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刧 試閱

Page 1



願 天涯遊子都能回到慈母懷抱

異域孽子都能回到祖國懷抱

迷途浪子都能回到天父懷抱



劉序

三筆話三鄉

劉曉亭

時代是個謎!沒有謎底的謎! 沒有人知道自己為何生在這樣的時代,只知道每個時代都有 各自的悲喜。讓後現代的孩子讀袁長老的文章或許難有共鳴,但 對於戰後嬰兒潮的世代來說卻是珍貴又深刻的真實回憶。 「戰爭」是上個世代的共同語言,書中描述許多寫實如電影 畫面一般的戰時場景,勾起許多人心底最深的記憶體,那甚至是 許多長輩整個生命的底色。 走過戰爭的人不免會想:「要是早生幾年會如何?」 「晚生 幾年又會如何?」難怪會有「生不逢時」之歎。 母親常常感慨沒有趕上「讀書」的年代,父親則是在戰後的 思鄉中一次次緬懷逝去不返的童年。 戰後的生活則是另一個鮮活的印象,把那個時代的人連結在 一起,淚眼堅決中的歡聲笑語,夾雜著各省濃郁鄉音,琢磨出今 日的繁華與進步。


006

劉序

而今,在整個時代的繽紛中,眼看落幕在即,本應鑼鼓喧 天給一個漂亮身段謝台,哪知「高齡化」三個字便要帶過,無怪 乎聖經用「虛空的虛空」來總結每一個時光荏苒的時代。 幸好袁長老無此噓歎,他的人生不是一筆帶過,而是用文 筆、畫筆與毛筆,三筆交織來刻畫屬於自己的光榮。 袁長老用書法、作畫與文章三個領域寫出了「故鄉,異鄉, 與天上的家鄉」三鄉糾結的過程。 戰爭撕裂了故鄉,戰爭把鏡頭延伸至他鄉,而一切的一切, 都把我們推向天上的家鄉;其實每一個時代重複的都是「三鄉」 的故事。 親人團聚,在那裡,暢飲往事,在那個不必恐懼死亡的相 聚裡,地上的故鄉成了品茗的話題,曾經的眼淚也化作永恆的 回憶。 沒人可以把時代說個明白,在這個科技的時代,生命在表面 的璀璨中往往更顯空洞,或許找個寧靜的午後,在微風輕拂的樹 下或熙來攘往的咖啡廳,任意找個角落,打開袁長老的書,看看 他怎麼描述那個時代的故事,體會他仰望過的星空,跟著書裡的 節奏,走過一個與你我交錯的年代,生命,更顯真實! (本文作者為台灣好消息電視台「劉三講古」主持人、美國聖地 雅哥宣教中心牧師)


自序

用故事描繪人生風景 從小,我就喜歡聽爺爺講故事;長大,迷戀說書唱戲的;年 青時,也試著寫想像中的故事。後來走過大時代的變亂,閱歷了 不同的人生,真實的故事寫不完,也就不再寫虛構的故事了;再 後來有了信仰,便寫些見證故事,也好榮神益人。 本書二十篇故事,少數是歷史的,多數是現代的。只有〈齊 天大聖外傳〉是虛構的;虛構有它特別的用意,看完會令你發出 會心的微笑。〈那九個在哪裡?〉是根據耶穌的一句話,說明世 人知恩圖報的少,忘恩負義的多。筆者試著用演義的方式,把那 九個人「找」回來,請看他們如何回報耶穌。 抗戰時候,死於戰爭的同胞無法計數,但屠城大事,卻不能 忘懷。抗戰初期,在魯西南的金鄉城破,日軍殺我兩千多軍民, 國家沒有記載,〈屠城歷險記〉補上歷史的不足。 我十六歲帶槍參加游擊隊,經過大小戰役六次,最後一役 全軍覆沒,〈草莽將軍朱世勤〉就是記載那場戰爭的殘酷。戰時 行軍掉隊,是最危險的事;國軍滇南撤退時,我數人掉隊,荒山 遇伏,只我一個人兔脫。翻山越嶺,潛行百里,始得脫險,載入


008

自序

〈關山夜奔〉;北越集中營,是法軍的人間地獄,處煙瘴疫癘環 境,卻無醫藥設備,使我同胞冤死無數,請看〈異域亡魂〉;我 從小就崇拜岳飛文天祥,因時代創造了他們的忠勇悲壯故事;但 讀了袁崇煥和耶穌的歷史,覺得更加偉大。兩代英國的宣教士, 目標都是到中國荒涼的大西北,最後也都埋葬在中國,他們放棄 了優裕的生活,為什麼?〈麥家兩代在中國〉會告訴你。數則家 庭倫理故事,篇篇賺人眼淚,五十年前我第一次出書,有位名牧 從宜蘭坐火車到台北,一氣看完,也流了一路淚;說這話的是信 義會衞立行牧師,他的話,成為我寫作的助力。 本書得以順利付梓,多虧柯志淑、張蓮娣兩位姊妹指導戡 誤,愛女恕之,愛孫紹恩提供圖片,並蒙作家張曉風教授推薦 和劉曉亭牧師賜序,特此感謝!至於遺誤,在所難免,還請指 教見諒。 袁樂民 2016 年 11 月於台灣宜蘭


目錄 劉序 三筆話三鄉 自序 用故事描繪人生風景

1. 五月劫 2. 三春暉 3. 後母心 4. 屠城歷險記 5. 關山夜奔 6. 麥家兩代在中國 7. 小人物的喪禮 8. 草莽將軍朱世勤 9. 夜行人

005

007

011

033

049

059

071

089

099

113

123


10. 那九個在哪裡 11. 亂世靈異多 12. 小偷與牧師娘 13. 異域亡魂 14. 百年冤獄訴酷刑 15. 婆媳之間 16. 小教堂的故事 17. 唐三彩 18. 一個天才的殞落 19. 除夕的故事 20. 齊天大聖外傳 附錄

書畫印痕

133

157

167

175

177

199

11

223

235

249

259

269


1. 五月劫 我一生最怕五月,故鄉被日寇屠城在五月; 參與抗日戰爭全軍覆沒在五月, 進入北越集中營妻子胞弟同時病故在五月; 回台後驗出肺結核也在五月, 五月對我說是個「殺手」。

台中公園(張瑞嘉攝),右上為作者三十三歲照


012

五月劫

醫生凝視壁燈上的 X 光片良久,才把座椅轉過來說:「同 志!你的肺部不太好,知道嗎?」 「不知道,怎麼不太好?」我的心有點緊張。 「你看!」醫生用原子筆指著左邊肺部白色的地方說:「這 裡有空洞!」 「空洞?」我對肺病知識是一張白紙,只好茫然地隨著醫生 重複。 「有空洞就是中型肺結核,也就是俗稱的第二期肺病。」醫 生說。 我聽了悚然一驚,心情馬上緊張起來,「能醫得好嗎?」 「你吸菸嗎?」醫生沒正面答覆。 「吸,一天兩包!」平常這樣說慣了,用以表示自己「了 不起」。 「別吸了,對肺部傷害很大。喝酒嗎?」 「喝!成了習慣,不喝兩杯就吃不下飯。」 「我勸你這兩樣都戒了吧,」醫生用同情的眼光說:「不 然,你的情況很不樂觀。」 「請問醫生,有沒有辦法治好?」 「有!但沒有特效藥,肺結核又叫富貴病,要五分營養,三 分休養,兩分才是醫藥。」


五月劫

013

「醫生,你看我能不能活到六十歲?」我對生死很敏感,也 很關心。 醫生仔細打量我一下,又看了看病歷上的出生日期,說: 「還有二十七年,希望你能夠!」 這話說得很含蓄,這個「希望」,只怕成了我的「絕望」。 「明 天 早 晨 把 第 一 口 痰, 吐 在 這 個 紙 杯 裡, 送 來 培 養 細 菌,看是陽性還是陰性;陽性就要隔離。」說完,醫生遞過一 個紙杯。 我像隻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地出了第三總醫院,夕陽拉長 了身影,步履蹣跚地走向干城營區。 黃梅季節,台中地區午後總要下場雨,消消暑氣,讓街道顯 得更清爽。沿街的樹木,微風拂過,仍會灑下些許雨水來。漫步 的走著,我覺得三民路比往日長了許多,在轉向自由路時,遠遠 便看到台中公園,心想:「到公園裡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的想 一想。調適一下身心,如何面對這種富貴病。」 在公園老榕樹下的石頭上坐了下來,面對著湖心亭,北望雲 天的那邊,就是故鄉。離家時,母親和爺爺奶奶都在,現在呢? 戰爭阻斷了音信,就指望有一天能反攻大陸和家人團圓,如今這 個指望也幻滅了。想到這裡,心跳得很厲害,同時也淌下了兩行 熱淚。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