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整合⾏行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總計畫/陳瓊花@fine.arts.ntnu
課程設計的原則
1
課程設計與 教學的關係
1
1.
2.
3. (
?
)
?
?
? (
(big
?
? ?
? ?
ideas) ?
課程設計與 教學的關係
「課程」,是指學習者在學校的指導下,所經歷的有經驗 的計畫或⽅方案。︒「教學」,則是教學者和⼀一個或更多學習 者之間的互動。︒課程計畫在教學之前,然⽽而,課程與教學 之間存在緊密的對話關係。︒⼆二者之間,有⼆二元的互動模 式、︑聯結模式、︑同⼼心圓模式循環模式等。︒無論採取哪⼀一種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模式,進⾏行課程設計之前,教學者在意 識到所涉及的複雜問題,宜有預設的核⼼心敘述1。︒
「反向課程設計」-從學習者的表現進⾏行課程設計 近代教育的課程理論,以學⽣生中⼼心為主軸,美國學者 Grant Wiggins2與Jay McTighe合著的 「以設計來瞭解 (Understanding by Design)」學⽣生的學習,又稱為UbD 的課程設計模式,便是如此的思維。︒課程設計時,包括如 下表三個階段的省思:
1.請參:林素卿等譯(2009)。︒Peter F. Oliva (2005).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臺北 :五南。︒ 2. Grant Wiggins 是紐澤西普林斯頓地區⼀一非營利的教育組織:學習、︑評量、︑學校建構 中⼼心(the Center on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School Structure (CLASS))課程的主席與 指導。︒ 2
UbD課程設計概念,所強調學⽣生的學習,包含三層⾯面的意涵:第⼀一,課程設 計不是以教學者要教什麼樣的內容為⾸首要的思考,⽽而是以學習者的持久性瞭 解為⾸首要的思考,到底透過這⼀一段的教學,希望學⽣生學得什麼? 能瞭解什麼 重要/有意義的想法或概念? 第⼆二,教學的過程即在進⾏行評量,是以教學為脈 絡的評量,第三,評量是著重在學⽣生的實作,評量與教學活動結合,以確認 學⽣生的學習與瞭解3。︒ 倘若學⽣生真正瞭解所學的話,他可以說明(解釋)、︑可以判斷(有⾒見 解)、︑可以應⽤用。︒教學者可以依瞭解學⽣生的學習,並進⽽而設計妥適的教學策 略。︒
3.請參陳瓊花(2004): 視覺藝術教育(⾴頁347-351)。︒臺北:三民。︒
2
美感認知 教學策略
7
感知的學習,必須透過美感經驗的不斷累積。︒ 教學者可以從主要期待學⽣生能表現的部分,來 考量學習活動的安排。︒如果「能說明」、︑「能 判斷」、︑「能應⽤用」是主要的考量,透過各類 美感對象的觀察、︑探索與賞析、︑場域的體驗、︑
美感認知 教學策略
8
相關概念及知識的引導、︑比較分析的練習、︑個 別或⼩小組專題實作計畫等教學策略,來紮根美 感素養的養成。︒
3
學習內容的 安排與模組
9
32⼩小時實驗課程學習內容的安排,可以「序列模
學習內容的 安排與模組
組」、︑「結組模式」、︑「核⼼心模組」、︑或是「統整 模組」的⽅方式。︒這些模組,僅作為參考,教學者宜 就實際學校校本課程、︑學⽣生學習狀況、︑在地特⾊色及 相關因素,予以調整,進⾏行最適切的運⽤用。︒
系列模組
10
結組模組
六項的形式課題,可以以⼆二或三個主題連結成為單位,再 加上「前導」4與含體驗的專題性「綜合習作」計畫,或 「體驗」與專題性「綜合習作」,或「主題」與「習作」 等的穿插等等,成為部分連結性的組合。︒譬如,2⼩小時的 「前導」、︑8⼩小時的「比例」、︑「⾊色彩」與「習作」、︑8⼩小 時的「質感」、︑「構成」、︑與「習作」8⼩小時的「結構」 「構造」與「習作」的組合,再加上2⼩小時的「體驗」與4 ⼩小時的「綜合習作」、︑或6⼩小時結組的「體驗」與「綜合 習作」,成為特定性的聯結。︒
4.「前導」是指整體性有關視覺形式美感的概說。︒
11
此模組,可試以「美感對象」為核⼼心,涵蓋六項形式課題及「前 導」、︑「體驗」與「習作」等的學習規劃。︒「美感對象」諸如, 以⽣生活世界中的「⾃自然景致」、︑「⼯工業產品」、︑「建築」、︑「校 園環境」、︑「傢俱」、︑「景觀」或「家庭室內佈置」等為主題之 安排。︒因此,⼀一學期可以規劃4-6的核⼼心為主題。︒
核⼼心模組
12
此模組,可試以某ㄧ專題「實作(習作)計畫」為核⼼心,統 整六項形式課題及「前導」、︑「體驗」與「習作」等的學習 規劃,其中各學習主題的時數,視實際需求安排,強調從做 中學的概念。︒譬如,以「改造學校閒置空間專題計畫」、︑ 「歡度期末早午餐會計畫」等的統整式學習。︒
統整模組
13
4 附錄
教育部「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課程」說明 總計畫研擬20140212/201408修正
課程宗旨: 美感教育係當前國家重要的教育政策,課程的實驗,是落 實國家政策,奠定未來在國民教育體系中長期推⾏行的基 礎。︒
課程⽬目標:
14
1.$
強化學⽣生的視覺美感素養。︒
2.$
讓學⽣生學習到美感的價值。︒
3.$
引領學⽣生體驗「怎樣才是美」
4.$
使學⽣生瞭解並學會「如何才能美」。︒
課程內容: 1.$
課程內容,包含「美感體驗」的「比例」,「構成」︔;「形體的美感」的「質
感」,「⾊色彩」︔;「造型的美感」的「結構」,「構造」︔;及「綜合習作的觀察、︑認 識、︑體驗、︑反思與建構」,譬如,校園、︑社區在地特⾊色的體驗,集體創作或期末發 表的交流觀摩或展覽等,共「六項」課題及「⼀一項」綜合習作。︒ 2.$
針對前述結構,教師會引⽤用相關的圖例、︑作品實例,或當地⽂文化與⽣生活中的景物、︑
場域或活動進⾏行課程計畫,教學的步驟及策略,將依學校的特⾊色、︑教師的經驗與學⽣生學 習的情況彈性調整。︒ 3.$
所實驗的課程計畫經過多位專家的集體審查並確認品質。︒
教師任課: 參與課程實驗的任課教師,是經過課前嚴謹的培訓,並符合下列相關的規定: 1.$
專任的合格教師。︒
2.$
參與過專業培訓課程。︒
3.$
所設計的實驗課程經過本計畫所辦理的專家總審查。︒
預期成效:學⽣生成為美感的愛好、︑實踐與播種者。︒
15
16
教育部「整合⾏行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總計畫辦公室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410
xvii
xv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