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現況‧愛的宗旨
2014年3月.第38期.
發刊所:財團法人台北市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2007年11月 發刊期:雙月刊 發行人暨董事長:王進財 編 輯:賴麗榕、張文樺 網 站: http://www.jenlinst.org.tw (本會網站備有各期電子版會刊,歡迎傳閱) 【台北學習中心】地址:10652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00號5樓 電話:(02)2778-0703 傳真:(02)2778-0719 信箱:jenlinst@ms77.hinet.net 【新竹學習中心】地址:30060 新竹市東區中華路二段49號6樓之 1 電話:(03)543-7315 傳真:(03)543-9450 信箱:jenlinst.hc@gmail.com 【台中學習中心】地址: 40758 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560-8號2樓之1 電話:(04)2310-9533 傳真:(04)2310-8527 信箱:jenlinst@gmail.com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271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無法投遞請退回‧ 【花蓮學習中心】地址: 97061 花蓮市中美路71之14號 珍惜環保資源,如須退訂或更改地址,請電洽基金會。 電話:(03)822-2168 傳真:(03)822-0586 信箱:jenlinst.hw@gmail.com
100年前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我們何其有幸,幾千年來 第一次享有可以真正身、心、靈自由的機會,人人可以自由的認識 自己、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創造生命,修練以靈性、自性為生命 主人,統合身體和心智的功能完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月十八日在北投舉辦基金會第六次的「喜福會」,讀書會帶領志工、
一 業務志工、愛上影夥伴、捐款人、老師、老朋友、新朋友、職工、家屬 約200人歡喜的參與。 「喜福會」是董事會感謝共同為基金會理念奉獻的朋友、並一起追思美智 老師所舉辦的餐會,一方面謝謝一路扶持基金會的夥伴,一方面回顧大家努力 一年的成果,期許新一年目標的達成,我們一起來知福、惜福、造福。 這次聚會和往年不一樣,有非常多的朋友捐款贊助基金會教育推廣費用, 同時也非常感謝劉尚斌兄1+1的加碼捐贈,這是善的循環和愛的流動。感動夥 伴們出錢又出力共同推動我們社會的進步和幸福。我以臺灣演義的故事和服務 成果向美智老師及大家報告,臺灣經西班牙、荷蘭佔領、鄭成功、清朝統治到 日本殖民地、台灣光復、戒嚴、解嚴,到現在的「金」閥割據、權利媒體主 政。臺灣演義正如同過去中國幾千年來歷史朝代的更迭,獨裁封建帝國崩潰後 一定出現諸侯割據的權利鬥爭階段,老百姓永遠是順民或暴民的選擇;然而臺 灣正在歷史的轉折點,我們有了第三種選擇,老百姓可以學習成為自己的主 人,進而人人可以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100年前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然而我們的生活為何從拼生活、 享受生活到困假悶虛生活?任修女和美智老師一輩子用心提倡生命身心靈的成 長和婚姻家庭的共修學習,因為她們看到臺灣在經濟的開放和進步,但人文精 神和教育理念仍落後在封建中,使得國家治理及政黨政治和自由民主及人文精 神背離,其所產生的社會不和諧已經越來越分裂,身心疾病、社會暴力、家庭 功能失效、經濟困境、政治腐化、環境破壞、政黨假民主行封建之實。臺灣幸 福真正的關鍵在於國民的教育,正確的百年樹人施政才能提升人民素養以建 立幸福國家。我們教育施政是依據教育政策白皮書,但白皮書依政治意識、政 治選票、國家發展預算及產官學頭腦而動則生變。 國家的安定和繁榮在於全 民的生命素養是我們的共識,而生命素養根本在於個人認識和開創身、心、 靈合一的生命意義,二位老師的心願是推動國家以生命和家庭為根基的教育立 法,以保障人民學習的權力和提升臺灣幸福的力量。
基金會成立花蓮學習中心及花蓮志工團,以愛點亮東台灣。
我們何其有幸,幾千年來第一次享有可以真正身、心、靈自由的機會,人 人可以自由的認識自己、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創造生命,修練以靈性、自性 為生命主人,統合身體和心智的功能完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而不被身體追求 感官的快感和頭腦為生存產生的幻想和期待所操控, 我們認知每個生命的獨一 無二、完美、自由平等,從生命內在的不斷覺察中學習愛和快樂,婚姻和家庭 是生命學習的根本基地。每個人生命的幸福快樂來自身+心+靈的快樂和具備健 康的身、心、靈,生命存在的價值是使個人、家人及世界更美好、更幸福。 感謝鳳玉、慈蓮、榮昌、美玲、秀慧……等人的努力,基金會去年得以成 立花蓮學習中心服務花東地區民眾,共同學習如何愛自己、愛家人、愛生命來 經營永續美麗家園。另外我們看到教育環境帶給學生痛苦且無趣的讀書經驗, 導致學生學習能力落後,今年基金會的服務目標計畫將另一個人生必備能力, 同時也是基金會的強項─「閱讀」導入任林學苑,並在社區和家庭推廣閱讀, 人有了閱讀能力才談得上學習成長和終身學習,生命力才能發揮創造。德雷莎 修女說:與其抱怨世界太過黑暗,不如點亮一盞明燈 ;我們祈願有一天所有 全臺灣的人都學習此門人生必修功課,將使得每個人快樂、家庭幸福、團體和 諧、社會安定。看到越來越多人認同和參與基金會的理念和服務,我們祈禱有 朝一日教育立法成功,臺灣可以進入一個身、心、靈喜樂的寶島,讓世界看見 不一樣的臺灣。
應,她節制進一步探問張三、李四的事情,打斷自己企圖幫忙處理的驅力, 轉變為花些時間分辨,這是重要的事嗎?是誰的事?我該做什麼?什麼時候 做? 小米明白鄰居們此時只是閒聊八卦,不是重要的事,她要做的事是,忽 略所聽到的不完整訊息。小米與張三、李四都不熟悉,此時在背地裡,談論 他們的私事並不合宜,若把他們的問題擔子背在自己身上,更是不可行。對 小米而言,不管別人的事,這是陌生的 選項,她會擔心自己很自私,但在好友 的支持下,她再一次對自己暗示:「不 關我的事,不關我的事……」事後回想 這過程,小米說:「我有一種輕鬆的感 覺,不會不安,這對我而言,是奇特而 新的體驗。」 在先生與兒子的衝突事件裡,小 米練習尊重並信任他們有處理事情的能 力,不剝奪父子經營關係的機會。在與 社區鄰居的相處中,她在介入幫忙與不 插手做事的決定間找平衡點。小米依舊 可以持續以不同的方式,流露她對人的 感情。這「放手」正是她給家人、鄰居 與自己關懷的禮物。 小米富同情心,沒有改變前,過度干 涉父子吵架與鄰居的事物,適得其反。「不關我的事」之思考,提供她一個與 過去不同,卻是行得通的選擇。有時關心人的方式,可以是「不做什麼」(to do nothing),只是與所關心的人「同在」(to be with),富同情同時客觀, 關心、支持、包容但不過度介入,她也比較喜歡這樣的自己。 要自私、要與人和樂、要體貼別人的需要,這是良好正向的教養, 只是拿揑不當,過猶不及,都可能帶來反效果。小米(化名)向來 熱心積極,義不容辭投入社區事務,卻時常吃力不討好,被持不同意見的 社區居民責怪。小米的內心仍有捻不熄的火,熱忱無可取代,直到多位好 友,不忍小米屢次在公開場合受羞辱,在家庭過度涉入,帶來孩子的反 彈,朋友真誠回饋,並對小米提出質疑:「我們不想看你做那麼多,又被 嫌棄,意義何在?」 小米受朋友影響,決定嘗試改變。 為了幫自己煞車,她創造了一句提醒警 語「不關我的事」。舉例來說,小米 聽到老公與兒子吵架,若是在過去的經 驗,她一定立即放下手邊的事,加入父 子的戰場。小米會扮演小丑逗父子笑, 或以哀兵政策,藉故頭痛以轉移父子的 焦點。這一次,小米克制想插手的衝 動,內心重覆「不關我的事,不關我的 事……」,選擇觀望父子如何吵的,出 乎她意料之外,先生與孩子來回七、八 句的爭吵,居然解開誤會,並沒有造成 激烈的對罵。 另一個例子,小米為社區辦聯誼活 動,習慣將大小事都攬在自己身上,這 一回,她放下「全包」的做法,邀約一些志工同工,大家的參與感提高許 多。挑戰小米的是,婆婆媽媽們一邊做事,一邊說些道聽塗說的消息,張 三、李四如何如何了,小米想幫忙的熱心被勾出來,好友立刻提醒:「不關 你的事,不關你的事……」這提醒給了小米停頓的時間,改變原本機械性反
諮商心理師專欄 2014年3月.第38期.
3月-4月諮商 時 間 表
‧本會特約諮商心理師/台灣諮商心理學會認證心理諮商督導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兼任諮商心理師及實習諮商心理師督導 ‧台北市社會局特約支援督導級諮商心理師
方隆彰老師專欄
13
排,忘了我們小時候曾經私下和自己或同伴在遊 玩中沒有老師教導,沒有他人安排,卻能互相帶 領或配合,遇到狀況也一起發想,嘗試解決,常 常玩得很開心,彼此都是遊戲的參與者,也是學 習 的 主 導 者 ; 因 此 , 嚴肅地說,讀書會其實是要 喚醒我們本有的能力與潛質,當自己學習的主人。 習慣的養成是經過相當的時間,要改變也需 要一些歷程,因此,在讀書會裡要轉換這樣的學 習模式,需要彼此共同努力,一方面帶領人要 有這樣的認知:帶領人的角色與功能不在主導 與教導,而是引導、協助、支持與陪伴;另方 面要幫助成員了解讀書會的學習形式與來源不 同 於 傳 統 學 校 的教與學,是由大家共同參與,一 起承擔,過程中任何的狀況發生都是最真實的學習 材料,也是當下最直接、最寶貴的成長來源;而在 實際運作過程,就角色關係來看,帶領人可以由居 中主導慢慢轉為協同支持,亦即帶領人在讀書會團 體的位置一開始可以居於團體中央,做一些必要的 安排和帶領,漸漸地,要往邊緣移動,協助團體自 己多做一些,多負擔一些整體和個人事宜,例如: 選出班長負責整體事務,將成員分組,組長協助聯 絡、關懷,每次由一組分擔一些讀書會內容(如: 分享某個主題,依該次進度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討 論 ) …, 或 現 場 分 組 討 論 材 料 重 點 、 個 人 相 關 經 驗 連結,甚至相互提問、彼此回饋等。 如果要讓讀書會的學習成果能真正內化為自 己的一部分,也讓讀書會成為彼此終生學習的源 頭活水,身為帶領人可以藉由各種可能的方式培 養成員能力與信心,點燃參與的熱情,同時,身 為成員也要漸漸習慣參與整個過程,建立「讀書 會是我們的團體」的觀念,使得讀書會能由以帶 領人為中心,轉為帶領人也是成員之一,到退出 讀書會,讓讀書會由成員們主導,共同經營,相 互帶領,如此,才能由被動依賴他人協助的學習 轉而提升為自主獨立的自助學習!
文 ◆/方隆彰(本會督導 「 ‧讀書會帶領志工培訓」指導老師)
我們忘了小時候曾經私下和自己或同伴在遊玩中 沒有老師教導,沒有他人安排,卻能互相帶領或 配合,遇到狀況也一起發想,嘗試解決,常常玩 得很開心,彼此都是遊戲的參與者,也是學習的 主 導 者 …… 讀書會裡可以聽聽別人、想想自己,也有機 會聊聊自己、回應他人,也許是這樣的互 動氣氛讓我喜歡參加讀書會,喜歡它的自在、多 元,能欣賞別人和自己不同的理解角度、深度, 以及獨特的經驗,更享受由其中相互驗證所激發 出的火花,不只擴展對材料的認知內涵,也常啟 動人性共通悲喜掙扎的感同,滋潤了偶爾乾涸的 心田,柔軟了有些僵硬的思維,而這一連串與 書、與成員、與自己的對話,更交織出一張張堅 韌的生命之網,扶持我能跳出井底,豐富我有限 的感知,映照出更寬廣的可能。 在這樣的場域裡,人人都是老師,彼此相互學 習,十足見證「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平等 關係,人我間既是獨立的存有個體,又有相互依賴 的關係。 只是在讀書會的現場好像不盡如此,有時會 出現不一樣的場景: 「我們的讀書會帶領人好認真,每次都會準 備許多資料給我們參考,也會很仔細地幫我們 找重點,我們幾乎可以不用看書或做準備,反 正去了,帶領人就會給我們東西,帶我們做活 動 …… 」 「原本我擔心自己不會表達,也不是那麼喜 歡讀書,是朋友推薦說這位帶領人很會帶動,只 要人來了就好,不讀書也沒有關係,因為有時候 進 行 的 內 容 也 和 書 沒 甚 麼 關 係 …… 」 「我帶這個讀書會已經兩年多,最近發現已 經沒有新東西可以給他們,加上家裡有些事較 忙,希望他們能自己進行,可是,他們說如果我 無 法 帶 領 , 他 們 可 能 就 會 暫 停 或 解 散 …… 」 以上情況你似曾相識嗎? 讀書會不是一種「共學」的團體,人人皆要 貢獻,一起為彼此的學習付出並共同負責嗎?怎 麼會變成「依賴帶領人」的學習方式?這是帶領 人或成員的因素,還是其他因素所致? 回顧學習的歷程,自幼稚園起我們就被教 導、被安排,依著老師的進度、方式進行有系統 的學習,在體制的要求與制約中,我們學會配 合,學會反射式的給予標準答案,放棄了思辨, 放棄了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這樣的被動學習 習慣也就自然帶進讀書會裡,帶領人也理所當然 扮演起主導者,成員也不自覺地配合帶領人的安
由他助到自助
【諮商服務】夫妻與家族治療 夫妻常因觀念、期待與需要的不同而感覺失望,發生爭執與衝突,而這 正是磨練「尊重」的開始。提供夫妻聯合會談,歡迎有意增加彼此了解 與促進親密關係的伴侶來電預約諮商。
基金會現況‧愛的宗旨 親 子 專 欄
2014年3月.第38期.
愛的大小事—親職教育心對話 6 ◆文/吳健豪(本會輔導老師‧「愛上影劇團」指導老師)
家駱以軍在臉書上提到小兒子瞞著他,獨自跟 同學坐捷運去看電玩展,兒子這趟「旅程」也 是人生第一場「冒險」,嚇了他一跳,進而反思自己 是不是過度保護,他也回想起自己童年時,父母放心讓 他獨自去當時的中華商場或還是一片田的內湖阿姨家。 他的分享觸動了我,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越區就 讀,當時我們學校有一半以上都是外地的小孩,不同 於現在放學時校門口接孩子的車陣,我們大多都是自 己搭公車上下學,有時候為了省一段票,甚至走個好 幾站遠去搭車。為了參加一些才藝課,我還有過獨自 坐不同路線的公車去國語日報;後來 迷上集郵、蒐集郵戳,跟同學南征北 討,一路從中華商場、郵政博物館 殺到故宮。有時候在母親辦公室等 她下班,中間無聊了,就一個人走 去有書街美稱的重慶南路逛逛。現在 回想這些過程,尤其是到陌生的地 方,還真像一場又一場的冒險, 很值得玩味。 然而現今孩子的世界裡似乎 少見這些冒險了,為什麼呢?是環境 險惡父母擔心孩子出事嗎?還是現在孩子少 了,父母有較多心力照顧,更為寶貝呢?甚至 我很精神分析地大膽揣想,父母會不會是「補償」心 態,彌補當年那個沒被照顧夠的小小自己? 其實不只是一般家庭如此,甚至育幼院或安置 機構裡的孩子更是。曾有個孩子告訴我,他們下了 課如果沒有去課輔班,就要立刻回到機構,晚上如 果想出去跟同學打球,就需要辦理「請假」手續。
聽來很不自由,但我也相當可以理解機構為什麼這 麼規定,因為他們被委託照顧孩子,所以有「責 任」,現在媒體又非常嗜血,萬一孩子出了什麼差 錯(不管是受傷或是去傷害別人或公物),他們就 會有被追不完的責任了。 無論父母或機構,進一步想這些「保護」的背 後,整個社會瀰漫在一種極度焦慮的氣氛,處在一種 不能「犯錯」的狀態,所以想照顧好每個環節,可是 殊不知犯錯超級重要。心理治療大師溫尼考特就曾提 出,一個夠好的父母,要能挫折孩子。換句話說,一 個好的父母,也是會讓孩子失望,不是不犯 錯的,因為孩子有失望,才能分 辨自己與他人的需求不同,不會 只將自己的慾望置於世界的中心。 對孩子來說,這些冒險相當 重要和有意義。我發現每一次從媽媽 告訴我如何搭車、到實際去公車站牌 研究路線、最後抵達目的地,都是學 習如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一開始當 然會有點膽怯,但完成後就會有種成就感, 感到自己的力量。此外,冒險也是刺激的、 好玩的。話說我們為了省錢走遠路去搭車,其實 有另一個動機,因為我們可以邊走邊聊天打鬧,有時 還會停下來光顧沿途的店家,老實說,暫時「撇開」 大人的控制,那是多麼自由愉悅。其實說穿了,這是 「獨立」的過程,也是發展心理學裡面提到「個體 化」的歷程。 這樣的冒險只有「男生」需要嗎?我不認為,
最近火紅的電影《冰雪奇緣》說的正是一對姊妹的冒 險,姊姊與生俱來的冰凍魔力曾傷了妹妹,因此封閉 自我,也很害怕自己的魔力,熱情活潑的妹妹為了找 回姊姊,獨自冒險進入冰封的森林裡嘗試說服姊姊敞 開自己,這個冒險既是外在的(到森林去),也是內 在的(克服自己的恐懼與自我厭惡)。只是我們的文 化刻板地認為女性應該嬌柔,所以少鼓勵她們冒險, 甚至認為她們不應該。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面對 未知,也都是在面對自己人生與心靈的冒險旅程。 孩子的冒險,其實也是父母的冒險,因為父母要 能放下自己的擔心,或者說是跟自己的擔心在一起, 電影《心靈鑰匙》裡就有這麼一個例子。 影片描述孩子的父親在911事件罹難,因為他來 不及跟要好的父親說再見,從父親留下來的一把鑰匙 開始在城市裡四處尋找答案,因為之前跟母親較疏 遠,所以瞞著母親進行,都是獨自前往,直到最後媽 媽才揭曉,孩子去哪她都知道,她早就順著孩子的思 路,去拜訪所有可能的地方。 影片裡孩子問媽媽說:「我出門時,妳不擔心 嗎?」媽媽說:「當然會,每次都要看見你進門那一 刻,我才會放心。」我很感佩媽媽是如此耐著自己的 不安、尊重孩子的冒險。這樣的冒險對親子兩人都重 要,經過那分離,知道雖然在意,卻學得安心。 現在的孩子因為少了外面世界的冒險,於是都轉 移到虛擬國度--線上遊戲,這真是太可惜,因為我 們也會更認識外在環境,發現世界每一個角落是如此 不同又美好。就從這一刻,讓我們起身與孩子進行一 場冒險吧!
想一想,做一做
文 ◆/李宗燁(本會成長團體帶領老師 輔 ‧導老師)
2 1
「乖小孩」主題系列之
3
原來極 度 的 自 我 要 求 與 討 好 往 往 跟 被 責 罵 的經驗有關,在他們的內心常常想像著如果不 趕快如何就會有怎樣可怕的後果,以及事後反 覆地檢討哪裡可以更好或是想像別人正在為自 己的疏忽而生氣。簡單地說就是他們很怕別人 生氣,也帶著這樣的恐懼,戰戰兢兢地完成每 件事,雖然每個人都拍手叫好,但是他們仍然 不放心,因為早期挨罵而羞愧的小孩仍然在角 落哭泣。 挨罵的小孩有個誤解就是以為自己沒做好 事情才被責怪,當然大人也是這樣告訴小孩的。 所以反過來只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就不會被罵了。 小孩單純地把自己的行為與大人的情緒合一,彷 彿可以掌握大人的心情。事實是因為自己的行為 沒有符合對方的期望而受指責,甚至有些時候大 人指責孩子跟他有沒有做甚麼是無關的,小孩只 是恰巧在旁邊而已。而很多時候小孩對大人的期 望或情緒是無能為力的。 乖小孩往往因怕別人生氣而討好別人,卻 落得吃力不討好,所以重點不是要如何做別人才 滿意,而是我怎麼那麼怕別人不滿意?當可以沒 有害怕時,就能夠放棄要當好 的角色而輕鬆 的付出或拒絕。
4
練習:鬆開對別人批評的恐懼
5
找出早期被指責的記憶。 把當時的畫面定格,用一物品放在前面, 想像這個畫面在物品上。 安靜被動地看著這個畫面,允許情緒與身 體能量的流動,維持跟這個影像同在至少 分鐘。 想像對方在眼前,以非指責、真誠的方式 慢慢說出當時的感受,如:我嚇到了、我 好錯愕、我很委屈、我很生氣 。 … 如果感到很生氣可以打枕頭或跺腳釋放, 但避免一直停留在憤怒,需要進一步去感 受憤怒背後的傷痛與眼淚,相反地,另外 有些人因為被大人的暴怒嚇壞,無法允許 自己該生氣的時候生氣,只能以無助的眼 淚代替有力量的憤怒,也可以多做步驟 來連結內在的憤怒。 稍微平靜後,跟對方說:你的責怪是反映 你的情緒,並非事實,跟我好不好沒有關 係,我把這些話歸還到原來的地方。
說明:有些人長久被責罵已經認同我很糟糕、 我沒用等等被否定的想法,可能無法在此練習 鬆開,建議尋求進一步的協助。
6
17
的鐵衣
乖小孩往往因怕別人生氣而討好別人,卻落得 吃力不討好,所以重點不是要如何做別人才滿 意,而是我怎麼那麼怕別人不滿意?當可以沒 有害怕時,就能夠放棄要當好 的角色而輕鬆 的付出或拒絕。 嘉( 化 名 ) 結 婚 八 年 後 , 她 的 大 伯 告 訴 她 : 「你是這個家最好的媳婦,最符合爸媽的期 待,爸媽說你這個媳婦的心是向著家庭的。」思 嘉:「嗯 」 …一時之間百感交集,無法回應。 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對思嘉來說,是一 種很自然而然的本分,不用任何人要求,她就會 全心全意要求自己做好。因為其實做得好而被肯 定,也會是一種動力,一種癮頭,造就她不需要 任何人開口,自己就可以將一切打點得很好的慣 性。 但真正得到這樣的肯定後,她反而沒出現預 期的快樂。她內心知道這是很多辛苦與忍耐換出來 的。但另一方面她卻又 收 不 到 這樣的肯定,覺得自 己根本沒有這麼好,自己只是在做心中覺得本分該 做到的事,她這個好媳婦是「做」出來的,她只是 想符合期待,她並不是發自於內心的好媳婦(內心 批判的聲音要求自己,要真正發自內心的付出才 是好媳婦)。 她得到想要的肯定了,結果心中只有唏噓與 心虛;於是,她繼續檢討自己,繼續認為自己還得 再接再厲,以便當個真正的好媳婦。在這樣的心態 下,別人再多的讚賞其實她都會看不見,只是徒然 地陷在自律框架中,繼續地自我要求。 這看起來似乎很矛盾,想要被認同,也努力好 久卻收不到別人的肯定。思嘉靜下心感受那份努力 想要符合別人期待的動力,冒出來怕別人生氣、怕 被指責、怕自己不夠好的想法,她也注意到這些想 法出現的同時也伴隨著胃部的緊縮,接下來她把注 意力放在胃部等待與陪伴,過一會兒,童年畫面一 幕幕湧現,她眼眶泛淚回憶道,小二時學習如何看 時鐘,當時是晚上十點,爸爸教著她如何看時鐘, 但她小時候似乎學東西總是很慢,學了很久還是不 太會看,爸爸一生氣便是一耳光打過來,她眼角含 著眼淚,透過淚水看那個數字繼續學習。 後來上樓梯要睡覺時,寄住的伯父下樓梯,迎 面而來,她裝著笑臉跟對方說「我在學看時鐘」。 進去房間後,媽媽卻罵她說沒有羞恥心,學不會還 敢說自己在學看時鐘,罰她跪在蚊帳外面不准進去 睡 …… 。 從小父母有很多家訓,家規。應該有禮貌, 女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坐該怎麼坐,吃該怎麼吃。 在這些觀念的灌輸中,她逐漸變得非常自律,有紀 律。但另外一個讓她如此聽話的因素,是媽媽個性 非常情緒化,她很怕媽媽生氣的臉孔,很怕聽到媽 媽拉高的音調,因此會小心翼翼地不讓地雷爆發。
思
卸下當好
我的成長經驗中有沒有過什麼冒險,過程中我學習到什麼呢?我變得更開放、還是封閉呢?想想,這對我 在教養孩子上,有沒有什麼影響? 跟孩子們討論什麼是「冒險」,他們會想從事什麼「冒險」。我可以認同嗎?我的感受是什麼呢?我會擔 心害怕嗎?我在擔心害怕什麼呢?(討論過程先不要輕易表達認同或反對,反而是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愛的禮物/活出老年勝境/任修女的叮嚀
2014年3月.第38期.
愛的禮物 5
◆文/洪月敏(本會董事‧成長團體帶領老師)
跳脫情緒的流轉 「跳脫情緒的流轉」,這份禮物要送給陷於情緒困擾的朋友。
記 得很久以前的有一天,我問任修女:「修女,你怎麼面對情緒、 感受?」她說:「情緒只是一團空氣,來了來,去了去。」 一團空氣?來了來,去了去?高明!默默的期許自己有一天,也可 以如此面對情緒,來了來,去了去。 通常我們習慣於認同自己的情緒,泡在情緒感受裡面而不能自拔, 於是成為情緒的奴隸,老是被情緒牽著走。情緒遮蔽了清明之眼,讓我 們無法看見什麼是正確有益的方向,更無法有意識的回應。 「不跟情緒認同」是跳脫情緒流轉的關鍵,不認同情緒並不是壓抑情 緒感受,而是看見它,完全感受它,但沒有身陷其中,也不會外射的去怪 罪他人,進一步轉向自己的內在,問自己,看看這信念、想法、解釋出自 何處?就我的經驗往往是出自自己過往的經驗,往往是自己內心有一個 傷口,別人無心的言語自己就對號入座。相反的,若是他人有心批判, 若自己夠肯定,別人的話語就只是他個人的見解和判斷罷了,也就不會 產生情緒。 如何能在情緒中、情緒產生時看見它,完全感受它,但不外射,轉 向自己的內在?這需要有基本的了解——情緒的源頭來自自己的信念、 想法和解釋,別人只是引發, 同樣的一句話有人生氣,另一個人卻覺得沒 什麼,關鍵在於每個人解讀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而這解讀往往來自過往 的經驗。例如:我先生若有甚麼事沒跟我商量就去做,我會天崩地裂的 傷心,我的解釋是他不在乎我、不愛我,我一定要事事掌控才會安心, 那不安全感源自兒時的經驗,母親在我嬰兒期沒有空陪我、抱我,常常 把我放在嬰兒床,小嬰兒常常在哭累後睡去,這兒時的經驗造成內在深 度的不安全感,這不安全感讓成年的我強迫性的要掌控先生和小孩來讓 自己安心,但卻會造成彼此間的衝突。 情緒指出心中祕密,讓我們透過情緒認識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內 在的傷口,這傷口需要自己撫平,免於自己老是陷於情緒困擾及造成他 人的壓力與負擔。 察覺,客觀的察覺,像個科學家般的,去察覺出情緒的運作流程。
◆文/蔣美華(本會諮商心理師‧講師)
接下來讓我來分享一個清晰察覺的經驗。 我父親重病的過程中,在一次探望父親後的回家路上,頭腦開始 想,爸病得這麼重,我不捨得爸爸離開我,接著呼吸屏住,眼淚直下, 當下我察覺到這個變化,於是有意識的將呼吸調深、調勻,當我將注 意力帶到呼吸,頭腦的思緒停止了,傷心的狀態也停了,這是我第一次 「看到想法引發情緒,並且有意識的選擇不認同,有意識的回到當下, 回到無念的狀態」。 還有另一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發現,一定要跟大家分享。課程中, 老師要我們進入悲傷的情緒,我心想就投入的哭一哭看會怎樣?悲樂 一響,悲傷感受升起,哭~哭~哭~我哭~哭~哭~,哭~哭~哭~我 哭~哭~哭~,哭~哭~哭~我哭~哭~哭~,當我對著老天哭…內在 有一個聲音出現,那心聲是:「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 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看見有一個小孩哭著說「我不要」,我 察覺到是「我不要」的念頭引發我的悲傷情緒,我抗拒著實相,我不要 事情是這樣的,但是我又無能為力,這是一個奇妙的經驗,那個看見讓 我很開心,此後,對於情緒感受的認同度大大降低,更知道如何透過情 緒自我認識,自我提升。 情緒不是你,感受不是你,想法也不是你,你是誰?是誰在觀照? 是誰在察覺?認出「覺性」,這覺性可以讓我們與情緒產生距離,進一 步可以看見引發情緒的信念、想法和解釋,這看見就像一把火,可以轉 化無意識的信念、想法和解釋,情緒也跟著消退。
「活出老年勝境」主題系列之 9
回顧結婚後,用心、用力的適應著夫家的所有年節習俗…回到 兩個人的年夜飯,我卻眷戀著、尋覓著自己壓抑多年的記憶味 蕾,終於喚醒也滋養著自己潛意識的渴望與衝動,單純被父母 護衛的甜蜜感覺回來了,就是無憂無慮無罣礙的自在感。 末,依例帶著女兒、女婿及孫子女們提前返鄉祭祖,順道全家一日遊。繼兩個女兒出嫁、 歲 婆婆去天堂後,家庭生命週期已由兩人結婚的家庭 形成期→兒女陸續出生長大的發展期→
任 ◆兆璋口述,媒體組摘錄
到兒女各自婚嫁及年老父母老去的擴大期→到只剩兩老的家庭衰退期。原本兒孫滿堂的除夕夜 團圓飯,今年第一次只有自己和老公相對圍爐。在個人生命發展階段中家庭、親子關係的離— 合歷程,就像春、夏、秋、冬及花開、花落一樣的自然,蘊藏著宇宙大自然的自發性節奏,造 就了個人及家庭獨特的生命旋律與家庭舞步。 一甲子的文化習俗洗禮,莫名惆悵、複雜情緒一股腦直衝心門,絲絲孤寂、落寞和微微難 過、沮喪,更多的不適應是來自於多年來每年辦二桌圍爐到二人的年夜飯。當下現實教會我, 兩個人或甚至一個人過年或過節的日子,正是人的一生邁向生命老化歷程中,必須面對、學習 和適應的新生活能力與新技能。在生命發展歷程中每個階段的挑戰和任務不一樣,記得要跨越 與前進,才能看到幸福的彩虹,生命的圖畫才會多彩多姿,最重要的是心態的調整與接納。 生平第一次,但鐵定不會是最後一次,生長在「養兒防老」的年代,子女眾多不稀奇,於 是兩個人的年夜飯增添了無限惆悵、陌生與新奇感,是不習慣過去年前採買的忙碌?或不習慣 往日對菜單的躊躇定稿?還是熟稔的氛圍及熱鬧溫馨的feeling淡了、走了、遠了。依舊反覆思 索著年菜菜單,但這次只有兩個人,從猶豫外食訂位、外訂年菜,最後決定重溫兒時的鰱魚頭 砂鍋夢,這道原生家庭除夕夜必備的年菜,是自家門前池塘裡老爸養殖一整年的成果展,重達 7-8斤喔!祭祖完畢,料理兩吃:一大鍋魚頭火鍋,剩下的部分就是原味清爽或蒜泥醬油魚片隨 意入口。這道經典年菜可是緊緊的繫住一家人的平安祝福、信任與幸福感!繞了大半生的精華 歲月,今年除夕夜我真正自己做主,不必配合任何人或所有習俗,找回兒時媽媽的年菜、呼吸 著媽媽的味道,瞬間暖暖的喜悅滿足穿透全身,融合著自己奮戰一甲子的勇氣、愛及意志力, 我沉溺在身、心、靈熟悉的滿足與幸福感中。 回顧結婚後,逢年過節我努力追隨著婆婆PRO級的烹飪手藝,也用心享受著達人的美食,更 加用力的適應著夫家的所有年節習俗。回到兩個人的年夜飯,我卻眷戀著、尋覓著自己壓抑多 年的記憶味蕾,終於喚醒也滋養著自己潛意識的渴望與衝動,單純被父母護衛的甜蜜感覺回來 了,就是無憂無慮無罣礙的自在感。 今年我學著冰箱不必塞滿雞、鴨、魚、肉,哈!哈!仍被青菜、水果塞爆啦,也許人被環 境制約久了,慣性的行為模式,不是一下子就這麼容易改變的。猶記得結婚不久,客氣多禮的 公婆過年到家走春時,一定先開冰箱,後來我才明白,受日式教育的婆婆是擔心大嫂不夠用心 及誠意,讓來台北作客的小姑小叔不夠澎湃體面。為了取悅公婆,每年我都努力的塞爆冰箱, 要證明大哥大嫂的用力與用情,結果苦了一家人的腸胃。此刻我知道銀髮族邁向內心寧靜與幸 福感的第一關,就是實踐「接納、尊重及臣服」的生命態度與行動,持續統整建構及發現屬於 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不忘時時刻刻自我反思、修正調整,讓自己的人生更和諧更平衡。
感 受 是 讓 你 經 驗 體 會 到 了 以 後 , 身 體 才 能 把 它 處 理 掉 …… 你可以做的就是,兩手握拳頭夾 緊,越握越緊,緊到手臂都發抖,然後慢慢放鬆,身體裡的情緒就會跟著放鬆。
受是動力,是學習來的,也是自發性 的 , 沒 有 辦 法 命 令 自 己 不 害 怕 , 我 可 以 有 害 怕 , 有 了 害 怕,要馬上處理,若沒有處理,害怕將繼續不停,存在身體裡。 例如當我看到了老人,就會受不了,想到過去的奶奶,過去的經驗是媽媽常為了老人受苦, 我的感受是要遠離老人;可是,要不要遠離他,這個行為是要去做決定的,意思是感受這個動力推 動我,是沒有辦法控制的,但是後面的行為,要不要遠離他?開始自己做決定,就是要現時現地經 驗,要去分辨,是對行為負責任。我要去發現,老人不是外婆也不是奶奶,要生活在現在而不是過 去。 感受是一個動力,不化解就會留在身體裡,每個人儲存的地方都不同,通常是儲存在比較弱 的器官,有些人會偏頭痛、長骨刺、胃痛、胸口悶,有些人的感受就存在他的肩膀上,都是很微 小的,例如:五十肩,就像是家裡不經常掃地,每天的灰塵很薄看不出來,可是堆了十天就看出來 了 所 …以需要每天靜下心跟自己的身體在一起,每天花個十分鐘、二十分鐘去體會身體,才能體會 很微小的動力,才能讓情緒釋放。
感
感受是一個動力
任修女的叮嚀
基金會現況‧愛的宗旨 台北學習中心
2014年3月.第38期.
短講講師培訓報導
朝向打動聽者的短講邁進 ◆文/袁美玲(本會台北學習中心職工)
為了讓讀書會帶領志工及本會職工,提升個人自我表達能力、對於演講團體動能、建構短講能力的掌 握與敏感,以期更有效能地將基金會的理念與愛帶到各個社區,台北學習中心特別規畫此次的短 講講師培訓,請到本會王進財董事長講述本會的核心理念及現行社區讀書會推展計畫與整個基金會的願 景,另商請去年在「家倍幸福」講座讓大家驚豔的林麗玲老師,擔綱課程主講。 此次報名參加培訓的志工,台北有20位,遠道而來的有台中3位及花蓮2位,真是令人敬佩與感動, 再加上四個學習中心的職工總計有37位一起參與學習。麗玲老師從讓大家抽卡介紹自己並看到自己的狀 態與卡片的相應,讓團體成員開始熟悉起來,並藉由大家與基金會的不同因緣時節的連結,喚起每個時 期基金會的樣貌與歷史,經由不同時期的夥伴娓娓道來,讓大家串起了對共同團體的曾經有更多的了 解,並讓彼此有了歸屬感。然後再帶出對短講的恐懼不足與可能的解決方案,讓大家慢慢融入進入主題 學習的狀態,並回顧整體動能的變化與走向,進而往整個學習歷程所想達到的目標——團體動能概念、 敏感團體變化、理解領導者應具備能力與特質、學習如何說故事及設計能打動聽者的短講邁進。
進階志工培訓分享
本會首度「短講講師培訓」於2月17日、2月24日舉辦
陽光小雨的日子
◆文/黃瑞桃(本會讀書會帶領志工)
月十 二 日 是 我 再 次 重 新 出 發 充電的日子,蘇力颱風也來「逗 老熱」,出門時的天氣,時而陽光時 而雨,三不五時還有一陣陣的風吹過 來,但心中的期待催促著我早早的就 出門了,果然搶了頭香,來了太早 了,等了好一會兒,陸陸續續才看著 伙伴們面帶笑容出現了,頓時之間不 安與煩躁的心情,都被那陣陣的風吹 走了。 課程開始,王介言老師娓娓道 來,她是如何走進陪伴婦女成長的這 塊園地,從她的敘述過程中,令我最 震撼的是,她的母親去世的那些日 子,她整理母親的遺物發現,母親一 生只活在她的角色中,身為女人這個 身分似乎被母親遺忘與忽略,所以這 當下王老師有一些覺醒,也讓她重新 思考如何做女人,更決心幫助有需要 的婦女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這當中她也與我們分享並介紹 這些婦女的生命繪本,她們是如何從 挫折走出來,並且找到自我生命的價 值,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一個新的意 義,我們用心聆聽欣賞她們的作品, 眼淚也在眼眶裡打轉,這時心靈能感 受他們的生命有好多光彩,彷彿早晨 的陽光,好亮!好亮! 這一次的學習,真是一個好不一 樣的收穫,看著王老師與工作伙伴準 備大量各式各樣的五顏六色的色紙與 色卡,上課的情境好像回到小學的美 勞課,不只要動手還要動腦,可忙得 很,時有黯然眼淚時有歡笑聲,在老 師巧妙的教導下,一個顏色會迸出一 個心情,一個作品會激發出感動的故 事,每一個心情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 的真,如同小雨灑在我臉上,是一種 透澈的感受。 最最緊張的時刻莫過於最後一 堂課,每一組的成員都要上台演練, 雖然我們早有準備,但伙伴們個個都 是有備而來,所以我們也不敢掉以輕 心,我拍拍胸口告訴自己:「小桃 子,我在,你一定可以的。」此刻的 心情雖起起落落,但卻好像一陣又一 陣的微風,輕輕的掠過我心頭。 這一次的學習帶給我最特別的收 穫,是每一個色塊都是生命的真實, 也許是一個好的感受,也可能是一種 說不出的痛,但那都是我的全部,藉 由表達、抒發、開啟深層的經驗,賦 予一個新的意義,給自我重新再建 構,如同一句箴言:「當上帝關上一 扇門,必為我們開一扇窗。」不是 嗎?此刻的心情如同雨後的彩虹,雨 停了,天就晴了。
七
201 最新 4 課程
台北學習中心工作坊課程 系列 主題
日期
內容 講師 課程費用
「蘇菲靈性之舞」 3/5~4/23 週三09:30-12:30 團體
生 命
婚 姻
家 庭
透過觀照身體、培養覺性,找回本來面目,從此安住在 身體,在當下,在自性。重生的生命是愛、是歌、是 舞、是慶祝!
洪月敏
6000
《與自己合作》 與自己對話
3/7~4/18 (4/4休) 週五14:00-17:00
《與自己合作》 看見自我價值
4/25、5/2、5/9 5/30、6/6、6/13 週五14:00-17:00
觀想與成長~ 運用「想像」 開發心靈力量
3/13~4/10 週四09:30-12:30
想像法又稱觀想法,掌握住要領,就可輕易又有效地發 動潛意識的心靈力量,讓你心想事成,也能把好運吸過 來。
王天興
6000
《乖小孩》系列 課程—言語傷害 之探索與療癒
3/10~4/28 週一13:30-16:30
因童年遭受言語傷害,造成自我價值不確定、害怕不夠 好,進而衍生出乖小孩一味取悅他人,無力招架他人言 李宗燁 語的傷害。
8800
正念減壓工作坊
平日班: 4/22~6/24 週二09:30-12:00 6/10 (09:30-17:00) 為一日靜觀
還記得無憂無慮是甚麼感覺嗎?隨著年紀漸增,各種壓 力越來越多。掛心家人、家計、人際…無形的壓力難以 胡君梅 抒解。正念減壓課程被證實有助於提升正向情緒,降低 焦慮,增強情緒平衡,提升專注力及增強免疫力。
6000 +500教材費 (3/22前報名或 三人同行享課程 費用九折)
創造愛的親密 關係
3/15、3/16 週末兩日 09:30-17:00
童年經驗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以及親密關係。 透過依附關係理論,了解自己的模式,增加自我覺察能 力,建立有愛、健康的親密關係。
黃翎展 AMAR
5500
「有話好說,親 密加分」夫妻成 長團體
3/19~4/23 週三19:30-21:00
舌頭牙齒都會打架,朝夕相對的夫妻難免發生衝突。婚 姻中的感冒,只要釐清衝突的根源,了解彼此差異,就 能提升免疫力。
金鳳
搞定婆媳,幸福 加分
3/5~4/9 週三13:30-16:30
婆媳關係不和,也會影響整個家庭,嚴重更會導致婚姻 破裂。因此現代婆媳得學習相處智慧,才能共創幸福人 生。
林麗玲
一個人內在核心,是個甚麼樣的人,那就是真正的自 己。呈現在外表的掩飾,或許可以瞞過他人,卻騙不了 自 己 。 學 習 不 與 自 己 為 敵 , 而 以 積 極 心 態 「 與 自 我 合 王琇慧 作」,期盼能從「與自己對話」到「看見自我價值」, 一步步活出自己。
6600 6600
6600/一對夫妻
6600
★以上課程10人以上即可開班 / 洽詢、報名專線:(02)2778-0703#19 吳美淑 小姐 上課地點 1: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00號5樓,近忠孝新生站3號出口 2: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2號B1,近忠孝新生站4號出口
台中/花蓮學習中心
2014年3月.第38期.
聽人嘆「當了父母才懂父母心」,確實如此。然而,是否也意味著「當過 小孩的父母就懂孩子的心呢?」其實不然。 從現今社會觀點,小孩其實是最弱勢的一環,他們被要求「聽話就好」,生 活經常要聽大人的安排,行為則規範在大人的標準下,而且要服從在大人的情緒 下。不容質疑,大人單向的教導、要求、安排都是以「愛」為出發點,問題是孩 子真的感受到了嗎?如果事與願違,這代表 我們不懂小孩的心。 自從參加《孩子的心,我懂。》讀書 會後,我才從任修女書中瞭解到「可以讓小 孩說不,因為感受沒有對錯,必需予以尊 重」、「小孩雖小,但感覺很靈敏,別拿他 出氣」、「父母自己內心也有舊檔案,也會 有沒有通過的心情,必需先一一消除,才不 致投射到孩子身上」、「要以溫和的態度與小孩交往,給予無條件的愛」,這樣 做才能做個健康的父母,培養孩子有自信、讓孩子有尊嚴的做他自己。 我的小孩患有過動症及亞斯伯格症,一直以來老師都說他「上課不專心,老 看課外書」、「功課不交」,我在家裡不斷的教導、提醒,結果都不如預期,我
也一直指責他不聽話,始終覺得問題全在他的態度上。自從上完讀書會後,我才 知道,他小時候學習過程及人際互動上所遇的挫折,我都沒有陪他經歷,及時適 切疏導他的情緒,致使其自信心低落,對制式課程不感興趣,上課就會挑喜歡的 書看,功課縱使完成也常忘了交,學習態度無法跟班上同學融合同步。原來,這 一切都是我不正確的感受在作祟,沒有尊重小孩的特質,未體察他的成長速度, 凡事要求他都應與同學一樣。 因此,我必需調整做法,開始尋找孩子 的正面價值,及時給予肯定、鼓勵,提升其自 信心,陪他檢視過去不愉快的經驗,耐心疏導 他的情緒,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內心舊檔案 對往後價值判斷的影響力量,順勢自我回顧自 審,給自己、也給小孩一些時間,一件一件的 化解。 短短兩個月,孩子會主動完成功課及交功課,上課聽課次數也在增加中, 我很感恩也很幸運能參加《孩子的心,我懂。》讀書會,讓我有機會認識自己、 調整自己、改善自己,也改善了我的家庭,相信,不久的將來,我會自信的說 「我懂孩子的心」。
免費公益講座在國資圖 日期
主題
內容
講師
3/29(六) 14:00-16:00
愛的學習—父母如何和 孩子輕鬆談性說愛
爸媽如何輕鬆面對孩子關於性的好奇與探索?對於孩子各階段的性心 理與生理發展的認識,讓我們與您利用這個下午共同討論與分享!
何禮恩老師 (杏陵性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共同主辦: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任林教育基金會 地 點:台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國資圖2F第一會議室
免費入場,不需事先報名 歡迎洽詢本會台中學習中心:04-2310-9533
上課地點:台中學習中心(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560之8號2F-1,近市政北一路交叉口) 台中學習中心公益講座&工作坊課程 報名方式:電洽本中心 04-2310-9533或E-MAIL:jenlinst@gmail.com
一領一為愛啟程 公益講座 日期
主題
內容
講師
4/12(六) 10:00-12:00
【自我探索講座】 發掘內在資源
你有多久不曾與自己好好相處了?你知道自己的心中其實充滿資源 嗎?邀請您一同與自己來場溫柔相遇。
林靜雅老師 (台中學生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5/17(六) 10:00-12:00
【情緒講座】 聽懂情緒的悄悄話
有些情緒我們喜歡,有些不喜歡。情緒會不會想跟我們說些什麼呢? 若有機會聽懂一些,生活便能美好一點。
籃文彬老師 (芙樂奇心靈成長工作室課務總監)
【工作坊課程】關於自己—你認識多少? 日期
主題
對於自己或許你想多知道一些,基金會希望可以藉由工作 坊與你走一趟自我探詢與自我照顧之旅,讓我們活出自己 與持續發展。
內容
講師
4/19(六) 9:30-16:30
自我照顧系列初階— 發展自我抒壓模式
透過正向思考、深層放鬆及自我催眠,搭配生理回饋儀的檢測,覺察 自己的抒壓成效、學到實用的放鬆技巧。
邱惠振 (芙樂奇心靈成長工作室負責人)
4/20(日) 9:30-16:30
自我照顧系列進階— 打造專屬於你的抒壓方案
在進階的工作坊中,將有更深入的減壓策略,並且學習如何訂定自己 的抒壓目標、規畫出專屬自己的抒壓方案。
邱惠振 (芙樂奇心靈成長工作室負責人)
5/3(六) 9:30-16:30
家庭系列初階— 預見與遇見家庭的美
童話故事的結局總是美好,而在現實中又該如何調配呢?讓我們一起 遇見婚姻、預見家庭、遇見與預見美好!
張雅淳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 學系博士班)
5/24(六) 9:30-16:30
家庭系列進階— 工作來家敲敲門
兼顧工作與家庭是我們的夢想。邀請您一起學習壓力因應、把工作上 的優勢帶回家,一起戰勝工作、擁抱家庭!
張雅淳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 學系博士班)
費用:工作坊每場2000元 優惠方案(以下請擇一使用):同一系列初、進階一起報名享85折優惠;提前一個月報名或3人團報享9折優惠,學生優惠價享9折優惠(須附學生證影本)
◆文/褚玉蘭(台中學習中心工作 坊學員)
氣晴朗,台中的冬天總是那麼亮 眼。踏入學習中心的教室心中充 滿篤定,一掃過去幾日內心那股說不 上來的不安,疼惜內心的那個小孩: 「傻孩子,透過面對真實的經歷,無 論是何種感受,就去承認屬於自己的 一部分吧!」 安頓自己之後坐在教室的一隅, 展開了第一天的家排課程,課程中感 受 到 Cindy 老師想要傾囊所有的熱忱 意念,一開始老師的一句話便震攝住 我:「你的父母生了你一次,自己可 以 重新再把自己生下來。」是啊!有 時,寧可相信外表所顯現出的身體疾 病、叛逆的孩子、機車的老板或失和的 感情,好像非得緊抓住他們的離經叛道 才得證實自己的犧牲和偉大;就如老師 的教導:「誠實是一切的解藥,要對自 己的遭遇負全部的責任。」 在家排的整個學習過程不同於 以往的經驗,在每個個案和代表,以 及我親自成為個案的母親代表身上, 都讓我感受到那從未觸及生命靈性深 處的部分,當序位移動的過程中,認 真與專注於當下之時,內心便湧現出 「真想卸下一身的重擔好好休息」的 意念,不再被疾病、失和、拯救這類 操控的愛所控制,當下自然流露出的 真實感受一併藉由活動看見了!原本 窒礙難行的狀態形成了流動的愛的狀 態,我們都因此走了一趟內在重整的 旅程,這當中奇妙之處是任何言語都 無法完盡描述的。 緊接著,帶著好奇心開始了第二 天的花精工作坊。曾經,愛花成癡、 也因花是草木生命的結晶,但從不知 道花朵也能「對症下藥」,小小的一 瓶花精竟能解讀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氣 與行為模式,當下感到半信半疑並且 不可置信,此時,老師讓我們抽出代 表我們近期三個月身心症狀的花精, 然後再與傳遞不同情緒的花精比對, 課程中學員們交頭接耳的嘖嘖稱奇說 真準呢! 過去,由於對生命的不安與對 感情的不確定、恐懼於不被看見,因 此常汲汲的需要一個清楚的定位,於 是慣於掌控。從花精與個人身體所呈 現的信息上,引導我去如實地觀照自 己,完完全全的以我本來的面目看著 自己,原來我所有的投射只是轉移並 未消失啊!日常生活經驗中,自我覺 察真的非常重要,也因「知命方能立 命」,生命中的平衡藉由每次的學習 與看見來找回生命的本能,感恩基金 會的安排,這次的學習將留下痕跡。
知命立命‧透過覺察找回生命的本能
台中任林學苑分享
天
新竹學習中心分享
並樂於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我終於可 以活得更自在了,對別人也不會那麽 充滿敵意。 本書像指南般,可以重新設定 自己的價值,孩子們看到母親樂於分 享自我,他們也開心的將所見所聞毫 無藏私的帶入餐桌前,彼此敞開心 胸,不必浪費心力在不屬於自己能力 範圍的責任上。 最後看到創造性的婚姻關係, 讓我更明白婚姻的方向,清楚體會對 方的需要,這個人是我最親愛的人, 我要跟他分享;接受孩子的意見,尊 重孩子,進而讓他獨立自主;媽媽是 一個好的事情的翻譯者,給予孩子陪 伴;用心體會後,發現真正關愛,只 要對方「在」這個世上就好了。 我也學習到,夫妻必須明白 「我的成長是你的責任」必須走到 「每一個人要為自己負責」的學習。 以及從「一面倒的給」到「相互平衡 的給」;從「要求到邀請」因爲是邀 請,他就有自主權;從「交換條件到 成長滿足」,這些都是我在這本書中 深刻體會最重要的部分。 很高興因為參加任林基金會新 竹學習中心《共脩此生》讀書會機 緣,讓我有個明確並可以朝這個方向 努力的目標,讓我帶著愛和希望盼望 每一天的到來。(昱莉撰寫本文時, 還是志工培訓的學員,現已成為新竹 學習中心第一屆讀書會帶領志工。)
文 ◆/ 劉 昱 莉 ( 本 會 讀 書 會 帶 領 志 工 )
一次 讀 《 共 脩 此 生 》 這 本 書 時,是在任林教育基金會新 竹學習中心的讀書會裡,書中提到 聖經說:「婚姻是人要離開父母, 與配偶成爲一體,男女二人都赤身 露體,並不害羞。」時,我的心, 頓時有一點釋懷。 爲了討好母親,所有可以討她 歡喜的事,我都盡力做了,而最終 她要我做的事,非我能力所及,拒 絕她,讓我天天活在罪惡感裡。一 直以來,我總認爲離開父母與配偶 成爲一體,是自私行爲。 在婚姻中,我發覺我很自然 的常用自己父母的心態看待我的生 活,而我也看到了自己把所有發生 的問題都歸咎於本身。這本書讓我 明白改善婚姻的途徑,我看見了甚 麼是讓我不自覺常發脾氣的原因。 書中也提到「感受」,讓我明白爲 何只要一看到「老太太」我的敵意 就上來,那股力量讓我好痛苦。書 中說:「未經疏導的感受會因壓抑 而存留體内或移轉到其他對象上, 消耗很多活力。」我甚至因此噩夢
第
連連 。 … 雖然本書是為夫妻而寫的,對 我而言卻是解開我心中被困許久的 鑰匙。原以為討母親歡喜,我就可 以毫無罪惡的維持婚姻中的幸福。 直到看到《共脩此生》内容讓我清 楚心理生病的原因。也因爲「為母 則強」爲了不讓自己心理生病造成 小孩出來平衡而犧牲他該有的天真 樣貌,我回歸到自己的婚姻中,從 具體的事物中表現出我的愛,從中 發現我有能力愛婚姻中的家庭,對 原生家庭只能接納。 上過《共脩此生》課程,有了 正確家庭婚姻觀念,將以前的偏見 一一消除,植入正確觀念,落實在 孩子們和先生身上,也看見因為我 的改變後,他們較容易發展自我,
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 帶領志工 書目 社區教室
2014年3月.第38期. 新竹學習中心/任林愛家社區學習計畫 基金會現況‧愛的宗旨
愛 的 推 手
2014年3月.第38期.
「大樹成長班」讀書會分享 ◆文/羅蕙芳(本會讀書會帶領志工)
大樹讀書會家庭日側記 那一天窗外的水是雨,室內的水是淚,我見證了一場另類的「愛的運動」。
莎 士比亞說:「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我身邊,卻不知我愛你。」我認為更 遙遠的距離是:所愛的家人在面前無法常相見,甚至彼此以肢體動作表 達。今年年初為大樹讀書會舉辦的家庭日,彌補這樣的缺憾,一圓他們殷殷 的期盼。 從參加讀書會時,成員不諱言是為了能有家庭日,通常他們與家人面會 時隔著屏障,只能以眼神和話筒表達關切思念,對多數是重刑的成員而言, 能有一次與家人相聚相擁是最念茲在茲的。那一天窗外的水是雨,室內的水 是淚,我見證了一場另類的「愛的運動」。 我們一行人有王董和基金會相關人員相約在桃園車站,到達北監大禮堂 會場時,家屬們迫不及待早早到、分組就座,彼此話家常了。於是先分別到 每組打招呼:阿樂的三個兒子都來了,靦腆地互凝視著;小明旁邊是父母和 遠從南部來的姑姑;大山介紹他的岳父母和可愛的小女兒;狂野高興拉著最 親近的阿媽、叔叔,父親在旁反顯得有些陌生;小柏的媽媽一邊拭淚、一邊 叮嚀;阿炳常提到的年輕老婆也默默坐著,珍惜相處每一時刻。他們的家人 雖不擅表達,但都是說:「老師,謝謝你。」也向家人分享他們在讀書會回 饋心得的認真,和課程中表現的特色印象,還有踴躍投稿在基金會會刊登出 的文章,這些的改變是家屬始料未及的。 今天的重頭戲是成員向家人表達想說的話,過程中我的淚水沒有停過。 小豪的家人不克前來,拿著一大捲衛生紙在旁準備著,成員事先將想向家人 說的話寫在卡片上並朗讀出來,通常要和家人說感激的話很不易啟齒,而他 們要當眾說內心感言就更難了。從成員們表達時的互動更見患難見真情,和 家人不嫌棄的可貴,有的說:「感謝老婆守著家等他回去。」有的說:「很 懷念爸爸做的紅燒牛肉麵。」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不覺得家人相聚很珍 惜,現在和家人關係變得更好了。」最高潮的是阿炳趁機熱情親吻老婆, 小明激動跪在地上向父母懺悔,更說出「我愛你」,懷著愧疚悔過的真情流 露。阿莊向基金會表達他的轉念:「雖入獄多次,學習到覺察,絕不會再重
感謝鄭秀慧,捐贈本會有聲書。 感謝劉尚斌顧問,贊助103年喜福會活動並長期贊助本會。 感謝洪月敏董事,捐贈溫暖毛毯50件以贊助103年喜福會活動。 基金會102年12年至103年2月收支明細,將於下期補充刊登。
王董事長率本會社工員、讀書會帶領志工親臨家庭日活動
蹈覆轍。」這一幕幕令人震撼和感動。成員們也合寫一張大卡片表達對基金會 的感激,在旁協助拍攝的教誨師半開玩笑說:「你們就是那個賠錢的基金會 啊!」對於大樹們人生的轉變,不知要算收入還是支出呢? 在一般的社區讀書會,可能不會見到成員的家人或聆聽到他們人生的 轉變,那天我感受到這一年來每週風塵僕僕到桃園的收穫,而成員盼了好 久參加讀書會就為了2小時的短暫相聚。以下這些是我感受最深刻的表達: 「以前遇到困難時,只會逃避吸毒,在讀書會裡我不感覺自己是受刑人。」 鼓勵他參加創作比賽,得到第二名; 「在原生家庭中受的傷害透過修女的話 療癒,也更有自信。」他學會如何溝通,不需使用任何的暴力。記得在當初 討論婚姻和親子關係時,他們說:「書上的話很有道理,但我們何時才用得 著?」此時分享受用的心得時,更讓家屬發現他們的改變, 鐵窗裡天空的陽 光原來是瞭解和接納,是察覺後的轉變,這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可貴。 我 不想用紙擦拭眼淚,「珍惜」在此刻多麼可貴,珍惜有家人可以關懷思念, 珍惜如果人生重來的向善更新。最後尾聲時看著他們依依不捨擁抱道別,下 一次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後
記
在某一次大樹課程,我提到曾經同行的志工老師問我們是帶哪 一班:「我們是性侵的,你們是什麼?」成員很開朗的回答: 「老師,你就跟他們說我們是吸毒的。」能面對自己的弱和缺點 說出這句話,我想大樹們過了自己內心的這一關了。在上階段進 修課時,方老師要我們分享帶讀書會的感受,我為大樹們擬了一 則:「參與讀書會要帶更生回去,而不是帶標籤回去。」這是我 對他們的期許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