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14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Page 1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Monthly E-Newsletter

目錄(Contents)

發刊緣起 100 年 7 月開始,本計畫始發行「東臺灣 養生休閒產業推廣及人才東移主題電子

01

發行人的話(Editor’s Note)

01

02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02

示範新移民追蹤

09

報」 ,結合最新計畫相關訊息及具相關焦 點文章之書寫,將本計畫相關推動理念、 執行成果轉化為一般民眾最方便閱讀的 媒材,獲得不少訂閱者支持與後續詢問。 去年電子報月發行份數近 600 份,今年 將持續維持並戮力提升品質,預計從 103 年 01 月至 103 年 9 月間共發行八期。期 盼讓更多有心嚮往養生休閒生活與移居 東台灣潛在之移居人口,藉此電子報之管 道更深入了解東臺灣樂活 Lifestyle。

發行機關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發 行 人

洪嘉宏

總 策 劃

李賢基

編輯委員

馮輝昇、謝正昌、李君如、藍 明鑑、王聖銘

羅美容

稿

林妍均

執行團隊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總 編 輯

許晉誌

作品編輯

黃琦恩

美術編輯

楊賀捷

採訪編輯

陳聖哲

訂閱網址

www.easthealthpark.com.tw/

出版日期

中華民國 103 年 06 月出版

03

充滿可能的東臺灣/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德國的鄉村活化推動之作法/ 吳勁毅博士 期待一個無限可能的台東/ 王常怡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第十四期電子報

發行人的話(

Editor’s Note

Lifestyle

Monthly E-Newsletter

充滿可能的東臺灣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每次看到電子報的文稿,總是讚嘆著年輕一輩們 在東臺灣地區創造的無限可能性,讓我們更清楚 地確認:「東臺灣的資產,除了好山好水之外, 就是在這片土地上認真的人。」 在花東地區養生休閒產業及促進人才東移計畫 補助作業規定(草案)制定的這期間,本期電子 報焦點邀請到對德國鄉村活化推動經驗十分豐富 的吳博士,就東臺灣的現況與德國鄉村政策做對 照,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析相關的案例;另外 亦邀請去年度示範新移民王常怡幫我們撰文,分 享她移居臺東這一年來的故事,精彩的內容分享 給讀著們,希望你們也會和我一樣,讚嘆東臺灣 的無限可能。

1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德國鄉村活化推動之作法

撰文|吳勁毅博士 臺灣的發展一直是以都市化集中開發之方式作為目標。若將修補 社會系統作為東臺灣發展的第一優先內容,這絕對是一個具有前 瞻性的嘗試,而目前東臺灣面臨問題之多,若單從人口外流老化 及空屋率居高不下這兩點談起,發展觀光與移入人才是否就能真 正解決問題?而移民政策如何能真正達成修補社會系統之目的? 藉由德國鄉村活化實際案例分享來讓各位瞭解:

吳勁毅 德國慕尼黑大學工學院博士,

研究鄉村發展與國土空間規劃多年,擅長 利用德國之情勢與臺灣比較分析,目前任 職於國立東華大學。

1.東臺灣人口及住屋狀況 東臺灣人口外流是事實,但是,亦有新移民搬遷進來。既有的城鎮聚落的空屋有多少? 熟悉東臺灣的人大概都 有一點感覺。若是以花蓮縣富里鄉的幾個村落來說,空屋率大概都在 15%左右,若算上只有老人居住的房舍, 可以高達 40%。然而許多新移民選擇買農地自建農舍,雖然在初期享受美好的莊園生活,但在老年面臨醫療問 題時,仍必須移居到居住較密集、醫療服務較完善的既有聚落。網路上看的房地產仲介資料已經給了我們明確 的結果,這樣斷裂的發展,所犧牲的便是東臺灣寶貴的農地資源。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2.聚落中心活化-空屋活化政策 在德國,有所謂的聚落中心活化與土地節約的政策,首先,鄉鎮 先盤點一個村落的空屋狀況,然後由鄉公所來處理村落衰敗的問 題。例如,公所先租或買下閒置空屋,原來可能是農舍穀倉的一 部分,改建成小家庭住宅後公開招募新移民進駐,鎖定承租的對 象必須是年輕夫妻,這樣才能夠為村子帶來新的活力,並修補斷 裂的發展。

相關的可能性很多,無非是提升居住人的生活品質,例如變成老 人上網中心,由村子的青少年自願來排班,協助老人家上網,幫 忙寫電子郵件給外地工作的家人或親戚等,而不是期望將老屋成 為文創或是商業的地點。

3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相片提供/吳勁毅 Haimhausen 的 Peter Felbermeier 大手筆把鄉公所自己的閒置空間改成社會 福利住宅。

相片提供/吳勁毅 Pürgen 的 Klaus Flüß 公所自己籌建的住宅,以市價的一半價錢賣給本地人(父 母本地人,或是搬來十年以上),讓本地出生的下一代更有機會留下來。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上述這些,目的都是希望讓生活在當地的人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讓新血能夠 注入既有的村落社群之中。 這些案例不勝枚舉,例如大鬍子老爹 Gewies 投資幼稚園與小學吸引年輕夫妻、 Pelzer 在 Wayarn 以 99 年為期提供年輕夫妻便宜的租房,並協調在地年輕農 夫租到休耕的土地;或是 Reichling 的鄉長 Margit Horner-Spindler,不斷 以「生活美滿安康」來深化居民的公民能力與共識。 以此對照現在東臺灣既有聚落的空屋,未來應協助鄉鎮村里出面盤點、租借與 整修,之後根據村子的特性公開徵求入住戶,讓新舊移民藉由這樣的過程彼此 熟識銜接,也讓土地使用能夠再次活化起來。 3.聚落中心活化-新移民就業政策

相片提供/吳勁毅

這是一家有機小農莊,大姐本來是做銷售員,嫁給了務農的先生之後去學烘培, 在家開了一個小商店,有自己烤的農夫麵包 5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相片提供/吳勁毅

相片提供/吳勁毅

有來自自家院子材料製作的果醬、香草包、香草肥皂,當然也有自釀的酒與醋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相片提供/吳勁毅

相片提供/吳勁毅

住家還兼做還有民宿,擁有頗具規模的專業廚房,可以提供旅客豐盛的早餐

7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以上的民宿生活其實在現在東臺灣地區相當常見,但是重點性的差異在於這樣 的案例不是來自於「民宿輔導補助」,而是來自於「家庭式農戶的收入多元化 的政策」。補助資格如下:

農場收入 25%以上的收入來源是經由土地耕作,或是經由具土地耕作連 結的畜牧而來的植物性或動物性產品。 符合或超過農民保險法第 1 條第 2 項之(經營)最小規模。 沒錯,就是本來在務農的家庭式農戶才可以。出發點在於既有的家庭式農戶如 何延伸出副業出來存活下去,在既有的農業上,經營農場小商店、製作麵包乳 酪等加工品或是經營民宿。而不是把某種產業類別當作標的物,不問其從哪裡 來要往何去處,這才是從自己原本的根出發謀求新的開花結果的可能性。 結論:在流動的自由市場架構下思考促進人才東移政策,首要是評估地方的承 載特性,到底甚麼樣的人才,才能有助於改善東部社群的困境與問題;如何讓 地方的自治實體、城鎮聚落與地方人,能夠攜手合作醞釀出「悅納異己 (hospitality)」的氛圍與具體措施,這樣人才的東移,才會有別於自由市場機 制的任意,而以地方接引的脈絡進駐。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示範新移民追蹤 期待一個無限可能的台東 撰文|王常怡 在東部生活,時間過得特別快。我到現在都還非常熱衷跟朋友們分享在池上與鹿野的新生活,每件事講起來都 還像麵包剛出爐那樣:熱騰騰、暖呼呼,沒想到現在已經可以寫文章來「回顧」這一年。是啊!從去年(2013 年)四月八日為了參加為期六週的移居體驗計畫而前往池上,進而有機會在鹿野賃屋,轉眼屆滿一年。 這一年中,實現了許許多多在台北生活時想得到或想不到的種種:比如夏天不用吹冷氣、比如早上起來有很多 熱氣球飄過天際、又比如拿鋤頭整地、戴斗笠遮陽、穿雨鞋夯土、廚餘堆肥、澆水播種等農事;又比如參觀鄰 居手工製作柴燒豆腐、見習附近民宿修牆砌磚抹水泥、欣賞原住民朋友快手快腳種鳳梨;又比如清晨大草坪散 步、早上廟門口打拳、午後大樹下小睡、傍晚鄉路旁採果;又比如作果醬、作饅頭、作蛋糕;又比如一家一菜 大聚餐、又比如左鄰右舍來共食…。

9 相片提供/王常怡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真說來,過去一年在東部的 子,並沒發生 大 事、上述種種都很家常、也談不上有 大 。 但, 真的、開心的、一 一 、有 有理,讓 常 生活、讓一 餐,都變得很有重 、變得那 有 有 。在東部,感覺活的特別 實、特別心安。 、 商業、 。 子是自己的、節 是 的,不用 不用 不用 show o 。 認

什麼

什麼遠

天三

媒體 奏

志向

遠離

遠離

遠離消費主義

緩慢

ff

當然,這一 得來並不容 。我的一大心得是: 常 而 。以鹿野來說,這裡餐 很少,加上我 , 非得自己料理 餐,當然就不可能 國 、明 本料理、後 來個 大利餐。一來,小 在 下我沒那個 調 、 不出那 多花招, 來, 切

最難

天換日

吃素

今天吃泰

天又

相片提供/王常怡

技巧

容 有 、鹿野能買到的 服 「 在地 當 」的觀 之外,就是 了。就開 公 滿目的外帶熟 、 箱

茄龍鬚菜

材也有 ,加上我非常 。當市場 了 , 就開 的美 、 市裡 口 市的各式小 。 限

龍鬚菜蕃茄紅蘿蔔

始懷念台北百貨

琳瑯

懷念巷

食街

白蘿蔔蕃

考驗

懷念超

我的心得是:在都市,用餐是一種 、一種休閒、 一種社 , 一家新開的店嘗 、約幾個老朋友 、 一處 明 的 區看美 享美 。在東部,一起 本面。 就得 、 就得事先 買 沒有 十 小時的 市 就算 外 ,選擇也非常有 。 當然,這就是一種 。 來東部生活,大概不 幾 種理由: 務農 我不是 休 我還早 開民 遊戲

水秀

回歸基

想吃

敘舊

想煮

取捨

)想退

)想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宿(我沒資本)想過簡單生活(我沒慧根)想接近大 自然(我是都市俗)……,其實,我沒想過那麼多, 從三年多前有機會常到東部或出差或走走,只覺得這 兒環境好;一年前得到機會,就留下來了。留下來之 後發現這裡的生活原來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也就 學著適應、學著體會、學著接受、也學著融入。

也怕我在都市時嫌吵、嫌擠、嫌沒有自己,來到東部 又怕熱、怕累、怕沒有願景。儒家說無入而不自得、 禪宗說境隨心轉。一年了,我依然還在拿捏東西失衡、 還在弭平城鄉差距。還沒擺脫城市人的習氣、還沒學 會鄉下人的古意。慶幸的是,我通過了第一年的考驗、 依然還在這裡。

其實,城市有城市的美、鄉下有鄉下的好。我不想美 化或醜化任何一方。還記得學生時代讀過一句話「都 市鄉村化、鄉村都市化」。原意是都市如鄉村一樣綠 化、同等悠閒、鄉村如都市一樣有完善的公共設施、 文化資源。怕只怕台灣當今都市如鄉村一般保守、排 外、拒創新,鄉村如都市一般地價高漲、重商賤農。

而這一年,除了自己的生活,另一件難忘的變化是花 東鐵路電氣化工程。一站一站、一段一段、一次一次 的小小變化,我強烈感受到一股無以名之的力量,推 動、拉扯、交火,轟隆隆、砰砰砰,就算感覺再遲鈍, 也能感到這裡即將有巨變。而變化有好有壞、有快有 慢、有預期中與料想外。可預期的是:我對於在這裡

11 相片提供/王常怡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繼續探索一種不一樣的生活,依然躍躍欲試;料想不 到的是:我的探索很可能隨時會告一段落。因為人潮 來了、因為商機出現了、因為台東的特色很可能就要 消失了… 不是悲觀也談不上失落。一個移居者,有什麼資格把 自己詩意的想像、慢活的憧憬、對資本家的不滿、對 開發派的不解,強加在別人的故鄉、他者的土地上呢? 往前看,如果這是大多數人的心願、是當地人的選擇, 我會樂觀其成;回頭想,事情也沒那麼糟。這一年來, 這麼多可愛的人、可喜的事,我願意相信:台東可以 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在一切都還來得及之前。 相片提供/王常怡

相片提供/王常怡

相片提供/王常怡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後記 這一年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是我不但去了公東的教堂,還參觀了兩次天主教白冷會來台東六十週年的影像 展。 最神奇的是什麼呢?是我竟然在台東第一次欣賞了優人神鼓與雲門舞集,一次是五月在鹿野高台,一次是十一 月在池上。高台的廣遼開闊、池上的雨後天晴,讓我自以為更接近藝術的本質、更靠近原始的感動。 最意外的是什麼呢?是見到了半農半 x 的作者 塩見直紀先生 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呢?是我錯過了 3 月 8 日的反核廢遊行。 最得意的是什麼呢?是我可以跟別人說:嘿嘿,我在台東 long long stay,耶!

13 相片提供/王常怡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