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法語--人生漫談

Page 1

---1---

靈山法語——人生漫談 普獻法師講述

於 2009 年台北公民會館

內容目錄 1.生命一口氣,快樂是一個念頭。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3 2.所有的生命都是神聖的,絕不可輕視。........................................................................4 3.年輕人幻想未來,因為他們來日方長;老年人回憶過去,因為對他們而言,過去的 經歷豐富。但是為了體驗生活,我們必須用心活在每一剎那中。..................................6 4.無病就是年輕,生病就是老。.......................................................................................8 5.存心時時可死,行事步步求生。....................................................................................9 6.生命就像一部縫紉機,你放下去什麼,就裁出什麼。................................................10 7.人生無捷徑;一生偷工減料過日子的人,換得的是經不起考驗的人生。..................11 8.只有在凜冽寒風中顫抖的人,才能感受陽光的溫暖;只有品嘗人生折磨的人,始能 領悟生命的可貴。...........................................................................................................12 9.與其說你賺錢,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 .........................................................................................................................................13 10.精進和努力是生命存在的原理,也是心理健康之道。怠惰是誘惑的溫床,疾病的搖 籃,時間的揮霍者,福報的蠶食者。.............................................................................15 11.疾病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終歸一死,當我們不顧一切地追逐世上浮華與歡樂之際,仁 慈的將我們拉住,使我們對自己的任務有正確的領悟。...............................................16 12.人存在的意義,在於如何生活,並非如何生存。.....................................................17 13.不必考慮別人眼中的你是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自己已盡力而為,所產生的心安 理得。..............................................................................................................................17 14.人們最大的錯誤是:他們總是認為必須努力去取悅自己跟滿足自我,而不願意尋求 生命的意義。...................................................................................................................19 15.幸褔的秘訣並非努力追求快樂,而是從努力中發現快樂。......................................20 16.我們不是因為幸褔而歡笑,是歡笑帶來幸褔。.........................................................21 17.思量監禁苦,安居便是福。.......................................................................................23 18.人生的教義,遠勝過雄辯家與書本。........................................................................24 19.幸褔與勞力是互不分離的好朋友。............................................................................25 20.眾生的一切不幸,都起源於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屋子內安和度日。.......................26 21.我們必須將「此刻」視為跳板而非沙發椅。.............................................................27


---2--22.看不清生命本質,參不透生活真貌的人,一輩子都不滿足不開心。.......................28 23.有時候我們要冷靜的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29 24.我們如能認知「生是責任的開始,而死是任務的解除」,就不再認為「生是一種權 利,死是一種斷滅」了。................................................................................................30 25.人為生而生活,不是為生活而生。............................................................................31 26.生命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拒絕接受不是最好的事物,那麼你往往就會獲得最好的。 .........................................................................................................................................32 27.要使生命開花結果,必定要經過患難的洗滌灌溉。經常在安逸的空氣中,反會使生 命花朵枝條柔軟無力,一遇意外摧折便會凋落。..........................................................32 28.哭泣不能減少昨日的哀傷,只會消除明天的力量。.................................................35 29.年歲的增長並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還停留在原地踏步。..........................................35 30.當我們真正領悟人生的真義時,通常都已經度過半生了。......................................37 31.起初我們造成習慣,之後是習慣造成我們。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 人。..................................................................................................................................38 32.生命是自然之賜,但美麗的生活則是智慧之賜。.....................................................40 33.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就不可能有智慧。................................................................40 34.能看透一切即是大智慧;能寬待所有即是大胸襟。.................................................41 35.想像你去參加自己的葬禮,這是改變自己的最佳動力。..........................................42 36.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都不算是好漢。.44 37.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我們甩掉所有問題時,而是當我們把問題當作鍛鍊耐心與學 習的契機。......................................................................................................................45


---3---

接著我們換一個主題:「人生漫談」。前面我們講的是「眾生相」,其實, 現在要講的也算是眾生相,只是我們把它分類,叫作人生漫談。 1.生命一口氣,快樂是一個念頭。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 在《遺教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佛陀問弟子,人命在幾間?弟子說生命 好像數日間。佛陀說:「子未知道」,你還沒有悟道。佛陀又問另外一個 比丘,人命在幾間?弟子說在飯食間。佛陀也說「子未知道」,你還不知 道道是什麼。然後佛陀又問一個比丘,這個比丘說生命在呼吸間。佛陀說: 「子知道矣」,你知道了,你已經知道這個道了。其實,生命就是一口氣 而已。 我自己在打坐的時候,也是有一個小小的悟。我這麼一打坐,最先是用念 佛持咒的方法,後來我看到說佛陀要臨終進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問:我們 將來的人怎麼去修?怎麼安住這個心啊?那佛陀說要依四念處來修。我看 到這句話以後,就想:四念處怎麼修?四念處是身念處先修,那身念處怎 麼去修呢?就是觀呼吸。所以,我天天就觀呼吸。 有一天境界來了,什麼境界呢?突然間這個心跟呼吸合一了,這時候只有 心跟呼吸,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然後突然間有一個念頭就來了:「什麼 叫做我?」那時候突然間就一個很大的震撼,其實我們認為有一個我,簡 單說,那個我就是呼吸而已嘛,你沒有呼吸,身心就崩潰了,身心就死亡 了。 那個時候我感覺到我們有這個「我」的概念,這是無量劫來養成的一個習 氣,很自然的,時時刻刻我們就不斷的「這是我...這是我....這是我....」, 不斷的自己告訴這個我。可是我們用心的去思考這個問題:「什麼叫做我? 誰是我?我怎麼會來到這個世界?」其實這個「我」就是一種幻想、一種 錯覺、一種錯誤的認知。在五蘊四大和合當中,給我們一個錯覺,說這個 就是我的生命。所以這個地方講生命只是一口氣而已。閩南話講「一點氣 做一個人」,意思是相同的。 人最重要的就是一口氣,一口氣不來,就是生前死後的一個分界點。會呼 吸的活,就稱做人;不會呼吸的,就是死人。大家看到死人會不會害怕? 生命就是一口氣而已嘛。 ★


---4---

「快樂是一個念頭」。今天各位快樂不快樂,也是一個念頭而已。你如果 想你那些股票變成壁報紙了,你就很難過。你要想:「哎呀!我還能吃, 我還能工作,還能做事,很高興了。」 佛經裡面也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很有錢的人,他坐的那艘船沉掉了,他 掉到水裡面去,船裡面都是他的金銀珠寶,也都沉了。後來有人把他救上 岸來,他很高興很高興,說「哇!這個無上的至寶還在,沒關係沒關 係。」人家說:「你整船的金銀珠寶都沒有了,你還這麼高興?」他說: 「我這個寶沒有失掉,我還在啊,我能呼吸,我還能賺錢啊。」他想到說 我一口氣還在,錢掉了再賺就來了嘛,如果呼吸停止,就沒辦法了。所以 他說:我這個無上的至寶還在。 我們今天也是這樣子,一想到說我能呼吸 ,我能吃飯能工作、能讀經能念 佛、能研究能幫助人,你往這方向去想的時候,你會很快樂。我還能當義 工,我還能做善事,我還可以結善緣,你這樣想,你會很快樂。你如果想 到那些股票跌到什麼跌停板啦,那你今天連聽講也不會來聽了。所以,我 們今天快樂不快樂,就是一個念頭而已。最大的快樂是什麼?能呼吸。這 個我們都有啦。 ★ 「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 」。我們一生活到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其實 就是不斷呼吸而已,如果沒有呼吸,你什麼都沒有了,金銀珠寶財富一切 都是歸零,歸在別人的名下。這是一個人生價值觀。所以我常常講,我們 學佛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一想到我能呼吸,我還能做事,我還能去幫忙 人家,我還能誦經念佛,想到這些你就很快樂。(佛學講座 17)


---5---

2.所有的生命都是神聖的,絕不可輕視。 這是佛陀對一切眾生所下的定義。你看《金剛經》裡面說佛度眾生,不是 僅僅度人,包括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 非無想,十類四生,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陀度化的對象。 但是,第一對象還是人。 因為人有理性、人有慚愧心 、人有控制情慾的 這種聖賢之道,所以人可以成佛,可以轉凡成聖,而其他動物飛禽走獸也 是要等業障消除,轉生到人道;轉生人道還不打緊,還要遇到三寶這個因 緣。你看我們得到人身,又聽聞佛法,我們的善根是超過那些動物之類的。 有些轉生做人,但是他沒有因緣來親近三寶。 這是講到佛陀說一切眾生,不管是飛禽走獸,不管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他 的存在就是不可以輕視他。 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講。美國近幾年來說幾百萬幾千萬的蜜蜂突然消失了, 他們很緊張,為什麼?因為農業損失太大了。我們種的花草樹木必須靠蜜 蜂來傳播花粉,才會開花結果,如果沒有蜜蜂來傳播花粉,它開花、不結 果,農業損失太大了。現在美國只好到國外去買蜜蜂,蜜蜂買進來傳播花 粉。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一切,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我最近遇到一個竹南的總經理。我說:「你在做什麼生意?」他說:「我 還是做農藥。」他說以前爸爸賣的農藥都是化學的,會傷害土地、會傷害 人,他就想到這樣不行,所以他花很多錢請工研院合作,針對泥土去研究。 後來發現泥土裡面有一千三百多種的細菌,是天然的細菌,他就選其中的 一兩種把它培養,培養以後就利用這種有機的細菌做成農藥。 他說:「我這個東西現在賣到世界上,生意好得很,因為它不會傷害人, 它是有機的一種細菌,把它濃縮成一種粉狀,你加三千倍的水,植物就很 快速的生長。而且噴在這個葉子上的話,人吃了也不會生病。」我說:那 你就功德無量。他說:我爸爸以前都是用化學的,那個真的是人吃了會傷 害身體。 你看,連那個細菌也可以這樣子。像美國現在有新的發現,利用細菌來發 電。台灣也很高明,最近發明一種電池,用甘蔗或什麼種種的葉綠素去做 成電池,可以拿來吃掉它。那個電池泡在水裡三十秒,它就可以讓 LED 發 光。如果在深山裡面沒有東西吃,你把那個電池泡到水裡面三十秒,你就


---6---

可以拿來吃。我說這個真的是功德無量。我們台灣人還是頭腦很聰明,比 日本人發明的更好。 所以,佛陀說一切的生命都是神聖的,絕不可輕視。 只要是父母親結合,開始有生命在母胎裡面,就是有生命,就要受到保護, 就要受到尊重。我在阿根廷的時候,阿根廷的僑胞很多讀醫學的,其中有 一個叫許〇〇,他說:「師父!我讀醫學院的時候看了一個紀錄片,那個 紀錄片就是有一個人她懷孕了,她不想生這個孩子,醫生就用這個刀伸進 去,那個刀伸進去以後,它會張開,張開以後它就會轉動,轉動的時候就 把那個小胎兒切成碎碎的。」 他說:很奇怪喔,那個刀子伸進去的時候,小胎兒會躲,好像說碰到什麼 要殺他,他知道,他就拼命躲。」他們是透過特殊的照相器材,把整個(墮 胎)紀錄的清清楚楚。然後就是一刀一刀的就把他切成一片一片的,最後拿 出來擺在那邊,頭部、腳、手擺的整整齊齊,表示肚子裡面沒有了。 他說:「師父!那個很小很小幾個月而已,刀子一伸進去,他就開始慌慌 張張的在躲耶,很可怕。」這個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只要他結胎了,父精 母血結胎了,他有他的生命的時候,所有眾生最寶貴的就是生命,所有眾 生知道我們要殺害他,他一定會逃跑,他會產生恐懼。 所以佛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的智慧德相,都是可以成佛。雖然他現在不 是人,沒有辦法修行,但是業障盡了,他會轉生成人道。這個就是佛陀尊 重一切生命。 你看那個大樹,佛陀說那是鬼神村,是鬼神住的地方。我們民間受到佛教 的影響,要砍一棵樹要怎麼辦呢?先點香去拜一拜,說「住在樹裡面的好 兄弟啊,你趕快走,我們要把樹砍掉了。」古代的人還有這個觀念作法, 現代的人沒有了。 現在台灣一年要砍掉多少樹知道嗎?兩千四百多萬棵的樹,是大樹喔。我 們一年台灣要砍掉兩千四百多萬棵大樹,去做紙漿、做草紙、做印刷紙。 那麼植物有生命嗎?也有生命,但那個生命形式跟我們不一樣,它沒有第 六意識,它還是有生命的現象。這是講到一般的植物可能有陰界眾生在居 住。 所以佛法對世間的礦物、植物、動物這三類都認為是很神聖的,都是有生 命的,我們要以謙卑的心來面對世間的一切。


---7---

可是,我們人類慢慢的就覺得說我們人就是老大,人就是掌控世界,所以 我們任意的破壞。結果慢慢的這個大地反撲了,海水漲了,氣候溫度也改 變了。過去九月中秋以後天氣就涼了,現在九月以後還是熱得要命,整個 氣候都在改變。人類不尊重世間的山河大地,所以現在開始要大家共同來 承擔這個共業。 佛陀認為存在的一切都有他不同的價值,不可以隨便的去侵犯。(佛學講座 17)


---8---

3.年輕人幻想未來,因為他們來日方長;老年人回憶過去,因為對 他們而言,過去的經歷豐富。但是為了體驗生活,我們必須用心 活在每一剎那中。 年輕人充滿著幻想,年輕人的特色是特別會去幻想。幻想跟理想有一點距 離,有些幻想是空洞的。當然,我們不是說不要有幻想,是說這個幻想要 把它落實下來,變成一種理想。如果空有幻想,而沒有理想、沒有計劃, 那麼幻想終歸是幻想。 我們進一步來瞭解,年輕人也好,老年人也好,我們講「年輕人」,並不 是講他的年紀很輕,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講的「年輕人」是一種心境。所 謂青春,也不是說我們面如桃花、丹唇,也不是柔膝、膝蓋很柔軟。年輕 人膝蓋有力,柔膝。那怎麼樣才算是年輕呢?就是有深沉的意志、輝宏的 想法、熾熱的感情,一個人內心中充滿著一種世間俗話講「很有幹勁」, 對人充滿著希望——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我要去完成、我要去實踐、我 要去助人,那麼你就是年輕人。 一個人如果經常這樣想:「我年紀老了,日落西山」,那生命很快就凋零 下來。如果是充滿著活力,這樣想:「我能呼吸,我能做事,我能跑能跳, 我還能走路,我還能吃飯、工作」,時時充滿著熱心,那麼這個心理是很 年輕的,那就是年輕人。所以不要老是講說:「我老了,我沒希望了,我 沒有指望了」,這句話不能講,知道嗎! 所以青春是什麼?是生命的深泉在清流。就是說,我們對整個人生充滿著 希望光明,那麼有這種現象的人,他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快樂的。 如果你總覺得說我老了我不行了,真的很快就衰老下去。所以我們人到那 個年紀的時候,不要老是想「我老了、我老了」,這個是不對的。 世上有一句話說:「歲月悠悠,衰微止於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至靈 魂。」一天一天的歲月這麼過了,一年一年的歲月這麼過了,我們不能違 背大自然的定律,衰微止於肌膚,我們的肌肉慢慢失去了光澤彈性。但是, 可怕的是熱忱拋卻,我們失去人生的這種熱情,我們拋棄了生命的存在價 值意義,那麼頹廢必至靈魂,整個人消沉,會活得很無奈,活著是多餘的, 那這是一種悲哀的人生。 這個地方說「年輕人幻想未來,因為他們來日方長」。二三十歲的,總覺 得說我來日方長,我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做,所以才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希


---9---

望。而老年人很容易犯的毛病是整天都在回憶過去,回憶風風光光的過去, 因為對他們來講,過去的經歷豐富,過去有許許多多的人生歷練。但是, 我們為了體驗生活,我們必須用心活在每一剎那當中,不管他年齡的大小, 最重要是此時此刻我該做什麼,最適合我做、最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今天 當中,我有一個計劃:我早上準備讀一本經,研究一部論;晚上我要持咒, 我要念佛,我要誦經.....,我時時刻刻安排自己的生命。 我們要學習轉換,因為時間我們不能保留,一分一秒就這麼過去,所以我 們要把時間去轉換成我們的知識,轉換成我們的智慧,轉換變成功德,轉 換變成褔德。這一天當中我讀多少經、研究多少書、做多少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只能學會轉換,把時間去轉換成功德、智慧、知識、人緣,我們可以 去開發它。 我們學著去轉換——把時間轉換給你的兒女,引導他,讓兒女成長,因為 童年就這麼一次,你把握的話,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爸爸媽媽的關懷,讓 孩子得到了成長。 所以,過去的就過去了,我們沒有辦法叫時間停止,我們只能不斷的去學 習轉換。我早上有五分鐘的時間,我可以背大悲咒三遍五遍;開車遇到紅 燈停下來,你不要急著看紅綠燈,急得要命,也許你唸一遍大悲咒,它就 變成綠燈了,你把這一分鐘轉換成唸大悲咒了。你眼睛還是可以看得到紅 燈綠燈,你就念大悲咒,等綠燈你就走了。 我們要學習不斷的轉換。佛陀告訴我們轉識成智、轉迷為悟、轉煩惱為菩 提,就是轉的功夫。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時時都要轉。你這個念頭不對,你 產生痛苦焦慮;這個念頭對了,你就覺得安詳自在;這個念頭充滿希望光 明,你就熱情奮發。 一般人一輩子之所以不能成功,為什麼呢?就是他不懂得轉,老是想那些 負面的:我的學歷不如人、我的長相不如人、我高度不如人、份量不如人, 老是用負面去想,那這種人很難成功。你如果想說:「我只要認真學習, 不懂的我學就會,我去經驗嘗試我就會了」,這就是轉,命運就可以轉過 來。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叫時間停留在什麼階段,但是,我們可以時時刻刻利 用這個時間轉換成我的知識、智慧,然後改進人際關係,夫妻子女親戚朋 友這一切一切都可以去轉變,不好的可以變成好的,都可以轉變。


---10---

一個正常的社會當中,每一種人它都需要。我們需要老年人的智慧,因為 老年人的經驗很多;同時又必須有青壯年;也要有少年這種活潑的活力, 正常的社會是這樣子的,老中青都要。現在我們這個社會一個嚴重的問題 是:老年人越來越多。老人佔百分之七就是一個老年社會,台灣現在好像 是百分之十、百分之九,比例蠻高的。依據國際標準,六十歲以上的人佔 有百分之七的話,就是老年社會了。 慢慢就變成老年社會,這是未來社會 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我們生理會老,但是,我們心理不能老,我們還是充滿活力,充滿熾熱的 感情來看這個世間。只要活著一天,我們覺得說這一天就是一個幸褔。活 著就是快樂,活著就是幸褔,我們還可以付出,做有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佛學講座 18)


---11---

4.無病就是年輕,生病就是老。 我很喜歡唸這一句。年輕或老,是不以年紀來分。如果二三十歲,卻躺在 病床上要人服侍,那就等於是老了;老人家不是要人服侍嗎?如果你沒有 生病,你能走路,你能吃飯,你能料理三餐,不必人家來侍候你,那就是 年輕。我相信在座的都是自己可以料理三餐,自己能走動,自己能夠沐浴 更衣,種種一切都不必麻煩人家,所以真的是太幸褔、太幸運了。 可怕的是什麼?年紀輕輕的,躺在床上,叫做植物人,一輩子要人家侍候; 或者是在醫院打點滴,插鼻胃管,那真的是很可憐。所以想到這個,自己 大病沒有(小病當然還是有),就覺得太幸福了。誰敢說沒有小毛病。小毛 病自己能去克服它,心裡想開一點,運動運動,然後吃東西要小心,不隨 便亂吃,早上早點起來活動活動筋骨。 如果你想跑跑跳跳,就在下午三點到六點,因為下午三點到六點是我們腎 上腺素分泌最旺的時候。早上一起來,如果跑得很快,會死掉。早上不要 做劇烈運動。你以為說早上我到公園去跑跑跳跳很好,不對,這樣反而有 害健康。 我今天遇到一個年輕人,他身體不太好,他說他一大早就起來跑。我說: 不對!要下午三點到六點,這時候我們的生理在最巔峰的狀態,你可以去 跑跑跳跳,劇烈的運動還可以,但適可而止。我念花蓮中學的時候,有一 個班長他想拿長跑、馬拉松的冠軍,他一大早起來就去海邊跑。花蓮的那 個沙灘很好。他跑跑跑,跑到最後胃出血,倒下來了。這就是不懂得運動 方法。 ★ 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身動心靜」,身要勞動,工作、讀書、作事,不 管做什麼,身要動;但是心要靜。 現代人的毛病是「身動心也動」,一做事,心裡亂糟糟的,胡思亂想,心 靜不下來,煩惱一大堆,身也動心也動了。那我們要學習的是身動心靜; 我們享受工作,享受吃飯,享受睡覺,享受服務人家,享受當義工,都是 以這種享受的心情來做,心情很平靜很平穩的去從事世間一切動態的生活, 雖然身是動的,但是心是靜的。 那心要靜,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注意呼吸,因為呼吸是我們情緒的代


---12---

表。我們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呼吸就有快慢的差別;你會發現你要發脾氣 時,你的呼吸一定是很快速很急躁的。所以我們只要注意呼吸,雖然是在 動態當中,我們發現到心很平靜;那心一平靜,我們做事情就容易做對。 如果我們心很浮躁,做事情就容易做錯。 所以要身動心靜。身動心靜,容易讓我們年輕、身體健康。如果你身一動 心就動,煩惱一大堆,事情做不好,身體也很快就老化了。 ★ 這個地方說「無病就是年輕,生病就是老」。這個病分兩種:一個是身的 病,一個是心理的病。身的病是什麼呢?老、病、死;老病死是沒有辦法 免除的。那心的病是什麼呢?過分的貪,動不動就發脾氣、起無明火,這 是心的病。當我們經常跟貪瞋痴相應,很快就老化了。 你看有些學佛的老菩薩,七老八老了,看起來就像五六十歲,為什麼?他 心裡面沒有那些貪瞋痴在困擾他,知足常足。你問他幾歲了,他說八九十 歲,耳朵聾了,可是他看起來就像小孩子,因為他也不貪不取,也沒有什 麼非分的貪的欲望,所以過得很快樂。他就像返老還童,就是讓你感覺他 沒有心機,很可愛,笑笑的,看起來很甜很可愛。老年人他就是沒有心機 了,他修到沒有那種強烈貪愛瞋恨。這就是心理影響身理。 所以我們一個人想少病少惱的話,就是從自己的心病上去下功夫。如果貪 的欲望多,瞋恨心又多,無明火又旺,那麼這個生命很快的就燃燒。生命 兩頭燒,很快就老病死。這是說到我們的病有身病跟心病。 能走路,行住坐臥都能夠自己來的話,無病就是年輕。各位是不是年輕人? 是啊!能走路來聽演講就是年輕。如果你要人抬進來,需要坐輪椅,那真 的是很不方便。能走走,到處逛一逛,那就是年輕。所以心裡面年輕很重 要。(佛學講座 18)


---13---

5.存心時時可死,行事步步求生。 一般人總覺得說佛教都是老年人來信佛學佛,人生沒有什麼意義,其實佛 教是很積極的人生,是很面對現實的生命、人生。 人時時都會死亡,什麼時候死?我們不知道。雖然是無常,雖然會死亡, 但是「行事步步求生」。這個觀念很重要。我們什麼時候會死?我們不能 決定,我們也不知道,除非你修行的功夫夠。要預知時至,真的是要下一 番功夫。但是最重要的是行事步步求生——我此時此刻點點滴滴,我的身 口意是造褔還是作孽,自己要清清楚楚。我這句話會傷害人還是幫助人, 清清楚楚;我這一步走出去是對還是不對,清清楚楚;是傷害人還是幫助 人,清清楚楚;這個叫正知。 正知因果的可怕、危險性,這一步棋走過去,它的下場是如何,你要清清 楚楚。我們信佛學佛的人,這個正知的功夫很重要。我們不可能說一信佛 一學佛就沒惡念、沒雜念、沒妄念,那不可能。我們要求的是這個動作、 這句話是傷害人還是幫助人,它的危險性、它的禍害性、它的功能性,我 們要清清楚楚,然後我們就知道怎麼樣去取捨。離惡向善是我們信佛學佛 的人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所以,不是說人生是無常,就說人生沒有什麼意義,人生就這麼等著老病 死,就這麼等等等,不是這樣子的。是每一步、每一句話,時時刻刻行住 坐臥很清清楚楚。我現在該做什麼才有意義;今年、明年,十年、二十年, 我有一個遠大的計劃,輕重緩急,我現在能做的趕緊把握時間就去做,今 天不做也許明天就後悔失去這個機會,這個就是很踏實的人生。 時時刻刻瞭解到我們有一天呼吸會停止,然後被裝進那四塊木板內,然後 放到火堆裡這麼燒,你想到這樣的時候,還去計較什麼人我是非嗎?恩恩 怨怨、是是非非這一切都可以拋開,最後就是被火一燒燒成一堆灰而已, 就是一堆黃土而已。這是我們生命的一種健康的心理。 面對人生這個生存的真相:我們時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有些人一外出,車 禍了,飛來橫禍死了。我有一個至親骨肉,五十幾歲,騎摩托車出去,結 果一碰,旁邊一輛車子撞過來,腦流了出來,當場死了,對方還告我們。 人真的是隨時都會有死亡的可能性。就是說我們生命非常的脆弱,生命非 常的危弱。你看一隻狗被人家砍斷一條腿,牠沒有人去救,牠還是活著;


---14---

而人被砍斷腿,他會流血過多,就死了。人的生命比動物還不如。 我看過一篇故事,說有一個有錢人,他那個桌子因為桌腳太短,就把烏龜 放到桌腳下墊著。經過幾十年,那隻烏龜還沒有死,牠沒有東西吃,只有 呼吸空氣。後來人家看怎麼這個桌腳有東西在動,一看,唉呀!這是幾十 年前放的龜,再把牠拿出來,還是活著。所以人的生命有的時候還不如動 物,我們一兩天不吃就餓得要死。 人的生命,當因緣條件和合的時候,他就能活下來。不該死的時候,怎麼 樣他就不會死,什麼空難、什麼災難,他照樣不死。如果時間到了,命也 盡了,褔報也盡了,他說走就走。這是看我們的褔報、看我們的業力,一 切都是業力在安排。 這是告訴我們,我們要很清楚的去面對人生的一切,生命隨時都有死亡的 可能,所以我們會精進,積極努力,好好的把握時間,不會說終日無所事 事、度日如年。然後我們行事步步求生,所作所為的一切一切都是怎麼樣 子的求生。我們的生存必需有這個物質,那麼物質你必須要有知識去換取, 必須去做善事有褔報,才能去換取這些來維持我們的生命。甚至我們求什 麼生?生生世世有智慧有人緣,這也是「求生」。如果這一生當中我們不 好好去追求知識,不好好再去培褔,那來生真的就是很悲慘的生。 你看看,每一個人的褔報不同,有些人長相圓滿,褔報圓滿,一生當中就 帶著金手指來投胎轉世。那有些人一輩子窮困潦倒,沒讀書,大字不認識, 怎麼讀就是讀不下。為什麼?這是懶,這生當中就學懶,不追求知識、不 追求智慧、不追求褔德,所以出現生命的時候是很困苦的生,叫做困生, 那就不好。 所以學佛信佛的人存心時時可死,但是行事步步求生,這是一個懂得放下、 懂得提起的人生。放下不必要的爭論,放下斤斤計較,但是又能夠提起, 負起該負的責任,去修褔修慧,這才是正確的學佛的一個態度。所以不要 以為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都是消極悲觀厭世的,不是這樣子。(佛學講座 18)


---15---

6.生命就像一部縫紉機,你放下去什麼,就裁出什麼。 我講一個自己的笑話。我去新加坡,然後他們帶我去看那個什麼百貨公司。 我說不要去參觀什麼化妝品的,因為那個我不需要,不如帶我去看一些比 較先進的機器。結果看到一部縫紉機,小小的,很實用。我說:這個我可 要,因為衣服破了我還可以自己補,襪子破了我還可以自己補。後來買回 來了,自己不太會用,只好送給比丘尼。 那我看這個縫紉機真的是這樣子,你用什麼線,紅的線車出來就是紅線; 你用白線、綠線,它車出來就是白線、綠線,這就是縫紉機,你丟什麼進 去,它跑出來什麼,絕對不會違背我們所丟進去的材料。 這讓我體驗到人生就像一部縫紉機,你下多少功夫,你就能夠收穫多少豐 富的果實;如果你不肯下功夫,那人生真的就是沒有指望、灰色的,既無 光也無彩,那就很悲哀了。這就是因果關係——我們肯下一分的功夫,就 有一分的收穫;如果我們不肯下功夫,自然沒有什麼收穫。 有些人說:「師父!你怎麼能夠背金剛經?金剛經很難背。」我說不會啊, 我七天就把它背起來,哪有什麼難不難,下功夫就是嘛。 我還沒出家的時候,那個出家人就跟我說:「你想出家,楞嚴咒先背一背, 不然你不要出家。」我說:「好!我七天就把它背起來。」 世間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就是下功夫。你下多少功夫,它就什麼成果 給你。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講話、做事,如果我們能夠時時刻刻注意說我現在放 下去什麼原料,那織出來的布就是什麼樣子,那麼我們就會很小心,就不 會隨便講話、隨便做事,會謹言慎行。(佛學講座 18)


---16---

7.人生無捷徑;一生偷工減料過日子的人,換得的是經不起考驗的 人生。 我們台灣的工程很多都是偷工減料,人家日本的橋可以用上百年,我們的 橋幾十年就斷掉了。以前不是中興橋斷了嗎?還有豐原什麼地方的橋也是 斷了,是不是?這就是偷工減料。台灣的這些工程,我們納稅的錢大概是 百分之幾真正的在做事,其他都莫名奇妙的不見了,流進個人的口袋。所 以你看看那些上台的人到下台以後,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這是因果。百 姓的血汗錢,當政者如果不好好運用的話,這個不好。 佛門有一句話:「公門好修行」。當政者如果是仁慈的仁政,你規規矩矩 替百姓做事,造褔人民,那真的是修很大的褔報。如果是偷斤減兩,偷工 減料,收回扣,那就「一世官,九世牛」,九世當牛,那不得了! 我們個人也是如此,我們讀書馬馬虎虎,單字不好好背,書不好好讀,就 想六十分混過去就好了,像這樣子馬馬虎虎過日子的話,不踏實。所以, 我們有一分的把握、有一分的證據、一分的真理、一分的學識,我們才能 說一分的話,這很重要。如果我們學問不踏實,講的話的分量就大不相同。 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什麼叫重?一百公斤才重嗎?是說我們有個中 心思想,把它下得很紮實,才是有那種威嚴的人生。 我們常常聽人家講「一門深入」,有沒有聽過這句話?請問這個「門」是 什麼門?廁所門?還是客廳門?是什麼法門?不管什麼法門,都是覺悟的 門;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時時刻刻都是在追求覺悟。我們追求覺悟、追求 自在,我們追求悲心越來越擴大,智慧越來越高,這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一 個門,時時刻刻要在這方面下功夫;這叫一門深入。 那有些人把這個誤解了,說一門深入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什麼都 不要了。那叫「一門陷入」,陷入在一個格局不大的法門當中,忘掉廣大 無邊的法門。 比如海水,我用這個杯子去裝一杯海水,我說這個是海水。沒有錯,這個 杯子裝的是海水,但是大海那個無量無邊的海水,它可以行船,你這杯水 能行船嗎?大海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寶物,你這個杯子裡面就只有一杯水, 有多少呢? 所以,佛法無量無邊誓願學。我們要時時記住:我們一門深入,很踏實的, 時時刻刻我們就是追求覺悟的人生,時時刻刻都是在這個覺悟的道上去邁


---17---

進,那叫做一門深入。如果你誤解經典的意思,你說「那我一門深入,念 一部經就好了,念一部咒就好了,念一句佛號就好了....」,你把佛門縮成 很小很小的一個窄門,那就一門陷入了。(佛學講座 18)


---18---

8.只有在凜冽寒風中顫抖的人,才能感受陽光的溫暖;只有品嘗人 生折磨的人,始能領悟生命的可貴。 也就是說,人所具備的知識,必須透過種種的條件、種種的折磨、種種的 困境橫逆,才能夠蘊化出人生的究竟意義。我們看海邊的浪花,如果沒有 岩石會有浪花嗎?不可能。所以,必須有種種的橫逆挫折,才能感受到生 命陽光的溫暖。 我為什麼特別提這句話呢?一般人只貪圖說我修行,那修行就是能夠萬念 俱灰、父母妻子兒女都料理好了,我才可以來修行。這是我們對修行常常 有的一種錯誤觀念。其實,我們談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許多 多的橫逆挫折打擊,別人會因為這樣子而痛苦難過、傷心悲哀,而我們覺 得這個事情本來就隨時會發生,我們不但會微笑面對,而且又能夠從中培 養我們的悲心智慧,這樣人生才顯出它的真義。 如果說我們一生沒事,沒有挫折,也沒有生病,也沒有夫妻之間的困擾, 那我們的智慧浪花開展不出來。所以我一直在強調「生死是機會,輪迴是 美事」,道理就是這樣子。唯有經過一番的挫折橫逆以後,才真正的去領 悟到生命的真理。 比如說佛經裡面講世間無常,你怎麼去感受到無常? 舉個例子來講,我們的子女我們疼惜他,買房子給他,教育他,給他錢給 他東西,讓他受到很好的教育,給他溫飽,因為我們執著他是我的兒女, 他就該聽我的話,該照我的意思去做。可是,有一天子女不聽我們的話, 無常;子女年紀長大了,他要找對象,這個時候他只聽對象的話,他不再 聽父母旳話,子女所做的一切讓我們痛哭流涕,這時候我們深深的感受到 子女也是無常。 因為我們覺得說子女是屬於我的,我相跑出來了,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全部都跑出來了,所以當他不按照我的意思去做,我就很痛苦。人 生是無常,我們只是付出。如果我們希望付出會有所代價,而這個代價不 如我們意的時侯,我們就會痛苦。所以,我們也是因為經歷這種父母對子 女愛的付出,結果我們所得到的是子女不再聽我們的話,他聽老公老婆的 話,他聽子女的話,他聽別人的話,這個時候我們才深深感受到佛陀說的 無常。


---19---

世間一切有為法,本來就是無常。我的肉體尚且不能控制,它要生病就生 病,它要老就老,它白髮蒼蒼我不喜歡,可是它要老它就老了。我的身體 尚且不能控制,別人你能控制嗎?更不能控制。我的身體、疾病、種種一 切,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我們不可能控制的,何況是別人的意志、別人 的想法、別人的行為,我們更難控制。所以,我們只有經歷了人生種種遭 遇以後,才真正體會到佛陀說世間一切是無常的。 同樣的,我們飽嚐人生的折磨以後,才真正領悟到生命的可貴。在座的各 位,也許有的人生過病、開過刀、住過院,甚至插過鼻管,那經過這種種 折磨以後,才會真正感悟到生命的脆蒻,生命的可貴。那麼,你會更珍惜 每一分每一秒,生存的時侯你會覺得特別的珍惜。就覺得世間的事情,往 往我們要從好幾個角度來看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都是美事,種種的 橫逆挫折,也是增加我人生的一種經驗,增加我對人生的感受,增加我對 生命的一種珍惜。你這樣想的話,就能夠坦然的接受。 昨天我們在金山禪寺,有一個在市政府上班的女眾因為感冒生病了,很不 舒服,我叫兩個大男人去幫她拍打。我說:你要享受拍打,享受那個痛感。 這個拍打真的是非常痛,但是效果很好。她很勇敢,被打得黑黑的。 就是拍打兩隻手手肘彎曲的地方(編按:尺澤穴、少海穴),手伸直拍打, 打一打以後,喝溫開水。因為左右手手肘的地方,是肺經和心經通過的地 方,讓這個心肺功能加強以後,身體就會感覺很舒服。 曾經有一個法師病在床上睡了一個禮拜,我剛好路過,心裡上覺得說我必 須去看他,結果他的徒弟說師父不見客。我說我要去看看他。他說:不行, 師父躺在床上一個禮拜了。我說我一定要見他。我見到他以後,不管三七 二十一,捉起來就打,每一邊(左右手)各打一百零八下。打一打以後,用 熱開水給他喝,他五分鐘以後坐起來了。他說舒服多了。他說這個身體真 難過,躺了一個禮拜,打針吃藥、吊點滴都沒有用,結果一拍打,精神來 了,可以跟我談話了。我打了他以後,他也謝謝我。 生命也是這樣子,有時候需要經過一番的挫折橫逆,我們才感受到生命的 可貴,感受健康活著真的是很幸褔很快樂。 這是讓我們了解,以後不管是子女、事業、家庭、社會種種的橫逆,一發 生在我身上的時候,你就要想「我要冷靜的處理,這是讓我增長智慧、增 長經驗的一個時機」,不要為了這些事情煩惱痛苦難過。所以我常常說:


---20---

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美事。(佛學講座 19)


---21---

9.與其說你賺錢,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 間、體力和生命。 這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件事情。 有一個信徒很護持我,他在台南新樓醫院上班。我說你最近都沒有來寺廟。 他說:「對啊!因為我覺得趁年輕的時候多賺點錢,所以早班、中班、大 夜班、小夜班全包了。」他說夜班錢比較好賺,所以只要有大夜班、小夜 班,別人不要的,他全包了。 我那時候就跟他講:「你不要這樣子,身體是一定要晚上好好的睡覺。」 結果這樣上班半年以後,他就體力很差,不行了。他跟我講:「師父!你 叫我不要上夜班,有道理哦。我上了夜班以後,體力很差。所以我現在不 要上夜班了。」 就是說,表面上我們賺了錢,可是最後錢又交給醫生,那划不來。不但交 給醫生划不來,我們身心受創以後又不能上班,一輩子是家庭的負擔,讓 家人擔心得很。 所以我一再講,每一個要有「三養」:營養、修養、還有休息的休養。一 天當中,一定要有一段時間讓自己好好的睡覺,睡的很甜,睡的很香,讓 體力恢復 ,這是很重要的。 各位你看,一些老阿婆整天忙,可是他念阿彌陀佛、他持咒,他整天忙, 但是他不覺得累,一到晚上他好好睡一覺,隔天又精神好得很,為什麼呢? 身動心不動。我們一般人是身動心就動。我們一直不斷上班不斷抱怨,埋 怨「我為什麼這麼倒楣,賺這麼少的錢又這麼勞累」,我們身動心也動, 結果就是一大堆的病,因為心沒有休息。心沒有休息,所以煩惱一大堆, 怨天尤人。這就是不懂得保養身體的健康,當然問題就來了。 我們不能說沒有工作,但是,要用歡喜心來工作,歡喜心、平靜的心,認 為這個工作是我生命的一種韻律舞,生命就是需要藉由這工作來鍛鍊我的 體格,然後從工作當中我發現到工作的意義價值,那麼這樣子的話,工作 不再成為一種負擔。一般人是拼命賺錢,內心裡很急,急得要命,然後怨 天尤人,身心受創,最後是賺了許多錢,又交給醫生,這就划不來了。(佛 學講座 19)


---22---

10.精進和努力是生命存在的原理,也是心理健康之道。怠惰是誘惑 的溫床,疾病的搖籃,時間的揮霍者,福報的蠶食者 。 人活在世間上,生命離不開時間。在你活七十年八十年這段歲月當中,除 了小孩無知以外,自我們懂事以來,我們是不是浪費很多時間?所以人大 致分為兩類:一種人懂得把時間去轉換成生命的營養,轉換成我們的法身 慧命,轉換成我們的褔德悲心,轉換成鍛鍊身心的健康,增長知識的追求, 或者去做義工做善事,這是精進的人,是積極的、光明的、亮麗的人生。 另有一種人飽食終日,無所是事,吃喝唱跳,把時間耗掉了。然後因為有 錢又有閒,就想辦法要去刺激、享受,出國看遍天下,吃遍天下。這就是 一個人生命的大方向不一樣。 我們常常會說今生、來生、前生,佛陀講今生最重要。那今生什麼時候最 重要?今天最重要。今天什麼時候最重要呢?此時此刻最重要。如果我們 此時此刻不懂得去利用這個時間來增長知識智慧,我們很大方的把寶貴的 生命時間耗掉在看那個無聊的節目,看那些沒有意義的東西,那這個就是 笨蛋了。 所以人大致來分,分兩種:一種是善性的循環,一種是惡性的循環。所謂 善性的循環,比如說一個人不斷追求知識,在不斷追求知識當中,他愈發 現知識的領域值得去追求,愈有新的發現;那麼愈多新的發現,愈會增長 他的興趣,他愈喜歡去讀。 美國哈佛大學經過二十年的研究,他把一百名哈佛大學畢業的,世界上有 名的頂尖人物,這一百個成功的人物裡面,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嗜好就是: 讀書。而最前面頂尖的十個,他們一年至少要讀二十本書,而且是精讀, 不是走馬看花這麼看過去,他是精讀。 這些成功的人物每年至少精讀二十本書,那我們一般人呢?結婚、做事以 後,忙得要命,讀書時間就少,報紙這麼一晃,看看新聞報導就過去了, 很少精讀深入的問題、深思的問題,這是很可惜的。 各位如果有到過日木,有沒有發現日本人有一個習慣:很喜歡讀書。漫畫、 雜誌、什麼書刊,甚至都不用錢買,車站有很多報章雜誌,隨便看看就是 這麼一丟;他看完了,他不要,他就丟。我到日本的時候,我感受最深的 是這一點:日本人坐車子,沒事就會看書。 我那天到南部去演講,不得了了,車箱裡面那個手機響啊響,有些人講話


---23---

好大聲,好像是在他家一樣。我們想閉目養神一下子,他講話非常大聲 「你就幾點來接我,我就幾點會到....」,一句話講了三四遍,很可怕。奇 怪!他怎麼不想靜下來看看書?這是我們一個風俗民情,很有待改進的空 間。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想我們是一步一步的走向老病死亡的終點,在 還沒有老病死之前,這段時間內我們眼睛能讀書,手腳能做事,我們就儘 量的精進努力,追求新的知識、誦經持咒念佛、做善事,把體力時間耗在 有意義的事情上,那我們會覺得沒有白活,生命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多采 多姿的圖畫。 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就像在畫圖,一張很大很大的圖,我們先要設計一 個藍圖,裡面有山有水、有房子有綠地,那我們先塗一點,愈塗愈像。如 果你每天不去塗它,或是胡亂的塗鴉,你這個圖到最後是很胡亂的一張圖 畫而已。今天我生命的藍圖裡面,我塗上了什麼?你是隨隨便便的塗,你 的圖就沒有價值。如果我們每天很認真的這樣塗下去,最後完成一張漂亮 美麗的藍圖,人生就很有意義。(佛學講座 19)


---24---

11.疾病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終歸一死,當我們不顧一切地追逐世上浮 華與歡樂之際,仁慈的將我們拉住,使我們對自己的任務有正確 的領悟。 人生難得是一病。我們一病,我們會冷靜的思考:「我在忙什麼?忙得有 意義?還是沒有意義?」所以我常常講「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美事」, 就看你怎麼想。 是「難得一病」,不是「難得糊塗」。難得一病,當然不要是重病,是小 毛病;一重病就一病不起,那不好。有時候小毛病對我們來講好像一個剎 車,當我們不斷往前去追去衝,盲目的追、盲目的衝的時候,因為這個病 就讓冷靜下來,想想「人生就是為了謀取財富嗎?就沒有什麼可追求了嗎? 」所以病也是一件好事。 當然,我們怕的是重病。那麼,重病也是因為我們不懂得養生,不懂得休 息,過份的去追求這個世間的財富,讓我們身心透支了,叫作過勞死。 疾病讓我們意識到有一天我們會離開世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短暫珍貴, 要去珍惜。在還沒有走向終點的過程當中,就好好的利用我們的身心,來 從事有意義的事情。所以疾病也是好事一樁。怕的是什麼呢?有些人仗著 自己一生不生病。 我就遇到一個出家人,他真的是一生從來不生病,可是一病就不起。當他 不生病的時候,叫他做什麼事他都不要。他說:「我家裡拿了一筆錢給寺 廟安單,我為什麼要做事?」後來他一病,病得很嚴重的時候,他就叫他 徒弟說:「你去根佛菩薩講,只要我病好了以後,我願意掃廁所,我願意 煮飯,我願意拿鋤頭,我去種菜。」有沒有機會?重病沒有機會了,就這 麼一病不起,死了。 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平時有一點小毛病,那是給我們一個警惕。你看在 都市裡有這個紅綠燈,當還沒轉換紅燈的時候,它是黃燈,這是警告馬上 要轉紅燈了,你千萬不可衝過去。黃燈是一個警示燈,如果我們沒有去注 意的話,一定會發生問題。所以,疾病也是讓我們去警惕到生命無常,要 做的事情趕快做,還沒有讀的書趕快讀。某些人我們對不起他,好好去跟 他道歉,你不去道歉的話,等他死了你再到他的墓前獻花,那沒有意義了。 所以趕快把握時間,把握機會,把該做的事情一一都了了,這樣我們心理 上才會輕鬆。


---25---

所以這句話說:當我們不顧一切去追逐世間種種物欲、歡樂的時候,這個 疾病就是仁慈的將我們拉住,讓我們冷靜的去想一想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 麼,所以我們才能真正的在冷靜當中體會出我們人生的任務是什麼,正確 的去領悟這些,才不會橫衝直撞的過勞死。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菁英份子,四五十歲,忙著去追求種種的時候,突然間 離開人間了,對社會是一個損失,對家庭也是很大的受創,真的是太可惜 了。這是不懂得去休養(休息的休)。所以疾病也是讓我們休養的增上緣。 (佛學講座 20)


---26---

12.人存在的意義,在於如何生活,並非如何生存。 「生活」跟「生存」是有一點差別。生存的話,比如說溫飽、飲食男女這 種欲望的滿足,衣食住行的滿足,你就能生存了;只要你衣食住行不缺, 就能生存。那麼,我們有生存的這種基礎,我們就開始要追求生活的意義。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飲食男女、衣食住行的追求,生存的這種條件 有了以後,我們還會去追求 生命的意義、生活的品質、生命的品質。 為什麼要活下去?為什麼要吃?為什麼要喝?為什麼要睡?衣食住行的背 後,一個原動力是什麼?那麼我們找出了生命的意義價值,我們就懂得生 活的很有價值,每天活的很有意義,活出生命的光與彩。 這個是講到生活跟生存是不太相同。生存只是物欲的、人身體上的一種滿 足。但是,衣食住行滿足以後,我們更進一步去追求生命的意義跟價值, 讓我們活得有尊嚴,活得生命非常莊嚴。 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須菩提問佛陀: 我們人這麼多的追求,那我追求這個菩提心,我追求覺悟的人生,可是我 這個念頭、菩提心不能安住,怎麼辦呢?為什麼不能安住呢?因為妄念紛 飛。這個很困擾我,大悲世尊啊,我怎麼樣安住其心?降伏其心?整個 《金剛經》就在講這個問題。 我們生命的一種價值觀,其中一個就是追求覺悟的人生,因為我們生存在 這世界上,衣食溫飽了,可是這顆心還是安不下來。這個顆心不能安下來, 就是因為我們生命沒有一個崇高的價值讓我們去追求;沒有崇高的價值去 追求的時候,我們就會活的很無聊很無奈。 每天就是這麼吃飯、痾屎拉尿,每天都是一樣的,不斷的重複,簡單濃縮 起來,就是工作、休息。所謂工作,比如說吃飯、工作上班,這是工作。 然後累了就休息。我們每天就是工作休息、工作休息,那人生的意義是什 麼?只是維持這口氣的存在嗎?吃只是為了生命存在嗎?只是為了生命的 延續嗎? 人活著,不是為了吃喝而來維持這個生命,是因為維持生命,我們才能活 出意義價值來。所以,生存是一個基本、基礎,但是有了這個基礎以後, 必須再往上追求生命的意義,怎麼樣去莊嚴生命。就像蓋房子,地基打好 了,可是你沒有建築上去,那地基是地基,打好了沒有用。我們必須打好


---27---

地基以後,一樓二樓三樓這樣往上建,有文教廳、演講廳...,那才有意義。 所以,生存跟生活是有差別的。 如果我們要活得有意義,可是你沒有生存的基本條件,那不可能。「衣食 足而後知榮辱」,道理是這樣的。台灣話講「第一故腹肚,第二顧佛祖」, 這有道理。你肚子都不飽了,你怎麼去修道?(佛學講座 20)


---28---

13.不必考慮別人眼中的你是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自己已盡力而 為,所產生的心安理得。 如果你去考慮別人眼中的我是成功或是失敗,這就變成只是為別人而活。 我是為別人而活,我做給別人看。有一句台灣話說:「人在做,天在看」, 現在我們說也不是做給天看、做給誰看,沒有這個必要。真正的成功是什 麼呢?我們已經盡到我們的力量了,已經盡力而為了 ,所產生的心安理得。 每一個人天份不同,我們沒有辦法像比爾蓋茲賺那麼多的錢,或是像巴菲 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像愛因斯坦這麼聰明、愛迪生發明東西,每 一個人的褔報不同,我們沒有這個辦法。但是,我們已經盡到最大的努力, 然後我們沒有去傷害別人,心安理得,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平靜下來。 身心不能平靜,就是心不安理不得,那這個有問題,他的內心不清淨。內 心為什麼不清淨呢?比如說我們做了錯誤的事情,講錯話,做錯事,動錯 念頭,那麼內心的這種不純淨就導致我們身心不能安靜。所以安靜跟清淨 有相互因果關係;因為不安靜,內心裡面就一直想,就出這種奇怪的招數 去想獲得滿足,所以就動惡念;因為動惡念,這個身心就愈混亂,變成一 個惡性循環。 內心的純淨,可以讓我們身心的安定;身心安定,可以讓我們內心更加淨 化,這是善的循環。那麼一般人就是很容易動惡念、講錯話、做錯事,造 成自己跟別人的傷害,然後自己身心又不能穩定下來;身心愈不能穩定, 就愈動惡念,變成惡性循環了。(佛學講座 20)


---29---

14.人們最大的錯誤是:他們總是認為必須努力去取悅自己跟滿足自 我,而不願意尋求生命的意義。 剛才我們講生存跟生活。生存是一種本能,是衣食住行、飲食男女的一種 本能,餓了想吃,冷了想穿衣服,這是一種生存。 那麼有些人拼命的去追求財富,希望住別墅、享受名牌的車子、或是穿名 牌的衣服,來取悅滿足自己的一種虛榮心,滿足自我,說在我的同輩、親 戚當中,我有這個本事。這是在取悅別人;我能在別人眼光當中,令人羨 慕,那我們是為別人而活,而不是真正的在追求生命的意義價值。 所以,這種人活得看起來很風光,穿的衣服、開的車子、住的房子,五子 登科。「五子」就是房子、車子、兒子、金子、妻子。一般人就是追求五 子登科,為什麼呢?能夠光宗耀祖,衣錦還鄉,讓別人瞧得起,說「沒有 錯!你很爭氣」。 但是,人生就僅止於此嗎?只是物欲的追求,只是一種虛榮而已?這是一 種不理想的人生。為什麼?因為不願尋求生命的意義。否則的話,我們一 般人沒有辦法衣錦榮歸、種種富貴,那一般平民百姓就沒有生命意義價值 了嗎?不是的。 所以說,追求生命的價值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人生的必修的學分裡面, 是一個重要的學分,是主科。至於說衣食上種種富裕的生活,在佛法來講, 這是副科。你主科不及格,你被當掉、留級了。副科不及格還可以補考, 甚至可以 pass 過去。人生的主科就是追求生命的意義價值。 有明確的生命意義價值的時候,生活可以很簡樸的過去,但是過的很快樂。 那如果生命沒有意義價值,你物質上有所缺乏的時候,你覺得人生沒有意 義、沒有面子,就會自殺了。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生的一個必須的學問裡面, 什麼是主科,什麼是副科。(佛學講座 20)


---30---

15.幸褔的秘訣並非努力追求快樂,而是從努力中發現快樂。 比如我們做一件事情,從開始到終點只是兩個點,中間的這個是過程。假 如我們想從台北到屏東,台北是一個起點,屏東是終點,如果我們從起點 開始就心心念念想著「我到了屏東我就會多快樂」,那請問從台北到屏東 這四個小時裡面,我們有沒有快樂?一點都沒有快樂。 如果有人幫我們開車,我們就享受這個過程,我們欣賞窗外的藍天白雲, 欣賞樹木花草、農舍、種種的風景,一幕一幕的風景,如幻如畫,那麼整 個過程當中 我們就是在享受。那如果我們心心念念一直掛念說「我到了屏東以後,我 會怎麼樣」,你想了一大堆,那就是在起點出發的時候很快樂,然後過程 四個小時我們都沒有快樂。你說「我到了目的地我就快樂了」,一到屏東 累得要死,想睡覺,快樂在那裡?沒有快樂。所以,我們要享受一切過程。 享受一切的過程,不是說我們獲得了什麼,而是在我們從事各種工作的過 程當中,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過程我都是很專注的、很認真的去完成,在這 個專注認真完成的當中,就像完成了一件藝術品,那麼我們享受了這個過 程。 因為過程的時間很長,像我們建房子要兩年三年,那你說我建好以後我就 會很快樂,其實建好是一剎那。為什麼我們不想說我在建築的兩年三年過 程當中,我都很認真的去規劃它,怎麼樣才有藝術空間,怎麼樣才有最大 的經濟效益,怎麼樣才有最大的利用價值,不會浪費空間,時時刻刻把我 們的知識、技術投注在建築當中,那麼每一件事情就不斷的完成,每一件 都是讓我覺得很有意義。如果你說把房子建好你才快樂的話,建好只是一 個剎那而已,那這個過程你完全沒 所以這個地方講:幸褔的秘訣並不是說我要追求到什麼,不是當我擁有什 麼的時候我就會快樂,那我現在沒有擁有,我現在就沒有快樂了,不是這 樣子的。我們要從努力當中發現快樂。 就像我們讀書,你說我讀讀讀,讀到很有知識的時候我才快樂,那這個不 算讀書。我們讀書,是當下就享受到,當下分享古人或者作者的那種成就, 那種分享那種喜悅,所以你愈讀書愈快樂,讀書為樂。各位有沒有這種感 覺? 像我們讀經,讀到也不想吃飯也不想睡覺,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你讀到


---31---

很好的經文的時候,真的是肚子也不餓也不想吃,也不到外面去玩,也不 想什麼的,都不想。你是一頁一頁讀,讀到經典裡面的意義,那真的法喜 充滿啊。而不是說我讀這本經典讀完了,佛聽我念完了這部經,我有多大 的功德,這不是讀經的意義。是你讀經的當中,心神領會那種法喜,你愈 讀會愈快樂,你不斷的在翻這個書,享受人家的經驗。 所以,幸褔不是在追求達到一個什麼目的才會快樂,而是在努力的過程當 中,已經發現了喜悅。(佛學講座 20)


---32---

16.我們不是因為幸褔而歡笑,是歡笑帶來幸褔。 你們想不想改命?簡單講,「歡喜心」三個字就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什麼 都是歡喜心——生病了也歡喜心,難得生病,可以休息。凡是發生在我身 上的一切都是美事。凡事以歡喜心接受它,了解它,面對它,解決它,把 它放下。 一個心中時時歡喜的人,幸褔之神就會降臨。幸褔降臨在歡樂的人家。所 以有一句話講「家和萬事興」,家不和,萬事就敗了。 我們一個人能夠歡喜心的接受自己,不要一天到晚埋怨自己長得太瘦太難 看,五官又不像別人排的這麼整齊,埋怨膚色、頭髮、衣服、財產樣樣都 不如人,想到這些,就自悲自歎、自哀自憐,那你的命運一輩子都好不起 來。 如果你想到說:師父告訴我們,鼻子能呼吸就是人生最有意義最有價值了, 再有錢的人,他不呼吸了,他變成死皇帝。那我們現在是活著的人,不是 活乞丐喔,是活青年,能呼吸,能接受知識,能接受種種的訊息,你這麼 一想,快樂來了。 所以,我們是幸褔快樂還是痛苦悲哀?只是一念之間的。這個開關就看你 是把它打開,還是把它關掉。你這樣想,你就快樂;你那樣想,你就痛苦。 我常常講,佛陀是把天堂帶到我們的心中,而不是說我們做善事,希望我 們死後升到天堂,那現在我們就墮在地獄囉,不是這個意思。天堂是什麼? 天堂是快樂光明;我們心中很光明磊落,不做壞事,心胸很心安理得,那 就是天堂。時時刻刻你都是心中充滿快樂的、光明的,「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每一時每一刻那 種知足常樂,這個快樂幸褔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所以只是在一念之間。 你想到我的事業、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父母,樣樣都不好,都不如 人,你這麼一想的時候,你會說我真倒楣,我怎麼嫁錯郎,我怎麼會生這 種兒女,你想了一大堆,那你現在就墮地獄了。我們想錯了,做錯了,我 們就是墮在地獄裏面。 如果你想:我能呼吸,我能讀經,我能做善事,我能做有意義的事情,我 能吃飯我能睡覺,真快樂,因為我不是死皇帝,我是活著的人(不是活乞丐 哦),衣食能夠溫飽,你這麼一想,快樂就馬上降臨,我們就是處在天堂的 日子了。


---33---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個因果關係——不是因為幸褔而歡笑,不是因為 你擁有很多你會很快樂,是因為歡笑才帶來幸褔。自己先快樂起來,那幸 褔就跟隨著來了,這是因果關係。你想到能呼吸、能做事、能當義工、能 做有意義的事情,你想到這些你很快樂的時候,幸褔就跟著降臨在你的身 心當中。這個因果關係我們要把它分辨清楚。 那一般人是說,我很有錢我就會很快樂。事實上,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煩惱。 我看一本書裡面寫,有錢人他還是有煩惱,他怕什麼呢?他怕有一天會失 去財產。還有的人怕死,他想到自己這麼有錢,死掉以後,這些錢歸屬誰 呢?所以有錢人內心裡面憂慮一大堆,比我們還大堆,知道嗎?他還怕人 家暗殺他,他怕朋友來向他借錢。書本裡面還寫,有錢人他沒有朋友。人 家問說「為什麼你都不去交朋友?」他說「我不敢交朋友,我看到人就想 到他是不是來找我借錢」。所以他沒有朋友。 這個世間的人,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煩惱,沒有錢的人有沒錢人的痛苦。這 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我們一個人時時面帶笑容,歡喜過日子,好運就會慢慢的降臨在我們身心 上。如果我們埋怨妻子兒女不聽話,埋怨別人、埋怨什麼的,我們不斷的 糟蹋自己,損毀我們的生命,那麼你想幸褔,幸褔永遠跟你說再見,永遠 不來。這個前因後果的關係要弄清楚。 所以我們一個人的長相,一個人長的這樣子褔褔相相的,這種人很少憂愁 滿面。那一個經常憂愁滿面的人,他一輩子倒楣,倒楣的事情不斷的降臨。 這是因果。因為你快樂不起來,你儘是想那些倒楣的事情,那倒楣就不斷 會降臨。你一直想到我真幸運,我能呼吸能工作,我能做事能吃,吃的很 甜睡的很甜,你經常生活在歡喜快樂當中,這個幸褔就不斷加分,幸褔就 不斷降臨。它的因果關係是這樣子的。(佛學講座 20)


---34---

17.思量監禁苦,安居便是福。 如果我們做壞事,被法院剡決,被關在牢獄了,有沒有自由?沒有自由, 什麼事業也都不能做,父母妻子兒女也難得見面。所以,想到我們能夠不 犯法,能夠安居樂業,享受天倫之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去哪裡就去 哪裡,自由自在,所以「安居便是褔」。 有一次,我到雲林的監獄去講經。典獄長帶我進去,一進去的時候是兩個 拿著槍的人站在門口,門打開,進去又關起來,又進去又是一個門,總共 三道關口,都是有人拿著槍守衛。典獄長陪我進去了,裏面六百多個年輕 人,都長得比我帥、酷。 演講的時間是中午十二點半到兩點,那一點半是最好睡覺的時間,結果我 進去一看,全部六百多個都在「點頭稱是」。我還沒有講,他就已經「點 頭稱是」了。我一上台,怎麼辦?我第一句就說:「兄弟啊!看一下啦, 看我這顆頭跟你的頭有沒有一樣?」以前我演講都是說「各位先生,各位 大德」,那我又想不出奇招,我就先稱他們「兄弟」,然後叫他們看看我 的頭,我理光頭,他們也理光頭啊。 接著我問他們說:「兄弟啊!你們現在心裡想的是什麼?你最想的是什 麼?」他說:「飛出去。」我說:「你想飛出去,還有許多人想飛進來。 因為外面難得謀生,有人故意去做壞事,要政府來養他們。」這下子他們 提神起來了,我才開始演講。 一個人不自由的時候,我們想自由;那麼有些人他有自由,他又去創造不 自由的事情來綁住自己。「窗外欣賞窗內,窗內欣賞窗外」,都是這樣子。 如果我們被監禁了,沒有自由,很痛苦,可是有些人卻故意去犯法,謀生 不易,他不想謀生,故意犯法,讓政府判決,去關在監牢裏面。還有這種 人呢! 想到那些失去自由的人,我們就感受「安居便是褔」。 但是,佛經裡面講我們都是被三界五欲繫縛住,我們坐三界的牢獄,做五 欲的奴隸,我們其實也沒有自由。 各位,我們有自由嗎?你看到一個俊男美女,你動心不動心?動心啊。你 看富貴億萬財產、樂透幾億萬,動心不動心啊?你看到什麼嬌妻美妾,動 心不動心?你看到 Jaguar 的車子、還是 volvo 的車子,動心不動心?世間 多少動心的東西,讓我們動心,我們自在了嗎?我們並不自在啊!


---35---

進一步去研究,其實我們只是做妄念的奴隸。我們心裡想到許許多多的欲 望、許許多多的妄念,一個慾望、妄念來,我們那種盲目的習氣,就心動 不如行動。我們心一動,這個手腳就動了。世間有一句話很不好聽,說: 「女人動動嘴,男人跑斷腿」。這句話聽過沒有?這個「女人」指的就是 我們的妄念。妄念一動,心裡不安了。 有一天我們老了,我們怕眼睛濛濛的,怕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我們 擔驚受怕,有一天我老了、我病了、我死了,怎麼辦? 昨天一個信徒說:「師父!我如果走的時候,你記得幫我念經,你要來救 我喔。」我說:「你現在才五十幾歲,你想這麼多。」他說:「我就怕有 一天我走了,怎麼辦呢?師父,我現在供養你,你到時候要來救我喔。」 我說:「好啦好啦,我會幫你念佛啦。」其實我年紀比較大,說不定我會 先走呢,但是我只好這樣安慰他。我說我只要知道你走的話,我一定幫你 念經。他說:「這樣我就安心了。」 這個就是說,我們不要以為說關到監獄的人就是不自由不自在了,事實上, 我們也是不自由不自在。我們擔心兒女,擔心財富,擔心健康,然後羨慕 別人長的漂亮,羨慕別人有錢,這個心東牽掛西牽掛,我們也是住在牢獄 裡面,叫做「三界的牢獄」「五欲的奴隸」。 這是讓我們進一步來了解為什麼佛陀會出家。佛陀有漂亮的妻子,他將來 是國王,他是王子,但是,他了解這世間的一切是有為有漏,他就是要棦 脫這種束縛,而且他這個棦脫不是為了他自己,是為所有的眾生,不論卵 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四類十生,一切 眾生都是在坐牢獄當中,他是為眾生來掙脫束縛,所以他追求覺悟。 我當時讀到佛陀傳,我覺得佛陀也實在是真的很無情,把嬌妻丟在一旁, 國家也不要,真的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自己的妻子兒女。但是,後來才 想到:喔!佛陀是為一切眾生來追求這種光明的覺悟之道。如果他不犧牲 世俗這種享受娛樂的話,那人類永遠生存在五欲的監禁當中,那是沒有光 明,是黑暗的。 所以我們才了解佛陀為什麼會出家。第一是顯示我們世間的這一切一切是 有為有漏,夫妻子女、財產事業這一切一切,只是維持生命的一個條件, 不能絕對的使我們快樂自在,沒有辦法;而且是令我們越陷越深。這是佛 陀偉大的地方,他智慧高明的所在。


---36---

我們去想一想,我們凡夫在五欲當中被監禁了,那我們能夠去追求解脫、 智慧、涅槃,這個真的是很大的褔氣。「安居便是褔」,真正的安居叫作 涅槃。涅槃,就是掙脫一切煩惱無明的束縛,掙脫貪愛、瞋恨、無明這種 束縛,叫作「離繫樂」,離開一切束縛的那種樂,那才是真正永恆的安居。 我們從世間的牢獄,談到出世間這種脫離三界五欲的束縛,讓我們了解到 我們信佛學佛的價值所在。(佛學講座 21)


---37---

18.人生的教義,遠勝過雄辯家與書本。 我們說佛教有佛教的教義,基督教有基督教的教義,各種宗教有不同的教 義。那麼,這許許多多的教義,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的身心能夠安定、身 心能夠成熟、身心能夠成長、身心能夠法喜充滿。再好的道理,如果我們 不去實踐,那只是一個書本上的道理,也不能讓我們身心快樂。或者我們 聽一場演講,講者有很好的口才,舌燦蓮花,可是對我們一點幫助都沒有。 也就是說,理論是理論,理論還必須透過身心的實踐,真正的去體悟這個 道理。 《論語》裡面,第一句是什麼?孔子說:「學而時習之」。我們學到的道 理,能夠拿來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運用,讓我們的身心遠離種種的煩惱挫折, 這樣子的話,就是解行並重。 如果我們學到的很多道理,只是當作一種理論來記誦,背誦起來,那對我 們的人生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所有的好的這種理論,必須在日常生活 當中去實踐,解決我們的困惑,增長我們的悲心,增長我們的智慧,那麼 這個理論才是實用的。 我一再強調,我們研究佛法有三個原則,三個 P: 第一個是 Present,現在、此時此刻、right now 的意思。如果我說有一 個理論,我們死以後可以怎麼樣,到哪一個世界、哪一個地方、到達哪一 個境界,那是死後才能得到的,請問這個保險嗎?不保險。應當是說,這 個理論我照這樣子去做,我當下我就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喜悅、智慧的成長、 生命的成熟,而不是說來生來世才能夠得到什麼效果,那這個就值得我們 考慮了。 第二個 P 是 Personal,人文的、人本的、人間的,是站在人的立場來研 究道理,而不是說天上如何、地獄如何,他方世界、銀河世界,不是這樣 子的,是以人為本,站在人的本位來研究宗教,是人能做到的。 因為宗教也好,哲學也好,都是人的智慧的昇華,那麼經過前人的研究, 我們不斷再提升,所以這些道理都是人想出來的,是人開悟出來的。那我 們談道理,如果遠離人生、人道,就太虛無漂渺了。 第三個 P 是 Practical,這些理論必須是人做得到的,可運用、可以實踐、 可以實現的。舉個例子來講。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經典裡面說釋迦牟尼佛 從什麼地方生下來?從腋下這邊生下來的,請問你相信嗎?不相信,對不


---38---

對。沒有人相信從這個地方可以生下孩子。如果說釋迦牟尼佛是從腋下這 邊生下來,他可以成佛,那我們不是從這邊生下來,我們能成佛嗎?我們 不能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一樣是從母親生下來,我們也是從母 親生下來,同樣的道理。他是人,我們也是人;他能成佛,我們也可以成 佛,平等的。 這是講到,一個宗教的教義,如果我們去探討追尋宗教的信仰的話,一定 離不開此時此刻,人間的、人本的、人文的,然後可以做的、可以拿來實 踐。所以我們研究宗教的一個原則,是實用性。(佛學講座 25)


---39---

19.幸褔與勞力是互不分離的好朋友。 如果我們的祖先、父母留一大堆財產給我們,我們會怎麼樣?不想讀書, 不想做事,整天就想怎麼把它花光,因為太多錢了。我們新竹三灣就有一 個很有錢的人,土地十幾甲,價值都是上千萬的。父親死後,大概不到三 年那個土地就被拍賣啦。他們太有錢了,子女吸毒賭博,後來被關了。 所以佛經裡面說「豪貴學道難」,一個人太有錢太有錢了,除非他有那個 善根,否則他的智慧不夠的時候,金錢會埋沒他的良知,很容易讓他失去 良知。如果是靠我們的勞力辛苦賺來的錢,點點滴滴我們都會愛惜。我們 花精神、時間、體力去賺的血汗錢,你會精打細算的用在刀口上,絕對不 會做無謂的這種浪費。 再說,這個勞力也造成我們身心的成熟、生命的成長。一個人不經過勞力, 他的身體就像機器這樣子,不使用就會生鏽。透過勞力、勞動,那也是給 我們的生理健康的一個方法。 我常常講,什麼叫做幸福?幸福就是一個人手腳能夠並用,然後做一些有 意義的事情,從事一種勞力的工作,那麼這種人就是最幸褔的人。而不是 說我有幾千萬幾億萬,我不必上班,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那也是很痛苦 喔。所以,有些人他每天上班,他日子過的很好;如果兩三天不上班,他 日子難過了,身心不知道怎麼安頓。 只是說,我們一般人勞動的時候,是身勞心也勞,那就身心疲勞,勞上加 勞。如果我們把勞動當作一種遊戲,把工作當作遊戲,工作是讓我的身心 能夠安住在一個事件上面,讓我的能力技術更加的成熟之外,也是我修道 的一個場所。 這就是宗教信仰可貴的地方:不把勞動當作一種負擔,而是當成一種享受, 享受這個勞動讓我的生理能夠健康。 所以我們宗教信仰,不是說我什麼事都不做,不是這樣子的。而是說我跟 一般的人一樣,士農工商,各有所司,各有所長,我們在不同的工作當中, 對社會付出一種貢獻;而且從奉獻當中,我們的生理、心理得到健康的發 展成熟,不會變成一種負擔,這就是宗教的一種功能。否則的話,上班開 車堵車,種種人生上的困擾,造成我們很大的身心壓力,那這樣子的話, 生命是黑暗的、灰色的。 英文裡面有兩個字很有意思,一個是 desserts,點心;然後把 desserts 倒


---40---

過來寫,就變成 stressed,壓力。我們也是這樣子,如果我們能享受工作, 那我們就是把它當成點心來吃了,工作就變成點心了。如果這個工作造成 我們壓力,那就變成下地獄去了;因為開車上班、家庭子女都是造成我們 壓力的時候,我們不能享受生命的喜悅。 所以,工作是讓我們的身心成熟、健康的一個增上緣;但是,當造成我們 壓力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一種挫折感,然後感覺到人生是灰色的。所以 我們要透過勞力來創造幸褔的人生,這兩個是難兄難弟,不可分離。(佛學 講座 25)


---41---

20.眾生的一切不幸,都起源於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屋子內安和度日。 我們以前講過:無量劫來,我們擁有一顆不安的心靈,不安的心靈東奔西 跑的,就像孫悟空打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這個心始終不肯安住在當下, 我們不斷的追求未來、憧憬未來,不斷的回憶過去種種好的或不好的,這 顆心就是不肯安住在現在。 所以我們說出家人要閉關。閉關的關房是一丈四方。一丈約三米多。小小 的空間裏面,就廁所、浴室、床鋪,其他什麼都沒有。那所謂閉關,就是 心把它關在這個房間裡邊。 我閉關的一個經驗是:如果我們的心關不住在這房間裡面,我們住在裡面 會很痛苦。如果心能安住在關房裡面,身心安住了,會覺得很莫名其妙的 怎麼一早睜開眼,一下子就已經是黃昏、天黑暗了,又要睡覺。然後睡覺 一醒過來,怎麼又白天了,很快的又是一天過去了。當這個心安住下來的 時候,日子就如飛一般。因為關房裡面沒有日曆,只是一個鬧鐘而已,沒 有什麼年月日,所以「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在關房有這種感受。 可是閉關到後期,就想到說「我出關以後要如何如何,要安排一連串的演 講、或者是出國、或者....,這個心一放到外面去以後,糟糕了,我們就會 問侍者「今天是幾年幾月幾日,是不是快到了」。愈想,內心愈焦急,很 難過,那真是度日如年。所以要趕緊的又把心收回來,不要去想未來,不 要去策劃未來。把心收回來以後,就度年如日了,有那種感覺喔。 所以,時間跟我們的心態、心念有絕對關係。心裡很焦急時,那這個時間 真是度日如年;如果心裡很愉快,安住在身心當中,心不動,這時候沒有 時間沒有空間,超越時空了。 所以,我們這個心如果能夠安住下來,真的是很幸褔,那是一種功夫。 各位想安住心的一個方法,最簡單的就是注意自己的呼吸。我們的呼吸就 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展現;恐懼時候、害怕的時候,呼吸很急促;心平,就 氣和,所以內心跟呼吸有絕對的關係。我們先注意呼吸,很快的身心就統 一下來。 如果你不願意做這種動作(專注呼吸),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一本好書打 開來,靜靜的去欣賞別人的這種智慧,古今中外聖賢的人生經驗與智慧, 靜下來讀讀書,這也是個安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要不然就找一個善知識, 然後請教他,互相腦力激盪,這也是一個辦法。


---42---

中國人講「安心立命」,這個心安下來了,很自然的會感受到生命存在的 一種喜悅。心不安,身就不安;身不安,就身煩心惱,接著就一連串的忙 碌奔波。所以出家人為什麼要閉關,有道理的。(佛學講座 25)


---43---

21.我們必須將「此刻」視為跳板而非沙發椅。 沙發椅,另外一個名詞叫懶惰椅。各位有沒有感覺坐沙發椅很容易睡覺? 沙發椅一坐下去,很容易彎腰駝背,這是我自己發現的。我發現我老是坐 沙發椅的話,就很不舒服,有點彎腰駝背了。那像我們坐這種椅子,不要 說雙盤,就這麼單盤,沒有東西可靠,胸背挺直的,就很舒服。 有人說:「師父!你一次講三個小時,這麼坐,很累嗎?」其實不累,為 什麼?腿盤起來,這個氣不會散掉;然後胸背挺直,這個循環很正常的在 運作,氣息就是不斷的這樣子流竄。這是簡單的一種生理結構,我們只是 順這個結構來運作,就不會覺得很累。那如果說演講的時候坐沙發椅,講 十分鐘很累,因為腿不能盤;腿不能盤的話,氣散掉了。 為什麼佛陀坐的時候一定是盤腿?可能佛陀有學氣功,不然怎麼會知道腿 盤起來?這種盤腿的姿勢可以坐得很穩、坐得很久,這有道理的。所以我 們家裡面如果有沙發椅,中午你休息,你若不想躺下來的話,沙發椅坐一 坐靠一靠,很舒服,這可以的;但是,長久下來的話就不行。 這個地方說:把此時此刻當做是一個跳板,我暫時在此時此刻上,獲得身 心的一個調息,我還有許許多多這種知識的追求、智慧的增長,而不是去 放逸我們的身心,那就變成懶惰蟲。 沙發椅是外國人發明的,我們中國人以前大概不會發明這種沙發椅。我們 中國的椅子都是硬梆梆的,他有道理的。一個人坐那種姿勢,抬頭挺胸。 姿勢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如果一個人坐得歪七扭八的,他這個心理上就妄 想一大堆。為什麼我們要打坐?因為這種姿勢很容易讓我們收攝身心。生 理會影響心理,它有道理的。(佛學講座 25)


---44---

22.看不清生命本質,參不透生活真貌的人,一輩子都不滿足不開心。 生命的本質,離不開佛陀所說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 槃。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的流變,剎那剎那之間,分秒之間,前後不同。如 果我們不能了解這樣子,我們就想追求一個永恆的生命,不老、不病、不 死,長生不老。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無常的。 佛陀說生命是無常的,是快速的變化,但是,卻是永恆的相續。就像一個 白天一個黑夜,白天很快就變成黑夜,黑夜很快就變成白天,看起來很短 暫,但是它是永遠永遠的白天黑夜、白天黑夜。生命也是如此,一個生一 個死、一個生一個死,看起來「哎呀!好可怕喔!」活在世界上真的是讓 我們感嘆生命無常。雖然是無常,但是它是永遠的相續下去。我們所作所 為的一切點點滴滴,凡走過必有痕跡。 比如,我們前生喜歡讀書,這輩子聰明。前輩子養成好習慣,這一生當中 自然就是有好的習慣。前生喜歡交好朋友,這輩子交的朋友都是好朋友。 我看了一本書,書上介紹英國的一個中學生,他是印度人,後來搬到英國 去的。他可以通達十六國的語言,他最後才學中文。他說世界上最難學的 是中文。 所以我們講的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你看我們最了不起啊;人家覺得最 難通達的,我們竟然能夠運用得很自在。我們講的語言、文字,是世界上 最能表達意境,最簡短,而意境最深遠,我們能通達這樣的文字,說來也 是一種大福報。 舉個例子:比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個意境很高很 高。還有「哭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你看這幾個字,如果要把它翻成英文的話,那一大堆啊,是不是呢?唸起 來也沒有那個味道了。所以,這是一個世界上能以最少文字來表達,而表 達最深意境的文學。實在講,我們是得天獨厚。 ★ 這是講到世間是無常,但是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所開展出來的智慧,這個 可以保留下來。所以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專長,專業不同。每一個人的 個性也不一樣,即使雙胞胎也是如此。所以生命是有意義的。雖然是無常, 但是我們學習的可以保留下來,知識、習慣這一切一切都可以保留下來。


---45---

所以,每一時每一刻我們都在刻劃我們未來的生命,今天刻劃明天的生命, 今生刻劃來生的生命。 我們幾乎是在一張白紙上面不斷的去塗,紅的、白的、綠的、藍的,每天 我們塗對了,最後就是一幅完美的圖。就怕我們沒有一個藍圖,今天不去 塗,或者是你亂塗,你這張圖畫畫起來就不好看。 所以,每一時每一刻我們要很小心我們的身心 ,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要很謹慎的。有意義嗎?有效果嗎?有效率嗎? 對自己對別人有益處嗎?對我們的身心有所助益嗎?經過這樣思考,我們 去做去學,那麼我們就是塗上正確的位置、正確的顏色,這一幅生命的圖 案終於完成了,當我們離開世間的時候,它就是一幅愈來愈美麗的圖像。 那麼,我們會覺得活著真的是很有意義。 生命雖然是無常,但是佛陀說一切都沒有空過,功不唐捐。我們起心動念、 舉手投足,點點滴滴、一切一切,凡走過的都有留下了痕跡。這個留下的 痕跡,就是讓我們去開創新生命的一種基因、一種原料、一種元素。所以 生命是有意義的,雖然是無常,卻是永遠相續下去;不是一了百了,人死 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人活在世界上沒有什麼意義,不是這樣。 所以佛陀講三世因果,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這一生當中的遭遇,種種不 如意,這一切都是無常嘛,不是永遠如此,它不是一個終點,只是一個過 程而已。這一生的遭遇,父母妻子兒女造成我們很大很大的傷害,但是我 們要想這只是一個過程,這是業力的一種安排。在這個業力的安排當中, 我們接受它,我們超越它,不要為了眼前這些遭遇、這些不幸哀傷嘆氣。 那佛陀說,你中了一支箭還不夠,又中了第二支箭;然後又怨天尤人,那 又是中了第三支箭,那是很可怕了。 這個就是說:看不清生命的本質,參不透生活真貌的人,一輩子都是不滿 足不開心。(佛學講座 26)


---46---

23.有時候我們要冷靜的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是為了 什麼? 為什麼要活?為什麼要吃?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上班? 意義是什麼?如果我們找出這個價值意義來,我們就是在享受一切——工 作、婚姻、事業、子女、天倫之樂。那如果說我們對這些懵懵懂懂,人家 這麼做,我也這麼做,東施效顰,那變成生命一個負擔了。稍微一個不如 意,你就覺得真的是很討厭。 所以,找出了、認知了這種價值意義所在,我們會欣然面對人生,否則的 話,會變成無奈的服刑。 前面講過的,我們把它複習一下。我剛才問各位,來聽講是無奈的服刑? 還是欣然的面對?每一次的演講都能開展我們的智慧,對人生多一層的認 識。命有深層認識的時候,遇到任何問題的產生,我們能夠及早的預知預 見,防範於未然,不讓事情發生;或是事情發生了,我們能夠微笑的去面 對、智慧的處理,這是我們聽演講的一個目的。 接著,我們常常要冷靜的反問自己,要有這種反省的功夫,反省:這生當 中我們追求什麼?活著是為了什麼?依世俗人來講,我們追求財富、讓子 女有好的教育、家庭能夠溫飽,進一步去追求更高深的知識,這也是沒錯 的啦。 那依信佛學佛的人來講,我們追求一時的滿足、家庭安定以外,如何淨化 我們的身心、轉凡成聖,進一步去了解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去揭開生死、死亡的真面目。因為每一生每一世我們面對一個問題:就是 要斷氣、要投胎轉世這個問題,就是生死大事。我們信佛學佛就是要了解 生死大事。 了解生死大事有什麼好處?我們不再迷惘,不再盲目的去追求跟生死大事 毫無關係的東西,我們不會說累積千萬億萬,來做些不好的事情。所以, 生命有一個最高的價值判斷以後,我們的生活品質、生命意義就能夠提升。 如果我們不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往往就是迷迷糊糊的過日子,盲 目的追尋,盲目的追求,然後在得失之間,哀嘆、悲怨就棲息在我們的生 命裡面,這就是沒有最高的價值判斷。 依信佛學佛的人來講,我們信佛學佛就是要斷煩惱、斷我執、斷我見、轉 凡成聖,成佛就是我們生命一個最高的價值判斷,所以眼前一切得失恩怨


---47---

是非,在我們看起來是小 CASE。如果你沒有這個最高的價值追求,就是 說你連「轉凡成聖、斷煩惱、了生死」這個觀念都沒有的時候,我們會為 目前這些小事情抓狂,一點點小事就大發脾氣,那就是他生命沒有一個崇 高的理想、崇高的價值讓他追求。 舉個例子來講,你如果想當縣長,有人要跟你競選鄉長,你會說「我又不 想當鄉長,我想當縣長,你競選鄉長跟我無關,是你家的事」,甚至你會 幫忙他,因為你是想當縣長,不衝突。可是,如果你要當鄉長,我也想要 當鄉長,那我們兩個就變成死仇死敵了。我們學佛的人追求一個最高的境 界是轉凡成聖、了生脫死、解脫生死、自在成佛、成聖成菩薩,那世界的 人很少去追求這些東西,所以我們衝突就少。 所以,生命的價值意義,我們要有一個生命的座標。生命座標高的人,他 對世間的得失恩怨看得很淡,因為他志不在此。那你想這個、我也想這個, 你要我也要,大家爭來爭去,絕對是你爭我奪,拼得你死我活,真的就是 人生的一種悲哀了。所以我們人生要把最高的座標定得很高,那生命開始 充實起來、有意義起來。(佛學講座 27)


---48---

24.我們如能認知「生是責任的開始,而死是任務的解除」,就不再 認為「生是一種權利,死是一種斷滅」了。 我們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責任的開始。 小孩子考試一百分,不是為我自己考試,是為爸爸媽媽考試,因為考一百 分可以得到獎狀,可以得到父母親的疼愛,可以得到父母親的獎勵,這是 小孩子最高興的事情。 然後結婚以後,許多責任擔上來了,怎麼樣讓父母妻子溫飽,生活過得很 如意,責任開始加上來了。那麼來到社會上,在公司上班、或者是任何工 作,一大堆的責任。 所以,世界上最美的一件事情,就是盡責。當父親的像當父親,當老師的 像當老師,當妻子的像妻子,當主管的像主管,盡到這個責任,讓這家庭、 讓這公司、讓這團體能夠正常的運作。所以人生的一個美德叫盡責,盡到 責任。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許許多多的責任挑在我們的肩膀上;生就是責 任的開始。然後有一天我們老了病了,一口氣不來了,這個任務解除了, 人家不會怪我們。如果我們年紀輕輕的,年輕力壯的,什麼事都不做,父 母親也難過,社會也會責怪我們。 我就遇到好多信徒說:「師父,我家裡養了幾個宅男宅女。」我起初聽不 懂。他說他們都大學畢業、專科畢業,甚至留學澳洲、留學美國,取得碩 士或什麼的,人都回來了,可是整天在家裡面看電視啦,飯來張口,茶來 伸手,要錢就跟父母親要,「伸手牌」啊。晚上看電視看到一兩點,就是 不上班,沒有什麼責任。信徒問我說:「師父,這怎麼辦?」我說這個要 涼拌啊!我說請他來,我跟他當面談一談。 信徒以為說我念什麼經咒,他的兒子就會改變命運。「師父,你幫我兒子 念什麼經咒、消災點燈,讓他去上班。」我說我沒有那個法力,法力有限, 但是起碼叫他來,我們當面談一談嘛。信徒說他就是不肯出門,整天躲在 樓上,電玩啦、網路交友啦,一大堆的,根本就足不出戶。這個就是不願 挑起責任。 所以說,我們人到老了,什麼事都不做,沒有人會怪我們,因為年輕的時 候該盡的責任我們都盡了,當我們老了病了,就是好好的為生死大事來下 一番工夫,那沒有人講話的。


---49---

如果年紀輕輕就當宅男宅女,真的是很讓父母親傷心啊!我花這麼多錢送 他出國留學,回來竟是在家裡面什麼事都不做,房間亂糟糟,還要老媽子 幫他洗衣服;去叫他起床,叫他吃飯,吃飽飯還要幫他洗碗。我說:「你 真『孝順』,『孝子賢孫』。」這是我們社會的一種悲哀。 現代社會少子化,家裡就養這麼一個兩個,從小當寶貝,幫他洗澡、幫他 洗臉,什麼都幫他,幫到最後他認為這都是父母親應該做的,我活在世界 上就是要享受你們的伺候。這是社會問題,社會上一個悲哀的地方。 這個地方說,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就是責任的開始,要盡責;而死亡 只是任務的結束。你瞭解這樣,你就不會去當宅男宅女了,不會認為生是 一種權利——活在世界上就是要人服侍我、伺候我,讓我服服貼貼的,讓 我心滿意足,我不必愁心愁什麼;只知道享受權利,反正人死了就一了百 了,什麼都沒有了,不必負責任。 因為我有在念日文,日文書裏面就談到日本也有很多宅男宅女的問題。它 說付母親就像直昇機(Helicopter),子女有什麼問題,直昇機就飛過去,當 救生員,幫他解決問題。我起初一看,怎麼會用「直昇機」來形容父母呢? 原來就是父母太疼子女了,疼到什麼都幫他設法,什麼事情都幫他想得好 好、安排好好的,不要他勞動不要他操心,這種父母叫做直升機父母親。 日本也是有很多這種宅男宅女出現,待在家裡面,不願意出去工作。這是 社會上一種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值得我們檢討 的。(佛學講座 27)


---50---

25.人為生而生活,不是為生活而生。 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的學生問他說:「老師啊!大家都很崇拜你, 但是我一天到晚跟在你的身邊,我覺得你跟我沒有什麼差別。我看你也是 要吃飯、也要睡覺、也要上廁所,而我沒有什麼名望,我是你的學生,我 也是吃飯、睡覺、 上廁所排泄。我看你跟我沒有什麼差別,那你跟世界上的人也沒有差 別。」 蘇格拉底說:「差別可大了。」差別在哪裡呢? 蘇格拉底說:「這個人生,我是為生而生活,而世界上的人、世界上的芸 芸眾生的是為生活而生。我活下來,我必須吃穿住、必須衣食住行,但是, 我不講求說要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山珍海味,我只是利用這些來維持 我的生命,那維持生命是為了我去追求更高深的學問、知識、道德,來為 社會服務。我是為了維持生命而吃這些東西、享受這些東西的。 但是,社會上的這些人哪,他活下去是為了享受吃好、穿好,享受一切林 林總總,他是為了享受而活下去。那我享受這些衣食住行,我是為了維持 生命,很單純的維持生命,我可以去追求更高深的哲學來造褔社會。所以, 同樣的衣食住行,這個差別是截然不同的。」 這是蘇格拉底講的話,我簡單的把它濃縮成「人為生而生活,不是為生活 而生」,這兩者不同喔。否則的話,我們就會變成「肥料工廠」——我們 吃進去,製造出大號小號,變成肥料工廠而已。(佛學講座 27)


---51---

26.生命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拒絕接受不是最好的事物,那麼你往往 就會獲得最好的。 我常常講,懂得拒絕別人,是一個成熟的表現。當官的也好,經商的也好, 生意場所如果你接受了種種的招待,「吃人嘴軟,拿人手軟」,就有把柄 在人家的手裡,這時候你就乖乖的聽人家指揮了。人家送金錢、美女,如 果你懂得拒絕,拒絕接受這些不好的禮物,那麼你往往就會獲得最美好的。 所以,非份之財、非份的人事物,不該得的,我們得到以後會損褔,然後 下場都是不好的。我們從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種種的一切,可以看到 很多例子。 佛經裡面把這個關分成五個關卡。關公過五關斬六將,那我們來到這個世 界上,也是要過五關斬六將。什麼關?財色名食睡五關。其中我們最難過 的就是財關和色關。所以我常常講:什麼叫大丈夫?財色分明就是大丈夫。 一個人一生當中不貪非份之財,不貪非份之色,就是大丈夫。 我們不要唱高調說:「我要成佛做祖」。這一生當中,金錢物質方面,以 及男女方面,你能夠很單純的不要有非分之想、非份之行的話,就是了不 起了。這兩個關一過,這一生就能平穩。 我們看到很多的家庭,只要這個丈夫妻子能夠本本份份、安安份份的,這 一生當中這個家庭就安定下來,而且能夠出好子孫。如果是在財色方面不 分明的話,很奇怪的,他就會出那些敗家子。這是我累積了六十幾年的經 驗觀察。很多信徒很虔誠的拜佛誦經,咦?結果家庭出問題了。他不是財 關過,就是色關沒有過。 財關色關一過,你說好名啦、好吃啦、好睡啦,人家不以為是什麼大壞事。 但是,你財關、色關不過的話,問題就來,很自然的你誦經拜佛沒有什麼 效果。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學戒定慧。佛陀為什麼講戒定慧?第一個是戒,就是 過著一種道德生活。有了這個戒,就保護我們的身心家庭,那麼才有可能 談到什麼修定 、修智慧、修褔德。所以戒定慧的戒是擺在第一個。在《佛遺教經》裡面 就說: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有了戒,你的功德才修得起來。 這是讓我們了解,懂得去拒絕不是最美好的東西、非分的東西,你就能夠 得到最美好的褔德。(佛學講座 27)


---52---

27.要使生命開花結果,必定要經過患難的洗滌灌溉。經常在安逸的 空氣中,反會使生命花朵枝條柔軟無力,一遇意外摧折便會凋落。 人生就像一條路,這條路彎彎曲曲、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我們一生當 中,有的時候順境,有的時候逆境,那麼憂傷、悲愁把我們的人生編織成 一幅美麗的樂譜。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可歌可泣的事情。 我看了一本書裡面寫,這個日本人他去研究我們人的生命的成熟,有三個 元素可以讓人激發他生命的潛能: 第一個是長期失業。現在不是很多裁員的嗎,很多人失業了,是不是?那 有些人就擔心過了年就要回家吃老本,長期失業。有幾個信徒說:「師父, 我已經投了四五十封的求職信,結果都石沉大海。」台灣現在要找事情, 聽說 l04 人力銀行說要投一百封到兩百封的求職信,才可能有一個希望。 所以,一個人長期失業下來,會珍惜他的工作,在職場上會特別去努力。 第二個是生一場大病。有一個信徒說:「師父,你怎麼不到台中來演 講。」我說:「沒有人辦啊,有人辦我就會到台中演講。」因為他生病了, 覺得生命的可貴。他就說:「師父,你來台中辦的話,所有的費用我來支 出。」這樣了解我的意思吧!他身體好好的時候,從來不會想到說想辦一 個演講,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那生一場大病的時候,這場病也會激發他一 種潛能,好像有什麼值得他做的事情。所以,生一場大病對我們來講,也 會珍惜自己的健康。 一個人一生中都沒有病,這樣好不好?不好,他會糟蹋這個身體。那一個 人常常生病,反而他會注意養生,怎麼樣去愛惜自己的生命、照顧色身。 所以我常常鼓勵信徒們,我說你們多到醫院去看一看,病人躺在床上那種 痛苦的樣子,你就知道珍惜自己。 第三是誤觸法網以後,被人家關起來了,一年兩年的徒刑,在裡邊好好的 反省。 這是一個日本博士他講到人的生命成熟的三個要素。當然這三個都不是好 事,那有這三件事情的話,有些人從此整個生命改變。各位在座旳不需要 這些了,什麼長期失業、生一場大病、誤觸法網,各位都不必要了。你透 過自己的修學,結交好的朋友、同參道友、善知識,很自然的生命就在不 斷的成長,可以免去走冤枉路。 ★


---53---

人生起起伏伏的過程當中,所有的逆境都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那麼,對 一個意志不堅定的人來說,所有的橫逆就會變成絆腳石。所以,一個成功 的人就是能夠堅持到最後,克服所有的困難才能成功的。老天爺要送給我 們成功這個禮物,他會用困難把成功包裝起來,如果我們要成功,就必須 把困難的包裝紙撕掉,就可以看到成功的果實。所以這個地方說「要使生 命開花結果,必定要經過患難的洗滌灌溉」。 我們罵一個人說「手無縛雞之力」「溫室花朵」,種在溫室裡面的花朵, 你拿到外面它馬上就枯謝了。這個就是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一旦遭遇不 好的環境,真的是很痛苦。 在巴西,我們信徒就開很多雜貨店、超級市場。有一天,他就請我去幫他 看地理,那我也不會看,我看只要有門進出就不錯了,有窗戶透透氣就不 錯了,那就是好地理了嘛。在他的店裡,我看到一位太太推著車子買了一 大堆。我說:「這個人奇怪,怎麼她買東西好像不會手軟,這麼貴的東西 她都買得下。」 信徒說:「師父,你不知道他先生很會賺錢,所以她吃飽沒事她就來逛, 只要有新的貨品,越貴的越好,不管實用不實用,反正就買了再說。」就 是我們一般人講的購物狂。她有時間又有體力,有錢又有閒,不曉得怎麼 去安排生命,那就是購物了。刺激嘛!買回來看一看,有用沒用不管。 後來先生不曉得怎麼樣子就被辭職遣散了,先生本來職務很好,收入也很 多,一下子被辭掉,就心情不好,後來得癌症死了。先生這麼一死,完了, 這個女的失去依靠,不久也生病死了。間隔不到一年,兩夫妻就這麼走了。 你想想看,這個太太一生當中風風光光,穿得漂漂亮亮的,到處買東西, 突然一下子失去靠山的時候,她他就跟著丈夫走了。這個就是溫室裡面的 花朵。 所以,我們看社會上許多成功的人物,大部分原本都不是很有錢。像王永 慶,他以前也是開米店的,對不對?人家開米店,他幫人家載米的嘛。世 界上這些成功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懂得上進的人,反而有成功的希望。 我看香港很有錢的一個富翁,香港的首富,他沒有給小孩子車子,只有腳 踏車給他。人家說:你怎麼這麼刻薄,你這麼有錢,你可以僱車子僱人幫 他接送。這個首富說:「不行不行!如果我的孩子有本事,將來他自己賺 錢;如果沒有本事,自己就好好的節制自己。」


---54---

就是說,我們對子孫、對孩子的教育,一般就是太過寵愛,都被寵壞了。 越是有錢的人,尤其是獨生子女受父母慣壞了,就手無縛雞之力,只好當 宅男了。所以溫室當中的花朵,就是經不起風雨的考驗。(佛學講座 28)


---55---

28.哭泣不能減少昨日的哀傷,只會消除明天的力量。 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感情、事業、家庭種種不如意的事,那哭泣也 沒有辦法減少痛苦,只會消除明天的力量。 我不曉得有沒有講過這個故事?有兩姐妹以前來獅頭山皈依,這兩姐妹是 雙胞胎,那她們嫁過去也是嫁雙胞胎,雙胞胎嫁雙胞胎,就這樣結成親家 了,奇怪不奇怪! 那這個命運也是很奇怪的,有一天他們的丈夫開車出去,車禍了,兩個人 都受重傷。那這兩姐妹反應不相同,姐姐就成天哭哭啼啼的,就想「我這 輩子依賴的長期飯票倒下去了」,一想到將來的生活、子女的教育,就越 想越難過,整天哭哭啼啼,不曉得怎麼辦好。 那這個妹妹呢,也是一樣有皈依。我說:「這個時候,你最重要的就是要 冷靜,把身體照顧好。你身體照顧好,然後你就可以照顧你的丈夫,照顧 你的子女。」她聽話,可是姐姐聽不下去。這個妹妹就一頓飯吃三碗飯。 她旁邊的人就說:「噢!你吃得這麼飽,吃得這麼痛快,你是不是想再嫁 人哪?」那姐姐哭哭啼啼的,人家都說「你看,她真正的愛她的丈夫」。 妹妹說:「不!因為師父叫我把身體照顧好,我吃三碗飯我才有力氣幫我 先生翻身、洗澡、換洗大小號。我飯吃得下,我不憂愁的話,我身體好, 我可以照顧小孩,我可以到外面打工。」 可是,姊姊就是始終在哀傷哀痛的陰影中,因為她想的就是未來的日子怎 麼過,她不想說眼前應該去怎麼面對這個問題,她他不這麼想。 所以,念頭不同,下場也就不同了。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我們也是這樣 子的,我們這樣子想,我們快樂;我們那樣子想,我們痛苦。 舉個例子來講。現在世界上有廿六億的人沒有廁所、沒有盥洗設備;有廿 億的人 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每一天竟然全世界有六千個小孩是因為喝到髒的水, 不幸死亡。侯 OO,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幸褔啊?家裡有廁所嘛,有盥洗 室,有乾淨的水,爸爸媽媽就生你一個獨子,你這樣想是不是很快樂?很 痛快,對不對。如果你到非洲去,什麼喝水、廁所、抽水馬桶,都免談了, 連水都沒有。 每一天全世界死掉六千個小孩,是因為喝了很髒的水。幸好現在美國有發


---56---

明一種吸管,這個吸管就直接對那個髒水,就這麼吸來喝,它中間有過濾, 可以殺菌,可是用幾個月就要丟掉了。這個很有錢的人他就購買這種吸管, 來救非洲的小孩大人。 我看到那圖片,真的是很可憐。髒髒的水,就靠這個吸管過日。從前沒有 那個吸管的時候,喝下去生病死了,一天死六千個小孩。多麼寶貴的生命, 就這樣因為沒有乾淨的水而死亡。所以,我們這樣一想的時候,就發現住 在台灣真的是很大的褔報。 這就是:想法決定我門的心情。所以這個地方說「哭泣不能減少昨日的哀 傷,只會消除明天的力量」。(佛學講座 28)


---57---

29.年歲的增長並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還停留在原地踏步。 其實,年歲的增長,我覺得很可怕喔。六十歲以後,體力慢慢的減退,手 腳也慢慢的力量差很多,所以它說不可怕,我是認為很可怕。 各位,你們怕什麼?你們怕頭髮變白,髮白面皺。我怕的不是這個,我怕 的是道業無成;有一天又要離開這個世界,道業無成,一事無成。所以這 個地方說:年歲增長並不可怕,怕的是自己停留在原地踏步。對我們信佛 學佛的人來說,我們的智慧、褔德是不是有所增長?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 時時刻刻,我們的智慧是不是增長?褔德是不是增長? 那我們講這個智慧、褔德,你不要去想什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要想 得太多。什麼叫智慧?沒有煩惱就是智慧;能消除煩惱就是智慧。喜歡發 脾氣,喜歡嫉妒人家,喜歡懊惱,喜歡憂鬱,這個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 他不憂鬱不煩惱,不嫉妒人家不羨慕人家,這是有智慧。 那什麼叫褔德?懂得去關心別人、關懷別人,對身邊的人有一份關懷的心, 這種人叫有福德的人。如果一個人沒有那種關懷的心,對人很冷漠,那沒 有福德。 ★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報導,說一個八十幾歲的老人就這麼跌倒了,結果這一 跌倒爬不起來,旁邊的人看到了,也沒有人理他,最後一部車子過去,把 他輾死了。 你想想,這個老人起初跌倒的時候,如果有人把他拉一把,那後來的車子 不就不會輾到嗎?可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麼冷漠,一個八十幾歲的 人跌倒,竟沒有人敢去扶他。為什麼?因為你扶了他,就要到派出所做筆 錄,到法院作證明,一大堆的,一般人怕死了。所以這個社會因種種的因 素,造成我們人不敢救人。 我就遇到鄉下的一個老阿伯,這個人已經死了,他姓張。他說:「師父啊! 有一天我開車子,我看到有一部車子翻車,司機被車子壓住了。」我說: 「那你敢不敢去救他?」他說:「有啊!但是我要去救他之前,我先去拉 一個人來,證明說不是我在那個地方撞到他。」然後他就請這個證明的人 一起去,慢慢的把這個車子推一推,把司機救出來了。 他說:「師父,你不曉得,如果在路上有什麼車禍,你救了人,很麻煩


---58---

的。」 我在台北市的時候,就碰到一個計程車司機,那個司機有一天就是在信義 路那邊,早上一大早他看到對面那個地方有一個老阿伯騎腳踏車摔倒了, 他就很好心的,開車轉一個彎回來,他就過去把阿伯拉起來。這一拉起來, 可麻煩了,為什麼?警察來的時候,那個人就說「是這個人把我撞倒的」。 哇!沒有辦法,只好送到派出所去了。 送到派出所去以後,老阿伯就硬是「咬」著他,說「我的手斷了,我的什 麼地方痛,這裡痛那裏痛,怎麼樣怎麼樣的....」司機想「你自己騎腳踏車, 你自己跌倒,我轉一個圈回來幫你拉起來,你還這麼樣子的。」 來警察就對那個計程車司機罵,罵他一句話:「你瞎了眼了,你救他」。 後來他跟我講,他說「以後我在路上看到人要死,我都不敢救了」。 這是我們社會上一個結構的問題,變成人跟人之間很冷漠,不敢去救人, 怕惹麻煩,怕到法院作證出庭、做筆錄一大堆的。 有一次,我在紐約開車要回莊嚴寺,我看到一個美國人在路上打招呼,我 就把他載回來。回來以後,我想大概會被大家讚美,結果寺裡面的人還罵 我一頓:「師父啊!你真笨。」我說:「笨什麼?」「那個人在路上招手, 萬一他上車來用槍抵著你的話,怎麼辦呢?」我說:「那就算我的業報 吧!」 這個就是整個社會的一種結構問題,有些人利用別人的愛心來做壞事情, 但是,我們一個行菩薩道的人,見義勇為,還是要小心保護自己。我們最 簡單一個救人的方法是打 119 ,通知警方什麼地方有發生事情,你們趕快 去救吧,這是最起碼我們可以做到的一點一點關懷的心。把時間、地點詳 細的說明,讓 119 去救,這個最安全了。 ★ 日常生活當中,年、月、日、時就是不斷的往前奔馳,那我們就是看看自 己的智慧、 自己的褔德、自己的悲心是不是有所增長。所以說,年歲的增長並不可怕, 怕的是我們停留在原地踏步,我們的知識、悲心、福德都沒有增長,但是 一天天的衰老了,這才是可怕。(佛學講座 28)


---59---

30.當我們真正領悟人生的真義時,通常都已經度過半生了。 有一個年輕的知識分子問:「師父!來到這個佛寺的人,大部分都是五六 十歲,這是不是佛教的悲哀啊?」 我說:「NO!這是表示要信佛學佛,真的是要很大的智慧。」 人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對人生的種種經 歷多了,然後了解人生的無常,才會發現佛陀說人生無常、諸行無常、諸 法無我,那才真正的了解佛陀所說的無常無我的真理。所以我說:信仰佛 教是要相當成熟的人,他對生死、人生的種種開始去反省了。 我們在座最年輕的是侯 OO,這麼年輕,又有這麼好的父母親帶你來聽經, 你也坐得下來,這也是很深的善根。還有杜 OO,坐得住,也不錯了啦。 這麼年輕,能夠坐下來聽經聞法,這是很大的善根。在座就有這兩位最年 輕的。年輕是買不到的!我現在用一千萬跟你買年輕,我也買不到。我六 十幾歲了,坐六望七,有的人坐七望八了。 所以,真正去領悟人生真義,大部分都是五六十歲以後。五六十歲以後, 才會去想到這些生老病死、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未來的走向,這可 以說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過程。(佛學講座 28)


---60---

31.起初我們造成習慣,之後是習慣造成我們。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 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舉個例子:我們睡覺的時候,像我是三點鐘起床,三點鬧鐘一響,如果你 的手養成習慣,一響就把鬧鐘壓下來,那再睡就是五點了。所以我的習慣 是把鬧鐘放遠一點,放遠遠的,鬧鐘一響的時候,我怕吵道別人,就必須 爬起來去壓那個鬧鐘。因為我過去有壞的習慣,鬧鐘一響就自動的去壓它, 一壓以後呢,糟糕!三點爬不起來,一睡睡到五點了。那我知道自己有這 個毛病,情況嚴重的時候,我就放兩個鬧鐘,一個放近一點,一個放遠一 點,那非得爬起來去壓它不可,這就是我對付我自己壞習慣的一個方法。 我常常講,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一天反省三次,其實我覺得反省不 只三次,時時刻刻我們都要反省,都要檢點自己有什麼惡習,有什麼好的 習慣、壞的習慣。千萬不要去養成壞的習慣。 我再舉我個人的例子。以前很喜歡翹腿,那翹腿以後,腳就這麼搖搖擺擺 的。後來我姐姐就說:「你腳這麼一搖,你的錢會搖光光。」我一聽,喔! 改掉它。每當腳一翹起來的時候,就想到我姐姐的話,從此我就不敢翹腳 搖腿,這個習慣就改掉了。 所以我們講反省,是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行為。不是說一天忙忙忙忙,衝 衝衝,到晚上才來反省。是時時刻刻去觀照有什麼惡習、有什麼惡行、有 什麼惡念,時時刻刻都要去檢點。因為你這個惡念不去反省、不去檢點、 不去關注的時候,這個惡念變成一種意識流,就像滴水成河,變成河流, 那麼河流它就會造成一股力量,衝破堤防,淹沒村莊。 也就是說,最初最初那一滴一滴的水,匯聚起來以後是很可怕的。那麼, 同樣的一個動作習慣以後,它也是會這個樣子,產生一種力量。我念中學 時很喜歡打籃球,同班有個同學就很羨慕一個國手,那個國手到我們花蓮 中學來教籃球,可是他走路的樣子、投籃的樣子、還有講話的樣子,他這 個鼻子就會「哼哼」。 那個同學他鼻子沒有病,可是他就學教練這個樣子,鼻子就這麼哼哼哼。 我說:「奇怪,你鼻子有病嗎?」他說沒有啊。就是因為那個教練來以後, 他就這麼學他以後,變成一個習慣,有事沒事他就鼻子這麼哼哼哼。惡習。 走路的樣子也是像他這樣甩手,投籃的姿勢也跟他學得一模一樣。


---61---

所以,習慣就是最初最初的一個心念,這個心念就「心動不如行動」。那 麼你這個行動又會產生你的心念,造成你的心念越來越認為這樣好,所以 變成很難改變。 抽菸也是如此,賭博也是如此,起初會覺得沒有什麼關係嘛,這一點點的 事情有什麼關係呢。「沒有關係才有關係,有關係就沒有關係。」了解我 的意思嗎?你如果認為沒有什麼關係,你不注意它,這個惡習就點點滴滴 的變成一種力量,那這個力量養成以後,就很難改了。就像一棵樹,你剛 種下去,小小棵的,你兩隻手指一拔就起來了。可是讓它長成大樹以後, 沒辦法了。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應該檢點、反省、觀照,有一點點 不理想、不好的,馬上改進,不要讓它有生根的機會。一棵小草,如果你 放點泥巴進去,他很快就生長了;如果你把它放在石頭上,它就乾枯,因 為沒有機緣。所以這個是會讓我們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我建議各位養成一個好習慣:早睡早起,這最簡單,可以做到,不花錢的。 早睡早起,把身體養好。尤其現在景氣不好,我們養精蓄銳,把精神好好 的去讀點書,因為「成功幸褔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那麼景氣來的時候, 你準備好了,你可以接受了。如果你現在垂頭喪氣,那就麻煩了。(佛學講 座 28)


---62---

32.生命是自然之賜,但美麗的生活則是智慧之賜。 所以我們講學佛就是追求智慧、追求福德。 有智慧的人可以過得豐富美麗的人生;沒有智慧的人整天愁衣愁吃愁穿, 愁了一大堆,成天愁,有也愁,沒有也愁,那就是很悲哀。所以智慧很重 要。智慧告訴我們怎麼樣去正確的取捨,該得什麼、該捨棄什麼,這個要 靠智慧。 我曾經問過信徒們,我說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有些人說金銀珠寶,有些 人說妻子兒女。我說:金銀珠寶是五家所共,水災、風災、地震、車禍、 小偷,都可能奪去,那什麼東西是火不能燒,水不能淹,風不能吹走,小 偷偷不走,然後不孝子也拿不走?就是智慧。 智慧會消除我們的煩惱,斷除我們的煩惱。由智慧,我們知道怎麼去做事 情,才不會做錯事情講錯話。有了智慧,沒有煩惱,整天都是很快樂的過 日子。所以人生的追求裡面,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智慧。 那我們講智慧,你會覺得智慧好像很抽象。我剛才講過了,能化解煩惱就 是智慧。不要整天愁東愁西的,那也就是一種智慧的展現。然後事情來的 時候,就能夠平心靜氣的去面對處理。所以這個智慧,你不用去想它大智 大慧、能看見未來,別人的心事你都知道,自己心事自己沒人知,那不是 智慧。 你內心裡面起伏你都要清清楚楚;你有什麼惡念惡習,你也清清楚楚;這 個才是智慧。所以我們講這個智慧,大家不要去想像得太抽象、太遙遠不 可及。要化解煩惱,不生氣,不嫉妒,不去羨慕人家,能夠很快樂的過日 子,那智慧褔德就來了。(佛學講座 30)


---63---

33.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就不可能有智慧。 三無漏學——戒定慧,第一個一定要過這種道德的生活;有了道德的生活, 才能修定;有了修定,才能真正的有智慧。所以,一個人沒有道德,做違 法的事情,他心不安,他沒有辦法用禪定得到智慧。 一個人如果道德有缺陷的話,那不叫做智慧。有道德,可以補足智慧的不 足;但是智慧不能填滿道德的不足,這個很重要。就是說,如果我們行為 有所缺陷,這是道德的一種缺陷的話,你再大的聰明也沒辦法去補足它。 比如說,我們犯法,我們坐牢,這永遠就是個紀錄,到時候你去找事情, 人家不敢用你,人家會怕。所以,你再怎麼聰明再怎麼有能力,也是沒有 用,為什麼?德不足。 所以我們中國以前都是講「德學」,把「德」放在前面,「學」放在後面。 一個有德的人,雖然他學問差一點,他可以找人幫助他。但是,自己本身 的德不夠,身邊的人上樑不正下樑就歪。我們從歷史不斷的重演,權力會 讓人腐敗,絕對的權力會造成絕對的腐敗,這個是有道理的。我們在這個 世界上,新聞也看多了,報紙也看多了,雜誌也看多了,你看所有世界上 這些大的企業、高層的政治家,如果是德不足的時候,馬上就垮台,非常 現實的。 我常常告訴信徒,你不要說想大富大貴,別這樣想,最起碼一個小康之家、 平安之家。那這個平安之家,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是什麼?夫妻之間能夠一 夫一妻互相珍惜,互相不要有外遇,那你這個家要維持一個小康之家絕對 沒有問題。那有點錢,他作怪了,有外遇了,整個泡湯了,就完了。這是 我出家幾十年來,看多了。有些信徒很虔誠拜佛,結果有外遇以後,完了, 什麼褔德、做多少善事,沒有用,最後身敗名裂。而有些他也沒有錢,可 是他就規規矩矩的,一夫一妻,恩恩愛愛的,這一生當中他就平安過日子, 沒事。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戒定慧,戒擺在第一。遺教經說:「戒為第一安穩功德 住處。」所有的功德就是建立在這個戒的上面。沒有戒,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一個人過著道德的生活,不要去傷害別人,不要去欺騙人家,這樣有 戒的基礎之後,才能夠修定。並不是說你持戒就能夠得定,不是這意思。 有持戒的基礎,才能夠修定。


---64---

那麼有定以後,是不是就會有智慧?不是。有了定以後,要去觀察身心的 無常無我,你不會執著內在心靈裡面有個絕對的真我、絕對的靈魂、絕對 的一個自我,你不會這樣執著的時候,才能開展智慧。這是佛陀講戒、定、 慧,它的順序是這樣子,叫三無漏學,或稱為三增上學。就是戒增上了, 才能定增上;定增上了,慧才能增上。三無漏學是以道德為基礎。(佛學講 座 30)


---65---

34.能看透一切即是大智慧;能寬待所有即是大胸襟。 「看透」就是一種智慧。了解人生的無常,悲歡離合,愛慒取捨,這一切 切就像在演戲一樣。榮華富貴、窮通夭壽,這一切切隨時都在變化的過程 當中。那我們能了解這些的話,就是大智慧。所以我們不會對眼前的得失 弄得心情不愉快,睡不著,要吃安眠藥。這個人對我不好,這個人對我好, 你會很平淡的、以平常心來看待。 「靠人人會跑,靠山山會倒」,所以佛陀講:要靠自己。生死大事、我的 命運、我的一切切,要靠自己。 有些信徒說:佛陀你開悟了,你就讓我開悟吧。佛陀說:我沒有辦法,開 悟要你自己用功。信徒又說:佛陀!你褔德這麼大,你一點褔德給我吧。 佛陀說:NO,你要自己去修。所以,佛陀告訴我們的是自力的宗教,靠 自己的力量來解決。 生命的一切,不是說我靠什麼運氣、我靠什麼機緣,不是這樣子的;是靠 智慧。有了智慧,了解世間的一切,不被它所動。有了智慧,了解世間的 趨勢,你就不會盲目的投資;你盲目投資,你就是血本無歸了。所以,能 看透世間這一切真相的人,是智慧的。 那世間的一切,包括我們的生死、社會的趨勢、以及你身邊周遭的人他的 情緒。所以孔子在《論語》裡面講:「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命」 不是說你不懂得算命,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命」就是我們世間的一切。 這個地方講「看透一切」,世間的一切包括什麼?包括時代的趨勢、經濟 的起伏,然後我們身邊周遭的父母妻子兒女的感受,他需要什麼、他不需 要什麼,你都要清清楚楚。如果我們不能了解我們身邊的這一切、整個世 界的這一切,我們沒有智慧,不能善於應對,那會產生煩惱。 ★ 有了智慧看透世間的一切,這還不夠,還要有慈悲的心,嚴以律己,寬以 待人。所以這個地方說「能寬待所有即是大胸襟」。 我們講信佛學佛的人要修兩個學分,第一個學分是智慧,第二個學分是褔 德慈悲。這兩個學分修圓滿、畢業了,就叫做佛。所以我們皈依佛兩足尊, 佛陀的褔德慈悲、佛陀的智慧圓滿了,那叫做佛。那我們現在智慧不圓滿, 對世界無常無我的真理不了解,所以我們煩惱痛苦;然後我們福德不圓滿,


---66---

我們的心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別人,不顧慮到別人,我們冷漠無情,家庭 就這樣破碎了。我們都是只想自己,對父母妻子兒女根本就不用心。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你不要說一切是空的,那我們的家庭亂七八糟的, 這個不對喔,這是逃避責任。應該是說一切是空的,很無常、很危脆,所 以我們要用心經營;用心經營,你就會有美好的家庭。子女的童年只有一 次,所以你要好好的關心他;你關心他,他成長了,他成年到社會以後就 是一個好青年。 就是說,一個家庭雖然是空的,那你要好好經營,因為你不好好經營,這 個家庭就會破碎。我們往往誤解了佛教講「一切是無常,一切是苦空、無 常、無我」,那我們就馬馬虎虎過日子。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還是要很認 真的去經營。那經營以後,不能像我所想像的去得到預期效果的話,一方 面是我的褔報不夠,一方面是我的方法錯了,那就改善方法,講求方法, 這個就是讓我們生命愈來愈成熟。 所以,一個是智慧,一個是褔德。有智慧,能夠看透認識世間的一切,不 被他迷惑;有慈悲,能夠寬待所有的一切、大胸襟,這樣子的話,人生就 過的很有意義了。 有一次我去參觀古董店。那古董店的人說:「師父,你來我們這裡看一看, 幫我們加持加持。」我說:好吧!去看看。他珍藏許多珍貴的佛像、幾百 年的古董,什麼玉石、雞血石,整個石頭像雞的血紅紅的,還有什麼夏天 摸很涼、冬天摸很溫暖的那種寶石。 「師父,這個給你好嗎?」我說我不要。「這尊佛像幾百年了,一千多 萬。」我說我不要。 「師父,你看了這麼一大堆,你一樣都不要?」我說:「對啊,我一樣都 看不起。」我說:我連我的命都保不住,我再去保這些東西,真笨吶。我 們這個命都保不住了,有一天會老會病會死,你再去養這一大堆東西,又 怕遺失又防小偷,要防盜設備,哇!那就麻煩了。你看還裝雷達、裝防盜 器、監視器一大堆的,整天都在看那些監視器,那很累。你當成是寶,我 當成是兇器,因為我拿到家裡面,隨時人家知道的話,就會來偷來搶,很 麻煩。 結果我一樣都不要,我屁股拍拍就走了。 後來信徒跟我講:「師父,你真憨。人家要送給你幾百萬的東西,你竟然


---67---

不要。」我憨?還是你蠢呢?這就是生命的一種價值觀。如果把我們的生 命定位在追求智慧、追求福德,那這世間的事情就看得很淡了。(佛學講座 30)


---68---

35.想像你去參加自己的葬禮,這是改變自己的最佳動力。 禪宗有一句話叫「生死事大」。我們一輩子面對著兩個問題:一個是生, 怎麼樣活在這個世界上、怎麼樣生存下去、活的有意義;一個是死,有一 天我們呼吸停止,我們要經過這道手續,延續我們的生命,佛家就說「輪 迴」。 我們一生當中離不開生與死的問題。所以,宗教總離不開人生,人生就包 括人死。 ★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師父,他說他胃病,胃很難過。我想胃難過的話,我就 在他的足三里穴、還有胃的部份幫他按摩。當時我沒有經驗,不知道人要 走的時候,他流那種很奇怪的汗,黏黏的、冷冷的。如果有經驗的話,就 要告訴他「你萬緣放下,專心念佛」。我沒告訴他。第二天他就走了。 當我們要離開世間,地大會溶解變成水大,這個時候全身無力、全身酸痛, 然後身上會冒冷汗、黏黏的。然後是火大,身體溫度慢慢降低,有時候全 身好像火在燃燒。最後就是風大,呼吸停止。通常第大溶於水大的時候, 眼睛就看不見了;水大容漁火大,慢慢的耳朵也聽不見了。我們人要離開 世間的時候,這個五官的作用會慢慢消失掉。 那一般沒有修行的人就會開始產生恐懼的心理。所以,在我們還沒遇到這 個情形之前,我們要提早準備,比如說誦經、念佛、持咒、做善事,這一 生當中對得起父母妻子兒女,心理坦蕩蕩的,這個時候你不會害怕。就靠 自己平日的修行,心很安然,就想說我必須經過這道手續,然後我要去投 胎轉世,就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離開一個「破爛的寮子」,準備進入新 的家庭。是歡喜的走。 ★ 那是怎麼走的呢?一般來講有四種情形: 第一,是隨著我們的業力。比如我們造很大的善業,這個善業就形成一種 很大的力量,把我們「吹」到一個有福報的家庭去投胎轉世。那造很大惡 業的話,直接就從人道到三惡道的地方投胎。依民間的傳說,好像是要閻 羅王審判;實際上,在佛家來講,是我們造什麼業,直接就在那邊化生了, 比如說到地獄去投胎轉世,那是化生,這邊死,地獄那邊就出現我們的生


---69---

命,這是化生。 卵生、胎生就不同了。我們離開世間的時候,我們看到未來的父母,我們 和他有緣,然後他們有男女的行為,我們慾望還在,有七情六慾,所以我 們動了一個慾念,想參加這種男女的行為,那麼就這樣投胎了;這叫胎生。 卵生的話,像飛禽、鳥之類的就是卵生。那濕生,像蚊子,有溼氣的地方 牠就產生生命。 胎生、卵生、溼生、化生,這是我們投胎的情形,是隨著我們所造的業, 那麼這個業力就會把我們帶向相應的地方去受生。 第二,是習氣。有些人喜歡讀書,有些人喜歡賭博,有些人喜歡游泳登山, 種種不同的嗜好,那這個習氣也可以造成一股力量,來趨使我們去投胎轉 世。好賭博的人,當然你投胎到賭徒之家;好酒的人就到好酒的家庭去投 胎;好讀書的人就投胎在書香家庭,就這樣子物以聚類。 第三,是念力。這一生當中也沒有做什麼大善,也沒有做什麼大惡,臨終 的時候渺渺茫茫,突然間動一個念頭,或是善念或是惡念,那麼這個念力 也變成引導我們去投胎轉世的一個力量。 第四,是願力。比如我們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天天發願,它會產生 一股力量就這麼走。假如你發願來生再當人、再出家,或者來生當男生、 當女生,你這個願力很強的話,然後我們修戒、修定、修慧,就乘著這個 願力去投胎轉世。 所以,我們投胎轉世的時候,一定是根據我們的業力、習氣、念力、願力, 看哪一個強,強者為先,就這麼去投胎了。這就警惕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千萬不要養成壞的習氣,不要動壞的念頭,然後要去廣結善緣,這樣臨終 的時候,覺得沒什麼好害怕的,生命就是必須經過呼吸停止的過程,然後 生命又得到重生。這是佛家對於生死用很自然的看法來說明它。(佛學講座 34)


---70---

36.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 都不算是好漢。 這個意思很好。這也是佛家強調的自力的人生、自己的力量。我們的一切 一切是要靠自己來改善,而獲得解脫。 有些人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我們請佛菩薩幫我們加持。事實上,佛要 怎麼幫我們加持?我們要自己為自己加持。你說「我天天祈求佛菩薩保佑 我,我躺在床上等老佛爺送飯給我吃」,不可能!一定要靠自己。所以, 佛教是一個自力的宗教,靠自己的力量。 那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卻不去肯定它。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語言、我們 的心念,這三個力量非常非常的大。尤其是我們的心念;一個人最大的力 量,就侍從我們的內心裏面發出來的。我們會去講一句話、會做一件事情, 它的源頭就是我們的內心。但是,一般人因為忽略內心這個力量,所以這 個力量不能發揮。一個人如果立下一個志願,堅持到底,他就容易成功。 那一般人是不斷的發願,今天發願,明天忘記,所以這個願力一事無成。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要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就是要字擠下功夫。 我們自己造的業、造的福報,別人搶也搶不走;我們造的惡業,別人要替 我們挑也挑不起來。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好好的完成,這是一種字力的 人生,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弟子問:「佛陀!你修行得這麼好,你修行的 功夫給我,你就讓我開悟、解脫、有神通。」佛陀說:「你吃飯我也不會 飽,我吃飯你也不會飽。這個事情要每個人自己做。」 有一個禪師去參訪善知識,他請問另外一個師父說:「師父!請你把你修 行的功夫告訴我,讓我開悟、讓我怎麼樣子的。」那個師父說:「我沒有 辦法,這些事情要靠你自己。我沒有辦法替你修,修到讓開悟。」 所以,一切要靠自己。別人的知識、別人的經驗只是幫助我們的一個增上 緣,最重要還是靠自己。所以佛叫訓練我們要有獨立的精神,我的生死、 我的煩惱、一切問題,一定要靠自己解決。(佛學講座 35)


---71---

37.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我們甩掉所有問題時,而是當我們把問題 當作鍛鍊耐心與學習的契機。 這個對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很重要喔。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往往就希望逃離這 個世間,到一個地方非常美好的世界,那裡都沒有人障礙我們,我們好修 行;信佛學佛的人都有這種想法。那世間的人只希望說死後我生天堂享受 天褔。 離開一個地方,找到另一個地方,在佛經來講這叫執著,「捨一取一」, 捨掉一個,又去追求一個什麼,那麼這個是不能解決問題。佛經裡面告訴 我們,人生是充滿了許多問題,那我們必須去面對它,了解它,分析它, 解決它,從當中學習到經驗、得到智慧。 我們不可能說沒有問題,而是許多的問題我們必須加以研究,然後講求方 法、效率去解決了以後,我們得到知識了,我們生命成長了。在學習當中 成長,在成長當中又有更多的學習。 所以,佛陀來到這個世間,示現在世間,就是警示我們「佛法在世間,不 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講過的一句話。 佛法在這個世間,不離世間的形形色色,士農工商,種種的一切。就在這 個當中,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心性、不同的專長,在在不同的場合去成 道。有些人在文學上,有些在建築上,有些在藝術上,有些在財經方面, 來造褔這個社會。從事文學的,藉文學來昇華人性,是文學菩薩;教書的 是教育菩薩;那從事藝術的就是藝術菩薩;還有政治菩薩、農業菩薩....。 每一個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專長來造褔人生,替人類 來解決問題。 所以,不是說把一切問題解決了以後,幸褔才會來,不是這樣子的。而是 說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把它當作是鍛鍊我們的耐心,是我們學習的 一個很好的機會,而不產生煩惱。 ★ 我在德國的時候,他們問我說:什麼叫天堂?天堂有沒有看過?地獄有沒 有去過? 我說:我帶你們去天堂好不好?我帶你們去地獄好不好? 他們說:「好啊!什麼時候去?」


---72---

我說:現在就去。 他們傻眼了。怎麼去? 我說天堂地獄就是一念之間。當我們能夠享受工作、享受學習、享受幫助 別人,甚至我們學習去享受堵車,遇到事情的時候你不煩惱,享受困境, 我們都用享受的心去面對、去理解、去解決;當我們能享受身邊周遭的一 切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天堂了。如果我們遇到一點事情就愁容滿面;想到 要出門那個堵車就一肚子懊惱;書本不讀還好,越讀越煩躁,連讀書也造 成困擾,那就在地獄了。 所以天堂地獄就是一念之間。任何事情產生我們情緒不穩定,那就是在地 獄,當下在地獄。如火燒心,如熱鍋上的螞蟻,那不是在地獄了嗎?別人 一句話,你痛苦得不能吃不能睡,總想報復,不能原諒別人,那你在地獄 裡面。那麼同樣一件事情,別人稱讚你,說你很漂亮,說你氣質很好,你 聽了飄飄欲仙,你又在天堂了。我們一天到晚就是在天堂、地獄之間不斷 的輪迴。 所以,我們不是希望說活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問題,而是有問題時,你 要把它當作這個問題是讓我們智慧成長、福德增長的一個機會。世間的一 切一切只是我們的念頭。佛經裏面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若人欲 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楞嚴經講:「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生命是快樂幸福還是痛苦悲哀,與我們的心量、 我們的認知、我們的心念、想法、態度,有絕對關係。快不快樂,幸不幸 福,其實只是一念之間。(佛學講座 3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