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愛的種籽&園丁》電子會刊

Page 1

新竹學習中心/任林愛家社區學習計畫 基金會現況‧愛的宗旨

2014年7月.第40期.

發刊所:財團法人台北市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2007年11月 發刊期:雙月刊 發行人暨董事長:王進財 編 輯:賴麗榕、張文樺 網 站: http://www.jenlinst.org.tw (本會網站備有各期電子版會刊,歡迎傳閱) 【台北學習中心】地址:10652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00號5樓 電話:(02)2778-0703 傳真:(02)2778-0719 信箱:jenlinst@ms77.hinet.net 【新竹學習中心】地址:30060 新竹市東區中華路二段49號6樓之 1 電話:(03)543-7315 傳真:(03)543-9450 信箱:jenlinst.hc@gmail.com 【台中學習中心】地址: 40758 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560-8號2樓之1 電話:(04)2310-9533 傳真:(04)2310-8527 信箱:jenlinst@gmail.com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271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無法投遞請退回‧ 【花蓮學習中心】地址: 97061 花蓮市中美路71之14號 珍惜環保資源,如須退訂或更改地址,請電洽基金會。 電話:(03)822-2168 傳真:(03)822-0586 信箱:jenlinst.hw@gmail.com

◆文/王進財(本會董事長)

社會公民—美好生命,幸福家庭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生命是來學習快樂的,也是來學習愛,每一個苦厄都是學習的契 機。生命存在的價值是發揮自己天賦優點能力,活出真我喜樂,促進其他生命更美好。 心智頭腦所產生的種種、帶著面具的小我或假我或習性,阻礙和矇騙生命的自由真我。身、 心、靈的健康才是真健康,身、心、靈的快樂才是真快樂,身、心、靈的學習才是真學習。

任 修女和美智老師的志業,也是基金會志業:致力 於建立「美好生命,幸福家庭」的臺灣。 二位老師的服務軌跡是馬不停蹄的上課、輔導和 陪伴、傾聽每一個人的苦,循循善誘的引導,用薩堤 爾的冰山圖、馬斯洛生命六大需求和察覺圈及提倡身 心靈的全人學習,來幫助每個人解開捆綁在自己身體 和頭腦的小我的層層盔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一 切榮耀歸於上主。 就基金會的信念「生命是來學習快樂的」來 說,如果有一天你碰上天使,他答應你只能選擇一 項當你這一輩子的禮物:快樂、金錢、愛人、當最 有權力的人、豪宅、珠寶、長生不老、最美麗的 人,請問你會選哪一項?我會選擇快樂,你呢? 生命的誕生是奧祕,它的任務絕對是榮耀、喜 樂、平等、愛,它的價值是促進其他生命更美好。 家庭是孕育、養育、培育生命的搖籃,「美好生 命、幸福家庭」是每個生命的心中理想國度,也是 快樂的源泉。 每個生命都帶著獨特的一組密碼出生、學習、成 長、成熟、老化、死亡、轉化。生命出生都如一張具 有獨特天賦的白紙,身體生理需要學習吃飯、喝水、 尿尿、生理生化功能運作、性賀爾蒙等等;心智頭腦 需要學習自我認知、我是誰、外在事物認知、他是 誰、常識、知識、處理外在問題能力和如何活下來; 善良的心需要學習覺知、感恩、分享、同理、利他、

寬恕、平等、慈悲、愛。 心智頭腦對生命最主要的貢獻,是記憶住許多的 生命經驗和知識與常識,以便應付外在世界的困難危 機,隨時採取生存的對策,活下來或活得較舒服,而且 需在一瞬間從過去經驗中反射動作以免成為別人的桌上 肉。這虛擬的自我是以生存和舒適為中心的一個防衛系 統,如同機器人被程式設定只能在固定模式做固定的動 作,這樣心智頭腦的生命活著狀態和品質是如何?從現 在的社會現象我們可以得知相當辛苦和茫然。如果把程 式取消,一個真正自主的我是誰,該如何生活。真正的 本我生命是善用自己的天賦與其他生命一起共存共榮。 五千年前的人和現代人是哪裡不同?夏商周到民 國以前和今日的人民百姓哪裡不同?最大的不同力量是 知識的普及、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興起,知識教育不 同、所產生的價值觀念和態度不同,及其產生的行為和 生活內容不同。這些不同強化的個人的身體和頭腦的力 量,追求身體的生理和生存需要及頭腦的自我保護和防 衛需要,並用力過度的傷害自己和他人,製造出追求身 體和頭腦的食色名利與貪嗔痴慢疑的時尚社會。 人的行為動機受來自身體和頭腦中自我的需要和 期待所發出的指令控制,虛擬的自我裡面裝了過去無數 的我的身分和面具,面具是我們為了得到外在世界的認 可所謂偽裝的形象,世界充滿著虛假的我。心智的自我 阻礙了、矇騙了事情真相。心智的自我是虛擬的我存在 頭腦裡,由無數的事件、成長經驗和感受所組成,心智

上的自我是防衛的、追求過去未滿足的、尋找慰藉 的心智受傷小孩。心智上的學習是已到刻不容緩, 它已造成每個人、家庭和社會與環境嚴重的傷害。 回到生命的真相是什麼?單純的善用本來的天 賦,活出快樂,貢獻世界,促進其他生命更美好, 它是單純的愛。愛如善良的心是需要學習的,當人 進行和付出覺知、感恩、分享、同理、利他、寬 恕、平等、慈悲、愛,身體頭腦會產生十分愉悅和 平靜的感覺。每個人都有一顆良善的心靈,但需要 學習如何覺知分辨心智頭腦的指令,避免有條件的 愛,從學習「謝謝你、對不起、請」善良的行為做 起,生命的靈性、自性、神性、愛才會逐漸被啟發 成長,當下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是嚴重的偏離也 產生嚴重的國家社會問題,因為我們沒有學習做一 位真正的現代人。 每個人都是經過學習才會各種知識技能和智 慧,我們的世界正面臨生存的轉折點,科技化的商 業資本主義正腐蝕人的心智,造成茫然、矛盾、衝 突、對立,社會需要一起新的身心靈的學習改造, 做一位真正有知識和智慧的現代人是需要具備覺 知、感恩、分享、同理、利他、寬恕、平等、慈 悲、愛的能力,認識我們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和價 值,活出自己生命的喜悅,並幫助其他生命也同樣 美好!「美好生命、幸福家庭」是我們的真愛,邀 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最新消息


諮商心理師專欄

諮商心理師專欄

攝影:王怡伶

文 ◆/王琇慧(本會諮商心理師)

有些孩子因為與母親或父親情感依附關 係很密切,成為父母的觀測者,卡在父 母的不愉快中,離不開父母,產生了長 大 的 困 難 —— 寧願陪著父或母而不去發 展自己。這時,另一種健康發展的選 項,不將父母的夫妻關係問題背在自己 身上,可謂孩子學會放手吧!

月赴美與女兒相聚,女兒興奮的 帶著我們,到她時常出入的森林步 道,去觀看啄木鳥的巢,行前她請我們 要有心理準備,賞鳥得耐心等候。天氣 不太理想,下著雨,幸好我穿了防水的 夾克,躲在大樹下,盯著前方不遠的枯 木洞口望,女兒說:「運氣不錯,這回 啄木鳥將巢築在目視得到之處。」為了 看清楚細節,我還是不時用女兒為我準 備的望遠鏡,觀察鳥兒動靜,五分鐘、 十分鐘過去了,仍沒見到啄木鳥父母, 也沒看到雛鳥的身影,倒是來了另一個 熱情於賞鳥的同伴。 我們持續專注的等待半小時,皇天 不負苦心人,二隻鳥寶寶由巢洞口伸出 頭,嗷嗷待哺的模樣,張嘴吱吱叫著。 女兒要我們注意聽,遠方傳來鳥爸爸、 媽媽相互對話的聲音,約再過五分鐘的 光景,鳥媽媽刁蟲回家,就在洞口餵食 她的孩子。我看得目不轉睛,心裡產生 天下父母親愛孩子的共鳴感。 啄木鳥爸媽的習性,夫妻終身同 一個伴侶。母鳥生蛋後,與鳥爸爸輪流 孵蛋、輪流覓食。孵出小鳥後,亦是分 工覓食、餵食、清鳥巢糞便。待雛鳥長 成,可以獨立時,父母會帶領他們(我

放手

2014年7月.第40期.

們 觀察的這一家庭有孩子四隻),練習 飛行。接著,父母開始不再為他們做清 潔鳥巢的工作,意表:「孩子你們離巢 的時間近了,該自主了。」而且,啄木 鳥父母有屬於自己領域的需要,孩子要 在這區域之外的林子築巢。 哇!好滿足的賞鳥經驗,過程 中,我有一個聯想與心得是:孩子是 神給予父母的禮物,得以讓父母享受 孩子成長的喜悅與樂趣;同時是責 任,神將孩子交給父母教導管理;最 後,父母得適時放手,父母再怎麼不 捨,都要將孩子踢出家,讓孩子學會 獨立自主,經歷長大的信心。 我知道有些過度保護不能放手的 父母,孩子已上大學,仍當孩子的鬧 鐘,負責叫醒孩子,否則孩子就起不 來,上不了學,親子常為此爭吵不出 結果,只是重複上演衝突的循環。換 成啄木鳥家庭,孩子若是不離巢,爸 媽可能選擇不理會,孩子為了不餓死 必會離巢去覓食了。 教養孩子,是父母學習合作的 功課之一。夫妻若互補得當,共同分 工,不但省力,而且夫妻情感得以滋 長 —— 白頭偕老(像啄木鳥夫妻)。 反之,夫妻關係和不來時,就如是否 要當孩子鬧鐘乙事,也很難進入理性 討論。而這種繃緊的氣氛,家中每個 孩子都會敏感到。家族治療研究者, 以孩子的膚電反應(皮膚溫度、心跳 速度等變化)觀測到,即使父母逃避 衝突,表面上沒有爭吵,孩子仍有明 顯的生理反應,顯示他們感受到父母 的壓力與緊張。 有些孩子因為與母親或父親情 感依附關係很密切,母親或父親的焦 慮很容易成為孩子的不安全感。這些 孩子會知覺到父母心理的不滿足,接 收父母的不愉快(如:母親的悲哀成 了孩子的悲哀)。而孩子呈現的問題 (如:不上學、中輟)反映了父母的 矛盾,孩子捲入父母關係中,成為 父母的觀測者,卡在父母的不愉快 中,離不開父母,產生了長大的困 難 —— 寧願陪著父或母而不去發展自 己(如:該上學,卻無心上學)。這 時,另一種健康發展的選項,不將父 母的夫妻關係問題背在自己身上,可 謂孩子學會放手吧!

7月-8月諮商時 間 表 ‧本會特約諮商心理師/台灣諮商心理學會認證心理諮商督導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兼任諮商心理師及實習諮商心理師督導 ‧台北市社會局特約支援督導級諮商心理師

【諮商服務】夫妻與家族治療 夫妻常因觀念、期待與需要的不同而感覺失望,發生爭執與衝突,而這 正是磨練「尊重」的開始。提供夫妻聯合會談,歡迎有意增加彼此了解 與促進親密關係的伴侶來電預約諮商。

甚麼是重要的事?

方隆彰老師專欄 15 ◆文/方隆彰(本會督導‧「讀書會帶領 志工培訓」指導老師)

人如果知道甚麼是重要的,就如是而為,只是現實卻有許多誘惑,讓自己難以順己所知而行, 因此,每當掙扎出現,都是再次考驗,讓自己有機會重新檢視真正在乎、看重的是甚麼!

最 近面對一些邀約,如:撰稿、演講、上課、參與會議、擔任評委,甚 至是擔任管理職務等,似乎可以做的事情好多,因此常要自問:「要不 要答應?」就在思量中,一個聲音出現:「你又要再度陷入行程滿檔的忙碌生 活嗎?」 是啊,三年半前就是忙得天昏地暗,終於引起身體嚴重抗議,大病一場,休 養中某一天與好友們相聚,聊著聊著突然有人問我:「你經歷了人生這麼大的事 件,一定有所體會,不知道對你的人生有甚麼啟示,譬如:往後的日子最想要做 甚麼?會和過去的生活有何不同?」 哇,真是大哉問! 記得當下我愣住了,只能老實地回說:「不知道耶,沒想過!」 他們回去後,我開始沉思這個好問題:的確,人生很短,體力、精力有限, 不可能甚麼都想抓、都要做,既然身體已經直接示警了,是該好好想想未來的人 生要怎麼過了。 有一天,「做重要的事!」這幾個字突然自內心湧現。 「對啊,就做重要的事!」心裡似乎有個聲音立即給予正面回應。 接著幾天,另外的聲音持續出現:「甚麼是重要的事?」「如何判斷重要與 否?」 是啊,當外在邀約出現時,重不重要指的是甚麼?又要根據甚麼做決定? 嗯,也許可以問:「是對自己或他人重要?」「做與不做有甚麼差別?」 「我不做有別人可以做嗎?」「別人可以做得比我好嗎?」「對方真的很在乎邀 我做的這件事嗎?」「對方真的需要做這件事嗎,或者只是執行年度例行計畫而 已?」「做了會對他人產生甚麼影響?會產生甚麼貢獻或價值?」「這件事合乎 我的終極關懷嗎?」…… 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的過程,也是無數選擇結果相互連結的具體呈現,可以 說「人生無時不抉擇」,但看有無覺知而已!小到生活的點滴,如:早餐、中餐 要吃甚麼?接下來要選甚麼進修課?讀哪本書?或在家庭生活中,只要孩子快樂

就好,還是為了他好,需要要求、甚至勉強他學習才藝?而有時則是上天會逼 迫我們好好正視此刻最重要的是甚麼:最近一位朋友患了重病,動了個很大的 手術,面對是要請長假還是乾脆辦理退休的抉擇,由於關係到退休金的多寡, 有些掙扎,幾經思量,決定要「命」第一,健康為重,謙卑地順從上天的提 醒,畢竟「就算賺得了全世界,卻失去了健康,又有甚麼意義呢?」(註), 這樣的決定看似理所當然,事實上是需要清明智慧與十足的勇氣。 人如果知道甚麼是重要的,就如是而為,只是現實卻有許多誘惑,讓自己 難以順己所知而行,因此,每當掙扎出現,都是再次考驗,讓自己有機會重新 檢視真正在乎、看重的是甚麼! 問題是許多時候日子就這樣過了,並不清楚甚麼是重要的,無從據以判 斷,如果你正屬於這樣的處境,也許可以反過來思考,反問自己:「我可以 不要甚麼?甚麼是不重要的?」一樣一樣消去,亦即運用祛除法讓「重要」 逐漸浮現。 有時則是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是重要的,卻在枝微末節打轉,將自己困住, 就像有位法師提到:當他在佛學院服務時,有位剛入學的學僧很生氣的質問他 說:「我來佛學院學佛,為什麼還要被規定牙刷怎麼放?花時間在這種小事 上,真是浪費生命。」他問這位學僧:「你來佛學院想學甚麼?」學僧理直氣 壯地答:「我來學『了生死』啊!」他淡定地回道:「看起來你連一支牙刷這 種小事都擺不平,要如何能『了生死』呢?」 是啊,會不會我們被困住的其實都是小事,而忘了真正重要的大事是甚 麼?每日忙碌如你我者,如果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是甚麼?

註:此句參考馬太福音(16:26):「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 自己的生命/靈魂,為他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做為自己生 命/靈魂的代價?」


親 子 專 欄 新竹學習中心/任林愛家社區學習計畫

2014年7月.第40期.

愛的大小事—親職教育心對話 8 ◆文/吳健豪(本會輔導老師‧「愛上影劇團」指導老師)

給標籤,真的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買過 的東西,回來可以把標籤撕掉,記過的名字 可以擦掉,然而一旦多記幾次,這些標籤可 能就牢牢的黏在他們身上,不但對於他們練 習掌控自己的需求和慾望無益,更可能引發 他們對標籤後續的負向效益。 天過後,似乎隨著季節變動,整個社會都處 在紛擾不安裡,除了發生最讓人心痛的北捷無 差別殺人事件,還不時在媒體中見到某研究生因修 課性別不公跳樓、某大學生為了念錯系自殺,在重 要的六四紀念日,報紙頭版報導的卻是某知名漫畫 家已婚外遇。 媒體總是見獵心喜的,每個新聞裡的主角,被 一個個「標籤」冠上「變態」、「冷血」、「憂鬱 症」、「沒有道德」 。 …這些標籤真的就等於這些 人嗎?我總是難以認同,我相信他們背後有更多我 們不知道的故事,如果我們是他們,未必能做出更 好的選擇。 這樣的媒體怎麼來的呢?如果從供需的角度來 看,如果這樣的新聞沒人買單,應該是會滯銷的, 所以有這樣的媒體,或許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需 求。話說,給別人「標籤」,就是不斷餵養這種媒 體存在的土壤。 我想起一件往事。小學高年級老師不在時,總 會委任班長和風紀股長管秩序,那時候,我當副班 長,偶爾當班長也不在的時候,管秩序的工作就輪 到我。管秩序的方式是在黑板上記名字,被記的, 回來老師就會處罰他們。 有一次,平常榜上有名的幾個同學「又」被我 記了名字,結果被記了之後,變本加厲,反而更無 所忌憚的聊天、玩起來。 或許我自己也是個愛講話的人、也不喜歡被 處罰,突然神來一筆跟他們商量,只要他們不再講 話,我等等就會把他們的名字擦掉。說也奇怪,這 個方式竟然比記名字還有效,反而他們就安安靜靜 一直到老師回來。 用現在學到的教育心理學看,其實那是孩子表 現出錯誤的適應行為,他們被「記」名字之後,呈 現「爭奪權力」(跟你對抗)、「自暴自棄」(反 正你說我不好,我就不好給你看)的現象。所以, 懲罰並不見得能達到嚇阻或是增加有益行為,當下 需要正視他們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不落入惡性循 環的圈套。 在黑板上記下名字,就很像給這群同學「破 壞秩序」、「壞學生」 的 …標籤,其實他們有多壞 呢?他們的破壞秩序,不過就是老師要求全班安靜 自修,而他們內在的需求和慾望不想受到權威的控

制,如此而已。 給標籤,真的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買過的東 西,回來可以把標籤撕掉,記過的名字可以擦掉,然 而一旦多記幾次,這些標籤可能就牢牢的黏在他們身 上,不但對於他們練習掌控自己的需求和慾望無益, 更可能引發他們對標籤後續的負向效益。 說穿了,標籤是我們人與生俱來的能力,皮亞 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就在說這個過程。我們出生之 後,會去區分這個是爸爸、那個是媽媽,這個是男 人,那個是女人。 分類,是認識世界的「開始」,但僅僅是開 始,當我們把長頭髮的人歸到「女人」的標籤,有 一天,孩子遇到一個長頭髮的「男人」時,我們就 會開始有衝突,就會開始學習到舊有分類的侷限, 或是給這個分類一個新的內涵。 這樣的歷程不只發生在個人,也發生在整個社 會。一開始愛滋盛行在男同志族群,我們偏見地以 為男同志 愛滋,直到我們發現異性戀也會感染愛 滋,守在家忠實單一性伴侶的女性也會感染愛滋, 偏見就破功了,原來愛滋與同志無關、也跟道德無 關。 不知道你是否曾玩過一款名為「實話實說」 的桌遊,它的玩法是有一堆名詞、形容詞或成語的 「標籤」,在對方不知情下給彼此一個標籤,然 後去揣測是誰給我這個標籤,因為彼此可以博奕心 機,頗富趣味。 在給別人標籤的過程裡,我體會到要給「人」 「標籤」好難,總覺得手上有的標籤未必是最佳形 容。看了大家給的標籤,更會發現一個人其實有 很豐富的面向,當我認為他像「老虎」般掌控的時 候,也會有人覺得他像「綿羊」般溫柔。 可以的話,讓我們撕下標籤,好好認識每個人

吧!

想一想,做一做

如果給我的孩子五個名詞或形容詞,我會 怎麼說他們呢?為什麼我會給他們這些標 籤呢? 接續上面,再想想孩子有沒有表現出 「不」符合這個標籤的時候?或是詢問其 他認識孩子的人,有沒有人看到不同的部 分。體會一下,怎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觀察標籤的力量,當我給孩子不同的標籤 時,他的行為有沒有什麼不同。

「乖小孩」主題系列之 19

乖小孩有時會陷入率性而為就會對不起對 方、與顧慮對方又覺得對不起自己之間拉 扯,不知道選哪一個。其實這是意念想像 出來的兩難,不是現實世界的問題。 娥(化名)婚後跟婆婆同住,幾年下來她感 覺好辛苦,好幾次外出回到家門口,卻抱著小 孩在門外佇足,掙扎著要不要走進這個家,當她覺得 快要撐不下去時,她開始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想搬 離婆婆,期待著看上眼的房子能早日成交,但是沒成 交時反而又鬆了一口氣。好擔心真的搬出去了就太自 私了、也做不成好媳婦了…。 剛結婚時,她期許自己成為孝順公婆的好媳 婦。當時有個很美好的憧憬,自認有能力跟老人家相 處得不錯,也可以因此有個好婆婆,這憧憬成了她一 股很大的動力,讓她想討好婆婆,所以她會對婆婆說 的話照單全收,全力以赴。 淑娥小孩剛會爬時,婆婆好意地說:「我的房 間有木頭地板,比較大又明亮,不如我們房間交換讓 小孩可以有活動空間,跌倒也比較不會受傷。」淑娥 很感激地當晚就跟先生搬好家當換到婆婆房間,第二 天她卻聽到婆婆在她身邊嘆氣說:「現在的年輕人都 只想到自己,沒顧慮到我老人家也怕摔倒。」讓她又 氣又委屈當天又把房間換回來。經過多次挫敗之後, 她才逐漸理解婆婆說的話超乎她想像的複雜,有任何 需求或不滿總是拐彎抹角,心中明明要某樣東西,口 頭上卻會說成別的,常常老半天都不說出自己要的究 竟是什麼,把自己的需要藏在很深處的地方,得耐著 性子慢慢揣摩,才能知道婆婆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淑娥本身說話直來直往,被先生稱為「性情 中人」、「喜怒形於色」,所以對婆婆的迂迴很 受不了,往往忍不住脫口說出自己的不滿但事後 又很懊悔與自責。她很想做自己,順從自己的衝 動,但是卻又得面對另一股聲音的折磨——是自 己修養不好,是我的問題,我沒辦法討好她。 在敘述跟婆婆相處的過程,淑娥突然發現自 己的反應模式往往是,我要A,馬上就會有另一股 聲音質疑A。這讓她想到從小跟媽媽之間的衝突。 國中的時候,媽媽要幫她買一件裙子,她說 自己打死都不穿,結果媽媽在菜市場的時候就一 巴掌打過來,讓她很錯愕也很受傷,雖然她後來 勉強穿上那裙子,但穿在身上並不開心。雖然是 童年往事,她的記憶卻很深刻,還記得那件吊帶 裙長什麼樣子。 五專的時候,媽媽要管她的存摺,她一樣是 死都不肯,最後是媽媽認輸把存摺丟過來還她。 「我贏了,但是我好像也沒有贏得很舒服。」似 乎她從小便在跟媽媽進行意志力的較量,媽媽會 把意志加諸在她身上,母女進行意志的拔河,不 管誰贏,都很難過。 成長過程中她一直像這樣子的抵抗媽媽的干 預,維護自己的界線,維護的方法是爭吵,而付 出的代價則是挨打。她其實知道媽媽很辛苦,很 想讓她開心,但是又很想逃離媽媽。 開始工作後,淑娥用自己存的錢去英國自助 旅行,當她很興奮地跟媽媽說出自己的計劃時, 媽媽卻發了很大的脾氣,她上飛機時是哭著起飛 的。從這些經驗她似乎學到了,當她表達自己的

意見或需要時,往往會得到「你錯了!你有問 題,你不應該」的回應。她儲存被指責的聲音與 情感成為自我指責的能量,於是每當冒出自己的 意見或喜好時,就會有另一股聲音在檢視或質疑 自己,彷彿她內心有兩個自我在蹺蹺板的兩端, 被媽媽責怪的時候,反彈的自我就出來對抗媽 媽,但當這股情緒出來的時候,另一個自我卻又 開始責怪自己,一直陷在這樣的天人交戰裡面, 跟媽媽是如此,跟婆婆也有著相同的模式。 淑娥發現她跟人相處的模式就是先討好, 盡量替對方設想,可是當對方不能同時也替她設 想時,就會覺得委屈與生氣,但是不滿冒出來之 後又會自責不該有這些負面情緒,應該多替對方 想。如此不斷地累積情緒,最後仍舊在離開與留 下來之間掙扎。 乖小孩有時會陷入率性而為就會對不起對 方、與顧慮對方又覺得對不起自己之間拉扯,不 知道選哪一個。其實這是意念想像出來的兩難, 不是現實世界的問題。換句話說這是頭腦重複上 演自己跟媽媽之間的衝突而非外在世界的真相, 照顧自己的需求不一定會損害對方的需求,她搬 出去住跟自私或是否為「好媳婦」沒有關係。 經過這樣的探索她發現了:1.她跟婆婆的 相處困難是延續跟媽媽的關係,因而擴大憤怒 與受傷。2.婆婆其實也跟她一樣有類似的衝突。 3.問題不在二選一,而是需要療癒過去,從兩個 自我的衝突中釋放出來。4.跟媽媽關係的修復也 會改善跟婆婆的關係。


愛的禮物/活出老年勝境/任修女的叮嚀

2014年7月.第40期.

讓我們透過察覺圈來認識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和傷口,並且重新審 視這些內在運作系統是否合宜?是否失真?並且做出符合此時此 地、以愛為出發的新行為。 個懂得尊重自己和肯定自己的人並不會因為他人的批判、指責而生氣,對 於他人的批判、指責,會尊重那是他人的看法和情緒,他清楚自己,並且肯 定自己,情緒也不會被牽引。 那如何讓自己不再因外境而引發情緒?學會安在察覺者的狀態我們將可以蛻變 自己。當自己能察覺情緒的源頭(解釋、想法、信念),也就是那些舊檔案,這些 舊檔案的能量就開始轉變了,這些能引起強烈情緒的舊檔案,往往是一個很深的傷 痛經驗,這傷痛經驗需要你自己撫慰與照料,慢慢地,不自覺受牽制的強度會日漸 下降,而在覺性的觀照中,不再受牽制的日子指日可待。 可以如此比喻,你的心中有一個黑暗地窖,這黑暗地窖裡躲了一個脆弱小小 孩,他覺得沒有人愛他,於是他心中充滿悲傷與憤恨的情緒,這內在的受傷小孩 心中的傷口還沒療癒,所以很敏感,當外境有些甚麼不安全的動靜,或者有人不 小心碰到他的胸口的刺,他就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當你打開地窖,帶他離開那 黑暗的地窖,讓他看見光明,讓他知道你很愛他,並且可以保護他,小小孩心中 的傷口就會撫平,當別人再觸碰到他的胸口,他也就不會再感到疼痛。 例如:在我女兒小時候,每當她不彈鋼琴,我習慣性地會強迫她去彈鋼琴, 這造成我跟她之間很大的衝突與痛苦。即便我知道我不該逼她,但往往身不由 己。為了改變這狀態,我要認識自己到底怎麼了?於是我決定透過察覺圈來自我 認識,希望可以改變這令人痛苦的狀態。 以下是我自我察覺流程~當我看到小孩沒有做好她分內的事,我心裡「覺得 慌」,有一個「察覺我」察覺到內在感覺到慌,「察覺我」陪伴這慌的感覺,不 再慣性地去強迫孩子,進一步去看自己內在是如何思惟?經過一段澄心,發現內 在有一個聲音(信念)是「不能不乖,不然沒人愛」。所以每當孩子沒有做好她 分內的事,我就會聯結那「不乖就沒人愛」的想法,並且產生慌或者生氣的情緒

感受。「察覺我」陪伴 自己的感受,並且重新 檢視自己的信念,發現 這信念並不合宜、也不 符合當下的真實,「察 覺我」的意圖是要孩子 健康、快樂和自我負 責,「察覺我」決定停 止做出強迫孩子來讓自 己心安的舉動,並且在 內在建立起新的態度: 「孩子是獨立個體,愛 應該是無條件。」 關於我內在那「不 能不乖,不然沒人愛」 的信念,是來自我的媽媽。我媽媽是童養媳,從小就被「不乖就不要你」這類的話語 要脅與恐嚇,於是「乖」成為她教養我時的最高原則,為了得到媽媽的愛,我成了一 個乖小孩,很乖很乖的乖小孩,而對於一個無生存能力的小小孩來說,媽媽的愛等 於生存的必須條件。當我成為媽媽,我也不知不覺地在要求孩子乖、聽話、做好該做 的事,因為這是我所知的求生之道,但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附屬 品,而無條件的愛已經是時代的主流。透過傷痛釋放及學會無條件的自我疼惜,兒時 的制約慢慢式微了。 自我認識是成長必經的路徑,讓我們透過察覺圈來認識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和 傷口,並且重新審視這些內在運作系統是否合宜?是否失真?並且做出符合此時此 地、以愛為出發的新行為。察覺圈為我帶來成長,這成長為我帶來心靈的自由,希望 它也可以為親愛的您帶來助益。

的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了甚至父母死亡,雖然不是丟人,可是很不是味道, 像我小時候沒有父親,別人都有父親,所以我必須要努力成長,而且要全神貫注 的去找成就,擔心一放鬆的話就會在親戚朋友當中丟人。 這些都提醒我們要意識到小孩有很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必須給他足夠的愛護、關 心與肯定,告訴他每一個家庭裡面不一定要有父母二人,而是家人中如何互動關心。這 個互動關心就是父母經常敏感地瞭解小孩子的心情。 所以我常常鼓勵夫婦也好父母也好,家人孩子回來我們要從頭到尾打量他一下, 因為你經常看他的話,就可以從他臉上看出什麼莫名其妙的,會知道裡面有點兒不對。 小時候你也沒辦法回去告訴媽媽看到別人送傘時,心裡面的感覺,你講不出來,因為 沒有上過這樣子的課程啊,心理學這套東西也是二次大戰我們去學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我小 時候看到別人爸爸來送傘,我裡面有個疙瘩,這很難體會到。 如果你經常去關心孩子的話,你會從他的臉上看到那種心情跟昨天不一樣。「看 到什麼、聽到什麼,什麼事情在你身上發生?」他說了沒有,也許被你這樣一問,他不 一定能去回顧出什麼來,可是你關心了,那個洞也補好了。雖然沒有爸爸,但是有媽媽 啊,他在關心我耶,這個對孩子就夠了。

成長,最重要的還是回到自己! 本書雖以單親家庭為對象 但任修女的殷殷叮嚀是針對所有人 ~察覺與改變是從自己的心開始

8

「活出老年勝境」主題系列之

1

11 文/蔣美華(本會諮商心 ◆ 理師 講 ‧師)

我們沒有「三代同堂」,卻毫不影響祖孫間親密關係的互動,因為我 用心傾聽、專注陪伴,輕鬆自在的探索及開創著祖孫間愛的親密關 係,同時也補償過去因年輕忙碌或未知,而疏忽的親子關係。雖三代 不同堂,但可以「三代同心也同在」。

嬤」這個生命新角色,帶給我真實的滿足、放鬆、自在與成就感。相較 於過往的角色,從女兒、學生、太太、媽媽 , …總是忙碌,工作、家 務、子女教養,就是有任務要完成,好沉重且充滿壓力。 職場退下後,我讓大多時間留白,悠遊在閱讀靜坐、踏青旅遊與花草的栽 植中,省思著自我生命的解放與整合;部分時間持續與社區民眾及校園學子保 持心靈的互動,實踐自己生命存在的熱情,透過每一次的真誠交會,創造不同 生命形式的解構、重組與型塑。 我是「假日阿嬤」,也是「 阿嬤」,見面時,我專注用心的陪伴孫子 女;平日我用 科技軟體,用聲音與子孫同在。 「阿嬤!我愛你,阿公呢?我是波波,今天我皮蛋,媽媽生氣,我哭 了 ; …今天祥祥搶我的玩具,我大哭 ; …爸爸買吹泡泡給我,我在中庭和小朋 友玩 很 …開心。」這是 歲牡羊座小孫女,常見的電話或視訊心情傾訴,小牡 羊思緒敏銳、邏輯思考、表達力超強,最愛唱跳,更愛騎 Bike 。 「澤澤乖寶寶,阿嬤愛你喔!阿嬤在叫你,聽到了嗎? 有 …啦,澤澤笑 了,跟阿嬤說: Bye ! Bye !」 歲 個月天秤座冷靜、慢熟小男孫,正牙牙學語 中,胃口超好小食神,精力充沛、不愛睡覺。 面對嬰幼兒期的孫子女,阿公阿嬤都做甚麼?這是我的幸福祖孫日誌。 祖孫的西式見面禮,通關密語是,先說出:我愛你,即刻雙手緊緊擁在懷 裡 Kiss 雙頰,接下來互碰額頭,用身體接觸與熱血融化襁褓愛孫,去除對不熟 悉場景、時間、空間的本能焦慮、恐懼與害怕。 傳愛是延續電話、 line 及視訊軟體的親子熱線,現在為孫加碼,主動出 擊次數頻繁,最少二天一次,要讓祖孫熱線成習慣,雖不是主要照顧者,但要 與孫子女同在。孫子不會說話前,女兒都是開著擴音機,讓我們持續用愛呼喚 孫子的小名:「波波!澤澤!阿公阿嬤愛你喔!」另一方傳來孫子開心微笑滿 足的笑聲。 主動關懷孩子的每一個生命發展事件,參與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個第一次, 追蹤抬頭、翻身、坐起、長牙、爬行的生理發展進度,牙牙學語及蹣跚學步的 逗趣影片,百看不厭,熱血沸騰的歡欣感,頓時腦內啡、血清素、腎上腺素齊 飆升,這絕對有益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啟發嬰幼兒的肢體感官,透過遊戲認識身體器官,孫子抱懷裡,眼對眼, 看著孩子唱歌說話微笑,愛撫、按摩孫子肢體皮膚,幫助孫子雙腳掌拍拍腳、 拍拍手、摸摸頭 玩 …躲貓貓 。 …在自家陽台上,抱著孫子女向手植的花草植物 問安,用手觸摸葉子或花瓣,用鼻子嗅聞花草的自然芳香、耳朵傾聽不同鳥叫 聲,跟著四季走,同時用眼睛捕捉飛舞在花叢中五彩繽紛的蝴蝶。 常牽著孫子一起散步,隨時停下來觀察水溝蓋的不同造型及圖案結構;觀 賞路邊花草樹木及掉落的樹葉果實,尋找沿路店家屋簷下築巢的小家燕,看著母 鳥餵食時可愛動人的模樣。讓孫子女習慣接近大自然,學會傾聽大地的聲音,與 蟲鳴鳥叫共舞,浸淫在花草樹木散發的生命能量訊息中。收集節慶相關產品當禮 物,陪伴孩子認識節慶由來及意義連結,過年發紅包、元宵提燈籠,端午吃粽子 划龍舟配戴香包、門前懸掛菖蒲艾草,及中秋吃月餅、月宮嫦娥玉兔故事。 我們沒有「三代同堂」,卻毫不影響祖孫間親密關係的互動,因為我用心 傾聽、專注陪伴,輕鬆自在的探索及開創著祖孫間愛的親密關係,同時也補償 過去因年輕忙碌或未知,而疏忽的親子關係。雖三代不同堂,但可以「三代同 心也同在」。我相信陪伴子孫留下生命中深刻美好的記憶,勝過留下現金、房 產和珠寶遺產,因為親子互動的愉悅體驗,就是生命成長的沃土,滋養著孩子 富足的心靈,也是日後生命低潮或逆境的正向能量,指引著子子孫孫走向健康 快樂的未來。 3


新竹學習中心/任林愛家社區學習計畫 台北學習中心

2014年7月.第40期.

於死亡,我一直覺得離我很遠。但是,自 從二十多年前媽媽被診斷出是C型肝炎時, 死亡就像個陰影,揮之不去地圍繞在我身邊。我 開始會去查C型肝炎的症狀與治療方式,開始像 個嘮叨的老媽子提醒媽媽注意每日的營養與休 息。但是,疾病自有其進程,過了十幾年,媽媽 檢查出肝臟有腫瘤出現,經過治療控制病情,但 是後來媽媽身體越來越差,每一天對媽媽都是一 種折磨。媽媽進出醫院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暫, 我知道最後的時候即將到來。為了要更了解安寧 照顧如何陪伴臨終病人,我進入安寧病房去學習。這是一個理性的決定,但 是當時我真的不知道這個決定會為我帶來多大的衝擊。 在安寧病房的日子是折磨的,尤其是那一段時間也是媽媽最辛苦的時 候。常常白天我在上班的醫院看到臨終病人的痛苦之後,下班又要到另一家 醫院陪伴住院的媽媽。身體上的疲累與精神上的壓力,讓我越來越痛苦。幸 好有安寧病房的志工常常告訴我一些他們陪伴病人的人生心得,例如:只要

有出生,就有死亡。除非是意外,通常就是生病去 世。這是人生的常態,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避免。所 以,我們能做的是如何好好活著,珍惜現在。專業 的安寧照顧課程也教我如何陪伴臨終病人,讓他們 減少對死亡的恐懼,例如跟對方談到他的心情與身 體症狀,讓病人有機會說出內在的恐懼與焦慮。在 我們跟病人談話的同時,多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連 結,因為,唯有愛能超越死亡的陰影。 在媽媽最後的日子裡,我陪在她身邊,看到 媽媽一天比一天難受,我感到驚慌與恐懼,非常害 怕失去媽媽。但是,在媽媽面前,我只能努力安慰她,陪她聊天,幫她煮飯, 處理生活大小事情。我能做的很有限,既無法治癒她的疾病,也無法延長她的 生命。但是,媽媽都告訴我,我是她最好的女兒,她還活著,是因為有我們這 些孩子在她身邊。在媽媽最後的時間,我的家人都一直陪在她身邊。「微笑說 再見」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做到的事,但是唯有正視死亡,我們才能學會好好 活著與珍惜身邊的人。

◆文/吳美淑 (本會讀書會帶領志工)

我 的名字叫吳美淑,因家中的女孩都是吳美○,只是第三個字不同而已,因無 從求證,所以猜想可能是哥哥取的名字〜美淑。

好,我是某某單位某某職稱的ooo」,這是日常社交再一般不過對他人的自我 「您 介紹。如果,今天不對他人,要來場真正的「自我」介紹,該怎麼向自己介

~慈心靜觀~ 願我沒有敵意,願我沒有生理心理上的痛苦,願我平靜安祥 願你沒有敵意,願你沒有生理心理上的痛苦,願你平靜安祥 願眾生沒有敵意,願眾生沒有生理心理上的痛苦,願眾生平靜安祥

四月,張世宗老師帶領家長們親自動手做玩具、玩遊戲, 找回童年時光,也學習如何從遊戲中陪伴孩子。

五月,龔美娟老師以多年培育幼稚園教師經驗,帶領家長 們體驗當「性」這個話題無可避免時,該如何與孩子對應。

文 ◆/王思儒(本會台北學習中心社工)

紹自己呢? 我們習慣以「社會我」生存著,每個人同時擁有著許多「角色」,以我為例,我 同時是學校的研究生、公司的職員,也是家中的孫女、女兒、姐姐等。每個角色看僅是 個名稱,但其蘊含著社會對於該角色的期待與角色間的衝突。我們就在每天扮演不同角 色中壓抑矛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生理或心理出現了警訊,才願意暫時拋開社會 我,真實面對自我。 我是個很容易緊張的人,在長期焦慮緊繃的狀態下,有了甲狀腺等健康問題,為 了能夠學習減壓的方法,因此參加了「正念減壓工作坊」。在工作坊進行的八週課程 中,所有的學員間彼此不知道對方的背景角色,僅是平等稱呼著對方的「名字」,甚至 工作坊沒有「君梅老師」的角色,我們只有「君梅」。彼此間沒有角色包袱,自在地以 真實的自我互動,分享彼此當下的覺察體驗。 在工作坊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呼吸、身體掃描、瑜珈、靜坐、飲食靜觀、慈心靜 觀等活動,練習不論正負向或非正向非負向等,都是被覺察與關照的對象,真實接納當 下的每一瞬間,注意身心的覺知和感受,不加以主觀的評論,真實與自我同在。在工作 坊結束的分享中,學員提到失眠、便秘等問題改善了,而我,經由各項活動訓練,更能 清楚覺察當下身體及心裡的感覺,也提高了專注力,真實活在當下,焦慮感似乎也隨之 減輕,也更能融入當下所屬的生活事件中,時時感受平靜與喜悅。 正念減壓(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簡稱MBSR)創辦人卡巴金(Jon KabatZinn)說:「正念,是關於生活全面的覺醒,也是關於清晰地覺知每個片刻微妙的生 趣。我們會感到更有活力,同時能在瞬間進入我們自己強而有力的內在資源,如洞察、 轉化與療癒。」 感謝任林基金會提供了平台,透過君梅的帶領,讓我開啟了一場安全美妙的自我 探索之旅。這趟專屬的旅程仍在此時此刻的當下持續不間斷的進行。

台北學習中心活動花絮

「正念」當下與自己相遇

們有多久沒有自己動手做玩 具?當孩子對於性話題好奇心 滿滿時,我們該如何回答?新時代的 父母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照 顧孩子與自我的身心發展,共同攜手 組織一個美好家庭是那麼不容易 本會上半年度與台北市中山親 子館合辦《品嚐家的滋味》公益親職 講座,邀請了六位經驗豐富的老師, 以每月一主題的方式,帶給家長們全

台北任林學苑分享

新的育兒概念及自我成長,計有 209 位參與民眾與我們一同學習,細細品 嚐家的酸甜苦辣。 藉由親子館內部完善規劃的一 系列配合零至六歲兒童發展統合的遊 樂空間,及任林教育基金會累積舉辦 成長讀書會的經驗,讓親與子之間能 有全新的互動概念,也為兩個單位上 半年度的合作畫下圓滿句點。

◆文/林蕙君(正念減壓工作坊學員)

品嚐家的滋味

基金會每年都會提供讀書會帶領志工,至少48小時的充電學習

對於名字我自己的解釋是因為我是既不美麗又不賢淑,且家中五個姊妹,論外 貌,我是最不吸引人的,所以從小就覺得不以外貌取人,而是往內深根,充實我的內 在,開發我內在的潛能,這就是我,我一直很喜歡我的名字,這是父母給我的代號。 在參加基金會的「生命記憶創作師資培訓」中,經過分享討論後,介言老師給 的回饋是「吳」可解釋為「吾」而非「無」,或許這也是我課堂上收到最好的禮物, 要給自己多一些正向的思考,多肯定自己、愛自己,也是我今天另一個看見,值得讚 嘆的!感恩!吳美淑今天是彩色的,多采多姿,很有生氣,活潑動人,是可愛的宇宙 之子,等著發光發亮。 終會成為「吾美淑」〜我是美麗又賢淑的可人兒。


台中/花蓮學習中心

2014年7月.第40期.

花蓮學習中心揭幕記者會活動報導 ◆文/林盈秀(花蓮學習中心主任)

圖1

圖3

圖2

圖4

蓮學習中心的成立,是一段孝順感人的故事、及 一群台北和花蓮在地熱忱的志工所促成。早在 2000年的夏天,台北讀書會帶領志工即先後在花蓮開展 社區讀書會,一步一腳印的堅持,到了2012年,志工鳳 玉(圖1)往返台北、花蓮兩地帶領三個讀書會,支持她不 計辛勞的除了讀書會成員的殷殷期盼外,另一個原因就 是長居花蓮的父親罹患失智症,為陪伴照顧父親,週週 兩地奔波。隨著熱心志工四處走訪宣傳任林愛家讀書 會,團次越開越多,對於帶領志工的培訓需求也日增, 本會王董事長除認可及支持,並親自偕同在地志工看了 不下三十個據點,終於選在中美路落地生根…。 任林教育基金會從台北出發,拓展至台中、新 竹,今年6月6日在花蓮學習中心正式舉行開幕揭幕儀 式,宣告基金會將在花蓮陪伴在地人學習愛自己、愛家 人,並對生命說:我愛你…謝謝你! 記者會現場許多在地貴賓及媒體朋友的蒞臨,一 同認識任林教育基金會,並予以花蓮學習中心祝福及 勉勵。花蓮縣縣長夫人徐榛蔚女士、花蓮市市長夫人 張美慧女士等等貴賓都紛紛親臨致意,有更多來賓及 讀書會成員等等相關人士及單位,在得知任林的服務 宗旨後,立即成為愛的推手,更有許多單位及貴賓以 美麗的花籃致意。

活動首先由花蓮第一屆志工淑芬精采的呈現愛的宣 告(圖2),讓現場人人都感受到活力無限的志工團隊;緊 接著董事長夫人梁美霞女士(也是本會的一位讀書會帶 領人)帶來「愛的導讀」,運用片刻時間,讓嘉賓體驗 讀書會中美好的分享與討論(圖3及圖4)。最後,邀請貴賓 們移駕到門外,進行揭幕儀式,在王進財董事長帶著現 場貴賓齊喊「花蓮啟動 幸福.愛.學習」、布幕揭開, 花蓮學習中心正式揭幕! 開幕從籌劃到執行的過程中,看見職工與志工夥伴 的互助,有愛的幫忙,共同成就。感激花蓮第一屆讀書 會帶領志工積極的投入,視開幕記者會如同家有喜事,亦 使得第二屆志培的夥伴,也成為彼此協助的最佳團隊,且 讓更多在地可愛的讀書會成員在開幕當天共襄盛舉。 感恩王董與美霞姐的鼓勵與支持,方老師與師 母、本會各中心職工們的出席與喜悅配合,以及曾經或 現任的花蓮職工,因為各位的承擔才能讓開幕圓滿。此 時此刻的內心,有族繁不及備載的感謝與感動。成就人 人的幸福,自己則是學習與收獲最多,關注自己雖然重 要,然而能逐漸展開自己的心胸關注別人的生命,讓世 界充滿學習與愛,更是一股無限幸福的力量,在花蓮 展開幸福、充滿愛與學習的旅程,我們即是傳遞愛的使 者,愛,需要讓更多人知道。

台中學習中心 公益講座&工作坊課程

對於自己或許你想多知道一些,基金會希望可以藉由工作坊與你走一趟自我探尋 與自我照顧之旅,讓我們活出自己與持續發展。

台中學習中心讀書會分享

文 ◆/沈靜音(台中學習中心讀書會成員)

往, 我 不 是 會 將 情 緒 停 留 在 自 己 體 內 太 久 的 人,通常朋友、家人都是我傾訴的對象,而往 往只要將這些糟的情緒傾訴出去,情緒就會得到釋 放、冷靜、平復;但一年多前與老公的英國行是段非 常糟糕的旅行,也是讓自己情緒完全失控的旅行,沿 途中,不顧旁人的眼光我們不斷的爭吵,甚至曾吵到 開始整理行李準備獨自去機場買票回家,但因為老公 說了一句你若自己回去,我們的婚姻也就結束,當下 讓自己卻步了,情緒也整個隱忍下來,但回國之後, 就是讓自己陷入情緒低潮的谷底,朋友、家人皆無法 協助自己從悲傷、不安全感的情緒得到解脫,整日自 己陷在胡思亂想的思維中,那時候我擔心會傷害自己 也傷害家人,這時三姐介紹了任林教育基金會讀書會 並極力鼓吹我參加,就這樣我開始接觸基金會的讀書 會也開始我的內心對話旅程。 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背後都有其必然的理由 存在,所以因為我的不安讓我遇見讀書會,當時參加 的第一本書是《共脩此生》。天啊!跟當時我的情況 多符合,面臨婚姻的危機,卻透過書本告訴我婚姻關 係的維持、經營以及兩人相處之道,也間接解開自己 個性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更透過參與者的心得分享, 心頭的結漸漸解開。這些結包含與老公的相處模式、 與媽媽不親近的感情關係、性格養成的因素等等。雖 然無法完全透澈,但至少我已經知道該如何與自己內 心對話以及體驗它的重要性,覺察自己情緒的變化, 面對情緒、化解情緒、放下情緒並找出原因讓自己的 生活不受它影響。因為理解情緒後在溝通的過程中就 減少許多爭吵的發生,有天,老公竟然說我的氣點變 低了,應該是讀書會的影響吧!就這樣接連上了三本 書後,因為再就學因素停止了讀書會的參與活動。 這期間定期收到基金會寄來的雙月刊,是在訓 練自己穩定情緒的好想法,但內心又隱隱告訴自己, 何不再找時間繼續參加讀書會,將任修女的五本書全 部上完。因為肯定修女以淺顯易懂的方法告訴大家 如何學習夫妻、家人、親子的相處之道,所以對於還 未參加的兩本書更加好奇,因此,事隔一年後,我又 回到讀書會的行列,還記得當時跟老公提這件事時, 他直覺認為自己又陷於不安的情緒,一直追問甚麼原 因?呵呵,我想他是緊張了,這次再回來參加是抱持 學習的態度,希望讓自己的心能更淨透,與人溝通時 不要想去改變對方,期望對方懂你,而是因為愛希望 彼此更好,讓我們的溝通與相處更能美好。 最後,我真的回來了,這回更參加電影賞析 會,透過劇情與更多夥伴分享心得、分享生活,每部 影片因為討論,讓我們有不同角度去欣賞,也讓我們 的生活充滿正面能量。


新竹學習中心/任林愛家社區學習計畫

◆文/余琴雀(本會新竹學習中心主任)

2014年7月.第40期.

新竹學習中心活動報導

2

親子工作坊在遊戲互動中理解情緒、建立新的溝通模式

與自己的曼陀羅相遇

文 ◆/小玲(「曼陀羅 與-自己相遇」講座學員)

二、三年,因高齡產婦的關係,憂 鬱 , 焦慮,恐慌,自律神經失調,身心 承受很大的痛苦,也因此不斷的尋找各種療癒 的方法,瑜珈、冥想靜坐、心靈成長課程都有 涉獵。 自從來到任林教育基金會參加讀書會後, 在帶領人及同學全然的陪伴下,得到很大的支 持,在充滿愛的氛圍裡,身心也逐漸的好轉。 在我急切渴望尋求內在心靈探索時,基 金會新竹學習中心開了曼陀羅的講座,雖然 之前在其他的課程初淺的聽過,也畫過,只 知道曼陀羅是一種靜心方式。經由這次二個 小時的講座,琴雀主任更深入的介紹,透過 曼陀羅繪畫,覺察自己內心的鏡照,並且在 看了琴雀主任自己親身所繪長達一年的曼陀 羅畫本,前後的差別,更確信這將會是我學 習自我對話與自我修復最好的方式。 在四 月 底 的 講 座 後 至 今 , 我 已 經 畫 了 近 二個月曼陀羅,一向沒有繪畫天分的我,只 有靠著琴雀主任的提醒,讓手帶著我們畫, 大我會幫助我,雖然每次我都不知道今天要 畫什麼,卻也每天畫出一張曼陀羅。過程中 內心不斷的有許多批判的聲音出現,這顏色 不好,線條不夠直,圖案不美 等 …,認不出 現在是頭腦作畫還是內在神性作畫?主任說 繼續畫,有一天一定會有答案。我想我會繼 續畫下去,我也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找到答 案的。

新竹學習中心分享

014年清明節之後微熱的四月天裡,連著三個週六(4/19、4/26、5/3),任林教育基金會的服務種子在新 竹縣家庭教育中心深耕發芽。 這是我們與新竹縣家庭教育中心今年合作辦理的服務活動之一二,四月底的二個週六,我們辦理了 「理解情緒」親子工作坊,來了13個家庭,34位大大小小的家長與孩子熱鬧登場。在玩遊戲中看清與理解親 子溝通互動模式,願意看見家庭動力之後,就有機會建立新的關心模式。 五月的第一個週六,一場家庭劇碼接著上場,基金會的「愛上影」劇團,在新竹縣婦幼館上演了《媽 媽心媽媽樹》改編的家庭教習互動劇《ㄈㄟ ㄔㄤˊ心事》,透過家庭每天上演的親子情境劇碼,引出觀看 民眾客觀的分析劇中家庭每個角色的內在需求,企圖注入任何可以鬆動個人主觀價值信念的新苗,以角色 取代創造可能新的結局。 這一年,我們與新竹縣家庭教育中心合辦了社區愛家讀書會、電影賞析外,也以多元的服務形式—— 親子工作坊以及教習劇場,試圖更貼近一般民眾的需求。 新竹學習中心自2012年2月正式掛牌,除了提供新竹地區民眾親職教養與婚姻家庭的學習管道外,我們 積極與地方政府及學校單位合作辦理相關教育性活動,除了新竹縣,我們與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也延續去 年的性別平等方案服務,深入新竹市各級學校專題演講性平議題,為新竹地區性別教育盡一份心力。


2014年7月.第40期.

愛上影/愛的推手

◆文/蕭寶瑩(本會愛上影劇團團長)

教習劇場讓觀眾融入其中,成為劇中的一分子

屈 指數來加入愛上影即將邁進第四個年頭。故事的開端是源於朋友所 轉寄的一封基金會招募信,戲劇對於一個在外人眼中嚴肅拘謹的自 己而言是個全然陌生的領域,也沒想過有可能會對她產生這麼大的熱愛,就 這麼一路走來,彷彿註定與她相遇,進而成為我生命花園中的奇妙養分。 回想剛開始接受培訓時,課程中設計有很多的創意發想活動以及肢體 動作,健豪老師很用心的以遊戲的方式帶動,過程中夥伴們玩得開心笑聲 不斷,自己也是非常享受這沒有框框可以盡情揮灑的樂趣,但同時也有個 自己在感受著頗複雜的心情,或許由於原來在職場的老師角色,但也許跟 自己的個性特質或成長背景有關,目標方向價值觀甚至思考模式已有很大 程度的制式化,而這些原有的自以為是的習慣、模式一再的被挑戰,而且 似乎跟許多夥伴們擁有天馬行空般的創意相較下,看見自己隱隱然有著某 種程度的僵固與保守,得很努力的去突破自己原來的思維,就像去探險一 般走在自己不熟悉的路上,有著擔心有著興奮,去發現原來可以這樣玩, 原來犯錯是被允許被鼓勵的,漸漸學習開拓自己的侷限,這個過程可以說 是自己跟自己的拉扯與內在板塊緩慢的移動,就像極地冰河的流動一般。 愛上影前二年是在培育戲劇志工,夥伴們在平時團練學習戲劇相關知 能,只須拍攝影片在網路上放映,以及年底在尾牙場演出,而前年在某些 因素的促成下,愛上影蛻變了,不僅正式成立劇團,也開始以教習劇場的 形式演出,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從內到外,從基金會走進社區和學校, 從完全陌生(對教習的精神與演出形式)到必須摸索學習熟悉,這對原有 的團員與指導老師健豪而言,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與心理上的挑戰,這一 路走來並不容易。幾次的討論表決,幸好,最終通過了這個考驗,才有今

愛上影劇團分享

改寫想要的人生劇本 天的學習獲得與演出成果!真心感謝王董、到展演場所幫忙攝影、拍照、解 說的志工們以及基金會職工的支持鼓勵。還有整個劇團夥伴的同心努力,在 每次演出前都得挪出許多私人時間彩排對詞拿捏角色情緒,演出當天更是六 點多就得準備出門搭車集合,搶時間熟悉場地及最後彩排,以便有最好的演 出呈現,對一個素人劇團而言,只有兩個字:感動! 很開心也很幸運能成愛上影劇團的一分子,在劇團裡,漸漸發掘了內 在那個一直被隱藏躲在角落的愛笑愛現愛自由的潛在特質,好像打開了某扇 窗看見了不同的視野與風景,不只感覺世界變開濶,心也好像變大變勇敢變 敏銳了!過程中雖然辛苦與充滿挑戰,但也因為這些個不容易,同時鍛練自 己並使之成為生命中的美好滋養,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愛上影劇團每場皆有精湛的演出,演員現場魅力十足

歡迎接洽下半年度《啃老族》戲碼的演出 電話:(02)2778-0703#26任林教育基金會/唐小姐

歡迎台北學習中心新進志工王俊傑、黃思祈的加入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