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
使用各種科技實驗創作的藝術家,將數台小型映像管顯示
仿生與再現
體則顯現著華麗吊燈的型態。這座「吊燈」提供的並非照
│楊爾寧
撰文
圖版提供│Busan Museum of Art
器組成吊燈的形式,吊掛於天花板上。「影像吊燈」系列 作品以電線及顯示器錯綜複雜纏繞,同時以植物覆蓋,整 明,而是洪水般的資訊,提示著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現 況。 來自中國大陸的藝術家徐冰,在1980年代後期將自己創造 的英文字母漢字,以傳統木板印刷方式印刷後進行大規模 裝置藝術創作,以此活躍於國際藝術界。作品〈背後的故
在東亞國家之中,韓國以驚人的速度走過工業化的發展
事〉在正面顯現著重現中國傳統山水畫的作品,但實際上
過程。釜山市立美術館的所在地釜山,毫不例外的也經歷
卻是由乾枯的玉米皮、被揉皺的紙張等自城市各地蒐集而
過工業化的活躍歷史。如此急速「成長」的城市,相對地
來的垃圾作為創作材料,浮貼在壓克力板後方,透過照明
也將自然生態環境給徹頭徹底地「人工」化。釜山市立美
將組成的影像投射出來。徐冰將我們所相信、所看到的形
術館的「植物學」(Botanica)展覽,聚焦於來自韓國、日
象,以逝去的殘骸組成的虛像展現。藝術家透過結合傳統
本、中國大陸及台灣的19位東亞當代藝術創作者,觀察藝
素材與現代表現方式,重新提問傳統與現代、事物的意義
術家們如何談論自然及植物,並以此為主題進行策展。參
與表現之間的微妙關係。
展的藝術家們以各自的敏感觀察,道出「人類慾望所製造
關心生物與無生物之間關係的台灣藝術家莊志維,以加
出的虛像與幻想」、「脫離原生自然而被人類意志介入的
諸生命體機械力量的方式進行創作。「仿生樹」(Reborn
自然」,並提出「亞洲特有自然觀、世界觀與現代社會的
Tree)系列創作是他在2014年日本駐村時,考慮時間循
問題」等質問,在人類享受豐饒生活的同時,提醒眾人勿 忘日漸瀕危的自然。 參與「植物學」展覽的東亞當代藝術家們,無不將自身 內心投射於「植物」之上,傳達著擔憂生態界因人類慾望 而遭受破壞的訊息。此外藝術家亦體驗到被編輯過、非實 際自然的圖像逐漸取代現實的現象,並試圖藉由創作,重 新將人類生活與自然予以結合。「植物學」展覽透過東亞 當代藝術家們的視角,觀察層次多元的複雜社會現象,將 此化為對當代亞洲的生態環境變化進行省察及重新思考的 契機。 走進美術館,吊掛在大廳入口處的是多媒體藝術家白南 準(Nam June Paik)的裝置作品〈影像吊燈No.5〉。擅長
98
徐冰作品〈背後的故事〉
白南準作品〈影像吊燈No.5〉
林東植「朋友建議的風景」系列作品
藝術收藏 設計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