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學聲 No.15

Page 1

政大 學聲

NO.15 Apr 2016

Cover Story 奇名怪站:公車路線知多少 科政猛於虎? 大學併校風潮盛

People 心想字成 手寫

林熙堯

Foreigners 別緊張! 我們都會講中文



政大學聲∣Editorial

有些時候雨是不會停的 並不管你是否有傘 ──葉青〈大雨〉 ◎ 編輯室

離開寒冬,時序入春,校園也來到新的學期。 開學至今不過一兩個月,便已發生各式各樣爭議 的事件─從併校風波,二二八教官強撕風雨走 廊海報,到近期的新進教師英文授課、搖搖哥被 通報強制就醫,政大校內就和近來不穩定的天氣 一樣,時雨時晴。在不同領域裡發光發熱的政大 人,是否知曉發生在生活周遭的政大事呢? 本期《政大學聲》,由政大無預警宣布與台科大 的合併為發想,帶各位回顧引起爭論的大學併校 議題。不顧各大學的獨特性,強硬地以利益導向 進行整併,究竟為高等教育帶來的會是逆風高飛 的轉機,還是弄巧成拙的危機? 總說人要立足在地,放眼世界;但踏出舒適圈的 同時,我們有嘗試瞭解過自己的舒適圈嗎?經過 政大的公車路線將近20條,它們所行經的站點, 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一次,學聲團隊將 帶各位挖掘地名背後的歷史與文化脈絡。為什麼 貓空沒有貓,看下去就知道! 科技日新月異,「書寫」卻成復古風潮,捲土重

來。廣告四的林熙堯原先單純只是想用手寫字記 錄生活雜感,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粉絲專頁 「手寫CY」竟因此闖出一片天。文字就是生命的 軌跡,這次,《政大學聲》帶你窺探CY林熙堯一 手打造的手寫角落。 除了文字,「語言」也是人與人交流的必須;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公布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而 華語(漢語)居於首位。就像我們學習其他外語 文,政大的外籍生在學習華語文時,會不會有什 麼撇步?又曾經遇過什麼困難呢?本次外籍生專 題,邀請他們聊聊學習時的甘與苦。 冬天的最後一場雨過去,吹起南風的山城迎來久 違的陽光,偶爾仍會飄起小雨。或許這也是政大 人必經的宿命──雨水終究是不會看人臉色的, 不管你是否有傘,就像校方的政策,從不長眼; 我們只能在雨中繼續前進,再前進。 離別的季節就要到來,最後的一哩路,不論天晴 天雨,《政大學聲》將與各位一同並肩走過。

1


Cover Story 04 科政猛於虎?併校大哉問 06 08 11 14 16

以結婚為前提 互補仍待磨合 出身不同 教育部強湊對 世界排名掛帥 大學拼合併搶補助 少子女化 危機還是轉機 有話好說:大學整併不該淪為數字遊戲

People 18 字由自在 林熙堯的手寫人生

Cover Story 28 公車「故」事 站名背後的歷史 30 32 36 40

按圖索驥:公車路線面面觀 236:政大人的老朋友 小10:上山朝聖去 綠1:逛街踏青兩相宜

Foreigners 48 別緊張!我們都會講中文 50 用盡生活的每一刻學中文-羅巧伊 52 以語言穿鑿歷史之窗-桝谷知步 54 平上去入又捲舌 學中文最大障礙


編輯/吳婉寧、詹蕣瑗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合併‧合病 ─

大學整合,死路還是  4


活路?

你的大學也正和其他學校談合併嗎?受到少子化衝擊,大 學合併不僅能增加學生,更能擴大規模,一舉提高世界排 名。然而,兩校合併如同結婚,不僅得雙方你情我願,如何 磨合更是難題。紅毯之路,阻且長。 記者/陳品丞、洪與成、高鉦詠、張方慈、吳品杰 編輯/ 吳亭彥、吳柏萱、詹蕣瑗、吳婉寧、黃翊庭 攝影/孫晨哲、黃堃睿

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近年各大學屢傳婚事,陽明與交大愛情長跑 15年遲遲沒結果,清大與竹教大 卻皆已通過合 併案,即將共結連理,南藝大則抵死不從與成大 的聯姻,政大更是無預警地宣布和台科大「情投 意合」,卻遭對方冷回應。幾樁婚事鬧得沸沸揚 揚,教育部正是那位積極的媒人。 民國100年《大學法》修正通過,明訂大學得擬 訂合併計畫,後報教育部核定執行,隔年教育部 制定《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欲促成囍事。 為鼓勵合併,教育部一邊畫出「新世代高教藍圖 與發展方案」的五年五千億誘人大餅,一邊將部 分學校列入合併或退場的觀察名單,蘿蔔和棍子 雙管齊下。 教育部表示,併校是為了因應日益嚴重的少子 化問題,學生變少而大學太多,致使學校招不到 學生,而兩所學校合併後領域互補、規模擴大, 更有助於提高競爭力。然而,婚姻之事急不得, 儘管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已於3月7日要求全 面暫緩大學合併案,教育部早已吹皺一池春水。

以結婚為前提 互補仍待磨合 許多合併案都聲稱併校能帶來互補效益,但怎 麼個互補法卻是一大問題。交大希望借重陽明醫 學專長,共同發展生醫領域。交大主任秘書裘性 天表示,陽明與交大兩校的畢業生有不少領域重 疊,除了生醫領域可以互補,兩校缺乏的人文社 會資源也能藉由合併加強。 另一方面,分屬人文社會與理工技職龍頭的政 大與台科大,則期待不同領域相遇,迸出新火 花。2月17日,政大校方寄給全校師生一封公開 信,宣布正與台科大「熱戀中」,信中提到政大 向來以人文領域著稱,與台科大科技優勢相輔相 成,透過合併打造「人文科技創新大學城」。 教育部高教司經營管理科科長曾新元舉過去清 華大學與交大的合併案為例,指出若兩校專業重

6

疊性太高,推動將十分困難,故挑選時會以互補 性高的大學為優先。陽明與交大的學術領域還算 接近,但政大與台科大的互補,則是將不同性質 的學校整併成一所綜合大學,是否能達到互補效 益,學生也有不同看法。 「台科在人文外文商類資源明顯不足,以我的 系來說,經濟學、會計學等皆為外派教授,若合 併資源更多。」台科大工業管理系學生徐家琇表 示。政大政治系學生葉育昕卻認為對較缺乏數理 基礎的政大學生而言,自然組課程門檻高,修習 不易,老師會不知如何教學,互動不會好。 若只是為了學術資源互補,現行跨校修課、圖 書流通、遠距教學等方式皆能辦到,何有非併不 可的理由?裘性天認為,合作與合併最大的差別 在於一套或兩套行政體系的運作,如果是合作關 係,兩校就算再密切也免不了行政障礙,若合併 則皆用同一套行政體系,資源調度和政策施行方 便得多。 政大理學院院長許文耀認為,學門互補「概念 上」是好事,理論上可行,整合和跨領域也是國 際趨勢,但國外也曾有談很久仍失敗告終的例 子,政大與台科大若打算合併,需要多少年溝通 磨合?合併後又想發展出什麼特色? 除了併校後是否能因領域互補而加分被打上問 號,資源分配、校名等同樣備受關注。政大社會 系學生許方瑜質疑,合併後人數變多,對通識或 選修的需求必定增加,「但政大歷經課程精實 後,學校都已經縮減開課量、管控教授員額,有 辦法負荷台科大一萬多名同學的加入嗎?」 合併後新校該取什麼名字也爭吵不休,許多學 生及校友深怕自己就讀的大學「滅校」,交大與 陽明最終雖拍板定案,取名「國立陽明交通大 學」,更強調「沒有誰併誰的問題」,卻也爭執 許久,最終陽明還是打了回票,看來兩所學校要 順利步入禮堂 、套上戒指,可得先跨過重重阻 礙,彼此磨合,才能成事。


資料來源/兩校官網、教育部 資料整理/吳品杰 製表人/詹蕣瑗

政 大

台 科 大

一般大學

技職教育

台北市文山區

台北市大安區

16247 人

學 生 數

10446 人

18.42

生 師 比

18

109.3 公頃

校地面積

29.5 公頃

123

亞洲排名

45

72:100 貓空、動物園

性 別 比 (大學部)

觀光景點

距捷運站較遠

241.9:100 公館商圈

公車發達

近捷運公館站 公車發達

文學院、理學院、 社會科學院、法學 院、商學院、外國 語文學院、傳播學 院、 國 際 事 務 學 院、教育學院

工程學院、電資學 院、管理學院、設 計學院、人文社會 學院、應用科技學 院、智慧財產學院、 共同教育委員會

(捷運動物園站)

未知 合併性質

技職教育體系被侵蝕 雙方無合作經驗 主要爭議

洽談中 作業情形

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出身不同 教部強作媒硬湊對 「藝術創造力需要自由」、「系統扼殺藝術, 藝術教育不能沒有南方觀點」百餘位南藝大學生3 月7日北上教育部抗議與成大的合併案,高呼南藝 大為南部唯一的藝術大學,與理工、醫學為主的 成大,以及重視期刊論文的體系格格不入,堅決 反對教育部牽起的婚事。 抗議學生代表、藝術造形研究所學生鄭翔宇認 為,藝術學校體系與一般大學不同,藝術成果沒 有數據上的產值可言,倘若合併,恐無法配合成 大的產學要求。他指出,台灣教育長期以來缺乏 基本文化素養的培養,學門互補或增加學生藝術 素養都成為痴人夢話,「如果國家看不見特色大 學的『專業特色』或『獨立必要性』在哪裡,便 是文化教育的失敗。」 教育部長吳思華事後回應學生訴求,宣稱南藝 大有三不好:財務不好、評鑑不好、招生狀況非 常不好,直問:「出路在哪裡?」他認為與資源 豐富的成大合併才是辦法,但南藝大不少師生卻 不認同,直批教育部帶頭違反《藝術教育法》。 根據《藝術教育法》立法目標,藝術教育是為

8

了「培養藝術人才、增進全民藝術涵養、提昇文 化水準」。目前全台共有三間藝術大學,其中台 灣藝術大學與台北藝術大學皆為位於北部的藝術 專業學校,學生因而擔心南藝大併入成大後將喪 失自主性,對南部珍貴的自由藝術環境百害而無 一利。 但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楊其文卻認為,近年很多 理工大學意識到人文社會教育的不足,因此回頭 重視這一塊,南藝的藝術資源若帶入成大,可以 改變生態,而藝術創作也有很多東西需透過科技 展現,成大有很多資源,南藝也能有更多演出機 會和能見度,合併不一定不好。 相較藝術大學與綜合大學的爭鬥,政大與台科 大則分別為一般大學與技職大學,兩校合併案同 樣招來技職體系被普通大學吃掉、高職生升學管 道窄化的憂慮。雖然兩校皆申明如果合併,雙方 招收名額維持原狀,但台科大營建工程系學生江 昕穎指出,論學生數和科系數皆是政大多於台 科,就算維持招生名額,也難免令人有傾向一般 大學之感。


資料來源/教育部、各校官網 資料整理/吳品杰 製表人/詹蕣瑗

清華 大學

一般 一般 大學 大學

新竹市 東 區

新竹 教大

教育 大學

新竹市 東 區

交通 大學

一般 一般 大學 大學

新竹市 東 區

陽明 大學

一般 大學

台北市 北投區

成功 大學

一般 大學

台南市 東 區

台南 藝大

藝術 大學

12355 人

116.5 公 頃

學生數

校地面積

2933 人

9.1 公 頃

17252 人

178.4 公 頃

學生數

校地面積

4579 人

46 公 頃

21698 人

187 公 頃

31

亞洲排名

以理工 相關學 院為主

教育學院、 理學院、人 文社會與藝 術學院

29

以理工學院 為主,有全 台唯一的客 家文化學院

亞洲排名

41

以醫學院 和生物科 技等相關 學院為主

42

擁有人文 社會、理 工、醫的 綜合大學

學生數

校地面積

亞洲排名

台南市 官田區

1600 人

57 公 頃

存 續 合 併

併 入 清 華 大 學

新 設 合 併

國 立 陽 明 交 通 大 學

存 續 合 併

併 入 成 功 大 學

以藝術 相關學 院為主

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151

頂大計畫

各校各階段 補助金額

60

81

31

30

30 台 大

各校補助總金額(億元) 第二期第二階段金額(億元) 第二期第一階段金額(億元) 第一期第二階段金額(億元)

31 58.6 16 17 17 成 大

24.6 12

12 10 清 大

資料來源/教育部 資料整理/吳品杰 製表人/黃翊庭、吳亭彥

10

第一期第一階段金額(億元)

47.6

20.6 10 9 8

交 大

34.2

14.2 7 7 6

中 央

17.5

25

10 5 5 5

陽 明

11.8 10.8 10.4

6 3 3.8 3.8 3.4 4.5 2 2 2 4 3 8 2 2 3 3 4.5 3 6 6

24.5

中 山

中 興

長 庚

政 大

台 科 大

6

4 2 0 0

台 師 大

3

0 0 0 3

元 智


世界大學排名準則 國際教職員比例 國際生比例

衡量教師的多元化程度

衡量學生的多元化程度

5%

5%

僱主評價 10%

學術互評 衡量全球學者意見

僱主對院校畢業生之意見

40% 20%

師生比 衡量教學素質

20% 教職員引文量 衡量研究實力

資料來源/QS官方網站 資料整理/吳品杰 製表人/吳柏萱、詹蕣瑗

世界排名掛帥 大學合併搶嫁妝 公立大學整併(公公併)一大目的,即是透過 「規模經濟」提升大學的影響力與聲望,事實上 國際也正在吹大學整併風。舉例來說,芬蘭將赫 爾辛基經濟學院(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赫爾辛基科技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及藝術與設計大學(University of Arts and Design)合併為奧爾多大 學(Aalto University)之後,QS排名大幅躍進 50名,成為極具競爭力且首屈一指的大學。 而台灣教育部同樣於95年編列五年五百億的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簡稱頂大計畫),希望 「至少將一所大學推進世界百大」;然而,政大 資訊管理系主任李有仁指出,台灣沒有本錢推動 高端學術研究,例如培養諾貝爾獎人才,所以應

該建立綜合大學以拓展學生視野、爭取更多經費 激勵人才、提高QS排名,合併正好能辦到此事。 舉例來說,政大以人文、社會領域為主,在重 視論文期刊數的世界大學排名上不吃香:根據英 國高等教育機構(QS)公布的2015至2016世界大 學排名,台大排70名、台科大260名、政大名次則 落於651至700名之間。政大在頂大計畫中僅得約 新台幣11.8億元,相較台大150億、成大81億元明 顯有段落差。 教育部也承認,排名高低是資源分配其中一項 參考指標。隨著頂大計畫105年12月結束,教育部 加碼畫出五年五千億的「新世代高教藍圖與發展 方案」大餅,部長吳思華更曾於全國大專校院校 長會議上,表示主動配合合併案的學校會有額外

11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補助。如此利多,也難怪政大急著想與台科大聯 姻、提高排名來搶「嫁妝」。 然而,一味追求世界大學排名早被詬病甚久, 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批評,五年五百億看不出 具體成果,「台大拿了30億,為這個社會做了 什麼事?如果砸大錢僅為了在大學排名上往前幾 名,如果論文可以用錢砸出來,那以後就比誰錢 多就好。」 交大主秘裘性天認為,學校應先做好研究、提 供高品質的教學,藉此提升大學排名或獲得聲 望,若反過來就是本末倒置。政大政治系學生葉 育昕說:「我進政大從來就不會考慮或去了解排 名在哪邊,而且即便你提升排名,也不代表實質 教學品質提升,排名高低與否我完全不在意。」 高教司科長曾新元檢討頂大計畫,他坦言計畫 的確造成各校資源差距擴大、學校喪失特色, 「每個學校都重視論文發表,好進入頂大,資源 才會比較多。」因此新提出的後頂大計畫中希望

12

「校校有特色」,重視各校在特定領域上的「聲 望」,不再獨尊排名。教育部話雖如此,但聲望 高低仍得看排名,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排名掛帥 的風氣依舊存在。 儘管批評不斷,但政府以排名做為給錢的一項 標準,各校只好繼續遵循這套遊戲規則,合併成 了衝排名、搶資源的手段,一所大學的競爭力被 過度簡單地量化為名次,不僅造成「重研究輕教 學」的氛圍、論文品質未見提升、還可能損及師 生利益,豈不賠了夫人又折兵? 「QS排名是一條路,但政大一定比不過那些有 理工醫的學校,既然我們以人文社會著名,那是 不是應該思考如何培養出引領社會思潮的學者或 領袖?」政大理學院院長許文耀表示。他坦言, 學校為了搶資源無可厚非,畢竟生存是很實際的 問題,「如果我們不追求publication(論文產 出),那有沒有這個骨氣走不同的路?」


公私立大學校院生師比 ── 80~101學年度(含兼任教師)

資料來源/高教工會提供 資料整理/吳品杰 製表人/詹蕣瑗、黃翊庭

私立大學校院生師比 大學校院生師比 公立大學校院生師比

大學部學生 : 該學年度具正式學籍在學學生人數。 不含外國學生 、 延畢生 、 休學生 。 碩士班學生 : 碩士班(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人數加權二倍 。

博士班學生 : 博士班學生人數加權三倍 。

專任教師 : 包括專任教授 、 副教授 、 助理教授 、 講師 、 依大學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

學辦法規定聘任之專任專業技術人員 , 以及擔任軍護課程之軍訓教官 、 護理教師 。 兼任教師 : 以四名兼任教師折算一名專任教師 。

1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少子女化 危機還是轉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有158所大專院校,但在 少子女化趨勢下,105學年預估的大學新生比前年 度少了兩萬人,117年甚至可能跌至15萬人,104 學年高達67所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各校面臨無 生可招而倒閉的危機,學校供過於求的結果,整 併似乎是不得不然的趨勢。 許多專家學者指出,83年起廣設高中、大學的 政策使許多技術學院、專科學校升格成大學,造 成的高教過度擴張是罪魁禍首,如今面臨少子女 化衝擊,教部推行公公併更被批評為「用錯誤政 策彌補當初的錯誤政策」。 弔詭的是,儘管學生數逐年減少,生師比卻沒 有相對應降低。民國95年至今,公立大學生師比 穩定高達26以上;換言之,平均每位學生分得 的教師資源並未增加。既然少子化沒能降低生師 比,代表老師的數量降得比學生還快,這與私立 學校近年大量裁減專任教師有關。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指

14

出,台灣私校占七成五,相對公立學校經費主要 來自政府補助,財源穩定,私立學校得靠學費運 作,加上學校為董事會財產,基於成本考量而少 聘教師減少支出。 目前台灣大學生(含碩博)約130萬人,專任教 師約5萬人,在可預期的未來,大學生數量將降至 90萬,在教師數不變的前提下,生師比就能回到 18的水準。林柏儀指出改善生師比的方式有二: 一是招聘更多的老師,二是減少招生數量。 「教育部在這個時候藉由併校來引開媒體,避 談那些他們不想談的資源問題、少子女化帶來的 私校退場問題。」林柏儀認為政府應鼓勵「公私 併」,推動私校公共化並維持專任教師數。然 而,他也坦言,現在大學多以商業邏輯經營學 校,成本能低則低,增聘教師得增加支出,減招 學生會減少收入,恐沒有想像中好推動,除非政 府願意挹注更多經費並積極介入,否則生師比問 題依舊難解。


教育部表示,目前推動方向是註冊率不佳的學 校減招,辦學不好的退場,而「競爭型經費」是 其中一種手段。高教司科長曾新元表示,某些經 費的申請條件是要達到一定的註冊率,註冊率不 佳的學校為了要達到標準,就會自行減招,如此 一來就可以達到引導效果。 東海大學師培中心助理教授江淑真表示,藉由 市場機制決定大學是否存續,恐怕是較好辦法, 才能把錢真正花在刀口上。北藝大校長楊其文同 樣認為,如果學校都要做類似的事,教育資源就 要平均分配,反而造成浪費,應該把力量集中在 各領域幾間具指標性的大學。 少子化趨勢難擋,各大學看似面臨招不到學生 的危機,卻同樣是降低生師比、精實高教環境的 一次轉機。相關單位推動合併時,都應好好思考 為何而併?如何合併?有何利弊等問題,否則原 本大學聯姻的喜事,終恐又淪為一場荒唐的高教 鬧劇。

1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大學整併 不該淪為數字遊戲

文╱王盈勛(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政大校友)

大學該大或小,本來我們的確可以從學理面,來評 估不同做法可能的利弊得失。但我們不能忘記,今天 我們面對的處境是,台灣有一百多所大學,分散在不 同的地點,這已經是一個「既定事實」,而不是台灣 「應該」有幾所大學的抽象推論。 這樣的既定事實,會讓(如果)整併後的大學校「理 論上」應該會有的好處與效益無從發揮。就拿政大與 台科大(如果)合併來說,要不要維持兩個教務、學 務等行政據點?兩個圖書館?兩個校區都要有警衛? 如果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合併為大學校所能帶 來的管理綜效與規模經濟就非常有限(最多就是少了

16

一個校長和他的秘書而已),這樣的效益甚至有可能 是負值,因為兩個校區的公文、交通往返、以及溝通 協調會是高額的管理成本,但這卻很少被考慮在列。 併校就可加強跨領域優勢的整合與互補,也是被過 度高估的說法。最簡單的一項事實是,即便是在同一 大學內的不同系所,從無任何交集就算不是常態,也 絕不是罕見之事,倒是跨校間的學術合作時有所聞, 何以我們就要假設,素無瓜葛的的兩個系所會因為併 校而合作起來? 至於少子化問題,本來就是件只與招生人數有關, 而與大學數量無關的議題。所有要整併的大學都宣


稱,整併後招生人數不變、各系所權益不會受損,既 是如此,又要如何「回應」少子化呢?更何況,台灣 高中生優先選擇國立大學就讀的傾向如果沒有改變, 台灣的新生兒人數雖比高峰時少了一半,但國立大學 的招生人數僅及台灣大學總招生人數的三分之一,所 謂的「回應」少子化,究竟又是所指為何呢? 最後,一些力促國立大學整併的校長們宣稱,大學 整併有利於提升大學的國際競爭力。這些校長們口中 的國際競爭力,大體上指的是那些以量化為基礎的大 學排名。排名越前面,就越有國際競爭力。整併支持 者的算數是這樣的:我有一百篇論文,你也有一百篇

論文,加起來就是兩百篇論文,不費吹灰之力,大學 排名就有機會大幅躍升(而且這樣的躍升還跟分得經 費大有關係)。 但我們不妨也來設想一下,我們若將台、清、交與 成大整併為一校,我們苦苦追趕而不可得的全球百 大,或將在一夜之間就躍居世界前十強也說不定。但 這意味著台灣高教的國際競爭力提升了嗎? 答案不言可喻,但合併數字而非合併校園,恐怕才 是諸多台灣高教走向主導者心中的盤算。

17


政大學聲∣People

18


「以手寫文字記錄所感、記錄生活。」本著這個精神,廣告四的林熙 堯創辦粉絲專頁「手寫CY」,一字一句透過他獨樹一格的手寫字而有了溫 度,更展現了對生活及社會的關懷與感受。隨後,大大小小的合作案如雪 片般飛來,CY正用筆耕出屬於他的園地。 記者/徐湘芸、阮怡婷 編輯/陳予蘋、阮怡婷、黃翊庭 攝影/許閔淳、黃堃睿 圖片/林熙堯提供

19


政大學聲∣People

從「手寫CY」看見林熙堯 小小的書桌上搭起兩堆書牆,中間放著他的筆 電,上方的四格書櫃,除去最上櫃擺滿紙袋及購 物袋,餘下三格都塞滿各類書籍,前方擺著許多 不同的專輯或是明信片。他坐在書桌前,戴著一 副黑框眼鏡看似文靜,隨手拿起一支黑色代針 筆,微微傾身,自然而然地領著筆尖滑行於無印 良品的再生紙上,墨水順暢地流出,字跡便成了 一幅作品。 他是現就讀政治大學廣告系四年級的林熙堯, 同時也是粉絲專頁「手寫CY」的創辦者(原名稱 為 CY Handwriting)。或許你曾在網路上看過他 的作品,如年初周子瑜事件時他曾寫過的「我始 終對於當一個台灣人而感到驕傲」,此圖轉發數 高達700次,被許多人更換成臉書封面照片。 林熙堯的手寫字別具特色,他抄歌詞、抄詩、

20

抄名言,有時還呼應時事來個惡搞,吸引許多活 動廠商前來洽談手寫合作,例如共生音樂節、花 蓮彩虹嘉年華、政大金旋獎等等,都能見到他的 字跡,苗博雅、湯舒雯、謝震廷等人也曾分享他 的手寫作品,字型公司也找上門想為他建立一套 手寫字體,至今專頁已累積1萬8000個讚,培養出 不少粉絲。 然而,他一開始創設粉專的目的只是隨筆記 事,從未想過會有今天這樣的成果。林熙堯說, 去年六月朋友提議,既然他寫得一手好字,何不 創一個專頁發文分享自己的字畫?他雖然一開始 半推半就,但想想只是隨筆記事,CY因此在臉書 上誕生。

屹立於手寫字風潮的林熙堯 「手寫只是個途徑,為了找一個出口,一個不 會消失的出口。」對於林熙堯來說,手寫本身就


是一道不會消失、一蹴可及的門。一切情緒、思 想都因為被親筆寫下而得以釋放。 「起初經營粉專,就覺得像在寫一本日記。」 林熙堯說,他每每坐在桌前,就可以信手取得愛 用的代針筆,讓格外有感的文句隨著黑色筆墨流 出,然後再掏出手機掃描原稿,上傳電子圖檔至 粉專上,這些字便連同他的意念與情感,在網路 世界安穩地「自成一格」。 近來手寫風潮興起,他認為手寫本身的魅力在 於親自抄寫能使所想、所感更為深刻,字的美醜 反而是其次。粉絲專頁「黃色書刊」曾說:「如 果你的字太醜,即便是金玉良言,看起來也會沒 有說服力。」林熙堯表示,儘管這很現實,但人 人的手寫字本就各有其特色,自己也不曾刻意練 字,更不希望寫字成為一件備感壓力的事。 面對一件件案子,林熙堯表明他不想把手寫當 作賺錢工具,「我不是什麼案子都接,通常是自 己有關注的議題或學生主辦之類的活動,才會答

應合作。」林熙堯提及,曾經有出版社找他寫硬體 字練習字帖,他立刻拒絕對方,「我還是不想讓自 己的手寫字變得商業化,不想要最後搞得像寫業配 文一樣。」 因此,像共生音樂節或彩虹嘉年華等活動邀請合 作時,他多半會答應,此舉並非為了報酬,就僅僅 是想付出己力,用些自己擅長的事──手寫,為理 念出一份力。 又好比最近出版的書籍《貓味人生─101隻街貓自 在的生活哲學》,在封面及內文中,也能看到他的 字跡,尖端出版社編輯特地於他舉行真人版「以字 易字」活動時,前來洽談合作事宜。林熙堯表示, 之所以接這個案子,也是因為閱讀過內文,認為和 自己的風格接近才同意。 儘管他的字受到不少肯定,林熙堯認為自己的粉 專終有退燒的一天,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持續寫字, 「所有的風潮都是一時的,我寫就只是因為習慣動 手寫下來。」

21


政大學聲∣People

真人版「以字易字」參與者手寫的文句。 圖/林熙堯提供

22


「以字易字」 讓手寫不再僅限單向 林熙堯說,最近幾年網路上出現不少插畫粉 專,舉辦以頭貼照換手繪圖的活動,於是他突發 奇想,「既然如此,換手寫字又有何不可?」至 今他已舉辦了五次「以字易字」的活動。 以字易字顧名思義,就是用自己的字交換CY的 字,網友手寫一段文字上傳,內容類別不拘,而 CY再自行選擇幾篇重新抄寫,並發布在其粉絲專 頁上。這個活動一連舉辦了四次,參與人數一次 比一次更多,後期甚至在政大創意實驗室舉辦了 一次「真人版」以字易字。 「臉書並不是易字唯一的途徑,還有真人跟真 人之間的那種。」林熙堯希望能藉此與這些看字 或寫字的人互動,讓手寫不僅僅只是單向的,也 能看見屬於每個人自己獨一無二的字形,甚至透 過文字觸及某些人的故事。 真人版易字活動中,前來換字的人約有32位, 甚至有人特地北上,只為了和他換字,還有一位 學生因為在途中耽誤而未能及時到場,活動結束 後在粉專上留言懊惱沒有把握機會,林熙堯見狀 便馬上答應用寄信方式易字,那位同學終能如願 以償。 在長達一小時不斷揮筆的過程中,林熙堯專注 抄寫眼前的每一張手稿內文。雪片般飛來的字紙 中,其中一位台灣大學法律系學生黃競文遞上 的紙條卻讓他狐疑地擱下筆。他抬起頭來,對方 說:「這是我的原住民名字。」 林熙堯當下深刻地感受到,這的確不僅僅是一 個易字活動而已,同時也能從每個人身上看到各 種不同故事與議題。相較於其他字句,這幾個手 寫字或許無法一目了然它的意思,但它背後意味 著一個人真實的自我認同。

23


政大學聲∣People

從「之聲」看見生活中的CY 這裡是88.7,政大之聲。大家好,我是Anna。 我是Clarence。 燈光明亮的錄音室裡,林熙堯和節目搭檔、廣 電四張普熏同坐麥克風前,一搭一唱地照著手上 的稿子向廣播聽眾報榜,在播放音樂時短短的五 分鐘「關麥」時間,兩人也藉機邊閒聊,邊討論 如何在下段節目和聽眾多些互動。偶爾過程中系 統出現點小差錯,只見兩人不慌不忙,游刃有餘 地排除問題,默契甚佳,錄音中完全感覺不出語 氣中有任何緊張情狀。 「錄音中」的紅燈熄滅,林熙堯與他的節目搭 檔一同從錄音室走出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與 認識的朋友一起受訪,他更顯自在。身為現任政 大之聲實習電台工程部經理的他,雖然大四學分 較少,仍要花許多時間打理電台事務。 除了平時閱讀各類書籍,與欣賞不同音樂、電 影與戲劇的習慣外,電台更充實了他的生活。他 曾擔任之聲記者,後來也主持「獨立觀點」節 目,訪問苗博雅、馮光遠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 者,探討社會議題,培養出對時事的敏感度。 「這些經驗,對我自己去重新思考與審視很多 社會事件有所幫助,也從中獲得了許多養分。」 林熙堯回憶,他曾為了採訪香港學運的代表人物 黃之鋒,搭凌晨一點的客運到高雄,九點開始 採訪,結束後再趕回台北整理資料,事後回想起 來,他也忍不住笑說:「真的很瘋狂!」 三年的電台歲月,林熙堯跑過許多不同題材的 新聞,也經手各種類型的節目,更與他的電台伙 伴培養出患難與共的革命情感。談起林熙堯,節 目搭檔張普熏笑說:「一開始覺得這個人很靜,

性格冷冷的,認識後儘管講話還是冷冷的,但其 實會感受到他很熱情的一面。」一旁的林熙堯儘 管無奈,卻無法反駁。 「我覺得熙堯他的新聞能力很好,他們無論是 跑新聞、做採訪,或是對議題的關注度,都讓我 覺得很佩服。」張普熏稱讚起他的夥伴一點也不 害臊。說著說著,她打開行事曆,抽出一張紙, 紙上是CY的手寫詩文,「有些他抄寫的句子,透 過他的字會讓我更感同身受。」 張普熏說,她一直很喜歡CY的文字,與其他手 寫粉專不同,他不會無病呻吟或只談一些情情愛 愛,而能夠感受到CY的手寫中透露著對這個世 界的關心,以及對真實生活感受的敏銳與細膩, 「他的手寫字很有力量。」 訪談的過程中,林熙堯與張普熏不時互相打 鬧,兩人還是之聲菜鳥時,就一起做過報榜節 目,這學期因緣際會又再一同主持,更有聊不完 的話題與回憶。 「因為很喜歡,所以想留下來。」林熙堯表 示,自己看了許多實習生來來去去,但自己從中 獲得很多,因此儘管忙碌,卻也樂在其中。對他 來說,電台不只是個實習單位,更是孕育出CY的 搖籃。

剛進政大之聲時,林熙堯與張普熏因為參與報榜節目「放洋樂」結識。兩人在大四 最後一學期又再次合作主持,以此作為三年實習生涯的結尾。    圖/許閔淳攝

24


25


政大學聲∣People

26

多元涉獵 源源不絕的手寫題材

自在自適的文字水蒸氣

舉凡各類詩文、歌詞,都可能是CY手寫的 題材,他的書桌上散亂地擺放著各種不同的書 籍——三本厚厚的真人實事台灣史《百年追求》 、法國導演楚浮偶然發掘、翻拍成電影的原著小 說《夏日之戀》,詩集羅智成《夢中書房》、林 婉瑜《那些閃電指向你》……。 「有時擠到書抽出一半就懶得拿出來,又把它 塞回去。」林熙堯笑道,隨手拿出幾本櫃上的 書,都可以與我們侃侃而談買這本書的動機和書 中內容。他習慣當想要閱讀時才挑選中意的書翻 閱,很少一次讀完,「畢竟很難找出一大段空 檔讀書。」比起一口氣讀完一本書,然後丟在一 旁再也不碰,他反而喜歡隨腦海中浮現的特定字 句、章節,再去翻書回憶與回味。 除了詩、散文或一般小說,林熙堯也喜歡看電 影,於是影評也在他的涉獵範圍,例如686影評 集《看電影的人》。就音樂而言,他偏愛獨立音 樂,還有另類搖滾,例如張懸、鄭宜農、董事長 樂團、1976等等,都是他的鍾愛。 而每次問及是否有最喜歡的歌手、樂團、電影 或作家,他總是突然靜默思考很久,似乎瞬間有 大量音符、畫面與文字湧現腦海,猶疑數秒後, 他最後只淡然地說:「其實我曾看過聽過的類型 都很雜。」 或許正因為他廣泛閱讀、多元涉獵,所以他才 能透過短短的幾段話、少少的幾個字就帶給人莫 大的共鳴和省思,而這些手寫文都是他長期累積 而成的思想結晶。

幾次訪談過程,每當林熙堯攤開隨身攜帶的筆 記本,開始提筆寫字時,他的眼神是專注的,手 指更是安穩地帶著筆優游於紙上,不像用言語表 達時隱約透露的不自在,或是無意的神情游移。 CY背後的林熙堯,在他自成一格的方寸之間, 彷彿盤旋著滿滿的文字水蒸氣,當遇上了適切的 題材或感受時,水蒸氣就會凝結成露珠,內聚著 許多養分和精華,落在紙面上。手寫不僅傳達他 不說出口或說不出口的話,也使那些短短的話以 獨特的姿態,成為無法被時間抹滅的存在。

受訪時,張普熏從記事本的夾頁中取出這張紙,笑著說:  「我很喜歡他(CY)抄寫的這首詩,所以就自己印下來收 藏了。」  圖/許閔淳攝


「這很符合我最近的心情。」林熙堯說,前陣子去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靈光實驗室裡翻閱書籍 時,恰好看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因而寫下特別有共鳴的一句話。  圖/林熙堯提供

2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28


公車進站 出走文山 「下一站,馬明潭……」 公車是政大人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們在 這裡生活,卻不一定對這些地方與人們的故事 瞭若指掌。其實,站牌處處隱藏著城市的發展 歷程。它們展現過去與現在的生活軌跡,也給 予我們探查在地的線索。 現在,和我們一起上車,讓視線隨車外的風景 移轉,挖掘這些一直在我們身邊的大小故事! 記者/許鈺屏、薛惟中、胡景月、徐湘芸、李宜蓁 編輯/劉映彣、李怡庭、黃翊庭、吳婉寧、徐湘芸 攝影/張方慈、吳郁芬、孫晨哲、許閔淳、吳婉寧

2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公車 尋訪足跡

中 和 新

製表人/劉映彣

新 店 線

236

小10

綠1

眷村

寺廟

學校

公崙新村

菸廠

自然

30

車子路

臺北菸廠

頂城

潭 線


文 湖 線

草地尾 萬順寮 風動石

馬明潭

木柵 忠順廟

政 大 司法新村 指南宮

景美女中 樟山寺

貓空 天恩宮

31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01

02

萬順寮 236從深坑出發,繼「台新工 廠」與「東南科大」便來到「萬順 寮」,但確切的萬順寮其實位於台 新工廠與東南科大站牌中段,約深 坑區北深路三段97至107巷一帶。 清代張、陳、林、吳幾個大姓來 臺開墾,沿著景美溪溯游北上, 途經適合船隻停泊的潭,便在此形 成聚落。為求開墾順利,此地便被

命名為萬順寮,除此之外,「萬順 寮」也是紀念乾隆30年帶領先民來 此開墾的張萬順。 隨著時代變遷,深坑老街逐漸興 起,興盛一時的萬順寮街市則逐漸 衰落。深坑文史工作室老師顏松濤 也指出,十幾年前萬順寮有一大部 分被劃為工業區,許多老房子現早 已拆除,只剩張家祠堂一帶的紅瓦

房可供追憶。時至今日,張家子嗣 也因多移居外地,古厝已改為祭祀 祠堂。 過去先民搭船,沿木柵溯景美溪 而上所發展的萬順寮渡口,也因萬 順寮沒落而逐漸消失。然而,此處 新建的環河道路反而成為許多當地 居民運動的好去處,吸引許多人沿 岸漫步。

03

32


07

草地尾

04 01 水泥建築交錯建於萬順寮最初的紅磚建築中,新舊並陳。 02 萬順寮附近臨景美溪的樓房。 03 萬順寮先民為方便取水灌溉,多沿河拓墾,又因深坑屬山區,水 路作為交通工具亦較為便利。 04 草地尾站附近的景美溪流過北二高橋下。 05 過去人們來到景美溪北岸開墾,見這裡一大片草地,便稱景美溪 上游方向的南深公路口為草地頭,大坑入口附近則是草地尾。 06 同上。 07 景美溪流經草地尾站,在附近形成一彎翠綠色的曲流。

05

06

3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木柵

08

09

11

34

「本鄉地區,代有木莊,開闢 之始,於地設柵防番,故名。」 是《台北縣志》對「木柵」的解 釋。許多文獻指出,漢人為了抵 禦原住民設置木柵,但從另個角 度來看,也顯示漢人強行武力墾 殖導致原住民家園漸失的歷史。 木柵文史工作室負責人之一許 哲豪提到,清代泉州人高、張、 林三姓來臺北開墾,為了生活而 向仍荒山野嶺、主要分布泰雅族 的木柵區挺進,後來更晚來的其 他姓氏,則往深坑等未發展區域 開發。同時,文山公民會館館長 桑銘志指出,當時受漢人開發影 響的原住民,也漸遷往更深山地 區,甚至被趕至現今烏來等地。 此外,距木柵站不遠即是有百 餘年歷史的信仰中心--木柵集 應廟。曾任木柵集應廟主委的張 新永提到,當年張姓在此落地生 根後,也往新店、石碇等地開枝 散葉,形成龐大宗族體系,每隔 一段時間,眾人會再回木柵祭 祀,而從清代至今,木柵集應廟 也都由張家管理。 他提到,從有記憶開始,木柵 集應廟與附近區域的改變並不 大,且因便利的交通,此地觀光 的香客也始終絡繹不絕。

10

12

08 木柵集應廟前主委張新永即使年事已 高,每天早上仍會到集應廟關心廟內 事務。 09 木柵集應廟建在二樓,高於一般廟宇。 一樓則為當地張、廖、簡三姓宗親會辦 事處。 10 木柵集應廟的前廳放滿信眾的鮮花,飄 散一縷清香。 11 香客於集應廟前廳焚香禮佛。 12 同上。


13 距馬明潭不遠的鄭氏古厝仍 保有傳統建築的樣貌。 14 部分鄭氏古厝的建築已雜草 叢生,且屋瓦有多處破損。

13

14

馬明潭 「八名原住民於潭中游泳,一 人溺斃,與他同行的七友人環潭 而哭,為了紀念,便以當時原民 中『哭』的發音,命名當地為馬 能潭。」 馬明潭地名由來,鄉里多採上 述說法,而臺語讀音裡,「能」 與「麟」、「龍」音相同,也與 「明」近似,口耳相傳、以訛傳 訛下,便出現不同名稱。 木柵文史工作室負責人之一許

哲豪指出,臺中也有被稱作馬明 潭的地方,是源於平埔族語。他 曾採訪當地平埔族,發現其拼音 與字義都與臺北的馬明潭近似, 增添由來可信度。 地名由來有另一說,日治時期 此地原為沼澤地,日人騎馬經過 時,馬因土地泥濘難以前進而鳴 叫,故名「馬鳴潭」。 此地現已不見潭水遺跡,不 過,許哲豪表示,這附近還有一

紅磚古厝。而古厝擁有者的族譜 上,恰好記載這裡曾存在一個 潭,這也符合1911年日人來台開 通木柵路前,此地三面環山而積 水的地理資料。 另外,許哲豪還回憶,父親曾 提到這附近過去種滿茭白筍,是 當時代表作物之一。茭白筍生長 需要濕潤土地,表示此區土壤濕 度高,也能證明此地曾有潭水。

3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貓空 源自二格山的野溪潺潺流經河 谷時,在岩石上沖刷出少見的壺 穴,像是小型的圓形泡腳池。根 據壺穴旁的官方告示牌解釋,當 地居民稱壺穴為「皺穴」,閩南 語發音則為「了康」,翻為國字 後即為「貓空」。 雖然貓空地名與壺穴有關,但 每到假日,茶園、餐廳及纜車站 前遊人如織,拜訪壺穴的遊客反 而少之又少。但其實,通往壺穴 的小天空步道入口就在茶推廣中 心停車場旁,並不難到達。 小天空步道建於民國103年,是

懸空的棧道,長不過150公尺, 盡頭則有公車站及半圓形的觀景 台,能將貓空美景盡收眼底。沿 著小天空步道旁的指示牌向下步 行約20分鐘,即可抵達壺穴畔。 步上僅限一人通行的吊橋,橋 面由粗大的繩索綁成,搖晃地走 在其上,聽著潺潺流水、感受徐 徐微風,頗為愜意。觀景台還設 有許多水泥貓熊、貓咪托起的石 椅,似乎是為了呼應「貓」空而 設計,然而實際上石椅對面的壺 穴,才是真正的淵源啊!

02

01

04

36

03

01 隨著溪水沖刷侵蝕,在貓空留下難得一 見的壺穴景觀。 02 沿著貓空步道的階梯往下走,就可一睹 壺穴景觀。 03 從樟山寺望出去,可清楚看到指南宮整 體建築。 04 貓空最知名處之一便是其夜景,可將整 個台北市的繁華盡收眼底。


05

06

07

08

天恩宮 大多遊客都在貓空纜車站下 車,天恩宮位於下一站,少有人 訪,幾株稀疏的梅花樹在站牌 前,與天恩宮對望。 香爐中,細煙冉冉上升襯托此 地清幽;建築無雕梁畫棟,僅有 簡單的紅色圓柱撐起道場;殿內 沒有濃嗆線香味,神像慈祥地迎 接有緣人。 這裡是一貫道的道場,相傳其 於民國75年竣工時,挖地20尺仍 尋無水源,為此信徒叩求上天, 便在宮後探得源源不絕的泉水, 為謹記上天恩惠,而將道場取 為「天恩宮」。志工吳先生笑著 說:「這邊沒自來水,現在水源

05 從天恩宮的正門望去,慈藹的彌勒佛迎接著 每位到來的有緣人。 06 一樓正殿內的標語,可略窺一貫道「共建人 間淨土」的理想。 07 搭乘小10可以直接到達天恩宮門口。 08 天恩宮後方的「天恩泉」可供應整座廟宇日 用飲水。

都還是天恩泉的!」 一貫道盼勸人向善且安定民 心,並無規定供奉哪位神明,一 樓祭祀民間傳統神祇,如關聖帝 君、彌勒佛及觀世音菩薩,二樓 則是佛道儒三教聖人:孔子、老 子及釋迦牟尼。 貓空地區觀光興起後,天恩宮 並不像擁有極佳視野的樟山寺吸 引遊客駐足,也不像歷史悠久的 指南宮一樣出名,再加上店家集 中在纜車旁,天恩宮常被遺忘。 但吳先生和氣地說:「一貫道較 低調,不會強求別人,但還是歡 迎有緣人!」

3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指南宮

09

10

建於光緒16年的指南宮,不只 名氣大,規模也十分龐大,不像 天恩宮、樟山寺以單一建物的型 式隱身在山間小路旁,融合儒、 釋、道三教的指南宮,光是主殿 就有三座,廟區範圍更遍及整座 山區。 指南宮主神呂洞賓是橫跨三教 的神祇:道教中是八仙之一、儒 教中屬文昌帝君之一、釋教則稱 其「文尼真佛」。「情侶不能去 指南宮,會被拆散!」這是民間 對指南宮最大的誤解。傳聞呂洞 賓多情,曾追求觀音、媽祖及何 仙姑,也調戲過名妓白牡丹,但

皆追求不成,他惱怒之下,從此 見到情侶必定拆散。 但廟方澄清,這傳言完全是張 冠李戴。明朝王崇簡在《冬夜箋 記》寫:「俗傳洞賓戲妓女白牡 丹,乃宋人顏洞賓,非純陽(呂 洞賓的號)也。」傳說的男主角 其實是與呂洞賓只有一字之差的 宋人「顏洞賓」。導覽員廖小姐 笑說:「凡人做這種事(拆散情 侶)都不該了,呂仙祖身為神明 怎麼可能做!」為了破除流言, 廟方特別打造「情人聖地」,眾 情侶別再誤會呂洞賓啦!

11

12

38

09 10 11 12 13

指南宮純陽殿內,虔誠的香客正祭拜著呂洞賓。 純陽殿的龍柱約有120年的歷史,且是在泉州雕琢完成後方才渡海來台。 指南宮懸掛的燈籠海,橘紅的暖色調帶來安靜祥和之感。 人們將許願卡掛在春天盛開的茶花樹,期許願望成真。 純陽殿前十分陡峭的階梯,爬上之後即可俯瞰台北盆地。

13


14

15

16 14 樟山寺距政大不遠,許多學生 常沿著步道上山朝聖。 15 在公車下車處,有斗大的樟山 寺標誌指引參拜民眾前往。 16 據說樟山寺的籤很靈驗,引來 許多信眾到此求神問卜。 17 從樟山寺遠眺可遠眺台北盆地 風景,是此寺的一大特點。

17

樟山寺 政大師生即使沒到過樟山寺, 也一定聽過它,只要搭校內三路 公車至樟山寺平台,再沿步道走 約半小時,即可到達樟山寺。 樟山寺建於民國20年,是政大 老鄰居,據傳其十分靈驗,不少 政壇大老是虔誠信徒。過去,時 任臺北市長馬英九身陷特別費案 時,幕僚曾至樟山寺求籤,當時 抽到上籤,後來果然被判無罪。 另外前政大校長、前副總統李元 簇曾為樟山寺擴建,現任副總統 吳敦義也是常客。 隨著交通日趨便利,樟山寺人 潮漸多,成為一處新景點。然

而,長年協助廟方的香客義憤填 膺地說:「人太多也不是好事, 很多人都把這邊(的資源)當作 理所當然!」許多人常將家中垃 圾丟棄於此、自私地將個人物品 帶來清洗,浪費資源,甚至向政 府投訴廟方服務不佳,儼然將樟 山寺視為遊客服務中心。今年三 月,廟前石桌椅還遭蓄意破壞。 樟山寺地處偏僻,平時環境全 賴附近住戶維護。然而每次假日 人潮退去時的髒亂,常讓住戶 傷透腦筋。「希望大家記得帶走 自己的垃圾。」幫忙的大姊笑著 說,語氣裡卻透露一股無奈。

3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01

01 掛在風動石一旁的小幅水墨畫,描繪出 前人祭拜風動石聖公的情景。 02 風動石現已被鐵柵欄圍住,石頭下供奉 著風動石公,據說許多夫婦來此求男都 能如願。

02

風動石 風動石位於木柵路五段,不知 何時有顆大石落在路中央,風吹 即動,居民感到神奇,建「風動 石聖廟」祭拜,屬於自然崇拜, 因十分靈驗而逐漸聲名遠播。 「真的好奇怪,它掉下來後, 下面小石頭卡住這顆大石頭,風 吹時就輕輕地搖起來。」風動石 聖廟前主委高義貴語氣充滿虔 敬,他雖未親眼看到,但曾聽祖

40

父說過。他笑著表示,後來,傳 說因為守護石頭的螃蟹被抓走, 所以石頭再也不動,「但就從小 拜啊,什麼都拜,已經是生活的 一部份了。」 然而,廟宇位於路中央,容易 遮擋用路人視線而釀成車禍。政 府本想移開,但兩次皆因器械神 秘地故障而停工。民國75年道 路拓寬及墊高後,原先在地面上

的廟宇反而比道路還低,形成 「廟在地下」的奇特景象。 然而當地人口老化,居民表 示,新一代漸漸不再相信信仰, 所以廟宇香火稀少。現在,幾柱 香煙裊裊而升,被雨淋濕的點火 器也要多轉幾下,曾經風光一時 的風動石信仰,似乎緩緩淹沒在 耆老回憶裡了。


司法新村 位於保儀路的司法新村已有53 年歷史,過去約有40戶司法院眷 屬居住。十年前,居民因司法院 要求紛紛搬遷,空建物雜草叢生 成為治安死角。所幸,順興里里 長單連城鍥而不捨地爭取,終讓 司法新村搖身一變成為「順興桃 花園」。 「先讓人願意走進來,原住戶 自然會多回來聚聚,將來就可以 蒐集舊照片、口述歷史啦!」單 連城改造的首步就是開闢「里民 菜園」,邀請里民認養菜圃共 耕。同時,他於去年11月舉辦首 屆「蚊子電影院」,單連城笑 說:「很多年輕人第一次看露天 覺得很稀奇,我們以前啊,村裡 每個月都辦,(幕前)正面可以 看,人多坐背面,顛倒也可以 看!」未來他更希望舉辦市集讓 里民大展手藝,重現眷村因應物 資缺乏時的互助溫情,更期望透 過活化空間,讓歷史能跟著住民 腳步自然而然「走回來」。 「將來我們要讓司法新村變成 一個文創基地!」保存記憶、遠 望未來,單連城滿是信心與期 待。此例證明昔日的「廢墟」也 能在眷村文化的復興運動中,成 為都市中溫暖的明燈。

03 里民吳大哥到菜園採摘成熟的青菜。他 過去曾在政大社科院服務,現已退休。 04 為了不讓司法新村荒廢,萬順里里長單 連城將此改造成里民菜園,里民可認養 菜圃,種植蔬菜。 05 住戶紛紛搬離司法新村,現在的眷舍外 牆被植物爬滿植物。 06 眷舍後方牆壁被重新刷上鮮橘色的油 漆,為昔日廢墟換上新的面貌。

03

04

05

06

41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景美女中 景美女中是臺北三大女高之 一,建立至今已50多載,但其實 景美女中並不在景美,而在木 柵,「景美」一名其實是因為首 任校長鄧玉祥期許,在「風景優 美」的校園內培育「前景美好」 的新時代女性,和地名景美並無 關連。 一踏入景美,便能看到一排椰 林道及盛開的杜鵑花。校長秘書 黃郁博表示,由於景觀和台大相 似,所以景美女中有個可愛的別 名「小台大」,不過此說法的流 傳度並不高。 景美女中的行政大樓、圖書館 和藝能館由臺灣設計師修澤蘭設 計,為獨特的圓形建築。一進校 門即可看到圓頂、弧形梁柱的行

政大樓,往旁走可看到有花瓣層 疊般屋頂的圖書館;教學區則是 傳統的閩南式三進方式,充滿中 國傳統建築之美。 此外,校方於民國94年設立的 「景塘」本是荷花池,但據景美 校友、中文四塗家蓁表示,因為 曾有學生為賞荷而失足落水,校 方便拔除荷花,如今此處成為一 個獨特的生態池。

07 藝能館的圓形雙層建築裡,是音樂教室 和部分社團社辦,有獨立的小庭院,窗 櫺圍牆也是景美建築的特色之一。 08 景美的校訓石,置於學校的精神堡壘之 下,上面刻著的是「正、誠、真、新」 的四字校訓。 09 圖書館的特色是五角樑柱和雙層花瓣般 的屋頂,下雨時屋頂會出現一個個小 水窪。

08

07

42

09


10

11

12 10 忠順廟的龍柱活靈活現,引人注目。 11 木新路三段50巷口的忠順廟牌坊。 12 忠順廟的志工阿姨不辭辛勞,每天都會到廟裡幫忙。

忠順廟 沿木新路下行,即可看見忠順 廟的紅色牌坊豎立,走進巷弄 內,整排平凡住宅映入眼簾,一 旁高掛紅色燈籠,在一幢大樓的 噴水池前便是忠順廟。現代與傳 統建築隔巷相望,別有旨趣。 忠順廟建於民國9年,後因戰 亂及天災損毀,現存的大殿是 民國42年重建。忠順廟祭拜「保 儀大夫」許遠及「保儀尊王」張

巡,兩人為唐代睢陽城守將,安 史之亂時死守城池,壯烈犧牲, 後人將之視為忠義衛國的象徵, 成為江南一帶民間守護神,俗稱 「尪公」。 「忠順」兩字其實代表廟宇的 主祀神祇。台灣省堪輿命理協會 理事長張源澤表示,主祀許遠的 稱忠順廟,主祀張巡的稱集應 廟,主祀兩者則稱雙忠廟。但由

於現今忠順廟、集應廟皆會祭祀 張、許兩人,因此兩位神祇及廟 宇的稱號常被混淆。 木柵信仰保儀大夫的歷史則可 追溯至200多年前的乾隆年間,福 建陳姓先人奉請保儀大夫來台, 落腳於今木柵樟腳里。木柵產 茶,傳言保儀大夫會降雨打落茶 樹害蟲,因而特別受到敬重。

4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公崙新村 公崙新村站所在的新店安康路 段看似繁榮,卻藏著許多眷村群 落。隨時光荏苒,老舊眷舍多已 如公崙新村般變為巍巍大樓,獨 留山坡上的台貿八村沉默地抗議 改建政策造化弄人。 民國81年台貿八村配合國防部 實驗「示範眷村」計畫,居民自 行出資70萬(政府出資30萬), 全數改建成現在所見的白色二樓

44

建築,原預計若改建效果良好便 推廣至全國眷村。未料新屋落成 不久,民國85年立法院通過《老 舊眷村改建條例》,國防部要收 回土地,以補助費每戶376萬要求 居民搬遷。 「我們幹了一輩子,老了卻連 一個安心的地方都沒有!」高齡 84歲的榮民張伯伯,13歲從軍, 參與過對日抗戰與徐蚌會戰,民

國51年進入國防部電訊發展室服 役,71年頂下現在的房子成為台 貿八村的一員。他原以為能從此 領著2萬元的退休俸安養天年, 沒想到以畢生積蓄配合示範改 建後,卻面臨迫遷,補助費又遠 低於現今房價,無力搬遷的張伯 伯,僅能在人去樓空的社區中, 與僅存的十戶人家相伴。


13

14

13 從天橋俯瞰公崙里。 14 台貿八村曾配合國防部計畫,由居民自 負70萬改建成二樓示範眷村,然而改建 不久後後卻遭國防部徵收,目前居民多 已搬離,多數住家已成廢墟。

頂城 來到新店區的頂城,可見安康 街一段兩排低矮住家,三三兩兩 的居民正佇足大腸麵線攤販車大 快朵頤,與一旁的車水馬龍形成 對比。 乾隆六年,漳州人來臺合股開 闢現今的新店區,合稱「外五 庄」,分別為頂城、大坪林、下 城、柴埕和公館崙。其中,頂城 因地勢稍高,故名頂城,與下城

相對應。 儘管開發年代早,但因其與碧 潭東側隔絕,所以從日治到國民 政府時期,這裡常被當做隱密 的軍事基地,如設成營區的清風 園。為維持機密,頂城也曾被 禁建一段時間,使此地發展緩 慢,年輕人口也大量外移,僅剩 6、700戶人家。 然而,因生活機能不彰,在居

民長期抗議下,政府於民國98年 解除限建命令,但財團收購土地 後,仍未妥善利用此處。16鄰鄰 長王阿嬤氣憤地說:「政府徵收 土地,又沒好好管理,一大片農 地就被荒廢,這樣官商勾結,令 人不能安寧!」

4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臺北菸廠 很多人都聽過現在已改造成文 創園區的松山菸廠,臺北菸廠較 不有名,但它其實是北部生產菸 品的最大功臣。 北菸兩大特色為高聳煙囪及磚 造鍋爐,民國96年被訂為市定古 蹟。它的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 總督府專賣局臺北煙草工場」, 建於民國元年,位在今臺北市華 陰街,民國34年改稱「臺灣省專 賣局臺北煙草工廠」,50年代又 遷到現址,屬於臺灣菸酒公司。 北菸原先有理葉、切葉、捲 菸、包裝和雪茄五部門,但因廠 區靠山,潮濕氣候會使雪茄變 質,故雪茄部移到松菸,並在北 菸另增濾嘴工廠。但警衛表示, 民國71年發生火災後,機器便重 新購入,早和以前大不相同。 民國87年松菸與北菸合併後, 這裡成為北臺灣唯一的菸品生產 地,產能大幅提昇,當時年產量 甚至可達90萬箱以上。儘管香菸 廣銷各地,為臺灣菸酒公司賺入 許多財富。然而,北菸因地處偏 僻,生活機能不佳,周遭並未蓬 勃發展,現在只見幾家零散店家 營業,幾個路人在站牌滑著手 機,等著不頻繁的公車。

15

16

17

15 位於交叉路口的車子路保安宮,成為車 子路社區的地標之一。 16 呂桂枝已於車子路生活40多年。 17 臺北菸廠是北部生產菸品的重要地。

車子路 新店的安坑地區有許多以 「城」做為名稱的地方,早期是 漢人為了防禦鄰近泰雅族的侵擾 聚集而成的小集庄,而車子路是 唯一不以城為名的防禦性聚落。 據聞,早期此地山上生產木材, 人們會以拖車載運下來,久而久 之,這條路就被稱作車子路。而 隨著時間推移,車子路庄也發展

46

成今日的車子路社區。 走入車子路社區,許多小道崎 嶇蜿蜒,讓這個地方有「八卦 陣」之稱。居住超過40年的呂桂 枝說,雖不曾聽過這名稱,但此 地的確就像迷宮一樣,若無人引 領,很容易迷失方向,而這些狹 窄彎曲的道路也有防禦功能,受 外人侵擾時可以發揮防堵作用。

車子路庄再往上,有近十年才 發展成的新興社區黎明清境跟達 觀鎮,還有營運不久的耕莘醫 院,補足社區居民就醫的不便。 居民張春英表示,現在跟幾十年 前景觀變了許多,「不過外地人 來這裡還是會找不到路啦,都會 一直來問路。」她笑說。



政大學聲∣Foreigners

Bié

jǐn

zhāng

huì

jiǎng

zhōng

「別緊張!我會說中文!」你是否曾有與外籍生交談的機會,卻羞澀於自己的 「菜英文」而不敢開口?其實光是去年,政大華語文中心就有高達937人修習華 語文課程,其中不乏來台數年,就能以流利中文對談的外籍生。別再喊「英文好 難」,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克服萬難,學會號稱世界最難語言之一的中文吧! 記者/胡景月、李亞潔 攝影/黃庭暄、黃堃睿 編輯/趙煒婷、洪靖雯、徐湘芸、黃翊庭

48


wén

49


政大學聲∣Foreigners

羅巧伊

Anastasia Rasskazova 俄羅斯 東亞所二年級 已接觸中文九年

50


用盡生活的每一刻學中文-羅巧伊 剛升上三年級的時候,外交系的課突然變很 重,那天我媽來台灣看我,我抱著一疊厚厚的 書,都是中文的,一放在桌上,我就趴在那整疊 書上大哭,我媽從沒看過我這樣哭,在後面緊張 地一直拍我的背,跟我說:『沒關係,妳覺得太 難太辛苦的話,我們可以回去俄羅斯沒關係。』 但我還是想繼續讀完,我也念到畢業了! 來自俄羅斯的羅巧伊(Anastasia Rasskazova) 一邊說,一邊用誇張的手勢比劃書的厚度,當時 的課業壓力在她的笑容中顯得雲淡風輕。一頭金 髮,白皙皮膚加上碧綠色的眼珠,「典型的」外 國人樣貌使她極易吸引陌生人目光,但最讓人驚 豔的是她一口流利的中文。 「有一次我去電信行辦手機,排我後面的一男 一女就開始說:『外國人耶,她會不會辦啊?頭 髮好漂亮』之類的話,我覺得很有趣,後來我一 跟店員開口,他們兩個看起來就不太……不太舒 服?」羅巧伊笑著說。 在她成長的印象中,因俄羅斯與中國關係交好, 生活圈興起一股「中文熱」,於是連續兩年高中 暑假,她都報名到中國的暑期語言學校學中文。 畢業後,在台灣的朋友跟她遊說「台灣很好」, 再加上父母鼓勵,從未有特定人生規劃的她,決 定給自己一年時間,就這樣報名政大外語語言中 心,搭上飛往台灣的飛機。 來台灣的前兩個月,她幾乎聽不懂身旁的人在 說什麼,起初她對口說也感到害怕,直到某一天 她發現:「其實我講的口音台灣人都聽得懂!」 像吃了顆定心丸,她選擇用生活來學中文。 「我很少用字典或是查書,我覺得碰到不懂的 還是直接問,不要怕問別人,如果自己查還是有 可能理解錯誤,或不知道怎麼用。」生性活潑的 她不喜歡抱著書本念,也不喜歡找一個人正經八 百地坐著,說「我們現在來語言交換」,而是走 進咖啡廳、走到戶外,直接與人對話、四處遊 玩,她認為這樣才能學到最自然的語言,包含年 輕人的流行用語,也最能體會台灣的文化。半年 過去,因為喜愛台灣,她毅然決定申請政大外交 系,展開四年學士生涯。 外交系不論是上課、作業、閱讀資料幾乎都是中

文,即便在中文課程中她已屬前段班,但在大一 大二還是被當過幾堂必修課。能順利讀到畢業, 她非常感謝同學與教授們的幫助與包容,她自 嘲:「覺得教授改我的考卷可能改得很痛苦!」 儘管語言上有些困難,她在團體報告時仍堅持 用中文,再請組員幫忙順過,考試遇到申論題, 也是一句中文、一句英文勉強作答,若文本讀不 懂,可能會試著先找英文版,若沒有,「最快的 方式就是直接跟別人借筆記囉!」 她積極融入台灣生活,全島幾乎走透透,大四時 也曾嘗試參選學生議員。畢業後她申請東亞所, 目前已碩二。 「我覺得學語言最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歡這個文 化,你要去融入它,然後一定需要花時間,你不 可能不花時間就看得懂這些字。」回顧來台灣的 七年,羅巧伊說,她的爸媽其實沒給她壓力,不 斷跟她說任何時候她都能回俄羅斯,但她喜歡挑 戰,喜歡嘗試不一樣的生活,問她有沒有什麼適 應或學習的訣竅?她自信地說:「就是跟台灣人 交朋友啊!」

51


政大學聲∣Foreigners

桝谷知步 日本 政治系二年級 已接觸中文兩年

52


以語言穿鑿歷史之窗-桝谷知步 要如何學中文呢?現就讀政治系,來自日本的桝谷 知步(Chiho Masuya),露出了開朗的笑容:「和朋 友多聊天呀!」她表示,平常最喜歡和系上排球隊 隊友聊天,從相處過程中學習最道地的中文。 來台前,她在名古屋的一家中文補習班學了將近一 年半的中文,「這其實不是個突然的決定,我高中 時曾經去過加拿大留學一年,一開始也考慮過去英 語系國家留學,但希望可以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 桝谷知步對於深厚的華人文化深感興趣,特別對台 日關係感到好奇,因此她選擇就讀政治系,「我對 亞洲和台日關係很感興趣,也特別研究過台灣人為 什麼那麼喜歡日本。」對於台日的關係與歷史,話 原本不多的她開始侃侃而談,她認為語言不僅是說 話的藝術,更是通往歷史的窗口。 桝谷知步過去認為會多國語言的履歷,象徵通往理 想職業的門票,更大力鼓吹中文補習班的同學多學 語言,未來能有更優質的工作待遇。然而,在日學 習一年半的中文後,桝谷知步反而更希望透過語言 學習華文歷史與文化。

「中文擁有悠久的歷史,而語言也是文化中重要 的一部份。」不少外國人表示學習中文很困難,她 笑稱成語的確很深奧,因為成語的典故需要時間理 解,當被問起是否有印象最深刻的歇後語,桝谷知 步驚喜地睜大眼睛,原來這是她人生第一次聽說 「歇後語」。 桝谷知步很懂得運用資源來精進自身語言能力。她 使用中日字典來查詢不懂的中文字,也會用新聞app 豐富自己的遣詞用字。不僅透過書籍和字典app學 習,外向的她更是一開學就加入系排,還參加宿營 與文化盃,認識許多台灣朋友,她更每個禮拜一次 去行政大樓,找現為退休老師的志工練習對話。 許多人說,學習語言就得從髒話學起,桝谷知步第 一次說中文髒話是在和朋友的聊天群組,她無意識 地把髒話傳送給群組的所有人,「我想大家應該都 很傻眼吧!」她大笑著說。學習中文一路上有苦有 甜,她說多聽、多說、多交朋友,才是學習中文的 王道。

53


政大學聲∣Foreigners

平上去入又捲舌 學中文最大障礙 「如果你在美國會說中文的話,聽起來就很酷, 你身旁的朋友會:『哇!你會說中文?』」今年來 到傳播學院交換的紐約客里抬(Taj Teriyagii)瞪 大眼睛,模仿朋友說這句話的神情,「會說中文」 儼然讓他成為朋友圈中的稀有動物。 中文與英文的語序、語法大不相同,對美國人而 言是一大挑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同 樣來自美國、來台攻讀外交所碩士的羅若彬(Grant Nordby),拿起課本,指著他最愛的一句繞口令, 一字一字慢慢念出,坦承對他而言最困難的就是講 出精準的四聲聲調。里抬亦表同感,「但是我覺得 這就是中文很美的地方,聲調聽起來很美!」 初到台灣,羅若彬和里抬都表示聽力是一大障礙, 但他們不約而同地找到訓練方法──看電視劇。羅 若彬分享他最近正在看的劇集《唯一繼承者》,他 笑說:「它是男主角經營餐廳的故事,我還可以學 到很多菜的名字!」 而學語言,除了在課堂、課本學習,不能忽略 的,就是生活中千變萬化的流行用語。就讀政大國 際經營管理英語碩士學程的亞裔巴拿馬人羅道基 (Robert Loo)是政大網球校隊成員,以前總不懂為 什麼練習時隊友愛說「帥」,他笑說:「我一開始 以為,是在說那個人長得很帥的意思嗎?」後來他 才了解那是對好球的稱讚,現在羅道基也學會於比 賽激昂時跟著熱情吶喊「水喔!」、「帥!」。 羅若彬身邊也有認為不需要學中文、或覺得中文太 難的朋友,但他認為用「英語就能走天下」為由, 而不想學語言的觀念是錯誤的。「今年寒假我媽 媽、阿姨、舅舅來台灣看我,我們一起搭計程車。 計程車的司機一直很緊張,因為他不會說英文。我 跟他說:『不用緊張,應該的應該的,是我們來這 邊要用你們的語言』。」 羅若彬認為,語言仍是了解文化、融入文化的最 佳途徑,而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最大的意義是學習 本身,即便以後不一定會用中文生活也沒關係, 「你不可能真的把一個語言『學完』,就算我學了 十年的中文,還是有很多可以學。」僅學三年就能 全程以中文對談的羅道基,亦秀了一句他很喜歡的 成語,鼓勵有心學語言的同學:「最重要的是你不 懂的一直問、馬上學,『熟能生巧!』」

54


Grant Nordby 美國 外交所碩二 已接觸中文四年

Taj Teriyagii 美國 傳播學院二年級 已接觸中文一年

Robert Loo 巴拿馬 國際經營管理英語碩士學程 已接觸中文三年

55


總編輯 黃翊庭 副總編輯 陳品丞 吳婉寧 記者 陳品丞 許鈺屏 胡景月 阮怡婷 高鉦詠 薛惟中 徐湘芸 張方慈 李亞潔 洪與成 吳品杰 李宜蓁 編輯 黃翊庭 吳婉寧 詹蕣瑗 劉映彣 吳柏萱 陳予蘋 吳亭彥 趙煒婷 李怡庭 阮怡婷 洪靖雯 攝影 孫晨哲 黃庭暄 黃堃睿 張方慈 吳郁芬 許閔淳 出版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粉絲專頁

官方網站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