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 转型路上不平坦 兑现大选诺言也被抨击

Page 1

FREE COPY 免费 周 刊 第 108 期

大马华人 C HINESE W EEKLY

2014年12月6日-2014年12月12日 PP17868/09/2013 (033026) 每 逢 周 六 出 版

www.chineseweekly.com.my

转型路上不平坦 兑现大选诺言 也 被 抨击 世事是复杂的,如何想是非常困难的。而在这 个资讯爆炸的年代,生活在这年代最前端的一群, 都能感受到我们姑且称之为“资讯焦虑症候群”的 病症。为了消除这种焦虑的压力,人们坚持相信他 们所要相信的事和物的倾向越来越强烈,即使他们 所相信的事或物是虚假或是错误的。

2

精 彩 内 容

3

马拉拉的“和平奖”是西方文明的颠覆 思想、种族与宗教三大议题要互相尊 重,不要彼此诋毁,否则世界不能和 平相处。偏是诺贝尔“和平奖”却自 以为是,屡屡在这三大议题上,以救 世主心态,东征西讨,把对手任意挞 伐,这不但不是寻求世界和平,反而 是肆意向对手挑衅,到处开打战场。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4

5

异族通婚标题误植惹祸 网络断章取义莫衷一是

6

7

大马2015年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引领东盟前进的新机遇新挑战

8

9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Address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info@chineseweekly.com.my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编辑部 editorial@chineseweekly.com.my | 发行部 circulation@chineseweekly.com.my | 行政部 admin@chineseweekly.com.my

扫描登入 扫描登入 我 们 的 网 站


专 题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路 型 上不平坦 转

兑现大选诺言 也 被 抨击 在

公共舆论 (Public Opinion) 的研究里,有这么一句 名言:要教民众怎么想,是非常困难的;要民众想 些什么,却相对的容易。这诚然是舆论研究者的感慨,同时 也说明人基本上对保持自己的意见立场是非常坚定的;折中 的方法,就是丢出几个简单的课题,让民众有想的对象。

人们对所相信的事物立场坚定 此外,这句话表露的另一个问题是:世事是复杂的,如何想是 非常困难的。而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生活在这年代最前端的一 群,都能感受到我们姑且称之为“资讯焦虑症候群”的病症。为了 消除这种焦虑的压力,人们坚持相信他们所要相信的事和物的倾向 越来越强烈,即使他们所相信的事或物是虚假或是错误的。 如果某些人提出相反、也比较贴近事实的看法,他们很可能感 觉到自己的“权威”受挑战,觉得颜面受损。相反的,如果有越多 人同意他们的想法与信念,他们会感到自己是在正确的一方。 在民主社会,政治人物,尤其是非执政党的政治人物,都会想 尽方法来破坏执政党所推行的政策,特别是那些涉及复杂的知识( 包括技术、科技、数据等)的政策。

反对党没有提出替代建议 我们说破坏,并不是指他们一定有错,而是要指出即使真的有 错,他们不会提出替代的建议。理由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这些政策 涉及复杂的知识与技术等难题。这样的特色,不是靠三言两语可以 解释清楚的。即使有关方面有能力解释清楚,反对党仍然还是会继 续炒作,让民众继续怀疑政府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继续“掏空 国库”等问题。 以贪污腐败、治理无能、朋党裙带风等等作为否决政府改革议 程的武器,民联三党已经驾轻就熟。 但这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在马哈迪出任首相期间,诸如南北 大道、国油双子塔、吉隆坡国际机场等等,反对党都认为其中涉及 贪污、浪费等“丑闻”。而在民间,尤其是华社的普遍看法,是马 哈迪执政期间贪污非常的严重。 不管是现在的国会反对党或者是过去的反对党,在使用诸如贪 污、裙带风等字眼,都采取同一个策略:不是为了说明,而是为了 混淆视听。最终目标是为了让人民对执政党不满甚者怨恨,因此它 们在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

2

“反对党先生”陈志勤 这当然与马来西亚在丹斯里陈志勤 时代的反对党领袖所展现的为国为民风 范,不可同日而言。“反对党先生”变 成陈志勤的代名词,说明了在他之后的 反对党领袖,都无法望其项背。国会反 对党领袖无法得到敌对党的尊重,看来 是马来西亚国会的悲哀! 可见,反对党的领袖有责任根据事实 提出建议与批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宣 传对执政党做出无的放矢的批评,频繁 使用上述字眼,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可以这么说:我们可以理解反对党批评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在 民主社会是应当做,也是必须做的。甚至不过分的说,那是他们的 职责。毕竟,反对党党籍的代议士,与执政党党籍的议员一样,都 拿纳税人的钱。 所以,选民在期待“两线制”可以让两个政党阵线互相制衡的 同时,还需要用较客观及批判的态度监督两党的表现。可是,从 2008年全国大选以来,我们看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出现了:选民 有更强大的党派倾向,几乎没有任何事件是不可以从党派的立场来 看的。 以贪污腐败、滥权、良善治理等来看的话,民联执政的槟州与 雪州的政府,表现不见得比国阵执政的时候良好。例如,槟州的投 资额从2010年开始下滑,从104亿令吉跌到2013年的17亿令吉,下滑 幅度达82%,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多次否认,过后在森美兰州的一 次演讲里,说“今天不谈数字,谈信心”。 他解释,所谓其信心源于宜家(Ikea)将投放80亿令吉入驻槟 州项目,以及淡马锡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创新局(EDIS)联营的总值 113亿令吉的发展计划。


专 题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谈信心仍然需要数字支撑 问题是:投资者是没有信心在先,才减 少到槟州投资。而上述所谓的资金投放,还 没开花结果,怎么也让算进去呢?投放投资 额事实上就是一个“信心指数”。林冠英宣 称“不谈数字,谈信心”,可是你看他所谓 的“信心”,还是需要数字来支撑的。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要谈信心,更要谈 数字。 还有,在2008年大选过后执政槟州的行动 党,开始还高举能干、公信与透明(CAT)的施 政口号,但现在都不提了。为什么?印证了 一句话:知易行难。而在指敌对党贪污腐败 滥权、朋党裙带风、种族主义等,民联三党 却无法摆脱这些弊病,有的还比国阵更加糟 糕。 可见,要是人民不时时保持警戒,任何 政党执政,都无法避开”权力诱惑”这一 关。美国总统林肯说过:“几乎所有人在逆 境下屹立不倒,但是如果你要检验一个人的 人格,给他权力。” 从民联执政的两个州(槟州与雪州)这 几年,尤其是在2013年全国大选后的所展现 出来的弊病以及有关领导人还试图把责任推 到前朝政府,可真的印证了林肯之言。

马上联想是危险的偏见 可悲的是,纵使事实如此,许多人还是 摆脱不了“想什么”的框框。也因为如此, 当我们听到贪污腐败、朋党裙带风的时候, 马上联想到国阵政府。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偏 见。 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GDP),雪兰 莪、槟州以及吉兰丹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 约37%。雪州的生产值占了总值的约25%。按 一般理解,雪州在国内的经济扮演火车头的 角色,现在由民联执政,难道就突然出现零 贪污、零滥权、零朋党主义了? 如果在过去国阵在大多时候执政州,指 国阵贪污滥权我们可以理解,现在有三个州 是归民联三党所管。因此,把贪污腐败滥权 把这些帽子全推到中央政府,不符合事实。 同样的,民联三党个别执政一个州,但是言 行不一致,侵犯了新闻自由。难道,我们不 应该说他们在拉低我国的新闻自由,也有一 定责任吗?

华人应同时监督 国阵和民联 一句话,一个阵线独大的情势已经过 去,华裔选民应该回过神来,要以同样的标 准来审视民联政府与国阵政府,而不是继续 偏袒民联,对他们所提出的任何课题没有采 取必要的警戒性,跌入他们要你们“想什 么”的陷阱。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最近民联三党加强力度,在汽油补贴、一马发展基金、一马人民援助金的课题上 攻击国阵,就是利用一些上面所提到的抽象字眼,要民众“想什么”的典型表现。 更确切的说,不要想太多。我给你什么,你就想什么。 以汽油价格波动为例。政府宣布,从12月1日气,RON95 汽油与柴油价的补贴,全面取消。人民公正党总秘书兼班丹 区国会议员拉菲兹恫言将召集人民,在12月31日展开示威, 抗议政府取消汽油与柴油补贴。他认为,汽油价格应该由石 油公司决定,而不是政府。公司以盈利为重,如果由汽油公 司决定油价,当然是越高越好,对人民可是大灾难。 他声称,由政府来决定取消汽油与柴油的补贴,意味着 所有从石油与天然气得来的国家财富,全由国阵所夺,不利 人民。他也指纳吉并无意铲除贪污。 对一般民众而言,这句话非常有说服力。同样可悲的,这句话也含有煽动成分。 可是,你只需要简单的逻辑知识与常识,就可以马上指出此话需要更多解释的地方。

汽油补贴占政府开销约12% 第一个问题:国阵可能“夺走”所有汽油与天然气的财富吗?在2012年的财政预 算案里,政府在汽油与柴油的补贴,高达247亿令吉(占政府开销的约12%);在2013 年,补贴为248亿令吉 (占政府开销的11.5%)。如果按照过去的补贴方式,所有人—不 管是富人穷人还是外国人本地人,只要在油站添油,马上享有政府的汽油或柴油补 贴。 对穷人而言,电单车或者马力较小的汽车是主要交通工具。他们享有的汽油补贴 是很少的。相反的,那些较富有者的汽车,一般上较耗油,所得的补贴当然比较高。 这对低收入者不公平。政府作为财富再分配的机构,还需向民众负责,说“夺走”财 富,还是需要证据的,不是信口开河。 第二,何谓“不利人民”?在我国的政治争论里,人民这字眼已经被高度滥用, 成了某些政客愚弄民众的工具。其主要的理由是,“人民”是个高度概括的字眼,一 个国会议员怎能代表各有各的利益考量的全体人民讲话? 第三,取消汽油补贴,与政府不认真铲除贪污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事实的情况 可能刚好相反:减少贪污。例如没有补贴的汽油与柴油,可以预见走私油的活动会大 量减少。

让人民摆脱“补贴思维” 其实,政府选择在世界油价最低的时 候取消汽油补贴,能够减少对民众的冲 击。另外,这也符合了政府把补贴汽油 的钱,转为“一马援助金”发给需要者 的大选承诺。 换句话说,政府兑现大选的承诺, 看来民联三党的某些政治人物并不会给 予赞扬,而是继续批评。可是,在其大 选竞选宣言里,民联三党并没有反对“一马援助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当质 问:如果民联真的执政,会取消一马援助金吗?会恢复汽油与柴油补贴吗? 持平而论,取消汽油补贴是政府经济改革的一大步,不但需要政治意志与勇气, 更需要“择善而固执”。这措施的其中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商家不能再以汽油 涨价作为调高物价(而且是有上没有下)的借口。另外更加长久的就是让人民摆脱“ 补贴思维”—或者我们常听到的拐杖文化。 换言之,民众有必要耐心等待取消汽油补贴带来的长远效应。我们总不能期望政 府的转型计划能成功,但却不愿意承受改革带来的短暂不便或者是面对改革造成的不 确定性。

3


纵目天下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郑赤琰教授

马拉拉的 “和平奖”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院长、

马来西亚政党研究中心主任

是西方文明的颠覆 根

据联合国推行的世界和平守则,思想、种族与 宗教三大议题要互相尊重,不要彼此诋毁,否 则世界不能和平相处。偏是诺贝尔“和平奖”却自以为 是,屡屡在这三大议题上,以救世主心态,东征西讨,把 对手任意挞伐,这不但不是寻求世界和平,反而是肆意向 对手挑衅,到处开打战场。 今届诺贝尔和平奖遴选委员会将马拉拉这位17岁巴基斯坦 姑娘捧得天高,非常高调地把“和平奖”颁给她。这不但不可 能因此而把回教文明和西方文明拉近,反而会严重分裂回教世 界,叫他们更咬牙切齿恨西方入骨,连带把那些愿和西方打交 道的回教温和派打成出卖回教的叛徒。因而把开放与保守同时 陷入内斗的困局。当然,回教世界本身越是自己不和,整个世 界也不可能置身度外独享和平盛世。

用文明征服他人才是野蛮人 这种因西方向回教世界硬行西化文明的过去殖民地征占中 东与非洲的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已印证到任何想用文明去征服 他人的所谓文明人,他们其实是更野蛮的野蛮人。不是吗?过 去西方帝国主义者把所有的回教分布的地方据为帝国的殖民 地,可是花了三两百年的征战,不但丁点儿也体现不到西方文 明高超的地方,反而是证明到人类史上最残酷的种族灭绝战争 (如印第安人的遭遇),空前浩大的贩卖黑奴的掠夺(如非洲 黑人遭遇),当然还有更多的反帝反殖的民族独立战争。这些 都是西方野蛮史的见证!否则,怎么不见到西方殖民地统治过 的地方出现文明的光彩,反而是人被消灭了,地方被抢占了, 资源被掠夺了,民族被分裂了,环境被破坏了,自然生态被灾 劫了!若是真有文明的风范,应该是把殖民地打造成人间乐 土,而不是人间炼狱! 说穿了,马拉拉被“恩赐”所谓“和平奖”,那不是因为 她在教育意义上做了打通西方和回教两种不同教育理念的成 就,她这方面什么工作都没做,有的只是因为她敢挑战回教社 会的妇女教育的传统,敢和“基本教义派”对着干,他们出于 捍卫他们的传统教育,断然向马拉拉痛下杀手。这一下,西方 传媒如获至宝,迅即在她身上大做反传统回教的文宣,马上把 她接去英国受医,痊愈出院后,马拉拉成为妇女教育权利的代 言人,因为她的发言,回教妇女变成了教育的“极权一族”, 全无教育权利。这样的宣传,对她来说,在西方世界就很吃得 开了,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成员见猎心喜,发觉可以在她身上 尽情丑化回教传统,诋毁回教文明至极,不是吗?在全世界把 教育当人权的时代,回教竟然无知到否定其妇女的教育权!

4

回教妇女一贯接受回教教育 但是事实的真相并不如此,回教作为一种宗教,自有其一定的 宗教核心教育观。这种教育观不是拒绝妇女接受教育,而是不能接 受西方的教育模式与其课程内容,被强调的是整套的回教礼仪为主 的教育制度,通过宗教的教化,可兰经的教材深入每个回教成员, 当然也包括妇女,回教妇女的教育不但没被忽视,甚至还被重视为 孩子从幼到大的家庭教师,通过母亲受回教教育洗礼后,下一代的 回教信仰得以巩固。也正是因为回教的妇女在长期殖民地统治下不 接受西化的教育,仍一贯地接受 其回教的教育洗礼,令到回教社 会仍能坚强地抗拒我们中国人所 谓的被“洋化”,也因此使到长 期受西方殖民地统治的回教社会 仍能维持其回教传统与文明而不 被西化。

中国妇女接受家庭伦理教育 正如中国人一样,在西方打开中国门户之前,中国社会的教育 除文字的教育外,还有一套家庭伦理的礼仪教育,前者为做官考试 的敲门砖,即使男丁也不是人人要接受四书五经的文字教育,其他 九成以上的男丁皆没上书塾接受教育,因为女性不当官,更不会去 读四书五经,但传统上,也有书香世家在家庭开课授读书经,女性 也不排除在外,不接受文字教育不等于中国妇女都一片教育空白, 他们接受家庭伦理礼仪道德的文化教育,绝不下于男性,还是最虔 诚的受教者呢!否则中国的礼仪(Ritual)教养不可能根深蒂固成为 世界文明古国。回教的文明也如此,实力也委实不弱,否则不可能 和西方文明抗衡一千四百多年! 马拉拉所处的巴基斯坦社会,正是回教和西化教育争持不下的 地方,打从英殖民地入侵以来已开始了两种文明的战争,马拉拉在 两个文明冲突下,西方将她视为西方文明的急先锋,而她的回教社 会却视他为回教文明的叛徒,为了不让马拉拉成了其他回教妇女走 向西化的带头羊,终于有人硬向她下了杀手。像这种例子在其他回 教国家早已进入了深层的教育战争,像伊朗便是典型的例子,在王 朝变天前,伊朗接受英美的政治保护,开放西方教育,也因此形成 回教传统和西化两股势力的斗争,但到了七十年代末王朝被回教势 力推翻,该国的回教传统教育大行其道,也因此顶住了西化势力的 侵蚀!非洲众多回教国家之所以不被西方势力打垮,正是因此他们 对西化教育有宗教抗体也!


纵目天下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和平奖”将马拉拉的遭遇政治化 诺贝尔“和平奖”那么高调地把马拉拉遇难的事件加以政治 化,对坚守传统的回教文明无疑是一个严厉的挑衅,这不但无助于 回教与基督教两边文明的谅解与互相尊重和平相处,相反这会种下 深沉的仇视。 在当今世界普遍受西方文明影响下,除了科技教育的价值观较 具中性外,其他人文教育早已被西方价值观所渗透,尤其是个人 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西化教育中不断茁壮,中国的有识之士,在 西学东渐到中国时便已感受到中国文明将受到挑战,据陈寅恪所认 识到的王国维,其投湖自尽正是因为有人将中国国力比不上欧美而 对西学处趋之若鹜,视国学为绝路,王自尽以表其对国学精忠,而 陈寅恪自己更逆流而上,致力追随国学,不是他对西学无知,他曾 留学十七年,到过所有欧美强国包括日本留学,但不拿任何一个学 位。回国时以没学位而靠其国学修养任教于清华大学,他的讲学不 但学生受落、连同事也都上堂就教,轰动一时,与胡适相反的,对 于胡适主张中国教育全盘西化,看在陈公眼里却不屑一视。 综观整个二十世纪,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与内乱,像陈寅恪那样

大马华人

周 刊

Chinese Weekly

国学修为的一代人没有办法安定下来好好琢磨如何把中国文明放在 世界来重新定位。新的一代又没有机会去浸润国学,于是国学便沉 寂下来。

中国要从本身文明传统振作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崛起,政治上却又不能全盘西化,要打造 中国人的政治文明,必须要像西方近代文明崛起那样从希腊古文明 取经。中国文明不下于希腊文明,中国要从自己的文明传统从新振 作,不乏文明的智慧,一个国家要在世界立足必须建基于自己的文 明智慧。正如著名德国汉学家傅吾康观察到的实况,他说接受英文 教育想变成英国文明思想的中国人,除了李光耀外,他看不到第二 人。可见想通过西化教育而成为西方人那么强大,是美丽的空想。 由此可见,在东西文明冲突中(亨廷顿的名言),西方人之所 以把马拉拉捧成天高,正是其文明高招,让你学不到西而又荒废了 东,最后变成不东不西,不是东西,也就永远落后于西方文明了。 看到了诺贝尔“和平奖”如此出招,中国的教育界、思想界、 学术界当是好好思索自己文明重新振作的时候了!

马拉拉 • 优素福 • 扎伊,又译为玛拉拉 • 尤苏芙札,女,1997年7月12日出生于巴 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一个普什图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是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 赫图赫瓦省斯瓦特县明戈拉城的一名学生,以争取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闻名。 马拉拉 • 优素福 • 扎伊因致力于斯瓦特地区和平而备受赞誉。虽然塔利班禁止斯瓦 特地区女性接受学校教育,但是马拉拉不仅继续学业,还致函外媒,为巴基斯坦妇女和 儿童争取权益。 马拉拉从2009年起揭露塔利班焚烧女子学校、恐吓当地居民的暴行,受到塔利班 武装憎恨和威胁。马拉拉已经成为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的国际象征性人物。

马拉拉 简介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乘校车回家时遭到枪击,伤势严重,经过治疗,于2013年1月4日出院,并英国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 斯通女子高中。

获 得 多 项 西 方 荣 誉 奖 项

2011年10月,南非圣公会主教德斯蒙德 • 图图授予她国际儿童和平奖,成为首位获此提名的巴基斯坦女性。 2011年12月19日她被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并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 得主。 2013年4月18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名单,时年15岁的少女 马拉拉因致力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和平和女性受教育权入选。 2013年曾获得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是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候选人。 2014年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与凯拉什 • 萨 蒂亚尔斯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马上登入

大马华人

周 刊

C HINES E W EEKLY

专页按

www.facebook .com/ChineseWeekly

随时 浏览 更多 有关 华人 社会 的评 论与 报道 !

扫描登入

赞 5


网络世界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异族通婚标题 误 植 惹 祸

网络

关山渡

断章取义莫衷一是 不

久前,总检察长丹斯里阿都干尼,因为网络媒体 错植新闻标题,使他的言论与原意背道而驰。即 使获得修正勘误,不少社交媒体,依然坚持错误版本,未及 时更新资料,并指责他的“失言”。这样的状况,反映网络 上常见的两种谬误,即“以标题期待内容”,以及“人人争 当意见领袖”,构成网络新闻的二大致命伤。 阿都干尼这次遭遇,网络上有个专门词汇称“躺着也中枪” 。他澄清,自己就是异族通婚的榜样,绝无可能自打嘴巴。 风波回溯到今年11月18日,出版印刷和网络版的本地英文媒 体《马来邮报》,推出一道即时新闻,打着标题说,“总检察长 称,异族通婚危害国民和谐”,引起轩然大波。有关标题,是根 据首段内容打出。

错误新闻有人迅速刊登截图 文章曝光不久,网页管理人觉 察错误,随后撤除,换上修正后的 新版,并加上道歉小启。错误新闻 出现时间短暂,却已足够让网络社 交媒体如面子书和推特引述,引爆 震撼,迅速有人刊登截图,传达阿 都干尼的“惊人言论”,恶评如潮 涌来。连前首相敦马哈迪的女儿玛 丽娜,因为本身家族也有异族通婚 实例,反应颇大。不过,她抱着怀 疑态度,果然经证实为网媒犯错。 阿都干尼54页书面讲词,是配合2014年国家法律大会场合 发表。网媒编辑引述其中一段,讨论孩童抚养权,总检察长感 言:“异族通婚出现问题的案件增加,制造民事法和宗教法新的 冲突,特别是配偶单方面改教,影响未成年孩童的宗教信仰更 改,以及引起监护权纠纷。这样的局面,害到政府和法庭当局, 面对更多种族歧视指控。此外,为许多家庭带来痛苦,这并无夸 大,也是事实。” 原稿说,某些异族通婚闹至不欢而散,但网媒打的标题,说 明全部异族通婚都有问题,显然的大错特错。当然,这新闻出现 的时机也不对,因为国内出现瞩目案件,气氛紧绷。至少两宗当 事人,获得民事法庭庭令,却因为与穆斯林法有所冲突,结果孩 童抚养权和宗教信仰选择,悬而未决,闹成僵局。政府正打算修 改法律,一劳永逸解决争端,但因为涉及宗教压力,颇为棘手。

6

总检察长 丹斯里阿都干尼

惯性从标题推测内容 向来,网民惯性从标题推测内容,期待故事如己愿发展。人 言可畏下,三人成虎、曾参杀人的事例,不断重演。一些网媒, 因为采取收费制度,向非付费读者只展示部分内容,而让人产生 印象,以为标题即代表全部内容,容易误判,受哗众取宠的“精 华”部分所误导。当阅读全文,全体意思甚至与标题大有不同, 那时对受指责的当事人或单位,显然很不公平。 今年9月6日,槟城州5个媒体组织,向州总警长拿督拉欣哈纳 菲呈交备忘录,抗议警方援引《1948年煽动法令》,调查《当今大 马》驻槟助理编辑伦秀英,事关她引述州行政议员彭文宝评论, 指自己受扣留待遇如罪犯。但迄今,她并未被控,《当今大马》 带动的网络舆论,成功制造出另一种印象,证明标题巨大影响舆 论。 以阿都干尼言论错误风波分析,细心观察入微的读者,若详 细阅读整则新闻,其实可意识到标题出错。而一般网民,具备普 通常识,也可知晓,任何身为政府要员者,正式场合发言时,不 可能乖离一般原则;那些不查底细就认为是事实的人,反映他们 肤浅阅读的悲哀! 今年,我国面对的两次马航空难,无论是面子书或推特,不 正确或来源不明的新闻,蛊惑人心,打击蒙难搭客家属以及机组 人员家属的信心,为他们带来更大伤害。更糟糕的是,由于资讯 混淆,连正统的新闻媒体,也受网络假消息所迷惑。 马航MH370的开始阶段,便因为散播谣言者,深谙人们急于 知道搜索结果的心理,似是而非的新闻,一再出现让人心跌到谷 底。

人人争当意见领袖是网络病态 除了标题谬误,“人人争当意见领袖”的现象,也是网 络上一种病态。今年11月初,美国《华尔街日报》公布,一 项学术界网络研究报告分析,网络社交平台常见,有10种令 人“讨厌”行为,其中一类就是“意见领袖”。他们愤世嫉 俗,不满现实,任何课题都没有好评语,幻想自己为正义化 身,为弱势或受欺压者打抱不平。 网络充斥大量数码资讯和数据,可以制造的新闻题材众 多,但不是每个题材都具有新闻价值。传统媒体,通常都有 筛选资讯的机制。


网络世界 但网络时代,移动手机无比方便,几乎人人 都 可 以成为新闻记录员,或是播报员。新闻 形 式,可以是文本档案、图片、视频等,即时让消 息无限远播。可惜的是,任何新闻材料,落在这 些“意见领袖”的手中,都变成负面谩骂的消极 形式。 网络上许多非正式的新闻来源,取代了正统 新 闻 报导,也让网民有发挥机会,他们叙事 报 导,却错误百出,暴露功课未做足。 前一阵子,吉隆坡市中心地陷,消防员用粘 纸测量表层移动,被误会为是用这种方式修补路 面。10月13日,柔佛巴西古当一行人天桥,其遮雨 盖、围栏和广告牌,连成一体遭狂风吹倒,压中 车辆造成5人受伤,网络上充满责骂政府工程如豆 腐渣。

新加坡乌节路也难逃一雨成灾 其实,天灾和人祸悲剧,网民往往无法区 分。例如上述事件,为何附近住宅屋顶,一样遭 殃?难道也与贪污施工有关?逢雨季时期,雨量 骤增,水灾频繁,网民过于热心,纷纷把各地的 水 灾 状况,放上网上分享,还加上评语指责 当 局 , 怪罪排水问题,连首都精明渠道也无辜 挨 骂。其实,即使是新加坡的繁华区乌节路,排水 先进完 善,也难逃一雨成灾! 当然,不否定一些水灾实例,如金马伦的洪 流劫难,因为砍伐山林、河流堵塞酿山体崩塌, 的 确 是人为肇因。若掌握证据,不妨也置放 网 上,不是凭空猜测而已。网民取代报馆摄影员, 或社会新闻组记者的角色,但不具备新闻专业资 格,充其量只证明人在第一现场,并不是可以随 心所欲,嬉笑怒骂,为逞快感,而随意立下任何 主观新闻结论。 前年,有人在视频网站优管(Youtube),上 载一部测试短片,讽刺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短 片中,路过者看到一对青年像似在打架,过后即 通过网络传播,发生种族冲突了!镜头一转,原 来所谓打架惹事者,不过是失散多年同学碰面, 双方回到当年好玩天性,作状摆出搏斗甫士,不 想引起严重误会。 网民预设立场,呈现英雄主义,打着同情弱 势的旗号,却不一定身体力行。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超越司法判决的惩罚 举个例子,凡是网络上出现路霸事件,第一时间都有力图“执法”的网民, 人肉搜索主角个人身份,不尊重隐私下,公诸于世。而所谓的霸凌人物,受到四 面八方暴力语言招呼,形成新的受害者。这种超越司法裁决的惩罚,只有网络才 能办到,属于“网络霸凌”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换个角度,六何分析法(5W1H),为新闻写作应遵守的原则,即 何事 (What)

何人 (Who)

何时 何地 (When) (Where)

为何 (Why)

如何 (How)

其中,网络社交新闻媒介,有摄录机摘取证据,简捷方便,容易办到前四项 要求,即交待事件、人物、时间和地点,但后两项,事件前后始末原因及动态演 变,则不是全部人能掌握得了。 网民关注自已感兴趣的新闻,潜意识中,期望动态新闻有自己预料的结果, 例如犯罪猜测哪位是真凶,胡乱发言的政客会有报应等等,形如诅咒情绪化。可 以预见的,对网络新闻流程,不管是上游到下游,都会起负面影响。如阿都干尼 言论被错误引述,修正过后,也不能改变网络的敌对态度,代表网络的危机还未 解除。 网络新闻,可以不受版面设计与截稿时间限制,内容可以多角度发挥,不仅 照顾广度也有深度。此外,还有一个重大优势,即可以建立链接,标明资料源 头,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公信力。但真正利用这点的网民,除了学术界人士,或是 有报界媒体背景的,其他跟随的并不多见。

网络枪手霸占漫无目的炮轰 网络的乱象,与朝野政治较量不无关系。新闻留言板代表舆论风向仪,聘用 的网络枪手,为争取表现,霸占当成私家辩论室,与敌对者打对台。这样的互动 参与平台,无疑已严重变质,并无实质意义,让网媒留言区乌烟瘴气。网络上为 斗倒对方,漫无目的炮轰,忽略寻找真相,也试图否决他人发言权利,妨碍自由 表达,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这方面,无论是网媒管理人,面子书或部落格主人,都负有管制责任。但往 往是,他们怕得罪忠实支持者,不想轻举妄动。收费网媒更为明显,即使付费顾 客犯规,也不敢剥夺他们的优先发言权。因为这样,新闻留言簿上,都属于单方 面对话,一有不同意见,即被同路人团结一致的攻讦。任何读者,稍无胆量便缺 乏兴趣留话,免得自讨没趣。

媒体对弱势个体造成伤害 媒体对于弱势个体,不是保护反而是陷害,这是有迹可寻的。今年11月, 槟城州妇女醒觉中心,举办一场“儿童隐私与媒体论坛”,对象为平面和网络 媒体。论坛对两者各打五十大板,斥责平面媒体对儿童性侵案,处 理方式偏向商业市场需求。网络则扮演“八卦”角色,将新闻大规 模且广泛地“分享”传播,二度伤害受害人,行为不可宽恕。 今年该组织耗时4月,以国内媒体报导儿童遭性侵案为主题, 抽样调查揭发,部分媒体报导新闻,明显侵犯儿童隐私权,违反 大马保护妇孺法令,也危及职业道德。今年11月中,某名电视台主 编,被控泄露一宗刑事案(还未审讯)未成年少女资料,包括其姓 名和住址。当局不苟同这类罪行,坚决采取行动。可惜的是,网络 若是有同犯,却因为隐蔽性高和匿名性强,容易逍遥法外。 结论是,现今网络世界发展,自生自灭,并没有任何有效的管 治。所以网络舆论,也未建立一套符合社会道德的文化内涵。网络 世界,各类新闻泛滥,放发或传播新闻,多不经慎密思考,到底如 何辨别真伪、明察虚实?还有,发觉任何的新闻错误后,是否纠正 后,可重新导引舆论方向?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解决方案!

7


东盟瞭望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大马2015年

周 刊

锺永有

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纵

观近10年来,东南亚国家同盟(简 称东盟)人民无论在生活幸福感还 是个人信心方面,比起10年前来得好,这可从 近年陆续出台的全球性报告和民意调查,看出 这样一个基本上往积极的方向迈进现象。 当今组成东盟的10个成员国:汶莱、柬埔 寨、印尼、缅甸、寮国(老挝)、马来西亚、 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综合整体发展 情况来观察,确实是往相对乐观的方向前进, 前景相当看好。

引领东盟前进的 新 机遇 新挑战

东盟各国历史充满沧桑 回顾历史,东盟10国都经历了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史、日本二战 侵略史、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博弈和冷战史、东盟成员国之间的 军事对抗史、个别国家的国内政治意识形态对垒、独立斗争运动、 成员国领土主权索讨争议等等,内外环境因素相对复杂和棘手,问 题和争议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彻底解决和化解。 因此,从独立和立国史实来看,相较于世界上其它东西方区域 老牌国家,东盟10国的独立与立国史尚算年轻,而且殖民地色彩相 当浓重,这包括殖民地宗主国传承给前殖民地国家的政府行政体 系,也埋下各国在脱离殖民宗主国独立、建立新政权落实不同政治 体制的现实。 随着中国从1978年起落实“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战略决策之 后,中国的国内建设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造就中国经济起飞,随着 中国与东盟区域国家建立起正常邦交,中国的庞大市场、巨额资 金、高新技术、人才输出,逐步超越日本和美国同盟对东南亚的影 响力,促进东盟10国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发展动力 带动东南亚区域的共同成长,从东南亚近10年的经济强劲发展势头 与全面迈向改革开放,开拓世界市场的中国,息息相关。

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存共荣”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全球地位快速跃升,加上东 南亚区域的地理位置靠近中国,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乘坐民航飞机到中国首都北京,飞行时间只需6个小时, 中国与东南亚区域在经济、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的关系 越来越密切,形成一种共荣共存一体化发展架构。 纵观东南亚区域自1980年开始全面脱离殖民统治而走向独立自

8

主立国之后,加上1991年旧苏联解体,世界“冷战”结束,原本的 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旧苏联传统列强势力,由可 适应世界格局再洗牌的资本自由主义势力-美国所取代。 不过,纵观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于2000年之前的综合国力还 不足以很明显让“世界警察”美国感受到足以与之分庭抗礼,动摇 美国在全球尤其是亚洲太平洋区域的既定利益和地位,而且美国也 经历了于1973年从越南战争狼狈败走的教训,加上美国国民反战情 绪(包括反对参加越南战争)、美国与中国关系保持交好等等,让 美国暂时淡出东南亚区域,和故意忽视针对中国稳健发展影响力的 注意力。 不过,随着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上台之后,有感于未 来世界的新成长动力、战略性资源利益、经济潜能发展机会的重心 点是在亚洲区域,而中国正是亚洲区域的市场大国,从封闭走向开 放的中国,宛如沉睡的巨龙苏醒,综合国力全面上升,加上东南亚 区域与中国在资源和经济上相辅相成,东南亚各国逐渐把中国大陆 当成经济腹地,令奥巴马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感到不安。 于是,奥巴马政府调整前朝总统小布什政府侧重中东区域反恐 和输出美国式人权民主思维的全球战略部署, 把东南亚重新列为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重 点。 我们可从奥巴马在其第一任期(2009 年起)启动“重返东南亚”战略,并在 第二任期(2013年起)推动“东南亚再 平衡”(属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部分布局) ,通过日本、越南、菲律宾形成一个在地 理上的区域“三角锥”(日本在北、越南在 西、菲律宾在东)围堵中国,企图堵截中国在南 海部分争议水域的主权利益。


东盟瞭望

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冷战结束东盟经济蓬勃发展

当前美国重返亚太进行区域围堵中国和平崛 起,想方设法在东南亚寻找可协同配合的新冷战同 盟国的目标非常明显。

自此东盟成员国也就明显地脱离了受英美影响的冷战意识形态影响,东盟 成员国转而积极开展对话,通过协商合作,化解分歧,设法让自己在经贸上迈 向自强之路,也让东南亚正式保持区域政治稳定,为经济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的用意很明确,就是企图促使整个东南亚 区域依赖美国而生存,美国不希望中国崛起成为有 能力平衡美国在全球霸权的新势力,美国企图永远 在全球称霸和在全球各地区(包括东南亚地区)称 霸,让美国政客和既得利益集团享有全球的资源及 利益。

因此,情况十分明显,当前东盟10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乃是得益于1991年起的 冷战结束,世界霸主美国不再把东南亚区域当成其对抗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张 (苏联共产和中国共产政治同盟)的政治代理人,东南亚也就不再卷入西方(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集团势力)的“代理人战争”而无辜牺牲。

因此,美国重返亚太、重回东南亚,以一种新 冷战手段包围和堵截中国和平崛起,并不是出于抗 衡共产主义势力,而是出于大美国利益的私利,就 是“美国新资本自由主义”对全球的侵略和宰制。

美国大事炒作“中国威胁论” 美国政客和利益集团看准东南亚曾经是西方殖 民地,瞄准部分东南亚前殖民地国家对西方殖民宗 主国的“情感依恋”,抓着这个“政治穴道”大 炒“中国威胁论”,企图分化东盟10国之间的团结 合作、东盟与中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架空东盟就等 于让美国势力操控中国大陆南方以下的所有利益和 资源,让东盟10国的命运操控在美国在全球战略利 益布局的股掌里。 汶莱于1984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 柬埔寨于1953年脱离法国殖民统治独立; 印尼于1945年脱离荷兰殖民统治独立; 缅甸于1948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 寮国于1954年脱离法国殖民统治独立; 马来西亚于1963年立国(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 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砂拉越和沙巴同于 1963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参组马来西亚 取得独立); 越南于1975年统一(北越于1954年脱离法国殖 民统治独立); 菲律宾于1946年脱离美国殖民统治独立; 新加坡于1965年立国(于1963年脱离英国殖民 统治,参组马来西亚,后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 亚自成独立国家); 泰国(1949年之前名称暹罗)历史上虽未成为 西方列强殖民地,不过却受英国和法国两股势 力压制,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美国在东 南亚的军事同盟。 为了克服东盟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建立协商 合作机制平台,于1967年在冷战背景(介于1947年 至1991年期间以英国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 与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之间长期的政治抗衡与 军事竞赛)下成立的东盟,自1991年苏联解体,美 国正式成全球政治和经济霸主之后,加上东盟成 员国紧随美国与中国于1979年1月1日(美国总统尼 克森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 系,东盟成员国也分别在美国前后陆续与中国建立 外交关系和解除贸易禁令,建立经贸往来关系。

周 刊

东南亚人民生活在一个天然资源相对丰富、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可 持续发展、人民权益和福利基本获得保障,加上各国年度经济适度增长,赤贫 人口持续递减,富足温饱人口增加等等,在“拉长补短”情况下,东南亚人民 与世界其它社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相比,的确是相当幸运。 东南亚的平稳发展显然需要一个区域稳定、和谐、安全、自主的良好环 境。美国为何能崛起成为世界超级强国?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本土没爆发动 荡和战事,美国的对外战争,都是在其它国家的国土内进行,这样一来,饱受 战乱蹂躏的当事国国民成为“美国代理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很多人都愤怒指责某些国家落实极权统治,导致国民民不聊生、缺乏人 权,并高声赞扬美国攻打所谓的“极权国家”、“贪污滥权国家”。

美国刻意扶植“亲美势力” 而事实上,追根究底当初是美国为了维护本身在当地区域的利益,为了控 制所在国/所在地的天然资源和经济利益,而刻意扶持当地的“亲美势力”, 一旦该亲美势力未来坐大,到了有一天不再以美国为马首是瞻,不再听命于美 国时,美国就借故直接出兵攻打、军事援助、拉拢盟国围殴、渗透并策反不再 听话的“极权国家”,直到把极权领袖赶下台,扶持其他亲美的政治人物当傀 儡政权,恶性循环,受苦受难最大的就是这些受美国政治和利益集团摆布的小 国。 让我们来简单算一算,“哈里发国”(伊斯兰国,ISIL,ISIS)宗教极端势力 在中东崛起,滥杀无辜,欧美国民也遭绑架杀害;再看“基地”伊斯兰极端组 织(al-Qaeda,卡伊达)于2011年9月11日把美国纽约市世贸中心两座大楼,以劫 机手段恐怖袭击撞毁,导致2996人无辜死亡和100亿美元财产损失,纵观诸如此 类的恐怖袭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穿了就是美国当年为了对付旧苏联,扶持中东亲美的极端政治与军事势 力的却造成后者反扑的恶果。 因此,当我们大谈美国在全球发动反恐战,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人权, 我们应该看清美国政客和其全球利益集团的真面目和不为人知的手段。 今天,美国以“再平衡”的政治和军事姿态“重返亚太”、“重返东南 亚”以达到围堵和抗衡中国和平崛起目的,美国是“人”或是“鬼”的角色, 我们应该懂得分辨,以免掉入由美国政客和利益集团同盟所精心设计的“地缘 政治陷阱”。

大马应领导东盟繁荣成长 纵观马来西亚于2015年出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并于2015年和2016年出任联合 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由首相纳吉所领导的马来西亚政府可谓任重道远,引 领东盟成员国恪守《东盟宪章》精神,彼此发挥团结、互信、互助、包容、尊 重,保持东盟中立原则,与邻为善,与世界为善,避免东盟掉入列强博弈的陷 阱而影响到东盟的长治久安、国泰民安的可持续发展、繁荣成长之机会。 马来西亚可善用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和出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 机会,以本身的正确行动来证明“马来西亚,能!”的精神,成为东盟乃至于 世界的模范国,让马来西亚的成就来锻造东盟的持续成长,从而让东盟10国6亿 国民人口,继续在生活上感到越来越幸福。

9


学者论述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从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联想到星马华社办学的意义 诺

贝尔和平奖在所有奖项中最受人瞩目。今年共有278个个人与团体获得提名, 而得奖者是印度籍的萨蒂亚尔斯(Kailash Satyarthi,简称萨氏)与巴基斯坦籍 的马拉拉(Malala Yousafzai,简称马氏)。两者都以维护儿童受教育权利而扬名于世。 我曾担任过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国际消除童工计划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for The Elimination of Child Labour, IPEC)的执行主任。IPEC 为促进儿童教育实施了不少项目,其中有些与萨氏合作。本文除了稍为介绍两个获奖者之 外,也联想到星马(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简称)华社办学与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具有异曲同 工的作用。华社在二十世纪中期为许多儿童提供了上学机会,有效地提高华裔子弟的识字 率,从而避免发生童工的悲剧。华社办学正体现出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精神。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玄机 马氏获奖时芳龄十七,在英国伯明翰念高中。数年前她在失学后 积极反抗阿富汗的极端组织塔利班歧视女童,鼓吹女童平等接受教 育的权利,受到塔利班枪杀,重伤获救不死。这是发生在二十一世 纪初期的事件。萨氏则出生于1954年。他在1980年放弃工程师的工 作,设立拯救童年运动(Save The Childhood Movement)的非政府 组织,维护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反对童工,拐卖儿童与妇女(Human Trafficking),奴役劳工(Bonded Labour)与强制劳工(Forced Labour)等。这是发生于二十世纪末期的事。马氏的勇敢与决心令人 敬佩,她立志长大后投身政治运动,我们衷心祝贺她成功。

萨氏更是以社会运动去捍卫被剥削与被压迫的劳工阶层, 先后也获得不少国家颁奖。在许多国家已经实现6-9年全民普 及教育的时刻,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决定,一方面 马拉拉 反映了他们重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反对童工的鲜明立场, 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是消灭贫穷、促进社会公正以至世界和平的一个重 要措施。国际劳工组织(ILO)认为社会的不公正与贫穷正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原因之 一,ILO也为此目标努力,并且在1969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释儿童受教育权利,童工与贫穷的关系。首先,儿童受教 育的权利与童工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如果小孩上学,成为全日制学生,他们就不可能成 为全职童工。即使他们在课余时从事家庭劳动或其工作领取工资去补助家庭,危害较小。 全职童工除了失学之外,都有可能从事劳动条件非常恶劣与危险的工作(Worst Forms of Child Labour),比方繁重的农活,矿工,色情行业,深海捕鱼,甚至参与战争。这些童 工很可能因此身心受到摧残,成为当今文明世界极为可耻的悲剧。 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入学率与贫穷率基本上成反比。儿童失学比率越高的社会,贫穷人 数比率也越高。有一部份贫穷的家庭,即使在有学校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学校。 一方面他们可能负不起学校什费或学生制服等开销,另一方面他们可能需要孩子的劳动去争 取足够维持生活的收入。因此扶贫政策必须重视儿童入学率及完成学习的指标。 贫穷使儿童不能入学受教育,营养不良,并且从事劳动生产力与收入水平非常低的工 作。一些研究报告也指出,童工在成年后养育的小孩也很有可能成为童工,没有机会脱贫, 从而形成了童工与贫穷的恶性循环圈,代代相传。教育正是打破这个循环圈的唯一途径,给 贫穷学生在将后的工作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促进了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率比较高的国家不 但能减少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的现象,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经济成长。

10

黄玉武博士 作者简介 新加坡南洋大学经济系毕业、英国曼彻斯特大 学与雪菲尔大学深造,获硕士与博士学位。长 期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服务,现已退休。


学者论述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终身为儿童奋斗的萨氏 萨氏在1990年成立了“安 置与教育中心”收容失学儿童 后,开始把反对童工的课题国 际化。他在德国与其他欧洲国 家开始进行宣传活动,鼓励消 费者抵制印度有童工参与 制造的地毯,然后再把 产品扩大到爆竹,烟 花等。1992年萨氏再 把反对童工运动从 印度扩大到巴基斯 坦与尼泊尔。 萨蒂亚尔斯

1993年他组织 一个两千公里的Billan Delhi大游行,唤醒公众重视童 工问题,呼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1994年再组织Bharat Ytra五千公里大游行并开始为地毯等产品贴上社会标 签(Social Label)。1995年他又组织了由加尔加答到 尼泊尔的反童工和拐卖儿童妇女的大游行,并在1996 年将抵制儿童制成品范围扩大到运动商品如鞋子与服 装。1997年萨氏成立第二个“安置与教育中心”,并 在103个国家发动了八万公里游行,估计有七百多万童 工与成人参与,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保卫儿童受 教育的权利。 廿世纪末(1999年)是萨氏运动的转捩点。他发 动了全球游行活动,提倡童工受教育权利。同年ILO 的国际劳工大会通过采纳第182号国际公约,禁止儿童 从事条件恶劣的工作。一些国际组织在2000年参与了 由萨氏召开的圆桌会议,讨论童工与教育议题,促成 全球行动的儿童教育周。随后又在新德里召开童工与 教育的国际会议,进一步推动世界反对童工的运动。 我们从萨氏活动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精明的“活 动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目标群体 (Target Groups) 明确,以儿童为 主,另再展延到拐卖与其他被剥削底层劳动者; ② 萨氏的一些活动都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 他善于利用和平与合法手段组织游行,增强知名 度,坚持不懈,促成正果; ③ 在欧美推动抵制童工参与制造产品运动以影 响国家名誉与出口贸易,对国内政策产生巨大的 压力; ④ 与国际组织结盟去推广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建立伙伴关系,更获得支援。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星马华社办学直接 维护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在殖民地时代的星马儿童,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殖民地政府的教育政策 明确服从宗主国统治与谋利的需要。广大乡村与一部份市区的儿童都没有受教 育的机会。然而华社办学运动也正是在这个教育荒漠中自发展开,从无到有, 遍地开花结果。华社本身并没有放弃他们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自己经济条件 允许下自力更生去实现消灭文盲与贫穷的梦想。迄到今天华社办学的精神仍然 支持着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的正常运行。华社通过常年募捐,义卖,筹措资金去 支持办学。 在此我们必须指出,当年华社办学的条件并不比一些南亚国家“优越”。 不少学校因缺乏资金、设备与教师,只能逐步去办校。更值得我们注意到的是 不少地方并没有道路和公共交通,缺乏水电供应,基建非常落后。一样使我们 感动的是学校的教职员,包括校长、教师和职工都不怕艰苦到乡区执教与工 作,任劳任怨地去促成办学的崇高目标。对于华社来说,也因为有了这个决心 和承诺,成功地提高了华裔子弟的识字率,为许多华裔子弟搭上通往升学与就 业的桥梁。 廿世纪华社办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 ①

自力自发,在没有殖民地政府支持下,因陋就简办校。

② 办学理念具包容性,有教无类,男女儿童平等入学,也接纳非华裔学 生就读,促进多民族间的相互了解。 ③ 在勤俭办学的旗帜下,华裔学生传承了朴素、孝顺、诚信、吃苦耐劳 等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多年培育出来的几十万华校生的确成为星马独立 前后的宝贵人力资源财富。这些华校生的“属性”已成为两个国家发展的 正能量,特别有助于克服经济转型的各种困难。 必须指出当华社决心办学时,整个理念就是那么简单,只要求孩子“学识 字,学做人”。大部份移民家长身受文盲之苦,不愿下一代再由此受累。他们 也希望孩子是好公民,有道德,肯上进。他们的梦想是要脱离穷籍,保存和传 承中华文化,安居乐业。当年的华社大概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些单纯的理念与实 践是那么有成效地避免产生大量童工,并且为下一代突破恶性贫穷圈起了关键 作用。星马建国的前期与初期也正因为有了那么一批华裔公民,为建国与社会 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华社办学充分体现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精神

星马几千个华团主动办学时当然没有想到办校与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联 系,或许也预料不到他们办校促进星马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华社办校的精神与 华校生的属性是宝贵的,华社应该引以为荣。 建国以来星马的普及教育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我们已经不再谈到上学机 会的议题了。儿童教育是权利,男女平等更不是问题。学前教育(3-6岁)已逐渐 成为教育系统的一部份。然而,华社仍然要面对新的挑战。随着功利主义的延 伸,华裔的一些珍贵的传统美德也逐渐消失。文化传承已成为一项令人担心的 课题。星马都是多元社会,东盟更是一个多元地区,我们必须重视培育一代能 促进社会和谐的公民。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的快速进程中,星马的经济结构与 劳动力市场都受到冲击。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变常变的动态世界,应该如何培育 学生的就业力(Employability)、品格与求知力,保证他们毕业后有立足之地,并 且能为社会服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间学校的校长与老师,一位家 长和学生来说,都是一项艰难挑战。 最後我们必须承认尽管在教育与保护儿童的工作取得显著发展,在二十一 世纪初期不少国家仍然还没有实现普及教育,还不能避免高文盲率与大量童工 的产生。更令人遗憾的是,童工与文盲数量最多的地区仍然是在南亚,特别是 印度与巴基斯坦,也就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出生地与成长的地方。或 许这也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2014年颁奖决定的真正动机!

11


他山之石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50 个 改变世界 的 创意

周 刊

高山客 第

3篇

14 为战火疗伤的椅子

18 3D打印房子

在哥伦比亚发 生最惨酷的大屠杀 的地方El Salado, 极需以爱来撫平伤 痕。在哪里,Mr Hosie发扬了一种 结合了吊床和摇 滚椅的家具叫“La hamadora ”。La hamadora的谐音是女人的爱。El Salado 在2000年二 月发生大屠杀,Mr Hosie在拜访了El Salado,发现那边都有吊床和 摇滚椅。因此,产生了结合两者而做成“La hamadora”,Mr Hosie 组织了当地人生产,总统知道了就买了三台。

中国乃是世界上建筑最多房子的国家。上海的盈创公司成功的 设计出用3D印刷技术打印出的小房子,在上海青浦区二十四小时 内就建好一套房子。成本在六千美元以下。随着这门技术的快速发 展,在未来可以舒缓众多人民买不起房子的问题。

15 廉宜的义肢制作 一位瑞士工 程师、一位巴西 学者、一位约旦 的义肢技师,在 一次偶遇中,志 同道和开始了制 作高品质、廉宜 的义肢。采用的 材料是合成材料,在加热时变成有伸缩性时,根据残障人士的肢体 形态把义肢制造出来,需时只三个小时。义肢的取名是SwissLeg。 目前在战乱地区,如苏丹、叙利亚、埃寨俄比亚,已有超过一千 名残障人士得到了SwissLeg而能自由活动。目前全球有3千2百万断 肢人士,80%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只有5%的人享有义肢的便 利。SwissLeg的总裁Paulo Gonclaves说:“走路是人们的基本权利, 任何人都有权利享有行动的便利。”

19 永不损坏的足球 Mr. Tim Johnigen在2006年在苏丹的达富尔看到一群小孩用垃 圾做成的足球玩时,萌发了要制选永不会泄气的足球。在得到 歌星STING的赞助后,他就着手研究不会毁坏的足球叫做“One World Futbol ”,其采用的原料是一种叫Pop Foam的发泡胶。4年 后,“One World Futbol ”已经卖出超过一百万个,行销160个国 家,售价为美金39块5毛。每卖一个,就捐一个给慈善组织,把球 送给需要足球的孩子。

20 保留建筑遗产 黎巴嫩的Michael Halajian天生就有行动及语言障碍,但这不阻止他 成为一个熟练翻新及改造被拆迁旧房子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家私,门 窗等部件。他每天都在Are en Ciel车间上班。雇主是一家公司2B design ,业主是一对法国人夫妇。这家公司专门 从被拆迁的旧房子寻找各种 能 翻新或加工制成新产品的部件。该公司聘请残缺人士,训练他们成 为工匠,一来保存了古旧文化遗产,也为社会上的残缺人士、边缘人 士,创造了工作机会。

21 减少电子时代的代沟 随着电子时代的来 临,办事、人与人的沟通 等都大量靠电脑、手机来 进行。年青一代,生长在 电子时代,应用电子设备 是自然不过的事,但年长 一辈,很多就没和电子时 代接轨,时常感到失落。

8

16 帮残障人士方便的残缺技师 在洪都拉斯,修车 技师 Raul Arturo Flores ,在2002年的车祸中, 注定了终身必须坐在轮 椅上行动。 在尝尽了下半身瘫 痪的不便,Raul Arturo Flores不但没向命运低 头,反而投身于为下半身瘫痪或装义肢的人设计改装车辆的油门和 刹车器的装置,使残障人士照样可以开车。 Raul Arturo Flores 虽然再也站不起来,但他却能每天躺在地上 为残障人士改装车子。

17 人造树发电 Mr. Jerome Michand-Lariviere在2010年时,在公园里突然发现,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虽然没有风,但树叶仍会摆动,当下,他成立 了一家法国公司New Wind,並召集了一组工程师进行研究如何把 这动能转为电能。现在他已研发出以钢铁做树干,塑料片为树叶, 做成人造树。只要有微风,就能推动微型发电机,产生足够让一家 四口用的电力。

12

奥地利的电讯公司A1有鑑于此,发起了qualitatszeit的计划,训练了 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成为电子导师,教育年长者如何运用电脑及上网 等知识。通过这种训练,减少了电子时代的代沟问题。年轻人发觉到 年长者同样能学习运用电脑等设备,虽然进度较慢。而年长者通过学 习,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年轻人所处的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

22 糖尿病小熊 小孩得糖尿病是一件不幸的事,如何教导儿童按时服药及照顾 自己是一大挑战。Mr. Aaron Horowitg有鑑于 此,和同僚制作了儿 童所喜欢的小熊Teddy Bear,加上一套为小熊 治疗糖尿病的器材。小 孩通过替小熊喂药,量 血糖等动作就会懂得如 何照顾自己。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