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法語—眾生相 普獻法師主講 於 2008 年底啟講
內容目錄 前言.............................................................................................................3 1.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喜歡聽八卦閒話,而事實上大家都喜歡聽。.............6 2. 每一個人都希望長壽,卻沒有人願意老。..............................................7 3. 我們通常處於無明時,會自以為頭腦很清楚。.......................................8 4. .你可以相信一座山移動得了位置,但不要相信一個人能改變他的個 性。............................................................................................................10 5. 人既非天使,也非野獸,不幸的是:人希望像天使,卻做出野獸般的行 為。............................................................................................................12 6. 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將週遭的事物複雜化,到最後連自己也難以理解。 ....................................................................................................................13 7. 上天所收到最大量的供品,就是抱怨和訴苦,這也是禱告中最誠懇的一 部分。.........................................................................................................14 8. 我執是一切眾生共同的主要毛病。........................................................15 9. 人們不尋找真理,對他們而言,聰明比智慧還來的重要。..................16 10. 人總是在追逐中感受到匱乏;在處處為自己著想中感到不安;在不情 願和抱怨中產生憂煩。..............................................................................17 11. 人類不去反觀老病死,他們只喜歡談不老不病不死,因此他們對佛法 的修習不曾增長過正確的感覺。...............................................................19 12. 如果你自己是好的,那麼無論你去哪裡都會是好的,不管別人批許或 讚揚你,你仍然是會呈現好的。如果你不好,那麼當別人批評你,你會生 氣;而當他們稱讚你,你就高興了。........................................................20 13. 沒有人願意痛苦,然而人們卻不斷的製造苦因。...............................22 14. 每個人最愛的莫過於自己,這是人類的本性。...................................25 15. 眾生的野心如同奔流般,絕對不會回頭向後看。...............................27 16. 凡人的心識猶如焦距沒有調整好的相機,沒有辦法對現實或真理拍下 明確清晰的影像。......................................................................................29 17. 人總是在錯覺中迷惑打轉。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
心,卻不見有人著急。..............................................................................30 18. 貪色不顧病;鬥氣不顧命。.................................................................33 19. 眾生是一群迷惑的演員。....................................................................34 20. 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35 21. 開眼忙妄想,閉眼忙夢想。 ................................................................36 22. 人類的心靈百分之九十都在混亂之中。..............................................37 23. 人在煩惱中過活;在痛苦中掙扎;在無奈中結束生命。....................38 24. 財富不是屬於擁有他的人,而是屬於享用他的人。...........................41 25. 人類於誕生時哭泣,活著時抱怨,死亡時絕望。...............................43 26. 我們在別人的痛苦中出生,在我們本身的痛苦中死去。....................45 27. 誤解與仇恨,總是起於愚昧,而終於悔恨。......................................46 28. 不能原諒別人,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許多人不快樂, 就是因為不能原諒別人,甚至不能原諒自己。.........................................47 29.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痛恨別人,就像把自己的房子 燒掉,只為了趕走一隻老鼠。...................................................................48 30. 大多數人愛抱怨命運,卻幾乎沒有人抱怨自然;而且他們愈認為後者 對他們仁慈,就愈抱怨前者不公。............................................................49 31. 以境奪智則智泯,以智奪境則境亡;以彼資我則我立,以我資彼則彼 生。 ...........................................................................................................51 32. 觀一切音聲如風過樹,觀一切境界似雲浮空。...................................53 33. 人的自私心理令我們極不愉快,因為它暴露了我們的貧乏。............55 34. 人最喜歡陪侔,哪怕陪伴他的僅僅是一支小小正在燃燒的蠟燭。.....56 35. 日常生活當中摩擦,十居其九是起於說話的口氣。...........................59 36.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 少,沒有時間與他生活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原來不 是你所想像中的美好,而開始後悔。........................................................60 37. 人生大罪過,只在「自私自利」四個字。..........................................62 38. 人們認為自己最重要,這常常是問題的源頭所在。...........................63 39. 我們浪費太多生命在尋找有趣的事物上,一旦事物不再有趣時,我們 就會排斥。.................................................................................................64 40. 若以勢利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將無任何珍貴的事物可言。............66
前言 龍樹菩薩的《中論》當中,有一句話是我常常在受持的——「諸佛依二諦, 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 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也就是說,佛陀的說法有兩種層次:一種是「世俗諦」,就是世間真理; 一種是「第一義諦」。 在世間種種因緣條件和合的時候,所產生的現象、人生的百態,這個有它 相對的正確性,如果我們不善於處理這個世間的種種問題,我們想斷煩惱、 想解脫,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我們想離開這個人間,離開世間的一 切煩惱,我們就想找到一個很理想的世界,那也不是我們學佛的人所應有 的一種態度。 在這個人世間,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每天面對它、遭遇它。世界 上每一年有兩三百萬的人自己結束生命,台灣每一年有四千人就這樣自我 了結了,在中國大陸一年大概有二十五萬人自我了結。我們的醫院現在最 容易發現的就是憂鬱症,這是二十一世紀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簡單來說,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面對三大問題: 第一是我跟這個世界、我跟大自然。像九月份來了三個颱風,幾乎一個禮 拜來一次,這真的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還有天氣的大冷大熱,這是我跟 世界的一種衝突, 我跟大自然界的一種衝突。那我們用科技來解決有辦 法嗎?部份,不能說沒有,像現在這麼熱,開冷氣就很舒服。但是大風大 雨,像美國有龍捲風、四川大地 震、能源的缺乏、地球發熱,這個不是 用科技可以解決的,這是大自然的一個反撲的現象。 第二個圍繞在我們身邊、很重要的課題是:我跟眾生,那是一種社會問題。 人跟人之間,父母公婆子媳之間,同事之間,我跟人之間,每一個人意見 不同,所產 生的矛盾衝突,時時刻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所以世間有 一句俗話,說:「做事難,做人更難」,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一種意見不同。 那麼,人際關係如果沒有處理好,你說我們信佛學佛,我要斷煩惱、我要 了生死,那不可能。我們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就會有許許多多問題,像 台灣現在的離婚率很可怕,這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一種衝突。 第三個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衝突。我們明知道這些事情不能做,可是 我們控制不了,我們去做了,做了以後懊悔了。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是很 值得我們來探討。
這個就是佛陀所說第一層次的世俗諦——在世間這種相對的人跟人、人跟 世界、人跟自己內心的世界,我們有許許多多問題產生。那麼這許許多多 問題產生的時候, 我們怎麼去化解?重要的就是了解它,了解我們的身 心世界,了解我們人性的弱點,了解我們人性煩惱的根本癥結在什麼地方, 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就用我們的智慧來把它化解。 有一些信徒認為:我們所有的問題,我們去拜拜佛、念念經、念念咒,問 題就解決了。有可能嗎?我說佛陀不是包山包海,人世間的問題就要透過 人世間的智慧,去面對 它,了解它,解決它,最後放下它。如果你認為 說我念佛誦經持咒,所有的問題就可以解決,那佛陀就不必說無常苦空、 第一義諦了。 所以,佛陀來到這個世間,來應化在這個世間,首先就是說明了世俗諦— —世間一種相對的真理。這個世間的相對真理,我們就必須用世間種種的 智慧來理解、來化解它。 《靈山法語》是我在閉關的時候,看到許許多多的書,覺得這些道理非常 好,我一一的把它摘錄下來,還有一部份是自己的心得,就把它寫下來跟 各位一起分享。我們可以一起念一段,然後簡單的解釋。(佛學講座-1)
1.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喜歡聽八卦閒話,而事實上大家都喜 歡聽。 社會上的報章雜誌媒體都是喜歡講一些電影明星、政治人物的是是非非, 畫蛇添足也好,因為一般人都喜歡「八卦」。 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如果師父在講台上面講,你聽不下去,可是師父罵 你一句話,你會記一輩子喔!師父講很多話,你聽了都記不起來,可是師 父罵你,你會記一輩子,說「師父怎麼樣罵我」,因為跟我有關。這個就 是我們眾生的毛病。 我們喜歡聽那些八卦的話,對別人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太關心了,叫作 「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所以我們耗掉很多的時間、體力,把我們的精 神去關心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耗掉很多生命的能量,這就是無明,就叫 作笨、愚癡。(佛學講座 1-1)
2.每一個人都希望長壽,卻沒有人願意老。 在座的各位,有些頭髮已經白了。那個阿根廷回來的,他頭髮已經白了。 請問:頭髮白是不是好事?有些人頭髮黑黑的就死掉了,有些生下來才幾 個月就走了,所以一個人能夠吃到頭髮白、眼睛有點花,那真的是很福氣。 我現在剛剛好領到三千元的敬老年金,想想也不錯,有些人還沒有領到就 死了。 我們要記住: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肉體是在快速的衰老變化,然後疾病纏 身,最後是離開世間。我們的身體是很快速的在變化,但是,我們的煩惱 是不老不病不死。如果我們不去斷除它,它會日積月累,會坐大,然後帶 到來生來世,所以,我們這一生當中就必須把我們的煩惱想盡辦法斷盡。 趁這個肉體還沒老、還沒病、還沒死的時候,一定要把這些「骯髒」的東 西扔掉,否則,帶到來輩子,還是煩煩惱惱。 有些人一生當中就是成天愁,有錢也愁,沒錢也愁,其實,他的生辰八字 就是他自己帶來的,喜歡煩惱,愁東愁吸的。 所以,我們這一生當中要瞭解:這個肉體很快的變化,會衰老,然後疾病 纏身,最後呼吸停止,我們要趁呼吸沒有停止之前,趕緊把身上所有不好 的毛病一一加以斷除,否則的話,帶到來生來世,它會滋養長大,那就愈 來愈難斷了。(佛學講座-1)
3.我們通常處於無明時,會自以為頭腦很清楚。 講到「無明」,我們要了解無明不是很笨,而是說對內在身心、外在世界 有某種錯誤的認知,沒有正知,沒有正念。現在讓我解釋一下什麼叫做正 知,什麼叫做正念。一定要先有正知的功夫,才有正念的功夫。所謂正知, 就是正確的了解身心世界的無常無我,而且能夠正確的了知五欲財色名食 睡的危險性跟傷害性。 但是,你對五欲的危 險性跟傷害性能正確的了解,什麼會傷害我的身心, 什麼會傷害別人的身心,有這個正確的了解以後,我們不可能都永遠保持 正念,我們會動惡念。所以,我們第 一步的功夫是正確的了解身心世界 的因果現象、善因善果、如是因如是果,然後我們有這個功夫以後,我們 就懂得去取捨,什麼是善的保留起來,什麼是惡的就斷除 它,那麼慢慢 的最後我們就始終都保持正念了。 有些人說:「師父,我不敢誦經。」我說為什麼?他說:「我誦經的時候, 那個念頭太多太多了,飲食男女、吃喝唱跳的念頭整個都湧現出來。過去 自己所作所為的一切一切,一在佛的面前念經,它就是一念一念的這麼湧 現。我覺得很丟臉,我不敢在佛陀面前誦經。」 我說:錯了 !恭喜你,因為你念經的時候,你的心變成很細了;心變細 的時候,你就能了解到這一個善念惡念,善心善行、惡念惡行,你都能夠 了解清楚。在日常生活當中,你不念經不念佛,你根本不能發現。現在你 一念經的時候,你發現了,這就表示你的心變得比較細了;心比較細的時 候,你就能夠發現你所有的妄念的生起、變化、消滅,所以這是好事。 所以,所謂的無明就 是我們沒有正知。沒有正知,我們不了解這個身心 世界,所有一切的這些是非善惡、美醜好壞的這個相對性。然後,不是快 樂的我們認為是快樂的;不是永恆的我們 認為是永恆的;不是清淨的我 們認為是清淨的;這個叫顛倒。無常計常,無我計我,非樂計樂,非淨計 淨,這個就是顛倒。有了這個顛倒,就叫做無明。 那麼我們凡夫只要有無明存在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講錯話,做錯事,起惡 的念頭,這是無明在作怪。但是,無明在我們的身心當中,可是我們一般 人總覺得自己很聰明,我想的都是對 的,我講的都是對的,我做的都是 對的,都是沒有錯誤的,以非為是,以是為非,這是我們眾生的一個毛病。 所以我們凡夫還沒有轉凡成聖、還沒有成佛之前,我們 就是處於在無明
的狀態當中;處在無明狀態當中的時候,往往我們自以為頭腦很清楚,這 是我們的一個毛病。(佛學講座-1)
4.你可以相信一座山移動得了位置,但不要相信一 個人能改變他的個性。 曾經有一個小姐問:「我信佛學佛,可以離婚嗎?」 我說:「你為什麼要離婚?」 她說:「當時頭昏昏的,就結婚了。」所以,婚姻的「婚」字,就是一個 女字旁,然後旁邊一個「昏」。她說當時就很天真,覺得他長得很帥很酷。 我說:「你要跟他結婚之前不是有來拜佛嗎,當時我看他有抽菸有吃檳榔 的,我跟你講要小心喔。你說:『師父!沒有問題,我可以用愛情的力量 改變他,叫他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吃檳榔。』我說:『好!你願意嘗試 就去試試看,用你的愛情力量去改變他。』」 結果,還沒結婚之前,這個未婚夫有沒有改變?有,為了得到這個美嬌娘, 就暫時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吃檳榔。可是,結婚以後呢,馬腳露出來了, 菸酒檳榔變本加厲了。 所以,我們想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很不容易;我們個性一旦養成了,要改掉 是很難的。 這也是警惕我們:我們沒有的惡習,千萬不要去沾染,一旦你沾染上了, 你說要改,很難很難。(佛學講座-1)
5.人既非天使,也非野獸,不幸的是:人希望像天 使,卻做出野獸般的行為。 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上,有些人說「人性本善」,有些人說「人性本惡」, 那麼佛說我們的本性非善非惡,叫作「無記性」。人之初,無記性。 我們的內心世界是非常的複雜,我們養成許許多多的成見觀念,好的、壞 的都有,所以不是純善也不是純惡,是非常非常複雜。也就是說,我們的 內心世界有天使般的善良,也有野獸般的那種惡心惡念惡行,當我們失控 的時候,就會顯露無遺。 舉個報紙上的人物為例。有一個人他父親洗腎,一個禮拜洗三次,他覺得 父親來日不多,應該好好照顧父親,就辭掉工作,專心專意去照顧這個老 爸,然後用輪椅推老爸到處去欣賞風景。一段時日以後,他竟然動惡念。 他為老爸投保,投保好幾家,保險幾百萬幾百萬,然後把他老爸推到有水 的地方,把老爸推下水,這樣他就可以領到保險金。他的父親命大,沒有 死,還被人救起來,於是事情曝露出來。 他最初是一個孝子,然後被經濟所迫的時候,他動惡念了,竟然要讓老爸 死,自己好領保險金。所以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很可怕的。 我常常講,在我們還沒有成佛之前,不管你出家沒出家,我們的內心都像 什麼?我們就像帶了許許多多的炸藥、瓦斯、汽油,當我們這些炸藥汽油 瓦斯沒有引爆的時候,外表看起來很平靜很平穩,沒有事,可是一旦不小 遇到火花爆炸的時候,那是很可怕的。 就是說,每一個人在未成佛以前,我們內心是充滿著無明、貪愛、瞋恨、 嫉妒,只是說我們在眾人面前,我們想辦法去克制自己,然後別人覺得說 這個人很有修養,很有宗教的信仰,可是一旦不小心發作起來,是很可怕 的。 所以,每個人都要自備一副心靈顯微鏡,用顯微鏡來看我們的內心世界。 為什麼要誦經?因為我們念佛誦經持咒,就像用顯微鏡來照自己的內心世 界,善念惡念、妄念雜念都照得一清二楚。有了顯微鏡還不夠,還必須有 一付放大鏡,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向別人學習。
還要有望遠鏡。因為往前看,我們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人生的最後一步 是:停止呼吸。有一天我們要停止呼吸,在還沒有停止呼吸之前,我能做 什麼?我呼吸一次就少了一次,我過了一天就少一天,我們是一步一步走 向生命的終點,躺在棺材裡被埋葬或者被火化。所以我們要有望遠鏡,去 了解生命的短暫與可貴,千萬不要把我們寶貴的生命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 事情,對生命、對家庭幸福毫無幫助的不要去做,因為生命有限。 今天就送各位三面鏡子——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各位收到了嗎?千 萬不要用顯微鏡去看別人的缺點。 這是講到我們的內心有野獸也有天使,我們想做好人,可是這個野獸的力 量很大,一不小心就做壞事了。(佛學講座 1)
6.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將週遭的事物複雜化,到最 後連自己也難以理解。 這是科技發達的時 代。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講究吃香喝辣,住的地方 要裝潢幾百萬,一個廁所要幾十萬,一個浴室幾百萬,真的是想過得很舒 服的生活。可是,在這個舒服的生 活當中,我們往往就迷失了我們的本 心、本性。 事實上,我們人就是衣食住行能夠維持最簡單的一個條件,不會凍死,不 會餓死,有一個房子遮風避雨。不管你有錢沒有錢,最重要是我們內心是 否能夠平靜,能夠充滿著知識,充滿著平靜的心靈,這個最重要。 所以,生活要單純化,思想要高明化。 可是現代人就是不斷的往外去追求,我擁有什麼我就會快樂;在不斷往外 追尋的時候,內心的世界永遠就在不平穩的狀態,永遠是不快樂。我常常 講,想追求快樂的人,就表示他沒有 快樂。那真正懂得快樂的人是怎麼 樣子呢?衣食不缺了,內心裡面經常去思考一些高度的、高明的一種思想, 然後沒有法院的訴訟,每天內心都能保持很平穩很平 靜。 人生最快的一件事情,就是擁有平靜平穩的心靈,沒有愧對父母,沒有愧 對妻子,沒有愧對丈夫,沒有愧對兒女,心安理得,這種人就是世間的一 等人。而且時時刻刻都是在進步當中,在追求這些人生的價值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出家人是吃素,那有的黑心素食品就添加一些染料 什麼的,像豆雞、麵包都是染成白白的,很可怕,吃的人也不好;我們都 把它複雜化了。所以,吃要吃最單純的東西。 那麼,講話要講最單純的話,人跟人之間只有單純才能互通心氣。如果我 們很複雜,別人一個眼神、一句話,我們就想得很多,想得很複雜:「他 這句話是不是在罵我? 譏笑我?或是什麼....」,想得很複雜這個就麻煩 了。 所以我常講,單純的人容易修道。心裡愈單純的人,愈容易在道業上得到 進步。在我們修學的過程中,「直心是道場」,深心是道場,直心就是我 們修學佛法一個最基本的條件。(佛學講座-1)
7.上天所收到最大量的供品,就是抱怨和訴苦,這 也是禱告中最誠懇的一部分。 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坐在那邊,聽到眾生講著什麼?「釋迦牟尼佛,我 得到癌症了,你救救我...」「我先生打我....」「我的太太怎麼樣子.....」 這是我們講的最真誠的一部分。 所以要當佛菩薩、當土地公、媽祖婆不容易哦,每天都要聽到信徒講一大 堆內心裡面的忿恨、不滿。「那個人對我不好,被車撞死好了....」什麼惡 誓毒咒都有人講,那是最真誠的部分。佛菩薩全部都把你聽得清清楚楚。 但是,佛菩薩只是告訴你:要動善念,只有動善念才能化解,以惡制惡是 永遠不能解決問題的。以瞋恨心來對瞋恨心,問題會愈來愈擴大,唯有慈 悲心、善念才能化解問題。 家庭裡面的衝突,其實都是口氣不好,講話的口氣太衝了,給人沒面子, 把人的面子放在地上踩,那口氣講起來讓人家不能忍受,最後就分手。所 以佛陀為什麼叫我們斷貪瞋癡,有道理的,我們一般人就是不能保持內心 的一種平靜平穩,所以講話都是很衝,傷害別人,這就讓家庭不和諧。 有一句話說:「脾氣來,褔氣就走。」閩南話還有一句:「和氣生財,睹 氣相殺」,了解這句話嗎?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是和氣的時候,財就會跑到 家裡來;那如果夫妻鬥氣,一鬥氣就會拿刀相殺,「竹竿鬥菜刀」,那就 很危險了。一般人不能克制自己,動不動就發怒發脾氣,結果事情擴大, 然後埋怨別人,咒怨別人,這個都是不好的。 一個人想要有褔氣,一定是要改變自己說話的態度和想法,經常這樣子的, 發自內心的歡喜心。我每天早上一起來,用手去摸鼻子,「哦,昨天晚上 我沒有睡死,很高興!今天還能工作,今天還能演講,今天還能做事。」 想到這樣子,就滿腔的歡喜。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養成這個習慣。 不要去想那些壞的,「那個人不好,最好被車撞死好了....」千萬不能動這 個惡念。我們要祝褔所有的人無災無難,所有國家、所有人類我們都祝褔 他,這樣子的話我們的褔報才會增長。這個很重要。不要把那一大堆的怨 去跟菩薩講,「這個是壞人,讓他死掉...」,不要這樣子。(佛學講座-2)
8.我執是一切眾生共同的主要毛病。 我執,就是說我們在五蘊和合的身心當中,我們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一種 實存感——我實實在在的,這個生命就是我;我能講話我能做事;我有父 母、我有妻子、我有兒女、我有財產。我們不斷的在內心當中告訴自己: 這就是我。「自體愛」是一個牢固的執著,自己最重要。 然後有了自體愛以後,我們就會執著這個境界——你要聽我指揮,你歸屬 於我管理,這個東西我要;這叫「境界愛」。境界愛又分:一個是向心力, 一個是排斥力。當境界當中有不好的,我們打擊它,排斥它(離心力);境 界好的,我們就貪愛執著(向心力)。 有了我執以後,還有一個叫做「後有愛」——以後還會存在,以後還會出 現。我現在會死,可是我希望我以後還會出現生命,投胎到有錢人家,那 叫後有愛。 就是說,我們有我執以後,第一個最重要的、我們最愛最愛的就是自我。 然後我不願意老、我不願意病、我不願意死、我不願意怎麼樣,可是它就 是要老要病要死;我的頭髮不願意白,可 是它就白,這個就是我們眾生 的自體愛產生的一個矛盾現象。我們想要的,但是我們得不到,甚至跟我 們唱反調,眾生就是這樣子在我執當中產生許許多多的煩惱。 有了自體愛,當然就有境界愛。那麼境界愛的第一個反面是我不愛的偏偏 在我身邊,扔不掉,這個就麻煩了;這就是離心力。另一個就是向心力。 我們的自體愛、境界愛、後有愛就把我們眾生弄得團團轉。我們是煩惱、 痛苦、生死、一切一切問題,都是因為有這三個愛而產生的。那這三個愛 從那裡來?就是從我執來的。這是我們共通的一個毛病。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如果你問我說:「為什麼你要信佛、你要學佛?」簡 單講,就是要追求離繫樂——離開一切執著繫縛的那種快樂。世間的快樂 都是短暫的,那種永恆的快樂是打破了我執、打破生命執著的那種樂。我 執的繩子被你掙脫了以後,你還是一樣你原來的生命,但是你已經沒有我 執的束縛,那種快樂就叫做離繫樂。「繫」就是繫縛,一種繩子把你綁得 死死的。
因為我們有我執,我們怕老怕病怕死,怕頭髮變白,怕臉上有皺紋,這個 就是我執在作怪;我們死要面子,也是我執在作怪。所以一切的問題核心 點就是:我執。只要我們眾生有我執,我們就沒有辦法快樂,快樂不起來。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就是要學習打破我執。那你會說:「打破我 執以後, 人不是沒有意義了嗎?」不是這樣子的,那是掙脫生命的束縛,你變成一 個解脫自在的人了。 所以學佛不是說沒有意義,我們在追求這種真正的擁有生命的全體,而不 是殘缺的人生,是一種完美的人生。所以學佛有它的意義所在,不是我們 一般想像的學佛就是放棄一切,不是這樣的。(佛學講座-2)
9.人們不尋找真理,對他們而言,聰明比智慧還來 的重要。 聰明跟智慧是不一樣的。 聰明是一種知識,透過主觀的我,對客觀的世界的一種理解。這種相對性 的、差別性的理解,叫做知識,或者是聰明。知識、聰明可以讓我們生活 物質很豐富。 但是智慧就不同。智慧的「智」,上面是一個知識的「知」,下面是 「日」,太陽、陽光。所以,智慧是屬於我們內心裡面發出的一種光明, 自性發出的一種光明,不但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別人。 智慧是純善的,而知識是可以善可以惡, 知識可以為善可以為惡的。 舉個例子來講。比如說我們在路燈底下可以讀書,我們覺得說:「不錯, 有路燈來照明。」可是我們可以離開路燈嗎?我們離開路燈以後,書本就 看不清楚了。那假如說我們手上有一盞燈,我們就可以移動,你愛到哪裡 讀書就在那裡讀書,你可以在房間、可以到客廳、到什麼地方,因為你手 上有一盞燈。 我們現代的人痛苦,就是我們有知識而沒有智慧。我們有知識,我們可以 利用知識賺錢,我們可以利用知識去騙錢,佔別人的便宜,但是我們良心 不安,也造成別人的痛苦;這是知識。 那智慧不同,智慧是從我們的內心當中,把那些惡念雜念妄念、那些瑕疵 的部分全部鏟除以後,全生命的擁抱,天人合一,天地合一,宇宙就是我, 我就是宇宙,我跟宇宙是息息相 關,我們不再去傷害這個宇宙,不再傷 害這個大地了。那麼擁有這種全生命的智慧,他不再去傷害別人,他不再 有所欠缺,他也用不著去追求什麼快樂幸褔,因為他擁有他的全生命了。 他可以照耀別人,他可以帶給別人溫暖,他對世間的一切是覺得息息相關, 他不是冷漠無情。他擁有科技的頭腦,也擁有一顆熱烘烘的愛心,那就是 智慧,這是大乘菩薩。 所以,知識跟智慧是不同。我們可以透過知識去追求智慧,然後我們有了 這個智慧就可以引導我們以知識來造褔人類。所以我們不能說棄知識而單
單追求智慧,我們並不否定世間知識的價值。有了豐富的知識,透過智慧 去引導,我們可以照顧自己,又造褔人類。所以知識跟智慧是有所差別的。 現在的人類就大部分是在追求知識,可是今天來聽演講的人是在追求智慧, 是不是?所以恭喜各位有這麼大的善根,我們在這邊一起來做腦力激盪, 來蹦出智慧的火花。 這個地方說:一般人不去尋找真理,因為對他們來講,聰明比智慧還來得 重要。因為我聰明,所以投資股票有先見之明,我賺了一筆,可以享受, 看遍天下吃遍天下,環遊世界,甚至花 幾億去坐太空船,到外太空繞一 圈回來;知識可以滿足我們這種種的欲望。可是我們的欲望是永遠沒完沒 了,結果我們就變成知識的奴隸,也變成欲望的奴隸,這是我們人類的一 個悲哀,永遠是在空中飄。 有智慧的人,他生命的根很踏實,已經腳踏實地了,時時刻刻都是法喜充 滿,內心當中充滿著光明、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愛心、充滿著慈悲,他不 再向外去追求了。甚至有智慧的人,對生死能夠安然處之。(佛學講座-2)
10.人總是在追逐中感受到匱乏;在處處為自己著 想中感到不安;在不情願和抱怨中產生憂煩。 這就是眾生相,眾生總是覺得不夠,不滿足。 我講一個笑話。在巴西有一個信徒常常遭小偷,他就請什麼密宗的上師去 看地理。那個密宗上師跟他講:「你的屋頂開了一個天窗,氣散掉了,所 以你才會散財。」後來又請地理師去看,說:「你家的門尺寸不合,門公 尺一量,不對,會散財。」什麼地理師風水師都去看了,結果還是沒有解 決問題。 他就請我去看,那我又不是密宗,也不是地理師風水師,怎麼辦?他帶我 去看他那個房間,哇!我的天啊!那個衣服不知道幾百件,整個衣櫃都滿 滿的,他還說不夠。女人的衣服總是少一件。我說:你這麼多衣服怎麼穿? 他說:「一天穿一個樣子啊。」 古代的人說:「穿破才是衣,到老才是妻」,到老的時候能在一起的那個 老伴,才是真正的妻子。那衣服你穿了,才是你的衣服。你買了卻不穿, 擺在那邊只是佔一個空間。但是我們永遠都覺得不夠,所以有些人有幾千 雙的鞋子。據說菲律賓馬可式的夫人就有幾千雙鞋子。 就是說,我們永遠覺得不滿足,永遠就是不快樂。所以中國人講「知足常 樂」「知足常足」,什麼時候你滿足了,你滿足擁有這些了,那真的是很 快樂的人。 其實,我們一個人應該時時刻刻都快樂,怎麼快樂呢?就是想法而已。你 想到那些住在醫院打點滴的,想到不能動的植物人,想到不能呼吸的人, 你摸摸自己的鼻子,就已經很快樂了。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人世間盡在 呼吸之間,能呼吸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可是,因為呼吸不用錢去買,所以我們覺得呼吸沒有什麼,其實呼吸是最 重要。最重要的我們都擁有了,你還不快樂的話,那你的心理有問題。各 位有沒有快樂?很快樂,對不對!我是覺得能呼吸就已經很滿足了,如果 不能呼吸,能坐在這邊演講嗎? 呼吸這麼重要,那我們就要下一番功夫去研究呼吸的問題,以後我們會談
到怎樣透過呼吸來安定身心,來轉凡成聖。「好酒沉甕底」,以後再講。 這個地方說:我們一直在追逐,覺得我缺什麼,一棟房子不夠,要兩棟; 銀行裏面多一個零最好;車子最好多幾部,要什麼名牌的,永遠不滿足, 感受到匱乏,就沒有快樂。 ★ 然後,「在處處為自己著想中感到不安」。我們的痛苦是因為處處都為自 己著想,我最重要,我擺第一,別人的死活跟我無關,缺乏悲天憫人的心 念。 孔子在《論語》裏面最後一句話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有些人把它 解釋為「你沒有去算命,你就不知道你的命,不能做人」,不是這樣子的。 「命」就是我們身邊周遭發生的一切——我的身心發出來的訊息,比如痠 痛麻養;還有這個世界未來的趨勢,你如果沒有遠見,盲目投資,你就完 了。 這個地方讓我們了解到,如果你只是時時刻刻想著自己,對身邊的父母、 妻子、兒女、社會所發出來的訊息,我們都毫無敏感度,不了解他,沒有 辦法去跟他對應,到最候我們會痛苦,因為我們跟這個世界沒有同步脈動, 脫節了。為什麼?因為我們只關心自己,我個人怎麼樣,都是我我我,那 麼就在為我忙碌當中,你忽略了身邊的父母妻子兒女了。有一天,他們覺 得你冷酷無情,他們離開你了。因為我們拋棄他,不關心他,他覺得跟你 這種人在一起沒有意義,所以他們走了。社會也是如此,世界也是如此。 中國人造字很有意思,這個「人」字是兩撇,而且兩撇是靠在一起,你靠 我,我靠你,你幫助我,我幫助你,是互惠的。人與人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自他當中互為增上。這就讓我們了解到,在我們的思考模式中,不能單單 只想我自己,這樣行不通的。 ★ 接著說「在不情願和抱怨中產生煩惱」。比如在大眾面前,人家來勸你做 善事,你不好意思,不情願的「樂捐」了,不樂之捐是很痛苦的,然後就 抱怨「為什麼在大眾面前來找我化緣做善事」。 世間的人就是這樣子,有很多的不情願。像結婚,結了婚就羨慕不結婚的
人多自由,不情願了。生了小孩,起初很高興,之後又煩了,不情願照顧 孩子,又想那些不婚不生的人多好。這是眾生的毛病。就在不情願和抱怨 中,產生許許多多的煩惱。(佛學講座 2)
11.人類不去反觀老病死,他們只喜歡談不老不病 不死,因此他們對佛法的修習不曾增長過正確 的感覺。 所以,佛陀就是要我們去觀察無常、苦空、無我。那不是說觀想它無常苦 空無我,而是它本來就是苦空無常無我,但是我們眾生被這個物欲沖昏了 頭,所以世間的真相我們不了解,然後我們去想像得很美,永恆的、清淨 的、快樂的、自我的,這就叫顛倒。 我常常講,我們的肉體很快速的變化衰老、疾病纏身、死亡,可是我們的 煩惱是不老不病,如果我們不想法子去對治它,煩惱是永遠跟我們黏在一 起,這個是人類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這一生當中,我們要想辦法把那 些無明、貪愛、瞋恨種種的煩惱,趕緊把它淨化。如果我這輩子不去淨 化這些煩惱的話,來輩子那真的是煩惱一大堆。 你看,我們人的臉就是一個「苦」字。兩個眉毛就是一個草字頭,然後就 一個古時侯的「古」字,那就是一 個「苦」,苦瓜臉。但是我看各位都 不是苦瓜臉,各位信佛學佛,都是法喜充滿的臉。所以宗教的價值,就是 讓我們去正確的了解老病死是跟隨在我們的身邊,時時刻刻我們都在不斷 的變化。 我今天看到我們阿根廷回來的信徒,多年不見,真的是跟以前大不相同, 有一點髮白面皺。那我自己我也感覺有一點髮白面皺,這是不可否定的事 實。這個身體會衰老,可是我們對內心、對自己、對人類的未來還是要充 滿著信心;身體可以老,心理千萬不可以老。佛性就是不老不病不死的。 我們身體可以讓他老,而且這是老得很自然的,是必定的一種過程、一種 事實,不要為這個事情而煩惱,而是要趕緊的把生死大事想辦法去突破、 解決它,有一天我們碰上了,含笑而逝。否則的話,到時候眼睛睜睜的死 不暝目,那真的是很悲哀;一團慌亂一團糟,那真的是呼天搶地沒有用。 所以學佛是一個很理性的、很成熟的心理,去面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 而且必定會發生的事情——就是老病死。 我們永遠是面對著老病死這個問題,那是不是人生就是很悲哀?不是!幸
好有老病死來警惕我們,如果沒有老病死來警惕,那我們真的是就放逸懈 怠懶惰,不能轉凡成聖。所以諸佛以八苦為師,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讓 佛陀去成佛成道。那我們眾生沒有智慧的話,就被這八苦折磨。所以我們 要學佛,就是把這八苦變成我們的老師,在八苦當中我們增長了智慧,當 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能夠有勇氣去面對它、解決它,而不會被 它煩惱。學佛的價值就在這個地方。(佛學講座-2)
12.如果你自己是好的,那麼無論你去哪裡都會是 好的,不管別人批許或讚揚你,你仍然是會呈 現好的。如果你不好,那麼當別人批評你,你 會生氣;而當他們稱讚你,你就高興了。 這是我們大家容易犯的毛病。我用另外一個簡單的譬喻,就是我們把自家 的大門、鐵門、房間門、什麼門,都打了好多好多的鑰匙 ,然後交給別 人,那這個人聰明還是笨呢?很笨,把自己的家門鑰匙交給別人。 我們常常把快樂痛苦的鑰匙交給別人——別人一個關愛的眼神,你快樂了; 別人一個輕慢的眼神,你痛苦了。別人一句話,讓你快樂好像升天堂;別 人一句話,你聽了很難過,你就下地獄了。所以說,我們打了很多鑰匙交 給別人,我們把快樂、痛苦的鑰匙交給別人,別人一個眼神、別人一句話、 別人一個動作,我們馬上從天堂掉地獄,或者是從地獄升到天堂,這個叫 做笨,很笨! 今天,我們要把這個鑰匙收回來。各位,你不要把鑰匙放在我這邊,知道 嗎?我讚美你,你嘻嘻哈哈的;我罵你兩句,你就恨我一輩子;這就是你 的鑰匙在我手上,開關在我這邊,這樣不行的。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鑰 匙收回來,別人怎麼講、怎麼樣子,我們自己知道的清清楚楚。我們的長 處短處,自己有顯微鏡看的清清楚楚,不要別人一句話就讓我們升天堂, 一句話讓我們墮地獄,這個不行。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我們自己清清 楚楚。 這是講到我們做人的一個原則。下一次我讚美你的時候,你要平常心;我 罵你的時候,你也是平常心,那你的鑰匙不在我這邊,我也無可奈何。 那有人罵你的時候,怎麼辦呢?那就要轉,你要轉念頭。你不要說:「你 罵我,我就念大悲咒咒你死。」那就不對。他在罵你,你要轉,你不要想 說:「我用念阿彌陀佛感動他,念大悲咒轉化他。」不要這樣子,你用意 念來轉就可以了。 今天傳授各位一個「轉」的功夫——當有人罵我的時候,第一個你不要想 他在罵我,有一個我被罵,那這個永遠沒完沒了。你要怎麼想?他想教導
我什麼,可是他不懂得教導,他拍桌子瞪眼睛,甩椅子、什麼惡口惡言都 來了,他無知,他不懂得教導我,因為他沒有智慧。他有愛心,但是沒有 智慧,是他可憐,我同情他,我感謝他,讓我們原諒他的無知。你這麼一 轉的時候,四兩撥千金,當下煩惱沒有了。 你不要以為說「我念阿彌陀佛,他就不會罵我。」世間沒有這麼簡單的事 情,知道嗎?用轉的功夫就好 了。 所以下午我送給各位一個禮物:轉。小孩子長成大人的時候,叫做「轉 骨」。我們學佛的人也要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凡成聖,轉痛苦為 快樂 ,法喜充滿,轉生老病死變成不老不病不死。 長生不可能,那我們怎麼去轉老病死?接受它,了解它,不被它所轉。髮 白就讓它髮白吧!所以我一輩子不染頭髮,也沒有頭髮可染,這麼短怎麼 染呢?接受它,面對它,不要為它而煩惱。這些芝麻小事不要去想它,最 重要是此時此刻我的內心是否平靜的、平穩的、快樂的,這個最重要了。 我們每天一定要快樂的過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法喜充滿的過日子。你 不要說我要等死後,我投胎到哪一個世界,我就會快樂,那我們這一輩子 就沒有快樂了,是不是?佛法是現實主義,很現實的,我現在就要快樂。 那我現在快樂什麼?我不要去恨人家,我不要去討厭人家,我不要去羨慕 人家。人家開什麼車子,管他開什麼車子;他要穿什麼衣服那是他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此時此刻是不是心情很平靜,我沒有愧對父母妻子兒女,我 的責任盡了沒有,我的事情做好了沒有,我每天是不是有追求新的知識, 這個最重要了。(佛學講座-2)
13.沒有人願意痛苦,然而人們卻不斷的製造苦因 。 佛陀初轉法輪的時候,講到四聖諦,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那我們 眾生就是苦、集,眾生的生命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問題,身體上有生老病死 苦、心理上跟別人起衝突的苦,社會的愛別離苦、以及世間的求不得苦, 大風、大雨、地震、車禍這種種。這麼多的問題,佛經利用一個字代表, 叫做「苦」。 苦,就是說隨時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個問題。所以,世間沒有一勞永 逸的。我們現在雖然事事滿足,可是頭髮白了,眼睛花了,年紀大了,彎 腰駝背了,我們不想要的東西卻提早來臨了;永遠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圍繞 在我們身邊。 那我們可以透過宗教的修養、宗教的學習,去把這種問題減少到最低的程 度,甚至說當這些問題產生的時候,我們不以為苦。透過智慧的轉化,可 以把這個苦轉化過來,這就是工夫了。 沒有人喜歡苦,為什麼我們會苦?因為我們不斷的去製造苦因,我們種了 許許多多不好的種子,它不斷的發芽結果。所以,苦是我們自己去製造出 來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我身高才一百五十公分,我看到一百六十公分的 人很羨慕,當下苦不苦?很苦。再比如說,胖的人、噸位重的人,看到別 人這麼苗條,心想「我如果像他這麼苗條多好」,馬上苦就產生出來了。 其實,苦跟樂只是一個念頭而己。這個念頭這樣想就痛苦,轉一個念頭就 很快樂。 我自己用兩個方法來對治:第一個,我想到死,隨時都會死,隨時都會有 結束生命的危險性,一想到這樣,就容易精進。第二個,隨時想到說我還 能呼吸,就很快樂。我是用這兩個方法來對治自己有的時候會懈怠。 有的時候懈怠了,貪睡了,不想打坐不想誦經不想拜佛,這是什麼?懶。 那怎麼辦呢?我就想到有一天我要躺在四塊木板釘起來的那個裡面,被人 燒,那時候怎麼辦?我這麼一想的時候,打坐念佛誦經拜佛的勁就來了, 就不敢躺下去睡覺。然後,又想:今天能活著,能呼吸,真的很快樂;還
能工作,還能做事,真的是很快樂。 我是用這兩個方法:一個是呼吸,一個是死亡。 就是一個念頭而已。我們不想痛苦的話,就不要去製造因——你去羨慕人 家,嫉妒人家,恨人家,把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那是很笨的人。別人 不好,我們是咬牙切齒,巴不得他怎麼樣子的,這個也不對。那是別人的 錯誤,卻把它拿來懲罰我們自己,這也不對。 所以,我們不要痛苦的話,最簡單就是不要去製造苦因。什麼讓我們痛苦? 羨慕人家、嫉妒人家、恨人家,這絕對會造成自己的痛苦困擾。所以要原 諒人家,別人的過失你原諒他,不要老是想別人的過失,那會很痛苦。懂 得去原諒人家,你內心裡面會比較乾淨;你不能原諒人家的時候,心裡始 終有個陰影,那是拿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是很笨的。所以我們不要痛 苦,就是不要去製造痛苦的因。 佛經裡面講到四聖諦,在凡夫就是苦聖諦跟集諦。苦是我們生命當下時時 都在產生的。這個苦是從那裡來的?從煩惱招感而來的。「集」就是招
感的意思。你種了這個因,你不想有苦,那是不可能的;你種 了這個因,絕對要受這個苦,這個因果是絕對沒有辦法改變的。 我們恨人家,當下別人不會受傷害,我們自己當下受傷害了。 我們發脾氣,我們發怒,先傷害了誰?自己,自己的血管、內 分泌、賀爾蒙、免疫系統整個都破壞掉了。所以,佛經裡面講 到我們善的心所——慈悲智慧、正念正知,這很有道理的;當 我們內心是用積極的、正面的、光明的去想去看的時候,你身 心健康,也擁有幸褔快樂。 ★ 講一個小故事好了。有一個曰本女醫生,因為她的長輩一輩子 都在生病,她的母親就講:「你那個外公一輩子都生病,現在 八九十歲了,你現在當醫師,你去看看他吧。你既然當醫師, 你去幫他治療。」 她說:「好吧!我選一個日期。」就坐火車老遠的去看她的外
公。 她說:「媽媽要我來看你。媽媽說你天天看醫生、吃藥,到底 你是什麼病?」 外公說:「我沒有病了,我好了。」 她說:「可是媽媽說你一天到晚生病?」 他說:「那是以前的事。」 她說:「那你的病是什麼時候好的?」. 他說:「我從今年就病好了。」 她問:「你是吃什麼藥好的?」當醫師的就想研究了,「哪一 個醫院開藥給你, 你吃了,你全身的病就好了?」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想通了。因為我過去就是恨我身邊周 遭的那些朋友,以前倒我會的人,傷害我、破壞我名譽的人, 我想到他們我就咬牙切齒,巴不得他們被汽車撞死。我天天都 想到壞的,愈想愈糟糕,身體就壞掉了。現在我想通了,原諒 他們過去傷害我。奇怪的,我這麼一原諒他們,不去咒罵他們 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天這個病就沒有了。」 一個人每天心存好的念頭,這個善念會幫我們加持。 你不要說:「佛菩薩啊,我誦這麼多經,你要加持我身體健 康。」你要問:我們自己心理健康了嗎?我心裡是想著積極的、 光明的、祝褔的、正面的嗎?那我們的生理才能健康。 一般人說養生,中國人講「修身養性」,想要養這個身體,就 要先養心。中國人又說「精氣神」,這有道理的,你要養生, 先要養精氣神。這個是附帶告訴各位的。我們這個「般若講 座」,就是講養心的問題,所以下一堂課一定要再來養心喔。 養心是很重要的,心養好了,身體才能健康,家庭才有快樂才 有幸褔。
★ 這是說到,我們不想有苦的話,就不要製造苦因。但是,我們 凡夫是隨時都會製造苦,當我們看到外在的世界,引起你起心 動念的時候,那苦已經開始了。 阿羅漢,我們翻譯成「殺賊」,賊就是煩惱。阿羅漢還有一個 意思,叫做「六恆住」——六根永遠安住在平靜的、平穩的、 安祥的一種境界。 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六根對六塵色聲香味 觸法接觸的時候,他能夠保持平穩的、平常的、平衡的一種心 態,他不會看到不好的就咬牙切齒,看到好的就貪染執著,但 是,他是清清楚楚的。一切是非善惡美醜他看得清清楚楚,但 是他不會像我們起心動念的那種愛憎取捨、內心裡面波濤洶湧, 他不會。所以阿羅漢叫做六恆住。 我們想離苦得樂,就是不要去製造苦因。我們製造什麼苦因呢? 煩惱的苦因——對人對事對物不斷的起心動念,起那個貪愛瞋 恨嫉妒,起非份之想。我們不想有苦,卻不斷的去製造苦因, 所以苦就沒完沒了。(佛學講座 3)
14.每個人最愛的莫過於自己,這是人類的本性。 甲說愛乙,乙說愛丙,其實,我們每個人最愛的是自己,甲就是愛甲,乙 就是愛乙。 有一個笑話:美國有一個教授,他做一個實驗,就是請一個女孩子在黑板 上寫下那些關心你的或是討厭你的人,過去傷害你的或保護你幫助你的人、 你最喜歡的人和你最不喜歡的人。她在黑板上寫了一大堆。 教授說:「現在把你覺得不是很重要的人劃掉。」她就把她討厭的人先擦 掉。這個很正常吧!然後教授說:「再把你覺得次重要的劃掉。」 她又把同學朋友同事劃掉。一個一個被劃掉,劃來劃去,最後黑板上剩下 父母妻子兒女,這麼重要的人怎麼去劃呢?可是教授說:「你非劃不 可。」她想一想,父母親比較老了,就先讓他們走吧,於是她又把父母劃 掉了,她想:父母劃掉的話,我還有兒女。 教授又說:「你再劃掉一個人,非劃掉不可。」她想了想,兒女長大就飛 走了。於是她又把兒女劃掉,最後就剩下她的丈夫跟她了。 教授說:「你再把它劃掉一個吧!」她想到最後,還是把丈夫劃掉了。 這就是說,我們最愛的就是自己——丈夫劃掉以後,我還活著。每一個人 最愛的是自己,這是人類的本性。 但是,透過宗教的修養,這個愛可以擴而充之。所以佛教講到「無我」, 這是佛教一個最特殊的地方。觀察這個「我」的存在,我是怎麼存在的? 有衣食住行,有士農工商,有農民種植東西,有別人蓋房子可住.......,這 個生命的存在,是靠著許多的眾因緣所成。 所以,我們都是欠世間的債,別人對我們付出太多太多了。釋迦牟尼佛說: 我們是欠債者,我們欠世間人的債。你看,父母把我們養大成人、還有學 校的師長讓我們有這麼多的知識、還同學朋友。所以,佛教是一個報恩主 義。那無我的話,才能真正的去報眾生恩,如果你有我的話,一定先把別 人劃掉,保留我就好了,這是眾生的一個習性。 所有的宗教不敢談到無我,但是佛教講到無我。無我,不是沒有我,這個 人是有的,但是我的存在不是這麼簡單,是父母妻子兒女、士農工商、還
有太陽空氣水、植物礦物....,我才能存在。最簡單的來說,不能呼吸人就 死了,那麼是誰讓我們能呼吸?樹木啊,沒有樹木我們就死了。 我常常講,我們要救樹木,因為保護樹木,我們才能呼吸。怎麼去救?我 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上廁所不用衛生紙,就可以少砍樹木。我從來不用 衛生紙去擦淨,而是用水沖一沖。你拿個桶子,如廁以後用水沖一沖(身 體),然後那個髒水又可以沖廁所,那你就可以省掉很多水和衛生紙了。 佛家講無我,不是說沒有一個人格意志,不是這樣子。我們跟什麼樣的人 在一起,讀什麼書,我們嗜好在那一方面,久而久之,它就變成一種人格、 一種個性。那人格個性是永遠不變的嗎?還是可以改變。只要可以改變, 那就是我們講「無我」,是可以改變的。 所以,佛家講這個無我很有意思。就是我們的生存,不是說我想生存他就 會生存,是很多條件來支持我生存,所以我們欠世間、欠別人太多了,時 時要用感恩的心來回饋世間,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一個方法。助 人利人 ,最後還是會利益自己;傷害別人,破壞別人,最後是破壞自己; 這是因果,是一種鐵的定律。 雖然我們最愛的是自己,這是人類的一個本性,但是這個愛可以擴而充之, 把這個很自私自利的愛,變成悲心、悲天憫人的一種善念。(佛學講座 3)
15.眾生的野心如同奔流般,絕對不會回頭向後看 。 這個講到我們眾生的欲望,欲望毫無止境,叫「欲壑難塤」,像山谷很難 填滿。眾生的欲望無止盡,像海洋的海流這樣子奔流,很難去阻斷它。 我們現在來研究欲望從那裡來。佛經裡面講:「欲從思想生」,因為去思 考它,去想念它,然後不斷的去想像它,想像得多麼美好,這個欲望就這 麼產生出來的。 簡單說,我們的欲望欲求、渴望得到什麼東西,其實就是一個念頭、一個 妄念。 這個妄念不斷的去想像去思考,就產生了一種行動。「心動不如馬上行 動」,有這句話是不是。那行動是從那裡來?從心動來的。所以我們談修 行,實際上就是直接從內心裡面去下工夫。內心裡面的起伏,我們能夠清 清楚楚的時候,我們才能做得了主。如果我們不從內心世界去下工夫的話, 那就捨本逐末,永遠沒完沒了。 我們眾生的野心就是不斷的妄念生起,然後我們就不斷的去做妄念的奴隸, 每一生每一世我們都是做妄念的奴隸。舉個例子來講,今天假日不上班, 家裡沒什麼事,在家裡待著無聊,突然就動了一個念頭:「好無聊」。為 了解決這個無聊,就想:「好吧!看電視吧!」你這個念頭一動的時候, 手會去拿遙控器了。 東看西看,又發現好無聊,這些節目看了又看,沒意義、沒內容、沒營養, 怎麼辦?「好吧!出去散散心,買件衣服或什麼吧。」因為電視裡面很多 廣告 ,看了以後,就想好吃好喝好享受的。動了這個念頭之後,「走吧! 去家樂褔、百貨公司買什麼東西吧。」就走進去了。一走進去,一看,哇! 不得了了,廣告再加上你自己的意志不夠,就買了一大堆,一輩子也用不 到的還是買下去了。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妄念。 我在阿根廷的時候,就遇到一個信徒,他開了一家店。我在店裏面看到一 個老婆婆買了一大堆,用推車這麼推。我說:「你怎麼這麼殘忍?」他說: 「師父,你不曉得,他們有一種購物狂。」我說:「他買這麼多,他吃得 完?用得完嗎?」他說:「他吃不完用不完,他也甘願堆在家裡。他有錢, 他吃飽沒事做,非出來走一走。他不曉得怎麼樣過日子,動一個念頭『出
來東逛逛西逛逛』,然後一看,錢就掏出來了。」這就是隨著妄念在過日 子。 我們一個人想快樂過日子,念頭來的時候,我們要保持正知;對於這個念 頭的危險性、它的後果性,你能夠清清楚楚,這個叫做正知。當一個念頭 一出現的時候,你馬上了解說這個念頭來了,它的名字叫做妄念,它會變 化。 動了一個妄念,你不理它的時侯,它就轉變成另外一個形態。比如,本來 動妄念想要去台北,你說「我就不去」,它(念頭)會說「那我們到台南」, 它會變化這個念頭喔。然後你說「我就是不去台南,看你怎樣」,它又會 說「好啊!那去花蓮」,它會變動。所以叫作「妄」念,它是虛妄的。可 是我們一般人就是沒有在這邊下工夫。 我們講用功,就是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你動念頭,你變化,你消滅, 然後又一個新的念頭來,又變化、消滅,生起、消滅、變化、生起、消滅、 變化 ......。 我在我閉關靜修的時候,有時候一個念頭來,你盯著它,它不變了,整天 當中它竟然就是這個念頭,它不肯變。各位有沒有遇到這種情形?那真的 很可怕。在拉拉鋸戰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完了。我們講「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在我們內心當中,一個很微細很維細的念頭,如果你沒有發現它, 你沒有正知它的厲害性、它的危險性、它的傷害性,你沒有正知的時候, 你就會跟著念頭走,那就完了。 所以談修行,不是說你念多少經、拜多少佛、念多少咒才是修行,而是保 持正知。先保持正知,了解到所有的念頭,它的產生、它的變化,它就消 滅。而且了解到它們的後果,它帶來的後果是善是惡、是好是不好,對這 個後果清清楚楚。這就是保持正知了。 你保持正知以後,慢慢訓練到最後,你就能保持正念。什麼是正念呢?那 時候惡念就不生了。惡的念動不生,善的念頭不斷的來,而且能夠擴而充 之,這就修行到一個功夫了。 所以修行有兩個階段:第一是正知,真正了解當下的心念的起伏,對自己 所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清清楚楚。第二是正念,有了正知才能 保持正念,不再動惡念邪念。聖者就是正知正念都俱足。那我們現在開始
學佛,是有的時候正知,有的時候不正知,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講錯話、 做錯事、動惡念,但是如果工夫好,馬上就會發現。 這個是講到我們眾生的妄想心如同奔流般,絕對不會回頭;不是絕對,來 參加般若講座的都會回頭的,不然你不會來了。(佛學講座 3)
16.凡人的心識猶如焦距沒有調整好的相機,沒有 辦法對現實或真理拍下明確清晰的 影像。 我們眾生的心處於兩種狀態:一個是散亂,胡思亂想;一個是昏沉。當我 們的心是昏沈、是散亂的時候,我們對自我身心、以及外在的世界,就會 有某種錯誤的認知。有了錯誤的認知,我們去應對的時候,就一定是錯誤 的。就像相機沒有調整好焦距,拍照起來的影像模糊不清。 我們要調整心識,讓它不是昏沈也不是散亂,而是正知正念,那麼我們做 起事來就能夠事半功倍。 舉個例子來講:各位有沒有這個習慣:回到家就鑰匙這麼一丟,然後整天 找鑰匙。很多人有這個習慣。不要小看這個動作,你這個鑰匙拿起來要放 下去的時候,你正知「我要放下去了,我放在這個地方,我的手離開鑰匙 了」,之後你要找鑰匙,你馬上就可以找得到。但是,通常我們不是正知, 我們心裡很散亂的時候,鑰匙這麼一放,到時候找不到了。那就是沒有正 知正念。 心很散亂的時候,做事情、講話很容易錯誤。昏沉、散亂是我們眾生的心 的一種特色。所以我們修學佛法,就是要時時刻刻讓這個心不是胡思亂想, 也不是昏沈。當然,白天工作,晚上一定要休息。我們養成一個習慣,時 時刻刻了解自己現在心裡的狀態,是往上飛揚、胡思亂想,還是往下昏沈, 我都能清清楚楚保持正念,這就叫修行。 所以各位不要以為說修行就是我到佛堂打坐誦經拜佛持咒叫修行。事實上, 時時刻刻的,我現在在走路,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了解紅綠燈,規規矩矩 的這麼走,這也是在修行。修行不一定是在佛堂。時時刻刻你保持正知正 念,這樣子你才能正確的處理你身心的問題。那一般人就是心裡沒有調整 好,胡思亂想,所以產生很多煩惱問題。 (佛學講座 3)
17.人總是在錯覺中迷惑打轉。失去了鴨子,你會 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成四類:第一類是屬於迷於物,迷於物質的追求;第二 種人是迷於心,對自己的心靈迷迷糊糊;第三種是又迷於心又迷於物;那 麼聖者是不迷於心也不迷於物。大致說來,人就是分成這四類。 佛陀,我們稱為「覺者」,覺悟的人。而我們眾生是迷糊的人,我們迷於 物質、迷於心靈,兩種都迷,心物俱迷。所以這個地方說「人總是在錯覺 中迷惑打轉」,我們一般人都是在心物之間遊走,不是迷心就是迷物。 從這個地方讓我們瞭解,我們一般人很少去探討什麼是我們生命的主體。 什麼是本?什麼是末?我們的心就是本,如果對我們的本心本性不去掌控 瞭解,禪宗說明心見性,那麼我們就是被物所轉,被物所迷。所以儒家有 一句話說:「本立而道生」。一個人對自己的心靈不下一番功夫,內心裡 面空虛了,往往都往外去追尋幸褔快樂,來塤補內心的這種空虛。 宋朝有一位禪師講過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 關鎖,今朝垢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我有明珠一顆」,就是說我們 每一個人都擁有無價的珍寶,這無價的珍寶我們給它一個名詞,叫做「佛 心」或者是「佛性」,儒家給它稱為「良知良能」。說是良知良能也好, 佛心佛性也好,明珠也好,這個有道理的,因為佛陀說唯有我們人類有這 三個殊勝的地方;當我們的良知良能、佛心佛性,一旦去昇華淨化的時候, 它的作用非常非常的大。為什麼? 在我們的良知良能當中,第一是「憶念勝」,我們的記憶力非常的強,我 們對於過去所學到的東西可以記得一清二楚。人世間的科技發明,都是我 們人類的記憶力累積,及全世界人類的這種記憶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發明 許許多多的工具。我們不但在這個世界活動,也可以到外太空另外一個星 球去活動,這都是人類知識記憶的一種累積。當然這些動物我們也可以訓 練牠一加一等於二,牠會把牌子弄一弄,但是你叫牠去發明東西呢?不可 能。所以人類的內心的世界是一個無價的珠寶。 第二,人類的內心世界還有一個無價的本能,叫作「梵行勝」。梵行,就 是人類有一種希聖希賢的心理,有一種慚愧的心理,我們見到別人好、見
到別人殊勝的地方,我們會想跟他學習,見賢思齊,所以人類有聖賢的出 現。也就是說,人類有羞恥的心、慚愧的心,總覺得我還有很多可以向別 人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講希聖希賢、克制自己的情欲、克己復禮,這是 人類的另一個很殊勝的地方。 第三個人類殊勝特別的地方,叫做「勤勇勝」。勤勇勝,就是犧牲小我完 成大我。人為了完成一個責任,可以犧牲生命,這是人類的一個特色。 舉個例子來講,一部車子如果沒有油,怎麼辦?是不是就停下來了。可是 如果我們為了達到一個目的,或者是我們在深山裡面迷路了,三天三夜不 吃不喝不睡還可以走路,是不是呢!它會從身體五臟六腑裡面溶解,溶解 自體,而達到一個脫困的境界。所以人類可以在這種最困境當中去掙扎。 以儒家來講的話,即是智、仁、勇。憶念勝,就是智慧很強,理解力很高, 這是人性當中的一個特色。第二是梵行勝,就是希聖希賢、慚愧心,往生 命的最高處去昇華,這也是人類的、人性的一個特色。第三個勤勇勝。這 三個跟儒家講的智仁勇三達德很類似。 我們內心有這麼大的功能,可是我們因為迷物又迷於心,我們一直往外去 追求,所以這個地方說失去了鴨子,我們會去找,但是迷失了本心,我們 卻無動於衷,不想去找回來,不想去找回我們的本心本性,這就是眾生的 一個現象。 那麼,《遺教經》裡面又講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譬如深山裡面的 樹木,我們說樹木是水的故鄉,樹木能夠防止土石流,能夠吸收幾噸幾噸 的水,然後一滴一滴的滲透出來,變 成河流,然後進到水庫。如果我們 作了一個水壩,水壩把一滴一滴的水積起來的時候,這個水壩的力量就很 可觀,可以划船,可以游泳,也可以用來發電,用來灌溉。我們日用的生 活都離不開水,就是因為有水壩水庫把水累積起來,它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的心就像一滴一滴的水,因為我們迷物迷心,一滴一滴的水就這麼蒸 發掉了。我們前念後念都不一樣、截然不同,甚至是矛盾對立衝突,前念 跟後念根本就扯不上關係,一念東一念西,就像水不斷的蒸發掉,所以我 們的心就沒有力量,力量不能發揮。那如果是前念後念都是同樣一個念, 就像深山裡面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到水庫裡面,它就產生很大的作用,可以 發電可以灌溉可以飲用。
宋朝這位禪師說「久被塵勞關鎖」,塵勞就是指五塵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種種,這一切一切的五欲塵勞迷惑了我們的身心。「今朝垢盡光生」,我 們信佛學佛以後,這個內心靜下來了,把心收回來了,明心見性了,徹底 的掌握了我們內心世界,等於是說我們擁有一顆無價的寶珠了。這個時候 「照破山河萬朵」,從此對這個身心世界不再迷惑,成為一個大自在者。 我們之所以學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為一個大自在者,生死這一 切一切不再干擾我們了,得失也能夠以平常心來瞭解。 這是講到我們眾生有四類:迷心、迷物、或者心物俱迷、或者心物不迷。 在人生的追求當中,衣食住行只是維持我們生命的基本條件,當我們能夠 衣食無缺,甚至有更多財富的時候,我們要去創造比財富更重要的,要去 賺取比財富更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我們不可能說沒有衣食住行的基本 條件而能從事宗教,不可能;但是,除了追求物質的家庭生活的穩定以外, 我們要再去更進一步的賺取比金錢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那就是對自我身 心的徹底瞭解,不迷於心也不迷於物。 為什麼講到迷心?因為我們一般人從迷物當中跳脫,瞭解物質的無常,可 是我們會進一步的又想在我們內心當中去找一個永恆的生命,叫做靈魂, 這個在佛陀來講就是迷心了。如果我們的內心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這個 我如果回到不生不滅梵的境界,我就得到永生——這在佛陀來說,他說這 是迷心。 他先有一種預見,預存一種觀念,認為我有一顆永恆不變的心靈,那麼這 個不變的心靈被我捉到了,我回到了不生不滅、永生的一個世界,那我就 解脫了。那佛陀就說,你這個我執我見還是在,煩惱的根未斷。 大部分的人是迷物,那麼在文學、宗教、哲學的層次的話,比較容易迷心。 這個是讓我們瞭解,既然不能迷物,也不能迷心。因為迷心的話,會變成 唯心,唯神來創造這個宇宙的一切,那麼這個還是跟我執攪和在一起。所 以在心物之間,心為本;但是我們又不能執著這個心就是宇宙的主體本體, 這個心也是如幻如化,也是無常的。(佛學講座 7)
18.貪色不顧病;鬥氣不顧命。 「貪色不顧病」,儒家也講到「食色性也」。 我看過醫學上一個報導,說有病的人,尤其是肺病的人(肺有毛病的人)特 別會有這種欲望,那麼這個欲望又加速他死亡。可是,眾生有這種疾病的 時候,卻貪色不顧病。 記得我小時候都是騎腳踏車,騎腳踏車總是要灌氣(打氣),常常我們會到 隔壁又隔壁的一間腳踏車店去,那個人的名字很好聽,叫做「天良」,我 們就叫他「天良兄」。「天良兄,你那個灌風的借我們。」「好!沒問題 沒問題。」熟人嘛。 後來他結婚了。人家說「醜人娶美妻」,他長得不是很好看,結果他娶了 一個很漂亮很漂亮的女人。後來大概兩年還是三年,他就死掉了。 我們那時候大約十五六歲、十七八歲,似懂非懂的,我們就發現中醫師去 幫他看病,老醫生跟他講:「你啊,就是貪色不顧病。」這樣瞭解嗎?因 為他的老婆年輕漂亮,所以他就不能節制。老醫師說:「我這個藥給你吃, 你一年到兩年之內,起碼一年哦,你一年內都要跟你的太太分床睡。你如 果不分床睡的話,那下場就是我這藥也沒有辦法了。」 結果經過一年,他好好的。這一年過了,他認為沒事了,不久就死了。死 的時候,他家裡的「小蘿蔔頭」還在流鼻涕的,我們看了覺得蠻可憐。他 太太也不會修腳踏車,後來怎麼樣子我就不曉得了。這個就叫做「貪色不 顧病」。 ★ 「鬥氣不顧命」。以前我住慧日講堂,有一天去郵局,剛剛出來的時候, 就看到兩個人車子稍微磨擦、碰撞一下,那麼兩個司機走下來,一個拿扁 鑽,一個是拿棍子,兩個人就很大聲的吵,他推他,他也推他,看起來很 可怕。年輕人常常鬥氣不顧命,就是那一口氣壓不下來,什麼動作都出現 了,那時候也不會憐惜自己的生命,就這樣打起來了。(佛學講座 7)
19.眾生是一群迷惑的演員。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是迷心就是迷物。大致來說,我們都是心物俱迷。 我們隨著身心世界所觸對的六塵,六根對六塵在接觸的時候,我們都是 「無明觸」——用無明的心態來接觸這個世界。在接觸世界的一剎那,有 一個主觀的我、能認知的我;有一個客觀的世界、被我認知的世界。我們 這種二分法,是一種很自然的,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覺到什麼,當下 就是有一個主觀認知的我、跟客觀的世界。 身心世界接觸的時候,我們很快的就產生了想像分別,漂亮不漂亮、高低 美醜胖瘦、對我有利無利,馬上就產生這個分別心。產生分別心以後,接 著很快的就產生了感受,好的、對我有利的就貪戀執著,對我不好的那種 苦受就產生瞋恨打擊。 就是說,很自然的,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隨地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接觸這個世界色聲香味觸法,我們的無明觸當中,不斷的產生分別、認知、 感受,然後產生感受以後就產生了貪戀執著或者打擊排斥瞋恨,我們就是 不斷重複的在演這個戲——愛憎取捨,這變成是我們眾生一種習慣性、盲 目性的反應。 這個也叫做「現行熏種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對於人事物不斷的接 受訊息,然後把這個訊息儲存在我們的內心世界,叫做種子,阿賴耶識的 種子。以世間的俗語來說,阿賴耶識的種子就是一種成見、一種價值觀、 或者是心中的一把尺。 我們心中的這把尺、這個種子又會生現行,叫作「種子生現行」。我們心 中有了這把尺,心中有這個成見,你在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以過去的 印象成見來看這個世界,帶著有色的眼光來看人事物。所以,「現行熏種 子」「種子生現行」是不斷的重複。 所以說「眾生是一群迷惑的演員」,對於自己的身心世界迷迷糊糊,然後 不斷的起心動念、造業、受苦、輪迴。我們都在迷迷糊糊的演那個戲,演 什麼戲?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愛憎取捨的戲,那是沒完沒了的。所以我 們常講,信佛學佛的人就是不願意這樣迷迷糊糊的生,迷迷糊糊的死,這 是很可憐的。(佛學講座 7)
20.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 被人欺。 請問我們有沒有做過這些事?每一個人都有,對不對! 第一是自欺,自己欺騙自己。明明這個事情做不得,我們想一堆藉口: 「沒關係,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就這樣子自欺。第二是欺人,欺騙別 人。然後,有的時候理智不來,感情用事,我們就被人欺騙了。所以這個 婚姻的「婚」字怎麼寫?「女」人頭腦「昏」昏的時候,就結婚了。我們 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只做三件事情:自欺、欺人、被人欺。 自欺就是什麼呢?自己總覺得「我是凡夫俗子,成佛作祖我沒有份,我不 可能成聖成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一般人容易自欺,自己瞧不起 自己。佛陀講得很清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平等。佛陀是教主,我 們是教徒,可是在佛陀的眼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是,我們往往 自己欺騙自己,「哎呀!我是凡夫」,這樣子就不想改進了。 欺人,就是說我們跟別人比較,我比你高,我比你長得好看,我的聲音比 你好聽,我們就瞧不起別人,欺人了。佛陀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 成佛,「輕慢眾生得無量罪」,如果我們去輕慢眾生,瞧不起別人,就是 得到無量的罪了,何況是欺騙人家的財產種種呢! 我們眾生的毛病是自欺欺人,反而有的時候我們被人欺騙了。師父有沒有 被人騙過?也被騙過。有一次在松山寺住,有一個中年人到松山寺去,我 說你來做什麼?他說:「我在南部歸依一個法師,然後到北部來找事做, 現在找不到事做,可是我要回去沒有路錢,師父你要是方便的話,借我回 去,以後我再寄給你。」 師父有沒有給他?有。結果等了一個禮拜兩個禮拜沒有消息,人家就說: 「師父,你真的很好騙。」所以我們往往都會被人騙,一不小心就被騙了。 有的時候我們做善事要小心。佛經裡面講到「慈悲」,慈悲的公式怎麼寫? 慈悲的就等於智慧加同情。如果你是慈悲等於同情,那不對。慈悲是等於 智慧加同情心。我們有同情心,但是也一定要有智慧,否則的話我們會蒙 騙受害,增長別人的貪心,這個是要小心的。(佛學講座 7)
21.開眼忙妄想,閉眼忙夢想。 這也是眾生相之一。眼睛睜開,就想到說如何賺錢、如何怎麼樣子的,為 家庭事業兒女想了一大堆。忙得累了,眼睛閉起來還在想;白天得不到的 (比如:中大獎),結果在夢中實現了。 這個就是因為我們有一顆不安定的心靈、沒有經過訓練的心靈,所以我們 的心不斷的胡思亂想,想前想後、想前想後。當我們能夠控制它的時候, 叫做正常人;當我們不能控制它的時候,叫做精神病患、或者憂鬱症、躁 鬱症。 我們妄想妄念紛飛,舉個例子來講,一部車子一下子往左開、一下往右開, 那這個車子很危險。在高速公路上你只能往前直直的開,如果你左右這麼 蛇行的話,一下往左一下往右,甚至一下往前一下往後,一定要出問題的。 我們的心念就是這樣子,前念後念根本都是互相衝突矛盾,沒有關連,可 是我們還是不斷的動念,所以我們的心理就沒有力量,失去了它明照的一 種力量。 我們眾生就在妄想當中過日子。這個心如果不加以調練、不加以訓練的話, 那麼我們連睡覺它都是還繼續在妄想,只不過睡覺當中的夢中意識會跟現 實的有點差別。譬如說夢到我會飛。各位有沒有夢到會飛這種情形?或者 夢到大火;或者夢到老虎要來咬我們,我們一直跑,可是跑不動,在害怕 當中醒過來了。 在夢中,就是「夢中意識」;在白天,我們叫做「明了意識」。 我們的意識又不是成一條線,而是左衝右撞的,一下往前一下往後,不定 的,所以我們心的力量不大。如果一個人能夠專,他的心理非常安定,讀 書的效果就很好。 小孩子心思不定,讀書讀不來,為什麼?因為他心裡想到外面去玩。如果 作父母的在看電視,你對小孩子說「去讀書去讀書」,大人從不讀書,一 天到晚在看電視,小孩子能讀書嗎?他的心就在這電視裡面,他怎麼讀呢? 他心裡妄想紛飛了嘛。 我們眾生的明了意識,心在散亂當中,它的力量不大,沒有辦法學習,也 沒有辦法克制我們的情緒,然後失去洞察力。那麼,心不是散亂,就是昏 沉、很想睡覺,那很想睡覺的時候,力量也是失去了。散亂與昏沉,就造 成我們的心力是分散去了,沒有力量,做事情事倍功半,也沒有判斷力、
沒有洞察力、沒有學習力。 所以,一個人心能定,他做事容易成功,就是他集中心力了。 這是讓我們好好的檢討:我們的心經常是在昏沉散亂呢?還是在定當中? 自己要清清楚楚。(佛學講座 7)
22.人類的心靈百分之九十都在混亂之中。 凡夫的心靈沒有經過訓練,沒有經過禪定的這種昇華,大部分都是處在昏 沉與散亂。 如何能夠讓我們的心不是昏沉也不是散亂?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注意 呼吸。因為時時刻刻我們都在呼吸,只要我們注意呼吸,這個心就不是散 亂也不是昏沉,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可是你注意呼吸久了,它很快的 就會想睡覺。如果睡覺這關一克服過去以後,很快的你就能掌握到內心的 世界是怎麼樣子。 一般來講,我們沒有經過訓鍊,沒有訓練這個心,大部分都是混亂當中, 所以做起事來事倍功半。那麼有禪定訓練的人,他做事情很快,判斷事情 正確。舉個例子來講,譬如說我們在家裡面常常會找鑰匙、找筆記薄、找 什麼東西的,那大部分是因為我們心很散亂,一回家,這個鑰匙就這麼亂 丟,這麼一丟以後,你就很難找到。如果你這個鑰匙放固定的地方,「我 拿著,我要放下了,放在抽屜了,我的鑰匙離開我的手,我放在這裡了」, 下次你要找的時候,不必問人家,就是在那個地方就可以找到。這就是什 麼?正知正念。 再譬如,你回到家裡面,你的小孩、可愛的小寶寶,你把他抱緊緊的,你 就開始觀察你那種感受,那個父子母女之間感受。你如果只是形式上的跟 他抱一抱,小孩子會知道,他知道你是應付,應付了事。如果你百分之百 的,真的是在感受那個天倫之樂,他也會感覺、會察覺的。所以這個時候 就是可以迸發出你那個正知正念來。那麼,小孩子你不能抱得緊緊的,他 要自由,他離開你的時候,那種感受你也察覺出來。你抱著他,感覺產生 了,然後他離開你了,那個感覺也產生了,這個時候你都很清清楚楚。 所以我們談修行,不是說在佛堂打坐就叫修行,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去修行。 如果我們對這個感受迷迷糊糊,那叫做無明;如果對這個感受產生貪戀執 著,對一種樂的受產生貪戀執著,那也變成煩惱;如果你對這個很不好的 感受、苦受產生一種焦慮,這就產生瞋恨了,那不叫做修道。 在曰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心不是混亂的,是覺知的,但是不貪戀不執著, 這個時候智慧就會產生出來。所以我們常講,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平 常心當中產生。就是我們的心靈時時刻刻都是在覺醒的狀態,生活自然就 會有樂趣,就不會有煩惱。(佛學講座 7)
23.人在煩惱中過活;在痛苦中掙扎;在無奈中結 束生命。 這就是眾生相。在煩惱中過活,每天都是煩煩惱惱的,眼睛一睜開就開始 煩惱,然後帶著煩惱去睡覺。所以我們常常講,一個人如果每天都是這麼 煩惱過日子的話,你拜很多佛、誦很多經都使不上力,為什麼呢?煩煩惱 惱。 你一天當中過得快樂不快樂,當然物質的生活有影響,但是最重要還是你 的想法,你的處世態度。如果你想到:現在世間不景氣,生活有這麼多困 擾,夫妻感情子女種種的挫折,身體又不太好,你想到這麼多問題的時候, 那就是煩惱一堆。如果轉一個想法,你想想那些植物人躺在床上,一輩子 不能動;想到那些眼睛瞎,耳朵聾,嘴巴不能講話不能吃飯的人,身上插 鼻胃管,插管插滿滿的,想到這些的時候,感到我們真的是很快樂哦! 各位想不想快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摸鼻子。我常常告訴人家,如果你想 快樂,你就摸鼻子。為什麼?呼吸。那個躺在地上的人不能呼吸了,還有 些人已經病得很嚴重了,要用氧氣罩,或者要氣切。所以你摸摸鼻子, 「哇!我能呼吸很通暢」,就這一個念頭,馬上你就感覺快樂,是不是這 樣子?這很有用哦。 早上一起來,第一個就去摸摸鼻子,鼻子有沒有呼吸,你就想到「昨天晚 上沒有睡死掉」,有些人在睡夢當中就死掉了,所以能夠睡醒過來,這一 天當中真的是充滿著人生的一種價值。醒過來,我能工作我能做事,我能 讀書我能讀經,我能念佛我能持咒,雖然身體有點毛病,但是誰沒有病? 大病小病而已。如果是有病的話,你說「消業障啊!」,然後找好的醫生, 調理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那麼這個念頭一轉,快樂就來了。 ★ 在一個牢獄裡面,有兩個犯人關在一起,一個很快樂,一個很痛苦。那個 快樂的犯人說:「你看,我們的窗外下著毛毛雨,然後那個雲這麼飄,實 在是漂亮。過去沒有時間來欣賞,現在我們天天對著這個毛毛雨、雲這麼 飄、樹木又多麼青翠。」 另一個說:「我怎麼看,我都快樂不起來。我想到我被關在這裡,年輕的 歲月就耗在這裡邊了,我一想到就痛苦。」
快樂的犯人說:「現在社會不景氣,一般人為了三餐都忙得要命,現在我 們不用,我們坐在這邊當老太爺,吃啊喝啊用啊,什麼都有人準備好好 的。」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有一次我去雲林的監獄演講,有六百多個犯人關在那邊,他們請我去演講。 我說:「各位兄弟啊,你們現在最想的是什麼?」 他們說:「想飛出去,飛出牆外。」 我說:「你們想飛出去,還有人想飛進來,故意去做壞事來關進來,因為 他的飲食有問題了,衣食住行有問題了,他想進都進不來的,你還想要出 去的。你想想看,你們坐在這個地方,吃的穿的用的,國家打理得好好的, 人民百姓納稅把你們養得胖胖的。」 所以,快樂不快樂,痛苦還是不痛苦,其實是一念之間。一天當中,是煩 惱過日子?還是快樂過日子?是一個觀念,一種想法,一種態度,一念之 間你感覺很快樂,一念之間你感覺很痛苦。 昨天有一個信徒打電話給我,他說:「師父,我沒希望 了。」我說為什 麼?「膀胱癌,膀胱割掉了,又糖尿病的。」我說:「那你現在在哪 裡?」他說:「我在醫院。」我說:「那正好!你在醫院好好念佛,平時 你沒有 時間念佛,你現在好好念佛。」「可是,師父,我這麼一病,佛 也念不起來,不想念了。」 我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生病就生病,那麼這個病就是告訴我們,有一天 我要離開人間,還剩下多少時間我不管,我就拼命的念佛持咒誦經,這個 最重要了。你一直擔心說什麼時候死,什麼時候病了以後,將死的時候多 麼恐懼,你想那麼多的話,那完了。你就想:平時為家庭忙,為別人忙, 現在正好吃喝拉撒全部人家幫你侍奉得像皇帝一樣,你這時候就好專心一 意的念佛。 所以,想法決定一切。佛經裏面就有這個名詞:「轉煩惱為菩提」「轉凡 成聖」「轉迷為悟」,就是懂得轉。有些人不會轉,轉不過來,那就痛苦 了。所以,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那你心不轉就沒救了。 要轉我們的心念來面對這人世間的一切,往好的去想;你往壞的想,那煩 惱就是跟著你,在痛苦中掙扎。 我常常去研究:為什麼我們會痛苦?就是我們的希望不能滿足的時候就痛 苦。想得到的卻得不到,痛苦。這個身體有生老病死,會老會病會死,可 是我們總想不老不病不死,請問這是不是衝突?生理有這個衝突,然後人
跟人之間有恩怨是非、愛憎取捨,因為你的觀念和我的想法、我的態度不 同,所以一定會衝突。 那麼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怎樣取得最大的共識?就用同理心,每一個 人都是想離苦得樂,大家都一樣的。你想離苦得樂,你的子女也想離苦得, 用同理心來面對這人世間的一切,自然的我們就容易解決了。否則的話, 老是以自我為中心,我最重要,我的是第一,別人的死活跟我無關,那這 個麻煩了。 所以,我們眾生為什麼會苦?佛經裡面說「無常故苦」,我們的生理會老 會病會死,而且是快速的衰老,快速的得到病,然後快速的死亡,老、病、 死。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警惕的一件事情是什麼?我們的生理會老病死,但是我 們的煩惱不會老病死,各位要注意這個問題。生理上會老病死,但是煩惱 如果我們不想斷,它會坐大。這一生當中的無明、貪愛、瞋恨種種的這些 三毒,如果不好好的去斷除它的話,它會不斷的坐大,會累積。不像我們 的身體自然的衰老了,病了,死了,但是煩惱卻是你不想面對它、處理它、 消滅它,它會越來越坐大。 所以這一生當中就是要好好的積極把握,趕快把我們內心當中的這些無明 貪愛瞋恨嫉妒,種種不好的壞的心理,要趕緊的把它淨化,否則,來生來 世它是勢力會越來越大。所以這個時候講「生死事大」。 ★ 「在無奈中結束生命」。那是說不信佛不學佛的人,不想追求覺悟的人, 一生就是迷物,迷這個物質,在物質的爭奪中,想要的要不到,想得到的 卻被人拿去了,所以在無奈當中結束生命。當有一天說「完了!呼吸有問 題了,心臟有問題了」,就在無奈中結束生命。一個人被物所迷的時候, 一定是在煩惱中過活,在痛苦中掙扎,在無奈中結束生命,這是一般的凡 夫俗子。 今天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在法喜中過日子,在清清楚楚當中離開人世,歡 喜捨壽。佛經裡面有這麼講:「歡喜捨壽」。這個破爛的車子老牛拖車了, 趕快把他捨掉吧!有一天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不要說「唉呀!再打一針, 十萬塊的也好,幾百萬的打下去,讓他長生不老。」你不會那麼想,你會 歡喜捨壽。 但是,這個是必須在生前的時候,沒有愧對自己的妻子兒女,沒有愧對我
們的父母,該做的我們都做了,該講的我們也講了,我盡到了責任了,那 麼這個時候叫做歡喜捨壽,不會說死不瞑目,那就不值得了。(佛學講座8)
24.財富不是屬於擁有他的人,而是屬於享用他的 人。 講一個我自己的經驗。以前我們在阿根廷先建立中觀寺以後,後來一群人 就到巴西去。那麼,在巴西的時候,我們是暫住在一位張勝凱居士的別墅。 阿根廷有一個楊師兄說:「師父!我們來叫那個張居士把這個別墅途給你, 你就常住在這邊。」我說:「你不要這麼笨。」 他說:「你才笨。有這麼好的別墅,有游泳池又有網球場,你想打網球想 游泳,這你都現成的,又有工人在打掃。我們來叫他途給你。師父你不好 講,我來跟他講。」我說:「你真笨。過幾天我才講給你聽。」 幾天以後,我就問那個張居士,我說:「張居士,你這買這別墅多少 錢?」他說:大概五六十萬美金。我說:「那你住了幾天?」他說:「幾 年來我只住了三天。」然後我就問他太太:「那妳你住了幾天?」太太說: 「我住了四個晚上。」 五、六十萬美金買來的別墅,他要請工人住在那邊打掃、剪草,每一個月 要花不曉得多少錢給那個工人,然後過年過節的時候,又還要什麼酒送什 麼東西給他們,否則工人就不好好做。 後來我跟那個楊師胸講,我說:「楊〇〇,我已經問清楚了,他五十萬的 美金買的地方,他只住了三天,而我們不花一毛錢,來這邊用了將近一個 月,一毛錢都不花,連水電費也不要交,工錢也不是我們花的,想游泳就 到游泳池去,想打網球就打網球,我們何必去擁有,我們享有就好了。」 所以,金錢物質是你享有的人才是你的。世間有一句話:「穿破才是衣, 到老才是妻」。到老了,那才是你的妻子,叫做老侔。我們人到老的時候, 最重要就是有一個老伴,還有老本、還有老身、還有老友。這個身體好好 的,然後有點老本錢、利息可以過日子,不要向兒子伸手,那很麻煩。老 友、老的朋友,大家很知心的,在一起互相誦經持咒、研究探討。 ★ 講到個金錢,我那天聽一個師父講,說在三灣鄉有一個老人非常省吃儉用, 一個禮拜才到豬肉店買一塊肥豬肉,回來的時候,鍋子洗乾淨,豬肉就在 那個鍋子上這麼揉一揉擦一擦,油油的,這樣來煮菜吃。你看多省!那麼
他買一條魚,先煮湯吃湯,然後再去晒乾;風乾了以後,要吃的時候就取 下來煮一煮,有點魚的味道,就這樣吃。 他省吃儉用,就存了六七百萬了。一個房子裡面擺了滿滿的東西,這個床 舖一個人睡下去的話,那個腳還要放下來,你看那床舖多短。結果呢?他 就那些兒子媳婦受不了這個老爸這麼省,跑的跑,走的走。 有一天,據說他是騎摩托車跌倒了,掉到水裡面去。鄰居發現以後,就跟 他兒子講:「你的爸爸掉到那個水裡面去,你趕快去救他。」他的孩子說: 「真的嗎?」「不相信你去看。」孩子去,一看,真的是他老爸。機會來 了,趕緊回到家裡,把他老爸的鑰匙、印章、身份證、存款簿拿走,六七 百萬全部拿走了,再回來把老爸救起來。 把老爸救起來送到醫院的時候,醫院說你這個太慢了,要不要救?他的孩 子說「不要救」。最後就兩三天以後死了。 世間的人就是這樣子,他這個就是無明。世間的財物你把他用得好,用在 刀口上,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好處。財物用了以後,也許你做了功德,你做 了善事,利益這個社會,利益你的親戚朋友,那麼這個東西才變成有用的, 轉變成你的褔德。如果你不會轉變的話,你一直想擁有它,那只是掛著你 的名下而已,當你不能呼吸的時候,都是別人的了。(佛學講座 8)
25.人類於誕生時哭泣,活著時抱怨,死亡時絕望。 不探討生命問題的人,往往都是這樣子的 。 我們大家共有的現象就是:誕生時哭泣。我們來研究一下:為什麼出生的 時候會哭呢?因為在母胎裡邊很溫暖很快樂,他的臍帶跟母親連在一起, 營養就是靠著臍帶,所以在母親這個柔軟的身體內,他覺得很舒服很舒服。 但是,要離開母體的時候,是經過一個窄門,很狹窄的門,從頭這樣把他 拉出來,這個時候他遇到外面的空氣溫度不一樣,會痛,非常非常痛,佛 經裡面形容叫「風刀割體」,這是溫度不同。 據說在母胎的時候,他也不是很好過日子的,母親如果吃冰的東西,他就 像冰天雪地;如果母親吃太熱的東西,他也是像火在燒。所以我們建議, 當母親懷孕的時候,一定要吃東西很小心,不要吃過冷或過熱,對身體不 好, 對子女也不好。那如果是懷孕的時候發脾氣、憂慮、焦愁,這也會 影響到小孩子。這是講到胎教。 真正講,為什麼我們出生的時候會哭泣?因為從母胎裡面出來的時候,溫 度種種的接觸不一樣,所以我們誕生時會哭泣。 ★ 但是,活在世界上的時候,我們一天到晚抱怨。 小孩子抱怨什麼?爸爸媽媽給我零用錢不夠。長大成人,有了對象了,總 覺得家花不如野花香,好了,就到外面去找狐狸精,這個也是抱怨。我太 胖,我太瘦,我太高,我太怎麼樣子,這是不是抱怨?也算抱怨。頭髮白 了,抱怨;頭禿了,也抱怨,無所不怨。那衣服跟人家比起來,好像我這 個衣服比不得人家,是不是抱怨?總是有無量的抱怨。 一個人沒有智慧,他時時這種生活的情形就是這樣子,時時刻刻都是抱怨, 不懂得去感恩。 想到說我能活著,我能呼吸,感謝那些樹木,知道嗎?樹木吐出氧氣給我, 我才能呼吸,沒有樹木我們能活嗎?馬上死,全世界的人都會死。所以我 為了救樹木,我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來救樹木。你知道我們一天當中用多 少紙張嗎?一個人一生當中要砍多少樹?我們一個人一生當中就要砍一百 棵樹,因為你要擤鼻涕、擦身體什麼東西的。 所以我從來都不用紙來大號,上大號的時候, 我一定用 shower 牽過來水 沖一沖。像我到高雄,他那個 shower 太遠了,我就用桶子沖一沖,那不
就有半桶水了,那個水再來沖廁所就很乾淨了。小號怎麼辦?我就是一個 小小桶子,像那個一加侖的汽油桶子,就這樣對著尿尿。因為你去小號的 時候就沖一次水,那是很浪費水的,所以我是用一加侖的塑膠桶這樣裝著 尿,等大號的時候,大號完了再一起沖水。現在我們山上本慈寺有種一些 花草樹木,我就用這個「人工」的肥料——自己生產的肥料去澆花澆樹, 都不會浪費。像這樣子,我一生當中就可以少砍幾棵樹。 我們說現在地球在發燒,怎麼辦?省一滴水就是功德無量。我們不要覺得 說水這麼浪費沒關係,水龍頭一打開就有水。未來的世界戰爭叫做「打水 戰」,(不是泰國人用水噴來噴去的那個水戰),以後這個世界是在爭奪水 戰當中動刀槍,這個社會將來必定會這樣子。 我們在座很多都是吃素,吃素能減碳,因為生產一公斤的牛肉會產生 36 公斤的二氧化碳。各位如果是要來聽演講,最好是坐捷運,捷運比較不會 製造二氧化碳,這是我們佛教徒時時刻刻的舉手之勞,能省則省,不必一 定要開二千、三千西西的車子才有面子。其實我們每一個身上都有面紙, 我們身上多半會帶面紙,何必一定要用到面子,是不是呢? 這是讓我們瞭解說,我們活著的時候要懂得去感恩,而不是去抱怨、埋怨 別人對我不好。想一想,每一個人都是世間的欠債者,我們欠世間太多太 多了。 ★ 接著說「死亡時絕望」。一個迷物質的人,往往就想「我得不到的東西都 被人得去了,我想要的都沒有」,那麼到死亡來臨的時候,又想到「我想 長生不老」,可是歲月不饒人,我們畢竟會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向死亡。這 不是消極,是警惕我們要積極,時間不多了,時候不多了,趕緊該做的事 趕快去做,該念的佛、該誦的經、該持的咒你趕緊要念,生前自己好好的 準備好,否則的話,走的時候希望人家來助念,那可麻煩了。(佛學講座8)
26.我們在別人的痛苦中出生,在我們本身的痛苦 中死去。 這個形容得很貼切。母親懷孕十個月,往左躺、往右貐、仰著躺都是痛苦, 為什麼?帶球走步,她帶著一顆「球」在那邊走步,真的是很累。我們就 是在別人痛苦中出生。十個月大了,有的個性急的,七個月八個月就跑出 來了,那叫早產兒。 我曾經問女信徒,我說你們生過孩子的人痛苦不痛苦?她說:「哇!師父 啊,那真的是痛不欲生。」她說地如果有洞的話,也鑽進去。都市人生孩 子大概就這麼痛苦。 所以,我們佛門裡面,生日叫做「母難日」,是母親受災難的日子。我們 不像外國人,哇!生日這天吃喝唱跳,什麼 party 啦,又什麼東西啦,很 快樂的。在佛門弟子,這一天是跪在佛前,感激父母親在那種痛苦當中把 我們生下來。所以生日的時候,最好是念金剛經、普門品、大悲咒......, 不管什麼經都可以,就回向給自己的母親,感恩她,這個很重要喔。生日, 就是母難日。 師父有沒有做過生日?做過一次,在阿根廷,那是被迫的,躲不開,我從 來不做生曰,就那一次真的是沒辦法。一到生日,我大部分都躲起來,因 為這是母難日,沒有什麼好慶祝的。 我們都是在別人的痛苦當中出生的。那出了生,就是這麼快就生長了嗎? 不是哦,十月懷胎,三年哺乳,長大以後還要送到學校,父母親每天守護 著我們。所以我們都是在別人痛苦當中出生的。 ★ 「在我們本身的痛苦中死去」。如果一個人不修行,迷迷糊糊過日子,做 很多壞事情、錯誤的事情,然後對自己的心也迷迷糊糊的,迷物迷心,這 個時候要離開世間了,我們傷心悲哀自己就要死了,警覺到死亡就要現前, 所以就在痛苦當中死去。 而這個歷史是不斷的重演,每一生每一世就是這樣子的,迷迷糊糊的生, 迷迷糊糊的死,然後就是不斷的在造業、受苦、輪迴, 這是凡夫的生命。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是要掙脫生死輪迴的這種束縛,在輪迴當中,我們 清清楚楚的參加生命的輪迴,而沒有輪迴的痛苦,在生死當中來修褔修慧,
這樣子的話,人生是有意義的。 如果我們迷糊生,迷糊死,那人生真的是活在一張白紙當中,沒有意思。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是要過著一種多彩多姿的人生,修褔修慧,廣結善緣,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做義工,關心這個地球,關心這個社會,關心一切。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不能說很冷漠無情的,管他什麼地球發燒了,管他 什麼世界能源枯竭了,不是這樣子的。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是《論語》最後一句話。「命」就是 整個世界的趨勢,整個世界的未來。「命」也包括我身邊周遭一切一切所 發生的訊息,我的家人、我的親戚朋友他內心的這種感受。所以,「不知 命無以為君子」,就是說我們做一個人要了解自己身心的狀態,了解別人 身心的狀態,了解這個社會的狀態、世界的未來,種種的一切一切,我們 都要清清楚楚,否則的話,叫做木石無心,就是木頭了。罵人時,我們說 「這個木頭人」,毫無知覺,他不會感受到整個世界的趨勢,他毫無察覺, 所以他做的事情就容易出錯。(佛學講座-8)
27.誤解與仇恨,總是起於愚昧,而終於悔恨。 在佛經裡面講到這個「誤解」有很多種,比如誤解身心世界、誤解自我的 身心。我們的身心是四大五蘊和合的,我們在這個四大和合當中去誤解有 一個我、有一個相對的世界;這是一種誤解。另外一種誤解是:世間本來 是無常,我們以為是永恆的;世間本來是不淨的,我們以為是清淨的;不 是快樂的,我們以為是快樂的;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但是我們誤解有 個我;這就是我們誤解了世間的實相。 誤解了世間實相以後,就一錯再錯,這個錯誤的認知,導致我們面對處理 身心世界的一切問題的時候,就全盤皆錯。 因為誤解,再加上仇恨,那麼他的根本處在哪裡呢?在佛經裡面就叫做無 明,這個地方是寫「愚昧」。愚昧不是白癡、什麼都不懂,不是這樣子; 而是說有某一種錯誤的認知,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我們對身心世界錯誤的 理解;因為錯誤的理解,導致我們錯誤的去處理面對問題;這個就是我們 講的愚昧,不是很笨的意思哦。這個地方的「愚昧」是指無明。 也就是說,我們的知見上有某一種錯誤的認知,這個錯誤認知就導致我們 對身心世界處理不當。就像我們所用的眼鏡度數不一樣,所以我們看到這 個世界就是迷迷糊糊的、模模糊糊的,不對了,高的變成低的,低的變成 高了,那這個就很危險。愚昧,就等於戴了不符合我們眼睛的眼鏡來看世 界,甚至又戴起有色的眼鏡來看世界,對這個世界看得不清楚,那處理就 錯誤了。所以,誤解與仇恨都是來自於無明,而終於悔恨。 那我們信佛學佛,我們要斷除的就是無明。無明破了以後,我們的身心世 界一切都是清清楚楚,那叫做「大圓鏡智」,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看得清 清楚楚。(佛學講座 9)
28.不能原諒別人,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的 問題。許多人不快樂,就是因為不能原諒別人, 甚至不能原諒自己。 所以主權在我們,知道嗎?這個是學會「轉」的工夫,轉煩惱為菩提。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斷的會遇到許許多多不如意的事情,許許多多的挫 折橫逆,時時都要學會會轉。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我 們要轉,轉念頭,一個念頭轉過來,沒事。佛經裡面講:「回頭是岸」。 一般人就是一輩子不會轉,他不可能回頭,所以永遠都是在痛苦的彼岸。 許多人的不快樂,是因為不能原諒別人,甚至不能原諒自己。我常常講: 「學佛就是學快樂」。那如果是說我們過去無知,犯下過錯,怎麼辦? 有許多信徒常常會為這些事情而煩惱痛苦,「師父!我過去無知,還沒信 佛學佛的時候,我流產了,我把他(胎兒)提早結束生命了。我現在家庭不 平安,是不是這個嬰靈在捉弄?嬰靈在作祟?」一天到晚就是嬰靈嬰靈的, 心不安。 我說:「你現在信佛學佛了,覺得很痛苦,那過去還沒有信佛、還沒有學 佛,無知嘛。人非聖賢,過去已經過去了,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再做同樣 的事情,不要再犯同樣的過失,也不要為了過去所犯的過失,自己不能原 諒自己。你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誦經拜佛,祝他早日去投胎轉世,然後你 多做善事。 過去的那些不好的不如意的,做錯的一切,不要去想他了,最重要的是你 現在要快快樂樂的過日子,你不要一直想說:『哇!是不是嬰靈作弄,所 以我家庭不順或者是什麼。』把一大堆的問題都推到那個嬰靈身上。」這 就是不能原諒自己。 學佛的人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就過 去了,過去無知,現在我知道了,不再重複的去犯,那就沒事嘛。如果你 想了一大堆,不能原諒自己;你不能原諒自己的話,當然你就不快樂了。 我們學佛的人有的時候就懺悔過去,懺悔是好事情,可是,你整天就是為 了我過去的罪業來懺悔的話,那會很麻煩。(佛學講座 9)
29.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痛恨別 人,就像把自己的房子燒掉,只為了趕走一隻 老鼠。 「痛恨別人,就像把自己的房子燒掉,只為了趕走一隻老鼠。」當我們痛 恨別人,瞋恨心意起來的時候,我們全身的血脈、五臟六腑、免疫系統都 在翻滾。所以,你痛恨別人,別人沒有感覺,可是我們已經先燃燒自己了。 這就是我們很笨的地方。 這一生當中我們信佛學佛修行,你不要唱高調說我要見性成佛,我要明心 見性、見性成佛,那個太高了,知道嗎?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我們修一 個不要生氣,不要記恨。所以我今天下午要送給各位「一千萬」——千萬 不可以生氣。 你看,我們說一個人很漂亮很漂亮,什麼地方漂亮?當他內心無愧,不愧 於父母妻子兒女,擁抱著生命,擁抱著喜悅,那時候最漂亮。每一個人微 笑的時候都是很漂亮的,不相信的話,你回去照鏡子。你現在也可以微笑 啊!一個人再漂亮,當他擺起臉孔的時候,很難看。所以,一個人時時都 是滿腔歡喜,他一定是一個很漂亮、很有人緣的人。如果是擺起面孔的人、 瞧不起別人的人、總是挑別人毛病的人、雞蛋挑骨頭的人,那別人看到你 都是逃避三舍。 現在的信徒不了解,以為買鮮花水果去拜佛,來世會很漂亮。所以寺廟裡 面一過佛菩薩聖誕的時候,那鮮花一大堆,每個地方都插,他以為用鮮花 去供佛,來世會長得很漂亮。有沒有這回事啊?我不太相信。 我認為是這樣子:你時時刻刻要歡喜心,歡喜心去面對你接觸的所有人, 歡喜心去幫助人家,歡喜心過日子,你每天快快樂樂的過日子,享受你的 工作,享受你的家庭,享受你的事業,每件事情你都做對了,心安理得, 那麼你不會去痛恨任何人。這個世間沒有一個我可恨的人,自自然然你就 會莊嚴。當然這個要有持戒做為基礎。(佛學講座-9)
30.大多數人愛抱怨命運,卻幾乎沒有人抱怨自然; 而且他們愈認為後者對他們仁慈,就愈抱怨前 者不公。 現在我們就來講「命運」這兩個字好了。什麼叫命?什麼叫做運? 命,簡單的講,就是說我一秒鐘以前所做所為的一切善惡,那就叫做 「命」。我們一般講命,就說前生註定的。什麼叫前生?昨天是前生,前 天是前生,剛才也是前生,一秒鐘以前就是前生了。一秒鐘以後就是來世, 不是明天才來世。所以我們講前生、今生、來生,縮短來看,一秒鐘以前 是前生,一秒鐘以後就是來生來世了。 晚上我們去睡覺,早晨睡醒了,我們說是「今天」,那昨天我們已經睡過 去了,昨天就是前世。所以拉長來看,十年二十年前是前生,父母未生我 們以前也是前生,有無限的前生。那麼,未來又有無限的未來,無限的來 生。請問什麼叫做「今生」?今生是從昨日來,從前生來的嘛。所以這個 是時間的一種推理,在前後的推理當中,讓我們感受到有一種前後的現象, 那就是前生來世。 我們說「凡走過的必有痕跡」,過去我們所走過的痕跡,就叫做「命」。 你從小到現在很努力讀書,很努力做事,不去傷害別人,又能廣結善緣, 那麼你現在做事情很順利,別人很樂於幫助你,很樂意跟你交朋友,這叫 好命。 那麼「運」是什麼?運,是從現在開始你所做所為的一切,就叫做運。過 去的我們已經做了,我們沒辦法改變,但是運可以改變,運是從現在開始, 我可以去運轉。我過去不好,過去很懶,不讀書,不做事,很懶很窮,現 在我覺悟了,我認真讀書、認真做事、認真求知,去廣結善緣,那麼這個 運就會轉命,運轉命。 「運」,是從此時此刻到未來的一切,我們所作所為的,我們還可以掌握 得到。「命」是已經過去了。所以,好命加上好運,那一定是載金手指來 投胎。如果你本來就好吃懶做,現在又是好吃懶做,那你一輩子到老一定 是很悲哀,為什麼?命不好,運不好。 命是已經成為過去了,我們就用運來轉命,所以說「運命」,運轉命。那 一般人是「命運」,他命不好,運不想改變,那就命運不好了。如果我們
命不好,沒關係,運可以轉。我過去不讀書,現在我努力讀書,我還是可 以考上大學。所以我們對未來還是充滿著希望,充滿著光明,這是佛教的 一個人生觀。 命運沒有誰決定,是我個人決定的,我可以操縱的,命運在我的手中,操 縱在我的意志、我的決心當中。 ★ 有一個信徒,找女朋友找不到,找工作也找不到,他說:「師父!我怎麼 這麼倒楣,我的命運怎麼這麼差,你幫我算算八字好不好?」 我說:「好吧!你講看看。」他就說某年某月某日。 我說:「那你想不想改運啊?」 他說:「命運可以改變嗎?」 我說:「可以!你如果是真的想改變命運的話,我送你一個公式。」 我說:「第一個,認清你自己——你的長處、你的短處。一定要認識清楚 自己、自己的長處短處,然後你要往你的長處去發展。所以你要用努力來 增長你的實力;有了實力以後,你才會有魅力;有了魅力以後,你才會有 活力;有了活力以後,你才會有亮麗的人生。」 努力產生實力;實力產生魅力;魅力產生活力;活力才有亮麗的人生。 他說:「那我現在怎麼辦呢?」 我說:「第一個要努力啊!你的英文還不錯,你就到國外去留學。」 後來他跑到澳洲去留學了。留學的時候,他竟然做了一個怪夢,夢到什麼 呢?夢到我坐飛機陪他到紐約。我說:「奇怪!怎麼會做這種怪夢呢?」 後來我打電話給他,我說:「你趕快離開澳洲,你英文差不多可以講了, 你到美國去。」他到美國去,大學畢業後回來,他說:「我現在二十九歲 了,趕緊想只結婚對象。」我說:「還早得很。趕快再去念碩士。」後來 又去念碩士。他碩士畢業後,我說:「好了,差不多可以回來了。」 一回來以後,本來找不到女朋友的,後來考到什麼金控公司,一下子媒人 到他家來找他了。我說:「你看,你以前找不到女朋友,現在人家送上門 了。」為什麼?努力產生實力,實力又產生魅力,有了魅力才有吸引力。 所以命運隨時在改變的,一個人只有充實自己,生命有根。 我告訴他,你要追女朋友,最好的辦法是什麼?讓女朋友找你追你。他現 在很快樂,有人幫忙介紹一個碩士的女生。 ★
我們一般人講命運,總覺得上天對我不好,其實,命運離不開兩個字,就 是大自然所說的「因果」,前因後果,你的因種得不好,當然你的果就會 不好。 一般人都喜歡抱怨命運、抱怨大自然為什麼對我不公平,我這麼努力為什 麼這麼倒楣,那些作奸犯科的人為什麼榮華富貴?可是,你不知道他有一 天會怎麼樣下場,是不是呢!所以,我們不去抱怨大自然,不去抱怨命運, 我們要抱怨什麼?我們自己有沒有努力,要檢討自己有沒有努力,你努力 了就產生實力,有實力你就有魅力,這個是很重要的。 所以,命運在我們手中,再壞的命運,只要你肯下工夫,這個命運慢慢會 轉。以運來轉命,不要怨天尤人,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對命運的一種看法。 (佛學講座 9)
31.以境奪智則智泯,以智奪境則境亡;以彼資我 則我立,以我資彼則彼生。 存在的一切離不開三種現象:一個是心理的現象;一個是生理的現象;一 個是物理的現象。 世間的一切離不開物理的,比如說山河大地這些元素、金銀珠寶,這個是 物理的現象;天氣的變化、海水的高漲,這一切一切是物理現象。然後心 理的現象,我們內心的想法看法,這是心理現象。 那麼,我們的生理是介於物理跟心理之間,當我們發怒的時候,全身會發 抖,這是生理現象;我們心平氣和的時候,血壓會很平穩。所以你要量血 壓,要坐下來休息十分鐘再量,如果你急急忙忙跑很快很緊張,量起來血 壓就不準,為什麼?心理影響生理。 所以,世間上的萬事萬物,我們大概可以用這三個範圍把它總括了,心理 的、生理的、物理的這些現象。 那我們一般人大部分都是內心受外在的物理現象所干擾。比 如說我們見 到人,第一個我們會分別男的女的,分別男女高低美醜胖瘦,看起來順眼 不順眼,然後我們再去比較,他的衣服好看不好看。我們的心一直被外在 的世界 吸住了,黏住了,我們沒辦法得到智慧,這個叫做「以境奪智則 智泯」。 我們的心就像那個水倒在沙裡邊,結果這個水被沙吸得乾乾 淨淨的,沒 有了。那我們的智慧也是這樣子,如果我們沒有正知正見,經常我們都是 被這個境界所轉。所以楞嚴經怎麼講?「心被境轉即是凡夫,心能轉境即 同如 來」。一般人都是心被境所轉。那麼心被境轉的時候,智慧就是始 終不能開展。 古代的祖師就告訴我們修行的一個方法,怎麼修呢?「將心歷境」,將這 個心來看這個世界,然後「以境驗心」,以境來驗我們的心,當這些境界 出現的時候,我起什麼心,以境驗心;然後「隨緣作主,立處皆真」,這 是禪宗訓練我們修行的一個方法。 所以,修行不是叫我們眼睛閉起來,耳朵塞起來,嘴巴貼沙隆巴斯,不見 不聞不聽不說,不是這樣子的。而是說我們六根對六塵的當下,能夠迸發 出這個智慧來,這才是動中修,隨時隨地都是可以讓我們產生智慧的。
後面兩句話很重要:「以彼資我則我立」,我的心理是根本的,心為主, 外在世界是為輔,他是維持我的生命的一個條件,也是讓我去契悟存在的 一切緣起現象。所以整天在這個萬事萬物圍繞當中,而不被萬境所轉,那 麼這個人就是自在的人了。 我常常講,我們學佛的人要有這個功夫——事忙心不忙,事亂心不亂。事 情來了,用智慧趕快面對它,解決它,最後放下。有人就有事,所以說 「人事」。我們不可能說逃避離開這個人事間的一切,不可能,隨時都有 事情圍繞在我們身邊,那麼身邊的一切就是幫助我修行的。 ★ 我舉個例子來講。常常就會有些人說:「師父啊!想當年如果跟你出家, 今日就如何如何。」師父常聽到這句話。我說:「未必然!」因為你的父 母、你的妻子、你的兒女都是在幫助你修道。 你一直嚮往做一個出家人不曉得多麼的愜意多麼如意,早上起來就誦經拜 佛,沒有妻子兒女的干擾,所以你一直想趕快退休,來跟師父出家,這些 妻子都是無冤不成家,無債不成什麼,講了一大堆,總覺得在社會在家庭 一切都是障礙。 那這種人出了家以後,能快樂嗎?不能快樂!因為他先天上就覺得說有很 多的事情、很多的麻煩事來障礙他,讓他不能修道,所以他用障礙的眼光 來看世間的一切,一切都是障礙。 那我們學佛的人要用心來轉境,就是因為有這個父母妻子兒女,所以我們 一家人能夠互相照顧,互相安慰,互相體諒,那麼這個人生不孤單。這麼 有緣,他投胎到我家,做我的兒女,真是難得!你要這麼想。 何況佛經說: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生的父母,都是未來的佛菩薩。這些父母 妻子兒女都是未來佛菩薩,你現在先跟他結緣,先供養他,先侍候他,這 不是一件好事嗎!所以我們以後不要說什麼無冤不成家,無債不來投胎, 這個不對的。 就是說,我們要用心來轉境,世間沒有障礙我們傷害我們,沒有。是我們 用障礙的心,用障礙的眼睛來看世間一切,一切都是障礙。如果我們用感 恩的心、報恩的心、用佛法的心,那一切的境界都是在幫我修道,那麼這 個就是「以彼資我則我立」,我旳法身慧命就能夠建立起來。 假如「以我資彼則彼生」,那是他變成主動,我變成被動了。這個身心以 外的一切一切人事物,因為我做不了主,我就跟著他盲從的去跟隨他起起
伏伏,生命就跟著外在的人事物的指揮棒,隨著他起舞,這個叫煩惱,叫 生死,叫繫縛,生命擋住了,套住了。 你以為出了家就沒事,就沒煩惱了?不是這樣子的。佛陀是叫我們出煩惱 家,出那個障礙的家;那煩惱障礙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是我們創造出來 的。所以,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根本。我當下能夠保持這個正知正念,那麼 以彼資我則立,我的法身慧命就這麼建立起來了。(佛學講座-10)
32.觀一切音聲如風過樹,觀一切境界似雲浮空。 這是透過緣起觀來看世間的萬事萬物,人事物的一切一切只是暫時的聚棸 散散的過程,暫時的一個現象。一切法因緣生,因緣滅,一切法的存在都 是被動的存在,不是主動的存在。 我們說這棵樹主動的存在,他自己這麼生了嗎?不是,是因為有陽光、有 空氣、有水、還有泥巴,那麼它長出來了;它是被陽光空氣水種種的條件, 被迫它長成這麼樣子。 那你說我們人是主動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請問我們有沒有辦法主動的活在 世界上?沒有空氣我們馬上死,是不是?沒有吃飯我們也會死,沒衣服穿 我們會凍死....。 所以我們有很多的眷屬,父母生我們養育我們,老師教導我們,所以今天 我們有這種觀念、這種想法,我們是被迫產生我們今天這個造型。 存在的一切,就是許許多多的因緣條件不斷的聚聚散散排列組合,而產生 了這些現象。比如說這個花插在桌子上,我們說是一盆鮮花,那麼時間過 了,我們就叫它垃圾,名字改變了。然後這個垃圾我們放在一個垃圾堆, 用泥巴覆蓋起來,腐爛了,就叫做什麼?垃圾變成堆肥了,有機肥。我們 把堆肥拿到樹下,這個樹長得很茂盛,它變成樹木的肥料了。所以它是隨 著那個因緣來變化的。 深山裡的樹木被人砍下來了,它隨著因緣,也許是變成一張桌子,變成一 個書櫃,變成你的衣櫃。有些人覺得這個木質很好,把它雕刻成佛像,然 後供在佛堂裡邊,千年百年讓人家在紀念供奉膜拜;因為它的因緣是如此。 存在的一切,只是因緣的一個聚散現象。我們在這個世界當中,我們就是 站在宇宙的一個中心點,全人類就決定了這個全世界的命運,那我個人的 一切就是我個人的意志力去決定我的命運的一切。因為在因緣當中,人心 的力量最大,這個心力是最大最大的。 但是,我們一般人就是忽略了「人心為本」這個觀念,所以我們一直隨著 世間的萬事萬物不斷的在起伏,心被境轉。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一個功夫, 就觀一切音聲如風過樹。
假如有人罵你的時候,你一直在分辨他罵我什麼意思,那你會很痛苦。如 果你是用另外一個觀念來想,他只是在製造一個聲音,他的嘴巴在製造聲 音,這個聲音根本沒有什麼多大的意義,只是一個聲音而已。那我這麼拍 桌子的聲音,為什麼你不發脾氣?而別人罵你笨蛋,你會發脾氣?罵笨蛋 也是聲音,我拍桌子也是聲音。我鼓掌也是聲音,為什麼我鼓掌你很高興? 別人說你笨蛋你就生氣? 因為我們去分別這個聲音是什麼意義,他傷害我、他侮辱我,那麼這個時 候我們就受傷害了;我們是自己接受傷害。我們願意接受傷害,所以我們 不斷的受傷害。我們覺得這個人對我指指點點,那個人對我諷刺,那個人 對我怎麼樣子不好的眼神,我們就整天隨著這個人事物一切一切的這個指 揮棒就跳個沒完沒了,跳舞跳沒完沒了,跳得身心很疲倦,那這個不叫做 修行。 修行,就是說當一切的聲音出現了,我們就像那個樹,風這麼一吹,這個 樹當然會彎,也會呼呼叫,但是這個風停了,樹就停了。我們要學習觀一 切音聲如風過樹,音聲產生,瞭解有這個音聲,但是我不要去分別他的字 眼、他的字的意義是什麼,我只是瞭解他在製造音聲就好了。 那還有一個方法是什麼呢?「觀一切境界似雲浮空」,觀察這個境界像雲 浮在空中,我們說「白雲蒼狗,蒼狗白雲」。有一次我們到加拿到去,有 人就說:「師父啊,好奇怪,今天天上的雲怎麼看起來像一條龍,真的是 很像。」我說:「不管它是龍也好,是象也好,或是像狗像貓也好,都不 要管它,我們就看風景吧。」 加拿大有一個地方叫 Victory,很有名的一個花園。它本來是一個礦區, 開採礦以後,整個礦山就光禿禿的,那個老闆娘很聰明,他就想辦法再那 裡種花,把世界各國的花種在那邊,讓人家去參觀。後來裡面也有旅館也 可以住宿,進去要買票。本來是一片荒山野嶺,後來變成風景區。產生風 景區以後,因為它是一個島,就要有油輪,你的車子可以開到油輪上,這 是會動腦筋的。 我們一般人也是這樣子的,我們被這個境界所轉,發脾氣,動怒懷恨,心 被境轉了。那如果是說我們像這個花園的女主人這麼聰明,把一個荒山野 嶺變成一個花園,讓人家來欣賞,他還賺錢,我們也是可以如此。日常生
活當中的一切一切,林林總總的一切一切,看你怎麼樣去看待他,當你用 正確的方法去看待的時候,那麼這些都是幫助我們修道了。 當時我們看天上的雲真的是像條龍。那個信徒很好笑,他說:「師父啊, 你不得了,你來了,你看天上有一條龍。」我說:「那只是雲,那只是水 氣,還什麼龍呢?」 他想像得太豐富了。我說:「你再五分鐘看看 吧!」五分鐘以後一看,不像龍了,像狗。我說:「你再等五分鐘看 看。」他說像一條牛了。再幾分鐘你再看,什麼也沒有了。 我們人就是這樣子的,看到什麼就執著什麼,看到什麼就想像成什麼,然 後情緒就隨著這麼起伏。所以,這個世間的存在的一切,只是暫時存在, 暫時的一個現象,它是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不是在終點。它是在變化的 過程當中,但是我們眾生就以為是它是站在終點,所以我們就隨著它起伏 了。(佛學講座-11)
33.人的自私心理令我們極不愉快,因為它暴露了 我們的貧乏。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單獨一個人,去逃離世間躲在深山裡面,總 是會有人跟人之間的接觸,兄弟姊妹、夫妻子女、同事朋友啦。那麼,由 於我們的觀念不同,立場不同,往往引起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別人的那種 自私的心理,會讓我們感到很難過痛苦。但是,從心理學上研究,如果別 人的過失引起我們的痛苦,那也顯示出我們修養的不足,所以這個地方說 「因為它暴露了我們的貧乏」。 貧,分兩種:一種是身貧,生理上的,比如說眼睛看不到啦、耳朵聽不到 啦、五官不全、行動不便...,那就是身貧。另外一種是心貧,是屬於內在 心理的貧困。 我想請問各位,一般人結婚生子以後,都忙著事業忙著追求物質,幾乎結 了婚以後就忙啊忙,看書的時間就少了,所以內心的貧乏就造成我們凊緒 上不穩定。所以,身貧不是貧,心貧才是真正的貧。內心裡面缺乏知識的 滋潤、智慧的長養,遇到事情就缺乏耐性,涵養不夠。 你看這個瓶子,如果是裝半瓶子的水,搖一搖會有響聲;如果是裝滿水的 瓶子,你怎麼搖就是沒有聲音。我們涵養不夠的時候,看到不愉快的事情, 那麼我們實在是很難忍受。 有些人說:「師父!現在景氣不好,是不是請師父講一點經濟學的問 題?」師父懂不懂經濟啊?不懂。雖然景氣不好,但是我們內心裡面要景 氣起來。世間都是貧貧富富,一個循環、一個階段,一個浪高起來,有天 一定又會跌下來;跌下來以後又會衝上來。景氣好的時候,當然要自己好 好的小心儲蓄;景氣不好的時候,在我的看法是「你丟我撿」的時候。 不管它景氣不景氣,我們的生命一定要景氣,對自己要有信心,對社會、 對全人類要有信心。 因為我們過得太奢華的生活,破壞了地球,破壞了倫理道德以後,自然社 會就會有這個現象來警告我們,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深思。所以,不景氣也 讓我們懂得去節儉。可是我們人都是健忘,這個苦難過了以後,慢慢經濟
又開始好轉以後,又是開始過著很奢華的生活。 在《佛遺教經》就有這一句話:「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 有餘,常無不足。」就是說一個人心很寧靜,內心保持寧靜、平衡、平穩、 平靜,充滿著知識,充滿著智慧,那麼當我們遇到事情來的時候,就不會 慌張慌亂;這叫「觸事有餘」。 所以,內在的、精神的、知識的這種追求,有時候比物質的追求更重要, 因為這是本。當我們充滿知識、智慧,任何不好的環境當中,還是有他生 存的空間。如果我們知識、智慧不足,任何好的環境也是難以生存。 以前我們講過,人生要有「三養」:一個是營養;一個是修養;第三是休 養。休養就是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休息;睡覺也是休息;心靜下來也是休 息。人生這「三養」充足時,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我們還是祥和自在。 所以說:修養這個問題很重要。(佛學講座 13)
34.人最喜歡陪侔,哪怕陪伴他的僅僅是一支小小 正在燃燒的蠟燭。 我在研究為什麼我們人需要有伴?因為我們生命沒有根,無量劫來我們就 是擁有一顆不安的心靈,這個不安的心靈總是在找一個出口,找生命的出 口。 那有些人不安的心靈,他就去收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說古董,或 者是奇奇怪怪的東西,越古代越好,我有,你沒有,那個我給他一個名詞, 叫做「集物狂」。 我們去巴西的時候,我記得一個信徒的孩子收集火柴盒、香菸盒,我記得 很清楚喔。小孩子嘛,他就是喜愛收集很多名牌的火柴盒、香菸盒啦,他 爸爸也蠻「孝順」的,「孝」子嘛,就到處去收集香菸盒啦、火柴盒啦。 他就這麼一個寶貝孩子,他什麼都不要,他拿了這麼多的東西到學校,他 會炫燿一下子,「你看,我有這個牌子的」。 集物狂,我們大人去收集古董也是如此,什麼地毯啦、波斯地毯、什麼清 朝皇帝睡過的床鋪啦,很多不實用的東西,我們收集起來以後就得意洋洋 的。甚至一幅畫十萬、二十萬,也有人用這個來做生意。 有一個信徒說:「師父,你看看我們櫃子上那個花瓶值多少錢?」我說: 「在我看起來,就像一個石頭,沒什麼值錢啊。」 「哎呀!師父,你真外行,那個花瓶是幾百年前的時候,從皇宮裏面流出 來的,現在值幾百萬人民幣。」 「那你比我還差耶」我說:「你放在那邊,提心吊膽的,出去怕被人偷, 回來又怕砸破了,如果是我的話,現在值幾百萬人民幣,我就把它賣掉, 幾百萬我去再投資,我用不著保管 。」那些古代的東西,古物古董,我 給它一個名詞,叫作「帶凶」。 這個是說,我們一個人心裡很空虛的時候,總想添滿這個空虛的心靈,第 一種叫做集物狂。集物狂,收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然後向人家炫燿, 我有你沒有,炫燿那是幾百年幾千年的,這是集物狂。 對付這不安的心靈,另外一個方法叫作「刺激狂」。吃喝唱跳,吃遍天
下,看遍天下,財色名食睡總總的刺激,這個叫做刺激狂。什麼叫做刺激? 新鮮就是刺激,所以會去追求奇奇怪怪的東西,財色名食睡。 你看那些有錢人,到太空去玩一趟要幾億,有沒有人去?有。現在還有那 個什麼月球公司,月球一片地多少錢,有沒有人買?還是有。那有些人還 把祖先的骨灰、或者丈夫太太的骨灰拿到瑞士還是挪威,因為人的身體裡 面不是有礦物質嗎,他把它熔化做成鑽石,「哇!你看,這就是我的情人 愛人、丈夫妻子兒女的骨灰,我掛在身上」;那就是很刺激嘛。 心靈不安,一般人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看電視、聽音樂,種種的去殺時間, 這是生理上的刺激狂。 還有一種叫「集會狂」,很多很多人聚會在一起,要死死在一堆比較有 伴。你看民間的宗教活動,都是幾百人幾千人這樣的一個活動,或者是一 個大型的什麼集會,那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感覺說我們大家想法一致,要死 就死整堆的,比較有伴,就一堆人在一起,不寂寞。這也是一個辦法。我 們現在不講好或者是不好,對或不對,我們是依研究心理來講,這個叫集 會狂。 另外一種是「偶像狂」,就是屬於宗教的。因為我們總不希望說我死掉 以後就歸空,無所適從,所以我們就會想到我未來出現生命的時候,我回 歸到佛陀的身邊,跟佛陀在一起,如果是信天主基督教的,就是我回歸到 天堂跟上帝在一起,其他宗教有講到永生常生。我們總要去安頓這個我、 我的生命,我依賴一個什麼,我依靠一個什麼。現在我們不要去比較說對 或者是不對,好或不好,我們只要有我執我見的時候,在宗教上一定要尋 找一個什麼依靠。那佛陀說這個不是究竟,不能得解脫。最完美的就是打 破了我執我見,這個心真正的才安頓下來。 為什麼金剛經一再的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因為我們有我相 的時候,他必定要找一個「伴」——集物狂也好,刺激狂也好,集會狂也 好,或者是偶像的崇拜狂野好,當個粉絲,他一定要找一個東西。只要有 「我」,總是要想安頓這個「我」,你有這個我執我見,就永遠生命不得 安頓。 我研究佛陀為什麼兩千多年以後還有人再去研究他?因為的確許多人打破 了我執我見以後,他真正的已經找到生命的根本了,他就是人間的一個光
明,他的生命住在那兒,他就會影響很多人。我們看過去的那些祖師大德, 有修有證的,像像廣欽老和尚、虛雲老和尚、印順長老,這些人都是打破 了我執我見,道業成就的時候,他講的話很感人,一句話就直接打中你的 心坎,讓你終生受持不忘。因為他真正的打破了我執我見以後,他所講的 每一句話都是真實語,不誑語,不異語。 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說,宗教最終的一個目的——安心立命。真正的安心 立命,打破了我執我見以後,他身心真正的安頓下來,那麼這種人我們叫 人間的聖者。世界上就是因為有人間的聖者,這個「星星之火」就帶給我 們光明。所以世界再不景氣,對一個有智慧的人來講,這是重新來反省、 重新來檢討我們生命的價值意義的好契機,我們每個人都要這個本事來安 心立命。 現在我們社會上很流行的種種花種種草,因為沒有人可以講話嘛,你就摸 摸花,聞聞它的花香,這也是一個辦法。有的就養貓養狗養鳥,這個我不 鼓勵你們喔,因為牠們會長那個細菌之類的,我不喜歡。養鳥養貓養狗那 些,我覺得他們都是心靈上不安的一種表現,那有些人他是需要的,我們 說這個是個人的嗜好,每個人都有他的嗜好。 那你會說「師父你的嗜好呢?」我的嗜好就是看書,沒事就躲在房間裡面, 天文地理、算命卜卦、醫藥什麼都看都研究,但是我不是想做算命師,我 覺得研究的結果就是只有佛法講道破除我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 者相,真正讓我們安心立命。 每一個人一定有他的嗜好,我想在座的各位你們的嗜好跟我差不多,比如 說我們誦經,我們拜佛念佛,我們打坐我們禮佛,或者是朝山拜得渾身是 汗,全身溼透,一步一步很有耐性的這麼拜,三步一拜;或是讀經讀到整 個世界消失了,一片光明,各位有沒有這個感覺?抄經也可以這樣子的, 抄一抄抄一抄,宇宙消失了,在熱鬧當中聽不到任何一點聲音,然後整個 世界都消失了,就是一片光明。 每一個人有他生命的一種安心立命的方法,那這種安心立命沒有副作用, 也不用花很大的代價。世間人要養狗養貓啦,你要花很多精神去處理牠, 產生一些副作用。吃喝唱跳,結果鬧出一大堆人命來,造成感情上怎麼樣 的,連命都喪掉了。
所以,每一個人都需要陪伴,那麼我們以什麼來陪伴呢?以法、以真理, 以佛法的真理來提升我們身心靈的智慧,然後真正安頓了。當你安頓了身 心靈的時候,就不需要陪伴。所以成熟的生命叫作「一法不立」。 禪宗有一個公案。祖師問說「什麼是佛?什麼是佛法?」他說:「如果當 時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我當時如果看到他,我就一個棒子把他打殺以後,送給狗吃。」 我當時不了解,覺得這個人真是對佛不恭敬,到後來我才了解,當一個人 真正的破除我見的時候,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無佛相,也 無眾生相,徹底的破除了一切偶像的崇拜,那是一個最高的境界,叫作 「一法不立」。 禪宗還有一句話叫做「寸絲不掛」,就是「一法不立」的境界。心不去執 著任何有形的無形的那種境界,叫做寸絲不掛。但是現在人把這「寸絲不 掛」想到不好的,原來的「寸絲不掛」的意思是心無旁依,他不想說依賴 一個什麼來得到安慰。一個成熟的生命,他完全就是擁有全宇宙的生命, 他的當下不需要依賴一個什麼才有一個安全感,他沒有,那麼死亡現前他 也不會害怕,沒有任何一個東西讓他貪戀執著,也沒有一個東西讓他討厭 拒絕,全然的接受這個世界,而又不被它染著,這種超然於物外的最高境 界。 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為什麼一般人會養狗養貓、種花種草,拈花惹草或 是什麼樣子的,他的道理就是這樣,因為無量劫來我們擁有一顆不安的心 靈,透過文學藝術宗教建築種種來安頓我們眾生的心。所以我們不否定世 間的文學藝術哲學來安頓眾生身心,當然這個就有程度上的究竟或不究竟 了。(佛學講座 13)
35.日常生活當中摩擦,十居其九是起於說話的口 氣。 我相信各位對這句話一定有很深的感受。夫妻之間,一句話聽起來很衝, 口氣不好,兩個人就到法院去了。為什麼?言為心聲。當我們發脾氣、我 們內心有這個疑的結,那麼講的話就不顧對方的情面啦,對方覺得受到很 大的傷害,所以就分手了,鬧翻了,不想再見面了。起初是「愛到流目 油」,最後是氣到流眼淚。這個就是口氣不好。 我門一個人講話,就是代表我們內心裡面的想法、看法、態度、觀念,但 是,我們常常會藉口說:「啊!我是有口無心。」有沒有「有口無心」這 回事?沒有。我們會講這句話,就是我心裡這麼想,因為言為心聲,語言 就是我們內心的一個世界把他表達出來。你心裡有這個念頭,所以我們講 話的方法、口氣、內容,就是這樣表達嘛! 所以日常生活中講話,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要講「道理語」,有道理的話; 然後「溫柔語」,口氣要溫和,你不能說理直氣壯的,那樣不好。我們理 直,但是氣不要壯,理直氣也直就好了。如果你理直氣壯,那人家受不了。 你講話太聲了,再好的道理人家也不喜歡聽,所以要裡直氣和。 有些人講話很快很快的,要小心,那會高血壓的。師父有沒有高血壓?沒 有,夏天那個低血壓才 71,因為我講話速度不快。如果我們講話口氣很 衝很快,就表示我們心很急,那心一急的話,血壓就會衝高。所以我們養 成這個習慣,講話就是一句一句的,不要太慢,不要太快,緩急適中的把 道理說清楚。而且要記得,平心靜氣的時候,講出來的話別人容易接受, 即使他不能接納,他也不會覺得反感。所以平時講話的口氣很重要。 有些人講話是什麼樣子呢?閩南話說「三角六峭」,那個就不好。講話很 尖酸很刻薄,都是諷刺人家,口氣不好,這樣子對自己不好,對別人也不 好。在孔子的教學裡面,其中有一個就講到語言的專才,要學習講話技巧。 那在佛經的話,有所謂「五明」,其中一項就叫做「聲明」。「明」就是 智慧,通達種種的聲音,通達種種的義理,那講出來的話讓人家聽起來心 服口服。 而這個也就涉及到因果的問題喔。假如說我們生生世世都是講真實語,沒
有去毀謗人家,不去打妄語,很自然的,我們生生世世我們講的話別人喜 歡聽,而且聽起來心服口服。如果我們多生多劫來都喜歡打妄語啦,講那 個風花雪月沒有意義的話,這一生當中你的口才再好再溜也沒有用,人家 聽起來會覺得說你是誇大其詞,閩南話講「鑽石嘴」。 所以,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注意講話的口氣,很中肯的把義理表達出來 就好,不必添油加醋,沒有這個必要啦。(佛學講座 14)
36.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 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生活 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原 來不是你所想像中的美好,而開始後悔。 有沒有這個經驗啊?沒有出過國的人很想出國,出國幾次以後,發現還是 在家好。所謂「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 在巴西有一個信徒,我問他:「過年的時候,NATAL 節,你做什麼?」 他說:「我到莫斯科去,我到接近北極的地方,挪威啦、什麼地方....」我 說:去做什麼? 他說:「去那邊一個人對著冰天雪地,那個地方的人也不認識我,我也不 認識他們,我隔絕了所有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一切得失我放掉了。我 就在那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也沒電話,我在那邊獨享幾天,感到生命 的自在。」 我說:「你生命自在幾天以後呢?」 他說:「生命自在幾天以後,我會覺得很無聊,所以我又重返到這世界。 我每年就換一個地方,有的時候到阿根廷大冰川那邊住幾天,後來去了一 次以後,他又要到加拿大。」 我說:「那你有沒有重複去的?」 他說:「我才不重覆呢,重複就不新鮮了,不新鮮就不刺激。」 所以說,我們得不到的東西,我們以為他是最美好的,那是因為我們對他 了解的太少,沒有時間跟他生活在一起;當有一天你了解以後,你會覺得 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你又開始後悔了。 ☆ 有一個年輕人問我:「師父啊,如果要結婚的話,怎麼辦?」 我說:「你要結婚的話,要用耳朵,不要用眼睛。」 他聽不懂,為什麼用耳朵?不要用眼睛?
我說:「你要用耳朵去探聽探聽,他的父母、他的朋友對他這個人的印象 如何,因為他的朋友了解他很多。那如果你用眼睛,她打扮得很漂亮,裝 得很帥,哇!在你面前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你就被眼前的迷惑了,以 為他不錯喔,他沒有壞習慣。」 所以我跟他講,如果你真的想結婚的話,你不要用眼睛,你要用耳朵。 他說:「是這樣子喔。師父你怎麼知道?」 我說:「我六十幾歲了,看多了,經驗、智慧告訴我的。」 我們一般人在還沒有得到人事物之前,我們都想像的很完美,想到「流目 油」,然後在一起以後,甩都甩不掉的時候,就流眼淚了,就說:「當初 沒有聽師父講要用耳朵去選對象,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參考別人的想法 看法。」 這就是眾生相,沒有得到的東西想像得很完美,得到以後又想扔都扔不掉。 所以 眾生一直在得失之間過日子,「未得,畏得;得而畏失」,還沒有得到就 想得到,得到了又想怕失去,然後久而久之又覺得很討厭,甩又甩不掉, 所以一直在得失之間掙扎。 我們中國古書上講:「慎始慎終」,一開始能夠很謹慎的,那麼最後就是 很完美的這個句點。如果一開始馬馬虎虎,那下場就不行了。 在玉井有個信徒,因為以前我們沒有車子,常常叫他的車子。有一次他說: 「師父!我今天不能出去,因為我要照顧孫子,我要煮飯給他吃。」 我說:「你不是有兒子有媳婦嗎?」 他說:「我那個孩子十五歲就跟人家在一起,十五、六歲就生下孩子了, 十八九歲他去當兵,他老婆就跑掉了,孩子丟下來,由我這個阿公來照顧 他。」 現在很多隔代隔代養孫子,就是年輕人找新鮮找刺激,沒有辦法控制,結 果生下無辜的孩子。這是信徒跟我講的。(佛學講座 14)
37.人生大罪過,只在「自私自利」四個字。 社會上有很多問題,其中一個是家庭問題。什麼家庭的問題呢?就是自私 自利。做丈夫的只知道個人的享受,不顧家庭,那家庭就出問題了。大部 分問題都來自於自私自利。 聽一個信徒講,她說她先生喜歡喝酒,喝酒回來就打小孩打老婆,她問我 說怎麼辦。我說:「那你要研究研究為什麼他要喝這麼多酒。是事業不順 利?還是他交了壞朋友?或是他受了某種挫折?你要從原因上去發現為什 麼他喜歡喝酒。」她先生喝了酒回來就會打人,這很嚴重的間題。 所以我們常常講,佛陀是兩足尊——智慧跟褔德圓滿。有智慧,通達人生 種種因果緣起種種的現象,清清楚楚,理事分明;這是智慧。那一般人想 到的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唱高調了。 我認為:你能消除煩惱,降伏煩惱,才是智慧。瞧不起人家,講話口氣很 衝,還有憂愁、煩惱、猜忌、疑心、嫉妒、種種不好的心理,我們能夠用 智慧來降伏他,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你讀這麼多經典,你煩煩惱惱, 發脾氣,做壞事,喝酒打人,那沒智慧啊,那是自私自利。 那福德呢?一般人會說褔德既是拿多少錢去布施,去造橋鋪路。沒有錯, 那是褔德;但是,我認為有一顆愛心、有一顆關懷的心,去尊重別人,不 那麼自私自利,就是褔德。不是說我要多少錢來布施,才叫福德。 我們一起念: 「能降伏其心、降伏煩惱,才是智慧。有愛心、有關懷的心,才是有褔 德。」(佛學講座 14)
38.人們認為自己最重要,這常常是 問題的源頭所 在。 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我執我見」。佛經裡面叫「薩迦耶見」。薩迦耶見, 就是說在這五蘊和合的身心當中,我們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這個就是 我,所以我最重要,我第一。我們常常講我們愛某某人,其實我們最愛的 是自己,自己是最重要的。什麼都可以失去,但是我這個生命不可以失去。 但是,我們人也有這種高貴的傾向,為了妻子兒女,為了社會國家,他可 以犧牲小我,拋頭顱灑熱血,像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但是我們要了解,對 國家民族的這個愛真的是很驚天地動鬼神,可是它的源頭還是有固「我」。 我們為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兒女、我的國家、我的社會、我的....而 犧牲,但還是有一個我啊! 所以,過去那些烈士他們犧牲生命,護國衛民,最後會成神,受世間崇拜, 因為他那種對國家的忠心真的是驚天地動鬼神,所以他受萬代香煙。一般 人說五鼎三牲、雞鴨牛羊的去膜拜他,這有它的道理。可是有沒有解脫? 沒有。 這次有信徒到金門去。前幾年金門開始就一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因 為八二三炮戰死了很多的將官,死了很多軍人,就為他們辦水陸超渡法會。 法會的時候,突然就有個將軍來附身在一個女的身上,這個將軍在八二三 炮戰中死亡,他說:「怎麼沒有列上我的名字?我的兄弟死這麼多!我們 為國家犧牲,為什麼沒有我們的名字?」那個女人平時也不會講那種話, 她竟然就講國語,而且變成那種很奇怪的口氣,很不高興。 哇!這下辦理的人感到奇怪了,這個女的怎麼講話這樣怪呢!「請問你什 麼大名呢?」他講講,寫了一大堆的名字,原來都是去逝的那些軍人亡魂, 就把那些名字寫上去超渡。在金門常常會發生奇奇怪怪的事,大家都活得 有點恐懼感,自從超度以後,慢慢平靜下來了。 世間的這種愛——對國家的愛、對家庭的愛,他把那個最私我的愛擴大, 他就是愛一個家庭;然後家庭的愛以後,就擴大為對社會的愛;然後是一 個民族一個國家。但是他的最根源最基本還是一個我執我見。於是我為了 我這個家庭,我可以把你殺掉;我為了我這個民族,我殺掉你那個民族。
以前希特勒他就認為他日爾曼民族是最優秀的,所以必須把獪太人殺掉。 這就是有一個我的執著,只是我的擴充,我的擴大。 所以這個地方說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在這個我執我見,從我執我見當中, 我們就產生自私自利,我最重要,我第一。那我們修道難就難在這個地方。 譬如做丈夫的想「我第一」,那家庭完了。做丈夫的應該想「太太第一」, 這樣知道嗎!然後太太也是想「丈夫第一」,那麼這個家庭沒事,為什麼? 因為你把自己擺在第二。如果你把自己擺在第一位,家裡的每個人都認為 自己最重要,這個家庭就完了,家庭的矛盾、摩擦、衝突,一切一切問題 就這樣產生了。(佛學講座 15)
39.我們浪費太多生命在尋找有趣的事物上,一旦 事物不再有趣時,我們就會排斥。 講一個現實人生的故事。前幾天我去鄉公所,遇到一個姓張的信徒,大概 有二十幾年沒見面了,他以前喜歡種花種草種蘭花的,也送我幾盆蘭花, 但是我沒有時間養蘭,就放在那邊自生自滅。有一次出國回來,拼命澆水, 根爛掉,死光光了。反而不照顧它,放在那邊自生自滅的,它活得很好。 那天在鄉公所遇見他,.我說:「你不是張某某人嗎?」他說:「對啊! 師父!有沒有空到我家走走看看?」 我就想到他以前很喜歡種蘭花種什麼的,我說:「你現在還有種蘭花 嗎?」 他說:「沒有了,什麼花都沒有了啦,不花了。」 我說:「你不花了以後,你花什麼?」 他說:「我現在養鴿子。」 「你養鴿子,我就不想去你家了。」我說:「鴿子的味道很不好,而且歌 子的毛很細很細,當我們從鼻子吸進去的時候,它會到腦部,不好。然後 你屋頂上這麼臭的氣味,你家裡的磁場不好。」 他說:「沒關係啦!養鴿子很好玩。」 我說:「你以前種花種草不是很好玩嗎?」 他說:「哎呀!玩久就膩了。」 ★ 世間的人也是這樣子的,玩東西久了會膩。那你千萬不可以玩人也膩喔! 你對你太太說:「我們見面這麼多年了,玩久膩了。」那可不行。玩人膩 的話,會出問題的。 所以說,我們眾生一天到晚就是在追求有興趣的事物,可是我們對某一種 東西的興趣是無常的,這個興趣會過時,一旦我們一再經驗、一再經驗的 時候,就不再感興趣,不新鮮,不刺激,興趣就沒有了。然後我們又再去
追求另一個新鮮的,追求這個刺激;然後一段時間以後,它又不新鮮不刺 激了,又換另外一個。 眾生的毛病就是喜新厭舊;喜新厭舊是我們家庭、社會、婚姻最大的麻煩。 所以這個地方說,我們浪費太多的生命去尋尋筧筧,一生當中都是在尋尋 筧筧,尋人、尋事、尋物,然後耗掉很多的時間,這就是眾生相。 我常常講,一個人有固定的職業 ,固定的收入,不要貪多,能夠維持一 個溫飽,能夠給子女好的教育,那我們就要開始追求自己內心的世界、心 靈的世界、宗教的生命了。有物質的溫飽以後,能夠有時間靜下心下來, 讀讀經,打坐誦經拜佛持咒,真正的找回自己生命的根源,生命有根了。 本立而道生,你這根源沒有,那麼你一生一世都是在尋尋筧筧。 所以佛陀一再強調,真理不是在身外去找,就在自己身心當中去找。宋朝 的禪師一再的強調:「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垢盡光生,照 破山河萬朵。」每一個人的生命的根源處——這個心性、佛心、佛性,就 是一顆珠寶,如果你不下功夫去找這一顆明珠的話,你一生一世、多生多 劫都是在尋尋筧筧,最後還是找不到結果,迷失了。所以,回頭是岸,來 找回我們這一顆明珠,生命有了根,時時刻刻都是法喜充滿,因為我們不 再欠缺了。 這是講到我們做為一個人,每個人都是在追追追,有些追求名,有些追求 利,有些去追求色聲男女、吃喝唱跳種種新鮮刺激,所以我們有時候要反 省一下,到底我在追什麼?什麼最有意義?那麼一個人找到真正最有意義 的、真永恆的,那就是向自己的內在心中去安心立命,那生命定下來了。 就像飛機著睦了,鬆了一口氣。我們搭飛機,飛機著蕗的時候大家就拍手, 「好在沒死!」,著路的時候一定會拍手,這個有道理的哦。 現在我們的生命還在飄,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我們還在抓,所以我們怕 死,得失之間、生死之間都引起我們很大的困擾,這就是生命還沒有著睦, 大船還在大海裡面薸盪,還沒有靠港。所以,本立而道生。如果我們不知 道在根本上下功夫的話,那是窮忙一輩子,忙著往外去追尋,那是一件很 悲哀的事情。一個人找到了生命的根源處,時時都是在生命的根源處,他 在看這個世間的時候,他沒有什麼欠缺,所以「照破山河萬朵」,不被世 間的五光十色弄得眼花眼花撩亂,他自在了。。(佛學講座 15)
40.若以勢利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將無任何珍貴 的事物可言。 一個人一天到晚內心當中只知道向錢看齊,唯利是圖,那你會去欣賞一朵 花一棵樹木嗎?青山多嫵媚,你會有這個感想嗎?沒有。因為在他的內心 世界只是充滿著物欲——那個什麼屬於我,多好;幾億幾億的樂透被我中 到的話,嬌妻美妾、環遊世界什麼都有了,想像得很美。 所以說,以勢利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世間沒有什麼珍貴的,什麼 高貴的友誼啦、文學的藝術啦、山河大地啦,這些對你來講好像不重要, 沒意義哦。那些可以讓我們歌功頌德的偉大的情操,對你來講不值,一斤 不曉得幾毛錢。因為內心中只充滿這種物慾,沒辦法來欣賞別人的優點, 也沒辦法欣賞這世間的一切。你會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 身」嗎?一定不會的。 我再提供一下我個人的一些小經驗。那時候因為多氯聯苯中毒,眼睛幾乎 快要瞎掉,小小一個燈光看起來是一個很大的球,紅的綠的這樣子。那麼 中醫西醫、打針吃藥什麼方法都用盡了,最後淡江大學的一個學生說: 「你斷食吧!」後來我就斷食了。那時候我還在圓光佛學院當副院長,還 在教英文,教阿含經、金剛經。 我就斷食三天,就是跟自己的生命在搏鬥。因為中毒的時候很痛苦很痛苦, 心臟常常會好像會停止的樣子,縮成一團。尤其臀部因為常打針,就結了 硬塊,很大很大塊的,醫生說這個必須割掉,我說:「那你割掉它,我就 沒屁股了。」我不願意割,可是臀部兩邊痛的要命。 斷食三天的時候,很奇怪的,那時候的心境就是在生命薄弱當中,時時沒 有我的觀念,一心一意就想說我只要能身心沒病就好,不求什麼東西,沒 有什麼什麼可以追求的。什麼名啊什麼利啦,在那個生命交關的時候,那 個名利跟念頭完全沒有。 有一天下午境界來了。什麼境界來了呢?我看到的所有人都是這麼可愛, 而它不是有什麼欲念,是男的女的一律平等平等,沒有什麼美醜高低胖瘦 的那種差別念頭,覺得所有人都是這麼善良、這麼可愛、這麼可親。第二 點是什麼呢?我看到每一片樹葉都是跟我招手;平時我們都沒有注意的那
些小小棵的花花草草,現在我看到的每一棵花草都是這麼可愛這麼漂亮, 那真的叫青山多嫵媚。在萬念俱灰的時候,我看到的世界真的是這麼美。 所以,我們為什麼說聖人打破我執我見的時候,他所看到的滿街都是聖人; 而我們因為有我執我見,我們看到的是男女差別、胖瘦差別、美醜高低、 窮通夭壽,種種的差別的現象,都紛紛的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斷的愛慒 取捨,不斷貪愛瞋恨,拒絕排斥和貪染執著。 這個就是說,當我們回歸到生命原點,這時候我們是沒有欠缺什麼,我們 沒有要求什麼,但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是清清楚楚,而不是迷迷糊糊。我們 感到受到的,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一切,一花一木,一葉一如來,一沙一世 界,真的是感受到那種世界的美。那麼,透過這種震撼教育以後,對整個 人生的看法態度不一樣了。 那你會問我有沒有開悟?沒有,我沒有悟到什麼,我沒有看到什麼,我看 到的還是原來的世界,只是原來世界是這麼美!當我起煩惱的時候,這個 世界是這麼醜陋。所以這個世界的美醜,就在我們一念之間。你能放下一 切名利的追求的時候,你心靜下來了,我們時時刻刻就是生命在法喜當中。 沐浴在法喜當中的時候,你也不會講說我要到天堂、我要到哪一個世界、 我要到什麼地方了。「心淨國土淨」,這很有道理的。 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求這個世間上可愛的金銀珠 寶財物,那我們就迷失了我們的本心本性。「本」失掉了,你那個股本沒 有了,還會有利息嗎?沒有利息了。你要人家的利,人家要你的本啊!所 以這個要小心。記住喔,見好就收,這是傳給你們的口訣,是保護自己的 口訣喔。(佛學講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