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場傳統派與修正派的思辨,引你更貼近何謂保羅所說的稱義!
自馬丁路德開啟宗教改革以來,基督徒對於保羅提及「因信稱義」的理解,一直皆是以「人不能靠行為稱義,只能靠上帝的恩典稱義」為主,認為是在處理救恩論的問題。然而,從二十世紀開始,有一群聖經學者對第一世紀的猶太教開始有了嶄新的發現,也興起諸多討論。面對過往我們所詮釋的保羅書信內容,是否需要重新思考與認識,遂而有修正派的誕生,並且開啟一連串相關問題的思辨路程,而對於因信稱義的觀點,他們也認為是否有擴及處理教會論問題的可能。
本書即是由此出發,魏斯特鴻雖較傾向於傳統派的觀點,但他勇於和自己有不同論點的修正派學者對話,而且直擊這項關乎每位基督徒生命核心的真理──「因信稱義」,通篇併陳雙方論述,更以理性辯證的方式說明自己的觀點,可謂為傳統派與修正派之間的對話,劃下新時代的里程碑,也提供我們更充分、全面的平台來思考與探究,何謂保羅所說的稱義。
再思保羅稱義觀--傳統派與修正派的6場對話/Justification Reconsidered: rethinking a pauline theme
魏斯特鴻 (Stephen Westerholm) 著/譚達峰 譯/再思系列/ 192頁/定價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