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東行— 「逐東」諧音「竹東」 ,意為逐漸放慢腳步,一同與我們聆聽小鎮的呼吸。 我們是在國中的校園裡「揪團」成立。沒有固定的成員,沒有正規的招募方式, 沒有任何的框架限制,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發揮空間很大的小小團隊。 我們期待為竹東人提供不一樣的視角,讓大家重新看見家鄉!
CONTENTS
目錄 竹東五感 06
視覺
08
老屋子 ─ 大林製藥廠
10
封存時光的記憶 ─ 武功堂
11
聽覺
12
此起彼落 ─ 市場叫賣術
15
嗅覺
16
幽篁藝事 ─ 篁城竹簾
18
老香味 ─ 阿婆个油蔥酥
21
味覺
22
薪傳幸福 ─ 新福飲食店
24
老味道 ─ 動手來醃漬
26
觸覺
27
學生有感 ─ 回憶與我
特別收錄 28
專訪 ─ 臺北人眼中的竹東
32
編輯室 ─ 愛上竹東的 8 個理由
36
攝影集 ─ 國中生一日
4
竹東記憶是源自情感中最深層的五感體驗,因為感官經驗的累積,凝聚對地方的 認同與歸屬感。這次,我們以「竹東五感」作為主題,將這片土地最珍貴的記憶, 透過視、聽、味、觸、嗅記錄下來,期望藉由五感經驗的牽引,連結讀者對於竹
東的在地記憶。 5
插畫/莫麗欣 手寫/簡 甄
6
攝影/黃勤真
7
老房子
文/劉玟秀 採訪/彭鈺雯 王如光 攝影/彭雅芳 黃勤真
大林製藥廠
川流不息的中豐路上,人車來去匆匆,
實驗室內老舊的櫥櫃仍擺放著燒杯和三角
很少人會注意到,位於大林路的交接口
瓶,鐵架上的滴管殘存著藍色藥劑,調劑
上暗藏一間老屋舍──低矮的屋簷、剝
室內的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寫著的化學方程
落的油漆和破碎的玻璃窗,誰能想到約
式,而通過窄小樓梯來到頂樓的裝載室,
莫六十年前,老屋前榮景一片,是民國
角落裡竹簍堆疊,上方覆蓋著一層厚厚的
四零年代竹東鎮上最知名的公司──大
灰,廖先生說: 「以前不用紙箱,用的是竹
林製藥廠。
簍裝貨和卸貨。」
歇業多年,大林製藥廠如今成了廢棄屋 舍,由廠長的兒子廖先生看管。 斑駁老屋 保留古蹟
廖先生表示,大林製藥廠於民國 35 年成 立,創建人為其父親廖雲景, 「爸從日本名 古屋藥劑專門學校畢業後,曾留在日本藥
推開斑駁的木門,廖先生帶領我們小心
廠工作,後來因為戰爭需求,被日本政府
翼翼穿梭製藥廠內,彷若走進時光膠
派回臺灣蓋藥廠,方便在戰爭期間補給藥
囊,所有擺設凝結在過去。
品。」不過藥廠還沒建成,戰爭便結束。
8
藥廠新立 人聲鼎沸 民國 34 年日本政府退出臺灣,失去日本藥廠 工作的廖雲景,索幸在竹東建立大林製藥廠, 並以生產葡萄糖和生理食鹽水為主。由於戰後 物資缺乏,為讓製藥更加有效率,兩年後在藥 廠隔壁設立玻璃廠,專門生產裝藥的玻璃瓶。 製藥廠及玻璃廠的成立,很快帶動起聚落的發 展。當時臺灣的藥品多半由國外進口,大林為 極少數的本地製藥廠。由於大量的製藥需求, 聘請不少員工,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從小在竹 東長大的在地居民劉昌達指出,許多學生放假 時都會到製藥廠打工,而他是其中一人,「當 時天氣炎熱、沒有空調,每天都要帶好幾件『藍 令服(客語:白色內衣)』去換。」年過半百的 他回憶從前,笑說:「那時還是小夥子,每天 被工廠裡兇巴巴的歐巴桑欺壓。」可見當時製 藥廠繁榮的景象,廠前的田間小路更以公司名 作為路名,即今日之「大林路」 。 然而,民國 71 年政府頒布優良藥品製造標準 制度(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後,複雜作業 模式及審查制度讓大林製藥廠無法適應,最後 不得不歇業。 滄海桑田 今非昔比 儘管廢棄的製藥廠保存尚良好,然而時常面臨 衝擊,廖先生指出: 「曾經有好幾次小偷入侵, 專門偷古董,像是縫紉機、顯微鏡、藥櫃等。」 看見竹東今與昔,他感嘆:「以前從工廠向外 望出去,全部都是農田。」大林路過去原本都 是廖家的,爾後兄弟分家,各自將土地轉手、 買賣,才逐漸成為工廠、住宅區和幼稚園。 無法將時光倒帶,廖先生如今只期望盡可能保 留老屋的原貌。他相當低調,平時不開放外人 參觀,也不打算將屋舍改建或售出,只期望能 維護老房以及鄰近一帶的安寧,讓父親的產業 成為竹東永遠的回憶。 9
封存時光的記憶
武功堂
文/王如光
插畫/林孟璇
在放學的路上,沿街的一排房子中有間
武功堂占地一千多坪,有兩道圍牆和多條
與眾不同的建築,紅色屋瓦和傳統磚
護龍,屋脊上有精細的剪貼和傳統建築特
牆,與旁邊的鐵皮屋顯得相當格格不
有的雕刻,以及彩繪工藝。其中木雕、彩
入。門前佇立著一棵修剪整齊的小樹,
繪均出自名匠邱鎮邦之手,做工精緻典
往裡頭看去有兩道圍牆,第二道圍牆後
雅。樸素的正廳外掛有「文重八家名標三
面藏有一間古色古香的三合院。我總是
傑,節持漢使勛畫凌煙」的匾額,上聯指
瞇著眼、歪著腦袋往裡頭窺看,好奇這
的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蘇洵、蘇軾、蘇
裡頭究竟住著何方神聖?
徹,下聯指漢朝蘇武出使匈奴的事跡,也
後來我才知道那間三合院是蘇家的武功
說明蘇氏家族的文才和節操。
堂。正堂上掛著「武功堂」三個字,但 是和「練習功夫」可是八竿子打不著邊, 而是中華姓氏堂號的名稱之一, 「武功」 就是蘇姓的堂號。清朝時,來自福建的 蘇逢勝來臺開墾,最後落腳竹東耕種畜 牧,後來從事茶葉的買賣,積極經營並 購買土地,傳至第三代已是地方上的有
武功堂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現在仍 有人居住其中,也是竹東蘇氏宗親會的會 址。由於受到細心的照顧,武功堂是竹東 鎮保存最完整的大宅,為竹東四大民宅之 一,更被列為新竹縣縣定古蹟。雖然難免 歷經時光摧殘,但始終屹立不搖。
錢人,1923 年(日治時期大正 12 年)才興
沉靜的武功堂前,屋頂的一磚一瓦細訴著
建了武功堂。在「一分錢可以吃一碗麵」
一段段過去的故事。也許在你每天經過的
的年代下,蘇家花了 3 萬建造這間「豪
路旁,也有這麼一位朋友,等著你去傾聽
宅」 。
它的故事。
10
插畫/黃若喬 手寫/簡 甄
11
此起彼落
市場叫賣術
文/張映瑋 攝影/賴榆蓁 謝依宸
如果傳統市場和連鎖超市一樣安靜,那將會是什麼情景? 繁鬧的「叫賣聲」是市場的重要元素,除了勾起人客的好奇心,更是吸引人客掏出腰包 的攬客工具。
蜜桃甜姐兒 走進市場,面對琳琅滿目的商 品,正煩惱該如何下手時,一 旁嬌滴滴的甜蜜聲音響起: 「很甜喔!來試吃喔!」不禁 吸引目光,只見攤位前的顧客 嘴裡忙著試吃,手也沒閒著, 一顆顆芭樂掏進懷裡,臉上洋 溢著滿足笑容。
伶牙俐齒水果哥 大叔雖沒甜美嗓音,但卻懂得運用甜蜜話術,避免「大 嬸、歐巴桑」等敏感字眼。凡是跟在媽媽旁的都稱「妹 妹」,阿姨類的叫「美女」,年紀較長的阿婆和奶奶一 律喊「小姐」 ,這樣的稱呼百分百討人歡心。再加上閩 南語和客家話流利的轉換,逗得婆婆媽媽們心花怒 放,保證這一堆蘋果全包了!
動感雞肉販 像歌曲般輕快且富有節奏感的叫賣聲,總是想讓人駐 足多看幾眼。市場中央一處老牌的雞肉攤,提供最上 等的肉品,除了老闆快手處理雞肉的聲音饒富節奏 外,老闆娘一刻也沒閒著,扯開喉嚨叫賣著,哼頌著 具高辨識度的動感歌曲,讓人一聽就深深烙印腦海 中。 12
感受一下竹東市場的叫賣聲吧!
市場行銷達人 除了吃的喝的,生活用品也是應 有盡有,像是拖把、鍋子、果汁 機等,隨著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老闆彷若電視購物台主持人,說 話的速度有如疾駛而過的高 鐵,愈發宏亮,一連串的商品介 紹讓圍觀民眾聽得直呼不可思 議。
「哈客」阿婆 除了華麗的叫賣噱頭,賣菜阿婆的道地客語沒有什 麼特別花招,只強調「自家種」 、 「安全沒農藥」 ,樸 實的微小聲音構築著廣大的人情,包裹在一句句呼 喊聲中,蘊含著真誠的客家精神。
青菜夫妻檔 同樣有趣的還有「青菜夫婦」, 一個推銷絲瓜、高麗菜,另一個 推銷苦瓜、紅蘿蔔,高音與低音 的合奏,和諧又有默契。
傳統市場的叫賣聲早已成為中央市場的一大風景,在這些喧騰中不僅蘊藏著歲月修煉而來 的經驗與智慧,更多的是對這塊充滿歷史與人文的土地一份濃厚情感。
13
攝影/黃勤真
14
插畫/徐旻均 手寫/簡 甄
15
幽篁藝事
篁城竹簾 文/劉覲瑢插 插畫/黃若喬 攝影/黃勤真
藏身於火車站對面的小巷,一家神秘工 廠傳出陣陣竹香,汨汨地、輕輕地飄散 到小鎮上。貪婪地嗅著這古意的芬芳, 尋香而進,來到全臺唯一專業生產竹簾 的工廠──篁城竹簾。
起來;天色微暗時,大球成了燈飾,點亮 時,有如滿天星斗及一盞盞明燈,滿室洋 溢著耀然光芒。
似乎每個竹東人的記憶,即使沒有竹 簾,也會有竹製品的香氣。
往工廠內走,竹子裝飾而成的牆面映入眼 簾,陽光透著竹簾,在一處架高的木地板 上印入粼粼波光,而坐落其上的是結合 日、臺風味的藤椅和竹桌,在波光中閃現 著典雅樸實的味道。
竹東並不產竹,但附近的尖石和五峰鄉 卻有著上好的桂竹,適合製成竹製品, 竹東也就成了最合適的集散地。 走進篁城竹簾,處處都是驚喜。抬頭仰 望,竹簍大球懸掛天花板,若在白日, 鏤空的球體將反射一旁窗子透出的陽 光,整個天花板彷彿多了好幾顆太陽,使整 間工廠都明亮了
竹簾之外,篁城竹簾更結合各種巧思與創 意製成竹商品。櫃檯旁的竹櫃上擺滿各式 竹製商品,裡頭不乏傳統竹簍、飯匙及抓 背用的竹棍,更有許多與客家文化、現代 流行結合的產品,舉凡筆袋、餐袋、燈罩 和竹簾等。這些極富設計感的商品,不禁 讓人自嘆「過時」 ,竟將這些「古早時尚」 忘得一乾二淨!
竹簾夢工廠
16
竹簾幫故事 歷經三代改革,篁城竹簾原本名作「新東 竹行」,於民國 40 年誕生於竹東。創辦人 莊仕勳老先生在日治時期走遍了全臺產 竹地區,從事竹業買賣,累積豐富的資 歷,並將之傳承給第二代接班人莊文勇先 生。 接手新東竹行後,莊文勇便面臨了大陸的 削價競爭,「那個年代喔,好多竹子加工 工廠遷移到大陸去,因為成本較低,所以 我也過去看看,結果發現那裡沒有桂竹。」 堅持品質的他最後選擇根留臺灣:「桂竹 是製作竹製品最好的原料,我堅持使用 它。」莊文勇揮舞著厚實的雙手說著,但
於是莊文勇將原本單純的竹業買賣,結合 日常生活研發新產品,創立了篁城竹簾。 「時代變了嘛。我以前在紡織廠工作,所 以很懂得織布的技巧和原理,把它應用在 竹子加工上,研發出品質最好的竹簾。」 莊文勇語氣中不光有著匠人的自信,更充 滿了藝術家的自豪。 將發揚竹藝之美的使命擔在身上,莊文勇 始終未曾停下腳步,找了設計科系畢業的 女兒、第三代接班人─莊博惠,結合現代 化設計,主打空間的自然美學,以「將竹 簾帶入生活」為目標,行銷竹藝商品。不 只希望能將自家產品發揚光大,更希望能 讓竹子加工手藝長久地流淌在世界當中。
同時也慨嘆光買賣竹子已不是上策。
17
老香味
阿婆个油蔥酥 受訪/陳金美 文/攝影/劉玟秀 插畫/莫麗欣 鄭馥瑩
凡是客家料理,絕對少不了油蔥酥(或稱紅
因此有人將油蔥酥喻為客家調味聖品,任
蔥酥、香蔥油) ,無論粄條、米粉、鹹湯圓等,
何單調乏味的菜只要撒上一層油蔥酥,味
都可見金紅色油蔥酥的身影。
道便鮮明活絡起來。從燙青菜到高湯,甚
油蔥酥外皮酥脆,是客家料理的美味來源,
至水餃、粽子都需要油蔥酥的畫龍點睛,
聚斂洋蔥和豬油的香氣,遇到熱氣時飄香,
所以在客家餐桌上可說是無處不見油蔥
融出微微油脂,讓口感更加滑順。
酥。
18
如此百搭的調味料製作方式其實相當簡單,阿婆就曾教我用簡單五 步驟製作油蔥酥:
材料:紅蔥頭 1 斤、豬板油 1.3 斤、醬油 1~2 匙 製作方法: (1) 剝去紅蔥頭外皮, 接著切成細片。
(2) 讓豬板油煮半個鐘頭,再將油渣瀝出。
(3) 將紅蔥頭切片放 進油裡炸至焦黃。
(4) 放入 1 至 2 匙醬油後進行攪拌。
(5) 待油蔥酥涼卻後即可放入罐子封存,賞味期限一至兩個月。
小撇步: (1) 建議不要使用芥花油和沙拉油,豬板油炸出來的油蔥酥比較香。 (2) 剩餘的油可留存,日後料理時作調配,例如在燙青菜時放一匙油,可讓青菜不易發 黃,味道也更香。`
油蔥酥是祖先一路傳承下來的調味香料,阿婆自信而驕傲地說,只要放入少許就能讓菜餚 變的美味可口,而且「十人之中九人喜歡」!你,是不是也想嘗試自製油蔥酥了呢?
19
插畫/彭鈺雯 黃若喬 簡甄
20
插畫、手寫/簡甄
21
薪傳幸福
新福飲食店 文/莊昇諺 插畫/黃若喬 攝影/劉得歆
沿著路邊的小指標,鑽進蜿蜒的市場小 徑,新福飲食店藏身在商華市場中的小角
烹飪客家菜,但其實呂瑞員過去並不常下 廚,隨丈夫嫁來後,才開始學習客家菜。
落。傳統的店面,看似有些狹窄,68 年來 始終屹立不搖。店內總是高朋滿座,來的
二代接手 苦學手藝
多半是專程來吃道地客家菜的客人,臉上 洋溢著幸福。
學習做菜花了呂瑞員非常久的時間,半年
從醉月樓到新福飲食店
煮出好麵,六年才學會如何把雞肉剁的漂 亮。出師前,有些客人來到店裡,特別表
新福飲食店由第一代──現年 93 歲的陳
明菜一定要老闆做,不願讓她下廚,面對
福鑑先生起家,當時酒家盛行,起初取名
這樣的舉動,她其實相當傷心,決定奮發
為醉月樓。然而二次大戰後,隨著竹東地
圖強學習廚藝,最後終於學到公公一身的
區的酒家產業沒落,醉月樓不得不轉型,
好手藝。現在的她,已經可以同時作好幾
搖身一變成了今日的新福飲食店,專門烹
道菜,在忙碌中作出的菜餚,還保有新福 飲食店的傳統客家味。
煮傳統客家菜。店內掛著民國 38 年創店時 的商業登記證,泛黃的證書,象徵著歷史
除了經營新福飲食店,呂瑞員還要照顧癱
的悠久,一千元的創店資本,訴說著陳福 鑑先生孜孜矻矻創業的克難精神。
瘓的丈夫。照顧丈夫與經營餐廳擔子同時
隨著陳福鑑先生的年紀增長,新福飲食店
斷告訴自己:「眼淚留給枕頭,再苦也要
第二代由陳福鑑的媳婦──呂瑞員女士
笑給天看!」撐過最艱難的時候,守住傳
接手,店裡常見她熟稔的
承一甲子的老味道。
22
扛在身上,面對這樣的挑戰,堅毅的她不
熱門夯料理 客家好味道 菜單上列著許許多多的傳統客家菜,其中 受客人歡迎的包括白斬土雞、客家小炒、 梅干獅子頭、金桔粉腸、老菜脯雞湯、湯 圓和粄條以及豬頭肉,而最受歡迎的莫過 於豬頭肉。 望著盤子內排放整齊,Q 彈的豬頭肉細緻 滑嫩,嚐起來不澀不油,沒有一丁點的騷 味。清水煮熟的豬頭肉,配上店裡自製的 桔子醬,味道滑順入喉,可謂人間美味!
梅干獅子頭由「梅干扣肉」改版進化,圓 圓的獅子頭,搭配客家人的傳統福菜,再 加上辣椒、白蔥煮成的醬汁淋上去,一道 美味佳餚就此誕生。這樣的改變可說是創 新而又不「獅」客家特色呢! 客家菜最重要的精神便是「粗菜細做」 ,完 成一道菜,需要許多繁瑣的程序,一個都 不能少。而在秉持傳統的同時,新福飲食 店也以客人需求為重,將傳統客家菜和現 代養身觀念結合,推行少油少鹽,做出最 令客人滿意的菜色。
金桔粉腸也相當特別,這道菜由 68 年前的 酒家一路傳承下來,至今少有店家會做。炒
三代接棒 傳承甲子
的時候,金桔葉要均勻的覆蓋粉腸,才不會 燒焦,吃出來才會帶有金桔的獨特香氣。
時光荏苒,經營超過一甲子的新福飲食店
傳統的客家豬腳只加入醬油、老滷以及大
代接棒,一直到現今的第三代,希望未來
量的蒜頭米、大蒜和青蒜,沒有其他香
也能夠延續客家菜的精神,不斷傳承下
料,慢慢的悶煮,讓豬腳漸漸軟化,鎖住
去。新福飲食店依然隱身巷弄中,為許多
香氣,是客人喜愛的老味道,Q 彈嚼勁也
人的味蕾,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為竹東
恰到好處。
小鎮,保持著純樸的客家風情。
如今已邁入第三代,從第一代起家、第二
23
老味道
動手來醃漬
文/彭楒云
插畫/鄭馥瑩 簡甄
醃蘿蔔是我從小最愛吃的開胃菜,也是客 家人的最愛。而擅於烹飪客家料理的外 婆,最拿手 的就是製作醃漬物! 一進外婆家,迎面飄來一股香氣,接著便 看見堆了滿坑滿谷的醃漬物。每每聞到香 氣,我總期待地問: 「外婆,今天醃漬的東 西是什麼呀?」外婆便會細細的向我介紹,
24
這讓我每天晚上到外婆家都會感到很興 奮,因為每次總會有不同的寶藏,等著 我探索! 每逢過年佳節,全家人圍爐,總有許多 道菜是由外婆親自製作的醃蘿蔔作為基 底。醃蘿蔔的製作過程其實相當繁複:
材料:蘿蔔、鹽、糖。
製作方法: (1) 將蘿蔔清洗乾淨,並以 1 小匙鹽醃 20 分鐘,再清洗 一次蘿蔔,清洗完後對半切塊風味較佳。
(2) 接下來將切好的蘿蔔放至陰涼處把水分 風乾,並將醃料全部攪拌均勻,成為醃 漬物的醃醬。
(3) 最後把風乾水分的蘿蔔放入醃醬中,在密封的容器 中醃漬 2 天,就完成了!
醃蘿蔔可以製成許多道美食,例如:炒蘿
如今外婆已七十多歲,依舊時常醃漬食
蔔乾、菜包、麻辣蘿蔔等,豐盛菜餚的背
品,我曾問: 「外婆爲什麼這麼喜歡做醃漬
後是外婆辛苦的成果。外婆常說,做這麼
品啊?」她笑答: 「因為這都是為了讓你們
多的醃漬物,像是麻辣蘿蔔、紫蘇梅、醃
能夠吃到最幸福、最無負擔的滋味啊!」
蘿蔔、酸梅,就是為了讓子孫們吃到最健
聽完之後,內心覺得幸福又感動!
康、天然的食品,還能讓我們「好下飯」。
25
插畫、手寫/ 簡甄
26
學生有感
回憶與我 當問起竹東的觸覺感受, 你,會回答什麼? 是鄉間田野中微濕土壤帶來的生機, 或是在炎夏將手浸在小溪流水中帶來的冰涼快感? 如果有人這麼問我,我的回答會是──學校的課桌椅。 輕輕撫摸桌子, 粗糙不平的紋路正細細訴說著每一個主人的故事, 順著紋路移動手指拉出愛的小傘和小抄, 調皮的字眼中藏著不變的友情。 桌旁的凹角訴說了歲月,曾陪著我們歡笑、哭泣, 帶我們走過上課、考試,直至我們離開學校後, 依然留在原位等待下一屆的新生、另一段的故事。
文.插畫/孫小宸
27
竹 東
臺 北 人 眼 中 的 interview
文 / 劉玟秀
Amanda
攝影 / Amanda
(關於)Amanda 政治大學三年級生 雙主修教育系、新聞系 喜歡捕捉令自己感動的影像、聽故事和說故事
28
去年冬天,我邀請了臺北朋友 Amanda 來竹東逛
Q:第一次來到竹東的印象?
逛,Amanda 是位感性的攝影師,總能捕捉到別
A:竹東跟我生活的臺北很不一樣。街上人不
人看不見的美景,而我從她的單眼下也看見了
多,人們的腳步聲很輕,很慢。
不一樣的竹東。
初訪竹東,所有的一切都開闊了起來,溫
我還記得當她一下車時,第一件事就是拿
度、天空、色彩。抬頭一望,天際線少了
起單眼朝著天空猛拍。我問她:「幹嘛拍
擁擠的樓房,多了純樸的電線,整齊地勾
那些『破碎的天』,待會帶妳到河濱公園
勒出這座小鎮。除了天上的天線,還有地上
拍『完整無瑕的天』」 。沒想到她拍的不是
的湧泉也令人驚奇。古老的洗衫坑寧靜地躺
藍天,而是那阡陌縱橫的電線,真沒想到
在巷弄旁,像是時空穿越的場景,流出汩汩
在我看來醜醜的電線杆,竟會是她眼裡的
清泉,水波紋韻律地映照出竹東人的生活步
風景!因為臺北電線全面地下化,對她來
調,幽靜自適。
說,穿梭的電線串起的是時代的記憶。
竹東與臺北雖同在一座島上,可是許多地
而今年寒假,Amanda 再次回到竹東,這次她
方還是很不一樣。以聲音來說,平常在臺
決定一個人在竹東「微旅行」 ,穿梭名聞遐
北菜市場多半聽到閩南語或國語,但在竹
邇的中央市場,拍下竹東的寧靜與溫暖。讓
東,小販與顧客間的寒暄卻多用客語,霎
我們跟著 Amanda 的鏡頭,一起看看臺北人眼
時間語言流動的變換,讓人忘了自己身在
中的竹東。
何處。
29
除了耳邊的聲音,嘴裡嚐的味道也不同。
那時的印象是,巷弄很小、屋落拘謹。玟
臺北是多元口味的城市,匯集東西南北的
秀帶我四處逛逛,在蕭如松園區吹風、看
味道,但在竹東,不敢說全部,至少我看
舊房子,吃了一家有名的粄條店。後來她
到的多半以麵食為主,粄條、米粉等等應
又帶我到古老的洗衫坑探險,雖然冬季的
有盡有,令人垂涎。
水已枯竭,但還能看到涓涓細流點綴這靜
而市場外的一排小販,麵攤炊煙裊裊,氤
謐的小鎮。那像是條承載歷史時空的秘
氳出一片神秘風景,人群三三兩兩,啜著
境,若有似無地在竹東地表呼吸著,充滿 遐思趣味。
熱麵湯,夾起白麵條,享受美食裹腹之欲。 這樣的場景在繁忙的臺北也難以看見。 Q:去過竹東哪些地方?最喜歡竹東的哪部 分?另外,能不能附上妳第二次探訪竹東 的漫步路線,以及一些小觀察。
第二次到竹東,我決定先到玟秀口中氣勢 磅礡的中央市場走走看看。因為這次單獨 行動,我更注意到竹東的魅力細節了! 沿著東林路,我穿越圓環,直直往中央市
A:第一次到竹東,玟秀帶我從錯綜複雜的
場奔去。因為適逢週一,市場內的肉舖關
臺北轉運站搭上客運,搖晃兩個多小時後
了大半,但是市場外的街道依舊熱鬧非
抵達依山傍水的小鎮:竹東。
凡。
30
鮮豔的蔬果羅列了一地:肉品、包子、麵
的砧板:相命卜卦解疑問,大大的書法字體
條、發糕、衣飾、生活用品等等,目不暇
有些駭人,好像古裝劇才會出現的場景。如
給。我足足繞了三四圈才把所有店舖都看 盡,走累了,買了個紅豆餅,又繼續找尋
此淡泊趣味的角落是竹東給我的另一段深 刻印象。
動人的畫面。我尤其被市場中的白煙誘
Q:妳覺得竹東的國中生跟臺北的國中生有
惑,一陣陣煙霧,在三度空間中製造了另 一維時空,把所有情感都旋進去,傳遞到 更遙遠的彼方。 離開中央市場,我走上信義路,轉進商華 街,赫然發現充滿時光痕跡的商華市場。 依稀記得,玟秀曾興奮地說,那是個由盛 轉衰的舊市場,特別有味道。果然,在這 小小的市場當中,多數商家不復存在,燈
哪些不同? A:就我兩次相處的經驗,竹東國中的孩子 少了城市孩子的嬌氣與傲慢,多了坦誠與自 然。在我的國中記憶當中,臺北的學生裝飾 性很重,裝飾不僅在外表,更多的是「心」 , 而竹東的學生則不然,這種感覺來自互動談 吐之間。
光昏暗,招牌陳舊,還有一條通往未知境
Q:一句話形容竹東
域的藍灰樓梯。入口處大大的算命招牌掛
A:竹東對我來說,是一縷溫暖的白煙,是一首
在歇業的豬肉攤上,紅黑的布條映襯斑剝
雋永的旋律,值得深深感受,細細諦聽。
31
愛上竹東的 8
01 32 32
人
個 理由
說到喜歡竹東,其實很簡單,就是熱愛在這片土 地生活。我身邊有很多愛這片土地的年輕人,他 彭雅芳
們用行動記錄這片土地,在紀錄的同時,也是在 發現自己內心為熱愛這片土地付出的勇氣。
02
劉覲瑢
『天。食。』 吃。竹東的東西超好吃的不解釋。 還有,這裡傍晚的天空超美的。
03
莫麗欣
這裡少了城市的壓迫感,巷弄的 老店總有濃厚的人情味,記得小 時候走回家的小路上還能看見綠 油油的稻田隨風搖擺,慢悠悠的 步調,這裡總給我安定的感覺。
04
戀戀竹東
李美芳
竹東是我生長的故鄉,從小到大的記憶都濃縮在這片土 地上,儘管有些景象或建築因為開發而有所改變,但是 巷弄間的情感卻深植我心,彷彿兒時的景象依稀猶存。 我愛我的故鄉,就像伴我成長的母親懷抱,竹東地方雖 不大,但市場的菜包、米苔目、湯麵都屬於竹東的好味 道,竹東火車站、惠昌宮、普照宮…等都是我想推薦外 來客遊玩的好景點,我愛我的家鄉,希望你也能跟我一 起戀戀竹東。
33 33
05
劉玟秀
沒有理由 前些日子,我帶外地朋友來竹東一日遊。說來可笑,竹東有 多少景點真能逛整整一日呢?動漫園區、蕭如松、中央市場、 六角冰舖……,好像也就沒了。因此我安排了一個相當鬆散的 行程,朋友也就跟著在大街上晃呀晃,抬頭望望滿布藤蔓的 老房子,低頭凝視石牆邊野草上的露珠,閉上眼道: 「竹東真 的好寧靜啊。」我笑說: 「對啊,竹東就是個寧靜小鎮。」她 開心地迎著清風,用力呼吸口新鮮空氣,轉頭說:「但是…… 待久了應該也很無聊吧?」我一愣,答: 「不會耶,竹東讓我 越待越喜歡。」 愛上竹東不用任何理由,因著它的簡單,因著曲弄彎巷,因 著環繞的山,因著無邊無際的天,還有說不盡的滿溢情感。
「竹東」已經是高樓大廈、便利商店林立的小 鎮。倘若轉個彎,出現的竟是紅磚小巷和等待太 陽下山的鹹菜乾呢?你是否願駐足停留呢?竹
06 人情 34 34
東正是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兩者看似對比,卻 張映瑋
相互融合呈現。繁華中帶著樸實,樸實中帶有溫 度,少了點壓力,更多的是人情。
07
莊昇諺
回家的彩色拱橋 這是一 張在傍晚雨後竹東街上的 照片。 我一直以來都認為,竹東是個很純 樸,生活簡單的小鎮。比起生活忙 碌的市區而言,走在竹東街上,可 以很悠閒,慢慢的享受。竹東,就 是我高中人生,最好的避風港。沒 有喧囂,不趕時間,就像這道彩虹 一樣,讓人有種溫暖的感覺,帶給 我繼續走下去的勇氣。竹東,我愛
你。
08 愛竹東,全因這是我的家
黃勤真
總覺得沒有甚麼 比愛自己家鄉 更自然不過的事, 這裡就是滿載故 事的小鎮。
35 35
學生的眼睛總是單純, 透過學生的鏡頭,我們得以窺見校園小角落中, 所透漏出的生活記憶與痕跡。
國中生一日 攝影紀錄
36
37 37
版權頁 發 行 人
彭雅芳
主
劉玟秀
編
文字編輯
莊昇諺 劉覲瑢 張映瑋 郭潔儒 彭鈺雯 王如光 孫小宸 彭楒云
美術設計
莫麗欣 李美芳 彭雅芳
攝
影
黃勤真 彭雅芳 李國暢 劉得歆 賴榆蓁 謝依宸
插
畫
莫麗欣 徐旻均 鄭馥瑩 黃若喬 簡
甄 林孟璇 彭鈺雯 黃禹瑄 蔡昀彤
攝影作品
傅珩洵 蔡憲緯 李國暢 劉得歆 簡
甄
顧
施權城 李美芳
問
封面提字
曾子雲老師
出版日期
105 年 10 月
本
1500 本
數
版權所有
本刊圖文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地
址
新竹縣竹東鎮公園路 8 號
電
話
(03)5961207
傳真 (03)5967251
贊助單位
38
協助發行
竹東國中美術班 瓦當人文書屋
誠摯感謝
竹東國中 徐華助校長及刊物粉絲們的無限支持
期 待 再 見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