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而奏?── 黃家立與黃家正的《立正之時》 如果瘋狂有記認——《12 日瘋人認證》
點睇當代舞?「賞 ‧ 識」連結劇場與學校 《好人不義》公義與憐憫,你會點揀?
88
ISSUE
Dec 2018
戊戌 年十一月
文
化
+
藝
術
+
報
道
# 88
Dec 2018
Contents 編者的話
如果瘋狂有記認——《12 日瘋人認證》
演前預報 Preview
06
專題故事 Feature
《好人不義》公義與憐憫,你會點揀?
04
10 14
06
△ 志 「視藝版」請從另一邊翻閱
目錄
03
04
01
點睇當代舞?「賞 ‧ 識」連結劇場與學校
為何而奏?──黃家立與黃家正的《立正之時》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雜記】 飛行的理由——《阿飛正轉》
22
【仁云亦云】 聖誕怎快樂
【雕文嵐女】 時勢造藝術? 【太陽下的吞吐】政治劇場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場》:形式實驗有待改進
arts-news.net
編者的話
Editorial
來到 2018 年最後一個月,世界首個基因編輯寶寶誕生,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 教授賀建奎踰越了絕大部分人不敢踰越的那條學術道德底線,震驚全球,引來 世界各地科學家們強烈譴責,事件主角卻為自己辯護,認為自己做得對,因為 是幫助一對雙胞胎女嬰修改其中一個基因,使她們出生後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此番漠視學術倫理、打開潘朵拉盒子的行為,口說是為研究和治癒,背後則為 了龐大商機,因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的市場發展潛力達數以百億,而身兼七家公 司股東身分的他,為了何種原因進行這個研究項目,顯而易見。雖然此事仍有 待查證真偽,難不成是世紀騙局,而如若為人類胚胎編輯基因屬實,目前最令 人擔心的便是這對雙胞胎女嬰在成長過程將面臨何種不良影響。而修改胚胎基 因亦暗示這番改變將遺傳給未來世代。此刻尚有很多未知,到底會不會引起任 何異常生理狀況或可怕的疾病?若被無良商人利用產生大量定制寶寶催生現代 優生學,會引起怎樣的社會問題?或被罪犯或恐怖份子大加利用誘發新型生物 恐怖主義,引起各種國家安全問題等,現時已引起太多道德及科學顧慮…… 現代社會的道德缺席,或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不同的道德常識,正是當下世界 面對的問題。而解決方法,原來就在文化藝術。因它本來就有利培養現代社會 的同理心。對藝術和文學作深入了解,能激發人的想像力,生出一顆同理心, 讓人能切身處地、去想像和理解別人在經歷甚麼,生出對他人的溫柔及憐憫, 想的不再只是自己而是他人。 小編
03
出版人 林達生 George Lam george.lam@arts-news.net 高級編輯 吳嘉慧 Michelle Ng michelle.ng@prismcreation.com 設計及插圖師 鍾凱飛 Chung Hoi Fei hoifei.chung@prismcreation.com 編務、廣告聯絡 高慧明 Olivia Ko olivia.ko@prismcreation.com 廣告代理 葉飈 Billy Yip(中國內地) (86) 130 0517 5393 名譽顧問 謝宏中 Philip Tse
刊號 ISSN 2221-8041
版權屬仨思有限公司所有 。 歡迎轉載引用 ,敬請註明出處 。
印刷 基亞印刷有限公司 Gear Printing Ltd 發行 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Great Expect Development Ltd 出版 、編輯及廣告 稜創意有限公司 Prism Creation Ltd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電話:(+852) 2111 1192 傳真:(+852) 2975 3146 電郵:prism@arts-news.net
04 電影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演前預報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Preview
如果瘋狂有記認—— 《12 日瘋人認證》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精神病也不例外。但精神病不像普通疾病般
有表面病徵,誰又能決定誰有需要接受治療?法國紀錄片先驅雷蒙德帕 東(Raymond Depardon)的《12 日瘋人認證》(12 Days),紀錄在法 國精神病人接受法官裁定是否必須強制留院的聽證會——在法國法例之 下,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療的病人,在入院 12 天後會與法官面談,法官 在參考醫生診斷及病人狀況,判定病人是否有需要繼續留院治療,以制 度加入客觀判斷避免出現誤診。導演以直接電影(direct cinema)的手 法拍攝,以不介入、不訪談、不判斷的態度,紀錄面談期間的種種對話: 有人清醒而自覺需要治療、有人充滿幻覺而不自知、有人生氣、有人可 憐、有人冷靜……種種表象,都指向一個問題:到底何謂「瘋狂」?
■ 文:阿角 ■ 圖:安樂影片
「瘋狂」,一個約定俗成的疾病
法 國 哲 學 家 傅 柯( M i c h e l F o u c a u l t )指 出 , 「 瘋 狂 」(madness) 並 非 如 一 般 病 症 般 能 以明確病徵記認,而是由人們在討論裡,把一 系列徵狀歸納為一種「疾病」(在這兒,瘋狂 並不等於精神病,而是指早期人們對心理失常 狀況使用的籠統字眼)。「瘋狂」並非由病毒 細菌引起、能夠以既定病徵來記認的疾病,而 是人們同意把某些表徵(如胡言亂語、未能分 清現實與幻想)當成是一種心理疾病的表現。 換言之 ,「瘋狂」是一種人們根據約定俗成的 定義而出現的不正常狀態,其定義能夠因人們 對其理解的變化,隨著時間改變。一個人是否 「瘋狂」,只能由人們根據這些表徵來判斷, 不存在明確客觀的證據。
在要求病人強制留院治療時,需要法官介入判 斷 , 以 避 免 醫 生 權 力 過 大 。《 1 2 日 瘋 人 認 證 》 對精神病沒有甚麼誇張手法或獵奇態度,而是 以直接、客觀、安靜的鏡頭,與觀眾一同躲在 旁邊靜靜觀察病人與法官的對話。每個面談過 程 很 簡 單 ,律 師 簡 介 病 人 的 姓 名 、狀 況 與 意 願 , 法官提出問題並參考醫生報告,再裁決病人是 否 需 要 繼 續 留 院 治 療 。過 程 簡 單 、乾 淨 、清 晰 , 沒有甚麼戲劇性的轉折,卻突顯真實的人性。 病人能闡述自己的情況與想法,院方提出專業
隨著醫學進步,人們對精神病的理解更深入全
意 見 ,法 官 考 慮 各 方 資 料 作 出 判 決 。先 旨 聲 明 ,
面,「瘋狂」也不再全然是一種主觀定斷,但
如果你期待會看見冤獄、誤診或情緒爆發等戲
其診斷仍舊存在不少灰色地帶,這也是為甚麼
劇性場面,可能要失望了(當中只有一、兩個
05 a 神病院,將病人與真實世
被冰冷水泥建築包圍的精 界隔絕。
b 要決定眼前病人的去
在短短面談間,法官需 留。
a 個案比較意料之外)。但偏偏這些平淡如水的
制服送院。她冷靜描述當時情況,指控當時受
場面,卻最能闡明一個事實——精神和心理病
到的暴力對待,同時她也認同留院對她的情況
人也不過是普通人,有著平凡的生活和故事。
有幫助。她不是犯人而是受害者,甚至比很多
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
電影裡其中一個個案,是一位在辦公室被同事 欺凌的女士,因為被欺凌,她不開心、精神壓 力 大, 最 終 一 次 在 上 班 時 情 緒 崩 潰, 被 12 人
所謂「正常人」更理智、更清醒,為甚麼卻要 被囚禁、被懲罰?精神病的隔離措施是治療的 一部份,但是否同時某程度上亦在制裁生病、 需要幫助的人? 在我成長的年代,人們對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認 識 少 得 可 憐 。除 了 愛 隨 口 罵 人「 癲 癲 地 」、「 精 神病」、「心理變態」,還要盡情消費精神病 人。 猶 記 得 2000 年 初, 一 班 毫 無 憐 憫 之 心 的 娛記日夜追訪幾位情緒不穩定的藝人,在他們 頭上冠以「四大癲王」之名,而無知的觀眾竟 也甘之如飴,獵奇有之、取笑有之。對精神病 和心理疾病等未知領域的恐懼,令我們避之唯 恐不及,把病人標籤成異類。這也許就能令我 們安心,覺得如斯不幸絕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 上,可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b
人 人 都 有 機 會 生 病 , 所 謂 「 瘋 人 」 到 底 也 如 你 《12 日瘋人認證》 導演:Raymond Depardon 我般平凡普通。
現正於百老匯電影中心特別放映
06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點睇當代舞? 「賞 ‧ 識」連結劇場與學校 ■ 文:梁蔚澄 ■ 圖:城市當代舞蹈團
現今社會重視藝術,然而我們與藝術的相遇未必那麼順利,若找 到入門方法,或許能讓我們更易發現箇中之美。相比芭蕾舞與民 族舞,現代舞的動作、服飾,甚至內容也沒有特定模式,若沒相 關底蘊,應怎樣理解?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由今年 9 月開 始進行一個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當代舞「賞 ‧ 識」計劃,顧名思 義,就是教人如何欣賞與認識。他們以新穎的設計,在學校互動 巡 演 及 舉 辦 體 驗 工 作 坊 ,讓 中 小 學 生 得 以 對 現 代 舞 有 基 本 理 解 , 培 育 他 們 對 藝 術 的 鑑 賞 能 力。 近 日, 北 京 雷 動 天 下 現 代 舞 團 的 《點睇當代舞:〈棱 ‧ 角〉》於香港演出,並由 CCDC 藝術總 監 曹 誠 淵 作 現 場 導 賞, 這 亦 是 計 劃 的 一 部 分, 由 老 師 引 領 學 生 走進劇場,直接認識何為現代舞。
a
07
七個舞蹈作品 現代舞導賞匯 是 次 節 目 門 票 作 公 開 發 售, 市 民 亦 可 購 票 入
自 己 的 各 種 身 份, 如 女 兒、 學 生、 妻 子、 老
場, 而 今 次 劇 場 內 不 乏 教 師、 中 小 學 生, 單
師、 母 親 等 角 色, 以 舞 蹈 表 現 出 不 同 感 受。
以 今 天 進 場 人 次 已 達 2 0 0 位 學 生 。燈 光 驟 暗 ,
簡介完畢後,11 名舞者進場,「好美啊!」
學 生 們 也 自 覺 地 靜 下 來。 接 着, 台 上 燈 光 射
這就是坐在我身後的幾位小學生說出來的讚
向 一 隅, 那 就 是 藝 術 總 監 曹 誠 淵。 他 徐 徐 地
嘆 聲, 真 摰 且 毫 不 掩 飾。 其 後 亦 是 這 樣 以 講
道 出 現 代 舞 與 傳 統 舞 的 分 別, 雖 然 現 代 舞 沒
解 及 現 場 舞 蹈 互 相 穿 插, 梅 花 間 竹, 讓 大 家
有 所 謂 準 則, 但 亦 可 從 三 個 特 性 理 解:「 個
對現代舞有基本的印象。今次《棱 ‧ 角》就
性, 原 創 性 和 時 代 性 …… 個 性 就 是 忠 於 自 己
是 由 七 組 當 代 舞 作 品 選 段:《 褪 色 的 獨 白 》、
的 感 覺, 勇 於 發 出 不 一 樣 的 聲 音, 展 現 不 一
《 尋 找 大 觀 園 》 、《 圓 2 : 源 流 》 、《 冷 箭 》 、
樣 的 個 性。」 在 接 著 演 出 的《 褪 色 的 獨 白 》
《 滿 江 紅 》、《 十 月 》、 和《 超 速 》, 皆 是
( 選 段 ), 由 李 捍 忠 及 馬 波 編 導, 曹 誠 淵 亦
中 國 當 代 舞 發 展 以 來 的 代 表 作, 也 展 現 出 現
在 此 深 入 淺 出 地 介 紹 舞 作 特 點, 編 舞 馬 波 把
代舞的三種手法:具象、抽象及意象。
08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b
c
走進劇場 體驗現代舞魅力
第一次入學校作講解,第一所學校是鮮魚行學
小學生齊聲道:「又係馬波?」,對,這次節
校, 那 時 沒 有 9 年 免 費 教 育, 也 沒 有 操 場,
目內馬波編舞的作品有四個;及後在《超速》
只是在停車場表演。香港當時也沒有現代舞,
的 尾 聲 時 ,螢 幕 上 顯 示 出 字 句 ,眾 人 齊 聲 讀 出 ,
1980 年 7 月是第一場演出,只賣出 50 張票,
在日常的劇場,這樣的情景應該不會發生,然
我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便逐間學校打電話,
而,他們在最後卻無視了「規則」,不理會成
所以這次對我來說是延續。」
年人的眼光而讀出來,這正是節目有趣、可貴 之處。曹誠淵表示,希望學生不只是站在門外
走進學校 「舞 ‧ 出個框框」
觀 望 ,而 是 可 進 入 門 內 ,這 節 目 就 像 一 個 方 向 ,
曹 誠 淵 分 享 那 時 最 厲 害 的 是 一 年 總 共 前 往 99
讓人看見了現代舞的多元,他們將來亦能慢慢
間學校表演,這次計劃以 300 間學校為目標。
了解,擴闊視野。《棱 ‧ 角》已於全國巡演,
CCDC 副 藝 術 總 監( 教 育 ) 梁 曉 端 表 示, 是 次
不少舞者也是首次回家演出,有些舞者的父母
計劃的宗旨就是多元,最重要是如何表達自己
在看畢表演後才明白子女選擇現代舞的理由。
個 性 ,希 望 學 生 可 以 體 驗 劇 場 。「 舞 出 個 框 框 」
那麽,曹誠淵亦是首次嘗試這種結合講解及舞
學校巡演就是重要節目,四位教育藝術家演出
蹈 的 演 出 形 式 嗎? 非 也,「 我 在 1980 年 已 經
三段舞蹈及戲劇,讓學生輕鬆地了解何為現代
g
g
h
f
09 a 圓 2:源流 b 超速
攝影:殷鵬
攝影:嚴大衛
c 滿江紅 攝影:王小京
d
攝影:張和平
e 冷箭
攝影:殷鵬
f 攝影:Guiherm Rafols
e
尋找大觀園
g 欣賞《點睇當代舞》首場
約 150 名小學生今日出席
舞及其歷史,並從中反思各種動作的意義,最
黑板或簡報內的知識,而是像一個科學家去觀
後更邀請學生上台共同完成舞蹈,從而令他們
察,留意及創造。在學生及教師工作坊中,曾
明 白 不 要 因 為 覺 得 現 代 舞 抽 象 而 抗 拒 接 觸。
以蝴蝶的生態作舞蹈創作的內容,這涉及理解
「昨日有老師分享:『今次是一個大突破,顛
生物的成長、特徵,再轉化以舞蹈來表達。其
覆了我們對現代舞的看法』,我們希望老師是
實 香 港 不 只 是 學 生 在 忙, 教 師 也 在 忙, 還 有
攝:殷鵬
與學生一同欣賞,而不只是以帶學生出外或參
空 間 作 舞 蹈 教 育 嗎? 她 笑 說:「 我 見 到 參 與
加活動的心態。」除了學校巡演、入劇場欣賞
的 老 師 亦 有 一 種 想 改 變 的 慾 望, 學 生 不 是 需
i 首演照片
表演外,亦有教師、學生工作坊。開學至今已
要 規 範, 而 是 要 一 種 創 意, 培 養 intangible
有 67 間 學 校 參 與, 反 應 甚 佳, 她 表 示 小 學 生
ability。我相信大家也在追求新的教育概念,
的投入程度可以說是 90%。計劃嘗試令學生懂
我們作為藝術團體,就是提供支援,希望以舞
得欣賞舞蹈外,並作更深入的探討,以引導方
團及教學經驗,作出整合,尋找舞蹈教育作為
式讓學生感受自己的情感。
課程設計的可能。」
e
談及藝術教育,梁曉端認為藝術教育不單是教 育,而是一種體驗式學習。學生不再只是吸收
i
d 十月
g
j
演出 攝:殷鵬
h 首演照片滿江紅 ( 選段 )
《點睇當代舞〈棱 ‧ 角〉》
《點睇當代舞〈棱 ‧ 角〉》 攝:殷鵬
j 睇當代舞〈棱 ‧ 角〉》
曹誠淵博士主講導賞《點 攝:殷鵬
10
專題故事 Feature
為何而奏?──
黃家立與黃家正的《立正之時》
你 覺 得 自 己 是 甚 麼 人?「 正 常 人。」 音 樂 家 呢?
「 唉。」 大 提 琴 家 黃 家 立 輕 嘆。 他 說 自 己 並 不 是 自 小 立 志 讀 音 樂,「 我 覺 得 叫 自 己 做 音 樂 人 有 少 少 多 餘, 因 為 我 讀 音 樂 的 目 的 不 是 為 了 音 樂。」 他 在 大 學 時 放 棄 讀 建 築, 用 了 一 年 時 間 重 拾 荒 廢 多 年 的 音 樂,成功考入倫敦市政廳音樂學院,有教授評他的音 樂 為「 極 致 的 」, 畢 業 後 回 港 成 立 新 派 室 內 樂 團 The TimeCrafters,靜靜帶來新氣象。 你們是古典音樂家嗎?「我地係呀。」黃家正爽快而 肯定地答。各人身份何其多,並不是在考究應以哪個 自居,然而古典音樂家予人嚴肅、有距離之感?家正 笑言大多的表演方式都是死板,而他當年在美國修畢 音樂回港後成立 Music Lab,五年來製作別具匠心的 古典音樂會,嘗試打破悶局。一個高調,一個默默去 做,兄弟二人同在耕耘,只因為有種責任?
■ 文:梁蔚澄 ■ 圖:受訪者提供
11 一個月前,黃家正的《人生如戲》在大會堂上 演,以回港後首個作品作告別式,因他即將前 往 倫 敦 深 造, 正 式 在 港 劃 上 一 個 圓, 卻 又 在 此際分享時賣關子,希望來年與家立舉辦音樂 會。於是,這個專訪邀約,變得甚有分量。於 是,我們仨在家立的工作室,談著明年一月的 兄弟演奏會《立正之時》。這可說是二人近十 年 來 的 第 一 次 合 奏 演 出 ,家 正 以「 非 常 之 期 待 」 來形容。一切皆偶然,恰好有演奏廳檔期,家 正 想 與 家 立 合 奏 ,家 立 又 想 玩 那 兩 首 S o n a t a 。 好 像 甚 麼 宣 傳 也 沒 有? 他 們 說 昨 日 才 拍 照, 十二月開始宣傳及賣票便剛好,興之所致卻果 斷 行 事 ,就 如 他 倆 的 對 答:自 在 、簡 潔 、坦 誠 。
家立:去音樂會不是偽藝術 家立告訴我,他轉讀音樂的原因,本著想音樂 在香港有更好發展的想法,也考慮到很多不同 方面,包含音樂家的心態、發展、表演質素, 以及觀眾層面。大學時,他已發現大部分觀眾 聽音樂會並非為了興趣、一己的音樂修養或聆 聽自己的內心,打卡是常態,亦甚少支持本地 音樂家;香港本地音樂會也恆常大量邀請外國 團 體 ,觀 眾 亦 慕 名 而 至 ,兩 種 關 係 互 為 影 響 下 , 他認為這令全香港的音樂都向這個方向發展, 形成一個不良的生態環境,亦令香港觀眾有點
12
專題故事 Feature
扭曲,「我希望香港人都以一個欣賞藝術的角
家正:古典音樂需要與時並進
度,而不是偽藝術的角度,去欣賞音樂會。」
筆者訝異家正於《人生如戲》演奏結束後,把
當然他亦明白大多香港人的生活形態,經歷一
這五年來的節目構思、用意也傾囊相告,也欣
天的工作,哪有閒暇與精力走進劇場?
賞 他 以 生 死 為 題 的《1314》 —— 演 奏 本 地 年 輕作曲家鄭靖楠譜寫的樂曲,並邀得兩位舞者
那 你 為 何 而 奏?「 我 覺 得 音 樂 不 只 在 於 那 個
探討音樂與律動,從而引導觀眾享受音樂,甚
Phrase、大細聲、音準如何,而是演奏者與聽
至成為表演的一部份。「有趣的就是古典界的
眾的連結。」因此,他們的音樂會希望涵蓋不
人不喜歡我這樣,但因為我的對象很清楚,不
同的音樂及藝術,及就一個主題介紹其質感、
只 是 古 典 界, 我 真 正 的 對 象 是 所 有 大 眾, 由
特色、歷史等。他覺得香港比較缺乏引導觀眾
頭 到 尾 也 是, 不 然 為 何 有 那 麼 多 的 主 題、 想
如何欣賞音樂,而歐洲的古典音樂會已發展至
法 來 連 結 社 會 與 大 眾。」 無 論 是 接 受 訪 問、
走入教堂隨意聽不知名的樂手演奏也是他們的
FB Live、 做 節 目 主 持 人、 寫 專 欄 等, 他 在 回
生活習慣,他希望香港亦能經歷這種轉變。他
港的一刻已很清楚,自己要實踐的事,走怎樣
與樂團的演出並沒有大型宣傳,「我覺得無需
的 路。 他 形 容 這 五 年 是 實
要『 拱 』 嘢 俾 人 睇。 現 在 參 與 的 觀 眾 都係人傳人。我們是介紹音樂俾人認 識,而不是要來捧場……我覺得作為 一 個 音 樂 家 ,應 該 要 對 社 會 有 責 任 , 我 努 力 向 這 個 方 向 發 展, 其 實 都 已 經盡晒力,因為你可以做的事有限, 始終有壓力,尤其是經濟壓力。 不 過 我 們 零 宣 傳, 但 又 有 西 九, 香 港 藝 術 節、 其 他 內 地 單 位 找 我 們 演 出, 我 覺得都算成功。」
13 踐 期,「 對 我 來 說,making music relevant
音樂的魅力何在?
to society and to people 實在太重要,所以
家立不假思索道:「我覺得音樂本身已是非常
那時直接讀碩士或博士也不太可能,讀到第四
吸 引 人, 它 是 一 個 媒 介 可 以 直 接 接 觸 你 的 精
年,那時我覺得自己只是躲在一個洞,練自己
神,你的靈魂。我真的試過,就算那個人本來
的琴。我覺得要完全實踐到自己所想的,才可
聽不到。我試過在英國的老人院,聽音樂聽到
進入另一個階段。我覺得可能是命運,贏過比
流眼淚……我覺得音樂係一個 mind and soul
賽 ,完 成 了 想 做 的 事 ,我 覺 得 也 是 時 候 離 開 。」
connection。」 家 正 則 笑 言「 不 覺 得 古 典 音
此刻要做的事,也許只剩下如今正在進行的眾
樂 有 何 特 別, 也 不 覺 得 它 特 別 高 尚,It's just
籌灌錄 CD 計劃。
happen to be my interest and happen to be my mother tongue。」 家 正 父 親 從 不 播 流 行
問他們這一種使命感,會否成了負擔?家正並
曲,兄弟二人在小學階段亦未曾聽過陳奕迅的
不覺辛苦,自言喜歡挑戰,因為古典音樂並不
歌 ,古 典 音 樂 可 說 是 他 們 的 母 語 。對 他 們 來 說 ,
是創意藝術,也不能像金庸那樣創造一個武俠
它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到頭來,你問我為甚
世界,所以他認為需要與時並進。「但我有一
麼喜歡古典音樂,我們兩人都感覺到當中人性
個準則,我不會破壞音樂的 Integrity,其完整
的價值,否則我倆也不會從事這方面,與人性
性、 原 有 價 值 …… 我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Context,
無聯繫的話,為甚麼要去做?」他更在乎音樂
如《 人 生 如 戲 》, 關 於 死 亡 或 藝 術 價 值, 所
如何與他人連結,如何讓它對別人產生意義。
以 我 最 憎 一 個 字, 就 是 Gimmick, 甚 麼 叫
這就是在香港做音樂的責任。
Gimmick ? 如 果 我 著 小 丑 衫 或 除 衫 彈 就 係。 Gimmick 是 沒 用 的, 它 不 會 令 你 喜 歡 上 藝 術
老實說,筆者很想把二人的互動及對話內容完
或 知 道 如 何 欣 賞。 你 一 定 要 有 深 度, 一 定 要
整呈現,然而一切總有規限,千言萬語也不及
有 極 高 水 準。 你 的 社 會 責 任 就 是 創 作 最 優 質
靜聽他們現場的演繹來得震撼。至今為止,兩
的 音 樂 會, 我 嘗 試 讓 它 變 得 so interesting,
人在音樂路上的堅持與初心,相信也令他們得
compelling and connected to our live。」
以越過更多的挑戰,走更遠的路。
Music Lab《立正之時》 日期:7/1/2019(20:00) 地點:香港大會堂 地點:$280 / $240 / $180 (黃家立 - 大提琴 黃家正 - 鋼琴)
14
a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15
《好人不義》
公義與憐憫,你會點揀? 若公義與憐憫不能並存,你會怎樣選擇?牧師張宇海外歸來後,遇上駝背的 陳喜婆婆,他懷著善意,扶起她並送至醫院,怎料一個屈尾十,婆婆控告他 用車撞倒她,並索取賠償金作和解。正常又怎能容忍顛倒是非之事,且又要 自己平白地蒙上罪名?張宇舊同學何昌為律師又會怎樣處理?而婆婆為何有 此舉動,與她的老伴徐福相關嗎?這個疑似存在的傷人案把四個不同背景及 階層,本應沒有交集的人連結在一起,各人產生怎樣的影響,正是香港話劇 團即將於文化中心劇院演出的《好人不義》。如劇中的簡介說,「法律維持 了社會的安定,但人的心靈又由誰來保護呢?」好人真是從來也不易做。
■ 文:梁蔚澄 ■ 圖:香港話劇團 ■ 攝:keith hiro
16
專題故事 Feature
我們都在社會中各自掙扎
宋 本 浩 飾 演 一 名 律 師, 亦 是 劇 中 的 重 要 角 色。
這樣的故事設定緣於編劇鄭廸琪的編劇碩士課
「 這 是 正 劇, 亦 有 很 多 對 白, 又 做 主 角, 對 我
程 中 的 一 份 功 課 ,潘 惠 森 老 師 以 一 則 交 通 意 外 新
來 說 並 不 常 見。 可 以 說 有 壓 力 又 好, 值 得 高 興
聞 讓 同 學 來 發 揮 ,鄭 廸 琪 認 為 正 因 是 報 導 內 容 未
又 得, 是 挑 戰 亦 可。 但 我 的 責 任 就 是 在 何 昌 內
有 詳 細 交 代 眾 人 背 景, 雙 方 各 執 一 詞,「 受 害
找 自 己。」 他 以 前 認 為 何 昌 對 所 有 事 都 很「 勞
人 」勝 訴 ,這 令 她 思 考「 受 害 人 」會 不 會 有 誣 告
氣 」,甚 至 有 點 惡 。但 這 次 再 閱 讀 ,他 明 白 這 種
的 可 能 ? 如 是 ,背 後 又 有 何 動 機 ?《 好 人 不 義 》
是 累 積 下 來 的 憤 怒 ,如 看 見 社 會 的 不 公 義 ,「 唔
於 是 由 此 慢 慢 創 作 出 來。 因 此, 她 是 先 以 拾 荒
講 道 理 」 的 事, 再 者 何 昌 在 生 命 中 受 到 不 少 挫
維 生 的 陳 喜 婆 婆( 文 瑞 興 飾 )作 創 作 的 切 入 點 ,
折 及 壓 抑, 一 方 面 承 受 工 作 壓 力, 同 時 亦 要 兼
如 果 婆 婆 是 行 騙 ,又 有 誰 會 出 手 相 助 ? 這 樣 環 環
顧 家 庭 及 生 活, 要 生 存 就 要 不 斷 妥 協, 可 能 是
相 扣 下 產 生 出 各 個 角 色:牧 師 張 宇( 袁 富 華 飾 )、
這 樣 千 百 萬 個 微 小 的 屈 服 ,而 形 成 何 昌 的 憤 怒 。
好 友 何 昌( 宋 本 浩 飾 )及 老 伴 徐 福( 吳 家 良 飾 ),
這 或 許 與 大 多 數 打 工 仔 一 樣, 把 所 有 事 情 都 吞
當 精 英 階 層 與 貧 苦 階 層 相 遇 後, 各 人 漸 漸 有 不
下。「 法 庭 戲、 包 青 天 又 好、 福 爾 摩 斯 都 好,
同 的 轉 變 。鄭 廸 琪 說:「 我 們 活 在 這 個 群 體 內 ,
其 實 也 是 透 過 一 單 案 件, 看 到 當 時 的 世 情, 折
我 所 講 述 的 皆 是 人 的 事 情。 由 讀 戲 劇 場, 然 後
射 出 發 生 何 事 。現 在 這 三 角 關 係 ,在 這 時 代 下 ,
到 黑 盒, 其 實 真 的 覺 得 很 幸 運, 這 部 戲 可 以 經
某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我 們 也 是 屬 於 弱 勢 。雖 然 何 昌 及
歷這麼多。我在想 2018 年的我,其實是不能寫
牧 師 的 生 活 條 件 應 該 較 好, 但 我 們 都 是 在 這 樣
回 2015 年紀錄的那個狀態及想法。」
的 環 境 下 各 自 掙 扎, 只 是 大 家 掙 扎 求 全 的 方 法
b c
17 不 同。」 然 而 從 海 外 回 來 的 張 宇 像 是 何 昌 的 一
是一個催化劑,催化何昌、張宇,以及自己之
面 鏡, 令 他 突 然 看 到 自 己 醜 陋 的 一 面, 以 及 自
間的善心,同時,婆婆及公公之間最重要的元
己 也 曾 經 像 現 時 的 張 宇 一 樣 ,是 個 有 信 念 的 人 。
素就是愛,沒有愛便不會發生是次事件。
尋找自己所相信的真實
不只是劇中角色改變
導演陳焯威還記得首次讀劇時已認為是一部完
今年快將重演《好人不義》之時,恰巧在此劇
整的故事,每個角色也讓人易於在各自的生活
飾演張宇的袁富華獲得 2018 金馬獎最佳男配
經驗遇到的某人代入。雖說對白已有好強的真
角。他與我分享一個於往年演畢張宇一角後所
實感,但他思考的是,劇本最終想指向甚麼?
遇上的事,亦因此劇令他處理方法有所不同;
好人真的好難做?「我們發覺,公義及當好人
當他在劇場內睇大戲時,坐在附近的嬸嬸手機
好像有好多對立面,在社會上其實兩者也很重
卻不停響,不是震機,而是發出聲音。另外一
要,在生活上卻又難以平衡地出現,但你又不
位女士以煩嫌的語氣請她熄手機。然而,袁富
可以沒了那憧憬……應該是平衡最好,但人性
華發現原來那位嬸嬸並非有意破壞場內的氣
是人性,不容易拿捏,所以只好追求自己的平
氛,她努力地以手袋及衣服覆蓋手機,以減低
衡或真相,從而有個比較平衡的決定。」劇本
聲量。知道真相後,他決定助她把手機較至靜
最後沒為當好人或維持公義何者更為重要有所
音模式。「我們很多時候,都只是看到表面那
定論,何昌及張宇也在經歷尋找自己價值觀或
層,看不到裡面,以及背後原因。因為每一方
信念的過程。那婆婆是甚麼角色?導演認為她
都只用各自看到的事去拉鋸、抗衡,這就是劇
a 流到自己成長的地方, 牧師張宇 ( 袁富華飾 ) 回 卻無情地被捲入一宗疑 似傷人案。
b 張宇和解,不相信公義 好友何昌 ( 宋本浩飾 ) 勸 仍存在。
c 飾 ) 與長期病患的老伴 駝背婆婆陳喜 ( 文瑞興
徐福 ( 吳家良飾 ) 相依 為命。
中表達的訊息之一,而這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 子。」他說今年重演,再排練,演員經歷一番 沉 澱 後, 再 討 論 劇 中 是 否 忽 略 一 些 重 要 的 事 情。「大家添加了一兩年的閱歷後,會怎樣更 靈活地呈現角色?經過沉澱後,演員之間產生 的火花亦有所不同。」 往年於黑盒劇場演出,導演刻意安排觀眾入場 時 必 須 經 過 舞 台 佈 景, 再 選 擇 坐 左 或 右 邊。 「我覺得不只是衝突,我們亦需要一絲清醒, 因為正反論調也有,而這亦與現實社會緊扣。 我很想與觀眾一同經歷一個與我們世界緊扣的 事。我們如何參與或體驗城市,即使你選擇看 不 見 ,也 是 一 種 真 實 。」是 次 也 有 一 個 名 為「 城 市中的真實」的演後展覽,希望運用相片呈現 香港百態,或常被遺忘或忽略的人和事物,觀 眾亦能參與是次活動,獲選的相片將於展覽中 展出。
香港話劇團《好人不義》 日期:21,26^-29/12/2018(20:00) 22-23,25-26,29^-30/12/2018(15:00) ^ 設演後座談會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地點:$320 / $220($280 / $200 聖誕優惠)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聖誕怎快樂 每逢臨近近十二月,市面上的街道和大 小商店換上了林林總總聖誕佈置及大 減價促銷等宣傳後,四周看似熱鬧興
愧疚,一下子又被種種慾望取代。短短幾天 霎 時 興 奮 帶 來 的 罪 孽, 日 後 再 多 懺 悔 也 於事無補……
奮; 然 而, 年 末 其 實 總 教 人 唏 噓, 王天仁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既 難 免 感 慨 時 光 流 逝, 也 想 到 一 年 下來累積了不少憾事,加上媒體都在 做不同界別大事回顧,所謂大事,
頹然萎靡的社會 執筆之時,立法會西九龍區補選 結束,一如大眾所料,建制派無驚
十 之 八 九 即「 大 單 嘢 」, 通 常 不
無 險 下 取 得 議 席, 一 時 間 各 事 後 軍
會是 甚 麼好 事,三 百 六十 五天 全
師 分 析 的、 搥 首 頓 足 哭 喪 的、 幸 災
球天災人禍集合起來,並非人人
樂禍恥笑的不一而足,無論結果
吃 得 消 ,唯 有 寄 望 來 年 會 好 一 點;
如何,相較 DQ 事件出現前的選舉
但 這 寄 望, 去 年 這 個 時 候, 不 也
氣 氛 是 兩 碼 子 事 情。 沒 法 子, 當
期許過?結果如何?心照不宣。聖
年面對民間甚大反應的高鐵、港
誕快樂?談何容易?
珠 澳 大 橋 等, 今 日 均 已 順 利 通 車,
天災 vs 人禍
的 沙 中 線 工 程 問 題, 及 政 府 愈 來 愈 明 目 張 膽 的 硬
無力抵擋的頹然著實令人歎息;面對歪曲常理 究 竟 天 災 帶 來 的 破 壞 嚴 重, 還 是 人 禍 的 影 響
推 政 策, 例 如 大 嶼 山 人 工 島 計 劃 等, 我 們 除 了 坐
深 遠? 抑 或 根 本 人 禍 是 引 來 天 災 的 起 點? 已 忘 了
以 待 斃, 實 在 看 似 無 甚 可 做, 畢 竟 人 民 要 和 國 家
從 甚 麼 時 候 開 始, 地 球 危 在 旦 夕 的 資 訊 就 沒 停 止
機 器 周 旋 極 度 累 人。 渙 散 萎 靡 的 大 眾 情 緒, 對 比
過 ──愈 來 愈 小 的 冰 塊 、 一 日 比 一 日 極 端 的 天 氣 、
於 天 天 拖 著 大 小 行 李 箱, 雙 眼 閃 著 精 光 在 港 飢 渴
一 隻 比 一 隻 消 瘦 的 北 極 熊 …… 成 因, 都 是 人 禍,
地 消 費 的 自 由 行, 落 差 真 有 夠 大。 聖 誕 快 樂, 看
而 偏 偏 世 界 上 科 研 地 位 看 似 甚 高 的 美 國, 其 民 主
來只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
選 舉 下 產 生 的 總 統, 卻 對 氣 候 變 化 問 題 持 否 定 意 見 ,甚 至 退 出 於 2 0 1 5 年 簽 署 的《 巴 黎 氣 候 協 定 》, 是剛愎自用還是短視愚昧?
藝術能做甚麼 面 對 上 述 處 境, 已 經 有 超 過 足 夠 的 理 由 讓 我
那 邊 廂, 幾 個 月 前 超 強 颱 風 山 竹 襲 港, 風 捲
們 快 樂 不 起 來 吧? 藝 術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還 可 以 做 甚
殘 樓、 滿 城 狼 藉, 一 幕 幕 驚 心 動 魄 和 塌 樹 圍 城 歷
麼? 突 顯 現 實 荒 謬? 恐 怕 現 實 已 夠 荒 謬 了! 追 求
歷 在 目, 隨 海 濤 湧 浪 而 來 的 垃 圾 彷 如 對 人 類 作 控
真 善 美? 不 是 早 被 當 代 藝 術 嘲 弄 了 嗎? 尋 找 新 的
訴, 社 交 媒 體 上, 一 時 盡 是 勸 戒 之 詞, 人 人 似 在
概 念? 現 代 人 每 天 從 手 機 接 觸 的 新 概 念 還 未 夠 多
反 思 自 然 與 人 類 關 係;誰 料 這 邊 廂 ,才 不 過 數 月 ,
嗎? 年 尾 流 流, 罕 有 地 放 負, 為 的, 不 是 要 掉 進
無 論 是 早 前 巧 立 名 目 的 無 聊「 光 棍 節 」, 還 是 因
黑 暗 深 淵; 相 反, 是 要 把 鬱 悶 打 包, 提 出 更 多 問
聖 誕 將 至, 總 之 不 乏 消 費 機 會, 大 量 無 謂 產 品、
題反思,抖擻準備進入新一年!
過 度 包 裝、 派 對 浪 費 的 食 物 …… 我 們 對 大 自 然 的
19 雕文 嵐女
時勢造藝術? 在 最 近 的 策 展 講 座 中, 我 以“Social
1996 年成立,正好回應著 1997 年香港回歸之前,移
Transformation”(中譯:社會轉化/轉型)為主軸,
民潮起,舊單位丟空,港人心情複雜。這種心情轉化
請來四位講者:黃國才、張怡敏、盧樂謙和黎慧儀,
的新力量,配合了當時缺乏裝置藝術展示空間的情況,
一同來討論一間藝術學院應該以怎樣的方式/態度,
藝術家才有推動力,合資建立空間去推廣自己作品。
去幫助/支持學生對應現今的社會狀態。或是說,我
這是前所未見的香港藝壇轉捩點,藝術家自主了自己
們是否需要保持固有的藝術基礎課,再增添靈活的課
的展示空間和方式。後來,在租金高企的劣勢下,藝
程或是活動項目,來激發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提供
術空間仍是遍地開花,大家仍然找到生存之隙,例如
平台給學生們練習的機會。
新晉的天台塾,以以前無法想像的新型方式辦學。
然 而, 當 代 藝 術 的 基 礎 是 甚 麼? 是 素 描? 是
回看這些始創者的就學史,大家都在傳統的學院
調 色? 是 藝 術 史? 還 是 社 會 心 理 學? 社 工 教 育? 科
內畢業,修讀的都是傳統媒介。多年來不變應萬變的
技 小 知 識? 電 腦 工 程 學? 這 不 禁 讓 我 想 起 講 者 提 出
基礎是,批判性思考和敢於創新的精神。凡事問:「為
的“Renaissance Man”( 中 譯: 博 學 者 ) 。 此 詞 一
甚麼是這樣」、「為甚麼不可以這樣」,先找「啞老
般 只 用 以 形 容 文 藝 術 復 興 時 期 的 藝 術 家 ——達 文 西 (
師」,再去找真人老師問個究竟。在這資訊傳播爆炸
Leonardo da Vinci) 。他學識淵博,不只在繪畫、音樂
的年代,要找資料完全不難,分析資料反而難,與真
和建築的藝術領域有超凡的成就,亦是某些科學範疇
人交往更難。人心無常,沒有公式的交往法教授。藝
的開創鼻祖。簡直是藝術史中的超級巨星。
術界想要增添學習的內容,也許應在其他界別尋找,
回看當下,在這沒有 super star(巨星) 的年代,
跨學科研究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因此,不是藝術學
藝術界裡還記得住名字的藝術家,都上五十歲了。當
院要增加課程,反而是騰出空間,尋找合適對口拍檔,
年 的 YBA( Young British Artists) 英 國 年 青 藝 術 家
以長補短,結合社會資源,才是真正摸著、抓著時勢
們 初 現 於 1988 年, 卻 只 有 廿 五、 六 歲 左 右。 到 底 是
發展。
甚麼樣的社會成就了她/他們?記得那是戴卓爾夫人
那,我們還要巨星、英雄嗎?
(Margaret Thatcher) 執政(1979 - 1990 年)的豐 收期, 政府減少干預,鼓勵新小型公司創立,減稅, 英國的經濟在十年間亦由弱轉強。正是這個政治經濟 轉型期,給那些不想乖乖呆在正常小畫廊的藝術初哥 們一個機會,自組找貨倉,親自刷洗整理,裝置起那 些驚世駭俗之作,改寫了自己命運,也改變了畫廊的 習慣,後來很多人都跑到大貨倉內經營了。事件不是 偶發,而是應連鎖之效。1989 年時值東歐解體,世界 版圖重整。大眾熟悉的中國天安門事件發生前幾個月, 剛剛開放的中國亦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中國現代藝術 展。時代造英雄,英雄出少年,少年再造新時勢。 這 種 情 況 在 香 港 也 曾 出 現,Para site 空 間 在
剛收割的心耕越光米在曬太陽,被赤腳翻動,以天然方法帶走水份,2017 圖片/標題來源:藝術家 黎慧儀。 年夏。
林嵐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20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 雜記
飛行的理由——《阿飛正轉》 奈時所要作出的抉擇與當中的掙扎。我們的團隊雖 然來自台灣、香港及澳門三個地方,但我們在現實 生活中所要面對的荒謬世界也有共通之處。所以當 我們在討論這齣音樂劇的內容時,會真的感到現實 伍卓賢
的無奈,而在劇場中我們表演了,觀眾看了,劇完 結後還能把一些甚麼帶回真實世界嗎?
音樂創作人,喜歡旅遊, 愛好新鮮事物,曾於日 本及荷蘭留學。
跟《阿飛正轉》當中的角色在尋找工作的旅途 上要面對的問題一樣,在台灣這次選舉中,以及我 們平時在香港身處的社會問題上,很多時都要面對
■ 劇照攝影師:顏涵正
一些選擇。而各種選擇大部份分歧都是基於各人價 一舖清唱跟台北人力飛行劇團合作創作和演出
值觀的不同。例如我們要讓零售業從中國旅客口袋
的無伴奏人聲音樂劇《阿飛正轉》剛在桃園展演中
中賺更多還是希望保留更多以香港人為本的商店;
心完成首演。首演當天正值台灣九合一選舉,除了
要 開 發 郊 野 公 園 還 是 要 保 護 大 自 然 等 。我 們 做 音 樂 ,
要選出民意代表外也有議題要公投。所以在演出前
做 劇 場 ,很 多 時 沒 有 很 即 時 為 社 會 帶 來 實 質 的 改 變 ,
一天我們放假好讓團隊可以回家投票後才演出。雖
但我們可以借這個機會和觀眾一起探討價值觀的問
然演出當天見到部份台灣演員/製作人員在投票後
題,對我來說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做一齣
等待結果時有點坐立不安,我們的首演還是順利完
劇,結束後也能帶來討論,再思考,就算是很慢很
成。
慢的過程,也希望可以為世界帶來一點點改變。 《阿飛正轉》這故事是關於一班剛畢業的喜鵲
首演結束後,選舉結果也大都已成定局。台灣
如何在一場求職競賽中找尋自己要飛的一片天空。
團隊中很多人都對結果很失望。但如感染人心的道
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勵志故事,但其實是在討論當年
路,改變可能是漫長的,各人倒不如繼續為著自己
輕人在這個社會上要面對種種荒謬不公黑幕與及無
要飛的理由,去吧!
21 太陽下 的吞吐
政治劇場
出 任 比 利 時 NTGent 劇 院 2018 / 19 劇 季 藝 術 總 監 的 瑞 士 導 演 及 作 家 Milo Rau, 在 2018 年 5 月 為 未 來 的 城 市 劇 場 擬 定「Ghent 宣 言 」, 宣 告: 劇 場 不 再 只是描繪世界和真實,而是要改變世界,劇場的再現 (representation) 本身就是真實。 現年 41 歲的 Milo Rau 在 2007 年創辦國際政治謀 殺學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olitical Murder), 以獨特的紀錄文獻形式,配合多媒體的表現手法創作 政治劇場,直面被忽略、被遺忘或被扭曲了的歷史或 社會衝突,多個作品都備受國際文化藝術界高度讚譽。 2013 年 3 月 1 日 至 3 日 Milo 選 擇 了 在 甚 具 象 徵 意 義 的 莫 斯 科 沙 哈 諾 夫 中 心 (Sakharov Center) 搭 建 一個法庭,進行為期三天的劇場《Moscow Trials 莫斯 科審訊》,重演十年間莫斯科三宗轟動一時、反俄羅 斯普京政府和反親普京正教會的訴訟,被告都是文化 藝術界的異見份子,其中包括曾經在剛結束的世界杯 賽事中跑入球場抗議示威的樂隊 Pussy Riot。2012 年 Pussy Riot 因在莫斯科正教會 Cathedral of Christ the Savior 教堂內,突擊演唱諷刺政教勾結的歌而被判入 獄兩年。普京政府打壓異見藝術家,在政府操控的法 庭中,反對聲音完全被忽視,未審其實已經有了裁決。 劇作《Moscow Trials》没有預先寫好的劇本,舞台上 都是憲法法官、證人、律師、不同政見的專家學者等 實實在在的當事人(包括 Pussy Riot 成員 Yekaterina
Samutsevich) 和 受 影 響 人 士, 而 陪 審 團 則 是 普 通 的 莫斯科人。在三天劇場審訊中,不同的證據、立場和 法律觀點都得以被聽見,互相對話。期間,俄羅斯入 境處官員衝入劇場,以 Milo 違反簽證為由製造事端。 Milo 把三天演出過程拍攝下來,製成可以廣為流傳的 紀 錄 片, 走 出 莫 斯 科。 重 演, 不 是 要 描 繪 歷 史, 而 是 讓過去和今天的局內局外人跟現在和未來對話,帶來 改變。在 Milo 的《莫斯科審訊》中,陪審團以小比數 裁 定 Pussy Riot 無 罪。 以 劇 場 的 再 現 對 比 先 前 真 實 法 庭的裁決,揭示後者的虛假和不義。 上月底在灣仔藝術中心看了 Milo 最新劇作《剛果 裁 决 》 紀 錄 片。 像《 莫 斯 科 審 訊 》 一 樣,Milo 邀 請 政 府 官 員、 礦 工、 受 害 者、 目 擊 者、 律 師、 法 官、 專 家 和當事人等,在事發地點剛果搭起法庭,要呈現非洲 一段持續二十年的戰亂的原因和背景,彰顯公義。這 場被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歷史上最血腥最殘暴的衝 突,源頭不再是中非地區的政治或種族鬥爭,而是全 球化不公義的經濟掠奪的結果。紀錄片的序幕是東剛 果一個小村中 30 名婦女和小孩被屠殺的場面,没有人 知道箇中原因,也没有人追究責任,類似的屠殺在過 去 20 年持續發生,造成超過六百萬人死亡,然而國際 社會卻一直旁觀這場經濟浩劫。Milo 花了 15 年時間搜 集有關資料,用攝影機拍下跨國礦業在當地開採天然 資 源、 驅 逐 社 區、 破 壞 環 境 的 事 實: 官 商 合 作, 礦 產 被 淘 空, 環 境 被 嚴 重 毒 害, 人 民 生 活 愈 趨 貧 困。《 剛 果裁决》劇作上演後,剛果政府的礦業部長和內政部 長 相 繼 被 革 職。Milo 說: 不 管 事 情 有 多 複 雜, 只 要 我 們努力確立證據,真理和公義是可以彰顯的。 Pussy Riot 成 員 Nika 和 Olya 於 11 月 3 日 晚 在 深 水埗合舍出席一個對談會,這是為回應藝術家巴丟草 在港展覽被取消後的活動,她們都指出這次是中央施 壓,顯得他們的確很虛怯。大館一度拒絕借出場地舉 辦旅英大陸作家馬建的新書《中國夢》座談會,指活 動牽涉「政治利益」。藝術文學界接二連三被禁被查, 政治真的很可怕嗎?
楊秀卓 畢業於香港大學比較文 學系,曾任教中學視覺 藝術科十八年,參加過 多次聯展及個展,兼擅 繪畫、雕塑、裝置藝術、 行 為 藝 術、 演 戲、 陶 瓷 等。 十 多 年 來, 不 停 參 與多個大型社區藝術活 動, 對 象 多 為 年 輕 人, 近年則轉向以藝術介人 城市空間和社區,探討 人與環境的關係,並反 思自主生活的可能性。
22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 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
電郵 : prism@arts-news.net 電話 : +852 2111 1192 傳真 : +852 2975 3146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 文:吳俊鞍 ■ 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 場》:形式實驗有待改進
www.iatc.com.hk
時至今日,蘋果公司的 iPhone 也推出了逾十年,目下再說「智能手機愈趨普及」,似 乎會被人冠以老掉牙一詞。不少劇場工作者開始熟習利用手機呈現藝術概念,例如使用聲
音 導 賞 / 應 用 程 式 來 建 構 劇 場 作 品 ,著 名 例 子 有 德 國 R i m i n i P r o t o k o l l 的《 遙 感 城 市 》 (Remote X)。而本地劇場近年也不乏以手機應用程式主導的演出,例如「天台製作」 的《行為淪喪》(2015)和《消失的海岸線》(2017):前者使用聲音導賞帶領參加者 觀賞場次
新視野藝術節 2018「微藝進行中」
她說創作單位 《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場》 2018 年 11 月 02 日 20:00 葵青劇院鄰近社區 (公開綵排)
遊走新蒲崗;後者引導參加者探索油麻地,了解海岸線的變遷,在程式設計上,更容許參 加者在跟隨演員前進或離群之間有一定選擇權,打破一貫線性導航的行程。凡此種種,有
人會歸類為「環境劇場」、「沉浸劇場」、「漫步劇場」甚至三者兼有,都是希望發掘社 區與觀眾之間的連繫,讓他們重新認識居住的地方。
23
新視野藝術節的節中節「微藝進行中」,作品
一 題 會 問:若 以 一 小 時 為 限 ,步 行 、坐 車 與 乘 飛 機 ,
向來比主節劍走偏鋒、在空間運用上甚至跳出鏡框
哪個選項對你來說路程最遠?另一題又問:與伴侶
舞台限制,更為突破常規,也許更能為上述作品提
相隔兩地談論結婚、抑或面對面談分手來得最遠?
供實驗平台。來到第三屆,當中「她說創作單位」
這些問題皆沒有標準答案,但參加者屈縮在車廂回
的《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場》繼前作《O 先
答時,就重新檢驗著自己對物理空間、以至人際關
生與 O 小姐》(2017)後再用聲音導賞為作品主
係的「遠近」認知。
導方式,其文宣以「城市規劃模塑生活軌跡,六十
在車輛風馳電掣時,手機傳來一個模擬音樂播
分鐘環迴立體遊葵青」為題,一來似乎意圖讓參加
放程式的頁面。沉浸在約二十首非自選、而且節奏
者感受到資本家主導的城市規劃對人的物化,二來
不一的歌曲當中,你究竟會專注於其中一首,抑或
超脫劇院空間讓參加者感受社區身邊事物,並輔以
聽不了多久就轉換下一曲目,務求把所有曲目都播
「飛車黨」元素,令這種體驗方式產生變化。
放完畢?而當你 shuffle 完所有歌曲之後,又會否
參加者首先在葵青劇院對出空地集合,然後獲
對手持之物興趣缺缺,轉而留意身邊的人、車與風
分派已下載導賞應用程式的手機,以及一個類似潛
景?在這裡,我理解到歌曲成為了工具,促使乘客
望鏡的 VR 投影眼罩(在適當時候把手機覆蓋上去
在聽覺飽和時轉向視覺,重新注意周遭事物,但表
就能看到畫面,可惜眼罩稍為笨重,整個行程只用
達上似乎來得間接,如以問卷或電話錄音引導會否
了兩次)。從葵青劇院聽著電話指示坐上七人車,
更好?
並沒有任何超越常理的事情發生,就只是再平常不
去年《O 先生與 O 小姐》的上半部以聲音導賞
過的坐。但這種坐,又與日常生活乘搭交通工具相
帶領參加者漫遊跨性別者的成長屋邨,在我看來,
異。作品強調的這種「遊車河」體驗,比一般腳踏
其形式比內容吸引,漫遊在此成為理解跨性別者生
實地的聲音導賞加添了一份速度──約莫一個多小
活的「手段」;今次《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
時 的 「 演 出 」 歷 程 中 , 參 加 者 在 「 1 1 號 」( 步 行 )
場》則沒有指涉特定對象,所以此作更為顯眼的是
和私家車之間互相轉換,就像參加了一個廉價旅行
參與者在過程中獲得的感官經歷:坐進一個逼仄車
團,以車廂為主要場所、中途下車到達一個個「景
廂的不安(觸覺);乘車途中看外面風景快速倒退
點」。景點之一,是瑪嘉烈醫院對開山坡上的護土
(視覺)、車聲呼嘯而過(聽覺);行到麗都灣海
牆,地圖上有其座標,但不會標示名稱。地圖的繪
灘時聞到海的味道(嗅覺)……。在這個前提下,
製終究是一種權力呈現,具名之處,如錄音中所說
作品意欲探討「城市規劃模塑生活」這個命題,就
的瑪嘉烈醫院、葵涌貨櫃碼頭和安老院,即表示合
只剩眾人到護土牆那邊的經驗能與之相關,使之褪
符資本主義的用途;反觀此刻站立之處,脫離了資
到一個次要的地位;與之相比,「環迴立體」的漫
本邏輯,甚至不能成為現實中廉價旅行團的景點,
遊反而同時成為了手段和目的。「她說創作單位」
可說是一種資本主義中的剩餘。此時錄音徐徐播出
團隊是次在表達意念時稍稍予人力有不逮之感,但
港台節目《哲學有偈傾》一節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討
從《O 先 生 與 O 小 姐 》 到《 六 十 分 鐘「 飛 車 黨 」
論,意圖雖然頗為突兀和明顯,卻別有一番風味。
直播現場》,他們在形式實驗上所作的努力有目共
眾人在車廂中,又並非無事可做。程式中的問
睹,也算是強項,期望他們的新作能在內容上與之
卷計有逾十條選擇題,當中設題更顯心思──譬如
有更緊密的結合。
xhibition
古今之對應 尋 求 真 相 甚 重 要 —— 尤其是在今天的香 港。在展場裡,李泳麒還加設了一聲音 裝 置。 耳 機 上 播 放 的 是 速 度 被 放 慢 的 《義勇軍進行曲》,在牆上寫上了一段 文字,意思大致是指:這是他一首最傷 心的歌,在錄音室裡都開不了口。看著 那濕版重印的毛澤東照片,聽著稍稍變 調 的《 義 勇 軍 進 行 曲 》, 如 果 會 感 到 傷心,大概是來自於他對中國政權的失 望、有感國家無法「前進」嗎?而為何 開不了口,可能是因為太傷心,或者彷 彿是在對應著文革時禁唱國歌的規定, 意味著現時的香港與過去也別無二致, 同樣被限制自由、同樣被強權所操縱? 但毋庸置疑,傷心這感覺相信是來自被 欺暪,而這份欺暪其實就正正來自天真
f
的 信 任。 即 使 歌 曲 唱 著「 我 們 萬 眾 一
叫我選出一首傷心的歌
心」,實際上這麼多年來這個國家卻是
《香港年報》間呈現的綠色書脊色塊
會互相批鬥、傷害。然而,雖然傷心,
《香港年報》系列 2
但 那 是 對 殘 酷 真 相 的 認 清。 而 唯 有 求
《香港年報》系列 1
真,才可能帶來改變:就像當明白政權
《人民畫報》及《China Reconstructs》
的殘忍霸道,與其相信它,不如保持明 辨是非的心。就像利用重印去揭示舊相 片想要埋藏的謊言,利用創作去反抗虛
李泳麒「褪攝影」
日期: 即日起至 12 月 30 日 時間: 11:00-13:00;14:00-18:00(星期二至日) 地點: 光影作坊(九龍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賽馬 會創意藝術中心 L2-10)
偽;如此才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才可 能掘出未來發展的嶄新可能性。
《在人類心中綻放的不謝之花》及《朝鮮》雜誌
a b c d e f
展覽全紀錄
E 25
c
d e
重攝出歷史的另一面 而這些相片流傳下來,彷彿就成為 了 歷 史 —— 當想要反對它所傳遞的 觀點,其實有沒有辦法重寫影像的 歷史?在這展覽裡,李泳麒就選取 了那張貌像甚有風度的肖像相片, 利用濕版印刷重印。在成品裡,原 來黑色陰影的部分褪去,反而是本 來白色的部分呈米色。李將膠片夾 在半空,於是燈光照射下來,米色 部分在牆上留下了黑影。這張映在 牆上的毛澤東影像,雖與《人民畫 報》裡的肖像同出一轍,惟予人截 然不同的感覺,看上去有點可怖。 重攝的技術,原來可以翻掘出原有 影像裡沒有被呈現的一面,亦似乎 提供了對歷史/真實的另一種解 讀。 而展場另一邊的螢幕,放映著李泳 麒過往收藏,官方總結每年香港發 展和社會大事的《香港年報》。細 心一看,會留意不同年份的年報書 脊都是暗示著天空的藍色。但李利 用殘影理論,在影像之間插入一片 綠色色塊,令人在觀看年報的藍色 背脊時會看到一片猶如被年月洗褪 的 洋 紅。 無 論 李 的 用 意 是 想 暗 示 甚麼:是香港已被染紅、是藍天不 再、還是其他的意思;也許李泳麒 這一系列的作品裡,更大的啟示在 於:不要太相信他人的看法,或者 影像傳遞出來的訊息。當相片可以 有另一面,而眼睛亦可以有錯覺; 毋忘歷史的說法亦絕不只有一種, 時刻警惕,抱持合理的懷疑,唯有 如此才可能離真實再走近一點點。
24
xhibition
主觀的照片 像 當 我 走 進 光 影 作 坊 裡 正 在 舉 辦 的 : 李 泳 麒 的「 褪 攝 影 」
鏡頭的他輪廓清晰分明,既敦厚亦似乎帶有風度。 照 片 是 那 麼 能 正 面 的 塑 造 出 毛 澤 東 的 形 象 —— 偏偏事實 不然,那是俗稱「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一個
1月 1 號《人民
月。不少人因批鬥及屠殺死去,不少建設被破壞,當時
1 9 7年 6
畫 報 》 之 封 面 , 以 及 《 C h i n a R e c o n s t r u c t》 s 的內頁 和插畫。它們用的是同一張照片,就是萬人在天安門廣
展覽時,首先是看到他所收藏的
場悼念毛澤東。照片裡是一種壯觀、莊嚴的氣氛,尤其
的 自 由 派 都 會 認 為 毛 澤 東 應 為 此 負 上 責 任 。在 這 語 境 下 , 就顯得照片裡只是兩本的雜誌的一種觀點、一種看法。
是照片上面都用中文和英文寫上「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
有更多的觀點,一些對毛澤東的批評,都只存在於相片
澤 東 主 席 永 垂 不 朽!」 而 在《 外面。
C h i n a R e c o n s t r u c t》 s
的 內 頁 裡 , 更 有 一 張 於 1 9 4年 2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攝下 的毛澤東肖像黑白相片,在所有人面目模糊,唯有望向
b
展覽全紀錄
E 23
歷史之重攝 —— 李泳麒《褪攝影》
當 相片流傳下來,總是會被 視為客觀的歷史紀錄。但 影 像, 通 過 色 彩、 物 象、 構 圖 的 組 合, 能 夠 創 造 某 種 氛 圍、 某 種 感 覺 —— 那可能是攝影師 或 設 計 師, 刻 意 想 要 傳 遞 的 訊 息。 那 是 一 種 有 意 識 的 選 取, 內 裡 蘊 含 著 一 種 主 觀 的 過 濾, 它絕不只是一種紀錄真實的媒 介。
文 ▪
攝 / :木瓜
a
22
21
E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F i n e b e r總 g 括 來 說「 勞 森 伯 格 的 藝 術 就 是『 拾 得 藝 術』,雖然普通平凡,但卻意義深遠。他讓我們相信,
情 是 它 們 毫 無 關 連 ,藝 術 家 只 想 透 過 這 混 淆 視 覺 的 影 像 ,
和穿插在其中的白鴿,以及桌椅的數量好像一樣多。實
和掛在晾衣繩上的毛巾等,觀眾會不期然想人群的數目
是我們大腦的運作,有何奈何呢!勞森伯格更留意到面
藝術不僅存在於高雅文化中,也存在為人所瞧不起的大
讓觀眾多花些時間於作品前。他顯然改變了我們怎樣看
的心,他們偶然也會打動自己的心。但我發現平凡的東
眾文化裡。他為我們開創了一種新的觀看世界的方式,
世界,更為關鍵的是他提醒了大家,眼見到的並不是客
對不同的影像,大腦會一直地搜索尋找共通點,然而這
讓我們懂得從萬千剩餘的物品中看到美,看到其實在任
觀的日常用品或人物對象,而是在我們腦海裡怎麼解讀
可能只是欺騙大腦的一場智力遊戲。他拍攝的對象裡有
何的地方和任何的事物中都存在著藝術。他曾說過『繪
及處理這些影像。」
西會更令人滿足。」
畫是藝術也是生活,兩者都不是做出來的東西。我要做
在碼頭棲息的海鷗、在人群中穿梭的白鴿、餐廳的桌椅
的正處在兩者之間。』他的創作就是為了盡力拉近藝術
與生活的距離,打破兩者的界限。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
常在其作品內看到日常生活中最尋常的材料,例如那些
交通標誌、報紙及廣告牌。」他不止身體力行去實踐並
享受生命中最平凡不過的事,其實更為重要的是透過其
c
創意讓觀眾停下腳步、細味到底作品是甚麼或是想講甚
小檔案
麼。那怕觀眾甚麼都不想,只是駐足細看,對他來說已
羅伯特.勞森伯格
羅伯特.勞森伯格於 1925 年出生 於 美 國 德 克 薩 斯 州 阿 瑟 港;2008 年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卡普蒂瓦過 世, 是 美 國 戰 後 最 重 要 的 藝 術 家 之 一。 從 黑 山 學 院 畢 業 後, 勞 森 伯 格 創 造出一系列富有創意的單色畫,隨後他又用融合繪 畫(於 1954-1964 年間創作,稱之為 Combines) 挑 戰 關 於 繪 畫 本 質 的 假 設, 為 波 普 藝 術 的 發 展 鋪 路,同時也為繪畫及集合藝術 (assemblage)定下 新方向。同樣是在 20 世紀 60 年代,勞森伯格也 是絲網印刷的革新者,透過藝術與科技實驗(E.A.T. “Experiment in Art and Technology”)探索科技。 1970 年 他 搬 到 佛 羅 裡 達 州 的 卡 普 蒂 瓦 島 作 為 主 要 定居地,依舊活躍創作,與藝術家、編舞者、立法 者一起工作,將一己對藝術的信仰轉化成強大動力 去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1985 ,年作為 ROCI 勞 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項目之一,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勞森伯格作品國際巡迴展》在中國藝術界引起極 大的轟動,同時對於新潮美術運動開端階段的中國 當代藝術界帶來巨大的衝擊。自 1990 年,勞森伯 格建立了他的同名基金會,並以通過藝術有效地變 革社會為終生目標。其基金會至今一直支持教育與 環境這些社會事業,通過提供資金資助、場地、獎 學金和合理利用勞森伯格的作品和遺產來扶持藝術 實踐。勞森伯格一生中舉辦了許多次個人展覽,同 時也參加了許多重要的聯展,包括卡塞爾文獻展和 威尼斯雙年展,並於 1964 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繪 畫領域的國際特別獎。他的作品被一百多家公共收 藏機構所擁有。
經足夠。
and graphite on bonded aluminum, 97" × 60-3/4" (246.4 cm × 154.3 cm)
「因為他知道這賞畫的經驗會被觀眾的大腦存起來,成
c Robert Rauschenberg, Easel (Vydock), 1995, acrylic
為珍貴記憶的一部份。要知道觀看這一行為可是極具創
and graphite on bonded aluminum, 97" × 60-3/4" (246.4 cm × 154.3 cm)
意,人類可不是單從眼看得知並歸納訊息,這只佔大約
b Robert Rauschenberg, Escort (Vydock), 1995, acrylic
百分之二十,餘下的大部分則是從記憶作總結。當然人
acrylic and graphite on bonded aluminum 97" × 60-3/4" (246.4 cm × 154.3 cm)
類的記憶不怎麼可靠,隨著時間不斷地在改變,然而這
a Robert Rauschenberg, Holdings (Vydock), 1995,
然 而 這 看 似 沒 帶 腦 純 粹 的 破 壞 ,卻 有 著 深 邃 的 哲 學 命 題 。
這些東西怎麼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怎樣看
的瞬間,現實中這混亂的一切逼使他希望能創造全新風
想下,合成便合成,何以要特意挑選平常生活之物,甚
個術語來指出其同時具有繪畫和雕塑特徵的作品。在此
看 懂 了 作 品 。 這 種 繪 畫 風 格 的 確 立 是 在 1 9 5年 4 的夏天, 勞森伯格在紐約展示了實物拼貼作品,採用「合成」這
都和垃圾像極了。如是這樣的話,恭喜你!說明你已經
格把殘酷的世界反映出來。故在其成名「融合」也被稱
至乎用完已棄的垃圾呢?勞森伯格經常在紐約的街頭巷
誠如在其作品中所呈示的那樣,生活遠沒有我們想像得
為 「 合 成 」 或 「 綜 合 」 繪 畫 ( C o m b i n e) s 系列作品中, 勞森伯格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物件,如剪碎的報章、
到底有甚麼重大的意義呢?」他回應說「平凡的東西常
直是美國記載平凡事物方面最顯赫的詩人。平凡的事物
那樣井井有條,而是充滿衝突、變數以及一點也不諧和
輪胎甚至鷹的標本都拼貼和粘連在一起,以營造某種怪
尾裡遊轉,也到垃圾桶裡翻找,看到有用的東西就撿起
F i n e b e r補 g 充 說「 相 信 很 多 人 都 在 美 術 館 見 識 過 這 一 類型的藝術品,它們看上去是繪畫,但畫面上除了油彩
來。在一條街找不到他想要的,他就去另外一條街。曾
後的半個多世紀裡,其風格經久不衰。」在更進一步細
異但細想時又帶些無奈甚至悲傷的氛圍。
之外,經常還拼貼著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布料、
常會受到忽視,不被注意。大多數藝術家都嘗試打動你
有《紐約時報》記者問他「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你一
瓶蓋、零件,甚至是動物的肢體。我們會馬上反應到,
b
20
xhibition
充 滿 禪 味。 他 接 著 同 意 說「 這 全 因 他 受 實 驗 藝 術 家 約
寧靜的片刻,靜下心來好好呼吸。」乍聽之下,藝術家
音,並與之作出交流對話。他希望其作品能帶給觀賞者
眾 多 留 步 細 看 作 品, 從 而 細 心 聆 聽 自 己 內 心 深 處 的 聲
他語帶肯定說「勞森伯格從不想公開其想法,他只想觀
他認為只有通過認真檢視和體驗四週,才更為單一純真
為要是如庫寧般表達自我,於他來說無疑是限制了些。
何宣言,拒絕向外顯露自己的思想。」確實勞森伯格認
立場。所以在其作品裡沒有一絲標誌或隱喻,他不作任
等有著明顯的不同。他不硬加上意圖,並摒棄展示個人
是抽象表現主義的系列。在全白的畫面上畫上觀賞者在
《清除德庫寧畫作》。在勞森伯格眼中,清除並非為了
以及再用顏料往上塗抹的方法創作了一件嶄新的作品
F i n e b e r舉 g 例 說 明 「 於 1 9 5年 3 ,他二十八歲時從荷蘭 同行庫寧那裡買下一幅作品,通過將其畫作全部刷除,
可靠。
房內透過光線反射下的影子,陰影線條一筆又一筆地重
破 壞 或 是 惡 搞 ,最 重 要 的 意 義 在 於 放 下 傳 統 、破 除 固 限 ,
翰 . 凱 奇 ( J o h n C a g) e 很大的影響。凱奇曾嘗試紀錄 在房間內的聲響,這些聲音的發出可完全不受控制。這
複畫上。可見在最初的時候他也曾創作過一些原汁原味
不讓前人的經驗束縛自己。他的行為還帶有另一深層次
項忽發奇想的實驗引發他於五十年代發表了一整個滿滿
的抽象作品,他也曾試圖走抽象風格,畢竟那時是美國
的意義,那就是對現有經典作品的破壞精神。」
抽象的鼎盛時期,很少藝術家能繞得開。然而紮根在其 Mark
W i l l e m d e K o o n i n) g
深處的隨意隨性,使他與前輩們如馬克.羅斯科( R o t h k) o 和 威 廉. 德. 庫 寧(
a
展覽全紀錄
E 19
Robert
的 藝 術 運 動 者, 一 直 被 視 為 五 十 年 來 最 多 元、 創 新 的 藝
伯 特. 勞 森 伯 格 是 美 國 戰 後 前 衛 藝 術 的 重 要 成 員, 活 躍
文:林琬娸 ▪ 圖:香港海事博物館 ▪
羅伯特.勞森伯格的藝術哲學 羅 術 家。 最 近 香 港 佩 斯 畫 廊 舉 行「 羅 伯 特. 勞 森 伯 格(
) 維多克( )」展覽,更特地請來美國著 Rauschenberg : Vydock 先生詳談勞森伯格漫長的創 Jonathan Fineberg
名藝術歷史學家 作生涯。
18
The Lighthouses- 11.3
手 拆 除 倒 塌 的 房 子, 但 他 們 收 集 從 拆 遷 所 得 的 木 材, 思 考 怎 樣 轉 化 成 有 意 義 的 事,《
P R O J E C》 T 表現日本小社區的角色改變,如何在災難中重 生。他紀錄了重建一座教堂的過程,超過一千人以人手拉
起由木製的教堂更成為影片的高潮。從中我們看到微小的
9年 5 的 大 型 展 覽「
HYOGO AID '95 by
人類社群如何合作來改變現況,影片中的教堂設計也成為 他們的心靈歸宿。 展覽也重新展出
A」 rt ,因應當時阪神大地震後作經濟支援,一眾日本藝術 家如細江英公、橫尾忠則、草間彌生等都送出自己的作品
來 籌 募 經 費 。展 覽 的 最 後 部 份 有 小 野 洋 子 的《 添 加 彩 繪( 難 民 船 )》( 1 9 6 0 / 2 0 1) 6 ,這 空 間 的 中 心 放 了 一 隻 難 民 船 , 參觀者可以走入全被藍、白色粉筆畫滿圖案的空間,拿粉
日期: 即日至 20/1/2019 時間:10:00-22:00(星期二,10:00-17:00) 地點: 森美術館(六本木ヒルズ森タワー 53 階)
a b c d
Thomas Hirschhor 《崩落》(Abschlag,2014) 艾未未《奧德賽》(Odyssey) 小野洋子的《難民船》(1960 / 2016) 池田學《預測》
筆留言或畫畫,是典型的參與式藝術作品。
d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17
c
災難與藝術展 ( カタストロフと美術のちから展 )
影師畠山直哉在事件發生後立即走到震後家鄉陸前高田市 作珍貴的第一手見證。他平日走到火山和礦場,拍攝爆破 開 採 過 程 ,多 從 自 然 的 冶 煉 進 而 見 證 城 市 地 景 的 生 死 過 程 , 《陸前高田 》也不例外,呈現了剛經歷完海嘯 2 0 1 1 2 0 1 4 後 的 面 貌 , 一 共 2張 6 相述說了事發後 天 7 的景況。 具體派藝術家堀尾貞治的《震災風景》,為一系列作品創 作於阪神大地震之後,其作品都用上平凡物件:由金屬碎 片到木頭,甚至被其他人棄置的物品 。在創作過程中,他 收集材料,折疊和皺摺紙張,然後在這些物料上畫畫。一 切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以數量和速度取勝,全因他的 重點是創作過程,但這不意味著情感與行為分割,反而代 表著最真實、最原始的對地震後災區環境的感慨。他並沒 有刻意根據現有藝術風氣包裝自己的作品,更沒有刻意給 予作品深奧意義,他的創作過程完全操縱在他的直覺和潛 意識,他甚至避免挑選顏色,只根據顏料盒中的顏色順序 來用色。 從展覽第一部份,關注藝術作品如何透過檔案、影像、繪 畫媒介去描繪災難的「外貌」,來到第二部份:「毀滅創 造 —— 藝術的痛苦」,可說是走入受災者的心靈地帶,這 一 系 列 的 展 出 品 ,無 論 藝 術 形 式 或 手 法 比 前 一 部 分 更 廣 闊 。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近年非常關注難民生活及他們的政治權 利 , 2 0 1年 6 完 成 的 壁 紙 作 品 《 奧 德 賽 》 ( O d y s s e) y 借 用古希臘人生活的情境來對照現今敘利亞難⺠的現實,艾 未未使用黑白色畫面和簡單的線條,穿插神話、歷史和現 實,描繪出難民們逃離戰區,漂洋過海,生存在煉獄般的 難⺠營,面對歐洲的多重暴力。 殘酷的氣息隨著一幅幅作品滲透而出,日本新銳畫家池田 學的《預測》描繪了一棵自災難和廢墟裡長出的樹,被海 嘯包圍席捲,卻依舊美麗傲然地佇立。從局部細節可看到 樹上全是被捲走的房屋、堆積如山的車輛、多瘤的樹枝, 以及糾纏在樹幹根部的火車軌道,或是佈滿天空的雨傘和 緊急帳篷。他以豐富的顏色,描繪出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環 境中不協調的矛盾之處與視覺衝突的感觸。
Robert
除 了 死 亡 和 毀 滅, 此 次 展 覽 的 主 題 還 有 改 變 和 社 會 變 遷。 加 藤 翼 效 法 行 動 派 藝 術 家 羅 伯 特. 史 米 森(
S m i t h s o) n 的 地 景 作 品, 加 藤 與 他 的 朋 友 們 一 起 在 受 災 地 區 展 開 支 援 工 作。 最 初 並 沒 創 作 的 想 法, 只 不 過 幫
16
b
15
a
E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創造前必先毀滅」。 同 樣 來 自 瑞 士 、媒 體 藝 術 家 圖 片 變 成 一 張 又 一 張, 合 共
文 ▪
圖 / :何阿嵐
Thomas
5 0 0片 0 的 拼 圖, 作 品 定 名 為
(The Most beautiful disasters
9 1事 1 件發生後的狀況。
題 —— 如何展示這大型恐襲,成了每一個想借此為題的藝 術 家 所 面 對 的 問 題 。 美 國 藝 術 家 W o l f g a n g S t a e h l e的
9 1事 1 件 作 為 2世 1 紀 開 段 的 一 場 重 大 人 禍, 除 代 表 了 西 方世界面臨的自身危機,它亦幾乎成了整個展覽的核心命
展出都是
品都指涉著同樣主題,燃燒過後的地方面貌。今次展覽內
他 事 故 如 1 9 3年 7 於 美 國 發 生 的 齊 柏 林 飛 船 燒 毀, 還 有 二 戰後位於德國卡瑟爾市被毀的猶太人集中營,幾乎所有作
i n t h e W o r l d,) 是 其 由 2 0 0年 0 起開始創作的系列作品。 不 單 收 入 如 9 1事 1 件後的大型火災的近代新聞照,也將其
《世界上最美的慘事》
C h r i s t o p h D r a e g e就 r 將新聞
況。牆上各位置也寫上不同名人的名句,如畢加索的名言
災害?我們也不能清楚知道,作品讓觀眾目睹了劫後的慘
一、兩層樓高的廢墟,究竟是經歷了戰爭的破壞還是自然
Hirschhor的 n 裝 置 作 品 《 崩 落 》 ( A b s c h l a, g 2 0 1 4,) 運 用木頭、紙板、塑膠及繩子,在畫廊入口重建了一個一比
走 入 會 場 看 到 的 第 一 個 作 品、 瑞 士 藝 術 家
周年記念展:災難與藝術展 15
面對災難,藝術家如何自處 —— 森美術館
不 論 是 天 災 還 是 人 禍, 災 難 亦 是 藝 術 創 作 其 中一個恆常主題。
當 災 難 和 危 機 往 往 讓 人 們 感 到 絕 望, 藝 術 也 為 我 們 記 下 人 面 對 災 難 時 的 情 緒、 痛 苦, 甚 至 以 它 來 治 癒 傷 痛。 從 古 至 今, 藝 術 家 都 能 掌 握 自 己 擅 長 的 工 具 ,反 映 災 難 前 後 的 景 色 。在 充 滿 了 不 確 定 和 混 亂 的 當 下 ,當 人 們 在 網 絡 上 已 可 目 擊 災 難 的 發 生 ; 若 走 進 當 代 藝 術 場 景, 藝 術 家 們 又 是 如 何 記 憶、 再 現 和 想 像, 將 災 難 作 為 真 正 敘 事 的 當 代 藝 術 作 品? 位 於 東 京 六 本 木 的 森 美 術 館 ,為 迎 接 他 們 第 十 五 個 年 頭 的 記 念 展 的「 災 難 藝 術 展 」, 不 單 止 回 應 日 本 近 年 最 大 型 的 天 災和人禍 大地震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輻 —— 3 1 1 射 外 洩 , 更 是 對 踏 入 2世 1 紀後的每一場災難作 一次大型回顧。
戰爭、恐怖主義、難民問題,以至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
( U n t i t l e d 2 0 0 1 - 1 1 - 0 9,) 在 畫 廊
《無題
( 2 0 0 1 - 1 1 - 0 9》)
都成為今天人類社會的關注點,歷史上的經典作品已經難
5分 0 ,透
以詮釋現代社會面對的巨大災難。尤其在二戰後,一些史
點 6 點 6
內的白牆上重播 當天一架閉路電視拍下的現場錄像, 9 1 1 更 以 實 時 方 法 展 示, 言 下 之 意 是 當 我 們 在 5分 0 看到
家也設法運用現有的素材帶入藝術空間,通過創作及藝術
過錄像我們成為現場目擊者。
這 個 作 品, 影 像 畫 面 上 的 時 間 同 樣 標 誌 著
無前例的環境問題、饑荒和其他人為災難頻繁發生,藝術 轉化,將這些悲劇性災難記錄下來。他們不單止站在私人
的是主流輿論下容易被人忽視的另一真實面貌,讓社會矛
眾媒體以客觀角度、淺顯的視覺,他們的作品向我們展現
年 日 本 3 1大 1 地震發生後,不僅令全世界的報導攝影家都 親臨現場進行報導,也有不少藝術家從世界各地前往實地
展覽另一場重要的災難描述,自然落到
2011 盾和被掩蓋的問題可被看見,及抒發純粹個人的喪失所帶
進行藝術創作,用藝術作品回應如此巨大的天災。日本攝
3 1大 1 地震。 來的痛苦與哀悼。
視角記述,更會介入調查、反覆回到現場紀錄,有別於大
14
xhibition
潘玉良的春之歌 潘玉良從沒受過正統中國畫的訓 練,但她卻巧妙把中國藝術的風 格融入西洋畫的技巧與主題裡。 她多幅作品的主題均非常西化, 箇中美學神髓卻源自水墨。像她 一 系 列 以《 春 之 歌 》 為 題 的 作 品 裡, 便 描 繪 了 春 天 人 們 到 郊 外 出 遊 的 情 境, 人 物 們 隨 意 坐 在草地上,穿衣的有之,赤裸的 Édouard
有之,躺臥有之,跳舞有之,猶 如 印 象 派 巨 匠 馬 奈( M a n e)t 《 草 地 上 的 午 餐 》 慵 懶 自在的氣氛。 又 例 如 她 的 作 品 起 稿《 庭 園 聚 會》,便描繪了她與友人在小花 園裡聊天分享的情景,坐在畫面 中 間 的 畫 家 本 人, 身 穿 青 綠 旗
h
袍, 正 拿 出 一 幅 畫 作 與 友 人 分
i 1953 年於巴黎舉行的潘玉良個展海報。
享。後來她把畫中各個人物分開
《攤頭裁剪》、《穿灰裙的婦女》(下,左) 《公園小憩》、《露天寫真像》、《露天酒 吧的一角》均為潘玉良作品,年份不詳
繪畫成七幅肖像畫,細緻研究與 展現每個人的神情動作,最後她 完成了《庭園聚會》這幅她最重 要的作品之一,可惜經已散佚,今天的觀眾無從 得 見 ,只 能 夠 透 過 這 幅 起 稿 與 各 幅 肖 像 畫 一 窺 究
香港賽馬會呈獻《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
日期: 即日至 06/1/2019 時間:10:00-22:00(星期二,10:00-17:00) 地點: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金鐘正義道 9 號)
竟。畫中人神情各有分別,姿態自然,紀錄了畫 家 生 活 中 的 一 道 風 景 外 ,亦 捕 捉 了 當 時 法 國 女 性 T H O R L E」 T 獎項,
的衣著、神態與日常生活面貌。潘玉良一生獲獎 無數,晚年更獲巴黎大學「 她視之為一生最自豪之成就。
潘 玉 良 的 生 平 也 許 引 人 入 勝, 然 而 事 實 上 電 影 或 電 視 劇 描 繪 的「 潘 玉 良 」, 想 像 的 部 份 佔 太 多, 要 是 只 從 這 個 角 度 切 入 去 了 解 她 的 作 品, 對 這 位 一 生 全 情 投 入 創 作 的 藝 術 家 並 不 公 平。 潘 玉 良 與 世 界 溝 通 首 要 方 式, 便 是 透 過 她 的 藝 術 創 作。 畫 中 的 一 線 一 筆, 勾 勒 出 作 者 眼 中 的 世界,正面呈現了這位女畫家的心靈與故事。
i
g 《紅衣自畫像》潘玉良,約 1940 《側臥女人體》潘玉良,1938 年 《臨窗窺視的女人體》潘玉良,1968 年 《坐著梳頭的女人體》潘玉良,1963 年 《春之歌》潘玉良,1950 年 《春之歌》潘玉良,1952 年 《庭園聚會》潘玉良,年份不詳 (上,左)《花園小憩》、《穿紅裙的婦女》、
a b c d e f g h
展覽全紀錄
E 13
e
f
12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11
誰是潘玉良?
不像鞏利,也不像
稜角分明的面形、眼尾微微向上揚的一雙 鳳眼、厚厚的嘴唇 後來電視劇中的李嘉欣,潘玉良並不是個 美人。在她筆下各張自畫像裡,也不見刻 意美化自己的意圖,潘玉良就是她自己, 一個熱愛用畫筆記下眼前人與事的女人。 她的筆觸細膩地描繪了女性柔軟的身段與 姿態,無論是穿著傳統衣飾的中國女人、 身披時尚洋裝的外國女人,又或者是一絲 不掛的圓潤女體,在她筆下都顯現出悠然 自得的面貌。 潘 玉 良 喜 歡 畫 人 更 甚 於 靜 物, 有 時 是 聚 會、畫班、沙龍等活動裡各人的動靜,有 時是男男女女模特兒的肖像,更多是各種 各樣的女性體態。她尤其愛畫人體肖象, 在中華民國社會風氣甚為
有的在躺臥,有的在梳頭,有的被窗外的 甚麼吸引住 保守的三十年代,一個熱衷繪畫人體的女 性畫家可算是「離經叛道」,這也許解釋 了為甚麼她會選擇離開丈夫家人,兩次旅 居歐洲創作和學習,在法國、意大利、希 臘等地汲取靈感。及後因為二戰爆發與作 品 被 禁 止 運 回 國 等 原 因, 潘 玉 良 自 1937 年重回法國後一生未曾再次踏足中國,死 後葬於巴黎蒙帕納斯公墓。 在潘玉良的作品裡,她用甚具中國水墨風 格的線條,配以西畫的構圖和技法,描繪 女性胴體這個歐洲文藝復興以降不斷出現 的 繪 畫 主 題, 碰 撞 出 只 此 一 家 的 繪 畫 風 B o t t i c e l) li 水 中 誕 生 的 維 納 斯, 也
格。潘玉良筆下的女人並非唯美如波提切 尼(
不 狂 野 如 培 根 ( F r a n c i s B a c o) n 扭曲 醜陋的女體,反卻展現出強韌樸實的生命 力。她作品裡的人物,往往呈現出的女性 自然真實的氣質與面貌。
c
d
世, 總 能 引 起 觀 眾 種 種 遐
法中國畫家潘玉良的傳奇身
從正面直視潘玉良的世界 旅 想:自小父母雙亡、十歲被舅父賣 落妓院、十八歲時得蕪湖海關關道 潘贊化贖身娶為小妾、婚後開始學 習繪畫、二十五歲時考入上海美術 學校學習西畫、翌年離開丈夫獨自 遠赴法國進修,與常玉、徐悲鴻、 林風眠等同時期成為最早留法的中 ), 找 來 鞏 利 和 1994
國畫家之一。中國女導演黄蜀芹的 《 畫 魂 》( 爾冬陞主演,把潘玉良的一生拍得 跌宕起伏,心向著在中國的愛人, 人卻在法國異鄉習畫,在世界的另 一邊過著風雨飄搖的日子。然而, 撇開她不平凡的身世與各種浪漫想 像,潘玉良又是怎樣的一個畫家? 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春之歌:
文、攝:阿度 ▪
10
b
潘玉良在巴黎》,讓我們看到她更 值得我們去細看的另一面。
a
xhibition
來確實多用塗上水墨及壓克力
cm, 2016
顏 料 的 薄 膠 片 拼 貼 創 作, 把 一
f 2016–3–17, 布面綜合材料 , 152.4 x 121.9
塊 塊 膠 片 貼 上 隨 後 拿 下, 在 時
cm, 2016
間的停留和手勢的操作力度均
e 2016–12–28, 布面丙烯 , 213.3 x 167.6
不 一, 實 需 要 不 停 的 試 驗。 更
2017
不 要 說 有 時 在 畫 布 上, 一 時 則
c 2008–16, 布面丙烯 , 106.7 x 137 cm, 2008 d 2017–7–25, 布面丙烯 , 182.9 x 365.7 cm,
在 棉 紙 上, 它 們 各 自 的 吸 收 力
cm, 2017
和 軟 硬 度 亦 不 同。 然 而 拼 貼 始
2018
終 方 便, 如 不 合 意 的 話, 拆 下
b 2017–3–24, 布面綜合材料 , 167.6 x 228.6
便 是 了。」 他 的 畫 意 象 重 重 叠
a 2018–3–26, 布面丙烯 , 137 x 121.9 cm,
叠, 素 材 多 變, 不 容 易 看 出 用
d
了 甚 麼 材 質。 但 常 出 現 的 元 素 之 一, 肯 定 是 有 中 國 書 法。 他 一向以嚴謹的態度看待自身創 作, 忠 於 自 我 感 受, 其 繪 畫 語 彙 傳 達 了 深 切 但 理 性 的 情 感, 承載了個人精神性思維和心靈 修 煉。 談 到 其 作 品 厚 實 粗 獷, 銘 刻 他 豐 富 的 人 生 閱 歷, 以 及 彰 顯 出 個 人 的 性 格 特 徵。 他 謙 厚 地 說「 我 從 不 停 止 創 作, 因 為 這 是 我 喜 歡 做 的 事 情。 一 路 走 來, 也 沒 有 太 多 事 前 的 鋪 排, 只 是 一 步 步 向 前 邁 進。 只
e
f
要 能 繼 續 創 作 下 去, 我 便 心 滿 意足不多想。」
展覽全紀錄
E 09
馮 老 的 創 作 風 格 不 斷 演 化, 其 六十年代的繪畫和美國戰後抽 象 主 義 頗 為 相 似, 典 型 地 深 具 時 代 風 格 的 魅 力。 其 現 代 水 墨 畫 構 圖 簡 約、 生 動 有 力。 偏 愛 灰 黑 及 淺 藍 等 低 調 色 彩, 傳 達 平 和 與 幽 靜 的 意 境。 在 這 個 時 期, 他 開 始 放 棄 油 畫 而 轉 用 毛 筆、 宣 紙 和 墨 的 中 國 傳 統 作 畫 方 式。 他 利 用 宣 紙 的 吸 水 特 性, 以 強 而 有 力 的 筆 觸 展 現 墨 水 的 色 澤 變 化。 他 自 己 又發明了一種用棕櫚毛片製 成 的 畫 筆, 讓 色 彩 顯 得 更 厚
1 9 6年 4
重 粗 曠 。 在 1 9 6年 7 起他更在 水墨中加入壓克力去改變畫 面 的 質 感, 可 見 他 於 至 1 9 7年 5 之間將抽象這個西 方的產物結合水墨本身的文人 性 格, 繪 出 意 境 悠 遠 的 畫 面, 這 是 出 自 抽 象 與 水 墨、 卻 在 固 有形式與媒材之外開拓出新的 一 章 。 及 至 1 9 7年 5 他移居美 國, 作 品 進 入 另 一 階 段, 並 開 始 使 用 畫 布 。 1 9 8年 0 代中期 他 加 入 拼 貼 技 法, 於 末 期 更 加 入 中 文 字, 此 時 期 他 深 受 書 法 筆 畫 的 影 響, 並 開 始 鑽 研 佛 學。 他 在 抽 象 構 圖 中 加 入 字 的 書 寫, 將 漢 字 藝 術 化。 他 開 創 出 新 的 創 作 領 域 —— 拼貼藝 術, 創 造 畫 面 肌 理, 堆 疊 顏 色 層 次。 他 似 乎 在 尋 找 一 種 藝 術 家 自 我 營 建 的 精 神 歸 屬, 試 圖 捨 棄 故 事, 把 作 品 盡 量 接 近 繪 畫 語 言 最 純 粹 的 源 頭。 至 此 他 選擇將壓克力顏料結合聚酯薄 膜、 紙 張 及 拓 印, 並 持 續 專 注 於 這 技 法 上。 他 解 釋 說「 近 年
08
c
xhibition
畫 友 們 頻 繁 交 流 新 觀 念, 將 繪
行。 我 們 都 不 會 規 範 大 家 想 創
皆 有 如 同 台 吃 飯, 唯 各 自 修
「 我 們 當 初 成 立 畫 會, 成 員 們
點 。 1 9 5年 8 他與胡奇中共同 成 立「 四 海 畫 會 」, 他 回 憶 說
他們共同的生命經驗是因戰亂
這 些 漂 泊 來 台 的 外 省 人 而 言,
雜 的 身 世 和 地 理 位 置 有 關。 對
性 在 台 灣 啟 始 得 早, 與 台 灣 複
在 台 灣 逐 漸 成 熟 的 年 代。 現 代
畫技能提升到創作理念的論辯
作 的 題 材, 展 覽 也 只 是 辦 了 兩 同 時 接 收 美 國 的 藝 術 新 潮。 他
逃 離 中 國, 轉 而 到 台 灣 定 居,
的 漂 泊 經 驗, 激 發 出 他 們 抗 衡
們皆懷著失去固土或身在異地
層 次, 此 時 也 正 是 戰 後 現 代 性
三 次, 還 以「 四 海 軍 畫 展 」 命
從 1 9 4年 9 遷 居 台 灣 起, 馮 老 起初以抽象水墨為革新的起
名。 因 為 就 我 們 一 行 四 人 服 務 海 軍 總 部, 閒 時 多 聊 聊 對 藝 術 傳 統 的 能 量。 因 此 台 灣 藝 術 發
貌。 時 代 精 神 因 而 駕 馭 一 個 世
的 理 解。 機 緣 巧 合 下 便 志 同 道
代 藝 術 創 作 者 的 觀 念 思 想, 對
展 相 對 於 其 他 華 人 地 區, 率 先
都 由 我 們 分 工 合 作, 各 自 帶 著 這 輩 藝 術 家 而 言「 現 代 性 究 竟
合 地 一 起 創 作, 其 後 更 向 總 部
十 來 張 畫 開 展。」 六 十 年 代,
申 請 在 台 北 開 畫 展! 我 們 住 在
台灣年輕藝術家組織畫會風行 回 答 的 問 題, 或 有 各 自 的 詮
在戰後十五年內蛻變出新的面
一 時 ,他 於 1 9 6年 1 加 入 的「 五 月畫會」是當時鋒頭聲勢最為 字過紙般一橫一豎的學西方現
釋。 馮 老 表 白 說「 我 也 不 是 搬
招 待 所, 從 場 地 租 借 至 佈 展,
浩 大 的 畫 會 之 一。 他 續 說 到
是 甚 麼?」 始 終 是 一 個 不 容 易
「 比 我 們『 四 海 畫 會 』 創 辦 早
其 啟 發, 再 自 行 創 作。 我 更 想 要 創 造 一 些 以 前 從 沒 有 過, 方
代 藝 術 的 線 條, 而 是 看 多 了 受
旨 是 為 美 術 界 培 養 師 資 人 材,
能 把 我 的 所 思 所 想 表 達 出 來,
可 顯 出 自 由 氣 息。 我 自 是 希 望
一 兩 年 的『 五 月 畫 會 』, 大 多
學校希望學生有朝一日能為人
來 自 師 範 大 學。 然 而 師 大 的 宗
師 表, 培 育 未 來 藝 術 棟 樑。 學
表 自 成 一 格、 自 此 一 家 的 奇 思
賦 以 現 代 先 進 理 性 的 概 念, 發
生 致 力 推 動 的 是 中 國 現 代 畫,
能 成 為 藝 術 家 的, 並 不 是 在 學
妙 想, 糅 合 當 下 的 現 代, 方 能
並 得 以 反 映 時 代 的 變 遷。 我 畢
校 裡 教 授 藝 術。 他 便 立 志 連 結
生 如 外 向 健 談、 深 具 視 野 的 劉
和他擁有同一抱負的藝術家開
持 續 長 久 地 發 展 下 去。 好 比 現
國 松, 便 清 楚 明 白 自 己 是 希 望
創 畫 會, 有 說 許 是 五 月 為 台 北
相 輔 相 成 可 謂 不 謀 而 合。 試 想 想 現 代 居 高 臨 下 的 萬 丈 高 樓,
代 建 築 要 是 配 上 現 代 創 作, 其
成 員 出 國 的 出 國, 轉 型 的 轉
家 居 佈 置, 彷 彿 總 有 點 格 格 不
配上一卷卷傳統山水畫作為
在 一 年 裡 最 好 的 天 氣, 故 得 以
型, 會 員 人 數 薄 弱, 故 劉 國 松
取 名。 其 後,『 五 月 畫 會 』 的
於第五屆時邀請我加盟。」
入, 和 庭 台 樓 閣 自 是 沒 法 相 比。」
a
b
展覽全紀錄
E 07
」 1998-2018
文:林琬娸 ▪ 圖:藝術家及世界畫廊 ▪
水墨糅合當下現代化 —— 現工作及生活於三
屆 八 十 四 歲 之 齡,
馮鍾睿「悟:
已 24
藩市的中國當代抽象先 鋒 馮 鍾 睿, 剛 於 上 月 日完成他在香港世界畫 廊舉行的最新個展「悟: 1 9 9 8 - 2 0 1」 8。 是 次 展
覽已是畫廊第五次為他 開展,在長達六十載的藝 術生涯裡,集中展示他於 九十年代後期的創作,主 要回顧過去廿年來的拼 貼藝術,展出的十五幅畫 作中,竟有多達六幅作品 是在這兩年間創作的,可 見他不斷銳意創新,不懈 M視 + 覺文化
地以實驗手法追求自身 獨 特 定 位。 博物館也有收藏其作品, M水 + 墨藏品」展覽
更在去年十月的「似重若 輕: 中展出。
06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立起的雕塑彷彿在大堂消失了 一 樣, 變 成 了 一 件 整 體 性 的 裝 置 作 品。 那 這 樣 說 來, 此 作 最 終 的 作 者 是 誰? 原 來 的 雕 塑 又 能 否 仍 說 得 上 是 獨 立 的 存 在? 如此種種大大地刺激了觀眾的 思 緒。 他 正 正 實 踐 具 體 的 傾 向 和 語 彙 的 形 式, 並 通 過 其 獨 特 的 藝 術 視 角, 釋 放 出「 極 簡 主 義 」 中 真 正 意 義 上 的 複 雜 性。 最 後, 弗 萊 文 將 焦 點 放 在 空 間 的 定 性 現 實 之 上, 通 過 日 光 燈管首度將藝術帶向光線的領 域。 他 認 為 就 算 只 用 幾 條 基 本 的 光 管 也 已 足 夠 去 表 達, 絕 不 需要再用聚光燈或臺座來引人
研究,4 部件米卡多結構 )》,約 1991/2011 年水藍色腈綸線
注 目。 在 這 太 虛 的 環 境 之 中,
b
其 創 作 雖 然 充 滿 革 命 性, 但 他
b 丹·弗萊文,《無題》,1974
依 然 滿 抱 信 心, 展 現 無 比 的 決 心。 然 而 他 的 日 光 燈 也 曾 被 嘲 諷 同 店 面 櫥 窗 如 出 一 轍, 沒 甚 麼 好 看 的。 實 情 是 他 以 建 築 結 構 排 列, 向 二 十 世 紀 初 十 月 革 命 後 在 俄 羅 斯 形 成 的「 構 成 主 義 」 致 敬。 這 是 個 忠 於 材 料 的 理 念, 實 踐 的 藝 術 家 皆 關 心 材 料 的 呈 現, 旨 在 將 藝 術 用 於 公 共 利 益 與 社 會 需 求, 把 純 粹 藝
a 弗瑞德·桑德貝克,《無題 ( 雕塑
「弗萊文、賈德、麥克拉肯、桑德貝克」聯展
日期: 即日起至 12 月 21 日 時間: 11:00-19:00(星期二至六) 地點: 卓納畫廊香港空間(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80 號 H Queen’s 5-6 樓)
術 形 式 與 實 用 目 的 相 結 合。 弗 萊 文 又 實 驗 不 同 的 色 光 組 合, 展 現 光 線 與 展 覽 空 間 的 互 動, 最後光管本身已變得不再重 要。 由 此 可 總 結, 藝 術 家 在 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間 ,詮 釋「 極 簡 」 的 手 法 日 漸 精 進, 連 物 質 本 身 也成為被減去的對象。
E 05
接著介紹的麥克拉肯與其他藝 術 家 一 樣, 作 品 融 合 了「 極 簡 主 義 」 雕 塑 內 斂 的 形 狀, 也 有 關乎幾何形體和抽象議題的探 索。 然 而 他 特 別 用 到 了 樹 脂 和 漆 等 材 料, 素 質 的 顏 色、 形 狀 和 表 面, 營 造 出 高 亮 拋 光 而 色 彩 鮮 明 的 表 面, 明 顯 地 反 映 出 西 海 岸 藝 術 家 特 有 的 敏 感。 作 為南加州藝術家群體中的一 員, 他 在 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初 便 開 始 聲 名 鵲 起, 在 近 代 的 美 國 藝 術 史 中 佔 據 著 獨 特 的 位 置。 是 次 展 出 的《 平 板 》 系 列 是 在 他 的 創 作 裡 最 為 出 名, 包 裹 著 玻璃纖維塗層的膠合板被噴上 亮 漆, 作 品 細 長 優 雅 地 靠 著 牆 面, 閃 亮 而 反 光, 以 至 於 看 起 來 像 是 消 失 在 展 覽 空 間 之 中。 純粹的思維及一種美的絕對形 式在其作品中佔據了主要地 位, 他 確 信 藝 術 能 夠 為 事 物 和 宇 宙 的 隱 藏 特 徵 賦 予 形 式, 重 新喚起意識並且豐富人類的生 活。 另 外, 麥 克 拉 肯 也 同 樣 探 索 了 特 定 空 間 性 的 概 念, 以 及 他 和 建 築 之 間 的 關 係。 他 把 銅 柱 狀雕塑製成有如鏡子般的表 Friedrichstadt-
面, 反 映 著 進 入 柏 林 弗 里 德 里 希 博 物 館(
Pa l a s)t 的 觀 眾 , 大 堂 的 四 周 牆 壁 也 鑲 嵌 鏡 面 般 的 平 面,
卻 不 屬 於 作 品 的 一 部 分, 只 是 展覽大堂入口配合作品的場景 設 計。 觀 眾 置 身 其 中, 如 同 被 多 重 鏡 像 包 圍, 其 作 品 與 展 覽 大 堂 的 鏡 面 合 而 為 一, 又 或 豎
04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03
a
賈德的作品多由幾個長方形單 元 組 成, 由 樹 脂 玻 璃 板 製 成 的 鋁 箱 由 牆 壁 伸 出。 雖 說 是 立 體 作 品, 他 卻 從 不 曾 把 它 們 視 之 為「 雕 塑 」, 反 而 以「 特 定 物 品 」 稱 之。 這 些 作 品 並 沒 有 經 過 雕 琢, 而 是 以 標 準 工 業 程 序 一 一 完 成, 包 括 鑄 模、 切 割、 焊 接、 拋 光 等 方 式。 他 希 望 彰 顯物件與觀賞者之間的物理關 係, 道 破「 極 簡 主 義 」 不 像 繪 畫 般 靠 著 虛 幻 的 概 念, 純 粹 只 欣 賞 物 質 的 美 學。 另 外, 他 認 為現代藝術必須得在特定的時 間 和 地 點 下 展 現。 為 了 實 踐 自 己 的 理 論 , 他 於 1 9 6年 8 買下 了 一 棟 五 層 樓 的 公 寓, 好 讓 自 己的作品能在固定地點與環境 互 動, 也 為 此 後 掀 起 熱 潮 的 裝
置 藝 術( Installation A) rt 與 場 域 藝 術( Site Specific A) rt 開 了 先 河。 同 樣 認 為 一 件作品必須包含周圍空間的有
桑 德 貝 克, 他 在 空 氣 中 拉 起 幾 根 紗 線, 彷 彿 畫 起 立 體 幾 何 圖 案。 緊 拉 的 線 有 時 候 看 來 好 像 豎 琴 裡 的 線, 或 用 斜 線 橫 空 劃 破 空 間 以 對 角 連 繫 起 兩 幅 牆。 還 有, 要 說 到 對 材 料 的 強 調, 沒 有 人 比 他 更 簡 單 純 粹, 他 甚 至 不 是 用 甚 麼 堅 硬 的 原 料, 只 是 運 用 幾 根 不 同 顏 色 的 線。 有 趣的是當極簡藝術家們找到適 合 的 材 料 時, 他 們 大 多 花 上 餘 生 的 時 間 致 力 探 索 其 可 能 性, 異常專一地創造出與別不同的 藝 術。 可 見 無 論 是 媒 材 或 製 作 過 程, 在 表 面 看 來 是 如 此 的 單 調 乏 味, 卻 為 他 們 帶 來 無 窮 的 潛 力, 衝 擊 並 挑 戰 著 當 時 普 羅 大眾對雕塑的定義。
久 的「 極 簡 主 義 」(
) Minimalism
近香港卓納畫廊帶來了四位代理已
極簡主義的政治抵抗及美學表現
最 J o h n M c C r a c k e) n 和 丹. 弗 萊 文(
Dan
D o n a l d J u d) d 、 弗 瑞 德. 桑 德 貝 克 F r e d S a n d b a c) k 、 約 翰. 麥 克 拉 肯
美 國 藝 術 家, 分 別 是 唐 納 德. 賈 德 ( ( ( F l a v i) n 。四位與二十世紀後期藝術運動皆
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他們都將藝術看作是 一種釋放美學趣味及精神的方式。曾有評論 對「極簡主義」貧乏的視覺觀感頗有微詞, 然而在藝術與設計的歷史上,卻留下不可抹 滅的印記。 首 先 介 紹 出 身 於 「 表 現 主 義 」 的 賈 德 , 於 1 9 5年 0 代末 他開始對只集中在表面的呈現感到不滿足,對繪畫在平 面上製造立體錯覺的虛偽手法更是覺得厭倦。他希望打 破繪畫的約制,並渴望呈現物件本身,首度將極簡藝術 帶入三維領域。他運用工業材料如鋁、鋼、聚合板材及 有機玻璃,創作出基本幾何圖形,並透過規則的間隔排 列,強調邏輯和理性的特質。他致力擺脫一切,側重排 序 的 表 現, 務 求 展 現 所 有 形 態 之 中 自 我 定 義 的 結 構 邏 輯 。 至 1 9 6年 0 代 中 ,他 更 開 始 委 託 專 業 工 廠 執 行 作 品 , 自己只負責規畫設計,藉此抹除藝術家的創作痕跡。可 見他當時以創新的觀念形式呈現藝術,所有的計畫與決 定皆在事前完成,實際製作則是可有可無,想法便成為 製造藝術的機器。從此可見兩者主客易位,物質反倒成 為被簡化的對象。他更常伴隨作品發表論文,使極簡藝 Conceptual A) rt 由此而生。
術從「無概念」的初衷,轉而成為概念出奇豐富的藝術 形式,「觀念藝術」(
文:林琬娸 ▪ 圖:卓納畫廊 ▪
02
isual Art
視藝版
從
這
邊
讀
起
Contents
目錄
# 88
Dec 2018
Exhibition
展覽全記錄
現 錄 抵抗及美學表 覽全記 治 政 的 義 ition 展 主 簡 ib h 極 x . .. E .. .. 18」 .................. 全記錄 998-20 .................... 1 .. n 展覽 .. .. : .. io .. .. it 悟 .. .. .. 睿「 Exhib 02... 記錄 ——馮鍾 世界 覽全 化 的 展 代 良 現 n 玉 bitio 錄 合當下 Exhi 直視潘 全記 . 水墨糅 面 .. .. 展 正 .. .. 展覽 .. 從 術 .. . .. . . n .. 藝 . .. io 與 錄 ....... ibit ............ 災難 Exh ......... 全記 . : . ............ . .. . . . 覽 . 展 . . 學 6 0 展 哲 記念 ........ ion 周年 藝術 ......... . bit . i . 5 . . 的 h . 1 . . x 格 館 ....... 」E 美術 森伯 ......... . 影 森 . . 勞 . . . . 攝 . . 褪 ....... 處—— 伯特 ......... 何自 . 羅 . 麒「 . . . . 如 . . . . . . . 泳 家 . . . . . . . . 李 藝術 ....... ..... 難, —— ...... ......... . . . 災 . . . . 攝 . 對 . 10 ..... .. 面 之重 ...... ....... 史 . . . . . . . . . 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2 . . . 2 . .. 8....
1
極簡主義的政治抵抗及美學表現
——
——
李泳麒「褪攝影」 ——
從正面直視潘玉良的世界 歷史之重攝 1 9 9 8 - 2 0 1」 8
水墨糅合當下現代化 馮鍾睿「悟:
面對災難,藝術家如何自處 1周 5 年記念展:災難與藝術展
報 道
+
藝 術
+
文 化
# 88
森美術館
羅伯特.勞森伯格的藝術哲學
Dec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