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學聲 NO.27

Page 1

NO. 27

Issue 為生存來拖磨 清潔工勞權無處可討?

Culture 一心向虔 摘下穆斯林標籤: 我是我,獨一無二

People 浪尖上的執棒者 無畏人生變化球 王清欉的杏壇歲月



∣Editorial

說出真相, 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武器。 —歐普拉

綿長的冬天未已,春天卻如驟雨般來臨。2019年 的春天,「媒體」一舉躍上大眾眼前,一改過往 只被視為承載議題的媒介,轉成輿論焦點。國家 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大動作開罰假新聞與 報導失衡,這場媒體職責與自由之爭,在電視台 的戰場上揭開序幕,戰火也持續延燒。 媒體的本質即是紀錄與監督,秉持著這個信念, 《政大學聲》不為任何官方發言,走向第7個年 頭。編輯團隊從未忘記作為校園媒體的身分,始 終關注校內動態;也正因獨立單位的角色,歷覽 政大學生自治、學權議題、族群與文化現象。 政大外包校內清潔勞務至今近20年,期間勞資爭 議不斷,「又傳清潔工被自願離職」、「廠商違 約違法」等新聞標題年年重現。對於清潔人員而 言,輿論熱潮只是兩三天的事,工作討生活卻是 日復一日都需面對的現實,即使部分清潔工明知 待遇不合理,卻依舊選擇忍耐讓步,只求保住飯 碗。本期《學聲》勞權專題將為讀者揭露,現行 制度如何層層剝削清潔工?為何清潔工權益受損 變成一種惡性常態? 紐西蘭基督城恐攻事件已屆滿一個月,屠殺式的 攻擊無疑昭示了社會對穆斯林的潛藏惡意。視角 回到台灣,移民社會的歷史背景,使得台灣看似

包容,然而刻板印象與潛藏的惡意卻仍在角落裡 慢慢發酵。政大與國外學生交換計劃頻繁,其中 也不乏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且校內去年也成立 穆斯林祈禱室,然而政大的穆斯林在哪裡? 第27期《學聲》文化專題聚焦校內穆斯林,撕去 刻板印象的標籤,在伊斯蘭教的神秘面紗下,他 們或許與你我無異,或許穿梭在四維道,或許也 在午間的學生餐廳,為匱乏的三餐選擇而困擾。 去年一部《後勁:王建民》紀錄片寫下曾經的台 灣之光「王建民」對棒球的執著。而政大校內也 有一名曾兩度獲得世界盃冠軍的棒球傳奇—前 體育室主任王清欉。然而他如何從一名前景光明 的選手,毅然走向杏壇?其時任體育室主任職位 時,體育室更前後爆出政大雄鷹布條事件、棒壘 球修課性別限制等爭議。本期《學聲》專訪除一 窺王清欉峰迴路轉的生平,也回到每個爭議事件 當下,體育室的爭議背後,王清欉是如何應對突 發狀況,又如何看待校內對自己的正反評價。 數位時代來臨,《學聲》也於前幾年陸續成立粉 絲專頁與獨立網站,定期發布專題報導與新聞。 但即便如此,《學聲》仍舊秉著一股對紙媒的熱 情,在季節嬗遞間為政大人持續編寫這份刊物, 願其被分送給每個願意閱讀它的讀者手中。

1


Issue04

Cultu 為生存來拖磨

一心向虔

清潔工勞權無處可討?

摘下穆斯林標籤: 我是我,獨

06

政大清潔勞務外包 校方難監督廠商用人?

20

你沒想像過的那「衣」些事

09

從招標到換約 承攬流程層層剝削

22

單調飲食日常 別無選擇的穆斯林生

12

異議難提上檯面 清潔工與學生被消音?

25

聲聲惦麥加 祈禱空間在政大

15

清潔勞權「成」功之路: 成大監督機制穩定運作 學生介入制衡廠商

17

勞權長年受損 勞促:亡羊補牢補不完


People32

ure18 浪尖上的執棒者

一無二

無畏人生變化球 王清欉的杏壇歲月

29

在穆斯林以前 我先「生而為人」

34

踏遍風浪 沉穩作風來自棒球歷練

31

揭開神秘面紗 重新審視文化包容

37

峰迴路轉 從紅土踏上杏壇

38

欲打破體育污名 鐵漢教練的棒球柔情

41

日常囈語 念念皆繫棒球

42

滾滾球衣傷痕 煉成堅忍一生

CONTENTS


∣Issue

4


「違法違約剝削清潔工」、「政大又傳清潔工被自願離職」等類似 標題,年年登上新聞版面,可是短短一週的新聞熱潮,仍不足以含 括清潔勞權受損的狀況。日復一日勞苦清掃,年復一年「被」自願 離職,長年在政大工作的清潔人員,假日加班處理過量垃圾、自掏 腰包買清潔用品、出聲抗議還怕飯碗不保,清潔工的勞動困境何時 才能大有改善?

記者/陳子瑜、劉于婷、許靜之、阮怡婷 編輯/林昱辰、簡毅慧 攝影/陳雅婷、金喆義、吳沛珉、許靜之

5


∣Issue

學申請面試、徵才月剛過,每當這些大型 活動的人潮散去,有一群人就開始動工、 奔波於空蕩校園裡,整理廢棄物滿溢的垃圾桶。 約莫20年前,校園清潔勞務主要由學校進用工友 負責,自西元2001年後,政大校方開始將清潔 工作以「勞務承攬」方式外包,意即向外招標廠 商,由得標廠商雇用的勞工來完成清潔工作。 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後簡稱「勞促會」) 成員林奕志解釋,不同於學校直接雇用工友的僱 傭形態,「勞務承攬」屬於非典型僱傭,甚至清 潔工與校方完全不具勞雇關係,學校只是其工作 地點。 承攬契約由校方和廠商簽訂,協定重點在於「勞 務成果」,廠商如何聘用清潔工完成業務、勞動 過程等等,學校都無須介入。總務處事務組長林 幸宜表示,只要廠商依約完成業務,學校就不會

6

特意監督,除非廠商違反勞基法重大法令,「有 的廠商還會認為學校怎麼能管這麼多?」 然而林奕志反駁:「沒有不能監督,是(看學 校)願不願意監督。」雖然校方不能指揮清潔人 員工作,但依循合約內容,仍有途徑介入公司管 理,如要求提供勞保資料、發薪證明等,「現在 情況是學校跟廠商都不希望互相監督,因為會給 彼此更多負擔。」 種子社社長、廣電三徐維琪表示,打掃宿舍的清 潔人員除了受公司主管監督,也會被舍顧指揮, 此情形常被批為「假承攬、真派遣」。林奕志也 表示,雖然承攬與派遣是兩種不同的非典型勞動 型態,但其實兩者在實務操作上界線模糊。 林奕志提出實例證實,校內各單位都熟知各自 區域有哪些清潔工,所以常藉著「人情」、「方


便」等理由,直接向清潔工反應清掃狀況。種子 社成員林博濂也說:「宿舍的輔導員曾經指揮監 督清潔工,而且會以主管的那種口吻。」清潔人 員因此面臨「事二主(學校、廠商)」的窘境。

公司或自然人都可做為「承攬人」,然後承攬「定 作人」、也就是欲將勞務外包者的工作。

對此,學務處住宿組長古素幸回應,勞動現場確 實有「假承攬、真派遣」的情形發生。由於過往 全校僅由一間外包廠商負責,所有溝通中間都需 經過總務處,導致廠商與住宿組間無法直接傳遞 訊息,因此曾有住宿組同仁貪圖方便,直接指揮 清潔工打掃。她鄭重表示:「絕對不能說它(校 方指揮清潔工打掃)是正確的,也不能讓它成為 常態。」 事實上,勞務承攬關係僅建立在學校與廠商之 間,真正擁有勞工人事權、能監督管理清潔工 的終究是清潔公司,因此即使勞資爭議年年吵 翻天,學校仍然可以用一句「我們只負責外包業 務」、「學校沒法介入這麼多」帶過。

承攬契約僅是在《民法》上具有勞務給付性質的 契約,並非《勞基法》所稱的勞動契約,因此承 攬重點在於「勞務」本身,契約上也只會述明欲 外包的工作內容,並不會規範承攬方如何另外聘 人完成工作。

派遣公司指派旗下勞工到要派單位工作,勞工得 再接受要派單位指揮,提供勞務以完成指派工作。 派遣契約中,詳述派遣單位、要派單位與派遣勞

然而校方真的可以就這樣撒手不管嗎?有沒有什 麼方法,至少能在現行制度中「亡羊補牢」?勞 務承攬的既定流程,又如何層層剝削清潔工,讓 他們無從反抗?

工之間的關係及義務,因此人力派遣也常被稱為 「一僱二主」的僱傭方式,意指派遣工只簽一紙 勞動契約,卻受兩個雇主監督指揮。

7


∣Issue

勞務承攬 承攬契約 關係平等,不具從屬性

承攬人

定作人

承包商

政大校方

清潔工

約 契

清潔工

指 揮

派遣 公司

派遣契約

要派 單位

人力派遣 製表/簡毅慧 資料整理/許靜之

8


每學年度下學期,學校會在「政府採購網」上發 布標案,廠商購買網站企畫書後即可投標。就政 大清潔業務而言,由總務處事務組統一向外招 商,從前是一個標案涵蓋全校業務,自2017年 後拆成三個標案,分別為清潔甲區、乙區及宿舍 區。目前除了宿舍區採用「最有利標」外,其餘 區域(包含各教學大樓等)皆採「最低價標」, 意即「開價最低」之廠商得標。 對此林博濂直指:「只要低價就可以得標,壓榨 人力成本的可能性就很高。」古素幸也說:「若 要(用)最低標,學校內心要有一個底線,只要 廠商低於那個底價,就要想想那個底價合不合 理,而不是覺得越低就賺越多。」 林博濂進一步解釋:「最有利標不只以價格來決 定得標商,所以有可能找到比較好的廠商。」最 有利標下廠商皆得經「評選」階段,接受「評選 委員會」審查。評委會主要由校內外學者組成, 廠商須與會報告,評委則會參考內政部評分表, 審查企業的清潔人員配置、清潔時間、員工訓練 管理及工作與生活平衡措施等。 林奕志就他的觀察表示,在採用最有利標的情況 下,宿舍區清潔工的勞動條件、打掃品質的確比 較好。古素幸回應,因評選內容包含廠商用人是 否符合勞基法,再加上廠商也能獲得合理利潤, 所以他們就能好好管理、對待自己員工,營造較 佳工作環境。

不以價格高低為決標標準,同時納 入廠商的服務品質、功能、教育訓 練等參考依據,綜合評估後再選擇 對機關最有利的廠商得標。

以價格為決標依據,只要出最低價 的廠商符合招標文件規範,且標價 在預算之內,該廠商即可得標。

9


∣Issue

然而林幸宜卻指出:「最有利標不見得是萬靈 丹,廠商有時只會(報告時)做表面功夫。」古 素幸則說:「最有利標比較能排除不好的廠商, 我只能說比較能。」若得標廠商不想續約,還是 可能在得標後擺爛,一切要等履約後才能得知。 目前學校因經費考量仍以最低價標為主,對此林 幸宜回應:「未來在經費許可下,考慮是否跟進 (最有利標)。」雖然學校每年可透過重新招 標,淘汰不適任廠商,但是新舊廠商交接之際, 也是政大躍上新聞版面、飽受爭議的時刻。

「學校清潔工大多是附近居民,」林奕志表示, 其中還有不少人一待就長達十年。在清潔勞務承 攬的慣例中,每當校方重新招標後,新廠商會續 聘同一批清潔人員,這也意指清潔工須不斷換東 家、與新廠商再簽勞動契約,而每到換約期,清 潔工「被自願離職」的爭議就會再次上演。 例如2017年清潔公司「明曜」就曾為規避資遣 費,脅迫清潔人員簽自願離職書,當時欲續約的 廠商「唐榮」聲明「只要有意願就可留下」,而 後卻改口「須通過考核才能錄取」,隨即以「清 潔不周」為由開除兩名清潔工。

10


林奕志表示,當時與種子社接觸的清潔工遭明曜 列為「黑名單」,在明曜交名單給唐榮後,列名 的清潔工不僅「被自願」從舊公司離職,也不被 新廠商續聘。林博濂說:「這是投標廠商之間的 默契。」他認為,同業間流通不配合指揮的員工 黑名單,可能是在業界生存的一種方式。 即使清潔人員順從慣例,換約後仍要面臨另一大 權益受損—年資重計,林奕志無奈表示,有些 清潔工在校工作二十幾年,卻始終得不到相應的 特休福利。對此林幸宜回應,若要承認特休年 資,新廠商不見得會招聘原班人馬,反而造成廠 商調度困難、成本增加,即便校方增加預算,也 難以避免新廠商汰換原來人力。 年資累計何以成為難題?林奕志解釋,縱使現有 行政規則規範學校以「是否在同區域工作」為原

則計算年資,但由於行政規則不具法律強制力, 因此也無法進行裁罰。 針對換約後權益受損等情事,清潔人員小八(化 名)表示,很多長年在政大工作的人都明白這不 合理,「但有時候知道也沒辦法去反抗。」清潔 人員多為保住工作,而不得不選擇換約、被自願 離職、年資一再重計。 長年推行勞權的林奕志表示,只要廠商有不法事 跡,學生團體就會出面爭取清潔工權益,然而每 次好不容易和某廠商取得協議後,又因新舊包商 更替而前功盡棄,他苦笑說:「很像薛西弗斯推 石上山。」勞資爭議年年上演,承攬制度下既定 的換約環節損及勞權,已成惡性循環。但在險峻 狀況中更雪上加霜的,是連學生團體、清潔人員 欲發聲也可能受阻。

11


∣Issue

今年1月一名學生於政大交流版發文,附圖指出清 潔工休息室外的公告寫道:「公司不接受學生社 團採訪,擅自受訪後果自己負責!」該同學於貼 文中表示,希望藉此提醒大家不要向清潔工搭話 或寒暄,「互動以前還是要考慮再三,不要讓他 們在學校拿低薪兼難做人。」 林博濂表示,該公告為廠商業成所張貼,「我們 本來就有察覺(種子社)跟清潔工的關係好像變 冷,看到發文我們才想到可能與此有關。」他表 示,廠商此舉將造成清潔人員與校園失去連結。

12

記者曾兩次拜訪位於學思樓的清潔工休息室,均 得到業成「沒有理由,不接受採訪」的回應。林 幸宜表示,她致電詢問業成經理後,得到的回覆 則是「誤會一場」,由於廠商措辭不當,才造成 此次風波。 「可能是現場管理員未向上回報,(他)私自張 貼公告,所以經理也很錯愕。」林幸宜進一步轉 述經理說法,此公告的本意是要清潔工認真上 班,絕對沒有限制他們下班後不能跟學生講話。

「廠商只能要求清潔人員『清潔』,工作內容怎 麼會有『不能跟學生接觸』?」林奕志直批:「 那你要不要說『在工作期間都不能上廁所』?」 他一再強調,噤聲此舉本身就違法。

然而林奕志說明,過去早就有「噤聲」情形,像 是跟學生接觸的清潔工就會被公司盯上,只是他 們不貼公告而已。他無奈地說:「員工並不考慮 公司的行為無不無理,而是丟了這工作我會不會 死掉。」面對失去飯碗的威脅,許多清潔人員會 選擇順應廠商,不再與同學互動。

在噤聲公告被發布到交流版後,部分同學擔心與 清潔人員互動會使他們為難、受罰,對此林博濂 建議,同學可以選在清潔人員單獨工作時寒暄, 並避開有主管監督的場合,「如果同學們想要關 心身邊跟一起生活的這些人,不要想太多,去做 就對了。」

記者嘗試與清潔人員接觸時也屢屢遭拒,一名不 願具名的清潔工表示:「願意(繼續工作)就低 調一點,不願意就不要做,就是這樣。」因此拒 絕受訪。


去年12月10日,種子社與社科院合辦清潔勞權研 討會,研討會結束後三天,種子社隨即投遞講座 文稿至秘書處,然文章卻在一個多月後才發布, 且發布時文稿已落在學校網頁第六頁。當時秘書 處曾以「字數過多」為由退回稿件,種子社2月初 曾發文質疑,校方是否企圖隱匿該則新聞。

得知此事後回應,他並不清楚社科院和秘書處來 回溝通多次。 事後記者額外調查其他院系的投稿狀況,外語學 院說明,通常文章兩到三天就會順利刊登,有些

林博濂提及,在稿件送出後,他每週都會向社科 院承辦人員追蹤進度,「秘書處是(向社科院) 說有在排進度了,當時稿件比較多。」他表示, 據社科院說法,他們也不知道為何秘書處會延遲 發稿。 對此,主任秘書何賴傑解釋,秘書處會以有利於 學校形象的報導優先處理,其他院系的稿件則根 據時效性、普及性以決定發布順序。如果其他業 務量不多,通常兩三天內就可以發稿,但是稿件 多又有其他業務時,作業流程就會拖延。 不過有秘書處行政人員直言:「拖了一個月才刊 登不是正常的,據我所知,那件事情拖那麼久的 原因是溝通上的問題,來來回回溝通很多遍。」 至於溝通內容是什麼,他只說是格式不符規定, 更詳細的內容則「已經過很久忘記了」。林博濂

13


∣Issue

則會石沉大海,關於被消失的文稿內容,他們回 應「已不記得」。綜觀學校網站,投稿量最多的 單位是社科院,但他們只說:「一切尊重學校和 秘書處規定。」發稿時間非社科院的業務範疇而 拒答。 種子社在粉專發文質疑此事,近期受訪時林博濂 則說:「我們沒有想要怪罪秘書處首長。」並表 示這可能是行政人員擱置文稿,上級不一定知 道。且基於與學校維持良好溝通的考量,再加上 這學期總務處在會議中釋出善意,種子社並不打 算追究此事。

至於學生在體制內向校方發聲的主要管道:總務 會議,也歷經兩次改期才塵埃落定。上學期種子 社發起校內連署,預計針對清潔勞權在總務會議 上提案。起初會議原訂於1月中舉行,後來因為適 逢期末考週,導致學生代表全無法參加,所以延 至下學期3月13日。然種子社卻又在開會前幾天被 通知延期,直至4月3日會議如期召開,提案才正 式進入討論程序。

14

本屆種子社主打的訴求,包含勞務承攬改採「最 有利標」原則、實施特休假年資累計、成立「勞 務承攬監督委員會」等,即為本次總務會議上的 提案內容,分別為新增《國立政治大學校園勞務 承攬監督委員會》,以及新增《國立政治大學校 內勞務承攬招標原則》兩案。 不過在最新一次的總務會議上,兩案最後都沒通 過。林博濂解釋,提案成立「承攬監督委員會」 審查所有標案、並佔有招標評選委員組成20%等要 求,被校方認為有違反《政府採購法》的疑慮, 決議不通過。而另一提案新增《國立政治大學勞 務承攬招標原則》,也因為提及「承攬監督委員 會」,所以一併被視為違法、不得通過。 因礙於法規,提案無法通過,總務處仍在修正動 議裡決定,未來將朝著提案精神為方向改善現行 制度,並承諾將清潔勞務承攬全面改採最有利 標。然而由於會議決議效力不比直接通過的規 章,林博濂指出隱憂,「如果未來的總務長或行 政人員更換,或者是學生不再有人追蹤、監督學 校,就可能回到原狀。」


過去政大校方曾多次啟動「清潔工關懷小組」, 緊急處理當年大型勞資爭議,後期卻因為成員數 不足,小組運作逐漸停擺。林博濂表示:「如果 我們沒有主動去參與,總務處自然就不會主動提 出來運行。」因此他們才想提案成立「勞務承攬 監督委員會」,雖然此訴求如今仍未達成。 相比政大,成大2017年在校內異議性社團零貳社 的推動下,建立長期監督機制「關懷勞務承攬派 駐人員權益小組」(後文簡稱「權益小組」), 且該權益小組現已持續運作兩年。

成大總務處事務組表示,透過權益小組的牽制, 廠商必須依約行事,「如果他們(廠商)沒有按 照合約在走的話,學生會去(媒體)爆料、處 理、介入。」另外學生也能藉由小組會議,實際 了解勞務承攬過程。 權益小組運作至今兩年,成大總務處肯認其成 效,「每月實施問卷調查,他們(清潔工)反應 廠商都有準時發薪。」就陳奕澄所知,目前也沒 發生過廠商明確違約的情事。

零貳社前社員陳奕澄回溯道,2016年零貳社透過 實際訪調,發現校內清潔工權益被嚴重剝奪,因 此展開一連串與學校、清潔外包商的協商,最後 只花短短一學期就達成改善勞務契約、建立監督 機制、追討積欠加班費等訴求。 關於監督機制權益小組的組成,陳奕澄說明,包 含要外包勞務的各行政單位主管、各廠商代表, 以及學生代表席次三位。權益小組不僅讓學生直 接參與監督,也透過一學期一次的小組會議,持 續追蹤爭取來的權益是否落實。

15


∣Issue

問及零貳社能在短期內達成訴求的關鍵因素,陳 奕澄表示,主要為政府介入和輿論壓力。那時有 立委林靜儀質詢成大副校長黃正弘,而後台南市 勞工局主動至學校勞檢,同時零貳社粉專發文也 引起學生迴響,校內頓時形成一股輿論壓力,致 使校方不得不積極處理。後經由校方和廠商斡 旋,才進而實現零貳社訴求。 事實上2016年接受林靜儀質詢的,還有時任政 大校長周行一,那年立委甚至凍結政大總務處 預算,迫使學校承諾改善清潔工勞權。林奕志提 及,除了清潔工關懷小組重啟、促使廠商給付加 班費外,之後最大的改革是2017年「宿舍區改採 最有利標」。

16

然而三年過去,清潔工關懷小組再次停擺,政大 清潔勞權仍有諸多問題待解決。林奕志說:「立 委質詢的後續,老實講很難說有什麼直接、具 體、持續的效果。」主要還是藉由種子社持續推 動議題,師生開始關懷清潔工,才會形成對校方 的輿論壓力。 林博濂則認為,在此次總務會議的提案過程中, 學校已釋出相當大的善意,「目前總務長顏玉明 老師還滿願意合作。」他希望跟總務處建立良好 的溝通管道,加快議題推進,並呼籲:「接下來 的行動,當然是推動我們的社員,還有新生學弟 妹接任我,繼續成為校代、繼續監督總務處。」


對於清潔工來說,日復一日勞苦清掃,再年復一 年「被」自願離職,都已是常態。綜觀校內清潔 勞權狀況,從年資累計、特休計算等待遇問題, 到與學生交談的基本權利,可見清潔人員在校工 作,權利處處受到限制。一旦他們想出聲抗議, 還得擔心自己飯碗不保。 清潔人員小八(化名)透露,與他共事的清潔工 曾向他抱怨,過去的廠商常要求員工自行吸收清 潔用品成本,「一個月薪水才多少,這樣蠻不公 平的。」但就算他們知道公司待遇不合理,常常 也只能選擇忍耐。除此之外,每到換約之際,廠 商欲換掉的清潔工就會被分配到更勞累的工作, 藉此迫使他們自動離職。 針對清潔工面臨的種種不合理待遇,林幸宜表示 他們可以直接向學校通報,而古素幸則提出質

疑:「學校的環境到底有沒有讓清潔人員安心到 可以直接來反應。」 如同林奕志的描述,政大清潔勞權爭取進度「像 薛西弗斯推石上山」,隨著新舊廠商更替,學生 團體爭取來的協議保障一再歸零。不過古素幸仍 肯認長期關注清潔勞權的種子社和勞促會,「真 的是理想備受打擊,常常做了許多事,可是也沒 有太多效果。」 林奕志認為,宏觀來看,校方使用勞務承攬制度 來外包清潔工作,本來就是為了規避管理責任。 因此倡議校方介入監督、設立關懷小組等行動, 本身就與校方採用此制度的動機相斥,導致行動 訴求更窒礙難行。在勞務承攬制度下,每有勞資 爭議發生,學生團體便試圖挽救受損的清潔勞 權,但林奕志悲觀地說:「真的是亡羊補牢,而 且是補不完的。」

17


∣Cover Story

一心向虔 摘下穆斯林標籤:我是我,獨一無二

政府新南向政策施行至今,來台交換的外籍生愈來愈多,其中也不乏 信奉伊斯蘭教的學生,然而,政大的穆斯林在哪裡?他們隱身在人群 間,或披著頭巾在校園穿梭。揭開穆斯林的面紗,與社會過往對伊斯 蘭教的刻板印象,或許我們才得以發現他們也有著平凡而踏實的日 常,各式稀鬆平常的興趣—發現他們與你我無異。

記者/游九思、許雅筑、李宜恬、徐湘芸 編輯/吳卓玲、林傑立 攝影/陳貞蓁、吳沛 、彭勝緯

18


19


∣Cover Story

你沒想像過的那「衣」些事

院外一隅的長椅上,就讀於IDAS(亞太研 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來自印尼的于麗 娜被溫婉的玫瑰色布袍圍繞著—Jilbab上繡著 精巧花紋,從頭頂垂墜至腳部。她一邊比畫著自 己的衣著,說:「就和一般人一樣地(穿)。」

20

和一般人一樣,是于麗娜作為一位穆斯林的自 述。人們往往在穆斯林身上貼上一張張標籤,卻 忘記標籤底下都是如同你我一般的人。

同樣出生在摩洛哥的經濟系交換生Basma,一身直 紋白毛衣加身配上黑褲,簡單舒適的黑白穿搭, 一眼望去活脫是位青春洋溢的花季少女,她自信 大方地說:「我也是個青少年,會每天隨心地打 扮自己,天氣熱了就穿T-shirt、短褲,天冷就 加件毛衣、戴條圍巾。」她提到,也不是每個伊 斯蘭教國家都會有嚴格的服裝規定,例如在摩洛 哥,女生不強制佩戴頭巾,可依家族或個人習慣 選擇。

隨著時代演進,近年穆斯林的穿著規範不再那麼 硬性、不容打破。「因為現在比較現代化,穿著 已經沒有那麼嚴苛了啦!」資管二、摩洛哥混血 的安識綸語帶輕鬆地說。梳著油頭的他,笑盈盈 地指著自己身上的黑針織毛衣及深藍牛仔褲說, 「不過男生(在穿著上一直)沒什麼禁忌啦。」

社會大眾的想像中,穆斯林頭巾的形象總是一片 漆黑,然于麗娜與多名受訪者都表示,在他們的 家鄉,頭巾不但有五花八門的樣式,布料顏色也 相當繽紛,儼然成為日常穿著打扮中重要的一 角,而她們也與你我一樣,會為了衣著搭配而費 盡苦心。

Hijab

Abaya

露出全部臉孔,遮蓋頭髮、耳 朵、頸部上胸。Hijab一詞也時 常被媒體泛稱為各式頭巾。

新聞裡常見中東女性穿著 的全身長罩袍,臉孔、手 掌和腳不必遮蓋。


▲穆斯林女性的傳統服飾並非一成不變,樣式與花紋除了大眾常見的黑色外,也不乏繽紛的花布,或是簡單純樸的 素色布料。

製圖/林傑立

Burqa

Jilbab

於台灣多音譯為布卡,是「覆 蓋率」最高的罩袍形式。

泛指所有長而寬鬆的罩 袍。遮蓋全身,只有 臉孔及手掌能夠向外露 出,常見於印尼。

從頭頂套上後全身都被包覆, 連眼睛部分也僅留一條「紗窗」 以供走路時勉強能看到外面。

21


∣Cover Story

單調飲食日常 別無選擇的穆斯林生 用餐時間,憩賢樓總是聚集著許多學生等著飽餐 一頓。其中有一群人,可能皮膚黝黑、濃眉大 眼;或是頭戴面紗、長衣長褲;也或許外貌衣著 與眾人無異;他們的共通點是,即便面對憩賢樓 內其他菜色多樣化的店家,他們卻始終對餐廳做 出一致的選擇,這些穆斯林總是不假思索地排在 素還真的隊列之中。然而,這些素還真的「忠實 顧客」,之所以對素還真如此忠貞不二—其實 是別無選擇。 「政大就是美食沙漠啊。」相較於台大、師大, 政大貧脊的飲食環境常被師生詬病,許多人對三 餐抱著將就的態度,認為美食要不是距離遙不可 及,就是價錢高不可攀;但與此同時,穆斯林們 卻沒有挑嘴的餘地…… 于麗娜緩緩地看向天空、雙手交疊,稍顯激動地 說,自己在印尼老家時,能夠嚐到各式異國料 理,她有很多常吃、喜歡吃的食物,更能夠毫無 顧忌地大快朵頤。心理三、來自土耳其的魏熙純

22

也表示,來到政大後非常想念土耳其菜,畢竟她 現在的生活,只有素還真、Subway,或者自帶便 當三種選擇,實在很單調。 由於伊斯蘭教義對食物有著嚴格規定,在台灣 或其他非伊斯蘭國家的環境下,穆斯林學生的三 餐選擇常僅剩素食和海鮮。「我們很多東西不能 吃。」安識綸說,除海鮮不受限制外,豬肉及酒 精則是完全禁止,其他像是牛、羊等肉品還需要 有清真認證才行。面對學校附近幾乎沒有清真認 證餐點,「素食(的話)附近就素還真,外面餐 廳就點海鮮。」他說這就是他的三餐。 除了一日三餐外,對於一般大學生來說,熬夜趕 報告配上一支支閃著油光的烤場肉串,或者在夜 唱時啃著各式炸物,宵夜時光也屬精彩大學生活 的一部分。但身為穆斯林,于麗娜卻感嘆道,即 便夜間想買個食物充飢解饞,也遍尋無門,「學 生餐廳過了營業時間就關閉。即便去便利商店買 東西,能夠選擇的品項其實也有限。」


1 2 3

23


∣Cover Story

考量穆斯林學生的飲食需求,國合處長秘書任怡 心表示,校方曾商議在校內設置清真食物自動販 賣機(最後廠商仍因商業考量而選址於台北車 站),更整理一份雙北清真餐廳地圖,放置於國 際交流協會官網(隸屬於國合處,簡稱IA)供外 賓參考。對此,于麗娜坦言:「清真餐廳(的消 費)都是中高檔次,價格並不是那麼親民,沒辦 法天天吃。」她也進一步提到:「販賣機的商品 就只是零嘴,但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不是 點心,而是正經的三餐。如果能夠(在校內)開 一間清真餐廳,我們真的會很開心。」

看似平淡無奇的三餐選擇,或是點綴夜生活的消 夜日常,卻全都成了穆斯林遙不可及的校園生 活,然而從另一角度來說,穆斯林對於食物規範 的恪守與追求,也展現了他們對於信奉伊斯蘭教 的虔誠。

24

「清真(HALAL),其實可以理解為clean,並 且有兩個層面,食物來源及處理方式的clean,以 及心靈上、對於宗教的clean。」魏熙純解釋道。

「就像美國人常說:『you are what you eat( 人如其食)』,一旦破戒,你的虔誠將不被他人 認可長達40天。」于麗娜語氣肯定地覆述:「40 天。」因此即使面臨著食物選擇稀少的窘境,穆 斯林們仍堅守著戒律。 鑽研伊斯蘭教文化多年的民族系教授張中復,侃 侃而談道:「一神信仰的伊斯蘭教,非常強調信 仰與生活的結合,這屬於教義的一部分。」張中 復強調,重點是包容他們對宗教的虔誠,他舉例 說明,如果有位穆斯林學生舉手說他要去禮拜, 老師總不能強制他坐在位子上不准去,「彼此之 間的互動,應該建立在理解和相互尊重上。」


聲聲惦麥加 祈禱空間在政大 念

口誦「清真言」 以阿拉伯語常念:萬物非主,唯有阿拉。

需定時禮拜 每日定時朝麥加禮拜,禮拜前須小淨。

齋戒月禁食 30 天 日出到日落間,禁食、禁菸、禁性事。

天課濟貧 每年須將開支盈餘,捐助窮人。

朝聖麥加 條件許可者,一生必去朝覲天房一次。

清晨四五點的鬧鈴響起,這時的我們仍在沉沉睡 夢中,但全世界的穆斯林卻已俐落起身,開始洗 淨身體,或在家裡,或前往清真寺,打起精神, 虔誠地朝麥加的方向禱告,這便是穆斯林的日常。 五功之一的禮拜,對穆斯林來說是與真主阿拉溝 通,及謹記教義的例行儀式,為確保祈禱前的身 心保持純潔,須事先進行「小淨」。張中復比手 畫腳,生動地解說道:「小淨要洗手到肘,抹腳 到小腿,再洗頭嗆鼻,過程中不可以被打擾。」 穆斯林對宗教的虔誠,不僅展現於種種禮拜的規 範,更展現在穆斯林對「祈禱空間」的細節要求。 走到樂活小舖二樓,有扇白色藍邊的門,牆面掛

有一只黑色門牌。門牌上標有新月符號和祈禱室 字樣,這是國合處為因應穆斯林的宗教需求,於 2017 年 6 月所增設的全新空間—穆斯林祈禱室。 為此,國合處整修樂活小舖二樓的閒置空間,並 備妥禮拜用地毯,可供淨身的水槽,如今這裡已 成為了穆斯林學生可安心禮拜、不受打擾的空間。 「一間合格的祈禱室,需要有麥加方向的指示、 淨身設備、以及古蘭經等,不過重點還是乾淨和 不受干擾的環境。」張中復扳著手指一一列舉著 祈禱室的必備條件,在他得知學校成功設置祈禱 室後,除了肯定國合處為穆斯林所做的努力,也 稱讚設備相當齊全。

25


∣Cover Story

聆 聽 真 主 的 聲 音

1 喚拜 ( Adhan ) 2 小淨 ( Wudu ) 宣禮員登上宣禮台 朗誦經文,透過喚 拜提醒穆斯林們記 得進行禮拜。

祈禱室設立之前,穆斯林要進行禮拜只能找學校 無人的空間進行,舉凡空教室、樓梯間,甚至是 樹蔭下,都可能成為他們禮拜的空間。 「我覺得有祈禱室是很棒的。」安識綸提及祈禱 室時露出滿意的神情,「因為可能有些人住宿舍, 一間有四個人,你室友又信不同宗教,要在宿舍 裡做禮拜,是比較麻煩的。」于麗娜也非常感謝 校方此舉,但她仍指出祈禱室仍有不足,如:位 置偏遠,以及閉館時間設於晚上六點,卻未考量 每日最後一次禮拜的時間(晚上七點半)。 對於穆斯林學生目前對祈禱室的反饋,任怡心表 示,國合處業務繁忙難以事事周全,但已盡力改 善祈禱室設備,比如前兩個月翻新走道、重鋪地 毯,更裝設免治馬桶以供穆斯林淨身。她也補充 道,無論效益高低,希望透過這些舉動向穆斯林 學生傳達「政大向他們敞開了雙臂」。 對祈禱空間的要求,就讀 IDAS 的 Irsyad 卻有不 同想法。率性的他,頂著一頭隨性捲髮、扎著小 馬 尾, 輕 鬆 地 說:「 只 要 乾 淨 的 地 方 都 可 以 祈 禱,因為我不會覺得害羞。」他分享,政大的友 善環境讓他自己可以不需擔心旁人的異樣眼光, Irsyad 甚至自然地回過頭,指著身後的羅馬廣場 地板,「所以我完全可以直接就在這裡進行。」

26

雙手漱洗口鼻 臉,再洗手到 肘,洗頭,抹 腳到小腿。


3 站著默念

4

鞠躬

5 跪拜 前額和鼻子跪拜時都 要貼近地面,雙手也 朝下觸地。

27


∣Cover Story

28


在穆斯林以前 我先「生而為人」

平時喜歡踢足球、彈鋼琴、拉大提琴和時不時就 冒出充滿台灣味的「還好啦」,安識綸從出生起 便隨父母定居在台灣,若非那對深邃的眉眼及略 深的膚色露了餡,從行為措詞上幾乎感覺不出他 其實是摩洛哥混血,也與一般印象中虔誠的穆斯 林教徒大相逕庭。 對於土生土長台灣的安識綸來說,對於穆斯林的 了解,全都是父親一次次耳提面命所建構出來的。 他也坦言,自己小時候也曾經羨慕別人可以比較 隨心所欲,可以不受父親、教義的約束,可如今 他早已釋然,他坐正身體、斂起笑容說:「天底 下的爸媽都希望自己小孩是正人君子不是嗎?」 隨著年歲增長,他漸能理解,這不過是一位父親 對孩子的殷殷期盼。 他姿態慵懶地靠著椅背,一面回憶著被父親嚴格 規範必須依教義行事的童年,就讀音樂班時勤練 鋼琴與大提琴的國中,還有高中就讀師大附中時, 與朋友「人不輕狂枉少年」的趣事。雖然安識綸 的宗教信仰深受摩洛哥影響,但他的童年到青年, 通通發生在這座名為台灣的小島上。對他而言, 台灣才是真正熟悉的地方。

29


∣Cover Story

踏著輕快的步伐,哼著 Taylor Swift 的《22》, Basma 就像歌詞中 22 歲的少女快樂、自由。唱歌 對她來講是生活的調劑品,一首首英語流行歌曲 信手拈來,她輕輕撥弄了一下耳機,愜意地分享: 「雖然沒有機會加入音樂性社團,但有時間我就 會自己在家彈彈吉他、寫寫歌。」 即使隻身在異地生活,樂觀的她卻能將孤單,化 為結交朋友的動力,Basma 自信灑脫地說:「我不 會特別需要找穆斯林的同伴,因為在這裡,我可 以認識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想起朋友 的她,臉上是幸福滿足的笑容。

傍晚或深夜,那一盞檯燈持續亮著,她一雙手鮮 少停下,或是摩挲書頁,或是敲打鍵盤—「偶 爾動筆寫寫小故事,或者隨筆紀錄日常。」于麗 娜輕描淡寫地描述自己總會在閒暇時,投身至文 字的汪洋,抽空更新自己的部落格,分享她的在 台生活和親子互動。 「有時候也會寫一些課堂的報告啦,(我的興趣) 很普通吧。」談起閱讀和寫作的興趣時,于麗娜 是如此調侃自己的,但仍難掩她的嘴角微微上揚、 語調輕快,和彎成淺淺弧線的雙眼。 在札記與作業之外,于麗娜也關注國際移工議題, 時常在臉書發表評論與感想;每則相關貼文的篇 幅都相當驚人,每句話中都融入了真摯的關切, 同時也不失理性的分析。從親子生活到社會議題, 于麗娜真誠地將所見所聞刻畫在紙筆之間;她眼 中的世界其實無異於你我,一樣平凡、一樣多彩、 一樣絢爛。

30


揭開神秘面紗 重新審視文化包容 「宗教是我們的想法啊、生活啊、食物啊……代 表著我們的所有。」魏熙純微笑著談起伊斯蘭教。 于麗娜也補充道:「生活是宗教的一部分……所 以關於我們如何吃、如何說話,以及我們如何與 彼此溝通交流,全都奠基於我們的信仰。」 行事神秘、不可違反的嚴苛規範,當提到大眾對 於穆斯林的刻板印象時,安識綸雙手撐著下巴, 無奈地嘆了口氣直言,「這是媒體渲染的結果。」 安識綸停頓幾秒,解釋伊斯蘭教就如同其他宗教, 也一樣會有不守戒律的教徒,不必特別對伊斯蘭 教戒慎恐懼。他舉例,自己許多摩洛哥朋友仍會 「大口吃肉、喝酒」,安識綸見怪不怪、語帶輕 鬆地說:「那還是要看人,看你的家庭教育,看 你怎麼看你的宗教。」 「很多時候大家都不先試圖理解,紛紛(急著) 劃清界線。」張中復嘆了口氣,語帶憂心。他提 到國際輿論常將穆斯林事件過度放大,造成負面 投射。他搖了搖頭,無奈地說:「這些害怕來源 於不理解,我們應該要有更寬廣的思考,多看一 個文化不同的面向。」

「曾有老一輩的台灣長者請我們把頭巾解開,他 們覺得我們已經離開印尼了。」于麗娜表示自己 不怪罪他們,因為她選擇相信那些投以異樣眼光 的、指指點點的人,都只是出於「不習慣」罷了。 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及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如今 台灣的穆斯林人數正逐漸上升,他們在台的權益 更須受到重視。張中復語重心長地說:「面對在 台灣的少數族群,比起讓他們成為焦點,反而是 應該給予他們做為人應有的保障。」 如民主開放社會『普世價值』的實踐,張中復提 及,穆斯林並不需要特權,只需大眾最基本的理 解,進而學會尊重伊斯蘭教文化,最後起身去保 障他們生而為人的權益。他也如此提問:「如果 有天你身處異地,成為了少數,你是否也期許能 得到他人的同理?」 文化包容是什麼?摘下以「穆斯林」為標籤劃出 的文化疆域,我們應重新審視自身對「同理」的 想像。正如同張中復的提問,每個人的答案或許 不同,但都不應忽略他們生而為人,與你我無異 的本質。

31


∣PeoPle

還記得雄鷹布條事件中,代表體育室出面回應的那個名字嗎?王清 欉,前任體育室主任,長年在政大任教於棒壘球教學。如今在杏壇 默默耕耘、背負各式評價的他,竟也曾經是一位馳騁紅土場的體壇 好手,更以國家代表隊的身分兩度奪下世界盃冠軍,那些輝煌、波 折兼具的棒球經歷,始終銘刻在他心中。

記者/林亭、邱亭珊、徐湘芸 編輯/周慈萱、徐華暐、林昱辰、徐湘芸 攝影/江張源、鄭聿庭、林亭

32


33


∣PeoPle

踏遍風浪 沉穩作風來自棒球歷練 去年12月,大專籃球聯賽(UBA)首度於政大舉 行,賽期間卻因球場旁以學校名義懸掛政治人物 布條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主辦方之一的體育 室,在沉默了幾小時後,才出面拿下布條,同時 對外澄清無政治考量,當時體育室的反應遭外界 非議。近年平權意識高漲,原校內棒球課常年限 定男生選修,2017年爆發此修課規定恐違反性平 疑雲,最終,事件直至開課端決議棒停開棒球課 才宣告落幕。但另一方面,2018年,政大棒球聯 盟排除萬難地成立了。 這三起政大體育重大事件,背後都有一個人的現 身—王清欉,在校內開設棒壘球體育課、同時 身兼校棒教練的前體育室主任。 2005年至今,王清欉已然兩度接任體育室主任共 8年,待在行政職的時間,幾乎佔去他教職生涯的 六分之一。學生眼中正反評價兩極的他,肩上擔 著經手過的許多爭議與功蹟,在受訪過程仍慢條 斯理、不卑不亢地回答著每個問題。

34


「王清欉」這個名字,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侵襲, 卻始終在體育室屹立不搖。 藍底白字的布條在體育館內飄揚,各方輿論也隨 之起舞。隨著布條風波像雪球般越滾越大,身為 事件主導者的王清欉,也在一夕間成為各界焦 點,媒體爭相採訪、網路罵聲不斷,面對排山倒 海而來的壓力,「不慌」一詞是王清欉為自己下 的註解。 「我們自己不能亂,所以先穩住陣腳。再來找出 為什麼會引起同學不滿意、又要怎麼把傷害降到 最低。」平靜的眼神中,蘊含著歲月洗鍊出的智 慧。12小時內,全由他沉著地指揮全局,撤下布 條、召開討論、澄清說明。 棒球選課僅限男性的門檻引起性平爭議時,王 清欉在漫天質疑面前,毫不遲疑地站上風口浪

尖,主動與學生進行約談,「因為各自有各自的 立場,溝通才能讓彼此理解這個狀況。」困境當 前,他比誰都清楚「逃避不是辦法」。 冷靜沈穩、不躲閃,是王清欉面對困境的人生哲 學,他說,確立這些面對人生的態度,「全都是 因為棒球。」 跟著王清欉走進他的的研究室,滿目所見是他曾 在紅土場上留下的足跡;桌前三個棒球公仔,將 球場上的姿態重現地唯妙唯肖;那些佈滿簽名的 棒球,也一顆顆整齊地收藏在櫥櫃中;展示櫃的 玻璃被泛黃的相片貼滿,張張都紀錄著當年在場 上的神采飛揚。 原來,平日坐在辦公桌前處理公務的王清欉,過 去曾是一名活躍於體壇的傳奇棒球選手,而這些 擺設,是為了記錄他熱血的青春年少。

去年12月,王清欉任體育室主任時,政大UBA賽場邊 懸掛的政治人物布條引發爭議。 圖/孫晨哲攝

35


∣PeoPle

1969年,台中市金龍少棒隊奪下世界少棒錦標 賽冠軍,鼓舞了無數台灣民眾,也在王清欉心中 埋下學習體育的種子。「當時台灣的外交環境很 差,大家民心士氣都很低迷,就想像他們(金龍 少棒)一樣揚威國際,讓民眾與有榮焉。」 對家鄉的愛,讓王清欉踏上棒球之路,但他當時 並不知道,這小小一顆紅線球,會就此成為他人 生的核心。 「其實以前沒有特別喜歡運動,只是教練覺得 好像可以練,就把我帶過去。」王清欉感慨地 低語,眼神望向遠方,思緒回到國小五年級的夏 天:熾烈的陽光下,少年的球衣早被汗水濕透, 練習揮棒的動作卻從未慢下分毫。 「棒球訓練的時間很長、練習量又大,但從中養 成的刻苦耐勞,會內化成我面對任何困難時很有 利的抗壓性。」提及選手時期的成長,王清欉這 麼說。

1973年遠東區少棒賽在韓國漢城(首爾)舉行,少年時期的王清 欉(前排左二)也是中華隊的一員。 圖/王清欉提供

36

雲淡風輕的語氣下,是曾經咬緊牙關的堅持,而 今,王清欉堅毅的神情,一如當年。 但面對漫長的訓練,器材問題仍增添不少艱辛, 「你們大概很難體會,我們練習幾乎沒有真正的 球棒,偶爾有打斷的,那就把它斷的地方再重 組、或是加強一下。」匱乏讓王清欉學會感恩惜 福,也加倍重視每次上場的機會。棒球經歷更培 養出他臨危不亂的處事態度,「畢竟球場上瞬息 萬變,千分之一秒,就要果斷做出決定。」 回顧從棒球中得到的成長,王清欉上揚的嘴角帶 點感慨,也是他苦盡甘來的證明。 1973到1977年間,台灣兩度獲得世界盃冠軍的隊 伍中,都有王清欉的身影,「當時自己期望的, 後來自己也做到了。」閃爍著光輝的瞳孔寫滿自 豪,當初為國爭光的夢想終於實現。一次次光 榮戰績,不僅讓王清欉學會團體中「既競爭又合 作」的互動本質,也奠定了他的體壇盛名,屬於 王清欉的傳奇,就此寫下。


峰迴路轉 從紅土踏上杏壇 但王清欉看似前途無量的選手生涯,卻在高中那 年戛然而止。

能做棒球(選手),我可以做什麼?於是我就立 志,我要當老師。」

高中短短幾年間,接連遭逢手臂受傷和身高問 題,讓王清欉從雲端跌落,「升上高中後,手 臂過度訓練,五十公尺就投不到了,當下對我 來講打擊很大,後來又發現同學都長高,我沒有 長高。」驟然黯淡的雙眸裡,是王清欉難掩的失 落,他無奈地笑了笑,微啞的嗓音中,藏著一道 隱隱作痛的傷疤。

其實,王清欉種種想回饋棒球的心,源自他兒時 的一段故事。

是什麼讓王清欉走出選手夢碎的絕望?是一份乾 淨而純粹的銘謝之意。 「我能夠有今天,都是因為棒球。」他重重地點 了點頭,目光柔和而堅定。感恩的心指引他回報 體壇,即使不能走上職棒一途,王清欉仍不放棄 用其他方式為棒球付出,「後來我開始想,不

來自鄉下的王清欉,從小家境並不好,同學人手 一雙、看似平凡的的棒球專用鞋,卻仍讓他急得 發愁,幸好,一雙陌生的手將他從困境中救出。 王清欉語帶感慨地回憶,當時海東國小一名長期 關注棒球的善心人士,主動贈予他一雙釘鞋,解 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我後來有回去,想好好謝謝他,可是他已經不 在了。」回報不了善心人士的遺憾,轉化成回饋 棒球文化的動力。於是,曾經的體壇好手,就這 樣毅然轉戰教職。1987年8月,王清欉來到政大教 書,但棒球明星的身份,卻讓他遭遇不少困難。

37


∣PeoPle

欲打破體育汙名 鐵漢教練的棒球柔情 1996年中華職棒爆發假球案,當時,受創的不只 球員與球迷的信任,還有社會對棒球的觀感— 王清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成長的。他認為這多是 因教練過度訓練球員,卻忽略最重要拒絕誘惑、 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當時,社會上就出現「頭 腦簡單、四肢發達」,嘲諷體育人的說法。 「雖然別人沒有直接說出來,但在用詞上還是會 感受到那個(刻板印象的)意思。」來到政大教 書後,王清欉發現體育人還是不被理解。令他最 失望的,就是教授不瞭解運動績優生的成長背 景,還以「齊頭式平等」的方式要求他們的學業 成績要與一般生相同。 「今天你用同樣的學科標準來要求運動績優生, 那是不是也要用同樣的運動成就去要求一般生, 不然立足點就不一樣了。」王清欉語帶憤慨的同 時,也展現想打破運動績優生汙名的雄心壯志。 除了幫運動績優生爭取權益外,王清欉也會幫他

38

們安排課業輔導,「不然一定不可能跟得上。」 王清欉承認運動績優生以前花在課業上的時間較 少,但他極力想要翻轉劣勢。 「現在整個台灣運動普遍發達,」王清欉目光炯 炯地說:「社會上幾個指標性的人物都起來了, 大家就覺得運動不只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尤 其是頂尖選手。」經過反覆溝通後,現在大部分 教授都能理解一般生與運動績優生的差異性,王 清欉心中的大石已然放下 。 為了讓球員不是只會打球,王清欉對於球員態度 與成績十分要求。 以選校隊隊長為例,「球技當然重要,」前任隊 長黃俊瑋緊接著話鋒一轉:「但成績跟態度也是 王老師選隊長的考量點。」他提及,王清欉希望 球員能一起進步外,對球員也視如己出,每學期 定期關心球員課業與人際關係,笑稱「如果被當 太多或是必修被當,(他)就會去關心一下。」


比教練做得更多,王清欉在多名校隊球員的描述 中,總是像對待、關心自己的小孩一般,站在他 們的立場想。另名校棒教練、與王清欉共事多年 的謝啟豪提到,球員犯錯時,「為了不要影響球 員的心情,王老師會以叮嚀代替責罵。」換作其 他棒球教練,早就對球員直接開罵。

間的溝通。「高中教練不會理你,覺得你才打幾 年而已,幹嘛要參考你的想法。」隊長江維祥認 為,王清欉比其他教練願意傾聽球員的想法,「 王老師會跟我們討論,如果他也覺得比較好就會 採用。」王清欉與校隊間的感情像師生、也像朋 友,讓球隊的感情非常融洽且緊密。

校隊練習或壘球課時,時常會看到王清欉彎著 腰、幫學生錄影的身影。多名校隊球員受訪時皆 提到,過去豐富的打擊經驗,讓王清欉總是能對 症下藥,一眼看出球員的壞習慣或癥結點。為了 讓球員瞭解自身打擊姿勢的問題,王清欉更自願 幫忙錄影並親自示範,讓學生能快速進步。

王清欉對球員的種種付出,校隊人都在看在眼 裡。前校隊隊長黃俊瑋原先並無打球經驗,而 是修習棒球課時被王清欉挖角,後更成為校隊主 力。校隊球員選拔的測試會,王清欉也展現敏銳 的觀察力,一眼便能辨明選手的臂上舊傷。

校隊寒暑假移地訓練時,王清欉會規定回宿時 間,不讓他們在外頭逗留太久;球員穿上球衣 或出外比賽時,不能大小聲、罵髒話的規定也是 他訂下來的。王清欉在秩序方面有種種嚴格的規 定,營造了球隊注重禮節的氛圍,球員也都會配 合,讓他們在球隊不只學到球技,也學到做人處 事的態度。

就任校棒教練多年,王清欉也從中持續磨練自身 的觀察力,「(這些)都是受棒球訓練的過程中 學到的。」王清欉自豪地說,眼中充滿對棒球的 感謝。 因「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大眾觀感,王清欉 曾感到失落且憤慨。他穿上教練鞋,開創屬於他 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始終不忘回饋之心,30多 年來,在培育體壇新血之路從未缺席。

對球員視如己出的王清欉,也十分注重與他們之

夜晚的紅土場上,王清欉親自指導校棒球員。

圖/鄭聿庭攝

39


∣PeoPle

40


日常囈語 念念皆繫棒球 如今,除了褪去體壇明星的光環,王清欉也卸下 行政職的重擔,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光,但那 份對棒球的熱愛仍在他血液中持續流淌,浸潤過 生活的每時每刻。

但和一般激動吶喊的球迷不同,電視機前的王清 欉,神情總帶上一絲認真,彷彿審視著自己帶領 的球隊,原來,即使面對閒暇時的娛樂,王清欉 仍會從中分析球場戰略。

說到日本,你會想到什麼?雄偉壯麗的富士山? 典雅高貴的藝伎?對王清欉來說,答案是名古屋 的棒球場。

「前幾天火腿對上軟銀,軟銀一三壘有人,結果 教練下達假強迫取分、真盜壘的戰術,這通常是 大學乙組球隊會用的,沒想到他們職棒也用。」 王清欉神采奕奕地分享。

「踏上(人工)草皮的時候,心裡是很感動的, (因為)很軟,你就知道他們對設備的用心。」 提及最難忘的旅遊經驗,王清欉的回答仍和體育 經歷息息相關,對於日本在棒球文化上的尊重, 他心中滿是感嘆與敬佩。 「(日本)球員進場時都會敬禮、離開會場,都 會把場地整理整齊,很值得我們學習。」王清欉 邊說,邊將手指向紅土場邊的耙子,他眼中有著 不容忽視的認真,「所以我也會要求他們(校棒 球員)要把場地弄乾淨。」言語間,仿佛看見當 年那個嚴以律己的中華隊少年。 平時,王清欉也會收看電視台轉播的日本職棒,

分析賽事時的意外收穫,更是王清欉樂此不疲的 最大動力,或許對他來說,棒球本身就是一個解 不完的地圖,永遠都有「發現新大陸」的驚喜, 值得探索與期待。 現在,長年投身棒球文化的王清欉,希望加倍發 揮自己的影響力。在前任中信兄弟總教練謝長亨 的邀請下,王清欉開始協助推動「幼兒棒球協 會」,期望將棒球推廣給6到9歲的兒童。「因為 以前少棒大概都是9到12歲在打,啊這個部分(6 到9歲)比較少。」將棒球教育普及至該年齡層, 擴展國內棒球教育規模,是現階段的王清欉,想 繼續為棒球做的事。

41


∣PeoPle

滾滾球衣傷痕 煉成堅忍一生 11歲那年拿起球棒以後,王清欉始終在紅土場上 前行。曾經,生理限制的挫折讓他迷失方向。但 最終,對棒球的情感匯聚成牢不可破的堅持,讓 他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與輝煌,不知不覺,已經 數十載。 如果這麼辛苦,為什麼不放棄? 「因為棒球,是我的最愛。」王清欉一臉羞赧地 說,如同回到當年初識棒球的小男孩,掛著滿 足的笑容,眼裡有著千言萬語訴不盡的柔情與感 激,「謝謝你們,讓我有這個機會分享我的故 事。」此時此刻,過去種種化作一句簡單卻樸實 的告白,那是王清欉最想對棒球說的話,也是他 對自己人生的總結。 「若棒球課復開,一定是男女合班。」再度提 起棒球課性別爭議,王清欉語氣和緩地鬆口,「 因為棒球,不分性別。」即使曾因不夠周全的選 擇或是考量而身陷批評與質疑,王清欉依然試著 從紛擾中重新站起來,努力成為一個稱職的教育 者,每一個看似保守、實則謹慎的步伐,都是為 了更踏實地描繪棒球教育的藍圖、傳承棒球文化 的精神與感動。 如今,回饋的心支撐他走到這裡,但王清欉的紅 土之行還沒結束,繼續執教、繼續精進自我, 這是他對自己永不停歇的承諾。從曾經的體壇巨 星,後投身杏壇,王清欉的堅持,始終如一。

42


43


總編輯  徐湘芸  副總編輯 阮怡

周慈萱

記者

陳子瑜 李宜恬 許雅筑 林 亭 游九思 許靜之 邱亭珊 劉于 編輯

周慈萱 吳卓玲 簡毅慧  徐華 攝影

林昱辰 林傑立

孫晨哲 江張源 彭勝緯 陳貞蓁  吳沛珉 金喆義

聿庭 陳雅

出版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粉絲專頁

官方網站



NO. 27

Issue 為生存來拖磨 清潔工勞權無處可討?

Culture 一心向虔 摘下穆斯林標籤:我是我,獨一無二

People 浪尖上的執棒者 無畏人生變化球 王清欉的杏壇歲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