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蜷川——蜷川幸雄劇團《蜷川馬克白》
拉脫維亞手風琴獨奏薜多羅娃 與港樂奏出皮亞佐拉的激情探戈
看破世情後的《塵上不囂》 訪劇場界能人 張達明
「專訪古典音樂界「即興女王」蒙特羅
70
ISSUE
May 2017
丁酉年四月
文
化
+
藝
術
+
報
道
# 70
May 2017
Contents 03
編者的話
世界的蜷川——蜷川幸雄劇團《蜷川馬克白》
04
演前預報 Preview
拉脫維亞手風琴獨奏薜多羅娃 與港樂奏出皮亞佐拉的激情探戈
08
專題故事 Feature
16
藝術再生花 Reborn in Arts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雜記】 配器的種種 ( 下 )
08 12
04
06
△ 志 「視藝版」請從另一邊翻閱
目錄
22
看破世情後的《塵上不囂》 訪劇場界能人 張達明 專訪古典音樂界「即興女王」蒙特羅
表達藝術治療加強感官體驗 發掘個人團隊無窮資源
【仁云亦云】 興?慶?還是㷫 ? 【雕文嵐女】 展後抑鬱症
【太陽下的吞吐】i-dArt 愛不同藝術(下)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谷爆笠水帶位員》——當戲劇過度使生活蒼白時
編者的話
Editorial
看近日台灣年輕女作家自殺身亡的報導,因年少時曾遭受所仰慕老師性侵而引 發重度抑鬱及精神病,長期走不出傷痛的她終於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個世 界的黑暗面隱藏了太多可怕的事,看得越多人內心的骯髒污穢,越感到人性的 可怕。有時也猜度,主宰這世界的造物主會否因受不了人太多的罪衍,而叫末 日早點來到。真的,為何總要叫無辜的人受苦,而泯滅良知者、惡人們卻依舊 可以逍遙法外,甚至繼續傷害更多的人?他們當中有人會蓄意謀害孩子、捕獵 婦女、殘害老弱無辜者啊,單是想想他們的用心已叫人不寒而慄,我們的世界 怎能和這些人一同分享?可這些如渣滓的惡者,卻也明明曾經是個天真可愛的 嬰孩。那他們的成長經歷了甚麼,導致他們可以殘酷地、惡意地去摧毀他人? 或他們的童年有甚麼是缺席了、一早扭曲了?他們有沒有受過適切的教育?可 今天的教育,到底又有多著力去培養人的品格,教導我們要愛惜、尊重他人? 還是只著重知識傳遞,強調學術成績的重要,最終培養出來的,是一個個聰明 絕頂、滿有才能的專業人士,甚至佔據社會不同的重要崗位,卻只懂得以權謀 私、為一己利益、冷酷無情去剝削壓迫弱勢的人? 小編
03
出版人 林達生 George Lam george.lam@arts-news.net 高級編輯 吳嘉慧 Michelle Ng michelle.ng@prismcreation.com 助理編輯 阿彬 Allen Wong allen.wong@arts-news.net 設計及插圖師 鍾凱飛 Chung Hoi Fei hoifei.chung@prismcreation.com 編務、廣告聯絡 高慧明 Olivia Ko olivia.ko@prismcreation.com 廣告代理 葉飈 Billy Yip(中國內地) (86) 130 0517 5393 名譽顧問 謝宏中 Philip Tse
刊號 ISSN 2221-8041
版權屬仨思有限公司所有 。 歡迎轉載引用 ,敬請註明出處 。
印刷 基亞印刷有限公司 Gear Printing Ltd 發行 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Great Expect Development Ltd 出版 、編輯及廣告 稜創意有限公司 Prism Creation Ltd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電話:(+852) 2111 1192 傳真:(+852) 2975 3146 電郵:prism@arts-news.net
04 劇場
演前預報 Preview
世界的蜷川—— 蜷川幸雄劇團《蜷川馬克白》 日本已故劇場導演蜷川幸雄,曾在他的自傳《千刃千眼》中記
載了一個故事,不知道孰真孰假,因為太古怪,也太不可思義,但 他借此說明了自己面對劇場、觀眾以及創作的觀念。時為 1972 年, 蜷川在當時日本小劇場雖只執導了五部作品,已引起不少爭議,他 更曾在咖啡廳遭到一名左翼青年拿著刀想向他行刺,他問蜷川:「你 能高談希望嗎?」當時蜷川沒有答,青年再問,蜷川也沒有答,青 年收起了刀就離開。蜷川事後說:「如果劇院裡有一千名青年,他 們手裡就等於握著一千把刀,我要創造一個足以對抗一千把刀的舞 台。這就是我的使命。」
■ 文:何阿嵐 ■ 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05 蜷川幸雄可說是現代日本劇場中、最受世界矚
社會的憤怒,一種由 60 年代學運而來對社會
目的劇場導演,著力以前衛形式及元素為劇場
的不滿。
帶來革新,日本劇場界稱他為「世界のニナガ ワ」(世界的蜷川),而他的舞台作品題材多 元,涉獵極廣,幾乎是整個莎士比亞的劇目也 導演過。他對希臘悲劇也極感興趣,找來男演 員扮演復仇女神美狄亞,雌雄莫辨,更混合了 日本能劇、歌舞伎與希臘歌隊,營造詭異的氣 氛;更試圖將現代生活的景況融入古典悲劇, 從而令觀眾產生共鳴。不論日本劇作與文學, 寺山修司以至村上春樹,在他手中也幻化出獨 特的舞台體驗,而無論哪一種劇目,蜷川幸雄 也總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除了哈姆雷特,《馬克白》一直是蜷川最常改 編 的 莎 劇。 他 在 離 世 前, 也 執 導 了 現 時 所 看 到的版本,有評論者認為蜷川執導下的莎士比 亞戲劇植根了日本文化氣息,卻不失原著的神 態——「在整個職業生涯裡,他的目標從不是 重新闡釋或改編莎士比亞戲劇,而是通過視覺 化與日本化的手法,令它融入現代世界,令觀 眾(主要是日本人)更容易理解。」今趟《蜷 川馬克白》將莎士比亞筆下背景設定為十六世 紀末的日本安土桃山時期,原著的蘇格蘭戰士 搖身一變成為日本武士,勃南樹林轉化為櫻花
他的手法一如在舞台上表演的魔術師,精緻華
樹林。蜷川過去的《馬克白》版本中,就使用
麗是他劇場上一個代名詞,不停在舞台上創造
了大量鏡子作為道具,捕捉舞台上現實與虛擬
出令觀眾驚喜不斷的場景,牽引觀眾進入一個
的畫面,隨著毀滅與死亡情節的展開,令人聯
前所未有的想像。他離世前曾在港上演的《鴉
想起日常生活中的二重性。今次的版本更有多
よ、おれたちは弾丸をこめる》(港譯:《烏
次演繹馬克白的著名劇場演員市村正親,與《阿
鴉,我們上彈吧!》),一班老人受槍擊一刻,
信的故事》女主角田中裕子分別飾演野心勃勃
他們突然在舞台上消失,變成一班年輕演員竭
的馬克白及馬克白夫人。但,沒有了蜷川幸雄
盡全力地吶喊,轉變一刻,只是發生在短短的
的《蜷川馬克白》,不知能否如過往一樣,令
幾秒,如果沒有精準的舞台場面調度、聲音與
觀眾看到充滿勁道、非一般的劇場經典呢?
燈光運用變化的緊密扣合,這種視覺衝擊、讓 觀眾屏息一瞬間的緊張氛圍,也難以順利達 成。 不同:他認為能得到普遍觀眾喜愛的明星,自 然有他厲害的地方。二宮和也、滿島光、前田 敦子等偶像也曾參演他的製作;他也是反覆磨 練演員的導演,這一點眾所周知——藤原龍也 是由他一手栽培的演員,就連對公認的好戲之 人、渡邊謙和宮澤理惠也可以毫不留情,令他
©Seigo Kiyota
蜷川喜愛運用明星偶像演員,與一般人的想法
們大叫痛苦,然而他們卻還是一次又一次參與 蜷川的製作。所以,他的劇場至少有兩面:一 面是商業全明星作品、專業的製作團隊、大手 滿怒火的革命青年形象,而兩者的身份其實分 不開,就算是商業製作,他的舞台永遠有商業 劇場所無法衝擊主流價值的部份,比如他早年 製作的《馬克白》會在舞台上播放警察驅散示 威者時投擲的催淚瓦斯發出的爆炸聲,那在在 說明了他就是到了老年仍然無法平息,那份對
©Seigou Kiyota
筆製作以及從不失利的票房;另一面是帶著充
蜷川幸雄劇團(日本) 《蜷 川馬克白》 日期:23 ﹣ 24/6/2017 (19:30) 25/6/2017 (14:30) 語言:日語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06
演前預報 Preview
音樂劇
拉脫維亞手風琴獨奏薜多羅娃 與港樂奏出皮亞佐拉的激情探戈 班多紐手風琴是探戈音樂中常見的樂器,也是皮亞佐拉音樂
中經常出現的聲音。港樂將帶來一場糅合爵士風及古典音樂元素 的新派探戈音樂會,引介琴藝高超、內外兼備,有「手風琴公主」 之稱的獨奏家薜多羅娃(Ksenija Sidorova)演繹班多紐手風琴協 奏曲。音樂會上還加入兩位舞藝精湛的舞者雅蒂雅加和沙樂法於 台上展示阿根廷舞蹈的迷人舞姿,為觀眾們帶來一個浪漫迷人的 南美之夜。
■ 文:小米 ■ 圖:香港管弦樂團 ■ 攝:SL Chai
來自拉脫維亞的薜多羅娃是近年受關注的手風琴演 奏 家, 當 她 靈 巧 的 手 指 在 這 古 老 樂 器 的 琴 鍵 上 遊 移,彷彿施展魔法般,傳統盒子即時發出新鮮的、 富現代感的樂音,其變化多端的曲風、加上充滿魅 力 的 演 奏 肢 體 語 言, 帶 來 一 股 屬 於 東 歐 的 新 音 樂 風 情。 薜 多 羅 娃 自 言 手 風 琴 是 她 第 一 個 擁 有 的 樂 器,她感激外婆的饋贈,也是外婆最先教她如何拉 奏手風琴。「基於疼惜我的外婆,我從小就選擇了 我的生命之路——自六歲起第一次拿起手風琴,我 再沒有把它放下,它亦成為我生命中的激情。」薜 多 羅 娃 八 歲 時 在 家 鄉 師 隨 Marija Gasele 習 琴 十 年,視其為音樂及生命導師,至今關係友好一如家 人。她對手風琴非一般的觸角與熱情,推動她去外 國讀音樂——十六歲時考入了倫敦皇家音樂學院, 「到倫敦學音樂可說是我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捩 點,尤其對於一個對音樂懷有夢想的年輕人而言。 我記得那時我搬到皇家音樂學院上課,而它是世上 其中一所最重要的著名音樂學府!倫敦真是一個好 地方,因為這裡吸引了世界一流的表演者、音樂教 授和音樂家;作為一名學生,我就是如此輕易地接
觸 到 各 種 各 樣 的 大 師 班: 雲 基 洛 夫 (Vengerov)、 齊 柏 絲 坦(Zilberstein), 亞 殊 堅納西(Ashkenazy)等等,無論你聽甚麼樂器, 都令你想要盡力了解和體驗不同類型的音樂。」 在今場音樂會中,薜多羅娃將演奏皮亞佐拉為班多 紐手風琴創作的兩首協奏曲之一,「阿空加瓜」, 意指安地斯山脈最高的山峰,亦象徵皮亞佐拉音樂 的 高 峰。「 我 在 很 多 場 合 演 奏 過 皮 亞 佐 拉 的 協 奏 曲,這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而今次演奏法國作 曲家 Franck Angelis 的作品屬香港首演,我亦很 期待。與皮亞佐拉不一樣,Angelis 的作品專門為
07
薜多羅娃 小檔案 古 典 手 風 琴 而 寫, 所 以 演 出 這 作 品 可 說有一定難度,因為作曲家非常熟悉這 樂 器, 充 分 利 用 樂 器 的 可 能 性 來 寫 曲, 多於讓演奏者輕鬆自由地演奏。再與皮亞 佐 拉 比 較 的 話, 兩 者 是 全 然 不 同 —— 因 為 皮 亞 佐 拉 的 曲 譜, 在 探 戈 的 基 礎 上 糅 合 古 典 音 樂、 爵 士 樂、 甚 至 現 代 音 樂 的 元 素, 立 意 讓 人 有 很 大 的 空 間 去 自 由 詮 釋, 即 興 發 揮 」, 於 她 也 是 能 於 其 中 輕 鬆 遊 走, 為 手風琴這樂器作出全新富生命力的激情演 繹。
薜多羅娃是最主要的手風琴 演 奏 家 之 一, 她 的 演 奏 被 《The Arts Desk》 稱 為「 極 度微妙而精緻」 ;而《Classical Source》 亦 說 她 是 一 個「 技 巧純熟的藝術家」。薜多羅 娃對手風琴的熱愛是受到其 祖母的感染,她自八歲起於 家鄉師隨 Marija Gasele 學習 手風琴。她對認識更多古典 及當代曲目的渴求,把她帶 到倫敦,並成為皇家音樂學 院的優秀學生。
薜 多 羅 娃 自 言, 很 幸 運 能 夠 師 從 Owen Murray,「因為他真的強調了我自己的聲 音 」。 對 於 其 他 發 掘 個 人 聲 音 的 方 法, 她 相信付上十足努力,對不同音樂也能產生興 趣,都能有效塑造個人的獨特風格。 「我相信今天是古典手風琴的美好 時代。我覺得我們欠下前輩手風 琴 家 實 在 太 多, 因 為 他 們 是 真 正 的 手 風 琴 先 行 者:Mogens Elegaard、Friedrich Lips、 Owen Murray 等 等。 因 為 他 們, 讓 我 們 得 以 走 到 今 天 的 位 置 —— 能 夠 在 學 院 受 手 風 琴 音 樂 教 育, 在 音 樂 廳 演 出, 更 有 當 代 作 曲家為這美妙的樂器繼續譜寫曲子。」 她覺得在手風琴的演奏上,發掘其多 樣性,演繹更多不同風格的曲目, 都 是 吸 引 觀 眾 入 場 的 有 效 方 式。 有 興 趣 的 讀 者, 不 妨 親 臨 現 場 看 薜 多 羅 娃 的 精 堪 琴 藝, 重 新感受皮亞佐拉的探戈音 樂之餘,亦能令你對手風 琴這樂器產生一種全然 不同的視聽感受。
太古輕鬆樂聚系列: 激情探戈 日期:12-13/5/2017(20: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380 / $280 / $180 / $120
08
專題故事 Feature
看破世情後的《塵上不囂》
訪劇場界能人 張達明 ■ 文:阿彬 ■ 圖:香港話劇團 ■ 攝:ManChingKC
提起張達明,大部份人腦中立即浮現的畫面可能是舞 台 上 來 回 奔 走 的 人 型 速 龍, 又 或 是 電 影 中 後 宮 佳 麗 三千的皇上。但較少人認識的面孔是他在演藝戲劇班 出身的身份──演員、導演、編劇皆精的舞台界能人。 病癒後的達明,受香港話劇團邀請,編寫並執導他的 全新劇本《塵上不囂》,既是他相隔十三年後再次回 歸擔任導演,也是香港話劇團慶祝四十週年重台戲, 實在令觀眾引頸以待。
《塵上不囂》由張達明編劇及執導。
09
闊別舞台多年的達明,重新投入戲劇創作,坦言仍
是他自己創作,取「甚囂塵上」的相反意思。「甚
是 專 業 的 創 作 者。「 在 香 港, 很 多 時 你 沒 有 接 觸
囂塵上」,代表公眾對某件事情議論紛紛,討論得
一 種 類 型 的 創 作, 大 家 會 以 為 你 轉 行, 放 棄 創 作
十分激烈;「塵上不囂」正與之相反,即是脫離了
了。但在外國,人們可以用二、三十年去創作一個
世間公眾的討論。「塵上」一詞,達明取了佛家對
劇本,而他仍然是編劇或導演。」對於自己編劇的
世界稱謂「塵世」的解釋,觀眾在故事中也會看到
觸覺,達明自言並沒有變得遲鈍,反而隨著時間累
一些角色牽涉了佛法的修行。他解釋,「不囂」一
積令創作力量更為提升。達明是位重視工作的創作
詞,就是一種脫離塵世後的狀態,如本劇的英文名
者,不希望隨便同時承接多個工作在一起,而對於
Forever Silence 的 Silence(寂靜)一般。他提到,
需求極大的戲劇創作,他更嚴陣以待,寧願只接下
公眾人物經常遇上甚囂塵上的情況,「戲中人物遇
這份工作,留下大量空間專注灌輸情感及內容到劇
上不少的問題,發生『甚囂塵上』的情況,但解決
中。
方法卻與大眾所期待的不同,是『塵上不囂』的。」
戲劇之於達明 戲劇,對於達明來說並不是純幻想的創作,而是言 之 有 物 有 寓 意 寄 託 其 中,「 戲 劇 並 不 是 賺 錢 的 東 西, 而 是 一 種 美 麗 追 求 的 藝 術 方 法。」 談 到 戲 劇 對於自己,演藝首屆畢業生的他收起悠然笑容,提 到今次《塵上不囂》劇本比以往減少了在表演方式 上的追求,集中在文字及主題的鑽研、投入更多思 考。「可能你會說寫一個電影劇本也是同樣困難, 但始終有所不同。相對話劇,電影是面向大眾的東 西,內容上的深淺或多或少也要去迎合大眾。但話 劇是更直接面向觀眾,在短短兩小時內集中與觀眾 建立一種關係,比較需要投入更多力量,更要使用 非一般的方式。」
塵上不囂與甚囂塵上 達明直言開始構思劇本時,劇目的命名與故事內容 無直接關係,而在創作期間名字和內容才愈來愈緊 扣。「塵上不囂」並非一個過往曾出現過的詞,而
10
專題故事 Feature
周海蓉的決定震憾了她的丈夫 ( 高翰文飾 )(5a) 和女兒 ( 蔡頌思飾 ) 。
周海蓉與情人程教授 ( 梁天尺飾 ) 的關係複雜。
11
情色小說作家蘇玉華? 本 劇 中 甚 有 爭 議 的 話 題, 是 女 主 角 的 職 業 ─ ─ 情 色 小 說 作 家。「 之 所 以 是 情 色 小 說 作 家, 當 然 話 題 性 是 其 中 之 一, 但 重 點 應 該 在 作 家 上。 正 等 於 Experimental theatre(實驗劇場),不同的劇團在 實驗劇場中想表達的內容與手法迥異,不限一種。 作家也是一樣,有很多不同類型,技巧也有很多, 但在創作上所尋找的及對事物的創意也是本著相同 的精神。」女主角所遭遇的,牽涉很多人生要處理 的重要問題,而非簡單瑣碎的小事,他自言十分吸 引且難去刻劃的角色。「這個角色會有很多自己的 內心世界,選擇與不同的人分享,去決定自己的道 路,是一個難度很高的角色。」今趟找來蘇玉華主 演,正因為他相信蘇玉華的能力。「她的能力絕對 能勝任,而且她又是深得觀眾喜愛的演員。這齣具 不同層次的戲劇,很需要蘇玉華這種出色又有表演 力的演員去表達出來。」
接下來的事 關於戲劇,達明能夠滔滔不絕地談論,但戲劇之外, 關於自己將來的計劃,達明則難得稍為思索一番。 「關於接下來的事,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好好的生活 吧。很簡單但也很重要。保持健康,好好維繫身邊人 的感情,做好自己的工作,走下去。」達明語氣略為 沉重地說。所謂的生活,就與劇中主角一樣,總會遇 上不同的問題,工作、家庭、健康、重要的人生決擇。 要好好的走下去,就是他所能努力的事。
香港話劇團《塵上不囂》 情色小說家周海蓉 ( 蘇玉華飾 ) 突然宣佈想要出家。
日期:20, 23 ﹣ 27, 30 ﹣ 31/5; 1 ﹣ 3/6/2017(19:45) 21, 27 ﹣ 28/5; 3 ﹣ 4/6/2017(14:45)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360 / 280 / 200
12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專訪古典音樂界「即興女王」蒙特羅
■ 文:小米 ■ 圖:飛躍演奏香港
在古典音樂界被譽為「即興女王」的蒙特羅,剛於四 月下旬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完成了一場精彩絕論的鋼 琴演奏。這位來自委內瑞拉的鋼琴家今次為香港觀眾 帶來了她心愛作曲家,舒伯特的四首即興曲,作品 90,D. 899,及舒曼的狂歡節,作品 9;下半場則與 觀眾互動——因應觀眾哼唱的旋律,作她最手到拿來 的即興演奏。但此即興不同於爵士樂的即興,她的風 格帶有濃厚的古典音樂氣質,而其變化多端的曲風及 現場改編的能力,令樂迷聽得如癡如醉,亟欲一探她 的即興能力到底是如何煉成的。除此以外,這位中生 代鋼琴家近年來透過音樂和公共話語權,積極推動委 內瑞拉的人權,令人對她更添一份敬重。
13
14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三:三角志 蒙:蒙特羅(Gabriela Montero) 三:你即興演奏的時候,腦海中想的是甚麼?你的靈感 來自哪裡? 蒙:我沒有想甚麼,我的腦海是空白的。我相信讓腦袋 越少控制這個創作過程,能產生越多的彈性及聯繫到一 個更高智慧。我不將之形容得充滿神秘感,我是以神經 學的角度來解說。這是充滿解放意味的。我的靈感來自 生活、我的體驗,以及這個世界、我的觀眾正經歷甚麼。 三:你曾在一個訪問中,談及這種即興能力於你是完全 自然而成。能否再說多一點?你有沒有做任何事去鍛鍊 這一種能力? 蒙:是的,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我已常常即興彈琴。 我不相信即興這件事可以從練習所得,因為這是一個矛 盾。你何以去練習一些本不存在的東西?我覺得最重要 是去聆聽你的本能,不中斷及加以批判,容讓這個過程 自然發生。 三:你還記得你首次與音樂/鋼琴邂逅的過程嗎?為何 你選擇的是鋼琴而不是其他樂器? 蒙:當時我還是八個月大的嬰孩,所以我不記得了。但 我還是小孩,我知道我的家有很多卡式錄音帶、錄影帶 等等。鋼琴是我第一種接觸的樂器,而我一直沒有機會 學習其他的,然而鋼琴這種樂器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對 作為一個即興演奏者而言,正正滿足了我的需求。 三:是甚麼或何人影響並推動你去作一個鋼琴家? 蒙:歷代偉大的鋼琴家的古典音樂錄音都影響了我。 Cortot( 柯 爾 托 )、Rachmaninov( 拉 赫 曼 尼 諾 夫 )、 Annie Fisher(安妮費雪)、Gieseking(季雪金)等。當 下的鋼琴家有 Martha Argerich(阿嘉莉殊),她不單影響 我很多,她也是我一位極好的朋友。
15 三:你個人首次的協奏曲演出是和西門.玻利維瓦交
蒙:我經歷了沒聽很多音樂的階段(因為我的腦袋尤
響樂團一同演出,時為八歲。能否分享你當時的經
如裝上一個 24 小時的收音機),而在其他時候,我
驗?
會看著李希特、吉爾斯或其他優秀表演者的舊視頻,
蒙:那一次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但作為一個
我提及過我有一些很好的古典音樂錄音。我也聽爵士
孩子,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我只知道我
樂、巴西音樂,以及其他不拘一格的音樂。無論風格
要演奏並在台上玩得開心。我記得那次當觀眾要求安
如何,好音樂就是好音樂。
可,我作了一個非常長的即興彈奏。 三:你認為一個音樂家需要做些甚麼,以保持音樂的 三:你曾說過當你隨家人移居美國邁阿密,在那裡你
重要性?
跟一個古巴老師學了十年音樂,開始感到事情出錯。
蒙:我們必須永遠記住我們為甚麼是藝術家。我們想
為何這樣說?你認為學習音樂最理想的方法應該是怎
說甚麼?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是誰?我們帶出的信息是
樣的?
甚麼?我們如何更好地連繫到其他人?做為一個藝術
蒙:我的家人為了我舉家移至邁阿密居住,作出了非
家不應該是關於展現自己,做明星;應該是與觀眾深
常大的犧牲,不幸地,他們為我選了一個錯誤的老
刻分享,我們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在這地球上的種種
師。我的家人不是音樂家,縱使他們有最好的動機,
體驗。
他們卻為我選了一個錯誤的地方及一個錯誤的人。經 歷了差不多十年時間不斷比賽,勝出比賽,我感到自
三:你認為音樂與我們周遭世界的聯繫是甚麼?
己好似一隻被訓練來表演的猴子,之後我更停止彈琴
蒙:音樂可以用來告知,攝下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狀
有三年之久,來克服之前的陰霾。我反對小孩被放在
況,我們的生活。它也可以是一種非常強大和直接的
表演式的馬戲團去展示他們的才華,尤其當這件事是
新聞形式。作為作曲家和即興演奏家,這是另一種我
關於音樂。對我來說,教育的重心 應該圍繞著啟發
使用音樂的方式。我試著告訴我的國家——委內瑞拉
以及追求真實的藝術上的表達。它應該是關於人所說
面對的困難故事。我為鋼琴和樂團 ExPatria 所作的即
的故事。它應是教導孩子他們是誰,而不是他們應該
興演奏和作曲是非常痛苦的,而人們不管是否與我國
要成為誰。音樂才華不是屬於馬戲團的,有時老師和
有聯繫,都能明白我們所經歷的痛苦。
家長卻做出這種錯誤,以這一種語境來展示他們的才 能。音樂絕對比這些更大、更重要,而面對音樂我們
三:你音樂以外的嗜好是甚麼?
只是謙卑的僕人。
蒙:我唯一的空閒時間,我會奉獻給我的兩個女兒與 我的丈夫。我盡可能地多幫助人。我喜歡閱讀有關政
三:誰是你喜歡的作曲家 / 音樂家?
治、健康及歷史的書籍。
蒙:巴赫、莫札特、舒曼、蕭士塔高維契及舒伯特。 因為他們各自都有一個非常個人的聲音世界,以及為
三:你能告訴我們一些關於你家人的事情嗎?
他們的時代所創造一種聲音。他們對音樂的選擇永遠
蒙:我兩個女兒,分別是 19 歲和 14 歲,她們都是
是那麼完美,甚至相對於音樂語言上較為簡約的莫札
美麗的女孩,好女孩也有很多氣質。我想有一天,她
特,你能深刻感受到他所寫的曲,在音符選擇上總予
們好可能是某方面的領䄂。我的丈夫 Sam 是一個美
人感到一種完美的結合。永不會廉價或無意義的,他
妙的歌劇歌手,他是一位不可思議的藝術家,非常支
所寫出來的總是那麼完美無瑕。
持我所做的事情。亞洲人有時認為他看起來像畢列谷 巴(Bradley Cooper),這令我覺得很有趣。
三:你大多數時候如何聆聽音樂的?你最享受聽甚麼 音樂?
Gabriela Montero 蒙特羅 小檔案 生於委來瑞拉的蒙特羅得過 兩 次 柏 林《 回 音 獎 》, 包 括 2006 年的「年度鍵琴樂 手」及 2007 年憑《Bach and Beyond》得到「古典無界限」 獎。2008 年 2 月 EMI 推 出 她 的 即 興 專 輯《 巴 羅 克 》 廣 獲 好 評, 並 得 到 Classic FM 及 BBC 音 樂 雜 誌 的 五 星 評 價。2015 年 她 的 專 輯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 Montero: Ex Patria; Improvisations》 再 得 拉 丁 格 林美獎的最佳古典專輯。她 更曾受邀在奧巴馬 2009 年 的就職典禮,與殿堂級音樂 家馬友友、伊扎克 ‧ 普話爾 曼和麥基爾等同台獻藝。
16
Reborn in Arts
17
網站:www.cccd.hk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興?慶?還是㷫 ? 感覺如像昨日,所經歷的許多卻又不堪回首,
反而帶來惶恐、憤慨和逃避?原因,是我們還沒認
說長不長、話短不短的廿年,身為香港人,相信不
清 名 為 祖 國 的 面 貌 輪 廓 時, 已 被 其 沾 血 的 雙 手、
能沒有感覺,雖還沒正式到七月,但走在街上,舉
和我們南轅北轍的價值觀和處事手法給嚇過半死
王天仁
目四顧,片片俗豔而品味惡劣的旗幟,早已沿著大
了……及至剛捱過了交接的轉捩點,卻又接連輪到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街 小 巷 的 燈 柱 飄 揚, 撩 撥 著 我 們 心 底 裏 拔 不 掉 的
經濟衰退、沙氏疫病以至雨傘運動等等,試問回歸
刺。回歸,本已是兩個令我們百般滋味在心頭的字,
廿週年,如何能讓香港人樂起來?
加上這—系列宣傳品及其他相關活動,實在一言難 盡,不止高興不來咁簡單……
設計是為了甚麼而存在? 設計,說到底不止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發現問
回歸是喜是悲?
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人類發展歷程上其中重要的一
筆者出生於香港七十年代末,中英簽署聯合聲
環,因此,經典或出色的設計,從來不是曲高和寡地立
明敲定九七年回歸之時,吾輩只是小學雛雞,對一
於遙不可及的高地,而是超越時間限制地讓平民百姓亦
切政治和社會事情當然毫無概念,只知九七這數字
能感受到其出色之處,無論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室內
猶如魔咒,大人們都視之為等同世界末日級數的災
設計,以至虛擬的數碼媒體等亦如是;否則,服膺於權
難,恐懼之情不只溢於言表,扶老攜幼逃避戰禍似
力或在上者要求而產生的設計,只會是欠缺靈魂、徒具
的移民往陌生他鄉更成為了一股風潮。直至八九年 的初夏,隔著電視機的螢幕,總算見識到人們懼怕 和不想面對的大概是些甚麼了……回歸,脫離殖民 地的身份認祖歸宗,為何沒能讓香港人感到喜樂?
形狀和色彩的圖像,不但可有可無、甚至惹人反感。大 家只要在網上搜尋一下「香港回歸二十週年」這幾個字, 看到那一組組據稱由政府「新聞處設計組」負責的所謂 「創意圖像」,便可以明白所指的是甚麼了。無論顏色 配搭、構圖安排、造型效果、視覺傳達等不同角度分析, 這六組圖像連最基本的問題──「為乜?」也談不上時, 更遑論設計的質素了,更可怕是,這些圖像已延伸至一 系列的產品如 cap 帽、polo 恤、文件夾等等之上,簡直 是浪費了地球資源的罪過! 香港其實從來不乏出色的設計人才,回歸廿週年 大肆慶祝嘛?不該是「晒冷」展現所有最好一面的時候 嗎?一件本來是否能讓大眾由衷喜慶也成疑問的事情, 加上盲目敷衍、堆砌圖像的宣傳品,配合差不多所有發 生在 2017 年的文娛康樂及藝術活動都「被慶祝回歸」 之時,一切是如此虛假、官僚、邏輯欠奉得令人慘不忍 睹,試問香港人又怎能不被「辣㷫」?
19 雕文 嵐女
展後抑鬱症 只聞產後抑鬱症,誰知藝術家亦有展後忐忑期。
做裝置從來都不是討好的事。展後的處理才是惡
籌備一年多的展覽剛在一月底開幕,首兩個月,我
夢的開始。上一次 2013 年個展後,加裝的閣樓早已滿
馬不停蹄:接受雜誌訪問,整理相片及文字,製作網頁,
座,這次回巢的作品一定要分拆皮骨才能放得下。裝置
盡量讓自己忙碌,不想重蹈以往展覽後,讓空虛失落感
作品實在頭痛,離開了展區,就像無殻蝸牛,沒有了「包
林嵐
迅速降臨。可惜,壓力還是悄悄找上門來。 每次回看,
裝」,不容易出售,又佔地方,惡性循環,無法靠此生
總覺不足,思前想後,無法安睡。 想來好笑, 為了安
活,更讓人沮喪,越來越少藝術家從事此媒介。八十年
慰自己,我找來抑鬱症快速測試,卻和其中所提及的症
代的幾位香港大型裝置藝術家已鮮做當年作品的規模,
狀不謀而合:經常做事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 情緒低落,
其他藝術家亦多以平面墻紙或投影去營造空間。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難以入睡,擔心;覺得疲倦或活力不足;進食過量;覺
十多年前曾參觀香港裝置前輩郭孟浩在牛棚的工
得自己做得不好,對自己失望;難於集中精神做事,有
作室,十多呎高的樓底,千多呎的佔地面積空間,只剩
時坐立不安⋯⋯
狹窄的通道,隨意拉開一個抽屜,都是滿滿的膠卷筒。
想來,都是這次應用媒介的錯:裝置+機械+表 演。
他說將來有錢就將它們沖曬出來,還說藝術作品到最後 也只剩下一張相片。我心戚戚然,這類媒介的確難以銷
開展以來,我經常去觀看觀眾的反應。 在非藝術
售收藏。至今在畫廊,藝術館亦是舉步為艱,就算 M +
館的公共空間,混雜著路過的行山者、看古蹟的中外遊
會收藏整個壽司吧,但是收藏本地藝術家的裝置則是少
客、做通識功課的小學生以及看藝術展觀眾,無法預計
有所聞。
他們的反應,卻難得見到作品與受眾的角力考驗。 有
當年,我曾警告自己,別做立體裝置,偏偏這十多
一次收到投訴:為甚麼沒有指示不讓踩上作品,而偏要
年走來,還是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抑鬱、忐忑、思考,
阻止他們踩上去?既是藝術品,那就要和觀眾互動,為
再突破,都是做藝術的宿命。浪漫,只曾在夢境瞬間中
甚麼不讓踩? 語塞。也有些藝術學生私自掀開機械研
閃過。
究,無視我們對觀眾的信任而不在每件作品加安全罩。 失望!裝置自八十年代出現在香港,大眾在非懂似懂之 間,藝術家配合著主辦機構,摸著石頭過河:如何在觀 眾安全、館內指示牌和作品干擾之間做出互信與平衡? 因為文化教育不同,外國的經驗也僅能作參考,現實 中,我們還得見招拆招。半年的展期,順暢的運作是基 本要求。我每天提心吊膽,收到機械故障的通知, 技 術人員馬上去也得幾個小時或一兩天才能修好,期間難 免讓觀眾失望。之前做過無數次的測試,在現實中總是 不管用。難怪永久裝置空間極少用機械裝置作品,除非 有長期的寵大資金和人手支援,還有觀眾教育。
林嵐 X 三棟屋展覽中的睡房裝置。( 鄧飛龍 攝 )
20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 雜記
配器的種種 ( 下 ) 伍卓賢 音樂創作人,喜歡旅遊, 愛好新鮮事物,曾於日 本及荷蘭留學。
上一期和大家分享了
根 據 和 弦 譜(Chord chart)
一些編寫管弦樂時要注意的
和音樂風格去即興演奏,所
地方,希望大家可以減少犯
以樂隊也不宜同時編寫複雜
錯的機會。當你花了不少時
的伴奏節奏以避免「打架」。
間去鑽研課本、樂譜、錄音
又例如低音結他和低音大提
和錄影,並且有了一些編曲
琴的音域和音色相近,當低
經驗後,到了實際的工作環
音結他在彈奏節奏的時候,
境,依然是危機四伏的!何
要好好想想低音大提琴應演
解?因為工作時有很多機會遇上千奇百怪的編制和 演出環境,令你在古典音樂中所學的配器法未必能 完全應用。
奏甚麼才不和低音結他相撞。 除了要稍為改變配器方法外,我們也要瞭解節 奏組的樂譜寫法和習慣。例如一般情況鼓譜不會把
其中一種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與流行歌手合作。
每個音都記上,只記重拍和節奏風格等;琴譜也不
在 一 般 的 情 況 下 都 會 有 節 奏 組 (Rhythm section) 幫
會如古典鋼琴譜一樣寫足每個音,但只寫和弦、重
忙,這樣編曲會輕鬆很多。節奏組是指在流行樂當中
拍和重要的線條等。另外,真正演出時由於歌手和
一組提供節奏的樂器,一般為琴、結他、低音結他和
節奏組都會擴音,所以很多時樂隊也會擴音。但擴
爵士鼓。因為歌手平時現場演出都是由節奏組伴奏,
音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有時也要因應不同音響情
所以就算和樂團合作通常都會要求有節奏組幫忙提
況而調整配器的方法。
供穩健而有型的節奏以提升安全感和整體音樂氣氛。
除了與流行歌手合作外,在華人社區有時我們
因為節奏組就是演奏流行樂節奏的專家,他們精通各
更要在配器中加入一些中國樂器。當然,如果是編
種不同流行樂節奏,有他們在編制內包辦了樂曲的骨
給一整個中樂團,我們必需要學會另一套完全不同
幹(節奏與和弦),就能大大減輕樂隊的負擔了(但
的配器法。如果只是加入幾件中國樂器,難度相對
同時亦減低了樂隊的重要性)。有些段落甚至只有
較低。首先,我們要知道現今中樂團裡的樂手大都
節奏組伴奏便可以。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由於節奏組
會讀五線譜,就算不懂讀譜他們都會有方法去「翻
會用擴音(歌手當然也會!),所以聲音會很「大
譯」,只有提前給他們一點時間準備便可,所以不
件」,而且他們亦會佔用了很高至很低的頻率,與
用特別擔心記譜問題。至於怎樣編寫,雖然坊間有
樂隊一同演奏時會大大遮蓋了樂隊的很多細緻的線
一些很有用的配器書,但都不能完全教懂你寫,只
條,所以我們編寫樂隊部份時可能要盡可能「大筆」
能作字典用。如果是臨危受命要寫,最快的方法就
一點令樂隊的線條集中有力,或到節奏組休息或至
是找那種樂器的老師上一課,瞭解一下樂器特性各
少是沒有鼓的段落才把樂隊的細緻線條編寫出來。
樣。至於怎樣和古典樂團合得來好聽,除了可聽中
先構思節奏組部份再結合寫樂隊也是較便捷的方法。
樂合奏作品外,其實電影配樂也有很多可參考的「西
而且由於節奏組的節奏型不會非常固定,很多時是
樂底配幾件中樂」的好聽作品,不妨留意一下!
21 太陽下 的吞吐
i-dArt 愛不同藝術 ( 下 ) 黃日洪,六十餘歲。
樂。總之利用一切視覺的、聲音的物質剌激他們的想
他仿似一個「問題」老人,跟他前後接觸五個月
像,嗅一嗅死亡的氣味,來一次近距離感受一下死亡的
內,每次見面他都重複問我:「我甚麼時候可取回自己
氣氛,然後返回畫室,在王 sir 的引導下,逐步探索如
的畫?」(所有同學的作品都由院方妥善儲存),我每
何表達死亡的連串創作,由簡單畫花圈香爐開始,慢慢
次都認真地答:「等搞完展覽後。」一堂課兩小時可以
地進入較複雜的立體棺材製作。最終,只有日洪一人堅
問五、六次。日洪住院多年,一次院友過身,死亡便進
持下去。經過差不多半年跟王 sir 對話、商討,交流, 最後以裝置藝術手法呈現日洪的想法,他希望哥哥和許 多朋來他的喪禮,跟他們見最後一面,說聲永別。技術 上由幕後職員支援,如燈廂設計等工作。作品現正永久 放在萬國殯儀館一個當眼處,就在棺材展示室附近,所 有親人要揀棺材時,是必經之地。 日洪的畫風相當獨特,有點似台灣農民畫家洪通, 人物造型很稚拙,率真。日洪喜歡不斷重複用線條「填 滿」一個圖像,例如他要畫一個人物,他會用線條來來 回回「填滿」頭、頸、膊、手,有時單色,有時雙色。
入了他的意識中。自此,他對死亡產生了好奇心,經常
在看似雜亂一遍的線條,仍能從顏色的差異中辨別出具
向王建衡導師及所有 I-Dart 相熟職員問一連串問題,例
體的細部、又或以不同的排線,區分每個細節,這種亂
如:「死咗之後去邊?變做遊魂野鬼還是上天堂?」、
中有序的獨創手法,一切都在日洪的掌握之中。我又想
「死咗邊個幫我揀棺材?」、「死咗條脷去咗邊?」、
起德國新表現主義的另一位健將 Peter Bommel,他同樣
「死咗個人會唔會好攰?」(原因可能是看過粵語片的
用密集線條來「填滿」每個清晰的圖像,只不
疆屍不停地跳)、「你哋點知我鐘意邊副棺材?」、
過線條排列得較簡潔,差不多可以數得出來。
「死咗啲眼耳口鼻變成點?」,「死咗邊個幫我搞喪
兩者的人物造型同樣簡單,省卻細緻的描繪。
禮?邊個幫我搞死亡證?」、「我死咗,你王 sir 會唔
聽聞日洪來年準備出版一本「人生故事
會喊?」、「我要我的墳墓擺係彌敦道。」(可能想多
冊」,義工訪問他過往一生不同時期的經歷,以
些人睇到)……
文字紀錄下來,而他將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片段,
王 sir 有見及此,於是乘勢選擇以死亡為主題,邀
用畫表達出來,圖文並茂述說日洪自己的一生。採
請有興趣的同學參予,開始時有四位參加。王 sir 帶他
訪義工告訴我,原來日洪當年曾經暗戀過一位女院
們去鑽石山火葬場和其他墳場實地考察,又去萬國殯儀
友,還慨嘆自己咁靚仔,點解無老婆,說時認真兼
館認識喪禮進行的情境,觀察現場物件,如:棺材、花
自信。我期望這本「回憶錄」快些出現,看看這位畫
牌、花圈、輓聯、紙紥公仔、香爐、祭壇、照片、吉儀
家不為人知的故事,必定有趣。
封包、排椅、金銀衣紙……等。還有週圍嘈吵的殯儀音
日洪,加油 ! !
楊秀卓 畢業於香港大學比較文 學系,曾任教中學視覺 藝術科十八年,參加過 多次聯展及個展,兼擅 繪畫、雕塑、裝置藝術、 行 為 藝 術、 演 戲、 陶 瓷 等。 十 多 年 來, 不 停 參 與多個大型社區藝術活 動, 對 象 多 為 年 輕 人, 近年則轉向以藝術介人 城市空間和社區,探討 人與環境的關係,並反 思自主生活的可能性。
22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 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
電郵 : prism@arts-news.net 電話 : +852 2111 1192 傳真 : +852 2975 3146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 文:江祈穎 ■ 圖:K.W.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www.iatc.com.hk
《谷爆笠水帶位員》
——當戲劇過度使生活蒼白時
在暗房中享受光與影的旅行,聽著放映機轉動膠帶的聲音,經由菲林機陳舊的質感,經驗 著比生命更宏大的冒險,是這一代人的浪漫。這次由 Annie Baker(安妮 ‧ 貝克)所編劇
的獲獎作品 The Flick(港譯:《谷爆笠水帶位員》),所描述的就是維持這份浪漫背後的 戲院清理工作,以及電影院從菲林到數碼放映的蛻變。
以生活質感描寫非凡小人物
能失去彼此。男主角 Avery 因對菲林電影的熱愛而工
一如 2015 年被香港話劇團搬演的 Circle Mirror
作,而另外兩人雖說放下了熱情而留下,關係看似相
Transformation(港譯:《緣移戲劇班》), Baker 的
對,卻又因 Avery 的出現,而重燃對老電影及舊戲院
劇本保持著一貫的生活實感,不加入過於戲劇性的事
的執著,例如從玩演員連線遊戲,或結尾對戲院工序
件或台詞,角色亦無強烈而明顯的戲劇目的,只過著
細節的講究可見。一如《緣移戲劇班》的對白處理,
重疊的日常生活:《緣移戲劇班》表現戲劇班學員的
《谷爆笠水帶位員》亦有相當的靜默時間,在對白之
每週排練,在每週間略有成長;《谷爆笠水帶位員》
間留下轉折及潛台詞,尤其使客套話充滿弦外之音,
呈現出帶位員及放映員的日常工作,則是每天通乎一
而更進一步的是因有這些停頓時間,對白的長短營造
樣的事務,手板眼見以至無意義地工作著,有著《等
出一種喜劇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感使本來平淡的對話
待果陀》的影子,卻沒有貝克特式的期待,只有極為
有實感之餘,亦變得富有喜感。
真實的背景、極度平凡的小人物、極盡平淡的生活及 對話,這些完場後發生的生活,與故事精彩的電影成
觀賞場次:
中英劇團《谷爆笠水帶位 員》 2017 年 4 月 1 日 3:00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戲劇感的過火處理
一強烈對比。但這並不代表本劇如現實一樣無聊,
以上相當的劇本分析,基於中英劇團今次對劇本
Baker 以平淡的色彩為元素,卻建構出一個富有戲劇
相當忠實重現,並無任何本土化,當中的地名和人名
性的世界來:面對老電影及菲林時代消逝的無助,愛
都保留英文原名,而電影名則是中英夾雜。這種處理
戲之人只能留在戲院無望地工作,無聊地消磨時間及
手法必然會出現文化差異的問題,尤其所提及的美國
彼此,接受那無聲卻必然的變化。
電影都比較舊,在原劇本中這能夠帶出美國片廠制的
雖然對白較日常,但在看似百無聊賴的細節中,
電影史內容,但這些問題與香港觀眾距離相當遠,觀
清楚交代各人的背景及其欲望,他們嘗試在苦悶工作
眾會因不懂電影名及明星名而放棄抽離,如果把其轉
中尋找出口,卻不得要領漸成麻木,他們孤獨而努力
化成香港電影及明星會甚有趣,相信觀眾能看得更為
拉近距離,如看星座書相連,一起看網上短片,當中
投入。另外 Avery 為非裔美籍人士,演員不作化妝處
卻充滿溝通困難甚至不可相通,關係即在日子的交疊
理,除非參閱場刊細字,不然觀眾不可能察覺,但劇
之中豐富起來,彷彿如困獸鬥的格局 ,疏離卻又不
本中卻保留與黑人相關的對白,令這部分失去譏諷效
23
果,筆者認為尊重不同種族這理由實在顧此失彼,美國黑白
這可能是因為中英劇團長期本著喜劇及彈性處理的戲劇
人種的問題在香港並不顯見,當那種「不尊重」並不存在,
風格使然,尤其是由《谷爆笠水帶位員》這個 cult 片風格的
忠實搬演劇本而卻迴避問題,只會顯得多餘而怪異。如果這
譯名開始,以至整個宣傳都營造出鬧劇印象,除非是有看過
部分亦加以本土化作香港可見的種族問題,例如把南亞人代
Baker 其他作品的觀眾,否則大部份觀眾都會作出錯誤預期。
替黑人,相信就能保持劇本的諷世意義。
筆者明白中英劇團想把外國名作引介到香港的用心,尤其是
劇本忠實搬演,所以保持真實生活質地,應該是最適合
三小時的劇場,必要對舞台富有熱情才可能完成。但當中必
的演出方式。但本劇無論在舞台設計、燈光、演技以至宣傳
須在藝術風格上作出轉化,對觀眾作出細心導引,甚至要對
上,卻大大地破壞這種質地。本劇舞台設計成正對觀眾席的
不同市場的觀眾群作出取捨,不然落得這種兩面不討好的情
寫實觀眾席及放映室,與外國演出相近,但結尾轉化成數碼
形,戲劇的深切努力,都如那從舞台放映室打向觀眾的投影
戲院時,卻只是把燈罩及座位套拿走,變化甚少亦感覺不到
光一樣 ,本來是細心挑選的老電影片段,但在觀眾眼裡只
應有的時尚感,只有專業制服比較能帶出那份轉化。演技方
是擾人的強光,這強光甚至會掩蓋結尾代表電影夢的戲院星
面,三人似乎都以喜鬧劇的手法來處理,演出力度甚大,為
光,把觀眾由劇場趕回數碼電影院。
突顯性格而使形體表現相當誇張,有甚多不自然的小動作出 現,只有 Sam 較為正常自然,而說白亦傾向喜感地煞有介 事,故只說出對白的喜劇內容,卻忘記了這些喜感應是在日 常生活的時間中慢慢疊加。這種充沛而鬥技式的演出方式, 卻使那些停頓及沉默失去作用而變得尷尬,同時不能給人一 種活在舞台的感受,尤以在演出中間利用聚光燈,或在轉幕 前收窄燈光,特別是 Avery 讀信一幕的電影聚焦式處理,雖 然加強了戲劇感,卻完全犧牲了生活感。在失去真實感之下, 不單喜劇感變得生硬,整體舞台由生活感而構建的故事亦崩 潰,變成冗長的悶劇。
24
25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23
宮。 這 次 展 出 的 包 括 來 自 公 元 前
亦 包 括 大 量 來 自 法 國 本 土, 甚 至
而 收 藏, 所 以 除 了 王 室 肖 像 外,
代國王為了彰顯自己權力與品味
羅 浮 宮 的 眾 多 藏 品, 最 初 都 是 歷
借展出了。
將 會 永 遠 留 在 羅 浮 宮, 不 會 再 外
出 現 裂 㾗 ,在 這 次 香 港 展 覽 以 後 ,
明 的 解 迷 拼 圖。 由 於 馬 首 殘 件 已
代 石 像 等 等, 構 成 一 幅 人 類 古 文
及 古 畫, 甚 至 公 元 前 二 千 年 的 古
五 百 年 的 希 臘 馬 首 塑 像 殘 件, 埃
其 他 國 家 的 精 品 佳 作。 例 如 國 王
無盡的藝術寶藏
弗朗索瓦一世便向意大利購入達 文 西《 蒙 羅 麗 莎 的 微 笑 》 一 畫,
雖 然 在 外 展 出 有 風 險, 但 是 最 希 望 是 觀 眾 看 得 開 心。 Torres 「我最想要觀眾看到這些大師作
自 此 成 為 鎮 館 之 寶。 雖 然 是 次 展 有不少能反映不同時代藝術風潮
品 時 滿 足 的 樣 子。 當 然, 我 也 希
覽 不 能 把 所 有 名 作 帶 來 香 港, 但 的 佳 作 。比 如 說 弗 拉 格 納 爾 的《 雷 ) 便以當年法國流行的洛可 1765 可 風 格 繪 成, 以 粉 紅 的 色 彩、 柔
諾 多 走 入 魔 法 森 林 》(
館 的 興 趣, 甚 至 去 法 國 探 訪 羅 浮
展 覽 後, 能 引 起 他 們 對 這 座 博 物
作 品。」 他 坦 言 希 望 觀 眾 在 看 過
望 他 們 能 更 深 入 認 識 羅 浮 宮, 以
宮。 然 而 回 歸 基 本 步, 欣 賞 美 麗
至人類在世界上創造這些美麗的
軟 的 筆 觸、 夢 幻 的 主 題, 構 造 一
1761-
個如夢以詩的世界。
事 物 的 愉 悅, 才 是 最 珍 貴 的 東 西
展期:即日至 24/7/2017 時間:10:00 - 18:00 ( 一及三至 五 ) 10:00 - 19:00 ( 六 , 日及公假 )( 星期二休館公 眾假期除外 )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吧。
約 1785–1790 年。©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Stéphane Maréchalle
隨 著 拿 破 崙 征 戰 世 界, 他 把 多 件
f 《羅浮宮大畫廊重修建議》,休伯特 ‧ 羅伯特,
來 自 古 希 臘、 古 羅 馬、 古 埃 及 以
b 《馬首(塑像殘件)》,作者不詳,約公元前 詳,新蘇美爾時期,約公元前 2120 年。
510– 前 500 年。
c 《杜伊勒里宮寶座廳中心拿破侖徽號地毯》,
巴黎薩伏納里製造廠,1807–1810 年。
d 《古羅馬皇帝裝束的路易十四騎馬像》,弗
朗索瓦 ‧ 吉哈東,十八世紀初。©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hierry Ollivier
e 《 雷 諾 多 走 入 魔 法 森 林 》, 尚 奧 諾 雷 ‧ 弗
拉 格 納 爾, 約 1761–1765 年。©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
及中東古國的珍貴寶物帶進羅浮
a 《獻給巴烏女神之古迪亞王子立像》,作者不
e f
c
係 很 密 切。 法 國 大 革 命 在 1789 年 爆 發 , 第 一 共 和 國 在 1792 年
路 易 十 四 騎 馬 像 》, 便 是 一 個 大 型 銅 像 的 原 型 —— 它 僅 高 60 厘 世 紀 初, 但 來 頭 18
並 請 來 德 儂 出 任 首 任 館 長, 把 自
將 藏 館 易 名 為「 拿 破 崙 博 物 館 」,
破 崙 隨 之 廢 除 共 和 自 立 為 王 後,
個 人 的, 這 是 一 種 自 由。」 當 拿
竟 這 不 是 拿 來 賣, 而 是 屬 於 每 一
「 這 不 是 關 於 藏 品 值 多 少 錢。 畢
眾 隨 意 參 觀 、學 習 、欣 賞 的 寶 藏 。
國 王 錦 上 添 花 的 裝 飾, 而 能 讓 公
代 君 主 制 後, 宮 內 藏 品 不 再 只 是
與 野 心。「 這 次 展 出 的 作 品, 都
可看出拿破崙以此為徽號的原型
國 以 及 古 羅 馬 帝 國 的 標 誌, 從 此
神氣的動物同時是法國第一共和
綉 上 象 徵 拿 破 崙 皇 權 的 鷹, 這 隻
宮 寶 座 廳 中 心 拿 破 侖 徽 號 地 毯 》,
作 品 則 得 以 倖 存。 而《 杜 伊 勒 里
國 大 革 命 中 慘 遭 破 壞, 這 件 微 型
廣 場 的 巨 型 的 騎 馬 銅 像, 則 於 法
東 所 製 造 的, 而 原 本 置 放 在 凡 登
不 小 , 皆 因 是 當 時 在 位 逾 72 年 的 路 易 十 四 要 求 弗 朗 索 瓦. 吉 哈
米, 製 作 於
己從各國征戰奪來的藝術品放在
具 有 全 球 性 與 教 育 性。 而 我 們 全
成 立 , 而 羅 浮 宮 博 物 館 則 在 1793 年 開 始 運 作。」 首 次 以 共 和 制 取
館 內 珍 藏, 令 羅 浮 宮 成 為 全 歐 洲
識。
的 傑 作 。 」 Torres 希望這次展覽 使觀眾對羅浮宮博物館有更深認
部人都可以去欣賞這些人類文明
最重要的大型博物館。
術品被視作王權標誌而遭到民眾
在 法 國 大 革 命 期 間, 大 量 王 室 藝 毀 壞, 只 剩 下 碩 果 僅 存 的 珍 品。 例 如 展 覽 中《 古 羅 馬 皇 帝 裝 束 的
22
d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從藝術品看人文歷史
之 亦 成 為 法 國 人 文 學 術 的 中 心。「 羅 浮 宮 與 歷 史 種 種 時 間 點 的 關
臣 柯 爾 貝、 首 席 畫 家 勒 布 杭 等 負 責 完 善 各 類 藝 術 學 院, 羅 浮 宮 隨
在 羅 浮 宮 的 一 樓 和 大 長 廊 的 二 樓 ; 他 更 積 極 栽 培 藝 術 人 才, 讓 大
院、 繪 畫 和 雕 塑 學 院 以 及 科 學 院 遷 入 羅 浮 宮, 邀 學 者 和 藝 術 家 住
之 多 ; 他 在 遷 都 凡 爾 賽 之 後, 允 許 多 個 學 府 如 法 蘭 西 學 院、 文 學
易 十 四 大 量 收 購 各 地 的 藝 術 作 品, 使 羅 浮 宮 的 館 藏 激 增 至 數 千 件
正 正 是 叫 歐 洲 大 陸 風 起 雲 湧 的 兩 位 霸 主 : 路 易 十 四 與 拿 破 崙。 路
無 獨 有 偶 ,後 來 為 羅 浮 宮 大 興 土 木 並 奠 定 它 在 文 化 界 龍 頭 地 位 的 ,
b
年落成的羅浮宮,最初是以防備外敵而建,是一棟擁有粗糙 1190 堅 硬 石 牆 的 中 世 紀 建 築。 後 來 隨 著 巴 黎 擴 展 得 愈 來 愈 大, 城 牆 逐 漸 失 去 了 保 護 國 民 功 能。 十 四 至 十 六 世 紀 間, 兩 位 法 國 國 王 查 理 五 世 與 弗 朗 索 瓦 一 世 分 別 遷 居 至 此, 經 多 次 整 修 擴 建 變 成 了 美 侖 美 奐、 具 文 藝 復 興 風 格 的 皇 室 宮 殿。 雖 然 中 世 紀 時 期 的 外 觀 已 不 再 存 在, 但 當 時 文 物 與 遺 跡 卻 在 十 九 世 紀 被 重 新 發 掘, 有 部 份 將 會 在 這 次 展 覽 中 展 出, 追 溯 宮 殿 的 起 源。「 當 我 們 選 擇 展 品 的 時 候, 首 先 考 慮 這 是 否 具 有 優 秀 藝 術 價 值 的 傑 作, 亦 會 考 慮 它 們 能
a
否 反 映 法 國 以 至 人 類 的 歷 史。 這 次 的 展 品, 其 實 不 僅 關 於 法 國 或 西方,也包含一些對人類來說很重要的歷史記憶。」
E 21
細賞羅浮宮八百年 巴
文:阿角 ▪
圖:法國五月藝術影節 ▪ 訪問場地提供:香港萬麗海景酒店 ▪
黎羅浮宮就像是一座巨型迷宮:地 方 大、 展 館 廣、 精 品 多, 讓 人 有 點 不知所措。這座八百年歷史的宮殿,就像 一個鋪天蓋地的藝術世界,把你整個人吸 進去,讓你行至筋疲力竭方休,這就是羅 浮宮的魅力。今年,法國五月把這座博物 館 移 至 香 港 —— 當 然 不 是 整 座, 而 是 其 中 1 2件 6 展 品, 你 又 可 有 興 趣 看 看 這 座「 移 動中」的迷你羅浮宮呢? 濃縮博物館百年史 自 十 二 世 紀 末 誕 生 起, 羅 浮 宮 便 經 歷 了 多 次 改 建 與 整 修, 才 成 為 今 天 的 模 樣。 這 次 展 覽 同 樣 以 羅 浮 宮 不 同 時 期 為 主 題。「 從 時 間 軸 來 說, 這 次 展 覽 以 今 天 作 起 點,由廿世紀落城的玻璃金字塔開始,回看羅浮宮的歷 史 。 」 策 展 人 之 一 Pascal Torres 解 說 道。 展 覽 入 口 的 天花上掛住四塊玻璃金字塔裝飾配上藍天白雲投影,模 仿 巴 黎 羅 浮 宮 入 口 的 環 境 —— 讓人如處於貝聿銘設計的 玻璃金字塔之下,細看這座博物館的歷史。
20
07
我們背靠著背互相支持著, 看著已為人母的單身女子,是如何的英勇, 時間一度給她起了各種傳奇的稱號, 但真正了解她的人又有多少? 一切都已經絕跡, 這道牆能為你帶來多少線索? 我們原先的輪廓, 我們自己也完全忘記了
在遺忘之前
百年民房閣麟街27至35號
林皮
f
e
接 力 的 方 式, 追 趕 一 塊 被 車 拖 着 的 畫
由 胡 為 一 駕 車, 六 個 年 輕 人, 用 跑 步
條 馬 路 ; 另 一 件 作 品《 一 公 里 》 則 是
在地上匍匐前進並開火似乎要佔領一
比 堅 尼 的 電 動 小 兵 玩 具, 他 們 不 斷 地
四 十 個 被 藝 術 家 重 新 繪 製 過 的、 身 著
人 印 象 深 刻。《 保 持 匍 匐 》 呈 現 了
像, 其 中 胡 為 一 的 兩 件 錄 像 作 品 皆 令
顛 覆 平 常 人 對 社 會、 文 化 及 自 身 的 想
們 都 夠「 癲 」, 運 用 多 元 的 媒 介,
關聯的。」
殘 酷 性 在 裏 面, 跟 我 們 的 現 實 是 有 所
「 有 些 東 西 有 時 候 很 搞 笑, 但 有 一 種
一 看 來, 這 充 滿 了 荒 誕 與 殘 酷 感 :
最 終 這 些 士 兵 幾 乎 全 軍 覆 沒。 在 胡 為
有 的 甚 至 停 下 來 觀 賞 或 者 與 之 互 動,
反 應 ,有 的 避 讓 ,有 的 直 接 碾 壓 過 去 ,
然 襲 擊, 來 往 的 車 輛 也 呈 現 出 不 同 的
形 象, 將 其 放 到 馬 路 上。 面 對 這 樣 突
造, 顛 覆 士 兵 原 有 的 高 大 的、 整 齊 的
布,並在其上作畫,直到精疲力盡。 另 一 位 香 港 藝 術 家 張 瀚 謙 的 作 品《 輻
談 及 核 輻 射 問 題, 他 親 身 感 受 到 了 日
現 實 。 2013 年 ,張 瀚 謙 在 日 本 駐 留 , 當 時 東 京 正 在 申 辦 奧 運 會, 新 聞 時 常
射界》則是以更直接的方式介入社會
現 每 個 人 的 生 活 當 中 特 殊 的 東 西, 這
本 人 對 於 這 個 議 題 的 敏 感, 亦 發 現 許
「 我 們 無 法 選 擇 自 己 的 家 庭、 出 身,
是 作 為 藝 術 家 最 重 要 的, 這 些 看 似 平
多 問 題 根 本 從 未 徹 底 解 決。《 輻 射 界
能 夠 選 擇 的 就 是 過 好 我 們 的 生 活。 發
淡, 但 其 中 蘊 含 了 某 種 能 量 的 東 西,
》 是 一 個 數 據 分 數 的 裝 置, 聲 2016
18
音 和 視 覺 是 基 於 從 Safecast.org 收集 的 最 新 輻 射 數 據 集 合 生 成 ( Safecast.
《The Melting Black》 是一個多頻錄像裝置, 潮汐被顯示於五個熒幕上,每一個都具有原始 場景的微小偏移距離和比例,產生看似一致但 不穩定的空間和運動體驗。
e 左:胡為一《保持匍匐》,2012, 單頻道錄像;右:
f 張瀚謙《軸射界》,2014。
平行世界 2.1:《#like4like》新媒體藝術展
是用於收集和共享輻射測量的全 org 球 傳 感 器 網 絡 ), 張 瀚 謙 以 伽 馬 射 線
到 的, 玩 具 小 兵 在 地 上 無 意 識 地 往 前
中的小兵是胡為一偶然在玩具鋪中見
來。」 胡 為 一 如 此 說。《 保 持 匍 匐 》
我們要將它通過藝術的方式表達出
錄像。
d 陳好彩《The Melting Black》,2016,五頻道
《一公里》,2012,單頻度錄像。
展期:即日至 21/5/2017 時間:10:00-22:00 地點:chi K11 藝術空間
爬 的 狀 態 吸 引 了 他。「 當 他 只 有 一 個
作者以自己為原型創建了一個數字化無性別人 類模擬個體進行創作的作品,原因只是作品內 容具有強大的世間詛咒力量,為不傷及他人, 作者只能施咒於自身。作品圍繞作者一直感興 趣的神經科學,利用腦立體定向系統,深層腦 刺激以及經顱磁刺激技術作用於深腦邊緣系統 的原理,展開妄想,代入宗教視覺和對物質世 界的無常觀想。
勾 出 城 市 輪 廓, 也 希 冀 喚 起 對 輻 射 問
c 陸揚《妄想靈車》,2015,人造水晶。
時 可 能 沒 甚 麼 意 義, 但 如 果 是 很 多 個
2016,霓虹燈、鋁結構。
的 話, 他 的 概 念 可 能 會 發 生 變 化。」
b 陳 維《 前 所 未 有 的 自 由 ( 一 條 廣 告 )》,
題的關注。
噴漆,大理石,木材,鋼材。
於是他購買了許多玩具小兵進行改
a 陳天灼《瑜珈幻力》,2016,不銹鋼,鈦電鍍,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17
c c
加強年輕觀眾和社交媒體的參 與度 展覽另一位策展人鍾亦琪坦言整個展 覽 的 設 計 很 照 顧 年 輕 觀 眾, 相 信 每 位 進 場 的 人 都 能 輕 易 感 受 到。 比 如 進 場 後 會 看 到「 沒 有 手 機 你 能 撐 多 久 」 ?, 」 或「 嬲 」 表 態, 場 中 like 歡 迎 以「 也 特 意 設 立 了 多 個 「 selfie point 」, 細 心 為 觀 眾 提 示 最 佳 自 拍 位 置, 其 中 吸 引 最 多 人 拍 照 當 屬 陳 維 的 作 品《 前 所 未 有 的 自 由 》。 也 許 是 觀 眾 對 霓 虹 燈這一在香港隨處可見的媒介有著天 然 的 親 切 感, 也 可 能 是 因 為 簡 單 的 一 句 話 語, 恰 好 擊 中 現 今 大 家 不 得 不 思 考的問題。 作 品 直 接 面 對 著 地 鐵 站, 霓 虹 燈 上 顯 示 著 碩 大 的 七 個 字 —— 「前所未有的 自 由 」。 這 個 作 品 取 材 於 北 京 一 個 夜 會帶給 ...
總 會 門 前 的 一 個 流 動 的 廣 告 屏 幕, 裏 面 反 覆 流 動 著 這 樣 一 句 話「
你前所未有的自由 」 ... 。 陳 維 從 中 截 取 了 其 中 一 句。 對 於 陳 維 而 言, 這 只 是 一 句 非 常 平 常 的 廣 告 語, 大 家 早 就 習 慣 了 廣 告 裏 這 種 誇 張 的 語 氣。 但 廣 告 亦 是 一 種 承 諾 ,「 前 所 未 有 的 自 由 」 更 像 是 一 句 無 法 兌 現 的 承 諾 :「 我 將 它 放 大, 製 作 成 大 型 的 霓 虹 燈, 從 它 原 本 的 上 下 文 中 脫 離 出 來, 它 不 僅 是 一 句 斷 裂 的 廣 告 口 號, 也 將 重 新 煥 發 它 本 身 的 政 治 性, 在 與 現 實 交 錯 中, 每 個 人 對 這 句 話 的 理 解 當 然 也 不 同。 但「 自 由 」,我 知 道 這 個 詞 並 不 好 說 , 不論北京或是香港。」
顛 覆 平 常 人 對 社 會、 文 化 及 自 身的想像 問及今次為何會選擇這十位藝術家的 作 品 展 出, 策 展 人 梁 學 彬 笑 言 因 為 他
d
: 2.1
》大概是 #like4like
2 .: 1
》 # l i ke 4 l i ke
以新媒體顛覆想像
《平行世界 小 編 今 年 觀 展 時 現 場 觀 眾 最 多 的 展 覽,
文:木瓜 ▪ 圖 : chi K11 藝術空間 ▪
16
b
《平行世界 ——
《 策 展 人 梁 學 彬 直 言 每 日 入 場 觀 眾 之 多, 完 全 出 乎 他 的 意 料 ,其 中 年 輕 觀 眾 佔 了 絕 大 部 分 。 是次藝術聯展著眼於十位中港千禧一代的藝 立體光雕、動能、影像作品等。不同 3D
術 家, 展 出 以 新 媒 體 形 式 創 作 的 多 元 作 品, 包括 於 畫 廊 及 美 術 館, 展 覽 場 地 以 刺 激 性 色 調 布 展,營造另類感官衝擊及藝術體驗。 a
nterview
人物專訪
I 15
憂 慮 的。」 原 來 有 了 計 劃, 還 是
這 件 事 呢? 其 實 那 種 狀 態 會 是 很
創 作, 但 現 實 中 的 創 作 時 間, 卻
在 生 活 中 有 八、 九 成 的 時 間 投 入
婷婷覺得全職的藝術家最理想是
c 《道上滾球》油畫系列,2015。 d 油麻地-活化廳地攤擺賣作品圖像製作的名信片。 2013。
e 'Never Look Back', JCCAC 手作市集即場肖像繪畫,
2013。
步。
入 創 作。 距 離 目 標, 又 走 近 了 一
於是她相對地有更多時間可以投
微 薄 的 收 入, 不 用 急 着 找 兼 職,
個 人 展 覽, 開 始 靠 畫 廊 賣 畫 而 有
今年婷婷在香港安全口畫廊舉辦
術家的能力。
間 中 如 何 專 心 創 作, 便 考 驗 了 藝
上 總 有 做 不 完 的 瑣 事。 在 三 成 時
或 覺 得 他 們 很 清 閒, 但 事 實 是 手
新 網 址、 打 掃 工 作 室 等 等。 旁 人
要 充 當 自 己 的 藝 術 行 政, 定 期 更
大 約 只 有 兩 三 成, 因 為 藝 術 家 還
會迷惘。
「下了決心,便要面對」 辭 去 了 全 職, 沒 有 了 週 末 和 閒 日 的 分 別, 星 期 一 至 日 都 是 工 作 的 日 子, 做 創 作、 做 兼 職, 不 是 上 班 族 的 日 常, 卻 多 了 機 會 去 看 日 常 中 的 不 尋 常。 雖 然 空 白 期 會 令 人 憂 慮, 但 亦 無 阻 婷 婷 以 創 作 做 為 事 業。 在 沒 有 展 覽 的 時 期 她 會 去 市 集 擺 攤 檔, 去 畫 一 些 途 人、 陌 生 人 背 面 或 正 面 的 肖 像 素 描。 「那種創作跟平時在工作室裡閉 門 造 車 是 不 一 樣 的, 那 是 與 觀 眾
本文應網上新高中視藝科輔助教材庫 (academy.arts-news.net) 而編寫。
有 更 多 交 流 的 創 作 模 式, 就 像
小檔案
鄭婷婷
一 些 不 認 識 的 小 人 物 或 城 市 人,
a 鄭婷婷 b 'Never Look Back', JCCAC 手作市集即場肖像繪畫,
其實都是自己很想補捉的一些東 西。」
於 2013 年 畢 業 於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視 覺 藝 術 系, 主要從事繪畫及素描創 作。 她 鍾 情 於 平 凡 事 物 所散發的微妙情感及獨特氣 氛,其作品圍繞對日常觀察的敘述,以及 對個人回憶的重新想像。最近於香港安全 口畫廊舉辦個人展覽《集合之前,解散之 後》 (2017) 。
d e
作品介紹:《道上滾球》油畫系列, 2015
「 以《 道 上 滾 球 》 的 畫 面 來 說, 大 家 看 到 的 是 一 群 生 產 者, 或 者 一 些 參 與 者, 他 們 不 斷 投 放 一 些 球 到 一 條 不 知 名 的 軌 道 上。 其 實 我 創 作 這 個 系 列 作 品 的 時 候, 自 己 所 想 的 跟 自 己 當 時 的 處 境 有 莫 大 的 關 係 —— 因 為 那 時 候 的 自 己 ,正 正 是 一 個 做 維 生 與 創 作 都 很 拉 鋸 的 狀 態 , 不 斷 要 平 衡 維 生 工 作 的 時 間, 以 及 創 作 的 時 間。 常 常 有 一 種 無 以 名 狀 的 感 覺 或 不 知 要 投 放 其實繪畫的路能走多遠?當初開始是怎麼一回事?」 ——
c
到 何 時 的 狀 態。 所 以 在 畫 面 裡, 既 沒 有 一 個 生 產 的 開 始, 也 沒 有 生 產 的 終 結, 有 點 像 那 時 自己的感覺和狀態
c
c
14
nterview
人物專訪
I 13
b
學 習 可 以 不 停 留 於 制 度, 在 中 學 時 代 的 婷 婷, 只 會 去 看 老 師 推 薦 的 展 覽, 多 是 藝 術 大 師 的「 製 成 品 」。 但 現 在 的 她, 對 創 作 過 程 多 了 一 份 好 奇, 會 想 知 道 別 人 在 想 甚 麼、 學 習 別 人 如 何 處 理 作 品 和 空 間 及 觀 眾 的 關 係,「 我 覺 得 在 學 生 時 代 看 多 些 展 覽, 可 以 擴 闊對藝術的想法。」
「創作是一個事業,但凡這 種 事 業 ,都 需 要 自 己 去 計 劃 」 到 了 大 學 的 最 後 一 年, 婷 婷 才 意 識 到 自 己 最 鍾 愛 的 是 創 作。 一直都沒有想過要當藝術家的 她, 最 初 只 想 畢 業 後 當 個 藝 術 行 政 糊 口。 對 一 個 大 學 畢 業 生, 站 在 十 字 路 口 不 知 何 去 何 從, 她 選 擇 了 一 份 關 於 設 計 的 工 作, 過 着 朝 九 晚 五 的 上 班 族 生 活, 賺 取 生 活 費, 充 當 一 個 週 末 才 能 畫 畫 的 人。 喜 歡 創 作 和 把 創 作 變 成 事 業 是 兩 碼 子 的 事, 當 了 半 年 上 班 族 後 , 婷 婷 在 2014 年底辭掉全職 工作,下了決心要全職創作。 她 感 覺 到, 做 藝 術 家, 其 實 沒 有 甚 麼 光 環, 這 個 職 業 是 自 己 的 選 擇, 如 同 社 會 各 行 各 業 一 樣, 各 有 各 的 生 活 壓 力 要 面 對。 直 到 年 中 打 後 半 年, 沒 有 展 覽 2015 的 機 會, 她 頓 有 所 失 :「 我 不 知 道 自 己 繪 畫 究 竟 為 了 甚 麼。 當 然 即 使 沒 有 展 覽 我 還 是 會 繼 續 畫, 但那種感覺就好像:畫了後會有 觀 眾 看 嗎? 有 沒 有 人 知 道 我 在 做
以藝術作為事業
鄭婷婷專訪 ——
藝 術 家, 說 到 底 是 何 種 形 式 的 存 在? 在 中 學 時 期,這名詞和藝術史上留名的大師彷彿劃上等 號:達文西、莫內、畢加索、齊白石、張大千等, 「 藝 術 家 」 一 詞 難 免 附 有 光 環 ( a u ra )。這刻板的 印象,到大學時期其實也沒有甚麼改變,雖然認識 了當代藝術,藝術詞庫的字眼增加了,然而光怪陸 離的課堂例子,反而為「藝術家」這名詞添上一抹 神秘色彩,這身份令人憧憬卻不知從何實踐。
a
文: ▪ 攝: ▪
Yung
Jerry
「做完十份功課,你是不會 成 長 的, 你 一 定 要 有 自 己 沉 澱 的 時 間 。」 回 想 學 習 藝 術 的 過 程, 鄭 婷 婷 說 當 時 美 術 科 會 考 ( HKCEE )需要 做 作 品 集 加 素 描 公 開 試。 作 品 集 包括 件 7 作 品 及 寫 下 創 作 意 念、 資 料 搜 集 過 程、 遇 到 的 難 題 和 解 決 方 法 等。 對 中 學 生 來 說, 較 多 是 想 好 作 品 才 回 溯 創 作 過 程, 於 是往往不能細究自己是如何做出 作 品 —— 把原本很直覺性的概念 想 得 更 複 雜, 硬 套 入 考 試 的 格 局,完全扭曲了對創作的想法 。 到 了 現 在 的 學 制 ( DSE ), 更 多 了 評 賞 的 部 份, 需 要 學 生 去 描 述 和 詮 釋 作 品 ; 相 對 於 畫 畫 技 巧, 學生更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語言能 力。「 比 起 以 往 的 學 制, 現 在 的 學 生 看 多 了 展 覽 作 品。 而 對 於 喜 歡 創 作 的 同 學 來 說, 會 覺 得 有 困 難。」 當 創 作 需 要 應 付 考 試 制 度, 大 家 都 無 可 避 免 地 把 一 些「 重 點 」 代 入 自 己 的 作 品 ; 然 而 婷 婷 認 為, 「 創 作 是 應 該 由 日 常 慢 慢 累 積, 再 變 成 作 品。」 於 她 而 言, 為 了 考 試 而 創 作, 缺 少 了 這 樣 的 感 知。
12
xhibition
個 制 度, 你 慢 慢 看 到 兩 邊 的 差 異 是 甚 麼。」
掃 落 葉, 另 一 邊 則 任 由 葉 子 堆 積。「 透 過 這
把油街實現內一片草地一分為二:一邊會清
藝術家以在九四至九七 年 鑄 造 的 一 元 港 幣,
念。」
於 是 我 拿 了 這 個 想 法, 來 做 這 次 作 品 的 概
在 發 光, 而 我 們 從 小 對 月 光 都 很 有 感 情。
得 月 光 是 假 的, 因 為 我 們 能 真 實 看 得 見 月 亮
往未必真的急需這些金 錢 維 生, 而 是 因 為 一
我 希 望 大 家 去 思 考。」 回 收 紙 皮 的 老 人, 往
只 能 換 某 個 價 值 的 金 錢, 這 個 轉 化 與 落 差,
錢 去 執 紙 皮。 最 後, 原 來 這 麼 大 型 的 東 西,
只關於大埔關伯伯,很多老人家也會為這些
果展覽完結後拿去換錢 會 值 多 少。 它 其 實 不
這 麼 辛 苦、 堆 砌 兩 日 才 滿 一 架 的 解 款 車, 如
款 車, 我 會 想 知 道 大 家 怎 樣 想。 這 兩 架 執 得
「 對 我 來 說, 作 品 的 過 程 比 較 重 要。 例 如 解
一同競猜這兩車紙皮最 後 可 以 變 賣 多 少 錢。
去年和今年向他收購回 來 展 出, 並 邀 請 觀 眾
購自大埔一位回收紙皮 的 關 伯 伯, 程 展 緯 於
應。 而 兩 部 紥 得 結 實 美 觀 的「 解 款 車 」, 則
跟她「交換奶樽」,以真換假。
邀 請 來 訪 的 媽 媽 讓 寶 寶 拿 著 假 奶 樽 拍 照, 並
件 物 件?」 育 嬰 室 內 則 放 了 一 個 陶 瓷 奶 樽,
不 同 了, 即 使 形 狀 仍 在, 但 它 是 否 仍 是 同 一
玩 的 空 間, 例 如 物 件 的 內 容 消 失 了 或 者 大 小
它 的 複 製 品 之 間 有 甚 麼 分 別? 當 中 有 很 多 把
是 在 想 甚 麼 是 真, 甚 麼 是 假。 原 本 的 物 件 跟
我 自 己 一 直 思 考 的 概 念。 例 如 我 做 倒 模, 也
倒 模 自 尹 麗 娟 家 中 的 收 藏。「 其 實 也 是 順 著
著 的 一 本 本 陶 瓷 書 和 桌 上 的 陶 瓷 收 音 機, 也
刀、 磨 刨 及 榨 汁 器 等 陶 瓷 廚 具。 書 架 上 擺 放
和 食 物 盒, 是 對「 月 光 」 的 模 仿。 廚 房 掛 有
下來的架上放著一列由淺至深的黃色包裝盒
在 油 街 實 現 的「 盛 食 當 灶 」 空 間, 天 花 垂 吊
犧 性, 也 寫 當 權 者、 特 權 階 級 與 富 人 的 偽
的 利 刃。《 快 樂 王 子 》 除 了 寫 王 子 與 燕 子 的
給小朋友的故事,其實往往是突顯現實荒謬
緯 這 系 列 作 品 的 中 心 思 想。 寓 言, 看 似 是 寫
「究竟香港有沒有生產寓言的土壤」是程展
倒 模、 沒 有 顏 色 的。」 比 如 說, 她 在 咖 啡 店
有 關 係 的 物 件 放 進 去, 它 們 都 是 用 陶 瓷 造、
放 了 數 本 陶 瓷 書 ……「 我 們 選 了 一 些 跟 店 鋪
陶 瓷 芋 頭 魚, 書 店 的 門 口 除 了 熱 賣 讀 物, 也
面, 蔬 菜 檔 攤 有 陶 瓷 苦 瓜 和 柚 子, 素 菜 館 有
例如陶瓷豆豉鯪魚罐頭躲在街市雜貨店裡
的店鋪參與這次創作,成為作品的「展廳」。
活的現實環境之中。藝術猶如月亮反映太陽
等 的 形 態, 倒 模 製 成 陶 瓷, 並 隱 藏 在 社 區 生
常 物 品 如 書 本、 拖 鞋、 蔬 果、 罐 頭、 食 物 等
而尹麗娟的一系列作品 則 以 月 光 為 題, 以 日
行。 我 想 在 這 附 近 如 果 愈 來 愈 多 這 些 事 情 發
也 會 解 釋 說, 現 在 油 街 實 現 有 個 展 覽 正 在 進
相 遇。「 例 如 素 菜 館 有 顧 客 問 起 作 品, 店 主
尋 寶, 也 讓 平 常 路 過 的 居 民, 意 外 與 藝 術 品
邊 的 藝 術 品, 不 僅 讓 有 意 的 觀 眾 在 街 頭 巷 尾
化, 或 者 是 我 比 較 有 感 情 的。」 這 些 放 在 路
c
d
他 坦 言, 這 件 作 品 是 對 回 歸 二 十 周 年 的 回
種 對 未 來 的 不 安 感 而 勞 動。 這 兩 部 解 款 車,
善, 以 及 他 們 對 窮 人 的 無 盡 剝 削。 現 實 中 沒
櫥 窗 放 了 數 樽 陶 瓷 汽 水, 取 材 自 我 們 成 長 中
除 了 油 街 實 現 的 空 間, 尹 麗 娟 亦 邀 請 了 附 近
有 快 樂 王 子, 卻 充 滿 著 貧 富 懸 殊 的 荒 謬。 身
多少反映出彌漫這座城市的徬徨。
處香港,我們又可以如何回應這樣的社會狀
的 事 物, 勾 起 觀 眾 回 憶。「 將 這 些 收 集 回 來 的 物 件 攤 出 來 的 時 候, 發 現 自 己 讓 物 件 與 作
況?
品 之 間 產 生 了 聯 繫, 這 個 聯 繫 是 與 我 一 些 經
光, 既 是 模 仿 現 實, 亦 反 映 真 實。「 有 人 將
驗 與 記 憶 有 關。 選 擇 了 的 通 常 都 比 較 本 土
陽 光 當 成 是 真 實 的, 而 月 光 則 被 稱 為 不 真
生, 久 而 久 之, 他 們 也 會 習 慣 藝 術 會 出 現 在 他們生活空間之中。」
實;因為月亮不會發光, 它 的 光 是 來 自 反 射
的 太 陽 光。 我 覺 得 這 種 說 法 很 有 趣。 我 不 覺
「矚目登場」系列
尹麗娟《收集月光》 程展緯《擬人法的寓言練習》 地點:油街實現 日期:即日至 31/8/2017
尹麗娟:《收集月光》
展覽全紀錄
E 11
a 程展緯《擬人法的寓言練習》:
藝術家用雙面膠紙做了一隻白 烏鴉,對應《快樂王子》的燕 子。
b 程展緯《擬人法的寓言練習》:
出自大埔關伯伯之手的「解款 車」,整齊得叫人驚奇。
c 尹麗娟《收集月光》:隱藏在
社區中的藝術品,你又找得到 嗎?
d 尹麗娟《收集月光》:育嬰室
放著陶瓷奶樽,邀請媽媽帶著 寶寶來拍照,留下真奶樽,拿 走假奶樽。
尋找生活中的童話
緯 與 尹 麗 娟, 在 油 街 實 現「 矚 目 登 場 」 系 列 計 劃 中, 從 生 活 提
術 是 反 映 現 實 的 鏡 子, 亦 是 發 揮 想 像 力 的 遊 樂 園。 藝 術 家 程 展
文、攝:阿角 ▪
油街實現「矚目登場」 :程展緯《擬人法的寓言練 習》、尹麗娟《收集月光》
藝 取靈感,化作藝術作品,悄悄散置在油街實現各個角落,甚至藏於街
個 經 濟 再 分 配 的 故 事。」 程 展 緯 續 說。「 我
別人中得到真正的快樂……「快樂王子是一
頭巷尾之中,等待觀眾發掘生活中的詩意。 程展緯:《擬人法的寓言練習》
的故事。兩者好像也是關於一些財富不均、
幣來做,或者用上年 Art Basel 在我跟楊秀卓 的展覽上展出過的『解款車』 ︱ 一個執紙皮
便設想了一些與它相關的故事,比如說用硬
的 縮 景。「 我 覺 得《 快 樂 王 子 》 正 正 就 是 很
財富分配的問題。我便從這點開始著手。」
擅 長 用 藝 術 介 入 社 區 的 程 展 緯, 將 英 國 作 家
典 型 用 禮 物 經 濟 的 概 念, 不 停 分 享 一 些 東 西
王 爾 德 筆 下 童 話《 快 樂 王 子 》 變 為 香 港 社 會
的 故 事。」 藝 術 家 解 說 道。「 快 樂 王 子 生 存 國 家 為 他 立 了 一 個 像。 我 覺 得 這 是 很 痴 線
變 成 一 隻 白 色 烏 鴉, 要 透 過 手 機 的「 底 片 濾
不 過 在 程 展 緯 手 上, 原 著 中 輕 盈 可 愛 的 燕 子
的 環 境, 正 正 是 不 允 許 他 不 快 樂。 他 死 後, 的 …… 我 覺 得 這 也 很 接 近 當 下 的 環 境。」 延
「 雀 仔 周 圍 飛、 周 圍 發 現 一 些 事, 然 後 說 給 快 樂 王 子 聽 …… 在 我 一 直 的 創 作 中, 其 實 也
鏡」功能,把原色調轉,才能看見牠的真身。
子 放 在 導 盲 釘 上 的「 暗 幣 」、 用 一 排 一 元 硬
給 你 們 聽。 在 這 之 後 半 年, 我 很 想 一 直 飾 演
是 這 樣 : 我 在 社 會 中 發 現 一 些 東 西, 然 後 說
伸 自 童 話, 這 次 在 油 街 實 現 展 出 的 作 品 分 為
幣 劃 開 兩 邊 的 草 地, 以 及 兩 輛 從 回 收 紙 皮 伯
四 部 份 : 用 雙 面 膠 紙 造 的 白 色 烏 鴉、 把 五 毫
伯手上收購、齊整得很的「解款車」。
是請求正要遷徙過冬的燕子,把他身上的寶
歷苦難,成為雕像後卻目睹人民的貧苦,於
珠寶的「快樂王子」雕像。王子生前從未經
個 故 事 轉 化 的 過 程。 同 時 也 希 望 在 一 個 有 真
這 個 作 品 也 一 樣。 在 這 半 年 間, 我 會 留 意 這
仔 看 見 一 些 現 實 的 東 西 轉 告 快 樂 王 子, 我 想
子 捐 出 雙 眼 後, 靠 燕 子 看 世 界 的 情 節。「 雀
放 在 大 小 剛 好 的 導 盲 釘 上, 呼 應 了 故 事 中 王
這 個 角 色。」 又 例 如 暗 幣, 其 實 是 把 五 毫 子
石金片、甚至一雙藍寶石眼睛一一啄下,送
我們生活的狀態。」
有 假, 或 者 曲 線 的 角 度 上, 去 呈 現 一 些 現 在
《快樂王子》的主角是一個城市裡鑲滿金銀
給受苦的窮人。燕子更決定留下來陪伴失明
《擬人法的寓言練習》是「進行式」的創作,
的王子,作為他的眼睛。人們因王子而獲得 幸福,但失去光彩的王子卻逃不過被銷毀之 命運,燕子亦因留下而凍死,他們卻從幫助
10
a
b
09
E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孰假?它是一本儲起了畫家收藏
的版畫印刷嗎?」原來一開始沒
發現這個策展安排,是因為觀展
時都沒為意作品是手畫的抑或是
印製而成。習慣了跟著展覽的題
目說了算,它說是版畫,就先入
為主地將每幅作品看待成印刷
品。
策展人將兩類型作品合併成一個
j k l m n o
展覽,以藝術家的背景和風格為
n
軸, 把 版 畫 與 另 一 種 媒 介 並 放
作對比,能令觀眾享受另類觀賞
經驗,有異於著重概念為題的展
覽。加上一新美術館場地寬敞,
同時展出九位藝術家的五幅作品
都不覺擠擁,題材不一,相映成
展期:即日至 10/6/2017 地點:一新美術館 地點:觀塘 SML 商業大廈四樓
趣,確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展
覽。
「印象相傳:香港新版畫」
m
鍾大富《皇天上帝》,2016。 鍾大富《美國夢:自由》,2016。 陳育強《金剛經:第三誦》,2016。 尹麗娟《迷失日常(一)》(局部),2017。 尹麗娟《瑣碎沉積》(局部),2015。 黃麗茵《Risseldy, rosseldy, mow, mow, mow (一)》,2016。
p 謝炎安《美好世界(1974-2)》,2016。
p
o
像。即使這傳統創作方法古老, 但亦能見當中變幻多端。 其中要數尹麗娟的凸版畫最為吊 詭,紙上絕無半點彩墨,只有被 壓 在 紙 上 的 圖 像, 似 有 還 無 地 在白紙上淡淡浮現。這感覺似在 提醒觀者︰「日常你把額頭擱在 手臂上熟睡後,那個紅當當的印 記,不就是最自然最顯眼的『版 畫』嗎?」加上題材自由,策展 人鍾大富只定下藝術媒介為「版 畫」,一眾藝術家就著自己喜愛 的事物作畫,令展覽有別於平常 地多添一份新鮮感。
版畫沒有你想像中複雜 鍾大富特意找來版畫家以外的藝 術家合辦展覽,而他們都畢業自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求學時期 皆修讀過版畫課程。即使從事藝 術創作多年,少有接觸版畫,但 仍然能在這媒介裡刻上自己創作 風格的影子,找到表達意念的獨 有方法。 在觀賞展覽初段都不為意,但差 不多步行至入盡頭前便會發現同 場擺設些與版畫無關的藝術品。 參展人士之中有陶瓷家、藝術教 育工作者等等,原來每人各自以 版畫創作了四幅作品,並在旁置 有一件自己本行的創作品在旁做 對比。例如尹麗娟的凸版畫前, 便放有紙狀的陶瓷。在這個設定 下令人思索良久︰「到底它是不 是版畫壓成?是立體打印?孰真
j k
l
08
既 然 與 材 料 無 關, 何 解 沒 幾個人選擇做版畫? 鍾大富認為這與勞力有關,現時 學生不似從前一般有股傻勁,他 們比較精靈會想︰「若能專注畫 好一幅作品,既是獨一無二,而 又能賣較高價錢,為何要辛苦打 磨雕琢一塊木板去複印作品?」 而當普遍畫展都強調藝術概念, 作品可以變成非物質如行為藝術 的時候︰「就好似結婚不一定生 仔,做藝術非要有一件實質藝術 作品不可。」因此,新晉藝術家 亦不會選擇動輒需要身體勞動的 版畫媒介。再者,用模版重複印 數十張畫這過程需要集中精神, 這對年輕人而言是太沉悶,使人 容易放棄。是次展覽希望能令一 眾後輩延續版畫技藝,勾起他們 的興趣。
版畫有何特別之處? 林東鵬在作品旁寫上自己的見 解,版畫於他而言是一件二合為 一 的 藝 術 品, 既 有 版, 又 能 成 畫,就似一黑一白,光跟影,各 懷鬼胎。當你在版上掃上不同顏
g
周俊輝《LIVE science》,2016。
料,每次複印時運勁不一,又會
h 周俊輝《自畫像》,2016。
締造多件獨特的作品。參展藝術 家各懷不同絕技,有盧君賜用凸 版,周俊輝用凹版;凌展鵬選擇 木材做底版,陳育強則以立體打 印將聲音變成實體作品。顏料的 選擇良多,鍾大富以自己擅長的 岩彩作新嘗試,黃麗茵為板著墨 印 上 取 材 自 希 治 閣《 鳥 》 的 圖
e
i
f
林東鵬《一面兩體》(一),2016。 林東鵬《一體兩面》(一),2016。 盧君賜《望》,2016。
盧君賜《向前》,2016。
凌展騰《橫切面》,木版畫,2016。 凌展騰《畫樹起手四岐法》,木版畫,2016。
周俊輝《戴帽張開口的自畫像》,2016。
a b c d e f g h i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07
版畫的巨大容量 念, 設 題 較 以 前 虛
下策展人著重作品概
文 : Yung Sin Ting ▪ 圖:一新美術館 ▪
一新美術館「印象相傳:香港新版畫」 ——
時 甚少著墨 ......
無 ,可 以 空 泛 如「 時 間 」、 「大自然」 於 創 作 媒 介。 處 身 香 港, 鮮 有 版 畫 作 品, 鍾 大 富 有 見 及 此, 便 聯 同 八 位 不 同 類 型 的 藝 術 家 舉 辦「 印 象 相 傳 : 香 港 新 版 畫 」, 證 明在港做版畫的材料不 缺, 行 業 式 微 實 是 另 有 原 因。
c d
a b
06
觀眾感受到切實的共融。
以上作品有記載相處的過程,讓
時亦回應「長幼共融」的主題。 它都與學生成績掛勾,學生或多
認,即便這計劃動機有多美好,
視藝及通識課程一部分。不能否 目不一樣。
動機和心思都與從上而下頒定題
關心的事情開始創作,其創作的
歐陽曉昕的《童年》,透過重製
世,只能獨自入睡的境況;又如
加一個枕頭,呈現長者因伴侶逝
觀察及了解。透過製作一張大床
都展示出他們對長者處境作細心
像鄒靜及劉毓媛的《雙人床》,
著眼點應該是人,學習與對方相
面,實是可惜。所謂「共融」,
似乎保持著距離,作品亦流於表
色來創作,讓人感覺學生和長者
糊化為一個整體,學生以抽離角
幼共融」的主題,長者似乎被模
部分作品或者是為刻意回應「長
有納入課程之中,才較容易獲得
早已令他們疲於奔命;同時,唯
心思去應付,因為課程內的東西
以外的東西,學生未必會花太多
習氣氛太目標為本,如果是課程
大抵這是充滿矛盾的。現在的學
的自由,侷限他們的創作。
必要,但這可能會影響學生發揮
的邏輯,自覺有確切回應主題的
作,就如應試必須貼題才能得分
鼓勵年青人更為自由的創作。
這些,才可能進一步突破框框,
品水準,雖有其侷限,唯有了解
術教育的一面及所培養出來的作
品,而是讓人能了解現今中學藝
這個展覽,也許重點不只在於作
容,予人更為真實的感覺,亦感
加 插 這 部 分, 必 能 豐 富 展 覽 內
示學生和長者交流的過程,如能
這展覽另一不足之處,是沒有展
或少會抱著做功課的態度去創
兒時和外婆一起玩的飛行棋,來 處,將彼此距離拉近,才能夠真
教學資源。但當是課程一環,就
課程而生的遺憾
懷緬和她相處的回憶,感受得到 正的融合、了解、共處,如此才
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同樣的教學
功、手藝、表現方式成熟與否,
長幼共處的溫馨。一對老人的感 有意義。
雙交疊緊握的手,象徵公公手執 目非由學生制訂,那是由上而下
不過想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題
發點的教學,如鼓勵學生從自己
很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其為出
內容,包括制定相同的題目,這
手》,透過紙糊、編織,重製一 失明妻子,充當她的眼睛。這表 降 到 學 生 頭 上, 是 他 們 新 高 中
品提供更厚實的基礎。
日期:即日至 16/6/2017 時間:11:00-19:00 ( 星期二至日 ) 地點:1a space 號牛棚藝術村 14 號單位
「跨代共融」藝術緬懷之旅
現一對老人深刻相處的回憶,同
展覽全紀錄
受到整個計劃的深度,為觀賞作
人故事啟發張穎佩創作《執子之
思 的 作 品, 實 是 難 得。 撇 除 畫
課外活動,還能製作出如此有心
學生除要應付日常沉重的功課及
貼心的共處
xhibition
E 05
b
a
a 張穎佩《執子之手》。 b 歐陽曉昕《童年》。 c 鄒靜、劉毓媛《雙人床》。
c
04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現 正 展 出「 跨 代 共 a space
融 」 藝 術 緬 懷 之 旅, 此 展 覽
1
以長者和年輕人的關係作為主 題,當中由五間中學,共十三位 老師帶領,多位同學及駐校藝術 家參與。為豐富學生對主題的認 識與體驗,展前半年,大會安排 他們與五十多位長者進行一系列 交 流 活 動。 學 生 的 作 品 可 於 藝 廊 空 間 進 行 長 於 一 個 月 的 展 覽, 這機會實是難得,大眾可一瞥現 今中學藝術教育的成果。整個展 覽其實立意良善,也有能切合主 題的作品,可惜因是課程一部分 所致,始終會影響學生創作的方 向,使部分作品流於表面。將創 作納入課程一環,雖能提供教學 資源,卻會影響其發揮的自由, 可謂藝術教育始終難以突破的框 框吧。
得欣賞的。
同時亦為創作建立真實的基石,這是值
中學習與長者共處、了解長者的處境,
年輕人接觸的活動,讓學生能於活動之
心的課題。今次大會還舉辦多項長者跟
社會中和諧共處,將是我們要探討、關
代的隔閡,克服所謂的「代溝」,在於
示 , 於 2041 年 每 三 個 港 人 之 中, 就 會 有一個長者。長者與年輕人如何跨越世
題愈發嚴重︰據香港人口統計處資料顯
今次主題甚有意義,因本港人口老化問
良善的出發點
E 03
藝術教育的框框 「跨代共融」藝術緬懷之旅 ——
文、攝:苦瓜 ▪
02
isual Art
視藝版
從
這
邊
讀
起
Contents
# 70
目錄
May 2017
記錄 ition 展覽全 記錄 展覽全 「跨代共融 —— ibition h 框 x 框 E 的 畫」 ..... 藝術教育 全記錄 香港新版 .................... .. n 展覽 .. : .. .. io .. 傳 .. it .. .. 相 .. Exhib 印象 ............... 專訪 光》 人物 美術館「 月 新 w 集 一 e i v 《收 量—— nter 記錄 訪I 尹麗娟 的巨大容 畫 、 專 覽全 版 》 . .. 婷 展 .. 習 .. .. 婷 ion 言練 鄭 錄 .......... ibit —— 全記 ............ 法的寓 .. Exh .. 人 業 .. 覽 .. .. 擬 展 ...... e》 為事 緯《 ion ............. 4lik 術作 :程展 ibit e 藝 h k 」 x i 以 l 場 E
旅 Exhib 」藝術緬懷之
02
06
.
.........
10...
的童話
活中 尋找生
矚目登
現「 油街實
想 顛覆 體 媒 以新 12 ����������������������������������������������������������������������������������
20 16 �����������������������������������������������������������������������������������
行世
《平 —— 像
:#
.1 界2
�������������������������������������������������������������������������������������������������
浮
羅 細賞
年
百 宮八
Shenzhen, China Deleted phone numbers Norman
藝術教育的框框
「跨代共融」藝術緬懷之旅 ——
細賞羅浮宮八百年 以藝術作為事業 鄭婷婷專訪 ——
尋找生活中的童話 油 街 實 現 「 矚 目 登 場 」: 程 展 緯 《 擬 人 法 的 寓 言 練 習 》、 尹 麗 娟 《 收 集 月 光 》
版畫的巨大容量
》 #like4like
一新美術館「印象相傳:香港新版畫」 ——
: 2.1
報 道
+
藝 術
+
文 化
# 70
以新媒體顛覆想像 《平行世界 ——
Ma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