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9 Winter 2019
Issue 不再「退」卻 學業退學再不可追 輔導配套勢在必行
People 擊出夢想的節奏
——進擊的鼓手 徐維均
Gallery 用飯的故事配飯 酸甜苦辣鹹 我們五味雜陳的憩賢樓
∣Editorial
在瘋掉的時代, 我們更要報導事實。
——譚蕙芸
◎ 編輯室
從今年夏天開始,世界湧動著不平靜的氛圍,反 送中運動數個月來,香港街頭催淚煙霧瀰漫,手 足們以雨傘與警方水炮、布袋彈正面交鋒,這場 運動會怎麼走下去,無人有解。許多台灣記者投 身運動最前線,身處烽火之下,承受巨大壓力, 仍堅持記錄眼前見聞。《學聲》作為政大校園媒 體,同樣會秉持著風雨無阻的精神,細膩觀察, 持續書寫。 在政大校園中,總能看到同學們埋首苦讀的身 影,希望可以取得滿意的課業成績,近年來各 大學基於人權與教育理念,掀起「廢除學業退學 制」的討論,現任校長郭明政於校長遴選階段時 就承諾:「學業有狀況的同學應給予輔導與學習 機會,不能只以學業成績作為退學的依據。」政 大於107學年度第204次校務會議,確定通過廢除 學則33條,引起各方議論紛紛,許多人認為學生 從此可以輕鬆混到畢業,也有人持正面態度、肯 定校方作法,以輔導措施取代退學處分。本期《 學聲》將為您爬梳學業退學制廢除原因,以及正 反雙方價值觀的衝突。 政大音樂鑑賞及創作風氣興盛,歷年來學生歌 手、樂團人才輩出,現就讀廣告四的徐維均,同 時也是台灣近年來發展驚人的樂團——「傻子與白 痴」的鼓手兼團長。
高中成團至今四年多,徐維均已走過無數萬人商 演與音樂節舞台,今年8月,傻白發行首張實體專 輯《夜長夢少》,音樂與大學生涯重疊並進,當 樂團成為工作,是夢想的實現,抑或是人生中新 的課題?現在《學聲》邀請您跟著徐維均擊鼓的 節奏,走入他的音樂和夢想。 中午12點的鐘聲響起,學生們紛紛走出教室,尋 覓今日滿足口腹之慾的目的地,「熱情」、「氣 氛佳」、「素質好」的憩賢樓是政大山下校區唯 一的學生餐廳,學生一代換一代,但憩賢樓始終 佇立於此,提供我們平價多元的餐點。然而在去 年校務會議決議後,這棟充滿回憶的大樓將在兩 年內拆除,興建法學院館和生活服務中心,如今 憩賢樓內僅存的五個商家仍兢兢業業地為同學服 務,在他們離開政大前,讓《學聲》帶您一窺憩 賢樓這幾年來發生的大小事吧! 「在瘋掉的時代,我們更要報導事實。」世界各 處暗潮湧動,《學聲》期盼秉持資深記者譚蕙芸 的精神,積極追蹤校園學權議題,關注那些被忽 視的人事物,帶給大家兼具深度及溫度的報導。 最後,編輯團隊想致贈所有讀者《陽光普照》導 演鍾孟宏所說的話:「希望我們的過去、現在、 未來,無所畏懼黑暗、無所畏懼陰影,黑夜總會 過去,終究迎來《陽光普照》!」
3
People 20
擊出夢想的節奏 ——進擊的鼓手 徐維均 22 「惦記誰的初心」 夢想軸線繫政大 26 「才氣,失無可失下的努力」 音樂與藝術編織的人生 28 「無論清濁都行舟」 不畏紛擾堅韌航行
CONTENTS 30 「聽,掌聲終響起」
Issue 04 不再「退」卻
——學業退學再不可追 輔導配套勢在必行
06
從鬆綁到廢除 政大學業退學走入歷史
08
正反方各執一詞 學業退學面面觀
12
面對高壓環境 輔導機制成一線曙光
16
實踐學習自主 臺師大義不容辭
19
大學應直面輔導教育責任
Gallery 32 用飯的故事配飯
——酸甜苦辣鹹 我們五味雜陳的憩賢樓 34
「素味」平生 卻在政大閃耀燦爛陽光
36
九千天老字號 「洪董」五星料理印刻人心
38
快餐但深情 用便當溫暖「家人」的每一天
42
學生餐廳將離 泛起圈圈漣漪
∣Issue
不再「退」卻 學業退學再不可追 輔導配套勢在必行 學業退學制在政大施行逾60年,透過汰除「不合格」學生,被奉為確保學術品質的守 護神,卻也斬斷了無數學子的求學路,剝奪了他們的受教權。隨著大學與學生間的關係 趨於平等,有些人開始發現並肯認,學生成績表現不佳往往是由多重因素共同造成,校 方也須分擔部分教育與輔導責任。大學應該看見學生個體差異與需求,逐步健全輔導系 統,以期學生在因學業門檻摔倒、載浮載沉時,能夠用可靠的臂膀拉他們一把。
記者/林子芸、郭宇璇、陳芷晴、游九思 編輯/許靜之 攝影/趙姿涵、江張源、李瑩瑩
4
5
∣Issue
學權意識抬頭 從鬆綁到廢除 政大學業退學走入歷史
從
「單二一」、「先二一後三一」到「雙二 一或累計三二一」,你曾經聽過這些名詞 嗎?大家口中的「被二一」又是什麼?
組工作小組研議。後在第183次、第200次校務 會議上,有關學則33條的討論仍均逕付委員會處 理,未行投票表決。
政大在臺復校後,即延續北京大學學則,制定學 則第33條,設立單二一的學業退學制,明訂以成 績作為退學準據,學業退學制便自此施行逾60 年。近年學生權益意識漸漲,許多公私立大學均 鬆綁學業退學標準,政大也在第158次校務會議 通過放寬規定為「先二一後三一」。
直到107學年度第204次校務會議上,廢除第33條 學則之提案才以「贊成35票、反對23票」通過廢 除。在歷經五年、至少五次校務會議攻防討論與 三次付委後,政大成為全臺第五所廢除學業退學 制的大學。
在新制之下,被退學人數確實減少近半,然每 年仍有10至20名學生因未達成績標準遭勒令退 學;2014年,更發生一起法律系大四生疑似因面 臨被退學壓力而自殺的事故。 2014年第180次校務會議中,教務處提案修改學 則第33條,會中決議另付委員會實質討論,由教 務長召集,邀請時任法學院副院長姜世明等人籌
2010/04/24 第158次校務會議
然而,即便學業退學走入政大歷史,後續輔導機 制該如何補齊原先缺口、接住學生,詳細法規相 關單位仍在研擬。同時,放眼校園,人們仍常直 觀地將退學責任歸咎個人。制度廢除後,觀念如 何跟進將是另一大課題,而下面這則故事或許會 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大一上其實已經瀕臨二一,只是我那時候被 ……被救,所以只是差點。但大一下我被二一,
2014/09/11 第180次校務會議
2014/11/18
政治大學學則第33條沿革事紀 資料整理/林子芸、郭宇璇、陳芷晴 製表人/許靜之
6
2015/04/25 第183次校務會議
單二一 然後嗯……」社會二L(化名)猶豫半晌,才勉 為其難地道出這段就讀國立臺北大學(以下稱北 大)經濟系時的往事。 當年,L在入學後漸漸發現自己對經濟學興趣缺 缺,即便每天正常到課,卻始終無法專注於課 業,因此陷入被二一退學的窘境。由於北大採累 計雙二一退學制,考慮到只要再有一學期被二 一,就會被踢出校園,L才下定決心大二休學準 備轉學考,而後如願考上政大社會系。 「所以我現在已經不怕跟人聊那時候的事了,」 L本來輕鬆地笑著,卻又突然嚴肅起來,「可是 那時候我一直盡力避免跟人談這件事。」L回憶 著周圍同儕講到二一時戲謔的態度,描述了幾種 自救的應對方式:必修小考一定到、上課堅持不 打瞌睡、聊天避開成績話題……,「總之就是讓 大家覺得我成績還可以。」 在L的故事中,他通過自身努力,最終撕去學業 退學的污名標籤,揮別過去擔驚受怕的日子。然 而這樣的事不只發生在L身上,並且也不會只有 光明正向的版本,在那之外,仍有許多從未被講 述,關於迷惘學子見不著光的真實人生。
2016/01/18 第187次校務會議
2018/09/13 第200次校務會議
先二一後三一
連續雙二一 或累計三二一
2019/06/28 第204次校務會議
2018/11/16
7
∣Issue
正反方各執一詞 學業退 忽視整體學業表現 無法篩出成績最差者
?
語言所教授何萬順表示,多數人會對具公權力的 大學懷有盲目信心,並認為學業退學制能達到篩 選學生素質的效果。畢業自政大法科所的律師林 俊儒也補充,此種刻板印象即根源自對制度的不 了解。 因為尋無文獻證實學業退學制有其合理用意,何 萬順與林俊儒於2017年在TSSCI第一級核心期刊 《教育研究集刊》發表共同撰寫的論文〈大學學 業退學制度的批判與反思〉,探究學業退學制的 不合理,也成為何萬順在校務會議上提案時的重 要學術論證。 「為什麼學業退學制不採計GPA(成績平均積 點),也無視整體學分表現?」何萬順反問,假 設一個學生從大一到大三所有學分皆及格、大四 連續二一被退學,而另一人大一到大四每個學期 都三一,卻不會被退學,甚至不會被預警。
8
在〈「二一」退學,其實可能處罰了不該處罰的 人〉一文中,何萬順舉出一極端案例說明此計算 方式的荒謬。「某甲生大四下GPA僅45.1分、CPR 僅46.2%,未被退學;而某乙生大四下學生GPA為 79.1分、CPR為87.1%,卻因在大四觸犯累計雙二 一紅線,遭政大退學。」何萬順指出,這說明在 學業退學制設定的成績標準下,遭淘汰的學生很 可能並非成績最差者,僵化的法規反而會造成「 留劣幣、逐良幣」的現象。
學面面觀 為「政大」掛保證 須藉退學制把關學術品質? 「廢除學業退學制後,長期而言會有『劣幣驅逐 良幣』的危機。」會計系教授周玲臺恰巧用了同 樣的形容,然她與何萬順的擔憂及觀點卻截然相 反。周玲臺直指,無法將學業表現較差的學生剔 除,將使校內延畢學生人數居高不下、師生比增 加,導致學術品質下降。同時,無心課業的學生 如果在班上形成群體,恐將影響學習風氣,最終 讓教師在教學評鑑壓力下,勉為其難地降低課程 要求。 「不及格就讓學生再重修,這才真的是確保學術 品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稱臺師大)教 務長陳昭珍則持相反意見。她表示,老師可能會 因學生將被退學,而給予及格分數。 陳昭珍舉例,「本來學生應該52分,但他這科 過或不過是退不退學的差別,老師就可能給他60
分。」但廢除退學制後,「52分就是52分, 就讓學生再重修。」才是保障學生受教權, 從教學角度而言,教師也恢復評分主權。 周玲臺則反問:「政大的定位真的是要讓所 有學生都畢業嗎?」她表示,給予每個人受 教權,並不等於不需紀律約制,雙二一制已 予學生足夠機會;她更進一步強調,退學制 的存在是要讓畢業生成為大學的「品質保 證」。 而公行碩一黃同學表示,即便廢除退學制, 畢業證書價值不變,學生仍須維持一定課業 表現才能獲得學分,政大聲譽也不會因此下 降,「聲譽是靠頂尖的人累積的,不是後段 的。」
9
∣Issue
僅具威嚇作用 難實促學習意願 外院一戴同學指出,廢除學業退學制後,部分 學生付出較少努力就能取得學位,將造成學位 不等值。「他用6年拿一個學士學位,可以比較 偷懶,一直重修不用擔心成績不好。」戴同學疑 心,廢除學業退學後,學生可能因此變得懶散, 無心於學業。 然聯合報於2014年6月15日的報導卻指出,在廢 除退學制後,臺師大在2011到2014年間,學生 被當人數與廢除前是「持平」狀態,並未因「解 禁」而增加。 「絕大多數學生在求學生涯中,不會因為退學制 而有所感受。」校務會議代表葉乃爾也指出,學 業退學制不是學生最大的學習誘因。他舉例說 明,學生出席課堂,可能是因為出席率是評分標 準之一;準備考試則可能是因為不想再和學弟妹 一起重修,而非擔心被退學。 即便是可能被退學的學生,「他們的首要考量不 是讓成績變好,而是如何能避開這個懲罰。」何 萬順說明,退學作為懲罰將產生外在動機,促使 人採取迴避策略,對學習意願僅具威嚇效果,而 無實質促進功能。 「學生被退學總是會被認為是不努力讀書,都是
10
自己活該。」L沉痛地說。他指出,除了學生本 身,教學品質好壞、給分公平性等因素也會影響 學生學習意願。「大學有更多資源,掌握每個被 退學的學生名單,可以去調查他們的狀況,」林 俊儒也對此質疑,「但為什麼大學不去了解學生 遭遇的問題,而不斷將責任推向學生?」
資源浪費誰來定義? 強制退學難盡教育責任 「若是學生入學後遭遇家庭變故,可以對他多寬 待一點。」戴同學支持有特殊原因的學生適用較 寬鬆的退學標準,但認為退學制度仍需存在,「 留在學校太久,對他和學校都是沒有好處的。」 她斬釘截鐵地說,因為這將使學生耗費過多時間 取得學位,且占用學校資源及轉學、轉系生名 額。 周玲臺認為,「被退學」代表「資源錯置」,退 學能讓學生認知原系所不適合他,也是學生重新 找尋人生目標的契機,而學校也能騰出名額給真 正對該系所有興趣的人。 社會系系主任黃厚銘卻指出,學生「被退學」和 「主動休學」的意義是不同的,「學生放棄學位 對校方不會有影響,但退學對學生而言卻是一個
污點。」他曾全力協助一名罹患憂鬱症且將被退 學的學生,即便他最後仍因個人因素無法取得學 位,但至少「我們沒有在他(狀態)最差的時候 再落井下石。」 何萬順也補充:「我們沒有機制說明,退學對學 生而言是最好的決定。」他表示,即便是用學業 成績判斷都會失準,何況每個人都只看得見自己 的情形,不應一概而論、忽視個體間的差異。 林俊儒則質問,為何沒有任何大學對學業退學制 進行研究或反思?如今,退學制的廢除就像是掀 開殿堂上的層層珠簾,他鄭重表示:「光給遭遇 困境的學生時間,遠遠不夠!制度廢除後,大學 還有責任謹慎規劃輔導機制。」言下之意就是, 手握資源且經充分授權,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供 應者,當然有義務擬定完善且有利學生的教育方 針與政策。
保障學生權益 無從由「票數」評價
序五討論,投票表決時只有58人在場投票,在投 票人數未過半的情況下,她質疑:「你說我們有 沒有共識?」 委員會中的學生代表林昆翰則表示,回顧廢除英 語畢業門檻與學業退學的推動過程,「是否獲得 高度共識」始終是保守高層最常見的反動語彙。 「並不是票數要大獲全勝,才叫做有正當性,」 黃厚銘以公投結果為例,支持同婚的票數較少, 「但是我們會說同婚沒有正當性嗎?」他更強 調,廢除學則33條之議案,表決結果為同意票大 於反對,的確有其正當性。 林昆翰也說明,校務會議的責任是理性討論、釐 清價值與分析損益,民主制度實應以理念作為依 歸,而非單純從數據衡量。 「改革是艱難的,」黃厚銘坦言,「人們也需要 更多時間扭轉觀念。」如果制度沒有先改變,人 們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同理他者,無視他人在社會 結構中置身何地,就粗暴地逕行追究個人責任。
在教師與學生多年倡議下,學業退學制最終在第 204次校務會議中,以35:23通過廢除,然正反雙 方對投票結果卻持有不同看法。周玲臺就對此表 示:「我不能說沒有形成共識。」然而她隨即指 出,校務會議委員約120席,當天該案被排在次
11
∣Issue
面對高壓環境 輔導機制成一線曙光 同樣地,談到二一退學,人們也常直接聚焦於學 生個人責任,背後複雜成因卻被簡化或忽略。「 學生的責任很高,但絕不會是百分之百,」何萬 順迫切喊話,「大學、老師和家庭……,他們的 責任不會是百分之零。」
學業表現差成因複雜 求助門檻高 在學業退學制度之下,大學得以「素質管理」為 由問責學生;民族系教授藍美華表示,「退學大 部分責任在學生,老師不會故意給學生不及格, 」只要正常到課、念書,其實很難被退學。她也 提及,現代學生確實憂鬱、焦慮比例高,「但不 能自己講,假如有醫生證明,相信老師會幫忙, 學校也會額外寬限。」 然而從制度面觀察,原先法規下存在不只一種規 避退學的方式,「減修、棄修、休學、找老師說 情。那麼多方法,一個人卻都沒有去做,你要去 想原因是什麼。」經濟、家庭、健康……,林俊 儒細數可能原因並解釋,做研究時接觸很多個 案,但顧慮退學汙名的可能影響,也不便把故事
12
放進研究裡,當事人的聲音難被聽見,導致一般 人難以同理。 教學現場的意見雖有其參考價值,卻還是忽略在 重視學歷的社會,學業退學被嚴重汙名化,高壓 環境令弱勢同學難以發聲。L就曾無奈地說:「 多數人直覺反應是,你為什麼會搞到自己被二 一?除非是很熟的朋友,不然沒人會問你那段時 間發生了什麼事。」 何萬順也提及,多數人會認同身心障礙學生應適 用較寬鬆的規定,卻在學生因身心狀況不佳遭退 學一事上戒慎、猶疑,「但每個人都可能短暫地 陷入身心障礙。」他沉痛地說,如果不幸地這樣 的情形稍微長一點,比如兩、三個學期,「這樣 的學生,」他質疑,「難道我們就要放棄嗎?」
成績不佳卻孤立無援 大學不應消極避責 關於被制度排擠的無助與孤獨,作家林奕含曾於 文章中深刻自剖。何萬順難掩情緒地說:「〈進 學解〉這篇文章,寫她念政大時,某天看到那個
狼師又帶著一個小女生……那天起她再也無法閱 讀,拿精神科診斷證明給系上,但他們不太理解 她,所以那學期她被二一,而她知道自己無法閱 讀,下學期一定也會被二一,所以就休學了。」
做法。他更進一步點出:「當他們不再是政大學 生,學校就沒有義務關心、輔導,但這樣的做法 有急於卸責的嫌疑。」
不難想像,即便瀕臨退學的學生突破重圍向外求 援,一般人在接收訊息的當下,往往會因不能同 理其遭遇,進一步要求他們證明,更猜疑地反覆 檢驗證據的真實性,極可能在不斷拉扯間,二度 傷害了本就狀況不佳的同學。
林奕含的情況或許無法概括整個學業退學群體, 但若僅以統計數字討論結構問題,時常會忘記每 個「個案」都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人」。何萬順 糾結地說:「這樣一個女孩,我不能說留在學校 對她一定比較好,但我想知道,如果政大那時沒 有學業退學制,她會不會留下來?」
黃厚銘表示,大多數人也都會贊同系所在注意到 學生出狀況時,有責任了解他們的處境,學校輔 導單位也有義務適時介入、提供協助;在學生狀 態不佳的當下直接予以退學處分,絕非最妥當的
由此可見,當外界普遍難以同理個人境遇時,經 常導致學校嚴重忽略個別因素,把學業表現不佳 的責任直接歸咎於個人,並將狀態不佳、亦無力 為己辯駁的學生,輕率地自學習場域排除。
主任
13
∣Issue
預 警 啓 動 門 檻
學生 學
本
學業成績 不
學 學
積學
數
成績
數
導師 無輔導
率 學
導 生
導師
主任
學
輔導
輔 導 程
議
序
教學
結案
第204次校務會議委員會通過輔導流程 資料整理/林子芸 製表人/許靜之
14
輔導機制持續研議 盼起積極作用 第200次校務會議中,將刪除第33條學則的議案 付委後,11位委員五度開會討論,召集人黃厚銘 也邀請身心健康中心、職涯發展中心、教學發展 中心,及教務長、註冊組和課務組等行政單位人 員列席,以完善決議所需的專業資訊。在委員會 最終建議的版本中,系所與導師將是未來輔導機 制的核心。 林昆翰表示,在學術自主的考量下,輔導機制將 以系所為核心,並在現有的導生制、期中預警 制,以及身心健康中心、職涯發展中心和教學發 展中心三個專業單位配合下,為學生安排輔導。 他並解釋,討論中雖有參考臺師大的輔導機制, 但考慮到希望學生就近尋求系上親近老師協助、 且學校資源有限,所以排除擴大編制及另招輔導 員的選項。 詳細法規雖仍在制定中,委員會預期該輔導機制 能補齊過去學業退學的漏洞,在滿足特定條件, 如單學期二一、歷年學分及格率未達70%、累計 修畢學分數未達88學分或導師判斷有輔導需求等 情況下,系所、導師能夠主動介入,發揮積極預 警跟輔導的作用。 目前預想,若導師發現上述情形,將先與學生面 談,再評估是否召開學系輔導會議,並適時諮詢 專業單位。林昆翰強調:「廢除並非放任學生擺 爛到修業年限。」事實上,好的輔導機制反而能 避免學生到大四修累積學分數過少,學校卻不知 情的狀況發生。
舉例來說,若導師及早在大一、二發現學生在學 業上碰到困難,便能讓教學發展中心提供適當的 學業輔導;若是發現學生興趣不在系上,對人 生感到迷惘,除了協助學生釐清是否適合就讀該 系、能否從系上畢業外,也能以師長立場提供學 生輔系、雙主修、轉系或其他生涯規劃建議。 另外,考慮到多數大學生已年滿20歲,且成績 通報涉及個人隱私,委員會也曾就導師主動介入 的時機、是否應通知家長等問題諮詢列席單位; 註冊組在當下已釐清,於現行制度下,二一本就 會寄發紙本通知給學生、家長、系主任及導師, 而導師介入時機也可透過專業的身心中心給予建 議。 針對較棘手的身心健康議題,林昆翰指出,身心 健康中心建議,設計輔導機制時,應將中心原承 載的業務量與現有人力規模納入考量,以免發生 中心不堪負荷的狀況。但他也補充,「身心健康 中心在會議中有允諾,學生約在兩周內可以得到 協助。」 在委員會通過輔導架構後,未來校方將在會議中 更詳細地討論法規的制定,以及導師、系所、專 業單位在輔導機制中的責任。至於新制何時上 路,教務處日前回應,由於相關單位仍在研議學 生輔導法規,日後會在校務會議討論,所以目前 不便將未形成決議的資訊釋出。
15
∣Issue
為人「師」表 實踐學習自主 臺師大義不容辭 率先告別二一退學 臺師大正視學生輔導需求 一起被退學女同學申訴的事件,使臺師大開始重 新檢視學業退學之合理性。歷經校內一年多討 論,終在2011年決議廢除雙二一退學制。陳昭珍 和緩地說:「我想,最主要是基於教育理念。」 她接著解釋,廢除學業退學真諦在於落實學習自 主,讓學生不需再因成績因素,在修業年限屆滿 前被迫離開學校。 而廢除學業退學後,為因應校內學生不同需求, 臺師大陸續設立分工、分責的輔導機制,由系 所、學術導師、專責導師和專業機構共同合作,
學術與生涯導師 專責導師
資料整理/林子芸 製表人/許靜之
16
處理學生在學業、生涯規劃、生活事務和身心健 康上面臨的問題。 其中,學業輔導由系所、任課老師和教學發展中 心負責。陳昭珍解釋,透過期中成績預警,讓老 師檢視學生學習表現,如出席率、期中考成績 等,並主動寄發通知給可能無法通過該課程的同 學,供其審酌是否調整學習方式。教發中心則提 供課輔服務給學習困難的學生,如一對一課業輔 導、組織專業學習社群等。
專責導師
臺師大教
此外,臺師大每年都會將二一學生名單交給所屬 學系的系主任與教授兼任的學術與生涯導師(後 稱學術導師),由學術導師和學生面談,協助釐 清學業未盡理想的原因並給予修課建議,若發現 該名學生尚需其他方面的輔導,則為他轉介專責 機構。 諮商作為積極預防的輔導機制,對學生適應在校 生活能起到正面作用,而有別於他校,臺師大在 學術導師外,特別聘請具諮商或教育專業的專責 導師,偕學生輔導中心、特殊教育中心、資源教 室、校外醫療系統等單位,共同支援校內諮商,
並適時聯繫學生家長。陳昭珍表示,各系均配有 一名專責導師,發現並協助釐清學生情感、經 濟、心理或身體方面的問題,以利在事情未發之 時啟動預防性輔導。 如此支撐一個完整的輔導體系雖需耗費龐大資 源,但臺師大作為一所教育大學,不吝在輔導投 入資源,除為健全學生人格發展,亦是對教育理 念的竭力實踐。陳昭珍說:「教育無他,惟愛與 榜樣而已。」在落實輔導方面,臺師大以行動證 明,教育願意等待需要時間嘗試的學生。
17
∣Issue
回歸教育本質 學習自主權交還學生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曾在2011年新聞稿中寫道,學 校素質控管是由掌控教學品質,及引導、幫助學 生學習著手,「而不是把兩次學不好的學生請出 校園。」顯示當學校以權威自居,便容易忽略大 學的任務是提供學生適當、優質的教育,而非固 守「學術殿堂」的地位。 吳正己認為,大學應回歸教育的本質,將學習自 主權交到學生手上,學校要站在與學生對等的高 度耐心等待,讓學生自己決定想怎麼做,而不是 以「去蕪存菁」為由趕走學生。畢竟取消學生身 分、剝奪受教權,是大學最嚴厲的懲罰。 從技術面來看,在二一退學框架下,學生選課時 可能僅因課程難度而放棄嘗試。除去顧慮後,同
18
學會優先考量自己的興趣,更有機會發展潛力。 站在教育者的立場,陳昭珍鄭重地說:「學校應 該積極輔導學生學習、好好規劃時間。如果過程 中真的碰到比較難的課,那學校(的責任)就是 盡量協助他們跨過那道門檻。」 大學作為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構,在培育優秀學術 人才外,亦應謹記,在學術之外,「教育」是 核心目的。當學校放心將學習自主權交到學生手 中,才真正體現教育的本質不是催促學生死命往 前跑,而是即使他跌倒了,學校願意等他站起 來,陪伴他向前走。
接住摔落的鳥兒—— 大學應直面輔導教育責任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林俊儒語氣堅定。不只 是面對個案學生時,耐心與關懷更是所有教育政 策改革都必須實踐的過程。多位教授與學生為此 勇敢發聲,指出學業退學制的不合理,在校務會 議經數次付委與討論,費時五年,學業退學制終 於廢除。 二一制不但無法淘汰成績最差的學生,反而使有 苦卻說不出的學生輕易地失足墜下。廢除學業退 學制後,學校不再對學生實施「品管」,而是讓
輔導機制成為接住學生的軟墊,護住學生的羽 翼,讓他們能在大學的天空自在翱翔。 讓學生重拾學習自主,在大學秉持教育的精神 下,享受自行規劃、決定與負責的權利;而完善 的輔導機制,除學業成績不佳者,更須讓遭逢各 式難題或變故的學生,也能得到合適的協助。 廢除學業退學制是校方正視學生需求的重要契 機,期待大學能營造友善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 學習路上大步邁進,而非躊躇不前,更讓落在後 頭的人能重獲並肩的機會。同時,大學也能打開 封閉的窗口,看見面臨不同處境的學生,肯認他 們的需求,創造同理與摘下標籤的可能。
19
∣People
「我是一個在風和日麗的太陽下的洋蔥。」恬 適、和煦的意象,是他在人生進程中維持的心 境,不急不躁、不慍不火;洋蔥,則源自欣賞的 網路畫家「洋蔥人」,喜歡那樣真實且直白的表 達。 他是徐維均,傻子與白痴(以下簡稱傻白)的鼓 手兼團長,樂隊從2015年成團至今,他以沉著 的目光和細膩的審美,靜觀音樂世界變得複雜喧 鬧,指顧從容地,引領著樂團邁步。 記者/邱芮盈、徐平、林立雅、邱亭珊 攝影/陳重宇 編輯/甄曌珞 特別銘謝/邱海鳴
20
21
∣People
傻子與白痴鼓手兼團長 前竹苗會會長 跳脫框架aka get不到課的學生
金旋決賽晉級選手
新竹高中畢業的異男
徐維均自稱
咬冰塊大師
徐
維均說起傻白成立之初,是在升大學的暑 假,在新竹高中「很臭的社窩」。當時同為 熱音社活動組的蔡維澤,拿了把吉他,請徐維均幫 忙彈和弦伴奏,蔡維澤於是唱起歌⋯⋯ 「那首歌是全英文的,在講一隻鳥在樹上吃蟲。唱 完他(蔡維澤)就很興奮地說:『欸徐維均!我寫 的歌欸!』」憶起當時的青澀,徐維均自己也笑了 出來,卻藏不住熱血與興奮之情,緊接著蔡維澤一 句「那我們來玩團吧!」傻白就這麼誕生了。 沒抱特定期待,徐維均認為自己是「做一步算一 步」,一路前行,現在的傻白已是走過各大音樂 節、巡迴專場舞台的職業樂團。 「我剛開始玩傻白的時候有想過,要在大學畢業前 發專輯。」今年8月,傻白發行了首張實體專輯《 夜長夢少》。成團至今四年多,音樂與大學生涯重 疊並進,現為廣告系四年級的徐維均,也在畢業前 抵達夢想的里程碑。
22
聚焦回到大一,那時的他帶上還很年輕、單純的傻 白鼓手身份,搬到台北,拉開大學生活的序幕。
政大搖滾樂社 亦師亦友的他們 「我大一剛進來的時候就去期初展演,那是我第 一次看老王表演,我就覺得,噢嗚!超猛!」大一 時,徐維均加入了政大搖滾樂社(以下簡稱「搖樂 社」),第一場活動,就遇上當時大三的老王樂隊 (以下簡稱「老王」),想起當下的震撼,他由衷 地讚嘆。 意外的是,當時令徐維均印象特別深刻的演出曲 目,反而是老王主唱張立長從未正式發表過的作 品,「他(張立長)有寫一些關於他朋友的歌,歌 詞就是很智障。」回憶那些生活化的歌詞,徐維均 的口吻也染上笑意。風格鮮明、創作突出的張立 長,從此讓他欣賞不已。
心中不只懷著仰慕,於表演、業界實務上具備更多 經驗的老王,在相識後也成為了傻白的諮詢對象與 指標。徐維均表示,以前傻白的歌發布前會先給他 們聽、詢問意見,平常也會向老王請教音樂產業相 關的問題。「他們是我們的學長,整個團都很照顧 我們。」徐維均柔聲說道。 「老王算是,我們的一個標竿吧,但我們都是政大 出來的,以前兩團都還比較小的時候,我們就會一 直把他們拿來比較,」相似的背景,讓徐維均坦言 傻白曾經把老王當作是假想敵,「會比較比如說讚 數啊、觀看次數,直到他們有一首歌直接爆紅, 吼!我們就……我們就棄權了。」想起當時還會暗 自在小地方上較勁,徐維均自己也笑了出來。 與老王的瑜亮情節、前後輩互動,都成了傻白成長 軌跡裡的趣事。除了張立長,徐維均也特別欣賞搖 樂社前社長洪惟農,「我是他們兩個的迷弟!」徐 維均笑稱。
洪惟農在大一時是徐維均的「學生」,他回憶過去 說道,在搖樂社課中,徐維均是少數會準備教材的 老師,特別有心、認真。傻白成名後,徐維均仍是 以朋友、同等的姿態與洪惟農交流,總會主動問: 「你最近鼓都在學什麼啊?可以教我一下啊!」甚 至還會把洪惟農告訴他的技巧錄起來練習,「徐維 均是個謙虛的人。」洪惟農說道。 「洪惟農很強欸!我覺得他是音樂方面的天才,」 徐維均雀躍地說,「他吉他很強,然後鼓也隨便學 就超強。」曾經擔任社課的老師,可徐維均從不吝 於讚許或請教他人,「我不覺得老師要有老師的樣 子,以打鼓的資歷來說我當然比較久,但他會很多 我不會的東西,我就會和他學。」 在搖樂社的經歷中,不論是教或學,徐維均總是認 真而虛心。沒有距離、沒有包袱的交流,也反映他 的音樂在政大,還是純粹的。
23
∣People
聚光燈漸亮 金旋奏出成長樂章 作為音樂人,徐維均也是校內學生音樂指標—— 政大金旋獎(以下簡稱「金旋」)的常客,以 傻白鼓手的身份,他曾經連續三年踏上金旋的 舞台,「我們就是想參加,沒有想要得名或是幹 嘛,因為我就在政大。」提到和政大的連結, 他的語氣突然溫柔起來,「我們就是想四年都去 比,有始有終的感覺。」 徐維均肯定金旋的精細分工、專業程度與評審陣 容,他認為這裡是提供機會的場域,也推薦學生 音樂人勇敢參與。除了可以增加舞台經驗、作為 曝光的管道,「人」也是資源所在。 「事後評審其實願意分享很多,這個產業啊之類 的。我覺得還不錯,打個人脈!」徐維均分享, 雖然在比賽中還是感受得到評審上對下的姿態與 壓迫感,不過也因為金旋,他們得以直接和業界 交流,知名樂評人左光平就是在金旋裡和傻白結 緣的評審之一。 三年的參賽經驗,也讓徐維均發現在比賽中,時 間的限制會造成曲風的單一化,「因為在現場只 聽一遍,流行的曲風就會比較容易讓人喜歡,但 它不一定放在網路上或錄成專輯耐聽。」不滿足 於迎合大眾,徐維均更重視「展現特色」,在金 旋,他淬煉出自己對音樂的堅持。
重新定義教學現場 青春練習曲由我譜寫 對音樂的喜愛,也影響了徐維均的求學路,高 中時期,他經常北上跑live house(現場展演空 間),自然也嚮往起台北的生活,「台北比較多 有趣的東西啊!」竹中教室關不住的音樂魂,隨 即在政大得到安放。 大二時,徐維均決定轉入傳播學院,「高中不是 都會有一本簡章嗎,我每個都翻,覺得政大傳院 最酷。」他口中的酷,是指科系的教學內容更跳 脫傳統學習方式。
24
他回憶起大學印象最深刻的一門課是「創意與 設計」,教授陳文玲為了讓學生以最舒適的姿 態自由創作,不僅同意學生在木地板教室以臥 姿上課,不小心睡著還會請同學幫忙蓋被子。 在這間教室,沒有了傳統師生的距離,讓生性 自由的徐維均,都備受吸引,「很多老師會覺 得他在『教』你,但傳院老師會有一種『他在 跟你分享、或者是他在講他想講的東西,你要 不要聽隨便』的感覺,我覺得超棒!」比起被 動地接收知識,徐維均更喜歡當個跳脫框架的 學生。 除了學分課程,徐維均也經常參與課外活 動——搖樂社籌辦、大象體操貝斯手張凱婷主 講的講座裡,有他專注的身影;對視覺藝術有 細膩觀察的他,也常參加攝影社、電影社的社 課。「我覺得學生就是要做除了讀書以外的 事,培養一個興趣嘛!」
懷夢穿梭異鄉 溫暖政大是歸屬 「我原本大一的時候很討厭政大,」回顧四年歲 月,徐維均語帶抱怨,嘴角卻掛著笑。「我朋友 都在比較熱鬧的大學,都是我去公館啊!都不是 別人來找我。」剛上大學,他和許多新鮮人發著 同樣的牢騷,但隨著時間,與環境建立起連結, 政大在徐維均心中的輪廓逐漸柔和,也有了溫 度。 他以資訊大樓的頂樓為例,「我滿喜歡站在它的 圍欄上往下看,往下看就是樂活館前面那一條, 會有學生在那邊走來走去。也可以看到麥當勞的 招牌,其實我覺得麥當勞的招牌滿可愛,尤其是 傍晚,陽光斜照時,就覺得很美,我很喜歡!」
在政大待了四年,徐維均眼裡,收藏了很多政大漂 亮的地方,從藝文中心遠眺的101夜景、自強十舍 附近的大草原,都是他的私房景點,也因為地理位 置,讓政大比起市中心的大學更安靜。「這裡比較 容易找到自己的秘密基地。」
「不只是音樂人,我覺得你如果有一件事情要做, 你一定要有個舒服的空間,才能夠做更有趣的事, 不然就只是活得很平凡。」徐維均也分享萬壽橋 下、貓空、指南宮都是傻白常出沒的地點,這些空 間讓他們感到自在、安適。
走出校園,政大周邊的店家,也寫滿徐維均的回 憶。學校附近的一間小酒館「HoydeA」,是他常 和傻白成員相約聊天的地點,年少笑鬧的曾經,進 一步催生團隊的創作能量,傻白首張專輯《夜長夢 少》當中第九首曲目,歌名就叫〈HoydeA〉。
政大和徐維均,由歸屬感溫柔地牽繫,近一年傻白 的工作繁忙,時常往返其他城市,回家常是深夜。 「在計程車開過木柵、開過萬壽橋,我看到那個秀 明7-11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噢!回來了很棒』。 」政大一帶對離鄉築夢的徐維均來說,已經是家了。
25
∣People
如果說政大是徐維均築夢之旅的歸屬,那麼在新 竹成長的家,就是旅程開始的地方。從小,媽媽 送他去學各種才藝,讓身為傻白鼓手的徐維均, 也有整整六年的鋼琴經歷。 「然後學得超爛,」他話鋒一轉,自嘲地笑著 說,「可是小時候根本不知道有放棄這個選項。 」憶及懵懂的學習過程,他語帶無奈。但就是這 樣帶著傻氣的堅持,種下才華的種子,也才孕育 出了現在的徐維均。
血淚國樂的淬煉 奏響心與鼓的旋律 長大後的徐維均放棄了鋼琴,卻沒有放棄打鼓。 小學二年級時,他被分配到國樂團的打擊部,生 澀的技巧,讓他走上和學琴一樣崎嶇的道路,「 我拿著鈴鼓,被叫到指揮台前面,一直哭一直 打,然後一直被罵。」徐維均邊說,邊作勢打著 鈴鼓,「就很像『進擊的鼓手』。」調笑的語氣 裡,依稀可辨幾許失落。 直到五、六年級,他才漸漸摸索出演繹的技巧, 也開始在打擊部擔任重要職務,「我覺得從那時 候才開始比較能感受到音樂這個東西,比較不會 出錯。」在苦盡甘來的成就感中,徐維均慢慢愛 上音樂,也愛上作為鼓手的自己。
26
「我不喜歡靠別人」 獨立的天生領導者
拾起鼓棒的道路,一走就是十數年,始終沒有放 棄的徐維均,是受到什麼人影響,才堅持下去的 嗎?「沒有,我不需要,我要嘛放棄,要嘛自己 咬牙過去,我不喜歡靠別人。」他斬釘截鐵 地 說。在堅毅的外表下,徐維均眼底自信的鋒芒, 始終是照亮他前行的那道光。 獨立而堅定的性格,讓徐維均容易使人信服,因 此經常負責管理團隊的運作,「我本來就蠻習慣 在一個團體裡是領導者的角色。」談起曾經擔任 政大竹苗會(以下簡稱竹苗會)會長的經歷,徐 維均泰然自若地說。 他在工作上能展現擁有氣勢與正經的一面,私底 下也會直率地點出朋友的缺點。徐維均好友小亦 (化名)提到高中時,他和徐維均約好一起去補 習班上課,但小亦卻常常賴床,「你不能因為想 睡覺不做你該做的正事。」徐維均有次認真地對 小亦說,從此改變了他賴床的習慣。 公事私事皆能完美駕馭,讓徐維均成為一個好的 領導者,「徐維均是團體生活裡一定要有的那個 人。」小亦如此形容他。從竹中熱音社、竹苗 會,到現在的傻白,徐維均都用他細膩的思維, 帶領團隊前進。
樂譜之外 實踐獨我審美 長期建立的審美觀,讓徐維均從高三開始接觸攝 影,漸漸發展出對視覺的獨特眼光,「我越來越 不喜歡把視覺分成靜態、動態,因為視覺就是視 覺,去分這麼細只會被侷限住。」徐維均收起笑 容,語氣嚴肅地說。 近幾年,徐維均較少親自拿起相機拍攝,取而代 之的是構思或發想主題,再與專攻影像的朋友們 討論,請他們拍攝,他希望可以在交流中激發出 意想不到的創作靈感。
孕育美感起點 成就慧眼別具 一向習於領導的徐維均,在面對傻白的工作時, 卻強調分工的必要性,「我覺得審美和創作都需 要獨裁。」不干涉歌曲的創作,身為鼓手的他, 反而在團隊裡發揮自己的另一項長才——負責設 計專輯主視覺。 在規劃主視覺時,徐維均會主動蒐集自己欣賞的 畫作,給予製作團隊參考,新專輯《夜長夢少》 的設計,即是來自徐維均平時就有在關注的藝術 家——Maria Medem。 對設計敏銳的徐維均,也曾製作一份介紹自己的 雜誌作為轉系的作品集,設計、排版他一手包 辦,「內容就是我,分成影像、音樂和興趣,風 格是偏藝術類的。」徐維均大方地在手機翻找檔 案與我們分享,「就是裝逼的東西。」玩笑的口 吻背後,是內斂的自信。 幫助徐維均累積審美底蘊的人,正是他的高一班 導,「他是我藝術的啟蒙。」老師不只常帶學生 去看展覽或音樂表演,每個月更會送他創意設計 類的雜誌《PPAPER》,「他幫我培養很多美感的 東西。」
另外,徐維均也有自己的藝術觀,他認為藝術應 該融合自身的背景知識與生活環境,像他很喜歡 的英國樂團The 1975,就曾發行專輯探討科技與 人文議題。 然而,在政大的修課經驗,卻帶給他不同的反 思。曾經選修通識課程「看的方法」,徐維均對 課堂中播映的其中一部紀錄片印象深刻——一位 老奶奶因聽到熟悉的歌仔戲,哭得不能自已。這 次經驗,讓他開始思考何謂「好的作品」,「好 像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知識背景,只要能打動人, 就是好的東西。」 多方嘗試,只因徐維均相信「所有東西都可以增 加你對某一個品項的認知深淺」,對各種藝術形 式的探索,都回饋成徐維均獨到的風格和審美見 解。 自成一格的觀點,也反映在徐維均對傻白「厭 世」標籤的看法上,他認為現今樂團大多被分成 三種:一是「Chill路線」的弛放音樂、一是台 式浪漫的「台客團」,最後是「厭世」風格的樂 團,「我們只是比較少前面兩個元素而已。」徐 維均無奈地說。 「(總之)所有藝術都會回歸創作者本身。」不 受外界影響,徐維均自評傻白過去的音樂風格偏 向理性冷靜,但近期的作品漸漸反映團員特色, 改變的過程讓他確定,唯有回歸自我,才能更貼 近創作。
27
∣People
「堅持自我」是徐維均的個性,也是徐維均的藝 術原則。但近年來,傻白慢慢走入大眾視野,經 歷成名,在樂團風格與市場偏好不同,以及名氣 與能力的落差下,該如何自我調適,成為徐維均 需要面臨的新課題。
見證小團成名
堅守初心一如既往
從草東沒有派對、茄子蛋等非主流樂團的成名過 程中,徐維均看見了傻白的發展方向。憶起最初 對他們的印象,「第一次聽〈大風吹〉的時候, 點閱率只有七千(次)。高二第一次在東門城看 茄子蛋表演時,觀眾大概只有三十個人。」直到 最近一次看他們表演,現場已是萬人空巷。 雖然聽眾人數增加了許多,「可是從那時候喜歡 他們到現在,他們還是原本的樣子,」徐維均感 慨的目光中,閃爍著對自己的期許,「希望能做 到和他們一樣。」縱然市場變動無常,但他相信 「只要能做好自己,聽眾就會被留住。」 然而,做好自己的同時,徐維均提到「考量聽眾 喜好」也很重要。並非一味地隨波逐流,而是經 過內化、沉澱後,漸漸確立自己的方向,「時間 愈久、觀察得愈仔細,目標就會愈精準。」
壓力襲來
率性應對曲折
不過,當音樂成為職業,徐維均也透露並不輕 鬆。「現在容錯率很低,可能每一場演出都可以 在YouTube上找到錄影。可能我這場就是還好、 沒有準備太多,被錄下來,」壓抑的語調很輕很 輕,彷彿一碰就碎,「然後它就永遠都在那。」 甚至連在舞台下欣賞音樂時都感到壓力,「因為 無法忽視他(其他表演者)是你的競爭對手。」
28
面對快速成名帶來的壓力,徐維均也正在學習平 衡,「我還是想要讓音樂是一個我熱愛而去做的 事,而不是工作。」忙碌之餘,他除了自己多加 練習,也找老師上課以精進自己。「我覺得達到 外界的期待後,接下來的進步都是自己的。」堅 定的眼神裡,是時間沉澱出的豁達。 雖然如今在舞台上還是會緊張,但徐維均表示只 要熟練,就能更享受在音樂中,「在台上表演是 很爽的事!」。他強調有了成就感後就可以找回 興趣,最後才能在興趣中肯定自己,「你喜歡 它,然後在這裡面找到你的位置。」徐維均難掩 興奮地說道,神情中散發著對音樂的熱情。
憑眺將來 行出踏實足跡 從學生鼓手走到全職音樂人,徐維均坦言,「( 全職的)門檻有點高,」他直起身,「要養活自 己是一定的,至少要吃得飽有地方住。」打破 常人對「音樂」的浪漫想像,徐維均用務實的 見解,詮釋對「夢想」的態度——「且『站』且 走,」自在、淡然地走走停停;對他來說,從容 不迫、且站且走亦是一種選擇。 從乏人問津的社窩、到站上名為夢想的舞台,「 傻白現在做的,是讓一群原本不懂樂團文化的 人,慢慢了解樂團文化。先從我們入門,漸漸地 喜歡草東等樂團,之後去live house。我覺得我 們也在做一件很好的、而且對產業有幫助的事。 」徐維均說著,眼神透露出堅定。
Fool & Idiot Today 鄭光良
蔡維澤
提到對未來的期許,他先是笑稱:「這題很難, 就是變成一個不錯的樂團。」隨後轉為正經地 說:「我們的野心很大,沒有一個位置會讓我們 覺得足夠。但我們對自己的要求不是以目標來 論,什麼幾年後要拿獎、要站上多大的舞台…… 那沒什麼意義。」學生或全職,沒沒無聞或萬眾 矚目,徐維均始終努力準備好自己,用作品說 話。
29
∣People
30
如同樂音中的鼓聲,是力量的基底、也是決定曲 風的關鍵。作為傻白的鼓手兼團長,徐維均一路 「進擊」,在漫漫長途中確立團隊的目標,也更 清楚自己的定位。 從「竹中異男」到全職音樂人,徐維均肩上,是 學習歷程中無數人與事的餽贈,行囊越沉重,步 履越輕鬆,走過幾些年頭,帶著淬煉過後漸露鋒 芒的自己,徐維均眸光堅定,「目前為止,我們 都不覺得可以鬆懈。」他會繼續,以不卑不亢的 姿態穩步前行。
「於是, 美好前程便如是。」
徐維均手繪插圖 「我是一個在風和日麗的太陽下的洋蔥。」
31
| Gallery
32
用飯的故事配飯
酸●甜●苦●辣●鹹 我們五味雜陳的
憩 賢 樓 大學生活中,學生餐廳實屬不可缺少的一隅。每到用餐時間,政大學生餐 廳——憩賢樓便湧入大量人潮。 除了平價便當店好地方、素還真,憩賢樓內還有茶室、PC合作社,及專門 供應桌菜的金色漁家。 身為政大學生的你,曾試圖瞭解憩賢嗎?讓我們駐足一會,聽聽這些店家 開店以來的歷程。 記者/林亭、黃韋筑 編輯/陳思妤 攝影/趙姿涵、陳重宇、李瑩瑩 特別銘謝/邱海鳴、孫晨哲
33
| Gallery
素還真
●
「素味」平生 卻在政大閃耀燦爛陽光 草馬鈴薯、椒鹽杏鮑菇、蜜汁地瓜,是素還
香真的熱賣菜色。這些一出盤就被一掃而空的 美食背後,是老闆李育瑋凌晨 3、4 點起床挑菜、 中午再與師傅輪班炒菜的心血。開業四年多來, 他堅持每天親自買菜、送貨,直到晚上 9 點才到 家。不到五小時的睡眠,加上驚人的長工時,老 闆卻只笑著說:「就習慣了!」 慣吃全素的學生 C(化名)表示,政大附近的純 素食選擇真的很少,除了素還真之外,就只剩新 光路上價位偏高的「蔬福創意蔬食料理」。由於 素還真菜色豐富,他即使每天光顧也不會吃膩, 「如果素還真關了,在政大真的沒什麼素食可以 吃了。」 素還真老闆總是迎著笑臉接待每一位用餐的同學。 圖/陳重宇攝
34
李育瑋開業至今還未遭逢倦怠期,「因為有想要 做的事情,也做得有成果,我就覺得這條路是沒 有錯的,可以一直往前走,我的動力來源就是同 學啊!」他認為,政大還是需要良好的素食環 境,如果就此歇業,會對學生造成不便;即使之 後憩賢樓停業,他仍會在附近找店面繼續營業。
素還真的菜色豐富,不吃肉也能吃飽吃好。 圖/邱海鳴攝
35
| Gallery
金色漁家
●
九千天老字號 「洪董」五星料理印刻人心 沿著階梯走到三樓,便會看見「金色漁家」,這 間裝潢華麗、門口貼著「五星級菜色」字樣的餐 廳。雖然總是入不敷出,但老闆洪金設仍豪邁地 說:「開了 25 年,每年都虧錢,不過為了回饋社 會還是繼續開!」他個性豪爽、待人和善,許多 學生便稱呼他「洪董」。 起初,他計畫開一間正統餐廳,但憩賢樓的客群 以學生為主,才特別推出平價學生套餐,也廣受 好評。有別於一樓店家的客群多為學生,許多老 師、校外民眾都會前往用餐。金色漁家的菜色琳 瑯滿目,包含各式燴飯、炒飯、牛肉麵及單人套 餐等;貴賓室也常舉辦大型聚餐、十幾個人圍著 圓桌吃合菜,好不熱鬧。
36
看著正在用餐的人群,洪金設坦承雖然一度想歇 業,但為了讓學生享用美味餐點、員工也能有穩 定工作,還是決定繼續營業。由於憩賢樓各樓層 的合約分開,洪金設已與校方簽約到明年底,暫 無停業可能。
金色漁家正門口懸掛匾額,裝潢走的是八零年代古典風。
圖/邱海鳴攝
餐廳內另供免費的冰淇淋讓顧客當飯後甜點來享用。
不同於一般小吃店,金色漁家的每一張桌椅都舖設著桌巾。
圖/李瑩瑩攝
圖/陳重宇攝
37
| Gallery
好地方
●
快餐但深情 用便當溫暖 「家人」的每一天
除了素還真,學生餐廳當然少不了葷食便當店。 好地方快餐每天都有超過十種肉類及數樣不同的 蛋料理,老闆小悠(化名)表示,這是為了讓學 生在補充蛋白質的同時,又能吃到自己喜歡的 菜。每逢用餐時間,好地方總是大排長龍。面對 絡繹不絕的人潮,小悠也會幫忙盛飯,還時常被 誤認成工讀生,甚至曾被德國交換生搭訕、邀約 去酒吧。 原先身為幼教老師的她,五、六年前和家人決定 創餐飲業,廚藝是當時跟著師傅一步步習來的。 由於素還真老闆李育緯與小悠的哥哥為舊識,邀 約他們到臺北科技大學學生餐廳開店,因緣際會 下又到政大來擴店。
38
小悠與工讀生的感情都很好,不僅每半年舉行一 次員工聚會、唱KTV,也會舉辦尾牙抽獎。為體諒 工讀生的辛勞,非上班時段也會供餐,替他們減 少飲食花費。有些工讀生畢業後仍會回來聚會, 就像一家人。 小悠直言政大學生餐廳飲食種類少、空間小,「 老實說,學校成立學生餐廳,本就是要針對學生 服務。」她也認為,政大附近物價偏高,用餐環 境無從保障,校方應多作調整,才能吸引更多學 生來用餐。 明年底憩賢樓拆除後,小悠坦言將會另尋他處開 店,但仍希望在政大能營業久一點,「畢竟跟這 邊的學生有感情了!」她略帶不捨地說。
PC合作社老闆一邊工作一邊侃侃而談。 圖/陳重宇攝
清潔阿姨憑一己之力,照顧了所有學生的用餐環境。
圖/邱海鳴攝
39
| Gallery
40
素還真全天提供的好菜色,令同學可以輕鬆吃到素食外,也能滿足大家的口味。
星期天中午,素還真前大排長龍。
圖/趙姿涵攝
41
| Gallery
天下無不散 的筵席? 學生餐廳將離 泛起圈圈漣漪 「政大素還真」Facebook粉絲專頁10月10日 無預警發布停業公告,並附上老闆們的合照, 寫道因學校與杏一盤商合約擬不攏,一樓攤商 將於11月9日停業,引起政大學生們的震驚與 不捨。 PC合作社老闆張金德解釋,校方要求杏一支付 桌椅等公設款項,而杏一想以扣押訂金的方式 要求攤商購買。由於攤商紛紛拒絕、仍在等待 校方與杏一溝通,並不清楚續約的確切時程。 李育瑋補充,其實去年發生過一樣的事,雙方 直到合約最後一天才協定續約方式。多方協商 後,校方決定先以「臨時攤位」的方式讓攤商 繼續營業,但公設的費用仍可能需由攤商自行 負擔,「我們也是心懸在那邊。」李育瑋無奈 地說。 「政大素還真」Facebook粉絲專頁在11月7日 宣布繼續營業,有政大學生在下方留言「我高 興得都要哭了」,足見憩賢樓之於政大學生的 重要性。從一度瀕臨歇業、到現在過著「可能 沒有明天」的營業狀態,憩賢樓或許有天會從 政大消失,但攤商們的餐點與溫情,將永駐於 學生的心中。
42
金色漁家的舒適環境,成為了與同儕聚餐的好去處。
茶室老闆動作俐落製作每一杯飲料。
圖/李瑩瑩攝
圖/邱海鳴攝
43
總編輯 李宜恬 副總編輯 許靜之 攝影主任 林 亭 記者
林子芸 郭宇璇 林立雅 徐 平 邱芮盈 游九思 邱亭珊 黃韋筑 陳芷晴 編輯
陳思妤 甄曌珞 攝影
趙姿涵 李瑩瑩 陳重宇 特別銘謝
邱海鳴 孫晨哲 出版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
粉絲專頁
官方網站
Winter 2019
NO. 29
Issue 不再「退」卻 學業退學再不可追 輔導配套勢在必行
People 擊出夢想的節奏 ——進擊的鼓手 徐維均
Gallery
用飯的故事配飯 酸甜苦辣鹹 我們五味雜陳的憩賢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