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COPY 免费 周 刊 第 109 期
大马华人
2014年12月13日-2014年12月19日
C HINESE W EEKLY
PP17868/09/2013 (033026) 每 逢 周 六 出 版
www.chineseweekly.com.my
选举结果完全出乎预料
在台湾看
国民党
惨败 最预想不到的是不但选前倾力以赴的台中市与台北市都输 得惨败,甚至连最有把握的国民党选区的新北市也差点失手, 桃园市与基隆市也双双被民进党攻下,不但在六都市国民党输 了五都,更不堪的是原先在手的十五县市输掉了九个县市,只 剩下六个,刚好是过去国民党与民进党的输赢颠倒。
精 彩 内 容
各族支持政权稳 国阵要靠华裔更要靠友族 除非马来人及其他土著在第 14届大选放弃国阵,国阵才有可 能失去政权。这也就是纳吉的意 思,因此华裔不要一厢情愿或者 误解华裔选票可以决定国阵政权 的命运。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2
4
3
5
台湾选举争取民心 见缝插针网络当道
6
7
沈观仰发挥拓荒精神 为砂拉越政治民主奉献
8
9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Address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info@chineseweekly.com.my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编辑部 editorial@chineseweekly.com.my | 发行部 circulation@chineseweekly.com.my | 行政部 admin@chineseweekly.com.my
扫描登入 扫描登入 我 们 的 网 站
专 题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各族支持政权稳
国阵 要靠华裔 更要靠友族 首
相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纳吉,在11月底举行 的巫统常年大会上总结,回应有关巫统不需 要华人支持的言论时指出,证诸我国历史以及历任首 相,由巫统主导的国阵需要华人以及其他非马来人种 族的支持,才能继续执政。 他说,由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Perikatan)到 后来敦拉萨于1974年成立的国阵(Barisan Nasional),到后来的几位 首相领导的国阵,都获得各族的支持才能继续掌权。 这番谈话,再次证明即使面对华裔选民在第13届大选的拒绝, 纳吉到现在还没放弃争取华裔的支持。 大部分华裔选民会如何解读纳吉的这番谈话,倒是值得注意的 课题。但是我们希望华裔选民不要跌入那些发表“国阵不需要华人 选票”的友族的陷阱,以为华裔选民不需要国阵。 没有华裔选民支持的国阵,可能失去政权—前提是巫统同时也 失去马来人以及其他土著(主要在东马砂、沙两州)、印裔选民的 支持。所谓失去支持,就是得不到这些族群超过50%的选票。在第 13届全国大选,巫裔及其他土著、印裔选民有超过50%(其中马来 人的支持率达65%左右)是支持国阵的,但却有超过86%的华裔选 民支持民联三党。
马来人等土著不支持国阵才会失政权 所以,除非马来人及其他土著在第14届大选放弃国阵,国阵才 有可能失去政权。 这也就是纳吉的意思,因此华裔不要一厢情愿或者误解华裔选 票可以决定国阵政权的命运。 得不到华裔选民支持的国阵,缺少的是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色 彩。这是纳吉领导的国阵政府所面对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民联三 党如果执政的时候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正如《大马华人周刊》曾经谈到的,民联三党在第13届全国大 选过后,“排排坐,吃果果”—三个政党分别主导一个州的政权。 人民公正党掌政雪州,民主行动党执政槟州,而吉兰丹由伊斯兰
2
党主导,大家“各自为政”,因此没有机会与舞台共同商讨全国问 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涉及宗教与马来人的宪法地位的问题。
民联执政也必须保持马来人地位 民联三党即使还没有执政中央,但在宗教课题上的严重分歧已 经不是什么秘密;而在马来人及马来统治者宪法地位的问题,三党 也无意检讨。民联即使执政,还是会在有关课题上保持现状。 换句话说,即使“改朝换代”,民联三党在这些决定国家根本 的课题上的表现会不会比国阵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我们的根据,除了上述提到的民联三党的态度,还有另外一个 非常关键的就是国阵成立与民联成立和合作的历史背景有差异。我 们至少可以这么认为,从我国独立前就开始合作的三大政党—巫 统、马华以及国大党,还是国阵里的主干;在第13届大选过后,情 况有些改变。例如,砂拉越的土著保守党,摇身一变成为国阵里的 第二大党。 即使如此,纳吉领导的国阵,没有根据赤裸裸的权力政治,把 表现一塌糊涂的马华排除在国阵之外,尝试邀请获得华裔全力支持 的民主行动党加入国阵。巫统历任主席,都认为马华是代表华裔社 会的。 当年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有意取代联盟里的马华,但是 当时的巫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还讲情意,说马华即使只剩下5名国 会议员,巫统还是会选择与马华合组政府,而不是人民行动党。 我们现在的情况,当然与李光耀在马来西亚的时代不一样,可 是,巫统主席还是秉承了这精神。民主行动党面对的困境,与人民 行动党面对的困境不可同日而语。 要知道,民主行动党获得华裔的大力支持,最主要的原因是该 党成功在华裔社会里,把巫统塑造为“压迫华裔”的政党的负面形 象。国阵里的马华,是“当家不当权”,完全听巫统的使唤。因 此,行动党如果成为国阵的一分子,肯定要为巫统“消毒”,要为 加入国阵自圆其说。这是火箭支持者无法接受的(至于那些“选党 不选人”的另当别论)。
专 题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谁敢担保行动党不“背叛”华裔? 许多华裔会有信心的说:行动党绝对 不会那么做。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政治 是可能的艺术”这句话。谁敢保证行动党 不会“背叛”华裔选民? 假设安华不再领导民联,行动党也得 对执政中央这件事死了心;另外,林吉祥 百年之后或者从政坛上退下(可能是人在 江湖,身不由己),行动党因为没有具魅 力的“精神领袖”继承,肯定会走下坡。 民联没有国阵争取独立的那段历史, 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袍泽情感,如果利益 冲突,分手并不是很大的问题。行动党与 伊斯兰党以前合作过,但是分手了;这一 次合作能够维持多久,是个问号。伊斯兰 党也曾是国阵成立初期的成员党,过后还 是与巫统“道不同不相为谋”。 反观联盟/国阵,成立了超过60年,但 三个创始政党仍然还在内,还分享政权。 所以,纳吉说国阵需要各族的支持,是从 历史以及种族之间的感情,甚至是国家的 稳定与发展作为出发点,没有意气用事的 痕迹。 也因为这样,巫统党内的保守分子对 纳吉的“开明”也颇有微词。所以,国阵 若真的失去政权,原因主要还不在于贪污 腐败、朋党裙带风,而是巫统在保护马来 人的权益方面做得不够。
因此华裔选民 若认为不需要国 阵,那作为一个群 体,华裔失去的肯 定会更多。因为即 使是国阵失去了政 权,马来西亚的政 权仍然由马来人主 导。而华裔的政治势力,就会消退。同 时,华裔现在还强大的经济势力,会受到 影响。
吉(国阵)还是害怕失去华裔的支持;因 为国阵的害怕,华裔更应该继续反对国 阵。但正如上面所说的:华裔将因此失去 更多。
华裔要更多的政治权力
保护伊斯兰教及其他宗教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政治在这 几年来之所以会出现所谓华人的“政治醒 觉”,在于华裔在经济上有稳固的势力 后,朝争取更多政治权力挺进;与此同 时,在政治权力之外,更多马来人要掌控 经济。
也因为有这样的错觉,华裔还可能对 纳吉在巫统大会开幕词上宣布不废除及加 强1948年除煽动法令断章取义,跟着“纳 吉不落实大选承诺”的思路看问题。
但相对而言,华人对获得更大的政治 权力(“改朝换代”之类的字眼,是毫不 掩饰的)的欲望,恰好与在巫统捞不到好 处的失意分子一拍即合,让不少华人感觉 到马来友族与华人都是要换中央政府,还 以为换了政府,马来人的政治权力就会下 放(也就是华裔会受到更公平的对待)。 这是一种错觉。不少华人还活在这种 错觉中,还可能让自己感觉良好,认为纳
安华 五十步笑百步 可是,安华没有退出政坛。其中 一个荒谬的理由是:他赢得多数选民 票,应该由他当首相,国阵是靠欺骗 取胜的。作为一个政党联盟的领军人 物,安华说退不退,早已经失去道德 制高点,批评纳吉食言,是五十步笑 百步。 公平来说,废除煽动法令只是国 阵竞选宣言的其中一部分,与安华的 承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一个是个人 的领导责任,另外一个是政府要做的 事。相对而言,安华没有执政,需要 履行的承诺是他本身去留的问题。他 可以拍拍屁股告别政坛,但纳吉不曾 说如果大选成绩不如上届就引咎辞职 的话。 况且,纳吉领导的政府落实了不 少承诺,例如继续发一马援助金、废 除内安法令、紧急法令等等。纳吉也 因为履行了这些承诺,受到党内外人 士的批评。例如,在废除内安法令方 面,批评者一般并没有好话说,反而 认为国阵做得不够,纳吉没有诚意 等。
其实,纳 吉作为一国政 府的首脑,还是 要考虑到废除煽 动法令对国家各民 族、国家体制等带来 的负面的影响。可以这 么说,纳吉是在听取民 意后做出不废除煽动法令的决定。在 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与会的巫统代 表以如雷的掌声回应。换言之,大选 的承诺,还需要根据演变做出调整。 另外还可争议的,是选民支持或 不支持某个政党,并不是以大选的竞 选宣言为唯一根据。 如果选民是靠政党的宣言清单做 决定的话,那么支持民联的选民,我 们可以说是反对废除煽动法令,那绝 大部分华裔选民也是支持保留煽动法 令的。我们也可以说,支持国阵的都 支持废除煽动法令。以此类推,民联 的支持者都是反对废除煽动法令的, 国阵的支持者都是支持废除煽动法令 的。这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纳吉在巫统大会上宣布这项决定的时 候,指出是为了保护伊斯兰教与其他宗 教,以及对付那些主张砂拉越及沙巴脱离 马来西亚的人士。 指纳吉不履行大选承诺的其中一个 人,就是国会反对党领袖拿督斯里安华。 大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还记得安华 在第13届大选前不只一次承诺,如果他无 法带领民联入主布城,就要退出政坛去教 书。
选民投票
各取所需 但是,选民要怎么投票,是各 取所需。执意要废除煽动法令的人,可能因为政 治需要或者党派立场,甚至是那些所谓的”开明 派“而成为喧哗的少数。 如果他们反对煽动法令的立场是可信的话, 他们至少首先应该是国阵支持者。他们至少应该 告诉世人,他们是因为支持国阵要废除煽动法令 而支持国阵的。这样听起来才会理直气壮! 纳吉宣布不废除煽动法令,主要是考虑到巫 统党内对马来人的地位象征—伊斯兰教、马来统 治者以及马来种族近来一再受到挑衅,由此引发 不少穆斯林的不安而做出的反应。至于这做法会 为巫统党员带来什么样的反应,我们拭目以待。 纳吉在巫统大会上一方面说国阵要各族支持 才能保住政权,一方面宣布保留煽动法令,都是 根据政治现实做出的判断。人民当中有反对者, 也有赞成者,是平常事也!
3
纵目天下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选举结果完全出乎预料
大马华人
周 刊
最新政党执政版图
在台湾看 国民党 郑赤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院长、 马来西亚政党研究中心主任
惨败
赴
马英九
台湾考察这次2014年“九合一”的县市长、县市议 员、区长与里长的选举,从高雄、台南、台中、到台北 重大竞争选区,主要参选的政党竞选总部,涉及彼此的攻防政纲 都进行了解,学界、传媒界以及民调专业者也都请教过,所得到印 象,与选举出来的结果,可以说完全出乎常规的预测,开票出来的 结果是国民党败得完全出乎预料之外。
台中市与台北市反对派大胜 最预想不到的是不但选前倾力以赴的台中市与台北市都输得惨 败(反对派在台中取得57%选票,台北也57%!),甚至连最有把 握的国民党选区的新北市也差点失手,桃园市与基隆市也双双被民 进党攻下,像新北市的朱立伦对游锡堃,前者是国民党明日总统的 大材,后者是民进党的“旧轮胎”,朱被视为“躺着都可以选赢” ,但开票过程的前半段,游一直领先二、三万票,最后朱只以二万 多票胜出,叫国民党捏了一把冷汗,叫朱选后很不开心。不但在六 都市国民党输了五都,更不堪的是原先在手的十五县市输掉了九个 县市,只剩下六个,刚好是过去国民党与民进党的输赢颠倒。 过去被视为“南绿北蓝”的政党地盘被绿直捣北区。自民进党 在南部崛起后,国民党曾倾力以赴,想重返南部,都告失败,过去 陈水扁曾夺下台北市,苏贞昌曾赢过两届台北县长选举,国民党曾 再抢回这两市县,以为从此可以蓝绿各据北南,不料绿竟重返北 部,蓝的北部据点显得不稳定,绿的南部像高雄与台南两市一旦落 入陈菊与廖清德手中,竟一直在选举中成为票王。 不但如此,像金门、澎湖、台中、嘉义等一向是国民党的稳胜 地盘,不是被民进党抢走,便是被无党籍者夺去!由此可见国民党 这次完全连它自己也想象不到的惨败,也发生了,有媒体形容说是 像当年在大陆的惨败。
国民党打“政绩牌”不管用 上述的选情结果,民调曾预测蓝会输,但输得这么惨败,却没 民调预警过,连最后内部民调也安慰国民党说台北市与台中市会从 输面的十多二十个百分点,扳回到反胜一到三个百分点。选举讲求 打政纲好坏,像高雄的杨秋兴以过去自己在高雄县当县长的政绩去 对比陈菊当高雄市长的政绩,直指陈菊每年将市财政陷入高债危 机,一年160多亿新台币,再过三年高雄便会像美国城市底特律那
4
国民党 民进党 无党籍
样宣告破产,因此杨讥笑陈自许的外号“花妈”为“花钱的妈妈” ,而不是花一样花园城市妈妈! 同样,台中市的胡志强也大打政绩牌,直指他自己在过去十多 年为台中市发展创下丰功伟绩的成绩,还说接下四年来会有更大的 建树,列出来的计划,也确是世界级的水平,胡挑战对手林佳龙, 说他拿不出大计,只会靠骂。如此打政纲政绩牌,在一般选举是很 正规也管用,但是在台湾今次大选,却都告无效,台北市、新北市 与桃园市,国民党都可说政绩亮丽,但被对手骂到一文不值,选民 也都认同骂声!这是很不正常的选举现象!
“两岸关系牌”选民不为所动 除民调与政纲都告落空外,国民党也打两岸关系牌,例如在台 北市连胜文的选前最后一晚造势大会,出席助阵的人群,不算空 前,也确是倾力之作,其中现场感受到气氛是不但要救国民党,同 时也在救两岸关系,只有国民党政权不倒,台独便能阻挡,否则国 民党倒台,两岸关系发展不但会倒退,肯定还会因台独高调而陷两 岸关系于高危中。但是选前打经济牌、打和平牌、打发展牌,都离 不开两岸关系的发展总则,可是选民今次的表现却显然置之脑后。 又有一种说法说是由“太阳花运动”与台北市当选人柯文哲所 掀发起来的公民运动发挥了今次令国民党致命性 惨败的政治效果。可是印证其他选区,全都是民 进党推出的候选人,而且所打的攻防选战与传统 政党政治策略无大分别,即使是柯文哲的文宣倾 力宣扬公民权利要自外于政党政治,公民组织要 与政党切割,柯本人与支持他的非政府组织可 说全程主导着柯的选举,但是柯胜选的成绩 并没特别,和陈菊与赖清德相比,也不如, 与台中市的林佳龙相比,两人都得57%选 票。可见公民社会力量之说,未免夸大。 柯文哲
纵目天下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国民党本身断送江山 总之,与其说是公民组织力量,民进党的政纲与政绩,成为今 次国民党最大的败因,不如说是国民党自己才是断送江山的关键。 这说法可从多方面观察到:
第一,马英九成为今次“票房毒药” 这个说法在开票的第一时间已在全台朝野两边选民热议 着,选前马曾全台跑透透,到各个选区造势拉票,尤其是告急 的台北市与台中市,马连番亲自去抬举,结果这两选区惨败, 其他也如此,可见他的政治光环已告褪尽。这次国民党惨败, 要不是归咎于马,说不过去的是为什么六都市失去五都,这些 重大城市的执政业绩大可比美高雄与台南,为什么国民党候选 人全败下阵来,连政治明星级的朱立伦也只惨胜。选前连蓝营 的基本选民也风传要投反对派来“教训马英九”,可见这民意 风传,并非虚传。也正是蓝营选民投反对票或不投票,才会有 这种选举结果,原本蓝绿选票已很接近,一旦蓝营走失,中间 选民加入反对,便出现一面倒的崩盤。
第二,国民党的分裂也是今次的致命伤 自马英九和王金平竞争党大位的主席选举开始交恶而令到 行政首长与立法院长严重不咬弦,导致行政重大政策举步维 艰。国民党在立法院的议员听王为主,国民党的行政却以马为 主,而马的政府派位却又以他为中心,令到党在行政与立法之 争被架空,因而更出现所有党元老除了吴伯雄两边押注外,其 他元老,几乎全部被边缘化,他们在党内都有一定的势力,像 连战便伺机反击,这次让其子连胜文出选台北市长,一开始便 碰上马及其人马阻难,迫使连战也奋起推子上阵,因为党不同 心,令到连胜文民调从头到尾都落后于柯文哲十多二十个百分 比。最后一晚虽然表演“一家亲的党大佬和好”的戏码,但党 的支持者还是心知肚明。
至于马失前蹄的重大原因,主要的民意反映有多种,例如 处理“太阳花学运”错误百出,令到亲者痛仇者快,危机中 还因怒而开除立法院长王金平,被王告上法庭,无功而退, 反而让王听由立法院被学生给占领二十多天。马重大政策全卡 在立法院,有的还被学生迫退重新审查,像两岸服贸案被卡, 过去通过的还要一一检查过。如此窘境,令到蓝的支持者看不 下去,反对党拍手称快,所有这些立法院与行政院和马英九过 不去的事,都在过去马执政六年不断发生,重大立案多在立法 院卡住,“太阳花事件”就在今年较早前发生,印象强烈而新 鲜,可说马英九民怨的重大肇因!又例如马自称清廉到不沾 锅,但其重用的近身政要都有人犯贪案入狱,而且还以清廉去 切割国民党的地方势力,斥之为不健康的官商勾结。这些都是 马不与人为善的结果。
马上 登入
大马华人
周 刊
C HINES E W EEKLY
国民党过去第一次失掉政权给陈水扁,今次又再打败,都 是受党分裂所累。马英九决定辞去过国民党主席职位,以对国 民党败选负责。在未来两年内,国民党新任党主席要使党恢复 团结、重振雄风,获得党员与选民支持并不容易。看来2016总 统与立法院选举,国民党是双输局面,无从乐观!
专页 按
www.facebook.com/ChineseWeekly
随时 浏览 更多
扫描登入
赞
有关华人社会的评论与报道! 5
网络世界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关山渡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台湾选举争取民心 见缝插针 网络当道 台北新市长柯文哲
台
湾“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甫结束并产生出 乎意料之外的结果。执政的国民党团队,受到政治 海啸冲击,溃不成军。主张台独自主、分裂社群的民进党, 则大有斩获。无党籍的第三势力,异军突起,成功突破资源 局限当选。这次政治版图重新划分,令人眼界大开,也让我 们清楚认识,未来的网络和选举,是一对无法分割的连体 婴。 为何国民党选战失利?自然有多个方面、多重原因,网络上冒 现不少分析评论,读者可自行判读,并心里有数。无可否认,国民 党整支队伍士气低落,选举策略和手法笨拙僵化、平淡无奇,尤其 无法掌握网络舆情,以及难以化解不利课题,严重影响该党的表 现,受到许多选民的唾弃。
网络只是政治理念载具 当然,若说网络催生新的台湾政治局面,也不完全正确。到 底,网络只是政治理念载具,以及一种有效的互联沟通方式,国民 党也认识到这一点。台湾地方选举,网络介入层面高,双方势均力 敌,并不形成悬殊局面。然而,选民一票,主宰最后的胜利者。 政治绝对是无法离开现实环境的,只凭网络虚拟耕耘,难以确 保获得支持。这一次,蓝营有内讧内斗,重大课题处理无能、拒绝 聆听民意等因素,败选不能全归咎网络。 网络的存在,对选民大有好处,可直接接触各参选单位,分析 他们的竞选理念,再做出最后决定,让哪个候选人当选。所以,网 络具有辅助作用,并不是绝对的因素,不可迷信网络的神奇作用。 这一切,是不是我国的网战情况缩影?也不尽然相同,但如果 有一天,我国有如台湾高度网络渗透率,或是发明新的科技,让人 人可随时随地上网,那么台湾的选战模式,必然会上演。
我国政治比台湾政治复杂得多 对我国而言,执政者是不必过度担心,到底我国的政治复杂得 多,还有种族、文化、宗教等隔阂,左右大局。而传统组织战、乡 村地区的文宣战、街头握手拜票的活动,一时还难以消失。 台湾参选的蓝绿阵营,当然洞悉选民的要求,以及各地方的独 特情况,而且还交给专人处理网战。然而,掌握民间舆情,显然是 在野的绿营,占尽优势。除了很早就涉足网络,还有大量网络人才 助选。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左右“首投族”,或不满现实的年轻 一代,倒戈相向。相反的,国民党有历史包袱,除了中老年者有强 烈的情义结,该党不容易让网络的年轻一族,产生共鸣感。 网络让选民觉得有新鲜感,有不同的感受。但我们应该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政治主张,如果过去并未有先 例,其真正实用性,有待时间来考验。譬如台北新市长柯文哲,建
6
议让各界参与遴选,产生新的市政府各局局长,以及顾问团成员。 这样的行政创新模式,是否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宜期望过 高,否则失望也会越大。 利用谷歌搜索台湾选举字眼,可以找到超过810,000条目,网络 上热潮久久不退却。从大众心理学角度分析,民进党深得民心,总 得票率有47.55%,远超国民党的40.70%。全岛的的22个县市中,民 进党共狂扫13席,还攻破许多蓝营传统票仓。就如上面所说的,虽 然不是完全因为网络,却因为网络,催生了这种可能性。
快餐式知识库大打毒针 早在今年“318反服贸”事件,反执政党的势力,已显示网络 的不凡一面。有人散播懒人包(一种快餐式的知识库),对两岸协 商的服贸协议,大打毒针,影响不少民众立场。而台湾当局后知后 觉,花了大笔宣传解说费,徒劳无功,暴露丧失话语权的尴尬。 尽管亡羊补牢,委托大学专人,强化分析解读数据能力,作施政参 考,但为时已晚。
民进党网络成功秘诀在那里? 2008年无法抵挡马英九效应后,绿营痛定思痛,学习美国 总统奥巴马,运用社交网站打胜仗的榜样,全面发展网军,组 织完善,并具有致命针对性。网络社交平台如面子书、“批踢 踢”(PTT)、LINE等,成绿色天下,奠定日后成功基础。 新闻报导说,他 们有“选战网络种子 营队”,教候选人运 用网络营销;也成 立“网络游击队”, 征求各方文宣人才和 创意点子。此外,耕 耘“噗浪”(Plurk,类似推特的社交互动应用软体),连主席 蔡英文也得从底层学起!
网络世界
“噗浪”是什么玩 意?噗浪活动客称“噗 浪客”,浏览讯息意 谓“追浪”,参与的朋 友叫“噗友”。展示所 有讯息的时间轴,就像 一条“河道”,人人可 冲浪。关机退场,有雅 称“上岸”。政治人物 在此抒发心情、评论时 政,发文告回应媒体报道,肯定能够牵动许多人的 心坎,感性意味十足。
“噗浪”成变相斗人气在线游戏 “噗浪”摇身成台湾网络界火红微博,特点除 了一般的快速传递短讯(每则不超过140字),让 繁忙的现代人掌握最新消息。她的特别功能,容许 越早注册专有名词的,掌握全部使用权。而讯息越 多,互动越强,卡玛值(Karma)越高,变相成比 斗人气的在线游戏,一扫严肃气氛,自然有不少年 少拥护者。 绿营甚至抢先注册“国民党”名号,让她长期归零 卡玛,意图羞辱奚落。网络就是这样子,没有所谓的君 子协定、友谊比试,只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也 不管肮脏与否。绿色网络军团恶搞抹黑、冒名嫁祸,属 于个中能手,国民党候选人尤其是连胜文,受害最深。 有个实例,连胜文拜票活动品尝地瓜,网络却扭曲为, 他吃一口即随手丢弃,反映其“权贵哥儿”性格,这种 造谣手段严重破坏其形象。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绿营不参选对柯文哲有利无弊 台北市市长选举一对一大战,有绿色影子的台大医生柯文哲,脱颖而 出,获得的80万余张选票,甚至打破马英九的纪录。绿营的存有默契不参 选,显然对他有利无弊。柯氏拙于辞令,演说平常无奇,言行中总带有几分 知识分子傲气,他能够起家,靠的就是网络宣传长期建立的势力。 其宣传手法别出心裁,坚持公开所有信息,也绝不插旗帜、不跑宣传 车、不走传统造访选民路线。网络上,柯文哲有公民力量黄袍加身,有地方 公民团体开路。这样的做法,也只有在高教育素质、经济稳固的台北中产阶 层,获得青睐,捧他当上市长。 网络耀眼的亮点,就是他落实官网API。这是一种涉及电脑专业知识的 俗语,即应用编程接口介入(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让其他人 使用开发平台。当然,美其名是共同分享资源,但也可能引入心怀不轨者, 盗取政府档案中,个人资料或落实某些议程,这可要特别注意。 国民党的连胜文,除了传统的扫街拜票造势晚会,其实也非常注重网络 战役。但网络的形象包装,党品牌行销手法、制作短片宣扬政见观点等,显 然的输了一股热诚。当年马英九在出任台北市长,打造“无线台北”,建立 网络普及的城市,无疑中为丢失市长一职,埋下伏笔。但别忘了,网络可载 舟也可覆舟,若是新市长表现欠佳,还是有可能在下届被拉下马的。 台湾选举,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尽管网络还是有抹黑冒充、诽谤中 伤等不择手段。但整体投票算票,全程和平进行,没有大规模的不愉快事 件,也没有人质疑选举规则欠公正,或将败选归咎制度不公。这些,值得香 港“占中”的参与者参考,他们为了要在一夜之间实现理想大于实际的“真 普选”,不惜破坏法治精神,危害社会安宁,实在无法相比。
这类网络描黑行为,无法受到有效制止。要知道, 有些网民只接收单方面的网络讯息,自然对伪造消息信 以为真,失去评估实际情况的能力。这些,与我国的 选举政治,被偏离正道的“红豆兵”网络暴民或网络枪 手,弄得乌烟瘴气的手法,如同一辙。因为兵不厌诈, 又不必担当责任,雇佣的网军乐此不疲。何况,网络的 隐匿性,使得追踪造谣源头不易,食髓知味的更多了。
谷歌将网络深入政治 除了参选的各方,网络商业服务巨擘谷歌,也积极 将网络深入政治。早在2014年的9月15日,推出“谷歌 政治与选举”网站,打出三个主轴,即“政治与选举” 、“市民发声”和“选情趋势”专区,让台湾选民以一 站方式,全面了解选举过程。最大的特点,引入谷歌指 数,令人耳目一新。 这个指数,利用网络统计科技,将抽象的政治观 念,以及候选人参与程度,具体化地表达出来。其测 量标准为,24小时内,候选人于谷歌搜寻,以及优管 (YouTube)的搜寻数量,以及谷歌+(一个社交应用工 具)被讨论的次数,计算成可视参考指数,也比较前一 天的起落幅度。 谷歌指数高企,人气急升下,很容易获得领先地 位,这也鼓励他们积极利用网络,以便化成支持选票。 网络上做民调最为容易,但也不一定准确,因为其中还 有许多未知因素,或是动态变化,干扰最后结果。如新 北市市长选举,蓝营朱立伦原本民调遥遥领先,开票出 来却是险胜,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还有一个论点,网络真的扶持第三势力?
对和平统一不是好消息 台湾选举过于注重地方课题,忽略务实、维系台海两岸关系,容许民 进党继续撕裂社群、伤害融洽气氛,对和平统一不是好消息。 网络上有心人散播谣言,指“大陆提供廉价机票让台商回台投票”, 打击国民党威望,成票房毒药。这样得来的胜利,是否会让民进党人冲昏 头脑?为后年的总统选举,制造更大的问题?我们无法保持乐观。 网络上拉票,有令人担心的趋向。虽然可以吸引年轻世代,但没有为 他们灌输历史定位,学习台湾独有的“社会契约”,反而力图断绝两岸关 系渊源,挑起台海对峙紧张,这违反塑造全球化大环境,也等于锁国自 重,无法创造共赢经济。可惜的是,为胜选却不愿意教育台湾选民,这类 自私的政客比比皆是。 无论如何,这次期中选举失利,如暮鼓晨钟,被多数人投不信任票, 国民党步履蹒跚,下一步不好走。总统马英九,当前责任是儘快提出改革 方案,回应人民诉求,证明他强调的不会迴避责任承诺。还有重要的是, 配合网络的日新月异,执政党有必要加快转型步伐了!
7
本周人物
锺永有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沈观仰
发挥拓荒精神 为 砂拉越 政治民主奉献 生兢兢 业业, 孜孜不 倦地奉 献于砂 拉越政 治 民主改 革与教 育启蒙 运动拓 荒的学 者派政 坛 巨人沈观仰(1948-2004),于2014年11月27日与世 长辞,享年66岁。
一
沈观仰的逝世,的确让东马砂拉越,乃至于西马半 岛许许多多敬重他的华人和土著同胞支持者、朝野 政坛人士、教育界友好感到惋惜、难过。 一些新 闻媒体 以政坛 强人来 形 容沈观仰,不过,对笔者来 说,沈老其实早已自我超 越到了政坛巨人境界。
若论砂拉越民主政治拓荒者和公民运动教育和奠基者劳心劳 力之贡献,沈老两次扮演了这个重要角色:
(1)第一次是于1978年,民主行动党从西马半岛东 渡到东马砂拉越落地生根,沈老是第一批参加该党的年 轻人。
1948年诞生于砂拉越州首府古晋的沈老,毕业自加拿大马尼 托巴大学,并获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满腔热血的留洋知识青年沈老于1978年返回家乡古晋,就参 加也刚好于1978年成立的砂拉越民主行动党(简称砂行动党)。
为建立美好社会努力不懈 巨人是有其一定高度,这包括政治道德、信念、精神、涵 养、厚道、毅力、魄力、勇气、睿智、学识、理想、以身作则等 方方面面,并愿意倾毕生精力择善固执,始终如一地坚持为国 家、社会打造良好施政体系,从而为全体人民建立一个美好、理 想的人文关怀、改善社会环境目标而努力不懈。 还有,沈老也是一位关心砂拉越贫穷弱势土著群体的民权运 动家,他为维护砂拉越偏僻乡村村民权益而积极建言。 因此,他不断在国会殿堂进谏,也同时在大众论坛演说、在 著作和文章发声,不断地向当权者施压,把砂拉越难为人知的政 治阴暗面,在太阳底下摊开来曝光,以期对当权者形成社会舆论 压力,同时争取城市民众对乡村遭压迫广大村民的理解、同情和 支持。 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缅怀故友表示:“砂州行动党在1978 年创立时,沈观仰是第一批入党的年轻砂州之子。” 沈老打从1978年开始参加砂拉越民主行动党,在艰苦环境成 为首批党开荒牛。
亲力亲为走进荒郊野外 沈老打从参政开始不仅关注砂拉越城镇区民主政治运动拓 展,也亲力亲为地走进位于荒郊野外的砂拉越伊班族群土著社区 长屋,一步一脚印默默耕耘成为砂拉越乡村的民主政治运动垦荒 者和奠基者。
8
沈观仰淡出政坛后曾经撰文忆述自己的参政往事:“当时, 我已经是加拿大永久居民,并且取得奖学金修读哲学。我决定放 弃我在加拿大的前途,回到我热爱的故乡发展我的政治事业。”
1982年当选国会议员一炮而红 沈老在参加草创的砂行动党后,经过一番努力,于1982年国 会选举,成功为砂行动党攻下古晋国会议席,一炮而红,并蝉联 该国会议席长达3届,一直到1995年为止。沈老不仅为砂行动党奠 下立足砂拉越的桥头堡,他也成为砂行动党第一位国会议员。 1982年全国国会选举,也恰巧是马来西亚前首相敦马哈迪( 他也是巫统前主席兼国阵前主席)上任之后的第一场全国大选, 而沈老就在这一年参加“老马”(敦马哈迪昵称)所主导的全国 大选,与政治对手国阵进行政治竞选较量获胜,第一次以砂行动 党古晋区国会议员身份到国会殿堂里议政,为砂拉越人民喉舌, 成为一个非常闪亮,无论是砂拉越或全国皆无人不晓的学者派政 治人物。 拥有深厚学术功底的沈老,在当上古晋区国会议员之后就发 挥学者精神所长,敢怒敢言,不仅以学术作为其针砭时弊的问 政基础,也以学术作为其从事砂拉越民主政治公民教育发扬的养 分,活动脚步也从古晋市区跨进偏僻乡村长屋社区,以知难而进 的苦行者毅力,在砂拉越乡野地区进行政治民主教育、弱势群体 维权醒觉运动拓荒工作。 沈老不仅在政治上能言善道,言之有物,而且还是一个擅长
周 刊
本周人物
写作的文人,又愿意积极地从事关于 哲学理念与政治民主人权教育工作, 平民代议士没架子,俯首甘为孺子 牛,能文能武,不仅为自己奠下党内 立足基础,也开拓了各族人民愿意选 择支持他政治斗争的认同感。
15年的“沈观仰现象” 于是,1980年代到1995年约15 年期间,砂拉越掀起了所谓的“沈 观仰现象”,沈观仰之名响当当, 从砂拉越红透到西马半岛,也擦红 砂行动党这块“红火箭”招牌,“ 红火箭标志”,尤其深入城市区华 社民心,也为砂行动党打下于往后 赢取砂拉越更多城市华人区国会议 席和州议席之根基。 他在这期间曾出任砂行动党主席 职、大马行动党副主席职。 另一方面,由于沈老为人君子, 豪爽厚道,不干某些政客乐此不疲的 旁门左道行为,也就是从政者秉持正 道。也由于他这种秉持为人处事之正 道,结交了许许多多的新闻界朋友、 旧雨新知,还能与不同政见、不同阵 营的政治同道结交朋友,彼此还能以 技巧性协作方式,为砂拉越人民争取 权益、拨款等等,传为佳话。 沈老在政坛上锋芒毕露,表现杰 出进而擦亮砂行动党招牌原是好事一 桩。然而,沈老却也难免面对政党政 治上所谓“功高震主”挑战,行动党 内开始出现一股“不爽”他的势力, 这也是从政者难为和无奈之处,即是 党有党内政治,或“办公室政治”。
华教议题发酵 沈观仰败北 1995年国会大选,沈老第4次出 征古晋区国会议席却败北,这次败北 主因乃华教议题发酵。回顾时任首相 马哈迪当时批准兴建古晋中华小学第 六校(六小),而拟议中的六小是砂 拉越州自独立参组马来西亚以来第一 所增建之华小,古晋市华裔选民被迫 必须在“要一所新华小”或“要一个 沈观仰”之间做一个抉择,而且沈老 的对手砂人联党候选人宋瑞源也具亲 和形象。结果宋瑞源胜出。 之后,沈老辞去砂行动党主席职 并淡出政坛,移居吉隆坡转而从事民 间活动和社会政治教育启蒙工作,在 新闻媒体平台撰写专栏立言,以另外 一种方式继续服务社会和启迪民智, 而没了沈老的砂行动党也曾一度陷入 低潮并浮现內哄。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2)第二次是于1999年人民公正党诞生,并计划东渡砂拉越,此时此刻,沈 老就于1999年申请成为人民公正党的一名普通党员,并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各种族 政治工作者,在幕后积极奔走,默默耕耘筹组人民公正党砂拉越联合委员会,砂人 民公正党宣告在砂拉越诞生,沈老不仅是推手,也是拓荒者。
成为砂人民公正党推手 沈老把当年身在砂行动党时期还未 完成的砂拉越政治民主改革及维护砂拉 越弱势人民群体的崇高理想和使命,寄望 于砂人民公正党这个多元民族政党平台上。 与此同时,沈老也协助创办著名的砂拉 越社区部落格《解放犀鸟》(Hornbill Unleashed) ,通过网际网络平台积极为砂拉越弱势土著群体诤言无 惧,倡导跨族群交流,建立互助关怀共识和理解。
针对当今砂拉越出现土著在朝,华人 在野的政治发展趋势,以及华社在大马政 治革新发展道路上的处境,民主政治定义 等,沈老曾经通过新闻媒体一针见血发表 过其精辟见解、肺腑之言可作为参考:
认为“土著在朝、华人在野” 不健全 (一)若将全体华人带进反对党,可是执 政的却是土著的话,那是不健全现象。 (二)砂人民公正党、砂行动党将来的日 子,应努力涉足砂拉越乡区,以便更能说 服华人继续给予支持。 开拓原住民乡区的工作很艰苦,他曾 尝试过,可是不很成功。否则,华人总是 支持你(反对党),结果你(反对党)却 永远是“万年反对党”,长久下来人民心 理也会厌倦,此感触华人深受,他个人感 触也是如此,所以真的要努力再向前踏出 一步。 (三)大马政党文化尚属幼稚,党内民主 不成熟,全部政党,在野党也一样,遴选 候选人缺乏制度,长老式文化导致许多问 题。 (四)安华为大马马来政治之第三块大板 块,他虽然在乡区难斗当权者体系,不 过,安华可扮演吸引城市中庞大马来中下 层阶级角色,以促进马来社会内部进一步 分化,这对促进未来社会迈向多元化和民 主发展有利。 (五)民主的哲理是建基于“不信任”, 即基于对政治人物之不信任,因此,大 马每5年举行一次普选,把做得不好者淘 汰,基于此,若有人不信任安华也是应该 的,最好不要太相信每位部长和所有政治 人物,这包括沈观仰在内。
从沈老以上一番言论,他在离开砂行 动党之后参加人民公正党,很明显是要建 立一个放眼于积极促进大马多元民族团 结、和谐、理解、共识、包容、开明、互 助、互敬,良好施政的理想和思维基础 上,并有信心马来西亚可以在这方面达到 成功。 且说沈老当年身在砂行动党拼搏时, 政治民主改革问政魅力吸引了两个年轻小 伙子成为徒弟,一个是黄锦河律师,一位 是施志豪律师,共组成一支师徒三人行 的“铁三角”伙伴团 队。
黄锦河
黄锦河于2006年中 选为浮罗岸区州立法议 员(也是砂人民公正党 主席),施志豪也于 2011年中选巴都林当区 州立法议员。
培养政治接班人 而今施志豪也是砂 人民公正党副主席,与 现任砂人民公正党主席 巴鲁比安律师的团队携 手合作,是砂拉越赫赫 有名的民权律师团队。 集合学者、政治活 施志豪 动家、公民教育启蒙 运动推广者、专栏作家(曾出版《追求透 明》1995、《野地里的政治独白》等著作) 、演说家、民权运动家于一身的沈老,所 肩负的全是人民重任和使命感,而非所谓 个人荣耀光环,因此,笔者认为沈老具备 了该有的巨人精神及特质。 在马来西亚政治界,在整个政治民主 运动斗争过程漫漫长河中,值得大家敬重 和肯定贡献者有很多,沈观仰肯定是其中 之一人。
9
学者论述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美国弗格森镇
警察 枪杀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黄玉武博士 作者简介 新加坡南洋大学经 济系毕业、英国曼 彻斯特大学与雪菲 尔大学深造,获硕 士与博士学位。长 期在联合国国际劳 工组织服务,现已 退休。
非裔青年事件的反思 2
014年8月9日在美国密苏里州(Missouri)圣路易县的弗 格森镇,一位白人警察威尔逊(Wilson)射杀了18岁的非 裔人青年迈克尔 • 布朗(Michael Brown)。布朗被枪击6次,其 中二次击中头部。过后弗格森发生一系列抗议活动,并且发生抢 劫商店事件。美国其他城市如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也因此事 件发生游行抗议,指责警察滥用权力,杀害无辜。
示威波及 美国100多个城市 事件发生后圣路易斯警方 出动现代化的防雷装甲车, 更以机枪指向示威人群,使小 镇犹如战场。8月14日奥巴马 总统发表讲话,呼吁对此事 件进行公开与公正的调查, 随后又派遣司法部长雷尔德 (Holder)访问弗格森,安 排联邦调查局(FBI)进行调 查。8月16日密苏里州州长尼 逊(Nixon)宣布弗格森镇进 入紧急状态,实行宵禁,并且 决定派遣国民警卫队到该镇维 持秩序。整个事件在死者下葬 后暂时告一段落,并且将事件 交给大陪审团去处理。 11月18日尼逊州长宣布全 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备即将宣 布的大陪审团讨论结果可能导 致的社会动乱。11月24日警员 威尔逊被大陪审团判无罪,不 被提控。布朗家庭与律师认为 裁决不公平。奥巴马总统要求 尊重大陪审团的决定,并且承 诺联邦调查局会继续调查。过 后弗格森镇又发生示威,抢劫 商店与烧毁车辆。学校因此停 课,多人被捕,弗格森镇更是 满目疮夷。随后的抗议活动更 是波及美国100多个城市,甚 至到了英国与加拿大。
10
• 弗格森镇约有2万1千人,白人占人口的百 分比由1980年的85%降到2010年的29%, 非裔人占人口比率在相应年份由14%增加到 69%。当地警员有90%是白人,6名市议员 中仅有1名非裔。
与法治的国家。美国的联邦法律更明文禁止在 职场、学校与社交场所发生种族歧视的行为。 奥巴马当选为总统以及其他非裔当了州长、市 长、部长,总可以证明美国政治体制具有任人 唯贤和种族平等的务实精神。然而上面的一系 列统计与弗格森事件又如何解释?那些反映美 国体制的普世价值是否只是“政治神话”?或 者这一系列数据与事件只是在说明,在一个现 代化社会,要达到种族平等就是那么复杂与艰 难?实现社会公正的梦想就是需要那么长的时 间和不懈的努力?
• 2013年该镇警察路站所逮捕的嫌犯93%是 非裔,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美国其他同类型城 市。
美国社会的病症: 正在恶化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白人警察杀死非裔每周两宗 在反思弗格森事件前,我们应该要了解一 些有关的背景材料。
• 2012年美国的监狱囚犯中白人占35%(白 人占总人口的比率是78%),但非裔却占囚 犯人口比率的38%(非裔占总人口比率只有 13%)。 • 2012年非裔平均收入是美元$33,000,远 比白人的$57,000低。 • 在2007-2012年期间,非裔青年的失业率 比白人高出一倍。 • 据FBI统计,在2005-2012年间,地方警察 为“正当防卫或阻止暴力”每年打死约400 人。白人警察杀死非裔的频率为每周两次, 每年约96宗。 • 美国是一个可以自由拥有枪械的国家,全 国约有两亿多枪支。 我们不能够从以上数据中就简单的下了结 论,认为美国是一个种族不平等的国家,而非 裔受到白人的压迫,缺乏司法保障等等。许多 美国人一向认为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
根据(OECD)2011年的统计,美国是发达 国家中所得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美国的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0.477,比欧洲17 个OECD成员国平均的0.30系数高许多。在美国 社会里,我们的确看到的是一般非裔美国人收 入较差,贫穷人口和失业比例较高,受教育与 技术水平较低。当弗格森事件发生时,密苏里 州圣路易大学历史系教授Dowden-White就直接 指出这是一群生活于贫穷线下,学校教育与成 绩及经济合作发展机构相对较差的群体。 近几十年的全球化与技术创新进程并没有 给美国非裔族群带来什么显著的好处。受高等 教育与拥有技术和知识者是全球化进程的受益 者,而一部份非技术的工作很快被发展中国家 的低工资工人取代。低层劳工工资更难增长。 工作世界也发生了变化。一部份稳定的工作已 被短期合同工所取代,工会会员密度也因此下 降,从而削减了工会通过集体商议(Collective Bargaining)去改善劳动条件的力量。因此一些 发达国家的许多低层劳动阶层在全球化过程中 逐渐被边缘化。
学者论述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比率下降 更令人担心的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趋势。工资占国民收 入的比率逐渐在下降,大型资本集团的长期收益比中小型较高;大 学学费不断提高,使家庭收入水平一般的学生没有能力负担。类似 情况也发生于学前教育。出生于低层收入家庭的儿童在起跑线开始 时已经“输”了。我们也看到了“世袭”资本主义的形成,也是我 们所说的“富二代”。单靠才干与工作表现不一定就能出人头地。 社会流动率因此开始下滑。 低下层家庭出身的青少年向上流动的困难增加,机会减少,社 会的公正性开始受到质疑,人心烦躁。最不幸的是一个贫穷的劳动 阶层(Working Poor)正在形成而且具有增长的趋势。他们受教育 水平不高,就业力弱,工作也不稳定,甚至有一部分在生活上需要 依靠福利补贴。他们感到被歧视,无奈而没有出路。在遇到他们认 为不公正待遇事件时,一触即发的反抗运动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 种现象也不限于美国。任何一个社会,不公正发展到一般群众“不 能容忍”的时候,各种形式的反抗活动必然会“应运而生”。
民主制度不能改善穷人生活 很少人会不同意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奥巴马当选为总统并没 有得到近半数人的支持。奥巴马当选后也的确为美国非裔低层群众 做了不少事。粮票、长期失业救济金等都有利于美国弱势群体,包 括非裔。美国非裔精英也积极参加政治,包括民主与共和两大政 党。在处理弗格森事件中,一些非裔人士人也呼吁示威者冷静,应 该通过投票的民主程序去解决不平等的问题。 关键问题是民主制度是否能有效地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公正? 在每人一票与中下层收入的选民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假 定当选的许多议员与部长都会积极地为大部份选民谋求福利。然而
共 识 与 偏 见
在美国没有人会去怀疑非裔公民对 国家的忠诚。在政坛,政府机构,企业 界,教育界,军队,文化表演,体育等 领域,都有非裔的参与。非裔在体育与 文化方面的成绩更加显著。一般美国人 也会为非裔运动员的成绩感到骄傲。美 国的白人对非裔网球女冠军威廉斯的高 收入与美国非裔对微软盖茨的成就都持 有正面的态度,承认“能者多得”。从 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必须承认美国人不 分种族都分享共同的价值观。但是我们
弗格森事件将会持续发酵。美国社 会的不同阶层与不同种族将不可能也不 会全部都接受大陪审团的判决。然而当 一个社会经常发生有关种族不平等与冲 突,正好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确有“病” ,必须接受“治疗”。美国社会应该要有 自己处理这个“社会综合病症”的治疗方 案。其他社会也是一样要找出适合他们的 策略。因此对于美国人民与社会来说他们 还是有选择的。他们可以编制出一幅达 致种族平等与社会和谐的路线图(Road Map),也可以选择继续现有的政策与机 制。弗格森事件是否会重演,规模是否会 更大,完全取决于美国人本身与其政治和 社会领袖的智慧了。 以上的论述虽然谈到多个造成弗格森 事件的有关因素,但没有对各个因素的相 对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解释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一些公认的民主国家例如美国,菲律宾与印度等,贫富悬殊的现象 并没有随着执政党的替换而改善,说明民主制度的运行即使在良好 的竞选机制下也不一定能减少收入不平等的水平。这是因为自由经 济体制可以导致财富的集中,市场经济的运转也可能会受到财富的 操纵,并且催生了一些利益团体,从而使所得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僵 化,不易处理。
教育与文化政策必须到位 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奴已有150年,美国民权法案到了2014年已 通过了50年,1968年枪杀非裔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也将近50年。美 国种族之间的隔阂与不断发生种族冲突说明了法治的局限性。法治 必须得到其他公共政策的配合,才能达到治标与治本的目标。 教育与文化政策的一项挑战是在促进种族的相互了解基础上去 培育人民包容的心态。每个种族文化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条件。每个 种族也因此有其独特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等。各个种族的 文化与价值观念可能相似,也可能有差别甚至矛盾。各种民族的和 睦共处就必须要建立在异中求同,相互包容与信任的基础上。包容 也包括容忍,就是“接受”其他种族那些你个人不欢迎但不违反法 律和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要做到这点并不简单,主要是因为人口 比重、财富分配与权力结构都不会均等,应该如何避免以大欺小、 以强欺弱的情况发生呢? 从学前教育开始一直到大学,绝大部分的学生的思想都相当开 放,就如一张白纸,在老师与家长的辅导下去绘制自己的人生价值 观。对于美国历史的解读,非裔对美国发展的贡献,非裔的文化与 特征等等课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美国人成年后的“种族观”。幸运的 是美国的大部份非裔与白人的宗教信仰相同,而且都大致上会认同 美国文化。教师队伍与学生的种族组合,教材的内容,课外活动的 安排,文化节目的选择等等都必须慎重审理。
也要承认白人与非裔之间存在文化的差 异,也正因为历史因素和分配不平等的 扩大,使种族不平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 决。 偏见的起因是思维,如果只有看到 一个种族的缺点而忽略优点,只看负面 而忽略贡献,就难于避免偏见与傲慢。 在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里各民族总不能 一直认为自己的文明与文化比其他民族 优秀。然而在一系列数据与事件的影响
弗格森事件的启示 清楚。我们仍然缺乏调查与统计资料和实 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is)。是枪支泛 滥、警察超用权力、白人对非裔的偏见, 还是有更深一层的制度性因素(Institutional Factors)如分配不平等的恶化,青 年人失业与对前途失去信心? 我们也必须指出,发生弗格森事件的 一些因素不是只有美国才有。在不同的国 家与环境条件下,种族之间缺乏互信与 发生冲突都时有发生。然而值得我们注意 到的是,美国从奴隶时代到解放黑奴与联 邦立法的保护后,非裔本身的确也做了不 少的努力,但种族冲突事件好像还是那么 敏感。我们由此可以设想在其他多元社会 里,在各个种族拥有不同文化与宗教信仰 的情况下,维持种族平等与社会和谐的任
下,偏见也会开始形成,看不起非裔的 潜意识并没有消除。 譬如在弗格森事件发生后,美国一 间著名的民调机构(Pew Research Centre)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80%非裔认 为种族问题是重要的,而白人的比率只 有37%(USA Today 22 Aug 2014)。有关 社区警察的信任度的调查也是“黑白分 明”。白人相信警察不会过度使用权力 的比率是74%,与非裔的38%差距很大。
务是复杂而艰难的。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美国仍然是一 个开放移民的国家。实际上美国在2012年 的移民总数已达4170万,其中包括1170万 的“非法移民”。非法移民除拉丁美洲人 之外,也包括不少的亚洲人。奥巴马总统 最近在国会反对声中决定有关移民的措施 正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这样,美国必须 重视弗格森事件的政策涵义。种族冲突事 件将会不断地去撕裂美国社会的结构纤维 (Social Fabric),示威抗议以致抢劫商店 都会造成经济损失。美国的国际声誉也会 因此受损。美国政府必须痛定思痛,下定 决心去移开那些破坏种族关系的障碍。政 府的角色是主导的,但不足够。维持社 会和谐是一项大事,民间团体、学校、媒 体、甚至个人都应该义不容辞去做出他们 自己的贡献。
11
他山之石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50 个 改变世界 的 创意
周 刊
高山客 第
4篇
23 修理咖啡馆
27 火车厢上的诊所
2009年荷兰的环保活跃分 子Martine Postma成立了修理 咖啡馆,开放给需要修理家 具或家电的任何人,也开放 给任何有技术,有工具者到 这里来提供援助。在这里, 人们把需要修理的东西带到 修理咖啡馆,有手艺的工匠 分工合作进行修理各式各样 的东西。结果是大家不僅省 了修理费,也在合作无间的环境中增进了人与人的交流及合作 精神。目前荷兰有80间修理咖啡馆。
在墨西哥,有一所11个 火车厢的流动诊所,取名为 Dr. Wagon。车厢内共有十五 位医生、实验室、手术室、 牙医室及药房。这趟列车专 门到墨西哥的贫穷地区为人 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每 天可接纳三百人。Dr. Wagon 希望不久的将来从流动诊所提升到流动医院。
24 口语交流计划
28 希望之肥皂 南非是世界上卫生环境最恶劣的国家之一。每年死于本可预防的疫 病的人数以千计。如何让儿童勤于洗手成为减少疾病的一大课题。
在巴西,有一个新的口语交流的计划,利用网络上的视频 进行虚拟英语学习。这计划现在在巴西已有六百个组织。他们 撮合了两组人,一组为想学英文的拉丁美洲青年,另一组为美 国退休人士,通过网络视频,互相以 英语沟通。学英语的一方 得以有机会用英语和美国人沟通,而美国方面的退休人士则有 了和外国人士交流沟通的机会,各得其所。
YRR Zambiq ,Safety Lab,Dare to Share和Blikkie Choop & Hope 联手 发明了“希望肥皂”。他们把小玩具,如小车、小吉蒂猫置于肥皂中 间分给小孩。小孩为了取得玩具,因此变得更勤劳洗手。因此也减少 了发病率达70%。
25 监测婴儿的体温
近年人们开始注意如何利用城市楼房大 片的空位搞绿化和农业。一来可降低温室效 应,二来可为城市提供粮食。在泰国,一群専 业人士成立了EnerGaia。公司在曼谷高楼的屋顶 上,利用废弃的桶子并排,设立了水循环系统, 成功的培殖了绿藻。绿藻含有高的营养,可以解决 人们因贫穷或饮食不均衡而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EnerGaia公司现计划 把培养绿藻的设备标准化,在全世界推广。
一群阿尔及利亚的工 艺学生,发明了一套可以 不断的知道婴儿体温的器 具,是一个放在婴儿腋下 的感应器。感应器通过无 线电波把婴儿的体温数据 传送到父母的房里或屋子 内任何地方的接收器,让 父母随时都可以知道孩子 的体温,省却了传统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婴儿测量体温的麻 烦。
26 书本过滤器 根据非营利组织Water Is Life统计,在很多 缺乏干净食水的国家和地区,每一年死于因水 受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人数达到三百四十 万。Water Is Life的总裁Ms. Kristina Bende在McGill大学时就发明了用纳米银的深层过滤网纸, 能有效的把水里的病毒消除。每一页纳米银深 层纸成本几分钱,可用上三十天。Water Is Life 把纳米银过滤纸做成一本书的包装,方便人们 拿在身边,要消 毒水时,只消把过 滤纸撕下就行。 明年,当资金到位 时,Water Is Life将 进行生产,供应给 海地、肯雅、加 纳、印度等三十三 个国家。
12
29 城市农业
30 罐头毛虫 布基纳法索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每年有四个月时间,那边有大 量的毛虫,而毛虫是当地的一种美食。年青的工程师Kahitouo Hien成功 的发展出把毛虫装进罐头,常年提供给全国各地区人民,解决营养不 良的问题。
31 昆虫沙拉 很多民族都喜欢吃各式各样的昆虫。 昆虫含高蛋白质,通常拿来油炸,很是香 脆。在欧美一些美食餐馆已把昆虫入菜。 哥本哈根大学为此进行研究,如何养殖可 食用的昆虫,並使它成为人类的一个重要 的蛋白质来源。而且成本比饲养牲畜低。
32 海藻及蛤蜊前途无量 在丹麦,种植海藻及养蛤蜊已 是一大产业。根据估计,丹麦的水 域只要有1%用来发展这两种养殖 场,每年产值可得20亿美元,可使 巴西减少砍伐一万平方公里的森林 来发展农业,並为丹麦减排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