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59期 | MAY 2016

Page 1

迷失於舌尖上的人生旅程

——前進進之《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當仙杜瑞拉穿上黑色高跟鞋,化身成一名耀眼的舞者

——訪舞蹈家王榮祿、周書毅

以色列當代舞蹈的魅惑 —— 訪香港年輕舞者 邱 加 希

我想回到現實裡

挑戰音樂的界線

——蘭尼摩列提《導盡我阿媽》

59

ISSUE

May 2016

丙申年四月

+

訪香港創樂團創辦人凌藝廉 我 街 道 , 我 知 道 , 我 書 寫 —— 社 區 書 寫 計 劃 術

+



# 59

May 2016

Contents 03

編者的話

迷失於舌尖上的人生旅程——前進進之《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12

04

08

16

20

△ 志 「視藝版」請從另一邊翻閱

目錄

16

20

24

26

演前預報 Preview

當仙杜瑞拉穿上黑色高跟鞋,化身成一名耀眼的舞者 專題故事 Feature

在「無用」中找到另一種力量——訪舞蹈家王榮祿、周書毅 現在上映 Now Showing

我想回到現實裡——蘭尼摩列提《導盡我阿媽》 藝人談 @ 音樂 Interview @ Music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挑戰音樂的界線 訪香港創樂團創辦人凌藝廉 帶出恐懼本身──評小劇場工作室《綵排》預演

【仁云亦云】 手作小確幸

【創作雜記】 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

30

32

34

以色列當代舞蹈的魅惑——訪香港年輕舞者邱加希

【雕文嵐女】 烏托邦生活 節目精選 Highlights

文學散步 Literature

藝@書籍 / 電影碟 / 音樂 Arts @ books/dvds/cds

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


《 △ 志 》免 費 派 發 及 借 閱 地 點 香港

順泰祥瓷莊

序言書室

香港文化博物館

蒲窩青少年中心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香港大學 ( 學生會、藝術系 )

東方寶藏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科技大學 ( 藝術中心 )

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

Amelia Johnson

香港故事館

Backstage Live Restaurant

香港藝術中心

CD Warehouse ( 太古城中心 )

香港藝術學校 ( 藝術中心校舍 )

ColorLiving

黑麥 ( 銅鑼灣、天后 )

Culture Club

- 九龍區 -

- 港島區 -

香港傳藝中心 ( 天后總校 )

Agnès b.'s Librairie Galerie

香港大會堂

Asia Art Archive

香港演藝學院學生會

Cais Gallery

香港藝術學校 ( 筲箕灣校舍 )

CD Warehouse ( 時代廣場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Gallery 27

1908 書社

Gallery Ora-Ora

22N

HKID gallery (The Peak)

Art Vacation 自助畫室

Keng Seng Book Store

C&G 藝術單位

Madhouse Contemporary

CCDC 舞蹈中心

Gallery EC

1a Space

HKBU SCE (Causeway Bay Centre)

A&P Book Store ( 浸會大學 )

Karin Weber

Bespoke

Les Artistes Café

Café Golden

Music Land International Music Centre

CD Warehouse ( 創紀之城 )

Parasite 藝術空間

CD Warehouse ( 黃埔花園 )

OMY ART

Plum Blossom PopaArt

The Fringe Club

The Photocrafters 黑點 Think café

TWGHs i-d art Venus Coffee Yan Gallery Yo Bago

上環文娛中心

CD Warehouse ( 朗豪坊 )

CD Warehouse ( 荷里活廣場 ) Commercial Press ( 美麗華、德福 ) GOOD LAB

Hidden agenda

HKBU SCE (DLB、SCE Tower) HKID gallery (apm) HKID gallery (K11)

HKID gallery (MegaBoxz) HKID gallery (The ONE)

HKID Gallery @Amoy Plaza Hulu Culture

伯樂音樂學院

K11-Art Mall

城邦書店

Kubrick ( 觀塘 Apm)

季豐軒

Loft Stage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Kubrick ( 油麻地 )

天地圖書 ( 灣仔 )

Livecoal Limited

油街實現 ( 北角 )

Metrobooks (Elements)

尚書房

Metrobooks (Mikiki)

富德樓 ( 藝鵠 )

Metrobooks (Langham Place)

方圓 SR GALLERY

Pause Rewind & Fast Forward

樹仁大學 ( 學生會 )

The Grand Cinema (Element)

書得起

T2 Café and Workshop

相惜

Uniart

雲峰畫苑

友生昌

音樂事務處(總辦事處、香港區音 樂中心)

夢藝坊

鐵娘子

Videotage

青年廣場

向日葵文化良品 ( 香港文化中心 ) 尚書房

文博軒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 ( 設計系 )

活化廳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

牛棚藝術村

香港 借閱點

田園書屋

CAFE HABITU (The ONE)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CAFE HABITU ( 又一城 )

音樂事務處(旺角區音樂中心、觀 塘區音樂中心)

CAFE HABITU ( 和記大廈 )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CAFE HABITU ( 理工大學 )

熊熊兒童音樂教育 ( 時運中心 ) 牛池灣文娛中心

CAFE HABITU (Elements)

茶藝樂園

CAFE HABITU ( 中信大廈 )

電影文化中心

CAFE HABITU ( 告士打道 )

音樂農莊教室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大樓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浸會大學 ( 學生會、視覺藝術 學院、大學會堂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宿舍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中心 香港藝術學校 (JCCAC) 香港藝術館 高山劇場

黃埔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 新界區及離島 -

CD Warehouse (POPCORN)

CD Warehouse ( 新城市廣場 ) CD Warehouse ( 綠楊坊 ) CD Warehouse ( 青衣城 )

HKID @ TsuenWan Plaza Y-Space

元朗劇院

向日葵文化良品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尚書房

屯門大會堂

嶺南大學 ( 視覺研究系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沙田青少 年綜合發展中心 恒生管理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沙田大會堂 珠海學院

荃灣大會堂 葵青劇院

音樂事務處(沙田區音樂中心、荃 灣區音樂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 ( 建築系、通識教育 部、藝術系) 香港教育學院

CAFE HABITU ( 太古城中心 )

CAFE HABITU ( 太古廣場三期 ) CAFE HABITU ( 蘭桂坊 )

CAFÉ HABITU(HYSAN) Deli and Wine

YWCA 天水圍綜合社會服務處

西貢公共圖書館

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悅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耀青年空間

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 賽馬會建生青年空間

賽馬會橫頭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祥華青年空間

賽馬會筲箕灣青年空間 賽馬會紅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茵怡青年空間 賽馬會葵芳青年空間

賽馬會農圃道青年空間 長洲公共圖書館 隆亨青年空間

青衣公共圖書館

香港仔公共圖書館 馬鞍山公共圖書館

CPCE Libraries ( 油麻地 )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

中央圖書館

黃寬洋青年空間

保安道公共圖書館

澳門

北葵涌公共圖書館

旅遊學院

上水公共圖書館 九龍圖書館

元朗公共圖書館

鰂魚涌公共圖書

學術專業圖書中心 ( 澳門 ) 有限公司

南葵涌公共圖書館

澳門仁慈堂婆仔屋文化及創意產業 空間

大埔公共圖書館

澳門牛房倉庫

北角公共圖書館

土瓜灣公共圖書館

澳門博物館

大會堂圖書館

澳門藝術博物館

大興公共圖書館 天比高

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兒童圖書館 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天瑞青年空間

澳門 借閱點

康城青年空間

下環圖書館

將軍澳公共圖書館

IM LOFT SHOP

新蒲崗公共圖書館

何賢公園圖書館 氹仔黃營均圖書館

東涌公共圖書館 柴灣公共圖書館

深圳

牛池灣公共圖書館

華.美術館

獅子會大埔青年空間

白鴿巢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杏花村青年空間

油麻地公共圖書館

深圳何香凝 OCT 當代美術館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

深圳市創福美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瑞和街公共圖書館

紀念孫中山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粉嶺公共圖書館

廣州

荃景青年空間

陳家祠五行科技創意園

石塘咀公共圖書館 花園街公共圖書館 荃灣青年空間

荔枝角公共圖書館

皇瑪拍賣有限公司 暢想號美術天地 集美齋


編者的話

Editorial

《十年》在今屆香港電影金像奬取得最佳電影,金像奬協會主席爾冬陞引羅斯 福一句「我們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展現的文人風骨令人讚賞,亦令 人重新思考甚麼是恐懼。 人通常為甚麼而恐懼?眼前的事物嗎?在這紛亂、時局不穩,天災頻仍,甚至 恐襲頻繁的世代,我們恐懼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失去眼前的安穩生活, 失去文明法治,失去言論自由,失去自主性、被某種意識形態操控。。。 然而,若我們容讓恐懼在心裡生根,有天它可能成長如巨人歌利亞一般,令人 不敢前行,或許你心中正有一個歌利亞,令你恐懼,絕望,但你無能為力。 但歌利亞真的無敵?熟悉歌利亞的故事都知他有一宿敵,便是大衛,一個個子 不高的牧羊小子,不需長槍利劍,只以一個投石器,便打敗了驍勇善戰的歌利 亞。有人說這是神蹟,但作家 Malcolm Gladwell 分析,說因為大衛聰明,他看 到巨人的優勢,亦是他的弱勢,牧羊小子看清他滿身笨重的裝甲背後,舉步邁 進卻不靈活、並且視力不清。他當然不與他近身摶擊,而是以投石手之姿,和

03

出版人 林達生 George Lam george.lam@arts-news.net 高級編輯 吳嘉慧 Michelle Ng michelle.ng@prismcreation.com 助理編輯 劉錚 Zoe Lau zoe.lau@arts-news.net 設計及插圖師 鍾凱飛 Chung Hoi Fei hoifei.chung@prismcreation.com 編務、廣告聯絡 高慧明 Olivia Ko olivia.ko@prismcreation.com 廣告代理 葉飈 Billy Yip(中國內地) (86) 130 0517 5393 名譽顧問 謝宏中 Philip Tse

刊號 ISSN 2221-8041

他作遠距離戰鬥,以一石擊中巨人眉間最脆弱的部位,將之擊斃。

版權屬仨思有限公司所有 。 歡迎轉載引用 ,敬請註明出處 。

所以說,我們需要害怕的,是恐懼本身。正因為恐懼令人怯懦,癱瘓人的行動

印刷 基亞印刷有限公司 Gear Printing Ltd

力,失去洞察力和戰勝現實的力量。

發行 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Great Expect Development Ltd

小編

畫家卡拉瓦喬《大衛和歌利亞》,畫中所見是年輕而貌似脆 弱的大衛戰勝了歌利亞,而歌利亞的頭顱是畫家卡拉瓦喬的 臉,顯出了痛苦和憂傷。

出版 、編輯及廣告 稜創意有限公司 Prism Creation Ltd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電話:(+852) 2111 1192   傳真:(+852) 2975 3146   電郵:prism@arts-news.net


04

演前預報 Preview

迷失於舌尖上的人生旅程

劇場

——前進進之《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食神叛逆門徒小雪、食神老薜、屯門出

城愛美麗、髮廊酒吧史提芬、台灣的蕙、藍 玫瑰、黃菊、百合、「鬼佬」羅傑、味蕾、 斷食抗爭者等等,在躁動不安的時代,各人 在食物與愛情間遊走,哼起食神之歌,耳際 縈繞食神遺言話語。可惜幾番尋覓,卻仍未 能總結當下,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物。

■ 文:雲子 ■ 圖:前進進

後殖民時代、食物與愛情,三個題材都可以獨

今次決定要忠於自己,在劇本加上大量抽象的

立成故事,三者混合,又會帶出甚麼樣的化學

概念,完整地將劇中人物對香港的情懷展現出

作用呢?改編自「第十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

來,亦讓觀眾有較大的想像空間。《後殖民食

的得獎作品、作家也斯在 2011 年面世的同名

物與愛情》共有六首原創歌曲,比《食神之歌》

小說,負責改編及導演的陳炳釗今年五月將它

略多,亦加入部分舞蹈編排,豐富觀眾的視覺

再度搬上舞台,並將之「加鹽加醋」。

和聽覺。《食》到劇終時,演員當真做了一頓

2014 年陳炳釗首次將《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改編成劇場作品,名為《後殖民食神之歌》, 主角是食神老薜;陳炳釗形容今回是二度創作,

飯出來,「這次肯定也有真正的食物作道具!」 至於如何演繹,則先賣關子,入場時便知道導 演如何牽動觀眾的嗅覺、甚至味覺了。

將《食神之歌》的精髓提煉出來,再深化之。

原著小說《後殖民食物與愛情》,橫跨 1997

「相對《食神之歌》的寫實,今次的創作較為

至 2007 年,長度達十年,是少有以近代香港

抽象,例如同一段內容,場景轉換會較快,將

為背景的長篇故事。陳炳釗坦言,一直想做帶

故事分得更細。雖然之前有考慮過觀眾跟不上

有本土色彩的故事,「遇到也斯這本小說,正

的 問 題, 但 我 認 為 這 種 做 法 切 合 今 次 故 事 的

好成為我將故事改編並搬上舞台的推動力。」

主 旨。」 陳 炳 釗 指,《 食 神 之 歌 》 的 反 應 熱

對於識飲識食的香港人來說,食物有著無窮的

烈,但有意見指他過份照顧觀眾的接收程度,

吸引力,亦連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際應酬,

他反覆思考,亦認為劇作過度流於敍述故事,

很多時候也離不開一個「食」字,「我很欣賞


05

原著小說以食物做為故事背景的概念,但有部

香港人,陳為此感到痛心,亦借劇場表達百感

分卻略嫌太隱晦,說得「到喉唔到肺」,例如

交雜的感覺。如此說來,這次的改編是否較《食

關於愛情,故此我特別平衡食物與愛情的篇幅,

神之歌》來得悲觀呢?「其實關於社會上貼身

這也是舞台劇比起原著最大的改動之一。」

的議題,有很多我自己也未找到答案。」站在

也斯曾經表示:「《後殖民食物與愛情》裏 的人物,正如其他故事的人物,還在發展之中。 這些人的故事都未完。我繼續生活下去,這些 角色也發展下去,抗拒一個輕易的定論。我得

今天的香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更多更複雜, 陳處理這個劇本時亦向觀眾拋出問題,希望製 造更大空間讓觀眾思考,有關社會、有關自己、 有關愛情的方向。

包容他們的各種可能,但我到最後也只能劃一

《後》劇宣傳海報上寫著,「真正能挑選甚

個暫時的句號了!」也斯在 2013 年去世,暫時

麼是自己要吃進口的食物,不是被各種力量擺

的句號成為永恆,沒能把故事再寫下去。陳炳

佈,你才是真正的獨立。」放諸人生所有選擇

釗在今次劇目,為小說中的人物加上後記,講

取捨皆適用之。食材本身的天然味道,揉合柴

述他們走到現代的人生旅程,延續也斯的故事。

米油鹽醬醋茶的點綴,五味紛陳,但好吃與否,

故事橫越幾近二十年時光,陳坦言親身經歷過

實在乎主觀的心;忠於自己、牢記初衷,可能

回歸前後的觀眾,方對劇作有較大共鳴。2007

是困境之中的出路。

年後的香港,經歷過高低起伏,特別是近幾年, 社會的撕裂與矛盾越來越大,作為土生土長的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日期:20 ﹣ 24/5/2016(19:45)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HK$280 / $200 / $150(優惠)


06

演前預報 Preview

芭蕾

當仙杜瑞拉穿上黑色高跟鞋, 化身成一名耀眼的舞者

《仙履奇緣》的故事家傳戶曉,而不少女生(在 失落時)可能亦曾幻想過自己是灰姑娘,有天穿上尺寸 剛好的玻璃鞋,遇上能拯救自己的王子。故事之所以膾 炙人口,傳頌不衰,大抵因為好人有好報,良善的人終 有神仙幫助,夢想成真,惡人落得不好的下場。將在法 國五月藝術節上演、由法國著名芭蕾舞團——馬蘭登比 亞夏茲舞團演繹的全新版《仙履奇緣》,其藝術總監馬 蘭登原來曾一度拒絕將之重新改編。

■ 文:小米 ■ 圖:法國五月藝術節

仙履奇緣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故事,至今 也有上百個版本,包括芭蕾舞版本。其情節及 對童話、愛情的隱喻及豐富的象徵卻吸引了無 數電影和舞台劇將之改編。1945 年 11 月 21 日 由 Rostislav Zakharov 編舞、在莫斯科 Bolshoi Theatre 作首演後,這齣三幕舞劇注定被搬演無 數次。 馬蘭登坦言,要以一個全新角度詮釋之,對任何 編舞來說都是一個挑戰。而在他心中,1985 年 馬林(Maguy Marin)的版本,將故事設置在 一玩偶之家內,已近乎完美。並且普羅高菲夫 (Prokofiev)的音樂曾令他不安:「普羅高菲 夫的音樂聽來誠懇,但時而扭曲,帶有諷刺和苛 刻。我想與他的音樂保持一種距離,因為它就像 一塊忠實的鏡映照著我,我不想自己的靈魂被描 述得那麼黯淡。」即便如此,馬蘭登之後因為編 排普羅高菲夫的「皮埃爾的花」得到空前成功, 再加上得悉仙履奇緣有機會在凡爾賽宮的皇家 歌劇院演出,令他想起尼采一句話—— 「人必 須在紛亂之中,才可以成就一顆躍動的星星」, 他決定接受挑戰。


07

撿拾的不只是玻璃鞋, 還有自我 他希望以誠懇的個人角度切入這齣舞劇,抓緊故

事和美麗樂章,已叫觀眾深深感動。 馬蘭登的

事的精髓,以忠於原著的結構,敍述一個熱愛跳

灰姑娘沒有其他版本中的黑暗面,他反而加入了

舞的少女,經歷了懷疑、否定自己,痛苦卻不失

不少幽默元素,在亦悲亦喜的劇情之間拿捏得非

希望的蛻變過程,終於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優秀

常準確。舞蹈員穿著軟鞋演出,更能充份發揮其

舞者。這齣舞劇以現代方式演繹仙杜瑞拉的命

舞藝技巧。而舞台美學的處理方面,故事中的南

運,古典的氣質卻深入骨髓,配合簡約的舞台及

瓜車變成了一個簡單的巨型車輪,而玻璃鞋改換

道具設計,讓觀眾細意品嚐法式新古典主義芭蕾

成黑色高跟鞋。整體的灰色調與幾何運用,為這

的浪漫韻味。

齣舞劇增添了一種當代、時尚的味道,然而故事

據說這部作品本來製作預算有限,然而創意沒有

中的童話質感不減。

被欄阻,劇中雖無場景變化,全場唯一裝飾是掛 在舞台三面的黑高跟鞋(不再是易碎難穿、華而 不實,使人傷痕累累的玻璃鞋),配合夢般的故

馬蘭登及馬蘭登比亞夏茲芭蕾舞團 小檔案: 1997 年,法國文化部和比亞夏茲城政府邀請馬蘭登建立一個當代編舞中心,1998 年馬蘭登的舞團成立。2009 年,馬蘭登獲法國藝術文化勛章「officier」,舞團亦重新命名為馬蘭登比亞夏茲芭蕾舞團。馬蘭登是當今少數 對古典芭蕾情有獨鍾的編舞家,曾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萊茵歌劇院芭蕾舞團擔任舞蹈員,其事業發展依循 古典舞蹈家的路線。他對舞劇所採用的音樂要求嚴格,使其作品更見強烈個人風格,舞蹈類別游走於古典和當 代、歷史與現代之間,並致力在當中尋找和諧與平衡。

馬蘭登比亞夏茲舞團 《仙履奇緣 》 日期: 1-2/6/2016(19:30)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 HK$480/$380/$280/ $180/$120


08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以色列當代舞蹈的魅惑 ——訪香港年輕舞者邱加希

■ 文:Seth Chan ■ 圖:由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怒滾狂舞》 圖片源自 Hofesh Shechter Dance Company 網頁


09

處香港,我們單向地從電視畫面中認識到的以色列彷彿只有動盪。而事實上,以色列的當代舞發展 一直備受世界注目,例如以色列裔編舞家賀飛雪.謝克特 (Hofesh Shechter) 的作品《怒滾狂舞》

(Political Mother) 於 2014 年來港演出時便大受歡迎。原來香港亦有年輕舞者以此為方向,遠赴以色列參 加當地舞團舉辦的進修課程。有賴科技發達,今期《三角志》訪問到仍然身處以色列的邱加希(KT)。

Seth Chan:SC 邱加希:KT

SC: 你到以色列參加了一個由當地舞團舉辦 的課程?為甚麼有此決定? KT:Vertigo Dance International Programmme 是 由 Vertigo Dance Company 舉辦的一個國際課程。

a

由於它是我最喜愛的舞團之一,所以希望能親身 到以色列去了解和研究該舞團的作品,以及跟舞 團學習當代舞。除了課程本身,地點也是我的考 慮因素。耶路撒冷是一個跟香港很不同的地方, 我認為感受不同的文化及體驗不同的生活,能增 廣我的表演藝術視野,成為我學習的一部份。

b

ab Vertigo Dance Company Studio c KT 在 Vertigo Dance International Programmme 情況

邱加希(KT) 小檔案 熱愛舞蹈劇場及即興及創作。

c

Vertigo Dance Company 小檔案 1992 年由 Noa Wertheim 及 Adi Sha'al 於耶路撒冷成立,舞團首個作品是一部 名為 Vertigo 的雙人舞。舞團風格包含當代舞、接觸即興及古典芭蕾舞技巧,並 且著重社區發展。社區分部設有舞蹈學校,提供專業舞蹈訓練及適合包括傷健 人士等各階層人士參與的舞蹈培訓。


10

專題故事 Feature

SC:以色列的當代舞有甚麼吸引你?

SC:可以介紹一下你現正參加的課程嗎?

個我喜歡的舞團都在以色列,所以也不能概括說整

蕾舞課堂,中午開始排練,到傍晚六時才結束一天

個以色列的當代舞都吸引我。最初是喜歡 Batsheva

的訓練。學期中有多個演出,主要是跟前舞團舞者

Dance Company 創立的 Gaga,一種由內到外,尋找

學習舞團過往的作品,舞團的編舞也會不時來分享。

從骨到血液,到肌肉到外在軀殼於動作的運用及感

除舞蹈課外,還有希伯來語課堂,以及到多個景點

受,幫助發掘身體自由度。其後於 YOUTUBE 認識了

遊覽,了解這裡悠久的歷史。舞團有兩個排練室,

Vertigo Dance Company,我喜歡他們的作品,而舞

一個在市區,另一個在郊外,都是我夢寐以求的排

團獨有的動作語言也是我一直尋找的,也很適合我

練室!

KT: 這裡有很多不同風格的當代舞團,只是剛好兩

KT: 這是一個很密集的課程,每天早上九時開始芭

身體有的能力。

e

d Gaga 是甚麼?

Gaga 是一種形體及舞蹈語言的教學法,由 Batsheva Dance Company 的 Ohad Naharin 於舞團創立,對舞團 甚至以色列的當代舞影響深遠。Gaga 反對墨守成規的舞蹈及教學法,強調參加者的身意內導 (Somatic) 體驗,並且應該被視為一種舞蹈語言而不是技巧。Gaga 學堂一般會由導師描述一連串影像去引發學員去 即興創作,藉此打破身體慣性動作或舞蹈技巧。從 Gaga 網頁 www.gagapeople.com 可以找到更多介紹及 相關影片,並可查閱世界各地的課堂情況,目前亞洲只有日本東京兩所舞蹈室提供課程。

f Ohad Naharin 小檔案

圖片源自 Batsheva Dance Company 網頁

當代舞大師,Batsheva Dance Company 藝術總監,並且一手令舞團獲 世界肯定。1974 年開始在 Batsheva Dance Company 接受訓練,首年便 獲得到訪編舞家 Martha Graham 賞識,並獲邀跟隨她到紐約加入其舞 團。其後在美國多番進修及從事多個創作。1990 年開始出任 Batsheva Dance Company 的藝術總監,為舞團及其下青年團 Batsheva Ensemble 創作超過三十部舞作。在任期間創立 Gaga,為舞團舞者每天訓練項目 之一,同時透過証書認證導師在全球教導舞者及公眾。


11

g SC: 到目前為止,對課程的整體感覺如何?你認 為今次經驗會如何影響你日後的舞蹈發展?

d 頁,攝影 Gadi Dagon

Gaga 課堂進行情況 ,圖片源自 Gaga 網

efg

Vertigo Dance Company 舉 辦 的 The Power of Balance 計劃由 傷健人士一同參與,圖片源自 Vertigo Dance Company 網頁

h Dance Company 網頁

《怒滾狂舞》, 圖片源自 Hofesh Shechter

KT:我喜歡在耶路撒冷的生活,由初期很難適應,到

現在能掌握一點點希伯來文,能享受到這裡的生活是 一種很難得的經歷。這經歷會直接影響我在台上表演 的狀態,及令我對創作有更多的想法。過往一直認為 香港的現代舞不夠深度,所以一直渴望出國見識。但 當我真的有這機會,我發現香港的當代舞水準其實一 點也不低。我們有豐富及多元化的課堂及演出機會, 競爭卻不大,是一個能好好創作和吸收的地方。當生 活於同一地方太久,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習以為常,甚 至厭倦。香港舞者的優點在於我們獨一無二,我們擁 有的經驗及知識也很豐富。我覺得需要改變一下的是 學習態度,否則到那裡學習都不會感到滿足。

圖片源自 Hofesh Shechter Dance Company 網頁

Hofesh Shechter 小檔案

h

1975 年生於耶路撒冷,20 歲加入 Batsheva Dance Company 並參與創作 和演出。2002 年旅居英國並在當地及歐洲創作,2008 年成立 Hofesh Shechter Dance Company 。 除 了 上 述 作 品《 怒 滾 狂 舞 》 外,Hofesh Shechter 亦為百老匯音樂劇《錦繡良緣》(Fiddler on the Roof ) 2015 年 重演編舞。


12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 文:小亂 ■ 圖片提供:不加鎖舞踊館 ■ 攝影︰阮漢威

在「無用」中

找到另一種力量

——訪舞蹈家王榮祿、周書毅

加鎖舞踊館將於五月上演最新舞作《無用》,六十後的香港編舞鬼才 王榮祿,邀來八十後的台灣舞蹈才子周書毅合作,共同演繹「無用」

的狀態,這也是二人繼《男生.男再生》後的再度合作。問及「無用」這樣 的主題是否會令人覺得很灰,王榮祿坦言以前會害怕作品很悲傷,因為覺得 那是很負面的能量,但有時候在排練時,他能真切地發覺到自己很負面的能 量,奇怪的是,這種能量反而會讓自己有力量站回來:「如果能讓觀眾也感 受到這個的話,我覺得那個是一個真誠的時候,會找到另外一種力量。」 對於周書毅而言,這個作品則讓他更找到了跟這個時代的對話,也讓他意識 到「無用」才是我們要誠實面對的那個階段:「原來這個才是最難面對的, 因為大家不可能朗朗上口,每天都談無用,會死的,但我覺得可以透過這個 階段來談,不管是社會的事情,或者是之於世界你那一點點的力量,我覺得 能找到這個的話,值回票價了。」


13

「在無用的日子裡,人生的意義才慢慢浮現」 「很多像我這種年紀的舞者,會說不要找我跳舞,但其實心裡很想跳舞。」王榮祿笑言。他對很多 退休的舞蹈家的生活很感興趣,因為清楚自己總有一天也會走到這個階段,尤其是身體的傷,也讓他思考 是否有可能繼續跳下去,以及應該用甚麼樣的心情去看待自己的舞蹈。去年王榮祿去了台東,找到停下工 作,隱居在那裡的周書毅,希望透過彼此的交流或者合作尋回對舞蹈的熱情,不巧的是那時二人都處於沒 有力氣創作的狀態,周書毅原以為王榮祿會就此放棄,殊不知半個月後王榮祿就發來了邀約。 「這次的合作,看到自己原來有很多東西是很脆弱的,身體也很脆弱,但自己是可以去接受脆弱的, 也可以擁抱沒有這樣好的身體、形態,我覺得有這個想法的時候,自己又能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沒有卡 在去台東之前不要叫我跳的狀態。」王榮祿說。 「那你也過了那個坎了嗎?」我問周書毅。這一年多來他停下新作創作,甚至停下舊作巡演和舞團 工作,他直言自己並不是過不去這個坎,而是沒有要過去,就是先放下:「我只是覺得說如何把這樣一個 過不去的階段放上台,一種假死亡的狀態。所以《無用》這個合作才慢慢浮現。」就如他在海報中寫的: 「在無用的日子裡,人生的意義才慢慢浮現。」


14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將演出回歸到日常性

不加鎖舞踊館 《無用》

日期: 6-8/5/2016(20:00)

7-8/5/2016(15:00)

地點: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票價: $220

看這種 less 的演出的時候。」

談及今次的演出,王榮祿和周書毅都提到這次

聊到一半時,周書毅播放了演出的預告片給我

他們將表演性降到很低,更歸於日常性。「我從佐

看,舞台上方在燈光的籠罩下,有一個龐大的白色

敦搭車過來,每天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幾點的時候

垃圾袋在飄動,這是今次舞台設計的概念之一。周

有一個阿婆在那裡掃地,那邊有一個流浪漢,我覺

書毅解釋他們並非想講環保,但是垃圾其實充滿在

得日常性的滾動代表他/她是某種有用的存在的。」

我們的周圍,只是只有在足夠多的時候我們才會意

周書毅如此說。王榮祿續道《無用》不像以往的作

識到自己會被吞噬。「無用來自很多看不到的東西,

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他更希望透過作品找回日

垃圾好像滿是一個源頭的,因為有一天我們都會變

常,找回有用的自己。他指出《無用》已經脫離了

成垃圾。」

我們經常說的「有用的觀看經驗」,演出中並沒有 很多刺激感官的東西,以讓觀眾快點進入作品的世

從「無力」中找到另一種力量

界,他們這次想做的是讓觀眾集中。「但我們也有

「 舞 者 的 身 體 有 傷, 城 市 也 有 傷, 世 界 也 有

想過觀眾可能無法集中,但無法集中的時候也是一

傷。」周書毅說。王榮祿由馬來西亞來到香港二十餘

種很好的狀態,如果你能夠意識到,原來你是無法

年,周書毅在台北居住多年,都是大都市。「像這 幾年社會的抗爭,或者說歐洲的難民,這些都不是 我們絕對要去討論的事情。只是說你每天都在觀看, 改變的是甚麼?是你生活的力氣。你有時候會覺得 很無力啊,這個東西我不 care,我走開就好了,我不 管,我發現在城市裡面這個東西越來越嚴重,就是 人的一種無力感。」周書毅說。雖然這些並非演出 要直接討論的議題,但卻是演出所呈現的一種狀態。


15 「對於一個舞者來說,無力是由這些傷累積挫敗而來的,但對一般 的老百姓而言,很多時候是跟經濟、家裡的事相關。我們不敢說去 講到世界,只是從我們兩個居住的社會來說,就已經看到很大的扭 曲、極端所造就出來的好像越來越沒有力量感。」周書毅續道。 在一開始研究無用這個主題的時候,王榮祿與周書毅便討論 過這個問題,他們希望還是可以回到身體去應對這些問題:「當人 處於某種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我相信某一種積極程度也會不太一 樣,比如我們會說北歐福利有多麼好,我們對那裡有一種期待,但 反而忘了把自己做好。」今次的演出他們從觀眾席上去實踐,募集 大家將不要的椅子捐過來。這些椅子將成為觀眾的席位,觀眾走入 劇場,面對的將不再是排排陳列的一模一樣的座位。「我常常覺得 便利會帶來很大的毀滅,比如塑膠袋,在台東生活沒有很便利,很 少沒有看到這些東西。我們想從觀眾席,從零開始去建構這件事,

王榮祿 小檔案

周書毅 小檔案

建構一個人的意義。」周書毅如此說。

王榮祿出生於馬來西亞,1989 年加入香港舞蹈團;1993 年 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並隨舞 團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

周書毅生於台灣,10 歲習舞, 高中時進入舞蹈專業科系就 讀, 畢 業 於 國 立 台 灣 藝 術 大 學。20 歲初試啼聲,獲選兩 廳院新點子舞展,開啟獨立編 舞與舞者的藝術生涯,透過舞 蹈直敘生活、旅行的感觸,審 視 自 身 生 命, 鏈 結 身 體 與 環 境、社會的關係,提出「屬於 我們的身體語彙」。

王 氏 為 南 群 舞 子 創 辦 團 員, 1997 至 2001 年間出任南群舞 子藝術總監一職。1998 年加 入澳洲艾思普森現代舞團,參 與演出布里斯本藝術節節目。 同年也應邀為馬來西亞第十九 屆華人舞蹈節開幕儀式擔任編 舞。王榮祿與周金毅於 2002 成 立 不 加 鎖 舞 踊 館, 致 力 推 廣 和 普 及 現 代 舞。 同 年 憑 著 香港演藝學院創作《新舞動 4in》,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 香港舞蹈年獎。王氏活躍於舞 蹈創作,作品曾應邀於亞洲藝 術節、國際華人華裔舞蹈節、 馬來西亞華人舞蹈節、日本東 方之龍舞蹈節、世界舞蹈節、 香 港 藝 術 節、 國 際 舞 蹈 學 院 節、廣東現代舞週、北京現代 舞週、中國舞蹈 12 天、日本 福崗藝穗節、國際即興舞蹈節 (韓國)等。 王氏之重要長篇作品包括《10 夜 II—夢的 10 日 10 夜》、《功 和豆腐》、《蕭邦 VS CA 幫》、 《游弋蒼穹》及《男生・男再 生》等。作品《游弋蒼穹》榮 獲 2015 年香港舞蹈年獎「最 值得表揚獨立舞蹈製作」。王 氏於 2014 獲頒「香港藝術發 展獎」舞蹈界別的年度最佳藝 術家獎。

作品發表於紐約秋季舞蹈節、 德國 Tanz Messe 舞蹈博覽會、 英 國 沙 德 勒 之 井 劇 院、 法 國 亞維儂藝術節 off、埃松省舞 蹈 平 台、 香 港 藝 術 節 及 臺 灣 兩 廳 院 委 託 創 作 演 出。 亦 獲 得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第一 屆 全 球 網 路 影 片 比 賽 首 獎, 丹 麥 Cross connection ballet 編舞大賽銅牌。 並曾赴紐約、巴黎、北京、台 北和台東等地駐村創作。2011 年成立「周先生」團隊及「周 先生與舞者們」成為舞蹈旅程 中另一個起點與轉折。 重要計畫與作品 :《S》、《月 亮上的人 - 安徒生》、《看不 見的城市 人充滿空氣》、《從 身體出發》、《1875 拉威爾 與波麗露》、《我 / 不要 / 臉》、 「下一個編舞計畫」、「舞蹈 旅行計畫」、《重演》、《關 於活著這一件事》、《重演 在記得以前》、《周先生的最 後一天》、《看的見的城市, 看不見的人》。


16

現在上映

Now Showing

我想回到現實裡

——蘭尼摩列提《導盡我阿媽》 ■ 文:何阿嵐 ■ 圖片提供:安樂影片 ■ 上映日期:5/5/2016 ■ 院線:IFC palace 、百老𣿬電影中心

導演: 蘭尼摩列提 (Nanni Moretti) 演員: 瑪嘉麗塔貝爾 (Margherita Buy)、 尊托圖路 (John Turturro)、 姬莉亞莉莎里妮 (Giulia Lazzarini)、 蘭尼摩列提 (Nanni Moretti)

漆黑的銀幕,響起鋼琴音色,一下兩下,三下,連續的三連音,時而 落下重音,更多時候只反覆著同一個旋律,穿插交會,連續不斷,轉 折了數次後,時間也像被凝結。最後,在反覆的堆砌下,音樂於平靜 中消逝。「你必須專注於每個聲響,有如你讓每根草葉都如同花朵般 重要……旋律本身並不是那麼重要,而是它與三合音之間的連結。它 是一種如此讓人心碎的結合。靈魂渴望能無盡地吟唱它。」


17

創作這首《給愛莉娜》(Für Alina),正是愛沙

Olmi)及貝洛奇奧(Marco Bellocchio),懷抱左翼

尼亞當代作曲家 Arvo Pärt。Pärt 自己說過:「我可以

政治取向,電影不時流露出對時政不滿,《四月又

將我的音樂比喻成包含所有色彩的白光,而只有一

見四月》(Aprile)裡的電影導演一方面等待著新生

種稜鏡,可以區分顯現出所有色彩,這面稜鏡,即

兒降臨,另一主線有關拍攝大選狀況,紀錄當時親

是諸位聆聽者的心靈。」電影播放音樂兩遍,一次

右翼貝魯斯柯尼辭職後的大選過程。蘭尼摩列提對

是一開始時,另一次是女主角正身陷情緒困擾之中。

貝魯斯柯尼更是窮追猛打,八年後的《政壇大鱷》(Il caimano)便直面陳述這位二戰後唯一能完成任期、

「我只是有話要說時製作電影」

但被指貪污的義大利總理。

蘭尼摩列提(Nanni Moretti)掌握著的這片稜鏡

蘭尼摩列提的左派色彩,令其電影多一重反省

折射出了甚麼景象?他一直以其生活流的電影見稱,

意味,然而有時也難免有點囉唆又麻煩,在喋喋不

集編導演於一身,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有他的蹤影,

休的話語裡,生活的縮影間,對自身男性身份始終

有時甚至當上主角,主角是電影導演、老師、心理

帶有一份焦慮,《政壇大鱷》中的電影導演便為拍

醫生等知識份子;曾被稱為意大利活地亞倫,相對

攝一部具商業色彩但政治味濃的作品弄得焦頭爛額,

活地亞倫自成一角的知識份子世界,他更涉入世情,

《生命中的最痛》(La stanza del figlio)因兒子不

借電影旁敲側擊意大利的社會現狀。

幸身亡,令身為心理醫生的父親能醫不自醫,一方

他 亦 秉 承 一 眾 六 十 年 代 出 道 的 前 輩 們, 如 塔 維 安 尼 兄 弟(Taviani brothers), 奧 米(Ermanno

面極力試圖保持家庭關係,一面與家人一起走過傷 痛,今次他同樣將矛頭指向自身。


18

現在上映

Now Showing

「我可能連甚麼意思也不知道」

盡我阿媽》(Mia madre)的前題:拍攝工運電影的

蘭尼摩列提的自傳體,連導演自己也承認在電

女導演,一方面要應付壓力甚大的製作過程,與喜

影中,包含許多自傳元素,令觀眾視其作品如他的

愛吹噓、拍攝上一再失態的美國男演員不咬弦,在

人生,不過電影本質上是虛構的:「我認為我的角

片場內種種事情也不受控;而母親反覆的病情,一

色和其他角色是互補的,像硬幣的兩面。」蘭尼摩

方面令她心力交瘁,生活上她也不懂自處,連如何

列提只是要我們相信影片的角色們與他有關,但並

與母親好好交談也不懂,也從不想面對母親即將要

非自我的再現。

離世的事實;掛在嘴邊的「走進角色,但要抽身旁觀」

他在拍攝上一部作品《教宗不見了》(Habemus Papam)時,母親因病離世,這幾乎成了有關新作《導

彷如魔咒,與其是對著演員說,更似是一種自我催 眠,只因困在局中而不自知。


19

蘭尼在片中「成為」她的哥哥,這角色的出場 亦甚有意味—— 一出場便在醫院裡現身,為母親帶

眾,但拍攝電影多年,以為自己了解現實,到頭來 卻反被電影蒙蔽。

來自家製便當,免去女主角的尷尬;他第二次現身

這位一直以拍攝生活為己任的導演,放低了對

更明顯表示用意,一再提醒女主角要走出藝術上的

社會上的不滿,暴露自己的缺點,而現實生活中的

困局,嘗試更多不同題材,而他們身後的電影院內

他,卻從來不好過,如果沒有清晰的反省能力,也

正重映著雲.溫達斯《柏林蒼穹下》 —— 關於兩位

難以對自己下如此狠的批判,這可謂蘭尼摩列提(還

落入凡間、卻無法介入歷史和真實生活而感到孤獨

有對一直認識他的觀眾而言)最為自我解構、最為

的天使。戲中的他更像一位導師,一直守護在她身

私密的作品。

旁的天使。找來瑪格烈塔芭爾演繹自身經歷,像是 一再提醒觀眾,電影與現實中的經歷有所差距,從 而檢視自己這一段經歷。

「我想回到現實」 蘭尼從來不以風格見稱,他在戲中也停不了地 幽自己一默,他多部電影裡的汽車場面,都只用同 樣的方式拍攝,鏡頭從不在汽車內望出車外,只會 在車頭安裝攝影機,拍攝車內的人物對話,「用三 部攝影機拍攝司機位,當然甚麼也看不到」。戲中 的美國演員大叫:「我不想再拍電影了,我想回到 現實」,可能是心底話,拍電影本為貼近生活,他 的電影只關心自己拍的題材,甚至被指責不理會觀


20

藝人談 @ 音樂

Interview @ Music

挑戰音樂的界線 訪香港創樂團創辦人凌藝廉

© HKNME


21

■ 文:Rachel

樂家凌藝廉(William Lane),於 2008 年移居香港並成立 香港創樂團(Hong Kong New Music Ensemble),以打破

形式界限、帶來多元的現代音樂演出為宗旨。對他來說,香港可 以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地方:由狹窄而昂貴的演出及排練空 間、為年輕音樂人爭取更大的創作及發展機會,以致打破本地觀 眾對音樂的既有想像,都是他每天面對的挑戰。然而,這也提醒 了這位來自澳洲的音樂人,他正正是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 HKNME


22

藝人談 @ 音樂

Interview @ Music

推廣、探索、教育新音樂 走進香港創樂團位於炮台山的工作室,只見樂

中提琴。很快他便決定要成立香港創樂團,推廣富

團創辦人之一凌藝廉和同事坐在電腦前專心處理工

實驗性的新興古典樂。對一位「初來報到」的外藉

作。不認得 William 的話,還會以為自己走錯了別

樂手來說,這是一個很勇敢的舉動吧。「是的,當

人的辦公室。工作室門後其實別有洞天——William

時覺得古典音樂圈很小,大家都認識大家,剛巧成

帶我走進工作室後的排練室,牆上一角貼滿了樂團

團前曾在香港、澳門、深圳等做過一些實驗古典音

演出的宣傳海報,而千多呎的空間內,安放了鋼琴、

樂演出,覺得雖然對這個區域來說,這是很嶄新的

大大小小的樂器、非洲鼓,為了過往演出而特地在

音樂類型,但人們似乎都很感興趣,便決定成立香

鴨寮街搜購的 70 年代卡式帶機等。問 William 覺得

港創樂團。」縱然香港人對新音樂感到很陌生,但

卡式帶會像黑膠般復興嗎?「不會,卡式帶音質太

正因如此,William 認為大家沒有文化包袱,或許對

遜色,也太麻煩了。不過我家裡還是儲著一堆卡式

樂團的創作和發展更為有利。

帶。」他微笑著說。理智而直接,正正是這位來自 澳洲的音樂家給人的感覺。

香港創樂團發展至今,成員包括十五位專業樂 手,曾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譽為「全港最前衞的

曾 到 意 大 利、 法 國、 德 國 等 多 國 進 修 的

音樂團體之一」;William 本人曾於 2013 年獲得香

William,2008 年移居香港,在香港管弦樂團擔任

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秀獎(音樂),近年他亦

© HKNME


23

特製樂器,並邀得旅居香港作曲家、美國康奈爾大 學訪問學人伊淶博士擔任工作坊導師。對 William 來說,這些都是有趣而具有教育意味及延續性的企 劃。「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挑戰音樂的界線, 打破現狀和一些既有框框。我們需要做的是引導觀 眾思考,為甚麼他們會喜歡某些音樂?為甚麼他們 又會對某些創作感到不解?」 這個五月下旬,William 將會出演澳門藝術節, ©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

為《淨土之旅》音樂會擔任指揮及中提琴演奏。演 出以現場音樂、影像及預先錄製的 sound clip,炮製

籌劃現代學院(The Modern Academy),以「創新

令人彷如置身於南極島嶼中的體驗。忽發奇想,如

音樂,成就未來音樂家」為宗旨,教授現代音樂及

果有觀眾在他的演出途中突然「逃走」,他又會怎

室樂,希望薪火相傳,培養更多年輕樂手及作曲家。

樣處理?原本正經地回答問題的他突然笑了出來, 說他不會介意。「我記得一位捷克音樂教授跟我說,

以實驗刺激觀眾思維

他曾在一所精神病院演奏室樂,遇到了最好的觀眾:

說 起 新 音 樂 在 香 港 的 發 展,William 喜 見 近

一名病人突然站起來大叫『我討厭這些音樂』,然

年 多 了 不 同 的 樂 團 和 樂 手, 為 音 樂 界 帶 來 更 多 元

後憤然離開房間,還大力把門關上。我的教授笑說,

化 的 發 展。 單 在 訪 問 的 這 段 時 間, 不 同 的 單 位 包

他十分欣賞這位病人的直率!」坦誠的評論及觀眾,

括 Soundpocket、Kill the Silence Festival、DECADE

正是香港創作人最寶貴的 assets 吧。

Ensemble 等,也有不同的節目上演,內容包括 sound © Wing Shya (Portrait)

art、 電 子、 實 驗、 即 興、 古 典、fusion 等。 新 音 樂 或許難以界定,但對 William 來說,他其中一個目 標,就是作出不同的實驗,刺激觀眾思維。新音樂 很著重在創作的過程中的實驗性,或許是利用一些 不尋常的樂器或物件創作及發聲,又或許是不同樂 手在演出過程中的交流——現代學院這個夏天的其 中一個課程,便會引領學員,透過互聯網與不同地 域時區的音樂人一同創作及演出。 剛過去的四月舉辦的《創樂記:哈里.帕殊的 偉大傑作》,便首次在香港上演美國作曲家、音樂 理論家暨樂器發明家哈里.帕殊的作品,他的作品 深受中國搖籃曲及粵劇影響,也展出了由他發明的

© Kurt Chan


24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 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

電郵 : prism@arts-news.net 電話 : +852 2111 1192 傳真 : +852 2975 3146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 文:吳俊鞍 ■ 攝影:Kyne Lam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www.iatc.com.hk

觀賞場次:

小劇場工作室《綵排》預演 2016 年 3 月 27 日 8:00pm 富德樓小劇場

帶出恐懼本身 ── 評小劇場工作室《綵排》預演 「 一 切 都 是 假 的, 怕 甚 麼?!」 筆 者 面 對 著 小 劇 場 工 作 室 只 有 半 個 客 廳 左 右 的 舞 台, 呆 呆 望 著 黑 板 上 寫 著 的 這 字 句。 甚 麼 為 之 綵 排?

綵 排 是 為 了 正 式 演 出 時 不 致 犯 錯。 演 員 們 為 求 力 臻 完 美, 往 往 都 會 綵 排 不 下 數 十 次; 只 不 過, 綵 排 終 究 不 是 正 式 演 出, 其 歸 根 究 底 的 本質,就是假。


25

小劇場工作室《綵排》的兩位主角夫(梁斯程)

清楚分辨夫妻對話的真偽?在此綵排的形式成了夫

和妻(林其欣)進台,打斷了筆者的思緒。丈夫擔

妻間用以試探對方的方法。二人早已將綵排當成真

任編劇,欲呈上一份以世界末日來隱喻政府箝制言

實演出,對照黑板上仍然寫著的「一切都是假的,

論自由的劇本,並與其妻於家中綵排劇中情節。劇

怕甚麼?!」更覺荒謬。

中劇時空定在廿三條(國安法)立法之後,大致講

《綵排》在形式上暗合了後設劇場的玩味(一

述主角司徒因為某人在報章寫了一篇反對政府縮窄

套關於綵排的戲劇)。矛盾的是,如果編導利用多

言論自由的評論而被判多年徒刑,遂與妻子理論。

場綵排的目的,是想突出形式的可玩性,那妻子的

期間妻子表達對司徒寫任何批評政府言論的擔憂。

角色便變相可有可無,甚至乎換上其他劇場工作者,

如果說《綵排》嘗試帶出任何目的,那就是假

如演員、監製等更顯合理;編導蕭勁強在演後分享

設一個廿三條已立法的情景,並以劇場手法表達出

表示,《綵排》的潛命題是要在廿三條的白色恐佈

對此的憂慮。一個多小時的《綵排》分成數個段落,

下,突出夫妻間的哄騙與猜疑,但筆者不得不承認,

每個段落皆有著相差無幾的對白,因著夫妻/司徒

本劇在表達夫妻爭吵和創作自由被奪的關連來得比

夫妻二人的語氣而令每段增添不同的層次。一段是

較間接,而且後設形式上的吸引力亦令人頗難從中

夫怒不可遏而妻楚楚可憐,一段則是夫處處遷就而

解讀出這意圖。

妻大發雷霆。段與段之間以妻喊出「黑幕」來作分

「我們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爾冬陞在

界線。每段所有動作,包括妻子將鞋收入鞋櫃、從

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的說話,似乎正好對應了劇中人

冰箱中拿出果醬等次序完全一樣,唯有表情、步速

的境況:即使一切都是假的、未發生的,在強大的

以致氛圍在演員演繹下顯出其不同。在此反覆的綵

國家機器面前仍然會被恐懼淹沒。如果說《十年》

排不但成了演出本身,也帶出了《綵排》和劇中劇

是打破恐懼,那《綵排》便是帶出了恐懼本身,兩

兩對夫妻在身份上的重疊性,令真實和虛構的界線

者都有一共通點── 至少讓我們知道,為時未晚。

漸趨模糊。 劇中劇司徒和主角丈夫同為反政府人士,重疊 性自不用說;妻表面上很支持丈夫的編劇工作,但 暗地裡懷有與司徒太太一樣的擔憂,害怕丈夫的言 行/劇本會觸動政府繼而判監,於是提出預先綵排 廿三條立法之後夫妻二人的應對。編導特地在這「動 真格」的綵排裡照搬全套動作,似乎暗示夫妻二人 亦難免會遭遇司徒家的困境。及後他們的對話已脫 離劇中劇的框架,轉而將其背景帶到現實── 夫原 來已擬定一份離婚協議書,只待妻子簽名便可脫離 關係,如此一來丈夫即使呈上任何反政府劇本亦不 會連累妻子。但妻子也不甘示弱,表明丈夫需照顧 肚內的嬰兒……直到妻再次慌張地喊「Blackout」, 筆者才發覺原來又是一場「綵排」── 但誰人又能


26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手作小確幸 王天仁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小時候,體育和美勞堂可以郁手郁腳,是眾多課

少年青人感到不耐煩之餘,也似沒可能從個人出發去

堂中最能放鬆的時間,當長大了,除非從事和創作有

幹甚麼改變現況了。既然大環境的事管不著,唯有著

關的工作;否則,不是整天躲在辦公室裏對著螢幕,

眼自己微小而確切的幸福上──喝喝哥倫比亞來的有

就是文件文件開會開會之類,可以自己話事兼享受落

機 coffee、到市集買些年青人自家出品的首飾、參加

手落腳帶來滿足感的事情已近乎絕跡;同時,因消費

藝術家主持的陶瓷拉坯工作坊,到獨立書店揭揭個人

疲勞過度,大眾已厭倦了一式一樣人有我有的狀態,

出版的 Zine,看看今天到每個地方「打咭」時得到多

加上近年文青風氣大盛,於是一時間各式各樣手作市

少個 Like 和留言……如是者一天沒有去過大商場幫

集和工作坊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梗有一檔喺左

襯大財團,並身體力行、真金白銀支持了好幾個年青

近,總有老友係有份。

人的夢想,一切美好滿足、感覺良好,有何不可?

手作的背後意義

手作和創作的距離

手作,就是用手做的意思,有別於工廠機械流

追求個人生活上的小確幸當然無對錯之分,問

水式生產,但除非標明是原創手作,否則有時做出來

題是如果整個社會或年青一代都沉溺在當中的話,難

的,可能是「抄考」自別處;而工作坊呢?不少是以

免有點各家自掃門前雪,欠缺對社會的關注和承擔。

同一件模樣相同的物品為目標,即是說,參加皮革小

所以相比手作,小弟更喜歡看到不同年齡的人參與創

錢包工作坊,大家就做出一個相同的皮革小錢包,參

作,一字之差卻有著不少精神上的分別,創作是一種

加木櫈仔工作坊的話,當然就是完成同樣的木櫈仔

追求原創、尋找可能性的冒險,是沒有結局可預知的

了。因每人能力和要求不同,作為「好似有啲興趣」

探索。與其花幾百元跟著別人做同樣的東西,何不試

地初次嘗試,玩玩這類型入門工作坊或許最好不過;

試自己買來工具和原材料創作?唯有勇於開創,找尋

然而,當手作市集和種種工作坊愈來愈盛行之時,我

生活上一切有待改善的縫隙,而非計算著一呎半乘六

們的初衷究竟是純粹想買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是假日

呎的檔口生意是賺是蝕,我們的社會和世界才有前進

太悶所以去玩玩?都不要緊,但至少別本末倒置地遺

動力。

忘了箇中的真正意義,就是生活能否多一點想像、多 一點自食其力的參與,拓闊主流以外的價值觀,如果 市集最後還是在大商場內舉行,工作坊學做的東西呃 完 Like 是丟棄的話,那又有何意義?

如果生活只剩下小確幸 本地市集和手作之風潮,可算是由鄰近的台灣吹 過來,小弟曾和台灣的朋友談過,其中一個原因是台 灣的政治和社會氣氛,在長期中美角力之間,已令不


27 雕文 嵐女

烏托邦生活 林嵐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從烏鎮展覽回來已有半個月, 自去年十月起,

組合很新穎,無法避免會認識一些平時不可能主動

我在此專欄介紹過此古鎮,也在電台節目裡清談了

去握手的人。那晚,我同桌的除了一起去的策展人,

三集,接下來的幾集都是參展藝術家的個人介紹。

還有住在北京的德國傳媒,來採訪的日本記者,來

在此,我不詳談各藝術家的作品,反正上網搜「烏

了才認識的旅居香港的台灣藝術行政人,德國藝術

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都可以找到圖片。且聽我

館長,韓國藝術人和本地藝術家助手。大家坐在街

細數那八天的 「烏托邦生活」。

上,喝多了兩杯,也任性了一點,走來走去,這邊

佈 展 和 開 幕 期 間, 我 受 寵 若 驚, 一 場 非 想 像

祝酒,那邊合照,過了這晚,也不知何時再見。

得到的接待從機場開始。從到達到離開上飛機前,

無法想像,就是這前後兩天,穿梭在身邊的人,

都有一個當地的「小天使」照顧著我,為的只是免

幾乎都是來自各國各地的藝術家、策展人、藝評人、

我 迷 路, 找 不 到 工 具 等 瑣 事, 提 醒 飯 點, 講 座 時

收藏家、藝術館長、畫廊主人、藝術學者、記者等

間,走路搭車之時,還順便介紹一些地方特色和故

等。我終於明白劉姥姥初入大觀園的大鄉里心情,

事給我解解惑。落腳在一間有水鄉庭院風格的精品

目不暇接之餘,眼巴巴地看著那些偶像明星就在眼

酒店,只有 36 間房,接待的全是藝術家。房中間

前,郤又似流星般在身邊擦過,不知如何捕捉,一

的那個圓形大浴缸可不是每人都有時間享受,有位

閃即逝。

藝術家用來做了個「撲水行為表演」,圖片傳給我

我也無法想像,開幕前一個星期,住在附近的

們,作為飯後的小玩笑。讓我們住在一起,聽說是

中老年人才被召集來,將移來的竹子,大樹,灌木,

主辦者方便我們見面,互相交流。的確,每天早餐

花苗種植在展場旁邊的泥巴裡;不知何處來的年青

都是和其他藝術家輕鬆談天說笑的最好時機。能將

人在旁邊的舊樓外牆上奉命「塗鴉」粉飾。轉眼間,

藝術家們的休息素質放在第一位的

開幕之時,會區鳥語花香,咖啡

藝術展覽招待,能不感動嗎?午餐

座外,已是另一庭院風光,坐滿

和晚餐都會安排在另一間酒店的大

了潮人。

飯廳,藝術家、助手、策展人等,

明知,這個邀請展是大型旅

都可以隨意自己組合,誰也不打擾

遊項目中的細節之一,策展人馮

誰,因為大家還處於工作狀態。相

博一在策展言中說得直率:「烏

比起突發的金碧輝煌國宴,我比較

鎮與其說是對歷史古鎮真實的勾

享受開幕後在大街上一望無際的火

勒,不如說它在整體上被作為一

鍋晚宴。那是當地人的新年宴會排

種恬靜、富足的『家園』想像,

場,這次給我們破例享用了。兩邊

而這種想像帶有強烈的烏托邦顏

商戶提早關門,街上遊人好奇地看

色。」想來,還是讓我像那書生

著。每張桌子只有 4 對座位。我們

一般,誤入桃花源後離開,只帶

隨意找個位子就坐下來,這樣做的

走一場似夢的記憶。


2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 雜記

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 伍卓賢 音樂創作人,喜歡旅遊, 愛好新鮮事物,曾於日 本及荷蘭留學。

創作音樂給別人演奏,有時會遇上一個很大的

談,我會問他們要花多少時間去學習、練習、參加

問題,就是如何在難度和作品理想上作出平衡。即

大師班、聽音樂會,才能將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演繹

是,假設腦袋中所呈現的作品是需要對樂手的技巧

好,比如說貝多芬或巴哈的作品?誰都知道這學習

和音樂理解力要求都很高的時候,而明知演奏者的

是花上一生都不夠的,你不下苦功研究和練習又怎

能力未達到理想中的要求,我是否應該放棄心中理

能把作品演繹得好?新音樂作品的排練一般都不夠

想的效果而去簡化音樂或降低作品的難度呢?

充足(當然又不能排除有很多作曲家都很遲交譜),

有幾個方案,過程和後果都不同。最容易當然

那又怎能期望作品首演就很成功呢?所以,要培養

是用作品去遷就演奏者,這樣可以解決即時的問題。

好作品,或作曲家,道路都很漫長,也要有足夠的

作品首演的時候完成度相對較高,也容易得到演奏

耐性。要不大家就只創作大眾易理解,演奏者易於

者和一般觀眾的歡心,但這樣就犧牲了能產生出理

演 繹 的 作 品。 但 這 些 作 品 不 是 前 人 已 經 寫 了 很 多

想作品的可能性。另一方案是堅持寫出理想的效果

嗎?又何須新作?所以我的方案就是,盡量想辦法

而選擇向高難度挑戰,如果演奏者未能花充足時間

把作品多演幾次,有時甚至是一步步的去發展作品,

去練習和理解作品(和作曲者風格),到演出時也

希望若干年後,心中理想的聲音會實現出來。

不會呈現出心中所想的效果,而且亦有可能受到一 些不好心的演奏者在背後咒罵,說你作品寫得不好。 而當演奏者這一關都過不了,首演大多數情況都不 會好,觀眾也不會喜歡這首作品,樂評也可能會寫 差,而辛苦創作的作品的首演可能就變最後演出。 當然,遇到態度良好又勇於接受挑戰的樂手就 太好了,如果他們肯花時間去練習和理解作品,就 算到最後首演時作品完成度不高,至少也有過中間 美好的時光,令演奏者和自己都能從過程中提升。 因為有很多現今的演奏/演唱技巧其實都是從高難 度作品中產生出來。透過作曲家和演奏家,甚至樂 器製造家的努力,有很多以前不敢做的東西和技巧 都因而發明出來。有些在以前覺得是超難的東西到 現在大家已經習以為常。有時和古典音樂演奏家傾


29


30

節目精選

Highlights

章,串成蕩氣迴腸的音樂劇,讓您 以好玩好聽的方式跟親朋好友分享 自己的故事。

風車草劇團「忙與盲」 第二部曲《阿晶想旅行》

阿晶、阿精、阿貞、和千千萬萬的 阿 Jing 都係典型香港人。香港人, 最鍾意就係旅行。開心去旅行、唔 開心去散心、長假去遠啲、短假去 近啲。香港人都愛香港,但點解飛 機個轆掂到赤鱲角跑道嗰一刻,心 裡面總按耐不住那句 Sh_t!!? 這次 演出由劇團三位核心成員邵美君、 湯駿業和梁祖堯一手包辦編、導、 演,三人分飾無限個代表香港人阿 晶、阿精、阿貞……在短篇故事當 中,配合紀實錄像,探討香港人旅 行時候的千奇百怪現象。從身體的 旅行,到精神的旅行,到最後其實 成個人生都只不過係一次旅行吧! 三人成團,帶你玩匀全世界。滄海 桑田,我們重新愛上香港這個家!

日期: 15-19/ 6 / 2016(20:00) 18-19/ 6 / 2016(15:00)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嗚啦啦啦啦你的歌》

林澤群和郭靜雯合力炮製獨一無二 的迷你音樂劇,以新穎好玩方式分 享您的人生故事——勁飲求醉的生 日派對、催淚感人的婚禮、濟濟一 堂的家庭聚會……若這些沒法再令 您感到好玩有趣,請即聯絡歌你條 命音樂劇有限製作娛樂公司。本公 司會為閣下度身訂造「您的歌」, 將您人生的精彩片段譜成動人樂

我。活在香港,你說衣食無憂就是 快樂,但他們連夢想也說不出來。 這到底是少年愁緒想太多,還是香 港變得太狹小?金馬獎導演張經緯 繼《音樂人生》後,再度傾聽少年 說,透視今天,預示未來,透過年 輕人的手,寫一封給香港的家書。

日期: 14-25/6/​2016 ( 逢二至六 ) (20:00) 18-26/6/2016 ( 逢六、日 ) (15:00)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香港話劇團黑 盒劇場

梅劇場《無聲交流》 @法國五月藝術節

「無聲交流」這舞台表演融合了三 種不同的藝術:音樂、雜耍舞蹈和 物件劇場。三種藝術表現形式,三 種藝術體驗,三種文化只為一個目 的:感情上的溝通或通過情感進行 溝通。它作為一連串視覺和聲音的 抒情小品,以人類最原始的感情作 出發點,沒有話語,描寫人與人之 間的溝通或缺乏溝通。如卡巴萊歌 舞或馬戲表演一樣,演出一場接一 場。每一場均是獨立的,但卻擁有 自己的故事:一個受月亮迷惑的木 偶利用舞者的軀體作為梯級。一個 體 形 巨 大, 發 光 的 人 物 操 控 著 木 偶,並賦予它生命。一個奇怪的男 人與碎布大戰一輪之後,對自己巨 形 的 雙 腿 感 到 尷 尬, 因 而 想 學 跳 舞。一個舞者以慵懶的探戈舞引誘 紙的剪影。整個演出在大量的舞蹈 和敲擊樂聲中結束。

日期:17/6/2016(20: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斯巴達克斯》

@ Bolshoi Ballet in Cinema 作曲:Aram Kachaturian 編舞、編劇:Yuri Grigorovich

舞者:Mikhail Lobukhin (Spartacus 斯 巴達克斯 )、Svetlana Zakharova (Aegina 埃吉娜 )

斯巴達克斯及妻子被羅馬王俘獲, 淪 為 奴 隸。 斯 巴 達 克 斯 被 迫 在 角 鬥 場 殺 死 摯 友, 忍 無 可 忍 下, 發 起 了 一 場 流 傳 千 古 的 起 義 …… Grigorovich 版本的《斯巴達克斯》 於 1968 年為莫斯科大劇院而作, 自此一直是大劇院的代表舞碼。這 齣壯麗的史詩芭蕾舞完美展現了莫 斯科大劇院男舞者無與倫比的力量 和 精 湛 的 技 藝。 此 版 本 由 Mikhail Lobukhin 飾演傳奇角鬥士斯巴達克 斯,Svetlana Zakharova 飾演羅馬王 的妻子埃吉娜。

上映場次:

15/5/2016(16:00) PALACE ifc 4/6/2016(19:00) AMC Pacific Place 12/6/2016(16:00) Broadway The ONE

《少年滋味》 導演:張經緯

上一代看下一代,總是看得不順眼。 從破世界紀錄的萬人音樂會同唱 《歡樂頌》開始,跟拍九位新生代, 他們愛音樂或寫作,來自不同家庭 背景,卻都乏人聆聽他們的心底話。 成人說要讀大學、找安穩的工作, 年輕人卻拒絕盲從主流,要活出自

上映日期:2/6/2016 百老匯院線

《香.夭》 ── 一闕給香港的安魂曲

香港的前世,讀書是求上進,不是 求不要跳樓的;媒體是是非非自有 公論,不是有人說了就定論的;買 樓是可以按部就班地實踐,不是空 中樓閣的奢談;好友該是無事常相 見,不會隔空對著電話屏幕錄音留 言的;貧窮也可以自力更生,不會 失去對未來的相信和冀盼的。在面 對漸漸失去的同時,在世的人也正 迎接種種轉變。《香.夭》是一個 儀式,從安魂曲的進程中,紀念故 人舊事,也回到當下,張開眼睛, 反思這儀式的背後,叫在世的人如 何面對著成長,如何好好活下去! 《 香. 夭 》 是「 一 舖 清 唱 」 繼 2014 年於「新視野藝術節」上演 並大獲好評的《大殉情》後,又一 原創無伴奏音樂劇場,融合音樂、 形體、戲劇、視覺藝術、文字創作 的藝術元素,內容富有香港本土特 色,玩味十足,連繫觀眾對當前狀 態的思考,並透過創作推廣無伴奏 合唱劇場的表演模式。

日期: 17 ﹣ 18/6/2016(20:00) 19/6/2016(15:00) 地點: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31

香港管弦樂團——BBC 《地球冰失》音樂會

繼 去 年《 天 與 地 》 音 樂 會 廣 受 歡 迎,港樂將於本樂季把 BBC《地球 冰失》帶到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的 舞台。指揮羅菲將與港樂一起,帶 領觀眾去到地球兩極,展開一段由 音樂領航的奇妙影像旅程。觀眾將 親歷極地冰川,被一片亮麗的皚皚 白雪包圍,與魁梧的北極熊、可愛 的企鵝及巨大的鯨魚共度此視聽饗 宴,重新發現地球的魅力。是次演 奏的曲目,是作曲家芬頓的作品。 貴為英國最成功的作曲家之一,一 直以其電影及電視配樂為人熟悉, 芬頓亦是艾弗 ‧ 諾韋洛獎、英國 電影學院獎和艾美獎得主,曾為超 過 100 部電影配樂,並和多位最具 影響力的製作人合作。 《地球冰失》 音樂會將播放 BBC 電視節目中的精 選片段,伴以管弦音樂現場演奏。 音樂會已在全球多國演出,為各類 型的觀眾帶來震撼和愉快的視聽饗 宴,是電視無法比擬的旅程。

日期: 3-4/6/2016(20: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大提琴金獎得主 哈特拿沙 揚 香港首演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大提琴金 獎得主哈特拿沙揚在五月將與鋼琴 家諾琳.寶羅拉,假香港大會堂音 樂廳舉行香港首演獨奏會,亦是法

國五月藝術節的聯辦節目。被華盛 頓郵報譽為「曠世奇才」,哈特拿 沙揚被公認為新世代中,最優秀的 世界級大提琴家之一。除了 2011 年贏得第十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 樂比賽大提琴金獎外,哈特拿沙揚 也是 2008 年青年音樂會演奏家國 際遴選賽第一名,並於紐約卡奈基 音樂廳及華盛頓首演。他更獲選加 入知名的英國 BBC 新世代藝術家計 劃 2014-2016,他的演出也恆常於 英 國 BBC 電 台 第 三 台 播 出。 哈 特 拿沙揚為是次音樂會特別準備了全 法國作曲家的曲目,包括佛瑞、德 布西、馬斯奈、聖桑和法朗克的作 品。歌曲悠揚哀怨,且都是一些耳 熟能詳的旋律,例如有港產粵語長 片中,每逢有悲慘情節必定配上的 背景音樂,馬斯奈的《沉思曲》。 能充分展現哈特拿沙揚的深厚功力 外,也照顧了初步認識古典音樂或 大提琴曲目的普羅大眾。

日期:10/5/2016(20:00)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了愛與苦難、危險和保護、生與死 的種種對立面,宛如煙火盛放的繽 紛映對光輝過後的靜謐、冷清。步 入中年,心境轉變,桑吉加不斷求 新,將以溫情細訴世情幻變,與你 一起發掘內心柔軟的一角!

樂圖鑑

香港聲音及新媒體藝術家楊嘉輝, 夥 拍 視 覺 聲 音 藝 術 家 曲 倩 雯, 攜 手打造一場視覺及聲音藝術的實 驗 表 演。 楊 嘉 輝 的《Pulse Radio II – Homage to Nicolas Collins (Debussy's Arabesque No. 1) 》藉無 線心率傳感器將藝術家的脈搏頻率 轉化融合予法國作曲家阿希爾克勞 德・德彪西的鋼琴經典- Arabesque No.1 之中,在重疊、解構與即興編 排之間,創作成新的聲音/音樂作 品。而曲倩雯的《機密錄:雙城》, 則建構了一個虛構的故事:九龍寨 城從未消失,只是掩藏在地下。由 人工智能接管的城市,與變為人類 最終防線的地下九龍寨城——數據 遊走於兩個巨大的城市記憶體之 間,往後的世界將又如何?藝術家 將帶領觀眾進行一場特殊的符控流 域之旅。

日期: 18/5/2016(20:00)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雅樂合奏團巴羅克室樂與 安徒生《賣火柴的女孩》 故事音樂會

現場以巴羅克樂器演奏十八世紀德 國 作 曲 家, 泰 利 文 (Telemann) 的 室樂作品。加上有多才多藝的花姐 姐為觀眾自編自導自演,以獨腳戲 的形式重新演繹童話大師安徒生的 《賣火柴的女孩》故事。觀眾可透 過音樂和戲劇擦出的火花來細味故 事的內容,牽動心靈,令大人小朋 友都燃點起閱讀的興趣。

日期: 26/6/2016(14:30)、 (16:30)

地點:香港大會堂高座 8 樓演奏廳

城市當代舞蹈團 《煙花.冷》

煙花,璀璨奪目,卻稍瞬即逝。煙 火過後,一切又回復平靜,剎那的 溫度更顯煙消雲散的落寞和悵然, 然而,人生就如煙花,易冷、易散。 CCDC 駐團編舞家桑吉加以煙花的 熱烈多彩叩問人的存在,為生存而 抗爭帶來創傷和痛苦,從中卻體現

日期:3-4/6/2016(20:00)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Damien Rice Live in Hong Kong

去年十一月, Damien Rice 首次踏 上 香 港 的 舞 台, 在 Clockenflap 數 千名樂迷前展現了一場撼動心靈的 完美演出,教在場眾人久久難以忘 懷。YourMum 很高興能邀到這位愛 爾蘭唱作人於五月底再度來港,在 甚具親和力的演出場地 - 灣仔 The Vine Centre - 作小型音樂會,門票 數 量 有 限, 只 有 數 百 名 觀 眾 能 夠 與 Damien 作 近 距 離 見 面。Damien Rice 以 2002 年 的 處 女 作《O》 一 躍而成為當時的獨立民謠超新星, 碟中三首作品同時登上英國排行榜 的首三十位,更贏下同年 Shortlist 音樂獎項,甫一出道便已成為當地 家傳戶曉的名字。2006 年發表第 二張個人大碟《9》,多首作品被 選為電視劇集和電影配樂,讓他哀 傷絕美的吟遊歌謠深入民心。2014 年 面 世 的《My Favourite Faded Fantasy》獲得多家媒體一致好評, 揉合詩意和都市感的新作也回應了 全球樂迷們的期待。

日期:31/5/2016(20:00) 地點:葡萄藤教會中心 The Vine Centre


32

藝@書籍 / 電影碟 / 音樂 Arts @ books/dvds/cds

《豐子愷漫畫選繹(修訂本) 》 作者:明川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

「多少年來,對這本少作,依然有一種難言的偏愛。何況,引出 這些文字的是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仍然滲透永恆的純樸與溫厚, 靜靜如一泓碧翠,反照日月,萬物關情。我深知今夜故人不來, 但我仍風中佇立,因為──我確信愛它的故人仍在世間。」── 明川 ( 小思老師 ) 本書實為中國漫畫藝術奠基人物──豐子愷先生與香港文學的代 表人物──小思老師一次超越時空的圖文交流。作者明川精選了 豐子愷近九十篇漫畫,按主題畫分成若干篇目,配以精彩的文字 演繹,闡述畫家的弦外之音,聯繫當下的生活,讀來絕無隔膜。

《文章自在》 作者:張大春

出版: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Failed it! How to Turn Mistakes into Ideas and Other Advice for Successfully Screwing up》

張大春:「本來文章有法,可是真正讓文章有妙趣、有 神采、有特色、有風格的法,非但不能經由考試鑒別; 也不能經由應付考試的練習而培養。要以寫文章的抱負 和期許來鍛鍊作文──總之是要寫文章,不要搞作文!」 作者以 79 篇散文演繹文章之道,既談他對寫文章的看 法,也示範各種寫作技巧。同時收錄蘇洵、魯迅、胡適、 梁實秋、林今開、毛尖等古今諸家文章各一篇,或博大 或巧妙,各擅勝場。「文章是自主思想的訓練,若不是 與一個人表達自我的熱情相終始,那麼,它在本質上是 造作虛假的。」於是我們練習寫文章,是要培養一種隨 身攜帶的能力,而非用後即丟的資格。作者詳述了寫文 章的方方面面:從概念到方法,從說明到例文,從白話 到文言。原來,好文章從天地人事的體會中來,寫文章 本該是自由傳神、變化多姿的趣事。

作者:Erik Kessels

出版:Phaidon Press Ltd

荷蘭知名廣告人 Erik Kessels 認為從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可以獲取 更豐富的創作力量。而他的全新作品,不只是一本攝影作品,也 是一本指導創作者如何克服失敗所帶來的恐懼的勵志指南。這本 攝影集展示所有最優秀及滑稽的創作作品,範圍相當廣泛,包括 藝術、平面設計、攝影、建築及商品設計等,希望透過這些特殊 的作品激發設計人的想像力,擁抱失誤所帶來的力量。Erik Kessels 認為一般人都被「達到完美」的理念而受限,唯有經歷錯誤才能 真正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及跳出想像的框架。

影碟 沽注一擲

導演:亞當麥奇 演員:基斯頓比爾 , 畢 彼特 , 賴恩高斯寧 , 史 提夫加維

2008 年美國經濟泡沫不斷膨脹,全球性金融崩 潰即將來臨。投資經理米高布利﹙基斯頓比爾 飾﹚發現地產市場並非穩如泰山,銀行家謝域 韋納﹙賴恩高斯寧 飾﹚與他見面後有所啟發, 隨後更力邀對沖基金經理馬克鮑姆﹙史提夫加 維 飾﹚聯手與銀行對賭。另一邊廂,前銀行家 賓歷格﹙畢彼特 飾﹚憑著在華爾街的廣闊人 脈,為兩個資金不足但亦洞悉先機的年輕投資 經理搭路……幾個旁觀者把握時勢進行一次超 級沽空,誓要成為金融危機中的勝利者!

小腳板走天涯: 英勇拯救隊 小腳板的爸爸為保護同伴而受傷了,還被困在遠方 的熔岩地帶,聽到消息後的小腳板非常擔心,於是 瞞著公公和婆婆趕往營救,而施華、德奇、皮特里 和史畢幾位摯友也仗義同行。在攀山涉水的旅程 上,牠們面對一個接一個的難關,雖然大家偶有爭 執,但最終也明白只要能團結一致,好好發揮各自 的獨特本領,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33

CD 《Weem》 -De Rosa 在網絡上偶然試聽了來自蘇格蘭工業重鎮 Lanarkshire 的樂隊 De Rosa 的新專輯《Weem》, 一聽愛上。樂隊其實早在 2004 年已經組成,於 2009 年推出第二張大碟後便解散了,直 至今年才重組推出《Weem》,甫推出便被不少蘇格蘭媒體譽為是今年最能夠代表蘇格蘭 indie scene 的唱片之一。樂隊在 indie rock 及 slowcore 的曲式上,滲入淡淡的蘇格蘭傳統 folk music 元 素, 主 音 Martin Henry 的 唱 腔 亦 毫 不 掩 飾 他 濃 濃 的 Scottish accent。 首 張 單 曲《Spectres》帶點 ambient、Krautrock 及蘇格蘭民歌風格,加上空靈的唱腔,令人聯想起 Sigur Ros 的早期作品,也是認識 De Rosa 的好入門;《Chip on My Shoulder》加入了少量電 子節拍,是樂隊最 high energy 的時刻。整張專輯意境優雅朦朧,或許是最近天氣潮濕惱人, 聽來特別有 feel。/Rachel

《Sign O’the Times》 - Prince/Warner Bros 1987 這一年樂迷傷心之年。除了在社交網絡不斷講 Rest in Peace 外,也許我們從未接觸過一些大 師的音樂作品。繼 David Bowie 離開地球後,連流行音樂鬼才 Prince 亦離開人世,彷彿筆者 認識的音樂世代漸漸老去。假若年輕樂迷還沒有接觸過 Prince 的音樂,在他眾多的專輯筆者 首選《Sign O’ the Times》,一張不少樂評網站都給予滿分的專輯,一張集結騷靈、迷幻 音樂、電子與搖滾的傳奇大碟,一張由商業世界與藝術界一致推崇的專輯,相信你絕對不能 錯過。/ 文化九公

《Stone Cafe》 - 竇靖童 /Grey Water Ltd 2016 上年香港大型音樂節 Clockenflap 邀請到王菲女兒竇靖童演出,她的現場演繹固然不像一個 十四五歲的女生。剛剛推出的最新專輯《Stone Cafe》,帶著反叛的美國風情,相信會令樂 迷們欣然入手。父母都是出色的音樂人,不知竇靖童可否擺脫父母的影子,獨創自己的音樂 風格呢?不如先聽聽她的專輯。/ 文化九公


34

文學散步 Literature

我街道, 我 知道, 我書寫。 —— 社 區 書 寫 計 劃

■ 文:Zoe Lau ■ 圖:香港文學館

我們活在城市裡頭,走的每一步無 不在四通八達的街道上,城市的街 道圖,就是我們的人生和這城市的 歷史軌跡。香港文學館上年推出了 社區書寫計劃,邀請了十八位著名 作家就不同地區進行文學創作,又 舉辦了社區創作班,並徵集了優秀 學員的社區書寫作品和大眾投稿, 現已刊載在「我街道,我知道,我 書寫」計劃的網站*中。


35

a

集結街道書寫形成的網絡地圖 「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包含了三個層次, 「我街道」是我和街道建立出感性的關係,之後便 可發展出「我知道」對街道的理性認識,而「我書

b

寫」則是指以文學的方式和別人分享、連結,當各 人都寫出從自己的經驗、時空所理解的街道時,這

悄悄奉與這和繁華無干的小街。而淮遠寫的是他小

城市的文學地圖即能跨越二次元的平面,展現出城

學時代龍蛇混雜的谷亭街,卻不是現時滿街兌換店

市的歷史感和立體感。這社區書寫計劃集結了作家

和藥房的谷亭街,更不只是一般人印象中的轉車站。

和不同人對香港街道和社區的書寫,形成一個網絡

唯一古今相通的特點就是流鶯多,他坦言過去的人

地圖,所以網站正是以 Google map 為載體,可自由

事面貌雖仍歷歷在目,但當再次來到這街回憶過去

放大縮小查看每條街道上有甚麼分享文章。

來創作這篇文章時,卻陌生得要先用 google 搜尋資 料幫助回憶,文章中他以荒誕的筆法描寫谷亭街的

作者在社區

古今變遷,引人思考。至於陳麗娟寫的,可算是大

參加了「作者在社區」的作家,都有分享他們

家所選的街道中最大的街——窩打老道,她談到寫

書寫街道的經驗,寫的都是來自自己的經驗,所以

大街的難處時,提到人們較難停留在大街上,大街

也理所當然愛寫對小街道的認識,反而官方描繪的

上的商店轉換得也快,所以較難形成一個社區,對

城市中最明亮的康莊大道,總是乏人問津得叫大會

這條於她而言比較疏離的街道,她的靈感源自街道

頭痛。呂永佳寫的是銅鑼灣白沙道,座落於香港最

的名字,當她要換成以普通話來唸時才發現原來街

繁華的地區之一,白沙道卻是當中最不起眼的小街,

名是非常難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她要在這人

然而呂永佳彷彿還是怕太吵,所以在詩中只與凌晨

人在住屋方面都身不由己的城市中租房子,於是她

時份的白沙道相會,方能安心把自己最脆弱的掙扎

也身不由己住進了窩打老道,就如窩打老道旁被困

* 網站連結為﹕ http://writinghk.org/

a 我 書 寫。」 社 區 書 寫 「 我 街 道, 我 知 道,

在水泥圈中的樹一樣身不由己,加上路上人與人在

計劃的發布會現場

彼此擁擠之間的衝突,她寫出了一個更宏觀的城市

b 陳麗娟、呂永佳

面貌,描畫出香港人在狹縫中掙扎求存的姿態。

左起﹕作家淮遠、


36

文學散步 Literature

f

c

d

g e

大眾參與的社區創作班 除了作家的作品,大眾的參與於這書寫計劃中

們有不少都覺得有些社區太熟悉,經歷太豐富反而 叫他們不知從何處入手。

也是尤關重要,早前大會已於四個區裡舉辦社區創

公開徵集的部分,投稿的人都有各自的故事,

作班,先前灣仔區創作班的學員陳曉盈分享自己的

少不免也會提到街道的變遷。其中一位投稿的中學

經驗時,說到很高興創作班不單有寫作的訓練,更

生李卓瀅寫的是童年時代甚為擠迫的花園街和現今

有攝影和繪畫的訓練,而曾做大埔區創作坊導師的

的面貌對比,現在攤檔與攤檔之間早已變得疏落多

謝傲霜也為自己在訓練學員時得以重溫自己印象深

了,正是因先前的一場花園街大火,李同學在花園

c

刻的社區——大埔區的面貌而感到高興,她更發現

街的歷史與變遷的大環境下,抒發了自己成長的苦

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鄧小樺

了更多社區的舊有歷史。而這兩位來自不同地區創

澀。而另一名投稿者蓓堤訴說的故事便更嚴肅了,

d

作班的學員和導師,都很喜歡在創作班的過程中和

她記的是利東街,又稱囍帖街,雖然她的故事並非

左起﹕投稿人李卓瀅、 投稿人蓓提

當區街坊互動分享,陳曉盈談到在鵝頸橋街市的繪

確切發生於利東街,但還是發生在利東街的重建項

畫訓練時,街坊都對他們的活動很感興趣,也有主

目之下,她以一個受影響小市民的角度,重新訴說

e

本土研究地理學者 陳劍青

動和他們分享自己在街市的事和小店面對的困境;

一個城市發展的無情和保育的重要性,探討社會公

謝傲霜也因遊祠堂時遇上兩位負責看管祠堂的老

義何在。

f 謝傲霜

香港文學館理事

g 總幹事莫昭如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人,知道了他們的活動後,便主動把船灣淡水湖遷

現時,這幅由作家結合大眾一同描繪的文學城

到大埔的歷史告訴學員。最後,有趣的是,參與了

市地圖只不過畫一小個角落,還有待更多人參與其

寫作訓練的學員們,在創作班過後,竟大多都寫創

中,繼續以各人不同時空的故事建構更多可能性。

作班中到訪的社區而非自己最熟悉的社區,原來他

這一刻,你可有想起回憶中有哪條親切的街道?


37

designzens.com

publishing platform for designers and architects


allery Focus

藝廊焦點

日本浮世繪的代表作。日本的和紙是聯合國

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神奈川沖浪裏》絕對是

的「現代」出路。葉世強既不願意尾隨西方新

以中國傳統為藝術實驗的基礎,探索中國藝術

戰 後, 台 灣 的 藝 術 家 對 應 西 方 戰 後 的 潮 流,

《獨立異行的葉世強》。 葉世強於 1949 年從 廣 州 到 台 北 游 覽, 因 此 定 居 而 終 老 台 灣。 二

漢雅軒首次為台灣大師葉世強舉辦香港個展

術 品、 雕 塑、 攝 影 作 品 和 大 型 裝 置 藝 術

本 年 度 參 展 的 畫 廊 超 過 110 間, 將 展 出 過 千 件 不 同 價 格 的 原 創 畫 作、 印 刷 藝

驗。

愛 好 者、 年 輕 收 藏 家 帶 來 獨 特 的 藝 術 體

後, 第 四 屆 Affordable Art Fair 今年 以「 敢 賞. 敢 藏 」 為 題, 冀 為 一 眾 藝 術

繼本季度一連串國際藝術展及活動之

Affordable Art Fair2016 灣仔會展 @

認可的無形文化遺產,以傳統技藝生產,紙 潮運動,又不願受困於國畫的民族國家范疇,

等 ; 今 年 的 藝 術 展 將 加 入 新 元 素, 有

質強韌柔軟並能夠保存多年,多被用於日本 尤其避忌冷戰兩方的意識形態困局。最終他以

畫、木刻等。本月,香港版畫工作室以一連 美術的永恆意境為依歸,同時投身於現代和傳

串以浮世繪與和紙為主題的活動,讓大家能

烈的個性和深邃的精神境界打破成規。葉世強

獨立異行的葉世強 漢雅軒 @

夠跟日本職人學習東瀛傳統印藝和造紙術。

同時拒絕了藝術的學院體制與官方機制,又以

譽 歸 來。 AffordableArt Fair 更會展出 一 系 列 特 備 藝 術 節 目, 以 及 一 連 串 藝 術

《日本的刻印 木 – 刻與和紙》 香 港 版 畫 工 作 室 L806 畫廊 @

《日本的刻印 木 – 刻與和紙》是香港版畫工 作室年度計劃「紙的傳奇」的第二回,除了

不妥協的風骨抗拒藝術市場和官僚展覽制度。

導 賞 及 講 座、 創 意 工 作 坊、 兒 童 藝 術 空

日 本 的 浮 世 繪 是 一 種 起 源 於 17 世紀的繪畫 藝術,有着別樹一格的美學,著名浮世繪畫

焦點活動浮世繪與木版畫大師班、日本和紙

葉世強可謂貧而不窮,因貧而富得生命自由,

間和其他精彩活動。

4/6/2016

族 」 與「 國 家 」 的 議 題, 「意識型態政 治下的創作道 路 」。 葉 世 強 代表的這條隱 晦的藝術道路 在一定程度上 質疑了戰後以 國家論述為主 流 的 藝 術 史, 對研究者提供 了寶貴的思考 線索。

歡迎的

日期: ▪

13-15/5/2016

沙 龍 及 全 新 FRESH 展 覽, 往 年 受 大 眾 亦載 Young Talent Hong Kong

藝 術 TEDxHongKongSalon ARTFUL

製作體驗工作坊外,亦設講座和微型版畫展

因困而早成文化界的傳奇。他的案例突出了中

展期:即日至 ▪

統的藝術語言,發展出獨特的繪畫手法,以強

覽。他們今次邀請了日本印藝大師平井恭子

國當代藝術論述中亟待整理的問題,比如「民

Awagami

( Kyoko Hirai ) 主 講 浮 世 繪 的 講 座, 到 時 並親自教授浮世繪與木版畫大師班;另一位 嘉賓則為阿波和紙傳統產業會館(

(逢星期一及 月 26/5-26/6/2016 6 日 9 休息)

) 的 成 員, 他 將 來 港 教 授 和 紙 體 驗 Factory 工作坊。

展期: ▪

G 23


陳 可 《 夢 . 露 》 @貝浩登(香港)

「 少 女 夢 露 一 下 子 抓 住 了 我 的 目 光, 純 真 陽 光, 又 有 點 退 縮 與 羞 澀, 像 陽 光 下 的 影

羅伯特・勞森伯格 ( ) Robert Rauschenberg 香港個展 @德薩畫廊(香港)

漫 步 於 田 野 間, 我 愕 然 看 著 一 幢 大樓從泥裏聳立而出 @ Mur Nomade

法 國 五 月 藝 術 節 期 間, Mur Nomade 將 在香港的首個個 Manon Recordon

呈獻

展, 展 出 由 攝 影 和 影 片 作 品 組 成 的 藝 術 裝 置。「 漫 步 於 田 野 間, 我 愕 然 看 著 一 幢 大

子, 有 明 與 暗 的 兩 面, 和 她 後 來 標 誌 性 的 品。 勞 森 伯 格 被 視 為 美 國 戰 後 時 期 最 重 要

樓 從 泥 裏 聳 立 而 出 」 活 現 印 象 派 的 畫 作,

是 次 個 展 將 展 出 勞 森 伯 格 由 1968 年 至 2005 年期間創作的不同系列中的七個重要作

陳可 性感樣子判若兩人 ── 在 一 段 靈 魂 附 體 似 的 認 同 性 研 究 之 後, 從 的 藝 術 家 之 一, 他 的 作 品 對 美 國 具 像 藝 術

同時探討現今以數碼模式來展示景觀的代 表性。 以剪接和組合的方式結合靜態以及動態的

素 及 以 日 常 生 活 主 題, 充 份 展 現 新 達 達 主 義

共 同 反 抗, 勞 森 伯 格 的 作 品 加 入 大 眾 傳 媒 元

通 過 不 斷 變 幻 的 時 間 與 地 點, 讓 這 些 情 景

作 中 的 自 然 景 色 以 及 虛 構 的 數 碼 風 景 中,

層 面 的 組 合。 當 中 的 一 位 人 物 在 攝 影 和 影

)三位藝 Allan Kaprow 術家對抽像表現主義及其對情感的側重作出

不 同 時 期 的 夢 露 也 有 不 同 的 夢, 現 實 的 風

( Neo-Dadaism )的 特 色 ,而 他 們 的 美 學 觀 點 亦 推 動 了 波 普 藝 術 的 發 展。 本 展 覽 的 作 品

得以實現。

及 阿 倫・ 卡 普 洛(

( figurative art )之復興有巨大影響。 勞 森 伯 格、 賈 斯 伯・ 約 翰( Jasper Johns )

「我」的角度來審視她。最終聚焦於「夢」 與「 露 」。 夢 是 夢 露 的 夢, 也 是 美 國 夢, 好 萊 塢 夢, 有 的 時 候 我 們 需 要 造 夢, 來 支 撐 自 己 更 好 的 活 下 去。 展 覽 中, 大 幅 繪 畫

將印象派的筆觸與視頻 Recordon 遊 戲 的 像 素 塊 進 行 對 比, 創 作 出 不 同 時 間

景 在 她 的 夢 中 被 改 造, 更 類 似 一 種 內 心 的

傳遞了勞森伯格對藝術家自身角色的審視:

圖 像,

露是真實,與夢的來源對立。真實的人生,

「藝術家的任務是在歷史中擔當他所身處的

是 對 夢 的 呈 現 ,童 年 、少 年 、中 年 與 暮 年 ,

抵 不 過 肉 體 與 精 神 的 脆 弱, 以 及 人 處 於 特 時代的證人。」

尾 似 乎 是 一 種 宿 命。 作 為 知 道 結 局 的 人,

不 幸 童 年 在 她 體 內 種 下 的 毒 素, 悲 劇 性 收

比性的影像

請觀眾也漫步於這些散落的影片和充滿對

術 家 相 信 自 己 的 裝 置 會 是 一 種 裝 飾。 她 邀

以克勞德 ‧ 莫 奈「 睡 蓮 」( Nymphéa ) 的 攝 影 片 段 作 為 背 景 以 及 放 在 地 面 上, 藝

片 組 成 的 裝 置 中 不 斷 反 復 出 現, 漫 步 於 畫

定 時 空 中 的 局 限。 逐 夢 的 快 樂 以 及 隨 之 產

看 待 她 過 程 中 的 努 力, 更 有 一 種 西 西 弗 斯

風景。

生 的 強 大 的 生 命 力, 最 後 還 是 沒 辦 法 戰 勝

不 斷 推 石 上 山 的 悲 壯。 展 覽 中 的 小 幅 肖 像

的思考。

感知和表現

供了一種對

覽為觀眾提

不 罕 見, 展

常生活中並

碼屏幕在日

色出現在數

今, 自 然 景

的 演 員。 當

中, 希 望 觀

7/5-11/6/2016

眾能夠從中

展期: ▪

是「 露 」 的 呈 現, 一 個 人 外 貌 與 內 心 世 界

26/5-2/7/2016

成為歷史裏

展期: ▪

的 變 化, 以 及 冰 涼 的 現 實, 從 這 些 碎 片 似

11/5-25/6/2016

的肖像中折射出來。」

展期: ▪

22


藝術之旅

我們對悲劇麻木了嗎? 除 了 私 隱 與 監 視 問 題, 網 絡 澎 拜 的資訊似乎令我們對世界愈來愈 無 情。 今 天 我 們 無 時 無 刻 與 世 界 接 軌, 這 當 然 是 一 件 好 事。 畢 竟 以前只能從有限文字接觸到悲劇 和 血 腥, 如 謀 殺、 戰 爭、 天 災 人 禍, 現 在 這 些 照 片、 影 片 還 是 第 一 身 報 道 均 唾 手 可 得。 我 們 的 視 野不再局限於被預先揀選過的資 訊, 只 要 你 願 意 求 真, 還 是 能 找 到 四 方 八 面、 不 同 立 場 的 訊 息。 但 是 資 訊 愈 來 愈 流 通 方 便, 我 們

》的音 Lost Object

The Garden of Error and

同 樣 可 放 諸 今 天 網 絡 世 界。 無 論

這 些 慘 劇 與 自 己 無關。這句 說 話,

「 安 心 」 繼 續 過 生 活, 但 這 樣 真

盡 的 資 訊 之 中 了, 然 後 我 們 也 可

資 訊 泛 濫 漸 變 成 麻 木。 美 國 知 識 曾 指 出 ,電 視 Susan Sontag 使我們得以窺視他人的災難與痛

的好嗎?

份子

苦, 但 只 要 手 指 一 按 便 能 夠 轉 到

彈出多少悲催的故事與 Facebook 影 像, 它 們 在 頃 刻 間 便 消 失 在 無

旁 觀 也 罷, 我 們 對 於 世 上 悲 劇 其

d

實 無 能 為 力。 這 種 無 力 感, 隨 著

作品骨子裡大相異趣:投入也好,

由 音 樂 控 制 眼 前 的 影 像。 但 兩 件

或 增 加 ,而 在 這 次 展 出 的《 Lost 》 裡, 觀 眾 只 能「 袖 手 旁 觀 」, 任

》中觀眾可以透 Error and Decay 過玩射擊遊戲使眼前的慘事減少

》 非 常 相 似。 同 樣 的 卡 通 Decay 人 物 與 悲 劇 , 在 《 The Garden of

品《

這件作品與兩位藝術家另一作

生活與網絡世界的關係。

樂 或 出 現 或 消 失, 意 圖 探 索 日 常

c 其 他 頻 道, 這 種 便 利 令 我 們 認 為

f

e

Kamila B. Richer《Lost》

e f Michael Bielicky、

對 它 也 愈 來 愈 輕 視。 起 初 的 震 撼 變 成 日 常, 只 要 我 們 生 活 安 穩, 別 人 的 悲 劇 終 究 還 是 別 人 的。

背 景 中 歌 劇《

A

災 難 與 暴 力 變 成 卡 通 人 物, 隨 著

和 Richer 在《 Lost 》這 Bielicky 件 作 品 中, 把 發 生 在 現 實 世 界 的

rt Journey

21

a Michael Bielicky、Kamila B.

b c d Michael Bielicky、 Richer《Data Dybbuk》

Kamila B. Richer 《Why Don't We》


當監視變得理所當然

放 三 件 展 品 可 算 剛 剛 好。 踏 入 展

平房和店鋪之間。因為地 方 不 大 ,

舉 行。 展 場 比 較 像 一 個 Apollonia 翻 新 了 的 榖 倉, 悄 悄 躲 在 兩 旁 的

可怕了嗎?網絡世界給我們自由,

他 們 特 別 關 切 的 目 標 人 物, 這 夠

視 各 人 的 思 想 與 主 張, 從 而 找 出

能 肆 無 忌 憚 從 網 上 片 言 隻 語, 審

視 你 的 一 舉 一 動, 把 你 寫 下 的 訊 這 次 展 覽 名 為《 e.cité - Lost 》, 在 史 特 拉 斯 堡 近 郊 的 Espace 息 登 出 來 給 其 他 人 看 呢 ( 就 像 這 件 作 品 )? 甚 至 乎, 政 府 機 關 也

場, 第 一 件 作 品 是 由 大 量 文 字 組 上抽取與網絡監視及網 從 twitter 絡 審 查 有 關 的 文 字, 把 它 們 化 作

成 的《

》則以卡通化的政治人物作 We 主 體 的 實 時 投 影 作 品。 它 把 美 國

場 內 另 一 件 作 品《

但 這 種 自 由 真 的 是 免 費 嗎? 私 隱

成 了 不 會 消 失 的 一 縷 幽 魂, 徘 徊

,暗 示 這 些 所 思 所 感 喻為 Dybbuk 在 我 們 按 下 發 佈 之 後, 就 仿 佛 變

盛 頓 郵 報 》, 歐 美 人 民 才 如 夢 初

的 資 料 予 英 國《 衛 報 》及 美 國《 華

自斯諾登披露美國當局監聽項目

美 國 國 家 安 全 局 技 術 員 斯 諾 登。

總 統 奧 巴 馬、 俄 羅 斯 總 統 普 京、

Why Don’t

也許就是那昂貴的代價。

猶 太 神 話 中 的 幽 魂 Dybbuk (附 鬼 ), 隨 機 地 在 牆 上 流 動。 傳 說 德國總理麥克爾等政治人物變成

》。 它 實 時 Data Dybbuk

中, Dybbuk 是人死後的靈魂,能 夠附身在活人身上,控制 其 行 動 。 風 格 的 卡 通 造 形, 拼 貼 在 風 8-bit 景 照 片 上。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前

在網絡的海洋裡不能超生 。當 然 ,

醒, 發 現 在 發 達 民 主 的 國 家, 網

兩位藝術家把

上的文字比 twitter

在網絡上留下痕跡與否是個人自

絡 私 隱 原 來 也 沒 甚 保 障, 又 或 者 說政府權力比他們想象中更無遠 拂 屆。 私 人 郵 件、 訊 息、 照 片, 原 來 一 點 也 不 私 人。 在 全 球 恐 怖 主 義 的 陰 影 下, 人 權 與 安 全 之 間 存 在 灰 色 地 帶, 網 絡 監 控 也 許 真 的 不 得 已。 但 在 甚 麼 情 況 下, 人 的 自 由 該 被 犧 牲? 這 犧 牲 又 有 沒 有 限 度? 這 件 作 品 看 似 可 愛 趣 味, 實 則 諷 刺 味 濃 厚。 更 悲 哀 的 是, 在 中 國 以 至 香 港, 人 們 漸 漸 視 這 種 監 控 為 理 所 當 然, 網 絡 不 再 是 通 往 世 界 的 大 門, 而 是 方 便 《 1984 》 中「 老 大 George Owell 哥」用來監察人民行動的利器。

20

b

由, 但 假 如 有 陌 生 人 在 另 一 端 監

a


rt Journey

今資訊發達,在手機掃一掃便能知天下事。今天互聯網已是必須品,來自世界各地資訊 傳 遞 無 疑 又 快 又 多。 我 們 不 再 需 要 依 賴 報 紙 電 視 才 能 一 窺 別 國 風 光, 隨 時 得 知 地 球 另

, 便 嘗 試 用 三 件 投 影 作 品 : 《 Data Dybuk 》、《 Kamila B. Richer 》,探索迷失在網絡時代之中的個人身份及私隱。 Lost

好 ? 當 陌 生 人 可 隨 意 窺 探 你 的 生 活 , 這 是 否 真 的 是 好 事 ? 兩 位 媒 體 藝 術 家 Michael Bielicky 》及 Why don't we

友 誼。 活 在 網 絡 時 代 真 的 方 便 多 了, 但 這 個 看 似 自 由 無 邊 界 的 世 界, 又 是 否 真 的 像 想 像 般 美

一 邊 正 在 發 生 甚 麼 事 。 生 活 化 的 例 子 是 Facebook 、 Instagram 等 社 交 媒 體, 我 們 不 需 要 親 身 認 識 一 個 人, 只 要 在 這 些 平 台 上 隨 意 一 點, 便 能 追 蹤 他 或 她 的 生 活, 建 立 起 虛 擬 又 古 怪 的

A

藝術之旅

19


老大哥

正透過網絡看著你

文、攝:阿角 ▪

18


rt Journey

藝術之旅

A 17

g

年第一部占 1962 士 邦 電 影《 鐵 金 剛 勇 破 神 秘 島 》

》中 the Centaur

在馴服仍 Pallas 。除此 具 獸 性 的 半 人 馬 Centaur 次 外, 展 覽 還 包 括 波 提 切 利 不 具

要內外兼備,才是女神的典範。

需 要 時 間 去 發 掘, 一 如 美 麗, 也

年 才 華 始 被 發 現。 是 去 世 後 300 或 者 真 材 實 料 都 是 內 在, 也 就 是

宗教色彩的作品。

中, 烏 蘇 拉. 安 德 絲 飾 演 的 牙 買

波 提 切 利 生 前 並 沒 有 受 到 注 目,

Mark Evans

是 全 裸, 但 足 以 令 占 士 邦 聯 想 到

金 髮 女 孩 從 海 中 冒 出, 雖 然 她 不

說 : 「 電 影 中 的 這 一 幕 —— 空無 一 人 的 海 灘, 翠 綠 蔚 藍 的 海 水,

。展覽策展人 Venus

的 說 , 占 士 邦 初 遇 Honey Ryder 一 節 中 , 占 士 邦 形 容 她 是 Elegant

維 納 斯 再 現 於 電 影 中。 在 原 著 小

,她身穿比 加 女 郎 Honey Ryder 堅 尼 手 持 貝 殼 從 海 中 冒 中, 就 是

亦 影 響 了 電 影。

h John Henry Dearle Morris Co. VA London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h R e b i r t h o f V e n u s 2 0 0 9 b y D a v i d

LaChapelle © David LaChapelle

波 提 切 利 的 維 納 斯。」 展 覽 的 最 後 一 部 份, 從 當 代 的 演 釋 回 到 Pallas and

十 六 世 紀 的 翡 冷 翠, 展 出 了 波 提 切 利 其 他 的 作 品,《

》 ,女神 Pallas 是智 the Centaur 慧、 文 明、 公 義 及 勇 敢 的 象 徵,

她 是 從 父 親 宙 斯 的 額 前 誕 生, 沒 Pallas and

有 母 親 女 性 的 基 因, 變 成 滿 有 男 性 象 徵 的 女 性。 在《

g T he Orchard 1890 by William Morris


為歷代藝術家帶來無盡靈 感的維納斯 The Birth

維納斯女神於五百多年前在波提 切 利 的 筆 下 誕 生,《

喜歡把當中美好的一面展現出 在 醜 陋 中 的 美 好, 由 廢 物 來 —— 化為人身的女神。

挑戰傳統女神的神聖

的維納斯再生驟眼有 LaChapelle 點 像 伊甸 園 內 的 夏 娃 ,型 男 用 貝 殼 遮 擋 女 神 私 處, 是 含 蓄 還 是 情 色 隱 喻 悉 隨 尊 便, 畢 竟 夏 娃 是 在 吃 禁 果 後 被 逐 出 伊 甸 園 ,或 許 是「 女 神不再」的投射。 談女神總會引來女性主義者的評

主 義 對女 神 完 美 形 象 的 批 判 。法 國

論 ,女 神 就 是 男 性 眼 中 所 謂 理 想 中

Details

在 意 大 利 的 翡 冷 翠, 就 是

華 荷 的《

活脫脫的維納斯再

紀 念 品 之 上, 一 種

始 脫 衣 至 第 十 八 幅, 瑪 利 亞 變 身

化身 組 成 的 連 環 圖 , 當 中 Orlan 成 聖 母 瑪 利 亞, 從 第 一 幅 照 片 開

被印製在 恤 T 、鎖 匙 扣、 茶 杯 等 旅 遊

》 將 文 Paintings 藝復興時期的女神

現, 波 提 切 利 的 赤

維 納 斯, 過 程 中 彷 如 一 場 脫 衣 舞

of Renaissance

加入普普色彩;假

裸 的 維 斯 納, 金 色

的《 Occasional 行 為 藝術 家 Orlan 》 ,是由十八幅照片 Striptease

如 女 神 是 啟 發、 創

曲 髮、 發 亮 的 肌 膚、 口 呆 的 美, 也 是 文 藝 復 興

表 演。

的維納 藝 術 家 David LaChapelle 斯 再 生 就 是 將 經 典 結 合 超 現 實,

二 次 創 作。 在 當 代 重 塑 中, 美 國

女人形象的一次猛烈挑釁。

這 是 對 神 聖 典 範、 完 美 化 身 等 好

們 沒 有 成 為 女 性 婚 嫁 的 代 號, 反

的「 戲 服 」 是 由 數 張 被 單 組 Orlan 成, 這 些 被 單 原 來 是 藝 術 家 母 親

維 納 斯 及 脫 衣 舞 的 並 列。 照 片 中

照 片 跟 電 腦 畫 合 成 , LaChapelle 的 完 美 女 神 化 身 成 性 感 女 郎, 旁

除 了 視 覺 藝 術, 波 提 切 利 的 女 神

時 期 對 性 的 幻 想, 而 這 種 幻

邊 更 有 肌 肉 型 男 相 伴, 挑 戰 傳 統

之 染 滿 了 藝 術 家 男 朋 友 們 的 精 液,

留 給 女 兒 的 嫁 妝, 但 經 過 歲 月 它

女 神 的 神 聖 典 範。 但 何 謂 神 聖?

想亦是今次展覽中最耀眼的一場

將加諸於女性身上的 Orlan 種 種 價 值 觀 赤 裸 裸 地 呈 現 聖 母、

造、 正 義、 公 平 以

The Birth

對 稱 的 輪 廊, 讓 人 目 瞪

及 保 護 地 球 的 化 身, 巴 西 藝 術 家 Vik Muniz 則 重 塑 了 維 納 斯 女 神, 的《 Muniz

並用當代的方式賦予女神多 重 身 份。 》 是由 of Venus after Botticelli 廢 物 照 片 拼 合 而 成 的 維 納 斯, 當 中有電子廢物也有家居廢物的照 片, 遠 觀 不 知 是 甚 麼, 近 來 才 知 是經過藝術家化腐朽為神奇的創 不認為廢物盡是負面, 意。 Muniz 人 們 一 般 都 是 把 廢 物 隱 藏, 他 卻

16

f

》此後成為完美 of Venus 的 化 身。 五 百 年 後 女 神

e

的 女 士化 身 。由 當 代 藝 術 家 重 塑 波

Show in Milan Italy 1993 © Catwalking.com

現到處是女神典範的

f Venus Dress Look 15 Dolce Gabbana SS Fashion

波 提 切 利 的 故 鄉, 會 發

by Sandro Botticelli © Gem ldegalerie der Bildenden K nste Vienna

的光芒為後世藝術家

e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c.1490

提 切 利 的 女 神, 當 然 免 不 了 女 性

Botticelli © Galleria degli Uffizi Florence 2015. Photo Scala Florence

帶 來 靈 感, 安 迪.

d P allas and the Centaur c.1482 by Sandro

維納斯的身影:她

d


rt Journey

A

藝術之旅

15

特. 班 雅 明(

) 在《 經 驗 的 貧 乏 》 一 文 中, Walter Benjamin

a 上演的《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 Botticelli Reimagined

c

受 前 人 經 歷 啓 發 的 藝 術 創 作, 這 樣 一 場 時 空 交 錯 的 對 話, 正 是 在 倫 敦

藝 復 興 時 期、 浪 漫 主 義 等 等。 將 時 間 轉 移, 將 過 去 的 經 典 帶 到 當 下,

界 中 作 品 的 類 型 以 時 代 來 分 類 的 非 常 清 晰, 後 現 代、 現 代、 當 代、 文

視 前 人 經 驗, 只 看 重 當 下 但 求 溫 飽。 前 人 經 驗 就 是 歷 史 吧, 在 藝 術 世

的 季 節 , 結 果 「 寶 藏 」 被 種 出 來 了 。 文 章 寫 在 1934 年, 在 兩 次 大 戰 中 間, 經 過 戰 爭 的 殘 酷, 飽 嘗 創 傷 飢 餓, 班 雅 明 慨 嘆 人 們 不 再 重 視 審

寶 藏, 結 果 寶 藏 找 不 到, 泥 土 在 春 天 時 因 為 全 被 翻 鬆 了, 且 剛 在 播 種

一 開 首 便 說 了 這 個 故 事 —— 父親臨終告訴兒子在花園埋下寶藏, 著 他 努 力 發 掘。 兒 子 真 的 聽 命, 努 力 地 把 花 園 的 泥 土 掘 出, 希 望 找 出

b


在倫敦重塑 文: ▪ 圖: ▪ AY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London

波提切利 a Installation view of Botticelli Reimagined at the VA 5 March 3 July 2016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b Installation view of Botticelli Reimagined at the VA 5 March 3 July 2016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c Venus 1490s by Sandro Botticelli. Photo © Volker-H. Schneider

14


嘉 瀛 善 用 豪 邁 絢 爛 的 文 字, 去 為

通俗的說法就是沒有刻意地用華

應 以 內 容 為 主, 不 可 以 辭 害 意。

在 語 言 運 用 上 留 下 用 工 的 痕 迹,

即 不 局 限 於 言 辭 的 表 面 意 思, 不

者 所 以 在 意, 得 意 而 忘 言。」 意

者 所 以 在 魚, 得 魚 而 忘 筌 …… 言

的名字源自《莊子.外物 》:「 筌

公 園 」 內 的《 不 落 言 筌 》。 展 覽

另 一 個 展 覽 則 位 於 深 水 埗「 百 呎

若 即 若 離 之 態。 她 們 的 作 品 俱 沒

人 物 與 動 物 之 間 的 關 係, 有 一 種

了 雙 手 的 影 像 及 其 他 細 節, 展 現

新 黑 白 打 印, 隱 藏 了 樣 子 但 保 留

樣 性。 她 更 將 一 些 名 人 的 相 片 重

成 各 種 形 態, 凸 顯 語 言 表 達 的 多

品 則 以 單 純 的 顏 色, 利 用 文 字 組

神 與 人 等 等 的 關 係。 王 思 遨 的 作

繪 畫 ,主 題 圍 繞 貧 窮 與 富 有 的 人 、

種 表 現 手 法 ,有 拼 貼 、即 影 即 有 、

作 品 重 申 述 事。 她 的 作 品 運 用 多

以圖像與物件組成而富有層次的

麗 詞 藻 和 修 辭 手 法 修 飾 文 章, 卻 有 任 何 題 目 與 簡 介, 既 打 破 文 字 覺去感受。

o

設 定 的 框 框, 亦 能 讓 觀 者 單 憑 感

給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 的 感 覺 。

展覽全紀錄

兩 位 藝 術 家 的 作 品 風 格 迥 異, 黃

n m

作品裡的浪漫邂逅 從 兩 個 展 覽 中, 讓 人 感 到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微 妙 關 係。 含 蓄 跟 王 思 遨 同 樣 利 用「 手 」 來 做 主 題, 例 如 《 相 遇 》 跟 黑 白 打 印 照 片, 全 都 以「 手 」 作 連 繫, 讓 人 反 思 若 我 們 不 受 外 貌、 種 族 和 背 景 所 限, 讓 遇 見 成 為 單 純 的 遇 見, 所 有 事 情都會來得簡單自然。 由 相 遇 到 相 愛, 表 達 愛 的 方 法 相 信 人 人 也 不 同。《 時 光 機 》 展 覽 中 的《 時 差 》 寫 道 :「 你 會 喜 歡 一 個 人 多 久? 很 久 」。《 不 落 言 If I were a

筌 》 展 場 門 口, 細 心 留 意 會 發 現 有 兩 道 光 管, 寫 著 :

cat, I would spend all my nine (如果我是一隻 lives with you. 貓, 我 會 用 上 我 的 九 條 命 跟 你 在

一 起。) 怎 樣? 有 沒 有 心 動? 腦 海 中 浮 起 了 某 人 的 形 象? 還 是 全 身起雞皮?

Wish you were 背 面 寫 上 字 句, 你 可 能 會 收 here 到一個驚喜的回覆。

互 動, 在 明 信 片

能 打 動 你, 你 亦 可 跟 藝 術 家 來 個

若然你覺得這些圖像與文字都不

q

日期:即日至 15/5/2016 地點:百呎公園(香港 九龍深水埗鴨寮街 220 號 1 樓) 開放時間:星期四至日,下午 4 時至晚上 8 時。其他 時間敬請預約。

《不落言筌》|黃嘉瀛與王思遨聯展

p

以想像串連人物關係

xhibition

E 13


以圖像重新整合自己 看《 時 光 機 》 那 天 是 展 覽 的 最 後 一 日, 展 場 內 可 見 不 少 少 女 正 專 tgt Gallery

注 地 看 畫 作。 我 也 順 時 針 方 向 逐 一 欣 賞, 作 品 原 來 以

名《 現 實 》, 只 見 白 紙 上 打 開 了

店 長 Nicky 的 故 事 作 藍 本, 而 每 幅作品都應對一首詩 。第一張命 一 扇 窗 :「 你 準 備 好 脫 離 這 一 式 一 樣 的 世 界 了 嗎?」, 之 後 我 已 經 很 想 追 看 下 去, 雖 然 這 類 插 畫 作品的形式讓人立即聯想到網路 上 氾 濫 的 插 圖 配 文 字, 即 使 插 圖 畫 得 不 怎 麼 樣, 那 些 引 起 大 眾 共 」。 不 同 like 的 是, 含 蓄 的 畫 有 獨 特 的 風 格,

鳴 的 字 句 總 能「 呃 畫 如 其 名, 一 針 見 血 之 餘 會 讓 人

i j k

留 有 想 像 空 間, 詩 句 內 容 點 到 即 止, 講 的 是 社 會、 人 生, 及 人 的 內心與慾望 。 人的思想及語言文字都可以很複 雜, 但 含 蓄 用 簡 單 的 線「 畫 公 仔 畫出腸」,彷彿逐一去解 剖 人 體 ,

含蓄作品 黃嘉瀛作品

館 的 藏 品, 無 比 珍 貴 」。 眼 前 所

那 些 有 瑕 疵 的 人, 稀 有 得 像 博 物

跟一個迷 你 人 的《 絕 種 》 —— 「聽 說 未 來 的 我 們, 全 都 十 分 完 美,

「出口也 肢、 比 如 《 入 口 》 —— 不過是另一個入口」;有一雙腿

l 需再重新整合成形。

竟發覺我的五臟六腑像被挖空了,

一 部「時 光 機 」? 看 畢 整 個 展 覽 ,

其 上 畫 滿 了 公 仔, 到 底 這 是 不 是

展 覽 正 中 央 還 有 一 張 黑 色 桌 椅,

的結構。

建 築 物, 肢 體 於 他 就 像 一 所 房 子

點 可 怖, 然 而 觀 看 畫 作 時 卻 絲 毫

個 人 頭 雕 像, 我 這 樣 形 容 或 許 有

見是無數條一模一樣的腿圍著一

沒 有 這 種 感 覺, 反 而 感 到 有 趣,

黃嘉瀛作品

能 激 發 思 考。 或 者 含 蓄 畫 人 如 畫

王思遨作品

《入口》含蓄作品 《分解》含蓄作品 《絕種》含蓄作品 《迷途》含蓄作品 黃嘉瀛作品

h i j k l 黃嘉瀛作品

m n o p q

展覽中看到他畫了很多分離的四

h

12


11

E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c

e

d

f

g

a b《時光機》展覽 c 王思遨作品 d 王思遨作品 e 黃嘉瀛作品 f 黃嘉瀛作品 g 黃嘉瀛作品


文字以外的一套語言

b

《時光機》及《不落言筌》 —— a

文:月亮 ▪ 圖:部分圖片由含蓄提供 ▪

者以下所寫的兩個展覽都不是 位於港島區藝廊,而是位在旺 角、深水埗舊樓百多呎空間之內。 《時光機》是建築師含蓄首個個人 畫 展, 他 以 非 常 簡 單 的 線 條, 描 繪 一個人站在時光機前回顧過去的故 事, 恍 如 打 開 一 扇 扇 窗 子, 用 作 品 來 提 問 …… 而《 不 落 言 筌 》 則 由 兩 位年輕藝術家黃嘉瀛與王思遨以文 字 以 外 的 作 品 來 開 拓 空 間, 探 索 人 與物的關係 。 兩個展覽的作品都藏著文字以外的 一 套 獨 特 語 言 邏 輯, 一 點 點 深 奧 兼 夾 一 點 點 隱 晦, 可 能 每 個 人 的 解 讀 也 不 一 樣 ,我 試 圖 從 中 將 他 們 連 繫 , 來發掘有趣的地方。

10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09

g h

個 故 事, 彷 似 隱 喻 若 僅 閱 讀 一 本

應 該 非 其 外 在, 而 是 於 其 內 涵 當

無 法 稱 之 為 書 ; 而 書 真 正 的 意 義,

逝、 時 代 變 遷, 它 們 都 會 失 去 意

歸 虛 無, 隨 著 記 憶 衰 退、 時 間 消

書 籍 的 靈 魂, 終 究 都 埋 藏 在 文 字

以再翻開,顯然閱讀它再無意義。

難 作 辨 認, 即 便 材 質 相 同, 亦 難

再 重 新 整 合, 但 書 中 的 文 字 全 已

創作的 Book Object ,似乎亦在探 索 同 一 命 題, 作 者 將 真 書 粉 碎 並

中。另一部作品由

若 不 仔 細 觀 視, 展 覽 如 未 被 細 心

展 與 閱 書, 方 式 同 樣 包 羅 萬 象 ;

遠, 讀 者 與 觀 眾 亦 甚 為 相 類。 觀

發覺閱讀文字與展覽其實相去不

看 畢 這 有 關 閱 讀 的 展 覽, 才 頓 然

價值或所有已知的框架清空?

義, 又 或 樂 觀 一 點 想, 能 夠 理 解

的方式吧。

只 是 虛 空 ; 又 可 能, 是 一 種 歸 零

我 們 是 否 真 能 理 解 一 個 展 覽, 其

閱 讀 的 書 般, 猶 似 從 不 存 在 ; 而

成 一 種 創 新 的 可 能 性, 像 是 將 舊

之 內。 但 即 便 閱 讀、 了 解 文 字,

實 答 案 同 樣 是 不 圓 滿 的, 最 終 或

Timo Hoheisel

又 是 否 代 表 必 然 圓 滿? 如 Alexis ,為這問題拋 Destruction

作者將節錄的 下 了 一 個 問 號 —— 句 子, 一 步 步 作 分 解, 直 至 回 歸

的 Kam

成 白 紙, 即 顯 示 出 文 字 終 究 會 回

i

書、 一 部 文 本, 對 理 解 所 有 主 題 的 Ma Pui Ying

日期︰即日起至 8/5/2016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顧明均展覽廳

都 是 不 足 夠 的。 而 ,則是向觀眾提供紙 Monologue 和 墨 印, 讓 他 們 能 夠 刻 印 出 想 要 的 圖 案, 掛 在 展 覽 牆 上, 觀 眾 能 就像在 轉 化 到 創 作 者 的 身 份 —— 閱 讀 過 程 中, 能 夠 自 由 詮 釋 的 觀 眾, 能 自 行 為 文 本 在 心 中 添 加 意 義。 走 過 這 些 展 品, 有 與 過 往 觀 展 有 迥 然 不 同 的 感 受, 在 於 猶 如 不 少 展品都像書一樣,邀請觀眾翻閱、 打 開, 令 它 們 都 顯 得 相 當 平 易 近 人,亦拉近了觀眾與作品的距離。

閱讀之飄渺 而這展覽中卻有不少作品,似乎都 Wan Lai Kuen

在探討著同一個主題︰書究竟是 一 怎 樣 的 物 件? 像

的 Fragile Book ,縱 其 外 貌 似 是 書 本, 但 實 質 卻 是 脆 弱 而 冷 凍 的 陶

瓷, 無 法 被 人 翻 閱。 這 作 品 透 露 出, 書 本 若 不 能 被 打 開, 其 實 就

Dear Reader,

f


身 份, 分 享 策 展 人 的 閱 讀 經 驗,

Wong

The Little Duck Gets

二樓的樓梯下亦有一個供觀眾坐著閱書的小角落。

展覽空間的正中間,擺放著一卷長長的白紙,上面寫著各種的「Reading is_______」。

Senses Contained in the Body of a Book, Luk Ka Wai.

The Little Duck Gets Lost, Wong Ka Chun.

Monologue, Ma Pui Ying.

Book Object, Timo Hoheisel.

Fragile Book, Wan Lai Kuen.

Destruction, Alexis Kam.

分享閱讀經驗 展 覽 廳 分 兩 部 分。 展 覽 廳 的 下 層 亦是觀眾間的互相分享。

甫踏上樓梯,就是學生們的作品。

玩弄文字與書籍

入 口, 尤 如 一 個 閱 書 閣。 除 在 窗 邊 掛 滿 了 各 式 的 書 籍, 可 供 人 翻 閱細讀以外;在通往二樓的樓梯 由 書 頁 所 砌 成 的 小 櫈 子, 讓 觀 眾 有關於探討文字結構與圖像關係

下 亦 有 一 個 小 角 落, 那 裡 放 置 了 能 靜 靜 坐 著、 悠 閒 地 閱 讀 放 在 旁 Mind the

的, 如

的 Wong On Kei

邊 的 一 系 列 書 籍。 放 置 的 書 籍, , 就 是 通 過 視 覺 藝 術, 去 表 Gap 現 詞 彙 蘊 含 的 意 思,「 死 心 」 是

會是由參展學生或策展人揀選的 整 個 字 的 肢 離 破 碎,「 粗 心 」 則 用 相 當 粗 的 字 體 表 達, 似 將 文 字

嗎? 放 置 的 人, 猶 似 在 與 觀 眾 分 在 下 層 展 覽 空 間 的 正 中 間, 擺 放 視 覺 化。 亦 有 作 品 嘗 試 改 變 讀 者

享個人的閱讀興趣。 著 一 卷 長 長 的 白 紙, 上 面 寫 著 各 的 閱 讀 方 式, 如

的 Luk Ka Wai

種 的「

的 Ka Chun

新 感 受 一 本 書 的 質 感。 又 或

Senses Contained in the Body

,鼓勵觀眾試著以五 of a Book 感 ︰ 眼、 耳、 口、 鼻、 觸 覺, 重

」, 有 Reading is_______

,有人 人寫 Reading is a pleasure ,亦有人寫 Reading is horrible

寫 ,旁 Reading is ant in the galaxy 邊 放 著 黑 色 筆, 供 任 何 人 寫 上 自 己 對 閱 讀 的 定 義, 分 享 自 己 對 閱

08

c

d

e

在窗邊掛滿了各式的書籍,可供人翻閱細讀。

a b c d e f g h i

,讀者必須通過拼合 本 3 小 Lost 書, 逐 本 同 步 揭 頁, 才 能 讀 畢 整

b

書的看法與感受。這個展覽空間, 似乎志在讓觀眾投入一個讀者的

a


展覽全紀錄

們 總 認 為, 書 籍 與 文 字, 從 來 不 是 視 覺 藝 術 的 世 界。 書

籍 何 以 用 文 字 記 載, 就 是 為 表 達 一些難以用多媒體語言言說之事, 那 裡 複 雜 、多 層 ,可 以 充 滿 感 性 , 亦 可 全 是 理 論, 而 讀 者 就 通 過 自 行 詮 釋 掌 握 作 者 的 意 思。 而 在 過 程 中, 必 然 會 隨 著 每 人 對 字 彙 的 不 同, 得 出 迥 異 的 理 解。 文 字 畢 竟 是 一 種 符 號, 作 者 與 讀 者 之 間 必 然 存 在 落 差 ; 那 麼「 閱 讀 」 還 究 竟 有 沒 有 意 義, 那 過 程 剩 下 的 又 是 甚 麼? 而 所 謂 的「 讀 者 」, 終究意味著一個怎樣的身份? 這 些 議 題, 於 文 學 理 論 中 早 已 被 討 論 過 千 迥 百 轉, 但 用 視 覺 表 現 又 是 另 一 回 事。 文 字 與 視 覺, 從 來 像 是 兩 種 語 言。 視 覺 藝 術, 往 往被用作表達一些文字難以言說 之 事 ; 而 文 字 書 籍, 總 以 消 弭 視 覺 為 優 勢, 重 在 為 讀 者 提 供 遼 闊 的 想 像 空 間。 然 而 浸 大 今 次 辦 的 「 Dear Reader, 」, 卻 透 過 多 種 視 覺 藝 術 方 式 ,探 索 閱 讀 這 回 事 。 用 視 覺 去 揣 摩、 刻 劃 難 以 用 視 覺 表 達 的 文 字 與 閱 讀 過 程, 可 謂 這 展覽獨特之處。

Mind the Gap , Wong On Kei.

xhibition

E 07


」 Dear Reader,

讀出展覽的飄渺 「 ——

文/圖︰若水 ▪

06


的人都能夠在荷蘭國家博物館認

文 化 演 義, 不 論 是 來 自 哪 個 國 家

色是展現這片國土獨有的歷史和

是 我 的 重 要 職 責。 或 許 會 有 人 認

大 家 肯 定 會 生 厭, 不 斷 更 新 展 覽

若 然 博 物 館 一 成 不 變, 五 十 年 後

策 展 人 必 需 覺 悟 大 眾 的 口 味 會 變,

: D 身為博物館館長,我的角色是 將 五 花 八 門 的 展 品 及 文 化 作 聯 繫。

交流的討論區。

可以成為促進荷蘭與伊斯蘭文化

時 候 應 用 於 不 斷 作 選 擇, 為 博 物

的 展 品。 我 會 說 館 長 的 責 任 更 多

使後輩有機會觀摩這些歷史悠久

物予大眾,將之保存得長長久久,

意義是呈現真實而無可取替的文

貨 真 價 實 的 文 物。 博 物 館 存 在 的

入 場 是 為 了 看 獨 一 無 二 的 真 跡,

展 覽 便 能 這 樣 那 樣 吸 引 」。 公 眾

「 若 然 我 們 能 夠 買 到 這 個 那 個,

的 展 品。 總 不 能 掛 個 告 示 狡 辯 ︰

你亦不可能印一幅相代替你沒有

購 買 成 千 上 萬 的 藝 術 品 或 文 物 品,

何況博物館沒有源源不絕的資金

在 這 方 面 應 該 比 博 物 館 更 大。 更

突顯它不止是書中的圖片。

義。我們要展示物件本來的面貌,

彰顯了真跡的價值和博物館的意

它 打 印、 貼 在 家 裡 觀 賞, 這 更 加

你 可 以 下 載 一 張 林 布 蘭 的 畫, 將

跟觀眾集思廣益。現今科技發達,

呈 現 我 們 的 個 人 見 解, 希 望 藉 此

我們打理它、令更多觀眾接觸它、

概括而言,館長是收藏品的僕人,

和 個 人 見 解 為 觀 眾 帶 來 新 鮮 感。

物 件 數 量 有 限, 我 們 只 能 憑 知 識

我 們 比 觀 眾 更 了 解 各 種 展 品, 但

陳列方法。

化 背 景 越 來 越 多 元, 博 物 館 的 角

隨 著 旅 遊 業 日 益 旺 盛, 觀 眾 的 文

:荷蘭從來是個多元文化的地 D

識 荷 蘭 人 如 何 建 立 他 們 的 文 化。 為一個博物館之首有能力左右藝

館已有的收藏品設計引人入勝的

以近年來影響力倍增的伊斯蘭文 術 生 態 圈, 但 我 不 敢 苟 同 我 的 權

人物專訪

博物館館長跟藝術收藏家 無異?

化 和 敍 利 亞 難 民 潮 做 例 子, 我 們 力 足 而 重 塑 藝 術 圈, 網 絡 的 力 量

世紀接應逃離極權的西 方, 在 17 班 牙 人、 後 來 的 猶 太 民 族 等 等。

幅 描 繪 了 18 世紀在 68 伊 斯 坦 堡 的 生 活 的 油 畫, 博 物 館

卡拉瓦喬《聖馬太蒙召喚》

也收藏了

林布蘭《夜巡》

博物館在這時代的位置

nterview

I 05


博物館存在的意義 :博物館要面對的其中一個難 D 題,是我們都想介紹鮮為人知的展 品 和 題 材, 但 大 眾 去 博 物 館 只 想 是 一 個 館 長 需 要 持 續 改 善 的 狀 況, 最後我想到將林布蘭和一位來自

術 家 而 來, 抑 或 是 其 他 原 因 呢?

們被教育林布蘭 是世界知名的藝

) 歲生忌, 林布蘭( Rembrant 400 這數百年來甚麼「早期 後 / 期的林

短 期 的 特 別 展 覽 就 是 個 好 例 子。 同 一 時 期, 但 出 生 於 意 大 利 文 化

展 s 覽 」 都 有 人 辦 過。 當 時 我 在 想, 到 底 觀 眾 入 場 是 因 為 他

我們的其中一個角色便是需要說

布蘭

服觀者入場觀摩一些成名作如《夜 的 卡 拉 瓦 喬( Caravaggio )並放 在 同 一 個 展 覽, 對 比 這 對 光 影 大

尋 找 自 己 早 已 認 識 的 事 物。 這 正

巡 Nightwatch 》以外琳瑯滿目的 展 品, 來 挑 戰 觀 眾。 成 功 例 子 如

一 個 請 觀 眾 批 判 畫 作 的 邀 請。 我

一 個 了 解 畫 家 背 後 的 構 思 的 過 程,

場 比 賽, 但 現 實 並 非 如 此, 這 是

地媒體會覺得這樣鋪排會變成一

認 識 油 畫 背 後 的 思 維。 無 可 避 免

何林布蘭會赫赫有名 換 ? 成了其他 人 會 怎 樣 表 現 光 跟 影? 從 問 題 中

同 的 作 品。 這 個 展 覽 旨 在 反 思 為

們 的 構 思, 各 自 的 構 圖, 達 至 不

師 兩 種 截 然 不 同 的 風 格, 展 現 他

館 應 該 要 激 發 觀 眾 思 考, 建 立 他

不 良 習 慣 我 們 要 小 心 處 理。 博 物

的 角 度 怎 樣 看 待 一 件 事 物, 這 個

場, 或 是 期 待 展 館 提 供 一 個 特 定

認為最難的是觀眾常帶著答案入

響 來 決 定 這 是 成 功 抑 或 失 敗。 我

行 動 是 最 為 實 際, 讓 參 觀 者 的 回

望 可 以 留 待 觀 眾 重 新 評 價, 留 待

它 的 藝 術 抑 或 是 歷 史 價 值, 我 希

到底它在博物館的一席位是因為

他們思考和討論。舉辦任何展覽,

不 喜 歡 為 觀 眾 直 接 提 供 答 案, 我

們獨有的看法。 答案。又譬如林布蘭的《夜巡》,

希望觀眾能夠從博物館自己思考

荷蘭國家博物館(Rjiksmuseum)館長 Duncan Bull

04


nterview

人物專訪

月的荷蘭日進行得如火如荼,每日都有展覽開放,每星期都有音樂表演、電影放映又或文化講座等

等。當中更邀請到荷蘭國家博物館( Rjiksmuseum ) 館 長 D u n ca n B u l先 l 生到港暢談荷蘭黃金 時代的油畫。座談會後,有幸得館長撥冗淺談他日常面對的問題和大眾對館長的誤解。你有細想過博物 D u n ca 的 n 自述︰

館存在的意義嗎?最想觀摩的文物品會是甚麼?博物館館長要處理的事務包括哪些?在這個變化多端的 世代,博物館可擔當甚麼角色?想知道更多博物館背後的故事,不妨細閱以下

I 03


)館長 Rjiksmuseum

的自述 Duncan Bull

問世間,博物館為何物? 荷蘭國家博物館( ——

文 : Yung Sin Ting ▪ 部分圖片由香港荷蘭日提供 ▪

02


isual Art

視藝版

Contents

目錄

# 59

May 2016

Interview 人物專訪 Duncan Bull 的自述 長 館 ) m eu us sm ik Rj 覽全記錄 ——荷蘭國家博物館( ? ibition 展 物 何 xh 為 E 館 物 博 , 間 」 eader, 02................ 問世 全記錄 「Dear R n 展覽 io —— it 渺 ib h 飄 的 旅 》Ex 讀出展覽 術之 落言筌 ey 藝 不 n r 《 u rt Jo 機》及 之旅 利A 06 ������������������������������������������ 《時光 藝術 切 y 提 —— e rn 點 塑波 套語言 Jou 敦重 Art 廊焦 外的一 倫 以 藝 在 字 你 s ...... 文 ocu 看著 ........... . 絡 yF . . . r . . . . e . 網 . l .. l 過 Ga ........... 正透 ........... . . . . 哥 . . 10 老大

14 ������������������������������������������������������������������������������������

22

������������������������������������������������������������������������

18 �����������������������������������������������������������������������������������������������������������������������


承接海報、書刊印刷

查詢 (852) 21111 1192

prism@arts-news.net


May 2016

# 59

老大哥正透過網絡看著你

文字以外的一套語言

《 時 光 機 》及《 不 落 言 筌 》 ——

「 Dear Reader, 」 ——

讀出展覽的飄渺

在倫敦重塑波提切利

問世間,博物館為何物? 荷 蘭 國 家 博 物 館 ( Rjiksmuseum )館長 —— 的自述 Duncan Bull

報 道

+

藝 術

+

文 化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