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I
S
T
O
R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教授:劉祥光 助教:張少安 主編:温文彤 副編:毛宜蕾、邱冠勛 記者:王千玉、唐芸飛、郭詠宜、陳 霈、方唯安、張一心、高 仲凱、吳美萱、范恆宣、張宇彣、黃薇倩、李妍伶、黃智偉、 顏呈祐、沈君芃、黃丹榆、張心瑜、林威、林暐勳、龔桓
2019. 1.15
詳細資訊
霧社殉難殉職者追悼會
揭發霧社事件
完整真相 由總督府主辦的霧社事件殉難殉 職者追悼會於十一月三十日舉行,地點 選在台中水源地運動場,總督石塚英藏、 軍司令官渡邊錠太郎皆到場慰問殉職者 家屬,銀行、媒體及台中市內各社會團 體也送上花環及供品表達哀悼之意。 追悼會中,總督石塚英藏嚴厲譴 責霧社地區六社蕃人的殘忍暴行,並表 示會將所募得之慰問金及物資分配給殉 職者家屬。
霧社事件 昭和 5 年 10 月 27 日 霧社事件發生 在馬赫坡頭目莫那 ˙ 魯道的號召下發動 叛亂,計有馬赫波社、波亞倫社、斯克 社、荷歌社、塔洛灣社、羅多夫社等六 部落的族人參與。 27 日凌晨,莫那 ˙ 魯道親率勇士率 先發難襲擊馬赫坡駐在所,並派長子達 歐 ˙ 莫那及一隊勇士砍殺吉村、岡山二 警察。荷歌社壯丁畢荷 ˙ 沙波自凌晨起 派往各部落勸說加入反抗行動,其他社 也適時地攻陷部落駐在所、切斷警察專 用電話線路,斯克社勇士也沿著能高越 道路襲擊各據點的警察駐在所。 各社在殺害警察後取得武器彈藥。 攻擊分為兩部分,中、老年組由莫那 ˙ 魯道率領埋伏至霧社分室後方山區;青 壯年組則由巴沙歐 ˙ 莫那率領,埋伏至 運動會場四周等待時機。
時機到來:台灣神社祭 每年 10 月 28 日是內地於全島各地舉行 「台灣神社祭」的日子。當國歌響起,反抗 蕃人們即進攻運動場,與內地警察格鬥激 戰,見到內地人無論大小一律格殺,能高郡 郡守小笠原敬太郎亦死於蕃人槍下。蕃人未 對本島人加以殺害。 此次叛亂中,各地駐在所、內地警察宿 舍、運動會場計 134 名內地人遭殺害、26 名 被殺傷、著和服的 2 名本島人被誤殺。 10 月 29 日,部隊突破人止關,攀越稜 線,占有巴蘭社,直往霧社前進雙於荷歌社 之突角對抗。蕃人欲進擊卻遭機關槍掃射, 退回部落。荷歌社、羅多夫社放火燒家園, 退至溪谷,準備游擊戰鬥。 10 月 30 日,族人將波亞社、馬赫坡社 兩部落之家屋燒光,退守岩窟山區及溪谷、 建構防護措施,準備作戰。斯克社羅多夫社 族人則退至哈奔溪谷,伺機反擊。 10 月 31 日上午,當局發動「軍警部隊 協同總攻擊」,叛亂六部落的族人入內山, 準備長期抗戰。 11 月 1 日至 2 日間軍警部隊再次展開攻 擊,雙方陷入苦戰。 11 月 7 日 當 局 用 飛 機 投 擲 瓦 斯 彈, 並 於馬赫坡展開砲擊,但蕃人善於高山地形作 戰,當局的軍隊也難以輕易攻佔。之後雖也 使用各式砲彈,但仍無法攻陷。 11 月 16 日,飛機在馬赫坡及哈奔溪谷 空飄勸降單六千張,欲使反抗蕃人來歸。 11 月 18 日,軍警部隊又派遣飛機於馬 赫坡岩窟進行總攻擊,山砲部隊亦發動強大 火力炮擊,警察隊則指示「味方蕃襲擊隊」 進入馬赫坡岩窟。期間警察部隊曾以食物和 衣物欲誘捕反抗蕃;叛亂蕃人則以點狀或波 狀的戰鬥方式向內地人反擊。 12 月 8 日,最後一批叛亂蕃人在馬赫坡 岩窟集體自縊,這場凶蕃叛亂事件也宣告結 束。
事 件 領 袖 : 莫 那˙魯 道
事件責任歸屬
主導霧社事件的領袖莫那 ˙ 魯道是泰 雅族賽德克奇塔亞馬赫坡社的頭目,出生於 明治 15 年,幼時於部落社會長大,自小聰 明,精於領導統帥且體魄強健、善謀能為, 曾出草成功而獲得刺面標記,深受族人愛 戴。父親死後接任馬赫坡頭目。
在 六 社 蕃 人 約 一 千 多 人 中, 有 五百一十四人投降,其中多數為老弱婦孺, 當局決定從輕處分,將其分送至霧社各部族 中的收容所進行保護。
莫那 ˙ 魯道之妹狄娃斯 ˙ 莫那與內地 警察的和蕃婚姻的失敗,以及敬酒風波的發 生,更使莫那 ˙ 魯道對內地人深感痛覺。 隨著族人怨念益深,莫那 ˙ 魯道抱持信念, 聯合六部落族人,發動了霧社事件。
事件導火線 霧社被一向被當局視為「模範蕃社」, 爆發霧社事件可說是震撼全島及內地,也使 內地政府錯愕不已。已沐浴在內地「教化」 與「授產」撫育中的蕃人,逐漸脫離部落最 初社會型態,為何回頭選擇戰爭 ? 據記者深入研究及訪問可發現,事件的 爆發又分為遠因及近因。最主要的遠因為當 局為確立殖民化統治權力、改變傳統生產方 式並掠奪山地資源、以夷制夷挑撥族群、失 敗的「和蕃」婚姻政策以及最根本的文化衝 突。當局長期以來忽略了統治者對殖民地應 有的尊重,一直以他們覺得對的、好的方式 教化蕃人,甚至有壓迫情形,最終造成反彈。
台灣總務長官人見次郎於本月一日前往 東京拓務省,與拓務大臣松田源治等人召開 重大會議,就霧社事件發生原因、責任歸屬 及懲處範圍和理蕃政策之改善三議題進行討 論。 同時,貴族院及眾議院紛紛抨擊台灣總 督府的失職。兩院認為霧社事件的發生,皆 源於總督府還未熟悉台灣蕃人之內情,所以 在 「 理蕃 」 政策上有所疏忽及鬆懈,蕃人現 今雖較以往開化,但野蠻的風氣並未完全根 除。 在霧社事件大略平定後,警務局長石井 保及台中州知事水越幸一相繼向總督石塚英 藏請辭。石塚總督認為現今的警察權屬於州 知事,此事主要責任應該歸究於水月幸一, 因此接受他的請辭,但警務局長的責任為間 接責任,沒有連同請辭的必要,因而拒絕, 但仍會依相關規定受到懲處。 霧社事件的發生,給自詡理蕃政策成功 的台灣總督府一個沉重的打擊,讓總督府好 好思考是否改善理蕃政策。
近因則有脅迫蕃人勞役、畢荷 ˙ 沙波 與畢荷 ˙ 瓦歷斯的積極策動還有兩次的「敬 酒風波」。霧社事件前幾年,霧社警察分室 曾徵招大量族人從事各項工事,並採取強制 執行手段,不服從及嚴苛懲罰。畢荷 ˙ 沙 波因敬愛兄長遭分室處極刑而死,加上妻子 被誘脅賣淫,對內地人恨之入骨;畢荷 ˙ 瓦歷斯則是年幼時目睹自己全家被內地警察 活活燒死,發誓要殺光內地人。 第一次的敬酒風波,是荷歌社的頭目與 巡查之間因對 baga 一詞的語言隔閡而導致頭 目被施暴致死悲劇;第二次則是馬赫坡社的 塔達歐 ˙ 莫那尊敬敬酒卻反遭巡查毆打, 惱羞成怒而推打巡查,後被莫那 ˙ 魯道制 止。莫那 ˙ 魯道帶酒賠罪不成,擔心受罰 及頭目形象受損,惱恨交加,加上族人經常 訴說受奴役之苦,叛亂情緒日益高昂。
圖為霧社事件遭難者統計表
網球界第一人 !
原田武一選手來台進行表演賽 原田武一選手與秋元收、上原增雄將來台進行模範試合及演講。向台灣民眾推廣硬式網球。時間分 別為 1 月 24 日於台北、1 月 25 日於台南、2 月 3 日於屏東。共展開 3 次表演賽。欲觀看的民眾需購票入場, 詳細票價與進行場地將於下一次出刊時公布。
原田武一小檔案
四大公開賽最高等級
出生地
大阪府大阪市
年齡
32 歲
慣用手
右手
最高排名
全美3位、世界7位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一回戰
法網公開賽
三回戰
溫布頓公開賽
三回戰
全美公開賽
三回戰
戴維斯杯公開賽
準優勝
網球介紹 ( 一 ) 發展史 網球的前身是 14 世紀流行於法國宮廷的一 種叫掌球戲的遊戲。規則是兩名玩家隔著一條繩 子,使用手掌將被布包著頭髮製成的球互相對 打。
直至十六世紀初,法國民間的百姓因好奇而 開始模仿,並且將用具改良,如加大拍面增長拍 柄及握把,又在場地中央繩上加入垂直的繩子使 球飛越網子下方時較容易被察覺。
其後這種遊戲經過發展和改良,用網代替繩 子,並將以手擊球改為用木製球拍,隨後木拍更 拉上弦線。但由於王室認為不莊重而被禁止。此 後沉寂了 200 多年。
十七世紀時場地中間已不用網簾,而改用小 方格網子,且把拍面改為網子編成,以增加彈性 及減少空氣阻力,使球拍易於揮動且重量較輕。
真正的網球 ( 草地網球 ) 發源於維多利亞時 代的英國。將網球發揚光大的是英國派駐印度軍 隊退役上校溫飛爾上校,他將網球運動由室內大 廳改到室外草地舉行,稱為草地網球。
網球約於 1890 年傳入本國,由於受限於場 地、設備、球拍、球均十分昂貴,推廣受到阻礙。 本國人便發明了利用橡皮的軟式網球。且將昂貴 的進口球拍改為質輕自製的球拍。 由於目前世界多採硬式網球,但硬網因費用 問題推廣受到阻礙,為達到循序漸近式的改軟網 為硬網,1923 年鳥山隆夫,製作出硬度、彈跳、 售價皆介於軟、硬之間的網球,正式命名為「準 硬球」,並制訂適用於全國的比賽規則。
軟式網球單打採七局四勝制,雙打採九局五 勝制。如為 3 局或 4 局平時則要速勝兩局。每局 均以四分計算三分平手時要連贏二分。 硬式網球中裁判每局計分為 15、30、40、0 等,例如:15 比 30。軟式網球中裁判每局計分 為 1、2、3、0 等,例如:0 比 2。 硬式網球的單、雙打及軟式網球的雙打,其 發球的有效區均為對角線前半場。且以局為單位 交換場地及發球權,每一方向發球機會有 2 次, 不然則會失一球。 而不同的且十分特別的是軟式網球單打比 賽,其每一局以 4 球為一輪替單位,首先第 1 和 第 2 次發球仍然和傳統一樣,採對角線前場區 域,至於 3 和 4 次則改採直線之前場區域。至於 局和局之間的輪替發球權及場地和上述一樣。
( 二 ) 規則 硬式網球無論單、雙打或混雙都採一盤六局 制先勝六者為領先一盤,比賽可採一、三、五盤 決勝,而一盤中如為五局平要連勝二局,打到六 局平時要打搶七分制。
軟硬網球比較表
軟式
準硬式
硬式
說明
一打售價
2圓2角
3圓
18 圓
軟式售價較低
球的重量
8匁5
12 匁
15 匁
軟式網球重量較輕
球網售價
15 圓
與軟式同
25 圓
軟式與準硬式球網相同
球拍框
不拘
堅固
堅固
準硬式球拍框堅固
球拍線
不易斷
易斷
易斷
軟式球拍線較不易斷裂
風的影響
較大
較小
較小
軟式受風力影響大
決定勝負因素
偶有運氣 成分
實力成分 較大
實力成分 較大
準硬式規則與硬式同
為自治而戰! 台灣民眾黨與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決定分進合 擊,將在 1931 年 2 月 12 日,第五十九次帝國議 會召開之際提出第十二次的請願,請希望能夠讓 台灣走向自治,了解議會對於台灣重要性的人民 能夠多多支持此運動。 這次的請願當中,由林獻堂帶領的請願運動 仍然有 1314 人進行連署,可以發現台灣人民企 圖求自治的決心不減。希望台灣人追求自治的需 求,能夠藉由請願讓國會與台灣總督府了解。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開始 西來庵事件後,台灣漢人的武裝抗日運動告 一段落,取而代之的則是資產階級的和平民族主 義運動。其中,梁啟超於明治 44 年訪問台灣對 於台灣知識份子的請願運動影響極大。 梁啟超和林獻堂早在明治 42 年就於奈良相 會,隨後,梁啟超受林獻堂之邀來到台灣。梁啟 超來到台灣後,以安南、埃及、印度為例,與林 獻堂談論民族主義,但也提到不要以民族主義作 無謂犧牲,因此,以體制內的請願模式來鼓吹民 族運動成了後來的主流。其中又以台灣議會設置 請願運動做為代表。 一方面,林獻堂、蔣渭水在 1921 年建立了 台灣文化協會,藉由辦報、設立美台團、設立夏 季學校等活動,讓人更知道議會設置的重要性, 也使民眾對設置議會的關注度大增。
治警事件 由於 1923 年的第三次請願運動仍有 278 人 聯署支持,惹怒了台灣總督府。田健治郎在 1923 年 9 月請辭總督,但是總督府也在 12 月 16 日大 規模的逮補蔣渭水等人,稱為「治警事件」。 治警事件後,因為造成了民眾的恐懼,隨後 的第四次、第五次請願運動分別只有 71、233 人 聯署,是請願運動的低谷期,然而,隨著總督府 的壓迫與民眾同情,進入了新的高峰。
林獻堂回歸與請願運動再起 治警事件後雖然一度進入了低谷,但隨後, 隨著內地與台灣新聞的報導,如臺灣日日新報於 1924 年 6 月 17 日報導請願委員上京,7 月 15 日 報導議會再次請願設置議會等等。 內地官員如治警事件時的辯護律師,同時也 是眾議院議員的清瀨一郎認為,台灣設置議會並 沒有違憲。 東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末弘嚴太郎在台灣民報 投稿,支持台灣議會設置運動以及大阪每日新聞 批評日本政府擱置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不明 智的行為,激發了民眾參與的熱情,也使林獻堂 回歸。 1925 年 2 月 17 日,在林獻堂的領軍下,總 共有 782 人參與議會請願的連署,且請願團到日 本本土時,到處也都得到了留學生的支持。雖然 還是遭到審議未了告終,卻沒有消滅民眾的熱 情,三月,請願團回台時,林獻堂所到之處都擠 滿了人,可說是空前絕後的。
請願運動的分裂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之後,一直是請願運動的 總領導,因此總督府和林獻堂交涉之後,確定了 協會存留,但不得從事政治運動。儘管如此,台 灣文化協會的成員也常以個人名義從事請願運 動,從治警事件中被逮捕的 18 人皆為文化協會 成員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1927 年台灣文化協會因連溫卿等人逐漸左 傾。因此中間派、右派的蔣渭水、林獻堂等人退 出,在 7 月 10 日建立了台灣民眾黨,台灣民眾 黨在此後開始主導了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28 年 2 月 9 日的第九次請願運動在抵達東 京時,受到了左派人士的辱罵,這是請願運動開 始以來首次遭到左派人士的擾亂。從此,原本團 結一致的東京青年會正式宣告分裂,在後面的第 10、11 和本次請願運動開始簡化,尤其是在東京 的部分會減少宣傳,以免遭到左派人士的抗議。
!
第十二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台灣人的特殊性與自治權 1918 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十四 點和平原則,裡面就提到了民族自決的條款,鄰 近的中國與同為殖民地的朝鮮也先後在 1919 年 發生了三一運動與五四運動,同樣身為殖民地的 台灣,也應該有自治、自決的權利。 1920 年,林獻堂正式成立台灣新民會,目標 是促進台灣文化的認同提升,以及考究一切台灣 革新的事項,他也創辦了台灣青年的雜誌,雜誌 的內容提到廢除三一法的必要,以及設置議會、 民族自治的概念。 雖然在台灣難以出版,但因為辜顯榮等人的 資助,使得不少台灣人能夠看到此雜誌,也讓台 灣人認知自己的特殊性,民族意識開始高漲。 台灣人屬於漢民族為主,和大和民族有高度 的不同,因此,也適合使用民族自決的原則,至 少能夠像不列顛王國對印度、澳洲等殖民地一 樣,能夠設立議會以尊重人民的權利。
議會的必要性 內地在逐步實現憲政主義精神的同時,身為 殖民地的本島,仍然沒有憲政主義存在。當時的 三一法仍然維持著台灣總督集行政、立法、司 法、軍事權於一身的特性,猶如所謂的「土皇 帝」。 因此,當時林獻堂、蔡培火等人開始進行 「六三法撤廢運動」(三一法延續著六三法的精 神),要求台灣人享有與日本公民同樣的權力, 因此,日本政府正式以「法三號」來取代三一法 來進行統治,限制了總督的立法權。 林呈祿發現了問題:若將六三法、三一法等 強調本島人特殊性的法律廢除,會造成台灣異於 日本本土的特殊性消失,於是在憲政主義和民族 主義的交互作用下,設置議會能避免自治權消 失,因此,此為議會必要性之一。
其次,京都帝國大學教授山本美越乃認為: 知識水準高的殖民地(如澳洲),應該給予居 民參政權,讓人民自行組織行政政府,而台灣 知識水準較高,因此也應該設立議會,辦理日 本政府難以處理的事項。 他 曾 任 大 藏 大 臣、 東 京 市 市 長, 並 且 在 1918 年作為北京政府財政顧問的阪谷芳郎認為: 「只要承認主權屬於日本,關於內部任何重大 改革皆不遺餘力的給予協助。」 台灣議會的設置亦為在台灣屬於日本領土 的前提下,提出的民族自治運動,因此擁有一 定的正當性,監督總督府、辦理在日本統治下 的自治事務,此為設立議會必要性之二。 在第五次請願時林獻堂等人提出:「請願 人等,並非在台灣設立掌有全權的議會,而是 要求獲得對台灣獲得行政預算的審議權與根據 台灣特別民情風俗,參與地方性法規之審議權, 要其之權限等同於日本國內議會。」 如此卑微的要求,既符合憲政主義的精神 以及自治事項的實施,沒有違憲的可能性,且 可以讓台灣能夠參與一定程度的自治,增進法 治與憲政主義的精神。此為設置議會的必要性 之三。 即使是擁有議會的日本本土,都認為應該 需要有明確的憲政主義精神才是真正的法治, 然而,在殖民地台灣,卻沒有如此的權利,這 無疑是不公平的對待。 且同樣是殖民地的英屬印度、澳洲、紐西 蘭等地都設有議會,當地議會都能夠決定當地 事務,可見在殖民母國當中,英國非常重視各 地的自治權以及當地人民的權利,因此,即使 台灣是殖民地,仍有設置議會的必要性。
驚!新營郡22日地牛翻身 繼 12 月 8 日 16:01 自新營郡發生規模 6.1 的地震,12 月 22 日 8:08 在新營又發生規模 6.5、 震源深度 10 公里的地震 臺灣位處地震頻繁的地區,在歐亞大陸與太 平洋板塊間的碰撞與擠壓作用下,自古以來常發 生破壞性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物損 失,社會成本更是難以計價。
台灣三百年文化紀念 今年 10 月 26 日,台南州舉辦為期十天的台 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在台南南門國小舉辦,吸 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舉行這次紀念會的原因, 是希望可以藉由文化展歷史的呈現,達到反省作 用,並且在產業展展現台灣的發展價值,讓全島 居民可以寄予期待。
白天川流不息,夜晚燈火通明 台灣西部地震震源深度淺,人口稠密,容易 造成嚴重災情。目前發生千人以上死亡的大規模 災害地震有 3 次,皆位於台灣西部。 所以,民眾應培養正確的防災觀念,以減少 地震帶來的傷害。地震防災可分為震前預防、震 時應變與震後救助。在震前預防方面,固定家具 與重物。 事先準備緊急避難包,需包含不需燒煮或不 需開水調製的食物、飲用水 ( 儲存在堅固的膠瓶 內,每三個月要換一次水 )、個人使用藥物 ( 飲 食與藥物需至少準備三天份 )、能發出尖銳聲響 的口哨。
26 日在台南州知事名尾良辰與市尹堀內林平 的主持下,台灣文化三百年祭展開盛大的開幕典 禮,揭開活動的序幕。所謂台灣文化三百年,應 該是由荷蘭人建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的 1630 年開始算起,到現在 1930 年,台灣歷史文化變 遷的軌跡。 以此主題舉辦台灣第一個頗具規模的史料 展,從物質文化呈現台灣的歷史發展。除了以史 料展為核心之外,也有包含產業、衛生、教育等 展區,作為日本政府在台建設的結果回顧。本次 展覽將以熱蘭遮城作為史料展覽會場。
美麗精彩的展覽會,觀眾如潮 另外放置重要證件、一些零碎現金等。冬天 時的保暖衣物等等,在放置空間足夠的情況下也 可適度添加。事先規劃好逃生路線與相關計畫, 不定期與家中成員演練。另外與家人約定外頭的 集合地點,避免因集合地點四散,誤以為家人尚 未逃離,而冒險返回現場救援。
本次紀念會以靜態展覽為主,主題為歷史變 遷,展現出台灣從原住民部落開始,歷經荷蘭時 代、鄭成功時代、清代到當代的文化發展、產業 進步與日本政府在台建設的結果。 進步。
地震發生時,應保持冷靜,以最快速度確認 柴火熄滅並打開家門。如附近有桌子,盡可能躲 在桌下保護自己;如附近沒有桌子,應遠離玻璃 窗、易倒塌的櫥櫃及可能移動的物品,保持低姿 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除靜態展覽外,紀念會也舉辦了其他餘興節 目,如:歷史講座、變裝活動、煙火秀、音樂會、 龍舟大賽、猜燈謎、主題講座、全島野球(棒 球)、足球大賽、賽馬等等的慶祝活動。
如果地震來臨時正在床上,請轉身趴下並隨 手拿起枕頭保護頭頸。慌亂起身避難可能會引發 不必要的危險。地震後,如受困在建築中,請保 持冷靜,先判斷自身位置,等候救援。
歷史講座在台南公會堂舉行,主講的學者有 幣原坦(台北帝國大學總長)、村上直次郎(台 北帝大文政學部南洋史教授)、粟原俊一(台灣 總督府建築技師)、山中樵(台灣總督府台北圖 書館館長)以及連雅堂等人。
如被尖利物品刺穿,在缺乏合適器具之前, 請勿拔出。口哨請開始吹哨。驚慌大喊不僅耗損 體力,且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與臺南息息相關的開山神社 (主祭國姓爺,今延平郡王祠)也是重頭戲 之一,紀念會於 30 日當天舉辦盛大的臨時祭 典,把國姓爺請出來遶境市區,讓紀念會像 嘉年華般盛大。 原預估第一日的入場者大約八百餘名, 但據當局統計,首日參觀人數高達四千多人, 可見展覽的盛況之極。雖然 27 日於台中區能 高郡霧社發生不幸的抗日事件,但仍然不減 遊客的熱情。 最後紀念會結束時 (11/4) 統計參觀人數, 依然達到了 17 萬人之譜,又延期三天,展至 11 月 7 日,為期 13 天,陳列的文史資料多達 好幾千件。
產業展 眾多本島的特產物陳列在產業展覽會場之入口,包含 台南本土產品、電器類器具與機械,展區中設置糖業、 林業、農產、礦業以及其他產業變遷的標示與模型, 各種生產品與加工產品的模型更吸引眾多好奇的觀眾 前來參觀。電氣館內也陳列日月潭工事的實況模型, 觀眾大多感到有趣。 史料展 台南神社裏舊博物館作為史料展覽會的會場,展出 從全島蒐集而來各式各樣的史料,透過這些歷史痕跡, 讓人不禁感慨台灣三百年來的歷史變遷。除此之外, 本次展覽加入人類學的考古知識,作為發掘物質史料 的工具,重新定義史料,並豐富了史料的內容,也拓 展了台灣歷史的視野。 教育展 展出中等學校學生的文字書法和作品,也含餘興 節目,學生現場料理、實驗以及音樂演出。除此之外, 也有其他教育程度的學生所作的寫真與參考稿。在展 覽的另一頭,更可以看到不同時代書房狀態的參考模 型,比較之下,便可以了解到教育的進步。 衛生展 設置各類病原菌的模型,藉由展示病原菌如何侵入人 體,並引發各種病狀,希望能夠對民眾達到警示效果, 喚起民眾的衛生觀念。
圖為台南神社裏舊博物館作為史料展覽會的會場
肅清支共!
蔣中正井岡山剿共 今年十一月五號,蔣中正下令發動在井岡山 對共產黨圍剿。從 10 月 6 日中原大戰以來,蔣 中正便以「肅清共匪」作為今後施政方針,將主 要武力部署在江西,對中國共產黨發動圍剿,以 下將為讀者簡單介紹近年來的國共關係。 共產思想傳入,盼效蘇俄立新中國 1910 年代初期,中國政局動盪,民生經濟困 頓,中國的有識之士皆急於探索救國之道。民初 掀起的新文化運動及 1919 年的五四運動,使馬 克思、列寧等共產思想傳入中國。 同年,蘇俄主動與中國交往,建立起第三國 際,由陳獨秀等人宣揚共產思想。受到蘇俄十月 革命成功的影響及知識份子的鼓吹,國民受感染 者日眾,期待能仿效蘇俄,建立新中國。 共產黨成立 1921 年,中國共產勢力趁勢而起,於 1921 年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缺乏黨員, 力量薄弱,故主動提出與中國國民黨的合作。國 民黨方面也因欠缺武力,正急於尋求盟友。 隨後兩黨分別由外交官阿道夫•阿布拉莫維 奇•越飛和孫中山進行洽談,於 1923 年達成協議, 決定以打倒軍闕、反帝國主義為要務開始合作, 也就是國民黨「聯俄容共」的政策。 聯俄容共 1. 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2. 聘蘇俄代表鮑羅廷為政治顧問 3. 國民黨確立聯俄容共及扶助工農等政策 4. 創辦黃埔軍校,允許共產黨參與 國共關係破裂,兩黨綱領存分歧 此種合作關係,在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於 1925 年去世後開始破裂。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國 民黨內部發展迅速,控制中國國民黨諸多重要職 務,引起中國國民黨內激烈政治分歧。
面對親蘇勢力倒蔣,蔣中正不滿權力被奪, 決計和中國共產黨斷絕關係,並驅逐原本於國民 黨內的共產黨員。 實施清黨 同年四月,蔣中正實施「清黨」,公開用軍 隊、警察取締中國共產黨團體,逮捕殺害中國共 產黨黨員。在武漢的汪兆銘得知後宣布對蔣中正 「開除黨籍,免去本人所兼各職」,蔣中正也於 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與之分庭抗禮。 直至七月,汪兆銘政府收到共產國際指示後 識破蘇聯侵華企圖,知悉蘇聯顧問鮑羅廷欲分化 國民政府,以助中國共產黨奪取武漢政府權力之 策略,遂決定在武漢和平分共,取締中國共產 黨,是為「武漢分共」。並在蔣中正終於願意下 野後,將政府遷往南京「寧漢合流」。 朱毛會師,紅四軍開闢新根據地 南京及武漢兩方面都先後取締中共和鎮壓國 民黨左派,中共不久決定組建自己的武裝,於 8 月 1 日在南昌起事。事發後遭到政府軍迅速控制 大敗。1928 年,由師團團長朱德,4 月率部上井 岡山,在寧岡礱市與毛澤東會師,建立紅四軍。 1929 年 1 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主力 3600 多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進入到贛南,與中共游 擊部隊會合,開闢了根據地。3 月到 12 月,中共 三度進入閩西,開闢新根據地。 共軍選擇此地有三個優勢。 第一,福建、贛東贛南,國民革命軍勢力非 常薄弱;第二,贛南、閩西建設較好,經濟狀況 較井岡山佳;第三,閩西僻處廣東、江西、福建 三省邊界,易於割據。攻佔汀洲以後,便可以閱 讀地方報紙,以便了解國民軍北伐的動向。
兩黨綱領早存分歧,中國國民黨認為,加入 國民黨的中共黨員應按照孫越宣言中的安排,接 受國民黨的黨綱,實現國民革命,但是中共黨員 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武裝北伐。
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 1930 年 1 至 2 月,中共紅軍將江西省的 四個獨立團,合編為中國工農軍第六軍。3 月閩 西、贛西南「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5 月《閩 西出席全國蘇代會代表的報告》中,已列出此時 「閩西赤色區域」,範圍為汀屬八縣加上龍屬三 縣,共十一縣,和廣東的大埔、江西的瑞金交界。
北伐開始 1927 年,正值北伐期間,國民黨內部以南京 蔣中正為首的清共勢力和武漢汪兆銘為首的容共 勢力發生分裂,是為「寧漢分裂」。起因於蘇俄 顧問鮑羅廷在武漢國民政府通過多個反蔣方案, 防止蔣獨攬專權。
6 月,紅四軍、贛西南紅六軍、閩西紅十二 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 2 萬餘人。8 月,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紅一軍團,與彭德懷率 領的紅三軍團在湖南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 一方面軍。10 月,紅軍進軍江西,攻克吉安,贛 西南蘇維埃政府擴大成江西省蘇維埃政府。
巴西政變
潑倒的咖啡與牛奶 今年 10 月 24 日南美第一大國巴西合眾國爆 發政變,巴西自由黨 - 瓦加斯在巴西軍政府主席 團的支持下推翻即將上任的共和黨總統朱利亞 普列斯特斯,現任總統路易斯也被俘,現政權由 軍政府所把持,並在上月初 11 月 3 日出任臨時 總統。
另一大政變背後的原因,可追溯至一年前 1929 年 10 月 24 日,華爾街紐約証券交易所的股 市大跌,引起世界所有經濟體動盪,包含我國, 各國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農林業發生重大 危機,糧食及原物料價格開始直線滑落,可稱為 世界經濟大恐慌。
這場政變雖然沒引起大規模暴力對抗,現巴 西政府已從緊急狀態開始穩定。我國自 1908 年 開始,為了緩解我國人口成長快速,從日本島出 發,已經有超過 14 萬人移民。大多數人到巴西 的主要省鎮聖保羅州咖啡園從事勞動,也慢慢在 當地建立移民中心。這次政變對我國留巴西人民 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各國以農產品出口貿易為主的國家,皆遭到 空前的打擊。巴西經濟以輸出為主,目前世上銷 售的咖啡有 2/3 到 3/4 來自巴西,咖啡種植戶為 了挽救價格暴跌,甚至將過剩咖啡豆拿給火車蒸 汽機當煤燒。巴西過去幾年是一個快速工業化的 國家,在農業化的發展也不容小覷。巴西豆價大 跌情況下,社會動盪不安。
1889 年,巴西培卓王室因咖啡地主對王室解 放黑奴、農奴的不滿,強迫其交出政權,此後 40 年把持巴西政權。其中盛產咖啡的聖保羅州(São Paulo,咖啡寡頭)與畜牧業發達的米納斯州( Minas,牛奶寡頭)是國家的重要經濟命脈,在 過去 40 年間由這兩州州長輪流執政,出現所謂 的「咖啡牛奶」(Café com Leite, the coffee and milk policy) 政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落選的瓦加斯極為謹慎的 策動政變,他聯合巴西軍政府主席團、自由黨聯 盟內勢力與資源,策動了這場政變,希望推翻代 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專制政府。
巴西在這樣的政府執政下,一直以來與上層 階級的咖啡地主關係良好,主導大量出口咖啡原 豆到國外,日本也是其中前幾大進口國.並開放 外國投資建設經濟,讓地主等上層階級快速累 積財富,中產階級得不到重視和公平的分配, 在外國把持投資的狀況下,工業化的發展也受到 限制,他們累積的怨恨越來越多,埋下政變的遠 因。 被推翻的下任總統朱利亞,出生於 1882 年. 在 1927 年至今年年間任聖保羅州主席。今年年 初,在現任總統路易斯支持下,當選總統,原預 計於下月 15 日上任。 現任總統路易斯,出生 1869 年,1926 年選 任為總統,還有三個禮拜的任期,而現在被俘。 原本在「咖啡牛奶政治」的狀況下,他應該選曲 米納斯州的候選人作為繼任者,但為了繼續把持 政權他選了自己的好友,聖保羅州的朱利亞,此 舉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也懷疑選舉背後是否公 正。 瓦加斯,1882 年 4 月 19 日生於南巴西南大 河州,父母皆來自地主家庭。在 1909 年步入政 界,曾任聯邦議員、財政部長和南大河州州長。 今年三月他作為自由主義者同盟候選人參選總 統,對抗來自聖保羅州的朱利亞而敗選。
巴西軍政府主席團由伊薩伊亞斯•德•諾羅 尼亞(Isaías de Noronha)、奧古斯托•塔索•弗 拉戈索(Augusto Tasso Fragoso)、梅納•巴雷托 將軍(General João de Deus Mena Barreto) 所組成。 利用民粹主義言論,他提出反帝國、反殖民政策 來拉攏中階資產階級,以溫和的改革呼籲民眾推 翻現任政府,並提出今年的總統選舉不公正、前 任總統權力把持等主張。而咖啡經濟帶來的危機 也使社會動盪不安。 在自由聯盟的副總統候選人被暗殺時,10 月 24 日軍政府決定與瓦加斯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政 變,結束了長達 40 年老共和黨的寡頭政治(1889 年 -1930 年)。11 月 3 日在軍政府的支持下,瓦 加斯出任臨時總統。 接下來將會是重大關鍵,是否可以完整的結 束 40 年的寡頭政治,讓社會財產分配恢復均等、 或是軍政府會發動更激烈的手段建立軍政府甚至 君主政治,都是有待觀察的。我國滯巴西人民, 常起以來均作為巴西地主的勞動力,他們的社會 地位是否可以得到改善,或是安全是否受到威 脅,我國政府是否該介入此事件,或協助我國人 口返國,本報也將持續追蹤後續報導。
米價、菜價狂下跌!
原因出在哪?
自今年年初至年底米價、菜價皆瘋狂下跌,全國農家負擔總額高達 47 億日圓。物 價普遍下跌可能起因於 1930 年 1 月 11 日大藏省宣布恢復金本位制,解除黃金出口禁令。 事件發生後,本島經濟受到雙重打擊,占居貿易首位的生絲價格猛跌,出口銳減。從 1 月至 10 月絲價降低了一半,出口額僅剩去年的 46%,嚴重影響蠶農的生計。深究本島 陷入此經濟困境的遠因,亦可追溯至 1927 年爆發的經濟危機。
經濟恐慌緣起
恐慌平息
1927 年,內地發生經濟危機,股價暴跌、 企業倒閉、經濟發展停滯等現象。金融、工業 等行業皆受連環打擊與影響。民眾瘋狂擠兌, 貨幣供不應求,包括大阪近江銀行、廣島葦名 銀行等銀行皆被迫停止營運。
4 月 21 日大銀行「十五銀行」亦宣告暫 停營業,內地出現擠兌風潮,恐慌又起。當局 於 21 日決定 22 日與 23 日全國銀行臨時歇業, 同時發布敕令將銀行付現的期限展延至 3 週。
鈴木財閥也於 4 月 5 日因周轉不靈倒閉, 其子企業如神戶製鋼所,多數被賤價拋售給競 爭對手三井財閥。雖然經濟危機爆發於國內, 許多本島的銀行卻也受到波及。臺灣銀行在 4 月 18 日宣布內地各分行停止營業三星期。此 次經濟危機的事發原因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 戰以及 1923 年的關東大地震。
當局隨後通過「對日銀特別融通損失賠償 法案」,授權內地銀行援助台灣,內地銀行若 產生損失,由政府補償,恐慌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經濟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至此次金融危機,包 含期間內發生的關東大地震,造成內地社會經 濟與政治持續動盪,為事發的關鍵因素之一。
經濟危機的影響與紓困法案 昭和經濟恐慌的特點是「持續時間長、涉 及面廣、影響深遠。」這次危機首先從商品和 股票的價格暴跌開始。 1930 年的批發物價比 1929 年下跌 18%, 1931 年與 1929 年相比則下跌 30%以上。股票 價格的跌幅也大體相當。 內地在 1927 年 1 月 26 日於國會提出對於「震 災手形」的兩項紓困法案:「震災手形損失補 償公債法案」與「震災善後處理法案」。 雖然兩項法案一時好轉,但是台銀資金依 然困難,並於 3 月 25 日停止對鈴木商店的投 資。鈴木商店因而破產,內地再度出現擠兌。 4 月 10 日開各銀行開始抽回對台銀拆借款, 台銀因鈴木商店倒閉,票據失去價值,所以缺 乏抵押品無法再向銀行申請融資。 首相於 14 日請天皇樞密院發布緊急敕令方 式來通過此法案,但是在 17 日遭到樞密院否 決並造成內閣總辭。否決消息讓台灣銀行因為 虧損巨大及擠兌而不得不自 18 日起日本分行 停業三週。 本島銀行雖然繼續營業,但也遭受擠兌, 兩天島內流失超過 400 萬日,不過島內擠兌風 潮在 19 日之後逐漸平息。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 米國也加入。大戰期間,西方各國無暇顧及亞 洲,因此取得向外侵略的機會。內地經濟漸趨 繁榮,工業產值迅速增加,出口貿易、海運也 相當興盛。大戰後,內地躋身國際成為世界列 強之一。然而,隨著世界大戰的結束,環繞世 界的不景氣亦向日本侵襲而至。 1922 年 2 月 6 日美、英、法、義、日五國 簽訂《華盛頓海軍軍縮條約》,限制各國海軍 結構,內地重工業因此停滯而經濟倒退。 1923 年 9 月 1 日關東大地震發生,尤其對 東京、橫濱兩個大城市造成毀滅性的傷害,受 災範圍廣及整個關東地區。地震的時間點恰好 在面對戰後經濟危機的期間,使得原已深陷戰 後經濟不景氣困境的內地更加低迷。 強震造成工廠以及民房倒塌,經濟因此癱 瘓,損失高達 65 億日圓。地震發生後,為了 救濟受災戶,當局實施由銀行直接提供救濟性 再貼現支票的措施,卻使銀行背負沉重貸款, 被貼現的票據稱為「震災手形」。
米國經濟大蕭條
一年前的餘波,今日的盪漾? 一戰時期歐洲的軍需需求提高,我國得以藉此機會推動工業發展,從農業國家轉變成工業國,同 米國成為了債權國。準備向上發展的經濟結構卻因為 1923 年發生的關東大震災,破壞了首都圈周圍 建置的工廠,生產速度下降,讓以貿易為命脈的經濟體系被大大地影響,為國內經濟帶來了近年來首 次重挫,此後的民生工業以及經濟結構一直處在不穩定的狀況。
1920 年代初期對於銀行法的修正降低了建立 銀行的門檻,配合當時準備起飛的工業體系,銀 行在國內遍地開花,其中更有多者是在企業的支 持下成立。他們形成了不同於歐陸以貿易為本的 金融體系,卻也容易受制於企業的經營狀況,配 合積弱不振的經濟以及信用不佳的債權處理方式 不當,於 1927 年發生了昭和經濟大恐慌。
自一戰時期我國經濟一直處在低迷的狀態, 去年 (1929) 發生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更是導致國內 經濟的再一次衝擊 :10 月發生的華爾街股災在一 周內歷經了四次的股價大跌,股價異常跌損的情 形到一個月後才停止。
?
在 此 期 間, 道 瓊 工 業 指 數 面 臨 了 超 過 40% 的下跌,米國的工業發展在此次恐慌中 受到極大衝擊,在當時,幾乎所有奉行資本 主義的國家也受到牽連。 適逢工業環境起飛,對米國貿易依存度 高的我國,也受到米國經濟的牽制。特別是 當時發展極佳的絹業輸出受到非常大的影 響,國內在昭和恐慌之後的股市低迷,連帶 影響絹製品產業的蕭條,多數的會社倒閉使 得失業、新鮮人無法就職的狀況發生。 嚴重的通貨緊縮,農作產品 ( 包含絹業 ) 價格低廉產生銷售狀況不佳的情形,伴隨綿 延至今於東北地區的冷害,當時於國內做為 兩大經濟台柱的米、絹業受到甚大衝擊。 對於米產業來說,從台、韓兩地的稻米 進口也導致了市場上的稻米量增加,使得價 格下跌。在農業依存度高的地區甚至有兒童 營養不良、賣身少女的情況出現。 實際上比較英國、米國,以及國內的批 發物價指數,可以發現三國在一戰時期皆發 生上漲,於一戰結束之後下降的情形,日本 的物價下降卻沒有米英兩國來的多,造成物 價的真實價格較他國高的情形。
一環,還是難以避免世界性經濟事件對於殖 民國的衝擊。 基於國內經濟低迷的影響,總督府於於 10 月 1 日開始進行在台灣的人口普查 ( 昭和 5 年第三回臺灣國勢調查 ) 中也加入了失業率 的項目,實際上的數字是 1.39%,相較於國 內低非常多,可能的原因是台灣目前的產業 結構以及出口對象 : 以米業來說,最大宗的出口對象是內地, 在單一經濟體內、沒有貿易壁壘輸出的情形 下台灣米業的發展並未受到經濟大恐慌的影 響。 以茶葉來說,產茶重鎮卻面臨較高的失 業率,原因是因為主要的貿易對象為米國, 對於現今的米國國民來說作為生活非必需品 的茶葉自然是可以被割捨的一塊,對台灣茶 區的失業率才有較顯之影響。總體來說,失 業率在台灣地區並未受到經濟大恐慌太多的 影響。 在一年後的今天國內經濟依舊深受大恐 慌的衝擊,身為我國經濟體一部分的台灣目 前為止受到的影響較小,長期來看,會不會 受到來自國內的低迷影響有待時間考驗。
1919 年以米國為首對於金本位制使用的 回歸讓其他貿易大國紛紛跟進,日本也在今 年 7 月初以民政黨為中心的濱口內閣實行了 以舊平價為基準回歸金本位的政策,為了弭 平在一戰之後物價與其他國家的落差,發生 了勢必會產生、預期的通貨緊縮。加上大恐 慌之後各國經濟低迷引發之通貨緊縮的雙重 作用,緊縮程度更甚。 金本位制的使用也讓央行不能利用擴張 政策來改善不景氣的情況,同時受到其他貿 易大國經濟情形的影響 : 一直作為最大貿易 對象的米國正值低迷,因此無法透過對米貿 易來刺激國內工業生產,次大的英國以及法 國基於大恐慌對國內經濟的重挫,紛紛採以 透過刺激殖民地經濟試圖回復殖民母國的閉 鎖經濟政策,使得我國在大恐慌之後的與他 國貿易熱絡度大幅降低,工業產品的輸出大 幅降低。 台灣現今作為我國經濟下的副支,在「工 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方針下依舊以農業作 為經濟發展的主調,在我國因為世界性經濟 大恐慌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台灣的物價指數也 大幅降低,證明即使作為殖民經濟體系中的
圖為我國、米、英三國的物價販賣指數
霧社事件的元兇!
番人的權利在哪?
自 1985 年總督府接收台灣以來,先後施 行多項理蕃政策,以確實掌控山區的情況,落 實政府對臺灣島的統治之實,並順利開發豐富 的山區資源。此次霧社事件的爆發,歸咎於殖 民政府理蕃政策的失當。 與泰雅族荷歌社關係緊張。以莫那.魯道 為首的泰雅族人,發起大規模的暴動,獵殺多 名日本軍警。政府最後被迫使用糜爛性毒氣, 來壓制暴動,釀成生番死傷慘重的悲劇。 本篇報導會從殖民政府的理番政策中,歸 納出勞役、文化兩方面在政策上的疏失,以及 糜爛性毒氣使用的問題。關於以上三點,因殖 民政府嚴重忽視生蕃的權利,導致事件發生。
勞役 一九零六年,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 太上任,即訂下五年理蕃計畫,對蕃人採取更 加嚴酷的手段,並以低微工資驅使蕃人,或強 制徵召其勞動。 昭和四、五年至事件爆發前,駐在所及附 屬建築的遷移、改建、修繕、道路、橋樑整 修、產業水圳的整修等工程,皆由反抗蕃提供 勞役。 泰雅族荷歌社頭目之子阿威赫拔哈說道: 「最使我們痛苦的,莫過於勞動的問題。建築 駐在所、修補道路的勞役都是強制性的,有時 候甚至是義務性的而無工資。連警察太太也會 叫我們去幫忙私人家事。」
這些家事包含田裡的工作、劈柴、看顧小 孩、挑水等雜役,大多是義務性的。而最讓蕃 人感到不滿的,便是搬運材木的問題。 蕃人在搬運木材時,習慣將木材拖在地上 行走。警察認為這樣做會損傷木頭的材質,因 此命令蕃人將木材扛在肩上,不依就會被斥責 或抽打。不堪其苦而中途逃走者,皆遭到留置 與罰役處分。 對此,阿威赫拔哈表示 :「男人們的雙肩 因此青紫腫大,甚至流血。各戶分配的人力, 連剛分娩的產婦也不能倖免。」殖民政府對待 蕃人的方式,帶給蕃人極大的痛苦,增強他們 的仇恨。此外,日人的徵役也與蕃人的農忙時 期衝突,使得蕃人難以兼顧。 繁重的勞役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因之一, 而敬酒風波只是使得蕃人爆發心中壓抑已久的 不滿的導火線,因此殖民政府應該重新思考理 蕃政策的妥當性。
文化 自一八九五年總督府接任臺灣以來,已逾 三十五載。樺山總督、桂總督、乃木總督等共 十三任總督,先後施行多項理蕃政策,以期確 實掌控臺灣山區情況,落實總督府對臺灣島的 統治之實,並順利開發島上豐富的山區資源。 而歷任總督的理番政策,大略可區分做三 個時期:自一八九五年至一九零三年的撫蕃時 期、一九零三年至一九一五年的討蕃時期、 一九一五年至今的治蕃時期。
撫蕃時期的理蕃政策,依據當時鷲巢敦哉 學者的紀錄,主要著重蕃地開發,且不使用武 力。討蕃時期始有警力介入征討。治蕃時期則 開始教化蕃人,目前為止,未有總督府主動攻 擊蕃界發生。本報導著重後兩個時期的理蕃政 策對蕃人帶來的影響。
臺灣蕃人居住於山林,具有別於平地人的 社會、經濟和文化,如織布、狩獵等文化。這 些傳承對其族群而言具極大意義。本文以紋面 文化和口簧琴文化為例,探討總督府所施行的 理番政策對此二項文化的迫害。 紋面文化,即面部刺青,代表個人成年的 光榮標記。個人需在適齡期達成社內所規範的 標準,如男性須經過獵首,而女性則需有織布 技巧,才得以具備紋面的資格。男子一般紋於 上額和下頷處;女子則為上額和兩頰處。 「成年禮過後,按我們社(馬赫坡社)裡 的習俗,是要紋面的。我當時是由部落裡紋面 技術最好的布柯諾祕婆婆幫我紋面的。」一位 名叫羅婆的蕃婦表示。她解釋圖紋可辨別所屬 家族,將來死去後可依據圖騰在彩虹橋(蕃人 所相信的人死後歸處)上與親人相認。 「如果沒有得到紋面的資格,蕃人在族內 不會得到其他族人的認同。男的會娶不到老婆, 女的是嫁不出去的。」 然而,一九一三年時,總督府已「改良風 俗、改善惡習」之名,明文禁止此項對蕃人而 言具有非凡意義的文化傳承。記者實地走訪馬 赫坡蕃社查看,在日警的監督下,此蕃社已不 再替年輕一代蕃人文面,如今僅剩社內壯年 以上人口仍保有紋面特徵。
接著,口簧琴為樂器的一種,樂器主體是 一個一端固定於框式琴臺上的簧片構成,演奏 者將琴臺置於雙唇間,以撥動簧片或拉扯一根 附於琴臺上細繩的方式使簧片發聲。蕃人一般 用於自娛、男女訴情等場合,男女相對,一面 演奏口簧琴,一面隨音樂節奏踏跳。族人甚至 得以以口簧琴的樂音代替實際言語,以此傳遞 訊息。 但這項特殊的文化習俗,亦於一九一三年 時,和紋面文化一樣被日人所禁止。「日本人 告訴我們,誰用哪根手指纏繞拉奏口簧琴,就 要把那人那根手指剁去。」藝名部落耆老轉訴 道。嚴峻的懲處,加上日警時刻的監督,讓蕃 人不敢在吹奏口簧琴。現今的蕃社已不再能聽 到口簧琴的樂音。 「在之前,每個父親都要幫孩子做他的口 簧琴的。但現在日本警察不准,別說做給孩子 們了,我們自己都不敢演奏了。」一名叫亞述 的族人說道。「這樣下去,這個(口簧琴的) 習俗很快就要沒有了。」
毒氣彈 據報,我軍在 10 月 27 日 爆 發 的 霧 社 蕃 人 暴動中,不僅使用飛機投擲 燃燒彈和催淚瓦斯,還使用了疑 似是糜爛性毒 氣來攻擊,此行為顯示著我國 以新興帝國之姿來壓迫殖民地。
除此之外,我軍還使用了國際禁止的毒氣彈。 如此行為令人感到不寒而慄。而這些報導也並非無 憑無據,據我軍台灣軍參謀陸軍步兵大佐,服部兵次郎 在《偕行社紀事》自己書寫到 「特種彈」的使用還有「氣象學的應用」的使用上的苦 心都令人注意,對番人傷透腦筋的我軍極有 可能使用毒氣彈。 番婦哈彩說:「有個很臭很臭的東西像霧一樣壟罩著馬赫坡岩 洞周圍,馬赫坡岩洞的沒有一人存活下來。」
除此之外,當局急於測試新開發的毒氣彈,竟然直接使用在的行動中。軍醫 還解剖蕃人的屍體來觀察效果。此行為極為不人道。在霧 社蕃人已經彈盡援絕的情況下還不願讓他們善終,用毒氣來折磨,我們應該 要譴責此行為。 而糜爛性毒氣又稱芥子毒氣,亦簡稱為芥子氣,是一種重要的糜爛性毒劑,因味道與芥末相 似而得名。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他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黏膜具有糜 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泡、潰爛;呼吸道黏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 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半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 會引起嘔吐和腹瀉。 由於其可以經皮膚入侵人體,只使用防毒面具仍不足應付芥子氣的威脅,唯有穿著全套防毒衣或乘搭有核 生化防護的載具,才可以安全通過受污染地區。
蓬萊米 蓬萊仙島上的珍珠 近年來在內地和本島的市場中,出現了一種新興的米種 – 蓬萊米。不同於在來米較硬、偏乾的 口感,蓬萊米烹煮後會產生黏性,吃起來濕軟、香Q而不失嚼勁,軟硬適中,連總督也讚不絕口。
蓬萊米歷史
蓬萊米特徵
自明治維新之後,邁入工業化社會,農業 人口大量移入都市,使農業生產力下降,造成 糧食短缺的問題。日俄戰爭後,稻米不足的問 題更為明顯。兒玉源太郎總督任期間積極推動 多項農業建設與政策的推行,包括興建嘉南大 圳、在各地設立農業試驗場等機構負責研究改 良本島原有農產品種與栽培技術,所扶植的農 產業中首推糖業和蓬萊米。 初期當局大力扶植資本家來本島發展製糖 工業,但由於糧食不足的問題長期未能有效 紓解,內地對本島的稻米生產潛力仍然極為重 視。但當時本島生產的稻米品質不佳,口感難 為內地人接受,於是開始引進內地種到本島試 種,希望可以種出符合內地人口味的米種。
那麼要怎麼分辨哪一種米是蓬萊米: 第一,它相較於細長的在來米,是呈現短 圓的形狀;第二,它吃起來較黏、具彈性、有 光澤;第三,常用來做白飯、粥品、壽司。
內地人嘗試在台北城內種植日本稻,但成 效不彰。1910 年,當局推行在來米改良政策, 開始了四年一期的「米種改良事業」。一戰後, 米穀消費量大增,但米穀生產量卻不增反減, 地主和米商開始惜售米穀,造成米價飆升。為 解決米價高漲的問題,當局開啟了殖民地產米 增殖計畫。
大骨湯 約 5 杯 1200 c.c
白酒 100 c.c
蓬萊米 約 1.2 量米杯 200 克
初榨橄欖油 約 7 大匙 100 克
去皮去骨雞大腿 ( 切塊 ) 5 片
帕馬森起司絲 約 20 克
蘑菇 ( 切片 ) 6 朵
奶油 約 2 大匙 30 克
甜洋蔥 ( 切碎 ) 1/2 個
鹽 1 小匙
紅蔥頭 ( 切碎 ) 3 瓣
黑胡椒 適量
蒜頭 ( 切碎 ) 4 瓣
巴西利葉 / 香芹葉 適量
如果你吃到的米有上述特徵,那它有極高 的機率是蓬萊米喔。除了如何分辨出蓬萊米的 方法外,這裡還要告訴你用蓬萊米煮出好吃米 飯的秘訣。首先是煮飯時加的水量,大約是米 量的 1.35 倍,照著這樣的比例煮的話,就能 煮出香 Q 的米飯囉!
義式雞肉野菇燉飯
但是,當時這個計畫也引發了兩方論戰, 主要是支持種植內地種和支持用在來種改良之 間的論辯。 1922 年,末永仁開始在氣候條件酷似九州 的竹子湖大屯山高臺地試種內地中村種水稻。 初期歷經了無數失敗後,他在 1923 年提出了 「幼苗插植法」,也就是他發現秧齡越老者生 育越不良,於是他將一期作秧期由 60 天改為 30 天,二期作由 30 天改為 17 天,則生育正常, 延後抽穗,提高產量且穩定。 接下來的三年間,利用幼苗插植法在竹子 湖試種的表現極佳,開啟蓬萊米時代的來臨。 1926 年 4 月 24 日,中村種稻米正式被命名為 「蓬萊米」。蓬萊之名,起源於磯永吉教授為 中村種草擬的三個命名之一,意指有蓬萊仙島 美名的本島。
步驟 1. 燒滾 2500 c.c. 的水 , 放入大骨 , 熬約 2 小時 . 2. 燉飯鍋放入橄欖油 , 洋蔥 , 紅蔥頭和蒜末 , 用中小火炒軟 3. 放入雞肉煎至一面焦脆後 , 再跟其他食材拌炒均勻 . 4. 加入蘑菇炒軟 5. 放米入鍋拌炒 , 讓米粒充分包覆油脂 . 6. 火轉大一點 , 加入白酒 , 持續攪拌並注意不要燒焦 . 7. 分次加入熱高湯 , 每次加高湯蓋過食材,用大火大滾的 方式 , 並不斷攪拌直到米粒吸收高湯 , 變成黏稠狀後 , 再 次加入高湯蓋過食材 , 如此重複數次 8. 在第三次加湯的時候 , 加入鹽巴 , 並試吃米粒的硬度 , 理 的米粒硬度是 " 米心不透 " 的狀態 , 就是米咬得動 , 但米 心還有點硬 , 米心沒有煮透的質感 ) 9. 當米粒煮到恰到好處後 , 不要把湯汁收乾 , 保留一點湯 汁 , 關火後加入奶油 , 帕馬森起司和巴西利葉攪拌均勻 即可 , 撒上黑胡椒趁熱享用
茶の魔手 撐起本島的繁榮 總督府將於 2 月 18 日茶話會席中贈與世界觀光團兩罐烏龍茶。本島茶至今成為代表性之物產,仰賴於以 往改革。從茶園經營管理的改良、人才的養成、優良茶的選種與方法的改良、機械製茶的試驗與推廣、茶業 產銷組織的成立、茶葉交易的簡化、廣告宣傳,所涉及的內容既廣且深。經總督府強力推動的茶業改良工程, 使本島茶從傳統落後的局面,邁進現代化經營的階段。
包種茶 明治 14 年,福建同安茶商吳福源認為將 茶葉運至福建製造的方式成本太高,因而帶著 製茶師入島,在台北設立設源隆號於產地直接 加工,將包種茶的製法傳入本島。
昭和 5 年出口量下降到了 462 萬公斤,大 概是由於內地的侵攻行動使當地支那人興起厭 斥風潮,當地政府也順應此風潮扶植自家茶產 業所致。
明治 18 年,福建安溪茶商王水錦、魏靜 時入島,在臺北州七星郡大內樟栳寮一帶購地 種茶。由福建安溪引進茶樹以及包種茶製法, 同時開辦講習會,指導當地茶農種植及製作包 種茶。包種茶開始在本島北部盛行,產地由南 港擴大到文山地區一帶。
烏龍茶
明治 43 年,平鎮茶業試驗所技手山田秀 雄、井上房邦、谷村愛之助及總督府技師田邊 一郎在台北洲農會技員張迺妙、陳為楨等協助 翻譯下,完成本島茶葉普查及技術調查工作, 公佈魏靜時的南港包種製造法是最好的製造 法,王水錦同時亦接受調查。 兩人製法不同: 王水錦的製法以傳統武夷茶製法烏龍茶直 接改良包種茶,茶水泡後濃香,水較紅,稱為 「文山式製造法」。 魏靜時包種製法為其自行發明製造的方 法,較新式,茶水泡後清香,水密綠色,稱為 「南港式製造法」,屬輕發酵,茶水以鮮綠黃 色為特質,香氣自然清香怡人,外觀「龍形」 緊捲縐曲,沖泡後茶葉鮮綠栩栩如生有(去死 回生)之奇,滋味圓滑甘潤為其特色。 兩大製造法同時在茶業界廣為流傳,王水 錦、魏靜時可說是南港式製造法之元祖,但王 水錦因目盲又早逝的關係,魏靜時最為出名。 包種茶的主要外銷市場是南洋的支那人聚 集地,也供給當地人。大正 15 年,銷量快速 增加,首度超越烏龍茶。暹羅政府規定包種茶 進口包上,需貼魏靜時茶師照片才準予販售, 並有以『南港包種茶』為店名的商家。
慶應二年英商杜德成功將烏龍茶直銷到米 國紐約之後,本島茶業有如注入一針強心劑, 發展極為迅速。至明治 26 年本島茶葉出口量 已是慶應 2 年的 120 倍。 凍頂茶的原產地在台中州竹山郡,相傳安 政二年,鹿谷林鳳池赴福建應試,高中舉人, 還鄉時,自武夷山帶回 36 株青心烏龍茶苗, 其中 12 株由林三顯種在麒麟潭邊的凍頂山。 最早是凍頂山一帶茶農,以甕裝茶販售,又有 「凍頂甕裝烏龍茶」之稱。主要是以青心烏龍 為原料製成的半發酵茶。傳統上,其發酵程度 在 30% 左右。 製茶過程獨特之處在於:烘乾後,需再重 複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使茶成半發酵半球 狀,稱為「布揉製茶」或「熱團揉」。過程中 須不時把布巾攤開,將茶葉鬆開散熱,重覆多 次後,茶葉外型逐漸緊結呈半球型,色澤墨綠 油潤,葉展開後葉片為淡綠色,葉底邊緣鑲紅 邊,被稱為「綠葉紅鑲邊」,亦稱「青蒂、綠 腹、紅鑲邊」。 之後再視茶葉特性施以烘焙,以利能久藏 不變質,並透過適度烘焙更能將茶葉的特色展 現出來。 茶湯水色呈金黃偏琥珀色且澄清明亮,熟 香、果香或花香撲鼻,茶湯入口生津,滋味圓 滑甘潤,落喉韻味十足,飲後回韻無窮,且經 久耐泡為凍頂烏龍茶之特色。
烏龍茶在統治前十年仍然是茶葉外銷主 力,佔總外銷量的八成以上,但銷量似乎已達 極限,常年維持在年銷量八千公噸上下,隨著 包種茶市場的興起銷量比例逐漸減少,但大正 八年之前仍維持外銷茶葉六成以上的比例。 大正九年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米國市場 大受影響,且印度、錫蘭、爪哇茶葉品質提升, 壓縮烏龍茶的銷售空間,也造成包種茶首度超 越烏龍茶成為外銷冠軍。
紅茶 殖產局對於茶葉商品抱持著一種態度,即 最早發展的烏龍茶市場為米國,幾乎為英米洋 行壟斷,包種茶的最大市場是南洋,卻多掌握 於大稻埕茶商手中,至於紅茶,印度茶葉出口 量已於明治 33 年超越支那。 同年,英國的紅茶消費量甚至成長到 11 萬 3 千公噸,總督府的茶葉政策既不可能自外 於世界潮流,這也是內地商社最有經營利益的 地方,於是紅茶成為市場現實與急待追趕的目 標。 殖產局於明治 29 年於在台北縣擺接堡柑林 陂庄設立「製茶試驗所」,開始從事紅茶製造 的試驗。明治 36 年總督府成立「安平鎮製茶 試驗場」,設場之初,即仿效錫蘭紅茶製法製 造紅茶。 由於紅茶是俄國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逐 年增加,是開拓台灣紅茶外銷的潛在市場。於 是製茶試驗場自明治 39 年改製符合俄國人口 味的漢口紅茶,次年即製造漢口紅茶約四萬餘 斤,分別試銷到俄國與土耳其,成績不差。
總督府認為土耳其位於歐亞大陸的中樞, 如果可以打進土耳其市場,也可以藉此進入歐 洲、中亞與俄國高加索市場。明治 41 年製茶 試驗場更從漢口聘來兩位製茶工,專門監督製 造符合俄國與土耳其口味的漢口紅茶,該年紅 茶產量創新高,達到 16 萬 4 千餘斤。 大正八年,三井名會社首先在台北州海山 郡山區生產紅茶獲得成功,並以「日東紅茶」 打響了品牌,激勵了新竹州茶業者以黃柑種茶 樹在新竹州開發紅茶生產,不久之後新竹州即 成為紅茶的主要產區,除了三井名會社之外, 其餘大部分均為本島業者所投入。 總督府感覺到本島紅茶要打進國際市場, 必需讓世人瞭解其中的差異,於是將小葉種紅 茶送往英國倫敦的茶葉拍賣場去品嚐,結果卻 只獲得了茶葉很香,滋味濃度不足的評價。 於是大正 14 年 12 月從印度引進大葉種阿 薩姆紅茶,在新高郡魚池庄的蓮華池育種後, 分別在附近地區試種,結果發現日月潭高溫多 濕,終年雨量多,濕度大,地形及海拔高度等 條件俱優,栽培環境與印度阿薩姆茶區相仿, 試種的效果最好。 昭和三年三井名會社設置新式機械製茶 廠,積極推展紅茶,本島紅茶才逐漸發達起 來。從此開啟了日月潭栽種阿薩姆紅茶的先 河,成為本島唯一的阿薩姆紅茶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