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居遊趣-東台灣Lifestyle】第17期電子報Monthly E-Newsletter

Page 1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目錄(Contents)

發刊緣起 100 年 7 月開始,本計畫始發行「東臺 灣養生休閒產業推廣及人才東移主題電 子報」 ,結合最新計畫相關訊息及具相關

01 發行人的話(Editor’s Note)

01

臺東池上•稻米產業的領頭羊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焦點文章之書寫,將本計畫相關推動理 念、執行成果轉化為一般民眾最方便閱 讀的媒材,獲得不少訂閱者支持與後續

02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02

在地聯絡網推動/池上小農聯絡網願景及工作坊紀實

詢問。去年電子報月發行份數近 600 份,今年將持續維持並戮力提升品質, 預計從 103 年 01 月至 103 年 11 月間 共發行八期。期盼讓更多有心嚮往養生 休閒生活與移居東台灣潛在之移居人 口,藉此電子報之管道更深入了解東臺 灣樂活 Lifestyle。

發行機關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發 行 人

洪嘉宏

總 策 劃

姚克勛

編輯委員

馮輝昇、謝正昌、李君如、 藍明鑑、王聖銘

林昌黎

稿

羅世琪

執行團隊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總 編 輯

許晉誌

作品編輯

黃琦恩

美術編輯

陳聖哲

採訪編輯

胡文偉

訂閱網址

www.easthealthpark.com.tw/

出版日期

中華民國 103 年 08 月出版

03 在地生活故事 池上小農專訪- 官聲燐 池上甘盛堂- 黃重德

05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發行人的話(Editor’s Note)

臺東池上•稻米產業的領頭羊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說到臺東縣的池上鄉,每一個人一定先聯想到池 上出產的好米,而這樣一個稻米產業鏈,是由許 多幕後推手慢慢一點一滴耕耘起來的,本期電子 報帶您來到臺東縣的池上鄉,來認識這群自產自 銷農,他們如何在逆境中打拼,協助池上建立現 在的稻米王國;還有美味的麵食餐廳甘盛堂,新 移民老闆如何用在地米做出與眾不同的滋味,他 又是為何愛上池上,進而移住池上。

1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在地聯絡網推動/池上小農聯絡網願景及工作坊紀實 撰文|規劃團隊 103 年 5 月 21 日在池上鄉公所辦理的在地聯絡網推動工作坊,工作坊以推動在地聯絡網示範方案為主要討論 議題,並順帶釐清補助作業計畫可提案之內容,在針對去年度示範區優先進行溝通與了解後,以便後續計畫順 利執行。參與人員有本計畫藍明鑑委員與王聖銘委員,共同主持人吳勁毅博士,池上鄉自產自銷農與城鄉發展 分署及鄉公所人員,由池上鄉林文堂鄉長親自主持。 林文堂鄉長首先指出現今農業政策補助上的盲點,造成糧商越來越大、農民則越來越小,為了支持在地小農, 池上鄉開始推動產地稻米的認證,如今已經過了 2 年多的磨合期,產業整合同時也是人心整合,才會有現在如 此大的向心力,這也是池上鄉獨特的產業魅力。未來的重點是希望小農們互相串連,並建構一個平臺,連結相 關的民宿與餐飲業者,加速在地產業深化。

攝影/ 徐肇尉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參與產地認證的業者們也踴躍提出建議,期望透過鄉公 所的認證與官方網站的架設,提昇池上鄉的稻米推廣, 並善用網路資源,增加線上訂購功能,並輔導在地居民 學習線上訂購功能;並釋放公有土地,希望利用這些農 田,讓新一輩的年輕人在池上鄉耕作、扎根。 藍明鑑委員也針對地方小農的結合進行補充說明,他提 到建置一個實體平臺讓社區與農民互相交流的必要性, 現在的廣告行銷被媒題所壟斷,小農應互相串連,成為 一個地方友善的族群,並以企業化的方式,建立品牌推 廣。池上已經是眾所皆知的優質產地,未來可以考慮串 聯在地青年或是業者,於都市建立下游米食產品,並標 榜使用池上米。

自產自銷農張淵瑜同時也是派出所所長

攝影/徐肇尉

林文堂鄉長

攝影/徐肇尉

藍明鑑委員

攝影/徐肇尉

3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除了在地農業的行銷議題,許多業者們也提及消費民眾 在思考上的轉變,著重健康與安全,並已開始操作插秧 與相關體驗活動,結合觀光來加值稻米產業。 王聖銘委員在補充說明時也針對消費者的轉變提出感想: 現在許多願意認購自產自銷小農商品的人,他們重視的 不是稻米的外表,而是這包稻米後面的故事與健康意涵, 池上的稻米已經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這邊後續的推 動方向是教育消費者,怎麼樣的米才是真正健康且安全 的。未來農友應該配合相關活動,將體驗的部分加入, 不只是販售給消費者 1 包幾百元的米,但如果是導覽解 說+體驗+伴手禮,會是超過幾千元的收入,再加上旅客 來到池上的住宿與交通,其背後帶來的是更多的效益。

池祥米店鍾運祥先生

攝影/徐肇尉

王聖銘委員

攝影/徐肇尉

本次工作坊除了初步瞭解池上產地認證業者之需求之外, 後續也將配合展開業者的個別訪談,希望藉由池上鄉公 所與城鄉發展分署的合作,能有效的促進池上在地農業 品質,並擴及相關產業一起蓬勃發展。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在地生活故事

池上小農專訪-池豐米店官聲燐 撰文|規劃團隊 台東池上鄉萬安水墜段近百甲稻田是池上好米的原鄉, 也是池峰農莊主人官聲燐祖先尋求好米的夢土。

官聲燐 地

址:台東縣池上鄉富興村 4 鄰 66 號

官家原本是世居新竹縣竹東鎮的農家,為了種出好米,

訂購電話:089-862773

60 年前曾祖父輩離鄉背井,千里迢迢遠赴好山好水的好

行動電話:0932-526902

米之鄉「池上」落戶定居,在新武呂溪的水源及無工業 污染的環境裡,晴耕雨讀。 一甲子都是種米的官老闆,從小就要到田裡幫忙父親耕 種,他說這就像是嬰兒到了時間就要開始學走路一樣, 以前也是拿的動鋤頭就要開始幫忙,在以前的年代不會 去管興趣這件事,大家都是有飯能吃就好,到了三十歲, 便由他當家繼續耕作。

5

攝影/ 徐肇尉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一開始,官聲燐老闆其實並沒有想要做自產自銷,都只留取自家要食用的量,其他米交給糧商來銷售,而會走 上自產自銷的路,又是另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故事…因為稻子的初期碾製都是在自家進行,有時會用自己的簡 易包裝分送給親朋好友,沒想到好米傳千里,從親朋好友間口碑流傳到外,許多朋友的朋友開始打電話來訂米, 結果訂單接不完,每天早上下完田,官老闆就一直碾米包裝到中午,再由宅配下午收走送給客戶。 官老闆現在還是有近四成的米會繳交給糧商,他認為地方的糧商與農戶之間是夥伴關係,是生命共同體,並沒 有外界想像中的剝削,反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受到很多照顧。「因為米賣得不好,虧的是糧商,其中的機具、舖 貨、廣告成本,並不是我們能用簡單的收購價跟市場價格來推算的。」官老闆認為:「農民就是專注在耕作上, 才能種出高品質的好米,讓米行可以賣好價錢,讓消費者可以吃好米。如何要把米種好,其中的學問學一輩子 都學不完,那些行銷與市場的學問,就留給糧商去煩惱,每個人都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這才真正是達人精神。」

攝影/ 徐肇尉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池上甘盛堂/黃重德 撰文|胡文偉 一個周末才經營的神祕小店,兩個中年退休大叔的夢想,

甘盛堂 地

址:台東縣池上鄉中山路 263 號

訂購電話:089-863888

這就是池上火車站附近的「甘盛堂」,老闆黃重德(蝗蟲) 為保險業的高級主管,與其合夥開店的姐夫本來是補教 業者,原本都住在高雄的兩人,因為身體健康的變故, 在心境上有了不同的轉折,決定嘗試退休到鄉村過不一 樣的人生。

7

相片提供/ 甘盛堂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在台灣走透透之後,蝗蟲來到台東縣的池上,被溫暖的地方人情所吸引,102 年,地方的朋友買下火車站附近 的老旅社,這廢棄已久的老旅社燃起蝗蟲的興趣,在地方的朋友修繕後承租給蝗蟲設店,並在同年創業,以池 上在地米揉進麵粉,做出獨一無二的米麵條,並搭配獨家配方熬製的湯頭作成牛肉麵,其實一開始原本只是想 要做宅配料理包,卻禁不住客人的要求開始嘗試實體店面,沒想到周周爆滿,成為池上的新興名店。 在採訪蝗蟲大哥的時候,他一直不斷地提到「台東的土地會黏人」,回想起剛到池上來,就是被地方的人情所 吸引。這時候剛好是上午十一點還沒開店,外頭一個卡車呼嘯而過,司機可能是注意到鐵門開著,就倒車搖下 窗戶來打招呼:「今天怎麼那麼早?」,蝗蟲大哥說明我們要採訪,並邀請他一起進來,對方直說還要送個貨就 開走了,沒一會兒時間,卡車又回到店門口,司機走進店裡,我們才知道他就是蝗蟲大哥的在地友人兼房東「彭 大哥」,這時我們剛好談到甘盛堂名字的由來,蝗蟲大哥笑笑地解釋,就是因為與合夥開店的姐夫都經歷一段 人生轉折,一個換過「肝」,一個換過「腎」,在討論店名的時候,剛好有糖尿病的彭大哥也湊了一腳,「甘 盛堂」的名字就這麼出來了。

相片提供/ 甘盛堂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十七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這樣順便經過就打個招呼,然後乾脆一起吃個飯的情形, 在都市裡是不可能發生的,這也是池上吸引蝗蟲大哥的 地方,從他以旅人的身分踏到這塊土地,每一個遇到的 人,都是用最真摯的熱情在招呼他,不用吃餐廳也不需 到酒吧,門口一人一罐台啤,配著月光與蟬鳴,就可以 聊上好幾個小時,蝗蟲大哥感嘆以前小時候叔叔伯伯們 都是這樣過生活的,到了都市打拼,不要說與鄰居打招 呼了,就連三五好友碰面聚聚都要特別去相約,現在人 是越活越倒退,不過好在來到了池上,也找回了人與人 之間最基本的交流與感動,不在職場、沒有交換,只有 最簡單的那份友誼。

相片提供/ 甘盛堂

9

相片提供/ 甘盛堂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