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歐洲版
www.worldjournal.com ePaper.worldjournal.com
1 要聞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WORLD JOURNAL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農曆己丑年八月六日
世界日報歐洲版 你的ePaper 我們上線了!
我們的信箱是: europe@udngroup.com.tw,歡迎歐洲僑社來稿。
胡錦濤新安全觀 推和諧世界 聯大演說提倡互信、互利、平等、協作 呼應兩岸外交休兵 未提台灣問題 特派員傅依傑、記者曹健 紐約23日報導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3日在聯合 國大會發表演說,提出「互信、互 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既 維護本國安全,又尊重別國安全關 切,促進人類共同安全;反對一切 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 主義。 胡錦濤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 球化、多邊主義、國際關係民主化 為大勢所趨,他同時強調中國將繼 續堅持改革開放,「始終不渝走和 平發展道路」。 在15分鐘的演說中,胡錦濤隻字 未提台灣問題;這是繼去年中國總 理溫家寶之後,連續第二年中國領 導人在聯大一般辯論發言時,未批 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一反之前十 多年的「慣例」。 這反映台灣的馬英九總統去年上任 後,推動兩岸「外交休兵」和「活 路外交」,獲北京認同與回應。 前年代表北京出席聯大開議的外長 楊潔篪,在一般辯論發言時猛批扁 政府,挑明「陳水扁當局」推動公 投入聯,為走向「法理台獨」嚴重 步驟,將「嚴重危害」台海及亞太 地區穩定,為北京在聯大批評台北 言詞最露骨的一次。 胡錦濤23日在聯大指出,當今 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 時期;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成為國 際廣泛共識,國與國相互依存更緊
密。 胡錦濤在聯大提出推動建設「和諧 世界」的四點因應主張: 第一,用更廣闊的視野審視安 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第二,用 更全面的觀點看待發展,促進共同 繁榮。第三,用更開放的態度開展 合作,推動互利共贏。第四,用更 寬廣的胸襟相互包容,實現和諧共 處。 由於中國近年的崛起引起一些國家 的不安,胡錦濤在23日的演講中, 花了較大篇幅闡明中國國力增強不 會帶給世界威脅,希望消除這種疑 慮。 胡錦濤說,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日益 緊密地與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 起。他並且表示,中國越是發展, 對世界的貢獻就越大,給世界帶來 的機遇也越大。 他強調,中國將繼續堅持走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 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道路。中國 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胡錦濤同時宣布,中國將採取多項 措施,繼續扶助開發中國家。 這是胡錦濤出席第二天的聯合國連 串峰會活動,他同時在紐約會見俄 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和南韓總統李明 博。 胡錦濤將於24日上午出席聯合國 的禁止核武擴散與核裁軍峰會後, 再出席在賓州匹茲堡舉行的G20第三 次金融峰會。 (相關報導見焦點)
G20匹茲堡峰會 探討全球經濟未來
建立金融新秩序 首要課題 編譯中心 綜合匹茲堡23日電 全球經濟仍處在70年來最嚴重的 衰退中搖擺之際,G20峰會24日在賓 州匹茲堡市開幕,與會重要經濟體 的領袖在兩天會議中,將不乏鞏固 經濟的議題。 歐巴馬總統23日在會議前夕誓 言建立新金融秩序,致力於「平衡 的永續經濟成長」,終止造成金融 風暴的「貪婪、過分和破壞體制行 為」。 歐巴馬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言時 表示:「我們將與全球各大經濟體 共同努力,規畫平衡的永續經濟成 長的路線。這表示,訂定邁向成長 的新規章,強化所有金融中心的管
制,以終止導致我們陷入災難的貪 婪、過分和破壞體制行為,阻止再 發生類似的危機。」歐巴馬保證努 力創造就業機會,重新刺激需求。 美聯社指出,G20峰會的問題在 於,全球經濟需要整頓之際,採取 大膽行動的熱情正在衰退,尤其是 大膽行動可能限制領導人在國內政 治的施展空間。 歐巴馬總統的主要施政目標,包括 改革金融體制,但此一目標因面臨 阻力,可能大打折扣。 G20可能將支持美國提出的「建立 平衡的永續經濟成長新架構」的構 想,但不會提出任何重大辦法履行 「限制不平衡」的承諾,例如中國 對美國享有龐大的貿易順差、美國
預算赤字激增等。 預料G20將同意由國際貨幣基 金(IMF)監督進行同儕檢視(peer review)。 不過,2006年IMF大肆宣揚的類 似實驗計畫毫無進展。但是,即使 沒有很好的執行機制,支持者認 為,同儕檢視做法仍然有用,可以 做為採行不當政策國家的「警告機 制」。 許多人士認為,2000年以來的巨大 經濟失衡,在美國的次貸(subprime mortgage)盛行中扮演重要角色,此 種失衡包括因中國龐大貿易順差造 成的全球信貸過剩。 次貸盛行最後導致美國發生1930 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海嘯。
扁案24 日上午移 審高等法 院,前總 統陳水扁 由台北看 守所搭乘 警備車抵 達高等法 院。 (台北 市 攝影記者 聯誼會/提 供)
是押是放? 扁移審高院 季斯卡澄清與黛妃關係 前法國總統季斯卡今天平息有關他與黛安娜王妃關係的無端猜測,這些 臆測來自於他新出版的「王妃與總統」小說中一個虛構故事。 「王妃與總統」內容活潑生動,描述一名法國領導人和一名英國王妃的 羅曼史。摘要刊登在法國報紙後,季斯卡告訴媒體:「別太誇張。」 季斯卡表示:「我跟她是有點交情,我們互相信任。她需要找人聊 天。」83歲的季斯卡說:「我編造了事實,但地點或場景都是真的。」 季斯卡解釋,小說的構想來自黛安娜自己,源自於1994年她有一次與他 有關世界領導人愛情生活的對話。季斯卡表示,黛安娜對他說:「為什麼 你不寫一本有關這個主題的書呢?」季斯卡抽出時間寫了前幾頁,但直到 去年才終於完成這本書的寫作。季斯卡強調:「我認為這是一項承諾,我 必須遵守。」圖為這部將在下月出版的小說。 (法新社)
記者蕭白雪、蘇位榮 台北24日電 本報系聯合報報導,前總統陳水 扁涉及的弊案24日移審台灣高等法 院,高院公開抽籤決定承審法官後 召開接押庭;由於檢辯勢必在法庭 上激烈攻防,合議庭也會讓陳水扁 充分陳述,預料接押庭可能開到24 日午夜或25日凌晨,才會決定押扁 或放人。 台灣高等法院抽中法官彭幸鳴擔任 陳水扁案的受命法官,法官鄧振球 擔任審判長,法官潘翠雪為陪席法 官。
彭幸鳴在得知中籤消息後,隨即與 庭長鄧振球和陪席法官潘翠雪閉門 討論,同時婉拒媒體採訪。待了解 扁案一審判決的大致輪廓後,下午 就在高院第一法庭召開接押庭。 負責扁案公訴的台灣高檢署檢察 官黃和村、張進豐、林錦村,已作 好應戰準備,沙盤推演如何論告。 檢察官將舉涉及台北大學土地徵收 弊案的貪汙被告,前台北縣地政局 長莊育焜為例,指莊到二審宣判後 才獲釋,扁的一審刑度及犯罪所得 皆高於莊,應在二審審理時繼續收 押。
BBC主持人 揚言吃熊貓
莊育焜貪污2億元台幣,1997年11 月偵查中被羈押,一路押到2004年 8月高等法院宣判後,才獲裁定具保 停押,但案件確定後,仍有逃亡跡 象,月前被拘提到案發監執行。檢 方認為,扁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 另貪污不法所得高達8億元台幣,更 有羈押的法定事由。 台北地方法院24日上午派偵防車 和法警赴台北看守所提解陳水扁, 由國安人員警戒,直接將阿扁送到 高院。同一時間,扁案的全案卷證 由另一輛專車,從台北地院送抵高 院。 (相關報導見焦點)
網友罵翻
指熊貓處於「進化的死胡同」 應讓牠絕種 保育專家斥他言論癲狂、不負責 大陸新聞組 北京24日電 瀕臨絕種的熊貓被列為一級保護動 物,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野 生動物節目主持人帕卡姆表示,熊 貓正處於「進化的死胡同」,應該 讓熊貓絕種。中國日報報導,這番 話引起保護野生動物專家的強烈不 滿,指帕卡姆的言論癲狂和不負責 任。這次不是第一次帕卡姆因熊貓 言論而受批評,他去年曾說:「如 果能取回花在熊貓身上的錢,我會 吃掉最後一隻熊貓!」 據報導,48歲的帕卡姆指熊貓不夠
強,不足以讓牠們自行在野生環境生 存,不如讓牠們自然絕種,他說:「這 種動物已進入進化死胡同,不是強勢 的物種。但很不幸,牠們又大又可愛, 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我們花數 以百萬計英鎊作為保護熊貓之用。我 認為我們應該放手,讓牠們某程度上 有尊嚴地消失。」他又指花在熊貓身 上的金錢可以用於保護其他動物。 帕卡姆指出,在保護區飼養瀕臨絕 種的動物後再將牠們放回野生,這 是「愚蠢的舉動」,「因為根本無 安全生態讓牠們生存,動物難逃絕 種,你放牠們到哪兒?我認為老虎
也會在15年後消失。」 報導說,野生動物慈善機構對帕卡 姆說法表示反對,世界自然基金會 的保育顧問懷特表示:「帕卡姆所 說的話是癲狂的言論,是不負責任 的。熊貓適應牠們的環境,在山上 居住,有很多竹讓牠們吃。熊貓面 臨絕種是因為人類進入了牠們的生 態環境,如果不干擾牠們,牠們完 全可以應付。」 懷特指帕卡姆的言論等於說「藍鯨 因為在海洋生活,所以處於進化的 死胡同」,又說花在熊貓身上的錢 經常都用於保護生態環境,對其他
動物也有幫助。 BBC主持人帕卡姆讓「熊貓絕種」、 「要吃最後一隻熊貓」的言論一出,立 即在網路引發熱烈的討論,大陸網友多 數義憤填膺,有人揚言帕卡姆若敢來中 國, 「我先把他吃了」。 「BBC主持人遲早都會死,應該 讓他現在就去死」、「嚴重體現白 種人的劣根性」……各大討論網站 充斥著網民情緒化的回擊字眼,多 數人認為,帕卡姆瘋狂的言論,是 不負責任的。還有網友強調,像熊 貓這樣或者比熊貓還稀有的野生動 物還很多,為什麼只針對熊貓?顯
然「又是在妒忌中國」。 但也有網友站在帕卡姆那邊, 「熊貓早該絕種了,每年花在上面 的費用達到了好多億, 這些錢不知 道可以救助多少貧困人, 難道人類 不如畜生?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專家李欣海博士 認為保護珍稀動物的資金應該更加 平衡一些,但是由於公眾對熊貓形 象的熱愛,資源更多得流向熊貓具 有其社會原因,是一個很自然的事 情。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副主任張貴權也認為,人類有責任 保護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