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斯里曾永森受封敦勋衔特辑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
周 刊
丹斯里曾永森受封敦勋衔 特辑 今
年9月9日国家元首华诞日敕 封有功人士。现任联邦法院 首席大法官劳勿斯、印度国大党前主席 三美威鲁及马华元老曾永森,受封平民 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敦”衔。 今年85岁的曾永森是第10个受封敦 的华人领袖,对于能获得此荣誉他感到 意外,并认为以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百 姓能够受封敦,证明华人在马来西亚还 是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在1960年代至80年代活跃我国政 坛,曾担任马华署理总会长,官拜副 首相署政务次长,后来出任特别任务部 长、环境及科技部部长以及房屋、地方 政府与新村部长。
马中“乒乓外交”推手
他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在马来西亚 与中国建交扮演的“推手”角色,也就 是在1971年以马来西亚乒乓总会会长的 身份,替首相敦拉萨传信,为马中建 交“探温”,史称“乒乓外交”。 很多人可能以为马来西亚在1974年 5月31日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 国家后,马中关系就一帆风顺。事实并 非如此。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意识形态 斗争阻碍双方建交的发展,另外一个严 重的阻碍就是如何处理约30万名非马来 西亚公民的华人的问题。 曾永森在这个课题上也扮演重要角 色,建议搁置法律问题,先探讨华人的 意愿,也就是让这些华人自愿到驻马中 国大使馆登记放弃成为马来西亚公民的 权利。对此,敦拉萨开始没有信心,但
是曽永森表示要是这个方法行不通,他 愿意辞职;敦拉萨接受此建议。结果证 明曾永森的判断正确:没有一个华人出 现在中国大使馆。 值得一提的是,曾永森在政坛上活 跃多年,还是继续更新他的律师牌照。 他认为,律师是他的职业,政治是他的 事业,不搞政治,可以靠自己的专业谋 生。 曾永森曾担任联盟总秘书。在联盟 与1974年扩大为国阵时,他受委为总财 政至1981年。他是迄今为止,唯一担任 过这两个重要职位的华人政治领袖。
“智取”策略获得成功 曾永森在政治上采用的“智取”的 策略—也就是办事不求宣传、以时间换 空间,可能在华社不会获得广泛认同, 但是却能够取得实际效果。“搞定”马 来西亚华人的公民认同是其中一个例 子。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在1960年代至 1980年代就被视为“敏感”的舞狮。在 1960年代及1970年代,当时内政部是以 安全为理由,严格禁止公开的舞狮。要 公开舞狮的,需要申请准证,一年也只 限在在农历新年初一及十五(元宵节) 。曾永森当时就向有关社团领袖坦言, 社团要先团结,他才有可能做些事。完 成了这一工作后,曾永森过后通过说 服,而消除了强烈反对舞狮的巫统领袖 的疑虑。这过后的主要成果就是当敦拉 萨访问中国回来后,受到百头舞狮的迎 接。接下来,公开舞狮的限制不但慢慢 放松,而且日后还发扬光大;一提到高 桩舞狮,就让人想到马来西亚。这,都 不是一蹴而就的。
敦曾永森大事记 1932年出生 于霹雳州积莪营 (Cenderiang),锡 矿工头之长子, 祖籍广西北流。 1953年毕业于槟城 锺灵中学,后在《光华日 报》担任记者约两年。 1956年,获国际青 商会奖学金,赴香港新亚 书院(今香港中文大学)深造,攻读哲学教 育系,成绩优异。 1958年,赴英 国伦敦林肯法律学 院(Lincoln's Inn) 修读法律,3年后 毕业并取得执业资 格,留英执业两年 后回国,在著名律师林碧颜的律师楼工作。 1964年加 入马华,并在同 年初试啼声竞选 白沙罗国会议 席,在三角战中 击败劳工党强人 陈凯希。大选后 受时任副首相的敦拉萨赏识,出任副首相署 政务次长。同年获肯尼迪总统青年领袖奖, 受邀前往美国考察两个月。 1966年,获选马华中委。 1969年全国大选,再战白沙罗国会议 席,败于对手何焯欢。 1972年,马华署理总会长兼雪州乌鲁雪 兰莪国会议员许启谟病逝,乌雪国会议席需 补选。曾永森被委派竞选,不负所托胜出。 同年中选马华的副总会长之一并受委负责中 文简化的任务,说服当时副首相兼内政部部 长敦伊斯迈医生简体字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文 字,让马来西亚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推行简 体字的国家。 (文接下页)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