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目錄(Contents)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01
發行人的話(Editor’s Note)
發刊緣起
收割季節,期待耕耘後下一季的收成/
100 年 7 月開始,本計畫始發行「東臺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01
灣養生休閒產業推廣及人才東移主題電 子報」,結合最新計畫相關訊息及具相關
02
焦點文章之書寫,將本計畫相關推動理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02
從農之路-我的尋根之旅/鹿野新農民 林柏宏
念、執行成果轉化為一般民眾最方便閱讀 的媒材,獲得不少訂閱者支持與後續詢 問。去年電子報月發行份數近 600 份,
03
今年將持續維持並戮力提升品質,預計從
池上店家介紹
08
阿婆婆養生米食
101 年 10 月至 102 年 3 月發行六期, 擬於每月 18 日發行。期盼讓更多有心嚮 往養生休閒生活與移居東台灣潛在之移
04
居人口,藉此電子報之管道更深入了解東
在地活動側寫
12
退輔會台東農場鄭仰生場長訪談
臺灣樂活 Lifestyle,特別是獲選示範處 (臺東縣池上鄉、關山鎮)之相關人物與 地方動態。
05
計畫最新訊息(Latest News) 【計畫動態】本計畫「跨部會資源整合協調會議」與「現地參訪活動」延期 【下期文章預告】-第一次跨部會暨花東縣府推動小組會議暨現勘走訪活動
發 行 人
洪嘉宏
【下期文章預告】-從農之路系列連載
總 策 劃
王東永
【下期文章預告】-2626 市集走訪
編輯委員
李君如、馮輝昇、藍明鑑、 王聖銘、謝正昌
主
編
羅美容
執行編輯
郭麗津
作品編輯
陳聖哲
美術編輯
楊賀捷
校
黃韻宇
稿
出版機關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執行團隊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訂閱網址
www.easthealthpark.com.tw/
出版日期
中華民國 101 年 11 月出版
16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發行人的話(Editor’s Note)
收割季節,期待耕耘後下一季的收成 作者|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洪嘉宏 在這十一月秋收的季節,東臺灣的大地被稻穗染的金黃,而稻米收割後,又是一連串的故事,等著在下一個季 節發芽,去年的此刻,我們在「推廣行銷東臺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畫案」支持下,邀請 到日本「半農半 X」研究所代表—塩見直紀先生來台 Long stay 一個月。除了與花東縱谷在地業者共同度過屬 於東臺灣特有的生活經驗,也進行了多場正式與非正式的座談,開啟對當地農業為主體生產模式的另一種激盪 與思考。 就像是播種一樣,過了一年,現在塩見先生的「半農半 X」理論,在地方已經是個大家熟悉的名詞,也感動了 許多西部的青年與第二代,願意投身來到東台灣尋求用勞作與大自然互動洗滌的寧靜生活,我一直認為在田野 之間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能使人的身心靈逐漸飽滿,不論是「半農半 X」的實踐,抑或是嚮往「歸園田居」的 意境,鄉村生活無疑是讓尋求精神與勞動間平衡的最佳場所。今年計畫推動的重點,就是希望在池上鄉與關山 鎮的示範區內,實際操作出一套可行的人才東移示範方案,從第一年的資源盤整、第二年的養生休閒方向擬定 到現在的實地操作,並有機會將在地具有潛力的相關部門房舍與土地來協調再利用,一切的耕耘與努力,都不 是白費的。 現在東華大學環境資源學系的蔡建福老師,在壽豐東華大學校區旁展開「半農半 X」育成平台的推動,未來這 些參加「半農半 X」育成的人員,是否能到我們計畫示範區的池上鄉、關山鎮實踐他們的生活理想,我們樂見 並希望所有對地方有正面影響的人、事、物能發生鏈結關係,相輔相成,期待耕耘後下一季的收成到來。
1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本月焦點(Featured Article)
從農之路-我的尋根之旅 作者|鹿野新農民 林柏宏 半路出家的新農夫,用種田的方式和自然對話,尋找存在於內心深處的本 質。研究所念的是造船,也在新加坡工作過,在當兵時期起了一連串對人 生的反思,現在選擇了「歸農」這段路,待過池上萬安、現在長住在鹿野 永安。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去旅行… 我不是一個很有文才的人,很怕會說不清楚或是說得太沉重,但對於歸農這件事,我想表達的只是那段對生命 意義追尋的恐慌、質疑和掙扎的歷程,其實它背後同時也是一段充滿熱情、信念和勇氣的故事。 一開始,我只是單純的想知道我將來要做甚麼罷了…
3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大概是從基隆軍港旁那間空無一人的工作站開
在學校向來視物理定律為世界唯一真理的我,人
始。獨自一個人待在六七十坪大的蒸汽鍋爐房
生的價值觀原本是對錯分明,找不到灰色地帶。
裡,陪著一部巨大的鍋爐轟隆隆地轉動,用粗鋼
就像證明地心引力的存在般簡單,人生可以輕易
絲網包覆的管路冒出陣陣白煙嘶嘶低吼,送出去
地被劃分出有用和無用的兩條社會道路;在學校
熱騰騰的蒸氣是要給靠岸的軍艦燒水煮飯洗澡用
追求知識專業,和同儕競爭所獲得的自我肯定可
的,尤其是冬天,一個晚上往往要燒上三次,常
以很輕易地被歸類到「有價值」的道路,其餘的
常搞得我一夜難眠。當兵那段日子,剛從造船研
嗜好雖然同樣能夠爭取到自我認同與快樂的感
究所畢業的我,正式告別了學生生涯,每天面對
覺,卻在心底深處被否決,歸類在「沒有價值」
的除了規律的勤務,剩下的時間都待在工作站裡
的道路上。當時「社會」這兩個字,縱使是毫無
一間小小的值班休息室,值班室裡幾乎沒有容身
社會經驗的我,卻已經像是條套了項圈的狗,那
之處,一張結著蜘蛛絲的上下舖,一台緊靠著牆
勒痕是如此可笑又明確。就算同等熱愛著生活中
角的電視外加一間地磚破爛的浴室就幾乎佔滿了
的每一件事,但背後卻有一條隱形的線綁著自
所有空間。
己,又拖又拉,控制著我,教我如何留在有價值
在那樣接近封閉的狀態裡,我很快從起初對每件 事的新鮮好奇漸漸感到麻木。孤獨,世界常常只
的路上,讓我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否定著其他的 一切可能…
剩下我和那面盯著我的水泥牆,剛開始我企圖用
但當我困在那孤絕房間的時間裡,很多事情出現了
香菸和電視排遣寂寞,但很快地發現自己無法獲
模稜兩可的狀況;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世界
得滿足,荒蕪虛擲的時間比斑駁的水泥牆更叫人
是否存在絕對的善惡對錯? 人生的價值在於自我
慌張。當兵那段像在坐牢的時光,現在回想起來
肯定或是社會認同? 人如其他生物活在地球上卻
充滿自省與反思,因為落入了全然的孤獨裡,彷
特立獨行,挾帶著無以倫比的文字和知識力量統治
彿被一種奇特的力量將自己從現實的一切與未知
著地球,並稱自己為萬物之靈,但到底我們在地球
的未來中抽離。在這個萬物沉澱孤寂的新世界
扮演著什麼角色? 這些問題不斷地在看完書中某
裡,閱讀這件事徹底成為了我的救贖,尤其從一
個章節的某個段落的某個句尾後反覆跳出來刺激
些偉大的文學家的作品裡,我好像才能慢慢地去
著我,當我想知道答案卻無人可以交談,就會更渴
拼湊、去回應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安定和茫然的感
望繼續自閉地閱讀下去。
覺從何而來,從那時候開始,生命中似乎出現許 多待解的謎。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印象中我看了幾本很棒的作品,如老人與海、反烏 托邦三部曲、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保羅奧斯特的小 說、一些熱血騎單車環遊世界的遊記,其中也不乏 像 BBC 的紀錄片 Planet Earth…等,這些討論人 性、社會、心靈解放和地球現狀的書讓我的腦袋像 是被狠狠擰了一下,好像更看清楚了什麼,卻又好 像陷入更大的謎團。我開始對生命的意義思索並困 擾著。我始終認為生活在這世界上應該有甚麼事情 比追求金錢和社會認同要來得更有意義,卻又得承 認逃不脫金錢萬能的現實思維,我遇到了困頓,而 伴隨我讀的小說、看的電影中的角色也是… 我陷入 了泥沼。這是我當時的一段手記:
「社會為什麼要不斷假借追求進步實際 卻是鼓勵消費(浪費)?為什麼要拼命叫我 們賺錢,貸款後一輩子當銀行的奴隸? 好 好珍惜保護、經營現在所擁有的有甚麼不 好? 是不是因為這樣整個資本主義的體 制就會瓦解? 如果如此,我還是非得要在 這個體制裡生存嗎? 期許自己找到一個 可以和自然永續地活著的方法…」
5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從此更加讓我陷入迷惘的
人生幸福的定義,在他的日記裡我感受到他對大自
書,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這書讓我
然的廣大和包容投以無限的崇拜,也從鄉間樸實的
開始相信思考屬於我的人生之路是一件不應該再
生活和人群的互助感受到人性善良的甜美。我知
迴避拖延的事情。那本書從開始就吸引著我,因
道,他想要尋找的,是全然的善,和永恆的喜悅。
為書裡的主角背景和我有諸多重疊,故事描述一
這本書大大地震撼了我的世界,到底,我能夠拋棄
位生於安定的中產階級家庭,剛從大學以優異成
物質世界,追尋精神生活到甚麼程度? 我心中仍然
績畢業的美國青年,當社會正張開雙臂歡迎他,
充滿了疑慮…畢竟書裡的世界是一個我全然未曾體
美好前途在等著他,他卻拒絕了這個社會和他的
驗過的世界,儘管我對他們的勇敢意志感到莫名激
家庭提供給他的一切。一層一層的剝離,他剪掉
動,但那終究不是我的生活,也許他們可以把理想
皮包裡的信用卡,丟棄他的老車,燒掉他身上的
當成糧食,可以為理想而死,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
鈔票,不用的地圖,甚至不屑用指南針,他好像
也做得到。縱使似乎有個夢想的石子在我的心裡生
殉道者般地只留下光溜溜的軀體和他純潔的靈魂
了漣漪,但這個夢想還很茫然,追求這個善的具體
往曠野的懷抱裡朝聖。他是一個心靈的朝聖者,
方法還很模糊,而我也還不夠篤定。在多方思考
在荒野和城市之間他用他那接近嚴苛的意志找到
後,我決定在我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之前,我應該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先接受這個社會栽培我和賦予我的社會責任,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累積的學識也是時候要對社會有所付出,縱然 我對這個充滿階級制度、笑貧不笑娼的社會常常感到失望,但至少我能夠靠自己過日子,我也相信路都不會白走, 我期許只要是能夠讓我成長、更加了解自己的,所有嘗試、體驗對我來說都是好事。 種米這件事直到那時候都還沒有進入我的想法裡,我只知道大自然必定有什麼奧秘,說到底,它是讓這麼多人包 括那位死在阿拉斯加的青年如此著迷。我是一個都市長大的小孩,童年過年過節回老家在田埂裡”殲滅”紅紅的 福壽螺卵,摺紙船在渠道放水流比賽的記憶,隨著都市更新老家被徵收而不復在,大體來說我是一個喜歡自然、 喜歡戶外的小孩,也許曾經登過富士山,但也僅此而已,對於自然,那時候的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是在開始攀岩和溯溪之後了…
編按: 柏宏選擇歸農一年多,到現在還是以「新農民」來介紹自己,他認為務農和做學問一樣是沒有盡頭的,當團隊與他 在台北碰面前,他還特別到三芝拜訪秀明農法的黎旭瀛醫師,認真謙虛地看待自己的從農之路。此篇文章點出他對 於生活的矛盾,也是他選擇從農的起源,本報後續將每月固定刊登柏宏的文章,邀請您一起來參予他的動人故事。
照片提供/林柏宏
7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池上店家介紹
阿婆婆養生米食 記者|蔡弦穎、陳聖哲 台東縣政府觀光旅遊處於 10 月 18 日辦理了「一個人的產地餐桌」縱谷慢食套餐評選暨發表活動,此次活動以 「產地餐桌」 、「最短食物里程數」、 「在地食材運用」等主題來鼓勵店家進行套餐創意研發,希望參與評選的團 隊以臺東縣縱谷區五鄉鎮─池上、關山、鹿野、海端、延平的在地好食材如以有機米、紅烏龍、鳳梨、放山雞、 小米、蘿蔔乾等作為料理的主軸,讓消費者開啟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透過味蕾饗宴深度認識臺東這片土地。 來自縱谷共十三組的參賽店家中,其中「最具食材創意研發獎」項目,由池上鄉的阿婆婆養生米食獲得殊榮。
10 月 18 日的「一個人的產地餐桌」縱谷慢食套餐評選暨發表活動中,台東縣長黃健庭也到場參與試吃與頒獎(前排右三為阿婆婆) 攝影/楊賀捷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在地人稱為黃大姊的阿婆婆提到:阿婆婆的米食概念,本是 一位母親關心著外地遊子而作的餐點,希望能將隨著鄉村節 氣變化生養而成的食材能量寄給遠方的孩子,讓遠離鄉村的 身心靈,能在都市裡獲得一些自然本源。延展這份愛子之心, 阿婆婆將來訪池上的旅人皆視為自己的兒女般關懷,分享米 食的養生之道,讓消費者了解食物與自然的關係,從而感知 生命的當下皆是活在共同生命能源之中,讓生命反璞歸真。
阿婆婆的米食套餐得到評審青睞,獲得「最具食材創意研發獎」
攝影/馬修
9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活動後團隊特別到阿婆婆米食館採訪阿婆婆,才 發覺阿婆婆不僅米食充滿創意,連餐廳內都可以 看到許多創意巧思,從一開始彩繪成傳統竹林風 格的不鏽鋼鐵門、進門後的花園小徑與手繪風格 的解說牌,到地上的跳房子與課桌椅,整間店充 滿著一股濃濃的懷舊風情 在採訪中,阿婆婆特別提起了她對臺東地區在地 食材的概念:「世界萬物都是依著自然界的能量 互惠生長,池上米的生長,不僅只是人與土地的 和諧共生,陽光、空氣、水等自然條件一樣扮演 同等重要的角色。當食材歷經宇宙能量生長而 成,人類的烹調也必須守護這得來不易的飲食能 量,才能讓養生概念自然的呈現於生活當中。」 這段意味深遠的話,不僅說出了阿婆婆對在地的 濃厚情感,也道出她對自家米食的堅持。 米食套餐中阿婆婆她特別推薦自家的饅頭,這是 每天一早以老麵做為發酵的本源,揉好的麵團隨 著每天的溫度與溼度變化慢慢發酵,饅頭通常要 到下午才會好完成發酵。有別於市售快速發酵而 成的蓬鬆口感,阿婆婆的饅頭富有咬勁、香氣十 足。
阿婆婆的米食館充滿古早味風情與創意巧思 攝影/蔡弦穎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在這一次的慢食研發活東中,因為現場保存的問題, 讓阿婆婆沒機會將自己最得意的米冰棒加入套餐 中,阿婆婆強調,米冰棒是兒時看電影的最佳搭擋, 是池上老一輩人夏日最沁涼的回憶。因為想念這一 味,親自拜訪製冰前輩,不僅尋回了味道的技藝,還 深深感受到老人家對大地資源的尊重與愛惜之情,所 謂[呷涼呷飽,呷無百害]是老人家給米冰棒的詮釋, 這憨厚的情懷更是古早味米冰棒最上味的醍醐原料。 阿婆婆也現場示範如何揉製饅頭,在店內也提供各項 米食的 DIY 體驗,建議朋友們趁著空閒,去了一趟阿 婆婆養生米食館,享受一下池上米做出的池上好味 道!抽個空去瞧一瞧吧。
阿婆婆養生米食 電話:0910-937145 地址:池上鄉中山路 212 號(福原打鐵鋪對面) 簡介:套餐是以池上糙米研發,並以一位母親關心著外地遊子 而創作。所有餐點,都維持了上一代的製作方式,不添加任何 化學原料加速其形成,再花時間慢慢熬煮、自然發酵的過程中, 傾注了無限的關懷。來到縱谷區想要感受阿婆婆對池上這塊土 地的熱情,及身為母親對遊子的關懷,歡迎直接打電話預約一 份養生米食套餐喔~
攝影/蔡弦穎
11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在地活動側寫
退輔會台東農場鄭仰生場長訪談 訪談人員|郭麗津、陳聖哲 11 月 1 日,在秋收的季節,團隊來到池上鄉訪問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以下稱退輔會)台東農場 的鄭仰生場長,鄭場長本身是土木背景,在擔任台東農場場長前,曾經擔任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副處長, 對於軟體層面的觀光推廣與硬體層面的工程施工都很拿手,本次訪談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鄭場長的行動力與 退輔會相關資源,來尋求本計畫人才東移操作之可行示範基地。 Q:對於本計畫促進人才東移的實際操作,請問鄭場長有甚麼建議與想法? 鄭:其實大家都很樂見青年或是人才回到農村,不論是開民宿或是咖啡廳,都給予地方很多創意與活力。但對 於做農而言,我的想法是:對很多新農民而言,農業是一種憧憬,也是一種衝動,你們團隊未來不論是要 導入青年歸農還是半農半 X,建議還是要先規劃「體驗性」的農業活動,先從幾分地開始耕種,確認自己 的目標與意志。才不會一跳下來操作,就挫折感很大,我看過很多案例,重點就是在第一個半年,也就是 第一次收成,撐過去了,後面就會越做越順。 Q:是否可以請鄭場長對池上、關山兩處示範區土地現況做簡單的講解? 鄭:退輔會在民國四十二年配合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將台東農場將手中花東地區的土地放領約 1,000 多公頃,現在擁有土地約 2,200 公頃,大部分集中在玉里及知本兩地,其他地區有零星土地。以幾個產稻 米的重要鄉鎮來說,關山、池上、富里及玉里的稻作品質皆佳,但是池上米在市場上有很高的人氣,所以 目前池上鄉的農地都有在耕作,並無閒置或休耕情形。當然台糖和台鐵也有幾公頃的地,但皆為旱地,在 先期操作上有相對難度。
攝影/陳聖哲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Q:若移居者要進駐在池上、關山等區域,台東農場這邊有甚麼資源可做連結的呢? 鄭:一個移居者最重要的先期資源還是在於房舍,台東農場目前有 8 民宿可供出租,平日一晚房價為 1,000 元, 之前也有大約計算過長宿的房價,一個月為 10,000 元,除了特殊假期外,平常的出租率約兩成,是可以 配合專案來使用的,我認為這是一個移居者很好的嘗試,先住住看一個月兩個月,看喜不喜歡,台東就是 人家常說「好山、好水、好無聊」的代表,如果長宿後確定了自己真的喜歡這裡,就再找當地要簽租約的 私人住宅,一個月租金約 7,000 上下,較為經濟。土地的部份,農場可以嘗試協調幾處明年一月要續約的 土地,釋出幾公頃供營建署城鄉發展分屬的專案來使用,另外台東農場還有一幢連棟的農舍,前面是一片 空地,很適合種菜,享受「田園」的風情。 Q:若移居者要在池上務農,有甚麼重點是需要注意的呢? 鄭:若是新移民要種稻,建議以 5 公頃為單位,這樣在機具跟其他項目投入上才能夠達到平衡,只要在插秧與 割稻時期雇用多餘人力皆可。但這就牽扯到剛才說的先期難度問題,目前在花蓮已經有團隊在嘗試實踐半 農半 X 與樸門農法,但操作面積也僅僅是兩分地,還是以自給為主,目前台東農場土地租用一公頃大約是 6 萬元/年,一分地僅 6,000 元,是可以簡單入門的投資,一分地為單元來設定的話,建議種植蔬菜較佳, 但池上地區的在地居民多半已經有自己種植蔬菜的習慣,消費量不高,建議以自給為主。
在結束一整個上午的訪談與討論後,鄭場長還特別帶團隊參觀池上鄉內可作為移居者進駐的潛力據點,並參觀 場內的民宿、植物園以及 DIY 設施,團隊成員也有幸在農場內參觀精油皂的製作與實際參與蠶絲被的拉製。
當地的媽媽們正在用手作的方式將蠶絲拉開製作成被子,別小看這小小的蠶絲,力道的拿捏很重要,太小拉不動,太強 又會拉壞,每一個小步驟,都是幾十年的經驗與技術,農場內的文史館展示有早期收集蠶繭的器具,從早期木製簇、改 良簇到現代塑膠製的萬年簇,特別具有教育意義
攝影/陳聖哲
13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農場內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農場內一座 去年建國百年才初成立的文史館,場長特別 介紹說:縱谷地區早期有許多榮民投入開發, 闢農用水路、使荒廢之地變良田,台東農場 配合建國百年,將榮民幾十年來開發東部的 過往,濃縮成回顧展,記錄榮民的努力,也 讓池上地區增添一處新的遊覽景點。 另外場長也口述了一些歷史資料:國防部總 政戰部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台東大同合作 農場,墾區遍及池上、都蘭、八里、台東、 美和等地,將都是未開墾的河川荒地,榮民 開發中橫後,再前進東部,經多年的整理與
文史館中央放置著古早的大型農具,四周的牆上布置著許多歷史 資料,照片中鄭場長正在跟團隊講解解養蠶的流程與台東的榮民 開發歷史
攝影/陳聖哲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經營,荒漠成良田,尤在池上鄉大規模開發扮演重要角 色。為補足池上地區開拓史中的重要環節,並紀錄榮民 早年開發東台灣的歷程,蒐集歷史文獻及照片後,分為 「闢建中橫」 、「開發東部」 、「滄海桑田」 、「歷史軌跡」 及「吋絲千蠶」五大主題於文史館展出。讓遊客可以進 一步了解榮民六十年來開發東部的艱辛。
編按: 這趟訪問之旅,可以說是團隊的意外收穫,也很高興能 見到像台東農場這樣在地方默默耕耘,致力於保存文化 資產與傳統技藝的單位。礙於篇幅,本篇無法將整段訪 談內容與行程分享給讀者,若讀者有興趣,下回來到池 上,不妨拜訪一下退輔會的台東農場,與鄭場長打聲招 呼,聽聽在地的耕耘故事,保證您也會和團隊一樣流連 忘返喔。
攝影/陳聖哲 15
【花東居遊趣‧東臺灣 Lifestyle】 第八期電子報 Monthly E-Newsletter
計畫最新訊息(Latest News) 【計畫動態】本計畫「跨部會資源整合協調會議」與「現地參訪活動」延期 本計畫原定於 10/25 要舉行的跨部會資源整合協調會議及 10/29-30 的現地參訪活動,因配合委員時間調整為 11/19 共同舉辦,改為「第一次跨部會暨花東縣府推動小組會議暨現勘走訪」 ,除了原先對於花東地區新移民移 住鼓勵措施的議題討論外,還加入議程來協調本計畫目前鎖定的三處公部門潛力示範房舍據點的再利用計畫, 並實地現勘走訪。 未來本計畫仍然會以半農半 X、有機鏈結之精神持續推動,並延續 99 年、100 年計畫精神,以人才東移結合 地方產業發展模式,以地方為主之移居計畫與產業發展、建構地方媒合機制。
【下期文章預告】-第一次跨部會暨花東縣府推動小組會議暨現勘走訪活動 本年度(101 年)計畫涉及面向廣泛,同時為促進人才東移必須務實兼顧政策、土地、資金、人力與設施等不 同介面,需要各部會提供其知識技能、政策計畫、以及產業發展面向多方結合,方能有實質的策略擬定以及落 實行動。因此希望能夠透過跨部會資源協調會議,針對東臺灣目前遴選出的池上、關山兩示範區如何結合人才 東移的產業發展策略計畫進行研擬。期望將具體以示範鄉鎮的實際環境條件、產業潛力,進行輔導協助,並擴 大源引各部會資源,在具有共識的發展願景之上,實踐最適之產業發展規模、並朝向永續經營之道。
攝影/陳聖哲
下一期電子報將對本計畫 11/19 舉行的第一次跨部會暨花東縣府推動小組會議暨現勘走訪的做相關的介紹,敬 啟讀者們期待。
【下期文章預告】-從農之路系列連載 本期「從農之路-我的尋根之旅」的作者林柏宏已經同意為本報撰寫共五期的連載,描寫他從農一年多來心情與 生活上的起、承、轉、合,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他每一段的精采故事。
【下期文章預告】-2626 市集走訪 為了提高在地文化產業能見度發展觀光,永安社區從 2 年前開始不定期的舉辦咖啡市集,也鼓勵農民與各個團 體到社區來設攤,為了提高活動知名度聚集人潮,開始舉辦「2626 市集」 ,將活動定在每個月的第 2 個星期六 常態舉辦,由於成功吸引人潮,提供了在地文化產業展現的空間並帶動商機,也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與團體加入 設攤的行列,下一篇連載,本團隊將實地走訪 11/10 的 2626 市集,帶給各位精彩的店家資訊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