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十大願

Page 1

---1

普賢十大願 普獻法師 講述 於 2005 年共五集 「未來領袖之宏觀與微觀」系列之第八講

內容目錄 ■前言...................................................................................................... 2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3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7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12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18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22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27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31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35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36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41 結語.......................................................................................................43 問答.......................................................................................................44


■前言---2

■前言 各位大德,大家早安!今天我們的講題是「普賢十大願」,也就是 《華嚴經》八十華嚴的最後一卷——第八十一卷《普賢行願品》。有些 人把「行」念成ㄏㄥ ˋ。 佛法不是僅僅理論的探討,還必須付諸於實踐。所以普賢菩薩就開 出十個法門,讓我們把理論納入日常生活當中,作為一種修學的 準則。這十個法門可以提升我們的心性。在寺廟裡面早課的時候, 都有唱念普賢十大願,那一般人就很簡單的把這十個項目念一念, 忽略它的真正含意,所以我今天特別把普賢十大願提出來,大家 來互相研究。 理論很高,但是它是很踏實的。對我們現實的人生、個人的身心, 以及家庭、人類社會,人跟人之間怎麼樣相對待,做為一個學佛信 佛的知識青年,我們怎麼樣去看待自己的生命、看待眾生、看待這 個社會、看待這全人類,這些都可以由這十個項目來作為一種座標 來修學。 現在讓我們來看前面這一段經文: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 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 大行願。何等為十? 普賢菩薩用智慧、用悲心、用願力來讚歎佛的法身、報身、化身的功 德,讓我們了解到成佛的希有難得,如來的功德是沒有辦法用時 間空間去表達。回到現實人生當中,我們想成就佛菩薩的功德,應 該怎麼修?也就是下面這十個項目了。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普賢十大願。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3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首先我們要談到的就是,我們禮敬的對象是諸佛,為什麼要禮敬? 這個就是談到我們的生命觀與價值觀。在我們人生當中,我們不斷 的追求,我們追求金銀珠寶、財產、妻子兒女、家庭事業,乃至於學 問、功名利祿,所有一切世間的,我們稱為「有為法」。有為法必定 是有為有漏、有煩惱。你地位再高,財富再多,子孝孫賢,一切總 歸是無常。 這幾天各位看報紙沒有?有個教授他的兩個孩子死了,他傷心難 過,就從十一樓跳下來,你看多悲慘!以他的地位、以他的身份, 他卻想不開。所以世間擁有的,不見得就是幸福。他擁有寶貝兒子, 可是不幸的兒子肌肉萎縮,想盡辦法醫治,最後兩個二十幾歲都 走了,他傷心難過,就陪孩子走了。 世間的一切一切,只要是有為法,佛陀說:有為就是有漏,有漏 就是有煩惱。 在人生的追求當中,我們發現到信佛、學佛、成佛,這是永生永世 值得我們去追求的。那有這種信念的人,很自然的在人生的追求當 中,除了追求家庭事業健康以外,在我們內心深處時時刻刻有一 個信念:我今天信佛學佛,我在家庭事業社會上那麼努力,這一 切一切最後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智慧、悲心,跟佛一模一樣, 時時刻刻以信佛、學佛、成佛作為我們生命一個最高的座標。很自然 的就會覺得佛菩薩已經完成了這些學分,都修圓滿了,所以會發 自內心來禮敬諸佛。 也就是說,以佛作為我們生命的最高座標,時時刻刻不要忘記這 個發心。禮敬諸佛,不是說我在佛像面前這麼拼命拜就叫做禮敬諸 佛,而是發自內心的,在我人生的追求當中,我以佛作為我生命 的最高個座標、最高理想,生生世世以這個目標來往前邁進的時候, 我會覺得生命很有意義。 這是我們談到禮敬諸佛的第一個意義,也就是發菩提心。《大智度 論》裡面講到「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一切智智就是佛。佛的智慧、悲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4 心圓滿,時時刻刻跟這個相應作意,也就是發菩提心。所以我認為 禮敬諸佛,也就是生命給予崇高的一個座標,作為我們累世累劫、 多生多劫努力的方向。這是禮敬諸佛的第一個意思。 ★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善財童子問:到底是怎麼去禮敬諸佛呢?普賢菩薩就告訴善財了。 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 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心信解,如對目前,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 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虛空界 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一個是講空間,一個是講時間。以空間上來講,「十方三世」——過 去、現在、未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在這個無限的時空當中, 有無限的諸佛菩薩。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 常修禮敬」。一般人念這一段經文的時候,會說所謂禮敬諸佛就是 禮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以我個人的體驗,十方三世諸佛我們也看 不到,怎麼去禮敬呢?用心。我覺得我們踏實一點的,所有一切眾 生都是過去生的父母,都是未來的佛菩薩。 每一個人家庭裡面有父母兄弟姊妹兒女夫妻,然後我們到了公司 有老闆有員工有部屬,我們來到街上有十方來來去去的人,這些 算不算十方諸佛?《華嚴經》講的很清楚,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的 智慧德相,都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都是未來的諸佛菩薩。 我常常說,我們這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禮敬,不懂得去尊重別人, 心目中只有我自己,我最重要,我第一,我的黨、我的家、我的什 麼....,很少站在對方的立場,別人也有生存的自由,別人也要生 存的權利。我們這個社會最缺乏禮敬尊重。 所以,我認為這個地方講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一切諸佛,事 實上,就很具體的在我們的家庭、在我們的公司、在我們的工廠。但 是,任何時空當中我們看到的現現成的活菩薩,這些我們不懂得 禮敬,我們卻又跑到寺廟對著佛像在那邊禮敬,這個太離譜了。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5 我們學佛,第一個要懂得去尊重所有我們看到的一切一切人、所有 有生命的,不管是黑人白人、高低、美醜、胖瘦,這一切都是諸佛菩 薩派來的。但是我們每一次考試都不及格,今天看不起這個,明天 看不起那個,經常考不及格。因為考不及格,所以我們還是做凡夫。 所以念了這段經文——禮敬諸佛以後,我們要懂得去尊重我們所 面對的任何眾生。 孔子對這個禮敬諸佛怎麼說?《論語》裡面不是有一句話:「無友不 如己者」。無,就是千萬不可以;友,就是朋友。就是說,我們千萬 不要瞧不起在我身邊週遭的人;我碰到的所有人,我千萬不可以 認為他們不如我。並不是叫我們不要去交比我差的人,不是這個意 思喔。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千萬不要瞧不起別人;你所看到所 接觸到的人,你不要以為他不如我,應該學著尊重。這樣講,「禮 敬諸佛」這個經文我們就能夠掌握了。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 這是講時間。要一切眾生全部都成佛了,眾生的業也沒有了,眾生 的煩惱都沒有了,我這一個禮敬才結束。有沒有可能眾生界盡、眾 生業盡、眾生煩惱盡?不可能。所以以時間空間來講,就是無限的 意思。 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 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們現在講一下怎麼樣去禮敬。在佛書裡面講到十種的禮: 一是「我慢禮」。比如說我們到佛寺裡面,你看人家合掌你也合掌, 可是你覺得那個是佛像沒有什麼了不起;你雖然跟著人家合掌, 可是內心裡面總覺得我比佛還大,佛是木頭刻的,你看我還會講 話,佛陀不會講話;這個就叫做我慢禮。 二是「唱和禮」。寺廟裡面常常有那個拜懺,我們唱「南無本師釋迦 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人家這麼唱你也跟著拜,也不曉 得什麼意義;這叫唱和禮。 三是「恭敬禮」。比如說我們的頭、還有兩隻手臂、還有兩個膝蓋,很 恭敬的,用我們尊貴的頭來頂禮佛陀,這個叫做恭敬禮,也就是 一般講的五體投地。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6 講到這個禮,世界各國有不同的文化。據說先總統蔣公到印度訪問 的時候,印度的國王還叫那個大臣在地上打滾,我們這邊也派一 個人在地上打滾,他們的這個禮是這樣子的。以佛門來講,恭敬禮 就是以最人最尊貴的頭來頂禮佛的足,五體投地禮。 四是「無相禮」。什麼叫無相禮?我們這麼禮佛的時候,用智慧去深 入法性,沒有一個能禮的我,也沒有一個被我所頂禮的佛陀,無 相,這就是無相禮,是一種智慧的觀照。 五是「起用禮」。雖然沒有能禮的我,也沒有所禮的這個佛,但是我 還是普運這個身心來禮佛。 六是「內觀禮」。是觀我們的內心,而不是去觀這個外相。我們之所 以會禮拜佛陀,會覺得佛像好莊嚴好莊嚴,那是往外去攀緣了。內 觀禮的話,是觀這個內心;在禮佛的當中,我們觀察內心起了哪 些念頭,在這個動中有靜,而不是就這麼禮佛,以為我拜一拜佛 就罪滅河沙,念佛一句就罪滅河沙了。內觀禮的時候,是一面禮佛, 一面觀察自己的內心。 七是「實相禮」。實相無相,內外一如,就是實相禮。 八是「大悲禮」。我們禮佛的時候,可以去觀想,觀想無量無邊的眾 生,有形無形的、陰界陽界的所有眾生,我們以大悲心、大悲願, 普代眾生來禮佛。初一、十五,寺廟裡面典禮要結束的時候,我們 禮佛就是代累世父母、冤親眷屬禮佛三拜。也就是說代一切有形無 形的眾生,甚至冤親債主、過去傷害我們的人,對我們好或對我們 不好的所有一切眾生,我都代他來禮佛。你發出這個磁場,發出這 個心念,他會感受得到的。 你不要以為說某某人對我不好,我拜佛,讓他被車子撞死,這樣 好不好?不行。即使對我們有傷害我們的人,你也不能動這個惡念, 要原諒他,否則的話我們會生病。如果某某人對我不好,我老是記 掛在心裡面,自己會生病,然後我跟他之間的這個恩恩怨怨會越 結越深。如果我原諒他,不但原諒,我還替他禮佛懺悔,他會感受 得到的,因為我們放出的磁場是善意的、是慈悲的,這樣子,慢慢 這個冤結會解開。 九是「總攝禮」。就是從第一個到第八個禮總合在一起,作為一個觀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7 想。 十是「無盡禮」。無窮無盡的,普為法界一切眾生——胎生、卵生、濕 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所有一切眾生,我的心多大,我 就能觀想有多少無量無邊的眾生,普為一切法界眾生來禮佛。 這是講到禮敬諸佛裡面有這十種禮。 剛才我們說到諸佛那麼多,我們怎麼去讓這麼多的佛讓我們拜呢? 這是一種觀想,是一種願力。在《華嚴經》裡面就有談到這個,說: 「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我們不是 說去觀想十方諸佛現在眼前,我的身也化成千百億,每一個我的 化身去禮每一尊佛,不是這樣。真正的禮佛,《華嚴經》告訴我們, 是能夠通達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諸佛 現在你的前面了。這是《華嚴經》告訴我們禮佛應該有這種常識。 一般人禮佛,大部分心態都是我禮佛可以消業障;第二,我可以 培福,植善因;然後我有什麼願力,跟佛菩薩講一講,我就能夠 實現。這些都是善事,但是真正的禮佛,就是從禮佛當中去觀察我 的身心,心念的起伏、心念的轉變、心念的消滅,甚至看出自己內 心的執著。從禮佛當中,我們遠離了權威的崇拜、偶像的崇拜、權威 的依賴,這個才是真正的禮佛。所以,我們可以從事相上的禮佛, 通達到理性的禮佛,能禮所禮都是空無自性,這個才是最高明的 禮佛。 以我個人禮佛的經驗來講,因為在禮佛是五體投地的這種禮拜, 它可以讓我們的生理得到健康。禮佛的時候跟呼吸配合,拜下去吐 氣,起來吸氣,這樣一吸一呼、一吸一呼,很容易讓自己的心調攝。 然後,它又是一種動態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所以在禮佛當 中,身心都一起調養了,是一種調攝,這樣對我們修行是一個幫 助。而且,禮佛的時候不容易睡覺,當然有時候有例外,有些人拜 下去就睡在那邊,各位看過沒有?真的有這回事,我自己就有這 個經驗:很想睡很想睡,去禮佛的時候,一拜下去就趴著睡了, 不曉得睡多久又醒過來了。所以太累的時候也有這個現象。 各位,如果你假日沒事的時候,你試試看,你拜半個小時或二十 分鐘,你禮佛以後,身心很舒暢、非常好,這是我個人的一個經驗。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8 過去我拜《華嚴經》的時候,一天是拜兩千拜,拜得這個內衣都溼 透了,然後去洗個澡,非常的舒暢。因為什麼?動中有靜,靜中有 動。 這是讓各位了解為什麼要禮佛,禮佛並不是說求佛菩薩幫我加被, 讓我罪業消滅,讓我得到什麼,不是的。禮佛有很深的道理,從這 個能禮所禮的當中,觀察身心的如實相,這是一種動態的修行方 法,很值得我們來學習。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9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 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 皆有菩薩海會圍遶。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 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 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 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 我讚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念念 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是修口業。 「言為心聲」,語言的力量非常非常的大。語言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 想法,是內心概念的具體化,透過聲音將我們內心的想法、看法、 概念來傳達讓別人感受,所以語言就是代表我們內心的世界。 世界上的動物,只有我們人類有文字。想到這些,真的可以講人實 在是萬物之靈,能夠創造文字來表達我們內心的世界,而其他動 物只會用簡單的一個音調,唱出牠的喜悅,喊出牠的悲哀,只是 這樣子而已,牠沒有辦法明確的告訴我們一個思想、一個概念。所 以生而為人,能講話能思想,實在是值得我們慶幸的。各位有沒有 這麼想?我們眼睛能看,耳朵能聽,嘴巴能講話、能表達我們思想, 真的是很讚! 但是,我們世間的人能夠表達我們的思想,表達我們的概念,往 往我們就是吝於去表達,或是表達錯了,不應該表達的我們也表 達,我們找人家的毛病,雞蛋裡挑骨頭,然後免費替人宣揚,破 壞整個社會的祥和。 我常常說,我們這個社會除了缺乏禮敬以外,就是缺乏稱讚。為什 麼要稱讚?就是懂得去欣賞別人的美德、好處、長處。我們老是去找 別人的短處缺點,來顯出自己的高明。所有的眾生,無量劫來他一 定有某一方面可以當我的老師,可是我們往往就忽略了。我們很難 發自內心來讚歎一切眾生,包括諸佛我們也懶得稱讚,這是非常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10 遺憾的。 這個地方談到「稱讚如來」,各位回去以後,看看父母兄弟姊妹兒 女,你認真的看,你會發現他們有很多的優點。我們說稱讚如來, 你不要以為我到佛堂裡面,跟著人家念「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 明無等倫」「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你回去看看你的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他們 也有很多優點,但是我們都是看他們的缺點,所以我們老是嫌東 嫌西,嫌這個不好、嫌那個不好,整個家庭的氣氛破壞掉了。如果 每一個人都沒有缺點,他們就早就成佛了。請問我們有沒有缺點? 有,所以我們還是凡夫。我們有缺點,別人也有缺點,所以懂得尊 重諒解包容,這是我們修「稱讚如來」裡面很重要的一個思想。 所有一切眾生,因為我們看到的就是人道跟畜生道,其他的我們 看不到,像餓鬼、阿修羅那些我們都看不到,天人我們看不到,地 獄我們也看不到,鬼神我們也看不到。但是這個地方怎麼告訴我們 的呢?說十方一切剎土所有極微塵當中都有佛菩薩,都有地獄、餓 鬼、畜生,什麼都有。也就是說,這個世間是一種多元多重的世界, 是多元多重的宇宙,在同一個空間當中就有十方的諸佛菩薩,六 凡四聖是重疊在一起。 前幾天有一個信徒說:「師父!奇怪,我有一天到某一個地方,晚 上睡覺的時候,有人來拉我、拉我的衣服。」我說:「那裡因為有塔, 塔不是有骨灰嗎?」結果晚上睡覺的時候,他被他拉醒了。我說: 「你怕不怕?」他說不怕。他說:「師父!你不是告訴我們要為他誦 經嗎。」所以他就幫他念經,念《心經》、 《大悲咒》 《往生咒》,迴向給 他,就相安無事。 就是在同一個空間裡邊,有某一類的眾生跟我們在一起,他跟我 們有緣,他會通知我們。那他需要一些什麼,需要我們幫助,這個 時候你就念佛,或者是念《往生咒》 《心經》迴向給他,所以不要怕。 如果你害怕的話,雙方面都不好。任何情況出現的時候,你很鎮靜 的,你就念佛念咒念經,你說「你需要這些,我來助你一臂之力」, 你就念這些迴向給他,就沒事了。 真正的講起來,這個陰界眾生好處理,最難處理的是什麼?最難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11 處理的是人。其實陰界眾生好講話。他這個名字就是「好兄弟」,是 不是呢?反而是好講話,善意的跟他溝通,甚至你動念頭就可以 溝通。 ★ 有一次我到遼寧去,就在前兩年,我到遼寧、黑龍江、吉林,就遇 到這種事情。有一個女眾她在念佛,念佛的時候突然間就跑到我的 前面來,對著我一直拜,說:「師父!我好苦!師父!我好苦!你 救我。」(我們白天講鬼故事,不會怕)我想,奇怪!這個人怎麼講話 聲音變了,變成男人的聲音? 我就問他說:「何方神聖?你為什麼要找她?」 他說:「她前世害我,害我們三個人。現在她在念佛,她沒有迴向 給我。我現在很苦。」 我說:「好!報上名來。」兩個男的,一個女的。我說:「好!你現在 要怎麼樣?」 他說:「我現在要弄死她。」 真鬧出人命,不好吧!我說:「這樣不行。你弄死她,你也沒有得 到好處。現在大家在念佛,竟然有一個人死在這裡,對我也沒有好 處。這樣好了,我現在幫你懺悔,幫你皈依,冤家宜解不宜結。」 後來他說:「好。」所以他們很好講話的。 我就念《心經》,還有《往生咒》,還有《變食真言》,懺悔、皈依全部 念完了,全部都送給他了,然後再用一杯大悲水,念一念大悲咒, 把它灑一灑,他高興了。 我說:「我現在要送你走了。」 他說:「你要送我到哪裡?」 我說:「我送你到地藏菩薩那邊去。」 他說:「我跟地藏菩薩不認識。」 我說:「你就說是普獻法師介紹來的。」 他說:「那我要念什麼經?」 我說:「那你就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他說:「萬一他考我怎麼辦呢?」 我說:「那你就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12 唯心造』,這是通關法語,你就可以過關了。」 他說:「好。」 我說:「我現在送你走。」我開始念《往生咒》。結果這個女的她的身 就像蛇 這麼搖、這麼搖,她一面搖,我就一面念《往生咒》。然後,她倒下 來,就倒在地上,直直的一個人就「咚」往地上這麼一倒,睡了五 分鐘以後,她醒過來,沒事了。 第二天晚上,他又來了。 「師父啊!我好苦啊!救我救我。」我就桌 子一拍,我說:「昨天送你們走了,你又來了,你不守信用。」 他說:「師父啊!我們是另外一群。」 我說:「報上名來。」這個戲又再演一趟。這個時候我已經有準備了, 就把那個蒲團鋪在地上。先皈依懺悔,然後講經,再說法,讓他解 冤釋結。然後又開始身體搖了搖,「咚」躺下去,這時候我們就不怕 了。所以他們很好講話,就這樣子結束了。 遇到這兩次以後,我就發現到某一個位元空間的眾生,比我們同 樣這個空間的人好講話。他們把他過去生當中所遭到的傷害,交代 的一清二楚,她是如何傷害他,種種傷害的一切情形全部都講給 你聽,不是亂講的,所以現在非要她的命不可。但是我們用佛法來 跟他們勸解,可以化開。 所以,在同一空間當中,有不同的眾生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們 起心動念的時候,他們都會感受的到。所以剛才我們講禮敬諸佛的 時候說:我們拜佛的時候一定要代累世累劫的父母、冤親債主禮佛; 然後我們稱讚如來的時候,也要學習去稱讚所有一切眾生,各有 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天份,都是值得我們去稱讚、學習。 所以,不要以為稱讚如來就是稱讚佛菩薩,我們應該稱讚誰啊? 父母妻子兒女同事,甚至有緣無緣相見的眾生,我們都要發自內 心的來稱讚。因為有這麼多的眾生來成就我的生命,情與無情,山 河大地,礦物植物動物,所有一切眾生,包括細菌,才能夠讓我 生存。 請問各位,我們腸子裡面有什麼菌?益菌,很多名詞我們不懂得, 是不是?如果沒有大腸菌,我們也活不了。那大腸菌我們要不要稱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13 讚?也要稱讚,感謝它幫我們幫助消化。在我們身上每一吋每一分 每一微米裡面,都有那種細菌,有形無形的,都值得我們稱讚。 如果以現在的名詞來講,就是我們要懂得去欣賞存在的一切,所 有一切都值得我們來稱讚。 我們稱讚的時候,是用這個舌根。這個地方說「各以出過辯才天女」, 辯才天女是自在天裡邊的一尊天女。據說這個天才女她的名字叫做 善口,她的嘴巴出一個聲音的時候,所有的音聲她可以跟它相和。 就是說,只要有任何歌唱聲音出現,這個叫善口的天女她的聲音 一唱出來,就可以跟這個聲音相和。這是一個譬喻。是說我們所說 的語言,都是能夠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這種音聲才有意義。如果 以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我們不要去講那些沒有意義、沒有營養的話。 我們要讓我們的內心,透過這個舌根,來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 讓眾生得到安慰鼓勵。這是我們稱讚如來必修的一個項目。不要以 為是說我一天到晚站在那邊稱念《讚佛偈》,念一百遍兩百遍,以 為功德很大,而你對身邊的人卻不能用欣賞的眼光,用包容諒解 體諒來讚美他的長處、他的美德,這就不對了。 佛經裡面講的這些道理,事實上就是要我們拿來日常生活當中運 用,當我們面對人事物的時候,以佛菩薩告訴我們這些道理,拿 到我們的家庭事業任何一個空間任何一個時間來去稱揚禮敬,這 樣子佛法就在我們身上轉了,叫做法輪常轉。 在《轉法輪經》裡面有談到「如來」這兩個字,有時候報章雜誌或寫 小說的,它會寫「如來佛」,這就是外行話。我們稱讚佛的名號,就 是用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佛、世尊, 其中有佛或是如來,不會用「如來佛」。 什麼叫做如來?一切智名為如;正覺名為來。這是指報身。佛陀的 一切智,就是用「如」這個字來代表;佛陀成正覺了,就叫做「來」, 如來是這個意思。 另外,佛陀的法身,就是智慧之身,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從 來,亦無所去」。化身呢?在《成實論》裡邊就說:「乘如實道,來成 正覺」。我們煩夫是乘什麼道來投胎轉世的呢?我們是乘著業力來 投胎轉世,所以我們是迷迷糊糊來,迷迷糊糊去。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14 所謂佛陀的法身、報身、化身,簡單用月亮來譬喻,比如說十五月 亮正圓的時候,一輪明月,我們譬喻為報身。然後月亮的光輝,這 個光我們看得到,但是我們摸不到,我們譬喻說是法身,這個法 身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果我們拿了一個桶子裝水,我們看桶子 裡面可以看到月亮,這是化身。 講一個輕鬆的笑話。有一次我們在山上禮佛,晚上剛好信徒帶著小 孩子來。小孩子很可愛,四歲還是五歲,他說:「媽媽,我們家的 月亮怎麼會到山上來呢?」他想,在家裡看到月亮是就在這個屋角, 結果他來到山上的時候,怎麼在我們山上這個樹林的樹梢呢?他 說:媽媽,我們家的月亮來到山上了。 我們眾生的心夠靜的話,如來的化身就映現在我們內心當中。 所以,如來有這三身,叫做法身、報身、化身。我們用月亮來譬喻, 很圓滿無缺的,十五、十六那個月亮就是圓滿的報身;佛陀的法身 就是這個月的光輝;然後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是指應化身。 眾生有那個福德善根因緣的時候,可以看到佛陀的化身、菩薩的化 身。有的時候災難當中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一定現很莊嚴 的觀世音菩薩,他甚至現一個老人來救你,那就是化身,等災難 解決了,他不見了,這個是常有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乘著業 報、乘著業障而來的。當然,每個人有他個人的專長、個人的天分, 都值得我們來稱讚。往往我們不太喜歡去發現別人的長處,卻很喜 歡看別人的短處,所以修養不夠的人總是嫌東嫌西的,總覺得別 人不對勁,這種心態我們應該要轉變。這是告訴我們,修學佛法當 中一個重要的就是懂得去欣賞別人,欣賞別人的長處。即使一無所 長,也值得我的稱讚,知道嗎?因為有這麼多的眾生,才顯出你 的身分地位重要;沒有這些差勁的眾生,怎麼顯出你的天份、才能 呢?你還是需要有這些人。 不管怎麼樣,情與無情,所有一切的存在都跟我息息相關,都值 得我去稱讚。不要以為說我稱讚佛就好了,一切眾生都值得我們稱 讚。 所有「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這是我讚歎的時間。而眾 生界煩惱業障都不可盡,那麼我這個讚歎就無有窮盡。「念念相續,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15 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們讚歎也好,禮敬也好,一 定必須有身語意業,用身語意業來禮敬讚歎。舉一個手,合一個掌, 這是屬於身業;發自語言,這是用口來讚歎;發自內心的一種讚 歎,這是意業。我們用身語意業來讚歎。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就是不要說這個事情做一小時、一天就好了,要時時刻刻,懂得去 欣賞包容接納尊重,身語意業這樣才能圓滿。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16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 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 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 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 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香,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 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第三個必修的法門,就是廣修供養。這「廣」字很有意思。講到供養 的話,一般我們看到的就是用香、花、水、果、燈、燭種種,叫十種供 養。這是一種表法。 比如我們用鮮花來供佛,花代表因果。你種一棵玫瑰,一定是開出 玫瑰花,這是因果。所以我們用鮮花、水果來供佛的時候,你就要 知道說你種什麼因你就結什麼果,這是我們用鮮花來供佛的一個 重要意義。你不要以為我用鮮花供佛,我來生會很漂亮,所以我天 天去買鮮花來供佛,讓寺廟裡面一天到晚處理你的垃圾就忙死了。 用鮮花供佛,是要了解說我種了什麼因——我講了什麼話、我做了 什麼事,絕對會結什麼果,從鮮花當中看出了因果。 我們用香來供佛,這個香一點下去,從頭點到尾,表示我做事情 要有頭有尾,要精進,這是我們用香來供佛的一個意義。你不要以 為說這一斤檀香幾萬塊,我供了佛以後,來生福報會很大。古代的 香(品質)是很好的,可以明目清腦,現在的香就不行了,現在的香 只會造成污染,所以還是少點,不然就好像薰蚊子一樣。如果你點 一大把香,那會傷害到我們的肺部。古代那種「牛頭栴檀」,那真的 是點下去以後,會讓你的頭腦清醒。現在的香都是不太理想,還是 少點香。 燈,燈代表智慧。你看有燈光的地方可以看清楚,有智慧能夠明事 理。我們用燈來供佛,是不是這樣子我們就會有智慧呢?不是。要 像印順長老寫的,我們要以念誦禮拜來增長我們的宗教的情操;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17 以聞思經教慧學來淨化我們的身心;必須去多聞多聽聞多思考, 才能開出智慧的光芒來。我們用燈來供佛,就是代表要有智慧,我 們做事情要用智慧。 我看有些寺廟還是用油燈,他認為油燈功德最大,事實上不理想, 古代是沒有電燈才用油燈,現在我是不太贊成用油燈來供佛,因 為用油燈供佛很危險。在黑暗的地方你點盞油燈的話,蟲會飛進去 死在裡面很多,而且油燈一燒的時候,氧氣都被燒掉了,我們呼 吸也會影響。我剛才看到有人送來一種燈,做成像蠟燭樣子,但它 是用電池的,可以點四十個小時。當然,我不是它的推銷員,我是 說這樣點燈很安全。如果我們燒蠟燭或燒油,空氣不好,而且很危 險。你看有些神壇忽然間燒起來,大部分都是因為點蠟燭而來的。 現在的科技我們可以用的,就這麼代用好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說我們用這些供佛,不是說以這個供佛我們就 消業障,我們就可以能夠中獎中樂透,不是這樣子的;是用這些 來表法,鮮花水果表示因果,燈是代表智慧,用水供佛表示禪定。 你看這個水供在佛前,它不搖動的時候,你看看你的臉可以看的 清清楚楚;我們心靜下來的時候,就對世間相了解的清清楚楚。所 以是智慧的燈,禪定的水,慧燈定水,然後持戒的香。因為了解因 果,就能夠持戒,持戒的香叫戒香。我們點香的時候是從頭燒到尾, 代表精進,所以精進的香,也代表戒香。 戒香、定水、慧燈,這樣子讓我們身心去淨化。不要以為是說我們以 這些來拜佛,我們就能夠有智慧有禪定有什麼,不是這樣子的。 「華雲、音樂雲、天傘蓋雲、衣服雲」,這是天人在用的。我們一般來 講,像音樂的話,就是《讚佛偈》之類的音樂,用音樂來讚佛。 這個地方講到「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把燈柱 做成像須彌山這麼大,這是一個形容詞。也就是說,隨時隨地我們 的內心都點起了智慧的燈。我們內心裡面起了正知正念,這個時候 智慧燈燃起來了,智慧之燈派上用場了。不是說我們要用像大海水 這麼多的油來供佛,佛不需要這些,主要是藉著這些器具物質, 來引發我們身心的成長。 ★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18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 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 不離菩提心供養。 所有的供養當中,法的供養比我們用燈用香花水果種種供養還更 有意義了。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如佛陀所說的道理,拿來自己的身心當中 昇華淨化,更進一步的用慈悲關懷的心來付之於實踐,對父母兄 弟姊妹員工乃至一切眾生去利益。如說修行——如佛陀所說的道理 來修養個人的身心,去服務社會家庭,這個才是真正的供養。這樣 各位了解了吧!不是說我用香花水果買了一大堆、買了一卡車去供 佛,我罪業就會消滅,然後對自己父母妻子兒女員工冷漠無情, 不是這樣的。 《華嚴經》講:「如說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淨」。我們想得 到佛法的利益,必須如佛所說的道理去修行,如佛所說的方法去 實踐,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非但口言而可清淨,不是我們 研究一大堆的道理,也能講、能說、能去轉述,你的身心就能夠淨 化了,不可能的。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就是四攝法裡邊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修四攝法真正去利益眾生,這個也是供養佛。各位,我們用鮮花水 果來拜佛是供養,請問我們去關心弱勢團體,算不算供養佛?世 界上有多少沒飯吃的、沒水喝的,到處都有, 好多好多,據說九二一大地震以後,到現在還有好幾千人生活在 困頓當中。那些人沒有人去關心,如果你發心去關懷的時候,就是 你在供養佛。 講起來真的非常慚愧,我們佛教徒往往都是會忽略這一點,以為 信佛學佛就這麼一打坐,就明心見性,就見性成佛,忽略這個世 界還有多少眾生生活在死亡邊緣,在困苦掙扎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如果我們不知道從利益眾生當中去跟眾生結善緣,成不了佛。所以, 供養佛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利益眾生。 第三「攝受眾生供養」。也是一樣的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來攝化 眾生,透過四攝法來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19 第四「代眾生苦供養」。越來越難喔。代眾生苦,這是菩薩的境界。 民初一代高僧虛雲老和尚,當時所在的那個村莊裡面有好多好多 的怪病,流行一種疫病,老和尚三支香點在佛前,說:「我某某人, 這些村莊所有一切怪病都在我身上去顯現,讓這整個村莊都能夠 平安。」老和尚這支香點下去,他馬上病倒,足足病了三個月,躺 在床上都不能動,承受那種痛苦。奇怪的是那整個村莊就平安無事 了。因為老和尚的願力,老和尚的悲心,他這支香插上去的時候, 就是代眾生受苦。 現在我們社會上有什麼禽流感、SARS,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如果說 那我們移民到澳洲、到哪一個國家去,這樣對不對?不對;我們應 該在這個地方,我們勸導眾生向善向光明,無形當中會把它消弭。 我們勸導多吃蔬果、少吃肉類、少造殺業,它就能夠消弭眾生的罪。 所以,佛菩薩不是說哪裡有災難就一走了之,不是這樣子的,我 們還是要跟眾生在一起,引導他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災難。 從因果業報來講,這些災難、瘟疫的產生,都是從殺業來的。你看 南洋海嘯,那都是業障很重的地方,殺業很重的地方,就產生這 些災難。那這些災難怎麼去化解?必須我們大家發大心,讓大家明 白這個因果,少造殺業就可以彌補。 講到殺業,你說又不是我殺,是別人殺的,事實上,依因果來講, 吃的業比殺的業還重,因為你要吃,所以有人殺、有人養,有人買、 有人賣,所以吃的業比殺的業還重。各位有聽過這句話嗎?本來我 們以為是說四分之一,吃的人擔一份業,殺的人一份,買賣的人 一份,養的人一份,各佔四分之一。在經典研究的話,是吃的人要 佔一半,其他的一半業才給其他人來承擔。如果我們一天當中沒有 去碰到那些肉類的話,我們就一天沒有造殺業,這一天當中我們 就可以遠離禽流感、SARS 這些疫難,就不會去招感這些奇奇怪怪 的怪病。 從歷史上來看,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在印度這麼熱的地方, 也曾經挨餓沒飯吃。釋迦牟尼佛成了佛,還需要受這些苦嗎?他是 代眾生苦。這個是讓我們了解,有一種供養比你去買鮮花水果更好 的供養,叫做代眾生苦供養。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20 前幾天遇到一個信徒,我說:「你最近退休了沒有?」他說退休了。 我說:「在忙什麼?」他說:「沒有啊,業障重,還有孫子。」 我說:「不對啊!你的孫子也是未來的佛菩薩,所以你是在利益眾 生供養,也是在攝受眾生供養,也是如說修行供養。你現在退了休, 幫你的兒女照顧孫子不是很好嗎?搞不好,因為子子孫孫有許多 奇奇怪怪的行為,他們來訓練你忍辱精進,你要感謝都來不及了, 怎麼你說這是業障呢?」 各位,現在在照顧孫子的請舉手。奇怪,都沒有人舉手,大概不好 意思。如果你照顧孫子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說這是業障;你要是這 樣講的話,你聽這個課是白聽了。你要說:「喔!這是菩薩賜給我 的,要我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這個時候 你就煩惱業障慢慢的消掉了,智慧慢慢就長出來了。 第五「勤修善根供養」。善根的「根」,根是能夠增長的意思。你看一 棵樹有樹根的話,它就會開花結果;沒有根就死了。 我們的善根有哪些?簡單講,最重要的善根就是精進。上一次我們 講三十七道品裡面有五根、五力,還記得嗎?信、(精)進、(正)念、定、 慧,那就是善根,這五個善根是最根本的。我們怎麼樣去增長我們 的信心,增長我們的精進,增長正念,增長我們的禪定、智慧,這 個叫勤修善根。 第六「不捨菩薩業供養」。菩薩業是什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叫菩薩業。解脫道裡面就是戒、定、慧就夠了,就不談 布施,但是菩薩業不同,-必須加上布施。 第七「不離菩提心供養」。就是時時刻刻擁有一顆覺醒的心,了解 自己生命的方向,此生此世,千生萬世,以信佛學佛成佛作為我 生命的最高座標,永生永世往這個方向去走,不離菩提心。這一生 當中,父母妻子兒女只是暫時的緣聚緣會而已;這一生當中的得 失恩怨、是是非非,這一切一切只是大海裡面的一個波浪而已;這 一生的得失成敗算不了什麼,最重要的就是信佛、學佛、成佛、利益 眾生。 《楞嚴經》裡面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來學習的,它寫:「上合十方諸 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21 諸眾生,同一悲仰。」這個正好來說明什麼叫做菩提心。上求成佛的 心、佛的本妙覺心;佛陀覺悟了,我們心心念念想要覺悟,做什麼 呢?與佛如來同一慈力,就是希望能夠跟佛一樣的慈悲願力來攝 化眾生。然後,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含識同一悲仰。我們 講「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意思就是這樣子。 所以信佛學佛不是說我個人成佛就好了,一定是要跟眾生一起來 成佛,這個就是大菩提心了,這是信佛學佛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不 要忘記我們是眾生,眾生有眾生的一些毛病,眾生有眾生的共同 點,這些共同點我們了解以後,才知道怎麼去改善,然後跟眾生 一起來邁向佛道。所以不離菩提心供養,就是時時刻刻記住我是信 佛學佛的人,這一生當中我最重要的、不可忘記的就是信佛、學佛、 成佛,這樣也是算是供養了。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 沙陀分亦不及一。 接著就是較量功德。前面我們講到的香、花、水、果、燈、塗種種的供 養,不如這七種供養(法供養),千分不及一,百分不及一。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 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 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 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就是講出為什麼法的供養比物質的供養還重要。物質的供養一般 人比較容易做得到,法的供養則是更進一步的將法在我們的身心 當中去實踐,淨化了身心以外,真正實際的去利益眾生,這才是 我們信佛學佛的目的所在。 何以故呢?「以諸如來尊重法故」。各位,我們買很多鮮花水果,佛 會不會覺得很高興呢?不會。佛是如如不動的,你供養他、你罵他, 在他是如如不動。你尊敬他,你相信他,你懷疑他,你毀謗他,這 些眾生在佛的心中都是平等平等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佛法去真 正的、實際的淨化自己的身心,去利益眾生、攝受眾生,這樣子的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22 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我們如果能夠照佛陀所說的方法去實踐, 而不是一種研究,是付諸於實踐的話,我們最後就能夠成佛。一定 要按照佛陀所說的法,解行相應以後,才能成佛。「若諸菩薩行法 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真正的供養是 這樣子的供養。 《法華經》裡面有那個什麼燃身供佛的,各位有沒有讀到這一品? 以為把身體這麼燒來供佛,事實上,一般人都誤解了經典的意思。 也有人把手指綁得緊緊的,綁到手指黑掉了,再纏上布,去點燃 來供佛;這樣對嗎?不對!這個地方有沒有叫我們這樣子?沒有。 有些人他不懂經典的道理,往往就做出那種愚癡的行為。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是去利益眾生、去攝受眾生、去代眾生苦、勤修 善根、不離菩提心、不捨菩薩業,以此來供養。你為什麼把好好的手 指燒掉,佛得到什麼?你薰得那個佛像黑抹抹的,那有什麼意義 呢?不但沒有意思,還薰得發臭。所以,經典不是讓我們這樣子就 表面上的文字來理解,它文字背後的真正的意義一定要把握住。 尤其,這個地方講「念念相續,無有間斷」。我們之所以難以成佛是 為什麼? 我們不斷的間斷,前一分鐘這麼想,後一分鐘又否定了。我們本來 想做的好事情、善事,然後我們又動了很多的念頭,找一大堆的藉 口,算了,明天再做,明年再做,來生再做,甚至遇佛再做,這 些藉口就讓我們念念間斷,不能相續。 然後,怎麼去展現呢?從「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所以信佛學佛的 人可以學懶嗎? 不行,要精進。 ★ 這是第三個:廣修供養。從時間、從空間、從校量功德,讓我們真正 了解供養。 各位,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沒有東西供養了,請問你要用什麼供 養?有師父告訴我們要用笑容,沒有錯,你用智慧的、親切的法喜 充滿,也算是供養,為什麼呢?面上無瞋真供養。像冷面殺手,那 真的讓人家看起來很可怕。曾經有一個出家人,我說:「奇怪?你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23 看起來像冷面殺手。」我對一個出家人這麼講,因為他看起來就會 讓人很可怕。你看佛菩薩的相都是很慈祥的。所以真的沒有什麼東 西供養的時候,那就是面上無瞋真供養。 或者,別人有苦難,我們講兩句話讓人家心裡溫暖;本來這個人 要自殺的,你兩句話就解決問題了,算不算供養呢?也算供養。小 孩子讀書讀不好,你去教他,你去鼓勵他,也是供養佛。夫妻子女、 兄弟朋友、同事員工,所有一切眾生,有緣無緣的眾生,我們都可 以去供養。 講到這個地方,我常常跟信徒講再窮也要買書,為什麼?書本可 以去供養人家。因為書本可以結緣,你去供養他真理,讓他讀一本 書以後,改變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再窮也要買書,再忙也要 看書,再沒有交情也要送書。那家裡再窄的話,你也要藏書、放書, 因為你看過這些好書,你就可以供養別人。所以我常常跟人家講, 要送人家禮物,不要送菸酒什麼之類的,最好是送書。但是賭博的 人你就不能送書給他,他會罵你,會說你「送輸」給他。他也不看書, 所以老是會輸;看了書,他就不會賭了。 以上是讓我們了解供養的真正的意義是這樣子的。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24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 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 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 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 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 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懺悔」兩個字,在梵文、巴利文裡邊,它是寫「懺摩」,那我們把 「懺摩」跟「悔過」各取一個字,就是一般寫「懺悔」。受戒的時候就不 用懺悔兩字,它是寫懺摩,有這個儀式。 懺,就是把自己過去無知所做的罪惡,把它發露出來。找一個我們 信賴得過的善知識,或者是佛菩薩面前,把自己過去做不好的事 情發露出來。悔,就是改往修來,決定不再重犯同樣的過失。這是 真正的懺悔。 懺悔分成兩種:一種是事懺,一種是理懺。 事懺,就是很至誠的,五體投地的在佛菩薩面前痛哭流涕,發露 過去做錯了,這叫事懺。另一種是理懺,《觀普賢行法經》裡面說: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就是正身 端坐來觀想所做的罪業也是空不可得,罪業的實相也是無相,這 樣子也是一種懺悔,叫做理懺。 所以,如果我們一天到晚為了過去所造的罪業而憂心惶惶,一天 到晚想「我業障重、我業障重,我過去如何如何」的話,也是不健康 的心理。乾脆你不要去想那些,你趕緊去做義工、去做善事,這不 是更有意義嗎。如果你老是想到過去的業障,好像什麼都修不起來 了,你就關閉這個成功的門。所以事懺也要,理懺也要,適度的去 改往修來,這個業障多多少少都會消除的。 這個地方有一個觀念很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說我們在過去無量 劫當中,因為貪瞋癡,來發出身口意,做了許許多多的惡業,假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25 如這些惡業有體相的話,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假如我們所造的這 些惡業有體積,這個世間虛空界就裝不下了。 在《佛名經》裡面怎麼形容?它說:「獨頭無明為煩惱種,無始受身 已來,經無量劫,則劫不可數。一一劫中受種種身,則身不可數。 於一一身造種種業,則業不可數」。 獨頭無明,就是我們這種主觀的意識;主觀的意識不斷的動念, 叫做獨頭無明。獨頭無明也就是我們的妄念,就是煩惱的種子。一 個妄念來接著一個妄念不斷來的時候,就產生一個力量。所以說 「獨頭無明為煩惱種,無始受身已來,經無量劫,則劫不可數」。譬 如說在深山裡面,每一棵樹根部有水,它慢慢分泌那個水,一滴 一滴一滴的水,最後匯流在一起就變成小溪,小溪匯集以後就變 大河,大河就可以行船。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獨頭無明就像一滴 一滴的水,因為前念後念、前念後念不斷的串連起來以後,它就會 起煩惱造業,就受種種的身,經過無量劫,劫不可數,一一劫中 受種種身,身也不可數,於每一個身又造種種業,則業不可數。 無量劫來,我們受了無量劫的生,在無量的生死當中,我們造了 無量的業,假如這些業有高低寬廣體積的話,真的是虛空難容。我 們無量劫所造的業有夠多,是數都數不盡、數不清。 那我們了解到這些不可數的業,所以這一生當中我們的命運起起 伏伏,有的時候似乎一帆風順,有的時候橫生枝節,這都是我們 的業障成熟了,就讓我們受這個報應。好的業障來了,很順意,做 什麼事情就這樣很奇奇怪怪的好運來,時來運轉。其實說來說去, 都是自己的妄念,這個妄念有好的念、也有惡念,好的念就招感好 的業報,惡念就招感了惡的業報。所以我們的命運起起伏伏、好好 壞壞、時好時壞,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每一個人都帶著業來,乘著業來,所以我們必須修這個法門:懺 除業障。向善知識懺悔,不再去造惡業,這樣才能懺除業障。 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信徒他有些障礙,業障很多,像最近有一個 信徒說:「師父!我們的業障真重。」我說:「多重呢?幾萬公斤?」 他說:「我的兒子十九歲被車子撞死了。」真的聽了很難過。你看十 九歲的年紀,而且是長子,一個車禍死了。如果我們用佛家的眼光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26 來看,第一是他自己沒有按規行駛;第二就是自己的一種業障。 在巴西,有一個信徒來皈依,有的時候他會帶小孩子來拜佛。他說: 「師父!我來皈依還算不錯。」我說:「什麼不錯?」他說:「我兒子 被車子一撞的時候,他人飛出來,沒有死。」人家是飛車,他是飛 人。他說車一撞的時候,很奇怪,莫名其妙的有一個力量,人就從 車子裡面被拖出來,然後飛過那兩部車子,掉下來坐在那邊好好 的。別人緊張的要命,他沒有事。這是為什麼?他沒有那個業,他 雖然遇到這種情形,但是有驚無險。 SARS 的時候,我們大家也是有驚無險,害怕得要命。那天有人跟 我講,說禽流感比 SARS 還嚴重,你們怕不怕?不要怕,知道嗎! 邪不勝正。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持齋、吃素、念佛、誦經、做義工、做善 事,有什麼怕的呢?SARS 期間,葉金川自願進去醫院,有什麼怕 的?因為他信佛學佛,他在慈濟當教授。 所以信佛學佛的人,當國家有這個災難的時候,不能說我趕快出 國去就沒事了,應該以我們信佛學佛那種正氣,趕快誦經念佛, 趕快替眾生祈福。所以颱風來的時候,我都勸信徒們趕快誦經、趕 快念佛、趕快做善事,迴向,祈願颱風的災難能夠降低到最低的程 度,不要帶太多水來,因為水把我們壓扁了,帶一點水來就好了, 讓水庫有水就好了,就這麼迴向。 災難來,你不要說我一走了之,我存一點錢趕快到瑞士、到阿根廷、 到紐西蘭去養老;這觀念我是反對的。你賺了這麼多錢,這麼一走 了之,然後到外國去享受消費,這樣不對。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應該 多做一些善事,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多勸勸我們親戚朋友來 行善,那這個國家的災難多多少少會化解。所以台灣孩子很有希望 的,因為有這麼多善心人士在默默行善,這些天災會降到最低的 程度。 這個地方讓我們了解,我們眾生的業障是從我們的無明、沒有智慧 來的。因為沒有智慧,所以我們造了業;因為造了業,就必須受這 個報,所以叫做惑、業、苦,這三個是連在一起的。 「生者俱生,滅 亦俱滅」,這是經典告訴我們的。惑、業、苦 是難兄難弟,連在一起的。你起了無明造了業;造了業就受這個報;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27 受報又起無明;這是眾生的通病。因為受報的時候,我們就又起無 明心,這個無明心就又造業,造了業又受報,這叫惡性循環。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了解到我們這麼深的業障,就是因為我們有貪 瞋癡,然後從身口意去發作,造了許許多多多的惡業,「我今悉以 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 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 兩年前我去大陸的時候,坐在飛機上看下來,廣東湖南整個汪洋 一片海,水災氾濫,想到眾生可憐造的業,真是很可怕。我們中國 五千年的歷史,看起來真是多災多難,一波未平一波又來,這是 為什麼?就是貪瞋癡殺盜婬妄這些惡業,發身口意造的惡業。怎麼 辦?要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 這個時間空間怎麼去算的呢?「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亦 無有盡。」無限的時空當中,我們就是要懺悔往昔的惡業,然後不 要再去造那個惡業。無限的時空當中來警惕自己,時時刻刻謹言慎 行,這樣子業障就慢慢會消。 我們再講一下業障。比如,如果是十公斤的鹽巴放在一個水桶裡邊, 這個水會很鹹很鹹;如果十公斤的鹽巴丟進河裡,請問會不會鹹? 不會,因為河水這麼流, 河的水比較多,所以我們喝起來就不覺得鹹。所以,如果我們經常 懺悔業障,怎麼懺悔業障?我們去做善事,我們去關心弱勢團體, 我們去做義工,就像那個河水一樣,雖然我們過去造了惡業,但 是,因為我們不斷的行善誦經懺悔,就像河水會把業障沖淡了。所 以有的時候叫做重報輕受。 重報輕受,比如本來車禍要死的,後來車禍受了重傷;本來要受 重傷的,後來受一點輕傷;本來要受輕傷的,後來沒事;這就是 重報輕受。所以,一個人行善還是有它的價值,不能說沒有。 至於報應,有些是生報,今生做,來生就受報;有些是現報;有 些是後報,好幾生好幾世以後才受報,因緣聚會的時候才報應的, 叫作不定業,什麼時候報應還不知道,也許百生千生以後才會報 應。現報,比如這一生當中做過很重的惡業,連佛菩薩都沒有辦法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28 幫上忙的現報,像殺父殺母,滅絕人性,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現 報。 所以,業障有許許多多的類別,由身、口、意來造業,有些是現報、 有些是生報、有些是後報。 業障,它會障礙我們的智慧,障礙我們的福報,障礙我們的福德。 比如說這一生當中沒有智慧,為什麼?障礙別人讀書,障礙別人 進步,忌妒人家;還有自己本身就懶,不讀書;還有不尊重文字。 把書報雜刊等有文字的東西拿到廁所裡面; 或者是放在椅子上,我們怕衣服髒,把經典書本拿來墊著坐,這 都是不尊重文字,也是會產生一種業障。各位,千萬不要把有文字 的書拿到廁所裡邊,那不好。 然後,喜歡喝酒,懶惰,喜歡睡眠,一天到晚生活在黑暗的世界 裡面,吃飽沒事就睡,睡飽沒事就吃,這個就會讓我們生下來痴 痴呆呆的,沒有智慧。所以這個都是一種業障。 有一些信徒說:「我不認識字,你怎麼叫我誦經?」我說:「為什麼 你不認識字?是你不願意認識。去拿錄音機來,我念給你聽,你跟 著念。」他錄音起來,回去天天念天天念,不久一本經會背了。你想 認識它,它就會認識你;你不想認識它,它就不認識你。 最近報紙登大陸上有一個人她懷孕了,懷孕以後她就天天念書, 胎兒慢慢長大的時候,腳就會踢母親的肚子。她就用手在自己的肚 皮上寫字,寫「福」字,很奇怪的,她寫「福」,胎兒就乖乖的。倘若 寫一個「佛」,他就更乖了。這個小孩子出生以後,五六歲他就當幼 稚園裡面的小老師。在大陸上有這麼一則故事。 所以,你們的媳婦、女兒如果是懷孕的話,告訴他要多念書。如果 胎兒腳在踢、手在打,你就在肚子上寫「佛」,寫「喜」 「福」 「慧」,那 這個孩子出生出來就很好。 這是讓我們了解說,一切一切功不唐捐。我們講話、做事、起心動念、 舉手投足,所有一切一切,它都會產生一種功能,這一種功能在 某一個時空當中,它就展現它的效果。 我們要懺悔業障的話,隨時隨地就是要懂得去謹言慎行,隨時隨 地保持正念,正知正念。要保持正知正念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29 是注意自己呼吸,然後你注意呼吸的時候,很容易保持正念,你 就不容易造業。因為你心情平穩,你判斷事情容易正確,就不容易 造業。 我一再強調,我們要處理事情以前,要先調理心情,把自己心情 調得很平穩的時候,你去面對所有事情,你就能夠判斷正確,處 理正確,然後對自己對別人都是好的,這樣就不容易造業了。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30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 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 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 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 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 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 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隨喜功德,這個也是社會上最欠缺的。我們眾生一個毛病就是:不 耐他榮,就是對別人的成就、別人長得漂亮、別人有錢、別人事事如 意、子孝孫賢,會產生一種不好的忌妒心態,這是眾生最大的毛病。 這個佛經裡面怎麼講呢?說世間的花朵樹木為什麼會長刺?因為 我們眾生內心裡面有這個忌妒的心理,所以世間就長出刺來警惕 我們。 所以,在我們必修的第五個項目裡面就是隨喜功德——對於別人 的好處、別人的專長、別人的智慧福報,我們要有一種隨喜功德的 心,向他學習。 第一個我們要學習的是:十方諸佛他們過去生過去世,從初發心 來,求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從佛陀的《本生談》來看,佛 陀曾經當一隻鹿,這隻鹿王為了救其他的眾生,以自己的身體當 做橋。因為國王去打獵,有一隻鹿就把自己的身體當做橋跨越這個 河,讓其他動物一隻一隻這麼從他身上踩過去。佛陀說,那隻鹿就 是我的前生,這些動物後來轉生做人了,就是我眼前這些弟子。 佛陀又說了,有一生他曾經做一隻鳥。森林裡面火災了,會燒死很 多動物,怎麼辦呢?這隻鳥很著急,急得要命,牠就跑到河邊, 用翅膀去沾一點水,然後飛到大火的上空,就這麼灑幾滴水進去 滅火。天上的天人說:「小鳥,你真是太可敬了,可是你這一點水 有什麼用呢?」他說:「不管有用沒用,我這滴水灑下去,這個火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31 總會熄滅一點吧!」後來感動天帝了。帝釋說:「好吧!你這一點善 念,為了幫你救那些動物,我把大火熄滅了。」釋迦牟尼佛說,那 隻鳥就是我的前生。 你看《本生談》是不是很精采!這個是佛經裡面講到佛菩薩他的成 佛,不是枯坐成佛,不是坐在那邊這樣成佛的。佛菩薩跟我們一模 一樣的也是人,去發心、去關懷,去照顧弱勢團體,照顧必須照顧 的人,這樣累生累劫,透過物質的救濟、精神的救濟感化,去實際 利益眾生以後,最後成佛。 而現在的人呢?我們以為是說我念一個佛號我就會成佛,不是這 樣子的。你看這個地方說: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 身命,拋頭顱灑熱血。而且這個時間是多久呢?是經不可說不可說 極微塵數劫。每一劫每一劫當中,一一劫中捨掉不可說不可說的頭 目手足,把自己的頭、眼睛、手、腳這麼捨給眾生,難行苦行,圓滿 種種波羅蜜,最後才能夠證入菩薩的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這 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他的心路歷程是這樣成佛的,不是我們想像 的這麼一坐一念佛入定就成佛,不是的。 請問我們要去服務眾生,我們要到哪裡去服務眾生呢?是天上嗎? 不是喔,就在人間。所以我為什麼一直強調說我們要發願來生又投 生在人間,道理在此。因為投生在人間,才有讓我們服務眾生的機 會,如果你投生在天上,天上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大家都很有福 報,用不著你關心。投生在人間,人間有很多的苦難,這麼多的苦 難眾生來激發我們的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發菩提心,最後我們成 正覺。所以,是眾生使我們成佛,是眾生給我們機會。 一般人的想法是說:我趕快修,修到我成佛以後,我才度眾生。 「成佛度眾生」念起來很順,但是,我們現在要顛倒過來,是「利益 眾生才能成佛」,是「度眾生才能成佛」,而不是成佛度眾生,順序 一顛倒,學佛態度就不同了。你以為說我這麼一打坐成了佛以後, 神通廣大,我才來度眾生;不是這樣子的,必須在無量的時空當 中,去真正利益眾生,來修福德修智慧,才能成就諸佛無上菩提。 ★ 佛陀來到這個世間,他這個有形有相的肉身,有一天也是要老要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32 病要死。我們有一天也會老會病會死,可是我們的老病死,我們會 很痛苦、會很悲哀、會死不瞑目,怎麼辦?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 題? 昨天有一個新加坡來的黃小姐,有沒有來?在哪裡?她專程從新 加坡坐飛機來聽演講。她就問到這個問題:「師父啊!有一天我要 死了,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天我們會死,佛是進入涅槃了, 我們沒有涅槃好進,怎麼辦?我就把昨天講的講給你們聽好了。 佛陀所說無常的道理,花,我們有沒有說「花死」了,我們說「花 謝」了。花謝了以後才有果實。果實被人吃了,果實沒有了,留下種 子,被吐在地上。種子在泥土裡邊慢慢變化,種子消滅了,它抽芽 發枝,變成枝、變成葉,然後又開花,又花謝,又變成果實、留下 種子,然後種子變化了又抽芽發枝,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一天我們要離開世界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之所以痛苦, 就是我們希望它不要變化,我們希望不老不病不死,所以,當它 不能照我們的意思的時候,我們就會很痛苦。我們要想:我們就像 一朵花一樣,我們要(花)謝了,我們謝掉這個又老又病的肉體,我 們要去換一個 baby 的肉體,很自然的事情,你有什麼好怕的呢? 因為要經過這一道手續,花謝才有果實。 我們老了、病了,這個髮蒼蒼視茫茫的老邁之身,你永遠這樣保留 它,有意思嗎?沒有意思。現在我們要「天蠶變」,是不是呢?很自 然的,你就看著它怎麼變,你注意你的呼吸,是吸的時候走,還 是吐的時候走,它怎麼演你就怎麼看,看著戲吧。是吸的時候走? 還是吐的時候走?吸的時候,全身痠痛麻癢,我知道;吐的時候, 痠痛麻癢我知道,我只是很清楚的了解我生理變化以及我的呼吸, 你去看著它,就像看著那個花慢慢的謝、果實長出來了,很自然的 情形。 所以,一般人為什麼死不瞑目?死得很痛苦?死得很悲哀?就是 他不能順從大自然的一種法則——無常無我的法則,所以他很痛 苦。 我最近遇到一個信徒,事情就是這樣子的。她得癌症,腎臟癌、還 有肝臟什麼的。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33 這個老母親八十幾歲了,罹患癌症,幫她洗腎了。她就跟醫生講: 「去找一個跟我同血型的,幫我換腎臟。」醫生說:「不行的,你這 個癌症已經擴散了,你就是再換一個也沒有用。」她就說:「那找我 女兒割一個腎給我好了。」這個女兒就想:「我換給你可以。」捨的人 是可以捨,可是醫生說換腎給她也沒有用,因為她已經感染擴散 了。她就執著,不願意死,所以造成家庭的困擾。女兒說:「師父! 這怎麼辦?」我說:「涼拌!好好勸她。」 花謝了,就會有果實;果實吃掉以後,就會留下種子;種子變化 以後,就抽枝發芽了,這是自然的現象。所以,人有生有死有老有 病,這是生命的自然現象。我們想違背這個自然現象的時候,我們 總是想不老不病不死,痛苦就產生了。 有生有老有病有死,這是大自然永遠不會改變的無常現象,我們 了解了,有一天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很自然的,我就看著我的呼 吸,是吸的時候死、失去知覺,還是吐的時候失去知覺。在失去知 覺之前,全身的酸痛麻癢,你也是清楚的看著:喔,這是在消業 障,原來是這樣子,業障就是這樣消的;過去做的好事壞事,一 切都在我身上展現了,都符合佛經所說的因果業報。你就去欣賞這 一齣戲,這樣結束生命。 有出家人問過我這個問題,說臨終的時候怎麼處理?我也是這樣 告訴他。他說:喔,這樣我知道了。那各位知道了嗎?如果你知道 了,以後你遇到的時候,你就不要怕,你就不會說:「師父怎麼不 來跟我開示?」我現在就在跟你開示,預做準備了,不要到時手忙 腳亂,我也沒時間去,你也沒有時間來找我。這是有一天我們都會 碰到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會碰到的問題,很自然的。 但是,佛菩薩就跟我們不同了,他要走的時候事先知道,像釋迦 牟尼佛要走之前,就說:弟子們!你們有問題要趕快問,我要走 了。佛是有智慧。所以,心如果很寧靜的人,他要走之前幾天他就 會知道;常常念佛誦經拜佛的人,還沒有走之前,他就清清楚楚 的預知死至。 我有一個姊姊,她念佛念得很虔誠。有一天突然間在慈濟醫院的時 候,她起初是看到阿彌陀佛,然後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34 她一直看窗戶的地方,她女兒說:「媽媽你在看什麼?」她說:「我 看西方三聖很莊嚴,跟我們畫的那個佛像不一樣,非常非常莊嚴, 不是我們世間的那種可以形容。」 女兒說:「奇怪,那你看到佛,怎麼沒有跟他合掌?」她說:「我看 到忘記了。這麼莊嚴的佛,我怎麼會想到要合掌呢?」女兒說:「那 你繼續念阿彌陀佛,看他會不會再現給你看?你要跟他合掌,表 示你的恭敬。」 她又繼續念佛。阿彌陀佛不來了,結果觀世音菩薩來了。觀世音菩 薩跟她比這樣(編按:像 OK 的手勢),她馬上心裡就明白了,知道 三天以後要走了。她就跟觀世音菩薩合掌,觀世音菩薩就比一個 「三」的手勢就走了。結果真的三天後就走了。 我另外有一個姊姊當時就跟她講:「你三天以後要走,你趕快錄音 講幾句話。」她說:「我不懂得怎麼講。」我那個姊姊說:「你就這樣 講:我走的時候,你們大家都念佛吃素,吃素四十九天,要哭的 話就四十九天以後再哭。所有來送的人都幫我念佛。」她就錄音、錄 影,然後三天以後就走了。 過世以後,就放在冰櫃裡面冰起來。準備要出葬的時候,很奇怪的 是這個眉心的地方有蓮花,眉毛這邊也有蓮花,就現出那個蓮花 的樣(肉的顏色不同,就像蓮花樣子)。然後整個臉發光。她從來不塗 口紅的,可是很奇怪的,大家幫她念佛的時候,她整個嘴唇發光、 紅紅的。 所以,我們還不懂得怎麼進入涅槃的話,那平時你就多念佛多誦 經多做善事,多去思惟一些經典道理、無常的道理,多去觀察自己 呼吸,有一天我們要走的時候,你說:這很自然的現象,花謝了, 花謝了還留下果實,果實吃掉以後還留下種子,種子又變化又抽 枝發芽,又開始另外一個循環。 所以,我們要想進入涅槃,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呢?了解生 命的價值意義以後,你經常是走在這個覺悟的道路上,有一天你 碰到這個問題(遲早都會碰到的),你就不會害怕。要不然還有一個 方法:平時隨時隨地就是準備這個——我們每一時每一刻都隨時 有死亡的可能性,這樣來警覺自己。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35 這也是我自己常會用得到:有的時候懶惰懈怠,想多睡一下、想怎 麼樣子,再一想我現在如果死的話,會睡死;我現在如果很懶很 懶的這樣子躺下來的話,萬一就這樣死,怎麼辦?所以不行!我 就用死亡來警惕自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佛菩薩跟我們不同,佛陀離開世間,「及般涅槃,分布舍利」,他 進入涅槃的時候,他的悲心悲願,他還會留下舍利來度眾生。最近 往生的印順長老也是留下一大堆的舍利;印光大師那些祖師都留 下舍利來度眾生;像慈航菩薩留下全身舍利;連死後都要來度眾 生。這個不是故意去修煉的,是戒定慧成就以後,自然的一個現象。 他不是故意說我想留舍利,他根本就沒有這個念頭,他只是按照 戒定慧去修行以後,生理發生這些變化,死掉以後就是變成這些 舍利,那是智慧的結晶。 佛菩薩的生老病死,為眾生拋頭顱灑熱血,捨棄頭目手足,「所有 善根,我接隨喜」,所有一切一切我們要隨喜功德,也就是說我們 嚮往學習。 這樣還不打緊,我認為下面這一句話才是最重要的:「及彼十方一 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出現生命的方式有六趣四生;六趣就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阿 修羅六道;四生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你看,這些眾生也有功德讓我們去隨喜。 你會說:「師父!地獄眾生有什麼功德可以讓我們去隨喜?」地獄 眾生讓我們警惕;地獄裡面受的那種苦難,我們看了以後,我們 會警惕,所以還是有功德的。那畜生也是讓我們警惕到說,你看豬 狗馬羊這些畜生吃的用的,牠們那種受苦受難的,也是讓我們警 惕啊。為什麼會有畜生?世間因為有詐疑欺騙,所以牛羊豬馬隨人 變,自然就會有畜生道。 所以,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警惕我們的、或者是他 們的專長、他們的專業,所有的功德我都能夠隨喜。 隨喜,這是目前我們這個社會很欠缺的一種心態,我們對別人的 成就、別人的好,我們沒有辦法隨喜;我們沒有辦法隨喜,自然就 容易造業了。如果我們隨喜的話,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36 所謂君子成人之美,我們會去讚歎幫助。如果我們不能隨喜的話, 我們就會破壞,同歸於盡,目前這個社會往往會有這些現象。所以 在修行法門當中,這個隨喜功德很重要。我們看到別人有成就、住 好房子、家庭美滿、事業順利、子孝孫賢,我們要發歡喜心、隨喜功 德的心,這樣我們自己福報會增長,對別人好,對自己也好。如果 我們忌妒,那就很糟糕了。這個是修行法門裡面特別的一個,叫做 隨喜功德。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 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 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一切菩薩」——還沒有成佛,悲心還沒有圓滿,智慧還沒有圓滿 的,就是各位大心菩薩了。我們發菩提心來信佛學佛,這個就是 「志求無上正等菩提」。這些功德我們都是隨喜。 所有一切的善事,我們要隨喜;一切惡事,我們要警惕;所以無 論是好人壞人,都是我們的老師。經典裡面講「學無常師」,在我身 邊週遭的一切一切,都是警惕我、鼓勵我的善知識。一般人總覺得 說這個是好人、這個是壞人,「壞人給他死」 「好人我嫉妒」,這個念 頭都是錯的。好人,我們要效法學習;壞人,我們產生警惕。所以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學無常師,這樣子我們的福德智慧 慢慢就會增長,否則,好壞都會造成我們的業障。因為你沒有正知 正念的時候,好人你就忌妒了,壞人你又瞧不起了,這種輕慢眾 生也是無量罪。 在《華嚴經》裡面有一句話我非常欣賞的:「無有一法而可貪取,無 有一物而可厭惡」,沒有一個什麼讓我們貪戀執著,也沒有一個什 麼讓我排斥忌妒,那就是長養一顆很平靜很平穩的一種心境,這 對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很重要的。否則的話,這個心七上八下的,不 是貪愛執著就是瞋恨排斥,搞不好就變成精神分裂症;這個不平 穩的心理養成習慣以後,會精神失常。 所以,養成隨喜功德的心境的話,隨時都會培養我們的福德。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37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 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 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 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 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 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 意業,無有疲厭。 我們先來解釋「法輪」兩個字。 法輪,有降服的意思,降服我們的煩惱。就像一個地方開路,路開 好了,砂石填好,壓路機壓一壓,柏油鋪上去再壓一壓,把那些 坑坑洞洞都壓平了,成為一條路,開車也好、走路也好,都很舒服。 我們眾生的內心當中,許許多多的貪瞋癡,種種煩惱業障,透過 佛法的修學,把這些邪知邪見、雜念惡念全部壓平了,身心安然了。 所以我們以「法輪」來形容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我們內心當 中許許多多不平的坑坑洞洞、這些雜念惡念。 我們看到寺廟會有兩個符號,一個是「卍」字,吉祥的;另外一個 就是法輪。法輪的話,通常就是有八個支架,就是八正道。有些地 方劃成十二個,那就是十二緣起。表示佛來到這個世間,轉這個八 正道,讓眾生能夠覺悟,所以我們以法輪來形容佛陀的法身慧命, 能夠在我們眾生的身心當中運作。 ★ 那為什麼要請轉法輪? 諸佛菩薩來到這個世間,他看到眾生不想向善、不想向光明,也不 想學佛、不想打坐、不想修行,佛菩薩也莫可奈何的,好吧!那我 走了。據說佛陀在世的時候,佛陀要離開人間之前就對阿難尊者說: 如果你們願意我多講法、多住世的話,我可以多住一點時間。但是, 據說就有魔障著阿難尊者,讓阿難尊者迷迷糊糊的睡著,醒不過 來。佛陀又講了一遍:你們願意我多講經說法嗎?我可以住世多一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38 點時間。佛陀連續講了三次,阿難尊者一直聽不到,結果沒有人請 轉法輪或者是請佛住世,後來佛陀就決定涅槃,決定離開世間了。 請轉法輪,有這麼一個小公案:就是佛陀成道的時候,有大梵天 王、還有三十三天主來請佛轉法輪。佛證到十二緣起,開悟了,他 覺得眾生迷迷糊糊的,這麼甚深的道理眾生聽得懂嗎?所以佛就 想進入涅槃。剛好有大梵天王他說:「佛陀啊!你應該來轉法輪, 讓眾生修善,因為我們天界的眾生越來越少。眾生如果修善的話, 我們天界的眾生就越來越強。否則的話,魔越來越強,我們天界都 奈何不了。」於是佛陀答應了,就轉法輪。 我們這一次有清涼音、還有菜根香、休休文教基金會要我在這邊轉 法輪。事實上,我們並不是在轉法輪,因為所懂得很有限,我只是 跟各位一起來研究這個經典,一起分享。我只是轉述佛陀所說的法, 分享各位,因為我念得法喜充滿。所以我還沒有資格去轉法輪,只 是念一念,讓各位了解佛陀的法音是這麼樣甚深難得,我們有這 個機緣,在這個末法時代共同來研究佛陀的聖教,真的是很大的 福報。所以要感謝清涼音、休休文教基金會、還有菜根香他們這樣發 心。我們看給他鼓個掌,好不好?我的目的是讓大家的頭腦清醒一 點、眼皮輕一點,因為鼓掌以後你的精神來了,我的精神也來了, 目的在此。 ★ 剛才我們講過了,在無限的時空當中,這是一個多元的宇宙、多重 的世界,不同眾生生活在不同的空間當中,只是我們走我們的陽 關道,他們走他們的獨木橋。同樣的時空當中,比如你的房間、你 的桌子底下,甚至大號小號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眾生存在,只是 說因為我們的想法觀念行為不一樣,業報不同,我們感受不出他 們的存在,他也感受不到我們的存在。但是,有些人會特別敏感, 可以跟他溝通。 如果我們是善念,他們也在護持我們。一個人動善念的時候,他就 有那些善神善什麼的來護持;如果我們動惡念,他們也會把我們 作弄一下,閩南話講「順風推倒牆」,真的有這一回事。如果你經常 動惡念、作壞事,倒楣的事情一件一件的來,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39 順水推舟的就在你身上顯現。一個人經常動善念、作義工、去幫助弱 勢團體的話,很奇怪的,你越布施越作善事,你的事業也越來越 順利,因為你是動善念,這些他們可以感受得到。心的力量最強了, 當我們動善念的時候,這些看不到的無形眾生也在幫助我們,護 持我們。 所以,在每一個空間、每一個時空當中,「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 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乃至一切眾生都跟我 們在一起。這些有情無情,都是佛陀的法音宣流,只是我們智慧不 夠,我們被這個相所轉。我們看到世間的林林總總、五光十色、光怪 陸離的種種境界,我們因為沒有智慧,沒有辦法去體悟,我們就 被這些境界所轉。 所以我們講聽法,不是說聽某人講法,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樹木, 一切一切有情無情,同圓種智,都在講經說法,都在展現無常無 我、緣起性空,只是我們的心沒有停下來,我們沒有去體會,所以 每一生每一世就錯過了這些機會。 當我們了解到說我們的身邊隨時隨地都有無量無邊的佛在成等正 覺,不但是成正覺,還有「一切菩薩海會圍繞」,不是只有一尊佛, 還有千千萬萬的菩薩們在圍繞著佛,因為他們也想成佛。那我們應 該怎麼辦呢?「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 輪」。 這個就是說在聽經聞法的道場,有些本身已經通達許許多多微妙 甚深的佛法,可是為了攝化眾生,他也陪公子讀書,來請法問法。 像《金剛經》裡面,須菩提突然間站起來問佛陀,說:佛陀啊!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眾生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像《地藏 經》的話,地藏菩薩發起講這些道理。像《法華經》有觀音菩薩、無盡 意菩薩,其實這些大菩薩他們本身已經通達了甚深的法,可是為 了攝化眾生,就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他們是替眾生問問題,因為 眾生的層次不夠,不知道怎麼問。 沒有問題才是問題,有問題就沒有問題。各位,你有沒有感覺這個 問題?我們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是有問題才會來,有問題 的人是正常的人。我們有什麼問題?我們有生死的問題,我們有煩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40 惱的問題,我們有業障的問題,我們想了解生命是怎麼一回事, 想了解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為什麼要吃要喝要穿要用?為什 麼?這些問題常常會困擾著我們。而且,有一天我們會離開世界, 我們怎麼離開?離開世界以後,到哪一個地方去?所以我們是有 問題而來。有問題是正常的人,沒有問題的人才是問題嚴重。 請問植物人有沒有問題?他會不會去問生命的問題?不會,因為 他沒有問題,他要吃有人餵,有人幫他洗澡,他沒有問題。精神病 患有沒有問題?他會不會去想到人生的價值觀?他沒有問題。請問 阿狗阿貓有沒有問題?牠們不會去問你生命觀價值觀,牠們沒有 這個問題,所以很可憐。所以,真沒有問題的人才是有問題。 眼前各位都是有問題的人,都是正常人。因為我們想解決死亡的問 題,總有一天我們會遇到這個問題。還有生活的問題,我們生活當 中有許許多多的挫折橫逆——不是說行善有善報、作惡有惡報嗎, 可是世間怎麼很多行善的倒楣,而作惡的人反而榮華富貴?——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會這樣?那善有善的什麼價值?惡有 什麼可怕呢? 所以,我們大家都是因為有問題,我們共聚在這個地方,來研究 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生活的目的,大家有這個心願,有休休 文教基金會、清涼音、菜根香、還有鹿野苑文教基金會,這幾個單位 來請我濫竽充數的跟各位來這邊轉佛陀的法音。這就是讓各位了解, 一個法會、一個演講,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因緣。大家有這些問題想 了解,然後有這些單位來贊助,這一年當中我們有十次的聚會。 這個多苦多難的世間,我們除了物質的救濟以外,最重要的就是 思想的救濟。而在座的各位都是社會的中堅份子,在某一個單位當 主管或者是當老闆,如果我們有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最起碼自 己本身的修養,然後對整個家庭的影響也非常的大,這就是轉法 輪。我們把了解的道理在自己的身心當中去運作,自己身心清涼解 脫,然後身邊的人也感受到我們這種智慧慈悲,這就是法輪常轉。 所以,法是要透過實踐、行動參與,而不只是心靈的參與,它必須 要有行動的參與以後,才能夠產生作用。 接著說,「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41 透過身的行為、口的行為、還有意業(就是內心的),這種種種方便, 來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口意業,身要 守五戒(不殺、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口要守不妄語、不 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意的話就是不貪不瞋不癡,透過這十善業, 來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所以,不是只有請佛菩薩轉法輪,我們自己本身也要轉法輪。我們 不只是聽一聽就好了,還要去實踐,透過實踐讓身心得到安祥自 在,然後讓我們的家庭、部屬、同事都能夠感受到這一份喜悅。 接著所說的和前面一樣,它的時間性、空間性都是無限的;如是虛 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 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時間空間都是沒有間斷的,都是無限無盡的,這樣子佛陀的法輪 就會永遠在人間,永遠流傳下去。 ★ 有的時候我們在一個道場裡邊,常常會有信徒他問一些問題,其 實他已經懂了,他為什麼要問呢?他是替那些不懂問問題的人問, 他故意就問這個問題。比如有時候信徒會問:「師父!什麼叫做皈 依?」其實他已經皈依了,他是要說給那個-沒有皈依的人聽。或者 「師父!什麼叫因果?你是不是解釋一下因果。」這個老居士故意去 問問題,讓那個從來不相信因果的人了解因果是什麼,這就是善 巧方便。 我常常說,問題問對了,答案就出來了。然後,我們看一個人問問 題,他問的問題問對了沒有,如果問對了,他的層次就比較高。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42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 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 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 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 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以前廣欽老和尚他看到徒弟們鬆懈、懈怠了,老和尚講的大家都好 像耳邊風,講也講不聽了,他就想走了,也不吃飯,準備就要入 涅槃。這些弟子們開始緊張,一個一個去求。老和尚不理他們,說: 「我要走就走了,平時要你們精進用功,你們聽都聽不進去,那我 待在這邊有什麼意義呢?沒有意義了,我要走了。」 後來沒辦法,就去請在水里的懺雲老法師來。懺雲老法師來,就請 佛住世,請他老人家多住幾年,廣度眾生。起初廣欽老和尚不答應, 後來就是要懺公打佛七,大家很認真的念佛,他願意留下來。懺雲 老法師真的就在那邊主持佛七,老和尚就留下來了。有這麼一段公 案。 最近(六月)去世的印順長老也是這樣子的。他以前生病很嚴重的時 候,他在醫院裡面就說不要手術了,他想回到慧日講堂。這一回去 一定是死,因為那個腸已經疊在一起了。任何人來勸,他說:「不 行!送我回去,不要手術了。」 大家沒辦法,知道回去就會死,後來就去請道源長老,是他的親 近人、北方人,口才很好,辯才無礙,就請他老人家來。道源長老 來到醫院,就請佛住世,要他老人家常住在世,廣度眾生。後來印 順長老就決定手術,手術以後就出院了。這是我知道的近代的請佛 住世。 這些長老們演的兩場戲,我都有親身去經驗過,我才知道這些老 和尚真的說走就走了,他們要走就走,他們提早可以走,也可以 延後。但是,不能無限的延後。他可以提早走,比如說一兩年以後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43 走也可以,現在要走也可以,但是你說要延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那當然不行,畢竟他這個身體是無常的,還是要走。只是說可以看 大家的誠心,大家的誠心夠,他願意留下來,有這個必要。 你想想看,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有很多弟子一天到晚看著佛,今 天看也是如此,明天看也是如此,就想佛陀還不會走吧,那我就 吃飽睡、睡飽吃,等一陣子再來修好了。佛陀一看,這些人真的是 無可救藥了,只好說:「我要走了」。哇!一聽到說佛陀要走要走, 大家開始緊張,趕緊用功精進,有什麼問題趕快問,不懂的趕快 去請教。 所以,無常也是佛陀示現在這個世間,度眾生的一個方便。有些眾 生天天看佛跟我們差不多,他就不覺得希奇珍貴,就馬馬虎虎過 日子。聽到佛陀要走了,他就趕緊認真的修了。 如果世間的人不會走(死)的話,這世間還有佛道嗎?沒有人修道了。 如果大家都不會死亡,也沒有佛陀出現在這個世間,也沒有人修 道了。 有一個人開玩笑說:如果大家不死的話,那完了,大小號不曉得 要裝在哪裡。因為一個人排泄出來的東西這麼多,所有的人都不走, 那這個世間怎麼辦? 那請問走好?還是不走好?走比較好。如果不走的話,我們一直老 下去,老到最後拖死屍樣,老牛拖車,很累喔。我遇到很多老人, 他們老年的時候,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走。我問過許多老人,我說: 「你們這樣老的時候,的想法是什麼?」他說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 趕緊走,因為睡著也痛,吃東西沒味道,這裡痛那裡痛,真是很 痛苦。 如果人類不會走(死),那我們不會修道了。所以宇宙大自然最大的 發明是什麼? 宇宙最大的發明就是死亡。佛陀的老師有八位,就是八苦。佛陀以 八苦為師。而我們眾生是被這八苦來折磨,折磨了老半天,還去追 求長生不老、永生不死,方向錯了。你想去追求永生不死,那是永 遠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諸行無常。了解這個無常性,隨順無常性, 你就沒有產生這個問題的餘地,煩惱也長不起來。因為一切是無常,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44 我們不會去追求打什麼針、吃什麼藥、吃什麼改變基因的東西,來 讓自己永遠不老不病不死,那不可能的。 只是說,如果我們吃東西小心的話,可以讓它健康,有更多的時 間來修道。從飲食上去改變,從心情上去調適,從環境上去改善, 從制度面來改善的時候,我們可以活的很健康,活的很有意義, 然後我們可以有多一些時間、金錢、體力去幫助弱團體。這是講到請 佛住世,也要請自己住世。 我們不想活到一百兩百歲,但是最起碼飲食稍微注意一下,然後 運動、心情調適的時候,個人身心健康,就不會造成社會的負擔。 你想想看,一個人生病的話,全家人拖垮了,那多累啊。所以,我 們不但要請佛住世,也要請自己住世。各位有沒有請自己住世?有 些人想不開,就去買「麵線」來綁脖子,買「豆腐」來撞頭,這個不 對的。我們應該從自己的衣食住行去改善這個身心的健康,然後身 安而道隆。 所以,我們不但要請佛住世,也要請自己這個四大和合、五蘊和合 的身心能夠健健康康的來修道,否則的話,如果我們信佛學佛卻 一天到晚生病,我們起懊惱心:「佛菩薩是騙人的,怎麼我們信佛 以後,身體這麼多病?佛菩薩根本沒有照顧我們。」事實上,不是 佛菩薩沒有照顧我們,是我們自己不照顧自己,我們嘴巴亂吃東 西,壞了肚腸,把身體弄壞了,卻來怪佛菩薩不靈感,這就是沒 有智慧。 我們請佛住世,也要請自己好好的住世,所以最後一次演講裡面, 我們就會講到怎麼樣來使自己的身心好好的住世,講題是『健康知 多少』,這是先預告。 我們請佛莫入涅槃,那涅槃兩種:有餘涅槃、跟無餘涅槃。有餘涅 槃,就是說證到法性空的時候,他這個肉報身還在,有這個肉報 身就還是有老病死的這種困擾,但是他不像我們這樣子難挨。無餘 涅槃,是說他時間到了,業報盡了,這個時候他進入涅槃,不再 有這些老病死的困擾。大乘的無住涅盤就不同了,生死即涅槃,在 無限的生死當中去修這個大悲願,就是無住涅槃。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分出兩個觀念來:有一種信佛學佛的人,就是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45 急於解脫、急於涅槃,這個叫鈍根的眾生。我感受到生死的逼迫, 我急急忙忙的趕緊要修,要了斷生死,不再讓他有生死,要證入 涅槃——這是鈍根的人所修的。就是直接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就 進入涅槃了。 另外一種是利根菩薩,他先觀一切的緣起如幻,瞭解世間的一切 如幻以後,目的作什麼呢?起大悲心。因為一切無常無我、如幻如 化,可是眾生被這個如夢如幻緣起的世界迷惑了;因為迷惑,所 以造業;因為造業,所以受苦;因為受冤枉的生死苦很可憐,所 以起大悲心。所以菩薩道的修行方法,就是先去廣觀身心世界的無 常無我、如幻如化,最後再轉一個彎回過頭來去觀察身心的無常無 我,得到解脫。這是為了激發悲心。 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大致上就分成兩類:一個是急著了斷生死, 直接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就進入涅槃;以佛道來講,這個不是 圓滿。另一個是透過觀察身心、世界的緣起如幻,瞭解眾生被如幻 的世界所矇騙了,眾生沒有智慧,被這個五光十色的世間矇騙以 後,就起惑、造業、受苦,因而起大悲心,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 衰,所以緣起大悲心,就趣入菩薩乘了。這個就是利根菩薩。 佛陀在世的時候,是苦行外道很盛行的時代,所以當時大部分都 是依聲聞乘、解脫道迴小向大而進入佛乘。因為他證到阿羅漢以後, 他又發現一個問題了:我證道阿羅漢了,我沒有辦法像佛這樣妙 音說法廣度眾生,這樣善巧方便、神通廣大、放光動地,佛陀真的 是太高明了,所以阿羅漢自行慚愧,又重新發心,迴小向大。 所以佛陀的正法時期,就是從聲聞乘而進如佛乘(大乘);到像法時 期,這個時候佛陀入滅,佛陀的經教像法住世了,寺廟發達堅固 了,這個時候就依天乘修天色身。他認為我們的壽命只有七八十年、 八九十年,太短了,佛道修不成,所以一個思想就出現了——先 修天色身,作持明仙人。作持明仙人作什麼呢?因為有千年萬年這 麼長的時間來修道,那一定可以成佛,所以就依天色身來轉入成 佛的佛乘。另外一個就是,比如說往生哪一個世界,到哪一個世界 的時候無量光無量壽,有這麼長遠的時間,我們修到不退的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再回到娑婆世界來,發悲心,補修悲心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46 的學分。像法時期就是依這個天色身來入佛乘。 現在是末法時期。太虛大師說:末法時期是依人乘,依人乘直接就 入佛乘。以我們人的身份,發菩提心,從自我的身心淨化,慢慢的 到家庭、社會,這樣子一步一步的去關懷去淨化。這個是直接從人 乘,不經過天色身,也不經過解脫身迴小向大,直接就從人乘進 入佛乘,這是末法時期特別的現象。 所以我常常發願來生投胎高雄。你們要祝福我,我走的時候,你們 要幫我寫四個字「乘願再來」,你就說「普獻法師!你要乘願再來 啊。」,你不要說「你往生哪一個地方去」,那就一走了之。你寫「乘 願再來」,我就乘願再來。大家一起乘願再來。 這個世界這麼美好,可以讓我們大顯身手的世界——這麼多苦難、 這麼多弱勢團體、這麼多值得我們關心關懷的人,我們在這個世界, 可以修許許多多的功德善法,如果你放棄這個機會,實在講,IQ 不高,知道嗎?有這麼好一個機會,「時勢造英雄」,「事久見人心, 路遙知馬力」。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讓我們去修學智慧福德的好機 緣,我們竟然放棄,然後我們躲在一個世界裡面,在那邊納涼, 依我看這個不對勁,跟佛法不太相應。所以我們要請佛住世以外, 今天我也要請各位常住娑婆。 《阿彌陀經》講:十方諸佛亦讚歎我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 事,能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十方諸佛都讚歎。在《楞嚴經》說: 「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五濁惡世誓先入」。這個思想, 在這個末法時代,值得我們大大的去宣揚,我們自己也有這個信 心,這才是真正的請佛住世,不要說我這麼一走了之。 我常常講,「學佛的人是放下而不放棄」,放下我們的成見,放下 我們的執著,而不放棄眾生。還有一句是「看透而不看破」,看透世 間的無常無我,林林總總的這些現象,但是我們不看破這個世間。 所謂看破世間,就好像沒希望沒有意義了,看破就是等於是消極。 我們是看透,是智慧的理解,但是不放棄。 我們重複一遍:放下而不放棄,看透而不看破。這是正確的。 所以,我們要請佛菩薩住世,我今天也請各位好好的安住娑婆世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47 界,這個世界的眾生,真的非常需要大家一起來發菩提心、行菩薩 道,來改善這個世間。這是我們念到「請佛住世」時應當有這份體驗。 時間多久呢?還是一樣,盡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 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 無有疲厭。你不會覺得世間住久生厭,不會這樣子的。他要住多久 就住多久,那是我們的業力去支配。隨著因緣,在這個無限的時空 當中,我們有那個福報,多活一天就多做一天有意義的事情就好 了,你不要說想不開或者是怎麼樣子的,那是不對的。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48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 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 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 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 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 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 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 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 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 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毘盧遮那。如是盡法界 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 中,我皆隨學。 這是佛陀過去生過去世的心路歷程。我們有出版一本書,就是《履 佛所行道》,各位有看過吧?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怎麼樣是最安全? 最有保證?就是按照佛陀腳步,他怎修怎麼學,我們也是如是修 如是學,那是最保證的了。比如說,佛陀要我們修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這裡就舉例子,「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 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 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這是佛陀發菩 提心、修菩薩道的過去經驗。他的成佛,不像我們現在說一坐就會 成佛,不是這樣的。他為眾生拋頭顱灑熱血,甚至可以拋棄王位、 城邑聚落、宮殿園林,這些佛陀都做過的,難捨能捨。 然後,「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當然這個是已經證到果位以上 的菩薩,是登地以上的菩薩有這些情形。 然後成了佛以後,「處種種眾會」。就是聲聞辟支佛、或者是轉輪聖 王、或者是剎利婆羅門、天龍八部這些,所有一切眾會面前,佛陀 都能為他們說法。我們的話,這個做不到,我們只能用善言善語用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49 智慧引導我們的父母妻子兒女、親戚朋友同事同學,至於對這些無 形的有形的,我們真的是做不到。但是,他們可以感受得到。一個 正人君子起心動念,這些護法善神、鬼神都是畢恭畢敬的在暗中護 持。 有這麼一個公案:話說有兩個出家人,晚上要睡覺前,兩個人就 談經論道,講無常無我的道理,那鬼神就趴在那邊聽。他們講了半 夜以後,就開始閒聊,又講那些沒有意義的是非了,後來這個鬼 就去掃他們那個腳跡,怎麼出家人會去講這些沒有意義的道理呢? 鬼神覺得他們站的地方都發臭,就把它掃掉。 所以,隨時隨地我們的心念、我們的身口意業,這些有形無形的眾 生會感受得到。我們平時講話、做事都要很小心。中國人講「十手所 指,十目所視」,有它的道理。鬼神都隨時在警惕著我們;但是, 你不要怕。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0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 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 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 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 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 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 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 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 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 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 者,令得伏藏。 這一段經文是我最喜歡念的經文。這段經文各位念起來,會不會覺 得精神振奮起來?平時我們所講的道理,這個地方得到印證了沒 有?引經據典就是在這個地方。也就是說,我們平時所講的這些道 理,一切一切都要回歸到現實的人生當中,心、佛、眾生,此心可 以成佛,但是這個心也要關懷眾生。 我們關懷的眾生有哪些類呢?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些是在地 裡面,有些在水中,有些是依火而生,有些依風而住,或依空間 及卉木而生的。這麼多這麼多的眾生,種種的生命型態、形狀、大小、 相貌、數量,種種的不同,不管他什麼樣的眾生,穿不同的衣服, 吃不同的飲食,這一切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關懷的對象。所以你看這 個心量有多大! 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恩惠者。山河大地,有情無情,一切一切 都是我們生命的支持者。如果我們所修的一切一切僅是為自己,這 說不過去。所以這個地方講到,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沒 有腳的、兩個腳的、四隻腳的、多腳的,有色無色、有想無想,「如是 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 「種種承事,種種供養」,怎麼去供養呢?「如敬父母,如奉師長,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1 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我們都把他們當作我們的父母, 當作我們的師長,當作阿羅漢、當作如來來敬奉他。你看這思想偉 大不偉大!很崇高! 所以我們前面一再的強調,我們說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還有廣修 供養的第一對象是誰?就是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同事朋友部 屬,要回歸到這個現實人生當中。你不要以為禮敬諸佛,那我就是 只念阿彌陀佛就好,什麼事都不管了,這樣對不對?稱讚如來, 我就念「阿彌陀佛身金色」好了,可是別人罵我兩句,我就罵他三 句,對嗎? 我們信佛學佛,一定要回歸到現實的人生當中,對一切眾生普遍 關懷,然後第一個還是要先從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做起。所以這個 地方說「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把我們身 邊的一切眾生當作父母這樣子來尊敬,當作師長這樣來承事,乃 至像阿羅漢像如來,等無有異。 可是,我們一般人見到佛像我們會合掌恭敬,見到比我們差的人 我們就說「嗯」,眼睛會看上面,那就很糟糕了,叫做輕慢眾生, 輕慢眾生就得無量罪。所以謙卑是很重要的。信佛學佛的人,你再 有德行,你再有錢財,你再有地位,還是要很謙卑的對一切眾生, 要對一切眾生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 接著經文就告訴我們怎樣去利益眾生的一個方便,這一段很重要。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 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這是告訴我們一些原則。 怎麼樣去關懷這些弱勢的團體、弱勢的眾生呢?於諸病苦為作良醫。 對那些有身心疾病的人,如果我們是研究醫學的,我們就好好的 來從事研究醫藥,研究好的醫療方法來解除眾生的身心病苦。所以 行菩薩道的時候,有藥王菩薩,藥王菩薩是專門研究藥物,來幫 助眾生的身心疾病。 「菩薩當於五明中求」,五明當中就有醫方明, 就是研究醫藥來改善眾生生理的疾病和心理的疾病。 尤其現代我們吃的東西,幾乎我們都是慢性自殺,為什麼?我們 吃的菜有農藥;我們呼吸的空氣有毒;我們洗衣服洗得乾乾淨淨, 可是這些清潔劑留有殘毒,從毛細孔進入體內。所以我們必須靠這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2 些有智慧的菩薩發明好的東西、好的有機食品、好的清潔劑,讓我 們生活品質提升。現在我們都營養過剩了,我們吸太多毒進去,吃 太多毒物進去,這些毒在我們身上就是腫瘤、癌症。要怎樣把這些 不好的東西排出去?那就要靠真正有機的東西來排除。 現在眾生的病這麼多,有些單位團體研究一些有機的食品,怎麼 樣來改善我們身心的健康,這就是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據說有台大 的醫學博士他們在領導研究這個東西,很難得。這是講到從醫藥來 拯救人類。 「於失道者示其正路」,這就是從事教育的工作。透過教育,讓那些 失道者——為非作歹的人能夠走入正道。像社會工作者、學校老師, 我們稱他為教育菩薩。 「於闇夜中為作光明」:什麼是闇夜?各位以為沒有燈光就是闇夜 嗎?依我的看法,沒有智慧就是闇夜。我們沒有智慧,我們不了解 生,不了解死,不了解因果,雖然太陽很大,可是我們還是處於 闇夜。這個就是宗教哲學方面了,要探討生命的真相。於闇夜中, 宗教指示出一條光明的大道,讓我們向前邁進。這是屬於宗教的菩 薩。 「於貧窮者令得伏藏」:科學科技的發明,讓我們遠離貧窮貧困, 這是屬於社會的科技菩薩、經濟學的菩薩。 「令得伏藏」就是讓我們 能夠得到適當的財富,來維持生命,用來修道。在《藥師經》裡面就 說到,開發種種的事業,讓眾生都能夠安住在他的本份事業上, 生活有所依託。為什麼?倉廩足而知禮儀,衣食足才知榮辱。要有 起碼的生命條件維持著,我們才能修道。那要維持這起碼的生命條 件,就是有一些經濟學家、科技學家來發明開發種種的世間的物質, 讓我們的生活能夠得到安住。 所以,我們講菩薩,菩薩不是像一般人想像中的觀世音菩薩、大勢 至菩薩,真正講,世間所有各種不同的文學、藝術、科技、政治,只 要本著大悲心、大智慧心去從事利益人類的工作者,我們都稱為菩 薩。所以有文學菩薩、音樂菩薩、藝術菩薩、政治菩薩、經濟菩薩、科 學菩薩.....。 這個是讓各位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菩薩的化身,我們都是基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3 於悲心智慧來為家庭事業、為整個社會、為全人類來付出。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若菩薩能隨順眾生,則為 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 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所以我們一再強調,我們信佛學佛一定要回歸到我跟眾生之間的 一種互動。我怎麼樣看待眾生呢?就要像我怎麼樣看待佛那樣。我 懂得去尊敬佛,我就要必須回歸到生活,我必須要尊重眾生。我們 尊重眾生,所以我們就能夠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因為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各位,我們願不願意佛菩薩歡喜?幫我們加持?願意。那我們要怎 麼樣辦呢?先令眾生歡喜。那先令誰歡喜呢?第一是父母妻子兒女 丈夫。我們必須做一個本本分分的人,不要去犯法,好好把我們工 作做好,關心父母兄弟姊妹兒女,令這些眾生歡喜,如來才歡喜。 如果你信佛學佛,卻置家庭於不顧,置事業於不管,整天就在佛 堂裡面打坐念佛參禪,請問你的父母妻子會不會高興?他們一定 不高興的;所有的事情都丟著,家裡面亂七八糟,那不行的。所以 說,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可是,話又說回來,要令眾生歡喜,那眾生歡喜什麼呢?你拿錢 給他,讓他吃喝唱跳、打電動玩具,他很歡喜,這樣對嗎?可是這 個眾生到最後會恨我們。我們令眾生歡喜,是令他有知識、有道德、 有學問、有事業,是往好的方面,他會終生的感激你。如果你一時 讓他去吃喝唱跳,一時他歡喜了,到最後他會恨你。所以我們不要 看到這個經文說「令眾生歡喜」,那這個人要吃喝唱跳,我就拿錢 讓他吃喝唱跳,不行的。 佛法講慈悲,慈悲是智慧加上方便,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才等於 慈悲。如果沒有智慧沒有善巧方便,就沒有慈悲。有了慈悲,就能 夠讓眾生真正的感受到這種歡喜;令眾生歡喜,就令一切如來歡 喜。 你不要以為買了花水果去拜佛菩薩,佛菩薩會很歡喜。你最好是把 你的家庭事業、把你自己的身心好好的打點,那如來歡喜了。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4 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 樹王,若根得水,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 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 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這段經文念起來怎麼樣?精神百倍,不想打瞌睡了,這也是我很 喜歡念的一段經文,今天全部抖出來了,毫不藏私。這是我念經念 到最痛快的一段經文,就是《普賢行願品》這一段,第九大願:恆 順眾生,念到這些,會讓你精神振奮,覺得我們有多事情可以做, 不會覺得人生無聊。這是我的感想。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佛心是則大慈悲是也。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 覺」。因為觀眾生苦,而來起大悲心;因為起大悲心,所以發菩提 心。大悲心救度眾生,一定要有菩提心——發成佛的心,唯有成佛 才能真正去利益眾生。我們成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要度眾生;但 是你必須要度眾生、去利益眾生,才能成佛。我們要成佛,必須要 發這個成佛的願,然後在利益眾生當中來成佛,這是相互關係, 是互為因果的。所以,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下面就有一段譬喻了,說在沙漠的地方有大樹王,如果有水的話, 它的枝葉花果都很繁茂。在無限的生死當中,我們發菩提心,就像 種了一棵菩提樹,這棵菩提樹就必須以眾生作為樹根,以諸佛菩 薩為我們生命最高的生命座標。花果就是長在樹上面,所以說「諸 佛菩薩而為花果」。我們以大悲心來饒益眾生,就能夠成就諸佛菩 薩的智慧花果。 一棵樹必須有根,然後澆水,它自然就能開花結果。我們這個菩提 心,也是以眾生為樹根,然後以大悲水來饒益眾生,才能成佛。簡 單講是這樣子。 這個地方講的大悲水,不是我們供在佛前的大悲水,這是一個形 容詞,是說我們因為大悲心,透過智慧與慈悲流露出來的那種行 為,就像水一樣子,讓眾生得到心靈的解渴,所以說用「大悲水」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5 來饒益眾生。不是叫我們把水放在佛前念,大悲水給眾生喝了就沒 病,不是這個意思,不要誤解了。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成佛 啊。我們如果是對社會對眾生冷漠無能情,能成佛嗎?絕對不可能, 從這個地方得到證明了。「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 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而正等正覺」。 將來我們能成佛,是誰賜我們成佛?眾生。沒有眾生的話,所有的 菩薩不能成佛。 所以我一再強調我還要再來,因緣成熟時,我還會再來;眾生需 要我的時候,我就會來。不是我一個人來,我要邀請大家一起來, 我們大家一起來這個世間。這個娑婆世界是多苦多難,就是我們修 福修慧一個最好的地方。如果我們大家到天上去了,天上還用得著 我們嗎?我們到那邊就是吃喝唱跳,整天卡拉 OK 的,什麼都忘 的一乾二淨了。 就是在這個現實人生當中,今天這個親戚死,明天那個同學死, 太多這個意外的事件,讓我們去激發生命的潛能,趕快要修,趕 快要做,有益的事情趕快來做,不要拖。所以見到眾生的這些苦, 會激發我們大悲心,這些眾生不是我們的障礙,都是幫助我們成 道的一個增上緣。 有一個信徒說:「我現在退休了,很麻煩,還要照顧孫子,真是業 障啊。」我說:「NO!不是業障。你要感謝那些孫子來折磨你。你不 能把這個眾生講的好像要不得。」這個地方告訴我們,菩提屬於眾 生,無上菩提是眾生賜給我們的。因為眾生有生老病死種種的苦難, 所以激發我們的悲心;因為悲心,我們發菩提心、發成佛的心,依 照菩提心來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當中,我們跟眾生 一起成長。我們「陪公子讀書」,我們一起來成佛;這是學佛的正常 道,是大利根的菩薩。 請問各位是鈍根?還是利根?如果你是鈍根的,就急急的我為我 個人的生死了了就算了。我希望各位不要去做鈍根的人。有些人說 他是爛根,那就糟糕了。不想學佛,不就是爛根了嗎?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6 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 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 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段經文念起來,真的是會讓我們很慚愧,平時我們研究的都是 比較屬於解脫道的佛法。 我前幾天還遇到一個信徒,他信佛很久很久了,他說:「我們聽很 多法師講經,都叫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說研究這麼多經 典作什麼?」 我說:「你信佛幾十年了,研究到最後就只有念一句阿彌陀佛,會 營養不良,得到『貧血症』。」 我不是叫大家不要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也是我們必修的一個 法門之一,但是,不能以一句阿彌陀佛代表整個佛教,也不能以 一句阿彌陀佛就包括所有的修行法門,這會讓我們佛法走入死胡 同。在無限的時空當中,佛法如果是這樣流傳下去的話,佛教會滅 亡。 我的意思不是叫大家不要念佛,不是這個意思。我講的念佛,不是 說單單念佛號就好了。 剛才有人提了一個問題:「請解釋念佛圓通,不假方便,當來現前, 必定見佛,是什麼意思?」念佛,一般人以為是說我念阿彌陀佛, 將來就會見佛成佛。依我的理解,念佛是說:我們研究了在人類崇 高的理想裡面,我們認為信佛學佛成佛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最 有永恆性,如果我們時時刻刻記住這個信佛學佛成佛的座標,那 對我們人生一切的橫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們就會看的很淡。 我們內心裡面有信佛學佛成佛的心念的時候,面對這一生的得失 成敗,轉眼就成空了,我們就不會這麼計較。我說「你這個人是念 佛人」,我的意思是這樣子的。 我不是叫大家不要念佛,不是這個意思。我鼓勵大家一定要念佛, 因為你不念佛的話,你就是為了一點點是非恩怨、成敗得失而斤斤 計較,而煩惱不已,那不值得。如果是念佛的人,我生命的一個最 高座標就是信佛學佛成佛,千生萬世以此為目標,那這一生當中 的一些得失成敗算不了什麼,你自然就會看透,你會放下而不放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57 棄。我講的念佛是這個意思。各位不要誤解說普獻法師叫我們不要 念阿彌陀佛,不是這個意思。 「恆順眾生」這一段經文最好是把它背一背。我建議各位,有時間的 你就單單念這一段文,很有意思。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58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 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 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 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 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 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 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皆迴向,就是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 來、三者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 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這一切的功德。我們所修的這些功德,不要獨吞,不要獨享,我們 要跟眾生來分享。所以說「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悉皆迴 向」所有一切眾生。 你看這個心量多大!我們的心量有多大,我們的福報就有多大。 這些功德作什麼呢?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常得安樂,無諸病苦」; 如果眾生想去做惡法的話,自然就不成;他所做的善業都能成就。 然後,「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如果眾生有造了 惡業,他必須受種種苦果的時候,「我皆代受」,這就是剛才所說 的廣修供養裡面的代眾生苦供養。 我講一個我個人的經驗。有一次地震來了,搖得很厲害的時候,信 徒們都跑到外面去,我坐在那邊,我就念佛。地震停了,信徒從外 面跑回來,他說:「師父!你怎麼不跑?」我說:「該死就死吧,有 什麼好跑的。」他說:「師父!你這樣是做什麼?」 我心裡想:如果地震來,我一個人死,你們大家都能夠活下來; 但是,這樓一垮下來,我要求我死的時候就變成肉醬,不要讓我 半死不活、缺手缺腳的,要人家服侍就麻煩了,那會連累拖累別人。 如果是真的地震要來的話,真的讓我去沒有關係,人早晚都要走 嘛;如果因為我一個人犧牲,能夠別人能活的話,我想這個是很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59 有意義。別人有父母妻子兒女要擔驚受怕,我一個人,就是這麼一 走了,沒事。然後發願重新再來,二十年以後又是一條什麼?不是 好漢,是比丘喔,你不要搞錯了。好漢是有老婆,我才不當好漢, 我要當比丘,我二十年以後又是一位比丘,這是我的願望。 這就是讓我們了解到信佛學佛的人那個心量,是心量廣大,為眾 生拋頭顱灑熱血。佛印禪師說過 :「三世諸佛,皆是至性中人」。諸 佛菩薩都是至性中人,為了眾生他願意拋頭顱灑熱血。所以你看看 印順長老的老師——太虛大師去世的時候,那個身體怎麼燒怎麼 燒,就是心臟不爛,就是那種為佛教為眾生的心很堅強,所以身 體怎麼高溫去燒,就是心臟不爛。 《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怎麼去修? 怎麼去證悟呢?其實,我們經常為別人著想,為父母妻子兒女、為 這個社會用點心力,我們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就會減少一點。如果 整天都是為我著想,我要擁有多少、我要多少什麼,整天為我,你 就修出一個我相,煩惱是越來愈多。 所以,我們一下子要無我相,很難很難,我們就是去關懷我們身 邊週遭一切的眾生,時時心存善念,想幫助他利益他,這一念善 念就會改變我們的行為。如果你老是為自己設想,你就不會替別人 想。 平日在高速公路也好,在街道也好,常常看到有的車子車窗一打 開,就丟煙蒂出來、還有檳榔渣丟出來、還有垃圾,我看了會覺得 很悲哀,我說:奇怪了,這是哪一國的國民?怎麼會這樣子?你 垃圾這麼丟到外面,政府就要來請人掃,錢是大家納稅的,卻專 門去替你撿垃圾。如果他能替大家想的話,就不會亂丟垃圾,那就 不必請人來掃了。所以,多替別人想,也是我們修行一個很重要的 方法。


結語---60

結語 這是講到菩薩的修學法門,普賢菩薩他本身的心路歷程。他是成為 怎麼樣成為一個大菩薩?就是修這十個學分。他的經驗、他的心路 歷程全部都講給我們聽了。 這個時間跟空間都是無限的,直到虛空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了, 眾生的業也沒有了,眾生的煩惱也沒有了,我所修的這十種功德, 按照這樣去修,也沒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 疲厭。在無限的生死當中,不會覺得說 生命還這麼長,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要這麼長的時間來修才能成佛,那真的是成佛太遙遙無期;你這 樣想就錯了。 無量無邊,沒有一定的數目,叫做阿僧祇。請問各位,功德嫌不嫌 多?不嫌多。 有沒有人說「我嫌錢太多」?不會吧。那我們功德也是不會嫌多。功 德在哪裡修? 就在娑婆世界裡面,就是我們當下的人生,當下的家庭事業工廠, 任何場地,十字街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福修慧。我們會不會嫌這 功德太多?功德越多越好。福德越大的話,將來我們布施的機會就 越多。 這是講到菩薩修行的方法,我簡單的把這些經文念一念,讓各位 了解說我們平時所聽到的佛法,也許有些地方會比較屬於消極厭 世的,但是,我們讀到這些經文,會發現真正佛菩薩的真精神真 面目不是這樣子的,是跟眾生打成一片。 所以我早上一再強調的發菩提心,「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 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含識同一悲仰」,也 就是說心、佛、眾生等無差別,信佛學佛是以成佛為一個座標,但 是還是回歸到現實的人生當中。而現實人生當中,我們第一要關心 關懷的對象,還是從我們的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姊妹、同學朋友去 做起。我們中國人叫作「人倫」,倫就是一種倫次、一種次第。


結語---61 成佛度眾生這是一個大目標,但是,第一個你要先度眾生?還是 先度你?要讓自己做一個規規矩矩守法的人,讓自己的父母家庭 妻子兒女感受到一個信佛學佛的人的那種慈悲智慧,這樣子影響 了整個家庭,我們有一個幸福家庭了,上上下下都是互惠互助、互 相體貼、互相關心、互相關懷,這個和樂的家庭也是幫助我們成道 的一個增上緣。如果不能這樣做到的話,它會變成障道,家庭就會 變成一個障道法,不斷破壞你,不斷毀謗你,那就很麻煩了。 這個是簡單的把普賢菩薩的心路歷程,是普賢,不是普獻喔,你 們不要念錯,我還是初學,普賢菩薩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們大家 的老師,我們還是在跟他學。


問答---62

問答 問:剛才講到念佛圓通,請問這個講座結束以後,是否即辦禪修 營? 我給大家一個答案:是確定會辦,但是日期未定。因為這個是休休 文教基金會、還有鹿野苑基金會、菜根香、還有清涼音這四個單位他 們決定。禪修營是確定要辦的,我是建議他們到獅頭山辦就可以, 獅頭山有現成的道場,吃住都很方便,可以將就將就的。 問:有人賣什麼生前信託、生前契約,請問需要嗎?什麼才是該有 的儀式? 我不知道需要不需要,這要看你自己了。而且我不了解詳細的情形。 我只知道佛陀告訴我們的生前契約、生前信託,佛陀說,把我們賺 到的錢分成四分:一份維持生活衣食住行、兒女教育、家庭溫飽; 一份儲蓄存起來,定期存款或者其他儲蓄;一份好好的來經營事 業,讓它細水長流的,能夠有所收入;一份去布施作善事。你自己 去支配。你去做善事,要歡喜心的去做善事。 什麼才是該有的儀式?我想,要精簡不浪費。我覺得人死了那一剎 那、以及死後這一切一切,儀式是有它的意義,但是,我認為最重 要的是我們生前該念的經我生前念好;該念的佛我生前念好;該 持的咒我也念了;該做的義工、該做的善事,生前我能做的我盡量 去做;這個是最大的保險。 我生前——我鼻子還能呼吸的時候,我能支配我的財產、支配我的 物質的時候,我趕緊把它發落清清楚楚,隨時我都可以走。我走了 我還會回來,所以我生前所做的這一切一切,來輩子我還可以去 支配運用。就是我布施出去、去利益眾生的 那些功德,我還可以來運用;我念的經、我研究的經典,我來輩子 還可以用得上;我念的佛我持的咒都還可以用得上。我認為這個是 比較可靠的,比你去生前契約、生前信託來得紮實一點。 至於說怎麼樣的儀式?看情形,有的人他必須透過儀式。有些人他 生前學佛不夠虔誠,看不開,死的時候眼睛不肯合起來,死不瞑


問答---63 目,這個時候就必須有一種儀式,跟他念佛、然後跟他開示,就是 念佛開示、念佛開示、念佛開示這樣三次,講到他自己眼睛自動合 起來;有些人必須有這個儀式。 在座的各位,我看你們不必這個儀式,因為各位都已經看透了, 而且都放下了,該念的經、該念的佛號你都念了,所以我們不要用 依靠別人的念,說我死的時候你們要幫我弄什麼儀式。 在台中有一個信徒就是這樣子,他怕臨終的時候沒有人助念,他 很緊張很緊張,緊張到什麼程度呢?最後眼睛問出問題了。眼睛出 問題以後,又換了人家捐贈的眼角膜;換了眼角膜,又在那邊想 這是死人的眼角膜,他難過得更不能吃不能睡。執著一大堆,一下 子想往生的時候沒有人助念怎麼辦呢,想太多了。為什麼我生前的 時候,我自己不好好的念佛誦經拜佛?你總是希望死亡的時候某 某人幫我助念,那你這個依賴性太重了。 所以,對生死的問題我們要及早的去準備,自己是最可靠的。該念 的佛、該拜的佛、該誦的佛經,這一切我們都在生前把它處理好。這 是我的一些淺見,提供各位參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