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npo與社會企業 四、小米組成果報告書

Page 1

國立臺東大學 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1051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 成果報告

第四組

踩踏在泥土上的幸福小米 配合單位:東臺灣飲食的文化觀察、批判與實踐: 東大’avuwan 灶咖的跨域創造 組長:林孟蓁 成員:陳慧郁、黃雅純、林羿妏、林愉甄、陳彥如、毛玉娟 i


目錄 壹、計畫緣起................................................................................................................ 1 貳、灶咖簡介................................................................................................................ 1 一、`avuwan 是什麼? ......................................................................................... 1 二、灶咖計畫的目標............................................................................................ 1 三、傳遞的社會價值............................................................................................ 1 四、灶咖所提供的概念與資源............................................................................ 1 五、灶咖教學場域-灶空間................................................................................ 2 六、灶咖教學場域-咖空間................................................................................ 2 參、工作項目介紹........................................................................................................ 2 肆、提案企劃書............................................................................................................ 3 一、企劃名稱:踩踏在泥土上的幸福小米........................................................ 3 二、企劃宗旨、目的與預期效果........................................................................ 3 (一) 企劃宗旨與目的.............................................................................. 3 (二) 預期效果.......................................................................................... 3 三、目標設定........................................................................................................ 4 四、內容規劃........................................................................................................ 4 (一) 活動名稱:尋米工坊-小米˙飲食˙文化.................................. 4 (二) 活動合作對象簡介.......................................................................... 5 (三) 活動內容.......................................................................................... 5 (四) 活動報名機制與宣傳方式.............................................................. 8 (五) 活動成本.......................................................................................... 9 五、小組分工與人員配置.................................................................................. 10 (一) 工作內容說明................................................................................ 10 (二) 工作人員組織圖............................................................................ 10 六、執行步驟...................................................................................................... 11 (一) 目標流程........................................................................................ 11 (二) 內容說明........................................................................................ 12 七、進度規劃與活動時程.................................................................................. 12 伍、小組會議紀錄/與督導會議紀錄........................................................................ 14 一、小組會議記錄.............................................................................................. 14 二、與督導會議紀錄.......................................................................................... 22 陸、期末學習心得...................................................................................................... 30 柒、附件...................................................................................................................... 42 一、課堂照片...................................................................................................... 42 (一) 上課情形........................................................................................ 42 (二) 小組討論與督討會議.................................................................... 43 i


(三) 課程演講........................................................................................ 43 (四) 部落參訪........................................................................................ 44 (五) 其他參與活動................................................................................ 45 二、對灶咖最初的看法與建議.......................................................................... 46 三、研討會、演講及參訪心得.......................................................................... 49 (一) 研討會心得.................................................................................... 49 (二) 演講心得之一................................................................................ 61 (三) 演講心得之二................................................................................ 70 (四) 演講心得之三................................................................................ 82 (五) 部落參訪心得................................................................................ 93

ii


壹、計畫緣起 「小米」不僅是耐旱、耐瘠,在惡劣環境中也能生長的農作,同時也是原住 民各族自古以來最為重要、神聖的一項作物,不論是在歲時祭儀當中小米所扮演 的角色,抑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它所佔據的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小組設計《尋 米工坊》之活動企劃,期望帶領參與者透過工作坊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去認識 小米、瞭解其與原住民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探索不同族群間的文化特質,以期 達到文化傳承與關懷土地之目標,並以此同時也藉由工作坊計畫的推動,去實踐 東大`avuwan 灶咖之理念-落實學用合一,建構豐富多元的在地動能,進而推展 灶咖其社會企業之精神價值。

貳、灶咖簡介 一、`avuwan 是什麼? 為卑南族語,原本意思為有灰的地方,在過去族人在烹煮時地上放三塊石 頭就可以煮東西,所以後來引申為廚房的意思,為知識、文化、藝文與社會參與 實作的場域。所以今日台東大學以`avuwan 灶咖作為計畫的名稱。

二、灶咖計畫的目標 1. 建構地方知識:以批判性多元文化主義反思「臺東」作為多元文化生活現場 的價值與意義。 2. 落實文化行動:以「以飲食有文化,文化在飲食」作為在臺東從事多元文化 體驗的途徑。 3. 實踐社會公義:培養「社會企業精神」面對社會問題。

三、傳遞的社會價值 1. 豐富多元文化的在地動能:飲食多樣性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指標。 2. 落實學用合一的教育理念:大學與地方共創互惠共享的友善連結。 3. 體現邊緣的異質性:地方知識介入社會的文化實踐。

四、灶咖所提供的概念與資源 1. 以台東作為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地方。 2. 3. 4. 5.

食物生產→流通→烹煮→食用。 參與有機農作,並消費在地小農的產品,建立台東大學與在地的關聯性。 體驗並且學習傳統環境智慧,強化人與土地的關係。 引進公平貿易的咖啡,傳達相關理念。

1


五、灶咖教學場域-灶空間 位於美產系陶藝教室後方的空地,原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之地,但是不常使 用導致可能有荒廢的危機,所以經過灶咖計畫的人員討論後,決定把這塊地作為 灶咖計畫的實作教學場地。邀請了阿美族都蘭部落希巨‧蘇飛先生擔任灶空間的 建設團隊,之後並秉持著灶咖計畫的精神-協力造屋,由灶咖團隊在網路上招募 工作坊人員,之後再經過大家的努力之後,完成了灶空間。

六、灶咖教學場域-咖空間 在灶咖計畫執行之前,這裡就已經荒廢了一段時間了,所以有許多東西需要 重新整理。在後來由華語系的董恕明老師巧思之下,帶領著灶咖計畫助理群在校 內尋找可以再利用的器材,並且從台東校區圖書館搬來一批即將汰換的課桌椅來 灶咖重新佈置,逐漸成為一個藝文空間,在後來由於考慮到台東大學師生吃的問 題,所以決定由灶咖團隊尋找台東在地食材,並經過多次的開會與討論,逐漸形 成現今所看到的咖空間。

參、工作項目介紹 工作坊名稱

尋米工坊 1. 說明:小米屬耐旱性植栽,適合在高山上或灌溉不 便之地區生長,因而成為原住民的重要作物,而 其神聖性不僅可以從各族祭典儀式中看出,在傳 統原住民神話中更是完整地展現了其特殊與不可

工作坊簡介

或缺性。 2. 預期目標:近年來,飲食文化不斷的推陳出新,小 米在這股潮流中也發展出了許多的特色餐點,因 而促發小組推動《尋米工坊》探索小米在原住民 飲食文化中的變遷以及瞭解部落與小米之間的關 係。 大約在 20 年前,沒有人知道在太麻里鄉的新香蘭裡 有一個排灣族部落,直到後來部落的居民為了找回自 己的排灣族文化,開始重拾排灣族傳統,並舉辦了相 當多的活動與嘗試做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情,進而喚醒

合作對象簡介

同族青少年對排灣文化的認同以及讓這個文化可以 帶給更多的人不一樣的價值體會,因此,我們認為其 為推廣原民文化與傳承小米工藝以期讓更多人正 視、關懷土地之目的,與小組的工作坊企劃有異曲同 工之意,因而期望能夠透過與拉勞蘭部落合作,達到 互惠共享與地方共創的友善連結。 2


※太麻里排灣族拉勞蘭部落 ◎亞榮隆˙薩可努(獵人學校創辦人) ◎戴明雄(小米工坊負責人)

工作坊內容

1.尋米參訪活動 2.尋米工坊-小米.實作 3.尋米工坊-獵人文化體驗 4.尋米心得分享會

肆、提案企劃書 一、企劃名稱:踩踏在泥土上的幸福小米 二、企劃宗旨、目的與預期效果 (一) 企劃宗旨與目的 「小米」不僅是原住民族飲食中的主要農作物,也是各項歲時祭儀舉行時的 重要角色,其為原住民早期的主要糧食,代表著這個族群對大自然的求生毅志及 旺盛的生命力,但隨著世代的更迭與飲食習慣之變遷,其與部落族人的連結意義 及歷史背景逐漸被世人淡忘,甚至是一知半解;因此,我們期望藉由「東大`avuwan 灶咖」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以「小米文化」為主軸,設計講座討論和實作體驗 課程,用進一步的教育、推廣、喚起人們對「小米」這項原住民食材的重要性與 歷史價值。

(二) 預期效果 我們預期以介紹原住民飲食為開端,將「小米」作為活動核心,從不同的形 式及原住民相異的生活面向,來展現其(小米)與在地的聯繫關係,讓參與者能 夠藉由認識、體會小米在部落中的社會地位、使用價值與意義,知曉其除了是一 項可食用的作物外,還被賦予了更多的意涵與使命。最後透過大家(參與者)彼 此的討論和心得回饋,來探討、反思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精神及當中的社會分工 之理念,甚至從中挖掘現代環境變化下所導致的文化交融或消逝危機。

3


三、目標設定

講座

灶咖理念

手作

參訪

‧圓桌型討論 ‧飲食文化

‧小米餅乾 ‧認識阿拜

‧獵人文化 ‧小米知識

活動內容主要聚焦於「歲時祭儀」 、 「性別分工」和「獵人文化」之面向。利 用這三項層面,來探究「小米」在飲食文化中所扮演的社會功能與角色;再以手 作及參訪的模式,讓參與者學習並認識當地小米的種植過程、採收方式及加工或 食用的知識;最後藉由比較部落過去和現今飲食的不同面貌,來檢視當代吃食對 原住民文化造成的衝擊或改變。 由於一項文化的認識並不能只是透過制式化的教學和口頭式的倡導,而是必 須經由有系統的教育模式及自身體驗;為此,我們以能讓師生都可參與其中,且 能相互討論之互動模式為目的,計畫透過一連串的工作坊活動,使他們(參與者) 能夠深入了解並體會原住民的「小米文化」,進而達成「東大`avuwan 灶咖」跨 域空間之學習目標,以及宣傳並定位此社會企業的成立背景和理念價值。

四、內容規劃 (一) 活動名稱:尋米工坊-小米˙飲食˙文化 以探尋原住民族的小米文化為軸心,將在地飲食和原民文化相互連結,透過 瞭解原住民在地飲食、小米和文化之間的關聯性,讓參與者探索小米對原住民族 的意義並體認生活及文化之認知,並以此進行反思和回饋。

4


(二) 活動合作對象簡介 小組根據尋米工作坊的企劃宗旨與目的,認為此次的活動內容相當適合與位 在台東縣太麻里鄉南端的拉勞蘭部落(Lalaulan)合作,以下將針對活動合作對 象做介紹並詳述選擇與其合作之原因。 拉勞蘭部落(Lalaulan)的行政區域名稱是新香蘭,沿著台九線走,看到新 香蘭的路標就是拉勞蘭,拉勞蘭是排灣族語,指土地肥沃的意思。拉勞蘭部落的 起源可能來自大武山或是台東美和,部落曾向南遷徙至旭海、阿朗壹一帶,也曾 向北遷徙,最後因為部落兄弟紛爭而導致後來遷徙至現今台東香蘭村一帶。清朝 期間,香蘭村的山下已經漸漸有屏東的漢人來此開墾,而到了清末則有了台東與 屏東的阿美族遷居於此地,清朝政府於是稱這裡為猴仔蘭。 日治時期,日本人將拉勞蘭的族人遷至山下與阿美族人共同居住,而同時又 有許多客家人移民至此,常常與阿美族人發生糾紛,日本政府為了方便統治,將 漢人與原住民分離,因此阿美族人與拉勞蘭族人便被遷至南方的新香蘭部落,而 客家人則居住於原本的地方。 大約在 20 年前並沒有人知道這裡有一個排灣族部落-拉勞蘭,他們的文化 與阿美族人一樣,直到後來部落的居民為了找回自己的排灣族文化,而去向四周 的排灣族部落學習以及利用從部落老人口中所得知的資料,逐漸回復、重拾排灣 族的青年會所制度、祭儀、小米文化等,也才有了現在的排灣族拉勞蘭部落。 近年來,拉勞蘭的排灣族族人已為了重新找回部落的價值定位與部落傳統等, 舉辦了相當多的活動與嘗試做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情,希望能喚醒同族青少年對排 灣文化的認同以及讓這個文化可以帶給更多的人不一樣的價值體會,所以實際上 拉勞蘭部落是非常歡迎外部人去接觸他們、認識他們、瞭解他們,也因為如此, 小組認為尋米工坊在活動內容、活動舉辦的目的與意義上都和部落目前所推廣的 事務相符,進而選擇了拉勞蘭部落作為此次的合作對象。

(三) 活動內容 採用工作坊的形式,以「尋米工坊」為主,推出尋米參訪、演講實作與獵人 學校體驗活動,並在這三個活動的最後會舉辦心得的分享會。以下為三項活動的 名稱、說明及分享會之行進方式: 1. 尋米參訪活動 (1) 小米簡介 小米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為春作習性之植物,適合在溫暖季節生長,同時為 短日照植物,其生態可塑性高,可以生長於溫暖潮濕至寒冷乾燥的地區,加上生 育期短(約 110~140 天) ,產量較其他雜糧作物穩定;因此,多數原住民族的「年」 會隨著小米生長更替而有所交換,就以排灣族來說,他們的農耕方式與歲時祭儀 是以小米種植的時間表來訂定:一月播種祭、二和三月除草祭、五月驅鳥祭、六 月入倉收稅祭、七月收穫祭。 5


(2) 目的與內容 此活動希望配合小米的生長週期與種植季節讓參與者認識並體驗小米耕種 過程及儀式文化。目前規劃於 3~7 月份選擇三個時段前往拉勞蘭部落參與小米種 植活動:第一次參加當地除草祭;第二次則參與小米驅鳥祭;第三次則是七月的 收穫祭,而活動之所以採用短期參訪,是考量到長期的小米照護可能會降低人們 的參與意願。 預計參加人數是 30 人,活動結束時都可以獲得服務時數及精美禮物一份(如 小米一包並附午餐),以此增加參與率。另外,參加者需先付保證金 100 元,但 若於活動當天無故缺席則由工作坊沒收其保證金,而有重大事件導致無法出席者, 可提出證明進行核銷、退費。 ◎ 尋米參訪活動流程 參訪時間

參訪內容

8:00 集合 8:10 發車 9:00 抵達拉勞蘭部落並至當地整隊完畢 三月 9:00~10:00 認識部落、小米田及小米祭儀 除草祭(每年大約在三月開始拔 10:00~12:30 介紹除草祭並開始除草(中間 除小米的雜草,祈求小米苗能快 有 10~20 分鐘的休息時間) 快長大。) 12:30~13:30 午餐 13:30~14:30 心得分享 14:30 賦歸 8:00 集合 五月 驅鳥祭(每年大約在五月小米快 成熟時,鳥兒開始飛到田裡偷吃 小米,希望鳥兒不要在稻田裡偷 吃小米。)

8:10 發車 9:00 抵達拉勞蘭部落並至當地整隊完畢 9:00~10:30 介紹、參與小米驅鳥祭 10:30~12:30 幫忙農雜事物 12:30~13:30 午餐 13:30~14:30 心得分享 14:30 賦歸

七月 8:00 集合 小米收穫祭(每年的第四個禮拜 8:10 發車 五、六、日為小米的收穫祭典, 9:00 抵達拉勞蘭部落並至當地整隊完畢 當中以第二天的開幕儀式最為 重要,不僅包含各種歌舞的慶祝 演出,也有最令讓人為之動容的 成年禮儀式。此外,小米收穫祭 於排灣族而言,是一個年度的終 止同時也是一切重新開始的象

9:00~10:00 參加進貢頭目儀式 10:00~12:00 開幕儀式的觀賞 12:00~13:00 休息、餐點享用時間 13:00~15:00 參加部落傳統活動、趣味競賽 15:00~15:30 參與者心得回饋 15:30 賦歸 6


徵,因而對族人來說是必須非常 重視、對待的一件事情。) 2. 尋米工坊-小米.實作 活動內容包含圓桌型演講與小米手工餅乾實作的部分。 (1) 圓桌型演講 將 30 位參與者分為 5~6 人一組,採分組形式來進行。座談會以三個講者對 不同組別輪流進行演講,每個主題 30 分鐘的方式,一方面讓參與者不會分心、 一方面可以與講者有直接的回饋和互動,並設計在活動的最後半小時進行參與者 對活動前期、中期與後期的心得分享,寫在 3M 便利貼上,貼於一面小板子上。 (2) 小米手工餅乾實作 接續「圓桌型演講」,採用相同組別,邀請同學製作小米餅乾(預計一個人 五塊餅乾,活動人數共三十人),會聘請小米工作坊的一位人員進行現場教學, 而小組成員則會透過事先的練習協助參與者完成餅乾的製作,此外,在等待烘烤 餅乾的那段時間裡,我們會給 30 位的參與者一人一個阿拜,並訴說關於阿拜的 故事,最後則是期望透過此活動能讓參與者看到原住民小米手作食品的演進及了 解阿拜在原住民飲食中的文化背景。 ◎ 尋米工坊-小米.實作之活動流程: 活動名稱 圓桌型演講

小米餅乾實作

時間

地點

13:00~15:00 15:20 參與者至階梯教室集合 15:20~16:00 餅乾製作 16:00~16:10 中場休息

H503-2

灶咖迴廊、咖 16:10~16:40 參與者吃「阿拜」並由演講人解 空間進行手作 說其緣由、工作人員將餅乾拿至灶咖烘烤 活動。 (因「阿拜」製作過程需花費一個半小時, 不適合做為實作產品,故其是由拉勞蘭小米 工坊直接提供) 16:40~17:30 小組心得分享回饋單填寫

3. 尋米工坊-獵人文化體驗 預期與拉勞蘭部落的獵人學校合作,透過山林體驗活動來認識原住民族的獵 人文化以及傳統信仰等。以下為活動的參與人數之限制及行程規畫和具體內容: (1) 獵人學校活動的參與人數上限為 30 人。 (2) 行程規劃: 時間

活動流程

備註

8:50

集合

9:00

發車

9:00~10:00

抵達集合地

10:00~12:00

傳統生活技能 7

˙分為兩組(每 15 人一組)以


& 環境生態保育

12:00~13:00

輪替的方式來進行傳統生活技 能和環境生態保育的課程體驗 ˙傳統生活技能-生火技巧、如 何製作陷阱以及獵人學校的狩 獵技能。 ˙環境生態保育-辨識植物、原 住民如何對待山林以及打獵的 生態保育。

用餐時間 ˙室內演說型課程。 ˙傳統信仰與祭儀-說明與教

13:00~14:30

傳統信仰與祭儀

導原住民的歌舞、訴說與小米相 關的故事,由於此場的場地在室 內,所以額外增加介紹原住民的 獵具與農具。

14:30~15:30

戶外心得分享

15:30~16:30

賦歸

4. 尋米心得分享會 (1) 地點:位於人文一樓階梯教室(現場備有小點心)。 (2) 參與對象:參加過尋米工作坊中任何一項活動的人及工作人員皆可自由參 與。 (3) 舉辦目的:透過大家分享參與活動後的心得及整體對工作坊的看法和建議, 來評估此活動是否有達成目標與預期。過程中不僅會記錄每個人的發言內容,事 後也會將工作坊活動與分享會成果轉傳給督導芳誠老師。

(四) 活動報名機制與宣傳方式 1. 報名機制 透過網路報名的形式,製作 Google 線上報名表單,並將表單放置在學校各 系所及社團的網路臉書,以增加活動曝光率與報名人數。而表單上除了讓參與者 填寫姓名、學號、系級、出生年月日與身分證字號以便保險外,還設有「對於工 作坊或這個活動的想像…」此欄,以一百字為限,方便我們於報名人數超出預算 時可以進行篩選。 此外,尋米工作坊的三個活動(尋米參訪、尋米工坊—小米˙實作、獵人文 化體驗)採用一表單獨立報名的方式,亦即報名者可以自由勾選自己感興趣的活 動前來參與,而參與者不論單選或複選工作坊活動,都可自行決定是否參加活動 日後的心得分享會。 2. 宣傳方式 (1) 採用網路宣傳及小宣繪製的方式(小宣共四十張的彩色硬紙)。 8


(2) 海報共八張,地點分別為:三個學院各一張(共三張),7-11 前木製看板 一張,講座活動當天教室前後各一張以及場地外一張,7-11 通往人文、理工學院 的交叉口公佈欄一張。 (3) 除了張貼活動海報之外,也要與放送頭合作增加跑班宣傳,讓全校的系所 都能得知這個活動的存在以及活動內容。

(五) 活動成本 1. 尋米參訪 名稱

單價

數量

成本金額

保險費

50

30

1,500

交通費

10,000

1

10,000

講師費

3,000

2

6,000

80

30

2,400

印刷宣傳費

1,500

1

1,500

雜費

1,000

1

1,000

餐費

總成本

22,400

2. 尋米工坊—小米˙實作 名稱

單價

數量

成本金額

講師費

3,000

3

9,000

餅乾材料費

2,000

1

2,000

A Bai 宣傳印刷費

45

30

1,350

1,500

1

1,500

雜費

1,000

1

1,000

總成本

14,850

3. 尋米工坊—獵人文化體驗 名稱

單價

數量

成本金額

保險費

50

30

1,500

交通費

10,000

1

10,000

講師費

3,000

3

9,000

宣傳印刷費

1,500

1

1,500

雜費

1,000

1

1,000

總成本

23,000

4. 尋米心得分享會 名稱 點心

單價

數量

成本金額

50

30

1,500

印刷宣傳費

1,500

1

1,500

雜費

1,000

1

1,000

9


總成本

4,000

◎四項活動總成本:64,250 元

五、小組分工與人員配置 (一) 工作內容說明 1. 活動準備前期 (1) 活動規劃:設想活動架構、流程,做初步的活動內容設計。 (2) 成本估算:活動細節討論,計算活動整體花費。 (3) 企劃撰寫:整合活動資源、內容,完成企劃書撰寫。 2. 活動開跑、行進中與後期 (1) 活動宣傳:活動海報、小宣製作及網路宣傳。 (2) 財務收納:製作 Google 線上報名表單,負責收取活動保證金費用及報名 人數統計。 (3) 活動紀錄:紀錄、拍攝、反思整體活動過程與參與者的心得。

(二) 工作人員組織圖 1. 活動準備前期

負責人

林芳誠

企劃撰寫

陳 慧 郁

林 孟 蓁

成本估算

黃 雅 純

林 羿 妏

10

活動規劃

毛 玉 娟

林 愉 甄

陳 彥 如


2. 活動開跑、行進中與後期

領導者

林芳誠

活動宣傳

毛 玉 娟

林 愉 甄

財務收納

黃 雅 純

林 羿 妏

活動紀錄

陳 慧 郁

六、執行步驟 (一) 目標流程 瞭解活動意涵 活動設計與規劃 內部討論,完成活動前置作業 相關人員接洽與協商 成果展現

11

林 孟 蓁

陳 彥 如


(二) 內容說明 事項

說明

瞭解活動意涵

小組成員必須對此次工作坊活動有更深入的認 識,以利進行之後的討論。

活動設計與規劃

在初步的瞭解過後,小組成員開始參加與工作 坊相關的活動,從中學習觀察並反思,在進而 提出活動內容構思與方案。

內部討論 完成活動前置作業

擬定大致的企劃內容後,經由督導與小組成員 不斷地開會討論、分享、修改,以完成最後的 定案。

相關人員接洽與協商

與活動相關合作人士(小米工坊與獵人學校之 成員)共同協商、洽談整體企畫書的活動細節, 並透過彼此的討論來評估活動所需資源及內容 規畫是否可行。

成果展現

彙整並結合企劃內容與實地所獲知識,發表成 果。

七、進度規劃與活動時程 日期

內容

10/12

認識小組活動內容

10/19

1. 初步活動規劃 2. 訂定活動方向

10/26

活動設計及內容初想

11/9

活動細節討論

11/16~22

備註 初步認識、確立並討論活動舉 辦宗旨,以及評估活動舉辦的 可行性或得以實現之目標。 (活 動地點、時間與內容安排事宜 的初步規劃)

活動成本估算與活動前置作業 活動初 步企 劃書 與其 舉行內 工作人員之分配 容、工作人員分配確認完畢, 並且結束活動規劃時期,開始 計畫與 活動 相關 人員 接洽討 論。

11/23

期中企劃書初稿完成

11/24

重新檢視活動細節

11/30

重新統整小組內部討論結果 12

經由與督導的討論,再次確定 活動的完整性,以及當中不足 或需修改之處。 (例如:強化活 動宣傳 效果 、報 名機 制的設


置、活動後分享會如何舉辦等 12/7

確定活動內容

等)

12/14

與活動相關人士進行協商

修改、補強企劃書不足之處。

12/16

初期成果報告排版

12/23

成果報告完整版

13


伍、小組會議紀錄/與督導會議紀錄 一、小組會議記錄 NO.1

會議名稱:小米組活動規劃會議

日期:2016/10/19(三)

開會時間 13:30~14:10

會議記錄:陳慧郁

參與人數:7 人

參與成員: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毛玉娟、陳彥如、林孟蓁 會議內容 一、活動如何引起大家的興趣? 答:我們認為如果能夠搭配畢業門檻,就會有人想要報名,像是給予時數以 及職涯講座等。另外,活動本身的豐富性也是吸引報名意願與否的關鍵,所以, 我們設想搭配實作課程,增加大家的興趣。 二、活動規劃(暫定): 1. 小米種植經驗分享講座與手做小米系列產品:透過上午場的講座讓大家 更加瞭解屬於小米背後的故事以及種植的相關知識和歷程,然後搭配下 午的實作課程,藉由專業人員教學,再給予學生發揮的空間,讓大家看 到許多不一樣的小米樣貌。 2. 小米種植體驗:藉由時數抑是課程的搭配,讓報名參加的人員在灶咖的

空地,實際參與種植,體驗農人的辛苦與食物照顧的不易,並在種植結 束後,分享彼此種植的感受和體會,作為活動的回饋。 3. 獵人學校參訪:藉由安排獵人學校一日體驗營的活動,讓大家更加認識 拉勞蘭部落以及其當地組織正在做的事,並且透過獵人學校的參訪活 動,使大家重視土地、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 第一次開會照片紀錄:

14


15


會議名稱:小米組活動內容與實施可行之討論

NO.2

日期:2016/11/10(四)

開會時間 13:30~14:20

會議記錄:林孟蓁

參與人數:7 人

參與成員:林孟蓁、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毛玉娟、陳彥如 會議內容 一、活動除了結合畢業門檻外,還可以如何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與? 活動整體打算以課程開設,利用學分給予之方式吸引同學前來參與,並結合 圓桌討論的演講型態,以及工作坊形式進行,藉以宣傳灶咖的理念和價值。 (課 程開設名稱及其實施可行性之部分還需待與督導討論) 二、活動架構及工作坊活動的名稱? 主要有四個活動內容,分別為: 1. 小米種植體驗(因小米種植至收成期約六個月,故如欲舉辦「小米種植體驗 活動」則須以一學期的開課模式來舉行,後三項則不用。) 2. 圓桌型演講(將參與者分為 5~6 人一組,共 30 人的分組形式進行,藉由彼 此心得的相互討論、分享,來回饋給主講人。) 3. 小米手工餅乾實作(接續「圓桌型演講」,邀請同學製作小米餅乾,也是以 5~6 人共 30 人的分組方式舉行;並透過主講人之演講來了解阿拜在原住民 飲食中的文化背景。) 4. 獵人學校體驗活動(與拉勞蘭部落的獵人學校合作,透過山林體驗活動來認 識原住民族的獵人文化。) (待與督導討論) ˙ 我們將「圓桌型演講」、「小米手工餅乾實作」相互結合作為一天的工作坊活 動;而除「小米種植體驗」為修課人才能參加外,其餘三項則是開放給全體學生 (課內課外皆可參與),採額外報名的機制。 (二) 以下為討論出的兩個工作坊名稱:(待與督導討論後擇一) 1. 飲食‧小米‧文化:由於活動的整體目標是以當地飲食與小米文化為主要核 心,故我們以這兩種特色為出發點,思索出此項名稱。 2. 尋米工坊: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參與來探索小米對原住民的意義。 三、兩天的工作坊時間、地點? 時間 圓桌型演講

小米餅乾實作

地點

13:00~15:00 H503-2 15:20 參與者至階梯教室集合 階梯教 15:20~16:00 餅乾製作 室 16:00~16:10 中場休息 16:10~16:40 參與者吃「阿拜」並由演講人 解說其緣由、工作人員將餅乾拿至灶咖烤 16


熟 (因「阿拜」製作過程需花費一個半小時, 不適合做為實作產品,故其是由拉勞蘭小 米工坊直接提供) 16:40~17:30 參與者或小組心得分享並填 寫回饋單 四、工作坊活動的座談會想要邀請誰當主講人或者來賓,亦即希望講者提供什麼 樣的訊息給參與人?來賓包含講座來賓以及指導來賓? (一) 圓桌型演講:主講人 撒基努(戴牧師) 小米工坊相關介紹及原住民飲食文化之意義 (二) 小米手工餅乾實作:主講人 拉勞蘭部落小米工作坊人員 五、需先擬定活動的參與對象是誰以及想帶給參與者的訊息又是什麼?像是手做 小米系列產品的餐點要選擇什麼,為什麼選擇它以及想讓參與者獲得什麼收穫? 在演講的內容可以提到相關阿拜對於原住民飲食文化的意義,並在實作課程 時會再詳述補充。 六、思考工作活動前期、中期、後期給參與人什麼樣的想法抑是產生什麼改變? 假使前述課程開設能行,可以給予參與學生做前期、中期、後期的小米種植 心得回饋。 七、與放送頭組別溝通,希望該組給予我們什麼樣的輔助?以及文宣可以提供我 們什麼樣的協助? 網路宣傳擴至一宿社團及學生會或其他、海報製作與張貼*5 (7-11、叉入 口、人文、理工、師範)、可製作與時令餐桌節一樣的小宣放置灶咖。 

第二次開會照片紀錄:

17


會議名稱:小米組活動內容細項討論

NO.3 日期:2016/11/24 (四)

開會時間 13:30~14:10

會議記錄:林羿妏

參與人數:6 人

參與成員: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陳彥如、林孟蓁 會議內容 一、座談會與小米手作活動 a.

座談會形式: 時間

活動流程

8:50

集合

9:00

發車

9:00~10:00

抵達集合地 傳統生活技能

2.

分為兩組輪流方式 進行戶外課程體驗

10:00~11:30

& 環境生態保育

11:30~12:30

用餐時間

12:30~14:00

傳統信仰與祭儀

室內課程

14:00~15:30

戶外心得分享

須找一個可以容下 40 人的地方

15:30~16:30

賦歸

b. c. 1.

備註

採多個講者輪流進行演講 設計在活動的最後半小時進行活動前期、中期與後期的心得分享, 寫在 3M 便利貼上,並貼於板子上

小米手作餅乾地點: a. 在灶咖迴廊與咖空間進行手作活動 b. 預計一個人五塊餅乾,活動人數共三十人 小米種植體驗: a. 小米種植參訪兩次(種植與收割各一次) b. 以參加人數每人可以獲得精美禮物一份(如小米一包,附午餐)來 吸引參加率

參加者需先付保證金 100 元,若參加者於活動當天臨時有事無法 到,則沒收保證金,除非因為有重大事件,可提出證明進行核銷 →綜合以上,如報名人數過多,會以網路報名表最後一題添加「對於工作坊 或此活動的想像…」,並填寫 100 字以內進行篩選人數 二、與放送頭合作宣傳 c.

1.

以小宣形式宣傳,共四十張(彩色硬紙) 18


海報共八張,地點分別為:三個學院共三張,7-11 前木製看板一張, 講座活動當天教室前後各一張以及裡面一張,7-11 通往人文、理工學 院的交叉口公佈欄一張 三、獵人學校活動規劃 2.

1. 主題名稱:尋米 2. 預計 40 人,以二十人為一組進行活動體驗,時間為一天,行程如下: 四、活動會後以心得分享會的方式舉辦,現場備有小點心,開放有參加過工作坊 活動的人以及其他人來參與分享會活動,並在會後上傳成果報告書  第三次開會照片紀錄:

19


會議名稱:小米組活動內容細項討論

NO.4

日期:2016/12/07 (三)

開會時間 13:30~14:10

會議記錄:黃雅純

參與人數:7 人

參與成員: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陳彥如、林孟蓁、毛玉娟 會議內容 一、活動報名方式: (一)製作 Google 線上報名表單,並設有˹對於工作坊或此活動的想像…˼此 欄,方便於報名人數超出預算時可以進行篩選。 (二)工作坊的活動並非全部都需要參加,可以勾選自己想要參加的活動。 二、小米種植活動 (一)會選擇兩個時間前往拉勞蘭部落參與小米種植活動。 (二)第一次為播種,第二次為觀看成果。 (三)於下次與督導以及拉勞蘭青年會前副會長開會時詢問是否有其他活動可 以在小米種植或動中進行。 三、活動宣傳 除了張貼活動海報之外,也要與放送頭合作增加跑班宣傳,讓全校的系所都 能知道這個活動的存在以及活動內容。 四、獵人學校活動規劃 (一)獵人學校活動參與人數上限為 30 人。 (二)行程規劃: 時間

活動流程

8:50

集合

9:00

發車

9:00~10:00

抵達集合地 傳統生活技能

10:00~12:00

& 環境生態保育

12:00~13:00

用餐時間

13:00~14:30

傳統信仰與祭儀

14:30~15:30

戶外心得分享

15:30~16:30

賦歸

備註

分 為 兩組 輪流 方 式 進 行戶 外課 程 體驗 室內課程 須 找 一個 可以 容 下 30 人的地方

(三)獵人學校活動內容 1.傳統生活技能-生火技巧、如何製作陷阱以及獵人學校的狩獵技能。 2.環境生態保育-辨識植物、原住民如何對待山林以及打獵的生態保育。 20


3.傳統信仰與祭儀-說明與教導原住民的歌舞、訴說與小米相關的故事,由 於此場的場地在室內,所以額外增加介紹原住民的獵具與農具。  第四次開會照片紀錄:

21


二、與督導會議紀錄 NO.1

會議名稱:小米組督導會議

日期:2016/10/12(三)

開會時間 13:30~14:10

會議記錄:陳慧郁

參與人數:7 人

參與成員: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毛玉娟、陳彥如、林孟蓁 會議內容 1. 初步認識拉勞蘭部落與獵人學校,「7/31 為土地而唱」→ 獵人學校把活動土地 擴大,大家可以去認識這項活動以及搜尋發下的單子上的網址-拉勞蘭小米工坊。 2. 目前預計在 11 或 12 月時與獵人學校接洽,在這之前必須要先討論清楚我們要做 的是什麼,擬出大致的工作坊計畫。另外,也預期會到部落參訪,並且有規劃讓我 們體驗實際種植,地點分別位在拉勞蘭部落以及灶空間,可以比較兩地種植有什麼 不一樣。 3. 小組成員於下次討論前,可以先思考一個活動要如何引起自己與來參加的人的 興趣以及成員之間看完網站後的看法與對哪部分最有興趣。 4. 下次討論時間 10/26 13:30,分享彼此的想法與初步規劃等。  第一次開會照片紀錄:

22


NO.2

會議名稱:督導會議記錄

日期:2016/10/26(三)

開會時間 13:30~14:10

會議記錄:陳彥如

參與人數:7 人

參與成員:林孟蓁、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毛玉娟、陳彥如 會議內容 一、活動規劃 (1) 小米種植經驗分享講座與手做小米系列產品  構思座談會要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例:演講模式、圓桌討論模式等, 討論出來後,可以先在灶咖辦得其他活動嘗試看看,再來決定哪種方式 最為合適。  手做小米系列的產品可以與儀式和其背後的意義等結合,並搭配座談會 的內容,如此以來,便能提供參與者一系列、較為吸引人的工作坊活動。 (2) 小米種植體驗  因為種植週期的不確定,且因小米需要照顧、收成,討論是否將工作坊 的時間拉長,這樣同時也可以了解參與人員在工作坊活動前期、中期、 後期的想法轉變。 (3) 獵人學校參訪  與服務時數、畢業門檻結合,吸引更多人參與。 二、下次會議討論重點 需在討論活動除了結合畢業門檻外,還可以如何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與 工作坊活動的名稱 工作坊活動的時間、地點 工作坊活動的座談會想要邀請誰當主講人或者來賓(希望講者提供什麼樣的訊 息給參與人)(來賓包含講座來賓以及指導來賓) (5) 需先擬定活動的參與對象是誰以及想帶給參與者的訊息又是什麼(像是手做小 米系列產品的餐點要選擇什麼,為什麼選擇它以及想讓參與者獲得什麼收穫) (6) 思考工作活動前期、中期、後期給參與人什麼樣的想法抑是產生什麼改變(會 後灶咖圓桌討論抑或回饋單,需在討論) (7) 與放送頭組別溝通,希望該組給予我們什麼樣的輔助;以及文宣可以提供我們 (1) (2) (3) (4)

什麼樣的協助  Facebook 粉絲專頁的效果並不彰,需要構思其他辦法釋放我們工作坊的消 息,例:口耳相傳、宿舍粉絲專頁等。 三、下次開會時間:11/16(三)13:30  第二次開會照片紀錄:

23


24


會議名稱:督導會議記錄

NO.3 日期:2016/11/18 (三)

開會時間 16:00~17:10

會議記錄:毛玉娟

參與人數:6 人

參與成員: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陳彥如、林孟蓁 會議內容 四、活動規劃 (4) 小米種植經驗分享講座與手做小米系列產品  構思座談會決定以圓桌討論模式進行,演講者考慮要以一位講者同個主 題進行,或是組別輪流更換桌子聆聽不同講者不同主題,以三種層面為 主題(傳統文化、歲時祭儀,性別分工) ,講座最後挪半小時綜合討論。 講座地點根據參與人數做更改。演講者可以依不同主題找不同的人,例 如:實作課程的小米工坊負責人、獵人學校的撒可努等等。  手做小米餅乾決定地點再灶咖或是灶咖外的迴廊,餅乾教學會請拉勞蘭 小米工坊的人協助學生教學,等待餅乾拿去烤箱烤的閒餘,利用空檔介 紹原住民美食阿拜。 (5) 小米種植體驗  近期等下學期開課課程內容,並且找出適合與小米種植結合的課程,或 是取消課程的結合,種植小米改為工作坊的一部份,若以上評估的結果 可能性不高,最後將取消小米種植體驗。  若是取消小米種植體驗,將會把參訪改為兩次,分別為期初與期末,觀 看當地人種植小米的過程與收割。 (6) 與放送頭組合作宣傳  海報製作由本小組製作,海報由放送頭組宣傳,小宣放置位置可以放在灶 咖櫃台與各個餐桌上給老師學生參閱。灶咖刊物可以刊登我們工作坊的資 訊,網路宣傳在臉書平台、粉絲專業、社團等等增加活動的曝光率。 (7) 獵人學校參訪  與老莫接洽,洽談去獵人學校參訪的事宜,在近一步討論前往參訪的交 通、保險、講師費用等等。 五、下次會議討論重點 (8) (9) (10) (11) (12) (13)

去獵人學校的事宜整理 如何將獵人學校與小米結合,讓整個活動有關連性。 工作坊活動的時間、地點 若是參加人數過多,如何篩選? 手工餅乾一個人拿到餅乾的數量估計為多少? 小米種植決定以課程的方式進行或是結合工作坊,還是取消次項活動,改為期 初期末參訪部落觀看小米種植。 25


六、下次開會時間:11/30(三)13:30 

第三次開會照片紀錄:

26


會議名稱:督導會議記錄

NO.4 日期:2016/11/30 (三)

開會時間 13:30~14:00

會議記錄:林愉甄

參與人數:7 人

參與成員:陳慧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陳彥如、林孟蓁、毛玉娟 會議內容 (以下紅字為督導的建議及希望本組加以討論的項目) ※活動報名方式統一 一、座談會與小米手作活動  1.座談會形式: 採多個講者輪流進行演講 設計在活動的最後半小時進行活動前期、中期與後期的心得分享,寫在 3M 便利貼上,並貼於板子上 2.小米手作餅乾地點: a. 在灶咖迴廊與咖空間進行手作活動 b. 預計一個人五塊餅乾,活動人數共三十人 3.小米種植體驗: a. 小米種植參訪兩次(種植與收割各一次) ※不只可觀看也能親手種植 b. 以參加人數每人可以獲得精美禮物一份(如小米一包,附午餐)來吸引參 加率 a. b. 

參加者需先付保證金 100 元,若參加者於活動當天臨時有事無法到,則沒 收保證金,除非因為有重大事件,可提出證明進行核銷 →綜合以上,如報名人數過多,會以網路報名表最後一題添加「對於工作坊或 此活動的想像…」,並填寫 100 字以內進行篩選人數 二、與放送頭組合作宣傳 ※增加跑班宣傳 (8) 1.以小宣形式宣傳,共四十張(彩色硬紙) (9) 2.海報共八張,地點分別為:三個學院共三張,7-11 前木製看板一張,講座活 動當天教室前後各一張以及裡面一張,7-11 通往人文、理工學院的交叉口公佈 欄一張 三、獵人學校活動規劃 ※人數盡量與之前活動相同為 30 人 c.

主題名稱:尋米 ※加入小標題 1.預計 40 人,以二十人為一組進行活動體驗,時間為一天,行程如下: 時間

活動流程

8:50

集合

9:00

發車

9:00~10:00

抵達集合地 27

備註


傳統生活技能

分為兩組輪流方式進行戶外 課程體驗

10:00~11:30

& 環境生態保育

11:30~12:30

用餐時間

12:30~14:00

傳統信仰與祭儀

室內課程

14:00~15:30

戶外心得分享

須找一個可以容下 40 人的地 方

15:30~16:30

賦歸

四、活動會後以心得分享會的方式舉辦,現場備有小點心,開放有參加過工作坊活 動的人以及其他人來參與分享會活動,並在會後上傳成果報告書。 五、下次會議討論重點 1. 工作分配表(會計、出納等) 2. 細部支出預算表 3. 獵人學校活動規畫細部內容 六、下次開會時間:12/7(三)13:30 小組內部討論、2016.12.14(三)18:30 與拉 勞蘭青年會前副會長。  第四次開會照片紀錄:

28


會議名稱:小組企劃最後修改會議

NO.5 日期:2016/12/21

開會時間 13:30~14:00

會議記錄:陳慧郁

參與人數:7 人

參與成員:林孟蓁、林愉甄、黃雅純、林羿妏、毛玉娟、陳彥如 會議內容 1. 企劃書內容確認。 2. 企劃書待修改部分: (1)活動名稱需去掉多餘敘述與符號:「尋米工坊-小米˙飲食˙文化」 (2)企劃書書寫格式標準化(例:標點符號全形、羅馬拼音需斜體等。) (3)尋米參訪會再加入小米收穫祭,讓整體活動企劃內容較為完整。  第五次開會照片紀錄:

29


陸、期末學習心得 系級:公事三

學號: 10318107

姓名: 陳彥如

(1) 在本課程中,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有何改變? 在上這堂課之前不太懂社會企業是甚麼,就以為是在非營利組織是一樣的東 西,但透過這堂課的學習之後了解了社會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不一樣、社會企業 的本質。 (2) 經過了一學期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你覺得灶咖的理念/內涵是 什麼?和當初對於灶咖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灶咖的理念應該是透過在學校的社會企業發揚學校與在地結合的概念,讓學 生對於台東這塊土地有更多的連結。當初對於灶咖就只是像師範學院的咖啡廳一 樣,可以在那裏吃東西、買東西而已,透過這學期的瞭解之後明白了灶咖不是這 麼簡單的地方。 (3)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的最大快樂與痛苦/挫折與衝擊各是什麼? 最大的痛苦在於撰寫心得報告和很多的開會吧,因為要耗費很多很多的腦 力,而且在跟老莫開會的時候其實滿錯愕的,因為我們當初的想法和老莫要的東 西是不一樣的,所以他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意見,讓我們又可以重新再次思考。 (4) 在本課程中,我所感受到最大的困難和成就是什麼?我最難忘的回憶又是 什麼? 最大的困難和成就來自於組員們太厲害,有時候思考不周的地方組員們都想 得很周全,能夠完成這麼困難的報告也是來自組員們的努力與合作,每次的開會 都是難忘的回憶,可以很有趣又可以一起想出辦法的經驗很棒。 (5) 在本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學習是什麼? 最大的收穫與學習是每次聽的演講和上課的內容都讓我更了解、更明白社會 企業、也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組織或是團體,吸收到了更多的知識。 (6) 完成本學期課程後,你對自己、對授課教師、對課程設計及對灶咖有何建 議? 對於不了解灶咖的人會覺得灶咖很糟糕,也許改變灶咖不是一學期的課可以 完成的,但是因為這堂課會希望灶咖之後可以變更好、讓更多人知道、參與,如 果能在畢業前能看到當然會非常的開心。

30


系級: 公事三

學號:10318113

姓名:林孟蓁

(1) 在本課程中,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有何改變? 原本我認為一家社會企業多是著重於協助弱勢族群重返社會,被大眾肯定、 接納或是關注其他較為公益的層面。也就是說,他們多是由發現一項社會問題而 動身策劃、尋找解決辦法(例如:本組為解決流浪貓狗問題所計畫出的汪喵食堂 這間社企) 。然而, 「灶咖」的企業理念和創始標的卻有別於一般社會企業的源起 與行動,亦即一般社會企業多是先從發現問題來成立,「灶咖」則是在創立中發 想問題並予以解決,而這種方式突破了我對社會企業成立的最初想像,更讓我發 現社企不僅能以推廣一地飲食、文化為目標,還可以從中連結校園與在地社會。 (2) 經過了一學期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你覺得灶咖的理念/內涵是 什麼?和當初對於灶咖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灶咖」除了是個推行台東飲食文化與世界公平貿易為初衷的社會企業型組 織,也是一間讓師生共同探討地方議題及當地社會文化的互動餐廳。其彌補了教 科書裡制式化理論的不足,讓學生透過多元課程來探索台東這塊土地,將學習貫 徹於親身實踐與相互切磋的精神之上。 此外,在還沒上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前,我對「灶咖」這項社會企業 的印象多是從老師口中、同學或網路資訊裡建構而成的。當初所認識的它是間販 售公平貿易茶包、咖啡、冰棒與原住民美食的餐廳,雖然知道其常舉行活動、供 同學與老師討論報告,且會和人文禮納布講堂相互連結之外,其實都只是片面上 的了解;然而,直到我由旁觀者(訪客)角度轉換成為圈內人(工作人員或活動 策畫者)時,我發現這與我最初所以為的「灶咖」好像存在著另一種面貌,而這 樣的視角是無法透過顧客消費、口語敘述或搜尋引擎中就能夠看得到的。因此, 從課堂深入接觸、體驗「灶咖」的營運模式並加以學習、認識之後,我想我對「灶 咖」最大的認知就是其不單只是個提供外界資源、宣傳在地文化的放送頭,抑是 一處讓學生磨練自我、增進能力的教學型平台,以及從校園進入東台灣原住民族 部落的主要出入口。 (3)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的最大快樂與痛苦/挫折與衝擊各是什麼? 記得其中一堂課是要學生利用樂高排出象徵社會企業的標誌,形形色色、不 同大小的積木堆疊,引起我的興趣及重返童年的快樂。雖然剛開始覺得目的很難 達成,因為腦中所浮出的社會企業是個抽象且概括社會公益的一個組織與公司, 而其成立「目的」和「行為」要如何以實體的樂高積木來詮釋呢?因此,我們轉 換了思考方向,從大方向來反思社企存在的真正涵義,亦即伸出雙手協助社會成 長茁壯,再加上社會企業英文縮寫「NOP」來呈現我們所認為的社企,這種將玩 樂和課堂結合的方式是我非常喜歡的。然而,我想最大的痛苦與挫折是最初無法 完全確定並整合大家定義的「灶咖」理念,因為這對要做活動企劃書的我們有很 大的衝擊,假使組織內部人員不了解所屬社企所創始的真正目標,就無法接續下 31


一個階段與任務。 (4) 在本課程中,我所感受到最大的困難和成就是什麼?我最難忘的回憶又是 什麼? 我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將原住民文化和活動企劃背景完全契合,因為要至 部落田野訪談需花許多心思與時間,而在策畫、協商的過程中也產生了組織定位 和代表上的模糊點,亦即我們是要推廣原住民文化?還是傳遞「灶咖」的理念和 價值?而我想最大的成就即是研討會心得的撰寫及各場演講探究、省思後的成 果。 新海部落參訪是這門課中我最難忘的回憶,雖然走了很多路很累、很疲倦,但卻 因此探尋了一趟部落故事及品嘗了原民美食,過程中也認識了原住民驕傲的獵人 與野菜文化(例如:陷阱製作、和植物認識),這是在一般課堂和教室裡學習、 體驗不到的。 (5) 在本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學習是什麼? 這門課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看見國內外不同類型的社會企業,並從中學 習一間社會企業該如何有系統、有計畫的執行和達成一項任務與目的。例如:以 永續食物為目標的自然時尚,讓我發現客群選擇、商品定位及品牌研發的重要; 英國的盲人餐廳,不僅幫助身障人士就職,也發展出一套獨特且創新的商業模 式,這不僅喚起大眾對弱勢族群的關注,也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因此,假使我 們利用上述所學與所知,將公司形象和社會使命相互結合,並將其反映在「灶咖」 的理念之上,那我想這不但能夠維護公益使命,還可以增進餐廳的營業額。 (6) 完成本學期課程後,你對自己、對授課教師、對課程設計及對灶咖有何建 議? 桌上玩具能與「灶咖」想推廣文化價值相互結合,因為我發現顧客大多會玩 桌上的玩具設備,卻很少閱讀網路資訊及宣傳海報;再加上過期的海報依然會張 貼在牆壁或看板上,故大家看海報得知訊息的機會與意願會減少。 另外,由於一項活動的規劃和執行是需要與合夥人共同討論,而非自我埋頭 苦撰寫企劃案的,故合作對象的真實需求才是我們所要正視且探討的問題;因 此,社會企業不僅僅是從自我角度察覺並解決社會問題而已,而是須將自我和他 人同時納入考量,以免在營運過程中,迷失自我方向和價值。

系級:公事三

學號:10318114

姓名:黃雅純

(1) 在本課程中,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有何改變? 社會企業這個詞其實在上學期的課程中就常常提到,再加上汪喵食堂這個報 告以及這學期的課程,這些都讓我們對社會企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社會企業並 非只是一群有想法的人去組成,而是要再加上企畫以及實踐,然後再慢慢地把所 得到的回饋給社會,不管事金錢或是理念,這些都是社會企業所做的,並不在乎 是否賺大錢,而是在乎如何把各自社會企業的理念傳達給社會以及如何用賺取的 32


錢來幫助社會弱勢,我想這就是社會企業存在的意義。 (2) 經過了一學期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你覺得灶咖的理念/內涵是 什麼?和當初對於灶咖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在台東建立一個可以讓學生參與與學習在地文化的空間,並且強調灶咖所使 用的食材以在地小農為主,並帶領學生體驗傳統環境的智慧,讓灶咖與台東這塊 土地有所連結,並且把灶咖分為灶空間與咖空間,讓學生能在咖空間品嘗以及體 會台東在地小農食材,在灶空間可以參與實作。 剛開始對於灶咖的定義就是販賣一些部落美食,根本還不懂灶咖原來有灶空間可 以使用,以及它是想要表達出什麼樣的理念,但是修完了這堂課之後又讓我對於 灶咖更加的了解。 (3)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的最大快樂與痛苦/挫折與衝擊各是什麼? 在灶咖上課可以輕鬆自在的聽老師上課以及可以很放鬆的邊吃灶咖提供的 小點心邊跟同學做討論與交流,以及可以聽到許多多元的講座,讓這堂課分長得 充實,這是我最開心的地方。 第一次參與企畫一個工作坊,體會到了要企畫一個工作坊活動是要經過許多 的討論以及團隊間的磨合才可以達成的,雖然只是一個企畫,並非要開始實行, 但是在每次的討論中,不管是與督導或是與團隊成員,都會有不同的難題等著我 們去挑戰,也因為有這樣一個不一樣的課程,讓我們體會到了企畫一個工作坊的 困難性,企畫一個工作坊是需要經過許多的討論與腦力激盪才可以的,而並非只 有短時間的討論就可以做出來的。 (4) 在本課程中,我所感受到最大的困難和成就是什麼?我最難忘的回憶又是 什麼? 我們這組是做有關小米文化的工作坊,所以自然的就要與部落的人進行討 論,最後跟老莫做的討論著實讓我感到了企畫一個工作坊的困難性,我們的準備 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當天的討論讓我得知原來我們所想要辦的工作坊與老莫所想 的工作坊有很大的差別,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有先跟老莫接洽的話,或許我們整 個團隊的企畫內容就會有所改變了,我想在跟老莫的討論中應該是最讓我感到以 及了解企畫的困難性。 最難忘的回憶應該是去海端鄉的參訪,能跟班上同學一起去參訪,並且了解 當地的文化以及海端鄉的社會企業是從事甚麼,並且享用當地的部落美食,這些 都是日常生活中不會出現的,很謝謝老師安排的參訪,讓我們在邊吃邊玩之餘能 更了解部落的文化以及社會企業。

33


(5) 在本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學習是什麼? 了解企畫一個工作坊該如何實行,以及如何經過與團隊的討論來寫出一個企 畫案,雖然這學期並沒有要實施這個企畫案,但是每次與小組以及督導的討論都 能讓我學到在參與企畫當中需要注意以及如何規劃出一整個流程。這學期只是一 個初步的計畫,如果真的要實行的話,我認為應該要再修改許多,畢竟現在都只 是討論紙本的企畫案,並且沒有實際的進入部落調查,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工作坊 的內容與部落的文化有所出入。 (6) 完成本學期課程後,你對自己、對授課教師、對課程設計及對灶咖有何建 議? 很謝謝老師安排了這樣不同的上課模式,可以做一個企畫案、與督導的討 論、聽多元的講座、與同學課堂腦力激盪……等,這些都是很多課程不會出現的, 並且在做企畫的過程中,老師以及督導都給了我們許多的建議以及幫助,讓我們 在一個課程中不是死板的聽課,而是可以運用大家的大腦來想出更多不同的東 西,並且運用在課程上。也很謝謝灶咖提供一個舒適的上課空間以及好吃的小點 心。

系級:公事三

學號:10318117

姓名:毛玉娟

(1) 在本課程中,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有何改變? 一個計劃中,儘管是辦活動的工作坊,不僅僅只是用自己或團隊的想法去擬 定出活動,必須要考慮到多層的考量,比如若是我們是客群,又該如何針對客群 擬定出吸引他們的拉力,而這個計畫又是與灶咖有關,當然我們的企畫書、辦的 活動要讓他們知道灶咖,而不是只是來參加活動、體驗玩玩而已。我原本對社會 企業得想法只是有想法,進而擬成計畫,最後達到對社會有利而已,當然回饋社 會是最重要的,但如何了解對方想要的,針對需求而給予幫助是最好,不能只是 我們認為這對他們是有益的,就忽略他們的聲音就去執行。 (2) 經過了一學期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你覺得灶咖的理念/內涵是 什麼?和當初對於灶咖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用飲食來體驗在地文化,用於在地食材而食在地,除了飲食之外的餐點,更 是常常舉辦關於飲食文化的講座、遊戲闖關、文學書籍、美食等等的活動等等。 當然不僅僅只是在粉絲專業介紹食物餐點的宣傳,這些餐點的食材用料是透明化 的,讓顧客吃得安心,也懂得一些飲食文化的小知識,透過吃來了解其中的內涵 與文化,更是牽扯到食材背後的小農,用在地自然的農法來耕作,營養價值的高 低等等。 當初可以說對灶咖一無所知,除了知道是賣原住民餐點之外,還有咖空間的 建造,咖空間當時我有修一門課參與建造,還有種菜。 34


(3)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的最大快樂與痛苦/挫折與衝擊各是什麼? 最大的快樂是,在灶咖上課有小點心可以吃,組員做成一桌一邊討論著上課 內容。一邊吃著點心,氣氛愜意,不會有所壓力。 挫折就是上次與老莫的接洽,雖然清楚很許多東西我們沒有準備好,但若是 一開始就找好老莫談談,或許後來的企劃書可以更完好,而不是自己小組內部討 論,加上和督導討論開會了好幾次做成的企劃書,給老莫批評的一無是處的無力 感。 (4) 在本課程中,我所感受到最大的困難和成就是什麼?我最難忘的回憶又是 什麼? 困難是,企畫書可行性是很高。但能永久執行下去的工作坊,這份企劃書必 定是要考量許多因素,時間長短、參加意願、結束後所學到的經驗,我認為獵人 學校這個傳承就是好的,可以長久經營並且讓課後的人所學到的東西很多,甚至 能幫忙獵人學校帶往後參加課程的學生,我認文這是一個很好的傳承,並不是上 完課就結束了。 最難忘的回憶,去參訪的時候,很難得大三了,還有機會可以和班上的人出 去踏青學習,機會難得,所以印象深刻也是難忘的回憶。 (5) 在本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學習是什麼? 我是第一次做有關於工作坊的活動企劃,當然是一種新的挑戰,如果能執行 是最好,把這學期辛苦的成果付諸實踐,我認為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這 個工作坊的活動從實踐開始,想必能從中學習到許多東西,而不像是汪喵企劃目 前只能擬成一份紙上談兵的稿紙。在這不斷的討論、不斷地更改企劃、與督導多 次的討論與建議,辛苦擬成的企畫書是我們許多時間而成的心血,在這過程當然 會有許多的收穫,每一個建議與討論就是收穫! (6) 完成本學期課程後,你對自己、對授課教師、對課程設計及對灶咖有何建 議? 在灶咖空見上課不錯,剛好督導們在這能觀摩我們的上課情形,並了解學生 們的想法與建議,我們的督導芳誠哥人很好,會聆聽我們的建議,並不會因為我 們是小輩就強迫我們以他的思維執行企畫書的撰寫,這是一個很好的良性溝通, 而我們是合作關係,不是上屬與下屬之間的交代工作與執行,我給芳誠哥一個 讚。感謝麗娟老師對這堂課程的設計,雖然一開始很不能理解,為何講座心得要 如此細緻,寫的東西變得很多,這些原來是要新增到我們的成果報告書裡,那就 能理解為何一開始就要如此嚴格的要求心得的細緻了,除了這方面的要求之外, 幾次的上課與討論還附加茶水點心,這點很棒,雪中送炭啊老師,我給老師 100 個讚。

系級:公事三

學號:10318130 35

姓名:林羿妏


(1) 在本課程中,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有何改變? 從一開始對於社會企業的看法是認為,一個社會企業要能營運下去需要各方 的捐助方能存活,以及社會企業所發展的很難達到長遠的計畫,並且社會企業所 營運的模式皆是單一化,很難去與一般企業競爭。而上了這門非營利的課程後, 對於社會企業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也更進一步認識這樣的企業的營運模式為何,破 除社會企業雖然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仍有自己生存方式,一般的社會企業也能發 展出自己的特色並以公益大於利益的宗旨角逐於眾企業當中,令我挺佩服的。其 中台灣的社會企業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所經營的理念各有自己所堅持 的,但他們有著最大的共同點便是製造一個回饋社會的機制。 (2) 經過了一學期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你覺得灶咖的理念/內涵是 什麼?和當初對於灶咖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最初對灶咖的認知為以在地食材為主打商品,選用都是天然的、食物里程數 短的食材,要以吃得健康、安心為考量,因此在餐點價位上面會比其他學餐稍微 高了一些。但這學期與灶咖頻繁接觸後所感受到灶咖的理念,並知道其所要傳達 的是藉由食物作為與東台灣文化交流的起點,並著重社會企業、公平貿易如以合 理價格收購小農的農產品、地方知識:透過食物來傳達給消費者食物背後所傳達 文化背景與知識、食物安全:食物從哪來以及提供期生產履歷讓實用的人可以看 到他所吃的東西背後由哪裡栽種、轉手、販賣與做成一道料理、翻轉體制及經濟 互惠:透過像在地小農收購食材的同時解決小農販售農產時受到的利潤剝削已達 成經濟互惠,這幾個理念都是環環相扣的。 (3)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的最大快樂與痛苦/挫折與衝擊各是什麼? 在整個課程中,最大的快樂便是有時上課會有小點心可以吃,以及提早到灶 咖等待上課的時候還可以玩那邊的益智玩具,是讓人感受到非常自在的空間。反 觀有快樂必定有痛苦,幾乎每個禮拜都要開小組內部會議,並輪流紀錄,在開完 會後還需要再開督導會議,然後督導會議結束又得再開小組會議,如此輪替,有 時真會讓人覺得欲哭無淚。而所獲得的衝擊是在小組們每次辛苦、認真討論工作 坊的活動相關細項與流程後,初次與老莫洽談時便被立馬打擊,將近乎一學期所 準備的企畫書打回原點,此刻的心情是非常沮喪。 (4) 在本課程中,我所感受到最大的困難和成就是什麼?我最難忘的回憶又是 什麼? 最大的困難與成就皆是同一件事─完成小米工作坊的企畫書,困難點在於一 份企畫書需要從零開始做起,一開始對於企畫書不知道要從何下手,在發想活動 流程的時候所需思考的面向也要廣一點,面對哪裡需要重新修改或再重新討論, 所以當企畫書完成的時候,一疊厚厚的紙中埋藏著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心血讓人 很有成就感。這個課程中令我最難忘的回憶便是參訪新武部落,一個學期中有校 外教學是件令人雀躍的事情,去到部落中吃許多美味的食物,並教導如何製作陷 36


阱,寓教於樂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5) 在本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學習是什麼? 最大的收穫便是學習到如何撰寫企畫書,一個活動的規劃需要去思考各面向 的細節與注意事項,發想活動流程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規畫這個活動目的為何,主 要吸引的客群為何,即其實現的可能性大不大種種的所需考量的內容都必須經過 不斷的修正與討論才得以規劃出一個活動的雛型,透過這堂課其實學習到很多平 常不易接觸的東西,再加上小組成員的腦力激盪碰撞出不一樣的想法,不斷的討 論對於規劃企畫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自己閉門造車想像出自己所 「憑空想像」的活動。 (6) 完成本學期課程後,你對自己、對授課教師、對課程設計及對灶咖有何建 議? 我認為針對所選擇的主題進行一系列的規劃與開會是很重要的,老師規定每 個小組都須開內部會議至少四次這點我認為是有助於整個課程的進行,但對於灶 咖所給我們的主題有些不是說明得很仔細,如我們這一組在規畫完活動後仍不知 為何要以小米為主題進行企畫書的撰寫,每次的督導會議結束,雖然督導不曾說 過我們小組哪個地方需要改又或者方案不可行等,但我認為需要適時點醒組員 們,而不是到最後與當地部落的人洽談之後讓之前的心血全部白費,並且可以有 初步的活動規劃後提早與老莫洽談,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修改企畫書。因此我認 為我應該在活動整體規劃完成之前,需要思考更多元,而不是侷限在主題之內, 應更全面性的思考。

系級:公事三

學號:10318131

姓名:林愉甄

(1) 在本課程中,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有何改變? 一開始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是做一個友善的企業,它會透過營利或募款來解 決一個社會議題。課程中邀請到三位不同演講者,各自分享他們所做的部落產業 以及社會企業,可以看出社會企業能透過不同的面相去呈現,以及用很多不同的 方式去解決問題,課程後面老師也提到多扶與黑暗餐廳,這些都是較少人會去注 意到的事情,反而能成為一道商機,也替這些弱勢的人減少生活上的不便。

37


(2) 經過了一學期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你覺得灶咖的理念/內涵是 什麼?和當初對於灶咖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灶咖這個地方,帶給我的感受是一個可以給學生和台東各地區做連結的一個 媒介,它不僅僅只是當初我所認識的販賣吃的場所,可能不僅僅只限定於台東, 灶咖也有來自公平貿易的咖啡,我想灶咖所涵蓋的理念,就是從食物中去認識其 背後的意義,可以知道它從哪裡栽種、從哪裡被製造,學生也可以參與灶咖所舉 辦的活動,去接觸我們所在的台東,大學四年不只是來唸唸書而已,更重要的是 如何去閱讀這片土地。 (3)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的最大快樂與痛苦/挫折與衝擊各是什麼? 出去參訪新武部落是我覺得最快樂的課堂時間,有時候並不知道從哪裡進去 部落才好,所以我覺的透過課堂,能帶領我們進去了解部落是很好的開始。 在製作企劃書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與老莫會談後,更顯得 我們在做這份企劃前,應當深入部落好好去認識,對排灣族與小米的認識顯然不 夠完整,雖然一開始我也只認為做好企畫書內容就好,但或許去了解要被接受企 劃的人才是更加重要的部分。 (4) 在本課程中,我所感受到最大的困難和成就是什麼?我最難忘的回憶又是 什麼? 最大的困難不外乎就是找到小組共同討論的時間,還有討論更詳盡的內容, 從有關小米的活動、如何吸引我們想要的客群、行銷、預算……等,都讓我們這 組花了很多時間去討論,但最後的成就是我可以做出一個影片還有與組員完成這 份成果報告書。我想課堂上遇到的困難和出去參訪以及講者的分享都會成為我難 忘的回憶。 (5) 在本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學習是什麼? 在課堂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在做一份企劃書之前,必須先去實地探訪當地 人,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只有想像,雖然網路上的資源非常多,但現 實狀況不一定相同,而且要做好一份企劃書,需要組員一起努力,每個人發揮所 長,去思考如何讓這份文案變的完善。

38


(6) 完成本學期課程後,你對自己、對授課教師、對課程設計及對灶咖有何建 議? 期望自己能有更多技能可以幫助成果報告變的更好,老師的上課內容非常豐 富,但有時候會超過課堂時間,我想可以改成一門 3 學分的課,課程內容包含了 演講、小組討論、參訪、品嘗當地美食,還有讓我們設計灶咖的工作坊企劃書, 雖然我們思考的範圍不夠完備,但也警惕我們以後要想得更多更廣。灶咖這個空 間我覺得不太適合多人上課,有點擁擠,除此之外,雖然我們有使用到灶咖空間, 但卻也只是去上課,似乎對灶咖的理念或內涵就沒有那麼強烈的認知,可以讓同 學參與整個灶咖舉辦的活動,或許能更深入了解。

系級:公事三

學號:10318136

姓名:陳慧郁

(1) 在本課程中,我對社會企業的想法有何改變? 透過這學期的課程讓我對社會企業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不在只是侷限於營 利後回饋給社會這樣的運作模式,而是使我懂得試著去看見一件事情背後的整個 系統操作方式和探尋它的理念價值到底為何,也讓我從原本對社會企業只是非營 利慈善組織的另一種轉換的想法有了不一樣的體認,因為它不僅需要商業化的經 營,它的設立初衷更必須支持著整個企業前進,成為企業中最有價值的那項商 品,並讓顧客去相信自己的消費是在試圖幫助社會,使大家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加 美好,藉由這樣的做法,將理念傳達給更多的人,同時也讓顧客知道自己的消費 行為將可能成為改變現況的關鍵。 (2) 經過了一學期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你覺得灶咖的理念/內涵是 什麼?和當初對於灶咖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灶咖除了透過販售在地飲食與公平貿易之商品以喚醒消費者對於當地文化 飲食的重視以及落實社會公義外,也參與舉辦許多的學術性活動,成為一個知 識、文化、藝文與社會參與實作的場域,同時也藉由課程讓學生去培養執行和企 劃的能力,是實踐社會企業精神的一間餐廳。 相較於原本對灶咖的印象就是一間販售在地飲食和公平貿易商品的餐廳,透 過這學期的課程,讓我看到灶咖在創域實作方面的發展可能性以及建構地方知識 與關懷台東這片土地的實踐,因而能夠較為明白其社會企業之理念價值,進而對 灶咖產生不一樣的看法,也期許其可以藉由更多活動的舉辦,讓大家更加認識灶 咖,並且從中確定自己在市場的定位。

39


(3)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的最大快樂與痛苦/挫折與衝擊各是什麼? 因為這學期的課程我們小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將尋米工坊的企劃書完 成,所以我在這段學習過程中,最大的快樂泉源與最難忘的挫折感其實都來自於 這份報告。 首先,我覺得讓我感到最為開心的時刻大概就是與小組成員一起一步一腳印 將報告慢慢地去累積、彙整和完成,看著一份我們全心投入、設計的企劃越來越 齊全時,心裡不是只有被興奮佔滿,更是充滿期待,期待自己能否有更大的能力 去勝任執行它的任務?期待自己是否有機會可以繼續和成員們一起奮鬥,完整地 去做好一件事情? 至於最為難忘的挫折感,其實就來自最近一次與我們合作對象討論時,帶給我的 衝擊性吧!當一份已經規畫得差不多的企劃書,在被他人點出問題和其缺乏的實 務,甚至有可能必須要去做大規模地修改、調整時,那種失落感不是可以言喻的 難過,而那種難過也不是來自給予指教的人的羞愧感,更多的是自責感,沒能做 到更好的愧疚,因為有能力而沒能去實踐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現實,所以,我想, 經過那天,小組應已產生更大的動力和野心以及韌性去再次地面對挑戰,並將這 份企劃書規劃的更加完善。 (4) 在本課程中,我所感受到最大的困難和成就是什麼?我最難忘的回憶又是 什麼? 在課程中,我所感受到的最大困難其實也是來自於尋米工坊這份企劃書,因 為一份小組報告的成果展現,不單單是個人作業拼湊、組合的成品,更多的時候 需要的是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合作以及小組對於這份報告共同的想法和理念 集合的結果呈現,因此,一個團隊若是沒有向心力,其最後報告完成品就是一份 個人的義務功課,不過,若能如上述所言小組成員們一起努力、分工、激盪想法, 相信在整體內容呈現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再來,課程中最讓我感受到成就感 的部份大概就是可以和其他成員一起收穫成果,迎接一份自己辛苦設想的企劃書 的誕生,並且自己也在這份報告中越來越懂得如何去做好一位組員的角色,除了 盡量的配合大家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去營造討論的氣氛,然後,盡心的完成自己 的分配工作,進而輔助組長修改企劃書……,最後一起驕傲地迎接共同努力的結 晶。 而最難忘的回憶,我想還是課程中和大家一起去參訪的那時候,因為能夠有 班上集體出去的機會其實不多,所以,我自己本身會認為這樣的回憶很特別、很 難忘,相信未來畢業時,也會特別懷念那時刻的感覺吧!「無憂的走在部落,感 受當地文化,吃著原住民特色餐點,大家一起開心地笑著……」。

40


(5) 在本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學習是什麼? 正如前述成就那題所回答的答案,我在這學期非營利這門課最大的收穫之一 就是和小組一起完成了一份企劃書,其二則是在這過程中逐漸學習到該怎麼去做 好自己角色的工作,進而幫助整個團隊一同前進;而在學習的部分則是,我更瞭 解了何謂自己心目中的社會企業, 「簡單的理念、實際的行動」 ,並透過社會企業 去看見你未曾發現的世界角落所正在發生的事情,不再只是做一個被動訊息的接 觸者。 (6) 完成本學期課程後,你對自己、對授課教師、對課程設計及對灶咖有何建 議? 對授課老師想說的大概就是謝謝,謝謝的原因很多,像是讓我聽到了很多很 棒的演說,因而打開了自己的眼界;並且去看見世界上那麼多像我們一樣普通的 人們卻在做著很不一樣的事情,不是他們比我們特別,只是他們比我們更勇於嘗 試、更用心去看世界……,也期待在未來課程中,可以接觸到更多有趣的事物, 並透過這樣實際參與操作的學習方式,收穫到更加成熟的自己;另外,這學期企 劃書能如願的完成,也要謝謝督導的指引和幫助,雖然在開會過程中,他總是不 會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比較好,但就是這樣慢慢地去摸索,我們才能在學習中成長。 在課程設計方面,我認為若是一開始就可以搭配好上下學期的課程,去呈現 企劃的撰寫和執行的成果會更好,因為如此規劃的話,相信許多的人都會願意在 這部份去付出更大的心力,畢竟是需要自己去實踐、完成的,並且,這樣的課程 教學能學習到的東西就不在只是課堂內容,還能透過實際的參與執行去看見自己 的能力所在,並可能成為日後工作的提前訓練。 最後對於灶咖的建議,我想大概就是希望它可以販售更多種類的商品進而吸 引更多的學生前來消費,讓大家有機會去更加認識灶咖,藉此傳遞其理念,此外, 也期望灶咖不論是透過結合課程還是以舉辦活動的方式,都應試圖設想出如何能 夠達到真正推廣效果的做法。

41


柒、附件 一、課堂照片 (一) 上課情形

此次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課程,結合了學校灶咖的空間,給我們有別於以 往不同的上課模式,起初我們對於灶咖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提供餐點的部分,沒 想到灶咖的空間是可以被借來利用討論報告或給學生從事一些活動的,且上課內 容老師會透過影片播放、疊樂高(圖中上) 、小組討論(圖右上) 、品嘗當地美食 及飲品(圖左下)來豐富課程的趣味性,使上課不呆版。

42


(二) 小組討論與督討會議

為了此次課程企劃書的完整性,小組間必須透過多次的內部討論及溝通,並 且將大家的想法一一打成文字,也與督導芳誠進行多次的會議商討,從一開始只 有定下小米的題目開始發想,每位組員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每個禮拜固定開會, 企劃書裡的活動、預算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及對談碰撞,才有辦法成為我們這 組辛苦的成果。

(三) 課程演講

43


課程裡邀請了三位演講者來分享他們所做的社會企業及部落產業,第一位是 新武部落的潘嘉禎理事長(圖左) ,告訴了我們有關部落整體組織的運作型態, 以及如何與政府合作且妥善運用其資源,還有近日將發展的部落產業梅子醋; 第二位是自然食尚企業的創辦人李昀蓁小姐(圖右上) ,透過她對食物的堅持, 創造出自然無添加的產品,也推動永續食物的理念給更多人知道;最後一位是 MATA TAIWAN 的創辦人方克舟先生(圖右下) ,有鑑於自己對於台灣原住民的 歷史瞭解太少,在網路上成立一個平台,讓許多人認識原住民文化,並透過小 旅行的形式可以讓人更加深入的體驗到部落之美,也強調政府必須直視落產業 的重要性。

(四) 部落參訪

延續新武部落的理事長演講,老師也安排我們到新武部落實地參訪,沿路上 可看到滿滿梅子樹的植栽,這裡也有飼養山豬以及山羊,還有必須踏上一段階梯 才到的了的瞭望台,過程中,理事長透過詳細的解說以及幽默的字句,帶領我們 繞了部落一圈,部落裡的人也親切地跟我們打招呼,最後理事長的父親還親自示 範如何製作陷阱,一旁的族人也開始準備我們中午要品嘗的部落餐點(圖左), 此次參訪讓我們有機會進去部落,學習以及認識,而我們也提供許多部落的優、 缺點,還有新的想法回饋給部落的理事長,讓我們了解進去一個地方並不是走馬 看花,重要的是得到什麼感受。

44


(五) 其他參與活動

這學期灶咖也舉辦相當多的活動,圖左為拉勞蘭部落聽研討分享會所吃的點 心,本組組員也一同過去聆聽參與,還有在 2016/11/26 舉辦的時令餐桌節(圖右) , 我們手上的是台東親山農園所製作的冰淇淋,當天有草莓、洛神、火龍果三種口 味,還有其他特色的食品,像是蓋亞那工作坊的脆蜜洛神+小米製成的食品,布 農族的烤肉……等等,將台東當地的特色產品都躍上餐桌,此時令餐桌節依照四 季的變換每年會舉辦四場,讓我們都很期待下次的參與。

45


二、對灶咖最初的看法與建議 105 學年度第一學期

題目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

平時作業(一)

人文學院灶咖設立至今已一年,請問在此期間,你 與灶咖有何互動的經驗(包括課程、消費經驗及其 他各種印象或經驗)?另外,你對灶咖有何看法及 建議? 我認為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的「灶咖」除了是一 處能讓我們休憩、聊天、互動的場所,也是一個傳 遞當地故事,推廣地方文化的重要媒介。從活化校 園角落福利社開始,透過系所老師與學生的力量,

林孟蓁

共同打造出一個以學習共享為目標的環境空間,以 師生圍坐相互交流,至當中原住民美食的品嘗,到 台東春一支冰棒的引入,以及其他社會參與課程和 灶窯的教學實踐,即是個融合在地飲食、社會企業 為一環的實體教材;因此, 「灶咖」不僅僅是為曝光 台灣東部的飲食文化,也可以說是一間讓學生走出 校外體驗社會事務的公民教室!然而,我想配合公 平貿易販售的咖啡價格可能會略為昂貴,故被學生 品嘗的機率不高,可以結合可行的優惠方案,讓學 生也能享用到公平貿易的咖啡豆。 對於灶咖已經長達一年設立,我到目前為止只

林羿妏

去過一次,在拜訪灶咖之前便已探得它是以在地食 材為主打商品,選用都是天然的、食物里程數短的 食材,要以吃得健康、安心為考量,因此在餐點價 位上面會比其他學餐稍微高了一些,也因為這樣, 之前我沒有去灶咖買過東西。不過因為一次的因緣 際會下,去灶咖消費一次,這是我第一次進去用餐, 裡面的用餐氣氛是讓人非常放鬆的一個空間,可以 看書、玩小遊戲,營造一個讓顧客進去裡面不會想 急著走出來的用餐環境,我認為這點是很棒的,也 因此那次我在裡面久坐一些,好好享受裏頭的悠閒 時光。不過因為灶咖的餐點價位稍嫌高一些,一般 學生也不太會頻繁拜訪那邊,午餐時間寧願多走幾 分鐘到其他選擇性更多的學生餐廳用餐,而不會特 意去灶咖消費,因此我認為灶咖的主要消費客群大 多為師長級的,學生顧客群反而比較少。

黃雅純

有去那邊消費過,因為那邊有春一枝冰棒,而 46


且我喜歡吃水果口味的冰棒,所以有去買過冰棒; 灶咖所賣的厚片土司也有買過一次。不過大部分的 時間還是路過比較多。 我認為灶咖現在去消費的人還是很少的原因應 該是因為:一、蓋在人文學院較少人去的地方→因 為比較少人會去那邊,所以去消費的人自然就會比 較少;二、宣傳的不夠多,還沒有很多人認識灶咖 →因為很少在學校網站上宣傳灶咖,所以其實知道 灶咖的人都僅限人文學院的學生而已。 1. 最一開始有聽張育銓老師說過福利社要改成一 個很特別的空間,當時好像有自己的食物自己做的

陳彥如

陳慧郁

想法,還有會有土窯之類的東西。 2. 在灶咖剛成立不久時,開始販售食品之後偶爾 就會去灶咖買東西吃,當時灶咖還是向外面的店家 訂購飯或是麵食近來賣。 3. 之前的社區研究有去永安社區做報告,當時的 經費是由灶咖提供的。 4. 對於灶咖大部分還是只有人文學院的學生比較 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在宣傳方面可以藉由粉絲 團、海報等之類的讓理工學院或是師範學院的學生 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食品也可以朝比較有特色的 方面去發展,透過好奇、新奇去吸引顧客。 經過上學期的課程-社區研究和組織理論與管 理,讓我對灶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社區研究這 門課的成果發表會中,我看到班上同學利用灶咖附 近的田地種植出一些成品,才知道其實知本校區的 土地是以砂礫質地為主的草地,也使我從此處構 想,或許灶咖可以利用後面的土地種植某樣作物並 加入餐點中,成為其中一項特色商品;而組織這門 課則是讓我更加瞭解、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社會企 業範例,這讓我聯想到了灶咖背後所富含的使命, 也就是每個社會企業最為重要的初衷,因此,若已 經有了初始的那顆種子,我想如何讓它發芽並沒有 想像中艱難,只是灶咖餐廳所隱含的社會精神對許 多人而言似乎不是那麼清楚,像我如果不是人文學 院的學生,可能只是把它當成一間普通的餐廳,在 這方面的宣傳或許可以結合課程、活動以及灶咖周 圍的佈置來加以強化,因為在看過香港大學一念素 47


食的基本介紹後,發現簡單的理念就可以做出很不 一樣的餐廳,但是其中相當重要的關鍵在於如何讓 消費者看到你的理念,並願意消費支持你的理念, 相信在之後的很多門課程我們會實際參與、行動然 後得到答案。 事實上,我在灶咖的消費次數可能不多,所以 只品嚐過部分餐點。其中,我覺得咖啡茶葉蛋真的 很好吃,所以我會希望像這樣特色的餐點可以再有 更多一些,另外,另一項主打阿拜,我認為如果是 主打就可以在更特別一點或是在更好吃一點,並 且,咖啡的販售如何搭配餐點吸引學生族群也是另 一個值得日後我們去設想的。再者,學生族群對於 飲品的需求其實很大,所以茶類的進入或許也是可 行的,以及其他餐點如何在更抓住學生購買的慾望 都是我們可以透過課程不斷發想的。

48


三、研討會、演講及參訪心得 (一) 研討會心得 研討會 主題 舉辦日期 撰 寫 人 : 林 孟

2016 翻轉邊陲‧開創新局-社會企業與東臺灣人文實踐研討會 2016/10/14~10/15

舉辦地點

人文禮納布講堂

透過各地專業人士、學者的論文導讀與計畫發表,利用相 互溝通提問的方式,舉行一場和台灣東部現況息息相關的研討 會。這次的研討會著重於反省、批判、思考東台灣被稱為「台 內容大綱

灣後山」的區域形象,以此地方的「邊緣化」為主要核心,進 一步反思在地人文社會與歷史背景。 藉由探討社會企業、公平貿易融合當地產業的特性,以及 開闢另類發展途徑和東台灣人文研究與實踐之間的連結可行 性,尋找並翻轉東部邊陲之可能。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主要是探討花東的六種社會形式: 「社會 企業的校園實踐、東台灣發展的結構性限制與可能性、學術實 踐與區域治理、教育的社會實踐與應用、阿美族專題研究、台 東社會與文化研究。」以下是我對幾項主題的重點摘要: 1. 社會企業的校園實踐:

重點摘要

透過探訪原住民部落,撰寫在地詩歌、尋訪東部「美食」、 推廣社區藝文發展的記述,以及結合「東大`avuwan 灶咖」為社 會企業駐進校園的形式,建構全體師生對台東人文和當地飲食 的資源連結與地方知識。 2. 東台灣發展的結構性限制與可能性: 以山地保留地現代化制度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亞洲水泥 公司在花蓮購地建廠之爭議,對秀林鄉太魯閣族群的原住民文 化與部落發展影響;進一步深談原住民族土地開發利用的衝 突,以及議會治理之黑箱作業的問題,都是否會成為花東地區 受到發展結構侷限的主因。 3. 教育的社會實踐與應用: 除了以「東光計畫」為學生教育的反思策略,即弱勢學生 的課後照護實踐;還另從原住民的文化保留與教育方面著手, 探究在這以漢人為主的多元文化教育體制下,原住民族的族群 認同與自我實現是否出現式微及被邊緣化的危機。並持續分 析、評估藝術心理治療團隊對原住民青少年的文化療癒基礎方 式,能否達成治癒其身心健康、文化認同的可行性。 49


4. 台東社會與文化研究: 從台東荖葉探索社區營造之外農村動力連結的可行性為背 景,將荖葉與檳榔二分,創造老業的獨立產品,並深入調查荖 葉的採集做法與獨特性,期待台東荖葉另闢不一樣的文化發展 與社會視角,進而思索農村地方活化是否有從社區營造團隊往 職業團隊位移之可能。 我認為這次的研討會是以「田野研究」及「社會企業」型 式為出發點,因為每篇論文的陳述都是先以調查當地背景開 始,之後才會以理論或實質的解決方式為末。而就我對演講內 容的印象來說,大多為此兩種模式互動下的結合體,其是聯結 眾多國內外社會企業、造就人類福祉的社會案例,攜手重建東 台灣人文社會的里程碑。 從人類學家或其他學者的分享中,可發現其實對一地的研 究,不僅僅侷限於了解、闡述、紀錄異地人文和歷史意義,也 能從調查過程裡學習,甚至透過問題的觀察與腦力激盪,從知 識的接受者轉換成給予人,進一步協助受訪者們。 (例如:台灣 學生的弱勢蚵農復蚵計畫、海洋大學的女巫背包客、為印度婦 女取水問題而發明的滾動式儲水器……等等。) 這次的成果發表與講評除了讓聽者能獲得多方的實例,得 以探究、學習、改進之外,也點出了最根本的社會企業核心: 「反 思缺乏的部分,延伸可創新或再造的價值。」另一方面,余宛 心得反思

如立委對花東地域社會概況的見解,以及其社會企業獨厚的思 考觀念,更是顛覆了過往大眾對社企營運模式的思維。 就以台東缺乏醫護資源為例,昔日我們總以需要更多醫護 人員、醫院或團隊駐進為解決方式,忽略了背後可能隱藏或形 成更大的危機。 (例如:台東人口與其他縣市相比相對稀少,假 使引進過多的醫療資源,是否會造成社會浪費?而醫院建築的 設立是否會導致產業群聚效應的發生,像是隸屬於醫院下的商 店門市的擴增,人潮湧入、垃圾的產出,是否可能影響當地居 民營收?降低花東地區的環境負載力?) 因此,一地區的社會 議題不光只是著眼於表面上的問題而已,還需透過一層層的反 思和研擬,才稱得上是最佳的改善機制。 (例如:花東地區醫療 資源的不足,採用預防型或移動性醫療來解決,是否更適合此 地的環境特性?) 至於社會企業是否該用法律加以制定或管理,就我而言, 假使從法律規定會限制社會企業運作方向來看,那社企到最後 可能會因被政府綁手綁腳而失去原本存在的意義;但,若以金 錢補助及資源使用的角度思考,那是否應該訂定相關法則來規 50


範金費轉移上的標準呢?我想當已通過了一項法案,就會衍生 出更多的法條來遷就上一條法律,可如果無一定的衡量準則, 社會企業最終是否可能會產生營運失靈的弊病?為此,不管是 法條的框架或保障與否,都是一項值得我們深省、討論的議題。

撰 寫 人 : 毛 玉 娟

敘述如何將自己的工作結合人類學,找到新的可能,也看到 不一樣的社會真實。以中山大學的學生為例,在推動社會企業的 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如何學習、克服種種的條件不僅是個人的 內容大綱 課題,也是各個單位、團隊的共同課題。而當各方專業工作者越 來越重視運用人類學方法所收集到的民族誌資料,來如何把這些 資料轉換成為有價值的創新? 社會企業創業遇到的問題,學生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太少嗎? 需要社會設計卻缺少設計學院無發揮、學習的平台?缺少場域的經 營發動真實社會創新、缺少不同領域教師、但為之間的合作、缺 少發展社會創業的配套等等,這些造成的困難是否會局限學生們 創業機會與可能性? 但是成為社會企業的創造者卻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成為有社 重點摘要 會關懷的創業青年,而創業也不可能一人就能完成,而是要靈活 運用資源、找到適合合作的創業團隊,不能只有熱情而缺少具有 設計與管理能力的團隊。 那麼缺少企業創業教育的台灣,若要成為社會企業創業家,還需 要更多的武器,在社會設計、創新、創業的實踐,必須付出更多 的努力、更多人的參與。

心得反思

聽完這個主題的演講,我想了非常多,有關於社會企業創業 的面臨的困境,我們僅僅擬稿構思出企劃書,那還只是為了去參 加比賽,並沒有想過其他問題,與到底要不要實現這個計畫,說 實話,要去執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光是資金問題就無法讓 企劃實施,我們小組都很清楚這件事情,但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 果,卻還是想投稿放手一搏,或許能入圍,或許能得名,在那之 後才有一絲希望去實現,相信在這過程中會有許多無法跨過的因 素與困境,但我不想只是把成果放到某一個角落,競賽的結束或 許真的畫上句點,那至少還是去博弈了,是贏是敗,等到參與過 後,這個經驗還是我們的,若是運氣好獲勝了,那只是開始不是 嗎?

51


撰 寫 人 : 陳 慧 郁

此次的研討會從反思與批判「邊陲」的形成、想像與困境 出發,進而探討社會企業、公平貿易、另類發展路徑和東台灣 人文社會研究與實踐的連結,尋求翻轉邊陲的策略與可能性。 內容大綱 主要分為以下幾個主題:1.社會企業的校園實踐;2.東台灣發展 的結構性限制與可能性;3.學術實踐與區域治理;4.教育的社會 實踐與應用;5.阿美族專題研究;6.台東社會與文化研究。 以下我從有聆聽到的主題場次做個別的重點整理。 1. 社會企業的校園實踐: 第一篇論文-東台灣文學介入社會實踐的可能性,以在想 像與實作之間的東大`avuwan 灶咖為例,並藉由東台灣文學的角 度展現出邊緣的異質性,同時對東大`avuwan 灶咖的過去、現在 與未來,是否可發揮那些在想像與實作之間的動能,是此篇論 文關注探討的面向;第二篇論文-禮納布地區的社會企業與在 地社群連結之觀察,以台東大學 `avuwan 灶咖跨域創造計畫為 例,作者以自身擔任灶咖計畫專任助理的經驗,試圖從灶空間 與咖空間兩教學場域之建構、跨領域學習課程之開設與規劃等 兩種面向予以觀察,檢視灶咖計畫所尋求的三大主要目標: 「建 構地方知識」 、 「落實文化行動」 、 「實踐社會公義」 ,一方面是否 符合計畫主軸,另外也對於社會企業及公平貿易等理念於校園 推動的計畫目標,進行觀察、反思與批判。 重點摘要

2. 東台灣發展的結構性限制與可能性: 此三篇論文主要是從涉及法律的角度談相關土地爭議與議 會治理等的研究,再從個別實際案例延伸出台灣法律面的制定 問題和未來可行的改善方向。 3. 專題演講-從社會設計、社會創新到社會企業可行嗎? 藉由國外的社會企業實例,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面向,之 後再把視野拉回台灣,反思台灣的現狀,並藉由中山大學的計 畫講述,看見大學內部社會企業教育現場的實踐與挑戰。 4. 教育的社會實踐與應用: 這三篇論文主要都從社會弱勢者的輔助計畫去實施研究、 實地參與觀察、最後提出反思,也讓讀者可以去進而瞭解、思 索台灣弱勢者所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和方向。 5. 專題演講-青年創業到社會企業到更高社會目的的營利企 業: 主要講述創業前自己人生的心路歷程,透過簡單的分享, 告訴我們最為真切的道理: 「在成為更高社會目的的營利企業前 52


必須先成為更高目的的人」,將企業的本質回歸到人的身上。 6. 台東社會與文化研究: 第一篇論文-從台東荖葉探索社區營造之外的農村動力的 新可能性,講述的是因長期與檳榔並稱而對荖葉本身的汙名化 以及官方政策對於檳榔相關產業的所採取的三不政策,所造成 其產業的連鎖衝擊。因此,此篇論文藉由基礎資料調查法收集 荖葉在地化特性,探討台東荖葉作為一種特色產業的不同面 向,期待可以為台東荖葉開展另類的視野與多元發展。同時, 透過這樣的歷程思索農村地方活化是否有從社區營造團隊往職 業團體位移的可能;第二篇論文-從多元方案到社會企業~論 台東現況發展,透過介紹不同的組織型態來描述其各自存在的 重要性,再切入談論社會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與問題以及勞動 部近期的推展成果,在更進一步轉而論述台東產業輔助成效, 並期許更多的企業能透過這樣的資源,由「他助」轉為「自助」, 在進而達到「助他」。 7. 專題演講-社會企業進行式: 從社企的定義和台灣發展社企的歷程講述中,看到講者對 台灣的展望和擔憂,並透過許多真實案例的分享,讓我們知道: 社企不困難,需要的是對症下藥。最後也提出很重要的兩項重 點: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框架,有的只是自己的想像;看一件事 情,不能只單看表面,而要去發掘背後的整個運作系統,以此 警惕、勉勵大家。 能夠參加這次的研討會,我真的覺得實在太幸運了,因為 這跟我預想中的一個演講、一份作業,真的不一樣。除了看到 講者與提問者之間的知識激盪,也讓我感受了一次世界之大與 自己的渺小。 我想就先從第一篇的灶咖計畫論文談起,它讓我看到文學 的另一種力量,與其他實作的方法雖然不同,卻以文字的敘述 表現生活、體現文化,以這樣的方式,看到筆者對於灶咖的期 許;第二篇,則針對灶咖計畫和未來的藍圖做了更進一步的敘 心得反思 述,使我們能夠更深入的去瞭解灶咖與其意義,同時透過對於 評論者的建議:像是在地連結-如何與學生課程更緊密地結 合;目前為止原住民元素注入地不夠以及怎麼注入媒介宣傳、 數位化地紀錄每次的活動,這些相信都給了筆者與我們一個新 的學習方向和反思的機會。並且,也更讓我知道了,研討會並 非是讓學生開開眼界的地方,而是教授、社會人士、有為青年 們等,彼此交流、學習和進步的場域。 下午的專題演講,則讓我很是驚訝,原來人類學家的小小 53


參與是能夠帶給社會大大的改變的,像是印度婦女取水案例、 鐵質攝取不夠案例等等,其中重點只在於你願不願意跨出第一 步,看見既有的問題,然後付諸行動,就能為這個世界產生一 點點的轉變,或許很多事情不做真的不會怎樣,但是,一旦做 了,卻發現很不一樣!之後講者分享實際在中山大學實施相關 的社企課程中,學生所遇到的疑惑和挑戰,也很值得我們去思 索,因為他們的困惑其實也正是我們未來可能會遭遇到的問 題,像是:相對於國外,台灣在推動社會企業時有哪些在地因 素需要考量?關於社會企業和創業教育,台灣的學生和社會人 士有足夠的機會教育嗎?這些提問也讓我去反思:台灣的社會 企業目前相對來說比國外還要不成熟,是因為起步較晚,還是 有其根本的結構因素?因為事實上很多時候人們創業,政府或 許是有很多資源可以申請輔助,但是,這些可以善用的資源卻 往往只有少數人能夠知道……,因此,我想台灣在很多根本資 訊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之後的演講,讓我看見了很多人類學者的實際付出和參與 企圖心,試圖藉由他們的研究報告,找到對弱勢者未來更好的 輔助方法與方向,也許不像讓戰爭停止那樣偉大,但卻給了我 們這些學生一個最好的指引,幫助本來就不在於小或大,當你 願意伸出手的那刻,就是改變的開始,只要你能力足夠就該去 做比現在更大膽的夢!這也是接續的專題演說,使我所深入體 會到的。一個年紀與我們相仿的創業家,原以為會是聚焦於其 成功的事業分享,沒想到會是從人的本質上去做講述,他演講 時提到的很多人生觀至今我仍猶言在耳,確實,平時我們遇到 事情時,總是會先抱怨東、在抱怨西,很少冷靜下來審視自己 的行為;也確實,與其等待別人的改變符合自己的期待,還不 如試著去改變自己的想法,我想,現實就是這麼一個樣子吧, 唯有自己能夠給自己一個更不一樣的人生。另外,朱平先生的 言論也顛覆了我一貫的想法,總是希望政府能為人民多一點付 出,卻沒有從另一個角度去思索過:當政府失能時,便是人民 的另一種機會!我想,或許是我平時的想法還是太過稚嫩,仍 然位在一體兩面階段,沒有看到事情背後更多的可能性,透過 他們的演講,竟讓我再次看見自己的不足。 第二天的演說,則讓我們看見民間與政府從各自的角度對 地方的觀察和努力,很顯然地還是一樣都是試圖讓這個社會變 得更好,但我在思考,如果能有個中介組織試圖整合政府資源 和民間力量,是否對地方會產生一個更大的效應?而這是不是 也是另一個社企可以嘗試去做得項目?讓需要被幫助的人能獲 54


得適當的諮詢。最後的一個演講,其實是最讓我印象深刻與最 讓我感到意外地,一個立法委員作為講者卻不輸普通的一名教 授,不斷地舉出實例與台下的我們一起反思,其中她提到的兩 點最使我認同與難以忘懷,分別是:勞委會-社會經濟辦公室, 他們會試圖幫助失業者,但是很多時候,他們也支持這些失業 者創業,卻可能沒有深入探究過,失業者是否符合創業者所需 要的人格特質?抑或只是病急亂投醫的另一種救助方式?因為 就像立委前述所舉的很多例子,像是馬來西亞去中心化的水權 案例、西藏女性活不過 50 歲的實例與全球 75%的愛滋病患者來 自非洲案例等,都只是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情,要找對問題的癥 結點去解決,不然做再多都是在白費時間、徒勞無功罷了。正 如許多的社企比賽,許多的參賽者都嘗試著要解決東部的偏鄉 學齡兒童問題,但卻是站在自己身處的環境來看待這件事,那 又怎麼能夠真正了解問題的根本?因此,勞動部在介入輔助失 業者時,是否能對失業的人進行深入的研訪或是性向測驗,去 了解失業者的本質,在進而輔導他,讓他可以真正的找到屬於 他的工作,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再去深思的問題;另一個則是社 企立法與否的爭論,她不希望社會企業被法律框架化了,做起 事來反而綁手綁腳抑是大家為了爭取資金補助,撰寫企畫書就 像在作文比賽,這也讓我想到就像有機農業的例子,如此高規 格和高標準的要求,最後到底是誰能有能力能夠符合?如果法 律不能好好站在立法者的角度,那訂立在多條,不過都是好看 而已。立委也提出了英國道德銀行的實例,是透過民間資金的 募集來幫助社會企業,而不是一味地仰賴政府,正如昨天朱平 先生所言的:當很多人不願意站出來做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機 會,而台灣正處於這種狀態,需要更多的人去挺身而出,共同 尋求屬於台灣社企的出路。透過立委的演講,有很多的事情值 得我們去反思,政府到底應該如何幫助我們?只是提供資金? 抑或能有辦法給予輔導或是引導一個組織找到正確的中介資 源?還是可以由民間企業、團體出面去解決上述的問題?無論 答案是何者,我們都該試圖去正視、努力尋求能夠幫助台灣找 到出口的方法。

55


撰 寫 人 : 林 羿 妏

在大學的教育體制中,從社會設計到社會創新再到社會企 業的流程是否是可行的,以及探討講者自身所處的學校,在推 內容大綱 動社會創業教育學程所面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研擬方案 及相關配套措施。 一、從社會設計、社會創新到社會企業可行嗎?大學內社會企業 教育現場的實踐與挑戰 1.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並不單單是研究人類學理論,而是將這 些知識活用在生活裡 2. 北美大學社會企業從設計、創新再到社會企業發展,結合

3. 4. 5. 6. 重點摘要

校內人才、技術,發展創新與設計,並透過大學間的合作 增進交流 大學內的社會設計教育應從大學出發,創新部分藉由在大 學時段重新定位社會角色,進入社區學習與實踐 大學與社會企業教育,認為應從大學培養社會企業人才, 培植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競賽,透過活動篩選人才,培植團隊 中山大學推動社會創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 缺乏真正社會問題、解決課題  缺乏設計學院啟動社會設計  缺乏場域的經營發動真實社會創新

 缺乏不同領域教師、單位之間的合作  缺乏發展社會創業的配套  最主要是要走入人群 二、青年創業到社會企業到更高社會目的的營利企業 1. 對台東的印象,尼伯特颱風重創東部,號召人力前往支援 2. 啟蒙者─與朱平先生的相遇 3. 青年創業路迢迢,經歷親情、友情與愛情等關卡,曾達到 人生最低潮但仍走過來 4. 推動青年社會企業,思考如何邁向更高社會目的回饋社 會,並將利潤以 60%、40%、20%分別回饋公司、員工以及 投資予最信任的非營利機構

56


一位 23 歲的青年要創業對很多人來說是最常被澆冷水的, 而這位演講者令我著實佩服,面臨人生許多不順遂的事、所構 想的東西被無限駁回等事情,分享他創業之路的心路歷程,即 使是一位有能力的人,若沒有遇到貴人的幫助與一顆堅持下去 的心,很快地便會放棄最初的理想。他所秉持的理念為將社會 企業朝更高的層次邁進,重要為回饋的本質在於對社會的貢 獻,自己所收取的利潤並不為最高目標,這是很重要的心態, 適時回饋社會並投資所信任的非營利團體。 社會企業是我上大學後才接觸到,上大學後在上有關社會 企業的課之前,對於這個詞是懵懂且不深入的,現今對於社會 心得反思 企業的了解程度已能慢慢掌握其基本的概念,再加上修過相關 課程,已漸能理解並進行反思。講者宋世祥先生提出的許多大 學開設社會企業課程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許多學校會遇到 的難題,像自己目前就讀的台東大學,所面對到的問題更是多 出中山大學許多,光是社會設計第一步便面臨難題,缺乏設計 相關學院,只能倚賴美產系或數媒系,更進一步的社會創新, 我認為管理學院可以掌握這個優勢,運用商學院所學的各種專 業知識來達到創新並實踐所學的,並能走入人群,才是克服難 題的一件事。要在東部發展社會企業需要許多資源以及各種解 決問題的配套措施,但最重要的其實就是要能走入人群。 撰 寫 人 : 林 愉 甄

本研討會起初講述台東大學的`avuwan 灶咖計畫,其緣由以 及此計畫實行過程和未來願景;第二部分則是分為兩個場次, 而我選擇的是──東台灣發展的結構性限制與可能性,內容涵 蓋原住民的土地利用、財團開發與當地住民的衝突、法律限制、 議會治理等;第三部分為專題演講,由宋世祥先生主講,以中 內容大綱 山大學為例,描述大學這個教育現場,如何面對社會企業的挑 戰與實踐;第四部份也分為兩個主題,我選擇的是──教育的 社會實踐與應用,三位講者各別分享對弱勢族群的關懷與照 顧,並提出解決方案,讓其體認到其價值或更多的學習;第五 部分則是主講青年創業到社會企業的過程分享,支持年輕學子 有夢想的衝勁。 1. 由東大`avuwan 灶咖計畫,引領台東大學的學生參與實際操 作,加上透過各種課程讓學生更加熟悉台東這個地方,增加 學校與社群間的連結,讓灶咖形成一個資源共享的平台。 重點摘要 2. 太魯閣族與水泥公司的土地爭議、美麗灣開發案與都蘭鼻開 發案對阿美族人間的衝突、花蓮議會阻止公民違規等事件, 顯示東部經濟開發與原住民議題廣泛,甚至在法律上有許多 57


限制,對原住民族不利,且議會的不公開透明,讓現代民主 蒙上一層陰影。 3. 對於在大學內推動社會企業相關課程,一開始是非常困難 的,需要有設計方面的技能,還有巨大的熱誠。而且我們進 行了一些計畫的設計即使獲獎了也很少去實施,社區跟部落 感覺被消費了,作者期許有更多關懷社區的青年。 4. 透過幫助原住民青少年、弱勢學生、老人,讓他們外來的人 生可以更好,不因為被環境所困而無法學習跟生存。 5. 青年創業不要害怕,勇敢面對失敗。 今天整個研討會參與下來,改變一開始我對於灶咖的認 識,只有在與當地物產結合販賣當地特色食物,這樣淺薄的印 象,但今天藉由董老師和林芳誠助理的文章,更能體會到工作 團隊賦予灶咖的重要意義,不僅要連結學生和台東整個地區, 還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社區企業、公平貿易等資訊,開放給所有 想做一些活動的人使用此空間,我認為這是給學生一個很自由 開放的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後面專題演講社會企業時,提到 雖然大學生有提案有計畫,但到最後卻無法實行,可見對於真 正的執行層面,有許多的困難,需要多方面的協助和鼓勵,創 業也是如此,初次挑戰某樣事件的時候,總是會少那麼一點信 心,最後的朱平老師,也鼓勵我們大學生不要害怕去做夢,我 想多方面的失敗,是能夠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這次的研討會中,第二場次的演講,我感到有點吃力,三 心得反思 組講者都有用非常專業的法律知識,套用在其所觀察的對象 中,不論是財團和原住民的議題、還是花蓮議會的事件,都能 有充的連結,雖然我的學術成就尚未累積那麼多,但我能體會 到,觀察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能成為你的經驗值,就如 三組講者用社會上發生的事件來去尋找理論上的關聯,找出問 題,也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式,更多知識上的東西就要自己去 吸收消化,這是我對於這場次的感想。 總結來說,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翻轉邊陲、開創新局, 但朱平老師說到他並不認為台東邊陲,因為這裡同樣有網路, 可以去吸收廣大的訊息,是否在台東的我們常常把自己定位在 一個偏遠、荒涼的環境中,卻忘記去肯定自身存有的價值,東 部或許沒有多高樓大廈,但我認為東部在台灣本島地區中是最 與眾不同的,要對自身有信心就能邁向新局面。

58


撰 寫 人 : 黃 雅 純

研討會的關鍵字-社會企業、邊陲以及人類學。靠著人類 學家做田野調查的方法,研究出如何以社會企業的方式來拯救 邊陲。宋世祥講師所講的是以大學為主軸來發展社會企業以及 內容大綱 培訓社會企業的人才,並且舉了許多國外社會企業如何跟人類 學家做結合,來創造出更多的不一樣的社會企業。教育的社會 實踐與應用由三位不同的主題的論文作者來概述不一樣社會企 業所做的社會企業之實踐還有運用在哪些不同的方面。 1. 社會企業的創新都跟人類學有關。人類學家在做田野調查時 可以不帶成見的去調查、並且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可以從微 小之處發現線索……等,社會企業需要與人類學家結合,運用 人類學家的智慧,去為社會企業發展以及發掘出更多的不可能。 2. 外國案例的比較。例如:印度住在郊區或是鄉下的婦女,常 常為了提水花費長達四、五小時的時間,這壓榨了他們去從事 其他工作的時間,所以在人類學家的實地觀察後,針對他們提 水的工具做了發明以及改良,使的婦女們可以將縮減的時間運 用在工作或是家事上面。 3. 從大學出發為社會做設計。重新定位大學在社會的角色,大 學生不是只有讀書或是做報告,更應該做的是走出校園,運用 自己所學去為社會做奉獻,而大學裡的課程除了有專業科目之 外,更應該與社會企業合作,為社會培養企業人才,並鼓勵學 生參與各種社會企業的競賽,來使學生在之後進入社會企業工 重點摘要

作時能夠有團隊合作的精神。 4. 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的教育實踐是需要更多人去 參與的。 5. 透過藝術治療的方式,為原住民青少年提供促進身心靈健全 發展的方法。現在的心理治療方法大多都是以漢人文化來作為 基準,甚少以原住民文化作為基準,所以藝術治療就融入了原 住民文化,並且站在原住民的立場來為原住民青少年做輔導, 再加上這類方法有別於一般的心理治療,它是可以透過繪畫來 了解並且輔導原住民青少年,而且又是以小團體的方式來做治 療。 6. 東光計畫是透過與教會的合作,為弱勢家庭的兒童提供課輔 服務,並且在讀書之餘,為兒童提供培養興趣或是專長的各式 各樣的營隊。 7. 由於台灣高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從日本的˹婆婆工坊 ˼得到發想,想要為東部的高齡者提供社會工作的第二春,並且 以手工藝的方式來讓人人都可以參與。 59


現在人人都可以讀大學,而大多數的課程就是上課→考試 →報告,這是大多數的課程不變的過程,並沒有跟高中有多大 的差別,頂多就是有了各個系所的專業科目,但是因為如此, 出了社會以後許多人仍然是去一般的公司跑跑業務或是當一個 一般的上班族。大學生現在應該要學的就是走出校園,進入社 會來把自己所學的應用於各式各樣的社會企業裡面,我認為大 學應該多開設有關這方面的課程,讓學生除了學習屬於自己系 所的專業科目,更應該與不同系所的學生一起培養社會企業方 面的專業知識,讓藍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同學懂得如何運用團隊 合作來使的社會企業能夠運作得更順利。 三篇論文的講者並沒有正面地說到與社會企業的關係,但 心得反思 事實上他們就是社會企業,懂得運用各方面的人才來為各自的 社會企業提升服務效果,或許這些社會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還沒 有被全世界或是全台灣的人看到,但是他們仍然努力的貢獻自 己之力來為社會服務。我也有參加社會企業所成立的課輔班, 它是布拉谷社會企業在延平鄉所成立的種子之家布農課輔班, 跟譚昌國老師所說的東光計劃課輔班有許多類似的地方,我們 也都是去到那邊協助兒童完成作業並且加強英、數或是閱讀, 所以在聽到東光計畫的時候,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只是學生, 但是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些時間來為部落兒童服務,這跟社會企 業的宗旨一樣,或許我並沒有很專業的知識可以教導部落兒 童,但是仍然可以為社會盡一點力。我認為這就是社會企業的 宗旨,不要去計較付出之後所得到的回饋。

60


(二) 演講心得之一 演講主題 演講 日期 撰 寫 人 : 林

內容大綱

協會與產業結構的邂構 演講者

2016/10/28

潘嘉禎

原在花蓮縣四維高中任教的潘嘉禎理事,幾年前辭去工作 返回家鄉照顧雙親,回鄉後,驚覺部落正面臨人口流失、傳統 農業式微等困境;因此,他召集耆老與居民共同商議,決定將 部落的特色農產「梅子」推行成觀光農業,期望協助海端鄉新 式部落之梅子產業能發揚光大,藉以活化部落文化、帶動當地 發展及增加就業機會。

孟 蓁

1. 成立目背景: 該單位是一群來至臺灣各地的軍公教原住民,在志同道合 下所組織而成的全國性協會。 其目的在於培養原住民族一技之長,提升就業機會及生活 品質,透過協會成員的專長,幫助自我族人延續並推動族群文 化與地方產業;另一方面,也會辦理相關社會慈善事業、推廣 健康促進及數位資訊活動之舉辦。 2. 主要產業:

重點摘要

由原鄉慈善協會潘嘉禎理事長向「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申 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社會型計畫』」 ,期望藉由此計畫與外部 資源做個結合,推展地方產業經濟收入,培訓及聘用當地梅 農,發展梅子觀光果園。 除促使當地梅農藉由梅子觀光果園,銷售自產的梅子增進 自我經濟上的收入外,也藉由梅子觀光果園,延伸出其他的觀 光產業(例如:梅農導覽體驗活動、部落獵人體驗、生態導覽 體驗、溯溪體驗活動等。) 3. 行銷策略: (1) 藉由認識陌生人與多元群群,以人際溝通的互動網絡方 式,傳達創業發展之理念,並透過內外部資源整合的手法,進 一步達成自我學習與經驗分享的目標。 (2) 以 ABC 法則,專家、橋梁(自我與他人) 、顧客三種聯 合網絡模式,來增進產品之曝光率。 (3) 透過產品口碑與品牌的建立,增進顧客對公司品格及農 民產業的信任,藉以定位形象與品質,創造產品情感的附加價 值。 61


我認為潘嘉禎理事長的單位是個以利他精神及回饋地方 為核心目標的社會企業;因此,假使組織能確實改進並解決目 前所面臨到的困境與問題,便會使協會發展邁向穩定及成功之 路。 以下是我對此演講的三項反思: 1. 雖知其目前正在協助的當地梅農推廣在地「梅」之特色產 品,但在演講過程中對新式部落的歷史背景,和此方案的實際 行動並無特別著墨,亦即為何選擇發展「梅子」產業,而非其 他蔬果或地方文化?另外,是以怎樣的做法與形式來推廣當地 梅農的產品? 2. 因深受梅子成熟與生長季節上的限制,在加上以天然無毒 心得反思

有機栽種為目標,故產梅的數量可能相對稀少或減少收到大訂 單的機會;因此,如何解決梅子熟成問題及產量受限等危機, 須加以評估與商討。例如:透過研發、推行梅子附加產業來延 長食品之存放時間,以及增加消費者選擇權,但是蜜餞或果醬 製作等其他食品的產出,需是能與外界梅子或其特色產品能有 所區隔與特別突出的。 3. 金費、利潤的賺取面臨歸屬權之問題,是要給與協會去幫 助其他農民或地方發展,還是讓梅農擴大土地增加產量?為 此,可能需詳細記錄並預估財務分配及回饋在地的金額資料 (需抽出百分之幾的費用回饋當地與農民),並且擬定、研討 一項完善的實行企畫書。

62


撰 寫 人 : 毛 玉 娟

內容大綱

許多來自台灣各地的軍公教原住民,回來台東一起組織而 成的協會,目的是運用自身的專長幫助自己的族人,並且動用 自己的人脈資源還分擔協會的工作,發展在地文化與地方產 業。執行了不少有關於梅子的產業,例如梅子觀光果園、部落 梅子的研發、部落體驗活動等等,提升部落發展的觀光性,進 一步建立口碑與自身品牌,訂定形象與品質。 海端鄉新武部落以種植梅子農產為主,但受到大環 境的影響,價格年年下滑,讓當地的梅農苦不堪言,加 上部落內部人口的老化和人力缺乏,潘嘉禎也應用自己 行銷管理碩士學位的專長,發展獨特的梅子產業,已經

重點摘要

有配合的廠商互相合作。 (原鄉慈善協會理事長 潘嘉禎 布農族:既然回到 家鄉有這機會,那我把這東西梅子,以梅子來做一個導 入的產品,然後做行銷,不單單是為了這個部落,也為 了自己家裡的土地跟老人家,過程雖然艱辛,但我相信 有志者必竟成。) 除了提振梅子產業,因為部落附近擁有新武呂溪美 麗生態景觀及日據古道遺跡,潘嘉禎認為可以規劃獨樹 一格的深度旅遊,鼓勵部落旅外的青年返鄉,一起打造 部落文化及產業。 *發產背景:認識陌生人與多元群群,芬香資源與理念達成自我 學習之目的。 *行銷策略:以 ABC 法則,專家、橋梁(自我與他人) 、顧客的 聯合網絡方式增進產品之曝光率。

心得反思

我覺得以部落梅子為產銷幫助族人的形式很像布拉股企 業,同為在部落發展自身品牌銷售出去,為族人增加工作機會, 而這銷售專出來的錢則是回饋給部落, 我認為要發展一個社會企業並不簡單,像是原鄉慈善協會 當初創立的時候,是由台灣各地的原住民志同道合的願意回部 落組織協會,且不說有許多社區人口外移嚴重,若是沒有這麼 一個熱忱,與拉力,青壯年人口的回歸是很難的,所以提供社 區、部落工作機會是重要的,那要如何創造工作機會呢?像是海 端布農部落是以梅子產業為主,而布拉谷企業是以部落米以及 金鑽鳳梨為自身品牌,打出社區部落的知名度,工作機會自然 會增多,外移的人口也能漸漸回升。

63


撰 寫 人 : 陳 慧 郁

內容大綱

重點摘要

主講人主要在描述中華民國原鄉慈善協會的組成與目的, 並提及了慈善協會的發展歷程與目前相關產業推動的狀況,讓 我們看到協會回鄉的青年是如何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地方資源 能夠連結、整合,進而達到最終目的-帶動部落的經濟效益。 ˙中華民國原鄉慈善協會不是企業、不以營利為目的,它屬於 非營利組織的一環,主要是希望帶給當地回饋。 ˙目前協會主要是協助海端鄉新武部落發展屬於他們的梅子產 業,建立產品的行銷通路、口碑與品牌。 ˙身邊也許不乏資源,但要如何連結、利用才是關鍵。 ˙建立產業品牌最好有動人的目的和任務,容易吸引顧客購 買;另外,需要確立自己的品牌定位:別人如何去形容你?你 所設定的品牌美感、形象和風格又是如何? ˙品牌定位它表示的不僅是一種 LOGO,它所代表的更是公司 行為、是客戶對產品信任的象徵。

64


對我而言,潘嘉禎理事長的行為是很偉大的,他不僅僅是 一位願意回鄉的青年,他更努力地將家鄉推廣出去,創造屬於 家鄉的獨特價值。這過程中,他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在統合 部落的意見;去整合、連結資源;建立產品的行銷通路和品牌, 並定位產品的形象與品質,也才能收穫今天的成就。 此外,他也透過短短的演講,給予了我們許多的行銷知識, 像是 ABC 的行銷法則-A代表的是 Adviser(顧問) ,你可以借 用的力量;B表示的是 Bridge(橋梁),你自己(也是主角); C則是代表 Customer(顧客) ,能接納你的產品並願意和你一起 創業的人以及銷售策略,是指販售的最高境界,除了提供顧客 良好的產品外,商品給予顧客們的文化、精神和理念更是產品 的最大特色,創造出屬於自己品牌的情感附加價值。 這次的演講,讓我看到推動地方產業背後經歷的艱辛,正 如他所播放的其中一支影片,敘述到建立屬於自己的水果醋品 心得反思

牌前,他需花費的經額和心力,是ㄧ般人所難堅持和達到的, 並且要能成功地推動一個企劃,需要的是後面支撐你的力量, 因此,你的理念、想法必須被大家所看見、接納和配合,才有 執行和成功的可能。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你得到的收穫將 不僅僅在於你所獲得的買賣利潤,更重要的是那些無法取代、 屬於你個人的親身實行經驗。 最後,我想給予此次演講回饋與建議,我認為演講確實有 豐富我的實用知識和帶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想法,但是,我認為 它的品牌故事不夠強烈,因為現在青年回鄉的實例其實很多、 輔助推廣部落產業的組織數量也是不在話下,因此,它的品牌 特點或許可以再設法加進更多的故事和目標;另外,演講人提 及他們產品賣出後所賺的利潤主要是希望帶給當地部落經濟效 益,但是,卻沒有特別提到他們的回饋機制是如何執行和運作 的,因為,這或許可以發展為協會在推廣地方產業後的另一項 願景,成為日後消費者的消費因素之一,所以,我認為完善、 良好的回饋機制對重視理念的組織來說是相當必須且重要的。

65


介紹中華民國原鄉協會運作與宗旨,並闡述協會之所以成

寫 人 : 林 羿 妏

立,是因為看到在地產業值得發揚,並想以自己家鄉海端鄉新 武部落的所種植梅子農產來讓大家看到家鄉產業,但受到大環 境的影響,梅子價格年年滑落,讓當地的梅農苦不堪言,加上 部落內部人口老化和人力缺乏,有尋求過勞動部的資源協助。 另外講者也應用自己行銷管理的專長,發展獨特的梅子產業, 目前已經有配合的廠商互相合作。

內容大綱

1. 協會的運作方式以公益為宗旨,透過產銷梅子產品帶動地方 產業發展,並讓大家能夠看到海端鄉便能與梅子產生連結 2. 透過銷售梅子的利潤回饋讓協會有更多資金去辦理社會慈 善工作、從事社會急難救助及公益活動 重點摘要

3. 梅子產業在台灣的銷售通路需要去開創 4. 講者對於梅子產業的推廣,極富熱忱,並在協會難以運轉之 際尋求外界幫助,透過送交企畫書獲得許多資金的挹注 5. 要銷售一樣東西就必須要有通路,透過人與人的連結產生更 多與外界的連結,將通路透過這樣的連結方式推廣出去 要將一個地方的獨特產業帶動起來,並推廣出去是一件非 常艱鉅挑戰的事情,這個協會的理事長潘嘉禎先生,看到自己 家鄉的產業是值得發揚的,便著手進行,儘管在執行的過程中 處處碰壁,仍不灰心喪志,透過朋友或家鄉的人一同幫忙,將 梅子從採收到加工製作,最終以梅子醋的主要形式打入市場,

心得反思

這讓我聯想到我的組別之前報告的社會企業企劃,要讓商品與 理念創造出來的方式,首先要具有創新性,透過理事長的口中 得知,他們不但有發展梅子產業,並同時在家鄉規劃遊客到當 地旅遊,擬定套裝行程,包括溯溪、帶領遊客體驗部落在地文 化或探訪梅子故事館等行程,這部分極具巧思,且我認為這深 具潛力,若持續推廣下去,可以發展成當地產業特色。 但我聽完演講後,對於海端鄉部落的梅子產業仍抱持著一 個問號,因為講者除了梅子醋的產品外,沒有再多說其他特色 產品,只宣傳支線產業,期待校外參訪後可以讓我更了解其產 業的其他訊息。

66


撰 寫 人 : 林 愉 甄

內容大綱

為前去部落參訪,而事先介紹部落的協會跟目前實做的產 業推動。

重點摘要

1. 2. 3. 4.

心得反思

協會以軍公教人員為主,以推動部落產業為目標。 目前以梅子產業做為推動的主要產品。 善用政府資源做好部落相關事務。 擴展人脈。

原來部落與政府可以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而推動家鄉產業, 不論是原住民社區還是其他民族的生活地方,我想都是值得去 尋找的部分,我住的地方盛產柿子,也有舉辦相關的節日去辦 活動,更有其他不同種類的柿子加工商品,使我更加期待參與 海端鄉的參訪,讓我可以吸收更多推動產業的方法。

撰 寫 人 : 陳 彥 如

內容大綱

重點摘要

心得反思

一群軍公教的原住民組成全國性的協會,目的在幫助族人。 1.發展成協會 2.種植梅子 3.發展成可以靠自己能力運作的組織 雖然這個協會才成立一年,目前也只是靠政府補助撐下去 的協會,但是積極努力的發展自己的特色,像是種植梅子發展 成與梅子有關的經濟產品,例如梅子醋等,如果繼續努力下去 相信會有很好的成果的。

67


撰 寫 人 : 黃 雅 純

內容大綱

*介紹中華民國原鄉慈善協會是在提供甚麼服務以及組成人員 是從哪裡來的。 *原鄉慈善協會是想要幫助自己的族人發展梅子產業,並且以 成員的人脈來進行推廣並且找尋不同的通路。 *以協會成員大家的經驗來把新武部落的梅子製作成梅子醋, 再藉由政府的補助來開發梅子產業,並且除了製造梅子醋之外 還進行不同的活動,以幫助部落族人解決產業的問題。 *以影片的方式讓我們了解潘嘉禎理事長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 建了原鄉慈善協會,並且在從事協會理事長一職之外,還有其 他的工作來養家糊口,並且從理事長口中聽到他是如何從一位 在高中職任職的教師,回到了家鄉,改從事水電工方面的工作, 以及如何有想法想要創建這個協會來幫助部落族人改善生活。 *介紹梅子醋的銷售概況,並且說明了是以怎麼樣的通路來使 梅子醋可以外銷出去,以達成協會的目標。 *協會是由一群台灣各地的軍公教原住民所組成,目的是要幫 助族人,而大家發揮各自的專長以及人脈來為協會做事。 *協會幫助了部落族人在地就業,並且解決了梅子空洞產業的 危機,以不同的行銷通路為梅子醋帶來商機,也讓更多人認識 這裡的梅子產業。 *除了進行梅子產業的多元行銷之外,還會在部落中舉辦許多 活動,讓部落中的老人在種植梅子之餘,還可以有一些休閒活

重點摘要

動來贈近大家的感情。 *理事長除了在協會協助族人之外,還會從事水電工工作,理 念是因為在偏鄉有些工程並不會被廠商包下來,所以就算路途 遙遠,只要理事長時間許可,大多都會前去修繕,像是影片當 中介紹的去了偏遠的國小修繕以及狗園的修繕。 *有說道梅子醋是怎樣的製作過程並且生產成為一樣具有特色 的產品,並且運用理事長所學到的行銷管理來為梅子產業訂製 出一套專業的管理模式,從製造到行銷,都以一套專業並且衛 生乾淨的過程來製造,讓購買的人可以因為得知了製造過程以 及產業背後的故事,而願意去購買部落所生產的梅子醋。 *以影片形式介紹了另一個醋的產業-王國豐先生所自製的梅 子醋,從一個電機工程師轉變為製造水果醋的達人,在還沒成 功之前每年為了實驗製造出完美比例的水果醋而負債累累,但 是秉著一股熱忱,終於打出自己水果醋的一片天。

68


在一開始,根本不知道在台東居然還有從事梅子產業的地

心得反思

方,但是藉由理事長的演講,慢慢地認識了這個協會以及梅子 產業是如何發展的。很佩服理事長可以把協會發展的這麼好, 尤其理事長並沒有經驗再行銷管理這一部分,原本是水電專長 的他,為了要幫助部落的族人,所以又去進修了行銷管理的專 業科目,再加上自己一顆熱忱的心,運用著政府補助的經費, 慢慢地打梅子產業發揚光大,雖然或許還沒有行銷很完善,但 是我認為靠著一股熱忱可以把家鄉的產業這樣發展,並且幫助 到部落的族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畢竟理事長還有其他的工作 以及自己的家庭要養,但是卻仍然想要把家鄉的產業給多元 化,令人敬佩。 現在梅子產業仍然在慢慢發展當中,也需要有更多人的幫 助與建議,一起提供更多行銷或是製造的方案,讓梅子產業可 以持續發展,讓更多部落族人可以受惠,但我認為歧視其他地 方有著特色產業的部落也可以跟隨著協會的腳步漸漸開始推廣 自己部落的產業,讓不同的部落文化特色能夠讓全台灣的人都 認識,像是台東的另外一個布拉谷社會企業也跟原鄉慈善協會 一樣,讓自己部落的族人能夠有讓產品公平交易的平台,這些 其實都是對於部落是最好的幫助,我認為如果協會可以持續下 去,一錠能夠有更大的突破以及收益,讓更多的部落受益。

69


(三) 演講心得之二 演講主題 演講 日期 撰 寫 人 : 林

內容大綱

孟 蓁

你現在決定吃甚麼,將決定土地的未來-永續食物 演講者

2016/11/11

自然時尚‧李昀蓁執行長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暖化的環境變遷,自然時尚社會企業以 「與地球共同永續發展」為核心的營運模式,打造天然、養生、 環保之食品來定位品牌形象;其並非小農是為食物的製造商, 除了從大方向思索企業未來走向外,並透過國際觀及教育倡導 來實現自我理念與產業價值。 1. Clean Label Product 潔淨標示產品: 以法國餐廳對廢油的處理方式作為舉例,將消費者最為後 盾,採用油管連線之檢驗來規範、檢查各商家的使用與回收油 量,進而保障人民健康的食用權。 2. Clean Label 的產品理念: (1) 天然、無添加、無防腐劑、無化學之成份 (2) 產品成份為消費者耳熟能詳及了解的 (3) 產品成份使用簡單、量少 (4) 產品製作或生產過程較短且簡單 3. Clean Label 永續食物的提供者:

重點摘要

(1) 與土地共同永續發展 (2) 對健康友善 (3) 天然/無添加 (4) 守護下一代的環境 (5) 低溫、低耗能生產技術 (6) 降低環境負載力 (7) 食物永續性採購 (8) 教育市場 4. 以創新技術來打造土地、生產者、消費者三者皆贏的目標 5. 未來企業的創意特色及國際視野之走向: (1) 社會責任 企業超越道德、法律及公眾要求的標準,在進行商業活動 時會考慮相關利益者所造成的影響,其概念是基於商業運作模 式符合持續發展的想法,亦即企業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 狀況外,也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種種考量。 (2) 友善環境 70


(3) 單身經濟 根據資料顯示,2015 年台灣單身人口已將近千萬,占全台 49.06%;而隨著單身族群享受自由的「樂單」意識抬頭,此潮 流將會逐漸壯大持續擴散,故這樣的消費經濟將無可限量。 (4) 銀髮商機 由於台灣生育率逐年縮減,高齡化社會下的時代即將來 臨;因此,隨之而來的銀髮族市場商機不容小覷。 此次的演講讓我體驗到不一樣的社企類型,昔日認識、聽 過的很多社企有與友善環境及社會公益相互結合,他們大多是 以商業模式作為出發點,或者為解決某一項社會問題而存在, 然後才分支出如何助人、怎麼回饋社會等主要特點;而有別於

心得反思

其他社會企業,「自然時尚」不僅將大環境、多面向納入視野, 轉化成為自我理念和理念之外,也透過網路搜尋引擎代替廣告 宣傳,以掌握科技潮流的的方式,進而節省了另一筆行銷費用, 創造出獨特的銷售策略。 除了感受到此團隊的品牌形象及核心目標,我想最具衝擊 的思維話語,無非是產品「價格之訂定標準」這個討論區塊。 就我而言,我也認為假如今天做有機健康食品的商家,將自我 產品的價位訂得比其他賣相同東西的店家還貴,那是否會讓人 產生「有錢人才值得吃起健康食材」的想法呢?而執行者則是 以「送禮」這個故事來回應我們,起初雖然有點不太了解,可 經過「付錢者並非是你的客戶,反思使用者為誰?」這句話後 才恍然大悟,原來不能只以單面向來衡量一起商業模式的互動 及買賣,也不能將有錢才得以享有健康來思考。因為一項食材 之所以能如此低廉也是來自消費者願意出多少錢購買,如同我 們希望買到便宜的物品,那其成本花費與製作過程也相對「便 宜」,那還不如給予相等的金費來獲得應得的價值。

71


撰 寫 人 : 毛 玉 娟

內容大綱

重點摘要

心得反思

在近代,食品加工的產品越來越多,這不僅危害人體的健 康,更是危害整個地球。自然食尚的理念在於永續食物的發展, 對於決定吃什麼,將會影響土地的未來,藉由永續食物的概念, 改變現今汙染環境、全球暖化的土地,拯救土地並恢復原貌, 以回歸食物本質(天然、無添加、健康、環保)的方式,與農 民合作打造永續農地,以及減少食物浪費,回歸大地最初的運 行。 自然食尚是食品廠商,並非小農,他們用傳統美食,結合 文化與創意創造出新的價值,並且以重視細節、提高標準、堅 持理念、建立信譽的方式來得到消費者的信任,與國外廠商的 敬重,一步步地打造出精緻食品的品牌,將自身的理念傳遞出 去,推廣永續食物及永續生產的農地,鼓勵更多人了解並且參 與永續食物的革命。 因為食品的危機、地球的環保議題,讓各個國家越來越注 重永續發展環保的課題。今天的演講,是自然食尚企業的創辦 人李昀臻,用食物來保護地球的概念,與以往運用法律限制工 業化學用量、保育動物、砍罰樹木等等的方式保護地球不同, 我認為永續食物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守護地球,從土地開始, 無論是種植或是食材都是無化學肥料、加工食品等天然食品, 只要拒絕那些對人體有害的食品,支持天然的食品,自然就能 避免生產化學加工食品的產出,但是要能做到支持永續食物, 並拒絕所有的加工食品,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只能慢慢做起, 或許好幾十年才能將加工有害食品淘汰掉。

72


撰 寫 人 : 陳 慧 郁

內容大綱

講者以挽救全球暖化的極端氣候為出發點,去推動、研發 天然無添加以及人與土地永續共生的食物,進而創造出重視細 節、堅持理念的「自然食尚」品牌。當中,我認為相當重要的 一點是她善用她過去的經歷,將一個想法、理念,實際地去落 實、整合、包裝和行銷,進而成功地實現了「只有想不到,沒 有做不到」這句箴言。 ˙Clean Label:以人們的健康為首要考量,守護下一代的環境; 支持小農轉型打造友善耕作的農地,讓土地資源得以永續發 展;推廣「你現在決定吃什麼,將決定土地的未來」之飲食觀 念。 ˙講者提醒了我們,所謂的消費行為並不是那麼的簡單,付錢 購買你的產品的顧客不見得就是你真正的客戶。

重點摘要

˙呼籲食用對地球友善之食物,像是少吃大型魚類,以鯨魚為 例,鯨魚的糞便是迴游生物的食物,且因大型魚類每次生育產 量皆很少,若是過度的捕捉,則可能破壞整個海洋生態系統。 ˙品牌採用包裝和印刷減量的方式,以簡約優雅的設計形塑產 品的定位,盡可能地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量和印刷的複雜度, 去降低環境的負擔。 ˙所謂「永續食物」包含以下幾個理念:與地球共同永續發展、 對健康友善、天然/無添加、守護下一代的環境、低溫、低耗能 生產技術、降低環境負擔、食材永續性採購、教育市場。 ˙商業模式 4P 和 4C 理論:4P-即產品(Product) 、管道(Place) 、 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以及它們的組合;4C-即消 費者的需求與欲望(Consumer needs wants) 、消費者願意付出的 購買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 、溝通(Communication) 、成本 (Cost)。

73


講者從產品的理念延伸出了很多的議題和學問,值得我們 省思,其中像是國際視野觀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整個趨勢下, 如何定義你的消費者、擴大你的消費市場、包裝你的產品,成 為一門專業化的課題,如果你仍然墨守成規,只看得見眼前的 事物,那麼你將被外來的競爭者和整個趨勢所淘汰;此外,演 講中所舉的 IKEA 傢俱-不能住豪宅沒關係,我們可以改變家的 態度,如何讓產品去與顧客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將成為行銷上 的一大策略和利器;你給予消費者的承諾將來自於你的堅持, 並且很可能因為你對於細節的要求,成就你的產品,進而不需 要自己花錢做很多的廣告手段,消費者自然就會找上門,所以 該怎麼保障品質、給予顧客信任,對一項理念的販售是相當重 心得反思

要的;最後,講者提到的產品高價位的行銷手段,讓我很是欽 佩,雖然因為必須落實土地友善耕作、採用健康、低耗能的製 作手法以及低環境負擔的產品包裝而無法壓低成本,但是,一 個品牌若是穩定營運後,如何調降它的產品定價將不成問題, 反而可能成為開創另一個消費市場的機會。 透過講者的演講內容真的讓我獲益良多,並且,也讓我去 聯想到我們的汪喵餐廳企劃,同樣以社會企業的架構去營運, 自然食尚是如何做到讓消費者選擇相信你的商品、支持你的理 念價值,從她的品牌故事到她的資源整合和整個成果的展現都 是值得我們去加以吸收、學習和消化的典範,國際品牌的在地 化,或許需要的正是不斷地累積經驗、吸取知識成為自己的創 意,再加以發揮,進而落實你的初衷。

撰 寫 人 : 林 羿 妏

內容大綱

一、國際觀視野(Think Big) 要培養思考能力就要去看頂尖的事物去激盪腦力,透過《洪 水來臨前》的介紹,可以看到消失的國家因為資本家以自 己的視野去傳達錯誤的訊息以及雨林因為人類欲種植經濟 作物而遭到濫伐 二、永續食物 1. 聯合國於 2010 年提倡改變飲食習慣 2. 永續食物是什麼 3. 食品安全越來越受重視(原料→加工→儲存→銷售) 4. 潔淨標示產品(Clean Label) 三、自然食尚社會企業 於 2013 年 11 月 11 日成立,宗旨為以永續食物對抗暖化, 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 四、文化與創意 74


所發想出來的創意最終目的為讓人們如何過更好生活,以 傳統美食為主要發想對象,從文化與創意中創造出傳統美 食的新價值 五、品牌經營 1. 重視細節,提高標準,堅持理念,建立信譽 2. 用心觀察,真心感受,誠心付出,一本初衷 3. 跨界合作 4. 品牌行銷 六、提問時間 一、永續食物是什麼? 1. 健康友善食物:天然、無添加、健康、安全的食物 2.

地球友善食物:可再生,低耗能,排放溫室氣體較少破 壞地球環境較小的食物,鯨魚的糞便有助於洄游生物生 存

子孫友善食物:不要過度消耗地球資源,對地球汙染較 少者 4. 動物友善食物:取用蛋、奶等動物性蛋白質,不傷害生 命,盡量食用植物性蛋白質 5. 食品加工著重於小包裝與少印刷 二、何謂 Clean Label 產品: 1. 天然,無人工添加,無防腐劑,無化學成分 2. 產品成分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成分 3.

重點摘要

3. 4. 5.

6.

產品成分越簡單、越少越好 產品製作過程越簡單、越短越好 潔淨標示產品: a. 現法國有進行回收油管制,實施效果佳 b. 歐盟目前 25%的商品有 Clean Label 標示 永續食物的提供者 a. 對健康友善 b. 為自然、無添加 c. 守護下一代的環境 d. 低溫、低耗能生產技術

e. 降低環境負擔 f. 食材永續性採購 g. 教育市場 三、自然食尚社會企業 1. 發展永續食物的社會企業 2. 永續食物的提供者 75


3. 永續生產的農地(土地、水資源、生物多樣性、人類與 4. 5. 6. 7. 8.

環境和諧共生) 回收油再生利用製成家事皂 幫助弱勢重返社會 包裝以及印刷減量 以創新技術創造環境土地、生產者、消費者三贏 創新特色加上國際觀視野 a. 社會責任 b. 友善環境 c. 單身商機 d. 銀髮商機

9. 國際化等於超越語言的觸動人心 a. Wedgwood(1774)→玉石浮雕 b. 懷石→清淡料理 c. d.

BLANCPAIN(1735) IKEA(1943)→改變對家的態度與氛圍

一家公司的經營要如何壯大並長久穩固,是一項非常艱鉅 的任務,若沒有明確及良好的策略或營運模式,再卓越的公司 也很難維持與生存下去,而自然食尚屬於社會企業,從成立到 現在已滿三年,這對小企業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透過執 行長的演講,讓我對於一家沒沒無聞的公司如何推銷產品以及

心得反思

傳達其創立之理念有了深入的瞭解,從對產品理念的堅持、持 高標準的態度,讓我看到一家社會企業之所以可以撐到第三年 是有其原因的,若沒有一本初衷的堅持,這家社會企業也許很 快會淪為一般普通企業,後可能因為市場的淘汰率快而倒閉, 因此在執行長演講的過程中,可以讓我感受到她對自己企業的 理念堅持與自信,也佩服她將之前任職的工作技能應用到創業 上,瞭解如何將所學以及自身技能與知識靈活運用是非常重要 的。 創業的路上,很多事情不如自己所想的這般容易與簡單, 社會企業所要看重的面向除了理念之外,還要有國際觀,這點 我很認同,自然食尚能將傳統食品結合創意與文化再次創造它 的新價值,而台灣目前也有許多社會企業秉持自己的理念,藉 由為傳統產品注入新的巧思與創意,改變消費族群與客層,將 產品創造出價值。另外,品牌的經營與通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從高標準降於低標準是容易的,反之則相對較困難的,好的 行銷策略所重視的不外乎為產品、價格、通路、促銷,要能將 這四項掌握得宜是很重要的。 76


撰 寫 人 : 林 愉 甄

內容大綱

講述自然食尚企業的創業理念:「你現在吃什麼,將決定土 地的未來」 ,堅持自然無添加的產品,做出承諾就一定會堅持遵 守,以及分享執行長的個人工作經歷,可看出她善於挑戰與具 備問問題的能力,如何做創業和應需要的觀念與能力,強調她 對產品的堅持的與分享永續食物的信念。 1. 要有國際視野(Think Big) 2. 推動永續食物:對健康友善、對地球友善、對子孫友善、對動 物友善。

重點摘要

3. 商品價值並不代表其背後的客人一定是平常買得起高價位 的客人。 4. 強調產品為 Clean Label,天然無添加任何化學藥劑。 5. 要給承諾就一定要做到並且堅持到底。 6. 高價值,是給自己的商品一個好品質的定位。 7.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執行長帶給我的觀念與以往不同,翻轉了我對價值的思 考,我一直認為商品價格高,也只有有錢人會買,而其他較貧 困的人就買不起,若換成較正面的思考,貧困的人知道這項產 品會帶給他健康,或許能刺激他對這項高價位產品的購買意 願,減少他去花費醫療項目。

心得反思

此外,對於行銷方面,一開始創業的人,資金通常都是不 足的,執行長反而是用另類的資訊方式,去獲得宣傳的效果, 也證明他對資訊科技的熟悉度,更重要的是產品主打高價位, 能讓自身的產品有一定的品質,我想台灣很多加工產品,就只 有看到眼前的小錢小利,製作大量批發商品,反而不能與國際 競爭,已經自貶價值,更難創造出他人能認同的好品質,由如 從簡樸進入奢侈很簡單,相反的要從奢侈變為簡樸較難。 其實很多在種植農作物的農民,都被農藥給束縛住了,我 的家裡從事的就是相關事業,很多人都認為,作物只要不噴農 藥,就無法長出好果實,那種「認為」 ,往往都侷限住所以可能, 正如執行長所說的一句話:「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明明 古代的我們沒有農藥這種東西,作物照樣生長,依舊供給人類 萬物活到了現在,為何現在就不可能恢復?只有藉口會綁住行 動,每個人開始用善待土地的方法種植,讓生態恢復平衡,這 絕對不會是一件難事,畢竟只是把大自然原本的容貌還給它而 已。 77


一個小小的理念或許無法短時間造成廣大的效果,但講者 也提到他做的永續食物,在台灣沒盛行,從國外也能看出端倪, 全球六億多的人口,只要有兩億人在做這件事,就能成為一股 浪潮,蝴蝶也能製造颶風,正因為我們熟悉地在吃加工產品, 使用大量化學物質,早已失去對食物原味的感受,但這份單純 的味道,卻是每個人心中最想獲得的美味。

78


1.需要以國際觀的視野,也就是 think big 來重視現在地球的危

寫 人 : 黃 雅 純

機,不管是地球暖化、土壤受汙染……等。 2.一個健康的地球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維護的,而從食物就可 以拯救地球。 3.永續食物是甚麼? 4.何謂 Clean Label 產品? 5.以永續食物對抗暖化,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 6.以創新的技術,創造環境土地、生產者、消費者三贏。 7.自然時尚的創新研發以及產品的優勢。 8.發展永續食物的社會企業

內容大綱

1.人類的努力-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冷媒),所以現在南極臭 氧層破洞正在所小當中。 2.Sustainable Food 永續食物-改變飲食消費習慣。 3.永續食物有四種-健康友善食物:天然、無添加、健康、安全 的食物地球友善食物:可再生,低耗能,排放溫室氣體較少、 破壞地球環境較小的食物子孫友善食物:不要過度消耗地球資 源,對地球汙染較少者動物友善食物。 4.食品安全:原料-加工-儲存-銷售 5.Clean Label Product 潔淨標示產品,例如:TESCO、 Marks&Spencer  天然,無人工添加,無防腐劑,無化學成分  產品成分為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成分

重點摘要

 產品成分越簡單、越少越好  產品製作過程越簡單、越短越好 6.自然時尚創立於 2013 年 11 月 11 日 7.包裝、印刷的減量,可以降低環境的負擔 8. 與地球共同永續 發展 對健康友善

教育市場

永續食 物

食材永續性 採購

降低環境負擔 低溫、低耗能生 產技術 79

天然/無 添加

守護下一代 的環境


9.自然時尚的特色-市場規模大 低糖、低鹽、高纖、低熱量 低耗能製作過程,低環境負擔 在地食材,簡單配方 天然,無添加 10.創意特色+國際觀視野-社會責任、友善環境、單身商機、 銀髮商機 從之前在課堂上就有聽過自然時尚這個社會企業,雖然也 有從影片得知一些相關訊息,但是從影片得知的還不如直接聽 創辦人的說明來的快速。 自然時尚,在之前我以為就是只有製作地瓜酥以及回收油 心得反思

肥皂的一家小小的社會企業,但是聽完演講之後才發現原來不 只是只有這些,它正在慢慢製造更大的商機,一直在挖掘可以 變成永續食物的產品,然後再行銷出去,讓大家都可以藉由這 些產品認識甚麼是永續產品。 我認為創辦人說得很對,要多累積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多 去學習,這樣如果有要向創辦人一樣自行創業的,就可以運用 這些知識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80


撰 寫 人 : 陳 彥 如

內容大綱

演講者創辦自然時尚的歷程,從一開始的製作人到外商公 司到現在的自然時尚創辦人。

重點摘要

1.演講者的經歷 2.品牌定位 3.友愛土地的做法 4.品牌銷售 5.銷售定位 聽完李昀臻的演講後,深深的感受到社會企業要先學會賺 到錢再將理想發揚光大,但是一開始就應該把定位定出來,而 且不能走鐘,創辦人的一句話深深的記憶在我腦海中,一個產

心得反思

品可以在高級飯店賣就可以在量販店販售,但是如果一開始是 從量販店開始販賣要怎麼在賣到高級飯店呢,品牌定位和銷售 技巧都從這裡可以感受到創辦人的用心,相信不用太久就可以 看到自然時尚發揚光大了。

81


(四) 演講心得之三 演講主題 演講 日期 撰 寫 人 : 林

內容大綱

孟 蓁

原鄉社會企業發展的可能性 演講者

2016/12/2

方克舟

講者方克舟透過網際網路創辦 Mata Taiwan,藉由科技媒體 來傳達原住民族的文化意義,並進一步擊破大眾對原民的刻板 印象。以自我所經歷的「文化衝突感」為開端,運用與雜誌、 期刊(天下雜誌等)合作,以及檢視讀者偏好和閱讀取向之層 面,來增進自我文章和社會互動、對話的可行性;另一方面, 也從介紹「邦查農場」、「光源瑪納」社企等案例中,告知聽眾 原住民族社會企業發展的可能和價值。 1. 文化衝突 Ex:漢人社會男追女的思維及原民部落女追男的思想差異所造 成的認知衝突。(阿美族慶典「情人夜」是以族人身上之服飾-情人帶作為男女連結的象徵,是透過女方主動向喜歡的男方示 愛並拉其情人帶,來展現部落母系社會的文化特色。) 2. facebook 甚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 此為方克舟先生為做為原住民和非原住民之間溝通橋樑所 創設的粉專,其長遠目標是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原住民文化的

重點摘要

美麗與深度。 3. 論文《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 臺灣原住民開始將他們的語言傳布到東南亞,之後傳布到 更廣大的區域,從復活節島到馬達加斯加島之間,都講著同一 語系的語言,亦即「南島語系」 。此外,除了豐富語言背景之外, 許多研究者認為臺灣原住民還將當時的農業技術(一種做陶的 技術) ,傳布到東南亞,這也是臺灣原住民給世界的另一項禮物。 4. 原住民族歷史介紹時間為 1.5 小時 由於教育時間過於短促,不足以讓族人了解自身的文化內 涵與其背後價值,故容易導致世代的認同差異及阻礙文化傳承 的可能。 5. 產業的三項特色 (1) 規模性 (2) 職業化 (3) 社會功能性 6. 部落發展農業的瓶頸 (1) 全球經濟及氣候的變遷,容易對原鄉作物造成衝擊。 82


(2) 部落小農無資本(土地面積小、信貸額程度低、無技術 經營高成本極高收成的溫室農業)。 (3) 青壯人口外移,導致部落缺工。 7. 部落旅遊產也發展的瓶頸 (1) 政策或政治影響因素甚大 (2) 部落缺乏文化的轉譯與外語人才 (3) 部落文化盤點復振需時間 (4) 不恰當的文化呈現 (5) 干擾在地文化環境亦使其(文化)受改變或變質 Mata Taiwan 不單只是原住民族的發聲者,更是一個讓部落 文化重返社會的族群平台。其與過去酋長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心得反思

並非以擴張領地或維持內部和諧為目的;而是以替一個民族尋 找、規劃發展方向和傳承之可能為目標。然而,由於此社會企 業是從漢人視野來推廣原民族的文化,在本質上因為不是真正 的原住民,也許會存在著某些觀念上的差異;因此,當原民所 堅持的想法已和他們自身文化相互違背、失去固有的獨特性時 (例如:文化融合或變遷) ,Mata Taiwan 如選擇尊重原住民族, 讓其順勢發展,是否會間接導致一個傳統文化逐漸式微? 雖然 Mata Taiwan 在角色定位上可能會有爭議,但我認為其 有存在的必要和意義,因是以「非原民」角色為出發點,故在 漢人圈內中,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亦即只要透過策略便可帶領、 輔佐原住民族振興自我文化,向世人展現台灣原住民帶給世界 的禮物;而「邦查農場」、「光源瑪納」等原民所創辦的社企, 則是透過行動來永續部落產業,從自我視角發現在地問題,並 以自身力量重拾文化價值。例如:相較於其他市場化後的原民 農作, 「邦查農場」是以繁殖、栽培阿美族傳統種子及野菜為主, 其源於原住民族深厚的野菜文化,因野菜有著強大的環境適應 力,不僅氣味口感特殊,較不怕病蟲害,適合有機栽培之外, 此於未來也較能因應氣候及環境的變遷(突破農業因氣候變化 的發展瓶頸) 。另一方面,農場以僱工方式運作,僱工多來自光 復在地的邦查女性,特別是二次就業、單親、較年長,或心智 障礙的弱勢族人,藉以給予他們自力更生的機會與環境(解決 了部落人力不足的問題)。

83


身為台灣人卻對台灣原住民的認知是缺乏的,而身為台灣

寫 人 : 毛 玉 娟

人卻不是原住民的方克舟先生一手創辦了 Mata Taiwan,以網站 的形式提供對於原住民有興趣的人們擁有更多更多元的知識, 獲得原住民相關資訊的媒體內容,這個網站不僅僅只是介紹原 住民文化,各種社會性的議題、貼近生活、產業、社區等等, 只要有關於原住民的事情,在這 Mata Taiwan 都能詳細的提供外 界人認識。

內容大綱

重點摘要

現今越來越多的部落社區趨向於發展旅遊產業、文創產 業、部落農業等等,各種產業會遇到不同的瓶頸,而這些產業 來代的風險,會改變原住民的生活、環境、文化、居民等等, 最重要的是要如何讓這些產業永續發展,與在地、大自然共處, 達到和諧共享。 拉勞蘭部落,他們以獵人學校來傳遞對他們族群文化有興 趣的外地人認識他們部落的文化,當然多多少少會改變到部落

心得反思

的居民,像是老莫碩士時來部落做研究並且喜愛這個部落,而 落地深耕留在拉勞蘭部落,成為他們的一份子為部落貢獻。我 認為只要是對部落是有益的,有貢獻的,那麼讓外地人成為部 落一份子又如何?當然若是迫害了原住民原有的文化,讓他們部 落漢化、現代化,那就另當別論了!拉勞蘭的獵人學校,我認 為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構,讓外界的人更認識他們排灣族的文 化,也是一個很好的管道讓非原住民的人透過實際參與體驗課 程,用親身經歷體會他們的文化。 Mata Taiwan 這個媒體平台是很好認識原住民的管道,包括 他們為自己的族群抗爭,外界的人總要先對台灣原住民有所認 知,才能了解他們為何抗爭,經過此次的演講,我才知道原來 有這麼一個好的網站平台可以更了解不同原住民族群的議題與 文化等等。

84


演講者首先從他的動機-為何想接觸原住民文化開始說

寫 人 : 陳 慧 郁

起,再從一般教育對原住民的課程納入太少的觀點切入,指出 台灣送給世界的禮物,就在於豐富的南島語族文化,但是,事 實上我們這些居民對於自己的土地瞭解得卻太少,因此,促發 了講者創立「Mata Taiwan」這個平台,它是透過網站的形式提 供讀者更多元的原住民相關媒體內容,讓更多非原住民的人也 能有機會去認識這些族群、喜歡這些族群,給予讀者去看見和 感受這片土地的溫度。並且,也繼續談到了相關部落文化重建 和保存下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以及近來的發展趨勢,像是社 會企業、生態旅遊和部落觀光都是一例,只是在這過程中如何 讓詮釋權回到部落、與在地共享美好,將是部落永續產業最核

內容大綱

心的發展關鍵。 ˙講者說道雖然居住在同一個國家裡,但是,參加原住民的活 動,仍然讓他感受到極大的文化衝擊,也因此促使他開始從事 原民相關的工作內容,去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瞭解之前所不熟悉 的文化。 ˙講者提到「Mata」其實是南島語族共同的語言-眼睛之意, 他希望能夠藉由「Mata Taiwan」這個平台,作為原住民與非原 住民的溝通橋樑,並成為世界看見原民文化之美的那雙眼睛。 ˙講者也分享了選擇與不同媒體合作,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 不同媒體平台的讀者性質差異很大,若是選擇到較符合理想的 合作對象,將不只能夠推展給原本就對原民文化有所關注的同 重點摘要

文層,更能藉由這個類別的人去推廣和擴散相關網站的內容與 訊息,給予原民文化更多被看見和接觸的機會。 ˙原民通常會選擇在冬季打獵,因為那是獵物的繁殖期,而且 此時的肉質也會較為鮮美且更不易腐敗。事實上講者只是想透 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原民他們自己會有自己的一套運作體系, 所以在發展部落觀光或是相關社會企業時,應尊重他們的文化 主體價值,而非只是一味的將文化包裝成為一項販售的消費產 品,並且這樣的做法,有可能反倒會失去人們想參與真正的文 化洗禮和體驗的初衷。 ˙解決文化的事,無法只從文化下手,因為它同時也關係到產 業與政策的走向和發展。

心得反思

來到東台灣讀書的我們其實與原住民的議題有著密不可分 的關係,所以這次的演講主題也讓我有重新省視和反思與其相 關資訊和問題的機會。就像是對於台東原住民族群我們又真正 瞭解多少呢?即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但是,顯然的我 們卻不及一位講者的決心,對於原民本來的認識只限於課本, 85


可在參加他們的祭典後,產生極大興趣便開啟了他對於原民文 化的推廣工作……。 講者從他的動機談到其所創立的原民平台,在進而點出原 民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和問題,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 的是旅遊產業的部分,因為正如演講者所說觀光是能夠翻轉一 個社區命運的媒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雇主,創造無可勝數 的工作機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原民社區正是蘊藏著發展觀 光產業的無窮潛力之據點,其部落文化和自然資產都能成為商 業化的一項特色產品,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在這樣的消費形 態下潛藏著許多的矛盾和衝突,就像是即便成功地將文化包 裝、行銷,但在消費的過程中如何不完全的掩蓋文化本質,並 且將脈絡完整地傳遞和延續,就是值得我們去好好省思的一大 課題,讓原住民文化能在觀光產業和部落價值體系中取得平衡。 我認為在這個演講中我得到了長期以來困惑的解答,因為 以前的我會覺得消費自己的文化不是一件我認同的行為,該怎 麼形容這種感覺,大抵就像是信仰被物質化的不舒適感受吧! 自己的生活價值卻成為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價格,讓我內心相當 為部落的人感到哀傷,不過,事實卻不盡然,若是可以透過部 落旅遊找回部落的主體價值和凝聚力,給予原民永續自主的能 力,並且將其文化理念傳遞給更多地外地人,何嘗不是一件好 事呢?只是如何適性的發展正是每個部落所要在自我探求的一 門功課。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這個演講中講者對於自己的社會 企業營運模式或是回饋機制所述不多,大多只在於原民議題的 討論,但是,我對於 Mata Taiwan 其實會滿好奇,它除了提供讀 者原民相關資訊外,會不會也會藉由什麼方式去介入幫助需要 發展的部落?抑是它可以從哪些過程中收取利潤呢?另外,講 者在某頁 ppt 的內容也有提到 Mata Taiwan 從原民產業、文化教 育、原民主權和正名復權四個面向去落實理念,但是,對於其 從中的介入模式,以及後續如何都是我所希望能夠去深入瞭解 和探求的,期望有機會下次講者演說時能在這些方面加以補充 敘述,讓我們更加清楚和認識 Mata Taiwan 這個平台。

86


寫 人 : 林 羿 妏

二 部落走入全球市場 三 南庄事件 四 大甲西事件 五 從部落到都會 六 「鮭魚返鄉」的原因? 七 政府近年鼓勵社會企業 八 部落/社區發展旅遊產業的定位 九 以社會影響力優先、可永續經營的社會企業 十 社會企業可分紅嗎? 十一部落發展農業瓶頸

內容大綱

Mata 台灣創作的過程

十二邦查農場、光原瑪納 十三文創產業發展瓶頸 十四旅遊產業發展瓶頸 十五部落發展旅遊產業的風險 十六未來展望 1. 2. 3. 4. 5.

重點摘要

6. 7.

8. 9. 10. 11.

花蓮霧峰阿美族的情人袋故事,回去創立一個粉絲 團:什麼,你原住民?! 設定的目標設定在非原住民這塊,內容呈現也以非原 住民的角度去講 南島語族是世界給台灣的禮物,按語言學來講:27 族 原住民,20 種現存台灣南島語言 MATA TAIWAN:原民產業、文化教育、原民主權、正 名復權,有 75%非原民讀者,65%想更了解原住民 社會企業或者非營利組織在做這件事,並使用非原住 民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講解,並積極選擇性與主流媒體 合作 旅遊是實質的商業模式,透過旅遊接觸不同文化 解決文化的事無法只從文化下手,他會牽涉到政府的 政策跟產業,就業機會=產業?,什麼是產業,產業等 於行業 一份工作,真的就叫「產業」嗎?產業的三特點:規模 性、職業化、社會功能性 當部落走入全球市場,台灣最早為 17 世紀,鹿皮(經 濟行為),導致部落經濟行為改變 南庄事件:肇於土地權的糾紛而認知而產生衝突,集 團遷徙背後的商業策略 大甲西事件背後:以經濟控制政治→經濟自主才有實 87


質主權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從部落到都會:經濟作物技術、成本非族人能負擔, 加上現代消費模式侵襲部落,許多原住民將土地租售 給漢人經營而成為雇傭勞動者 「鮭魚返鄉的原因」 :近年來台灣經濟疲弱,青年於都 市謀生困難,加之民族意識抬頭、八八風災重創原鄉, 再引起數波青年返鄉潮 政府近年鼓勵社會企業:組織可以以營利公司或非營 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營收與盈餘,其盈餘主要 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 題,而非為出賣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利益 部落/社區發展旅遊產業的定位: 傳統企業

社會企業

非營利組織

目的

利潤極大化

社會影響力 極大化

社會影響力 極大化

方法

產品、服務

產品、服務

募款補助

以社會影響力優先、可永續經營的社會企業 第一類:可獲利,且盈餘再投資回組織 第二類:收支平衡,所有收入來自產品或服務 第三類:產品或服務收入高於3/4,且組織具永續 性 社會企業可分紅嗎? 投資者只能拿回投資資本(尤努斯) 至少保留2/3可分配盈餘再投資於組織或社會目的 (韓國社會企業促進法) 分紅機制可吸引更多主流市場投資 部落發展農業瓶頸 全球經濟加之天候變遷導致天災頻傳,原鄉作物首當 其衝 部落小農無資本(土地面積小、信貸額度低、公告地 價低)無技術經營高成本收成溫室農業 青壯人口外移,導致部落缺工 邦查農場:復育野菜、光源瑪納:重視管理、效率 文創產業發展瓶頸: 工藝需有生活支撐,面臨轉型壓力 旅遊產業發展瓶頸: 88


政府影響因素大、部落缺乏文化轉譯與外語人才、部

22.

23.

心得反思

落文化盤點復振需時間、不恰當的文化呈現、干擾在 地人文與環境 部落發展旅遊產業的風險: 對居民造成干擾、影響在地環境生態、文化質變、外 來資源挹入,不見得皆是好事 未來展望: 產業發展前,先給予足夠時間達成共識與重建文化、 發展指標性原民品牌、 專責顧問單位協助原民推廣服務產品、 優化原住民財務貸款機制

社會企業至今成為一個相對於小型企業來說,是近期普遍 被持續討論與追蹤的企業型態,而要從部落原鄉發展觀光這件 事來看,確實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包括與居民的溝通協 調、部落環境的生態資源、面對外來文化的傳入是否會改變部 落傳統文化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去仔細評估並研擬各種應對 策略,如上次於海端鄉新武部落參訪也是一樣,理事長想將部 落梅子產業推廣出去並讓外地人進入部落參訪,但在這個與發 展部落是很相像的,其中遇到的瓶頸皆是以上種種問題,要如 何去探討與解決是非常重要的。邦查農場位於花蓮光復鄉,從 原本一片荒蕪到開墾出自己原鄉的作物,並成為一個成功的案 例是令我感興趣的,並使用有機農法耕作,目前正逐步展開與 在地行銷以及在地消費的工作與目標,並且提供有機課程讓有 興趣的農友交流學習,讓有機生態產業發展模式奠定優良的典 範。

撰 寫 人 : 林 愉 甄

內容大綱

講述 MATA TAIWAN 部落旅遊建構經驗之分享。 1. 台灣人對於自身的原住民歷史瞭解太少。 2. 成立 MATA TAIWAN 是因為要讓更多人認識到台灣原住 民,取自南島語 MATA 的眼睛之意,使這個平台成為看見原 住民文化之美的眼睛。

重點摘要

3. 讀者大多為非原住民,透過與網路媒體、報章雜誌合作,找 出更多的閱讀潛在人口,以利推動 MATA 台灣的理念。 4. 從八八風災開始,陸續有許多原住民青年返鄉,透過此議題 強調政府須直視部落產業的重要性。 5. 部落發展旅遊產業的風險及挑戰,讓人從新思考與台灣的關 係。 89


從之前到新武部落的參訪開始,加上這次講者分享的例子,

心得反思

可看出部落的原住民想要帶動部落青年回流的心漸增,所以發 展部落展業就是件重要的聯繫。在台東就有 6 種不同的原住民 族群,但政府卻只看見海灘景觀、陸客觀光這些商機,忘了要 保留自身獨特的文化,Mata Taiwanw 透過旅行讓人們更接近這 些部落文化,或許比走馬看花的團客來的有效。 在這個社會上有太多因為不了解,而出現歧視、偏見,就如 講者所提到在與網路媒體合作時,某些讀者也只是看過而已, 沒有思考,跟自己意見不同馬上反駁,跟現今同性戀議題相同, 太多的未知造成恐懼,所以必須不斷去理解認識,許多問題都 是透過不斷交流和討論,才能突破既有的成見,儘管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看法,但只要降低對他人的不好刻板印象,這社會就 有可能減少許多衝突。

撰 寫 人 : 陳 彥 如

內容大綱

重點摘要

MATA TAIWAN 的創辦人 一開始原先只是做網路上的資訊 後來變成獨立媒體 介紹原住民部落發源地可能發展的社會企業 介紹原住民部落發源地可能發展的社會企業 將原住民的資訊放到「什麼,原來你也愛台灣原住民」 原住民的歷史 已發展成社會企業的原住民部落

心得反思

可能因為本身不是原住民所以產生的共鳴並沒有很強烈, 但是我應該屬於演講者所說的第二種人,會去關注原住民或是 較尊重文化者,但產生的共鳴有限,演講者用媒體去讓閱聽人 接收更多演講者想傳達的訊息,是聰明的方式,但網路上的酸 民很多,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尊重不同的文化,所 以在成立、建構上一定會遇到困難,演講者聰明的用了這個媒 體既然有較多的人不能接受,那就選擇一個比較尊重別人的平 台,一開始當然不能讓所有人都接受,所以從半接受的人開始 溝通當然是比較好的方式。

90


Mata Taiwan 部落旅遊建構經驗的分享

寫 人 : 黃 雅 純

         

Mata Taiwan 的簡單介紹 馬太鞍部落的文化介紹 就業機會=產業? 歷史課本裡的原住民歷史 解決文化的事,須由多元方向下手 部落走入全球市場 集團遷徙背後的商業策略 從部落到社會 原鄉 V.S.新故鄉 社會企業

 

馬太鞍部落的情人帶習俗。 Mata Taiwan 為一個資訊平台,原為介紹原住民文化以及相 關的議題,後來轉為獨立媒體。 讀者主要為非原住民。 南島語族是台灣給世界的禮物,從語言學來說,台灣的南 島語是最複雜多元的,因為全世界的南島語言分為十大 類,而台灣則擁有這十大類的南島語言,其他地區不包括 的話就只有占一類。 有 27 族的原住民,20 種現存台灣南島語言。 Mata Taiwan 對非原住民去擴散原住民的文化與觀點,陳述 的方面會盡量使用能讓非原住民的人了解的語言來說明,

內容大綱

 

 

重點摘要

     

 

並選擇性的跟一些主流媒體合作。 日本人開採樟腦,但是因為山區有原住民,所以逼迫平埔 族搬至山區,擋在原住名與日本人中間。 大甲溪社事件:以經濟控制政治,荷蘭人有意是透過通事 來控制原住民。 歷史課本中的原住民歷史只占了 1.5 小時。 Mata 是南島語族共同的語言-眼睛。 解決文化的事,需要從產業、政策、文化下手。 因為工業的發展,導致農業產值遠遠低於工業產值,更因 為同時面臨了農產品輸入競爭,導致原住民族人離開家鄉 至都市生活。 近年台灣經濟疲弱,年輕人在都市生活困難,再加上民族 意識抬頭,所以引起了許多原住民返鄉。 部落難以發展農業,因為青壯年人口外流。

91


聽了這場演講才了解原來台灣的原住民在玩畫上是如此的

心得反思

特別,而且居然在台灣一塊小小的土地上就有著十大類的南島 語言,更讓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好好的重視原住民的文化,並且 不應該只是口頭上說尊重,而是應該要去了解並且多去體驗原 住民的文化與平時的農業生活。 演講中有提到許多原住民部落的小農所創辦出來的農場,但 是我想應該有更多原住民所創辦的農場並未發掘出來,因為在 現今的社會與經濟之下,大部分的小農都無法應付經濟不景 氣,或許我們可以以輔導的形式去幫助原住民小農發展或是成 為社會企業,但是不能去干涉他們所想要展現的文化,我們是 以幫助者的角色去幫助他們,讓原住民的文化可以永存於台灣。

92


(五) 部落參訪心得

課程名稱 參訪 日期 撰 寫 人 : 林 孟 蓁

參訪 過程

海端新武部落之原住民文化參訪 2016/11/4

參訪單位

海端新武部落

此次參訪以原住民的習俗壁畫為首要出發點,帶領我們 進入一個屬於山上族群的部落與文化境地。路旁的花草介紹 及山壁下的野菜解說,讓外人了解、明白種植這些植物的理 由與使用價值,而從古墓探訪到向下俯瞰整個社區的動作, 使參與者感受到高山住民的生活與視野;另一方面,將品嘗 在地食物設為一門學習、認識課程,把原住民美食與飲食文 化充分連結,透過「吃」來體驗當地文化,顛覆一般參訪中 只為「午餐」的形式及概念。 ˙優點(五點以上): 1. 解說詳盡且具流程性。 (例如:剛開始的牆壁繪圖說明,除了能作為整個參訪行程 的開頭,也是一個能讓外地人或參與者真正了解在地文化與 習俗的方式。) 2. 融合族群歷史背景與當代議題之探討,讓訪客不單只是看 到表面上的部落。

3. 飲食課程化,從「吃」中體驗原住民文化的多面向。 4. 透過「梅醋」使參與者對此次參訪印象深刻。 梅醋的介紹與試喝課程,不僅可作為一種行銷策略與曝 光手法,增進在地產業的知名度之外,還有助於參訪者的飯 優點 後消化,甚至透過「醋」加水稀釋後的「微酸」營造出驚喜 缺點 感,讓這次活動能深刻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 (至少各五點) 5. 導覽過程並非為單調的朗誦,而是生動且活潑的。 6. 餵羊活動能吸引年輕客群。 7. 部落原住民有著豐富的生態知識,且非常親切。 8. 時程安排妥當適宜。 ˙缺點(五點以上): 1. 因為此次參訪活動比較適合散客式之導覽,故在後半段的 學生(參與者)有時可能聽不到或看不著解說目標。 2. 爬上紅屋頂涼亭時的土石坍方道路稍微崎嶇危險,且地面 過於陡峭。 3. 到達涼亭時只是休息拍照而無深入解說其(涼亭)存在的 歷史價值。 93


4. 獵人陷阱的展示與講解時,座位遠一點的學員有點聽不清 楚。 5. 長椅不夠牢固,可在中間再多製作一個支撐柱。 6. 廁所位置與數量需待改善。 1. 靜態講解時可攜帶小蜜蜂以方便後段參與者聆聽的到。 2. 崎嶇的道路與土石坍方處可重新鋪整或補修;而陡峭之地 如在環境評估許可及經費充足之情形下,可改建成石階或者 加設扶梯,以利他人扶握、支撐。 3. 由於用餐時紙杯、免洗餐具使用過多,反而會影響自然生 態,故能提醒訪客攜帶衛生餐具,利用自備碗、水壺盛裝食 建議 (至少五點)

物。 4. 長椅排放位置及場地設計方式恰當,是個適合學習並聆聽 原住民文化的好地方,但建議能與用餐環境有所區隔。(例 如:大家能圍坐一起吃飯聊天,而不是站著。) 5. 我認為陷阱製作,以及用餐環境周圍果樹(例如:咖啡樹、 肉桂樹)的介紹,是個能讓外界認識原住民獵人智慧與採集 文化的課程;因此,建議將參與者分成一組一組的形式,透 過導覽員分別解說之方式,讓他們(參與者)親身體驗、深 入學習此兩種文化。 廁所可在定點增設,建議參考大地旅人的樸門生活--生態 廁所,來代替流動廁所之設立,因為我認為簡易流動廁所之

其他補充建議

設置不但有礙衛生且觀感不佳,還會讓來部落參訪或學習者 產生來此地「觀光」的感覺;因此,為維持社區美感並減少 環境負載量,生態廁所有其實施的可行與必要性。 另外,為振興當地的梅子產業並提高部落產品的知名 度,建議可帶領參訪者參觀梅子田,以及相關副產品的製作 過程或作業,透過實地體察來介紹、宣導產業價值等。

撰 寫

遊覽車一下車的地方,沒想到是先看到部落的公共廁 所,順著馬路往上走,導覽員介紹著部落的人文地景,看到

人 : 毛 玉 娟

了許多植物與動物,當然蟲也不少,經過的地方,下方有一 個非常大的窪地,導覽員說之後會在那裏放水養魚,試著想 像了一下,那邊的風景的確少了池塘的雅緻。邊聽著解說邊 走向高處的涼亭,經過藍白美麗的教會,旁邊堆了一堆回收 的寶特瓶,接著繼續往前,許久沒動動的身體顯著有點疲累, 到了目的地,感覺那涼亭的設計蠻好看的,與附近的風景很

參訪 過程

94


搭,接著慢慢走下去,到了要吃午餐的地方,我們聽著陷阱 製作的講說,看似簡單的陷阱,沒想到殺傷力還是足夠的, 只不過是否在森林遊走會不小心踩到陷阱呢?若是散個步就 因為誤觸陷阱而受傷也太危險了。午餐很豐盛,大家都吃得 很開心,尤其是阿拜,沒想到蠻受歡迎的,吃完飯後的飲品 是梅子醋,可惜我怕酸,不敢喝,就算加了許多水還是有點 痛苦,很怕醋的味道,不過莊梅子醋的玻璃瓶很美很有質感, 盛宴過後就是回程了,回程順路吃了斑鳩的冰品,感謝老師 請大家吃冰,這是一個很愉快的體驗,還好這學期還有老師 願意帶班上的同學一起體驗課程。 優點(五點以上): 暸望台不錯,風景很好,休息的地方也美觀適合俯視下面的 風景。 旁邊圍著兩排的石頭與樹的走道,很有森林的氣息,這樣的 設計自然又好看。 教會建築美觀適合殺底片。 導覽員很風趣敬業。 優點 陷阱製作的體驗課程很棒,除了解說用處之外,還能教同學 缺點 試著自己製作陷阱。 (至少各五點) 缺點(五點以上): 除了被綁起來的狗狗之外,還有其他人家的狗沒有綁,而且 數量不少,朝著經過的我們奔來狂吠,女生們會被嚇到,也 會怕因此被咬。 教會旁的資源回收有點殺風景。 吃午餐那裏的走道路不平,很陡。 通往高處涼亭的道路,落石應盡快處理。 廁所有點破舊。

建議 (至少五點)

通往高處涼亭的道路,不管是哪個單位負責的,都應該盡快 處理,以防意外發生。 吃午餐那裏的走道,斜坡太陡,一不小心可能會跌倒。應該 盡量填平,以利行走。 教會旁的資源回收物品,是否移到別的地方,放置觀光客比 較不會看到的隱密地點。 建築物盡量不要視鐵皮屋材質,除非是非常有藝術感的裝置 藝術,適合觀光客拍照的鐵皮屋另當別論。 以利安全,許多未綁起來的狗狗,希望能好好的訓練,避免 造成觀光客的恐慌。

95


其他 補充意見

撰 寫 人 : 陳 慧 郁

吃午餐的地方,其實蠻適合烤肉的,可以提供設施烤食 原住民風味料理,但是人數也應該掌控,與垃圾的處理,以 免破壞美好的環境。 一開始,我其實還很疑惑為什麼需要那麼早就出發?等到 搭車以後才知道,原來新武部落的車程是如此的漫長……。當 車子駛進到快要到達新武部落的那段山路時,我的內心感到相 當恐懼,因為車道實在是太不寬敞了,所以讓人的心情會不自 覺的跟著忐忑。不過,等到下車後,卻又是一個煥然一新的感 受。有強烈的陽光直射、周圍環繞著翠綠的山丘還有熱情的導 覽員-潘嘉禎理事長。 在經過簡單的解說後,我們開始往部落的高處走去,首 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張原住民的圖片,它們分別傳達著不同的 布農族文化,有小米儀式、八部合音和織布等。接著繼續往下

參訪 過程

走,則可以看到一些簡單的作物,像是玉米,它便能夠作為飼 養家禽類動物的食物,但比較可惜的是,還不能看見白色梅花 開滿整片山頭的美景,只有一些些的梅花已經綻放了……。而 理事長也跟我們講述了沿途那一塊空地的因由,原是想要將那 裡興建成為梅子加工廠,但卻不被政府所允許,需要經過一長 串繁瑣的行政手續,所以一直到現在也還未能完成,在我看 來,是認為若是部落村民的意願多數都是贊同的,那麼適度的 開發應是可以付諸行動的。 當我們經過新武部落的小學時,正巧看見了理事長的女 兒,同時也看見了部落小學人數稀少的議題,但儘管如此,裡 面的學齡孩童仍是如此的可愛和活潑。再往前則可以看到山豬 的家,一靠近味道便撲鼻而來。之後,理事長也和我們分享了 部落打獵的趣事、如何分工以及獵人體驗的課程等,都讓我為 之心動。 接著,我們便開始往山的那頭邁進。那路上有著最吸引班 上目光的羊群,大家爭先恐後地上前餵食小羊們,在一旁觀看 的我,也覺得挺有趣的,因為能與動物互動,做平常比較不容 易做到的事,多數都能成功地引起大家的興趣。我們繼續前行 後,必須面對的是一長串的階梯,這對行動不便的兩位傷患來 說真的是一項考驗,而有些道路又還有一些碎石尚未清理好, 使得她們走起路得更加的小心翼翼,陪著她們一同前進的我們 心情也跟著擔憂和害怕起來……。不過,走山路的過程中最讓 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中間路段時,理事長帶著我們一同禱告的 場景,在那裡沒有平日嬉鬧幼稚的我們、沒有一路吵吵鬧鬧喧 96


譁的大家,只有難得靜下心來虔誠禱告的公事三,我想如此神 聖的一幕,在將來一定會成為很有紀念價值的一刻吧!在經過 炎熱、艱辛的路程後,我們終於抵達山上的涼亭,那裡的涼爽 讓我們很是舒壓,不過,卻和我想像中的終點不太一樣,不知 道從何說起,就是缺少了一點驚喜感吧? 下山後,我們來到最後的環節,教導我們簡略的陷阱知識 和陷阱的製作以及美味的原住民風味餐。在班上男生們開始對 陷阱好奇時,理事長的爸爸便默默對在後面的我們教導起來, 告訴我們後面的植物品種以及給我們看某些植物的樹皮和樹 葉,我想,他是一位很好學的父親。至於午餐,我個人覺得很 好吃,肉類料理真的很有味道,樹豆湯也是挺好喝的只是口味 偏鹹了一點。而我們的昂貴飯後甜點-梅子醋,相當地有味 道,讓人頗為難忘,也就在大家享受美食之後,我們踏上回程 的路途……。 優點(五點以上): 1.部落當地遇到的人都相當的親切,尤其是理事長的父親,非 常地平易近人,甚至很喜歡 教導我們這些學生,給予我們關於自然的知識。 2.還保有部落傳統的寧靜,並且並未為了發展觀光而過度地開 發、雕琢。 3.能讓參訪的大家有徜徉在大自然之中的感受,適時地去欣賞 自然之美,雖然沒辦法目睹 白色梅花齊放的美景,但是,一路上的導覽已相當地貼近自 然、享受自然。 4.參訪過程中四周的環境仍然維持的相當整潔,並未因接待觀 優點 光客而使當地變得髒亂不堪。 缺點 5.原住民風味餐很好吃,而且菜色也不少,還喝到平時不會喝 (至少各五點) 到的樹豆湯,最重要的是部落 推廣的梅子醋味道相當不錯。 6.導覽過程中並非一直在授課,有加入動物互動的部分,吸引 大家的注意力,讓大家能夠更 加專注,而且並未以餵食動物當作賺錢的機制。 7.藉由部落參訪,讓我們可以不用拘泥於平時的授課方式,能 夠一邊體驗原住民文化、一邊 學習,相信獵人的上山體驗課程更是如此。 8.參訪所學習到的知識都不會太過晦澀難懂,反而是平時生活 可能就接觸但未注意的部分。

97


缺點(五點以上): 1.沿途有經過的垃圾分類堆放區,認為可以稍做整理,較為雅 觀。 2.上山過程中的步道有些階層堆滿碎石,比較不那麼安全,尤 其對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更是難 以行走,所以應稍做處理。 3.在廁所方面,除了沿途的路上可能需要增設以備不時之需 外,本來的那間廁所,可以在整 修一下,像是男女生分隔、增設男性需要的廁所樣子等。 4.利用自然所做出的椅子雖然很符合當下的情境,但是太不牢 靠和安全了,這對觀光的人來 說可能不太適用;而吃飯時桌子和椅子的數量似乎是不太夠 用的,對於已疲勞了一個上午 的遊客來說,有地方可以放東西和讓自己坐下是很重要的。 5.吃完飯後我們要到達對面所踩踏的木板,其實也有點不穩固 和不安全,若是小孩嬉戲可能 很容易不甚跌落,應再設想、改良成較為安全的過路方式。 1.我認為導覽的沿途中,可以增設告示牌,這樣比較容易使人 能夠進入狀況,不會因為一時 沒跟上或是恍神就不知道講解進行到哪裡了,此外,增設植 物解說或是地點告示牌,能夠 讓人拍照帶走,不會導覽結束,記憶和知識也隨著時間就消 失了。 2.此次的參訪對於梅子的介紹似乎除了沿路看到的梅樹外,就 沒有什麼接觸到了,我認為這 樣似乎有點不太夠,若是可以藉由觀光推廣產品,那此項產 品出現在此部落的介紹就不能 建議 僅此而已,梅子的採收抑是製作過程,都可以設法融入導覽 (至少五點) 中,若是能有一處設立專屬梅 子的介紹館相信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3.若是在導覽沿途增設流動廁所似乎會有違自然的景觀,因 此,可以選擇天然的堆肥廁所, 雖然較為簡陋但是卻可以較為符合自然的法則,也能藉此機 會教育。 4.小羊區的設計也許可以再貼近人們一些,鐵柵欄感覺有點隔 閡;另外,或許也可以增設其 它生態的介紹。 5.吃飯的椅子或許可以換成較為牢靠和安全的漂流木,桌子亦 98


然,此外,教學場域或許可以 和吃飯的桌子分開,把桌子和椅子靠攏,像是圓桌吃飯的概 念,較為親切。 6.上山的步道除了需要整修外,沿途其實也可以增設動植物介 紹牌或是互動教學告示牌,去 分散注意力才不會讓人感到過於疲累。 1.我認為上山看到涼亭時那個驚喜感不大,或許可以考慮在涼 亭周圍稍微佈置一下,像是有 個"you do it"的告示牌抑是種植較為鮮豔奪目的植物種類 等。 2.參訪過程中,也很少介紹到青年們回到家鄉的故事,像是為

其他 補充意見

了部落做了什麼、如何做等, 都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勵志教材。 3.若是需要青年回鄉故事集展館或是梅子產品介紹館,是不是 可以考慮結合當地學校的教 室? 4.有些人是不喜歡喝醋的,即使知道醋是可以有益身體健康 的,所以或許可以試著研發出梅 子的相關產品,例如:梅子手工餅乾。 5.我認為導覽的路上可以增設一些休憩的椅子,讓容易疲累的 人能夠休息,並且結合教學互 動牌或是做成梅子裝置藝術的樣子,都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 擇。

99


一大清晨便搭著遊覽車前往海端新的新武部落,部落位

寫 人 : 林 羿 妏

於四面環山的盆地中,一到那裏,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又一座 的高山,呼吸著山上沁涼的空氣,原本的睡意因此而消失。 拍完團體照後,必須步行至原處位於山腰處的一座涼亭,徒 步的過程中,理事長沿路向我們介紹部落的環境以及一些生 態知識。在這個地方很多居民是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生活,從 產地到餐桌的運送過程非常簡單。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山豬窩,理事長有提到部落的居民會將母豬放置此處,以吸 引野生的山豬受到吸引而前來,然後居民再藉機捕捉牠們後 拿至市場販售,但會採數量控制,為避免因為捕捉過多而生 態的平衡受到破壞。另外,他們有辦獵人體驗營,讓一個獵 人領導最多 3 位學生前往山上進行一系列的野外求生活動, 這是部落除了梅子產業以外的其他體驗行程。 參訪 過程

上午最累的行程只有徒步至涼亭的那一段路,走上山的 路上可以看到岩壁岩塊崩落的痕跡以及石塊,看到這些讓人 有點忐忑,深怕又會有落石滾落下來,到達涼亭後所感受到 的是陣陣的微風,但休息一下子便又走下去,直達野食地點 ─樹林間。運動完後所期待的便是美味的食物,先進行陷阱 的介紹,深深覺得會製作陷阱的人很聰明,可以運用一些野 外天然的材料製作陷阱捕捉獵物,構樹皮以及一些樹枝所製 成的完美開關,再組合一塊適當大小及厚度的石頭便完成一 項陷阱。陷阱教學後,進入用餐時間,湯喝起來非常特別, 它是以樹豆還有很多平常我們不會接觸到的食材去熬煮的, 嚐起來有種豆子味混合發酵味,湯裡頭甚至還有鹿肉,是一 道超特別的料理。另外 A-bia 也是我第一次吃到是混合小米 製成的,咬下米飯的瞬間融合葉子的清香以及豬肉的香味, 此時身在樹林間用餐別有一番風味。用餐完畢後,喝一杯冰 涼的梅子醋,酸酸甜甜甜的滋味直竄入舌尖、滑入喉頭一解 午餐的油膩,當作飯後飲料非常恰當。

100


優點(五點以上): 1.環境靜謐,適合小團體來此處進行生態教育 2.整體場地適中,可以避免來體驗的人難以掌握行蹤 3.在露天空間下享用午餐,是很特別的體驗 4.有教導一些野外求生知識,很實用 5.品嘗平日不常吃到的食物,並提供部落特色食物,讓人有融 優點 入當地的感受 缺點 缺點(五點以上): (至少各五點) 1.廁所應可擴增至兩間,雖然人數是以小團體制,但兩間的話 應為較恰當,才可以輪快一點 2.半日遊的行程稍趕,在涼亭待的時間太短,休息時間可再延 長一些 3.食用午餐的場地在夏天可能會頗熱 4.沒有多推銷梅子相關產品或者是介紹梅子製成的初步作業 5.通往涼亭的路上有岩石崩落痕跡,路面不平整 1. 廁所部分只提供一間,致上的人必須排隊等候,雖是以小 團體的方式帶團來此參訪,但仍可考慮擴增至兩間,一方 面可縮減排隊等候時間,另一方面若有一間被使用的很髒 時可以另一間做為替換。 2. 半日遊的行程若是如參訪那樣,會令人稍感空虛,可再多 增加一些互動的活動,如問答之類的可以增加對參訪的記

建議 (至少五點)

3.

4.

5. 6.

憶性,並適時推廣部落特色產業,可多介紹梅子幾月開 花、結果,由誰去採摘送至何處加工等訊息。 秋天在樹林用餐非常涼爽,不會太熱,但在夏天可能需要 換地點或是可以考慮用大自然的材料做成一個遮蔭處,既 美觀又不失實用性。 若有推一日遊的行程,可再加入實作行程,讓參訪者實際 體驗如用月桃葉子簡單編織東西,讓參訪者增加體驗的樂 趣,而不會單純走馬看花。 在通往涼亭的路上須預防落石隨時滾落 可介紹我們所食用的食材是什麼、從何而來,增加對食物 的認識,很多來參訪的多來自都市,在吃的部分可多做一 點介紹。

其他 補充意見

部落要推廣屬於自己的產業是一項挑戰,新武部落以梅 子產業為主要特色,但在參訪的過程中我並沒看見或感受任 何梅子相關介紹,或許是季節的關係導致梅子尚未長成而無 法更進一步了解梅子相關訊息,但就對這個協會的了解,從 參訪前至參訪後,讓我有多一點了解這個社會企業所經營的 101


方式,但如能再多釋放一些較深入的是一項讓大家知曉這個 社會企業所注重的價值與所想推廣的事物,除了要獲得部落 居民的同意與合作外,結合當地產業特色並規劃一系列的套 裝行程是值得繼續下去的。

撰 寫 人 : 林 愉 甄

講者首先帶領我們看過部落的範圍:從入口到未來要設 立加工廠的地方,沿途路上均有梅子樹,還有設立羊舍、豬 舍,繼續往步道前行到瞭望台,途中有國小、房舍,顯現出 一個溫馨的部落感,我從以前就很喜歡進去部落,因為大家 都互相認識,還會互相幫助,雖然自己不是原住民但也會被 參訪 過程

感染成為其一份子,中午的餐點更是讓我想起家鄉的味道, 過貓、地瓜葉,家裡附近都有,可是常被叫去摘順便被蚊子 叮,也會覺得我家又不是買不起菜,幹嘛去摘,但我想最好 吃的菜,永遠都會是那些市面上找不到的山珍海味,而且講 者的父親,私下還替我們介紹附近的樹,他看我們女生坐在 一旁,可能他認為女生對狩獵不感興趣,但其實我覺得很好 玩,不過面對這樣的和藹的長者讓我倍感親切,畢竟我從小 就沒有爺爺。 優點(五點以上): 1. 保有大自然的現況

2. 想提升部落產業的決心 3. 對外來人不排斥 4. 部落很溫馨 優點 5. 原住民餐點富有原味,無過多裝飾 缺點 缺點(五點以上): (至少各五點) 1. 交通上較不便 2. 羊舍旁有堆積回收物 3. 狗的安置方面要在完善一點 4. 步道上有落石 5. 瞭望台附近雜草有點多

102


1. 可做出不同體驗方案,例如:A 參與梅子摘採及製作自己的

建議 (至少五點)

手工梅子醋(親身製作的行程);B 體驗賞梅、餵羊、走 步道到瞭望台、體驗原住民風味餐(較輕鬆的行程)。 2. 加工廠的建材可用木頭製,不要用鐵皮屋或其他鋼筋水 泥,較不會與部落的大自然有違和 感。 3. 部落羊舍旁的回收要設置好規畫區,才不會有髒亂感,步 道上的落石可由協會或社區共同清除,以鹿野永安為例, 那邊設立生日快樂步道,由學校師生及社區居民一同彩繪 及整理。 4. 廁所方面可參考推肥式廁所,可在中午吃飯的地點設立一 個,若此地不是水源區的上方。 5. 狗的部分,偏大型犬,但有一隻牠的籠子太小了,還有雖 然天氣漸涼,但當沒遮蔭的話,狗會太熱中暑,應該要設 立一個地方可以有遮蔭跟籠子,籠子門可打開做開放式, 可將繩子綁在樹上,這樣狗要遮雨進入籠子或出去曬太陽 都方便! 6. 梅子醋可做品牌設計,從大學生或社區部落青年中舉辦比 賽或直接找信任的設計師,之後也可以增加梅子加工品項 目! 1. 風味餐使用的餐具,可以讓體驗者自己帶環保餐具比較

其他 補充意見

撰 寫 人 : 黃 雅 純

好! 2. 不要為了賺錢就接很多遊客,維護品質才能讓部落的產 業,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3. 要提振部落產業,真的很辛苦,若有決心就要堅持到底! 加油!梅子醋好喝!

大約九點到達新武部落,下車後理事長戴我們開始由下 往上進入新武部落,在路旁有一面牆,上面畫了關於布農族 的相關文化,之後我們沿著路繼續往上走,沿路介紹了梅子 園的所在地、夏天才會有的池塘、路邊的植物……等,都是 參訪 過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部會看到的事物,接著到達了部落的國 小,簡單說明之後便要往山上的暸望台前進,不過在爬到暸 望台之前,中途理事長帶我們做了簡單的禱告,從暸望台下 來之後便到了林子裡先為我們介紹陷阱的簡單製作以及市面 上沒有在販售的捕獸夾,最後便享用了部落的美食,結束半 天的行程。 103


優點(五點以上):

優點 缺點 (至少各五點)

1.梅子醋具有特色,雖然酸,但是很夠味。 2.林子裡的座椅是採用竹子自行製作,有特色又不會破壞大自 然的風景。 3.部落裡的居民都很親民,讓外來的遊客可以安心的暢遊部 落。 4.理事長有說到對於觀光客的人數限制,我認為這樣很好,人 數不多的話,就不會有太多人為垃圾破壞部落的景觀。 5.陷阱的製作與簡單介紹,都可以讓外來的遊客體驗到當一位 部落獵人所需要做的事。 缺點(五點以上): 1.沒有詳細說明希望我們從這次的旅程中可以得到甚麼樣的 文化意涵。 2.缺少介紹梅子醋的製作過程。 3.爬暸望台時,應該腳步放慢一些,讓遊客可以仔細觀賞不同 位置的風景。 4.廁所可以多間一點,當人有點多的時候,才不會一堆人都擠 在那邊。 5.沒有可以讓遊客每個人都親手製作的特色活動。 1.在往暸望台爬的路上,希望能夠加以整治,因為有時會因為

建議 (至少五點)

在坡度陡的陸上採到雜草而容易滑倒,會使遊客的安全受到 威脅。 2.梅子醋只是給我們試喝,並沒有再多講一些梅子醋的製作過 程,或者是可以帶我們去認識製作梅子醋的過程,這樣可以 讓我們更認識這獨特的部落產品。 3.或許是因為去的季節不對,所以所看到的並沒有讓我們有眼 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我認為可以去發掘部落不同季節的特 色,這樣讓遊客可以在任何季節來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部落 樣貌。 4.當天使用的都是免洗餐具,用餐時的餐具應該要提醒遊客自 行攜帶,以免造成環境汙染。 5.大多時間都是聽理事長在說明,應該可以設計一個讓我們與 部落居民交流的時間,這樣可以了解更多事情。

104


這次的參訪過程雖然時間有點快速,所以並沒有辦法可

其他 補充意見

以體驗到新武部落的特色,因此有些意見可能是因為時間短 暫而導致我們無法完全參與,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新 武部落的文化。 在參訪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新奇的動物,像是羊或是大 型犬,這些都是很不一樣的體驗,很喜歡這樣近距離觀察動 物的感覺。 理事長的遊客人數控管理念很好,希望以後可以一直這 樣維持,因為人數一多,就會容易造成生態破壞。

10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