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时评月刊《浪潮》第22期

Page 1


订阅方式: 发送“订阅”至 fdwave@gmail.com

投稿及来信 : 请将来件发送至 langchaoeditor@gamil.com, 欢迎你的来稿或批评建议。 主编:风马牛 顾问:后觉 副主编:you 蓝、谢小木 美术: 齐英如、arc、黄醒佳 发行总监:平四门 编辑: 抽风的阿婆 妍小井 瞎子 记者: 涣明 effy 十九画生 舍予 木林 徐吸恩

加入我们: 发送自己的姓名、专业、常用邮 箱、手机号码并附上一篇你最近的文 章(评论更佳)至 langchaoeditor@ gmail.com 本杂志社常年招新。

更多内容: 人人主页【浪潮】 在 线 阅 读 :http://issuu.com/ fdwave/docs


3 | 卷首语

卷首语 今年母亲节五月十二,麦家母亲不知道这节日,只牢牢 记得是地震五周年。她说:“那时你在四川工作,电话打不通, 我一夜没睡着,急得心里烫出了个疤。” 这一年的复旦并不安宁,每有突发事件,浪潮众人的心 情就好似那位母亲,焦灼,无力。不置一词,心里疤难平。 想要说点什么,却又不得不忖度:讨论可以生发在不适宜的 时候么? 其实又何止我们,每个身处事件中的人,每个关注的人, 或重或轻地都在心里烫出疤来,他们都在选择自己的处置方 式:救治、遗忘、覆盖,甚至撕扯。但作为媒体,浪潮有其 因应的责任,去看,去想,去理解,并且让更多的人做同样 的事情。 于是,我们走到幕后去看,踌躇满志,却像之前的那些 公民调查团一样,陷入了更大的迷茫。 很多真实而琐碎的细节当事人以为平淡而不言,很多宏 大而空洞的志愿管理者不认为有必要告知。 拿什么去填补符号化事件那些沉默的空洞,情绪么? 但这不是一本杂志需要的。

风马牛 2013.6.11


目录

4 | 卷首语

● 卷首语 --- 03 ● 封面 05 千人的课堂,万门的路 07 共享课:带“病”前行? 14 万门,路向何方

● 文化 20 26 29 33

复旦迷津之青椒升级篇 夏洞奇:这样的大学是否更美好 无责任推荐不完全青椒开课名录 特约撰稿:胡博士归国

● 言论 37 我们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 时评 39 43 45 48

无法逆袭的凤凰男 刷锻市场的经济学原理 错位的运动会 复数的青春

● 专栏 52 印象:合唱篇


5|

封面

|

封面故事 千人的课堂, 万门的路 文 /you 蓝 千人的课堂,万门的路。围观上海滩,决 战人人网。 在这个大学毕业生有 699 万的年份,教育 不再有一成不变的样式。 天平的一端是偶像级老师,另一端是无法 看到真人的芸芸众生。 然而,还是有百人排队在等待序列,还是 有全国各地 “ 求真相 ” 的拥趸撑起了分享会。 最重要的是能学到些什么: 那 09 年拍摄的老视频,那硕士生主刀的书 单,承载了学术的重量。 那中文系助教领衔的讨论课,那随手引用 的《南方时报》,蔓延的是失望和质疑。 号称资源共享,却只是共享了早已流布在 网上的视频。号称你是你的大学,却又引来了 各路囤积资源的人。 于是,一边是不会推荐该课程的学生,一 边是交战不休的粉黑党。 在笔者看来,高校共享课程即是带期末考试和学分的土豆豆单课,而万门大学现在全面 照搬大学系别的做法,不比豆瓣兴趣小组更有质量。举例来说,豆瓣上的 “ 触手小书房 ” 小组, 学习教程系统合理,外围资源答疑解惑也不少,但是明确规定了加入的标准和日常守则,拒 绝 “ 伸手党 ” 和 “ 囤积党 ”,不每日发图做作业,就被踢出小组。这或许比万门大学不少只有 几条管理员转发的状态的系别是要专业很多了。 网上教育的荣光照入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 21 期 | 6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模仿的痕迹。共享课程的视频融合了 MOOC 课程中题目问答, 但由于题目过于简单,被吐槽是 “ 防沉睡系统 ”。 近日又听闻清华宣布加入 COURSERA 阵营。 这是个蓄势待发的时期。 官方开船掌舵,要跟上 “ 国际一流 ” 的步伐。民间各方力量跃跃欲试,想分一杯羹。高校共享课 程和万门大学虽然并不成熟,但是毕竟是近期独领风骚者。万门大学在人人网上掀起的波澜,更是引 发了各种对教育的讨论。


7|

封面

| 共享课:带“病”前行

共享课: 带“病”前行? 5

5

5

55

浪潮 瞎子 主笔 浪潮 妍小井 徐吸恩 报道

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主推视频

2012 年 11 月 14 日,复旦大学副校长陆

课程,将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到社会,针

昉在上海高校共享课程建设培训及研讨会议中

对的是社会大众群体。目前已经有 40 多门,

梳理了高校教改的重点。而他的另一个头衔则

有计划要建设 1000 门课程”

是上海高校课程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

“上海打造的精品共享课程目标非常明 确,也就是要为在校学生服务,满足学生对优

2013 年 2 月,就在陆昉此番发言的四个 月后,上海首批高校视频共享课程试水。


第 21 期 | 8

盛大开局

心在教务处网站上发布了《上海市高校共享课 程 < 哲学导论 > 校内选课说明》,《说明》

小 H 是理工科的学生,同时他也很喜欢

在课程计划中介绍:“分班(每班约 25 人)

文科课程。刚开学,听同学说刷上了王德峰教

讨论课将由任课教师 / 助教另行通知;讨论课

授的《哲学导论》,尽管当时已经有 1000 多

教师:王德峰、胡志辉、陈果等“。

人完成了报名,他还是挤上了一个名额。 “心生仰慕”,小 H 这么形容选课时的 期待。

在一门课程中一口气吃下三名复旦最热 门的老师,让人不能期待更多。无论是怀揣着 对名师名课的“朝圣”心情,是对哲学本身的

同样选上这门课的管理学院本科生小 Q,

兴趣,还是对复旦的声名,最终来自 28 所上

则是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第三模块的课程中选

海市高校的 1072 名学生完成选课,还有 147

择了《哲学导论》。“我正好需要这个学分,

名申请者等待候补。

也知道王德峰老师比较出名,选课前也知道是 共享课程,于是选了。” 惊喜,不仅仅是王德峰教授,《哲学导论》

3 月 5 日,“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开设的首门课程,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 的《哲学导论》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东

的教师团队也堪称豪华配置。2 月 23 日,在

辅楼 202 正式开讲,全市其他 7 个教学点实

高校共享课程第二轮选课前,复旦注册考务中

时转播,超过千人同时收看,主流媒介报道无 数。 “盛况空前”,回忆第一堂课,小 H 意 犹未尽。 但随着课程的进行,他发现,“盛况” 并没有延续到往后的课堂上。

失控的视频课 2012 年 12 月 17 日,复旦大学的本科生 第一轮选课阶段,复旦大学教务处网站就发布 了《2012-2013 学年春季学期共享课程选课 通知》。《通知》在关于“课程授课模式”的 条文中提到:“首批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包括:网络视频学习为主、辅助教学、少量的 面授及协作式学习。” “我之前的理解是:王德峰教授在复旦 给大家当面授课,给其他校区的学生视频连线


9|

封面

| 共享课:带“病”前行

授课。”最初,小 H 尽管在选课前浏览了课

小 Q 说道。而且,课程团队不会考核学生的

程中心的学生手册,但开课后还是产生了这样

答题情况,所答的题目也不计入平时成绩中。

令他尴尬的误解。 共享中心的课程推广的工作显然没有到

被教学团队“架空”的弹窗设计,更像 是一种防沉睡系统。

位。“前期需要进行选课动员,包括发布选

相比教学形式的问题,视频的内容则让小

课通知及选课流程,选课问题咨询的工作。” 中心教学服务组组长王希明在 2012 年 11 月 19 日的共享中心运行负责人培训会议中提到 过 这 样 的 工 作 目 标。 但 现 实 情 况 是,12 月 15 日开始的选课,17 日其选课公告才出现 在了各高校教务处的网站上。 即便如此,而教务处对新的教学模式确 有解释。直到 2 月 23 日,教务处发布《上 海市高校共享课程 < 哲学导论 > 校内选课说 明》,落实了课程的具体操作安排。两次“教

H 颇为恼火,因为在视频网站上搜索到的相同

师面授”、四次“讨论”和“时间自由安排,

课程视频,是早在 09 年就上传公开的课程录

学生看视频”在课程计划中被明确写出。但

像。“使用大段的课堂录像,这种公开课的模

此时距离开学已不到一周时间。

式在有质量的共享课程中已被淘汰。因为大块

课程安排下,注册的学员需要访问高校

的公开课模式不利于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课程

课程中心的网站,登陆后观看《哲学导论》的

的目标、实施计划和评价程序做出及时修订,

视频进行学习,或者索性在视频网站上搜索观

以配合学生修读计划的特定目标。”当下大

看该课程的录像。这种以视频授课为核心的教

受 欢 迎 的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学模式,也让小 Q 大为失望:“总学时 36 课

Courses)学习小组这样阐释公开课模式的弊

时的课程,其中视频课程占到 24 课时。面授

端。

课程只有两次,目的也是为了完成第一次的绪

在视频内容的选取上,课程中心在《教

论和最后一次验收,不承担更多的教授功能,

学手册》中明确要求:“在拍摄前,老师应根

那么,师生的互动机会大幅减少。”

据视频课程时间专门做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结

视频课程设计中,唯一互动的是播放过

构、内容以及方法,以确保每节课的内容完整

程中不定时弹出的课程习题。学生只有在完

性,其中每节课单位时长为 30 分钟。”而早

成习题后,视频才能继续播放。“题目本身

在 09 年上传的《哲学导论》视频,显然是无

非常简单,都可以百度得到,我甚至怀疑这

法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些题目是不是王德峰教授自己出的题目。”

几节课下来,小 Q 显然地感觉到了教学


第 21 期 | 10

团队对教学过程的漠视。如果授课的过程这样 失控,课程的意义不是被扭曲了么?遑论最终 的课程成果。

十多分钟后,在课堂人数达到了五人, 尽管出勤率糟糕,讨论课仍坚持进行。 哲学导论课程的讨论课形式每次都有变 化,作为讨论组织者,助教有权利对讨论形式

讨论课如何上

进行设计。本次讨论主题有三个,均由王德峰 教授拟定。

5 月 21 日傍晚,第二教学楼一楼。四间

在 H2112B 的讨论课上并没有组织起良

小教室里亮着灯光,正进行着本学期哲学导论

好的互动。各学员依次按照自己的主题进行发

课程的最后一次讨论课。按照规定,该课程在

言,然后就同学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一位同学

本学期共开设四次讨论课。

选择了“为什么存在不可能是知识的对象”作

“同学,你是来上讨论课的么?”当《浪

为主题,发言内容是一段讨论稿上的抽象逻辑

潮》记者进入 H2112B 教室时,课程的助教

推演。同学对于他的推导都没有表现出兴趣,

上前询问道。而当时的课堂上,仅有一名学生

同时,最后助教也没能就他的提问进行解读,

到场。

就换到了下一位同学。另一名男生就相同命题,

“这门课开始选课的有 25 人,学期开头

对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发散阐释,他表示,王德

退课后还剩下十多人。”助教课后透露了这个

峰教授对这个命题的论述被分割到了两个视频

班级实际应到的人数,“说实话,有时看到出

中,“没有连着看完两段视频,就难以完整认

席的同学人数不多,我也会觉得有点沮丧。”

识这个问题。”而恰如他所料,课堂上的另几

这个班级所有的同学都来自上海财经大

位同学也正对这个议题失语。发言结束后,助

学。“财大的选课系统和共享课程的选课系统

教更多就生活中的哲学体悟与同学进行交流。

似乎还没有兼容,很多学生反映在讨论课的时

助教是中文系的博士生。作为非哲学专

间有自己的课程或者是第二专业课程的时间冲

业背景的助教,他表示自己并没有能力在学理

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诸如社团活动等等原

上应对全局,他本人也仅是“对哲学很感兴趣”。

因请假或者缺席。”

而根据这门课程的安排,课程团队也并不要求

实际上,共享课程在复旦教学点的考勤

助教直接承担解答任务,“我们助教会在课后

很严格。除却助教必须在课程中进行点名记录

进行一场集体讨论。将今天课程中所收集到的

外,在不同的讨论班之间,复旦学院的负责老

问题进行整理并上交给教师,等待他们做出解

师还会来回巡视:引导迟到同学找到自己的讨

答。我们本身并不能对问题进行处理。”

论班,汇总助教统计出勤状况。课后,助教需

谈及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助教认为:“以

要按要求对缺勤的同学进行专门电话或者邮件

我个人的体验,这样会大大降低信息反馈的及时

联系,询问缺勤的原因和相关状况,记录反馈。

性。我自己作为学生的话,肯定希望自己的疑

可显然这样严格的监管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问能够在当下得到解决,而不是等到下一次讨


11 |

封面

| 共享课:带“病”前行

论课。很多一瞬间的想法,可能过去就过去了。” 而助教在讨论课上的另一项主要职责, 是依据讨论课的参与度为学生打分。

助教也没有能力解答,问个问题都需要两三周。 那么这门课和自学有什么区别。” 同样的讨论课,H2107 的哲学系助教显

“最终促使我在退课的最主要原因是讨论

然应对地更加游刃有余。课前,助教要求学生

课占到总成绩的比重很大,而讨论课的给分是由

必须提前将讨论稿发送给他审阅:“这一次,

助教给出的,我认为讨论课评判的标准不公平。”

大家课前发送过来的讨论稿我都看过了。质量

在经历了两次讨论课,最终选择期末退课的小

比之前的好。”助教对讨论稿质量的把关,显

Q 解释道,她认为助教非但不能就课程内容对

然促使到场的 12 人对自己的命题做出了更加

学生进行评判,反而给了不少同学以“浑水摸鱼”

深入的了解。讨论过程中,相同主题的同学围

的机会,“有位同学就认为积极帮助助教做工作,

坐一圈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起初组员还会依赖

拿个好成绩就轻松了。”

自己手中成文的讨论稿,但随着讨论的推进,

包括 H2112B 的助教在内的众多非哲学

组员抛开了稿件,就不同的观点间直接展开了

专业的助教,本学期开学前并没有进入课程团

交锋。助教在讨论组之间来回穿插,听取讨论,

队甄选助教的视野。

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下讨论中的关键词。小

去年寒假前,首批助教的招募工作便已 完成,助教队伍也均有哲学专业的研究生组成。

组讨论结束,助教对进行集体总结和答辩。整 场讨论课热热闹闹的进行了两个小时。

但课程团队没有料想到的是,本学期初统计的 选课人数的庞大超出预期,原本的助教数量无

谁在驱动

法满足需求。迫不得已,助教招募的范围扩大 到了所有文史专哲业,完成了助教补充招募, 最终才呈现了如此庞大的助教团队。

2012 年 5 月 21 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 教高厅 [2012]2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新学期,补招助教过程是这样的:申请

<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 的

人先经过一轮面试,然后再投了个人的简历,

通知》,为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

最终决定录取与否,或者作为候补助教进行补

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充。“面试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问问有没有助

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

教经验,本科期间有没有上过这门课等等。”

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面试、随后的助教培训均没有涉及到课程内容

的意见》(教高 [2011]6 号)和《教育部关

本身。”

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

“我们助教更多的是组织者,而不应该 直接给出答案。”助教清晰记得培训时老师所

[2011]8 号)提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 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给出的定位。但这样的定位却让作为学生的小

《办法》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

H 颇感不解:“我们本就接触不到老师,如果

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


第 21 期 | 12

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

单位时长为 30 分钟。”;应对超出承受能力

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

的选课容量,应急遴选助教救火的行为也师出

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有名。

落实到上海市,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在中 心管委会 2012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指出:

除此以外,各方面对于课程的规模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要求很高。

“上海高校的信息化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办法》中指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

多次受到市政府的批评!教委的压力也很大

课建设纳入“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湿

的,我们必须尽快地改善。我们已经汇报了这

湿的“本科教学工程”,教育部对上网后社会

个项目,得到了沈市长的好评,各成员学校一

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

定要积极参与,以此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教

课”的称号,有效期 5 年,并给予经费补贴。

学改革。”这段发言,也从侧面说明了市教委

课程中心针对共享课程的规模效益的重

方面在高校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压力点。

视,从课程立项之初就牢牢建立。在中心《教

在课程共享平台上,基于本学期试运行

师手册》中便明确提出“是否考虑共享课程的

期间的选课成效,管理中心主任黄钢提出了

规模效益”的指标,并被赋予了单项中最大的

2013 年总体战略量化指标,“2013 年底上

权重。同时,共享中心也教师绩效的分配,也

线 100 门课程,10 个专业”。

与教学规模相挂钩。根据《教师手册》,中心

层层下压,《哲学导论》共享课程团队 作为第一批试点的压力可见一斑。因此,课程

将以跨校选课学生所缴纳学费作为教师绩效打 到工资卡上。绩效额度则由中心调整确认。

团队没有按照共享中心《教师手册》落实视频

作为课程中心的平台开发者,上海卓越

要求:“在拍摄前,老师应根据视频课程时间

睿新数码有限公司正在将这次机遇转化为更大

专门做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结构、内容以及方

的商机。课程中心现阶段开发的共享课程仅仅

法,以确保每节课的内容完整性,其中每节课

是网站课程库中的极小一部分,而更多的课程 是提供注册学生有偿申请的精品课程。当然, 这一部分的课程目前还没有完全开展、连同未 来将要开展的选修专业,更多的资源将通过按 课程付费的形式进行推广。“免费”的共享课 程将会是这个平台的流量的一个重要来源。营 销和推广是开发者的工作重点,在《教师手册》 中对于如何将教师以及课程的影响力扩大提出 了详尽的叙述,内容包括:专业级照片拍摄, 专业级课程视频制作,课程网上宣传资料的制 作等等方面。甚至不厌其烦地突出要求教师在


13 |

封面

| 共享课:带“病”前行

“拍摄前一天夜间注意休息,睡前忌大量饮水”

批改工作。通过相应的作业标准,学生随机形

等等细节。其针对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求

成小组进行互相批阅打分的机制来弥补人文类

一览无余。

作业的人工批改问题。

无论从选课人数,还是造成的巨大宣传

同时,课程平台的运用团队在工作中还

效应来看,《哲学导论》无疑是试点 7 门共享课

存在纰漏。例如课程中心网站记录的首批工

中最契合课程开发意图的。但课程设计的偏差、

作人员任命会议中所涉及“沪教委高 (2012)3

教学团队构建的仓促等课程的基础问题,最终导

号文件,即 < 上海市教委关于成立上海高校

致课程质量成为课程规模要求的牺牲品。最初构

课程资源管理中心的通知 >,通知明确了成立

想的理念在现实操作的删繁就简中没有得到充分

该中心的目的,并声明了管理中心是上海课程

实现。

资源共享系统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机构,机

以课程视频为例,视频中弹出习题窗口 的设计吸取了目前大热的 MOOCs。 2013 年 4 月 27 日,中心的团队在重庆

构依托在交大医学院,中心主任由交大医学院 副院长黄钢担任。”等内容存在错误。根据上 海市教委的信息公开查询可得,文中所提沪教

大学发起的《东西部高校视频公开课共享大会》

委高 (2012)3 号文件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进行了《MOOCs

关于转发 <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

将给教育带来什么》的发言。这显示出共享中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 的

心在设计体系时充分借鉴了 MOOCs 的经验。

通知》。但同时,我们也没有通过网络信息公

可 是,MOOCs 弹 出 的 即 时 的 测 验

开的渠道查询得到《上海市教委关于成立上海

(Quizzes) 可不仅是防沉睡窗口,系统具有半 自动(多角度)出题打分功能。以数学为例, 三角形内角和 180 度,系统可能让学生将内

高校课程资源管理中心的通知》的文件。 既然共享课程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 大力推广,那么质量问题将始终是绕不开的关卡。

角求和,也有可能给出两内角之和,要求学生

《办法》中要求对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

求出另一个内角。一个测试反复从不同角度完

不合格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取消其“国

善理解,力求能够模拟课堂中的互动讨论过程,

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不得再次申请该

使学生能够学通,而不是蒙对或者是百度。

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共享中

此 外, 还 在 课 前 具 有 详 细 的 课 程 大

心也针对课程的质量进行了多次会议洽谈,也

纲 和 安 排 (Syllabus & Schedule) 提 供 指

针对目前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讨论。针对课程

南, 课 后 还 有 跟 进 需 要 完 成 的 阅 读 和 作 业

本身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也已经开展。

(Assignments),这些作业都有明确截止时间

6 月 9 日,《哲学导论》期末考正式结束,

(Deadline) 的。通过这种高仿现实课堂教学

教学团队很快将进入阅卷与教学总结阶段,下

的方式完成课程控制。

学期哲导的将会如何,现在仍无人知晓。但它

而 针 对 大 量 文 科 作 业 的 批 改 问 题, MOOCs 没有应聘更多助教去应对排山倒海的

仍将继续“共享”下去,新的学生,很快就将 走进这个课堂。


第 21 期 | 14

万门,路向何方 5

5

5

5

浪潮 木林 主笔 浪潮 涣明 you 蓝 报道 “大家好,欢迎收看阿哲的理论物理小 课第一节——熵与相变”。

地为视频配音。屏幕里的环境、着装、言语, 乃至彼时的所想,对他来说,都熟悉不过。

声音回荡在整个会议厅里。在万门大学

从这句话起,童哲,连同之后他所创立

上海财大分享会的开场,校长童哲向观众们

的万门大学,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里。童哲

播放了他所录制的第一个讲课视频。他刻意

的身份也不再只是一名留洋高材生,而是拥

将视频调至静音,然后拿起麦克风,一句句

有了同龄人中罕有的称谓——校长。


15 |

封面

| 万门,路向何方

个名字:“one—man,每一个人都是自己

开启第一扇门

的大学。而万门又指在网络时代我们都可以 为自己开无数扇门。”他说,“让大家在这

这 段 名 为《 阿 哲 的 理 论 物 理 小 课 第 一 节——熵与相变》的视频录制于 2012 年 4

上面免费获得学习资源,并最终打破中国高 等教育的门槛。”

月,录制的地点是童哲的母校——巴黎高等

2012 年 9 月, 作 为 开 设 人 人 网 帐 号 七

师范学院的宿舍。据童哲回忆,硬件的限制

年的资深用户,童哲在人人网上创办了“万

让他颇为头疼,宿舍外的走廊时常传来嘈杂

门大学“公共主页。这个在今日常现于人网

的声音,窄小的黑板容不下过多板书,录制

热门搜索榜的名号,自此进入公众视野。作

所用的照相机也只能录 20 分钟,“讲超时了,

为网上“大学”,万门经营的主要方式是在

就只能回到 20 分钟时的那句话,从新开始

人人网上建立公共主页,并召集志愿者作为

讲。”

主页管理员,负责各个系主页的运营、视频、

在他看来,国内教材不够详细,而且讲

书单等学习资料的上传。

解方法不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想

第一次听到儿子回国创业的想法,童哲

到自己录视频看看。”抱着这样的想法,童

的母亲颇感意外。和大多数渴望孩子过得安

哲完成了这 6 段视频的录制。

稳的母亲一样,她也一样答复道“不要乱想,

几天内上百的浏览量让童哲颇感惊讶,

读完博士再说”。但她未想到,电话那头的

而截止发稿前,使得他成名的这段视频在优

童哲虽未硬拗,心里却归意已决。等到 10 月,

酷网上的点击量已经超过 9500 次。通过视

童哲背着家人悄悄地回到了北京。

频网络上了童哲的“第一堂课”后,网友冯

刚刚回国的时候,童哲仿佛人间蒸发一

锐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没有物理理论的

般,电话不接,留言不回。没有了父母的资助,

基础,就像理解这个世界,是比现学物理更

“躲”在北京的童哲在北京学而思教育学校

难的。而童老师同学这个课是个契机,使我

找到一个竞赛培训的工作,以供给自己的开

开始接着高中物理 - 继续学习。”

支。

从录视频到办“大学”,想法的跨越发

在学而思的工作闲暇,童哲着手准备开

生 在 次 月。2012 年 5 月, 游 学 意 大 利 的 童

办万门大学的第一个院系——物理系。结合

哲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回国办一个中文

自己八九年学习物理的经验,他整理出了一

数据库,把易学易懂的教学视频和讲义放在

套书单,内容从普通物理一直涵盖到弦论。

上面。而按照原本的规划,他将前往苏黎世

10 月末,他把书单同时推广到了万门大学公

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共主页和北京大学未名 BBS 上。

在进一步思考后,他使用了万门大学这

“这份书单被一位北大的教授推荐给了


第 21 期 | 16

2012 级的新生了”,受到北大教授的认可,

人人网实名制、以校划分身份的连结方式,

让童哲颇为欣喜。他于是决定把开设的系别

则让他发现“相比论坛,微博的粉丝要更文明;

扩充到物理系之外,争取把其他的系都补全。

相比微博,人人网的粉丝要更文明。”而相

中国人民大学“勺见”分享会上,童哲坦言,

比创建新网站,人人网能够帮他剩下建站的

正是这时才“真正萌生了办万门的想法”。

大笔费用。“有人,有流量,有用户,这是

为 了 推 广 万 门 大 学, 童 哲 开 始 每 天 在 人人网上的“刷屏之旅”。他在人人网上的 4000 多个好友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万门大学

一个免费的广告。” 但他很快发现,这片战场的复杂性远高 过他的料想。

的宣传广告,在他看来,推广的技巧就在于

2012 年 11 月 13 日,万门大学公共主

宣传的密集度,“如果你平均一天发 20 条状

页被不知名用户反复举报,主页随后被网站

态,那么每个人平均可以看到其中的两三条。

管理人员取缔。协商之后,主页恢复,但改

这样,你就可以在人们心中获得一种存在感

名为“万门大学学习小组”。

了。” 随着万门逐渐为更多人所知,童哲的母 亲也站在了儿子的一边。 而和他踏入同一条战壕的年轻人也陆 续 到 来。2013 年 3 月 11 日, 万 门 大 学 迎

为解决这个问题,童哲花费了两个小时, 与人人网客服拨了 10 通电话。终于说服了 客服人员帮他联系到了人人网高管。在向人 人网高管介绍完万门的实际之后,万门大学 主页在第二天之后恢复原名?

来 第 二 个 全 职 工 作 人 员 ——“ 副 校 长” 许

“总有人看不惯你努力想做好一件事

喆 平。 各 大 院 系 公 共 主 页 管 理 员 也 达 到 了

情”,在万门大学恢复原名后,童哲在日志

30多人,万门大学公共主页好友数量突破

中写道。但是,按照人人网的规定,肇事者

25000。而在 5 月份的人大勺见分享会

无法被公开,童哲也无从进行问责。

上,万门大学又增加了张明达和刘晓楠两位 全职的工作人员。

在实体课程视频上网不久,万门大学获 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一个月内,万门大学所 开设的院系从十几个增加到五十几个。伴随

人人里的“one man”

着“主页群体”的扩张,各种童哲未先预料 到的问题开始出现。

选定人人网作为万门推广的主战场,童 哲有自己的想法。

5月10日,一位名为马若程的人人网 用户发布状态,要求万门官方审查万门大学

作 为 人 人 网的忠实用户,童哲从 2006

政治系公共主页的状况,据其所言,万门大

年就开始使用人人网,断续更新的政治随笔

学政治系在成立后的三个月内,仅仅发布了

与生活札记让他拥有一定的网络好友数量;

五条状态,“其中两条是在宣扬政治制度、


17 |

封面

| 万门,路向何方

两条是在黑民国,还有一条是在恶毒地污蔑

称《南方时报》为报纸化名,而援引这段文

中伤马列主义,正经的学习内容从没见过。”

字的目的“只是为了引出讨论的问题”。一

尽管当天中午,该帐号被人人网管理人

时网民哗然。

员取缔,但经此一遭,本已被质疑的万门学

“如果童校长再不管管他底下的这帮人

术水平又遭诟病,“别的不懂不知道,反正

的话,万门的前途很快会玩完。”作为万门

什么万门大学政治系,万门大学国际政治系

最初的粉丝,王明(化名)在法学院主页的

的质量我觉得是极度堪忧的。”一位人人网

这一事件中,对万门大失所望。

友如是说。

5 月 21 日,万门大学材料系转发虚假新

“人人网的公共主页很容易建立,有一

闻:《美国女生发明超级充电器 20 秒充满

个账号就够了。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把自己

手机》。一时间,由于是材料系而非文科系

的事情做好。”童哲无奈地说。

发布,童哲又有深厚的理科背景,这使得万 门大学的科学精神在人人网上受到很大的质

敞开的门

疑。当晚,万门大学不得不发布状态称,以 后万门主页的所有更新将由校长本人逐条确

“越开放,越进步。”童哲常常把这句

认后转发。

话挂在嘴边。事实上,不仅万门的资源是开

无论是管理资源的系主任,还是管理主

放的,万门的团队也一样对外开放。网友只

页的负责人,他们都由各大高校的学生网友

需要向童哲提出申请、通过审查之后,就可

组成:有些是毛遂自荐;有些则由他人向童

创建相关主页。而这些跨进万门团队之“门”

哲团队推荐。“这些管理员只有十几位是我

的负责人们,则让网友们对万门开放的态度

见过面的,其他的管理员都是毛遂自荐,我

打上了问号。

看过他们的简介,觉得相当不错,而且也有

5月19日,万门大学法学系的公共主

热心来做这样一个事情,所以就让他们做了。”

页发布状态,状态称援引自“《南方时报》 评论”,在状态内容为“根据最新实施的《物

下一扇门后是什么

权法》,学校无权没收学生的电器,即便是 违章电器;任何教员无权擅入学生宿舍的状

5 月 3 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享会;

态。”状态发布后不久,就有网友指出状态

晚上,西安交通大学分享会;5 月 4 日下午,

里的三条错误信息,其中最为明显的错误则

西安交通大学果壳万有青年烩嘉宾;5 月 4

为“并不存在《南方时报》这样一家媒体。”

日晚上,西安西北大学分享会;5 月 5 日晚上,

但即使被网友证伪,万门大学法律系主 页的管理员依旧没有认错。相反,它发状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TEDx 演讲…… 这是童哲在五月初的巡讲活动安排,5


第 21 期 | 18

月 8 日,他在熬过一个通宵后,仅仅睡了六

X 项目的推广颇为顺利。以上海财大为

个小时就来到了上海财大分享会的现场。而

例,5 月 9 日,在财大分享会结束的第二天,

在这之后,他和张明达和刘晓楠——两位在

“万门 X 上海财经”便建立。随后、万门大

三月加入万门的全职工作人员,将花一个月

学 X 浙大、万门大学 X 吉大相继成立,X 项

的时间,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高校间奔波,

目在高校落实的轨迹,几乎就是童哲高校宣

完成一系列的全国分享活动,而这些机票的

讲会的路线。

费用,则由他们自己支付。

高校实体组织成立起来了,但随后的状

这次出行,童哲团队则是希望那个通过

况却难以意料。作为全国最早出现的万门 X

高校巡回的宣讲,来实现他的推广设想,他

项目,万门大学 X 复旦大学组织的处境便十

把这个想法命名为万门 X 项目。

分窘迫。几个月来,该组织既没有在复旦大

童哲希望,能够在各大高校开设负责万

学顺利立项,也没有得到万门大学的经济支

门宣传推广的组织。“这个社团既可以像爱

持。时至今日,《浪潮》记者在万门大学 x

因斯坦的奥林匹亚科学院一样营造讨论、分

复旦大学公共主页上仍未见到其推出实体活

享的氛围,又可以分享万门大学的资料。”

动。(截至本刊发行,该组织已通过立项)

借着把万门组织实体化的过程,来扩大自己 的影响力。

在上海财大的分享会后,万门 X 高校联 盟项目负责人张明达甚至询问《浪潮》记者 是否认识陈博文,并向记者索要了陈博文的 联系方式。据他所称,万门官方从其成立后, 就未能再与陈博文取得联系。 “校长还沉浸在被赞叹的喜悦之中”, 网友李明说,自从他五月份与童哲在人人网 上建立好友关系后,他常常能够看到童哲在 各高校获得鲜花、掌声的照片,童哲所到宣 讲会的现场基本座无虚席,而“校长好萌”、 “看 好校长,加油”等赞许与鼓励更是不绝于耳。 “但这些能够意味着什么呢?”李明颇 为童哲感到着急。“同学们赞美你,获得你 的学生卡,甚至用这张卡在购票时得到了优 惠,但他们未必能够在实质上成为万门的一 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文化

19 | 文化 |

文化 |CULTURE 文 / 谢小木

起初是有惊奇和不解,而后感慨并感动:他们或是寒窗苦读完成经济方向博士学位,

或是芝大博士并在咨询业工作数年,或是曾有机会另择他业且日薪数千……在树林里有许多 路,而他们选择了人迹较少的一条——大学教师。

一入高校深似海,江湖鹤唳路迢迢。六年内未至副教授即请离校,月薪甚至还买不起

你手上 32G 的 iphone5,是什么使自嘲为“介于赤贫与低贫之间”的他们选择三尺讲台,选 择成为一名青年教师,选择在教学科研的路上,手无寸铁地刷怪练级?也许是对大学价值还 存有期待,也许只是喜欢跟学生们交流聊天——也许仅仅几年前,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坐在 三教的教室里,背书刷题,担心绩点、论文和高数。

“我知道在中国有一些我们左右不了的东西,但我想改变,也许就从影响学生开始。

90 后不能再接受我们那一代人的教育,希望你们更加宽容和开放”。他们说。

也许他们是心存桃源,因此感到仿佛若有光,便舍船,选择了慢慢慢慢身负种子独自

前行,沿途种下,期待成荫。


第 21 期 | 20

复旦迷津之青椒升级篇 5

5

5

55

浪潮 抽风的阿婆 主笔 浪潮 十九画生 effy 谢小木 报道

江湖游戏不易,刀光剑影,从菜鸟到大侠,有一群人勤勤恳恳刷怪练级, 打通支线,在这浩浩的大学江湖沉浮闯荡。他们是三尺讲台上的青年教师,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椒”。

2010 年七月加入游戏的张奇峰老师,就是

初入江湖,角色创建

通过这类常规招聘进入复旦的。那时,他已在 这个校园待了十年:2000 年进入复旦哲学学院 念本科,其后留校攻读伦理学专业硕士,并于

或是通过常规招聘,主动拜入门下;或是通

2010 年 6 月以复旦大学 - 南伊利诺伊大学联合

过人才引进计划,获得类似于内测邀请的游戏资

培养博士学位毕业。这些年里,大到复旦沧桑巨

格,加入江湖自有一套规则,你无需三头六臂或

变,小到坊间的各种八卦,本部的一草一木,他

十八般武艺,但高学历、硬条件是基本配备。而

早已稔熟于心。而经济学院的陈琳娜老师,作为

如有幸能得到国内外著名游戏高手为你推荐,或

厦门大学毕业的博士,初入复旦虽然并不熟悉,

有 SCI、EI、SSCI、CSSCI 等机构垂幸,加入游戏、

却也因高校相对单纯自由的氛围而感到亲切。

创建角色则将更容易。

然而,虽然同为常规招聘入校的青椒,张奇 峰与陈琳娜也各有不同。

复旦服务器引进新老师主要是以常规招聘的 方式,即部门或院系先开会做一个招人的计划,

张奇峰真正成为一位“有名分”的复旦教师,

呈报到人事部。其后,人事部将在网上发布招聘

已是今年三月的事,在此之前,他是传说中“东

广告。应聘者将简历材料投递给教学秘书后会参

凌党”的一员。就像一些并不在中国本土设置“国

与统一的面试,根据面试后的投票来决定招收的

服”的游戏,内地玩家若想进入游戏往往要通过

结果。只是各院系偏好、侧重有所不同,公布的

一些中介连接到台服、韩服。而“东凌公司”在

招聘条件也并不固定。据称,这里面“门道很多”,

这青椒们练级之路上,就是这样一个中介的角色。

有些可谓青椒出厂设置的标配,包括个人的人脉

青椒们挂名在“东凌公司”名下,待遇和名分都

关系和包装等。

与转正后存在差别。照另一位“东凌党人”的说


21 | 文化 |

通关战前奏:青椒属性配置

法: “这个事情是上任人事部长做的,

教授两种,前者每年需在高校工作 9 个月以

他搞了一套租赁制,就是虽然在复

上,后者也至少应达到 3 个月。“千人计划”

旦上班,但人事归属是在公司 , 这实

则分为创新人才(长期、短期)、创业人才、

际上变成了二等公民,但是这些人

外专人才和青年千人计划等多种模式,具体要

后来也已经合流到其他老师里了。”

求有细微的区别,但总体而言主要倾向自然科

记者就此向人事部求证,但该客服

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申请者在与高校达成初步

拒绝表态。

工作意向后,由高校推荐或自行申请,通过评

而陈琳娜的特殊之处则在于,她

审后方可进入高校开展工作。人才引进的待遇

同时兼有着教师与学生的身份。陈

相对较好,其中“外专千人计划”中每人更是

琳娜以复旦经济学院的师资博士后

可获得高达 10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身份入校,意味着在此攻读博士后 期间,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师资

可见,角色创建据青椒们的属性配置各有

博士后的申请人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不同,升级通关之战在进入游戏之前就已经打

且在博士期间发表权威期刊 2 篇、

响了。

担任一门以上的课程助教并可出具 两份国内外同领域专家的推荐信。

刷怪升级,开课只是小 boss

除此以外,复旦还有不少人才引 进计划。在各类人才引进计划中, 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长江学者奖

在复旦开课,如果是已有的课程,教研室 略作审批即可,但开新课则较为复杂。

励计划”(以下简称“长江学者”)

“要经过什么过程?填表呀。现在老师都

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

是‘表哥表姐’嘛。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填表

下简称“千人计划”)。前者由教

了,有的在网上,有的是实体;有的有结果,

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于 1998 年共同

有的没结果。 学院的课还比较灵活,六模课

发起,后者则由中组部牵头各部委,

比较麻烦。实在不行也可以‘借尸还魂’,用

2008 年才正式启动。作为平行推进

之前的课的代码,说你想说的东西。”这是郁

的两类计划,“长江学者”和“千

喆隽老师的说法。这位 2010 年留德回国进入

人计划”的总体目的都在于为各高

复旦哲院工作的青椒,在第二模块新开的课程

校和地方引进最高层次的科研人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颇受学

提供保障,而在具体形式上有所不

生们欢迎。但这门课的诞生,却还是颇费了些

同。

周折的。

“长江学者”由高校自行招聘、

郁喆隽一开始的想法是将韦伯的这本书和

推荐并聘任,分为特聘教授与讲座

《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进行比较教学,却被


第 21 期 | 22

“当时复旦学院还纠结了很久把这门课放哪个模块,其实既然是通识教育, 何必给自己设置这么多壁垒呢?这就是所谓头上的辫子和心里的辫子,头上的 辫子剪掉了,心里的辫子还留着。表面上我们要破除很多条条框框,但实际上 做起来不得不遵从这一套东西。” 复旦学院委婉地告知这个题目太大,而郁老师

有关系的,正是因为职称评定要求两门课以上,

太年轻开不了这个课,除此以外,课名含有宗

因此她才向学院申请教授了《人机交互》一课。

教二字似乎也需另外斟酌。于是郁喆隽应此要 求改了名字,叫“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

走向通关,科研才是大 boss

资本主义精神》导读”,再次申报,却又被告 知题目太长,“课表上一栏就那么长,超过

而与职称评定最为相关的,是科研。这绝

13 个字的话系统就没法录入了”。至第三次

对是新老玩家们精神压力最大的一关。Level

申报,这门课才被批准。“当时复旦学院还纠

up 还是 GAME OVER,几乎全看这一环节。

结了很久把这门课放哪个模块,其实既然是通

青椒入校时即被告知:6 年进行学术考核, “非

识教育,何必给自己设置这么多壁垒呢?这就

升即走”,这期间要完成 5 或 6 篇文章、1 本

是所谓头上的辫子和心里的辫子,头上的辫子

专著、省部级项目 1 个。在如此考核标准的

剪掉了,心里的辫子还留着。表面上我们要破

倾斜下,“重研轻教”的风气弥漫,也不足为

除很多条条框框,但实际上做起来不得不遵从

怪了。

这一套东西。”

这种体制引来不少争议。赞同者有之,如

开新课自然是选修课,而其他课是教研室

胡湛即认为,“一流大学应该以研究能力为主

规定的,一个教研室开的课缺教师就会进行招

要标准,如果以教授知识为中心,还不如地方

新,招进来还是教这门课。“这也是我们体制

性的大学,几百号人上一堂课,还可以节约教

的问题,应该是你进来,然后你向系里提出你

学资源。一个讲师的口才可能比教授的口才好

想叫什么课,或你能教什么课,然后系里进行

很多,但这并不能代表科研能力。”与此相对,

评估来决定。但现在就是由教研室决定,其实

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王林说:“所有高校都

教研室也是国外很多国家没有的。这其实是前

走的是‘专升本,本做大,办综合性研究性大

苏联的制度,是一种加强控制的手段,一种中

学’的路子,所以大家都在抓科研,不管应不

央计划一级一级落实到人的方式,归根到底是

应该、有没有能力都这样做。但在国外 , 就有

一种对计划的迷恋。”社科基础部的一位老师

college 这样单纯重教学的机构,与大学和研

王林(化名)如是说。除此之外,计算机学院

究所并置,缓和了这个问题。”

的青椒丁向华老师表示,开课与职称评定也是

大学英语教学部的韦春晓则表示,对六年


23 | 文化 |

有些是明目张胆的,有些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虽未明确写出来,但买版面这种事 情是大家都清楚的”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椒如此说道。

“非升即走”的政策并未感到太大负担。“我

否有复旦师承有关。如果出身复旦,导师在申

个人不会因为所谓政策分心,我认为高校教师

请科研时或可帮助争取到更好的资源。但这只

个人修养的‘building’和发展比晋升重要的

是其中一个因素,“在拿项目这个层面,主要

多。不管政策规定 6 年还是 3 年,我始终只

是运气和人品,只要愿意迎合,机会还是有的。

会按我自己的节奏走。如果 6 年后真的不幸

但是中国人这么多,也还是会有人拿不到项目。

还没出息,那走也无妨。另一方面如果升了教

现在的情况就是政府很有钱,然后把青年教师

授但其实底子不够,我也不好意思自称教授。”

的工资低酬化,就像把一群狗都饿着,时不时

具体来说,科研包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往里面扔几根的骨头(科研项目),让大家去

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同行评价

抢。然后逼着大家去写一些应景的东西。自然

等。对青椒们来说,升级主要靠前两项。

就会有造假之类的事情,尤其在文科方面可能

发表论文,这个传说中的“深水地”是连

就是一些胡言乱语的文章,这也是人选择或者

本校学生都不陌生的。采访中问及三位海外留

操守的问题。完全不理这一套的特立独行的人

学归来的老师均表示国内高校机制与外国不

也有,但他们大都是正教授了,待遇、头衔和

同,这是入校时主要需适应的地方,“中国的

声望都有了 , 他们有资本来选择,青年教师没

大学校园相当于换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游戏规

有选择的权利。所以一定程度上,与过去相比

则,还是有难处的”。

这是一种倒退。过去大家都饿都穷,所以诱惑

在海外发文章,只要答辩委员会认为文章

没这么大。特立独行也是可以的,但我们这一

达到毕业要求即可,但国内则更侧重要求文章

代的青年教师受的规训越来越多,诱惑也越来

的数量。一位受访青椒表示,他前不久遇到一

越大。”王林在此问题上如此表示。

位在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十余篇文章的同学,令 其咋舌。尤其因为文科文章的价值较难衡量, 所以重在篇数,这导致了“基本上是谁越灌水 越好”的荒唐局面。更为荒诞的是,在国内的

支线一: 天天科研还是好好上课?

游戏规则中,购买版面是公开的秘密。国家社 科基金,省市级的各类项目工程等各类基金里 甚至还有版面费这种令人惊异的存在。“而至 于申请科研项目,一方面,有青椒表示这与是

与通关绝技科研相比,教学至多算是玩家 们的支线任务。 师生都很熟悉的评教,事实上对青椒的经


第 21 期 | 24

是一个服务器负责人的一句话就能够扭转的? 前日在人人上热转的一篇日志《我们需不需要 这样的大学老师》中,就提及兄弟服务器交通 大学晏才宏和朱淼华两位老师,以教学见长, 却在岗位考评中不合格,“传道授业解惑反成 另类”。一方面,量化考核教师教学能力正如 以分数衡量学生能力一般遭人诟病;另一方面,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完全舍弃对其教 学能力的评价,似也毫无道理。因此当亲的评 价教学质量的体制则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 验值作用并不大。排名不公布,也无太大参考

无可替,在所有教师的练级之路上处于一个尴

价值。评教结束后教务处会告知教师一个得分,

尬的地位。

郁喆隽老师记得自己上学期的得是 3.85,“大

青椒们初涉江湖,对评教的实际作用也都

概类似 GPA 一样吧,不知道怎么计算,连满

很清楚。胡湛老师表示可以理解:“有的老师

分是多少都不说。我问他们要个排名想看看自

课堂轻松让学生玩并且都给高分,有的老师就

己是在什么位置,教务处只说从没有排过名。”

很严格,这些在评教体系中都无法真实反映。

有趣的是,根据文汇报名为《复旦大学青年教

而且口才也只是一种表面,有的老师口才不好

师岗位津贴最高增 110%》的报道,参与每年

却能把学生引得很深,而那些口才很好的老师,

复旦青年教师座谈会的,正是全校学生评教的

我们坐下来探讨一个学术问题反而说不出什

高分青年教师。

么,学生很喜欢,但是你听三年课不一定有很

在 2011 年 9 月 8 日召开的青年教师座谈

大改变。这些老师只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罢了。”

会上杨玉良校长曾提醒学校教务处等管理部

对于这一点,郁喆隽也深感赞同。在“《新

门,千万不要用一个标准化的办法来衡量教学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的课程调查中,

质量,因为“标准化是生产线上的产物,教学

或许是因为枯燥,文本比较这一讲在学生评分

是更个性化的内容”。

里是最低的。“但这方面的内容,强调在比较

这个提醒自然在情在理,然而整个高校江

的视野中研究问题,这恰恰是专业研究所必需

湖中量化考核,追求政绩工程的浮躁心态,岂

的”。因此郁喆隽并不打算对这一章节作出太

前日在人人上热转的一篇日志《我们需不需要这样的大学老师》中,就提 及兄弟服务器交通大学晏才宏和朱淼华两位老师,以教学见长,却在岗位考评 中不合格,“传道授业解惑反成另类”。


25 | 文化 |

多调整,“以学生的喜恶作为唯一标准是不行的,

郁喆隽更是笑言,“你们要珍惜那些好好上课的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珍稀物种,他花搞科研的时间来给你们好好备课,

正是因为评教在练级之路中处于如此一个尴 尬的地位,韦春晓在受访时引了一句直系师兄文 冤阁大学士的话:上课是个良心活。胡湛对此意 见一致。“医生,律师,教师分别救命,匡扶正

完全是一件凭良心的事情”。 确实,尽管对职称升级意义不大,但青椒们 还是在努力着,把课上好。 在复旦待了十年,张奇峰对“自由而无用”

义,教育下一代,都是仰赖良心的,只能靠良心。

的复旦学生很了解。如何凭良心上好思修课?张

我对这个体系也有不满,但这毕竟是个制度性问

奇峰的回答是“当我站在讲台上,会尽力回想我

题,目前是无解的。现在的大学不是过去的象牙

做学生的时候想学到些什么:我希望思修课不要

塔,和社会会有很多交集,连历史系的老师都开

上得太水,我希望它能注重自我认知、质询挑战

始出去做节目了,他们和我说的也很直白:要更

和健全尝试这些问题,而且我也确实不希望它太

多的收入,也要做一些跨界的事情。”在采访中,

学术。”

有时郁老师也爱卖个小萌,他的人 人相册里躺着一张戴着一副硕大眼 镜的肥嘟嘟的婴儿的照片,下面的 小字也着实叫人忍俊不禁:“值此 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我深深地感 受到,作为一枚青椒,本人和大学 之间存在着一种佃农和地主般的关 系。所谓‘学术佃农’指的是在封 建学术体制下依附于大学科研申报 与授课资格的人。后者让前者休息, 一定是要他好好备课或写论文。”


第 21 期 | 26

导语:但凡期冀,都在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感动中国,比如理想中的大学。“在这个贫穷得除了金钱一 无所有的时代里,谁能再使精英阶级变得有文化?谁能再造有文化的一代精英?”青椒发问,发人深省 。

这样的大学是否更美好 ——架空现实的畅想 文 / 夏洞奇

走进这样的大学,我们看不见宏大巍峨、俯瞰众生的高楼大厦,看不见五光十色、花枝 招摇的新潮建筑,看不见标新立异、不土不洋的雕饰装潢。相反,这里的楼堂都有着平易谦 和的高度、质朴凝重的色彩、端庄沉静的气质。在这里,庄严肃穆的图书馆与大礼堂树立了 校园的地标,典雅宜人的本科生住宿学院占据着中央地段,星罗棋布的剧场、音乐厅、博物 馆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还有功能多样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演绎着健康之美。未必 要有宽阔笔直的大道,一定要有休憩交流的开放空间。未必要有前代伟人的雄姿,一定要有 引人遐思的雕塑美术。时而烈日暴晒,时而风雨飘摇的大草坪,要换成绿树成荫、草木芬芳 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好让人与自然相融无间。建筑与建筑之间要有和谐,人与建筑之间要有 沟通,人与自然之间要有亲切。整个校园要像凝固的乐曲,烘托出学术殿堂的气氛与理念。 当我们走过这样的校园,放眼望去感觉的都是交融古今的中国之美,耳濡目染熏陶的都是沉 稳自信的优雅气度。在这里,焦虑的浮躁不再那么的冲动,青春的美好会是一生的眷恋。


27 | 文化 |

除了职业教育意义上的成功,我们还想研究最高深的学问,塑造 有品味的人格,培养有抱负的精英。或者说,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以后,在这个贫穷得除了金钱一无所有的时代里,谁能再使精英阶层 变得有文化?谁能再造有文化的精英阶层?

这样的大学,其实无所谓所谓的“重点学科”,其实不需要追逐所谓的优势专业。一所 大学需要设立哪些专业,一个学科的规模该有多大,与领导自上而下的“高瞻远瞩”没有关系, 与佯称“办学效益”实为“政绩工程”的指标也没有关系。专业的设置与学科的逻辑,一切 都以教育的宗旨为标尺。人文、艺术与体育,事关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养成,应当追求丰富与 优秀,却不需要盲目地追求学科的“强大”。除了文史哲,艺术和体育也不容忽视:它们不 是可有可无的调料,而是决定人生质量的主菜,同样需要一流水准的烹饪师。从粒子到宇宙, 从地核到天体,从高山到深海,从细胞到社会,从神经到思想,从个人到全球,从远古到未 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凡是有益于我们理解世界、理解社会的一切学问,都要力求 应有尽有,只有这样才能给学子提供最开阔的视野,激励下一代走向最广阔的天地。相应地, 在所有的基础性、学术性学科之中,师资队伍的结构与规模都应当由教书育人的需要来决定: 每个教授都能教一门与众不同的课,传授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在课堂上打开一扇通往未来 的门。 如果说基础性、学术性学科是教育的基础与大学的底盘,那么应用性学科就是安装在底 盘上的插件。底盘越大越强,所能安装的插件就越多越好。学术性学科塑造人格、追求真理, 应用性学科却要面向社会、经世致用;学术性学科追求应有尽有,应用性学科只须优势分明; 学术性学科要有“不差钱”的淡泊清高,应用性学科却要以就业与筹款为导向;学术性学科 按照学理来设置,贵在水平而不求规模,应用性学科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只有做大做 强才能笑傲江湖。应用性学科的发展要有切合实际的理念与战略。一所大学的实力与条件终 究有限,与其兵分多路、四面出击,不如集中力量,重点发展若干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学院。


第 21 期 | 28

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也好,商学院、法学院、新 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也好,只要能够拥有其中 的三四张王牌,无论是吸引生源还是促进就业, 无论是争取资源还是影响政策,综合性大学都会 拥有足够的本钱,充满自信地成为社会的领导者。 这样的大学,永远都是以教育为宗旨的。大 学之所以要比科研院所更有魅力,无非就因为这 是一个青春脉动的地方。莘莘学子从天南海北汇 聚到这里,只因为它承诺了美好的未来。对于一 个社会,还有怎样的托付更加沉重,还有怎样的 责任更加光荣?与塑造人格、传授知识、培养人 才的使命相比,形形色色的纸面成绩不过是浮名和 虚荣。一旦论文、专利与经费之类的量化指标变成 了最高的评价标准,大学的本职岂非本末倒置?只 要我们愿意“以人为本”,教学与科研的逻辑关系 就不难正本清源。大学教授为何应当从事高深的研 究?因为做不好学问,就很难传授前沿的知识。大 学教授为何不能只顾个人的研究?因为教不好学生, 就不配自称大学的教授。可以说,将教育立足于研究, 才是大学之“大”;将研究服务于教育,才是大学之 “学”。大学最大的成功,不是数据与排名,而是万千学子的锦绣前程; 教授最大的幸福,不是发表与获奖,而是桃李芬芳的一生事业。 这样的大学,志在成为真正的“综合性大学”。与理工科大学及专科院校相比,“综合 性大学”有何特色?除了职业教育意义上的成功,我们还想研究最高深的学问,塑造有品味 的人格,培养有抱负的精英。或者说,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后,在这个贫穷得除了 金钱一无所有的时代里,谁能再使精英阶层变得有文化?谁能再造有文化的精英阶层? 假如这番架空现实的畅想能够实现,假如大学可以变得更自然也更有文化,更全面也更 有特色,更文艺也更有能力,更学术也更加以人为本,这样的大学是不是会更加美好?


29 | 文化 |


第 21 期 | 30

胡湛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讲师 开设课程:社会心理与社会课程 推荐语:心理学背景,喜欢看学生用博弈论互相残杀,讲课犀利思维敏锐,还有永远不能 完全公开的 ppt 都是亮点。(推荐人:佚名)

张奇峰 社科基础部 讲师 开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推荐语:作为胡志辉老师口中的“全知”PHD,张奇峰老师让人感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思修 课教学。“大学教育”、“法律与道德”、“死亡与不朽”、“友谊与爱情”……每一周, 语速超快的张老师都让人有所思有所获。高质量的推荐书目,独一无二的“精神成长史”, 让你领略经典又反观自身。这是一门可以让整个小组坐在第一排桌子上喝着酒模仿《会饮》 做 pre 的课,这是一门致力于打造“国民教育”的课,这是一门也许最为有趣的政治类课 程。(推荐人:11 级国务本科生 钱璟)

郁喆隽: 哲学学院 讲师 开设课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推荐语:侃侃而谈的课堂教学、精心准备的课程大纲与参考书目、主题有趣的讨论课与期 中作业……作为莱比锡大学的宗教学博士,郁喆隽老师用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带领来自各 个专业的同学领略社会学最重要奠基者之一——马克思·韦伯的时代、思想及其影响。(推 荐人:11 级国务本科生 钱璟)


31 | 文化 |

孙少晶 新闻学院传播学系 副教授 开设课程:传播学研究方法、健康传播 推荐语: 孙少晶,号小水晶也,学术帝属性,略天然呆。 雪原英雄子荣故里,地杰人灵。尚村野小子,劳作田里,芒刺在背。听师一言,奋发读书, 自此踏上进步阶梯。 如醍醐灌顶,又如甘泽心田,立大宏愿,学术为生。 孤身赴美,一个头脑,两个学位,汉堡 N 载,兼修文理,跨越学校。 打通任督二脉,视学术为赏心乐事。 曾春节归家,与小儿嬉,不日归岗,继续学术。 曾上课惊魂,安排明日事,集体下基层。 曾纠结研究紧迫,萝卜加大棒规定同学敢死队限期完成电话调查,日日“阿姨啊,你好!” 正同领三题,关于学术,都“很有意思”。 本想小水晶出离三界,非凡人心所能揣度,不料业余最爱混迹武林,不时与专业高手过招, 每周数次,虽难免鼻青脸肿,李小龙之梦永未断。(推荐人:you 蓝)

陈琳 社科基础部 讲师 开设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推荐语:陈琳老师的毛概课和我之前接触的政治课不同:她从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 生平娓娓道来,辅以自己的解读,让我们对伟人们的思想有了感性认识。另外就是是上 课中涉及的大量经济学内容。尤其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她更是将自己擅长的经济 学知识发挥到极致。她能把经济学知识讲得系统又有趣,加上每节课精心准备的各种材 料,让我们收获颇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她上课的部分。(推荐人:佚名)


第 21 期 | 32

陈硕 社科基础部 讲师 开设课程:经济发展理论与战略 推荐语:经济学院新进讲师,大陆发表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第一人,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擅长数理分析与跨学科研究,卷着裤脚用 prezi 上课的“潮男”…… 这是一门被忽略的好课,陈硕老师在一门通识课上带领非经济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国的历 史与发展,理解中国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在浩瀚的史海中教你如何挖掘变 量与因果推论……(推荐人:11 级国务本科生 钱璟)

解玉凤 微电子学系 讲师 开设课程:数字逻辑 推荐语:不知解老师的数字逻辑教了多少年,单看年龄怕不会太长,而传授诲谕、执尺 举隅之能如此,不是天才,也该是智慧了。缩进张江二教的角落,和软的声音猫的掌垫 般踱在书页上,听者便早已盘坐在窗外水畔的枝柳下了,张江本身也是这般柔静的。也 不会犯困,沉浸在这样的音乐里,却总能清点要旨,语速快之两倍而条理不及者众,阐 惑置疑更是不必举手,随时打断也总能解答的。很多老师每每问“(前面的部分)有问 题么”而台下死寂,想起这里自发的热切情景,是不能比的,师生亲近可窥。及至她用 同样温婉的声音分享将为人母的喜悦,我们祝福她和她的孩子,桃李作育如此,也必定 是好母亲。所以现在我还时常想起这样一位老师,想起那时她的孩子们匆匆踩着铃声进 门,门未开饭香先至,那是无需辨别的,永远不会厌倦的家的味道。(推荐人:11 级 微电子本科生 何易)

整理 / 十九画生


33 | 文化 |

胡博士归国 ——一个民国“海归青椒”的头几年

文 / 秦慕周

“如今我们回来,你们请看分晓吧!”这是

一个青年人的学术自信,日后的民国高等教育

当年青年胡适在归国后向广大青年学生发出的

逐渐成为了这一群青年老师的天下,胡适、陈

忠告。胡适说这话时,老一辈的著名人物章太

寅恪、傅斯年等海归青年取代旧学学者,正是

炎就在旁边,可是被青年胡博士的话气得够呛。

对胡适这一论断的极好印证。

然而,诚如胡适所言,那个时代也的的确确是 一个属于青年人的时代,尤其是在学术界,胡

归国后的胡适因在北京大学主讲《中国哲

适曾经如此回忆自己回国之初学术界的情况:

学史》,这便成全了那个堪称中国近代学术史

那时国内最顶尖的学者如章太炎、王国维等人,

上最为著名的故事:北京大学原先教授中国哲

在学术上已经半僵了。 这话充满了胡适作为

学史这门课的是有“两脚书橱”之称的陈汉章,


第 21 期 | 34

“ 此君从伏羲讲起,一年讲到商代的《洪范》。

学术江湖从来不

是象牙塔,仅以学术水

待到胡适教授这门课,便截断众流,三皇五帝 全然不管,直接从周宣王时代之后的诗经讲起,

平论高下者固然有之,

并名之为“中国哲学的结胎时代”。这种和前 人完全不同的讲授方法在北大学生当中引起了

但是总归和宗派主义与

轩然大波,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倒是极力支 持胡的讲法,在其之后出版的课程讲义《中国 哲学史大纲》序言中,以“证明的方法、扼要 的手段、平等的眼光与系统的研究”四大优点 盛赞胡适此书在学术上的开创意义并以绩溪胡

山头主义紧紧联系在一

起。

氏曾经出过数位经学大家为由,为胡适的新作 背书。(当然,聪明的胡适此时并没有解释,

北京大学学生们至今引以为傲的传统,老师和

其实他虽然是绩溪人且姓胡,但和清代那几个

学生完全在一个层面上做平等的探讨,无法得

著名的绩溪胡氏的经学家实在是没有血缘关

到学子们承认的老师自然会被学生采取种种手

系。)

段赶下讲台。然而,今天的我们却不必过度神 话这样一种传统,因为老北大人之所以能够做

当然,蔡元培的推崇却不能打消大家对于

到这一点,事实上是因为那时北大的学生与老

胡适这种全新讲法的质疑。起初,北大的青年

师之间尚不存在那么巨大的能力差异。很多学

学生也对这位青年胡博士的讲法感到不解。正

生受过严格的旧学教育,有着老师辈都无法与

在北大读书的顾颉刚找到了他的室友,北大学

之相比的能力(如傅斯年之流),自然有这个

生领袖傅斯年,傅的学问一向受到北大同学的

眼光和能力去臧否老师课程的好坏。

信任,大家希望他能去"鉴定"一下这位青年 教师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所谓“师不必贤于徒,徒不必不如师”,

傅斯年在听了青年胡适的课之后,不但未加责

这时候的北大的确符合韩昌黎的说法。甚至可

难,还劝阻自己同学别去找胡适的麻烦,他告

以说,当年北大的师生身份都不像今日这样泾

诉自己的同学,虽然这人学问不好很多东西都

渭分明。有一则趣事,前文说的陈汉章教授,

弄错了,但方法是对的。青年教师胡适得到了

在北大史学门创立之初,本是被延聘至本校当

青年学生领袖傅斯年的保护,才不至于被当年

教师,但陈汉章发现当时京师大学堂毕业生可

那帮张扬的北大学子哄下讲台。这就是被很多

以会被授予翰林出身,便毅然决定转而投考京


35 | 文化 |

逐末的方法。恰如罗志田教授所指出的,这种 对于“哲学史”概念的不同看法,恰恰代表了 两代人在知识结构上的一种断裂。接受了西方 教育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的认识与把 握是建立在一套从西方学习过来的方法上,这 让如陈汉章一般的旧学家不能理解。青年的洋 博士,因为其知识结构大异于国内这些老先生, 自然不受他们待见。 但是,国内的学术界毕竟是把控在这一帮 老学者手里,虽然胡适会说章太炎“在学术上 已经半僵了”,但是胡博士真是在北京大学任 职,却依然不能无视章门子弟在北大的强势地 位。胡适曾经因为自己的《文学改良刍议》曾 得章门弟子钱玄同的称赞而洋洋自得,便是一 师大学堂,希望谋取一个名头,没成想刚刚入

个著名的例子。为了能适应国内的学术环境,

学,这项政策旋即取消。陈汉章虽然哭笑不得,

胡适只能苦读章氏著作,学习章太炎一脉的学

却依旧无计可施,值得以学生的身份在京师大

术方法,无非就是为了能够在北京大学谋得一

学堂就读,并以第一名的身份毕业。

席之地。学术江湖从来不是象牙塔,仅以学术 水平论高下者固然有之,但是总归和宗派主义

这位陈汉章虽然汲汲于功名,但是旧学功

与山头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代的学术圈

夫却是无可置疑。立足于自己对于“哲学史”

固然这一风气极其严重,哪怕真的是学术史的

这一概念的理解,他对于留美归国的胡博士无

书写,也逃不了这样一种奇怪的风气。

疑多有批评:“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 ……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他认为,

就是门生弟子满天下,徒凭师贵,师以徒显,

所谓的“哲学史”,就是对哲学主要问题的叙述,

师徒相互吹捧借以在学术界获取更高地位的例

自己专讲尚书,正是把握住了中国哲学最关键

子自然是屡见不鲜。先贤也不能免俗,朱熹续

的一些问题,而像胡适非得按照时间顺序把中

接先圣道统时,将原先不算那么有名的周敦颐

国历史上的哲学家说一个遍,着实是一种舍本

塞进“尧舜禹汤、文武成康”的圣贤道统里,


第 21 期 | 36

恐怕也不无为自己的祖师爷(二程求学于周敦

之间,而相应的服务性人员的工资标准则是几

颐)翻案,外加自抬身价的意味在里面。(当

元到三四十元不等。曾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

然,周敦颐在道学谱系意义自然够重要,但这

作的毛泽东,其月收入不过七八块,和胡适他

恐怕尚不能完全解释朱熹对此君的敬奉。)有

们的工资一比,真可谓相形见绌了

时候,这种派系之争、门户之见在很多时候也

当然,这位图书管理员后来的生活自然不

会自觉不自觉地带来“攻乎异端”的问题,哪

是此时这一帮北大师生所能想见,后来傅斯年

怕胡适以圣人自诩,也不免会遇到这种事情。

赴延安访问,毛泽东以“竹帛烟锁帝业虚 , 关

胡适的好学生罗家伦,因为和英文系保守派教

山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 , 刘项原来不

员辜鸿铭之间的理念之争,不服辜鸿铭的英诗

读书。”一诗赠他,想必是回忆起了自己当年

授课方法,再三上书蔡元培请求更换教师,让

在北大见到胡适他们这一批青年教师的情景

自己喜欢的胡适来讲授这门课程,最终逼得辜

吧。胡适自然不能算作民国时期“海归青椒”

鸿铭放弃教职,愤而出走。这件事情胡适可能

的一般性代表,因其归国不久就暴得大名,遂

并未参与其中,但辜鸿铭的去职,与人为善的

成为其同行当中的佼佼者。这一切好像都能在

胡博士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

胡博士归国的头几年看到端倪,这固然是其能 力过人,但是谁又能说这和他的时代与社会没

无论在什么时代,砸人饭碗都是一件不怎 道德的事情,胡适害得辜鸿铭丢了教职,不知 道这位青年教师的心里不知道是不是会有几分 歉疚。因为谋取大学教职是一件很难且很重要 的事情,对于民国大学教师来说尤其如此,一 份高校教职能带来极高社会地位以及非常多的 现实利益。民国知识分子本就受到特别的优待, 像胡适这样的留学生,他们每月收到的补助足 以让他们在美国的生活费用之外,尚能汇钱回 国补贴家用。更有甚者,在人力资本极高的美 国,一些留学生可以依靠国家的留学补贴雇佣 仆人,这是国外很多大学老师都无法负担得起 的生活状态。而对于国内这些大学老师而言, 生活自然更为优渥,二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地 区大学教授的薪酬标准一般在 400——600 元

有关系呢?


37 | 言论 |

昨天(6 月 7 日)满屏都是刘铁男 12 本护照、8 个情妇,这篇香港商报的稿子信息 源是:‘内地网络风传一个帖子’。如此不符常识,居然大获转评。事前体制性护短与 事后报复式羞辱,构成與情系统的两极。没有法治,委座之下的每个在任者都可能成为 刘铁男,这样互害共输的无常社会,法律保护不了任何人,谁都在轮赌盘上。 ——媒体人

罗昌平

论 言 In a region plagued by ethnic strife, the growth of immigrant-dominated settlements is adding to the tension.

———— 《Economist》 May 25th 2013 | 38th REGIMENT, SOUTHERN XINJIANG

有人报选题,‘安吉莉娜 - 茱莉的选择’可 以报吗?我说 ,下次等某名人切小 JJ 以防 癌再报吧。改革嘛,就是勇于切割。 ——《新周刊》主笔

肖锋

就像法洛斯在最新的文章中所言,其实,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在纪录用户的隐私信息, 采集用户的网络足印。政府所行,不过是其中最为扎眼的而已,我们 可以想象,政 府和公司绝不可能就此停止对于公民互联网信息的采集。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阿 桑奇的原因:只要有人是异议分子,他们就必须有所收敛。 ——《美监听项目揭秘者斯诺登不是反美英雄》

连清川


第 21 期 | 38

在描述创建“Medium.com”的构想时,威廉姆斯认为,在一个内容越来越泛滥的世界里,

他希望把注意力转向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不只是最有趣和最即时的东西”。在由博客、推 特组成的这个“噪音远远多过信号”的信息时代,威廉姆斯试图“创建一个体系”,创建“一 个让思想和手艺比膝跳反应更能获得报酬的世界”。 ——博客、推特之父

埃文·威廉姆斯

某美官方微博一条:“某东,打价格战找我,放 过某宁!” 这个调侃段子的句型来自上周的热 句“开房找我”,在将时事娱乐化甚而将悲剧娱 乐化方面,微博是围观地,更是助推器。

黄集伟

——

陈村: 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 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 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铁生八九年十月。

——史铁生

( 来自作家陈村在微博里上传的一张图片,那张老

照片显示为华夏出版社 1988 年出版史铁生作品《礼 拜日》扉页,上面是写给陈村的题赠语 )

这是个反智的时代,你越说些没有营养的俏皮话,就越受欢迎。这也是个很幽默的 时代,是个无知者当道的时代。过去,人们理直气壮;现在,人们理不直气也壮。 如果你说了一些别人不懂的东西,责任在你,因为你让别人伤脑筋。所以他要在气 势上先压倒你,让你觉得自己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严飞在书中提及香港老牌文化杂 志《号外》创刊后,被媒体评论为“是一群由天外怪客办出来的外星杂志”,创办 人陈冠中和邓小宇“却一致将这样的揶揄当作是对杂志的绝大恭维:‘我们一定是 做对了什么。’”。

许骥

——《我要的香港》书评《我们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39 | 时评 |

无法逆袭的

凤凰男 文 / 三江小渡

直到事发,同学们才开始回想这两个早出 晚归的人的相处。高科和室友都猜测,黄洋 说话略带点骄傲,有时难免带刺,不知道是 否刺伤过林的自尊。 黄洋的一位好友回忆,黄洋死前两周曾提 及,自己开玩笑说林是“凤凰男”,并用轻 松的语气调侃称,林老在寝室说他的奋斗经 历。 “凤凰男”不是个林欣赏的称呼,他最早 从葛林嘴里知道了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并“不 以为然”——尽管他认为,自己具备“凤凰男” 的各种心理因素, “一直是个自卑、悲观的人”。 ——南方周末:《与自己的战争,复旦研究 生为何毒杀室友》■ 我不想去破案,也不想再去揣测动机,毕 竟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但当林的故事一直 进展到“凤凰男”时,唏嘘与共鸣终于找到 了归宿。 身边的朋友,有不少符合“凤凰男”的定 义——“那些出身农村、依靠自身努力而跻 身城市,并且有所成就的男人”,或许我的 朋友还属于凤凰男里的细分领域,潜力凤凰 男,尤其当你进入一所 985 高校一只脚踏入 城市未来的成就还在等着你时。 豆瓣上有句话,“如果你不是凤凰男,你 永远无法懂得他们的骨子里的偏执和自卑”。 室友曾经精辟到用一个字来形容复旦人的特 点——“要”。注解一下的话是“要强”, 凤凰男们则要强到偏执。 也正是因为这份偏执凤凰男才有成为“凤 凰的潜力”,正是这份“要强”的渴望才成为“林 每天 6 点半准时起床”的动力。所以那么多 人才在网上发帖求助的开端“我男朋友是个 凤凰男,他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上进心,但 是……”


第 21 期 | 40

每一个纠结的故事都是从“但是”开始的: 但是——凤凰男自卑而奇葩。

真人秀风暴 物欲横流的社会对凤凰男的三观是强烈 的 颠 覆, 在 这 个 时 代 的 干 露 露 们 面 前 他 们 所 有 的 纯 情 与 理 想 都 异 常 脆 弱, 关 键 问 题 又 是 我 们 这 个 社 会 就 崇 尚 秀 出 来, 把 这 所 有 的 不 公 都 放 在 凤 凰 男 的 眼 前 折 磨 你。 我们无法想象现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社 会对凤凰男的冲击。 马诺“宝马哭”可能是撼动凤凰男内心 的第一声革命枪响,而之后呢,海天盛筵、 明码标价的外围女,绿茶婊和这个时代的干 露露们一次次挑战着凤凰男最后的心理底 线——“与金钱无关的纯洁爱情”。 农村来的穷小子们在真正飞上枝头之前, 他们全部的自信来源于金钱与爹以外的一切。 但当踏入半个社会的大学,当接触汹涌而来 的物欲横流,他们的自信被外围女和心中的 女神们打得粉碎。想到南方人物周刊的干露 露封面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那点小资情 怀在粗鄙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凤凰男没 有“小资情怀”,但是他们的纯朴理想同样 不堪一击。 林爱看“非诚勿扰”。准确得说他是用一 种“自虐”的方式在看。 他经常看《非诚勿扰》这种感情类节目。 一方面他认为,事业的成功才能带来爱情和 金钱,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如果另一方家庭 条件好,也许可以更早实现自己的愿望,例如,

女方出钱可以让他做生意。他对自己嫌贫爱 富的价値观感到痛恨,他坦率承认这是他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问题。 ——博客天下 “自虐”的收看方式不只有林一个孤例。 凑巧的是上学期做过一个相亲节目的研究课 题,访谈时发现大学生看“非诚勿扰”的一 大动机是“看社会”。一个男生的回答印象 深刻:“我纯粹是把节目当研究对象,看什 么样的男人受欢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是什 么样的”。 “ 自 虐” 取 代“ 研 究” 的 关 键 在 于, 这 个 时 代 的 相 亲 节 目 离 九 十 年 代 的“ 生 活 服 务” 定 位 差 得 太 远 了, 在 电 视 领 域 里, 现 在 这 叫 做“ 电 视 真 人 秀”。 再 多 的 正 能 量 和 中 国 梦 也 抵 不 上 一 场 歇 斯 底 里 的 秀。 我曾经在假期里和同学一起看《非诚勿 扰》,当一个数学教授由于木讷以及情商堪 忧被我们调笑时,我才发现一向不善言辞的 同学 A 怔怔发呆,晚上他喝多了,在洗手间 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说“你活该”。 到了大四,林已经熟练掌握了自嘲的武器, 用来抵抗挫败。2008 年的冬天,他在一番自 问后对自己进行了概括,“有谁会喜欢我这 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 时代的落伍者。” 所谓的极品凤凰男在“社交界”有个专业 的 名 词 去 形 容 他 们“AFC” ——(Average Frustrated Chump )受挫的拙男。 在徐珂的一堂社会学导论课上,他说,现 代社会真的是自由恋爱不再门当户对了么, 不是,以往的家长之言已经成为了市场选择。


41 | 时评 |

无法逆袭的

上屋抽梯 凤凰男的困境在于他们无法更进一步, 既有的高富帅们上屋抽梯,社会关系的匮乏 造就了凤凰男窘迫的困境,而同时扭曲的心 理和现实之间是一个无法突破的恶性循环。 有人说,凤凰男的定义说明他们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与大多数人相比他们也算是 优秀的,那他们有什么好纠结的? 凤凰男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温饱安逸的生

化是“上屋抽梯”。 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中国只有更加贴切。凤 凰男奋斗了十八年,终于能在星巴克和你一 起喝星巴克,但是然后呢?太多的凤凰男一 辈子只能成为潜力股中的潜力股无法翻身。 一个曾经的凤凰男写着,“同时我也理解 哪些最终放弃凤凰男的,毕竟凤凰男成长为

活。一个网友曾经这么形容中国人的梦想:

高富帅的几率很低,如果我有女儿,只要不

百姓的中国梦可不是南方周末那种高不可攀

是丑如凤姐的,我也不会让她去冒这种风险。”

的梦,说白了就是凤凰男成为高富帅的梦。

还能有什么比否定自己的经历更痛苦的 事情。

图 1 支持了假设 1:农村 出身的凤凰男无论在哪种 单位都比城市出身的同一 种单位的人更可能获得晋 升。

这个梦想在 20 十年前只要你大学毕业就基 本实现,10 年前比较好的大学毕业 + 努力基 本就能实现,现在…… 经济学人曾经有篇文章“Repairing the rungs on the ladder”形容美国阶层的固

感官的表述完毕。我们可以上社会学研究 的数据和图表说明中国社会流动的固化。 如果社会流动如我所说的已经固化,那么 凤凰男们的逆袭之路会是如何? 凤凰男比出身城市的人更加勤奋,因而就业


第 21 期 | 42

的凤凰男 个拼爹的时代,社会流动固化的时代,即使他 们个人能力再优秀,由于天然的社会资本缺乏, 率高,初期升职率高。 凤凰男家庭由于缺乏社会资本——即“关 系”,从中层向高层的升职率低。 严谨的学术研究可见北大社会学系的林易 《凤凰男能飞多高,中国农转非男性的晋升之路》 我只贴上他的数据图表。(见下图) 林易总结自己的研究时这么说: 显然 , 凤凰男已经飞出了农村 , 并在城市中

凤凰只能在低空徘徊。 我想这一定是体制问题。 林参加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面试。 他在微博上记录,“10 进 6,其中 6 博士 4 硕 士,面试时刚好排在最后,与前面 9 位正装出 席者相比,我的橙色羊毛衫显得我极其渺小, 领导们都不瞧我。” 林易教授这么形容凤凰男的心理:由于害怕

从事体面的工作 , 有一定的地位。与他们的农

图 2 则支持了假设 2:农村出 身的凤凰男在中层职位向高层 职位晋升时,全面落后于那些 入职时以及升中层时不如自己 的城市出身的人。

村中学同学相比 , 甚至与他们的城市大学同学

被打回原形而谨小慎微 , 以及农村传统观念与

相比 , 他都不属于最差的一类。不过 , 他们却只

城市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突等等 , 这些都可

是在城市低空中徘徊 , 难以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能对他们在某些领域中的事业生涯产生影响。

除了在专业职称获得上有优势外 , 他们无法得

虽然他们已经成功地突破了户籍制度的限制 ,

到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上真正的稀缺资源 : 体制

户籍制度却可能在他们身上留下后遗症。

内的行政级别和体制外的高级管理职位。 真正让凤凰男绝望的,是没有希望。在这

什么后遗症?你永远不理解的凤凰男骨子里 的偏执与自卑。


43 | 时评 |

刷锻市场的经济学原则 文 / 十九画生

在复旦,有刷锻制度,本并无苛责; 按照体教部的解释,实为谨遵国家命 定,关怀裨益祖国未来之栋梁的有利 之举。有趣的是,制度之下渐衍生出 刷锻市场;市场之中,货币,通货, 买卖双方,市场人为调控行为等等经 济学现象一应俱全。笔者猥琐一把, 不禁欲想以西人曼昆入门书《principles of economics(6ed)》所提及的 几大经济学原理来操练一番。

RULE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经济人的成本是机会成本而非可见可算 的会计成本,因此,刷锻损失的决计不是能 计算出来的付出,而是各种各样潜在的损耗。 比如,早锻的成本可能是因为没有睡好而导 致的一整天的消沉;再比如必锻的成本可能

RU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人人面临权衡,经济人亦即理性人会权 衡利弊以求效用最大化。复旦学生也不例外。 试想,冬日暖阳尚融冰窗花,被衾温醺,另 一边是呼啸奔驰的跑道上的男男女女,忍着

是刷锻时间与选修课程时间冲突而造成的课 程损失,或是男女朋友长椅邻座的浪漫时光。 总之,刷锻的成本可不是刷锻的那几分钟。

RULE 3: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彻骨严寒;或是一边是春宵美梦的断章残念, 另一边是魔都清晨未及沉淀复被撩起的浑浊

市场机制下,刷锻是可以交易的。而交

的空气。这权衡最终服从于后者,定然是不

易需要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一种

是出于晨起的尿意那么简单,是为了那怨念

媒介沟通交易双方的利益需求。在刷锻市场,

的早锻,而刷上锻一瞬间的“嘀嘀”声,是

假定“锻”是货币,存在一种相应的虚拟纸币,

多么解放多么销魂的满足啊。

并且按照其包括劳累程度在内的基于机会成


第 21 期 | 44

本的损耗程度而具体分级的面值,早锻无

糟糕现状了;这至少说明,目前,因为体锻,

疑是最贵的,必锻次之,选锻最贱,井然

利益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有序,俨然一套货币系统。在这样的市场里, 商品可以是具体实物,如形势与政策课报 告之类的水文代写;也可以是虚拟物品, 充当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福利,如健美操班 免早锻,以往体育类社团免部分或全部选

RULE 5: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锻;甚至可以是金钱,只是行价未知。交 易的双方可以是平民学生,也可以是学生

在复旦,假如刷锻政策不优化,就只

和官方部门或是社团组织。“锻”是一种

能呵呵和吐槽了。但是这个“政府”确实

硬通货,是一种复旦特色的货币,流通于

可以提高市场的产量,这个可能性我们无

各种各样的灰色地带,而其对应的纸币发

法否定。只是“政府”听命于谁的统辖,

行权掌握在体教部的手中。这样的市场借

或是有无其他的非学理的苦衷,倒是我们

助既有货币体系完成着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无法介入无法知晓的。

沟通了不同人的利益,在很多场合调动着 经济人的积极性,让一些可能尴尬的场合 生机勃勃,总之这个市场一片活跃景象。

RULE 4: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RULE 6: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每年的政策不一也会具体影响到刷锻 市场货币的价值;比如体育类社团免锻政

交易是为了效用的最大化,这至少

策的改动使得选锻的价码紧俏许多,至少

是双向的,否则也无法进行了,除非有来

上浮了几个小数点。同样的,政策发生松动,

自体教部之类的强制性干预的力量。对于

比如加体育社团能够免早锻,这样早锻必

此,反推可以得到很有意思的结论。市场

然会贬值,对于等量的交换物便需要更多

的交易既然是出于优化效用,假如已经达

的早锻。

到 optimum point,市场则没有出现的理 由——市场天然是为了优化配置。这样,

草草以六个原则调侃刷锻市场实在是二

体锻市场能形成,除却一些尚在纠结的市

逼无理之举,但是能解闷足征其恶趣味,

场自生性的问题。还有的就是目前配置的

各位看观姑且笑之吧。


45 | 时评 |

位 错 的运动会 文 / 涣明

在复旦校园种类纷繁,让人眼花缭乱 的各类活动中,运动会就像一个寡言而可 靠的中年人,于每年的秋季或春季如期而 至,延续着那个从小学就开始的约定。 印象里,中学时候的运动会是在单调 的学习生活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各个班级 壁垒分明地坐在自己划分到的看台上,前 排的宣传委员领导着一帮同学勤劳地写着 通讯稿,得闲的同学在后排悠闲地聊天, 看书,或是满场跑着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加 油。空前高涨的集体荣誉感。 2013 年 5 月,大学里的第一次运动 会,在停课通知和关于健美操的争论的铺 垫中到来了。 可惜天公不作美,糟糕的天气状况似 乎打乱了所有的安排,比赛时间的临时更 改,部分运动员的缺席,奔波忙碌拉人“填 坑”的体委,寥寥无几的观众,弥散开一 种漫不经心的混乱。 这样的态势,不仅仅是因为突如其来 的连绵阴雨,最初的运动员报名和开幕式


第 21 期 | 46

的组织过程已经显露出类似的苗头。

奖励,而是生命不得承

两个规定:参赛帮刷段以及缺人倒扣分,

受之“轻”——假装自

俨然将这盛会变成了任务式的负担,当然,是

己趣味横生的,一成不

一个有奖任务。也难怪有人戏言之“刷段撑起

变的,寡然无味,兴趣

来的运动会”。

错位的运动会,在与更

也许出台这样规定的考虑,体教部就是预 设了大部分同学们不高的积极性。

纷繁课外生活的 PK 中, 最终与“用身体留住男

不妨坦言,这样的预设的确符合我之所见。

人的女人”和“用点名

在运动会的整个过程中,有幸参与了院系

留住学生的课程”一般,

的组织报名以及比赛时的后勤工作。报名过程

必须用错综复杂的刷锻

中,即便有了刷段之奖励,呼吁报名的大多数

奖励和惩罚手段来强迫

短信依旧是没有回音,拉人“填坑”的现象相

学生参加,在学生看来

当普遍。等到比赛,一场大雨浇得赛程落花流

简直是无理取闹。

水,运动员缺席,体委后勤怎一个累字了得。

集体感更是如此。

套用一句某院体委的原话:“体教部简直不把

很久以前就听说“大学

人当人看。”

是一个人的大学”。如

双方都在试图把事情做好,却落得个如此

今看来,确得个中三味。

相互埋怨的结果,就因为一场“预料不及”的

在如今的院系这样松散

雨?

的集体中,每个人各有

我想绝不仅于此,究其更深原因,当是两 个错位:兴趣与集体感。

各的课业、社团、娱乐, 除了少数集体性活动,

记忆里中学阶段的运动会如此美好,部分

平时几乎不会有什么交集,人数众多的院系更

原因就在于其所处环境的单调。相比大学里五

是如此。我们曾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对,如今

彩缤纷的活动,运动会在中学阶段可以说得上

却顶着一个院系共同体的名号各行其是,集体

是独孤求败。它所带来的自由,对平日里常坐

的凝聚力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专业有时只

教室,轮番上课,期待放学的学生简直就是沛

是一种妥协,不存在单一的身份认同,而参与

雨甘霖。而在“自由而无用”的复旦,这种气

的林林总总的小集体更可能自己的真爱。集体

氛早已弥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动会不再是

感的错位,使得运动会陈旧的代表院系出战,


47 | 时评 |

“ 如果历史比刷锻更为长远的 运动会还是一成不变,再多的奖 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然而,拗回错位的首项,运动会真真不用 三十年就可以是一条好汉。

罚措施都只是给脑死亡的人维持 生理生命的手段。戏里的大叔有 魅力的原因不在于他们会永葆青

作为少有的校级盛会,运动会对高水平运

春或逆生长,而在于他们不会僵

动员等个体来说是难得的向全校展示自己的机

滞在一时,该成熟得成熟,该改

会,推而广之,这也是边缘化社团最好的舞台。 拿飞盘协会说吧。常年活动于偏僻的地点,玩

变得改变。

着旁人不能理解的游戏,常有人会问“飞盘? 难道不是带只狗过来然后我们扔它捡吗?” 社团里则有六七十人的会员数量和二三十

是对这样的舞台梦寐以求,另一方却将之视为 烫手山芋,倒贴也要送出去。这种对于运动会

个积极参与者。作为一个集体项目的体育社团,

价值的认知错位,何尝不是如今窘境的原因之

这个数字常让他们常常捉襟见肘。由于比赛参

一呢?

赛时间较长以及参赛场地路程较远等原因,甚 至凑不齐一整支 15 人左右的队伍参加比赛。

如果历史比刷锻更为长远的运动会还是一成 不变,再多的奖罚措施都只是给脑死亡的人维

据笔者所知,飞盘社在招新和鼓励社员积

持生理生命的手段。戏里的大叔有魅力的原因

极性上做出的努力真是“业界良心”:百团大

不在于他们会永葆青春或逆生长,而在于他们

战上展示的一桌子个性飞盘,军训时少有的社

不会僵滞在一时,该成熟得成熟,该改变得改

团级别慰问,开学初的“请回复,不然就默认

变。然而校园运动会却和诞生时几乎毫无区别,

退出”的短信,诸如此类。不过正如他们的社

近乎是田径运动会的同义词。但田径作为中国

长刘腾俊所说,百团大战作为他们唯一的舞台,

人传统的弱势项目,实在是乏人问津的。举个

却囿于场地和项目的特殊性无法施展拳脚,这

极端的例子,刘翔退役后的黄金田径赛,今年

总是个遗憾。

竟然免费送票都没人去看。

因此,一个适当的展示平台,就像校运会 开幕式这样的校级大舞台正是他们所渴求的, 也是许多类似的边缘化社团和组织梦寐以求 的。而笔者本人也很期待能在运动会上看到不 同寻常的东西。 归根到底,当独家定制的老套改换成能者 多劳的擂台,运动会才能好看起来——一方

何妨改换项目,改换集体,给迟暮的运动 会一个新生呢? 这样错位的运动会,需要的,不仅是一个 晴天。


第 21 期 | 48

复数的青春 文 /you 蓝 “青春”两字现在可是火。 怀旧是最脍炙人口的事情。布置了黑板的小饭店,堆满了小物件的电影布景,打通关一 路从高考回到高一的想象…… 帕慕克笔下的纯真博物馆也有了实体,感伤和天真的小说家去看看都无妨。 所以,一旦把一件事定义为青春年代共同经历的无法取代的经历,这件事似乎顿时被赋 予了一种金光闪闪的盔甲,不需争论,无需怀疑。 存在即合理——无辜的存在更是合理得无法无天。


49 | 时评 |

健美操事件也有类似属性。 作为当事者说几件事罢。 先是发衣服的时候——见那颜色,桃 红柳绿橘黄亮银,同学们拿着去了更衣室, 就像进了只进不出的黑洞一般。高贵,呆 萌,温暖,素朴,精致,都划归为一。矛 盾暗藏。 然后就是周日南区操场排练事件。由于 衣服需要变换,所以不能披外套,法外之 恩是能戴个帽子。 三百号人在烈日下站着,时而被差遣 着跑到一个位置,时而凹个造型定格,更 通常的是长久的等待。有同学大吼:“能 不能有效率点!!!” 纵有对资源配置,餐费供应上的种种不满, 但这明显是老师也很难掌控的局面。集中 的力量可以酝酿奇迹,也可以搞成浆糊。 执念于“大”,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可如愿 以偿:每个人都相信目的合理,每个人都认 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每个棋子都能 大略了解整个的棋局,认可所用的阵法。

也并没有上升到冷嘲热讽的境界。 大小之辩,自己骄傲了,自己也认了。 选健美操则不一样。 首先,“刷锻”这事到底需不需要,应不 应该,本来就存在很大的争议; 其次,用筹备运动会的精力代替刷锻,选

而第一条“目的合理”起到的作用最大。比

课的人的心理预期希望其花费的精力小于至

如奥运会开幕式,只要相信国家昌盛民族复

多等于刷锻的精力;

兴有赖于此,相信老谋子有这个实力,就没

再次,单独一个人在那边凹造型,一会砸

有旁的什么怨言。又比如做世博会小白菜,

脚,一会扮小花,一会换衣服,一会倒地,


第 21 期 | 50

法来自于 2001 年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 是这个领域最高层次的比赛。“露”的问 题则在于:这衣服不能再长了,再长翻上 来就要整个把脖子根给罩住了。“我们这 衣服自己都试过,确定没有问题了再拿给 你们穿。” 但是,不可靠的目的合理缺乏统摄后 二者的力量,接受而非信服,那么后两者 一旦出问题,内部反水简直就是事出必然。 周日后的课上,老师先拿着 iPad 放彩 排时录制的视频。 小小的屏幕边聚满了人,同学纷纷惊 叹不已,欢呼雀跃,曲终鼓掌。 “我们是不是太自恋了?”大家散开的 时候自嘲。 一会跪拜,整体效果却只是给预想中的领导 看的,任谁也会不开心的吧。“我本来以为

接着,老师让我们坐下,然后谈了整整一 节课的心。

自己是 FDU 里 F 的横呢,没想到是外面的框。”

说是领导第二天就找她们谈过。

纵然我们不会设计阵型,无法有创造者的乐

一老师说她在这里上课这么多年,开始和

趣,塑造者的乐趣却也被剥夺了。

学生以姐妹相称,后来年纪大了同学则会说 她比妈妈还年轻——从来没想过会发生这样

同时,也从没有普及过一个健美操运动员

的事情。另一个老师则哭了,“我看电影什

的生活常态,比赛要求,或审美等形而上的

么都会哭的啦,** 老师又说得这么感人”,

东西。心理落差自然会很大。“我们跳健美

她推脱着说。

操都是这样的,所以没想过你们会觉得有问 题。”体育老师事后这么说。翻出颜色的想

老师确实很辛苦。从寒假就开始排,开始


51 | 时评 |

画图纸,还一起开了好几次会。加班全是义务。 (十几页大的格子纸,画了苗,花,FDU,鸽子, 有的是黑白铅笔,有的是彩点,每个都画了 几次,要算 300 个人怎么排)。 至于为何要这么辛苦,老师认为这不在 于 取 悦 领 导 或 者 得 到 什 么 奖 励, 而 是 好 胜

“ 所 以, 一 旦 把 一 件 事 定义为青春年代共同经历 的无法取代的经历,这件 事似乎顿时被赋予了一种 金光闪闪的盔甲,不需争 论,无需怀疑。存在即合 理——无辜的存在更是合 理得无法无天。”

心——第一,复旦健美操一直很好,这样规 模的在全国其他高校是没有的;第二,能来

孤单,总是怕的。

复旦教课很难,自己都是有点本事的(比如

有情有义,就是要对群体概念移情。

有全国冠军),做了总是想做到最好。“我

无情无义,就是利用群体概念营销。

们出去排这个舞,是可以赚钱的。” 然而复数的青春,却不是只有一面。 成为“奇迹创造者”一员后的我们,果真 不再如此不满。 想起军训。汗水如滚,吼声如雷,可是骄

复数的合理性,建立在单数之上: “灾难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 件事发生了多少次。”

傲得很。 想起母校。平时再怎么吐槽,被骂时群起 护卫。 时近高考。大一的孩纸纷纷换上“某某中 学加油”的头像。

对个人而言, 参与了,付出了,就属于自己的了么? 属于自己的了,就不想再去反思了么? 自己参与了,就享有了治外法权了么? 健美操,啦啦队大家都很喜欢,为什么群

分享的价值,不只是建造网上信息共享的

体表演就会遇到很多非议?

理想国,也是记忆的匹配度,造成整个群体 行动和思维方式的可复度。

这种僵化的青春,不要也罢。


第 21 期 | 52

印象 文 / 十九画生 我们开辟这样一个专栏,借由浪潮每期介绍一种文艺形式。这些文艺形式往往是我们熟 悉的陌生之物——我们太习惯它的错误的打开方式而忘却了它们真正的模样和内在的精神。 我想我们有必要把它们在我们习惯思维的边缘拉回来。晚会式的舞蹈,联欢式的大合唱,XX 体的诗歌……负分滚粗。在这里,我们为你正名,没有严格专业的论述,只有简单真挚的印象。 本期带来的是:合唱。

合唱


53 | 专 栏 |

编者按:

喜爱合唱的人的心灵

复旦,参加校合唱团的新生暑期集训的第一

合唱是什么呢?希腊悲剧里有合唱队,

天。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我当时的感情,

后来的歌剧里也有合唱,印象里就是那种映

“震惊”大概最合适不过。与之前听过的所

衬主角的幕后群响;但是却没有想过这种群

有“群众歌咏”不同,没有杂乱的声音,没

响独立出来的感觉,也许就是罗恩格林大合

有夸张的表演,也没有哗众取宠的音乐处理。

唱的那种感觉?总之,合唱绝不是中学“红

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天唱的三首作品:舒曼的

X 月歌咏节”的那种大家一起唱的感觉吧。

钢琴作品《梦幻曲》改编的混声合唱,巴伯

直到高中时,历史老师,一个体胖秃发的中

的《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和一首传统黑

年人,在盛夏时刻,跟我们叙述起他在教堂

人灵歌《I’m gonna sing till the spirit moves

里听合唱的那段经历,我才开始对合唱有新

in my heart》。在张口的那一刻起,我第一次

的印象——合唱有触碰内心的力量。我至今

感受到了“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含义。

仍能回忆起那天的蝉嘶,燠热,老师脸上微 醺的红晕,还有记忆中对那种合声沁人的想 象——音符融化在一起,沿着冰冷的墙岩 往上攀升,冲破五彩琉璃和阳光相拥,直上 云霄。不谈其中的宗教精神,只是单纯地从 审美的角度去品味:同一时刻,在一个合唱 队里,和一群人,演绎一首曲子,像是讲一 个美妙的故事。这个故事没有任何外在的藻 饰,没有华装异服,只有干净的线条,线条 之间或对话或烘托,耐人寻味。如今,从那 天 ECHO 英国作品专场的志和堂演出,到现 在的亲身体验,开始越来越疑惑,合唱的滋 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否有一种精神, 是一种和谐吗?这种精致的美有什么内在的 深意?

朱培涛: 合唱于我而言,并非从来都像现在这样与 生命无法分割。 转折在七年前。记得那是我第一次来到

(Echo Chamber Singers 英国作品专场 )


灵都是纯粹而善良的。

第 21 期 | 54

即便是那些在钢琴键盘上平淡无奇的和声,

来。简单来说,复杂而有序,朴实而丰富,

人声演唱出来居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也正

这些大概是“融合”所能体现的最高境界了

是这种如同被圣光笼罩了一般的奇妙气场,

吧?

促使我把整个本科和大半个研究生生涯贡献 了给了合唱。

囿于我匮乏的语言,以上这些还绝不足以 描述出合唱之美,但我却从不怀疑她的魅力

而我也相信,经历过这样的转变的人一定

和感召。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有幸带领过几

不是少数。记得有一个 ECHO 的团员说,第

支 129 队伍。一开始,队员们往往是带着不

一次来 ECHO 旁听排练的时候,一张口,却

情愿、应付过去的心态来参加第一次排练,

发现自己的声音融化在所有人中间,那一刻

而当他们第一次发出一个融合的声音时,第

他就决定要加入我们。这并不是说 ECHO 唱

一次唱出一个宽广的四部和声时,第一次完

的有多好,而是合唱本身有着惊人的魅力。

整的学会一首作品时,这样的快乐和震撼都

一位来自台湾的指挥曾经说,有人觉得合唱

是难以形容的。而他们收获的还远远不仅限

是磨灭声音个性,把十种声音都磨平为一种。

于音乐上,两个月以来亲密无间地配合与倾

而他不这样看,合唱是把十种声音的优点集

听,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更难

合起来,创造出一个超越任何个体音响。其

得的是,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成长。于我而言,

实,在合唱中,“融合”绝不仅仅是“相似”

能见证到这些,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欣慰。

这么简单。西方的合唱兴盛于文艺复兴时期,

有一句话:喜爱合唱的人的心灵都是纯粹而

那时的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复调”,说的简

善良的。我无法赞同更多。

略一点就是把多个不同的旋律通过一定的方 式交织在一起,此消彼长,连绵不绝,时而

最后,小编与想进一步了解合唱艺术的朋

追逐、时而衬托、时而对话呼应;所以在演

友,分享如下合唱团,有专业的和非专业的,

唱文艺复兴的作品时候能获得的“快感”是

技巧差别还是很大的,但是共同的是对合唱

演唱其他任何作品都无法获得的。此时的“融

的执着与热爱,这一点就足够了:

合”更多体现在音色上,虽然每条旋律的音符、 节奏、长短各不相同,但都带着同样甜美的 音色和同样迷人的色彩,就像水面上微风拂 过的涟漪,虽大小位置并不规整,但却构成 了一副最自然不过的图画。到了巴洛克时期, 音乐的词汇变得更加丰富了,除了人声演唱 的声部之间的互动以外,人声还开始与乐器 互相模仿和呼应,使得音乐变得更加有趣起

Monteverdi Choir Chanticleer 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 北洋合唱团 Echo Chamber Singers 武汉人文爱乐合唱团


欢迎读者来稿,以及对浪潮文章的意见和建议, 每一期会挑选一些刊登在杂志上 来稿来信请发至 fdwave@gmail.com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