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亞特蘭斯

Page 1

2

1 - 希臘海底發現 5000 年前古鎮

2 - 《聖經》中的菲利士人

3 - 牛頭怪物神話的靈感來源

4 - 克里特島上發現亞特蘭蒂斯文物

5 - 克里特島宮殿佈局的奧秘

6 - 3,500 年前的先進科技

7 - 斐斯托斯圓盤

8 - 跳牛雜技背後具有宗教含意

9 - 米諾斯文明與印度河流域文明

10- 續米諾斯文明與印度河流域文明

11 - 在吐蕃堀起之前,存在着一個偉大文明

12- 續在吐蕃堀起之前,存在着一個偉大文明

13- 雍仲苯教始祖敦巴辛繞

14- 《象雄大藏經》並非只是宗教經典

15- 《象雄大藏經》內容提要

16- 真空金字塔 岡仁波齊峰

17- 古象雄醫學寳典 《四部醫典》

18- 澤西惡魔是何方神聖?

19 - 續澤西惡魔是何方神聖?

20- 苯教與藏傳佛教

結語

3 前言
4

1912 年 4 月 10 日,鐵達尼號展開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 終目的地為紐約。在其服役時間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由貝爾法斯 特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在 當時是一件非常哄動的盛事。船上部分乘客為當時世界上頂級富豪,以 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地那維亞和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 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

不幸地,在 4 月 15 日在中途發生擦撞冰山後沉沒的嚴重災難。2,224 名 船上人員中有 1,514 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船 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與船一起沉沒;鐵達尼號總設計師托馬 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但是,在近代,經過專家研究之下,發現事件原來另有內情。

有一名愛爾蘭的記者 Senan Molony,他埋首研究鐵達尼號已經足足 30 年,只為要弄明白這個悲劇是如何發生。沒想到還真的被他發現新證據。

根據 Senan Molony 的研究指出,鐵達尼號的沉沒關鍵因素並不是冰山, 而是啟航前,船艙裡的一場大火。1912 年 4 月,鐵達尼號啟航之前,船 艙內曾發生或一場大火,而且還延續了 4 天,照理來說這種情況下不能 出航,並且應該首先對整艘船做一次檢查,但畢竟這是鐵達尼號的處女 航。在萬眾期待之下,有關方面一意孤行,載滿旅客出發了。

在此之前一直有傳言,就是鐵達尼號撞冰山後,船身出現巨大的裂縫, 但近期研究遺骸時並沒有發現,而愛爾蘭記者 Senan Molony 發現這項 新證據,是他從工人拍攝的照片裡發現船身有燒焦痕跡,但各種文獻資 料裡,只被稍微提到,卻從來沒有人聯想到與沉船有關。這名記者便開 始一連串的研究和追蹤,發現這場悶燒 4 天的大火,溫度曾破千度,使 得船身變得脆弱,所以無法抵抗冰山撞擊,直到 Senan Molony 揭露新 證據後,人們才開始重視這件事情。

一言以敝之,這不是意外,而是人為,完完全全是營運者的價值觀問題。

世事非常奇妙,在一百多年後,一件同名的意外出現。鐵達尼號英文是 Titanic,泰坦號潛艇英文是 Titan,是出自同一名稱,Titanic 的意思 是"泰坦的" 。

5 前言

鐵達尼號觀光潛艇「泰坦號」(Titan)殘骸終於被尋獲,船內5人被認 定全數罹難。

由美國旅遊公司 OceanGate Expeditions 營運的觀光潛水器泰坦號於 2023 年 6 月 18 日在前往賞知名沉船鐵達尼號(Titanic)時失聯,由於 過程離奇,甚至有人認為是鐵達尼號的詛咒。經過調查證實泰坦號在深 潛的過程中發生內爆,潛水器內的 5 名乘員瞬間喪命。後續除了在鐵達 尼號附近發現泰坦號的的殘骸外,近日也傳出在潛水器碎片中發現疑為 人體遺骸的組成。於 22 日在距離鐵達尼號沉船處約 488 公尺的海床上 出現泰坦號破碎的船體,研判為發生「內爆」意外。

鐵達尼號沉船的所在位置為水下 3810 公尺處,專家指出,在地表人類 所承受標準大氣壓為每平方英寸 15 磅(每平方公分 1.0036 公斤),泰 坦號下潛的深處每平方英寸的壓力可達 4、5000 磅左右(每平方公分 281 至 351 公斤),最高為標準大氣壓的 350 倍左右。在這樣的巨大壓 力下,若潛水器若出現船體缺陷或故障,內部沒有足夠的壓力與外部壓 力達到平衡,就會產生「內爆」(implosion)的情形。和一般的向外 爆炸(explosion)相反,「內爆」為巨大的壓力導致物體瞬間向內塌 陷。

英國富豪布朗(Chris Brown)原本也要參加這次行程,而且已經支付 訂金,卻在最後一刻退出,因為他擔心營運商海洋之門的泰坦號「偷工 減料」。布朗向《太陽報》表示,當時泰坦號仍處於研發階段,他與友 人哈丁各支付 8 萬英鎊的 10%、也就是 8000 英鎊作為訂金。

不過,布朗後來發現,「他們使用老舊鷹架柱作為潛艇的壓載物,並使 用電動遊戲風格的控制器來操控。如果你試圖建造自己的潛水艇,可能 會使用老舊鷹架柱,但這是商業船隻。最後,我寄電郵給他們說,『我 不會再繼續下去了』,並且要求退款。」儘管哈丁知道布朗的憂慮,仍 登上泰坦號,目前被認定已經罹難。

換句話說,與鐵達尼郵輪一樣,意外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顯然,兩則相隔百多年的意外不單主角是同名,更是來自同一性質的原 因,這個原因就是人性。人性不變,人的命運也不會變。

不止船和潛艇有鐵達尼,甚至連人類文明也有鐵達尼,這個鐵達尼就是 很多人都已經聽過並且經常都會聽到的亞特蘭蒂斯。同樣地,它的滅亡,

6

也是因為人性,問題是,它的故事會不會重演?如果會,究竟在何時? 很多人覺得,失落的古文明城市亞特蘭提斯只不過是一個神話故事而已。

但是,在數百年來,亞特蘭提斯被拿來做過認真的研究,例如,1915 年 的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董事會年度報告中強調, 對於史密森尼學會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研究主題。

法國地質圖服務中心主管暨科學協會成員之一,也是報告的作者 M.Pierre Termeir,在報告中針對亞特蘭提斯文明作了一番闡述,對於 這個遺落的城市,他做了更進一步的研究。在他發表的論述當中,他持 續以動物學、地理學以及地質學的資料,來支持這個消失的亞特蘭提斯 文明曾經存在。不僅如此,考古學過去數十年間在海底的探索,也提出 了一些問題。

公元前 350 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對話錄》在古希臘廣泛流傳。 在《對話錄》中,柏拉圖以對話的形式第一次描繪了亞特蘭蒂斯。自此 以後,世界開始對這個地方産生濃厚興趣。

根據《對話錄》中的描述,亞特蘭蒂斯的建築成同心圓狀,互相用艦隻 分隔開。隨着逐步深入中心,身份限制逐漸嚴格。城市中心的輝煌建築 具有天文學意義。城市的中心地帶,鍍金的音樂圓頂是天象館和其他一 些公眾建築,並非所有人都有權進入中心城市中,到處佈滿的巨大山洞。 緊貼入口的是金牛座標誌。

亞特蘭蒂斯文明十分發達,社會已經有了明確的階級劃分;人口大約有 1200 萬;農業的分工細緻,適宜的氣候可以每年收穫兩次;有了系統的 文字;已經開始使用貴金屬和合金;遠洋貿易繁榮至極。軍事組織極為 嚴密,國土分為 9 萬個軍事區域,每個區域設一名指揮官,負責調度 12 名戰士、兩匹戰馬、一輛戰車及所需的一切供給。

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其為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柱體 狀的玻璃樣物質,能吸收陽光並將其轉變為能源。設置在波塞迪亞(亞 特蘭蒂斯首都)太陽宮中央能源所內,將其集中、增強,以不可直視的 強光向世界傳播。亞特蘭蒂斯人不僅有將光線發展成動力能源的文明, 同時尚能使人體再生及返老還童,致使亞特蘭蒂斯人猶如生活在天堂 (學者有爭議)。此文明於公元前 1.2 萬年突然沉入海底,巨大的大陸 沉沒,倖存下來的人遷移他方,亞特蘭蒂斯人就此消失。這個大陸承擔 着不可思議的命運。

7

亞特蘭提斯是個巨大,並由多位各自掌管自己土地的國王共同統治。國 王彼此之間的關係受到道德規範的支配管理,而此道德規範乃是由亞特 蘭提斯建立以來的前10位國王留下來的。亞特蘭提斯國王的領導守則是: 不可短戎相見彼此對抗,且在任何一方受到攻擊時,必須給予協助。

不幸的是,不久以後便開始出現腐化現象 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 們的墮落,引發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王國便在一天一夜中沒入海底。 柏拉圖把亞特蘭提斯最終滅亡歸因於他們在討伐希臘之後擁有了權力與 榮耀,還說亞特蘭提斯國王們的自我慾望很快的膨脹,「誘惑」他們遠 離「智慧與善的道路」。

簡單而言,和沉沒的鐵達尼號及泰坦號一樣,亞特蘭蒂斯的滅亡原因就 是人性。

我們身處一個科技突飛猛進的世界,在技術水平而言,已經越來越像亞 特蘭蒂斯了。並且,人的自我慾望同樣亦是很快的膨脹......

8

1 - 希臘海底發現 5000 年前古鎮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前 470 年 前 399 年)被認為是西 方哲學的奠基者,和其弟子柏拉圖(Plato,前 429 年 前 347 年)及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前 384 年 6 月 19 日 前 322 年

3 月 7 日)被並稱為希臘三賢。蘇格拉底和我國的孔子一樣,都是述而 不作,其思想和生平被記述於後來的學者(主要是柏拉圖)和同時代的 劇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約前 446 年 前 386 年)的劇作中。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記載了蘇格拉底在倫理學領域的貢獻。幾乎所 有柏拉圖的對話都以他的前老師為主角,這些對話構成了西方哲學的基 礎。

柏拉圖是傑出的希臘哲學家,以其《對話錄》和在雅典創立學院而聞名, 該學院傳統上被認為是西方世界的第一所大學。

《對話錄》普遍關注對真理的追求和對善的理解。柏拉圖認為,存在一 個普遍真理,人類需要認識到這一真理並努力遵循這一真理。他聲稱, 這個真理體現在形式領域。簡言之,柏拉圖的形式論指出,存在著更高 的真理境界,而我們所感知的感官世界只是更大真理世界的反映。

當一個人看著一匹馬,並認為那匹馬「美麗」時,人們就會回應地球上 那匹特定的馬與形式領域中的「美的形式」有多接近。為了認識到“美 的形式”,我們首先需要能夠認識到這個感知的世界只是一種幻覺或一 種反射,而人們所說的地球上的“美”本身並不美,而只是“美”它參 與了「美的形式」。推而廣之, 「美的形式」可以套用在任何理想的 東西,因而提出了《理想國》,是一個國家的理想形式。

《對話錄》中的《蒂邁歐篇》(Timaeus)和《Critias》中提到的神話 島國,很可能是亞特蘭提斯(Atlantis)。亞特蘭提斯是近 2,400 年 來一直是西方哲學家和歷史學家著迷的對象。柏拉圖將其描述為一個強 大而先進的王國,在公元前 9,600 年左右的一天一夜之間沉入大海。

古希臘人對於柏拉圖的故事是否被視為歷史存在分歧。自 19 世紀以來, 人們對將柏拉圖筆下的亞特蘭蒂斯與歷史地點聯繫起來重新產生了興趣, 最常見的是希臘聖托里尼島,該島在公元前 1,600 年左右的火山噴發中 被摧毀。

柏拉圖(透過對話中的 Critias 角色)將亞特蘭提斯描述為一個比利比 亞和小亞細亞加起來還要大的島嶼,位於大西洋上的大力士之柱(通常

9

被認為是指直布羅陀海峽)之外。它的文化很先進,令人懷疑其憲法與 柏拉圖《理想國》中概述的憲法。它受到海神波賽頓(Poseidon)的保 護,波賽頓任命他的兒子Atlas為國王,並以島嶼和周圍海洋的名字命 名。隨著亞特蘭提斯人變得強大,他們的道德準則卻在下降。他們的軍 隊最終征服了遠至埃及的非洲和遠至Tyrrhenia(伊特魯裡亞義大利) 的歐洲,然後被雅典領導的聯盟擊退。後來,受到神罰,該島遭遇地震 和洪水,沉入泥海。

關於亞特蘭提斯的位置有很多理論 在地中海,在西班牙海岸,甚至 在現在的南極洲下面。「在地圖上選擇一個地點,就會有人說亞特蘭提 斯就在那裡,」奧爾巴尼紐約州立博物館歷史館長Charles Orser說道。 「你能想像到的每一個地方。」

《對話錄》中的Critias說,他從祖父那裡聽到了亞特蘭提斯的故事, 祖父又從雅典政治家梭倫那裡聽到了這個故事(比柏拉圖的時代早了 300 年),梭倫又從一位埃及祭司那裡得知了這個故事,後者說亞特蘭 提斯的故事發生在9000 年前。無論柏拉圖是否相信自己的故事,他講 述這個故事的目的似乎是為了增強他對理想社會的看法,使用古代勝利 和災難的故事讓人想起最近發生的事件,例如特洛伊戰爭或公元前 413 年雅典災難性地入侵西西里島。

柏拉圖故事的歷史性在古代是有爭議的 據說他的追隨者克蘭托爾 (Crantor)相信這個故事,但古希臘歷史學家、地理學家史特拉波 (Strabo,前64年 23年)(幾個世紀後寫的)記錄了亞里斯多德關於 柏拉圖憑空召喚國家,然後摧毀它們的能力的笑話。到了基督教時代的 最初幾個世紀,人們相信亞里斯多德的話,而亞特蘭提斯卻很少被討論。

20 世紀 60 年代,修咸顿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海洋研 究所的 Nic Flemming 重新發現了一個水下定居點的遺跡,據信其歷史 可以追溯到 5000 年前。該考古遺址位於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地區,靠 近一個名為 Pavlopetri 的小村莊,位於水下 4 公尺(13.12 英尺) 處,現在被認為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規劃水下城鎮。因此,它加入了 其他神秘的水下定居點、城鎮和城市的行列,這些定居點、城鎮和城市 吸引了歷史愛好者的想像力,包括:

保存完好的中國古城石城(獅城) 印度 Mahabalipuram 神話般的水下寺廟

古埃及城市 Heracleion

10

以色列Atlit Yam擁有 9000 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17世紀的海盜城市牙買加皇家港

該遺址最初由地質學家 Folkion Negris 於 1904 年發現,但在

Flemming重新發現該遺址後,劍橋大學的考古學家團隊於 1968 年對其 進行了勘察。2009 年,在John C. Henderson 的指導下,諾定咸大學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與希臘文化和旅遊部水下古物管理局以 及希臘海洋研究中心啟動了一項為期5年的項目,對Pavlopetri 鎮進行 研究。

由此產生的Pavlopetri水下考古計畫採用了考古學、水下機械人技術和 最先進的圖形學的新穎結合來調查海底,並在脆弱的遺跡因缺乏保護、 污染而永遠消失之前讓古鎮恢復生機。由於該項目,Pavlopetri成為第 一個使用聲納測繪技術進行 3D 數位測量的水下城鎮。尖端海洋技術和 電影工業電腦圖形的融合使他們能夠產生令人驚嘆的逼真3D 數位重建 影像,徹底改變了水下考古學。

該研究計畫在該地點發現了數千件文物,這些文物有助於更深入地了解 從公元前3000 年左右到公元前1100 年左右「沉沒」的Pavlopetri 的 日常生活,這可能是由於該地區常見的地震、侵蝕、海平面上升 ,甚 至海嘯造成的。這些遺跡是希臘第一個沉沒城市,其歷史早於柏拉圖的 亞特蘭提斯故事。

作為 5000 年前生活的縮影,Pavlopetri 的道路、帶花園的兩層房屋、 寺廟、墓地以及包括渠道和水管在內的複雜的水管理系統都設計得非常 出色。在市中心,甚至還有一個約 40 x 20 公尺(131 x 65 英尺)的 空間或廣場,大多數建築物內有多達 12 個房間。「世界上有一些更古 老的沉沒遺址,但沒有一個可以被認為是像這樣的規劃城鎮,這就是它 的獨特之處,」負責管理 Pavlopetri 水下考古項目的諾定咸大學團隊 的 Jon Henderson 博士在《衛報》(The Guardian)中解釋說。

這座城市歷史悠久,以著名的古希臘史詩《伊里亞德》(Iliad)為背 景。2009 年的研究表明,該遺址佔地約 9 英畝(36,421 平方米),有 證據表明它在 2800 年之前就有人居住了。公元前。儘管沉沒很久了, 但城市的佈局仍然清晰可見,至少發現了 15 座建築物。

這座城市的原始名稱以及它在古代世界中的確切作用尚不清楚。「這是 一個罕見的發現,意義重大,因為作為一個水下遺址,它從未被重新開

11

發過,因此代表了過去的一個凝固時刻,」希臘文化部的 Elias Spondylis 在《新科學家》中解釋道。

沒有什麼比水下發現更能激發歷史愛好者的想像力,從沉沒的城市到海 底數百萬艘尚未探索的沉船。世界海底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迄 今為止,對海底進行過勘察的面積還不到1%。青銅時代的Pavlopetri港 口的遺跡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才被發現,有些人認為它們可能就是亞 特蘭提斯傳奇故事的基礎。

歷史學家認為這座古城是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的商業中心。遺址各 處散落著由黏土、雕像、日常工具和其他文物製成的大型儲物容器。

希臘詩人荷馬(Homer,約前9世紀 前8世紀)在史詩《奧德賽》 (Odyssey)中讚揚了一座「位於酒色大海中的島嶼。這是一片富饒可 愛的四面環海的土地,人口稠密,有90個城市和多種不同的語言。」

這個複雜的地方不僅僅是地中海上的一個隨機地點 荷馬正在描述克 里特島,它是希臘島嶼的最南端,也是歐洲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發源地。 克里特島位於埃及亞歷山大西北約 400 英里處,自公元前 7000 年左 右的新石器時代以來就有人類居住。公元前 2000 年在那裡發展的文化 傳播到整個東地中海世界。克里特島對海洋的控制將使其令人驚嘆的藝 術和建築深刻影響其後繼的邁錫尼希臘文明。

在公元前5世紀雅典黃金時代鼎盛時期工作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 (Thucydides,約前460年 約前400年)在描述神話中的米諾斯國王時, 就好像他是一個歷史人物,「傳統上認為他是第一個擁有海軍的人」。

修昔底德將米諾斯描述為征服者:他擴大了克里特島的領土,佔領了基 克拉澤斯群島(Cyclades)(克里特島北部分佈在海上的30 多個島 嶼),驅逐了當地的民族Carians,並任命自己的兒子統治那裡。這位 歷史學家還聲稱,為了「保護他不斷增長的收入,[米諾斯]盡其所能地 尋求清除海上的海盜。」

修昔底德對古代克里特島的願景是“海洋統治”(thalassocracy), 源自希臘語“ thalassa”,意思是“海洋”,和“ kratos”,意思是 “權力”。這個概念很可能反映了歷史學家對該地區當時該地區海軍力 量的擔憂,而不是古代克里特島的現實。現代歷史學家傾向於將克里特 島視為一個侵略性較小的國家,它利用其海軍專業知識來主導貿易而不 是征服。

12

儘管克里特島對古希臘文明很重要,但對其文化的考古研究相對較新。

強大的青銅時代文明的一些最早的痕跡是在 19 世紀被發現的。英國考

古學家Arthur Evans於 1900 年代初在克里特島發現了大片遺址。為了 紀念傳說中的米諾斯國王,他將他發現的文明稱為「米諾斯」

(Minoan)。

考古證據表明,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島處於一個廣泛的貿易網絡的 中心,交易基克拉澤斯群島的銅和小亞細亞的錫。這些材料對於生產青 銅至關重要,青銅是一種為米諾斯人帶來權力和威望的商品。西元前第 二個千年,克里特島開始建造宏偉的宮殿,這個時期被稱為新宮殿時期 (約西元前 1700-1490 年)。Evans挖掘了其中幾座建築,包括宏偉的 克諾索斯(Knossos)宮殿,傳說中的米諾斯國王的所在地。最近的考 古發掘表明,克里特島在此期間廣泛城市化,克諾索斯對其他克里特島 城市行使了某種霸權。西元前2000年中期似乎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

米諾斯文明於西元前15世紀末衰落,但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一種理論認 為,Thera島的火山爆發損害了米諾斯貿易路線沿線的其他城市,從而 損害了克里特島的經濟。綜合所有現有證據,這座火山並未直接影響克 里特島(距其南部約 70 英里)的生命。那裡沒有發現火山爆發造成的 損害。

火山爆發後,克里特島的城市至少在幾個世代的時間內似乎沒有受到影 響。考古學家發現了公元前 15 世紀中葉入侵的證據。許多遺址,包括 克里特島中部和南部的幾座大型宮殿被燒毀,許多定居點不久後就被遺 棄。入侵者很可能推翻了米諾斯政府並控制了該島,結束了克里特島的 統治時代。

Pavlopetri的海底遺址有5,000年歷史,柏拉圖所說的亞特蘭蒂斯在公 元前 9,600 年左右的一天一夜之間沉入大海,在時間上有一大段落差, 但是Pavlopetri是在20 世紀 60 年代才被發現,當時的柏拉圖能夠說 出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城市沉沒在水底,正正與近代的考古發現吻合,本 身已經是一項奇蹟。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句話,亦適用於神話、傳說和故事。

參考自:

https://www.heritagedaily.com/2021/02/the-sunken-town-ofpavlopetri/137158

13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ancient-places-europe/oldestsubmerged-city-5000-old-sunken-perfectly-designed-city-southgree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vlopetri

http://www.pavlopetri.org/

http://www.pavlopetri.org/2018/01/pavlopetri-museumdisplay.html

http://www.pavlopetri.org/2014/12/ccadcacca.html

http://www.pavlopetri.org/2014/12/mmmmmmmmmm.html

http://www.pavlopetri.org/2014/12/ccsacacac.html

http://www.pavlopetri.org/2014/12/hhhhhh.html

http://www.pavlopetri.org/2014/12/cdcdcdscsd.html

http://www.pavlopetri.org/2014/12/jhvjhbbjbjb.html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article/atlantis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folklore/atlantis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historymagazine/article/Minoan_Crete

14

2 - 《聖經》中的菲利士人

在"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中搜尋"非利士"一詞時,便會發現,第一 句就是「非利士是代表魔鬼黑暗的權勢,是根據歷史,不是根據字義的。 ―― 倪柝聲」。

據維基資料,倪柝聲(英語:Watchman Nee;1903 年 11 月 4 日 1972 年 5 月 30 日),原名倪述祖,是出生於廣東汕頭的中國基督教新教領 導人。並且在 2009 年 7 月 30 日,時任美國眾議院議員克里斯·史密斯 於美國國會表彰他的貢獻。

查經資料網站指出,非利士(Philistia)是一個細小、野心勃勃的國家, 位於巴勒斯坦西南部、地中海沿岸;非利士人屬愛琴海民族,徙置並定 居於迦南沿海平原。神叫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時,並沒有帶領他們走 捷徑,通過非利士地,因為祂不想以色列人這麼快便遇到非利士人(或 駐守在那裏的埃及駐軍)猛烈的攻擊(出 13: 17)。

「非利士」一名在好幾種語文中都可辨認出來;在希伯來文中,他們被 稱為“Pelishtim”,音譯過來就是「非利士」。在埃及的典籍裏,他 們被列在海民中,有關他們的事蹟,最為人熟悉的是他們曾與海民一起 入侵埃及,在三角洲的海陸戰役上被蘭塞三世打敗。

中文版 www.GotQuestions.org 網站這樣解釋:非利士人是好戰好鬥的 人,他們佔領了地中海和約旦河之間巴勒斯坦西南的部分地區。非利士 人最初被記錄在聖經的後代列表中,它是由挪亞傳下來的 70 個民族創 始人的清單 ( 創世記 10 : 14) 。據說,非利士人起源於迦斐托,是 克里特島和整個愛琴海地區的希伯來名字 ( 阿摩司書 9:7; 耶利米書 47:4) 。不知什麼原因,他們從該地區移居到加沙附近的地中海沿岸。

從一開始,非利士人要么是神子民的盟友,要么是死敵。他們在參孫 ( 士師記 13:1; 14:1) 、 撒母耳 ( 撒母耳記 上 4 : 1) 、 掃羅 ( 撒母耳記 上 13 : 4) 以及大衛 ( 撒母耳記 上 17 : 23) 的生命中 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舊約聖經指出,非利士人敬拜 3 個神 : 亞斯他錄 、大袞和巴力卜 。

以色列人經常將非利士人稱為"未受割禮的" ( 士師記 15:18; 撒母耳 記上 14: 6; 撒母耳 記下 1:20 ) ,意思是,當時那些人與神沒有關

15

係。他們不是神所揀選的子民,要嚴格地避免沾染這種邪惡 。

今天," philistine "一詞被用作形容詞,指代一個不文雅、遲鈍的 人。

除耶利米書 47 外,對非利士人的預言很少。最後,非利士人被迦南文 化所同化。他們最終從聖經記錄和歷史中消失,留下"巴勒斯坦"這個名 字作為他們存在的證據 。

非利士人一詞來源於希伯來語「P'lishtim」聖經學者通常將這個詞追 溯到其閃族根源「p-l-sh」(希伯來語:שלפ),意為「分開、經歷、 蜂擁而來,覆蓋或侵略」,這個名稱可能意為「移民」或「侵略者」。

在《阿摩司書》中,說到非利士人起源於迦斐託:「耶和華說,以色列 人哪,我豈不看你們如古實人麼?我豈不是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上來, 領非利士人從迦斐託出來,領亞蘭人從吉珥出來麼?」。後來,在前 7 世紀,《耶利米書》也說到他們與迦斐託的聯繫:「原來耶和華必毀滅 非利士人,就是迦斐託海島餘剩的人。」

綜合而言,在《聖經》中,非利士人被認為是一個未受割禮的民族,擁 有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軍隊(士 14:3;撒上 13:19-20;出 13:17)。

非利士人經常侵占以色列的領土,引起戰鬥,包括著名的大衛和非利士 人歌利亞之間的衝突(撒上 17)。他們因拜偶像(撒上 5:1-5)和占 卜(賽 2:6)而受到譴責。他們與以色列鄰國交戰,甚至一度奪取了約 櫃。他們在《聖經》中的代表人物包括被未來的大衛王打倒的巨人歌利 亞,以及剪掉以色列人參孫頭髮奪去力量的大利拉。簡而言之,非利士 人在聖經中形像得很負面。

歌利亞是一位非利士人勇士。年輕的大衛為跟隨掃羅出征的 3 個哥哥送 飯,聽見歌利亞的罵陣,和掃羅允諾的重金賞賜,無所畏懼,要擊敗歌 利亞。「那非利士人就指著自己的神咒詛大衛。」 大衛回答說:"「今 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取下你的頭。我又要將非利士 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全地就必知道以色列中有神; 聚集在這裡的眾人也必知道耶和華施行拯救,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 的勝敗於耶和華。祂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 」"(撒母耳記上 17 : 46 - 47)大衛用機弦將石子擊中歌利亞的額,歌利亞就仆倒,面伏於 地。大衛將歌利亞的刀從鞘中拔出來,用刀把他的頭斬首,將他殺死。 非利士人逃避以色列人的追趕,「直到迦特和以革倫」。大衛將歌利亞

16

的軍裝放在他自己的帳棚里,卻將他的頭拿到耶路撒冷。

參孫在上帝帶有能力的應許中出生,並在上帝眷顧下成長,擁有上帝所 賜超人的力氣,他就用這力量去擊敗非利士人。參孫作以色列人的士師 20年。可惜他個性頑強,不能接受旁人的提醒及勸勉;尤其娶非利士女 子為妻。他更隨意放縱肉體的情慾,與妓女和壞女子大利拉交往,並且 洩露了超人力氣的來源和秘密(也就是頭髮不能被剪掉),給敵人有可 乘之機,被非利士人挖其雙眼並被囚於監獄中推磨,受盡羞辱。大利拉 是是參孫故事中唯一有名字的女性。非利士人的領袖賄賂她,讓她發現 參孫強大力量的來源,每人願意給她 1,100 銀幣。她失敗了3次。最後, 參孫告訴她,他的力量在於他的拿細耳誓言,以他未剪的頭髮為象徵。 然後,當參孫睡著時,她命令僕人為參孫剪頭髮。然後她叫醒了他,把 他交給了等待的非利士酋長手中。

在《聖經》裏,非利士人都是壞蛋、惡棍。

現代考古學家一致認為,非利士人與他們的鄰居不同:他們在公元前 12 世紀初抵達地中海東岸,其陶器與古希臘世界非常相似,他們使用 愛琴海而不是閃米特人的文字,以及食用豬肉。許多研究人員也將非利 士人的存在與海上民族的功績聯繫起來,海上民族是一個神秘的部落聯 盟,根據埃及和其他歷史資料,似乎在公元前13世紀和12世紀初青銅時 代末期對地中海東部造成了嚴重破壞。

2016 年,在以色列南部海岸的非利士古城 Ashkelon史無前例地發現了 一座墓地,今天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一 項研究為非利士人的基因起源和遺產提供了有趣的視角。這項研究似乎 支持他們的外國血統,但也揭示了這些受到謾罵的外來者很快就與當地 人通婚了。

研究分析了從Ashkelon發現的3個不同時期的10具人類遺骸的DNA:中/ 晚期青銅時代墓地(約公元前1650-1200 年),早於非利士人在該地區 的存在;西元前1100年代末鐵器時代早期非利士人到來後的嬰兒墓葬; 以及鐵器時代晚期(公元前10世紀和9世紀)埋葬在非利士墓地的個人。

4個早期鐵器時代的DNA 樣本均來自埋在非利士房屋地板下的嬰兒,其 基因特徵中包含的「額外歐洲血統」比例(約14%)比非利士青銅器時 代之前的樣本(2%至9%) 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個額外的 「歐洲血統」的起源尚無定論,但最合理的模型指向希臘、克里特島、

17

撒丁島和伊比利半島。

Ashkelon探險隊的負責人是Leon Levy、該研究的合著者Daniel Master 稱讚這一結果是“直接證據”,支持非利士人最初是來自西方的移民, 於公元前12 世紀定居在Ashkelon。「它與我們擁有的埃及文本和其他 文本相符,也與[考古材料]相符。」

研究人員發現更不尋常的是,這種特定的「歐洲現象」很快就消失了, 而且在嬰兒埋葬幾個世紀後從 Ashkelon墓地回收的研究樣本的DNA 中, 這種現像在統計上微不足道。後來的非利士人墓葬的基因特徵與非利士 人出現之前居住在該地區的當地居民非常相似。

Max Planck研究所的考古遺傳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Michal Feldman說: 「我們成功地捕捉到了從南歐來到Ashkelon的人們的流動。」「然後它 在 200 年內很快就消失了,可能是因為(非利士人)通婚,這種基因 特徵在當地人口中被稀釋了。」

「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在爭論非利士人來自哪裡的問題,」考古 學家Eric Cline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他在Tel Kabri的迦南遺址進

行了發掘(Cline沒有參與目前的研究。)「現在我們有答案:南歐, 可能更具體地說是希臘大陸、克里特島或撒丁島。這與之前最有可能的 答案相符,特別是從[考古遺跡]來看,因此這似乎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發 現。」

Aren Maeir是一名考古學家,負責指導非利士城市Tell-es-Safi/Gath 的發掘工作,他也沒有參與當前的研究,但他警告不要過度簡化非利士 人的故事,他稱《聖經》中的惡棍是“糾纏不清的”。 ’或‘跨文化’ 群體,由不同起源的民族組成。

「雖然我完全同意鐵器時代早期的非利士人中存在著重要的[外來]成分, 但這些外來成分並非同源,而且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從早期就與當地的 黎凡特人口混合在一起。鐵器時代開始,」Maeir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 道。

「有趣的是,你看到〔非利士人的基因組合〕變化得如此之快,」考古 學家觀察到。「因為如果你只依賴希伯來文本,你會認為沒有人願意與 非利士人混在一起,對嗎?」

18

我們最早提到的一些非利士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2 世紀的古埃及。它 出自位於埃及底比斯西側Medinet Habu太平間寺廟的銘文。該銘文的歷 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1150 年左右,由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委託製作,講述 了海洋民族聯盟的戰鬥和失敗。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銘文特別指出了 這個聯盟內的一個與埃及人相對立的族群,稱為“ Prst”,在語音上 譯為“Peleset”。這與希伯來種族術語同義,指的是這些Pelishtim人, 就是非利士人。銘文繼續指出,埃及法老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戰鬥中 失敗後,將非利士人重新安置在東方的迦南地區。非利士人隨後將在該 地區繁榮發展並建立他們的五城。即加薩、Ashkelon、Ashdod、Ekron 和Gath。拉美西斯三世的銘文為這些非利士人提供了另一個寶貴的資源, 那就是他們外表的清晰形象。隨著許多民族尋求新的生活和新的機會, 大規模的移民將會發生。古埃及人記錄了這些遷徙的一部分,他們將這 些群體統稱為“海洋民族”,非利士人也是其中之一。

現在,如果我們回想一下埃及對「非利士人」一詞的翻譯,那就是 「Peleset」。它用象形文字寫成prst;其中字母“R”有時可與字母 “L”互換。邁錫尼希臘語也是如此。音節表不考慮字母“L”,這就是 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字母“R”可以這樣呈現。關於邁錫尼希臘語和 線性 B 的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在某些情況下,字母“T”可以翻譯為 “ST”。這兩種情況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邁錫尼單字te-re-ta,它等同 於後來的希臘單字telesta ,翻譯為「官員」。如果我們對單字pe-rite和pe-ri-te-u應用相同的邏輯,我們會讀成Peliste和Pelistu,它們 與埃及語 Peleset、希伯來語 Pelishtim(“im”結尾表示它是希伯來 語方言中的一個種族術語,因此翻譯為“Pelesht人”),甚至是阿卡 德Palastu人。如果我們繼續沿著包含這個詞的兩種變體的少數倖存銘 文的線索,似乎有某種跡象表明這個城鎮或省可能位於希臘大陸之外, 位於克里特島本地。

如果這裡第一次提出的內容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就有了歷史記錄中最早 提到的非利士人。也就是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200 年之前。這要么 意味著最終遷移到黎凡特的非利士人要么是邁錫尼人,要么是來自克里 特島的一個城鎮或省份的邁錫尼人和本土米諾斯人混雜的產物,這證明 了《聖經》的說法是真的。當他們向東移動時,有些人會在塞浦路斯島 永久或短暫停留,然後再前往埃及和黎凡特。

一組研究人員在以色列南部發掘了第一個已知的非利士人墓地,這可能 揭示了著名的希伯來聖經惡棍的起源,他們組成了海洋民族部落之一。 由於這項發現,關於這些神秘人的許多答案終於找到了。該墓地實際上

19

於 2013 年出土,但考古學家將這項發現保密了3年,直到所有挖掘工 作完成。對墓葬的徹底檢查進一步支持了非利士人來自愛琴海地區的觀 點。此外,他們與腓尼基人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這項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是非利士人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發現。正如哈佛 大學以色列考古學榮譽教授Lawrence E. Stager所說:「既然我們擁有 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非利士人的墓地,那麼百分之99的關於非利士人喪 葬習俗的章節和文章都應該被修改或忽略。」

Ashkelon墓園埋葬超過 211 人的遺骸。沒有證據表明骨頭有任何外傷, 這表明這些人是由於自然原因死亡,而不是死於戰爭或任何其他形式的 暴力。

一項新的研究重點關注這些所謂的海洋民族之一 非利士人。它們的 來源也是考古學家長期以來的疑問。過去的假設是,因為他們畢竟是 「海」人,所以他們必須住在靠近水的地方。這項新發現與先前的想法 背道而馳。Tel Tayinat/Tell Tayinat(古Kunulua)是土耳其以前被 認為只是非利士人入侵的眾多地點之一,但新的研究表明,他們的起源 可能是在那個地方。以前普遍認為非利士人最初來自愛琴海或塞浦路斯 地區。

在公元前 1200 年左右,東地中海地區的文化正在經歷社會和政治動盪, 而長期乾旱又加劇了這種動盪。研究人員發現的證據表明,長期乾旱在 地中海某些地區造成了飢荒。可以預見的是,這些挑戰的結合導致了貿 易網絡的破裂、暴力衝突和資源競爭。這些毀滅性飢荒的證據可以在古 埃及的記錄中找到。青銅時代崩潰時期的浮雕和銘文描繪了駕駛牛車入 侵的海洋民族。這可能表明,至少其中一些海洋民族實際上是在遷移農 業文化,而不是《聖經》記錄中描述的襲擊海員。

雖然黎凡特南部的非利士人定居點有充分的記錄和證據支持,但考古學 對非利士人突然暴力地控制該地區的歷史觀念提出了挑戰。在對早期非 利士人定居點的挖掘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和平遷徙的證據,而不是 傳統記載中所描述的敵對殖民統治。從早期的非利士人聚居地層到青銅 時代晚期,這些考古學家沒有發現任何破壞的證據。對於研究人員來說, 這些發現使人們有理由重新評估非利士人到來的傳統學術描述。古代非 利士城市中沉積的文物表明,他們是逐漸遷移到該地區的,而不是透過 全面的軍事征服。更神秘的是,在挖掘過程中發現的武器密集程度很低, 這與他們作為好戰文化和高度組織化的軍隊的聲譽相矛盾。總體而言,

20

研究人員無法找到太多證據來支持非利士人作為軍事掠奪文化的聲譽。

也有證據表明,迦南人的家庭傳統仍在家庭中延續,藝術風格盛行。在 非利士人的定居點中發現了不同時期的迦南陶器,這表明他們已經生活 了好幾代,並逐漸融入一種文化。大體上可以推斷,非利士人是一個十 分和平的民族。

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故事對猶太人極力抵毁、枺黑,因為當時 背景是有着猶太人在逾越節(Passover)食用基督徒的肉的中古世紀的 傳說。基督徒普遍相信猶太人曾加害基督。當時整個歐洲都充斥着排猶 風氣,這也可能是猶太人當初創作《聖經》時排非(菲利士人)的報應。 希望猶太人能夠深切反省,真誠懺悔。

參考自: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artifacts/artifacts-and-the-bible/where-did-the-philistinescome-from/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people-cultures-inthe-bible/who-were-philistines-where-did-they-come-from/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ulture/article/ancientdna-reveal-philistine-origins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myths-legends/search-originsphilistines-part-1-001663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myths-legends/search-originsphilistines-part-2-001665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discovery-3000-year-old-philistine-cemetery-maychange-history-006270

https://www.thecollector.com/philistines-originsarchaeological-discoveries/

21

3 - 牛頭怪物神話的靈感來源

米諾斯文明是在希臘文明尚未出現的時代已經存在,其最早的起源可以 追溯到公元前 3500 年,複雜的城市文明始於公元前 2000 年左右,然後 自公元前 1450 年開始衰落,公元前 1100 年左右結束,在早期的希臘黑 暗時代,是當時地中海周邊地區青銅時期晩期崩潰的一部分。至於滅亡 的真正原因,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米諾斯文明」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忒 修斯、迷宮、米諾陶洛斯有關。在希臘神話中,米諾斯(Minos)國王 是宙斯神與腓尼基國王 Aginoras 的女兒歐羅巴結合所生的 3 個孩子之

一。他是冥界三判官之一(另兩人是拉達曼迪斯和艾亞哥斯)。但是, 關於艾亞哥斯、米諾斯是冥界判官的說法出現得相當晚,荷馬史詩中只 提到過一個判官拉達曼迪斯。

為了讓歐羅巴愛他,宙斯把自己變成了一頭英俊的公牛,引誘她騎在自 己身上。然後他開始飛快地奔跑,飛越了海洋和陸地,到達了克里特島, 恢復了原來的樣子。在那裡,在克里特島最高山上的迪克提翁山洞裡, 神話聲稱宙斯誕生於躲避格羅諾斯(Cronus)的地方。他愛歐羅巴,並 生下了米諾斯、拉達曼迪斯和薩爾珀冬。隨後宙斯離開歐羅巴前往奧林 匹斯山,但在此之前宙斯給了她 3 件武器:一把永遠不會失手的弓、一 隻無人能逃脫的看門狗 Lelepa 以及神話中的金屬 Talos。

米諾斯成為克諾索斯(Knossos)國王,並與宙斯保持直接聯繫,大約 每 9 年與他討論新法律。他的名字在古克里特語中是「總督」的意思。

他將克諾索斯的所有城市統一在一個王國之下,並成為該地區最高的海 軍力量。根據偉大的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約前 460 年 約前 400 年)的說法,米諾斯是已知的第一位建立海軍的古代統治 者,並設法將他的王國擴展到整個地中海,推廣宙斯賦予他的正義法律。 即是說,米諾斯國王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

據說,他的統治如此正義,以至於他後來成為了冥府的首席法官,審判 死者的行為。傳說亦提到米諾斯如何激怒海神波賽頓(Poseidon),從 而產生了米諾陶洛斯(Minotaurus)的故事。

為了與兄弟競爭王位,米諾斯向海神波賽頓請求支持。波賽頓從海中升 起一頭白色的公牛以宣示他應允了米諾斯的懇求。同時,海神也命令米 諾斯將得到的公牛獻祭給祂,來證明米諾斯對海神的崇敬。米諾斯國王

22

以及克里特島的公民都被打動了,因為這頭公牛是如此美麗,米諾斯將 牠釋放並犧牲了一頭較小的公牛。

米諾斯娶了帕西淮(Pasiphaë)為妻後,被米諾斯的無禮行徑所激怒的 波賽頓便以神力使帕西淮痴迷的愛上了那隻公牛。這種愛是如此的瘋狂 以至於王后偽裝成一頭母牛,並吸引公牛交媾來滿足她燃燒的肉慾。不 久帕西淮生下了一個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諾陶洛斯,這個半人半牛的怪物 不吃其他食物,只吃人肉。米諾斯把他關進一座迷宮中,這座迷宮由來 自雅典的著名建築師代達羅斯(Daedalus)負責設計修建。代達羅斯在 雅典出於嫉妒,殺死了同為建築師的自己的侄子,因此,跑到克里特島 尋求米諾斯的庇護,為了報答米諾斯的幫助,代達羅斯認真地進行着國 王交付的工作。

雅典人殺死了米諾斯的一個兒子Androgeus,為了復仇,米諾斯懇求父 親宙斯的幫助,宙斯給雅典帶來了瘟疫,而為了阻止瘟疫的流行,雅典 人必須每年選送7對童男童女去供奉怪物米諾陶洛斯。

當雅典第三次納貢時,王子忒修斯(Theseus)自願充當犧牲品,以入 宮伺機殺掉怪物,為民除害。當勇敢的王子離開宮時,他對自己的父親 説,如果他勝利了,船返航時便會掛上白帆,反之則還是去時的黑帆, 忒修斯到了米諾斯王宮,公主艾麗阿德涅對他一見鍾情,公主送他一團 線球和一柄魔劍,叫他將線頭系在入口處,放線進入迷宮,忒修斯在迷 宮深處找到了米諾陶洛斯,經過一場殊死搏鬥,終於殺死了米諾陶洛斯。 忒修斯帶着深愛他的艾麗阿德涅公主返回雅典,在途中把她拋在一座孤 島上,由於他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他遭到了懲罰 勝利的喜悦衝昏 了他的頭腦,他居然忘記更換船上的黑帆,結果,站在海邊遙望他歸來 的父親看到那黑帆之後,認為兒子死掉了,便悲痛地投海而死。

英國考古學家 Arthur Evans 根據對生活在公元 2 世紀羅馬時代的希臘 地理學家、旅行家保薩尼亞斯 (Pausanias)的古希臘文本的閱讀,有 爭議地認為神話迷宮起源於克里特島北海岸的克諾索斯。例如保薩尼亞 斯的著作《希臘描述》(Description of Greece),其中寫道:「米 諾斯率領一支艦隊向雅典航行,他不相信雅典人對 Androgeus (米諾斯 之子)的死是無辜的,並嚴厲騷擾他們,直到他們同意他帶 7 名少女和 7 名男孩去尋找據說居住在克諾索斯迷宮中的牛頭怪。」

克諾索斯是島上最大的青銅時代考古遺址,曾經是米諾斯文明的中心, 也是米諾斯國王的故鄉。Gortyn 附近還有其他迷宮般的洞穴結構,提供

23

了尋找神話故事的原始靈感。克諾索斯是個今天可以參觀的廢墟,位於 克里特島北側、伊拉克利翁市以南。宮殿佔地150,000平方英尺(相當

於14,000平方米)。為了更好地想像這個古老奇蹟的大小,請想像兩個 多一點的足球場彼此相鄰。換句話說,米諾斯人知道如何建造一座令人 印象深刻的宮殿。長期以來,考古學家一直在爭論這座宮殿的年代,其 中一些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950 年,而其他部分的歷史甚至 更早。克里特島經常遭受地震,多年來宮殿的部分區域不得不重建。經 過多年的災後重建,西元前 1300 年左右的地震和海嘯永久摧毀了克諾 索斯。

20 世紀初,Evans開始在克里特島進行發掘,並在克諾索斯遺址發現了 一座王宮的遺跡。在這些發掘過程中出土的文物中,許多文物都以公牛 為特色。他們甚至發現了描繪跳過公牛的壁畫,Evans決定將這項運動 稱為“taurokathapsia”。在多種文化中,公牛被視為生育力的象徵, 並且經常被獻祭給眾神。

Evans決定將這種古老的克里特文化稱為“米諾斯”,以紀念米諾斯國 王,他的自私招致了眾神的憤怒,並最終誕生了牛頭怪。但是,儘管有 大量的公牛圖像,他從未發現克諾索斯確實存在牛頭怪生物或迷宮的確 鑿證據。

牛頭怪的故事起源於克里特島5000 年前的青銅時代米諾斯文明。雖然 有些人在現實中尋找其根源,但有些人則認為這是地震活動合理化的一 種方式,因為克里特島地理位置特別不穩定。在學術界,它甚至被理解 為代表雅典征服以牛頭怪為代表的可怕敵人的榮耀的一種象徵方法。

幾千年來,神話中的牛頭怪以及米諾斯、忒修斯和阿里阿德涅 (Ariadne)的故事一直是地中海文化的魅力來源。它的形狀和大小多 種多樣,為無數藝術作品提供了靈感,包括馬賽克、壁畫、陶器和繪畫, 以及公元前 8 世紀以來的希臘文學。在人類的文化記憶中,克里特島 被認為是牛頭怪誕生的島嶼,牛頭怪是一種在地下迷宮的走廊裡徘徊的 憤怒野獸,是人類輕率自私和不服從的產物。

儘管牛頭怪的故事如今被許多人視為神話,但克里特島上有一個真正的 迷宮洞穴。也許這個洞穴是米諾斯迷宮和居住在其中的可怕生物故事的 靈感來源。迷宮洞穴是一個古老的採石場洞穴,位於克里特島南部 Gortyn鎮附近。過去,有3個不同的地方被推測為「真正的」迷宮。對 島上許多當地人來說,Gortyn附近的迷宮的洞穴就是牛頭怪神話的迷宮。

24

Evans的推測最終被廣泛接受。然而,一位名叫Paul Faure的法國考古 學家提出了傳說中的迷宮的第三個可能位置,即位於Skotino附近的一 個名為Agia Paraskevi的洞穴,該洞穴位於克里特島行政首都伊拉克利 翁(Heraklion)以東。儘管這些地點都被認為是「真正的」迷宮,但 有人指出,牛頭怪和迷宮都屬於神話領域,沒有人能完全確定它們是否 存在。儘管如此,克里特島上完全有可能存在「類似迷宮」的地方,並 催生了希臘人想像中的牛頭怪的故事。

有人指出,這個Agia Paraskevi洞穴不是迷宮,而是一個複雜的走廊系 統,可能會給第一次參觀該洞穴的人留下「迷宮」的印象。事實上,迷 宮洞穴內有超過 2.5 公里(1.6 英里)長的隧道和幾個無處可通的房 間。這些房間實際上是開採石頭的採石場,然後將這些石頭用於附近城 鎮和城市的建築物建設。據信來自這個採石場的建築包括:斐斯托斯 (Phaistos)、米諾斯宮殿和島上在羅馬統治下的Gortyn鎮。對於那些 尋找「真正的」迷宮的人來說,不難將這些採石工人的工作視為代達羅 斯和他的工人的傑作。

迷宮洞穴最終停止運營,被廢棄,很快就被蝙蝠居住了。在接下來的幾 個世紀裡,當地人經常參觀這個洞穴,收集蝙蝠的糞便,然後將其用作 肥料。此外,遊客和旅行者也參觀並可能探索了該洞穴。他們在許多房 間裡留下的塗鴉就證明了這一點,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公元 15 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里特島被德軍佔領,迷宮洞變成了彈藥、食物 和水的倉庫。這裡曾是德國最大的彈藥庫,據稱洞內藏有超過30萬噸武 器。1944 年底德國人離開時,一些重型彈藥被炸毀。結果,洞穴遭到 了大規模的破壞,無法再進入。儘管如此,人們仍然被洞穴所吸引(特 別是因為有可能找到德國人留下的一些彈藥,也許還有武器),儘管存 在塌陷的危險和留在洞穴中的彈藥。

1961年時,洞穴內發生嚴重爆炸,造成4人死亡,希臘軍隊妥善封鎖了 該地區。迷宮洞穴最終從公眾的視線和許多人的記憶中消失了。時至今 日,該洞仍處於關閉狀態,嚴禁民眾進入。

迷宮洞穴的照片之旅:

http://www.labyrinthos.ch/LabyrinthHoehle.english.html

儘管學者們並不同意米諾斯國王和牛頭怪是真實存在的,但無所不知的 哲學家柏拉圖(Plato,前429年 前347年)也提到了這個故事。柏拉

25

圖的著作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現代哲學家和學者的研究。在他的著作

《Critias》中,這位哲學家討論了希臘某個島嶼上流行的獵牛和跳躍 活動。有趣的是,柏拉圖談論的不是克里特島,而是亞特蘭提斯城,在 同一個故事中,亞特蘭提斯城被海浪吞噬,永遠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柏拉圖是在編造亞特蘭提斯,實際上指的是克 里特島。在其悠久而豐富的歷史中,克里特島與地震鬥爭,地震後來變 成了猛烈的海嘯,柏拉圖採取了一些創造性的自由,將亞特蘭蒂斯的故 事構建為一部非凡的小說作品。柏拉圖可能說出了亞特蘭蒂斯/克里特 島對公牛的痴迷的真相,這證明了忒修斯和牛頭怪的傳說與公牛和一些 真實事件有某種關係。

還有另一種理論認為,米諾斯國王和牛頭怪是同一人物,共同代表希臘 神海利歐斯(Helios)。

關於牛頭怪的另一個理論是,這個傳說代表雅典人從米諾斯人的控制下 解放出來。米諾斯人是一個強大的民族,曾經統治整個克里特島。

另一方面,如果有看柏拉圖的《Critias》,他記錄了亞特蘭蒂斯城的 沒落,如果亞特蘭蒂斯是克里特島的化名,那麼柏拉圖指的是一個強大 的文明。亞特蘭提斯/克里特島擁有先進的技術,對周圍島嶼擁有強大 的力量,但被自然災害摧毀了。

儘管牛頭怪作為半人半牛的生物不可能是真實的,但一些理論指出了它 是一個可能與真實事件有關的神話。

那麼﹐建造迷宮的目的又是甚麼?那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參考自: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ancient-placeseurope/legendary-cretan-labyrinth-cave-inspiration-story-kingminos-and-labyrinth-020586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myths-legends-europe/mythminotaur-00205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myths-legends-europe/kingminos-crete-00194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myths-legends-europe/theseus0010674

26
27
https://www.thecollector.com/was-the-minotaur-real/

4 - 克里特島上發現亞特蘭蒂斯文物

米諾斯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結束, 對於為何一個如斯燦爛的文明會灰飛煙滅,歷史學家一直以來都嘗試以 不同的理論來解譯,然而,長久以來一直未能達到共識。

有證據表明貿易網路的失敗導致米諾斯的城鎮為饑荒所毀:米諾斯的麥 子供應據信來自於黑海海岸的農場。許多學者相信古代的貿易王朝通常 因為不經濟的貿易而崩塌,因為缺乏會計手段,食品和糧食通常未被適 當地重視,而奢侈品則被不當地過高估價。結果導致饑荒和人口的減小。 而同時,日臻成熟的鐵器漸漸取代銅器,米諾斯商人的貿易受到了嚴重 的打擊。當饑荒無法為貿易所緩解的時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個理論指出,米諾斯的航海能力因為錫拉火山的噴發而遭到重創。

這可能間接導致了邁錫尼的入侵,而後者的管理技能無法維持一個貿易 王國。錫拉火山的噴發對米諾斯文明的影響仍舊在爭議中。既然錫拉火 山的噴發可能是近10,000年間最猛烈的一次,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質問 為何在根據碳同位素測定出的噴發的時間(根據狐尾松測定為前1628年, 根據格陵蘭冰層為前1645年)和米諾斯文明滅亡的時間(約前1450年) 間有如此大的間隔。這個間隔激起了全世界許多學者的興趣,而越來越 多的證據和理論被提出,試圖解釋米諾斯文明衰落這個謎團。

這些理論都圍繞著錫拉火山的爆發展開。作為貿易中心的克里特的穩定 與它的航海能力息息相關。這次噴發如今被定級為VEI-7,如此大的能 量足以引發巨大的海嘯,吞噬周圍島嶼的一切港口和船隻,從而給克里 特島的經濟帶來重創。而另一大理論認為爆發引發的火山灰遮蔽了太陽, 導致持續數年的饑荒。而邁錫尼人利用這個時機進攻並征服了克里特島。

古希臘文明的高度發達在發掘的米諾斯遺址得到了驗證。傳說米諾斯王 建造了王宮,其中千門百室,曲折相通,被古希臘神話稱為“迷宮”。 從建築的壯美、繪畫的傳神及線形文字等發現均已表明,公元前2000年 的米諾斯出現了階級社會和高度的青銅器文化。曾經輝煌的米諾斯文明,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正當鼎盛時期突然瞬間消逝得無影無蹤,是什麼 力量造成的呢?英國考古學家Sir Arthur Evans(1851年7月8日 1941 年7月11日)曾推斷,王宮遭到破壞是由於地震造成的。

1967年,美國考古學家揭開了這個謎。在克諾索斯以北約130千米,有 一座桑托林火山島。桑托林火山海拔高度僅566米,20世紀曾有過3次小

28

規模的噴發,其威力遠不能與維蘇威火山相比,它的寧靜使島上祖祖輩 輩的居民感到安全。但當美國人在島上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了一座 古代商業城市時,世人改變了對它的看法。

研究證明,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最猛烈的火山爆發,大約在公元前1500 年前後。直衝天際的火山灰瀰漫在空中,覆蓋了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 噴出的火山灰渣多達62.5平方千米,幾乎在一瞬間,島上的城市就被 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

由於地殼內極大的壓力,迫使火山發生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然後火山自 行崩塌陷落,形成一個圓周足有60公里的火山口。熾熱的岩漿噴薄而出, 火山灰散落最遠達到700千米處。克里特島因火山爆發而遭遇到滅頂之 災,全島很快被火山灰掩埋,由於火山爆發引起的海嘯再次襲擊克里特 島,終於使輝煌的米諾斯文明毀於一旦。

據史料記載,埃及的上空當時曾出現3天漆黑一片的情景。火山爆發引 起了巨大的海嘯,浪頭的高度達數米,滔天的巨浪滾滾南下,很快便來 到克里特島,它摧毀了島上的城市、村莊和沃土良田,船隻被狂濤擊碎, 米諾斯無敵的艦隊頃刻間化為烏有。

少數生還的人,渡海來到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邁錫尼,將米諾 斯的文字、藝術、先進的技術帶到這裡,逐漸發展起燦爛的邁錫尼文明。

在大約公元前12~前11世紀時,多利安人南下,邁錫尼文明被毀。隨著 後來漫長的歷史歲月流逝,人們逐漸淡忘了當時這一處於歐洲領先地位 的燦爛的古代文明。

考古學家在克里特島的古代米諾斯時代建築中發現了大量寶藏,可以稱 為「亞特蘭提斯寶藏」。在2019年,Lasithi Antiquities Ephorate 在克里特島東部耶拉派特拉市 Chryssi 島的西部進行了挖掘,發現了 一個古老的米諾斯定居點,據希臘文化部稱,該定居點支持“蓬勃發展 的經濟”,其發展程度如此之高,以至於建造了石製水池來養殖海洋物 種。

根據《希臘城市時報》(Greek City Times)報道,考古學家發現了 “一座巨大的建築”,其中有許多房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800-1500 年左右的米諾斯早期到米諾斯晚期。在住宅的房間裡發現了 一個破碎的骨螺貝殼。古代人用它來工業生產“紫色顏料”,這一發現 向研究人員證明,紫色染料的製造發生得比以前想像的要早得多。

29

考古學家報告說,他們在 2018 年發現的第一個房間可能是倉庫。但在 2019年,又挖掘了兩個房間,其中發現了大量「寶藏」。希臘外交部的 報告列出了:一枚金戒指、26顆金珠和一條金手鐲。還有5個銅手鐲和 一個銅戒指;在這堆玻璃珠中,有4顆是“埃及藍”,十顆是由青金石 製成的。人們發現了一枚瑪瑙印章,上面畫著一艘以動物頭作為船尾的 船,還發現了一隻石頭護身符上雕刻著一隻猴子。

這些擁有 3,500 年歷史的文物的本質告訴考古學家,它們曾經屬於 「社會貴族成員」。在另一個寶庫中,他們發現了一把大鋸和3個銅花 瓶,總重 68 公斤(149.91 磅),其中包括克里特島有史以來發現的 最大的一個。在其中一個花瓶中,罕見地發現了錫“talent”(重量單 位),這只是克里特島發現的第二個。

那麼來自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大陸的文物在哪裡?西元前 355 年,希臘 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蒂邁歐篇》(Timaeus)中首次提到了這個古 老的先進島嶼文明,書中一位名叫Kritias的人物描述了"亞特蘭提斯" 的存在,“比他的時代早了9000 年”,並位於超越海格力斯之柱 (Pillars of Hercules)。Kritias聲稱,自從他的祖先梭倫在訪問埃 及期間從一位祭司那裡首次得到這個故事以來,這個故事就在他的家族 中流傳了好幾代。

然而,根據Atlantipedia的報導,許多考古學家支持米諾斯假說,包括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歷史學教授 KT Frost;考古學家 Spyridon Marinatos 和地震學家 AG Galanopoulos。從本質上講,這個理論指出 地中海的克里特島是亞特蘭提斯的靈感來源,在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米諾斯帝國在亞特蘭提斯崩潰,而與此同時,這個新發現的定居點已完 全發揮作用。

2018 年和2019 年,在拉西錫古物局Ephorate 負責人Chrysa Sophianou 的領導下對Chrysi 進行了系統性發掘,發現了一座擁有許 多房間的大型建築(稱為B2),該建築在米諾斯中期的原宮殿和新宮殿 時期不間斷地有人居住。IIB 至米諾斯晚期 IB 時期(約公元前 18001500 年)。

這些房間有簡單的建築元素,如內置桶、石凳、工作檯面、壁爐和石板 樓梯。陶器是一種典型的飲用、飲食、烹飪和儲存容器的混合物,同時 也發現了許多石器。

30

令人驚訝的是,與該定居點的其他出土房屋不同,在整個建築中沒有發 現任何證據表明有生產porfyra的家庭手工業。

儘管建築簡單,但兩個房間卻藏有金屬、玻璃和半寶石的「寶藏/寶 庫」。第一個寶藏是 2018 年在一個很可能被用作儲藏室的房間裡發現 的。

2019年繼續挖掘時,在同一建築物的一個房間的角落裡發現了另一件 talents寶藏,還有一把大鋸和3件器皿,其中一件是銅製的。

它們的總重量為 68 公斤,加上其他寶藏的各個部分,總共超過兩個 talents。這是迄今為止在克里特島發現的最大的金屬寶藏。此外,容 器內還存放著錫talent的碎片。

後者被認為是一個罕見的發現,是在克里特島發現的第二個米諾斯晚期 的發現。第一個是在Mochlos島上的一個定居點發現的。

米諾斯假說並非沒有受到批評,例如,柏拉圖怎麼把地點和時間弄錯了 ──錯了10倍?學者 AG Galanopoulos 表示,從埃及語到希臘語的翻 譯錯誤導致添加了一個額外的零,這意味著「900 年前」變成了 9000 年前。更重要的是,從埃及到亞特蘭提斯的距離從柏拉圖的2500英里 (4023.36公里)變成了250英里(402.34公里)。因此,如果這個理論 成立,克里特島的新發現可以被稱為「亞特蘭提斯」。

雖然並非所有人都接受米諾斯克里特島關於亞特蘭提斯故事的理論,但 國家地理雜誌在一篇討論公元前 15 世紀末米諾斯文明崩潰的文章中提 出了令人信服的案例。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聖托里尼的火山於公元前 16 世紀左右爆發,「造成數千人死亡」並掩埋城市,導致克里特島崩 潰。

據信,米諾斯衰落的故事已經變成了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描述的亞特蘭 提斯傳說,但許多考古學家認為,克里特島的城市在火山爆發後的幾代 人中都沒有受到影響。

米諾斯文化從公元前2700年開始繁榮,直到公元前1450年左右開始衰落, 最後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結束,它被稱為歐洲第一個“先進文明”,發 展了大規模的建築群,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創造了令人驚嘆的藝術 品和書寫系統,並控制龐大的海上貿易網絡。

31

大約在公元前 15 世紀中葉,這個新發現的定居點蓬勃發展,考古學家 發現了入侵的證據,包括克里特島中部和南部的幾處被燒毀的宮殿,以 及許多定居點此後不久被遺棄的跡象。儘管它突然結束,克里特島的影 響卻滲透了整個時間,並嚴重影響了邁錫尼希臘人,他們採用了克里特 島書寫系統線性B(Linear B),該系統成為希臘語言的基礎。

因此,在克里斯島上發現的每一顆玻璃、金銀珠都確實是「寶藏」。也 許甚至是亞特蘭提斯的寶藏。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網頁(britannica.com)的介紹,亞特蘭提斯,大西 洋上的一個傳奇島嶼,位於直布羅陀海峽以西。這個傳說的主要來源是 柏拉圖的兩篇對話錄,《蒂邁歐篇》(Timaeus)和《Critias》。在前 者中,柏拉圖描述了埃及祭司如何在與雅典立法者梭倫的對話中將亞特 蘭蒂斯描述為一個比小亞細亞和利比亞加起來還要大的島嶼,並且位於 海格力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直布羅陀海峽)之外。祭司 們說,大約在梭倫出生前9000年,亞特蘭提斯是一個富饒的島嶼,島上 強大的王子們征服了地中海的許多土地,直到最終被雅典人和後者的盟 友擊敗。亞特蘭提斯人最終變得邪惡和不虔誠,他們的島嶼因地震而被 大海吞沒。在《Critias》中,柏拉圖提供了亞特蘭提斯人理想聯邦的 歷史。

亞特蘭提斯可能只是一個傳說,但從阿拉伯地理學家那裡得到這個故事 的中世紀歐洲作家相信這是真的,後來的作家試圖將它與一個真實的國 家聯繫起來。例如,文藝復興之後,人們試圖將亞特蘭提斯與美洲、斯 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加那利群島等同起來。亞特蘭提斯的故事,如果不是 柏拉圖發明的話,實際上可能反映了古埃及關於西元前1500年左右聖托 里尼(Santorini)火山爆發的記錄。這次噴發是史上最驚人的一次噴 發,伴隨著一系列地震和海嘯,摧毀了克里特島的文明,從而可能產生 了亞特蘭提斯的傳說。

根據百度百科資料,傳説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的國王是海神波賽頓 (Poseidon)。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賽頓娶了這位 少女並生了5對雙胞胎,於是波賽頓將整座島劃分為10個區,分別讓給 10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阿特拉斯 (Atlas),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Atlantis)王國。

大陸中央的衞城中,有獻給波賽頓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賽頓的神殿, 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着。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

32

船廠,船塢內擠滿着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 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 敍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

10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 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5到6年,便在波賽頓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 此的關係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賽頓神殿中的母牛 喉部,以其血液在波賽頓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 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10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不幸的是,不久以後便開 始出現腐化現象......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們的墮落,引發地震和洪 水,亞特蘭蒂斯王國便在一天一夜中沒入海底。

據說米諾斯文明就是這個神話故事的原型。

參考自: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atlantean-treasures-0012822

https://archaeology-world.com/lost-atlantean-treasuresunearthed-in-crete/

https://news-intact.com/archaeologists-discovered-theatlantean-lost-treas%CF%85res-in-crete/

https://bucketlisttc.com/the-world-of-relics-of-the-resortisland-of-crete-greece/

https://www.nexusnewsfeed.com/article/ancient-origins/lostatlantean-treasures-unearthed-in-crete/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9%82%81%E8%AB%BE%E5%AE%89%E6% 96%87%E6%98%8E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folklore/atlantis

https://baike.baidu.hk/item/%E4%BA%9E%E7%89%B9%E8%98%AD%E8%92% 82%E6%96%AF/6238

33

5 - 克里特島宮殿佈局的奧秘

克里特島是希臘最大的島嶼,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雨量充足。基本 上,這是一個農業的好地方。種植大量糧食的能力不僅為米諾斯人發展 歐洲第一個先進文明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且還為他們提供了建立強大 的國際經濟所需的工具。

米諾斯經濟以葡萄酒、橄欖和無花果等農產品的海上貿易為基礎,以換 取礦物和銅和象牙等其他資源。為了促進這種貿易,米諾斯人不僅修建 了優質道路,將他們的農場和交易中心與島上的眾多港口連接起來,而 且還擁有一支龐大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船隊。在希臘大陸、小亞細亞、中 東整個地中海沿岸,甚至遠至埃及,都發現了米諾斯產品和文化影響的 證據。在米諾斯克里特島也發現了這些文化的產品和藝術思想,因此我 們可以看出這些群體之間存在著高度的交流。

米諾斯人作為一種航海文化,也與整個愛琴海地區的外國人民有接觸, 這一點可以從近東和埃及對其早期藝術以及後來的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得 到證明,特別是陶器和石油和葡萄酒等食物的交換,以換取珍貴的物品 和材料,例如來自塞浦路斯和阿提卡的銅以及來自埃及的象牙。愛琴海 的幾個島嶼,特別是基克拉澤斯群島,顯示出克里特島以宮殿為中心的 經濟和政治結構的特徵,而米諾斯藝術家,尤其是壁畫家,則將他們的 技能帶到了埃及和黎凡特的王宮。

由文化交流與貿易可以反映出當時生活在克里特島的人必定有相當發達 的航海技術。航海不單是依靠造船,更為重要的,就是導航,因此,天 文學的發達就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項研究發現,米諾斯宮殿的位置甚至面向某些著名光亮的星的升起或 落下,充當他們通往商業中心的指南。鑑於其地理位置,公海航行和區 域間貿易對於米諾斯文明的成功至關重要。天空景觀考古學家 Alessandro Berio在《地中海考古學和考古定年學》(Mediterranean Archaeology and Archaeometry)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顯示與玻里 尼西亞(Polynesia)和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文化一樣,米諾 斯人可能使用星際航線航行於公海並到達與其有貿易聯繫的地中海。

米諾斯文明得名於希臘神話中臭名昭著的克諾索斯(Knossos)國王米 諾斯,他將雅典青年送入代達羅斯(Daedalus)建造的迷宮中餵養牛頭 怪,直到雅典英雄忒修斯殺死了怪物。

34

然而,「米諾斯」一詞純粹起源於 19 世紀的現代。它通常被認為是英 國考古學家Arthur Evans(851年7月8日 1941年7月11日)的功勞,他 被認為是在現代重新發現了古代克里特島文明的人。米諾斯文明是克里 特島和愛琴海其他島嶼上的青銅時代文明,繁榮於公元前 2600 年至公 元前 1100 年。

雖然Evans確實普及了“米諾斯”一詞的使用,但其首次在“古克里特 島”意義上的使用似乎是在1825 年由德國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Karl Hoeck(1794 年 5 月 13 日 1877 年 1 月 13 日)提出的。然而, Hoeck將其用於神話而非考古背景,他並不知道直到 20 世紀才被重新 發現的古代克里特島實際上存在。

根據《遺產日報》(Heritage Daily)報道,巴西考古學家Alessandro Berio研究了米諾斯宮殿的方向,特別是沿著航海方向。這些宮殿的特 點是其雄偉的矩形中央庭院,通常沿著其長軸分佈在南北方向。Berio 的研究表明,這些宮殿的軸線與著名航海星的升起或落下是一致的。

研究表明,米諾斯人使用“星軌”或線性星座(在傳統的玻里尼西亞 (Polynesia)星航中稱為“kaveinga”)到達地中海地區的城市,其 中許多城市都有米諾斯文物和壁畫的證據。

這種一致性可能在引導米諾斯航海者前往埃及和黎凡特的重要貿易目的 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想像這些古代水手在頭頂閃爍的星星的指引下 揚帆起航,在浩瀚的海洋中航行到達目的地時的興奮。

事實上,不同的宮殿朝向特定的星軌和航道可能像徵著這些宮殿與不同 的外國商業中心之間的特殊關係。此外,它們可能使統治菁英的權力合 法化,這些菁英控制著海上航行的知識和技術,並透過這種方式控制了 特定的海上路線。

研究發現,米諾斯航海者可能利用星軌或線性星座將他們引導至地中海 城市,那裡的米諾斯文物和壁畫證明了他們之間的貿易聯繫。

「星軌」(star path)的一個例子是位於處女座的角宿一(Spica), 它有一條直接路線連接克諾索斯(最大的米諾斯宮殿)和重要的貿易中 心西頓(位於現代黎巴嫩)。

克諾索斯最大的米諾斯宮殿與室女座中最亮的恆星角宿一對齊,與西頓

35

(當今黎巴嫩的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相連。有趣的是,西頓在米諾斯 文明的起源神話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宙斯偽裝成一頭公牛,在這裡綁 架了提爾公主歐羅巴。隨後,兩人穿越地中海到達克里特島,歐羅巴在 那裡誕生了米諾斯,米諾斯文明開始了。

同樣,Kato Zakro的中央庭院透過雙子座的北河二面向古城 Pelesium (埃及的法勒美廢丘(Tell Farama)),同時也完美地迎合etesian ((指地中海季候風)每年的)風。這些發現挑戰了米諾斯中央庭院主 要面向聖山或洞穴的觀點,並揭示了米諾斯人先進的航海技術。

該研究表明,青銅時代文明的遠洋航海和數學比之前認為的更加發達, 區域間貿易的規模也更大。他們可能使用與新幾內亞北部加羅林群島發 現的星羅盤類似的星羅盤。

貿易和航海對於米諾斯文明的發展至關重要,天體航行可能在他們的成 功和崛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Berio的研究表明,米諾斯宮殿的中央庭 院是米諾斯文化的經濟和航天核心,面向使用星軌的特定對外貿易中心, 而不是任何具有宗教意義的地點。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宮殿的中央庭院主要面向重要的星軌,目標是遙遠 的沿海商業帝國,如朱拜勒(Byblos)和西頓。這項研究有可能揭示古 代世界發生的貿易網絡和文化交流,並表明天體導航在荷馬的《奧德賽》 中首次歷史提及的1000年前就已經被使用。

克諾索斯的米諾斯宮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克諾索斯宮殿 位於希臘海岸地中海克里特島的Kephala山上,是青銅時代早期和中期 米諾斯文化的政治、社會和文化中心。它至少早在公元前 2400 年就成 立了,但由於公元前 1625 年聖托里尼島的火山爆發,它的力量大大減 弱,但並未完全消失。

也許更重要的是,克諾索斯宮的廢墟是希臘神話中忒修斯與牛頭怪戰鬥、 阿里阿德涅( Ariadne )和她的線球、建築師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 (Icarus)用羽毛和蠟製成的翅膀逃離克里特島。所有這些都由希臘和 羅馬的資料來源報導,但幾乎可以肯定更古老。忒修斯與牛頭怪戰鬥最 早的描繪出現在希臘蒂諾斯島(Tinos)的一個雙耳瓶上,日期為公元前 670-660 年。

米諾斯文化的宮殿很可能不僅僅是統治者或統治者及其家人的住所,而

36

是具有公共功能,其他人可以進入並使用(部分)進行表演的宮殿設施。

克諾索斯的宮殿據傳說是米諾斯國王的宮殿,是米諾斯宮殿中最大的, 也是同類建築中壽命最長的建築,在整個青銅時代中期和晚期仍然是該 定居點的焦點。

克諾索斯的宮殿建築群始於前宮殿時期,也許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到 公元前 1900 年,它已相當接近其最終形式。宮殿可能有多達10個獨立 的入口:北部和西部的入口是主要入口。

在大多數情況下,米諾斯建築所對應的天體事件是各種不同的升起:日 出、月出、金星的升起以及某些恆星的日昇。這些天文事件在米諾斯宗 教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標誌著一年中的神聖時刻,也有助於維持米諾斯 複雜的神聖日曆。

由於行星和恆星的升起對米諾斯人來說非常重要,因此他們理所當然地 建造建築物以方便從東方觀看。這體現在許多寺廟建築群的歷史中,以 及它們最初建造和後來擴建的方式。例如,寺廟建築群似乎都是按順序 建造的,首先建造中央庭院,然後逐漸被構成大型建築的多層房間所包 圍。大多數中央庭院的長軸大致呈南北走向,儀式和崇拜室位於庭院的 西側。對於克諾索斯、Malia、Phaistos和Gournia來說尤其如此,在 Sissi新發現的寺廟群似乎也是如此。

許多米諾斯神殿建築群的中央庭院大致呈現南北走向,但並非完全如此。 這是因為建築物並未與基本方向對齊,而是與特定天體的升起方向對齊。 這些寺廟本質上是龐大的日曆,記錄全年的各種天文運動。 在大多數 情況下,這些物體並不是從正東升起,而是在東方稍偏北或偏南的位置 升起。

克諾索斯古城位於克里特島中北部海岸附近,鼎盛時期約有 10 萬居民, 寺廟建築群佔地 6 英畝。

米諾斯天文學家可能確切地知道哪座山峰或裂縫指定了地平線上的這些 轉折點。但春分點並不那麼容易,因為你必須計算出至日之間的確切中 點。秋分對米諾斯人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它顯然是他們的新年,既用於 宗教慶祝活動,也用於校準日曆的月球和太陽方面。

米諾斯人想出的一種聰明方法。在克諾索斯的主神廟建築中,屋舍石板 走廊的地板上有一個內置的雪花石膏碗,當它裝滿水時,會反射春分時

37

升起的太陽從門口照進來的光線。由於碗是用水泥固定在地板上的平坦 石頭之間的,因此不會意外移動而導致對齊不準確。

克諾索斯的王座室還包括許多有趣的天文排列,所有這些都與秋分相關。 這個獨特的房間位於中央庭院的西邊,其著名的內置座椅兩側是獅鷲壁 畫和棕櫚樹。

王座室本身在其東側有兩個門口,還有一個前廳,一種通往庭院的“前 廊”,有4個門朝東。王座室和前廳的這6個門可以打開和關閉,以改變 光線進入房間的方式。

當正確的門打開時,冬至黎明的陽光將照亮“王座”,夏至的黎明將照 亮房間另一側的德爾菲神廟的核心,叫做「阿底頓」(adyton)。 此

外,在春分前不久的三月和秋分後不久的九月,黎明的陽光會直線穿過 前廳和王座室,並通過另一個門口進入王座後面的房間,照亮了房間遠 處牆上的一個地方。

一年中特殊日子裡的這些「陽光表演」讓我想起了照進愛爾蘭紐格蘭奇 通道深處的至日陽光或北美查科峽谷的太陽匕首。令人懷疑古代建築中 內置的此類神奇燈光表演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根據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物理學教授Marianna Ridderstad的說法,王座室還與角宿一(現代處女座中最亮的恆星)的 日昇方向呈米諾斯時代的排列。在青銅時代,這發生在九月初,可能是 開始準備秋分前幾天和幾週內舉行的一系列儀式和其他神聖活動的信號。 這些儀式可能是後來的希臘艾盧西斯秘儀(Eleusinian Mysteries)的 起源,這些儀式也發生在葡萄收穫和穀物作物播種的時期,這兩種儀式 都發生在地中海氣候的秋季。

位於克里特島中南部的Phaistos面向的是老人星(Canopus) 的日昇方向, 老人星是南半球船底座最亮的恆星,也是天空中僅次於天狼星的第二亮 星。此外,Phaistos新宮是在舊宮被地震摧毀後在同一地點建造的,整 體呈東西向,日出時間為春分前5天和秋分後5天。

在克里特島東部,Zakros、Petras和Gournia等較小的寺廟群也顯示出 一些有趣的天文排列。例如,Zakros和Petras,中央庭院面向月亮的特 定升起點,而不是太陽或星星。

就像太陽在一年中升起時沿著地平線來回移動一樣,月亮也在其周期中

38

沿著地平線移動。Zakros的中央庭院與月亮升起的最南點對齊,而 Petras的中央庭院則與地平線上最北的月出點對齊。通往Zakros中央庭 院的儀式室似乎也與最南端的月出點對齊。

同樣位於克里特島東部的Gournia中央宮廷與地平線上的一點對齊,在 米諾斯時代的秋分前幾天,金星與角宿一起升起。這種每8年重複一次 的合相可能被用來幫助校準米諾斯神聖曆法,該曆法將月球、太陽和金 星週期聯繫起來。

考古學家和考古天文學家發現的排列比這裡提到的還要多,而且將來還 會有更多發現。

看來,遠古時候的人確實比現代人利害,很多時更是超乎我們想像。

參考自: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minoan-stargazers-0018006

https://www.heritagedaily.com/2023/03/minoan-civilisation-mayhave-used-celestial-star-path-navigation-techniques/146340

https://arkeonews.net/minoan-civilization-may-have-usedcelestial-navigation-techniques/

https://witchesandpagans.com/pagan-paths-blogs/the-minoanpath/astronomy-and-the-minoan-temple-complexes.html

https://novoscriptorium.com/2019/12/26/minoan-buildingsorientated-with-the-use-of-a-magnetic-compass/

https://www.sott.net/article/477916-Minoan-civilisation-mayhave-used-celestial-star-path-navigation-techniques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ancient-technology/ancientnavigation-00963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aegean-islands-0017687

https://study.com/academy/lesson/minoan-civilization-economytrade.html

https://www.worldhistory.org/Minoan_Civilization/

https://www.thoughtco.com/palace-of-minos-archaeology-171715

39

6 - 3,500年前的先進科技

從歷史上看,中國對外關係始於先秦,盛於隋唐,至明初三寶太監下西 洋而攀登高峰。鄭和的成功,有賴造船與航海技術的發達。

中國的造船業在宋、元時期十分發達,明初繼承並發展,其中建造巨型 寶船,又將明初的造船技術推向更高水準。為使寶船具備足夠強度,明 代工匠採用更堅實的木材來造船,同時又採用了牢固的隔艙壁設計,使 船身能抵禦驚濤駭浪;為加強船體的穩定性,寶船加入各種減搖裝置, 又採用擴大船寬的設計;為提高航行速度,寶船採用多桅多帆、高桅長 帆的設計,以便於使風。同時為了保證遠洋海船的良好的適航性和操縱 性,還不計工本地反覆試航,以便不斷改進。

「西洋」當時泛指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區,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必然要經過 南中國海,當然也到過暹邏灣、蘇祿海、爪哇海、麻六甲海峽等處。鄭 和七下西洋,每次種樹造船,準備經年,航行統率軍勇、傳譯、水手、 商賈等超過萬人,多時更達27,000餘人。

鄭和下西洋船隊的主要船舶叫寶船,它採用的是中國古代適於遠洋航行 優秀船型 - 福船型。它高大如樓,底尖面闊,首尾高昂,首尖尾方, 兩側有護板,船艙為水密隔艙結構。底尖利於破浪,吃水深,穩定性好, 安全舒適,是航行於南海和西洋航線最先進的海船,也是古代世界最大 的木帆船。

「寶船」百艘,每船可容四、五百人,最大者更可容上千人,載重千噸。

「船」不僅有名:「清和」、「惠康」、「安濟」、「靖遠」等,還有 編號,每「號」母船有船十艘,編十號,其規模之大、組織之嚴密,不 僅當時獨步中外,迄今也不多見。

唐朝舟船已採用了先進的釘接榫合的聯接工藝,使船的強度大大提高。 宋朝造船修船已經開始使用船塢,這比歐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還能 根據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製造出船的模型,並進而能依據畫 出來的船圖,再進行施工。歐洲在16世紀才出現簡單的船圖,落後於中 國三四百年。宋朝還繼承並發展了南朝的車船製造工藝。車船是一種戰 船,船體兩側裝有木葉輪,一輪叫做一車,人力踏動,船行如飛。南宋 楊幺起義軍使用的車船,高兩三層,可載千餘人,最大的有32車。在與 官軍作戰時,楊幺起義軍的車船大顯了威風。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 頂風和逆水時行駛就很艱難,車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些困難。它是

40

原始形態的輪船。

再加上戰國時代已經有指南針,當時叫做「司南」,近年考古發現中國 或在12世紀已經出現旱羅盤,到14世紀才經阿拉伯傳入歐洲。無論造船 與航海,西方的技術是一直都比我國遠遠落後的。誰又會想像到近代西 方的船堅炮利?

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就是存在於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1100年的米 諾斯文明竟然有異常高超的航海技術,那時中國尚處於傳說時代。只是 因為文明毁滅了,連同所擁有的科技一同失傳,直到公元 1950 年代才 再次出現。反而讓我國一直遙遙領先,可見遠古的文明往往都是被是被 低估的。

關於航海技術,米諾斯人不是靠羅盤,而是靠觀星,在前一章已經介紹 過,至於造船方面,他們也相當先進,甚至令我們想像不到。

當時已知的造船技術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其他文明使用)是在木板上 鑽孔並開槽以容納繩索,用從船體內部插入的楔子將木板固定在一起, 為繩索提供張力將木板拉到一起。木板之間的任何間隙都將填充亞麻或 大麻纖維,並塗上瀝青以提供防水密封。瀝青是由松樹樹脂與粉末石墨 混合而成的。

用了這種方法重建的船,當木板相互移動時,船體在海上會吱吱作響, 但它不會團結在一起。使船體防水的不是木框架,而是他們使用的亞麻 布。重建團隊必須做出最好的猜測,因為米諾斯技術經過數千年的改進, 宮殿控制的造船廠幾代人都進行了無數次改造。

第二種用於船體建造的方法是利用一種使用堅固的榫眼接頭的方法。但 此後它就不再使用了。鄰接的木板(通常是柏木)被削去槽口,並在每 塊待連接的木板上鑽一個孔。插入頂部和底部都有孔的六角形墊片,並 在每個墊片中插入錐形銷釘以提供牢固的固定。這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 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錐形銷釘會自動居中並將木板拉在一起以提供牢 固的連接。更有可能的是,米諾斯造船匠根據他們的木工品質使用了這 種方法,如錫拉三腳架桌所示,其品質接近著名的英國家具工匠Thomas Chippendale(1718年6月5日 1779年11月13日)所製作的家具,甚至 不相上下。

優質船體的秘訣在於將亞麻布塗在木質船體上,並用松樹脂「潤濕」布

41

料,松樹脂是一種天然聚合物,在 70 攝氏度(158 華氏度)以上會變 成液體,可以用粉末著色正如壁畫所暗示的那樣,添加劑密封了船體。

有趣的是,航空亞麻布具有與現代電子玻璃纖維類似的技術特性,其張 力約為棉布的三倍,這主要是由於亞麻纖維的短纖維長度較長。如今, 它被用於書籍裝訂,以提供耐磨的封面。米諾斯人出口高品質的布料, 其品質大致相當於細織航空服的品質。

雖然沒有米諾斯沉船就不可能知道,但很可能採用了堅固的薄壁船體 (顯著減少了重量和材料),並可能應用了二級內蒙皮。在某些方面, 這種複合材料的使用比現代的等效材料:熱固性環氧樹脂更有用。天然 複合材料可以更容易地透過加熱進行修復或重新表面處理。在實踐中, 將矛尖放入火中並將其塗抹到船體上,即可將其表面重新煥發光澤。

與普通木質船體相比,複合材料船體具有許多優點。它減輕了船舶的重 量,改進了流體動力學(減少了形狀和表面摩擦阻力)以提高速度和機 動性,提高了船體結構強度,並且能夠承受公海航行,並且易於維護和 修理。

奇怪的是,米諾斯人似乎沒有在其他物體上採用這種構造方法。也許他 們確實做到了,但在文獻或考古學中找不到證據(注意到它們會隨著時 間的推移自然降解。)但是,他們確實利用了盾牌中複合材料的優勢。

也許他們從未了解布/樹脂複合材料的潛在強度,因為樹脂會黏合到基 材上,他們可能認為其應用僅限於製造大型結構的防水。如今,複合材 料零件被放置在模型上,模型上塗有蠟或矽樹脂噴霧,以便零件可以脫 模(這需要相當大的力)。

也就是說,米諾斯人非常珍惜他們工具箱中用於失蠟鑄造的蜂蠟,因此 也許他們可能已經嘗試過其他應用。正如米諾斯人所做的許多事情一樣, 他們表現出了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但也許接下來的創造性步驟不太明顯, 而且這項技術僅限於他們的航海追求:亞麻布很有價值,而且紡紗和編 織非常耗時。

儘管如此,它仍然是一個優勢:更快、更靈活的艦隊、易於維修和保養 的船隻。它們相當於現代的超級遊艇,它們肯定會引起敬畏和關注 這可能有助於米諾斯商人宣傳他們的到來和商品。

42

有趣的是,在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Icarus)被認為發明了帆,並且 aerolinen 被用在“第一架”飛機上,以使用類似的方法在輕型結構骨 架框架上密封飛行表面來提供蒙皮。也許希臘神話中一位技藝精湛的建 築師和工匠代達羅斯(Daedalus)是和伊卡洛斯的飛行傳說有其實質內 容。

米諾斯的船體適航、速度快、機動性好且可維修:這是其他社會無法複 製的獨特的海上優勢。

除了航海,考古和其他證據表明,在克里特島,在米諾斯中期,先進的 水利和衛生技術被應用於米諾斯定居點的水管理。其中包括渡槽、水井、 蓄水池和其他水利技術、供水系統的建造、浴室和其他衛生設施的建設 和使用,以及廢水和雨水的排水和處理系統。宮殿和定居點的供水和排 水系統的水力和建築運作被認為是米諾斯文明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這些 系統非常先進,可以與19世紀下半葉歐洲和美國城市才引進的相應現代 系統相提並論。

渡槽。從米諾斯文明到威尼斯時期,古克里特島已知有 40 多條渡槽。

第一條渡槽出現在米諾斯時代,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條渡槽。例 如克諾索斯、馬利亞、蒂利索斯等地的渡槽。希臘化和羅馬時期建造並 運作了幾個渡槽。

蓄水池。已知有5個記錄在案的蓄水池存在於米諾斯中後期(公元前 2000-1200 年)。直到上世紀中葉,其中兩處位於Myrtos塔,另一處位 於Zakros宮殿的中央廣場、Archanes和東克里特島的房屋中。

井。第一批此類技術也是在米諾斯中期(約 2000-1550 年)克諾索斯 「宮殿」地區開發出來的。由於地表水資源有限,水井的使用更為廣泛, 主要在克里特島東部。因此,在Zakros、Paleokastro和Itanos等宮殿 和城市中,必須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利用技術在後來的文明中繼續存在 並進一步發展。這項技術的發展在整個克里特島創造了一個重要的傳統, 其結果是,即使在今天,該島的水經濟仍然以地下水為基礎。

其他設施。在古代克里特島文化中,還開發了其他水利設施,例如各種 橫截面和尺寸的開放或封閉的粘土管、各種尺寸的鉛管、倒P形石管和 建築重力管,主要在重力系統中。

米諾斯定居點的供水。米諾斯定居點的供水技術根據每個特定地區的氣

43

候、水文地質和其他條件而表現出顯著差異。典型的例子是克諾索斯、 費斯托斯和 Zakros 的供水。

– 克諾索斯(Knossos)的供水是基於地下水和地表(泉水)水資源。 飲用水的供水(運輸和分配)是透過封閉的黏土管網路但採用重力管完 成的。

– 相反,由於斐斯托斯(Phaistos)的地理位置,其供水主要依靠雨 水。這些都是從宮殿的庭院和其他自由空間收集的,並儲存在地下儲存 槽中。此前,儲存的水要經過特殊的砂濾器。此外,免費的雨水收集區 在收集儲存的水之前有一個特殊的排水和清潔系統,以及一個用於收集 和引導儲存在上述水箱中的水的特殊系統。

– 最後,Zakros的供水是基於地下水資源。Zakros宮殿的一大特色是 它的水井和地下水抽水設備。

渡槽、蓄水池、水井以及所有所謂的綠色和生態水資源管理解決方案都 在米諾斯克里特島實施。如果仔細觀察克諾索斯、斐斯托斯和Zakros的 米諾斯定居點,科技先驅派(technological avant-garde)看起來像 是從遙遠的過去回歸的。

塞薩洛尼基亞里斯多德大學(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 NTUA )教授 Dimitris Koutsogiannis 告訴《NEA》:「米諾斯人的 定居點更好地適應了自然環境及其變化,而他們擁有所有舒適的供水和 污水處理設施,這一事實令人印象深刻。」「已開發國家150年前所經 歷的舒適,三四千年前米諾斯定居點的居民也曾享受過。」

米諾斯城市的供水是根據其位置進行的,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

米諾斯克里特島發現的第一條渡槽充分利用了降雨量以及豐富的泉水和 地下水。EUREAU主席、希臘DEYA(市政供水和污水處理公司)協會技術 顧問Andreas Angelakis表示,接下來的做法分為3大類。「在克里特島 東部的Paleokastro遺址,他們透過水井使用地下水。Zakros也是如此。

在這些聚居地裡,採礦和抽水技術似乎得到了發展。在Archanes和耶拉 派特拉(Ierapetra)以西的皮爾戈斯(Pyrgos)山頂,有世界上第一個 蓄水池,而在克諾索斯、Tylissos和Malia則有世界上第一個渡槽。克 諾索斯渡槽包括500-700公尺長的供水管,以滿足整個定居點的飲用水 需求。仍然有濾水器。「在水箱旁邊,他們建造了砂精煉廠,在水儲存 之前對其進行處理。」

44

古代克里特島人可能沒有掌握自動化,但這些技術在設計上仍然具有創 新性,因為它們的目的只是為了服務人民。正如Koutsogiannis先生所 解釋的那樣,米諾斯人能夠承受乾旱或圍困時期,因為除了公共飲用水 (通過水管或公共噴泉)之外,還有單獨的系統來確保每間房屋的水的 可持續性。

Dialynas 先生指出,「現在所謂的水利和環境工程在青銅時代就已為 人所知」。「在米諾斯文明的鼎盛時期,在供水和污水處理方面,即在 定居點的管道系統方面,進行了重大創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連通 船原理進行供水。設計並建造了水箱、渡槽和公共噴泉。他們建造的供 水網路由陶瓷管道組成,彼此完美匹配,沒有洩漏。每件作品的佈局都 扮演了水平漏斗的角色。因此,如果存在固體,它們會集中在大入口直 徑周圍,從而避免沿著網絡整個長度的沉積和堵塞」。

我們在阿提卡 (Attica)下雨時多次看到房屋和街道被洪水淹沒的情況, 在幾個世紀前就得到了更好的處理。「這座城市沒有淹沒雨水,而是用 於初級和次級用途,即米諾斯時代的供水和污水處理。「如果我們使用 流域的雨水澆灌花園和其他二次用途,甚至是為了富集含水層,而不是 將它們輸送到Kifissos及其支流,今天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Koutsogiannis 先生強調說。

米諾斯人使用了歷史上第一個水沖廁所和污水收集和處理網路。米諾斯 時代其他著名的水資源技術是用於娛樂。因此,克諾索斯的噴泉眾所周 知,Zakros的中央水箱用作水族館,但也用於娛樂。

「污水管網除了保護公眾健康之外,還揭示了一種環保的廢水管理方 式,」Dialynas先生說。「有跡象表明,斐斯托斯的可食用作物是用其 污水網絡中的污水灌溉的。米諾斯人沒有對污水進行化學分析;他們可 能憑經驗知道污水富含農作物的營養物質。然而,他們的目的似乎是盡 量減少向環境中排放污水」。

對大多數水文地質學家、農學家和工程師來說,真相在於農業從體力活 動轉變為化學、能源密集和耗水性職業。「這發生在已開發國家50年前, 希臘大約30年前。」

「農業依賴液體化石燃料,並且由於不受控制的鑽探和集約化作物而變 得水資源密集型,」Koutsogiannis先生說。

45

「直到 1970 年,希臘才進行永續活動,即環保活動。「然而,透過殺 蟲劑、噴灑和燃燒石油,再加上不顧一切地使用主要來自含水層的水, 人們已經對它產生了敵意。」

從西元前 1750 年到西元前 1490 年。克里特島的農業發展對於養活和 增加人口是必要的。從這個時期的灌溉系統來看,最著名的是位於 Lasithi高原的線(linea一詞的意思是直線)。正如Angelakis先生指 出的那樣,「這是從在Papoura、Kastellos、Plati和Karfi發現的新石 器時代和米諾斯定居點,以及Trapeza和Kronion山頂著名的神聖洞穴和 寒冷的Dikteo洞穴中推斷出來的。」那裡有無數的排水溝和灌溉溝渠相 交,形成了一個非凡的形狀。這項技術被認為後來被轉移到希臘中部」。

「主要但有效的飲用水處理技術被用來去除固體」,化學工程師 Manolis Dialynas 先生指出。「本質上,它們是帶有螺旋裝置的陶罐, 迫使水高速旋轉。隨著水的透氣(aeration),水中的碳酸鹽沉澱並沉 積在容器的黏土壁上,此處流速較慢。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說,透過這 種方式,我們實現了軟化(softening) 去除碳酸鹽硬度」。

這些理論甚至很多現代人也會看得一頭冒水,除非是專業的工程人員, 由此可知,5000年前的米諾斯人是非常科學的。然而,常識告訴我們, 科技來自科學,西方科學是來自古希臘的哲學,西方哲學一般被認為始 於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前624-620年-前548-545 年),他活躍於公元前585年左右,並提出了「水是萬物之源」這個命 題,米諾斯科技的出現却比泰勒斯早了兩千多年。

即是說,在歷史上記載的科學出現之前,米諾斯人已經使用科技了。

參考自: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history/3500-year-oldadvanced-minoan-technology-lost-art-not-seen-again-until1950s-009899

https://www.zaxarakis.gr/en/2022/02/16/minoan-technology/

https://www.zaxarakis.gr/en/2022/02/16/%cf%80%cf%81%ce%ac%cf%8 3%ce%b9%ce%bd%ce%b7%cf%84%ce%b5%cf%87%ce%bd%ce%bf%ce%bb%ce%bf%ce%b3%ce%af%ce%b14-000-%ce%b5%cf%84%cf%8e%ce%bd/

https://www.zaxarakis.gr/en/2022/02/16/ancient-tech/

46

https://www.quora.com/Did-the-ancient-Minoan-civilizationhave-access-to-futuristic-technology

https://novoscriptorium.com/2019/07/23/advanced-watermanagement-and-pioneer-hydraulic-technology-in-minoan-cretebronze-age-2/

47

7 - 斐斯托斯圓盤

雖然米諾斯文明位於愛琴海,地理上屬於希臘的範圍,但米諾斯與希臘 之間的文化存在一個斷層。在米諾斯文明毁滅後,才出現希臘的邁錫尼 文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明,儘管後者部分繼承了前者,但畢竟是兩 批不同的人,所以,米諾斯人所操的也不是希臘語,文字就固然不是我 們常見的希臘文字。

米諾斯語言是一種未分類的語言,或者可能是用同一文字編寫的多種不 確定語言。它與印歐語系、閃族語系和第爾森語系進行了不確定的比較, 並且是一種孤立語言。

米諾斯語言是克里特島古代米諾斯文明的語言,以克里特島象形文字書 寫,後來以線性 A 音(Linear A)節文字書寫。由於克里特島象形文字 尚未破譯,線形文字 A 僅部分破譯,因此米諾斯語言是未知且未分類的: 事實上,根據現有證據,不可能確定這兩種文字記錄的是同一種語言。

克里特島象形文字是克里特島早期青銅時代米諾斯時代所使用的象形文 字書寫系統。它們比線形 A 早大約一個世紀,但這兩種書寫系統在其歷 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繼續並行使用。截至 2023 年,它們尚未破解。

象形文字的發展經歷了 3 個重要階段:

Archanes 文字(符號看起來像象形文字,儘管它們的數量和頻率更表明 是音節文字);該文字僅被描述為 20 世紀 80 年代克里特島象形文字 發展的一個獨特階段。大多數這些印章都包含 2-3 個符號的重複 「Archanes 方程式」。

象形文字 A(在考古記錄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與 Archanes 類似,但 動物的圖像僅被簡化為頭部)

象形文字 B(主要在黏土上,字元本質上是簡化的,可能是線性 A 的 原型,也可能是 Cypro-Minoan 文字的原型)。只有後一個版本的象形 文字包含可能與線性 A 中已知的表意文字相符的符號。

克里特象形文字、線形文字 A 和線形文字 B(青銅時代克里特島和希 臘大陸的 5 種重疊但又截然不同的書寫系統)的序列和地理分佈可概括 如下:

48

克里特島象形文字 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斐斯托斯軸以東)被發 現,時代為西元前 2100–1700 年。

線性A文字 在克里特島(最西南端除外)、愛琴海群島(凱亞島、 基西拉島、米洛斯島、錫拉島)及希臘大陸(拉科尼亞)被發現,時代 為西元前 1800–1450 年。

線性B文字 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和大陸(皮洛斯、邁錫尼、底比 斯、梯林斯、Agios Vasileios- 後者的古名未知)被發現,時代為西 元前 1450–1200 年。

賽普勒斯-米諾斯文字 在賽普勒斯被發現,時代為西元前 1550–1050 年。

賽普勒斯文字 在賽普勒斯被發現,時代西元前 11 世紀至西元前 4 世紀。

可見米諾斯的文字系統實在相當複雜,但幸運地,我們可以根據文字的 種類來推斷文物所屬的年代。

米諾斯文明主要透過線形 A 的銘文得知,與線形 B相比,這些銘文相 當清晰。克里特島的象形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二個千年上半葉。線 性 A 文本大部分以泥板書寫,遍佈克里特島 40 多個地點。

1963年12月,美國哈佛大學古典學教授Gregory Nagy基於「兩種文字中 相同或相似形狀的符號將代表相似或相同的語音值」的假設,制定了線 性A和線性B術語列表;Nagy的結論是,線形A的語言帶有「類希臘語」 和印歐語元素。英國語言學家和建築師Michael Ventris在1952 年對線

性B 的破解表明了希臘語的一種古老形式:它源自線性A,並且與線性A 相關的符號可能表示與線性B 相同的值。在所有線性B 值中,相關詞給 出大量相同的形式或相同的詞根形式,但與最後的元音交替,或線性文 本中幾乎相同的形式,主要是 Hagia Triada 的文本。

即是等於線性 A 與線性 B 為相近的書寫系統。

墨爾本大學的語言學家和考古學家 Brent Davis 提出,基於線形 A 中常 見公式序列的屬性,用線形 A 編寫的語言的基本詞序可能是動詞-主語賓語( VSO )。

49

根據維基百科,斐斯托斯圓盤(Phaistos Disc)是1908年7月由義大利 考古學者Luigi Pernier發現於希臘克里特島南部的斐斯托斯,為黏土 質地,大約製成於公元前2000年前。圓盤上有至今未能解讀的古文字, 圓盤的平均直徑為15厘米,平均厚度為1厘米。在圓盤的兩面分布著45 種不同符號表示241個印記,如人形、魚、鳥、昆蟲、植物等。這些印 記呈螺旋分布,並且由指圓盤中心的短線分成多組。圓盤的一面有122 個印記,另一面有119個,初步判定是以印章的方式繪上。關於圓盤的 用途眾說紛紜。

斐斯托斯圓盤現保存於希臘伊拉克利翁考古學博物館。

語言學家、考古學家、克里特島理工學院Erasmus計畫協調員Gareth Owens 在2023年期間宣布,斐斯托斯圓盤之謎已「解開 99%」。

Owens花了30年的時間試圖解決這個難題。Owens認為,與東方女神 Ashtart有聯繫的米諾斯愛神阿斯塔蒂(Astarte)是解開斐斯托斯圓盤 之謎的關鍵人物。

斐斯托斯圓盤是來自克里特島斐斯托斯米諾斯宮殿的燒製粘土圓盤,其 歷史可能可以追溯到米諾斯青銅時代中晚期(公元前2000年)。

圓盤直徑約為 15 公分(5.9 吋),兩側均覆蓋有螺旋狀的壓印符號。 印在神秘圓盤表面的語言從未被完全破譯,其符號不屬於古代或現代已 知字母表的一部分。然而,有些符號確實與線性 A 和線性 B 中發現的 符號相似,它們是米諾斯人的古代語言。線性 A 尚未解碼。其他的則 類似古代安那托利亞(Anatolian)遺址中發現的象形文字。

儘管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斐斯托斯圓盤是真的,但少數考古學家對其真實 性並不相信。它的目的和意義,甚至它最初的製造地點仍然存在爭議, 這使其成為考古學上最著名的謎團之一。

Owens和他的團隊正在利用語言學和歷史學的證據和策略來解碼神秘的 圓盤。並且說:「我們正在使用線性 B 的語音值並藉助比較語言學來 閱讀斐斯托斯圓盤,即與印歐語系的其他相關語言進行比較。然而,閱 讀並不意味著理解。」根據他的數據,該圓盤是一篇寫給“懷孕女神” 的宗教文本,其面孔是愛神阿斯塔蒂。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談論宗教文本,」Owens透露。「透過與克里特

50

島聖山其他銘文中的其他宗教詞彙進行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 我們的詞完全一樣。」

這位學者補充說,他懷疑「費斯托斯圓盤是愛神阿斯塔蒂之前的一首讚 美詩。圓盤上提到的那些詞在米諾斯祭品上也被發現過。」「就像今天 的供奉一樣,人們在因為健康問題或個人原因而感到困擾時會祈禱,」 他說。「畢竟,人是不會改變的。」

這位考古學家說,他相信斐斯托斯圓盤的一側實際上是獻給懷孕的母神, 而另一面則獻給米諾斯女神阿斯塔蒂。

關於這個角色的重要性,Owens指出米諾斯阿斯塔蒂是愛情、戰爭和山 脈的女神,她的起源位於東方。這位女神的根源「來自古代美索不達米 亞,位於今日的土耳其;阿斯塔蒂去了塞浦路斯並成為了維納斯,」他 解釋道。

阿斯塔蒂是迦南/腓尼基的愛、性、戰爭和狩獵女神,由美索不達米亞 神 Inanna / Ishtar 發展而來。她通常與風暴之神巴力聯繫在一起,但 似乎更受歡迎。她透過貿易來到埃及,並被收養為戰神和賽特(Set) 的配偶。

在抵達埃及之前,她與黎凡特的戰爭有關,但有關她的故事通常強調她 的狩獵技巧以及她與巴力和埃爾(El)神的關係。到達埃及後,她經常 被描繪成與馬和戰車一起,以及一個美麗的裸體女人,有時有翅膀或角, 就像她在迦南/腓尼基地區那樣,這些地區也將她與鴿子、蜜蜂和獅子 連結在一起。

她從腓尼基出發,然後通過整個地中海的貿易來到埃及,從紀念她的神 廟數量來看,她顯然很受歡迎。人們認為她影響了希臘女神 Artemis 和 Aphrodite、羅馬女神維納斯以及 Hurrian 女神 Sauska 等的發展。阿 斯塔蒂也被稱為 Ashtart、Athart,在《聖經》中被稱為 Ashtoreth, 巴力的配偶,並與他一起被先知以利亞以及包括耶利米在內的其他人譴 責為“假神”,因為他使人們遠離上帝耶和華。

但是,她的名字與基督教節日復活節(Easter)聯繫在一起,儘管這一 說法一再受到質疑。然而,她有可能告訴後來的生育女神,她們的節日 像許多異教慶祝活動一樣被基督教化。如今,她仍然是新異教徒和巫術 崇拜者運動中受歡迎的女神,他們將她和其他古代女神一起視為個人賦 權和靈感的來源。

51

阿斯塔蒂特別喜歡那些擅長騎馬的人,正如一個故事所證明的那樣,她 很高興法老的兒子是一位出色的騎手。她的崇拜在埃及很重要,人們為 了崇拜她而建造了特殊的方尖碑。她被認為是埃及的主要神之一。

外貌上,阿斯塔蒂通常被描繪成一個美麗的裸體女人。她的頭上常常戴 著一對牛角,這是統治地位和權力的象徵。許多描述也顯示她有一組甚 至兩對翅膀。她的臀部過圓是很常見的,這與母性和生育能力有關。有 時她的身體顯示為雌雄同體,這僅僅意味著它看起來既不是男性也不是 女性。她也可以戴上王冠。由於被埃及人視為馬匹的女主人,因此許多 對她的描繪都顯示女神騎在馬背上或以其他方式與馬為伴。

在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阿斯塔蒂被正式納入埃及宗教。

阿斯塔蒂是美索不達米亞女神Ishtar的另一個版本。作為Ishtar, 《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中有不少關於阿斯塔蒂的 故事。在這裡,她顯得有點喜怒無常,被寵壞了。在一個故事中,她來 到地獄之門,要求進入。

Ishtar非常熱衷於愛情,並且對幾個她堅持要嫁給的男人非常著迷。

Gilgamesh本人對她說不,謝謝,因為聽過所有她曾經愛過的其他男人 的故事,她後來會以某種方式拋棄或傷害了他們。

當Ishtar無法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時,她可能會變得非常討厭。她對自己 的要求和咒罵相當隨意,並以到處施壓而聞名。問題是,雖然阿斯塔蒂 源自Ishtar,但我們不能假設這位女神的埃及形式與Ishtar有任何相似 之處。

Ishtar和阿斯塔蒂也可能是現代基督教中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靈感來源, 因為對Ishtar的崇拜遍布中東及其他地區,甚至遠至歐洲。阿斯塔蒂也 有可能是希臘女神Aphrodite的靈感來源,她與阿斯塔蒂有許多相似之 處。

難度真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參考自:

https://greekreporter.com/2023/09/18/phaistos-disk-mysterysolved/

52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general/new-researchsuggests-recent-phonetic-decipherment-phaistos-discimplausible-002338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unexplained-phenomena/curiousphaistos-disc-ancient-mystery-or-clever-hoax-002089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haveresearchers-cracked-code-4000-year-old-phaistos-disc-002256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enigmatic-phaistos-disc-may-be-ancient-hymnastarte-goddess-love-00497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aistos_Disc

https://www.worldhistory.org/Phaistos_Disk/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inear_A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inoan_language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Cretan_hieroglyphs

https://www.worldhistory.org/astarte/

https://mythology.net/egyptian/egyptian-gods/astarte/

53

8 - 跳牛雜技背後具有宗教含意

奔牛節是在西班牙、法國南方及墨西哥部分地區舉行的活動,始於 1591 年。原本是在許願彌撒、特定農作節氣或收成結束後舉辦的大型商展或 慶典,依據各地風俗特色而有不同的慶祝方式。

原始目的是為了將牛趕到鬥牛場,而牛隻通常在當日鬥牛結束後便被宰 殺。當中最有名的在每年 7 月 7 日於納瓦拉自治區的潘普洛納舉行的聖 費爾明節,因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一書而聲名大噪。參予者通常 身穿全白,頸纏紅巾。不少年輕人藉著這個機會與牛狂奔,來展現自己 的英勇,卻時有意外發生。

在歐洲,奔牛的節慶通常是夏季節日的狂歡,參與奔跑的牛群通常是 6 頭,但有時會超過 10 頭牛,在城鎮街道特定路線上狂奔。釋放在街道 上狂奔的多數是公牛,某些品種的牛特別受到人們的青睞:例如西班牙 的 toro bravo,牛隻經常在狂奔後繼續投入鬥牛賽;以及法國奧克西 塔尼亞的卡馬格牛種,但它們在狂奔後不進行鬥牛賽。

最著名的奔牛節日是在為期 9 天的聖費爾明節期間在潘普洛納舉行的 Encierro,以紀念 Saint Fermin (潘普洛納城市守護神)。但這個節日 已有別於傳統,成為一項重大的國際旅遊盛會。潘普洛納以外,在西班 牙、葡萄牙、墨西哥,及法國南部的城鎮也各有賽牛的節日。

每年約有 50 到 100 人在跑步過程中受傷,多數的傷勢不重,不必送 往醫院。比較嚴重的傷勢以牛角戳傷的情形最多,雖戳傷並不常見,但 也有人因此失去生命。例如,2009 年有 10 人遭牛角戳傷,其中一人死 亡。由於奔牛者以男性居多,遭戳傷者也多是男性,自 1974 年開放女 性參與以來,只有 5 名女性遭到戳傷。另一個嚴重風險是鬥牛場入口 處地形有如漏斗狀,奔牛者可能在鬥牛場入口處推擠摔倒,造成人身堆 疊而發生撞傷、挫傷及窒息。這種入口堵塞在奔牛歷史上至少發生過 10 次,1977 年一名奔牛者在人群堆疊中窒息死亡。

自 1910 年有記錄以來,已有 15 人在潘普洛納奔牛節中喪生,其中大 部分是因為遭牛角戳傷而失去性命。為及時挽救傷者,每次奔牛節都備 有 200 人以上的醫護人員,大多數是紅十字會志願義工,分別部署在 16 個醫療哨所(平均每 50 米),每個醫療哨所至少配置有一名醫生 和一名護士。除了醫療站即時救護外,還備有約 20 輛救護車,以在意 外發生時,可在短時間內將傷勢維持穩定並急速送往醫院。

54

除了奔牛節之外,一提到西班牙,很多人都會即時聯想到另一項與公牛 有關的活動,這就是西班牙鬥牛。

西班牙鬥牛在西班牙語是"Corrida de toros",意為「奔牛」,是一項 人與牛鬥的運動。參與鬥牛的人稱為鬥牛勇士,主要流行於西班牙、葡 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更是西班牙的國技。鬥牛的歷史可追溯至史前時代 的牛崇拜以及壁畫中。

鬥牛由古代的狩獵演變而成。到了中世紀每當國王加冕、結婚、王太子 出生和班師凱旋等慶祝活動,王公貴族都以駕馬刺牛助興。16世紀時,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為慶祝王子 未來的菲利普二世的誕生,在鬥 牛場上親手鬥殺了一頭牛。18世紀以後,鬥牛逐漸成為一項民間的傳統 娛樂活動。現在鬥牛已成專門職業,有鬥牛學校,培養鬥牛士。

在遠古時代,說到與西班牙鬥牛最為相似的活動,這就非米諾斯的跳牛 (Bull-leaping)活動莫屬。

跳牛(taurokathapsia )是各種類型的非暴力鬥牛的術語。有些是基 於米諾斯文明的古老儀式,涉及雜技演員跳過衝鋒的公牛(或母牛)的 背部。作為一項運動,它在現代法國得以延續,通常是用奶牛而不是公 牛進行,這種運動的名稱是Course landaise。

所謂course landaise是一種古老的鬥牛和跳牛活動,在舖有沙子的橢 圓形或矩形競技場中舉行,不涉及流血。使用經驗豐富、有大角的乳牛, 年齡一般為2至14歲,而非公牛。它們是運動型動物,但(以現代標準) 體型較小,選自與西班牙鬥牛使用的公牛同一品種。在Gascony,這是 一項重要的觀賞運動,每年有多達 600 場比賽。

這種形式的鬥牛是一種傳統的牛或公牛躲避和跳躍的遊戲。參加這項危 險的運動需要勇氣、冷靜和敏捷。鬥牛士的死亡雖然罕見,但偶爾也會 發生。

比較起鬥牛,course landaise就與米諾斯跳牛活動更為接近。翻查過 資料,沒有證據顯示,course landaise從米諾斯文明中直接傳入,然 而,在克里特島所發現的大量壁畫和文物中,都是以跳牛活動作為主題 的,所以,很大機會是,有些人在那裏得到靈感,從而創造出與此相似 的運動。況且,米諾斯文明很早就已經神秘消失,一直都沒有延續,因 此應該是不會有師徒上一代接一代的傳承的。

55

米諾斯公牛跳躍者(Minoan Bull-leaper)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組公 牛和跳躍者的青銅器。這是唯一已知的大致完整的描繪米諾斯跳牛的三 維雕塑。

儘管此時克里特島確實發生了公牛跳躍,但所描繪的跳躍實際上是不可 能的,因此人們推測該雕塑可能是誇張的描繪。這項推測得到了法國和 西班牙現代跳牛者的證實。

跳牛和公牛被認為是米諾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克諾索斯的發掘工作 發現了幾幅描繪公牛跳躍的壁畫。有人認為,公牛對他們來說可能具有 某種宗教意義,例如,與人類跳躍者相比,公牛的體型巨大且誇張,這 可能表明米諾斯人對動物力量的崇敬。

公牛跳躍這個對象一直是討論的核心,因為英國考古學家 Arthur Evans (1851 年 7 月 8 日 1941 年 7 月 11 日)用它作為他重建跳躍機制的基 礎:「跳躍者抓住公牛的角,在公牛的背上進行後空翻,然後落下。正 如 John Younger 所指出的,儘管這種重建已成為大眾想像中的跳牛的 一部分,但相對較少的米諾斯描繪準確地展示了這種模式。大多數都展 示了跳躍者越過牛角跳到背部。」

在克里特島文化中,公牛無所不在。奉獻的號角裝飾著米諾斯神殿的頂 部,也可能裝飾著克諾索斯、馬利亞和斐斯托斯的宮殿。從富麗堂皇的 環境中發現了巨大的青銅儀式斧,可能暗示著宰殺公牛。Hagia Triada 石棺等文物可追溯至西元前 14 世紀初,展示了牛群被捆起來準備獻祭 的情景。

米諾斯公牛的跳躍(希臘語:ταυροκαθάψια)最好透過克 諾索斯宮著名的壁畫來想像。儘管這項活動聽起來很簡單,但米諾斯人 的語言(線性 A)仍未翻譯,因此該實踐的性質幾乎完全基於對倖存藝 術作品的解釋。這些作品不僅包括壁畫,還包括陶俑、石印甚至石棺。

正是由於具有豐富的宗教象徵意象,跳牛通常被認為是儀式的一部分 地中海東部長期存在的公牛崇拜傳統進一步強調了這一點。

這項運動的描述在某種程度上有所不同:學者發現公牛跳躍分為 3 種。 第一種描繪的是男子從正面接近公牛並抓住牛角進行後空翻;第二種是 人完全跳過公牛,使用公牛的背部而不是牛角作為槓桿;第三種描繪顯 示,男子已經在公牛的正上方,面對與公牛相同的方向。所有這些描繪 都強調男性的雜技和將公牛用作純粹的道具。

56

主要由於公牛圖像的突出,這些角與米諾斯宗教聯繫在一起。例如,來 自Hagia Triada的石棺不僅是現存最好的米諾斯石棺,也是青銅時代克 里特島公牛祭祀的最佳描述之一。殺牛儀式伴隨著載歌載舞的婦女遊行。 正是由於克里特島和米諾斯人主要貿易往來地區的相似形象,跳牛這項 宗教運動得以如此持久。

也有理論認為,這種做法只不過是一項簡單(但危險)的運動,甚至可 能是一項測試,之後男孩被認為是男人。其他學者則爭論這些圖像是否 顯示了實際的活動。英國考古學家J. Alexander MacGillivray 表示, 這些圖像可能具有更多的神話意義,將這些描述與天文學聯繫在一起。 他在文章(2000)中指出,「獵戶座對抗金牛座……而柏修斯 (Perseus)翻筋斗……越過公牛的背來拯救安朵美達(Andromeda)。」

這裡描述的是天空中仍然存在的星座(儘管它們可能對米諾斯人有不同 的名稱),描繪了神話中的獵人獵戶座面對占星公牛的星座。

基於MacGillivray的考慮,作者假設,透過將半神柏修斯對其凡人情人 的營救納入到跳牛傳統中,可能有助於將宗教的各個方面(神話、星圖 等)與人類的信仰結合起來。古人相信這是他們的真實歷史。因此,也 許MacGillivray的解釋旨在表明米諾斯人複製了他們在星星中看到的圖 像,並根據他們的神話「歷史」將其賦予了宗教目的。

柏修斯出自希臘神話,是眾神之王宙斯和阿戈斯國公主的兒子,是一個 半神。生母達那厄(Danaë)是古希臘阿戈斯國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兒, 是宙斯的情人之一。

在希臘神話中,柏修斯殺死蛇髮女妖美杜莎(Medusa),從海怪手中拯 救安朵美達的人。當他還是嬰兒時,他被Acrisius把他和他的母親一起 扔進海裡,Acrisius曾預言他將被他的孫子殺死。柏修斯在箱子擱淺的 Seriphus島上長大後,Seriphus的國王Polydectes想要他生母達那厄, 他欺騙柏修斯許諾得到美杜莎的頭顱。美杜莎是唯一會死的女妖。

協助者赫耳墨斯和雅典娜幫助柏修斯按下蛇髮女妖的姐妹 Graiae,奪取 了姐妹們共有的一隻眼睛和一顆牙齒,直到她們為他提供帶翼涼鞋(使 他能夠飛翔)和哈迪斯之帽(賦予他隱身能力)後才將它們歸還給她。

並帶着一把彎劍或鐮刀,用於斬首美杜莎,還有一個用來隱藏頭部的袋 子。(根據另一個版本,Graiae 只是把他引向了 Stygian Nymphs,後 者告訴他在哪裡可以找到蛇髮女妖,並給了他袋子、涼鞋和頭盔;赫耳 墨斯給了他劍。)因為每當美杜莎的目光轉向了所有的人,看著她便會

57

變成石頭,他透過雅典娜送給他的盾牌上她的倒影引導自己,並在她熟 睡時斬首了美杜莎。然後他回到Seriphus,並在看到美杜莎頭顱後將 Polydectes和他的支持者變成石頭,救出了他的母親。

在希臘神話中,安朵美達是埃塞俄比亞國王Cepheus和他的妻子Cassiia 的女兒。當Cassiopeia誇耀她(或她的女兒)比海神更美麗時,海神波 賽頓(Poseidon)派遣海怪Cetus蹂躪埃塞俄比亞海岸,作為神聖的懲 罰。安朵美達被鎖在岩石上作為滿足怪物的祭品,但被柏修斯從死亡中 救了出來,柏修斯娶了她,並將她帶到希臘作為他的女王統治那裏。

英仙座(Perseus)是北天星座,以柏修斯命名,是二世紀天文學家克 勞狄烏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約100年 168年)所列48 個星座,也屬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定義的88個現代星座。

英仙座附近有許多同樣以希臘神話命名的星座,如西側的仙女座、北面 的仙后座。星座南面挨著牡羊座和金牛座,東靠御夫座,北臨鹿豹座, 西接三角座。19世紀早期星圖還把英仙座畫成持有美杜莎頭部的柏修斯, 兩個星群一起得名「柏修斯與美杜莎的頭」(Perseus et Caput Medusae)。

中國古代就在英仙座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疏散星團組成雙星團。英仙座 星系團距地球2.5億光年,是規模非常龐大的星系團,因英仙座得名。

中國古代天文學將西方文明劃入英仙座的恆星分為4個星官。「天船」 屬西方七宿「白虎」的第三宿胃宿,代表華人為應對重大洪災季節建造 的大船。以天船命名的恆星位於英仙座北部,如天船七、天船五、天船 四、天船三、天船二和天船一。「積水」同屬胃宿,代表8月底至9月初 洪水季節開始時可能出現的特大洪災,星官包含的英仙座恆星只有積水, 天船七可能也在其中。「大陵」也是胃宿星官,代表8月埋葬大規模處 決罪犯的塹壕,在英仙座擁有大陵四、大陵增十八、大陵六、英仙座24、 大陵增十六和英仙座17。「積屍」代表處決犯人的屍體,在英仙座只有 一顆同名恆星。

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從7月中旬開始從英仙座輻射,8月9至14日最 為活躍,與關聯的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一樣擁有約2,000年觀測史。

2012年發現的英仙座ε九月流星雨源自歐特雲,但具體源頭尚無定論。

仙女座(Andromeda)是2世紀希臘羅馬天文學家托勒密列出的48個星座 之一,也是現代88個星座之一。它位於北天半球,以希臘神話中仙后座

58

的女兒安朵美達命名。仙女座在北半球的秋天夜晚最為突出,其他幾個 星座也以英仙座神話中的人物命名。由於其北緯度,仙女座星系只能在 南緯 40°以北地區可見;對於更南邊的觀察者來說,它位於地平線以 下。

在中國天文學中,組成仙女座的各個恆星分別屬於4個不同的星宿;印 度神話中也有對應於仙女座的星座。仙女座流星雨是每年11月發生、量 度較低的流星雨,其輻射點位於仙女座之內。

中國天文學中的奎宿包括仙女座的9顆星(仙女座β、μ和ν等)及雙 魚座的7顆星等,呈鞋形。仙女座γ又稱天大將軍一,屬於天大將軍。

仙女座α連同飛馬座γ組成壁宿──玉皇宮殿、藏書閣的東墻。仙女座 的北部為天廄,西部連同蝎虎座形成螣蛇。

每年11月都會出現放射點位於仙女座的仙女座流星雨。此場流星雨在11 月下旬達致頂峯,但流星頻率較低,極值每小時少於2顆。觀測者預測, 在2018、2023和2036年都將會再次出現大流星雨。

下次觀星時,不妨想想背後的神話故事,可能也會有會對人生有多少啟 發。

參考自:

https://www.penn.museum/sites/expedition/bulls-and-bullleaping-in-the-minoan-world/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history-ancienttraditions/taking-bull-horns-perilous-minoan-practice-bullleaping-008501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secrets-four-gold-rings-tomb-griffin-warriorrevealed-006764

https://www.space.com/10710-orion-taurus-star-clusterskywatching-tips.html

https://www.transylvaniatimes.com/lifestyles/taurus-the-bullchallenges-orion-the-hunter/article_9f4cb9b1-4f53-5610-b1a24dc2b5255877.html

https://www.space.com/16659-constellation-orion.html

https://www.space.com/17101-taurus-constellation.html

https://www.thecollector.com/minoan-bull-leaping-questions/

59
60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Perseus-Greek-mythology

9 - 米諾斯文明與印度河流域文明

世界文明主要分為東西方兩大陣營,巧合地,兩大陣營同時都是由兩個 體系組成,東方陣營的軸心是中國與印度,西方陣營的軸心是希臘與希 伯來。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巧合。西方的高加索人種將希伯來人的猶太教與希 臘哲學結合,形成了耶教,並以羅馬帝國一統天下,東方的東亞人將印 度人的佛教與儒家思想結合,形成有別於印度佛教的中國大乘佛教,並 以大唐為核心,其他小國被視為藩屬。羅馬帝國即使瓦解,但整個歐洲 仍然信奉基督宗教,華夏儘管四分五裂,整個東亞還是遵循儒家思想與 北傳佛教。

至於希臘文明,則是走上一條與基督宗教相反的道路,不單只沒有統一 思想,而且更是學派林立,彼此針鋒相對,西方哲學形成眾多不同思潮,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東方,印度宗教的情況亦是不遑多讓,印度教 不是一個宗教,而是很多個產生於印度的宗教的總稱,各自都拜不同的 神,跟隨不同的宗教領袖。

基督宗教與儒家文化都是一種凝聚力,是走向統一的路線,可能政治上 不是如此,但文化上却是這樣。西方哲學與印度宗教是一種分裂的力量, 令到彼此各說各話,各走各路。這種一分一合的情況,無獨有偶地,東 西方都是不謀而合。

上述的事例或許很多人早已經耳熟能詳,不需要在下再不厭其煩地拿出 來解釋,然而,在這一個話題上,還可以更進一步,更充分地證明東西 方有很多對稱、平行的地方,可是却沒有多少人知道,因此,筆者才特 意以上述顯淺例子作為本文的引子,帶出這一個題目中的更深層、更核 心的部份。

先談印度文明,印度的文明有一個特點,就是現時的所謂印度文明,是 一個後期才産生的文明,叫做吠陀文化。吠陀文化即是誕生在吠陀時代 的文化。

吠陀時代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後,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將這一時段的史料 保留在《吠陀》及解釋吠陀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以及兩部 史詩中,故稱作吠陀時代。其中《梨俱吠陀》成書於公元前12 前9世 紀,稱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成

61

書於前900年 前600年或更晚,故又稱晚期吠陀。吠陀文化的存在時間 約在公元前1500年至分元前500年。

在吠陀文化出現以前,存在着另一個文明,叫做哈拉帕文明 (harappa)。約公元前2500-1750年(部分地區從公元前2200年 - 前 1700年),達羅毗荼人在印度河流域附近建立了文明,是印度河流域文 明的早期時代,所以它又可以叫做印度河流域文明(IVC)或印度河谷 文明(英語: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印度的史學家根據遺址和遺物從中提 出了種種假説,較有影響的有以下兩種:

其一是外族入侵説。持此説的學者都一致認為,大約在公元前1750年左 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的破壞,特別明顯地表現在摩亨 佐·達羅的毀滅。

其二是地質和生態變化説。持此説的學者主要根據印度河牀的改造、地 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災來證明這樣一個事實:這一切都會給古城文化 帶來巨大的破壞。此外,河水的泛濫,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後退也都會 引起生態的巨大變化。

究竟真相如何,至今在學界仍然未達到共識。

現在,再來看看希臘文明。希臘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歷史可上溯 到古希臘。西元前800年形成奴隸制國家,西元前5世紀發展至以雅典和 斯巴達為代表的希臘城邦鼎盛時期。

古希臘的地理範圍,除了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 馬其頓和色雷斯,其殖民地還擴展到亞平寧半島、小亞細亞和塞浦路斯 等地,整個文明地域涉及到愛琴海、馬爾馬拉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

西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 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古希臘在西元前800年形成奴隸制國家,西元前5世紀發展至以雅典和斯 巴達為代表的希臘城邦鼎盛時期。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 明和邁錫尼文明。既然說是在古希臘文明興起前約800年,意思就是米

62

諾斯文明和麥卡錫尼文明是在古希臘文明以外的另外兩個不同的文明, 是另外兩批不同的族群。

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是屬於愛琴文明,愛琴文明是希臘及愛琴海沿 岸古代文明的總稱,是希臘乃至西方文明的源頭。米諾斯文明最早的起 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複雜的城市文明始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 然後自公元前1450年開始衰落,公元前1100年左右結束。約西元前1900 年左右,邁錫尼人開始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定居到西元前1600年才立國。

邁錫尼文明從西元前1200年開始呈現衰敗之勢,後多利亞人南侵,宣告 了邁錫尼文明的滅亡。邁錫尼文明滅亡後才出現古希臘文明。

米諾斯文明消失之後才出現古希臘文明,正好像印度的情況類似,印度 河文明消失之後才出現吠陀文化。

和印度河文明一樣,米諾斯文明的沒落同樣是原因不明。有證據表明貿 易網絡的失敗導致米諾斯的城鎮為饑荒所毀,但另一個理論却指出,米 諾斯的航海能力因為錫拉火山的噴發而遭到重創。這可能間接導致了邁 錫尼的入侵,而後者的管理技能無法維持一個貿易王國。

最後,也是和印度河文明一樣,對於滅亡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除了命運相同之外,米諾斯與印度河兩大文明還有很多共通點。在進入 文化的部分之前,先談技術方面的事物,說到技術,那就最好由最實際 的東西說起,因為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人人都有基本需要,動物的基本需要是飲食與交配,人比較複雜,還需 要衛生。世界上最早的沖水廁所的功勞要歸功於地中海克里特島的米諾 斯文明以及當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大約 4000 年前, 這兩個社會都擁有先進的管道和衛生系統。學者表示,這種水利工程直 到古典羅馬(2,000年後),甚至是 19 世紀以前都是無與倫比的。

已知最早的沖水廁所之一是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的米諾斯宮殿中發現的。

根據重建,它由一個木製座椅組成,位於「沖洗管道」上方,這是一條 將水從屋頂水庫輸送到地下下水道的隧道。考古學家研究的其他米諾斯 廁所很可能是用水壺供水的。大約在同一時間,印度河谷文明在 2,500 多英里之外也建造了類似的沖水廁所。

米諾斯城市的供水是根據其位置進行的,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

63

米諾斯克里特島發現的第一條渡槽充分利用了降雨量以及豐富的泉水和 地下水。EUREAU主席、希臘DEYA(市政供水和污水處理公司)協會技術

顧問Andreas Angelakis表示,接下來的做法分為3大類。「在克里特島 東部的Paleokastro遺址,他們透過水井使用地下水。Zakros也是如此。

在這些聚居地裡,採礦和抽水技術似乎得到了發展。在Archanes和

Ierapetra以西的Pyrgos山頂,有世界上第一個蓄水池,而在克諾索斯、 Tylissos和Malia則有世界上第一個渡槽。克諾索斯渡槽包括500-700公 尺長的供水管,以滿足整個定居點的飲用水需求。仍然有濾水器。在水 箱旁邊,他們建造了砂精煉廠,在水儲存之前對其進行處理。」

古代克里特島人可能沒有掌握自動化,但這些技術在設計上仍然具有創 新性,因為它們的目的只是為了服務人民。正如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 大學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語言學教授 Dimitris Koutsogiannis所解釋的那樣,米諾斯人能夠承受乾旱或圍困時期,因 為除了公共飲用水(通過水管或公共噴泉)之外,還有單獨的系統來確 保每間房屋的水的可持續性。

印度河谷文明中蘊藏著複雜且技術先進的城市文化,使其成為該地區的 第一個城市中心。正如在哈拉帕、Mohenjo-daro和最近部分挖掘的 Rakhigarhi所見,這個城市規劃包括世界上第一個已知的城市衛生系統。 在城市內,個別家庭或團體家庭從井中取水。廢水從一個似乎是專門用 來洗澡的房間被引導到主要街道兩旁有蓋的排水溝。房屋只向內部庭院 和較小的巷子開放。該地區一些村莊的房屋建築在某些方面仍然與哈拉 帕人的房屋建築相似。

在整個印度河地區的城市中開發和使用的古代印度河污水處理和排水系 統比中東當代城市遺址中發現的任何系統都要先進,甚至比今天巴基斯 坦和印度許多地區的系統還要有效率。哈拉帕人的先進建築體現在他們 的造船廠、穀倉、倉庫、磚平台和防護牆上。印度河城市的巨大城牆很 可能保護哈拉帕人免受洪水侵襲,並可能阻止了軍事衝突。

在引水系統的技術上,全世界唯有米諾斯和印度河兩個文明之間是最為 相似,而且比較起附近周邊其他地區的文明在城市規劃的設施上,米諾 斯文明與印度河流域文明這兩個文化也同時都是最獨特的。

待續。

參考自:

64

https://pparihar.com/2018/01/26/the-great-hindu-civilizationof-the-minoans-5000-years-ago/

https://www.bibhudevmisra.com/2017/03/indus-valley-culturalelements-in.html

https://indusdictionary-jeyakumar.com/similarities-betweenminoan-civilization-and-indus-valley-civilization-ver-4-july2021-pdf/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what-theearliest-toilets-say-about-how-human-civilization-has-evolved

https://www.zaxarakis.gr/en/2022/02/16/%CF%80%CF%81%CE%AC%CF%8 3%CE%B9%CE%BD%CE%B7-

%CF%84%CE%B5%CF%87%CE%BD%CE%BF%CE%BB%CE%BF%CE%B3%CE%AF%CE%B14-000-%CE%B5%CF%84%CF%8E%CE%BD/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Indus_Valley_Civilisation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Durga

https://www.greeklegendsandmyths.com/rhadamanthys.html

65

10- 續米諾斯文明與印度河流域文明

說完在技術與工程上兩個文明的驚人相似度,接下來,就是要談論兩個 不同的民族在文化與思想上的比較,而這方面的共同點,數量可以說是 到達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跳牛(Bull-leaping)在米諾斯克里特島非常流行。在克諾索斯大皇宮 的壁畫上,跳牛的畫面十分引人注目。考古學家認為,克諾索斯宮殿建 築群中心的大型儀式庭院可能曾是鬥牛場,因為通道庭院的主要入口都 裝飾著遊行和跳牛的畫作。這讓我想起了 Dholavira 的印度河流域遺址, 考古學家在那裡發現了一個大型儀式場地,4 個側面都採用了分層的階 梯支架式。一條從城堡通往體育場的儀式通道。Dholavira 的儀式場地 也是跳牛比賽的場地。

另一件引起我們注意的米諾斯藝術品是收藏於 1600 年左右的米諾斯公 牛跳躍者三維青銅雕像,採用失蠟法(lost wax method)製作。早在

一千多年前,印度河工匠就已經完善了這項技術。公元前 3000 年當年 著名的 Mohenjo-Daro 的「舞女」(dancing girl)雕像是採用失蠟法 鑄造的。究竟米諾斯人如何在爭取第二個千年中獲得製作這些雕像的技 能?當時克里特島沒有銅或錫的天然來源來製造青銅,並依靠廣泛的海 上網絡來獲取這些材料。

女神崇拜在印度河谷和米諾斯克里特島很盛行,從大量女性陶俑的發現 就可以看出,其中至少有些可能是女神像。一個特別重要的米諾斯神祇 是蛇女神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赤陶像的名字,該雕像描繪了一個雙 手握著一條蛇的女人。她的雕像只在家庭聖所中發現,這表明她是家庭 崇拜的女神。另一件被確定為蛇女神的赤陶像的身上有蛇纏繞。在印度, 這個神幾乎一模一樣的對應物被稱為 Manasa。她仍然是印度東部鄉村居 民中受歡迎的家庭神,特別是在孟加拉。Manasa 同樣都是蛇女神,常被 描繪成雙手握著蛇,並有蛇陪伴。她可以防止蛇咬傷並免受危險。她被 譽為三界中最迷人、最優雅的人(Jagadgauri),擁有無上的智慧 (Maha Jnanayuta),甚至可以起死回生(Mrtasamjivani)。

Kasirama Vacaspati 引用了一首獻給 Manasa 的讚美詩,它與蛇女神的 米諾斯陶俑密切相關:

「我庇護女神,Astika 的母親。她有一個年幼的孩子(在她的腿上)。 她就像金蓮花一樣閃閃發光。巨大的蛇總是從四面八方圍著她。她有豐

66

滿而突出的胸部。她的兩隻手上握著兩條蛇。她面帶微笑,身上飾有閃 亮的蛇飾。」

Manasa在部落文化中也很受歡迎,並被佛教徒尊為蛇女神Janguli。佛 教稱她為常瞿利菩薩(Janguli)或作「消伏毒害佛母」、「毒消母」, 又稱「消眾毒觀音」、「延命觀音」。常瞿利意為「消伏毒害」、「毒 消」,乃觀世音菩薩或多羅菩薩的化身,是佛教的一位菩薩,能制服毒 害、瘟疫,得以去病而延壽。她的原型可能是印度神話的瑪娜莎龍女。

另一位米諾斯女神被稱為「動物之母」。她是一位山女神,自 Protopalatial時期(約公元前 1900 年)即第一座大型宮殿和別墅建 成時,就在山頂聖地受到崇拜。在克諾索斯的印章上,她站在山頂上, 手持一根手杖,在母獅的陪伴下,接受崇拜者的崇拜。她很容易被認作 是印度教女神Durga,她騎著獅子,手持長矛,她的神殿點綴在印度鄉 村的山頂上。Durga在梵文的意思是「難以接近的」,在印度教中是女 神的主要形象,也被稱為Devi和Shakti。

根據傳說,Durga是為梵天、毘濕奴、濕婆和其他無力戰勝他的小神創 造的,旨在殺死水牛惡魔Mahishasura。她體現了他們的集體能量 (shakti),既是男性神靈的衍生者,也是他們內在力量的真正源泉。 她也比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偉大。Durga出生時已經長大並且美麗, 她向她的敵人展示了一種兇猛而險惡的形態。她通常被描繪成騎著一頭 獅子,有 8 或 10 隻手臂,每隻手臂都握著一位神的特殊武器,這些 武器是神賜給她與水牛惡魔戰鬥的。每年為紀念她而舉辦的Durga女神 節 (Durga Puja)是印度東北部最盛大的節日之一。

有趣的是,Durga女神最著名的行為之一是殺死水牛惡魔Mahishasura, 它與克里特島的牛頭怪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牛頭怪是一種長著公牛頭 和身體的生物,被限制在中心克里特島迷宮的主人,每年接受青年和少 女的供奉,直到被雅典英雄忒修斯殺死。雖然Mahishasura和牛頭怪的 傳說有很大不同,但它們在藝術和雕塑中的表現卻非常相似,足以令人 驚訝。

克諾索斯(Knossos)的米諾斯戒指描繪了詳細的樹木崇拜場景,一位 米諾斯婦人正抓著一棵聖樹的樹枝。她可能是在祈禱生育,因為在古代 世界人們相信,握住聖樹的樹枝可以促進生育並緩解分娩過程。在佛陀 誕生時,他的母親摩耶夫人手持阿育王樹的樹枝。米諾斯女士也可以被 解釋為仁慈、如願以償的樹精,稱為夜叉,在印度藝術中通常被描繪為

67

與樹纏繞在一起並緊握樹枝的性感少女。

米諾斯戒指的圖像中央,有一棵圍牆內的神樹,看起來與佛教雕塑中的 神樹相似。在聖樹的右側,一名男性助手似乎正在採摘聖樹的果實,可 能是為了將其獻給坐著的女性崇拜者。這是印度持續存在的傳統,不孕 婦女食用聖樹的果實來促進受孕。例如,芒果樹經常出現在 Bharhut 佛塔(約西元前 184 年)的雕塑中,其果實被認為象徵著男性後代。 米諾斯的樹木崇拜習俗和圖像與早期歷史時期的印度非常相似。歷史學 家認為,印度教和佛教的樹崇拜習俗是印度河谷傳統的延續,因為多個 印度河印章上都描繪了樹精。

在一些米諾斯戒指上,這棵樹是從神殿中長出來的,神殿內有一根神聖 的柱子,這表明柱子和植物在像徵上是相互關聯的。這種習俗在印度仍 然盛行,在那裡可以看到Shiva-Linga安裝在菩提樹的根部。米諾斯樹透過與古代印度習俗的類比,可以有效地解釋崇拜習俗。聖柱崇拜是米 諾斯宗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洞穴是神聖的地方,自Protopalatial時 期(約公元前 1900 年)以來,米諾斯人就崇拜洞穴中自然形成的柱子 (石筍)。人們發現了許多祭祀洞穴,裡面有豐富的祭品,其中最著名 的是“Eileithyia洞穴”,它有一個圓柱形的石筍,周圍有一個矩形的 牆壁。

印度人仍然崇拜洞穴內的石筍,將其視為濕婆神的化身,許多這樣的洞 穴神社遍布全國。每個米諾斯宮殿都有許多小而黑暗的房間,稱為“柱 子室”或“柱子墓穴”,其中包含一根具有儀式意義的中心柱子(或兩 根長方形柱子)。克諾索斯和Hagia Triadha皇宮的中心柱周圍有一條 四邊形通道(或凹陷) 。一對盆或缸連接到通道兩側。

希伯來人也將石柱視為神的神聖代表或居所。舊約經常記載他們豎起聖 石作為紀念碑,以提醒人們上帝的聖約並紀念重大事件。例如:

"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做柱子,澆油在上面。他就給那地方 起名叫伯特利,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創世記 28:18-19)

"約書亞將這些話都寫在神的律法書上,又將一塊大石頭立在橡樹下耶 和華的聖所旁邊。"(約書亞記 24:26)。

自古以來,中東地區就盛行對石柱的崇拜,將其視為神的神聖代表。因 此,米諾斯石柱崇拜最初可能受到中東文化的影響,隨後從公元前

68

1900 年左右開始受到印度河的影響。

「奉獻之角」(horns of consecration)一詞是由英國考古學家Sir Arthur John Evans(1851年7月8日 1941年7月11日)爵士創造的,指 的是米諾斯人將公牛角塑造成 U 形的風格。它們通常由雪花石膏或粘 土製成,用於裝飾祭壇,並顯著地展示在新宮殿克里特島的宮殿和山頂 聖所的屋頂上。奉獻之角也被用作陶器上的裝飾圖案,以及神社的供奉 品。由於角出現在柱子或柱狀石祭壇的頂部,它可能是與濕婆有關的象 徵。在印度河谷將濕婆神描繪成坐著的瑜伽士時,他戴著有角的頭飾。

根據英國-希臘學者Gareth Alun Owens 博士的說法,線性 A 轉錄的語 言(使用與線性 B 相同的音節值)顯示出與梵文的緊密聯繫。他說: 「我們從在克里特島山上許多山頂保護區發現的供桌上刻有線性 A 銘 文開始我們的研究,我們認識到線性 A 和印度古代語言梵文之間存在 明顯的關係。 」正如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U Delft))的作者 Astrid van den Kerkhof 和 Peter Rem 在他們的文章“米諾斯名字”(Minoan Names)中所示。

"一個例子是 HJ Rose 提出的有關米諾斯國王名字 - "Minoan"的問題: 「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米諾斯到底是誰,也不知道這個詞是專有名詞 還是頭銜。」吠陀詞幹mino或minu的意思是“計量”,更具體地說,是 “判斷”。詞幹的含義與米諾斯的職位非常吻合,米諾斯是一位傳奇法 官…… 拉達曼迪斯(Rhadamanthus;Rhadamanthys)的名字類似吠陀 mantus,這意味著從顧問、經理到統治者、國王的任何事物。由於 rādhā意味著「繁榮」,因此解釋的選擇權在Rādhā國王和繁榮管理者之 間……Hagia Triada米諾斯海港的線性 A 管理機構提供了看似相似的 結構。......"

這些解釋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清楚地表明米諾斯語言與吠陀 梵語密切相關或源自吠陀梵語。

在此補充,米諾斯國王受到奧林匹斯眾神的尊敬,以至於在他死後,他 與他的兄弟拉達曼迪斯和半神埃阿科斯(Aeacus)一起被任命為 3 位 “死後審判者”之一。因此與梵文意思非常吻合。

拉達曼迪斯的故事即使在死後仍將繼續,因為他在 Ocalea 統治的公平 性,導致他被任命為來世的 3 位死後法官之一,與其他已故國王埃阿科 斯和米諾斯一起。一些古代作家也會講述拉達曼迪斯如何成為極樂世界

69

的領主,因此拉達曼迪斯將與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和正義者阿基里斯 (Achilles)、卡德摩斯(Cadmus)等人居住在一起。作成為極樂世界 的領主,就當「繁榮」了。

根據上述資料,我們就很有理由懷疑,其實米諾斯文明是源自印度河文 明。只是不知道為何兩者最終會是遇上同樣命運。

參考自:

https://pparihar.com/2018/01/26/the-great-hindu-civilizationof-the-minoans-5000-years-ago/

https://www.bibhudevmisra.com/2017/03/indus-valley-culturalelements-in.html

https://indusdictionary-jeyakumar.com/similarities-betweenminoan-civilization-and-indus-valley-civilization-ver-4-july2021-pdf/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what-theearliest-toilets-say-about-how-human-civilization-has-evolved

https://www.zaxarakis.gr/en/2022/02/16/%CF%80%CF%81%CE%AC%CF%8 3%CE%B9%CE%BD%CE%B7-

%CF%84%CE%B5%CF%87%CE%BD%CE%BF%CE%BB%CE%BF%CE%B3%CE%AF%CE%B14-000-%CE%B5%CF%84%CF%8E%CE%BD/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Indus_Valley_Civilisation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Durga

https://www.greeklegendsandmyths.com/rhadamanthys.html

70

11 - 在吐蕃堀起之前,存在着一個偉大文明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上,面積 120.28 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八 分之一,藏族是中國的 56 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根據 《2021 年中國統計年鑑》,藏族總人口為 7,060,731 人。中國全國總人 口為 1,443,497,378 人,換言之,藏族佔全國人口比例大約是 0.005%。 試想想,人口是百分之 0.005,佔地卻是百分之 12.5,反差何其驚人, 要獨立,實在是一個相當令人頭痛的問題。

漢語中的「西藏」一名是漢藏兩種語文的混合產物,其中「西」源自漢 語,指西方,而「藏」則源自藏語地名「衛藏」。 「衛藏」(藏語: དབུས་གཙང,威利轉寫:dbus gtsang)在吐蕃王朝時期是國家的中心地域, 「衛」(dbus),義爲中心,「藏」則指雅魯藏布江上地區。

「西藏」一詞最早出現於清朝康熙二年(1663)《清實錄》。 在此之 前,清人先後用「土伯特」、「烏斯藏」、「烏思藏」、「圖白忒」或 「唐古特」來稱呼西藏,特別是衛、藏地區。此後因藏文「衛藏」中的 「衛」字與滿文中的「西方」(wargi)一詞讀音相近,且衛藏又處在 中國西南方向,因此「衛藏」一詞先在滿文中譯為「Wargi Dzang」, 即「西邊的藏」,再從滿文譯成漢文的「西藏」。

在藏語中,稱藏語為「博」(藏語:བོད་,威利轉寫:bod,藏語拼音: Pö),稱藏人為「博巴」(藏語:བོད་པ་,威利轉寫:bod pa,藏語拼音: Pöba)。漢族地區多以「藏」為字根。在藏語中,「藏」本是滿盈、純 淨、清澈的意思,後來用來指稱雅魯藏布江(「藏曲」),再後來引申 指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地區 。

康熙年間,漢文文獻開始用「藏」「西藏」來指稱包含整個青藏高原在 內的地區,並根據地名,將居住於「藏」的民族稱為「藏人」,19 世紀 末開始用「藏族」一詞作為藏民族的稱呼。

綜合而言,若依照藏語的原意,西藏便是位於中心地方的滿盈、純淨、 清澈之地。

外國人一般稱西藏為"Tibet"。英文形容詞「Tibetian」的首次書面使 用是在 1747 年。已知的現代形式「Tibetan」的首次使用是在 1822 年。已知的專有名詞的首次書面使用是在 1827 年,稱為「Thibet」。

71

然而,西方名稱「Tibet」的歷史更為悠久:由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和William Rubruck在 13 世紀記錄為“Tebet”。William Rubruck將Tebet記錄為一個民族的名稱,該民族位於西夏之外,並因他 們在殮房吃人(即吃掉死去的父母)的習俗而聞名。Tebet這個名字似 乎是從伊朗語或突厥語(也許是粟特語)借來的。在17世紀的現代拉丁 語中,西藏被稱為Tibetum(也稱為Thibetum、Tibet、Thobbat、 Tubet)。然而,這個名字的最終起源仍不清楚。建議包括源自藏語、 突厥語或中文。

德國作家、攝影師和西藏研究員Andreas Gruschke(1960 年 4 月 16 日 - 2018 年 1 月 30 日)對西藏安多省的研究指出,唐朝統治中國 之初,藏人被稱為“吐蕃”,這個字似乎源自於“ tu phod”或“stod pod”(上西藏,tu或stod解作上方"upper")。安多古老的藏語方言保 留了中世紀藏語的發音;因此,蒙古語的發音是Töwöd 。這個字在土耳 其語中被稱為“ Tübüt” ,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Tibbat”,而在西 方語言中被稱為“Tibet”。

吐蕃自稱為「bod」(བོད།)。 「bod」作為地域和部落的名稱,在吐蕃 王朝之前已出現,最初可能是對苯教的法師的稱呼,後來成為對苯教的 稱呼,再後來成為某些部落聯盟的名稱,以後又成為 這些部落居住的 地域的名稱。藏文史籍中說,在吐蕃王朝之前,曾有12種部落集團統治 過,其中有兩次是用「bod khams」來稱呼其統治的地域。吐蕃王朝興 起後,用「bod」作為自稱,在與唐朝的交往中,吐蕃王朝以「bod chen po」(大蕃)來對應唐朝的自稱"大唐"。由於吐蕃王朝統一了青 藏高原,高原的各個部落集團形成為一個民族,後來,吐蕃王朝的自稱 「bod」遂演變成為藏族的自稱。

在唐朝漢文史料中,將「bod」翻譯成「吐蕃」二字。「吐蕃」這個譯 名的來歷至今在學術界還有不同的解釋,或認為源自藏語,或認為源自 吐谷渾語,或認為源自突厥語,或認為源自粟特語,或認為來源於漢語 對南涼禿髮氏的稱呼,仍難以下結論。而對於漢字「吐蕃」的讀法,也 有tǔ bō和tǔ fān兩說(漢語字典一般遵從tǔ bō的讀法)。

吐蕃是7世紀初到9世紀中葉存在於青藏高原的藏人帝國,延續兩百多年, 鼎盛時期疆域囊括今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康巴地區,天山以南 新疆和雲南西北部,尼泊爾、不丹全境,以及中亞和印度北部部分地區。 吐蕃王朝是中國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松贊干布被 認為是實際立國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統一下凝聚成強大勢力,

72

逐漸走出封閉的內陸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會第一次出現勃勃生機。

依照藏族的傳統,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其實是吐蕃王朝立 國之君。在位期間(629 650年),遷都邏(今西藏拉薩),平定吐蕃 內亂,降服羊同,統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

贊普是在吐蕃諸王之名字中經常出現的稱呼,以示崇巍。《新唐書·吐 蕃傳》云:「其俗謂雄強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曰贊普。」頗得其 意。「贊普」一詞,主要是取其宗教上的意義。強調他的權力來自上天, 即所謂“君權神授”,強調了贊普的血緣屬於神系,君權來自天神。

6世紀時,贊普囊日論贊開始用武力兼併其鄰近的部落,森波、藏蕃、 尼雅尼達布等國相繼被征服。後來囊日論贊被謀殺,其子松贊干布繼位, 平定了各地叛亂。松贊干布繼承其遺志,先後征服、兼併位於今青海玉 樹一帶的「松波」、西部的蘇毗、謙多(今昌都)一帶的「康國」(舊 唐書稱「東女國」)、甘孜一帶的「附國」、理塘一帶的「蕃綠」、居 青海的吐谷渾等國,633年,建都邏些,國號「大蕃」或「吐蕃」,並 在紅山上建立皇宮。

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者訪問唐朝,這是吐蕃第一次與唐朝發生正式接 觸。聽聞突厥和吐谷渾迎娶了唐朝公主,松贊干布也提出要迎娶一位唐 朝公主為妻。這遭到唐朝的拒絕。松贊干布大怒,遷怒於吐谷渾。637 年,松贊干布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聯合象雄大舉討伐吐谷渾,滅亡其 盟國党氏(即唐史所記「党項」)和白蘭,逼近唐朝邊境松州西境(今 四川省松潘縣),試圖用武力逼婚。唐朝的松州都督韓威率軍迎戰,被 吐蕃擊敗。唐朝於是繼而派遣侯君集、執失思力、牛進達等人出擊,擊 敗吐蕃。松贊干布知曉了唐朝的強盛,便改為和平請婚,遣大臣噶爾· 東贊域松(即唐史中的祿東贊)前往唐朝獻聘禮。

640年,唐朝派文成公主(? 680年)和親吐蕃。藏文文獻如班欽·索 南扎巴的《新紅史》等則宣稱唐太宗原本並不願意嫁出公主,是迫於吐 蕃的軍事威脅才同意和親。文成公主攜來了釋迦牟尼佛像,並修建了饒 摩齊(即今拉薩的「小昭寺」)。此外,松贊干布的另外3個妃子象雄 公主、尺尊公主、惹擁妃等也分別創建了寺院,據說當時在吐蕃總共有 108座佛寺。

很多人都聽過文成公主這位人物,因為她對西藏有很深遠的影響。傳說 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建。貞觀十五年

73

(641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釋迦 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松贊干布從邏些(今西 藏拉薩)趕到柏海(柏海在烏海西南,烏海在青海西南2000多里)迎接。 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此後,吐蕃與唐朝成為盟友,松贊干布 曾遣貴族子弟赴長安學習詩書,後又出兵天竺救出唐使,不過這一盟友 關係在松贊干布死後不久便宣告破裂。文成公主在拉薩城北建立小昭寺, 以供奉其帶至吐蕃的佛像。

後世的吐蕃贊普在與唐朝來往時,往往自稱文成公主的後代,對唐朝皇 帝聲稱是「甥舅關係」。

根據藏傳佛教文獻的說法,文成公主精通占卜之術,認為吐蕃地形如羅 剎女仰臥之形,有不少厲鬼、精靈和非人。為了壓制魔鬼,松贊干布先 後興建了邊壓寺、再壓寺、四壓肢寺、九對治寺,以及昌珠寺等佛教寺 院,以壓制魔鬼。

另外,根據藏傳佛教的傳說,觀世音菩薩體內射出4種光芒,松贊干布 是其胸口光芒投胎於卓薩妥噶王妃(一譯「赤薩兌嘎」)而應運出生的。

此後,觀世音菩薩左眼之光化身為泥婆羅的赤尊公主,右眼之光化身為 唐朝的文成公主,口中之光芒化為法身要義六名。另一種說法是,觀世 音菩薩因為見到吐蕃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度母,化身為兩 位公主,至吐蕃來解除人民的苦難:其中白度母變身為尺尊公主,而文 成公主為綠度母的化身。藏傳佛教文獻多聲稱松贊干布迎娶二妃的目的 是為了弘揚佛教。在舉行坐床儀式的時候,被認定為祖古的轉世靈童都 要向如來佛祖、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蓮花生大士、白朗木女神以及宗 喀巴大師等藏傳佛教重要人物的塑像進獻哈達,以表示尊敬。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 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 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 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在藏傳佛教中,文成公主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綠度母為觀世音菩薩 的化身。度母,梵名Tara,全稱聖救度佛母,我國古代稱多羅菩薩、多 羅觀音,度母有許多不同的化現,包括有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 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而綠度母為所有度母之主尊,總攝其餘二十尊 化身之所有功德。

74

綠度母以救人脱離災難著稱。她的救度神通早期列為8種,即救獅難、 象難、火難、蛇難、水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嗣後,度母的救八 難又發展為救十六難,加上了救疑、欲、貪、嫉、恨、謬論、虛妄、傲 慢等人的內在邪惡之難。而在西藏,救八難的職責為綠度母所獨有,所 以她又稱為救八難度母。

根據後代藏傳佛教文獻的說法,藏傳佛教始於西元7世紀中葉。當時吐 蕃贊普松贊干布先後娶了尼泊爾毗俱底公主(布裏庫捉,藏名尺尊或赤 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641年貞觀十五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 道宗護送女兒文成公主(文成不是真公主)入吐蕃,以十二歲等身釋迦 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松贊干布同時也從尼泊 爾和迦濕彌羅等國引進諸多經書、佛像和佛塔,在他的兩個妻子,文成 公主和毗俱底公主共同的影響下皈依了佛教,並為文成公主帶去的佛像 分建小昭寺,為毗俱底公主攜帶的八歲等身釋尊佛像建立大昭寺。他派 遣大臣吞彌·桑布扎等16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 文字並開始翻譯了一些佛經;到了8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寂護大 師及弟子蓮花戒入藏,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並為7 位藏族貴族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覺士」),逐漸奠定藏傳佛教的 基礎。

所以,我們可以說佛教是由大唐傳入吐蕃,從而開始了西藏佛教。西藏 佛教也是一般孤陋寡聞者所知道的唯一西藏文化。

然則,在吐蕃建立以前,西藏豈不是既沒有文化,也沒有宗教,全靠漢 人在唐朝時將佛教傳入,西藏人才開始知書識禮?西藏人本來是蠻夷? 待續。

參考自:

https://baike.baidu.hk/item/%E5%8F%A4%E8%B1%A1%E9%9B%84%E6%96% 87%E6%98%8E/14217403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852327

http://tibetan buddhist

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title=Zhangzhung

https://thediplomat.com/2022/12/how-china-reinvented-anancient-kingdom-to-advance-its-claims-in-the-himalayas/

https://www.shambhala.com/snowlion_articles/zhang-zhung-bontradition/

75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archaeologist-pieces-together-story-mysteriouszhang-zhung-people-tibet-020635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humans-occupied-tibetan-plateau-thousands-yearsearlier-previously-thought-021160

76

12- 續在吐蕃堀起之前,存在着一個偉大文明

有一項新發現與現代青藏高原人的遺傳學研究一致,研究表明人類至少 從 8,000 年前就開始在基因上適應高海拔環境。該研究小組包括懷俄 明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Randy Haas。該小組由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大學(Universität Innsbruck)的 Michael Meyer 和加州大學 Merced 分校的 Mark Aldenderfer 領導。跨國團隊包括來自奧地利、德國、紐 西蘭和美國機構的學者。

研究人員對 1998 年在西藏中部高原楚桑村附近的溫泉泥化石中發現的 人類手印和腳印進行了廣泛的分析,該村位於海拔 14,000 英尺的海拔 高度。對考古遺址的早期分析表明,這些腳印是大約 20,000 年前人類 留下的,但更徹底的分析可以追溯到至少 7,400 年前,甚至可能早在 13,000 年前。這仍然使楚桑遺址成為青藏高原上最古老、有可靠年代 的考古遺址。

至少在 7,400 年前,早期的青藏高原定居者在高海拔地區生存,而農 業經濟在 5,200 至 3,600 年前就已經發展起來。

維珍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簡稱 U.Va.或 UVA)西藏中 心的高級研究員 John Vincent Bellezza 25 年以來一直在研究西藏西 部鐵器時代人民及其神靈和文化的考古學。在其部落格寫道:「直到作 者[Bellezza 教授]在 20 世紀 90 年代和 2000 年代對上西藏進行深入 探索之前,人們對象雄(Zhang Zhung)知之甚少。西藏人自己已經忘 記了他們曾經取得的成就,而中國共產黨人也不知道高原的極地是什 麼。」

這篇部落格文章對 Bellezza 教授的一本關於象雄的書進行了精簡的逐 章概要,象雄位於在西藏首府拉薩以北和以西 1,000 英里的地區。該 地區有湖泊、平原和綿長的山脈,現在人口非常稀少,但他相信從公元 前約 500 年到公元 625 年,這裡的人口更多。他的概要的一些摘錄:

「令人驚嘆的紀念碑群預示著象雄自公元前約 1000 年就已存在。城堡 佔據了農業定居點周圍的高地,寺廟建在隱藏的角落,墳墓點綴在無人 居住的地區。許多堡壘和寺廟完全由石頭建造,使用重型岩石構件支撐 屋頂。……」

「西藏北部是奢華藝術場景的發源地,展示了象雄的日常生活現實。在

77

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岩石雕刻和岩畫裝飾著懸崖和洞穴的牆壁。這種藝 術以生動的細節記錄了戰鬥、體育比賽、狩獵、放牧和宗教活動。沒有 其他發現能如此生動和親密地描繪象雄。」

Bellezza 教授在給古代起源的電子郵件中寫道:「古代西藏西部既有畜 牧業,也有農耕業。近年來,從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文物,還有一些文物 出現在國際藝術品和古董市場。從寶石到加工成型的各種金屬,再到陶 瓷、木製物品、絲綢和羊毛紡織品。」

教授又指出,有關象雄的記憶一直保存在傳說、神話甚至歷史中,描繪 了他們的社會和文化。「它們記錄了城堡、寺廟、墳墓、灌溉系統和車 間的建造,」「……雖然菁英階層居住在分散在像雄周圍的堅固據點中, 但牧民和農民的住所卻要簡陋得多。儘管如此,氏族和儀式紐帶將社會 各個階層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聯盟,並盛行了幾個世紀。」

鐵器時代象雄的神在後來的西藏苯教中仍然被銘記。Bellezza 教授在他 的部落格《西藏考古學》(Tibetan Archaeology)的這篇文章中描述 了他們偉大的神 Gekhoe 的誕生:

苯教經典記載,在虛空中,Gekhoe 從一顆璀璨的寶石蛋中誕生。這顆奇 妙的蛋開始透過明亮 lha(一種原始存在)的作用降落到地球。然後, 它與父親山和母親湖的光芒混合在一起,孵化了。從這顆神奇的蛋中誕 生了大地的統治者 Gekhoe,以一頭兇猛的野犛牛的形式出現。這頭神晶 犛牛落在了『大雪山』後面的象雄國。那時,大地 6 次震動,大海翻騰。 隨後,天空中出現了絢麗的光芒,太空中出現了悠揚的聲音,地球上出 現了美麗的花朵和許多其他奇妙的現象。大雪山山頂的岩石掉落在 Gekhoe 火熱的角上,他用角尖將它們拋向左右。據說,至今在這些岩石 上仍能看到 Gekhoe 的角印和蹄印。在經典的最後階段,存在的大野犛 牛化為光,溶解在大雪山中,然後以無數的形式再次出現。

Bellezza 教授在給《遠古起源》(Ancient Origins)的一封電子郵件 中寫道,創造者從雞蛋中誕生是神話中的常見主題。Gekhoe 仍然是苯教 萬神殿的一部分。在現在被稱為「永恆苯教」的宗教中,Gekhoe 是眾神 之王,守護著西藏西部的所有人類和生物。他統治著許多靈魂,有些非 常強大,有些則不那麼強大。Gekhoe 從象雄語翻譯過來就是「滅魔者」。 然而,雖然象雄王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 年,但描述 Gekhoe 的文獻卻只有不到 1000 年的歷史,大約是這個古老宗教被納入佛教概 念和原則的末期。

78

然而,Bellezza教授去了一個史前石屋聚居地,他認為那裡是像雄人相 信Gekhoe降臨到地球的地方。他寫道,該住宅區似乎具有功利和宗教功 能。該定居點的起源已經消失在歷史中。它們既沒有保存在永恆苯教的 文學傳統中,也沒有保存在口傳傳統中。該定居點有 17 座全石砌的枕 梁建築,其建築類型是公元前1000年在上西藏使用的,但其確切的建造 日期尚不清楚。

這些建築海拔 5,130 至 5,250 米,至少 16,800 英尺。這已經超過了 人類能夠舒適生活的高度。這位教授寫道,他們可以在鐵器時代住在那 裡,因為氣候較為溫和,人們精力充沛,技術能力強。

Bellezza教授寫道,這個定居點和像雄一般都屈服於氣候變遷和環境退 化。「雖然象雄文明早已消失,但它的一些基本前提仍然在藏人心中佔 據主導地位。這裡的含義非常明確:人類精神及其所珍視的東西永遠不 會消亡。」

象雄是一個古老的王國,中心位於現在的西藏西部。其範圍遠至蒙古、 阿富汗、塔吉克、印度北部、尼泊爾西部和中國西部邊境。西元717年, 吐蕃國王赤松德贊殺死了象雄國王力敏察,象雄帝國實際上就此結束。 赤松德贊國王頒布的佛教教義融合了象雄文化的古老苯教教義。

據西藏喇嘛Samdup說,佛教徒吸收了大部分苯教教義和文化,因此它會 被人們接受。現存的苯教傳統證明,我們曾書寫過文本 顯宗、密宗、 大圓滿的所有教義,早在7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之前就已經存在。

苯教相信,苯教的創始人頓巴辛饒早在一萬八千年前就用象雄語言傳授 了原始教義,象雄人是苯教的信奉者。

象雄歷史早於西藏的藏傳佛教文化。象雄文化與苯教密切相關,而苯 教又影響了藏傳佛教的哲學和修行方法。古代藏文文獻中經常提到像雄 是西藏中部和西部的原始統治者。她是西元 565 年的王國。根據《瑪旁 雍錯紀事》(Annals of Lake Manasarowar)記載,象雄文明曾由分佈 在西藏西部和西北部的 18 個王國組成。象雄文化以岡仁波齊峰為中心, 向西延伸至薩馬提亞(Sarmatia)和現今的拉達克(Ladakh)和巴提斯 坦(Baltistan),西南至賈朗達爾(Jalandhar),南至尼泊爾的木斯 塘王國(Kingdom of Mustang),東至西藏中部,北至廣闊的羌塘高原。 塔克拉瑪干沙漠(Teklimakan qumluqi)到鄯善。由此,象雄文化控制 了「世界屋脊」的大部分地區。

79

據苯教文獻的傳統說法,象雄由3個部分組成,即:外象雄(zhang zhung sgo ba)、中象雄(zhang zhung bar ba)和里象雄(zhang zhung phug pa)。外象雄就是我們所說的西藏西部,從西部的吉爾吉 特到當Dangs - ra khyung以東,毗鄰南措湖,北起於闐,南至楚米格 布吉扎庫察格尼斯。內部地區據說是塔濟格(塔濟格) [通常與巴克特 里亞同名]。 ],以及中間的rGya-mkhar bar-chod,一個尚未確定的地 方。” 雖然無法確定象雄是否真的有這麼大,但可以知道它是一個獨 立的王國,覆蓋了整個西藏西部。象雄的首都稱為Kyunglung,“迦樓 羅銀宮”(Silver Palace of Garuda),位於岡仁波齊峰(Mount Kailash)西南,與在薩特萊傑山谷(Satluj Valley)上游。象雄在神 聖的Dangra湖畔建造了一座高聳的堡壘Chugtso Dropo,從這裡他們對 西藏中部的周邊地區施加了軍事力量。

事實上,一些描述象雄王國的古代文獻也聲稱薩特萊傑山谷是香巴拉, 即幸福之地(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作者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可能由此得名“香格里拉”),這一事實可能推遲了西方學者 對他們的研究。根據《西藏文明》(Tibetan Civilization)一書的作 者Rolf Alfred Stein的說法,象雄地區歷史上並不是西藏的一部分, 對藏人來說顯然是外國領土。根據Rolf Alfred Stein說法,「……然 後再往西,西藏人遇到了一個明顯的外國民族 象雄,首都為穹窿 (Khyung lung)。岡仁波齊峰 ( Tise ) 和瑪旁雍錯湖是這個國家的 一部分,其語言透過早期文獻流傳下來。雖然身份不明,但似乎是印歐 語。……從地理上講,這個國家當然對印度開放,既可以通過尼泊爾, 也可以通過克什米爾和拉達克(Ladakh)。

關於象雄文化的年代爭議很大,根據古象雄國教雍仲苯教文獻記載,雍 仲苯教的祖師敦巴辛饒誕生在西元前16017年,距今18,000多年。國際 學術界則是依據考古等面向來確定象雄的年代,主流的說法有3種,就 是8,000多年,6,000多年和4,000多年。目前,公認以4,000多年的歷史 來計算象雄文明。即便是4,000多年的歷史,那也與夏朝同處於一個時 期。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副主任欒建章曾撰文評價古象雄文明及雍仲 苯教的歷史意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説,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古 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苯教。否則探究愈深,離 真相可能愈遠 。」

古象雄文化至今都影響西藏人民的生產生活和民俗信仰,如祭山神、拜

80

神湖、轉神山、磕長頭、轉經筒、刻石頭經文、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 跳鍋莊舞等等,這些都來自古象雄文化。

象雄,漢族學者在歷史的後期稱之為“羊同”,也有寫成“象雄”的, 是根據藏文“象雄”兩字的譯音寫成的漢字。

象雄文化是中國西藏的本土文化,它包括了醫學、建築學、聲明學、因 明學、佛學、以及天文學、哲學等浩如煙海的文化體系。是生活在雪域 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結晶。

古象雄文化甚至影響了眾多其他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世界各地的文 化、藝術、宗教等領域依舊能夠找尋到這些來自遠古象雄的文明符號, 依然能夠看到來自遠古象雄文明的遺存。在法國、德國、挪威、英國、 意大利、俄羅斯、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日本、泰國、印度、尼泊 爾﹑不丹﹑泰國和南北美洲地區等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有了象雄 文化研究機構或學習中心。由於“古象雄文明”有着悠久燦爛的歷史, 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2014年11月“象雄大藏經”漢譯工 程已經正式被列為中宣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古象雄佛法遠遠早於現時所見的藏傳佛教,不僅僅涉及到宗教,還涵蓋 了民風民俗、天文、歷算、藏醫、哲學、因明學(邏輯)、辯論學、美 術、舞蹈、音樂等方方面面,是西藏及其周邊地區人們重要的精神信仰, 仍對西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現代中外藏學家竭力研究象雄史,其中研究象雄語言文字更為突出。僅 象雄人名和地名而言,象雄在 10 世紀以前的眾多王臣名和象雄境內的 60 個地名,均為象雄語,現代人藏文水平再高,也難解其意。阿里地區 仍沿用古象雄時代的地名,若要了解其義,不懂象雄語,難以知曉。

在原始苯教時期,藏族先民們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天文歷算知識,認為 天體萬物都是由地、水、火、風、空 5 種元素構成,包括一切生命體, 並與其相應的五大界會和順逆,就形成了日月星辰、四季更替、氣候變 化和生物功能等自然現象,以此來推算命運,這就是所謂的“迥 孜”(五行算)。又根據諸星辰形狀的不同,對廿七宿取有比較形象化的 名字,而在藏族農牧區仍然用其推算年內或來年的雨水、旱情、霜凍、 冰雹和蟲害等,以防農作物受災。

著名的藏醫《四部醫典》(或《四續》)亦根源於《療方五部大續》。 由大譯師毗盧遮那譯自苯教之醫典。據尼瑪丹增所撰《甘珠爾編目序

81

言》,《四部醫典》中祈請仙人之名及醫療咒語均原封不動地保持了象 雄語,充分説明了其源自苯教醫典。此外,由3個印度瑜伽咒士從桑耶 寺找到的伏藏本,亦應是傑布楚西所説之《醫藥經》及《七章本疏》等 無疑。

根據苯教《集經》和《無垢光榮經》記載:佛祖辛饒從誕生到圓寂,前 後傳講三轉法輪。第二轉法輪是以四門五庫為主體。四門即斯巴續本門、 廣義十萬頌本門、密部真言本門和上師訣理本門。五庫就是上述之四門 加上“四門總體法庫”便稱為五庫。

雍仲苯教的判教方式稱為九乘次第,九乘次第為:因四乘、果四乘和無 上乘。概括為:恰辛(phy gshen)、囊辛(snang gshen)、車辛

(vphrul gshen)、什辛(srid gshen)是因四乘;給尼、章松、阿嘎、 葉辛是果四乘,無上乘為大圓滿。

苯教不同於薩滿,因為有自身的經典。在教理深奧的本波佛教的文獻中 值得一提的經論為本波教《大藏經》。本波佛教大藏經為分《甘珠爾》 和《丹珠爾》,在理論上《甘珠爾》即佛陀辛饒彌沃的經教。《丹珠爾》 即象雄和藏區班智達們遺訓釋疏。這些經典被統稱為"象雄大藏經" 。

雍仲苯教所修習的法門是大圓滿法,大圓滿習慣上分為3支,稱為阿佐, 即阿車、佐欽和象雄耳傳,此3支屬於苯教的最高精神訓練範疇。但有 的時候這還可以加上印度的一支佐欽教授。

從苯教的傳統觀點來看,苯教是西藏和象雄的原始宗教,由包括頓巴辛 繞(其名字的意思是“至尊聖人”)在內的多位佛陀所傳授。根據苯教 教義,頓巴辛饒生活在一萬八千年前,早於釋迦牟尼佛。苯教信徒相信, 他首先在Tagzig Olmo Lung Ring學習了苯教教義,最後他向慈悲之神 Shenlha Okar發誓,他將引導這個世界的人民走向解脫。

根據歷史記載,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存年代是公元前563/480年至公元前 483/400年。由此可見,頓巴辛繞如果存在,必定是上一個文明的人, 亦即是來自亞特蘭蒂斯的人。

參考自:

https://baike.baidu.hk/item/%E5%8F%A4%E8%B1%A1%E9%9B%84%E6%96% 87%E6%98%8E/14217403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852327

82

http://tibetan buddhist

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title=Zhangzhung

https://thediplomat.com/2022/12/how-china-reinvented-anancient-kingdom-to-advance-its-claims-in-the-himalayas/

https://www.shambhala.com/snowlion_articles/zhang-zhung-bontradition/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archaeologist-pieces-together-story-mysteriouszhang-zhung-people-tibet-020635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humans-occupied-tibetan-plateau-thousands-yearsearlier-previously-thought-021160

83

13- 雍仲苯教始祖敦巴辛繞

古象雄文化是集草原文化、高原文化、波斯文化等多種文化的大集合體。 象雄文化在象雄經書中記載有一萬八千年。古象雄文化的宗教體系經過 辛饒彌沃佛和不同時期的佛陀傳播,影響着古時印度教、耆那教、後來 印度佛教的產生。古象雄王朝曾統一了號稱十八萬户部落的 18 國,建 立起了威震中亞的古象雄王國。象雄王國穆氏王子辛饒彌沃佛陀創建了 完整的九乘教法和教義,就是古象雄佛法。

古象雄文明在政治、文化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融入了苯教的思想,苯教 佛陀辛饒彌沃創建了雍仲苯教後改變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變 了殺生祭神等等,而他採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種綵線花盤的形式來代替 原始苯教中要殺生祭祀的動物,從而減少了殺戮,這就朵瑪和酥油花的 最初起源。朵瑪和酥油花也被其他藏傳佛教的教派廣泛用來做供品併成 為了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

辛饒佛祖還善巧地吸收了原始苯教文化的精華,比如原始苯教中包括藏 醫、天文、歷算、地理、占卦、超度、夢兆、招財、招福、石碑銘文、 雕刻以及沐浴等儀軌。

在 7 世紀之前,藏地象雄地區的所有的天文學家、教育學家、翻譯師、 醫師、掛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一切有文化的學者們都被尊稱為“本 波”,當時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為“苯教”。

象雄古國建立於公元前 1500 年到西元元年之間的鐵器時代,於 645 年 亡於吐蕃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饒彌沃,為了救度眾生而慈悲傳揚了古 象雄雍仲苯教,辛饒彌沃也被尊稱為“敦巴辛饒彌沃”或者“辛饒世 尊”。

藏文里的“敦巴”,翻譯成漢語是祖師、導師的意思。“辛”屬於古老 象雄六大姓之中的“幸”族;“饒”是殊勝、無上、特異、最高、極善 的意思。“彌沃”是大聖人,超凡聖人之意。“辛饒彌沃”意思是出生 在辛族的祖師與聖者。在藏文中稱為“敦巴辛饒彌沃”,《集經》對其 含義解釋為: 明示萬物稱為“敦”,

養育大眾是為“巴”, 心性普遍稱為“辛”, 利眾極妙而稱“饒”,

84

應化人身是為“彌”, 有情頂飾名為“沃”。

此即為苯教導師敦巴辛饒彌沃尊。於正月十五日這個吉祥的日子在俄摩 隆仁國度誕生。

當王子降生的時候,宇宙光明遍照、天上百鳥齊鳴、祥樂繁花飄墜,萬 象更新。太子落地後,不扶而行,所踏過之處紛紛湧出蓮花。幸饒彌沃 教主31歲時毅然拋棄了朝政和豪華奢侈的宮廷生活,棄家出家,為在此 生修得無上正果,獨自一人到百花苑美朵林苦修,在不動靜慮中升華。

一般而言,在光明劫時會出現覺者一千零二尊,其中,首先出世饒益眾 生的是九大智者祖師,其中從第一大智者至第七大智者饒益眾生的時期 已過。諍劫時節饒益眾生的是第八大智者祖師就是本文要介紹的辛饒彌 沃教祖。

祖師辛饒彌沃出世後開創了雍仲苯教。在他的一生中為眾生及教派謀利 的功績,從總體來看有十二大功績,細分又有六十功績,再分有一百零 八功績等。

雍仲本教就是辛饒彌沃佛所傳教的如來正法,也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象 雄佛教 。“雍仲苯教”在西藏傳統文化中居於最至高無上的位置,是 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佛法。

“雍仲”是指“卍”這個符號, “雍仲”是藏語,因為“雍仲苯教” 就是最早使用這個佛號的佛教。雍仲 - “卍”是佛祖的心印 (“雍” 是勝義無生,和諧永恆的象徵,就是諸法的空性與真諦;“仲”是世俗 無滅的意思)。《佛學大辭典》稱,佛經以此作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其 第二十八相“胸表萬字”即指此,視為功德圓滿,吉祥雲海之義。雍仲 這個符號在西藏日土岩畫第一次出現,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從岩畫考 證得知,雍仲畫表示的是太陽及其光芒。最初畫一個圓圈,邊上畫幾道 光,逐漸減化之後,便演變為雍仲,即與“萬字元號”一樣的符號。

發展到象雄王朝時代即有文字後稱此符號為“雍仲”。雍仲在象雄語中, 最初當為太陽永恆,或永恆的太陽之意,發展到後來,演變、引申為固、 永恆不變避邪,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徵。象雄王朝時代人類最古老的象雄 佛教“雍仲本教”就以“雍仲”符號做為該教派的標誌。“雍仲苯教” 也是最早使用這個佛號的佛教。

85

印度佛教於公元7世紀傳入西藏後也用這個標誌,印度佛教的雍仲則稱 為“右轉雍仲”。但是法台桌帷上的雍仲一般有2個或4個。不管一對還 是兩對,均把雍仲放置於二角或四角上,一為左轉雍仲,另一為右轉雍 仲。多數桌帷的雍仲,或全是左轉,或全是右轉。

在西藏,“卍”字不論作為圖案還是符號均隨處可見。在藏語中,被漢 語中讀作“萬”的“卍”被稱作“雍仲”。在藏民族看來,“卍”表達 的是吉祥的含義,這一點,同漢民族是一樣的。在藏傳佛教的教派中, 不單單是寧瑪派,連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也都在運用著「苯教」

中的世間苯教儀軌,包括、醫學、天文、歷算、招財、招壽、替身儀軌、 煙供等等,「苯教」僅在煙供、薈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種儀軌就超過了 500多涵,其內容也非常廣泛豐富。

雍仲苯教(又名苯教、本波教或者苯教)是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佛 教,也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在幸饒彌沃如來佛祖還未出世之 前,象雄地區就早已經有神苯、龍苯、魔苯和沃苯等很多種“苯”存在, 這些“苯教”被統稱為“原始斯巴苯教”。

“斯巴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為了有別於原始的“斯巴 苯教”,人們把幸饒如來佛祖所傳的佛教叫做“雍仲苯教”。“雍仲苯 教”起源於一萬八千年前的古象雄王國(現在的西藏阿里地區,也就是 世界公認的神山“岡底斯山”一帶,據說佛教里所指的“須彌山”就是 指這座山),是以顯、密、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 四法印為宗旨,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證見等作為解脫之道、有著自己 圓滿成佛竅訣的大乘佛教。

“苯”與我們在漢傳佛教里所講的“法”、古印度梵文中的“達磨”、 象雄文中的“吉爾”、藏傳佛教經典中的“曲”等意義基本相同。

“苯”、“吉爾”、“法”、“曲”、“達磨”只是5個不同民族異名 同義的叫法。廣義地說:萬事萬物都可以叫做“苯”,也都可以叫做 “法”;狹義地說:“苯”就是“念”、“讀”、“念經”、“誦咒” 的意思。“本波”的意思就是學習苯教文化之人。

“雍仲苯教”最初並不叫“雍仲苯”,而叫“珠明吉爾”,這也是古老 的象雄文字,後來多被譯成藏文的“雍仲苯”。據《賽爾米》記載: “雍”是不生,“仲”是不滅,“苯”是法的意思,“雍仲苯”就是達 到“不生不滅”境界的方法。不生不滅就是“佛”,達到不生不滅的 “法”就是“佛法”,不生不滅就是“究竟涅槃”與“佛”,所講解的

86

這些法門就叫做“苯”。概括而言“雍仲苯”就是“佛法”的意思。

換句話說,這又說明了“卍”字不只代表吉祥,還具有不生不滅的含意, 所以“雍仲”這一符號其實是有很深奧的內涵。

從《祖師傳記詳中略》中可以得知苯教導師敦巴辛饒彌沃尊以十二功績 著稱於世:

祖師首先生起無上菩提之心,接著在三大阿僧祗劫中行善積福,最後二 障清淨、二智圓滿成為覺者,得到正果。因看到眾生受苦受難,無法容 忍眾生苦難便起大悲心。為使眾生步入正道,解除苦難,便從色究竟天 依次下凡,至四大類居處、十七色界、欲界六天,後至須彌山的南部國 王帕傑布的國都上空,以觀思五法觀相後,得知大食俄摩隆仁國度適合 他誕生,以國王傑本妥噶爾為父,以王后堯希傑協瑪為母於木陽鼠年孟 春十五日一時破曉木星會鬼宿的大吉日子降臨人世(公元前16017年), 由婆羅門相士賽恰奧丹取名為 “ 覺悟道祖師辛饒彌沃更利南巴傑 哇 ” 。

在一歲期間持孩童行為,此後被眾多諸侯王所供奉,並登上穆氏赤傑國 王的寶座,成為國王。其後,學習了五大明中大智者派的根基工巧明。 從工巧之王噶瑪李學和拉旺,及以建造著稱的舉楚旺秋,以鑄造著稱的 勒托巴桑,以鍛造著稱的神匠尤巴,以雕塑繪畫著稱的伊格楚瓊等瞻部 洲六莊嚴處,系統學習了工巧明。

祖師從一歲至15歲當王子,他依照芸芸眾生的理解力及心理素質,首先 傳授了對眾生最具幫助和需要的本教九乘中的第一乘恰辛乘本門,其中 包括卜算法、禳解消災法、醫術治療等。這第一乘便是人們經常套用的 常識,故傳授時置於第一位。這既是人類文明的始端,也是象雄及吐蕃 文明發展的第一時期。

在10歲時祖師至雍仲九重林山給瑪羅和葉羅兩人傳授了聲學中各個本門 的翻譯法及因明學中的《因明七論》,開創了聲學及因明學。

11歲時祖師至戚權地方傳授了強丹的儀軌。

12歲時他又至旺青沙達的宮殿,三月十五日傳授了旺丹時輪之內外密三 續八千部,開創了天文歷算。

87

祖師在13歲時給神龍人三學徒傳授了三宣白則教,使其在神龍人三界興 盛起來。

祖師在14歲身教時期幻化了諸多幻化身。以諸多對治的幻化身來教化眾 生。

祖師15歲時為使世界上被愚痴至極所惑,罪孽深重的朵布島德永斷其障, 故完整地開創了一百拉辛名相印記,並結合六道眾生及中陰完整地規定 了度亡回向所需的七七四十九天。

祖師在15歲時正值娶妃年齡,故在16歲之際,臣民議論紛紛,有的說王 子是非男非女的中性人,成不了親,將會斷子絕孫,為消除這些疑慮, 也為王室傳宗接代後繼有人,便迎娶了嘿傑黨哇伊讓之女嘿薩傑姆瑪為 主的360個妃子。此後嘿薩傑姆瑪生育3個子女。

之後,祖師至波傑巴哇卓梅地域為眾生謀福,在此地有九大罪孽深重之 人,為使他們斷障祖師講授了《一千教主通達藏》、《名相禮拜》、 《五具上供》、《五欲下施》,從而使他們脫離苦海,得到解脫。

祖師17歲時迎娶了婆羅門國王之女倉決措丹瑪公主,講授了《藥師覺者 經》、《雍仲諸伏經》、《誓願無邊經》,以及它們的儀軌。18歲時妖 魔對祖師辛繞施展出軟硬兼施的9種詭計進行攻擊,其中8種軟攻,但都 沒有奏效。妖魔於是對祖師的臣民施以詭計,拐走其女兒辛薩乃瓊到魔 域,生達布同和瑟布同二子,祖師辛繞及隨行人員到魔域將辛薩乃瓊瑪 召回,割其雙乳,給予二子並祈願棄惡從善。乃瓊瑪以懺悔五供改邪歸 正。此後祖師至上空恰域轉法輪,娶恰莎貢周為妃,生了一個本宗繼承 人穆卻填周,將本門八萬四千及灌頂傳承授給他,將他立為法太子。

19歲時祖師至格爾青色域的地方講授了神續聖智雙運的法輪。娶色薩昂 周做妃子,遂生敖周唐波。

20歲時祖師至瞻部洲的各個地方弘法,例如在中原漢區講授陰陽五行算, 在印度講授本門,在尼泊爾建造了古采帕巴興更靈塔等等。另外還至切 壇(契丹)域,以及域、木雅等地講授本門。

當時魔王恰巴雖心中不信仰苯教,但在白天他表面上裝成虔誠的樣子, 夜晚卻心生惡念,趁祖師辛饒往恰域之際,挑撥諸妃子,從而使波薩和 貢薩心生鬼胎,焚燒了苯教的十萬頌《斯貝普匝桑布》之精髓和有二十

88

萬頌的《小篋禳災經》。伊傑切瓊從火中撈回一把殘片,只剩種子字母 英雄五籽,祖師對其加持並發佳願後發展成為38或40個字母,從而使教 派發揚光大。

根據雍仲苯教經文的記載,既是雍仲苯教的創始人,又是象雄文字的改 革和完善者的敦巴辛饒彌沃,將西方的達瑟文演變過來,將達瑟文的邦 欽體、邦瓊體演變成象雄文的大寫體瑪爾欽體和小寫體瑪爾瓊體。

公元7世紀初,吐蕃王松贊干布在未創造藏文之前,象雄的苯教師們, 用象雄文繕寫苯教經,宣道於吐蕃天赤七王時代。就松贊干布時代而言, 在未造藏文之前,松贊干布派人帶書信向尼泊爾和唐朝求婚,當時很可 能用象雄文寫成這些書信。現代在國外的一些藏族學者,認為藏文是在 象雄文的基礎上,學習克什米爾和印度的聲明,進行了改造,這一設想 不無道理。個別藏學家將珍藏的與松贊干布同一時代象雄王李彌嘉的印 文和部分象雄文字出示為證,進一步證明了確有象雄文。

在30歲時,祖師看破了紅塵,捨棄了王位、親人以及財物等一切世俗生 活,出家為僧。通過三大苦,在以妖魔恰巴為首的所有魔類心中播下善 良種子。祖師逐漸拋棄所有眷屬,並如同受過傷的野獸,獨自居於靜處, 修持大圓滿,並直接獲得殊勝的成就。

82 歲時,祖師進入圓滿涅盤,享受大樂之福。雖已得到生死自由,在他 的世界裏並無生死之別,但為了度化持常見者,有意圓寂。從出家到圓 寂,僅僅傳授以不了義法為主體的顯密以及大圓滿即三部,並稱為終轉 法輪。

很多人會覺得上述故事似僧相識,好像是從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改編 過來,然而,究竟是誰抄襲誰,也是很難有客觀的證據,因為古象雄文 明經已滅亡,很多記載亦已經遺失,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唯有將之看 作是一個羅生門事件。

參考自: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6%95%A6%E5%B7%B4%E8%BE%9B%E9% A5%92

https://baike.baidu.hk/item/%E6%95%A6%E5%B7%B4%E8%BE%9B%E7%B9% 9E/1565851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npa_Shenrab_Miwoche

89

http://tibetan buddhist

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title=Tonpa_Shenrab_Miwoche

https://buddhism-guide.com/tonpa-shenrab-miwoche/ https://www.hindupedia.com/en/Tonpa_Shenrab_Miwoche

http://bon-garuda.blogspot.com/2007/06/quem-tnpa-shenrabmiwoche.html

https://yungdrungbon.co.uk/2021/01/28/anniversary-of-tonpashenrab-miwos-birth-a-brief-introduction-to-the-twelve-deeds/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A6%E5%B7%B4%E8%BE%9B%E7%BB %95/15658513?fromtitle=%E8%BE%9B%E9%A5%B6%E7%B1%B3%E6%B2%83&fr omid=3286526

https://twgreatdaily.com/nqLon3EBnkjnB-0zFtWw.html

90

14- 《象雄大藏經》並非只是宗教經典

在古代,有些文獻是很神秘的,例如印度的《吠陀經》(Veda)。

《吠陀經》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材料和文體形式,主要文體是讚美詩、 祈禱文和咒語,是印度人世代口耳相傳、長年累月結集而成的。 “吠 陀”的意思是“知識”、“啓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寫成,是印 度宗教﹑哲學及文學之基礎。是婆羅門教和現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 的經典。“吠陀”又譯為“韋達”,是“知識”、“啓示”的意思。廣 義的「吠陀」文獻包括很多種性質不同的經典,即《吠陀本集》、《梵 書》、《森林書》和《奧義書》。

四部吠陀本集是印度最古老的的作品,由《梨俱吠陀》、《裟摩吠陀》、 《耶柔吠陀》、《阿達婆吠陀》四部梵文經書組成。其中以《梨俱吠陀》 是上古印度人對神的讚歌和禱告文,文學成就最高,是印度文學最初的 源頭,該經被婆羅門教視為聖典,蒙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古代印 度文學發展中卻佔據着重要地位,它對後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學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耶柔吠陀》及《裟摩吠陀》是婆羅門的禱告文,記錄古印 度對自然力量的儀式,《阿達婆吠陀》是古代著名和的家族密文手冊。

特點是不進行常規儀式而使用梵符和梵語,種類繁多包括消災、降災、 詛咒、星雲、身體、流逝、毒梵等內容,詳細記述各種方法和執行規定, 傳説掌握其中任何一種就可施展巨大的力量,至今仍有大量的方法流傳 世間。

《梵書》是以散文體寫成的關於吠陀宗教使用的各種複雜祭祀的講述和 討論。最重要的梵書有《百道梵書》、《愛達羅氏梵書》、《海螺氏梵 書》、《牛道梵書》等。

《森林書》是古印度的一種宗教文獻,以早期古典梵語寫成,是廣義的 吠陀文獻之一。按照傳統說法,森林書是年事已高的婆羅門或剎帝利賢 人在隱居於森林時寫的。

《奧義書》是古印度一類哲學文獻的總稱,是廣義的吠陀文獻之一。奧 義書的梵語意思是“近坐”,引申為“秘密傳授”,意為坐在老師的近 側,遵守着秘密的至上命令,以獲得秘密的奧義,其教義嚴格要求必須 秘密地傳授給那些熱切的求道者,並且他們必須具備至上的道德自律及 高潔的心靈,以達成解脱的目的。

91

傳統上認為:吠陀知識是4位偉大聖人Aditya、Agni、Vayu、Angira在 深沉冥想狀態下,神向他們天啟的。

吠陀一般分為儀式部分(karmakanda)、知識部分(jnana kanda)/ 或《奧義書》(揭示自我知識)。成千上萬部吠陀經典的內容都是用詩 記載的。這些詩嚴格遵守詩歌的結構及格律的規則,而且包含各種主題 的信息:從醫療、農業到對高等星球和低等星球上的時間概念;從瑜伽 和冥想的技巧,到居士的注意事項,以及素食佳肴等;從對政府組織結 構的詳細解釋,到對興建和裝修廟宇或住房給予一流的指導。

所以說,無可否認《吠陀經》與宗教有關,但內容則是博大精深,涉及 層面廣泛,已經大大地超越了宗教經典的範疇。

同樣是博大精深的文獻,在佛教有大藏經。《大藏經》為佛教經典的總 集,簡稱為藏經(佛教或道教的經典曰「藏」),又稱為一切經,梵語: Tripitaka。有很多個版本,比如乾隆藏、嘉興藏等,按使用文字可分 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系,這些大藏經又被翻譯成西夏文、日文、 蒙文、滿文等。凡以經、律、論為中心的大規模佛典集成,皆可稱為 “大藏經”。

“經”即“經典”的意思,是佛一生所説的言教的彙編,它是佛教教義 的基本依據,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説的要義,都 屬於經部類。

“律”是佛所制定得戒律儀制,能對治眾生的惡,調伏眾生的心性,有 關釋迦牟尼佛針對佛教教團的生活制定的規則,都屬於律部類。

“論”是對經、律等佛教經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 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

《大藏經》與《吠陀經》的的分別在於,前者集中在佛學的範圍,但是 佛學也有很多多不同內容,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有浩如煙海的說法,以 漢文系大藏經方面為例,在現存許多經錄之中,以唐代智昇的《開元釋 教錄》最為精詳。該書著錄當時已經流傳的佛經5,048卷。事實上,大 部分人一生之中讀過的書加起來都未能達到這個數量,況且,研究一本 經也要看很多次,參考很多不同的解釋才能精通。後者則包羅萬有,像 百科全書一樣。

92

然而, 世上還有一種文獻,同時具備《吠陀經》與《大藏經》的特點, 一方面,擁有前者的廣度,因為涉及不同項目的學問,另一方面,又能 夠達到後者的深度,因為修行方法包括很多方面,並且還有不同的次第, 因此,這套文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諷刺的是,很多人對此連聽也未聽過。

2015 年 6 月 23 日,由 人民網重慶於文化項目中,發表以下內容:

2014 年 6 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期間,《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苯 教文獻》作為國禮贈予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作為我國整理保護民族 文化的標誌性成果,由國家領導人贈予國外。該文獻即出自《古象雄大 藏經》,是迄今為止最原始、最完整的民間苯教文獻。

2014 年 11 月 14 日,中宣部正式立項《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為國 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5 年 6 月 9 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古 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社 科院、清華大學、西藏昌都孜珠寺聯合完成,預計歷時 10 年之久。

但是,網頁 The Diplomat,在 2022 年 12 月 17 日一篇由 Victoria Jones 撰寫的文章“ 中國如何重塑一個古老王國以促進對喜馬拉雅山的 主權主張”(How China Reinvented an Ancient Kingdom to Advance Its Claims in the Himalayas)上指出:

「然而,歷史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對於北京的目的來說並不重要。中國顯 然更願意對象雄的範圍進行更全面的解釋,而對象雄的了解和確定性的 缺乏使其容易被利用和歪曲。這個王國的重要性在於,它與中國今天想 要操縱的許多文化和地緣戰略動態息息相關。因此,北京正在透過考古 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贊助積極創造歷史修正主義,為象雄提供新的敘述, 以證明其對該地區的領土、文化和地緣政治控制的合理性。 」

「對中共來說,這個邏輯是多向的。北京也利用其對西藏的主權主張, 透過將前者的起源與後者聯繫起來,合理化其對象雄的所有權。換句話 說,如果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其根在像雄,那麼象雄也屬於中國 以及它可能(或可能不)涵蓋的一切,包括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的 部分地區。 」

顯然,Victoria Jones 所講的就是一種陰謀論。或許,研究《古象雄大 藏經》會包含某些政治目的,但是,這項研究工作意義是多方面的,等

93

於我們不能否定做醫生、做大學教授是為了賺錢,但認為純粹是為了賺 錢,則未免過於膚淺了。當然沒有人可以否定井底下看到的天真的是天 的一部分。

首先,關於《象雄大藏經》的研究,是世界性的。據資料顯示:國際上 對《象雄大藏經》的翻譯乃至古象雄文化的挖掘已經走在中國前面: 1922年,美國學者J.F.洛克在藏東尋找手抄本《象雄大藏經》;1928年, 蘇聯象雄學家羅列赫在那曲的夏茹寺尋找《象雄大藏經》手抄本;一些 國外研究機構和相關學者已啟動對《象雄大藏經》的編譯工作。

此外,在象雄文字研究方面,1966年,法國率先推出了象雄詞典;1968 年,丹麥學者艾力克·哈爾於著《來自西藏苯教的預言:一個未經探索 的預言 象雄語語法詞典》。日本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並已 出版了若干研究著作。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古象雄文化的挖掘與保護 已極為迫切地需要發出中國之聲。

世界各國都如此關注這個項目,原因在那裏?

前德國和蘇聯都曾經對西藏頗感興趣,要知道在這些政治家的眼裏,根 本不會去在意宗教和文化,政治家眼中希望的只有權力和力量。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開始大肆宣傳所謂的雅利安血統論。他和他的手 下希姆萊認為當年亞特蘭蒂斯大陸沉沒後,倖存的島民雅利安人逃難到 了全世界,而德國人的血統裏就留著雅利安人的血脈。1938年第一支德 國考察隊進駐西藏,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謝佛,曾經參與集中營人體實 驗的人類學家。

而且這次的考察團也沒讓希特勒失望,十分順利的打聽到了一個隱藏在 西藏,古老的秘密,那就是在西藏的某個地方,存在一個叫做香巴拉的 洞穴,裏面有著可以控制地球運轉的世界軸心。誰掌握了世界軸心誰就 能控制整個世界。於是,希特勒篤信失落的亞特蘭蒂斯的秘密就藏在西 藏,對於有關的考察活動應運而生。

這次的領隊人是海因里希·哈勒(Heinrich Harrer,1912年7月6日 2006年1月7日),一個奧地利鐵杆納粹分子,並且還是一名優秀的登山 運動員。不過德國這次的行程安排提前被英軍截獲,這支前往西藏的考 察團在印度就被英軍俘虜了。輾轉反側哈勒在隱姓埋名的情況下最終來 到了西藏,但是因為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繫,哈勒自此留在了西藏,成了

94

達賴喇嘛的私人老師。

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做《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台 譯為《火線大逃亡》是一部1997年首映的美國傳記片,內容正是描述這 段歷史。在西藏期間,哈勒有幸與西藏的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結 識,並成為了他的親密無間的朋友和老師。在這幾年裡,哈勒受西藏政 府官員的供養,衣食無憂。

到了 1951 年,中共解放軍進駐西藏,哈勒帶著自己 7 年的筆記和研究 成果倉皇逃回列支敦士登,1977 年警方在搜查哈勒住處時,發現了大量 關於西藏的調查報告和德軍希姆萊親筆簽名的任務書。從殘存的磁帶和 資料顯示,他們確實在西藏發現了一個擁有神秘力量的洞穴,而且兩名 考察隊員在洞中喪生。於是哈勒的這些西藏考察資料被列為最高機密, 按照國際檔案解密規定,這些檔案要到 2044 年才能被揭秘。

象雄文明篤信苯教,科考界有這麼一句話:要想瞭解西藏文明,必先瞭 解象雄文明。在苯教中提到了一個理想國,這個理想國的名字叫【魏摩 隆仁】,而苯教裏對這個魏摩隆仁的描述就像極了對亞特蘭蒂斯的描述。 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是一個擁有同心圓結構的國家,從中心向外一層層 環繞,擁有一圈圈運河和城市結構。同時,苯教中描述的理想國【魏摩 隆仁】位於大地的西方,呈八瓣蓮花狀,九迭雍仲山(卍字山)俯覽整 個大地。中心山頂有一塊水晶巨石,4 條河流在山腳下分別流向不同的 方向,而中心山中間就存在著那個傳說中的香巴拉洞穴。

由於《象雄大藏經》內容之豐富,苯教的身世又撲朔迷離,所以近代科 考團隊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最初的象雄古國遺址。如此發達的文明需要龐 大的人口支援,而身處高原地區沒有或者農耕水準不發達的他們,是如 何建立起這麼發達的文明?通過已知的歷史我們只知道象雄國末期國力 衰退,然後被後起之秀吐蕃給吞併了。但實力如此強大的象雄文明又為 何會沒落?

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必須要等到《象雄大藏經》完全被破譯的那一天才 能知道。

參考自:

https://kknews.cc/culture/3ja4pjo.html

https://kknews.cc/culture/9y5nl55.html

https://kknews.cc/history/ypym2zk.html

95

https://www.chinatibet.tw/lvyougonglue/xiangxiongdajing.html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8%B1%A1%E9%9B%84%E5%A4%A7%E8% 97%8F%E7%B6%93

https://baike.baidu.hk/item/%E8%B1%A1%E9%9B%84%E5%A4%A7%E8%97% 8F%E7%B6%93

https://thediplomat.com/2022/12/how-china-reinvented-anancient-kingdom-to-advance-its-claims-in-the-himalayas/

96

15- 《象雄大藏經》內容提要

以下是引用自百度百科的內容:

「《象雄大藏經》 並非單純的宗教經典,在經中有關民俗風貌的記載, 細緻入微。各個地方乃至各國度的百姓生活習慣如何,百姓之間的談話 內容,王臣之間的交流內容,軍隊和敵人之間的互動等,都一一生動呈 現於紙上,儼然是一部記載了古代西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情況的 “活字典” 。」

2013 年 7 月 20 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重點課題“古象 雄文明探源”暨古象雄佛法大藏經漢譯工程在北京啓動。有着西藏古代 社會“百科全書”之稱的大藏經《甘珠爾》漢譯工程,將由該中心和西 藏昌都孜珠寺聯合推進,孜珠寺住持丁真俄色活佛擔任主譯師,計劃 10 年完成。“它是幾千年古西藏文明的源頭活水,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活 化石’,是遠古各文化之間的親情鏈條。”大藏經《甘珠爾》的漢譯工 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探源古中國與古印度、古 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遠古象雄 文明的勢力曾經波及到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覆蓋整個西藏地區。 這些地區的文化又滲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爾以及拉達克一帶,後者曾 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的地區。

2014 年 7 月 2 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發佈公告,《古 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列入“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 選題(第二批,第 12 項)研究方向”。"

西藏苯教的《象雄大藏經》屬於古象雄佛法的佛經,是一部涵蓋了哲學、 天文、地理、醫學、藝術、建築等領域描繪古象雄文明的“活字典”, 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

《象雄大藏經》的經書文獻資料多達幾千部之多,僅《甘珠爾》就有 178(包括《律》74 部,《經》70 部,《續》26 部,《庫》8 部。內容 涉及佛學、哲學、邏輯、文學、藝術、星相、醫學、科學、工程等領 域),《丹珠爾》有 390 多部,總彙了藏民族的本土文化知識,是一部 相當於古象雄時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書 。

在非宗教部份,被公認的最大成就是醫學方面。《象雄大藏經》中記載 有關藏醫學的內容時説,當時已經發明外科手術術後癒合無需拆線的方

97

法,即在手術中使用動物的筋作為縫合線。《象雄大藏經》中的《甘露 寶藏四本目》,即《根本醫典藍本目》、《養生藥典白本目》、《療方 花本目》、《治病黑本目》中記錄了大量的常見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法、 藥用植物的性狀和療效等。據介紹,藏醫體系的形成與《象雄大藏經》 中所展示的內容密不可分。至今,藏語中的warura(橄欖)、sletres (苦蔘)等藥名仍然沿用象雄詞語。

其他貢獻還有在藝術方面,《象雄大藏經》中記載了當時豐富多彩的民 間藝術形式。在丁真俄色看來,文獻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記錄下了這些 民間藝術的表演方式,更在於通過這些藝術表演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觀。 如書中所記錄的雙人舞蹈《佛國與地獄》,演員一人着白衣,一人着黑 衣,通過舞蹈動作具象化地表現出人的善惡兩面,教導觀眾與人為善, 對他人多些理解、寬容和忍耐,摒棄惡念。

其實,這些都只是暫時已知的部分,因為,《象雄大藏經》的翻譯工程 至今只是起步階段,還有大量的文獻有待翻譯,因此仍然有很多古代的 偉大成就是我們所未知的。

在眾多不同的文獻內容中,比重比較多的是《甘珠爾》和《丹珠爾》, 前者有178卷,內容廣泛,包括有佛學、哲學、邏輯、文學、藝術、星 相、醫學、科學、工程等領域,後者有390多部,內容非常全面,可以 說是古象雄時期藏地的藏民族的本土文化知識的全景式百科全書 。因 此,要認識 《象雄大藏經》,就必須從認識上述這兩部分入手。

據本教始祖幸饒彌沃的自傳《集經》、《塞米經》記載:幸饒彌沃親自 所述叫經,後來改名為「甘珠爾」。這就是《甘珠爾》一詞的由來。

雍仲本教是穆氏王朝的主流文化,幸饒彌沃在世時,本教文獻先後編纂 過九乘次第、四門五庫、內外密三部,產生不同分類的本教文化。幸饒 彌沃圓寂後,其3位弟子,對幸饒彌沃所述的經典進行分類、整理、校 勘,分析出13部分類,做成經函,留給後人,奠定本教《甘珠爾》的紮 實基礎。

在幸饒彌沃29歲時,受到漢地國王公子楚傑的邀請,前往內地(今甘肅 臨夏噶居地區),第一次進行彙編苯教經典,名“四門五庫典”,共五 函。四門五庫分別為斯巴本、本域、本盤、密教本((滿月)(滿月)、 大幅度、大腳、大白)。 ),以及四門綜合本。

98

斯巴本中闡述了西藏古老的占卜、歷算、壤災、醫術、婚喪嫁娶、祭祀 山神等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國藏族的社會生活、民俗民風、民族性格、 心理認知、言論觀點、倫理道德。

本域和本盤本闡述因果關係、中觀哲學等西藏古老傳統文化。

密教本闡釋各種不同的祭祀儀軌;大圓滿闡釋西藏人的自然法則,和對 敬畏自然、以自然為貴的準則。

四門綜合本糅合了四門中的各項內容。

西元8世紀時,苯教遭到毀滅,許多經文埋於各地,誕生伏藏一詞。西

元913年,3位遊方僧在桑耶寺經堂意外發現3個皮箱,許多苯教經典從 此流傳西藏各地,苯教文獻中誕生伏藏與非伏藏兩大傳承體系。

自913年,3位來自尼泊爾遊方僧的本教發掘至1017年幸欽魯噶在西藏日 喀則崗巴縣掘藏經文期間,先後輩出15位伏藏師。他們對苯教經典作了 蒐集、整理和保護,彙編本教經典。自11世紀初,麥敦拉日年波、麥 鄔·凱巴巴青、麥敦·西饒俄色等很多大德,先後對經典作了不同解釋, 產生論典。苯教經典以伏藏、非伏藏、耳傳三體系構成,分顯宗、密宗、 大圓滿和斯巴本4個分類。

苯教伏藏經文以掘藏地點不同,可分為中伏藏、南伏藏、北伏藏、新伏 藏及康區伏藏等5個傳承體系。以3位遊客僧侶、札雅巴伏藏經為中伏藏; 幸欽魯噶和克攃達沃伏藏師(1023年伏藏)經文為南伏藏;崗底斯(10 世紀)、東熱瓊果等地所伏藏的經文為北伏藏;年伏藏師瑪敦索增 (1108年)以後的伏藏經文為新伏藏;闊邦羅週陀美(1301年伏藏)等 康區的伏藏經文為康巴伏藏。

非伏藏經文包括《戒律六部》、《象雄麥日儀軌》、《四象雄耳傳》、 《大圓滿耶赤經》、《綽沃若巴》、《綽沃布巴》等很多傳承體系。所 謂非伏藏在8世紀時,沒有經過伏藏之經,詳細情況見《本教未滅之 因》、《四部象雄耳傳歷代上師傳》等。

苯教甘珠爾有許多版本,第一是金川土司饒丹版本,是木刻版。其始於 何時難推斷,毀於18世紀50年代;綽斯嘉木刻版,始於18世紀40年代, 毀於文革期間;格西家族的甘珠爾,應該都是寫本,目前只剩殘缺本。

對以上3個版本的《甘珠爾》,由更珠扎巴做了統計並形成目錄,名

99

《雍仲苯教大藏經目錄》,1993年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目前九寨溝扎 如寺收藏8至90冊苯教甘珠爾殘缺本,都是以金汁和銀汁撰寫,沒載入 目錄;19世紀中葉,有著名伏藏師桑阿林巴從西藏霍爾瓊地區迎請了一 部甘珠爾,都是寫本,共170函,目前收藏於新龍瓦爾瓊寺。

至於《丹珠爾》,內容是關於古時西藏文化的各種面貎,暫時有關資料 比較少,故此只有留待日後有機會才再作介紹。

7 世紀初,吐蕃帝國的建立者松贊干布(? 650 年)繼承贊普(即國 王)之位。此時,雍仲苯教的勢力非常強大,教權已經高於王權。作為 一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松贊干布立足苯教發展事實,先是降服了 蘇毗,然後出兵攻打羊同(即象雄)。

彼時松贊干布把自己的妹妹賽瑪噶嫁給了象雄國王做妻子,然後讓自己 妹妹根據象雄國王視察疆域的習慣,去掌握象雄國王的出行規律,並把 消息傳給自己。當象雄國王去視察那曲西北部的尼瑪縣時,松贊干布立 即採取裡應外合之法,擊敗了象雄王國。此後,松贊干布消滅了最大的 政治對手,也將苯教的發源地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為之後改變人們 固有的宗教形態創造了有利條件。

7 世紀中葉,藏王松贊干布迎娶了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 這兩位公主隨行帶來了釋迦牟尼 8 歲等身像和釋迦牟尼 12 歲等身像以 及大量的僧人和佛經,讓雪域高原上第一次有了佛教的蹤跡。為了迎接 公主的到來,松贊干布下令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以供奉釋迦牟尼等 身像,此時的寺廟雖然沒有常駐僧侶,也沒有佛學傳習,但佛教已然得 到了西藏政權的官方支持。

8 世紀初,赤德祖贊(704 年 755 年)即位。據說,松贊干布曾預言, 當自己的玄孫輩中出現名帶「赤與德」的人時,吐蕃將會成為信仰佛教 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將不會再有苯教徒"指手畫腳",國家繁榮富強, 人民生活美好(實質是苯教被壓制,王權得以鞏固和穩定)。由於自己 名字中帶有「赤德」二字,赤德祖贊開始大興佛法,於公元 710 年,迎 娶了唐朝的金城公主,引入了更多的佛法與僧人。同時也收留因戰亂逃 到吐蕃的西域僧侶。

佛教傳入吐蕃,一開始就受到傳統苯教勢力的抵制,佛苯之間的鬥爭, 從賢者五王(即松贊干布至赤德祖讚的 5 位國王,約公元 629 年至公元

754 年,佛教從引入到發展)到末代五王(即赤松德贊、牟尼贊普、赤

100

德松贊、赤祖德贊、朗達瑪5位國王,公元755年至公元841年,在不斷 的佛苯鬥爭中,佛苯勢力此消彼長),歷時200餘年而不息。佛苯之爭 雖是西藏「政教合一」特殊背景下統治者與王室貴族間的政治、權力之 爭,但它從根本上促進了西藏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到了後來,藏傳佛教大量吸收苯教內容,以致日後很難分辨那些東西是 屬於佛教,那些東西是屬於苯教。因此,《藏傳佛教大藏經》中也有 《甘珠爾》和《丹珠爾》,但是那是佛教的內容。

《藏傳佛教大藏經》中的《甘珠爾》收錄了來自印度、中國、西藏和中 亞的學者在 8 世紀和 9 世紀翻譯的數百部佛典,為西藏佛教奠定了文學 基礎,《甘珠爾》被廣泛用作了解印度與西藏文化世界幾個世紀以來佛 教發展的主要途徑。

《甘珠爾》和《丹珠爾》通常被稱為藏傳佛教的經典。它們包含 5,250 多篇從其他亞洲語言翻譯成藏文的文本,主要是梵文和相關印度語言。

少量文本是從中文和中亞各種語言翻譯而來的。“甘珠爾”一詞的意思 是“[佛陀]宣言的翻譯”,因此由歸因於佛陀的文本組成。

《甘珠爾》是藏文版的佛陀言教總集,收錄了 1169 部經典,共計 70000 頁。這些被視為「佛語」的經文,不一定是佛陀親授的教法,當中也有 佛陀的大弟子或其他證悟者在佛陀的啟示下給予的開示。當中也收錄了 其他佛語宣言,譬如有關僧眾戒律的毘奈耶。

《甘珠爾》的版本當中大多數都將經文分為幾大類。順序略有不同,但 基本類別均是:律藏(毘奈耶)、經藏(佛語)以及密續,有時也附加 陀羅尼的部分。

《甘珠爾》中收錄的經文類別包括: 律部(毘奈耶,以僧眾戒律為主) 般若部(般若波羅蜜多經) 華嚴部(華嚴經) 寶積部(大寶積經) 經部(所有其他佛經) 密續(金剛乘之經文) 寧瑪密續(前弘期傳入藏地的密續) 陀羅尼(密咒) 時輪(時輪金剛部的密續論著)

101

「丹珠爾」的意思是「論譯」,收錄的內容是古代印度佛教大德所造 之釋論的藏譯本。

《丹珠爾》共有4093部論著,共計161800頁。

《丹珠爾》中收錄的經文類別包括: 讚頌部 密續部(金剛乘之釋論) 般若部(般若波羅蜜多經之釋論) 中觀部(有關龍樹之中觀論的釋論) 經疏部(有關經部的釋論) 唯識部(有關唯識部或無著的釋論) 阿毘達摩(對於教義的系統性整合) 律部(有關戒律的釋論)

本生經(佛陀過去世行菩薩道的事蹟) 書翰部 因明部 聲明部 醫方明部 工巧明部

《藏傳佛教大藏經》裏面大部分的經文翻譯自梵文以及其他印度語言, 但也有些許的經文翻譯自漢文。

佛典也有別於其他宗教的經典,不同類型的經文具有不同的殊勝性:佛 經和密續被視為最殊勝的經文,再來是毘奈耶,接著是阿毘達摩,然後 論著。不同版本之間有差異。《甘珠爾》的長度在101到120冊之間, 《丹珠爾》在220-250冊之間。

《象雄大藏經》的《甘珠爾》和《丹珠爾》並不是 《藏傳佛教大藏經》 的《甘珠爾》和《丹珠爾》。不過,佛教在傳入西藏後吸收了很多苯教 的東西,苯教的內容已經成為藏傳佛教的一部分,並且兩教在西藏已變 得水雨交融,再無法分辨出佛教中那些東西其實是苯教的,除非閣下已 經研究過《象雄大藏經》。

參考自:

https://baike.baidu.hk/item/%E8%B1%A1%E9%9B%84%E5%A4%A7%E8%97% 8F%E7%B6%93/14502604

102

https://www.thlib.org/encyclopedias/literary/canons/index.php# !essay=/stanley/tibcanons/s/b1

https://84000.co/facts-and-figures-about-kangyur-and-tengyurch

https://www.learnreligions.com/tibetan-buddhist-canon-450181

https://84000.co/facts-and-figures-about-kangyur-and-tengyur

https://adarshah.org/zh/kangyur/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7%94%98%E7%8F%A0%E7%88%BE

http://tibetanbuddhist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title=Kang yur

https://84000.co/publishing-translations-tengyur-ch

https://www.ymfz.org/library/tengyur_translated/

https://adarshah.org/tengyur/

http://tibetanbuddhist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title=Teng yur

http://gs.people.com.cn/BIG5/n2/2020/0511/c35818434008227.html

https://kknews.cc/fo/6r2eo6v.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6980865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694862

103

16- 真空金字塔 岡仁波齊峰

密勒日巴尊者(公元 1040~1123 年)本名侻巴嘎,意為「聞喜」。宋 代西藏著名佛學家,苦行僧,兼善詩歌。是一位深受藏人愛戴的瑜珈修 行者、哲人及詩人。對於佛教的發展而言,他也有相當的重要性,他提 供了一個凡人能在一世之間證道的實例。他的生平展現了善念與惡念所 能驅策的不凡力量。

在他的傳記中記載,密勒日巴在四出週遊傳教時,曾到過岡仁波齊峰一 帶,當時苯教在那裡還很盛行,相傳他曾和笨教的大巫師鬥法,並取得 了勝利,從那以後岡仁波齊峰一帶的苯教勢力才衰微下去。在歷史上, 密勒日巴尊者是唯一一位曾經成功登上岡仁波齊峰的人。

在苯教信仰中,岡底斯山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一座神山,它對週邊地域 的攝受力和感召力,與象雄文明的興盛強大和廣泛影響密不可分。總之, 「不只是像雄,它周圍的吐蕃、孫波、泥婆羅、豚、拉達克、克什米爾 等地的信民也開始來象雄朝拜岡仁波齊峰,尋覓從此升向天界的穆塔 (即天梯)和神牛的遺跡…」。

其後,隨著雍仲苯教的興起與發展,岡仁波齊峰作為「魏摩隆仁」的地 理圖式,與雍仲苯教連為一系。「苯教傳說認為,苯教最初起源於一個 叫做魏摩隆仁的地方,據說那是大食的一部分。學者將這個所謂的大食 確認為波斯。在藏語中魏摩隆仁的意思尚未明確界定」。

傳統的苯教師認為魏摩隆仁是(雍仲)苯教發源地的原因,在於他們把 那裡設想為苯教始祖敦巴辛繞的誕生地。但實際上,「苯教文獻中關於 辛繞親臨岡仁波齊峰傳統的各種記載之間出入較大,…雍仲丹巴旺傑的 著名的辛繞本記甚至沒提到辛繞路徑岡底斯山的傳說」。不過,「無論 情況如何,根據經文對魏摩隆仁境內山川河流的描述,並以現代地理知 識為依據,我們可以確定,河流從岡底斯雪山山腳下流過,而這可能就 是九迭雍仲山區。…14世紀一部重要的著作《根本論日光明燈》,贊 同把魏摩隆仁確定在岡底斯山地區」。

在圍繞著「魏摩隆仁」的地理而形成的宇宙觀中,雍仲符號的寓意和功 能得到極大的更新和強化,進而影響到三界宇宙觀的具體表述。

魏摩隆仁,苯教徒心中的理想天國,它在大地的西方,呈八瓣蓮花狀, 與之對應,天空也呈現八副金輪的輪形;九迭雍忠山(九個重疊的卍字

104

型的山)俯臨整個大地;它的山頂呈一整塊水晶巨石的形狀;4條河流 在山腳下分別向4個不同的方向流淌;天國中有上百座廟宇、城市和園 林,苯教眾神在此過著無憂無慮地幸福生活。它的所在地有許多說法, 有人說它圍繞著岡底斯山,藏於巍峨的山谷之中,也有說法它滅於大食 國。偉大的始祖敦巴辛繞就出生在這個神聖的國土。

苯教文化產於岡底斯山的山谷中,早期在吐蕃帝國崛起之前,富饒的象 雄古國一直是雪域高原的大國。直到吐蕃帝國松贊干布之後,松贊干布 妹妹遠嫁象雄希望帶來雪域上的強國聯手,可好景不長,松贊干布認為 有一場正在醞釀的陰謀,於是打倒了象雄國,讓吐蕃大臣去接手。

象雄文化就此南下北上,分散於藏區的各個部落。如今藏區在各地方都 有苯教的影子,特別是多康地區,安多的農區。

沒有人能夠成功登上岡仁波齊峰。有許多關於人們在嘗試攀登這座山時 死亡的傳說。中國當局知道此事的宗教敏感性,已正式禁止登山者嘗試 攀登。俄羅斯人和印度人一樣,長期以來一直對這座山著迷。俄羅斯畫 家、作家、考古學家和神智學家尼古拉斯·洛里奇(Nicholas Roerich; 1874 年 10 月 9 日 1947 年 12 月 13 日)寫過有關岡仁波齊峰的文章, 他最著名的畫作之一描繪了通往山峰的道路。洛里奇相信在岡仁波齊峰 附近存在一個名為香巴拉的神秘王國。一些印度教教派將香巴拉稱為 Kapapa,並相信完美的人居住在那裡。

關於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期的俄羅斯登山者試圖攀登這座山並消失的 傳說有幾個。一位西伯利亞登山家曾經說過,有一群登山者攀登過某個 特定地點後,突然蒼老了幾十年。據他的說法,一年後他們就老死了。

1999 年,俄羅斯眼科醫生 Ernst Muldashev 決定前往西藏探險,試圖揭 開岡仁波齊峰的秘密。他的團隊由地質學、物理學和歷史學專家組成。 團隊遇到了幾位西藏喇嘛,並在聖山腳下度過了幾個月。最終, Muldashev 的團隊得出的結論是,岡仁波齊峰實際上是一座古代建造的 巨大人造金字塔。他聲稱它周圍有許多較小的金字塔,可能是所有超自 然活動的中心。

「在藏文文獻中,香巴拉是位於岡仁波齊西北部的一個靈性的國家,」 Mulsashev 寫道。「我很難從科學的角度來討論這個主題。但我可以相 當肯定地說,岡仁波齊複合體與地球上的生命直接相關,當我們繪製了 由金字塔和石鏡組成的“眾神之城”的示意圖時,我們感到非常驚訝-

105

該方案類似DNA分子的空間結構。」

孟買的梵文學者Mohan Bhatt說,《羅摩衍那》也將這座聖山稱為金字 塔。他補充說,吠陀經中也提到了這座山。「古代文獻將這座山稱為宇 宙軸,」他說。

Muldashev認為,金字塔是由了解微妙能量法則的古老先進人士所建造 的。他寫道,這座山是古代紀念性建築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與吉薩金 字塔和墨西哥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金字塔等地球上的主要金字 塔直接相連。

苯教的宇宙觀是有三界,上為神界(rla),中為年界(gnyan),下為 魯界(luu),這三界各有大神主宰著。「年」是一種凶魔和神獸,年 界即人類居住的地方。苯教認為天界也是分等級的,共有13層,一層比 一層高貴。而岡底斯山位於世界之中心,它貫通三界而直達天庭。

苯教徒遠古時代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傳統信念,但凡有一定造詣者,都需 要到岡底斯山修鍊,到此地修行就能得到神靈的佑助,必成正果。岡底 斯山一帶至今可見許多洞跡,都有神奇傳說,有37處相聚之地 (vdugnas),27個聖地(gnasmchog),八大天葬場等,這些都是久遠的歷 史,是苯教徒朝山修行所留下的。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苯教認為,只要圍繞岡底斯山轉一圈(大約60公 里),即可從天神那裡得到力量,洗清罪孽,超度亡靈,來世降生神界。 岡底斯山就是古象雄國的神魂山,認為這就是靈魂進入天界的入口。岡 仁波齊峰還是印度教濕婆神的宇宙繁殖處,印度教徒至今認為,朝拜過 岡底斯山之後其他神山就不必再朝拜了。

藏語「岡·仁波齊」(gangrinpoche)的「岡」意為雪,也是白的意思, 「仁波切」是尊稱。湊巧地,金字塔原本是白色的,也是原型所在的一 個可靠佐證。古埃及金字塔有「白色金字塔」之稱,研究顯示,金字塔 外表原本是用打磨得平整光滑的白色石灰岩砌築而成,不留縫隙,只因 年代久遠才被風沙侵蝕成了今天這般土黃色。今天看起來土堆般的金字 塔,它剛造好的時候是通體白色的,表面用拋光過的石灰岩嚴絲合縫地 砌築,太陽下能發出耀眼的白色光芒。胡夫金字塔頂部的白色表面至今 還依稀可見。

古埃及人不惜工本地把金字塔製作成通體白色,必定有象徵的意義,設

106

計者是在刻意模仿岡仁波切峰。金字塔是對岡仁波切峰的模仿,還可從 外國人的考察觀感中得到印證。

古埃及文明中有大量的原始苯教留下的痕迹。例如,古埃及人把太陽神 叫作「拉」(ra),藏語也把天神叫作「拉」(rla),西藏「拉薩」

藏語就是「神地」的意思。藏人也把苯教巫師叫作「拉娃」,意為「上 人」。

古埃及人把金字塔叫作「瑪斯塔巴」,意為登天之梯,他們相信法老死 後升天成為天神,他們造金字塔就是為法老造上天之梯,這與苯教關於 岡仁波齊峰的描述吻合。

從構詞方式看「瑪斯塔巴」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藏語名號。其實「法老」 (Pharaoh)也是典型的藏語辭彙,乃是「 Pha 」後綴「raoh 」音的結果,屬於尊稱。藏語、滿洲語都把「父神」叫作 「Pha」,滿洲人的習慣是叫作「瑪法」。最大金字塔所在的高地叫 「吉薩」,也是典型的藏語辭彙,寫作「姬薩」就更為妥當了,藏語就 是「猴地、神地」的意思。

苯教認為天是黑色的,黑是天神的顏色。藏語的天就讀作「那木」 (nuu mu),本義是「黑王」。古埃及的天神統稱叫「荷魯斯」 (Horus),此「荷魯」應是阿爾泰語黑「哈拉」的注音異寫,後綴-s 為 複數。荷魯斯本身的形象就是黑色的。

法老名號「胡夫」(Khufu)在藏語就是「天人、黑人」的意思,此人 又名「giza」,在藏語是「眼睛」(眨)的讀音,古埃及壁畫中多有畫 一隻大眼睛的圖案。胡夫的繼位者名號是「哈夫拉」(Khafre),阿爾 泰語也是「黑人」的意思(後綴「re」為尊稱)。至今藏人還把高級喇 嘛叫「堪布」(khanpu),本義就是「黑人」。哈夫拉的繼位者叫「孟 卡拉(Menkaure)」,這「 ure 」滿洲女真語是「紅色」的意思。

我們有理由推測,古埃及可能有聘請來自東方的苯教巫師為國師的習俗。 就像西夏,元代有「帝師」制度一樣。他們的帝王名號,太子名字之類 都是來自藏地的帝師頒布並予以加冕的(灌頂、施膏)。

古代西藏與古代埃及有過久遠的聯繫,這也隱約地出現在了苯教的記載 傳說中。藏人有這樣的說法,苯教始祖敦巴辛繞並不是西藏人,而是來 自西方「大食」(亦寫作「達塞」)。這個「大食」國在何處卻是一個

107

迷。有人說「大食」就指西藏阿里包括勃律(克什米爾)。有人考證說 在阿富汗地區,甚至伊朗高原的西部。漢文史料中「大食」也是飄忽不 定的,《後漢書·西域傳》記載的「大食」是在伊拉克地區,但隋唐時 代的「大食」指阿拉伯半島和埃及地區。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的女神名叫La déesse sekhmet,主戰爭與破壞。

名字La déesse sekhmet 包含有「déesse」讀音類似"大食"(達塞)。

苯教文獻中多有「西方達瑟隱士前來走訪苯教大師」的記載,這應該是 西藏與古埃及有過宗教文化聯繫、整體記憶的一種流露。

此外,有考古學家說,古埃及最早的墓葬是一種石板墓,這種墓俗不見 於非洲其他的地方,不見於西方歐洲,但在紅山文化中存在,在青藏高 原上更是大量存在。其實古埃及文明中原始苯教痕迹遠不止這一點,只 是從未被人考察、發現過而已,即使是這一點,也已構成完整的證據鏈, 把金字塔的原型指向了白雪覆蓋的苯教神山岡仁波齊峰。

關於岡仁波齊山腳下的兩個湖泊,即瑪旁雍錯(Lake Manasarovar)和 拉昂錯(Lake Rakshastal),有許多理論。有趣的是,瑪旁雍錯是圓 形的,像太陽,而拉昂錯是新月的形狀,描繪了陽與陰的能量。此外, 儘管兩個湖都很接近,但瑪旁雍錯是淡水湖,而拉昂錯是鹹水湖,為這 座雄偉的山峰增添了神秘感。

當無法解釋的事情需要解釋時,想像力就會發揮作用,印度河谷文明就 是這種情況。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 可能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市,據稱記錄了放射性灰燼和放射性骨骼 遺骸,這提出了一個相當奇妙的問題:究竟核輻射從哪裡發出? 古代歷史理論家認為,摩亨佐達羅曾存在核輻射,導致人民大面積滅絕, 或許暗示核爆或核熔毀等輻射事件。這個理論源於確定此類核輻射來源 的需要,這導致專家對岡仁波齊峰的作用提出質疑。比利時作家、電台 主持人和評論員Philip Coppens(1971年1月25日 - 2012年12月30日) 推測,海拔 22,000 英尺的岡仁波齊峰有潛力成為一座核電站。

岡仁波齊峰的歷史在中國有著更深厚的根源,中國西部瑪高洞中提到了 有關岡仁波齊峰的詳細信息,該山峰位於岡仁波齊峰以北 600 英里處。

這些是在山坡上挖掘的洞穴和神殿,佛教僧侶在這裡存放捲軸和手稿,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 年至公元 1500 年。

108

1907 年,來自匈牙利的著名的英國考古學家、藝術史家、語言學家、地 理學家和探險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 年

11 月 26 日 1943 年 10 月 26 日),偶然發現了一個名為「千佛洞」的 密室,裡面藏有約 5 萬份不同語言的手稿,其中發現了最古老的印刷手 稿《金剛經》 。

此外,還發現了一幅公元 2 世紀的佛教圖像,描繪了一座被稱為須彌山 的“宇宙山”,它被認為是連接天地的階梯。這張圖引起了世界第 4 大 軍工生產廠商(2022 年)、最大雷達製造商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 (Northrop Grumman)一位為政府設計軍事武器的科學家的注意,根據 他的說法,這張須彌山的佛教圖是粒子加速器或迴旋加速器的藍圖,用 於“開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根據蒙古神話,某些外星人居住在須彌山周圍,因為須彌山散發出“能 量”,這可能使他們得以生存。根據一些學者的說法,須彌山被認為是 岡仁波齊峰,它散發出原始的「技術」能量,而不僅僅是精神能量,精 神能量可能具有核能。

看來,科學的走勢將會是朝着精神領域邁進。

參考自:

http://www.tibetology.ac.cn/2018-05/02/content_41700272.ht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54505

https://www.getit01.com/p2018081630887994/

https://kknews.cc/travel/vaooema.html

https://www.sohu.com/a/692871783_121124401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human-origins-religions/bonreligion-0018570

https://www.greattibettour.com/tibet-travel-tips/mountkailash-facts-mysteries-you-may-not-know.html

https://www.travelcharacter.com/mystery-of-mount-kailash/

https://www.mysteryofindia.com/2014/09/mount-kailash-man-madepyramid.html

https://conspiracytheories.in/mount-kailash-pyramids-nuclearmystery/

https://www.rbth.com/blogs/tatar_straits/2017/02/24/when-arussian-doctor-tried-to-crack-the-mystery-of-the-abode-oflord-shiva_707558

109

17- 古象雄醫學寳典 《四部醫典》

在新華社北京 1 月 28 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8 日發布《2021 中國的航 太》白皮書中,提到,"自 2016 年以來,中國航太進入創新發展“快車 道”,太空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基本建成,衛星通信廣播服務能力穩步增強,探 月工程「三步驟」圓滿收官,中國太空站建設全面開啟,「天問一號」 實現從地月係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除了有關現代尖端技的知識之外,原來,傳統醫學對於航天事業的發展 上也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據說,我國太空人在升空前 50 天會服用一種名叫太空養心丸的藥物, 它就是根據《象雄大藏經》由西藏兩種特別的藥草:紅景天和能讓公羊 吃了交配 100 隻母羊的淫羊霍混合提煉而成。航空員吃了太空養心丸從 太空回來後做健康檢查,發現他們的身體狀況包括心臟的跳動狀態比美 國、俄羅斯航天員回來的狀態要好太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國的航空 人從太空下來後是被抬出來的,只有中國的太空人是自己走出來的。這 就證明,很多古代的東西在今時今日也絶對不落伍,反而對這方面無知 的人就更有機會被將來的世界所淘汰。

《象雄大藏經》其實就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濫觴與源頭,是 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極其珍貴的資料,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無法 繞過的一塊重要領域。《象雄大藏經》可謂是象雄王朝的百科全書,它 涵蓋了哲學、天文、地理、醫學、藝術、建築等諸多領域,根據現存的 內容包括了《經》70 部,《律》74 部,《續》26 部,《庫》8 部,共 178 部。

但是,由於《象雄大藏經》太過龐雜,只有醫學得到西藏人民的深入研 究和使用。西藏根據《象雄大藏經》延伸出了叫《四部醫典》,把人分 成生理、病理、臨床醫學(包括外科手術)、藥材。目前可知象雄早就 有完善的解剖學和人體器官結構圖,甚至還有孕期胚胎的周期圖。

《四部醫典》是一部集藏醫藥醫療實踐和理論精華於一體的藏醫藥學術 權威工具書,被譽為藏醫藥百科全書,為藏醫藥學中最系統、最完整、 最根本的一套理論體系。《四部醫典》的作者是宇妥·寧瑪雲丹貢布, 成書於 8 至 12 世紀,是藏醫學奠基之作。文獻全面反映了藏醫學發展 的歷史軌跡,對藏醫學傳播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10

宇妥·元丹貢布(708年 833年,一說729年 853年)是一名吐蕃的醫 生,藏醫學奠基人,據說他的曾祖洛哲希寧曾經擔任過松贊干布的太醫。

宇妥·元丹貢布編寫過藏醫著作《四部醫典》以及《原藥十八種》、 《脈學師承記》等醫學著作。

《四部醫典》是藏醫學的主要醫典。但據《宇妥·元丹貢布》記載,又 説此醫典是譯師白若雜納翻譯的作品,元丹貢布對它進行了補充和註釋。 目前見到的幾種版本,已不是原來版本了。相傳到了11世紀時,元丹貢 布的後裔玉妥·薩瑪吸收《月王藥珍》的精華,對《四部醫典》的內容 作了進一步充實。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著名學者第司·桑結嘉措對《四 部醫典》進行了校對和修訂;十三世達賴喇嘛時,又組織人員對《四部 醫典》的文字進行修訂。

《四部醫典》究竟是一部從印度傳來的佛經,還是一本藏地凡人所創作 的醫學著作,長期以來多有爭議。目前一般認為,《四部醫典》是藏醫 學家的創作,不存在梵文原本。書中許多內容受到古印度醫學影響,但 也存在古印度醫學中沒有的醫學知識,如受到古代漢族中醫學影響的脈 診,以及來自藏人自己醫療實踐經驗的胚胎學。可以說,現時流傳的 《四部醫典》是正宗的傳統象雄文明加上其他地方的醫學的集大成者。

《四部醫典》以藥師琉璃光佛的兩個化身心生仙人和明智仙人問答的形 式寫成。全書有 4 部:

- 根本醫典(rtsa rgyud),共 6 章,從藏醫哲學出發,介紹關於人體 生理、病理、診斷、醫療的總體思想。

- 論說醫典(bshad rgyud),共 31 章,深入闡發第一部,介紹人體構 造、病痛成因、身體保健、藥物性狀、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等內容。

- 秘訣醫典(man ngag rgyud),共 92 章,介紹各種臨床疾病的具體 治療方法。

- 後續醫典(phyi ma rgyud),共 27 章,介紹診斷方法、用藥配合以 及外治法等內容。

藏醫學與漢醫學之間也有許多交流。隨著 7 世紀起吐蕃帝國的建立,贊 普邀請了中國、印度以及中亞地區羅馬和波斯的醫師入藏。8 世紀末更 多醫師受邀,有關醫藥的佛教教義也從印度被帶到西藏。當時經歷一場

111

應採納何種佛教與醫學的大辯論,印度佛教體系最終獲得採納。11和12 世紀許多印度醫學文獻隨著印度文化廣傳至西藏,例如阿育吠陀的醫學 之心(Astāngahrdayasamhitā)由仁欽桑布翻譯成藏文。西藏還吸收了 印度早期阿毘達摩的文獻,例如世親於5世紀所著《阿毗達磨俱舍論》, 闡述了諸如胎兒發育等醫學話題。隨後,大量印度金剛乘密宗包含基於 醫學解剖的醫療行為被引進西藏。

藏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並已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內容豐富、診療 技巧眾多,具有明顯的高原和民族特色,與印度吠陀醫學、中醫學、西 方傳統醫學 (希臘-羅馬-阿拉伯醫學) 並稱世界四大傳統醫學。

根據TME – 藏醫學教育中心(TME – Tibetan Medicine Education Center)的資料,藏醫學(Sowa Rigpa)是一種基於佛教哲學和心理學 的非常古老的醫學體系。它解釋了世界上一切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都源 自於心和五蘊(色、受、想、行、識)。心被認為是基礎,因為所有的 存在和時刻都取決於它的運動;它是一切外在和內在現象的創造者。

心和五元素以能量和粗物質的形式顯現為 3 個面向:身體、能量和心, 在人體中,它們以 3 種體液或能量的形式反映,稱為風(藏: rLung ) 、 膽汁(mKhrispa,發音:Tripa)和痰(Badken)。這些 體液或原則是人體內不斷流動的能量的精髓,並透過精神意識維持健康。

當這 3 個原則處於平衡與和諧時,就會帶來積極的健康;當它們之間失 去平衡時,就會帶來不良的健康。這是藏醫學身心一般理論、病因、病 理、診斷和治療的中心概念。總之,藏醫學的理論和實踐的框架是透過 精神能量、體液和身體結構的層次來建立的。

數百名醫師對《四密》(Four Tantras)主要文本、修行、本草、臨床經 驗(包括藏醫學史)進行了研究、工作和撰寫了大量評論,並將這門藝 術留給了 後代 。

另外,Tibet Vista 網站對西藏醫學有如下介紹:

「藏醫學經過數千年的實踐,充分融合了中醫、古印度醫學、阿拉伯經 典醫學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醫學體系。兩千多年前,藏族人民在青藏 高原狩獵的過程中,就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藥理知識,認識到植物、動物、 礦物質的醫療功能。使用酥油止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藏醫學是一門融合古代哲學、天文學、生物學、物理、化學於一體,與

112

藏傳佛教密切相關的醫學人文學科。它真實地反映了西藏醫學領域的歷 史文化。」

並且,又說:

「西藏有2000多種植物、159種動物、80多種礦物可供製藥,使藏藥優 於世界上任何民族藥物。

藏醫學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藏人早在西元8世紀就揭開了

人類胚胎學的奧秘,在人體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藥理學等方面取 得了重大成就。

根據藏醫學理論,人體由3種體液(RLung, MKhris-pa, Bad-kan)、7 種物質(食物、肉、血、脂肪、骨、骨髓、精液)和3種排泄物組成。

(汗液、尿液和糞便)。

3種因素主導著7種物質和3種排泄物的運作和變化。Rlung負責身體的運 動和食物的運輸;Mkhris-pa 負責調節體溫和食物消化;Bad-kan 代表 個性、睡眠和液體輸送。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受到環境、氣候、飲食 的影響以及3者之間的不平衡。

藏醫學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強調晨起時的舌苔和小便的變化。

疾病分為兩類:熱證和寒證。藏醫療法包括但不限於:針灸、艾灸、放 血、拔罐、藏藥浴等。」

至於藏醫的用藥,該網頁有如下介紹:

「還有1400多種常用藥物可供人們服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藏高原的 特產。

在西藏醫學中,藏草藥由5種元素組成,即土、水、火、風、空。土是 草本植物生長的基礎;水是藥材所需的水分;火提供熱量;風是運動的 動力;空間為藥草的生長提供了必要的空間。

藥物的六味(甘、酸、苦、辛、鹹、澀)也來自於5種元素不同的組合。

藏藥中著名的名貴藥材有紅景天、蟲草、雪蓮等。」

113

在西藏,幸福之路是由佛陀鋪就的。根據精神領袖的傳統教義,健康有 3個關鍵維度:思想、身體和靈性。為了成為一個最有活力的自我,構 成我們每個重要的部分都必須保持完美的平衡。

在藏族文化中,藏人相信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都不可避免地會生 病,僅僅因為我們是人類,痛苦和無明是我們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無序的本質。這個結論是從古代大乘經典中得出的,其中佛教聖人 維摩詰說:「一切眾生皆有病」。就像健康由3個組成部分一樣,它的 反疾病狀態也由3個組成部分組成。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疾病有不 同的形式 身體的疾病、精神的疾病和靈魂的疾病 每種都需要不 同的治療方法。

在藏醫學理論中,這些治療方法用於治療身體的疾病。它們被描述為3 毒的身體表現:貪、瞋、癡。

貪表現為肺部的破壞,轉化為風/通道的阻塞。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就 意味著身體的循環受到損害,從而導致疾病的繁殖。症狀包括失眠、慢 性疼痛、焦慮和心悸。

瞋與火元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膽汁紊亂。其症狀包括黃色/紅色尿液、 舌苔黃色和脈搏飽滿。

最後,癡通常表現為痰病。留意尿液無味、呈白色和脈搏遲緩等症狀。 當這3種毒物進入我們的身體時,它們就會傷害我們,因為它們使我們 失去平衡。越是失去平衡,病情就越嚴重。

佛陀在此被稱為絕對治癒者,而佛法則擁有「藥王」的稱號。這些方法 旨在治癒本質上是精神上的疾病。這些通常是由今生的不道德行為引起 的,例如偷竊或通姦,但它們也可能源於惡業,即前世所犯錯誤的結果。

精神治療可以被描述為激發我們追求啟蒙的慾望火花。這種備受追捧的 狀態以其七覺支為特色: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 覺支、定覺支、行捨覺支。幫助我們進行精神治療的實踐包括音樂、咒 語、觀想、吟誦、象徵性物體和圖像學。

在藏族醫學體系中,一個流行的象徵是藍色藥師佛,由一種叫做青金石 (lapis-lazuli)的治療石製成。這種珍貴的寶石被認為具有神聖的力 量。在一些對藍色神的描述中,他拿著dug-bcom果,它本身就是一種治

114

療符號,特別被塑造成具有抵禦3種毒藥的能力:貪、瞋、癡。幾乎所 有形式的修行都可以用來供奉這個符號:在精神上/身體上圍繞它建造 祭壇,繪製圖像,向這些圖像獻花,並重複針對它的咒語。還須要配合 冥想。

冥想用於解決心靈問題,以及源自於我們心靈力量的一切,它也受到藏 傳佛教教義的指導。這裡的信念是,我們的心態從根本上影響著我們的 生活。當我們有憤怒、封閉的想法時,我們就會生病,因為我們會產生 負能量,也就是壓力。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隨著時 間的推移而減弱,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頭髮稀疏、消化能力弱、不健康 的體重減輕或增加等。

此外,還有一種療法,稱為"藏灸"。這種做法是藏醫學多維治療方法的 典型例子。它透過加熱特定區域來刺激身體循環,從而排除毒素來治療 身體。此外,它還透過向藥師佛提供肯定生命的祈禱來解決精神和心理 方面的問題。不要認為“我們必須殺死這種疾病”,而是保持積極的咒 語,並恭敬地要求身體釋放它可能攜帶的任何疾病或細菌。

在藏醫學原理中,有所謂"三大原則" : 原則一:“哪裡有毒,哪裡就有藥”。早在遠古時代,生活在青藏高原 的人們在與自然的鬥爭中,認識了草藥的一些特性和功能,並開始利用 草藥進行治療;他們也在狩獵過程中了解了一些動物的一些醫療功能。 於是就有了「哪裡有毒,哪裡就有藥」的古老醫學理論。「藥與毒並存, 可以相互轉化」。這被認為是最早的藏醫學理論。

原則二:“三因素論”。藏醫是一種傳統醫學體系,已有2500多年的歷 史並沿用至今。它由自己的綜合理論體系運作。根據該理論,人體的生 理功能概括為3大要素。藏醫學的基本理論是保持3個系統的平衡- rLung(發音為loong)、mKhris-pa和Bad-kan的平衡。3個系統的長期 致病因素是貪、嗔、痴三毒,可見藏醫學與佛教的關聯有多麼緊密。

原則三:生理學與解剖。傳統藏醫學基於「三因素理論」。該理論以人 體的「七物」和「三便」為中心。這三個因素就是上面所說的 rLung、 mKhris-pa 和 Bad-kan 的平衡。七物包括飲食、血、肉、脂、骨、髓、 精液;三便是汗、尿、糞。當人身體健康時,三因素、七物、三便之間 的關係處於良好的平衡狀態。保持平衡是傳統藏醫學的重要原則。

115

目前,藏藥記載數量已達2,294種。廣泛使用的大約有300多種,其中 200種或70%是植物和草藥;40,即12%的動物和40,即14%的礦物質。常 用的藏藥中有三分之一採用與中藥相同的原料,而一半以上的藏藥含有 原產於西藏的草藥。

藏藥被認為是西藏人民的五大發明之一(藏族有10項發明,其中,五大 項為工藝、醫學、音韻學、藏哲學、佛教;五小項為修辭學、詞彙、韻 律學、戲劇和占星術,藏藥並非起源於印度或其他民族地區,而是藏族 人民在高原上幾千年與疾病鬥爭中形成的智慧結晶。該系統特別適合西 藏獨特的自然、經濟和文化環境的具體需求。

公元一世紀,農牧業的進步促進了許多新的藥用原料的發現,其中一個 例子就是從牛奶中提煉出的酥油,可以用來止血。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 裡,藏藥的發展從未停止,這得益於對古印度、克什米爾、中醫和新疆 等眾多外來醫學營養的消化。

《四部醫典》第一幅圖《藥王鎮》(The Town of Medicine King)很 好地說明了藏醫藥。圖中不同種類、不同產地的藥物分別依北(上)、 南(下)、東(右)、西(左)4個方向依序排列。這些醫藥原料是從 青藏高原以外取得的。例如,來自海洋的珊瑚和蟹殼也包括在內。當時, 藏藥確實屬於寺院佛藥範疇。當時的每座寺廟中都設有一所Manbacang (即醫學學校)。在這些寺廟裡,喇嘛在正式獲得醫生資格之前,必須 先學習至少10年的藏醫藥。這種獨特的醫生教育和訓練體系為醫學喇嘛 提供了一個不受家庭和其他世俗事務幹擾的環境。儘管藏醫藥融合了多 種醫學理念和流派,但它本身卻構成了一個獨立的醫學院和系統。

藏醫學的診斷方法主要是問診、觀診、摸診。根據其理論,疾病分為熱 證和寒證兩大類。治療方法有催吐、清熱、瀉下、利尿等。除藥物外, 還採用針灸、放血、艾灸、藥浴、冷熱敷等多種方法。

其中,目前最受歡迎的藏醫傳統療法是藥浴,這也是藏醫最典型、最有 特色的方式。藥浴有助於祛痰化濕、活血化瘀、強腎清熱、去表邪。臨 床顯示可用於治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各種皮膚病(牛皮癬、魚 鱗病、局限性硬皮症等)、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痛風、 產後痛風、下肢靜脈曲張、偏癱等。

可惜的是,自從吐蕃王朝建立之後,來自象雄文明的醫學部就已經停止 再發展,一直都是吸收外來的東西,尤其的漢方醫學,因為,象雄帝國

116

已被吐蕃所滅,當權者不但借用佛教取代苯教,而且,隨之而來的,就 是與苯教有深厚淵源的象雄醫學也被波及,以至一直原地踏步,可謂城 門失火,殃及池魚。

參考自:

https://baike.baidu.hk/item/%E5%8F%A4%E8%B1%A1%E9%9B%84%E6%96% 87%E6%98%8E/14217403

https://tibetanmedicine-edu.org/tmm/tm/tibetan-medicine/whatis-tibetan-medicine/

https://www.tibettravel.org/tibetan-medicine/

https://www.tibettravel.org/tibetan-medicine/the-art-ofhealing.html

https://www.tibettravel.org/tibetan-medicine/principles-oftibetan-medicine.html

https://www.tibettravel.org/tibetan-medicine/traditionaltibetan-medicine.html

https://www.tibettravel.org/tibetan-medicine/tibetantraditional-hospital.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aditional_Tibetan_medicine

https://zh.wikipedia.org/zh-

tw/%E5%9B%9B%E9%83%A8%E5%8C%BB%E5%85%B8

https://baike.baidu.hk/item/%E5%9B%9B%E9%83%A8%E9%86%AB%E5%85% B8/8454733

https://baike.baidu.hk/item/%E5%AE%87%E5%A6%A5%C2%B7%E5%85%83% E4%B8%B9%E8%B2%A2%E5%B8%83/10237528

https://kknews.cc/history/ypym2zk.html

117

18- 澤西惡魔是何方神聖?

每當遇到商店店員抬高售價,香港人就會說:「食水深」。於是,就衍 生出一句歇後語,叫做「新澤西」,意思是指別人在開天殺價。

在香港大約 50 年代左右,美國曾有一艘主力艦來香港,這艘艦隻名為 「新澤西號」。因為排水量非常大,深入海水非常深,雖然維多利亞海 港以水深港闊聞名於世,但仍然沒辦法讓新澤西號駛入香港海港,只能 夠停在鯉魚門外供人參觀。因為排水量大,「食」水很深,因此便有 「新澤西,食水深」的說法。

但是,除了食水深之外,香港人對於美國的新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這個地方的認識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新澤西州在高科技研究領先,每年的研究經費達 70 多億美元。據有關 統計,該州私人資助的科研在全美居第一位,佔美國研究與發展經費總 額的 11%,該州發明家所獲得的專利,佔全美專利總數的 10%。以美國 AT&T 公司的貝爾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從 1925 年到 1991 年已得 7 項諾 貝爾獎,2.2 萬項專利,平均每天有一項專利問世。著名科學家和發明 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就是在該州發明了電燈泡。該州是美國科學 家最集中的地區,全州共有 700 個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工 程師和技術人員達 14 萬人。

高科技在外國是相當賺錢的生意,造就不少超級富豪,真的不愧為「新 澤西」。

事實上,早在公元前 13,000 年,新澤西州就首次有古印第安人居住, 當歐洲人於 17 世紀初抵達時, Lenape 是占主導地位的土著群體。荷 蘭和瑞典殖民者在該州建立了第一個歐洲定居點,英國後來控制了該地 區並建立了新澤西州,以海峽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命名。該殖民地肥沃的 土地和相對的宗教寬容吸引了大批多樣化的人口。新澤西州是支持美國 獨立戰爭的 13 個殖民地之一,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舉辦了幾場關鍵戰役 和軍事指揮部。

1649 年,英國後來的國王詹姆斯二世將哈德遜河和特拉華河之間的土 地(後來成為新澤西州的土地)授予了在英國內戰期間仍然忠誠的兩位 朋友:George Carteret 爵士和 Berkeley of Stratton 勳爵。該地區被 命名為新澤西省。

118

自成立以來,新澤西州一直以種族和宗教多樣性為特徵。新英格蘭公理 會教徒與蘇格蘭長老會教徒和荷蘭改革宗移民一起定居。城鎮中少數富 有的業主擁有大量莊園。英國貴格會和聖公會擁有大量土地。新澤西州 居住著來自其他殖民地的第二波移民,而不是直接從歐洲移民的移民。 在整個殖民時代,新澤西州仍然是農業和農村地區,商業農業零星發展。

一些城鎮,例如特拉華河上的伯靈頓和珀斯安博伊,成為通往紐約市和 費城的重要港口。殖民地肥沃的土地和寬容的宗教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定 居者,到 1775 年,新澤西州的人口已增加到 12 萬人。

當地一直流傳着一個傳說,在 1900 年代初期之前,澤西惡魔(Jersey Devil)被稱為李茲魔鬼(the Leeds Devil或the Devil of Leeds), 與當地的李茲家族或同名的新澤西州南部小鎮Leeds Point有關。

「李茲母親」被一些人認定為現實生活中的 Deborah Leeds,因為

Deborah Leeds 的丈夫 Japhet Leeds 在他於 1736 年寫下的遺囑中命名 了 12 個孩子。Deborah 和 Japhet Leeds 也住在現在新澤西州大西洋縣 的 Leeds Point 地區,這通常是澤西魔鬼故事的發生地。

根據某個版本的傳說,18 世紀中期松林泥炭地(Pine Barrens、 Pinelands)的李茲太太(即是 Deborah Leeds)產下了第十三個孩子。 她對於一再的懷孕感到非常地不悅,於是放聲大喊:「我已厭倦小孩了, 就讓魔鬼帶走他吧!」這個人類嬰兒隨即變成了有翼的怪物,吃掉了其 他小孩後從煙囪飛了出去,故事依發生時間及怪物的醜惡程度而有所不 同。在另一版本中,澤西惡魔僅是被李茲太太監禁在閣樓或是地窖,隨 後逃入森林中的小孩(「野孩子」條目中有更多相似的傳說及真實事 件)。另有傳說將澤西惡魔的誕生歸諸一個拒絕供給吉普賽人食宿的自 私女人,她受到了吉普賽人的詛咒。尚有傳說提到李茲太太本人是個女 巫,或是她和英國士兵發生曖昧關係而被當地居民詛咒。一般認為澤西 惡魔的發源地位於松林泥炭地中的一個叫做 Shourds House 的木屋。那 間木屋尚在原址,但只剩下基座的廢墟以及其他殘留的部份。

肯恩大學(Kean University)的科學史學家 Brian Regal 認為,李茲 母親的故事並不是基於某個歷史人物,而是起源於新澤西州南部殖民時 期的宗教政治爭端,這些爭端成為當地民間傳說和八卦的主題。Regal 表示,有關這些歷史糾紛的民間傳說經過多年演變,最終形成了 20 世 紀初現代流行的澤西魔鬼傳說。Regal 認為,涉及早期新澤西州政治家 本傑明·富蘭克林和富蘭克林的競爭對手年鑑出版商丹尼爾·李茲 (Daniel Leeds,1651 年-1720 年)的“殖民時代政治陰謀”導致李茲

119

家族被描述為“怪物”,這是丹尼爾·李茲的負面影響澤西惡魔的傳說 被描述為“李茲惡魔”,而不是任何實際的生物。

就像澤西惡魔神話中的利茲母親一樣,丹尼爾·李茲的第三任妻子生了 9個孩子,即使在當時也是一個很大的孩子數量。李茲的第二任妻子和 第一個女兒均在分娩時死亡。李茲和他的家族在南澤西和松林貧瘠地區 很顯赫。作為一名忠於英國王室的皇家測量員,李茲測量並收購了松林 貧瘠之地蛋港地區的土地。這片土地由李茲的兒子和家人繼承,現在被 稱為Leeds Point,是松林貧瘠之地目前與澤西魔鬼傳說和所謂的澤西 惡魔目擊事件最相關的地區之一。

從 17 世紀開始,英國貴格會在松林貧瘠之地所在的新澤西州南部地區 建立了定居點。丹尼爾·利茲是一位貴格會教徒,也是革命前新澤西州 南部殖民地的一位知名人士,在 1687 年出版包含占星符號和著作的年 鑑後,他受到貴格會會眾的排斥。李茲的貴格會同僚認為這些年曆中的 占星術過於「異教」或褻瀆,這些年鑑被當地貴格會社區審查和銷毀。

儘管有這種審查制度,李茲仍繼續出版更深奧的占星學基督教著作,並 對基督教神秘主義、宇宙學、惡魔學和天使學以及自然魔法越來越著迷。

1690年代,在他的年鑑和著作被費城貴格會會議進一步審查為褻瀆或異 端之後,李茲繼續與貴格會團體發生爭執,皈依英國國教並出版反貴格 會小冊子,批評貴格會神學並指責貴格會反社會、君主主義者。在隨後 李茲和新澤西州南部貴格會因李茲指控而發生的爭論中,李茲得到了備 受詬病的新澤西州英國皇家總督Cornbury勳爵的支持,而Cornbury勳爵 在貴格會社區中受到鄙視。利茲此時也擔任Cornbury勳爵的議員。新澤 西州南部的貴格會伯靈頓會議認為李茲是幫助王室並拒絕貴格會信仰的 叛徒,隨後將李茲斥為「邪惡」。1700年,當地的南澤西貴格會社區用 自己的小冊子《遭遇撒旦的先驅…以回答丹尼爾·李茲的方式成為某事》 來報復李茲的反貴格會小冊子,公開指責李茲為魔鬼工作。

1728 年,泰坦李茲 (Titan Leeds) 開始在他的年曆的刊頭上加上李茲 家族的徽章。李茲家族的徽章描繪了一隻雙足飛龍,這是一種長著蝙蝠 翅膀的龍一樣的傳奇生物,用兩只有爪的腳直立著。Regal 指出,李茲 家族徽章上的飛龍讓人想起澤西惡魔的流行描述。將這個家族徽章納入 李茲年鑑可能進一步導致李茲家族在當地人中聲譽不佳,並可能影響了 對李茲惡魔或澤西惡魔的流行描述。徽章雙足飛龍的可怕外觀以及南澤 西當地居民對皇室、貴族(與家族徽章相關)日益增長的敵意可能有助 於促進李茲惡魔的傳說以及李茲家族與「李茲惡魔」和「怪物」的聯繫。

120

無論如何,Brian Regal的看法仍然有待商榷。

澤西惡魔(The Jersey Devil)的傳說就是由「李茲惡魔」的形像演變 而來。

新澤西州松林地擁有綿延數英里的松樹和沙路,但它也是新澤西州最臭 名昭著的居民…澤西惡魔的家。澤西惡魔於 1938 年被指定為該國唯一 的州惡魔,它被描述為一種類似袋鼠的生物,長著馬臉、狗頭、蝙蝠般 的翅膀、角和尾巴。250 多年來,據說這種神秘生物一直在新澤西州南 部的沼澤地裡徘徊,並定期出現在城鎮中橫衝直撞。

無數的故事流傳著,描述了魔鬼的越軌行為,襲擊雞舍和農場,毀壞莊 稼,殺害動物。當他從松林的天然巢穴中出現並在新澤西州南部徘徊時, 至少 50 個不同城鎮的許多人都看到並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有時使居民 好奇,有時使居民感到恐懼。人們不斷組建隊伍來抓捕魔鬼,但毫無結 果,甚至一度有人提出高達 10 萬美元的獎金來抓捕澤西魔鬼,不管是 死是活。一些關於澤西惡魔死亡的報導也被證明沒有定論,甚至科學界 也無法解釋它的存在。

這是一種非常難以捉摸的神秘生物,數百年來一直讓大眾感到困惑和著 迷。將這種野獸視為純粹的神話的最大難題是,許多過去和現在的知名 人士都聲稱見過它。

澤西惡魔有一個奇怪的總體描述,它具有多種當前已知動物的身體部位 和外觀的組合。這種生物通常被描述為一種飛行的、有蹄的雙足隱密生 物,但對於它的實際面貌卻有許多相反的觀點。目擊者普遍的描述是, 它看起來有點像袋鼠一樣的生物,但有馬頭、皮革般的蝙蝠般的翅膀、 長著鳥一樣的腿、爪子、蹄子、一張醜陋的臉和叉子狀的尾巴。有幾個 人甚至說牠的身體看起來像鱷魚。據稱,牠居住在新澤西州南部的松林 貧瘠之地,並於 1939 年被新澤西州正式命名為州惡魔。

據報道,它移動速度很快,並且經常被描述為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尖 叫聲”。目擊者說它像鳥一樣跳躍。它被稱為各種不同的綽號,如飛翔 的死亡、袋鼠馬、飛馬、牛鳥和史前蜥蜴。

有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說上文提到的 Deborah Leeds 是個女巫,然而, 當時的治療師或草藥師也常被貼上這樣的標籤。還有一個奇怪的故事, 講述的是 1740 年,一位貴格會牧師進行了一次驅魔活動,驅逐澤西惡 魔,據說在接下來的 100 年內將這隻野獸從他們中間驅逐出去。

121

貴格會教徒有逐節引用聖經經文的儀式習慣,他們經常購買符咒來驅除 邪靈。由於高度迷信,貴格會教徒有一種抵禦魔鬼的方法,即使用民間 傳說的方法,在房子周圍撒鹽和胡椒。雖然最初它被稱為李茲惡魔,但 澤西惡魔的名字變得更流行。

1909年1月16日至23日,新澤西州經歷了一場重大超自然事件,數千人 親眼目睹,學校停課,工廠因恐懼而暫時關閉。奇怪的報道稱人們看到 了一個人形,但目擊者拒絕透露更多關於他們所遇到的事情。這表明澤 西惡魔擁有不尋常的變形能力來掩飾其真實形態。以下是發生在普通人 生活中的3個不尋常的案例。它們是真實的人們的戲劇性敘事故事,他 們說他們親眼目睹了澤西惡魔。

故事一:巡警James Sackville在賓夕凡尼亞州布里斯托爾目擊了這一 事件。週日晚上,巡警Sackville正在巡邏。當他走向Buckley/Carson 街時,他聽到一些狗的吠叫和嚎叫。當他走近時,他轉身看到運河邊站 著一個澤西惡魔。他拔出手槍,跑向澤西惡魔。然後這個生物轉身開始 沿著運河纖道跳躍,然後飛走了。當這個生物飛近地面時,他打了幾發 子彈,然後牠飛上夜空消失了。他形容這隻野獸像鳥一樣長有翅膀並跳 躍,具有「奇特動物」的特徵。它的聲音就像是可怕的尖叫聲。

Sackville證實它的外觀非常奇特。

故事二:事件發生在新澤西州Camden的Ferry Ave,時間:1909年1月21 日(星期四)時間:凌晨1:00。Frank Rouh先生是一家酒吧的老闆。他 的酒吧是當地一家名為「黑鷹社交俱樂部」的社交俱樂部,位於Camden 的Ferry Ave 700 號街區。Rouh先生突然對從俱樂部後窗外傳來的「不 可思議的聲音」感到非常困擾和分心;他轉過身,看到一個生物透過窗 戶看著他。Rouh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當他周圍的其他人看到澤西惡魔 時,他們「在極度恐懼中」逃離了俱樂部。Rouh堅守陣地,拼命地自衛, 抓起一根大棍子保護自己,然後澤西惡魔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 飛走了。

故事三:關於澤西惡魔最不尋常的描述之一來自賓夕凡尼亞州費城

Ellsworth街一對名叫 White 的夫婦。White夫人報告說,下午 4 點左 右她帶著一大堆衣服走下樓梯,走進院子,在後院清楚地看到一隻澤西 魔鬼蹲在附近。牠立即站了起來,看了她一眼,然後向她噴出了火焰。

她尖叫一聲,暈了過去,倒在了地上。她的丈夫聽到了她的聲音,跑下 樓梯,看到了躺在地上的妻子。他看到澤西魔鬼也從嘴裡噴出火焰。他 們估計它的高度為6英尺(1.83公尺),並說它看起來像一條鱷魚。當

122

澤西惡魔跳過他們院子的後柵欄時,他追趕牠,然後牠跑進通往第十六 街的後巷,在他追趕時向他噴射火焰。

在現代,歐洲的龍通常被描繪成一種巨大的、噴火的、有鱗的、有角的、 類似蜥蜴的生物。這種生物還有皮革般的、蝙蝠般的翅膀、兩條或 4 條 腿,以及一條長而肌肉發達的可抓握的尾巴。澤西惡魔也會噴火,似乎 「澤西惡魔」只是一條龍的美國名字。

幾個世代以來,科學家都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就像魚類、兩棲類和爬 蟲類一樣。然後一些科學家開始爭論恐龍是溫血動物,就像鳥類和哺乳 動物一樣。事實證明,牠們畢竟是熱血動物。把這些點連結起來就會得 出結論:澤西惡魔是一條龍和一隻鳥類恐龍。

待續。

參考自:

https://pinelandsalliance.org/learn-about-thepinelands/pinelands-history-and-culture/the-jersey-devil-andfolklor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rsey_Devil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myths-legends-americas/jerseydevil-0010495

http://tibetan buddhist 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Kinnara http://www.tibetan buddhist

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The_Kitchen_God_and_the_Bodhisat tva_King_of_the_Kinnaras

https://baike.baidu.hk/item/%E7%B7%8A%E9%82%A3%E7%BE%85/547527 9

https://baike.baidu.hk/item/%E7%B7%8A%E9%82%A3%E7%BE%85%E8%8F% A9%E8%96%A9/10101913

https://kknews.cc/zh-tw/fo/zpjoyaq.html

123

19 - 續澤西惡魔是何方神聖?

藏蒙語言文學教授 Chogyal Namkhai Norbu 寫了一本開創性的書,題為 《象雄與西藏的歷史 第一卷 - 早期》(The history of Zhang Zhung and Tibet - Volume One The Early Period)(2013 年),其中提供 了有關續澤西惡魔(Jersey Devil)這種生物存在的一些令人震驚的訊 息,特別指出他們是非人類。

Namkhai Norbu 是藏語和蒙古語言和語言學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教授,是 西藏文化領域的權威,特別是在歷史、文學、傳統宗教(藏傳佛教和苯 教)和傳統藏醫學領域,並就這些主題撰寫了大量書籍和學術文章。

當 Norbu 教授兩歲時,他被大圓滿導師 Adzom Zhupa( 1842 年-1924 年) 認定為“心流 化身”(mindstream emanation),即一位祖古 (Tulku)。祖古源於梵文的「化身」一詞,藏語中對藏傳佛教轉世修 行者的稱謂。清代蒙古稱為呼畢勒罕,或尊稱為呼圖克圖。已接受轉世 認證,但是尚未成年的祖古,通常被稱為靈童。等到他們成年,接受坐 床儀式之後,就可成為正式的祖古。在西藏,祖古通常會被冠上仁波切 的尊稱,但是在意義上,兩者有所不同。

5 歲時,Norbu 教授被認為是 Shabdrung Ngawang Namgyel(1594 年1651 年)的心流化身。16 歲時,他遇到了 Rigdzin Changchub Dorje (1863 年-1963 年),後者成為他的主要大圓滿老師。

1976 年,Norbu 開始在西方教授大圓滿法,首先是在義大利,然後在許 多其他國家。他成為許多修行者中受人尊敬的精神權威,並在全世界創 造了大圓滿研究中心。Norbu 教授大圓滿法五十多年,並於 2018 年去 世時被西藏流亡政府視為「最重要的在世大圓滿」導師。Norbu 創立了 大圓滿同修會,如今,其中心遍佈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墨西哥、澳洲、 俄羅斯和中國。

在《象雄與西藏的歷史 第一卷 - 早期》中的一句話寫道:「一些傳統 歷史資料所主張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在遠古時期,這個被雪山包圍的廣 闊國家曾被各種非人類統治了很長一段時間。」藏語的古名是 Bdud,梵 文稱為 Mara。翻譯成中文便是"魔" 。

曾在美國陸軍安全局(第 77 特種作戰部隊 (SOU))服役及《地球也是 我們的星球!》(Earth is Our Planet)的作者 Steve Pearse 指出,

124

澤西惡魔是一種叫做緊那羅(kinnara)的古老生物,牠們是地球真實 歷史上有翼飛行的恐龍鳥之一。在距今5500多年前的《摩訶婆羅多》中, 緊那羅在喜馬拉雅山擁有自己的王國,稱為緊那羅王國。

緊那羅(又名"樂天”,意為“音樂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 龍八部”之一。緊那羅有男女之分,因其頭上長角又被稱為“人非人”。 緊那羅的男性長一馬頭,女性相貌端莊,聲音絕美。

《玄應音義》卷三雲:「甄陀羅,又作真陀羅,或作緊那羅,皆訛也; 正言緊捺洛,此譯雲是人非人。」

《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真陀羅,古云緊那羅,音 樂天也。有美妙音聲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 此天女多與乾闥婆天為妻室也。」在大乘諸經中,緊那羅眾常列席於佛 之説法會中。

《舍利弗問經》記載:「緊那羅神者。昔好勸人發菩提心。未正其志。 逐諸邪行。故得今身。」

在佛教神話和印度神話中,緊那羅是典型的情人、天上的音樂家、半人 半馬(印度)或半鳥(東南亞)。他們的性格在《摩訶婆羅多》的 Adi parva 中得到了闡明,他們說:

「我們是永遠的愛人和被愛者。我們永不分離。我們是永遠的夫妻;我 們永遠不會成為母親和父親。我們的腿上沒有看到任何後代。我們是愛 人,也是永遠擁抱的被愛者。在我們之間,我們不允許任何第三種生物 要求感情。我們的生活是永遠快樂的生活。」

它們也出現在許多佛教文獻中,包括《法華經》。一種古老的印度弦樂 器被稱為Kinnari Veena。

在東南亞神話 中,Kinnaris是緊那羅( Kinnaras)的女性對應物,被描 繪成半鳥半女的生物。居住在神話般的Himavanta的眾多生物之一。

Kinnaris有著女人的頭、軀幹和手臂,以及天鵝的翅膀、尾巴和腳。她 以舞蹈、歌曲和詩歌而聞名,是女性美麗、優雅和成就的傳統象徵。

緬甸佛教徒相信,佛陀過去的136種動物中,有4種是緊那羅。緊那羅也 是佛足印上的108個符號之一。在緬甸藝術中,kinnari被描繪成遮住乳

125

房的。緬甸奧斯卡金像獎得主雕像是kinnari雕像。緊那羅和kinnari夫 婦被認為是克倫尼人的象徵。

在柬埔寨,女性對應的kinnari在藝術和文學中比男性對應的形象更常 見。它們通常被視為後吳哥建築柱子的支撐雕像。她們被認為是美麗的 象徵,也是技藝精湛的舞者。kinnari是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團劇目中的 角色原型,以頑皮的團體形像出現,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名為「Robam kinar」的古典舞蹈描繪了kinnari在荷花池中玩耍的情景。

緊那羅是古代印度的異國部落之一,與天神(包括Rudras、Maruts、 Vasus和Adityas)、阿修羅(包括Daityas、Danavas和Kalakeyas)、 Pisachas、Gandharvas、Kimpurusas、Vanaras、Suparnas、 Ratashasas、Bhuvas Yakshas一起被提及。他們和其他人一樣,都是喜 馬拉雅山脈的居民。恆河平原的人們驚奇地看著他們,認為他們是超人。

尤其是緊那羅(梵語中的字面意思是“什麼人類?” )這個詞與 Kimpurusha(意思是“什麼男人?”,即雌雄同體,半男半女)相關。

傳說最初的緊那羅是不幸的國王Ila的軍隊,Ila被詛咒變成了女人。後 來他/她成為了神聖隱士和水星之神Budha的妻子,而他以前的士兵則被 隱士Budha變成了緊那羅。

緊那羅與馬有著神秘的連結。《往世書》(Puranas)提到他們是馬頭 生物。《往世書》中提到了一位長著馬頭的阿修羅,他被稱為 Hayagreeva(梵語中的意思是馬頭人;Haya =馬,greeva = 頭)。這 位阿修羅被馬頭人身的毘濕奴神的化身殺死。

史詩《摩訶婆羅多》提到緊那羅,不是作為馬頭生物,而是作為半人半 馬的生物,即像半人馬。《摩訶婆羅多》和《往世書》將喜馬拉雅山以 北的地區描述為緊那羅的住所。史詩中的另一個參考文獻將他們視為乾 闥婆(Gandharva)的一個子群。

在婆羅浮屠、Mendut、Pawon、Sewu、Sari 和 Prambanan 寺廟都可以找 到緊那羅和 Kinnari 的情侶像。通常,他們被描繪成長著人頭的鳥,或 是長著鳥下肢的人。緊那羅和 Kinnari 這對情侶通常被描繪成守護生命 之樹 Kalpataru ,有時也守護一罐寶藏。Sari 寺的一對緊那羅和 Kinnari 淺浮雕十分獨特,將緊那羅描繪成背上長有鳥翼的天人,與流 行的天使形象非常相似。

126

婆羅浮屠有淺浮雕,描繪了著名的kinnari - Manohara的故事。

泰國文學中的 Kinnari源自印度,但經過修改以適應泰國的思維方式。 泰國Kinnari被描繪成一位穿著天使般服裝的年輕女子。下半身就像一 隻鳥,應該可以在人類和神秘世界之間飛行。

泰國最著名的Kinnari人物是 Manora,源自Manohara,她是清邁佛教僧 侶和聖人於公元 1450-1470 年左右撰寫的巴利文經典《 Pannas Jataka》中收錄的故事之一的女主角。這應該是佛陀前世故事的50個故 事集,被佛教徒稱為《本生經》。關於Manora - Kinnaree的具體故事 被稱為《善財本生經》( Sudhana Jataka),以菩薩善財太子的名字命 名,他也是故事的英雄,也是Manora的丈夫。

據推測,東南亞流傳的Manora/Manohara原故事可能與中國、日本和韓 國流行的牛郎織女故事有關。這個故事啟發了一種名為Manorah Buchayan的舞蹈,它是泰國高雅古典舞蹈中最深奧的舞蹈之一,也是泰 國南部的「Norah」舞蹈。此外,泰國國際航空公司出版了一份名為 Kinnaree的月刊。

在中國,根據《河南府志》記載,元朝公元1350年,紅巾軍企圖攻打少 林寺。一名在寺院廚房工作的僧侶揮舞著一根燃燒著火焰的木杖出來保 衛寺院。緊那羅王現身,兇猛的氣息嚇退了紅巾軍。後來僧人們為他建 造了一座佛堂,並尊稱他為緊那羅王菩薩。緊那羅王也因傳說中與廚房 有關而被視為灶王爺,因此又被封為監齋菩薩。在中國佛教寺廟中,緊 那羅王的形象總是被描繪成一個巨大而憤怒的武士,他的形象通常放置 在廚房或廚房附近。他的作用幾乎與灶神相似,儘管他的形像也更被視 為守護者。在中國佛教傳統中,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即灶神回天日) 也被定為監齋菩薩聖誕。狹義上來說,灶神和監齋菩薩的職責都是管理 食物和廚房的事務,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職責還包括照顧整個家庭 或寺院的健康和福祉。因此,無論是傳統的道教民間形式,還是憤怒的 佛教形式,願他始終保證每個人都能從廚房獲得健康和充足的食物。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紅巾賊,是元朝末年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 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 又稱作香軍。紅巾軍起於元順帝在位期間朝綱敗壞、稅賦沉重,加上天 災不斷。紅巾軍最初起於北方,以韓山童、劉福通等為首領,宣傳「彌 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等教義,預備造反。

127

由於緊那羅曾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老和尚,持三尺撥火棍打退圍寺的 紅巾軍,因之被少林寺尊為護法伽藍,又稱其為“監齋菩薩”。監齋菩 薩像有3尊,分別為持法法身、護法法身、妙法法身。頭頂塑有發表上 升的青煙,煙霧上有赤腳而立的觀音像,法身形象則袒胸赤腳,手握燒 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樣。寺僧認為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來保 護少林寺,遂塑像於寺中,成為少林寺護法伽藍神。

由於緊那羅王是少林寺的護法神,而少林寺又是以其武功而聞名天下, 所以通常習武之人都會拜緊那羅王。

另一方面,緊那羅王也因傳說中與廚房有關而被視為灶君王爺。

灶君王爺是古代掌管灶台(即房屋的磚灶區)的神靈,古時家家戶戶都 有他的畫像(有時與他的灶台一起。)在廚房的某個地方安裝一個刻有 他名字的木牌,在那裡定期進行祭祀和奠酒。灶君又名司命真君以及東 廚司命定福灶君。在古代,壁爐被認為是家庭中非常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因為它是為家庭提供食物和溫暖的地方。人們相信灶神守護著一家人, 年終時他會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眾神之王)報告,並揭露每個家庭的 界凡人的善行和惡行。

根據近代中國的地方和地區習俗,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年中 的最後一個月,農曆新年前夕)是中國家庭送灶神回天庭的日子。在燒 紙像送走灶神之前,先在他的嘴唇上塗上蜂蜜或糖蜜,讓他的嘴變得甜 甜的,這樣他對玉皇大帝的話就只是甜言蜜語了。如果廚房裡有木牌或 神龕,就會向他供奉糖果和糕點。另一種做法是在他的嘴上塗抹黏稠的 麥芽糖漿,讓他的牙齒黏在嘴裡。希望他不要說出家裡的壞事。灶神向 玉皇大帝報告後,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都會根據過去一年的行為獲得功勞 或過失,從而決定來年的運勢。除夕夜(一年中的最後一天,農曆正月 初一),家家戶戶都會在廚房。灶王爺的從天而降迎接新的灶神紙像, 以安放重新再次向他的木牌或神龕供奉供品。

灶王爺在道教和民間民間信仰中廣為人知,但在佛教中,緊那羅是天龍 八部中的一種神。緊那羅是天上的音樂家,在印度宗教文化中被描述為 半人半馬,在東南亞宗教文化中被描述為半人半鳥。然而,在中國佛教 中,它們的表現似乎並不具有任何動物特徵。任何熟悉佛教歷史的文化 史學家或人類學家都知道,隨著佛教傳播到東方,佛教總是能在新的國 家成功地立足。亞洲因其在適應當地傳統信仰和習俗方面的靈活性而聞 名。

128

有誰又會想到,在西方另人毛骨悚然的澤西惡魔與在華人廚房中朝夕相 對的灶君竟然是同一樣東西?

在西藏,緊那羅被稱為「shang-shang」(梵文:civacivaka)。這種 嵌合體要麼只描繪出頭部,要麼包含人類的整個軀幹,包括手臂,下半 身就像有翅膀的鳥一樣。在摩訶瑜珈 (Mahayoga)佛法的寧瑪派曼陀 羅傳承中,shang-shang 象徵著「開悟的活動」(Wylie:phrin las)。 shang-shang 是一位天上的音樂家,常被描繪成拿著鈸。同名文字遊戲 是顯而易見的,這是口頭傳說的標誌:「shang-shang」是喜馬拉雅山 土著傳統中一種類似鐃鈸或鑼的儀式樂器。shang-shang 有時被描述為 金翅鳥之王(Garuda)。摩訶瑜珈就是內密三乘裏面的其中一乘。內密, 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九乘判教的第七、八、九乘,也是寧瑪派修行大圓滿 的 3 個次第。屬於密續的修行方法,分別為:

一、摩訶瑜珈(大瑜伽,Mahā Yoga),修行生起次第。

二、阿努瑜珈(無比瑜伽,Anu Yoga),修行圓滿次第。

三、阿底瑜珈(無上阿底瑜伽,Ati Yoga),按照妙吉祥友的抉擇分為 心部、界部、口訣部。此部分才被稱為大圓滿。

這階段把一切雜念清除恢復心的自然本性就可解脫。

至於白教、黃教與花教等新譯密續將此三續稱為無上瑜伽續的父續、母 續與無二續。

寧瑪是藏語音譯,是古、舊的意思;在各派中歷史最久,教理從公元 8 世紀時傳下來,形成於公元 11 世紀。尊奉蓮花生大士為其始祖,創派 人為釋迦迥乃。其傳承最高修法為「大圓滿法」。

蓮花生大士是 8 世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及雲遊僧,後應寂護論師與藏王 赤松德贊禮請入藏創立僧團,為藏傳佛教之開山祖師。由於後世弟子的 崇敬,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被稱為第二佛陀。所帶入的密法稱為前 譯派,不但是藏傳佛教的開山祖師,且為寧瑪派的皈依境主尊。

換言之,緊那羅在藏傳佛教中的角色倒是相當神聖的。 參考自:

https://pinelandsalliance.org/learn-about-thepinelands/pinelands-history-and-culture/the-jersey-devil-andfolklore/

12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rsey_Devil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myths-legends-americas/jerseydevil-0010495

http://tibetan buddhist 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Kinnara

http://www.tibetan buddhist

encyclopedia.com/en/index.php/The_Kitchen_God_and_the_Bodhisat tva_King_of_the_Kinnaras

https://baike.baidu.hk/item/%E7%B7%8A%E9%82%A3%E7%BE%85/547527 9

https://baike.baidu.hk/item/%E7%B7%8A%E9%82%A3%E7%BE%85%E8%8F% A9%E8%96%A9/10101913

https://kknews.cc/zh-tw/fo/zpjoyaq.html

130

20- 苯教與藏傳佛教

佛教起源於印度,但是,自公元 12 世紀之後,佛教突然在印度歷史中 消失,再也沒有出現過。反而在異地開花,成為很多其他地方的主流宗 教。

由於初期以學院式的發展模式,印度佛教從起初的自給自足變成了依賴 權貴,繼而使得印度佛教的生命力更脆弱。在公元 11 世紀時,此時早

已接受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消滅或臣服了 大部分北印國家,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帝國 德里蘇丹國。 當時的佛教僧侶和信眾要麼逃亡,要麼交重稅,要麼改宗伊斯蘭教。

婆羅門教由於沒有像佛教般有組織化,對方沒有找到明確的打擊目標, 因此比較難以消滅。在婆羅門教失去了主流文化地位後,開始反思並革 新成了日後的印度教。

事實上,在名義上、有組織的佛教雖然早在公元 13 世紀就已消亡,近 代雖有恢復,但信眾為數甚少,但是,在佛教中的諸多教義、形成的文 化習俗早已融入到印度文化之海中,仍在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換句 話說,印度的佛教已被印度教吞併了,他們吸收了佛教的內容,視佛教 為其分支,甚至將佛陀視印度教神氏毗濕奴的其中一個化身。印度教成 為印度的主流宗教。

有趣的地方是,在西藏,程況剛好相反,佛教吞併了當地的本土宗教, 長期地作為當地的吐蕃王國的主流宗教。

本來,原始苯教才是藏族人民的普遍信仰,原始苯教相信萬物皆有靈, 崇拜的對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宿、雷電、冰雹、山川、土石、草 木、禽獸等自然物。藏文有關歷史資料中提到的原始斯巴苯教有很多種, 有天苯(神苯)、地苯、苯欽(大苯)等等,最大的苯稱為“賢若普” 等等。還有唸誦苯,沐浴苯、招財苯、占卦苯、歷算苯,神苯、龍苯、 魔苯,沃苯,贊苯等等,共 33 種。

藏史將當時形態各異的原始信仰通稱為“苯”,即重複念頌之義。顯然, 這個定義是基於這些原始信仰在舉行儀式時都要反覆念頌各自的咒文這 樣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上,只是在區分這些原始信仰時在他們的稱呼詞 之後加上“苯”字。後來,象雄王國穆氏王子“敦巴辛饒彌沃”將各種 苯教綜合起來,創立雍仲苯教,並在日後統一了青藏高原的信仰。

131

從政治的角度講,象雄王國的統一需要一個人們普遍接受的統一宗教, 即一個統一的精神信仰系統和道德準則來規範人們的價值觀念,約束人 們的行為模式,它的產生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既有助於人心的統一和社 會的穩定,也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從文化的角度來講,由原來互不統 屬的各種原始苯教逐漸統一到雍仲苯教名下,成為一個完整的信仰系統。

雍仲苯教在像雄的發展持續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依照傳統的藏傳佛教史記載,佛教第一次試圖傳入吐蕃是松贊干布的高 祖拉脫脫日年贊時期。一個內盛寶塔、經書和咒文的寶簧在拉脫脫日年 贊時期從天而降,因為人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只好付之高閣。貴‧循 努拜的的《青史》認為可能是古豚的班智達(即學者)帶來的東西,由 於當時吐蕃尚無人認識經書的內容和寶塔的意義,他們只好將這些東西 留在吐蕃就回去了。《賢者喜宴》甚至認為當時人們不知道這些屬於苯 教還是佛教,而且首先作為苯教的神物被供奉,然後才知道是佛教的。

雖然當時吐蕃的四周早已經是流行佛教的地區,但在吐蕃尚無人認識這 些東西,也只好作罷。顯然,說這些東西是從天而降,極有可能與吐蕃 的傳統信仰-苯教有關。不管怎麼樣,這些東西在當時的吐蕃沒能產生 什麼影響是事實。傳統的佛教史籍認為,這是印度的佛教第一次北傳吐 蕃的嘗試。

在吐蕃的雅隆部落開始崛起的同時,象雄的雍仲苯教開始傳到了吐蕃。

在吐蕃贊普們的極力推崇甚至身體力行的感召下,象雄的雍仲苯教首先 開始在吐蕃王室流傳,史稱許多國王都是苯教虔誠的修行者,如吐蕃第 二代贊普牟赤贊普不僅是一位雍仲苯教在吐蕃的大力推行者,而且是一 位虔誠的苦修者。

由於當時吐蕃贊普的大力推行,又從象雄邀請了許多苯教師來吐蕃傳播 苯教,到了第八代國王止貢贊普時期,苯教在吐蕃已經成為一個至高無 上的普遍信仰,因為越來越多的贊普也信仰苯教,有些贊普的古辛儼然 成為凌駕於贊普之上的教主,在政治勢力的縱容和民間信仰的普遍尊崇 下,古辛的權利開始膨脹,他們不僅從精神上左右贊普的思想,還開始 介入朝政,這種情勢越演越烈,最後威脅到贊普的王權及其統治。

緊接著,在止貢贊普與他的一個大臣的格鬥當中,止貢贊普被神秘地殺 害。雖然關於他的被弒有許多說法,但最主要的也是最令人信服的原因 是因為他滅苯,所以被篤信苯教的大臣殺害了。從這樣一個歷史事實來 看,止貢贊普的滅苯和被弒很典型地反映了宗教與王權之間的鬥爭。

132

從南日松贊開始,他南徵北戰,征服了許多小邦,逐漸將雅隆河谷犛牛 部落的王權推向整個衛藏地區。他的兒子松贊干布(? 650年)不像 他的父輩那樣只沉醉於雅隆部落的王權遊戲,他的視野是整個中亞,他 將統一整個青藏高原作為他文治武功的崇高目的。他在建立行政機構、 制定法律、引進工藝技術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同時,他在吐蕃歷 史上第一次正式引進了佛教。但是,他對佛教的態度不可能像晚期藏傳 佛教文獻記載的那樣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甚至被認為是無量光佛的化身 等,進而被稱為法王。

他開始從印度引進佛教,迎娶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她 們帶來的佛像也為他大肆興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在他以後的芒 松芒贊和都松芒布傑卻對佛教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文成公主帶到 拉薩的釋迦佛像也曾經在地下埋藏了很多年,這同樣與吐蕃原有的本土 宗教傳統根深蒂固有關。

8 世紀初葉赤德祖贊(704 年 755 年)重新與唐朝聯姻,迎娶金城公主 進藏,釋迦佛像又被重新迎請到大昭寺供養。西域滅佛活動中逃生的佛 教徒也被吐蕃王室收留並允許他們在拉薩恢復宗教活動,還去迎請在岡 底斯山朝聖的印度僧侶在吐蕃傳教,但未果。8 世紀中葉,赤松德贊繼 位。他是一位一心扶持佛教的讚普,但由於篤信苯教的大臣們和苯教師 們的干擾,在他在位初期雖做了一些努力,但還不敢有太大的動作來扶 持佛教。

赤松德贊聯絡並邀請寂護(725 年-788 年)大師來吐蕃弘法,起初連赤 松德贊接見他都安排到欽浦,還只能讓他在政治文化中心拉薩的外圍講 經傳法。就這樣最後也因受到苯教徒的抵製而被遣返回尼泊爾。可見當 時佛苯鬥爭的激烈程度和苯教在吐蕃的强大勢力。

寂護是 8 世紀印度佛教顯教僧侶,是一位那爛陀學者。將印度佛教傳入 西藏,建立了最初的藏傳佛教僧團,是西藏前弘期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與蓮花生、赤松德贊,合稱師君三尊。他也是瑜伽行中觀學派的主要建 立者。主要的弟子為蓮花戒。寂護大師受到藏王赤松德贊的邀請,自尼 泊爾至西藏地區傳法。西元 794 年接受 7 位西藏貴族的請求,授予他們 出家戒成立僧團,史稱「預試七人」或「七覺士」(Sad mi bdun), 是藏傳佛教僧團的開始。這也是西藏僧團戒律為說一切有部不是大眾部 的原因。由此可知,最早的藏傳佛教是顯宗而非密宗,可惜寂護的弘法 事業沒有成功。

133

最初佛教在吐蕃無法立足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苯教有其傳統的神祗信仰, 幾乎每一次天災人禍都無一例外地被說成引進佛教之過,而且這些都是 作為神的旨意說出來的,這就像中世紀時歐洲人對待猶太人的作風一樣。 在當時吐蕃全民信苯,並且在神的旨意決定一切的吐蕃社會,人民毫不 懷疑能夠引起如此多的天災人禍的外來宗教自然是洪水猛獸,這就是當 時苯教抵制佛教的最基本的信仰基礎。

佛教徒也清楚知道他們在吐蕃立足的最大的障礙就是苯教的神祗信仰, 因而他們在邀請了剛才提及的主修顯宗的寂護並以失敗告終以後,在寂 護的建議下邀請了主修密宗的烏仗那佛教大師蓮花生(生卒年不詳)。 蓮花生大士採取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大量吸收苯教神祗及其修煉儀軌為 己有,佛教史籍說蓮花生大士用其超凡的法術降伏了這些苯教神祗,讓 祂們保護佛教,成為佛教的護法神。對有些神祗及其儀軌做了一些改變, 而有些神祗及其儀軌則原封不動地照搬苯教的傳統。

換句話說,就像印度教吸收佛教內容一樣,佛教在西藏同樣是吸收了苯 教的內容。

這種做法非常有效,因為,雖然佛教是外來宗教,但它所供奉的神祗仍 然是藏民曾經祖祖輩輩保佑他們的那些神祗,為他們舉行的儀軌仍然是 他們所熟悉和喜聞樂見的,並沒有陌生感,他們仍然相信這些神祗是能 夠保佑他們的,只要他們仍然在這些熟悉的神祗的保護之下,他們就有 了安全感,不管誰聲稱擁有這些神祗,尤其是普通信眾,他們並不在乎 誰聲稱擁有這些神祗,重要的是他們仍然在這些曾經保佑他們的神祗們 的麾下。

同時,赤松德贊也大力消滅苯教的勢力,強迫苯教徒改宗佛教,殺了許 多不願意放棄苯教信仰的人。許多苯教師們開始到遠離拉薩的阿里、康 區和安多等地逃難,這些地區許多苯教傳承都源自這一時期的逃難苯教 師們。這就是苯教史上第二次法難,這次法難同樣給苯教的發展給予了 毀滅性的打擊。有些苯教史家將止貢贊普至赤松德贊期間的苯教稱作苯 教中宏期。

蓮花生是首位將藏密傳入漢地的寧瑪派教傳,第三十二代祖師諾那呼圖 克圖謂蓮花生大士是彌陀身、觀音口、釋迦心,合諸佛菩薩身口意之三 密金剛應化身。事實上,為了開示密乘與大圓滿的教法,於不可說劫以 前,十方三世諸佛共同念誦七句祈請文,藉由共同念誦蓮師 7 句祈請文 的殊勝因緣,諸佛的加持凝聚在一起,化現成蓮花生大士。因此,無量

134

劫中,每一劫裏都會出現許多化身佛示現人間。而在每一尊佛示現人間 的時候,蓮花生大士會同時示現,對不同的弟子們講述密乘教法。其傳 承最高修法為「大圓滿法」。

大圓滿法是西藏密宗最神祕的教派-寧瑪派的主修法門,寧瑪派將所有 佛法分為九乘,其中最上乘就是大圓滿法。 在寧瑪派僧人的心目中, 大圓滿是西藏密宗的最高心法,也是成佛最為便捷、最為徹底的法門。

根據西藏佛教專家 John Myrdhin Reynolds 的說法,雍仲苯教的主要教 義分為 3 個主要模式:

一、九乘佛法;

二、苯教的 4 個門戶和第五個門戶是寳庫(sgo bzhi mdzod lnga); 三、外戒、內戒、秘密戒指三輪(bka' phyi nang gsang skor gsum)。

九乘如下:

- 預測之道(phyva gshen theg pa)編纂了儀式、占卜、醫學和占星 術。

- 觀想世界之道(snang shen theg pa)教導當地神靈的儀式以求好運

- 魔法之道 (' phrul gshen theg pa ) 解釋了消滅邪惡實體的魔法驅 魔儀式。

- 生活之道(srid gshen theg pa)詳細介紹了葬禮和死亡儀式以及保 護生者生命力的方法。

- 居士之道 ( dge bsnyen theg pa ) 俗家道德,包含有益健康的活動 以及世俗生活儀式的 10 項原則

- 苦行僧之道(drang srong theg pa)或「卍字苯教」著重於苦行修 行、冥想和寺院生活;

- 本初音道(a dkar theg pa)或白道 A,指密宗修行和密咒(gsang sngags);

- 原神之道(ye gshen theg pa)是指某些特殊的瑜珈方法。這對應於 寧瑪派的阿努瑜伽。

- 無上之道(bla med theg pa ),或大圓滿之道。與寧瑪派一樣,苯 教認為大圓滿是最殊勝的禪修之道。

寧瑪派的教法就是與苯教大同小異。可以說,苯教雖然看似被佛教所取 代,其實它已經隱藏在佛教裏面,很多時,真相會是,舊酒裝上新瓶, 被當成新的酒。名為佛教,實為苯教,一個以佛教包裝的苯教。

135

原來,蓮花生大士不只是一位高僧大德,而且還相當有政治智慧。

參考自:

https://baike.baidu.hk/item/%E5%8E%9F%E5%A7%8B%E8%8B%AF%E6%95% 99/16503801

https://studybuddhism.com/zh-TW/jin-jie-yan-xi/lun-cang-hejiao-yi-xi-tong/xi-cang-chuan-tong/ben-jiao-yu-cang-chuan-fojiao

http://www.tibetology.ac.cn/2018-05/02/content_41700289.htm

https://tibetantrekking.com/bon-religion/primitive-bonreligion/

https://studybuddhism.com/en/advanced-studies/abhidharmatenet-systems/comparison-of-buddhist-traditions/bon-andtibetan-buddhism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human-origins-religions/bonreligion-0018570

https://studybuddhism.com/en/advanced-studies/abhidharmatenet-systems/the-tibetan-traditions/the-tibetan-buddhist-andbon-traditions-a-comparis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n

https://www.olmoling.org/contents/dzogchen

136

不管是燦爛的米諾斯文明也好,輝煌的象雄文明也好,一切都已經大江 東去。之後,又是另一個新的文明,從新開始。因此,有一種哲學指出, 世界並不是向前發展,而是脈環不斷,有如秋去冬來。然則,我們日日 夜夜努力去進步,又意義何在?

其實,遠古文明不止有亞特蘭蒂斯,有不少意見認為,在埃及和蘇美爾 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有三大遠古文明,都在一萬年以前。遠古文明 又叫史前超文明。史前超文明有 3 個:亞特蘭蒂斯文明、利莫里亞文明 和姆大陸文明。不過這三大遠古文明都在一夜之間毀滅,消失得無影無 蹤。

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1877 年 3 月 18 日 1945 年 1 月 3 日) 是一名美國的知名透視者,他聲稱自己在恍惚狀態下能說出來自高我的 聲音。凱西被稱為「沉睡的先知」(The Sleeping Prophet)。由於過 去的預言有很多已經應驗,因此,其說法有一定之參考價值。

凱西告訴我們,亞特蘭蒂斯覆蓋廣闊。因為物慾膨脹,對科技和自然資 源的誤用濫用對亞特蘭蒂斯造成 3 次巨大災難。凱西說亞特蘭蒂斯人原 是「和平的人們」,他們的物理和身體的發展很快,「因為他們認識到 他們僅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對那些身體所必需的物質,僅取於自 然。」他們既可思想旅行,也可身體旅行。似乎,他們的先進程度是超 乎我們的想像。

傳說中失落的利莫里亞文明(Lemuria)是一個幾乎與亞特蘭提斯相齊 名,與之共存並且是出現更早的古代文明。依據太平洋一些島嶼的傳說 故事,利莫里亞文明是在太平洋上類似「伊甸園」的熱帶島嶼。島上生 活著許多美麗的動物,數千年以前,它帶著未解之謎沉入印度洋海底。 像亞特蘭提斯一樣,科學家對於利莫里亞是否存在的爭論從未停止。

利莫里亞是至少 80 萬年前傳說中的神秘國家。不少科學家認為,利莫 里亞人是遠古的大西洲人,掌握著相當發達的科學文化技術。他們能夠 冶煉高純度的金屬,能夠不受距離、障礙限制地通訊聯繫。他們掌握的 通訊手段甚至比無線電通訊要先進得多。有些學者還認為,人類的語言 特別是字母文字就源於大西洲,遺蹟上出土了不少刻有字母的石頭,金 字塔這種建築也來源於大西洲。

137 結語

利莫里亞擁有先進的文明,並與亞特蘭蒂斯發動過核戰爭。看來,又是 濫用文明帶來惡果的又一例證。島上生活著許多美麗的動物,數千年以 前,它帶著未解之謎沉入印度洋海底。像亞特蘭蒂斯一樣,科學家對於 利莫里亞是否存在的爭論從未停止過。

姆大陸文明是由英國人詹姆斯·喬治瓦特(James Churchward)所發現。

1868年,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印度中部發生了大饑荒,殖民宗 主國英國派兵增援。當時有一個喜愛東方文化的軍官詹姆斯·喬治瓦特 陸軍上尉,與當地的居民和僧侶關係非常好。詹姆斯漸漸學會了當地的 文化和奇妙的象形文字,後來他與當地的高僧一起研讀到了這裡寺院秘 藏的古老粘土板,而這塊粘土板上記載的,就是從母國姆大陸派來印度 的「神聖兄弟那卡爾」記錄的姆大陸情況。經過長期研究,詹姆斯確信 幾萬年以前,地球上確實存在一個姆大陸。

不過,姆大陸的繁榮僅僅持續了1千年,終於遭到了滅頂之災。按照傳 說,姆大陸受到了「神的懲罰」,幾千萬居民無法逃脫,與大陸一起沉 入了海底。這很有可能是一場巨大的火山爆發,或者大地震。

根據泥板上的記載,盛極一時的姆文明,在富庶的經濟生活和日趨下品 的娛樂文化帶動下,人們道德日漸淪喪,每況愈下,貧富差距擴大,倫 理觀、教育文化與社會治安等問題叢生,甚至出現敗壞的性生活,性交 易與藥物濫用、販賣。表面上雖看似繁榮,但毀滅性的大災難卻突然降 臨。研究發現,許多記載指出,雖然科技、文明、經濟上皆高度發展, 但由於世風日下,人們道德下滑,失卻了最初人們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 規範與良風美俗。終於有一天,來自上天的懲罰驟降。姆大陸在一場毀 滅性的大地震與地殼怒鳴聲中,被火山爆發所引起的巨大熔岩流所吞沒。

很多人都對這些所謂遠古文明懷着濃厚興趣,當中不乏為着尋幽探秘, 為滿足一己之好奇心,正如不少人熱愛聽鬼故事一樣,出於無聊。但與 此同時,也有另一批人,以非常嚴肅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因為這些事 例帶給人類不少啟發。既然遠古時代已經如此先進,為何又會一下子說 滅亡就滅亡?我們的社會正在越來越進步,是不是重覆着他們的舊路? 我們究竟有沒有犯上他們曾經犯過的錯誤?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當 日他的的滅亡,是不是可以避免的? 在 2020 年上映的美國文獻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講述了社交網絡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這部劇情式 紀錄片透過對自己親手打造的產物敲響警鐘的科技專家,探究社交網絡 的危險人為影響。

138

就在幾年前,「低頭族」在一類以「族」字結尾的詞彙中脫穎而出,成 為了初高中作文裡批判的對象,是學者們憂思的文化現象。根據前瞻經 濟學人的資料,當年估計2020年Q1季度,中國將有8.97億人成為手機網 民。關於手機,關於我們日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如何造成當下全球社會面臨的極端主義、分裂主義、反智主義等一系列 問題,或許這部片子可以讓我們一窺究竟。

前Google設計倫理學家和人道科技中心的聯合創始人特里斯坦·哈里斯, 在這部紀錄片中解釋了科技公司的3個主要目標:

參與目標:增加使用率,確保用戶繼續滾動。

增長目標:確保用戶回流並邀請朋友,進而吸引更多的朋友。

廣告目標:確保在實現上述兩個目標的同時,公司也從廣告中盡可能多 地賺取利潤。

哈里斯將科技中使用的操控策略比喻為魔術:如何透過操控人們所看到 的東西來說服他們,並將這種心理學融入科技之中呢?

自21世紀初以來,青少年和年輕人的抑鬱和自殺率有所上升,紐約大學 史登商學院的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大衛·海特(Jonathan David Haidt)指出這一趨勢與當時社群媒體在移動手機上普及有關。紀錄片 還探討了假新聞的危害。哈里斯認為這是一種「以不實訊息謀利的商業 模式」,公司通過允許不受監管的訊息以最優價格抵達用戶而賺取更多 錢。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在Twitter上假新聞的傳播速度是 真實新聞的6倍。

影片中一位前谷歌設計道德倫理學家,現如今再為人到技術而到處奔走 做呼籲。他提倡在產品中引進被他稱為「道德倫理設計」的要素。因為 在谷歌的工作中,和同事一起設計郵箱的他發現了一件弔詭的事情。

開發人員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把郵箱設計的極具成癮性。當他意識到這 個問題時,便決定聯合幾位同事一起來改變這種產品設計的現狀。然而, 訊息反饋到谷歌的高層後,石沉大海,再無音訊。

在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如何洩露,平臺如何利用我們的資料進行個性 化的廣告服務已經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以至於我們常常忽略了 網際網路企業真正在做的事情: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重塑我們的心 智模式。

139

由於虛假訊息和假新聞經常傳播,用戶無法區分虛假和真實新聞,導致 意識形態和社會分歧的差異。社會心理學家和作家喬納森·海特強調了 社交媒體對抑鬱和焦慮的影響,尤其是對年輕青少年的影響。這部紀錄 片報導了與社交媒體使用有關的美國少女抑鬱、自我傷害和自殺入院率 的統計數據。這些入院率數字在大約2011年前保持穩定,對比2009年在 美國年齡較大(15至19歲)的少女的入院率上升了62%,而年齡較小 (10至14歲)的少女的上升了189%。此外,自殺率也呈現相同的趨勢, 與2001年至2010年相比,年齡較大的少女自殺率增加了70%,年齡較小 的少女自殺率增加了151%。根據海特的訪談,1996年以後出生的人成 長於使用社交媒體是常態的社會中,因此從小就持續暴露在過載的內容 中。過早接觸這些平台是導致抑鬱和自我傷害急劇上升的原因之一。

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們對某件 事的印象。臉書就曾利用臉書上的潛意識信號,成功的影響了中期選舉。

這樣下去,有民主選舉還有甚麼作用?既然可以被網絡商影響決定,投 票的作用已經名存實亡,最終就是走向尊制獨裁,甚至返回奴隸社會也 不足為奇。不過,奴隸還比較好一點,因為有思想自由,但網絡商隨時 連人的思想也可以操縱。

社交平臺的顯著特徵是極其了解你的喜好。如果你是一個平時喜歡看陰 謀論的人,那麼像「新冠疫情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這種言論,很 大概率會進入你的眼中。你越是看這類的言論,社交媒體越是給你投餵 這類的資訊,你越發相信世界就是這樣的。就像困在一個房子裡,舉目 望去,只能看到四面牆壁。這也就是傳播學上經常講的「資訊繭房」現 象。整件事情實在非常諷刺,因為資訊越發達,人反而變得越無知,思 想反而越封閉。

可怕之處也正在於此,我們正在逐漸脫離了以工具為基礎的技術環境, 來到了以致癮和操縱為基礎的技術環境。為了達到這種操控的目的,大 部分來自矽谷的科技精英們都專門學過如何利用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去勸 服人們,改變人們的行為。

美國記者尼古拉斯·G·卡爾(Nicholas G. Carr)在其於 2010 年出版 的一本書《淺薄:網路對我們大腦的影響》(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中探討了互聯網對大腦的影響。

該書聲稱,研究顯示「線上閱讀」的理解力低於閱讀印刷版。《淺薄》 入圍 2011 年普立茲非小說獎決賽。

140

2008 年,卡爾在《大西洋月刊》上問道,谷歌是否「讓我們變得愚 蠢」。他的最新著作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更廣泛地說,探討網路時代的 工具如何改變人們尋找和使用資訊的方式。卡爾認為,網路助長了分心 和膚淺。

資訊量之大超出了任何人的吸收能力。因此,用戶不會全神貫注,而是 逐一連結瀏覽 Twitter 來源,對可用資訊進行廣泛但膚淺的了解。卡 爾引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實驗來說明人類大腦是多麼容易受到干擾,以 及這種注意力不集中如何降低理解和記憶力。

卡爾讓人心悅誠服地體認到,所有的資訊科技都會帶來一種智慧倫理。 印刷圖書如何讓我們進入聚精會神的狀態,從而促進深度思維和創造性 思維的發展。相較之下,網路鼓勵我們蜻蜓點水般地從多種資訊來源廣 泛採集碎片化的訊息,其倫理規範就是工業主義,這是一套速度至上、 效率至上的倫理,也是一套產量最大化、消費最大化的倫理 如此說 來,網路正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們。我們變得對掃描和略讀越來越得 心應手,但是,我們正在喪失的卻是專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書中寫道,人類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在於我們的「深度閱讀」能力,這是 古騰堡印刷機賦予我們的能力,它培育了「孤獨、一心一意的知識傳 統」。深度閱讀需要「持續、不間斷地關注單一靜態物體」,多年來它 讓人們能夠「進行自己的聯想,得出自己的推論和類比,培養自己的想 法」。卡爾還寫道,網路與此相違背。「心理學家、神經生物學家、教 育家和網頁設計師的數十項研究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當我們上網時, 我們進入了一個提倡粗略閱讀、匆忙和分散思維以及膚淺學習的環境。」

當然,深度閱讀是可能的,但這不是「技術鼓勵和獎勵」的閱讀方式。 人人都習慣凡事不求甚解。

這樣下去,人的思考能力便會日漸失去,哲學、科學、藝術的創造與鑒 賞能力亦會隨之而失去,最後,群眾便會越來越人云亦云,思意變得容 易被別人隨意左右。在這種還境之下,文化會蘯然無存,人民都被擁有 金錢與權力者所洗腦,當權貴與權貴之間一旦有利益衝突時,雙方便可 以輕易地召喚各自的韮菜,以意識形態為原動力,發動大大小小的戰爭。

由影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中可以得知,網絡商的影響力驚人地不 斷强化,從《淺薄:網路對我們大腦的影響》這本書又讓我們認識到普 羅大眾的判斷能力又同時急速退化,其實,這些情況是不是當年的亞特 蘭蒂斯文明、利莫里亞文明和姆大陸文明所經歷過的呢?

141
142
143
14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