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2噸肥皂打造廢墟風景

Page 1

當代藝術

Modern Art

以12噸肥皂打造廢墟風景 申美璟「消失卻存在的」個展

申美璟1967年出生於韓國,在首爾大學獲得 雕塑系學士與碩士學位,1990年代中期前往英 國留學,1998年取得倫敦大學研究所萊德美術 學院雕塑系碩士學位,其後長期往來英國與韓 國兩地進行創作。與一般雕塑藝術家不同的

│楊爾寧 圖版提供│Arts Council Korea

撰文

是,申美璟選擇的並非硬度較高的石膏或金屬 作為雕塑材料,而是可塑性高、類似大理石材 質、但卻容易被破壞的肥皂,製作西方古典雕

眼前的一切事物在一瞬間全都變成肥皂,那會是什麼樣的奇幻光景?廁所的肥皂是一尊會隨著使用而逐漸 消失的雕像?廣場中矗立的偉人雕像也會因為經歷風霜而斷肢?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邀請「肥皂」雕塑家

申美璟(Meekyoung SHIN),於首爾Arko美術館的「代表性藝術家系列」中,首次在韓國公共美術館進行個人 回顧展「消失卻存在的」。

塑、東方瓷器甚至是以假亂真的平面繪畫。藝 術家不斷透過以肥皂擬真的特有行為,探討並 反映自身經歷的東、西方文化及對其間的理解。 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申美璟發現擺放在博物館、美術

2014年曾經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正門口出現的18世紀英國坎

館之中的作品雖然高貴,但卻同時產生了與觀眾的隔閡。看

伯蘭公爵的騎馬雕像,便是申美璟的作品之一。這項計畫始

得到卻摸不到的藝術作品猶如眼前物件一般失去意義,而非

於2012年在倫敦卡文迪什廣場(Cavendish Square)上原雕像

眾人所認知的經典藝術之作。因此她開始對藝術及其衍生的

被移除的底座上令其「歸位」,也成為144年以來首位在這空

價值產生疑問,探討藝術作品的價值,以及當代藝術所代表

底座上進行作品展示的藝術家。接著再讓這尊肥皂雕像自然

的實質意義。因此申美璟開始用肥皂這樣容易取得的媒材

接受風吹雨淋日曬,日漸消蝕龜裂而消融,藉此對紀念碑、

進行創作,接著將創造出來的藝術品擺放在公共空間,甚至

紀念雕像所象徵的永久價值提出質疑與反諷。其後計畫延伸

「適得其所」的洗手間,讓「藝術品」變得與人更為親近,

至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及台北當代藝術館,同時探討同一雕

最後才將作品放入美術館。進而重新思考藝術品是因為呈現

像在異地出現時所代表的意義。

空間叫做美術館或博物館才成為藝術品,還是藝術品本身所

藝術家以肥皂為媒材創作至今,包含希臘與羅馬的雕像,

擁有的藝術性?並挑戰原應易於保存的「雕刻」特性,提供

更涉及亞洲佛像甚至陶瓷,重現多元文化的文明產物。並

觀眾一個新的角度來觀看及思考雕塑作品。

且從其特定文化背景中脫離,被「翻譯」且「重組脈絡」

3 1 2

110

4 5

6 7

申美璟 幽靈系列 肥皂、香料、顏料 2018 申美璟 翻譯系列 肥皂、光亮劑、香料、顏料 2007-2012 申美璟 申美璟 廢墟風景:牆 肥皂、香料、木構造物 2018 - 申美璟 建築計畫之廢墟風景 肥皂、香料、木構造物 2018

藝術收藏 設計

11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