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上帝不理我》

Page 1


目 錄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011 前言:一根不完美的指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5

Part 1

渴望:對神的渴望

1

章 不按牌理出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9

2

章 在泉水旁乾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3

Part 2

信心:當神似乎不存在、漠然, 甚至跟我作對時 第

3

章 懷疑的空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7

4

章 烈焰下的信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63

5

章 左右逢源的信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7

書名目錄.indd 8

6

章 活在信心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1

2014/6/24 下午2:10


7

章 精練基本功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Part 3 第

上帝:接觸看不見的上帝

8

章 認識神,或認識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

9

章 性格側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3

10

11

12

章 以父之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5

章 羅塞塔石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9

章 維繫關係的居間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183

Part 4 第

13

14

15

契合:無可比擬的友誼

章 改頭換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

章 失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

章 熱情與荒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9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書名目錄.indd 9

2014/6/24 下午2:10


16

章 心靈失憶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3

Part 5

成長:屬靈成長的三階段

17

18

章 成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5

19

章 父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9

章 孩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9

Part 6 重建:達到極致的神人關係 20 失樂園故事重演 21 反將一軍 22 媒妁之言 23 星期五的苦難果實 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9

. . . . . . . . . . . . . . . . . . . . . 341

附 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5

書名目錄.indd 10

2014/6/24 下午2:10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011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一天,為什麼會在書店拾起那本書,並決定買回去,現

在已經記不起來了。從書架抽出暗紫色、封面設計不起

眼的《敞開的窗》 (Open Window) ,實在很納悶。不過那幾年, 買書像女人上街買衣服一樣,不在乎是否需要那件衣服,而是 純粹享受買回去據為己有的樂趣。然而,亂買衣服,也該會買 漂亮的衣服,我為什麼會買下這本擺在書架上不會「生輝」 (不 夠厚、作者不知名、外觀也不精美)的書呢? 或是那時已經知道楊腓力是何許人?還是……?人過中 年,作回憶考古,簡直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按照出版年代,這 本不起眼的《敞開的窗》應該是我買到的第一本楊腓力的書, 裡面收錄了他的採訪文章。比起後期作品,這本書的文筆、格 局當然遜色不少,然而卻為我的心靈開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明 窗。書中固然看見一些像薛華(Francis Schaeffer)的熟悉名 字,可是誰是安妮 • 狄勒德(Annie Dillard)呢?為什麼楊腓 力在這篇採訪如此推崇這位作家呢?在她的普立茲得獎作品 《溪畔天問》 (Pilgrim at Tinker Creek)以及其他散文集子,得 以一窺散文的瑰麗世界,讓她成了我至今喜愛的作家。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1

2014/6/24 上午 10:57:08


012

為何上帝不理我

楊腓力後來編了一本名為《實景與異象》 (Reality and Vision)的書(現經修訂以另一書名 More Than Words 出版。編 按:中譯本為《文字的力量——當代基督教作家溯源之旅》 ,台 北:聖經資源中心,2009 年出版) ,羅列了一群基督徒作家討 論影響他們最深的作家。結果在這本書,我認識了兩群作家: 寫的與被寫的。執筆的作家裡,有我知道的傅士德(Richard Foster) 、費凱特(Harold Fickett) 、畢德生(Eugene Peterson) 等,然而也有我未曾讀過的馬德琳 • 恩格爾(Madeleine Lengle) 、維琴尼亞 • 歐文斯(Virginia Stem Owens)等,日後都 成為我書架上的良伴,而其中一位筆下描寫的作家布萊伯利 (Ray Bradbury) ,其童年小說《蒲公英酒》 (Dandelion Wine) 成了我有一天如果只能帶幾本書必會帶在身邊的一本。 《實景 與異象》可說是為我開拓了豐饒的閱讀天地。楊腓力去年出版 了《靈魂倖存者》 (Soul Survior)一書,細數影響自己的作家 與人物,也都是我所熟悉的;回顧這十幾年讀的書,有不少是 直接或間接經由楊腓力而發現的。 楊腓力自己的作品,第一本令我難忘的是與保羅 • 班德醫 (Gift of Pain) 。楊腓力自言畢 生(Paul Brand)合著的《疼痛》 生都在書寫有關苦難與痛苦的問題,不過我自己認為在本書 中,作者首度展現了以故事批露真理的「側描」功力。如《恩 典多奇異》 (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一書所說,他寧 願「披露恩典,而非解釋恩典」 ,自《疼痛》一書以降,楊腓 力無論思索什麼題目(耶穌、恩典、舊約聖經、神的不可 見) ,總是以引人入勝的說故事手法,娓娓說出道理。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2

2014/6/24 上午 10:57:08


譯序:那一天,遇見楊腓力

013

一九九八年,校園書房出版社拿到《恩典多奇異》的中文 版權,由我翻譯。翻譯如移植花草,譯者是園藝家,將異國語 言的作品移植到中文土壤上,其間所花的心思、閱讀的深度, 早已超過了僅為讀者的層次。埋首翻譯的過程,不知不覺也潛 移默化了自我的生命。把電子檔案送出去後,書裡的恩典餘芬 依然留在心裡,發現自己也能夠學著以「恩典治癒的眼目」觀 事待人。該書出版後,引起不小的迴響,有一本到了一位受刑 人手中,他讀後寫道: 「 《恩典多奇異》 ……這本書寫得真好, 尤其是在解釋『恩典』二字上的故事延義。閱讀的時候,心靈 上有種被撫慰的感受……」我常常把這段話拿出來看,而且每 每為之動容;這本書只有這一位讀者似乎也就夠了。在某一 時,某一地,譯筆轉化的文字能成為心靈黑夜裡的撫慰歌聲, 還有什麼更值得的人生召命呢? 楊腓力以前住在芝加哥,離我在美國的居處密爾沃基市只 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恩典多奇異》在美國譯完,那時曾興 起想要去芝加哥採訪他的念頭,後來作罷。不過最近譯他的 《為何上帝不理我》 (即本書,初版名為《尋神啟事》 ) ,始得知 他與妻子早於一九九二年遷居科羅拉多州。不過,最令自己不 能釋懷的是,一九九九年去達拉斯參加基督教書展(CBA) , 到了那裡才發現最後一天有楊腓力的簽名會,而我已經訂好前 一天搭機返家的機票,無從更改,如今想來就跳腳。很想親自 告訴他,我正在譯他的作品。 還是很希望有一天能親口告訴他。然而,即使這場相會僅 止於紙上,也是深刻的相遇經歷。其實,影響我們最深的人,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3

2014/6/24 上午 10:57:08


014

為何上帝不理我

往往不都是扉頁間認識的「素昧平生」的人嗎?在本書裡,楊 腓力拋出諸多信心路程的類比,其一是登山。翻譯也一如攀爬 高峰,時而陷入文字的迷障,時而跌進心情的糾纏。有時順手 拈來,自己也會偷偷得意,然而大多時候覺得自己選出來的方 塊字,像粗糙的磚砌在一起,看了礙眼,只想拆個稀爛,把電 腦丟出窗外。想歸想,依然得搜盡枯腸,試圖重新砌一面令自 己滿意的牆。這一本也不例外,在掙扎與想要放棄的念頭間, 終告完成。然而,卻不是終結,只是另一起點的開始,眼前又 將是另一片風景,另一座高山,另一次相會。

徐成德 二○○二年謹識於春天的台北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4

2014/6/24 上午 10:57:08


前言:一根不完美的指頭

015

前言:一根不完美的指頭

實可以說,從我對神有了渴望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寫這

本書了。這種渴望看來容易滿足,然而我用來填補的很

多「法子」都不管用。基督徒提出「與神建立個人關係」的遠 大承諾,言下之意認識神與認識人的方法一樣。然而有一天幕 帷落下,區隔了可見與不可見的。存在與否我都沒有把握的個 體,又如何建立關係呢?還是有可以確定的途徑? 這本書的寫法是從懷疑到相信的進程,也捕捉了我自己的 心路歷程。有些人對「屬靈的」東西猜疑,或是有過不愉快的 教會經歷,我建議你們能讀多少算多少。我計畫寫另一本書, 討論諸如與神溝通等更實際的問題。無論如何,在每一議題 上,我都謹記魯益師(C. S. Lewis)所說: 「我們需要提醒,甚 於需要指引。」我探討的問題,畢竟是基督徒經驗裡最古老的 一些問題,令初世紀的信徒苦惱不已,也同樣令二十一世紀的 信徒苦惱不已。 性別是個敏感話題,所以我要交代書中間或使用陽性代名 詞稱呼神。我當然知道神是看不見的,也沒有身體(也是寫這 本書的重要原因) ,可惜英文的中性代名詞不盡理想,我也不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5

2014/6/24 上午 10:57:08


016

為何上帝不理我

喜歡把神弄得抽象或是不切身的那些作法。基於語言的限制, 我還是採用聖經的陽性代名詞。 該書編輯司隆安(John Sloan)這次陪我走過比先前更折 磨人的編輯過程。然而,他卻有辦法點出需要花好幾個禮拜修 飾的缺點,同時讓你受到鼓舞,滿懷希望。我發現,一個好編 輯亦身兼心理治療家或社福人員的功能。感謝桑得凡出版社的 賀德生(Bob Hudson)先生與其他同仁,將手稿電子化。此 外,我的助理尼蔻森(Melissa Nicholson)小姐也助益良多。 我將初稿寄給一群各形各色的人,想要知道他們的迴響。 寄回來的稿件上滿了眉批,可見與神的關係一如彼端收到稿件 的人:形形色色,而且各有主見。我要感謝博拿蘇克(Mark Bodnarczuk) 、道格 • 法蘭克(Doug Frank) 、大衛 • 葛藍(David Graham) 、莫提亞(Rob Muthiah) 、凱瑟琳 • 潘奇(Catherine Pankey) 、史代富(Tim Stafford) 、蘇德曼(Dale Suderman) 、魏佛爾(Jim Weaver) 。他們提出寶貴意見,不僅幫助 我在內容上改進,也幫助我架構了全書的整體觀念。整理初 稿,猶如落入迷霧;他們的指點猶如呼聲,幫我找到出路。 「好朋友,拿出勇氣!希望這本 其中一位讀後,回信說: 書像其他信仰著作一樣,猶如一根不完美的手指,卻絲毫不 差,指向『那一位』。我們不能單憑指指點點,就能使祂現 身,然而我們卻蒙允以脆弱、可笑、溫柔的手勢指向祂。」對 此,我衷心說「阿們」 。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6

2014/6/24 上午 10:57:08


部名頁.indd 1

2014/6/24 下午2:13


耶和華這樣說: 「智慧人不可誇耀自己的智慧, 勇士不可誇耀自己的勇力, 財主不可誇耀自己的財富。 誇口的卻要因了解我,認識我而誇口; 認識我是耶和華, 我在地上施行慈愛、公正、公義; 因為我喜悅這些事。」 這是耶和華的宣告。 耶利米書九章23∼24節,新譯本

題獻頁.indd 1

2014/6/24 下午2:16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19

1

/ 不按牌理出牌

神啊,我不愛祢, 我甚至不想愛祢, 可是我想要有愛祢的想望! ─大德蘭修女(Teresa of Avila)

一年,我跟太太去了她兒時居住的祕魯。我們到庫茲科

城(Cuzco) ,也去了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參觀偉

大的印加文化,沒有發明字母,亦不知車輪為何物,當時的人 竟然能在高山上建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在庫茲科城外的碧綠 山丘上,我們站在一面由碩大的灰石砌成的牆邊,每一塊石頭 有十七噸重! 「各位所見的石頭是用手切鑿的,而且完全沒有用水泥來 砌牆,不過剛剛好,連塞一張紙的空隙也沒有。」我們的祕魯 嚮導自豪地說。 「連現代雷射也不能切得這麼精確。沒有人知 道印加人是怎麼做的。當然了,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 在他的《諸神的戰車》 (Chariots of the Gods)主張,一定是外 太空的先進文明造訪了印加帝國。」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19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0

為何上帝不理我

旅遊團裡有人問起,這麼大的石頭是如何不用輪子推上山 區的?印加人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想當然會引發很多這種問 題。我們的嚮導若有所思地摸摸下巴,然後傾過身子,好像是 要傳授什麼大祕密似的,說: 「這個嘛,是這樣的……」大夥 兒都安靜下來。他一字字緩緩道出: 「我們知道有用工具,卻 不知道是用什麼工具。」然後得意的神色掠過他黝黑的臉。 大夥茫然看著導遊,等他說下去,他卻轉身繼續剛才的旅 遊解說。這個玄奧的答案對他而言解決了疑惑。以後幾天,回 答其他問題,他依舊重複同樣的話;對他或許有什麼意義,然 而我們卻不得而知。旅遊團離開庫茲科後,這句話成了我們的 笑料。不論團裡有人問什麼,比如說問午後是否會下雨,就會 另有人學西班牙語腔調,說:「這個嘛……我們知道有用工 具,卻不知道是用什麼工具。」 我最近參加了大學同學會,不禁想起這句謎樣的話。大家 雖然二十年沒見,卻免了客套話,談起更深入的事情。我們都 在信仰上有掙扎,不過還是樂於以基督徒自居。我們也都經歷 了痛苦,因此互問彼此的近況,聊到孩子、事業、居住地的遷 移,或是讀了什麼學位之後,談起令人發沉的話題:父母患了 老年癡呆症、同學離婚、有人得了慢性病、有人品行出了錯、 有人子女被教會職員染指。 結論是:比起大學,神現今在我們生命中更居中心位置。 可是,回想當年用來形容屬靈經歷的一些字眼,如今卻匪夷所 思。二十五年前,我們上神學課,研究聖靈充滿的生命、罪與 肉體的本性、成聖、豐盛生命等,但是這些教義在生命中並沒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0

2014/6/24 上午 10:57:09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1

有照我們所期望的發揮作用。有些人成天需要照顧壞脾氣又尿 床的癡呆父母,你對他們解釋什麼是靈裡大喜樂的生命,就好 像解釋印加遺址,說: 「我們知道有用工具,卻不知道是用什 麼工具。」這種話根本沒什麼意義。 教會裡的術語往往令人更困惑。牧師宣告「基督在你們裡 面活著」 ,而且「我們得勝有餘」 。這些字眼或能激發出心中的 渴望,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能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經歷。 一個有性癮的人,聽到這兩句話,禱告求釋放,然而當晚看到 電子信箱裡「蜜糖」或是「慧黠兒」發來的誘人信件,保證讓 客戶實現熱辣辣的性幻想,他又屈服了。一個婦人與這有性癮 的人坐在同一條教會長椅,想著自己的青少年兒子,因為嗑藥 被關在中途之家。為人父母該做的,她都做了,神卻沒有垂聽 她的禱告。難道神不像她一樣愛她兒子嗎? 很多人則不再去教會了,其中還包括三百萬自稱為「福音 派」 ,卻從不參加教會的人。他們或許在大學參加「校園團契」 或「學園傳道會」的時候,曾短暫火熱過,後來冷淡下來,往 昔的火焰不再。一如厄普代克(John Updike)的小說《整月星 期天》 (A Month of Sundays)裡有個角色說的: 「我沒有信仰。 或是說,我有信仰,但是沒什麼用。」1 我聽這種人傾訴,更常收到他們的信,告訴我屬靈生命對 他們沒什麼長遠影響。他們的親身經歷,與講台上描述的,好 像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讓我驚訝的是,這些人並不怪教會或其 他信徒,反倒怪自己。 且看愛荷華州一位男士寄來的信: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1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2

為何上帝不理我

我知道有位神,也相信祂存在。我只是不知道要信些 什麼。我該對神有什麼期待呢?祂常常(還是很少) 應信徒要求插手管事嗎?還是我就接受祂兒子為我的 罪所付的犧牲代價,自認蒙主隆恩頗為幸運,然後就 此罷手任它去? 我承認自己是個不成熟的信徒,對神的期待顯然 也不切實際。我猜是因為遭到太多失望,不想一而再 受打擊,所以更不禱告了。 與神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子呢?神說我們是祂的 朋友;對這樣的神到底該抱著什麼期望呢?

我收到的讀者來信,常常問起神與人的關係這個令人不解 的問題。你如何與迥然不同,而且用五官感覺不到的個體,維 持雙方關係呢?我收到無數來信,訴說他們如何苦思這些問 題。也可以說,是這些信促使我寫了《有話問蒼天》 (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 ?)以及《無語問上帝》 (Disappointment with God)這種書名的作品。 有位讀者寫道:

這幾年對我而言很辛苦,有時壓力太大,覺得快要崩 潰了。這一切動搖了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至今還在 重拾那一度堅定不搖的信心。我的疑問不是耶穌或神 是不是真的,而是我的信仰,以及所謂與神的「個人 關係」是不是真的。回顧自己以前為神而說的一些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2

2014/6/24 上午 10:57:09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3

話,以及為神而做的一些事,如今卻存疑: 「我當時 是認真的嗎?」我是說,我怎麼能一直懷疑神是否存 在,同時又說我對神有信心呢?我常聽別人為什麼事 情禱告,或是神對他們說了這個或那個。我自己講這 些「屬靈」事,只不過是要讓別人讚賞,或根本就是 不誠實,想來就覺得噁心極了。我不住地問: 「我什 麼時候才能開竅?什麼時候才能恍然頓悟?我到底出 了什麼問題?」

另一位讀者也是心情低落時,寫信質疑「與神的關係」這 幾個字到底有什麼意義。他提到自己的祖父:一位敬虔的人, 整天禱告、讀經、看屬靈書籍、聽講道錄音帶。老人家已經快 走不動、耳朵又重聽,需要吃藥減輕臀部的風溼痛楚。自從妻 子過世,他就神經兮兮的,擔心付暖氣錢、又擔心電燈沒關。 這位孫子寫說: 「我在他身上,看不見與神相通的喜樂聖徒; 我只看見疲憊、孤單的老人,坐著枯等進天堂而已。」他引述 了齊勒(Garrison Keillor)形容自己的一位姨媽所用的句子: 「她知道死亡無非是通往天國的門,耶穌會在那裡迎接她,不 再有眼淚、痛苦。至於現在,她還是很胖、心臟也不舒服,自 己跟那隻壞脾氣的貓住在陰暗的小屋,堆滿了中國瓷娃娃,還 有舊報紙。」 另一位讀者說的更直截了當: 「我常想,在基督徒重生這 個比方裡,我可是不按牌理出牌的那一個!」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3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4

為何上帝不理我

如何將祢當成活神 十年前,我所屬的一個小組講好,下次聚會每人要帶一封 給神的公開信。最近整理文件,無意中發現自己寫的這封信:

親愛的上帝: 「看妳的一舉一動,神好像不是活的。」佩蒂的 朋友有次這麼說她,但是這個問題卻一直縈繞在我腦 海裡。我的一舉一動看得出來祢是活的神嗎? 有時,我把祢當作藥物,如酒精或是鎮定劑之類 的麻醉品;需要解決、撫平,或除去現實生活的艱苦 時,就會拿出來用。有時,我感到飄離這個世界,進 入不可見的世界,而且我也真心相信它的存在,與這 有氧、有水、有綠草的世界一樣真切。然而,反過來 說,我如何讓祢的世界裡的實際—祢自己—進來, 改變我枯燥無味的日常生活,也改變這日常的自我? 我承認自己有點進步。如今我把祢當成是尊敬、 敬畏,而不是懼怕的對象。如今,祢的慈愛與恩典, 較之於聖潔與尊榮,更令我感佩。我想,這是因為耶 穌的緣故。是祂讓祢看起來比較馴和,如今敢和祢同 處一籠,而不畏縮在一角。祂使得祢看起來更迷人, 更可愛、我也提醒自己,耶穌也使我在祢眼中更迷 人、更可愛。這可不是憑我自己能想出來的,而是聽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4

2014/6/24 上午 10:57:09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5

信祢的話。只是大多時間,我難以相信。 我要怎麼做,才能把祢當成是活的神呢?我的每 一對細胞—流汗、便溺、沮喪、夜間輾轉反側的細 胞,又如何能同時承載宇宙之神的榮美,並且流露出 來,讓別人注意到呢?我又怎能用祢的愛去愛一個人 呢? 偶爾,我也落入祢的世界,能夠愛祢,同時也學 會如何因應這個世界;但是,我如何將這兩個世界拼 在一起呢?我想,這就是我的禱告吧:相信改變的可 能。看內裡的自己,很難看出有什麼改變,所以反倒 像是科學家說的,是學習來的行為,一如適應新環 境。我如何讓祢改變我的本質、天性,使自己更像祢 呢?這到底可能嗎? 多好笑,我發現要相信一些不可能的事—紅海 分開、復活節等等— 更容易。要相信一些可能的 事—相信祢的生命會在我及周遭一干好友身上慢慢 彰顯—反而更難。所以,上帝啊,幫助我相信那可 能的事。

朋友保羅在小組裡聽了我讀這封信,不禁大吃一驚。他說 這封信太冷漠、太猶豫、太疏遠。我所說的,跟他與神的親密 經歷,根本就連結不起來。想到他的反應,我又起了存疑,不 禁納悶自己有什麼資格寫一本書,檢視與神的關係呢?有個出 版社請我寫「教牧類」的書,我交不出來。我不是牧者,而是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5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6

為何上帝不理我

滿腹懷疑的追尋者。我只能從追尋者的角度省思,因為我就像 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筆下形容的: 「正在路上,可是 卻沒有沿著路走,不過至少懵懂地知道要感謝誰。」2 我的大半輩子都是在注重個別關係的福音派傳統裡度過, 如今終於決定動筆寫這本書,就是要為自己找出,與神的關係 究竟、而不是大概如何發生作用。個人不假祭司、聖像,或其 他中介,獨自尋求神的福音派立場,格外適合作家的胃口。我 需要查資料、請教有智慧的人,但是最終還是得在孤獨、內省 中梳理我的思想,記錄在空白的紙頁上。這當然有其危機,因 為基督徒的生命原不是一個人獨自坐在那裡,成天憑空思想而 已。 我開始寫一本書,好比拿著砍刀,在叢林中開路,不是為 別人,而是為自己找出路。別人會跟上來嗎?我迷路了嗎?寫 作的當兒,我不知答案在哪裡,只是不停地揮著刀。 其實,這個比方不是很正確。在信仰上,我是按照別人畫 好的地圖,開拓自己的路。這些人都是先我而去的「雲彩般的 見證人」 。我的信心掙扎至少有一點受益於這群先賢:他們是 群超卓出眾的人。聖經也生動地表達了懷疑與困惑。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怪教會只教導有答案的問題,有些教會也的 確如此;然而上帝可不是這樣。聖經裡的約伯記、傳道書、哈 巴谷書這些經卷,大膽提出沒有答案的問題。 我發現,讀者來信傾吐,以及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信仰障 礙、迂迴路與死巷,這些聖徒偉人也不曾倖免。今天的教會只 看重成功的屬靈見證,失敗經歷則置之一旁,讓在座的信徒更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6

2014/6/24 上午 10:57:09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7

難受。坊間的基督教書籍與錄音帶也只注重得勝的經歷。然 而,稍微涉獵教會歷史,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很多人就 像逆流而游的鮭魚一樣為信仰掙扎。 奧古斯丁(Augustine)在《懺悔錄》 (Confessions)裡詳 細描述了自己緩慢的覺醒過程。他寫道: 「我希望自己對看不 見的事物有把握,正如我對七加三等於十有把握一樣。」 3 他 從來沒有找到那種把握。這位第四世紀的北非學者要對付的, 也正是今日信徒苦思的問題:如何相信不可見的世界,同時克 服對教會的猜疑。 史哈拿(Hannah Whitall Smith)寫了《信徒快樂祕訣》 (The Christian’s Secret of a Happy Life)一書,召喚無數維多利 亞時代的讀者,攀登更上一層樓的生活層次,自己卻沒有太多 喜樂。她的丈夫是個出名的佈道家,竟然想出以性事的刺激進 入狂喜的境地,滿足靈裡的渴望。他後來一直淫亂不斷,並且 棄絕了信仰。史哈拿雖然留在他身邊,卻愈來愈心生苦毒、失 望。她沒有一個子女保住信仰,有個女兒還嫁給羅素 (Bertrand Russell) ,成了跟先生一樣的無神論者。羅素筆下的 這位岳母,根本就不是位得勝有餘的信徒。 當代作家畢德生年少時,每逢暑假必會參加在湖邊舉行的 特別聚會。與會的人都具有火熱濃厚的屬靈氣息,嘴邊常掛著 「更深的生命」或「第二次祝福」之類的術語。然而,當畢德 生在旁觀察這些人的生活,卻發現他們在營地的煥發之情,與 回到鎮上的日常生活根本沒什麼關聯。 「有個朋友的媽媽本來 就很兇,聚會結束後還是潑婦一個。我們的歷史老師因為見異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7

2014/6/24 上午 10:57:09


028

為何上帝不理我

象、說預言,非常受人敬重,可是在學校為人卻尖酸刻薄,無 人能出其右。」4 我提這些失敗的例子,不是要澆息人的信仰,而是給屬靈 口號添加幾許真實的成分,因為這些口號往往言不符實。奇怪 的是,教會的失敗反而證實其教義:恩典像水,往最低處流。 教會能夠給世界的,不是成功的公式,而是謙卑與悔罪。在這 惟成功是瞻的社會,我們可說是獨排眾聲,承認自己過去失敗 了、現在也失敗、將來依然會失敗。公元三千年的教會,將會 與兩千年或一千年的教會一樣,依然問題叢生。這就是我們迫 切尋求神的原因。 「基督徒比其他人占有一大優勢,」魯益師說。 「不是因為 他們的墮落成分少,或是在墮落的世界裡命比別人好,而是知 道自己是墮落的人,活在墮落的世界。」是這番體認,成為我 踏上認識神的旅程起點。5

生命裡有神的手牽引 開始寫這本書,我去拜訪一些我尊敬的基督徒友人。有些 是教會領袖,其中幾位全國聞名;其他則是認真思考信仰的市 井小民。我問他們: 「如果有位德性美好的慕道友來問你,你 的基督徒生命跟她有何不同?你要怎麼解釋?」我想聽聽,信 仰除了失敗、未實現的夢想之外,給他們什麼幫助,或至少給 他們改變的盼望;否則,何必費心呢? 有幾位提到具體的改變。有一位說: 「我的婚姻雖然有些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8

2014/6/24 上午 10:57:09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29

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是因為神,我還沒有放棄。」另有一位則 說: 「我的用錢方式因此有所改變:我會想辦法幫助窮人,而 不是只想到自己的欲望。」 有位婦女經過一次驚險的乳房手術,講到她的焦慮。 「我 不擔心不行。我擔心自己得癌症,我擔心孩子學壞。我知道擔 心沒用,不過還是會擔心。然而,我對神有最起碼的信心,我 心深處還是相信神在掌管一切。有人稱之為枴杖,我卻稱作信 心。對一個瘸腿的人而言,有件事比拿枴杖更悲慘:就是沒有 柺杖可拿。」 另有一位則講到感受神的同在,那種不是獨自一人的感 受: 「我要豎起耳朵,好好聽神說話;有時候在靜默中最能聽 到祂的聲音。無論如何,神確實會向我說話。」有位男士則 說,惟有回顧之際,才察覺到自己的屬靈生命有進展。 「我家 如果失火,我會衝進去搶救我的日記。那是我最珍貴的財產, 裡面記著我跟神的關係。有驚心動魄的時候,也有親密安和的 時候。我讀日記回顧以往,可以看見生命裡有神的手牽引。」 一位護士則描述,病床上瀕死的患者如何彰顯信心的證 據。 「有信仰的家人面對死亡就是不一樣。他們也會哭、也會 哀傷,可是卻會抱在一起,禱告唱詩,不是那麼害怕。沒有信 仰的家人,死亡對他們就是結束,而且什麼事都結束了。他們 站在床邊講的是過去。基督徒則會彼此提醒,還有未來。」 最令我難忘的回答,出自一位在基督教圈子頗負盛名的朋 友。他主持全國性的廣播節目,每個禮拜都提出以聖經為本的 扎實建言。但是,他自己的信心近來動搖了,尤其是患病、差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29

2014/6/24 上午 10:57:09


030

為何上帝不理我

點送命以後。這位朋友因為受過廣播訓練,回答問題的時候常 用廣告口號式的字眼,好像是在回答聽眾。這一次,他思索良 久,然後如此說道:

相信神是良善的沒有問題。我的問題是:祂好在哪 裡?多年前聽過,葛理翰的女兒婚姻出了問題,雙方 父母飛到歐洲與他們會面,為他們禱告,最後還是離 婚了。如果葛理翰的禱告不蒙垂聽,我的禱告有啥 用?看看自己的生命—健康出問題,女兒婚姻也出 了麻煩。我向神呼求幫助,但是很難知道祂如何回 應。說真的,我們可以在哪些事上指望神呢?

最後的問題像子彈一樣刺進我心,而且揮之不去。我知 道,神學家對這種問題嗤之以鼻,認為只不過又是一個自我中 心的信仰表現。然而,我卻認為這是對神幻滅的主要原因。我 們所往來的人,不論是父母、子女、店員、加油服務員、牧 師、鄰居,都了解對方的反應。但是上帝呢?我們與祂往來, 可以從中有什麼期待呢?

困惑使人聽懂 我在一所基督教大學讀書的時候,有兩年跟一位叫萊納的 德國人同住一間宿舍。萊納畢業後回到德國,在為身障人士設 立的營地裡教導。他在那裡,打算按著大學所學的知識講演一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0

2014/6/24 上午 10:57:09


1章

不按牌理出牌

031

觀念產生偶像,惟有讚嘆參透一切。 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6

篇動人的「信徒得勝生命」。他告訴一群半身不遂、腦性麻 痺、智商不足的聽眾: 「你們雖然坐在輪椅上,還是能活出豐 盛、得勝的生命,因為神在你們裡面活著!」對著一群控制肌 肉有困難的人講課,頗令人洩氣。這些人或是晃頭,或是癱在 椅子上,或是淌著口水。 參加營會的人也覺得,聽萊納講課也令他們非常洩氣。有 些人甚至去找負責人,抱怨他們根本聽不懂萊納說什麼。 「那 就告訴他呀!」負責人說。 有位婦女鼓足勇氣,坦率地對萊納說: 「聽你講話,好像 在沒有窗戶的黑暗房間聽你講太陽— 你說的我們一點也不 懂。你講到解決的方法、講到外面的花花草草、講到得勝與凱 旋;這些都不能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萊納灰心透了。對他而言,他傳講的信息很清楚。他豈不 是引用了保羅書信的話嗎?他的自尊心受傷,很想朝這群人曉 以屬靈大義:你們才有毛病,你們需要在主裡長大成人、要勝 過困境。 但是,經過一夜禱告,萊納傳講了截然不同的信息。隔天 早上,他向那群人說: 「我不知道說什麼,我很困惑。如果不 傳講得勝的信息,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他低下頭、默默地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1

2014/6/24 上午 10:57:09


032

為何上帝不理我

站在那裡。向他坦率進言的那位婦女,在一屋子的身障人士當 中說話了: 「現在,我們聽得懂你在說什麼,」她說。 「現在, 我們要聽你講話了。」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2

2014/6/24 上午 10:57:09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3

2

/ 在泉水旁乾渴

人世的笑劇不夠吸引我。 我不完全屬於這世界……我來自他處。 越過圍牆,尋找這「他處」是值得的。 可是在哪裡呢? ─尤涅斯柯(Eugene Ionesco)1

一九九一年造訪俄羅斯,生平第一次參加以感官表現神

祕與威嚴的東正教崇拜。燭光使得教堂散發出柔和、玄

祕的光芒,好像灰泥砌的牆就是光源,而不是反射在其上。空 氣中蕩漾著俄羅斯禮儀頌歌的低沉和聲,這足以令細胞共振的 聲音似乎由地板下面傳上來。崇拜長達三、四小時,大家可以 隨時進來或離開。沒有人請會眾「彼此問安」或「跟你周圍的 人微笑打招呼」 。他們站著—裡面也沒有座椅—看專業人士 遵行千年以來沒有變化的禮儀,也真可說是「專業」了。 之後,我陪同一位名叫布尼法特的修士,以及「監獄團 契」 (Prison Fellowship)的代表尼克(Ron Nikkel) ,參觀了附 近一所設立於監獄地下室的教堂。有位共產黨員,是政府機關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3

2014/6/24 上午 10:57:10


034

為何上帝不理我

人員,卻在這曾為無神論的國家,大膽下令在監獄裡設置教 堂。教堂位於地下的最低層,但是在這陰暗的天牢,不啻為一 荒漠裡的綠洲。犯人自己動手,清除了堆積七十年的穢物,鋪 上大理石地板,並且在牆上裝置精美的銅燭台。當時,這是俄 羅斯獨一無二的監獄教堂,他們頗引以為傲。每週有修院來的 修士主持禮拜,犯人也只有這時候才能離開囚房,所以想當 然,參加人數絕不會太少。 我們用了點時間參觀教堂裡的精巧手藝,布尼法特修士指 著一幅稱為「除去悲傷的聖母」聖像向我們說明。尼克說,在 這些牆內一定有很多悲傷經歷,因此好不好請布尼法特修士為 囚犯作個禱告。布尼法特一臉困惑,而尼克再說一次: 「請您 為囚犯禱告好嗎?」 「禱告?您要我禱告?」布尼法特修士問道,我們點點 頭。他的身影沒於房間另一端的聖壇後,拿出來另一幅「除去 悲傷的聖母」聖像,放在架子上;又拿出一對燭台、一對香 碗,仔細擺好、點燃,香氣立刻瀰漫於屋內。他脫下頭飾、外 袍,以及黑色衣袖上的金色花邊袖口,然後再戴上沉甸甸的金 子聖帶、金十字架,以及正式的頭飾。每一動作之前,他都要 親吻十字架或是朝著聖壇下跪。他這才準備好禱告。 禱告也有一連串禮儀。布尼法特修士並不是「說出」禱 告,而是照著架子上的禮儀書「唱出」禱告。尼克請他為囚犯 禱告,二十分鐘後,布尼法特說了「阿們」 ;我們離開囚房, 呼吸到外面的新鮮空氣。 在俄羅斯其他地方遇見基督徒,他們都大肆批評東正教。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4

2014/6/24 上午 10:57:10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5

沒錯,東正教聚會中的肅穆、順服、敬畏之情表露無遺;但是 他們的神是如此疏遠,需要繁複的準備工作,而且得藉助於修 士與聖像,才能來到神面前。但是我深信,東正教有值得我們 學習之處。在否定神、替人民制定衡量一切的共產政權之下, 俄羅斯教會仍以神為中心,並且勝過無神論有史以來最強硬的 鎮壓。 我知道,布尼法特修士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祕修派,因為 我親眼看見他是如何在那只能稱之為地獄的牢房,幫助那些犯 人。然而,他所處的信仰傳統告訴他,人不能用與同類相處的 方式接近那位「他者」 (the Other) 。禮儀也有助於布尼法特修 士擺脫急促緊迫的心境—監獄事工的種種需求—進入以永 恆的節奏為韻致的安寧天地。 梅頓(Thomas Merton)說,你如果輕易找到神,你找到 的恐怕不是神。

敲著鍵盤回覆你 物理學家波金霍爾(John Polkinghorne)辭去劍橋教職, 成為安立甘宗的神職人員。他指出,認識科學與認識神學的最 大差異如下:科學知識是漸次累積的,從托勒密開始,然後是 伽利略、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科學家皆以先輩的研 究為基礎,因此今天一個學科學的泛泛之輩,對物理世界的正 確觀念,比牛頓爵士還要多。認識神的方式則截然不同,每一 次的相遇都是獨特、個別的,一如兩個人的相遇。難怪第五世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5

2014/6/24 上午 10:57:10


036

為何上帝不理我

紀的神祕派,或是目不識丁的新移民,對神認識之深刻,會遠 勝於一名二十世紀神學家。 卡爾 • 薩根(Carl Sagan)曾以中世紀宇宙論者的傲慢, 宣告他根本不明白的論調:「宇宙現今如何,將來也如何。」 然而,連薩根也逃不了想要接觸另一個世界的渴望。他的小說 《接觸未來》 (Contact)講到政府願意花費五千億,派一個使者 到另一世界。在電影中由茱蒂 • 佛斯特扮演的使者,的確與另 一時空有了接觸,並且回到地球。她作的報告,科學家認為不 足採信,卻深受大眾歡迎。薩根的小說表達了超乎他寫作初衷 的一些東西。 基督徒宣稱—或許不太容易令人相信—我們有時候的 確和宇宙創造主發生個人的接觸。 「比起我親睹過的景象,我 的作品簡直就是草木禾稭。」阿奎那(Thomas Aquinas)如此 形容他與神相遇的感受。2 在《接觸未來》這部電影,茱蒂 • 佛斯特日以繼夜盯著碩 大的收訊器,直到有一天,從耳機傳來一種特別的聲音,她腰 桿不禁挺直起來:真的有聲音啊!對基督徒而言,與神接觸也 會造成震撼。聽聽魯益師怎麼說:

在自以為只有我一人的地方,卻發現有其他生命,總 是令人震驚。 「小心!」我們喊著,「是活的呢!」也 就在這節骨眼,抽身後退— 要是我,也會這麼 做—不再繼續探索基督教。一位「泛泛」的神— 正好。一位集真、善、美的主觀的神—那更好。一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6

2014/6/24 上午 10:57:10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7

團無形的生命力,冒升於我們裡面、可以玩弄於股掌 的巨大力量—那就再好不過了。然而神還是好端端 的,拉著繩子另一端,也或許以天外的速度前來;祂 是獵人、祂是君王、祂是丈夫—這又另當別論了。 在某一時刻,玩躲貓貓的孩子突然安靜下來—大廳 裡的腳步聲是真的嗎?在某一時刻,那些略懂宗教皮 毛的人突然抽身後退(好一個「人尋找神」 !) 。如果 找到祂呢?我們可從沒有想到會有那一天!更糟的 是,如果祂找到了我們呢?3

有時候,我也感覺到繩子彼端的拉力,其強度足以讓我跳 脫嘲諷、叛逆的心態,將我的生命扭轉到另一方向。然而,漫 長、痛苦的等待中,我也戴著耳機,迫切想要聽到另一世界的 訊號,渴望與神有接觸,得到鼓勵。可是我聽到的只是一片死 寂。神創造人,要我們認識祂、愛祂;這麼要緊的道理怎麼會 如此含混不明?如果像保羅對雅典城有學養、卻心存懷疑的人 所說:神創造萬物,是要我們找到祂,那何不把自己弄得明顯 一點呢? 聖經作者住在所謂的「聖地」 ,在那裡樹叢著火未燃、岩 石與火山散發出神聖的象徵、星辰訴說神的威榮。今非昔比; 超自然的天地已經藏匿起來,徒留可見的世界。然而,我們依 然渴望神,依然想要接觸不可見的世界,依然切盼從宇宙的 「父」得到愛,因為只有祂能夠在這分崩的世界梳理出意義。 我們這些活在物質世界,軀體包裹在一層皮膚裡的人,希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7

2014/6/24 上午 10:57:10


038

為何上帝不理我

望神在這個世界與我們接觸是可以理解的。有一次,我在墨西 哥市郊外,參觀了擺放「瓜達路沛聖母」聖龕的紀念館。館方 記載,聖母曾於一五三一年,在瓜達路沛神奇地向一個印第安 人顯現,並且把自己的形像留在他的外套上,這件破爛的衣服 醒目的掛在館內。據說,聖母的眼睛裡還留有那個印第安人的 樣子。觀光客仔細搜尋聖母眼睛的放大照,尋找那個人的微小 身影。還有聖母的耳垂放大照,據說整卷雅歌書寫在上面。那 天,數以千計的朝聖客從兩旁陳列的幻燈片觀看聖母雕像,加 上玻璃牆另一邊有神父主持彌撒,令我們覺得猶如置身在聖 地。 我不知道薩根是否會去參觀「瓜達路沛聖龕」 ,不過他如 果真的去了,我猜得出他有什麼反應:這些玩意兒都是人憑著 自己的喜好想像出來的,是種投射作用,或是心願的完成。我 們巴不得什麼都是可見的,希望把超自然界降為物質世界的層 次。一九九九年,佛羅里達州有一棟玻璃建築物,根據某些人 從某個角度,可以看得見耶穌的相貌。隔天一哩長的車陣擠在 街道,使得交通大亂。血肉之軀的你我,對任何不按照我們的 方式出現的事物,一點耐心也沒有。 杜林(Alan Turing)是開發電腦與人工智慧的先驅。他曾 提出個方案,以回答「電腦會思考嗎?」這個問題。把鍵盤與 螢光幕放在牆的一邊,X(不論是人或機器)在另一邊。問 X 一些問題,然後等待答案出現在螢光幕。就下列主題寫一首十 四行詩。34957 加 70764。你玩西洋棋嗎? (問些西洋棋方面的 問題) 。杜林說,如果提問者從回答看不出 X 是人還是機器,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8

2014/6/24 上午 10:57:10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39

就表示機器能夠思考。杜氏於五○年代寫了這篇論文,當時都 不看好機器。今天,人工智慧的進展神速,電腦甚至可以打敗 世界一流的西洋棋選手。諮詢性軟體能夠與「客戶」長時間對 話。程式優良的機器,一開始會使查詢者不知所措。 神既然是不可見的,人就按照自己的形像重新塑造神。三 冊《與神對話》 (Conversations with God)暢銷書,擁有數百萬 熱心讀者,蔚為一股風潮。作者聲稱是從神「聽寫」來的內 容。我最近遇見一位該書的忠實讀者,問他所相信的神是什麼 樣子。 「神離了我們並不存在,」他說。 「祂是世界一切好的能 力綜合。我們所有人,共同創造了神。」換句話說,神永遠通 不過杜爾仁的實驗。 相形之下,基督徒相信神擁有一切有位格的特質:不可預 期、注重關係、自由、有智慧、有感情,有時合作、有時抗 拒。問題在於,如何使牆另一邊的神回答我們的問題;祂不會 敲鍵盤回覆。科學家說,神不是經驗可證實的。我們必須相信 些什麼—這種本能與飢餓口渴一樣強烈—可是我們不再知 道要相信些什麼。傳統神學對一些人好像唸食譜給飢腸轆轆的 人聽,無異於望梅止渴。

期待的並沒有發生 伍迪 • 艾倫的電影《沉睡者》 (Sleeper)有一幕,伍迪被 低溫冷凍,然後在未來的世紀冰融醒來,用舊照片對兩百年後 的居民解釋他的時代。他評論了尼克森總統與小說家梅勒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39

2014/6/24 上午 10:57:10


040

為何上帝不理我

(Norman Mailer) ,然後看到一張知名佈道家的照片。 「這是葛 理翰,自稱對神有個別的認識。」電影的觀眾因此不免笑起 來,而誰能怪他們?這個觀念確實有點荒唐,然而卻沒有比這 個觀念,更貼切地表達了擺在我們前面的應許。 神是切身的神。基督教神學自希臘哲學的精練世界中錘鍊 而出,但是往往泯沒了這簡單明瞭的真理,使用「一切存有的 基礎」或是「無從避免的推論」這種沒有特性的詞句形容神。* 但是聖經的新舊兩約所描述的神,是影響我們,也受我們影響 的神。詩人說: 「因為耶和華喜愛祂的百姓」 (詩一四九 4) ;先 知則說,神有時為百姓特別破例。 「神就是愛,」使徒約翰說: 「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 (約壹四 16) 。這些說得再 切身不過了。 既然如此,我們與神的個人往來何以如此困難呢?人類在 不同的時代嘗試過敬拜當地的聖徒,覺得他們似乎更平易近 人,不那麼令人驚駭。更正教的改教者與天主教的神祕派,鼓 勵我們不必藉助於中介,與神直接交往。現代福音派則呼籲我 們,要認識神、與祂交談、像愛朋友一樣愛神。聽當今教會唱 的「讚美詩」 ,就像收音機播放的流行情歌一樣,只是把情人 換成神或耶穌。 鼓勵我們與神更親密的福音派傳統,也不免於濫用信仰。 「我求問主應該傳講什麼?祂說:不要講驕傲,要講服事。」

* 哲學家威廉 • 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曾挖苦說:「殉道者會為了一項推論──不論是何等無 從避免──在火焰裡高歌嗎?」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0

2014/6/24 上午 10:57:10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41

「主告訴我:祂想要在這個城市建立一座醫療中心。」 「神正在 悄悄對我說,在座當中有人面臨婚姻破裂的問題。」我知道有 些人說過一模一樣的話,但並不屬實;他們出言草率,意在左 右聽眾。由這種措詞看來,他們好像真的與神發生有聲的對 話,並且造成一種屬靈階級,輕看別人的經歷。 馬爾堤(Martin Marty)是路德宗的牧師,也是受歡迎的 作家。他坦言,「生命裡與神『密切交往』 ,難忘又值得與最親 近的人分享的例子屈指可數,而值得向大眾廣為宣揚的,則一 次也沒有。」 4 他反而講到妻子與絕症漫長搏鬥、被神遺棄的 時光。 布赫納是我極為欽佩的作家,他的寫作天分與信仰的委身 都有值得我借鏡之處。布氏離開小說家的大好前程,就讀神學 院,在長老會按牧,然後又重拾他的主要「講壇」 —寫作。他 在回憶錄裡有段記載,講他在陽光溫煦的一天,躺在草地上, 迫切求待神蹟,想要看見從神來的確切記號。

這樣的一天、這樣的一個地方;我躺在草地上,心裡 懷著狂野的期望。至少於我而言,相信神,有一部分 是相信神蹟能夠發生。由於種種環境因素,那一刻我 強烈感受到,神蹟降臨的時機成熟,我的生命也到了 領受神蹟的地步,更何況這種感知似乎就是神蹟的先 聲。好像有事要出現,一些我能看見或聽見的奇事, 我十分有把握。如今回想起來,我竟然由於自我暗示 的能力,不能使奇事發生。陽光太燦爛、空氣太清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1

2014/6/24 上午 10:57:10


042

為何上帝不理我

朗、內心殘餘的懷疑太尖銳;從蘋果樹根本看不出幽 靈,從黃蜂也聽不見聲音,我所期待的根本就沒有發 生。5

那天他所得到的是颯颯風聲與蘋果枝子的拍擊聲。神說話 了嗎?祂何不使用不容易引起誤解或存疑的字眼呢?至少,對 布赫納來說,神沒有說話。 布赫納五十幾歲的時候,曾在惠敦學院(Wheaton College)教了一學期的課,第一次聽到福音派用語的平易。 「我聽到學生談話,從天氣、電影這些小事情,不經意地聊到 神在他們生活中的作為,讓我大吃一驚。在我的圈子裡,如果 有人這麼說,天花板會塌下來、房屋會著火、大夥兒的眼睛會 翻到後腦勺。」他後來固然欣賞學生的信仰熱誠,一開始還是 覺得他們的神好像是位宇宙「哥兒們」 。 我們難道就像百事可樂的廣告所說,被搧動不能止息的乾 渴嗎?上個禮拜我的教會才在唱「我要更認識祢/我要觸摸祢 /我要見 祢 的面。」 6 我在聖經中從沒有找到觸摸神、見祂面 的應許,至少在今生沒有。 美國當今的基督教信仰以「友愛」的字眼談論神,不過一

在泉水旁,我乾渴至死。 威爾伯(Richard Wilbur)7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2

2014/6/24 上午 10:57:10


2章

在泉水旁乾渴

043

如魯益師在《四種愛》 (The Four Loves)所說,友誼之愛最無 從適切形容受造物與造物主的相遇。那麼,我們如何與看不 見、又不太清楚在哪裡的神,擁有「個人關係」呢?

God

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01-校園-25K-A1478為何上帝不理我-(p1-196)-4校_斯雯.indd 43

2014/6/24 上午 10:57:1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