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歐洲版
www.worldjournal.com ePaper.worldjournal.com
1 要聞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世界日報歐洲版
WORLD JOURNAL
TUESDAY, NOVEMBER 3 2009 農曆己丑年九月十七日
你的ePaper
我們的信箱是: europe@udngroup.com.tw,歡迎歐洲僑社來稿。
上海迪士尼 選定浦東新區 本周正式對外宣布 中美分別持股57%、43% 歐巴馬訪中獲大禮 記者賴錦宏 上海3日電 上海市長韓正1日表示,上海市政 府預計本周召開記者會,正式公布 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項目獲批准和其 細節。外界猜測,這項合作將作為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上海時,奉上 的一個大禮。這將是迪士尼在亞洲 第三座、全球第六座主題樂園。 韓正是在出席第21屆上海市長 諮詢會時,發表上述談話。他說, 關於迪士尼的話題,「要說的話很 多,上海市政府會在近期專門召開 一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新的情況 並回答大家的問題」。這是迪士尼 傳聞進軍上海兩年來,上海市首度 明確告知時間表。 南華早報報導,迪士尼公司負責世 界事務的執行副總裁古德曼發表聲 明說:「尚未達成協議,項目尚未 獲得批准。」 香港文匯報隨即向預期的迪士尼 樂園所在地—浦東新區川沙新鎮鎮 長于勇查詢。他起初皆以「不知
道」、「沒聽說」作答,當聽說傳 聞當地拆遷已經啟動時,則給出了 「好像還沒有」的模糊回應。據 悉,上海迪士尼樂園選址浦東新區 川沙黃樓與原南匯交界處,幾乎已 是「板上釘釘」。 迪士尼公司8月的一份聲明顯示, 該項目預計耗資約為244億8000萬元 人民幣(約36億美元)。二者預期 的合作模式與香港類似,即迪士尼 派駐高層管理團隊,提供品牌使用 權,同時抽取7%品牌費;中方則提 供所有中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 並向美方支付品牌費、管理費和高 管工資。消息指中美雙方股份分別 為上海市政府下屬的企業將持股57% 和迪士尼公司持股43%。 在上海迪士尼項目的談判過程 中,不少爭議都是圍繞「迪士尼媒 體」。以往迪士尼公司在海外興建 樂園,常有開設傳媒通道的附屬要 求,包括電視頻道、影音產品和平 面傳媒等。但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對 這一條件始終難以接受。
香港迪士尼樂 園行政總裁金民豪表 示,不擔心上海迪士尼 的競爭。圖為今年十.一 黃金周假期間,遊客在 香港迪士尼樂園盡情玩 樂。 (中通社)
看好迪士尼商機
德嬰童用品超市進駐上海
中央社
德國嬰童用品超市「BabyOne」進駐上海浦東新區迪士尼樂園預定地附 近,顯示業者看好迪士尼樂園建成後的巨大商機。 (中央社)
又來了!
上海3日電 上海即將宣佈迪士尼樂園落戶上海 浦東新區,當地唯一、也是德國最 大的嬰童超市「Baby One」日前開 始試營業,業者表示,他們看好迪 士尼帶來的兒童市場商機。 上海媒體日前報導,迪士尼樂園興 建地點應是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原 南匯區,包含了川沙和南匯部分範 圍)。 在匯南鎮當地,距離迪士尼樂園
預定地5分鐘的車程,有一座大型工 廠直銷購物中心正在興建,目前第 1 期已經開業,面積有10萬多平方公 尺。 在此中心範圍內,有1家歐洲主要 嬰童超市品牌、德國最大嬰童超市 「Baby One」日前開始試營業。 引進「Baby One」的富客斯零售 集團CEO陸強,今天接受中央社訪 問時說,「Baby One」強調的是 「一站式」嬰童購物超市,首家店 選在上海開設,迪士尼樂園是他們
考慮的因素之一。 他說,未來還將在廣州、北京、 成都、西安等城市分別開設直營門 市,並以每年10到20家的速度展 店,5年內要開設約80家店,鎖定華 北、華東、華南及部分西部城市的 市場。 「Baby One」是歐洲嬰童行業 中最具規模的零售企業之一。在德 國、奧地利兩大主要市場擁有80個 直營門市,2007年當年銷售額達到2 億5000萬歐元。
俄可能中斷對歐洲天然氣供應
路透 莫斯科2日電 國際傳真社(Inrerfax)報導,俄 羅斯警告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瑞典, 因與主要過境國家烏克蘭發生能源費
用問題,可能會因此中斷對歐洲消 費者的天然氣供應。 國際傳真社昨晚說:「俄羅斯總理 普亭與瑞典總理雷恩菲爾德通電話 曾提出此議題。瑞典目前是歐盟輪 值主席國。」 傳真社引述普亭新聞辦公室說:
「普亭在對談中,提醒歐盟主席國 注意,俄羅斯天氣供應可能因付款 而發生問題。」 「如同普亭強調般,可能會導 致,取道烏克蘭領土供應歐洲消費 者的俄羅斯天然氣輸運可能會發生 問題。」
俄羅斯曾於2006年1月切斷經烏 克蘭輸往西歐的天然氣供應;今 年1月又因天然氣價格和付費問題 和烏克蘭發生齟齬,再度切斷供 應。 中斷對歐盟消費者的天然氣供 應,都發生在隆冬時節。
前東德公社 成功轉型有機農場 法新社 德國勃多溫30日電 勃多溫(Brodowin)座落在德國和波 蘭邊界,除了是歐洲最大的農場之一, 及前東德共產集體化的遺跡外,背後更 藏有令人驚訝的成功故事。 相對德國西部農場40公頃的平均 規模,勃多溫農場佔地廣達1250公 頃,提供430名村民就業機會。它的成 功之道在於轉型成有機農場,農產多半 銷往約80公里外的首都柏林。 勃多溫在1955年蘇維埃共產時 代,是以強迫合併小型家庭農場形 成「公社」的集體農場來經營。 1960年代早期,東德大約85%的農田 都已以類似方式集體化,或被國家 徵收。直到20年前柏林圍牆倒塌, 隔年東西德統一後,土地才轉成私 有化,並歸還給原來的地主。 但令人意外的是,包括勃多溫在 內的許多小自耕農,卻決定合併農 地。 負責相關業務的馬占表示,雖然大 多數村民已取回土地,但不知該如 何獨自有效地耕作。村民舉行圓桌 會議討論未來後決定組成合作社。
同時,在當地作家兼生態學家吉爾 森巴赫的影響下,農民決定朝向有 機農業發展。 1990年代負責經營這個合作社 的克倫茲也說,村民起初僅希望保 住飯碗,但這些貧瘠的農地並不適 合集約農作。農民也不知道如何取 得種子和肥料、如何汰換舊的俄製 牽引機,或是整合農耕和乳酪業, 因為這些工作在共產政權下早已被 分割。因此所有的事都必須重新學 起。 最後將近有一半的工作被簡化,許 多農人也提早退休。遭裁員的婦女 和年輕人更開始向外尋找新的工作 機會。 農業專家吉施克認為,奇怪的是, 到頭來許多集體農場反而是靠它們 的規模才能存活。它們向歐盟申請 大量資金補貼,並且迅速重新站起 來。 現在的勃多溫生意興隆,生產新鮮 蔬菜、牛奶、奶油和果汁,而且也 透過網路來銷售,並吸引大批遊客 前來參觀,目前已經正式成為自然 保護區。
波蘭總統拍賣鋼筆 拒絕變革 寫不出來 編譯中心
公社式的勃多溫集體農場成功轉型成有機農場,為客戶提供有機農 產品。 (法新社)
綜合電訊 波 蘭 總 統 卡 欽 斯 基( L e c h Kaczynski)2日上網拍賣他那一支 拒絕簽署歐洲聯盟改革案的鋼筆 (見圖,美聯社)。 據中廣新聞網報導,卡欽斯基 原先也拒絕簽署歐盟改革協議, 他拖了18個月到上個月10日才 簽字。 不過,他正式簽字的時候,他 的那支名牌鋼筆卻寫不出字來 了,後來他是跟幕僚借了一支原 子筆才完成簽署的。 雖然不知道這支筆是不是還能 寫,但是,大家顯然很支持。這 支筆目前已經競標到了1萬3000 波蘭幣。卡欽斯基表示,拍賣所 得將捐贈給腦性麻痺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