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歐洲版
www.worldjournal.com ePaper.worldjournal.com
1 要聞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氣候峰會
世界日報歐洲版
WORLD JOURNAL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農曆己丑年十一月三日
你的ePaper
我們的信箱是: europe@udngroup.com.tw,歡迎歐洲僑社來稿。
美千億助減排 窮國存疑 目標、資金、透明化難獲共識 中美仍有期待 盼最後一天達協議
要聞組 綜合17日電 舉世矚目的聯合國 氣候變遷峰會18日進入 最後一天議程,100多國元首 都已抵達哥本哈根。各方原盼為 期兩周的談判能達成具有法律約束 力的國際二氧化碳減排協議,取代 即將失效的「京都議定書」,但到 閉幕前一天,富國與窮國間對減排 目標、援助資金和國際監督透明化 等議題仍無法達成共識。 美國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17 日在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峰 會上宣布,在所有主要經濟體採取 有意義的減排行動、並保證執行透 明的前提下,美國將和其他國家到 2020年,為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 變遷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但以中 國為主的開發中國家,對美國這一 遲來的宣布,半信半疑。中方更認 為是美國設下「圈套」,逼中國讓 步。 但中美雙方對協議仍有所期待。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出發前透過發言 人表示,「即使達成一個空泛的協 議,也強過沒有協議」。中國總理 溫家寶17日在哥本哈根表示,儘管
談判進展緩慢,但中國始終抱有期 望,大會只要有1%的取得成果的可 能,中方將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對美國提供資金 的說法指出,1000億元看來龐大,但 喜萊莉並沒有明確指出,這筆資金中 有多少來自美國或來自公共資金。 據中新社報導,喜萊莉在記者會上 也沒有說明美國要提供的具體數字, 反而強調美國的出資承諾有「附帶條 件」,要求所有主要經濟體採取的減 排行動必須「透明」,也就是要接受 公開檢驗。中國稍早以國家主權為 由,不願接受國際監督。 非洲77國集團代表指出,美國資 金計畫「仍舊不夠」,開發中國家 在短時間內需要更多資金。 綠色和平組織也對喜萊莉沒有藉 機宣布提高美國的減排目標表示失 望,美國過低的減排目標是哥本哈 根峰會障礙之一。 東方早報報導,以中國立場來看, 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 楊愛倫表示,美國在最後關頭表態 提供長期資金,是唯一可做的讓 步。主要是美國國內政治的影響, 不太可能要求美國增加減排量,提 供資金是美國用錢來表達誠意。
丹麥女王晚宴 既減碳 又在地 法新社 哥本哈根17日電 當丹麥君主主辦全球氣候變遷峰會 款待各國領袖時,晚宴桌上會端出 那些佳餚? 答 案 是:晚 宴 菜 色 肯 定 為 低 熱 量……嗯,當然還得符合低碳排。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 u ee n Margrethe II)今天擔任東道主的皇家 盛宴主要食材,都強調在地特色,而
非從遠地運至丹麥的異國食物。 頭道佳餚是干貝泥佐青醬,接著端 上火雞肉捲配豌豆泥和燉馬鈴薯佐 龍蒿醬。 至於甜點部分,是可能會對要減碳 產生些許內疚感的焦糖棗子蛋糕, 餐酒的部分也是,法國出生的亨瑞 克親王(Prince Consort Henrik)自 家葡萄園珍釀葡萄酒La Cigaralle de Prince。
右圖: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 世(左二站立者)擔任東道 主,以皇家盛宴款待參加全球 氣候變遷高峰會的各國領袖。 上圖:丹麥王室皇家盛宴全 景。 (法新社)
大轉圜! 中國暗示願 減排成敗最後關鍵 兩大國出現轉圜 北京願接受監督 要聞組 綜合哥本哈根17日電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峰會進入成敗 最後關鍵一天,中、美態度都出現大 轉圜。中國暗示,願意在中國最堅持 的碳減排不受國際監督方面讓步, 並表達希望縮減歧見的想法;而美 國不僅展現援助窮國1000億元的意 願,歐巴馬總統在出發前往哥本哈 根之前,白宮發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強調:「協議空泛總比沒有協 議好。」顯見中、美雙方都希望會議 能有所成果。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中 方在17日大會即將結束前暗示,願
意提供減少排放溫室氣體行動的細 節。與會的中國副外長何亞非說: 「中方準備在不侵犯主權的情況下, 展開對話和合作。」他暗示,中國有 可能願意彈性地接受國際監督機制。 此外,何亞非告訴法新社:「如今 只剩一天時間,談判已經到關鍵時 刻。」他表示:「我們不應繼續耗在 引發歧見的問題上,我們應該縮減歧 見,否則將面臨失敗結局。」他強 調,中國不樂見此事發生,因為這將 破壞國際社會的信心。 歐巴馬把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面, 作為氣候峰會行極為重要的行程。 白宮17日下午公布歐巴馬的行程顯
讓步
示,17日深夜從白宮出發的歐巴 馬,預料將在18日當地時間早上8時 30分抵達丹麥,隨即與丹麥總理會 面,並在簡單發表公開談話後與溫 家寶會面,之後才與巴西總統和俄國 總統會面,當晚就返回美國。吉布斯 說,歐巴馬希望能推動打破談判僵 局,並在「離開哥本哈根時,有一份 可參照執行的強有力協議」。 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進入尾聲 時,法國總統沙克吉說,如果會議不 能就阻止全球氣候暖化達成全面協 議,將產生嚴重的後果。他敦促美國 和中國再讓一步,以確保取得限制全 球暖化的有效協議。
太陽能種菜
赴美尋國寶 中國大陣仗 編譯中心 綜合紐約17日電 中國的圓明園文物海外尋訪小組已 在首站美國參訪兩周餘,儘管中方 行事低調,事先強調「海外尋訪不是 追討,而是為了蒐集一些文物資料,摸 清家底」,紐約時報17日報導,紐約 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亞洲藝術主管屈志仁(James C.Y. Watt)相當緊張,預期將會發 生衝突,直到中方代表未有重大發 現,滿意離去,才鬆了一口氣。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該小組11月 29日啟程,清華大學郭黛姮教授則 已先行抵美。他們走訪了包括華府 國會圖書館、華府佛利爾美術館, 以及部分私人收藏機構。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方小組人 員提出一連串問題,詢問展覽品的
高耗能投資 中國不再歡迎 記者汪莉絹
北京正實驗以太陽能電力的人工照明種蔬菜,展現中國解決氣候暖化的決心。
出處,針對玉器則要求出示文件,以證 明文物是合法取得。中方攝影人員在場 錄影。由於中方人員在大都會博物館沒 有重大斬獲,緊張氣氛才逐漸消散。屈 志仁告訴媒體: 「結果還不壞。」 紐約時報指出,中國崛起,累積 了新的財富,一心洗雪「百年國 恥」,大張旗鼓要討回流失在海外 的國寶和珍貴文物。 圓明園的大量珍寶以英、法、美三國 收藏數量最多、器物最精。因此,中方 海外尋訪活動以美國為首站,明年初將 陸續前往英、法和亞洲的日本。媒體指 稱,收藏圓明園文物最多的大英博物館 憂心忡忡,擔心中方趁機追討國寶。 官員私下承認,追討的法律基礎很薄 弱。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杰說:「最 理想的情況是,這類文物的持有者把它 們捐回給中國。」
北京18日電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受惠大量外國資本, 但也承受沉重的環境壓力,成為外資高汙染產 業的樂土。氣候變遷帶給地球沉重負擔,「修補 地球」是當務之急,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全球 第一,承受國際強大減排壓力,要求外國投資者 減少在中國的高耗能、高汙染事業的投資。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為吸引外資,給予稅 收、土地許多優惠,甚至降低環保要求,以 致出現許多高汙染、高耗能的外資企業。 因應氣候變遷和節能減碳,中國2007年公 布國家方案,並成立國家級工作小組,由溫 家寶總理擔任組長,從中央到地方、企業到 民間團體,全面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外資企 業當然也不能置身事外,高耗能、高汙染的 外資企業更是首當其衝。 中國曾統計,1995年到中國投資高耗 能、高汙染產業的外商,占外資企業總數的 30%,200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84.19%。 高耗能、高汙染外資企業樂於前進中國的現 (法新社)
象,近兩年改觀。去年,溫家寶更在政府工作 報告明確表示,要限制或禁止高耗能、高汙染 和部分資源性的「兩高一資」外商投資案件。 事實上,2007年以後,中國就以行政和市 場等手段,大力限制外資投資「兩高一資」 產業,對這類產業的產品出口,加徵出口關 稅,並取消上千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等。 此外,為加強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社會責任, 環保部門和環保團體也加強對外資企業的監督 和曝光。「綠色和平組織」曾發表調查報告,包 括殼牌、雀巢在內的18家企業未能坦承在中國 製程的汙染情況,這些跨國公司甚至逃避最基 本的環保法規,遭到中國社會的指責。 去年5月以來,列名「世界500強」和「中 國100強」的公司所屬的25家工廠,因排放 汙染物,遭到環保部門在網上公開,其中包 括八家跨國公司的九家工廠。對於中國因應 節能減碳的諸多措施,廣東順德外商投資企 業協會會長湯偉立坦言,低耗能和環保是外 資進入中國必須的核心指標,他說,「遊戲 規則已經改變,企業必須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