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 光
刊 十
總編的話 「日頭赤焰焰、隨人顧性命」一語道破了當今的社會 等值的捐款,可以讓需要的人感到溫暖,也能夠讓無辜的人民受到戰火的波及 同樣的人,能夠在時勢所需下變成革命先驅, 也能夠被媒體塑造成達不到道德標準的下人 我們經過評估做的決定可能一閃神就被其他想法給取代。 希望本期逆刊能夠讓各位讀者在日漸燥熱的時節靜下自己的念頭思考 甚麼對妳是重要的 甚麼對妳是最後的底線。
陳威誌
逆光即將邁向第十刊了,但兩位總編都進入了高齡化的狀態,為了延續逆 光的命脈,現在起誠徵對於當總編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我們!也許羞怯的你會 擔心文筆不好無法勝任總編,不過總編最需要的能力不是文筆,而是有著帶領 逆光持續走下去的熱情,還有想出每一刊的總編的話。
簡至善
總編輯 簡至善 陳威誌 採訪部 汪子翔 蘇儀真 莊政一 吳彥廷 劉光照 張畫逸 謝承佑 黃德齊 陳宜欣 劉雨函 美編部 劉 靜 李 威 徐菀庭
02
活動部 吳信疆 鄭宇博 陳書平 陳柔慈 蘇 瑀 王致政 陳宜欣 議題部 莊昀軒 陳姿穎 林昕穎 盧亮听 陳佳坤 郭令元 彭士庭 賴亭安 謝承佑
目 錄 ─ 04 ─ 靜坐就可以增加 GRE 分數 ?! 甚至讓你成為卷哥、卷姐 ?! ─ 06 ─ 人因夢想而偉大 宗佑學長專訪 ─ 11 ─ 春天來了── 逆光情書寫作比賽 ─ 14 ─ 犯犯之教── 用心理學在犯罪領域殺出血路
03
靜坐就可以增加 GRE 分數 ?! 甚至讓你成為卷哥、卷姐 ?! 作者 : 謝承佑 校稿 : 莊昀軒
如果說,只要透過靜坐,就可以 讓 GRE 分 數 變 高, 你 / 妳 願 意 嘗 試 嗎? 近 十 餘 年 來, 心 理 學 界 颳 起 了 「 正 念 」(mindfulness) 的 熱 潮 — 不 論是在臨床治療上的運用,或是其操 作對腦部結構的影響,諸多心理學家 皆以此作為研究主題。但其實,早在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就已提出 「正念」。 所謂「正念」,本質是「有意識 且不帶批判地觀照當下」,也許很難 理解,不如直接在此簡單地為大家介 紹「正念」的操作:
正念的 DIY 秘笈 壹、盤腿坐、上半身打直、收下巴、 閉上雙眼。 貳、去注意自己鼻息是「吸氣」還 是「吐氣」。( 呼吸就像是個定錨, 它可以幫助保持時時刻刻活在當 下) 参、當有念頭升起、或是外界突然 產生一刺激 ( 如:有人聊天的聲音 ) 時,不要做過多的解讀,而是單純 的接受它,自然就不會起任何情緒 反應或是無止盡的思慮。 肆、每次至少 20 分鐘,每天一次, 持續至少兩周。
正念能帶給我們什麼 ? 按 照 以 上 的 流 程 進 行, 實 驗 結 果 指 出 可 以 降 低 分 神 (mindwandering) 的程度,進而提高工作記憶的容量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WMC),以及提升 GRE 閱讀測驗的分數。近年來也有相 關 研 究 指 出, 透 過 核 磁 共 振 腦 掃 描 成 像 (MRI) 探 究 經 過 長 期 靜 坐 ( 連續八週 ) 後的腦部結構,發現與學習、記憶有強烈相關的海馬 (hippocampus) 的灰質密度 ( 相較於控制組 ) 有增加的傾向!此外, 因為它可以幫助降低分神程度,也就是可以提高專注力,所以也許未 來可以利用「正念」發展出一套可以療程來治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ency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當然過程仍 須搭配藥物,先達到平穩病患心神的效果。
那就只要靜坐就好幹嘛還要讀 GRE 讀 得要死要活呢?其實因為實驗內容是針對 美國人,且僅限於 GRE 閱讀測驗的部分。 所以其實這些受試者本來就該有極好的表 現 ( 畢竟是母語 ),而「正念」能發揮效 果可能僅僅是因為讓受試者心無旁騖,不 受分心。換句話說,對於非以英文為母語 的台灣人,在英文文義理解上還是得花時 間琢磨,並非靠正念訓練就能提升表現。 但我們可以比較有信心指出的是,正念將 使特定作業的專注度會提升,所以讀書效 率、答題速率也可能因此提升,成為卷哥、 卷姐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囉 (XD?)。
靜坐還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 剛提及的「正念」操作還可以用於壓 力的減輕,即近年臨床心理學界發展的正 念 減 壓 療 程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藉由覺察身體的不適 ( 如:壓力造成肌肉緊繃、腹部絞痛 ),可 以達到舒緩的療效 ( 如:減輕疼痛、心跳 平穩 ),甚至可以撫平懼怕 (fMRI 顯示掌 管恐懼情緒的杏仁核的活化程度有減小的 傾向 )。
後記 - 親身體驗 倘 若 正 念 那 麼 實 用 那 就 都 不 用 看 醫 生 囉?事實上,筆者認為「正念」是一種生活 態度,前述的操作方式只是其中一種形式罷 了,要能將「正念」的核心價值帶進生活之 中,才能長期達到一個身心健康的狀況,所 以正念減壓療程也只能算是一種「輔助型」 的治療方式罷了。當然,若是急性的病狀當 然還是得看接收醫生的治療。 建議有興趣嘗試的初學者,先依照上述的 4 個步驟進行。以筆者的親身經歷,一開始免 不了遇到的問題就是「沒耐心」,或是「思 緒過多」,當一些這類似的狀況的時候出現 時,筆者認為「回去觀照自己的呼吸」是對 治這些狀況最有效的方式。等到養成靜坐的 習慣之後,說不定你 / 妳就會更專注在眼前 的工作,而且情緒起伏不會太大呢!
參考資料: Mrazek, M. D., Franklin, M. S., Phillips, D. T., Baird, B., & Schooler, J. W. (2013). Mindfulness training improves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GRE performance while reducing mind wander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2459659. Hölzel, B. K., Carmody, J., Vangel, M., Congleton, C., Yerramsetti, S. M., Gard, T., & Lazar, S. W. (2011). Mindfulness practice leads to increases in regional brain gray matter density. 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 191(1), 36-43.
人因
夢想而偉大 宗佑學長採訪
學長在這份工作是做些什麼? 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基本上就是在協助產品開發,因為做 APP 時沒辦法我們僅以自己思 考來設計,要靠研究員真的去理解終端使用者,用訪談、做研究的方式得到一些資訊來 支持我們的設計或改版。 舉簡單一點的例子:iphone 確定鍵或取消鍵哪個該放左邊、哪個放右邊,這其實都 是研究做出來的結果,而我做為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就是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在這個領域,心理系背景的人要如何發揮自己的所長? 因為這個領域沒有理論可以馬上應用,所以很多時候都只是使用心理學裡的方法。而 人因工程涵蓋領域很廣,從我現在做的 APP 軟體到硬體方面的都是。舉一個例子:如果 輪椅族要用、小孩要能用、大人要能用,那這桌子要訂多高 ? 這個東西是很 open,但這 也是為什麼這工作適合心理系的原因,因為沒有完整的理論能照著做時,就必須透過研 究方法去找適合使用者的高度。 所以心理系的人有什麼強項嗎 ? 我認為心實、心測的方法非常好用,像我後來去英國 念人因工程,前面的課都比較簡單,後面比較難的課程有認知心理學、心理實驗法。對 心理系的人,那兩門課可以說不用修了;不過對其他背景像是電機、設計系,修到那兩 門常常就 fail 掉。
那在國外有很多心理系都會念人因嗎? 這或許可能要先講解一下名詞啦:我們講人因 (human factor) 涵蓋範圍就比較廣 ( 註 一 ),那人因工程 (Ergonomics) 通常較著重在硬體方面 ( 註二 );相關的像我們系的名稱, 叫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Ergonomics( 人機交互與人因工程 ) 主要在探討 產品跟終端使用者的關係,課程設計上就蠻雜的 : 從介面 ( 手機、電腦介面,比較是 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的範疇 ) 到我剛剛講的硬體的桌子要多高都有 ( 註三 ), 然後也有涵蓋到很基礎的心理學。 然後舉個例子,比如說決定這個桌子的高,有個很有名的方法叫做 fitting trial,就是 真的叫幾個人,然後從一個很低的高度開始,每次調高一點、調高一點,問受試者「這 樣高度 OK 嗎 ?……. 這樣 OK 嗎 ?」,重複測量幾次後再反向操弄,從很高的調低慢慢測試。 這跟我們心理物理學幾乎是使用一樣的研究方法,可以這樣說基本上這領域幾乎所有的 方法都是從心理學來的。 註一、人因 (human factors) 指人的生理、心理和教育訓練等會影響機器使用的因數。故在硬體和軟體的設計時,就 考慮這些因數,以確保人能有效率和有效地使用機器。 註二、人因工程 (ergonomics) 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 及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 註三、人機互動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研究系統 ( 硬體、電腦化系統等等 ) 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關係的學問,為了系統的可行性及 使用者友善性,設計時要考量到使用者對於系統的理解。 照學長剛剛所說,人因需要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所以如果我們系上同學有興趣往這 塊領域走,要多培養哪些能力或者修那些課呢? 各領域最常用的是寫程式,然後是設計、美感方面的素養,當然心理本科是最核心的。 最近台大慢慢有開一些課,像葉怡玉老師之前有開「心理學應用與人因設計」,那堂課 就是很好的開始去接觸設計流程、人因工程等這些方法學的一門課;我之前有在那門課 當過助教,我是覺得那門課還蠻好入門的,也有一些同學真的往這方面發展,現在在各 業界公司工作。 人因設計的工作如何影響你的日常生活? ( 例如:思考習慣的改變 ) 會阿,就職業病吧 ( 笑 )。拿我在我們家生活 為例子好了,我就會常常探討,廚房的工作流 程是不是正確的:重物不要擺在太低的地方, 因為要搬到其他地方很麻煩。常用的東西不能 收納的太裡面所以重物就是擺在桌子附近的地 方;然後在收納方面輕的東西擺下面、重的東 西擺上面;然後像是我們家砂鍋擺在不對的地 方,我就會想說要不要把它調整到正確的位置。 有時候又會想到新的問題,比如夏天常用到冬 天不用到的東西,這種應該怎麼擺放之類⋯⋯ 所以我常在家裡把東西移來移去。
07
我也常下載新的 APP 來用,因為我是做使用者介面的,所以會去參考說其他公司的介 面怎麼做,各式各樣的選單、操作,研究他們產品有什麼優點、什麼缺點。其實影響的 層面還蠻多的,因為太多所以現在一下想,想不起來。( 笑 ) 基本上你做這行,你會 24 小時都好像在工作一樣。像你跟朋友在聊天,他說我最近下 載一個 APP,一般人可能說真的喔、很酷這樣子;但你做這行很容易會去問他說,如果 說「這選單改成左邊滑進來會不會比較好,還是你喜歡現在這樣的?」;或是「你點下 去變這個顏色,你會不會覺得太突兀,就是要不要變色?」;或是「如果他不問就直接 開是錄影,你會覺得方便快速,還是想要先細調確定設定再自己按下開始?」等等。就 是會去問使用者一些問題這樣。 那這樣的工作帶給你甚麼不一樣的想法? 我覺得就是比較不容易接受現況,對我們來講,東西永遠可以變得更好,變得更貼近 終端使用者。很多人是用了很順就好,但對我就會不斷去檢視它的缺點看可以怎樣改進。 或者,一個產品原本只能給世界 20% 人使用,但只要改了一個地方就變成 40% 的人能 使用,而我就會想說怎麼去做這樣子的突破。 這樣的工作環境勢必要和很多不同的人做合作,這樣的經驗有沒有可以跟學弟妹分享? 我在英國念書時候,學校分組會故意把不同領域的同學分在一組:有心理背景、設計 背景也有電資背景的,然後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通常不一樣。 比如說:設計一個 APP 要輸入身高、體重和三圍,你問設計的他會說「這要三個欄位 ⋯⋯這樣畫面很醜,現在流行簡約設計,不能用技術從身高體重猜測三圍嗎?」 ( 笑 ); 你問電資的他會說「很簡單啊!我只要在表單再加三格就好了,這樣可以多填三個數字」 可是通常不要一直聽電資系的人講加什麼就可以了,因為我們也曾經他要加什麼功能設 計上就加什麼,最後那畫面上就多出現 40 個欄位吧 ( 笑 ),完全沒辦法用。 那心理人到最後,因為我們不是實際 把它做出來的人,我們不是做設計也不 是寫程式的人,可是我們是負責想到終 端使用者,甚至透過訪問,想到可能的 問題,比如問使用者;「如果一個 APP 要你放三圍上去,你會不覺得不舒服, 而不想用這個 APP?」然後我們就居間溝 通,例如:詢問為什麼實驗者之前會需 要三圍,若沒辦法使用則探討有沒有其 他方式可行,以使用者沒那麼不舒服的 方式去得到資料。
08
三個領域的工作很像是平行的,但 事 實 上, 心 理 背 景 的 人 常 常 變 成 跑 專 案 裡 的 一 個 職 位 叫 專 案 經 理 (project manager;PM), 工 作 內 容 負 責 整 個 專案執行,或者說就是什麼大小雜事都 要管;因為好像什麼的我們都有意見, 然後到最後別人就會說:「啊不然你決 定!」( 笑 )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事先去練 習怎麼跟不同的人溝通,然後學習用對 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說服。
所以照學長所說,您的角色在工作團隊裡比較像是使用者的代表,就是您擷取使用 者的感想,然後再去跟其他成員做討論? 我們會塑造出一個典型的使用者,也就是人物誌 (persona),而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這 個去溝通說,我們的使用者到底要的是什麼、使用者需要的功能;然後再跟工程師去討 論說使用者需要的功能你可不可以做;如果製造端不能做出成品的時候,那我們再去問 使用者說這個我們沒辦法做,請使用者想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取代的。所以我的 工作有點類似公司跟終端使用者之間的橋樑。 註四、Material Design Google 於 2014 年提出的設計方向;其特點有三個:有觸感的表面、大膽的平面設計以 及流動化的動作效果。
學長在大學學生時期,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會讓你想要去走這領域? 就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雖然我一開始 是念台大醫學系,後來對設計有興趣,所以 重考到實踐設計系,但念之後發現台灣的設 計相較之下比較少理論的訓練。甚至誇張一 點說,僅接受設計教育而沒有考量使用端的 人,所製造出來的那個產品,搞不好全世界 需要那個東西的就只有你一個人!那樣做出 來的產品就是沒有用的,因為一個設計師不 能只為自己作東西。 那因為當時對醫學沒什麼興趣,但覺得 心理學很有意思,所以在醫學系的時候就修 了蠻多心理系的課,例如普心、統計、心實 等等。後來在當了實踐老師的助教和修葉怡 玉老師的課,才發現原來人因和設計是可以 這樣結合的,因為自己做的研究結果可以實 際成品上展現,所以非常喜歡這樣的工作。 這個東西就不是純設計人員做出來的,其實背後有很多心理背景的研究員去做。那 有時候決定哪款設計較好就要去做一些實驗,即便是像我現在在小的公司裡面,也常常 需要做一些實驗,比如說有些 APP 會跳出通知,我們可以用一個方法叫做 AB testing 來看哪種設計比較好,簡單來說就是說:全世界使用這個 APP 的人,有一半的人會接 收到 A 版本,有一半的人會接收到 B 版本;然後我們在這邊有一個控制中心,看不同 的版本會不會影響人點那個訊息,或者是不同的廣告的顏色會不會影響人點開他的意 願。那這種設計上的優劣,若像 google 的廣告,它的影響就是成千上萬的點擊量, 那個點擊率只要差 0.1,也許他的公司的收益一個月,就是倒閉跟大賺錢的差別。所以 說研究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一環。我覺得其實還蠻有趣的,其實就跟心理設計實驗差不 多,你就是想兩個可能的假說,比如說:我之前就做一個實驗。如果程式標題的第一句 有個 summary 的話,會不會大家比較喜歡點開它 ---- 類似 bbs 標題那樣 ---- 前面有 一個括號寫重點,例如:( 超特惠)XXXXXX,然後後面才跟文字;這種有 summary 的標題比起只有純文字敘述沒有重點提示的標題,點擊率可以多很多。那至於怎麼下 summary 會比較多?啊,那個是商業機密不能講,反正就是有一種寫法會比較多 ( 笑 )。
09
所以其實學長在比較像是研究? 對!其實蠻像研究,當然實務上因為我有設計背景,所以偶爾也要跳下去做一點設 計的事情;但是主要比較像研究員或規劃員,就是我先做研究,研究出需要哪些功能, 然後我再來安排這些功能要怎麼放置在一整個 APP 裡面,比如像:一個 APP,它呈現 menu 的方式就好多種,有可能一個按鍵點出來才有選項,有可能它就在第一層,那哪 些功能要放在第一層,哪些功能要藏在裡面,哪些功能要放在左邊滑出來。那這些簡單 的可以用直覺判斷,複雜的就是要透過對使用者研究,然後再去決定。 我們有點好奇,像這樣子的工作內容,是會有 某一個公司會跟你們合作?還是你們本身就會 開發新點子? 我現在這邊是自己公司有自己的產 品;一開始只有工程師跟設計師,後 來才聘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 註五 )。那 也有些是專門顧問公司,但台灣現在 這種使用者經驗顧問公司好像還比較 沒那麼多,所以大多還是公司內部有 個使用設計的部門。可是因為最近, 愈來愈重視這個領域,所以之後需求 應該也會愈來愈多吧。 註五、使用者經驗 (user experience) 涉及到一個人使用一個特定產品或系統或服務的有關行為、態度、與情緒。 我現在的工作是工作到 12 月底,一月之後就會去華碩,而華碩裡面就有一整個部門, 就據說很多都是心理系的 ( 笑 ),是專門做研究,基本上就是各個部門有任何的問題的 時候,他們就去問那個部門,比如說:產品現在這個亮度,要設成亮度多少,使用者才 會不管在咖啡廳、在室外、室內的時候都看得到,可是也不會太亮,那他們就真的去找 受試者,開始用心理物理學的方法,找出最適合的亮度這樣。當然如果是使用者訪談找 出 insight,那也會有相應的人在做這種研究。所以,大公司現在的需求還蠻多的,尤 其台灣因為硬體製造還蠻發達的,所以會有很多這種東西。
我發現學長的工作算是比較開放式的作業性質,但若工作上碰到一些困難,你會怎麼 樣度過? 我的習慣啦,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去找你目標的使用族群去聊天,因為通常在聊 的時候,他們又會提供給你一些其他的訊息,然後有時候那些訊息雖不是直接相關的, 可是它可以讓你突然又想到某個點子,可以去解決之前遇到的問題。我覺得就是所有事 情都要回歸到使用者,這是我們這個職位很重要的一點:不要讓工程師跟設計師活在他 們的世界裡。所有的產品都要想著使用者,為使用者設計,所有事情都以人為本。 我覺得可能也跟我的個性有關係,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咖啡店的服務員,不是開咖 啡店的老闆,而是當端盤子的那一個,就是我很喜歡服務別人,所以我後來覺得,我會 喜歡做這種工作也不意外,因為我就是在發展產品去服務我的顧客這樣。
10
春天來了
──逆光情書寫作比賽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情與淚、愛與笑,你有試著大聲的說出來嗎? 當腦海內盡是複雜、難解的心情,你曾想過透過文字寫下來嗎? 你有仔細看過你真正的心情是如何嗎? 逆光活動部 2015 年特別企劃邀請心理系所有人自由匿名投稿並且 發放在臉書上,而我們最後從眾多情書中選了我們認為最具有文采、 熱情、真誠與真心的四篇情書,並且在這裡分享。其餘作品可以上 粉絲專頁 http://ppt.cc/WbMv 找到歐!
#014_ 不言說 瓮裡釀著與你相遇後第三百九十九個不言說的日子 埋哪裡好呢,我問
不如在這棵假葉豆下吧,你說 當所有純真用來灌溉成長時 只徒留虛假的美貌
於是生命羈絆轉成不相交的葉脈
瓮裡釀著與你相遇後第三百九十九個不言說的日子 在偽裝的堅強下
我們何時能坦誠以對 謊言中浮沈
但如凝的想望並不虛假啊,我說
縱然被美麗語言編織的纖維一層層遮蓋 傾倒的瓮仍祭出一樹血紅的相思 待你拾起
若你願與我一同面對逝去的純真 可否重啟那瓮陳釀的日子 我們不言說,只需對飲 以苦澀的青春作為 下酒菜
Time Submitted: Monday, 01/26/2015, 01:23 PM
11
#016_ 小排球 每每看你在排球場上揮灑青春的汗水 總覺得小鹿亂撞
好想成為你手中的排球 被你丟過來丟過去
用你濕濕的汗黏在你的手心 就這樣不分離 Time Submitted: Tuesday, 01/27/2015, 10:33 AM
#34_ 檸檬藍貓 嘿,家鄉的月亮,妳想念我嗎?
離了妳許久,半年來我們見了幾次面呢? 妳埋怨我,說我不回家看妳; 妳埋怨我,說我忙到不要妳了
但妳不知道的是,我的心一直在家鄉漂泊著, 只因他的身體留在不屬他的地方
妳說我愛鄉成痴,說我沉溺於家鄉的月光中 但妳可知道,讓我愛那地方的原因是什麼? 妳可知道,是誰讓我甘願醉倒在月光之中?
家鄉的月亮,我知道妳知道,也知道妳假裝不知道 妳怨我,妳嫌我,但妳可是真正的在意我?
就算僅僅是假裝在意我,或許對我而言已經足夠了 春天來了,月亮圓了 .... 嗎? Time Submitted:Monday, 02/02/2015, 04:39 PM
12
#46_ 碳水化合物 我又夢到妳了
是一個涼爽的下午
我們一群人決定要去打球
我們圍成一圈 一邊閒聊一邊開始暖身 暖著暖著 我的腳開始痛了 「怎麼舊傷又復發了」
我輕輕拍打了我的腳 並且開始做些緩和的動作 接著 輪到妳帶暖身了
妳一臉疑惑的看著我做不一樣的動作
我發現妳的眼神 而望向妳的同時 妳馬上低下了頭 妳一定是覺得我故意不合群吧
因為妳從未知道我的腳受了傷 我也不曾說 就這樣吧 反正這誤會永遠解不開了
我視線離開妳 低下頭 而同時 下雨了
雨水一滴一滴打在球場上 當我抬起頭時 發現 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於是我忍著痛自己打球 痛醒了
讓我想起那個裝睡的下午 那時 周圍一個人也沒有
我在休息 而妳和他出現了
妳穿著黑色小禮服 而他 我已經不記得了 妳一定是覺得我故意沒注意到妳吧
因為妳從未知道我在崩潰的邊界 我也不曾說 就這樣吧 反正回不到過去了
那時我多希望能聽到妳的聲音 我也已經不記得了 我只記得 妳出現讓我覺得 就算很痛 也可以撐下去了 儘管這一切都是假的 只有我喜歡妳是真的 祝妳情人節快樂
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祝福 Time Submitted:Saturday, 02/14/2015, 03:04 PM
13
犯犯之教 用心理學 在犯罪領域殺出血路 老師的 求學之路
我碩班在政大念老人心理學,研究高齡者未來自我概念,然 後三天兩頭就接到合作安養中心的電話說:「今天某某某爺爺或 某某奶奶又掰掰了」,受試者流失到後來快畢不了業!而我零零 年去日本先補寫論文,零一年才正式入學,老師當時就問我說: 「你還要做老人嗎?日本很多!」我說:「我不要,再多也不一 定能撐得完我的博士論文!」然後他說:「那你怎麼辦?」「我 想做不會死的」,因此他說:「好!做青少年犯罪好了」結果還 不是死了一屋子。 零一到零三實證資料大概已經收完,零四開始寫,花了一年 的時間把初稿寫出來,也同時準備投稿,基本上因為投稿篇章短, 所以科學化數據很重要;但是若是要寫博士論文,必須要寫出很 多的比較有見解的部分,因此就在老師的推薦之下,到仙台市警 局請警察調書,像一些日本著名案件的調查報告,如:殺人案。 我讀完至少被影響了三四個月,都不敢睡覺,犯罪的手法、動機 很可怕,會覺得怎麼會有人這樣想?怎麼會把人破壞成這個樣 子?尤其快樂殺人那些案子很不可思議!然後因為調查報告上那 些半公開式的照片,看了以後會很害怕、很恐怖、超噁心的!最 後論文還是沒辦法把日本的犯罪行為寫得很好,但這也讓我後來 決定未來回台灣求職或做研究:社會現象尤其犯罪的研究,只要 不踏在那個土地上,做出來的東西就真的沒味道,因為你會不知 道這塊土地發生什麼事情。
日本和台灣 研究生的差別
我出國被震撼到了,當時 meeting 我貴為政大心理系應屆 準時畢業者,發現日本每一個學生打紮實,在進入這個科系之前, 所擁有的東西比我們還要多且紮實;不過這可能也是日本缺點, 日本大一上通論,大二稍微讀一點必修科目十幾科,最後大三就 進研究室,所以專精度很高,你可能覺得他懂很多,但是要像雜 學般地討論心理學卻做不到,日本學生對於所研究的那塊他很 懂,但講點社心、發展或臨床、輔導與諮商,他不懂。所以他們 有些也會讚嘆我的雜學:「哇!戴桑原來你這麼厲害!竟然連台 灣、日本、韓國的歷史都讀過。」另外還被說:「戴桑你還到公 司上班過!」對他們來講上班後還來念博士就很不可思議。
日本學校 犯罪心理學的 相關課程設計
日本沒有「心理系」這個名稱,所有的心理相關課程都放 在不同地方。比方說:發展、教育心理學一定在教育學院,法 律心理學在法學院,認知是在理學院或工學院叫做情報處理 (information processing),然後臨床與諮商在醫學院,校園諮 商則是在教育學院,只有社會心理學跟人比較有關聯就在文學 院,所以我拿的是文學博士。其實這強調心理學可以服務很多學 科,所以現在日本所有大一必修心理學;日本的犯罪學也分得很 細,甚至已經有獨立的被害者學或加害者學,也有矯正論的研究 室。無論哪個學院,這些進去的人都有很深厚的心理學底子,用 心理學的知識去服務這一些應用學科,我覺得這個是台灣比較不 一樣的地方。 我相信歐美大學大一、大二不分系漸漸會是主流,使得心理 學成為一個人文素養的課程;像日本大一除了要念心理學與日語, 還要寫學士論文才能畢業!除此之外,就是去修系上給你的某某 通論,比方說:不管物理系、數學系等等出一堂自然科學的課, 所以學生化學、物理、數學都要修一點看看。
在日本的時候 是否直接跟 那些犯罪的人 接觸?
日本不行!日本非常保護犯罪人,有嚴格的研究限制,連等 級非常高的教授都進不去,所以發問卷都要最高典獄長批核以後 才能寄過去,再由他們內部施測,那其實真正施測的版本刪減部 分就很多了!天知道他們內部施測怎麼做? 而且就是像剛才說翻 閱那些資料,可信度也有可能要存疑。而那時我在日本已經找到 工作了,就是任教於比較偏遠鄉間的四國香川大學。因為那個學 校已經快招不到日本人了,改招大陸的學生,須要會講中文的人; 那老師也推薦我去,當時都快談成了,但一來是家庭的因素希望 我回來;二來我真的覺得如果繼續留在日本做犯罪的研究,我的 「深度」也大概就是這樣,因為我畢竟有三十幾年不是日本人, 所以身為台灣人的一些成長歷史背景,我覺得不太能想到日本人 的想法或做法。 舉個例子,像是我們去日本監獄參訪的時候,日本的監獄規 定成人男性一天只能吃 1500 卡路里,;台灣受刑人養的身材好, 因為他們四點以後就可以出來健身打籃球幹嘛的,每個肌肉都很 大塊,都是猛男,在日本每個都是瘦巴巴,反正不讓你餓死,也 絕對不會讓你吃到撐冬天 1600,夏天 1500,而台灣犯人搞不好 一餐就 1500 了!基本上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說:「你們用這種在 算阿?」他們說:「對阿!不然呢?台灣怎麼用?」台灣就是吃 啊!反正米很多。日本覺得台灣不可思議!因此很多做法上不同 就不容易顯到「深度」。
犯罪學 和心理學間 最大差異 ?
我個人覺得比起心理學在講求科學的這個方向時,犯罪學更 有趣的一點是有更個案面的部份,在科學化之餘有時候要加一點 點想像力:你怎麼做出這種事情來啊?那鄭捷到底是在想什麼 啊?心理學家可能會用病理面來去談他,那這是不是有怎樣的病 理?那也許就犯罪學的角度來想它有可能會變成一個經典個案篇 章也不一定!
犯罪心理學發展 目前台灣
針對「犯罪心理」這四個字而論,台灣目前的研究比較沒有 辦法確切反應「心理」狀況,雖然在「犯罪」這個領域有做到一 些,但是成果比較偏社會學或是以刑事司法角度切入犯罪學;而 犯罪心理學下又能分很多次領域,像是針對加害人、被害人、法 庭系統,都有一套心理學的邏輯。譬如說在美國已經發展出個人 化的犯罪心理的服務:有一個「教你打官司」的行業,教導你如 何在法庭上扮演一個稱職的加害人或被害人,甚至還教你如果未 來要假釋的時候該怎麼做。 而台灣現在很多還是在探討如何從「法律層面」下手,比方 說:死刑對犯罪的影響、亂世用重典的可行性……這些議題其實 只涵蓋了犯罪的某個向度,那犯罪心理能提供什麼?心理學家能 怎麼樣看待犯罪這件事情?這是目前國內很值得去探討的。另 外,台灣的刑法採「行為論」的觀點,也就是說「你有沒有做」 才是重點。法官在量刑的時候,只會參考行為是「故意」、「過失」 還是「過當」,而這在法律上很難判定,但透過心理學我們能不 能在審判的時候。很斬釘截鐵地告訴法官當事人的動機是什麼。 我覺得這很重要,因為其實法官離我們很遠,但心理學家可以用 專業把這個鴻溝填起來,讓一般人跟法官之間對於一個人的犯案 動機、目的性或是工具性,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樑。 就教育制度面,台灣這邊最早有犯罪相關的是警大栽培警 察,後來中正創系的幾個系所主管大部分都還是出自警大系統, 所以有時候我們都自嘲是龜山大學民雄分校;就社會面而言,台 灣質的方面研究大多是是單純的犯罪現象,就是動機基本明瞭, 有可能是因為台灣地小沒有什麼太多太獵奇的案例;例如:台灣 棄屍能棄到那裡去?最好就丟到海裡面去而已啊!不像美國毒販 集團做出科學化的犯罪方式非常恐怖,甚至介入銀行體系;日本 最大就是山口組,擁有合法執照的高利貸銀行耶!甚至成員有國 會議員、律師、法官,背後能夠有用這樣子身分的人進去,深入 度很誇張。那台灣相對來講小國小民的情況之下,反而大家過著 安泰的日子,犯罪人也不這麼積極的去耍犯罪伎倆;警察破案方 式也不用什麼進步,其實就變成一種相對來講安穩的恐怖平衡、 安逸狀態。 最後再深入談一下台灣死刑議題現狀;台灣不能再走死刑這 條路下去了,因為實際上死刑的存在就有一個邏輯問題:我們不 准他殺人為什麼我們要殺他;雖然死刑在所有的刑罰學上大家都 認為是有嚇阻的作用,但是實際上死刑的嚇阻作用近乎為零,因 為人在殺人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會不會被判死刑,人會想到我會 被判死刑的這個當頭,他的心理狀態一定是:「我為了什麼所以 我要被判死刑?」那這些其實是人格面的問題,是心理學能夠提 供協助的地方,那如果判這些人死刑意義不大。就像刑罰分成處 罰與矯正教育,對殺人罪來講,其實關押受刑人,絕對是處罰大 過於矯正教育,還有另外一個就是隔離的效果。矯正教育比較強 的犯罪類型是:藥物濫用、竊盜,其實竊盜很大部分還是社會環 境的改善與感染,但是竊盜還有一個就是竊盜癖,偷一些怪東西, 這種小東西之餘,絕大多數的竊盜如果有生理層面的,其實都是 可以去經由矯正跟改善;那性侵害是最值得去注意跟去矯正的, 因為是被害者一生的痛苦,但加害者的罪又往往不重。
犯防系所 課程教學 及所面臨的困境?
我們的學生在大三下要去實習,很多人會去觀護人室,我們 不能讓他們去的時候是空的,所以會在先教學。但是有一個問題, 觀護人出身也分兩種:一種法律系考上的、一種心理系考上的。 法律系考上的就會偏向刑事司法那塊,那這時候其實心理學家能 提供的東西,就不是他們要的;對於更生人的看法,他可能不覺 得這是個案的問題,而是制度設計的問題。那心理學家這邊比較 會覺得,我們是不是要有一些個案上面的,或者就是帶團體,但 有時候某些觀護人並不是那麼的熱情。所以那些更生人也會講, 有的比較幸運、有的比較衰,就是觀護人的特性有沒有遇到他們 自己覺得麻吉一點的。 而我們系上 ( 中正犯防 ) 目前遇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國 考化。就研究而言,只要那門學科沒有什麼多好前景、對應相關 國考科目,大概那邊的老師也別想收研究生了,科技部計畫僅能 自己做開心。另一方面實務上,考觀護人的學生比監獄官多,因 為後者的生活品質不高,而且監獄官的體系是走純警,所以如果 中正犯防考上監獄官,人生大概到科長左右就差不多卡住了。 台灣地區的觀護人,早期身兼太多職務而不專業,其實有點 變成辦公的社工員,因為早期社工師還沒出來的時候,他變成是 必須大腦去規劃與策劃,雙腳去執行,累得要死。現在有觀護佐 理員協助觀護人,然後再有社工師,讓觀護人可以更不用一定要 往外去;去做這些執行面的事,我覺得這些是好現象,但是些人 是屬於所謂的約聘人員,工作並不穩定。而觀護人最大宗大概是 對於更生人的監督、管理跟服務的部分,也包含行政業務及比較 專業的個案評估或假釋的成效;觀護人的 loading 很重,一個 人手上大概都一兩百個人在那邊轉,所以像台灣現狀做少年觀護 人,大多是叫那些少年去寫寫作業就走了,但我知道他們很想多 做點什麼,但是能投入很少。且就國考的角度來講,觀護人缺額 不太多,因為本身受限於公務員中比較封閉的一個體系,所以變 成人力上本來就不足,分配資源也偏少。
司法上 是否會使用 很專業的心理學, 譬如說疾病的名詞 或者是刻板印象?
判斷個案有無心理疾病通常是送精神鑑定。早期通常不太理 精神鑑定的結果是什麼,但近期來已經愈來愈多人覺得精神鑑定 有存在的價值。我覺得從我大學以來,心理學在台灣的流行,跟 所謂大家的認同度上,其實愈來愈好、愈來愈高,然後招到的學 生的素質也愈來愈好。 而法官審判學在美國愈來愈被廣泛研究與探討,尤其法官的 心理狀態是個重要的議題;因為在刑事司法這個角度,過去台灣 法系及大陸法系賦予法官絕對的權力,那現在台灣試圖用「觀審 制」來分權,但現行觀審制只是建議參考並非參與。比方說這次 美國那個法官判白人警察無罪這件事情,當然我們資料也不足, 但是文崧直接讀美國的訊息:輿論在批評司法的準確性上近乎於 零 ( 司法體系的專業性是由社會監督所塑造出來 ),他們當然批評 的是種族處理不當,或者警察執法不當,或是黑人挑釁,類似這 些都有在探討,但是今天對於法官做出了這個不符合一般社會期 許的判決,他們不會認為要去推翻法官判決,而是覺得這背後一 定還有什麼更深的東西。
FBI 真的有一些 嚴謹的結論 來從一個人 做案的方式 去了解其動機嗎?
沒錯。以鄭捷這個案子為例,就刑法上應該是死刑,但是在 這麼一個空前的案件裡面,其實他現在一直在塑造「我現在就是 殺人殺得很快樂,我還想繼續殺。」但本身的動機跟入刀的方法, 促使我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另外一個動機趨使他這 麼做,比方說也可能他的確真的想被判死刑,但他不敢自殺,而 用這種激怒法律程序的手段,來達到這個目的。
心理系學生 在犯罪領域上 的優勢為何 ?
其實每個科系 ---- 尤其人文學科的科系 ---- 心理系的學生 都進得去!大家免不了因為害怕而往就業或國考;但我也給大家 一個想法,當心理系念完進研究所,你會對心理系的訓練感動到 快掉眼淚!因為心理系真的夠嚴格,把學生訓練到出去不管上哪 個研究所,即使到非心理所去念,你永遠是獨步那個所的,例如 若不小心跳到中正犯防或到其他的社會系所,保證你比他們好! 國內目前因為相關犯罪學課真的太少了,所以需要心理學界 來協助我們,尤其是心理學的年輕朋友們。以我在日本讀書的經 驗來講,犯罪這個議題念到後來,老師給我的回應是:我的論文 寫得很學理,但是沒有「味道和深度」。什麼意思呢?所有的犯 罪都有社會,也就是人的因素存在,他很難像真正的極端科學化 的心理學那麼科學化,你在解釋人的時候筆下一定要帶有一些人 文素養。比方說日本今天會發生一起把一個女生監禁在家裡,連 續性侵 42 天最後水泥封屍這種事情,其背後一定有發生的一些 文化基礎。所以日本老師的看法給了我一個很不一樣的想法:犯 罪心理學、犯罪學或犯罪現象,研究者除了必須要有科學的腦袋 之外,溫暖的筆觸是很重要的,否則就會比較傾向刑事司法那塊, 但也不是它不對或不好,因為這個領域有自己的走向,與其說它 客觀,不如說它有主觀的法學觀。 所以就是說,當心理系的學生還把眼光放在比較紅海的競爭 時候,其實下面有很多嗷嗷待哺的人文學科,非常需要專業的心 理學科來幫忙,那如果你覺得有興趣,也歡迎投入這領域,我覺 得有興趣能與工作相結合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心夜
瞬間
張 程 散步的大象
徵 文 徵 兩個 有熱血有酒量的總編
17
光
春
現
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