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刊十二

Page 1

逆 光 刊 ・ 十 二


總編的話

升上大四後慶幸自己依舊有許多 熱血去抓住那些在眼前浮現的許多獨特 的機會。其實到現在一直很訝異著自己 居然當上了一本刊物的總編輯,這是一 件完完全全從未想過的事情啊!或許這 次的經歷會從此影響往後的我,開拓了 我從未見識過的新視野;又或許一年總 編過後除了數本精美刊物外什麼也沒留 下,一切如同此刻的我絲毫沒有改變。 然而,擔任總編輯這個全新的領域這件 事本身比起它將帶給我什麼更佳的令我 期待與興奮。我想我永遠不會後悔大學 這幾年所做過的探索與嘗試,也期許自 己永遠能保持這樣的態度面對這個世 界。在這一年裡希望我們能透過一刊一 刊逆光內容讓系上同學們能夠得到許多 不同知識性的、生活的、情感交流性質 的許多收穫。最後感謝 JS 與威誌去年 拉我進入逆光讓我有這個機會,感謝系 學會與系上同學對逆光的支持,還有所 有正在看逆光的你。

吳信疆

其實當初根本沒有規劃也沒 有想像過自己有一天會變成逆光的 總編輯 XD。覺得大學真的是一頓 很神奇的旅程,可以碰到各種不同 的事和不同的人,然後做出許多跟 原本規劃完全不同的事。很多事情 並不能立刻很明確的說出它帶給生 命的意義在哪,但總是能在自己的 生活中畫下很精彩的一筆,然後哪 天回過頭來可以很開心的很驕傲的 說,自己曾經體會過這些事。 希望在這年的逆光中,可以讓大家 感受到跟自己生活中許多議題和生 活事件的深刻連結。謝謝拉我進來 的疆大哥和各個很辛苦的部長,還 有正在看我廢話的大家 ~

黃 蓉

編輯群 總 編 吳信疆 黃 蓉 議題部 藍姿淑 活動部 王致政 陳宜欣 曹子謙 蘇瑀 採訪部 張畫逸 汪子翔 劉雨函 謝承佑 莊政一 毛思宣 林幸儀 黃德齊 美編部 徐菀庭 張珮慈 曾子恩 朱芳妤


目 錄

3

you see L.A.

——美國 UCLA 交換學生心得分享

contents

14

序——大學必修學分 Our College Life

15

心理學並不難,只是有很多層次

17

當愛情來臨

19

社團你現在……到底在忙什麼?

21

談學生自治

23

大學那些小事

27

正念——鄧鄯娟學姊專訪

2


You See L.A.

美國UCLA交換學生心得分享 蔡佳曄

初會選擇申請交換學生,有一部份是因為 我想過未來要在美國讀心理研究所,當 時我心中想著,交換學生的經歷可以讓我提早 適應美國的語言文化和學習環境等,並且讓我 在申請美國研究所時更有競爭力,我在修課、 研究、實習上的確都付出相當的心力,但我發 現,真正使這段交換生涯完整的,對我而言, 並不單是學術成就上的追求,而是在當地與人 們產生連結、了解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聆 聽他們的故事,並且在當地的社區進行探索, 因為這些,我的交換生活有許多意料之外的驚 喜,當然也體會到很多前所未有的衝擊與低 潮,在起起伏伏之間,心中產生很多深層的內 在對話,也對於生命的可能性有更多想像,包 括對於多元文化價值的尊重、未來讓社會變得 更好的方式、以及更願意敞開心胸理解他人的 生命經驗等等。

3


UCLA 校園生活: 豐富而忙碌的學習環境

U

CLA 相當吸引我的是活潑的校園氣氛, 許多學生不僅在課程與研究上相當認 真,也很積極去找實習、銜接未來職場,校 園的社團活動、運動校隊都相當蓬勃發展, 校內也經常有音樂會、展覽、電影放映、 演講等大大小小的活動,是一個相當 work hard & play hard 的地方!

我在UCLA心理系選修的課程有個特色 是,他們會結合相關領域(例如社工、醫 學、公衛、法律)的知識,在課堂上常會 提到在地的社會文化脈絡,並將心理學應用 在實際生活中,而不只是純粹的理論導向, 例如我修過一門 Global Mental Health , 是由一位精神科醫師授課,她本身在印尼參 與過南亞大海嘯後的心理支持計畫,這門課 探討許多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的心理健康政 策與實務,以及外界人士如何與當地人士合 作、運用當地資源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還 有像是另一門課Psychology and Law ,將 心理學運用在司法系統中,例如神經功能異 常、家庭破碎、經濟衰退等因素如何導致犯 罪;怎麼樣的詢問方式才不會扭曲當事人的 記憶;美國社會如何處理犯罪問題等等,透 過在實務界工作的警察、法官、心理師、偵 探的分享,這門課也使我更了解洛杉磯當地 的犯罪議題。

這裡也提供相當豐富的研究和實習機會,我這 一學年在心理系的 Culture and Anxiety Lab 擔任 研究助理,老師的研究主要關心兒童焦慮,以及了 解少數族裔和偏鄉族群的心理健康需求,並改善他 們的心理健康。這一年我們進行的研究計畫,是關 於學校、家庭和社區環境如何影響偏鄉地區拉丁裔 青少年壓力、憂鬱與焦慮,經過這年在實驗室的學 習,我覺得自己對於改善青少年的情緒困擾感到更 有興趣,也對於美國多樣的族裔文化有更多認識, 甚至挑戰了在電話中對美國青少年做臨床訪談的重 責大任,雖然相當一開始相當緊張,但最後卻成為 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

▲Active Mind mental health fair 4


UCLA 是一間校風自由開放、鼓勵學生接觸 多元社會議題的學校,校園裡經常會有各式的演 講、討論會、電影放映、戲劇表演,每次參與之 後總是感到視野變得更寬廣了,例如之前曾經看 過一齣叫做 Vagina Monologue 的舞台表演, 劇本是在劇作家訪談 100 位女性「請談談你對你 的陰道的看法」後創作出來,繞過社會的壓抑與 敵視,展現出以女性角度敘說的身體經驗與生命 經驗,看完這齣劇以後我才了解美國的性別平權 運動其實仍然在進行中。另外一次印象深刻的經 驗是與在 non-violent social movement 這門課 的同學參與五月一日勞動節在 Downtown LA 的 遊行,相當多的勞工與移民者聚集在街上,表達 他們對於低薪資、歧視、人權剝奪的不滿,人們 呼喊著 “No justice, no peace” ,在美國繁榮 富庶的表象背後,其實有相當多人仍然生活在經 濟壓力與恐懼當中。不過,在社會上瀰漫著一股 無力感的同時,也有相當多的組織致力於為人們

▲May Day March

L.A.: 一座充滿活力與刺激的城市

U

CLA的所在城市是南加州的洛杉磯,這裡是 全美第二大的城市,以電影、時尚、音樂 產業而聞名,從校園出發,沿著 Sunset Blvd. 往東前進,很快便可以抵達知名的 Beverly Hills、Hollywood 等區域,沿途上可以看見許 多唱片公司、高級飯店、購物中心、live music bar 等等,而由學校向西搭乘Big Blue Bus 的公 車路線,大約40分鐘就可以到達 Santa Monica、Venice等濱海城鎮,在那裏享受海風吹拂、 欣賞美麗的日落與絢爛的天空顏色,令人感到 心曠神怡。同時,這座城市也林立著800座大大 小小的博物館、美術館與藝廊,UCLA本身就有 Fowler 與 Hammer 兩座美術館,而喜愛藝術與 文化刺激的人更不能錯過 Getty Center、LACMA、Natural History Museum。這裡也充滿各 種規模的音樂會、演唱會,Walt Disney Concert Hall、Hollywood Ball、Sunset Blvd. 的 live house,都是相當適合音樂愛好者的地方。

洛杉磯的另一項特色就是多元的族裔組 成,許多移民前來這座城市尋求機會、為更 好的生活奮鬥,這裡有很多的移民社區像是 Koreatown、Little Tokyo、Thai town、Little Armenia、Chinatown、Olvera Street、Little Ethiopia 等,我在學校認識的美國同學,有一 半以上是來自拉丁裔、非裔、亞裔或是中東的 移民家庭,他們的父母在其他國家出生,而他 們自己則是家族中第一代在美國出生的。能夠 和背景如此多樣的人們互動、了解不同的國家 文化,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而這裡的人已 經相當習慣各種面孔及文化,因此我的「外國 身分」便不會相當凸顯。

5


▲洛杉磯多元的族裔組成

文化衝擊的經驗

到美國展開新的生活以前,我一直都有一 些期待,比方跟美國人當朋友,一起閒 聊、閒逛、讀書,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或爭取 在學術上的機會(像是實習和實驗室),或是自 由自在的探索新的城市,以前我不太能理解有些 人曾跟我說過的「跟美國人當朋友不是很容易的 事情,會有很大的文化隔閡要克服」或是「洛杉 磯不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我總是很樂觀的相 信正面的事情會發生,直到剛到那裏,遇到一些 期望和事實的落差,

沮喪 覺

困惑

焦慮

生氣

開始變成經常陪伴我的

孤獨的感 朋友

剛去的時候,還很不習慣全英文的環境,跟 美國人吃飯的時候,有時我不能了解對話內容, 大家講話都很快,而且,大家花比較多時間在談 論自己、總是會用很大的音量和表情肢體吸引他 人注意,而很少主動談論自己的我,有時就變得 很沒有存在感。

學期初時,的確認識了一些很酷的朋友, 他們人很親切友善,我跟他們也很聊得來,甚 至我們也會聊到以後可以一起出去玩之類的計 劃,我當時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一個自己所屬於 的團體了,但我後來發現,到了學期中大家越 來越忙,邀約朋友一起吃飯逛街也不再那麼順 利,感覺每個人都好忙碌、好像沒有人想為我 停留,之前提到的出去玩的計畫,好像也只是 說說而已。美國的人際關係,好像沒有在台灣 那麼緊密,以前以為自己很獨立,但我的獨立 對於美國的校園來講,好像還不夠。 有時候,感覺在跟美國人相處時,「自我 中心」的人比例好像比較高一點。比方說,做 分組報告的時候,我跟兩個美國白人女生同 組,我們各自需要訪問自己的家族成員,我在 約定的時間前拚死拚活用skype訪問完我的四 位家人,結果到了約定要討論的時間,他們兩 個只跟我說「我們決定把討論時間移到下禮拜 三,因為我們還沒有訪問完」然後就大喇喇的 走了,我覺得移時間不是不行,但是他們講的 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一點歉意也沒有,做這 個決定的時候也沒有問過我的想法,感覺不是 很被尊重。 6


努力適應的過程

UCLA的校園就跟美國的社會一樣,是高度 競爭的,而對於具有語言和文化隔閡的我,又是 更大的挑戰。從暑假到剛開學的三個月以來,我 經過四五次的冷處理或拒絕以後才得到加入實驗 室的機會,有時已經盡了全力,也經歷兩個禮拜 等待的焦慮,但得到的結果卻是沒有錄取,當下 的心情真的很失落。後來終於好不容易加入實驗 室,但剛開始的時候,感覺自己並沒有貢獻很 多,美國學生很會積極接下事情、提出意見,但 我在接事情前總是戒慎恐懼,或是在臨時討論事 情時不知道該提出什麼意見。 除了人際關係和學術以外,以前會想像我可 以自由自在地在這個城市探索,隨意的跳上公車 與地鐵,一個人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或是和當地 人士開啟對話,彼此分享不同背景的生活經驗。 但後來發現洛杉磯表面光鮮亮麗,實際上卻是藏 汙納垢。我去的前兩個月就有一些不好的經歷, 比方說在公車上被坐在旁邊的陌生中年男子騷 擾;在冷清陰暗的地鐵站內,一個精神異常、衣 衫不整的人在我旁邊咆哮;進到某些社區的時 候,看到整個區域的街道與建築物破爛不堪,路 上充斥著垃圾與腐臭味,路邊有相當多的遊民, 有的看起來愁容滿面,有的則看起來有精神上的 問題。經歷這些以後,我沒有辦法再很信任周遭 的環境,對陌生人也產生更多懷疑的態度。

努力適應的過程

些文化衝擊的經驗,使我開始調整自己的 期望,學習掌握美國生活的節奏,講話跟 待人處事的方式也變得比較「美國化」一點。為 了克服語言的困難,我遇到不懂的字就會問美國 朋友或查字典(如果你去美國,urban dictionary 會變成你的好朋友),然後會把新學到的字 記在電腦檔案或筆記本裡,有些字在美國很常接 觸到,久而久之就變成自己很自然可以運用的語 彙了。

在跟人談話的時候,我開始也去學習吸引 別人的注意,會多主動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事 情,原本平板的語氣也多了很多的音調起伏變 化,加上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另外我也開 始仿效美國人常「表現正向」的習慣,比方在 跟人互相問候的時候,一定都會很有精神的用 I am good回答對方、跟人道別的時候常講It was nice meeting you! 或Have a good one! 、Have fun! 等等用語。而知道美國人比較需 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會把「任務」排在比「 關係」還前面的順序時,我主動邀約他們的頻 率就變得比較低,也變得比較能接受一個人吃 飯、一個人做事。 對於高度競爭的學習環境,我相信「勤能 補拙」。所以我花更多的時間在實驗室裡做 事,把電話聯絡研究參與者的講稿一次又一次 的拿出來練習、苦讀DSM和變態心理學課本以 準備臨床訪談。寒假前找實習機會時,我也在 履歷跟求職信下了一番功夫,求職信裡面的語 氣變得比較有自信、強調自己的能力跟經驗, 而不是只有表現願意虛心學習。 我的努力,好像真的有得到一些成果。到 了美國的第三個月,有一段兩個星期的寒假, 獨自在其他陌生的城市旅行時,我能跟在各地 遇到的陌生人侃侃而談,發現英語對我來說已 經漸漸從危機變成契機。加入實驗室的第二個 學期,我感覺自己的努力有被大家認可,也更 勇於接下任務、對實驗室做出更多的貢獻。

7


只是,適應的過程並不是直線式的漸入佳 境,而是一個起起伏伏的過程,有段時間,表面 上好像更融入了美國的環境,但後來卻發現自己 外在的樣子,跟內心真實的價值觀是不一致的, 會有一些衝突感出現。比方說對於「談論自己、 吸引別人注意」這件事情,我並不是感到很自 在;明明心情不怎麼好,卻還是會在別人問候時 說I am good,就會覺得好像在這個非常強調正 向的社會中,不能坦誠的展現自己的脆弱;還 有,雖然生活方式變得更獨立了,但還是很希望 身邊能有可以信任、可以聊心事、可以依賴的朋 友,有一個自己所「屬於」的地方。 在美國生活的這段期間,英文聽力和口說是 進步滿多的,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可能跟母語 人士一樣好,有時講話還是會卡、文法弄錯、或 是找不到適切的詞來表達想法,用英文的思考速 度也沒有美國人快,或是別人咬字稍有含糊不 清,我就會很難理解他們的意思。20年的語言文 化的鴻溝,並不是幾個月的努力就可以跨越的。

原來我並不孤單—— 「少數族裔」在「主流社 會」求生存的故事

過,漸漸的,我發現這些文化衝擊的經 驗、無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經驗,在很 多少數族裔社群或是移民者當中,是相當正常而 且普遍的。透過接觸關於文化心理學的課程、了 解實驗室中有關少數族裔心理健康的研究、與來 自移民背景的人談話、以及探索各個移民社區,

我在他們的故事當中很深切的找到共鳴, 這群人們翻山越嶺、飄洋過海來到美國-一個 全新的國度,也許是因為祖國環境的苛刻,他 們來這裡尋找更好的生活與更多的機會,卻發 現一切並沒有那麼容易,不熟悉的語言和文 化、完全陌生的環境,才是一連串艱辛挑戰的 開始。

之前在洛杉磯的Japanese American National Museum裡面,認識到美國當中的日 本移民歷史,從19世紀中期開始,有不少日本 人懷著追尋富庶生活的夢想,離開生活困頓的 家鄉,橫越太平洋,來到夏威夷或美國西岸尋 找機會,他們多半是從事甘蔗種植、建築工、 開採金礦等等的工作,來到美國才發現一切並 不如當初想像的美好,他們受到上層白人的剝 削,付出相當多的勞力和時間,卻只能領取微 薄的薪水,語言隔閡以及種族歧視也使他們的 生活備受壓力,甚至到了二戰期間,美國社會 對日本人是很有敵意的,當時在美國的日本人 被強迫送往集中營,許多日本家庭與日本社區 被硬生生的拆散並遷移,使這些人失去與自身 文化與語言的連結,也造成很多日裔美國人在 二戰期間的創傷記憶。

我好像能更理解為什麼我會有這些不自 在感

也更能接納自己的不適應

8


我在實驗室認識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同學,他 一個人來到美國求學,在美國也不過五年的時 間。他說墨西哥並不是一個能讓人們安居樂業的 地方,政府貪汙腐敗、人們賺錢不容易,而且很 多地方的犯罪活動很猖狂,環境中充滿危險。他 希望能夠在比較穩定的美國找到工作,但他來美 國的這幾年,生活也是過得相當辛苦,他家幾乎 沒有給他任何經濟上的支持,除了負擔一般學生 都會有的繁重課業壓力,他所有的生活開銷都要 靠自己打工賺得,有時候會有一餐沒一餐,生活 中的一些意外(例如東西被偷走)也會帶給他很 大的經濟壓力,在甚至他之前明明已經申請到很 好的研究所,卻因為經濟困難而暫時放棄就讀。 後來我也多去了解拉丁裔美國人的生活情形,發 現不少的拉丁裔人口活在貧困當中,語言的隔閡 (他們母語多半是西班牙語)也對他們的工作機 會和醫療資源有很多限制,文化背景強調家庭和 群體性的他們,要融入強調競爭與個人主義的美 國社會,也會感受不少壓力。 ▲US-Mexico border 這些與主流文化的衝突其實不只存在來自移 民背景的拉丁裔和亞裔族群中,也存在於擁有很 多歷史傷痕的印地安人與黑人族群裡。在某一門 課的reading,我讀到一位美國印地安人寫的童 年回憶,他提到在去小學以前,受到祖母很多照 顧,部落裡面的人們有很緊密的連結,並且很強 調人跟自然和諧共存,泥土砌成的房子、溫暖的 火光與太陽、祭神儀式中的歌舞,都讓他感到快 樂與平靜,但當他開始上了小學,進入一個白人 主導的環境以後,他不能用族語跟學校的老師和 小孩交談,而因為英語講的不順的關係,老師便 認為他不是很聰明,他也覺得學校裡面人造的光 線與直角的牆壁,使他感到相當冰冷疏離,因為 親近自然而沾染的泥土,被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視 為是骯髒的,「為了融入白人的世界,我只好放 棄一部份的自己」看到這裡時我不禁覺得心有戚 戚焉。 美國白人對於黑人的種族歧視已經沒有以往 那麼明顯,但是不平等的情況仍然是很嚴重的。 種族隔離在現在的美國依然很普遍,在以黑人為 主的社區中,人們生病時並沒有好的醫院可以就 診,學校不是招不到好老師就是倒閉,很多青少 年放棄自己的學習而加入幫派或犯罪活動,工作 機會也相當有限,犯罪率、失業跟貧窮人口的比 例都比白人社區還要高,在美國,也常常有白人 警察誤殺黑人的事件發生,黑人文化和用語也被 主流社會視為是不入流的、粗鄙的,他們仍然是 被「主流」所排擠的一群。 95


不同膚色與面孔的人,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 來到這片土地,但在美國,少數族裔或是移民會 面對相當多困難的議題,融入主流文化的壓力、 感到孤立、缺乏資源、種族歧視、社會在經濟、 教育和醫療的不平等現象…,來到美國,真的不 是只有追求夢想、追求機會那麼簡單。

對於文化差異的深刻體驗, 使我更願意理解「人類經驗 的多樣性」。

U

CLA位在種族文化多元的LA,學校當中有相 當多的老師的研究方向,是關於跟多元族群 有關的社會正義、文化心理學議題,透過一些在 這裡的心理學課程,我更有機會了解美國與亞洲 文化的差異,或是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文化的差 異,也更能理解並接納「與美國主流價值不合的 自己」,同時接納跟我擁有不同成長經驗的人的 想法。在一些課程如「亞裔美國人性格與心理健 康」、「文化與人類發展」,以及我加入的「文 化與焦慮實驗室」老師指定我們看的論文當中, 我得以更深入的知道人們的文化價值和習慣從哪 裡來,又怎麼變成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份。

從一個人還是小孩的時候,不同文化背景 的大人就已經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塑造小孩的發 展。在強調獨立、自主等個人主義價值的美 國,嬰兒從小跟照顧者的距離就會比較「遠」 ,他們把嬰兒放在嬰兒推車、嬰兒床裡,而非 把嬰兒放在母親的襁褓中、也不跟母親睡在同 一張床上,因為嬰兒要有自己的空間,有些人 會運用監視器、監聽器讓照顧者監測嬰兒的狀 況,這樣照顧者就不用隨時待在嬰兒的身邊, 而至少可以去樓下煮個菜、在別的房間打掃看 書等等,從嬰兒一歲左右開始,嬰兒就會跟父 母分房睡,有時甚至嬰兒哭了也不一定要去抱 他、安慰他,因為要讓他學會自己安撫自己的 情緒。他們會幫嬰兒買一些嬰兒躺著就可以玩 的玩具並懸吊在嬰兒床上方,這樣大人就不用 花那麼多時間陪嬰兒玩,因為嬰兒被訓練成可 以自己玩。

10


到了小孩大概兩歲左右,父母會讓他們 自己拿餐具餵食自己、小孩想吃什麼餐桌上 的什麼食物就讓他自己拿,玩玩具的時候, 大部分是依照小孩的意志,決定他自己現在 想拿面前哪一個玩具,而不是由父母挑選玩 具送到小孩面前,在戶外,我常常看到很多 美國父母給兒童自由探索的機會,他們可能 會讓四五歲的小孩自由自在地爬上爬下,而 非一直採取保護、警告危險的方式對待他 們,他們也覺得讓小孩偶爾受一點小傷不是 壞事,因為小孩能學會自己爬起來、會從錯 誤中學習。

身邊充滿來來去去的陌生人,社會又如此強調 競爭和成就,如果要得到機會,就必須很快速的讓 別人注意到自己、並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因為 周遭的人跟你沒有很深的關係、不了解你,所以 你若有什麼需求和想法,就要自己說出來。美國 人對表達和自信的重視可以從很多地方看出來,他 們從小就常被鼓勵表達自己的想法、平常也看著身 邊的成人做出豐富的口語和肢體表達,一群人聚在 一起的時候,你會看到大家搶著在講自己的經驗、 試圖當大家目光的焦點,美國學生在課堂上表達的 時候,你是不會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到恐懼的,他們 在語氣、在舉手投足間洋溢著自信,而且他們會盡 可能的解釋他們的觀點中的細節,因為他們傳遞訊 很多人可能從小時候就有搬家到不同地 息時仰賴的並不是「默契」,而是「清楚明顯的表 達」。 方的經驗,有些人習慣隔沒幾年就搬一次 家,親戚不住在附近,周圍也常常是不認識 的鄰居,相較於有親族觀念、強調地緣關係 另外,美國社會並沒有像亞洲社會有那麼強烈 的框架和規範,他們基本上相信一個人的人生是他 的傳統亞洲文化,美國社會流動性是很高 的,尤其在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更是如此。 自己掌握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對於選擇什麼科 學校的體制也使他們很習慣高度流動的人際 系、做什麼工作、想在哪裡生活、人生時程如何 關係,美國人從國中開始就是跑班制,不會 安排、談感情的方式、要不要有婚姻和小孩、想 像台灣跟同一群人一起整天待在固定的教室 承擔多少照顧年邁父母的責任等,是有較多選擇的 裡面,而在大學裏面,他們也沒有同一個系 自由的,文化氛圍中也充滿「做你自己」、「你很 的人是一個群體的概念,每個人都各自修自 特別,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模一樣」、「追求你的理 己的課,也不會像台灣有迎新或宿營、系學 想,找到你的興趣和熱情」、「要有自己的想法, 會的活動、或是直屬家聚等等。不僅是學校 不要只是一味地對別人的看法照單全收」等觀念。 的課堂,美國常見的party或是商業社交場 合,也都充斥著快速流動的關係,遇到一個 人,可能多半不會再有第二次碰面的機會。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人們對於彼此並不會 產生很強烈的依附,即使是在愛情關係中的 兩人,也都不會在情感上太依賴對方,因為 人們多少相信他們終究是會離開對方的。

11


很有趣的是,在美國洛杉磯如此高度個人主 義的地方生活的這一年,因為一門課的口頭報 告,我剛好有訪談自己的阿公阿嬤的機會,兒時 生活在農家裡、經歷過戰亂與貧窮的阿公阿嬤, 並沒有像現在的年輕世代總是談論著夢想、自由 探索、享受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聽著阿公說 到以前家裡經濟貧苦,爸媽一生打拼、為家庭犧 牲奉獻,沒有機會享受,而身為子女最重要的事 情就是努力找到好工作、幫助家裡的經濟,阿公 小時候家裡很窮,阿祖甚至要跟鄰居借錢借米, 才能讓阿公念到高中畢業,阿祖以前對阿公很嚴 格,「以前我只是放學跟朋友去玩躲迷藏,就會 被爸爸罵『勤有功,戲無益』,然後就要在神明 廳裡罰跪。小時候我很討厭爸爸,直到自己為人 父母、挑起責任以後,才知道爸爸那樣嚴格是對 的」。 阿嬤提到自己以前小學只念了一年,成長過 程中都是在幫忙家裡,雖然阿嬤不識字,也從來 沒有想過要去很遠的地方,但阿嬤十歲以前就會 煮飯、煮番薯、挑水、照顧年幼的妹妹,阿嬤知 道山頂哪裡可以採野菜餵兔子,也知道哪裡可以 割番薯葉餵豬,還有以前的小河很清澈,可以抓 魚和摸蛤仔,她也很清楚一年的二十四節氣、祭 拜神明的日子,阿嬤展現的,是適應台灣傳統農 業社會的高度智慧。感覺以前的社會,強調親族 的緊密連結、人跟土地的親近,天地供給人們生 活所需,人就是認份努力,沒有什麼好爭的,人 要謙卑的面對自然萬物,與面對前人流傳下來的 智慧。

12 18


美國現在越來越注重發展具有「文化敏感 度」的心理治療,許多人提出,少數族裔的 人,較少運用主流的心理治療,其實是因為目 前主流的心理治療對文化敏感度的缺乏,心 理師的臨床判斷可能會受到心理師本身文化偏 見的影響,並導致治療的方向不符合案主的需 求、或不適合案主的文化背景。而具有文化敏 感度的心理治療,對於跟案主建立關係、治療 的結果都會有正面的影響。我想,這對於在台 灣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人也是很重要的啟發, 文化差異不只是存在東方和西方之間,也存在 於台灣內部的城市與鄉村之間、存在於不同世 代之間和不同移民文化之間。 從台灣彰化到台北到美國洛杉磯,到遇見 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我更意識到「人類經驗 的多樣性」是怎麼一回事,並一直在學習不從 單面向的標準評價一個人。面對跟我擁有不 同信念的人時,有時難免還是會感到困惑或 憤怒,但當我試圖去理解他們的文化脈絡和成 長背景時,感覺更能去貼近他們的心情,並拉 近彼此的距離。我想,這些內在體驗、成長歷 程,以及人與人的互動間激盪出的火花,是我 在這一年內最難忘的回憶,也是最珍貴的寶 藏。 將親身和不同文化相處的人的經驗,以及課 堂理論整合在一起後,我可以明白,每一個文化 背景的人,從小到大會有各自的生活經歷,這些 不同的生活經歷,會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社會 化、塑造我們的價值信念,也讓我們擁有去適應 各自成長環境的智慧。

13


大學必修學分 Our college life

當初那些對於大學的期待 大人們說著的那些大學必修 的學分 此時此刻的我 擁有多少

課業—每分每秒 趕著報 告 讀著課本講義 試著將 理論應用 愛情—一瞬間 在怦然心動

當初那些對於大學的期待, 大人們說著的那些大學必修的學分, 此時此刻的我, 擁有多少。 課業—每分每秒,趕著報告、讀著課本講義、試著將理論應用 愛情—一瞬間,在怦然心動的那一刻我就明白的 社團—在課本以外,遇見了更多美好的事物 除此之外...

14


學業 學 理 心

多 有

。鄭澈

剛開始學習心理學的人,看見心理學繽紛多彩的理論總是不免會懷疑心理學 並沒有中心思想,而是龐雜的一個個理論,很多看起來毫無關係,甚至在心理系 畢業之後還會覺得自己在這四年當中學到的只是雜亂無章的冷知識。 然而,心理學並不雜,而是有很多層次,那些看起來毫無關聯的理論其實是在描 述人的不同面向,就像蘇軾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 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生而為人,人的內心是複雜的,因此有著複雜的 心理學。 心理學有幾個主要的層次呢?主要有生理(physiological)、心智(mind)、個 體(individual)、人群(people)這四個層次: 1. 生理指的是人的生物部分,包含腦(brain)與神經(neuron):不同的腦區或神經 傳導素與不同的心理狀態有關。 2.如果把人比喻為一台機器,那麼心智(mind)就是這部機器的功能,涉及我們如 何知覺(perception)世界、我們如何認知(cognition)世界。 3. 人作為主觀的「我(I)」,有一些部分無法化約為機器;或者是作為客觀存在的 「我(me)」,某些性格(personality)與他人不同,甚至有些變態(abnormal),這 些探討「我」身為一個完整的人(human)的層次被稱作個體(individual)。 4. 當很多個體一起存在,就構成了社會(social)與文化(culture),這是屬於人群 (people)的層次。 15


這四個層次的關係互動密切:生理與心智構成個體,很多個體組成人群。這四 個層次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change)、成長(growth)與發展(development),構築 了我們的一生(lifespan)。心理學是豐富的,每一個所學的理論與知識都是完整心理 學的一片拼圖,當我們蒐集了越多,我們就越能夠看見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存在。

社會

異常 知 覺

刺激

身 體

心 智

生 理

認 知

動 機

行為

發展

16


當愛情來臨

。秀秀

在高中以前總是會幻想談一場純純的戀愛, 在校園裡青春的牽牽小手、一起看書。 雖然自己那時沒有談過戀愛, 但多多少少還是會聽到一些情侶之間相處的事情。 那時候只會想說, 如果情侶之間吵架、或是有其中一方覺得不開心, 就應該要溝通,找到一個兩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卻沒有辦法理解他們當下的處境, 沒有想到「開口」跟「良好的溝通」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17


在大學開始戀愛前,上課或是 在逛網站的時候,就會看到一些跟 愛情有關的資訊,說相似比互補感 情更來的長久、Sternberg提出的 愛情三角論、小時候的依戀性質 影響與伴侶相處的方式等,對我來 說,這些跟愛情相關的元素,會增 加我對未來愛情的想像,想自己以 後要找跟自己有很多共通點的人、 我們要花時間一起做很多事情等。 比如說:因為我和他都有各種 不同的事情要忙,忙的時間幾乎都 錯開,尤其是在期末考前崩潰的那 段時間,壓力特別大,讀書的時間 可能都不夠用了,還要花時間等待 彼此,情緒當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那時他就會覺得我都把他放到很後 面的順位,我不願意花時間在相處 上,但後來事情一件一件的結束, 經過討論後,我們都互相做了些微 的調整。現在,我們都會告知彼此 隔天的行程,就算只有短短的吃飯 時間可以相遇,我們都很珍惜。

大學的這一場戀愛來的很快, 但在相處的這一年半下來,我覺得 就算認識不久就在一起並不算什 麼,最重要的是你在兩個人在一起 之後,你願意花多少時間跟努力去 認識對方、怎麼去經營這段感情。 在這些日子的體會下來,真的會覺 得有很多心理學的東西真的都是研 究,是一個量化的結果,每個人都 是獨特的,有屬於自己的相處跟溝 通方式,不能因為書上說這樣比較 好,就一定要照這樣的方式進行, 最好的方式還是要雙方不斷的嘗試 跟 磨 合 , 才 會 找 到 適 合 的 相 處 之 其實在這場戀愛前,就有朋友 道,之後再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有 跟 我 說 : 「 如 果 想 要 擁 有 一 段 關 係,就不要把自己的時間塞得這麼 比較好的方式可以解決。 滿,留一點時間在彼此相處上。」 我深深體悟到一段關係是真的需 要你花時間來經營的,尤其是當你 同時有很重的課業、社團、打工、 朋友、家人等都需要你花時間在上 面時,你更應該去想要分配你的時 間?若你選擇要忙其他的事情,彼 此應該要再怎麼調整平衡?這時候 千萬不要有種「反正他就一定會一 直等我、陪伴著我」的感覺,很多 人都是因為沒有為彼此空出時間而 分手的。

18


社團你現在... 到底在忙什麼

。同學 A

19


五顏 六色 「你到底在忙什麼,都幾個星期 了還不回家?」我媽在話筒的另一端 這樣碎念著。一時間語塞,回答她我 在玩社團呢,好像又太籠統;但要詳 細的說明我到底做了些什麼又有點長 篇大論,浪費時間。 大家都說大學必修三學分是課業、愛 情、社團。課業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專 業技能與學術能力,愛情則是嘗試著 建立一對一的親密關係,而社團呢? 在參與各式各樣社團的過程之中,到 底期待獲得什麼?我掃視著我的行事 曆,明天下午的社團常會、後天的招 生說明、大後天的要交出社團學期規 劃還有另一個活動的討論會要開,又 在參與不同社團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人,各 是一個應該沒空回家的周末。 種不一樣的人。有那種一句話就願意一起在半夜騎 腳踏車衝淡水的熱血青年;也有做起事情來精明幹 去訪問喜歡玩社團辦活動的人到 練,你會願意無條件地相信他的可靠夥伴。也經歷 底為什麼這麼沉醉在社團活動之中, 過了很多事情,活動結束後大家搭著肩喜極而泣, 會得到許多完全不一樣的答案。有些 在慶功宴時大聲吵鬧一群人差點炸翻餐廳屋頂;但 人會說在參與社團的經驗之中可以學 也有不合的吵架爭執,有人決定離開團隊的沮喪。 到如何與成為團隊的一部份,訓練自 花了大半的大學生活來參與各種社團,捨棄掉了不 己與其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而有些 少其他的東西,然而卻從來沒有為了那些捨棄的東 人則說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累積 西而後悔過。無論出發點是想要學習還是想要認識 做事情的經驗、練習規劃分配時間與 朋友尋找歸屬,在每次參與不同社團活動中認真的 培養自己對於小細節的處理能力。當 體驗社團活動中會遇到的不同的事情與際遇。這個 然也有些人不斷地參與社團,並且設 無奇不有的世界每次都能出現不同的驚喜,而在各 法站上團隊領導者的位置是想要學習 種社團活動中你什麼事情都能遇到。 如何領導、管理。除了這些之外,會 我不會說大學一定要參與社團,大學必修三學分中 有不少的人認為自己在社團之中最大 有這麼多的選擇與機會,唯一重要的不是到底修 的收穫是獲得一群很好的朋友,找到 了什麼東西,而是用了什麼樣的心態在體驗這三學 屬於自己的團體歸屬感。而這些也確 分。 實是我在這幾年的社團經驗中不斷地 「我在想辦法讓大學五顏六色。」我這樣回答 體會到的,歸屬感、團隊合作…等。 我媽。 20


談學生自治 UCCU黨代表發言人

我之所以會想踏入學生自治的領 域,一方面是受到擔任過學生會長的直 屬學長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和朋友們在 討論相關議題時,一再感受到台大學生 對學生自治的了解、參與程度偏低。因 此想藉著親身投入,讓自己與周遭的人 們更了解學生自治。 21


學生自治最主要的目的在 於爭取學生權益,台大採三權 分立,由學生會、學生代表大 會、學生法院組成,而我加入 的是屬於立法部門的學代會。 學代會的運作方式有一定 的規律,學期初先以不記名 投票選出該會期的議長、副議 長,並審議學生會各部門部 長、學生法官的任命案。在每 次常會時,除了審議學生自治 法規與各議案以外,也必須聽 取學生會的工作報告並進行質 詢。比較重要的像是學期初的 整體活動企劃案、預算案,期 中施政報告,以及學期末的決 算審議。為了增進議事效率, 學代會另設有各個委員會,在 常會之間與學生會對應部門針 對各活動企劃、預算進行事前 討論、事後檢討。

此外,學代會、學生會共同扮 演了學生與校方之間溝通橋樑的 角色。除了在校務會議有出席名 額以外,學代會的決策往往也會 對校方有其影響力。例如這幾年的 二一三一退學制度修改、期末意見 調查與選課脫勾、陳文成紀念廣場 命名案,還有目前持續努力中的人 文大樓興建案。 雖然台大常自詡學生自治發展 成熟,但大家的參與度還是很低, 現有的成果主要是依靠少數人的努 力爭取、維持而來。我希望能夠透 過這篇文章,讓學弟妹們多參與、 多關注相關的議題,並且在往後的 選舉時投下自己寶貴的一票;有興 趣加入學生自治的人,就在下次登 記參選期間踴躍報名吧!

22


大學那些小事 某天約莫凌晨午夜時,魯德齊突然用臉書密溫宜欣對話如下: 魯:再見了 溫:你要去哪? 魯:再見 溫:是要去哪啦! 某溫覺得世態不對,立馬密當時同樣住在男一的友人峻峻, 要他去阻止德齊一時的想不開。對話如下: 溫:欸欸欸!!!你在宿舍嗎? 峻:幹嘛? 溫:去看一下德齊!快!他剛跟我說再見 峻:不會吧?‧‧‧我去看一下 ‧‧‧(三分鐘後) 峻:他是跟你再見要打lol了== 溫:幹== 峻:而且他竟然把桌面換成我== 他竟然把桌面換成我== 他竟然把桌面換成我== 結論:德齊把電腦桌布設成峻峻(而且還是很嫵媚的那張)。

A同學個性懶散,做事不計較細節,每次停腳 踏車都懶得鎖,總是把鎖合起來,沒有轉亂密碼 就離開。理所當然地他的車就被偷了,但A在某個 地方意外地找回他的車。一兩個月之後,A的車又 被偷了,A還是很幸運的找回了他的車。後來若干 同學,發現A還是不好好鎖車,於是決定給他一個 懲罰:把A的車藏起來,然後告訴他他的車又被偷 了。這大概是暑假期間的事,本來想說開學的時 候,找個日子把他的車當成禮物送給A,殊不知A 竟然在開學的前一兩天買了一台新車。科科

23


某格林豆豆剛搬進去女八的時候,因為覺得自 己是個外人,做什麼事都覺得很尷尬、不好意思。 有一次,豆豆要去洗衣服,看到洗衣間的門是關 的,就想:「這個門怎麼會關起來,難道這間會鎖 起來嗎?」豆豆就稍微試推了一下,發現她推不 動,就OS:「幹,原來這裡會鎖起來嗎?是晚上的 時候不可以洗衣服嗎?」豆豆就愣在那邊,突然, 有一個女生走過來並且用疑惑的眼神看著豆豆,然 後她就默默地抓住門把,往後拉,門就開了,於是 她又再次用疑惑的眼神盯著豆豆看,結果豆豆就不 所措(因為豆豆嚇到了,覺得太丟臉)豆豆就說: 「我…我…我…對不起。」

某B48修了一堂通識課,但第一個禮拜因為某些 因素沒有去上課,所以就被退選了。但真的B48很 想上這門課,於是跑去求教授,教授答應讓他修這 門課,唯有一個條件,就是他必須每堂課都坐在第 一排。然而通識課前三排通常都不會有人坐,於是 B48一個人坐在第一排上完了一整個學期的課。B48 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其他同學都不跟他講話。時間 終於來到了期末,考完期末考的那節下課,很多同 學都靠到他身邊,問他:「助教,教授會不會當人 啊?」B48才發現原來自己被當成助教了,他就跟 那群同學說:「這次老師說大家都太混,所以可能 會當一半的人,如果覺得自己會被當,就寄信跟老 師說。」結果下次上課,也就是最後一次上課,老 師就跟大家說:「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覺得自己會被 當啊?把我的信箱都塞爆了。囧」

24


每一團體中,總會有些人的笑聲讓人想笑,大三的 陳姓女同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大四呢,我們也有 一位蘇姓女同學有同樣的天賦。這樣的人呢,對於什麼 事情都可以開懷大笑,這樣的能力總讓我們嘖嘖稱奇, 又有一點羨慕。以下就是我碰過最離奇的笑點了。 時間:大一普心課 (梁爸講了許久classical conditioning,覺得大家有點 安靜,想要講點題外話促進課堂氣氛) 梁爸:「那個......我家裡有一隻狗......」 蘇姓女同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梁爸:「.........」 又有一次學校校慶的時候,每個系大一都有一些被抽中 的人要去聽眾,心理系大概有一半要去。 那時外面紹興學程的正在抗議,於是某曹就拿了個傳 單,想說研究一下。 (某曹翻閱著傳單,蘇姓女同學坐在某曹旁邊) 蘇同學:「欸,紹興的這個是什麼啊?」 某 曹:「香腸啊」(隨口唬爛,繼續看傳單) 蘇同學:「屁啦,香腸幹嘛來台大抗議?」 (某曹放下傳單,正襟危坐) 某 曹:「因為之前台大食品所檢驗的報告說,紹興的 香腸有塑化劑,他們覺得很不公平,所以來 抗議 啊」。 蘇同學:「聽你在唬爛,我自己看」 於是蘇姓女同學就把傳單拿去看了,某曹想說唬爛失 敗,就轉頭去和其他人聊天。 卻萬萬沒有想到......過了十分鐘後...... 蘇同學:「欸,上面沒有提到香腸欸?是不是忘記寫了 啊?」 某 曹:(╯-_-)╯ ~╩╩ 擁有這樣的同學在班上,總是可以為班上帶來一些有趣 的事情,為大學回憶增添一份色彩。

25


2013年9月 b01級第一次心實課前 小曹上課很無聊,所以就和某學長在聊FB 學長:「阿你現在在上心實喔?」 小曹:「對啊,他第一章還沒講完」 學長:「等等會問你各國的心理學之父是誰,這樣可以 加分」 小曹:「喔喔剛剛問過了欸」 學長:「那等等他講到統計,你就舉手說『ANOVA』 ,這樣應該也可以」 (屯屯神接) 屯屯:「啊你們覺得統計最重要的是什麼?」 小曹:「ANOVA!」 屯屯:「很好!加一分」 2013年9月 b02級第一次心實課前 一年後,小曹覺得學長當年這樣幫助他,他應該也要傳 承。 於是他就跟了某范學妹說,等等上課回答ANOVA就對 了! 於是就發生了以下的事情...... 屯屯:「德國心理學之父是誰?」 某范:「ANOVA!」 屯屯:「這個亂回答,要扣分。」 於是某范學妹就成為了心理實驗有史以來,第一次回答 問題被扣分的人了XD

26


鄧善娟學姊專訪

受訪者介紹 善娟學姊在大一時參加領袖教育學社, 因為透過自律地練習從靜坐、禪學獲益良 多,也看到禪定的訓練對於其他人的幫助, 因此開始對禪修、正念對於人類認知研究產 生興趣。善娟學姊目前為系上連韻文老師的 博士班學生,從事關於正念及韓國古宮廷樂 壽齊天的研究。

為什麼會想做關於正念的研究? 開始接觸到禪修是大一參加的「領袖教育學社」。有別於我們一般的認知,它並非 只是教領袖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社員的內在精神力。換句話說,它有一些實務方面 的操作:像領導的技巧跟能力,也要求一個人的心智養成。 除此之外,我們也辦營隊如:給高中生的領袖培養營、或是參加和外籍生交流的國 際青年高峰會討論國際議題。另外也有跟中國的大學生交流以及出服務隊到偏鄉地區 去。但是我們不管辦甚麼樣的活動,都一定會加入這個「禪定」元素。在這個過程中我 看到很多人的改變,尤其是偏鄉的小朋友們 ---- 因為他們很多人物質生活不是那麼的好 或家庭不是那麼的幸福。但透過這樣子的練習,讓他們的內心得到一種安慰,而且可以 幫助他們更專注。 禪修了一陣子後,我發現在台灣論及禪定或靜坐,大家都還蠻能夠接受的。只是常 將它和宗教活動劃上等號。其實大家對於它實質的功效與認識並不是那麼正確。那時候 我開始想推廣,不只是因為在這過程中我收穫很多,也看到很多人獲益,更是因為我希 望讓更多的人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一個很古老的東西。所以透過深入研究,期望自己以 心理學的角度多加探索禪修的成效及機制。

27


目前為止有遇到什麼瓶頸嗎? 瓶頸當然是很多啊!因為這方面研究大 家幾乎什麼效果都測過了。而且最大的瓶 頸還是:到底正念背後運行的機制是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有立論,可是目前還未有一個 共識。另外,我們也常找不到合適的方式 來測量所觀察到的現象,像是「空」這樣 的意識狀態,對東方人來說很好理解,也 是靜坐練習者在評估自己靜坐品質的指標, 但是「空」要如何客觀的測量,在腦造影或 腦波的資料上呈現狀態代表「空」其實並不 知道。另外一方面,其實像靜坐這樣子鍛練 身心的練習,很重要的是「身」「心」之間 的互動。但我們的專業是在人的「認知」與 「心理功能」,對人身體的專業知識與技術 並不夠,所以這一方面的研究也很需要跨領 域的合作,例如:醫生、職能治療師等等。

正念帶來的感受是主觀的,但是心理學要做客觀的研究。 我們要怎麼樣用客觀的感覺去印證這些主觀的改變? 其實研究的起頭,都是從觀察、從主觀的感覺開始。比方說:靜坐完,可能有人會 發現他練了一段時間之後注意力變好、心情變好、幸福感增加……。有許多主觀的感受 可以用客觀的方式測量,像是認知功能的測驗、生理指標的測量、腦造影的測量等,例 如:在經過正念練習之後,當我們在看負向情緒的刺激圖片的時候,我們杏仁核的激發 會減少,那就以此來代表負向激發的情緒變少;也有人直接用認知的作業去測量,例如: 情緒調節是不是有變得比較好。 但確實有許多的感受很難客觀的測量,就像剛剛提到的,我們現有的工具未必可以測 量我們所想要量的東西。比如說:我感覺思緒的「空」,這個「空」要怎麼測?就定義 上來講就是:「腦袋裡面甚麼思緒都沒有,但不是發呆,也不是睡覺,而是很清楚的知 道現在沒有思緒」,等同於沒有思緒漫遊(mind wandering)。雖然對我們華人來說 「空」是個簡單的概念,但對西方人很難理解。而現存的測量方法或概念又都是從西方 科學發展來的,所以當想要測試一個像這樣的概念的時候,常會產生差距。在這種情況 下,主觀的報告就顯得相當重要。 此外,任何自評量表都是這樣。自評的可信度跟你本身對自己的覺察有關係,但是 這個覺察又有可能是在訓練的過程中提升,還有可能是你本身就是好的。這很難解離, 因此曾經有人去看主觀的測量跟客觀的評量這兩者的相關,結果發現只有專家才有顯著 的相關。所以就新手來講,自評量表其實某種程度上沒那麼的準確。因此基本上就是有 客觀指標當然就會盡量用客觀指標。那現在已經開始有人想要做以客觀的指標和主觀的 指標之間的相關程度,來看這個人因為練習而進步的覺察程度,這就是另一個新的方式。 但是在沒有客觀的方式之前我們當然是只能依賴主觀的評量,這目前還是個難題。 28


正念在台灣跟在西方有甚麼差別? 正念的練習和正念的治療是不一樣的,若是正念練習,有許多門派本來就有其(宗 教)哲學的依據,例如:Vippassana、日本禪宗(Zen),這部分應該沒有東西方的差 異,只有派別的不同。若是談到正念治療,那麼西方的普及率是比台灣高很多的,例如: 在美國正念治療已經被很廣泛的使用在臨床領域,像是對於一些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 病患,有時候醫生不會直接開藥,反而會先讓病人參加正念減壓的課程。 此外,正念治療基本上是去宗教化的,而且大家會視它為理性科學的方式。他們的練習 也和我們一般傳統、東方的禪修靜修會不太一樣。以 MBSR(註一)為例,它有很多的 口語的溝通,並且結合了心理治療,所以過程中會很鼓勵練習者談自身的感受、想法相 關的話題,傳統的禪修練習會要求練習者藉由靜坐讓自己思緒放空,進而從自己日常的 感受、想法中跳脫出來(達到「無我」),所以不太會討論「我」。 在台灣其實信佛教的人很多,但是有在練習靜坐的人不多,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 台灣的佛教已經演變成一種講經說法、做好事的宗教。金剛經開宗明義就有講:「諸惡 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以大家就會覺得佛教徒就是要做善事。但 是人本來就該這麼做不是嗎?台灣的佛教已大多流於形式,只剩做善事、念佛經、研讀 佛經等,卻忽略了修「心」的重要性(也就是自淨其意),因此真正在練習靜坐的佛教 徒或出家眾並不多。 註 一: 由 1979 年, 正 念 減 壓 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創始人卡巴金博士在美國麻 州大學醫學中心首度帶領八週的療程/課程,對象是一批 慢性疼痛的病人。由帶有東方禪味的治療法教導病人面對 病痛,甚至向內關照身體,去覺察疼痛。後續的醫學研究 證實,正念減壓療程能有效提升病患對疼痛的適應力、減 少疼痛引發的負面情緒(如焦慮、生氣),亦能治療或減 低疼痛的程度。引用自陳德中 . (2014). 正念 , 全新的生活 態度 . 慧炬 , 20-24.

29


聽說學姊有在做「壽齊天」相關的研究, 請問甚麼是「壽齊天」?又和正念有甚麼關係呢?

「壽齊天」是一首韓國非常古 老的宮廷樂,而會有這個研究也是 滿因緣際會的。有一位音樂所的王 教授,某次他備課的時候聽到這首 歌,突然有一種閉關靜坐很久再出 來的感覺,他覺得非常神奇,覺得 這首歌能量很高,所以就開始做這 方面的研究,之後再和我們實驗室 一起合作。我們發現到:在聽完這 首音樂之後,腦造影上會產生一個 類似於靜坐狀態,行為上也可看到 靜坐的效果,也就是思緒漫遊顯著 的減少。

我覺得另一個很有趣的點是,我們從小在學夏商周這些古代文化的時候,我 們會覺得這部分非常的無趣、很形式、很繁雜,看樂記也看不太懂,但是當我 練中心軸 及禪修久了之後,我開始看得懂樂記,它講了很多樂的功能,其實跟 靜坐是一樣的,會讓你「英華發外」、「容光煥發」、「平好惡」,甚至不會 讓你有那麼多的災難,但是這部分是超自然的,無法驗證的。當我們真的從源 頭,去了解它的內涵,而不是只看它表面的時候,你真的會發現這個文化傳統 其實是很深刻的,同時也是很有用的。只是流傳到後面就演變成一種形式上的 教條,僵化的東西,比如說「愚忠」、「愚孝」、「忍耐」、「負荷」等等。 但是它在最原本的時候,其實是對貴族的訓練,以及對人民性情的陶冶,讓每 個人的內在是可以處在一個好的狀態。甚至到了孔子之後,我們不是透過巫師 天通,而是透過「雅樂舞」自己天通。其實這也算是本土心理學,是可以普及的, 而且目前還有很多部分值得被研究。

30


學姐提到禪修可以提升自己的靈性, 這在生活上帶來什麼改變? 我本身在生活上最大的改變應該是自己的個 人生活會比較自在一點。當初我接觸時,正處情 緒低潮期,後來覺得改變很多。因為它幫助我對 於很多執著的放下,像我從前很在意別人是怎麼 看我的,也很害怕別人發現我的缺點。但是在這 過程中,我學會慢慢地把這些東西放掉,讓生活 的更自在、更容易快樂,當我發現自己比較情緒 化的時候,自己又掉入過去執著當中,我是有方 法可以把自己拉出來。 逐漸地,我對於自我覺察和別人的觀察越來越敏 感,不僅比較了解別人的需求是什麼,也知道如 何跟別人相處或是給予協助;當然也會知道自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並接受它。我從小就是一 個會跟自己對話的人,會去分析自己的行為,但 往往可以發現問題但是無法解決。所以過程會越 來越痛苦,但是禪修可以讓我從這個地方離開, 並鍛鍊自己的精神力與毅力,也可以讓我更堅持 地去做很多的事情,可以敢去挑戰自己沒有做過 的東西。

初學者如何養成靜坐的習慣? 一開始的練習其實都會很需 要團體的力量,當你感受到靜坐 的美好後會更有動力,越想自主 練習。此外,固定的時間練習也 是很重要的,我進步最多的時候 就是每天規定自己要早晚各做一 次禪定,起床一次,睡前一次, 每次做滿半個小時。那時候進步 的最多最快。禪坐可以鍛鍊自己 的意志力,練習說到做到。我接 觸過許多禪修很久的人,他們身 上通常都會有種堅毅的特質,即 便再困難的事情,他們都可以去 達成。

31


若是系上沒有開這方面的課,我們要怎麼去了解? 要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學習? 書籍的部分,如果你們想要了解 MBSR 的話,可以去看卡巴金 (Jon Kabat-Zinn) 博士的 < 正念療癒力:八週找回平靜、自信與智慧的自己 >。 如果想要實際體驗的話,可以參加校內的「禪學社」,以及校外「華人正 念減壓中心」,裡頭提供了 MBSR 相關的八周課程,只是價錢的部分還要 再打聽一下。 另外,我覺得大家要用比較開放的態度去體驗。因為靜坐是幫助你更 靠近內在的自己,如果自己沒有感受,無論別人說再多都是一樣的,只有 真實體會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此外,耐心也很重要,每個人的覺受都不 一樣,因此,有感受或進步需要的時間也不同,這是一個找回真正的自己 的過程,要給自己充足的時間投入和浸泡。 我覺得其實台灣的教育沒有讓人對於宗教有正確的認識,比如像西方 他們的宗教學是必修,即使他們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天主教,還是必須去 認識各種宗教,這是很正確的態度。台灣佛教非常盛行,但其實真正了解 佛教的人並不多,而且更常是會跟道教、民間信仰混在一起,或是被認為 只是一種迷信或玄學。很可惜!因為我們其實有很好的傳統跟傳承。

32


逆光 留 言 板 還記得上學期的逆光情書大賽與 4.3 行詩徵選嗎? 心中是否有滿滿的衝動想要大聲說點什麼? 你有什麼話是想要對系上所有的同學說的? 投稿到逆光留言板吧! 以後每一期的逆光都會有 1~2 頁的逆光留言板專 欄,提供給系上所有同學一個說話、分享、真情告 白或是發廢文的空間!!

逆光留言規則: 1. 所有留言都不會記名,若有需要請自 行在留言中留下可以辨識的線索。 2. 礙於版面限制,我們不會刊登每一篇 留言,若留言過多會延後刊登。 3. 留言字數最少請在 50 字以上,最多 300 字。

投稿方式: 我們將在逆光粉絲專頁每一篇貼文中提供連結方便大家留言, 逆光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enlightingPSY 或是到北館地下室 AK1 系櫃直接將你的留言丟入逆光信箱!


University?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