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渴望--與盧雲一起再思浪子回頭/Home Tonight: Further Reflections on the Parable of the Prodigal Son

Page 1


p1-11.indd 11

目 錄 contents 導讀

/013

前言

/你今晚在家嗎?/017

序幕

/與我一起走進故事裡/023

第一部: 離家與歸家

/037

CHAPTER 1 從孤單到「方舟」 /039 操練 #1 留意「記號」 CHAPTER 2 小兒子 /053 操練 #2 歡慶 CHAPTER 3 從「方舟」到第二次的孤單 操練 #3 取得你的身分定位

第二部: 憎恨的無形放逐

/079

/107

CHAPTER 4 大兒子 /109 操練 #4 愛那些不一樣的人 CHAPTER 5 怨恨的隱遁放逐 /127 操練 #5 與窮人為伍

2017/4/10 下午4:23


p1-11.indd 12

CHAPTER 6 重回感恩家門 /145 操練 #6 在歸家之路擁有家

第三部: 家是接受愛與付出愛 /165 CHAPTER 7 原初的關係 /167 操練 #7 擁有你的內在「靈」命 CHAPTER 8 觸摸與祝福 /179 操練 #8 領受憐恤 CHAPTER 9 無條件的愛 /197 操練 #9 尋求支援 結語

/今夜歸家 /219

附錄

/到冬宮看林布蘭 /223

附註

/235

承蒙引用書目

/243

2017/4/10 下午4:23


導讀

從《浪子回頭》原書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A Story of Homecoming 於一

九九二年出版後,便深受讀者喜愛。這無論是西 方或是東方,原著或是翻譯本,天主教或是更正 教之中,也是如此。故有人說它是繼潘霍華的 《追隨基督》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之後,近 期一本二十世紀最重要和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著 作,也實不為過。

成書經過 盧雲於 一九八 六年 加入「方 舟黎明 之家」 (L’Arche Daybreak)後,便於同年七月二十六日 到訪當年蘇聯的聖彼得堡的「隱士園美術館」 (Hermitage Museum)觀賞林布蘭的名畫〈浪子 回頭〉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盧雲因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13

013 ▎導讀

2017/4/14 下午 03:36:04


著在情感上過於依賴其中一位同事,故於一九八 七年離開加拿大多倫多的「黎明之家」 ,到中部 的溫尼伯巿(Winnipeg)療傷七個月。他在此時 以「浪子回頭」的聖經故事和林布蘭的畫,反思 自己如何像故事中的小兒子和大兒子,老是想在 父神以外,依賴自己的成就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並且立志要以成為故事中無條件去愛的父親為屬 靈目標。這反思的內容,最後刊於一九九二年出 版的《浪子回頭》一書之中。 早在盧雲還未由溫尼伯巿回多倫多的「黎明 之家」之前,和在《浪子回頭》出版三年多之 前,他已經在溫尼伯帶領一群來自世界各地「方 舟群體」的工作人員,以三天時間來默想「浪子 回頭」的聖經故事和林布蘭的畫,好讓他們能夠 從中找到與故事各主角的共鳴,以及可學習之 處。此講座內容被錄音保留下來,並在盧雲逝世 之後,由「盧雲思澤基金會」(Henri Nouwen Legacy Trust)的主管蘇 • 默絲樂(Sue Mosteller)所編輯而成書,並於二○○九年將此

回 家 的 渴 望 ▎014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14

2017/4/14 下午 03:36:04


書出版(亦即《回家的渴望》英文原著:Home Tonight: Further Reflections on the Parable of the Prodigal Son) 。

相似於《浪子回頭》之處 整體而言,《回家的渴望》與《浪子回頭》 在內容上和基本結構上十分相近──講述「浪子 回頭」的聖經故事,和林布蘭繪畫之屬靈意義。 故事都是順著聖經故事中的人物出場次序,由小 兒子離開作為開始,緊接著是大兒子的憤恨,以 及最後是父親無條件的愛作結。盧雲對於每一個 主角,都會先有所剖析,然後以自己為例,以說 明三位人物的掙扎,其實也是他自身和今天每一 個人的寫照。盧雲多次以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矛 盾,來類比小兒子和父親的矛盾。他以自己從荷 蘭遠渡重洋到美國尋找機會和證明自己,來說明 小兒子也就是如此心態。他也看到自己如大兒子 般,憤恨那些不勞而獲的人。小兒子「父親」那 種憐憫的愛,成了盧雲在靈性上追求的目標。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15

015 ▎導讀

2017/4/14 下午 03:36:04


異於《浪子回頭》之處 但不同的是,《浪子回頭》本是盧雲的文 字,故對象是以讀者個人為單位;反之,因著 《回家的渴望》本是對著「方舟群體」的事奉人 員而說,且是一個為期三天的講座,故特別強調 聽眾要以與「群體」共同領受的心情,來聆聽和 實踐「浪子回頭」的信息。也因著同樣原因,盧 雲多以自己在此團體之中事奉的體會,帶出並說 明聖經故事和林布蘭的畫作信息。 除此以外,盧雲在那三天的講座,鼓勵學員 實踐一些古老的屬靈操練:聆聽、日誌、神思, 以及另外的「智慧操練」 ,故在此書中也可以見到 編輯將這些部分納入書內。因此,當讀者閱讀此 書時,不單只對於「浪子回頭」這個聖經故事和 林布蘭的畫能夠有所了解,並且也能夠藉一些靈 性操練,加深了經驗上的體會和領受!於是,此 書無論是作個人閱讀,或是作小組分享,都會有 莫大的幫助,故此筆者極力推薦這本用心之作。 彭順強/ 《盧雲的誠與愛》作者

回 家 的 渴 望 ▎016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16

2017/4/14 下午 03:36:04


前言

你今晚在家嗎?

我們不是在靈性旅程上的凡人,而是在凡 人旅程上的靈性動物。 —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

盧雲於一九八六年剛到「方舟黎明之家」

(L’Arche Daybreak) ,他們請他與幾位心

智障礙者住在一起,其中一位名叫約翰。約翰是 中年人,穩重踏實,在這裡與十個人一起住了很 久。只要他遇見任何人,發出的第一個問題都 是: 「所以,你家在哪裡?」他對周圍每個人的 行動觀察入微,每天都先向住處那一棟的助手還 有整個「方舟群體」的人,探問第二個更為直接 的問題: 「你今晚在家嗎?」即使盧雲的行程忙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17

017 ▎前言

2017/4/14 下午 03:36:04


亂得無以復加,也免不了被問到第二個犀利的問 題,每次他都結結巴巴向約翰解釋,當晚他還是 無法在家吃飯。雖然盧雲來「黎明之家」是為了 尋找一個家,他在第一年其實更需要發現的是 「你家在哪裡?」以及「你今晚在家嗎?」的多 層意義。他需要一位像約翰這樣具有父親形象的 人,持續堅定地提醒他,他正在旅途上—回家 的旅途。 他在「黎明之家」第二年年中,精神崩潰, 不得不離開七個月。他大部分時間一個人在馬尼 托巴省(Manitoba)的溫尼伯市(Winnipeg) , 同時有當地的機構「成長之家」兩位朋友的支 持。在這段期間,我有幸去拜訪他。當他分享心 神恢復的過程,講到他的獨處,以及與林布蘭 (Rembrandt Van Rijn) 〈浪子回頭〉畫作中人物 的反思性「相會」 ,極其感人。 那是赤裸裸、深邃的個人體驗。 在盧雲回到「黎明之家」之前,待在溫尼伯 的記憶猶新,距出版他的經典作品《浪子回頭》

回 家 的 渴 望 ▎018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18

2017/4/14 下午 03:36:05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還有三年,他舉 行了一個為期三天的工作坊,分享了他獨處時, 思索福音書故事與畫作的經歷。雖然間或難以訴 諸言詞,但他還是勇敢嘗試,「找到自己的聲 音」 ,敘述他接受自己為上帝的愛子,可以說是 他就此主題最精彩的論述。他告訴一群來自世界 各地的「方舟群體」的關顧者,他這麼分享有個 心願,就是幫助在座每一個人發現他們的生命與 這則比喻的個人關聯。他督促每一位,就像他當 初獨處時,讓浪子的故事成為自己最私密的一則 故事。

從故事獲得啟迪的妙處是,故事永遠不會 結束,因此啟迪也無須結束。1 —巴默爾(Parker J. Palmer)

盧雲相信他的聽眾有能力超越他的經歷,探 討得出自己對比喻的獨特珍貴看法。他對本書讀 者的信心,甚至從他的墳塚發出,指引我們每一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19

019 ▎前言

2017/4/14 下午 03:36:05


個人,藉著這則聖經比喻,與那位無條件的愛者 有更深更獨特的相遇。 在那次為期三天的工作坊,盧雲每天早上講 一堂,結束後他帶領學員有段靜默時間,練習三 項古老的靈性操練:聆聽(listening) 、寫日誌 (journaling) 、神思(communing) 。這種個人的 靈性鍛鍊,旨在使每個人能親身擁抱、進入這則 故事與畫作。下午的小組時間,大家彼此聆聽、 分享自己的鍛鍊經驗。節目表上還有自由選擇參 加的個人默想與共同敬拜時間。 本書保留這個模式,旨在替各位呈現工作坊 的經驗,得以聽見比起盧雲的所有藉口、恐懼、 抵抗更為動人的那個聲音。 盧雲鼓足勇氣才敢分享他在心靈上的歸家, 同時也隱約知道他的故事具有在他人生命中開花 結果的潛能。當時盧雲並沒有發現一件事,但是 隨著他對這個主題的演講愈見清晰,他意識到自 己漸漸被轉化為所講的那個父親角色—嚮往、 期盼著我們也可以回頭。

回 家 的 渴 望 ▎020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0

2017/4/14 下午 03:36:05


現在,就帶著盧雲的「聲音」引導你,愛與 生命的聖靈點燃你,輪到你親身聆聽約翰發人深 省的問題了: 「你的家在哪裡?」以及「你今晚 在家嗎?」

蘇.默絲樂(Sue Mosteller) 盧雲思澤基金會(Henri Nouwen Legacy Trust) 二○○七年八月

我要盡我所能請求你,對於你心裡一切的 疑難要多多忍耐,要去愛這些問題的本 身,像是愛一間鎖閉了的房屋,或是一本 用別種文字寫成的書。現在你不要去追求 那些你還不能得到的答案,因為你還不能 在生活裡體驗到它們。現在你就在這些問 題裡「生活」吧。或者,不知不覺中,漸 漸會有那遙遠的一天,你生活到了能解答 這些問題的境地。2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1

—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021 ▎前言

2017/4/14 下午 03:36:05


序幕

與我一起走進故事裡

以脆弱敏感的心思閱讀。期待在閱讀中得 到祝福。像清醒的人閱讀,等候情人的人 閱讀。以慎重的態度閱讀。3 —瑪西婭.維德克爾 (Marcia Wiederkehr)

開始我就要鼓勵你,讓聖經的「浪子回

頭」故事沉落於你裡面,從頭腦落入你的

心中,如此故事中每一畫面就鐫刻於你的心靈。 我深信在你裡面有新的東西萌生,與發生在我裡 面的完全不同,是單單屬於你的。單單知道如何 領受這則比喻,確實非常重要。比喻與畫作邀請 你、呼喚你,進入並成為其中的人物。選擇成為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3

023 ▎序幕

2017/4/14 下午 03:36:05


故事的一部分,將會使你發覺你的個人生命旅程 中有什麼新的連結。所以請你讓這則故事逐漸成 為你自己最貼身的故事。 再者,也請你不要單獨、以個人名義進入故 事裡,而是與世界人類大家庭的兄弟姊妹同心齊 集,進入故事裡。我絕非輕率說出這句話,因為 我真心覺得,如果你能夠以舉世眾生的名義進入 故事,會更得心應手。你想要與比喻中的人物共 同參與,不僅對你自己的生命有益處,也對其他 人有益處,因為你的個人生命對身旁或是身外的 人都是個禮物。如今我們知道,特別是藉由科學 研究,你我與宇宙間的萬物萬眾,都有著緊密的 關係。所以,這是對你的邀約,讓你親自看見此 時此地,以眾多兄弟姊妹的「名義」相信:當你 的內心悸動,也能在你的生命所懷抱的那些名字 中產生悸動。 這對你或許是陌生的事,然而我鼓勵你想像 自己先是被家人圍繞,然後是你所愛的人、親 友、熟識、同事,那些在你家附近、教會、文

回 家 的 渴 望 ▎024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4

2017/4/14 下午 03:36:05


化、大陸、世界裡的人所圍繞。或許那些最近的 圈子對你最不容易。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 姊妹之間的自家衝突;那些破碎、失落、溝通困 難的痛苦記憶與感受,還有很多其他或遠或近的 人,也在你的意識裡。有些人活得很好,有些人 則飽受貧窮、疾病、虐待、暴力、孤單、饑荒、 絕望、難民營之苦。將他們全部帶到你四周,承 認你與他們共有的人性,絕對不要只為自己思 考、發言、成長。

當我們為自己的失喪感到痛苦,悲傷的心 就打開我們的眼睛,看見這個世界遠超乎 家人、朋友、同事遭受失喪之痛的小天 地,也是囚犯、難民、愛滋病患、捱餓的 孩子,還有無數人類不斷活在恐懼中的世 界。如此,我們哭泣、痛楚的心與整個受 苦人群的哀吟相連,然後我們的哀嘆就不 止於我們自己了。4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5

—盧雲(Henri J. M. Nouwen)

025 ▎序幕

2017/4/14 下午 03:36:05


當你逐漸對他人敞開,讓你從心中最隱密處 所作的選擇,為那些活著以及那些已故的人活出 來。招聚他們,留在你身邊。你屬於每個其他 人,以及宇宙的每一份子。你的生命像投入水中 的石子,在其四周不住擴展關係的範圍。帶著你 心中的所有人進入這個比喻。呼喚你周遭的人, 與他們感同身受,並且在你跟著我踏入這個故事 的過程,讓你的思緒與他們深深結合。 我在這本書引用聖經,常會採取意譯的方 式,寫出自己在浪子比喻裡面的經歷。如果你了 解我的痛苦與喜樂,也是我的文字萌生之處,你 也能保持一定的距離,說: 「我的生命不一樣, 但是我在故事中的人物與我的故事發現相關的地 方,就像盧雲找到與他相關的地方。」我深信當 你全神貫注於這個聖經故事,除了適用於你的內 容,以及你與充滿創意的聖靈的神聖關係,你會 略過我所寫的其他篇幅。 打從年輕時候,我就被兩個強有力的聲音主 導。第一個聲音說: 「要在世界有所成就,而且

回 家 的 渴 望 ▎026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6

2017/4/14 下午 03:36:05


一定要靠自己打天下。」另一個聲音說: 「你這 輩子不論做什麼,甚至是不甚重要的事,一定要 抓緊耶穌的愛。」我父親比較是第一個聲音,母 親是第二個聲音。兩種聲音都強而有力。 「要留 下名聲,向世界展現你憑自己可以做什麼,而且 什麼也不怕。男子漢大丈夫,要努力到極限。作 個乖老大,好哥哥。一定要做些有意義的事 情。」另一個聲音則說: 「不要失去與耶穌的聯 繫,祂選擇的是謙卑單純的道路。耶穌的生與死 要成為你活著的榜樣。」 我一直陷在掙扎之中,因為一個聲音要我往 上爬,另一個聲音要我向下走,我從來都不確定 如何兩者同時進行。 身為長子,並且出自一個企圖心旺盛的家 庭,我很快就讓往上爬的聲音占上風。一開始我 也確實要向世界展現我做得到,所以我成了一名 「連字號」神父:神父—心理學家。光成為神父 還不夠,我也想要作心理學家。有些人如果不喜 歡神父,至少會喜歡心理學家!於是我開始往高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7

027 ▎序幕

2017/4/14 下午 03:36:05


處爬。從荷蘭到美國,不久到聖母大學(Notre Dame University)教書,然後從那裡轉到耶魯大 學,再從耶魯大學轉到哈佛大學。我的父親說: 「盧雲啊,你表現得很好!」 但另一邊,我的母親則問說: 「沒錯,不過 你有沒有失去與耶穌的連結呢?」

……我涉入水深處, 洪流漫過我。 我因哭泣而疲憊, 如身處沙漠乾渴。 等待你回來之際, 我看不見前路。5 —萳.梅芮爾(Nan C. Merrill)

在這期間,我一直懷著孤單的痛苦以及揮之 不去的被愛需求。我固然喜歡在大學教書,但在 生命中總是渴求親密。我在與母親的關係中多少 感受到這種特別的愛,因為她對我的愛是獨特

回 家 的 渴 望 ▎028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8

2017/4/14 下午 03:36:05


的,關心我的每一動靜,定時與我通信,流露出 實質、豐碩、幾近無條件的愛。一九七八年,我 在耶魯教書的時候,她撒手塵寰,我從內心深處 為著她不在人世而哀慟。她的愛總是安然「扶 持」我,但如今消失了。她的過世對我是雙重失 去,不僅失去她個人,也失去了「家」的完整感 受。她的離世使得我墜入深淵,以至於我八○年 代初在哈佛大學的日子相當不快樂。我在那裡開 始了人生的重要歷程:從孤單走向「方舟」 。 過去一年,我又被帶進另一個更艱辛的歷 程:由「方舟」邁向生命第二次的孤單,而浪子 的比喻一直陪伴著我,重返寬闊的心靈家園。現 在,我單單要與你一同進入這則故事,好讓它成 為一個歷程的入口,讓你尋見生命中許多的珍貴 事物。

……但「熟悉」本身也可能造成問題…… 基督教聖經中的故事,有些人已經聽了一 輩子。聽多了有關的詮釋,我們的頭腦可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29

029 ▎序幕

2017/4/14 下午 03:36:05


能拒絕向新的意義敞開。6 —巴默爾

這則故事有可能成為你生命中最貼身的故 事,對人生當下具有獨特的洞見。我只呈現我的 故事,鼓勵你找到自己的故事,更加認真接受你 與創造你的那位在關係中所展現的性情。故事呼 籲你運用你的頭腦,也運用你的心靈;發揮你的 人生經歷,也發揮你的信念;要沉潛內斂,面對 賦予你安心、醫治、赦免,以及其他重要恩賜的 「臨在」 。 為了要讓你能夠達到這些境地,我會邀請你 在某個階段停下來,投入三種歷史淵遠的靈性操 練:聆聽、寫日誌、神思。每一種「靈性鍛鍊」 都有可能成為你超越我的故事,親自深入體會故 事與畫作。正如鍛鍊身體使四肢靈活,靈性操練 可以托住你脆弱的心,不單單解讀文本,而是讓 文本以最親近、具體的方式對你說話。藉著靈性 操練,你也能讓字詞從頭腦落入你的心中,擁有

回 家 的 渴 望 ▎030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30

2017/4/14 下午 03:36:05


你,活在你裡面,也讓你從學習靈性操練,轉而 與愛的聖靈相遇。規律的靈性鍛鍊使你滿有活力 踏上整全之旅、歸家之旅。 以 下 取 自 路 加 福 音 十 五 章 11 ∼ 3 2 節 的 故 事,完整烘托出我的故事。找個舒適、寧靜的角 落,放下其他心事,帶著信賴邁向靈性操練的探 索之旅。慢慢閱讀、啜飲,讓故事滲入你的骨 髓,從你的頭腦漫流到你的心裡面。

耶穌繼續說: 「某人有兩個兒子。那小兒 子對父親說: 『爸爸,請你現在就把我應 得的產業分給我。』父親就把產業分給兩 個兒子。過幾天,小兒子賣掉了分得的產 業,帶著錢,離家走了。他到了遙遠的地 方,在那裡揮霍無度,過放蕩的生活。 當他花盡了所有的一切,那地方發生 了嚴重饑荒,他就一貧如洗,只好去投靠 當地的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農 場去看豬。他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充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31

031 ▎序幕

2017/4/14 下午 03:36:05


飢;可是,沒有人給他任何東西吃。最 後,他醒悟過來,說: 『我父親那裏有許 多雇工,他們糧食充足有餘,我反倒在這 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回到父親那裡去, 對他說: 『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 你。我再也不配作你的兒子;請把我當作 你的雇工吧!』於是,他動身回父親那裡 去。 他離家還遠,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 愛憐,奔向前去,緊抱著他,不停地親 吻。兒子說: 『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 罪了你;我再也不配作你的兒子。』可是 父親吩咐僕人說: 『趕快拿最好的衣服給 他穿上,拿戒指給他戴上,拿鞋子替他穿 上,把那頭小肥牛牽來,宰了,讓我們設 宴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 而復得的。』於是大家歡宴起來。 那時候,大兒子正在農場。他回來, 離家不遠,聽見音樂和跳舞的聲音。他叫

回 家 的 渴 望 ▎032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32

2017/4/14 下午 03:36:05


一個僕人過來,問他怎麼一回事。僕人回 答: 『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看見他無災 無病地回來,把小肥牛宰了。』大兒子非 常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出來勸他。他 卻對父親說: 『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 隸一樣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 你給過我什麼呢?連一頭小山羊讓我跟朋 友們熱鬧一番都沒有!但是你這個兒子, 他把你的財產都花在娼妓身上,現在回 來,你就為他宰了小肥牛!』 父親對他說: 『孩子啊,你常跟我 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可是 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 我們為他設宴慶祝是應該的。』 」 (路十 五 11∼32,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將你所讀的經文視為神聖的信賴,視為埋著 細小種子的一片沃土,靜待澆灌照料,好能夠在 你裡面成長,並結出果實。在靜默中繼續前行。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33

033 ▎序幕

2017/4/14 下午 03:36:05


聆聽 你已經讀了很長的篇幅,不要覺得內容太 多,只要專注於故事中最令你感動的一個細節。 是誰在發出那個訊息?為什麼對你有意義?單單 留意那些心中的悸動。

那種「安靜時刻」並非如此簡單,需要好 好練習。有很多瑣碎的垃圾、雜物、碎片 需要清除。一點點頭緒都會造成不必要的 分心,而且堆積得如山高。的確,心裡還 是有些有益處的情感與思想,但總是會有 垃圾。所以默想的時候以此為目標:內在 的自我全神貫注於廣大空曠的平原,沒有 礙眼的樹叢遮蔽視線,好讓屬於「上帝」 的,或是屬於「愛」的一些東西進入你 心。7 —伊迪.賀樂孫(Etty Hillesum)

回 家 的 渴 望 ▎034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34

2017/4/14 下午 03:36:05


日誌 看畫中林布蘭的妙筆下的比喻,注意你有什 麼感受。將注意力集中於落在景物上的光線。在 日誌裡記下你對光線所作的一切觀感,亦步亦 趨,記下當你側耳,聽見畫中的光線對你說了些 什麼。特別注意陰影與黑暗的部分,寫下與光線 的對比。搜尋可以表達你生命裡的光明、陰影、 黑暗的字眼。

神思 操練並沒有停止於你的筆尖。所以放手,讓 自己繼續。想像你在愛你過於父母愛子女的那一 位面前,無所懼怕地敘述你的感受與想法,好像 你對最信得過的摯友攤開你的感受與想法。從你 所面對的光明、陰影、黑暗,點出你的感受與信 念。這麼做可能很痛苦,但是要下定決心坦承不 諱,深信自己所說的一切不會遭到論斷,而是慈 愛憐憫的垂聽。靜靜留在那一時刻。 心對心說話。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35

035 ▎序幕

2017/4/14 下午 03:36:05


部名頁.indd 1

第ㄧ部

離家與歸家

2017/4/7 下午5:57


CHAPTER 1

從孤單到「方舟」

苦難是個可怕的老師,然而也常是生命中 精華的開始。苦難與創造力經常相輔相 成。痛苦產生出一股驚人的張力,也在我 們的創造性反應中釋放出來。痛苦可以像 牡蠣中的一粒沙子,最終成為一顆高華的 明珠。8 —大德蘭修女(Teresa of Avila)

在哈佛大學教導來自世界各地的幾百名學

生有關耶穌的課程,自己的心境卻很淒

慘。就在那段時間,我刻意去接觸童年那個對我 訴說耶穌單純之道的堅強聲音。我也懷疑,我這 種宣講福音的方式,是否反而失去了真摯心靈,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39

039 ▎從孤單到「方舟」

2017/4/14 下午 03:36:05


生命也失去了與上帝的連結。哈佛大學是個企圖 心很強的學府,只對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對 權力、力爭上游、政治影響力、經濟有成這些感 興趣。在那裡講論耶穌,一向都不容易,我也感 受到壓力,要採納學校的模式,在那個環境中要 成為更有競爭力、「有所成」的教授。母親的死 亡隔絕了我與她的親愛關係,那讓我覺得孤單, 我的禱告也很冷淡,無法回應那些想要跟我作朋 友的人,周遭也沒有一個可以投身的群體。我知 道我必須要做些什麼,但卻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 而絕望。我開始在禱告中求耶穌指引我,脫離痛 苦的方向。 有天早上,我的小公寓有敲門聲。一位矮小 的婦女站在樓梯間,朝著我笑。「你好!」我 說: 「這麼早來這裡有什麼事呢?」 「嗯,我叫顏瑞絲。」 「我有什麼可以效勞的嗎?」 「嗯,我捎來范尼雲的問候。」 當時,范尼雲對我來說只是個人名。我很佩

回 家 的 渴 望 ▎040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0

2017/4/14 下午 03:36:06


服他所創立,稱之為「方舟」的群體,收容身心 障礙的人,我甚至在自己的某本書裡提到他,但 是從未見過本人。所以我又對顏瑞絲說: 「我有 什麼可以效勞的嗎?」 她還是面帶笑容,說: 「我捎來范尼雲的問 候。」 「非常感激,我心領了。所以,您來這裡究 竟是為著什麼呢?」我問道。 「我捎來范尼雲的問候啊。」 想到眼前忙碌的一天,也希望趕快打發這場 瑣碎的交談,我就說: 「您要我到哪裡演講,或 是帶領工作坊嗎?我有什麼可以效勞的嗎?」她 看著我,問我要不要讓她進來!我站到一邊, 說: 「當然可以,不過我要上課,然後開會,一 直到晚餐才有空。」 她站在客廳轉身對我說: 「可以啊。我在這 裡等你回來,沒問題的。」於是,她進來,我則 離開了大半天。等我傍晚回來的時候,盯著房間 看。桌子鋪了白色的細麻桌布,擺著蠟燭、一瓶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1

041 ▎從孤單到「方舟」

2017/4/14 下午 03:36:06


葡萄酒、精緻的磁器,中間有鮮花,非常漂亮。 我不禁驚叫說: 「這是什麼?」 「哦,我想說跟你吃頓飯。」她輕描淡寫回 答道。 「可是你在哪裡找出這些漂亮的東西?」我 問道。 「你的櫃子裡啊!」她指著碗櫥說: 「你一定 不常看看自己的家!」她用葡萄酒跟蠟燭為我們 兩人準備了如此美妙的晚餐,而且用的都是我自 家的東西! 我替她在學校找到住處,她待了三天。我們 互相拜訪幾次,她也來上我的課,然後就回去 了。她對我最後說的話是: 「請記得,范尼雲問 候你。」 我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語: 「沒事不會找上 門,鐵定有事發生了。」然而,一個月又一個月 過去,沒有什麼事發生,直到有一天電話響起, 彼端是范尼雲的聲音。他說: 「盧雲,我在芝加 哥避靜,突然想到你。你有可能過來加入我們

回 家 的 渴 望 ▎042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2

2017/4/14 下午 03:36:06


嗎?」

生命中無論有什麼事臨到我, 我一定要相信,在某個角落, 在一切混沌與狂亂中, 有著神聖的潛在可能— 在雙手接納這一切時 可能出現奇妙的救贖。9 —愛德溫娜.嘉特莉(Edwina Gateley)

我急忙回答說: 「我今年已經帶領了好幾次 避靜。」 范尼雲回說: 「我不是請你帶領。我跟世界 各地的『方舟』同工一起避靜,我只是想到你或 許會想要來這裡,跟我們一起禱告。我們都在靜 默退省,所以你不用擔心要跟很多人講話。我們 可以見面,也給你休息的機會。」 有什麼重要的事正在發生的那種感覺再次出 現,我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去了芝加哥幾天。五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3

043 ▎從孤單到「方舟」

2017/4/14 下午 03:36:06


十多人參加聚會,但沒有人演講,就只是一起吃 飯、分享、敬拜。除了每天去看范尼雲,與他分 享我在哈佛大學的焦慮,我很享受與世界各地的 「方舟」同工靜默退省。離開前,我覺得自己得 到休息,同時也有新的挑戰,那是由范尼雲談話 間不經意的一句話引起: 「或許我們的人(亦即 住在『方舟』的身心障礙者)能給你一個家。」 那句話觸動我心弦,像是先知的呼召,於是 下次到歐洲的時候,我拜訪了范尼雲,以及他在 巴黎北邊「方舟」的家。我跟身心障礙者在一起 感到輕鬆,在那個群體裡也體驗到平安、篤定。 我發現哈佛大學不是我該留下的地方,所以年底 辭職,到范尼雲在法國車斯里的群體,安息寫 作。「方舟」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群體「黎明之 家」 ,邀我去那裡三年,作他們的牧者,我也答 應了他們的邀請。

藉著點點滴滴的靈思,人生召命使得我們 展現出最健康的本能、最尊貴的渴望……

回 家 的 渴 望 ▎044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4

2017/4/14 下午 03:36:06


在小事或大事,都能留意到靈魂中那縈迴 不止的內在召喚。10 —馬莎.辛妮塔(Marsha Sinetar)

隔年我在「黎明之家」找到了美好的家,完 成了從孤單到「方舟」的第一部分旅程。我也很 意外發現,前面還有路要走。一段漫長的路。 在「方舟」初期,最常用的字是「家」 。 「方 舟」是個家。范尼雲對我說過: 「或許我們的人 能給你一個『家』 」 。 「黎明之家」則說: 「我們的 群體希望你作我們的牧者,我們應該能給你一個 『家』 」 。在競爭激烈的高等學府, 「家」不是個重 要的字。「組織」、「成功」、「財務收益」、「權 力」 ,泯滅了「群體」 、 「親密」 、 「同在」的觀念。 因為我渴望有歸屬與家的感覺,滿懷著實現 夢想的盼望來到「方舟」。然而在起初的三年 間,我逐漸體認到「家」與我的心懷所切望、我 的肉身所渴想的並不一樣,這讓我非常吃驚。我 一直有個錯覺,認為家就是單純享受溫馨、親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5

045 ▎從孤單到「方舟」

2017/4/14 下午 03:36:06


密、愛護的地方,而一開始,確實經歷很多這種 感受。但是在「黎明之家」住得愈久,我愈發體 會到,我可能要放棄家園,才能找到家。與一群 身心障礙者和幫手住在「黎明之家」的時候,我 感到上主邀請我進入我根本沒有準備要活出的生 命境地。 在「黎明之家」愈久,昔日需要人關愛的心 魔重新現形,我又發現自己很難不帶自私與要求 去自在地愛人。我感到自己進入黑暗的隧道,朝 向第二次的孤單邁進,與我過去的生命經歷截然 不同。我沒什麼字眼形容臨到我的狀態,但是浪 子故事可以幫助我向你揭開我的心路歷程對你的 意義與恩賜。

面臨自己生命中的黑暗,若能體認到自己 無能為力,完全放棄自己控制局面的念 頭……真誠面對實況,祈求憐憫,就能開 始痊癒之路。11 —芭芭拉 • 菲安德(Barbara Fiand)

回 家 的 渴 望 ▎046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6

2017/4/14 下午 03:36:06


閱讀這個故事,研究〈浪子回頭〉畫作,使 得我發現自己內心有個需要回心轉意的小兒子, 也有需要回心轉意的兄長。更重要的,我發現我 裡面有個父親,首先要在我裡面彰顯出來,我也 要持有這個身分,然後我才能接納渴望回家的小 兒子與大兒子。因著閱讀這則比喻的體驗,我更 確信有一天,我們將要一起歡慶,不僅歡慶很多 流浪的小兒子回來,也要歡慶很多流浪的大兒子 大女兒,以兄弟姊妹或父母的身分返回自己的真 實定位,與為父亦為母的上帝同桌。比起其他任 何字眼,「家」更能呼喚我在心路歷程上向前邁 進,與「方舟」其他人分享我的生命。 在我從孤單到「方舟」的這趟歷程中,我終 於留意到我的生命,以及指向改變的內在與外在 「事發與事件」。「留意記號」是歷世歷代的睿 智、聖潔的信仰先祖留下來的智慧操練。

聆聽 這些體驗需要在生命的神聖情境中。你要同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7

047 ▎從孤單到「方舟」

2017/4/14 下午 03:36:06


時以心靈與心思來聆聽。 找個安靜的空間,讓自己舒適。看林布蘭的 畫作,然後以隱身客人的身分,輕輕走進畫中世 界。讓自己處於房間最適合作個觀者的地方。閉 上眼睛,敏察於房間裡的各種聲音。你聽到什麼 雜音?你聽到什麼聲音?花時間聆聽由內裡開展 的景象。

日誌 你還在畫作裡。打開札記,寫下你所看到、 所聽到的。要不急不忙。聚精會神,記錄你在畫 作裡面被激發的感受。寫下每一個人物,以及他 們說的話,如何觸動你。寫下你的感受,以及你 要如何回應。

我們每個人裡面都蘊含著極大的能力,在 時間中的每一刻得以體驗無邊無際的愛, 以及深刻的喜樂,這都是我們原可以擁有 的產業。12

回 家 的 渴 望 ▎048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8

2017/4/14 下午 03:36:06


—約翰 • 麥克奎斯頓二世 (John McQuiston II)

神思 到你心中最特別的地方,除了你與上帝,沒 有其他人進得去。向那位塑造你,常與你同在, 甚至到世界末了的那一位,清楚說出你參與浪子 這則比喻的體驗。駐足,聆聽愛的微小聲音。然 後再發言。然後再等待,聆聽。留下,佇足, 安歇吧。 心對心說話。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49

049 ▎從孤單到「方舟」

2017/4/14 下午 03:36:06


z 靈性旅程上的智慧操練 操練 #1 留意「記號」 翹家的浪子餵豬,瀕臨絕望,驚覺他的人生 必須有所改變。想到回家,他燃起些許盼望,但 很快又被羞恥、恐懼、這個簡單動作其實極不可 行的念頭取代。然而他沒什麼選擇了,因此 「家」的念頭依然閃爍著欣奮之情。因為他傾 聽,所以有一天得以忐忑地踏上歸家之路。

不要太快放棄你的孤單, 讓它切割得再深一些, 讓它在你身上醞釀調和, 一如人間或天上的某些元素可以發揮的效 果。 今夜我的心少了些什麼, 致使我的雙眼柔潤, 我的聲音,如許溫文,

回 家 的 渴 望 ▎050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50

2017/4/14 下午 03:36:06


我對神的需要, 絕對清晰無疑。 —沙姆斯•奧德-丁•哈菲茲 (Shams al-Din Hafiz)

在哈佛大學最後幾年,我也已經「知道」在 大學執教只會讓我心死。我禱告,聽取建言,努 力留意內心有什麼指出下一步該如何的變動。第 一次與顏瑞絲接觸,然後與范尼雲,都觸動了我 的心,讓我知道這些會晤並不是偶發的。我聆 聽。雖然搬到「方舟」的念頭令人振奮,但還是 有些抗拒、恐懼、不安,怕自己離開大學教職, 蹣跚進入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人生。 要活得真誠,每個人必須感知自己的「內 裡」 。我們需要意識到滿足、安全、處於正確位 置的感受,也要意識到孤單、幻滅、些許憂鬱的 感受。面對紛亂的人生,我們要做什麼呢?睿智 的導師告訴我們,要格外留意這些時刻,向著 「記號」 、感受、評論、書裡的一行字句、意外的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51

051 ▎從孤單到「方舟」

2017/4/14 下午 03:36:06


相會與事件敞開自己,可以鼓動我們考慮新方 向、重新取得平衡、依然十足地活著。屬靈記號 通常有此四個特點:簡單不複雜、持續不斷、似 乎不可行,而且總是與他人也與自己相關。在你 的心路歷程經歷這些的時候要留意。找出有什麼 機會,或是有什麼困難。不要太快採取行動。禱 告求智慧。尋求他人的建言,並且要等到有外在 的確據肯定你的方向,再採取行動。往新方向移 動之前,給自己時間去相信你自由作出的抉擇。

回 家 的 渴 望 ▎052

校園-A1593-回家的渴望-(P1-256)-6校pr1_廣今.indd 52

2017/4/14 下午 03:36:0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