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 2013
伦敦国际默剧节 2013特别报道
CONTENTS|目录
1
编者 的 话
3
剧评 R EV I E W
5
专访 INTE RV I E W
特别感谢 Special thanks to: Joseph Seelig
P.4 6- P . 5 1
Yen, Qingzi Huang, Zifu Liang
W E L C OM E
P.3
P . 34 - P .4 1
2
剧目简介
4
剧目延展
E V EN T S
EXTRA
P . 4 -P.33
P . 4 2 -P .45
(Director of LIMF), LIMF 2013, BLIND SUMMIT, Andrew Greer, Ting-Chih
CONTRIBUTORS
2
Yiran Dong|董一燃
Danyu Zhao|赵丹钰
Planner/Editor-In-Chief
Executive Editor/Designer
Jing Wang|王晶 Editor
Ying Cheng|程莹 Copy Editor
WELCOME|编者的话
始于无言 , 在这样一个文学大国,文字的魅力让它的剧场 闪耀着不朽的光芒.然而每一年,人们都不吝惜 用惊艳这个词来形容伦敦国际默剧节(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是它,一年一度 地诗化着舞台的曼妙. 在这一期的特辑中,我们将一一介绍来自澳大利 亚、比利时、法国、德国、中国、以色列、意 大利、俄罗斯及瑞士等国入选2013年国际默剧 节的十五部作品,并特别选取了受到青睐的若干 作品,和大家进行深度分享.同时,我们有幸采访 了默剧节的艺术总监和创始人约瑟夫·塞利格 (Joseph Seelig)先生.在特刊的最后,我们呈 现了两部虽未入选本届,但极具特色的默剧作品, 作为这一次盛会的延展.无言的,有时胜过千言;无 言的,也许并不沉默. 伦敦国际默剧节是伦敦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戏 剧节.由戏剧制作人约瑟夫·塞利格(Joseph Seelig)和小丑演员诺拉·瑞伊(Nola Rae)创 立。受到科隆丑角戏剧节(Gaukler Festival)和 阿姆斯特丹国际喜剧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Fools)的启发,1977年举办的第一届默剧节 为那些名声在外的英国视觉表演艺术家提供了 一个展示的平台.戏剧节的节目选取包括默剧的 各种形式,如即兴表演艺术(live art)、肢体剧场 (physical theatre)、新马戏(new circus)、 木偶剧(puppetry)及物件剧(object theatre). 第一届戏剧节在座舱剧场(Cockpit Theatre)举 行,受到当时的大不列颠文化协会(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的支持.
言无止境 七十年代是一个戏剧表演形式复兴的时期,语 言在表演中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舞伞艺术节 (Dance Umbrella,1978)和伦敦国际戏剧节 (LIFT,1981)举办之前,在伦敦很少能看到国际戏 剧作品,国际默剧节实现了观众和表演者的和旋. 海伦·兰娜涵(Helen Lannaghan)在1987年 加入默剧节的组织机构,并且带来了她的创意 和专业知识.当代艺术中心(ICA)和南岸中心 (Southbank Centre)分别在1980年和1988年 成为戏剧节的合作伙伴.在若干年的发展中,默 剧节与25家伦敦艺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西 区剧场到自然历史博物馆,从赛德勒威尔斯舞蹈 剧场(Sadler’s Wells)到南伦敦画廊(South London Gallery),演出延展到英国的各个附属 国和地区. 默剧节是汇聚英国最优秀的当代视觉剧场的展 览会,是在极具活力和多元文化的首都伦敦举办 的一场年度盛会.众多该领域佼佼者的名字都曾 出现在这个戏剧节的名单上,如雅克·勒科克 (Jacques Lecoq)、布里克·波利维卡(Bolek Polivka)、菲利普·甘地(Philippe Genty)、 林赛·坎普(Lindsay Kemp)等,新一代的重要 艺术家,如111公司(Compagnie 111)、约瑟 夫·纳吉(Josef Nadj)、西蒙·麦克伯尼·康 普里赛特(Simon McBurney’s Complicite) 也同样得到默剧节的支持.2008年,约瑟夫被授 予法兰西艺术勋章(Chevalier dans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次年,海伦获得同样的 殊荣. 3
EVENTS|剧目简介
1,2 © Southbank Centre
4
1 2
EVENTS|剧目简介
111公司 Compagnie 111 (France) 《 B 计划》Plan B
1 1,2 2 © Southbank Centre
场景不断旋转变幻,带着些诡异带着些灵动。 整场演出有如一场似真似假的梦境。马戏、舞
关于111公司
蹈、录音、声波控制,创作团队将这些魔幻元
(Compagnie 111):
素与高科技结合,使演出既有诗情又有画意。
2002年成立的视觉艺术剧团。擅长杂
且看B计划用创意杂技玩转地心引力。
技与多元素表演方式的融合,是伦敦 国际默剧节的常客。
你相信眼前的一切吗?
5
EVENTS|剧目简介
UK iere m Pre
© Michal Cederbaum
阿密特.多瑞 Amit Drori (Israel) 《稀树草原:可能的景观》Savanna: A Possible Landscape 《稀树草原》是一个梦幻之旅:在一座拥有美 丽的非洲伊甸园,生活着大象、蛇、巨龟、 鸟、蜗牛、飞蛾和毛毛虫等动物。多瑞的全手 工制造的、机械动物寓言集似乎直接来自于达 芬奇的想象。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失落的世 界,一个有着记忆和美丽声音的地方。“手 持”和“触摸”是《稀树草原》的两个相互关 联的故事,这部戏中精致的机械化动物和移动 的雕塑反应了人类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稀树草 原的景观,也是我们情绪的隐喻。 这是由阿密特·多瑞创作的一部跨学科作品, 一部由手工制作的机器人和机械化动物演绎的 舞台剧。舞台上呈现的是充满想象的景观:一 个公认的动物和一座神秘的花园,在这里,生 活才刚刚开始。 6
“大草原”的景观是密集而不失细腻的世界, 汇集了两种不同的力量:一方面,它是世界之 初天堂的模样,一切都是最初的创造; 另一方 面,它却又是一个可怕的人工自然,可能只存 在于“真实世界”里一个孤立的房间里。它是 一座失落的天堂。在这个作品里,人掌控着自 然、创照着自然、操作着自然、摆弄着自然。 作为回报,景观和动物栖息地反映一个人的思 想和情感的镜像。 全剧以旷野旅行的故事为架构,其实是一个共 享死亡经历的两个故事的结合。一个有关人的 故事,另一个是有关大象的故事。两个故事相 互交错,相互影响,表演具备个人化的表演和 人性的角度。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阿密特。多瑞 (Amit Drori): 导演、设计师,毕业于耶路撒冷视觉 戏剧学院。任教于该校木偶导演专 业。特拉维夫(Hakibuzim)学院视 1,2,3 © Michal Cederbaum & Mario Del Curto
1 2 3
觉文化学研究生课程客座讲师. 火车 戏剧艺术联盟的成员。
7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盲顶剧团: (Blind Summit): 成立于1997年的盲顶(Blind Summit)剧团始创时试图推翻 和重塑日本的文乐木偶(Bunraku puppetry)。对于他们的作 品,人们从来都是充满期待,但是每每看到的都与预期不同。
8
© Blind Summit
EVENTS|剧目简介 © Blind Summit
盲顶剧团 Blind Summit (UK) 《脑袋脑袋》 The Heads
W Pr orld em ier e
2008年,有一群特殊的朋友们被塞进箱子运到 了中国,第一次,在中国的观众面前,舞台上
Heart)”两部歌剧作品里,木偶再一次成为
的木偶们酗酒,爆粗口,把打在自己身上被硬
评论的话题。甚至,在去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贴上去的儿童戏剧的标签撕得粉碎。
上,巨型木偶表演也在几万人的体育场里大夺 眼球。
他们还没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小舞台.安东尼.明 赫拉(Anthony Minghella)导演的“蝴蝶夫人
今年多彩的木偶又要占据布雷根茨艺术节的舞
(Madam Butterfly)”和赛门.麦克博尼导演
台呈现......我很难想出合适的词形容他们的作
的(Simon McBurney)的“狗心(A Dog’s
品,精彩?智慧?幽默?都不够充分!这就是 盲顶剧团(Blind Summit)。 9
EVENTS|剧目简介 © Heiko Kalmbach
Lon Pre don mi ere
关于十一循环剧团 (Circle of Eleven): 十一循环剧团(CIRCLE OF ELEVEN)是一个为创新的娱乐形式提供的艺术平台。 擅长将概念复杂,结合各种流派的内容整合成一件戏剧杰作。选用具有多样性戏剧特 征的当代马戏形式,作为承载这种独特的混合音乐,技艺,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创新艺 术的载体。和知名导演,舞美,灯光和服装设计,设计师,作曲家等艺术家合作,十 一圈剧团成为一个独特的创意体用以发展和推广他们的混合艺术形式。他们同时擅长 为不同场所和要求订制创作。 10
EVENTS|剧目简介
十一循环剧团 Circle of Eleven (Germany) 《里奥》Leo 《里奥》用世界级的杂技表演,视觉艺术和巧 妙的电影手法在一起勾画了一段探索和创新的 愉快的旅程。好似一个无字版的贝克特剧本 (Samuel Beckett),这是一个梦幻般的游乐 场,一名男子在探索他与世隔绝的意义并发明 各种打法时间的游戏。这是只有肢体剧场才能 实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度。挑战万有引力 定律,《里奥》用最绚烂的,让人头皮发痒的 疯狂方式颠倒你,倾斜你,搅乱你!《里奥》 是一个60分钟的单人肢体剧场表演。演出设 置在一个设计惊人的舞台上,结合实时视频投 影,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动人的,超现实的作 品。
根据德国杂技演员托比亚斯.韦格纳(Tobias 1,2 © Heiko Kalmbach
Wegner)的原始创意创作,蒙特利尔演员及 1 2
导演丹尼尔布里(Daniel Brière)导演的《里 奥》曾巡演爱丁堡边缘戏剧节及外百老汇(offBroadway)目前,正在筹划世界巡演。
11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德莱沃剧团 (Derevo): 德莱沃剧团(DEREVO)是由安东 尼.阿达森斯基于1988年在俄罗斯圣 彼得堡创立的一家肢体表演剧团。 曾迁移至捷克的布拉格,并于1996 年起长期驻扎在德国德勒斯登。 自1998年以来,德莱沃剧团便经常 选送作品参加伦敦国际默剧节。他 们的作品在莫斯科著名的金面具戏 剧节(Golden Mask Festival)以 及爱丁堡边缘戏剧节(Edinburgh Fringe)上屡获殊荣。他们混搭达 达主义,默剧,舞蹈,小丑的表演 风格的杀伤力绝不逊炸药。
1 2 12
1,2 © D. Hartwig, Roman Ekimov, Anna Bogodist
EVENTS|剧目简介
Lon Pre don mi ere
1,2 © D. Hartwig, Roman Ekimov, Anna Bogodist
德莱沃剧团 Derevo (Russia)
1 2
《哈利肯》Harlekin 如果上帝与魔鬼对弈,哈利肯(Harlekin/ Harlequin)将是棋盘。邪恶,美丽,丰富 的非凡图像,这个绝妙的精彩作品揭示了即 兴喜剧(意:commedia dell’arte)中的 定角科伦比娜(Columbina)的情人哈利肯 (Harlekin/Harlequin)黑暗的一面。哈利 肯(Harlekin/Harlequin)同时又是丑角的 意思。 “在海关的入境卡的职业一栏,我填了‘丑 角’。警察问我说,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我 在剧场一直做这个。他说,哦,那你应该 写:演员。我向他道歉。他报以微笑。当我 离开他的窗口时,我能感觉到他狠狠瞪了我 一眼,觉得我在无理取闹。但不管怎样,就 在那同时,我感觉我的步子变轻快了,好像 我一下年轻了300岁......”
13
EVENTS|剧目简介
甘迪尼杂技剧团 Gandini Juggling (UK) 《醉了》Smashed 今年,甘迪尼杂技剧团把去年销售一空的表演 《醉了》再次搬上伦敦国际默剧节的舞台,给 观众提供了弥补遗憾的机会。 《醉了》对技巧有严格要求。其中的戏剧元素 深受德国戏剧舞蹈家皮娜·鲍什的影响。 九位杰出的表演者、八个苹果以及华丽的陶器 被巧妙融合进了充满复古情怀的舞台。整场表 演充满紧张冲突的气氛,试图探讨迷失的爱以 及下午茶这件“古怪”的事。
1 2 1,2 © Royal Opera House 14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甘迪尼杂技剧团 (Gandini Juggling): 甘迪尼杂技剧团(Gandini Juggling)由小机构 发展而来。如今成立已逾二十年,该剧团一直致 力于推广传统杂技及其多变的艺术形态。剧团成 立以来,先后在四十个国家巡演超过4000场。 甘迪尼杂技剧团相信,只有对杂技倾注无穷热 情,才能让作品独一无二。
1,2 © Royal Opera House
1 2
15
EVENTS|剧目简介
on d Lon miere Pre
隐线剧团 Invisible Thread (UK) 《空壳》Les Hommes Vides 《空壳》是隐线剧团的第二个作品,一场引人 入胜的怪异闹剧。没有高科技,只有超现实主 义的木偶和各类板材。短短二十分钟的表演里 充满了击板动作、盲目购物、木偶弹跳、诗歌 还有抽奖。 全剧主要用两个衣衫褴褛的木偶角色串联。他 们是两个老人,泡泡眼,大鼻子。他们是谁, 为什么会在这里?小动物跳累了猝死,为的就 是被装进口袋让没有眼睛的娃娃带走。看似荒 诞戏谑的表演背后藏着深层的社会意义。消费 主义和生命的无奈是此场演出的主题。 1,2 © Soho Theatre 16
1 2
艺术指导丽兹·沃克试图用该作品探讨成人木 偶与奇异世界间的联系。她希望观众逃离常 态,放开怀疑。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隐线剧团 (Invisible Thread): 隐线剧团 (Invisible Thread) 成 立于2011年,是世界范围内享有盛 誉的木偶视觉剧团假眼睛(Faulty Optic)分组后的公司之一。艺术 指导是木偶表演艺术家丽兹·沃克 © Soho Theatre
(Liz Walker)。 17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比利时当代芭蕾舞团 (Les Ballets C de la B): 比利时当代芭蕾舞团由艺术家Alain Platel创建于1984年。自成立以来,享誉世界。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各种风格的舞蹈艺术家们的创作平台。他们始终坚持 的原则是使不同学科和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参加到充满活力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其独 特的混合艺术视觉风格,比利时当代芭蕾舞团极不容易被归类。但是它依旧保有像 建筑一样可以识别的风格(流行的,无政府主义的,兼收并蓄,值得信任的),它 的口号是:“舞蹈是世界的,世界是每个人的。”
18
© Royal Opera House
EVENTS|剧目简介
© Royal Opera House
比利时当代舞团 Les Ballets C de la B (Belgium/Portugal) 《老国王》The Old King
U Pre K mi ere
在一片惨淡之中,世界的初日,或者说末日, 被唤起。一个人在面对看似可怕的逆境中慢慢
这部《老国王》试图体现在世界崩溃、语言瓦
地站了起来,并试图构建一种思想,和一个种
解下的一切发生。作品充满了不共戴天的、凶
可以被阐释的发言。
猛的和悲惨的等各种风格。比利时当代舞团将 这部让2012年法国阿维农戏剧节为之一震的作 品带到了今年的伦敦默剧节。
19
EVENTS|剧目简介
20
© Southbank Centre
EVENTS|剧目简介
UK iere m Pre
© Southbank Centre
我的!莱卡剧团 My!Laika (France) 《爆米花机》Popcorn Machine 关于我的!莱卡剧团 《爆米花机》呈现了一个寓言性
(My!Laika):
的,令人震惊的现世与过往共存的
My!Laika剧团总部设在法国的图卢兹,在一年半的时
景观。在一个小时的演出中,有着
间里,为了寻找灵感和素材,他们旅居十个国家。每
幽默而大胆的杂技表演,优美演奏
一天,艺术家们都要面对语言问题和水土不服。而通
的肖邦华尔兹,甚至还有喷发爆米
过不断旅行,寻找材料和资源成立的表演。在各自不
花的火山!每一个爆米花的爆裂都
同背景(意大利,德国,荷兰和阿根廷)的基础上,
暗喻事物的变质。四位出色的演员
四位艺术家的合作是否也存在某种政治性呢?他们以
为人们呈现了一系列想象力丰富,
发展的方式不断完善作品,在法国,意大利,西班
又充满乐趣的不可思议的场景。
牙,荷兰,塞尔维亚,丹麦,德国,克罗地亚和比利 时都曾演出过片段,在正式确定作品前曾有过五十多 次的实验演出。这种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作品 发展方式,也同样让他们的创作受到不同文化的滋养 而异常丰富。 21
EVENTS|剧目简介
奥卡姆剃刀剧团 Ockham’s Razor (UK) 《不要等到我们消失》Not Until We Are Lost 今年默剧节,英国最具有想象力的悬空剧团“
关于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带着最新作品回归观众视线。
(Ockham’s Razor): 公司在2004年成立,是英国首屈一指
《不要等到我们消失》是讲究肢体动作的表
的悬空戏剧实践剧团(Aerial Thea-
演,语言与影响围绕肢体动作而改变。有在规
tre )。该剧团于2006年首次登上伦
定结构框架内的表演充满张力,观众很容易感
敦默剧节的舞台并从此之后在世界各
受到身体的紧绷与精神上的共鸣。表演诠释了
地进行演出,反响热烈。值得一提的
我们周遭的一切是如何循规蹈矩般存在的。有
是,剧团的名字来源于中世纪哲学家
时候,换个角度,才会有新的出口。
奥康的威廉提出的一个命题,即“如 无必要,勿增实体”,确实是对该剧 团理念的最佳概括。
22
EVENTS|剧目简介
23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西蒙.里奇奥 (Simone Riccio): 生于意大利拿那波利(Napoli)的早年 从事摄影工作,之后在表演艺术领域兴 趣盎然,尤其是街头杂技艺术。于是便 前往马德里和伦敦学习当代杂技,之后 成为专业的表演艺术家,成立了360度剧 团,进行着当代马戏演出的探索,创作 足迹全部世界各地。
24
1
2 3 1,2,3 © Ben Hoppe
EVENTS|剧目简介
西蒙.里奇奥 Simone Riccio (Italy) 《一触即发》Nothing Moves If I Don’t Push It
Lon Pre don mi ere
朱赛佩·塔图,一个总是怀有回忆、幻想的
导演安托·巴萨睿(Aitor Basauri)与音乐家
男子,他正琢磨着让自己的生活有所变化。这
加雷思·琼斯(Gareth Jones)携手视频艺
个世界看上去如此美丽,他还如此地爱着他的
术家马丁·德瑞特(Martin Devrient)以及
妻子,正因如此,他恰恰不能将事情搞得一团
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戏艺术家罗布·坦尼(Rob
糟。 他爱女人,但是她们总不爱他。他试图将
Tannion),丽娜·约翰逊(Lina Johansson)
自己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虽然这并不是他的
和萨拉·马丁内斯(Sara Martinez Viejo)创
风格。他在想或许他不再需要任何人,因为他
作出这部 《一触即发》Nothing Moves If I
还有他的妈妈一直陪伴着他。他琢磨着,自己
Don’t Push It.
一个人这样生活也挺酷! 生活在伦敦的意大利马戏艺术家西蒙·里奇奥 这次通过混合使用德国轮、中国极以及各种马 戏技能带来了一个有关意大利人朱塞佩的可爱 故事。 1,2 © Ben Hoppe
1 2
25
EVENTS|剧目简介
on d Lon miere Pre
© Roundhouse Studio Theatre
斯坦咖啡馆 Stan’s Cafe (UK) 《红衣主教》The Cardinals 三位红衣主教身负救赎的使命。在一位年轻的 女性穆斯林担当舞台经理的监督下,他们根据 圣经中的十字军东征的重要情节编排木偶戏巡
舞台的时候,他们的诚意,他们目的的严肃性
回演出,但是这一次,却把我们带到了当代的
以及他们演出的质朴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
中东地区。可是,木偶却在演出前失踪,三位
了一个有趣而感人的作品。
红衣主教必须自己上马完成他们的演出。 作品中有很多主题,比如“信仰”就是最重要 这是一出戏中戏的演出,在体现这三位红衣主
的一个。这些红衣主教教导我们去“相信”,
教和舞台经理针对他们的“观众”演出的同
与此同时,戏剧也正是告诉我们“停止我们的
时,我们展现给我们真正的观众更丰富的一个
怀疑(suspend our disbelief)”。这部作品
层面,比如他们不会示人的他们之间的合作甚
非常朴素,把一些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以简单
至冲突。
却优美而精彩的方式演绎出来。当人们问及, 这是不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时,我们只能说仁
《红衣主教》是一部没有语言的视觉剧场。在
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们的创作意图是希望
他们丧失了他们的木偶朋友,不得不亲身走上
带有挑战性却非争议性。我们不希望争论或者 引发有关宗教话题的辩论,但是我们希望人们
26
借以思考寻他们与宗教的信仰之间的关系。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斯坦咖啡馆 (Stan’s Cafe): 1991年成立于伯明翰的斯坦咖啡 馆(Stan’s Cafe)是一个由从不 同学科的艺术家组成的长期艺术联 盟。格雷姆(Graeme)和詹姆斯 (James)作下成立这个艺术组织的 决定时正是在伦敦布里克巷(Brick Lane)的斯坦咖啡馆(Stan’s Cafe),因此得名。选择伯明翰被 选为该公司的基地有很多原因。格雷 姆在这里长大,因此熟悉这座城市。 这里物价便宜,交通方便,而且没有 类似的组织。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沃 土。 1 2 1,2 © Roundhouse Studio Theatre
27
EVENTS|剧目简介
乌尔夫.博沃特 Wolfe Bowart (Australia) 《句点》Letter’s End
UK iere m Pre 故事要从支离破碎的包裹中的旧玩具说开去。 拖把肆意搅动,树从鞋子中冒出来,失控的字
关于乌尔夫·博沃特
母企图诉说自己的故事。一个男人的生命就这
(Wolfe Bowart):
样被彻底改变。
乌尔夫·博沃特(Wolfe Bowart)是澳 洲著名的肢体喜剧艺术家。《句点》
《句点》是乌尔夫·博沃特的新作。该戏将其
是他近年的新作,曾在2009年得到澳
擅长的肢体戏剧、影子木偶与影像相结合。博
大利亚政府的资助进行了为期五个半
沃特试图将观众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美妙魔术
月的全国巡演。2010年,该剧被提名
世界。剪断手中的线,打开面前褐色的纸,观
为贺普曼(Helpmann Awards)最
众踏入场馆的瞬间也就进入了一个无比有趣的
佳巡回演出奖。除了个人作品以外,
世界。
博沃特还参与电视制作,同时他也是 剧场演员及作家。
28
© Southbank Centre
EVENTS|剧目简介
© Southbank Centre
29
EVENTS|剧目简介
杨辉 Yeung Fai (China)
UK iere m Pre
《手语》Hand Stories
一切都要从手开始说起。他爸爸的手;他兄弟 的手;他同胞的手;还有他自己的手。 杨辉的《手语》把多媒体效果和传统中国木偶 作了很好的结合。他用手控制着一群全副武 装、华丽万分的京剧传统角色:老虎、龙、情 人、战场上刀光相会的战士还有摇滚气质的守 护天使。 该演出受瑞士洛桑的维迪剧院(Theatre Vidy)支持,2012年在纽约林肯中心上演时曾 引起轰动。 1 2
30
1,2 © Barbican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杨辉 (Yeung Fai):
1 2
杨辉是木偶世家的第五代传人。他的戏多与二十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有关。
1,2 © Barbican
31
EVENTS|剧目简介 关于齐莫尔曼与迪彼罗 (Zimmermann & de Perrot): 该戏剧公司的作品建立在对于生活的细微观察之上,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用互动的 方式幽默地呈现出来。他们运用身体、物件、音乐,在持续变化的舞台布景下创造出非 传统的戏剧作品,其核心在于不断地表达人类脆弱和矛盾的本质。作为演员,他们也拥 有无可比拟的艺术才华,利用舞台上的角色将不可能的创造化为可能。这些形体默剧充 满了荒诞的幽默和爱的细节:将物件拟人化,而活生生的人却成了被使用的物件。正是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创作,挑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意识。
32
© Barbican
EVENTS|剧目简介 © Barbican
齐莫尔曼与迪彼罗 Zimmermann & de Perrot (Switzerland) UK Prem ier
《继承人汉斯》 Hans Was Heiri
e
随着2010年Oper Opis的巨大成功,瑞典籍编 舞马丁·齐莫尔曼(Martin Zimmermann) 与作曲家狄米提里·迪彼罗(Dimitri de
就像魔术师们无中生有一样,这个剧团常将意
Perrot)协同杰出的肢体剧再返巴比肯
义隐藏在物件、身体和声音之下。在创作完一
(Barbican)艺术中心 。
系列精彩作品(Gaff Aff, Oper Opis 和 Chouf Ouchouf)之后,他们试图再次阐释一个令人
进入剧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可以360度
费解的话题。
旋转的民宅,这让我们屏住呼吸,观看着演员 们如何在其中生活、跳跃、攀爬甚至舞蹈。这
Hans Was Heiri这部作品体现出十分敏锐的
部结合杂技、戏剧、音乐与舞蹈,充满喜剧元
观察力。“当涉及到基本的需求和愿望时,我
素的肢体戏剧作品,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
们人类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这部作品用幽
思考生命的周而复始。
默、哲学的方式很机智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五 位杰出的杂技艺术家、舞蹈家用非凡的艺术才 华演绎了这部超出观众想象的作品。 33
REVIEW|剧评
Exc lus Rev ive iew 脑袋脑袋 THE HEADS WORDS:YIRAN 成立于1997年的盲顶(Blind Summit)剧团始创时试图推 翻和重塑日本的文乐木偶(Bunraku puppetry)。对于他 们的作品,人们从来都是充满期待,但是每每看到的都与 预期不同。在不断自我刷新的道路上,盲顶从未因为要取 悦观众而重复自己,他们勇敢而沉着地自我挑战着,并把 这过程呈给你看。在一个新媒体占据舞台的剧场时代,盲 顶的处变不惊,让他们的作品每一次出场都十分惊艳。 《脑袋脑袋》(The Heads)和以往的作品区别较大,这一 次,他们彻底地放弃了故事线索。舞台正中,一面黑墙上三个纸 壳板塑造的相框空旷、深邃。演出开始,强烈的灯光打亮了相 框,把里面的黑色衬托得更加暗淡和神秘。三个白色的脑袋陆续 出现在画面里,没有表情,没有任何活动的机关,甚至很有些人 体标本式的僵死的恐怖。就在我们质疑它们的灵活性与表现力的 时候,三个脑袋开始活跃起来。好似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过程, 规律且逐渐丰富。错觉渐渐产生,在一张张僵硬的面孔里,你开 始在音乐和装饰的影响下觉察到情绪与身份,却又没有得到完全 的解答。与梦魇有着惊人的相似。《脑袋脑袋》为我们呈现神
© Soho Theatre
秘、未知和不安全的观感。
REVIEW|剧评
受到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脑袋脑袋》呈现了前所未有 的诗意和哲思。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音乐皆为艺术家乔恩·怀 恩(Jon Whitten)专为本部作品创作。这为两种艺术更默契地彼 此交融,提供了更大的挑战或者更多的可能性。盲顶这一次的作品 不仅仅挑战我们对于木偶本身的认识,更是在挑战我们对于光、音 乐和视觉主导剧场的欣赏体验。 这一次的创新并未止于这些,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对于材质的特别 探索。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三只相框完全是纸板做的,却严肃地呈 现着古典主义的风格;那些层叠的雕花,具有石膏相框的繁复与厚 重,或者金属相框的尖锐和规则。我们明明看到纸板,带有甚至不 愿去修饰的原始颜色和瓦楞;同时我们看到的却不再是纸板,错觉 的游戏让各种可能性得以呈现。对于木偶本身,脑袋们用乳白色的 硅胶质塑造,在强光的投射下,半透明的头颅呈现出母体中婴儿般 的意味。这种特别的质感与周边深邃的黑色产生鲜明的对比,让梦 境的感知更具有说服力。 同时,盲顶并没有忘记他们惯有的幽默,当一朵在风中摇曳的花朵 翻转变成小小的芭蕾舞者,当那颗没有任何特征的脑袋戴上礼帽、 贴上胡子、生动地向“默片之王”查理·卓别林致意时,当它顶 起尖竖的发型、为朋克文化敬礼时,在一朵、两朵、三朵、轻巧的 云朵飘在黑色的背景里时,你终于理解,这个奇妙的作品并不是要 审阅这些脑袋的外表,而是为你打开通往魔幻的大门,暂时灵魂出 窍,去审视你自己的脑袋里,究竟在想点什么。 盲顶剧团在自创剧目的同时也和很多艺术机构进行跨界合作。包 括卡姆普利赛特(Complicite)剧团,英国国家歌剧院(ENO) 以及英国国家剧院(NT)。比如在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的《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中出现的那个 让人难忘的羸弱的木偶男孩,或者是布尔加科夫(Bulgakov)的 《狗心》(A Dog’s Heart)中那只狰狞的狗。盲顶在阐述这些 合作时,谦虚地谈到,他们很荣幸能把自己所熟知的东西与他人分 享,同时也感谢这些合作把盲顶的作品带向了另一个舞台。 在2013年的征途里,盲顶将出现在布雷根茨艺术节那个著名的湖面 舞台上,用他们所精通的木偶来演绎莫扎特的《魔笛》中迷幻的旋 律。在继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导演巨型木偶的表演之后,盲顶尝试 把木偶演员和木偶的尺寸与通常的情况对调。当你在惊叹那些大家 伙的灵动时,恍然发现,这又是盲顶在挑战着你对于木偶的认识。 随时拭目以待那些无处不在的惊喜。盲顶,给了木偶一颗真正的 心。
REVIEW|剧评
Exc lus Rev ive iew 莱 奥 LEO WO RDS:JO A NNA 看过这个演出的朋友一定都会同意我的观
是现场的物理性影像切换,下半场则是与投影
点,Leo绝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男人之一。
媒体的互动。在墙上从空空如也、到被描绘出 温馨的家,再回到从前的空旷,甚至连Leo自
这是一个轻松简明的舞台。红色,蓝色的拼接
己最后也消失在小小的行李箱里。这一切,是
板占据一角,硕大的投影幕挺立中间。投影亮
那么幽默而不低俗,简单而不空洞,轻松而不
起的瞬间,大家都笑了。Leo在侧台的角落里
乏智慧。Leo的扮演者是生于法国的青年演员
俯撑着,在大屏幕里却是潇洒站立。这是一场
威廉姆.博奈特(William Bonnet),更是在
视觉的玩笑,是调皮的男孩独自玩耍的愉快时
原始作品中德国演员托比斯.瓦格纳(Tobias
光。充斥着贝克特风格的个人独白与探索,在
Wegner)的基础上脱现了不经意的法式浪
小小的一隅发明游戏和自我取乐。Leo没有用
漫。
一个字,却把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创造力, 出色的肢体控制和可爱的小聪明汇聚成了一段
十一环(Circle of Eleven)剧团每一次演出
愉悦的旅程。
之后的道路似乎都更为宽广,因为笑声是不分 国界的。2013年,Leo会访问包括香港在内的
一帽、一箱,Leo的行头简单至极,一笔、一
许多国家和地区。让这个快乐的男子也去颠倒
板,却为Leo塑造了舞场、客厅、甚至海洋。
你的世界吧。
你的目光在舞台上的两个空间里跳跃着,上一 秒的问号马上被下一秒的叹号回答;你愉快地 被这每一帧的画面欺骗着。演出的前半段完全
© Southbank Centre
REVIEW|剧评
哈利 肯 HARLEKIN WO R DS : J O J O 我们问到安东尼·阿达森斯基(Anton
© Royal Opera House
Adassinsky),为什么节目单上他说自己是出点 子的、内容供应者(idea & concept),而不是导 演。他谦虚地说,我不是导演,还有很多人,所有 参与的人都是导演。然后Anton又害羞地说,这也 是我们到现在每次演出都在改的原因,没有导演, 虽然我们已经演了56000场了。 开场前,龌龊的马戏班头子一直在和观众闹,哄大 家快速入座,逗漂亮的女观众。满场欢快的乐曲。 灯光暗下,舞台亮起,开场的设计竟是把我们搬到 了幕后。隔着幕布,台前的演出只剩下光影,那种 孩童般纯粹的趣味却在刺杀与谋杀处结尾。舞台 上,录制的观众掌声和反置的地灯随着幕角的掀起 时响时弱,时明时暗。在观众终于散去,剧场寂静 无声时,我们的主角Harlekin终于走了出来。有他 在场,怎么能没有笑声呢?他鞠躬尽力,明目张胆
相机的快门,竭力捕捉着那瞬间的唯美。教堂彩色
地取乐观众。然而他的理由却异常严肃,为了心爱
玻璃的投影,修女的十字架项链断裂后成了木偶的
的人,卑微难道不是必修课吗?那一幕,美得让人
手柄,舞台右侧那孤独却满是期待的秋千,这些细
心碎,两面扇形彩色玻璃的窗,一盏明了又暗的
细碎碎的点滴,就像一个流浪汉的背囊,放着一切
月,泉水般叮铃的吉他,相遇,相爱,相思,女子
旧的,破烂的,充满故事的,没有未来的部件,零
却另作人妻。Harlekin用尽浑身解数,却不能赢回
碎。
爱人,唯有掏出火红跳动的心脏相送,却仍不能 如意。一遍一遍,Harlekin被演绎,被取笑,被伤
我想Harlekin唤得起每一位女人的母性。在嶙峋的
害。当马戏班主再也无法操控小小的木偶时,他发
身躯上,鲜血与疤痕,让他看上去英勇却脆弱。那
现木偶的胸膛流淌着和人一样的鲜血。Harlekin被
些融合了一切幻想的怜爱,被肆意地倾注在他的身
善良的女人救醒,却从此冷若冰霜。在同伴的身上
体上,魔力一般,让每一个枝节布满灵性。机械的
看到曾经的自己,他才逐渐醒悟,不愿再去伤害别
肢体运动,最终因为爱而流畅,却也带来了敏感,
人。然而,魔鬼的诅咒是背在Harlekin身上的沉重
还有疼痛。Harlekin背负着近5米长的木方在舞台上
枷锁,我们看着他被压倒,看着灯光下的椅子上再
时针般旋转的时候,除了窒息,我想不出其他的词
无一人。
语来形容这样的场面。
值得盛赞的舞台呈现。没有了语言,音乐和声音的
已经造访了5次伦敦国际默剧节的俄罗斯德莱沃
功效就自然得到更多关注。那些潜入人心的旋律,
(Derevo)剧团,曾获得包括爱丁堡边缘戏剧节、
还有巧妙幽默的处处机关,都为这个故事的流畅和
莫斯科金面具奖等在内的诸多奖项。然而安东尼·
动人做了完美铺陈。光和影的配合让舞台的魔力又
阿达森斯基却说他并不喜欢看戏,他只是喜欢表
一次显现,观众眨眼的频率似乎也变慢了,慢得像
演,他不用观察那些造作、却可以让自己舒展。
37
Exclusive Review
稀树 草 原 : 一种 可 能 的 景 观 © Barbican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Pit 小剧场的舞台上布满了各
关死亡体验的故事交错在一起的演出。一个是有关
样怪状的东西,若不经意以为进入了一个机械工程
人的故事,一个是有关象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交织
师的工作室。五六个穿着工作服的人像是刚刚结束
在一起,相互映射,形成了一部非常个人化和人性
了一天的组装工作,坐在舞台的上场门处小角落里
化的作品。
小憩,还惬意地聊着些什么。再定睛一看,各种木 箱堆砌在这个并不太大的舞台上。以色列艺术家阿
开场,一部古老录音机里传来低哑的声音,讲述着
密特·多瑞(Amit Drori)这部跨学科的作品“稀树
一位母亲和一架钢琴的故事。这是基于阿密特·多
草原:一种可能的景观”(Savanna :A Possible
瑞(Amit Drori)的个人故事,一架有关他那死去母
Landscape),这次又会在舞台上呈现怎样的景观
亲的钢琴。这架钢琴记载了那些不安的回忆,那些
呢?
母亲曾经强迫性的训练,她总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完 成她的音乐梦想。多年之后,讲故事的人“袭击”
作品的名字立即将我带入了一个疑问,难道这部戏
并拆毁了钢琴,以便能够消除钢琴所承载的厚重记
仅仅想描绘一下有关南非稀树草原的风景吗?“稀
忆。但是这些困扰和记忆经过了因果轮回,使得“
树草原“(Savanna) 是炎热、季节性干旱气候条
袭击者”反倒成为了“被袭击者”;钢琴这些记忆
件下长成的植被类型,其特点是底层连续高大禾草
在他身上反复出现,这些被迫的记忆,并未被遗
之上有开放的树冠层,即稀疏的乔木。在非洲,当
忘。
人类第一次出现时,他们原本占据着稀树草原。后 来,他们逐渐善于改造环境以适合自己的需要,因
留声机里话音渐落,舞台上的木盒子打开了,于是
而扩散到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目前世界上的稀树
我们突然被带到了非洲的稀树草原,这块大象的领
草原正进行着另一阶段的改变,因为现代人群的扩
地。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对于人类而言他们
增,已经冲击到植被和动物。稀树草原为各种不同
仍然保留着无限的奥秘。今天,我们探究到越来越
的动物提供生境,其中有些动物藉啃食、吃草、传
多有关大象的复杂语言、精致的文化,和那些由一
粉、养分循环、种子散播而造福植被。但要在一个
代流传到一代的记忆以及母系社会的仪式。大象,
不足30平方米的舞台上展现非洲的景观,不是一件
这个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象征着我们的残忍和
容易的事情。
无知,已经超过任何其他的动物物种。剧中,垂危 的母象和懵懂的小犊再现着这样一种文化。大象的
但接下来,一种奇妙的声音却观众带到了另一个世
情节是这部戏的转折点,母象的死去将这种天堂的
界。舞台上那些看似机械化的造型,原来是充冠的
景观推向了悲伤,一个孤独的景观,一座失落的天
乔木形象,不远处还有野外露营的帐篷。这里的景
堂。
观稀疏但却不失细腻。仔细端详,这里也汇集了两 种不同的力量:一方面这是一种类似天堂的景观,
其实有关剧场的物质环境正是这个世界最好的表
在这里生命被再一次塑造;另一方面,这也是可怕
征。比如那些常常隐藏在舞台背后的材料与技术,
的人工自然,人类在一间孤立的房间里对“真实世
可以将它们置身前台并加以转换,作为一部戏的
界”的复制。从这种角度看又是一个失落的天堂。
地形元素或者成为一个戏剧行动。于是对于那些强
这是一部根据野外旅行的经历结构而成、将两个有
调“模仿”、“幻觉”为主的戏剧演出的常规认知
SAVANNA: A POSSIBLE LANDSCAPE WORDS:JING WANG
就发生了转变,这也正是当代剧场的积极探索。在
在Savanna 这部作品中,五位操作者创造了这些
这部戏里,探索还不仅仅是一个创作角度,这个跨
机械化的“角”。这位“角”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材
学科的工作方式也更加有趣,比如这些纯手工制作
质:木。象、乌龟、蟋蟀、公羊、鸟等自然界的
的智能小机器。
生物,被艺术家们“解剖”后,重新“组装”了起 来。于是它们身上那些灵动的关节、以及无数的铆
这座大草原里,我们看到了蛇、鸟、乌龟、蟋蟀、
钉清晰可见。但是,又怎样将他们“鲜活”起来
公羊、蜗牛、大象… 它们有些使用金属与木头制
呢?它们身体的内部安装了集成电路板,那些颜色
作,但它们的眼睛似乎能说话,述说着那个失落的
各异的电路,就像是人类身体里的血管一样承载着
天堂。那颗孤独的充冠乔木,不由地让我想到贝克
它们的命脉。操作者手持着无线控制器,“实施”
特的《等待戈多》。蜗牛,一片丁字形的木须、两
着他们在这块草原的运动。观众也参与其中,因为
片圆形的透明有机玻璃概括了它的全部身形,唯不
我们目睹着他们如何“操纵”着它们的命运。这
同的是,它肉身的血脉由一个集成电路版所替代。
点,正像我们看到自己一样,也是这部戏的高明之
大象的实际解剖结构和物理结构被转化为木质手工
处。
制作的雕塑结构,创新了一种象的情感和行为方 式。若予以拆除,它的身上将散落无数的零件。这
Savanna 是一种自然的景观,正如它从人类的角
些台上呈现的机械化动物全为手工制作的物件,技
度看上去的那样。因此,视觉和幻象的观点被人类
术化、也具有拟人化的特征。阿密特·多瑞(Amit
的情感和人类自然的真实性所惊扰而惴惴不安。在
Drori)钟爱着这种类似于偶戏的创造,这得从他
这部作品中,人类主宰着自然,创造了它、运作着
在耶路撒冷视觉戏剧学院(The School of Visual
它、操纵着它。反过来看,景观和动物栖息地也反
Theatre )的学习经历说起,他说:“小时候,我
映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镜像。Savanna也是一种
常常弹奏吉他,并且想成为一名音乐家。自从大学
情感和精神的隐喻,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风景展现,
开始,我们学习了很多领域,我很快对戏剧着迷,
它是人类对于自然观察的表述。Savanna 舞台布景
为木偶戏痴迷。”
的稀树草原以一种十分简约的方式呈现了地形、景 观、地域。一系列的木盒子呈现在舞台上构成了地
在这部戏里,你看到的不仅仅是戏剧,你更加看到
域的外轮廓线。这些木盒子还作为投影的界面,邀
了工程学、机械学以及那些被称为科学的东西。如
请观众运用他们的想象力与投影的画面共同完成一
果跳出戏外,你像是在看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摆
个想象的画面。
弄他们那些机器人,不经意间演出了一部戏而已。 自然与文明的界限在这里被打破了,艺术家企图将
在这部戏里人类的视角被分成了几个核心因素:创作
这些机械化的动物赋予敏锐的触觉。不同于工业世
的状态、观察者的状态、操作者的状态、互动的状
界,那里的机械创作都是满足实用功能,但是在这
态。这些表演者也是这些人工自然的创造者,然而
里所有的机械使用都是为了满足一个工作,那便是
这种与机械动物的互动、参与既是少见的,也是脆
反映人类的情感和想象。这些诗化的机器人,在舞
弱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自然那条古老的边
台上重现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好奇心、孤单、空
界线连成这个虚构的生态景观。也反应了我们自己
虚、心有灵犀、悲观、亲密。
对于自然而言、这个“又爱又恨”的角色。
REVIEW|剧评
1,2 © Michal Cederbaum & Mario Del Curto
40
1 2
REVIEW|剧评
Exclusive Review
稀 树 草 原 : 一 种 可 能 的 景观 SAVANNA:A POSSIBLE LANDSCAPE
原来被人类控制着的自然世界,可以这么和谐有趣,这是我看完戏最直接的感受。我一直以为自然和人类 只能是平等关系,在同等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种宇宙间微妙的平衡。但是在这出戏里,我看到的是明显的 从属关系:人类创造着自然、控制着自然。同时,我又感到一种安定感,因为这种从属关系有一种隐性的 平衡在支撑着:人类的控制是一种类似母性的掌控,而自然却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着善意的回馈。这出剧用 一种很新颖的方式迎合着如今社会热门的人类与自然的话题。 这出剧的开场非常有意思,观众入席的时候演员就已坐在舞台道具上,安静地注视着一切,就好像我们才 是真正的主角那样。到戏结束后,我细细揣摩这个细节,觉得导演是特意想制造这种微妙的衔接,或是想 要观众席变成短暂的舞台、以引起观众们的思考。整场戏的道具大多数都是精密的高科技产品,运用程序 设定使道具移动,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但全舞台的色调却都选用质朴的原木色,甚至是那些精密的道 具,不加任何装饰性的外包壳,看起来原始又古朴。在戏的最初,演员们运用纯手工的组装方式组装了一 颗树;整个组装过程看似无关紧要,却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棵手工完成的树后来成为了整场的基 点和景观的一部分,这种高科技技术和纯手工工艺同时出现在一出戏里,所形成的反差竟有种微妙的平衡 感。 自然在此出戏里的化身是那些使用高端科技制作而成的小动物们,它们在人类的控制下成长和壮大着。演 员们用机器或手控制着这些所谓“生命”,背景幕布上投射并放大着每一个动作。那些看似带有控制意味 的动作放大、放慢后,显得充满爱抚意味,而这种投影的设计我认为定有另一层含义,即自然所带给人类 的回馈:人类通过放大的自身的影子,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反思。这就是我之前所提到的隐性平衡,就像孩 子报答母亲的养育那样。人与自然的从属关系在此没有任何的欲念,观众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和平的氛围。 很少有外国的剧让我觉得有“意”的概念,但是这出剧多次出现质朴的多媒体影像。运用原木色的简单盒 子,上面投射着像墨迹一样的风景剪影,还能随着那些用程序设定的动物们的步调缓缓移动,这种伪风景 和伪生命的组合,形成了一幅富有现代意味的景观;这种看似高端冰冷的结合来表达原始自然的主题,激 起了一种奇异的思想火花。这种火花的余温存留于每一个观众的内心:自然和人类的平衡、高科技和纯手 工的平衡、现代工业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等一系列自然而然的思考,随着剧情缓慢地发展出现。而我得出的 结论就是:双赢。在那些所谓的矛盾里是没有绝对的答案和方法的,我们现代人类能做的就是得当地做着 自然的主人,得当地发展工业,推进所谓的现代文明,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双赢效果:人类善意地掌控着 自然,而自然也和谐地反馈着人类。 这种有关人类和自然的话题将是设计和创造永恒的主题,这出戏巧妙的表达角度和方法,给我一种新鲜的 视觉感并留给我清新的思考空间。总之,《稀树草原》是很不错的一出默剧,它巧妙地呈现给了观众它想 表达的,观众也从中得到了我们想要的。 41
EXTRA|剧目延展
《 低 吟 》 :宅 剧 团 R E M O R : R ES D E R E S
Excl
Rev
© Res De Res
usiv
iew
2012年爱丁堡边缘戏剧节的第三天,在几千部作品
e
里意外地看到这部作品,不能不说是一种荣幸。来 自西班牙马略卡岛的Res-de-Res剧团用最简单的语
体,在局促地空间里试图追逐着彼此。缠绵转瞬
言,呈现了一部相当诗化的作品。在太多冗长而费
即逝,爱情在粗重地追赶,费力地挣扎,强行地控
力的作品里,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制里迅速地支离破碎。房角的那蜂窝式的窗投下 同样蜂窝状的影子,两半被撕碎的合照在地面上
走进剧场,你面前有一只约4米见方的木头盒子,没
印下两个孤独的数字。在乔安娜·格米拉(Joana
有人告诉你这是什么。围绕着盒子行进,你惊喜地
Gomila)创作的动人音乐里,两个人仿佛两块磁
发现盒子上不规律分布的猫眼儿。从不同的角度窥
铁,时而相吸,时而相斥,对肢体完美的控制力把
探,你发现里面似乎有一张上下铺的床,一个盥洗
这种矛盾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让人心碎的真实。
池,一个简易的写字台。就在你的好奇感逐渐上升
表演仅有11分钟,却让所有观众经历了这世间的情
的时候,盒子的一面打开一扇门。当你走进这个盒
侣所感同身受的一切,吸引、激情、逃避、挣扎,
子,陡然发现这内部是一间牢房,正当你犹豫着回
以及面对所有无声的隐忍。一直在滴水的水管,为
头望去,门却被重重关上了。你和身边的十几位观
整个过程配着冷漠而清澈的声音。还有那些或昏黄
众被和躺在面前的双层铁床上的一对男女关在这个
或尖锐的光。所有的元素全然超出了一个简单的戏
小小的空间,一把手电交到你的手上,被告知去跟
剧作品,成就那种哲理般的收敛和简短,最终画上
踪照亮演员的行踪。正当你不知所措时,那对男女
叹为观止的句点。
开始移动…… Res-de-Res剧团在他们的戏剧创作中融入杂技技 舞者玛塔·巴塞罗(Marta Barceló)以及约翰·
巧,努力开发肢体表演的各种可能,并做到诗意盎
马克·阿提克斯(Joan Miquel Artigues)分别饰
然。其作品曾在十几个国际戏剧节上广受好评,并
演这对无名的男女。他们对站在牢房一侧的你的注
在去年的爱丁堡边缘戏剧节获得最佳肢体/视觉剧场
视毫无察觉。或者说他们并不在意这当下,他们正
奖项。今年他们还将出现在澳大利亚的珀斯艺术节
42 在那段逝去的爱情里纠结和惆怅。不能同步的肢
上。
EXTRA|剧目延展
《低吟》:宅剧团
RE MOR: RE S D E RE S
SPE CI AL FE ATURE
© Res De Res
作品信息: 受侦探小说中的“上锁的房间”这种神秘情节的启发,《低吟》营造了一次无与伦比的观演体验。 15个人,和一对情侣同处一间牢房。彼此互不觉察。《低吟》试着呈现一段爱情的陨逝。这是一个 有关自由的故事,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同时也揭示了惺惺相惜的必要。来自西班牙著名的宅剧团 (Res de Res)的《低吟》(Remor)是一个结合肢体表演和舞蹈的小规模观众环境剧场作品。让 人联想到惊悚电影《记忆碎片》(Memento),《低吟》的快进或者倒带,都试图让观众在这个 神秘的“上锁的房间”里去解开谜团。探索舞蹈与肢体剧场的空间关系,《低吟》将两个独立的角 色在不同的时间放置于同一个空间里,并且进行互动。 这是一个用身体书写焦灼灵魂的故事,一个 为了理解而被迫重生和重复的故事。 43
EXTRA|剧目延展
《水生》:三拓旗剧团
TH E ATRE SAN TUO Q I
© SanTuoQi
三拓旗剧团(Theatre SanTuoQi)是一个以艺术青年为创作主体的实践型剧团, 于1996年12月17日在北京成立,创建人赵淼。三拓旗剧团追求“哀伤的幽默”与“ 精彩的想象”的演剧风格,探索“诗意的身体”的智慧。剧团发展至今,聚集了一 批优秀的青年戏剧演员、设计师和制作人:朱荔莘、吴迪、史妍、饶松、张圣岳、 秦枫、唐夏娃、曹璐、高捷、孟醒、陈方舟、王建秋等。将三拓旗建设成为世界知 名的剧团,是所有成员的共同愿景。从1996年到2012年,剧团的主要作品有:《 体验良心》,《战争与人》,《伊库斯》,《6:3》 (I,II,III) ,《达人未爱狂想 曲》,《2008罗密欧和朱丽叶》,《东游记》,《壹光年》,《鬼马电梯》,《九
44
S PEC I AL FE ATU R E
剧 团介绍
种时刻》,《水生》等。
© SanTuoQi
EXTRA|剧目延展 © SanTuoQi
Exclusive Review 《 水 生 》 , 《 署 雷 公 》 : 三 拓 旗 剧团 T H EA T R E S A N T U O QI 三拓旗剧团的作品《水生》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
学、美术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和民俗馆,收集
志异之王六郎》。故事大致情节为:据说在一条河
了大量的关于雷公的形象资料和神话传说,以及中
里住着一个水鬼,为了能离开冰冷的河水去投胎转
国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的相关阐释。在中国,雷
世,他每天想尽办法,为的就是能拉下一个活人溺
公并不仅仅是一个负责打雷的神职,他代表的更是
水来做他的替身;但由于地处偏僻少有人经过,他
一种象征道德和正义的神明:当在生活中遭遇不
始终等不到替他的活人。但就在今天,他终于遇到
公或危险的时候,人们总觉得这个代表正义的神
了一个人…… 本剧融入了中国傩戏的表演元素。“
仙——雷公,会为自己鸣雷伸冤,主持正义。
傩(nuo)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 括原始的自然崇拜与宗教)、多种民俗和艺术形式
但是,仅仅停留于古代传说并不是我们的创作意
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
图,我们更想借助人们对于雷公的信仰,结合中国
舞、傩戏、傩艺、傩面等方面。其表层目的是驱鬼
当下社会发生的一切,表现既充满矛盾、又无法躲
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祈
避的种种现实。当然,这个戏的背景和情境已经脱
求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
离原著,被我们重新设定,剧情也有了较大改动:
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古典故事的原貌只是我们现在剧情中的一个起始 点,所有的发展都将重新铺设,包括时代背景、人
围绕着他们的新作品《署雷公》,青年导演赵淼与
物及其遭遇的新的生存问题与选择。
我们分享了这部戏的创作历程: “这部戏的创作灵感来自中国的一部著名的神怪小
这部戏的初步排练已于2012年12月完成。经过为期
说《子不语》当中的雷公故事。2012年9月在搜寻
30天的演员训练和粗排,我们已大概将这个戏的轮
中国古典鬼怪故事时,发现了清代作家袁枚的这部
廓勾勒出来;这也成为我们之后推翻并重新调整情
鬼怪集,《署雷公》是其中最有意思的雷公故事。
节与表演的一次很好的实验。2013年3月至5月,这
文本素材的调研、收集和剧本写作持续了近四个
部戏将会进行正式的排练,之后将于6月7日,受邀
月。因为这还是一部形体剧,需要大量的形象素材
在法国阿维尼翁的舞蹈节上首演,随后将参加7月的
支持,所以我们在北京、香港、上海、西安的大
阿维尼翁戏剧节和8月的爱丁堡戏剧节。”
45
INTERVIEW|专访
Interview
约瑟夫·塞利格专 访 J O SEP H S EELIG 约瑟夫·塞利格(Joseph Seelig) 是一年一度的当代视觉剧场演出季——伦敦国际默剧节(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 LIMF)的创始人和联合艺术总监。他也曾任剧场经理、艺术家经纪人、歌 剧制作人、巡演演出商等。他同时还担任伯明翰欧洲艺术节主席(BE FESTIVAL),并且是英国第 二大区域性戏剧运营商HQ戏剧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还担任很多艺术组织视觉艺术方面的顾问,例 如:英国艺术署(Arts Council), 全剧场(Total Theatre)以及青年人才计划(Jeunes Talents Cirque)。 他曾在2008年荣获国际戏剧协会卓越成就奖(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 Award for Excellence), 并在同年荣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Chevalier dans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2011年被授 予伦敦大学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 Drama)荣誉学者称号。
PI: 伦敦默剧节的这个主意是怎样产生的?这和您的
位非常有才华的女哑剧演员,她在荷兰、法国、芬
个人背景,兴趣和经历有哪些关系吗?
兰都比她在英国知名得多。所以我们决定专门为这 样的艺术家们做一次戏剧节,这样也许能够引起媒
46
JS: 首先,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是一名演员,但
体和公众的注意,从而吸引更多观众。但是我们不
是没做多久。之后我希望能够从事一些管理工作。
知道如何邀请这些艺术家,后来我们就找到《舞台
于是后来我在伦敦的考克皮特(cockpit)剧场做
报》(The Stage), 那份著名的戏剧类报纸,做了
节目编排和艺术总监。那是(二十世纪)70年代的
一个广告。最终,我们邀请到了12个剧团,全部是
事情了。这家剧场是内伦敦教育局(Inner London
英国剧团。在这个150座的剧场,每个戏演出两天。
Education Authority)下属的四家剧场之一。在那
一些戏不错,另一些不怎么样,但是结果很好。我
个年代,小剧场非常多,甚至超过现在,但是,观
们吸引了很多媒体关注,并且所有的演出票都售空
众情况却不乐观。我们曾邀请过一些小丑演员、或
了。我们兑现了我们的期待。于是我们决定,第二
者是现场表演艺术家前来演出,但是当时并不很成
年再来一次。第二年有了一些外国剧团的参与,于
功,因为没有这样的观众群。所以很多英国的视觉
是,从1978年起,我们的戏剧节成为了国际性的。
表演艺术家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外国更为知名。
再后来一年,另外一家剧场参与进来。很快地,
其中有一位艺术家叫作诺拉·芮(Nola Rae),一
伦敦有很多剧场都表现出他们的兴趣。于是从十
INTERVIEW|专访 二个英国戏开始,我们成长为国际戏剧节,我们甚
外,观众们一提到默剧、小丑、杂技等,就会想到
至还把戏带到伦敦以外的英国其他各地。当时有一
纯粹的娱乐而非严肃作品。但是比如我们在皇家歌
些失控。后来,我们很慎重地考虑过规模,我们需
剧院小剧场一起看的那出《哈利肯》(Harlekin)
要一个可控制的规模。人们说,你们办得很好、很
就很严肃,同样在那里演出的《老国王》(The
成功,为什么不要做大呢?其实你看现在,一年十
Old King)也是个非常严肃的作品。没有语言的运
七、八天的戏剧节,如果你真的很感兴趣或者很疯
用,但是同样能非常有力地抒发情绪,例如舞蹈也
狂,你是可以把所有的戏都看了的。我想这也是我
是这样。我们现在的目标和最初也是相似的,做出
们的初衷。我们很自豪,这是一种成就,我们运行
色的、不寻常的剧场。在我们提供的戏剧节平台上
了这么久,伦敦没有任何其他艺术节有这么久的历
有很多作品,观众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看到的。
史。在最开始的阶段,我们曾经错过过两年,一切 就都要重新开始。你知道,观众们的记性很不好。
PI: 把国际作品带到这里来的困难有哪些?
所以每一年都要持续办下去,这很重要,否则一旦 错过一次,就要重新开始。
其实主要是财政上的困难。为了选择合适的节目, 我们要看太多的作品,但是选择参展作品只有三个
在伦敦,有差不多一千五百万人口,似乎填满一个
重要的原则:第一,剧团有合适的演出档期;第
150座的剧场并不是难事。然而并不是这样。我并不
二,演出费用不会太高;第三,可以在正规舞台场
是说观众愚蠢,但是很大一部分观众不知道要看什
地演出。第一点,我就不用多解释了。第二点,费
么。我们对于每个戏的介绍真的是一项很困难的工
用上,有一些国家,艺术家们可以获得很高的演出
作,比方说到《哈姆雷特》,大家都知道很清楚会
报酬,这并不是因为演出的票价昂贵,而是政府有
看到什么,可是我们是演出创新作品、视觉作品,
补贴。但是在英国,除了票房收入和英国艺术署的
没有文字的作品。我们只能尽力去描述,用诚恳和
一小部分基金,就没有什么补贴了。但是,所幸对
有吸引力的语言去描述。我想我们大多数的观众愿
于很多剧团而言,他们很看重能来伦敦演出,因为
意去冒这个风险。我们总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我很
他们在这个艺术节上能被最知名的大报剧评人看
想带一个朋友来,可是他(她)没有来,他们说默
到。这远比在什么不知名的什么德国小城演出重要
剧也许不是他们喜欢的。可是如果他看过演出说,
多了,即使在那里演出会有很好的收入。第三点,
这个戏真的很棒,可是我无法形容,也许他的朋友
你们可能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演出都是在不寻
们下次也会自己来试试看。不是每一次我们都能满
常的场地,比如废旧工厂、仓库、公共汽车车厢等
场,但是我们需要巨大的观众数量,因为我们需要
等。但是在伦敦,尤其是一月份的伦敦,这简直不
票房的财政收入。我们需要90%的上座率才能生存
可能,夏天也许可以在室外或者什么空旷的地方,
下去,但是所幸,人们对这个戏剧节很感兴趣。
但是我们的艺术节是在一月,这个没有办法。但是 无论如何,资金是最大的问题。
PI: 你们最开始的期待和现在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区 别?你们对于未来又怎样的期待呢?
PI: 你们是怎么发现和选拔这些作品的呢?
JS: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希望办好那一年的。那位
通常情况下,我和我的同事海伦(默剧节的另一位
我们合作的艺术家诺拉也许最初只是希望这能对她
艺术总监)都必须都看过这些作品,但是有一种例
的事业有所帮助。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运转下去,带
外,比如说,这个作品是从没有演出过的,但是来
来赏心悦目、出色且严肃的艺术作品。我们称呼它
自于我们熟悉并且信任的剧团。例如,今年有一
默剧节,但是你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默剧:哑剧。
个作品《脑袋脑袋》(The Heads)来自一家叫
提到绘画,你绝不会一下就想到某一位画家,一种
作盲顶的剧团,我们是到彩排的时候才看到作品
画法。所以对于默剧而言,我们也是希望用这个词
的。去年的默剧节上,他们的作品《桌子》(The
才形容视觉剧场,而不是单纯一种演出方式。另
Table)大获成功。虽然我不敢说这部新作是世界上 47
INTERVIEW|专访 最棒的作品,但是质量是有保障的。上一次我们
味,但是,戏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我们需要对
看到他们的《桌子》中有三个部分,大家都最喜
这个寻找的过程负责。
欢开始一个木偶在桌子上的那个部分,但是我对
这个选择的周期很长。我们目前(二月)已经
于后面的相框里面飘动的头那一部分很感兴趣,
定了一些我们明年会演出的作品,还有一些也需
就问他们是不是愿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作品。
要安排到后年。例如古典音乐,你也许需要提前
我觉得这也许和他们以往的创作方式不同,是在
两年预订,或者歌剧的话甚至需要五年,因为那
别人的建议下完成一个作品。
些明星们非常繁忙。戏剧的周期短很多。但是有 时候有很多不可预知,比如说有人受伤了或者怎
很多年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观众调查问卷,了
样,很多最后一分钟才发生的状况。我们希望能
解大家来这个戏剧节的原因,得到最多的答案是
提前一年或者两年订好名单,但是总有不可预测
他们信任我们的选拔标准。就好像有人告诉我一
的情况发生,所以我只能现在告诉你们我们希望
个戏太差了,我没有看过,我能和他一起抨击那
演出的节目,而不是到时就能演出的。
部戏吗?这些年来,也有人给我们写信,说某部 作品让人很失望等等,我都会回复去解释当初
PI: 舞蹈属于默剧节所涵盖的范畴吗?
我们选择这部作品的原因和意图,但是如果我之 前都没有看过这部作品,我怎么去和观众们解释
JS: 我很高兴你们问到这个问题。其实一个舞蹈
呢?
作品都没有,第一是由于个人品味的原因,因为 我们希望我们的戏剧节能划出一个在舞蹈和话剧
爱丁堡边缘戏剧节等这样的戏剧节提供了一个很
之间的领域。我们推广没有文字存在的视觉剧
有帮助的选择平台,因为好的作品在那里也许已
场。另一方面,舞蹈的机会太多了,各种各样的
经赢得了一些口碑,甚至是一些大报的剧评。但
舞蹈艺术节,一直都有。我们不想做别人已经在
是我们不会依赖戏剧节。我们在世界各地选戏,
做的。比如今年我们的一个演出作品,《老国
很多外国作品如果能来爱丁堡,通常已经在很多
王》, 即使它是来自一个比利时当代舞团(Les
欧洲大陆国家演出过。欧洲有一些类似我们性质
ballets C de la B),但我们不认为那是舞蹈作
的戏剧节,其实,也不过就一两个,不过我们有
品,或者说在这个著名舞蹈剧团的名下、非常规
很好的关系网。即使我们没有太多的经费,我们
概念下的舞蹈方式。这年头什么都能叫作舞蹈,
也会为了别人推荐的一部戏,去德国、法国、或
一个人在舞台上讲解如何训练舞者,没有音乐伴
者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我们觉得这是值得的。虽
奏着移动也被当做舞蹈作品,我并不认同。
然有时候,看到的作品可能不合适带来演出或者
48
不好,会让我们很失望,但是这些过程都是必须
PI: 说到你的品味,有哪些是你自己感兴趣的作
的。
品?
我是个很挑剔的人,比如我认识的朋友向我介绍
JS: 我刚才一直提到的,比利时当代舞团的《老国
什么地方有一个戏不错,我通常会去看,但是十
王》,我们去年在法国阿维农艺术节上(Festival
有八九我不会选择。不过选拔性质的艺术节就是
d’Avignon)看到了这个作品。不是每个人都认
这样的。也许比较而言,一些其他类别的艺术节
同他们的作品,但是我们很喜欢,非常不错。俄
相对容易一些,比如说古典音乐,你不用去怀疑
罗斯剧团的作品《哈利肯》是一个很老的作品,
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平,而且你也可以听录
我们也很喜欢,还有就是甘迪尼杂耍(Gandini
音。但是舞蹈和戏剧就不一样。尤其是你的工作
Juggling)的《摧毁》(Smashed),灵感来
是带给别人新的作品或者体验,就需要是质量很
源自皮娜·鲍什的作品。它们在国外非常出名,
高的作品。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和我一样的品
但是在英国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把它们带过来
INTERVIEW|专访
约瑟夫·塞利格专访
了。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机会,想象一下,在皇家歌剧院的小剧场,四百 多名观众一起看一部杂耍作品!我个人很喜欢杂技。但是并不仅仅是他们 的技艺。就好比去看牙医,你不会感慨补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工作,这本 身就是牙医的工作,你感叹的是他们做得好不好,所以无论是杂技还是什 么其他演出,都是在用他们的方式讲故事,我很欣赏人们用身体来讲故 事,这是一种更严肃的艺术。在喜剧表演中,人们讲了一个笑话,然后又 能怎样?来看我们节目的观众通常期待一些轻松的作品,但是他们离开的 时候心情不一定和他们期待的一样轻松。这就是因为,我们展示的是严肃 作品。 PI:有关纪录这些作品,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JS:(指向背后的铁卷柜)三十年的东西,都在这里了。我们的网站上只 是一些很基本的信息。很多内容不能在上面呈现。也许这些资料有一天就
J O S EP H SEELIG
要捐赠给哪个图书馆之类的。我们应该写本书,其实早就应该了。你知道 这样的书并不会是畅销书,所以需要筹钱来出版。应该是一本图书,不过 一些早期的作品,照片资料并不好,都是黑白的照片,质量也一般。你知 道,如果一个剧团有足够的远见、资金、或者公关能力,他们真的应该好 好请人来纪录他们的作品。比如排练啊,等等一切。而不是就仅仅是坐在 剧场后面把影像记录下来。但是很多演出的剧团规模很小,没有能力,所 以他们的媒体资料很有限。过去的十到十五年,我们有比以前好得多的资 料。最开始的二十年东西真的不多。所以怎么去整理这些资料也是问题。 处理不好也许会让最开始的那些年的作品对比起来显得没有力度。不过 很高兴你们问到并注意到我们的资料记载。只有之前十年可以看到宣传册 前,再往前就只有名称。但是这个很重要,艺术署资助我们,也需要了解 和纪录我们成功的部分。海伦和我开始做这个戏剧节的时候还很年轻,我 还不想停下来,还希望继续做下去。如果别人接管了,还会一样在意,做 一样的事情吗?我觉得我们不干了以后,要么这个节会以一种很不一样的 方式进行,或者就干脆停下来了。说不定别人就会开始做点别的什么。我 觉得就是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品味来做,和很多戏剧节不同,这个戏剧节 非常个人化,海伦和我喜欢它,就做了,我们不会刻意地考虑这个戏是给 这些观众的,那个是给那些观众的。很多剧场都很喜欢那种全家人一起看 的戏,孩子们的戏,但是我们也许可以不一定非要这样考虑。 PI: 在过去的三十年,科技发展给视觉剧场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JS: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你必须去吸引新的观众,不可能一直
In
te
rv
ie
w
依仗一批观众。我觉得年轻一些的观众对于科技很感兴趣。而且我觉得对 于创作者而言,你必须尽力尝试应用最新的各种手段。如果莫扎特在创作 他的音乐时,如果有电吉他存在,他可能也会尝试应用在他的作品里的。 我们所有的演出作品中,都是为了创作需要来巧妙地应用现代科技的,而 且都从中受益,无论是视频、音频等这些现代手段,它们被应用得真的都 49
INTERVIEW|专访 很棒。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以前,它很容易吸引 著名的演出过去,因为那离中国很近,又相对容易
PI: 我们了解到您一直和香港艺术节有合作,甚至曾
去。可是现在,人们可以直接去北京、上海等地,
经和上海先锋戏剧节有过一些合作?
香港的吸引力并不如从前。我很多原来在香港艺术 节的同事现在都希望在大陆做一些事情,尝试新的
JS: 是的,不过和上海方面的合作很短暂,这个节持
东西,不过很不容易。默剧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东
续不长,我也并没有有机会去中国大陆。主要是在
西,在伦敦也是这样,很多生活在伦敦、母语非英
香港艺术节的一位同事去过上海,于是做了这样的
语的人都有很好的反馈。
建议。世界上各个边缘戏剧节都是取经于爱丁堡边 缘戏剧节的;因为我比较有艺术节经验,而且我很
PI: 我们很想了解默剧中没有剧本,它们是怎么被创
喜欢上海的这些人,他们做的事情也很有趣,于是
作出来的呢?
我就同意了。但是比如英国的爱丁堡、法国的阿维 农、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Adelaide Fringe),全
JS: 确实,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没有剧本。不过有很
世界的作品都去这些艺术节演出,人们愿意冒这个
多是改编,或者说灵感来源于,或者发展于一些剧
险远征过去,因为它们名声很大,在那里演出的作
作。比如说很多剧团,这一次演出《哈利肯》的
品能被世界各地的相关人士看到。但是上海也许还
安东尼(Anton Adasinsky)还有瑞士的那个齐默
没有这样的号召力。我希望有机会能去大陆。我以
尔曼·迪比罗(Zimmermann & de Perrot)剧团
前一直每年要去三次香港,直到一九九七年。香港
等,都是他们剧团几个人一同发展出来的一个作
INTERVIEW|专访 品。他们有很多演出的指示文字或者是舞台管理性
我以前经常到处跑,比如以前做香港艺术节的艺术
文字,因为很多作品都需要非常严谨地配合,那些
总监,我也曾是新西兰艺术节的艺术总监等,因此
天衣无缝的配合真的很棒。这些艺术家他们也许不
我去看很多演出、音乐会、歌剧等等。因此我每天
是哈罗德·品特,但是他们同样是戏剧的创作者。
晚上基本都要出去,但是不一定是看戏,也会是其
PI: 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呢?
他演出。我和我的妻子和孩子们生活得很开心。
我虽然看上去很老了(笑),但是我很爱运动。我
伦敦是很特别的城市,我很高兴以前有机会在法国
玩一种不是很常见的运动叫作Fives(Eton Fives,
和西班牙生活,但是谢天谢地,我很幸运能生活在
一种场地手球运动)。很像壁球的场地,不过只有
伦敦,尽管现在经济不景气,但是它还是很有魅
三面壁。
力。
另外,我在另一个艺术节,伯明翰欧洲艺术节(BE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出差,去过很多地方。但是我
Festvial),是一个实验艺术节工作。每天晚上,有
没有去过南美,我也没有去过中国,希望有机会能
三个演出,每个都不超过30分钟。在演出之间,观
去。但是无论哪里,我想我最后还是最喜欢伦敦。
众们会一起进餐。大约150人,然后回来之后再看演
我不会退休之后去个什么小乡镇生活,我的妻子热
出。我的意思是说除了这个默剧节,我还有很多工
爱自然。她在康沃尔有个房子,她有时会去那里,
作。另外,就没什么特别的了,我会去看电影,去
安安静静写些东西等。但是我不能在那里长待,我
酒馆,我应该少喝点酒了(笑)。
不喜欢那样的生活。我喜欢热闹。如果偶尔希望安 静,我会选择待在家里看看书什么的。
RESOURCES
ISSUE 1 “派”表演艺术交流中心(Performance Infinity)是设立 在伦敦的专业表演艺术咨询机构。成立于2012年。在英国 当地,致力于伦敦剧场的中国观众培养,支持中国艺术家 在英的戏剧实践,促进艺术文化多元性。在中国,以多种 方式推广英国表演艺术资讯,学术成果,剧场管理经验。 在实现两国资源互补的理想下,促进商业戏剧演出、非商 业戏剧实践、学术研究和戏剧教育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