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
Modern Art
現代社會生活指南 韓國國立現當代美術館「文明─我們生活的方法」展 │楊爾寧 圖版提供│MMCA(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撰文
1
2
3 4 5 6 7
傑佛瑞.米爾史坦2016年作品〈紐華克機場〉Jeffery Milstein, Newark 8 Terminal B, Newark, NJ, 2016 帕布羅.羅佩斯.魯茲2006年作品〈墨西哥城的鳥瞰圖之 13〉Pablo López Luz, Vista Aerea de la Ciudad de Mexico, XIII, 2006 羅倫.格林菲爾德2011年作品〈美的文化紀實〉Lauren Greenfield, Beauty Culture documentary, 2011 多納.施瓦茨2007年作品〈麗茲與迪德里克,14天〉Dona Schwartz, Liz & Deedrick, in 14 days,2007 多納.施瓦茨2012年作品〈等待領養小孩的波比與凱 文〉Dona Schwartz, Bobby & Kevin Waiting To Adopt, 2012 韓盛弼2010年「複寫」系列攝影作品 Han Sungpil, Duplication, 2010 文森.弗尼爾2007年作品〈Ergol #1〉Vincent Fournier, Ergol #1, Arianespace, Guiana Space Center, French Guiana, 2007
此次「文明─ 我們生活的方法」展覽幾乎可說是自紐 約MoMA於1955年展出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 「人之家」(The Family of Man)展覽後,再度展出同時代 文明樣貌的全面性、跨國規模的攝影展,於韓國國立現當代 美術館果川館開展,其後預計將於中國北京尤倫斯當代藝 術中心(2019年3月)、澳洲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2020年9 月)、法國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2021年1月)等十餘所 美術館進行巡迴展出。 「文明─我們生活的方法」展回顧自1990年代初期起25 年間形成的地球文明。特別是在強調個人主體性的現代,將 焦點著重於被忽視的「集團」行動與成就。此次展覽並非為 了否定個人主義或個人文化,而是要檢視多數人以集團為單 位所共享的事物。由來自世界各城市的藝術家們觀察並記錄 「我們的生活方法」,也就是我們在哪裡、如何生活,如何 工作與玩耍,我們的身體、物品和想法如何轉移,如何協力 共生,如何相愛與引起戰爭……。攝影師們在銀行、政府機 關、矯正所、學校等各種型態的工作場合中,將正在工作的 人們及其各自展現的文明樣貌,透過鏡頭忠實記錄。
韓
國國立現當代美術館與美國攝影展基金會(Foundation for the Exhibition of Photography)共同主辦「文明
展覽以藝術家們所捕捉到各種角度的文明,以八個部
─我們生活的方法」(Civilization: The Way We Live Now)展覽,透過攝影作品突顯出同時代文明之
分組成:蜂巢(Hive)、孤獨群聚(Alone Together)、流
中的多元樣貌,共有來自亞洲、澳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等地32國、135位藝術家參與,展出300多件
(Flow)、說服(Per suasion)、控制(Control)、破裂
作品。除了康迪達.赫弗(Candida Höfer)、湯馬斯.史徹斯(Thomas Struth)、奧利沃.巴爾別里(Olivo
(Rupture)、逃脫(Escape)、之後(Next)。由愛麗舍攝影
Barbieri)、艾德華.柏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王慶松等國際藝術家作品外,亦展出韓國藝術家如金度勻
博物館前任館長威廉.愛溫(William A. Ewing)、亞洲攝影及
(KDK)、金泰東、魯相益、盧純澤、鄭然斗、趙春滿、崔元準、韓盛弼等人的作品。
當代藝術專業策展人荷利.盧梭(Holly Roussell)共同策展, 聚集世界各地攝影藝術家作品,將此展覽打造為展現時代文 明的舞台。
44
藝術收藏 設計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