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戴梓軒、曾雪雯 作者(排名不分先後):各系會及宿生會代表、 鄧建華、鄭司律、戴梓軒、張文禮、林信君、 林朗兒、麥俊和、葉泳琳、吳嘉茜 排版:陳聖儀、陳惠寧 督印:嶺大校長關注組 承印:有利藝術公司 發行量:1000份
嶺大校長關注組
校長遴選號外
學生當家作主 團結力爭重選 圖:西瓜
準 嶺大校長鄭國漢的「往史」被愈揭愈多,先有當年跟鼠王芬聯合支持23條立場,又曾撰文批評 陳日君樞機捍衛教會辦學主導權(近日連串直資風波,已可見當年樞機並非過慮而是有先見也,同時 也反映鄭國漢在辦學精神上的理念絕不博雅),還有他曾為梁振英站台,個人帶有明顯的政治取向.... 至於陳智思稱自己今天才知對方的政治立場,又指已建議對方未來少談政治,這是傻的嗎 的說法吧!!難不成你請個強姦犯去教女校,叫佢少d望女學生就可以嗎?當今天性罪犯名 冊都已經要作有關檢視時,嶺南在過去十年多,成了香港社運界的搖籃之一,出了不少出 色的社運朋友,家下安插一個梁粉校長,跟在女校請了一名強姦犯老師又有什麼分別??
-紀曉風 (原載自其Facebook, 2013年6月7日)
學生短評
2
3
校長選委會
起 底 解 構 校 長 遴 選 委 員 會 五 千多名師生及工友在嶺南大學工作及學習,一位校長管理整所大學,是為行政首長,稍 有常識也知道這位校長應當向那五千多人負責,以及為他們服務。但現今的遴選制度卻是 校長由校董選出和委任,師生的意見只有象徵式諮詢了幾次,因此校長的權力來源並非全 體或大部分師生,而是數位校董而已。筆者相信大部分學生也不清楚校董是何許人也,因 此特製以下資料,以供同學了解這位「梁粉」校長由何人選出。 文:辛泊
That is very sad.
1
‧ ‧ ‧ ‧ ‧ ‧ ‧
陳智思
亞洲金融集團總裁 亞洲保險有限公司總裁 泰國盤谷銀行香港分行顧問 全國人大代表 行政會議成員 香港泰國商會主席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
‧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 ‧ 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 ‧ 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 ‧ Pomona College校董 ‧ 香港樂施會副主席 (以上只是部分職銜)
嘩不說不知原來我們的校董會主席咁把炮,公職一大堆,又是商界大人物, 在五十二間公司做董事,其中十六間是受薪,更富有得可自辨私校給兒子。同 時,他也是好同事,另一名嶺大校董林奮強身為行政會議成員涉嫌偷步賣樓, 同為行會成員,陳智思公開支持林奮強,「認為林毋須辭職。」真是義氣干雲 啊!另外,他也是梁粉。「梁粉」找「梁粉」當校長,可謂「明益自己友」。
3 這 於 上 強 倌 佬 不
個 保 鏡 積 的
副主席 險業, 賣廣告 金,如 父母被 劏到 一 頸 妨找他算
出 當 推 果 基 血 帳
身 年 銷 看 金 , 。
常
‧ 澳洲會計師公會 大中華區分會 稅務委員會主席 ‧ 註冊會計師 ‧ 安永稅務及諮詢 有限公司合伙人
歐陽伯
‧ 美國信安金融集團亞洲區總裁 ‧ 曾任美國友邦保險團體保險部副總裁 ‧ 香港城市大學諮議會成員
4
孫梁勵
權
2
曾公開建議政府徵收奢侈品稅,但建議 稅率只是百分之三,當年政府建議徵收商 品及服務稅,稅率也是百分之三,難道 她認為富人的稅率應該跟基層市民一樣?
袁光
銘
4
‧ ‧ ‧ ‧ ‧ ‧
上海市政協委員 東亞銀行私人銀行部中國區主管 廣東外商公會理事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秘書長 前美國花旗銀行上海分行首任行長 前瑞士友邦银行亞太區私人銀行總裁 曾 在 上 海 「 兩 會 」 期 間 建 議 提 供 額 外 的 志 願 者 配 額 給 香 港 學 生 , 提 高 香港「80後」的民族感和愛國情懷。
陳斌
6 ‧ 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 選舉委員會委員商界(二) ‧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董 ‧ 香港大昌有限公司執行 董事、主席及董事總經理 ‧ 嶺南教育機構主席
‧ 嶺南教育機構副主席 ‧ 曾任香港牙醫學會會長
5 ‧ 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 獨立非執行董事 ‧ 鷹君資產管理(冠君) 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 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 獨立非執行董事
羅世
傑
‧ 市區重建局財務委員會增選委員 ‧ 曾任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 ‧ 曾任花旗集團全球財富管理 之亞洲投資融資主管 ‧ 曾任美林亞太區投資部資深 執行總裁
在 金 融 界 工 作 3 3 年 , 曾 發 表 「 年 輕 人 不 要 與 老 闆 搞 對 抗 , 因 為 老 闆 總 比 你 強 和 叻 。 」 這 類 言 論 , 大 概 覺 得 自 己 也 是 嶺 南 大 學 的 老 闆 。
‧ 嶺南大學政治學系 副教授 ‧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 研究部主任
李彭
廣
7
葉毓強
8 ‧ 嶺南大學會計學系 系主任
9
陳冠
雄
雖然學生會會長也是遴選委員會(下稱選委會)成員之一,但他不只沒有投票權,甚至連候選人 姓名也不能知道,更遑論其他資料,所謂學生代表,其實只是校董會做下樣,名義上有學生代表, 實際上其權力被剝奪得所剩無幾。而選委會中其餘九人皆有投票權,但只有兩人是嶺南大學的教 授,其餘不是甚麼甚麼董事,就是甚麼甚麼總裁,更有人參與小圈子特首選舉,亦有人是政協委 員。情形大概可理解成某某樂壇頒獎禮本是由樂迷選出最佳金曲,但大會突然宣佈將成立評判團, 陣容包括林峯、黃宗澤、周一嶽、李家仁、阿Sa、阿天真嬌、鄧麗音欣等著名歌唱家,而千萬樂 迷只能選出一名代表,而這名代表還只能在旁觀察評分過程,無權評分。實在很難容忍我們的校 長要由基金佬、行會成員、政協委員和認為「年輕人不要與老闆搞對抗」這類人選出,不要說「 係咁架啦!」,這世界本來不是如此,只是我們一直沉默才有利這些特權階級奪去我們的權利。
5
去 年年底,陳玉樹教授因健康理由辭
他 山 之 石 , 可 以
攻 玉
? 文:文禮
6
任校長一職,遴選校長的工作亦隨之 展開。校董會成立了遴選委員會,並 希望新任校長能趕及在下學年九月一日 正式上任。然而,是次校長遴選的消 息一直未有在校內傳開去,除了去年年 底數場諮詢會外,校方一直未有公怖更 多的消息,透明度嚴重不足。本文將參 考世界各大院校的校長遴選,並指出 我校是次遴選過程的問題以及可以改進 的地方。借助他山之石,希望提供方法 更有效地選出適合嶺南大學的領袖。 位於台灣的國立清華大學遴選校長 時一般會委任十五名委員,包括十名教 學人員代表(每學院兩名)、非教學/研 究人員代表、行政人員代表各一名以及 校外代表三名(分別為校友代表、學術 界代表及產業界代表)。遴選期間會舉 行多次座談會及全校公聽會,好讓全校 師生能夠參與校長遴選並提出意見和討 論。在確立候選人名單後,遴選委員會 更會舉辦「候選人說明會」以及茶敘, 藉此機會候選人能夠闡述教育與治校理 念,並發表自己對學校未來發展學校方 向以及遠景,學生與教職員亦因此對候選 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後,候選人會由 長聘教師投票通過並由教育部委任之。 位於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市(Tallahassee)的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在遴 選校長過程中,會成立兩個不同性質的 委員會協助遴選。一為俱投票權的遴選 委員會,由四名委員組成;以及諮詢 委員會,成員二十五人,包括八名教 授、三位主管、職員一人、學生一人以 及十二名社會人士,大部份為校友。 諮詢委員會並沒有投票權。由於佛州 的陽光法則 包含對高等教育人員的任 命,所以校長遴選的過程會完全公開, 公眾甚至可以參與各個會議並在會議 中發言,展現出校園民主化的一面。 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的校長遴 選方式與上述兩所院校截然不同。哈 佛的校長遴選由董事會全權負責,董事 會成員為院士六名,大部份為校友。遴
選 過 程 亦 為 高 度 機 密 , 除 了 六 名 院 士 外 , 外 界 對 遴 選 過 程 無 從 知 。 雖 然 如 此 , 在 遴 選 過 程 中,院士亦會不斷收集哈佛師生 以及外界人士之意見,所以持份者亦有 他們實質參與的部份,以致這種「封閉 式 遴 選 」 仍 能 運 作 至 今 。 大學有各自的辦學理念,例如 嶺南大學一直強調「博雅教育」。理 念的不同往往會影響到揀選校長候 選人的方針,遴選的方法亦因此有 異,本校的遴選過程當然不能完全參 考以上各例子。然而,綜合以上各大 院校的校長遴選辦法,我們不難發 覺現時嶺南大學的校長遴選缺少一 項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則 ─ 民主化。 在各國大學遴選校長時,或多或 少都會加入將校園民主化的原素,讓教 職員、學生以至校友都能夠參與遴選的 過程,例如哈佛大學的校董會成員大多 為校友,國立清華大學則會提供予師生 參與的公聽會、座談會等;而且,在競 選過程,持份者亦會有一定的知情權, 在陽光法案底下,美國某些大學校長遴 選過程的所有相關文件都需要公開予 外人查閱(如上文提及的佛大)。未受 陽光法案保護的地區,各大學校方亦會 主動設立網頁把資料公開。以上各種都 是是次嶺南大學校長遴選過程所欠奉 的。雖然校方曾舉辦四次共六小時的諮 詢會,但相對於其他院我校顯然未有在 這方面的工作下過功夫。(國立清華大 學曾舉辦七次諮詢會,每次約三小時。 )另外,諮詢會中亦顯示出部份委員對 本校的教學方針和理念的認知嚴重不 足,會上某些委員甚至未能明確指出「 博雅教育」為何物!試問這樣的一個委 員會如何能選出一個適合我校的領袖? 遴選委員會該為最清楚知道學校需要甚 麼的組織,從而定立學校的未來發展方 針以及方向,並為學校選出一位最合適 的校長。顯然,現在的遴選委員會並未 能達到這個功效。希望校方能夠加以改 善,並儘快提供我校師生參與是次 遴選的渠道,增加透明度,以選出 一 個 真 正 適 合 我 校 的 校 長 。
筆 子 入 用 流
者按:「本文曾刊於去年二月出版的<<博小報>>,用意在於提供區內外 作比較,指出嶺大遴選機制的不足之處。然而,校方卻未有加以改善,雖曾 網頁提供更多的資訊予持分者,卻只限於單向的新聞發佈式網頁,未能加以 網上平台跟學生、校友及教職員互動。所謂諮詢會以及今天的「見面會」亦 於「做樣」的公關活動,校方黑箱作業之心顯然而見。筆者堅決反對此等不
例 加 利 只 民
主的遴選制度。在此遴選機制底下,嶺大上下,連與校長會面的機會也沒有,遴 選委員會以甚麼理由拒絕其他候選人的申請,我們也不知道。試問通過這種不民 主,不透明的遴選過程所產生的一校之長如何為使嶺大上下約三千師生所信服? 我們堅決反對鄭國漢教授出任校長,正如我們堅決反對梁振英出任特首:
「他們都不代表我們。」
7
鄭語錄
8
校友文章
嶺大校長與廿三條 文:鄧建華 第42屆學生會編委會副總編輯(行政部) 第43屆學生會幹事會外務副會長 第44屆學生會代表會主席
鄭國漢當嶺大校長,旋即惹起「梁粉 治校」的恐慌,政權的魔爪用最粗暴的方 式進佔校園。鄭的政治背景受到傳媒注目 是理所當然的,就在去年,他便為梁振英選 舉站台;十年前廿三條立法,他是少有開 聲支持立法的學者;而在政改等問題上,他 也處處為建制護航,撰文抨擊泛民主派。 在自由開放的大學,學者有不同政治立場 的自由,學院包容,是應有之義。但是,當 反自由者當上校長,校園還是自由開放嗎? 學者可以不支持政改、可以反對泛民主派; 但當他們為大話連篇、漠視香港核心價值的梁 振英站台,而且在關鍵時刻支持政府的廿三條 立法,他們當得起保護大學自由的校長嗎?
3
須知道,學術自由包括政治立場的自由, 卻不會包括「反自由」。鄭國漢的政見,正正 是反自由的。廿三條一旦立法,港府便能用各 式各樣的「顛覆國家罪」定性政敵、施以政治 檢控。當年七一五十萬港人上街,正是為反對 這條剝奪自由的法例通過。試想想,如果當日法 例不幸過關,戴耀廷教授還能在港大倡議「佔 領中環」嗎?鍾廷耀還可以用民研中心舉辦「 商討日」嗎?即使是未有廿三條的今日,梁振 英尚且「絕不姑息」;若是有廿三條在手,早 就用來對付「為犯法而犯法」的佔中三子了。 支持廿三條,便是支持壓制自由。鄭國漢以 其學者身份,不但沒有以捍衛學術自由發端反對 立法,反而親近建制獻出支持,真是令人倒胃。 嶺南上下近年堅持公義,校園內外的運動都有他 們的足跡,又怎容得下這樣一個反自由的校長。 嶺大將在6月17日就此事「諮詢」學 生,但同一日便通過委任,擺明是假諮 詢。嶺大校董會梁粉充斥,權貴滿盈, 梁 粉 委 任 梁 粉 , 只 是 一 個 程 序 而 已 。 (原載自主場新聞, 2013年6月10日)
授彷彿很有學者風骨,不為權貴圖謀所用。
嶺大宣布「推薦」科大商學院院長 為新校長,要來的始終要來,鄭國漢去 年為梁振英選舉站台,下一個舞台便是 嶺大校長。練乙錚先生說統戰學術界是 梁的首要任務,今日終於來到了嶺大。 梁粉做校長,雖然是意料之中,眾校友仍 然憤怒,磨刀霍霍去起底。掃視他多年文章, 政治經濟教育無所不談,往往因應位置,有 不同立場,論點「為我所用」,而無原則。 2003年,李國章還是教統局局長,推動大 學合併。是時,鄭國漢已在科大任教,科大中 大合併之聲沸沸揚揚,校園反對聲音四起,師 生發起了科大前途,校園公決的運動。學生會 發起公投,通過反對 原則?WFC? 中科兩大 合併。鄭 國漢當年 (設計對白) 也參與 其中,一 方面拒絕 加入教資會 「院校整 合工作小組」的任命,另 一方面參加了要求公 投決定是否合併的 聯署。此時回 看,鄭教
然而,在那前一年的教院合併風波之
無 中,他卻曾撰寫一篇〈教院應與綜合大學合 原 則
併〉,倡議教育學院與中大合併。跟科大一 樣,教院反對與中大合併的意願非常清楚, 即使有官方施壓,仍然無懼,發公開聲明與 政府周旋。可是,見政府向教院施壓,鄭教 授當年卻沒有支持教院有公決合併的權利, 反而幫教資會一把,力主「中教合併」。
搬 鄭國漢便是這麼一個人。一年前否
教院上下反對合併的呼聲,一年後支持 龍定 民主公決科大前途。其實當年的科大和 教院,都在教資會、教統局要求合併的共
門 同命運之中,他卻一次唱黑臉,一次唱白 臉,在科大唱「公決」戲,卻說「中教合
的 併」以「公眾利益」為重。可見鄭國漢對 於決定是否民主毫不關心,無原則搬龍
鄭 門,難怪會成為毫無誠信的梁班子的幕僚。 國文 漢
: 鄧 建 華
陳智思在記者會宣布委任之時,告 誡鄭國漢上任後「不要談政治」。其 實有什麼不是政治,陳智思意圖為校 長任命去政治化,畫虎不成,恰恰說 漏了嘴──他宣布了一個政治任命。 (原載自主場新聞, 2013年6月13日)
9
為甚麼校長遴選是
政 治 議 題 ? 文:鄭司律 第43屆學生會幹事會主席
嶺 南大學遴選校長結果剛剛出
爐,便在校園和社會產生極大反響。 梁振英民望江河日下的今天,當權者 反而盡速執行政治任務,不只甘心於 以牢牢控制政治架構為滿足,而向獨 立部門、經濟、文教、社會等各個層 面步步進迫。大學作為公營部門, 固之然掌握公共資源,而近年大學生 社會意識提高,學者和大學生成為 了社會上重要的進步力量,成為梁振 英政權着手清除的對象亦不足為奇。 因着政治任務的推使,突破現時 官民對峙越來越迫在眉睫,大學以 及整個專上教育體系便成為其中一個 戰場,既企圖遏阻大學生和大學學者 的聲音介入不同議題,防止類似反國 民教育中聲援中學生、關注高鐵及填 海等城市規劃議題的事件再次發生, 亦為未來政改時刻防微杜漸,使學者 和大學生受制於大學戰場。試想像 掌握行政程序的大學校長,只要以配 合提升教育質素為名,加大大學學者 的行政負載,便足以消磨教員精力並 製造針對教員人事的口實;又或者當 學生參與社會運動時因公民抗命而犯 法,涉事同學的學籍也能因此斷送。
10
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公權力在機 制上壟斷程序的權力,就不單單是程序 不夠公開的問題,而必須關注壟斷機 制可疑出現的腐化、利益輸送、政治操 縱。而大學校長,從來就不是一個自 外於政治的職位,而是身為學校的最高 負責人,在校內行政以外,要保護教員 及學生的學術自由及行動自由不受當權 者的干預阻撓,校長的角色是校園自 由的守護者。這就是蔡元培和傅斯年兩 先生成為大學校長模範的原因,蔡元 培先生因守住學術自由的底線,堅持延 聘由保守到基進不同取向的學者,而這 些學者亦深刻地影響近代中國公共事務 的發展;蔡元培先生在五四運動時為被
校友文章
捕學生而奔走,傅斯年先生則在四六事 件國民黨軍隊拘捕學生中親自交涉, 並在自己仍能主事的校內行政上保住同 學的學籍,以讓涉事同學能夠復學。 嶺南大學在香港學界上以博雅自由 的學風而聞名,校長獲選人鄭國漢要求 他人節制言論的主張,不單單是對學術 自由的危害,更令人憂慮在學術豐富社 會言論的過程受到阻礙。這不應該是保 守思潮執一而廢百的開端,不應該有如 架設無形的刀,潛在威脅教員的研究工 作;而保守思潮和權力壟斷同時出現, 更使這種威脅有增無減,一則校長遴選 不對持份者如學生、教員、職員、校友 開放,二則遴選委員會大多由校董會和 諮議會成員組成,兩會成員則絕大部分 由官守校監 - 即以往的港督和現在的 特首 – 所任命,三則校監以官守身份 出任但其卻沒有民意授權,公眾無從監 察。程序上的權力分配嚴重失衡,再 配合現今香港的社會背景,是遴選校長 結果出現問題的根源。問題不在於校 長職位政治化,不在於程序政治化,因 為這個職位本來就是代表學校對整個 社會打交道,而是這個職位的政治化竟 然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密室政治。要謹慎 自己立場的,從來是掌握公權力的決策 層;施行政治打壓者,也在於掌職者而 不是沒有公權力的員生大眾,在這種權 力絕對不平衡的情況底下,當下員生的 反對就是一個抗拒密室政治的里程碑。 (原載自主場新聞, 2013年6月14日)
校友文章
況:若果一位嶺南的教員就其學術範 圍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又會否受到 準校長同樣批評為學術介入政治?
文:鄭司律 「 梁 粉」鄭國漢接任陳玉樹校 長出掌嶺南 大 學 的 消 息 一 公 佈 , 同 學 、 教職員、校 友 紛 紛 表 示 反 對 之 聲 。 大 家 普遍除了質疑鄭國漢對社會議題立場 以及他的學 術 方 向 , 亦 因 為 其 身 為 堅 實 梁粉的政治角色,產生『呢個人相當 有嫌疑』的 疑 問 ; 更 因 為 自 陳 玉 樹 校 長 表示不再續 任 以 來 , 校 長 所 謂 遴 選 竟 就 如此不經不 覺 地 完 結 , 諮 詢 草 草 了 事 , 整個過程竟 然 可 以 如 此 不 為 人 所 知 地 輕 輕過去,令 鄭 國 漢 突 然 冒 出 更 惹 爭 議 。 嶺南大 學 多 年 來 對 大 眾 標 榜 博 雅 教 育,鄭國漢 商 學 出 身 的 背 景 , 亦 引 起 個 別同學思疑,究竟一個專科出身的人 士,出任嶺 南 大 學 的 校 長 對 嶺 南 全 人 教 育的發展有 甚 麼 助 益 ? 當 然 , 專 科 出 身 不是甚麼問 題 , 畢 竟 友 校 中 大 校 長 沈 祖 堯教授為醫 科 學 者 、 鄭 國 漢 的 前 任 陳 玉 樹校長一樣 出 身 商 學 、 嶺 大 很 多 商 科 同 學一樣在專 科 訓 練 之 外 涉 獵 其 他 學 科 。 但在大學日漸商業化的背景底下,學 術發展方向不只無問培養學生志趣,而逐 漸依靠研究數目、教學評分等量化指標; 回應如何發展嶺南的問題,也只能落得準 校長回應「主力協助學生就業」,全人教 育的目標內 容 統 統 不 知 跑 到 那 裏 去 了 。 準校長 的 政 治 立 場 同 樣 觸 目 。 準 校 長個人的政 治 取 向 不 應 為 他 人 所 干 預 , 但自由作為 大 學 最 根 本 的 價 值 , 校 長 作 為一個掌握 大 學 日 常 最 高 公 權 力 的 人 , 他的政治取 向 則 關 乎 整 個 大 學 的 方 向 。 蔡元培、傅 斯 年 兩 位 先 生 正 是 因 為 兼 容 並包的精神,而被視作大學校長的楷模。 我們會 相 信 一 位 自 由 派 校 長 能 夠 對 堅持自由, 容 讓 一 個 多 元 環 境 , 但 對 保 守派校長則不能投放同樣的信任,特 別準校長不單和權力中心關係密切, 而且還不吝 發 表 見 解 。 他 曾 批 評 過 陳 日 君樞機和朱耀明牧師介入政治,無視 一個沒有公 權 力 的 宗 教 人 士 , 也 有 其 基 本公民身份暢所欲言;假設同樣的情
實在令人擔心嶺大會重演類似港 大鍾庭耀事件的醜聞。準校長也曾撰 文指出,國民教育好難洗腦,我們又 不禁要問,究竟是準校長無知識基礎 去分辨灌輸性質和開放性質的教育 內容?或是沒有足夠的敏感度去理解 大眾的憂慮?定抑或著意為政府政策 多推一把?無論是那一種情況,都顯 示準校長未必有資格擔當這份職務。 嶺南大學決策層近年不乏梁營人 士,包括在特首競選中高調挺梁的前 任校董紀文鳳、現任校董暨停職行 會成員林奮強、更少不了早前因捲入 政府公職任命爭議的前校董會副主席 高靜芝。重要會議的組成如此封閉, 準校長不只在學術和政治取向受質 疑,更加令人思疑背後利益瓜葛。 校長遴選委員會的成員很多就來自 校董會和諮議會,當中絕大部分成員為 一個沒有民意基礎的行政長官所委任, 今次任命和嶺南決策層這樣的背景難 道就只是巧合?這樣重要的遴選竟然 如斯兒戲成為少數人的俱樂部?相比行 政長官委任的成員高度參與,準校長( 當然,還有一眾落選者) 就至今未曾面 對學生、教員、職員、校友、公眾對其 學術取向和公共事務立場進行解畫。
R.I.P
準校長領導的大學管理架構, 執行着校董會由院系分併、課程 改革、人事調遷、服務外判、工 友待遇、長遠策略等種種決策;
R.I.P
11
對 嶺 遴 的
學 南 選 制
校 上 , 度
發 下 就 輕
展 嚴 憑 舟
重 肅 藉 已
要 之 一 過
之 至 個 萬
至 的 不 重
, 校 透 山
對 長 明 。
議聲音後,也就在米已成炊的 情況下聊備一格一個在本月 十七日舉行的事後諮詢會,這 又和盲婚啞嫁有甚麼分別?
在這個形同黑箱的制度和過 程之中,四千學生教員等一 系列持份者就只有兩日同學諮 詢、一日校友諮詢、數名教職 員代表、一個只有觀察角色的 學生會會長,參與渠道屈指可 數。而大學校方在社會出現爭
今年是嶺南大學的一百二 十五周年紀念,這段歷史從來 不是一個向權力妥協的過程, 由抗議租界巡捕和軍閥;日軍 和共產黨南下的顛沛流離;港 英教育制度的狹縫中生存到今 天花果終成,博雅教育的道路
爛花瓶又如何? 有絕對權力的花瓶才是
雖然遙遠,但始終是上上下下認 真看待的口號,而不是讓一個封 閉遴選出來的校長沒頭沒腦地敗 壞得來不易的成果;全人教育更 加是以獨立人格為目標,不是職 業介紹所,不是向權力靠攏。 國父孫中山當年對嶺南學生說: 『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 是要做大官。』我們又那能任 由一校之長去立這個壞開頭? (原載自主場新聞, 2013年6月10日)
致癌物
文:葉泳琳 現屆學生會會長
準 大 學 生 都 愛 說 大 學 生 活 比 中 學 「 自 由 」 。 若 指 可 自 行 決 定 不 做 什 麼 , 如 走 堂 , 這 對 ; 但 若 指 大 學 生 有 權 參 與 有 關 學 校 事 務 之 決 策 過 程 , 這 絕 對 不 對 。 尤 其 近 期 處 理 會 務 時 , 更 覺 大 學 生 毫 不 自 主 。 「學生會代表可列席觀察…事實上教職員和學生問得最多,主要詢問他們的管治方 針,沒有人問及政治背景…投票前,聽取了學生會代表對最後兩強的意見」。筆者做學生 代表前已預計校董會將事事借「有學生代表」、「有諮詢學生」之名,反駁學生意見及假 扮民主,故筆者必須盡用僅有的空間,讓嶺南人都了解所謂「參與」是怎樣的一回事。 作為監察員的學生校董,雖能參與整個面試過程,但筆者於事前提出要求於面試中有 發問權,竟被當時的秘書以學生沒權投票為由拒絕,要經爭取下才能發問;所有委員早已 集齊詳細的人選資料;相反,學生代表多番要求取得相關的資料卻被無視,甚至連候選人 的名字也無從得知。這根本無法於短短幾分鐘內得知候選人的資料、甚至過往發表過的學 術文章等。更荒謬的是,遴選委員會主席(即陳智思)在不答應筆者要有候選人資料作參考 的情況下,竟要求筆者就最後兩位候選人表達意見,這無疑是裝作解釋最後決定絕對有參 考學生意見!借保密一詞以黑箱作業的遴選過程,學生代表完全無法與會眾溝通,更不 用說把同學的意見帶入遴選過程中,故筆者以毫無資料及絕無代性的立場為由拒絕。但主 席仍力求意見,故筆者只講述兩候選人於面試中的優劣,拒絕表達立場。學生代表不但 淪為花瓶,根本無法監察及讓同學「參與」,更被利用為不公制度、黑箱作業的擋箭牌。 是次校長一事,嶺南上下團結一致表示關注,更以行動表達意見、對嶺南之情,校董會不 但無動於衷,而且主席指對學生之舉感悲哀、無辜,覺得校董會才是受打壓的一群。嶺南的職 員,不論教授、文職還是勞工,怎麼也會照顧學生,不會真的視學生為敵;反觀近日陳主席 言論,把校董會與學生(會)看成對立關係,全無認真了解不同嶺南人的意見。但筆者誓想不到 校董不惜向傳媒陳述不實內容,抹黑學生代表,企圖以之反駁學生全面的意見。這就如梁振 英的「只要你肯講,我就肯聽」,實質「意見扮受,態度照舊」,更借公權力公開打壓學生。
12
學生並非如一眾校董的大公司的小職員,只被視為一顆低級的「螺絲」,而是有思 考、有自主權,展現紅灰精神的嶺南人。相反,大部分校董都只為公職、拉攏關係,而 甘願在校董會中作花瓶,他們認為沒有專業背景的學生,其意見沒多大參考性;對院校 的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甚至辦學精神也一無所知。就是這些花瓶主宰嶺南的未來,我 們不誓死把關,誰來為嶺南擔心?現校方勢在必行,硬推鄭為校長,但嶺南人不必感到無 力,因為我們並不弱小。面對霸道無理之舉,我們絕對不會容忍,嶺南人定必當家作主。
13
鄭國漢的教育理念 -
不 只 梁粉而已 文:辛泊
自 從校長遴選委員會突然宣佈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鄭國漢將出任校長後, 不少學生和校友紛紛指出此人立場保皇,不單支持二十三條立法,還為梁振英 助選,擔當其競選辦公室顧問,政治立場顯而易見。其實,若果此人擔任嶺南 大學校長,其影響將不只在這一方面,其教育理念也會大大影響日後的嶺南師 生和工友。雖然他從未著書述說自己的教育理念,但也熱衷於在報章發表各類 評論,由教育、政治以至經濟也有論及,其中的教育評論皆是關於高等教育, 筆者便從這些文章一窺此人的教育理念,以及預計他將會如何影響嶺南大學。 大概由於研習經濟學出身,此人擅於從市場經濟學角度分析高等教育 的問題,例如教職員薪酬、大學的發展方向等等。因為由市場經濟學出發, 因而不難預計其結論都涉及「市場」、「競爭」和「私有化」這類概念。 在《大學狂亂瘦身可致命》[1]一文中,他直言「大學教育是一種投資」, 而且「因為大學教育作為一種長期投資,政府資助是不宜大上大落的。」 。筆者也反對政府的大學資助大上大落,但以「大學教育是長期投資」為 理由則不敢苟同。由於現時香港的大學都依靠政府資金來維持運作,如果 大學沒有穩定的政府資助,恐怕難以順利發展。但視大學教育為「長期投 資」卻未必等如政府應該提供穩定資助,難道當這項投資的回報低於付出 時,還要繼續投入資助?在市場經濟學而言,答案當然是「不要」。如果 此人成為校長,他日向政府爭取更多資助時,相信亦會搬出此類荒唐理由, 但即使他爭取到更多資助,「大學是投資」這種思維仍然不利大學發展。
14
試想像如果大學校長習慣視教育為投資,奉 回報為目標,他會怎樣管理學校?討論設立甚麼 學系時,大概首先想到甚麼學系能有較高回報, 包括政府的資助、能否提高大學排名及會否有助 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揚名等等,但甚麼學系有 助擴闊學生視野、甚麼學系可以為人類文明貢 獻等問題卻未必在考慮之列。又例如當他思量該 削減哪個學系或學院的經費,甚至該結束哪個 學系時,恐怕又是考慮哪個學系回報較低,而 這個所謂「回報」無非就是一堆堆數字,當中無 從得知學生從某某學系學到了甚麼令其終生受 用、某某學系的教授擅於在學生惑於前途時為其 解困、學生在大學生涯中受到重要啟發等事情, 誰敢說這些不是教育成果?但若是把「回報」看 作重要指標,以上的教育成果卻會統統被忽略。 以上推測可不是憑空捏造,從他的文章 《大專制度多樣化符社會需求》[2]可見, 他的確可能以這種思維行事。他如此寫道:
「政府有關方面能否真正把「擇 優」的原則貫徹,令做出好成績的 院系多拿資源,擴充及進一步提 高;成績不好的院系收縮不利戰 線,根據自己的相對優勢發展。角 色分工做得好,整個高等教育系統 便可以減少不合理的學科重疊,為 社會提供最好的多樣化服務。」 很明顯,他講求「競爭」,學系能夠取得「好 成績」,便應當得到更多資源,相反,哪個學系 「成績」不好,便可減少其資源,這是徹頭徹 尾的「鋤弱扶強」!既然他視教育為投資,其口 中的「成績」當然就是有多少研究被國際學術 界引用、畢業生工資水平等等。假如他日你的 學系「成績」稍遜,非但不會受校方眷顧,還會 削減你的資助!嶺南向教學型大學發展,研究 本不是本校的要務,將研究成果當成「成績」根 本就不合適。不過,即使他將「成績」定義改 變,「鋤弱扶強」之心仍然沒變。此外,他還主
張高等教育系統應該根據優勢分工,即是如果 我們的社科學院「成績」不好或沒有「相對優 勢」,便應該裁去社科學院;文學院如是,便應 該關門大吉;商學院如是,亦應該止蝕離場。 除了「相對優勢論」,此人在同一文章又 指出,教職員薪酬應根據「不同專業市場供需狀 況」和「個別教員的工作表現」來制定。雖然 他贊成教職員薪酬需至少可維持有尊嚴的生活, 但以「工作表現」為依據則可能帶來壓迫。正 如文首所言,他支持二十三條立法,也是「梁 粉」,如果有教職員在課堂上或學術文章中發表 反政府言論,會否就是「工作表現」較差呢? 另外,根據「市場供需」來釐訂薪酬則是將教 學和研究的回報交由市場決定,即是說不管你的 教學或研究之於人類社會有多大貢獻,只要市 場還未需要這些知識,你便要得到較低的薪金。 不過,即使你的知識在市場中有相當的 需求,也難保你可在嶺南立足。此人曾發表 《撿便宜貨?與審計署長商榷》[3]一文,提 倡大學應聘請全球最精英的人才,而他認為 這批人才就是來自英美的研究院。換句話說, 他主張大學該聘請英美的精英學者。這個主張 有兩大害處,一來這樣會削弱了本地研究。 英美的精英學者大多早有其研究範疇,本地課 題往往不是其研究目標,如此一來,便可能缺 乏本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文學等研究了, 這亦會有礙我們了解自己的社會。二來,本 地年輕學者將會更難發展,既然也聘請了精英 學者,本地出身的研究生還會受他重視嗎? 此人心懷這種教育理念,以市場經濟 學思維發展大學教育,絕對有害於嶺大上 下,本校不應該由這樣的校長管理。不論 你是學生、老師、職員還是研究生,都會受 他的校政影響,如果不想此人阻礙或影響你 的學習、教學或研究,便是時候走出來了。 注釋: 1. 鄭國漢. <大學狂亂瘦身可致命> 星島日報 (香港), March 3, 2003, F01. 2. 鄭國漢. <大專制度多樣化符社會需求> 經濟日報 (香港), March 5, 2003, P26. 3. 鄭國漢. <撿便宜貨?與審計署長商榷> 明報 (香港), June 4, 20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