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友通訊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台北信友堂
Hsin-Yi Friendship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pei www.hfpcurch.org.tw
雙月刊∣ 3 、 4 月號
作品/ 看海
作者/ 李依璇
說明/ 在最高處的懸崖邊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平靜美麗 的海景,單單望著,遼闊、療癒又優美的風景映入 眼簾。神無限的屬性涵蓋在美麗的海中,透過洋海 述說了神的榮耀。「大地必充滿對耶和華之榮耀的 認識,就像海洋充滿了水一樣。」(哈二14)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台北信友堂
Hsin-Yi Friendship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pei www.hfpcurch.org.tw
雙月刊∣ 3 、 4 月號
作品/ 看海
作者/ 李依璇
說明/ 在最高處的懸崖邊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平靜美麗 的海景,單單望著,遼闊、療癒又優美的風景映入 眼簾。神無限的屬性涵蓋在美麗的海中,透過洋海 述說了神的榮耀。「大地必充滿對耶和華之榮耀的 認識,就像海洋充滿了水一樣。」(哈二14)
主後 2024 年 3 、 4 月 號
《信友通訊》主後一九六五年八月創刊, 至一九七一年八月;停刊五年四個月。一
九七七年一月復刊,至一九八Ο年六月; 停刊半年。一九八一年一月復刊迄今 , 二Ο二四年起為雙月刊。
發行人 ╱ 何玉
發行所 ╱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台北信友堂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106
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號
電話 ╱ ( 02)23631035
傳真 ╱ ( 02)23633343
網址 ╱ www.hfpchurch.org.tw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
局版台誌第9560號
中華郵政北字第4299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 • 請予尊重
封面裡 真神之愛特優作品 /李依璇
【牧者的話】
2 世代融合下的「傳承」 /陳世冠
【專題】建造、踏出、傳揚
4 卷首語
5 合神心意的人 /廖大容
7 我與神的關係 /傅軒
8 家庭祭壇中的溫馨時刻 /高子晴
10 交心・交通・交託 /王穎冠
12 踏出青契 /林典翰
15 踏出青契1.0 —大學博覽會 /周芷羽
17 踏出青契1.0 —幼契運動會 /陳予欣
19 踏出青契1.0 —探訪 隊 /林曙恆
21 踏出青契2.0 —神的家好大! /郭芳岑 【我們的事工】
23 青年事工部?Why? /鍾興政
27 還看下一代! /陳世冠
■ 陳世冠
世界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在他的著作《 21 世紀使命門徒》中,當 討論到當今教會的跨代差異時,他提出了需要面對的 6 個挑戰: 一、教會領袖 / 堂會宗派內鬥對年輕世代的負面影響;二、對文化思 潮、多元 / 自由主義的迴避;三、對社會公義的關注角度有落差; 四、教會如何不再只顧自己而是走進需要的人中;五、年輕人渴望 真誠及看到表裡一致;貢獻之餘不希望被當成「工具 / 人力資源」; 六、面對心理健康(焦慮/憂鬱)的挑戰。
「代」的觀念貫穿整本聖經(例如太十一章 16 節;繁多的經文有 廣義及狹義的應用),救恩歷史的發展直接觸及跨代交替的議題,也 因此其中對「傳承」蘊含豐富的正負面啟迪。事實上「跨代」議題的 思考不僅限於兩代之間在信仰、聖工、習性,更有兩代所處歷史時空 下可能不同的文化、社會、思潮、處境等的考量。董牧師上述的6點觀 察確實發人深省。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談論如何更多認識「代溝」的事實 及應對之道。全球疫情前後的這些年,教會老化及年輕人流失現象的 凸顯,深化了我們在牧宣上的危機意識及策略覺醒。與此同時,愈來 愈多教會界的牧長學者倡議以「跨代融合」取代「跨代交替」,嘗試 藉由詞彙的轉換去緩解已然存在於兩代之間的張力,更是冀望聖靈幫 助教會領略跨代之間彼此相屬、互相建立、主裡成全的恩典。
如何持平看待跨代融合,與如何重新檢視我們的「傳承」觀有
關。長期以來我們對「傳承」的迷思是:上一代傾囊相授、下一代照 單全收;如是的話難免傳「統」變成累贅包袱。毋庸置疑,上帝聖言 的內核信息,以及祂救贖恩典的聖潔旨意,作為傳承的內容,無論任 何世代、時空下都必然是不二價的。但即使如此,上帝救恩計劃在祂 子民中/教會中的代代相傳,仍然是聖靈工作下的有機作為。
從聖經的救恩故事,我們看到傳承者有責任,也有限制;受承者 有義務,也有使命。上一代的責任是「正」傳 以公「正」代表 正直、允當、沒有偏私地傳;而下一代的義務是「認」受 以辨 「認」代表承認、體察、有見識地受。下一代能否 / 如何承接、承 受、承繼上一代所傳,絕非也無法是「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機械式 的。下一代如何在承的過程中辨識有別於上一代的內外環境的各方條 件,乃至於他們如何看待、判斷、使用所承,是下一代自身的責任, 也是他們的使命所在,更是上一代不能且不該取代的。上一代若只期 盼下一代「照單全收」「凡事照以前」,那其實是對自己作為傳者身 分的僭越,忘了永活的神是牽引下一代並與之直接互動的神,正如當 年祂鮮活地與上一代互動並牽引他直到如今一般。下一代也不能奢望 上一代傳來一個密封的百寶箱,似乎可以撿現成、不假思索面對下一 代持續湧現的挑戰。
感謝神,祂是跨代的主,基督是教會的頭,聖靈以愛連結眾世代 上帝的兒女。感謝神恩賜信友堂許多敬虔的前輩忠僕及寶貴的屬靈遺 產;也感謝神量給信友堂委身愛主奮起服事的年輕世代族群。願神引 領我們在跨代融合的路徑上,經歷上帝同在的恩典、活出福音中心、 基督為王的傳承見證。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 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 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三20-21)
基督徒就是基督的門徒,基督的門徒要 先貼近基督,進而練習效法基督、願意 傳揚基督。學青團契安排許多聚會,希 望幫助學生們成為蒙恩的門徒。
詩篇96篇1–3節是我們今年的心願: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 要向耶和華歌唱,稱頌祂的名! 天天傳揚祂的救恩! 在列邦中述說祂的榮耀! 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
期待帶領青少年作「主門徒靈命建造」(詩九十六 1 ),鼓勵學生建立靈修習 慣,學習每天親近神。
針對大學生的安排,則是踏出熟悉的環境,到其他教會去看看神的工作,也學習 參與這些教會的服事,希望能「成為傳揚主救恩的門徒」(詩九十六2–3)。
■ 廖大容
作為青少年輔導,常常會有聽學生們訴苦的機會: 段考又考爆了、好朋友為什麼突然不跟我講話、 希望爸媽可以聽懂我說的、好想交男 / 女朋友⋯⋯。
這時候,輔導們為青少年禱告的內容,常常不只是他 們希望的事情能夠解決,而是青少年能與神有好的關 係。當我們與神有好的關係,才能有從主而來的眼 光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並且有信心能抬起頭仰望 神,不會將焦點放在眼前的困難之上。
活出神喜悅的生命樣式
舊約聖經中的大衛,神對他的評價是「 合我心意 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十三 22 )。聖經中
的次序,先是「合主心意」,接著才是「凡事要遵行 我的旨意」。我們常常搞錯優先次序,將重點放在做 好事情,而忽略了成為合主心意的人。大衛確實是一 位勇敢、有謀略、充滿領袖氣質的君王;但他被神揀
選,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好,而是 因為神的愛和恩典,讓他在不起 眼的時候,就被分別出來為主所 用。大衛的一生,確實也顯露出 合神心意的生命品質,他與主親 近,稱主為「我的神」(對比撒 上十五 30 ,掃羅對撒母耳說「耶 和華 你的神」)。當大衛犯 罪被指正時,他知道最重要的不 只是彌補所做的錯事,而是向聖 潔的神認罪,承認自己「 惟獨得 罪了祢」(詩五十一4)。
去年暑假的青少年退修會, 輔導們透過大衛的生平,讓青少 年看見一位「合神心意的人」應 該活出的生命樣式。在青少年的 日常生活中,具體應該如何實踐 呢?如同大衛是一位渴慕神話 語、在禱告中與主相親的人,在 這個學年,輔導們也希望帶領青 少年在「讀經與禱告」的主題中 更多認識神。針對讀經,我們安 排了「舊約在說什麼」、「新約 在說什麼」兩次綜覽式的專題, 幫助青少年更瞭解聖經的全貌; 針對禱告,我們會在「禱告小學
堂」中介紹禱告的種類;最後, 會有兩次「靈修練功房」幫助青 少年操練靈修生活,期盼他們能 在兩次聚會之間,透過安排好的 靈修進度與具體的操作方式,實 際體驗與主親近帶來的生命改 變。在這期通訊中,也有三位青 少年分享他們在靈修生活中遇見 的挑戰與收穫。少年團契的傅軒 透過靈修月刊中的文字記錄,檢 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少年團契 的子晴與青少團契的穎冠,則分 享了家庭祭壇中的溫馨時刻
家人彼此的勉勵與代禱,幫助他 們經歷信仰的真實。願主使用青 少年的分享激勵我們,使教會的 每個年齡層都學習成為「合神心 意的人」。
自幼便出生於基督教家庭,
信仰總充斥在生活之中。
小學時,媽媽便會帶著我們透過 家庭崇拜的教材書,在晚上睡覺
前,閱讀一篇聖經。那可以說是 我靈修開始前的跳板。
開始靈修的習慣
上了國中,隨之而來的是繁 重的課業以及壓力。那時,媽媽 換了新的靈修教材 《每日活 水》,並熱烈地推薦我來使用, 於是我便放膽嘗試,究竟這靈修 教材對人能產生什麼影響,是否 能有效使我適應生活的重擔呢?
我開始使用《每日活水》的 少年版,每天的經文旁都有幾個 可以省思的問題,並提供可以默 禱的方向。我便以試水溫的心
態,開始靈修的習慣。然而 對 那 時的我,靈修仍顯得十分枯燥乏 味,每天僅是如同寫作業一般, 草草地帶過,時常因為各種藉口 而暫停靈修。靈修在那時成了一 件頭痛的累贅,作業隨著時間增 多,我也只是繼續無奈地維持現 有的習慣。
患難中隨時的援助
直到一日,我猛然省悟,發 現自己似乎早已忘記靈修一個星 期之久,翻了翻靈修紀錄本,果 然是如此,才發現我竟為了課業 及各種生活瑣事,與神的關係漸 行漸遠。我不願如此不斷地與上 帝疏遠,便立定了志向,由養成 靈修的習慣開始。
雖然每日回到家所剩的時間
不斷地被壓縮,我仍每天花 15 分 鐘,在寧靜的房間內,閱覽經 文,向神傾訴生活的一切經歷。
日復一日,上帝與我的關係,又
如同曾經破損的橋樑,再次一磚
一瓦的被堆疊起來,即便是考試 前夕,作業與待複習的科目甚
多,我仍未放棄持續的靈修,因 祂使我在壓力之下仍得安寧,成
了患難之中隨時的援助。
■ 高子晴
從我 3 歲開始,我們家就有家庭祭壇的 習慣。每個禮拜天晚上,全家人會 聚在一起分享主日聽到的信息、分享代 禱事項並彼此代禱。小的時候,我只把 家庭祭壇當成一個每週都要做的事,並 未看得很重要,甚至一度覺得很麻煩。
我曾經因為聽不懂主日學的內容,而說 出「我不會、忘記了」等等的話。感謝
神的是,我有一群很好的家人, 他們不會因為我「聽不懂、忘記
了」這些藉口而責備我;反而會 鼓勵我、跟我說沒關係,並且用
很幽默的方式說謝謝高姊妹的分 享。經過了好多次的分享,我慢 慢能聽懂家庭祭壇的內容,也能 為家人代禱,甚至做結束禱告, 漸漸地在信仰道路上走得愈來愈 穩了。
上個月是聖誕主日,在那次 的家庭祭壇中,我們提到聖誕節
對非基督徒來說可能就是個交換 禮物、吃吃大餐的日子,當這一
天結束後,他們就會恢復平常的 生活。但是對於基督徒來說,這
是神的愛子 耶穌降生的日 子,我們應該心存感恩,並思想 祂如何為我們而死、赦免我們的 罪。就算過了聖誕節也要知道, 神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祂是我們生命的主,聽了家人們 的分享,那一刻我非常感動,真 的感受到我的生命因著神是有盼
望的。
一直到現在,我有時候還是 會想:神真的存在嗎?祂是否真 的會垂聽我的禱告?也會想這真 的是我的信仰嗎?還是我只是因 為父母親所以才固定來教會呢? 雖然心中有許多疑問,有時也不 是非常有信心,但我覺得信靠神 是一輩子的事,只要我願意相 信,神就永遠在我們生命中。藉 著家庭祭壇,我可以更認識神, 並透過祂的話語,學習做合神心 意的事、活出神所喜悅的樣式。
我們家的家庭祭壇在每個禮拜天的晚上進行, 大家會針對早上主日的信息內容彼此討論經 文的意義,也會輪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或體會。家 庭祭壇的時間也是大家說說自己近況的時間,無 論這個禮拜遇到高興的、難過的事都可以彼此分 享、彼此安慰。在家庭祭壇的結尾,我們會輪流 幫左手或右手邊的人禱告,並每週由不同的人負 責結束禱告。
對我來說,家庭祭壇除了是更深入理解和吸 收經文的時間,也是審視自己這一週的機會。我 遇到過什麼問題?遇到過什麼選擇?我的做法和 決定是否合神的心意?遇到困難時會不會想到 有上帝可以倚靠?如果被日常生活的形形色色帶 偏了腳步,家庭祭壇可以成為一個讓我回轉歸向 神、重新走在上帝道路上的時間。除此之外,大
家彼此之間的互相分享代禱時間 也提供了一個將自己困境說出來
的時間,如果有平常不知如何啟 齒的事情,都可以在這個時間說
出來,大家一起把它擺到上帝的 面前。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再 次想起上帝才是主導一切的,僅 僅靠人的力量凡事不能。所以,
如果盡可能解決卻還是感覺無力
時,我知道,我能倚靠上帝,讓 祂來帶領一切。將這些問題交在
神的面前,然後就有了從祂而
來的力量,繼續面對下一週的挑 戰。
生活中安定的力量
然而,家庭祭壇也有遇到過 許多困難。最大的困難是和其他
事務時間上的衝突,若逢段考週
或是較忙的時候(例如有報告星
期一要交卻還沒做完等),家庭
祭壇的時間就會被延後,最後為
了壓縮進行時間而草草帶過,
有時甚至直接取消當天的家庭 祭壇。久而久之隨著課業壓力增
加,這種情形的頻率變得愈來愈
高。所幸爸媽意識到這個問題, 為了讓我們能維持這個活動,決 定嚴格按照訂定的時間進行, 如果有未做完的事情就擺到祭壇 後,在這段時間內專心在上帝 面前。於是家庭祭壇也就靠著上 帝,順利舉辦到現在。
因為平時課業壓力繁重,少 有時間好好靈修、定期讀聖經, 因此家庭祭壇成為我和上帝連結 的重要媒介。靠著這個完全將自 己擺在上帝面前的時間,我發現 自己更容易在生活中想到神,過 去靠自己完成一切的想法與壓 力,也漸漸轉變成現在上帝來帶 領、將一切交託給祂的習慣。願 家庭祭壇能繼續成為紛雜生活中 安定的力量、指引的亮光,讓我 能一次次愈來愈親近神。
在新約 裡 使徒保羅常 用身體來形容教 會。所以在保羅的思路 中,基督是教會的頭, 當基督能按著祂的旨意 來調動百節時,百節就 能靠著聖靈所賜下的恩 賜,彼此相助,使這榮 耀的身體能漸漸增長, 並且能在愛中建立自己。
感謝上帝過去七十多年來對台北
信友堂的賜福,使台北信友堂能長出
19 個不同年齡層或不同性質的團契。
台北信友堂的青年團契過往因著神的
恩典和保守,使許多契友能在其大學
參與週六探訪隊
的生涯 裡 就開始學習如何成為一 位跟隨耶穌的門徒。從 11 1 學年 度開始,主在青年團契中興起了 一群年輕人,他們開始思考如果 我們不試著「踏出青契」,我們 怎能更認識信友堂並經歷上帝在 不同團契中所施行的奇妙作為。
所以,同工們決定透過「踏出青 契」的行動,去認識神放在信友 堂中不同的團契,像是幼契、青
拜訪泰語教會平安之家
少契、探訪隊、婦女查經團契、 信友關懷協會等,並透過籌備踏 出青契 1.0 的行動,鼓勵契友們 參與不同團契的服事去察驗神放 在我們身上的恩賜。舉例來說, 如果在學生時期沒有機會接觸 到幼契的孩子,我們怎能察驗出 神早就將愛孩子的心放在他的 心中;如果沒有機會去探訪因行 動不便無法來到教會的長輩,我
們怎能聽見上帝在這位長輩身上 所寫下的故事呢?所以,神透過
踏出青契 1.0 的行動,幫助契友 們能在基督身體 裡 找著自己的位 置。
宣教使命的位置
感謝神的恩典在新的學年 裡 ,祂繼續在青年團契 裡 興起了
一群關心神宣教使命的同工,並
願意帶領契友們為主踏得更遠
並踏進跨文化宣教師的生命。所
以,從 112 學年度 9 月起,青年團 契學生部的長執們,開始帶著同 工們去探訪不同保羅事工教會並 透過與宣教師們面對面的對談,
使我們有機會能認識神託付給不 同宣教師的呼召和使命。盼望神 在 2024 年能繼續感動我們,透過 踏出青契 2.0 的行動中,找著神 宣教使命中你、我的位置。
(編按:踏青1.0是指透過訪問信 友堂內不同的團契幫助契友找著 未來他們在基督身體 裡 的位置; 踏青2.0是指透過訪問北區保羅事 的教會幫助契友踏進跨文化宣教 師的教會,好找著未來他們在宣 教使命中的角色和位置。)
■ 周芷羽
下半年我剛 來到青契不 到兩個月,同工就邀請我
們一起來辦「踏青 1.0 」的 活動,希望我們去了解、
關懷教會內的其他團契, 聯絡和其他肢體之間的感 情,聽起來非常有趣,但我聽到 的當下其實是有點抗拒的。我本
籌備同工合影
動的過程裡可以跟其他人熟悉起 來,也不會太害怕了。
身比較內向,不太擅長社交還有
跟人相處,當時也才來這裡不到 兩個月,自己小家的人都不一定
很熟悉,更何況要踏出去跟別人 互動,但既然來了,我就想努力 去試試看,而且說不定一起辦活
學習倚靠神
除了擔任總召,我也負責文 學院組的遊戲主持,我們設計了 一個小遊戲來介紹文學院,策劃 跟準備的階段都很順利,最大的
挑戰就是一切就緒之後,負責主 帶遊戲的我要怎麼把要講的話順 暢地說出來。我害怕面對人群講 話,所以在分工時,我也想過要
不要請組員來負責,然而回想之
前面對大家報告的時候,都沒造 成我預想的可怕後果,說不定嘗
試去做主持也不會有太大的問
題。透過擔任總召和遊戲主持等
職責,我學會了依賴他人,依賴
上帝,尋求祂的力量和智慧,而
不是一味地堅持靠自己解決所有
事情。因為知道神在支撐我,也 能更好地迎接各種未知的挑戰。
在和契友們共同規劃和組織 活動的過程中,我跟不同背景的 契友互相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 和心境,跟他們有了更深入的認 識,也看到了信仰在不同生命中
的作用,這讓我更加堅定地相
信,透過關懷他人,我們可以在 日常生活中實踐耶穌的教誨,彰 顯神的愛,使信仰成為我們行為 和言語中的真實體現。這樣的互
動豐富了我的人際關係,也讓我 更深刻地了解耶穌關懷他人的教
導,雖然現在的我仍然不擅長主 動關懷,但這一次活動讓我有許
多嘗試機會,未來也能因這次的 經驗而更敢於關懷他人。當天如 我所預料的結巴了很多次,但是 幸好大家的反應一樣熱情包容。
除了文學院科系的基本資訊,我
也聽見許多人的心聲,他們有些 人對未來已經有很明確的方向, 有些人仍然在探索,但無論他們 的處境如何,我意識到這正是神 呼召的一部分,引領我們去深入 理解不同人的需要和心境。透過 這次的主持經驗,我也學到了勇 敢面對自己的不安,並且發現神 在我們軟弱中的力量。
最初剛好沒有參與到討論與決
定要去哪個團契的我,在 得知我們小家選擇去認識「幼年 團契」時非常地興奮。從小我就
是個非常喜歡和弟弟妹妹們處在 一起的人,卻遲遲沒有去多瞭解
信友堂裡同為肢體的小小弟兄姊 妹們。由於我自己幼年時不在信 友堂的團契,更令我感到陌生的 部分是幼契的同工們是如何維持 這個規模不小的團契運作:聚會 內容如何籌備?這麼小的年紀是 以什麼方式帶他們認識我們的信 仰?現在有了這麼特別的機會, 我帶著充滿好奇的態度參加了這 次的踏出青契。
我們這次的企劃內容是與幼 契的執事們一同籌劃歷時一個下 午的運動會。我們的企劃方向主 要以傳達「愛中建造基督的身 體」的主題和「讓小朋友運動」
來設計一系列的闖關遊戲。活動
中小朋友們需要盡力地在各個關 卡中獲得積分,最後用在換取 「最終比賽」中的利益與優勢。 企劃過程中我們刪了又改,改了 又刪,想了各種可能會面臨的問 題,就只求活動可以做到最完 美。
當時的我還不是小家中的同 工,加上自己對加入不到一年的
團契還不熟悉,所以以往大多以 旁觀者的角度看著弟兄姊妹們服
事,自己卻從來沒有完整的一段 時間親自參與在其中。在這第一 次和會友肩並肩服事中,我清楚 地看見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華 和特長 而這就是神所賜予我 們的恩賜。有人有清楚條列、整 理資訊的能力,確保我們每樣需 要的材料和事前預備都可以按時 完成。有人有設計活動的恩賜,
能依照幼年團契的需求聰明地調
整遊戲規則,讓小朋友們能夠 更投入、在當中得到更特別的收 穫。而有人更是擁有和小弟兄小 姊妹相處的恩賜,讓我們在上場 時能跨越年紀的限制和弟兄姊妹 有良好的交流。即使是第一次籌 備此類型聚會的我們,過程中只 要有人提出停下工作一起來禱 告,我們就能帶著更充滿平安的 心和耐心去面對問題。而問題也 神奇地一一被解決了。籌備的過 程充滿著我們預料之外的變數: 從同工人數的不穩定到天氣與場 地不可抗力的因素,這次的服事
過程中讓我第一次深刻地體會了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和神無時無刻 的同在。
放心交託神必開路
前面提到了我們這些同工們 在這次活動的規劃上所耗費的心 思與其中的擔憂。但這次服事結
束後我真正領受到小時候常聽到 大人說的「放心交託給神」。在
這次整個活動謝幕後 , 我再次深
深體會:上帝唯一需要的就是我 們一顆願意服事、樂意擺上的 心,而其餘的我們不必多顧慮,
神必定會為我們開路。我相信將 來服事的路上必有看似更難跨越
的難題,但神也必定讓我們看見 祂更奇妙的作為 我想這就是
服事的目的了。在「服事」弟兄 姊妹的同時,真正被服事的是我 們自己,我們渴望一次又一次在
細節中經歷神大能的心。
記得在參加探訪
隊的前一段 時間,當時自己其 實對福音有許多的 困惑及不明白,也 與上帝的關係有些
許疏離,但自己總 是想不出什麼所以 然,禱告也沒有得 到回應,過了滿失 落的一段時間。
探訪隊合影
後來就收到輔導的邀請,要 我擔任探訪隊的總召,讓我有點
驚嚇,因為服事的經驗不多,也 害怕自己會搞砸,所以沒有立刻
答應。後來回去好好想想,也不 斷禱告尋求神的旨意,腦袋浮出 一個想法:這是上帝給我的機
會,在我的生命中神賜福給我許 多的恩典,在我遭遇困苦、煩惱 時不斷地為我指路,我也覺得該 為神做工,做合祂心意的事,儘 管知道祂是不求回報的神,但既 然神交託給我,我就沒有理由拒 絕,也甘心樂意地事奉,於是就
答應了。
首次探訪高齡長輩
隨著出發日子愈近,心中的 不安也愈大,不曉得會發生什麼 事,會不會有衝突等等。到了那 天,先到伯大尼與探訪隊的長輩 們會面,並且交代一些事情,暸 解對象的背景及注意事項。其中
也聽他們分享一些探訪的經驗, 有些人參與探訪服事了幾十年,
真的很不容易,很佩服他們,能
一直被上帝使用並堅定地服事。
或許我也會是,這只是我的開 始。
我服事的對象是兩位高齡長 輩,一個七十多歲,另一位 1 0 5 歲,聽到的時候非常驚訝,我竟 然要跟可以當我祖父、曾祖父的 人傳福音,內心既慌張又期待。
我們一踏進他們家,就受到熱情
的招呼,兩位之中較年長的被看 護推出來,看到我們臉上也是帶 著微笑。過程中有唱詩歌、讀 經,聽輔導與長輩對談,其實我
覺得很酷,因為對方是信佛教,
卻對聖經故事暸若指掌,會提 問,甚至故事比我清楚,還講得
頭頭是道。令我最有印象的是當 我們在唱詩歌的時候, 10 5 歲的 爺爺是面帶微笑的,那時候我的 心裡也充滿了喜樂,很沉浸在當 時的歌聲中。
我很慶幸有這次參與的經 驗,也很高興能分享在這次探訪
隊的獲得。回來之後我心中滿是 感謝,謝謝神依然讓我經歷祂的 奇妙作為,儘管那時候有點與祂 疏離,但祂用愛將我再一次的擁 抱在祂的懷中,無時無刻提醒著 我,祂與我同在,祂將我生命的 道路都掌握在手裡,我只需要順 服並且倚靠祂。「 你的話是我腳 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 一一九105)
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 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 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 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這是 大衛在詩篇第二十七篇 4 節中 的 禱告,深切表露出他想要永遠住 在神殿中的渴慕。然而,神的殿 在哪裡呢?上帝的榮美是什麼 呢?
隸屬於青年團契的我們,幸 運地有一群愛我們的輔導與一同 度過大學生活的契友,在這裡我 們有屬靈的前輩、屬靈的同伴。
每週五到何烈館聚會,就像是回 到屬靈的避風港,多好!
探訪保羅事工教會
但這不是神的殿的全部,聖
經明明的告訴我們:「 這家是 永生神的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 根基。」(提前三 15 )所以我們 有了踏青 1.0 ,去到各個不同的 團契。看見上帝在各團契中的工 作,使我們更多看見基督作為教 會元首的榮美。
但這也不是神的殿的全部, 更不是神榮美的全部。神最榮美 的一刻莫過於基督在十架上戰勝 死亡,神最榮美的一刻莫過於十 架上的基督用寶血買贖了萬族萬 民的生命,神最榮美的一刻莫過 於萬族萬民都在寶座前稱耶穌基 督是主。這才是神的殿。
感謝神,在我們中間賜下這 樣的感動,也興起一批願意一起 傳遞負擔給契友的同工,更是謝
謝輔導們的全力支持、引導,以 及宣教部同工的幫忙,我們順利
展開了踏出青契 2.0 的計畫
由同工們先去探訪保羅事工所支
持的教會,再回到團契中傳遞負 擔,鼓勵契友們一起去認識這些 同樣為上帝所愛的眾教會。
走出房間建立關係
有一位同工探訪後回來的分
享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形容這樣
的探訪行動就像是「走出我們平 時聚集的『房間』,去拜訪其他
『房間』裡的弟兄姊妹。去認識
他們,彼此分享神在這個家裡做 的美事,一段愛的關係就開始被
建立,而這段關係會激勵我們走 出這個房子去邀請更多人進來成 為家人。」
是啊,神的家好大!而青年 團契的我們,又是何其有幸可以
在年少時就有機會窺見我們的神 是如此的榮美。我試想,假若我
們在年輕時,就能夠去看見神的 殿有多麼宏大,我們的禱告不再
只是考試、報告和期末 All Pass ;
當我們步入社會,我們的禱告就 不會只是家庭、職場和事事順 利。
因為我們會記得,在年輕的 時候,輔導們曾經帶我們去見過 神的家中還有許多房間,屋外還 有許多的人等著我們邀他們進
門。我們曾求耶和華,我們仍要 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 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
▏我們的事工 ▏
■ 鍾興政
青年世代流失 台北信友堂雙軌十部的實行,以家庭或社青團 契部的區隔而言,基本上是以單身或已婚 來做區分。但是,從 2008 年開始實行到現在,已 經有十幾年,這段時間當中,社青團契部( 5 個 團契)的成員,有些契友的年齡跨越了稱為「青 年」的階段,已經是中年了。對社青團契中單身 的成人 / 中年契友,我們當然仍非常重視,但我 們同時看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教會在對於青年的 世代,相對而言是不夠重視的。
現在定義「青年」,大約是從大學後期,一 直到 40 歲之前。現在年輕人成熟得稍慢,在 40 歲 以前比較視為「青年」階段,過了 40 歲以後,一 般而言就是中年或成年人。
不僅是台北信友堂,整體而言,全世界的福 音派教會,都面對青年世代流失的問題。青年世 代亟需教會投以更多的關注。在後疫情時代,對 於 Y 世代的想法、 Z 世代的想法,甚至以後的α世 代的想法,我們在牧養上應該要提出一些不一樣 的策略。其實我們教會並不缺乏這些團契,我們
有青少、青年、社青團契,但是 以「事工部」來看的話,整體上 我們仍缺乏人力和資源的投入。
所以,增設「青年事工部」,是
因應青年人的需要,我們應該更 多地去瞭解年輕人,針對他們在 牧養上的需求採取行動。
我們發現,台北信友堂崇拜 的主軸比較是以中年人為主。比
如,以執事們來看,執事按立常
常都在 40 歲以上,而在主日崇拜 台上作主領的長執們,都在 50 歲 以上。由此看出,對於年輕同工 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那麼,青年事工涵蓋什麼樣 的範圍?有什麼新項目?首先, 我們希望透過青年的崇拜來培養 青年同工,同時我們也希望年輕 的傳道同工更被重視、有更多講 道的機會。如此,較年輕的傳道 同工可以更多地暸解青年人的生 活 他們的想法、困難,以致 於講道的重點更能回應年輕會眾 的需求。所以青年事工在 2023 年
就首先成立了青年聯合崇拜。
青年聯合崇拜涵括了 3 個團 契的弟兄姊妹:青年團契(大學 生),還有兩個原先在社青團契 部的團契 約書亞、信友團 契。在過去近一年中,我們發現 來參加的人不只是這 3 個團 契 的
契友,也有一些沒有參加團契, 但是主日願意來參加青年聯合崇 拜的年輕人。參加團契的年輕人 也有一些其實沒有來主日崇拜。
所以,對於年輕世代的主日崇 拜,青年聯合崇拜的成立就是希 望召聚年輕的弟兄姊妹,讓他們 在主日來敬拜神,這件事非常重 要。
然後,由年輕的同工來服 事,招待是年輕的同工,領會 是年輕的同工,詩歌是按照年 輕同工的想法來選。即使是傳統 (保守)的詩歌,同樣唱 〈 祢真
偉大 〉 ,年輕人唱得就是不太一 樣。由年輕同工司琴、做錄音錄 影,所有的服事由年輕同工自己 來做。年輕的弟兄姊妹們當然也 非常認同台北信友堂是一個「建
立以上帝的話語為根基的教會」 這樣的優良傳統,但是青年聯合
崇拜將會激發他們對於台北信友 堂有更多重新的定義及認識。
年輕人喜歡跟年輕人在一 起,年輕人彼此之間容易激盪 出火花,這樣的畫面可以呈現出 來,這樣的培養就是年輕同工的 栽培和門徒訓練,日後逐漸就會
有更全面的青年事工的發展;吸 引更多年輕人進到教會、接受福 音、接受裝備,從而期待青年們 出去宣教 ⋯⋯ ,這些在未來青年 事工裡面,都會作為一個發展的 目標。簡而言之,我們有青年 的崇拜,其後有青年的培訓 、 青年的發展,然後有青年的宣 教⋯⋯。
當然,新的改變一定會遇到 挑戰,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只是 換湯不換藥,只是把原先參加第 二、三堂的人聚集到另一個崇拜 而已。其實不是,現在青年聯合 崇拜通常有一百多人,有大概一
半的人是同工,也有很多是原來 沒有參加第二、三堂崇拜的人, 是有一些新的人進來。其他的挑 戰(質疑)比如說,這樣會不會 消耗太多教會內部的資源?這個 挑戰初期的時候是有,我們需要 召募同工來做,但是感謝主,同 工們都還滿好召募的,年輕人喜 歡受到重視和栽培,也樂於事 奉,雖然是一個挑戰,但是現在 看起來是能順利地來完成。
另外,也是很重要的,如何 讓教會內其他的弟兄姊妹一同來 支持青年事工部的想法?這需 要更多的溝通,讓我們都共同 看見,牧養這個世代、牧養年輕 人,對於教會未來的發展有極大 的重要性。因為,我們需要傳 承,一代一代,這個傳承是需要 刻意地有所作為,它並不是自然 而然就會發生的。
在初步階段是成立青年事工 部,結合目前的人力,邁開腳 步。把年輕人召聚起來,鼓勵更
多年輕人回到教會。青年事工部 成立以後,我們集合了年輕的傳 道與行政同工一同討論青年世代 的牧養。同工們除了事工的討 論,也有整體牧養策略的探討。
我們一起閱讀討論相關的書籍, 年輕人在想什麼、年輕人的需 要、年輕人面對的困難、新世代
面對的挑戰,我們從這些角度去 看,讓彼此的想法互相激盪。
首先,長期的目標 我們 希望這些年輕人未來能成為信友 堂的主幹。很多人會說「讓年輕 人回到信友堂(教會)」,但我 認為不是,其實是「讓年輕人成 為未來的信友堂」,不只是讓他 們回來,不只是適應老一代的傳 統和文化,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 法,他們願意持守重要的核心價 值,但是他們可以去定義他們的 未來種種的樣貌。我們現在面對 著很多挑戰,包括建堂、場地,
在未來的 3 、 4 年 、 甚 至 5 年,我 們處在一個較不確定的環境當 中。等建堂完成後,其實還需
要一段時間教會才能完全穩定下
來,這可能是5年之後。
而中期的目標就是,我們能 腳踏實地,啟動青年事工之後, 在這段時間當中,青年的牧養 如何能繼續下去? 5 年的差別很 大! 25 歲就變 30 歲, 30 歲變 35 歲, 35 歲變 40 歲了 ⋯⋯ ,每一
代的人都會有一些變化。在 5 年 後,我們的傳道同工有一些人要 退休,有多位長老、執事將會退 休。在未來的 5 年有建堂、場地 變更等等不確定因素,還有人員 更替,所以中期的目標就是希望 這段時間中,事工不中斷,人才 順利地接續、傳承。
台北信友堂有一個信仰根基 穩固的優良傳統,我們期待教會 的青年世代,在當今複雜的時代 環境中,能夠發揮這個優良的傳 統。我可以這麼說,要作為一個 有異象有使命的基督徒,現代的 年輕人比我們 20 年前要困難多 了,他們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 比 20 年前更艱鉅。所以,希望教
會的青年不只是成為台北信友堂 的主幹,他們在上帝的國度、華 人世界、普世的福音運動當中, 都能夠起一個領導的地位。
台北信友堂是神所恩待的, 不只在人數上是兩千多人的一間 教會,神更是賜給我們許多有恩
賜、有理想,懷著要回應上帝使 命的心志的弟兄姊妹。期許我們 教會的青年,不只在台北信友堂 的事工上有所發揮,更在神的國 度領導華人的福音,也在許多的 地方成為其他的教會或年輕人的 楷模與榜樣。
還看下一代!
■ 陳世冠
蒙
神保守,我從 1994 年神學院畢業後的 牧職服事至今,轉眼 30 個年頭。從二
十幾歲滿頭黑髮的年輕傳道,到如今偶在
捷運裡學生或因我的白髮而讓座給我的經 歷,意識到除了歲月留「痕」,更需要警 惕服事留「心」。
跨代挑戰的艱鉅
14 歲那年教會的傳道人開始 一對一帶我每週上造就課程、教 我打羽球;高中時期讓我上台靈 修分享、一起籌辦佈道會 / 短宣 隊、推薦屬靈閱讀;唸神學院第
二年僅 23 歲的我被選為學生自治 會主席,帶幾乎都比我年長的學
長姊一起籌辦 40 周年院慶。這些 經歷的每一個片段,即使我再怎
麼不情願且缺乏自信,牧長 / 師 長總以信任提攜的心委以重任,
在鼓勵陪伴提點中,讓我經歷靈 性操練、德性培養、事奉擔責、
視野開拓、成長成熟。
服事留「心」,指的是心 思 欣賞年輕人;心態 信任年輕人;情懷 同理年 輕人。自己的成長滿滿受益於 無數牧長師長對我所施予的這 份「心」;如今自己已屆知命之
年,曾經受恩的經歷,如何靠主 的恩典轉化為眼前年輕人的生命 與事奉的祝福? 我們仍常深陷「一代不如一
代」的迷思,認為「後浪推進前
浪」僅是口號、不切實際。無論 大環境下的印象或自家小孩的表
現,對下一代的擔憂往往蒙蔽了 我們可以從中看見希望的視角。
加上欠缺前瞻觸覺地「緬懷過 去、細數曾經」的情結,教會中 原本從世代交替走向世代融合的 跨代挑戰顯得更為艱鉅。
已故楊牧谷牧師於 1997 年出 版《還看下一代》一書。正值香
港回歸前夕,全港無論社會及教 會在一片移民狂潮的低迷中,楊 牧師卻以先知般的情懷寫道: 「我們這一代最擅長的,就是證 明自己是精彩絕倫,而下一代就 算不屬朽木與爛泥,也是不可能 比我們更精彩。為甚麼我們愛下 一代愛得這樣絕望?不肯給他們 較大的發展空間?吝嗇得不願給 他們半點希望?⋯⋯」楊牧師語 重心長地論證「下一代會比我們 更精彩,除非我們毫不在意、毫 不關心」。
關心重視年輕世代,除了有
牧養、宣教的現實意義(年輕世 代流失),事實上就神學角度來
說,也有重要的信仰內涵。德國 神學家莫特曼在孩童的特質上以
終末論的基礎深究「盼望」主題 時指出,每一個嬰孩的誕生都標 示了一個開放性盼望的展開。我
們今天常說的「孩子是未來的希
望」 , 此句的希望應該是開放性 的 , 而不是成人世界自身願望的 投射。換個角度言,我們常說
「未來屬於年輕人」,所說的意 思是因為年輕,所以充滿未來; 但就其本質而言其實應反向理
解 : 因有未來盼望,所以年輕。
年輕人的年輕,不是因為他們的 年齡,而是因為他們的希望。
中西文化裡對golden age(黃 金年代 / 鼎盛時期)的想像主要 還是回溯性的,總覺得最美好的 都在從前、已成過去。然而福音 信仰的本質卻前瞻將來,終末視 野下最美好的尚未來到、守候欣 喜。前者在回顧中尋找身分認同
的安全感;後者在前瞻中展現盼 望所生發的動力與創新。就教會 生活與事工而言,前者的守成難 免被動停滯,後者的活絡牽動步 伐往前。
「青年事工部」的成立,在 既定意義上是呼應牧養與宣教的 需要,但其實也是我們學習體現 福音精神的一種委身。曾經提攜 馬可、提摩太等多位年輕同工的 保羅,以他德高望重、資歷豐富 的身分一度向提摩太說:「 不可 叫人小看你年輕」(提前四 12 ) 這句經文的焦點,不僅是受話的 下一代有所留意,更是說話的上 一代該所警惕。能吩咐下一代不 要自視年輕,自然是上一代首先 不輕看下一代,且願意付代價在 生命服事上與他們並肩同行。
在基督裡,還看下一代!在 聖徒相通的恩典中,一同見證聖 靈所賜盼望而帶來的精彩!
■ 林典翰
「滑世代」是一個俚語,指那擅 於使用科技、社群媒體和數 位文化的新世代。滑世代的年輕 人,一方面要在虛擬世界裡面對更 多的選擇;另一方面要在真實的世 界,面對更複雜的處境。身為學青 部的牧者,我想嘗試從三個角度來 思想,如何在滑世代中幫助年輕人 跟隨基督:
所謂的虛擬世界,是一種以視 覺化方式呈現三維空間的世界。通 常加入虛擬世界的參與者,他們真 實的身分是允許被隱藏的。若我們 試著觀察現今最能吸引年輕人的虛 擬世界,像是「英雄聯盟」和「當 個創世神」等遊戲時,就不難發
現。這些虛擬世界的設計者,通 常都透過即時回應的社交模式和
明確的獎勵機制來黏住玩家,並
使那些積極投入虛擬世界的人, 能快速地獲得他們所期待的「真 實」成就。
2018 年由史蒂芬 ・ 史匹柏導 演所執導的《一級玩家》,就是
一部試著在探討虛擬世界到底會 對人類產生什麼衝擊的電影。在
《一級玩家》的結局 裡 ,創造虛
擬世界 「綠洲」的設計者哈 勒代告訴唯一贏得遊戲的玩家帕 西法爾說:「現實雖然可怕、有 時也帶著痛苦,但真實世界是唯 一可以好好吃一餐的地方。」換
句話說,虛擬世界雖然看似美 好,但終究不及現實生活的感 動。所以,若現今基督的教會想 要繼續幫助新一代的年輕人,教 會就需要引導年輕人在神所設立
的教會中去經歷真實的美好,並 且要陪伴他們學會如何能從神領 受面對現實世界的能力。舉例來 說,當現今門徒因著主的愛願意 以真實的身分在團契中分享他們
現實的困境時,契友間真心地代 禱和彼此相愛的行動,一定比虛 擬世界中的點讚,更具有 溫 暖生 命的力量。
二、從取得聖經知識到體會基 督的救贖
小嬰孩在學習母語時通常是 按著聽、說、讀、寫的自然順序 去學習的。但是當我們長大後, 有機會在學校中接觸第二外語 時,也常會因為沒有按著語言學 習的自然順序而遇到瓶頸。值得 好奇的是,當基督徒在認識上帝 時,是否也有所謂的自然次序 呢?在舊約時期的以色列人, 他們是在先經歷神出埃及的拯救 後,才開始學習認識神所賜下 律法的美善。而在新約時期的耶 穌,祂從來沒有先將上帝的律法 隔在祂與罪人之間,祂乃是選擇 走進罪人的生命,用自己將成全 的代贖,成為所有信靠祂之人重 新開始的盼望。換句話說,若我 們期待現今基督的教會能繼續幫 助新一代的年輕人去認識神時,
陪伴他們體會什麼是耶穌的拯 救,可能比認識教會的傳統或神 學的知識更為優先。因為新世代 得以傳遞信仰是因為他們也經歷 耶穌的拯救。也許會有人想問? 如何才能幫助新一代的年輕人去 體會耶穌的拯救呢?答案是, 唯 有藉著新約執事生命的陪伴,才 能讓基督福音的光,光照年輕人 的心。當主的靈,藉著福音在年 輕人的心中做工時,新一代的年 輕人,才能像他們的父母一樣, 經歷得著新心和罪得赦免的平 安。
三、從多重選擇到委身基督
對滑世代的年輕人而言,他 們從不缺乏取得新知的工具。面
對每天不同裝置所提供的海量資
訊,他們習慣以毫秒的滑動來選 擇是要繼續還是立即跳離。當教
會中的年輕人每天都必須面對如
此多重的選擇時,基督的教會要 如何幫助他們單單地委身於基督 呢?
耶穌曾對門徒說:「 天國
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 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 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 十三 44 )所以,幫助已經體會基 督救贖的門徒,去認識天國的價 值,是幫助年輕人建立對基督委 身的第一步。此外,耶穌也曾在 大使命的宣言中,提醒跟隨祂的 門徒,若要使人成為主的門徒, 就要透過「去」、「給他們施 洗」和「教訓他們遵守」等一系 列的行動相互配合才能作成。換 句話說,幫助「滑世代」委身基 督的第二步,就是創造出讓門徒 們可以操練大使命的場域或處 境。因為惟有當耶穌的門徒試著 去遵行主的教訓時,他才會比 較容易發現自己光景與神期待 「義」的差距。而也因為這個差 距,緊緊跟隨耶穌的門徒才會願 意透過禱告單單地委身基督。
■ 張瀚仁
信仰這條道路,雖說是個人的 選擇,但個人不是孤獨地 在信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前進, 而是在群體中一同度過。基督信 仰,從源頭開始,便有強烈的群 體性。我們的神是三位一體的 神,聖父、聖子、聖靈,在創世 以前,就在永恆中彼此相愛,關 係之緊密,神學上以互滲互透一 詞來形容。
神是愛,愛是上帝的本質之 一,而愛預設了他者的存在,沒
有對象的愛,似乎是不完整的 愛。基督徒信的三一上帝既是 愛,在永恆中彼此相愛,基督
徒自然也是要彼此相愛。我們 愛神、也愛人,而這樣的愛就 彰顯在我們平常的生活與聚會 中。 每個主日都如同「復活節」
在基督徒各式各樣的聚集 中,主日有其獨特且無可取代的 地位。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 活,因此在這天,基督徒們聚集 在一起,記念慶祝主耶穌在十字 架上所完成的救贖之功。主耶 穌擔當我們的罪,承受了罪的刑 罰,進入了死亡,在第三天時, 也就是七日的第一日,靠著神的
大能,勝過死亡,從死裡復活。
所有信的人,都在耶穌基督裡
死去與復活了。我們在每個星期 日,不斷地記念慶祝上帝偉大 奇妙的救恩。所以每個主日,在 某種程度上,都是一個「復活 節」。
「主耶穌已經復活了,我們
也與祂一起出死入生了!」這是
主日的前設,雖然我們未必會在 每個主日都直接了當地宣告與慶
祝這件事,但這個前設卻隱含、
貫穿整個主日聚會。若主耶穌沒
有復活,我們沒有在祂裡面一起 勝過死亡,那麼我們依然死在罪 惡過犯中,仍舊與上帝隔絕。信
仰宣告、詩歌敬拜、講道信息、 信仰群體,都不會有什麼實質意 義,不過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自 嗨。
青年崇拜的特點
主日崇拜在信徒生活中非常 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
而,主日崇拜沒有所謂的普世標 準,只能以一種方式和風格敬拜
上帝。「 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 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 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
(徒十七 26 ),在上帝所造的世 界中,有各式各樣的人及不同的 文化,不同地方和時代的基督 徒,百花齊放,用各種不同的方 式敬拜上帝,這顯出上帝創造的 豐富和多樣,也反映了上帝深哉 無法窮盡的智慧。
青崇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讓 在信友堂中的上帝子民能用另一 種不同的方式敬拜上帝、記念慶 祝主耶穌的復活。青崇的特色可 能是唱較多的現代詩歌、會眾與 會眾間的距離較小,以及會後的 輕食分享時間。這些特點使得青 崇的風格較為活潑親密,教會也 期待透過青崇,可以幫助更多的 青年人一起來教會敬拜主。雖然 青崇有這些特點,但這沒有改變
青崇作為主日崇拜的本質:這是 上帝子民聚集敬拜讚美上帝的場 域,向每個願意一起敬拜上帝的 弟兄姊妹開放。
■ 胡耀明
已有許多研究青年人的學者提出: Z 世代(指 1990 至 2010 年代中期出生的年輕世代)的青 年人與過往的世代一樣,依然非常看重人與人之 間關係的連結。並且即使身處於網路化時代,面 對面的相處、連結是青年人最喜歡的交流方式。 按照這個看重關係的前提,如何定位不同個體間 關係(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成為一個在青年 人生活中基本又核心的問題。根據這個前提,在 《Not a Fan》一書中,作者凱爾・伊德爾曼(Kyle
Idleman)以一個問題:「你和我 究竟是什麼關係?」為切入點,
探討青年人對於耶穌基督的信仰 和委身。凱爾對於青年人來到教 會的目的,做了一些的評估。他
認為,許多的青年人來到教會, 很可能就如在同儕間、電視、網
路媒體中偶然聽到一個引起他們
興趣的對象(好比影視歌星、網
紅、運動員) 耶穌,於是就 來到教會,想要一睹這位偶像的 風采。
委身基督一生跟隨
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的事 實:不同於被允許輕易更換所追
隨的對象的粉絲(fan),耶穌基 督的跟隨者們都被要求對耶穌基 督委身( commitment )。談到委
身,凱爾表示,正如婚禮中新郎 與新娘甜蜜又動人的誓約,耶穌
基督的跟隨者也該向耶穌基督交
出自己,做出奉獻、開放自己的 委身行動,因為這正是聖經中耶 穌基督對於祂的跟隨者的基本要 求。
然而,要做出合宜的委身行 動,需要有正確的動機、目的, 和能夠持之以恆的支持力量。首 先,關於動機,凱爾提醒所有耶 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委身於基 督,是先有對祂的認識,但若僅 止於知識上的認識,而非有因著 認識而想要更多認識的親密性 ( I ntimacy ) , 就不能有長久、 合宜的委身。其次,對耶穌基 督委身的本質,不可以是多個對 象,而只能是單一對象的。在耶 穌基督呼召一切願意相信的人 來跟隨祂時,祂要求人們計算代 價,衡量自己是否願意不顧父 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 和自己的性命的攔阻,作祂的門 徒(請參路十四25-33)。
一位委身於耶穌基督的門 徒,在他的金錢、時間分配上, 勢必以耶穌基督為考量,而且在 生活中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時, 他也會第一時間先去尋求耶穌; 當然,因著委身,他也會更看重 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不同於那些 他期待在耶穌基督裡面得到的好
處,這是他前來跟隨耶穌基督最 重要的目的。並且他也會漸漸發
現唯有與耶穌基督有關的事物才 能夠令他真正感到興奮。
最後,正如新郎新娘在牧師
證婚後欣喜若狂地走出禮堂,開 始他們的婚姻生活,委身於基督
的基督徒也在生命中與耶穌基督 一同經營永恆的愛的關係。在愛
的關係中,勢必有一些規則和限 制,否則關係就容易受到干擾、
破壞。然而所有的規則,都不能
夠喧賓奪主,成為比兩造之間的 愛的關係更為重要,不能夠有一
絲彈性的鐵律。因此,委身於耶 穌基督的基督徒雖然看重一切能 夠維護、增進與耶穌基督的關係 的準則,卻不固執、死板地堅守 它們,即使那會使他與耶穌基 督之間的愛因著懼怕、壓力、驕 傲、憤怒等情緒受到損害。
透過上述凱爾在書中帶給筆 者的啟發,筆者認為,在這個 (高房價、高物價、低薪資、重
物質生活⋯⋯)青年人不容易俐 落地做出人生重大決定的世代, 耶穌基督的愛依然存在於祂與青 年人之間,與任何時代一樣。青
年人依然願意聆聽祂的聖言,只 要那是純淨、符合真理、帶有聖 靈力量的講道。他們也期待與耶 穌基督有面對面的關係,只不過 在決定委身之前,他們或許需要 花比我們想像中更多的時間預備 心,非常有智慧地,先緩一緩再 下定決心豁出去跟隨耶穌基督。
為此,讓我們(教會)繼續 向聖靈呼求,期盼祂充滿這個世 代的青年人,引導青年人將能夠 自己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定位清 楚。不只是依靠感覺,而是依靠 神的話,與聖靈充滿的大能大 力,果決做出一生中最重要,也 是最正確的決定。
■ 葛牧叔
巴刻( J. I. Packer )在《認識神》
( Knowing God )書中起頭將人生比 喻 為 旅程,絡繹不絕的旅客來來往往,有 些旅客旅程目標明確,總是朝著目標循序 前進;另外也有陽台上的住宿客,沒有目 標,沒有旅程,總是揶揄其他旅客的一舉 一動。
從知識轉化為屬靈體驗 《認識神》成書的動機,是巴刻有感 於當代教會面對教會外的思潮不斷衝擊而
衰落的主因,是根源於「對神的 無知」。許多基督徒的思想已被 現代精神所型塑,他們將神推置 於走道遠端批判,信仰也成為宗 教活動的程序。他們對神的認識 充滿不確定性,質疑神的主權和 聖潔,及聖經的歷史準確性。
《認識神》是一本關於將神 學轉化為日常經驗的探討集,信 徒有必要將理性的「知識」連接 並轉化為實際的屬靈體驗,才是 真朝「認識神」的目標邁進。以
下將三部分重點摘要如下:
第一部「認識主」 ( 1-6 章),作者強調認識神不僅是一 種理性的知識,更是一種親密的 關係,需要我們用心靈和真理來 接觸神。有兩件事可進一步說明 這一點:第—,人可以知道很多 關於神的事,而不太認識神。第 二,人可以知道很多關於敬虔的 事而不太認識神。作者指出認識 神的人必須有敬畏、信心、愛心 和順服的態度,也論述了獨一真 神的本性和屬性,以及神道成肉 身和聖靈降臨的奧秘。
第二部「看你的神」 ( 7-17 章),充分展現了作者在系統 神學的深厚根基,本部內容以 大量條目點列(第一、第二、 三個方面、四個步驟⋯⋯)的筆 法,將神的本性及屬性,如:不 變、威嚴、智慧、真理、愛、恩 典、審判、忿怒、恩慈、嚴厲和 嫉妒⋯⋯等新舊約中相關經文邏 輯線,及獨特項目,序號清楚列 出,重點一目了然。作者指出, 這些屬性間並不相互矛盾,而 是彰顯了神的完美和榮耀,鼓勵 我們要以敬拜的心來回應神的屬 性,按照神的形象進而塑造我們 的品格。讀者們可將第二部視為 巴刻精心編輯的「系統神學 三一神論」精華版,讀後對於 「神論」的功力肯定直飆滿血狀 態。
第三部「神若為我們」 ( 18-22 章),作者講述了神在 基督裡對我們的救贖和恩典, 解釋了福音的核心就是神的兒子 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
上,並從死裡復活,使我們能與
神和好,得到「兒子名分」。作 者後續也闡明,神藉著聖靈和聖 經來指引眾子們,經歷內在試煉 及父神的豐裕,信仰和生活得以 建立,以致更深的認識神。
需經內心的試煉
作者最後提醒我們,「認識 神」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人生旅 程需要親自經歷內心的試煉和神 的全備,才能更深地認識神,並 享受祂的同在和祝福。
本書讀後,筆者深同感巴刻 的真知灼見:唯有認識神能使人 謙卑,也才能擴大眼界。信徒若 忽視對神的認識,隨後的生活會 像戴上眼罩一樣,靈裡的心思逐 漸迷惘憂懼,跌跌撞撞失去方向 感,也會逐漸不認識周圍的人、
事、物,至終完全停下前進腳 步,成了路旁陽台上,揶揄其他 旅客的酸民之一。
此外,巴刻令人欣賞的是其
不斷鼓勵讀者,要將他們對神的 知識轉化為對神的認識。我們必
須將學到的關於神的真理,引導
成為在神面前的默想、禱告和讚 美,並在日常生活中與神同在。
「默想」特別是一道美門,能將 我們對神的作為、道路、目的和 應許的各種知識呼喚到心中,然 後思考、駐足,並應用到自己身 上。
最後,筆者最愛本書的一
點,是每一章之後都精心附有
「問題討論」,將每章內容的重 點以問題方式反芻提出,這貼心 編排著實幫助讀者不論是重溫全 書或小組討論,都能按題索驥, 題題緊扣巴刻諄諄提醒:「認
識神,我再說,要認識神!」言 猶在耳,絲毫不覺昔人身形已 遠⋯⋯。
《認識神》,好書,讚!
▲ 青契參與差傳年會 擺設以色列逾越節攤位
▲ 青少年小家時間
▲ 青少年洗禮暨堅振式
▲ 青少年感恩節聚會在 契友背上寫上對他的讚美
▲ 青少輔導群
▲ 青少年聖誕聚會 福In良品
▲ 青契輔導 及同工群
▲ 青契輔導 開放家庭 接待學生
▲ 青契踏青活動先遣部隊 到高遶教會探訪
▲ 青契小家同工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 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20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號 地址更改請通知教會
國內郵資已付 台北郵局 台北第13支 許可證 北台字第8883號 雜誌類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 局版台誌9560號 台灣郵政北字第4299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Photo by Wolfgang Hasselman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