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011 前言:一根不完美的指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5
Part 1
渴望:對神的渴望
第
1
章 不按牌理出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9
第
2
章 在泉水旁乾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3
Part 2
信心:當神似乎不存在、漠然, 甚至跟我作對時 第
3
章 懷疑的空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7
第
4
章 烈焰下的信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63
第
5
章 左右逢源的信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7
第
書名目錄.indd 8
6
章 活在信心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1
2014/6/24 下午2:10
第
7
章 精練基本功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Part 3 第
第
上帝:接觸看不見的上帝
8
章 認識神,或認識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
9
章 性格側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3
第
10
第
11
第
12
章 以父之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5
章 羅塞塔石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9
章 維繫關係的居間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183
Part 4 第
13
第
14
第
15
契合:無可比擬的友誼
章 改頭換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
章 失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
章 熱情與荒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9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書名目錄.indd 9
2014/6/24 下午2:10
第
16
章 心靈失憶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3
Part 5
成長:屬靈成長的三階段
第
17
第
18
章 成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5
第
19
章 父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9
章 孩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9
Part 6 重建:達到極致的神人關係 20 失樂園故事重演 21 反將一軍 22 媒妁之言 23 星期五的苦難果實 第
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5
第
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7
第
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9
第
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341
附 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5
書名目錄.indd 10
2014/6/24 下午2:10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011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一天,為什麼會在書店拾起那本書,並決定買回去,現
那
在已經記不起來了。從書架抽出暗紫色、封面設計不起
眼的《敞開的窗》 (Open Window) ,實在很納悶。不過那幾年, 買書像女人上街買衣服一樣,不在乎是否需要那件衣服,而是 純粹享受買回去據為己有的樂趣。然而,亂買衣服,也該會買 漂亮的衣服,我為什麼會買下這本擺在書架上不會「生輝」 (不 夠厚、作者不知名、外觀也不精美)的書呢? 或是那時已經知道楊腓力是何許人?還是……?人過中 年,作回憶考古,簡直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按照出版年代,這 本不起眼的《敞開的窗》應該是我買到的第一本楊腓力的書, 裡面收錄了他的採訪文章。比起後期作品,這本書的文筆、格 局當然遜色不少,然而卻為我的心靈開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明 窗。書中固然看見一些像薛華(Francis Schaeffer)的熟悉名 字,可是誰是安妮 • 狄勒德(Annie Dillard)呢?為什麼楊腓 力在這篇採訪如此推崇這位作家呢?在她的普立茲得獎作品 《溪畔天問》 (Pilgrim at Tinker Creek)以及其他散文集子,得 以一窺散文的瑰麗世界,讓她成了我至今喜愛的作家。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1
2014/6/24 上午 10:57:08
012
為何上帝不理我
楊腓力後來編了一本名為《實景與異象》 (Reality and Vision)的書(現經修訂以另一書名 More Than Words 出版。編 按:中譯本為《文字的力量——當代基督教作家溯源之旅》 ,台 北:聖經資源中心,2009 年出版) ,羅列了一群基督徒作家討 論影響他們最深的作家。結果在這本書,我認識了兩群作家: 寫的與被寫的。執筆的作家裡,有我知道的傅士德(Richard Foster) 、費凱特(Harold Fickett) 、畢德生(Eugene Peterson) 等,然而也有我未曾讀過的馬德琳 • 恩格爾(Madeleine Lengle) 、維琴尼亞 • 歐文斯(Virginia Stem Owens)等,日後都 成為我書架上的良伴,而其中一位筆下描寫的作家布萊伯利 (Ray Bradbury) ,其童年小說《蒲公英酒》 (Dandelion Wine) 成了我有一天如果只能帶幾本書必會帶在身邊的一本。 《實景 與異象》可說是為我開拓了豐饒的閱讀天地。楊腓力去年出版 了《靈魂倖存者》 (Soul Survior)一書,細數影響自己的作家 與人物,也都是我所熟悉的;回顧這十幾年讀的書,有不少是 直接或間接經由楊腓力而發現的。 楊腓力自己的作品,第一本令我難忘的是與保羅 • 班德醫 (Gift of Pain) 。楊腓力自言畢 生(Paul Brand)合著的《疼痛》 生都在書寫有關苦難與痛苦的問題,不過我自己認為在本書 中,作者首度展現了以故事批露真理的「側描」功力。如《恩 典多奇異》 (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一書所說,他寧 願「披露恩典,而非解釋恩典」 ,自《疼痛》一書以降,楊腓 力無論思索什麼題目(耶穌、恩典、舊約聖經、神的不可 見) ,總是以引人入勝的說故事手法,娓娓說出道理。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2
2014/6/24 上午 10:57:08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013
一九九八年,校園書房出版社拿到《恩典多奇異》的中文 版權,由我翻譯。翻譯如移植花草,譯者是園藝家,將異國語 言的作品移植到中文土壤上,其間所花的心思、閱讀的深度, 早已超過了僅為讀者的層次。埋首翻譯的過程,不知不覺也潛 移默化了自我的生命。把電子檔案送出去後,書裡的恩典餘芬 依然留在心裡,發現自己也能夠學著以「恩典治癒的眼目」觀 事待人。該書出版後,引起不小的迴響,有一本到了一位受刑 人手中,他讀後寫道: 「 《恩典多奇異》 ……這本書寫得真好, 尤其是在解釋『恩典』二字上的故事延義。閱讀的時候,心靈 上有種被撫慰的感受……」我常常把這段話拿出來看,而且每 每為之動容;這本書只有這一位讀者似乎也就夠了。在某一 時,某一地,譯筆轉化的文字能成為心靈黑夜裡的撫慰歌聲, 還有什麼更值得的人生召命呢? 楊腓力以前住在芝加哥,離我在美國的居處密爾沃基市只 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恩典多奇異》在美國譯完,那時曾興 起想要去芝加哥採訪他的念頭,後來作罷。不過最近譯他的 《為何上帝不理我》 (即本書,初版名為《尋神啟事》 ) ,始得知 他與妻子早於一九九二年遷居科羅拉多州。不過,最令自己不 能釋懷的是,一九九九年去達拉斯參加基督教書展(CBA) , 到了那裡才發現最後一天有楊腓力的簽名會,而我已經訂好前 一天搭機返家的機票,無從更改,如今想來就跳腳。很想親自 告訴他,我正在譯他的作品。 還是很希望有一天能親口告訴他。然而,即使這場相會僅 止於紙上,也是深刻的相遇經歷。其實,影響我們最深的人,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3
2014/6/24 上午 10:57:08
014
為何上帝不理我
往往不都是扉頁間認識的「素昧平生」的人嗎?在本書裡,楊 腓力拋出諸多信心路程的類比,其一是登山。翻譯也一如攀爬 高峰,時而陷入文字的迷障,時而跌進心情的糾纏。有時順手 拈來,自己也會偷偷得意,然而大多時候覺得自己選出來的方 塊字,像粗糙的磚砌在一起,看了礙眼,只想拆個稀爛,把電 腦丟出窗外。想歸想,依然得搜盡枯腸,試圖重新砌一面令自 己滿意的牆。這一本也不例外,在掙扎與想要放棄的念頭間, 終告完成。然而,卻不是終結,只是另一起點的開始,眼前又 將是另一片風景,另一座高山,另一次相會。
徐成德 二○○二年謹識於春天的台北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4
2014/6/24 上午 10:57:08
前言:一根不完美的指頭
015
前言:一根不完美的指頭
實可以說,從我對神有了渴望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寫這
其
本書了。這種渴望看來容易滿足,然而我用來填補的很
多「法子」都不管用。基督徒提出「與神建立個人關係」的遠 大承諾,言下之意認識神與認識人的方法一樣。然而有一天幕 帷落下,區隔了可見與不可見的。存在與否我都沒有把握的個 體,又如何建立關係呢?還是有可以確定的途徑? 這本書的寫法是從懷疑到相信的進程,也捕捉了我自己的 心路歷程。有些人對「屬靈的」東西猜疑,或是有過不愉快的 教會經歷,我建議你們能讀多少算多少。我計畫寫另一本書, 討論諸如與神溝通等更實際的問題。無論如何,在每一議題 上,我都謹記魯益師(C. S. Lewis)所說: 「我們需要提醒,甚 於需要指引。」我探討的問題,畢竟是基督徒經驗裡最古老的 一些問題,令初世紀的信徒苦惱不已,也同樣令二十一世紀的 信徒苦惱不已。 性別是個敏感話題,所以我要交代書中間或使用陽性代名 詞稱呼神。我當然知道神是看不見的,也沒有身體(也是寫這 本書的重要原因) ,可惜英文的中性代名詞不盡理想,我也不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5
2014/6/24 上午 10:57:08
016
為何上帝不理我
喜歡把神弄得抽象或是不切身的那些作法。基於語言的限制, 我還是採用聖經的陽性代名詞。 該書編輯司隆安(John Sloan)這次陪我走過比先前更折 磨人的編輯過程。然而,他卻有辦法點出需要花好幾個禮拜修 飾的缺點,同時讓你受到鼓舞,滿懷希望。我發現,一個好編 輯亦身兼心理治療家或社福人員的功能。感謝桑得凡出版社的 賀德生(Bob Hudson)先生與其他同仁,將手稿電子化。此 外,我的助理尼蔻森(Melissa Nicholson)小姐也助益良多。 我將初稿寄給一群各形各色的人,想要知道他們的迴響。 寄回來的稿件上滿了眉批,可見與神的關係一如彼端收到稿件 的人:形形色色,而且各有主見。我要感謝博拿蘇克(Mark Bodnarczuk) 、道格 • 法蘭克(Doug Frank) 、大衛 • 葛藍(David Graham) 、莫提亞(Rob Muthiah) 、凱瑟琳 • 潘奇(Catherine Pankey) 、史代富(Tim Stafford) 、蘇德曼(Dale Suderman) 、魏佛爾(Jim Weaver) 。他們提出寶貴意見,不僅幫助 我在內容上改進,也幫助我架構了全書的整體觀念。整理初 稿,猶如落入迷霧;他們的指點猶如呼聲,幫我找到出路。 「好朋友,拿出勇氣!希望這本 其中一位讀後,回信說: 書像其他信仰著作一樣,猶如一根不完美的手指,卻絲毫不 差,指向『那一位』。我們不能單憑指指點點,就能使祂現 身,然而我們卻蒙允以脆弱、可笑、溫柔的手勢指向祂。」對 此,我衷心說「阿們」 。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6
2014/6/24 上午 10:57:08
部名頁.indd 1
2014/6/24 下午2:13
耶和華這樣說: 「智慧人不可誇耀自己的智慧, 勇士不可誇耀自己的勇力, 財主不可誇耀自己的財富。 誇口的卻要因了解我,認識我而誇口; 認識我是耶和華, 我在地上施行慈愛、公正、公義; 因為我喜悅這些事。」 這是耶和華的宣告。 耶利米書九章23∼24節,新譯本
題獻頁.indd 1
2014/6/24 下午2:16
第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19
1
/ 不按牌理出牌
神啊,我不愛祢, 我甚至不想愛祢, 可是我想要有愛祢的想望! ─大德蘭修女(Teresa of Avila)
一年,我跟太太去了她兒時居住的祕魯。我們到庫茲科
有
城(Cuzco) ,也去了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參觀偉
大的印加文化,沒有發明字母,亦不知車輪為何物,當時的人 竟然能在高山上建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在庫茲科城外的碧綠 山丘上,我們站在一面由碩大的灰石砌成的牆邊,每一塊石頭 有十七噸重! 「各位所見的石頭是用手切鑿的,而且完全沒有用水泥來 砌牆,不過剛剛好,連塞一張紙的空隙也沒有。」我們的祕魯 嚮導自豪地說。 「連現代雷射也不能切得這麼精確。沒有人知 道印加人是怎麼做的。當然了,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 在他的《諸神的戰車》 (Chariots of the Gods)主張,一定是外 太空的先進文明造訪了印加帝國。」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9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0
為何上帝不理我
旅遊團裡有人問起,這麼大的石頭是如何不用輪子推上山 區的?印加人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想當然會引發很多這種問 題。我們的嚮導若有所思地摸摸下巴,然後傾過身子,好像是 要傳授什麼大祕密似的,說: 「這個嘛,是這樣的……」大夥 兒都安靜下來。他一字字緩緩道出: 「我們知道有用工具,卻 不知道是用什麼工具。」然後得意的神色掠過他黝黑的臉。 大夥茫然看著導遊,等他說下去,他卻轉身繼續剛才的旅 遊解說。這個玄奧的答案對他而言解決了疑惑。以後幾天,回 答其他問題,他依舊重複同樣的話;對他或許有什麼意義,然 而我們卻不得而知。旅遊團離開庫茲科後,這句話成了我們的 笑料。不論團裡有人問什麼,比如說問午後是否會下雨,就會 另有人學西班牙語腔調,說:「這個嘛……我們知道有用工 具,卻不知道是用什麼工具。」 我最近參加了大學同學會,不禁想起這句謎樣的話。大家 雖然二十年沒見,卻免了客套話,談起更深入的事情。我們都 在信仰上有掙扎,不過還是樂於以基督徒自居。我們也都經歷 了痛苦,因此互問彼此的近況,聊到孩子、事業、居住地的遷 移,或是讀了什麼學位之後,談起令人發沉的話題:父母患了 老年癡呆症、同學離婚、有人得了慢性病、有人品行出了錯、 有人子女被教會職員染指。 結論是:比起大學,神現今在我們生命中更居中心位置。 可是,回想當年用來形容屬靈經歷的一些字眼,如今卻匪夷所 思。二十五年前,我們上神學課,研究聖靈充滿的生命、罪與 肉體的本性、成聖、豐盛生命等,但是這些教義在生命中並沒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0
2014/6/24 上午 10:57:09
第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1
有照我們所期望的發揮作用。有些人成天需要照顧壞脾氣又尿 床的癡呆父母,你對他們解釋什麼是靈裡大喜樂的生命,就好 像解釋印加遺址,說: 「我們知道有用工具,卻不知道是用什 麼工具。」這種話根本沒什麼意義。 教會裡的術語往往令人更困惑。牧師宣告「基督在你們裡 面活著」 ,而且「我們得勝有餘」 。這些字眼或能激發出心中的 渴望,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能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經歷。 一個有性癮的人,聽到這兩句話,禱告求釋放,然而當晚看到 電子信箱裡「蜜糖」或是「慧黠兒」發來的誘人信件,保證讓 客戶實現熱辣辣的性幻想,他又屈服了。一個婦人與這有性癮 的人坐在同一條教會長椅,想著自己的青少年兒子,因為嗑藥 被關在中途之家。為人父母該做的,她都做了,神卻沒有垂聽 她的禱告。難道神不像她一樣愛她兒子嗎? 很多人則不再去教會了,其中還包括三百萬自稱為「福音 派」 ,卻從不參加教會的人。他們或許在大學參加「校園團契」 或「學園傳道會」的時候,曾短暫火熱過,後來冷淡下來,往 昔的火焰不再。一如厄普代克(John Updike)的小說《整月星 期天》 (A Month of Sundays)裡有個角色說的: 「我沒有信仰。 或是說,我有信仰,但是沒什麼用。」1 我聽這種人傾訴,更常收到他們的信,告訴我屬靈生命對 他們沒什麼長遠影響。他們的親身經歷,與講台上描述的,好 像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讓我驚訝的是,這些人並不怪教會或其 他信徒,反倒怪自己。 且看愛荷華州一位男士寄來的信: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1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2
為何上帝不理我
我知道有位神,也相信祂存在。我只是不知道要信些 什麼。我該對神有什麼期待呢?祂常常(還是很少) 應信徒要求插手管事嗎?還是我就接受祂兒子為我的 罪所付的犧牲代價,自認蒙主隆恩頗為幸運,然後就 此罷手任它去? 我承認自己是個不成熟的信徒,對神的期待顯然 也不切實際。我猜是因為遭到太多失望,不想一而再 受打擊,所以更不禱告了。 與神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子呢?神說我們是祂的 朋友;對這樣的神到底該抱著什麼期望呢?
我收到的讀者來信,常常問起神與人的關係這個令人不解 的問題。你如何與迥然不同,而且用五官感覺不到的個體,維 持雙方關係呢?我收到無數來信,訴說他們如何苦思這些問 題。也可以說,是這些信促使我寫了《有話問蒼天》 (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 ?)以及《無語問上帝》 (Disappointment with God)這種書名的作品。 有位讀者寫道:
這幾年對我而言很辛苦,有時壓力太大,覺得快要崩 潰了。這一切動搖了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至今還在 重拾那一度堅定不搖的信心。我的疑問不是耶穌或神 是不是真的,而是我的信仰,以及所謂與神的「個人 關係」是不是真的。回顧自己以前為神而說的一些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2
2014/6/24 上午 10:57:09
第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3
話,以及為神而做的一些事,如今卻存疑: 「我當時 是認真的嗎?」我是說,我怎麼能一直懷疑神是否存 在,同時又說我對神有信心呢?我常聽別人為什麼事 情禱告,或是神對他們說了這個或那個。我自己講這 些「屬靈」事,只不過是要讓別人讚賞,或根本就是 不誠實,想來就覺得噁心極了。我不住地問: 「我什 麼時候才能開竅?什麼時候才能恍然頓悟?我到底出 了什麼問題?」
另一位讀者也是心情低落時,寫信質疑「與神的關係」這 幾個字到底有什麼意義。他提到自己的祖父:一位敬虔的人, 整天禱告、讀經、看屬靈書籍、聽講道錄音帶。老人家已經快 走不動、耳朵又重聽,需要吃藥減輕臀部的風溼痛楚。自從妻 子過世,他就神經兮兮的,擔心付暖氣錢、又擔心電燈沒關。 這位孫子寫說: 「我在他身上,看不見與神相通的喜樂聖徒; 我只看見疲憊、孤單的老人,坐著枯等進天堂而已。」他引述 了齊勒(Garrison Keillor)形容自己的一位姨媽所用的句子: 「她知道死亡無非是通往天國的門,耶穌會在那裡迎接她,不 再有眼淚、痛苦。至於現在,她還是很胖、心臟也不舒服,自 己跟那隻壞脾氣的貓住在陰暗的小屋,堆滿了中國瓷娃娃,還 有舊報紙。」 另一位讀者說的更直截了當: 「我常想,在基督徒重生這 個比方裡,我可是不按牌理出牌的那一個!」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3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4
為何上帝不理我
如何將祢當成活神 十年前,我所屬的一個小組講好,下次聚會每人要帶一封 給神的公開信。最近整理文件,無意中發現自己寫的這封信:
親愛的上帝: 「看妳的一舉一動,神好像不是活的。」佩蒂的 朋友有次這麼說她,但是這個問題卻一直縈繞在我腦 海裡。我的一舉一動看得出來祢是活的神嗎? 有時,我把祢當作藥物,如酒精或是鎮定劑之類 的麻醉品;需要解決、撫平,或除去現實生活的艱苦 時,就會拿出來用。有時,我感到飄離這個世界,進 入不可見的世界,而且我也真心相信它的存在,與這 有氧、有水、有綠草的世界一樣真切。然而,反過來 說,我如何讓祢的世界裡的實際—祢自己—進來, 改變我枯燥無味的日常生活,也改變這日常的自我? 我承認自己有點進步。如今我把祢當成是尊敬、 敬畏,而不是懼怕的對象。如今,祢的慈愛與恩典, 較之於聖潔與尊榮,更令我感佩。我想,這是因為耶 穌的緣故。是祂讓祢看起來比較馴和,如今敢和祢同 處一籠,而不畏縮在一角。祂使得祢看起來更迷人, 更可愛、我也提醒自己,耶穌也使我在祢眼中更迷 人、更可愛。這可不是憑我自己能想出來的,而是聽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4
2014/6/24 上午 10:57:09
第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5
信祢的話。只是大多時間,我難以相信。 我要怎麼做,才能把祢當成是活的神呢?我的每 一對細胞—流汗、便溺、沮喪、夜間輾轉反側的細 胞,又如何能同時承載宇宙之神的榮美,並且流露出 來,讓別人注意到呢?我又怎能用祢的愛去愛一個人 呢? 偶爾,我也落入祢的世界,能夠愛祢,同時也學 會如何因應這個世界;但是,我如何將這兩個世界拼 在一起呢?我想,這就是我的禱告吧:相信改變的可 能。看內裡的自己,很難看出有什麼改變,所以反倒 像是科學家說的,是學習來的行為,一如適應新環 境。我如何讓祢改變我的本質、天性,使自己更像祢 呢?這到底可能嗎? 多好笑,我發現要相信一些不可能的事—紅海 分開、復活節等等— 更容易。要相信一些可能的 事—相信祢的生命會在我及周遭一干好友身上慢慢 彰顯—反而更難。所以,上帝啊,幫助我相信那可 能的事。
朋友保羅在小組裡聽了我讀這封信,不禁大吃一驚。他說 這封信太冷漠、太猶豫、太疏遠。我所說的,跟他與神的親密 經歷,根本就連結不起來。想到他的反應,我又起了存疑,不 禁納悶自己有什麼資格寫一本書,檢視與神的關係呢?有個出 版社請我寫「教牧類」的書,我交不出來。我不是牧者,而是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5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6
為何上帝不理我
滿腹懷疑的追尋者。我只能從追尋者的角度省思,因為我就像 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筆下形容的: 「正在路上,可是 卻沒有沿著路走,不過至少懵懂地知道要感謝誰。」2 我的大半輩子都是在注重個別關係的福音派傳統裡度過, 如今終於決定動筆寫這本書,就是要為自己找出,與神的關係 究竟、而不是大概如何發生作用。個人不假祭司、聖像,或其 他中介,獨自尋求神的福音派立場,格外適合作家的胃口。我 需要查資料、請教有智慧的人,但是最終還是得在孤獨、內省 中梳理我的思想,記錄在空白的紙頁上。這當然有其危機,因 為基督徒的生命原不是一個人獨自坐在那裡,成天憑空思想而 已。 我開始寫一本書,好比拿著砍刀,在叢林中開路,不是為 別人,而是為自己找出路。別人會跟上來嗎?我迷路了嗎?寫 作的當兒,我不知答案在哪裡,只是不停地揮著刀。 其實,這個比方不是很正確。在信仰上,我是按照別人畫 好的地圖,開拓自己的路。這些人都是先我而去的「雲彩般的 見證人」 。我的信心掙扎至少有一點受益於這群先賢:他們是 群超卓出眾的人。聖經也生動地表達了懷疑與困惑。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怪教會只教導有答案的問題,有些教會也的 確如此;然而上帝可不是這樣。聖經裡的約伯記、傳道書、哈 巴谷書這些經卷,大膽提出沒有答案的問題。 我發現,讀者來信傾吐,以及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信仰障 礙、迂迴路與死巷,這些聖徒偉人也不曾倖免。今天的教會只 看重成功的屬靈見證,失敗經歷則置之一旁,讓在座的信徒更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6
2014/6/24 上午 10:57:09
第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7
難受。坊間的基督教書籍與錄音帶也只注重得勝的經歷。然 而,稍微涉獵教會歷史,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很多人就 像逆流而游的鮭魚一樣為信仰掙扎。 奧古斯丁(Augustine)在《懺悔錄》 (Confessions)裡詳 細描述了自己緩慢的覺醒過程。他寫道: 「我希望自己對看不 見的事物有把握,正如我對七加三等於十有把握一樣。」 3 他 從來沒有找到那種把握。這位第四世紀的北非學者要對付的, 也正是今日信徒苦思的問題:如何相信不可見的世界,同時克 服對教會的猜疑。 史哈拿(Hannah Whitall Smith)寫了《信徒快樂祕訣》 (The Christian’s Secret of a Happy Life)一書,召喚無數維多利 亞時代的讀者,攀登更上一層樓的生活層次,自己卻沒有太多 喜樂。她的丈夫是個出名的佈道家,竟然想出以性事的刺激進 入狂喜的境地,滿足靈裡的渴望。他後來一直淫亂不斷,並且 棄絕了信仰。史哈拿雖然留在他身邊,卻愈來愈心生苦毒、失 望。她沒有一個子女保住信仰,有個女兒還嫁給羅素 (Bertrand Russell) ,成了跟先生一樣的無神論者。羅素筆下的 這位岳母,根本就不是位得勝有餘的信徒。 當代作家畢德生年少時,每逢暑假必會參加在湖邊舉行的 特別聚會。與會的人都具有火熱濃厚的屬靈氣息,嘴邊常掛著 「更深的生命」或「第二次祝福」之類的術語。然而,當畢德 生在旁觀察這些人的生活,卻發現他們在營地的煥發之情,與 回到鎮上的日常生活根本沒什麼關聯。 「有個朋友的媽媽本來 就很兇,聚會結束後還是潑婦一個。我們的歷史老師因為見異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7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8
為何上帝不理我
象、說預言,非常受人敬重,可是在學校為人卻尖酸刻薄,無 人能出其右。」4 我提這些失敗的例子,不是要澆息人的信仰,而是給屬靈 口號添加幾許真實的成分,因為這些口號往往言不符實。奇怪 的是,教會的失敗反而證實其教義:恩典像水,往最低處流。 教會能夠給世界的,不是成功的公式,而是謙卑與悔罪。在這 惟成功是瞻的社會,我們可說是獨排眾聲,承認自己過去失敗 了、現在也失敗、將來依然會失敗。公元三千年的教會,將會 與兩千年或一千年的教會一樣,依然問題叢生。這就是我們迫 切尋求神的原因。 「基督徒比其他人占有一大優勢,」魯益師說。 「不是因為 他們的墮落成分少,或是在墮落的世界裡命比別人好,而是知 道自己是墮落的人,活在墮落的世界。」是這番體認,成為我 踏上認識神的旅程起點。5
生命裡有神的手牽引 開始寫這本書,我去拜訪一些我尊敬的基督徒友人。有些 是教會領袖,其中幾位全國聞名;其他則是認真思考信仰的市 井小民。我問他們: 「如果有位德性美好的慕道友來問你,你 的基督徒生命跟她有何不同?你要怎麼解釋?」我想聽聽,信 仰除了失敗、未實現的夢想之外,給他們什麼幫助,或至少給 他們改變的盼望;否則,何必費心呢? 有幾位提到具體的改變。有一位說: 「我的婚姻雖然有些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8
2014/6/24 上午 10:57:09
第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9
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是因為神,我還沒有放棄。」另有一位則 說: 「我的用錢方式因此有所改變:我會想辦法幫助窮人,而 不是只想到自己的欲望。」 有位婦女經過一次驚險的乳房手術,講到她的焦慮。 「我 不擔心不行。我擔心自己得癌症,我擔心孩子學壞。我知道擔 心沒用,不過還是會擔心。然而,我對神有最起碼的信心,我 心深處還是相信神在掌管一切。有人稱之為枴杖,我卻稱作信 心。對一個瘸腿的人而言,有件事比拿枴杖更悲慘:就是沒有 柺杖可拿。」 另有一位則講到感受神的同在,那種不是獨自一人的感 受: 「我要豎起耳朵,好好聽神說話;有時候在靜默中最能聽 到祂的聲音。無論如何,神確實會向我說話。」有位男士則 說,惟有回顧之際,才察覺到自己的屬靈生命有進展。 「我家 如果失火,我會衝進去搶救我的日記。那是我最珍貴的財產, 裡面記著我跟神的關係。有驚心動魄的時候,也有親密安和的 時候。我讀日記回顧以往,可以看見生命裡有神的手牽引。」 一位護士則描述,病床上瀕死的患者如何彰顯信心的證 據。 「有信仰的家人面對死亡就是不一樣。他們也會哭、也會 哀傷,可是卻會抱在一起,禱告唱詩,不是那麼害怕。沒有信 仰的家人,死亡對他們就是結束,而且什麼事都結束了。他們 站在床邊講的是過去。基督徒則會彼此提醒,還有未來。」 最令我難忘的回答,出自一位在基督教圈子頗負盛名的朋 友。他主持全國性的廣播節目,每個禮拜都提出以聖經為本的 扎實建言。但是,他自己的信心近來動搖了,尤其是患病、差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9
2014/6/24 上午 10:57:09
030
為何上帝不理我
點送命以後。這位朋友因為受過廣播訓練,回答問題的時候常 用廣告口號式的字眼,好像是在回答聽眾。這一次,他思索良 久,然後如此說道:
相信神是良善的沒有問題。我的問題是:祂好在哪 裡?多年前聽過,葛理翰的女兒婚姻出了問題,雙方 父母飛到歐洲與他們會面,為他們禱告,最後還是離 婚了。如果葛理翰的禱告不蒙垂聽,我的禱告有啥 用?看看自己的生命—健康出問題,女兒婚姻也出 了麻煩。我向神呼求幫助,但是很難知道祂如何回 應。說真的,我們可以在哪些事上指望神呢?
最後的問題像子彈一樣刺進我心,而且揮之不去。我知 道,神學家對這種問題嗤之以鼻,認為只不過又是一個自我中 心的信仰表現。然而,我卻認為這是對神幻滅的主要原因。我 們所往來的人,不論是父母、子女、店員、加油服務員、牧 師、鄰居,都了解對方的反應。但是上帝呢?我們與祂往來, 可以從中有什麼期待呢?
困惑使人聽懂 我在一所基督教大學讀書的時候,有兩年跟一位叫萊納的 德國人同住一間宿舍。萊納畢業後回到德國,在為身障人士設 立的營地裡教導。他在那裡,打算按著大學所學的知識講演一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0
2014/6/24 上午 10:57:09
第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31
觀念產生偶像,惟有讚嘆參透一切。 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6
篇動人的「信徒得勝生命」。他告訴一群半身不遂、腦性麻 痺、智商不足的聽眾: 「你們雖然坐在輪椅上,還是能活出豐 盛、得勝的生命,因為神在你們裡面活著!」對著一群控制肌 肉有困難的人講課,頗令人洩氣。這些人或是晃頭,或是癱在 椅子上,或是淌著口水。 參加營會的人也覺得,聽萊納講課也令他們非常洩氣。有 些人甚至去找負責人,抱怨他們根本聽不懂萊納說什麼。 「那 就告訴他呀!」負責人說。 有位婦女鼓足勇氣,坦率地對萊納說: 「聽你講話,好像 在沒有窗戶的黑暗房間聽你講太陽— 你說的我們一點也不 懂。你講到解決的方法、講到外面的花花草草、講到得勝與凱 旋;這些都不能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萊納灰心透了。對他而言,他傳講的信息很清楚。他豈不 是引用了保羅書信的話嗎?他的自尊心受傷,很想朝這群人曉 以屬靈大義:你們才有毛病,你們需要在主裡長大成人、要勝 過困境。 但是,經過一夜禱告,萊納傳講了截然不同的信息。隔天 早上,他向那群人說: 「我不知道說什麼,我很困惑。如果不 傳講得勝的信息,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他低下頭、默默地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1
2014/6/24 上午 10:57:09
032
為何上帝不理我
站在那裡。向他坦率進言的那位婦女,在一屋子的身障人士當 中說話了: 「現在,我們聽得懂你在說什麼,」她說。 「現在, 我們要聽你講話了。」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2
2014/6/24 上午 10:57:09
第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3
2
/ 在泉水旁乾渴
人世的笑劇不夠吸引我。 我不完全屬於這世界……我來自他處。 越過圍牆,尋找這「他處」是值得的。 可是在哪裡呢? ─尤涅斯柯(Eugene Ionesco)1
一九九一年造訪俄羅斯,生平第一次參加以感官表現神
我
祕與威嚴的東正教崇拜。燭光使得教堂散發出柔和、玄
祕的光芒,好像灰泥砌的牆就是光源,而不是反射在其上。空 氣中蕩漾著俄羅斯禮儀頌歌的低沉和聲,這足以令細胞共振的 聲音似乎由地板下面傳上來。崇拜長達三、四小時,大家可以 隨時進來或離開。沒有人請會眾「彼此問安」或「跟你周圍的 人微笑打招呼」 。他們站著—裡面也沒有座椅—看專業人士 遵行千年以來沒有變化的禮儀,也真可說是「專業」了。 之後,我陪同一位名叫布尼法特的修士,以及「監獄團 契」 (Prison Fellowship)的代表尼克(Ron Nikkel) ,參觀了附 近一所設立於監獄地下室的教堂。有位共產黨員,是政府機關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3
2014/6/24 上午 10:57:10
034
為何上帝不理我
人員,卻在這曾為無神論的國家,大膽下令在監獄裡設置教 堂。教堂位於地下的最低層,但是在這陰暗的天牢,不啻為一 荒漠裡的綠洲。犯人自己動手,清除了堆積七十年的穢物,鋪 上大理石地板,並且在牆上裝置精美的銅燭台。當時,這是俄 羅斯獨一無二的監獄教堂,他們頗引以為傲。每週有修院來的 修士主持禮拜,犯人也只有這時候才能離開囚房,所以想當 然,參加人數絕不會太少。 我們用了點時間參觀教堂裡的精巧手藝,布尼法特修士指 著一幅稱為「除去悲傷的聖母」聖像向我們說明。尼克說,在 這些牆內一定有很多悲傷經歷,因此好不好請布尼法特修士為 囚犯作個禱告。布尼法特一臉困惑,而尼克再說一次: 「請您 為囚犯禱告好嗎?」 「禱告?您要我禱告?」布尼法特修士問道,我們點點 頭。他的身影沒於房間另一端的聖壇後,拿出來另一幅「除去 悲傷的聖母」聖像,放在架子上;又拿出一對燭台、一對香 碗,仔細擺好、點燃,香氣立刻瀰漫於屋內。他脫下頭飾、外 袍,以及黑色衣袖上的金色花邊袖口,然後再戴上沉甸甸的金 子聖帶、金十字架,以及正式的頭飾。每一動作之前,他都要 親吻十字架或是朝著聖壇下跪。他這才準備好禱告。 禱告也有一連串禮儀。布尼法特修士並不是「說出」禱 告,而是照著架子上的禮儀書「唱出」禱告。尼克請他為囚犯 禱告,二十分鐘後,布尼法特說了「阿們」 ;我們離開囚房, 呼吸到外面的新鮮空氣。 在俄羅斯其他地方遇見基督徒,他們都大肆批評東正教。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4
2014/6/24 上午 10:57:10
第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5
沒錯,東正教聚會中的肅穆、順服、敬畏之情表露無遺;但是 他們的神是如此疏遠,需要繁複的準備工作,而且得藉助於修 士與聖像,才能來到神面前。但是我深信,東正教有值得我們 學習之處。在否定神、替人民制定衡量一切的共產政權之下, 俄羅斯教會仍以神為中心,並且勝過無神論有史以來最強硬的 鎮壓。 我知道,布尼法特修士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祕修派,因為 我親眼看見他是如何在那只能稱之為地獄的牢房,幫助那些犯 人。然而,他所處的信仰傳統告訴他,人不能用與同類相處的 方式接近那位「他者」 (the Other) 。禮儀也有助於布尼法特修 士擺脫急促緊迫的心境—監獄事工的種種需求—進入以永 恆的節奏為韻致的安寧天地。 梅頓(Thomas Merton)說,你如果輕易找到神,你找到 的恐怕不是神。
敲著鍵盤回覆你 物理學家波金霍爾(John Polkinghorne)辭去劍橋教職, 成為安立甘宗的神職人員。他指出,認識科學與認識神學的最 大差異如下:科學知識是漸次累積的,從托勒密開始,然後是 伽利略、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科學家皆以先輩的研 究為基礎,因此今天一個學科學的泛泛之輩,對物理世界的正 確觀念,比牛頓爵士還要多。認識神的方式則截然不同,每一 次的相遇都是獨特、個別的,一如兩個人的相遇。難怪第五世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5
2014/6/24 上午 10:57:10
036
為何上帝不理我
紀的神祕派,或是目不識丁的新移民,對神認識之深刻,會遠 勝於一名二十世紀神學家。 卡爾 • 薩根(Carl Sagan)曾以中世紀宇宙論者的傲慢, 宣告他根本不明白的論調:「宇宙現今如何,將來也如何。」 然而,連薩根也逃不了想要接觸另一個世界的渴望。他的小說 《接觸未來》 (Contact)講到政府願意花費五千億,派一個使者 到另一世界。在電影中由茱蒂 • 佛斯特扮演的使者,的確與另 一時空有了接觸,並且回到地球。她作的報告,科學家認為不 足採信,卻深受大眾歡迎。薩根的小說表達了超乎他寫作初衷 的一些東西。 基督徒宣稱—或許不太容易令人相信—我們有時候的 確和宇宙創造主發生個人的接觸。 「比起我親睹過的景象,我 的作品簡直就是草木禾稭。」阿奎那(Thomas Aquinas)如此 形容他與神相遇的感受。2 在《接觸未來》這部電影,茱蒂 • 佛斯特日以繼夜盯著碩 大的收訊器,直到有一天,從耳機傳來一種特別的聲音,她腰 桿不禁挺直起來:真的有聲音啊!對基督徒而言,與神接觸也 會造成震撼。聽聽魯益師怎麼說:
在自以為只有我一人的地方,卻發現有其他生命,總 是令人震驚。 「小心!」我們喊著,「是活的呢!」也 就在這節骨眼,抽身後退— 要是我,也會這麼 做—不再繼續探索基督教。一位「泛泛」的神— 正好。一位集真、善、美的主觀的神—那更好。一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6
2014/6/24 上午 10:57:10
第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7
團無形的生命力,冒升於我們裡面、可以玩弄於股掌 的巨大力量—那就再好不過了。然而神還是好端端 的,拉著繩子另一端,也或許以天外的速度前來;祂 是獵人、祂是君王、祂是丈夫—這又另當別論了。 在某一時刻,玩躲貓貓的孩子突然安靜下來—大廳 裡的腳步聲是真的嗎?在某一時刻,那些略懂宗教皮 毛的人突然抽身後退(好一個「人尋找神」 !) 。如果 找到祂呢?我們可從沒有想到會有那一天!更糟的 是,如果祂找到了我們呢?3
有時候,我也感覺到繩子彼端的拉力,其強度足以讓我跳 脫嘲諷、叛逆的心態,將我的生命扭轉到另一方向。然而,漫 長、痛苦的等待中,我也戴著耳機,迫切想要聽到另一世界的 訊號,渴望與神有接觸,得到鼓勵。可是我聽到的只是一片死 寂。神創造人,要我們認識祂、愛祂;這麼要緊的道理怎麼會 如此含混不明?如果像保羅對雅典城有學養、卻心存懷疑的人 所說:神創造萬物,是要我們找到祂,那何不把自己弄得明顯 一點呢? 聖經作者住在所謂的「聖地」 ,在那裡樹叢著火未燃、岩 石與火山散發出神聖的象徵、星辰訴說神的威榮。今非昔比; 超自然的天地已經藏匿起來,徒留可見的世界。然而,我們依 然渴望神,依然想要接觸不可見的世界,依然切盼從宇宙的 「父」得到愛,因為只有祂能夠在這分崩的世界梳理出意義。 我們這些活在物質世界,軀體包裹在一層皮膚裡的人,希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7
2014/6/24 上午 10:57:10
038
為何上帝不理我
望神在這個世界與我們接觸是可以理解的。有一次,我在墨西 哥市郊外,參觀了擺放「瓜達路沛聖母」聖龕的紀念館。館方 記載,聖母曾於一五三一年,在瓜達路沛神奇地向一個印第安 人顯現,並且把自己的形像留在他的外套上,這件破爛的衣服 醒目的掛在館內。據說,聖母的眼睛裡還留有那個印第安人的 樣子。觀光客仔細搜尋聖母眼睛的放大照,尋找那個人的微小 身影。還有聖母的耳垂放大照,據說整卷雅歌書寫在上面。那 天,數以千計的朝聖客從兩旁陳列的幻燈片觀看聖母雕像,加 上玻璃牆另一邊有神父主持彌撒,令我們覺得猶如置身在聖 地。 我不知道薩根是否會去參觀「瓜達路沛聖龕」 ,不過他如 果真的去了,我猜得出他有什麼反應:這些玩意兒都是人憑著 自己的喜好想像出來的,是種投射作用,或是心願的完成。我 們巴不得什麼都是可見的,希望把超自然界降為物質世界的層 次。一九九九年,佛羅里達州有一棟玻璃建築物,根據某些人 從某個角度,可以看得見耶穌的相貌。隔天一哩長的車陣擠在 街道,使得交通大亂。血肉之軀的你我,對任何不按照我們的 方式出現的事物,一點耐心也沒有。 杜林(Alan Turing)是開發電腦與人工智慧的先驅。他曾 提出個方案,以回答「電腦會思考嗎?」這個問題。把鍵盤與 螢光幕放在牆的一邊,X(不論是人或機器)在另一邊。問 X 一些問題,然後等待答案出現在螢光幕。就下列主題寫一首十 四行詩。34957 加 70764。你玩西洋棋嗎? (問些西洋棋方面的 問題) 。杜林說,如果提問者從回答看不出 X 是人還是機器,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8
2014/6/24 上午 10:57:10
第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9
就表示機器能夠思考。杜氏於五○年代寫了這篇論文,當時都 不看好機器。今天,人工智慧的進展神速,電腦甚至可以打敗 世界一流的西洋棋選手。諮詢性軟體能夠與「客戶」長時間對 話。程式優良的機器,一開始會使查詢者不知所措。 神既然是不可見的,人就按照自己的形像重新塑造神。三 冊《與神對話》 (Conversations with God)暢銷書,擁有數百萬 熱心讀者,蔚為一股風潮。作者聲稱是從神「聽寫」來的內 容。我最近遇見一位該書的忠實讀者,問他所相信的神是什麼 樣子。 「神離了我們並不存在,」他說。 「祂是世界一切好的能 力綜合。我們所有人,共同創造了神。」換句話說,神永遠通 不過杜爾仁的實驗。 相形之下,基督徒相信神擁有一切有位格的特質:不可預 期、注重關係、自由、有智慧、有感情,有時合作、有時抗 拒。問題在於,如何使牆另一邊的神回答我們的問題;祂不會 敲鍵盤回覆。科學家說,神不是經驗可證實的。我們必須相信 些什麼—這種本能與飢餓口渴一樣強烈—可是我們不再知 道要相信些什麼。傳統神學對一些人好像唸食譜給飢腸轆轆的 人聽,無異於望梅止渴。
期待的並沒有發生 伍迪 • 艾倫的電影《沉睡者》 (Sleeper)有一幕,伍迪被 低溫冷凍,然後在未來的世紀冰融醒來,用舊照片對兩百年後 的居民解釋他的時代。他評論了尼克森總統與小說家梅勒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9
2014/6/24 上午 10:57:10
040
為何上帝不理我
(Norman Mailer) ,然後看到一張知名佈道家的照片。 「這是葛 理翰,自稱對神有個別的認識。」電影的觀眾因此不免笑起 來,而誰能怪他們?這個觀念確實有點荒唐,然而卻沒有比這 個觀念,更貼切地表達了擺在我們前面的應許。 神是切身的神。基督教神學自希臘哲學的精練世界中錘鍊 而出,但是往往泯沒了這簡單明瞭的真理,使用「一切存有的 基礎」或是「無從避免的推論」這種沒有特性的詞句形容神。* 但是聖經的新舊兩約所描述的神,是影響我們,也受我們影響 的神。詩人說: 「因為耶和華喜愛祂的百姓」 (詩一四九 4) ;先 知則說,神有時為百姓特別破例。 「神就是愛,」使徒約翰說: 「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 (約壹四 16) 。這些說得再 切身不過了。 既然如此,我們與神的個人往來何以如此困難呢?人類在 不同的時代嘗試過敬拜當地的聖徒,覺得他們似乎更平易近 人,不那麼令人驚駭。更正教的改教者與天主教的神祕派,鼓 勵我們不必藉助於中介,與神直接交往。現代福音派則呼籲我 們,要認識神、與祂交談、像愛朋友一樣愛神。聽當今教會唱 的「讚美詩」 ,就像收音機播放的流行情歌一樣,只是把情人 換成神或耶穌。 鼓勵我們與神更親密的福音派傳統,也不免於濫用信仰。 「我求問主應該傳講什麼?祂說:不要講驕傲,要講服事。」
* 哲學家威廉 • 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曾挖苦說:「殉道者會為了一項推論──不論是何等無 從避免──在火焰裡高歌嗎?」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0
2014/6/24 上午 10:57:10
第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41
「主告訴我:祂想要在這個城市建立一座醫療中心。」 「神正在 悄悄對我說,在座當中有人面臨婚姻破裂的問題。」我知道有 些人說過一模一樣的話,但並不屬實;他們出言草率,意在左 右聽眾。由這種措詞看來,他們好像真的與神發生有聲的對 話,並且造成一種屬靈階級,輕看別人的經歷。 馬爾堤(Martin Marty)是路德宗的牧師,也是受歡迎的 作家。他坦言,「生命裡與神『密切交往』 ,難忘又值得與最親 近的人分享的例子屈指可數,而值得向大眾廣為宣揚的,則一 次也沒有。」 4 他反而講到妻子與絕症漫長搏鬥、被神遺棄的 時光。 布赫納是我極為欽佩的作家,他的寫作天分與信仰的委身 都有值得我借鏡之處。布氏離開小說家的大好前程,就讀神學 院,在長老會按牧,然後又重拾他的主要「講壇」 —寫作。他 在回憶錄裡有段記載,講他在陽光溫煦的一天,躺在草地上, 迫切求待神蹟,想要看見從神來的確切記號。
這樣的一天、這樣的一個地方;我躺在草地上,心裡 懷著狂野的期望。至少於我而言,相信神,有一部分 是相信神蹟能夠發生。由於種種環境因素,那一刻我 強烈感受到,神蹟降臨的時機成熟,我的生命也到了 領受神蹟的地步,更何況這種感知似乎就是神蹟的先 聲。好像有事要出現,一些我能看見或聽見的奇事, 我十分有把握。如今回想起來,我竟然由於自我暗示 的能力,不能使奇事發生。陽光太燦爛、空氣太清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1
2014/6/24 上午 10:57:10
042
為何上帝不理我
朗、內心殘餘的懷疑太尖銳;從蘋果樹根本看不出幽 靈,從黃蜂也聽不見聲音,我所期待的根本就沒有發 生。5
那天他所得到的是颯颯風聲與蘋果枝子的拍擊聲。神說話 了嗎?祂何不使用不容易引起誤解或存疑的字眼呢?至少,對 布赫納來說,神沒有說話。 布赫納五十幾歲的時候,曾在惠敦學院(Wheaton College)教了一學期的課,第一次聽到福音派用語的平易。 「我聽到學生談話,從天氣、電影這些小事情,不經意地聊到 神在他們生活中的作為,讓我大吃一驚。在我的圈子裡,如果 有人這麼說,天花板會塌下來、房屋會著火、大夥兒的眼睛會 翻到後腦勺。」他後來固然欣賞學生的信仰熱誠,一開始還是 覺得他們的神好像是位宇宙「哥兒們」 。 我們難道就像百事可樂的廣告所說,被搧動不能止息的乾 渴嗎?上個禮拜我的教會才在唱「我要更認識祢/我要觸摸祢 /我要見 祢 的面。」 6 我在聖經中從沒有找到觸摸神、見祂面 的應許,至少在今生沒有。 美國當今的基督教信仰以「友愛」的字眼談論神,不過一
在泉水旁,我乾渴至死。 威爾伯(Richard Wilbur)7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2
2014/6/24 上午 10:57:10
第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43
如魯益師在《四種愛》 (The Four Loves)所說,友誼之愛最無 從適切形容受造物與造物主的相遇。那麼,我們如何與看不 見、又不太清楚在哪裡的神,擁有「個人關係」呢?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3
2014/6/24 上午 1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