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 超過兩百篇有深度的學術專文 ●
論及所有歷史、文學、以及宗教背景等重要議題
●
探討範圍從後期書卷成書時期,至公元後一百五十年早期教會與教父時代
●
作者群囊括北美、英國、歐洲、澳洲、紐西蘭、和亞洲,超過一百位福音派學者
●
數以百計的參考附註
●
豐富而詳細的參考書目
●
主題索引
●
經文索引
書籍介紹:
新約主題辭典四部曲中,絕不可錯過的一部經典!
最終以實際出版品為準
《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為《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與《21 世 紀新約主題辭典:耶穌與四福音》的姐妹作,是 IVP(InterVarsity Press,美國校園團契出 版社)新約主題辭典四部曲中的一部,特別處理新約當中讀者較不熟悉的範圍,也就是四 福音與保羅書信之外的其他書卷,包含使徒行傳、希伯來書、普通書信與啟示錄,並將討 論延伸至第二世紀中期的教會,探究新約文本和教會之後的發展,以及使徒之後教父的研 究,充分補足了新約參考書中最欠缺的區塊:保羅之後的基督教與教會發展。 本書由 232 篇主題專文構成,撰文者包含了著名新約學者卡森(D. A. Carson)、盼望 神學大師莫特曼的徒弟包衡(Richard Bauckham)、《新約神學導論》的作者鄧恩(James D. G. Dunn)、《21 世紀基督教新約導論》作者德席爾瓦(David A. deSilva)、英國劍橋大 學出版的「新劍橋聖經註釋系列」主編威瑟林頓(Ben Witherington III)、「丁道爾新約聖 經註釋」系列總編輯莫里斯(Leon Morris)……等超過百位新約各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 這些學者們共同貢獻熱情與所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歷史、文學、宗教背景理解新約其 餘書卷,觀察教會的生命、思想、歷史如何跨越多元的地裡、文化環境(從保羅和四福音 書之後至殉道者游斯丁),每個主題都如同一篇精采的講章,是所有想要想更進一步認識 新約其他書卷、新約時代和教會發展的信徒們,以及亟需多方資源面對當代複雜議題的教 會牧長們,絕不可錯過的信息寶庫。
校 園書 房 出 版 社
使徒行傳、希伯來書、普通書信、啟示錄與早期教會發展
擁抱聖經智慧,生活力量加倍 電話:(02)2918-2460 分機276 傳真:(02)2918-2248 校園網路書房:https://shop.campus.org.tw Email:sales@campus.org.tw 劃撥帳號:19922014 戶名:校園書房出版社
新約辭典試讀本封面.indd 2-3
2015/1/21 下午6:11
《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 後期書卷及其發展》簡目錄:
《試讀本》目錄:
前言
主題辭典專文類型說明 /001
如何使用本書
重要主題條目摘錄
縮略辭表
ACTS OF THE APOSTLES 使徒行傳 /003
音譯對照表
FAITH AND WORKS 信心與行為 /006
專文作者名單
PAROUSIA 主再來 /009
辭典內文
PASTORAL THEOLOGY 教牧神學 /012
經文索引
PRAYER 禱告 /018
主題索引
SEXUALITY, SEXUAL ETHICS 兩性關
專文索引
係、性倫理 /021
主編: 馬挺(Ralph P. Martin,1925–2013): 曾任加州巴沙迪那市富勒神學院新約教授及研究院院長,自從一九八八年 以後,出任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聖經研究副教授,著 述極多新約論文及註釋,包括《哥林多後書》(2 Corinth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同時也是《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以及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聖經註釋系列的新約主編。
戴維茲(Peter H. Davids): 休士頓浸信教會大學(Houston Baptist University)新約神學教授,也一 直在加拿大神學院與維真學院任教,專攻一般書信,寫過雅各書註釋 (NIGTC)與彼得前書註釋(NICNT),也是《聖經難解之言》共同作者。
新約辭典試讀本封面底裡.indd 2
2015/1/21 下午5:47
主題辭典專文類型說明 《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的主要內 容,係由 232 篇主題專文所構成,深入而全面地聚焦於神學主題、詮釋方 法、背景主題,以及其他許多與新約神學和文學研究有關的題目,同時透 過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選定的主題,含括傳統與當代主題、跨領域專題、 詮釋法、重要的歷史或文化背景,以及從整體來看各別新約書卷。以下僅 簡單羅列出本辭典中的主題專文類型,分為三大類,以協助初次使用主題 辭典的讀者了解本辭典內容所涉及的領域與範圍。
(以下楷體字部分為專文名稱)
一、新約文本裡面的世界,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關聯: (1)起點:新約後期書卷及教會早期文本: 使徒行傳、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書、彼得後書、約翰書信、猶大書、啟 示錄、革利免一書、十二使徒遺訓、巴拿巴書信、使徒後期教父著作……
(2)經文中的重要人物或地點: 人物:亞伯拉罕、麥基洗德、摩西…… 地點:撒 馬 利 亞 、 俄 隆 提 斯 河 畔 的 安 提 阿 、「 耶 路 撒 冷 、 錫 安 、 聖 城」……
(3)經文中的重要概念與議題: 重要概念:教會、敬拜與禮拜儀式、揀選、福音、愛、恩典、憐憫 / 慈 悲、奧祕、信心與行為、順服與不法……
自經文衍生出來的討論與神學議題 神學:主再來、「創造 / 被造、宇宙論」、末世論、「天啟、天啟主義 / 啟示 錄」、十架神學、基督論…… 議題:倫理、「聖詩、詩歌」、「婚姻、離婚和姦淫」……
(4)文本互涉/文本間的對話: 一般書信中的舊約、早期基督教文獻中的文本互涉…… 001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
2015/1/22 下午6:56
二、新約文本背後的世界:社會、歷史、文化 (1)新約時期及初代教會的重要人物: 傳福音的腓利、羅馬的革利免、士每拿的坡旅甲、安提阿的依格那丟……
(2)針對新約時期教會的研究: 年代紀、逃亡到佩拉、「教會成為以色列、神的子民」、保羅書信以外的早期宣 教、保羅的傳承與學派、保羅書信以外早期基督教的社會處境、加利利的基督 教、馬太群體……
(3)宗教與政治背景: 邪術與占星術、希羅宗教、基督徒與羅馬帝國、政府權柄……
(4)與猶太教: 約瑟夫、散居各地的猶太教、「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希臘化與希臘化的猶太基 督教」、「基督教與猶太教:分道揚鑣」、「公元 70 年之後的猶太教」……
(5)與諾斯底: 馬吉安、馬可的秘傳福音、幻影說……
三、新約文本前面的世界:研究法、研究史與讀者的世界 (1)研究經文的方法: 詮釋學、敘事批判、結構主義與言談分析、新約神學、教牧神學……
(2)新約成書過程的各種研究: 正典、次經與偽經……
002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2
2015/1/22 下午6:56
Acts of the Apostles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ACTS OF THE APOSTLES)
離別演說(徒廿 18~35)、保羅在羅馬官
使徒行傳是新約正典(canon*)的第
廿六 2~23)、彼得和雅各在耶路撒冷大會
五卷書,介於福音書和書信(letter*)之
的演說(徒十五 7~11、13~21)等等。在
間。在基督教或新約文獻當中,雖然本書
使徒行傳大約 1000 節中,其中 365 節屬於
並非第一部結合敘事歷史的作品,卻與路
大大小小的演講和對話(Soards, 1),直
加福音一起,成了最早的基督教歷史書。
接引言大概佔了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
1. 使徒行傳的文體
(下略)
2. 使徒行傳的文本
3.2. 講詞的角色
3. 使徒行傳裡的講詞
3.2.1. 統一的世界觀 許多學者指出,
4. 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在敘事上的連 貫 5. 使徒行傳的神學與宗旨
A
員面前的法庭陳詞(例,徒廿四 10~21,
我們可以在使徒行傳的宣道講章中發現 某種格式:呼籲聆聽,包括相關處境和 演講之間的關係;有經文佐證的基督 論(christological*)宣講(kerygma*);
1. 使徒行傳的文體(略)
救恩(salvation*)的邀請;還有,這些
2. 使徒行傳的文本(略)
講道經常遭到聽眾或敘事者打斷。總體
3. 使徒行傳裡的講詞(speeches)
來看,耶穌的跟隨者在使徒行傳發表的 演講,顯明一種完全以基督為中心的宣
在以敘事為主的使徒行傳,幾篇演講
講,不過,也混合了一再重現的主題,
顯得特別醒目,不論是在使徒行傳的故
例如耶穌升為至高(exaltation*,亦即,
事本身,或是在過去一百年使徒行傳的相
復活,resurrection*、升天,ascension*)
關著作中。大部分演講是為了宣道的目
的核心真理,加上救贖的功效;悔改
的,對象是猶太和外邦聽眾,包括彼得
(repentance*)、赦免(forgiveness*);普
在五旬節(Pentecost*,徒二 14~40)、保
世救恩的賜予;聖靈(Holy Spirit*);以
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Antioch*,徒十三
及一再透過經文詮釋,保證(assurance*)
16~41)發表的重要講章;這些講章在各
這救恩信息是神旨意的彰顯。
自的敘事語境扮演了提綱挈領的角色。這
當然,這些題旨屬於路加整體神學的
類演講,即宣教講章,一直是學者辯論的
一部分(參下文 5),並不表示使徒行傳
焦點:究竟路加在重述早期基督教的宣教
中的講詞,只是路加思想的匯集。若有比
論述上,有多精確?然而,其他講詞在
較的材料,嚴謹的研究將突顯使徒行傳中
故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司提反
的講話,如何竭盡所能嘗試平衡寫作上的
(Stephen*)向耶路撒冷公會發表的自辯
張力。這些張力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撰寫
陳詞(徒七 2~53)、保羅向以弗所長老的
講詞時,到底該忠於史料、文學、還是社 003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3
2015/1/22 下午6:56
Acts of the Apostles 使徒行傳
會歷史層面等目標,這些目標常是彼此競
看,神的計劃也不會因為人的反對而受
爭的。使徒行傳中重複出現的事例,突顯
挫。祂的計劃是透過邀請傳達,邀請人們
了路加關注的重點:亦即,藉著這些演講
參與;可能有人會拒絕,但其他人(這項
提出一個獨特的(不是每一點都獨特)神
邀請向所有人發出)卻會遵循祂的旨意,
旨觀。然後,讓這個觀點透過主要角色傳
接受神賞賜的救恩,並加入祂的救贖活動
揚開來,他們每一位在使徒行傳中都是救 恩的見證人。(下略)
(另參 Squires; Green, 1995, 22-49)。
5.1.1. 神聖的旨意 雖然神並未直接 以故事角色的身份,介入使徒行傳的記
4. 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在敘事上的 連貫(略)
載,祂的存在卻透過聖靈的活動(參下文
5. 使徒行傳的神學和宗旨
藉著這些代表和媒介,神安排了世間的際
5.1.3)、天使、異象、預言彰顯於各處。 遇和事件,並印證向外邦人宣教的使命是
5.1. 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或計劃,對
合乎祂心意的。
使徒行傳非常重要。這點出現在整個敘事
向外邦人宣教的敘事,一開始提到
裡裡外外,表現在好幾個層面。這項題
兩個個案,都是神安排計劃的事件(腓
旨,特別透過一系列表達神計劃的術語
利和衣索匹亞的太監、彼得和哥尼流)。
呈現(例 boulh / boulomai〔「計劃/定
我們沒有任何社會/歷史或敘事上的理
旨」:徒二 23,四 28,十三 36,廿 27〕;
由,足以懷疑衣索匹亞太監是外邦人(徒
dei〔「必須的」:徒一 16、21,三 21,
八 26~40)。腓利(Philip*)在前往迦薩的
四 12,五 29,九 16,十四 22,十六 30,
路上遇見他的時候, (1 ) 這名衣索匹亞人
十七 3,十九 21,廿 35,廿三 11,廿七
像許多古代地中海的外邦人一樣,剛到過
24、26〕;Jorizw〔「立定」:徒二 23,
耶路撒冷朝聖、敬拜; (2 ) 他正在閱讀以
十 42,十七 26、31〕)。此外,也透過天
賽亞書五十三章 7~8 節。經文強調書中僕
使、異象、先知;透過神安排計劃的事
人的降卑,因此表達了耶和華的僕人與這
件;透過引用以色列的聖經;並透過聖靈
位地位卑微的太監認同(雖然他到耶路撒
的活動來表達。
冷去敬拜〔worship*〕神,但身為太監,
在使徒行傳中,對於神的旨意如此明
他理當被排斥在上主的會眾所之外;參照
確的強調,主要在印證基督教宣教使命
申廿三 1;賽五十六 3~5); ( 3 ) 主的天使
的合法性,但是,卻不削弱人在這使命中
引導腓利走在同一條路上,接著聖靈又指
的決定和參與。事實上,正因某些人選擇
示他加入這名衣索匹亞朝廷命官的行列;
對抗神的計劃,造成許多衝突,這點明顯
(4 ) 腓利能夠勝任詮釋聖經的職務。太監
提升了整個敘事的戲劇性。神並沒有勉強
受了洗禮(baptism*)之後,腓利被主的
人來達成祂的旨意,然而,從終極角度來
靈接走,神聖的相遇也就此結束。
004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4
2015/1/22 下午6:56
Acts of the Apostles 使徒行傳
腓利與太監的相遇,也許開啟了外邦
言人引用聖經的作法有兩大特色。第一,
人的宣教事工,然而,對敘事中的角色
使徒行傳中的角色致力於指出,耶穌和奉
而言,這新的進展是他們所不知道的;腓
主(Lord*)名推行的運動乃是聖經的延
利並沒有把發生的事向耶路撒冷報告,而
續。第二點是一個很重要的但書,卻與第
太監大概也直接啟程回國。至於彼得和哥
一點息息相關─亦即,發出權威的並非
尼流(Cornelius*,徒十 1~ 十一 18)的相
聖經本身,而是惟有在拿撒勒人耶穌的宣
遇,則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啟了外邦宣
教、死亡、升天的角度下,來詮釋聖經並
教的事工,特別因為這一個案,耶路撒冷
見證神的計劃,這時聖經才發出權威。因
的信徒也包括在記載之內。腓利和彼得的
此,即使基督徒群體的行動是根據聖經,
創舉都是奉了神的命令,神細心地透過異
他們的基督論陳述是與聖經對話才形成,
象和天使的話語,來傳達祂的旨意(徒十
他們從聖經的先例理解為何有猶太人拒絕
1~16) 。
這樣的信息、拒絕外邦宣教的使命,這些
在這兩個個案,特別是後者尤為明 顯,人的意志並沒有被抹煞。哥尼流和彼
A
都很重要,然而,只有當聖經被正確解 讀,才能發出權威。
得分別獲得神的指示,根據神的安排,他
這意味著聖經在使徒行傳中的基本意
們倆必須順服神向他們啟示的內容,才能
義,主要是教會性和詮釋性的,因為當
更深入了解神究竟要透過他們的相遇成就
時的基督徒群體正在尋求自己的身份,包
何事。當他們確實地按著神的旨意行事,
括把自己與那些同樣閱讀聖經卻拒絕相
聖靈介入他們的聚會,降臨在「一切聽道
信(faith*)基督的人分別出來。路加認
的人身上」(徒十 44),似乎再次強調外
為耶穌的跟隨者,必須透過聖經才能肯定
邦宣教是神自己的作為。聖靈自主的工
自己是聖經的傳人,是執行神使命的神之
作,證明向外邦宣教的使命,以及猶太和
子民。在使徒行傳裡,他們與猶太人和猶
外邦信徒之間的相交(fellowship*),是
太制度的鬥爭,本質上是詮釋上的:誰才
神的旨意(徒十一 17~18)。
是忠實詮釋聖經者?或說得更白一些,誰
其他地方,天使也非常活躍(參徒
的詮釋獲得神的認可?誰獲得神賜予的
五 19、21,十二 7~11、23,十八 9~20,
合法地位?在使徒行傳中,答案非常簡
廿七 23~24),看得出神持續引導眷顧,
單:耶穌獲得神的認可(徒二 22),並且
異象也有類似的功能(徒十 10~16,十六
他的復活和升天為他提供證明(例,徒二
6~10,廿二 17~21)。
23~36,三 13~26)。那些效法他的人成了
5.1.2. 以色列的聖經 以色列的聖經指
他的見證人,他們有充滿聖靈大能的宣講
的是七十士譯本,特別是申命記、詩篇、
(preaching*),也包括滿有權威的聖經詮
以賽亞書,因為這些書卷是使徒行傳最常
釋(例,徒四 8~13)。神藉著他們施行的
出現的權威經文。在使徒行傳中,神的代
神蹟(signs*)奇事,也進一步證實他們 005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5
2015/1/22 下午6:56
Faith and Works 信心與行為
的信息(徒十四 3)。
面更廣。在使徒行傳中,先知藉著聖靈說
5.3.1. 聖靈 若說神並未明顯出現在
預言,證實他們的信息建立在神的旨意之
使徒行傳的故事裡,祂實質上的替身就是
上。整個敘事情節本身,都有聖靈在背後
聖靈,而神也透過聖靈的行動,來彰顯祂
運作,因此,這是對早期基督教宣教使命
的旨意,引導宣教的使命,並賦予普世
忠實的詮釋。此外,路加對聖靈的呈現,
福音合法的地位。許多人以為,這是因為
本質上延續了第二聖殿猶太教對聖靈的理
路加認為聖靈就是神的無所不在,其實不
解,因此他將基督教宣教使命描繪成是以
然,乃是因為聖靈凸顯了神的超越性,祂
色列的實現,因為是藉著聖靈的引導和大
可以自由立定旨意。在整卷使徒行傳裡,
能才得以進行的。即使在路加的觀念中,
主的見證人從未能控制或驅使聖靈;反
聖靈的活動已從基督論的角度重新詮釋,
之,他們嘗試與聖靈的工作同步,而聖靈
事實也是如此:獲得聖靈大能的見證把焦
的活動經常是出人意表的。
點集中於基督,聖靈透過被高舉的彌賽亞
聖靈曾經活躍於耶穌的整個事工(參
澆灌下來(徒二 33)。因此,路加的聖靈
路三 21~22,四 1、14~15、18~19 等),祂
論可以被視為神的辯護;聖靈證實了神的
也同樣賜能力給使徒行傳中的見證者,為
計劃在使徒行傳中進行的方向:從以色列
宣教效力(尤其是徒一 8)。聖靈引導宣
到耶穌的生平和事工,直至初期教會,
教使命(特別是徒十三 1~4,十六 6~7),
包括全然接納外邦信徒,作為教會的一份
賜能力給見證者,使他們得以透過言行傳
子。 (下略)
揚這信息。在使徒行傳裡,神的見證人向 外邦人證明福音信息時,神蹟奇事印證了 神與見證者的事工同在,賦予普世福音合 法的地位(徒十四 3,十五 12;參照徒二 19、22、43,四 30,五 12,六 8,七 36, 八 6、13)。
▌信心與行為(FAITH AND WORKS) 信心與行為之間的關係這項課題,主 要集中於保羅與猶太派基督徒的爭論,以
路加在描繪聖靈活動時,其中一個主
及他與雅各書(James*)的關係(參《21
要目的,乃是要合法破除猶太人和外邦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雅各與保羅,James
人之間的藩籬。聖靈的恩賜是路加說明救
and Paul)。然而,好些文獻對這項討論都
恩內容的一個主要途徑(參下文 5.2.2),
有貢獻。後期新約書卷的每一卷書,都
在路加的救恩體系裡,聖靈澆灌的都是信
按照個別的處境,應用了類似保羅的立
徒。聖靈因此澄清了信徒的地位,特別是
場(雖然保羅可能不會使用這些作者的措
外邦人(徒十 45~47,十一 15~18,十五
辭,或他們的重點)。使徒後期教父的著
8) 。
作(apostolic fathers*),更明確地支持這 然而,聖靈扮演授權認可的角色,層
點:行為是信心(faith*)的證明。
006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6
2015/1/22 下午6:56
Faith and Works 信心與行為
1. 後期新約書卷 2. 使徒後期教父著作
1.2. 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Hebrews*) 的核心課題是:該書論到的群體是否已 經偏離,抑或即將偏離基督徒的委身?
1. 後期新約書卷 1.1.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Acts*)反
因此,希伯來書四章 2 節提到來自神的信 息,然而,因領受者沒有以信心回應,
映了對福音的關注。在使徒行傳三章 16
結果毫無助益。不過,那些「承受應許」
節,瘸子得救是因為彼得和約翰對耶穌
的人表現出信心和忍耐(endurance*)的
的信心,而不是他倆本身的任何功勞或
特徵(來六 12)。因此,在希伯來書,信
技巧。同樣地,在使徒行傳十四章 9 節,
心雖然的確表示對神的信靠(特別是來
保羅看見另一位乞丐的信心,而不是他
十一),卻也有強烈的「忠心」含義,並
的需要。因此,他在宣教旅程結束時,
且,比保羅更強調這是人的回應,過於是
下了這樣的結論:信心之門已向外邦人
神的恩賜(例,來十 39;Rose, 349)。
(Gentiles*)敞開(徒十四 27)。雖然在使
因此,這裡的語境並未忽略行為,因
徒行傳,悔改(repentance*)與信心並存
為即使信心也需要努力;神不會忘記收信
(徒二十 21),但該書主要的關注顯然是
者的行為,基於這點,作者對他們的救恩
信心(徒二十四 24,二十六 18)。
堅信不疑(來六 10)。作者在希伯來書十
然而,使徒行傳並沒有忽視行為,
章 24 節勸勉讀者表現出好行為,然而,
因為大比大也因著她的善行被稱讚(徒
希伯來書十三章 21 節指出,耶穌將在他
九 36),哥尼流(Cornelius*)的賙濟雖
們心裡工作,使他們遵行神的旨意。最
然不被稱為行為,卻蒙神(God*)「記
後,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信心的美德,
念」(徒十 4)。同樣地,人們悔改、轉向
與忍耐相似,通常會在人身上產生明確的
神時,也應該活出與悔改相稱的行為(徒
行動,即使這些行動不被稱為行為。在希
二十六 20)。
伯來書,人們顯然藉著相信耶穌獲得救
因此,在使徒行傳裡,信心與行為保 持著創造性的張力。信心是人對神呼召的
F
恩,然而,這樣的信心需要堅忍的忠心。 忠心的標誌就是信徒產生的善行。
回應。使人得救(salvation*)或身體得
1.3. 雅各書 雅各群體對保羅關注
醫治(healing*)顯然是信心,而基本的
的摩西律法(law*,視為救贖性的妥
善行就是堅守「信心」(徒十三 8,十四
拉)之張力一無所知,也不關心離道反
22)。然而,信心應該產生正確的行為。
教(apostasy*)的可能性或福音事工。雅
基於這一點,使徒行傳的作者可能認為哥
各書關切的課題是群體衝突和成員之間的
尼流在未聽見耶穌之前,已表達了對神的
分享。問題在於信心是否只是嘴巴說說而
真實信心,是一位「公義的外邦人」(拉
已。因此,教師的生命是在「智慧」上顯
比的措詞)。
出行為來,而非正統的教導(雅三 13)。 007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7
2015/1/22 下午6:56
Faith and Works 信心與行為
蒙福的是行道的人,不是純粹聽道的人
判一種健康的尊重(彼前一 17)。面對逼
(雅一 25)。沒有行為(在語境中的意思
迫的處境,基督徒的善行應該使神因逼迫
是善行)的信心(這裡指徒有其名、正統
者的毀謗而得到榮耀;毀謗者在異教徒的
的信仰,不是對基督的委身),是徒然的
群體中散佈中傷的謠言。
(雅二 14、17、26)。
1.5. 彼得後書和猶大書 彼得後書(2
雅各並未忽略信心。信徒具有信心的
Peter*)和猶大書(Jude*)的語境,提到
特質(雅一 3,二 1),甚至可說是「在信
教會群體受到異端團體的威脅(異端可
上富足」(雅二 5)。若要禱告(prayer*)
能來自群體之內或之外)。在這語境中,
蒙垂聽,就必須有信心(信靠神)(雅一
信心是神所賜的(彼後一 1),必須以恰
6,五 15;Davids 1996, 231-32)。沒有行
當的品格和行為加以支持或保護(彼後
為的信心不能救我們,但雅各從未思考過
一 5;Reumann, 257, 265-66)。我們必須
沒有信心的行為這個觀念。對雅各而言,
竭力維護信仰(「爭戰」,猶 3,現代中
最理想的情形是信心與行為相伴,行為成
文),努力在信仰上建立自己(猶 20,
全信心(雅二 22),因為這能使他被宣告
新譯本)。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末
(證實)為義人(雅二 21、24;參公義,
日,一切行為都會被揭露並審判(彼後三
Righteousness)。雅各斷言,純粹的信仰
10;猶 15)。這裡的重點顯然是行為(有
宣告是不夠的;對神的真正委身表現在人
關「行為」的本質, 參 早期大公主義,
的行為(參《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雅
Early Catholicism),因為我們必須努力維
各與保羅,James and Paul)。
護「這信仰」並維持與神的關係。這兩封
1.4. 彼得前書 彼得前書(1 Peter*)
信都駁斥了反律法主義者。
的作者鼓勵一些正在面對非官方逼迫
1.6. 約翰一書∼三書 在 約 翰 書 信
(persecution*)的基督徒群體。因此,這
(參約翰書信,John, Letters of), 信心
裡強調的是:信心是對神的委身。信心帶
的 名 詞 形 式 只 出 現 一 次 ( 約 壹 五 4 ),
來神的保護,使人獲得獎賞(reward*,
指的是勝過「世界」的媒介(約壹五
彼前一 5、9)。信心與盼望(hope*)有
5)。作者顯然比較喜歡使用動詞的「相
關,都在於神,功效超越死亡(彼前一
信 」( p i s t e u w ), 過 於 名 詞 的 「 信 心 」
21;Michaels, 22-24)。逼迫和魔鬼 (參
( pistis),因為相信耶穌,就知道自己有
撒但、魔鬼,Satan)使信心受到考驗,
永生(eternal life*,約壹五 1、10、13)。
我們必須忍受並起來抵抗(彼前一 7,五
相信也是一種順服的舉動,以及對命令
9)。行為也是重要的,因為父神將要審判
的回應(約壹三 23;Ruemann, 215-16)。
各人的行為,而這意味著,信徒雖然有
這三封信充滿了誡命,特別是彼此相愛
信心帶來的確據,卻必須懷著面對審判
(love*)的命令。此外,還有一項警告:
(judgment*)的心態在世度日,這是對審
犯罪是不認識神的標誌。因此,在約翰書
008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8
2015/1/22 下午6:56
Parousia 主再來
信,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正確地相信(或
(下略)
「行在真理中」),卻又不斷地犯罪(「繼續 犯罪」或行惡,或恨惡其他信徒)。兩者 是緊密相繫的,因此,行得正顯示人擁有
▌主再來(PAROUSIA)
生命或認識神(約壹三 7、10、14),這
Parousia 是 準 術 語 , 一 般 指 耶 穌
位長老指出,這也是擁有正確信仰的特
基督(Christ*)於世界終末,將在榮耀
徵。
(glory*)中降臨,完成神(God*)的
1.7. 啟示錄 在啟示錄(參啟示錄,
救贖行動及末世進程。用較通俗(但較
Revelation, Book of),教會面對各種層次
不精確)的話來說,這術語往往指耶穌
的逼迫,因此,該書強調行為,特別是行
基督在榮耀的雲端第二次降臨。這說法
為的堅忍。耶穌說:「我知道你的行為」
主要根據福音書(如太二十四 3、27、
(啟二 2)。我們必須行正確之事(啟二
37、39)和保羅書信(如林前十五 23;
5,命令人們悔改,行起初所行之事),因
帖前二 19,三 13,四 15,五 23;帖後二
為神必按各人的行為施行審判(啟二十
1、8~9;參 DJG 及《21 世紀保羅書信辭
13,二十二 12)。雖然這裡沒有提到「相
典》,末世論,Eschatology)。主再來非常
信」( pisteuw 一詞並未出現),卻提到
重要,因為結合了基督教信仰對基督論
「信心」,是我們必須堅守的信仰(啟二
(christology*)、末世論(eschatology*)、
13,新譯本;雖然通常 pistis 出現的時
救恩論(soteriology)的理解:這是耶穌
候,一般指「忠心」。例,啟二 19,十三
基督啟示的巔峰,他將以主(Lord*)的
10;Reumann, 245)。
身分向一切被造之物顯現;完成神在人間
考量以上探討的新約書卷,可以看 出:對神的委身(信心)和順服(行
的永恆計劃;也是世界受審判、信徒復活 (resurrection*) ,最終與主合一的時刻。
為),二者存在著動態的張力。我們可以
此外,也許沒有任何其他觀念像主
根據作者和收信教會的處境,把這些書卷
再來一樣,在歷史上產生這麼多神學爭
的重點排列成連續的集合。福音成分較重
論。這觀念挑戰基督徒重新思考末世盼望
的書卷越強調信心。面對較多壓力的基督
(hope*)的意義與重要性。主再來的所謂
徒群體(無論是外來的逼迫或內在的派系
「延後」(下文將討論這點)使人開始討論
鬥爭。製造這些紛爭的是主張道德鬆懈的
耶穌自己的期盼,也使人提出有關他人性
假教師,根源是有名無實的信仰),伴隨
的議題(他是否知道自己最終再來的時
信心的行為就越受強調。這些行為能夠使
間,抑或犯了錯誤?)。無論如何,這課
人「持守信仰」,而這是個人的活動。然
題在許多當代神學家的基督論議程中仍舉
而,新約從未削弱信心在基督徒身分和
足輕重。保羅書信及新約的大部分文獻都
生命中的核心角色(Reumann, 290-92)。
提到主再來。因此,這些文獻可能參考耶
P
009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9
2015/1/22 下午6:56
Parousia 主再來
穌對自己再來的看法。另一些問題涉及具
穌本身的想法,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基督
體的基督教末世觀,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從
教的延伸與發展(參 Ladd 1975 在這方面
猶太文獻中的先知文學、智慧文學、天啟
的論述)。保羅書信在這方面尤為重要,
文學傳統中演變而來。
因為是現存最早的基督教文獻。在保羅書
這一切意味著主再來結合了許多新約
信裡,使徒重新詮釋猶太人的「主的日
神學(NT theology*)及釋經學辯論的支
子」概念(出現在摩五 18;賽二 6~22 及
流。無論從任何切入點來探討耶穌基督的
亞十四 3~5),從基督論的角度重塑此一
再來,都會進入一個釋經學的地雷陣;但
觀念。
若拒絕進行這項討論,則可能忽視新約教
重新詮釋的過程,也出現在好些後期
導的一個主要層面,一個可能在很大程度
基督教文獻,特別是與撒迦利亞書十四章
上澄清許多基督教信仰關鍵課題的層面。
3~5 節有關的; 十二使徒遺訓 16.7 明確
(下略)
提及這一節,就是神在舊約顯現的事件,
1. 主再來在猶太思想中的背景
並應用在耶穌基督再來。第一和第二世紀
2. 使徒行傳、書信、啟示錄中耶穌基
許多其他猶太文獻,也幫助我們理解主
督的再來 3. 主再來的延後
再來的觀念,特別是 禧年書、以諾一書 37-71、以斯拉四書、巴錄二書(不過, Glasson 1945, 1953, 及 1971 則強烈不認同
1. 主再來在猶太思想中的背景
這點)。簡言之,基督教的耶穌基督再來
耶穌基督再來的觀念,最好視為是舊
宣告,源自猶太教有關神國降臨的末世思
約(特別是先知文學)常提及的一般性
想。同時,比較像是源自神顯現的描述,
未來盼望的延伸。這觀念與神的應許息息
過於源自彌賽亞信念。不過,我們很難在
相關:祂應許子民未來必漸入佳境,屆
這兩個焦點之間劃分明確的界限,因為顯
時,正義將獲得伸張、世界的秩序將要
然一開始,在基督教文獻中就有錯綜複雜
改變,神的價值將主導人的生命。在新
的關係。 (下略)
約,這些觀念特別使人聯想到人們對神 國(kingdom*)降臨的盼望,並提供明 確的基督論內容。許多資料顯示,神國即
2. 使徒行傳、書信、啟示錄中耶穌 基督的再來(前略)
將臨到的說法是拿撒勒人耶穌思想與教導
2.8. 約翰的啟示錄
的基本概念。然而,既然他的彌賽亞自我
談到啟示錄中主再來的觀念時,必須
認識,使他認為自己的生命與事工是把神
提到兩個特殊的詮釋。兩者產生了大量的
國帶到地上的途徑,我們可以說神國已經
學術論爭,就是我們下面要探討的。
臨到。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新約
2.8.1. 啟示錄十九章 11~16 節的神聖戰
各種文獻所表達的主再來的觀念延續了耶
士。 耶穌未來的降臨,其中最全面的神話
010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0
2015/1/22 下午6:56
Parousia 主再來
性描述,出現在啟示錄十九章 11~16 節。
穿著「濺了血」的衣服,更把這點表達得
這段經文創意地修改了有關神聖戰士的古
淋漓盡致。這意義深長的意象實際上結合
猶太神話用語,將之重新詮釋,用以表達
了三大主題(神聖戰士、酒醡、羔羊被
基督論的信念。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基本
殺),並指出,耶穌基督的死是神在世界
上屬於猶太人的神聖戰士觀念,是否最終
歷史中施行審判的時刻。不過,他的死所
與基督教有關主再來施行審判的觀念不
帶來的影響是超越時間的。因此,啟示錄
符?大部分解經家認為我們不應該如此嚴
十三章 8 節指出,羔羊是在「創世以前」
格地並列兩者(包括 A. Y. Collins and Ford
被殺的(參呂振中譯本、英皇欽訂本) 。
1975 和 1984。這兩本著作頗有助益地討
2.8.2. 啟示錄二十章 1~4 節的千禧年。
論神聖戰士的主題背景。Ford 認為施洗
啟示錄被形容為「怪人的遊樂場」,這是
約翰的一位門徒是啟示錄十二∼二十二章
因為人們對這本書中耶穌基督最終的再
的作者。這種說法部分基於這題旨的考
臨,作出了各種不同的詮釋,特別是主
量。不過,我們必須對這說法持疑)。
再臨與啟示錄二十章 1~4 節描述的千禧年
如上文所說,啟示錄也許是全新約中
(millennium*)之間的關係。一些詮釋即
最精細地探討審判主題的書卷。書中結
使不能說古怪,也有點不尋常。下文將略
合了先見的末世異象中複雜的(過去、現
提一些。若要詳細探討,需要很大的篇
在、未來的)審判意象。神聖戰士的題旨
幅。然而,由於千禧年國度在啟示錄和基
可說是審判主題的延伸,審判是啟示錄全
督教天啟文學的討論中佔了核心位置,我
書的核心。然而,神聖戰士與其他審判意
們必須略提這方面的詮釋,以及對這些詮
象關係密切,不容忽視,特別是「羔羊的
釋的批判。
忿怒」(啟六 16)及「酒醡」的題旨(如
一些千禧年的詮釋,是從啟示錄全書
啟十四 19~20;這是常見的舊約意象,例
的角度進行詮釋。例如,查理斯(R. H.
如曾出現在珥三 13 和賽六十三 1~6)。特
Charles)認為啟示錄十三至二十章的教導
別是作者把神聖戰士的顯現,呈現為被殺
是,耶穌基督的再來只適用於那些在大災
羔羊(耶穌基督)的平反,發生在加略山
難(tribulation*)中殉道的人(因為只有
的十字架上,更顯示這兩個主題關係密
這些人在主再來時復活)。這被稱為「教
切。啟示錄五章 6~14 節的關鍵異象提到
會的全體殉道」。然而,這詮釋有一些問
那尊貴被殺的羔羊時,也預示了神聖戰士
題,特別是與啟示錄一至三章提到的主再
的顯現(Hanson 用了很長的篇幅討論這
來背道而馳,這一大段經文指出,主再來
點,辯稱這項基督論特徵使啟示錄成為獨
的盼望是全教會(不只是殉道者)必須
特的基督教文獻)。
迫切期待的(Marshall 1964 批判 Charles
因此,神審判的意象出現了重疊的現
時,正確指出這點)。不過,一般而言,
象。啟示錄十九章 13 節提到神聖的戰士
爭議的主要戰場的確集中在啟示錄第二十
P
011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1
2015/1/22 下午6:56
Pastoral Theology 教牧神學
章的詮釋本身。
會創立以來,千禧年詮釋課題一直在教會
最激烈的論爭之一,環繞在啟示錄
歷史中產生爭議。一些早期基督徒作者
二十章 1~10 節的詮釋。特別在保守派圈
根據這段經文,辯稱按字義理解的千禧年
子,辯論更是激烈,因為其中一些要點成
是存在的( 巴拿巴書信 15.3-9 是經典的
了他們基督教信仰的公理。這段經文是否
例子);同時,另一些基督徒作者卻極力
教導基督將在地上一個真實的國度,掌權
反對這種字面主義(奧古斯丁的《上帝之
一千年?這是否只是神國的一種象徵或
城》20.6-7 是經典的例子)。事實上,在
寓意說法?值得注意的是,「千禧年」一
二十世紀,許多書籍、文章、講道都在辯
字的原文(cilioi)在啟示錄二十章 2~7
論千禧年的課題,而且辯論者往往帶著侵
節出現六次,可能與源自詩篇九十篇 4 節
略性的態度,與基督徒應有的容忍和寬
的宇宙時間觀(cosmic week)有關 (參
厚不符。事實上,優秀的學者提出具說
Brown 的 ‘Number’ 一文對此課題的討
服力的論據維護許多不同的立場。大部
論)。時間和永恆在先見的末世異象中究
分優秀的近代解經書也探討這項課題(如
竟有何關係?
Beasley-Murray, Lane, Caird, Ladd, Wilcox,
在我們的討論中,最重要的問題是:
Morris, Goldsworthy, Walvoord, Summers,
主再來或「信徒被提」,後者是許多人提
R o w l a n d )。 此 外 , 一 些 頗 有 助 益 的 書
到啟示錄第二十章時常用的術語,究竟
籍和文章對各千禧年觀點進行深入的比
在作者的系統裡有何位置?事實上,被
較,非常值得參考(包括 Barr, Clouse,
提(rapture)一詞是否適合用以描述基督
Osborne) 。 (下略)
的未來降臨,是神學界相當關注的(Ladd 1956 探討這議題)。耶穌的再來是否是彌 賽亞國度的開始?他是否在國度開始後才 來?抑或來結束這國?根據這些經文,教
▌教牧神學(PASTORAL THEOLOGY)
會究竟是在災前、災中,抑或災後被提?
廣義來說,教牧神學是指把基督教真
若從無千禧年論的角度詮釋此書,是否比
理(truth*)應用到教牧處境。因此,教
較接近真理?若採納此立場,等於拒絕探
牧神學是當代的研究,也是歷史現象。
討耶穌的再來與千禧年有任何關係,因為
1. 定義
無千派不從字義、年代的角度詮釋千禧
2. 背景
年。啟示錄二十章 7~10 節提到千禧年之
3. 教牧方面的重點
後的審判。這審判是否與啟示錄十九章 11~21 節提到的主再來時所施行的審判相 似(如 Schnackenburg 1963 所說的)? 彼登哈德(Bietenhard)認為,從教
1. 定義(略) 2. 背景(略) 3. 教牧方面的重點
012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2
2015/1/22 下午6:56
Pastoral Theology 教牧神學
使徒行傳(Acts*)、一般書信、啟示
「是一篇以教牧為主旨的講章」。作者擔心
錄(參啟示錄,Revelation, Book of)及
讀者可能為了逃避逼迫(persecution*)離
使徒之後的教父文獻,各有不同的進路,
棄基督教,回到猶太教,因此詳述新約
但同樣擁有教牧的主旨,希望把基督教真
(covenant*)如何超越舊約。然而,聖經
理應用到明確的處境與需要。
與神學的闡述,最終也是為了勸勉信徒。
3.1. 使徒行傳:目的與屬靈力量 和路
本書旨在喚起、呼籲、鼓勵和勉勵讀者持
加福音一樣,使徒行傳擁有教牧的主旨。
續他們的基督教信仰。作者嘗試說服讀者
馬挺(R. P. Martin 1978, 53-67)指出,
擺脫引致災難的行為(Lane, c)。
使徒行傳的教牧主旨有跡可尋。第一,
作者在書中鼓勵讀者仰望耶穌,重
這本書強調聖靈(Holy Spirit*),透過神
新檢視信仰的根據(來二 9,三 1,十二
按立的使者到世界各地建立教會來彰顯
2~3)。他們必須意識到,耶穌在各方面都
其大能,藉此說服讀者相信,這項運動
超越一切,包括天使(angels*, 來一 5∼
真是「出於神」(徒五 39)。第二,作者
二 18)、摩西(Moses*, 來三 1~19)、約
向提阿非羅保證,基督教會並非政治上
書亞(來四 1~13)、大祭司(來四 14∼
的威脅:人們對教會的指責都是莫須有
五 10)或麥基洗德(Melchizedek*, 來七
的,正如對她的主(Lord*)之控告(徒
1~28)。耶穌基督超越了透過律法(law*)
五 39)。這應該能夠鼓勵他繼續(或開
所頒佈的啟示,特別是因為這律法是透過
始)認同這項運動。第三,作者指出,猶
利未的祭司制度實施的。雖然律法是神的
太教(Judaism*)既已產生了多元種族的
啟示,希伯來書的論據也以舊約為根據,
教會,讀者就必須意識到,基於教會在救
基督的新啟示已超越舊的啟示。耶穌為人
恩歷史中的地位,她不能與神的歷史計劃
類提供了更好的途徑,使他們可以與神建
脫節。海恩純(Ernst Haenchen)指作者
立關係(來八 1∼十 18)。然而,另一方
脫離了歷史報導框架的說法雖稍嫌極端,
面,作者意識到,除了理性上的需要,讀
卻正確地指出作者的教牧主旨:他希望透
者也有迫切的環境需要。他們身經各種
過自己的敘述,讓讀者對神大能的真理留
試煉與磨煉,因此必須仰望一位真正是人
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Haenchen, 103-
(來二 14),真正能體諒他們的試探(來
10)。這敘述肯定能夠使教會滿懷信心地
四 15)、痛苦(sufferings*, 來五 7~9)和
接納,基督徒群體在世上的生活相對來說
堅忍至死 (參 忍耐、堅忍,Endurance)
已確定,未來必須和使徒(apostles*)一
的耶穌(來二 14,十三 12)。
樣,肩負起向世界傳福音的責任(Martin 1978, 56-63)。
P
作者也表達了對讀者的教牧關懷。 反覆的勸勉(來二 1,三 12,四 11、14,
3.2. 希伯來書:離經叛道與真心認罪
五 11~12,六 1,十 35~36,十二 1、12、
藍恩(W. L. Lane)總結指出,希伯來書
25,十三 9、22),呼籲讀者應用對耶穌 013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3
2015/1/22 下午6:56
Pastoral Theology 教牧神學
的認識,在信仰上表達堅固的理性立場。
人和受壓迫者,也提醒讀者,擁有世上的
作者也直接針對他們的屬靈生命方向發出
財富不一定表示蒙神揀選享受神國的末世
警告(來二 2~3,六 1~8,十 26~31,十二
(eschatological*)財富(雅二 5;參神的
25),呼籲他們認清偏離正道的後果。即
國,Kingdom of God)。他宣稱,真宗教
使直接提及審判(judgment*),之後也
的本質顯現於對貧窮者的社會及經濟關懷
會立即說一些鼓勵的話(來六 6~10,十
(雅一 26~27)。富裕的商人(雅四 13~17)
32~35)。他告訴讀者,他們必然能從現
和地主(雅五 1~6)受譴責,因為他們剝
今的矛盾中恢復過來,因為神子民的歷
削窮人及他們貧窮的員工。窮人不可巴結
史充滿了面對類似困難的信心偉人(來
富人,對他們偏私(雅二 1~7),因為不
六 13~15,十一 1∼十二 1,十三 7)。但
謙卑虛己的富人,必在神審判的烈日之下
讀者如今必須實踐這些真理。他們必須將
凋謝(雅一 9~11)。
這些真理謹記在心,才能抵擋假教師的影
作者關注的第二個教牧事項, 與第
響(來十三 9),藉著耶穌基督執行神的
一項息息相關。窮人和受壓迫者不可讓他
旨意(來十三 20~21;參照 Tidball 1986,
們的處境破壞教會的合一,也不可陷入試
124~30) 。
探,試圖透過社會革命來改變命運。他們
3.3. 雅各書:經濟與真正的信仰 雖然
必須全心全意地仰賴神的智慧(wisdom*,
雅各書(James*)的明確寫作地點、目
雅一 2~7),不然會有忿怒與妒忌(雅一
的地及日期仍有許多疑問,這封信的教
19~27),將產生內部糾紛(雅四 1~3、
牧本質是廣受承認的。穆爾(D. J. Moo)
11 ~ 1 2 ), 也 將 使 他 們 為 要 試 圖 改 變 自
指出:「最顯著的是其強烈的教牧勸勉口
己命運而與世俗的勢力連成一線(雅四
吻 … 在大部分經文中,雅各以溫柔的教
4~10;參照雅三 13~18,五 7~11)。
牧心態發出命令」(Moo, 36; 另參 Chester,
窮人和受壓迫者受促按信仰的真理行
15)。作者在信中呼籲讀者在生活及群體
事。他們必須依賴神的智慧,不是自己
的人際關係上作出必要的改變。作者寫信
的智慧。他們必須耐心地等待主將來的審
給某個(或多個)似乎非常熟悉基督教基
判,不是私自施行審判。他們必須用自己
本教義的群體。他關注的至少有兩項貫
的行為表現出對神的真信心,而非對自己
穿全書的教牧事項(參 Martin 1988, lxvii-
和世界的信心。
lxix; Davids, 34)。
3.4. 彼得前書:逼迫與永活的盼望 彼
首先是作者對窮人和社會低層人士
得前書(1 Peter*)教牧神學的主要特色
的關心與同情(雅一 9~11,一 26~27,二
在於作者對受逼迫者的關懷。逼迫來自地
1~13,四 13∼五 6)。作者安慰那些在經
方政府,而非帝國。讀者顯然是相當新
濟困境中受苦的人,並譴責那些佔他們便
的基督徒(參照彼前一 22~23,二 2~3,
宜的人。他引述舊約的例子,指神關心窮
三 21)。他們在當地異教的環境中是少數
014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4
2015/1/22 下午6:56
Pastoral Theology 教牧神學
的社會群體。彼得前書的文體至少有一部
袖的討論(彼前五 1~5)。長老團(彼前
分是勸勉,因為作者並未試圖說服讀者接
五 1)受促「牧養 … 神的群羊」(彼前五
受新的倫理規則。反之,他假設他們已經
2),直到大牧者顯現(彼前五 4;參照
知道和接受這些規則。作者的主要任務是
約十 1~18;太二十六 31)。牧養這動詞
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態度,堅固他們的
( poimaino; 參照二十一 16;徒二十 28)
信念,使他們行正確之事(參照 Thurén,
指的是長老牧養的職責。他們肩負照顧神
226) 。
家庭的獨特責任。他們必須心甘情願地引
讀者的三大迫切需要,成了作者教
導和牧養信徒,不發怨言,不為錢財或滿
牧關懷的焦點。首先,由於讀者與身處
足自己。他們的生命必須成為教會會友的
的社會格格不入,他們受到地方政府和
榜樣(彼前五 3)。這裡提到青年人(彼
社群的壓力(彼前一 6,三 13~14,四
前五 5),可能是指第二線的青年教會領
4、12~16,五 9~10)。作者建議,讀者吸
袖,但更可能是在呼籲教會其他人接受長
引人的行為是向充滿敵意的鄰舍和當局
老的權柄(authority*)。全教會,包括長
辯護自己信仰的最佳途徑(彼前二 12、
老和其他人,都必須謙卑彼此相待(彼前
16~17,三 16,四 12~16)。第二,由於讀
五 5;參照 Michaels, 288-91)。
者不久前才相信基督,他們的社會地位
3.5. 彼得後書和猶大書:提防與成長
開始受質疑;他們如今屬於一個需要自我
彼得後書(2 Peter*)和猶大書(Jude*)
認識的受孤立社會群體(彼前二 10,四
使用天啟文學(apocalyptic*)的手法。
4)。作者勇敢地宣告,他們如今已成了神
這進路可以提供有效的教牧信息。假道理
的子民,與亞伯拉罕(Abraham*)、撒拉
嚴重侵襲和威脅教會。彼得後書和猶大
以及將來整個信仰的家庭(household*)
書旨在駁斥這些假道理(彼後二 1~20;
同為一體(彼前二 4~10,四 17~19)。第
猶 4~19)。作者嚴正看待自己的責任:提
三,這些新信徒顯然受一個老問題困擾:
醒讀者提防假道理,幫助他們在信仰中成
人為何受苦?神為何容許苦難?人受苦
長,直到主再來。這兩封信關注三大教牧
時,神在哪裡?(彼前一 6,二 19,四 12)
課題。首先,假道理及其跟隨者,就像不
作者透過神義論提供傳統的教牧援助:神
敬虔的假教師一樣,在歷史上困擾人類,
的計劃在人的痛苦、煎熬與悲痛中落實,
特別是以色列(Israel*)。第二,這些假
將在歷史的終局完全顯現(彼前一 5~9,
教師扭曲真理,成了自己邪說的受害者,
四 7,五 10)。因此,基督徒生命的核心
陷入道德腐敗之中(然而,見 Bauckham
在於對神的永活盼望。神透過基督顯明
的見解:所謂的假道理指的就是扭曲的
祂的心意(彼前一 3、21,三 5、15,四
道德)。第三,主的日子(the Day of the
11;參 Martin 1994, 89-90, 123)。
Lord*)臨到時的審判(彼後三 1~13;
彼得前書的第二項特色是對教牧領
P
猶 14~15),將證實神的忍耐並非毫無期 015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5
2015/1/22 下午6:56
Pastoral Theology 教牧神學
限,並落實祂的應許(promises*,彼後三
間的愛(約壹四 7~12)。有人開始脫離這
8~9) 。
群體(約壹二 18~19)。兩派的倫理意涵
作者的責任是提醒讀者認清真理(彼
開始浮現。猶太基督徒強調律法(約壹二
前一 12;三 1~2、14~17;猶 3、5、17),
7~8),希臘基督徒則漠視正確的行為,
使他們能夠辨認假教師。然而,同樣重
包括愛心(約壹三 10~11)。這群體的神
要的是,真理將激發讀者在個人與團體
學與倫理鴻溝在約翰二書和約翰三書進一
方面的成長(彼後三 18;猶 20),提醒
步深化。越來越多人脫離這群體(約貳
他們保持純潔,直到主再來(彼後三
7)。丟特腓等人對這群體的團結構成了組
11~12、14~17;猶 21),並預備他們拯救
織性的威脅(約叁 9~10)。
那些受假教師及假道理影響的人(彼後三 17~18;猶 22~23)。
3.6. 約翰書信:真理與愛 和第四本福
約翰寫信的方式,顯示他與讀者有 良好的關係。他除了寫信糾正錯誤,也 教導及鼓勵忠信者。稱他們為「小子們」
音書一樣,約翰書信的教牧神學重點是基
(約壹二 1、12~13、18;約叁 4)及「親
督論(christology*)與倫理(ethics*)的
愛的」(約壹二 7,三 2、21;約叁 1、2、
關聯:信徒若認識關於耶穌身份的真理,
5)。他也有意發展這堅固的教牧情誼,不
必然在信仰群體中展現愛心(love*)。這
斷重提他們已經知道的真理(約壹 7~8、
三封信的約翰群體似乎由兩群信徒組成:
21~22;約貳 5),呼籲他們宣告真理,好
猶太基督徒和希臘化的基督徒。前者的猶
讓自己能夠彼此相愛,進而建立高尚的道
太教背景使他們難以接納耶穌完整的彌
德和倫理關係。這些書信在讀者面對變幻
賽亞身份。後者的異教 (參 希羅宗教,
莫測的環境,感到惶惑時,強調肯定與確
Greco-Roman Religions)背景,及其二元
據。這些書信明確地宣告真理,讀者必須
論的救恩系統使他們難以接納耶穌的完整
堅持這真理,好讓自己能真正彼此相愛,
人性。
免得被時代的錯謬影響。
約翰寫信時,特別關注這兩群人,並
3.7. 啟示錄:末世論與堅忍 二十世
致力於呈現一個平衡的基督論。這兩群人
紀初,遂特(H. B. Swete)發現啟示錄
開始辨別耶穌的真正身份,但兩組人所做
的精髓:「形式上是一封信,內容是天啟
的估算都不夠充份。事實上,自第四本福
示文學的預言;教牧則是其精神及宗旨」
音書完成以來,兩個群體的激進成員各走
(Swete, The Apocalypse of St. John, xc)。
極端(參 Brown 的細節)。這兩個群體各
啟示錄第一節即宣告了全書的宗旨:「耶
自採納自己的神學立場,兩者的矛盾也逐
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
漸白熱化。約翰的任務是幫助他們更正確
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啟一 1)。
地理解基督論真理,同時強調耶穌對門徒
神透過啟示顯示,人類與撒但的勢力將在
的愛(約十三 34~35)體現於他們彼此之
末世時試圖建立地上的國,以對抗神的
016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6
2015/1/22 下午6:56
Pastoral Theology 教牧神學
國。但神最終必審判這世界的罪惡。祂最
的預言是否真實(Did. 11.8)。不過,當
終必落實復興自己子民的應許,在地上建
地領袖遠比巡迴傳道人更重要(Did. 15;
立祂的國度。
Tidball 1986, 148)。
作者也非常關注教牧的課題。這本書
教牧神學最重要的課題是教牧職份的
旨在鼓勵讀者忍受痛苦與試煉。當他們
發展(參照 Volz, 19-26; Tidball 1986, 148-
在受逼迫、面對離棄主的試探時,必須謹
49)。我們可以從使徒後期教父著作,特
記,神終必得勝。當他們受試探選擇這世
別是伊格那丟(Ignatius*)的著作(參照
界較方便與舒適的罪惡之道時,必須謹
Shoedel, 10-27),看見神職人員與平信徒
記,世界之道終必被審判,對神忠心的最
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大(1 Clem. 42–47)。
終必得獎賞。作者從耶穌的死勝過罪惡的
當時的教牧職位包括主教、祭司、執事。
角度來解釋受苦與殉道(martyrdom*),
伊格那丟寫道:「同樣地,人人必須尊重
藉此鼓勵讀者活出真正的基督徒生命。
執事,像尊重耶穌基督一樣,也必須尊重
3.8. 使徒後期教父著作:制度化與神職
主教,因為他們是聖父的代表,也必須尊
人員 提特波爾(D. J. Tidball)提出了使
重長老,因為他們是神的委員會和使徒團
徒後期教父著作中教牧神學發展的四大因
隊。任何群體若沒有這些職位,就不能稱
素,首先,教會經歷制度化的自然過程。
為教會」(Ign. Trall. 3.1)。這些職位如今
第二,教會愈來愈需要界定及維護正統信
成了教會的本質。伊格那丟一再勸勉讀
仰,使教會開始產生分歧。第三,教會領
者順服主教,因為主教的權柄是神賜的
袖是文化與知識環境的產物,往往下意識
(Ign. Magn. 3.1),讀者必須像羊跟隨牧羊
地使自己的事工符合周遭的文化與知識。
人一般(Ign. Phld. 2.1)。順服他們就如
第四,教會最初是受逼迫的少數群體。然
順服神的聲音(Ign. Phld. 7.1; Ign. Smyrn.
而,一些跡象顯示改變即將臨到,基督教
8),因為所有屬神和耶穌基督的人都和
將成為帝國承認的宗教,並將為文化施行
主教一起(Ign. Phld. 3.2; Ign. Eph. 4.1; 參
洗禮(Tidball 1986, 147)。
Wilkins 1992 “Interplay of Ministry”)。
幾乎所有使徒後期教父都提到教牧
這裡的階級觀念肯定是為了保護
事工。巡迴教師與先知(prophets*)四
群羊,但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坡旅甲
處周游,繼續受到重視,十二使徒遺
(Polycarp*)也鼓勵人順服神職人員及執
訓(Didache*)則列出預防性的指南,好
事,卻未提及主教的職位。反之,他強調
讓信徒懂得如何接待他們:若逗留超過
神職人員應有的品格:同情與憐憫;幫助
三天,就可能是假先知(Did. 11.5; 12.1-
偏離者回歸正道;探訪病人、寡婦、孤兒
5) ;若聲稱「被聖靈充滿」 ,為自己要求捐
及窮人;追求神和人眼中尊貴之事;避免
款(Did. 11.6),或向人索取食物,就是
發怒、偏私,及不公義的審判;不貪愛錢
騙子(Did. 11.9);他們的行為證明自己
財;不聽信重傷的話;不做嚴厲的審判;
P
017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7
2015/1/22 下午6:56
Prayer 禱告
然而,他們同樣是虧欠神的罪人(Pol.
的人(雅一 5、17)。但禱告必須正確:
Phil. 6.1)。
我們必須憑信心祈求,不要懷疑(雅一 6)。這似乎反映了耶穌對禱告的教導(參 照太七 7~12,二十一 21~22),並認為信
▌禱告(PRAYER) 禱告在早期教會(church*)的活動
心是對神全心全意的委身。懷疑的人對 神的委身搖擺不定,「心懷二意」(雅一
中扮演核心角色。從使徒行傳(Acts*)
8),懷疑神賜智慧(wisdom*)的能力或
對耶路撒冷(Jerusalem*)初代基督教群
意願,但神已經應許賜智慧給所有向祂祈
體的記載(徒一 14、24,二 42,三 1,
求的人。正確的禱告使人不再效忠其他人
四 31),至第二世紀初地中海世界使徒後
或事物,特別是自己的資源與方法,而是
期教父著作(apostolic fathers*,例,Ign.
完全信靠神,相信祂必拯救我們脫離人生
Eph. 1.2; Ign. Magn. 7.1; Ign. Smyrn. 7.1) ,
的試煉(Martin 1988, 21)。
禱告一直都是基督教群體的核心活動與統 一特徵。
2.3.2. 沒有錯誤動機的信心(雅四 1~3) 因著內部的「情慾」,群體被鬥爭摧毀。
1. 禱告的範疇
雅各提出另一個禱告的普遍原則:「你們
2. 禱告的種類
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雅四 2)。 此外,他的讀者祈求時,懷有不正確的
1. 禱告的範疇(略)
動機:「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Jhdo-
2. 禱告的種類(略)
mai,雅四 1 用了同一個字)。與其求神幫 助我們滿足自己的私慾,正確的禱告是尋
2.1. 使徒行傳:新時代的禱告(略)
求神的解決方案─神的國(kingdom*)
2.2. 希伯來書:代禱的大祭司耶穌(略)
與義(righteousness*)─落實於群體
2.3. 雅各:出於信心的禱告 若我們
中,即使祂的解決方案違背我們自己的
認為「信心的試煉」(雅一 2~3)是雅各
私慾,也在所不惜。「神並非魔法師,不
(James*)關注的一項核心課題(Davids,
是說一些恰當的話,祂就非幫助你不可」
57),那他在討論禱告時,應該提到這 主題。雅各書論到禱告的三大段經文的 確提到這主題(雅一 5~8,四 1~4,五
(Davids, 159)。只要人願意祈求與領受, 神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唾手可得。
2.3.3. 沒有被罪玷污的信心(雅五13~18)
13~18)。這三段經文對群體的實際生活非
在這一段論到禱告的主要經文,禱告的最
常重要。
後一項普遍原則,與第一個原則相呼應:
2.3.1. 沒有懷疑的信心(雅一 5~8) 雅
我們必須獻上「出於信心的祈禱」(雅五
各提出一個普遍原則,提醒讀者,神賜美
15),正如我們必須「憑著信心求」(雅
好的恩賜(即「智慧」)給所有向祂祈求
一 6)。我們必須全心委身於神,向祂禱
018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8
2015/1/22 下午6:56
Prayer 禱告
告,並對神及祂的應許(promises*)充
36)。約翰指出,這一點也應用在所有信
滿信心。人生的各種境遇提供了我們禱告
徒身上(參照約壹五 14~15)。「所有禱告
的機會。面對苦難,在禱告中直接與神溝
都在神眷顧與權能恩惠的範圍中。神知道
通,神會成為仁慈的夥伴(雅五 13)。喜
信徒真正的需要,不一定按著他們選擇的
樂的時候,可以向神獻上讚美的禱告(雅
方式應允他們自然的要求」(Martin 1988,
五 13)。軟弱的時候,特別是患病時,請
215-16)。
教會領袖代禱可以帶來醫治(healing*)
2.4. 彼得書信:不被阻撓的禱告(略)
和 赦 罪 ( 雅 五 1 4 ~ 1 5 )。 雖 然 用 油 膏 抹
2.5. 約翰書信:禱告蒙應允的把握
(anointing*)可能意味著醫藥護理,但這
一些禱告的普遍格式出現在約翰壹書、
比較可能是一種象徵性的舉動,可能意
貳書、叁書 (參約翰書信,John, Letters
味著病人獲得神特別的關注、喜悅或使用
of),如讀者必蒙祝福(blessing*)的確
(Moo 180-81; Martin 1988, 208-9)。若犯
據(assurance*,約貳 3),求神使讀者身
了罪,彼此認罪禱告可以在信仰群體中帶
心健康(約叁 2),以祝福形式出現的禱
來屬靈和身體的醫治(雅五 16)。
願(wish-prayer, 約叁 14)。不過,這裡最
對於過聖潔(purity*)生活,認罪
主要的貢獻是信徒從禱告中獲得的把握。
及願意成為公義的器皿,讓神藉著這器
認罪的禱告使人深信自己的罪已得赦免,
皿施行醫治的人而言(雅五 16),禱告是
使人充滿信心地與神和祂子民相交(約壹
信心的大能運行( energoumenh 這分詞
一 5~10)。信徒可以獲得這信心,因為義
可能是中間語態;參 Martin 1988, 211-12;
者耶穌基督是我們在神面前的辯護者或代
Moo, 187)。雅各以舊約先知(prophet*)
禱者( paraklhtos,約壹二 2;參照來七
以 利 亞 為 教 會 的 榜 樣 (「 與 我 們 一 樣 性
25 中的 entyncanw)。
情 的 人 」), 指 出 充 滿 信 心 的 迫 切 禱 告
我們若有清潔的良心(conscience*),
(proseuch proshuxato)可以完成不可
並順從神,就能夠在神面前充滿信心,相
能之事(雅五 17~18)。
信禱告必蒙應允(約壹三 21~22)。這與
不過,信心的禱告並非透過魔法操縱
約翰福音十五章 7 節的意象相似,那裡提
神。雅各對神應允禱告的應許有無限的信
到的是效法基督之人的生命。一個像基
心,但也指出並非所有禱告都是按著祈求
督的人,禱告時充滿信心,因為他/她
者要求的方式應允的,因為禱告的人有錯
有意遵行父神的旨意。這是約翰壹書五
誤的動機(雅四 1~3)。耶穌也教導門徒
章 14~17 節明確提及的主題。神真正的兒
以無限的期待來禱告(可十一 22~24;參
女深信神必眷顧,聆聽禱告,也深信這位
照約十六 23);不過,他自己的禱告與祈
關懷人的神不但聆聽兒女的禱告,也必應
求(來五 7),最終並未按著自己的要求
允他們所求的一切。確據的關鍵在於神的
蒙應允,而是服在父的旨意之下(可十四
旨意。神真正的兒女在為自己和他人(包
P
019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19
2015/1/22 下午6:56
Prayer 禱告
括犯罪的人)禱告時(約壹五 16~17),
12),及坐在寶座上,面對著神的二十四
一心尋求神的旨意實現。耶穌吩咐門徒禱
位長老,都向全能的主神感恩:「因為你
告求父的旨意成全(太六 10),並把自己
執掌大權作王了」 (啟十一 17)。
的命運交託予父的旨意(太二十六 39、
啟示錄有三大特點擴展了我們對新約
42)。因此,禱告不是自我滿足的追求,
禱告的理解。第一個特點是向被殺的羔
而是神的兒女更有效地先求神的國,並在
羊基督,獻上的讚美與感恩詩歌(例,啟
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中遵行神的旨意。
五 9~10、12、13,七 10、12,十一 15、
2.6. 猶大書:在靈裡禱告 猶大在問安
17~18,十八 3~4,十九 1~8)。這些詩歌
語中(猶 2) ,提到對讀者的禱願,並在結
成了後期基督徒在禱告中敬拜神的一個標
語中向神我們的救主獻上榮耀的頌辭(猶
準特質。
24~25),並呼籲讀者「在聖靈裡禱告」
第二點是對「聆聽」的強調。復活
(猶 20)。以上這句話可能是指靈恩的禱
的主「敲門」,希望教會能夠打開心門與
告,即說方言─聖靈把禱告的話賜給人
祂相交(參上文 1.4)。真正的禱告不是獨
(Dunn, 245-46; Bauckham, 113)。不過,
白,而是對話。禱告的人靜默不語,以聆
之前「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的勸
聽耶穌的話和命令。七封信的尾端皆勸
勉,表示在聖靈的大能及引導之下禱告,
勉教會:「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
使人有能力與沒有聖靈的假教師對抗(猶
耳的,就應當聽」(啟二∼三)。正如在舊
18~19;參照弗六18;參Miller, 318-21) 。
約,禱告是個人性的、特殊性的,真正與
2.7. 啟示錄:禱告中的敬拜 啟示錄 中的禱告 (參啟示錄,Revelation, Book
神或耶穌基督或聖靈交談(Schönweiss, 867)。
of)種類繁多,但一般而言,都閃爍著敬
第三項特點是禱告的末世特質,從
拜的多重光輝。除了禱告的呼求(「主耶
本書及這世代結束時的預期可以看出
穌啊,我願你來」,啟二十二 20),這裡
來:「阿門!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
並沒有祈求的禱告(Cullmann, 116)。約
二十二 20;Cullmann, 117-18)。這句熱情
翰對收信者說話時,向基督獻上一首榮耀
的話是早期教會禮文的一部分(參照 Did.
頌,並加上一段不太連續的基督降臨的
10.6),是求助的禱告。這句亞蘭文音譯
宣告(啟一 4~7)。書尾有一段禱告(啟
是 marana tJa(「願主回來」,林前十六
二十二 21),使人想起保羅的祝福(如,
22),是我們記載中最古老的基督教禱
西四 18,五 28)。
文,顯示那些在猶太會堂的敬拜中,稱與
正如啟示錄對敬拜的其它描繪,這本 書也描繪了敬拜中感恩禱告的戲劇場面。
他們立約之神為「主」的人,如何「把同 一個神性稱號應用在彌賽亞耶穌的身上」
聚集在寶座周圍的四活物(啟四 9)、站
(Martin 1974, 32-33; 另參 Mundle, Brown;
在寶座和羔羊周圍的天使(angels*,啟七
參敬拜與禮拜儀式,Worship;禮拜儀式
020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20
2015/1/22 下午6:56
Sexuality, Sexual Ethics 兩性關係、性倫理
要素,Liturgical Elements)。
2.8. 使徒後期教父:發展禱告的生活 新約中各種不同的禱告用語,在使徒教父
可以看見,主禱文成了當時基督徒敬拜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參照 Bradshaw 26-28;
A S
Volz, 40-44)。
的著作中延續(Maschke, 103-11)。禱告
2.8.3. 為政府禱告 革利免 一 書 有一
在使徒教父的著作中有三大主要發展:禱
篇很長的禱文,延續了新約為政府禱告的
告的操練、主禱文的使用、為政府(civil
傳統(例,提前二 1~2)。不過,禱告的
authorities*)禱告。
長度及對統治者和省長的重複正面評價,
2.8.1. 禱告的操練 雖然使徒教父強
卻是新約所未見的。一些學者認為這禱文
調,禱告必須是所有基督徒的持續活動
是對羅馬太平盛世的一種神學辯護,另一
(Ign. Pol. 1.3),保羅也如此勸勉讀者(帖
些學者則認為它反映了早期教會試圖與羅
前五 17),但他們反映了一個愈來愈明顯
馬社會建立橋樑(Jeffers, 198)。也許應
的轉變:禱告成為屬靈的操練。 十二使
用了耶穌一句難以理解的話:「凱撒的物
徒遺訓 (Didache*)忠告信徒不要像假
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可十二
冒為善的人(即,猶太人)在星期一和
21;參 Bowe, 93) 。 (下略)
星期四禁食,而要在星期三與星期五禁 食。此外,他們必須一天禱告三次(Did. 8.1-3)。這些禱告可能是為全教會的。 不過它們的形式使這些禱告後來納入了 私人和個人的禱告操練(Volz, 37-40; 參
▌兩性關係、性倫理 (SEXUALITY, SEXUAL ETHICS)
照 Hippolytus Apos. Trad. 36.2)。坡旅甲
後期新約和早期教父就性行為這議題
(Polycarp*)提到有關耶穌在克西馬尼園
教導信徒時,性放蕩在當時的地中海世界
的記載,結合了「專注禱告」及禁食的勸
乃是相當普遍的。而他們沒有什麼興趣迎
勉(Pol. Phil. 7.2),同樣反映了屬靈操練
合這樣的社會潮流。總的來說,他們維護
的模式。
嚴謹的婚姻和性的規範,並愈來愈重視性
2.8.2. 主禱文的使用 十二使徒遺訓
方面的禁慾主義。
勸勉信徒禁食及一日三次禱告時,勸教會
1. 後期新約文獻
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禱告,「而是要根據
2. 早期教父文獻
主在福音書的命令」禱告(Did. 8.2)。這 裡引述所謂的主禱文,也附上榮耀頌。作
1. 後期新約文獻
者的意思可能是:主禱文本身是禱告時應
福音書和保羅書信(參《21 世紀
該照唸的禱文;但也可能指主禱文是信徒
保 羅 書 信 辭 典 》, 兩 性 關 係 、 性 倫 理 ,
一日三次禱告時,應該效法的榜樣,亦即
Sexuality, Sexual Ethics)以外的新約書
像主禱文般的類似禱告。無論如何,我們
卷,在性方面的議題只是印證了較早期 021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21
2015/1/22 下午6:56
Sexuality, Sexual Ethics 兩性關係、性倫理
新約書卷的教導,並未提出新的觀點。因
的措詞,有時的確就是字面的意思(啟九
此,希伯來書(Hebrews*)提醒讀者,婚
21),但大部分都是一種喻意說法,指拜
姻(marriage*)是應當尊重的,必須保護
偶像(idolatry*)及淫逸的奢華宴樂(啟
它,避開姦淫和一般在性方面的不正常行
十四 8,十七 1~5,十八 3,十九 2);性、
為(來十三 4;參照來十二 16,這經文也
宗教和其他道德層面顯然不能完全分隔。
許重申了論到以掃在性方面犯罪的後舊約
在啟示錄的尾端,信奉異教、逼迫基督徒
傳統;Bruce, 366-67; 參潔淨與不潔淨,
的羅馬(Rome*),似乎體現了這些邪惡
Purity)。雅各書二章 11 節重申禁止姦淫
的勢力,但啟示錄二至三章寫給亞細亞
的第七誡(參照雅四 4 的寓意應用;參雅
教會的信,揭示了較細微的內部威脅。
各書,James)。彼得前書(1 Peter*)也
啟示錄三章 4、18 節的意象,也許是影射
非常稱讚聖潔和體貼的婚姻關係(彼前
當地的情況,但以弗所、別迦摩和推雅
三 1~7)。啟示錄(參啟示錄,Revelation,
推喇的教會,受到尼哥拉一黨人的教導
Book of)沿用從先知時代至保羅時期普
困擾(啟二 6、15,大概是根據某個尼哥
遍使用的意象,指教會(church*)是新
拉而命名的)。尼哥拉一黨人包括一位女
婦,是羔羊(Lamb*)基督(Christ*)的
先知(啟二 20,她可能自稱耶洗別)。他
妻子(啟十九 7,二十一 2、9;參照約貳
們訴諸有關巴蘭的猶太傳統(啟二 14;
1、5) 。
參照彼後二 15;猶 11;民廿 ~ 廿四),鼓
這裡重複對性放蕩和其他行為提出警
吹源自猶太文化(若啟二 9〔士每拿〕和
告,但我們無需假設任何特殊的語境(參
啟三 9〔非拉鐵非〕指的是同一個運動,
照彼前四 3)。所謂使徒的三大命令(這
就更印證了這點)的宗教和性方面的放蕩
些命令釐清外邦〔Gentile*〕和猶太基督
主義(啟二 14、20)。從愛任紐開始的教
徒〔Christians*〕在一起的教會生活〔徒
父,都把尼哥拉一黨人歸類為諾斯底主義
十五 20〕),包括禁絕淫行。這顯示了異
異端,但教父顯然都只是透過聖經來認識
教的外邦人和猶太人之間在性倫理準則上
這些人。
的差異。早期教會領袖同意接納最低程度
最後,在後期新約文獻裡,猶大書
的猶太性倫理標準(即猶太人所相信的挪
7 節(參照彼後二 6)的解釋備受爭議:
亞領受之命令)。這事實在現今世代的論
「又如所多瑪、蛾摩拉和周圍城邑的人,
辯裡,有其重要性。這論辯往往假設基督
也照他們〔即,猶 6 的天使〕一味的行
教性倫理必須獨立於舊約的指引之外。從
淫,隨從逆性的情慾」。這裡顯然是指創
耶穌開始(參照太五 27~8;可十 1~12),
世記十九章 1~29 節的記載:所多瑪人想
新秩序的倫理教導,係採納但修改了舊約
要強姦兩位男天使(參天使、天上活物、
的標準。
天使基督論,Angels)。這議題主要集中
約翰的啟示錄常使用有關妓女和通姦
在猶大書 6 節的類比之準確性。這節經文
022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22
2015/1/22 下午6:56
Sexuality, Sexual Ethics 兩性關係、性倫理
提到「天使」(即,創六 1~4 的「神的兒
促妻子在他死後不要再嫁;第二冊則較寬
子」)娶人間的女人為妻(Bauckham, 50-
容(無疑是因為更擔心她改嫁異教徒),
53)。Heteras 一字(「不同、奇異」)是否
堅持她只可以嫁給基督徒;他後來接受孟
意味著所多瑪人尋求的「肉慾」是天使的
他努主義(Montanist)時,寫了論一夫一
(即,非「人」而不是「同性」的)?希臘
妻制(Monogamy ),排除重婚,認為這與
化猶太教(Judaism*)傳統認為所多瑪的
合法通姦沒什麼差別。
罪是性方面的罪,就認為這是同性戀的罪
在第二世紀中,有人認為,基督徒
(多於 Bauckham, 54 所容許的),而非跨物
夫婦的性交只是為了生孩子(Justin Apol .
種的性交。拿弗他利遺訓 3.4-5 指出,創
I 29; Athenagoras Suppl . 33)。亞歷山太的
世記第十九章和第六章的罪,與偏離創造
革利免非常清楚地主張這說法(遠早於奧
的秩序有關。但現代人對此的過分關注也
古斯丁〔許多人認為這說法源自奧古斯
許使我們作出一種不真實的選擇。正如古
丁〕 ) 。
代接待客旅(hospitality*)的濫用,往往
同時,從十二使徒遺訓 2.2 開始(參
涉及性侵犯,而不只是單純的違背禮儀;
十二使徒遺訓,Didache),墮胎和殺嬰
同樣地,根據猶大書 8 節(參照猶 23)的
(包括遺棄沒人要的孩子)也被譴責。這
「被情慾沾染」的指責,天使的層面也許
兩種行為往往被認為與殺人同等(這裡的
是所多瑪同性戀情慾的次主題。
A S
「殺人」包括謀殺、戰場中殺人或死刑)。 對遺棄孩子的譴責,赤裸裸地顯示初期
2. 早期教父文獻 愛任紐等人指責一些諾斯底主義者
基督教性與婚姻倫理所面對的嚴酷背景 (Justin Apol . I 27) 。
(Gnostics*)性放蕩(Irenaeus Haer . 1.13.5-
教父的立場,介於「毫無保留地貶低
7,論到馬吉安主義者〔Marcosians〕 ) ,但性
性關係」及「否定全然禁慾的優越感」之
節制在當時是普遍流行的。「早期教父的
間。馬吉安 *(Marcion)和幾乎所有不同
著作中,沒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現代『性
派系的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都支持
開放』的論據」 (Clark, 1054) 。
前者;諸如孟他努主義的極端(不是異
早期教會作者幾乎一致認為,縱然他
端)運動也支持這種說法。諾斯底主義受
們容許在通姦(有時包括因為不信)的情
到全然靈肉二元主義的啟發,這種說法實
況下分居,離婚與重婚乃是無法想像的。
際上視物質為邪惡的。孟他努主義重新尋
這是教父群體少有的、一致同意的議題
獲末世(eschatological*)的迫切性,這使
(見 Crouzel) 。
他們禁止婚姻。在其他邊緣群體中(如次
有關喪偶者重婚的問題,趨勢非常清
經〔apocryphal*〕行傳的讀者) ,禁絕性活
楚,但沒有任何明顯的共識。特土良的著
動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菁英的倫理—並
作提到這論點。致妻書 (To His Wife 1)敦
使基督徒女性從性伴侶、妻子和母親的角 023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23
2015/1/22 下午6:56
Sexuality, Sexual Ethics 兩性關係、性倫理
色中獲得弔詭的「解脫」 。 教父雖然認同受造界(參創造 / 被 造、宇宙論,Creation)及婚姻與生子
開始,雅各原始福音(Protevangelium of James)宣揚對馬利亞(Mary*)永恆童女 身分的崇敬。
固有的美善,但在大公基督教主流中
從教父的角度來看,新約甚少提及同
的禁慾主義卻深具吸引力。在敘利亞
性戀(參《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同性
語的教會中,早期只有獨身人士才可
戀,Homosexuality) ,這事實的意義非常明
以受洗(baptism*)。《四福音協調本》
顯。雖然相關文獻從未深入探討男同性戀
(Diatessaron )的作者塔提安(Tatian)來
行為,但從十二使徒遺訓 2.2 開始,這行為
自敘利亞東部。他被描述為禁慾主義
就被認為是三大性犯罪之一(其他兩者是
(Encratities)的創立者,譴責婚姻和所
婚外性行為和婚前性行為)。相關文獻一
有性活動。然而,禁慾主義(希臘文,
般認為這行為有違自然秩序,並指出這是
enkrateia,「節制」 )流傳極廣,並非一個單
所多瑪的罪。女同性戀也同樣被拒絕,但
一教派;例如,源自拿 • 戈瑪第(Nag
卻甚少被提及。事實上,古代文獻一般甚
Hammadi)的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
少提及這點。沒有證據顯示,初期教會的
也有禁慾主義的蹤跡。它也影響了一些大
教導對同性戀情慾除了反對以外,還有其
公教會的作者(如亞歷山太的革利免) 。
他態度。不過,它卻未特別譴責這行為。
從使徒教父(fathers*)開始,教會
一個過於重視性表達自由的社會,會
就出現了立志守獨身的個人與群體(如,
很難從正面的角度來詮釋早期基督教性倫
處女與寡婦;1 Clem. 38.2; Ign. Pol. 5.2) 。
理。但蒙召在這樣的處境中保持身體和心
希坡律陀(Hippolytan)的《使徒傳統》
靈聖潔(holiness*)的基督徒,也許會發
(Apostolic Tradition ) (215 年左右)提到主
現這些性倫理極具挑戰性。當然,我們必
教監督寡婦和處女。自第三世紀初以來,
須從今日人們習以為常的剝削和放蕩模式
同居的兩性禁慾主義者之「屬靈婚姻」的
的背景,才能理解這倫理。這些倫理甚至
濫用,已遭到譴責(黑馬的象徵手法也許
提醒我們謹記人們容易忘記的新約要點:
已揭露了這點〔參黑馬牧人書,Hermas,
性方面的自我克制。
Shepherd of〕 ) 。 禁慾主義的盛行,無法追溯出一個
另參: 倫理(ETHICS);婚姻、離婚、
單一的源頭或動機。以下因素都涉及在當
姦淫(MARRIAGE, DIVORCE, ADUL-
中:選擇性引用正典福音書和保羅、斯多
TERY);女人與男人(WOMAN AND
亞主義的「無慾」(apatheia)理念、柏拉
MAN) 。 (下略)
圖二元主義、愛色尼人和其他猶太群體習 俗的影響,以及希羅世界嚴肅圈子的普 遍禁慾主義傾向。最遲從第二世紀中旬 024
新約辭典試讀本.indd 24
2015/1/22 下午6:56
b 新約學者對《21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讚譽 《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的出版令人欣喜,而且正是我們需要的。 本書專文由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者寫成,內容涵蓋各類主題,不僅包含新約聖經其他部 分,更納入初代教會在第二世紀的發展。本書專文品質優秀,加上一流的參考書目, 對要尋找與本書大部分主題相關材料的人來說,這些專文應是首選。 -戈登• 費依(Gordon Fee) ,維真神學院新約研究榮譽教授
在所有你想得到與新約後期書卷相關的主題上,本書的主題論文深入、詳實而嚴謹, 且因將整個討論帶入第二世紀而增色不少。如果你是個認真的學生,別錯過這本書。 -賴特(N. T. Wright) ,前杜罕主教,英國聖安得烈大學新約與早期基督教研究教授授
《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接續了《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耶穌與 四福音》和《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的偉大傳統,將諸多主題的討論擴展到第二世紀 中期,包含使徒教父對這些主題的探討……這樣的做法將新約後期書卷帶入持續前行 的歷史軌道,在其中反思福音書和使徒的教導。本書將加入前兩本辭典和《21 世紀新 約主題辭典:新約背景》的行列,成為本世紀研究新約的學生們最有用的資源之一。 -特納(Max Turner) ,倫敦聖經學院新約研究榮譽教授
本書和《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一樣,都是相當優秀的參考工具,其中包含大量專 文,提供建設性幫助,更包含實用的最新參考書目。我非常樂意向相關學科的學生推 薦這本書。 -提瑟頓(Anthony C. Thiselton) ,諾丁罕大學基督教神學研究榮譽教授
這本主題辭典的討論範圍不僅包含新約聖經其他書卷,也包含使徒教父以及其他相關 主題。因此,本辭典將幫助牧師和學生們,在更廣大的歷史脈絡下認識早期基督教及 其文獻。 -梅茨格(Bruce M. Metzger) ,普林斯頓神學院新約經文鑒別學研究教授
無論是對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還是對新約研究有興趣的牧長和老師,《21 世紀新約主 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都是相當實用、甚至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本書專文提供 了當代學術研究以及基本資訊的扎實概述,並附有可靠且扼要的參考書目。每一個與 聖經研究相關的圖書館都應該要有這本書。 -亨格爾(Martin Hengel) ,杜賓根大學新約與早期猶太教研究榮譽教授
新約辭典試讀本封面底裡.indd 3
2015/1/21 下午5:47
新約辭典試讀本封面.indd 2-3
2015/1/26 下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