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
使用各種科技實驗創作的藝術家,將數台小型映像管顯示
仿生與再現
體則顯現著華麗吊燈的型態。這座「吊燈」提供的並非照
│楊爾寧
撰文
圖版提供│Busan Museum of Art
器組成吊燈的形式,吊掛於天花板上。「影像吊燈」系列 作品以電線及顯示器錯綜複雜纏繞,同時以植物覆蓋,整 明,而是洪水般的資訊,提示著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現 況。 來自中國大陸的藝術家徐冰,在1980年代後期將自己創造 的英文字母漢字,以傳統木板印刷方式印刷後進行大規模 裝置藝術創作,以此活躍於國際藝術界。作品〈背後的故
在東亞國家之中,韓國以驚人的速度走過工業化的發展
事〉在正面顯現著重現中國傳統山水畫的作品,但實際上
過程。釜山市立美術館的所在地釜山,毫不例外的也經歷
卻是由乾枯的玉米皮、被揉皺的紙張等自城市各地蒐集而
過工業化的活躍歷史。如此急速「成長」的城市,相對地
來的垃圾作為創作材料,浮貼在壓克力板後方,透過照明
也將自然生態環境給徹頭徹底地「人工」化。釜山市立美
將組成的影像投射出來。徐冰將我們所相信、所看到的形
術館的「植物學」(Botanica)展覽,聚焦於來自韓國、日
象,以逝去的殘骸組成的虛像展現。藝術家透過結合傳統
本、中國大陸及台灣的19位東亞當代藝術創作者,觀察藝
素材與現代表現方式,重新提問傳統與現代、事物的意義
術家們如何談論自然及植物,並以此為主題進行策展。參
與表現之間的微妙關係。
展的藝術家們以各自的敏感觀察,道出「人類慾望所製造
關心生物與無生物之間關係的台灣藝術家莊志維,以加
出的虛像與幻想」、「脫離原生自然而被人類意志介入的
諸生命體機械力量的方式進行創作。「仿生樹」(Reborn
自然」,並提出「亞洲特有自然觀、世界觀與現代社會的
Tree)系列創作是他在2014年日本駐村時,考慮時間循
問題」等質問,在人類享受豐饒生活的同時,提醒眾人勿 忘日漸瀕危的自然。 參與「植物學」展覽的東亞當代藝術家們,無不將自身 內心投射於「植物」之上,傳達著擔憂生態界因人類慾望 而遭受破壞的訊息。此外藝術家亦體驗到被編輯過、非實 際自然的圖像逐漸取代現實的現象,並試圖藉由創作,重 新將人類生活與自然予以結合。「植物學」展覽透過東亞 當代藝術家們的視角,觀察層次多元的複雜社會現象,將 此化為對當代亞洲的生態環境變化進行省察及重新思考的 契機。 走進美術館,吊掛在大廳入口處的是多媒體藝術家白南 準(Nam June Paik)的裝置作品〈影像吊燈No.5〉。擅長
98
徐冰作品〈背後的故事〉
白南準作品〈影像吊燈No.5〉
林東植「朋友建議的風景」系列作品
藝術收藏 設計
99
十多年的德國留學生涯後,回到公州新豐的圓谷村,獨自
建造了巨大的巢穴,象徵生命萌生的場所,此一紀念碑式
建造工作室,進行「藝術與村落」計畫,以此探究自然與
的作品,明確地呼應展覽主題及概念。廖斐則透過嫁接技
人、文明與藝術的接觸及同化等議題。「朋友建議的風
術,將在生物學上已經分化的各種植物重新結合,栽種全
景」系列作品是在「藝術與村落」計畫之後,賦予「農民
新種類的樹木,藉以回顧生命進化歷程所傳達的各種訊
才是真正的自然藝術家」的意義,在村落守護神「堂山
息。韓碩鉉以生長於釜山郊區金井山石頭縫間的岩盤松為
木」與神木等自然感應之下所繪製的作品。藝術家遇見花
主題,提示所謂釜山的場所特性與環境問題。韓盛弼則選
朵便駐足問候的樣子,可見其對自然的敬畏與自省,亦將
擇令人能夠聯想起此處亦有生命存在的苔蘚及冰河作為圍
此做為自然與人類共存的思維,帶領觀眾走進畫作的世界
牆立面,減低戶外空間的水泥叢林氣息,增添綠意生氣,
之中。
他也在苔蘚輸出大圖上種植實際的苔蘚,令觀眾更能對環
作為同系列展覽的一環,釜山市立美術館的戶外庭院同
境問題產生共鳴。
時企畫展出「植物學:戶外計畫」。這個戶外空間雖然也
「植物學:戶外計畫」將美術館的戶外空間「歸還」給
是人為造成,但在釜山高度開發的區域之中,這個空間算
市民,並蛻變為開放的美學空間,也可作為日常休憩的場
是城市中僅存的珍貴綠地空間。「植物學:戶外計畫」由
所,使前來的市民可同時參與藝術家們在創作中開展的各
川 正(Tadashi Kawamata)、廖斐、韓碩鉉、韓盛弼等藝
項議題,共同思考與體驗。不同於環境雕刻裝置之處在
術家共同參與。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在創作時關注環境與生
於,這些創作含蓄地透露了藝術家創作時所經歷的各種過
態,並同時利用戶外空間進行各種裝置創作。川 正如同
程,壓縮式地展現著當代美術的變化,提供一重新思考與
鳥類撿拾樹枝築巢一般,利用釜山市民帶來的廢棄木材,
省察人類、環境、都市意義與關係的機會。
環、生命流動時所開始的創作。以日本 花道插花藝術中所提及的「花朵透過死 亡獲得新生」概念為基礎,探究生命透 過人工方法重新誕生的此種過程,是否 能夠真正獲得新生。這件作品中的植 物,依據藝術家所裝設的繩線與馬達牽 引,如同木偶傀儡般擺動著。一如《聖 經》或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明以塵土創 造人類並賦予生命一般,藝術家感受到 在現代的產業化時代中,電氣與汽油就 如同魔法一樣,賦予著無機物生命。 韓國藝術家許恩慶描繪了看起來像是植 物、卻非植物的生物形象。擁有動物形 象的植物,有著「botanimal」這樣的名 字,透過此種雙重形式的生命體,進而 發現求生意志之美,展現著生命體為求 生存的意志所帶有的能量,即是自然界 的美麗起源。藝術家關注著奇形怪狀、非典型、令人感到陌生的 生命體,轉而向熟悉所謂正常與非正常框架的我們,拋擲「何謂 生物」的哲學提問。
1 23
4 5 6
川俣正作品〈巨大巢穴〉 韓碩鉉作品〈反 轉─重生計畫〉 廖斐作品〈社群〉 邱黯 雄作品〈新《山海經》〉 莊志維作品〈仿生 樹〉 韓盛弼〈綠地:冰島之夏〉
在1980年代於韓國忠清南道公州市組織「野外現場美術研究會: 野投」的林東植,持續追求著與自然同行的藝術創作。他在結束
100
藝術收藏 設計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