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趣植物 – 增訂本 (作者︰馬錫成) Interesting Plants in HK – Revised Edition (Author: Mar Shek Shing)

Page 1

增訂

馬錫成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www.geographic.hk



增訂

馬錫成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www.geographic.hk


序 近年,登山遠足在香港蔚然成風。每逢假日,各郊野公園 總是熱鬧非常。但遊人在欣賞風景之餘可有留意沿途所見的一 草一木、鳥獸蟲魚?在一眾野生生物中,靈巧活潑的動物自 然比靜態的植物來得吸引。而在各類動物中較為引人注目的, 也許要算是各種鳥類、蝴蝶及蜻蜓了。近年坊間也有不少專書 論述,加深了大眾對牠們的認識。但除了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 「生物明星」之外,郊野其實還潛藏著很多作風低調的「隱 士」值得細賞! 自然界中的植物常常被人誤解及忽略。很多人認為冷冰 冰、不會活動的植物都十分沉悶;雖然有些花兒長得蠻漂亮, 但相對於動物而言,始終還是不夠吸引。但你可曾試過由另一 些角度去欣賞植物呢?比方說,它們如何適應環境?如何互相 競爭?如何跟動物打交道?這些都是有趣的課題。 本書是一本以香港植物為題的小書,但它並非一 本生物圖鑑,更談不上是甚麼專業的科學論文。它 旨在為大家介紹一些經常為人所忽略、但卻又十 分特別的植物,簡述它們有趣的故事。書中 描述的植物,雖然有小部分是少見的又甚 至頗為稀有,但絕大部分還是本地一些常


見的品種,它們就在遊人的身旁,常常和我們 打個照面,只是我們視而不見吧!很多人在郊野中遇 上各種奇異的生物時大多即時渴望知道它們的名字,但 其實只是知道名字是不足夠的,這僅是一個開始罷了,名字的 背後往往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及有趣的問題留待我們發掘呢!在 讚歎野生植物外在的美態的同時,若能了解它們的生存策略, 定必樂趣倍增!大自然可說是一本「無字天書」,或者只有常 懷探究之心的人才有「慧眼」洞悉箇中的奧妙,惟望閱讀本書 的你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本書偶有提及一些稀有的物種,為了防止它們受到騷擾, 避免它們棲居的生境遭到破壞,筆者不打算公開它們的詳細地 點,而只作概括的描述,背後的理念,敬希讀者明白。本書只 是概述了香港生態的一鱗半爪,更多美麗而有趣的野花有待讀 者在野外邂逅。但願各位在欣賞之餘能尊重它們,愛惜自然界 中的芸芸眾生。請記著:野花不是人類的附屬品,更不是人類 的玩物,它們跟我們一樣,同是這個地球村的住客,彼此都是 生命,生來平等,生來自由。 馬鍚成 二零一二年七月


目錄 Chapter 01

Chapter 02

Chapter 03

Chapter 04

天南星

海芋 和 魔芋

野杜鵑

蘭花

6

15

23

30

Chapter 05

Chapter 06

Chapter 07

Chapter 08

秋山紅葉

土沉香

食蟲植物

斑葉植物

41

50

56

66

Chapter 09

Chapter 10

Chapter 11

Chapter 12

寄生植物

附生植物 與 攀緣植物

腐生植物

裸子植物

70

86

96

111


Chapter 13

Chapter 14

Chapter 15

Chapter 16

城市野花

西番蓮

野果

蜘蛛抱蛋

118

126

130

147

Chapter 17

Chapter 18

Chapter 19

Chapter 20

與 地星

春日芳華

「動」植物 花柱草

八角

151

156

164

168

Chapter 21

Chapter 22

Chapter 23

Chapter 24

馬兜鈴

鳳仙花

夜裡芳菲

馮京 與 馬涼

172

176

180

186

鬼筆、竹蓀


Chapter 01

天南星 天

南星,是天上的一顆星 星嗎?一般人會對「天

南星」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 其實它不是遠在天邊的星宿, 而是近在眼前的植物。這顆植 物界的明星經常在我們的身旁 閃耀,只不過大家有眼不識 泰山,對它視而不見吧了!日 常生活中的天南星科植物可謂 多不勝數,可供食用的有芋頭 及蒟蒻,供藥用的有半夏、天 南星及菖蒲,觀葉植物方面有 黃金葛、黛粉葉、萬年青、龜 異葉天南星

背竹、合果芋及近年很流行的 「金錢樹」等,觀賞花卉方面 則有紅掌、白掌和馬蹄蘭,天 南星科植物可謂無處不在。


天南星科植物為單子葉植物,全球共有一百零八屬,約 三千七百五十多種,廣佈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生 境方面,由水底到水面,由地面到樹上都可找到它們 的踪影。它們的外形繁多,千姿百態。有的是直立 的草本,有的是藤蔓,也有的在地底長出塊莖。 葉子也變化多端,可以是單葉或是 複葉,常見的葉形有心形、橢 圓形、箭頭形及鳥足形等。 葉柄的基部常發展成葉鞘, 葉脈呈平行狀或網狀。花朶 方面,它們的共同特徵為擁有 「佛焰花序」。

佛焰花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些天南星科植物的花朶 大而美艷,但其實人們眼中所謂的花並非是單 獨的一朶花,而是擁有無數花朶的佛焰花序。 每個佛焰花序有兩大組成部份﹕肉質花穗及佛 焰苞。肉質花穗內每朶單性或雙性的花都很細

這些小花大多結構簡單,沒有花萼及花瓣而只 有花蕊。那麼它們又憑甚麼本領來招引昆蟲傳 播花粉呢?原來肉質花穗的頂端常有一條像 尾巴般的「附屬體」,它能發出氣味吸引昆 蟲到訪。此外,肉質花穗外有一塊大型的苞 片叫「佛焰苞」,它的形態活像佛像身後的

心檐南星佛焰花序的特寫

小,但它們聚集在一起構成大型的肉質花穗。

背光,因而得名。佛焰苞既可保護肉質花 穗,它的顏色又能吸引昆蟲,更可用作飛 行昆蟲的降落平台,真可謂一物多用。

7


天南星 (Arisaema spp.)

為甚麼天南星這種植物會跟「星」拉上關係呢?原來古人認為 它的塊莖像天上的南極老人星,所以為它起了這個特別的名 字。天南星的葉形多變,佛焰花序的形態則有點像蛇頭,也有 點像豬籠草的捕蟲囊,因此有人將天南星誤認為食蟲植物。在 北美有一種名為 Arisaema triphyllum 的天南星,它的俗名叫 Jack in the pulpit(講道壇中的人)。這個名字所指何物?原來 也是形容它的佛焰花序。因為在當地人眼中佛焰苞仿如教堂中 的講道壇,而肉質花穗則好像站立其中的傳教者,這有趣的俗 名就是因此而來。

異葉天南星佛焰花序

8


會變性的植物

在現今社會中,雖然「變性」已不再 被視為甚麼奇聞怪事,但變性人始終 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其實所謂變 性人只是虛有其表,外科手術及藥物

別由始至終未曾改變,現今科技也不 能令變性後的他們擁有生殖力。反觀 大自然中,有些魚類天生會自行變 性,變性後仍能傳宗接代,相對於變 性人,牠們才是真材實料的變性者!

一把傘南星佛焰花序

只能改變他們的外觀,但其天生的性

植物界中也有變性的例子嗎?大多數 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但有些植物會如動物一樣,男女兩性是 分開的,我們稱它們為「雌雄異株」的植物。有些雌雄異株的 植物,個體的性別是固定的,但也有些植物的性別一生飄怱無 定,天南星就是其中的一個好例子。當天南星地下的塊莖積存 了大量養份時,手頭鬆動的它自覺有能力當媽媽生兒育女,於 是當年所開的花就會全屬雌性。由於開花結果及產生種子等過 程會耗用體內很多營養,所以嚐過懷胎數月的滋味後,當年所 形成的塊莖會比較細小,翌年植株會搖身一變成為雄性,只產 生花粉而不會結果,以減少能量的開銷,好讓身體回復元氣, 待經歷數年的休養生息累積足夠的儲備後,才再為人母。 在人類的社會中,男女比例大多均等。但在天南星的種羣內, 兩性的比例卻往往十分懸殊,通常是男多女少,故此每年整個 種羣所生產的種子不會很多。有見及此,天南星一族會在母塊 莖上形成很多子塊莖,在地下悄悄地進行無性繁殖,以補有性 繁殖之不足。

9


香港野生的天南星

香港有四種野生的天南星。由於它們喜愛較冷涼的生長環境, 故此全都生長在高海拔的地方。天南星是落葉性的,在秋冬時 會消失得無影無踪。它們都在三月至五月間開花,佛焰花序在 日間並無發出顯著氣味。

心檐南星 (Arisaema cordatum ) 它是每年最早開花的品種,三月 下旬開花時它的掌狀葉還尚未開 展。它的佛焰花序貼近地面生

有如老鼠的尾巴一般。

心檐南星的葉

心檐南星全株形態

長,深棕色的附屬體十分纖長,

心檐南星的果實

10


一把傘南星全株形態

一把傘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 顧名思義,它的葉子像一把只餘下 傘骨的破傘。佛焰苞垂着一條長長 的尾巴,附屬體呈圓頭棒狀。塊莖 是一種有名的中藥,雖然有毒,但 經適當處理後有化痰祛風、散結消 一把傘南星的佛焰花序

腫的療效。

一把傘南星的果實

結果時花序柄向下彎

11


佛焰花序的特寫

異葉天南星全株形態

異葉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 它的複葉很有特色,小葉片呈 鳥足狀排列。肉質花穗上長長 的附屬體伸出佛焰苞外向上挺 立,令整個佛焰花序看似一條 正在吐信的青蛇。它的花期與 一把傘南星相近,兩者同為四 月中左右。

異葉天南星的佛焰花序

12


畫筆南星全株形態

畫筆南星 (Arisaema penicillatum ) 它是最晚開花的品種,到四月 尾五月初才展露芳容。它的掌 狀三出複葉有若雙子葉植物一 般。最有趣的地方是佛焰苞的 簷部和附屬體,兩者合起來的 形態活像一隻貓眼,在林中閃 耀着攝人的光彩,留住遊人的 目光。

畫筆南星的果實

畫筆南星的佛焰花序

13


野外各個植株的佛焰苞的開口處總是不約而同地背向光源,這 現象當然不是巧合,但又有何生物學意義呢?細心觀察下你會 發覺碧綠的佛焰苞在背部有一白色區域,當佛焰苞的開口處背 向光源時,這部份正好對正天空。試幻想自己是隻蟲子,當你 飛進佛焰苞後發覺並無半點好處時會怎樣?轉頭便走?對!但 對天南星來說,行色匆匆的你可能尚未為它傳粉啊!它總想你 多留一會兒為它服務,但又有何妙法把君留住?聰明的天南星 於是在佛焰苞的背部設一個「假出口」﹕就是那個白色區域! 佛焰苞內的你抬頭往上看時,這個「假出口」與真正的出口兩 者看來同樣光亮,視覺不佳的你實在弄不清孰真孰假,情急之 下也許會盲目亂闖,但能成功逃脫的機會大約只得一半。就在 閣下為尋出路而忙得團團轉時,在不知不覺間已接觸到不少花 蕊,到稍後真正逃出生天時,你已為天南星服務了!

畫筆南星佛焰花序的特寫

14


Chapter 02

海芋 和

魔芋 讀

過前章關於四種香港野 生的天南星之介紹後,

有些讀者可能對天南星科仍摸 不著頭腦,感到跟這些植物彷 如隔了一道銀河般疏離。別要 太快氣餒,讀過此章後,便會 發覺原來你也曾跟它們擦身而 過,甚至跟它們“融為一體” 呢!

東亞魔芋


海芋 (Alocasia odora ) 海芋,俗稱野芋或痕芋頭,是香港最常見的野生天 南星科植物,多生長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它的 葉子呈闊卵形、廣大如盾。根莖粗壯,可粗如男 子手臂,但沒有芋頭般的地下塊莖,因此海芋並 無食用價值。它的佛焰苞上半部份為淡黃綠色, 下半部份為粉綠色。肉質花穗白色,分成三個區 域,頂端的附屬體會散發幽香,吸引小甲蟲及蠅類 到訪。花穗的中間部份是雄花而最下部份為雌花, 雌花被佛焰苞的下半部份所包裹,深藏而不露。花 謝後佛焰苞的上半部份、附屬體及雄花部份會枯萎 脫落,只剩下佛焰苞的 下半部份保護着發育中 雄花釋出花粉

海芋的佛焰花序

未成熟的果序像睡蓮的花蕾

海芋的葉

16

的果實,此時整個果序

海 芋 和 魔 芋


海芋全株形態

的外形就有如一朶含苞待 放的睡蓮一般。正因它幾 可亂真,坊間竟有無恥之 成熟的果實

徒魚目混珠,以這些海芋 的未熟果序來冒充睡蓮出 售!真是世風日下,道德 淪亡,連睡蓮這些價值不 高的東西也要偽冒!難道在中國一切都是假,只有騙子是真 的?這些未熟的果序最終當然不會開花,當內裡的果實成熟 時外面的佛焰苞會裂開,露出橙紅色的漿果吸引動物前來取 食。 海芋全株的汁液均有毒性,內含生物鹼、皂毒甙(Sapotoxin) 及草酸鈣等物質。皮膚接觸汁液後會發癢,誤食莖葉後舌頭 會腫大及麻痺。但所謂「以毒攻毒」,海芋這毒草也可用來 治病!它的汁液可以用來治療蜂類叮咬,加工處理後的根莖 又可用來醫治流行性感冒、肺結核及腸傷寒等疾病。由此看 來,毒草與藥物兩者其實是二元一體,兩者並無分界綫,總 之使用得當就是良藥!

17


南蛇棒

東亞魔芋

魔芋 (Amorphophallus spp.)

魔芋又名蒟蒻,它在植物界中鼎鼎有名,因為全世界最大的無 分支花序就是一種名叫巨花魔芋 (Amorphophallus titanum ) 的 佛焰花序。巨花魔芋生長在印尼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裡,於 1878年首次由一名意大利植物學家所發現。它整個佛焰花序高 兩米多,葉子更可達六米,可說是魔芋一族內的巨無霸 – 可別 忘記它的種名titanum正是碩大的意思! 香 港 也 有 兩 種 野 生 的 魔 芋 ﹕ 東 亞 魔 芋 (A m o r p h o p h a l l u s

kiusianus ) 及南蛇棒(鄧氏蒟蒻)(Amorphophallus dunii ), 從陰暗的樹林到開揚的草坡都有它們的踪影。兩種魔芋都是落 葉性的,它們在初春抽芽長葉,到深秋時地面的部份會枯萎, 將養分儲存於地底下扁圓形的塊莖以渡過寒冬。香港的野生魔 芋很特別,開花時沒有葉子,葉子的出現意味着該植株當年不 會開花。每株魔芋只長一片葉,它的葉子是一片有着很多裂片 的掌狀複葉,遠看有如一把小傘子般。魔芋的肉質花穗和海芋 一樣,都是分成三部份,最上面的是附屬體,中間是雄花而 最下面是雌花。在開花的第一天,雌花首先成熟,此時附屬

18


體會散發氣味吸引昆蟲前來,假若接觸雌花 的蟲子身上帶着來自另一株魔芋的花粉,異 花授粉就告成功。次日當雄花成熟散發花粉 時,雌蕊可能已不能再受孕了。這種雌蕊及 雄蕊在不同時間成熟的現象可減少自花授粉 的機會。有些魔芋的佛焰花序更會提供食物 誘使昆蟲於接觸雌花後繼續留步,「再坐一 會」,待稍後雄花成熟時讓牠們帶走花粉。 魔芋地下的塊莖可供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零食 「啫喱仔」(蒟蒻果凍)和火煱 南蛇棒的塊莖

配料「芋絲」原來都是來自 一種學名叫 Amorphophallus

konjak 的食用魔芋的塊莖。 魔芋食品的主要成分為葡萄 甘露聚糖 (Glucomannan), 這種多糖為D-葡萄糖及D-甘露糖的聚合物,是一種水溶性膳食 纖維。

蒼蠅為東亞魔芋的臭味所吸引

19


東亞魔芋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 這種魔芋較常見,廣佈於香港各地。在大嶼山某些 地方常見有大片東亞魔芋生長,它們同一時間開花 結果的情景甚為壯觀。 東亞魔芋於四月中左右開花,它的佛焰苞的底 色是棕紅色,上面有很多白點。深棕色的附 屬體甚長,突出於佛焰苞外,它會發出一糞 便似的臭味,能招引不

蛛也窺準了這個機 會,埋伏在佛焰苞 內偷襲前來的蒼蠅。雖然蜘 蛛從中作梗,暗殺媒婆,破 壞了東亞魔芋異花授粉的大 計,但由於東亞魔芋其實也不 甚介意自花授粉,所以最終差不 多每個佛焰花序都能成功結成果 實。

佛焰花序底部的雌花

東亞魔芋的佛焰花序 蜘蛛在佛焰苞上靜候獵物

20

佛焰花序中的雄花

少蒼蠅到訪,一些蜘


果實在五月底漸次成熟,成熟的次序 是由上而下,顏色由淺綠變桃紅,再 轉深藍。整個果序在萬綠叢中看來十 分醒目,理論上應該吸引不少動物前 來散播種子才對吧!但事實往往並非

並不太受鳥兒歡迎,常見地上有一羣 又一羣的小苗聚生在一起,証明果實 在無人問津的情况下,鬱鬱而終,慘 淡收塲,整個果序在原地倒下,種子

東亞魔芋的果序

如此,不知何故這些顏色鮮艷的果子

被迫擠在一起。這當然不是個好現 象,一眾幼苗將會為陽光、水份及生 活空間等生存條件而自相殘殺,最終 只有少數能夠倖存。也許東亞魔芋應 自我檢討一下果實的散播機制,看看 究竟是哪裡出現問題,否則它將難以 擴展自己的領土!

東亞魔芋的葉像一把傘子

聚生在一起的幼苗

21


南蛇棒(鄧氏蒟蒻) (Amorphophallus dunii ) 這種魔芋比較少見,花期同樣為四月,但比 東亞魔芋早一星期左右。它的佛焰苞是淡黃色 的,基部有一大片紅色,十分奪目。整個肉質 花穗都在佛焰苞內,白色的附屬體會散發一種近 似檸檬味的幽香。因此別一竹篙打一船人,以為 所有魔芋都帶有惡臭!正如某名人說﹕黑社會中 也有愛國者啊!相對於東亞魔芋的多產,鄧氏蒟蒻 卻是難有子嗣,由於它堅守異花授粉的原則,拒絕進 行自花授粉,所以結果率較低。 南蛇棒的佛焰花序

鄧氏蒟蒻的葉柄上有綠底白點的花 紋,與東亞魔芋淺棕色底棕紅色斑 紋有很大的差別,兩者不難區分。

葉柄上的花紋

雄花與雌花

南蛇棒的葉

22


Chapter 03

野杜鵑 杜

鵑花在香港可謂無人不 曉。提起此花,人們總

想起禮賓府一年一度開放給市 民觀賞杜鵑這件盛事。不過栽 種在公園裡的都是園藝品種, 如錦繡杜鵑及紫杜鵑等,若說 到本港六種原生的野杜鵑,又 有多少人見過呢?要一睹野杜 鵑的芳容的話,就得付出多一 點汗水。趁著三月春暖花開, 快選一天登上牛押山,參加眾 神為你而設的杜鵑花宴!


沿馬鞍山燒烤場後面 紅杜鵑

的山徑登上牛押山, 只見血紅的杜鵑花 開滿枝頭,正如詩人 所言﹕「不似花叢似火 堆」,這就是野外十分常見的紅杜鵑 (Rhododendron simsii )。細看之下,

蜂類為杜鵑傳播花粉

24

但見花瓣上斑痕點點,莫非這是古蜀帝 杜宇死後化成的杜鵑鳥泣血的留痕?這不過是 古人浪漫的情思吧,事實上,為杜鵑傳播花粉 的多是蜂類,那些斑點只是杜鵑花為昆蟲而設 的「蜜源標誌」,是用來指示牠們如何走近花 蕊和蜜腺的導航設施。


香港杜鵑

登上牛押山後不久便到 達雁谷迷徑的入口。 從左邊的山徑步 進雁谷,在茂密的 叢林中你會見到甚 為罕見的香港杜鵑

,其雪白的花容在幽 深的雁谷裏流露著一種孤高出塵的 味道。杜鵑花一般都是先花後葉,此品種花謝 後長出的嫩葉呈紫紅色,頗為特別。香港杜鵑 於1851年在香港島首次發現,因而以“香港” 命名。

香港杜鵑的嫩葉呈紫紅色

(R. hongkongense )

25


毛葉杜鵑

在雁谷中還可以找到毛葉杜鵑 (R. championae )。毛葉杜鵑十 分少見,除牛押山外,只 可在大嶼山西部及香港島 找到。它是高大的灌 木,葉質粗糙,葉面 長有細毛,白色或粉 紅色的花型態美麗, 不過較遲開放,要到 四月初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杜鵑 花的花芽和葉芽都是休眠芽,早在晚秋形

外面有鱗片保護以渡過嚴冬。較為特別的 是毛葉杜鵑花芽外面的鱗片及花蕾表面竟 帶有黏性,常見無辜的小蟲被黏住以致動 彈不得,最後活活餓死,難道這是一種防

小昆蟲被黏液黏住

成。葉芽外型較尖長,花芽則較圓,芽的

禦機制以免花芽受到傷害?

毛葉杜鵑的蒴果

26


南華杜鵑的蒴果

徑,踏上通往 吊手岩的黃金壁脊,

山徑變得愈來愈陡峭崎嶇,遊者必須加倍小 心。臨近吊手岩,你會找到稀有的南華杜鵑

生長緩慢,一年的生長也不過是十厘米左右。 它的葉呈革質,邊緣向下反捲,葉底滿佈白色 細毛,這些都是用來以減少水份蒸發的特徵。 它鐘形的花朵成羣聚生枝頭,顏色初為緋紅, 後轉雪白。它的花期在本地野生杜鵑中可算最 晚,往往要待四月中才能一睹其綽約風

南華杜鵑的葉底有白毛

(R. simiarum )。南華杜鵑的枝幹蒼勁古拙,但

南華杜鵑的花芽

南華杜鵑

離開雁谷迷

姿。由於每次開花結果會消耗植株 不少能量,故此南華杜鵑不會 年年盛開,要隔年才有足夠 儲備再現風華。 南華杜鵑

27


羊角杜鵑 (R. moulmainense )。它的植株 十分高大,成喬木狀。花朶與毛葉杜鵑跟 相似,但葉上卻沒有細毛。當你來到羊角 杜鵑樹下,仰望一樹花開,繁花似錦,自

羊角杜鵑的芽有鱗片覆蓋

羊角杜鵑

好不容易攀上牛押山,主峰附近長有數株

會明白杜鵑花的屬名 Rhododendon 的本義︰Rhodo解作薔薇 色,而Dendron則解作樹,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薔薇色的樹。面 對如此誘人的花容,各位遊人還是用相 機把那醉人的美態留著吧──各 種野生杜鵑均受法例保護,切 勿隨意攀折,愛花之餘更應 惜花,與眾共賞才是美事。

28


華麗杜鵑

華麗杜鵑 (R. ferrarae )夾道相迎。它是本港唯一 在冬季落葉的杜鵑,亦是花期最早的一種。且 別小看那些其貌不揚的禿枝,春風一到,粉紅 和桃紅色的小花霎時間開滿枝頭,真箇是「春 風又紅馬鞍山」!

華麗杜鵑的休眠芽和蒴果

離開牛押山,踏上通往馬鞍山的山徑,一路上

「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無故為誰開,寧辭辛苦行三里,更與 留連飲兩杯。」不畏艱辛登上牛押山賞花的你不知可有同感? 春日到野外賞杜鵑是一件賞心樂事,走三數里路又算得上甚 麼!

29


Chapter 04

蘭花 今

人常以「王者之香」來稱讚 蘭花,此語源出《琴操》:

「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歷聘諸 侯,諸侯莫能任。自衛返魯,隱谷 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歎曰:蘭 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 伍。」但有說唐宋以前,文學作品 中所指的蘭其實是菊科的澤蘭,故 此孔子提到的蘭,其實並非蘭花。 一向以來,中國人總愛將外表美麗 或帶有幽香的花草例如劍蘭、玉 蘭、米仔蘭、朱頂蘭、君子蘭、紫 蘿蘭及馬蹄蘭等冠以蘭名,但其實 這些植物皆有名無實,全非蘭花一 族。與此同時,某些植物例如天 麻、綬草、石仙桃及石蠶等,雖然 植物學家將之歸類為蘭,但它們卻 是「有實無名」,名字中偏偏沒有 綬草

「蘭」這個字。究竟甚麼才是蘭花 呢?蘭花的身分真是撲朔迷離,教 人摸不着頭腦!


紫紋兜蘭

蘭科植物

在現代分類學上,只有蘭科植物才是真正的蘭 花。蘭科是有花植物中最大及最多樣化的一個 科,當中包含超過八百屬,約有三萬多種。蘭

白蝶蘭

科植物分佈廣泛,除南北兩極外,各地均有其 芳踪,其中以熱帶亞洲及美洲的品種最為豐 富。蘭科植物主要有兩種生長形式:地生蘭和 附生蘭。前者紮根於泥土,後者則附生在樹上 或石上。絕大部分蘭科植物都是綠色植物,但

石蠶

有少數品種全株缺乏葉綠素,它們就是腐生蘭 (請參閱「腐生植物」一章)。一般人會認為蘭 花只是一些用作觀賞的花卉,並無其他實際用

途,但其實某些蘭花可以入藥,有些又可作為香料。例如天麻 及石斛這兩種名貴的中藥原來都是蘭科植物;我們經常吃到的 「雲呢嗱」雪糕,主要材料之一的雲呢嗱香油在以前竟是提煉 自一種蘭花的果實呢!

蘭根

蘭根大多肉質,內有真菌寄住,形成菌 根,這些共生的真菌能幫助蘭花吸收泥 土中的養分。附生蘭的蘭根多呈白色或 灰色,它的表面有一層由死細胞構成的 根被(velamen),用來吸收空氣中的濕

球形、紡錘形或長橢圓形的塊根,用以 儲藏養分渡過嚴冬。古希臘人覺得這些 塊根的外貌像男性的睪丸,因此稱蘭花 為Orkhis (睪丸),今天蘭花的英文名稱 Orchid原來就是源自Orkhis一詞。

很多蘭花都附生在石上

氣。一些落葉性的地生蘭,地裡則長出

31


假鱗莖能貯存水分及食物

假鱗莖

很多蘭花,尤其是附 生蘭都擁有假鱗莖 (Pseudobulb),它們 通常成排生長在橫走 的根莖上,頂端生長

着一片或幾片葉,它們的主要功用是儲存水分及食物。顧名思 義,假鱗莖並非鱗莖,真正的鱗莖(例如洋葱的鱗莖)內裡會有很 多鱗片葉,但假鱗莖只是在外觀上近似鱗莖。它只是個腫起的 莖節,內裡並無鱗片葉。

花朶構造

蘭科植物的花朶雖然千姿百態, 但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大多數蘭 蘭花有三片萼片及三片花瓣

1.花朶呈兩側對稱。 2.每朶花的最外層為三片萼片,通常它 們的顏色和形狀酷似花瓣。 3. 花的第二層為三片花瓣,當中一片的 顏色和形狀與別不同,稱為唇瓣,既 花粉凝聚成花粉塊

32

花均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徵﹕

可吸引昆蟲的目光,又可作為牠們降 落的平台,可說是一物二用。 4. 位於花朶中心的雄蕊及雌蕊合生成蕊 柱,雄蕊所產生的花粉黏合在一起形 成花粉塊。


蘭花的種子細若微塵

蘭花的果實表面常有脊稜

果實和種子

蘭花凋謝後子房會發育成果實,果實表面常有很多縱向的脊 稜,它成熟時會變乾及開裂,釋放內藏的種子,故此屬蒴果一 類。蒴果內的種子數量極為龐大,成千上萬,可謂冠絕植物 界。每顆種子極為微小,細若灰塵。細小的種子雖有利風力傳 播,但由於種子內並無儲存食物的胚乳,在缺糧之下種子內的

發。那麼蘭花又如何繼續繁衍?原來在自然環境中,蘭花種子 必須藉着泥土中某些真菌之助才能發芽﹕真菌分解土壤中的有 機物,所得的養分部份會提供給種子,供其發育。可惜由於碰 上合適的真菌的機會不高,因此最終只有少數種子能成功萌 發。發芽機會如此渺茫,怪不得蘭花要產生大量的種子了。

傳粉機制

雖然有些蘭花以雀鳥來傳送花粉,但為世上大多數蘭花作 媒的始終是昆蟲,當中又以蜂類、蝶蛾類及蠅類等昆蟲為

唇瓣可吸引昆蟲注意及作為降落的平台

胚胎難以發育,因此即使溫度合適,水分充足,種子也不會萌

最常見的傳粉者。 很多蘭花都有美麗的色彩,奇異的形態及 縷縷幽香,但這些特徵絕非為人類而設, 只是用來招引昆蟲前來傳送花粉的技倆。

33


以香港的紫紋兜蘭 (Paphiopedilum

purpuratum ) 為例,花的形狀原來 與傳播花粉的機制有莫大關連。 兜蘭因唇瓣酷似拖鞋,故 俗稱拖鞋蘭,它的屬名

Paphiopedilum 中的字尾 紫紋兜蘭

pedilum源自希臘文pedilon,原來就是拖鞋 的意思。兜蘭以其艷麗的顏色吸引昆蟲, 當小蟲不慎墮進拖鞋狀的唇瓣後,由於唇瓣 內壁處處滑不留足,故此難以逃走,但兜蘭

絕無長期幽禁又或是困死蟲子之意,因為蟲子若是死掉了又如 何為兜蘭傳送花粉呢?原來兜蘭早有預 謀,為蟲子留下了一條、也是唯一的一

處。那裡有一狹窄通道可讓蟲子離開, 當蟲子穿過此通道時,身體必定擦到蕊 柱上的花粉塊,那時花粉塊便會黏附在 蟲子身上,當蟲子攜帶着花粉塊飛到另

紫紋兜蘭的蕊柱

條逃生路徑,那就是唇瓣後方近蕊柱之

一朶兜蘭時,善忘的牠會重蹈覆轍,再次墮進兜蘭的陷阱而不 自知。當牠再循同一路徑逃生之際,身上的花粉塊就會碰到蕊 柱的柱頭,那時傳粉作用便大功告成了!兜蘭所設的逃生通道 有特定的濶度,若然蟲子個子太小,身體便不會擦到花粉塊, 身軀太大的話又難以穿越通道,故此不是每種昆蟲都勝任作媒 婆,牠出沒的時間必須對應花期,體形又要與兜蘭相配合。換 句話說,兜蘭是有其特定的昆蟲為它傳粉的,別的蟲子不可輕 易取代。若然這些「特約媒婆」不見了,蘭花便會「無蟲問 津」,那時它將不能傳宗接代,最終只有走上滅絕一途。由此 可見大自然中各物種之相互關係是多麼的微妙,若然某一物種 消失了,其他與此相關的品種也會隨之湮沒。

34


香港最小型的蘭花:小毛蘭

常見的野蘭

香港雖然有一百二十三種野 生蘭花,但很多人都不曾在 郊野遇見過野蘭,原因是大 部分的品種皆十分稀有,而 且很多都生長在人跡罕至的 溪谷或懸崖峭壁上,故此難

得一見。此外,很多野蘭的花朶十分細小,顏色又是白色、棕 色或綠色等,並不鮮艷,因此就算它們長在路旁,人們也會視 而不見。不過這樣低調平凡其實也是一種好處,好讓野蘭逃過 被人採摘的厄運! 以下為大家介紹的是一 些較常見而又容易識別 的品種。不過在此提醒 各位讀者,本港所有野 生蘭花均受法例保護, 絕不可隨意攀折或採 掘,若然大家罔顧法 紀,今天常見的品種很 快也會變得稀有,甚至 在本地消失。以紫紋兜 蘭(拖鞋蘭)為例,曾幾

為普遍,如今卻是芳踪 杳然,原因之一就是非 法採掘!故此如欲永遠 留住蘭花的倩影,還是 用你的數碼相機吧!

紫紋兜蘭生長在樹林中

何時它在本港的山野甚

35


苞舌蘭 (Spathoglottis pubescens ) 苞舌蘭可說是本港最常見的地生蘭,多年 前香港郵政署曾發行一套以蘭花為主題的 郵票,其中一枚就是苞舌蘭,由此可見其 代表性。苞舌蘭是一種地生蘭,生長在開 揚的草坡上或小徑旁,雖屬落葉性,但地 裡沒有塊根,它只是以扁球形為的假鱗莖 來儲存養分。苞舌蘭的葉呈線形,狹長及 多褶,有如一般草葉。在六月至八月間,長長的花莖 會自假鱗莖抽出,上面有着數朶至十數朶花徑三厘米 左右的小花,花色金黃,有若毛茛花(Buttercup),故 此它的英文名稱就是Buttercup orchid。 竹蘭 (Arundina graminifolia ) 竹蘭為地生蘭,有叢生的直立長莖,莖上 有互生的線形葉,整株的外觀有若一株小 竹樹,故名竹蘭。竹蘭多生長在溪澗旁, 但也有長在陽光猛烈的草坡上。它的花期 甚長,可由初夏一直開花至深秋。竹蘭的 總狀花序上一般着花五至十朶,每朶逐一 開放,花朶在本地野蘭中屬於大型,花徑 可達五六厘米,形態有若廣為栽培的嘉多 利亞蘭。花的萼片及花瓣為白色,略帶粉紅,最 引人注目的是唇瓣,它有大片的紫紅色,近蕊柱 的地方則為黃花,構成强烈對比。竹蘭在花謝後 莖上的小苗

36

常有幾株小苗從葉腋處長出,小苗成熟後會脫離 母株落地生根。竹蘭在開花之餘尚能以這種無性 方法繁殖,難怪它在野外那麼普遍了。


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 石仙桃生長在陰暗的溪谷,多附生在石 上。它的假鱗莖圓錐形,顏色碧綠,故名 石仙桃。它的假鱗莖排列緊密,每個頂上 長有兩片卵形的葉。石仙桃在每年四、五

出來時的外形有若響尾蛇的尾巴,故此它 的英文名稱叫Rattlesnake orchid (響尾蛇 蘭)。由於石仙桃有藥用價值,故此常為人 非法盜採。

石仙桃的假鱗莖

月間開花,白色的花成串垂下,花序剛抽

花穗有若響尾蛇的尾巴 石仙桃的果實

石仙桃常附生在石上

37


流蘇貝母蘭 (Coelogyne frimbriata ) 在雲霧繚繞的高山,流蘇貝母蘭總愛成羣 流蘇貝母蘭附生石上

的附生在岩石上餐風飲露。它的假鱗莖橢 圓形,排列較疏,每個長有兩片卵形及革 質的葉。秋冬期間,兩朶淡黃色的花從當 年新形成的假鱗莖的頂部生出。花的唇瓣 有大片的深棕色,邊緣有流蘇, 故名流蘇貝母蘭。

廣東隔距蘭 (Cleosostoma simondii var. guangdongense ) 廣東隔距蘭常附生在樹上或石上,它既可

環境。在後者的情況下,全株會變成紫紅 色。廣東隔距蘭的特色在於其特化成圓柱 狀的葉。這些肉質的柱狀葉能減少水分 散失,又能儲存水分,故此品種極為耐 旱。廣東隔距蘭在秋天 開花,花色淡黃,上綴 紅色條紋。成串的小花 活像一羣飛舞花間小蜜 蜂,故此它的英文名就 叫Bee orchid (蜜蜂蘭)。 樣子可愛之餘,花兒還 會散發淡淡的幽香呢!

38

花形有若小蜜蜂

生長在遮蔭的地方,也可長在陽光充足的

在 陽 光 充 沛 的 環境 , 植 株 呈 紫 紅 色 。


綬草 (Spiranthes sinensis ) 綬草是地生蘭,愛生長在陽光充沛的廢田

六厘米,跟很多禾本科野草相差無幾,故 此若不是在花期,實在難覓芳踪。綬草在 三、四月間長出長長的花序,上有十數朶 小花,花色雪白中帶桃紅,十分嬌艷。更 有趣的是一眾花兒排列成螺旋狀,有若蛟

綬草的花序呈螺旋形

沼澤或草地上。它的葉呈線形,長五、

龍繞柱,故此它有個別名叫「盤龍參」。本地另有一種香港 綬草 (Spiranthes hongkongensis ),花白色,花序的螺旋形 狀不及綬草明顯,總花柄及萼片均密佈 細毛,故又名毛綬草。

香港綬草 香港綬草的果實

39


玉鳳蘭 (Habenaria spp.) 玉鳳蘭屬的蘭花多為落葉性地生蘭,地裡 有肉質的塊根。玉鳳蘭的花形獨特,頂端

花瓣組成一頭盔狀的花罩 (Hood),而唇瓣則往往

坡參

正中的萼片及兩片側生的

分裂成幾片裂片。唇瓣 的基部還向下伸延形成 一管狀的距,距的尖端內 藏花蜜,以吸引蝶蛾一類 擁有吸管狀口器的昆蟲前 來傳送花粉。香港有七種玉鳳蘭,較常見的是坡參 (Habenaria

linguella )及齒片鷺蘭(H. dentata ),它們都生長在陽光充沛的草 坡上。坡參在七、八月間開花,多達三十 多朵的淡黃小花聚生一起,形成一球形的 花序。由於花色有如硫磺,因此它的英文 名就喚作Sulphur orchid (硫磺蘭)。齒片鷺 蘭的花期較晚,於八、九月開花,花色雪 白,花形像個穿着白衣的小天使,故此它 又叫天使蘭。但有人卻覺得它不似天使, 齒片鷺蘭

40

倒像個幽靈,因而稱 它為Phantom orchid (幽靈蘭)。


Chapter 05

秋山紅葉 「停

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

花。」自古以來,漫山遍野的 紅葉總教人目為之眩,心為之 醉。可惜香港地處華南,天然 的植被主要是亞熱帶常綠闊葉 林,我們的郊野在秋冬依然青 翠如夏,故此如欲一睹滿山紅 葉的盛況,還是到中國內地、 日本、韓國及美加等溫帶地區 吧! 雖然沒有壯麗的秋景,但香港 仍有不少紅葉植物混雜林中, 雖只是零星分佈,難成氣候, 不過也總算是聊勝於無,從微 楓香

觀的角度去看也足堪觀賞!


綠葉變色的原因

綠葉為何於秋冬變黃或轉紅呢?眾所 周知,青翠的色澤源自葉肉細胞內葉 綠體的葉綠素,但除此色素之外,葉 綠體內尚有其他輔助色素,例如黃色 的葉黃素(xanthophyll)和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s)等。平時這些輔助色素 與葉綠素混合在一起,因此一向為人 忽略。輔助色素的功能主是協助葉綠 素吸收光能以進行光合作用,它們會 將接收到的能量傳遞至葉綠素,因此 能擴大後者吸收陽光的能力。當葉子

隱藏着的輔助色素此刻就顯露出來, 因此葉子就會變黃。 楓香

42

嶺南槭

枯萎時,由於葉綠素逐漸瓦解,平時


楓香

至於秋葉變紅則另有原因。原來紅色來自另一種色素﹕花青素 (anthocyanin),强光加上低溫會促進花青素的合成,令秋葉格 外鮮紅。花青素能吸收部份光線,又是一種强力的抗氧化劑, 它可以用來保護葉肉細胞免受强烈光線及自由基 (free radicals) 所破壞,故此花青素可以說是植物自製的太陽油!

43


本地的紅葉植物 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 楓香在本港十分常見, 在城門水塘、大埔滘自 然護理區、西貢的大 灘、新界東北區的烏蛟 騰、犂頭石等地都有很 多。楓香一般到十二月 下旬左右才換上冬裝, 有的金黃,有的鮮紅, 在藍天的映襯下份外嬌 美!

九擔租村附近的楓香

44


在香港,一般人都慣 稱楓香為楓樹,實屬 馮京作馬涼。誤認的 原因是由於兩種樹的 葉形十分近似,葉子 也同樣在秋天變紅, 所以令人產生誤解, 以為楓香楓樹只是一物二名。事實上楓樹泛指現今植物學家所 說的各種槭樹,屬槭樹科 (Aceraceae)﹔而楓香則是金縷梅科 (Hammelidaceae)植物,兩者在親緣上可謂風馬牛不相及,切 勿混為一談。 其實一直以來,中國古典詩詞提到的「楓」也是指槭樹 (Acer spp.) 而非楓香,因為前者大多生長在溫帶而後者則生長在中 國南方,從未踏足華南蠻夷之地的騷人墨客應不大可能見過 楓香,它自然也不會成為吟詠的主角。此外,加拿大國徽中 的「楓葉」原來也是取材自楓樹(槭樹),當地的特產「楓糖」 (maple syrup)也來自楓樹而絕非楓香!

家可比較兩者的葉、花和果實,自然不會張 冠李戴。楓香的葉子是互生的,所開的花為 單性,但雌雄同株,雄花或雌花都是聚生在

楓香的雄性花序

要辨別楓香及楓樹(槭樹)其實絕不困難。大

一起形成球形的花序。楓香成熟的果序(即 叢生在一起的眾多果實)是一個深棕色長滿

孔,好像互相貫通似的,故名「路路通」。 至於楓樹(槭樹),它的葉子是對生的,花序 並非球形,果實為一翅果,好像長有一對翅 膀似的,與「路路通」大異其趣。

楓香的雌性花序

刺的圓球,大小像「魚蛋」,表面滿佈小

45


嶺南槭 (Acer tutcheri ) 嶺南槭有對生的葉

香港有三種原生的槭樹,當中只有嶺南槭是 紅葉植物。嶺南槭比楓香少見得多,葉子變 紅的時間也較早,大約在十一月尾左右。很 多人都不知本地也有如此美麗的楓樹,它的 艷紅遠勝楓香,足以和日本的楓葉媲美!不 過嶺南槭火紅的秋葉是不耐寒風冷雨的,它 們變紅後不消一星期就落滿一地,故此若然 有幸遇見,請抓緊機會拍照,為它留住片刻

嶺南槭的花

光輝! 嶺南槭在1904年由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監督 Tutcher氏於大嶼山發現,由於這是科學上的 一個新品種,故此以Tutcher氏的姓命名。槭 屬植物偏愛冷凉的生長環境,因此嶺南槭只

高山上,如欲一睹殷紅如血的秋葉,就得花 多點氣力攀山越嶺!

幼株葉緣的鋸齒明顯

嶺南槭在林中可謂一枝獨秀

嶺南槭的翅果

46

生長在馬鞍山、大帽山、大東山及鳳凰山等


野漆樹 (Rhus succedanea ) 野漆樹為漆樹科喬木,葉子為奇 數羽狀複葉,每片複葉有小葉七 至十五片,到十二月左右會變

漆樹果實的中果皮因含有臘質, 可用來製蠟燭,所以它又名木臘 漆大姑可解野漆樹之毒

野漆樹的新葉

成血紅色,十分耀眼。此外,野

樹。

猶記得小時候跟母親上山晨運,母親總是千叮萬 囑,提醒我千萬不可碰觸野漆樹,否則皮膚必定 痕癢難當,故此一直以來我對這種植物總是敬而 遠之。不過後來我終於知道母親其實是過慮了, 野漆樹並非如此「生人勿近」,接觸野漆樹後的 反應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每個人都會對它敏感。

漆大姑的果實

據說野漆樹的附近總有它的解毒劑「漆大姑」 (毛果算盤子)生長,若然對野漆樹產生過敏,用 「漆大姑」的葉煎水來洗滌患處就能藥到病除。 由此可見所謂「一物治一物」,大自然各生物之 間相生相尅的關係實在奇妙。

野漆樹

47


烏桕 (Sapium sebiferum ) 烏桕是大戟科喬木,葉子菱形,容易識 別。在本地各類秋葉之中,烏桕葉最遲 變色,到一月上旬才換上新裝,但它的色彩最為豐富,有紅、 橙及黃等多種色彩。曾幾何時,新界東北區荔枝窩村的廢田上 皆遍生烏桕,秋葉百彩紛呈的情景令人難忘﹕但見絢爛的秋葉 伴襯着古樸的村居,一樹一樹的紅葉在陽光下閃耀光彩,此情 此景,彷如世外。不少路過的遠足人仕都會稍停腳步,拍照留 念,並讚歎香港這彈丸之地,原來也不乏醉人佳景。 可惜好景不常,該處的烏桕竟在數年前被全數伐光,雖然近日 新芽再發,但所謂十年樹木,要回復昔日美景又豈是一朝一 夕!只怪烏桕樹錯長在私人土地,以致不受郊野法例的保護, 同時也怪村民目光狹隘──如他們懂得保存這美景,遊人自然 聞風而至,屆時的經濟收益,必定甚為可觀! 荔枝窩的秋葉已成追憶,可幸的是附 近之小灘廢村仍殘留秋韻。那裡有幾 小灘村的烏桕

個廢棄的魚塘,塘畔長有不少烏桕, 如鏡的水面倒映秋葉,景貌真是如詩 似畫。不過一般遊人都愛走村前的大 路而少有遁小路內進尋幽探祕,誰知 在咫尺之外,原來別有洞天!

烏桕在初夏開花,花後結成球形的果實,果實在秋天時成熟裂 開,露出內裡的三枚種子,種子的假種皮白色,內含的蠟質可 用來製造肥皂及蠟蠋。此外,據說烏桕的葉還可用來做殺蟲 劑,不過事實上很多蛾類的幼蟲都喜食烏桕葉,龍眼雞及蝽象 也常伏在樹幹上吸食樹汁。看來烏桕非但不能驅蟲,相反還招

48

惹很多不速之客呢!


山烏桕 (Sapium discolor ) 山烏桕是烏桕的近親,但 前者多長在山野而後者則 多見於鄉村。山烏柏的葉 呈卵形,在十二月中會變 紅,比烏桕早一點換上秋 裝。山烏桕的紅葉雖鮮艷 可愛,但若與多彩的烏桕 相比,則仍略遜一籌。山

有很多油脂,是不少雀鳥 冬季時的重要糧食。

零星分佈在山坡上的山烏桕

烏桕的種子呈黑色,也含

49


Chapter 06

土沉香 若

問哪一種本地植物與香港 有最悠久的淵源,相信很

多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是洋紫

Bauhinia blakeana )。洋紫荊 在1880年於薄扶林被首次發現, 並以當時在任的港督卜力爵士 (Sir Henry Blake)的名字命名, 在1965年它更當選為香港的「市 花」。九七回歸後它丰采依 然,繼續是我們特區的象徵, 不但區旗、區徽及錢幣上有它 的圖案,就連中央送給香港的 回歸紀念雕塑也稱為「永遠盛 所以,洋紫 荊不就是最 佳答案嗎?

洋紫荊

土沉香的花

開的紫荊花」。


但是,其實真正的答案早已隱含在「香港」兩字之中,「香」 就是一種香料,它來自一種叫土沉香的植物,「香港」的意思 不是說海港氣味芬芳,而是指一個運「香」的港口。香港既然 因運香而得名,若說與香港最有淵源的植物,土沉香自然當之 無愧。 不過一直以來,土沉香只見於鄉郊而不見種植於城市,所以大 部分香港人對它極為陌生。這種與香港歷史關係密切的植物竟 為港人所忽略,真是可笑又可悲。

最外層的五片萼片形如花瓣

植物形態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 又名莞香、 香樹、牙香樹或白木香,本地的鄉民則 叫它「香仔」。土沉香是一種瑞香科的 常綠喬木,有着淺灰色的樹皮,因木 材是白色至淺黃色的,故名白木香。 互生在枝上的葉子呈橢圓形,首尾皆

尖,邊緣平滑,葉面中肋兩側各有十多條平行的葉脈。土沉香 在四五月間開花,數朶花聚生成一傘形花序。每朶花的最外層 有五片酷似花瓣的萼片,顏色淺黃;花的第二層是十片花瓣, 呈白色,較萼片細小得多。花凋謝後會結成倒卵形淺綠色的木 質蒴果。不知何故,土沉香的果實時有早夭的現象,六七月間 常見未熟的果實落滿一地,而發育正常的蒴果則會在七八月間 成熟,那時它會裂開成兩 半,露出內裡的兩顆棕色 的種子。每顆種子各以一

端,形態特別。

土沉香的葉

條白色幼絲吊在果殼的尖

51


土沉香的用途

土沉香樹幹分泌的樹脂就是名貴的中藥沉 香,它有行氣鎮痛、溫中平喘的藥效。除 了供藥用之外,沉香也是一種香料,它在 土沉香的果實

燃燒時會散發芬芳。香樹產生樹脂的原因 有二:第一是樹幹受真菌感染,第二是樹 幹受到刀斧之傷。從前栽種香樹以收採沉 香的香農會在樹頭處鑿開一個洞,稱為 「香口」,之後每年在舊香口處再鑿取含 樹脂的香木,香木越多樹脂則價值越高,

果實成熟後裂開,吊着兩粒種子。 偷香賊所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

52

據說含豐富樹脂的香木顏色黑褐,木質堅 實,放進水中會下沉,故名沉香。 除了生產沉香外,香木磨成粉後也可用來 製造線香。從前沙田區內有村民利用水力 來舂磨香木製造香粉,當時他們蓋搭的簡 陋寮屋就叫「香粉寮」,香粉寮更成了這 些香粉廠的所在地的地名。雖然這些香粉 廠現在已不再存在了,但此地名一直保留 沿用至今。


種香行業

據說自宋朝以來,華南一帶早已有香樹的種植。東莞所產的香 尤其有名,曾被列為朝庭貢品,故土沉香又名莞香。除此之 外,新界之瀝源(今日之沙田)及大嶼山沙螺灣所產的香也赫 赫有名。《新安縣志》中提到「香樹,邑內多植之。東路出於 瀝源、沙螺灣等處為佳」,就是最好的佐證。從前各處地方生 產的香都先集中運到香港仔石排灣一帶,然後再以船隻轉運至 中國各地、東南亞,甚至中東。所以這個轉運香料的港口就順 理成章叫做「香港」,其後香港這名字竟泛指整個小島,今日 更成了整個特區的統稱,真嘆一句世事難料! 不過種香行業並非一帆風順,至清朝康熙年間,由於政府下令 遷界,迫令沿海各地居民退居內陸,結果令香業凋零。其後香 農雖然逐漸遷回舊地重操故業,但最後由於官吏向人民苛索莞 香過甚,結果香農摧毀了所有香樹後四散逃亡,從此香樹的種 植就劃上句號。

土沉香的災劫

當年香農雖盡斬香樹, 但香樹尚留命脈,未致 滅絕。後來新界的都市 化也未致對它構成嚴重 影響,反而讓它隱居山 林,得以休養生息。誰 料這種平平安安的日子 竟不能永享,今日土沉 香再逢災劫!

53


法分子覬覦的新對象,由於香木有 價,而國內的土沉香又已差不多砍伐 淨盡,「偷香賊」唯有轉移陣地來香 港盜伐。盜伐的地點分佈廣泛,清水 灣、西貢、沙田、大埔、大嶼山及新

偷香賊所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

繼羅漢松後,近年土沉香成為內地不

界東北等地都是重災區,除了各村村後的風水林外,也包括郊 野公園內不少人跡罕至的地點。看來這些內地的偷香賊極有可 能和本地人勾結,蛇鼠一窩,否則若無識途老馬引路,人生路 不熟的內地人又如何到達這些偏僻之處? 警 方在偷樹現塲撿獲之香木

偷香賊破壞香樹的情況令人髮指:不少百年老 樹在樹頭處遭完全砍斷,相信已返魂乏術,有 的樹幹雖然只是砍斷了一半,生機尚留一線, 但已元氣大損,「不死也殘廢」,加上樹幹已 傾側一方,隨時有倒下之可能。那些偷香賊大 多在非假日盜伐香木,以避遊人耳目,但就算 被人發現又如何?很多郊遊人仕都不認識香 樹,更不知有盜伐行為,若碰上偷香賊他們也

偷香賊所用的工具

多抱着少管閒事的態度而未有理會。其實偷香 賊很易辨認,他們常以斧頭及鑿子等工具來砍 伐香樹,又以大型背囊來運走香木,所以如果 大家聽到持續不斷的伐木聲,又或見到一些背 着大背囊、但外表裝束不似一般遠足者的可疑 人物時,請在安全的情況下盡公民之責任通知 警方,齊心保護屬於我們的郊野。不過最令人氣結的是這些偷 香賊比警察更熟悉郊野環境,很多時在警方抵達現塲之前,偷 香賊一早已聞風而遁了。所謂賊過興兵,又有何用呢?可能由 於至今這些盜伐活動尚未涉及人命傷亡,所以警方及漁護署的

54


反應一向有欠積極。不過就算加派人手巡邏也未必收到果效, 有一次筆者在遠足時遇見兩位漁護署的野外巡邏員,大家談論 到盜伐問題時他們也嘆句愛莫能助。他們表示自己身無寸鐵, 若偷香賊發難時實難與之對抗。何況香港的郊野面積廣大,路 徑縱橫交錯,山深林密,躲在叢林深處的偷香賊大可為所欲為 而神不知鬼不覺。難道我們只有無奈地看着寶貴的郊野資源被 人盜走而徒喚奈何?

受破壞的香樹就在路旁,可見偷香賊多在非假日下手。

在中國大陸,由於過度砍伐,土沉香已成

生植物。在國際的層面上,《2000年世 界自然保護聯盟受威脅植物紅色名錄》亦 將土沉香界別為易危物種。在本港,本來 土沉香在野外屬常見品種,但若將香港及 整個華南一併考慮的話,則仍屬稀有,所 以土沉香已被收錄在「香港稀有及珍貴植 物」一書中。雖然土沉香受《郊野公園條

警方在偷樹現塲張貼的告示

為一易危品種,並給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

例》、《林區及郊區條例》及《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所 保護,不過縱使立法保護又如何?若然難以執法,任何法例都 只不過是一紙空文!雖然曾有幾個偷香賊被繩之於法,可惜盜 伐活動至今依然猖獗。但見越來越多土沉香樹受害,可知漏網 之魚,其實不計其數。

55


Chapter 07

食蟲植物 世

上哪處有食人花呢? 如果你找到了的話,

恭喜你──你的發現肯定 震驚全球!因為,食人花 只不過是想像力豐富的作 家以食蟲植物作藍本虛構 出來的怪物而已……

光萼茅膏菜


食蟲植物雖是植物界中的異類,但請不要以為 它們就像動物般不懂製造食物,要完全依賴獵 物作為能量來源。事實上,它們和一般植物一 樣擁有綠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以水及二氧 化碳來合成食物。那又為何要捕捉昆蟲呢?別 忘記光合作用的產物只是碳水化合化物,要進

合物還需要額外的材料,例如氮和磷。這兩種 元素一般來自泥土裏的硝酸鹽及磷酸鹽,但若

豬籠草

一步將它加工成氨基酸、核酸等生命所需的化

然泥土貧瘠而缺乏氮和磷的話,有些植物無奈 只得另想辦法,找尋其他的氮磷來源。於是昆 蟲便給選中:別忘了牠們的身體含豐富的氮和 磷。因此,我們可以推斷,食蟲植物的捕蟲技 倆是因為「謀生壓力」所使然。 食蟲植物能夠誘捕昆蟲並繼而將之消化吸收,

地面上,有時長在泥裡甚至在水中,但其實都 是由葉子發展而成的。既然擁有捕蟲本領的是 葉,那麼我們不應再稱它們作食蟲「花」!

寬苞茅膏菜

全賴它們的捕蟲陷阱。這些陷阱縱使有時長在

此外,食蟲植物的花不但不會捕捉昆蟲,反之 還要「禮聘」牠們作「媒人」來傳送花粉。有 人或許會擔心:這些昆蟲會否掉進捕蟲陷阱而 不能完成做媒婆的大任?請放心,大自然自有 安排。食蟲植物的花朵通常都長在遠離捕蟲囊 的地方,盡量減少媒人中伏的機會。

三大類。

挖耳草

香港原生的食蟲植物有豬籠草、毛氈苔及狸藻

57


捕 蟲 囊 的 發 育 過程

豬籠草 (Nepenthes spp.)

全世界大約有七十多種豬籠草,大部份 品種分佈於東南亞一帶。全中國只得一種 (Nepenthes mirabilis ),香港也差不多是豬籠 草分佈的最北極限。在本港,豬籠草生長在新界 西部一些陽光充沛、水源 充足的沼澤地及澗谷中,好像青

方。 豬籠草是多年生的匍匐或攀藤狀草本 植物,捕蟲囊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有著 不同的形態。當豬籠 草仍是幼苗時,捕蟲 囊兩側長有翼狀的 葉片,沒有捲鬚。年 幼植株的葉片呈長橢

鬚狀,捲鬚的末端脹

58

全株形態

圓形,葉尖延伸成捲

豬籠草的幼苗

山、大欖涌等都是觀賞豬籠草的好地


大發展成捕蟲囊。這些捕蟲囊

液。相反,成熟植株的捕蟲囊 的底部相對較尖,內裡的消化 液較少,而且捲鬚常纏繞在別 的植物的莖上以支撐捕蟲囊。

瓶蓋底滿佈蜜腺

的底部較圓,內有較多的消化

豬籠草奇特的美盡見於它的捕 蟲囊──那是一個有蓋的瓶

蜜汁吸引昆蟲前來。蓋子的另 一功能是用來擋雨,防止捕蟲 囊內的消化液被雨水稀釋。有

瓶口邊緣反捲

子,蓋底有很多蜜腺,能分泌

人以為昆蟲進入捕蟲囊後蓋子 就會立刻合上,那其實是不真確的。蓋子

它向內彎捲成屋簷狀,防止獵物逃走。捕 蟲囊的瓶身分成兩部份,上方佔整體長度 三分一的區域表面滿布臘粉,而下方三分 二處則有大量腺體分泌消化液。

捕蟲囊內的獵物

下的瓶口的邊緣顏色鮮艷,也設有蜜腺,

59


捕蟲囊雖屬被動式陷阱,沒有任何動作, 捕蟲囊內的獵物

但它的捕蟲機制仍是叫人讚歎的。豬籠草 的獵物以螞蟻為主,但其他蟲子如蜜蜂、 飛蛾及盲蛛等也常見於捕蟲囊內。這些貪 吃的蟲子受蓋子及瓶口的蜜汁吸引前來, 但由於瓶口的表面十分光滑,牠們稍有不 慎即墮進瓶中。即使牠們作垂死掙扎,使勁試圖爬上瓶壁也是 枉然,因為壁上容易脫落的臘粉使牠們無從著力,結果還是跌 進瓶內的消化液中。消化液除了消化酶外,還含有一些物質令 液體的表面張力減低,使蟲子無法浮起,因此這些獵物只有一 直下沉,最後淹死了的蟲子的蛋白質被消化液所分解,養分為 瓶壁所吸收。 對蟲子來說,豬籠草的捕蟲囊雖是

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 高,某些蟲子竟能反客為主, 化危為機,利用捕蟲囊為牠們 服務!豬籠草的捕蟲囊常有為數

捕蟲囊內的孑孓

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方,但所謂強

甚多的孑孓,這些蘇門答臘庫蚊和 巨型阿蚊的幼蟲不知有何秘技,竟然 不怕消化酶,還以瓶內的獵物為食,將捕蟲 囊當作牠們生長發育的安樂窩。驟眼看來,豬籠草真是吃虧極 了,不但獵物被盜,也免費為他人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居所。但 是孑孓咬碎獵物的屍體,增加豬籠草消化獵物的速度,這不是 對豬籠草有利嗎?看來這些不速之客也不是白吃白住的。除了 孑孓之外,蜘蛛有時也會來討便宜,牠們常駐守於瓶蓋底下, 中途截劫豬籠草的獵物。不過牠們務必小心謹慎,若然自己也 墮入瓶中,那就得不償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60


除了捕蟲囊外,豬籠草的 豬籠草的雄花

花也很特別。豬籠草是雌 雄異株的植物,雄花及雌 花長在不同的植株上,兩 種花都沒有花瓣而只有四 片萼片。萼片的顏色並不 鮮艷,但花朶會在黃昏時 散發一種濃濃的怪氣味,

豬籠草的雌花

吸引蒼蠅前來傳送花粉。 難道這就叫臭味相投?

豬籠草的果

豬籠草的葉

61


茅膏菜

茅膏菜(Drosera spp.),或稱作毛氈 苔,約有百多個品種,廣布於世界 各地。它們是茅膏菜科茅膏菜屬的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很多時葉 子都會聚生成蓮座狀。葉的表面長有很 多腺毛,腺毛的末端為黏液所包裹,在陽 光下閃閃生輝,彷如點點晶瑩通透的露珠,茅 膏菜的英文俗名sundew(陽光露水)就是因此而來。 茅膏菜的捕蟲陷阱跟豬籠草一樣,也是屬於被動式的,運作 恰如「蒼蠅紙」般。若仔細觀察茅膏菜的 葉,你會發現上面密密麻麻的腺毛可分為 兩類﹕近葉尖邊緣處的腺毛較長,而葉片 中心的則較短。小昆蟲若不慎被中央的腺 毛的黏液黏著,腺毛便會發出訊息傳達至 邊緣的長腺毛,令後者向葉的中心處慢慢 彎曲,小蟲就會被重重圍困,最後更給腺 毛所分泌的酶消化掉。可惜茅膏菜一般個子細小,葉上的長腺 毛彎曲的過程又十分緩慢,所以它的 捕蟲本領也就往往為人所忽略,名氣 遠遜於豬籠草及捕蠅草。 在香港的野外可找到五種原生的茅膏 菜,它們分別是寬苞茅膏菜、落地金 錢、長葉茅膏菜、長柱茅膏菜及光萼

62

光萼茅膏菜

茅膏菜。


寬苞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 為最常見的一種茅 膏菜,分布廣泛, 不論低地或高山都 有它的踪影,常大

上。在陽光充足的環境裏,匙形 的葉子常呈鮮紅色,惹人注目。

不常見的一年生品種,葉子 呈淺綠色,有時帶紅色,葉 緣的長腺毛在受刺激後會在 十秒內快速活動,這特性在 茅膏菜中可謂甚為罕見。

落地金錢葉緣的腺毛

落地金錢(Drosera burmanni )

寬苞茅膏菜的花

叢生長於溪澗旁或路邊的濕泥

63


長葉茅膏菜的花

長葉茅膏菜(Drosera indica ) 一年生的品種,在冬季時 會消失得無影無踪,只留 下種子傳宗接代。它紅色

長柱茅膏菜(Drosera oblanceolata )

的葉子呈線形,互生於直

外形有點像寬苞茅膏菜,但葉

立的莖上,植株高十厘米

較窄長,也較豎直,而並非匍

左右。它在香港的分布十

伏在地。這少見的品種生長在

分局限,僅見於大嶼山及

高地的草叢中。

港島兩地,屬稀有品種。

光萼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var. glabrata) 僅見於新界東北部的罕有品種,葉淺綠 色,呈盾形,長在直立的莖上。地底有 一小球莖,故它又名「一 粒金丹」。由於生長的環

故此地面上的莖葉會在夏 末枯萎,將營養回流地底 並儲存於球莖中。

64

光萼茅膏菜的花

境在秋冬兩季極為乾旱,


狸藻 (Utricularia spp.)

是有花植物而非藻類。狸藻生長在濕泥或 水中,其捕蟲陷阱一般甚為微小,往往小 於兩毫米,因此它比茅膏菜更不為人所注

狸藻的捕蟲囊

雖名為藻,但它和其他食蟲植物一樣,都

意。 狸藻細絲狀的莖上長有細小的葉及捕蟲

將囊內的水份抽走,使囊內的壓力減低, 也使囊壁向內彎曲。囊口之處有一扇可向 內開啓的活門,而活門的開關掣就是囊口 的一些觸毛。水中的小蟲如不慎碰到觸

水生的少花狸藻

囊,捕蟲囊的運作有如捕鼠籠。囊壁首先

毛,活門就會於瞬間打開,囊壁也會立即 回彈。由於囊內的壓力比外面小,囊外的 水和小蟲就會迅速被吸進囊內,接著活門

香港有六種原生的狸藻,當中最常見的是 挖耳草 (Utricularia bifida ),它的苞片連同

挖耳草

關上,小蟲最終成了狸藻的點心。

花柄的整體外形有若人們用以清潔耳朶的 耳挖呢! 短梗挖耳草

圓葉挖耳草

65


Chapter 08

斑葉植物 在

野外偶然會碰上一些 斑葉植物:它們的葉

子上有一些白色、淡綠色、 黃色的斑紋,在綠色的背景 映襯下顯得格外突出。

斑葉黑面神


缺乏礦物質引致出現斑葉

植物的綠葉變白變黃或出現花紋的原因有 很多,例如過份曝曬、曾受霜凍、缺乏礦 物質、受微生物感染,又或是受到昆蟲侵 害等等。但有時這些斑葉植物看起來十分 健康,外表正常,並無任何染病及蟲害的 痕跡,在這種情况下產生斑葉的原因大多 是基因突變。

識基因。簡單來說基因是細胞核內 長長的DNA分子上的一小段,內含 的遺傳密碼能控制生物的一些身體 特徵,而基因突變就是指基因在短 時間內產生了永久性的改變,故此

病蟲害引致出現斑點

甚麼是基因突變呢?首先讓我們認

基因突變後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身體特徵的轉變。基因突變大 多數是隨機產生的,它可在任何時間在任何一個基因上出現。 在植物的細胞中,葉綠素的製造也是由 很多基因所控制的,假如這些基因產生 正常的地膽草

突變,令葉綠素的製造減少或停止,葉 子就會變成斑葉,出現一些斑紋,甚至

斑葉地膽草

67


整片葉子變成黃色或白色。由於葉綠 素減少了,以光合作用來製造食物的 速度便相應減低,食物減產最終令這 些斑葉植物生長緩慢。由於生勢較 弱,斑葉植物在大自然中實在難以和 正常的植物競爭,終難逃遭淘汰的厄 運,故此在野外此等斑葉植物皆為鳳

然界中大多數的基因突變都會為生物 帶來負面的影響,斑葉植物就是一個 最佳的例子。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

斑葉五爪金龍

毛麟角,十分少見。研究顯示,自

福,斑葉植物的命途未必一定坎坷。 由於這些斑葉植物的外觀較正常的個體美麗,如果它們有幸得 到人類青睞,它們將獲挑選出來栽種在花園裡,成為園藝植 物。在人類悉心照料下,這些斑葉植物得以於人世安逸偷生。 斑葉可出現於不同種類的植物身上。中國蘭的葉上如出現綫紋 和斑紋會被分別稱為「綫藝」及「縞藝」,這些「葉藝」的出 現令蘭花立時聲價十倍,一些名種的身價曾幾何時更是動輒過 萬過千呢!但斑紋出現在別的 斑葉石柑子

園藝植物身上時,情況卻有時 大相徑庭,有些斑葉植物如花葉木 槿、花葉月桃及花葉木薯等的身價未 見因斑葉而大幅提升,真是同「花」不 同命!

68


出現斑葉的薜荔,全白的葉 得依靠其他綠葉提供食物。

野生的竹樹出現斑葉

斑葉大紅花

斑葉鵝掌柴

除了因基因突變而產生斑葉外,有時植物甚至因突變而導致全 株缺乏葉綠素,這些非綠色的突變體在野外並不存在,因它們 的幼苗在耗盡身體所儲存的食物後便會死去。不過藉著人類科 技的幫助,這類突變體仍有機會倖存。在花店裡常見到一種俗 稱「鴻運當頭」的仙人掌,植株的頂部是一個紅色的圓球,底 部是一條綠色的柱。很多人都以為紅色的部份是仙人掌的花, 其實不然,紅色部份與綠色部份其實分屬兩種不同的仙人掌: 紅色部份名叫「緋牡丹」而綠色部份則名為「三角柱」。兩者 組合成「鴻運當頭」絕對是人為的擺佈。 緋牡丹的祖先為一種有葉綠素的仙人掌,

var. friedrichii ),因基因突變而產生全株 呈紅色的緋牡丹。由於緋牡丹缺乏葉綠 素,不能獨立生存,它必須嫁接在一些綠 色的仙人掌如三角柱身上,依賴後者提供 水及食物,所以緋牡丹可說是寄生在三角 柱身上的一種「人工寄生植物」。

嫁接在三角柱仙人掌上的緋牡丹

名叫牡丹玉(Gymnocalycium mihanovichii

69


Chapter 09

寄生植物 絕

大部份植物都能夠自 供自給,一方面從泥

土中汲取水分及礦物質,另 一方面藉著光合作用以水及 二氧化碳來製造食物。但有 些有花植物竟然“自甘墮 落”成為大懶蟲,得依賴別 的植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物質 才能生存。這些寄人籬下的 食客就是寄生植物,而它們 的「米飯班主」就叫作宿主 或寄主植物。

香港蛇菰


寄生植物其實並不罕見,它們不但外形奇趣, 跟我們也有很密切的關係。例如肉蓯蓉和桑

的有害雜草。甚至世界最大的花──大花草 (Rafflesia sp.),也是一種寄生植物呢! 寄生植物可按其習性分作全寄生植物及半寄生

南方菟絲子的花

寄生等皆有藥用價值,而菟絲子則是農業上

植物兩大類別。

1. 全寄生植物 由於缺乏葉綠素,它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等全賴寄主植物提供。它們會透過吸器 (haustorium)穿過寄主的皮層,與寄主的運

金燈藤的花

製造食物,所需的營養連帶水分及礦物質

輸組織相連結,以竊取物資。菟絲子、蛇 菰及野菰都是本港常見的全寄生植物。

紅苳蛇菰 香港蛇菰

野菰

71


菟絲子(Cuscuta spp.) 菟絲子常見於廢棄農地的雜草叢中,長長 的藤蔓交織成一個天羅地網。菟絲子無 根,葉已退化成細小的鱗片,它細長的莖 纏繞在寄主植物的莖葉上,以數目眾多的

雖不是動物,但竟然也有「嗅覺」,能探 測其他植物的氣味,從而找到合適的寄 主。不過菟絲子有時也會擺烏龍,同一植 株的兩股藤蔓竟互相交纏,各自以吸器鑽

南方菟絲子的花

吸器盜取營養。據科學研究所得,菟絲子

進對方體內,真箇是本 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香港植物名錄中有四種菟絲子, 當 中 以 南 方 菟 絲 子 (C u s c u t a

australis )及金燈藤(C. japonica ) 較為常見。前者的莖呈亮麗的 金黃色,而後者則是紅色或白 色帶紅點。

南方菟絲子

72


一向以來,各種菟絲子都是聲名 狼藉的雜草,但原來只要善加利 用,它們也可以為人類作出貢 獻!近年香港及內地一些生物學 家研究以菟絲子來控制有害的雜 草「薇甘菊」。薇甘菊是一種來自

地的氣候適宜它生長,且缺少剋制它的 天敵,其繁殖力又十分驚人,能產生大量

金燈藤

中南美洲的菊科藤本植物,由於本

種子,故此多年來它不斷在郊野擴散,很多廢田 及山谷早已淪陷,成了它的領土。雖然薇甘菊不是寄生植物, 但生勢蓬勃的它常常覆蓋其他植物,令它們得不到足夠陽光而 枯死,故此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雜草。是次研究應用生物防治 的原理,以寄生生物來控制寄主的數量。研究人員將菟絲子引 種於薇甘菊羣落中,實行「黑吃黑」。實驗結果顯示菟絲子雖 未能令薇甘菊完全枯死,但能藉盜取它的養分以削弱其繁殖能 金燈藤的果實

力,因此仍不失為一可行之法以控 制薇甘菊。至於菟絲子在對付薇甘 菊之餘會否殃及池魚,影響生態, 則有待學者繼續研究。 金燈藤的花

73


紅苳蛇菰雄株與雌株

「看!這個小蘑菇很可愛啊!」每當我 為蛇菰拍照時,駐足在旁的遊人總是這樣 說。蛇菰是菌類嗎?它雖名蛇「菰」,但實 非真菌一族。從植物基部的鱗片葉以及聚生成 叢的小花可以得知它是一種有花植物。蛇菰被

剛長出來的紅苳蛇菰

蛇菰 (Balanophora spp.)

誤認為菌類,也許跟它獨特的顏色和形態有

葉子,但蛇菰的鱗片葉卻是淡黃或是橙色的, 再加上有些花穗呈蘑菇狀,難免令人誤會。 香港有兩種蛇菰:紅苳蛇菰(又名夏氏蛇

紅苳蛇菰的雄株

關。在一般人眼中,有花植物總是有着綠色的

菰)(Balanophora har landii ) 及香港蛇菰 (B. hongkongensis ),兩種均生長在濶葉林下。 紅苳蛇菰比較常見,在大帽山、馬鞍山、大東

十一月初。香港蛇菰比較稀有,只見於屯門青 山。它在1992年首次被劉啟文博士、李寗漢醫 師及胡秀英教授發現,並於2003年被確認為 科學上一新品種。它的植株比較高大,花期為 十一月至十二月,比紅苳蛇菰晚一點。

74

紅苳蛇菰的雌株

山及龍虎山等地皆有分佈,花期為十月下旬至


龍鬚藤是香港蛇菰的寄主

香港蛇菰的寄主植物為一 種大型的藤本植物﹕龍鬚 藤,而紅苳蛇菰的寄主

香港蛇菰的雌株

紅苳蛇菰的雄株

則是多種的灌木及喬木。 很少人在野外見過蛇菰,這 跟它「深藏不露」的特性有 關:它的塊莖生長在寄主的根 上,被層層落葉所遮蓋,到秋天時才從塊莖抽 出花穗。故此若不是在花期,實在難覓蛇菰的 芳蹤。蛇菰在寄主根內的組織是多年生的,但 香港蛇菰的塊莖

它的塊莖卻只是一年生的構造,會在花謝後枯 萎。蛇菰每年都會形成新的塊莖,因此塊莖上 並無去年花穗脫落後殘留下來的痕跡,在野外 也不會找到體積龐大的塊莖。 紅苳蛇菰的雄株

75


螞蟻也來吸食花蜜

紅苳蛇菰雄花的特寫

黃蜂為香港蛇菰傳播花粉

蛇菰和人類一樣,男女兩性是分開的,雄性 植株的花只有雄蕊,而雌性植株的花只有雌

紅苳蛇菰被小蟲蠶食

蕊。這種雌雄異株的特性能保證異花授粉, 使下一代有著較高的遺傳多樣性。蛇菰是一 種依賴昆蟲傳播花粉的植物,花穗雖無氣 味(也許只是筆者嗅不到而已!),但產生 的花蜜倒吸引不少「狂蜂浪蝶」前來到訪。 在日間,螞蟻和黃蜂皆是常客,至於在夜間 會否有另外一些昆蟲到訪就不得而知了。據 說日本某種蛇菰是由一種夜行的螟蛾授粉的,螟蛾在雌株上產 卵,孵出之幼蟲繼而以蛇菰的組織為食。但奇妙的是,幼蟲並 沒有吃掉種子,蛇菰仍可傳宗接代!這說明了蛇菰和螟蛾之間 存在一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螟蛾以蛇菰作育嬰室,蛇菰則 依靠螟蛾傳播花粉。據筆者觀察所得,香港的紅苳蛇菰的雌株 也常被一種小蟲寄生,那小蟲是否螟蛾的幼蟲?它是否與蛇菰 有著共生的關係?那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生態學課題。 下次在郊野看到蛇菰時,請記起它的真正身分,別再張冠李 戴,叫它小蘑菇了!

76


野菰(Aeginetia indica ) 植物的中文名有時真是混淆視聽。野菰和蛇 菰的名字雖然相近,事實上它們屬於不同科 的植物:野菰屬於列當科,而蛇菰則屬蛇菰 科,兩者談不上是近親。故此若要理解不同 物種的關係,還是參考它們的拉丁學名比較 恰當。跟蛇菰一樣,野菰只會在秋天開花時 才會露面,它的花常成叢生長,紫色管狀的 花冠與細長的花柄成一直角,整體的形狀有 如一個煙斗般。 野菰的寄主是五節芒等禾本科植物,若要一 睹野菰清麗的花容,不妨在芒草的腳下尋覓 芳踪。

77


2. 半寄生植物 這類寄生植物本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食物,但仍 以吸器從寄主身上掠奪水份、礦物質甚至部份有機營養。本地 半寄生植物的例子有槲寄生、桑寄生、無根藤及獨腳金。

槲寄生科植物 (Viscaceae)

聽說西方有這樣的一個習俗:在聖誕節那天,女仕若站在長有 槲寄生的樹下,男仕可與之親吻而女方不得拒絕。這個有趣的 習俗源自古時歐洲人對槲寄生的祟拜,他們看見長在落葉樹上 的槲寄生經冬不凋,翠綠依然,故此深信其必有神奇的法力, 在他們眼中,槲寄生就是生命和生殖力的象徵。他們還相信槲 寄生是由鳥糞所化生出來的,這種似是而非的想法其實也有一 定的理據﹕原來槲寄生在開花後會結成球形的漿果,其果肉帶 有很强的黏性,鳥兒進食果實後,黏在嘴邊的種子每每令牠們 感到不適,於是鳥兒便會在樹枝上摩擦鳥喙,這樣種子就被轉 移到枝幹上了。另一方面,由於種子外面有保護層,即使被鳥 兒吞下也不會被消化,有 機會隨着鳥糞落在另一株 樹上生根落戶。槲寄生就 是這樣藉著鳥兒之助傳播 種子。 本港有四種槲寄生科植

器,用以固定植株和吸收 寄主的水分及營養。

78

寄生在楓香上的扁枝槲寄生

物,它們的根都演化成吸


瘤果槲寄生的花

本港最常見的一種槲寄生,常寄生在 桔樹和柚子樹上。它有對生的卵形 葉,未成熟的果實的表面,滿佈突起

未成熟的果實表面滿佈小疣

瘤果槲寄生 (Viscum ovalifolium )

的小疣,故名瘤果槲寄生。

莖取代了葉的功能

扁枝槲寄生 (Viscum articulatum ) 這種外形奇特的植物可在大埔滘自然護 理區和新界東北區一帶的楓香樹上找 到。它的葉已退化,綠色的莖呈二歧狀 分枝,扁平有節,有若螃蟹的足肢,所 以又名蟹爪寄生和蝦腳寄生。由於它生 長在大樹的高位上,常被樹葉所遮蔽,

扁枝槲寄生的果實

因此要待冬天楓香落葉後才較容易觀 察。扁枝槲寄生也是安灰蝶幼蟲的食 物,在林間用望遠鏡找尋槲寄生的同 時,幸運的話也許會一石二鳥,發現這 罕見蝴蝶的美麗身影!

79


棱枝槲寄生 (Viscum diospyrosicolum ) 它又名柿寄生,外型跟扁枝槲寄生十分相似,但莖呈 圓柱形,上有縱棱二至三條。這種槲寄生較為少見, 筆者只遇見過兩次,分別寄生在樟樹及小葉青岡上。

栗寄生 (Korthalsella japonica ) 這是較稀有的品種,寄生在大頭茶及杜鵑 等灌木上。植株細小,大約十厘米左右, 葉已退化,莖扁平呈葉狀。花和果也十分 微小,毫不起眼。一般槲寄生科植物都會 長出漿果來吸引鳥兒啄食,但栗寄生的果 實那麼細小,哪會有鳥兒前來光顧呢?若 非鳥兒,那又是甚麼動物為它傳播種子 呢?栗寄生的生態真是耐人尋味!

80


紅花寄生

紅花寄生

桑寄生科植物 (Loranthaceae)

眾所周知,桑寄生蓮子蛋茶是滋陰養顏的甜 湯,不過很多人認識桑寄生僅限於它的名字而

過其真貌的人並不多。原因是它們寄生在濶葉 樹的枝條上,和寄主一樣都長有綠葉,驟眼一 看令人以為它們是大樹的一部分,因此行色匆

五瓣寄生

已。雖然桑寄生科植物在野外頗為常見,但見

匆的旅行人仕往往視而不見。有人以為桑寄生 只會寄生在桑樹上,但其實它們的寄主範圍廣 泛,當中包括朴樹、柚子樹甚至夾竹桃等多種

一般而言,桑寄生科植物都長有對生的葉,根

鞘花

濶葉樹。

五蕊寄生

常在寄主枝幹的表面上蔓延並長出吸器。和槲 寄生一樣,桑寄生類的果肉也帶有黏性,種子 傳播的方法也如出一轍。本港的桑寄

五瓣寄生、五蕊寄生及鞘花 等五種,它們都是眾多蛺

廣寄生

生科植物有紅花寄生、廣寄生、

蝶和灰蝶幼蟲的食物。

81


無根藤藉吸盤狀的吸器 從寄主盜取水分和養料

無根藤 (Cassytha filiformis ) 無根藤的形態跟菟絲子相似,都是無 根的纏繞性寄生藤蔓,兩者的分別

子的莖則甚為光滑。另外,無根藤生於 山野間的灌木叢而菟絲子則多見於荒田。 無根藤在分類學上屬樟科。樟科植物例如 樟、楠及木薑子等大多是高大的喬木或灌

無根藤的花

無根藤的果

在於無根藤的莖披細密短毛,但菟絲

木,但無根藤卻是纖柔的蔓生草本,形態 上可謂南轅北轍。

獨腳金 (Striga spp. ) 獨腳金是一種細小的玄參科草本植物,莖單生或叢生,葉綫 形,開黃色管狀的花。不過大家別為獨腳金平凡的外表所蒙 騙,事實上它在泥中正暗地裡幹着壞事,以吸器從其他植物 的根部吸取養分。在外國有些獨腳金品種大量寄生在玉米及 高粱等農作物的根上,令農作物生長遲緩、產量減少。面對 田裡垂死的莊稼,功虧一簣農夫對獨腳金當然恨之入骨,所 以人們為它起了witchweed (女巫草) 這個名字,以形容它陰 險惡毒的個性。西方的女巫作惡多端,中國的女巫卻非一無 是處。原來獨腳金可以入藥,它有清熱健脾、治療消化不良 和除小兒疳積的功用,故此它又名疳積草。

82


寄生藤的果實

寄生藤 (Dendrotrophe frutescens ) 寄生藤跟獨腳金一樣,都是鬼鬼祟崇地以 地下的吸器從別的植物的根部吸取養分, 故此很難憑它地面上的枝葉得知其寄生特 性。寄生藤雖屬檀香科,但外貌跟檀香樹 真是有着天壤之別。檀香樹是喬木,但寄 生藤卻是擅於攀爬的藤本植物。

葉子呈倒卵形,中間有三條明顯的葉脈, 甚易辨認。黃綠色的花朶在早春二三月間 開放,雖然花形細小,但勝在數目眾多。

報喜斑粉蝶產卵在 寄生藤的葉上

寄生藤在香港郊野甚為普遍,其淺綠色的

寄生藤是冬天常見的報喜斑粉蝶幼蟲的食 物,植株上常有為數眾多的蝶蟲在不停進 食,葉上也常見數十枚黃色的蝶卵聚生一 起,排列整齊,有若彈子跳棋的棋盤,狀甚有趣。

83


Chapter 10

附生植物 與 攀緣植物 為

甚麼樹上生長着另一 種植物呢?「它寄生

在樹上嘛!」很多人都會這 樣衝口而出,因為他們認為 樹上的住客必屬寄生植物無 疑。其實這想法未必正確, 因為根據寄生現象的定義, 寄生生物會從寄主身上掠奪 營養。若然這位樹上的住客 小葉榕的氣根緊纏着秋楓的樹幹

的根只抓緊樹皮,並沒有鑽 進樹幹的運輸組織去竊取食 物的話,它就不算是寄生植 物,事實上它只是一種附生 植物(epiphyte)或攀緣植物 (climbing plant)而已。


附生植物

一般植物都在地上穩紮穩打,

棲於樹上高處呢?難道未聽過 「高處不勝寒」嗎?原來在熱

伏石蕨

為何附生植物別樹一幟,偏愛

帶樹林中,大部份陽光早已被 大樹濃密的枝葉所搶截,以致樹林底下經常昏天暗地,這樣陰 暗的環境實在不利植物生長。其實植物要爭取陽光,個子長得 高一點就行了,但要長出高大的莖又談何容易!這需要耗用大 量能量及物料,很多植物根本負擔不來,於是聰明的附生植物 一於遷居樹上,這樣既可省回物料製造長莖,又可得到陽光, 可謂兩全其美。此外,樹上的環境較開揚及當風,利用風力傳 播果實、種子及孢子都比在地面容易得多。由此可見附生植物 從大樹身上得到一些好處,但大樹多了這些住客後雖無回報但 又沒有甚麼重大損大,或許枝幹的負擔是重了點,但也不過是 九牛一毛!這種一方得到利益、而另一方無得亦無失的現象, 在生物學上稱之為「片利共生」(commemsalism)。 貼生石葦

85


崖薑能收集落葉 貼生石葦

不過樹上的環境絕非完美,身居高位的 附生植物也要面對一些難題。例如在水 及礦物質的供應方面,泥土就遠勝於樹 皮。泥土保存水分的能力一般較高,也 伏石蕨

有較多礦物質,但樹皮在雨後會很快乾 掉,所含的養分也容易流失,故此附生 植物的生長往往因缺乏水分及礦物質而 大多緩慢。就是因為樹皮供水不足,所 以附生植物大多需要一個高濕度的環境 以補充水分,雨量充沛的熱帶地區或雲

鳥巢蕨

霧繚繞的高山就最適合不過了。 水分既然得來不易,附生植物自然珍而 重之。很多附生植物都有儲水組織來保 存水分,例如伏石蕨和貼生石葦這類附 生蕨類都有肥厚多汁的葉,附生蘭花有 充滿水分的「假鱗莖」等。此外它們又

86


或滿佈細毛、葉子長成棒狀等,也能減 少水分蒸發。一些附生蕨類更聰明,例 如鳥巢蕨及崖薑,它們的葉好像一個鳥

棒葉隔距蘭有棒狀的葉 以減少水分蒸發

懂得節流之道,如葉面有厚厚的角質層

巢,成了收集落葉的工具。巢中落葉最

幼芽,在腐化過程中又會釋出礦物質, 更可像海綿一樣大量吸收雨水,成了蕨 類的儲水庫,好處真是多不勝數。 附生植物多來自蕨類、蘭科及鳳梨科三 大家族,前兩者在香港也可找到,而後

石豆蘭球狀的假鱗莖

後成了腐殖質,腐殖質既可保護蕨類的

者則見於南美洲熱帶雨林。當地有些附 生的鳳梨科植物竟自成一閣,形成了一

樹蛙及昆蟲等均以這些附生鳳梨為家, 一生也在附生鳳梨上渡過。

石仙桃的假鱗莖

個微型的生態系統,有很多動物,例如

87


絞殺植物

一般的附生植物都不會對所棲的大樹構成損害,但自然界中有 一類植物,最初以附生形式暫居樹上,但一旦羽翼漸豐即恩將 仇報,自己不斷壯大的同時卻慢慢將自己的恩人折磨至死。這 個冷酷無情的大樹殺手就是「絞殺植物」。 氣根互相融合,交織成網。

最經典的絞殺植物莫過於 榕屬植物。最初,榕樹的 種子隨着鳥糞被帶到一株 大樹的枝椏上,小種子發 芽後隨即開始其附生生 涯,它長出的氣根慢慢沿 着樹幹向下生長。最初氣 根尚未接觸地面時,由於 水分及礦物質不足,以致小榕樹的生長十分緩慢。但一朝氣根 長進泥土後,小榕樹的頹勢立即扭轉過來。由於泥土為小榕樹 提供大量的水及礦物質,令它的生長頓時加速,結果它一方面 不斷擴大樹冠跟大樹爭奪陽光,同時它又長出更多的氣根來包 裹着樹幹。這些氣根互相交叠融合,形成一網狀結構,這些氣 根愈長愈粗,不斷擠壓樹幹,令大樹不能正常地運輸食物至根 部,最終導至根部枯萎,大樹亦步向死亡。整個過程就如向大 樹慢慢施行絞刑般,故此這現象稱為「絞殺 現象」。 絞殺現象也可在香港的郊野見到。例如在東 北區荔枝窩村,村內就有一株小葉榕長在秋 楓樹上,只見榕樹的氣根已交織成網,將秋 楓的樹幹緊纏,雖然現時兩者看來相安無 事,但假以時日,榕樹必定反客為主,取去 秋楓的性命,成了終極的勝利者。

88


攀緣植物

攀緣植物與附生植物看似一樣,兩者都不想投放資源去建造粗 壯的主幹,只想抄捷徑去得到陽光。不過雙方的起步點其實各 有不同:攀緣植物會由低做起,它們首先紮根泥土,然後長出 細長的莖去攀附別的植物,而附生植物卻是一步登天,一開始 便在樹上開展其空中生活。此外,一般附生植物大都與大樹和 平共處,但很多攀緣植物與大樹之間的關係卻並不和諧。由於 攀緣植物的藤蔓在樹冠層大肆擴展,它們與大樹形成了强烈的 競爭,例如本港常見的雜草薇金菊就常常遮蓋大樹,令大樹的 生勢減弱,真可謂喧賓奪主! 在香港,攀緣植物較附生植物常見,粗略 估計,本地有近三百種之多。它們雖然沒 有手、沒有腳,卻精於各種攀爬之道,以 買麻藤

下就是一些常見的技倆。 纏繞莖

擁有纏繞莖的攀緣植物可謂多不勝數,常見的例子有各種牽牛 花、野葛及薇金菊等。纏繞莖是一條細長的莖,當它碰上樹枝 或其他支持物(如鐵絲網)時會不斷在上面繞圈子。由於纏繞莖緊 貼着支持物的表面,它們之間的摩擦力正好為攀緣植物提供支 開白花的薇金菊

持。纏繞莖捲纏他物的本領其 實是一種生長運動,源自莖的 「向觸性」(Thigmotropism)。 當莖的一邊接觸到支持物時, 接觸之處的細胞膨脹的幅度減 小,以致此處的生長會較遠離 支持物那邊慢,結果莖就會彎 向支持物那方,不斷繞圈往上 攀了。

89


捲鬚 以捲鬚向上攀爬的例子有各種瓜類、西番 蓮、過江龍及拔葜等。它們莖葉上的捲鬚 感覺敏銳,最初它不過是一條筆直的 細絲,但一旦接觸到 支持物,它就會 瓜類的捲鬚

立即纏繞其上。 原來捲鬚跟纏繞莖一 樣,也有天賦的 「向觸性」。

勾刺 白花懸勾子

野外有不少植物的莖葉上都長有 勾刺,例如各種雲實、懸鈎 子、兩面針、飛龍掌血 及省藤等。有經驗的遠足 人仕一定領教過這些植物

上,閣下必定十分麻煩,輕則 衣服被勾破,嚴重的更會皮 兩面針

破血流!下次若被它們「勾 搭」,記緊保持冷靜,逐 一將倒勾解下方為上

策,千萬不要亂動,否則越是掙扎,就越是難解 難分。其實這些植物並非存心與遊人作對,它們 身上的勾刺只是用來保護自身免受動物吃食,以及 用作攀附其他植物而已,大家應對它們多多包容。

90

省藤葉軸上的倒勾

的厲害!一旦和這些植物搭


穿根藤

不定根 有些植物,例如穿根藤、薜 荔、石柑子及野蒟等,莖上

抓緊樹皮,以利攀爬。

野蒟

會長出很多短小的不定根來 野蒟的不定根

大藤本

在熱帶及亞熱帶樹林內,常有一些大型的多年 生攀緣植物,它們的莖木質化,而且十分粗 壯,分枝在樹冠層蔓延甚廣。這些植物稱為 「大藤本」(Lianas)。香港地處亞熱帶,樹林 內也有不少此類植物,以下是其中兩種﹕

榼藤的花序

勃氏黧豆的花序

91


勃氏黧豆 (Mucuna birdwoodiana ) 在三四月間怒放的勃氏黧豆可說是 本港的一項野外奇觀!只見蛟龍似 龍骨瓣裂開後,花蕊露出。

的粗藤在樹林及澗谷中穿插,足跡 所到之處盡是一串又一串的淡黃花 朶,花朶在陰暗的林中顯得份外矚 目。 勃氏黧豆在本地很常見,它是一 種大型的木質藤本植物,屬蝶形 花科,又名白花油麻藤。由於花 朶的形態有若一隻小鳥,因此在國 內它又稱為「禾雀花」。勃氏黧豆

勃氏黧豆的葉

最有趣之處是它的花朶。一般植物 的花總開在嫩枝上,但它的花卻是 由老莖長出。花朶有着典型的蝶形 花結構,每朶均有五片花瓣,當中 包括一片旗瓣、兩片翼瓣及兩片龍 骨瓣。兩片龍骨瓣在尖端連合,

92


形成一刀鞘狀的結構套着花蕊。花蕊既是 如此深藏不露,昆蟲又如何傳送花粉呢?

蝠,只有牠們才有足夠力氣將兩片龍骨瓣 咬開。當鞘狀結構破開的一剎那,大量花 粉由雄蕊釋放出來,令蝙蝠沾染得滿頭都 是,當滿嘴花粉的蝙蝠探訪另一朶花時,

勃氏黧豆的莢果

原來為勃氏黧豆做媒的並非昆蟲,而是蝙

就為勃氏黧豆完成傳粉大任了!

的大型的豆莢,豆莢的表面滿佈棕黃色的 細毛。這些細毛容易脫落,若然刺進皮膚 中,會令皮膚痕癢,因此大家還是「眼看 手勿動」為妙!豆莢在成熟時會變黑及開

勃氏黧豆的莢果

勃氏黧豆在花謝後會結成一只長達一呎多

裂,內裡的種子也是份量十足,直徑可達 三四厘米。此外,野外另有一種「香港黧豆」(又名港油麻藤) (Mucuna championii ),它是勃氏黧豆的近親,但花朶呈深紫 色,果實的形狀也不同,在本港十分少見,在中國境內更屬瀕 危物種。

香港黧豆的莢果

香港黧豆的花序

93


榼藤 (Entada phaseoloides ) 榼藤又名過江龍,是含羞草科的大型 藤本植物,在本港並不常見。榼藤奇 葉軸變成捲鬚

特之處在於它的莖和果實。它的老莖 外型扭曲成螺旋狀,在芸芸藤本植物 中可謂只此一家。它的葉子為二回羽 狀複葉,葉軸的末端特化成捲鬚以助 攀爬。榼藤在四月左右開花,每朶花 雖然十分細小,但為數眾多,形成一 串串穗狀花序。雖然每株榼藤的花多 不勝數,但不知何故,能成功結成豆 莢的卻是寥寥無幾,這對物種的繁衍 可說是極為不利,怪不得榼藤那麼罕

榼藤的花序

榼藤的莖扭曲成螺旋狀

94

有,原來子嗣不昌!榼藤的豆莢十分 巨形,長可達一米,可謂全港之冠。 一般豆莢在成熟時會在兩側開裂,但


狀以狗糞的果實外皮

早夭的果實的外皮

榼藤的種子

榼藤的大型莢果

榼藤的果實為「節莢果」(lomentum) ,每只豆莢分成幾節,成 熟後會逐一脫落,但並不開裂。各節在脫落後剩下來的莢果邊 框就像眼鏡框一樣,因此榼藤另有一別號名「眼鏡豆」。每節 豆莢內藏一枚圓形的種子,其直徑可達五六厘米。這麼巨型的 種子,蟲子搬不動,鳥兒吞不下,看來並非由動物負責散播, 由於每節豆莢內藏空氣足以浮水,故此可能是藉水力傳送。此 外,榼藤早夭的節莢果的外型也甚為奇趣 : 每節的果皮仍然肥 厚,但卻開裂成兩半掉落地上,外皮在乾燥後由綠轉棕再變成 黑色,並向內反捲成條狀,遠看還以為是狗隻的糞便呢! 榼藤的老莖由於有藥

覬覦,筆者就曾見過 一株榼藤有被盜採的 痕跡。由此可見所謂

老藤被砍伐

用價值,所以也為人

郊野法例,有時只不 過是「紙老虎」罷了!

95


Chapter 11

腐生植物 自

然界有些綠色植物會 跟真菌合作,結成

聯盟。真菌會居於植物的 根部,形成所謂「菌根」 (Mycorrhiza),真菌藉表面 面積龐大的菌絲幫助植物汲 取土壤中的礦物質,而植物 則提供光合作用所產生的食 物供真菌生長。植物與真菌 之間構成一種共生的關係。

杯藥草


有一類缺乏葉綠素的有花植物,不 事生產,但又不會直接寄生在別的 綠色植物身上。最初人們稱它們作 「腐生植物」,以為它們和腐生性 的細菌和真菌一樣,可以透過分解 土壤中的有機物而得到生活所需 養分。但事實並非如此,「腐生植 物」不能分泌消化酶到體外去消化 有機物,它們只是跟形成菌根的真 菌搭上關係,從它的身上掠奪營 養。真菌自綠色植物處取得食物, 而腐生植物又從真菌身上漁利,故 此嚴格而言,所謂「腐生植物」, 其實只是以真菌為中間人,間接以 綠色植物為寄主的寄生植物吧!所

物」(Mycoheterotrophs) 一詞來取代 「腐生植物」。腐生植物散見於各 科,它們是各自獨立發展出來的,

盛開的水玉杯

以近來有學者以「菌媒介異養植

彼此沒有密切的親緣關係。 腐生植物一般都愛生長在樹林或竹林底下水分及腐植質豐富的 泥土中。它們平時過着「隱閉生活」,根莖藏於土中,地面上 找不到半點痕跡。因為在開花時才會現身,加上很多種類的個 子又極為細小,故常為人所忽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好像很 少接觸這些植物界的異類,但其實鼎鼎大名的中藥天麻,本身 就是一種腐生的蘭花!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野外也有十二種腐生植物,分屬水玉簪 科、霉草科、蘭科、龍膽科及遠志科。

97


水玉簪

水玉簪是水玉簪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六片花被片合生成一 管狀結構,花朶長在細長纖幼的莖上,全株的形態有若古代女 仕所用的髮飾「玉簪」,因而得名。但在日本人眼中,它們卻 似僧人所持的法器「錫杖」,因此有些品種皆冠以錫杖之名。 全中國共有九種水玉簪,香港也有五種之多,當中有兩種是綠 色植物,其餘三種為不具葉綠素的腐生植物。五種水玉簪之中 除亭立較常見外,其餘均十分少見。

三品一枝花(Burmannia coelestis ) 及 香港水玉簪(Burmannia chinensis ) 這兩種水玉簪均有基生及抱莖的綠葉,花莖 也是綠色的,但葉子全都很細小,製造食物 的能力極為有限,植株仍需藉真菌之助才能 得到足夠營養,因此它們可算是介乎綠色植 物與腐生植物之間的「半腐生植物」。 三品一枝花 香港水玉簪

三品一枝花有綠色的基生葉

98


亭立 (Burmannia wallichii )

的水玉簪,樹林下、泥路旁 都有它的芳踪。它的植株雖

亭立的生境

亭立是本港最常見的一種腐生

然矮小,只是二至三厘米,而 且花朶也是極為細微,但它那幽幽的藍調在植物界卻是 甚為罕見的,在林間枯葉的映襯下它是多麼的突出!每 有些植株花被管的翅較寬

年九月至十一月,它總會從 泥中探身而出,以寶石般的 湛藍來吸引遊人的目光! 亭立的花形變化頗大,花被 管的翅有濶有狹,常令人以 為是兩個不同的品種。

纖草 (Burmannia itoana ) 纖草在台灣稱為「紫水玉簪」,在日 本則喚作「瑠璃錫杖」。它的花期為 六月至十月,整株呈紫色,跟亭立有 點相近,但纖草的花被管上三角形的 翅較厚,植株 比較高大粗 纖草的生境

「脆麻花」般 呈扭曲狀。

纖草的根莖

壯,花柄像

99


頭花水玉簪 (Burmannia championii ) 頭花水玉簪除了花被帶著一點杏 黃之外,通體雪白,驟眼看來,似 是地上的落花,也仿如雨後長出的蕈菌,教人 容易錯過它美麗的身影。它早 在五月中已展露芳容,三至十朶 小花聚生在短小粗壯的花莖的末 端,形成一頭狀花序,故名「頭 花」水玉簪。花兒會逐朶綻放,但 每朶的壽命卻只有短短一天。

水玉杯

說來也許是幸運之神的眷顧,筆者於二零零八年七月初在郊野 有緣得見一個從未遇過的物種:那天在林中拍攝植物既罷, 離開之際,目光竟不期然的被附近樹蔭下的幾株雪白小草 所吸引,第一印象還以為是開始凋零的頭花水玉簪,又 或是枝瑚菌之類,但仔細察看,其中一株的頂端有一 卵形結構,上有三條下垂但又 互相交叠的橙紅色小鬚, 另外幾株又形如 一個個小燭 台。這些有 趣的特徵告訴我,它們是水玉簪的姊妹: 水玉杯(Thismia sp.)的花蕾及果實。

100


盛開的水玉杯

水玉杯是水玉簪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如 很多水玉簪一樣,它們也是缺乏葉綠素的

們大多分佈在熱帶美洲及熱帶亞洲,近年 在台灣也發現了兩種,因此在一水之隔的 香港能發現她的芳踪也絕不為奇。

水玉杯的花蕾

腐生植物。全球約有三十多種水玉杯,它

數天後筆者及友人冒著風雨舊地重遊,只 見我們熱切期待著的花兒皆盛開了!盛 放時的形態跟含苞待放時大不相同:它的 花被在基部合生成一倒放的圓錐形「花被 筒」,花被筒呈白色,上面有很多縱向 的條紋。六片淺黃帶橙色的花被片分成

自底部橫向伸出。而更惹人注目的,是 花被筒的開口處那色彩鮮明的黃色環帶 (Annulus),形貌有若一個菠蘿圈。環帶的

初開的水玉杯

兩輪,其中三片花被片下各有一條長鬚

下面是合生成另一環狀結構的雄蕊,花被 筒底部的正中位置則是雌蕊的所在。總的來說,水玉杯的花朶 構造可說是別具一格,跟一般花朶大異其趣,其古怪的外形叫 人懷疑它是否一種來自天外的奇花!

101


至八月尾,每朶花大約有一星 期的壽命。在花期以外的水玉

水玉杯的根莖

水玉杯的花期大約是從五月初

杯是極難發現的,它的植株只 是以根莖的形態存在於林下的

根莖在泥土表層或石隙間匍匐而生,外貌與 一般植物的根部沒有兩樣,教人難以一眼辨 認出來。到了花期,長約二至三厘米的花莖 會自根莖抽出,上面有幾片白色的鱗片葉,

剛凋謝的水玉杯

枯葉堆中。它那具分枝的白色

頂端著生花朶。水玉杯的花朶是單生的,

在第一朶花凋謝後,第二朶花才會從側面慢 慢長出來,因此一個有着三朶花的花序整體 的花期估計可以長達一個月。花朶凋謝時花 被筒會在近基部處橫向斷裂,剩下來的子房

水玉杯的果實

又或是兩三朶排列成一單歧聚傘花序。由於

及雌蕊形如燭台。花朶若然受孕子房會略為 漲大,形成的果實有若一只玲瓏剔透的白玉

個美麗的名字罷。果實成熟時會打開頂部, 露出米黃色的種子,當雨點滴進杯中便能將 種子濺射出來。 筆者所見的水玉杯經學者鑑定後,確認為

Thismia tentaculata 這個種。它雖然不是科

果實成熟,露出種子。

杯,也許是這個原因,它才有「水玉杯」這

學上的一個新種,但對香港及中國大陸來說,仍是一個新紀錄 屬及種!此品種也見於越南中部的廣治省,由於迄今在香港及 越南兩地所發現的植株的總數少於五十株,它很可能被評定為 一「極危品種」。

102


霉草

霉草是霉草科喜蔭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霉草的莖十分纖細,呈紫紅色,一般只高 數厘米,上面著生的葉已退化成鱗片狀。 多枝霉草的花

霉草的花是單性的,但雌雄同株,花朶排 列成一總狀花序,雄花在花序的上半部 份,雌花則在下半部份。花朶有六片花被 片,雄花有二至三枚雄蕊,雌花則有為數 眾多的子房,子房聚在一起的樣子有如一 個微形的草莓般。

多枝霉草的果實

香 港 有 兩 種 霉 草 ﹕ 多 枝 霉 草 (S c i a p h i l a

ramosa )及大柱霉草(S. megastyla ),它們的 花果期都在五月至八月。兩種霉草皆十分 罕見,同被國家列為極危品種。不過,也 許現實中的霉草並不如想像中稀有,只不

過它們實在太細小了,高度往往只有數厘米,加上顏色暗沉, 以致人們看漏了眼,忽略了它們的存在。

求,但在一次極為偶然的情況下, 筆者有幸邂逅多枝霉草。那是數年 前八月初的一個下午,當時我在馬 鞍山郊野公園遠足,被樹下橙黃色

多枝霉草十分細小

不顯眼的外形令霉草可遇而不可

的珊瑚菌吸引而停下腳步。當我俯 伏在地準備為珊瑚菌拍照時,在它 的旁邊發現了一株高一兩厘米左 右、全株呈紫紅色的小草,定睛一 看,它竟有花朶及鱗片葉啊!心想 它一定是一種不尋常的有花植物,

103


隨即為它拍照作記錄。初時筆者懷疑它是一 種寄生植物,事後上網找尋資料及向專家討 教,方知它是腐生的多枝霉草。 大柱霉草的花

原來有時有趣的事物近在咫尺,就在身旁, 只是平日我們高高在上,匆匆而過,以致不 聞不見。若然我們能放下身段,從另一角度 去觀看世界,也許會有更 大柱霉草的果實

多教人驚喜的新發現!

腐生蘭

無葉美冠蘭 本港有百多種野生蘭花,其中有四種為腐生蘭, 當中以無葉美冠蘭較為常見。 話說從頭,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當我在港 島某處石澗探索植物時,在藤蔓交纏的濶葉林中找 到一株外型奇特的植物﹕它沒有半片葉子,在枯葉堆 中只矗立著一枝高六十厘米左右的總花柄,上面掛 著一串已成熟開裂的蒴果。從果實表面滿佈多條脊 稜的外型及內裡萬千細如微塵的種子,我可以肯定它是一

四厘米左右的根莖長出,幾條粗壯的白根也自根莖的節直插 泥中,從根的外型我更加確定先前的猜想。我將枯葉重新蓋 上根莖後便離開了,心中只不停的想着它是哪一種蘭花呢?

104

全株形態

種蘭科植物。我撥開地上枯葉一看,只見總花柄從一塊長


花朶的特寫 果實

事隔多年的一個初夏,我重臨舊地,希望能一 睹這株蘭花在夏季時的形態。幸好皇天不負有 心人,我沒有白走一趟,終於得見這株神袐 蘭花的廬山真貌。只見十多朶黃褐色的花開滿 枝頭,雖然沒有半點香氣,但優美的花形仍予 人清麗可愛之感。欣賞之餘,我趕忙為它拍 照,心恐眼前美景,只是水月鏡花!後來我到 圖書館翻查資料,終於得知它的真正身分是一 種多年生的腐生蘭科植物,名叫無葉美冠蘭

(Eulophia zollingeri )。可惜有道是「好花不常開」,無葉美冠蘭 並非每年都會開花。無論如何,自此每年五月花期一到,我都 會一再登臨造訪,期望有緣再見芳容。 無葉美冠蘭終其一生無葉,但根莖若是露出泥土上時會變成綠 色,花序柄以及花朶的子房也常帶着一抹淡綠,可見它仍殘存

淪為一個全然寄人籬下的厚顏 者。它跟三品一枝花及香港水玉 簪一樣,都屬「半腐生植物」,

綠色的根莖

少許光合作用的本能,雖未能自供自給、不假外求,但仍不至

是綠色植物演化成腐生植物的過 程中的一個過渡形式。

105


虎舌蘭 1986年初夏,筆者與同學KK在香港島的樹林中找到 了一株無葉綠素的蘭花。初時我們猜想是某種天麻, 更妙想天開的以為已發現了一個香港新紀錄種,直至 我們向香港大學標本室的職員討教,才如夢初醒,知 悉那原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它不是 天麻,而是另一種腐生蘭──虎舌蘭

是虎舌蘭雖是個香港新紀錄,但我們並 非首次發現者,有人已在一日之前捷足 先登找到了它! 虎舌蘭比無葉美冠蘭少見得多,全港只 有兩三處地方有它的芳踪。它也是生長 在林下枯葉堆裡,花期也是在五月。虎 舌蘭全株雪白略帶微黃,在地裡有一 橢圓形的根莖,總狀花序初時向下

花朶下垂

彎由有若枴杖,但隨 後逐漸變成直立。 花序上有十朶以上的花,每 朶花晶瑩通透,在幽暗的 林中份外耀眼。它的花朶下 垂,很少完全張開,像是未 開便要凋謝似的。植株的生長速度驚人,從土中 冒出到開花只需一星期,但生得快時死得早,它 那柔弱的身軀,動輒屈服於狂風暴雨之下,花期 也只不過是七八天光景罷了。虎舌蘭的結果率很

果實成熟

106

高,原因是自花授粉。果實很快便成熟裂開釋放 種子,接着整株便枯萎爛掉,消失得無影無蹤。

全株形態

剛長出來時彎曲如枴杖

(Epipogium roseum ) 。更令人失望的


無葉蘭 無葉蘭(Aphyllorchis montana )是本地腐生 蘭中的稀客,不但分布狹窄,個體數目稀 全株形態

少,同一地點也不是年年有花可賞。它的 植株很高大,可達六十厘米。總狀花序上 有十數朶花,花黃色,花期在八月尾,果 實在同年的十一月便成熟了。

天麻又名赤箭,全球約有五十種,中 國有十多種,近年在台灣也陸續發現新

花朶的特寫

北插天天麻

種。天麻屬中最享負盛名的品種是天麻 (Gastrodia elata ),自古以來,它都是一種 名貴的藥材。在2009年九月尾,網友R君在 港島區一處山林中發現一株腐生植物,初時以 為是勐海天麻,後經一番查證,相信是北插天天麻 (Gastrodia peichatieniana )。巧合的是在同一時間, 有科研人員在粵北的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找到了 這個品種。

107


北插天天麻是在1985年於台灣北部的 北插天山被應紹舜教授首次發現。它在 地𥚃𥚃有一圓柱形的根莖,花莖從根莖抽 出,纖幼如竹籤,但可高達三十厘米。 總狀花序上有花二至八朶,花白色,花 全株形態

萼及花瓣合生成一花被筒,這是天麻屬 的特徵。花朶不甚張開,一副謝絕探訪 的模樣,看來也是進行自花受粉。花朶 在受孕後花柄會大輻延長,這也是天麻 屬的另一特徵。 北插天天麻是本地的一個新紀錄,暫時 來說它要算是一稀有物種,迄今只見於 兩處地方,植株的數量不多。

初結的果 果實

108


杯藥草 這種美麗的腐生植物同樣是由網友R君在2009年於香港發現。 杯藥草(Cotylanthera paucisquama )屬龍膽科,植株高約十厘 米,莖葉皆為白色,葉片對生,已退化成鱗片狀。它的花期在 四月尾至六月,每株只有一朶花,四片花 瓣呈美麗的紫藍色。鮮黃色的花藥不但矚 目,而且結構獨特,它不似一般花藥那樣 縱向開裂,而是在頂端開一小孔,出口這麼 細小,內裡的花粉又是如何釋放出來的呢?據 知有些龍膽科植物的花藥要藉昆蟲翅膀的高速振 動才能釋出花粉,可惜筆者至今尚未見有昆蟲 到訪杯藥草,未知它是否使用同樣的機制。 杯藥草尚未收錄於最新出版的《香港植物誌》,可能是本港的 一個新紀錄。據《中國植物誌》所載,杯藥草產四川、西藏及 雲南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至二千三百五十米的高地,如今它竟 出現在低於海拔一千米的香港山野,這是否意味着杯藥草也可 能分布於華南一帶,只因個體數量太少而不為人知。

109


寄生鱗葉草 寄生鱗葉草(Epirixanthes elongata )在分類上 屬遠志科寄生鱗葉草屬,但也有學者將之歸 併入齒果草屬(Salomonia )。它的名字雖帶 「寄生」兩字,但實則為腐生植物。它的個 子不高,只有五至七厘米左右。它的莖為淡 黃色或淺紫紅色,一些健壯的植株常會長出 幾個分枝,莖上的葉子已退化成鱗片狀。白 色的小花頂生,排列成一緊密的穗狀花序, 它的花期為七月至十月。 寄生鱗葉草在本地要算是稀有的物種,在台 灣也是十分少見,僅在屏東的墾丁國家公園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有它的芳踪,故此在當地 它的保育等級被評為「易受害」。

全株形態

花序的特寫

110


Chapter 12

裸子植物 上只有兩類植物會產生 種子,它們就是有花植 物及裸子植物。兩者的分別 在於有花植物會長出花朶, 種子藏在果實內,若非果實 在成熟時裂開,種子是不會 暴露出來的。而裸子植物則 一如其名,種子是裸露的。 它們沒有真正的花朶,用作 繁殖的結構稱為「球花」; 它們也沒有真正的果實,而 只有「球果」。

馬尾松


中學生物課本介紹裸子植物 時總是以常見的松柏類針葉 樹作例子,以致很多人都誤 馬尾松

以為所有裸子植物的外型皆 像聖誕樹。其實裸子植物是 一個大家族,內裡的成員千 姿百態,例如有活化石之稱的銀杏(俗稱白果)、栽種在公園內的 蘇鐵、有藥用價值的麻黃、生長在東非納米比亞沙漠的百歲葉 及以及本港也很常見的買麻藤等。它們的形態與針葉樹相去甚 遠,一點也不像聖誕樹。

小葉買麻藤

買麻藤

買麻藤是買麻藤科木質藤本植物,主要分佈 在亞洲的南部及東南部。香港也有兩種買麻 藤,分別是小葉買麻藤(Gnetum parvifolium ) 及羅浮買麻藤(G. luofuense ),它們都生長在

小葉買麻藤成熟的種子 的顏色較鮮紅

麻藤的外形十分相似,不過小葉買麻藤一如 其名,葉子較小,而且種子的外皮較光滑, 成熟時的顏色也較鮮艷。買麻藤的莖有着明 顯腫脹的節,葉子革質,呈橢圓形,對生, 有着網狀的葉脈,外觀有若一 般有花植物的葉,這正好掩 發育中的雌球花

發育中的雄球花

112

樹林或灌木叢中,在野外十分常見。兩種買

飾買麻藤裸子植物的身分。 買麻藤是雌雄異株的植物, 它在初夏長出穗狀的球花,


雌球花特寫 發育中的雄球花

羅浮買麻藤雌球花

綠色的雄球花在成熟時會長出 很多白色的雄蕊,活像一條多 節的小毛蟲。而雌球花上則有 許多排列成一圈圈的 小顆粒,原來那些就 是胚珠,它們在受精後會 發育成大小有如葡萄的種子。 買麻藤種子的外層是肉質的假

一般人都誤以為它是一個果 實。種子初時綠色,成熟後轉 成鮮紅色或橙色,據說煮熟後 的種子的味道有點像銀杏,故 此買麻藤又名山白果。 羅浮買麻藤成熟的種子呈橙紅色

成熟的雄球花長出很多雄蕊 買麻藤有對生的葉

種皮,看來有點像果肉,所以

113


松樹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松樹的地位十分崇高,它深受 文人雅士的愛戴,是詩畫中常用的素材。松竹梅合 稱「歲寒三友」,終年長青的松樹代表一種凌霜勝 雪、堅毅不移的精神,也是長壽的象徵。不過香港 地處華南,植被以常綠濶葉林為主,松樹在郊野未

名山松)(Pinus massoniana )及由外地引入的愛氏松 (又名濕地松)(P. elliottii )兩種。前者的針葉較短,球

馬尾松

算普遍,品種也不多,較常見的有原生的馬尾松(又

果也較小。 松樹為旱生植物,它的葉子呈針狀,氣孔內陷,又有 厚厚的角質層,以減少水分流失。數十年前,馬尾松 常用於植林,就是因為它能忍受乾旱的環境,容易 在貧瘠的土地上紥根。大埔滘的「松仔園」曾幾何時 就是因遍植馬尾松而得名。可惜好景不常,在八十年 代,馬尾松患上不治之症,它們受到松材線蟲的侵襲 愛氏松 以往松樹常用於植林

114

而一一枯死,因此在後來的植林計劃中,政府均以抗 病力較高的愛氏松來取代馬尾松,因此今天馬尾松在 郊野已淪為少數民族了。不 過無論是哪一種松樹也


中都會令土壤變酸,令其他植物

雄球花

好,它們產生的落葉在腐化過程

難以立足,因此松林經演替發展 成濶葉林的過程十分緩慢,再者 松樹全株富含樹脂,極易燃燒,

就連愛氏松也少見用於植林了。 松樹雖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但球 花卻有雌雄之分。在每年三四

去年的雌球花

山火過後也很難復元,故此近年

月間松樹都會抽發新枝條,在 新枝條的底部會長出為數甚多

圓柱形,黃褐色,成熟時會產生大量花粉, 花粉會藉風力傳送至雌球花。雄球花的生命 很短暫,它在盡釋花粉後便功成身退,枯萎 脫落,故此較少為人認識。松樹的雌球花長 在新枝條的頂端,數量通常二至三個,呈紫

本年長出的雌球花

的雄球花。它們長約數厘米,呈

紅色。每個雌球花由眾多互相交叠的鱗片組 成,每片鱗片的基部上長有兩顆胚珠。雌球花在接受花粉後會 逐漸長大,成為球果,並轉成青綠色,再變成棕色。球果發育

片就會張開,讓種子隨風飛散。若遇風雨,球果被水沾濕後鱗 片會慢慢合攏,但乾後又會再度開展,原因是每片鱗片在吸水 後底部膨脹的幅度比表面大,以致出現此有趣現象。 成熟的球果俗稱「松果」,它們常被染成金色

球果成熟裂開

的過程緩慢,歷時數載,最後會木質化及變乾,完全成熟時鱗

或銀色,作為聖誕節的裝飾品。除此以外, 以前松果在鄉間另有一實際用途,那就是用來 充當燃料,據說火力十足,不亞於柴薪呢!

115


羅漢松

羅漢松的雄球花

羅漢松

本地有兩種原生的羅漢松,分別為羅漢松 (Po d o c a r p u s m a c r o p hy l l u s ) 及 百 日 青 (P.

neriifolius )。前者較為常見,但其分佈也僅局限 於香港之東部。 「羅漢松」雖曰「松」,但它在分類學上卻屬羅

羅漢松的雌球花

漢松科,跟屬松科的各種松樹大不相同。羅漢松 是高大的喬木,葉片呈線形或披針形,中肋凸 起,在枝條上螺旋狀排列。它是雌雄異株的植 物,雄球花穗狀,近似松樹的雄球花,但雌球花 的形態卻是甚為特別:雌球花的頂端是日後發展 成種子的胚珠,胚珠的基部有一肉質的種托,當

變成鮮紅色,整體的模樣有若一位身穿紅色袈裟 的羅漢,羅漢松就是因此而得名。 百日青

羅漢松成熟的種子

116

種子成熟時外層的假種皮會變成紫黑色,種托則


目前,香港野生的羅漢松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 近年國內經濟起飛,不少人富起來了,他們開始講究生活質 素,注重庭園的布置,姿態優美的羅漢松自然成為點綴居停的 不二之選,故此需求甚殷。但可惜羅漢松生長極為緩慢,數十 年始能栽培出枝幹蒼勁有勢的植株,於是有些急功近利的人便 開始覬覦野生的羅漢松。首當其衝的自是國內的野生種羣,在 缺乏保護下,它們很快便遭「斬樹賊」盜伐一空。由於羅漢松 在國內已成稀有物種,它的售價在商人的吹捧下不斷攀升,動 輒上千過萬,在金錢的誘惑下,斬樹賊開始轉移陣地來到香港 盜伐,然後走私回國內轉售圖利,本地 的野生羅漢松的惡夢便告開始。

這句魔咒令羅漢松步入絕路!不知是哪 個大壞蛋創作出來的句語?根本就是導 人迷信、荒謬絕倫!可悲的是今日號稱

羅漢松被盜伐

「家有羅漢松,一世唔會窮」──就是

「現代化」的中國,依然民智未開,竟 然有不少人相信這無稽之談。當他們以重金購入羅漢松作為 「風水樹」時,他們可知自己已成了斬樹賊的幫兇嗎? 香港的野生羅漢松雖生長在懸崖峭壁,但崎嶇的地勢也敵不過 那些斬樹賊的貪婪,他們在叢林中以刀斧開闢如蛛網般四通八 達的通道,以方便尋找目標。他們會將羅漢松連根拔起,削葉 斬枝,然後搬運至海邊,再以機動舢舨偷運回國內。雖然警方 已加強堵截,但無奈郊野的面積廣大,警力有限,刑罰又不足 以生阻嚇之效,因此盜伐活動至今仍然十分猖獗,本地野生羅 漢松的命運真可謂凶多吉少,它極有可能在野外滅絕! 「家有羅漢松,唔死一世窮」,但願有一天這說法在中國大陸 廣為流傳,否則野生的羅漢松實難望有一線生機!

117


Chapter 13

城市野花 有

人說香港是個「石屎 森林」,了無生氣,

但誰知大自然之趣原來近在 咫尺,只要我們平日多留心 觀察,自會發現野花之美其 實唾手可得!

含羞草


野花可謂無處不在,雖然公園裡種滿了園藝植物,但不少野花 雜草仍可擠身其中。市區內長期空置的荒地,當然是它們的樂 園,就連狹小如行人道旁的石隙,竟然也有野花的倩影。某些 野花甚至對城市情有獨鍾,在山上反而不多見呢!野花要在城 市立足其實絕不容易,因有專人定時在公園或街道清除雜草。 但不用擔心,一眾野花天生天養,自有其生存絕技。其一就是 「百子千孫」,它們會產生極多種子或以無性方法大量繁殖, 以確保後繼有人;另一絕招是生長快速,令其他植物難以跟它 們競爭。 以下是幾種城市內常見及有趣的野花:

含羞草

提起含羞草,可會喚起你早已塵封了的童年回憶? 小朋友大多愛玩含羞草,含羞草的快速反應令小朋 友感到驚詫之餘,也帶來不少歡笑。原來有時大自 然給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已就是快樂的泉源。 全株形態

119


含羞草的葉子受 碰觸瞬即閉合

葉片及葉軸的基部有葉枕

本港有五種野生的含羞草屬植物,全都是外 來物種,其中以含羞草(Mimosa pudica )最 為常見。含羞草原產巴西,在香港俗稱「怕 醜草」。它是含羞草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的 小型灌木,植株低矮,莖有勾刺,葉為二回 羽狀複葉。每片複葉有四條葉軸,位於葉柄

的最前端,每條葉軸上左右各有一列長橢圓形的小葉片。含羞 草的葉對碰觸極為敏感,只需要輕輕一碰,小葉片就立即向上 閉合。若然力度大一點,葉柄也會同時向下低垂。合上了的葉 子要待上十多分鐘才會再度打開。含羞草的葉因何能快速運動 呢?原來小葉片及葉柄的基部皆有腫漲的「葉枕」用作支持, 當葉子受到碰觸,葉枕的細胞就會流失水分,於是它們的膨壓 減低,細胞不再硬脹,葉枕也就不能發揮其支撐作用,最終葉 子便低垂並閉合起來了。 含羞草的葉快速閉合又有何目的呢?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用 來自衛,當葉子閉上了,莖上的勾刺就更容易突顯出來,前來 覓食的動物見到含羞草滿身勾刺,自然敬而遠之,這樣含羞草 便逃過一劫了。 其實含羞草的葉不單在碰觸時會閉合,它們在晚間也會合上, 這個現象稱為「睡眠運動」。睡眠運動其實在植物界甚為常 見,很多植物例如多種蝶形花科、蘇木科、含羞草科、酢漿草 科及大戟科植物等也有此現象,它可令葉子減少水分蒸發。

120


含羞草的花蕾

含羞草的花序

除了葉子天賦異禀外,含羞草的 花和果也很特別。含羞草的花在

每天清早開放,它像個粉紅色的小 毛球。不過這個小毛球原來不是一朶花而 是一個有着多數花朶的花序,細毛也不是 花瓣而是雄蕊和雌蕊。含羞草的花雖然漂

左右的壽命。每個花序會結成一叢果實。 含羞草的果也有別於其他豆類的莢果,一 般莢果熟時會分成兩半,但含羞草的果卻

未熟的節莢果

亮,但可惜並不耐開,每個花序只有半天

橫裂成幾節,故稱為「節莢果」。

成熟的節莢果

121


酢漿草

酢漿草在香港俗稱「酸味草」,它的酸味源自植株內 的草酸 (Oxalic acid)。從前小孩子很喜歡吸啜它葉柄內 酸溜溜的汁液,但其實酢漿草不宜多吃,因為草酸經由腎臟 排泄時會跟鈣離子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容易形成腎結石。 香港有兩種野生的酢漿草:黃花酢漿草及紅花酢漿草。它們常 見於路旁及公園的花圃內。酢漿草容易辨認,它的複葉由三片 酢漿草的複葉有三小葉

倒心形的小葉組成,外形有如一把小傘子。跟含羞草一樣,葉 子有睡眠運動,會在晚上閉合。 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有四片小葉的酢漿草,以為它就是傳說中 的「四葉草」,但原來「四葉草」另有其物!四葉草其實是一 種蝶形花科植物「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 ),西方人認為白 車軸草的三片小葉分別代表愛情、希望和信仰,若有第四 片小葉則代表幸運,因此四葉草就是幸運的象徵,找到 它的話便能願望成真。由於白車軸草的葉跟酢漿草甚為 相似,同樣有三片小葉,故兩者被人混淆了。香 港雖然也有白車軸草,但它遠比酢漿草少見,因 此要找到真正的四葉草,實在需要一點幸運。 黃花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 ) 顧名思義,黃花酢漿草的花呈黃色,它有一條 長長的莖在地上匍匐蔓延。最有趣的要算它 圓柱形的果實,當它成熟時,只要略受碰

會立即彈射而出,叫人 大吃一驚。客家人稱黃花酢 漿草為「狗射尿」,就是形 容其種子彈射時力度之猛!

122

種子由果實彈射出來

觸,內裡的眾多種子便


紅花酢漿草(Oxalis corymbosa ) 紅花酢漿草的花呈粉紅色,花瓣上有很 多紫紅色的條紋,在綠葉的映襯下份外 嬌艷。它在地裡長有肥大的直根及鱗莖。 成叢的葉子自鱗莖抽出,葉形比黃花酢漿草大 得多。雖然紅花酢漿草差不多一年到晚都是繁花似錦,但卻從 不結果及產生種子。奇怪的是 “不育”的它竟又能百子千孫, 到處都有它的踪影!原來它能以無性方法繁殖,地下的鱗莖旁 會長出很多新的子鱗莖,每個子鱗莖均可發育成新的植株。 紅花酢漿草是一種頑強的雜草,極難清除。除草時若只是拔走 地面上的葉固然作用不大,就算你想將它連根拔起,來一招斬 草除根也並不容易。因為在拔出母株之時,眾多子鱗莖會即時 脫離母株散落泥中,它們隨之落地生根,抽芽長葉,很快又再 捲土重來,實在令人氣結。其實這樣美麗的野花,又何忍苦苦 相逼呢?就讓它繼續在路旁展露芳容,為灰色的都市增添姿采 吧!

123


生長在簷篷上的洋吊鐘

洋吊鐘

有誰會留意舊樓簷篷上洋吊鐘的身影? 洋吊鐘 (Kalanchoe tubiflora ) 又名錦蝶,是景天科伽藍菜屬植 物,原產南非,但現已在世界很多地方生根落戶。植株的顏色 十分樸素,灰綠的葉上綴有暗紫色斑點,與城市灰灰的基調融 為一體,街上來去匆匆的行人總是視而不見。 在繁囂鬧市中生存絕非易事, 洋吊鐘全憑兩種秘技才能笑傲 風中。第一種異能是驚人的耐 旱能力:它的葉和莖都是肉 質,能儲存水分。它亦深明節 流之道,葉子變成圓柱形,那 就能減少水分蒸發。故此那怕 生長的地方只有丁點兒的泥 土,那怕老天爺兩三個月不下 雨,它也是風采依然。第二種 絕活是它旺盛的繁殖能力:植 洋吊鐘

124

株不論大小老幼,葉尖都能長 出四個「子芽」,這些子芽排


葉尖的子芽

列成一隻蝴蝶的形狀,「錦蝶」這 個美麗的別號就是因此而來。這些 子芽不但增添美感,更身負無性繁 殖重任,它們在成熟後會自然脫 落,若落在適合的地方便生根長葉 成為新的植株,故此洋吊鐘也屬 「落地生根」一族。 洋吊鐘跟很多伽藍菜屬植 物一樣都是「短日照植 物」,在冬天晝短夜長 之際開花。它的花朶管狀 (種小名 tubiflora 就是這個意 思),呈下垂的姿態,橙紅

日低調的作風,令人驚 艷!

洋吊鐘的花朶

的顏色亮麗奪目,一反平

125


Chapter 14

西番蓮 西

番蓮屬西番蓮科藤本 植物,全世界大約有

五百多種。當中很多品種 花大而美,故此被栽培作 園藝植物,由此衍生出很 多雜交種。除了用作觀賞 之外,有些品種如雞蛋果

Passiflora edulis )的果 實,還可供食用。

雞蛋果的花


各種西番蓮莖上均長有捲鬚以作攀爬。雖然各品種的花朶大小 不一,顏色亦千變萬化,但花朶的基本形態及結構還是大同小 異的:花的最外層是苞片,第二層是五片萼片,第三層則為五 片花瓣,萼片的形態與花瓣極為相似。再下一層是由眾多線狀 裂片組成的副花冠(corona),在花朶正中的是雄蕊及雌蕊,雄蕊 共五枚,而雌蕊則有三條花柱,柱頭下垂。

passion一詞原來不指是情愛,而是指耶穌 受難,故此人們將passion fruit (雞蛋果)譯成 「熱情果」其實是不對的。西番蓮跟耶穌受 難到底又有何關係呢?十七世紀天主教教士 Giacomo Bosio認為西番蓮花的每部份都有其

雞蛋果未熟的果實

西番蓮的英文名稱是passion flower,當中

象徵意義:五片萼片及五片花瓣代表耶穌的十個門徒(由於猶大 出賣耶穌、彼得三次不認主,因此他們被摒出名單之外),副花 冠像是以荊棘做成的冠冕,五枚雄蕊代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造 成的五處傷口,雌蕊的三條花柱則是行刑時所用的三口釘子。 以上說法是否穿鑿附會?真是見仁見智! 同樣的花在日本卻有着 截然不同的詮釋。日本 人倒覺得西番蓮的花像 個時鐘,三條花柱是三 雌蕊有若時針、分針及秒針

枝指針,副花冠則是鐘 面上的刻度,故稱之曰 「時計草」。

127


在香港我們可找到三種野生的西番蓮,它們分別是 龍珠果、南美西番蓮及蛇王藤。前兩者常見於市區 路旁,它們均是源自南美的外來物種,而蛇王藤則 生長在野外灌木叢中,是原產本地的品種。

龍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 龍珠果的莖葉佈滿細毛,故此它又 龍珠果的花

稱為「毛西番蓮」。筆者年幼時已 被龍珠果的花深深吸引,一方面覺 得它甚為精緻美麗,一方面又覺得 它美得有點兒虛假,就像是用塑 膠製造似的。雪白無瑕的的花朶在大清早已經綻放,副花冠的 一抹紫紅更像是美人臉龐上的胭脂,教人驚艷。但可惜紅顏薄 命,嬌嫩的花瓣難敵驕陽,未到中午已向內皺曲,整朶花不消

龍珠果在花後結成球 形的果實,果實被滿

未熟的果實

幾句鐘就凋謝了。

佈腺毛的苞片包圍 着,形態有若舞龍時 舞者手持的龍珠,故 名龍珠果。據說苞片 上的腺毛能捕捉昆蟲,莫非龍珠果想加入食蟲植物的行列?龍 珠果在未熟時有毒,但它成熟轉成橙黃色時則可以食用,雖然 果肉不多,但味道香甜,與雞蛋果如出一轍,因此從前它是兒 童最喜愛採食的野果之一。

128


南美西番蓮的花

成株的葉形有若楓葉

南美西番蓮(Passiflora suberosa )

三裂,有着三隻角,故又稱三角葉西 番蓮。幼株的葉形跟成株有所不同, 葉子正中的一隻角並不明顯,因此大

未熟的果實

南美西番蓮的葉有點兒像楓葉,葉片

家小心別誤以為是另一品種。南美西

五片淡綠色的萼片,副花冠也是顏色 素淡。作風如此低調,難怪不為人所 注意。它的果實是個細小有如珍珠般 的漿果,成熟時呈深紫色,是鳥兒喜 愛的食物。

蛇王藤的葉子呈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基部有兩個腺點,幼株的 葉常有白紋。它的花朶是本港三種野生西番蓮之中最大的,直

作為寄主植物的紅鋸蛺 蝶是這麼罕有的了。 蛇王藤的葉子

蛇王藤的花

徑達五厘米。蛇王藤在野外比較少見,分布局限,難怪以它

紅鋸蛺蝶

蛇王藤(Passiflora moluccana var. teysmanniana )

成熟的果實呈紫黑色

番蓮的花比較細小,沒有花瓣,只有

129


Chapter 15

野果 很

多郊遊人士在野 外見到野果時,

總是異口同聲的問道﹕ 「它可以吃嗎?」雖然 市場內有各式各樣美味 的水果,但不少人仍對 野果情有獨鍾,對一些 不大認識的野果也躍躍 欲試,也許野果最大的 吸引力在於它們全屬免 費的吧!

蛇泡簕的果


野外雖然有不少野果可供食用,但筆者絕不鼓勵各位採食野 果,原因有以下四點﹕第一,所有野生植物均受《郊野公園條 例》及《林區及郊區條例》所保護,擅採野果即屬違法;第 二,野果是很多野生雀鳥及哺乳類的主要糧食,我們實在無必 要與牠們爭食物;第三,我們採食野果後常將種子即時就地拋 棄又或掉進垃圾箱,未能像野生動物般有效地傳播種子;第 四,有不少野果雖然外表吸引,看似味美,但其實有毒,若因 一時饞嘴而引致中毒,那就真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了!

可供食用的野果

桃金孃 (Rhodomyrtus tomentosa )

科常綠矮小灌木。它在五六月間開 桃紅色小花,形態像是朶朶紅梅, 甚為漂亮。桃金孃是最廣為人知的

桃金孃的花

桃金孃俗稱山棯或崗棯,是桃金孃

野果,它的果實熟時紫黑色,味道雖甜但可惜果核太多。 桃金孃在陽光充沛的山 坡上常大片生長。它的 生命力十分頑強,經 歷山火後很快又可重

它成了灌木叢中的強勢品種。 桃金孃未熟的果實

桃金孃的果俗稱崗棯

新萌芽,因此在很多地方

131


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 餘甘子又名油柑子,是大戟科落葉喬木。 它的葉看似羽狀複葉,但實為單葉。請細 看那「複葉」的頂端,那處有一個頂芽, 由此不斷長出新葉片,真正的複葉是不會有這 個頂芽的。 餘甘子在春天新葉萌發後不久開花,細

朶看似開在「複葉」之上,所以它的屬 名是Phyllanthus ,意即「葉花」。它圓 球形的果實在秋天成熟,淡黃色,大者 有若彈珠。一般果實在成熟時會變軟, 但餘甘子卻是少有的例外,熟時仍是質

餘甘子的花甚為細小

小的花是單性的,但雌雄同株。由於花

地爽脆。它的果實在剛入口時味道苦澀,但經一番嘴嚼後會漸 變甘甜,故此以前人們以「油柑子命」來比喻人的際遇先苦後 甜。餘甘子不但味美,更含有豐富維他命C,又有清熱潤喉的療 效,真是野果之中的佳品。 餘甘子除了果實可食 外,它的葉子在曬乾 餘甘子的葉看似複葉

132

後還可用作填充枕 頭。據說這種油甘子 葉枕頭在盛暑中能予 人清凉感受,遠勝一 般以棉花作填充料的 枕頭呢!


蒲桃的花有長長的雄蕊

蒲桃 (Syzygium jambos ) 蒲桃是桃金孃科常綠喬木,常生長在溪澗旁 邊。它在春天開花,花朶像個淡黃色的粉撲,

多兼且細長的雄蕊。蒲桃的果實球形,直徑可 達五六厘米,成熟時呈淡黃色,散發微香,味 道清甜,市面上也時有出售。每個果實內只有

果實的內部

但那些絲狀的結構其實不是花瓣,而是數量眾

一枚種子,由於種子與果肉分離,故此搖動果 實時會發出聲響,十分有趣。

嶺南山竹子 (Garcinia oblongifolia )

在香港也有一個近親,它 就是嶺南山竹子。嶺南山 竹子是山竹子科常綠喬 木,葉子深綠色,對生, 長橢圓形。它扁圓形的果實

嶺南山竹子的花有香氣

馬來半島的果后山竹,原來

直徑五厘米左右,在秋天成熟,

竹。最有趣的地方是吃過它後牙 齒會被染成黃色,故此嶺南山竹 子又叫「黃牙果」。

嶺南山竹子的葉

外皮黃色,果肉的味道有點像山

133


紫玉盤 (Uvaria macrophylla ) 紫玉盤是一種番荔枝科藤本植 物,生長在陰暗的樹林中。它 在初夏開花,花瓣肥厚,顏色暗 紅,與鮮黃色的花蕊形成強烈的對比。 由於每朶花有很多分離的心皮,因此果 實也是成叢生長,乍看好像是從很多朶花

時呈棕紅色,味道酸甜可口,是從 前鄉間的牧童喜食的野果之一。 紫玉盤的葉

紫玉盤的花

發展出來似的。紫玉盤的果實成熟

大花紫玉盤

大花紫玉盤的果實

野外另一種大花紫玉盤(又名山椒) (Uvaria grandiflora ),花的直徑可達 十厘米,形狀像個吐着烈焰的小太 陽。它的果實橙黃色,也可以食用。

134


白花懸鉤子的果

白花懸鉤子

懸鉤子 (Rubus spp.) 懸鉤子屬植物大多是藤 蔓,和草莓一樣同屬薔 薇科植物,它們的果實也往往像個小草莓。每個「草 莓」其實都是一個聚合果,是由很多細小的果實組合 而成的。香港有七種懸鉤子屬植物,其中以白花懸鉤 子、茅莓及蛇泡簕最為常見。它們的果實雖然酸甜多 汁,但莖和葉上均長滿勾 剌,饞嘴的你當心被它們 弄得皮破血流!

茅莓

茅莓的花

蛇泡簕的花

蛇泡簕的果

蛇泡簕的葉

135


山橘 (Fortunella hindsii ) 山橘是一種芸香科灌木,主幹筆直,莖 上多刺。一向以來,很多人都上山非法砍 伐山橘,用它的主幹來製造枴杖。其實現今市面 上的行山杖款式眾多兼且價廉物美,我們又 何必破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呢?山橘與我 們熟悉的金橘及四季桔為同屬植物,因此它 的果實不單活像一個迷 你的橘子,味道也是同 山橘的莖有刺

樣的酸溜溜。山橘的果肉不 多,可謂野果中之雞肋,但 仍有人上山採集山橘回家以 鹽醃製成「鹹桔仔」,據說 也有消炎清音的療效。

濶葉獼猴桃 (Actinidia latifolia ) 香港人對「獼猴桃」這名字大多感到陌 生,原來它就是超市中常見的「奇異果」 的本來姓字!很多人以為奇異果是新西蘭 的土產,其實它是百分百的中國原生植物 ──硬毛獼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

136


硬毛獼猴桃在二十世紀初被帶到歐洲,後 來引種到新西蘭,被大量栽培作水果銷 售。後來為了向世界各地推廣這水果,新

的國鳥「鷸鴕」的名字Kiwi為此植物重新 命名為Kiwifruit。Kiwifruit來到香港後, 商人便按這個字的發音將之譒譯為「奇異 果」。極為諷刺的是,當這種原產中國的

濶葉獼猴桃的葉

西蘭人將硬毛獼猴桃改名換姓,以新西蘭

植物回歸故里時,中國人竟誤以為它是舶

何處來!跟硬毛獼猴桃有着相似際遇的還 有橙子,我們只認識美國加州的「新奇士 橙」,卻不知橙的家鄉正是中國。 全世界約有五十多種獼猴桃屬植物,當中

濶葉獼猴桃的雄花

來品,面對這位老朋友,我們竟笑問客從

五十二種可在中國找到,因此中國是獼猴

桃,分別是濶葉獼猴桃及異色獼猴桃,前 者遠較後者常見。濶葉獼猴桃生長在陽光 充沛的灌木叢中,是一種落葉性的木質藤 本植物。葉子卵圓形,葉緣有疏生的小尖 齒,葉底密佈絨毛。它的花期在六月至七

異色獼猴桃的雄花

桃的主要產區。本港野外也有兩種獼猴

月,花朶形成一大型聚傘花序,雌雄異 株。它的果實呈圓柱形,長度可達四厘

月的隆冬季節仍高掛枝頭,似無鳥獸問 津,難道是味道太酸?

異色獼猴桃的葉

米,果肉綠色。常見一串串的果實在十二

137


楊梅是楊梅科喬木,在郊野甚 為普遍。雖然俗語有云「到處 楊梅一樣花」,兩株楊梅的花

楊梅的雄花

楊梅 (Myrica rubra )

其實可以是大為不同的,皆因 它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雄花和 雌花的形狀和結構都不同,雄

是短穗狀。楊梅在三月開花, 每個雌花序上通常只有一兩朶 花會結實,不過果實的生長 甚為快速,五六月時已成熟變 紅,外表令人垂涎。不過遊人 別被它美麗的外表欺騙,事實 上它的果核大而果肉少,味道 更是極酸,與水果店所售賣的 深紫的楊梅有天壤之別。

138

楊梅的雌花

花結集成葇荑花序,雌花序則


外型特別的野果和種子

當你知道眼前的野果不能食用時,會否十分失望呢? 不要緊,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外型奇 特,縱使滿足不到大家的食慾,也足堪觀 賞!至於它們古怪的外表可有甚麼實際用 途?那就要請大家努力找尋答 案了。 假蘋婆 (Sterculia lanceolata ) 現今盜版物品充斥市面,有時 膺品的仿真度極高,實在教人真假 難分。不過在植物界中,有些植物的

是以「假」字起首,例如假菠蘿、假檳榔、假含羞草、假 杜鵑及假菩提樹等。由於它們跟一些廣為人知的植物外形 相似,所以被人在名字中加上一個「假」字,以資識別。 野外常見的假蘋婆也不例外,與之相對應的「原裝正版」

假蘋婆成熟的果

冒牌身分卻是昭然欲揭,因它們的名字總

就是蘋婆 (Sterculia nobilis ),兩者都是同一科(梧桐科)及 同一屬內的近親。有趣的是在本地蘋婆遠比假蘋婆少見, 因此對一般人來說,「真」的一方的面貌,只能從「假」 假蘋婆未熟的果

的一方去推敲。

139


假蘋婆為常綠喬木,在四月開 花,花形雖小,但彷如一顆淺 假蘋婆的花

紅色的小星星,十分可愛。它 的果實為蓇葖果,在成熟時裂 開,露出種子。在七八月間, 林間常見那五角星狀的果實

掛在枝頭,雖然數量不多,但鮮紅如血的果皮伴襯着黑色的種 子,在林蔭中特別耀眼。蘋婆的果實和種子的顏色及形狀也跟 假蘋婆相似,只是果實的瓣數較少,兩者的果實每瓣都顏色赤 紅,因此在佛經中常以蘋婆果來比喻鮮紅美好的唇色。舟狀的 果實配上種子更像是一隻有着黑溜溜眼珠的眼晴,因此蘋婆也 叫「鳳眼果」。 蘋婆的種子可供食用。人們 通常先煨熟種子,剝去深棕

仁,據說它的味道有如栗 子。至於假蘋婆的種子,則 從未聞有人食用。

假蘋婆及蘋婆的葉子也有相似的地 方,兩者葉柄的兩端都腫脹起來, 是一項重要的鑑別特徵。 蘋婆的葉

假蘋婆的葉柄兩端脹大

140

蘋婆的果實

色的種皮後才食用黃色的種


成熟的果實

未熟的果像一對羊角

羊角拗 (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 本港山野間有所謂四大毒草,它們就是曼陀羅、 羊角拗、馬錢及斷腸草,當中以羊角拗最為常 見。羊角拗是夾竹桃科木質藤 本植物,莖上滿是白色的皮 羊角拗的花

孔,容易辨識。它在春天開 花,花淡黃色,上有紅色條 紋。它的花形奇特,叫人一見 難忘!五片花瓣只在基部融 合,分離的部分呈長帶狀,向 下低垂。花後結成的蓇葖果更 是有趣,活像一雙羊角,故名

羊角拗的葉

羊角拗。果實成熟時會變乾及 轉黑,最後裂開,露出眾多長 有白毛的種子。羊角拗枝葉內 的汁液含有劇毒,足可致命。 其實不單是羊角拗,很多大戟

莖上有明顯的皮孔

科、夾竹桃科及蘿藦科植物皆 有毒液,故此遊人在野外切勿 隨意攀折及食用野生植物。大 家還是遵守「眼看手勿動」的 規則吧!

141


希藤 (Loeseneriella concinna ) 希藤又名程香仔樹,是一種衞矛科木質藤本植物,在野 外頗為常見。它的葉對生,葉邊有疏圓齒。花朶在六七月間開 放,黃綠色,像顆五角星。 花後結成的蒴果有一至四 片,每片呈倒卵形,頂端微

個風車的模樣,十分有趣。 可惜希藤個性低調,蒴果未

希藤的花

凹。三或四片蒴果常構成一

熟時每片青綠及扁平如葉, 混在綠葉叢中,如非仔細尋 覓,實難以發現。每片蒴果

左右兩半,露出四枚棕色的 種子。種子具翅,藉風力傳 送,一如其他有翅的種子和

蒴果成熟裂開

成熟時會變黑並沿中線裂成

果實一樣,希藤的種子御風 而行時會在空中旋轉,延長 下墜時間以增加飛行距離。 希藤的種子

142


磨盤草 (Abutilon indicum ) 很多遠足人士常被磨盤草外型奇特的果實 吸引而駐足觀賞。 磨盤草多見於鄉村的荒地上,是錦葵科 的草本植物。它的花金黃色,花謝後結 磨盤草的花

成的蒴果別具一格,有十多片果瓣,成 熟時會變乾及變黑,形態有如一個齒 輪,又像一個小石磨,故名磨盤草。

在未熟的「磨盤」上,常見有離斑棉紅蝽 在吸啜汁液。蟲子橙紅的顏色跟小磨盤的 青綠甚稱絕配。這些蟲子外型雖美,但在

擾這些不好惹的傢伙 啊!

磨盤草

磨盤草果實上的常客﹕

離斑棉紅蝽

必小心謹慎,切勿騷

石磨

發怒時能釋放臭液,因此大家在觀察時務

143


紅 豆 秋冬時分,在林間小徑上我們常發現一 些鮮紅色的種子散落一地。這些種子原來 就是古人在詩詞中提到的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王維這首詩可謂膾炙 人口。首句中的紅豆據考證就是 指現今的蝶形花科紅豆屬植物 (Ormosia spp.)又或是含羞草科 植物海紅豆 (Adenanthera microsperma )。紅豆?是不是用來製 做紅豆沙及紅豆冰的紅豆呢?原來食用的紅豆(Vigna angularis ) 與山間的紅豆是兩類不同的植物,前者是一年生的農作物,是 草本的藤蔓,而後者卻是喬木,故有「紅豆樹」之稱。南音名 曲《客途秋恨》中有「淚灑西風紅豆樹,情牽古道白榆天」之 句,正好說明紅豆的形態。 凹葉紅豆

144


最常見的要算是「凹葉紅豆」

凹葉紅豆

香港有五種紅豆屬植物,當中

(Ormosia emarginata )。那是 一種樹皮綠色、有着羽狀複葉 的小樹。它的果實是個深棕色 的莢果,成熟時會裂開露出內 裡的幾枚種子。這些橙紅色、扁圓形、質地堅實、大小有若葡 萄乾的種子可以長期保存,顏色歷久常新,難怪在古代它們已 是忠貞不二的愛情的代名詞了。 相思子

野外另有一種植物同樣與 愛情有關,它就是蝶形 花 科 的 「 相 思 子 」 (A b r u s

precatorius )。相思子生長 在海邊灌木叢中,是一種藤 本植物。它的種子與凹葉紅 相思子種子有紅黑二色

豆同樣鮮艷奪目,但體積較 小,形態較圓。由於每顆種 子有紅黑二色,外形可愛, 有人用它來製造指環及耳環 等飾物。相思子的形態雖 美,但有劇毒,不能食用, 真是叫人又愛又恨。也許這 就是人世間情愛的寫照吧!

145


倒地鈴(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 在村邊的荒地上,常見倒地 鈴的果實迎風搖曳。 倒地鈴屬無患子科,無患 子科植物多數是高大的喬 木,例如荔枝樹及龍眼樹等。 但倒地鈴卻是一年生的草本藤蔓。它有互生的羽狀複葉,花序 花和果實

從葉腋處長出,總花柄上有兩條捲鬚,用以攀爬。倒地鈴的花 朶細小,有四片白色的花瓣。最有 趣的還是它的果實,在發育時會逐 漸充氣脹大,有如一個綠色的小氣 球,也像個鈴鐺,故名倒地鈴。果 實成熟時會枯黃變乾,內裡有兩顆 圓形的黑色的種子。種子上有一個

(hilum),是種子從子房壁上脫落後 留下的痕跡。

倒地鈴的藤蔓

倒地鈴的複葉 總花柄上的捲鬚

146

心形的白點,原來那是種子的種臍


Chapter 16

蜘蛛抱蛋 真

想不到「蜘蛛抱蛋」 這個趣怪的名字竟然

是屬於某類植物的!

小花蜘蛛抱蛋的花


蜘蛛抱蛋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些品種例如Aspidistra

elatior 等有着濶大而濃綠的葉。由於葉形優雅,終年常綠,又能 忍受陰暗的環境,故早在維多利亞時代,蜘蛛抱蛋在英國已是 一種甚受大眾歡迎的室內觀葉植物,在本地也常見栽種於庭園 之中。 除了一些園藝品種之外,在郊野也能找到蜘蛛抱蛋。野生的蜘 蛛抱蛋多生長在高地的樹林或澗谷中,在地裡有一橫走的粗壯 根莖,根莖上長有多片披針形或帶狀的葉,有些植株的葉上 還滿佈黃色斑點。蜘蛛抱蛋的花朶形狀有趣,有若一個小杯或 小壺。中央的雌蕊的柱頭呈傘狀,跟外圍六片花被片構成一顆 小星星的模樣,更活像一隻母蜘蛛抱著卵囊,故名「蜘蛛抱 蛋」。至於花朶的雄蕊,它們都躲藏在花朶的基部,不易從外 看見。蜘蛛抱蛋的花形雖然奇特,但它的作風卻是極為低調。 不但花的顏色毫不起眼,更由於花梗短小,花朶長得十分貼近 泥面,常為林中的落葉所遮蓋,令人容易錯過芳容。它 這種孤傲不羣的性格,甚有隱者之風。 蜘蛛抱蛋樸素的花朶當然不能招 蜂引蝶,為它傳播花粉的也許 是那些在地面枯葉堆中行走 的小昆蟲罷了。據筆者 的觀察所得,雖然種羣 中有不少個體開花,但 能成功結成果實的卻是 流蘇蜘蛛抱蛋的花

148

鳳毛麟角,可見這位花 中隱者的繁殖策略, 實在談不上是成功。


流蘇蜘蛛抱蛋的花

香港有三種原生的蜘蛛抱 蛋,它們分別是流蘇蜘蛛抱 蛋 (Aspidistra fimbriata )、紫 點蜘蛛抱蛋(A. punctata )及小 花蜘蛛抱蛋(A. minutiflora )。

流蘇蜘蛛抱蛋(Aspidistra fimbriata )

的,長度可達三十多厘米,濶度可達七 厘米,呈披針形,顏色濃綠,葉質厚 硬,形態與栽培的蜘蛛抱蛋相若。花朶 有八或十片花被片,花色紫紅又或是白 中帶紫,由於花被片上密佈流蘇狀的肉

月至一月,正值隆冬季節。這時林中的 蟲子早已銷聲匿跡了,那又是甚麼為它 傳送花粉呢?真是耐人尋味! 全株形態

流蘇蜘蛛抱蛋的果實

質突起物,因而得名。它的花期在十二

流蘇蜘蛛抱蛋的花

此品種的葉片是三種蜘蛛抱蛋之中最大

149


花朶的側面

紫點蜘蛛抱蛋的花

紫點蜘蛛抱蛋的葉片同樣是 披針形,但比流蘇蜘蛛抱蛋

全株形態

紫點蜘蛛抱蛋(Aspidistra punctata )

的葉子細小一點,葉質也較 薄。它在二月中開花,花被 片深紫色,有若濃墨,但 雌蕊傘狀的柱頭卻是雪白色 的,與花被形成強烈的對比。

小花蜘蛛抱蛋的花

小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minutiflora ) 小花蜘蛛抱蛋帶狀的葉片常教人誤 認它為蘭蕙之類。它的花呈壺狀, 外面有細小的棕色斑點,花被片並 不外張,好一副含羞答答的模樣。 全株形態

它的花梗雖然比較長, 但由於以水平方向貼近 地面生長,使這些在十 月至十一月間出現的有 趣小花兒始終無法從枯 葉之中突圍而出。

150


Chapter 17

鬼筆、竹蓀 與地星 鬼

筆、竹蓀與地星其實 都不算是植物,在現

今的分類系統中,它們均屬 於真菌一族。但從前生物學 家視真菌為植物,很多人到 今天仍抱這個舊想法,故此 在這裡也一併為大家介紹。 真菌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 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大部分 真菌,包括鬼筆、竹蓀和地 星等都是腐生性的,泥土中 的菌絲體以分解有機物為 生,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分 紅鬼筆

解者(Decomposer),令養分 在大自然中循環不息。


鬼筆

「鬼筆」一詞泛指鬼筆菌目內的鬼筆菌科及籠頭菌科的一些品 種。在本港,屬鬼筆菌科的紅鬼筆 (Phallus rubicubdus )和籠 頭菌科的稜柱散尾鬼筆菌 (Lysurus mokusin ) 較為多見,初夏 大雨過後常出現在市區內的花圃和草地上。在野外,筆者也曾 在林下的枯葉堆中見過籠頭菌科的三叉鬼筆菌(Pseudocolus

schellenbergiae ) 及鬼筆菌科的蛇頭菌(Mutinus sp. )。

月間在地面上形成鳥蛋狀的菌 蕾。原來這些年幼的子實體內 有乾坤﹕內藏着肩負繁殖重任 的柱形部份。子實體的柱 形部份生長快速,午夜時

稜柱散尾鬼筆菌的菌蕾

鬼筆發育成熟的菌絲體於五六

分才「破蛋而出」,黎

高,它的頂端產生棕色 的黏液,並發出類似糞 便的惡臭,招引蒼蠅前 來。原來黏液內有成 千上萬的孢子,當蒼

子實體的壽命很短暫

明時便已長至十多厘米

稜柱散尾鬼筆菌

蠅盡情享用黏液時, 大量孢子已被牠們吃 進肚子裡或黏附在牠 們身上了。就是藉着 搭乘這些小蟲的順 風車,孢子得以傳 送到遠方,開展它 們生命之旅。

152

稜柱散尾鬼筆菌散發臭味以吸引蠅類


某種蛇頭菌

有云朝菌不知晦朔,清晨時一柱擎 天的子實體未到中午已倒伏在地,奄奄一息 ──但大家且別為子實體短暫的一生而歎息 唏噓,事實上它早已完成散播孢子的大任,

菌絲體仍然生存,下次雨後新的子實體又 會長出來,再現風華呢! 三叉鬼筆菌成熟的子實體

鳥蛋狀的菌蕾

雖朝生暮死又有何遺憾呢?何況泥土中的

153


竹蓀(Dictyophora spp. ),俗稱竹笙,有人

淡黃竹蓀

竹蓀

以訛傳訛,說它是竹子的根和皮膜。但其 實竹蓀和蘑菇一樣都是真菌,它是鬼筆菌 目鬼筆菌科的成員,可說是鬼筆的親戚。 從前食用的竹蓀(長裙竹蓀Dictyophora

indusiata ) 均自野外採集,由於產量不 多,物以罕為貴,曾幾何時竹蓀的價格十

場以人工方法大量培植,它的價值也就隨 之而江河日下,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竹蓀的食用部份為子實體的海綿狀柱形菌 柄和網狀菌幕,子實體的其餘部份在送到

竹蓀也是以臭味來 吸引昆蟲前來

分高昂。但時至今日,由於竹蓀可以在農

市場前已被去除。原本菌柄的頂端是一個 鐘形的菌蓋,菌蓋的表面滿佈網格, 上面青黑色的黏液內藏孢子。跟鬼筆一樣,菌蓋會發放 一種腐臭的氣味以吸引蒼蠅前來帶走孢子。竹蓀的氣 味雖然不敢恭維,但由菌蓋下方伸展出來的菌幕卻極 其精巧華麗,令竹蓀活像一個穿着蕾絲長裙的少女, 她娉婷的倩影為竹蓀贏得「真菌之花」和「真菌皇 后」等美譽。但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竹蓀在菌幕 開展後不久就開始枯萎了,美麗的外表只是剎那光 輝,不能長久。 附圖所示的兩種竹蓀為野生品種,形貌與供 食用的長裙竹蓀十分相似。其中黃裙竹蓀 黃裙竹蓀

154

(Dictyophora multicolor )有一定毒性,故 此筆者奉勸大家還是不要在野外採集竹 蓀及其他野生菌類食用,以策安全。


木生地星

地星

中人類居住的星球,也是一種真菌的名字。雖 然顏色並不鮮艷,很多時都是樸素的棕色和灰 色,個子也遠較鬼筆和竹蓀細小,但它們奇特 別緻的外型足教你一見傾心。

未成熟的子實體呈圓球狀

地星,不單是卡通片「IQ博士」中宇宙大王口

地星(Geatrum spp.) 在分類學上屬地星菌科, 外皮剛剛裂開

子實體幼時呈圓球形,成熟時外皮會裂成五至七片並向外展 開,猶如一顆地上的星星,故名地星。 星星的中央是一個球狀的「孢子囊體」 (Spore sac),它是產生孢子的地方。孢子 囊體的頂端有一小孔,小孔的周圍常見有 一個環帶。孢子囊體的體壁甚薄,當雨點 擊中孢子囊體的薄壁時,內裡粉塵狀的孢

釋放孢子後的孢子囊體

子便會從頂端的小孔噴出,十分有趣。 在野外,較容易辨認的是木生地星 (Geastrum mirabile ) ,它的子實體在五月 至九月期間現身,大小只如一角硬幣般, 常成羣生長於林間枯木之上。

155


Chapter 18

春日芳華 春

天,是野花的季節﹔ 春日的郊野,是野花

的舞台。不到郊野,怎知春 色如許﹖野花之美,不僅在 其漂亮的外表。野花的生存 策略、與動物之間的互動關 係,其實也是生態趣味之所 在。諸君閒暇郊遊之際,不 妨留心觀察,自會發現野花 之美其實唾手可得。以下就 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些形態美 麗又奇特有趣的野花吧!

吊鐘


深山含笑

早春二月裡最美的野花首推深山含笑 (Machelia maudiae )。深山含笑屬木 蘭科。由於木蘭科植物有單生 的花,花被片尚未分化成萼片 和花瓣,雄蕊及雌蕊又排列成螺 旋狀,有若裸子植物毬果的鱗片,故此木蘭科 植物被公認為有花植物類中較原始的一族。 平日深山含笑的外形沉實低調,長橢圓形和深綠 色的葉看來平平無奇,跟一般樹葉並無兩樣。但一到花期,它 就驀然化身為山中的女神--只見碗口般大的雪白花兒開滿一樹, 教人老遠就為它的姿容所吸引。這美麗的品種在百多年前被當 時任職植物及林務部監督的鄧恩(Dunn)在香港首先發現,並以 他的妻子的姓氏(Maud)命名,因此深山含笑又名莫氏含笑。 深山含笑跟花園裡栽種的含笑花可謂大相徑庭,兩者雖同科同 屬,但前者是高大的喬木而後者卻是灌木。深山含笑的花也比 含笑花大得多,兩者的香味也不同。這樣秀美的原生植物為何 不為大眾所熟悉呢?皆因野生的深山含笑都生長在高山上,而 且大多在遠離山徑的密林中,真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長在高地的深山含笑

157


華重樓

華重樓(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又 以為它就是武俠小說中令人起死回生的仙 草。它只是植物形態的簡單描述罷了。華 重樓在地下有一橫生的根莖, 每年早春時分都會從末端 抽出一莖,莖頂著生

華重樓有綠色的花被片

名七葉一枝花,聽到這樣特別的名字,別

五至十片(通常七片) 披針形的葉,成熟的植 株更會從一輪葉子的

故名「七葉一枝花」。由於花 與葉構成上下兩層,所以叫做

全株形態

中心處長出一枝花來,

「重樓」。華重樓的花朶別 具一格,花被分作兩層,它 的內層花被呈絲狀,並不顯眼,但外 層花被卻闊大及翠綠如葉,好像告訴我們

花朶色彩最鮮明之處要算是雄蕊及雌蕊, 金黃色的花藥跟紫紅色的柱頭互相輝映。 華重樓雖非仙草,但它確實是一種藥材,

雄蕊較早成熟

植物的花萼其實都是從葉子演變而來的。

能清熱解毒和鎮咳止痛,《本草綱目》中 也如此記載﹕「蟲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

價值,華重樓被過度採集,再加上其居住 的樹林生境被破壞,這種奇特的植物現已 十分少見了。

158

雌蕊成熟時 柱頭的裂片打開

故有蚤休螫休之名。」但也正因它的藥用


蔓蓳菜

大家總以為「紫羅蘭」(Violet) 就是 「非洲紫羅蘭」(African violet)的簡 稱,這實則是張冠李戴!前者又名 蓳菜,所指的是蓳菜科Viola 屬中的 各個品種;而後者則是苦苣苔科 Saintpaulia 屬植物。兩者在分類學上是截然不同的類別。 香港野外有四種原生的蓳菜,它們全是貼地而生的矮小草本, 當中以蔓蓳菜(Viola diffusa )最為常見,可謂遍佈全港各地。香 港島有一處地方名叫紫羅蘭山,據說就是因為山上長滿蓳菜(紫 羅蘭)而得名。蔓蓳菜的葉子排列成蓮座狀,呈肉質,表面滿佈 細毛,地裡又有肉質的直根貯存水份,難怪它極為耐旱,足以 捱過乾燥的寒冬。當綿綿春雨還未降下時,它們已急不及待長 出花兒來迎接春天了!不論是陰暗的林下又或是開揚的草坡, 小徑兩旁總是愛熱鬧的蔓蓳菜的天下,細小但密集的淡紫花兒 可謂多若天上繁星,但行色匆匆的遊人可有注意這些素雅的花 蔓蓳菜全株形態

兒呢?

159


蔓蓳菜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繁殖本領。蔓蓳菜有兩種不同的花 朶,每年首先綻放的是普通的花朶,它們有淡紫色或白色的花 瓣,進行異花授粉。當第一輪普通的花朶開過後,初夏時的蔓

不會開放的花,這些「自閉」的花會不假 外求,進行自花授粉,故此它們很快便珠 胎暗結,長出橢圓形的果實來了!

蔓蓳菜的果實

蓳菜會長出一些花瓣完全退化、萼片閉鎖

蔓蓳菜的果實在成熟時會裂成三部分,每 部分均藏着十數顆種子。當種子兩旁的果

種子便逐一彈射出來。不過這種彈射機制 產生的力量始終有限,實難與風力、水力 及動物之力相比,因此不能將種子散播到 遙遠的地方。 除了開花結子進行有性繁殖外,蔓蓳菜更

果實成熟時裂成三片

皮變乾,果皮就向會內擠壓,於是內裡的

會沿着地面長出細長的走莖,在走莖的 末端長出幼株,然後落地生根。故此蔓蓳菜在野外總是不愁寂

160

蔓蓳菜長出細長的走莖

寞,常長成一大片的,霸佔地盤的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韓信草特寫

韓信草

除了蔓蓳菜之外,春 日在路旁跟各位遊人 問好的還有韓信草 (Scutellaria indica )。 韓信草是多年生的唇 形科草本植物,有對 生的卵形葉,淺紫的 花成串聚生枝頭。細 看之下,原來每朶花 的花瓣合生而成一個 直立的筒狀花冠,花冠某處還發展成一個小小的 平台,好讓前來的昆蟲落脚。平台上面更滿佈深 紫色的斑點,那是用來指引昆蟲取蜜的標記。從 側面看,整朶花的形態有若一個耳挖,排列有序 的朶朶花兒又像是海面上的重重波浪,故此它又 有「耳挖草」及「立浪草」等別名。

161


吊鐘花

吊鐘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是一種落葉灌木,跟杜鵑一樣 同屬杜鵑花科,現今在西貢及大嶼山等地尚算普遍。當春回大 地之際,枝梢上的花芽及葉芽紛紛萌發。每個花芽內有花近十 朶,每朶花的五片花瓣合生而成鐘狀的花冠,基部有花蜜,常 有蜜蜂鑽進花中取食。花兒綻放時,花柄又會向下彎垂令整朶 花活像一個吊起的鈴兒,故名吊鐘。但當花兒接受花粉後,花 柄竟又會竪直起來,整個過程真是十分奇妙。 曾幾何時,吊鐘花跟桃花及水仙一樣都是廣受歡 迎的年花,人們皆愛其「金鐘一響、黃金萬兩」 的好意頭。由於吊鐘有市塲價值,但又鮮有人工 栽培的植株供應市塲(吊鐘不如桃花般生長快速), 剛萌發的葉芽

遂有不少貪財者但求無本生利,紛紛上山砍伐, 令野生的吊鐘幾近滅絕。香港政府有見及此,於 是訂立法例保護,禁止砍伐。但郊野面積廣大, 偷花賊神出鬼沒,來去無踪,要依法逮捕,真是 談何容易!但若然執法困難,所謂法例又是否形 同虛設呢?後來不知何故,坊間流傳著另一說 法,指出吊鐘與「吊終」同音,意思極為不吉 吊鐘的新葉

利,實在不宜用作賀年裝飾。這個說法竟為吊 鐘帶來一線生機!從此人們對吊鐘花的態度作 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逐漸與之疏離,現今吊 鐘已極少出現於年宵花市了。吊鐘因名字諧音

的不吉以致乏人問津,對於野生的種羣來說倒是一件好事。因 為按經濟學理論,沒有需求,就自然沒有人上山採集來供應市 塲,野生的植株終有幸避過刀斧之劫。吊鐘花因好意頭的一句 說話而招殺身之禍,又因大眾的迷信而逃過災劫,由此可見社 會大眾的態度對野生物種的存亡,其實舉足輕重。

162


受孕後花梗會變直

163


Chapter 19

「動」植物 花柱草 植

物給人的印象總是較 為靜態的,縱使睡蓮

的花朶朝開夜合,豆科植物 的葉子有「睡眠運動」,能 在晚間閉上,但畢竟這些都 是「慢動作」而已,很少引 起人們的注意。

狹葉花柱草


花柱草花的特寫

自然界中能作出快速動作的植物可謂鳳 毛麟角,萬中無一,其中經典的例子當 然要數含羞草及捕蠅草,兩者葉子的閉 合動作之快令人驚嘆。但除了葉子會 快速運動之外,植物的其他部份也擁有 這種特異功能嗎?原來香港有一種名叫 花柱草的植物天賦異稟,花朶的「合蕊

花柱草的基生葉

柱」動作敏捷,反應之快好比一個靈敏 的觸發器,故此花柱草的英文俗名就喚 作Trigger plant。

花柱草的基生葉 花柱草

165


花柱草又名滴絲草,是花柱草科花柱草屬的一年生 草本植物。花柱草屬植物全球共有二百多種,近百分 之七十分佈在澳洲,中國大陸及香港只有兩種,分 別為花柱草 Stylidium uliginosum 及狹葉花柱草 S.

tenellum 。前者開白色小花,較為常見﹔後者開 紫紅色花,在本地的分佈甚為狹窄,數量稀少。 花柱草 (S. uliginosum )一般生長在溪澗的石隙 中或路旁潮濕的泥壁上,由於個子極為細 狹葉花柱草花的特寫

小,故往往為人所忽略。它的葉子聚生在

長僅五毫米左右。當踏入花期(十月至來年 三月),植株會抽出一條長度可達十厘米的纖幼花 莖,上面着生多朶大小僅三毫米左右的小白花,花朶 的雄蕊及雌蕊合生成一末端略為彎曲之「合蕊柱」。

狹葉花柱草的葉子

166

植株的基部,呈卵圓形,顏色綠中帶紅,


狹葉花柱草的花

合蕊柱乃是花柱草最為奇特之處,它 的觸覺極為敏銳,可謂一觸即發。當 昆蟲前來採蜜時,若碰觸到合蕊柱, 橫放的它會在剎那間作出一百八十度 的擺動,末端瞬即接觸到蟲子的身 體。由於合蕊柱的雄蕊及雌蕊在不同 時間成熟,當雄蕊成熟時,合蕊柱的 動作能將花粉擦上昆蟲身上,而當雌 蕊成熟時,此動作又可從蟲子身上擷 取附着的花粉,故此合蕊柱快速活動

及接收花粉。合蕊柱在運動過後會在 數分鐘內回復原位,靜待下一位登門 造訪的貴客。

狹葉花柱草的花

的目的原來很簡單,那就是藉此傳送

167


Chapter 20

八角 角是一種廣為人知的 香料,是調製鹵水汁 和五香粉不可或缺的原材 料之一。它星狀的外型及獨 特的香氣叫人印象難 忘。供調味用的八 角多產自廣西,是 一種名叫「八角」 的喬木的乾製果實。

紅花八角的花


八角是八角科八角屬植物,學名為 Illicium verum ,屬名 Illicium 是「誘惑」、「吸引」的意思,用以形容它的芬芳氣味。除了

Illicium verum 這個品種之外,我國尚有二十七種八角及兩個 變種。雖然彼此都是近親,但並不表示它們也可供食用。事實 上,很多野生的八角是有毒的,大家切勿貿然輕試!八角屬植 物是雙子葉植物中較原始的一群,與木蘭的關係密切,故此曾 幾何時,八角屬是歸入木蘭科的。八角屬植物常有以下的共通 點:形態為常綠灌木或喬木﹔葉為單葉,互生、輪生或假輪 生﹔枝葉花果皆帶有香氣;花朶下垂、萼片與花瓣的外型相 近;果實為一個由多個蓇葖果組成的聚合果。由於果實常呈八 角星狀,故名「八角」,英文的俗名也喚作 Star anise (Anise 一字指八角的氣味酷似茴香)。 據最新出版的香港植物誌記載,本地共有四種野生的八角,現 簡述如下: 紅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 )

新娘潭附近的三擔籮被人發現,並以當時任 職植物及林務部監督的鄧恩(S. T. Dunn)的姓 氏命名。紅花八角是本地最常見的八角,植 株為低矮的灌木,葉子呈披針形,花紅色,有着長長的花柄, 花期在三四月間。紅花八角常見生長在溪澗兩旁,雖然數量很 多,但分佈也只集中在新界東北一帶。

紅花八角的果實

紅花八角的花

紅花八角又名鄧氏八角,這品種在1903年於

紅花八角傳播種子的方法也很有趣:蓇葖果成熟時 首先裂開,露出內裡的種子,當種子兩旁的 果皮向中間施壓時,便會將種子彈射出來。 這種「彈子神通」絕技與蔓蓳菜傳播種子的方法如出一 轍(請參閱「春日芳華」一文),不知是誰抄襲誰呢?

169


大嶼八角(Illicium angustisepalum ) 大嶼八角是香港獨 有的品種,它的分 佈狹窄,只集中在 大嶼山的高地。它 在1905年在鳳凰山 被首次發現。雖然 此品種的植株有一 大嶼八角的果實

定數量,但由於大多生長在遠離郊遊徑的密 林中,故能有幸一睹芳容的遊人不多。大嶼 八角是小喬木,葉長圓形,花被片狹長,顏 色雪白,有時略帶微紅。在本地四種八 角中,它是唯一開白花的品種,而且花 朶最大,花期也是最早的,在十二月 尾已踏入花期,一直至次年三月都 可見到美麗的花兒高掛枝頭。

170


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 ) 小花八角的花朶其實不算 小,但若以株形及葉子大小 而論,卻是本地四種八角之 中最小型的。它是一種灌 木,於初夏開花,花紅色, 花形跟紅花八角相似。但此 小花八角的葉

品種生長在山坡密林之中, 葉呈卵形,跟紅花八角 的生境及葉形 大相徑庭。

小花八角未成熟的果實

平滑葉八角(Illicium leiophyllum ) 平滑葉八角也是一個稀有品種,僅 分佈在香港島。它的花同樣是紅色 的,但葉子比紅花八角濶大,而且 是主幹明顯的喬木,它的花期也較 早,在二月已展露花容。

171


馬兜鈴 外的花兒可謂千姿百 態,有的濃妝艷抹、 有的清麗淡雅、有的奇特古 怪,例如各種馬兜鈴,就是 一些標奇立異的另類份子。

長葉馬兜鈴的花朶


福氏馬兜鈴全株形態

本港有五種原生的馬兜 鈴,分別為耳葉馬兜鈴 (Aristolochia tagala )、香港 馬兜鈴 (A. weslandii )、長 葉馬兜鈴 (A. championii )、 福氏馬兜鈴(A. fordiana )及

福氏馬兜鈴心形的葉子

海邊馬兜鈴(A. thwaitesii )。 當中以耳葉馬兜鈴及福氏馬 兜鈴較為常見,前者常栽種 於郊野公園內的蝴蝶園,而 後者則生長在高地樹林或路 旁。本地的馬兜鈴多是攀藤 植物,葉形是心形或狹長的

披針形,有些更有塊根。最奇特有趣之 處要算是它們的花朶,花被連合形成一 曲折的「花被管」,看來像個煙斗,又 像是一支色士風,故此馬兜鈴的英文名 稱就叫 Pipe vine 或 Dutchman's pipe。

福氏馬兜鈴的花朶

173


外型古怪並非譁眾取寵,背後原來大有文章: 花朶竟是個用來幽禁昆蟲的密室!難道馬兜鈴 是種食蟲植物?當然不是,小蟲是不會被 判終身監禁的,更不用擔心失去性命,始 香港馬兜鈴的花朶

終馬兜鈴需要昆蟲傳播花粉,若然牠們死 掉了,誰又能肩負媒婆的大任呢?小蟲只不過 是遭暫時禁錮罷了。一些蠅類及螞蟻會受花朶 的氣味及顏色吸引前來進入花被管,由於管內 長有向內斜生的毛,令蟲兒只得前行而不得 後退,在半推半就下終於來到盡頭處的花 蕊。當中的雌蕊最先成熟,倘若到訪的蟲 香港馬兜鈴的葉子

兒身上帶有花粉,授粉便告完成,但小蟲休 想即時抽身離去,請君稍候片刻吧!雄蕊會在 開花後第二天成熟,釋放出來的花粉會附在小 蟲身上讓牠帶走,此時花被管內倒生的毛剛好 凋萎,好讓小蟲能踏上歸家大道。可笑的是重 獲自由的小蟲竟極為善

的經歷拋諸腦後,當遇 上另一朶剛開放的馬兜 鈴時,又會重蹈覆轍, 再墮陷阱。

長葉馬兜鈴的葉子

長葉馬兜鈴的果實

174

長葉馬兜鈴的花朶

忘,瞬即將先前被囚禁


鈴」,就是說果實的形態有若馬兒頸上掛着的鈴

耳葉馬兜鈴的花朶

《本草綱目》裡提到「脫時果尚垂,狀如馬項之

海邊馬兜鈴全株形態

成熟的果實裂開成降落傘狀

馬兜鈴在花謝後會結成一個有着長柄的卵形果實。

鐺,故名「馬兜鈴」。果實成熟時會變乾及裂開, 遠看恰似一個倒置的降落傘,形狀有趣。 除了依賴昆蟲傳粉之外,馬兜鈴跟一些鳳蝶的關係 原來也是非比尋常。本港的麝鳳蝶及兩種裳鳳蝶的 幼蟲均以馬兜鈴的葉子作為糧食。馬兜鈴 的化學物質甚至殘留在成蟲身上,令 牠們帶有異味以阻嚇天敵。

它有袪風止痛,解毒消腫的療效。但 由於內含馬兜鈴酸,假若服用不當的話會引致腎衰 竭甚至死亡,故此近年多個西方國家已將馬兜鈴 列為禁藥了。

海邊馬兜鈴的花朶

此外,馬兜鈴的根部還可供藥用,

175


Chapter 22

鳳仙花 鳳

仙花為鳳仙花科鳳 仙花屬植物的泛

稱。鳳仙花屬是個龐大 的家庭,全球約有九百 種,我國也有二百多種。 當中的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在民間早已廣 泛栽培作觀賞或藥用,有 很多不同花色的栽培種。 從前的婦女愛以此花拌以 明礬研磨成汁,用以染紅 指甲,故鳳仙花又名指甲 花。 香港鳳仙


鳳仙花的花朶構造獨特,特別之處在於其中一片萼片發展 成花瓣狀的「唇瓣」,唇瓣呈漏斗狀或囊狀,前端與兩片 花瓣形成一平台,以供飛蟲降落。基部則收窄向下伸延形 成一管狀的「距」(spur),距的尖端內藏花蜜,以吸引蝶 蛾一類擁有吸管狀口器的昆蟲前來傳送花粉。此外,鳳仙 花的雄蕊聚生成一個小帽狀的結構,覆蓋在雌蕊的柱頭之 上。雄蕊首先成熟,前來採蜜的昆蟲的背部會碰觸花藥, 帶走花粉。待花粉盡散後,帽狀雄蕊隨即脫落露出柱頭, 以待接受來自另一朶花的花粉,達到異花授粉的目的。 有小蜂前來採蜜

此外,別看鳳仙花的花朶這般艷麗嬌柔,它結成的 蒴果卻是暴躁非常,可謂一觸即「爆」:成熟的果 實的果皮會產生一股張力,當果皮爆裂內捲,就會 將種子飛彈出來,因此鳳仙花又有一個外號叫「急 性子」,這名字就是形容果實爆開時流露出來的剛 烈脾性。鳳仙花的英文俗名 Touch me not (勿碰我) 及拉丁文屬名 Impatiens (不耐煩)也是因此而來。

177


鳳仙花常見栽種於庭院花圃之中, 不過在香港的郊野也能覓得兩種原 生的鳳仙花,它們分別是華鳳仙及 香港鳳仙:

華鳳仙(Impatiens chinensis ) 華鳳仙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野外 頗為常見,在陽光充沛的沼澤地或廢棄水田, 常有大片華鳳仙生長。它的莖分為直立莖及橫 走莖,後者有利它在濕地蔓延,擴展領土。它 的葉子呈綫形或披針形,對生,葉緣有刺狀鋸 齒。花朶單生或兩三朶叢生於葉腋,花期為八 月至十月,花色紫紅,鮮艷奪目,為夏末初秋 的濕地平添幾分亮麗的色彩。 濕地中大片的華鳳仙

178


這個美麗的品種在1925年在大埔被 首次發現,並以它的產地“香港”命 名。它遠比前述的華鳳仙少見,僅分佈在 大帽山、馬鞍山及大埔一帶,在香港以外也

香港鳳仙的的總狀花序

香港鳳仙(Impatiens hongkongensis )

只在深圳的梧桐山有其芳踪,故此被列為瀕危物 種,受香港的《林務規例》所保護。 香港鳳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肉質,葉螺旋狀排列, 葉形橢圓或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期為十月尾至十一月 初,花朶淡黃色,在喉部有細碎的紅色斑點。由於生長在溪邊 陰濕之處,而夏日又每多暴雨,暴烈的洪水每每弄得香港鳳仙 的枝葉支離破碎。但它的生命力倒

能抽枝長葉,回復原貌。

香港鳳仙的果實

是頑強得很,風雨過後,它很快又

179


Chapter 23

夜裡芳菲 暮

色四合,遊人漸散, 郊野看似回復寂靜,

然而大自然這個舞台又豈 有靜下來的一刻?入夜後更 多好戲會陸續上演呢!蛙兒 鳴唱,蟲兒奏樂,蛇鼠四 竄……有些花兒也不甘寂 寞,趕來凑熱鬧展露芳容。

香港木蘭


提到在夜間開放的花兒,人們總會即時想到有「夜之女王」美 譽的曇花,但曇花在子夜時分才開,要一睹花容,非要靜待至 深宵不可。相比之下,有些野花顯得平易近人,它們不會姍姍 來遲,累君苦候,花兒在日落後不久便已盛放了。大部分花朶 都在日間開放,為何有些植物卻自成一派在夜間開花呢?原來在 晚間開花有兩個好處,第一是減少水份流失,由於花瓣跟葉子 一樣會散失水分,晚上溫度較低,自然能減少蒸發。第二個好 處是避免競爭,日間實在有太多花兒爭姸鬥麗了,傳播花粉的 蟲子忙個不可開交,隨時供不應求,若在晚上開花的話自可聘 用另一批上夜班的蟲子傳粉。

(花 ) 中華栝樓 雌

夜間開的花兒大多有以下兩個特色:第一是顏色素白,白色物 體的反光率高,白花在黑夜中自然是最奪目的。第二是散發幽 香,夜間出沒的動物的嗅覺往往比視覺更為靈敏,因此縷縷花 香比雪白花色來得更為有效。 在晚上吐艷的野花不算多,較常見的是香港木蘭及中華栝樓。

181


香港木蘭花蕾

開花過程

香港木蘭 (Magnolia championii ) 香港木蘭是木蘭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它的生境 可以是陰暗的澗谷又或是陽光充沛的山坡。它的 外表平實樸素,常為人所忽略,只有在五六月花 期,它飄送的幽香才令遊人駐足。其實它有一個 廣為人識的姊妹──夜合花(Magnolia coco ),彼 此的外形和習性甚為 相似,但香港木蘭是 野生植物,夜合花則

182

夜合花

是栽培種。


香港木蘭

香港木蘭的花朶頂生,花被 片共有九片,分成三層,每 層三片。最外層的三 片花被片外綠內白, 在白天已展開,內 𥚃𥚃兩層純白的花被片 緊裹在一起成球狀。這 個白色小球要到黃昏才蠢 蠢欲動,只見六片花被片 在暮色中微微張開,散發 味道像鳳梨又有點像香蕉般的花香。花朶 開放的速度在日落後明顯加快,一小時後 便到達完全盛放的狀態。可惜紅顏薄命, 盛開的時光是何其短暫,不消數分鐘,花 被片和雄蕊便如雪花般紛紛落下了。

此短促,實無充足時間讓昆蟲傳粉,故此 它是極難結成果實的。在野外老樹甚為常 見,幼株卻稀如鳳毛麟角。

果實成熟裂開

香港木蘭開花雖多,無奈每朶花的壽命如

183


中華栝樓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 中華栝樓是葫蘆科多年生落葉性藤 本植物,生於草坡或灌木叢中。

朶形成總狀花序,雌花則是 單生。它的花期在夏季,花朶 早在日落前一小時左右已開始

成熟的果實

它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雄花數

中華栝樓的葉

開花過程(雄花)

綻放了,花冠漏斗形,花瓣白 中帶點淡綠,邊緣有着長長 的流蘇,但並無半點香氣。流蘇初時是捲曲 的,但很快便展開,日落後不久花朶已完全 盛放。盛開之貌能維持多久呢?這點筆者也 不清楚,歸心似箭的我實在等到花謝的一刻 了,但肯定的是每朶花只有一晚的壽命。 有一次筆者在拍攝期間不慎弄斷了一個即將 綻放的花蕾,雖然花蕾已脫離了母株,再沒 有水分供應,但它沒有萎掉,反而盡最後一 分力繼續完成開花的使命,那頑強的的生命 力實在教人佩服不已。

184


王瓜的開花過 程

除了中華栝樓外,筆者也見過另一種 栝樓屬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並目睹在黃昏開花 之際有飛蛾前來吸食花蜜,可惜我拿 起相機的動作太大了,嚇跑了飛蛾, 一張採蜜的照片也拍不到!真失敗!

王瓜的葉

185


Chapter 24

馮京 與

馬涼 日

常生活中很多植物常 被人誤認,馮京竟被

當作馬涼。究其原因,可能 是這些東西早已不在學校課 程之內了,既不會在課堂中 學到,又不在考試範圍內, 學生對這些「課外知識」自 然感到陌生。雖然圖書館及 互聯網上會有相關的資料, 但又有多少人會去翻查資料 求証呢?結果在一片不求甚 解的風氣下,一些錯誤的想 法在普羅大眾之間像疫症般 蔓延,甚至代代相傳下去。 長此以往,人們會否習非成 蓮花

是呢?


蒲公英

不知從何時開始,任何植 物只要長出一個白色小毛 球,而且毛毛在一吹之下 隨風飛散,這種植物就會 被人稱為「蒲公英」!事 實上,會長出白色毛球的 植物又何只蒲公英一種呢! 很多菊科植物也有類似的結 構,蒲公英絕對不是眾多菊科植物 的代名詞啊!

一點紅 的 花 序

蒲公英的果序

很多香港人都會語氣堅 定的聲稱見過蒲公英, 但其實真正的蒲公英 (Taraxacum officinale ) 在 本地甚為稀有,因為蒲公 英喜愛冷涼的環境。它在

一點紅的果序 常 被 誤 認 為 蒲 公 英

溫帶甚為普遍,但在香港 這夏季極為炎熱的地方,

毛 大 丁 草

分佈就很局限,只能生長 在高地上。故此平日我們 在公園或鄉郊地方所見到 的大多不是蒲公英,那準 是蒲公英的親戚──其他 菊科植物例如一點紅及七 里明等罷了!

一點紅的果序常 被 誤 認 為 蒲 公 英

187


的根,莖很短,葉子簇生成蓮座狀,每片葉為披 針形,邊緣有很多鋸齒。據說蒲公英的英文名字

蒲公英有簇生的葉

蒲公英是多年生的菊科草本植物,地底長有肉質

dendelion 源自法文,意思是「獅子的牙」,原

蒲公英頭狀花序 全為舌狀花

菊科植物一樣,蒲公英的「花」其實不是一朶單 生的花,而是一個擁有多數花朶的 「頭狀花序」。典形的菊科頭狀花 序包含兩種花﹕最外圍花瓣狀的舌

蒲公英葉片葉緣深裂

來就是形容蒲公英葉子滿身鋸齒的形狀。跟其他

狀花及中央的管狀花。但蒲公英的花序卻只有前 者而沒有後者,因此若想避免誤認,下次大家再 遇見長有小毛球的植物時,不妨細心留意它的花和葉, 那就不會張冠李戴了! 此外,蒲公英及其他菊科植物的果實也常為人所誤解為 「種子」。為何那一粒粒的東西不是種子呢?請細看那

菊科植物的頭狀花序 最外圍是舌狀花,中 間為管狀花。

個白色毛球,上面每粒小東西由始至終都是裸露的,從 未被任何結構包裹着,若然它們是種子,蒲公英豈不成了裸子 植物?別忘記蒲公英是會開花的有花植物啊!原來每粒小東西 皆是一個「瘦果」,內裡藏着一枚種子。每個瘦果頂端的白毛 原是由花萼演變出來,稱為「冠毛」。冠毛令瘦果馭風而行, 延長瘦果在空中逗留的時間,原理一如降落傘般,這樣就可以 使瘦果飛得更遠,達到果實散播的目的。

蒲公英的﹁種子﹂其實 是﹁瘦果﹂,上面的冠 毛有助飛行。

188


蘆葦長在沼澤濕地中

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是一種禾

蘆葦的葉濶而短

蘆葦

本科植物,不知何故,它竟成了其他大 型禾草的代名詞。可能是蘆葦的名聲太 響的關係吧!本地常見的芒草例如芒 (Mischanthus sinensis ) 及五節芒 (M.

floridus )就常被人誤稱為蘆葦。雖然 很多禾本科植物外形近似,有時很難分辨,但要分清蘆葦及芒 草,其實十分容易,大家可以從兩者的生境及莖葉形態入手。 芒草多長在山上

在香港,蘆葦多生長在近海的沼澤濕地中,而芒草則多長在山 嶺上。此外,兩者的莖 和葉也有明顯分別﹕蘆 葦的莖中空而芒草的莖 則是實心的,蘆葦的葉 較肥短而芒草則狹長。

189


仙人掌與大戟

有甚麼植物生長在沙漠裡呢?「仙人掌!」相信除 了這個標準答案外,很多人恐怕說不出別的答案。 事實上,居於沙漠中的旱生植物,除了 仙人掌一族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植物類 別,例如景天科植物、百合科植物、番 杏科及大戟科植物等等。雖然這些植物 彼此之間的親源關係不算密切,但由於大 家同樣生活在乾旱的環境中,面對缺水的困 難,在相近的天擇壓力下,它們不約而同的採 取類似方法去解决問題,例如有厚厚的角質層 以減少水分流失、儲存大量水分於體內等 等,結果大家的外形都變得極為相似,好像 同樣有多汁的莖葉或葉子退化,這種殊途 同歸的現象在生物學中稱為「趨同演化」 仙人掌

190

(convergent evolution)。


彼此外形相近,同樣有肉質的莖及長 有勾刺,結果大戟常被誤認為仙人 掌。在2006年的花卉展覽中,就有

大戟常被誤認為仙人掌

仙人掌及大戟就是一對好例子﹕它們

此類張冠李戴的事情發生,不知是一時疏忽大意,還是有關人 士學藝未精呢?若是後者,也許他們應去考考植物學基準試! 仙人掌的花有明顯的花瓣

其實要辨別兩者不算困難,如果 能看到花朶,事情就最好辦!仙 人掌的花有明顯的花瓣,一般花形 較大﹔大戟的花卻很細小,花瓣從 缺,但聚生一起形成獨特的大戟花 序。此外由於大戟全身皆有白色有

朶而只得莖葉,也 可以從這一點來 分辨。

大戟科的火殃簕的外形與仙人掌極為相似

大戟科的龍骨的外形與仙人掌極為相似

大戟屬植物鐵海棠的花序

毒的乳汁,所以就算不見花

191


蓮花、荷花與睡蓮

在很多公園的水池中常栽有蓮花及睡蓮,但很多時人們都將兩 者混淆,錯把睡蓮稱作蓮花或荷花。究竟蓮花、荷花及睡蓮三 者有何分別呢?其實蓮花即是荷花,是蓮科蓮屬植物,常見的 品種為 Nelumbo nucifera 。蓮科是一個細小的科,內裡只有

Nelumbo 這一個屬,而這個屬也是人丁單薄,內裡只有兩個品 種,分別是生長在亞洲及澳洲的 Nelumbo nucifera 及產於北美 的 Nelumbo lutea ;至於睡蓮,那是另一類不同的植物,是睡蓮 科睡蓮屬(Nymphaea )內各品種的統稱。Nymphaea 屬內大約有 五十個品種,廣佈於世界各大洲。

雖有點近似,但從以下幾處仍可 見兩者的分別:

葉 蓮花特別之處在於它有挺水而出

睡蓮的葉有V形深裂

蓮花及睡蓮均屬水生植物,外型

出浮水葉,但始終還是挺水葉令人印象 深刻。兩種葉子的形狀都接近圓形,由 於葉面密佈細毛, 因此雨水能在葉 上凝聚成水珠。

蓮花浮水葉上的水珠

的葉子,雖然在生長初期也會長

睡蓮則只有 沉水葉及浮水葉而並無挺水葉,圓 形或橢圓形的葉子在基部有一V形的深 裂,葉子邊緣平滑或有鋸齒。睡蓮的葉面 睡蓮

192

常有厚厚的角質層,猶如上了蠟一般,故 此雨水不能在葉面形成水珠。


花 蓮花的花梗及葉柄皆有短刺,但睡蓮卻 無。蓮花中央有倒圓錐狀的花托── 蓮蓬,內藏俗稱蓮子的堅果,但睡 蓮則並無蓮蓬這個結構。蓮花凋 謝時花瓣及雄蕊會悉數脫落,只

脫落,整朶花在凋謝後會沉入水中。

蓮花

剩蓮蓬;但睡蓮的花瓣只會閉合而不會

生長習性 蓮花為落葉植物,在秋後即開始凋萎,但有些睡蓮品種卻是常 綠性的,因此在寒冬吐艷的,肯定是睡蓮。 不論中外古今,人們都極為欣賞蓮花及睡蓮。例如周敦 頤《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蓮,花之君子者也」等膾炙人口之句便是讚歎蓮花那 份出塵之美。在古埃及,尼羅河中的睡蓮也是聖潔的象 徵,是壁畫中常見的題材。印度的佛教跟蓮花及睡蓮更 蓮花的挺水葉

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象徵清淨無 染,用來比喻諸佛菩薩在惡濁的人世間 來去卻不着半點煩惱,佛經中更說到西 方淨土中有發出光芒的巨形蓮花呢! 若比外貌之美,蓮花及睡蓮可謂難分軒 輊,不過若論經濟價值,蓮花則遠勝睡 蓮蓬

蓮:例如蓮藕及蓮子可供食用, 蓮葉不但可用來包「糯米雞」, 用來做湯也能清熱解暑,就連雄 蕊「蓮鬚」也有固腎的藥效。蓮 花在中國人眼中可謂「一身是 寶」!

193


香港有趣植物 (增訂本)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作者及攝影

馬錫成 Mar Shek Shing

排版及設計

葉朝霞

出版

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Society of Hong Kong Nature Explorers 地址︰九龍觀塘偉業街161號德勝廣場2004室 電話:2866-2652 傳真:2357-1373 網址:www.shkne.org.hk 香港自然地理www.geographic.hk

印刷

保諾時網上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初版

2009年7月

增訂版 2012年7月 定價

HK$68.00

ISBN

978-988-15467-3-9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或轉載。本書所有內容及圖片 之版權均由作者所擁有。未經出版者及作者同意, 不得翻印。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 但維管束植物竟多達 三千多種,擁有如此 豐富的植物資源,香 港的郊野實為探索野 生植物的理想之地。 本書為大家介紹一些 經常為人所忽略、但 卻又十分有趣的植 物,簡述它們背後的 生態故事。

ISBN 978-988-15467-3-9

港幣HK$68.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