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第十三期

Page 1

复旦学生时评月刊

总第13期/2011年9月15日发行


主编: 林一 / 月明

编委:

杨乙 / m / 苏临安 / 考拉先生

记者: 封面故事 : 林一 / Faroe / 月明 言者无缰 : 昀旭 / 奇葩君 人物 : 七七 / 陌凝 / Lsquare2 校园时评: 周墨 / H.L 言论&杂事记 : 枫林 / 奇葩君 / M / 伊然 漫画:Jellica / 敏嘉

摄影: 林一

社团支持 : 公关协会 头脑风暴协会

订阅方式: 1.发送“订阅”至fdwave@gmail.com 2.在以下网址留下您的邮箱: http://renren.com/wavemedia 来信及投稿请发至: langchaoeditor@gmail.com 浪潮新浪微博:t.sina.com.cn/fdlangchao 在线阅读: http://issuu.com/fdwave


卷首语 七零年代是一个糟糕的时代,那时的磨难对于那 时的青年来说绝非善类。很多如今花甲上下的各界高 人都由于家庭背景或者“出格”言论在那个时代遭受 了比他人更残酷的对待,却也大多积极面对,在龌龊 的笼罩下用意志和淡然为自己,乃至为时代本身雕刻 未来的希望。遇罗克因《出身论》不惜殒命,地下诗 社如火如荼以反抗对思想的钳制,更普遍的,纵然知 识与知识分子的地位被贬低,一干人仍然保有对知识 的渴望和热情——既有现实的态度,也有理想主义的 姿态——这才是青年对时代应有的担当,才是勇者之 风。 浪潮感激所处的这个时代,至少,浪潮依时代而 存在;无论如何,时代赋予浪潮感受和思想。对读者 也一样。浪潮愿意与读者们分享属于我们的时代中的 勇士的故事,记录他们的思考与行动;也热衷于为时 代寻求进展和改变——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但至少我们不“坏”,至少 我们还可以彼此期待,绝不会将自己和这个时代捆绑 在过去上腐坏。 考拉先生 2011-9-15


目录

总第13期/2011年9月15日发行

封面故事

言者无疆

锋人锋语

作业也疯狂

5 被误解的阴道:拒绝独白 12 专访知和社 14 我们想做的还有很多 18 你好,巨大沉默物体先生 校园时评

21 朱书记啊,复旦的命运靠你了! 24 关你的门,碍我屁事

29 你是“正常人”吗? 32 神奇星球与黄色潜水艇 35 两年 38 半世潇洒半世佛 40言论杂事记 人物

43 自古英雄多寂寥 48 精神?笑话!


人物

5


“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 女人的。” “她的双翼已被剪掉,人们却在叹 息她不会飞翔。让未来向她开放吧,那样 她将不会再被迫徘徊于现在。”

的关注度,不免让人心存疑惑:这到底 是一部怎样的戏?为什么大家对它趋之 若鹜?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我要说阴道,让它变成 我们语言的一部分”

如 果2011年5月24日5点以后你想

2004年5月13日晚7:00,叶耀珍楼 多功能厅已经挤满了观众,这是《阴道 独白》第一次在中国的大学校园演出, 导演了第一个中文版《阴道独白》的中 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晓明也受邀前来观 剧。演出一开始,在观众们的好奇与 期待之中,9个女生并排站在一起,用 一种和缓的节奏齐声朗诵,“ 我的阴道

穿过东辅楼,希望你谨慎。

这是真的,虽然一般而言直接穿过 光华东辅楼可以避免光华妖风的洗劫, 但是那天东辅楼的人流不比妖风温柔多 少。 队伍最长时整整绕吴文政一圈甚至 沿楼梯向下排到了东辅楼一楼,6点半 以后保安干脆封锁了大门,谁都不许进 了。

是一个贝壳,一个椭圆的粉红色贝壳;它 打开、合拢;合拢又打开。我的阴道是一 朵鲜花,一朵奇异的郁金香,它的中心敏 感而又幽深,它气息芬芳,花瓣柔软而坚 强”。全场立时鸦雀无声。

和门内排队人群报以同样目的—— 观看2011年知和社年度女性大戏《阴 道独白》的社会学系老师沈亦斐来得稍 微晚了一点,被一视同仁拦在门外。

一位演员站出来说:让我们从阴道 这个词开始。我要你们一起跟我说—— 阴道。全体演员大声而响亮地回应: “阴道”!

“我是嘉宾!” “嘉宾也不行。” 据粗略统计,当天大概有500多观众 被挡在门外,小部分观众情绪激动之下 使用暴力抗议,主办方只有在相辉堂加 演一场,11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 这部戏在复旦校园引发了前所未有

女生们说: “因为我想要有这么一天,我说出这 个词的时候,我感到的是舒坦,而不是羞 愧,或者罪恶。” …… “我要说阴道,让它变成我们语言的 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它变得完 整,受人尊敬!让羞愧见鬼去吧!让暴力


封面故事

停止!阴道——这个词让你微笑,它让你骄傲,它让你,成为你自己。”

七年以后,前辈们的愿望虽未完全实现,但《阴道独白》的剧组成员再 提起“阴道”这个词语时,已经不再像7年前那样难以启齿。可他们也有 了新的担忧。在豆瓣的宣传语里面,他们写道: “我担心你们如何说起阴道,或者干脆漠视她 我担心你们大老远跑来听只是为了听几个劲爆的段子,听听传说中那high翻全 场的叫床声。 我担心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公然谈论阴道会遭致漫天的 非议和嗤笑 我担心女人们互相分享阴道的故事,只会沦为被三俗被和谐 我担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词面对的还是暗无天日的境地,阴道 ——她又会回到最初的,尴尬的低语。”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坦言是 被该剧“充满噱头”的剧名吸引而来,之前对该剧并无了解。“听说有叫 床!”有同学则直截了当的道破来意。

“女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一片精神绿 洲。” 关注度的提高未必意味着理解的加深,在座的观众里面,有多少人仅仅 是为“阴道”而来,有多少人了解“阴道”的言外之意? 追根溯源,这部剧1996年由作者本人首演于纽约外百老汇,剧作者伊 娃•恩斯勒采访了200多位女性,让不同女性说出自己的阴道故事,试图呈 现不同年龄、种族、阶层、性取向的女性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对‘阴道’ 这个词进行重新诠释,以期令观众反省这个词如何在男权社会的话语建构 中被污名、消声直至隐匿不见;这个词如何被‘去性化’,变成冰冷、污 秽的低下器官的代名词。从1999年起,在情人节这一天上演《阴道独白》 已经成为各国妇女反抗针对妇女性暴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 式 法国女权主义理论家露丝•伊丽格瑞指出,弗洛伊德以降,对女性性欲

7


封面故事 的概念化,一直由男性的性欲实践所规定。比如男性理论家对“阴道性 欲”的礼赞,就是以生殖为目的的男性霸权对女性性欲的操控——因为女 性是无法从阴道本身获得快感的。在这一点上,《阴道独白》对于女性经 验的细说,具有反抗男权的意味。正如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所说,女人要有 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一片精神绿洲。也许,这才是《阴道独白》上演的 初衷,是“阴道”之外的意义。 虽然早已在国外掀起了骇天巨浪,《阴道独白》在中国的传播却稍显迟 钝,直到2003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晓明才第一次将《阴道独白》中 文版搬上了中国舞台。这场稚嫩的演出得到了火山般的热烈反响,很多人 把它看成女性意识的启蒙之作。广州,上海,北京不少先锋团体热情高涨 的上演了不同版本的《阴道独白》。 与关注相伴而来的是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作品毫无忌讳地谈 到了性,是“解放”还是“色情”? 在现代与保守中间徘徊的中国进退两 难。2004年《阴道独白》在上海和北京的商业演出双双被禁。 商业演出被禁之后,上海复旦大学的一些学生自发演出了该话剧。学生 们担心校内的演出也会遇到困难,将演出做得相当低调,演出前并没有太

8


封面故事

多的人知道。租借场地的时候只是填写“话剧演出”。 从此,除有特殊情况(2010年)《阴道独白》在复旦年年上演。2007 年,演出的场地由叶耀珍楼的多功能厅搬到新闻学院中庭,收到了更好的 互动效果;而今年,演出的场地是吴文政报告厅和相辉堂,那是复旦所有 业余戏剧演员梦寐以求的舞台。

“我们的初衷是带来触动” “你们这部戏跟复旦剧社的相比实在是差远了,就是你们女生的生理 课,自娱自乐也就算了,还要放开演!”演出结束后,管理相辉堂的陈堂 主走到演员身边,大声的说。 演员们顿时沉默了,面对这位固执的老人,他们不想多生事端。 除了老一辈的误解,演员们有时还得面对同龄人带来的压力。表演性别 的小z在寝室念出第一段台词的时候就被同寝室的小女生斥为流氓。 对此,《阴道独白》的导演小C却表现的很乐观,“也许大家就是为了 那么一点噱头而来,但我们的初衷也就是希望给每个来看了这部剧的人带 来一点触动,困惑也好,反思也好,只要不是无动于衷,我们的目的也就 达到了。” 困惑的根本来源是既往世界的崩塌,当你开始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反 思,便会发现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也许不那么合理,至少对小T是如此, 看完这部剧之后,她深受震撼,“从小妈妈都不许我穿短裙,因为她认为 那是风骚的表现。如果有人衣着暴露被性骚扰大家都会认为是女人自己的 错。但是现在发现不是哪儿回事儿了。那个穿短裙的女孩子真美,穿短裙 是女人的权利,男人不能因为这个作为性侵犯的理由……. 为了噱头而来的小Y在看到最后那段生孩子的短片时,禁不住时落泪, “突然觉得母亲特别不容易,我以后要试着更加去理解她,尊重她。” 有这种反映的观众并不在少数,当沸沸扬扬的观众闹事事件归于平寂, 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在了这部剧本身。“我不女权,但是今天,我知 道了,我们女性要好好的爱自己。”豆友小L在观后感中写道。 虽然还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它们多来自技术层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

9


封面故事 授张若冰撰文批评该剧过于温和,“把阴道当成了一种装饰物。” 对此,导演小C颇有些无奈,“这个本子我个人认为程度还是太轻了。 我想表达出女人不应该成为男权思想下被玩弄的尤物。想讲到强奸、性暴 力、慰安妇等等。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讲到。 在女权运动中如果你过于激进,同性与异性都不会理解你。这个度的把 握很重要,但是我还是希望今年的更重一点。这一点很可惜” 相比起导演,演员小Z则要轻松许多,在在她的努力下,室友终于打破 了乖乖女的既定思维,逐渐接受了那个“大胆”的剧本,非但不认为她是 “女流氓”,甚至还逃课去看剧。 “你演的真好!”演出结束后,小Z终于得到了她们的承认。

文:苏临安 10


作业也疯狂


封面故事

专访知和社 浪潮:听说在2003年,也有人想过要排演阴道独白。 知和社:对的,2003年,在复旦大学交流的美国学生Allie Yang在

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中美中心上演的英文版《阴道独白》的现场,遇 到了同在复旦学习的法国留学生Cecile。回到复旦之后,她们开始酝酿在 复旦进行《阴道独白》的演出以及“V-Day在复旦”的系列活动。但是因 为SARS所以夭折了。

浪潮:很多人好奇,《阴道独白》剧组跟知和社到底是是什么关系? 知和社:知和社是一家致力于性别文化研究的社团,成立于2005

年,它的核心成员是由2004年和2005年《阴道独白》剧组成员组成的,从 2006年至今,知和社承担了《阴道独白》的排演。

浪潮:那除了排演《阴道独白》,知和社还有什么常规活动吗? 知和社:有。隔周二的晚上,社员们会聚在 “大家沙龙”,聊一些

关于性别方面的话题,比如:处女膜情结、性产业工作者、女性在家庭和 社会中的地位等等。每次讨论都由一个核心社员来设计引导,先做一些基 本知识的普及,再附上相关文化产品的介绍,比如书籍、电影,最后是大 家分享各自的经历。

然后我们隔一段时间会做一些讲座,比如我们请来了“同志”影人范 坡坡。范坡坡为观众播放了他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新前门大街》,两男两 女选择在情人节那天,在北京前门大街上举行婚礼,却是男生和男生、女 生和女生的婚礼。新人身穿礼服,向路人宣布他们结婚的喜讯,摄像机记 录路人的反应。那天人几乎爆满,反响挺不错的。

12


封面故事

浪潮:你们的话题还是有一些敏感性,那你们最开始成立社团的时候

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知和社:应该说还好,我们第一任的社长王勰愉对少数人群性文化

在校园里的传播很感兴趣。正好那时候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开 设了一门新课,“同性恋研究”, 这是国内第一门面对本科生开设的同性 恋课程。王勰愉慕名找到孙老师交流建少数人性别社团的事情,孙老师对 此非常支持,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机缘巧合之下“知和社”就成立了。

浪潮:你们现在也已经走到第六年了,作为性少数团体,会有种被边

缘化的感觉吗?

知和社:我们一直比较强调自身的学术性,对外行事也比较低调。

所以学校对我们的支持力度还是不错的。现在我们的飞信里面大概有100 多名成员,还不包括大三大四的。

(浪潮记者Za2ra对本专题亦有贡献,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3


封面故事

我们想做的还有很多 ——专访“阴道独白”演员及知和社社长 H:“呻吟”演员 Z:“性病”演员 Y:知和社社长

Za2ra

你们是怎样加入《阴道独白》剧组的呢? H: 大一时校内的演出没有看到,就跑去校外看了一场《阴道独

白》,对这部剧很感兴趣,今年就来演了。

Z:我是知和社的成员,招新时就知道这部剧了。这是个大招牌。 Y:除了社团内部报名之外,我们之前在网上有公开招募,但吸引的

人不多。

剧组是何时搭建起来的呢?平时演员们都是怎样练 习的? H:三月份底就已经确定了人和剧本,剧组已经搭起来了 Y:人员流动很少,剧本则是一直演一直改。 Z:我们每周二排练两三个小时。演员也会自己在寝室里练。 那你们是如何确定演员和角色的呢? Z:主要是自己选角。导演把剧本给你,看你对哪个部分感兴趣。我

第一个拿到的剧本就是性病这一幕,读了一遍之后大家都点头,说“就你 了”。

H:我选择呻吟是因为这个尺度比较大。你要是觉得尺度不想太大干

脆就不要演了呀,既然演就演个尺度大的。

Z:我们剧组没有尺度之说…… 14


封面故事 排练期间有人指导过你们吗? Y:有位博士生来指导过。前几届的也来过几次。 每一年、每一个地方所上演的《阴道独白》都各有 特点,与原著相比,剧本也存在大量改编。今年的 《阴道独白》剧本是怎样一步步形成,最终成为我们 在吴文政、相辉堂见到的样子呢? H: 群戏里面很多台词都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些话。比如说香港三级

片,那是我们一次讨论时说到的东西,然后大家觉得很欢乐,就把它直接 加进台词里了。

Z:很多剧本内容都是讨论修改的,演员改写的部分也很多。如果演

员演时觉得感觉不好,就会拿回去重写。

15


封面故事

Y: 比如我们一个演员在演时对搭档说,“我觉得这段跟我气场不

合,我们俩在一起应该是怎样一种状态,你拿回去写写。”今年的性骚 扰,就是导演和一个社员的亲身经历,经过了很多次修改。性病一幕则是 去年写好的,今年第一次演。女人和女人以及呻吟的部分完全重写。《阴 道独白》的网站上说,任何人有权力改编和演出这部剧。

听说05年的时候有演员的妈妈很反对女儿参加表 演,对她说:“你还是个纯洁的小女孩,你怎么能参 加这种表演呢?”你们会碰到类似的情况么? Z:剧组成员的妈妈们都挺开放的。有的妈妈还说“我帮你们找资料

吧”。我和我妈说的时候,我妈说,好好演,你开心就行。

排演时遇到过什么困难么? H:台词的修改蛮麻烦的,排练时导演也会给我提一些建议。不是不

可以克服的困难,但是确实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呻吟这一幕,原版比较逼 真,我这个比较适合放上舞台。每一个都比较夸张。

演过《阴道独白》之后有什么感受? H:觉得蛮震撼的。很难得,因为从来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 Z:我开始以为性病只要治疗一下就会好的,没想到那么烦杂。剧外

的没什么大变化。我自己的观念已经很开放了,它不能促使我更开放了。 这次最感动的是一位演员的男朋友全程陪着,做我们的剧务。

S:我是觉得一件事情蛮让我 感动的,演性冷淡 的 SAM腿上写了一个

PUTA,支持墨西哥婊子游行,演完后有个人来后台说哎你们还很注重细节 的嘛。我就觉得大家看的都很认真,很小的细节也会注意到。

今年的剧本是怎样产生的? 导演:今年保留了去年停演没有演出的两幕,“我的短裙”和“我就

在那,在产房”。这两幕近几年一直有,我们直接从原版翻译过来,没有 改动。后来的几幕是之后写的。保留“短裙”是因为看上去很轻松。其实 有一种解放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它是翻译过来的,外国腔重,所以演员驾 驭起来话剧腔要重。由于演员不是专业出身,难以驾驭话剧腔浓的剧本,

16


封面故事

所以我们表演叙述性强的。关于“性骚扰”,很多人觉得女性受到性骚扰 是因为穿着暴露,但是其实她爱怎么穿是她的自由,这不能成为你侵犯她 的理由。尤其在高校演出,性骚扰肯定要涉及,会引起大家的共鸣。我们 这个版本其实是很学生气的。有几幕也是演员自己写的。我给她们看了往 年的本子,鼓励自由创作,这样会比较真实。很多话题每个女孩都有话 说,所以本子定完,我会让她在大家面前演一下,大家提一下哪里演的突 兀,或者我觉得需要加进什么。

原剧中还涉及到了很多其他话题,为什么选择不演 呢? 导演: 原剧的背景在美国80年代,涉及内容很多,比如婚后问题。

我们是学生,视野有限,所以还是希望贴近自己,从生活出发,将亲身经 历或朋友的经历写出来,和观众产生共鸣。

今年的《阴道独白》相比往年在复旦演出的版本, 有没有什么创新? 导演: 每年差不多都是这些话题,比如以前有人流,今年改成了性

病;以前有初夜,今年改成了处女膜。“呻吟”,“自慰”,“女人和女 人”,这几幕每年差不多都有。不过我们每年都会创作新本子,因为重复 会导致审美疲劳,风格也会和我们自己不搭。我们希望可以有创新。今年 比较大的一个创新是用群戏把一幕幕串起来。大家坐在沙发上,很自然的 把话题引出来。我希望大家表现的很自然,真的像在聊天一样。

关于这个剧本,还有什么遗憾么? 导演: 这个本子我个人认为程度还是太轻了。比如关于性冷淡,我

最想涉及的话题其实是婚内强奸。后来我让演员加一点,她最后创作的本 子我非常满意,但是这方面的表达也只是一笔带过。在女权运动中如果你 过于激进,同性与异性都不会理解你。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但是我还是 希望今年的程度再重一点,表达出女人不应该成为男权思想下被玩弄的尤 物。我还想讲到强奸、性暴力、慰安妇等等内容。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讲 到。

17


你好,巨大沉默物体先生 Faroe 很长一段时间,我住在马路边。中部塌陷省份,相比于县内其他毫无姿 色可言的道路,这条路,320国道,就像一位正值芳龄的女生,脸庞白里透 红总让人有碾过去的欲望,但找这样的女生约会的大概多是这有两种人, 一种是手里的钥匙可以发动一辆有四个轮子的机动车的人,我们那管开车 的叫“铁包皮”,安全系数高,就算被小女生的众多追求者群殴,生还的 希望还是有的。另一种便是手里的钥匙只和两轮儿的机车配对的人,兴许 这钥匙还不是自己的,就傻乎乎的想要在这条路上有任何激情之类的非分 之想,譬如你骑着小摩托就突突地窜上320国道,然后这时秋风正拂面,身 后的太阳不温不火地照着,让你恰好不需要流汗就能保持适当的体温,身 心是如此舒畅甚至你想飞起来,于是你右手轻抚油门,小心翼翼地转上半 圈,倾听胯下这匹铁马的引擎轰鸣,90年代中国诗歌还没死绝,这时的你 诗性大发,想起昨夜在街角遇到的阿花,正想模仿邓丽君的音色去歌颂这 份邂逅,甫一张嘴,恐怕你已真正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巨大的碰撞声还 在耳蜗里回荡,再下一秒,你的脑袋已经砸在这片乌黑油亮的柏油路上。 小的时候经常被关在家中,每当对自由还有什么幻想时,比如有一辆摩 托车,锃亮夺目,可以狂飙到任何想到的地方去,最好还带上隔壁班的姑娘 之类的。但当我知道乘摩托离开这座又破又烂的县城的唯一道路就是门前 的320国道时我就绝望了。每一年每一年,我都看到无辜的人喋血在这条路 上,至今犹不能忘的是,一年春节前夜,我趴在窗台上,盯着远处黑漆漆的 山丘,视角范围内还有马路对面三两桌椅的夜宵摊,一个人酒后饭足似地, 慢腾腾开动自己的铁马,我目送他向视野的左方驶开,他开得很慢,似乎刚 想加速,一辆超载十几吨的货车呼啸而过,多么曼妙的弧线——他飞出去的 姿势,在那一刻我已经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飞翔,而当我这个小屁孩跑到现

18


场,我明明看到他的头颅已经脱离了身躯,脑浆一地。 人类似乎有对抗恐惧的天生机制,那就是当一种恐怖达到一个阈值,我 们便自然地生出悲悯的情怀来,茫然四顾或哭天喊地或自怜自艾。那个夜 晚我的恐惧来自于脑海中不断闪现的滚落的头颅,迸溅一地的脑浆,在橘 黄的路灯下,在人影憧憧中,依稀可辨的浆状物带给我难以忘怀的超现实 感。这个世界是这么操蛋的不安全啊——虽然我还小,但我确定我是这么 想的,如果那时我已经学会了“操蛋”这个词,那这句话再适合不过当时 的心境了。所以我开始悲悯起自己来,无非又是关于命运之类的,恨不得 出生在地球的那一头,我悲悯自己对自由的所有幻想到头来都是天边的浮 云——骑着摩托离开这里?算了吧,那时我胆小的要命,不想为了自由而 负担一丝风险,在安全和自由之间,我选择了前者。 不知道幸或不幸,在我舍弃了十几年的自由而安全地来到复旦——你 我所经历的或许非常相似,在某个瞬间我们似乎认为自己将自由了,特别 是在开学典礼上齐唱校歌之时——那是去年的事了,正大体育馆内歌唱起 这般的宣言,“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就在这个瞬间, 我确信自己将在复旦度过此生最不该虚度的四年,因为我渴求她能够教导 我,让我的内心坚定而目光温和,让我不再恐惧,而我将尽毕生之力去保 护这份免于恐惧的自由。 而事实是,当我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却依然恐惧,单是一个复旦大 学就让我恐惧得不行,倒不是因为她在国际上的排名如何如何——就我 所知,那东西和中国的GDP一样不靠谱。而是那些废弃的自行车,在本 部的边边角角,你总能看到它们的存在,似乎从未有过意愿去挪窝儿;而 是一些“可爱可亲”的工作人员,他们让你有机会穿越到改革开放之前; 而是教务处的一纸通知,说咱们把下个学期的课表改一改好了,方案我已 经有了,同学们派代表来讨论下;而是该死的选课系统又一次光荣地牺 牲在同学们焦虑而又希冀的面前;而是和你没有商量余地的早锻必锻和 选锻。。。。。。如是又要老生常谈,你或许已经知道我所恐惧的是什 么,所以开始嗤之以鼻,说来说去不就是体制二字嘛,没错,体制确实令 人恐惧,在科幻小说里,有这么一个概念:“巨大沉默物体”(BDO: Big Dumb Object)。这个概念指科幻小说里通常出现的一类对象:巨 大的、神秘的、拥有不可思议力量的物体。这些物体通常并非人类制造, 而是由外星人制造,或者来源不为人知。在我看来,体制或许是人类所能 建构的唯一的巨大沉默物体,反乌托邦小说《1984》里的真理部就是一个 典型。我有时路过光华楼,在妖风中凌乱之时,思绪也颇为混乱:这栋建 筑,不就是一个巨大沉默物体么?对你永不搭理,却掌管一切,这时我会 想起很多年前见到的那场车祸,超载十几吨的货车将那摩托车和人一同撞 飞出去只消一眨眼的功夫,而它仍执拗地前行了上百米。不论超载货车代 表的混乱交通,亦或眼前的这栋光华楼,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吧,那

19


就是体制。 而我不免悲哀,不是为自己是否成为了那个被撞飞的人,而 是为自己是否已经成为那辆货车的一部分?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 校长演说中劝诫学生,一曰要抱定宗旨,念大学是治学问,而非只 求成绩的好坏,甚者求做官发财;二曰砥砺德行,不可合乎污世; 三曰敬爱师友。我看其实就一句话,便是劝诫学生,在大学学习, 须怀有理想主义,哪怕只有一点也好。我自认为是还有一丝理想主 义情结的人——这玩意不能多说,得多做,不然必定被人笑惨。我 对自由还有一份向往,故而虽然尚未完全开化,却也懂得自由的前 提是保证人人都享有自由,少数人的自由就是专制和暴政。然而有 些人他不会懂,你很难相信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同是复旦的学子, 可以做蔡元培先生所不愿看到的那些事。我稍稍想想,倒也劝慰自 己,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尽管我还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但因我自认为还天真,还对更 好的世界存在幻想,还对更好的复旦存在着幻想,或许我真的应该 做点改变别人的事情了,或者更狂妄些,像胡适回到彼时的中国一 般:我们回来了,一切就将不同了。然而我既无狂妄的资本,亦无 时间和精力改变别人,因此我特别喜欢李海鹏所写的一段话:“梦 想家们也可以做一些更高级的事情,不仅用更美好的世界的标准来 监督现世,还创造美好的世界。比方说可以像海明威一样,描述雪 白的群山,讲诉一场冬天的冷雨,深思失败与死亡,后世的读者读 到了,就会心驰神往,如沐君子之风。如果什么能耐都没有,也还 可以做一点儿更朴素的事情,那就是独善其身,至少不像别人那么 热衷于丢人现眼。起码你可以缩成一团,做自己的白日梦,没事儿 待在家里照照镜子。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可真是又一个可 以告慰我姥爷的冷酷又滑稽的故事:你等不到自己变好看,却能等 到别人变难看。” 我想,假设某一天,即使我变老变丑,却依然有股热血在内心充 盈,却依然追求自由孜孜不倦,却依然怀想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会 微笑地站在光华楼前面的草坪上,很坏地对光华楼说一声:你好。


校园时评

朱书记啊,复旦的命运靠你了! 文/杨乙 复旦来了一位新书记,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从暑假里就一直吵得沸沸扬扬的书记更替终于来了,虽说有些来的突 然,却也尽在情理之中。老书记到龄退休,新书记走马上任,本是一件合 情合理的事情。正如校园中每年都会有毕业生离开,也会有新的血液补充 进来,在这种新老交替中传承文化与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 想。然而让人颇为感慨的,倒是这本来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被人们寄予 的颇高关注与期待。 信息充分共享时代的到来,让这一任命的消息刚一宣布就已传遍了整 个学校。短时间内,不仅仅这一消息被广为传播,新书记的学历、经历甚 至一些看起来颇为神秘的某种背景资料也即刻在网络上涌动传播。在打开 日月光华的BBS,新书记以前的讲话、新书记当年可能上调“教育部”的 “内幕”、新书记在地方上的政绩甚至关于新书记未来仕途的讨论也是如 火如荼。我们关心的问题仅仅在于新书记到底有多大的“政治能量”为复 旦争取多大的资源、多少经费来支撑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甩开 以西南某高校为代表的其他学校,紧跟帝都两所太子监而已。 这,是真正的复旦精神所在么? 1905年,马相伯毁家兴学建立的学校被教会控制。教会有足够的经费 来聘请一流的师资,建设一流的校舍,可是教会却要把持学校的主导权。 马相伯先生毅然决然领导震旦学院的师生罢课,随后又建立了复旦大学。 当时的复旦甚至一度沦落到了停办的地步,最后借用李公祠的几间房屋才 勉强复学。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校舍虽已不在,老校长和学长们 所留下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自强自立的精神却始终鼓舞着一代又一代 复旦人。这是复旦亘古不变的精神财富,无论她是一所上海滩上一度被人 轻视的民办学校,还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 1918年,李登辉老校长亲赴南洋募捐,最后终于在江湾买下一块地皮 作为今日复旦之基础。当时的校舍今天早已不能满足复旦师生日常的教学 与生活,然而李登辉先生讲话中一次次提到的“服务,牺牲,团结”的精 神却依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努力践行。这,也是复旦的气节所在, 关注着每一个人的存在,无论这个人是街边的贫民,还是位高权重的当权 者。

21


校园时评

复旦人常常提到我们的老校长们,马相伯、李登辉、颜福庆、陈望道、 苏步青、谢希德,因为在他们的带领下复旦能够稳健的锐意进取,复旦能 够坚持自己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复旦人也常常不满于我们今天的 现状,这种不满更多的被化作一种对于老龙王的戏谑。我们常常感叹西南 某高校有一位行政能力超强的书记,于是我们将这种希望寄托在能有一位 有背景、有关系、有能力的书记上面,只有这样复旦才能有更多的资源、 才能有更多的经费、才能有空调、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然而事实到底又怎样呢?回头望望老校长们治下的复旦,每位任期内复 旦的办学条件都得到的很大的改观。然而,更重要的是,老校长们能够用 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复旦人,那时的每一个复旦人都 是踏实专于自己的工作,因而那时的复旦也就显得 更加辉煌灿烂。对一所大学而言,独立自强的 精神是其根本之所在。作为一所标榜着深厚 人文底蕴的江南第一学府,如果也拿着有多 少经费、有多少空调来证明自己是一流的学 府,岂不是悲哉悲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大学的优劣 评判绝不是简单的数据就能够体现的,只 有当几十年后再回过头看她的毕业生,如 果我们都能踏实肯干,仁爱爱人,那我想 这样一所学校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今天 的复旦,欠缺的恰恰不是一位能帮我们 更好地拉来资源的好书记,欠缺的恰恰 是以独立自由为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 兢兢业业的每一个个体。因为书记再好 给我们装了空调,如果在我们离开没人 的教室连关都不关的话,这空调也只 能是自己安渡过大学生活的一台机器 而已。 因而复旦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会 拉资源的书记校长,而是我们每个 人从自己做起踏实肯干的精神。写 到这里,我又去BBS逛了一圈,复 旦发展版里,又有人为当年王校长 和秦书记没有拿下浦东的地制约发 展而感叹了。 朱书记,复旦的未来靠你了! 我们有更多的地和更多的钱就能 变成一流大学啦! 22



校园时评

关你的门,碍我屁事 橡叶迷彩 不久前庆云书店关门的事情,引得许多同学的热议。网络上拼拼看到哀 叹书店时代结束的小文章,所说的话,大多都是哀叹文化时代的终结吧。 无论是状态也好,文章也罢,矛头所向,是复旦正在消失的小资情结和 人文精神,是复旦正在变得十分浮躁的那种状态。作者大多用痛心疾首的 心态,做出一副捶胸顿足的姿态,来斥责,抨击,伤怀一切和这事儿有关 的人或者物,就差问候到诸位的父辈头上去了。 窃以为,书店关门,和我们有个屁事,更和我们的精神,有个屁事。 早先一个从上大来这边实习的朋友听我说起最近一段时间里复旦周围关 书店的事情,他第一反应就是,现代社会,你经营不善,你不就得关门么。 且不说这位朋友的学术水平如何,人文关怀水平如何,至少这个解释还是有 几分道理的。我想我无须多拿出几份例证来证明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逐 渐发展,知识终究会从实体完全消失的道理。我想我也不用拿出飞涨的物价 影响现代社会书籍越来越贵、人们倾向于消费虚拟免费资源导致实体书店萎 靡的现状。这些都是摆在大家眼前不言而喻的现状,不是吗? 难道连这一现实都接受不了吗?复旦大学作为上海的学校,早就以脚踏 实地闻名海内,却连一个小小的市场经济规律都接受不了。 好吧,退一万步说,这毕竟是发生在自己家的事情,再怎么无情也不能 和外面的世界相提并论。 但是窃以为,书店关门,真的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 书店曾经在复旦大学治学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也是众多爱好者们 交流思想、深入感情的地方,于是在这些书店就形成了许多独有的圈子,许 多独特的文化氛围。可以这么说,三十年前逛书店等于是今天去雕刻时光咖 啡馆,也是和朋友们交流感情。多出来的不过是在一页页老旧书页的味道中 细细品味。这种氛围是很多复旦学人最为看重的,也是如今一家家书店倒闭 之后学人们懊悔的,鄙视的。倘若从这个角度说,书店关了是一种损失,我 看也蛮有几分道理。不过倘若以这个为幌子打来招摇撞骗提升到一定的理论

24


校园时评 和现实高度,那么就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心态在作怪了。毕竟这种生活状态属 于我们老师级别的复旦人,我们没有这个经历,瞎参合也没有用,还不如, 静下心来,好好开发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也让后人为之羡慕。 关注书店倒闭的事实,我记得是从今年年初校内某媒体的一篇报道开始 的。作者写到心平书店、万象书坊、鹿鸣书店,最后稍微提了提行将就木 的庆云书店,颇有一副完美女性弃之而去的懊悔和伤感,读来好不令人催 泪。我还记得,这篇文章写罢之后,庆云书店便多了许多顾客,用一种神 秘而又彷徨的眼神看着弥漫着旧书气息的书店,只是当时书店的营业员的 眼神和当时那种崇敬的场面不合拍——眼神中满是无所谓。 本以为那篇催人泪下的文章会唤起我们学人,会努力保护这家书店不会 迈上前辈们的命运,可谁知,就在校庆的前一天就听到了书店即将关门的 消息,又在同一天看到了同好们在网上批判复旦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文章 和状态。 何必呢?

25


校园时评

你可曾想过,这些书店关门之前,你进去过几回? 是不是你多进去几回还真的有可能挽回这颓势?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 如果说书店倒闭是复旦大学精神的缺失,会让我们捶胸顿足唏嘘不已, 那么我们也是扼杀这些老旧书店的杀手之一。开在我们周围,可是我们却 光顾的很少很少。如果说教育书店抢占了复旦大学书店的一大半份额,会 让我们激昂奋进骂个不停,那么我们也是参与这种浮躁进程的分子之一。 培养一个人的气质是从小开始的,培养一个学校学人的气质,也是从他刚 进校门就开始的。刚进校门的时候,我就不相信有那么多因为这篇文章对 我相当不屑的同学去光顾这些人文胜地。 所以,书店关与不关,其实都在那里,我们只是它的过客,在猛烈批判 我们的精神缺失无聊的时候,还不如细细想想自己有没有过错呢。 有许多同学在强调书店和复旦大学的关系的时候,往往把它和我们自由 而无用的精神联系起来。我想说的是,复旦大学的精神,不是局限于一两 家实体书店什么的氛围可以决定的。那些书店带给我们的,不过是一种生 活的状态,是我们的精神的衍生物,不是精神的源头。 什么叫自由而无用?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篇热帖写道,复旦大学的同学们认为,这世界上本无 权威。 自由而无用,那是一种对权威的蔑视和抗争。法国一位哲人说过,人活 着,就是为了和权力斗争到底,这个权力,就是权威让你自然而然地相信 他说的东西就是对的的权力。校庆那天,看见一位学妹的状态里写到,政 罗教网无羁绊,只是复旦的一个白日梦。想想,有些可笑。如果这是一个 白日梦,何以称我们为“自由而无用”?可笑,可笑! 扯远了,现在看看,书店好像和这个概念没什么关系吧。这些书店可都是 守法经营者,你说能有什么挑战权威的东西,还真没有,你想看一些挑战权威 的“禁书”,还不都是靠你上网翻墙或者找台湾同学借上那么几本看的嘛。 其实书店传承下来的,更重要的,是复旦大学平等相待、互帮互助的 人文关怀。早先物理系一位先生刚进入教学岗位的时候,彼时的系主任在 吃饭的时候便直呼他为“先生”,令他一惊,觉得受用不起。系主任解释 说,进入了我们的教学岗位,无分资历,一律呼为先生。书店不也是这样

26


校园时评

吗?进去以后,看见熟人,交流一下讯息,谈天说地,在当初书籍匮乏的 年代提供一些同好可能喜欢的内容,这不是一种互帮互助的人文关怀吗? 关书店,于老人们而言,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和回忆,他们的感情是 惋惜,而不是感伤,更不是捶胸顿足的斥责。因为他们知道,这种人文的 关怀已经通过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们传承下去了。我想,在这个物欲 横流的时代,复旦大学还是一块没有被沾染的净土,因为在我们的学人们 中间,平等相待,互帮互助的气息还在传承和蔓延。同门相争的事情偶也 有之,不过基本上不是主流。以复旦的精神看待现在,无非就是静静地呆 在时代洪流的岸上,啜一口饮料,看着人生和时代里的喜怒哀乐,当需要 出面的时候,伸一伸懒腰,下去淌淌水,最后还是回到岸上的藤椅上,喝 着咖啡,看着时代在我们的面前演出一幕幕的喜怒哀乐。 现在的学校,很浮躁。没错。从关书店这件事上就看得出来,一干人等 纷纷站出来指责我们的大学精神。没必要。真的把自由而无用,真的把人文 关怀放在心里的复旦学人,是不会在乎这种破事的。他们关心的是,怎么在 新的时代和形势之下把我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有人说,复旦大学是一个上海 的学校,在上海就意味着沾染了许多上海务实的气息,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 哀叹一个又一个书店从我们身边离开,而是把这种书店孕育出来的平等相 待、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官僚气息逐渐侵袭校园的时候一代代传承下去。 所以,关你的门,碍我屁事。

27



言者无缰

你是“正常人”吗? ——给那些愤怒的“草泥马”们 饮冰 不是能够呼吸就可以称为“人”;不是四肢健全,大脑发育无碍就可以 成为正常人,如今我环顾四周,偌大的世界,发现那些值得称之为“人” 的生物实在是太少。 什么是正常人?以我之见,一个正常人,应该追求自由并能在不自由中 坚韧、怀有宽容之心而毫无骄妄之气、对历史与现实怀有温情敬意而不置 身事外,明白自己的伟大与渺小因此敢于尝试却并不对成功孜孜以求。 在成熟的文明社会里,这样的正常人较多。龙应台曾经在文章中描述 “最后的中国人”: “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轻轻松松地面对每天升起的 太阳”。 这是一个正常中国人的面相,然而因为历史悠长的缘故 ,加上这近百 年来复杂的现实所致,正常的中国人实在太少。如今的时代,有人以为是 史上难得之“盛世”所以日益飞扬跋扈;有人看到了这时代的阴暗背面所 以脾气暴躁,以斗士自居,言辞和行动中远远就散发出戾气,让人不敢靠 近。 这两种人,是“非正常人”的典型代表,前者大多长在红旗下,经历过 文革,现今或居于庙堂之高,或处于利益分肥之部门,在人民已经趟过河 流之后,还装作不知时代走向,在河里来回摩挲着石头,始终拒绝上岸。 有一个词可以归纳这些人——特殊利益集团。 在传媒日渐发达、监督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我们日益熟悉了利益集团的 嘴脸。如果仔细翻看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发现很多事无非是比拼寿命的游 戏。他们如今正当壮年,对权力美色无比渴求,可是他们也终将老去,化 为老朽,即使回光返照命令军队向民众开枪,可是终究也要进入历史的烟 尘与垃圾堆之中。 所以可值得高兴的是——天下事犹未晚也。但这句话不是鼓励少年人为 天下事付出生命与热血并期望从此改天换地,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很可能 政治时代的大气候基本毫无变化,因为历史的进步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

29


言者无缰 以代、百年、甚至千年为计算尺度。按黄仁宇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到人 民共和国几千年的历史,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太大进步,最大的变革是确立 了以数目字进行计量的经济体制。 因此,不要期望你喊几句自由民主、上街散了几次步就天下为之一变。 多少人付出最宝贵的生命之后,换来的不过只是原地踏步。 待腐朽者老去,冀望一代新人以新面貌革新社会,这才是唯一的希望所 在。可惜,要有“新新少年”、“新青年”、“新民”以千千万的姿态在 神州大地崛起确是一件无比艰难之事。 互联网上那些热衷于谈论政治的年青人,一部分人在明白世界的复杂性 之后从此明白个人之重要开始踏实地建造自己的生活;另一部分则从此迷 途不返,一路狂奔从此成为老大帝国的又一个“非正常人”。 他们学了几年自然科学就妄言中医一无是处;翻过几次墙之后就整天

30


言者无缰

嚷嚷自由民主;看过诸如一些秘史野史之后就从此只知嘲讽;读过几本罗 尔斯哈耶克(这还是高估了)就开始以全知全能地姿态谈论所有事物,并 统统可将所有问题的症结归结为:无能的政府和无知的人民。他们嬉笑怒 骂,冷嘲热讽,沉溺于网络的喧嚣,理解不了世界的复杂性,不知真实生 活的丰富与精彩。他们和所批评的事物其实属于同一类生物——将所有问 题一份为二,不知中间地带的存在,对某个信条全盘接受而从不怀疑,同 时缺乏对于不可知的敬畏,自诩为自由主义者,但却不知自由主义的真谛 在于“对所有看似确定的事物,抱有一份怀疑”。 哦,他们还另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喜欢骂人,在他们的眼里与他们一 言不合者皆为傻逼。不知他们是否听过苏轼被和尚羞辱的故事:以他人为屎 者心中有屎,以他人为佛者心中有佛。同理,整日骂他人傻逼的人也是傻 逼。这样的一群人如果成为当权者,那么情况或许比现在糟糕一万倍。 准备用一个词概括这些人时,第一反应是“那些无知可怕的年轻人”, 但稍一想便觉不对,在中国,岂止是年轻人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有多少成 年人不正陷入这样的泥沼中而洋洋得意吗? 人人网上可以见到很多这样 的年轻人,微博上则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成年人。后者可以点一些名,比 如罗永浩、叶三、以及某些铅笔社的人。 写下这些,并不代表我有资格鄙视他们,实际上,人是极其复杂的生 物,在很多情景下做出不理智的反应 都很正常,甚至在别人看来,以前的 我就是上文所述的“无知而可怕的年轻人”。 幸好我并没有在那样的境地中不知自拔,人最重要的一种本能是便自我 教育。很多道理,同人争论是不会明白的,通往达观最好的方法是自明, 而“自明”有很多种途径,读书,交谈,睁开双眼去看真实世界,都可能 颠覆你之前关于人类的所有想象。 即使做不成“香草美人,谦谦君子”,至少可以达到稍逊一筹的境界 ——自由、温和、宽容、有趣。多一个这样的正常人,这个世界便多一份 向上的希望。

31


言者无缰

神奇星球与黄色潜水艇 花爷很忙 从辛辛那提飞往拉斯维加斯是晚上九点,天际铺开一条横亘大地的彩 虹光带,自地平线始,赤橙黄绿青蓝紫,过渡至深墨色,异常壮丽。东边 夜幕已降,西边仍是黄昏,绚烂的火烧云,天幕下是闪烁的城镇,散落在 暗淡的山河田野间。白日与黑夜分庭抗礼,我们在追赶时间,却也只能徒 然望着最后一抹余晖下沉。物理学告诉我们科学常识,而此时心中只想感 叹造化的神奇。 拉斯维加斯则无疑是一个人造奇迹。 十九世纪中叶最后一次轰轰烈烈的西进高峰,此处仍是荒漠,1890年西 进运动结束,这里才刚建起一个小镇,正式建市则是十五年后。三十年代, 淘金狂潮早已伴随资源的耗竭而褪去,COWBOY作为前工业化时代最后的 英雄也悲壮谢幕,当年独行万里的拓荒者如今落地生根重操旧业,却被大萧 条夺去一切。承载百年美国梦的西进已经走到了陆地的尽头,久被遗忘的这 座沙漠中的城市却借欲望之名一夜崛起,无数人蜂拥而至追逐不确定的美国 梦,他们中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万劫不复,这里是光天化日下的罪恶之城, 金钱,暴力,色 情,酒精与毒品,吞噬一切的纵欲与贪婪,吞噬了亢进的 四十年代,颓废的五十年代,狂乱的六十年代与幻灭的七十年代。 1998年Johnny Depp拍过一部基本无人问津的《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又译赌城风情画,一个体育记者与他的律师以及满车尾 箱的毒品前往拉斯维加斯报道一场狗屎一样的摩托车沙漠越野赛,全程是 滥食大 麻、LSD与可卡因之后神经错乱所致的幻象,一切荒诞,污秽,扭 曲又癫狂,这样真实的噩梦,不可能发生在拉斯维加斯以外的世上任何地 方。罕有的神智清醒的一次,他从酒吧的窗户往外望:“我们那时动力十 足,我们正赶上了高潮……所以现在,五年之后当你爬上拉斯维加斯,陡 斜的小山坡向西望去,只要你用对角度,就能望见高潮时的那个标志,那 个潮流涌来又激退的地方。” 那是1967年夏天的旧金山,嬉皮士运动的最后辉煌,聚集在广场上高 唱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的人们仍然以为花五元钱买包毒品就 能换来宁静、理解、爱与和平。这是整个六十年代的迷惘和绝望,反战, 学运,摇滚,革命,恐怖活动,性解放,物质最为丰裕的工业社会却催生 出一代愤青与花童,他们拒绝中产阶级父辈的美国梦,在向左或向右的 十字路口,他们唱Bob Dylan的“不需要一个气象员来告诉你风往哪个方

32


言者无缰

向吹”,怀着愤怒与激情探索失败。当大风潮逐渐消退,有人在地下室被 自制炸弹炸得粉身碎骨,有人死于滥交与吸毒,有人进入大学继续探索, 日后为这个国家重新掌舵,其中一个也许你知道叫做希拉里;也有人正像 Johnny扮演的这个花衬衫大裤衩的秃头嬉皮士,the Beatles都已经解散 两年,却还未能从这一“偏执的,疯狂的,让人恐惧而又嫌恶的潮流”中 抽身,在赌城的小丑与裸女之间喃喃自语:“我们只是想逃离这个充满肉 欲的现实,这个污秽的救世主年代。” 无论如何,这一代人的探索已经结束了。他们捣毁一切,却什么也没有 留下,即便如此,他们被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铭记。两个星期以前我还在图 书馆前与Professor谈起他们不可抗拒的魔力。她告诉我,她大学时有门历 史课,讲了整个学期的六十年代,学生一天到晚追着老师问,我们是否永 远错过了什么?老师总是回答没有啊,你们这个年代不是也相当有趣吗。 但在最后一节课后老师微笑着对她说,yes, you have missed the greatest generation. 五十年后我第一次来到这片魔幻的土地,满脑子是Johnny在荒漠里朝 一堆破铜烂铁的废墟疯狂开枪的场面。

33


从Stratosphere酒店出来沿拉斯维加斯大道往南走, 107层摩天巨塔在身后,公路两边是辽阔的沙砾地面与 荒漠植物及远处绵延的峡谷,铁丝网,加油站,便利商 店和廉价小酒馆,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的结婚登记处与 心形门廊,免费色 情杂志亭和散落一地的裸女广告小 卡片;突然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威尼斯船夫,火烈鸟, 摩天轮,海盗船与马戏团,埃菲尔铁塔,凯撒宫与古罗 马立柱,自由女神像,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拥挤在同 一时空,双层巴士连同脱衣 舞女郎招贴画驶过凯旋门, 重型摩托破楼而出,无数鲤鱼游过头顶,魔术师站在街 心掀起礼帽,交响乐喷泉直上云霄。最浮夸的想象照进 现实,如同这个沙漠中的繁华星球,美国心灵的声音, nothing is impossible. 所有天桥两侧装上玻璃,以防绝望的赌徒跳桥自 杀,桥下是加长版凯迪拉克及敞篷法拉利鱼贯而过。在 Flamingo吃了顿自助餐,这也正是电影里两人将总统 套房整成一个大型垃圾场的那家酒店,在另一家酒店里 目睹了一场婚礼,亲友与游客一起坐在许愿池前,新人 在人工瀑布的阴影里交换戒指,他们说这里结婚像吃快 餐一样方便,厮守终生,或只维持55个小时。每晚的 BEATLES演出仍然爆满,散场的人们涌向四面八方,走出 很远很远,身后头发花白的老人还在低声哼唱we all live in the yellow submarine, yellow submarine, yellow submarine. 在那部电影的最后Johnny一路狂飙地上了洲际15号 公路。车轮隆隆向前滚去。有辆黄色潜水艇载着一代人 的美国梦搁浅在沙漠深处。


言者无缰

两年 M 乌鲁木齐的7月,印象中是和微风旭日相伴的。人们悠闲的走在大街 上,好像看不出烦恼,就连年过半百的阿姨们都喜欢在家悉心装扮一番再 出门,享受这座矗立在戈壁滩边上的城市带给她们的美好生活。 我就在这里生活了19年,虽然每年都会选择国内或国外的某个城市展开 一场探索之旅,但是那个叫做家的地方,永远会用一种温柔而深沉的声音 召唤着我归去。 然而,两年前的事件,让很多东西都改变了。 每次踏上回家的飞机,我心里都会有一些焦虑。可能是因为通往新疆的 航班的安检级别一直在上升,可能是常看到各种不安定事件的报道。我生怕 那座我熟悉而热爱的城市会换了模样。想到走到哪里都要“开包检查”,会 有一种不喜欢却必须配合的无奈。但是,当空姐说我们的飞机马上就要降落 在新疆地窝铺国际机场的时候,又会充满期待,不自觉的嘴角上扬。 下了飞机,感受到的依然是熟悉的干燥空气:和上海有很大不同,仿佛是 被火烤过一样,参杂着阳光和沙土的混合味道。 但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第一个变化:路上的车变得非常多,私家车, 公交车,出租车,好像是被硬塞上马路一般慢慢地移动着,把这个城市的街 道堵得满满的,。听大人们说,似乎大家都热衷于买车。高峰时段,用水泄 不通来形容丝毫不过分。尤其在冬天,开车出门会有种寸步难行的感觉。 我在家呆了一个月有余。不是会会朋友,就是出门逛街,我不太愿意窝 着,我觉得那是一种浪费。这个我熟悉到每一寸土地都那么亲切的地方,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又如何能解我的相思。然而,一种诡异的,讨厌的陌 生的气氛,却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犹如乌云一般,而且它是不会飘走的乌 云,定格在那里,有越来越厚重的趋势。 这种诡异气氛,可以这么形容:只要哪里有一丝丝风吹草动,就会跳出 来各种不同角色的人来告诉你------最近不要出门。但为什么不出门?不去 哪里?发生了什么?却几乎没人说得清楚.一切就这么人云亦云的附和着, 以讹传讹的沟通着。不清不楚,不真不切,却压抑着每一个跳动的灵魂。 我烦透了这种人人自危的氛围,我烦透了各种没根据言论的肆意宣扬, 我烦透了这种自己吓自己的恐怖环境。有一瞬间,我甚至认为我烦透了这座

35


言者无缰

城市,这座我生活了19年的城市。有一瞬间,我敌视所有在我旁边说这种毫 无根据的话的人,我痛恨街上人们行色匆匆的脚步和小心翼翼的眼神。 作为无数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中的一员。我觉得我的自由灵魂似乎 被捆绑住了,更难受的是没人知道这枷锁是否真的存在,就像皇帝的新衣, 有时也想做那个改变了整个故事的小孩,但大潮流中,逆风的呐喊总是会 飘散在“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自保风潮中 我也想过离开这种让我感到陌生、讨厌和无奈的氛围,一走了之,多简 单。但在无数次思考和自省中,我发现,家乡永远是一个人最放不下的远 方。我没办法脱离这里,我没办磨灭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所有美好记忆。我 尤其没办法当机立断,马上离开这里,简单的离开这里。 那么,我能做的是什么?一番思考之后,我一如往常的和朋友穿梭于这 个城市的各种场所。我依然和妈妈在夕阳下散步,我依然带着妹妹去游乐 场,我依然会在没有约会的时候窝在南门书店看书。假装看不见在这个城 市留下的关于这个城市的疤痕,把它藏在内心最深的角落,让它变得像从 未发生过一般的静默无声。期待这种行动可以散发出小小的气场,给周围 的人带来一种踏实和安宁。 高考之后,我能在这里做的只是短暂停留。有假期的时候,回来看一 眼,然后回归到我在他乡的忙碌生活。好像这里只是一段记忆,一张照 片。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我希望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痕,我希望一切都 会过去,我希望下一个假期,我回到这里,会体会到久违的自由空气,一 种踏实和安心。

36



作业也疯狂

【悼文】

半世潇洒半世佛 吕莹 课程:人格心理学 授课老师:高隽 作业要求:在课程结束时给自己写一篇悼文,想象自己在 临死时希望成为的自己,希望怎么样评价临去的自己。 公元二零七零年捌岁壹拾捌日,众亲友暨玉佛高僧诸法师,谨以香花灯 明致哀思于吕氏遗容前曰: 吾族挹娄,肇自肃慎,幼年微苦,四岁难行,又几经周转,命运多舛, 十岁寄身沪都。念高堂徙居之不易,思自身价值之求索,自幼行事好强。 及壮时好为功名,亦有所得,履盛处丰,得名归望。然及之身在高门广 厦,方念山泽鱼鸟之思。及至不惑之年,每感世事纷扰,方觉失其本心。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吾常念少时篝灯夜读、尚经习文,时思金龟换酒、半世潇洒,怎奈壮年 疲于奔命、废其所学、尽丧所修,呜呼痛哉! 及至天命之年,欲皈佛修道,然无之空理易明,有之情缘难断,自知 尚恋人世至情、苦执凡尘诸事,自感难成正果。上念高堂养育之恩,下思 膝下天伦之乐,及友人谊重之情,究难舍去,更况某君,吾与某君识于微 时,高低起落,互为扶持,又何其幸哉,赌茶泼墨情志相投。 逾至耳顺之年,高堂先去,爱侣伤逝,悲夫痛哉,方悟死生之无常。 时浮华过眼,锦绣成烟,乃悟涉世之尤深,醍醐初醒。以是敛心皈佛,修 行于俗世之中,取号静笃,以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 复”故。半缘修道半缘念君,悟诸法之如是空相,识众生之受想行识。 吾年少好学尚思,壮时为功名所累,及暮年皈佛。人生不可谓不绚烂 之极而复归于平静。情深谊重,常念至情之弥坚;素琴暮张,终识佛海之 高厚。念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如今大限即至,归根曰静,乃无增 长、亦无损减;无所得,亦无不得;心无所著、亦无挂碍。是以成文,望 诸亲友勿复哀思。

38


言者无疆

F 谁说作业都是CTRL C+CTLR V? 谁说作业都是他人的汗水和智慧? 无论你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 无论是实验报告、证明推理还是读书笔记。 只要想法、深度、思考、内容、形式 有一样,你的作业与众不同 那就拿出来晒晒吧! 对老师的给分不满?在这里,允许每个人自 由发声! 成绩不错的,也给各位提供更大的平台: 分享交流 ,让作业真正促进学术。 经验总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还等什么?让作业疯狂起来

要求:真实上交的作业。并附上您的姓名、学 号、课程名称、老师姓名以及最后的分数(如 果没出成绩也可,但请本着诚实原则注明)。 如果愿意,请留下邮箱等联系方式以方便与其 他同学交流。 投稿请至:langchaoeditor@gmail.com


十年前,睡梦中,被电话惊醒,911飞机撞 了双子塔。赶到播出线,已经聚集了自觉赶 来的当班不当班的两百多同事。片子、信号 线路、自觉化好妆的主持人,惟 一缺的就是 允许播出的命令。一直到早上正常开播的时 候,只有一句话: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 几天,天天接到观众怒气冲冲质问的电话。 只能答对不起。

张泉灵

在中国做媒体最不愁没新闻了,每天 都有神奇的事发生;在中国做媒体最 愁没新闻了,每天发生的事,换了时 间、地点、人物,似乎都曾发生过, 并一再发生。

李小萌

言 论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 文明程度,而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可 考验这个民族的良心。

一位54岁的中国工人

聽到別人跟你有非常不同的觀念,有時 會很生氣,但氣了也不能改變他,只好 試著去理解為何他會有這種觀念,跟他 平行,不一定要交集!

徐熙娣

你的工作将会占据你人生大部分时间,因 此获得成就感的惟一途径就是做你自己认 为是伟大的工作,而成就一番伟业的惟一 途径就是热爱你的事业。如果你还没有找 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你要继续寻找,不 要随遇而安。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 会找到的。

乔布斯

微博越来越像是一个直播平台,记得 twitter以前标榜“你想知道世界发生 了什么,twitter是最快的平台”。似 乎,微博现在在中国也在起一个最快 直播平台的作用。值得多想的是:微 博速播的同时,很多真真假假的消 息,也为谣言提供了散播途径。

M


喷水枪有危险?

杂事记

刷课大战

近日,伊朗当局将“喷水枪”判定为 伊斯兰共和国的最新威胁,原因出自 一场水仗。由于近800名青年男女响应 Facebook上的倡议,到一家水公园集体 打水仗。伊朗警方突袭公园,却遭到泼水 等反抗;最后,公园管理部门切断水源才 得以制止,并将几十名玩水者送入监狱。 保守派国会议员侯赛因口易卜拉欣说, “这些活动对我们的革命来说是丢脸的 事,我们的安全部队和司法部门必须阻止 这些道德败坏行为的蔓延。”尤其在今日 的伦敦骚乱以后,伊朗政权对本国年轻人 的态度尤为谨慎。

刷课大战第一阶段告终。浪潮小编们把十二万 分精力投入到了这场大战中,然而出现了极端 结果------有硕果累累的小哥,还有M和韵依然 凑不到20分。虽然已经在复旦生活了一年,但 是这种紧张的开学抢课气氛和之后的热烈讨论 仍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本周复旦最热门的对 话莫过于:“你选上了几分?”

黑色星期二

9月6日周二,两位商界高层女性同时被解 职。美国银行管理层进行重大人事变动,财富 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克劳切克被解职。克劳切克 堪称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与此同 时,雅虎公司前任CEO巴尔茨在电话上得知 自己被董事会解雇。雅虎董事会称,巴尔茨未 能实现董事会在今年早些时候制定的2011年 业绩目标。两位商界女性高管的被解职,对于 努力攀登事业高峰过程中的女性造成了不小的 心理影响,尤其是其对于家庭的反思。


杂事记 孩子也能幸福 父母离异

最近,有社会学家对于父母离异后对于小 孩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的观点提出了抗议。新 的调查结果显示,成长于继父继母家庭的子女 当中,约60%的人都说他们的婚姻关系比亲生父 母更加紧密;约70%有继亲的人对自己的家庭生活 非常满意,因而小孩在后爸或后妈家里可能会生活 得更加幸福。同时婚姻破裂会促进部分子女成长, 并使他们决心为自己建立更幸福的婚姻关系。其 实孩子最终的幸福感还是取决于成长过程对于幸 福的深入认识。

入园难 “ ”

当人们认为精英幼儿园准入条件苛刻时, 宠物狗托护所也变得挑剔起来。近日,美 国的一些托护所提出要对想要入园的宠物 狗进行全面评估,不合格的宠物狗将不能 够进入园内。某些稍显冲撞的狗在正式入 园之前,要参加的基本的驯服课程。但宠 物狗托护所的经营人员说,其实只有很少 一部分、约5%到10%的狗会被托护所拒 之门外,通常是因为这些狗好斗、爱占地 盘或者太过孤僻。

英国保姆

《泰晤士报》有文章称,近几年涌入 伦敦的俄罗斯、中东和中国的超级富 人推高了英国保姆的身价。英国一家 名为皇家保姆的职介机构,称一想挖 走别人家保姆的俄罗斯客户,提供了 20万美元的年薪。另有一客户雇佣了 三个该机构的保姆,年薪分别为13万 美元。皇家保姆称,金融危机并未损 害对顶级保姆的需求。


人物

自古英雄多寂寥 范二 智者多谋略,名流重风尚,侠客性豪迈,义士敢担当;而英雄,无论其 阵营所属,凡作出常人难为之可歌可泣之事,皆可赞一声“英雄”。 2011年6月14日,星空咖啡厅,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朗诵男,不是复 旦学生的最红复旦人。 一身普通的休闲装,肩带很短的双肩包,局促又有些拒人千里的傲人神 情,透露出帝都的些许霸气,躲躲闪闪又热切的目光,仍是视频中那个在 胡志辉老师的课堂上自我激励“我能成功,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的 紧张胆怯而又亢奋的青年人。 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视频早已淹没在各种雷神和萌物中,相关的议 论也已随着朗诵男的北上消失匿迹。此次,“返乡”的朗诵男自称是向复 旦的老师同学们汇报工作,随手摊开的厚皮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各方电 话,有著名的复旦教授,有曾经的课友, 还有像浪潮这样的老朋友。 “汇报”真的是“汇报”。 官方的辞令:我要感谢复旦曾经给与我的培养,后来我去了北大和清 华,也感谢这两所学校,在这三所大学里学到的对我个人素质的培养是非 常重要的。 成绩的取得:我现在在北大一个基本上和学生会一样重要的社团做主要 负责人,目前还不方便透漏具体的信息,我希望一年后可以以公派的身份 回到复旦和大家交流;现在在和一个清华的女生谈恋爱,她是很优秀耀眼 的女生,在清华做主持人,采访很多名人;最近可能和张艺谋导演合拍一 部戏,我是男主角之一,将和很多明星合作,但具体的信息,因为签署了 保密协议,没办法透漏,但将和革命之父有关。 太多的“不方便”透漏,让我们很难去证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但从网 上个人主页的照片看来,不排除夸张的部分,但至少不是空穴来风。

43


人物

如果说两年前,复旦学子质疑的是这个人是不是有资格在复旦的课堂上 侃侃而谈,在台下哄笑是因为这样一个小丑一样的人不自量力的在学识渊 博的复旦人面前说些狗屁不通的废话空话。那两年后,如果邀请朗诵男来 复旦开场讲座,题目叫:如何从小人物变身成功男,主讲人身份冠以:三 年游学复旦、北大、清华的励志哥、张艺谋导演力捧新人、北大某知名社 团主要负责人。在成功学、名人传记甚嚣尘上的如今,在名片Title比人更 重要的年代,我个人将非常看好这场讲座的上座率。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么?看起来也不过是为了在功利主义、商品经济的今 天,给我们自己装扮一个好的卖相。 我从不掩饰自己对他身上小市民气息的厌恶,身为复旦人,已经习惯了 理直气壮,至少也是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习惯了各种理所当然的正确答 案和妙语生花,仿佛人生来就只会且只能讲对的话。 但我也从不掩饰对朗诵男的赞美,无论是之前课堂上缺乏知识才识之基 的自我展示,还是如今所谓的“荣归故里”。 熊培云曾经说自由就是以独立的心去做合群的事。没有人可以否认朗诵 男有一个强大的独立内心,我甚至认为这点上,朗诵男是最复旦的。当合 群意味着用集体的沉默将课堂拉向昏睡的边缘,意味着老师常常得无奈的 自问自答,意味着没有怀疑甚至没有交流。我们呢?我们在哪里?我们正 在羊圈里做一只合群的羔羊,感受集体的风向标,混在人潮中指指点点、 露出鄙夷的眼神。我们都是卓越的批评家,不是么? 有人在网络上整理了朗诵男的成名历程:骆玉明老师的古典诗词导读课 上,朗诵男几乎堂堂课都有表演环节,从诗经中的《山伯》到《大风歌》 《垓下曲》,蹩脚的声音和不合时宜的动作,常常引得台下嘘声一片,但 讽刺的是,起哄嘲笑的人很多,但每堂课,依然没有人愿意自愿朗诵,骆 玉明老师只能一再选择这个不佳但是却是唯一的选择。此后在名师的课堂 上,讲座中都能见到这个积极举手积极回答问题的瘦小身影,朗诵男的称 呼便是由此而起。那段时期,朗诵男已经成为复旦校园著名课程和讲座 “不可或缺”的人物。但真正让朗诵男在社会中红起来的,则是他在思修 王子:胡志辉老师课堂上的自我介绍的视频。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独 撑大梁如“立波故事秀”,神情激动如“疯狂英语,”而内容空洞形势大 好则如“新闻联播”了,像传销公司蹩脚的“洗脑”教程,一个青年人声 嘶力竭的重复着教条式的成功守则,希望抒发尽满腔的热情,也希望点燃 在场的青年。

44



人物

但他错了,这不是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荷尔蒙的分泌不是依靠这个机 理。这是一个卖相至关重要的年代,做教主你需要“外表妖孽”“成就斐 然”“口齿伶俐”至少占一,胆子大的热血青年至多混个“雷”字开头的 江湖诨号。 有人说,朗诵男这么做全为出名,但已经离开复旦快两年的朗诵男只 成为了复旦的朗诵男,我们问及他在北大和清华的游学经历时,他说没什 么特殊,就像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是是脱离整个学校氛围的旁听生。为了 得到课堂信息,他还是会主动和同学老师们搭讪,为了掩饰内向天性的局 促,他依然会为同学和老师表演蹩脚的魔术,以开启话题。一个只考上三 本以下学校的年轻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带着一颗敬畏的心,不满足于命 运,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开启更好的智慧之门。不得不说,朗诵男还是 看过很多书的,对各个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著名教授的学术研究也很了解, 谈话中,他会引用老一辈革命家的句子,教授的生平、著作被用人民日报 式的句子结构串联起来,很官方,但也很全面,复旦民间的段子,听过的 没听过的自我定位都被他信手拈来,对三对所学校的理解和比较,只有深 入其中细细研究和体味过的人才能说得如此客观,因此写就的文章,语言 冗长枯燥,但仍旧在人人网上拥有过百的分享量。 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了,坐在对面的这个男生,脊背依旧挺的很直, 衣着虽不时尚靓丽,但可以看出对细节的在意,如果要对气质进行个总体 描述,那就是个刚性的文科男,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有隐隐的指点江山的 壮志从眼神和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当年在师范大学的毛头小伙毛润之可 能也是如此,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气质,张艺谋导演才会看上这个并不俊 俏的小伙出演少年孙中山,伟人的青年并不一定就是青年的伟人。 谈起在三所学校选择旁听课程,两条标准:人文社科,名师名课。复 旦、北大颇有名气的经管课程,他却是从来不去的,理由是太浮躁太功 利,谈话间,他也透漏出自己将来希望从政的愿望,治国平天下,这是 每个男生都会有的梦想吧。但相关领域的名人,他确是从不放弃接近的机 会,和北大经济学院院长的几次会面让他受益匪浅。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并不认为朗诵男是个笑话,而是个英 雄。 同他坐在一起,虽然我自信可以表现的比他更博学,我可以用更漂亮的 语言更精确的理论故事描述我的思想,我可以展现更优雅的气质让所有人 一眼就看出我是“精英”是“栋梁之才“。 相对于我们这些高分考入复旦的天之骄子,他无疑是高考的失败者。但

46


人物

我们不过是刷着一卡通理所当然的从六教迈到光华,而他则从不知名的学 校走到复旦走到了北大走到了清华,按照他的计划在这三所学校完成3年 的通式教育和3年的专业教育后,还将走向耶鲁、哈佛、牛津、哥大。我 们不过是按着课表上课,逃逃课、睡睡觉、抱怨几句就觉得潇洒,他却凭 着努力和兴趣听遍了三所大学的名师名课,积极和老师互动,完成作业, 甚至还在偷偷参加考试后,和老师讨论答案。这一切的所有所有,我们能 仅靠一张烫金证书就告诉自己,我们一定顽胜么? 从小,我们就听过很多名人故事,没有人会不知道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总统之一罗斯福曾经吸毒抢劫,牛顿、爱因斯坦都从小孤僻、另类,被耻 笑被捉弄,几位中国伟人也不是天生的端庄、稳重。俞洪敏数考北大的励 志故事更是随着新东方的如日中天被广为传颂,这些,都被主人公最后成 功的圆满结局渲染成了传奇故事,但当时的被唾弃被嘲笑,没经历过的人 都不会感受熬和真正理解。 我不能预言朗诵男的未来,但我看好他的现在与将来。虽然曾经在复 旦的生活并不尽然是愉快,也有谩骂和讥笑,但重新回到邯郸路220号的 他依然深爱和感谢这里。他说这里是他人生转变的起点,“你们将是我永 远的路标“。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的人,都有一颗包容平和的心。相较于 他,想想当初的我们,当初复旦学子的某些举动,有些掉价,不是么?正 如朗诵男在他比较三所高校的文章里提到的:兼容并包、自由开放,不应 该是复旦精神的特质么? 别对大学抱太大幻想,杨玉良校长在今年的新生致辞上这样讲到,但我 们应该对大学怀有一种理想。 “不唯官、不崇上、不言弃。在不经意间显出不凡,在厚积薄发中敢 为人先,脚踏实地的平和、实在,复旦人有着国际的眼光、和厚实的内 蕴。”“ 不争一日之短长,做好自己的事,把潜能释放出来”感谢朗诵男 给我们描述了这样的复旦,她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乐园”也是“独立自 由的学术殿堂”,她更是每个复旦学子永远美好的乡愁。 如果你不能享受孤独,那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如果你不能接纳包 容,那也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自古英雄多寂寥,让我们拿出复旦人 兼容并包的大气之风,让朗诵男的故事成为复旦多彩历史中的不深不浅的 一笔,衷心的祝福张文同学能够在寻梦的路上越走越远,复旦是他梦起航 的第一站,也是我们梦起航的第一站,她是如此踏实和美好。

47


人物

精神?笑话! 奇葩君 传说中的朗诵男 ,在其轰动复旦之时,笔者正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奋力 而搏;而当我们来到了“自由而无用”的复旦之时,他已飘然而去,北上 京师。三年后,张文再次回归,带回了其雄伟的计划以及对清华、北大、 复旦三所高校“深刻的体悟”。 遗憾的是,笔者并没有能够参与对张文的访谈,所思所想仅是基于参与 访谈者对访谈的记录与朗诵男的一篇日志“复旦 北大 清华 港大 剑桥 哈佛 ”,有所偏差还望各位看官见谅。

48


人物

在张文的日志中,其核心集中在对复旦、北大、清华等三所高校精神 的描述,行文充满了“自由”“独立”“公民意识”等宏大而又讨巧的文 字,充满着凌然正气而令人向往,马寅初、梁漱溟等学界名宿为真理而抗 争的不朽诗篇也为人动容,然后呢,又怎样呢? 当然,有人会说,精神之于个人、群体乃至社会,实为骨架之于肉体, 头脑至于躯体,理固亦然,然姑且不论“精神“一词的内涵为何,试图将 一些空洞的辞藻与夸张的行径称之为一种精神,谓之”一种强大的内心 “,却实难以让笔者苟同。 先不论张文三年通识三年专业教育的本科计划能否实现,从他三年三 个学校,旁听近100门课程的容量而言,就足以让人为其惊人的吸收能力 而赞叹;再听听他在北大、清华传奇的经历,无论是与张艺谋签约新片 抑或是自豪的宣称担任“一个基本上和学生会一样重要的社团做主要负责 人”,似乎也并没使笔者感到这是一个充满精神追求的“英雄式人物”, 到更多的是一个荒唐而犬儒的“唐吉可德“式的闹剧。 记得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个气球,五彩而独特,但当这 些手持气球的人挤在一块狭小的场地之时,大多数人的气球都因挤压而爆 裂了,只有少数人的气球顺利的升上了天空。当外人欣赏这天空中五彩气 球之时,他们并不会关心那些正在埋头寻找气球碎片的大多数们。 在这里援引这样一段话,只是想说明,精神这东西,重要但不是全部, 用一句政治正确的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方面,我们要高举“自由 而无用”的伟大旗帜,力图在芸芸众生中凸显出复旦人独特的气质与标 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和芸芸众生一样,为了一份可观的薪水、有质量 的生活而费尽心机,不累吗?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现实的压力、未来的期许迫使我们更多的 埋头耕耘,一次次的考试、一份份的实习正是我们前进的标石也是我们路 上的风景,好友若干,相协而行,岂不快哉? 我承认精神之于个体、团体与社会的重要意义,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那是所谓“成功人士”的诗意自白,是一个圈子加诸社会大众的集体意 淫。而对笔者之流而言,一个高的GPA,一份好的简历,才是最为重要 的;而同时,这是否必然就意味着一种犬儒,一种功利呢? 哦,原来追求这些表面的东西是没有灵魂的,这不是二分,而是非此即 彼。

4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