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 Newsletter 編者的話|邀你一起守護東臺灣的永續美好
P1
本月焦點|池上、關山,與世界分享的禮物
P1
計畫最新訊息|創意點亮、活力穿織—居遊池上關山養生慢生活、促進養生休閒產業整
P3
合提升創意競賽 半農半 X 專欄|此刻,懷抱雀躍期待的心情
P4
半農半 X 專欄|使命感的自覺與「半農半 X」在花東的實踐
P5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在質樸的方塊中看見對環境、對人的關愛--池上秋菊皂坊
P6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花東縱谷裡客家文化的美麗註解—宏昌客家菜館
P8
花東縱谷居遊趣|生活在彼方
P9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 Newsletter 編者的話|讓人回到最完整、最舒展的樣貌:與自然共生共息
P11
本月焦點|關山散步,池上遊。
P11
計畫最新訊息|池上關山創意競賽 熱鬧滾滾 結果即將公告
P14
計畫最新訊息|玉里鎮、富里鄉即將啟動養生休閒產業的發展
P15
計畫最新訊息|塩見直紀來台訪問在即,相關活動陸續展開
P15
半農半 X 專欄|在臺灣成立半農半 X 設計學校
P16
半農半 X 專欄|尋找最源頭的感動
P17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池上鄉:大波池畔人與自然的默契-玉蟾園
P18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關山鎮:關山小鎮的新活力-「南島秧滿田」
P20
花東縱谷居遊趣|有時候慢下腳步,並不是迷失方向
P21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 Newsletter 編者的話|東臺灣充滿各種可能性
P23
本月焦點|來去臺東,安居樂業
P23
計畫最新訊息|「創意點亮、活力穿織」產業加值提升創意競賽結果公告
P24
計畫最新訊息|陪伴與鼓舞-獲選團隊輔導
P25
計畫最新訊息|精彩預告-10/26-27【玉里富里推動養生休閒產業創意工作坊】
P26
計畫最新訊息|精彩預告-10/29 100 年度產官學座談會(系列一)
P26
半農半 X 專欄|探求人生的都市
P27
半農半 X 專欄|這一次,全農全 X 吧!
P28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池上店家:被寵愛的片刻瞬間/莎莉魔力工作室
P29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關山店家:咬一口在地甜蜜好滋味 / 親水軒麵包坊
P30
花東縱谷居遊趣|跳上另一班人生列車
P31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 Newsletter 編者的話|走在相同道路上
P33
本月焦點|在好地方做好事,也過好生活
P33
計畫最新訊息|10/17 新農業論壇
P35
計畫最新訊息|10/27 產官學策略研討論壇一【借鏡日本:如何透過友善生活的產業發
P36
展,達成人才東移的政策目標】 計畫最新訊息|10/28~29「慢好、宜養生【玉里富里推動養生休閒產業創意工作坊】 」 P37 計畫最新訊息|11/13 產官學策略研討論壇二【這一次,我們談花東的美好生活】
P38
塩見直紀 X 劉克襄 計畫最新訊息|預告 11/27【撒下魔法與創意的夢田】成果發表暨創意市集
P39
半農半 X 專欄|臺灣的 Long Stay 開始
P40
半農半 X 專欄|以工學農—花蓮農法學堂
P41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簡單,就是幸福:池上吉人家
P42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美好土地的醞釀:蜂之饗宴
P43
花東縱谷居遊趣|這裡:實在慢活、十分幸福
P44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 Newsletter 編者的話|撒下魔法與創意的夢田
P46
本月焦點|池上關山,大口呼吸,靜靜生活
P46
計畫最新訊息|11/13 產官學策略研討論壇二【這一次,我們談花東的美好生活】辦理
P48
情形 計畫最新訊息|11/27「撒下魔法與夢想的夢田」成果暨生活市集活動辦理情形
P49
半農半 X 專欄|天命支援的民宿
P50
半農半 X 專欄|四分之一的總和
P51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池上 4.5 公里咖啡:回歸田園的隨喜人生
P52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關山紅瓦屋:原滋原味的「美」食
P53
花東縱谷居遊趣|慢漫遊,慢漫想
P54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 Newsletter 編者的話|東台灣--平凡人的一隅歸屬
P57
半農半 X 專欄|一個夢想
P57
半農半 X 專欄|從都市,走進田園
P58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車路後的祕境天堂:池上米開朗花園
P59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用愛栽下一片豐收:關山阿美米
P60
花東縱谷居遊趣|下一站,花東!
P6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編者的話(Editor’s Note) 邀你一起守護東臺灣的永續美好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民國 94 年起我有幸在臺東縣服務,一年半的時間說長不長說 短不短,但這些日子也足夠經歷完整的春、夏、秋、冬,見 識東臺灣的四季變化,並且走遍山巔水邊,閱讀不同於西部 的地景樣貌及人文風情。 今年是本分署辦理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下「推動養生休閒 產業計畫」及「推動人才東移計畫」的第四年,在過去的三 年裡我們配合當地的自然及人文環境特性,循序漸進以「規劃推動養生醫療休閒園區(97 年)」 、「規劃推動養 生醫療休閒園區暨推動新移民部落計畫(98 年)」及「規劃推動東臺灣養生醫療休閒產業暨新移民部落計畫推 廣行銷案(99 年) 」為推動之主軸,除漸次釐清面臨的課題,更確立了東部地區因為多元的族群文化、肥沃的 土地滋養,大山大海的寬闊胸襟,除了發展實體園區的選項外,也許作為旅人、農夫、作家、修行者的歸屬: 讓手作文創、有機種植、心靈療癒都能有適切的定著,才是順應東臺灣獨特的環境本質,也才是別於西部的發 展優勢:相較於西部匆促、繁忙、一切講求快速的工作步調及生活節奏而言,我想多數人都已經忘記「慢」的 珍貴與美好:慢食、慢活、漫步徐行…。 本年度「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將持續辦理相關活動,期望能夠創造 新移民間的鏈結與社群關係,並且透過電子報的發行,揭示計畫執行的最新進度;除了養生休閒產業示範區內 業者店家的 Lifestyle 是本電子報的一大重點外,亦邀請休閒產業發展或促進人才東移之專家撰寫專文,進行相 關理念的推廣;此外,遠在日本推動半農半 X 的塩見先生亦將為電子報撰寫專文,這是透過養生休閒產業進行 國際交流最好的契機。 歡迎大家訂閱並且推薦給您的朋友,讓我們一起為守護東臺灣的永續美好而努力!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池上、關山,與世界分享的禮物
作者|創意人 洪震宇 七月小暑大暑節氣,正是池上與關山農忙時刻,收割、曬穀、插秧。此時金色稻浪不再搖曳,農村景象卻格外 寧靜。水田如鏡,托著白雲藍天,剛插秧的秧苗,直挺在縱谷間,咀嚼土壤的深邃。寧靜中有股力量正在躍動 著,除了農人如往常按時辛勤勞動,池上、關山還有另一群懷抱夢想的人,正孕育夢想種子。
1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他們夢想著如何讓家園更美好,更有自信,讓前來旅遊造訪的客人,不只是知道池上 米與關山米,不再只騎單車環繞大坡池、關山親水公園一圈,成為輕描淡寫的過客, 而能停下來生活,體會大地與人情的美好。 我們這群協助池上、關山休閒觀光業者尋夢、創夢,圓夢的人,並沒有多 大魔力,而是讓業者找到自己的特色優勢,平凡卻動人的故事,透過跨業 整合,而非單打獨鬥,從旅客角度來思考,如果要吸引遊客來池上、關山 停留三天以上,鄉親要如何款待他們?如何分享寧靜減壓的養生生活,讓 身心靈都獲得舒解,帶著飽滿的感動與故事離去? 這場創意企劃提案,鄉親們開始摩拳擦掌,四處串連討論。記得我在兩次 課堂演講,都拋出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問題:「企業的目的?」「創造 顧客!」「企業的功能?」 「行銷與創新」。 大家開始思考,池上、關山的顧客是誰?要如何針對顧客的需求提出讓人難忘感動的創意方案,如何透過創新 方式,將不同業者的特色整合起來,端出一道道豐富豐盛可口的菜餚,滿足旅人的心? 記得一位池上的朋友說,我們這群台北來的顧問團,為池上、關山施下有機肥,藉由微量元素的能量,讓他們 看到宏觀的視野,規劃一個長遠的路,讓自己成為頂尖的米。 質樸卻適切的比喻,讓我動容。是啊,這塊縱谷的夢田,也許就是臺灣最後一塊夢土,池上與關山的鄉親,都 是從臺灣各地遷移過來,找尋安身立命新天地,有閩南人、客家人、阿美族、布農族,在縱谷得天獨厚的環境 中,辛勤耕耘,共享天時地利人和的價值。 尤其當世界在變,變得越來越烏烟瘴氣,人逐漸失去自我,懷疑世間是否幸福的時代,池上與關山的不變,提 供支持的力量,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如母親的臂膀,撫慰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 我們這群所謂的「顧問」,並沒有太多的學術理論,也沒有天馬行空的浪漫,反而真的是整天就在「問」個不 停,與鄉親們一起探索夢想,盤點既有的資源與優勢,重新換個角度思考,把鄉親視為理所當然、或是不值一 提的生活細節與故事,提升到一個與世界分享的禮物。 一到十二月的農事活動,每個季節的飲食特色,每個月分的田園景觀,每個族群的移民歷史與故事,每個業者 的身世背景,每個業者在這塊土地上執著的夢想。這些都需要整理,從中找到吸引人的主題與體驗遊程。 每個細節都有故事,都有吸引人的魅力,都是承受龐大壓力的都市人最需要的舒壓生活。點點滴滴,不只是點 點滴滴,這都能匯聚成大河,大河的源頭,不正是點點滴滴的雨水累積而成的嗎。 不凡來自平凡,來自生活,來自土地,更來自分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大詩人 T.S.艾略特,在他的詩集 《四首四重奏》寫著:
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我們將不停止探索 而我們一切探索的終點 將是到達我們出發的起點 並且是生平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 終點就是起點,起點就是夢想的源頭,起點也是池上關山 特有的生活,透過探索與創造,讓池上關山成為遠方旅人 的夢想終點。 把世界帶進臺灣,帶進池上關山, 走在這片上天恩賜的土 地上,飽餐世界最珍貴的米飯,呼吸最溫柔的風,傾聽稻 浪進行曲,還有最質樸溫暖的微笑。 這,就是我們與世界分享的禮物!
計畫最新訊息(News) 【計畫動態】創意點亮、活力穿織—居遊池上關山養生慢生活、促進養生休閒 產業整合提升創意競賽 99 年度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計畫,優先選定臺東縣池上鄉、關山鎮作為計畫推動之示範地區, 為協助地區養生休閒產業之整合、加值與提昇,擴大地區微創產業之鏈結效益,促進發展「農村文化」 、 「樂活 健康居遊」等地區優勢與特色,期望透過創意競賽之辦理,藉以激勵地方業者、社群「自主性」的「創意導入」、 「鍊結整合」,除強化池上鄉、關山鎮養生休閒產業之發展主題性、並提升服務品質與深度外,進而促進地域 整體振興。 東臺灣嶄露了養生休閒產業實踐的曙光,灑落在縱谷田野阡陌間…。特別是獲青睞的池上鄉、關山鎮地區。這 些啟動,等待著有心的居民、業者持續的揮汗墾拓與滋養…。因為有在地活力的投入,未來地方的振興發展才 有新的可能。 相關辦法請見網站公告:http://www.easthealthpark.com.tw/ 截止時間:100 年 8 月 5 日
3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半農半 X 專欄(Column) 此刻,懷抱雀躍期待的心情 作者|半農半 X 研究所代表
塩見直紀 翻譯|杭海莉
99 年 12 月是我第三次受邀到臺灣訪問,當時候擔任統籌規劃的郭小姐 面帶微笑的問了我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問題,「下次可以來臺灣 Long Stay 嗎?」。聽完這句話我內心雖然非常的高興,但真的有辦法待這麼 長的時間嗎?我的家人知道後不知做何感想?若在農忙時期離開家鄉真 的會很傷腦筋。 想了想我有可能去臺灣的時間,並且可以快樂的體驗到臺灣農村生活、 農作農務、和美麗的大自然。在我腦海中浮現的是,村祭結束後的 10 月中旬開始或許可以 long stay 一個月吧。身為農人,一定要感謝大自 然、神明賞賜五穀豐收的,在我居住的綾部地區,從 9 月上旬開始收割,而我們家從以前開始就是手工割稻, 然後會在太陽下曝曬乾燥一個星期,並接著進行稻殼打米。在村祭的二週前開始,20 到 40 多歲的村人就會練 習樂器如太鼓或笛子、打鐘等等。在祭典的前一個晚上和當天都會舉辦祭祀神明的演奏會。 當時我說「如果祭典後這段時間可以的話,我很樂意再造訪臺灣」 ,沒想今年春天就收到臺灣的消息,這個 Long Stay 的計畫真的可以實現了。現在我的心情非常的雀躍,算起來是人生第四次造訪臺灣,我長久以來深深地被 這塊土地的魅力所吸引。十月這一趟停留時間很長,不曉得又會有怎麼的每一天生活?最近,我一邊做著田裡 的工作,一邊想到秋天勢必會和許多再次相遇的或者新認識的朋友碰面,和這些朋友們一起下田幹活、一起散 步在農村的小路上、談論著花蓮和臺東的未來,此刻實在難掩雀躍的心情,我也期待我們的交流會有創新的構 想產生。
※個人簡介※
塩見直紀(半農半 X 研究
今年 3 月 11 日在東北日本發生大地震和海嘯、造成核能外洩的事故。
所所代表 居住在京都府綾部市)
5 月我帶著家人去做義工,目擊現場的淒慘狀況。這個經驗讓我更篤
1965 年出生於京都府綾部市。1995 年提
定的確認,必須更進一步專注於半農半 X 的實踐,重視農業、食物、
倡「半農半 X(X=天職)」的概念。2000
天職和地方。311 雖然將什麼都震毀捲走,但藉由這個機會視為讓人
年成立半農半 X 研究所。支援個人到市鎮
們「好好珍惜森羅萬像生命的新文明」,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我覺
村的 X(天職)為畢生的事業,生命多樣
得整個時代會朝向半農半 X 的方向走去。對全世界人類帶來許多麻煩
使命多樣的社會為目標。同年,以廢校的
困擾的日本,應該對世界其他國家作些積陰德的事情才行。
母校為據點,以身為舉辦都市農村交流的
這次日本的賑災來自臺灣有超過日幣一百多億的捐款(截至 六月撰稿前),我由衷地感謝臺灣各界朋友的心意,也致上 我崇高的謝意。
NPO 法人「郊山聯絡網‧綾部」的成員, 舉行「里山綾部交流大學」的企劃。著作 有《半農半 X 的生活-從綾部出發》 ,《88 個半農半 X 的生活》、共同著作有《播下 半農半 X 的種子》 、 《從土地到和平》等等。
4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使命感的自覺與「半農半 X」在花東的實踐 作者|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
蔡建福
關於東部地區的永續發展,各方人馬均有其不同的解讀。緊抱發展主義 的一群人,急著要將國有土地租借或變賣給財團、資本家,或提供良好 優渥的條件,讓他們將資金帶來投資,最終的目的多是期待這些投資的 結果,在利潤回饋政治系統,降低自己的機會成本之餘,也能多少留下 一些就業機會(交代所謂的永續發展) ,以營造另一個政治舞台;或者, 不遺餘力地推動大型的公共建設,快速道路、度假村、文化村、溫泉區、 演藝廳等,在千古不變的工程邏輯中,展現與掠奪無邊的權力與利益。 永續發展,在這些大建設、大開發的過程中展開,也將在這些大建設、 大開發的過程中消失。在著名的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中,導演很清楚地告訴了我們,獲取利潤是企業唯 一的目的,東部的景觀特質、自然資源,以及豐厚的農村與原民文化,倘若變成財團拿來換取利潤的依據,那 麼,談永續發展將會是緣木求魚。會善待這一塊土地與居民的人,基本上是不會在這個以牟取最大利潤為前提 的投資中進來的,因此,從這個思維延伸的一個基本想法是:要尋找什麼樣的人來? 2011 年年初,在文建會的輔導下,包括花蓮農場,退輔會管轄的各地農場進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資產調查,這 當然也包括了退輔會農場作為歷史上安置退除役官兵角色的再定位。以花蓮農場為例,過去所管轄、經營的農 地,由於當年身強力壯的國軍弟兄們逐漸地老化、凋零,第二、三代從農的意願過低,包括農場土地、農業設 施與建築,都亟需一個能夠扣上時代需求與未來國土發展願景的安排。筆者接受了退輔會花蓮農場與文建會的 委託,從歷史的淵源中開闢出一條榮民精神與地方永續相結合的出路,去回答東部這個階段要尋找什麼人來的 這個重要的問題。 因著這些思考,我們選取了一種不一樣的方式來進行改變。 2009 年六月,為了赴一場旗美社大農村工作坊的演講,我在前往高雄的高鐵上遇到了塩見直紀先生,我們不 會講彼此的語言,用簡單的英文溝通著對鄉村未來的看法。塩見直紀抓住了二十一世紀普遍的城鄉問題以及人 心的走向,發表了半農半 X 的創見,根據他的說法,他所提出來的這些概念,在臺灣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遠遠超 越了日本,令他覺得相當訝異。想要聽聽原作者的原味想法,我讓自己變成一個像演講會場一無所知的聽眾一 樣,問他什麼是「X」 ;他試圖回答,但總覺得話語不夠精確,於是找了一支原子筆在自己的手心寫了偌大的兩 個字:天命。我振顫了一下,為了這突來的舉動,一則是因為在自己的手心寫字,二來是想到自己過幾年也已 行將到達知天命的年歲。使命感的自覺,出現在知天命的這個年紀是可以查到原因的(詳情請參閱論語為政篇) , 但知天命這件事用在城鄉的移民、鄉村的發展上,這的確是一種創舉。
5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半農半 X 是一種半自給自足的農業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概念。一方面親手栽種 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則從事發揮特長、自我雇用的工 作,並以服務社會為基礎,身體力行,平衡生活,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 回歸人類本質的生活。花蓮農場本場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為安置由大陸撤退之退除役官兵,輔導其從事 農墾,榮民朋友們開墾荒地農作生產食物,體現勞動者在一個固定土地所累積的智慧與精力。在物換星移,榮 民們逐漸退出而農場建築空間與土地亟需活化的今日,我們推薦了塩見直紀這個新觀點作為農場未來的可能經 營走向。 「花蓮農場半農半 X 工作坊」將以共同參與的方式,招募一批新生的力量(包括新移民或回流居民)延續過往 農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結合都會生存技能與農村生活,著重自然生態與人類關係重建之樸門永續設計 及社會責任,以自然農法、有機耕作為本,實踐自我的天賦,安頓身心,協助這塊土地與社會的永續發展。 行政院東部永續發展計畫的某一個系絡中,用了三、四年的時間,試圖尋找一種以新移民為主要概念的發展出 路,並在 2010 年底,計畫人員和日本塩見直紀先生也見了面,定位了「半農半 X」的計畫基調,期待這一個 周延縝密的計畫,能夠為東部這塊土地與居民許諾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 (Special Report) 在質樸的方塊中看見對環境、對人的關愛--池上秋菊皂坊 如果你曾經在台北熙來攘往的街頭遇到「它」 ,無論是因為瞥見那小小方方質樸的外表,還是聞到一股淡淡卻誘 人的香氣, 「手工皂」是你對它的第一個稱呼;然而,一旦知道了它其實來自東臺灣縱谷裡最美的一片稻田邊, 知道了攪拌出如此細緻質地雙手背後的故事; 「手工皂」對你而言,將會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與稱呼,因為它來自: 「秋菊皂坊」 。 低調門面僅僅掛著一塊寶藍色招牌,這裡是秋菊皂坊女主人陳秋菊的家,也是工作坊。廣大空間可以教學、寬 矮木桌則讓三五好友相聚聊天,對於這對已經移居縱谷二十多年的夫婦來說,用生活姿態來創作手工皂,是最 基本的切入角度,因為這些手工皂將直接接觸人體肌膚,如果不是用細膩在乎的態度,又怎麼能做出對肌膚最 呵護的作品呢。 秋菊皂坊,名字來自創作者陳秋菊本名,總是笑臉迎人的她或許不認為自己在變幻什麼把戲,但擺放在工作坊 木架上的一塊塊手工皂會說話,或許是「蜂蜜皂」或許是「羊奶皂」。這兩種肥皂在手工皂的世界普通至極, 但在池上鎮上這間小房子裡,卻別有一番故事。秋菊皂坊蜂蜜皂的頂級蜂蜜來自同在縱谷的知名品牌關山蜂之 饗宴,而羊奶則是取自池上海岸山脈邊大和牧場的純淨羊奶。這些年來陳秋菊一邊製作手工皂,一邊想著如何 連結發展在地特色,花東縱谷蘊藏的豐沛物產,就在她一次次嘗試與調配裡,將各式各樣菁華融進色澤樸實的 手工皂中。 最初,陳秋菊從來沒想過自己有天會成為「製皂達人」 ,這一切開始於一個意外,六年前,陳秋菊擔 任池上國中營養午餐秘書業務,在偶然間發現學校廢油竟是倒在戶外土地上,擔憂廢油對環境的傷
6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害,陳秋菊決定為這看似全無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尋找出路。輾轉得知廢油回收可以 製成「環保皂」,她決定開始投入這條「製皂 之路」 ,投入的第一年,往往任何作品都是以失敗收場,廢油的不穩定性讓環保皂塑成後又難以固型,陳秋菊 笑著說,當時總是被學生「退貨」 ,然而越挫越勇的性格,讓她不曾放棄,甚至投入自己的時間與金錢,大老遠 跑到西部去學習。終於,今天的她可以自信滿滿地說: 「任何一種廢油到我手上,都可以變成環保皂。」而這樣 的自信,也流轉在她前往各地學校、社區甚至醫院、寺廟的教學課程上,因為環保皂不只讓廢油有了出路,用 這樣的清潔品洗滌也不會造成環境衝擊,不但達到愛護環境的教育效果,同時也省下每年購買清潔物品的費用, 甚至,有些單位還可以拿多做的環保皂販售作為經費。
陳秋菊一頭栽入手工皂的世界,陸續已經創作過上百種的配方,除了上面提及使用在地產品的優質好皂之外, 更因為思考到使用肥皂是每個人每天必經的過程,而如今市面上大多產品都已經過度添加化學物質,即使陸續 有其他手工皂品牌出現,但真正一顆「皂」的內涵為何,還是只有創作者自己了解。本身具有護理背景的她, 深知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傷害,因此創作過程中只敢用最好最天然的材料,並且創作出為了體貼周遭好友而調配 的「敏皂」、 「仕女皂」等,沒想到效果頗佳一傳十十傳百,如今這些稍具療效的特殊手工皂,往往才一產出就 被訂購而空。 也許你曾經在捷運中山站旁一片琳琅滿目的店鋪中,拾起那 塊透著樸實顏色的紫草皂,或是某個假期閒逛臺東鐵花村時, 看見秋菊皂坊男主人正擺放著一個個在呵護中誕生的平安皂。 當然也有可能,是某一天你路過了池上,看見那塊小小招牌 隨風搖晃,你可以走進來,聽聽那起源於愛護自然,發展於 對周遭在地認同,最後還加上一點點自己的體貼、期待;你 可以抹出那些手工皂裡神奇的泡泡,從中端倪到主人家對你, 也對世界的關懷。
7
※購買資訊※ 臺灣好店: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25 巷 18-2 號 鐵花村:臺東市新生路 135 巷 26 號 秋菊皂坊:臺東縣池上鄉仁愛路 191 號
※宏昌客家菜館※ 地址:臺東縣關山鎮順興路 6 號 電話:089811321 / 0963118336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縱谷裡客家文化的美麗註解—宏昌客家菜館 早在日據時期,花東縱谷就陸續有客 家移民遷入,這些儉樸耐勞的藍衫子弟,在當時交通艱險、 物資缺乏的東部,靠著硬頸精神闖出一片新天地。縱谷南 端的關山鎮即是這辛勤打拼成果之一,小小聚落延續著不 只是氏族血緣,也栽下各式豐富的客家文化。 「宏昌客家菜館」位在臺九線行經關山鎮的北端,開車路 過可以輕易看見餐廳外牆漆滿綠底白樹花的客家意象。兩 位後生鍾敏淵與呂慧珠,雖然是承接起母親在民國八十三 年歇業的「宏昌公路飯店」,但對於轉型為專業客家風味美食,掌廚人呂慧珠可是下過一番苦功夫學習,並且 近年來隨著健康觀念的提昇,將客家菜帶領走入另一段特色里程。 一份卡路里菜單,就是全台獨一無二的創舉。去年當臺東縣衛生局與關山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推動健康飲食,邀 請當地餐廳業者配合設計一份低油低鹽又別具風味的合菜菜單時,幾乎所有業者都對此挑戰感到卻步,但呂慧 珠卻覺得機會難得,讓一直本來就重視優質烹調的她,得以與關山慈濟醫院營養師討論、研究、改良,終於誕 生出這份保留住客家菜餚精髓滋味,又緊扣少油少鹽健康原則的合菜套餐,標上卡路里更是清楚明瞭的讓客人 知道自己吃下什麼,如今這份菜譜成為宏昌客家菜館的獨門特色,必須預約才有機會一飽口福。 在卡路里菜單之外,宏昌客家菜館還有另一項招牌,就是一碗載有滿滿家族記憶的擂茶飯。客家擂茶耳熟能詳, 但在宏昌,擂茶卻成了飯的夥伴,當你混合起茶葉、花生、白芝麻,用雙手穩穩拿住擂茶棒往充滿紋路的缽裡 碾動,那緩緩飄散出來的碎末香味,其實就是主人鍾敏淵最幼時的記憶。缽與棒,是客家人遷徙時主要隨身行 李,因為節儉吃苦,所以無論行路到何處,只要用缽一磨,再粗糙的食物都能夠入口食用。當然近代環境並非 如此艱苦,但鍾敏淵卻依稀記得小時候,祖母餵他吃的擂茶飯,或許是因為仍然習慣將乾燥充滿香氣的調料磨 碎配飯,也可能是老人家咀嚼困難,因此將手邊食材入缽研磨,無論如 何,鍾敏淵在投入宏昌客家菜館的菜單設計之時,靈光一閃想起了祖母 最珍愛的口味,現在,來訪客人不只能吃到美食,也能動手參與成為融 入文化的一部份。 走在寬敞明亮的餐廳空間裡,除了經典花布用不同模樣亮眼出現,更引 人注目的是四處泛著古舊光澤的老傢俱。這是愛護文物的鍾敏淵蒐集而 來。他不只在自己的店裡保留這些舊時美好,也積極希望可以推動周遭 文物資產的保存。關山鎮從日據時期至今,不同階段都留下了各類獨特 氛圍的屋舍,這些空間見證著世代更迭,也蘊藏關山過去的輝煌,如今 卻慢慢頹圮,讓愛護文物的鍾敏淵十分焦急。
8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兩夫婦雖然生活在這步調緩慢、悠閒悠然的鄉村小鎮上,但時常期許彼此都儘量參與 公共事務的經營,他們甚至在今年承辦了社區關懷中心,每到週六就舉辦活動讓社區 內的老人們相聚歡度週末。 一個原本只是餵飽臺九線上行車司機們的公路飯店,現在卻成為花東縱谷裡客家文化的美麗註解,這裡有著用 心經營的客家後生,不只嚴格監督選擇在地新鮮食材,也在每道菜中展現爐火純青的烹飪技巧,現在更是為你 我健康體貼把關。客家美食四處都有,但「宏昌客家菜館」卻在東臺灣創造出養生食膳的另一股風潮。
花東縱谷居遊趣(Travelers’ Digest) 生活在彼方 作者|計畫專案駐地工作人員
莊慕華 田裡有浪,一陣陣浮動著。不同於大藍海洋上的 白色花冠,這些浪很安靜,它們在抵達岸邊之前 (當然,在這裡是田埂),就輕盈地跳過分界, 往下一塊田銜接上。 我夢過這樣的景色,一個人站在田邊,被金黃色 的浪擁抱。但夢裡稻穗不會用熟成的香味騷動嗅 覺,也沒有這叫人感覺生命正在恣意發長的熱度, 夢是一種來自對未來的記憶延伸,所以終於我在 今天抵達,看見這場稻的盛宴。 我呼喚時間,它瞬地出現,又在穿過指尖的風中 消失。時間在這裡和城市中電子螢幕上閃動的紅 色字眼不太相同,它變得很溫柔,不再只是疾言 令色催促我。不再只是進行我們惟一擁有的對 話。 「還剩下多少?」我總是氣急敗壞地問。 「一點點。」它連為我解釋的心情都沒有。
9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一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我是如此忿怒,不足夠的時間奪走我享受生活的機會,卻忘了是自己將齒輪調快,是自己日復一日囫圇吞棗吃 下每一餐,沒有咀嚼渾圓米粒中的質樸淳香,卻責怪餐點荒腔走板。忽然,我對時間感到抱歉,因為它一直在 這裡,從來沒有給多給少,從來只是靜默的看著我,閉眼行過生命這條絕美小徑。 來到彼方後,我重新與時間成為朋友,它就像廟口那些阿婆賣的野菜一樣,初見面時張牙舞爪的綠,叫人無法 接受這是一盤能夠細緻品嘗的食材,但阿婆笑了,她說只是我沒有嘗試過這種滋味,是我太習慣慌忙中將陌生 的一切刪除選擇,但這些綠一直都等待著,就像時間一樣,它們等待對的人,用對的方式發現它、品嘗它。 如果不是彼方,我永遠不會相信這些未知元素,能夠成為飽實生活的一部份。永遠不知道,如果我們 趕著前來又趕著離開,不曾停下腳步,就終將不會抵達。彼方的意義不是存在於收集更多目的地,而 是願意跨出屬於自己的那一小方圍城,願意改變一點點生活方式,願意用另一種態度面對, 面對饑渴時滋潤我們脣齒的每一滴滋味,面對身體的甦醒與昏睡,面對稻穗隨風仰起身,又懷抱著自己豐腴的 穗緩緩低頭。 在彼方,每個片段都是故事,不是因為這裡有多麼驚人的事蹟或獨特歷史,而是因為這裡有時間,它讓平凡的 一切成為故事,只要妳靜下心,聽。 「很多很多。」它說。
10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編者的話(Editor Article) 讓人回到最完整、最舒展的樣貌:與自然共生共息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業於本月份完成創意競賽評選,看著縱谷 這片沃土激發的產業提升創意構想以及多元的社 群整合,讓人驚豔於東臺灣蘊藏的豐富元素!!對 外來者或旅行者而言,是種瞬間發光的體驗;對創 作者而言,則是不斷撞擊心靈的感動;對尋求安寧、 調養身心的休憩者來說,是一種緩慢療癒步調,但 最重要的,是對所有在這片土地上認真度過每天的 生活者而言,多元文化、自然環境,是不可替代成 就他們無悔一生的美好滋味。 隨著計畫案的推動,顧問群們從最初站在講台上用 專業角度分析區域發展潛力,到如今無法自拔的隨時想漫步在示範區街道上,眼前這些俯拾皆是的生活特質, 透過執行團隊以在地精神組織各方專長,除漸次讓永續構想浮現,更進而生根發芽,逐步落實。 花東生活有如一口深井湧泉,探索越深,湧出的水越沁涼、甘甜。在東臺灣,人終於能夠回到最完整、最舒展 的樣貌,那就是與自然共生共息。無論是料理美食的頂級廚師,走回食材發芽的那一片地;或者是被忙碌節奏 綁架的都市人,緩下腳步就順勢讓單純的水光山色進入心靈;當然也包括原本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孩子,掙 脫他鄉重重物質欲望的束縛,重新回到知足純淨的處世態度......這段日子,太多聽來讓人喜悅的新故事,讓各界 領悟到這方天地裡,涵括著無限值得捍衛與延續的生活價值,這些價值隱隱呼應著十月中,即將來台塩見直紀 先生推行的半農半 X 理念:終究唯有「順從自然、發展天賦」,人才能活得彰顯有意義又有尊嚴的一生。即將 來台 long stay 一個月的塩見先生究竟會與東臺灣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在夏季結束,盈月攀上樹頭的時節,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關山散步,池上遊。 作者|風尚旅行社
11
總經理 游智維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來過縱谷嗎?一個被中央山脈與 海岸山脈包圍的狹長谷地。從太 平洋那端升起卻每日遲到的陽光, 讓金黃稻穀同學們的每一個學期都來的比臺灣其他地方 更長。加上從二邊山脈收攬流下的雨水與地底湧泉集結 成的大坡池作為灌溉,孕育出飽滿且具有口感的稻米, 成為這片土地上極具價值的聞名作物。吃飽了,總是得 起身玩樂!所以除了品嘗池上關山粒粒晶瑩剔透的米食 外,也找個時間來這裡走走吧! 搭上火車,東部幹線自花蓮以南失去了電氣的加持,速度便像是臺東人生活步調一般慢了下來,秀緻的農村景 色一幕一幕地收進眼簾,手上的相機也輕易的捕捉到一閃即逝的畫面。步下關山火車站,往右可以見到昭和年 間興建的和洋風格老車站,變成了某知名品牌腳踏車出租站,單車環島的騎士也可以在這裡歇歇腿,補氣換胎。 前方的嘉賓大旅社屋頂上的太子窗依舊完整,藍綠色牆面引人思古懷舊,後棟的木造二層建築雖考量維護已被 鐵皮包覆,但還是能從光滑圓潤的磨石子櫃台與老舊的電話交換機,一眼看出是個年代久遠的旅人投宿之處。 沿著中山路直直地往前貫穿,二側佈滿了許多低矮的木造屋舍。門口掛著藍底紅圈白色三枝小雨傘招牌的是福 生堂藥房,小時候常常聽到廣告詞「頭痛,牙齒痛,五分珠!」藥品,這裡便是最早的處方發源地,店裡的奶 奶開心的迎接著到訪的我們,而頂上掛著的廣告氣球與牆上海報都是數十年前保留至今。又過了個路口,長長 連棟的白色玻璃拉門街屋真是好看,帶隊的朋友們述說著這老房子背後家族的故事。幾近荒廢的中華大戲院佇 立在巷弄中,售票亭早已封閉,牆面依稀可以看到脫落斑駁的電影海報,從規模便可想像昔日身為縱谷行政中 心的「關山郡」小鎮風華。還有許多許多的老屋四處散落, 放慢腳步,便能體會關山這個小鎮的古老魅力。
1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換上單車,穿越了伯朗大道,一望無際的綠色稻田景觀是池上的招牌畫面。城市裡的 孩子對於農耕似乎有些陌生,看著耕耘機充滿了好奇,翻土的鐵牛也得再三解釋。不 然好了,挑個插秧的季節來。記得換上弄髒也不會心疼的 T-SHIRT,拆下腕表捲起袖, 脫下鞋拉起褲管,一起參與捲秧苗的工作吧!讓汗水溢滿了背上,滴下了額頭,才知道珍惜食物「粒粒皆辛苦」 的真實感動。 夜晚的池上,阿美族的部落原住民週三在四號公園裡的會所唱著 歌聚會,看似平常而悠閒的坐在椅子上看著年輕的孩童們唱歌跳 舞。而重頭戲上場,當耆老悠揚的歌聲引領響起,數十位長者渾 厚高亢的音調傳頌著百年來流傳的部落故事。閉上眼,宛如天籟 的聲音在空間中迴盪,令人感動到幾近落淚。
村子裡面留著碩果僅存的打鐵鋪,頭上綁著白色毛巾的師傅, 強壯的背膀顯露了工作的辛苦。一錘一錘的落下,反覆的敲 打塑型,再將鐵器送入火爐中,鼓風吹動著使其高溫發紅, 不斷持續著。問說: 「這樣子很費工,值得嗎?」師傅驕傲的 自豪說著,這些手工打造的器具才是真材實料,每一個從手 上售出的都是品質的保證。我想,也只有遠離都市的小鎮, 才有這樣的堅持。 炎熱的夏天,來這裡吃冰吧!賣瓦斯的店家推出了各式樣的 冰品,好客的媽媽開心的閒話家常,還讓我們帶了手工自作的南瓜包子當作宵夜點心。這濃厚味純的人情,也 成了吸引我們再三流連,持續到訪的最佳香味。 當然,這只是眾多美好體驗中的一小部份。至於其他的到底有多棒?排好假期,準備出發到這裡吧!
※個人簡介※ 游智維 現任風尚旅行社總經理與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樂觀的瘋狂造夢射手座,期待用旅行改變世界。透過滿足消費者自助旅 行規劃服務,在旅行中植入社區營造、文化體驗、農業發展、環境保護等關注議題,期待影響更多人想法。也將理想落 實在改造台南謝宅及推動老房子俱樂部的老屋再生運動,並擔任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青年會所、馬祖大埔聚落保存發 展等執行顧問。持續推動臺灣在地小旅行系列,串起各地區資源整合。期待成為公部門與民間,學者之間溝通的關係人。
13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計畫最新訊息(Latest News) 池上關山創意競賽 熱鬧滾滾 結果即將公告 這個暑假,池上鄉、關山鎮熱鬧非凡。參與本次「促進養生休閒產業整合提升創意競賽」的團隊共計有 6 組。 包含池上的「臺東縣池上鄉福文社區發展協會-獵人學校」 、 「蔬里肥豆四點五工作群」 、 「池上養生東臺灣」 、 「全 方位悠遊平台」及「四個愛池上的人」 。而關山則有「新老承傳」團隊。扣除跨組參與的伙伴總共計 47 個業者 或農戶報名參與。 本次競賽面向涵蓋食、宿、行、樂、購等以「生活」面向出發之現有產業整合構想、並加值「身心靈健康促進」、 「慢食、慢遊、慢活」、 「四季鄰食」等元素,提升在地業者整體服務品質與既有休閒相關產業整合鍊結。例如 用餐環境改善、促進慢食提倡、新創意菜單研發、符合節氣養生之健康趨勢、特色身心舒緩等體驗活動設計、 異業結盟串整成養生主題遊程等等,透過鼓勵業者、在地居民之間以「團隊互利互惠」 、「自主鍊結合作」、 「導 入創意、健康元素」模式,進而達到「養生休閒」之地域特色營造,建立標竿示範案例,達成本計畫推動之年 度階段性目標。 各組提案的內容均發揮各自的創意和想像,不論面向著眼角度各有不同,但可以窺見一個普遍的共通性就是, 每一組提案出來的構想背後,均是因為深切的愛著這塊土地,期望在這片土地的自己和團隊伙伴們可以有所成 長、提升,並求與大環境的共好。而這點正是本次競賽評選當中最令所有委員動容的一點。 競賽評選分為第一階段面審查以及第二階段的現勘審查,最後的結果預計在九月上旬公告,敬請拭目以待在地 朋友們這股新的創意活力。
14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玉里鎮、富里鄉即將啟動養生休閒產業的發展 獲選為「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劃案」花蓮縣示範 區的玉里鎮與富里鄉,即將開始進行資源整合推動,並於 7/28-29 兩日辦理啟動座談會。雖然時值暑假觀光旺 季,在地業者仍抽空踴躍出席,顯露對整合產業的積極期待。由於玉里鎮、富里鄉及鄰近的卓溪鄉同時獲選為 財政部低碳智慧生活圈的示範單位,因此本次座談會也加入財政部電子發票推動小組的計畫一併說明。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分署前副分署長謝正昌在說明會上表示,臺灣美食與美景之所以值得珍藏,是因為賦予這些 視覺味覺感官背後的濃厚人情味。親切熱情的態度是臺灣人自然流露出來卻更勝一籌的旅行元素,因此唯有緩 慢、細緻、貼近當地的旅行步調,才能真正品嘗屬於各類事物的菁華。他也再次重申本計劃案期待深入瞭解當 地業者的心聲,執行團隊將因應最適切的需求為大家注入專業資源,同時經由中央跨部會合作,鏈結農委會的 農村再生、財政部低碳生活圈、經濟部地產基金與縱管處的相關計畫,提升示範區現有狀態,達到東臺灣養生 休閒產業整合的步驟,進而促進人才東移。相信接下來在各單位及禾拓團隊的努力下,可以不只為在地養生休 閒產業注入一股新契機,也能夠呼應關山池上示範區的階段成果,讓計劃案推展到更加寬廣的視野,帶領大家 一起真正落實永續東臺灣的美好願景。
塩 見直紀來台訪問在即,相關活動陸續展開 在今年初受計畫邀請,規劃在秋天到臺灣花東地區 Long Stay 一個月的塩見直紀先生,預計將於下個月 10/17 抵達臺北,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停留。一到臺灣的第一天隨即與美國永續農業運動主席、倡導 CSA 理念的伊莉莎 白‧韓德森 (Ms. Elizabeth Henderson)以及泰國米之神組織的 Mr. Daycha Sirpatra 進行一場精彩的跨國交流。 10/19 開始將在花蓮壽豐進行一週的拜訪行程,而他行程中最精華的部分將在池上關山地區,未來在小鎮街上、 田埂間,將看見他與當地人熱切交流互動的景象。在池上關山 Long Stay 時,預計於 10/29 在池上客家文化園 區展開一場產官學交流的座談會。暢談他在日本京都的自己家鄉,如何透過相關活動和機制的舉辦,吸引年輕 人的活力停留鄉下。相關活動的參與方式請隨時參見本計畫網站的最新公告。
15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半農半 X 專欄(Column) 在臺灣成立半農半 X 設計學校 作者|半農半 X 研究所代表
塩見直紀 翻譯|杭海莉
2007 年 2 月「立春」這天,我在故鄉的京都綾部開始成立了「半農半 X 設計學校(XDS)」 。 「半農半 X 的生活 方式」 (2003)以及「半農半 X 的生活方式 實踐篇」 (2006)等書出版以來,有許多人因此來而到綾部造訪。 大家都來自很遠的地方,搭乘新幹線花了許多交通費從日本各地來到這裡。 綾部是日本的古都,從京都車站搭特急電車剛好一個小時的地方。車票有 2 張:乘車劵是日幣 1280 塊,加上 特急劵是日幣 940 塊。普通電車的話要 2 小時才會到。 從電車的車站再搭公車 15 分鐘才會到的地方。公車一 天 4 班次。 大家費了這麼大功夫才來到綾部,當天就得返回,真的感到非常的報歉覺得對不起大家。某次機會,靈機一動 想到是否可以辦個可住宿此地,兩天一夜的講座,針對少數人學習的場次,以支援各自的 X 的使命為主。出版 以來,日本全國各地都有演講的邀約。可是,只是等待演講的邀約,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嗎?光是等待,是無法 改變時代的變化不是嗎? 但要辦兩天一夜的活動,會場要設在那裡呢?我認為在芝原 kinu 枝老太太的農家民宿「沒有做作的自然」舉 辦是最適合不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半農半 X 的生活方式」的讀者中有許多人都很想見到芝原老太太。在 2000 年的某一天,一個機緣之下我見到芝原老太太, 建議她何不辦個農家民宿。那是在她先生過世後半年左 右。現在芝原老太太已經 77 歲,很多人都很驚訝她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年輕。而年輕女生是這麼想的,自己理 想的晚年就是像芝原老太太一樣的生活吧。 我家的稻田已經變成一片金黃色,9 月 10 日左右就可以收割了。去臺灣出發兩週前(10 月 1~2 號)也預定要 辦半農半 X 設計學校的課程。對年邁者很對不起的是參加者有年齡的限制。要比我年輕的世代,特別是想傳達 給 20~30 多歲的人。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太方便對比我年長的前輩說教。(笑) 參加者每次 7 位,以少人數來舉辦。先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自我介紹,彼此熟悉後更容易相處。然後製作「發 現自我 X」的工作書,在大自然中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拿起筆,清點自我可能性的庫存。再次集合大家, 將想到的東西和大家分享。花 2 天的時間,建議大家如何踏出人生新的一步,大家一起提供各種各樣的點子。 一起作習成為生涯永遠的朋友。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有這樣的夢想。不曉得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在臺灣的農家民宿成立臺灣版的「半農半 X 設計 學校」呢?
16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尋找最源頭的感動 受訪者|王群翔
採訪|莊慕華
※個人簡介※ 王群翔 四十歲落腳池上的新移民,前半生在大城市中鑽研料 理,如今希望用後半生在鄉村奉獻給原始食材。
「稻米」從古至今是南方國度的主食,是延續生命 能量的來源,是農人在驕陽大雨中,播種、插秧、 施肥、除草、收割、晒穀......,每一口吃進嘴裏的 米飯,都有著一道辛勤影子。然而現代世界稻米成 為一種商品,吃飯的人面對精美包裝,而不是那股 持續彎腰,為我們向天地鞠躬的力量,人與土地彼 此脫離,吃進口裡的能量,滿足著身體所需,卻沒 有充實心靈。 阿翔決定留在池上做農,但這個「農」不是傳統中 沒有長期規劃、收穫任人宰割的農。出生台北大稻埕的他,在四十歲之際決定移居池上,這並不是第一次選擇 這個地方,二十年前當兵退伍時,阿翔就曾經來到這裡,空氣中飄散的稻花味,敞開庭院裡鋪陳的金黃穀粒, 那時阿翔還不知道這就是將來的鄉愁,來到池上不久後老人家說年青人該出去闖闖,這個南北遷移的新生候鳥 於是又北歸,然而無論飛的多遠,二十年後的今天,帶著法式料理主廚光環、一身好廚藝(這是阿翔的 X) ,他 又回到池上。 一個料理主廚,往往是站在食材的終端,如今來到產地,阿翔有勇氣但不輕佻。做農是一種學問,就如同處理 高級餐廳的食譜安排,沒有宏觀格局、通盤檢視,是無法將單純的蔬果魚肉,經由烹飪製成格調極致的昂貴餐 點。阿翔深深體認因為消費者與生產者間的斷裂,因此食材再美、人心再友善,過去那種簡單純粹的交易關係 早已消失。人們現在坐困城鄉差距造成的惡果,消費者一會兒耽心眼前食物農藥過量,一會兒又得在乎產地污 染,生產者則是無法聆聽到究竟吃下東西的人需要什麼,他們年復一年努力,卻換不來等值回報,甚至遭遇天 災就得面對龐大虧損。這種落差,是身為一個廚師最大的惋惜。此時命運安排他來到這裡,有些人驚訝阿翔的 提早退休,但過去一天兼兩份工作的他長時間在油煙下處理食材,造成肺部受傷,於是不得不的一個轉折,反 而讓阿翔找到對自己生命,也對一直以來托付情感的土地都相當有意義的真正方向。 阿翔決定在池上做農,但他先做一半,與老農夫的合作,讓阿翔慢慢熟悉田裡一切,凌晨輪水、半夜巡田...... 他終於從料理台前走到產地,與食材對話。在對話過程中,阿翔對生活在池上也有了新的體認,這是一個美好 小鎮,就如同他想像裡人與人的關係還未完全淡薄到僅有契約與買賣連繫。鄉村之可愛,就像過去幼時在家鄉 體現的那樣質樸情感。雖然隨著發展,池上雖也有重視物質的發展面向,但這小鎮中仍有太多太多部分,是如 此純粹、如此讓人希望保留住,保留那樣對土地的尊敬、對情感的執著、對理想的尊嚴。 阿翔從來不認為自己來這裡做的事是獨特之道,他只是順從著自己的直覺與天賦,既是教育消費者對食 物的鑑賞能力,也培育生產者對市場的敏銳觀察,阿翔用自己的步調兜攏出沒有落差的產銷管道,現在 還是起步。來到池上三年後,他親手蓋起給妻女住的屋舍,這對曾經出國留學或工作、見識各種場面的
17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夫妻,知道人生真正價值,在於渡過美好的每一天,現在能夠陪伴兩個寶貝女兒快樂 成長,又活在如此健康悠閒的環境,就是努力追求的美麗結果。 土地與人,是阿翔最在乎的東西,也是他在池上找到的關鍵。每當下田過後,與泥土、蔚藍天空和灼熱南風的 親密互動,都一再讓他重新檢視生活裡的一切。畢竟有太多從城市裡堆積出來的累墜習慣,終於在鄉間勞動中 依次掉落。他低頭撥除稻作邊的雜草,腦袋裡回想到剛搬來時街坊鄰居親切的問候,「人情味」,阿翔知道自己 向土地祈求什麼,他希冀這一期的豐收,能讓老農夫得到合理報償,也期望,每個吃下這碗飯的人,都能品嘗 到人與人之間最初、最純粹交往的那股滋味。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 (Special Report) 池上鄉:大波池畔人與自然的默契-玉蟾園 採訪|莊慕華 玉蟾園為池上最早開始經營的民宿之一,由於地處山野之間,因此園區
※玉蟾園民宿※
與自然密切相依,不只環境具備養生元素,園區自栽蔬果也採無毒有機
地址:臺東縣池上鄉新開園 162 號
方式種植,讓來到此地的客人從外到內都能感受健康。
電話: (089)861-063
「養生」究竟是什麼?是一道具有療效食材的料理?還是一次沐浴在芬多精中的健走?或者是規律固定的生活 型態?經營玉蟾園邁向第十幾個年頭的彭姐彭玉琴,用端上桌飄著自然清香的茶水,讓人瞬間理解,養生是一 種態度,一種對自己也對自然了解的態度,一種與萬事萬物和善共處的心情。 玉蟾園為池上早期開設的民宿,名聲久遠並且響亮,任誰都可以抬起手向著大波池靠海岸山脈的斜坡上一指。 這裡過去是「池上」的池上,早在日據時代花東鐵路通行之前,池上聚落就依偎在海岸山脈之際,雖然隨後因 鐵路、公路交通便利而興起的鎮上成為人潮匯聚的地 方,但這片依山傍水俯視縱谷的位置,仍夾帶有不少 古早記憶和地靈人傑的傳說。 如果想像玉蟾園是個如同臺灣現行過度裝潢、脫離在 地元素的豪宅民宿,那恐怕就誤會這塊土地之所以讓 人珍惜的主要原因。當你走進這片山坡上的平緩之處, 樸素屋舍是視覺裡最不起眼的一點,然而衝擊你的會 是眼前鮮嫩翠綠、連綿不斷的草皮,以及數十棵姿態 挺拔、向陽茁壯的樹木,和那片讓所有旅客就此留下, 美不勝收、瞭望縱谷的悠揚美景。
18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承接著夫家上一代留下來的廣大 地產,她也想過要積極規劃、大 興土木,但大自然的生命力何其 旺盛,在陸續經營中這片土地無論被如何改變,終究企 圖掙脫人為限制,滋長出屬於野性的一面。於是彭姐聆 聽自然的聲音, 知道自己也只是屬於土地上的一份子,人管不到的太多, 就讓大自然來管吧。於是八公頃滿山遍野,彭姐積極維 護的就是旅客起居遊玩的所在,而後山整片荒野之地,大自然就用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回應了彭姐的友善。 如此的外在自然環境,也延續到「吃」進身體裡的純淨。彭姐父母原本只是因應池上街區遙遠,下山買菜諸多 不便決定開始自己種菜,沒想到這場老人家與泥土的對話,現在已演變出豐盛的農產,這是彭姐始料未及但樂 於見到的結果。這些絕對有機健康的蔬果,是家人與來客每餐享用的食材,但更多時候土地回報的盛產作物, 老人家就帶到池上市場去兜售,不為賺取金錢而是擁有一份社交情誼和自我價值的驗證。玉蟾園雖然是對外經 營的民宿,讓許多旅客在此得到難忘的回憶,但其實彭姐一家人在經營民宿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無價的寶貴經 驗。 一塊土地,用各種方法教導人類活出最美的價值,面對自然無束縛的環境,來自城市忙碌的人們,終於放慢腳 步,學會看雲飄動、見樹成長。豐富活躍的生態也讓這些久居水泥叢林,遺忘蟲鳴鳥叫的訪客耳目一新。無污 染純粹的蔬果,讓人恢復到最初對吃的需要與感受,彭姐等待對的人,來愛上這塊對的環境,她深知走到今天 的玉蟾園,能夠療癒那些現代生活造成的壓抑與焦慮,但唯有捨棄追求膚淺假象的人,才能在這裡真正閱讀到 身心靈完整的富足。 玉蟾園並不奢華也沒有過度裝飾,然而在許多小角落能夠看見女主人的別出心裁。甚至再往園區裡面走一點, 看見彭姐工作室的人,會驚豔於她的美術專業。擔任美術老師的她樂於與旅客分享各種藝術創作,對彭姐而言, 如果生活裡少了創造美的環節,也是不夠完整,因此工作室常常舉辦各種體驗、工作坊,加上行之有年的手工 皂製作,玉蟾園雖然地處偏遠,但這個工作室的魅力卻連在地人都時常川流不息的期望造訪。 養生究竟是什麼?玉蟾園沒有積極貼上這塊標籤,但它所展現出的一切,卻顯示了養生真正的價值。那不只是 一次餐點,也不是一場短跑,更不是儀式性的操作日常生活。它是一種態度,一種人與自然和諧溝通,彼此照 顧的默契,我們的生命隨時依賴大自然滋養,如果終要調養生息,必然走上如彭姐一般與自然相處、相知、到 相助的夥伴關係。玉蟾園,是彭姐的事業也是志業,脫離商業操作唯有分享的心情,才能讓來者與自己,共同 擁有最美好的經驗。
19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關山鎮:關山小鎮的新活力-「南島秧滿田」 採訪|莊慕華 南島秧滿田為關山米新興自創品牌,任職於科技業的關山 子弟因心繫家庭回鄉發展,促成小農自產自銷典範,同時 也將在外所學所知,帶回關山鎮上,預期能夠與鄉野文物 激盪出新的火花。
※南島秧滿田※ 地址:臺東縣關山鎮和平路 58 號 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kajhkwx 電話:089-812587
當陳家千用那雙過去習慣敲在鍵盤上的雙手,深深扎進濕 黏泥土裡時, 「科技農夫」這個稱號不再是朋友間的一種揶 揄,或是媒體給的過度禮讚。他駕輕就熟來回在田埂間巡 走,用日漸黝黑的臉向陽微笑,眼前是那片細心栽種民國 百年的第一期金黃稻穗。 關山米,名聲或許不如池上米響亮,但內行人都知道只要 秧苗被灑在這片獨特的花東縱谷環境裡,就會因應日曬時 間短,緩慢成長出飽實稻穗,以及經由日夜溫差大鍛鍊而 成的香甜口感。在臺灣米之國度各式各樣的稻禾種類裡,關山米一直有著佼佼者地位,卻未能盡情發光發亮。 家千身為關山子弟,當然深知關山米的美好,但就如同所有農村鄉鎮人口外流的傾向,即使關山從日據時代就 貴為周遭行政中心,有著獨特文化和較高的知識水平,但多數子弟還是搭上工業化、科技業蓬勃發展的快車, 駛向西部平原。家千先是拿到研究所碩士學位,接著如願以償進入科學園區工作。「科技新貴」鋪陳起看似亮 麗無暇的生活前景,但隨著投入產業,這個後山子弟也開始陷入無盡加班、日夜顛倒的噩夢,慢慢地,他離過 去自由自在日子越來越遠,慢慢地,他忘記天空的顏色、草的氣味,風起的聲音。終於,優渥的薪水再也不能 安撫這個曾經習慣奔跑在無垠綠野中的孩子,於是,就在妻子宣告懷孕的那一刻,家千領悟到人生最終的追求, 不是無限金錢或高尚地位,而是每一天你是否能夠悠閒安然的,與家人渡過。 放下科技業高薪職位決定回鄉,像是夢想,但更像是瘋狂。不只周遭朋友反對,也驚動到縱谷裡的父母,一個 習慣坐在空調房裡、面對電腦的科技人才,能夠從此適應早出晚歸、汗滴禾下土的生活嗎?父母一方面耽心家 千回鄉後的出路,但另一方面又深知這片土地不會虧待努力耕耘的人,從父執輩開始來到縱谷打拼,土地未曾 辜負任何期待,那麼下一代的願望,土地是否也會回應相挺? 於是剛滿三十歲的家千,帶著曾經也是叱咤商場擔任客服部門主管的妻子黃惠玟,把最後一箱行李也搬進小小 的關山鎮上。從繁華西部城市回到淳樸東部鄉村,原以為真將渡過一段漫長又坎坷的適應過程,沒想到縱谷生 活對這對現代夫妻而言,竟像草稿紙上已描繪出的藍圖,一點一點在生活習作中輕易劃上實線。沒有特別驚訝 之處,也沒有無法融入的細節,回鄉數個月後,這個勇於實現自己想法的家庭迎來最新成員:秧秧。女兒秧秧 的誕生讓這對年輕夫妻終於完全肯定自己的決定,因為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取代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也沒有 任何價值能超越陪伴孩子長大的珍貴。
20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同時,與秧秧一起茁壯長大的,是家 千與惠玟回鄉定居前設計創立的自 有品牌: 「南島秧滿田」 。最初是見到 從事農耕的父親種出好米,卻無法被消費者看見,也極少 獲得等值價格收購,因此這對在西部闖事業、見識不少商 品操作的年輕夫妻,決定用自創品牌的方式來銷售好米。 南島是種地域展現,也是讓人讀來充滿熱情的標誌,而秧 滿田則應對著整片嫩綠秧苗竄起的生命力。現在成為全職 農夫後,他們在農閒時刻就帶著品牌積極出沒在各地農產 市集,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從南島出發的優質產作。突破以往傳統販售稻米的概念與方式,南島秧滿田用新穎包 裝招來年輕族群,又用絕佳口感說服長輩顧客,這是家千與惠玟帶領關山米走出縱谷與其他地區相見歡的第一 步。「南島秧滿田」也積極與其他自產自銷的小農連結,希望可以為單薄的農民利潤盡一份心力,如今,這位 被戲稱為「科技農夫」的關山子弟,展現出年輕人回鄉能注入的活力與創意,也讓人期待關山好米結合了關山 人才,能用另種面目一新的風貌,站上臺灣稻米舞台。
花東縱谷居遊趣(Travelers’ Digest) 有時候慢下腳步,並不是迷失方向
※個人簡介※ 劉姍姍 資深舞臺劇演員,從事表演專業二十年,相 信表演是一種專業,不是一種生活型態,習 慣在舞台之外的人生,沈浸屬於自己創作的 手藝空間。
受訪者|劉珊珊
採訪|莊慕華
有時候慢下腳步,並不是迷失方向,只是 重新發覺了路上的美好:就像如果偶然停 下腳步,並不是走到盡頭,而是決定在生 命轉彎前,向過往再看一眼。 這個夏季,縱谷最寬最肥沃的稻田邊,迎 來一位旅人。她跟一般遊客不太相同,因 為選擇用緩慢徐徐節奏踱步在這鄉間小 鎮十四天的人並不多。十四天,一段以旅 程來說有點長,以生活來說又有點短的日 子,對珊珊而言卻是剛好,剛好符合她安靜內斂的個性,如貓低調般穿梭過正在熱鬧收割的季節。 「其實來到這裡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坐在漂流木長桌一端,珊珊緩緩地說。短髮襯著端正五官, 即使面對面聆聽她的話語,珊珊還是有種隱沒到令人無法捉摸的氣息。穿著寬鬆又舒適的衣物,一個居遊在此
21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二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十四天的旅人,似乎已經融入小鎮悠閒節奏,雖然她的表情或多或少還有著從都市攜 帶來的疲憊,但言談間卻開始洋溢各種蓬勃的鄉間心情。 「妳可能不相信,但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出遠門!」「我從來沒有獨自去過不熟悉的地方,所以那天我從台北獨 自坐上火車時,忽然覺得自己好孤單、好可憐......」。台北到臺東,在這樣一個小小充滿移民的島中,仍有不擅 長遷徙的人,珊珊就是。她一直活在安穩又安全的世界,無論是家庭、舞台、自己的手創工作桌前,她是個未 曾遭遇流動的人,卻在這個夏季給自己一場旅行,這是探索也是逃脫,離開賦與安全的保護網,她把自己拋擲 到空氣中散發著稻香的陌生小鎮,珊珊的勇氣是把鑰匙,但究竟打開的這道門能帶領她去到哪裡? 「還是決定要來」 、「好像有些疑問尋找解答太久,就連找解答的過程都變成疑問」 、「所以決定換個空間、改變 生活模式,嘗試一些未曾嘗試過的。」「之前環島經過池上,住在這裡,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很對,因此想到出 走,就決定是這裡。」 珊珊和民宿主人黃姐結緣於之前的一次單車環島,當跟著友人騎進縱谷中黃姐精心用漂流木打造的民宿時,剛 好讓偏愛原木色的珊珊一見傾心,短短一夜記憶迴盪許久,因此再度來到這裡,珊珊珍惜著被木頭氛芳環繞的 每個瞬間,同時也被黃姐質樸熱絡的性格感動與影響。 「住在這裡的日子,黃姐教我很多。」看著桌上擺盤精美、內容獨特的民宿早餐,珊珊的手藝與心血也在其中, 「黃姐是很用心的農夫,帶我一起去下田,有時還得剁草餵雞。」講到這裡語調一直溫柔平順的珊珊也忍不住 大笑起來,「邊剁草還要邊閃蚊子,滿山遍野的蚊子,我只好邊踱邊跳...」。一個城市女孩從水泥叢林沾染著滿 身憂慮出發,卻忽然落入時時與大自然磨合的荒野行程,過往沒看過、沒遇過、沒做過的,珊珊都在這裡嘗試 了。「黃姐還教我開她的怪手耶!」剛好遇上收割季節,看來文弱的珊珊,竟然在大太陽底下操作著轟隆作響 的金屬怪獸。 「一切都太無法預期了,」但珊珊卻選擇不抗拒這些陌生體驗,就像她遇到黃姐、遇到其他陸續在民宿裡來去 的客人,珊珊以小幫手身分熱情接待,也就接進了各種面對人生的態度與想法。「這麼多不一樣的人,說著這 麼多的故事,我忽然覺得自己的世界大好多。」黃姐民宿一樓那張長桌,就是夜裡指引旅人歸來的光點,他們 群聚坐下、分享一切。無論是情侶出遊、全家度假、獨自背包客,來到縱谷的人對這裡有不同安排、不同想像, 但相同的都是享受到美好環境大方給予著各種感動。 「有天清晨,我騎車去大波池,在路上經過放滿水的田,忽然發現這些沒有秧苗也沒有稻穗的田,卻閃著金色 光芒。」「我停下車看到樹與雲的倒影,看到亮晃晃的天光。」「那個瞬間四周沒有其他人,只有我。只有我與 好美的這一切。」 「好感動。」珊珊語調裡閃出少見的起伏,她必然是被這塊土地印記了,那一瞬間,沒有嬌豔也沒有繁華卻自 然盛開的周遭,是一個人在停止奔跑追尋後,才有足夠時間凝視的領悟。珊珊把感動細心收藏在行囊中,她畢 竟是個旅人,必須回到屬於的城市。接下來日子或許俗事依舊,煩惱依舊,但終究是有什麼被改變了。一次絕 然的勇氣打開一扇門,讓行走人生的路出現變數,或許不是看到終點,也不一定是找到指標與方向,但她知道, 路那麼長只要繼續走,帶著一份飄有土地氣味的暖和溫度,緩緩的走,總會抵達某個屬於自己的地方。
2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編者的話(Editor Article) 東臺灣充滿各種可能性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一個計畫案,牽起「中央」與「地方」看似遙遠,實則一體兩面存在的聯繫。過去中央單位時常被人解讀為遙 控政策決定,然而本次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推動至今,可以說是一 個自我檢視的過程:如要將發展受益留在地方,則所謂專業知識及資源的挹注必須小心再小心, 以地方真正 的需求為基礎! 上個月甫落幕的「促進養生休閒產業整合提升創意競賽」 ,共計 47 家業者分別組成 6 個小組參與競賽,在良性 競爭的過程當中,各組皆匯聚了小組成員的優勢,提出豐富並且因地制宜的企劃,此一過程說明了在地居民才 是未來發展最適切的詮釋者,只要將居民對於未來的想像,佐以相關專業技巧的串整,絕對可以成就對於未來 的美好想像。此形態的合作,應當可作為將來中央行政部門進行地方計畫時的參考模式。 本期電子報將展現東臺灣的「新」活力:除了結合在地元素創造新糕點的小鎮麵包舖以及施行秀明自然農法的 新移民農夫外,亦有阿美族晚輩,在家鄉傳統知識的守護下,為芳香療癒開啟不凡的視野;而毅然決然投入農 村生活的少年郎也說出了自己如何栽下人生中第一畝田! 東臺灣充滿各種可能性,只要腳踏實地活在這片土地上,將眼光放遠,豐沛的在地元素就會支撐每個夢想長大, 而這些夢想的實踐終將獨一無二,因為東臺灣的美好,無法取代。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來去臺東,安居樂業 作者|福華飯店總管理處 開發規劃部專案經理 藍明鑑 在繁忙社會中,都市生活其實增添的是一種苦悶的感受,因為充斥著工作的壓力、競爭的壓力與煩惱。然而經 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都市雖然對鄉村工作機會吸引的拉力,但其實謀生是不易的,使失業者難在都市立足。另 一方面,在缺乏資源的都市青年,無法在基礎生活上開創更多的生活空間,也因為沒有資本,畏懼讓自己負上 更多的生活支出,因而產生了「不婚、不育、不養及沒有前景」的心態。社會也出現了另一族群。面對符合退 休條件的人,退出原來的生產領域,離開工作崗位,一方面代表著專業知識未來將無處發揮,生產精力似乎也 無可用之處,尋找另一個發揮空間,其實是有助於生活與品質的平衡。 回歸自然或許對所有人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近年來的趨勢。這個趨勢是社會上一群發展較成熟的人漸漸自
23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覺並企圖實踐的方式。他們產生從都市紛擾回歸到鄉間幽靜的渴望。於是出現了 U-Turn、 J-Turn、I-Turn(U-turn 是農村子弟返鄉,I-turn 是都市人移民農村,J-turn 是農村子 弟到都市發展,而後遷居其他農村)的返鄉、下鄉定居的運動。他們追求自我認同與成就感,講究工作與嗜好 的平衡,強調做自己的主人,並主張將工作、嗜好與生活結合。亦即,在自然中學習如何生活、歷練生活的能 力。一方面也相當注重身心健康養生,期待從原有的都市生活轉換為簡單天然、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新農業運動—漂鳥計畫、園丁計畫等,養成對臺灣鄉村及農業積極認同、渴望投入的新 一代青年,以及農業的新形象,反應熱烈,並養成一批種子部隊。然而現行政策無法幫助缺乏土地、資金、地 緣關係支援的第一代創業青年農民,形成實際上線、投入生產的斷層。然而,近年來社會對農業的觀點逐漸改 變,許多以新觀念投入耕種、生產而獲得銷售佳績、收入保障的成功案例陸續出現,小眾而精緻的農產品市場 也逐漸成形,提供生產者更多信心和期待。這是農業的新價值,它不再僅限於生產農產品、糧食與原料的傳統 功能,反而特別在農村再生與休閒農業的理念下,當代農業被視為兼具保護自然環境、維護鄉村景觀、承傳文 化襲產與奠基鄉村發展等多面向的角色與功能。這是返鄉務農的契機。 為何選擇臺東呢?從自然環境面向來看,臺東保有極優且原始的自然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又無開發之污染, 堪稱臺灣之淨土,是眾所嚮往的幸福樂園。休閒產業上,因為有豐富資源,利於農林漁牧業之開發與休閒農業 之發展。在土地使用的狀況,其廣大的公有土地與人口外移所留置的眾多房舍,可提供新移民工作與生活上低 負擔的利用。臺東社會對移民文化是包容與友善的。從過去日本移民和臺灣西部移民,都得以在此地安居樂業, 也帶給臺東多元豐富的文化底蘊,如今臺東將再次歡迎第二代的知識移民加入這個大家庭。 歡迎對臺灣農業懷抱熱情與理想的新一代農民,移民來臺東創業—開創一份不一樣的事業!結合育成與農業推廣 的概念,透過政策及相關組織的支持,提供農地的優惠使用或租用以及農村社會的支援系統,給予充分且實際 的各面向支援,新移民計畫將不只是單純解決失業問題,或是單向的填補農耕生產人力,新移民計畫更將成為 激發農村活力、提升農村產值的種子部隊,讓漂鳥有樹可停,讓園丁有園可耕! 讓臺東成為新移民政策的示範 點,這將是一個極具遠見的多元政策!
計畫最新訊息(Latest News) 「創意點亮、活力穿織」產業加值提升創意競賽結果公告 「創意點亮、活力穿織」 , 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計畫為協助加強區域產業競爭力,於本年度七 月在示範區池上鄉與關山鎮辦理「促進養生休閒產業整合提升創意競賽」。預期競賽過程可激勵在地業者發想 創意、擴大鏈結,並藉由腦力激盪提出多元方案,體現示範區養生休閒資源的深度與廣度。 本次創意競賽著重「團隊」 「鏈結」及「健康」等元素,1 個月徵件時間至八月五日報名截止,池上 鄉共有四組、關山鎮一組報名參賽。參與競賽各組必須於第一階段以計劃書呈現概念,評審方式則由 主辦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執行單位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邀集產業輔導、文化創意、 行銷推廣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共組團隊,於 8 月 15 日晚間 18:30 假禾拓規劃設計顧問公司會議室完
24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成審核作業。第二階段則進行實地勘驗,於 8 月 25 日、26 日抵達關山池上,由每小 組在 150 分鐘內表現計畫內涵、執行方向,以及提供現場踏查。 綜合各界評審意見,本次創意競賽提案各具風格、水準秀異。池上鄉『獵人學院』組勇於跳脫池上米主題,並 著重健康原野概念的山村聚落與有機畜牧;『蔬里肥豆四點五工作群』則規劃卓越遠景,活用「那卡西」意像 推廣行銷池上的美; 『池上養生東臺灣』組參與者眾多涵括各式產業,聚合出養生休閒的豐富多樣性; 『全方位 悠遊平台』擅長解說體驗,搭配關山地區業者,串聯實現可行度極高的成熟遊程;關山鎮『新老承傳』組令人 驚艷,點亮老屋舊時光的主題貫穿,且用心投入,在競賽尚未公佈結果前,就已經著手準備相關工作。 參賽五組都顯現出對在地資源的深刻瞭解與利用,經由考量「創意」、「預期效益」、「異業結盟」、「資源整合」 等面向後,於此公佈評選結果: 團隊名稱
獎項名稱
結果
新老承傳
最具深度小鎮特色發展獎
獲選
獵人學院
最具社區微型產業創新獎
入選
蔬里肥豆四點五工作群
最具新莊園發展遠景獎
入選
池上養生東臺灣
最具養生休閒與新移民整合潛力獎
入選
全方位悠遊平台
最具短期執行成效潛力獎
獲選
「全方位悠遊平台(最具養生休閒與新移民整合潛力) 」及關山鎮「新老傳承(最具深度小鎮特色發展)」2 組 為優選團隊;又為利強化整體養生休閒產業創意提升及落實,並請優選團隊「池上 04-全方位悠遊平台」擔任 「池上 03-池上養生東臺灣」輔助團隊,以擴大養生休閒產隊輔導並提升團隊合作之效益。 前開優選團隊除獲得獎狀乙只、15 萬元計畫補助經費及相關產業輔導、推廣行銷之協助;並請配合旨揭計畫各 活動、工作坊需要出席提供成果展示,以立宣傳。
陪伴與鼓舞-獲選團隊輔導 於 9 月 22 日、23 日假池上鄉公所會議室與關山鎮公所會議室進行的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促進產業加值提昇實 作工作坊,為促進產業創意加值整合提升競賽結果後進行的第一期輔導工作。 在本次工作坊中,關山、池上兩組團隊首次彼此觀摩交流,22 日下午獲選團隊依前後審查階段委員所提出之建 議,修正研擬計畫,提出更實質的操作方式、執行期程及成果說明。晚間禾拓執行團隊則是邀請花蓮樸石咖啡 館老闆娘王玉萍,為業者進行【花蓮小旅行】推動經驗之專題講座,期待入選團隊能藉由成功經驗瞭解階段性 完成目標的步驟為何,並與王玉萍進行專業編輯技術的指導互動。 第二階段產業輔導工作坊將於 10 月 13 日、14 日於關山、池上持續展開,本次工作坊將著重於現場展現計畫 推演階段成果,包括實際店家帶領路線,顧問針對現場狀況給與意見。期待經過兩次輔導進行後,可以於 10 月底第三次工作坊達到預期效果,創造出以「慢活、養生、生活價值再造」為主軸的區域遊程。
25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精彩預告-10/26-27【玉里富里推動養生休閒產業創意工作坊】 本(99)年「規劃推動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計畫」推廣行銷案,為第三 年延續計畫,作業重點除持續辦理各類行銷、推廣活動以帶動商機,並輔以人才培訓計畫,提昇產業服務品質, 達成「規劃推動養生休閒產業」及「推動人才東移計畫」之政策目標。 本計劃經過前期的研擬、溝通、整合以及兩階段的評選過程後,已於 99 年度「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 才」執行臺東縣獲選示範處「池上鄉」、 「關山鎮」進行產業輔導與人才培訓。100 年度計畫執行區域為花蓮縣 兩示範處「玉里鎮」 、「富里鄉」,延續此計畫精神,開始積極展開後續地方的願景整合及產業輔導相關工作。 工作坊除揭櫫花蓮縣及玉里鎮、富里鄉推動方向,並期望能鏈結在地業者。運用分組進行討論形式,共同擬定 示範區未來針對養生、休閒產業發展的策略與方向。活動當中將邀請塩見直紀先生分享「半農半 X」的理念, 以及他在花蓮漫遊的生活經驗,也將邀請福華大飯店總經理藍明鑑先生,針對在地業者面對養生產業的各面向 提昇之議題,給予專題分享與討論。活動預計在 10/26(三)-10/27(四)舉行。相關訊息請密切注意本網站。 歡迎地方業者、社區、社團、新移民等,對養生休閒議題關注或有興趣者,一同來討論、一同參與。
精彩預告-10/29(六)100 年度產官學座談會(系列一) 本年度(100 年)計畫涉及面向廣泛,同時為促進產業發展必須務實兼顧產官學界從各自的知識技能、政策計 畫、以及產業發展面向多方結合,方能有實質的策略擬定以及落實行動。因此希望能夠透過產官學討論會議, 針對東臺灣(特別是花東縱谷區域)如何結合人才東移的產業發展策略以及新莊園經濟發展計畫進行研擬。期 望將具體以示範鄉鎮的實際環境條件、產業潛力,進行輔導協助,並擴大源引各部會資源,在具有共識的發展 願景之上,將產官學各界、社區居民的能量匯聚,實踐最適之產業發展規模、並朝向永續經營之道。 東部地區在發展養生休閒業發展及人才移住的論述上,需要奠基在東部地區自然、人文環境特性的基礎上進行 微型創業規模的整合發展模式,但是此模式尚有許多摸索空間,亟需建立示範作法、發展標竿性、領頭羊角色。 座談會將邀請致力提倡「半農半 X」的生活主義-以永續型的簡單生活為基礎,並從事發揮個人天賦的工作的 塩見直紀先生,以「借鏡日本-農村地區的發展如何擬定鼓勵策略引入新移民活力」為題演講,計畫擬邀請中央 相關部會長官蒞臨大會,同時也直接邀請臺東縣長、 臺東縣二示範區鄉鎮長及花蓮縣示範處鄉鎮長蒞臨 參加。 另外也邀請產業界、學術界三方一起參與、討論,俾 能廣收各方多元意見,激發討論火花,集思廣益未來 東部產業發展與人才東移之政策方向,涵跨養生休閒 業、觀光旅遊業、永續環境領域及城鄉發展領域。相 關活動訊息,請密切注意本計畫網站之「活動訊息」 公告。
26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半農半 X 專欄(Column) 探求人生的都市 作者|半農半 X 研究所代表
塩見直紀 翻譯|杭海莉
1999 年 3 月我的小學母校廢校了。隔年,校舍當做設施利用,舉辦都市農村交流、農村樂的 NPO「郊山聯絡 網・綾部」誕生,我就是這組織的幹部。半農半 X 研究所和郊山聯絡網・綾部是我活動的兩部份。 2007 年開始郊山聯絡網・綾部成立可學習的場所「綾部里山交流大學」開講。也可以說是臺灣社區大學的迷 你版吧。主題是社會創業、都市再生、地區再生、新人生的生活方式、永續可能的里山生活等等。 綾部交流大學有六個科目。交流設計學科、里山生活設計學科、地區社會創業學科、地區情報發送學科、人生 探求學科、還有里山學科。教導內容很簡單。感性學(對於地球或自然、人、時代,提高感受力,立上自己的 天線) 、地區資源學(都市或村莊的資源、尋找寶物、活用所發現的東西) 、創造價值學(為了創造新的價值)、 交流設計學(創造新的組合、為了創造新的相遇) 、情報發送學(為了讓發送出的訊息都能確實傳達)的五種。 不只是關西地區的京都大阪神戶,也有學生來自關東地區的東京。另外的特徵是 20 到 30 歲左右的年齡層居多。 學費並不便宜,還得再花上交通費,風塵僕僕來到綾部,我打從內心地感到非常高興。綾部(人口約三萬六千 人)這樣的小城鎮要說有什麼吸引人的奇特之處,我覺得這裡是個「探求人生的都市」。發自內心真摯的詢問 自己未來要如何生存下去的人來到這裡,參加講座、下田務農、住在農家的民宿、和村民聊天的內容中、可提 供人生未來契機的地方。並能整理思緒的城鎮。衷心期望綾部能成為這樣的聖地。 9 月 17 到 19 日舉辦地區創業學科的時候,《青松 e 種田筆記》的作者在宜蘭縣有相當知名度的賴青松先生來 到綾部造訪。賴先生因為到日本出差,返國前剛好有空出來的時間,所以順道來綾部參觀一下。以貴賓的身份, 一起參加這個計劃。慣例的農村散步也一同加入,藉此機會也介紹、讓他知道我出生的村莊。從臺灣來的參加 者除了賴先生外還有一個人,那就是以前偶然到來的女大學生創業家也曾出其不意的參加過。因為有語言溝通 的問題,若是懂日文的人有時間的話,非常歡迎來報名參加綾部里山的交流大學。探求人生的都市綾部期待您 的造訪。
27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個人簡介※ 林義隆
這一次,全農全 X 吧!
五年前放棄光電業高薪生活,來到臺
作者|臺東新移民,秀明自然農法實踐者
東鹿野與自然共生共息。個性積極,
義隆
樂於協助其他新移民,並積極參與臺 東在地自然生態保育活動。
林
「順從自然,實踐天賦」是實現半農半 X 的核心概念,那如果一個人 的天賦就是順從自然呢?你或許還沒聽過「秀明自然農法」 ,但這股風
潮已經在臺灣正悄悄蔓延開囉! 這個最初在 1935 年由日本岡田茂吉先生提出的友善農作方式,輾轉發展成提倡不施肥、不灑農藥原則的「秀 明自然農法」。因為相信作物與大自然間存在著完好平衡,因此進行秀明農法的農夫,視自己為協助作物生長 的幫手,而不是主宰。放棄施肥,減少人為干預作物吸收營養的方式,反而讓作物更加堅強、適應環境,也使 土壤恢復到涵養豐富微量元素的飽滿狀態;不灑農藥,為了健康、安全,更是尊重田地間各式生物存在的生命 與功能。你或許好奇,這種施做方式真的能夠種出成果嗎?更有人笑稱,走進秀明農法的田裡往往只看到一片 雜草(因為所有植物在田中,有著與作物相同的競爭空間與營養),相較於傳統農法,秀明自然農法的施做原 則讓人好奇,而這些疑惑,或許在走進位於臺東鹿野的「夏耘農莊」時,可以稍稍獲得解答。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在東臺灣豐富的農業版圖上,僅有短短五年資歷,這是因為農莊主人林義隆與王曉萍是 2005 年才遷居自新竹的縱谷新移民。林義隆膚色黝黑、面容開朗,談起作物滿口耕種心情,看起來與一般農 夫無異,讓人難以聯想不過五年前,他是位任職於新竹科學園區光電大廠的研發協理。投入科技業十五年,有 著存款有著身分,卻失去與家人相聚的時間,甚至,失去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於是一場 14 天來到東部的 旅行,開啓他生命中的轉折點。移民東臺灣投入農耕生活,這是個重大卻不複雜的決定,因為妻子王曉萍有著 相同心情也願意支持,於是兩人開始著手準備移居東臺灣。林義隆辭掉工作正式舉家搬到臺東前,先是在南島 社區大學工作,接著參與一家附有民宿的有機農場管理,這些初步參與讓他在新地方結交到各式新朋友,其中 不少是有著相同想法對自然愛好的夥伴,終於在 2006 年 7 月,一家人在臺東縣鹿野鄉找到適合落腳的耕地與 居住地,全家搬入這片可以俯視卑南溪與海岸山脈的平坦山坡地,開始新故鄉生活。
28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管理著六分楊桃園、八分鳳梨園,還有各式多樣自家食用菜園的林義隆,同時也是孩 子國小裡的籃球教練,是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的副會長,豐富生活讓他每天忙碌, 卻是欣喜的充實,如今雖然一年農作收入,是過去科技業僅僅不到兩個月的薪水,但 林義隆滿足地活在「順從自然、實踐天賦」概念中。當有人問起他半農半 X 心情時,他總說自己應該算是「全」 農,因為投入了相當大量心血在農作上,與「半」農相距甚遠。然而他的 X 就是對生活熱情的實踐,無論是積 極成為家庭中的一份子,或是風雨無阻陪學生練習籃球,甚至有時週末還要帶領荒野協會炫峰團的孩子們親近 自然,這彷彿全農全 X 的生活,是他面對生命的一貫態度,專注、投入。即使「秀明自然農法」在耕作風格上 像是全然放任的由作物滋長,但其實當中更要求農夫全心付出。林 義隆來到花東縱谷五年,順利融入新生活,更協助引導其他新移民 調適遷居後的衝擊,他的天賦不是一種單一技能,卻是一種因地制 宜的怡然態度,而面對自然的那種尊敬與在意,則讓他成為一個優 質的秀明自然農法耕作者。或許當初移居概念只是想離開科學園區 中分秒剝削生活的惡質經驗,但如今可以與自然共生,並發展自己 的熱情,這是東臺灣好山好水陪伴林義隆展開美好的人生下半輩子, 並且相信會持續更加美好。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 (Special Report) 池上店家:被寵愛的片刻瞬間/莎莉魔力工作室 ※莎莉魔力工作室※ 地址:臺東縣池上鄉福原村中山路 17 號 2 樓 店家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ally-g/ 電話:0982-927820
想像,有一雙手能夠代替妳對妳的身體溝通。那雙手能 夠聽懂肌膚上每寸細節的祕密,無論是忙碌、焦慮、疲 憊,或者是哀傷。它會用柔緩細緻的語言,將一切撫平, 那是妳深深渴望被寵愛的片刻瞬間,而它知道。每個身 體都是如此獨特存在,因此這雙手盡其所能彈奏出不同 曲調,只為每一次獨特的妳。
「莎莉魔力工作室」俏皮又活潑的名稱,是從事芳療 SPA 業長達五年的高筱媛回到家鄉池上後,成立的個人專 業工作室。 「莎莉」是筱媛的英文名字, 「魔力」則是她對自己手藝的自信,相信能為所有仕女們提供最舒適美 好的服務。最初在前往高雄進行芳療 SPA 課程研習的她,發現自己十分滿足在優雅空間中,提供不同顧客但是 相同滿溢的幸福感覺,因此工作五年以來她嘗試到不同領域與場合磨鍊學習,最終技巧出色地被公司調派至嘉 義擔任實習店長。如今回鄉,累積了相當經驗資歷,筱媛決定為池上的婆婆媽媽們,也打造出一個讓她們可以 倍受寵愛,偶爾恢復成嬌美小女人的魔力空間。家人共同支持終於在去年結合高家本身自產自銷的米鋪產業, 與因應池上旅遊人口的休閒民宿,和一方屬於筱媛自己能夠揮灑芳療魔法的小小空間。走入「莎莉魔力工作室」 , 巧妙光影佈置、飄流木素材的創意運用,這間位在池上鄉中山路上的芳療天地讓人驚奇,裡面除了有筱媛對服 務顧客空間品質的堅持,同時也可以看見高家對阿美族文化的收藏展現。
29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流著純正阿美族血統的筱媛不只有一臉皎好輪廓與亮麗大眼,由於父母對自身文化的維 護傳承不遺餘力,年輕的她如今也開始挖掘「美」式瑰寶。阿美族傳統文化中的藥草與 治療儀式,是年輕一輩如筱媛所不曾熟悉的,但在從事芳療 SPA 過程中,她學會各類植物精油應用與人體經絡 學問,現在加上從傳統文化中摸索而得的眾多知識,這間魔力工作室在將來恐怕會擁有更豐富多元、充滿在地 特色的療癒元素。 想像,妳喝下一杯摘取自海岸山脈、氣味獨特的暖茶,脾胃逐漸感到舒緩。閉上眼,讓自己躺在無邊際的綠色 原野上。心情幽幽,仍然緊繃的身體等待被開啓,一個女孩用她古老世代傳承的歌聲引導微風,輕輕梳過每根 髮稍。遙遠蟲鳴也像是被邀請般,加入只為妳歌唱的行列。身體逐漸遺忘繁雜瑣事,每寸肌膚的祕密,都有那 雙溫柔的手來為妳回應,在落入好久以來未曾如此放鬆的睡眠前,妳聞見新芽衝出土壤的剎那鮮嫩。
關山店家:咬一口在地甜蜜好滋味 / 親水軒麵包坊 「那種濃郁飽滿的香氣簡直像是噴出來!讓我又驚又
※親水軒西點麵包※
喜」親水軒老闆娘高美惠邊說邊想起第一次蒸出栗子南
地址:臺東縣關山鎮和平路 43 號
瓜的心情。 「果肉剖開又綿又密,顏色金澄澄的好漂亮,
部落格:http://diana510614.pixnet.net/blog
就像打勻的上等蛋黃。於是我忽然想,如果用南瓜取代
電話:089-812-602
雞蛋做蛋糕呢?」 遊走在這間已經開張八年卻嶄新如昔的小小店面中,高 美惠製作西點的熱情仍像第一天開始學習揉麵粉一般。 「剛好遇到農會在推動創意米食,所以我嘗試加入白米, 一開始抓不準比例,試了好幾個次,直到現在這款,可 是人人有口皆碑。」年初最新創作的南瓜米蛋糕,有著 可愛包裝、絕佳口感,推出短短數月儼然成為遊覽關山 鎮首推的在地伴手禮。 「縱谷的米就是不一樣。」來自彰化的她,十年前隨著 先生潘雙霖移居臺東關山。潘雙霖從小是縱谷子弟,對於關山米優質口感了然於心,但對來自西部的高美惠而 言,關山米顆粒飽滿、油脂豐厚,入口咀嚼香氣四溢,是一種衝擊,更是一次機會。過去不曾考慮將白米視為 糕點素材,卻在每天口嚼如此幸福滋味後,她決定向自己挑戰,創作出以白米為主不同以往的西式糕點。 「南瓜米蛋糕」應聲而出,或許不能稱為「蛋」糕,因為高美惠用南瓜取代了雞蛋,少掉膽固醇負擔,卻擁有 更多營養元素。她將蒸熟的白米磨碎添加到已與牛奶拌勻的南瓜漿中,全都採用天然原料的成品金黃色澤誘人, 最後再撒上幾粒淡綠南瓜子作為點綴,果然一出現就讓人驚奇;放入口中,米糕點獨特微 Q 口感,超越傳統蛋 糕鬆軟風格,搭配南瓜濃郁香氣,果然叫人一口接一口無法停止,這是高美惠多次嘗試的最終成果,既善用在 地元素,又富含健康營養,果然推出後大獲好評。
30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親水軒麵包坊位在關山鎮熱鬧的台九線上,但它的名聲卻在即使遠離關山鎮的南橫山 區也眾人知曉。這不只是因為高美惠在十年前來到關山時,帶進北部最頂尖的糕點製 作技術,因此親水軒架上商品總是有著當時縱谷裡最新潮最獨特口味。另一個關鍵因 素則是人稱「麵包爸爸」的潘雙霖,平常每日白天在店裡幫忙太太做麵包的潘雙霖,到了下午,就開起箱型車 巡迴小鎮四周,甚至繞上南橫支線。沿著崎嶇山路擴音放送麵包來了的消息,卻也帶來更多人情暖意。潘雙霖 個性善良敦厚,因為知道山區居民相對上經濟比較拮据,因此總是在賣麵包時藉故多送一、兩個,不然就是大 方打折,有時遇見孤單的老人家乾脆送上一袋,如此用熱心與專心經營的小鎮麵包坊,即使不比大城市中有著 進口原料、寬廣店面,但口味與情意早已彌補袖珍風格的微型規模。 面對南瓜米蛋糕的成功,高美惠深受鼓舞,也了解到善用在地食材,不只兼顧新鮮風味呈現,更可以創造獨一 無二的商品。放眼花東縱谷各式豐富物產,其實都深具發展潛力,只要有精湛手藝如她,搭配靈活的頭腦巧思, 相信未來可以預見更多獨具縱谷特色的創意點心,出現在親水軒麵包架上。誰說小鎮麵包店沒有春天,創造親 水軒麵包坊的夫婦二人就一手導演了自己的燦爛四季。
花東縱谷居遊趣(Travelers’ Digest) 跳上另一班人生列車 受訪者|林柏宏 一月的台北,雨陰陰,寒冷的氣流在盆地上方盤旋,地面潮濕好像
※個人簡介※ 林柏宏 走入萬安農田成為彎腰青年前,是在新加 坡從事海運相關業務的高薪專員。但不知 為何年輕的靈魂嚮往古老土地的智慧與回 應,於是回到臺灣開始腳踏實地,栽下自 己人生中第一畝田。
一塊吸飽了水的海綿。清晨天未亮,我扛著單車手裡握著到臺東的火車票走進月台,一上火車便闔眼蜷縮著呼 呼大睡。彷彿有人剪接了畫面一般,下一刻當我再次睜開眼睛,印入眼簾的盡是遼闊縱谷,和煦陽光和藍天白 雲。那種震撼和興奮的感覺,讓我再也無法忘記。 同年七月,我再次帶著單車到臺東去,這次多準備了些行李,因為這次我要去池上 Long Stay。 農村生活一直是我的嚮往也是迷惘,我雖然在都市裡長大,卻對自然有著深深的迷戀,走訪山川、森林、海洋, 深知臺灣是一座小而美的豐沛島嶼,那種迷戀到了頭,就像遇見愛慕傾心的對象,想永遠待在情人身邊。如同 「女農討山誌」 的阿寶上梨山一樣,我也帶著期待和不安,要去池上學種田。 火車到了池上,花東縱谷依然艷陽高照。我好像深怕驚動到什麼似的,決定用走的造訪那寧靜的小村,靜靜地 宣告我的來訪。 萬安村坐落在 197 縣道,距離火車站約 3 公里,因為和主要幹道隔開,萬安村顯得如桃花源般與世隔絕,那時 候池上的阡陌稻田是一片黃澄澄的稻海,頂上的太陽火辣,陣陣涼風吹來不只身體感覺得到,也可以在稻浪裡 看見風的蹤影,從田梗一路吹到田中央。 我帶著愉快的步伐向前邁進。
31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三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能有這樣的機緣都要感謝文軒,是他讓一切夢想有了著力點。要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 法,莫過於結交一位像文軒這樣在地的好朋友。一個年屆四十的年輕客家人(萬安村有 80%都是客家人)果敢地從都市回鄉耕田。他在 197 縣道旁經營一間風格獨具的民宿,常常吸引路過的人好奇 駐足,那晚我們在民宿泡茶聊天,聽他細細訴說著對故鄉的美好回憶,這是讓他回鄉的原因,也是他現在拼命 維護的信念。 「農村裡的年輕人都到都市去了,村裡剩 下老人和小孩。」 聽文軒語重心長地說, 當下我不只感受到農村的凋零,更感受到 一股身為年輕一輩的使命感。 這天,天色剛亮,山腰的煙嵐裊裊,明明 是七月正暑空氣卻透著冰涼,稻田抹著一 層薄露,結實累累的稻穗又垂得更低了。 文軒告訴我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原來在 社區的推動之下,一群小小農夫從徒手插 秧、除草施肥,日日呵護近 120 天的一分地田將在今天收成。只見社區的阿公阿嬤騎著機車陸續抵達,人人手 裡都是一把鐮刀,也不需要吭聲,走進田裡就彎腰割了起來,彷彿是前一晚開過會討論似的,一個八、九人的 收割隊伍自然成形,只見一排排的稻子飛快地被割下,堆疊、排列整齊,小朋友正拿著一束束稻桿,緊張、好 奇地排著隊要把稻子送進打榖機,大人飛快地踩著踏板,打榖機上有個巨大的圓筒咻咻地轉動著,輕輕把稻桿 放在滾動的圓筒上,圓筒上錯置的馬蹄圈就這麼嘩啦嘩啦地把金黃色的穀子打了下來。 傳統的收割方式,產生一種時代的錯覺,讓我一窺過去農村人丁興旺、重男、重勞動的面貌。如今工業主宰時 代,這些活也許只消二三十鐘的光景就能被機器取代,但是冷酷的機械卻少了些人跟人之間互相幫助的溫暖, 我多麼高興臺灣還有這麼一個小地方,有這麼可愛的一群人,願意把這些機器無法取代的精神傳承下去。 這裡的生活不需要鬧鐘提醒,不用趕公車,不用在捷運車廂裡當沙丁魚,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用 被公司的打卡規則制約,而是順從天地調和的韻律。清晨的空氣如此令人迷醉怎麼還捨得多睡,帶起斗笠扛著 鋤頭和文軒下田工作,我光腳伸進田裡採出一個大窟窿,早晨沁涼的田水滲進窟窿包圍我的腳,瞬間觸電的感 覺,好像讓我和土地有了連結,我低著頭對這片海岸山脈孕育出來的土壤表示感謝,感謝她賜給人類的一切。 農夫的生活是辛苦的,但是一步一腳印踏實得緊。 住在萬安幾個月,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呼吸這裡的空氣,到田裡做每天該做的事。我驚訝地發現自己是這麼 平靜地被滿足著,萬物皆有主,而我們只是幫助者而非主宰者,放下那些對生活的執念,就好像做了夢醒來般 容易。來到萬安,在群山的環繞之下,每每我揮汗如雨地在田中央工作,我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我們的生命 是透過大自然對我們的供養而能延續,而我們竟以為自己是萬物的主宰並認為自然資源永遠不會耗拮。 萬安的農夫辛勤耕作,他們從來不因自己栽種的稻米而居功,他們只是靜靜的融入這片田裡,把榮 耀歸給大地,隨著四季的韻律,活著。
3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編者的話(Editor Article) 走在相同道路上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夏末秋初的此刻,我們在「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 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支持下,邀請到日本「半農半 X」研究所 代表—塩見直紀先生來台 Long stay 一個月。除了與花東縱谷在地 業者共同度過屬於東臺灣特有的生活經驗,也進行了多場正式與非 正式的座談,開啟對當地農業為主體生產模式的另一種激盪與思 考。 花東地區有許多人過著務農生活,晨昏交替裡是不斷用勞作與大自 然互動洗滌,在如此寧靜、安和的田野之間,心靈也就逐漸飽滿, 鄉村生活無疑是讓尋求精神與勞動間平衡的最佳場所。如同大王菜 鋪子的「農法學堂」、蔡建福老師「好事集」、瑞穗加納納(kalala) 部落工作坊,一群人認真的在土地上生活,疼惜土地的每一份資源, 更可以顯露花東的美好與價值。 這一個月,塩見先生以拜訪者的角度讓我們看見在地十分亮眼的片 刻瞬間。花蓮有一群離開或暫時放下工作的年輕人,選擇與土地、自然學習。他們在田間學堂中發現自然界作 物生長的道理,也透過集體分享與群聚的陪伴,在各自一畝良田中找到大方踩在土地上的理由。走進花東最精 華、最溫暖的田地。生活雖然沒有都市便利,卻能夠學會養活自己。在大自然的無限素材中,遇見自己的天命。 「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不僅在地方產業上能夠推廣,也藉由跨部會 整合共同面對、解決地方上的問題。除了中央的努力外,如塩見直紀先生的理念分享、農法學堂、加納納部落 以及鄰近地方的學術機構的理念,如「好事集」的模式,更顯示花東縱谷是一塊適合喜歡分享、喜歡土地、收 集幸福的人。它很美,美到令你捨不得離開,安靜到令你放棄辯解。德不孤,必有鄰,正適合形容那些正在花 東疼惜農業、土地的一群人。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在好地方做好事,也過好生活 作者|O’rip 雜誌主編 王玉萍
我是台北小孩,過去的認知裡,那就是「台北國」 。曾經有朋友問我, 「你很愛花蓮,所以移民來花蓮?」 我會逗趣(但絕對誠實)地回答: 「不是耶,是因為很愛我先生。」當初想要有一個家就來了,意想不到 的,花蓮給我的超出想像豐富,受它滋養照顧許多。
33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我樂於介紹自己: 「我婚前台北人,婚後花蓮人。」與一群熱愛並生活在花蓮的夥伴們 (八成不是花蓮人)辦一本刊物介紹花蓮的生活,它叫 O’rip。我花蓮的家裡有二枚 臭小子(當然還有他們的爸爸),這也是花蓮給我的禮物。 2006 年我放膽的想,如果這輩子只能選一件事情做, 「我要記錄好人好事」,於是就這樣辦起 O’rip 雙月刊, 被我四處招來的夥伴們也就這樣,走進花蓮的各角落,記錄常民的生活故事。 我也想過啊,記錄好人好事若是只有自己一己之力也可完成,那麼,就可以持續一輩子。這是花蓮的簡單帶給 我的勇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但我更好運的是,在花蓮遇到一群好傢伙,我們作 O’rip 刊物、與在地工藝家設計伴手禮、辦小旅行、演唱會、講座…。 我們的工作室,要更多人看見花蓮。O’rip 當期只送不賣(也有訂戶),過期的因為存貨不多,只賣不送。我 們將各期專題,組成採訪旅行團,夥伴們一起去旅行、採訪、分享討論…可能還要個別去第二次三次… 換算稿 費是傻子行為,但換個角度想,「賺足以生活的錢,賺更多生活的樂趣」,這樣聰明多了吧。 鳳林客家村媽媽們,手藝好吃到被要求宅配,但她們堅持照顧家庭,不肯露臉開店做老闆。豐濱的阿美族廚師, 總是說:我要到海裡拿東西(太平洋是他們的冰箱)。部落裡生孩子、上天堂都要找的法國神父,原主民語和 台語講得嚇嚇叫…。他們都在告訴我們:順應生活的所在,就能體驗到獨特的美好。 O’rip 夥伴們得以開放視野,回頭看待自己,真實地思考:什麼是好生活? 曾經有一年夏末,O’rip 年度大活動「秘密花園音樂 party」,因為颱風將場地 1/3 的樹吹倒了,被迫取消。 我們當然會難過,更心疼這片生態豐富的樹林草原。這就是大自然,必須等待它再慢慢長好,或永遠變成另一 個樣子。我開始會注意路上的樹,也許不認識樹的學名,但真心關心它們,颱風後逐漸復原,我的心情也明朗 了起來。希望可以,我對花蓮的懂,不是用腦袋用數據去想像,是有機的從生活經驗中長出來的懂。 我的台北國消失了,我與大自然的界線也消失了。然後,大自然又教了我好多事情。 我每天送孩子上學,接著到美崙運動場運動,這裡跑步當然會有太陽,但也常會感覺到風,因為在太平洋大海 邊呢!我很愛跑著跑著張開雙臂感受風從我的指間流過,跑完後靜靜坐在石階上,風還會來像鼓獎勵般的幫我 刪去熱氣。覺得,風是有心情的,而且多半是,風在給我安慰與力量。 一天就可以很好心情的開始了。 我的一天生活節奏,是自己訂的。早上運動後工作,中午回家煮午餐,下午再工作,傍晚回家陪家人。哪個事 情都盡量不能佔到別的事情的時間。 我知道這絕對是花蓮的獨特所賜予的。在都會的忙碌,很多是分工精細下的必須配合,於是會因為 某項忙碌而犧牲了其它的事情—通常是工作的忙碌犧牲了其它生活事項。然而花蓮沒有多少大型企 業組織,於是你認識新朋友通常不會是認識某個「經理、業務、老師…」這些頭銜,而是認識「這 個人」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很有自己的特色,大部分人都可以有自己訂的生活規律節奏。 我們前陣子還在取笑工作室的夥伴「頭銜真多耶!」 34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因為她是—老師+公益協會秘書長+另一個公益協會的開課志工+假日農夫。當然不 只她這樣,也有人是—瑜珈老師+學校說故事媽媽+手工藝創作者+家庭主婦,還有 些人是—小農+心理分析師 or 美術設計 or 攝影師… 相較起來,我也不過是—o’rip 夥伴+家庭主婦,很單純的呢!呵呵。我們按照自己的能力、興趣、義務,安 排「只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就像《半農半 X》 的作者說的:半農半 X 的生活,沒錢沒地也可以這樣過、 壯年老年也可以這樣過。 當然都會生活亦有其精彩美好,我只想說,選擇最適合你的地方過生活,真的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沒有那樣多 的壓力與困難阻止我們過「自己的好生活」。 秋天收到好朋友的 post card,寫的時候他正在瑞士清晨的火車上,送到我手上的那一刻,我想像他看到的瑞 士風景。他寫著,是去洽公順便觀光(真是個滿好的工作呢!這方面) 接著他描述這一年工作上經歷的大風大浪(嗯嗯瞭解了,辛苦工作成這樣,真的需要去瑞士走走)書寫的結尾 是……「奇怪花蓮明明就沒那麼遠,為何這麼難到呢?」我想這是我收到他的 post card 的原因:遠在瑞士的他, 想花蓮了。 他說,知道花蓮有一群好朋友,總在認真「生活」著。 我想到臺灣民謠大師陳明璋老師的話:只要用熱情做每一件事,就能永遠青春不老。花蓮有一種讓生命單純的 能量,喜歡上它的人,多半是感受到這個秘密。想花蓮嗎?就來走走吧!真的沒有很遠。
計畫最新訊息(Latest News) 10/17 新農業論壇 10 月 17 日新農業論壇在陽明山上的香村休閒農場舉行, 論壇中邀請到泰國米之神組織、美國社區支持型農業、不 丹有機農耕等國際小農代表與日本半農半X研究所塩見直 紀先生共同對談。 在「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職」這個題目上,塩見先生提到每個人的天職、天賦都是獨特的,100 個人就有 100 種 天賦,建議以「最喜歡做的事情、做得最好的事情、始終掛心的事情」3 個關鍵點出發,從中篩選出一生可以 投入的志業,若能創造社區、村落居民「天職多樣性」 ,將有機會創造地區豐富的內涵。 論壇當天現場有許多期望務農並且回歸自然生活的朋友,他們問道「如何既務農,又能認真、自在、幸福、快 樂的生活?」塩見先生形容自己在找尋理想的過程中,就像浮在水上的天鵝,表面看起來很優雅,水底下的雙 腳卻拼命地划:耕種自家用的農作時,也常在田邊天馬行空思考,思考的過程不只從中獲得諸多靈感,也讓勞 動和心思轉動達到平衡,或許這也是常感到滿足、快樂的原因。
35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部份與會的朋友好奇究竟如何開始半農半 X 的生活?塩見先生以他的經驗建議:將住 家半徑 3 公里內視為可耕種範圍,深入了解氣味相投的農家、私房景點、山泉水起源、 特殊植栽究竟在哪哩,從搜尋的過程中,了解當地有價值的人、事、物,必定能從中 找到自己的 X!當然這些都是需要「感性」的,在尋找當地潛力與特質的過程中,會讓感性越來越敏銳,而敏 銳的感性將使人體認到一個地方不凡之處。
10/27 產官學策略研討論壇一【借鏡日本:如何透過友善生活的產業發展,達成 人才東移的政策目標】 10 月 27 日於臺東縣鐵花村舉行 100 年度第一場產官學座談 會。會中邀請塩見直紀先生以「借鏡日本:如何透過合宜的 生活產業發展,促進人才東移的政策目標」分享自己親身經 驗,並邀請中央單位、學界專家與談。此座談會試圖從討論 中釐清由中央到地方,以及產、官、學各界共同合作的模式, 在實務推動的同時,亦邀集各界專家召開本論壇,務求集思 廣義,提出「促進人才東移」的有效對策。會議當中,塩見 直紀先生除分享了半農半 X 理念,也將陵部如何推動人才移 入的作法,與會中各專家分享。他提到公部門協助整理將地 區空屋、空房的狀況,並提供相關貸款與措施,來協助想從 事農作或想在陵部生活的人。 當天也邀請臺東縣政府張基義縣長,共同參與討論。張副縣 長提到「100 年度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 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不僅讓東部看見新契機,而半農半 X 理念,很適合在花東地區實現。政府應該要更開放的鼓勵各 式產業人才,成為縱谷新移民。與會中,也邀請福華飯店藍 明鑑經理以專家的身分參與討論。 藍經理提到臺東的優劣點以交通不便最為明顯,然而即便花東定位觀光發展,但居住人口才是促進產業的關鍵, 並提倡因應人才及產業的發展,東部適合利用公有土地,實現新莊園經濟,集小成多。更提到心靈產業也是休 閒產業之一,政府更要整頓休閒與心靈的結合。然而,針對新移民移入東部地區確實可能產生引。台北科技大 學王聖銘助理教授提到促進新移民政策,不僅要鼓勵,同時也要維持在地人的權益,新移民會否設身處地的為 在地著想,是很實際必須考量的。亦即,新移民可能帶給當地的劇變與異文化,臺東是否準備好了? 在產官學界的一番討論後,與會中也有臺東縣在地居民及新移民。在關山鎮公所服務的張堯城所長分 享東部需要傳統的人進來,且是有「天命」的人才適合,也對政策是否有條件鼓勵人才方面給予建議。 也有居民提到土地政策相關法令,最後會否保護地方居住權力等等,討論過程相當精采。 此座談會不僅開啟了各界討論的平台與機會,也產生地方面對新移民及產業發展的主動性思考。各界
36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最後也期望計畫的落實,能夠持續將跨部會議討論的機制更具有方向性,針對人才東 移部分,也結合花東發展條例,持續的推展下去。
10/28~29「慢好、宜養生【玉里富里推動養生休閒產業創意工作坊】」 10 月 28、29 日在花蓮縣玉里鎮藝文中心後面教室舉辦 的「花蓮玉里富里創意工作坊」,參與業者共計約有 35 人參與。10 月 28 日邀請了中央單位與兩個鄉鎮公所鄉 鎮長共同為工作坊揭開序幕。由於花蓮示範區是暨臺東 示範區推動之後的下一個示範區,對於相關工作坊推動 有臺東的經驗,行政院東部聯合辦公室張家銘副執行長 提到臺東經驗目前的狀況已實際將地方業者鏈結,共同 針對地方資源做整合並已實際遊程設計運作,期望最後 能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玉里鎮公所劉德貞鎮長也非常感 謝中央能夠願意支持地方發展,協助地方相關資源,同時也期望未來花蓮示範區的推動,能夠實際的對地方產 業及人才促進有幫助。 工作坊邀請了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馮輝昇技正分享花東發展條例未來在花東推動的方向,以及馮技正對花東 的感動與想法。課程安排也邀請了福華飯店藍明鑑經理針對「從養生觀念到養生產業落實」與在地者分享。並 提醒在地參與業者居多的民宿業者,民宿並非主要能夠以住宿為主要單一發展的方向,民宿、飯店通常是旅遊 業、觀光業附屬的產業,要發展必須思考要如何將人留久一點,要如何設計人留在花東的行程,才有機會讓人 留下來過夜。也邀請了塩見直紀先生分享半農半 X 理念。在地業者第一次聽到「半農半 X」非常興奮,覺得這 正是花東未來能夠走的方向。與會當中,有業者感受到小孩回鄉的困難,並詢問塩見直紀先生要如何才能影響 小孩回鄉生活及工作,也有業者非常感謝塩見直紀先生的分享,並鼓勵在座的業者共同朝著方向努力。在上課 教室旁有玉里鎮正在發展的璞石印染工坊,吸引了塩見先生提出所謂「半農半藝」的想法。他也提到其實在地 已經有人在實踐半農半 X 理念,如同印染坊的「半農半藝」非常適合在玉里發展,從人文、藝術、文化觀點, 發展地方的天賦。 10 月 29 日邀請了東華大學蔡建福教授針對玉里富里未 來的發展願景做分享,以及邀請大王菜鋪子負責人王福 裕先生分享「CSA 社群支持型農業實踐」。課程後並安 排分組,進行在地業者的交流與討論目前發展的困境, 分組也企圖開啟在地業者鏈結的機會。王福裕在分組中 分享自己的想法,他提到家鄉希望有十個人回去,或許 可以另一種方式思考,在地想辦法讓十個外地人在這裡 過的好,大家其實會受影響,這也是目前農法學堂鼓勵 外地年輕人到東部的來對當地的影響。藍明鑑經理也提
37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到「合作經濟學」概念,來鼓勵在地業者建立鄉村區域經濟,社區經濟提昇,鄉村區 域經濟也換慢慢起來。在分組過程當中,在地業者討論非常熱烈,有在地業者提到玉 里鎮與富里鄉行政劃分雖毗鄰著,但對彼此其實不了解,很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更深入 了解。也有在地業者針對年輕人漠視地方發展的情形感到遺憾,並期望能先以自己做起,影響更多年輕人回鄉。
11/13 產官學策略研討論壇二【這一次,我們談花東的美好生活】 塩 見直紀 X 劉克襄 11 月 13 日(日)在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 D 館舉辦「這一次,我們談花東的美好生活」的產官學座談會,透過 半農半 X 提倡者塩見直紀和作家劉克襄分享花東的美好生活,讓大家一探東臺灣無限可能性. 塩見直紀先生在大學畢業後,曾度過約 10 年的上班族生活。但在 1999 年,三十三歲的他辭去工作返鄉,面對 自我人生與大環境的各種疑問,他從居著在屋久島的作家兼翻譯家星川淳「半農半著」生活方式中獲得啟發, 開始提倡「半農半 X」的理念.並於 2000 年 4 月設立「半農半 X 研究所」 .而作家劉克襄為詩人、散文家、小 說家、旅行者,同時也是自然生態觀察家;寫鳥、寫鯨魚、寫野狗、寫古道、寫小鎮,還寫蔬果,看似紛雜的 角色與寫作主題,其實都能歸結到一個源頭,那就是「對自然的愛」。兩位作家用一樣習慣對周遭環境充滿哲 思的步履,在不同時刻經過花東,而座談會上先是見到塩見直紀先生用播放圖片的方式,陳述他這一路遇見感 動或印象深刻的人事物,稍後劉克襄老師的回應對談裡,則不斷提到鄉村之可愛與美好,那些成就在塩見直紀 先生口中人物的獨特,正是鄉村生活不可取代的包容與支持.因此即使兩位作家在生活認知與文化背景上有著 差異,但他們都深深相信人類應當追求與自然的契合,而花東就是如此一個得以實踐的最佳領域. 塩見直紀先生從 10 月 17 日來台後,在花東展開一個月的 Long Stay 行程。從 10 月 18 日三芝幸福農莊參訪 開始,10 月 19 日到大王菜鋪子與大王及農法學堂的學員分享、見面。三天後到東華大學與環境所的學生及蔡 建福教分享,以及前往瑞穗加納納部落學習部落智慧,接著在 10/29 開始在池上久留,遇見了萬安社區與許多 有機小農們,還去參觀關山鎮的老房子群.每天樸實生活裡充滿了驚喜與感動。他說:他所學習到的比他所給 予的還多很多!這也正是劉克襄老師對花東流連忘返的原因,因為這塊土地充滿力量,使人美好,因此不斷吸 引著旅人讓路,終至停留在此,成為新故鄉。 本次產官學座談會以非常貼近在地、常民生活的角度.分 享兩位作家眼中的花東。喜歡漫遊花東的你,甚至想搬到 花東生活的你,是否也從中得到更到不少肯定,並且對未 來的日子更充滿信心了呢?
38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預告 11/27【撒下魔法與創意的夢田】成果發表暨創意市集 11 月 27 日本週日上午 11 點,將在信義公民會館 D 館舉辦「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 源整合計畫案」成果發表會暨計畫成果展暨臺東縱谷美好生活市集。活動中將頒發優先示範區--池上鄉與關山 鎮「促進養生休閒產業整合提升創意競賽」的頒獎儀式。本創意競賽於八月份開始評選,以此作為地方產業鏈 結的啟動。透過創意的結合與規劃來鏈結地方產業與資源,期望能開創不同的整合方式,達到地方產業發展的 目標。本計畫即是希望有機鍊結在配合東臺灣整體「空間」與「產業」特性下,讓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社 群組織、產業資源、甚至新、舊移民之間有最適妥、友善互惠的鍊結關係,並創造最大的地方福祉。 另外本活動也將邀請本計劃兩位顧問--「故事人」洪震宇顧問以及「風尚旅行社」游智維顧問,跟隨計畫執行 與輔導的過程中,分享他們對池上關山的觀察與感受,從他們的演說中,您一定可以從生活層面感受到更多的 花東。 另外,這些地方的業者們在這個週末將辛苦北上,將自己的農產和得意的商品與台北人分享,以及推動養生休 閒經驗與成果。中午開始進行「臺東縱谷美好生活市集」。您除了可以看到有機種植的食品,也可以從他們的 口中,聽見臺東人對生活的看法及價值。若近期無法親臨東部,這是您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親自了解臺東的生 活樣貌。
39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半農半 X 專欄(Column) 作者|半農半 X 研究所代表
臺灣的 Long Stay 開始
塩見直紀 翻譯|杭海莉
『半農半 X 的生活』在臺灣出版是 2006 年 10 月末的事情。整整 5 年的記念日,在半農半 X 的理想國.臺灣 迎接這天的到來。 藉由大家的力量能夠再度回到臺灣。人生第五次訪台。村子的秋祭順利結束,隔天的 10 月 17 日,從關西機場 飛過來。 20 多歲我的兩大問題「環境問題」和「天職問題」。在面對 2 個之中,誕生了半農半 X。因為文字的誕生,我 的自我探索終結。雖然沒有特別的才能,上天給予我傳播半農半 X 這樣的任務。並沒有想到會出書,索尼雜誌 來尋問是否願意出書,2003 年出版。很多人將書拿在手上,朝著半農半 X 方向送來舵。臺灣的蘇楓雅小姐在 大阪找到我的拙著,拿去天下出版社翻譯成中文出版。今天 5 月已經進入第 9 刷,剩下的書也不多了。或許這 個秋天會印第十刷也說不定。 很多人讀這本書因此也產生了許多的魔法。這此一個月的 long stay 就是其中之一。邀請者所謂的「待在臺灣 一個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中央政府的內政部營建署開始,衷心感謝大家的心意。 寫這篇原稿是訪台約一週的 10 月 23 日。這之後我想還會遇見許多的人,有種特別強烈的感覺那就是,遇到的 人全都是很特別又好的人。為什麼會如此說,或許是有些自我褒獎,大概是概念所擁有的力量,如磁場發散的 磁力。對農關心(食或永續可能的生活,到傳統的文化),實踐,還有,不獨佔天賦的才能,活用於社會,支 援周圍的 X,老天爺必然會牽線讓你遇見期望想將時代變好的人。 國立東華大學的蔡建福先生是在美濃遇到後第三次見面。「花蓮好事集」(有善環境的在地農夫市集)、水尾甲 的半農半 X 的各位。引人注目的社會起業家.王福裕先生和大王菜舖子的工作人員們、農法學堂的學生們、吳 水雲老師的光合作用農場。到樸石咖啡館聽演講的各位聽眾,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的王玉萍小姐、咖啡「法采 時光」的賴冠羽先生、會做好吃豆腐的味萬田的魏明毅等等。大家都是非常優秀的人。 在日本有時有人會這樣問我。「最近的年輕人如何?」。我都是這麼回答「全都是好青年聚集在這裡喔!」。我 覺得花蓮也是同樣的情況。只傳達錢的訊息,對錢關心的人會聚集過來。若傳遞活用大家的 X 創造永續可能的 新時代的訊息,這樣的人會來這裡旅遊、移住這裡、支援這樣的活動。 用古老觀念生活的人可能看不見,新的時代正不斷的在進行。我覺得花蓮可以變成這樣的麥加,就算只盡到一 點功用也很高興。 萬物都是我的老師。向貴國的大家學習,另外也希望和大家成為朋友後返回日本。送給我有機蔬菜、 煮糙米飯、也挑戰自己煮飯。(笑)託大家的福天天都是美好的時光。下個月會寫關於臺東的生活。 多謝!
40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以工學農—花蓮農法學堂 如果有一天你忽然理解,滋養生命的萬事萬物只來自兩 ※農法學堂※
個源頭:食物與夢想;你是否也會走上這條叫做「半農
位在花蓮縣壽豐鄉的光合作用農場,提供一塊乾淨耕
半 X」的道路?走上「順從自然、實踐天賦」的方向,
地供漂鳥自耕。農學時間至少半年,半年中以工學
親手餵食自己的身體與心靈。在這盲目又錯亂的世界裡,
農,以物易物交換原則,鼓勵年輕漂鳥學子無酬勞幫
當發展列車已經失速,你是否曾想為迷惘與無助的一切
農,講師無酬勞傳授。至今已成立一年多。
找到出口?
講求速度與規模的現代社會,異化了所有事物,斷開各式原本有著洶湧聯繫的血脈,過去自然涵養著土地,土 地生長著食物,食物供養著身體,人得以活下,實踐腦中反覆思慮的生命意義。但如今眼前所見的一切都是商 品,人們進行買與賣,進行過度生產、過度浪費,自然被污染、土地被剝削、食物被毒害,我們卻仍必須用著 一樣的身體賣力過活,仍然想實踐腦中對生命與夢想的規劃,這是塩見直紀先生在十年前、33 歲時面對的困境, 十年後,環境似乎更加險惡,但稍稍不同的是: 「半農半 X」成為一種選擇,不再只是塩見先生一個人的領悟, 選擇投入半農半 X 的人,掀起小而緩慢的革命,他們實踐了另一種價值觀、另一種生活體系,另一種定義幸福 的方式。 想像,有一群人在綿延翠綠的山巒邊,臉向著朝陽,呼吸清晨沁冷的空氣。他們的表情極其年輕,生命痕跡裡 也少有泥土氣味,但在這個瞬間,一雙雙赤裸的足即將踏入田中,踏入那有點溼軟、黏稠的觸感,那與生以來, 第一次向大地的親密告白。這一次次輕踏將因為陌生而些微帶有恐懼,然而抬頭之際他們看見前方農法老師滿 是自在的臉,於是知道自己正在踏過一條界線,從今天起,身體成為打造果實的勞動之舟,他們將乘載人與自 然美好的互動,付出,與收穫,期待,與被實現。 2008 年,人稱「大王」的王福裕,離開都市規劃領域,放棄正在研習的博士學歷,來到花蓮,開起「大王菜 鋪子」。開始只是一種尋找乾淨食物的契機,卻輾轉成為「找一群人、挺一群人」的城鄉產銷聯繫,菜鋪子滿 足著都市裡尋求安全食物的消費者,也支持產地辛勤務農的生產者。大王一步步打造他想像中的連結,企圖為 現代發展造成的城鄉斷裂,用不同方式重新接回。「換菜小旅行」因應而生,吃菜的人終於想看看菜長大的地 方,想認識是哪一雙手栽下了如此美味純淨的食物,隨著旅行腳步,消費者與生產者更加靠近,他們彼此認識、 信任、關懷。 接著, 「農法學堂」在 2010 年誕生,這一次,消費者成為了 生產者,雖然鄉村價值與農業地位在臺灣社會每況愈下,卻 有不少新世代青年拒絕追隨腐敗的主流價值,他們相信土地, 相信微型社會中人與人直接的關係,於是大王找來能夠教導 耕種知識的老師,讓這群孩子重新踏上土地,踏上雨後樹葉 被洗淨的一隅嫩綠,也踏上焦烤豔陽帶來的辛勞滋味。 無論是向大王菜鋪子訂購純淨食物的城市居民,或是參與換 菜小旅行的旅人,或是全心投入農法學習,將生活帶進農村,一邊進行對大地的彎腰儀式,一半發展自己腦中
41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哲學的實作者,這些都是人與自然重新接軌的過程,也是寫下「半農半 X 的生活」一 書作者塩見直紀先生,當初苦思盼望遇見的結果。塩見先生在上個月秋末冬初的和煦 時節,來到花蓮鯉魚山腳下的一個小村,遇見農法學堂的學員們,兩種思維相遇激發 出不少互動與創意,讓彼此都收穫良多,雖然語言存在著相當隔閡,但在面對土地時的友善態度,與面對生命 的真誠心意,讓塩見先生驚艷與珍惜如此由夢想長出來的有機群體。在這裡,他獲得許多能量,也同時給這些 走上「順從自然、實踐天賦」的年輕人一些鼓勵: 「Slow Revolution / 緩慢的革命」。一句關鍵,卻不激烈的 話語,就如同田裡新栽的芽,只要是相信土地的人,終將能從一介種子中,看見大樹。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 (Special Report) 簡單,就是幸福:池上吉人家 作者|徐淑珍 ※個人簡介※徐淑珍 經過大城市的繁華,跟隨新中最平靜的聲音來到 縱谷的稻田邊,落腳池上。
一棟樸實的房子,安安靜靜蹲踞在巷弄轉角。 白天,面對著一望無際的稻田,它顯出精神抖 擻、生機盎然;夜裡,寧靜與安詳與之共眠, 唯有不遠處淺淺圳水低聲流過。 樸實房子有個簡單卻幸福的名:「吉人家」。「吉人家」像是主人對客人的自我介紹也是一種邀請,經營著這間 樸實民宿的主人徐淑珍,就是用這種心情將大門敞開。五年前移居至池上,徐姐按著自己低調的個性規劃,用 畢生積蓄蓋出這間窗明几淨、簡約實在的屋舍,隨後純粹是想分享自己在這方天地得到的怡然心情,因此開放 成為民宿。在這裡,生活價值是融入在地作息,而不是消費虛浮華麗的裝潢。 吉人家坐落在池上大埔村,台九線川流車輛的噪音被遠拋在外,鎮上人來人往的觀光客喧鬧也未能干擾,安靜 小村彷彿有種魔力,對於尋找放鬆、緩慢旅行的人,都能夠在此找到被遺忘的時光。很多人好奇主人徐姐為什 麼會毅然決然地搬來池上,其實觸發點只是純粹對鄉村生活價值的追尋。過往某次旅行途經此處,讓徐姐重新 尋見兒時家中務農的鄉村景象,因此追隨著對往日記憶的眷戀,來到此地,打造後半輩子人生最完滿的樣貌。 相較於臺灣大多數形似旅館的「民宿」 ,吉人家越顯難得。低調外表深受在乎隱私的顧客熱愛、素樸 內裝讓來放空的旅客感受無負擔、整潔乾淨,則是徐姐一貫作風。這樣的「民宿」 ,有著主人家完整 特質展現,不再只是一個陌生的空間讓旅客隨意來去,而是真心誠意的讓每一次住宿,都成為深度 交流。房客來此既可以得到安靜休息,在需要時刻,又可以與主人熱絡互動。徐淑珍過去在台北從 事餐飲業十幾年,人生歷練豐富,閒聊間往往解開不少旅客生活中的疑惑,這也是她退休移居至池
4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上,開始經營民宿後,重新發現自己能夠貢獻他人的特點。 今年起在「吉人家」民宿又多出一項新特色,這個特色可是讓不少報章雜誌都來採訪 的意外亮點。由於從事餐飲的徐淑珍熱愛大腸麵線,多年來也無師自通,不斷研究烹調方式,終於煮出人人稱 讚也符合自我標準的麵線口味。來到池上後,這番滋味遺忘不了,但苦於鄉下並無相關店家,因此徐淑珍決定 重操舊業,但卻是以分享的心情,於是這攤小小生意便在自家客廳開始展開,每天只賣下午三點到七點,不為 賺錢,沒有明顯招牌,不做宣傳,幾乎都靠口耳相傳就讓這頂級美味瞬間走紅。慢火細滷的大腸風味絕佳,口 感絲滑的麵線也經過精挑細選,不只池上人愛吃,現在連周遭鄉鎮的居民也都聞風而來,一嚐「吉人麵線」的 豐富滋味。 民宿與餐飲,對吉人家主人徐淑珍而言,都是一種忠於生活原味的延伸。一生經歷過大風大浪,如今的她守著 一間樸素屋舍、一段能與朋友分享的手藝,閒暇時光,則走進周遭田園河山。這樣的人生沒有山珍海味豪宅華 廈,但卻有源源不絕的喜悅,因為當千帆過盡,徐淑珍早已 體會:簡單,就是一種幸福。
美好土地的醞釀:蜂之饗宴 愛蜂及蜂。養蜂人家,跟隨著蜂蜜的甜美,才知道縱谷裡關 山有一方豐盛的土地。 許多人對花東縱谷的驚艷印象,來自稻作成熟時,夾在中央 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谷地被無限金黃填滿。這樣的色彩不只 是視覺衝擊,更是眾人期待一株株稻梗結實纍纍,微微彎下 腰呼應著肥沃大地。然而,在生命力如此豐沛多元的縱谷中, 其實還有另一批生產者,他們也是不分四季、晝夜忙碌,同 樣生產出濃郁而純粹的耀眼金黃,這流淌的金黃汁液是花東 美好環境的延伸,更說明了東部好山好水發展無污染養生休 閒產業的無窮潛力。 就如同關山米享譽全台,榮獲多次各式獎項,其實關山蜂蜜 也同樣獲獎無數、質量兼優。已經傳承至第三代的「蜂之饗 宴」 ,在這一代年輕經營者林秀芬與童富榮的努力下,他們比 前輩更細心更科學的分析環境,察覺花東縱谷關山區域十分 適合養蜂,不只是氣候和煦、環境純淨,更因為地勢平緩風速較緩,適合蜂群成長,因此決定以小鎮作 為基地。然而養蜂人家不比務農與畜牧,而是如同遊牧民族一般必須遷徙的生活,蜂農在不同花季時, 帶著蜂群前往不同產地採蜜,因此「蜂之饗宴」的旅行足跡遍及全國,然而無論跑多遠跑多久,這群蜂 終究會隨著主人,回到縱谷,棲息在有著純淨空氣、豐富生態的關山地區。 遊客來到關山,可以拜訪「蜂之饗宴」設在前往親水公園路邊的開放門市,然而童春發也早就突破原有的產銷
43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限制,過去養蜂人只能等著中盤商來收購,不只利潤被剝奪,也無法呈現給顧客關於 品嘗蜂蜜的專業知識。如今,他主動出擊,帶著各式獲獎商品、以及能夠展示蜂蜜生 活、採擷花源植物的圖片,前往城市裡各種展售現場。 「蜂之饗宴」跳脫以往農產品只 有「產品」的呆板銷售,反而是希望顧客能夠認識蜂蜜,認識蜜蜂,當消費者知道關於這金黃汁液的各種知識, 也就更能夠辨別產品的好壞。因此童春發總是不厭其煩介紹與回答顧客各種關於蜜蜂生態細節,對養蜂人而言, 豢養蜜蜂就像耕種一般,在肥沃健康的環境中,也必須有足夠細心體貼的人為照顧,才能促使蜜蜂產出品質優 良的蜂蜜。養蜂人付出十足努力,絕對不過度掠取,也不只將蜜蜂視為商品,而是一同努力的夥伴。 蜂蜜滋潤溫補的性質,讓它成為生活中最平價的補品,或許你以為自己從未品嘗過關山蜂蜜,但其實「蜂之饗 宴」這個品牌,已悄悄被不少知名行家蒐購,成為百貨 精品。所以這一口縱谷花香,你或許曾經含在口中,無 論是滋味粗獷的厚皮香蜜、還是典雅襲人的桂花蜜,甚 至是十分少見,產自南橫臺東段山區的「蒲鹽花粉」...... 當東臺灣好山好水幻化為真實滋味,恐怕就是這一口醇 厚,關山「蜂之饗宴」企圖保存與發揚的,也就是這片 土地上美好質地的發散,每一陣風、每一朵花、每一隻 辛勤的蜜蜂,每一位細心的蜂農,以及每一滴橙黃閃亮 的關山蜂蜜。
花東縱谷居遊趣(Travelers’ Digest) ※個人簡介※ 蔡昆霖 意外遇見池上的旅人,卻在「這裡」找回生活質感,從而理解
這裡:實在慢活、十分幸福 作者|蔡昆霖
旅行只是一種生命探尋出路的方式,最終嚮往的,是一方實在 且幸福的角落。
Chapter 01—緣份 2011.03.30
那天決定要休息,開始一段旅行,無拘無束的那種。 放棄保守呆板的行程安排,是緣份讓我遇到池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小鎮。電話中聯繫起素未謀面的民宿主人, 卻有著豪爽與真摯的語調,吸引我立刻背上簡單背包,出發!下一刻彷彿已經聽見月台上播放: 「池上站到了!」 此時衝到鼻端前的新鮮氣味,是露水沾染大地的生命力,月台就像浮在綠野中的島,這正是我要的,我最想要 的!站在被綠與綠包圍之中,眼簾是一片綠油油稻田,與田後雄偉的中央山脈。 隨步而行,從火車站緩緩走到民宿門口,主人竟然不在?透過電話遙控我從一個秘密角落撈出大門 鑰匙,自己開門吧!就像走入一場夢境,沒有安排、沒有框架,我把背包隨意放在大廳長板凳上, 挑了部自行車,這是探索夢裡池上的第一步。
44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四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騎近大坡池,曾經以為會是平凡無奇的觀光 景點,沒想到是這麼的美,平靜湖面襯著還 未發新芽的枯樹,這種景色似乎要親眼看到 才算數,這樣未經人工塑造、自然展現的美景,我決定停下腳步,坐 著發呆是再適合不過的事! 「伯朗大道」,因拍攝伯朗咖啡廣告而著名,是一條穿過廣闊稻田的 筆直道路,踏上如此平坦無際的視覺饗宴,不只感官放鬆,隨著周遭 舒緩的線條,心也不由自主寬廣起來,再深呼吸一口,卸下緊促眉頭與從城市攜帶來的武裝心情,這是鄉村正 在教導我,凡事有時、當下最美,騎累了!197 縣道上 4.5 公里處有一歇腳的好地方,「4.5 公里」咖啡主人彭 大哥砌上一壺用木材溫熱的普洱茶,奔波的旅人,不就是正需要如此一口溫暖人心的關懷嗎?
Chapter 02—喜歡
2011.05.03
再度造訪池上,似乎知道是什麼不斷的招引我回來,濃厚人情味、來自當地的市井創意,與無限放鬆、自然圍 繞的生活空間。這片由大自然鋪成的綠色草蓆,隨風恣意地擺動著,讓我不禁停下腳步觀看它是如何與風對話。 是在談論季節的更迭嗎,還是笑看人們的忙碌?途中巧遇兩位小朋友,不加思索地一起躍入鏡頭中。這般天真 不做作的童稚之心感染了我,好久沒在都市裡看見這樣簡單直率的表情。 在 4.5 公里咖啡的頂樓,等待夕陽餘暉,心情是平靜的。躺在木椅上休息片刻,知道原來靜下來後,自己也能 與風對話,放空,是我在這裡得到最好的禮物,都市忙碌生活遺失已久的閒情逸致,原來對一個人是這麼重要。 民宿主人黃姐正在醃漬梅子。日曬,原來梅子熟了的顏色是這樣金黃,這樣黃裡透紅,用時間與歲月釀造的滋 味,讓我情願預定一年後的酸甜,等待,似乎讓一切更美好了。
Chapter 03—眷戀
2011.10.29
是眷戀吧,一個年之內造訪了三次,心不斷提醒自己, 歸去池上,那才是一個真正能讓生命滋長的地方,這種 魔力與被收服的幸福感,恐怕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知 道,稻穗芬芳充滿四周空氣,十月陽光刺眼依舊,卻傷 不了人,透過窗戶看見湛藍的天空,白雲襯出更鮮嫩的 綠地。 田邊一場音樂饗宴與農村窯燒活動,驚喜與驚艷是如此 可遇不可求,住在這裡的居民們把握住每一天時間,創 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或許這都是他們的平凡生活、日常經歷,但在我的眼前,全是熠熠發亮的珍寶。 鄉村並不因為缺乏各式產業進駐而呈現死寂,反之是精彩與充滿故事的,這裡是我心靈休憩的祕境, 是恣意發想的空間、是歸零充電的加油站,是生命充滿可能性的進行式。對,就是「這裡」,在這裡, 我找到了實在慢活與十分幸福。
45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編者的話(Editor Article)
撒下魔法與創意的夢田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11 月 27 日在台北信義公民會館所舉辦的【撒下魔法與創意的 夢田】成果發表暨創意市集,是本年度「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 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中最精彩的亮點呈 現。雖然進行當天台北的天空陰雨間歇,但前來參與的都會群 眾仍是相當踴躍熱情。然而,更令人感動與必須致意的,是遠 從計劃案示範區關山池上前來共襄盛舉的業者夥伴們,他們不 辭辛勞攜帶了眾多台東好物到現場跟大家分享。
如此一場開放式、結合了講座與市集的成果發表會,充分展現本計畫案對於將規劃與參與能力,交棒到群眾手 裡的精神,透過當天台上短短一段「插秧」儀式,就是希望所有對於關注無論是行銷東台灣養生休閒產業,還 是促進人才東移目標的夥伴,都能一起將手中青綠茁壯的苗,栽種下去, 「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 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將會是不斷在肩並肩攜手合作推動中,促成完滿結果。 【撒下魔法與創意的夢田】創意市集讓大家能與一直以來電子報中介紹的特色業者相遇,包括本期所引薦、充 滿「原」滋「原」味的紅瓦屋餐廳,與創造蠟染藝術同時分享生活概念的 4.5 公里咖啡。希望 11 月 27 日當天 或許沒辦法到達現場參與活動的朋友,也能經由閱讀各期電子報,間接認識與了解東台灣地區養生休閒產業的 蓬勃潛力與現況。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池上關山,大口呼吸,靜靜生活 作者|創意人 洪震宇 生活是什麼?旅行是什麼?生活是人與自然互動所創造的內容, 旅行的 本質無非就是生活的交換與體驗。 池上與關山的生活特質是什麼?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體驗,池上充滿寧靜 的農村風貌,又有客家、阿美族互融的特質,在池上騎車、慢跑、走路, 隨時可以感受縱谷的開闊與平靜,以及氣候多變帶來的風景幻化。關山則 是日式風格的小鎮與米鄉交融的風格,在關山鎮上行走不用擔心車子,每 個老房子、每棵大樹都充滿時光能量,又慢又靜。
46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也許可以用「歲月靜好」來形容這兩個地 方的質地。住在池上,早起沿著自行車道 慢跑,稻田的風光隨季節與農作時序而變 化,有綠有黃有水,水中有雲,水中有山。如果繞著大坡池周圍 跑步,夏季荷花盛放,冬季荷枯蕭瑟,各有生命況味,還有幾個 阿公利用用農閒時刻一早就坐在池畔喝酒聊天,切盤放山雞肉慢 慢品嘗,還問我要不要來一杯? 即使在鎮上跑步也很有意思,路上有人曬豆仔乾,有阿婆推小車賣芭樂,碗粿阿婆騎著機車四處叫賣,市場阿 公賣肚臍柑,免費切給你試吃,有人圍坐著喝茶聊天,問你是不是大陸來的? 如果騎車到大觀亭一遊,種田種香柚的張天助大哥,突然開著小貨車出現在你身邊,咧嘴而笑,問你要去哪裡? 和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朋友漫步在伯朗大道,大家望著層層相疊、雲霧繚繞的中央山脈,幾乎無法言語,因為 不知該怎麼形容這片景象。不期而遇的,除了山雲,還有人情。 關山是靜的不像話,稻田旁有牛在吃草,單車客三三兩兩穿梭,小鎮上從警察局這頭可以看到舊火車站那頭, 有時會遇到 1919 年蓋的鐵路站長宿舍、現成為 1919 民宿的主人 MoMo,在路上亂逛,帶客人散步,或是年 輕的新移民藍白式民宿主人石頭,開車酷的呼嘯而過,小鎮角落還會遇到種米也賣米的南島秧滿田主人家千, 追著愛亂跑、走路仍搖搖晃晃的女兒秧秧,宏昌客家飯館的老闆鍾大哥會在舊火車站旁的大樹下撿垃圾,整理 環境。已有六十多年歷史、曾是關山最大的百貨公司大華行,雖已歇業多年,但八十七歲的老闆呂阿公身體仍 硬朗健談,每天早上一堆訪客找他泡茶聊天,午後朋友散去,他獨自坐在暗暗的室內休息,我們進去跟他打招 呼,他笑的很開懷,聊起當年從政的往事,妙語如珠。 大華行的櫥窗還保留當年的樣貌,掛著男裝、女裝,連「蜜斯佛陀」化妝品字樣還留著,我們還在角落發現一 罐明星花露水,大華行年華也許老去,卻成為時光的見證者。 走著走著,看到褪色招牌的火盛食品,這是關山最知名的月餅,有花豆與綠豆兩種口味,口感又滑又細,他們 也賣又香又酥的永全花生酥,遇到一群難得來鎮上一遊的觀光客、掃光價上的花生酥,急忙打電話補貨,一會 兒一輛箱型車出現,店家端出一大簍的花生酥,客人興奮的又開始採買起來。 如果不停下來好好生活,是不會發現池上關山深度的美麗,除了恆常不變、卻又變化莫測的山景與雲景,還有 在此地好好生活的人們。他們種田、種水果、養雞,做小生意,醃梅子、醃菜脯、做手工皂、做南瓜米蛋糕、 米饅頭、米布丁、做豆包豆漿,做豆腐乳,因為池上米的極度夢 幻,碗粿與飯糰又 Q 又好吃,但是他們不貪心不計較,產量有限, 賣完就好,因為重視品質,也要好好生活。 今天賣完,明日請早,早起才新鮮,才有好康,才有靜靜的 生活。記得來池上關山,大口呼吸,生命飽滿,如茁壯的稻 穗,像遼闊的山雲。
47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計畫最新訊息(Latest News) 11/13 產官學策略研討論壇二【這一次, 我們談花東的美好生活】辦理情形 11 月 13 日(日)在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 D 館舉辦「這一 次,我們談花東的美好生活」的產官學座談會,透過半農 半 X 提倡者塩見直紀和作家劉克襄分享花東的美好生活, 讓大家一探東臺灣無限可能性。 塩見直紀先生在大學畢業後,曾度過約 10 年的上班族生活。但在 1999 年,三十三歲的他辭去工作返鄉,面對 自我人生與大環境的各種疑問,他從居著在屋久島的作家兼翻譯家星川淳「半農半著」生活方式中獲得啟發, 開始提倡「半農半 X」的理念.並於 2000 年 4 月設立「半農半 X 研究所」 ,而作家劉克襄為詩人、散文家、小 說家、旅行者,同時也是自然生態觀察家;寫鳥、寫鯨魚、寫野狗、寫古道、寫小鎮,還寫蔬果,看似紛雜的 角色與寫作主題,其實都能歸結到一個源頭,那就是「對自然的愛」 。兩位作家用一樣習慣對周遭環境充滿哲思 的步履,在不同時刻經過花東,而座談會上先是見到塩見直紀先生用播放圖片的方式,陳述他這一路遇見感動 或印象深刻的人事物,稍後劉克襄老師的回應對談裡,則不斷提到鄉村之可愛與美好,那些成就在塩見直紀先 生口中人物的獨特,正是鄉村生活不可取代的包容與支持。因此即使兩位作家在生活認知與文化背景上有著差 異,但他們都深深相信人類應當追求與自然的契合,而花東就是如此一個得以實踐的最佳領域。 塩見直紀先生從 10 月 17 日來台後,在花東展開一個月的 Long Stay 行程。從 10 月 18 日三芝幸福農莊參訪 開始,10 月 19 日到大王菜鋪子與大王及農法學堂的學員分享、見面。 三天後到東華大學與環境所的學生及蔡建福教分享,以及前往瑞穗加 納納部落學習部落智慧,接著在 10/29 開始在池上久留,遇見了萬安 社區與許多有機小農們,還去參觀關山鎮的老房子群。每天樸實生活 裡充滿了驚喜與感動。他說:他所學習到的比他所給予的還多很多! 這也正是劉克襄老師對花東流連忘返的原因,因為這塊土地充滿力量, 使人美好,因此不斷吸引著旅人讓路,終至停留在此,成為新故鄉。 本次產官學座談會以非常貼近在地、常民生活的角度.分享兩位作家 眼中的花東。喜歡漫遊花東的人集結在會場,從中得到更到不少肯定。 會中也請與會者推薦並將經驗中最喜歡花東的地方寫在紙上,並貼在 花東的地圖上,把心中對花東的「讚」寫下來。與會者反應非常熱烈, 表示花東地區的美好是令人流連忘返,願意想再更深入的了解。
48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11/27「撒下魔法與夢想的夢田」成果暨生活市集活動辦理情形 11 月 27 日在入冬的台北街頭,發生著一場集合好人、好物、好精彩故事的熱絡生活市 集,這場名為「撒下魔法與創意的夢田」活動,實際上雖是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 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的計畫成果發表系列活動,卻有別以往政府單位保守制式的呈現形態, 而是以熱鬧市集、有趣活動串接全場。不只空氣中瀰漫著豐饒誘人的美食氣味,參與者更從政府官員至路過群 眾,都跳脫陌生情緒,在歡樂氣氛中投入來自台東關山池上地區參與業者所凝造的熱烈氛圍。
現場進行以講座「池上關山與世界分享的禮物」引領大家走進飄著稻香、充滿人情味的東台灣,計劃案顧問創 意人洪震宇在這半年從立夏到立冬的過程,走訪當地業者和各個角落,挖掘出許多屬於個人或在地聚落獨特的 記憶與故事,幽默風趣的口述搭配圖片分享,充分讓現場觀眾認識池上關山地區質樸且美好的生活樣貌。 隨後短暫的頒獎儀式讓計劃案執行地區業者首度露臉,來自台東的他們百忙中還是希望能北上親自領取這份努 力獲得的榮譽,關山「新老承傳」隊伍與池上「全方位悠游平台」都在現場分享這半年計畫互動中獲得的成長 與感受,以及對各自家鄉充滿期望的規劃理想,並且邀請台北群眾可以經由此次市集認識更多來自台東縱谷的 優質內涵。 市集進行從中午至傍晚六點,本次展出攤位包括各類嚴選 台東物產,蜂蜜、米、手工皂......甚至有著家族記憶的客家 美食、部落文化的阿美族點心,都熱騰騰端上桌面。東台 灣多元豐富的潛力,可以由參展業者分享多重專業中看出。 指導單位城鄉發展分署及執行單位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 公司表示這次成果發表系列活動,希望引領台北都會群眾 更進一步認識花東生活價值,並且帶動東台灣養生休閒產 業的永續發展。
49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天命支援的民宿
半農半 X 專欄(Column) 作者|半農半X研究所代表 塩見直紀
翻譯|杭海莉 我現在正身處第三次積雪的故鄉-這裡撰寫著這篇文章。雖 然說這兒下了雪,但其實下得還不夠多,頂多就只是讓屋頂 變白般 2~3 公分左右的積雪而已。今天是聖誕節,剛好有著 那麼一點點白色聖誕節的應景氣氛呢。 受到很多人的大力協助,我在台灣渡過了為期一個月、每天 都過得很幸福的 Long Stay,結束回國至今轉眼間已過了一 個月。回國後我繼續奔波於東京、埼玉、長野、京都以及綾 部等處進行演講。諸如出席參加內政部的「地域力創造研討
會」、大學的「故鄉論」 「有機生活˙社會設計論」講座、行政方面的「地域人才養成講座」等等各式各樣的會 議。在演講當中,我一定都會提到有關台灣的事情,向大家介紹花蓮跟台東,即使只有一位聽眾對東台灣產生 興趣也無妨,若能讓他們成為東台灣迷,會是件多麼令人開心的事。 有位來聽我演講的 NHK 解說委員採訪我,說要在節目中播出。剛好在連載中的朝日新聞裡我亦 2 次談到有關 台灣的部分,這都使得有越來越多的人關心起這個話題來。為何台灣會對半農半 X 的概念有所關注?大家對此 似乎很有興趣想要知道。晴耕雨讀的國家˙台灣與在日本誕生的半農半 X 兩者相遇,在今後的未來裡會碰撞出 甚麼樣的火花,還真是令人期待呀。 歲末年終,工作終於告一段落。我凝望著白雪靄靄景色,一面回顧著我 2011 年的種種,一面思考著我對新的 一年的展望。今年的 311 對日本而言是個很大的試煉,今後的日本又該如何重新調整定位?此時此刻在我腦海 中所浮現出的,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不論位居向陽或背陰之處,我們都要持續不斷地累積小善才 行,我這麼認為著。這句話也是流傳來自貴國的一句話呢。 在花蓮時,受人矚目的社會創業家王福裕先生(大王蔡鋪子負責人) ,安排讓我在他們剛好要搬進的漂亮新家居 住了一段時間。在台東(池上、關山)時,我則分別住過四間民宿「黃姐民宿」 、「玉蟾園」 、「紅石居」、「19 19」並受到了他們的照顧。當我在玉里鎮進行產官學座談之際,有句話從我心中倏然升起,那就是「天命支 援的民宿」這句話。擁有自己X的民宿(經營者或是家人) ,為了讓旅人未知的X開花,藉由提供經驗、情報, 或是透過對話來給予他們支援,這句話正好將此民宿時代形容得恰如其分。在此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此次連 我自己本身的X也充分獲得了磨練。花東,充滿了這樣的民宿。我想 花東這個地區今後將會更成為一個使命支援的空間,而且這個可能性 很大,此趟旅途結束後的我現在這麼覺得。
50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四分之一的總和 很多人認為, 「半農半 X」與其延伸出來「順
※六年級民宿※
從自然,實踐天賦」的目標追求,只是一種都市人對田園生活的想像。
地址:池上鄉錦園村 14 鄰 49 號
傳統務農生活極其辛苦且不穩定,如何能有其他時間與精力用來實踐
電話:089-861345
天賦呢?然而對生活在池上的吳承佑而言,當他將四分之一時間種植 蔬果供自家食用、四分之一時間投入栽培咖啡園、四分之一時間為他 人進行木工裝潢,剩下的四分之一,留給自我尋找生命真諦。他從來 沒想過眼前這樣生活就是一種「半農半 X」的展現;因為想做,所以 實踐,當其他人還在為自己原地踏步尋找藉口時,他已經把面前的種 種阻礙當作墊腳石,勇於踏出每一步,開創屬於自己的生命格局。半 農半 X,可以是許多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組成,因為只要有心,人人 都有拼湊出理想生活的權利與能力。
老屋保留,做客分享 「六年級民宿」是吳承佑的老家,在幾年前經由他的木工巧手,翻新整理成為現在有著兩間客房的民宿。這間 「民宿」地處偏僻鄉間,吳承佑從來沒想過靠它來發財賺錢, 「只是一種概念展現,一種對平凡農村生活的理解, 同時也想保存與分享老房子的美好。」擅用自己裝潢長才,這間閩式老屋轉身一變成為有著獨特氣息的木質小 宅,雖然民宿住客率不高,但吳承佑知道這是一個機會,讓遠離農村生活的其他人認識日漸凋零的古樸風格, 也延續他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空間。
咖啡栽種,理念飄香 東海岸的咖啡,正在台灣傳開名聲。吳承佑不是趕著擠上這班車,甚至,他在已開墾結果的果園中,停下半數 咖啡種植,這一切只是因為堅持「有始有終」的生產控管。他不只瞭解自己種的每顆咖啡樹,也要掌握每斤豆 子的品質。最初是單純喜愛咖啡,後來卻遇上前輩而走進栽種咖啡這條路,吳承佑期許自己從育種、栽植、烘 培到販售,每個環節都能全力投入,唯有如此才能產出最好結果。
開心農場,用心生活 鄉下生活,不需要太多物質包裝,找幾個空地,吳承佑與家人的菜園就像每個農村路邊能夠看到的那樣層次豐 富,生機盎然。如果面對農業還是以過去規模種植、密集生產作為概念,那務農的確是辛苦的,但土地真正回 饋給我們,其實就是餵飽肚子,於是一畦畦菜園,種著不只是蔬果青菜,還有開心知足。 「將來,店裡不只可以創造木工空間,還可以交流藝文資訊......」一間叫做「鳳鳴山」的咖啡店,是吳承佑計畫 著幾年內將要成立的咖啡店。這將會是一間可以讓鎮民彼此熱絡,也讓外人認識鄉村的一個平台。 「另外一方面 因為我本身有接觸身心靈領域,那是一種必須經由生活中實際體驗到的事物,來深入發掘更多自我的方式。」 六年級的他,跳脫傳統對生涯規劃必須從一而終的保守觀念,個性積極勇於追求自己相信的方向,於是,眾多 的四分之一,仍然化為一個圓,圓中有對自然的付出與收穫,也有屬於自己夢想的色彩。
51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 (Special Report) 池上 4.5 公里咖啡:回歸田園的隨喜人生 ※4.5 公里咖啡店※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富興村 3 鄰水墬 33 號
人生,不就是希望爐上永遠有著一壺暖茶,一個回歸田野的
電話:089-863693
家園,和手中一道道不斷散發出虹彩光霓的夢想。 4.5 公里咖啡,店如其名,位在 197 縣道的 4.5 公里處。來 到台東縣池上鄉靠近海岸山脈的這一隅,不再是以知名景點、 熱鬧商店作為認路指標,轉進 197,你將發現道路雖然仍以 柏油平坦之姿,卻蜿蜒緩慢流淌在安靜村落、袖珍梯田之間, 樹與田野的綠特別奔放,一間間低矮老厝沾著青苔,彷彿在 最初時刻就隨萬物從山腳滋長而出。 4.5 公里,它是咖啡店同時也是「二哥」彭明通的老家,有 人稱呼他為彭老師,因為二哥在咖啡烹調與蠟染彩繪上的傑 出手藝,總是被邀請前往各地進行課程教學。甚至,在 4.5 公里咖啡的後半個院子,二哥自己的蠟染工作室,也不時舉 辦植物染、彩繪等課程。一張張美麗作品鋪陳在店前玻璃櫃 中,那樣豐富揮灑的顏色、令人回味無窮的構圖,一句「彭 老師」不只是對二哥手藝的肯定,更是對他從作品中呈現悠 然自在的生命態度,感到佩服。 4.5 公里咖啡,就是約莫六年前開始「長」出來,這是彭明 通多年離家後返回與故里的對話,當時回鄉決定讓他必須離 開如日中天的服飾產業;曾任職南部知名蠟染服飾公司總經 理的他,同時也是圖案設計師,然而夢想結合商業的結果,
卻是忙碌於事業直到影響身體健康,也失去許多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機會。因此六年前這個「回」的轉 折,讓彭明通再次擁抱「慢」的人生,對他而言,這才是真實的活著,所有虛幻物質名利追求,終究 比不上認清生命裡最重要的事物。你必須貼近,並且呵護著,踏實渡過當下每一天。 4.5 公里店內佈置充滿巧思,從溪中撿拾回來的飄流木,刻上墨寶寫著「今天最好」 ;平凡無奇的燈泡 纏上各色鐵絲,搖身一變讓人驚艷,阿美族傳統捕魚籠橫掛在牆上......彭明通充滿美感與創意的發揮, 讓這間路邊老屋再度精彩起來,這裡不只有來自東海岸的新鮮咖啡豆,每一杯現磨現煮,香味瀰漫在 涼風徐徐的開放式空間,絕對是都市咖啡店無法提供的愜意滋味。4.5 公里同時有供應阿美族特色餐 點,以及彭媽媽,小名「阿妹」所特製的阿妹麵(肉燥麵) ,有別於一般餐廳裡魚肉滿桌的沈重負擔, 來到 4.5 公里咖啡店,不只心情輕鬆,腸胃也可以跟著享受清爽美好食材。
5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這是一間偶爾主人外出的個性咖啡店,但 所有來店的客人也都可以是主人,彭明通在無人看管的咖啡店門 口擺了一張木牌,寫下「主人外出,喝咖啡自己煮、依價目收費, 喝茶到吧台拿茶碗,隨喜」,一句隨喜道盡了二哥的人生歷練與 如今心情。一間在塵世裡飄來為過客點開生活疑惑的路邊小店, 有著細緻又灑脫的綜合,就在 197 縣道 4.5 公里標示處,趕路人 終將視而不見,唯有慢遊的旅行者,唯有願意凝視生命美好細節 的有緣人,才會聚焦這個鄉間路邊的獨特空間。招牌隱匿在一片 綠意中,磚造老屋日復一日微笑、向陽,等待。
關山紅瓦屋:原滋原味的「美」食
※紅瓦屋風味餐廳※
紅色屋瓦襯著綠色庭園,這間位在台九線南行進入關山鎮前右側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德高里永豐 45 號
的餐聽,或許有著平凡店名,卻蘊藏著非同凡響、口味出眾的料
手機: 0936364589、傳真: 089-930061
理,掌門廚娘可是曾經得過台東縣原住民料理比賽冠軍,全國原
電話: 089-931898. 089-931580
住民料理比賽前三名!一走入門面,周圍搶眼的原住民色彩條紋,搭配數個獨特雕刻木頭,讓人瞬間融入這「原」 滋「原」味的自然空間。店主人江俊龍與太太同為阿美族人,兩人對於「美」式餐飲中豐富有趣的文化深感驕 傲,因此曾在台東高工授課的江俊龍,決然放棄眾人羨慕的教職,選擇與從事餐飲業長達二十幾年的太太一起 回鄉投入經營。 紅瓦屋菜色遠近馳名,無論是「阿粨」 ,混雜糯米、小米與鹹豬肉,內層以假酸漿葉裹上,外層再用淡淡清香的 月桃葉包起,狀似漢人食物「粽子」的阿美族傳統主食;還是取得不易,苦口卻叫老饕們鍾愛的「藤心排骨湯」, 原住民過去受制於自然條件,烹調技術較為簡單,卻也因此最 能夠呈現食物原味。諸如水煮涼拌,紅瓦屋細心揀選味道相異 卻搭配出奇的蔬果來呈現「野菜涼拌」 ,或是石煮法,用燒灼至 滾燙的石頭煎蒸燙熟新鮮活蝦;由於阿美族飲食文化中偏好水 產類食物,並且擁有豐富野菜知識,因此來到紅瓦屋用餐可以 說是山海豐收。
53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關山鎮人口原住民比例高達四分之一,源於此區最初移入的族群即是平埔族與阿美族,漢人在清光緒晚 年後才開始進入屯墾。關山舊名「里壠」 ,來自阿美族語,指當地多「紅蟲」之故。直到現在原住民文 化仍是關山鎮上不可獲缺的亮點,無論是倚靠中央山脈的布農部落如崁頂、紅石,海岸山脈處則是阿美 族的電光部落等....都相對帶給關山多種資源與文化創意。紅瓦屋將原住民族獨特的食物文化帶入一般日 常生活,不只可以讓其他族群欣賞認知,間接也推廣並且保留自己族群的驕傲特色。 雖然現在在一般餐廳中,野菜諸如山蘇、過貓、龍葵、樹豆等......也可以見到,但閩式或客式過多調料的風格, 往往搶走山岳野菜的原有風味,為此,江俊龍與太太不斷鑽研調整從阿美族傳統料理方式到現在多數食客口味 中取得平衡,夫妻二人雖然過去沒有受過正統烹飪訓練,但兩人都相信凡事用心,親嚐親試,終究可以快樂分 享自己記憶中各類美好食物的經驗。
花東縱谷居遊趣(Travelers’ Digest) 慢漫遊,慢漫想
作者|維納斯基金會小旅行第一梯次參與者
黃鈺婷
旅行的方式有許多種,屬於旅行的感動也各有不同,不管是美食、風景或人文風情,總離不開「故事」與「情 感與經驗連結」的範疇,而最令人難忘的永遠是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共鳴。 最近漫遊東部經過池上,如果提到池上,必定思及便當,但制式的古早味及包裝,已無法滿足旅人嚐鮮與在地 化特色的要求,因此,我初到池上的午餐時刻,遇見那一盒秋菊阿姨與當地廚師用心製作的便當,便明白這是 一趟讓五感細緻感受的旅行。 黑紅相映的日式便當盒裡,盛裝著一塊聞名當地的鬥雞肉、一片榮獲在地居民最高讚譽的香煎豆包,以及當地 小農自家栽種的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秋菊阿姨一道一道地說菜,我一口一口地細細品嚐,不論配色擺盤或味道, 都超越了以往食用一般便當的經驗。
54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這自然歸功於說菜的加持, 而且聽說受到大家青睞的 豆包,是隔日將造訪的天池 豆皮豆漿店產品,又更加深了大家對行程的期待。 民宿的早餐也特別準備天池所生產的豆漿,讓大家 先從食物來認識一個在地的老產業,在心裡先認同 了這個生產者,當造訪天池豆皮豆漿店時,才能立 刻引發食物帶來的美好迴響,讓老產業的生命力與 感染力自然彰顯出來。加上現場觀看相當費工細心 的製作過程——用窯燒木材的蒸汽煮沸豆漿,取其 自然形成之表膜,曬乾之後便是國民最愛火鍋食 材—豆皮,若不曬乾,數片豆膜堆疊在一起捲成方 狀,抹上薄鹽,則成了令我朝思暮想的天池豆包, 這一切都是手工製作,無法假手機器。原來,越簡 單的食物越是美味,越是美味的背後的製成越不簡 單。 旅行,不外乎食、宿與停留地點,從一開始就將食 材與行程環環相扣、慢慢醞釀堆疊,讓食物與在地 產業相互加持,莫怪乎旅人如我有滿滿的感動。
當朋友不是當客人 旅行,對我來說,深刻之處總在於與在地人互動,領會到敞開心房去結識朋友的愉悅,讓故事是發生在我和對 方的身上,而不只是我自己觸景生情的內心戲而已。對於在地居民,你可以當客人也可以當朋友,當一個客人, 只能走馬看花,享受被服侍的滿足感,但不會有再去第二次第三次的渴望與驚喜。而交到一個當地朋友,卻像 是把自己的一部份種下了,情感上的連結會使人離開後強烈地想「回」去那地方探訪朋友。 這次旅程,我看見了團隊們所施展的「朋友」魔法。 從旅程的一開始,帶路人總是說著「我們等一下要去拜訪誰誰誰」的句子,讓這趟旅行有引 見及私訪的特殊期待感,也讓旅人們更為謙卑。第一天的晚餐時刻,我們造訪了阿美族社區 的合唱團團員們,一走進廣場,便被這慎重而熱情的陣仗給嚇到了,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穿 著傳統服飾,站在入口處歡迎我們,每一位來訪的旅人都必須先喝掉一小杯小米酒,並把杯 子倒置,以宣示自己的誠意。這一個儀式,代表了我們不是來觀賞歌舞的觀光客,而是來一 起同歡的好朋友。這群可愛又親切的阿美族媽媽們,竟準備了十九道菜,份量之多嚇煞一夥 人,食材全都是合唱團團員們自己準備的,有人一週前就開始準備釀小米酒、醃生豬肉,有 人前幾天去揀火成岩來做石頭火鍋,有人當天早上去溪裡捉魚蝦,到山上捉蝸牛、摘野菜, 每一樣都是他們日常招待親友的阿美族食物。他們真誠地笑著說: 「這些你們一定都沒吃過,
55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五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很好吃喔!這是我早上去抓的啦!多吃一點,真的很好吃啦!」我們吃不下時,便被邀 請一起跳舞,舞畢,繼續再吃,酒杯空了,繼續再添。彷彿到熱情的親戚家作客,一直 下不了桌,但這溫情又非常感動人心。 這是社區媽媽們第一次嘗試接待外客,從他們羞澀的眼神中,我明白他們並不是商家自然不擅於招呼,但 正是這種「到朋友家作客」的感受觸動了我。我珍惜這種感受,甚至害怕,在更多梯次的旅客之後,她們 變得擅長應對,說不定反而失去了單純的本質,變成商業性的表演,畢竟這幾年來的原住民豐年祭在觀光 潮炒作後,很多都讓人傷透了心。 究竟在真情實意與實質收入之間如何平衡呢?收益來自複製商業模式,但大量複製之後,有可能失去原本 的美好情感連結。或許操作手法夠細緻,適時檢視與放慢步調,找到對的目標群眾,便有可能持續這一種 以美感為主的行銷。
生活在他方 我們總希望「生活在他方」 ,旅行讓我們短暫體 會這種感覺,學習在地人過在地生活,旅程第 三天早上,在吃完來自池上市場老店的飯糰煎 餃之後,我們到市場去探訪當地食材,做一個 識貨的池上人。 旅行的這三天,跟著池上人吃飯,聆聽食材與 土地的故事,明白原來池上人吃的品質有如帝 王般豪華,早上飲一杯滑順濃香的純古法豆漿, 可以搭配碗粿、草仔粿、飯糰、煎餃,農忙歇 息的中午時分,可以來一碗客家擂茶飯,配上 肉質多汁的白斬雞,下午午茶還有南瓜米蛋糕、 豆花、大腸麵線與米布丁,晚上除了自家,還 可以偷看別人家的菜色,有阿美族鄰居的風味 餐點,有新移民翔師父的烤肉大餐,人情味, 始終與食物的滋味相連結。 這是一場有溫度的旅行,人的溫度。我們不是 付錢的大爺,而是去試圖理解或學習另一個地 方的生活美感,因為這樣的謙卑,所以我們才能體會到彼此的溫暖情意,因為這樣的旅行態度, 所以我們才變成對這塊土地來說是「對」的旅人。衷心期盼在不遠的將來,有更多「對」的旅 人出現,那麼,守護土地,就不會再是一個艱困的難題了。
56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編者的話(Editor Article) 東台灣--平凡人的一隅歸屬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感謝訂閱這份電子報的朋友們,今年是本分署辦理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下「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 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的第四年,並以持續發刊電子報讓更多對關切花東永續發展,但無法親臨各式 活動現場的朋友們,可以經由閱讀,瞭解相關計劃案進行的內容與時程。 這半年在電子報的分享中,相信大家與我們一同經歷了精彩萬分的實作工作坊,見識到一場場質量均優的演講, 或是些許關鍵扼要的會議。以及一直以來為我們撰寫半農半 X 專欄,交流養生休閒產業國際經驗的鹽見直紀先 生,於十月中來臺訪問一個月的有趣過程;對於「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 案」 ,執行單位禾拓規劃顧問公司絞盡腦汁,希望能拉進對地方最適切的資源,推廣行銷具有無比潛力的在地微 型產業,同時創造新移民間的鏈結與社群關係。 東台灣作為旅行者、生產者或藝術家,甚至平凡人的一隅歸屬,正應對著本刊電子報專欄「花東居遊趣」之名, 因為多元文化,在這裡生活起來就像旅行一般時時有新意,因為優渥自然環境、舒緩步調,因此在這裡旅行拜 訪,就像生活一樣令人放鬆、愉悅,享受「慢」的美好。希望大家持續訂閱電子報並且推薦給您的朋友,讓我 們一起關注瞭解,東台灣永續美好持續綻放的樣貌!
半農半 X 專欄(Column) 一個夢想 報導|花東居遊趣半農半X專欄
作者|塩見直紀 中文翻譯|李育佑
謹賀新年。在此祝福大家有個美好的一年,並衷心希望地球及宇宙滿溢光芒。同時我也在此先跟各位拜個早年。 在去年秋天為期 1 個月的花東 Long Stay 中,我在台東市的「Music Village 鐵花村」市集發現了一本非常棒的 記事本。那是由一位名為撒可努的先生所製作的一本「獵人學校 記事」日誌,而且沒想到的是裡頭竟然還有作 者的親筆簽名呢。雖然上頭沒有印刷上 2012 年的月日別以及星期幾,只能自己將月日別一個個手寫上去,但 是我覺得這日誌本實在是做得太好了,「新的一年就用這本吧!」是故訪台之際我買下了它。當我每天拿起它, 看到它的時候,我就可以天天感受到臺灣的事物,甚而讓我想念起臺灣的一切。我要用這新日誌本將今年發生 的以及我注意到的事情通通都寫進去。
57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在昨晚(2012 年 1 月 3 日)NHK 電視台的新春特別節目裡,NHK 的解說委員介紹到做 為日本重生的芽苗,其中一個關鍵字就是「半農半 X」。雖然他在攝影棚錄影時也有提到 在台灣的擴展情形,不過礙於當天播放時間關係只好被迫剪掉,我覺得十分可惜,但我還 是在 1 月 3 日這天的欄位裡寫下了 NHKTV 這些文字,幸運 似乎很快地降臨。在 1 月 5 日的讀賣新聞(日本發行量第一 的報紙)裡一位半農半歌手的 Yae(やえ)小姐將被大篇幅 報導,而半農半 X 的部分也會一併談及。我也要將此事件寫 上去。今後的一年,會有甚麼樣的事物被寫進這本日誌裡還 真是令人期待興奮呀。 花東居遊趣電子報的連載終於到了尾聲,在這裡,最後我來 寫下我的一個夢想吧。 我初次拜訪花蓮、台東時是在 2010 年的 12 月。當時我心中 就誕生出這麼一個夢想,那就是「如果能在台灣也設立一間。『台灣半農半 X 研究所』的話那該有多好呀~」。 我的公司抬頭雖然稱做「半農半 X 研究所」,但與台灣的研究所並非上下關係,而是一種平等、對等的關係。 若能在花東某處設立一間辦公室的話會是多麼棒的事。我腦中所想像的畫面是,一群男女老少研究員,從原住 民、藝術、飲食、東洋哲學、農村、都市設計、建築等等各式各樣的觀點來深入探討「半農半 X」的概念。即 使沒有實體處所也無妨,如果能在某處擁有一個據點那將會 是非常棒的。或許,剛好藉助此次 Long Stay 的機會,你 們已經開始進行類似這樣的計畫也說不定。若果真如此那還 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呢! 我將會繼續孜孜不倦地研究及實踐半農半 X,並歡欣期盼未 來能在某處與各位再次相遇。期望能有更多懷有半農半 X 之心的優秀旅人前來花東,並希冀心懷半農半 X 的優秀年 輕人能帶著家人一同遷移到花東地區這裡,我在京都綾部為 各位祈禱著。
從都市,走進田園 作者|計畫專案駐地工作人員
莊慕華
泥土柔軟的觸感,從指尖傳來,妳曾經觸碰過嗎?還是那是很久很久之前的記憶,就像童年裡有著田野氣味的 風,有夏日蟬聲,有大片大片的綠佔滿視線。
58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活在城市裡我們被便利與忙碌奴役著,心情卻仍然嚮往自然,當抬頭看去滿是高樓大廈 的水泥屋舍時,我們想像並且嘗試探索,也許是屋頂的一片平台,也許是郊山的野性荒 地,也許是公園的某個轉角,是的,就在公園轉角,你看見香蕉樹結起成串的豐碩果實, 圍繞著這小小園地,還有你從來無法想像可以遇見的玉米、花椰菜,甚至地瓜。 走向半農半 X 的路程,起點始於最單純對自我瞭解的渴望與實踐,鄉村裡的人,必須從田野勞動中尋求出天賦 (X)的存在,城市裡的人則必須從對「農」最初的相見歡,不要以為在城市中就代表你離農業十分遙遠,其實 現在無論是社區大學,或是親近自然的各種協會,甚至個人園藝愛好者,耕作植物已經慢慢的進入都市生活, 也許在成為真正半農半 X 生活者之前,你可以先試試做個在水泥叢林裡種下食物的都市農夫。 以台北為例,從來沒有接觸過務農的市民,可以經由不少社區大學的課程,由淺入深的理解與實作。例如新莊 社大,在工廠林立貨車來往的環境下,社區大學中生態關懷社與農園班學生竟經營出一塊生機盎然的「生態農 園」 ;而靠近台北南區的文山社大,則是與樟湖自然農園開辦「自己種菜自己吃」課程,因為許多群眾是始於對 食物安全的追求,進而走向將雙手伸進泥土裡的舉動。投入有機栽種多年的陳琦俊老師,不少都市農夫可是出 自他門下,同時在信義社大、中山社大、大安社大都有開課,課名或許不盡相同,但面對每顆播下的種子,老 師與學生們都一同崇敬且謙卑地,等待發芽。北投社大的「秀明自然農法班」 ,稍與上述的農耕課不太相同,因 為秀明農法中不施肥、不灑農藥的準則,讓不只是追求自己種出食物,同時也希望對土地友善的都市人,找到 最溫柔的栽種方式。另外士林社大、永和社大,都有推出農耕課程,也許是週六或隔周六前往市民農園耕種, 無論是哪種課程,選擇自己能夠配合的時程與方式,都市白領不再是一種與土地的距離,跟著農夫老師,手上 拿穩鏟子,自耕自食的夢想近在咫尺。 即使沒有時間或精力參加社大或各式協會的農耕課程,陽台一個盆栽大小的空間,就是你半農半 X 人生的第一 步,灑下最愛吃的蔬菜種子,或是種出美觀又可食用的香草植物,一點點土壤與冒出嫩芽的喜悅,將會慰勞你 在辦公室裡沈悶一天的心情,「半農半 X」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只要有心,處處可以是農園,現在,捲起袖管, 深呼吸一口氣,開始下半輩子與自然親密相處的充實人生吧!
池上鄉關山鎮養生 Lifestyle (Special Report)
車路後的祕境天堂:池上米開朗花園 池上,只有便當嗎?走出池上火車站,這個小鎮有多少美 好的事物引你眷戀逗留呢?如果只是嚼著香甜的白米就轉 身離去,那你不只將錯過優雅山嵐纏繞著的森林、一望無 際如浪席捲的稻田,還錯過池上人友善親切的微笑,與鄉
59
※米開朗花園※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福文村 12 鄰文化 211-5 號 電話:089-865878 / 0972311670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村生活中愜意知足的處世智慧。 來到池上你或許會拜訪大坡池、大觀亭、伯朗大道......,但你有所不知,池上還有另個祕 境,一個隱藏在觀光人潮行走的相反方向,那裡每日有著山嵐飄逸、稻浪翻滾、野鳥齊飛。那裡沒有池上街頭 來往的車輛,也沒有知名景點聚集的人群,一步一步,你越往裡面走,越感受到安靜遺世的美好,最開始迎接 你的,是個小村,日據時代被稱為「車路後」,光復後更名為「福文」,舊名因為位於火車站後,故引車路(鐵 軌)後方為名,隨著走入福文社區,你可以踩踏在平坦人稀的自行車道上,一站一站拜訪這小小村莊。 福文社區自行車道並不像池上環圳車道如此漫長,然而行經過程,有不少景點可以停留與歇息,當中,又以米 開朗花園最為精彩。這個佔地近三千坪的生態園區,由謝家四位兄弟 姊妹共同打造而成。他們都曾經離開家鄉出外打拼,但在人生的轉彎 處,都想念與掛念著家鄉的美好,因此返鄉後合力經營起米開朗花園 與其附設的民宿、餐廳。 走進米開朗,草地整齊卻不呆板,上面種植著可以吸引蝴蝶復育的花 種,謝家兄弟姊妹裡,大哥擅長昆蟲與鳥類觀察,每次提起周遭環境 裡的生物,總可以頭頭是道與客人分享;二哥則熱愛植栽,從最初規 劃園區時,就一一順序栽下心目中的繽紛樣貌,三年過去,現在葡萄 結果、肉桂成樹,遊客直接享受著眼前的美景。謝家兩位姊妹則是大姐能幹俐落,小妹和善活潑,兩人合作無 間,一面打理餐廳用餐事宜,一面接洽民宿房務,不知不覺間讓這個少有人經過的美麗角落越來越豐富,近來 也出現更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此渡過愉快時光。 米開朗花園餐廳中的諸多餐點,都來自園區中種植的有機蔬菜,既能夠讓客人食用到新鮮食材,自己也能夠控 管食物品質。如果不是福文社區的自行車道從中經過,或許你永遠無法想像在偏鄉田野間,竟然會有如此可愛 的一家人,與如此精彩的一片花園。他們愛護自然、珍惜生活,返回家鄉後 彼此扶持著實現夢想。隨著福文社區逐漸走向人與自然共生的環保社區,米 開朗花園在其中也占有絕對重要的位置。畢竟保護環境的心情源於對大自然 的愛;下次來到池上,別忘了彎往「車路後」 ,鑽進米開朗廣達三千坪的生態 花園,在那裡蟲鳴鳥叫,花朵奔放綻開,而你沿著鄉間小路,找到屬於自己 的祕境天堂。
用愛栽下一片豐收:關山阿美米 台東縣關山鎮,優渥土壤自日據時代起便是大幅水稻種植區,遠遠望去,彷 彿無邊無際,收成時刻,豐饒的景象讓人將整個田野視為一體,然而這偌大 一片壯觀景致中,其實是有無數田埂分割。田埂分割的是地域權利,也是一 畦畦農夫生命的縮影,那些歡樂與悲傷的故事。
60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埋藏泥土中,不只有青春期待,還有家族記憶,與一次次的夢想起飛。每一塊田,走過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時而乾裂時而浸滿水,外人看來這只是一年又一年的重複施 作,但唯有土地知道,今年播下種的動作,已經換了雙手,這次的汗水充滿甜蜜,艱難 勞苦的心情也被愛取代。就在這數萬公頃中的一小部份,是關山阿美米的故事,一片充滿著愛的稻田,對父母 的愛,對另一半的愛,也對土地、對未來,阿龍與美君相信,只要攜手,再勞苦的心情,終將甘甜。 阿龍回到鄉下,離開了工作十幾年的城市。他想起自己曾經這麼下定決心: 「絕對不要回來務農,不要像媽媽一 樣那麼辛苦。」阿龍的母親阿美,是勤勞能幹的阿美族女性,她不只照顧耕作家中一片田,還在村子裡開了間 雜貨店。如果你來到關山新福里問阿美的雜貨店,人人都知道,因為阿美個性熱心,也就養成了兒子真誠正直 的性格。 然而阿龍終究是回來了,二年前母親身體不適急需獨生 子的他返鄉,並且接續下田工作。面對這一重大轉折, 許多身邊的人並不贊成,也不看好阿龍回到家鄉能夠成 就什麼。唯獨當時的女友美君力排眾議,美君雖然成長 於台北,卻沒有都市女孩的嬌貴習氣。她支持阿龍,孝 順不能等,下田或許苦,卻是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努力, 於是阿龍回到了家鄉,三個月後迎娶美嬌娘一起展開位 於關山的鄉村生活。 媽媽阿美過去的辛勞,現在阿龍一肩扛起,但不知道為何,那些曾經讓他引以為苦的勞動:插秧、補田埂...... 如今做來卻不是這麼煩悶。原來人是會改變的,尤其,為了所愛的人而改變,兩年過去,阿龍對田裡的事嫁輕 就熟,移居鄉下的美君也適應良好,如今,這個家庭也準備迎來第三位成員,美君也積極為了肚子裡的寶寶, 開始跟婆婆阿美學起阿美語。 曾經,美君的家人不看好她即將嫁入原住民家庭;曾經,阿龍的都市朋友嘲笑他回到鄉下,將會胸無大志。但 如今眼見最新一期收割的新米,碾出豐饒幸福的味道。美君親手將最新設計的商標貼上包裝,「關山阿美米」 。 融合關山米的頂級聲譽,也記下婆婆阿美,和先生一家阿美族身分的特殊記憶。 這是回鄉第二年,去過城市打拼開過眼界的阿龍與美君,撇開過去傳統農會收購系統,走上小農自產自銷的路 線。這是一個農夫對自我付出的肯定,也是一對年輕夫妻對台灣未來的信任,這是愛展現了傳遞與延續的故事, 土地上,不再只是悲情與辛苦,而是希望,更多的希望。 ※關山阿美米※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新福里 14 鄰溪埔路 139 號 電話:089-811707 / 0939436078
61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花東縱谷居遊趣(Travelers’ Digest) 下一站,花東! 作者|計畫專案駐地工作人員
莊慕華
你可能是個青澀的大學生,想像著學期結束、暑假來到的那一天,可以衝到太平洋跟前,用雙腳踩踏冰涼海水, 手舞足蹈慶祝青春的美好。你也許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偶爾在當班空閒偷偷點閱朋友來到縱谷田園出遊的 照片,一片豐饒金黃色彩,你暗自盤算下次休假一定要來到這裡,騎上單車、流一身汗,然後再跳進溫泉裡, 好好慰勞自己一番。 但又或許,你搖搖頭,發現呆坐在辦公桌前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反覆面對困局,僵值的身體讓人氣餒。你年屆 不惑,要離開既有環境叫人膽怯,但心中又依稀記得才不久之前的自己,渾身衝勁、勇於實踐。你羨慕每回報 章雜誌傳來山的那一邊竟有如你般歲數、平凡之人,他們逃出傳統價值枷鎖,擁有著樸實、真摯、簡單與確切 的幸福。 於是你收拾起行李,還不清楚該打包那些心情,也許先是個 三天兩夜的小旅行,接著,你排了一個長假,來到東部,不 再只是走晃景點,你選擇一個不甚知名的小鎮,住上三五天, 什麼都不做的,但就是做為一個「人」 ,你好好吃飯、好好走 路、好好睡覺,甚至好好的跟市場裡攤販阿姨討價還價。終 於,你懂了,最初,我們都是旅人,為了聆聽山與海的對話, 停下腳步。而終有一天,我們會讀懂自然語言,發現生命將 在縱谷與海岸的滋潤中,愈發美好。 每個人心中,都對東台灣有一份嚮往,是因為那樣的美、那樣的自在,讓我們能夠從現有已經失序的忙碌社會 模式中,重新看見自己,看見生活值得珍惜的部份。然而究竟要怎麼將腳步踏上花東土地,除了旅行,是否還 有更深入在地的接觸方式呢? 短期來說,現在流行於花東民宿間的小幫手制度,可以說是年輕人來到花東度假的有趣選擇之一,由於花東許 多民宿主人通常都另有正職,因此經營民宿極需要「小幫手」一起打理。這衍生出打工換宿,以協助進行房務 整理、接洽顧客的工作內容,來換取住宿空間,有時還包含三餐。這種方式讓軟囊羞澀的年輕族群終於找到出 口可以將停留花東的時間拉長,不用因為無法負擔昂貴的生活費用而卻步。 其他以較長時間深入花東,瞭解當地的方式,還包括花蓮大王菜鋪子的「農法學堂」,或是「WWOOF」,以上 兩者都是較針對親近土地、意圖學農的自然愛好者。農法學堂半年為一期,是無須付出學費但必須自理食宿的
62
【花東居遊趣‧愛上東臺灣養生 Lifestyle】 第六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一種農業體驗課程,而 WWOOF 則是一個以協助有機農場生產有機作物為目標的國際 性組織,在繳交低廉會費後即可申請相關農場工作,至於工作內容或停留時間,則因應 不同農場的需求而有不同規範,但通常來到 WWOOF 農場換工者,食宿是由農場負責。 至於在金錢上較為充裕的上班族,往往是時間不夠,無法慢下腳步來體驗東台灣的悠然生活,因此建議可以調 整下一次前來旅行的節奏,放緩速度,一次只拜訪一兩個地方,並且不為走馬看花的景點而串聯行程。另外, 偶爾離開手邊慣用依賴的電子器材,包括電視、電腦獲智慧型手機,說不定可以在看似無聊,其實是一段美好 空白中,尋找到比過往擠滿行程還更豐富的心靈收穫。 最初,我們都是旅人,為了聆聽山與海的對話,停下腳步。花東地區有著不只是純淨土地,還有更因為脫卻了 欲望、質樸相對的人心交會,這一切在快速瀏覽的觀光中,無法體會,你必須開始生活,打工換宿也好,Long Stay 也好,只要勇敢聆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準備向前踏出一步,下一站,花東,我們在這裡等你!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