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語:黎汶洛)我們從教會歷史和社會訓導中,可見教會在社會 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社會環境轉變或危難時,教會更擔當救濟、倡議及組織工作,實踐福音精神, 關懷弱小,盡顯社會中的關懷。根據《教會社會訓導彙編》,人是政治生活的基礎和宗旨。人本性上具有理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會從事那些能賦予他個人生活意義和社會生活意義的事務。(384) 從本會主保聖羅梅洛主教的生平事蹟,可見具社會性的信仰生活。在《羅梅洛:與受壓者同行的牧者》一書提及「羅梅洛不是刻板地套用這些訓導, 還加上膽色,創新和委身;膽色方面,例如他引用了極具社會爭議的主題的篇章,包括基層組織權利,暴力,與馬克思主義組織對話,私人物業的社會按揭等;創新方面,例如他創立了全新的牧職同行;委身方面,他曾說:『教會的社會訓導說易行難,尤其知道襲擊和迫害會接踵而來的時候。』」已故楊鳴章主教,曾在 2018 年 12 月 25 日的聖誕子夜彌撒的講道中,談及福音記載耶穌降生時, 有詳和的情景,也有耶穌聖嬰遇迫害和被拒絕,並指與現時的社會狀況不謀而合。楊主教說「今日社會發展迅速,有高鐵,有港珠澳大橋,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不少窮困人,他們無法應付生活的基本條 件,他們是否受迫害呢?若撫心自問,可能我們也有份(迫害他們),我們的冷漠,我們無動於衷。」筆者相信,教會和社會變遷是不可分離,而政治是眾人之事,誰也不能逃避。正因為如此,是次通訊選題為政教「不」分離,並誠邀神長和教友們, 從信仰和社會學角度,認識政教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