準後,連同其它 DVD 的技術,練習者就 掌握了急所術的技能,足以正確使用急所術幫助別人。 第十二張 DVD 是講述在傳統套路中的急所術,揭開 這些傳統套路的神秘面紗,讓練習者發揮更大潛力。此 DVD 的基礎技術是不管從哪方面看,看到的都不是事實的 全部,只要稍微變化一下思考方式,就至少能達到兩個的 可能。這個概念是常常被強調的,比如說阻擊可以變化為 攻擊,手的位置可以成為讓手成為武器,詠春中的動作也 可以變成攻擊。但實際上還遠遠不止這些:這部 DVD 結 識了如何幫助練習者練習任何一套套路,提高實戰能力, 防禦能力和思考能力。其中也有對於陰和陽的完整解釋。 我們當中很多人都只瞭解其中的一個概念,而這部 DVD 讓我們將其與穴位聯繫起來。 最深奧的概念之一就是反攻擊的不同影響。或者說,
就是不需要一直壓迫對手,而要學會降低自己的能力、力 量和能量。你們很容易就能找到關於這方面的大量相關資 訊的。 第十三張 DVD 是關於鐵衣功的。聽上去似乎有點神 秘和不想,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對急所術的深刻的理解。 這個問題在那張關於抓技的 DVD 附帶的哲學概念文本中 也有提及。在我看來,這就是急所術最深奧的概念之一 了。基本技術方面,是教授如何保護我們最重要的身體部 位,而進一步的含義則是教導我們如何超越防禦這一層 面。此 DVD 最高層次的內容是關於有意識地控制大腦以 及其生理上的影響。這樣,急所術的方方面面都和這種理 解和控制結合起來了。這是擁有優秀技術所必需理解的, 但還只是發揮了急所術百分之二十的威力。 實際上,沒有急所術則不可能回歸到真正的傳統武 術。但是,對於想要進步的人來說,急所術帶來的回報是 巨大的。如果練習者認真看這部影片,就會明白此中隱含 的視角和知識。
第十四張 DVD 是詠春和鐵衣功的延續,這是為了完 整證明任何一個動作都可以帶來無限的效果。因此,在這 張 DVD 中,僅僅分析了五項手部動作(都可以於第十二 張 DVD 的小念頭中找到)。這些手部技術都是可以通過 急所術阻擋或者變化延伸的。通過這樣來展示急所術如何 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這些內容其實都只是第一層的理解。我們還加入了其 他的內容,區分點脈和急所術,它們並不是一樣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點脈,它其實是一種針對血管的攻擊 方法,而不是指中醫或者針灸的穴位,而是針對動脈和身 體上其他的能夠攻擊的部位。深層的含義則是它那神奇的 「減緩速度」的威力,但是這部分就留到之後再討論吧。
其中一個較為深奧的概念就是感受反抗和對手的力量 的縫隙(部分概念是鐵衣功的核心)。這是急所術的一個 重要問題,要發揮最大潛力的話,專業人士就應該仔細研 究這一點。
第十七張 DVD 主要介紹一系列古老的可以用於急所 術的武器。這些武器的使用可以提高急所術的攻擊威力, 應對點脈攻擊,提高所有使用者的能力。
第十六部 DVD 完全是關於世界武術和急所術練習者 的新方向的,也就是壓力的訣竅。沒錯,全世界都知道要 收縮一些血管以讓血管迷走或者昏厥,比方說像在絞殺技 中壓迫頸動脈那樣,但是人們忽略的一點是人體自身也可 以產生這些效果,在神經或者很隱秘的位置,如內腳踝都 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這種效果的產生速度和威力都會有 影響,而不只是在進行急所術攻擊的那一刻才有影響的。
第一層技術包括「武備誌」中出現的六種手法(六技 手)。這些手法不僅符合解剖學原理,接近目標人物的穴 位,還反映了能量的轉移。這就是為什麼急所術看上去好 像毫不費力的原因,它可以隨時增加施加的壓力,改變動 作。儘管這種情況不多,但是急所術仍然會引起不同程度 的反應,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長年學習急所術的教練可以在 速度、力量和靈活性都下降的情況下一直保持戰鬥能力。
第十八部 DVD 是第六部中使用的武器的一個新的試煉, 證明是可以有一種簡單同時有效的武器的。在這部 DVD 當中, 解釋了急所術當中手的正確擺放的位置、手部動作的原因、 如何在一系列的目標前完美地使用我們的手部。更高一級的 技術則是關於 DVD 的內容的精髓了,如何運用急所術或點脈 中更小的動作但是取得同樣威力,如何僅僅使用一種武器或 者小動作就導致對手大腦的癱瘓。這些技術遠遠高於點脈技 術,有很多仍待探究的地方。儘管這樣,這些技術也才僅僅
發揮了急所術中兩成的威力,餘下的力量則要慢慢發掘,通過更深 入的解剖學和科學研究以挖掘出來。 第十九張 DVD 名為「急救技術」,但是其中包含的不僅僅是 急救的方法和急所術的方法。此影片的第一層技術是攻擊和反擊, 這些都是和急所術聯係在一起的。即便是對於已經練習急所術很久 的人來說,其中的內容也不乏新的知識,因為我們一直都是用雙重 原則來製作 DVD 的。
此影片深層的技術則在於其中聯繫的環節,因為 很多練習急所術的人都不能把急所術串聯起來。這部 影片不僅僅有這些連貫的動作,這些動作還經過大量 神經醫學方面的專業人士的驗證和證實。當然,影片 中也有這些技術用於實踐的部分。這些交錯的細節和 研究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我們的練習教程用於實踐 的基礎。我們不會教授任何在實戰中用不著的技術! 在這部影片中,還有更深層的一層技術。但最重 要的是要通過反向的力量明白這個概念,因為這個概 念也是理解其他的 DVD 的內容的關鍵所在。這不僅僅 適用於急所術,還適用於其他所有的武術。這是學習 多種流派的武術的關鍵!
其他的作品 急所術關鍵十點(第十五張 DVD)是一張由於當 時的特殊情況製作的教程 DVD。通常,當我們去西班 牙馬德里的時候我們都會在 Budo 武道國際的總部待幾 天,每天拍一些影片。這些影片都沒有腳本,也沒有 編排好,而僅僅是指導性的課程,因為這種方式感覺 更加舒服更加有趣。唯一一張根據列好的目錄拍攝的 DVD 就是「急救方法」。因為當時不想觀眾錯過任何 的內容(拍攝仍是沒有劇本的。) 然而,那次我們拍了第三部和第四部影片,有半 天空閒。因此在這空閒的時間裡,我們很快速地拍了
一段影片,主要是講急所術中最重要的十 點。我們想改變一下拍攝的內容,從防身 術中抽取最簡單的技術來達到目標。這部 DVD 只是一個偶然的作品,但是卻成為了 Budo 武道國際歷史上最暢銷的作品之一。 現在它仍代表著「精確簡單的真實個人自 衛術」。 第二十張 DVD:「跆拳道」系列是應 台灣 ITF 跆拳道總裁 Horacio Daniel Obon 要求而製作的。他見過急所術,並開始學 習,受邀教授世界各地講座。他相信急所 術會給跆拳道帶來一些獨到的啟示,因此 就請我做一部將急所術和跆拳道結合的作 品。當然,我接受了這個挑戰(我從來沒 有練習過跆拳道)並開始製作這個系列 第一版包括九個不同級別的急所術技 術,並且和跆拳道的套路結合起來。就是 在拍這部 DVD 之前,Obon 先生給我寄了 一部 ITF 的完整教程。那部教程是在韓國 錄製,由 Choi Jung Hwa 大師,即跆拳道 創始人崔將軍的兒子所製作的。 將來我會製作更多關於這個主題的作 品。相關內容已經準備好,在攝製當中了。 第二十一張 DVD 是關於女性自我防身術。這是到目前為 止的最後一張 DVD,之後的一張並不是由 Budo 武道國際出 版了,這也可以算是急所術新征途的開始。和我們之前說的 一樣,為了避免過時被淘汰,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斷地進化。 急所術也是一樣的。這張 DVD 一開始講的都是簡單的技術, 是急所術中最快速有效的個人防禦術。模特兒 Hailey Daniele 被聘請出演於這部 DVD 中,她是沒有任何相關的武術經驗。 我們在錄製的同時還要訓練這位模特兒。她學得很好,也做 得很好,當我們走到街上來做一個更貼近實戰的小測試時, 她全部動作都是自發的。在經過這麼簡單的訓練後,她也學 到了保護自己的急所術技能。而這部 DVD 更複雜的內容則是 關於神經元的。為了讓內容更加易懂,我們使用了「武備志」 中的古老套路。這是為急所術的第三階段所準備的,可以深 化練習者對急所術中的方法和知識的理解。 很多遠在千里的粉絲都購買了我們的作品,還有很多人 是通過影片學習的。大家不妨在學習了這麼多不同級別的技 術後,回頭看一下我們走過的路。每次再看,你們都會發現 更多的有趣的小細節。就像那句俗語所說,無師自通。其實
老師就在我們每個人之中。只要你們體會過急 所術,武術水準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要感謝 Budo 武道國際的全部工作人 員,感謝他們在這十二年來表現出的對急所術 的熱情和興趣。 首先要感謝的是 Budo 武道國際的總編輯 Alfredo Tucci。如今,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 引導武術世界的一盞明燈。我還記得我認識他 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是一個友好熱情、樂觀積 極的人。他第一次聽到關於幾所術的事情也是 半信半疑,但是他對這個提議持很開放的態 度。第一期錄製影片時他便來看了,也見證了 新的研究重點的轉移(以古老技術為基礎)。 他個人並不是很相信急所術,但是他還是 決定支持這個計劃,因為他相信這項武術對於 武術世界有重要的意義。還有 Javier,他是錄 製影片、創作這些作品的人,我對他的感激之 情是言語難以表達的。我還很謝謝負責雜誌的 Marga,感謝 Guillermo 和其他工作人員,感 謝他們的熱情和耐心,這麼多人一起合 作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當然,我還要對全世界,不管是我的學生,或是任何 對急所術深感興趣而有所研究的人說聲謝謝,謝謝你們忍 著疼痛、麻痺,甚至是昏迷或生病(這是擊打穴道可能引 起的常見症狀。)持續付出和努力,感謝你們的犧牲、研 究和分享,讓其他人得以學習急所術,也讓急所術不斷地 在世界各地得到驗證。
很多人來了,很多人走了,很多人離開是為了組建自 己的社團。但是他們都為我們提供過很大的幫助。我在這 裡再一次謝謝大家。
背後不得分)。移動方式決定了攻擊 和對手攻擊時能否有效抵禦。防禦換 言之,也是讓你是否有機會接著反擊 的關鍵之一,有效的防禦才能為旋踢 準備良好的時機和條件。 旋踢時,若是慣用右手,那麼左 腳需向前邁一步,讓右腳自然地落在 邊點上。雙手握拳,舉起手來,兩手 臂彎曲,前臂輕微舉起。左拳應該比 右拳稍微高一點且前傾一點,右拳比 較靠近腰部。如果你是左撇子,那麼 只要將上述的順序調換即可,邁出右 腳,左腳在後,依此類推。 第三步就是要保持手臂舉起,準 備好隨時攻擊或者防禦。如果日常練 習旋踢,那麼可以盡量保持該動作。 但要是在實戰中就不是這樣了,當防 禦被破解時,對方就會搶得先機。因 此即使是單人練習,也必須要養成在 攻擊前後保持防禦動作的習慣。 比 如 說, 在 Semi Contact 中, 保持雙手舉起是很重要的,因為這 樣,你才可以用你的手腳做出阻擊或 者反擊。這就是為什麼有時踢拳道中 的旋踢和泰拳的旋踢不同的原因,在 泰拳中,旋踢的時候手臂總是在後, 好讓攻擊的力度更大,對對手造成更 大的傷害。 第四步,將腿高抬到側邊。抬起 預備踢出的腿需彎曲,讓膝蓋向外。 同時,你還要讓身體稍微後傾以保持 平衡。這時,我們的腿已準備好迅速 有力地踢出,如果之前沒有做過旋踢 動作,你可能會覺得保持平衡比較困 難。但是不用擔心,在日常生活中也 有一些簡單的平衡練習(如在超市排 隊的時候單腳站立)可以幫助我們訓 練平衡感。
文.Carlos Machado 譯.陳超慧 踢拳道中的踢技在很多方面都和別的武術不同。然而,一記簡單有力 的 攻 擊 就 能 很 容 易 將 它 與 其 他 武 術 區 分 出 來。 在 這 裡, 我 們 指 的 是 旋 踢 (Roundhouse Kick)。攻擊者的腿做半圓形移動,用處於前方的腿進行攻擊。 這種踢腿在很多 Semi Contact 和 Full Contact 比賽中都有出現,也有作為表 演形式出現。在踢拳道比賽和練習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旋踢,Semi Contact 用的旋踢可能和 Full Contact 中的不一樣,甚至 Light Contact、Low Kick 和 Kick Light 中的旋踢都有所不同。根據位置、腿部動作、力量、攻擊目 標和攻擊高度的不同,旋踢的種類也有所不同。 從 Light Contact 到 Full Contact、K1 規則的必賽或者日間訓練,旋踢也會 產生變化。但是我們可以大致看看以下旋踢技巧基本的幾點。 首先,調節呼吸,讓我們的呼吸和我們的踢腿同步。無論是什麼訓練,控 制呼吸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比賽中,呼吸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我們要迅速 移動和踢腿,控制呼吸就變得不容忽視。當對手不在攻擊範圍內時,你要深呼 吸,在準備踢腿時吸氣,當呼氣(或者叫喊)的時候迅速出擊。攻擊時應控制 好自己的步伐。如果覺得量不夠了,可以退後進行深呼吸,讓自己集中精神, 重整狀態。注意,你的呼吸不僅僅是讓你提高注意力的方法。科學研究表明, 在運動鍛煉中(如踢腿)呼氣或者大叫可以增加動作的力量。 第二步,注意防禦。在踢拳道中,要注意的是前方和側邊的防禦(因攻擊
第五步,奮力踢出(伸直)前腿, 以站立腿為中心旋轉。請注意,旋轉 身體可以讓攻擊更有利,且更易於到 達目標,這也是旋踢的核心。做這個 動作的時候,必須在腿完全伸展開之 前接觸到目標。換句話說,當我們接 觸到目標時,我們的腿必須是微微彎 曲的,因為如此才有更多剩餘的角度 和空間施力。 第六步,迅速收腿並保持防禦姿 勢。要讓我們的腿有力地打到對手身 體後,便迅速地收腿。可以再進行 下一輪踢腿或者是把腿收回,恢復 站立姿勢。腿和對手的接觸時間越 短,情況對你就越有利。迅速的踢 腿可以將能量轉化成傷害,而緩慢的 攻擊則在到達目標的過程中消耗更多 能量,傷害也就沒那麼大了。在 Full Contact、K1 或者 Low Kick 比賽中, 你也可以運用你的脛骨為攻擊面。這 個方法會給對手帶來很大的疼痛,當 然,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也可能對 自己造成一定傷害。
第七步,嘗試使用不同的踢腿技術。 我們已經詳細講解了基本的旋踢,這對 於初學者,甚至是資深踢拳手都是很有 用的,但這還僅僅是多種動作中的其一 而已。要贏得勝利,就要在對戰中彈性 使用更多的技術,在此我們介紹基本旋 踢衍生的其他技術。
智的。這會讓我們更容易受傷,也會對我們的柔韌性有所 影響,更遑論在實戰中活用雙腳所帶來的彈性了。
在 Semi Contact 中,旋踢的關鍵在 於速度。從基本防禦姿勢開始,將腿舉 至身體前方(如果是想要做普通旋踢的 話就不要將腿從側邊舉起。)同時彎曲 膝蓋。將腿舉至與地面平行。在出側踢 前,腿必須保持與地面平行;換句話說, 我們的大腿內側是面向地面,而膝蓋是 指向側邊的。
• 當你在對手的攻擊範圍內時,請時刻保持防衛姿勢。
接著迅速地出腿。在這麼一個短暫 的動作中,迅速伸展腿部,用腳的邊緣 與對手身體接觸。理想狀態下,在使出 最大力量踢腿後,你的上身和踢出的腿 會成與地面平行成一條直線,這就需要 你保持腿部的高度,傾斜上身,在旋轉 的時候運用胯部,最後當感覺到踢出的 腿穩穩地接觸目標之後,即刻收腿,恢 復站立姿勢,將力量置於支撐腳,將踢 出的腿緩緩放下(或者也可以繼續進行 連續踢腿攻擊。)
施展旋踢的重要細節 • 如果使用右腳攻擊,請確保你的左腳和胯部一起成為 旋轉的中心。不然,你可能會損傷你的膝蓋或是腳踝。 支撐的腳也要跟著旋轉,這樣才能夠準確命中目標。 • 在腿踢出碰到目標前,不要完全伸直,不然可能會傷 到你的骨頭和連接的韌帶組織,注意這項細節才能避 免傷害和問題的發生。 • 絕對不要伸出腳趾。若不小心伸出腳趾攻擊,將會傷 害到腳趾,應像訓練中一樣,僅以腳掌或是腳背進行 攻擊。 • 除非接受了正規的專門訓練,不然千萬不要在比賽中 使用旋踢或是相關技巧。從未練習過的人在比賽中嘗 試旋踢,因為肌肉並沒有做好準備,可以想見踢腿是 緩慢且沒有威力的,僅會使自己陷於不利的情況之中。
根據抬腿的高度,可以攻擊對手從 面部到腿部的任何身體部位。 在 不 同 的 武 術 中, 旋 踢 有 不 同 的 名 稱。 如 在 泰 拳 中 為 Te Tat, 空 手 道 中 為 Mawshi Geri, 跆 拳 道 中 為 Dollyo Chagi,法國拳術稱之 Fouette,而巴西 戰舞則叫作 Martello。在泰拳中,選手 會揮動手臂以增加旋踢的力量;但踢拳 道中如果你這麼做,對手就可能在你攻 擊的時候,找到縫隙,以拳擊中你的胸 部或是頭部,這時你在施展旋踢也已經 太遲了。 而巴西戰舞中,在踢腿後,選手利 用身體旋轉回到 Jinga 姿勢。這樣,無 論有沒有攻擊到對手,也可以繼續為下 一輪攻擊準備或防禦。 不管人們練習武術是為了防身還是 提高自己的能力,也總會接觸到旋踢的。 儘管很多武術專家看上去都能毫不費力 就做好這個動作,但實際上,這需要很 多訓練來讓動作變得更加完美。因此, 只有耐心訓練,才能做出完美的旋踢。 在這裡我們舉些正確完成動作的例 子。單單著重於訓練一條腿是十分不明
選手在 Low Kick 比賽中使用旋踢攻擊對手。
文.Vincent Lyn Jeffrey Helaney
擒拿 擒拿日益引起人們的興趣。像 Vincent Lyn 這樣的大師和專家們 的努力為防身術的技術更新做出了 巨大的貢獻。確實,和幾十年前相 比,擒拿在近幾年內的地位日益重 要,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武術世界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Vincent Lyn 是 武 術 大 師, 也是著名動作電影演員。他為 我們帶來他獨家的擒拿知識 和技術。毫無疑問,這篇報 導是獨一無二的。對於那 些想要學習控制對手技術 的學員來說,這篇文章和 大師的 DVD 絕對是寶貴 的資料。 在 武 術 中, 學 習 控制對手的技術是必 須的。要達到那樣的 水準,練習者必須擁 有一定的解剖學、生
理學和基本物理知識。另外,還需要高超的控制 水準,或者說,需要不斷的練習。從這一點出發, 練習者就可以判斷這門武術究竟能不能和他本來 學習的武術結合使用了。 控制是以兩人的相互關係 為基礎的。兩人中的其中一人 負責引導能量的流動。通過我們 在高中學過的一條科學定理就可以解 釋這種現象了:運動中的物體受到力的作 用才會改變其狀態。我們也知道,只有在物 體上施加同樣的力才可以改變其慣性。從這一點
看來,引導能量的流動比阻止物體運動 更加容易。因此,武術中很多控制的技 術都僅僅是一個推或者拉的動作。 根據這些原則,攻擊者的能量是可 以被引導並且被反彈的。因此,我們用 於推或者阻止攻擊的技術就是根據平衡 的控制和轉移原則而產生的。引導能 量的基本目標就是讓對手失去平衡。因 此,對手就不能反擊了,而我們則可以 在對手失去平衡的情況下控制對手了。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利用對手失 衡的情況扳倒對手,將對手置於對我們 有利的位置。武術中最常見的控制技術 就是那些產生疼痛的關節鎖技或者點穴 技。不管怎麼樣,這些技術是為了分散
對手注意力的,讓我們的對手不能反擊。一個很好 的例子就是手腕的脫位所產生的疼痛讓對手無法繼 續攻擊。對於練習者來說,針對穴位的攻擊永遠是 一個挑戰。要達到很好地利用和引導此技術,練習 者必須加強手指壓點的力量,足夠的力量才可以阻 斷氣的運行,影響對手的神經系統。 一個很常用的影響舌下神經的穴位在下頜骨附 近。要點到這個穴位,我們必須要抓住對手的頭部, 用手指往頭頂方向用力壓迫。每個人在受到點穴攻
擊之後所產生的身體反應都不相同,因為痛覺神經 都不同,不是所有技術都對所有人適用。因此,練 習者應該要有豐富的東西方的人體生理學知識。 很多包含控制技術的武術都是以解剖學和生理 學為基礎的。在之後的文章中,我們也會詳細學習 人體結構。但是今天,我們只提及一些基本的概念, 如人體自然運動的研究。改變我們身體的運動就是 在控制我們的身體。不管你學習 的武術是哪
個流派,這個概念都是普適的。從這個理論出發, 很簡單地,我們就應該明白為什麼在不同國家的武 術中,控制對手的技術都是那麼的相似。 很多武術中都有擒拿的技術,在日本合氣道、 韓國合氣道和柔術中也有出現擒拿技術。關於擒拿,
一個很常見的錯誤就是以為它本身是一門武術,而 不是融入到不同武術流派中的一系列技術。 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一點是,拳腿的基礎力量並 不能提高擒拿技術,因為那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相 關的解剖學、生理學和力學知識。
擒拿是什麼? 擒的意思是抓,拿的意思是控制。因此,擒拿可以理解 為抓住並控制對手的技術。總的來說,大部分中國武術中都 有四類提高對戰效率的技術。第一類包括拳擊、推、壓等, 第二類包括腿部攻擊、掃腿、滑行等。這類技術並不會接觸 到對手的身體,但是卻十分具有爆發力和攻擊性。 第三類技術名為摔跤(自由對戰),在其中包括了讓對 手失去平衡和穩定性的摔技。最後一類就是擒拿。擒拿中包 括了專門用於控制對手關節、肌肉和肌腱的抓技。我們必須 注意的一點是,在實戰中,前三類技術常常是一起配合使用 不可分離的。
比方說,當你用一隻手在控制對手的時候,可 以用另一隻手出拳攻擊對手。再舉一個例子。當你 實施了抓技後,你會試圖把對手扳倒,好進行下一 系列的攻擊。很多武術練習者都認為,除了抓技以 外還存在其他技術,如針對神經系統的點壓和拳擊, 這些攻擊都能給對手的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如暈眩或者昏厥)。因為這些技術都是用於控制 對手的,所以他們把它們歸入到擒拿一類。 現在我們知道,擒拿中的抓技是用於固定或者 控制對手關節、肌肉或者肌腱,讓對手無法動彈, 直至讓他失去戰鬥能力。擒拿的點穴技術可以讓對
手暈眩、昏厥甚至死亡。這些技術都是針對氣所在的穴 位,以打斷器官中或者通向大腦的氣的流動,或者針對 神經中樞以讓對手產生痛楚甚至致死。擒拿中的拳擊也 是針對穴位的,因此也是致命的。我們還可以攻擊中樞 神經或致命部位讓對手動脈破裂。這些技術都是為了抓 住和控制對手的,它們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分離肌肉和肌腱 二、讓骨頭移位 三、打斷呼吸 四、點脈意為壓迫血管,阻斷血管,阻隔體內氣的流動。
這裡所有技術都很簡單易學的,唯一對肌肉和力量有要求。要用這些技術讓對手骨折或者損傷對手關節和 肌腱的話,就要求我們會運用血管中的精氣(即武術的力量)。要準確點脈,則要求練習者具有一定的解剖學 知識(血管的位置、深度等)和明白氣的運行。同時我們還要學習套路和其他的特定技術。也就是說,總的來 說,要學習擒拿,就必須要有一位有資格的大師為你授課。這不僅僅是為了課程內容,更是因為很多知識都是 通過感覺和感受才能學會的。而且,擒拿中的很多技術都是致命的,因此,大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技術, 還有自信和自治等品格。
SOG 防身術
Olivier Pierfederici 官方網站:www.budointernational.com 聯絡信箱:sogclosecombat@yahoo.fr 最近,很多武裝或保安部隊 的訓練和教學都是以實戰為基礎 的,訓練的壓力、方法和目標都 和實踐緊密聯繫。 除此之外,教學的方法也應該以 清晰、實際、有效的概念為基礎,這 些都可以讓教學變得簡單有效。把 武術當做一個實體而非是一項技 術來理解。最後,想要最大程度 地利用好時間,最基本的就是要 好好計劃一位軍事或保安人員 需要的不同學習面相和教程內 容。 通過分析這些教 學的概念和原則, 我可以說,在瞭 解了這些出色的 技 術、 概 念、 戰術後,我深
深相信這項技術是最實際、最完整、最有效的防身術之一。 這不僅僅是針對那些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也是針對想通過 練習防身術獲得保護自己能力的普通市民。 讀者朋友,我要為大家推薦我的新 DVD 教程:《SOG 民用軍事防身術》。說是「軍事」的,是因為在 SOG 中認為, 當今民用和軍事的對戰越來越相似,因此我們應該要總結一 下軍事的訓練方法。其中的技術都十分適合日常生活中的情 形,卻又很大膽而創新。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 為什麼要像軍人一樣訓練? 首先我們要看看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看看我們的周圍, 想想我們是不是生活在一個「城市的牢籠」中。和我們的爺 爺所處的時代相比,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住在 裡約熱內盧、巴黎還是倫敦都是一樣的,區別已經變得微乎 其微了。由於恐怖主義,世界各地如倫敦、馬德里、紐約、 伊朗、印尼等都有發生類似於 2005 年十一月法國那樣的城 市安全問題。 市民並沒有做好面對這些情況的準備,現在的城市變得
越來越脆弱,越來越放縱。實際上, 如果奪去我們可以去沙灘或雪山的 假期,奪走我們的恆溫車廂、時髦 的衣服,如果我們沒有我們現在所 享受的舒適,那我們會怎麼做呢? 在要求我們存活的情形下,如 果認為一個準備不充分(精神上、 身體上、技術上)的人在任何情形 面對任何對手都可以存活下來,那 純粹是癡心妄想,大錯特錯。但是, 這就是世界上很多防身術學校在做 的事情,我把這些學校稱為「會移 動的死人」。 我們不妨問一下自己:軍人的 目標是什麼?戰鬥並取得勝利。而 我則會說是取得勝利。因為我曾從 一個專業人員處聽到過一句讓我大 笑的話:「最重要的不是取勝,而 是不輸。」實際上,我不是很懂他 這麼說是什麼意思,但是憑藉我在 自衛術方面的經驗,我想這個灰色 地帶是不存在的。SOG 的六條準則 當中有一條是這樣的:「不管對手 的身型是怎麼樣,我們一定要記住 要覺得自己淩駕於對手之上。」我 想說的是,精神方面在實戰中是首 要的因素,這也是軍事人員深以為 然的一個道理。 如何訓練,才能在真正對戰中 存活下來? 首先,當然是和你們所理解的 一樣,要做好精神上的準備,我們
把這個準備命名為「開啟精神」。 如何 讓任 何一 個市 民在 短時 間內 (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成為一名 「城市戰士」,這個問題是所有防 身 術 教 練 都 應 該 認 真 思 考 的。 當 然,規律的週期性訓練並不足夠, 尤其是那些捉錯重點的訓練,是沒 有意義的!因此,實戰是十分重要 的。一個人不能傳授他沒有經歷過 的東西。儘管這個道理看上去很簡 單,但仍有很多人犯這個錯誤。 我們回到技術層面。我很敬重 英國軍隊,他們的軍人訓練時間儘 管短,但是強度卻比很多其他軍隊 的訓練都要大。儘管可能他們沒有 世界上最好的武器,但他們絕對是 世界上最好的軍隊。為什麼?我們 找不到一個歷史或根本的解釋,但 是,我覺得是因為精神訓練在他們 的訓練中占重要位置的原因。 教練總是對他們說,他們是最 好的,就這樣不斷地訓練軍隊,說 服軍隊。因此,秘密在於合適的訓 練。思想上的準備是在街戰中取勝 的首要因素。他們深信他們會取得 勝利,他們又再次站起來,繼續前 進。這是精神對物質的勝利。這也 是 SOG 概念的本質:我們是站著 的,而敵人是在地面的。 在我訓練學生時,我用的名詞 是類似於城市戰鬥、敵人(我從來 不 用「 對 手 」 二 字 )、 腿 部 炮 擊
等。學員們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轉變了他們 思考和看問題的方式。我們還舉行過「精 神力量」的講座(請看圖片),讓學生們 衝破心理上的障礙,如對水的恐懼、畏高、 幽閉恐懼、擔心不能達成目標、缺乏自信 等。在這樣的講座中,身體方面也是很重 要的,因為我們相信,沒有好的身體,就 不能好好戰鬥,精神是通過身體展現出來 的。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一個學生在正常 時間內完成了 15 個捲曲動作,在講座中 他在同一時間內可以做到 18 個。他在努 力超越自己,而這個能力在實戰中是一項 不可磨滅的優勢。英國特種部隊(SAS) 說的是:「敢做的人就能取得勝利。」想 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吧。 在這部新的 DVD 中,你們會找到一系 列於壓力情況下的練習。這會幫助你們強 化你們的精神力量,要知道,精神力量是 訓練的核心。
僅僅關注技術會怎麼樣? 不幸的是,在軍事近身對戰領域中, 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很流行的現象,就是很 多新興的流派都不是以軍事訓練為基礎 的。不得不說,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授課 教練都不具備關於軍事訓練的基本知識, 更別提瞭解軍事行動了。 我不得不提的是,欺騙學生是很危險 的。因為在這個領域,謊言可能會把學生 帶進醫院,甚至是墳墓!
優秀的近身對戰技術基礎為何? 一、易於展示(傳播)。 二、易於理解。 三、易於學習。 四、在有所阻礙或壓力下也可輕易施展。
除了上述基礎外,其他的都 是謊言。如果有人說還有其他的 基 礎, 那 我 希 望 他 能 展 示 給 我 看。 因 此, 在 我 的 最 新 的 DVD 中收錄了一套包含二十種技術的 教程,這二十種技術讓不同體型 的人(不管是作為防禦者還是攻 擊者)都可以在不同的實戰環境 下 保 護 自 己, 其 中 包 括 站 立 對 戰、地戰、持武或者徒手。 其中的挑戰是要找到一個概 念,把這個概念作為技術基礎, 不管在防禦或攻擊中,不管是在 地戰、持武還是徒手情形下我們 都能實施。這並不是件易事,很 多時候最簡單的事情也是最難的 事情。但是有一點,實戰經驗是 最基本的,因為不管是否是自衛 術專家都難以預料實戰中可能發 生的事,而且技術並不是單單從 書本學習而來的。 在這個方面,軍事行動又再 次成為我們的靈感來源了。實戰 其實是軍人的工作。而如果我們 想在實戰中取勝,我們就要像軍 人一樣地訓練。也許你們會說, 軍人其實擁有「殺人權」,而普 通民眾是沒有的,但是當你們要 自救或者要救心愛的人的時候, 沒有那三十六計你們又要怎麼辦 呢?因此,Maquiavelo 說的對: 「目的決定方法。」
我們再回到實踐上。我們說過優秀的近身對戰 技術要易於展示。因此我們必須要訓練基本動作, 技術的選擇其實是很有限的,也是根據不同人目的 不同而不同。另外,在面對壓力時(這在對戰中是 不可避免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能力輕易找到解 決問題的最關鍵的方法。 要實踐的話,這套教程包含二十種技術、一項 基本技術和一項由此發展而來的技術,已經是十分 足夠的了。記住,學習大量技術並不會提高你們的 水準,而反而會妨礙你們的進步! 你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練習這些基本技術, 因為它們在實際街戰中會助你一臂之力,不管你是 要攻擊、防禦、反擊還是在地戰、持武還是徒手搏 鬥。你們一定要不停地訓練。一旦你們掌握了這些 動作,就練習在壓力情況下如何反應。 一定要貼近實際,而不要相信像 James Bond 電影裡的場景。你們也要記住,街戰已經發生了很 大變化,早年相互約定好那種一對一的決鬥已經不 存在了。好好練習這些技術吧,它們或許會在關鍵 時刻救你們一命!
結論 我想用最後的反思來結束這篇文章。讀者朋 友,還記得這個基本的幾何定理嗎?「A 和 B 兩點 之間最短的距離是一條直線。」換句話說,要在城 市地區生存下去,最短的路往往是最好的路。
軍隊榮譽準則:第五條 要成為一名精英戰士,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嚴格 地訓練,讓你的武器一直保持在最適當的位置,讓 你的身體一直保持著最佳狀態。
要知道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唯一的方法就是相信他。這就像鳥兒相信翅膀卻不相 信棲枝那樣,因為當感覺到樹枝會折斷時,牠就會振翅高飛了。牠知道,樹枝剛從新生 時是鮮嫩翠綠的,但之後總會乾枯易折。 這就是 KAPAP 對教練們、同伴們或者是學生們的所要求達到的信任程度,是在經 過一周的訓練或者達到第二級水準後要求達到的最基本水準。但這關於道德規範的一切 都是一紙空文。這是一個自己對自己的試煉,很多人不清楚他們是在和自我鬥 爭,他們的自我就是一面鏡子。似乎當今武術和生活中的道德規範 已經不復存在,行動比言語更能證明這一點。
為了保證教練的素質,在 Avi Nardia 學院(ANA)中我們 使用基甸測試(Gideon Test)。不管任何時候,針對每一個級別 的 KAPAP 我們都有相當多的候選教練。根據不同人的情況,針對候選人的測試可能十分簡單, 或者十分困難。 實際上,只要經過足夠的時間和努力,基本每個人都可以學會成為 KAPAP 教練所需的技術和技巧。但是, KAPAP 的最大考驗在於正直,可能候選人會擁有這個特徵,也有人是完全沒有這個品質的。例如,有一些人 只是想為自己而得到證書,這在 KAPAP 中絕不可能實現。因此,我們用基甸測試來甄選哪些人能進入我們的 團隊。 基甸的故事(源自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如何迅速從三萬二千名士兵中選出 300 名勇士。首先上帝對基甸說: 「有人若懼怕膽怯,他就可以回家去。」因此,三分之二的人就退縮了。這樣還剩下一萬人。上帝對基甸說這 一萬人仍然太多了。於是他讓基甸帶領剩下的人越過山丘,佯裝去攻打敵人。 當軍隊經過有水流的地方,基甸看到有人走近河邊去喝水,大部分人都放下了盾和矛,坐在岸上,貪婪地 用雙手舀水喝,基甸讓這些喝水的人離開軍隊。 有一些士兵是用另一種方式喝水的。他們是站在岸邊,用右手拿著盾和矛,用左手舀水喝。如果敵人突然
出現,他們也有所準備。上帝對基甸 說:「這就是你要帶去攻打以色列的 士兵了。」 儘管這個軍隊只有三百人,但他 們身上擁有真正的武士精神。就算口 渴,他們仍專注於目標,保持警覺。 他們精神高度集中,他們足以應對突 擊,也不會錯過最佳的取勝時機。 就這樣,基甸從三萬二千人中選 了這三百勇士。 我之前說過,用十五年來尋找 合適的教練比花十五年跟著不合
適的教練學習要好。在 KAPAP 中,尋 找合適的學生時,我們也是抱持這個 態度。 十五年前,我開始向一般民眾授 課。在此之前,我教授 KAPAP 的目的 是選拔以色列警隊和軍隊人員。
作為 KAPAP 對一般民眾開放的第一 步,我們開辦了一個名為 KAPAP 教練一 級的班,這是一個為期五天的課程,其中 包含了全部基礎內容。這個培訓班的目的 是提高 KAPAP 的教練的水準。 我必須強調的是,我們對這個班的學 生進行了超過一次的面試。儘管我看了很
多學生都是被認證為「專家」,但是我們很快就發 現,在榻榻米的對戰中,他們的認證並不能代表他 們的水準。這些候選人都練習現代武術,這些現代 武術的建立原則就是「不是傳統武術,也不是沒有 意義的武術」。當他們來向我們學習 KAPAP 的時候, 我們對他們的評價就是:他們只知道一大堆不知所 謂的東西。 他們的頭銜誇大了他們的能力,他 們對格鬥術的瞭解約略僅限於三個基 本動作,還有一些聲音效果(嗖嗖 嗖)及華麗的演示。 只要學生有誠意且是一個 正直的人,不管他的能力有多 低,我都願意教他。我不會因 為其體能不夠而輕易放棄學生 (事實上,我的一個重要計劃 就是向殘疾小孩授課)。儘 管很多教練候選人都想學習 KAPAP,但只有一些是真正 符合我們對道德的要求的。 在 ANA 中, 我 們 一 直 努力找那些符合要求學員和 教練。我們要找的是在未來 教授 KAPAP 的人,因此我 們就把一些只想拿張證書的 人排除在外了。這是一個漫長 的過程,但正因為這樣,我們 的團隊才能一直保持高水準。
最後,基甸可能會教他的士兵如何使用武器。 我則更有興趣看到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本能去學會 這樣東西的。同樣的,我認為,要判斷一個人是否 值得信任的方法就是去信任他,然後看他是否對得 起這份信任。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會忘記一、二、 三、四級是 KAPAP 的選拔過程。如果我的一個學生 忘記了道德、正直或者能力的提升,他都不能通過 基甸測試。 基甸會趕走放下矛和盾的士兵。在 ANA 中,我們不會承認那些丟棄道德 的人。這是對一個人精神的考驗。我 們可以教授技術、糾正錯誤,但是 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道德觀, 那他學到的東西也不會太多。
直到現在為止,只有很少的 KAPAP 教練 通過了這四個級別。我們授予一級證書,以便 開始觀察他們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我從來不會 「考驗」我的學生。恰恰相反,是他們從動作 中流露出來他們的真實性格。如果有人不能通 過任何一個級別,那麼他就是失敗者,不能繼 續 KAPAP 的練習了。
當我看到那些出現在以色列武術領域 的新「大師」,看見他們在 KAPAP 中失 敗或者他們只是觀看我們 DVD 時,我總忍 不住要笑。突然之間,那些 KAPAP 獨有 的技術就成了他們的「官方學習新計劃」 的一部分了。 如 果 有 不 是 我 學 生 的 人 想 要 教 KAPAP,那麼這個人要嘛就是不誠實的 人,要嘛就是奇怪的人。你們可以想像 得到在李小龍有生之年突然出現另外一 個人代表「真正的截拳道」嗎?讓我很 驚訝的是,我的一些早期學生,他們只 知道一點點 KAPAP 的知識,但現在他 們居然擁有自己的「聯盟」,號稱「真 正 KAPAP」的代表。還有一些我從來 不認識的人在教 KAPAP。 要成為「真正的 KAPAP」,就必須要 學會誠實。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不要 和傻瓜爭論,因為他們會把我們拉到和他 們同一水準,然後用他們豐富的經驗擊敗 我們。這句話很有意思,也確實很有道理。 很多時候都是需要戰鬥的,但是更多 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要讓對手自己摧毀 自己。在 Avi Nardia 學院中,我們要求學 員保持真誠。我很高興能吸引這麼多高品
質的成員和代表。到今天為止,我向公眾 教授 KAPAP 已經有十五年了,和我的團隊 中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一起看到 KAPAP 傳 播得如此廣泛,且要邁上新的台階,我感 到十分驕傲。 「站在樹枝上的小鳥從來不擔心樹枝 會折斷,因為牠並不是相信樹枝,而是相 信自己的翅膀;你要一直相信你自己。」
John Pellegrini 專欄
武術稱號流行病 在之前,我曾論述過一些很 有爭議性的話題,因此,我決定 在本期的文章中從一個有趣的角 度分析武術中的一個常見但也極 具爭議性的問題:武術體系中的 無數頭銜或稱號,其中有些稱號 還被錯用。但是在此之前,我們 必須先來看看它的發展歷史。
現今使用的武術稱號並不 是一項古老的傳統,這項 創 新 出 現 於 20 世 紀 五 十 年代。在那時,武術當中 只有一些很簡單的榮譽稱 號,它們僅僅用於將學生 和大師區別開來,用於 表達對一個家族、
流派中高級成員的尊敬。後來,在亞洲武術傳入西方並得到推廣之時,教練們所 使用的各種各樣的頭銜就開始被接受,如今這些稱號已經成為了一種近乎流行病 (也有人說是近乎滑稽)的現象。現在,僅僅成為「師父」或者「大師」已經是 遠遠不夠了。很多人都認同附加的稱號的使用,通過這樣彰顯其在武術世界等級 制度中的高地位。對他們來說,武術稱號的氾濫和出現的錯誤並不重要,或者說 他們根本就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他們只是覺得,這些稱號聽上去很重要,必須 要和人名聯係在一起以表現這個人取得的成就。下面我舉些例子,從我的角度來 進行分析,讓大家樂一樂。 幾年前,我就發現有些很出名的大師並不滿足於單單一個高級稱號,於是開 始使用「大師」甚至「超級大師」等名稱(再之後會是什麼?大大師?任何一個 人都可以被稱為大師嗎?最大的大師這個稱號又怎麼樣?為什麼不用「高級大師」 或者「神一般的大師」呢?)另一個例子就是一些人厚顏無恥地使用學術稱號, 如博士、老師等,這些稱號都「碰巧」與官方學術機構的職稱是一樣的。我們要 誠實點。現在,並沒有一個真正權威的武術大學來授予武術博士或教授的稱謂。 那麼這些頭銜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很簡單,只要自己相信這是有「效力」的 然後放心使用就可以了。還有一些更荒唐的例子就是當多個頭銜混合在一起使 用,如「大師教授某某某」、「高級大師博士某某某」。 但是這個現象真正有趣的部份在於和亞洲語言的頭銜,大多數是日 語、漢語和韓語(儘管也有一些是菲律賓語和印尼語)。其中最流行最 受歡迎的稱號是「Sensei」,即日語中的「先生、老師」的意思(異種 尊稱)。這個詞是用於承認一個人在某職業或領域中的能力,也被用於 學校,提稱醫生、律師、作家、畫家、音樂家等人。
它現在是被放於名字前使用,如「Sensei Joe」。 但是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置於姓氏之後,如「Shimabuku Sensei」。我還找到了一些這個稱號和其他頭銜一起使 用的例子,如「大師 Sensei 某某某」,或者是更大膽 地把日本和韓國的文化混合起來成為「Sabonim Sensei 某某某」。還有其他很多類似但無意義的例子,如「大 師 Shihan 某某某」和「Hanshi 大師」。濫用日語頭銜 的另外一個例子是 Soke,很多人認為這個詞的意思是 創立者。但是,我們從來不會看到日本武術的某一流派 的創始大師會使用這個詞,而是只有美國和歐洲「創 立」新流派的教練才會使用這個名稱,有時候還和其 他的頭銜混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讓人印象深 刻的名稱,如「Soke Sensei 某某某」、「大師某某某 Soke」。不管他練習的武術是韓國的、中國的還是夾 雜了美式的,「Soke」這個詞以其魅力穿過了文化的 界限,直接讓任何一位「創始人」提高其地位和可信度。
其實這個詞的正確歷史含義是指那些代代相傳的「起源於同一家 族的傳統」。但是我們就不要糾結於這種小細節了。 這種頭銜的混合和濫用並不只限於某一武術或者某一國家。看到 一些只有二、三十歲的「大師 Sensei」或者「大師 Kwanjagnim」也 就不是什麼怪事了。 大部分的中國武術都沒有捲入這場稱號的流行病中,也許這是因 為中國和西方存在文化差異的原因吧。大多數中國武術都只使用「師 父」,有些情況下會使用「師公」(老師的老師),有時則會使用「大 師」(大師在中文是較不具有師徒關係的尊稱。) 很少人被承認是「宗師」或「師祖」(武術流派建立者),這兩 個稱號在西方也不常用。但這並不能阻止某些勇敢的人進行革新,把 段級引進到太極中。因此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類似「Sensei 大師 Joe, 七段太極」之類的廣告。 對於熟悉菲律賓、印度、泰國和印尼武術的讀者來說,也會有一 些有趣的相關例子,如「Guru」、「Guro」、「Bapak」等稱號的誤 用和濫用。 我想不需要再多的證據來證明這場流行病的存在了。對於我來 說,最重要的不是武術教練們要用多少和用什麼稱號,也不是這些稱 號是否會變得滑稽。我認為,如果想獲得全社會對我們的尊重,我們 對待稱號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謙虛。矛盾的是,如果你們想其他人認 真對待你們,我給你們的建議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導師對我說 的話:「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認清不足好過誇耀長處。」
席拉 上帝創造了他們,讓他們得以聚集在一起。Cass Magda 和 Bob Dubljanin 也應該是我 的記者生涯中見過的武術世界中最具有頭腦的兩個人。我並不是貶低其他人,只是一直覺 得他們的思考就像一個人打開了門,打破了鎖,讓新鮮空氣進入房間的感覺。他們對傳統 武術的態度從來不是隨隨便便的。「開放的態度並不意味著什麼都可以接受。」Bob 這麼說, 可能這就是認為自由和尊重並不互相抵觸的人的想法吧。和很多人想法相反的是,其實武 術的關鍵問題在於明白如何運用技術,同時理解其背後的隱藏的含義。停留在技術 層面是一條既狹窄又侷限的道路,真正的提升在於追求技術背後的精神和本質。
這對師徒已經在過去二十年不斷為有幸能參加他們在世界各地講座的人開啟了通向這條道路的大門。除 此之外,他們也曾領受過截拳道傳奇人物 Inosanto 大師(伊魯山度)的指教,Bob Dubljanin 對我們這樣說: 「在其中(指截拳道),我找到了能持續不斷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靈感源泉。」儘管如此,他和師父 Cass Magda 的關注焦點永遠不會停留在特定之處。 我們的讀者對 Bob 一定不陌生,他也和我們一起拍了一些影片,這些影片都深得大師精髓,最重要的是也 受到了專家的認可。我們很榮幸能在這裡介紹他,這篇文章絕對讓對東南亞武術感興趣的人受益無窮。 國際總編輯.Alfredo Tucci
Buka Jalan 席拉 對戰的藝術 Buka Jalan 的主要原則包括積極地進攻地在對戰 中負起責任。Buka 指開闢,Jalan 指道路或者小路。 因 此 Buka Jalan 指「 開 路 」。 實 際 上, 我 們 在 對 戰 中開路這個概念是最重要的,是讓一切運轉起來的關 鍵。理論和技術都是這個唯一的中心概念的身體展示。 Buka Jalan 是專門供民用的個人自衛術,「開路」的 概念已被證明在很多街戰和失去控制的情況下有出色效 果。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需要直接保護自己,進行防禦。 Buka Jalan 的所有技術和實踐都是圍繞引導對手這個 目的的。已經存在一些列的關於開路的原則和戰術,這 些原則都已概念化了,可以一起或者相繼使用。通過這 篇文章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原則。
不同的引導方法 要控制對戰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成為引導 者,也就是說,引導對手。Buka Jalan 的練 習者很接受對戰,但是不會去推測或提前 猜想對手會做什麼。這個原則包含以下兩 種實踐: 一、 暴 露 自 己, 吸 引 對 手。 此 方 法 名 為 Umpan(誘導的方法)。Buka Jalan 的練習 者會把攻擊目標或路線暴露給對手,通常是頭 部或者上半身,來「邀請」對手攻擊。這其實是通
過展開預設的攻擊來設置陷阱。通過 Umpan 方法的練習,練習者會鍛煉到取得成功的距離和 時機的感覺。 二、強迫對手抵消其攻擊。這方法運用於對手進行防禦或者不願攻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中, Buka Jalan 的練習者會實施一種「反」攻擊來讓對手開始防禦,立即抵消攻擊。「反」攻擊 並不是為「正」攻擊而存在的,而是要讓對手阻擊、防禦、退縮、衝擊等,是試圖要控制對 手的反應。一旦實施這種方法,練習者就要控制對戰的節奏和時機,就成了對手的導師了。 通過強迫對手攻擊來開始對戰是在對戰中開闢道路的關鍵。
在 這 兩 種 情 況 中, 在 初 步 動 作 (暴露或者用武力)後,緊接的 通常是 Pukulan(連續出拳), 用拳頭和手肘讓對手不知所措、 失去平衡,以產生壓迫感。這種 壓迫感要一直持續到對戰結束。
持續的壓迫感 Buka Jalan 的 創 始 人 Guru Cass Madga 清楚闡釋的第二條 原 則 是:「 在 Buka Jalan 中, 持續的壓迫感指的是攻擊對手, 讓對手一直處於失去平衡的狀 態。」這指的是要讓對手感覺他 的當務之急是恢復姿勢、下盤平 衡而不是反擊。因此,當一個人 被攻擊後要嘗試逃跑或者自衛的 時候,他已經沒有再進行攻擊的 基礎了,因此我們用新一輪反擊 去擊敗對手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在武術中,持續的壓迫感就像是 一條水管,但它噴的不是水,而
是拳頭、踢腿、肘擊、用力推、陷阱、掃腿和絆腳。這是很艱苦、 殘忍、冷酷的。這並沒有什麼有效的反擊方法。甚至連呼吸都變 得困難!持續的壓迫感讓我們找到空隙來製造陷阱,實現不同的 攻擊或者腿部動作。這並不意味著要直接讓對手往後移動,而是 要對他施加壓力,讓他往我們攻擊的方向移動。我們的攻擊要讓 對手到達我們接下來的攻擊(拳擊、鎖技、掃腿、扳倒)的方位。 這樣就更加保險了,因為這樣就不是我們在等待攻擊,我們 已經積極地超越了對手。心理上我們也處於優勢地位。 這種壓迫感不能夠斷斷續續地施加,因為這樣子的 話對手就可以佔據我們留白的空間了。在任何對戰 中,對手都會不斷地給我們製造試煉,對我們 施加壓力,攻擊,以試圖找到我們的弱點。 如果他感覺到我們鬆懈了,他就會 暴力地毫不留情地結束我們。持續製造 壓迫感是 Buka Jalan 的基本戰術,也 是必須做到的一個要求。如果對手身體 已經失去了平衡,那麼他的心裡也會感
覺到絕望的。當你們出其不意地迅速出擊時,他就經受不住精神的壓力倒下了,因為他最後會毫無防備只祈禱 戰鬥快點結束。實際上,應該要控制情感上的壓迫感,控制因為持續的壓迫感就想放棄對戰的念頭。相反,在 反擊中,對手是毫不留情的,而你們就沒有能力再利用當中的空隙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的保證措施是良好的 訓練和合適的原則。
從理論到實踐 其實從技術層面來看,不同武術 流 派 的 拳 擊、 踢 腿 和 掃 腿 並 不 是 很 不同。真正的不同常常在於其理論或 者 是 這 些 技 術 的 實 踐 方 法。 在 Buka Jalan 中,作用是從套路中產生的,技 術也是根據這個概念來組合、練習和 發展的。Buka Jalan 是一門遵循這些 戰術原則的武術。技術是在原則的實 踐中產生的,它們讓學生們可以在對 戰的時候不必猜測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情。經驗和對這些原則的深刻理解就 是連接這些技術的膠水,它們讓技術 可以在對戰中得到有效運用。
關於作者 Bob Dubljanin 是 MI(Magda Institute)國際組織東南亞武術(菲律賓魔杖、Buka Jalan、席拉、 泰拳)和截拳道的教練,師從 Cass Magda。如今,Dubljanin 在德國曼海姆東南亞武術學院授課, 也持續在整個歐洲巡迴開辦講座。 官方網站:www.soai.de 聯絡信箱:info@soa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