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學聲 No.18

Page 1

政大 學聲 Cover Story 多元性別在政大 有話好說:彩虹下 我和我們的故事

Cover Story 權利之爭:打工在做 權益要有 就職 Q&A:打工族不可不知

Gallery 「司」的獨白 你所不知道的校車司機

NO.18 Jan 2017



政大學聲∣Editorial

平等是一種我站起來了 沒有人需要因此倒下的價值 ──許秀雯 ◎ 編輯室

時入冬,這學期末政大校園內有來自天氣的時 寒時暖,也有議題碰撞下的紛亂。 氣溫時而燠熱難耐,有時卻又無預警驟降。不 定的氣候裡,政大人經歷了由學生會籌備的耶誕 市集,創造出兩萬人次的高參與率;另一方面, 在校務會議上,學生代表也終於有機會正式與校 方討論蔣介石銅像遷移一事,以及對於校內性別 廁所提出改善檢討與新建。而本期《政大學聲》 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除了關注華麗的市集外,也能 審視政大裡,那些不一定被關注的大小議題。 多數學生上大學後,會選擇打工或兼職,而在 政大周邊許多店家,也不乏看見許多學生打工的 身影。然本學期末,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公 布一分薪資地圖,內容直指在政大周邊五分鐘的 生活區內,46間店家竟只有1家的勞動條件完全合 法。本期《政大學聲》以調查學生打工環境為出 發點,透過蒐集政大問卷樣本與實際採訪,希望 能使大眾正視問題與其嚴重性,並希望找出癥結 點與可能的解決辦法。 而105年下半年同性婚姻修法案鬧得沸沸揚揚。 而在政大校內,對於多元性別的議題,也響應社 會出現不同的討論與行動。如有學生向校方提議

於校內升彩虹旗卻遭拒絕的事件,以及性別自由 廁所的提案。另外,也出現自發成為「婚姻平權 小蜜蜂」的學生,願與婚姻平權有疑惑的人討 論、解惑。《學聲》希望透過蒐集資料與訪談, 為政大校園內不一定處在光亮下的人們發聲,並 在政大創造一個更好的性別友善環境。 政大校區相當遼闊,從山上到山下都有不同的 建築物,學生有時趕課得從一間教室趕往另一間 教室,這時就不得不仰賴搭乘校內公車。對許多 人來說,校內公車一直是政大的一大特點,更是 不可或缺的便利交通工具。然而那些堅守於駕駛 座、來回開車乘載學生上下山的身影,你是否認 真留意過?本次攝影專題期待透過照片與訪問, 讓大家看見政大四位長駐校車司機的日常,以及 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 如同冬末春初總是乍暖還寒的天氣,關於議題 的公共討論和話題的延燒,也總是一陣熱後又會 再陷入沉寂。《學聲》有幸駐紮於政大校園,備 受校內友善的討論風氣滋養,因而有能力為政大 師生帶來更多且更深入的議題資訊與政大人的故 事。為此,編輯團隊自許能再深耕校園議題,並 持續報導給大家應該得知的、有關政大的各式新 聞,再次感謝一路伴《學聲》走到至今的你。

1


04 22

Con


權利之爭:打工在做,權益要有 06 工作權益知多少? 近四成工讀生不清楚 10 權利維不維護 打工族現身說法 12 國外打工待遇優? 他國勞動條件比一比 16 學生勞權進擊之路 勞動意識為基礎 17 學生打工族不可不知!打工Q&A

tent

44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學生勞權

打工在做 上大學後,你是否曾想盡辦法,找家教、補習班、學校附近商家等,為求一份工 作好自力更生呢?那在進入職場前,你知道,不管老闆有沒有詢問,他都應當幫 你投保勞健保嗎?連續工作幾小時以上,勞工可以領加班費呢?加班費又要怎麼計 算?依據《政大學聲》實際採訪結果和問卷調查,都顯示學生面對的勞動環境並不 佳,然而卻有達四成學生不明白其權益受損。

4


你意識到了沒

權益要有 記者/阮怡婷、胡宇鈞、陳彩新、吳致亨、簡毅慧 攝影/黃庭暄、阮怡婷 編輯/劉映彣、陳力瑋、徐湘芸

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工作權益知多少? 近四成工讀生不清楚

學時期多是學生開始離家、真正獨自生活 的階段,為維持在外生活的基本開銷, 不少大學生會選擇打工。而不論是正職或兼職工 作,一旦開始打工,便代表著進入職場,就擁有 勞工身分。 針對校內學生打工族,《政大學聲》的問卷調查 顯示,128份有效樣本中,有高達94.5%的學生,

其工作性質為兼職,通常被視為部分工時工作, 非典型勞僱關係的一種。也因此工作待遇便具有 彈性化、去規範化的特色,勞資雙方也並不期待 契約持續。 然而非典型僱傭,仍屬於勞僱關係的一種,意 即學生打工族仍是具有正式勞工身分,因此雇主 皆須遵守《勞動基準法》等勞動相關法令僱用工 讀生。

工作類型 3年(1.6%)

工作 年資

12個月

14.1%

6個月

14.8%

3個月

20.3%

其他

3.1%

門市店員

8.6%

餐飲服務

25.8%

安親補習

29.7%

行政助理

32.8%

42.9% 0

6


去年12月19日,政大勞動權益促進會(以下簡 稱「勞促會」),聯合東華、輔仁、中山大學召 開記者會發表「大學周邊薪資地圖」。根據該記 者會的公布數據統計,政大附近受檢的46家店家

雇主是否有幫你投保就業 保險或勞動保險? 是(46.1%)

中,僅有一間商家給工讀生的勞動條件完全通過 檢查,其餘皆有違法事實。其中以「未幫員工加 保勞健保」與「未支付加班費」,為店家普遍來 說最常犯的不法行為。

雇主是否有幫你投保健保? 否,每週工時超過 12小時(21.1%)

否(53.9%)

是(29.7%)

否,每週工時不足 12小時(49.2%)

單日工作超過八小時,雇主是否有依照《勞基法》給付加班費? 有,且依照《勞基法》 規定給付(45.3%) 有,但未達《勞基法》 規定之加班工資標 準(9.4%) 沒有(45.3%)

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40(3.1%)

平均 週工時

30(4.7%) 20

7.0%

在連續工作四小時後,員工 另有休息時間嗎? 沒有(28.1%)

在國定假日上班 是否領雙薪? 否(57%)

29.7% 10

55.5%

0

8

(單位:小時)

有(71.9%)

是(43%)


「我們把『薪資地圖』當作一種推學生勞權的 運動模式。」勞促會成員吳昭儒表示,所以他們 從政大開始執行薪資調查,接續至各大學開工作 坊、交流,將地圖調查模式推廣至其他大學,希 望藉著公開工讀生的勞動環境,督促店家改善其 提供的勞動條件。 然在店家真正改善工讀生的待遇前,工讀生是否 事先明確意識到自己擁有哪些基本工作權益? 同時為台灣工人先鋒協會和勞促會成員的林奕 志便說道:「大部分的學生都覺得有達最低薪資 就好,這好像形成了某種勞資雙方的共識,造成 其他勞動條件不被雇主看重,工讀生自己也不自 己爭取。」 他認為工讀生待遇普遍不好的原因有三大類, 一是勞工本身對勞動權益的認知不足;二是雇主 原本對勞動相關法令不熟悉,但卻會繼續仗恃著 「我不知道」的念頭,而無意遵循規定;三是雇 主惡意忽視法令、危害勞工權益。

工資工時救濟措施 曾跟雇主反應 (9.1%)

未採取行動(90.9%)

另一方面,從問卷調查結果可得知,超過半數的 工讀生曾遭遇不法待遇,如未納保、延時工作無 加班費,或沒有適當休息時間等,然而僅有一位 學生曾向勞權團體求助、八位學生和雇主反應, 其餘都未採取任何行動。 其中未有任何行動的學生,約有40%表示沒有想 到那是種權益損失,30%左右學生覺得不會成功所 以作罷,約20%則是害怕失去工作。 勞資雙方的勞動意識都不足,因而當勞工本身權 益受損時,所承受的傷害累積到最後,勞方卻只 能以辭職作結。林奕志對此便感慨道:「台灣勞 動教育的極度缺乏,造就出一個不健康的社會。 職場上『不爽就不要做』變成常態,換工作成為 勞工唯一擁有的自由。」 當學生打工族做一份工作,做得不開心、疲憊, 甚至發生職災或和雇主有糾紛,就會選擇再換一 份工作。如此惡性循環的情況,甚至會持續到學 生畢業、完全進入社會工作後。

勞工保險救濟措施 曾跟雇主反應 (5.6%)

曾向勞權相關團體( 非政府組織)尋求幫 助(1.9%)

未採取行動(92.6%)

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權利維不維護 打工族現身說法

不附勞保成定律? 工讀生爭取意願低 「我是第二次去打工時,當老闆拿契約書給我 簽才知道沒有保勞保,但最初就覺得老闆不會保 了。」從去年十月起到音樂教室工作的民族一何 幸怡表示,雇主並沒有替她投勞保及就保,但她 認為工作環境良好,工作性質又安全,因此不在 意有沒有這兩個保障。

至於為何不尋求校內勞權團體幫助、向店家談 判,謝旻軒回應:「說了之後就算沒有被解僱, 自己也會尷尬到待不下去,那我找了下一個不合 理又檢舉,幫了別人,自己還是找不到工作。」

何幸怡在訪談期間才得悉勞保不止是保障工作 傷病,還有關係到退休後的勞保年金,但這並沒 有令她想要向雇主要求投保,「如果我向老闆申 請投保,其他員工可能也會跟著申請,老闆未必 會願意」,她也認為自己只是短期工作,要從薪 水拿出一部分錢來投保並不划算。

謝旻軒指出現在的工作環境不錯,薪水高於最低 工資、且不會加班,會按時甚至提前發薪資,但 他提及上一個雇主卻極為惡劣:「明明是九點下 班,八點時會先叫你打卡再回去工作。」

同時在校內行政單位和校外餐廳打工的財管二 謝旻軒則表示,兩個工作單位也都沒有替他保勞 保和就保。 他在餐廳的工作主要是端菜和清理桌面,雖然 工作有一定危險性,而且餐廳的員工人數也超過 五位,按照法律應該為全部員工投保,但他不敢 向雇主爭取權益,「說了老闆一定會叫我去找別

10

家,反正一定有人想來做。」他認為,大家都不 想把事情複雜化,因此沒有人會提起。

工時長短影響直接 然打卡紀錄易造假

正在校外商店打工的傳院一蔡濬謙則表示,自 己打工至今已逾兩個月,由於為晚班工讀,工作 內容多為整理商品及上架,再加上兼職沒有業績 壓力,就學生來講是輕鬆簡單的。 蔡濬謙說,其週工時為二十至二十四小時,一 個班六小時,但晚班沒有休息時間,「不過我覺 得還好,因為我的工作內容本身算輕鬆。」


勞動環境不友善 工讀生終只能離職 「跟老闆發聲要權利,要面對的就是資本關係 不對等。上法院要不要錢?要。要不要花時間? 要。我們是學生,一個學生對一個老闆,在權勢 和金錢上都比不了。」中文四李宜蓁表示,自己 上學期在學校附近餐廳打工,那次工作經驗卻讓 她不願再回想。 「你要玩可以啊,我們就直接去法院玩。你還沒 出社會,你確定要花時間這樣跟我這樣玩嗎?我 可以讓你出社會很難過。」當時雇主語帶威脅, 說話同時還用手直指著李宜蓁,兩人單獨對談良 久。她說:「雖然當下錄音了,可是一想到那個 畫面就覺得很可怕,所以一回家就馬上全部都刪 掉。我只是想要離職而已,有這麼難嗎?」 那時李宜蓁因為餐廳內場工作粗重,肩膀已患 有肌腱炎,然而當她拿著醫院證明,跟老闆談自 己要提早離職時卻遭拒絕。後來找來勞促會幫忙 協調,雇主態度卻更加惡劣。 「到最後就真的只想離職,就算他沒有勞保, 也不給資遣費、醫藥費等,我都顧不了。」李宜

蓁難過地表示,這樣一次打工經驗,讓她飽受精 神和身體健康上的折磨。 學生勞工維護不維護自己的工作權益?一般而 言,工讀生除了可能自己「不敢言」或「不清楚 權益有哪些」,還有像李宜蓁這樣,向雇主開口 要求自己應得條件的案例。但是,她的經驗也顯 示出另一困境是,學生勞工得要面對「資本關係 不對等」的談判場面。 其實,工讀生若長期忍受基本工作權益受損, 最終累積的傷害可能是工時過長而過勞、從未領 取過加班費但為賺取更多薪資而排更多班。如果 工作又未投勞保,更遑論有職災保險理賠或老年 退休金等。 根據問卷調查,大部分學生中,一份工作有超 過一年年資的約占四分之一,而近半數學生則是 任職一份工讀才不到三個月。 工讀生每份工作都為期不長,反應出台灣勞工 常見狀況是「做不下去就換工作」。但勞動條件 不佳、對勞工產生累積性傷害,這兩者反而被雇 主和勞工本身忽視,如此的現實狀況實為勞工的 悲歌。

11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國外打工待遇優? 各國勞動問題比一比 近年來旅遊節目盛行,許多人都嚮往著去國外打工度假,甚至有企業專門替台 灣人辦理打工旅遊及簽證問題,然而,國外的打工環境真的有比較好嗎?世界各 國政府對勞動條件及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又是如何呢?

連鎖企業也違法 兼職權益難保 斯語一的全辰鎬來自韓國,一個經濟狀況與台 灣相似的國家,打工經驗豐富的他曾經當過餐廳 服務生、青年旅館管家、導遊等。他提到,其實 許多韓國資方,即使是大型連鎖企業,在薪資與 工時上都遊走法律邊緣,「老闆們常認為兼職工 作容易,所以即使他少給錢也無所謂。」 全辰鎬來台已經屆滿一年半,在打工環境方面, 例如環境衛生、同事之間的互動關係,他認為台 韓沒有太大的差異,「在韓國,我是在連鎖餐廳 打工,所以他們在衛生方面還滿注重的,和同事 或老闆的互動也算不錯。」他分析道。

12

法律強制性低 一份「薪」情好複雜 「我覺得馬來西亞大部份工作環境的管理層都 有一個通病,就是一個打工仔(即打工族)領一 份薪水,做好幾份的活。」在馬來西亞擔任過助 教、現在就讀傳院一的鄭 伃庭則表示。然而不只 如此,最大的問題是,馬來西亞過去並沒有強制 實行最低薪資制度。 此外,鄭伃庭也提到,馬來西亞的兼職者往往不 能選擇打工的時段,只能由主管全權安排,能彈 性調整的空間較小,因而造成雙方不對等地位。 鄭 伃庭說,就觀察而言,馬來西亞人在學校所 學到的勞動觀念比較少,且極少應用在往後的工 作上,他們往往較為被動,極少試圖站在對立面 與主管溝通。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從2016年7月1日起,馬來西 亞正式實行最低薪資制度,以確保勞工獲得合理 薪資,對馬來西亞的勞工來說想必是一大保障。


台灣和他國勞動條件差在哪?

標榜「顧客至上」 休息時間被迫犧牲 而曾在日本連鎖咖啡廳打過工、目前就讀企管 一的趙誠泰則認為,相較於台灣,日本服務業極 其注重待客的禮節。針對此部分,趙誠泰也說, 即使在日本工作滿八個小時就要有一個小時的休 息時間,但因為對客服工作要求較嚴格,往往造 成他們在生意旺盛時段常被迫不能休息。 然而,相較於台灣許多兼職工作者都只能拿到 基本薪資,在日本則普遍能拿到高出基本薪資許 多的工資。 此外,日本當局因地制宜,依照每個地區不同 的經濟發展程度以及產業性質差異制定不同基本 時薪。例如:沖繩的基本時薪為693日幣、大阪的 基本時薪為883日幣,而趙誠泰在大阪打工的連鎖 咖啡廳,其提供給兼職者的時薪為1200日幣。

勞工過度被動 無法向上抗爭 相較於上述幾位,來自英國利茲大學企管二、 今年九月來政大學習華語的交換生秦雨嫣的打工 經驗就輕鬆許多。她曾在英國公立小學的幼稚園 擔任輔導老師,在薪資、工時等方面,也都有受 到合法待遇,對於工作環境、上司及同事之間的 互動也甚是滿意。她認為,英國在勞動法部分的 制度算是相當完善。

休假日 (單位:天)

日本

10

韓國 7

新加坡

7

英國 10

德國**

26

19

11

20

美國*

30

15

15

台灣

26

16

18 8

28

10 20

9-13

29~33

特休假(以工作年資滿一年計算)

不過她也提到,當資方對於勞動法採取消極態 度時,許多底層勞工常常莫可奈何。在秦雨嫣的 本身狀況中,除了原本的工作時間以外,為了要 保持幼兒園的整潔,她偶爾要留下來加班,然 而,她的加班費卻比正式工作時的薪資低,不過 她卻不以為意。「我是自願加班的,所以我沒有 很在意。」秦雨嫣補充道。

國定假日 註*:美國沒有法定特休假,由各公司自行決定。 註**:德國國定假日天數由各州決定,介於9至13天之間。

1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台灣和他國勞動條件差在哪?

年平均工時

法定最高工時

(年總工時/總就業人口,單位:小時/年)

(單位:小時/週)

1719

日本 韓國

2113

台灣

2014

40

新加坡

44

英國、德國

48(包含加班時數)

2371

新加坡

資料來源/《政大學聲》全校問卷調查

OECD 成員國平均

資料整理/阮怡婷

1766

製表人/劉映彣、陳力瑋

青年就職率

(15-24歲的就職人口/15-24歲的所有青年)

42.5%

日本

部分工時就業者人數比率 (部分工時就業人口/總就業人口)

22.7%

日本

韓國

26.9%

韓國

10.6%

台灣

26.6%

台灣

3.1%

新加坡

37.7% 40.2%

14

日本、韓國、 台灣、美國

新加坡

10.4% 16.8%


勞動教育成效不彰 新聞反成知識來源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受訪者,他們都凸顯了現今大 部分學生的勞動意識低落的問題,學生往往因為勞 動知識不足、年紀輕、工作時間短而選擇漠視自己 的權益。例如普遍學生本身及資方都認為,他們沒 有保勞工保險的必要,而他們也都不清楚勞保相關 法令。 這展現出一個在全世界年輕族群中,極為普遍卻 也極為嚴重的現象。

同時,此現象也反應出勞動教育的缺乏和必要 性。在受訪過程中,秦雨嫣說到:「在英國,勞動 知識的課程佔的比例極少。」而全辰鎬亦坦言,在 韓國的教科書中並沒有提及勞動教育,他對於此方 面的知識來源大多是新聞或者身邊朋友的解說。 在與勞動權益有關的新聞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 勞動法規的變更、勞資雙方的利益衝突,或是勞工 已經受害的片面資訊,並非完整而全面的勞動權益 教育。因此,不論是哪個國家,勞動意識都應該在 學校教育中扎根,替學生與職場的互利關係奠定良 好的基礎。

1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學生勞權進擊之路 勞動意識為基礎 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王慧玲表示,勞動意識在 台灣,還在往「勞工如何維護自身基本權益」的 方向努力。對比歐洲國家,勞動者則是努力爭取 更好的勞動條件,這之間的差異,出於國家勞動 教育的不足以及工會組織的成熟度不同。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鄭中睿也指出,學生打 工最容易忽略的權益以勞保、勞工退休金為最主 要的兩項。 他分析,在雇主方面,有可能因為欠缺相關法 律知識,或覺得麻煩而沒有幫員工保勞保、勞 退;在學生方面,亦可能因為缺乏這些法律常 識,或不明白這屬於法定權益,所以導致未保勞 保、勞退的情形甚為普遍。 鄭中睿表示,要提升勞動意識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將勞動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他舉 例,就像民國93年頒發了《性別平等教育法》 後,性別平等才漸漸成為普世觀念。但目前《勞 動教育法》進度因為教育部的考量,而被阻擋、 依舊停留在行政院會中。 針對勞動教育內容規劃,王慧玲則認為,勞動 教育有兩項最基本的重要概念:「了解基礎的勞 動權益很重要,像是對《勞動基準法》的認識, 以及對工會作用的認識。」 政大勞工所教授張其恆補充道,勞動教育也應 該建立學生「職業衛生安全該注意什麼」的概 念,以提升在職場中的危害意識。 張其恆更進一步指出,現在勞動者較缺乏「組 織起來維護自己」的意識。其實在勞資關係中,

16

政府的角色終究只是第三者。勞方如果能夠有組 織的力量,平衡勞資關係,在處理爭議時會更有 效率。 鄭中睿也建議各大學可以成立工會,因為當人 數足夠,其影響力、抗議的聲音會比較大、更容 易受到關注,雇主才會感受到壓力進而改變勞動 環境。另外,工會能聚集人力、交換資訊,蒐集 資料或證據等會更方便,不一定只有抗爭這個功 能。 王慧玲說明,台灣勞資關係的不對等,很大程 度肇因於戒嚴時期對勞動運動的束縛,而解嚴 後,這些束縛仍在,當勞動者們有所作為後,才 有所改變。例如1990年代,體制外工會的出現, 進而促成《工會法》的修正,正式將產業工會納 入工會的範疇;2013年的關廠工人臥軌案,則促 成了大量解僱保護法的制定。 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便解釋,實際上現 在兼職員工組工會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往往要依 靠政府來解決問題。而王慧玲也說:「縱使兼職 員工較難透過工會來爭取更好的權益,也可以經 由法令來主張勞工最基本的權益。」 因此,當打工族在進入職場時,更要注重法律 保障的權益,成之約提到:「最基本就像是基本 工資、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跟退休金。這些都要 注意到。」 而遇到權益被侵害,最好的方法還是向勞動局 申訴,「如果真的有所顧忌,那就至少離職前檢 舉他一筆。」成之約建議。


同場 加映

權益 之爭 學生打工族不可不知! 打工Q&A 1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Q 一、工作相關保險

為什麼我一定要保勞保呢?不能不保嗎? 當然不可,因為只要勞雇關係確認,雇主就一定要幫員工投保勞工保險。 根據《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受僱於僱用五人以上公司、行號之員工,應以其雇主或所屬團體 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全部參加勞工保險為被保險人。」若是員工數不到五人,雇主則至少需 要幫你投保就業保險哦!

雇主說要從我的薪水扣除繳勞保的錢,所以勞保保費由我自己全額支付? 當然不是!依照《勞工保險條例》第15條規定是,只有70%的保費由被保險人、員工給付,另外20%是雇 主負擔,其餘由政府補助。

如果我的工作環境很安全,為什麼需要勞工保險? 勞工保險除了提供你在工作期間擁有生育給付、傷病給付、職災醫療給付等,另外還有你退休後可領取 的老年給付,都是其保障的權益範圍。你有投勞保,就會累積勞保年資,年資越高,退休金當然就會累 積得越多哦!

勞保?就保?我搞不清楚差在哪? 勞保著重在工作期間或工作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保障,而就業保險則著重在失業或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的基 本生活保障,因此就保提供失業給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健 保費補助等,讓勞工即使短暫暫停工作,也能維持基本生活!

我本來也有健保,為什麼雇主還要再問我一次要不要投保? 除了勞保以外,老闆也需要幫員工投保健保唷!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8條第二項明定,應參加健 保之保險對象包括有一定雇主之受僱者等。除非員工週工時不超過12小時,或你目前仍選擇依附於父母 名下繳納保費,否則基本上只要是成年人且有工作,那麼受雇單位就必須為你投保。

18


A 二、工資

國定假日還要上班,那麼我是不是可領雙倍薪資呢? 沒錯!根據《勞基法》第三十九條,雇主經徵得勞工同意於休假日工作者,工資應加倍發給。另 外,現行法律修定為「一例一休」,意指勞工每七日中應有二日休息,其中一日為例假,一日為休 息日,如果在休息日上班就被視為加班,要多加注意。

發薪日到了,我卻遲遲領不到薪水,該怎麼辦? 可以向臺北巿勞動檢查處檢舉,並請求派員實施勞動檢查。根據《勞基法》第二十七條則規定,若雇 主不按期給付工資,主管機關也得限期令其給付。

我的工時好長,卻不知道加班費到底要怎麼算? 要注意!我國訂定一日正常工時為八小時,若再延長工時,老闆就得支付加班費。而依《勞基法》第 二十四條規定的加班費計算方式如下

延長工時數 二小時以內 再延長 二小時以內

加班費

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一以上 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二以上

而根據《勞基法》第四十條,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不得不加班,應發加倍薪水,並事後補假休息。

因為我上班遲到,所以老闆可以扣我薪水嗎? 不可以,根據《勞基法》第十七條,雇主不得預扣勞工工資作為違約金或賠償費用。

1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三、工時、休息休假

我工作好久好累,難道工時是沒有上限的嗎? 正常工時和延長工時都是有上限的。根據《勞基法》第三十條,勞工每日正常工時不得超過八小時; 正常週工時不得超過40小時。單日延長工時不得超過四小時;每周工時總數上限則為48小時。

今天工時稍長,我可以休息一下嗎? 當然可以!根據《勞基法》第三十五條,勞工連續工作四小時,至少應有三十分鐘之休息。若是實行輪 班制或其工作有連續性或緊急性者,雇主得在工作時間內,另行調配其休息時間。

我好想請假,有辦法請嗎? 根據《勞基法》第38條,只要工作滿六個月,就會有三日的特別休假,年資越高會有越多,所以如果想 請假,特別休假完全是你的權利喔!除此之外,如果在契約終止前都沒有請特休,老闆還必須按日發工 資給你。

20

Q


A

四、其他

老闆要我買制服,制服錢還要從我的薪資裡扣? 其實,這樣的行為是不合法的,根據《勞基法》第26條規定,禁止資方預扣薪資,且勞動部也曾函釋, 制服的費用應為勞務成本或職工福利之一部分,要求勞工負擔或分擔成本,顯不妥當。

面試時,老闆和我簽訂契約,說要工作滿一定年才能離職,否則得賠償鉅額違 約金,我應該簽嗎? 依誠信原則,勞資雙方可以在契約書中約定預告義務及違約賠償。只是違約金的部分,仍應在合理範圍 內,所以你簽約時,一定要詳細閱讀契約。另外,如果在約定時限未滿時要離職,應該在規定時間內預 告雇主,否則即算違法。

老闆說新進的員工都有試用期,可是真的可以有試用期嗎?試用期期間薪水要 怎麼算呢? 其實老闆是可以跟你約定試用期的,不過試用期期間的薪水不可以低於法定基本工資。

如果當初和老闆簽訂契約後,發現契約中有違法的部分,我應該遵守嗎? 在所有法條中,勞動法令的位階高於私人契約位階,也就是說,如果契約中的規範違法,即使你已經簽 名了,還是屬於無效規範喔!

21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22


105年下半年,當同性婚姻法案在院會鬧得沸沸揚揚時,校園內也開始討論關於 性別的議題。但當談起同志族群時,LGBTIQA所代表的是什麼?而在政大,同志族 群究竟在哪裡?而政大校園內的性別友善程度,又是否足夠到讓他們願意勇敢做 自己呢? 記者/李慈媛、羅文秀、李姿萱、徐湘芸 編輯/吳柏萱、洪馨、劉映彣、黃彥晨、徐湘芸 攝影/黃堃睿、薛惟中

2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政大同志大哉問

「古

今中外的不同社會,都有對於不同性 傾向的記載。無論是人,或是不同物 種,愛慾對象都有可能是同性或異性。」長期研究 性別議題政大心理系教授李怡青,談到多元性別時 如此表示。 提及政大在性別友善的思想開放程度,李怡青 說:「政大是一所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學校,因此 學生在議題的探索過程中會去察覺,什麼是社會上 的不平等,什麼是不同的群體」。她笑說,有時甚 至是學生讓她有了不同的想法與見識,儘管政大在 校方或老師層級,仍相較保守。 李怡青接著說:「環境越不友善的話,許多人就 會選擇不講來保護自己,但反過來說,如果環境是 友善而願意包容的,就越多人願意勇敢的來做他自 己,也就會有更多文化下對此的記載」,因此她認 為,環境氛圍與多元性別族群的發展息息相關。

其中在318份有效問卷裡,約有67%的學生為異性 戀,而近三成的非異性戀比例結果與副校長張昌吉 日前所言:「同志的人數比例佔4.7%」的說法有一 定差距。 歐德二、林同學(生理女)就表示:「儘管自己 喜歡過男生偏多,但其實也曾喜歡學姊。儘管知道 的人不多,我自己認為其實是偏雙性戀。」她笑 稱,還好身邊少數知道的朋友,都還是很能支持與 理解。而對於身邊的環境,她說:「校園內我認為 LGBT的人比例上應該算還蠻高的,自己身邊的人也 有許多是同志,再加上大家的年齡層差不多,相較 起來同溫層就比較大。」 公行一、姚同學則說:「可能因為我總待在同溫 層裡,身邊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她表示她有比 較多價值觀念混淆並非歧視的朋友。她認為校內的 風氣其實蠻友善,像是大家會在交流板號召發貼 紙,加入小蜜蜂活動等等。

而根據《政大學聲》問卷數據顯示,政大的性傾 向與性別認同比例如下。

政大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統計圖 16.3% 雙性戀

7.8% 男同性戀

4.1% 女同性戀

0.6% 跨性別者 2.5% 酷兒 1.6% 其他

67.1% 異性戀

資料來源/《政大學聲》全校問卷調查 資料整理/李姿萱 製表人/吳柏萱、洪馨

24


性別角落小百科:生理、社會與傾向 性別包含兩個層次,分別是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 (Gender)。生理性別大多取決於先天生理構造,而相較生 理性別,社會性別如陰柔與陽剛等,為連續光譜性分布,透 過社會機制下的性別規範與他人塑造,但同時也可能造成性 別偏見與刻板印象。

Lesbians

Gays

女同性戀者

男同性戀者

而多數人討論性別時,也會討論到性傾向(Sex Orientation)與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前者代表 的是性向喜好,後者代表的則為自我認同的性別表現。

Intersex

Bisexuals

Transgender

雙性戀者。對兩種性別產

跨性別者。無法認同其生

雙性者。同時具有男與女的

生情感與情欲上的愛慕。

理性別者。

生殖器官,或因變異導致其 外觀難以辨別生理性別者。

Straight Allies

Questioning

直同志。支持或協助LGBT族群平權

疑性戀者。質疑自身性別認同、

運動的異性戀者。

情慾認同的必要性,具有模糊、 跳躍的性傾向。

Asexuality 又稱Nonsexuality。亦可解釋為無性 戀者。被稱為同性戀、異性戀、雙 性戀之後的第四性戀,不會對男性 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性慾,但可能 有情感上的浪漫關係。

Queer Q亦可解釋為酷兒。對性表達方 式所持立場與傳統標準不同,以 自我醜化的方式肯定其非異性 戀身分。

性別名詞小沿革 1960年代前,歐美社會 並沒有專指非異性戀的中 立詞彙。1970年代出現 「gay」、「lesbian」等 名詞代稱男/女同性戀。

同一時代,部分人開始討論跨性別及雙性 人,和同性戀及雙性戀不同。跨性別著重「 性別認同」,雙性人則指「生理性別」難以 辨認。同時LGB群體的焦點則是「性傾向」 。總體而言,「LGBT」於1988年在美國出 現,並於1990年代被用來稱呼這四個族群。

不過除此之外,也有人從根本 否定「LGBTIQA」的合稱,質疑 將所有的非異性戀歸類在一起且 並代稱之,會強化他們與其他人 不同的刻板印象。

2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校內出櫃比例 已出櫃比例

出櫃後,被告知對象的接受程度為何? 53.5%

41% 已出櫃

34.9% 59% 未出櫃

非 常 不 能 接 受

9.3%

2.3%

0%

1

2

3

4

5

未出櫃的原因

11.3% 不想/沒必要 8.1% 沒對象 9.7% 不確定性向

32.2% 其他 21% 家庭因素

17.7% 顧慮他人眼光

出櫃(coming out): 本意是讓自己從櫃子中走出來,而 後隱喻為LGBT族群向他人向他人揭 露自己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

26

非 常 可 以 接 受


政大同志走向光亮 或藏於暗櫃? 在非異性戀的105份問卷中,已出櫃比例約佔四 成,幾近一半。而另外在剩下六成,未出櫃的樣 本中,「家庭」是使他們怯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約占20%,他們擔心家人不認同帶來的壓力及可能 發生的爭執,而選擇了隱藏真實的自己。 其次則是約有17%學生認為,「顧慮旁人眼光」 也使他們還沒有走出櫃子的勇氣。

「有人反駁自己所喜歡的事物的時候,自己也相 對會感到難受。」對於出櫃這件事,林同學這麼 說。她表示,自己雖然目前已出櫃,但其實也只有 對部分相識的人,幸好大多數朋友都能理解與支持 她。那些支持對她來說是溫暖的,「畢竟誰都不想 被說噁心之類的話。」她開玩笑地這麼說。 談到出櫃,姚同學笑稱:「我覺得這是很自然而 然的事,好像不用刻意做什麼舉動。」家人也會與 她討論同志議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表示自己的性 向,她覺得一切都在慢慢進步中。

社會上越來越多人願意坦誠自我,向大眾出 櫃,並捍衛自己的權利。  圖/孫晨哲攝

2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校園性別友善感受程度(以非異性戀103人為樣本) 您曾因自己的性傾向而顧慮別人的 異樣眼光嗎?

您曾在校園內因自己的性傾向 而顧慮別人的異樣眼光嗎?

37

36

26 18

20

18

17

16

15

7

1

幾乎沒有

2

3

4

您曾因自己的性傾向而接受到任何 歧視語言嗎?

5

非常頻繁

您曾在校園內因自己的性傾向 而接受到任何歧視語言嗎?

67

48

22 24

20 11

幾乎沒有

28

1

2

8 3

5 4

4

1 5

非常頻繁


在校園撐出性別友善空間 校園內,其實也有部分學生組織持續耕耘性別 議題,希望可以在校內注入不同聲音與氛圍。長 期關注性別議題的政大陸仁賈社社長、心理碩一 張智翔說:「我希望陸仁賈能讓大家在這個空間 裡是感到舒適友善的,撐出一個性別友善空間, 告訴政大學生說你們可以感到很舒適,來這邊做 自己。」 世新英文二,目前陸仁賈副社長王薇提到社團 定位時如此說:「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之後希 望將此空間越撐越大,大到甚至整個政大都是友 善舒適的,就不光只是侷限在社團內。」她說。 由上圖可見,政大非異性戀族群在校內顧慮他 人眼光,或因自己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而受到 歧視言語的人數降低至近兩成,顯示政大對多元 性別的校園氣氛仍屬友善,但仍有極少數比例的 人曾有性別不友善的經驗,說明面對此議題,政 大依舊有努力空間。 「其實我自己身邊許多朋友也是(同志族群) ,有時看他們因為外界的批評或歧視而難過,就 會在想,明明大家都是納稅人,都一樣是人,為

什麼卻不能得到應有的權利。」對此,林同學這 麼說。 林同學提起校內的氣氛可能因為LGBT族群多, 風氣的確較校外友善。而在其他地方,就會出現 如與親戚的群組框可能有反同的言論,又或是看 見朋友點擊或分享不支持同志族群的言論。她 說:「大部分的親戚還是比較傳統,好像也不是 很有機會接觸相關議題的討論,其他的比較常聽 到反對的,多是因為自己的宗教緣故,或是教會 風氣」。 政大性別平等工作坊(以下簡稱性平坊)的韓 文四蔡佳樺說,他覺得校內是比較缺乏同理的部 分,多數人還是會濫用友善的字眼。如這次性平 坊要推動的是「性別自由廁所」,而非「性別友 善廁所」,希望可以去打破一些友善包容有別於 真正平等看待的性別框架。 「其實就是性別敏感度的問題。」目前性平坊 讀書會負責人、法律四王信哲說,有時候大家會 覺得自己的話沒有惡意,就認為不是性別歧視的 言語,或是把這些視為理所當然,這時就會看不 見問題。

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連續參加了七 年同志大遊行,去年也不缺席,勇敢爭取與 自己相同族群的權益。  圖/黃堃睿攝

29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推動討論 「小蜜蜂」自發力量 同性婚姻法案在立院鬧得沸沸揚揚之餘,有一 群人以「希望每一個支持婚姻平權的朋友,都是 一隻小蜜蜂」為訴求,組成婚姻平權小蜜蜂。而 政大的婚姻平權小蜜蜂,於去年12月8日率先出現 在麥側,而後無論是在動物園、木柵市場,或是 萬興國小都曾有他們賣力舉牌、宣傳的身影。 參與婚姻平權小蜜蜂活動的傳院二黃鍹茹說: 「它並不是一個正式的組織,而是透過自行列印 傳單、標語或貼紙,號召小蜜蜂一起影響更多對 婚姻平權不瞭解的朋友。」其目的希望能將婚姻

30

平權的理念傳遞給社會大眾,突破以政治正確包裝 性別假友善的校園氛圍,提供大家一個討論的空 間,以達成對此議題的社會共識。 黃鍹茹說:「這個議題需要更多人的關注」。他 希望能在這個關鍵時期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因此加 入了小蜜蜂的行列。她也曾在小學旁發文宣、舉標 語的同時,遭到家長及校方的反對,他也坦承:「 當下十分挫折、難過」,但仍有許多難忘且美好的 經驗,一些物資、一句加油對他來說都十分重要。


你沒聽過的「不舒服」 蔡佳樺提到校內看似一片性別友善的氣氛,她 說:「現在有個問題是,大家其實都已具備基礎性 別意識了,或說得比較直接,是大家都很懂政治正 確。結果是大家都只是不講,變得更難去翻轉別人 的想法,變成性別觀念上的錯誤就藏在檯面下。」

他也說,這將成為設置性別友善廁所、宿舍等政 策推動的最大阻礙。許牧彥也呼籲,學校作為學術 單位,不能預設特定立場,但應成為討論的平台。 政大以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為長,更應做包容多元意 見的典範。

林同學表示,自己也曾經在課堂上聽見朋友對同 志持反對意見,甚至覺得一直談這件事「很煩」、 「為什麼又要談」。林同學表示其實自己偶爾還是 會遇到一些這樣想的人,大多是因為在教會風氣保 守等等,甚至她也曾與自己的不願表態的朋友討 論,而她的朋友認為「與其一直爭吵此事,不如多 做些增加與刺激經濟的事」。

傳播學院副教授康庭瑜對社會上仍有的許多反對 意見也表示,其實學術界曾討論過,關於道德的公 共議題是很難被理性論述改變的,原因來自於人對 某種道德的判斷多不是理性,道德常是一種直覺。

校內仍有人對多元性別等提出疑義,如曾出席同 性婚姻法案公聽會,並反對該法案的政大智財所教 授許牧彥,他提到性別意識流動的問題說:「我們 反對變更民法上對『婚姻』的定義,並不是反對『 同性之愛』。也許一個人現在是同性戀者,但若他 未來宣稱自己變成異性戀者,我們該怎麼證明?」

「比如說一個人為什麼不能接受同性戀,他可能 就是認為那是錯的,於是他先覺得那是錯的,他才 想辦法發明一些理性的方法,支持他的道德直覺。 即使當理論被消滅了之後,他又會想辦法發明下一 個理論去支持他的道德直覺。」康庭瑜接著表示她 認為,所以有時理性是沒有辦法說服與改變某些 人,也就是,道德直覺其實是很難被改變的。「因 此某個程度上,這是非常難以相互對話的事情。」 她說。

31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反同挺同 走向街頭 從上文可知,即使部分人已認為性別友善為普 世價值,多元性別是屬自然,並存在於你我之 間,但仍然也有學生,以不同考量抱持反對或懷 疑態度。無論是哪一方,大多希望能透過走向社 會走上街頭,開起與公眾對話更大的可能。 在問卷調查中,近六成學生曾參與過多元性別 議題的相關活動(如:講座、遊行),而超過半 數的人未來具有高意願參與多元性別議題相關活 動,由此可見,政大生對此議題關注程度高。

105年第一學期,各地舉辦了許多同志相關議題與 運動,如於105年10月29日舉辦的第十四屆台灣同志 大遊行,以及立法院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同志婚 姻法案等。 校園中各社團響應同志活動,如東華大學Rainbow Kids同伴社在學校升起彩虹旗。而在政大校內,政 大性別平等工作坊、陸仁賈社、野火陣線除了參加 帶領與號召學生一同參加同志遊行,也舉辦公聽 會、舉牌串連等活動,讓學生更接近社會議題。這 一學期雖來到尾聲,但多元性別族群的權益爭取不 會畫下句點。

圖為2016年舉行的婚姻平權演唱會。眾多歌手輪番獻 唱、為推動婚姻平權盡一份心力,台下聽眾沉浸在歌聲 之餘,也以頭巾表達修法訴求。  圖/黃庭暄攝

32


資料整理/李慈媛 製表人/洪馨、劉映彣

33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34


35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友善在校園:以性別廁所為例 而在問卷調查中,我們也針對幾項政策或事件, 調查政大人對於該性別相關議題的想法與態度,並 在下文針對這些事件進行採訪。 提及政大校園中的性別友善政策,陳芳明首先談 起「空間」,他肯定性別友善廁所的概念:「儘管 不知究竟有多少人會用,但我們仍必須先設立。」 王信哲提起校方待改善的設施,說「第一個應該 就是性別廁所,我們這學期就是跟野火陣線一起推 動這件事情,目前希望會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提 案報告。「在行大二樓算是有一個名目上的性別友 善廁所,但是一個不太理想的狀態,就是有點像把 身心障礙廁所換一下這樣。」他說。

的是,有近50%的比例「樂意」看到性別友善廁所的 出現,這也呼應了傳院二黃鍹茹所言:「它是一個 標誌」,而持反面意見的比例皆維持在10%左右。 他校的例子中,世新大學設立了全台灣大學第一 座性別友善廁所,隨後成功大學、中山大學也跟 進。世新大學性別平等教育中心主任羅燦煐自信地 說:「世新本來就很願意嘗試新事物,同時也看到 校內一些跨性別同學如廁時的不便。」她認為,校 內跨性別及性少數的學生不應該因為性傾向或性別 認同的不同,而在學校環境上受到不平等的對待。

王薇對此表示,這議題在政大早已吵了好多年, 但每年都會遭到學校婉拒,因此以這個政策來說, 其實進度一直停滯。

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需要長久規劃。「在性別友 善廁所上面,我覺得世新大學可以提供其他大專院 校參考。」羅燦煐說。譬如世新在創設之前經過問 卷調查、多場公聽會及說明會後,採審議式民主方 式決議。大學開始有性別友善廁所的推動,使得台 北市目前也有許多積極作為。中正戶政事務所、大 安區公所皆設立性別友善廁所,甚至有國高中已經 進入實驗階段。

根據問卷結果,無論是「需要」及「期待」,都 有超過60%的學生支持設置性別友善廁所,值得一提

但另一方面,也就讀世新的王薇表示,其實性別 友善廁所在世新仍有爭議。她表示,原因來自於

您認為學校需要性別友善廁所的程度為何?

您樂不樂意看見性別友善廁所在學校出現?

34.5% 33.2%

47.6%

21.6% 19.1%

非 常 不 需 要

36

4.7%

6%

1

2

3

4

5

非 常 需 要

非 常 不 需 要

4.1%

5.6%

1

2

3

23.5%

4

5

非 常 需 要


野火政線與性平坊合作推廣性別自由廁所,他們並為此創建臉書活動頁 面,並定期更新最新進度。  圖/政大性別平等工作坊提供

世新性別友善廁所改建自男廁,而現在該盥洗區 域就只剩女廁、殘障廁所、性別友善廁所(原男 廁),導致男生上廁所時,依然會習慣上原為男 廁的性別友善廁所。 同樣地,女生除了在大排長龍時,也不會特意 上性別友善廁所。因此該設計對跨性別者仍會造 成困擾,王薇說:「若使用者是男跨女(性別 者)的話,上女廁女生可能會有意見,上性別友 善廁所的話身旁又都是男生,會對他造成壓力, 也可能會遭受側目,仍有些爭議。」 但她笑說,至少學校有把這項政策做出來,只 是覺得某些部分還有待改進。 事實上,政大野火陣線與性平坊也合作擬定《 性別自由廁所設立辦法》草案,野火陣線前任社 長政治三楊子賢認為,因為教育部並未設立與

性別自由廁所相關之規定,使得學校無一標準遵 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從法制面推動性別 自由廁所。」楊子賢說。 而目前草案已於1月12日通過政大性別平等教育 委員會審理。 「性平會的核可將成為精神面的認證,象徵這 是性別平等的一環。」楊子賢表示,這是當時他 們決定向性平會提案的原因,若是提案通過決 議,他們將繼續上呈至學務會議。至於考量到實 務面,硬體的改建或新建應與總務處較為相關, 因此不排除未來也會另向總務會議提出草案。 另外楊子賢也提及,在這次的《性別自由廁所設 立辦法》中,他們將安全問題同時納入考量,包 括硬體設備加強、廁所位置以一樓為主等,就是 要破除許多人對性別自由廁所安全問題的迷思。

37


政大學聲∣Cover Story

台灣同志大遊行於每年十月底舉行,現為亞洲最大的同志權益爭取活動。

未盡之路

「我們對性別的了解其實一直一直在進步,所 以十年前我們想像性別平等的世界,跟現在想像 的,已經有所差異,」康庭瑜說:「但很多別的 事情還是在等被落實,就是它會跟隨著那個性別 研究的發展走。」 「性別平等教育尚未真正實現,因為台灣教育 仍然升學導向。」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主任鄭 智偉語重心長地說,目前大專院校以下學校大多 敷衍了事。「性別平等教育法」範疇非常廣,有 性騷擾、性侵害等,同志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環。 「但教育工作者帶有很大的影響力,在說出任 何立場前應該先想這些話語會不會傷到學生。」 鄭智偉說,大學教育是多元且自由的空間,越是

38

有爭議的議題應該更需要有人教導,老師應該要 帶領學生討論。 「爭議性高共識性低的議題,在大學課堂上應 有討論的空間。」羅燦煐則說。老師們應站在教 育者的角色與學生討論議題,讓學生思辨。而目 前,小學、中學的家長並未受過性別平等教育, 他們容易因為不了解而產生流言,同志教育難以 推行。 儘管路途看似艱辛,「相信自己的性別取向是正 確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的主體,你得引以為 傲。」陳芳明特別向多元性別族群喊話。他更強 調,千萬不要因為異性戀的歧視而自我譴責,也 不應因為社會充滿了偏見與不寬容而自我封閉, 需勇敢地面對自己。


彩虹下 我和我們的故事 我是「人」,也是「同志」

文/草分木(傳院二)

近幾個月婚姻平權議題炒得火熱,甚至在某個禮 拜一的下午縮在立法院周邊,也深深得被所謂的「 同志」們所感動。但總是有一種很詫異的感覺,要 承認我是「同志」令我感到彆扭。但明明在分類 上,自己應當屬於這個群體的。

我的國中朋友私訊時帶上了這句話,欣慰是最直 接的感受,大概潛意識還殘存著被社會灌輸「異性 戀才是正常」的遺毒吧。能有這麼一天,有人告訴 我,我和女友是一對旁人看來很美好的情侶時,心 中一種隱隱緊抓不放他人觀感的焦慮似乎就鬆開了。

「我是人,而生而為人,所以我會愛人,而我愛 的也是人。」

而後又回想起,從小到大都活在性向選擇自由的 同溫層中,很少會聽到因為性向去評斷一個人的價 值。縱使恐懼出櫃的人一開始不太敢承認,但同學 朋友即使知道了大多也都很能理解及祝福。我想這 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幸運,我們不僅能自己幸福, 也能使他人幸福,這個世界會漸漸好轉的,我在心 裡偷偷祈禱著。

充其量,我的認知不過是對「同志」這樣的標籤 有時並沒有感到歸屬感,甚至因為這樣的標籤使我 與社會上大部分人隔離而感到悲傷。頂多,只能安 慰自己說,分類,是方便「我們」去爭取屬於族群 的權益。 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有一天,「同性戀」不是 個拿來歧視或霸凌而使用的詞彙,而是人類自然發 展出的事實,和異性戀一樣,不會被拿來強調。我 從來不覺得因為性向而跟他人不一樣,甚至更極端 的說,我也喜歡過男生,所以更明白,喜歡男生或 喜歡女生,都沒有因此改變我這個人的本質,我還 是我,還是在做自己喜歡的樣子罷了。 但這些想法其實並不頻繁地困擾著我,因為當自 己可以真心喜歡著一個人,又剛好被愛著的同時, 幸福會化解許多憂愁,也會給自己很多勇氣去面對 以前沒想過的問題。 「你們是我最喜歡關注的一對情侶。」

一次偶然,我主動找了系上努力推動婚姻平權的 朋友,到麥側幫忙發相關法令的連署單和貼紙,算 是大開了眼界。原來真的有這麼多的人,願意為可 能與自身權益無關的事停下腳步,揮灑筆墨,只為 給予一些他們或許不知道躲在哪個角落的人力量。 一個來自南美洲交換生基於好奇心,也停下來跟我 們這群人聊天,原來在他們的國家雖然通過同性婚 姻,但社會普遍氣氛還是反對,也不會有人像台灣 這樣,即便非LGBT族群的人卻也特別站出來聲援, 這樣的場景讓他很訝異。我心想這大概是屬於台 灣、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特別可貴的時刻吧。 所以多麼的盼望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能用溫暖包 裹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問性向,只問本質,因為生 而為人,愛便是我們的本能呀。

39


政大學聲∣Column

愛是一切的原因 開學前後我爸來台北開會順便來找我,我們約了 一間咖啡廳聊一整個下午的天,我跟我爸什麼都可 以說,我的朋友們、我最近去了哪裡玩、未來規劃 的煩惱、最近想做的事情、時事、哲學性問題,出 櫃之後,我開始跟他聊我的感情,他從一開始的不 能接受到後來可以理性地跟我分析他覺得我喜歡的 對象適不適合我、覺得這個女生/男生長的可不可愛 之類的,那天見面我和我爸講到「她」,過沒幾天 我和她就從曖昧的關係進入一段正式的感情,上個 月我就帶「她」回我台中家見見家人。 我是在大一下的時候跟家人出櫃的,很突然的, 在一個陽光普照、家人都在吃早餐的時候,我媽突 然攔住正要出門的我,嚴肅且正經地對我說:「妳 再不跟我老實招來,我就一輩子不接受妳!」 在那之前她早已猜測許久,也多次試探過我的性 向,我當時的女朋友是我高中同學,我常帶她來家 裡「玩」,順著好朋友的名義讓她住在我家,我和 她偷偷計畫出櫃很久,本來想既然爸媽都喜歡我這 個朋友,那坦白女朋友的身分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殊不知出櫃之後還是在家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剛出櫃的前半年,我一回家和我媽就是大吵,脾 氣不好的我總是跟我媽硬碰硬,我媽也有過大哭大 鬧的時候、也有恐嚇過我叫我不准回台北繼續念書 (都甚麼年代了?),讓我心裡最不平衡的莫過 於:難道看我幸福,你們不幸福嗎?因為我喜歡女 生,我就不再是讓你們驕傲的女兒了嗎? 當時,王增勇老師開的同志生命美學成了我生命 很大的轉折點,它陪伴我走過我跟家裡出櫃時最不 好的一段日子,前女友因旁聽這門課漸漸跟她的家 人們和解,我卻和自己的家人越趨疏離,漸漸地換 我想逃離家。剛出櫃的那一陣子我常常半夜做惡

40

文/匿名(英文三)

夢,有一次我夢到我媽打我,嚇醒的時候發現自己 在哭,夢中的真實性讓我一個人在黑暗中又恐慌了 好久好久。 這段時間裡最努力的人是我爸,我知道他難免覺 得錯愕和失望,但他愛我,所以他願意嘗試去接 受。跟很多人比起來,我幸運得多。 我媽媽是老師,跟我爸不同的地方在於她見過也 輔導過無數同志學生和家長,她只是難過我欺騙 她,不願與她分享我的秘密。她不擔心我在同儕之 間出櫃、但擔心我遭受到社會上歧視的眼光,也擔 心職場上會有人說話,我和我媽本來就很容易起口 角,在爭辯對錯的時候我也不喜歡讓她,我想我當 時太急於表現我自己可以應付那些、太急於想告訴 她我長大了,想告訴她我不只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還可以照顧她和她的家人。我和我媽吵架吵到兩個 人都心累、每每回到房間都覺得很難過,我也曾經 打過113家暴專線只為了找人聊一聊(結果因為我一 直不告訴對方我家住在哪裡,讓對方很兩難,聽到 關鍵字「我是同志」就建議我轉同志熱線),但最 後修補關係的人總是我爸,我爸每次在我和我媽開 始吵起來的時候就會給我們空間,等到戰火停息我 跟我媽各自回房間,我爸就會輪流到兩個人的房間 釐清我們吵架的原因、安撫我們的情緒、提醒我們 是母女、提醒我們對對方都有很深的愛、只是需要 更為柔軟的溝通跟理解。 出櫃到現在已經快兩年,回顧這段時間,我覺得 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必須了解:「出櫃是一個過程」 。以前的我一直覺得要等自己經濟獨立、感情穩定 以後才要出櫃,但現在的我很慶幸自己在求學階段 就告訴了我的家人,在我還有餘力陪伴他們度過這 個時期的時候,盡可能的理解他們、溝通、維繫感 情,而不是覺得自己還有退路、如果出櫃不順利就


跟伴侶一走了之,提早出櫃對於我來說是個美麗 的意外,經歷了第一次分手竟然是家人陪伴著我, 當誤會解開,家人之間彼此找回愛對方的真正意義 是接納,家就又變回了我的避風港,漸漸的我爸媽 會把我和女朋友吵架看做一個「感情問題」而不是 「同性戀問題」,他們也心疼我在感情上遇到的不 順遂,期許我找到更好的人。我爸曾經這樣安慰過 我:「爸爸媽媽現在都已經可以接受了,不管你下 一個是跟女生還是跟男生,我們都祝福你。」我知 道我自己是非常幸運的,而我的爸媽也是非常模 範、偉大、令我驕傲的爸媽。 現在的女朋友有一份穩定工作,大我三歲,這次 帶她回家我就先打了電話告訴家人:「下次回去, 我帶我女朋友一起回家給你們看看好嗎?」

找話題跟她聊天,問她工作在做些甚麼。一到家我 媽就下樓來迎接我們,笑著對她打招呼,我妹看到 很久沒回家的我第一件事就是衝過來抱我,然後不 停打量著她(還在我耳邊說:姊,她好可愛。)隔 天中午五個人一起吃飯,她覺得我們家很熱鬧氣氛 很好,相處起來很開心,也讓我大鬆一口氣!飯後 我偷偷問我媽覺得她怎麼樣,我媽說她覺得她氣質 很好、還不錯啊,我爸媽還會親暱的直接稱呼我女 朋友的名字,看著他們互動總讓我覺得很感動,家 人這一關過了,我們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對許多同 志情侶來說,家人真的是最難的關卡,我們很幸運 的被接納,也很幸運的有家人的支持跟關心,我的 家人可以聽我分享我感情中的酸甜苦辣,讓我不用 偷偷的愛,不用在他們面前偽裝自己,也不用再對 他們說謊,家的意義莫過於愛,我相信愛是一切的 原因。

到台中的時候我爸來高鐵站接我們,在路上我們 三個小小閒聊了家裡近況,有說有笑,我爸也主動

夢 「我們都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的長相。」 ──蘇打綠〈早點回家〉 我總是跟不上那些潮流。當我開始愛上蘇打綠的 刻骨銘心,他們的韋瓦第計劃已走到尾聲;當我開 始想參透張懸那些如詩的歌,她卻開了告別演唱 會,回到焦安溥的身分。或許,在我們大鳴大放 後,最終仍必須面對自己,回歸我們最初的起點。 我從不是個主流的男孩,不明白「正常」究竟是 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從小沒有第四台可以無限切 換,沒有無盡的卡通當作聊天素材;家裡的電腦一 直到國中搬新家後才有網路,不懂打怪練等、弓箭 手轉職獵人。而小學三年級開始,默默覺得總是令 風紀股長與老師頭痛的那個調皮鬼,其實長得很帥。 即便如此,那時其實沒有什麼夢,頂多睡覺前暗 自許願,希望夢見某個帥氣而清秀的男歌手,發展 一段超友誼關係。那些臭男生臭女生的日子,總喜

文/旭日(社會四)

歡跟班上某個大眼睛的男孩親近,卻以為自己暗戀 另一個雙馬尾的女孩;在家偷看偶然被我發現的歐 美成人片,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興奮感,不明白是來 自那些壯碩的男人,還是性這件事本身就值得令 人興奮。那是個還沒有價值判斷的年紀,沒有誰對 誰錯,沒有正不正常,如同一個微涼而舒爽宜人的 秋,仍未知那些將臨的酷寒與風雪。那時候並不需 要作夢,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每個人都還在認 識自己。 (「你不會喜歡男生吧?」小學六年級,某次全家 都在車上時,爸爸閒聊似地拋出問題。一把箭矢射 了過來。 「沒有啦!」一個隨意的閃躲,隱約知道往後將是 千千萬萬如雨的攻勢。)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同性慢慢變成一種 原罪。或許是在我發現喜歡同性的那一刻,或許是

41


政大學聲∣Column

發現什麼是「喜歡」的那一刻,也或許只是身旁同學 開始講起黃色笑話、開有關女生的玩笑的那一刻。於 是最初的夢是混沌不明的灰;是北京冬季的髒雪,彷 彿一片巨大紗簾,隔開了我與眾人、我與所謂的「正 常」。國中時總覺得自己融不進大家,潛意識裡區隔 了我和其他人,甚至區隔「我」和我自己。我不知道 自己是什麼,為什麼出現在這裡。即便我交了第一個 男朋友,那種疏離感仍然沒有改善;是一種受汙染的 歡愉,初戀的微小甜蜜被浸泡在一整池的徬徨無助 中。那時的夢很簡單:長大經濟獨立後搬出去和男友 一起住,撥一通電話給父母。「等你們接受我了,我 才回去」。那些鐵灰色的夢。 國三的某次失戀,宣告性地用黃色蠟筆在左手背上 寫了一個W(他英文名字的字首),自以為弔念地持續 近一週。被朋友追問下,才在腳踏車棚第一次與朋友 出櫃;秘密首次揭穿後的不安與失戀後壓抑的悲傷一 同潰堤而出,久久不能自已。那個寒冬中的擁抱,至 今仍刻在我的肩上、我的臂上。 (失戀當天,仍然在寒風中奮力踩著腳踏車,必須裝 作什麼都沒發生,眼角在風中被逼出淚。踏進家門, 媽媽給我看剛辦好的身分證,要報名基測用的。我只 是點頭。 「幫你辦身分證你不開心喔?」她看到我的反應,似 乎有點生氣。而我只是搖頭。 「沒有啊!」 說完立即衝回房間,臉頰被凍得冰冷。) 於是我拖著這沉重而冷如鐵的夢進到高中,慢慢忘 掉那個離開的男孩,慢慢去接納那個陌生而疏離的自 己。「未來會不會喜歡女生不知道,至少現在就是這 樣子了。」我這樣告訴自己,帶著虛假的灑脫。風雪 漸緩,夢變成危險的平衡:我用髒雪披住自己,用髒 雪捏出一個「該是」的樣貌、一個正常的男孩。謝天 謝地,至少滑稽的雪人之下,我已是我,沒有抗拒。 而最冷峻的終究要來,撕裂了本質上就不可能的

42

夢。爸爸偷看我的手機,發現我和參加營隊時認識的 屏東男孩「交往」。他的好奇心戳破我粗糙的假面, 也凍住十六年來其實不曾真心相對過的父子關係。那 時的夢是純然的黑,集結一切負面情緒──對於爸 爸,對於這個家,對於這一切。我並不屬於這裡, 我只想逃離。那是一段被冰雪掩埋到窒息的日子,冬 的酷寒彷彿沒有盡頭,即使當時仍是炎炎夏日。冷戰 持續好久,時不時又被點燃;那些針鋒相對、劍拔弩 張、刀刀見骨的親人之愛。 後來,是爸爸先軟化。他帶我逛街買東西,彷彿一 種補償;他牽著我的手走在商圈裡,好似某種和平。 雖然我們都知道,未來只會有更多刀劍相向,但也是 當時最好的狀態了。 高二的專題研究,是積雪將融的初春。當時不知哪 來的勇氣(也或許只是偽裝得太累了),本著「研究 主題應與研究者有切身的相關性」的熱情,便下定決 心要做同志研究,不計後果。開學的第一堂專題課, 我顫抖地拿著麥克風,在講台上、全班同學面前揭開 披了十六年的外衣,抖落那些將融之雪──我是同 志,我想要研究青少年同志的自我認同歷程。早已忘 了當時講了什麼,只記得到最後,我甚至沒辦法好好 站著,只能坐在講台上聽著老師講評。初春的一場大 雨,放肆地落在我的雙頰上,等待著孕育無盡的燦爛 花季;而花朵便盛開在我的桌上,是一張一張同學傳 來的鼓勵紙條,敷在我一路走來遍布全身的傷口上。 花開而花落,冥冥之中注定滋潤出下一個巨大而繽紛 的夢想。 跌跌撞撞中,專題研究終於產出(《台中一中男同 性戀學生的同儕互動關係》),順利在校內外發表, 我也逐漸熟能生巧地在眾人面前出櫃(「……至於 為什麼會想做這個研究呢,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同性 戀……」)。但畢竟那算不上是一個順遂的春。上 了高三,讀書之餘交了一個男朋友,卻又是風暴的開 始。起初一時興起,也或許是急於昭告天下以尋求認 同,我和學弟便交換制服外套。那天,爸爸見到外套 勃然大怒,無情的一刀又是深深砍下。


「搞同性戀一定要搞得那麼張揚嗎?」 「下夕下幾(台語:丟人現眼)。」 而當晚,我第一次離家出走。 (但我畢竟是個膽小的孩子,不敢夜晚獨自一人處在 外頭。午夜,我踱步到家門口遲遲不敢踏入,焦急的 爸爸出來看到,一把將我抱住,帶進家裡面。一樓只 有餐桌上的燈昏黃的亮著,我的哭聲刺入了爸、媽、 姐、和自己的心裡,徘徊久久散不去。) 學測放榜後,仍然徬徨未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興 趣,叛逆如我卻又不願和大家一樣一股勁地填法商。 在跟輔導老師促膝長談後,才發現那條其實早已鋪好 的路──高二專題研究時播下的種子,用淚水、用春 雷、用逐漸堅毅的自我去灌溉它而不自知。那是社會 學的種子,是一個想要、必須要為自己完成一點什麼 的夢。性別研究,社會學,或許就是我該去方向。 就這樣我負笈北上,來到政大社會系,離開當初一 心想要逃離的家。但那些早已不重要。恨過了,就好 了。雖然家庭的結仍是無解,你不問、我不提,至少

是當下最佳的的平衡。離開熟悉的家,新生活如炎夏 一般轟然到來。這裡算不上舒適卻也蔚藍一片,等著 我去搜索探勘。每個人都懷著夢,放一個自己的烏托 邦在心上,努力去實踐它。「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快樂 的人,你看見你想看見的,你將它發生。」張懸如是 唱著。 我知道,我終究不是個正常的男孩。所謂的「正 常」(normal)隱含著一種規範(norm),不斷地潛 移默化,告訴我們應該要是什麼樣子。但也許天生反 骨如我就是無法乖乖地配合。我有我自己的夢,有我 自己的模樣,不需要誰來定義我的「正常」。 回頭望去,那些走過的路總如昨夜的夢、充斥著繁 複而交融的色彩,流了血、結了痂、留著疤,印在每 一吋皮膚上。但那畢竟是我的來處,也終將是我的歸 處。我曾有過好多好多夢,那些都是身後足跡,不容 抹去。而我只願在某天,我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帶著 所愛回到最初起點,告訴他們: 「這就是最真實的我。這樣,你還要愛我嗎?」 於是我仍不停走、不停地夢,直到我也必須要回到 最初的源頭。那時,我將披著彩虹色的驕傲而歸。

43


政大學聲∣Gallery

44


你所不知道的公車司機 你可能常搭校內公車,但知道校內專職司機是哪四位嗎?你是否 特別留意過?關於他們的生活,無論是那大嗓門的輝哥,還是總默 默微笑的一夫、祥慰?或者是人高馬大的聿坤?若你都不曾掛心, 那麼接下來這些他們不為人知的日常,也許即將擴展或顛覆你對校 車司機的的想像。 攝影/孫晨哲、李承樺、林曉榆、薛惟中、吳郁芬 編輯/洪靖雯、黃彥晨、徐湘芸

45


政大學聲∣Gallery

奔波裡帶來歡樂的話匣子

閔陳輝 49歲 「欸

,就平常開車很無聊啊,找人聊天才 好殺時間。」司機閔陳輝爽朗笑說, 比起覺得自己只是在開車,他更享受工作時能和同 學聊天,藉此調劑一成不變的工作生活。很多認識 他或與他親近的學生都直稱他「輝哥」。 下午閒暇之餘,閔陳輝享受班表外的小憩時光, 可以吃個大亨堡、喝杯咖啡。休假時,再向校園外 尋找美食、和家人共進一餐。閔陳輝表示,他就是 喜歡過著這樣穩定踏實的生活。 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的他,曾經從事黑手工作, 學習機械維修。然他38歲時,體力已不如以往,所 以他經由政府就業輔導,而轉職到欣欣客運,「很 多欣欣客運的司機,都因為有榮民身分,才會被轉 到欣欣客運來。」

46

閔陳輝提及,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但校內司機只 有四名是專職,除了他自己,再來分別是劉祥慰、 蔡聿珅、鄭一夫,其餘則為代班。他說,學校的制 度是一位司機配一台車(共四台),司機只需負責 開車,加油維修另有專人負責。 至今已任職約11年的他表示,「我就是被學校選 中的啊!」要從眾多司機中被「欽點」到政大服務 可不容易,司機本身必須零肇事紀錄才有資格獲選。 談及對政大學生、教授的印象,輝哥說和他之前 跑的京華城專車相比,政大乘客素質比較平均。京 華城線常會有酒客嘔吐、爭執滋事;而政大線的同 學則比較和善、理智。對於轉到政大服務一事,他 很滿意,之後也樂意繼續為政大服務。


因為校內使用的悠遊卡扣款機和外面不同,需要暫時停留在機器上才能扣款 成功,所以常有同學需要司機重置機器或指導。

閔陳輝表示,他很早就成為司機,而證件照上一直放的都是他30幾歲的照片。

閔陳輝一直以他是陸軍士官學校退伍為榮,甚至還另外買了新的 一副帽子隨時帶著。

47


政大學聲∣Gallery

48


湖水般寧靜的單身生活

劉祥慰 54歲

「單身慣了,就享受一個人的快活。」司機劉祥 慰進欣欣客運已九年時間,單身的他其實對感情沒 有特別憧憬,比起去認識新對象,他表示,自己現 在現在的生活規律,休假時就待在家裡,享受一個 人的快活。

我看起來比較安靜一點,不像輝哥,但還是很願意 和我分享。」而他最感動的事,是當過節、畢業季 時常有學生贈送小卡片或小禮物。 保持平靜,過著沒有什麼紛擾的日子,認真地過 著每一天,劉祥慰認為,這,就是他的生活。

過去劉祥慰曾從事女裝服飾業務,也連續做了六 年。但當時他由於業務關係,經常需要北上南下地 出差,舟車勞頓下不堪負荷,後來在政府的就業輔 導下才因緣際會轉往離家只有十分鐘的欣欣客運擔 任司機一職,而這一待,就是九年。 九年時間相當平靜,但這份看似單調的工作,卻 並沒有令劉祥慰的生活變得乏味。他笑稱,反倒自 己這樣看著一屆復一屆的學生來來去去,那些面孔 的新舊替換,總能為他帶給新鮮感。他打趣地說, 自己也時常能與搭車的教職員聊上幾句,與外面的 世界還不算完全脫節「其實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好,

49


政大學聲∣Gallery

行駛在政大時光廊道上

蔡聿坤 35歲

50

談到多數政大學生懶得走路,而搭車頻繁,從小 就住在政大附近的司機蔡聿坤笑著說他能體會:「 光是這段(從山下往山上)就覺得好煩喔!」。他也 懷念地回憶道:「小時候來政大都不會累,還會直 接從後門騎腳踏車一路往上衝。」

此便進入欣欣客運,半年後順利來到了政大。雖然 在政大壓力比較小,但蔡聿坤認為政大學生搭車頻 繁到有時候早上九點、十點的人潮會讓他載到怕。 根據他的經驗,若早上開到晚上十一點,平均每台 車的載客量可以達到兩千多人。

一生有相當長時間待在政大周圍的蔡聿坤,雖然 年資比不上其他司機,但他卻有機會看到政大在時 間流動下的轉變。在他記憶中自強九舍與十舍並非 一開始就存在。他國中時,現今自強九舍處仍是一 整片籃球場,他說:「比六期樓梯下去第一層還要 大」。而自強五、六舍的多功能室,在當時則賣了 許多零食。 在許多不同服務業間遊走一陣子後,蔡聿坤覺 得司機薪資還算穩定,且可以選擇離家近的站,因

眾多的乘客讓蔡聿坤有機會觀察到學生百態。在 晚上,他曾看見學生站在車頭前,看著LED燈路線的 標示,然後走上車來問他:「司機,這是幾路?」 對這現象,蔡聿坤笑著說:「大家也累了吧!」有 時候學生也會上車,坐車坐了一陣子之後,才突然 問:「司機你這是幾路?」他笑說還好自己只在政 大開車,不然把學生載去賣掉,學生應該也不知道。


這台懸掛於車頭的神秘機器是用來改變車頭LED燈上顯示 的路線。555是政大的編號,後面的1、2、3分別指的是1路2 路3路。蔡聿坤笑說這個機器是個陷阱,坐前面位子的人一 不小心便會撞到。

51


政大學聲∣Gallery

戴墨鏡的沉默紳士

鄭一夫 51歲

戴著一副酷酷的墨鏡,嘴巴常常抿著,露出一抹 靦腆微笑,這是司機鄭一夫給人的第一印象,但其 實在他沉默的背後藏著許多故事。

鄭一夫以前在文山區開公車,但他認為在政大開車 單純的生活比較適合他,不需要面對時間壓力。他 說:「年紀大了,不喜歡太多變的東西。」

每天在學校來回開車的鄭一夫,最喜歡的不是一 路上的窗外風景,而是學校的河堤。可惜因為工作 時間安排太緊密,他比較沒有機會實際下去走走。

班表時間外,他喜歡觀察周遭的社團活動,像是鏡 牆前的武術社、熱舞社,或是八角亭裡的法輪功社。 而他一天中最享受的便是任何他可以靜下來的時刻, 對他來說,晚上要回宿舍的學生,群聚在一起的聊天 聲就太過嘈雜。

雖然工作讓鄭一夫不能去河堤,但卻讓他與公車 站附近的八哥結緣。一開始他看八哥都不太怕人, 就開始餵牠們,久了之後八哥便會主動去找他,在 車窗內外跳來跳去。相處久了,鄭一夫也看見了八 哥像人的一面:「八哥其實是愛面子的,在他們換 毛時,會覺得自己很醜而躲起來。等到換上新的羽 毛之後,才會出來炫耀羽毛。」

52

鄭一夫已在待在政大近四年,可說是即將邁入「大 四」。他開玩笑地說:「同學都畢業了,但我們都還 一直沒畢業。」


雨天八哥躲在休息的校車下避雨。

53


政大學聲∣Gallery

司機の24小時日常 白晝篇 3

1 100 - 1620

1

4

2

5

1:同學們總在風雩樓外的站牌等待排隊上車。 3:只要刷卡或投錢,便能輕鬆又快速地上山。 4:在自強九舍站牌前,常常有急急忙忙衝出來要搭車的同學。 5:天剛亮,司機們已完成一早在其他地方的任務,進入政大,準備開始一天行程。

輪休 50 分鐘

1020 - 1 100 輪吃午餐

07 10 - 1020 上午班

07 10

把校車開到政大

資料整理/李承樺、林曉榆 製表人/黃彥晨

54


1

4

2

5

3

0500 - 0700

起床、洗車、駕駛政大附中、 北政國中學生到學校

1:天剛亮,司機們已完成一早在其他方的任務,進入政大,準備開始一天行程。 2:同學們總在風雩樓外的站牌等待排隊上車。  4:只要刷卡或投錢,便能輕鬆又快速地上山。  5:在自強九舍站牌前,常常有急急忙忙衝出來要搭車的同學。

55


政大學聲∣Gallery

司機の24小時日常 黑夜篇 3 1

4

2

5

3:雖然乘客不多,校車仍會使命必達地停靠遙遠的研總及六期。 4:晚間七點和十一點分別各有兩輛校車駛離校園。 5:在路燈照耀下的校車,帶有一點神祕又浪漫的光影變化。

56


57


政大學聲∣Gallery

58


停下腳步 挖掘生活中的不平凡 如果把每天行走的路線畫成一張地圖,校園公車 站一定是線最密集的交會點。我們總是在那裡等待 著,期待校園公車代替我們的雙腳,載我們輕鬆爬 過陡峭的路。但我們卻很少注意到公車上的司機。 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個性,生活以及獨 特的故事。 有些故事,被寫下來了,但還有許多沒有被發 掘。下次坐公車時,不妨嘗試著坐到司機旁的座位 上吧!跟司機聊一聊生活瑣事,用司機的眼光重新 看看所熟悉的政大校園。最後你會發現公車不再只 是公車,而是個充滿人情味與故事的寶藏!

59


總編輯 阮怡婷

副總編輯 徐湘芸 劉映彣 記者

陳品丞 阮怡婷 徐湘芸 李姿萱 陳彩新 簡毅慧 吳致亨 胡宇鈞 李慈媛 羅文秀 編輯

阮怡婷 徐湘芸 劉映彣 吳柏萱 洪靖雯 黃彥晨 陳力瑋 洪馨 攝影

孫晨哲 黃堃睿 薛惟中 林曉榆 李承樺 吳郁芬 黃庭暄 出版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粉絲專頁

官方網站



政大 學聲

NO.18

Jan 201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