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學聲 NO.34

Page 1

NO. 34 Spring 2021

Issue 校安網恢恢,疏而有漏 ——有限人力難防事件頻發 安全隱私如何「監」顧

Culture 「就這樣當個嘻哈囝。」 ——無畏層層誤解 執著貫徹嘻哈精神

Gallery 天涯若比「林」 ——撥雲見青山

化外秘境近在咫尺


1


∣Editorial

我們一起大笑看看,可怕的東西就 會跑光光了。

2020在冬風凜冽中作結。去年,世界面臨前所未有 的難題,台灣在同心之下守住防疫前線,雖然變動 連連,我們仍懷著希望,期盼新的開始。2021在春 光和煦中揭幕,然而現實是,疫情並沒有隨著新年除 舊。1月,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原本看似 已凍結的本土病例數逐日增加,社會中恐慌情緒蔓 延,擔憂化成憤怒,針對桃園的攻擊不斷。 視同作戰的防疫期間,部桃醫院便擔起重責,全力保 守著國門,院長徐永年在公開信中指出,高峰時更是 曾一天收治30餘名確診病患,並讓患者全數康復出 院。如今,在這新的挑戰面前,威脅堪比病毒的是人 心;唯能協助第一線醫護人員戰勝的,也是人心。若 能收起言語的針鋒,讓我們協力,以暖意取代惡意, 「可怕的東西就會跑光光了」。 除了面對那「世界級」的恐懼,在政大校園中,「校 級」的威脅也層出不窮。浪犬攻擊事件頻傳,雨傘、 金錢等財物竊盜事件,更是交流版的常見話題。種類 繁雜的校安事件近年不減反增,校方各相關單位,在 舉證困難、人力不足等情況下,借助科技力量維安, 其中更是耗資鉅額翻新監視器,但疑慮也因此浮出檯 面:監視與隱私權該何從平衡?在硬體升級之餘,校 園安全還能怎麼努力呢?

——《龍貓》

◎ 編輯室

與此同時,在政大某些角落,還藏著許多鼓動校園的 生命力——嘻哈文化。在多元的嘻哈洪流裡,不變的 是那渾然天成、標誌般的自信氣質。本期《學聲》將 帶您見證,政大熱舞社、黑人音樂社及滑板社中,「 嘻哈囝」們衝撞常規、直率而無拘的性格,以及他們 各自拓出屬於青春、屬於政大的嘻哈時代。 政大獨特的生命力來自於人,也來自於那些靜靜鎮在 四周的群山。生活在座落山區的校園,潮濕、不便、 「蟲蟲危機」⋯⋯我們只能有怨言嗎?《學聲》攝影 團隊實際走訪周邊登山步道:樟山寺步道、指南宮步 道,透過影像,為您帶回意料之外的美好。我們也邀 請讀者,在心中收起這份感動後,更能親身走上山、 走進林,體會純粹的生命力,重拾人與自然的連結。 2021年,未知的彼方既使人裹足猶豫,也使人拭目 而待。新的開始,挑戰尚存,《學聲》將持續為新聞 奔走、盡心,傾聽學生,為學生發聲;也願政大、願 台灣,齊心前行、勇氣常伴。讓我們一起大笑看看 吧!

1


CONTENTS Issue

04

校安網恢恢,疏而有漏 —— 有限人力難防事件頻發 安全隱私如何「監」顧 06

校安事件通報數持續攀升 學生安全蒙陰霾

08

浪犬威脅學生安全 巡守人力不足成致命傷

11

受經費及隱私限制 監視器難面面俱到

14

齊心維護校園安全 共創理想就學環境


Culture

16

「就這樣當個嘻哈囝。」 —— 無畏層層誤解 執著貫徹嘻哈精神 18

從街頭崛起 來自派對文化的誤解

20

Keep it real! 我的嘻哈、我的堅持

28

從街角到舞台 嘻哈文化朝主流邁進

Gallery

30

天涯若比「林」 —— 撥雲見青山 化外秘境近在咫尺 32

身在山中不識山 政大人的山林印象

34

乘上綠翼望盡塵囂—— 樟山寺步道

36

靜謐中的軒昂氣宇—— 指南宮步道

40

迴山而回山 重拾人與自然的純粹連結


∣ Issue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4

CAUTIO


ON

校安網恢恢

疏而有漏

有限人力難防事件頻發 安全隱私如何「 監 」顧 創造學生能安心就學的安全環境,是大專院校的基本課題,但在校安事件數日益 增長的當下,卻又像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近來流浪犬襲擊學生的意外頻傳,單憑 人數日漸縮減的駐警隊,是否有能力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為應對氾濫的偷竊事 件,校方選擇廣設監視器,但此舉是否成為對學生隱私權的另類侵犯?校園安全 維護的種種困境,仍須各方積極協調,才可能圓滿解決。

記者/江昇、葉晉嘉、程心、游九思 編輯/施力瑄、洪振嘉 攝影/林立雅、郭宇璇

CAUTIO

N

5

CAUTIO

N

CAUTIO

N


∣ Issue

校安事件通報數持續攀升 學生安全蒙陰霾

N

CAUTIO

N

CAUTIO

N

6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 這些林林總總算起來, 在過去半年,其實比例大概是一天一件。」

——政大學安中心

政大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時不時聽說,哪 裡有同學被流浪狗追咬,又有哪位同學在宿 舍被偷了錢,或是個人物品?這些你我都可能會 碰到的大小意外,都是校園裡正在發生的「校園 安全事件」。

「這些林林總總算起來,在過去半年,其實比例 大概是一天一件。」政大學生安全輔導中心(下 稱學安中心)提到:「2020年7月1號開始到現在 (2021)年初,大概是140件。」而這也顯示出, 校安事件是每天都在你我身邊發生的。

根據教育部2019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 分析報告(下稱教育部校安報告),民國105年大 專院校的校安通報事件共計6,454件(9,056人) ,在107年通報件數則上升至7,961件(11,451 人),到了108年更達到9,996件(14,493人)。 可見無論是通報件數,或者涉及人數,皆呈現大 幅度的上升趨勢。

然而,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 (下稱教育部校安中心)表示,校安事件通報數 量的上升,並不一定是因為事件更常發生。「我 們鼓勵學校通報,只要是『疑似』就通報。那當 然調查完之後,如果真的不是,那再續報不是就 好。」教育部校安中心坦言,現行政策是希望學 校不要為了美化數據,而將校安事件隱瞞、壓 下。因此,逐年攀升的校安事件通報數,也不一 定能反映現實的狀況。

教育部於校安分析報告中,將校安事件分為:意 外、安全維護、暴力與偏差行為、管教衝突、兒 童及少年保護、天然災害、疾病及其他事件,以 上八個主類別。而政大學生們最常經歷的浪犬攻 擊與財物失竊等問題,便屬於長年通報次數皆為 次高的「安全維護事件」。

不過,無論是在政大臉書交流板,或是Dcard校 版,有關犬隻襲擊、財物失竊事件的貼文,近期 出現的頻率不減反增,引起同學們的廣大迴響。 學安中心對此則指出:「(校安事件的發生)總 體來講還是一直在上升。」如同教育部校安分析 報告中所呈現的總體趨勢,近年來,政大校園中 校安事件的發生頻率,確實在逐漸地增加當中。

7


∣ Issue

浪犬威脅學生安全 犬隻襲擊難杜絕與究責 學生安全仍無進一步保障 2020年10月12日下午,廣電三陳品嘉與男友沿河 堤前往校門時,忽然在涼亭一帶遇見十多隻流浪 犬。狗群神經質地朝兩人狂吠,凶狠地進逼,作 勢要咬人,驚慌失措的陳品嘉只能躲在男友身後 躲避。 12月31日上午,廣告三蔣明軍在前往體育課的路 上,經過綜院後方的步道時,也突然遭六、七隻 流浪犬不停追咬。狗群邊吠叫邊衝向她,她只能 恐慌地抱頭鼠竄,小腿甚至還被咬傷,事後只能 無奈地自行就醫。 據學安中心統計,政大於109學年度上學期所發生 的140起校安事件,其中有41起與人身安全相關, 並以流浪犬襲擊最為顯著。上述兩起犬隻襲擊事 件,都與外號「狗后」的校友李宗燕有關,眾多 流浪犬隨她一同出入校園,導致多起襲擊事件發 生,儘管事發當下她曾出面阻止,流浪犬仍舊造 成遇襲同學的恐慌,甚至傷害。 遇襲後,陳品嘉與男友向警局報案,但因為兩人 並未受傷,警察只能將事件通報動保局。「你要 實質被攻擊到,他們才能有所作為。」歷史四蔡 嘉曦苦惱地表示:「只是被狗叫的話,基本上不

8

太有什麼方法可以處理。」在實際受害者出現 前,學校與警方都很難有動作。而實際被狗咬傷 的蔣明軍,則由於李宗燕否認飼養犬隻,自己更 缺乏受襲擊時的影像證據,因此校方也難以向李 宗燕究責。 負責處理流浪犬相關事件的總務處環境保護與職 業安全衛生組(下稱環安組)表示,在襲擊事件 發生後,環安組會前往現場拍攝流浪犬照片,並 由尊重生命社協助通報動保單位捕捉。「但也不 是我們事發時被攻擊的影片,所以沒辦法證明太 多。」陳品嘉指出,環安組的照片並非在受襲的 當下所拍攝,因此也難以作為讓動保單位捕捉流 浪犬的依據。 「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校方之前有以行政命令 的方式,對校友(李宗燕)做一個處理。」駐警 隊長蕭敬義提及,日前校方已限制李宗燕出入校 園。但儘管如此,陳品嘉認為這並非合適的解決 之道,因為以她本人為例,在命令下達後襲擊事 件仍不時發生。 「如果今天真的受傷的話,事後誰可以幫我們負 責?」陳品嘉質疑校方的處置效果不明顯,難以 保障學生人身安全。蔡嘉曦則認為,在知道狗群 常出沒河堤附近的前提下,駐警隊增加該處的巡 邏人力是一種解決方式。然而,人手逐年減少的 駐警隊,是否有餘力保障學生的安全,免於受流 浪犬威脅?


巡守人力不足成致命傷 駐衛警恐無法取代 維安須求其他解方 校安事件發生時,駐警隊與學安中心是學校的第一 線處理單位。然而,雙方目前都面臨人力不足的窘 境。目前學安中心僅有十名成員,主要由退休的教 官組成,但是,蕭敬義認為學安專員無法完全取代 教官:「他們受勞基法保護,所以你要他做類似在 職教官那樣的苦差事,我覺得是有困難。」 「駐衛警也是教育部精簡的對象,從我進政大,最 多的時候有27個駐衛警,到現在含我剩10個了。」 蕭敬義說明,未來駐警隊將全數更換為外聘的保全 人員。他指出,保全人員依職務與薪資差異分成三 級,學校所聘請的第一級人員,只負責門禁管理, 無法像駐衛警一般在校內巡邏。而蕭敬義預估,五 年內駐警隊人數還會減半,「那五、六個你要全天 三班制,做不到的。」 「教官沒了,駐衛警也沒了,到時候誰去處理?」 面對人力缺失而形成的安全漏洞,蕭敬義顯得十分 憂心。他認為保全的職務性質與駐衛警不同,無法 取代駐警隊,即便移交學安中心負責,受勞基法保 障的專員,也難以發揮同等效果。駐衛警完全退役 後,若校方不加以重視巡守人力問題,校安缺口將 難以填補。

由於巡守人力匱乏,學生似乎只能力求自保。因 此,學安中心建議學生可隨身攜帶哨子或警報器等 物品警戒,但蔡嘉曦表示:「這對人還可以,但對 狗沒什麼用,反而有可能刺激到狗。」就最頻繁發 生的浪犬襲擊事件而言,她並不認為這是有效的解 決方式,反倒會造成反效果。 學安中心的建議難以貼近學生們的日常,在巡守人 力不足的情況下,看似只能仰賴科技,以預防人身 安全受害。目前校園各地設有緊急求助鈴與通報對 講機,讓學生能夠即時通報駐警隊,試圖解決人力 不足的困境,但求助鈴的使用紀錄以誤觸居多,對 講機的使用頻率也不高,兩者成效不彰。 因此,駐警隊在校園規畫及興建委員會議上,提出 翻新監視器系統的方案,被校園基金管理委員會所 採納。這兩年來,政大已花費逾1000萬,將學校的 監視器全面汰舊換新,主機、攝影機都換成高畫 質,而且攝影天數更長。如果監視器能拍到襲擊當 下的影像,或可成為動保單位進一步處置的關鍵證 據。 但是,流浪犬襲擊事件常發生的河堤一帶,監視器 數量仍不足,因此校園安全的漏洞依舊存在。學安 中心對此則提醒,襲擊事件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 需靠個人提高警覺。「大家如果說能盡量避免,或 是繞開,其實對自己會有進一步的保障。」

9


∣ Issue

「 我是一直希望能將環山道建置起來, 讓學校有一圈的安全網。」 ——蕭敬義

10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CAUTIO

N

受經費及隱私限制 監視器難面面俱到 從陳品嘉及蔣明軍等人的經驗可見,校園巡守人 力不足是政大校安目前的問題,導致學生在校園 內遇到緊急事件時,難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協助。 校方雖然試圖彌補巡守人力不足的問題,但求助 鈴和對講機的成效仍不彰,而監視器雖大量翻 新,但根據交流板上同學的經驗,監視器通常只 在財物失竊時,幫助學生取得關鍵影像,以向犯 人究責。

監管範圍仍有死角 預算不足為最大阻礙 法律三林品㚬近期在圖書館外,雨傘失竊,第一 時間她便向駐警隊尋求協助。她根據在駐警隊調 閱監視器畫面的經驗,認為校園監視器數量沒有 不足,但存在不少拍攝死角,例如在傘桶內失竊 的雨傘,就難以被監視器拍到,顯示監視器的裝 設仍有未竟之處。 蕭敬義說明,學校目前大概有1200支監視器,但 政大幅員廣闊,須將監視器裝設在師生主要的活 動範圍,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且「監視器裝越 多,你後續的維護成本也越高,尤其戶外的,日 曬雨淋很容易就壞掉了。」蕭敬義表示,有限的 經費,也是使監視器無法普遍設置的要因。

倒閉了,後山就變成一個死角。」目前後山只有 自強一二三舍到蔣公銅像設有監視器。因此,為 了消弭監管死角,這一兩年來,駐警隊已在環山 三道到六期運動場之間,架設光纖監視器,但礙 於經費限制,仍無法做到全線設置。 「我是一直希望能將環山道建置起來,讓學校有 一圈的安全網。」蕭敬義表示,會努力爭取預 算,成功建置研創中心到大草原及自強一二三舍 的安全網。然而,架設監視器涉及網路專業,所 以需要電算中心的協助,「但是電算中心跟我們 說沒有錢,要我們自己去找,那當然我們總務處 也沒有錢,一定是要從學校去撥這個預算。」蕭 敬義無奈地說。

隱私與安全相衝突 設置監視器存有疑慮 傳院一胡凱威表示,他在短短的幾周內,就在宿 舍遭遇兩次財物失竊。而第二次寢室遭竊時,他 第一時間向自十服務中心求助,並在住宿輔導員 的協助下完成報案。然而他認為,宿舍竊案實質 上難以順利解決。「主要就是監視器的問題,我 們的宿舍沒有架設監視器。」胡凱威坦言,若增 設監視器,便能達到嚇阻,也可以改善校安問 題。

蕭敬義指出:「這一兩年我們在做規劃的時候, 本來環山一道到三道,有合作的基地台,後來它

11


∣ Issue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薛美 蓮,曾在《學校教室裝設監視器之省思》(下稱 《教室監視器》)一文中提及,裝設監視器的法 律依據為《警察職權行使法》。警察為了維護治 安,才能在經常,或可能發生犯罪案件的公共場 所裝設監視器,並且對於監視器所蒐集的資料, 應遵守相關規定處理。

新北地方法院強制處分庭法官鄧煜祥,曾撰寫《從隱 私權保障的觀點論鄰里監視器的合憲性》一文,其中 提出「公共隱私權」的概念。徐佳緯解釋,保有隱私 權,是人們對這個公共空間的期待,因為「我們不會 想像,被監視器記錄下來的行為,會在其他地方被播 放或重複。」因此,國家在公共空間,設置、使用監 視器的權力,須受一定限制。

而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徐佳緯指出,《警察職權 行使法》條文內容相當抽象,法條中並無明確定 義何謂犯罪比例高,也沒有明確指出合理判斷的 依據,他因此質疑這項法律的授權。再者,針對 私人監視器的設置與使用,例如,監視器是否能 夠對著他人的家門口攝錄等,目前更尚未有妥善 的規範。

然而,胡凱威直言:「即便過度的監視會造成隱私疑 慮,但我還是覺得保障住宿安全,比起隱私權還要更 重要。」而徐佳緯說明,每個人對隱私的定義不盡相 同,從更高的規格來看,隱私是人格發展的自由,對 一個人所採取的行為,有決定性的影響,不應該被持 續記錄。

薛美蓮在《教室監視器》一文中指出,學校為維 護學生秩序,也落入監視器監視的範圍,使學生 置身於被窺視的環境中。在教室內設置監視器, 是否具合法性與適當性,仍有疑慮。徐佳緯補 充,教室並非暴力犯罪易發生的地點,所以並沒 有設置監視器的必要。因此,即使同學們期待以 監視器維護治安,但也難以避免監視器帶來隱私 問題。 「大學其實有一個特性,他跟中小學不太一樣就 是在於說,中小學有一個明確的學校的範圍,像 圍牆、校門的設置,可以明確地區別出校園設置 的範圍。」徐佳緯說明,大學是公共空間,所有 的公眾都可以進去,因此外部的環境也會被考 量,所以增設監視器不只是大學本身的問題。

12

「不用每個角度都有,但至少宿舍走廊上要有一支 吧!我是覺得增設是有必要的。」胡凱威如此表示。 徐佳緯解釋,宿舍走廊比起樓梯間,更接近一個人的 日常生活型態,可能會監控到個人的生活作息、行為 模式等。因此,當隱私權涉及人格發展自由,在宿舍 走廊設置監視器會有相當大的爭議。 徐佳緯也補充:「我們一般定義公共利益就是全體人 的最大善,但其實這應該是不可能被實現的。」因 此,增設監視器必須考量到幾個面向,第一是設置監 視器的必要性,第二是人們對空間的期待。徐佳緯舉 例:「以宿舍來說,我們會覺得幾乎已經是接近住家 的環境,會用比較自在的形式呈現在宿舍裡面。」他 建議,當人們對宿舍有較高的隱私期待時,就須以較 嚴格的審查標準來檢視監視器的裝設。


管制規範須謹慎訂定 監視器裝設亦須多方協調 政大在處理犬隻攻擊、財務失竊等校安事件時,調 閱校園中的監視器,是最常被採取的應對方法。 而無論是平時的監控管理,或是案件事發後的究責 查辦,大多時候,校方也都需要依靠大量裝設監視 器,才能夠有效預防、解決那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 校安事件。 監視器對於個人隱私的干擾,時常也是在裝設時會 面臨的難題,而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便是監視影 像資料的管制。蕭敬義對此提及:「在架設監視器 的時候,後台是誰要去管理,這些影片會不會被流 漏?宿舍為什麼比較難做到全面性的架設,可能就 是有這些考量。」 徐佳緯指出:「資料管控也很重要,資料本身應該 被如何儲存、複製、運用,還有管控資料的人是 誰,哪些人可以取用這個資料,也必須透過立法規 範訂清楚。」關於政大現行的資料控管,蕭敬義則 說道:「因為後台可以看到數位影像,所以管理的 同仁都要簽保密條款,不能隨便拷貝。」他也補 充,駐警隊的監控中心裡也有裝設監視器,所以若 有影像外流,也能查出洩漏的人是誰。

除了事後的規範管理之外,在架設監視器時,也 需要法律介入與管制。徐佳緯表示:「我們要考 量的,是它侵害隱私的比例,要跟防止犯罪之間 做出一個權衡。如果防止有效的話,那我們再連 動到法律的明確規範與限制。」他指出,若要以 法律對監視器進行規管,前提必須明確,同時, 也需事先經過縝密的分析、籌畫,並須準備完整 的配套措施。 在進到立法管制的層面後,徐佳緯則認為:「這 沒有一定的對或錯。」強調監視器的性質,並沒 有絕對的標準能夠判斷、遵循。此外,他也說 明:「監視器的部分,在(台灣)法律上還是空 白的狀態。」因此,當學生與校方達成共識,那 雙方便能共同決定是否需要裝設監視器。他進一 步舉例,即便是在隱私需求最高的宿舍,若宿學 會和宿服會的意見一致,在宿舍增設監視器,便 不會產生法律疑慮。

違憲審查表格參考 嚴格審查標準(德國) 高度審查標準(美國)

較嚴格審查標準(德國) 中度審查標準(美國)

寬鬆/合理審查標準(德國) 輕度審查標準(美國)

為 了 追 求「 特 別 重 大 之 公 共 利 益 目 的 」而 行 使 的 公 權 力。採 取 的 手 段 與 目 的 之 間 需 具 有「 絕 對 必 要 關 聯」 。

為 了「 追 求 重 要 公 共 利 益 」而 行 使 的 公 權 力。採 取的手段與目的之間需具 有「 實質關聯 」 。

為了「 合法、一般之公共 利益目的 」而行使的公權 力。採取的手段與目的之 間需具有「 合理關聯 」 。

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 徐佳緯

13


∣ Issue

齊心維護校園安全 共創理想就學環境 1

8

3

2

政大 易生事故地點

校園

安全

地圖

4

1 社資中心左側樹叢區 2 憩賢樓轉角丁字路口 3 游泳池周遭樹叢區 4 集英樓前丁字路口

5 大智樓前樹叢區及機車停車處 6 綜合院館與大勇樓間通道 7 體育館旁渡賢橋叉路口

11 國際大樓後方連接自強十舍樓梯步道

9 百年樓後方行建道登山口

13 蔣公銅像三叉路口

8 山上網球場旁環山三道高壓電塔 10 通往自強十舍叉路口

14

12 藝文中心周遭與水岸電梯 14 通往自強八舍叉路口


10

「 我理想中的校園環境, 就是大家可以互相信任, 然後也有完善的硬體設備。」

9 11

14

7 12

6

5

同學們遭遇校安事件後,可能不盡滿意校方的處 理方式,但學安中心也說明,學安人員會盡力掌 握校園中的大小事,只要接獲通報,一律都會向 上呈報。「假如他(同學)沒有來講這件事情, 或是覺得摸摸鼻子就算了,那我們不知道,就不 會往上報。」學安中心如此表示,希望學生積極 反應,以便校方制定對策。 然而,「真正需要被照顧到的地方,沒有照顧 到。」陳品嘉坦言,校方尚無完整、實際的方

13

案,難以應對校安事件的發生。教育部校安中心 則建議,學校應該加強與同學的交流與溝通,「 (學校)可以跟學生確認哪些地方是ok的,哪些 地方是要做改善的,不是學校自己摀著頭想,這 樣才會比較具體、有作為。」 林品㚬則表示:「我覺得治本,就是要真正解決 案子。」強調校方雖會在處理校安事件時遭遇瓶 頸,仍應積極處理,而非消極放任、縱容。教育 部校安中心也同樣說明:「(學校)不要不敢通 報,不敢通報就是惡性循環。有問題沒有關係, 我們都可以協助解決問題。」闡明解決問題的不 二法門,只有「面對」而已。 「我理想中的校園環境,就是大家可以互相信 任,然後也有完善的硬體設備。」胡凱威肯定地 說道。他表示除了完備的硬體設施外,校園內的 人事物,也都應融洽共好,唯有如此,才能與身 旁的彼此,一同組成和諧的共同體。

15


∣ Culture

16


「就這樣當個嘻哈囝。」饒舌歌手國蛋在〈嘻哈囝〉中,輕巧但不輕率地訴說自己與 嘻哈的交往過程,從青澀到熟稔,如同嘻哈文化在台灣的發展。從數十年前才開闢的 一片不毛之地,如今,各大學與嘻哈相關的社團,皆如雨後春筍般創立,政大內的嘻 哈社團也持續蓬勃壯大著。本篇專題試圖捕捉政大裡「嘻哈囝」們的身影,挖掘熱舞 社、黑人音樂社(下稱黑音社)及滑板社成員們,在亮眼外表之下,各自在社團活動 中面臨哪些挑戰?又或在哪些同好切磋過程中獲得滋養? 記者/何予、周多原、陳姿穎、李昀璇、郭宇璇 編輯/余積豪、顏瑄誼 攝影/張愷丰、李怡嫻

17


∣ Culture

年來,台灣的嘻哈文化從地下躍升主流,雖 因此進入大眾視野,卻仍可見部分民眾對 其懷有偏見或誤解。放眼Dcard政大校版上,討論 「XX社迎新抽菸」、「XX社約炮八卦」等話題的貼 文中,嘻哈文化相關社團經常成為箭靶。

「很多人會說嘻哈一定要言之有物,其實不是, 因為嘻哈開始的形態就是派對。」老莫說明,在 派對中,青少年分別扮演舞者、DJ、歌手等不同 角色,隨著時間不斷精煉技術,逐漸形成嘻哈文 化的四大要素:DJ、饒舌、街舞、塗鴉。

嘻哈文化精神主張有話直說、衝撞規範,受到許 多勇於表現自我、抒發情緒的人所青睞,並透過服 裝、表演和談吐等展現。然而,他們也同樣因不受 拘束、真誠不修飾的特點,成為人群中較突出的角 色。不僅容易遭受眾人議論,也使大眾對嘻哈文化 產生負面印象。

雖然這些子文化皆源於同一場域,卻有不同的發 展脈絡。饒舌音樂為有色人種在遭美國白人社會 壓迫下,其傳遞心聲的管道。有了音樂,街舞也 因而誕生,起初嘻哈文化中的街舞僅包含Breaking,而後才納入同樣源於美國東岸地下的Hip hop。如今,嘻哈文化的包容性使更多舞風納入其 中。此外,雖然滑板並未被納入,卻與其相互影 響。

「嘻哈文化的出現其實是正向的,它給這些青少 年有發洩精力的地方。」政大黑音社社師老莫(本 名莫康笙)解釋,197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狀況 不佳,幫派、毒品、槍械等問題層出不窮,居於社 會底層的有色人種——非裔美國人和西班牙裔美國 人,因無法獲得正當教育及工作,所以將精神投注 在派對,也造就了嘻哈文化的起源。

18

90年代是嘻哈文化的黃金年代,其也於此時逐 漸推廣至台灣。近年來,它已在台灣成長茁壯, 年輕族群深受此文化影響,相關的學校社團也頻 繁活躍。政大即有數個與嘻哈文化息息相關的社 團,且於各自的領域成就不凡,他們是——熱舞 社、黑音社和滑板社等。


19


∣ Culture

從派對小聚到潮流指標 脫離束縛 舞出自我

「Hip hop的本質就是peace and love、unity和having fun。」政大熱舞社社師黑拔(本名張維宸)說 明,Hip hop舞風起初注重娛樂性,參與者會在派對 中創造和分享舞蹈動作。此外,早期街舞也包含 call out文化,他解釋:「假設今天在club看一個人 不順眼,可以直接跟他單挑,用觀眾的掌聲或噓 聲來評斷勝敗。」顯現嘻哈文化群聚享樂的核心 理念。 然而,隨著時代演進,玩樂性質的call out文化演 變出強調比賽性質的battle。黑拔說明,battle主 要由評審決定勝敗,但隨著比賽規模擴大,能邀

20

請到更有名聲的評審,或在更大的場地舉辦,逐 漸發展出如 7 to smoke、freestyle或cypher等更多 元的賽制。 這些熱舞的競賽形式各有其特色,政大熱舞社嘻 哈教學、資管二王玓澄認為,「如果好勝心比較 強應該會比較喜歡battle或 7 to smoke,因為有個對 手會越打越嗨。」由於battle偏向競爭的形式,過 程中會放比較多招式,也能激發出更多創新的跳 法。


「跳battle壓力會很大,有時候甚至為了放招聽不到 音樂。」同為政大熱舞社嘻哈教學、傳院二盧子諭也 分享,自己battle的習慣是用眼神碾壓對手,但有時 過於在意對方,反而容易失去對自己身體的專注。 政大熱舞社B-boy、風管四盧季佑則表明,自己更喜 歡cypher,因為能比較放鬆地沉浸其中。「如果是 battle或 7 to smoke,Breaking需花費比其他舞風更 多的體力,可能跳個45秒,身體就會開始喘,在競賽 中就相對吃虧。」

破除文化誤解 舞者盼由尋根舞出自我 「嘻哈文化是一個大的框架,底下包含Breaking和其 他舞風。」盧季佑說明,在嘻哈文化下的街舞領域 中,包含各種分支,而Breaking是第一個代表嘻哈文 化的舞風,隨後才納入同在東岸發跡的Hip hop舞風。 盧季佑指出,在Breaking音樂中,Old school或Hip hop的beat十分常見,只是在80年代的街舞仍著重在 Breaking上。直到90年代饒舌文化產生,代表性的人 物和動作開始出現,Hip hop這個舞風才被大眾看見, 並造就了它的黃金年代。 Hip hop動作與嘻哈音樂相輔相成,盧子諭以基本律動 為例,說明Bounce和Smurf等具節拍性的動作,即是 配合嘻哈音樂中明顯的鼓點,展現出如鼓一般帥氣俐 落的感覺。而Breaking則因當時的舞者多為社會地位 較低、具幫派身份的黑人,因此可見其將武器的形象 融入舞蹈,形成具挑釁意味的姿勢。盧季佑以其中一 個元素——rocking為例,說明其雙手叉腰的動作,即 象徵把槍藏在身後。 然而,這些具象徵意義的動作卻容易遭到誤解,「有 些人常會嘲諷B-boy只是在耍帥,很愛插腰、摸臉和 抓褲襠。」盧季佑無奈地表示。他以freeze、倒立或 是單手等定格姿勢為例,說明Breaking的舞蹈動作不 像其他舞風有連貫性的動作。因此,才易使大眾產生 B-boy只重視「耍帥」的誤解。

即便他人眼中「耍帥」的動作,對盧季佑而言,卻要 花費時間與體力才能達成。他回憶,初學Breaking 時,因肌耐力和柔軟度皆不足,靠著土法煉鋼才練成 入門動作——風車,「像是手轉,別人可能要請老師 教,但我自己看影片,摔著摔著就會了。」 對breaking舞者而言,身體素質優劣為首要,然而對 比Hip hop舞者,如何詮釋出自我風格則是關鍵。黑拔 直白地表示:「很多學生一心只想跳舞,不願了解 Hip hop真正的文化底蘊。」此外,他也不能接受盲目 跟隨與追求流量的心態,因為「流行是娛樂,但文化 是學習。」王玓澄也認同,Hip hop不是一味的模仿起 源,而是要抓住文化的精髓——”keep it real ! ”和 做自己。

Call out: 指向一方提出挑戰,或可指定在特定回合共同參戰。 Battle: 主要以比賽形式進行,分兩邊組隊競舞、組內人數不 限,亦可中途轉隊,由裁判決定勝敗。 7 to smoke: 為一種賽制,以battle的形式進行,獲勝後需不斷與 其他舞者battle,直到最先打贏七人者奪冠。 Freestyle: 相對自由,可以由多種舞蹈形式組成,沒有既定的舞 蹈編排。 Cypher: 在場內圍成圈並播放音樂,以無裁判的形式進行,舞 者能隨意加入。 Beat: 為音樂的基本單位,起初指拍點,後泛指穩定持續的 音樂背景。

21


∣ Culture

當海浪沖上街頭 滑板與嘻哈文化的相遇

22

「滑板是一個挑戰。」政大滑板社社師林晉賢認 為,挑戰極限就是滑板的核心價值。「滑板文化 和嘻哈文化最像的就是它們都很自由。」政大滑 板社社長、中文二王榮忻說道。他表示,滑板的 自由度很高,只要有空間就可以玩,能隨著地形 發展出不同玩法,塑造出自己的特殊風格。他舉 例:有些人著迷於從高處跳下的樂趣、有些人嘗 試在斜坡上呈現技巧,他自己則重視動作的美 感,而非追求高難度的招式。

經歷時間的演變,滑板不斷衍伸出各種創新的玩 法,例如翻板、轉板和豚跳等,上述招式相互融 合、變化,逐漸形成如今各式各樣高難度的滑板 招式。此外,除了招式的進步,滑板文化也與同 樣在街頭活動的嘻哈文化產生交集。林晉賢舉 例:「像你看到很多滑板的圖案大部分是塗鴉。 」滑板人可能會委託在街頭活動的藝術家、塗鴉 師,請他們設計一系列印於滑板上,展現自我風 格的圖案。

滑板的起源與嘻哈文化幾乎毫無關聯,也並未包 含在四大元素中,但這些文化相互交流之後,逐 漸影響彼此。王榮忻說明,滑板起源於衝浪運 動,而衝浪運動時常受限於天氣,當天氣陰晴不 定或海浪過於猛烈,衝浪選手就難以出海衝浪, 又因當時經濟狀況不佳,他們偷竊賣場推車的輪 子,安裝在木條上,最後將木條裝置在衝浪板底 下,藉此在陸地上享受衝浪的樂趣。

除了塗鴉,Hip hop音樂也與滑板有許多連結。王 榮忻舉國外饒舌歌手Lupe Fiasco為例,他曾透過 一首音樂作品,講述自身玩滑板的經驗與感受。 在國內,饒舌歌手春豔原本來自滑板團體"Lasa Boyz",而由於許多國外有名的滑板選手都擁有 自己專屬的歌,他也因此投入創作,打造屬於自 己的主題曲,之後更藉此機運轉行。


滑向刺激、挑戰極限 滑板人的堅韌精神 「每個滑板人專精的招式不太一樣,有時他們會玩 skate game切磋彼此技巧,一起磨練。」林晉賢說 道。"SKATE"五個英文字母相當於五次失敗機會, 當對手出招,自己就要模仿對方的招式。如果模 仿失敗,就會得到其中一個字母,當其中一方集 滿五個英文字母時,遊戲就結束了,「所以想要 去贏對方,就得挑戰、學習對方的招式,交流彼 此的技巧。」林晉賢解釋。 對林晉賢而言,skate game雖然可以交流技巧,但 他更傾向獨自練習。他熱情地說道:「滑板吸引 人的感受很多欸!尤其是學習招式的挑戰性。」 他舉例,剛開始學籃球或許十顆球可以投進一兩 顆,但滑板與籃球相去甚遠。滑板可能是嘗試了

一兩千次,最後才成功一次。從前面不斷失敗, 直到最後成功,「喜悅感跟成就感就被極度放 大。」 王榮忻對於滑板也有類似的感受,他認為滑板招 式有分不同等級,需要層層解鎖不同難度。而解 鎖的當下,破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是挑戰 自己極限,除了成就感,滑板也帶給我刺激的感 覺。」當他從一個很高的地方跳下,或是滑行速 度非常快,刺激感就會明顯浮現。 然而,街頭畢竟不是專屬於個人的場域,在展現 招式的同時,也是與他人無聲的較勁。「會有一 點比較心態。」王榮忻坦言,難免會因熟悉的招 式數量不如他人而感到挫折。但他嘗試轉念思 考,回歸玩滑板的初衷,「我玩滑板就是為了開 心啊!沒必要把自己弄得很不開心。」 滑板人為了追求成就感與喜悅、刺激感,需要付 出許多心力,經歷無數挫折。林晉賢說道:「每 一天都是困難,但也因此我就不會覺得困難。」 他解釋,因練習而導致小腿骨被撞擊到凹凸不 平、腳流血、牙齒摔斷或骨頭撞斷等,這些都 是困難,但並未對他造成阻礙。隔天依舊起身練 習,繼續練習,「我曾經練同一個招,每天一、 兩百次,這樣我都可以堅持三個月了。」為了熱 愛的滑板,他不曾因為困難而放棄。

23


∣ Culture

黑人社區作為開頭 音韻中踏尋歸宿與自我

「嘻哈歌曲跟一般流行歌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它 會寫很多自己的、個人的東西。」前黑音社社 師韓森認為,嘻哈精神中經常被提及的"Keep it real",意即真誠地待人處事,也反映在饒舌歌 手的音樂作品上。「對我而言,寫饒舌就像是在 寫日記。」黑音社教學杜宗祐表示,創作是將對 生活最真實的感受和經歷放入,是相當私密的過 程。 「比起這種反抗精神,老實講,我又不是那種街 頭小孩,沒有那麼多東西可以讓我們憤怒、反 抗。」杜宗祐雖不出身自饒舌發跡的街頭,卻對 源自底層黑人社區的饒舌音樂情有獨鍾。「我覺 得比起這個(衝撞體制的精神),表演時大家可 以感同身受,這個東西更吸引我。」他說明,自 己並未受到嘻哈精神本身強烈吸引,而是享受透 過饒舌演出的形式,在舞台上跟觀眾分享想法的 過程。

24

同樣喜愛饒舌音樂的黑音社社員、哲學一賴聖 紘,卻在接觸嘻哈文化後得到不同的體悟。「我 可以得到我想要的自我,而且會很快樂。」他認 為,饒舌創作不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展現,也是得 以反抗體制、表達自我的一種管道。 「我認為嘻哈是一種很有使命感的文化。」黑音 社社員、哲學一吳仲恩憑藉著對嘻哈音樂的熱 愛,開始挖掘嘻哈歷史及其文化意涵。他分享, 嘻哈音樂在當時是黑人社群發聲的重要管道,藉 此突顯出自己的特色,盼能獲得其他社群的聲 援。時至今日,嘻哈對許多人而言,甚至已成為 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不論是饒舌、音樂、街 舞,或是塗鴉、DJ、滑板,都是在實踐嘻哈、參 與這個文化。」


「嘻哈的初衷就是peace and love,對我來說,它 就是有聚集一群人的力量。」台藝嘻研於先前吹熄 燈號,來自台藝廣電一的黃畹喬,因此每週通勤到 政大參加黑音社社課。「大家不會有比較心態,氣 氛很歡樂,不會讓你覺得唱嘻哈的人就是很gangster、很兇。」原先擔心毫無創作經驗會難以融入 社團,但在體驗社課後,她發現許多與自己一樣喜 愛嘻哈文化,且對創作和表演很有想法的同儕, 「我覺得比起上課,認識這些人讓我獲得更多的收 穫。」 黃畹喬雖有街舞背景,但自認對嘻哈文化了解不 深,最初僅鑽研肢體與節拍間的關係,不太研究歌 曲本身。「加入黑音之後,我開始比較注重在音 樂上,也不是說我就不注重跳舞,而是跳舞時候更 注意歌,不會在battle或cypher時,DJ一播歌我就 跳。」她也慢慢認識了自己喜歡的嘻哈音樂類型, 並對創作產生更深興趣,「就算以後沒有參加黑音 了,我還是會繼續創作、鑽研下去。」

書生、文青、學院派? 創作緣於對嘻哈的熱愛 「我們比較重視文化課,每個學期基本上都有兩 堂。」杜宗祐自豪地介紹。社課除了帶社員深入嘻 哈歷史淵源,孕育出黑音社獨有的氣質,也有歌詞 課、編曲課讓彼此創意相互碰撞、切磋。「比較特 別的是我們的戰隊表演,這是之前大學長發明的。 」他解釋,戰隊是指社員由幹部帶領分成數小組, 每學期有三次成發,讓熱愛表演的同學有登上舞台 的機會。 饒舌音樂類型多元並立,從以鼓聲和人聲敘事為主 軸的Old school風格開始,隨著音樂產製機器和時代 背景演進,逐漸發展出後期較重氣氛的各式曲風, 例如Trap,通稱New school。老莫說明,Old school 其實是相對的概念,並不只狹義指稱特定年代,他 以嘻哈的原始型態Boom Bap為例,其曲風並無使用過 多樂器,而是以鼓點為主,因此風格較為單純、俐 落,而此正好也是黑音社創作中常見的風格。 「Old school這種beat,是很適合說故事、文字乘載 性比較高的音樂形式。」相較於新潮流中容易炒熱 氣氛、重視節奏而非歌詞內容的Trap,杜宗祐觀察 到,黑音社的創作多傾向在歌詞中抒發想法、為其 賦予含義,「它(Old school)可以一直唸、一直唸 下去的感覺,讓你的思想比較好傳達。」吳仲恩也 形容,出自黑音社的創作者多會有一個「書生氣」 ,作品風格跟氣質比較強,可能也是黑音社吸引人

25


∣ Culture

的其中一點。 除了作為主軸的歌詞,製作饒舌歌曲的過程中亦 有一重要元素——取樣(sample)。過往出身貧困 的黑人因無法負擔昂貴的樂器,選擇使用相對便 宜的取樣機,從老唱盤上擷取一段音樂,再配上 鼓聲和人聲創作,即是嘻哈音樂最初的樣貌。「 就音樂製作人來說,嘻哈可能不算音樂(創作) ;但是就饒舌歌手來說,取樣就是音樂(創作) 的一種。」杜宗祐自信地說道。 老莫更進一步說明:「不能否認(創作者)在重 新建構一首歌的過程中,有加入他的創意、他的 美感、他的理解。」並形容,取樣就像從一道做 好的菜餚中夾取所需元素、重新拼湊,應該是要 真正參與創作過程,「厲害的人是會讓你完全聽 不出原本從哪裡來。」

不足時,產出就不夠好。他認為,自己能力尚不 足以獨立作曲,目前仍是Type beat rapper。他解 釋道:「Type beat就是照著別人風格走的,你不 會走出自己風格,因為那個曲不是你自己做的。 」 「我是一個很不想被歸類的人,但如果你說我是 一個嘻哈囝,我會很開心,那就是我認同的東 西。」吳仲恩分享,當參與其中時,也能感受到 使命感,並自豪自己能夠在這個歷史上留下一點 點記錄。「嘻哈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家、一個歸屬 的意義。」老莫也分享,「找到興趣的時候如果 只有自己一個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在黑 音社,能夠找到很多同好一同分享、一同成長。

賴聖紘提及,「饒舌是把個人經歷轉換成音樂, 把你內在的東西透過饒舌講出來。」因此當經驗

Trap: Trap一詞原指毒品交易的場所,此術語用法源自 亞特蘭大的街頭,後被用來代稱特定音樂類型, 歌詞內容多描述毒品交易等較嚴峻、苛刻的街頭 樣態。多以合成器製作音樂,風格走向電子。其 中最易辨認的是電子鼓TR-808帶有低音貝斯的 鼓聲,以及清脆的小鼓聲。歌曲BPM多在130 ~140以上。 Type beat: Beatmaker參考特定類型或特定歌手樂風製作出 的版權音樂,以低廉、甚至免費價格,提供未 能自行作曲的入門創作者使用。此降低了創作門 檻,方便創作者找到偏好曲風。 Boom bap: 一種說唱風格。源於1984年T La Rock的《It’s yours》,歌詞中出現「boom, bap, boom-boom bap」其中boom代表大鼓的聲音,而bap代表小 鼓。其音樂風格重視鼓聲,並以少量樂器呈現強 烈節奏。

26


27


∣ Culture

穿著寬鬆、常打赤膊是「嘻哈囝」在校園練習時 的樣貌,卻被貼上奇裝異服和「中二」的標籤; 抽煙、喝酒、滿嘴髒話是眾人眼裡的不良習慣, 但其實僅是個人的生活方式;行事直爽是keep it real的表現,卻常被曲解成「天生反骨」、「屌 兒啷噹」。 「這就是你的樣子,可是你要為你的樣子負責。 」面對外人加諸於嘻哈族群的刻板印象,黑音社 知名社友範例三(本名范力山)認為,接納自己 遠比撕去標籤重要。韓森也強調:「重點是你自 己知道,你為什麼喜歡這個文化。」

28

「會堅持下去的人,都是真正對滑板有熱情的。 」王榮忻認為校內保守風氣興盛,相對於練習 滑板技術,大家更傾向將時間投注在課業。他分 享,當第三堂課需要購買滑板時,許多社員就因 價錢昂貴而萌生退意。但他不以為意,「我蠻喜 歡這種狀態,人雖然少了一點,但大家都是真的 想玩。」 最初以次文化之姿沉寂於地下的嘻哈文化,近年 來漸漸朝主流邁進。老莫笑言:「嘻哈是一個很 有意思的音樂類型,它最開始出現其實是不被看 好的。」範例三也坦白:「以前高中會喜歡,也


是因為一個反叛,覺得我們是沒什麼人喜歡、被 唾棄的一群。」 老莫說明,饒舌以取樣為根不斷演化,能夠隨著 時代潮流改變它的樣貌。如今饒舌音樂已佔據各 大音樂排行榜,並登上金曲獎舞台。Breaking也在 2018年首度被列入青奧(Youth Olympics)競賽項 目,滑板與breaking也雙雙受到2020東京、2024 巴黎奧運提名,正式列入賽事。原先被視為業餘 的街頭活動,如今成為國際重要賽事所認可的運 動項目,可見席捲全球的嘻哈文化,正獲得應有 的重視。

「嘻哈就像一個宗教傳播到各個地區,但它允 許你拜很多神。」黑拔認為,嘻哈文化從以往 兇悍、強勢的幫派文化,發展至多數人接受的潮 流,正是因為嘻哈文化的核心價值——包容。透過 接納不同子文化逐漸擴大,並取樣流行文化修飾 樣貌,讓這些曾不被大眾所接受與理解的文化, 如今從地下崛起,擁有更多舞台。

29


∣ Gallery

30


天涯 「 若比 林」 撥雲見青山 化外秘境近在咫尺 記者/花清荷、邱芮盈 編輯/江美樺、廖翊帆 攝影/陳鈺中、許惟珊、吳珮甄

在熙攘嘈雜的現代都市中,她靜靜地孕育豐饒的生 命,也撫慰無數煩亂的心靈;常有豐沛水氣相伴的 她,卻也使周遭鄰里為潮濕所困。然而,儘管人們 怨言頻頻,她仍以那沉默的溫柔回應。她是我們最 熟悉的陌生人——山,和山緊密連結的政大人,卻似 乎對山興味索然。《學聲》團隊實際走訪校園附近 登山步道,以影像紀錄,為您帶回那近在咫尺,卻 未曾發現的感動。

31


∣ Gallery

身在山中不識山 政大人的山林印象

32

,在許多政大人心中,就像是背景音樂般的 存在,平時雖生活於此,卻從不多加駐足。

生間的怨言,不難想像,山在學生的眼中,似乎是 個不受歡迎的惡鄰居。

然而,政大與山、山與我們,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 係。問起人們對政大的第一印象,應該有超過半數 的回答都是:「在山上。」曲折的陡坡和無盡的階 梯,儼然成為政大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寫照。頻繁 的雨季,潮濕的空氣,一包又一包的克潮靈,不斷 提醒我們山的存在。「政大就是偏僻」、「蟲子真 的超多」、「坡好陡,下雨的時候很危險。」等學

「政大的先天條件很好,背山繞水。」在熱愛爬山 的新聞系教授馮建三眼中,山,卻是政大的寶藏。 清新的空氣、寧靜的氛圍、周遭的蟲鳴鳥叫,也是 校園座落山區常被提起的優點;平時匆忙疾行過的 某個轉角,也總會有個最佳觀景區,蘊藏一隅臺北 市的美麗。山,也悄悄地以這種方式,潛藏在政大 人的集體記憶中。


回顧30年前的政大,在那個網路還不那麼發達的 時代,登山活動是個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休閒娛 樂,但,對現今年輕世代而言,山卻是個相對少 接觸的場所。身為政大登山隊學長的馮建三回憶 起當年,難掩落寞地感嘆道:「以前登山社都是 各個學校規模最大的社團,因當時休閒活動少, 登山要求又不多,會走路就行。」但隨著各項娛 樂及科技的蓬勃發展,年輕人離螢幕越來越近, 卻離山林越來越遠。 有別於現代對登山興致缺缺的年輕人,身為登山 隊隊長的法律四楊振岳笑著表示自己是個「低山

症」患者,「低山症」是登山隊成員間獨創的症 狀,意指待在平地太久,就會很想上山的心理狀 態,住在臺北的他,常常閒來無事就到附近的步 道走走,「我覺得政大有山很好,不用很被城市 的一切所拘束。」對楊振岳而言,學校附近的親 山步道,似乎是他緊湊生活中的心靈調劑。 而鄰近學校的步道中,便以指南宮步道及樟山寺 步道最廣為人知。這次,在《學聲》團隊的實際 造訪下,讓我們帶領您一同發掘隱身於彎道後、 藏匿於斜坡上的那些,有別以往的山林印象。

33


∣ Gallery

大 政 與 乘上綠翼望盡塵囂

樟山寺步道 樟山寺步道的路徑多半位在政大校園內,也有不 少通往入口的捷徑隱藏在校園各個角落,這次 我們選擇從百年樓後方的「行健道」上山。教授 「有氧耐力」課程的體育老師王思宜,對樟山寺 步道印象十分良好,「樟山寺林蔭很夠,不用 怕曬到太陽,植物也很多元。」並將其納入課堂 教材。正因為植被豐富,平時鮮少有直射陽光,

34


樟山

步道兩旁攀附許多蕨類、苔蘚,配上深灰色的石 階,四周彷彿被套上一層冷色調濾鏡,散發出一 股獨特的神秘感。 從行健道出發,大約經過15分鐘,便可抵達位 於六期運動場附近的正式入口。在冷冽的一月 中旬,入口處有一整片隨著寒風吹拂而搖擺的枯 樹,帶領《學聲》團隊登山的馮建三教授見狀便 和我們說:「你不要看他們現在這樣子,這些樹 在二月多的時候,都會開出漂亮的櫻花。」

道 步 寺

材,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回頭望去,宛如站在巨 人的肩上一般,將文山區盡收眼底,山傍著河、 又與建物相鄰,陽光灑落,如一幅精緻的油畫映 入眼簾,足以令人暫時忘去腦海中對山的負面記 憶,感受未曾體會過的、山的全新樣貌。 在山頂上,馮建三教授拿出了自己攜帶的茶杯, 盛了滿滿一壺的熱茶,邀請我們共飲。那個下 午,他說了很多故事,關於政大的、關於山的、 關於茶的、關於廟的,他指著山的另一邊,那座 雄偉輝煌的廟宇說道:「那就是指南宮。」

順著入口一階階的樓梯持續向上,愈是登高、曬 到陽光的面積也越趨擴大。到達山頂,樟山寺外 頭鮮紅色的大樑柱對比周遭佈滿歲月痕跡的建

35


∣ Gallery

大 政 與

靜謐中的軒昂氣宇

指南宮 步道 指南宮,在多數政大人眼中,可能只是公車和貓 纜的其中一站,一個偏僻又遙遠的地名。《學 聲》團隊在一個平淡無奇的黃昏,由登山隊成員 帶領,一同前往那好似無關乎政大人日常,卻距 政大步行僅十分鐘的指南宮步道。

36

一抵達入口,抬頭便可望見牌樓上的三個大字: 「指南山」,以及階階相連、無盡延伸,彷彿可 以通往天空的階梯。這樣不起眼、受過風吹雨打 的牌樓,巧妙地成為城市和山區的分界,上一 秒,耳邊還充斥著車水馬龍的環境音、腳下踏著 冷漠的柏油路,下一個瞬間,已步入屬於山區的 層層階梯,身邊布滿綠葉、樹枝,山的氣味竄進 口鼻,混合著濕溽的青草香氣。 路途中,偶然瞥見身邊樹叢後有些動靜,緊接著 一抹黑影掠過眼前,一隻小貓飛快竄出,且迅速 隱沒於暮色中,在登山隊成員的講解下才知道, 許多貓長期以此地為家,也能從身形判斷牠們和 周邊居民的親近程度,已然成為這條步道的特色 之一。


指南

道 步 宮

37


∣ Gallery

大 政 與

到達指南宮時,天色已經全黑,最後一段弧形階 梯,連接至夜幕中,在終點處顯得格外醒目的主 角——凌霄寶殿,主殿中懸掛著一列列發光的紅 色燈籠,兩旁地上的白色照明燈打亮前排拱門, 中央的香爐在光線的交錯下,有如剪影般地呈 現,難以捉模、深不可測的模樣,彷彿它悄然主 宰了這座山的一切。 廟中肅穆莊嚴的氣場,也讓指南宮成為遠近馳名 的打坐地點,對修行經驗豐富的法律四鄭淞方而 言,指南宮是他跟朋友一起來打坐的首選場所, 「心理上會覺得這裡是有神的地方,神會給我們 一些更清靜,更容易靜下來的能力。」又因廟宇 坐落山中,也更顯現出此地的清幽及超然,這樣 的遺世獨立,使人更能沉下心來。 「唯有去感受自己跟大自然之間的連結,你才會 了解,原來山的意義是這樣。」鄭淞方語重心長 的一番話,似乎牽起了那縷山與人、人與山之 間,隱晦不明卻又無所不在的紅線。

38


39


∣ Gallery

大 政 與

迴山而回山 重拾人與自然的純粹連結 「山就是默默聽我們講話,不會囉嗦、不會回 嘴,不會反駁我們,所以你要對它好一點。」馮 建三語帶暖意,彷彿山是他熟稔多年的老友,在 和山相處的過程中,他總能成為最初的自己。對 鄭澔方來說,在山面前,他能過濾外界的喧囂, 潛心傾聽自己心底的聲音,「當你體認到你必須 放下心中的雜念時,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方法。」

40

而長期棲息於都市叢林中的我們,似乎早已習 慣,將山視為排排建築物後的襯托背景。但在 馮建三心中,接近山,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 力,「人是動物啊,動物就要動,走路走到底就 是山,你總不能走到海裡吧。」只要我們願意, 透過山,方能找到人與自然純粹的連結與感動。


一起

吧 山 上

或許總有一天,我們真能看見雲遮霧障後的蓊 鬱,聽見紛紛擾擾外的靜謐——當我們真正走上 山。

41


政大學聲 109學年度上學期 即時新聞回顧 【觀眾經驗成作品一環

政大藝術季《鬼》行動引討論】

記者/程心、何予、郭宇璇 台北報導

2020/11/04

政大藝術季於10月27日在粉專發布貼文,揭露「若真」僅為臉書的虛擬帳號,說明此為一項藝術行動,許多學生對 此表達震驚與不滿,並於網路掀起廣大討論。隔日,藝術季針對輿論發表聲明,向受影響同學致歉,同時,也對藝 術體驗介入日常的程度提出思考。心理系副教授楊啟正提醒,網路發達的年代,情緒被堆疊的力量不容小覷。 「如果不是在反串的話,她極為可能需要被關心。」歐法一張芸裳表示,當時認為若真可能罹患精神疾病,需要關 懷;經濟四施奕丞也提出,此行動喚起自身負面經驗,造成內心極大衝擊。但傳院一根國軒卻認為,整體感受是有 趣的,並未受到太嚴重的實質影響。而針對同學情緒的強度落差,楊啟正回應,情緒並無優劣之分,僅是看待事件 的角度不同。 此外,施奕丞表示,由於行動缺乏事前告知,大家無權表達同意與否,有被迫參與展演之感。民族一張育嘉也認為 ,如果是透過邀請、通知的方式會恰當許多。對此,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約聘教學人員張博智建議,藝術行動 應適時引導觀眾,讓其意識到自己正在進入作品,理解所產生的感受是「參與藝術作品當下的反應」,便能減輕觀 眾因日常與藝術界線模糊,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楊啟正也補充,此次展演發生於校園,相較於博物館,同學對參與與否的可控性較低,尤其此行動並非僅為呈現創 作者個人想法,而是將他人的反應與情緒視為作品的一部份。因此,他建議,未來若規劃相關行動,應儘量設想可 能引發的反應,並提出配套措施。張博智則鼓勵同學,在面對藝術創作時可保持開放心態,試著接納作品想傳達的 訊息。

【校方尚無具體規劃 文山聯盟不及列入預算案】 記者/花清荷、李昀璇 台北報導

2020/11/30

政大校長郭明政於10月30日,出席華梵大學30週年校慶時,和世新、華梵、中國科大、景文科大、東南科大,以 及臺灣戲曲學院七所大學共同宣布成立「文山聯盟」,消息一出便引起政大學生在網路上的一片譁然,質疑這項 合作是將資源分配給大家口中的「學店」,更擔心此舉會帶來政大學歷貶值、課程資源不足等問題。 然而,郭明政表示,文山聯盟四個字仍未正式出現,此聯盟僅是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提出的構想,自己也是於李 天任對外公布當天才得知,因此計畫具體內容至今仍無進一步討論,且未正式簽訂相關文件,因此年底的政大深 耕計畫(其內容包含大學地方創生事宜,為地方創生計畫的經費來源)預算提案,並不會將文山聯盟列入其中。 「文山地區的合作不是現在的熱點。」郭明政強調,學校目前的發展主軸在於加入台聯大系統後的相關措施。不 過,對於文山聯盟,郭明政仍表示樂見其成,但此計畫是否會編入明年的預算中,實際上還是未知數。 若後續聯盟得以正式成立,針對是否會開放資源共享,郭明政指出,大學執行地方創生勢必將牽涉課程的開設與 修習,但這些課程將只與地方創生有關。他承諾,會保障學生的選課權益,並呼籲同學應對其他六校保持尊重和 學習心態。同時,他也強調:「我們整個合作一定要是對自己學校的發展,對同學可以有更大的好處,因為我們 去合作,不只我們提供其他學校機會,也是要提供我們自己的機會。」


【雙輔系制度大修正 教學資源及設備仍需重視】 記者/程心、葉晉嘉、郭宇璇 台北報導

2021/01/29

2020年12月3日,第687次行政會議上,廢除「高標準分數擋修制度」,讓雙主修、輔系的同學,不受基本科目分 數門檻的限制,與本系學生享有平等待遇。而同時,政大也通過「雙主修擇一畢業」,意即在本系修讀到輔系的 門檻,並修滿128個應修學分,就能夠以雙主修的科系畢業。 推動廢除高標準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來自此制度對雙輔系學生的差別待遇。在原本的高標準擋修制度下,許多 雙輔系的同學即使已修過該系要求的基本科目,卻因最終分數未達系所標準,而須再次修習同樣課程。並且,高 標準擋修只適用於雙輔系的同學,本系同學則未有此限制。 雙主修日文系、輔修外交系的傳院二陳明瑄表示:「我個人認為基礎科目是最核心的課程,也是最需要學好的科 目。」她提出,擋修制度使基礎科目時常必須承載大量的學生,導致修課品質下降,此政策有望改善問題。輔修 法律系的傳院二黃詩涵則認為,廢除高標準的分數規定,「確實能大幅減少考試壓力」。 在先前的雙主修、輔系規定中,學生本來就能以雙主修的科系畢業,但必須等到大七才能提出申請。而此次舊制 的修訂,便是希望讓學生在四年內畢業的同時,也可以達到跨域學習的成果。現在,具雙主修資格的同學在修畢 雙主修科系所需的學分後,便能直接以該系學士學位的身份畢業。 然而,這項新制仍有額外的限制。推動雙主修擇一畢業的研學會總幹事張維倫說明,為了減少部份系所僅被學生 視為跳板的情況發生,目前校方仍規定學生需修達原系所輔系資格的學分,才能適用擇一畢業的規定。 現行政策修訂了許多雙輔系漏洞,不過,「更多間的教室、老師、講義、備課,甚至是助教的申請,都需要被考 量。」張維倫提醒,是否能維持原本的授課品質及教師量能,仍需後續的追蹤與配套,才能相對完善地處理。教 務處長賴宗裕則表示,學校正透過教師員額政策的修訂,以不增加教師人事經費為原則,將實際離退教師員額總 數,依專業學習的生師比、多元學習指標等因素進行配置,並依此提供各學系相應的教學資源來因應。 在大學體制下,整體改革雖已有明確方向,但改革的實施仍需各院系配合。因此,此次改革在個別系所的調整上 ,仍有許多未竟之處。例如會計系、資管系除了有成績、排名限制,也需先修畢大量的前置課程,才能申請雙輔 。相較之下,文學院各系的雙輔門檻,便刪去了申請名額限制,而歷史系更不再把系排名作為申請的門檻。 學生會長黃承瀚建議,增採「事後承認制」,意即自動核可雙輔學位給沒有在事前申請雙輔系,但修習學分數已 達到雙輔要求的同學,盼能更有效率地運用修課資源。而他也額外補充:「在過去申請到雙輔系的同學,是否溯 及既往是由他們院系自己決定。」但在未來(110年起),確定不會再受到高標準擋修規定的限制。

查看更多⋯⋯

政大學聲 NCCU Voice of Students


總編輯 邱芮盈 副總編輯 游九思 編輯主任 甄曌珞 記者

郭宇璇 李昀璇 江 昇 陳姿穎 花清荷 葉晉嘉 何 予 周多原 程 心 編輯

廖翊帆 余積豪 洪振嘉 江美樺 顏瑄誼 攝影

施力瑄

林立雅 李怡嫻 張愷丰 陳鈺中 吳珮甄 許惟珊

出版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Instagram

粉絲專頁

官方網站


1


Spring 2021

NO. 34

Issue 校安網恢恢,疏而有漏

Gallery

——有限人力難防事件頻發 安全隱私如何「監」顧

Culture

天涯若比「林」 ——撥雲見青山 化外秘境近在咫尺

「就這樣當個嘻哈囝。」 ——無畏層層誤解 執著貫徹嘻哈精神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