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學聲 No.13

Page 1

NO.13

政大 學聲

Nov 2015

Cover Story 學生不能是勞工? 管中祥:談僱傭關係也能不傷感情

Gallery

NO.13 Nov 2015

守‧夜

People 寸「土」寸金- 異國風情打造土女時代

Foreigners 打破刻板印象! 外籍生的真心話

Cover Story 校歌的正義與記憶 有話好說:唱出你的不同調



政大學聲∣Editorial

◎ 編輯室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 代。」──用《雙城記》的這句話形容現在的政 大,再適合不過了。 社會上勞動權益意識逐漸抬頭,在大學校內卻 備受阻礙;兼任助理的勞動事實竟因學生身份, 被校方認定為學習,沒有辦法加保勞健保。但學 生在學習場域內,難道不能同時具有「學生」與 「勞工」雙重身份嗎?即使校長憂心勞僱關係會 破壞師生情分,但對經濟不穩定的學生而言,財 富真的可以不只是金錢嗎? 「實行三民主義為吾黨的使命,建設中華民國 是吾黨的責任,……」政大的黨校背景從〈政大 校歌〉的歌詞便可窺探一二,每年文化盃合唱比 賽之際,總能聽到這首歌在校園四處悠揚飄散。 然而,今天的「國立政治大學」早已不是當年的 「中央黨務學校」,這首充滿歷史記憶的校歌是 否還符合時宜?在追求轉型正義的同時,是否能 兼顧所有政大人對學校的共同記憶? 政大外語學院以語種繁多聞名,因而淬煉出了 「土女時代」。本期人物專訪中,我們要帶您認 識這五位土文系畢業的女孩,如何認識土耳其、 愛上土耳其,進而在台灣推廣土耳其文化,成功 行銷這個台灣人不熟悉的國度。

校內也時常可見外國交換生的身影,為政大帶 來幾許異國風情。但我們究竟有多了解這群來自 海外的同學呢?新推出的單元,將帶領大家聽聽 外籍生怎麼談自己的文化,破除本國學生對他們 的刻板印象。 夜幕低垂,正在熬夜的學生或趕報告、或夜衝 夜唱,仍有一群人默默堅守工作崗位,捍衛學校 的安全。晚歸時,你可曾留意宿舍的保全阿姨? 若沒有值班巡邏校園的駐警,校內的維安問題由 誰把關?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帶大家一窺這群 「守夜人」的日常。 如今,《政大學聲》邁入第四屆,編輯群不敢 忘記「為政大學生發聲」的初衷。原「編輯部」 在上學期正式立法改為獨立的「編輯單位」,得 以獨立進行所有新聞編採流程,希冀能藉此維持 媒體的自主性。 教育的主體在學生,學生絕不只是過客,倘若 校方只是關在自我感覺良好的象牙塔中,又該如 何看見牆外的風景?因此我們不單為政大人帶來 第一手消息,更要把學生的聲音傳進行政大樓! 最壞的時代裡,我們用自己的雙眼,記錄那些 為改變戰鬥的身影,從不缺席每個關鍵的瞬間; 期待終有一日,能夠一同迎接最好的時代到來。

1


總編輯 黃翊庭 副總編輯  陳品丞 吳婉寧 記者 陳品丞 胡景月 高鉦詠 池嘉祥 阮怡婷 盧禹文 薛惟中 簡明柔 編輯 黃翊庭 吳婉寧 詹蕣瑗 劉映彣 徐湘芸 吳柏萱 陳予蘋 張維真 攝影 鄭為中 孫晨哲 黃庭暄 黃璵親 黃堃睿 廖俐蓉 張方慈 出版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目 錄


Cover Story 06 兼任助理晚節「保」不「保」? 12 按圖索驥:兩張圖表帶你搞懂納保爭議 16 管中祥:破壞師生關係將影響誰的權益?

24 合唱之外的異聲 文化盃文化何在 26 校歌廢不廢?轉型正義之路 29 我們的第一首歌 32 有話好說:唱出你的不同調

Gallery 18 披星戴月上班去 政大校園守夜人

People 36 開疆闢「土」 女力創造新時代

Foreigners 42 你所不知道的外籍生二三事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學生還是 當師生情誼遇上

6


勞工? 僱傭關係 「校長蓄奴,學生吃土!」自今年暑假以來,兼任助理納勞健保一事在大專 院校颳起一陣風暴,學生要求校方承認其工作具勞動性質,並歸還應得保障, 校方則以經費困窘、學生本業為學習拒絕接受。究竟,學生在校兼職打工能不 能被視為勞工?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師生關係面臨的挑戰?

記者/陳品丞、簡明柔 編輯/詹蕣瑗、吳婉寧、黃翊庭 攝影/張方慈 照片/呂晏慈提供 資料整理/薛惟中、盧禹文

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動部今年6月頒布《專科以上學校兼任助理 勞動權益保障指導原則》,要求大專院校 正視並釐清兼任助理的勞動性質,無疑在各大學 投下一顆震撼彈。若為全台約11萬名兼任助理全 面納保,恐需多支出近新台幣9億元,這筆龐大費 用使大學校長急得跳腳。 教育部隨後也在當月頒布《專科以上學校強化 學生兼任助理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處理原則》, 將兼任助理分為「勞僱型」及「學習型」,若為 前者比照勞動部規定,後者則將助理工作視為學 習,不具勞僱性質,自然毋需納保。為此,勞動 權益相關團體槓上大學校方,學生是否應被視為 勞工,至今爭論不休。

兼任助理具從屬性 學生勞工不互斥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勞工 「謂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而勞僱 關係則多用「人格從屬性」與「經濟從屬性」判 斷,前者指勞工有服從、聽命於雇主的義務;後 者則指勞工的勞動成果不歸自己,而為雇主或組

8

織所有。勞工所教授王惠玲認為,因校方有勞動 需求,而學生在其指揮和監督之下工作,且所得 在會計的名目上是薪資,從屬性無庸置疑。 她補充,過去研究生的獎助學金,本質上類似 補貼,所有學生皆有,不強制以工作換取。然而 隨研究生增多,且高教經費年年縮減,助學金逐 漸轉向「要工作才給錢」,性質從津貼轉為薪 資,學生自然產生必須以勞務換取報酬的認知。 因應突然衍生的保費,各校紛紛試圖將兼任助 理劃入學習型範疇,主張擔任助理仍是一種學 習,不是勞動。根據教育部的原則,學習型助理 從事之工作須「為課程、論文研究之一部分,或 為畢業之條件」,內容應為「實習課程、田野調 查課程、實驗研究或其他學習活動」,不少人質 疑,點名、送公文、整理資料等對培養專業毫無 幫助,校方僅想以學習之名掩蓋勞動之實。 新聞四萬千華現為學習型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 RA),但她平常多負責蒐集新聞 資料、期刊建檔、網站更新等具高度重複性的 工作,且沒什麼回饋,也不會參與研究計畫討 論,「我其實不太知道我的工作在研究中扮演 的重要性是什麼。」社會所林冠廷擔任教學助理 (Teaching Assistant, TA),平常除了帶討論 與改作業,還得登送成績、經營數位學習網,他 認為,如果沒有助教,這堂課絕對撐不起來,「 雖然我是助教,但我覺得我也是半個老師。」 「學習型助理顯然是一種詐騙!」台灣高等教 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強調,擔任兼任助 理就和從事一般工作一樣,多少會學到東西,但 不能作為否定勞動事實的藉口而不給學生應有的 保障。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成員、社會所林 奕志認為,擔任教學助理的學習成分即是授課經 驗,「但我是為了錢來的,所以當然是工作。」 法律系教授林佳和認為,真正的學習型應以學 生角度出發,考量內容的本質是否為培育專業, 而非老師來決定。他舉例,若叫一個小學生擦玻 璃,因其所處的教育階段旨在社會化,是為學 習,「但如果今天叫一個大學生擦玻璃,那當然 就是勞動。」 王惠玲則建議,區分學習與勞動,應回到「目 的」和「實際工作情況」判斷。但她強調,校內 的學生當然也可以是勞工,兩者並不互斥。

兼任助理工時短 低薪高保遭疑不公 兼任助理多為「非典型僱用」中的「部分工 時」工作者,相對「全時全職」的典型僱用,這 類人的工作時間大為縮短。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103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從事非典型僱用 者中,15至24歲占25.87%,部分工時又占其中 18.48%,而逾六成工作者在課餘或假期打工,顯 見大學生兼職工作早已是普遍情形。 學生兼任助理工時短、薪資低,多數月薪僅數千 元,然勞保最低保費為11000元、健保20008元, 造成「低薪高保」的狀況。財管系教授盧敬植便 指出,雇主對一般勞工的保險是將薪資加上20%到 25%左右,但對部分工時者來說,為達最低保費,

雇主常得負擔40%或50%以上,制度並不公平。 因此,根據《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兼任助理學習 與勞動權益保障處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勞動型 兼任助理「每週工作總時數不得低於十二小時、 不得超過二十小時」且「每日不得逾八小時」, 即是透過設定最低工作時數緩和上述的狀況,許 多本欲申請勞僱型的兼任助理,因時數不足而被 打了回票。 新聞四萬千華無奈地說,因她一個月僅工作32 小時,故不能申請勞僱型。她認為現今制度工時 固定,彈性因此少很多,過往做多少報多少,但 現在多做也沒多領,當然不想超時工作。她批 評,用工時斷定是否符合勞僱型很怪異,「難道 我要做的夠久才能被視為勞工嗎?」 高教工會林柏儀認為,保險門檻的訂定通常是 制度考量,以死亡給付為例,勞工若意外死亡, 可領得40個月薪水的保險,勞保11000元的設計便 是為了避免勞工因薪資太低而得到很少補助。他 同意制度有調整空間,但不該以「低薪高保」逃 避納保責任。 大部分勞保給付項目,如生育、傷病、失能、 老年、死亡、職災醫療等,學生都是低風險群, 因此部分人認為比照一般勞工保險並不妥當。法 律系教授林佳和指出,現今保費與職災機率連動 性過高,不應因為繳的保費低就得到較少保障, 現行制度確實有問題。此外他也建議,應針對月 薪不足最低保險等級11000元者進行「再分級」, 改善制度上不公平的問題。

社會系教授苗延威認定,自己的 助理就是勞僱型。  圖/張方慈攝

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僱傭關係比較

製表人/詹蕣瑗、黃翊庭 資料整理/簡明柔

部分 工時

人力 派遣

典型 勞僱

非典型 勞僱

定期聘僱 契約工作

業務 外包 典型工作具穩定性、延 續性、全時且長期、與 接受雇主指揮之特性。

係指無法歸類於典型 勞僱者。具工作彈 性、去規範化、勞資 雙方皆不期待契約持 續之特性。

家內 勞動

▲ 工作型態:部分工時。 ▲ 僱傭方法:由雇主直接聘僱。 不包括定期或短期契約工。

▲ 工作型態:派遣。 ▲ 僱傭 方法:雇主向人力派遣公 司支付費用以租借勞動力。在 受派期間必須聽從雇主的指揮。

▲ 工作型態:暫時性。 ▲ 僱傭方法:由雇主直接聘僱。 聘僱關係不具持續性。

▲ 工作型態:外包。 ▲ 僱傭方法:雇主將正職員工的工 作與責任委由第三者(廠商或個 人 ) 承擔。不受雇主直接指揮。

▲ 工作型態:電傳。 ▲ 僱傭方法:將工作場所外移至勞 動者的住宅或自行選擇的處所。

師生不逾分際 兼顧情誼及勞權 大學校方反對助理納保其中一項原因,即憂心 此舉將影響以教育為本質的大學,校長周行一也 多次強調,將學生視為勞工、學校視為雇主會破 壞珍貴的「師生關係」。 台灣師範大學仿效德國,推出「師徒制」,老 師和學生變為師傅與徒弟(或受訓者),師傅輔 導徒弟撰寫學期目標,於學期間傳授經營班級、 帶討論課、運用教學媒體等技能,定期評量表現 並發放獎勵金,與政大的學習型助理大同小異。

10

然而,相較僱傭關係法律上有明確定義,對師 生關係的想像卻因人而異。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認 為,老師具較豐富的學識和經驗,學生就是來學 習,本有高低之分和模糊地帶。如果真有老師濫 用權力,應針對個案訂定相關辦法,而非「用勞 基法把所有人拖進去」。 社會所林冠廷反認為,引入僱傭關係有助保障 師生關係。他指出,師生關係多建立在「人情」 的模糊概念上,過去的癥結點往往在於老師要求


學生做明顯非其份內之事,學生因基於人情或畢 業能否掌握在老師手中而難以拒絕,「那些口口 聲聲會破壞師生關係的人,大概是覺得這樣會礙 手礙腳。」 「我覺得師生關係的建立,就只是因為你是老 師、我是學生,而我們之間產生某種不對等的權 力關係。」社會所林冠廷認為,師生關係本質上 就是對立的,雇主和勞工間因有金錢利益,也蘊 含衝突可能,因此僱傭關係和師生起衝突無直接 關連,「只要雙方互相尊重,沒有引發衝突,就 不會有破壞關係的問題。」 擔任研究助理的中文四張浥雯雖然自認為勞工, 卻也表示老師對助理很好,「有時候覺得一起在 研究室工作的畫面很溫馨,老師就像父執輩,像 在家裡一樣。」雖然她有時會開玩笑稱呼老師「 老闆」,但心態上比較像幫忙,而不會覺得只是 來領薪水。 財管系教授盧敬植感嘆,他凡事都習慣自己來,

政大、成大等校的學生兼任助理10月15日抗議成大勞 檢訴願結果不公,並在行政院門口靜坐,要求行政院長 毛治國出面回應。  圖/呂晏慈提供

「通常還真的沒什麼事要找助理幫忙,現在搞到 勞健保都出來了,才突然有雇主的自覺。」他認 為,對學生和對雇員的要求不一樣,若能分清楚 還好,實際上卻很困難。但法律系教授林佳和則 表示,教學和要學生工作是兩件事,對他而言能 區分非常清楚,沒什麼問題。 勞促會成員林奕志主張,大學做為一個教育機 構,學生當然與外面的勞工不同,而應基於教育 的目的與理念,給予更多的保障。斯語四吳庚儒 雖認同學校的本質是教育,卻認為在校工讀是一 種「福利」,而非學校應提供的「義務」,他認 為校內外的工作並無不同。 就學理、法理及實務上而言,學生兼任助理實 具勞動性質,校方應正視並予以保障。然而,上 雖有政策,下的對策卻因經費有限、制度問題、 配套措施不全等問題頻繁。爭議何時能落幕,就 得看政府、校方及學生如何發揮智慧,創造三贏 局面。

11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兼任助理 納保事件簿 資料整理/薛惟中 製表人/詹蕣瑗

104. 06.17. 教育部發布「專科以上學校強化學生 兼任助理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處理原 則」,且發函各校要求依法辦理。 勞動部發布「專科以上學校兼任助理 勞動權益保障指導原則」,要求各校 為兼任助理加保勞健保。

104. 08.05.

104. 08.14.

12

於人力銀行網站上,出現疑 似政大透過派遣公司招募行 政助理的徵才廣告,享勞保。 (8 月 17 日撤下,相關處室 皆表示未曾發布過訊息,徵 才發布單位因此成謎。)

政大行政會議通過《國立政治大 學學生兼任助理學習與勞動權益 保障處理辦法》並界定「學習型 助理」與「勞僱型助理」訂定相 關辦法,並未逐條審議而直接表 決通過。

104. 09.17.

104. 09.21.

擔任助教的社會所林奕志於臉書 上 爆 料, 副 校 長 張 昌 吉 約 談 教 師,表明學校助理統一以學習型 聘僱,若僅有少數勞僱型學生並 不公平。並表明若教師申請勞僱 型,學校將不同意。

流出一份「全國大學校院校長聯名請 願信函」,疑似全國百餘位校長向行 政院連署,要求禁止勞動部對於兼任 助理勞動權的保障。 政大勞促會於校長參加校務基金會議 時,突襲抗議副校長張昌吉約談聘用 勞僱型助理教授之情事。


104. 07.16. 學校召開「學生兼任助理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 說明會」,校方確定校內工作只要具有從屬關 係和以勞動換取薪資之實,原則上即為勞動關 係,需保障其勞基法相關權益,且需準備書面 相關資料。 校方要求各單位勿任意將工作變更為學習,以 免觸法。 未來兼任助理及臨時工會加保,至於專任助理 可由不同計畫協調並共同聘用。

政大學生勞促會等團 體 至 行 大 前 抗 議, 要 求校方評估裁員數量、 給予失業補助等訴求。

104. 07.28.

104. 07.29. 政大召開加保勞健保會議,並有幾點大方向: 一、認定「學習型助理」,以服務學分計算, 並要求各單位進聘工讀時得先認定為「學 習型」或「勞僱型」。 二、8 月起全面不聘新工讀生,不用臨時工讀。 三、取消每月工讀 50 小時上限。 四、C 類助教(以時數計薪者)全面取消。

校長周行一寄全校信,內容提到「期待 同學在沒有實質收入的情況下主動為校 服務,因為財富真的是不只金錢而已。」 寫給教師的信更表示「勞動主管機關不 宜逕自認定學生的學習活動具僱傭關係, 歡迎老師們都能和學校站在一起。」

104. 10.15.

104. 10.21.

政大勞促會、台大工會、台灣高等教 育工會等團體於行政院前靜坐並召開 記者會。提出落實兼任助理勞動基準 法權益、全面廢除違法「學習型助 理」、擴大教育經費補貼助理納保、 反對成大訴願案裁決結果且不得通盤 沿用他案等四項訴求。

全校僅剩兩位勞僱型助教尚未簽 署 學 習 型 契 約, 因 而 拿 不 到 薪 水。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於 行大前焚燒學習型助理契約,並 撒冥紙抗議。

1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① 中央大學

▲ 教學及研究助理接納入學習 型,須繳交成果報告,教學助 理另須修教學實務課程。

② 清華大學

▲ 工讀生依工作內容決定類型, 但以勞僱型為主。 ▲ 研究助理原則上納入學習型。

③ 交通大學

▲ 開設零學分的教學實務及實習 課程,學習型助理須選課。

④ 中興大學

▲ 學生跟僱用單位自行商議屬於何 種類型,學習型助理須修課。 ▲ 勞僱型助理研究結果屬雇方。

⑤ 中正大學

▲ 系所工讀生不納勞健保。 ▲ 修改工讀生工作內容為學習文書處

理技巧、辦公室倫理、場地管理與 生活教育等。

⑥ 成功大學

▲ 開設零學分的教學實務及實習 課程,學習型助理須選課。

⑦ 中山大學

▲ 研究助理須簽關係確認單,師生 自行協調。 ▲ 學習型助理須修零學分服務課。 ▲ 建立助理申訴評議機制。

14

② ③


各校兼任助理 因應措施 資料整理/盧禹文 製表人/黃翊庭

⑧ 陽明大學

▲ 工讀生、教學助理全面納入學習型。

⑨ 臺灣師範大學

▲ 廢除教學助理,改為師徒制。 ▲ 計畫助理由計畫主持人與兼任 助理自行約定。

⑩ 臺灣大學

▲ 將教學助理納為勞僱型,學生僅 能接一份。 ▲ 計畫助理和雇主自行約定型態。

⑪ 臺灣科技大學

▲ 學生與老師合議決定開設 服務倫理課程。

⑫ 政治大學

▲ 勞僱型助理必須同類型同聘 期,不得同時兼任勞僱型助理 與工讀生。 ▲ 因應學習助理開設服務課程。

1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破壞師生關係將影響 誰的利益? 文/管中祥(高教工會副理事長)

今年6月勞動部發布《專科以上學校兼任助理勞 動權益保障原則》,要求各校自8月起須幫工讀學 生加保勞健保,保障學生兼任助理的勞動權益。 勞動部的作法引發許多大學行政主管及部分教 師的反彈,只有兩個月準備時間對行政人員來說 的確匆促。但事實上,國家法令早就規範即使是 兼職人員皆應享有勞保,這兩年也有不少大學因 沒幫學生加保而遭裁罰的案例。大學並非不知 情,只是不願面對,受害的反而是基層行政人員 及學生。 100多位大學校長聯名向行政院請願,他們認為 幫兼任助理加保的作法,不但涉及師生關係、校 園倫理傳承,並攸關學校財務規劃與相關權益之 平衡,要勞動部將大學學生兼任助理或工讀生排 除適用勞基法。 校長們提到「攸關學校財務之規劃與相關權益 之平衡」的確是現實的問題,但只要政府願意依 法撥款就可解決;然而「師生關係、校園倫理傳 承」的說法,卻讓人感到匪夷所思,校長們說: 多年來,各大專校院總是盡可能於財務使用極 限內提供學生最多的工讀機會,藉補貼生活所 需,助其學習專業知能,因此發給學生之獎助學 金或工讀金,並非基於僱傭之本意或工作之對 價,而是避免學生養成不勞而獲之習性的教育方 法。此種獎助學生的教育措施,一夕之間變為學 生等同勞工之僱傭關係,實出乎大家預料,此完 全悖離長久以來大家深信不疑的師生或校園倫理 關係。 校長的說法大致可以歸納成下面兩點:第一, 學校給的工讀金或獎助學金是要補貼學生需要, 且不讓學生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性;第二,若加

16

保勞健保就會成了「勞僱關係」,會破壞原有 「師生關係」及校園倫理。 如果是第一點,只要把「獎助學金」改成 「薪資」即可,這樣不但符合「作工得工價」 的基本精神,也不會讓校方覺得困窘。至於第 二點,承認師生之間存在著「勞僱關係」,是 否就會破壞「師生關係」?或者有這樣想法 的人究竟認為「師生關係」包含什麼內涵? 恐怕是更值得討論的文化權力問題。 「師生關係」不只存在校園之內或某種 契約之間,只要兩者存在「傳授知識」與 「解答困惑」的關連,都可算是廣義的師 生關係。但這樣的關係一旦進入校園,就 會變得異常「豐富」,甚至超越原有分 際。現實的校園結構裡,教師具有位階上 的優勢,甚至是學生的指導教授,這樣的 關係下一旦學生成了老師的研究助理或 工讀生,「師生關係」就很容易滲入到 實際工作中。 由於老師是顯性、也是隱性的權威角 色,且掌握學生能否繼續工作,甚至畢 業的生殺大權,很容易讓學生處於難 以拒絕不合理的工作要求的窘境,因 此常在正常的工讀、助理工作之外, 多了許多因「師生關係」所產生的勞 動,甚至成了教師無薪的私人褓姆或 秘書。這樣的情況下,若缺乏法律介 入,學生的工作真有保障?在這樣 的「師生關係」下,學生真會有好 的學習? 認為「勞僱關係」會破壞既有


「師生 關係」, 其實是將「師生 關係」及「勞僱關係」 不相干的兩件事硬湊在一起, 或者擔心一旦確立「勞僱關係」後,

會破壞原有「師生關係」所獨有的 不當權力結構與利益,以及教育體系 原有的內在文化控制機制。 有勞動事實就該要有勞動法規的基本保障,這 是無庸置疑的,而「師生關係」及「勞僱關係」 不會有任何衝突。一位認真教學,與學生平等相 待,不濫用「師生關係」的老師,自然會受到學 生的尊敬,學生也可能會像朋友一樣,彼此協 力、幫助,在這樣的對等關係下,即使老師有天 成了學生的老闆,「師生關係」也不會改變。

17


政大學聲∣Gallery

18


守 護者 夜晚 是誰,在夜裡守護一切,讓我們安全度過每一晚? 是誰,在巡邏時嗅到一絲寂寞無聊時湊上來關心,讓我們拋開一切的不快樂? 每到了夜晚,他們守護同學的任務,正要開始…… 文字、攝影/張方慈、黃堃睿、廖俐蓉 編輯/徐湘芸、詹蕣瑗

19


政大學聲∣Gallery

收包裹是阿姨上班的第一件事,她堅持 親自打電話通知同學,「每份包裹都代表 一份心意,也許是家裡寄來的關心,也許 是朋友的禮物,所以一定要儘快送到他們 手上。」

20


保全阿姨時常在巡邏時關心同 學,每一位跟阿姨打過招呼的 人,她幾乎都認得出來,「每 一位同學都要把他當成自己小 孩,該有的關心不能少。」

21


政大學聲∣Gallery

警衛王大哥每天巡邏校園兩次, 從山下到山上宿舍區、研究總中 心,再繞到國關中心、莊敬外舍, 只要接到通報都會立刻趕到現場。 曾有同學半夜打電話來說沒有熱 水,他們也過去處理。大哥笑說: 「警衛就是什麼都要會一點。」

22


同學來警衛室借打氣筒,警衛大哥先是一旁關心,最後直接 上前幫忙。即便是晚上,警衛大哥、大姊依然堅守崗位,就像 一座默默守候的燈塔,守護夜裡學校的安全。

2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24


第49屆文化盃將於12月5日登場,賽前爭議卻不斷。白天行政大樓前野火陣線高呼「黨歌不 廢、民主倒退!」,夜晚的校園四處練唱聲卻不絕於耳。悠揚樂音的背後,你是否知道〈政 大校歌〉的背景?又是否曾思考文化盃的意義為何?來往其中,心中是否也曾好奇,這些聲 音蘊含的故事會是什麼?

記者/胡景月、阮怡婷、高鉦詠、池嘉祥 編輯/陳予蘋、張維真、詹蕣瑗、吳婉寧、黃翊庭 攝影/黃翊庭、徐湘芸、孫晨哲 圖片/張子謙、政大野火陣線提供

25 第46屆文化盃廣電系以一首峇里島歌謠〈Janger〉奪下冠軍寶座。 圖/張子謙提供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誰的記憶? 校歌爭議未曾平息 民國 29 年寫成的〈政大校歌〉,由李抱忱作 曲、時任教育長陳果夫填詞。當時政大為「中 央政治學校」,以培育中國國民黨政治人才、高 級文官為目標,且時值中日戰爭,因此歌詞處處 可見「實行三民主義為吾黨的使命,建設中華民 國是吾黨的責任」等為黨為國、救亡圖存的精神。 文化盃始自民國 57 年,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正 經歷文化大革命,國民政府有感於傳統文藝、人 文價值遭破壞,「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政大分會」故推行歌舞比賽,旨在復興中華民族 傳統,並闡揚三民主義。第一屆的指定曲即為〈政 大校歌〉,且各系皆須參加。 歷經時代變遷,文化盃也從原本復興文化的歌 舞活動,演變成系際合唱比賽,今年邁入第 49 屆,

政大野火陣線於麥側發起連署廢除〈政大校歌〉,吸引 不少路過同學及師長停下腳步。  圖/政大野火陣線提供

26

也成為老中青政大人的共同記憶。然而,由於〈政 大校歌〉的歷史背景,以及長期列為文化盃指定 曲使各系皆須習唱的強制性,隨著黨政色彩淡化, 重新思考〈政大校歌〉的呼籲聲也層出不窮。 事實上,早在 20 多年前,就已有學生不滿過時 歌詞而發難。法律系教授林佳和便曾於記者會上 公開表示,他於民國 76 年入學,當時正值解嚴, 改革開放聲浪四起,校內即曾有拒唱校歌行動。 不僅學生,就連校方亦曾嘗試更改校歌歌詞。 前校長鄭瑞城認為〈政大校歌〉的部分歌詞格 局狹隘,於民國 92 年校務發展委員會上提出更改 校訓、校旗、校徽、校歌的想法,建議修訂「『革 命』建設為民生, 『命令』貫徹, 篤信力行」及「三 民主義」、「吾黨」四個用詞。


校務會議表決時,列席的校友會代表邱創煥表 示,若一定要改的話,僅須將「吾黨」改為「我 們」,但以校友立場仍認為沒必要更動,「雖說『吾 黨』容易引起誤會,但是現在流行一中各表,我 們也無妨來個一黨各表。」最終表決 59 票不同意、 46 票同意、4 張廢票,〈政大校歌〉遂隻字未改並 傳唱至今。 有鑑於對文化盃的批評從未消失,權益部去年 決心推動「校歌創作比賽」,盼有一首「符合現 代政大人精神」的校歌,與〈政大校歌〉並列文化 盃指定曲。雖然本屆因校友壓力、行政程序瑕疵、 溝通不良等原因而無法達成,卻再度將爭議浮上 檯面。

廢除或續唱? 政大精神再定義

政大野火陣線 10 月 16 日凌晨在蔣介石銅像噴 漆,批評充滿黨國色彩的〈政大校歌〉早已不合 時宜,將其廢除才能落實「轉型正義」。發言人楊 子賢強調,政大校內存在過多威權時代留下的符 碼,而舊校歌是野火能先著手改變的。他們同時 也發起廢校歌連署,約收到 1400 份連署書,其中 更不乏教師。 「『三民主義』已是歷史的廢棄物。」台文所教 授陳芳明解釋,轉型正義的重要性在於過去威權 時代對人民權利的箝制與迫害,在現代須予以司 法、歷史、道德等面向的補償。他認為,廢除舊校 歌,不僅是訴求轉型正義,更是訴求社會有更多 元、自由的思想空間。 公行系教授莊國榮則認為政大應「好好的跟過 去告別」,以人文學科的反省、批判能力,更好的 看待歷史,擺脫黨國象徵,才能讓政大在現今社 會中,放下過去歷史定位的包袱,「至於過去的 東西放在校史館就好了。」 然而,對於是否更改校歌,前校長鄭瑞城任內 的時任學務長、會計系教授周玲臺認為,保存歌 曲是對先人的尊重,傳統仍有其意義,唱舊歌詞 不代表停留在當時的意識形態,可以有新的現代 詮釋,「你自己思想的自由比說文解字更重要。」 她回憶許多募款場合中,校友表示文化盃與舊 校歌是他們最難忘的記憶之一,曾有校友在校務 會議指出,美國國歌、法國馬賽進行曲等歌詞內 容也與現代思維有許多差異,「歷史本來就會變

遞送連署書的記者會上,學生高舉「黨歌不 廢,民主倒退」標語抗議。  圖/黃翊庭攝

化,但難道每十年我們就要換一次校歌嗎?」 「舊校歌有其歷史傳承的價值,畢竟是過去好 幾屆學長姐的共同記憶。」法律一鄭紹寧表示, 現今新校歌的發展未明,要如何創作取代舊校歌 代表性的歌曲,仍須良久時間規劃。傳院一黃歆 喬卻認為,舊校歌歌詞未能傳遞學生對學校的認 同感,直言和現在的政大沒有相關。 「他們說校歌需要記錄時代的聲音,那我們這 個時代的聲音同樣需要被紀錄。」最初提出創作 校歌構想的權益部次長林佩諭堅定地說。前權益 部長江懷哲表示,當初推動創作校歌與舊校歌並 列指定曲,就是希望創造更多溝通空間,令支持 與反對者皆有管道表達。 雖然本屆文化盃指定曲無法選唱創作校歌〈領 航〉,但林佩諭仍欣慰地看到因這次的爭議,使 政大學生開始認真討論校歌議題,而權益部將會 在本屆文化盃檢討會上,繼續推動將〈領航〉納 入文化盃指定曲。 校歌代表的是一所學校的精神,不論希望廢除 校歌來達到轉型正義,或是保留舊校歌、推動新 校歌,都是對「政大精神」的再定義。本屆文化盃 有數個系所將選唱〈領航〉,不失為改變的第一步, 然未來怎麼走,則端看政大人想要什麼樣的政大。

27



我們的第一首歌 每

到了年底,走在夜晚的政大校園,總能聽到 不絕於耳的合唱聲。邁入第49屆的文化盃儘 管爭議不斷,各系仍摩拳擦掌、埋首練唱,準備於 四維堂舞台上大展身手。然而你可知道各系的選曲 特色?可曾看見精采演出背後練唱的辛苦?現在就 跟著我們一窺各系傳統,聽聽他們的真情告白。 說到文化盃,自然不能不提到總是帶來驚喜的傳 播學院。過去傳院分為新聞、廣告、廣電、傳程四 隊參賽,大一大二不分系後兼納各系特色,去年首

度登場便拿下第三名佳績。 廣電四廖翊吟大一時就讀新聞系,大二轉至廣電 系,去年也參與不分系文化盃。她認為相較於舞臺 呈現,新聞系優先考量歌曲音樂性,廣電系重視戲 劇張力、傳程與廣告系則致力於視覺呈現,「傳院 給我的感覺是,有意識地想做到盡善盡美。」 曾任中文系總召、法律三宋瑜婷認為,或許是受 中文系學生特質使然,自選曲多挑選較溫柔敦厚、 可以感動人心的歌曲,如〈答案〉與〈願〉兩首自

文化盃合唱比賽時,台上團員專注地看著指揮手勢, 呈現最精彩的表現。  圖/張子謙提供

2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選曲就分別是余光中、蔣勳的詩,她認為這兩首歌 能反映中文系學生的底蘊。 民族所碩四陳韋辰談到民族系選歌偏好時表示, 每年皆由團員討論決定,雖沒有特別的傳統,但總 會選出一些具民族意象的歌曲。如第48屆的〈Baba Yetu〉(我們的天父)是非洲史瓦希利語的歌曲, 而46屆選擇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 〈Heal the World〉,雖然是一首流行歌,卻具有 深刻的民族學關懷與使命。 分為德、法、西三組的歐語系,每年輪流選唱三種 語言的歌曲。本屆文化盃雖例外地選擇創作校歌〈 領航〉為自選曲,但歐西三蕭億寧認為只是恰好遇 上創作校歌的爭議,未來是否恢復傳統則持開放態 度。此外,歐語系人數較少且男女比例懸殊,她坦 承選擇自選曲時的確會選擇相對簡單的歌,「有些 需要很強氣勢的歌就無法選。」 「就像文學往往可以感動人心一般,或許不是

30


日文系學生於賽前卯足全力練習,盼於文化盃當天帶 來精采演出。  圖/孫晨哲攝

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文學的美好,但透過音樂強大的 感染力,希望聽到歌聲的人能了解我們想傳達的心 意。」宋瑜婷透露,偶然聽到曾在文化盃唱過的 歌,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哼,「這就是我對文化 盃的愛吧。」 「到了晚上,聽見學弟妹練唱的歌聲,覺得自己 確實留下了什麼。」新聞四蕭歆諺擔任團長那年, 被視為強隊的新聞系跌破眾人眼鏡,未得任何獎 項。他感慨地表示,當時真的對學弟妹感到不好意 思,但學弟妹的加油打氣,讓他覺得努力並非徒勞。 而98級新聞系池雅蓉回憶起合唱的經驗,表示不 同屆可能因文化盃認識,而這份記憶不管畢業幾年 都仍是共同話題,「上大學大家有各自的活動,但 練文化盃會讓人有歸屬感。」 以無厘頭演出著稱的資科系,不同於其他系學長 姐帶學弟妹,而是由大一生擔任總召。現任總召蕭 伊涵表示,沒有學長姊帶領,最麻煩的就是把大家

找來練習,「有時練習狀況不太好會覺得無力。」 但提及練習時的情況,她笑說:「我們系的宗旨就 是好玩就好。」 「文化盃不只是一個比賽,它不像宿營或是包種 茶節,短短的時間過了就沒了,文化盃是兩、三個 月的練習,長期的感情培養。」曾擔任聲部長的國 貿三石枚認為,這對政大學生是很不一樣的經驗。 兩次參賽都贏得名次,石枚笑說,能得到名次當 然非常驕傲,覺得付出得到回報,「但我們的想法 也很簡單,文化盃的意義對我們來說從來不是由名 次來定義的,只是要大家開開心心地唱歌而已。」 那些一起熬過的練唱夜晚、一起手拉著手等待成 績公布的時刻、在台下為自己系所吶喊的聲嘶力 竭;無論你唱過文化盃也好,沒唱過也罷,文化盃 的意義自己尋找、自己認定,那些唱出來的青春, 是每個政大人共同的一頁。

31


政大學聲∣Column

政大校歌的轉型正義? 政大曾經作為中國國民黨黨校,校歌中的黨 國意識形態是不爭的事實,校歌歌詞中的吾黨 按照當時的歷史時空脈絡而言確實就是國民黨 人,而身為大一時曾經參加過文化盃的政大學 生,對於這首校歌最大的感想是那短短的兩句 內除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吾黨,就是三民主義與 中華民國等如今看來更像謊言的夢。 只是黨校早已是過去式,如今政大作為一所 以人文學科為主的國立大學,我相信辦學理念 首先是人文精神,現任校長周行一上任時也曾 說過他的治校理念是將政大打造成台灣社會的 良心,世界的人文與科學中心;但學校面對校 歌爭議時的態度,如此霸道,說詞永遠有著不 知何處的校友代表沈默的多數。 黨國色彩的校歌反映了那個時空的背景,而 在威權遠去的今日,民主社會應該做的就是將 這些遺緒送進歷史,轉型正義就是對於威權過

32

法律四/鐘煒翔 去做出實際的反省,當這些東西都以紀念碑的 形式留下來後,我們終於能夠冷靜地去看待。 我只是個學生,不像校方擁有權力與握有行 政資源,於是當看到有人將大家心裡的想法透 過諸如噴漆、連署、記者會等方式挑戰學校 時,身為學生的我在高牆與雞蛋間,必定站在 雞蛋的這一邊。有人站了出來,是加法,總有 一天數量能壓倒高牆;沈默則是零,甚至表現 的事不關己只會被握有權力者利用。 政大不缺滿嘴漂亮話的校長,從周校長上任 至今,才發現送走前校長的政大只是又迎來了 一位將人文精神當成華美包裝的校長罷。學生 的沈默是為高牆添磚,轉型正義就永遠只能在 路上;因此當許多系所願意以罷唱以及高舉標 語作為抵抗的方式時,我深深以身為這所大學 的「學生」為傲。


「親愛精誠」不能只是說說 如果說,經投票程序通過的決議,可因個人 主觀不認同而全盤推翻,那麼被稱作普世價值 的民主又算什麼?如果說,現代大學重視學術 自由與言論自由,怎能理所當然侵害甚至剝奪 學生的選擇自由?如果說,學生只是教育體系 中的過客,那麼「教育」的主體到底是什麼? 難道實際的教育作為僅存由上而下的權威? 得知經過全校徵稿,投票選出,且通過全校 文化盃總召表決的創作校歌,在最後一步「卡 關」,而無法被列入文化盃指定曲目之一後, 上述問題不停的在腦中運轉。止步的原因很 多,深究起來,創作校歌的確不夠完備,例如 投票率太低,缺乏正當性;缺乏醞釀期程,一 切來的又急又快,為能仔細討論程序,並與師 生與校友達成共識。但完美程序和全校師生與 校友的共識,真的存在? 身為政大人不可不知的一千零一件事,就是 本校的前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政學校,無須也 無法否認的,是本校曾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國家 專門人才培育上扮演重要的腳色,將時間拉回 當時的政治環境,便能理解為何會有這樣一首 充滿黨國意識的校歌存在。而今,創作校歌的

哲學四/林慈媛 存在不是為了要廢止我們的舊校歌,背棄客觀 歷史,而是反映時代變遷下,我們期許政大在 社會上扮演不同角色,發揮影響力。我們的時 代,我們的歌,這是創作校歌的初衷。是簡單 的,自由地歌唱出一首能表現甚至代表現代政 大意境之歌。 創作校歌爭議熱度勢必會持續下降,因為在 日出日落之間,仍有許多考驗等著我們去面 對,但今日爭議,必須在政大校史中留下一 筆,除了是學校和學生之間的衝突,更彰顯了 學生自治精神在體制內方式的困境。深遠來看 是在新舊時代轉型之後,不同世代在方式與觀 念上對校認同的建立困難。或者,只是害怕改 變,害怕失去過去的光榮感,即使那樣的光榮 感如今看來有些卑微。 親愛精誠,過去的意義是希望國共兩黨相親 相愛,互相坦承,勵精圖治救中國,而現代 意義,我希望「親愛」是學校和學生之間, 社會上不同群體之間能以愛互相尊重包容, 「精」練自己的能力,能夠認同自己的存在價 值,「誠」,則是做一個誠實的人,說過的話 要記得,對自己誠實,對大家誠實。

33


政大學聲∣Column

不是大家都得喜歡同一個文化盃 我討厭這個活動。 如果參加文化盃跟跳景美溪選一個,我會選 擇跳景美溪,從道南橋上跳下去。 記得剛進大學,還是個懵懂無知的愚昧大一 時,就莫名其妙的被加進文化盃的社團。總召 學姊幾乎是強迫灌檔每個大一的人都要參加, 同時非常鄭重地說:「這是個可以凝聚大家的 活動,當然,如果你真的不想參加也沒有關 係,只是可能就會跟大家不太熟唷。」 唷你家長,我還真的信了,然後戒慎惶恐的 參與每次的練習。 我就不跟細講試音分部時的慘況了,我根本 不會唱歌。殘破的聲線、永遠跟不上的拍子、 失控的音準,所有與音樂相關的才能我都缺 乏,天曉得……為什麼我親愛的總副召學長姊 沒有在試音的時候親切的拍拍我的肩膀,說: 「上帝關了你一扇門,必定會替你開另一扇 窗」,然後放我離去。 接下來我們幾乎每天做發聲練習、唱歌,然 後聽學長姐數落那些遲到的人的不是,同時還 加開時段練各個不同的分部。我無意指責舊時 代遺留下來的權威標誌,也實在無力批評校歌

34

英文三/陳柏丞 裡不合時宜的意識形態,至於對於轉型正義的 忽視,親愛的,這間學校一直都是這樣,尤其 是我們先總統 蔣公的光榮銅像,至今還在學 校裡屹立不搖,照看那些夜讀晚歸的學子。 我覺得難過的是,這龐大的練習量幾乎排擠 到我自己系籃練球的時間,也使得我沒辦法另 外抽時間精進自己的球技。 我只是無法忍受,為什麼僅僅一個合唱活 動,需要讓各系學長姐動用這麼法西斯的方式 來令大家參加?為什麼不讓那些喜歡唱歌的、 善於唱歌的加入,同時讓那些沒有天分與興趣 的離開?並非自誇,但這台上實在不缺一個頻 頻走音的Bass,但我們系的球場上卻需要一個 能組織、傳導的控球;這活動也絕對不太需要 一個老是跟不上節拍的團員,但我們系隊裡卻 必須有一個能追上並封阻對手快攻的後場。 機會成本、比較利益,這道理大家都懂,能 考進政大,應該至少都有基本的經濟學認知。 那為什麼我們能夠容忍各系在這樣一個活動 的大旗底下,冠冕堂皇的剝奪每一個人在其他 舞台上的可能、其他領域裡的機會?


子彈已經飛得太久 下午五點後我不喝咖啡。對著電腦,路上無 車無人,夜深無聲。沉默太久,傷害也太重, 想該是和大家清楚說幾句話的時候了。 我想談的,是一個學生會的自我閹割。 「實行三民主義為吾黨的使命,建設中華民 國是吾黨的責任。」校歌是所有政大學生共同 的回憶。文化盃校際合唱被奉作讓系所凝聚的 重要活動,具有讓新生交到朋友、融入系上人 際圈之奇效。故超過半數新生都有意或被迫參 與、日夜詠唱,不參加的同學也得被迫收聽。 學生對校歌的不滿和反感早已不是第一年, 理由可能出於對轉型正義的堅持、可能是不爽 被當成中國國民黨青年部,或單純覺得難聽。 而校方也不是第一年裝聾作啞、無動於衷。 而學生會呢? 學生會是實踐學生對校內事務自治的代表, 是立基於學生民意、捍衛學權的小政府。同處 在一所大學,學生會與校方行政單位可以是溝 通、合作的戰友,但絕不是行政單位的附庸。 面對校方以「不符程序」、「傷害校友認 同」為由,否定創作校歌比賽的結果與學生民 意,本屆學生會不發表聲明譴責校方、不支 持異議性社團的反抗、沒有任何實質行動實踐

政治四/吳奕萱 學生對校歌的決策權。他們唯一做的是請求校 方「開會」,寄望校方撥時間「好好談談」。 那些閉門會議連一份清楚、透明的會議記錄都 呈交不出來,不願向全校學生交代到底和學校 談了些什麼、怎麼談,因為「學校內規規定不 准」、公開之後會「破壞與學校間的互信」。 在這所大學,學生不是次等公民,因為公民 還能投票選出代表自己的政府,爭取更好的制 度、更好的權利。在這所大學,連服務學生、 代表學生的學生會都把學生的訴求,置於校 長、學務長滿意的笑容之後。在這所大學,學 生被隔離在一切校內事務決策機制之外,只是 名符其實的過客。 互信是建立在溝通上的原則,而溝通是在對 等高度下,互相表示與協調意見的過程。當校 方自居統治者、否定與學生對等對話的空間, 就不存在溝通,更別提互信。當學生已經窮盡 體制內的手段,都無法扭轉校方的顢頇,學生 會堅持的乖寶寶形象,到底為一萬多名學生爭 取到什麼樣的權益? 學生要的,喊得很大聲。行政大樓太高太宏 偉,可能聽不見,那學生會呢?立基於學生民 意、捍衛學生權益的學生會,離學生有多遠?

35


政大學聲∣People

36

土女時代創辦人,左起依序為周怡廷、高佩倫、范瑄、魏宗琳和趙子惟。


五個畢業於政大土文系的年輕女生,憑藉著一股對土耳其的 熱愛,以及毅然投入創業的決心,打造出台灣最大的土耳其入 口網站,從提供旅遊資訊到經營電子商城一手包辦。對她們來 說,土耳其文化不僅是工作、也是興趣,這是屬於她們的「土 女時代」。

記者/盧禹文 攝影/黃庭暄 編輯/吳柏萱、詹蕣瑗、吳婉寧 照片/土女時代提供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37


政大學聲∣People

38


落的櫃子上放著一組精緻的土耳其茶具,白色大辦公桌旁 疊著一箱箱土耳其碗盤,以及一捲又一捲的幾何圖形地 毯,桌上道地的鬱金香玻璃杯裡盛著土耳其紅茶。「土女時代」 共同創辦人范瑄、魏宗琳正專注地看著電腦,隨時注意網站上的 新訊息。 今年2月正式創立的「土女時代」,由五個畢業於政大土耳其 語文學系的女生:執行長范瑄、內容總監魏宗琳、產品總監趙子 惟、內容企劃高珮倫、行銷企劃周怡廷共同創辦。以作為華人全 方位的土耳其入口網站為目標,提供當地旅遊資訊、每日新聞, 還販賣親自選購的土耳其化妝品、美食、配件等特色商品。 「我們和土耳其像是結下了不解之緣。」魏宗琳一邊翻譯著文 章一邊說:「在那些第一次接觸土耳其的人眼中,我們就像代表 了它;我們所敘述的土耳其,就是別人印象中的土耳其。」

意外科系 邂逅藍眼睛

1 2

3

1 到了土耳其,絕不能錯過卡帕多 奇亞(Cappadocia)的熱氣球體 驗,欣賞大地之美。

2 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故土耳 其人將日常所見轉變為裝飾性花 紋,製作成美麗的工藝品。

3 土女時代也以幾何紋路的掛毯裝 飾辦公室,讓工作場所又增添不 少土耳其風情。

回溯土女時代的起點,要從這群女孩的大學時代開始說起。因 為喜歡自拍、喜歡在網路上分享照片,她們開始在社群網站上經 營粉絲專頁,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她們最初僅在社群網站上分 享課程內容,久而久之,她們開始架設網站、招募專欄作家、翻 譯土耳其新聞,試著用自己對土耳其的熟悉,將這個迷人的國家 推廣出去。 魏宗琳笑著說,很多人都會問她們是不是因為特別喜歡土耳其 才就讀土文系,事實上,她們考進這裡全是一場意外,也是先覺 得上課內容有趣,才慢慢認識這個文化。 她回憶,會話課是她大學時代最喜歡的課程之一,由於外師只 會用土文和學生溝通,她們必須想盡辦法用土文表達自己,因而 培養出厚實語言基礎與流利的口說能力,後來更出版土耳其語言 的教學書籍。 曾在當地生活的魏宗琳表示,在土耳其常會苦惱於系統、交 通、手續辦理等生活問題;因土耳其的政府資訊不夠清楚,有 時到政府機關辦理文件,抵達後才發現自己少帶證件。為了辦簽 證,她也得特別早起到辦理單位和其他人搶號碼牌,如果沒搶 到,又得再等上幾天。 說起可怕的經驗,魏宗琳表示曾在回家的路上遇見變態。然 而,土耳其也有不少對外國人友善的當地人:她曾在路上遇到請 她喝茶、吃水果的路人,有些人甚至會邀請她到住家,真誠地和 她聊天。范瑄也說,華人在土耳其很受矚目,加上一群女生一起 行動格外顯眼,走在土耳其街上,她們常常被當地人搭訕。 土耳其氣候乾燥、炎熱,公共空間飲用水的供應卻鮮少;當地 的學校、旅遊景點大多沒有飲水機,需要自行購買瓶裝水。因此 魏宗琳在交換期間突發奇想,和一群同學在學校宿舍賣起礦泉 水,意外地大受好評。

39


政大學聲∣People

1 2

3

1 當地人認為「藍眼睛」會帶來詛咒, 只要配戴它以毒攻毒,便可驅邪避 災。久而久之,藍眼睛成為土耳其文 化的象徵之一,深受觀光客喜愛。

2 貓頭鷹水晶手鍊。紅綠水晶相間搭 配,復刻黃銅貓頭鷹綴飾、象徵守 護、幸福和智慧。

3 伊斯蘭服飾含有鮮明的宗教特徵。近幾 年有將傳統結合時尚的趨勢,在鮮明的 色塊與圖騰中亦不失端莊、謙遜。

「像土耳其這樣子的地方,如果不念土文系, 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關心它,或是與它產生關 聯。」魏宗琳感性地表示,「它幫助我認識世界 中比較模糊的那塊,讓我不再用狹隘的視野去看 待很多事。」 她認為雖然無法評斷土耳其,但希望透過自己 的經驗讓更多人認識這裡。正是這種情感上不斷 的衝突以及永遠挖掘不完的故事,讓土女時代和 土耳其產生奇妙的、在其他國家難以找到的一種 連結。

樂於工作 創業不怕苦

土文系畢業後,這群女生各自進入職場,僅剩 下業餘時間能繼續經營網站;然而繁忙工作使她 們難以專注於土女時代,又面臨網站管理的問 題,於是去年決定將重心回到經營土女時代、甚 至毅然辭去工作,重新整頓網站,今年初正式擴

40

大成公司。 創業的決定雖獲家人支持,創業基金來源由於 是自行籌備與申請政府的青年創業貸款,公司營 運初期常面臨資金運作的困境,她們不禁大嘆: 「創業真的很辛苦!」目前土女時代積極地與更 多廠商合作電子商城,網站瀏覽量穩定增加,也 開始訓練實習生。 由於從學生時期便已是同事,比起其他公司, 土女時代的工作團隊更熟悉彼此的習慣與個性, 公司政策上也更容易達到共識。身為執行長的范 瑄認為,團隊最重要的就是互相理解、傾聽。 此外,范瑄曾重新走訪土耳其店家,親自挑 選、採買可以帶回台灣販售的商品。目前公司推 出的商品中,一部分便是將從土耳其帶回的商品 與素材重新設計、包裝,另一部分則是使用台灣 當地的素材,像是抱枕、手飾等等,由土女時代 團隊自行設計、製造。 對她們而言,為了穩定公司營運,即使是週休


土女時代辦公室一隅。  圖/黃庭暄攝

假期也得工作。休閒時間雖然減少,魏宗琳認為 只要夠喜歡自己的工作,便不會把它和生活清楚 地分割開來,「就算不在辦公室,我們也會互相 討論公司的營運,但不是用談公事的方式,而是 像問朋友『你覺得這件衣服好不好看』一樣。」

認識自我 期勉新鮮人 土女時代10月初回到母校政大舉辦講座,面對 學弟妹對創業的疑惑,范瑄和魏宗琳都強調,她 們絕不認為大學生一畢業就要創業;相反地,如 果能先累積職場經驗,對創業有很大助益。 范瑄大二時開始到各種企業實習,也藉由參加 社團,學習團隊的經營和管理;魏宗琳則說,自 己大學時期完全就是一個「土文控」,不僅專注 系上課程和活動,也努力爭取每個到土耳其實 習、遊學的機會。她說:「你必須要能提早認識 並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想成為

什麼樣子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此外,范瑄也建議學弟妹,在大學時可以多修 習經濟學、統計學、程式設計等實用的課程,不 論是創業或就業都能受益良多,「『創業』絕對 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要做才做,而且要擺在 第一個。」 提到土女時代的未來規劃,范瑄表示,她們將 藉由長期在土耳其生活的經驗,提供私房旅遊景 點、專業玩法,加強當地的文化推廣。 魏宗琳苦笑道,她每次與上班族的朋友聊天, 總有很多新的生活經驗可以分享,但是當問起朋 友的工作狀況,他們總會回:「就這樣啊!」好 像除了工作、規律的生活之外,便乏善可陳。 「世界還是很好玩的啊!」就如同土女時代對 前景的自信與活力,魏宗琳燦爛地笑說:「如果 再多想一點、多看一點,也許,你會有更多想要 完成的目標。」

41


政大學聲∣Foreigners

42


人 、「法國 」 ? 貌 禮 好?」 人都很有 英文都很 人 國 「日本 外 界各 ?」、「 了來自世 集 聚 大 都很浪漫 政 園,文 山腳下, 相同的校 在 活 貓空指南 生 板印 生,雖然 生有些刻 籍 外 對 國的外籍 們 ,他們有 難免使我 處。對此 相 化差異卻 響 影 能因此 象,更可 說? 什麼話想

中 柔、薛惟 明 簡 / 記者 婉寧 映彣、吳 編輯/劉 堃睿 俐蓉、黃 廖 、 親 路 璵 /取自網 攝影/黃 圖片來源

43


政大學聲∣Foreigners

柯爾韋

戴燕安 台灣人跟外籍生的初次接觸?

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相遇,面對與自己不 同樣貌、說著不同語言的外國學生,台灣 人的第一印象及反應大不相同,而外籍生收到這 樣的「見面禮」,更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日台混血、教育一的中原晨希住進宿舍時,其 中一位室友就對另外兩位說:「幹嘛那麼客氣! 你們期待的日本室友來了欸!」晨希才發現室友 對她的到來相當期待。 經濟二的柯爾韋(Keril Victor)來自加勒 比海中的小島國聖露西亞。他時常被誤會來自美 國或非洲,有時為省麻煩,他乾脆說自己是美國 人。柯爾韋說:「說自己是美國人,台灣人會對 你比較好,反應會比較不一樣。」 同樣是外籍生,台灣人的態度卻因外貌而不 同。中文一的法國生戴燕安,金髮碧眼的她連睫

44

毛也是金色的,加上白皙肌膚,外表十分引人注 目,除了小孩子直盯著她瞧,甚至有陌生人要求 合照,令她覺得有些怪異與困擾。 而膚色黝黑、一頭濃短捲髮的柯爾韋則有截然 不同的經驗,「有次我從商店出來,有小孩看著 我,這時後面一個小孩的爸爸衝過來把小孩抱著 就往回跑。」他坦言,這樣的情況令他難過,現 在雖比較習慣,但他仍不解為何台灣人會有這些 反應。 外籍生們透露,台灣人與他們初次交談時幾 乎都用英文,好像「外國人都講英文、不會中 文」。企管一的印尼僑生曾祥峰也提到,有人 仍認為印尼人都講英文,但實際上他們普遍使 用印尼語,且各地也有不同方言,如他的家鄉 便是以爪哇語為主。


103學年度在校學生人數 香港11.3% (55)

印尼6.2% (30)

本國生92.2% (14,811)

澳門20.9% (101)

馬來西亞42.2% (204)

其他29.6% (143)

103學年度 在校學生 人數比例圖

僑生3% (483) 國際生3.5% (563)

僑生人數比例(依僑居地) 國際生人數比例(依洲別)

北美12.7% (72)

非洲3% (17) 陸生1.2% (196)

歐洲15.6% (88)

亞太42% (237) 大洋洲0.7% (4)

亞西9.2% (52)

中南美16.5% (93)

資料來源/政大國際合作事務處 資料整理、製表人/劉映彣

「只要說一句早安或你好,大家就會驚訝地 說:『你中文好好!』」民族一的俄國人郭馬 克(Марк Лазаревский)感 嘆,戴燕安與柯爾韋也都有過類似的經驗。面 對這種誇獎,戴燕安坦言不太喜歡,「這樣感 覺是我中文不好。」柯爾韋以前會感到開心, 現在反有些不以為然。曾有一次,當便利商 店店員向他說「Hello」,他一時興起回應: 「嘿!你的英文好厲害喔!」結果店員立刻慌 張地連聲喊「No」,模樣相當逗趣。

破除刻板印象 外籍生現身說法

有些刻板印象實際上只是以訛傳訛,其實並不 盡然。如在飲料廣告中常見的相撲選手,令人 將相撲誤認是日本盛行的體育活動。中原晨希澄

清,儘管相撲是日本傳統,但喜歡的多是老一 輩,年輕人較盛行棒球,「每個學校一定會有棒 球隊,不論強弱。」她也提到,男生都會去學棒 球,且打棒球對男女來說都非常帥氣。 在籃球、田徑、拳擊等運動領域皆可看到黑人 的傑出表現,因此大家容易將「黑人」與「體育 好」劃上等號。柯爾韋便提到自己常被認為擅長 體育,上拳擊課時,有些學生只敢在一旁打量 他,而不敢與他練習。但他覺得台灣人比較愛運 動,因為他曾在清晨看見老人慢跑,這在聖露西 亞是十分少見的事。 許多人都嚮往到法國旅行,提著名牌包優雅地 漫步在香榭大道,遊覽浪漫、時尚的國度,甚至 希冀能談一段羅曼蒂克的異國戀。對此,戴燕安 澄清:「不對!我來台灣之後才發現大家覺得法

45


政大學聲∣Foreigners

國很浪漫,但法國男生其實並沒有特別憐香惜 玉。」關於時尚,戴燕安則說明大部分法國女生 都會注重打扮,但不是所有女生都會特別注意。 「澳門?賭場?」台灣人對澳門的觀光印象幾 乎只有博弈,認為澳門賭場林立。來自澳門的英 文一周永康無奈地解釋,賭場多集中於路氹城, 因為設在住宅區會招來居民反對。澳門的觀光景 點不只賭場,周永康說:「有歷史古蹟大三巴, 是之前火災被燒得剩一面牆的教堂。也有大砲 台、旅遊塔的笨豬跳(高空彈跳)可以玩。」 常能聽到有人開玩笑,若要學好一國的語言, 就從學髒話開始,但其實各文化對髒話的認知並 不相同,例如台灣人多以為「バカ(笨蛋)」是 日本的髒話,不過晨希卻覺得日語中並沒有「真 正的」髒話,而是多以語氣表達。她反認為台灣 的髒話很有變化,「前幾天我的朋友講到『他 媽』,我聽了很久,一直不懂我朋友為什麼認識 別人的媽媽?」 服務態度方面,晨希提到日本的服務生會在送

46

中原晨希 餐後說「請慢用」,可見日本人十分注重禮節。 而俄羅斯的服務生多給人冰冷、難以接近的感 覺,郭馬克解釋,女服務生隨意對客人微笑,在 當地會被視為輕佻的表現。 外籍生與本地生生活習慣不同,有時會引發誤 解或衝突,臉書(Facebook)匿名專頁「黑特 政大」上,更常常見到抨擊外生的貼文,如上夜 店、酗酒、不唸書到處玩等等。 外籍生可以分為長期的學位生與短期的交換 生。中原晨希猜測,因為交換生來政大主要目的 以學習中文居多,加上停留時間不長,自然想把 握機會到處玩樂。郭馬克也認為,相較於死讀 書,四處遊歷對短期交換生來說更有意義。 「有些外籍生可能在原來的國家已經習慣那樣 的生活了。」柯爾韋解釋,「但如果是拿獎學金 的學生應該會認真念書,因為成績要夠。」曾祥 峰則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宜用同 樣標準評斷每個外籍生。


其實我們都一樣 「可以的話,你希望台灣人怎樣對待你?」六 位不同國籍的外籍生,異口同聲地表示希望待他 們「就像跟台灣人自己相處一樣」。台灣學生雖 然多很熱情、有耐心,但大家的特別款待久而久 之反令他們感到疏離。 「大家會一直對我很客氣,感覺有距離。因為 自己有時候不太知道怎麼表達所以客氣,但對方 就會更客氣。」客氣原是大家的善意表現,但對 晨希來說卻使她與大家產生距離感。 「在其他國家,我不會特別想到自己是黑人。」 柯爾韋認為外國人並不特別,但大多數台灣人看 到外國人卻還是投以好奇甚至觀賞的眼光,像在 看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 儘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外籍生和僑生和我們一 樣在政大讀書、生活。面對這些來自不同文化的 夥伴,這些印象或許是讓彼此加速熟識的催化 劑,但也可能是阻礙彼此了解的一堵高牆,我們 應試著了解差異,不讓刻板印象框限認知,才能 打破文化隔閡,看見彼此的美麗。

郭馬克

47


封面圖說:政大野火陣線在校內推動連署舊校歌,圖為野火陣線社長楊子賢。 圖/黃翊庭攝 封底圖說:成功大學勞動檢查訴願結果出爐,成大無須繳納罰鍰。各校學生團體至行政院抗議,要求正視兼任助理勞動權益。 圖/呂晏慈提供



政大 學聲

NO.13

Nov 201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