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特刊
Supplement to World Journal
2 15
★大學申請:如何準備新制SAT ★控訴哈佛:教育維權翻歷史新頁 ★求學故事:科學女孩寫科幻小說 ★校園生活:第一代哈佛生對我的意義 ★教育研究:家長的心態與孩子的成材 ★學費與理財:如何與大學討價還價 ★就業與人生:聰明人應創造新事物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崔 建 醫學雙博士 ◆ ◆ ◆ ◆
◆ ◆
◆ ◆
◆ ◆
After
PicoSure
◆
醫學果酸換膚 各樣皮膚疾病 IPL美白祛斑
After
皮秒激光美容
◆
Before
肉毒桿菌
◆
激光永久性脫毛 Botox注射除皺 CO2 疤痕修復
Before
微晶瓷 Radiesse
◆
隆鼻 Radiesse
◆
Ultherapy 非手術提臉拉皮 Velashape 緊膚消脂 Sunetics 鐳射生髮
手術去眼袋
Before
After
鐳射去痘
Sunetics
鐳射生髮
Before
After
Before
Please call for a free consultation 法拉盛診所 八大道診所 136-20 38th Ave. #5H (Queens Crossing) 64 02 8Ave #505 (錦龍大廈) 免費諮詢 *精通國 粵 英語 Flushing NY 11354 (飛越皇后大廈) Brooklyn,NY11220 www.acuiderm.com 電話:(718)661-9554 電話:718-921-6200 提供多項美容項目, 週一、二、三、五 9:30am-7pm 週二、四、日 9:30am~6:30pm 精心服務為您解開個人的美麗密碼。 週六 9:30am-5pm
After 華埠診所 198 Canal St.#403 New York, NY10013(金輝大廈) 電話:(212)233-3441 週一、二、四 9:30am-6:30pm 週六10am-6:00pm E1513F
◆
Radiesse 微晶瓷注射-隆鼻﹐去法令紋 Sculptra 聚左旋乳酸注射-液態拉皮 PicoSure 皮秒激光美容 Restylane 玻尿酸注射-豐唇
非手術拉皮
◆
JAMES J.CUI, M.D., Ph.D Board Certified Dermatologist Ultherapy
◆
美國皮膚科學院院士 美國皮膚外科學會會員 NYU皮膚科副教授 20餘年皮膚科臨床經驗
教育特刊 2015
目錄
1
2015年8月8日
教育特刊 ◆大學申請 2 6 12 15 18 20
美國大學申請新趨勢 ACT or SAT?如何選擇 如何準備新制SAT考試 華生與小留學生:相同的申請 相異的因素 高中留美的一次重要抉擇 網路秀自我 申請大學的雙刃劍
張舜芳 李 鼎 張舜芳 遠 遊 陳 玥 呂賢修
◆學費與理財 22 24 27
申請大學的稅務準備 申請大學助學金前家長的房產準備 如何與大學討價還價 爭取獎助學金
楊心傳 鮑愛奇 愛 怡
◆控訴哈佛 36 40 44 46
教育維權翻歷史新頁 申訴哈佛歧視亞裔申請的執行摘要 「爭平等」亞裔學生需要支持 平權法案不應分裂亞裔
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 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 王孜立 王耀正
◆求學故事 48 50 52 中跨 54 56 58 60
努力才有收穫 命運與夢想的平衡 助人助己中國學生會 感謝外公的成長故事 科學女孩寫科幻小說 洞察一切:我的寫作生活 父母給我創作空間 感謝美洲中華醫學會獎學金
劉宇軒 馬立人 陳 建 黃凱爾、黃瑞陽 鮑嘉璐 邱長婷 唐棣華 李崇禹
◆校園生活 62 64 66 68 70 72
第一代哈佛生對我的意義 自豪當第一代大學生 耶魯學生爭亞裔研究課程 亞裔研究課程帶領下一代團結 美國大學內的兄弟會和姊妹會 大學生患焦慮症和憂鬱症比例上升
Lloyd Chen 朱慧如 龍 靖 黃可欣 陳立德 編譯組
◆就業與人生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呂賢修 聰明人應創造新事物 呂賢修 好成績之外 多挑戰子女弱項 蘇惠婷、莊士欣、莊士典 以身作則 讓孩子活得精彩 編譯組 美職場未來十年缺2000萬大學生 亞裔學歷一枝獨秀 編譯組 法學院申請人數回升 四大趨勢應重視 呂賢修 醫療職場廣闊 雙語專業受歡迎 編譯組 健康學系10所最佳大學 編譯組 選擇商學院 投雇主所好 編譯組 上千大學主修 抉擇五原則
◆教育研究 92 96 98 100 102
0至5歲教育的六項主張 中美教育方式能否培養創意? 家長的心態與孩子的成材 公校30年點滴心得 廣告索引
李國芳、仲麗娟
出 版 者:世界日報
電 話:718-746-8889
社 長:楊仁烽
傳 真:718-746-6445
總 編 輯:翁台生
地 址:141-07 20th Ave.
主 編:趙元良
Whitestone, N.Y. 11357-6093
記 者:韓 傑、陸怡雯
網 址:www.worldjournal.com
呂賢修
COPYRIGHT 2015 WORLD JOURNAL
工 商 服 務:熊傳慧
ALL RIGHTS RESERVED
余創豪 劉敬輝 金世芸
廣 告:陳璧珊 印 務:凌文德 發 行:黎冠中
E1563HV
網 路:酈家驤 封 面 設 計:陳美紀
除 本報獲同意刊登之轉載圖文外,凡本報刊登之作品,版 權為本報所有,本報有全權刊登於本報所屬相關媒體中。
版 面 設 計:余黎峻
封面圖片(美聯社、中新社)
2
教育特刊 2015
大學申請
美國大學申請
新趨勢 普林斯頓大學。 (取自該校臉書)
■張舜芳 美國大學近年申請趨勢嚴格來講 變化有限。但論文題目深度化、更 多學生選擇提早申請、國際學生名 額增加、提供建教合作成趨勢等, 值得學生及家長關心。善用這些新 趨勢,也可能成為大學申請致勝的 關鍵。
通用申請表 論文題目深度化 通用申請表(Common Application)近10年被大學及學生們普遍使 用,已造成美國大學申請劃時代的 重大改變。這種方便的申請方式, 造成學生申請更多所大學,也讓招 生人員更難掌握新生的素質。目前 美國有近500所大學使用通用申請 表,除需應付通用申請表常因軟體 程式設計不良,而被迫延後錄取通 知日期的困擾外,最讓大學感到反 感的是通用申請表所制定的五個大 學申請論文題目。在通用申請表大 規模的使用之前,各大學都各自擬 定論文題目。大學可從學生的寫作 中清楚看出申請者個人特質,及對 所申請學校的了解程度,所以可較 準確地挑選出最合適的新生人選。
許多大學認為通用申請表的論文 題目並不需要深思熟慮、及邏輯思 考的能力。加上不少的學生請人捉 刀代筆,許多大學已經不再使用通 用申請表的題目,而要求學生撰寫 由校方自訂的論文題目。不少的學 校雖然仍使用通用申請表的論文 題,但偏重校方所擬定的補充性的 論文寫作(Supplemental Essay) , 這些補充性的論文寫作需要學生對 學校有深入的認識,充分發揮個人 的創作性。也有不少的大學使用另 類的大學論文方式,比如紐約上州 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讓學生 用高中英文寫作的作品替代傳統的 大學論文寫作。但是這些作品必須 有英文教師的評注以及得分。馬里 蘭州的高契學院(Goucher College) 鼓勵學生以兩分鐘自製的錄影,取 代傳統申請論文。 目前有近百所大學已經不採用通 用申請表的論文題目,越來越多的 大學也考慮不續用通用申請表。為 了在高利潤的大學申請市場繼續保 持生存的空間,通用申請表也從 2015開始將論文寫作的題目增加深 度,並將過去大學招生辦公室最詬 病的題目取消,改為更需要學生分 析能力、深度思考的題目。 至於大學自訂的論文題目,含跨
的範圍更廣泛,學生如果不跳出傳 統的束縛,發揮極致的想像力是很 難完成的。芝加哥大學今年的題 目之一「Orange is the new black, fifty’ s the new thirty, comedy is the new rock“n”roll, ___ is the new___. What is in, what’ s out, and why is it being replaced. 」就 是一個典型的好例子。大學重視自 訂論文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學生 致勝的關鍵除了平日多讀多寫,更 需要對大學做深入的研究及參觀校 園的親身經歷。此外,保存高中寫 作的好作品,升12 年級前的夏天就 著手大學申請論文的寫作,掌握這 些基本原則,有助完成一篇動人的 論文。
提早申請的學生 明顯增加 提早申請一般分為兩大類:提前 錄取(Early Decision)及提前行動 (Early Action),學生在11月1日前 就需將所有申請的文件準備齊全寄 出。紐約時報近期刊登了一篇文 章,批評大學偏愛富裕家庭的子 女,主要根據2015年大學申請結果 所做的結論。比如杜克大學及西北 大學,全美不少頂尖大學今年的新
生有近半都屬提早申請。哈佛大學 錄取的新生也有近半數是以提前行 動方式申請入學。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最新 資料顯示,全美採用提早申請的大 學從20年前的100所,增加到現今 的460所。名校偏愛提早申請的學 生,也讓越來越多學生加入此行 列,深怕晚一步名額可能就被他人 給搶走了。比如史丹佛大學今年 以提早申請方式申請入學的學生 增加了24%,波士頓大學也增加近 20%,越來越多的學校為了不讓那 些有錢、有勢、成績優異的學生落 入他校的手裡,也紛紛加入提早申 請的行列。哈佛及普林斯頓大學在 2013年恢復他們已廢止的提早申請 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許多同學誤認只要提早申請,就 好比在SAT成績上加了100分,有 比較高的錄取機會。但一般來說, 富裕家庭的子女、運動選手、校友 的子女多半都偏愛提早申請。比如 賓州大學2015年半數以提前錄取 方式申請入學的校友子女都被錄取 了。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有四分之一的校隊新隊員, 都是以提早錄取方式申請入學的。 上述這幾種申請者,無論在什麼樣 的情況下,都是大學最想錄取的學
教育特刊 2015
3
E1567F
廣告
4
教育特刊 2015
大學申請
生,當然他們被錄取的機會比別人 大得多,無論是以正常申請或提前 申請方式,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多大 的影響。 學生決定提早申請之前必須對自 己做很清楚的了解。如果所申請的 大學並不是自己真正最想進入的大 學,且有財務上的考量,以提早方 式申請大學尤其是提前錄取,可能 不是最理想的方式。
大學增加國際學生 錄取名額 美國大學每年270億元的收入來 自國際學生校園的花費,而國際學 生只佔美國大學校園總人數的4%。 近幾年來除了由中國來美讀大學的 學生以每年30%的速度持續的增 加外,南韓、越南、印度,中南美 洲、中東國家以及非洲的學生也有 大量增加的趨勢。大學除了增加國 際學生錄取的名額,還提供這些國 際學生優厚的獎助金。大學每年新 生總人數名額以及提供獎助金援助 的總金額基本上是固定的。國際學
生錄取名額以及財務援助的金額增 加,對美國本地的高中畢業生極為 不利。因為大學在截長補短間,相 對的就降低了本地學生錄取的名 額,以及財務援助的金額。 大學方面辯解是因為他們為了提 高大學校園的全球化的觀感(Globliziation)才增加國際學生的名額。 學生不妨善加利用大學這種推向世 界化的說法,也可以為自己大學申 請添加不少的勝數。證明自己世界 觀的一些做法,包括高中四年都選 修外國語文,參加一些國際化的組 織,比方說Model UN、國際紅十字 會組織,夏天隨父母返鄉探親可在 當地從事社區義工活動,也可在暑 假出國學習外國語言。
氣主要還是因為學生擔心進入名校 漸難的趨勢,以為多申請錄取機會 更高,也因此大量投寄申請表。申 請表方便使用的結果,也助長亂投 寄的風氣。到頭來大量投寄申請表 不但造成父母財務的負擔,更影響 學生大學論文寫作的品質,得不償 失。 此種風氣讓大學越來越小心申請 者的動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增加 大學自訂的論文寫作題目,如果學 生沒有對大學做深入的研究,或深 思熟慮,所撰寫的論文當然就無法 讓大學滿意。學生在申請大學時一 定要抱著重質不重量的態度,一般 來說高中輔導員都建議學生申請 二、三所夢想大學(被錄取的機率低 於25%),五、六所目標大學(被錄 取的機率超過五成),二、三所安全 大學(錄取機率超過75%)。
學生申請大學的 數目明顯增加
中西部學生申請
根據美國大學輔導委員會(NACAC)統計,2009年只有9%高中畢 業生申請七所以上的大學,2015 年時則有近17%的高中畢業生申請 11所到20所以上的大學。這種風
東北部名校的人數增加 中西部的14州涵蓋了為數不少的 頂尖的公立大學,如伊利諾大學、
2015年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及史丹佛大學錄取統計 整體平均 學校 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提早申請
耶魯大學。 (取自該校臉書)
一般申請(估計)
錄取 人數
申請 人數
%
錄取 人數
申請 人數
%
錄取 人數
申請 人數
%
2,580
30,397
8.49
617
3,016
20.46
1,963
27,381
7.17
2,228
36,250
6.15
600
3,373
17.79
1,628
32,877
4.95
6,234
41,907
14.88
1,200
4,800
25.00
5,034
37,107
13.57
2,120
20,505
10.34
483
1,859
25.98
1,637
18,646
8.78
1,990
37,305
5.33
977
5,919
16.51
1,013
31,386
3.23
3,697
37,267
9.92
1,316
5,489
23.98
2,381
31,778
7.49
1,908
27,290
6.99
767
3,850
19.92
1,141
23,440
4.87
1,963
30,237
6.49
753
4,693
16.05
1,210
25,544
4.74
2,144
42,487
5.05
748
6,948
10.77
1,396
35,539
3.93
1,467
18,306
8.01
625
6,519
9.59
842
11,787
7.14
8.18
8,086
46,466
17.40
賓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麻省理工學院 MIT
總合 Total
26,331 321,951
18,245 275,485
(資料來源:toptieradmissions.com)
印第安納大學、密蘇里大學、密西 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以及威斯康 辛大學,不但教學品質優良,更提 供本州畢業生便宜的學雜費。傳統 上這些地區成績優異的高中畢業生 都不會跨州到外地讀大學。但近年 由於東北部的名校為學生提供極為 優渥的獎助金,對中西部的學生來 說,讀這些名校反而比讀本地的州 立大學便宜,因此越來越多的中西 部高中畢業生以進入東北部的名校 為他們的頭號目標。大學也偏愛這 些中西部的高中生,因為他們為校 園帶來多元化。這些新加入的對手 當然就成了東北部本地高中生最大 勁敵。前幾年從西部來的競爭對手 已造成東北部高中畢業生強大的壓 力,現在又加上新對手,將帶來更 大的威脅。 東北部高中畢業生也可以善加利 用這個機會,因為相對的中西部名 校也張開雙臂歡迎東北部高中的畢 業生。這些知名的公立大學雖然要 求外州的學生繳付將近一倍本州學 生的學雜費,但比較起來還是比私 立大學的學雜費便宜。
6.62
教育特刊 2015
大學申請
2015年全美最佳大學 排名
學校
5
(資料來源: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分數
校際 評分
高中老師 評分
師生比
SAT/ACT分數
新生以高中前 10%畢業率
財務補助 資源排名
1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100
4.8
4.9
1/6
1410-1600
95%
10
2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99
4.9
4.9
1/7
1410-1600
95%
5
3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98
4.8
4.9
1/6
1420-1590
95%
1
4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95
4.6
4.9
1/6
1400-1570
93%
11
4
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95
4.9
4.9
1/5
1380-1570
96%
8
4
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95
4.6
4.7
1/6
1440-1590
98%
6
7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
93
4.9
4.9
1/8
1430-1570
99%
7
8
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92
4.4
4.8
1/7
1360-1550
90%
14
8
賓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92
4.4
4.8
1/6
1360-1540
94%
11
10
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 of Technology
91
4.6
4.8
1/3
1490-1600
99%
1
11
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
90
4.2
4.8
1/8
1360-1560
90%
16
12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89
4.6
4.8
1/10
1340-1520
84%
3
13
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88
4.3
4.7
1/7
1390-1550
91%
11
14
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86
4.0
4.6
1/8
32-34
95%
4
15
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85
4.5
4.8
1/9
1320-1520
87%
17
16
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84
4.4
4.8
1/8
1330-1540
94%
24
16
聖母大學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84
3.9
4.7
1/10
32-34
90%
29
16
泛德堡大學 Vanderbilt University
84
4.1
4.6
1/8
32-34
88%
15
19
萊斯大學 Rice University
82
4.0
4.5
1/6
1370-1550
87%
23
20
柏克萊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79
4.7
4.7
1/17
1250-1500
98%
38
提供學生建教合作的 大學數目與年劇增 建教合作(Cooperative Education)的學習在100年前由辛辛那提 大學首創,至今全美有將近4000 多所大學為學生提供建教合作的機 會。2007年開始的經濟不景氣,許 多大學生畢業後無法找到工作。大 學教育的實用性也開始受到批評, 被指僅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卻完全 與職場脫節。這種批評也造成大學 重新衡量大學養成教育的最終目 的,他們當然了解家長們的顧慮, 誰希望在負擔子女四年大學學雜費 後,還得照顧他們畢業後的生活開 銷。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協助孩子選 擇大學時,也將畢業生就業的情況 作為選擇學校的主要考量之一。大 學為了讓學生畢業後能順利謀得一 職,除了不斷加強職業養成教育, 也提供學生在就學期間提前進入職 場工作的機會。校方因此與地方政 府、私人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一 邊念書、一邊工作的建教合作大學 教育。 全美排名前十名提供建教合作的 大學中,如康乃爾大學、普度大 學、喬治亞理工學院、東北大學、 南加大、費城的爵碩大學等,每年
有不少學生畢業時也有相當豐富的 工作經驗, 比如東北大學每年有 近2500位畢業生在畢業前平均在三 間以上的公司有超過共18個月的工 作資歷。根據「全美大學及雇主協 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的資料統計, 50%以上建教合作的畢業生在畢業 前已經順利地謀得理想工作。 一般來說,學生如果加入建教合 作的學習,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才 能從大學畢業,並且沒有寒暑假的 假期。學生整年間一半的時間在就 學,另一半的時間在職場從事工作 學習。學生每年從建教合作工作中 所獲得的薪資,平均約1萬5000元。 聯邦政府為鼓勵學生加入建教合作 的學習機會,特別通融這些薪資所 得不會影響獎助金援助的資格。 學生及家長偏愛建教合作大學的 另一個主要原因,當然是許多家庭 無法負擔大學昂貴的學雜費,學生 們一邊就學一邊獲取工作薪資,也 為父母也減輕了財務壓力。
柏克萊加大。 (Getty Images)
2015年全美最佳公立大學 柏克萊加大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洛杉磯加大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維吉尼亞大學
2.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密西根大學
4.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5. U.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威廉瑪麗學院
6.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VA) 喬治亞理工學院
7.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聖地牙哥加大
8. Univ. Of California-San Diego 戴維斯加大
9. Univ. of California-Davis
作者為紐約布朗士科學 高中副校長、美國大學理 事會理事、「美國大學申 請指南」一書作者。
聖塔芭芭拉加大
10. Univ.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爾灣加大
11. Univ. of California-Irvine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11. U.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威斯康辛大學麥德遜分校
13. Univ. of Wisconsin-Madison 賓州州立大學
14. Pennsylvania State U.-Univ. Park 佛羅里達大學
14. University of Florida 華盛頓州大
1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17. Univ. of Texas-Austin 俄亥俄州大
18.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康州大學
19.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克萊蒙森大學
20. Clemson University (SC) 普度大學西拉法葉分校
20. Purdue Univ.-West Lafayette 喬治亞大學
20. University of Georgia 馬里蘭大學
20. Univ.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匹茲堡大學
20.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資料來源: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6
教育特刊 2015
大學申請
ACT or SAT? 如何選擇
(Getty Images)
■李鼎 2012年,ACT全球考生數量首次 超過SAT考生數,這一結果令大學 理事會如臨大敵,迅速公布SAT考 試的改革方案,並將於2016年3月 開始實行全新的 SAT考試。無獨有 偶,ACT考試也將從2015年秋季做 出三大改變: 1.ACT已逐漸在閱讀部分加入 雙篇閱讀。比如2014年6月的考試 中,在人文類閱讀部分就加入了雙 篇文章閱讀。雖然目前學生在ACT 中看到雙篇閱讀的機率不是特別 高,但學生應該做好應對該類閱讀 題出現的準備以防萬一。 2.ACT正在通往在線考試的道路 上。ACT在2013年實行了「國家及 地區測試計畫」(State and District Testing Program), 使得在美國的
合作學區能夠施行在線考試。目 前,ACT在線測試並沒有推向其他 國家,但學生應該做好將來ACT變 成線上考試的準備。 3.2015年秋季ACT寫作也將有所 變化。ACT發布的例題顯示,寫作 的論題新型式,將是對一個問題提 出三個觀點。學生必須就這三個觀 點進行論述寫一篇文章,文章中需 要寫到這些觀點的優劣處,並結合 自己的觀點。 ACT與SAT兩個考試間的競爭將 會持續,作為學生,我們要做的就 是:了解考試、選擇考試、準備考 試。ACT考試由於滿分只有36分, 區分度沒有滿分2400分(2016年3月 後改為1600分滿分)的SAT考試高 (如表A)。所以SAT在競爭較激烈 的美國東北部和加州地區更受學生 的青睐,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也較
看重學生的SAT成績。如達特茅 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2018 屆的學生中只有32%學生遞交的是 ACT的成績。但是近一兩年,我們 發現越來越多的優秀華裔學生選擇 參加ACT的考試,或者兩個考試都 選擇參加。主要原因如下: 1.比起SAT,ACT更強調對理科 (Science)的考察; 2.SAT考的詞彙過於生僻晦澀, 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很少接觸; 3.SAT考試臨近改革,出題可能 存在不確定性; 4.SAT亞洲考場舞弊事件可能會 影響SAT分數在部分大學的可信 度。 那麼ACT和SAT兩個考試比較起 來究竟有哪些區別,學生又該如何 選擇呢?這兩個考試主要區別包括 內容、形式、速度要求等方面。
1.內容:ACT比SAT測驗的範圍 更廣。SAT考試分為Reasoning和 Subject,我們通常所說的Reasoning考試顧名思義是一個考驗邏輯推 理的考試,或者稱為考驗學生的學 習能力的考試(Aptitude Test)。而 ACT則是一個測驗學生在高中期間 學習的各項知識的考試,重點在於 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知識,而不是 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進行批判式思 維和邏輯推理。換而言之,SAT和 ACT之間的一大區別就是SAT涉及 的知識面相對更窄些,但是測試的 是學生如何對這些知識進行更深入 和評判性的運用,而ACT則是更為 直接地測試學生所擁有的知識面。 2.形式:兩個考試的形式有很大 區別。(如表B) 可以看出,SAT考試受到了ACT 考試的巨大挑戰,改革後的新SAT
教育特刊 2015
7
E1569F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8
考試更趨向於ACT考試。 1.速度:ACT考試最大的難點是 要求的做題速度比SAT更快。僅從 題目本身的難度而言,ACT比SAT 簡單,甚至讓學生産生ACT比SAT 考試更簡單的錯覺。如表C,D,我 們可以發現: a.ACT的每門科目測試部分的時 間都要短於SAT的相應部分。 b.ACT英語和ACT閱讀給學生每 道題的回答時間分別只有36秒和53 秒, 而SAT寫作和閱讀則是43秒和 63秒。 c.ACT答題的平均閱讀量要大於 SAT。100%的ACT英語部分考題 都內嵌在長篇的閱讀文章中,學生 必須讀或者至少要掃一遍。 d.SAT的寫作考題大多為單句 (88%的SAT寫作考題只要求學生閱 讀單句;12% 閱讀整篇文章)同樣 的,100%的ACT閱讀考題需要學生 閱讀完長篇文章,而28%的SAT考 題只要求學生讀完一個單句就能回 答(很多閱讀理解題只要求學生讀完 一個三四句構成的很短的段落)。
ACT及SAT 分數換算
表A
ACT
SAT
Composite Score
(CR+M+W)
36
2390
35
2330
34
2250
33
2180
32
2120
31
2060
30
2000
29
1940
28
1880
27
1820
26
1770
25
1710
24
1650
23
1590
22
1530
21
1470
20
1410
19
1350
18
1290
17
1230
16
1170
15
1100
14
1020
13
950
12
870
11
780
大學申請 e.科學推理測試要求學生讀完一 到三個短的段落,分析圖表中的數 據然後才能進行作答。 因此,比起SAT考生,ACT考生 肯定閱讀量更大,做題需要更快。 那麼學生如何應對並不容易的ACT 考試呢?想提高ACT成績,學生需 要注重ACT的總分。頂尖大學的招 生人員會查看各個部分的分數,但 總分才是最重要的,決定了申請者 是否符合了那些挑剔的大學要求。 如何提高ACT總分,可按不同科目 進行分析: 1.提高ACT英語分數相對比較容 易。ACT每次考的語法規則和句子 結構都一致,所以這部分是可以預 測的。學生通過參加幾次模考,然 後找出自己犯錯的語法規則並加以 學習,可以很容易取得很大進步。 的確,ACT英語部分包含了很多 閱讀,但是學生並不需要注重閱讀 理解。大多數的題目問的還是語法 和結構,而不是文章的意思或者內 容。 2.想要申請頂尖學校的學生,在 ACT數學部分需要考到35分或者 36分。也就是說在數學部分最多只 能錯一道或兩道題。ACT的數學 題難度依次增長,大多數學很好的 學生會覺得1至40題考的知識概念 很簡單,所以如果學生在前40題有 做錯,有可能就是做得太快了,太 多依賴心算、計算器或者粗心。這 樣的學生應該放慢做題速度,謹慎 地寫下解題的每個重要步驟。那些 ACT數學文字題做得不怎麼好的, 需要多看過去的試卷,會發現很多 題都幾乎和過往測試中出現的題是 一樣的。 3.ACT閱讀分數的提高是有難度 的,特別是對那些閱讀速度慢的考 生來說,所以要盡量考高英語和數 學成績來彌補閱讀上的失分,對於 大多數考生,閱讀會是他們分數最 低的部分。首先,學生應該著重閱 讀速度和專注力,目標為每分鍾 能讀250字以上。為了達到這個速 度,應該學會掃讀,注意專有名 詞、過渡句、引用語以及其他重要 的信息片段。不需要閱讀所有的信 息,但必須找到文章重點,了解文 章整體結構。學生可以通過限時閱 讀答題訓練(規定自己每篇答題不超 過8分45秒)來提高閱讀速度。除了 答題時間,另一個讓ACT難度增加 的因素就是考題的排序。所有題目 的順序和在文章中出現的順序並不 一致,也沒有參考讓學生能知道哪
表B
SAT與ACT 型式比較 現行SAT
Section 題組
ACT
新SAT
10個部分
4個板塊
基於論據的閱讀與寫作
3個閱讀部分
(加上作文為5個)
閱讀:65分鐘
3個數學部分
閱讀:35分鐘
寫作:35分鐘
2個寫作部分(語法) 英語:45分鐘
數學:
1篇Essay
計算器部分:55分鐘
科學:35分鐘
1個加試部分(試驗) 數學:60分鐘
Essay 作文
25分鐘:總分12分
30分鐘:總分12分
50分鐘
約占30%的
可選,建議選擇
3項分數,總分12分
作文不影響總分
作文不影響總分
各單項分別為36分
總分1600分:
總分為各單項的
閱讀和寫作800分
成績平均值
數學800分
寫作分數 總分2400分
Scoring
閱讀800分
總分
寫作800分 數學800分
5個選項 Guessing 對1題 = +1 猜題
無計算器部分:35分鐘
錯1題 = -0.25 空題 = 0
裡去尋找對應的信息從而選出正確 答案。結果就是如果學生不仔細, 就可能會浪費時間在找答案上。為 了克服這點,學生應該對文章的重 要部分進行標注,並訓練自己能 夠在一次閱讀後記住盡可能多的信 息。 4. A CT 科 學 推 理 部 分 提 分 要 比 ACT 英語、數學部分難,但比閱讀 理解部分要稍微好一點。和閱讀部 分一樣,科學部分要求做題速度很 快,學生需要在35分鍾內完成7篇 文章,40道問題。更難的是,科學 部分的文章類型有四種或者更多: 包括短篇文章、表格、圖形和圖 表。在閱讀解題時,學生沒有足夠 的時間在解題前逐字逐句閱讀每一 段文章。但是技巧在於,如果學生 在做閱讀時,先看問題,再看文章 的話,可以幫他們節省閱讀文章的 時間,帶著問題去思考找答案。在 回答問題之前,學生最好花兩到三 分鍾時間瀏覽全文,找到文章的關 鍵信息,並加注釋,方便後面回答 問題時找到精準答案。學生在閱讀 文章時,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曲線圖 的走勢、表格行列之間的關係、表 格圖形中最高最低值,以及數據間 的直接、間接關系。學生在閱讀實 驗結果文章時,要學會識別組成實 驗中的那些定量,獨立量和變量。
4個選項 對1題 = 1個原始分 錯題、空題不扣分
辨別和理解這些信息有助學生理解 文章的目的,預見問題的答案,並 更快速地找到答案。 準備ACT科學推理考試需要經過 三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學生需要練習快速 在圖表、圖形和表格中,讀取和理 解所給的科學信息;能快速精準的 分析這些科學信息的學生,可以在 不需要額外科學知識幫助的情況下 拿到25到28分。 2.第二階段學生要熟悉經常在 ACT科學推理文章中出現的科學術 語和概念,這樣的話,有很少一部 分問題需要學生掌握真正的科學知 識,大部分問題考的都是學生對科 學術語概念的理解,例如脢和黏度 這種術語。如果學生在這一階段沒 什麼問題的話,他可以在ACT 科學 部分拿30到32分。 3.第三階段涉及到真正的科學知 識掌握,在高中學過生物、化學、 物理和地理,並且對科學術語的中 英文都熟悉的學生,不論是在閱讀 速度還是答題精準度上,都大大超 越沒有學過這些課程的學生。 儘管ACT科學推理部分不需要 學生一定要掌握大量額外的科學知 識,但是如果學生掌握了相關的課 外科學知識的話,可以降低錯題 率,得到更高分。此外,整個科學
教育特刊 2015
9
E1568F
廣告
10
教育特刊 2015
推理部分,一般只有一兩道題涉及 課外科學知識,不知道的同學,就 只能通過猜測來解題了。 對於要拿高分的同學們,ACT 科 學的容錯率是很低的,雖然一些科 學的知識不是每次都會考到,但是 有的時候會涉及一些純知識內容。 這種對科學知識的考驗,經常在生 物這個學科中體現。總結ACT科 學,分三個階段,需根據不同需 求,掌握不同技能。最後介紹每個
大學申請 科學學科的重點測驗項目: 1.化學常考主題:原子結構 (Atomic Structure)、濃度與溶解 度(Concentration & Solubility)、 量熱學(Calorimetry)、色譜分析 (Chromatography)、氣體運動(Gases)、蒸氣壓(Vapor Pressure)、依 數性(Colligative Property)、核化 學(Nuclear Chemistry)、反應速度 (Reaction Rate)、酸鹼值(Acids, Bases and pH)、實驗題(Lab)。
2.物理常考主題:運動學和動力 學(Kinematics & Dynamics)、能 量守恒(Conservation of Energy)、 轉動動力學(Rotational Dynamics)、電磁學(Electromagnetic)、 波(Wave)、熱力學(Thermal Physics)、現代物理(Modern Physics)、 電路(Circuit)、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 3.生物常考主題:化學部分 (Chemistry of Life)、細胞生物學
(Getty Images)
表C
SAT計時
表D
ACT計時
內容
SAT
題目數
每題時間
批判閱讀 Critical Reading
67
70 分鐘
63 秒
數學 Math
54
70 分鐘
78 秒
寫作 Writing
49+Essay
60 分鐘
內容
ACT
總時間
題目數
總時間
附註 兩題組各25分鐘, 一題組20分鐘 兩題組各25分鐘, 一題組20分鐘
43 秒(MC)
兩題組各25分鐘,
25 分鐘 (Essay)
一題10分鐘
每題時間
附註
英文 English
75
45 分鐘
36 秒
不分題組
數學 Math
60
60 分鐘
60 秒
不分題組
閱讀 Reading
40
35 分鐘
53 秒
不分題組
科學推理 Science Reasoning
40
35 分鐘
53 秒
不分題組
寫作 Writing
1
30 分鐘
30 分鐘
不分題組
(Cell Biology )、遺傳學(Heredity)、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進化論 (Evolution)、動物生理學(Animal Physiology)、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生態學(Ecology)、 生物實驗題(Labs)。 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學生該如何 選擇ACT或SAT考試: 1.偏愛STEM科目:學生對STEM 科目(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學Engineering以及數學 Math)更感興趣的,可能更適合參加 ACT, 因為ACT有數學和科學測試, 但必須了解科學推理測試考的是學 生對科學信息分析和評估的能力, 而不是化學及生物這類理科知識的 掌握。ACT的科學推理測試要求的 是考生思考和閱讀速度快,而不是 理科知識的深入掌握。 2.在人文學科,如文學、寫作、 歷史、政治科學、社會科學等更出 色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SAT, 因 為SAT著重的是閱讀和寫作。 3.天生喜歡解決問題的:ACT是 一門能力測試,考的是學生在中學 學到的知識。SAT是一門推理測 試,考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批判性 運用的能力。ACT測試的是知識 的廣度,而SAT測試的是知識的深 度。喜歡批判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 的學生可能更適合參加SAT。喜歡 記概念及快速直接應用這些概念的 學生可能更適合ACT。 4.英語語言能力:如之前所說, SAT對英語能力的測試比ACT難。 SAT考試的閱讀從大學水平的文章 中選取,而ACT的閱讀是類似中 學生閱讀水平的文章。SAT包括成 千個對英語母語人士而言都難的詞 彙;ACT的詞彙也很難,但不像 SAT那樣直接測試高級詞彙。ACT 的測試的語法範圍更廣,寫作技能 更高級,但總體而言取得ACT高分 所需要的對英語能力的要求,沒有 像SAT那樣高。然而,ACT對做 題時間的要求更嚴苛,閱讀速度慢 的考生是沒法讀完那些英文、閱讀 以及科學推理部分的冗長文章。因 此,喜歡更快更簡單閱讀的學生, 應該考慮參加ACT;而在較小時間 壓力下,對完成難度更高的閱讀有 所把握的學生,應考慮參加SAT。 ▪ 作者為中國托福、SAT 教學專家。
教育特刊 2015
11
E1575F
廣告
12
教育特刊 2015
大學申請
如何準備
新制SAT考試
依SAT改革趨勢,死記死背的學習方式已無法保證拿高分。
■張舜芳 美國大學入學標準考試中,學生 及家長最熟悉的大概就是SAT大學 標準入學考試。SAT的考試分成兩 大類,推理考試(Reasoning)以及 科目考試(Subject) 。推理考試也 就是一般的SAT I考試,每年有近 150萬名高中學生應考,人數跟他 的長期競爭對手ACT在伯仲之間。 SAT考試至今有近百年的歷史, 創始的初衷主要是用來測試軍中人 員智商的高低,也就是我們所謂的 智力測驗。也因此考試的題目就像 猜謎語似的,不是單刀直入的就能 讓考生完全了解。考試的內容也跟 學生在課堂所學及日常生活完全脫 節。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的新 任總監David Coleman在2012年接 掌總監一職時就誓言將存在近百年 的SAT考試做劃時代的改進。Coleman做此決定最主要也是基於下列 幾個重要因素: 競爭對手也是大學入學標準考試
之一的ACT考試,在2012年突破 歷史性的頭一次應考人數超越了 SAT。ACT考試近十年越來越受 高中學生厚愛的原因,最主要是這 個考試更接近學生在高中所學的課 程。一般來說只要在高中課堂上好 好學習,應付這種考試駕輕就熟, 連額外的補習都不需要。 Colman接掌大學理事會總裁一 職之前是現今全美43州使用的共 同核心課程(Common Core Learning Standers)的創始人。記得2012 年筆者與其他34位大學理事會的 理事共同挑選理事會的新任總監 時,Colman能在眾多的候選人中脫 穎,主要也是因為他是共同核心課 程創始人的特殊背景。 共同核心課程的最主要的創始宗 旨就是讓美國自小學到高中的國民 教育更能配合21世紀科技當道的潮 流,同時也讓學生加強邏輯思考的 學習方式。他大力主張在閱讀方面 必須增強學生對非文學創作的歷史 文件、科學研究報告以及新聞閱讀 方面的加強。舊制的SAT長久以來
(Getty Images)
最大的詬病就是考試與現實完全脫 節,這也與Colman 對以往全美教 育制度不能反映現實社會的批評不 謀而合,當然在2012年接掌大學理 事會一職後立刻就開始籌劃SAT考 試的修訂。他清楚了解ACT考試與 他的基本理念極為接近,於是將原 本為ACT試題製作中心的負責人 Cynthia Schniser 挖角到大學理事 會來負責新制考試的試題。讀者可 想而知今後的SAT考試方式與ACT 雷同之處。以下所提到的將是SAT 考試重大的改變:
總分從2400分縮為1600分 這項改變將過去學生必須應考的 作文寫作部分(writing)改成學生可 自由決定是否要應考此項。加考寫 作部分的考試將為總長3小時50分 鐘,去掉寫作部分考試的總長只有3 小時。這對許多不愛寫作的同學將 是一大福音。但是筆者認為許多知 名大學將還是會要求學生必須考寫 作。建議同學們在應考新制的SAT 前一定要在大學的網站上查詢寫作
部分的考試是否是必須的。
新制考試分兩大類 根據生活實際所需以及根據事實 (evidence based)制訂出英文閱讀以 及數學兩大部分。閱讀方面除了世 界文學外,非文學性的科技的研究 報告、歷史的文件、現今世界所發 生的重要事件也將成為主要的閱讀 內容。過往那些生澀難懂完全與實 際生活脫節的生字將不會再出現在 考題中。生字以及文法的測試完全 是反應學生在高中課程中所學習到 的知識。學生必須有能力將科學以 及數理的圖表改成詳盡的文字的解 說方式來表達。 數學測試也是極盡的偏重生活 化。代數、高階代數、幾何以及少 許的統計學將會是主要的測試內 容。百分比的運用以及圖表的閱讀 能力也將會佔據不少的份量。無論 是閱讀或數學的測試答案,不是只 直接地找出對錯,而是需要學生經 過邏輯分析,詳盡思考後選擇出最 合適的答案才能獲得分數。對靠死
教育特刊 2015
13
E1566F
廣告
14
教育特刊 2015
背死記的學生來說,新制的SAT考 試將會是極大的挑戰。
新制的論文寫作 論文寫作總長50分鐘,寫作之 前必須根據提供的資料,經過詳盡 的分析後清楚舉證出作者論點的根 據。寫作偏重學生靈活運用舉證、 辯論的寫作能力。過去平鋪直敘以 文字多寡取勝的寫作方式已無法獲 得高分。寫作計分方式將分成三部 分: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寫作 能力。每部分的得分最低2分最高8 分。
取消答錯倒扣 ACT考試近幾年大受歡迎最主要 的原因之一是不用擔心答錯倒扣。 考試對考生本來就有極大的壓力, 若還得加上擔心答錯被扣分的額外 壓力,當然讓人裹足不前。為了減 少學生與日俱增申請大學的壓力, 更為了考慮大學入學標準考試競爭 的市場,大學理事會此項重大改變 是理所當然。
切合現今科技與世界潮流 Colman認為當今美國高等教育的 養成,必須讓學生在離開校園前就 具備能面對21世紀科技職場挑戰。 SAT考試過去常被大學招生人員批 評,無法為大學預測學生求學的成 功率,考試完全與今後大學所學的 課程脫節,這也造成許多大學在過 去十年間陸續宣布不再採用SAT考 試。這種實際的因素更給Colman強 大的改變理由。 考試需要學生有靈活運用思考以 及邏輯分析的能力,並且對於各種 科學的研究報告、以及歷史上一些 重要文件,都具備閱讀的能力以及 基本常識。筆者因身為大學理事會 理事一職與Colman有共事的機會, 常佩服他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對當 今社會重要事件的精闢看法。他主 張在考試中加強上述的閱讀份量, 當然也在預料中。
免費網上輔導 SAT考試以往受到最多批評之 一,就是這個考試完全是偏愛有錢 人家的孩子。那些花得起每小時數 百元聘請家教的家長,往往孩子都 能取得高分。Colman是一位平權 的強烈支持者。他認為一項真正設 計優良的考試,不需要學生在課堂 外花錢來準備。他除了讓新制的考 試完全反映學生高中課程所學的知
大學申請 識,同時也為那些需要額外輔導 的學生提供免費的網路輔導。他 特別與當今網路教學極具權威的 Khan Academy合作,提供學生網 路上的輔導及試做的試題。學生試 做試題後會獲得一份詳盡的能力分 析報告,及根據個人能力制定的學 習計畫。學生在準備考試時有任何 問題都可經過網路獲得專人指導, 而這些輔導都是完全免費的。學生 如有興趣可到下列網址查詢:www. khanacademy.org。
學生心態必須改變 死記死背的學習方式已經無法保 證拿高分。要養成閱讀報紙的習 慣,對於當今社會、世界上所發生 的一些重大事件有詳細的了解。對 於非文學性的文章也必須頻繁閱 讀。不斷改進個人分析、辯證以及 邏輯思考的學習方式。勤加試作考 題,並在暑假期間提早準備,12月 收到PSAT考試的得分能力分析報 告後仔細閱讀。
何時應考新制的SAT 新制SAT考試將在2016年的3月 正式推出。一般來說高中升學輔導 員都建議11年級的學生在此時應考 第一次的SAT考試。也就是說在 9月即將就讀11年級的同學將打頭 陣。同樣的這批同學在今年10月將 成為第一批新制PSAT的考生。這 項考試也被定調為SAT考試的暖身 考試,同學經過這個考試可提早認 識新的SAT。 許多即將升上11年級的學生及 他們的家長最困擾問題大概就是, 是否在明年3月前至少考一次舊制 SAT。筆者認為學生如果不在乎在 短時間內應考以及準備兩種不同形 式的考試,不妨在1月或12月應考一 次舊制的SAT。大學招生辦公室將 認可兩種考試的成績。學生也可選 擇以較好的一次成績申請大學。 過去四年間筆者擔任大學理事會 理事,正逢SAT改制的關鍵時刻, 從籌劃階段至今參與每個細節。筆 者有信心這個新制考試將更受大學 以及學生的歡迎。學生們不需無謂 的擔憂,只要準備充裕一定會有理 想的分數。
2015年最佳地區性公立大學 (資料來源: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北部: 1.新澤西學院 (College of New Jersey) 2.紐約州大傑納蘇分校 (SUNY-Geneseo) 3.新州羅文大學 (Rowan University) 4.紐約市大勃魯克學院 (CUNY-Baruch College) 4.紐約州大紐柏茲分校 (SUNY-New Paltz)
南部:
新澤西學院。
(取自該校臉書)
1.南卡要塞軍校 (The Citadel) 2.維州詹姆斯麥迪遜大學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3.南卡阿帕拉契州大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4.南卡查爾斯頓學院 (College of Charleston) 4.維州瑪莉華盛頓大學 (Univ. of Mary Washington)
南卡要塞軍校。 (取自該校臉書)
中西部: 1.密蘇里杜魯門州大 (Truman State University) 2.北愛荷華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3.密西根河谷州大 (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4.東伊利諾大學 (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4.威斯康辛大學拉克羅斯分校
密蘇里杜魯門州大。 (取自該校臉書)
(Univ. of Wisconsin-La Crosse)
西部: 1.加州理工州大聖路易斯奧比斯波分校 (Cal. Poly. State U. -San Luis Obispo) 2.西華盛頓大學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3.新墨西哥礦業及科技學院 (N.M. Inst. Of Mining and Tech.) 4.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 (Cal. State Poly U.-Pomona)
作者為布朗士科學高中副 校長、美國大學理事會理 事、美國大學申請指南作者
4.華盛頓州長青學院 (Evergreen State College)
加州理工州大聖路易斯奧比斯波 分校。
(取自該校臉書)
大學申請
教育特刊 2015
15
華生與小留學生:
相同的申請 相異的因素 ■遠遊 在2010年代以前,說起中國留學 生,概念是那些在中國大學畢業、 甚至有了工作經驗的青年人,到國 外「深造」。隨著中國經濟起飛, 中產階級人數增加,富人劇增, 中國留學生正向大學本科生遷移。 這個情況在美國尤為明顯。在閱讀 相關新聞和數據的時候,美國華人 家長和學生會自然地聯想到華裔自 身在美國大學申請入學中遇到的困 境。
本地華生佔優勢 中國教育部的數據指,2005至 2006學年,赴美就讀本科的中國學 生為9303人,是在讀中國籍研究生 人數的七分之一;到了2012至2013 學年,這個數字增長到9萬3738 人,與研究生人數相差無幾。八年 間,本科生人數增長了十倍。有些 大學尤其突出:例如密西根州立大 學中國學生在2004年為500人,至 2013學年,中國學生數目達到了 4500人。隨之而來的,不僅是美國 大學生中出現了更年輕的面孔,美 國高中的中國學生也在增加。這些 學生,被人們稱為「小留學生」。 對於多數美國大學,中國留學生 的增加,帶來了豐厚的學費,舒緩 了財務壓力,而且展示了國際化的 良好形象。美國大學無論公立還是 私立,就財務而言,都是以企業方 式運行的,聯邦和州的撥款有限, 因而財政資源非常重要,在美國經 濟一度不景氣的氣候下,額外的資 金尤為重要。可以推測,更多的大 學會跟進廣招留學生的做法。 華人家庭與華生很關注入學的標 準、錄取比例與獎助金等話題。隨 著小留學生加入美國大學本科入學 競爭,他們感到形勢有了新的變 數。一些華生認為,小留學生在搶 占他們的份額與資源。筆者周圍的 一些華人家長就提到,之前他們盯 著的目標是常春藤大學,華生往往
小留學生應發揮自身所長,將一些 獨特的經驗帶給美國學生包括華裔年輕 人。
(中新社)
從中學就開始補習,即使並非都能 進入特殊高中,但對於進入非「超 一流」大學,還是有把握的。在申 請時,一些較為出色的州立大學就 是「保底」名單。可是,小留學生 的加入,讓他們有點不安。 因此,美國華裔學生大學申請過 程,似乎遇到了來自多個方面的挑 戰:想進入名校,美國大學設立了 極高的門檻;國際方面,有小留學 生競爭。華人家長和學生該如何面 對?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 首先,應該有一個認識的底線, 即無論是美國本地華生還是中國留 學生,進入高品質大學的願望,都 是合理的。這兩個學生群體,各自 在不同的體系接受教育,成長過程 相異,一旦進入大學,理應互補。 在申請入學中,是自然的競爭對 手,如同運動場上的對手,應尊重 對方。第二、 站在美國華人家庭的 角度,競爭的實際情況並不那樣嚴 重,不必過於緊張。常春藤錄取華
裔學生是否合理的問題,這裡不作 討論,只說華裔高中畢業生與小留 學生對陣的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以 常春藤大學為目標的華生。美國的 八所常春藤大學的錄取率有歷年遞 減的趨勢。報名人數增加,一席難 求,於是錄取率下降,甚至創下歷 史新低 (如普林斯頓大學在過去的 九年裡申請人數增加了93.5%)。而 在全美所有畢業生中,能夠進入常 春藤的本科生,只有0.4%。這個數 字本身足以說明攀藤之難,其背後 則是美國本土高中畢業生人數因為 嬰兒潮時代子女到了入學年齡而增 加 ,同時國際學生申請人數,隨著 全球化進程也越來越多(中國經濟與 社會的大幅度發展,只是現代化和 全球化之突出一例)。 筆者以為,美國本土學生包括華 生畢竟佔有優勢。私立高中之外, 很多優秀的公立高中也為藤校提供 了生源。如僅紐約的特殊高中,每 年進入藤校者為數即不少,其中有
不少華裔;紐約亨特中學每年約 180名高中畢業生, 基本上保持在 25%的常春藤入取率和入學率。不 少普通高中,總體上也有一定數目 的畢業生包括華生,進入這些大 學。相比之下,國際生包括中國學 生,進入常春藤大學的中國本科生 留學生數量並不多。例如,人民網 和新華網轉述「某教育機構」資料 指出,2014學年,美國頂尖15所大 學僅錄取了220名來自中國的本科 生,平均每所不到15人,而其中一 部分藤校在2005年前後曾經錄取中 國本科生40人以上。考慮到上述中 國留學生總體基數之巨(2014年留 美學生總數為27.5萬,資料來源: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可以說, 真正能夠憑藉實力進入藤校的中國 本科生可謂鳳毛麟角,屬於優秀人 才,其數之少,生活在美國的一般 民眾幾乎無法具體接觸這些人。由 此判斷,這一部分中國學生,不足
16
教育特刊 2015
以對美國華裔高中生申請和進入常 春藤大學構成很大威脅,卻能夠為 包括各國留學生在內的大學生群體 帶來多元化與生機。
知名州大成搶手資源 再看各州立大學,一方面必須為 本州優秀高中畢業生提供資源,另 方面經濟不振的情況下,外州學生 和國際學生,就成為一大財務來 源。這一塊是本國學生包括華裔學 子,以及外國學生包括中國學生人 數最大部分,比較之下,其它私立 大學的競爭尚不算激烈。在進入藤 校等名校之路頗為艱難的情況下, 州立大學尤其是其中拔尖的大學, 如伊利諾州大香檳分校、紐約州大 石溪分校、新澤西羅格斯大學以及 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的諸多分校,其 本身的綜合學術能力其實在全國排 名非常強,就成為最搶手的資源 了。 許多中國留學生以進入這類大學 為目標,而後者確實大量錄取中國 留學生,數字驚人。筆者有一個晚 輩親戚也是小留學生。他在新澤西 一家天主教私立高中就讀一年,今 年畢業。和他同班畢業的國際生有 七位,其中六人來自中國大陸。除 了兩位被波士頓大學錄取之外,其 他在秋季將進入州立大學如紐約石 溪大學、新澤西羅格斯大學。以他 們只在美國完成最後一年高中的情 況而言,能夠被這些大學錄取,應 該是很理想的結果。正如上述分 析,他們之中沒有一位獲得任何獎 助學金,因為既不符合居民資格, 也沒有優秀到破格獲得資助的程度 (事實上他們也沒有這個奢望,都準 備好支付四年學費了)。 因此,美國本地華生如果選擇州 立大學,依然有相當的優勢,不僅 在申請入學,也在獲得資助方面。 甚至可以說,這種優勢和錄取大量 留學生是有關係的。如前所說,州 立大學是公立系統,依據美國憲法 規定,責任之一是為本州居民提供 教育。因此,華生申請本州州立大 學,不僅是天經地義被置於優先地 位,而且,因為來自留學生的學費 支持,州立大學有了迴旋餘地,將 名額與財務支持留給本州居民。 我們接觸不少例子,較為優秀的 華生往往第一時間收到該類大學的 錄取,而且提供全額獎學金,有的 還有校長獎學金等,以吸引優秀的 本州學生。如果學生選擇之專業恰 當 (許多州立大學不僅總體排名在
大學申請 100甚至50名之前,其個別專業常 有與藤校並駕齊驅的水平)、符合興 趣,那麼就非常物有所值了(即使 需要自己支付部分學費,本州居民 的費用相當低)。這一部分華生, 在高中時也許位於同輩之中等程 度,卻有機會在州立大學中躋身最 佳10%,享受最好的大學資源。因 此,他們在讀時自信心強, 畢業後 亦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相比之下, 部分小留學生在入學申請方面,專 業能力較強,但屬於有條件錄取, 入校後進入語言班進修,得通過程 度考試,才能進入專業課程。同 時,他們全額支付學費,和華生在 財務資源上沒有形成競爭。 在申請大學時,除了美國排名50 之內(包括藤校)的大學和文理學院 (兩者往往分開排名),以及多數州 立大學之外,相當一部分華裔高中 畢業生選擇進入雖然總體排名不很 靠前,但單項專科非常優秀的文理 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s)。這些 一般中文翻譯為學院的大學 (除了 本科之外,通常有研究生、博士程 度的課程) 其實很有特色,而中國 留學生對此了解尚不充分,還沒有 出現大批申請者。這一塊的大學申 請,華生與中國留學生的競爭,目 前並不明顯。 大學申請以及錄取,對於學生和
大學都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除了 學術衡量,學生個人素質是一個重 要因素。大多數申請來美國大學的 中國留學生,他們的成長階段,和 中國崛起時代吻合。能夠有思路、 有辦法留學美國者,其家庭一般而 言較為優裕,屬於社會中上層,其 子女(多數是獨生子女) 一路上很多 被父母、祖父母寵著長大。除了一 部分確實優秀而放棄在國內高考 者,相當數量是採取「曲線救國」 策略而選擇留美。整體而言,他們 的學術、人生素養,和上世紀留美 學生不可同日而語。相比之下, 美國的教育是開放式的,高中畢 業時,除了學業本身注重啟發、 質疑、獨立思考之外,課餘活動、 社會參與大多貨真價實,這不僅為 申請本身加分,更為重要的是,社 會實踐鍛煉了人的心智和品格,對 於大學階段的順利轉型,打下了基 礎。就大學申請之複雜過程而言, 在這方面美國華生有一定的優勢。
化競爭為雙贏的過程 筆者與華生和中國高中留學生皆 有接觸與交往,自己的兒子和朋友 的兒女都是華生,而且剛剛或者即 將進入大學,不僅經歷而且耳聞目 睹,發現雖然不乏個別的例子,但 一般而言,同樣年齡的高中生,在
(中新社)
面對大學申請時,華生獨立、現 實、判斷力較強,而中國小留學生 (包括在此就讀一年或更長時間, 高中後再申請美國大學者) 依賴家 長、仲介和學校者為多,相當程度 上延續了前十餘年教育體制中養成 的吸收知識、全面獲取、擅長應試 的習慣。這種申請過程和決策,不 僅不利於小留學生本人的申請過 程,而且最後利益受損的還是小留 學生本人。因為,一切包裝和不符 合實際的運作,在進入大學後全然 無用。 筆者在研讀資料時發現,並且擔 憂的是,和上述華生、小留學生相 聯繫的,還有一個現象值得留意。 現在的一部分小留學生,低齡化越 來越明顯,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缺 乏充分了解,但在就學和成長環境 中,一直受到狹隘的「愛國主義教 育」的熏陶,對於美國其實並無多 少認同感。到美國留學,出自於各 種原因,甚至連「鍍金」的想法也 缺缺,只不過跟隨潮流。試想,一 個身在中國的高中生,一面申請 美國大學,準備接受美國(西方)教 育,一面卻在經濟上和思想意識上 「去意徬徨、退路廣闊」,連畢業 後如何回國,如何在家人的庇蔭之 下進入職場也考慮好了,怎麼能夠 在從申請到入學的漫長道路上成為 真正的強者?申請大學好比一場戰 役,沒有十分的堅強,無比的信 心,是難以取得理想成果的。 因此,伴隨申請大學的題目,略 微涉及入學之後的大學生活,小留 學生面臨的挑戰。我們且不說兩類 華人高中生的競爭。因為誰不希望 華人子弟,無論來自何處,長於何 地,健康而有前途?美國大學注重 培養全面發展、融入社會的年輕 人,我們期待來自中國的新一代留 學生繼承前輩留學生忍受艱苦、卓 絕努力的傳統,逐漸適應新的環境 和理念,進入大學之後,參加各種 校園活動,尤其是學生自己的社團 組織,開拓眼界,擴大交友的範 圍,克服走熟路的慣性,多與不同 學生交流,而不是僅和來自中國的 留學生,甚至同省份、同一城市的 同學一起,並發揮自身所長,將一 些獨特的經驗帶給美國學生包括華 裔年輕人,同時獲得學術進步、心 智和人格健康發展。預計中國留學 生赴美將持續增長,倘若如此,則 是華人兩個學生群體化競爭為雙贏 的過程和結果。 (作者為圖書館副館長)▪
教育特刊 2015
17
E1576F
廣告
18
教育特刊 2015
大學申請
高中留美的一次重要抉擇 ■陳玥 很多人說美國高中11年級最 忙,但對我來說,12年級才是 真正日夜不分。11年級,我多數 課外時間花在社團、運動和舞台 劇。每天大概晚上8點才有空寫 作業、複習。11年級起,我開始 從大學資訊網站Naviance及The Common App搜集資料。從事金 融行業的父母之前希望我選擇金 融相關專業,但我在11年級時發 現自己對生物的熱愛。我諮詢了 生物老師以及從事生物專業的學 姐學長,終於說服父母讓我讀生 物。雖然真正選報專業是在大學 二年級,但提早決定能讓自己更 快得修大學學分。 11年級結束後,考慮到SAT以及 其他考試在申請大學的重要性,我
回中國上了SAT補習班。雖然老師 會分析SAT各類題目及做題的技 巧,真正讓我提高分數的是不停地 刷題。這看起來平凡無味,但是我 11年級的暑假就在不見底的SAT閱 讀題裡度過。 申報大學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大學不僅看SAT及ACT成績,還看 學生的GPA(學分總成績)、AP成 績、課外活動,和要求的作文。以 AP為例,12年級的課很多都是AP 課程,內容相當於大學課程,有一 定的難度,也可以記入大學學分。 因此我12年級所上的AP很多都是 跟想要報讀的學科有關,比如AP生 物,AP統計等。 一般申報大學都是在12年級的上 半年。每個大學有不同的截止時 間。因為我最想去的學校採滾動錄 取,我早在9月就提交了申請。一般
申請都按滾動錄取,提前決定,提 前錄取,和普通錄取分開的。滾動 錄取越早申報越好,到名額分配完 就截止;提前決定只能申報一所學 校,若被錄取就必須去這所學校; 提前錄取一般在10至11月截止,錄 取率稍高。普通錄取的截止日期通 常在1月。我申報了十所大學,為了 保險,都在10月中旬完成,當月就 開始收到錄取通知書,然後開始對 比並決定要去的大學。 這一切對於美國學生,甚至美國 華裔學生來說,可能是早已經熟悉 的流程。但是,作為留學生,我們 是以國際化角度審視美國大學,能 更客觀分析各大學專業優勢與自身 需求,從而正確選擇自己要走的 路,同時我們的眼界更開闊,不僅 美國大學,其他國家的大學也在我 們選擇範圍內。 ▪
A Choice that Affects My Life
By Casey Yue Chen
I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three years ago when I was 16 and barely knew anything. The first time I saw the states I realized how different it was compared with what I imagined, and with this anxiety, I traveled to Lititz, Pennsylvania, where my high school Linden Hall was. In my junior year, I spent most of my after school time between clubs and musicals, not until 8pm when the musical practice ended I was finally free to start my homework. It was also when my school started to introduce us the process of college application: Naviance, a website high schools use to collect college information, and Common App, the website for most college application. Like most Chinese families, my parents wanted me to learn economics in college. But in my junior year, I found my passion for Biology and wanted to pursue this interest. It was the first time I was fascinated by a subject. Considering Biology is a moderndeveloped science, uncertainties worries me, so I consulted friends who declared a Biology major in college, my parents, and my teachers. Luckily, all of them supported
me and helped me through this decision. After I completed my junior year, I came back to China for my summer vacation and decided to go to schools where SAT was taught. SAT classes are abundant in China. Each with some variations (some sign a contract, some provide compliment classes), these SAT classes usually charge more than $3000. As far as I know, Chinese students who want to go to colleges in the U.S. mostly attend these classes. Some even started the classes as early as their sophomore year in order to get a higher score in SAT. Coming after the summer, my senior year seemed exceptionally busy. Unlike U.S. families that have a fair understanding of U.S. colleges or some Chinese families that have agents help with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I was responsible for all my college applications. I tried to do absolutely everything to gain information, however, reliable college information are limited online. So, I had to ask my college counselors questions frequently. Luckily, my counselors were patient with me and answered all my questions no matter how detailed they were. College appli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in our lives. Colleges not only look for
SAT scores but also for GPA, AP, activities attended, and college essays. The failing of any of the things aforementioned may lead to a rejection letter from the college you wanted to attend.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unlike how scores are collected in Chinese schools, is a collection of just about every single score we get in our classes. It included tests, quizzes, project scores, class participation grade, and even homework grade. Because each score counts into our GPA, we have to pursue perfection in everything we did for classes. In my high school, I usually have a test or a quiz per week for every single of my classes. Especially in my senior year, along with the heavy homework, in order to get all th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done, 4 am for bedtime seemed perfectly normal. AP, the Advance Placement classe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in our senior year. These classes are offered to teach high school students college level materials, and, as a compliment, the AP test in May also decides whether we can exchange our AP score into college credits. Because I want to learn Biology in college, I was in many science-related AP classes like AP Biology and AP Statistics.
陳玥 作者三年前留學來美,今 年自賓州林頓豪女子中學畢 業。
College applications occur in the first half of our senior year, and different colleges have different rules about the process. Based on my interests, I applied for 10 universities and tried to get the application in before mid October. Because of my early action in the process, I received my first acceptance letter in late October. College application is actually not as easy as you thought. Besides the comple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test grades, colleges usually ask for more than one college essay on our past experiences that shaped our personalities. Because the essays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application, every essay I handed in was revised many times. Of course, my college counselors also helped me a lot in improving my essays. Our experiences might b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Americans and ABCs. With the help of their parent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for US education system, American students might feel a lot easier about the whole process. However,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 a U.S. high school, our parents understand U.S. colleges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 which can help us judge colleges on a more objective level and choose our right path.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students like us might also consider colleges in other countries and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教育特刊 2015
19
E1565F
廣告
20
教育特刊 2015
大學申請
網路秀自我 申請大學的
(Getty Images)
■呂賢修 虛擬社會時代的大學申請者,除 了要兼顧成績、推薦信、課外活 動經驗等傳統條件,從Twitter, 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Yik Yak到Tumblr,這些 目前最流行的社交 媒體,大學招生 辦公室查看「網路 人格」的比例也逐 年升高,現在連獎 學金發放機構也跟 上此潮流,以此為 參考。更有新創公司號召「網路名 譽」修復,收費幫學生美化社交網 頁及谷歌搜尋結果,突出優點、刪 去缺陷。升學顧問建議,申請大學 者應嘗試在網上搜尋自己的名字, 看哪些結果可能對自己不利。
臉書插紅旗 網路留足跡 教育考試培訓機構Kaplan Test Prep從2008年開始持續對大學招生 辦公室人員進行問卷調查,2014年 最新結果顯示,高於35%受訪者承 認曾造訪申請者的社交網站,創新 高紀錄。相同問題,2008年僅有一 成人承認。雖然查看比例在增加, 但發現不利訊息,因而拒絕錄取的 比例卻持續降低,三年前有35%承 認因此拒絕,去年僅16%。另一對
500名高中生抽樣調查結果,58% 學生認為這是公平遊戲規則,35% 相信若真被查看,有利自己的 申請,僅3%擔心有礙錄取機 會。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數 字顯示雙方皆已逐漸克服 個人隱私觀念的障 礙。 調查也發現,有 超過兩成的受訪學 生更改了原本以真 名註冊的社交媒體帳 號,約一成申請者刪 除了所有社交網頁。但 這些在高中生眼中很尋常的舉動, 卻可能被大學視為有意隱瞞、不道 德。招生人員也承認,避免學生更 換社交媒體帳號,會用學生參觀校 園時留下的電郵上網搜尋。 上述調查,幾乎所有受訪學生皆 表示看過朋友貼不適當的內容。媒 體也曾報導,有學生被錄取後,在 臉書、大學討論留言板說學校的壞 話,之後被取消資格。教育人士認 為,網上人格不會成為被錄取的主 因,但可能成為被拒絕的因素。也 有人認為,因為學生思考有偏差, 更應讀大學。 根據美國獎學金協會(National Scholarship Providers Association) 2012年對300個會員機構的調 查,四分之一表示曾查看申請者社
交網頁,多數是針對決選名單。超 過75%是確認與申請資料不一致 處,或想瞭解申請者是否有正確的 判斷力,如不適當的照片或留言、 歧視性言論、未達法定年齡飲酒、 吸煙等;也尋找正面的人生觀、創 意及真實世界的人際溝通能力。三 分之一機構表示因網路訊息拒絕了 申請者,四分之一因此同意發放。 調查建議,獎學金機構偏好溫和且 符合贊助單位形象的申請者。
子女網上交友 家長應留意 華裔高中教育人員表示,輔導老 師一般不鼓勵學生在社交媒體花太 多心思,因為學生容易分心,有時 還會受他人情緒影響,或因一時情 緒失控,有激動評論。但社交媒體 的確是一個自我展現的 工具,老師只能建議 不要寫負面言論,因 為不知道誰在看。曾 有學生在臉書說希 特勒是其偶像,申 請名校被拒。大學 招生辦公室來電提 醒校方注意此學生,才知他 的網上訊息被查看。 越來越多學生用臉書美化自 己。教育人員指,西方家庭的 小孩、家長較懂得自我包裝,也反 映在社交媒體中;亞裔學生相對較
含蓄。但若包裝過頭,也可能招來 同學的留言評論。因為申請材料可 能不實,大學才需要確認。某些材 料可以臨時包裝,但臉書通常會留 下長期紀錄。學生把自己最好的一 面放在臉書上,如校外演出、得獎 等,雖是好事,但大學不見得照單 全收。比如學生有大量社會服務經 驗,成績又好,大學可能好奇:如 果這麼忙,怎麼有時間讀書?想瞭 解申請者平日生活,查看社交網站 是最直接、方便的方式。 名校通常較注意申請者網上紀錄, 公立大學因人力不足,較少如此。 但老師常提醒,不管申請任何學校, 不要隨便在臉書做人身攻擊。也有 學生留言說自己憂鬱、壓力大。因老 師依規定不可在社交媒體與學生互 動,通常是同學看 到,提醒老師,否 則只能依靠家長留 意。 雖然臉書的言 論 是 個 人 的 自 由,但朋友圈留 言卻很難防。若有 偏激的朋友,也可能影響招生 人員觀感。教育人員建議,網路 世界與真實世界相似,交友需留 意。家長也應關心子女交友狀況, 若被封閉在子女臉書之外,應檢討 原因。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21
E1574F
22
教育特刊 2015
學費與理財
■楊心傳 大學畢業,高昂的學費無情地壓 垮了王珍妮佛的父母,由於入不 敷出,舉債過多,父母只好宣佈破 產,但討債公司逼迫王珍妮的大學 還8500元的學費,校方於是扣押 她的畢業證書,直到她的父母重新 簽署分期付清8500元學費的協議才 簽發畢業證書。身兼大學入學指南 諮詢機構主席,同時著有「付大學 學費免破產」(Paying for College Without Going Broke)的作者柴尼 (Kal Chany)預測2030年公立(本州) 四年制大學學費為4萬1228元至5萬 7609元,外州學生學費為7萬1373 至10萬239元,私立大學學費將達 到9萬2869至13萬428元,在學費飛 漲但獎學金卻不斷縮水的雙重夾擊 之下,足以使成千上萬與王珍妮一 樣的中產階級或低收入家庭債台高 築甚至傾家蕩產。
申請大學的
稅務準備
學費增長高於通貨膨脹 68%的大學畢業生懊悔當初入學 前制定的財務規劃,希望能夠重新 來過,凸顯上大學前稅務規劃的重 要。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US News & World Report)的統計 資料,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 等八所常春藤大學,加麻省理工及 史丹佛等十所全美頂尖大學,2014 至2015學年平均學費(含食宿)為5 萬9433元,在不計入其他學雜費的 基礎上,本科四年畢業平均約需23 萬8000元,其中普林斯頓最低,為 22萬2000元,哥倫比亞及達特茅斯 最高,分別25萬4000元及24萬8000 元。在獎助學金方面,哈佛最為慷 慨,獲得獎助學金的本科生所佔 比例為60%,平均獎助學金為4萬 4000元,年收入低於6萬5000元以 下的家庭可獲得學費減免,介於6萬 5000元和15萬元之間的家庭須支付 至多10%的教育費用,年收入15萬 元以上的家庭則得「多掏腰包」, 且獎學金急劇削50%以上。十所頂 尖名校基本都提供按照需求頒發 (Need-Based)和與資金需求無關 (Need-Blind)的獎學金,按照需求 頒發的獎學金對於本土學生是非常 豐厚的,但對國際學生來說非常有 限,成績優異但經濟拮据的國際學 生可擇項申請與資金需求無關的獎 學金。 相比2009至2010學年,四年制大 學學費於五年內已增長近10%,高 於通貨膨脹率及收入水平增長率。
年均為3萬1783元,非本土學生學 費5萬5294元,畢業生平均負債16 萬元,負債比88%;私立醫學院本 土學生學費年均為5萬2093元,非 本土學生學費為5萬476元,畢業生 平均負債19萬元,負債比84%。高 達30% 以上的醫學院畢業生選擇政 府公立醫院服務(Public Service), 以換取醫學院學生貸款的減免(Forgiveness)。 根據聯邦儲備銀行的統計,每年 全美約有2000萬人進入大學,其 中60%的學生申請學生貸款,截止 2014年底,學生貸款負債總額近1 萬億元,自2004年起十年內總額年 均增長14%,借款人多為40歲以下 群體,其中聯邦政府貸款(Federal Loans)超過8065億元,私立學校貸 款(Private Loans)超過1500億元, 其中二年制社區學院倒帳(Default) 率超過9%,四年制本科為14%。如 此龐大並且持續攀升的赤字,提醒 家長應及早進行教育投資規劃。
彈性調整家庭稅務
68%的大學畢業生懊悔當初入學前制定的財務規劃,希望能夠重新來過。 (Getty Images)
全美私立大學平均學費為4萬2419 元(含食宿),較2013至2014學年增 長1.3%,哥倫比亞和紐約州的莎拉 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和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 榮登十所最貴私立學校前三名,紐 約市的新學院(New School)、紐約 大學和聖約翰則位列十所食宿費最 貴學校前三。州立大學學費相對便 宜,2014年本科平均含食宿為2萬 5853元,以柏克萊(U.C. Berkeley) 為例,2014年本科學費3萬4892元 (含食宿,加州學生平均學費2萬 9282元,外州學生4萬502元,本州 學生中61% 可獲獎學金,外州學生 中65% 可獲獎學金,但柏克萊卻是 十大食宿費最貴學校唯一榜上有名
的公立大學,對於美國本土學生而 言,該校的食宿費已經超過學費。 近年來公立大學的學費年漲率已破 4%,頗有後來居上之勢。假設年增 長率為5%,在不計入食宿費的情 況下以此推算公立大學本州學生本 科四年畢業學費花費3萬9400元, 2033年為9萬4800元,而私立大學 本科四年畢業花費13萬4600元,18 年後為32萬3900元。 如果你的子女四年本科畢業後有 幸進入醫學、法學或商學院,那意 味著你或你子女的債務會更上一層 樓。根據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 的統計,不含食宿費,2013至2014 學年全美公立醫學院本土學生學費
申請大學的稅務準備在筆者看 來,就像你去電影院或體育館「對 號入座」的過程。「號」就是大學 申請人的稅務狀況,「座」就是申 請人根據不同「票價」(稅務和收入 水平)所能獲得的最佳欣賞位置,如 果確實優秀,可以「免費入場」。 上述十所名校為家庭年收入在6萬 甚至7萬元以下的申請人全免學食 宿費,家庭年收入在10萬甚至12萬 5000元以下的申請人全免學費。因 此假定你的子女2016年秋季入學, 你應該把2015年的稅務水平調整到 最佳狀態,有些可以「瘦身」的項 目,如資本利得(Capital Gain), 應盡可能在年底前增加虧損將盈利 沖銷,又如小公司或合夥人的盈利 (K-1收入),包括股東(合夥人)的工 資,都可適當調整,甚至2014年夫 妻兩人都拿W-2,2015年可轉為一 人拿W-2,另外一人拿1099,把家 庭收入降至合理的範圍之內。 2016年1月起,聯邦政府助學金 (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簡稱FAFSA)開始接受 申請,2月3日之後,FAFSA啟動與 國稅局1040,1040A或1040EZ的聯 線,使申請人家庭的報稅資料自動 匯入FAFSA的帳戶,直至3月2日 截止。因此申請人應在2016年1月 底前搜集齊全所有報稅資料,由會 計師的配合,在2016年2月初完成 2015年的家庭電子報稅。
教育特刊 2015
學費與理財 一般來說,如果申請人家庭年 收入在2萬4000元)以下(2015年標 準),採用1040A或1040EZ表報 稅,或家中有成員領取政府補助, 如社安補助(SSI)、糧食券(Food Stamps)、免費或減價學校午餐, 臨時家庭補助(TANF),婦嬰及兒 童營養補助(WIC)等,均被視為無 能力付學費或零家庭預期貢獻(Zero 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 家庭預期貢獻(簡稱EFC)指數(0至 99999)是FAFSA申請表中的核心
部分,根據國家教育局教育統計中 心的數據顯示,約35%的大學入學 申請家庭具備「零EFC」或「簡化 EFC」(家庭收入在5萬元以下)而 可獲得聯邦政府的優惠貸款,如佩 爾助學金(Pell Grant,每年最高額 5550元,不用歸還)或政府津貼利 息的斯泰福貸款(Stafford Loan, 每年無息貸款額3500元)。另外約 35%的大學入學申請家庭(年收入約 在5萬至10萬元之間)可獲得帕金斯 貸款(Perkins Loan,每年最高貸款
2013及2014學年全職學生平均支出比較
額5萬5000元,每個學生不能超過2 萬7500元,年利率是5%)或年利息 率較高的波拉斯貸款(Plus Loan, 可貸大學全部費用,年利息率為 7.9%)。
529教育基金有利有弊 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中產以上家 庭(彭博通訊社將美國中產階級定 義為年收入3萬5千元至10萬元的 家庭,約佔全部家庭總數的50%, 中產以上約佔13%)應及早投資529
(資料來源:大學理事會2014學費報告)
公立大學本州學生
私立大學學生
博士
碩士
大學
博士
碩士
大學
2014-15
$10,075
$7,968
$7,142
$39,008
$27,594
$29,404
2013-14
$9,805
$7,740
$6,891
$37,445
$26,697
$28,450
變化(元)
$270
$228
$251
$1,563
$897
$954
變化(%)
2.8%
2.9%
3.6%
4.2%
3.4%
3.4%
2014-15
$10,208
$9,109
$9,472
$12,979
$10,824
$10,165
2013-14
$9,882
$8,839
$9,171
$12,595
$10,471
$9,810
變化(元)
$326
$270
$301
$384
$353
$355
變化(%)
3.3%
3.1%
3.3%
3.0%
3.4%
3.6%
學雜費
食宿費
專家建議,以家庭年收入10萬元劃界,在申請大學補助和投資教育基金上應有不同策略。
(Getty Images)
23
等教育基金,現以紐約州的529計 畫為例,來比較投資人的未來收益 「錢景」。劉大衛於2012年出生, 父母在12月31日前開設了兒子名下 的529帳戶,夫妻合報的家庭,每 年可享有1萬元州(市)稅收減免,戶 主或單身(包括夫妻分報)則為5000 元,有的家長以為免稅額按孩子的 人頭計算,例如三 個孩子就投資3 萬元,從省稅的角度講是不對的。 假定18年後(2030年) 劉大衛將進 入大學,父母在他出生年存入的1萬 元(每月同時追加150元)將增值為8 萬9947元(摩根大通銀行根據6.55% 的年投資回報率,60% Equity Holdings and 40% Fixed Income Holdings 投資組合),而非529計 劃的投資組合僅增值為7萬2238 元,相差25%。之所以相差如此懸 殊,歸功於529的省稅策略:1.投 資(Contribution)時可省州(市)稅, 假定劉大衛父母的年收入在20萬以 上,則聯邦稅率為28%,紐約州(市) 稅率為10%。2.分配(Distribution) 時可省聯邦及州(市)稅,如他就讀 大學期間(包括研究生)從529中取出 的錢不超過每年繳納的學費(1098T),則投資所得(1099-Q Earnings) 約5萬元(初始投資1萬元加追加投資 及利息),其他收入(Other Income) 可省去聯邦州(市)稅約38% 加10% 的1099-Q Earnings 額外懲罰稅。 此例中如果劉大衛父母的收入低 於16萬元(16萬元至18萬元之間逐 步淘汰),則每年可獲「美國人教育 機會抵稅」(American Opportunity Education Credit) 2500元再加紐約 州(市)逐項扣減1萬元 (州市扣減不 受收入限制)。 529計畫回報頗豐,但也有其弊 病:對未來的投資將累積為子女名 下的資產,投資額越高,待子女申 請大學獎學金時的難度也就越高; 529計畫雖劃分為直接參與(Direct Plan)與間接參與(Advisor Plan), 但大部份家長都會選擇權威代理 (以紐約州529為例由J.P. Morgan 統籌),需繳納相當比例的諮詢管 理費,如初始投資1萬元,第一年 手續費為5%;各州的529計畫並不 包括所有的私立或公立學校,因此 開529頗有提前「下注」之味。以 家庭年收入10萬元劃界,在申請大 學補助和投資教育基金上應有不同 策略,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你 需及早規劃,為子女進入大學做出 正確的抉擇。 (作者為資深會計師)▪
24
教育特刊 2015
■鮑愛奇 在過去十多年主講的大學講座 中,最常被提的問題是房產對申請 助學金的影響。面對資產中最大的 項目,特別是標價不停上升的房 產,常是家長晚上睡不好的原因。
助學金額度計算方式 與房產淨值 美國大學助學金的精神是要求家 長、學生盡力支付學費,仍有不足 處,政府及學校才考慮援助。學生 每年可獲的助學金額,在於大學每 年訂出的費用(cost of attendance) 減去家長能負擔的金額(EFC)。大 學根據學生能為學校帶來的貢獻, 訂出助學金的組合,會採用以下其 中一種的計算方式。 1. 聯邦方法(Federal Methodology,簡稱FM):大學用來分配聯 邦或州政府的援助資源。 2. 大學方法(Institutional Methodology,簡稱IM):約有300多所 大學以此分配大學本身的援助資 源。 3. 共識方法(Consensus Methodology,簡稱CM):是20多所私立名 校協議的共識,目的是分配大學援 助資源時有較統一的作法。 大學計算家長的自付能力,首先 要求家長提供收入、資產資料。採 用FM計算方法的學校,用FAFSA 蒐集資料;採用IM及CM的學校, 除了需要FAFSA資料,更用CSS Profile收集更多資料。 陸家女兒今年頭一次申請大學助 學金,若只申請採FM計算的學校 (所有公立學校及部分私校),家長 僅需填報FAFSA。但若同時申請 採用IM、CM的大學如八所常春藤 大學,家長需填報FAFSA及CSS Profile。最早能申請FAFSA的時 間是每年1月1日。若準備2016年秋 天入學,最早2016年1月1日便可申 請。CSS Profile可比FAFSA早一 些,2015年10月1日起便可申請, 專為提早申請大學者而設。 大學計算家長自付能力時,先將 房產分成自住與非自住。家長要向 FAFSA或CSS Profile提供自己擁 有的房產淨值,即房產市價減去未 還清的房貸。市價是指由彼此不認 識的買賣雙方,經討價還價達成價 錢。市價一般可由類似房產的成交 價,或經專業估算師分析報告,或 地方地稅局為公佈的房產估值。比
學費與理財
申請大學助學金前
家長的房產準備
(Getty Images)
如黃先生十年前用30萬元買入一棟 房屋,目前市值90萬元,因有重 貸,現在欠銀行45萬元。根據以上 資料,房產淨值為45萬元。 三種計算方式對黃先生的房產, 自住或非自住有以下的作法: IM方法:對於自住宅,淨值可以 不報,非自住者可報45萬元。 IM方法:對自住及非自住房產可 報價全部或按家長收入高低水平報 價。 CM方法:與IM方法相同,若是 家長自住房產,淨值報價不能超過 家長收入的120%。 家長名下的資產淨值不是全部都 要放入自付能力指數計算中,三種 計算方法都有部分資產被豁免的安 排。在2015至2016學年,FM方法
允許雙親家庭可將2萬8200元的資 產淨值豁免,單親家庭為7500元。 豁免額近年不斷降低。2012至 2013學年為4萬1300元,三年內下 跌了32%。對家長而言,結果是自 付能力指數被提高。能分配到的助 學金減少。相較之下,每年助學金 減少739元,四年近3000元。採用 IM及CM都有為家長提供資產豁免 額,來保護有為大學學費及預備緊 急儲蓄的家長。
案例分析 前例黃先生年收入2萬5000元, 若填報FAFSA,其房產為自住, 可以不提供房產淨值。若非自住, 淨值報價為45萬元。在填報CSS Profile時,其自住房產要求報價的
安排,每所採用IM計算的大學都可 不同,但報價不會超過45萬元,非 自住則是45萬元。用CM計算的大 學,該房產自住報價為3萬元,若非 自住,則為45萬元。假如黃先生的 房產是與親友合購,各佔一半,在 填報FAFSA及CSS Profile時,淨 值報價可折半。 李太太五年前與哥哥在皇后區 以現金100萬元買入一棟三家庭房 產,每人各住一單位,第三的單位 出租,目前市價150萬元。李太太 申報助學金時淨值報價75萬元,其 中50萬元為自住用途,25萬元為非 自住。 張小姐剛以60萬元買下一棟雙家 庭住屋,自住一層,另一層供父母 免租居住。申請大學助學金時,淨
教育特刊 2015
25
E1570F
廣告
26
教育特刊 2015
值報價為60萬元,30萬元自住,30 萬元非自住。父母居住的部分,雖 然免租,仍屬非自住用途。若她實 際自住兩個單位,自住用途淨值的 報價將為60萬元。若大學有疑問, 她要解釋為何一家人需兩個單位作 自住用途。 陳先生10年前在新澤西以30萬元 買入一棟自住房產,目前市值40萬 元,沒有欠貸款。為工作方便,最 近在紐約市中心以120萬元買入一 單位,欠銀行50萬元。申請助學 金時,大學僅允許他有一棟自住房 產,他必須兩者擇一。挑選時應考 慮自住日期的長短、房產淨值、子 女在何學區讀高中、他每年報稅的 地址。若大部分考慮都相近,可考 慮以淨值高的一棟做為申請表上自 住的房產。 伍先生與妻子要離婚,雙方同意 原本自住的房產歸丈夫,妻子及 女兒搬出去租屋居住。女兒申報 FAFSA時,僅需提供同住母親的資 料。所以家長若計畫離婚但有子女 將上大學,離婚協議中應考慮可能 對子女助學金造成的影響。 最近美國高等法院判定同性婚姻 合法化。異性及同性家長在申請大
學費與理財 學助學金時會被一致看待。FAFSA 表格在2014至2015學年已將父母的 定義改成可為相同性別,並規定同 性家長雖沒有結婚,但若已同居, 申請助學金時,需提供雙方資料。 2014至2015學年之前,同性同居的 家長,因未結婚,只需提供其中一 人資料。 有些華人家長可能因平時報稅收 入過低,買房時無法獲得貸款,只 有向親友借貸,以現金買房。申請 大學助學金時,可以用自家人的私 人貸款調低房產市價。只要家長能 有文件證明,利息合理,大學可以 承認私人貸款。 趙太太擁有兩棟房產,一自住欠 銀行30萬元,另一棟出租,無貸 款。若她以出租房產向銀行貸款30 萬元,用以支付自住房的貸款。雖 然貸款額相同,但填報FAFSA時, 表中報非自住房產淨值的報價會被 減低30萬元,家長自付能力立刻下 降1萬7000元,增加獲得大學助學 金的機會。但此作法只適合用於採 FM計算的學校,對於需填報CSS Profile的私立大學,不一定有相同 效果。 子女快上大學或已在大學那幾
年,家長最好避免出售有升值的房 產,由於收入會因利得提高。比起 賣出房產淨值的消失,對助學金有 更大的影響。最好先與會計師討 論,瞭解稅務、財務、助學金的相 關作用,採取最有利的行動。
其餘規定 申請大學助學金時,FAFSA允許 家長採用以下安排,避免提供家長 資產的資料: A . 家 長 支 付 能力簡 化 計 算 公 式 (Simplified EFC Formulas):家長 總收入在5萬元以下,並有資格用 1040A或1040EZ個人稅表報稅,便 無須提供資產資料,僅需提供收入 資料。採用1040A表報稅時,不能用 A、B、C、D、E等附表報稅。假如 家長若有租金收入,就必須用E附表 報稅,變無資格用1040A表格報稅。 就算家長不能用1040A表格報 稅,FAFSA有兩個補救的作法: 1. 家長正失業並有領取失業金(自 己離職的沒有資格)或, 2. 家長或家人有資格享受以下其 中一種政府福利,如SSI、SNAP、 子女在校有減價午餐、有TANF或 WIC,領取糧食券不算。
(Getty Images)
家長如有以下情況,都沒有資格 用1040A表格報稅。比如:許太太 年薪2萬元,其中包括租金收入,需 用E附表報稅。金先生沒有工作收 入,只是玩股票度日,需用D附表 報稅。馮先生在海外工作,因能享 受海外收入豁免,每年報稅收入都 是零,但需用2555表報稅。 家長若有報稅表疑問,最好諮詢 會計師。會計師會建議如何簡化報 稅,增加可用1040A或1040EZ表格 報個人稅的機會。 B. 子女有資格成為獨立學生:學 生若被FAFSA承認為獨立,申請大 學助學金時,只需提供個人資料, 無須父母的資料。FAFSA最普遍獨 立學生的資格如下,只需符合其中 一項便可。其餘資格請參考網址: Studentaid.ed.gov 1. 經濟獨立,不需父母補助, 2. 年齡在24歲以上, 3. 已婚或有子女或有撫養人, 4. 攻讀碩士以上學位, 5. 當兵或已退役。 C. 小型家庭化公司資產豁免安 排:FAFSA允許合乎資格的公司, 在FAFSA上家長不用提供公司資 產,包括房產資料,但須符合以下 資格: 1. 家長或家人共同擁有50%以上 控權, 2. 公司雇員不超出100人, 3. 有實際業務運作,包括批發、 零售、生產、加工、服務等範圍。 一般出租房產必須提供更多的服 務,才可能符合實際業務運作資 格。僅提供租用面積、空調、倒垃 圾,不能算業務,除非家長提供的 服務近乎旅店,如BNB、Air BNB 才有機會。國稅局要求做生意者需 用C附表報稅,且租金收入已在家 長個人稅表顯示,校方看家長稅表 便可看出有投資房產的可能性。 林先生與妻子將兩人共同擁有的 兩棟出租房放入一間LLC公司內。 私立大學採用IM及CM計算方法 者,都可能要求林先生提供公司的 報稅表,包括公司資產淨值。 家長在房產上的行動,不但可以 直接影響子女獲大學助學金的金 額,也會影響子女被錄取的機會。 除非大學挑選學生時完全不考慮學 生需要多少助學金(need blind)。同 時也會影響家長稅務、財務計畫, 所以不能只做單方面規劃。安排房 產的行動需較長時間,有房產的家 長在子女讀高中時便應開始準備。 (作者為資深會計師)▪
教育特刊 2015
學費與理財
27
如何與大學
討價還價 爭取獎助學金
(Getty Images)
■愛怡 李先生的兒子收到了布朗大學的 入學錄取通知書,兒子高興得跳了 起來。李先生則喜憂參半:喜是為 兒子能進入心儀大學而自豪,憂 則是布朗大學年6萬5000元的學雜 費,家裡收入一般,四年下來,所 費不菲。 美國私立大學學費平均漲幅每年 為4至6%,常春藤或私立名校一年 學雜費不下5、6萬元,如哈佛大學 今年學雜費更高達6萬9000元。公 立學校也要2、3萬元。本科四年下 來,10幾,20萬,這對於大多數 華人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 擔。而同時,絕大部分的大學每年 發高額的獎助學金給需要的學生。 尤其是那些財力雄厚的私立名校, 更是發放數以億計獎助學金。如 2014年60%的普林斯頓大學學生拿
到獎助學金,其中95%的 獎助學金之平均數為4萬 7000元。 如何在這獎助學金的蛋糕中 分到你應有的那部分,換句話 說,如何最大限度地爭取更多的 獎助學金?
會給予。一般來講,這類獎學金的 數額一般不大。 Need-Blind是指美國那些資金實 力雄厚的私立大學,在錄取的時候 不考慮學生是否需要提供資助,即 申請獎學金與否對申請本身並無任 何影響。如果學校認為申請人符合 錄取標準,就根據學生的家庭情況 做出判斷:該學生家庭能夠承擔多 少費用,其餘全部由學校提供。基 本上美國的長春藤盟校及很多私立 名校都執行這種與需求無關的政 策。
美國大學 本科獎助學金分類 美國大學本科獎助學金大致分為 三類,即:Need-Based,MeritBased和Need-Blind。 Need-Based獎助學金發放標準根 據學生家庭經濟收入高低,包括父 母工資、家庭財產狀況等。 Merit-Based是以申請人自身具備 的學術成績、發展潛力等因素來決 定,並不考慮經濟條件。只要學校 認可申請者的學術背景與成績,就
幾種主要的 聯邦獎助學金項目 大學生抗議 學費連年調漲。 (Getty Images)
許多人以為財務資助就是獎學 金,事實上大學資助(financial aid) 包括四部分:贈款(grant)、貸款 (loan)、獎學金(scholarship)和勤工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E1536F
28
教育特刊 2015
29
E1537F
廣告
30
教育特刊 2015
儉學(work-study)。由聯邦政府教 育部發放、管理的這四種資助絕大 部分都是need-based。贈款(grant) 和獎學金(scholarship)不需要還, 而貸款(loan)不僅要還,還要付利 息,勤工儉學(work-study)則是讓 你在校園裏打工賺錢付學費: 一、Federal Pell Grant:它完 全是為提供給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讀 大學而設。不需要特別申請,而是 根據你所填報的免費聯邦助學金申 請表(FAFSA,下文會重點提及)家 庭總收入來決定。收入越低,贈款 越多。2014至2015年度最多可以獲 得5730美元;2015至2016年度最高 5775美元。只要夠格,只要你填報 FAFSA,每個人都拿的到。 二 、 F e d e r a l S u p p l e m e n t a l Education Opportunity Grants (FSEOG):與Pell Grant一樣,該 贈款也是給家庭經濟條件很差的學 生,優先給拿到了Pell贈款者,最 多可以拿到4000美元。但與Pell贈 款不同的是,Pell只要夠格,人人 有份,而FSEOG則由聯邦政府直接 提供給各大學,再由各個學校來管 理和發放。 三、Federal Perkins Loan:這是 一種低利息貸款,提供給有需要的 學生。本科生每年最多可以貸5500 元,四年累積貸款最多可達2萬 7500元。 四、Federal Stafford Loan: 有沒有need-based都可以借。該 貸款分兩種,一是政府補貼的 (subsidized),一是沒有政府補貼
哈佛大學受捐贈基金價值傲視各校。
學費與理財 資料來源:National
全美最富有的15所大學 (至2014年受捐贈基金價值,單位:10億元)
哈佛大學
25.42
耶魯大學
23.9
史丹佛大學
21.44
普林斯頓大學
20.99
德州農工大學系統
Officers and Commonfund Institute
35.88
德州大學系統
麻省理工學院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9.4% 6.7%
6.3%
12.42 11.1
西北大學
9.77
密西根大學
9.73
賓州大學
9.58
哥倫比亞大學
9.22
聖母大學
8.03
芝加哥大學
7.54
加州大學系統
7.38
杜克大學
7.03
42.2%
89所受捐超過10億元的大學
5.5% 3.3% 2.9% 2.6% 1.8%
1.9% 1.9% 2.1% 2.4%
其他74所大學 的(unsubsidized)。有政府補貼的 Stafford Loan提供給那些有需要 的(need-based) 學生,讀書期間政 府替你付利息,畢業後六個月開始 還錢付利息。而沒有政府補貼的 Stafford loan,就讀期間以及畢業
(Getty Images)
5.6%
前12名相加佔過半財富
2.5%
2.6%
161.65 後都要計算利息,申請人要還本付 息。一年級學生最多可以借5500 元,四年最多可借3萬1000元。 五、Federal PLUS Loan (Parent Loan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是給學生家長的貸款,用 來支付學生的大學費用,由家長 借、家長還。貸款機構對家長的償 還能力進行評估,審查家長的收入 和信用,還款利息較高,且沒有寬 限(還款)期。 六、The Hope Scholarship:這 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獎學金,而只 是稅務信用(credit),有收入限制。 七、The Lifetime Learning Tax Credit:這也是一種稅務信用,最 多2000至3000元,也有收入限制, 而且不能與The Hope Scholarship 同時享受。 八、軍方提供的資助(ROTC):美 國海陸空和海軍陸戰隊四個軍種給 合格的學生提供大學資助,讀書期 間費用由美國軍方提供,畢業後不 用歸還,但要求畢業後到提供資助 的軍種服務若幹年。 九、私人機構獎學金:私人機構 包括財團、公司、工會、宗教團體、 地區組織等,提供學生獎學金。這
些獎學金的金額從數百元至數千元 不等。在此要特別提醒,不要輕視 低額的獎學金。只要學生符合申請 人的條件,就不要放棄申請的機會。 十、私人學生貸款:這類貸款由 銀行或財務公司撥付給學生。與聯 邦貸款比較,這類私人貸款的成本 都比較高,一般只於學生貸款已經 超出聯邦學生貸款借款限額之情況 下使用。私人學生貸款有兩類:學 校渠道和直接面向消費者。學校渠 道貸款提供利率相對較低,但通常 需要較長的申請過程。學校通道貸 款「認證」特定學校,這意味著它 會按學校簽署的借款金額,資金直 接發放到學校。直接私人貸款是由 貸款供應商直接貸款給學生,這類 貸款要特別小心處理。
FAFSA和 CSS Profile重要性 申請大學的獎助學金,第一件事 就是了解FAFSA 和CSS Profile的 重要性並如實填報。每年政府及大 學發放數以億計的獎助學金,除 Merit-based外,想得到獎助學金, 必須填報FAFSA(大部分名校還要
教育特刊 2015
學費與理財 填報CSS Profile),否則政府和大 學不會把你列入考慮之列。此外, 大部分聯邦資助的大學獎助學金都 是根據需要來評估與決定金額,根 據的就是學生和家庭填報的FAFSA 和CSS Profile。 每年政府和大學基本遵循一個 公式來決定學生的獎助學金,即 COA(Cost of Attendance,就讀 費用)減去EFC(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預計家庭出資額), 若COA大於EFC,學生就有資格 拿到資助,EFC越小,拿到的資助 越多;如果EFC大於COA,理論 上不需要資助,不太可能獲得。所 謂COA(cost of attendance)是大學 每年都會公布的一個數字。而EFC (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即 預計家庭出資額,是依FAFSA和 CSS Profile計算。 FAFSA(The 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中文是 聯邦學生援助免費申請表。它是聯 邦政府為每個高中生申請大學財務 援助計畫而準備的綜合性申請表 格。它詢問有關學生本人、父母的 家庭收入和資產詳情,及家庭規模 和家庭成員多少,目前就讀大學 的孩子人數等。政府和大學根據 填報的資料,用一個計算公式來 分析和決定你家庭能負擔的大學教 育費用。美國聯邦政府每年撥款數 十億美元財政援助給大學生,如果 你想分享下一年的資金,必須填報 FAFSA。FAFSA網站是:www. fafsa.ed.gov。如果你是第一次申請 FAFSA,孩子及家長各自都要申請 一個聯邦個人身份證號(PIN),申請
的網站是:www.PIN.ed.gov。 CSS(College Scholarship Service) Profile網上申請表,是由大 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提供的學 生財務援助申請表格,目的也是收 集家庭財務信息。一般來說,CCS Profile所詢問的問題要比FAFSA 更為詳細。這些信息將被用於確 定大學申請人的財務援助計畫。 CSS PROFILE的網址是:https:// student.collegeboard.org/css-financial-aid-profile。並非所有大學 都需要CSS Profile。目前約有400 所大學可通過CSS申請財務援助。
如何申請獎助學金 上文所述,申請獎助學金要做的 第一件事就是填報FAFSA。申請人 (學生)必須是美國公民、永久居民 或特許非公民身分者,一般外國人 沒有資格。個別州的政府,也會為 州內無身分高中畢業生提供援助, 但學生需在州內住滿一年。 1月1日以後就可以申請,截止日 期一般是6月。申請的時候,最好是 備妥家長、學生的年度稅表,以便 填報最準確的數字。若尚未做妥稅 表,則用估計數字。申請大學財政
德州大學系統為全美第二富有的大學。
(Getty Images)
全美分區2014學年大學學雜費及食宿平均支出 公立大學
公立兩年制學院 中部 $4,628
中西部 $3,889
新英格蘭 $4,801
南部 $3,469
西南部 $2,418
西部 $2,350
$14,186
$10,375
$13,203
$9,802
$8,100
$10,575
中部 $9,777
中西部 $9,749
新英格蘭 $11,436
南部 $8,363
西南部 $8,254
西部 $8,901
地區
31
援助,不必等到大學錄取後再開始 做。 填報申請表時,要準備好家長、 學生及家人資料;家長、學生年報 稅表和收入資料;家長、學生填表 時的資產資料;申請大學的名單; PIN(個人簽名用密碼)。填報時,需 如實申報學生自己以及父母的財務 狀況。簡單說來包括收入和資產兩 大塊。收入基本上可以套用稅表、 W-2、1099表格上面的數字。如果 在提交FAFSA表格時,還沒有報 稅,可以估算,但要盡可能準確。 報完稅後,則要補充提供稅表。比 如申請人2015年秋入學,需要提供 2014年的稅表。 資產則需要匯集銀行報表(statement)、投資公司的報告等。 FAFSA表格會詢問學生和父母的 銀行存款額、投資的凈值,包括 股票、債券、共同基金、529帳 戶、Education IRA、監護人賬戶 (UGMA、UTMA)以及投資房的凈 值。 概括說來,在填寫FAFSA表格 時,幾乎所有的收入,不論是薪 水、小費、傭金,還是投資所得、 股息、紅利,或是出租房收入,都 要申報,大部分資產(assets)也要申 報。學生若是獨立,一般家長的收 入及資產資料就不向大學呈報,學 生若有家長提供生活資源,申請助 學金時就必須將父母的資料一齊遞 進。私立大學可能要求提供全部資 產資料,包括FAFSA表上不用填報 的資產,更為詳細和繁瑣。 美國大學助學金的精神是家庭盡 其能力後,若仍有短缺,政府才援
學雜費
食宿費(未標註)
總和
私立大學 $20,840
$18,717
$22,424
$17,242
$16,399
$20,646
中部 $33,056
中西部 $29,796
$45,675
$39,487
新英格蘭 $39,243
南部 $27,400
$52,364
$37,364 資料來源:
西南部 $28,896
$38,481
大學理事會 2014年學費
西部 $28,256
$39,326
報告
32
教育特刊 2015
助不足部分,但不必是百分之百的 填補。大學根據FAFSA的資料,計 算出家庭應付額(EFC)及每年大學 費用(COA),以確定學生的需要。 每個大學對學生承諾援助安排都不 一樣,富有的私校,如哈佛大學, 耶魯大學等,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 援助,其他學校可能只提供短缺的 一部分。 填報好FAFSA後,將會收到一份 SAR(Student Aid Report,學生援 助報告)。這份報告告訴家長和學生 的EFC。家長和學生一定要詳細檢 查,若發現有錯漏要立刻更正,修 改後寄回。如果FAFSA填錯了,可 以上網修改,或收到SAR表後,在 SAR上修改寄回。在填寫FAFSA表 格時一定要如實申報。因為大學資 助處(Financial Aid Office)有權調 查提供資料是否準確和完整。如果 發現故意隱瞞或造假,學校可能罰 款、剝奪申請資格,甚至取消入學 資格。所以在填表時務必誠實,切 勿造假。 學校收到FAFSA表格後,採用聯 邦計算法(Federal Methodology)計 算家庭應付額(EFC),再決定資助 數額。一般來說,如果是以提早方 式申請入學的學生,在12月收到錄 取通知書時,也會收到大學的獎助 學金資料,而以普通方式申請入學 的學生,多半也會在4月收到入學通 知和獎助學金的消息。但無論什麼
學費與理財 時候收到資料,都要填報FAFSA及 在4月l5日之前把當年的報稅表寄到 大學。
申請更多獎助學金的竅門 如前文所述,絕大部分獎助學金 是根據需要來決定,其公式為COA 減去EFC。如果合法合理地將有 關收入、資產減低,最大程度上使 EFC變小,就能申請到更多的獎助 學金。 申請大學獎助學金申請表是以家 長和學生的收入(AGI,Adjusted Gross Income)和資產(Assess)來計 算。一個家庭在學生11年級上學期 的1月份開始到12年級上學期的12 月底的收入和資產,將是政府和大 學計算EFC的根據。所以建議參 考以下幾點來減少EFC。當然,所 有這些建議都是以讀者可接受的程 度為前題,且所有的行為都應以合 法、合理為準則。 一、降低父母的資薪收入:盡量 參與公司開設的退休計畫,投放最 大限度的投入,如401k、403B、 IRA、SEP,稅前彈性帳戶等。同 時也可將孩子的529大學教育儲蓄 計畫調到所能負擔的上限。如果僱 主發給年終紅利,不妨和僱主商 量,爭取過了新年(1月1日) 再發。 二、盡量減少現金存款:銀行高 額現金存款會減少領取獎助學金 的機會,可考慮將現金轉為其他用
申請大學獎助學金常見的迷思
1
2
家長分開報稅,是否有利於學生申請獎助學金? 不會。分開報稅不但對學生申請獎助學金無幫助,只會增加 更多的困惑。具體應向專業會計師請教。
4
什麼時候開始申請獎助學金? 越早越好。一般來說,每年的1月1日之後就可申請。但是千 萬不要拖到截止日期過後才申請。
5
為孩子開設529帳戶對申請獎助學金有影響嗎? 有影響,但不大。529帳戶雖是在孩子的名下,但計算EFC時 卻不屬於孩子的資產。只是算作父母資產的一部分。
6
7
9
10 (Getty Images)
家庭收入或資產太多,申請不到獎助學金? 不一定。除了以學生才華來決定的獎學金外,其他獎助學金 的確是以家庭的經濟需求決定的。但是,不同的學校對家庭收 入的劃定卻不盡相同。在哈佛大學,28%家庭收入在16萬至20 萬元的學生,都拿到不同程度的獎助學金。而且,有些低息的 學生貸款,是可藉申請而獲得。因此申請助學金也可成為高收 入資產家長的一個理財工具。
3
8
史丹佛大學。
學生申請獎助學金是否會降低被大學錄取的機會? 不會。一般的正規大學,尤其是名校,在選擇、錄取學生時 只注重學生的個人實力與能力,並不考慮學生家庭的財務情 況。只有學生被錄取後,才會根據錄取學生的家庭財務狀況, 審核和批準學生需要的財務援助。
是否每年都要申請獎助學金? 對,如果學生每年都需要財務援助,每年都需要重新提出申 請。尤其是FAFSA,每年都要填報。學校需要每年的最新資料 來決定學生應獲得的援助金額。 學生申請校外獎學金,是否越多越好? 不一定。學生若有實力及時間去競爭校外的獎學金,固然值 得鼓勵,但校外獎學金在全部助學金來源中只占微小一部分, 絕大部分助學金源自聯邦政府、州政府及大學本身。有的大學 甚至會減少學生獎學金來抵消校外獎學金增加的數量。 申請助學金,大學要看家庭那些時期的資料? 一般大學要的是學生入學那年再前一年,即11年級開學後的 1月1日至12年級開學後的12月31日家庭收入及填表時資產情 況,所以通常看一年的資料就足夠。但提早申請入學學生需提 供兩年家庭收入資料,主要是報稅表和其他財務報表。有些私 立大學也會要求家長提供較多的資料。 我和孩子每天都收到許多信件,說保證幫我們申請到高額獎學 金,甚至說我們已成功獲得獎學金。該怎麼處理? 你可以把這些信件直接丟進垃圾桶。絕大部分都是欺詐。天 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宣稱尚未申請就保證,從未申請就自 動獲獎的信件,隨之而來的就很可能向你索取高額的申請費 用,或提供高息貸款。更有甚者,製造虛假或不全的資料來欺 騙政府和學校,後果不堪設想。這裡再次強調,所有向大學與 政府遞交的申請,都必須如實申報,合法合理。 我們是新移民,英文程度不高,面對眾多的表格、材料,該怎 麼辦? 你可以找信得過的親朋好友,看他們能否幫忙,也可以找那 些口碑好的專業人士提供幫助。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NYC Gifted
33
0 1 0 2 , 1 1 0 2 子 孩 NYC Gifted 生 出 年 8 0 0 2 , 9 0 0 2 天皇教育 歷年班級一位難求,本年班級已到加開階段
天才班課程講座+開放日 8月22日 8月15日及29日 全面認識天才班考試 法拉盛 週六上午10時半 唐人街 週六上午9時半 NNAT & OLSAT 內容, 第十 年度
喜來登酒店大廈6樓 曼哈頓下城Reade街100 號 應試要求,考高分、 *家長請帶ID參加 考滿分、選學校,費用等詳情 最後機會:學費五折優惠 100% 80% 60%
92%
天才班入學錄取比較
40%
34%
41%
26學區
2學區
NYC Gifted
20%
32%
0%
NYC Gifted 25學區 天皇教育
歷年超過1000學生考上!! 天皇教育4大保證 1.獨家模擬試題 全部100%針對考試範圍
2.按年齡、考試級別 分班上課 - 從不混班
G&T 天才班 距離考試 只剩130天
NYC Gifted 天皇教育 紐約第一所而且是唯一一所專注於 天才班入學的權威教育機構, 學生遍佈 全市整個天才班網絡. 連續9年冠輝煌成 績,囊括全市滿分, 是幾千學生家長信賴 的教育機構, 一級名校Anderson和NEST 都有我們優秀的學生. 家長們都說「要不就不準備,要準備 就只選最好經驗最權威的天皇教育」.
3.真正小班教學 每班限制人數, 每年課程一位難求
全美天才兒童教育協會會員
OLSAT
4.天才班豐富經驗導師授課 教育局專業執照+兒童早期教育碩士NNAT
www.nycgifted.com 天才班入學權威 連續9年紐約冠軍成績!
天才班專線 天皇 教育
榮獲紐約主流媒體 [華爾街日報]專題採訪
(718)745-3639
更多資訊
E1523F
紐約第一 唯一專注
34
教育特刊 2015
途。避免將購買的債券兌換成現 金。避免將投資獲利成為營收所 得,股票不要兌換成現金收入。不 從退休帳戶中提前提取款項。 三、家庭成員同時就讀:鼓勵家 中的其他成員,比如兄弟姐妹等在 此年內到大學或研究所就讀,這可 大大降低家庭的總收入和提高獎助 學金機會和金額。 四、孩子名下盡量不要有資產, 更不要有收入。根據聯邦計算法, 孩子名下的資產,收入都會計算在 EFC上,以子女名義開設的投資或 存款帳戶(529帳戶除外),包括銀行 存款、監護人帳戶、股票、債券、 共同基金、打工收入,都會算作學 生資產和收入,而且計算的比例遠 高於父母名下的資產和收入。一個 例子是,陳先生為兒子開設了一個 10萬元的股票基金帳戶,該帳戶每 年有8000元的股息收入,僅這一帳 戶,折算成EFC就是2萬1000元, 而且每年都算。所以說,孩子名下 的資產和收入,將會對申請獎助學 金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五、多作研究,爭取政府學校之 外的機構、組織所提供的獎助學 金。除政府、大學外,許多公司、 機構也會提供各類獎助學金。這些 獎助學金名稱、性質各異,申請資 格也不同,家長和孩子要善於找到 適合的獎助學金及機構,根據條件 申請。只要認真去找,積極申請, 符合規定,總會有斬獲。雖然這類 獎助學金大部分金額不高,但也是 一種經濟上的補貼。
學費與理財 工作人員打交道,必須懂得一些技 巧。首先是寫電郵或寫信、傳真比 打電話好。接聽你電話的,很可能 是一般的接線生,甚至是半工讀的 在校生,結果可想而知。即使電話 轉到辦事員手上,這樣的大事,又 豈能三言二語講得清楚?時間一 長,電話上的交流或多或少總會打
近十年學雜費漲幅
公立兩年制學院
(2014相較2004學年,含通膨)
公立大學 私立大學
增加金額(十年漲幅)
中部
$580(14%) $1,866(24%)
中西部
$6,799(26%)
$681(21%) $2,110(28%)
$6,527(28%)
$855(22%)
新英格蘭
$2,787(32%)
南部
$7,023(22%)
$1,102(41%)
$3,168(61%)
西南部
$5,602(26%)
$516(27%) $2,353(40%)
如何與大學「討價還價」 如果拿到了心儀大學的入學通知 書,卻沒有拿到獎助學金,或只有 很少獎助學金,但覺得應該拿得更 多,或收到幾間學校的入學通知, 一些保底的學校提供豐富的獎學 金,而心儀的名校卻沒有,怎麼 辦?能和大學討價還價嗎?怎樣討 價還價?答案是肯定的,家長或學 生完全可以和大學討論,爭取最有 利的獎助學金。基本原則就是:耐 心、技巧、有禮、有據。 耐心:你必須有耐心和大學財務 援助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打交道。當 你打電話,寫電郵和大學財務援助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交流時,必須有 充足的耐心,第一次,甚至第二次 都可能不得要領,沒有結果,這時 必須保持耐心,不妨進行第三次、 第四次的接觸。 技巧:與大學財務援助辦公室的
些折扣。電郵或寫信、傳真則不 同,事前你可仔細考慮,撰寫時可 詳細表達,且是書面文件,電郵或 寫信、傳真到達大學財務援助辦公 室後,一般會直達辦事人員進行處 理。而辦事人員也可以更加認真, 從容地了解你的要求,尋找合理的 解決辦法。其次,把其他大學提供
西部
$8,910(45%)
$734(45%)
資料來源: $3,725(72%)
$2,793(11%)
大學理事會2014 年學費報告
專家指,獎助學金是以家庭的經濟需求決定。但不同學校對家庭收入的劃定不盡 相同。
(Getty Images)
的更高獎助學金文件復印,轉給你 心儀的大學,同時表達你對該大學 的喜愛,讓他們重新考慮。其三是 最好能找到真正有權審核、批準的 辦事人員,可以事半功倍。 有禮:無論和誰溝通,如何溝 通,都要有禮貌。有些家長打電話 給大學財務援助辦公室的工作人 員,開口就是「某某大學給了我兒 子全獎,為什麼你們不給?」 或 「我兒子這麼優秀,你們若不給獎 學金,他不會來讀的」。這樣交流 的結果往往是負面的。 有據:和大學討價還價時,不可 憑空要求,應言而有據。主要根據 是:其他大學向你提供的財務援助 文件;你的EFC;你的某些實際 情況或最新變化,但沒有反映在 FAFSA上;填報FAFSA後的某些 財務狀況的改變。所有這些證據, 都需如實告知給大學。一般情況 下,收到你的要求和相關證明文 件,大學財務工作人員會仔細重新 審核你的財務狀況,如符合條件, 極有可能增加獎助學金。 劉先生的女兒去年申請了幾所大 學,填報FAFSA後的EFC是2萬 3000元。 她心儀的密西根大學錄 取了她,但隨錄取通知書的財務援 助,只有1000元獎學金(Grant)和 3000元貸款(Loan)。另外她申請的 華盛頓大學和Case West University 也錄取她並給予全額獎學金。家長 知道女兒的心思,但也擔心密西根 大學每年5萬多元的學費負擔。經 升學顧問幫助,他先後共發了五封 電郵給大學的財務援助辦公室,表 達女兒對該大學的嚮往,附上其他 兩所大學的財務援助文件,同時強 調EFC的金額,希望他們能重新考 慮。幾經周折,最後劉先生收到財 務援助辦公室主任的電郵,詢問了 幾個有關問題,劉先生馬上一一如 實回答。三天後,劉先生的女兒再 次接到重新核實的財務援助通知, 獎學金升至1萬6000元,外加6000 元無息貸款,及3000元工作學習助 學金,這大大減少了家庭的經濟壓 力,女兒也歡喜地進入了心儀的大 學。 ▪
作者畢業於哈佛大學,長 期從事教育和信息服務,包 含大學入學申請及財務援 助,現為獨立升學顧問,網 站為www.aeccollegecoach. com
教育特刊 2015
35
E1543F
廣告
36
教育特刊 2015
控訴哈佛
編者按: 今年5月,64個亞裔團體聯合向司法部和 教育部提起行政申訴,要求調查哈佛大學 招生程序中是否違法存在族裔因素,打破 過去常由學生單打獨鬥提訴的局面,引起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主 流媒體報導,另獲多位國會議員支持,聯
合發信敦促政府調查。申訴組委會6月收到 教育部來信,指目前有一件類似的訴訟案 正在聯邦法院審理,因此不受理亞裔聯盟 所提申訴。 同時,以亞美公義中心(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為代表的120個社團聲 明支持平權計畫,確保平等的教育機會,多
教育維權 翻
元包容的社會。哈佛大學發言人指,哈佛大 學承諾校園多元化,去年錄取亞裔本科生 21%,比十年前的17.6%有顯著增長。作為努 力打造多元化學生群體的一部分,哈佛大學 已證明和認可亞裔學生的良好紀錄。 本刊就此事件邀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分享 經驗得失,並由華裔學生陳述不同意見。
歷史新頁
■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 我們這次聯合了64個華裔、印度 裔、韓裔、巴基斯坦裔團體申訴哈 佛大學的亞裔教育維權活動,在新 聞報導、政界、學界、民權人士的 聲援等方面取得歷史性的成就。就 像這次申訴的帶頭人之一,佩斯大 學的李春燕教授所說:這一事件給 很多同胞們敲響了警鐘,「讓很多 人都睜開了眼睛」。 這次申訴有什麼獨特之處?為什 麼一向「安靜且害羞」的亞裔群體 一次集體發聲獲得了熱烈的回應? 以下也許是這次以及未來維權行動 的寶貴經驗: 第一、亞裔要勇於發聲,參與美 國政治規則制定的民主過程 從1993年到2011年,亞裔在美國 人口的比例從3%增加到5.6%,但 常春藤名校對亞裔學生的錄取率一 直保持在14至18%左右,造成亞裔 在配額內相互競爭。多年來,我們 拼命讓孩子不但學習成績優秀,還 要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在我們人口 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這種競爭日趨 殘酷。我們的孩子為了進名校,付 出了太多的努力,奪去孩子寶貴的 快樂時光。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綜 合能力提高後,名校依然能找到理 由,拒絕我們的孩子。多少孩子在 這種重壓之下心理遭受傷害。忍無 可忍,亞裔終於發聲了。 這次申訴的帶頭人之一,加州華 裔團體金橙俱樂部負責人陳郁說: 「加州SCA5法案觸發了華裔在政 治領域建立自我保護機制的意識。 而本次申訴則是華裔在法律領域建 立自我保護機制的一個開端。我們 不等不靠、自行組織、獨立操作,
哈佛大學承諾校園多元化,強調已證明和認可亞裔學生的良好紀錄。 (Getty Images)
憑借自己的智慧、汗水和激情,以 最小的成本,激起了美國社會各階 層對亞裔入學歧視問題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主流媒體記者多 次問我們:你們被歧視多年了,為 什麼現在才發出聲音?這意味亞裔 過去一直在做「啞裔」,很少參與 美國政治規則制定的民主過程。雖 然我們不主張任何事件都要走上街 頭,但對哈佛等藤校這種常年對亞 裔歧視,對我們孩子的身心和未來 發展造成嚴重危害、違反美國憲法 的行為,亞裔怎麼能不關心?難道 要等自己優秀的孩子親自嚐到被藤 校不公平拒絕的苦果嗎?
第二、亞裔要團結,形成代表亞 裔利益的政治聯盟 人們常形容亞裔是一盆散沙,在 很多人的生活經驗中,各掃門前雪 是常態,凡是個人能力無法解決的 問題,就是永遠的難題,不如吃暗 虧,低頭刨食。因此,在過去發生 的維權行動中,常是孤軍奮戰,以 卵擊石。 這種尷尬的局面,是華裔公民社 會和政治生活參與度不足的後果。 盡管亞裔已經生活在自由、民主、 法治的社會,但公民權利的伸張還 遠遠不夠。組織化維權,正是當前 亞裔社區興起的一種趨勢。
去年6月,華裔作家、申訴委員 會主席趙宇空思考多年來亞裔孩子 以個人身分申訴藤校無果的狀況, 並看到亞裔在反對SCA5行動中維 權意識得到提高,建立了很多草根 組織的這一有利條件,提出聯合亞 裔社團申訴常春藤大學,得到很多 華裔社會活動人士的支持,並在去 年中期選舉後選定哈佛,建立組委 會,正式開始行動。 這次組織化維權,聯合了全國眾 多亞裔社團,故能集思廣益,調用 各方菁英和資源,由統一的組委會 制訂目標和策略,引起了廣大的認 同和參與,因此具有空前的執行力 和影響力。人們終於發現,孤立個 體行動的上限最多是自保,而組織 起來的公民,才是生機勃勃的力 量。 第三、專業化的運作思路 專業化的運作也是這次取得成效 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組織了一個 有規劃和執行能力的團隊。我們傾 聽了亞裔同胞和社團的聲音,對局 勢作出了準確的分析和判斷。並在 申訴行動的選擇、申訴書的構思、 新聞發布會的安排、其它行動的部 署方面進行了戰略分析和規劃。例 如,在申訴書的撰寫過程中,我 們不但收集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 數據,而且直接對哈佛及所有藤 校所採用的十分主觀的「全面評 估方式」(Holistic Evaluation Approach)提出挑戰,要求增加公正 性和透明性。因為正是在這一幌子 下,亞裔受到了最大的歧視。 此外,我們在申訴書中用涵蓋了 科技、藝術、創業等多方面數據, 嚴正駁斥了哈佛在招生過程中非法 使用種族偏見:即認為亞裔沒有創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VINCENT SMITH SCHOOL
The School is well-known for its individual program for students with ADD, ADHD, Learning Disabilities, such as Dyslexia, Dyscalculia, Dysgraphia,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and Language (Expressive/Receptive) Processing Disorders
37
Fall Festival Sun 10/18 from 11–4 pm Pumpkin Picking, Re d Cross Blood Drive, Crafts, Food and Much More!
“Believe and Achieve... It’s Okay y to Learn Differently”
GRADES 1-12 •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 Small Supportive Classes • Structured Environment • College & Career Counseling • Unique Social Cognition Program
2015-2016 ADMISSIONS OPEN HOUSES: Wed., Sat., Sun., Wed.,
10/14 @ 7 pm 12/12 @ Noon 1/24/16 @ Noon 4/20 @ 7pm
Call TODAY for a Private Tour
Contact Vincent Smith School for Enrollment Information Today: 322 Port Washington Blvd., Port Washington, NY 11050 Telephone: (516) 365-4900 Fax: (516) 627-5648 - www.vincentsmithschool.org Registered by the New York State Board of Regents—Accredited by the New York Stat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s
E1572H
E1505H
38
教育特刊 2015
造性、缺乏領導能力和冒險精神。 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數據是,20062012年間,只占6%的亞裔,創立 或參與創立了美國42%的高科技企 業。 起訴書定稿之後,在陳郁、歐陽 了寒、孫盈盈、祝賀等人的努力 下,我們贏得大量華裔組織的參 與,還聯繫到印度、巴基斯坦、韓 裔等組織;我們贏得國會議員的支 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月6日, 陳郁「闖入」印度裔社團年會,向 他們介紹此申訴,Tiffney Yu又隨 後發表講演。在陳郁不懈的努力 下,我們贏得了印度裔社團的支 持。隨後,陳郁又贏得了兩位代表 加州的國會眾議員Ed Royce和Dana Rohrabacher的支持。 此外,我們有一支以李春燕教授 和長島華人協會主席張國棟領導的 新聞宣傳團隊。由於我們有效地宣 傳了申訴旨在消除對亞裔歧視,恢 複機會均等這一美國建國原則,並 同時關心落後社區的理智平衡訴 求,才獲得那麼多正面的新聞關 注,和支持、同情性的評論文章。
控訴哈佛 當我們的行動被其他亞裔社團、個 人誤解,我們及時澄清和反駁: 首先,我們向教育部和司法部這 兩個行政部門進行申訴,目的是 制止哈佛違反現行法令對亞裔的歧 視。申訴本身不可能改變平權法中 有關大學入學的條款,更不可能涉 平權法有關就業的條款。而且,本 著對落後族裔的關愛,我們還支持 大學錄取中對貧困孩子不分族裔地 照顧,這也是平權法的一個主要內 涵。 其次,我們駁斥某民意調查聲稱 多數亞裔支持大學錄取中考慮種族 因素這一謊言。其實在該調查中, 問題被設計成為:「你是否支持旨 在幫助黑人、婦女和其他少數族裔 獲得更好教育、更好工作的平權 法?」大多數亞裔答問者根本不知 道在大學入學方面亞裔考生不但不 屬於被照顧的少數族裔,而且還被 歧視的細節,因此在這高大上而不 具體的問題誤導下回答了支持。相 比之下,權威的蓋洛普民調 發現全 美近三分之二的受調查民眾反對招 生中考慮種族因素。
第四、忘我的奉獻精神 這次在完全沒有資金支持的情況 下,所有帶頭人和遍布全美的義工 都秉持公心為亞裔學生奔走發聲, 廣泛地聯繫社團。很多人幾乎把自 己工作以外所有的時間都貢獻出 來。這些無私奉獻的人們,成為了 我們的主力軍。 我們要感謝受到常春藤大學不公 正拒絕,在2013年勇敢站出來申訴 藤校的Michael Wang和他的父親王 耀明。他們為了亞裔的利益,不懼 某些華人的誹謗之言,勇敢地站到 第一線。Michael在新聞發布會的 講演,不但流利,而且精彩。 CivilRights微信平台的創立者 謝文鴻(昵稱「謝謝」)是活動宣傳 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每當趙宇空等 人撰寫好徵求社團稿件,謝謝總是 很快地製成專業的微信板塊,並傳 到數十個微信群,後期又承擔組委 會網站工作。在馬丁‧路德金紀念 日,某熱心律師幫助閱覽和修改申 訴書初稿,並在微信中說:這是一 個有意義的紀念活動,因為我們在 追求平等的教育權。此外,李春燕
加州國會眾議員Dana Rohrabacher 於華府記者會發言支持。
(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提供) 加州參議員夏樂柏(Bob Huff,中)和亞裔聯盟代表合 影。
亞裔社團代表於華府召開記者會,申訴哈佛歧視性招生程序。
(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提供)
(本報檔案照)
亞裔社團代表會晤眾議院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 Virginia Foxx。
(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提供)
以及Asian American Legal Foundation Lee Chang等人也協助修改 申訴書。 在新聞發布會之前,休士頓的倪 嵐教授幫助制定新聞戰略,姚瑤和 周琪幫助聯繫記者,華盛頓的張育 堅為記者會印刷材料,華權會的劉 芳在華府記者會默默支持。也感謝 在記者會後,Swann Lee、 Henry Yang、李詩劍、謝玲玲、蔡哲、 草茅、肖鋒等人承接很多文宣工 作。 第五、亞裔社區的熱情支持和參與 在我們向亞裔社區推出此行動 之後。組委會成員社團和很多反 SCA5的社團成為聯署起步的基 石。但我們還面臨社區對藤校歧視 亞裔情況不了解,對非政治性組織 是否能參與等疑惑。對此,組委會 推出「申訴哈佛常見問題解答」, 逐一澄清問題。並明確闡述:參與 申訴哈佛不是一項支持某個黨派的 政治活動,而是一個維護自身權利 的民權活動,任何政治或非政治組 織都可以參與,消除了很多社團的 疑慮。 這次很多亞裔社團被喚醒,給我 們感人的支持。一位巴基斯坦社團 代表對我們說,你們能夠站出來, 勇敢地為我們發聲,令人感動,我 們一定全力支持。一位香港基金會 負責人聞訊發來郵件說:我們家族 的祖訓告訴我們「利在天下者必謀 之,利在萬世者更謀之」,並以此 讚揚此行動。為申訴哈佛贏得十多 個社團聯署休士頓華人聯盟主席孫 盈盈,在一次華人社團聚會講演 時,與會者給她獻上了鮮花表示感 謝。在我們徵集聯署的高峰,UBC 的祝賀先生一天贏得一個組織支 持,歐陽了寒也贏得了十多個組織 的支持。這次申訴還產生滾雪球效 應,不少社團代表,如舊金山的招 霞,還有南佛州的徐文新,不但他 們自己的社團簽署,還積極動員其 它社團加入。 因眾多亞裔社團和志願者的大力 支持,我們翻開了教育維權的一個 新篇章。但這只是開始。目前教育 部已經表示不受理,司法部還沒有 回覆。哈佛等藤校還沒有停止對亞 裔申請者的歧視。所以,我們需要 繼續我們的抗爭,包括申訴其它藤 校。這需要更多亞裔的關注和支 持。我們才有希望達到亞裔父母的 共同目標:讓我們的孩子申請美國 最優秀學府時,獲得平等的入學權 益。 ▪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39
E1506F
新班10/13 全面開課
40
教育特刊 2015
控訴哈佛
(網路圖片)
申訴哈佛歧視亞裔申請的執行摘要 ■申訴哈佛亞裔組委會 申訴目的:由60多個亞裔組織聯 合,代表其成員,共同向美國司法 部人權分部和教育部人權辦公室提 交針對哈佛大學的抗議。許多研究 表明哈佛大學所謂「整體考慮」型 的入學申請流程非常不客觀,並長 期、持續性以及系統化歧視亞裔申 請學生。
A. 背景 美國亞裔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 2.9%增長到了2010的5.6%。在過去
的20年裡,高度合格的亞裔大學申 請人群有顯著的增長: 大學適齡(18至21歲)人數有超過 70%的增長; 符合名校錄取條件的申請人, 整體資格顯著提高。這表現在以 下幾個方面:美國優秀學生獎學 金(NMS)半決賽入圍人數(25%至 30%);美國數學奧林匹克隊、物理 奧林匹克獲獎者、科學奧林匹克獲 獎者、西門子科學獎獲獎者、英特 爾科學人才大選入圍者,還有美國 高中最負盛名,基於全方位評估的 美國總統學者獎獲得者中,亞裔占
1990至2011年18至21歲亞裔人口及 各菁英大學亞裔錄取趨勢 (Ron Unz 2012年研究)
比例超過31%。 研究表明:盡管有了上述的成 就,對亞裔的族裔偏見,以及對亞 裔文化的不了解,困擾著眾多大學 的入學申請流程,並導致了一些針 對亞裔申請學生的不公平甚至不合 法的入學標準。招生人員普遍在沒 有事實依據,也不了解亞裔申請學 生多元化背景的情況下,直接依據 主觀定型和族裔偏見做出決定並不 被追責。 他們常把亞裔申請學生千篇一律 地視為缺乏創造力、思辯能力、領 導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然而,這
18至21歲亞裔
些標簽顯然是錯誤的。亞裔在科學 研究和創新領域的成就(12位諾貝 爾獎得主,眾多的頂級科學家和創 新者),在藝術設計、音樂等方面的 成績,還有科技創業的比率(2006 年至2012年間占美國人口比例6% 的亞裔,參與創立的高科技企業占 了42%)都充分說明了亞裔的創新能 力。亞裔在科技以及其它領域的創 業比率(譬如餐館、酒店、加油站 等),充分證明了亞裔的領導能力以 及冒險精神。 根據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Inc.的起訴書,哈佛大學的入 學申請流程對亞裔申請學生來說, 是一個高度主觀、帶有歧視的流 程。其錄取決定常非法地把族裔作 為一個決定性因素。
B. 哈佛大學對亞裔的歧視
人口數 單(位:千人 )
亞裔被錄取比例
最近幾年來,許多研究發現了 關於哈佛(以及其他常春藤大學) 在入學申請流程中長期、持續和 系統化地歧視亞裔申請學生的證 據。 Daniel Golden(2007): 由於哈 佛大學和其他菁英大學針對亞裔的 歧視過於嚴重,G ol den在他的專 著中單獨特例了一整章「新猶太 裔」,將亞裔所遭受的歧視和上個 世紀猶太裔所受到的歧視進行比 較。他在文中寫道:「大多數菁英 學校的錄取流程有三重標準,對亞 裔要求最高,其次是白人,最低的 是非裔和西裔。」他還提供了許多 關於哈佛和其他菁英大學如何用各 種主觀的族裔偏見歧視亞裔申請學 生的定性例子。
精
免費諮詢電話: 347-334-3388 或 david.cheng.wang@gmail.com
更多學校供選擇請瀏覽
負責人David王
Perkiomen School 實驗課程
www.ifueducationalconsulting.com www.facebook.com/ifueducationalconsulting
拔萃教育學院 ● 新PSAT、SAT(含寫作)專攻班(目標20002350)
停車方便 交通車接送
● Hunter中學、Stuyvesant特殊高中專攻班(本校招牌班,成績輝煌)
•學生評估 •面試準備 •徵文評審 •學校申請備案 和文件審查 •申請I-20/ F-1簽證 •口譯和筆譯 (口頭和書面) •飛行和交通/ 或酒店住宿 •寄宿學校,或 寄宿家庭安排 E1501H
前26學區州會考特優名師Ms. G. 教授五年級Hunter班寫作
組建
秋季課程
9/12~12/19
申請過程 其他服務項目
Ross School 音樂會
718-799-8222 718-445-6633 156-03 Horace Harding Expressway, Flushing, NY 11367
學生個人教育需求
15
主要標準多集中在ISEE,SSAT和/或PSAT和短文。越高年級越接近進入大學的SAT或托福(TOEFL) 準備考試標準,低年級的申請人則著重於招生面試問題及對短文的寫作技巧。招生時重視從學 生的自信、奉獻、自我認知,興趣、熱情等,以及如何追求自己的夢想,成功進入理想的學院。 14. The Storm King School, 紐約 15. The Canterbury School, 康州 16. Choate Rosemary Hall, 康州 17. The Gunnery School, 康州 18. The Hotchkiss School, 康州 19. Woodstock Academy, 康州 20. The Pennington School, 紐澤西 21. Union Catholic High School, 紐澤西 22. The Perkiomen School, 賓州 23. Solebury School, 賓州 24. The Newman School, 麻州 25. Academy of Notre Dame, 麻州 26. Marian High School, 麻州
年以上教育經驗
為何要選擇私立學校? 公私立學校有何差別? 私立學校如何評估合格申請者/考生,准予入學?
1. Little Red School House, NY 2. Buxton School, MA 3. The MacDuffie School, MA 4. The Gilbert School, CT 5. Calhoun School, 紐約 6. Dwight School, 紐約 7. Friends Academy, 紐約 8. St. John's Preparatory School, 紐約 9. The Knox School, 紐約 10. The Masters School, 紐約 11. Millbrook School, 紐約 12. Riverdale Country School, 紐約 13. Stony Brook School, 紐約
進入適當學校 或大學 •在校輔導老師 或校外輔導老師 •提供短期課程
為何選擇Ifu教育顧問中心?
15年經驗 收費合理
親 ●身經驗,專業輔導 從 ●小上過公私立學校
專業律師 提供免費諮詢
•幫助學生申請
申請紐約、新澤西、康州、 麻州、賓州等地區大學、私 立高中、初中,住校或寄宿 均可,依照學生的志願與專 長,幫助學生順利申請學校 並獲讀理想學校
擁 ●有
政府註冊 專業信譽
41
服務項目
教育顧問中心
專
Ifu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嶄新現代化教學大樓,位長島高速公路邊(北),橫跨156及157兩街 (近Kissena Blvd.),停車方便,備有交通車來回市中心10分鐘, 另有公車Q17,25,34,65,88
升大學名師Mr. K教授升大學論文寫作
特種
SAT
針對特殊高中、 考試(8, 9, 10月上課)
訓練班
1.最優待的學費和獎勵(詳情請電洽) 2.最優秀的老師,最切題的題庫 3.增加額外輔導時間,不會教到會
● 高中數學、微積分、英文、生物、化學、物理等加強班(目標95分以上)
英文、寫作、數學州會考訓練班(目標滿分或第四級) ● SAT II 或AP生物、化學、物理保證班(小班,目標800滿分) ● 新移民各年級學生英語速成班(快速提升聽說讀寫能力) 特殊高中錄取率高達 % ● 各級中文課程(活用、生動、高效果,兼顧中華文化) 亨特中學則達 % ● 各年級平日英文寫作、數學競賽拔尖菁英班 ● 1-8年級
明確分班•完成作業•預習考試•額外上課 (週一至週五下午3:00-6:00)
課後輔導班快樂的點心時間
經常承辦英文、數學大型競賽,動員百位教師批改英文作文
E1533H
(名師小班教學,嚴格程度分班,保証效果)
99 75 每年進常春藤大學逾50人
各年級課後輔導班
42
教育特刊 2015
閡的強化。對每位亞裔大學申請人 來說,這種行為滋生的感受是:作 為亞裔,他或她比其他族裔的同伴 要少一些美國人的成分,而且沒 有,也永遠不會得到全部的美國公 民權益。 這種行為最醜陋的本質和歷史上 曾對亞裔有過的歧視和排擠是一樣 的。其中包括1882年的排華法案 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日裔的拘 禁。令人吃驚的是,直至今天,美 國菁英大學還在持續和系統性地侵 犯亞裔的公民權益,而且政府幾乎 沒有去干預他們的違憲行為。當務 之急是聯邦政府應當強力干預,保 護亞裔申請學生不再受這些大學的 繼續侵害。
(Espenshade, Thomas J. & Alexandra Radford) 1.00 白人 非洲裔
0.80
西語裔 亞裔 0.60
0.40
0.20
C. 證據和違反的法律 哈佛大學所違反的法律: 1964年的 民權法案第六章,美國憲法第14號 修正案。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Inc.在它針對哈佛的聯邦訴訟中提 供了詳細的證據來證明哈佛大學有 以下行為: 1.有意識的歧視亞裔; 2.族裔再平衡,形成實際上的族
大學錄取因族裔收入造成的加減分 (Espenshade, Thomas J. & Alexandra Radford)
公立大學 ACT分數(總分36分)
私立大學 SAT分數(總分1600分)
(基準)
(基準)
非洲裔
+3.8
+310
西語裔
+0.3
+130
亞裔
-3.4
-140
低收入
-0.1
+130
工薪家庭
0.0
+70
中產階級
(基準)
(基準)
中上收入
+0.3
+50
高收入
+0.4
-30
白人
按族裔和SAT得分區間分布的大學錄取率
錄取比例
Thomas Espenshade & Alexandra Radford(2009):亞裔的錄取 率在每一個SAT分數區間都是最低 的。平均來看,亞裔要進入美國的 名校,所需的SAT成績必須比白 人學生高140分,比西裔學生高270 分,比黑人學生高450分。 Ron Unz(2012):1993年哈佛大 學的亞裔學生比例達到了20%,然 後立刻下滑,並基本上一直保持在 比這低3到5個百分點的水平。盡管 亞裔的人口總數從1993年到現在已 經不止翻了一倍。「亞裔在哈佛的 相對入學率在暴跌,在過去的20年 已經下降了超過一半。在耶魯、康 乃爾和許多其他常春藤學校都有類 似的下降。」 Richard Sander(2014):「在 這三所最挑剔的常春藤學校中,相 對其申請總數,沒有任何其他一個 族裔和族群的錄取率像亞裔一樣 低。」 哈佛大學(以及其他常春藤學校) 的歧視行為,已經對亞裔社區的學 生造成嚴重傷害:心理壓力及心理 健康問題,入學要求高,帶來必須 多學習的壓力;對美國機構的信任 缺失,自我認同危機,還有種族隔
控訴哈佛
0.00 <1000
1000-1199
1200-1399
1400-1600
SAT分數
裔配額; 3.使用族裔因素遠超越了最高法 院所允許的一個次要的「加分」因 素。 尤其是哈佛大學的「全面評估」 政策,在錄取流程中用族裔偏見和 主觀定型,不成比例地懲罰亞裔申 請學生。哈佛大學的招生人員常不 合理的認為亞裔的學習優勢是劣 勢。除此之外,他們在課外活動因 素的評估,不合理地給亞裔學生低 分。
D. 我們的訴求 基於以上所述,本投訴方要求教 育部和司法部授予以下補救措施, 並予以執行: 1 . 要 求 教 育 部 民 權 辦 公 室 (OCR),以及司法部(DOJ)民權司 的教育機會科對此展開客觀的調 查; 2.要求哈佛大學立即終止在招生 過程評估亞裔申請學生時使用主觀 定型,種族偏見和其他歧視行為; 3.要求哈佛大學立即終止在其錄 取流程中的族裔配額或族裔平衡行 為;
4.要求哈佛大學立即終止在其錄 取流程中使用種族因素;或作為替 代,要求哈佛大學嚴格限制其只有 在最高法院的決定允許的範圍內才 能使用種族因素; 5.要求哈佛大學限制在其申請人 評估過程中的的主觀成分,其應用 範圍僅限於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族 裔平衡; 6.要求哈佛大學公開其申請者的 資格信息,至少和其他菁英公立大 學所公開的數據在同一級別; 7.要求教育部民權辦公室,司法 部民權司採取適當的措施,確保哈 佛等常春藤盟校將來不會再歧視亞 裔,或任何其他族裔的申請人。 我們對大學招生的觀點:亞裔一 直在促進美國教育的進步,也關心 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然而,作為 長期以來被基於族裔的平權法在大 學錄取流程中最大的受害方,我們 不支持這種行為的延續。我們相 信,在大學錄取流程中以經濟條件 為基礎的平權法,是比當前以種族 為基礎的平權方法更好的選擇。這 是因為它的公正性和可以直接地照 顧貧困社區的孩子。 ▪
參考資料:
1.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 Inc.’s Complaint Against Harvard University, filed in the U.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District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Division, November 17, 2014; 2. Unz, Ron, “The Myth of American Meritocracy,” The Conservative, Page 14-51, December 2012. 3. Golden, Daniel, The Prices of Admission, How America’s Ruling Class Buys Its Way into Elite Colleges —and Who Gets Left Outside, released in 2007, ebook edition. 4. Espenshade, Thomas J. & Alexandra Radford, No Longer Separate, Not Yet Equal: Race and Class in Elite College Admission and Campus Lif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總 校 Forest Hills
Manhattan分校
108-21 72nd Ave
212-608-5262
718-261-4882
321 Broadway
www.ivyprepschool.com
(9/5-12/19) 常規班 衝剌班 新舊SAT班 新PSAT班
自1995秋建校
總裁: Tom F. Wen 執行: 何詩嫦博士 經理: Lisa Hao
任選
秋季
招生
長春藤
高級補習學校
43
州政府註冊
衝剌班級 舊SAT I ...11月、12月和1月考試 新PSAT.................10月考 特殊高中................10月考 Hunter高中...............1月考 新SAT...................3月考
◆舊SAT2000-2400保證班、提高班 ◆新PSAT(10月考)獎學金資格保證班、提高班 何詩嫦 大學英文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曹岭嵐 大學英文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SATII各科: 750-800保證班、高分班、基礎班 Tom Wen 哈佛大學生物工程碩士 ◆新SAT(2016年3月開考)1400-1600保證班,提高班 Judy Mui Stuyvesant教師數學碩士 Jeremy Smith 大學英文教授,前NYU招生辦任職 ◆AP/學校各科: 生物、化學、物理、 數學、歷史、文學等 Anges Ciemay 哥倫比亞大學英文博士 ◆ACT 35/36保證班/提高班 Glen Chen 獲獎高中奧數隊教練 Virginia Guerzon 高中執照英文教師 ◆特殊高中(10月考)保證班、提高班 Grace Hu 高中執照生物老師 ◆Stuyvesant/特殊高中: 保證班、高分班、基礎班 Michael Margini 高中執照英文教師 Xiang Sun 數學博士教授 ◆Hunter考試: 保證班、高分班、基礎班 小班 Marina Tosop 心理學/天才教育,哥大博士 ◆5th、6th、7th 核心課程考試 Deana Caro 中學執照英文老師 或 ◆大學申請、論文、面談指導 Michael Hinojo 高中數學教師 1對1教學 Raymond Li 中學物理數學老師 ◆GMAT,LSAT,GRE,MCAT,TOEFL Chelsea Wickle 高中英文教師
長春藤預校高檔一流、師資一流、教材一流、學生一流, 每年培養數百學生進名校! E1507F
44
教育特刊 2015
控訴哈佛
「爭平等」亞裔學生需要支持 ■王孜立 成長過程中,爸爸告訴我,只要 努力,就能成功。這就是我們熟悉 和追求的美國夢。但是,當我收到 一封封拒絕信時,我覺得也許這個 美國夢不是我的。也許我們壓根沒 有這個美國夢的份額。 高中畢業時,在1022名畢業生 中,我排第二名,GPA 4.67分. SAT2230分,ACT滿分,13門AP 課程5分,我也彈鋼琴,參加演講、 辯論、合唱團。我不是想吹噓我的 成績,只想說我符合這些要求。當 我被那些學校拒絕時,我感到悲 哀、失落,但更感到無助。當人們
告訴你「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 有些人比別的人「更平等」。至少 在美國歷史上,我知道這句話不會 奏效。失望、憤怒,於是我決定向 普林斯頓、耶魯、史丹佛大學提出 投訴,但毫無結果。 這些學校設了配額,針對亞裔學 生提高入學標準。我不能改變我 的族裔,也無法因身為亞裔感到自 豪。我知道這種感覺是不正確的。 我相信,我和其他表現優秀的亞裔 學生都有一個夢,都想實現自己最 高目標,這也是父母的期待。但當 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是亞 裔,我們必須一起站起來,抗議這 個不平等的待遇。
去年暑假,我寫了一篇討論平權 法的文章,許多亞裔的同學朋友聯 繫我,說我講了他們很久以前想說 的話。我們心裡都很清楚這個問 題,但從沒機會可以大聲說出來。 我能站出來,需要的只是勇氣和支 持,其實我們都有機會站出來。我 們不僅是亞裔,不僅是美國人,我 們也是美國夢的一部分,也該得到 我們的一部分。 ▪ 作者為威廉斯學院學生, 2013年曾向教育部投訴名校種 族歧視,並為今年亞裔控訴哈 佛招生歧視的學生代表。
王孜立
Students Need Support to Stand Up By Michael Wang As a child growing up, my father told me that if I worked hard, I’ll be able to succeed. What do we know t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We believe in an American Dream such that as long as we work hard, our progeny will be able to reap the fruits of our labor. But when I received these rejection letters, I feel that maybe that Dream is not mine, maybe I do not have a share in that Dream. Now here is just a brief summary of my accomplishments for everyone to know. I was ranked 2nd among a class of 1022 students. My GPA was about 4.67. I have an SAT score of 2230, a perfect ACT score, 13 AP classes, and numerous extracurricular events such as speech and debate, choir, piano etc. I mean, I was a qualified student, but my reason for being here today is not to brag about my achievements. I am here to tell my experiences, when I didn’t get into these institutions, what did I feel? Obviously I felt sadness, I felt despair, but most of all, I felt helpless. Why? Because when these institutions and admission offices place quotas, when they place higher standards just because you are Asian American, well, I cannot change who I am. Being Asian American is a part of my identity; it is something I
should be proud of. But when there are times when I feel I was born into the wrong race, or when I’m ashamed of being Asian, that is not correct. When our admission offices set these standards and quotas against us, we do not feel proud of being Asian anymore. That’s not correct. See, all races should be equal to each other. But when people tell you everyone is equal, but some people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at least in American history, we clearly know that phrase never works. I felt despair and I felt anger, which is why I decided to file a complaint towards Princeton, Yale and Stanford, with no results whatsoever. Because I believe I have a Dream to achieve the best and so do many other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s also what their parents want. However, when we are unable to achieve that due to our Asian American race, our merits and our hard work go to waste. We feel as if we didn’t achieve anything after all. Asian-Americans are being held to higher admissions standards by the selective schools. We have been the fastest growing minority group in America, and yet our presence on some Ivy League campuses has declined in the last 20 years.A 2009 study found that Asian-Americans were admitted at the lowest rate of any racial group.
For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to have an equal chance of getting into an elite private college, we had to score 140 points higher than whites on the SATs, 270 points higher than Latinos and 310 points higher than blacks. In 2003, the U.S. Supreme Court ruled that schools like Stanford that are not subject to Proposition 209, a proposition in California which banned racial preferences in public education, may give minority applicants a “race plus-factor” to boost their chances of getting in. The High Court acknowledged that the practice deviates from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but is permissible for 25 years to enhance campus diversity. The race-plus factor, which is supposed to help increase black, Latino and Native American enrollment, is being used as a minus-factor against us. What is the future of America? The future of America rests on the shoulders of these bright students who would one day change the world. But when you extinguish their dreams and tell them you can’t achieve that because of your race and identity, then what are they supposed to do and feel? Martin Luther King once said, “I have a dream”. Everyone has a dream, each and every single one of us has a dream and it should not be extinguished, definitely not
by racism, definitely not by inequality. So we need to achieve our dreams, we all need to let these bright students achieve their dreams so they can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We want to give these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an equal opportunity, because we all believe in the American Dream.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are not just Asian, not just American, we are Asian American. We also deserve our part in this Dream, the American Dream. As a second generation Asian American myself, when I wrote my opinioneditorial last summer about affirmative action, the same exact topic, a lot of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who were friends of mine reached out to me saying that you said what we had wanted to say for a long time but didn’t say because we didn’t have a voice to do so. We,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are very aware of this, we went through these ourselves, and we knew it. The problem is, we never found an opportunity to say these things out loud. We knew in our hearts, but we never found a voice. Students like me, we need support to stand up, that’s all we ask for. We’re very aware of this; we’ve all been through it. All we need is support and that’s all that we ask from you, and that’s all that we ask from America.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圓你音樂人生的美夢
二 手
內行人選擇原始材質
45
歡迎試琴選購,現貨供應 30多年歷史,信譽保證•專業鋼琴調音、維修、保養•銷售及維修各種管弦樂器
史坦威鋼琴 山葉鋼琴
大展售
兒童音樂班 招收3-5歲兒童團體班 秋季班 9月19日開課(周六) 9月12日(周六) 免費試課
山葉鋼琴 日本原裝二手好琴、全新數位鋼琴 E1521H E1571H
多部演奏型 史坦威鋼琴
紐約皇后區唯一YAMAHA授權
46
教育特刊 2015
■王耀正 今年有64個亞裔社團向教育部及 司法部門指控哈佛大學的入學方案 歧視亞裔,強調相較符合入學標準 的亞裔學生比率,實際錄取比率偏 低。但以2015學年為例,申請者亞 裔占21.2%,錄取的亞裔同樣占了 21%。控訴也指,哈佛限定名額, 壓縮亞裔學生的機會。但是1990 年代一項研究顯示,教育部門不曾 發現證據證明哈佛歧視亞裔學生。 相反的,1979年哈佛新生有6%亞 裔,2015年已進步到21%。 探討全面入學評估是否合法合 理,不能不提平權法案。法案基本 精神為保障所有少數族裔。如今抗 議全面入學評估的亞裔父母,可能 正是當年受益的學子。他們或許認 為亞裔學生表現優異,族裔背景不
控訴哈佛
平權法案不應分裂亞裔 再是入學的保障,反而成為阻力。 實際上,亞裔的背景,在我申請大 學的過程中,有時反而是加分。而 且在職場,亞裔仍遭遇不公平待 遇,依然需要此法的保障。 這64個團體中,有超過40個華裔 團體,但許多亞裔族群未列名其中。 這樣的組合,能代表所有亞裔?根 據亞太裔投票促進會與亞美公益促 進中心2014年民調,70%的亞裔支 持將平權方案列入大學入學評估標 準,其中包括63%的華裔。實際上, 已有超過135個亞太裔機構公開支持 平權法案與大學綜合入學評估。 華裔﹑印度裔﹑韓裔有50%擁有大
學以上學歷。但東南亞移民僅15% 有此學歷。華裔爭取子女利益,也應 正視法案對其他少數族群的保護。 剔除全面評估入學方案,推翻平權 法案的精神,對亞裔弊多於利。 曾是受害者的亞裔,如何忍心將 差別待遇加諸他人?已被稱模範族 裔的亞裔,難道不應適時回饋,對 同樣有理想的其他族群伸出援手? 美國夢不單屬於某個族群,人人能 放手追夢,才是真正的美國夢。 ▪ 作者為衛斯理安大學學 生,該校亞裔學生會主席。
王耀正
Affirmative Action Should Not Divide Asian Americans By Alton Wang Decades ago, my parents left their homes in Taiwan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not only for themselves, but also for their children. They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equal opportunity as tools for creating a better life, virtues which they have instilled upon me. I grew up in that frenzy of SAT test-prep cram courses, after-school classes, piano lessons, and more. My parents gave me the tools and support I needed to succeed throughout my K-12 career. As a current college student, I recently lived through the hectic, stressful, and frustrating process that is college admissions. I know the disappointment of being rejected from my top colleges of choice. I understood the holistic admissions process that, in some cases, worked in my favor, and in others, against. Over sixty Asian American organizations recently filed a complaint with the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and Justice, alleging that Harvard University discriminates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through its holistic admissions practice. They suggest that racial discrimination explains an alleged gap between the number of qualified Asian American applicants and the number of Asian Americans actually enrolled at Harvard. Yet we know this gap does not
exist—for the most recent applicant pool of the Class of 2019, 21.1% of all applicants, and 21% of admitted students, were Asian. There is no case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e text of their complaint reveals their true intent: buried within its pages, the complaint states clearly that their desire is to end race-conscious affirmative action. They certainly do not represent me. Affirmative action, particularly raceconscious affirmative action, has consistently been depicted as a “wedge” issue in our community. It is an issue that appears to—at face value—divide Asian Americans. The 2014 Voter Survey conducted by APIAVote, AAAJ-AAJC, and AAPIData finds that 70% of Asian Americans support affirmative 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 clear majority. Notably, the survey also found that within the larger Asian American population, a majority of Chinese Americans (63%)—who make up the bulk of the 64 organizations—also support affirmative action. Over 135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organizations have since responded in united support of the holistic admissions process and its inclusion of racial information, as well as in support of race-conscious affirmative action. Race-conscious affirmative action was first created to address the impact of systemic racism on all minorities—including Asian Americans—by removing barriers
that stymie access to tools of upward mobility. For the last fifty years, affirmative action has directly benefited Asian Americans, including the highly-educated East Asian community that includes many who currently oppose these programs. In the late 1900s, policies that would be described as affirmative action by today’s standards welcomed Chinese American students to many of the country’s predominantly white elite college campuses. Today, affirmative action continues to open doors for all Asian Americans (and other minorities) into spaces where we remain underrepresented, such as in academic graduate programs and in the workforce. The signatories of this year’s complaint against Harvard base their argument on the assertion that Harvard University has implemented a quota limiting Asian American admissions to the school. Yet, racial quotas have been out of practice since 1978, when the Supreme Court handed down its landmark decision in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 case. Here the Court ruled against the practice of quotas, but also unequivocally ruled that non-quota-based race-conscious affirmative action is legal and often necessary. The complaint filed this year nonetheless alleges that an illegal quota is being employed at Harvard. However, in a two-year review completed in 1990,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nti-Asian discrimination at the school. There is no additional evidence that an anti-Asian quota has since been implemented at Harvard in the 25 years since. In fact, Asian American admittance to Harvard University has increased steadily from 6% of incoming freshmen in 1979 to 21% of incoming freshmen in 2015. We also know that an applicant’s race is only a small factor of the school’s full consideration of every aspect of an applicant’s credentials. The Harvard complaint also claims that its authors support class-conscious affirmative action policies over race-conscious programs. But they fail to understand the deep links between rac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the United States. Poverty certainly hinders many Americans from accessing higher education, but even among the most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racism continues to play its part: even the poorest white students often have better access to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than middle-class or wealthy minority students. As Asian Americans—and particularly East Asian Americans—climb the ladder of economic mo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critical that we do not leave others behind. As we advance, we have to help others that are disadvantaged to climb this ladder with us.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47
就讀學位的同時可註冊英文ESL課程 頒發二年制大專學位及專業技能證書 精品課程 • 医疗助理 • 药剂技术员 • 会计学 • 商业及酒店管理 • 计算机 • 电子科技 • 游戏,網頁及平面設計 • 律师助理
20多個專業課程可供選擇
小班教學 時間靈活 : 白天晚間及週末班 符合條件的學生可得學費資助 免費就業指導及幫助 聯邦授權頒發 I-20 的學校
學校開放日: 校址:
www.bramsonort.edu
每周三 早10:00 - 晚6:00 皇后區 69-30 Austin Street, Forest Hills 布碌崙 8109 Bay Parkway, Brooklyn
The Bramson ORT Programs Gainful Employment Disclosures are posted on www.BramsonORT.edu/Disclosures
公開參觀 2015年10月18日(周日) 10am-3pm
在這裡的歲月將培育你長大 這裡是你應該珍惜的地方
女子學院
176-21 Wexford Terrace Jamaica Estates, NY 718.297.2120 www.tmla.org For a day at TMLA e-mail:buddy@tmla.org
Sponsored by the Sisters of St. Joseph, Brentwood, NY•Accredited by the New York State Board of Regents & the Middle States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
E1503H
E1516H
2015年10月5日秋季課程開始 迅速註冊中文熱線 (877) 432-0275
48
教育特刊 2015
■劉宇軒 從牙牙學語開始,媽媽就有意識 地引導我愛學習。我家住在公寓樓 的七樓,媽媽帶我上下樓時,常讓 我一級一級數樓梯;教我認讀每戶 的春聯;逛街時識記商店廣告招 牌;登山散步時還講有趣的動植物 故事。帶著朦朧的問號,我喜歡上 看課外書。兒童節的禮物是書,生 日禮物是書,成績優秀時獎品還是 書。媽媽外出時總把我「扔」到書 店裏,沈迷書海,我愛上了讀書學 習。 小學畢業升中考試,我得了全市 第一名。第一次明白:努力就有收 穫。為了鍛鍊獨立,爸媽讓我到鄰 市一間初中就讀。高中時,我以優 異的成績再次考到另一城市就讀。 我盡情地放飛自己,積極參加運動 會和演講比賽,開闊了我的視野, 培養了我的個性,並養成了堅持自 學的習慣。 2013年初春,我和父母一起來到 紐約,迎接我們的是陌生的環境,
求學故事
努力才有收穫 語言的障礙,父母的工作落差。 「別人行,我們也行」是家人最常 說的話。我借來了英語SAT單詞 卡,下載了英語詞典,每天放學回 到家就背單詞,讀從圖書館借來的 英文書,每天聽英文頻道, 在學校 爭取多和本地學生交談,上課時積 極參與討論和發表見解,希望盡快 提聽高說水平。我參加義工活動, 特別是公益組織亞裔兒童與家庭聯 盟,有更多機會和人交流。不知不 覺,上課聽明白了,和同學交談輕 鬆自如了。我從剛進入學校時的 ESL課,一級一級往上升,最終得 到老師推薦上AP Literature的課, 也被推舉為學校數學隊隊長,獲得 紐約市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 父母工作辛苦,收入又低,我決 定「繞道」學費高昂的補習班,借 來學姐的SAT複習資料,獨立做題
Hard Work Will Pay off By Yuxuan Liu When I was little, my family lived in a seven floor apartment. As I walked on the staircases with my mom, I would count the steps, and this simple task helped develop my sense of number. During the lunar new year, people pasted “chunlian”, and I would ask neighbors about the meaning of those well-crafted phrases. Rambling in the streets, I got interested by those advertisements and slogans and my mom would teach me how to read them. I heard lots of stories from my parents. I wondered where those stories came from and my mom told me it was the books. My passion for knowledge was thereby ignited. I was ranked the No.1 in the regional entrance exam for middle school. It was my first taste of success and it kept motivating me till now. For my better growth, my parents allowed me to go to a boarding middle school located in the neighboring city, as they saw it as an opportunity for me to live independently. I tried to unlock my potential and experienced all aspects of school activities, like charity bazaar, distance running, speech contest, chess game and so on
and so forth. Stepping into high school, despite heavier coursework, I continued to try new things. I joined the school chorus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 singing competition. These years of living away from home expanded my social circle, strengthened my willpower, and instilled into m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life. In the early spring of 2013, I moved to America with my family. I felt myself suddenly thrown to an unknown land and my parents had to work right away. Despite all language barrier and harsh life challenges, we endured and stayed positive. To quickly improve my English, I borrowed vocabulary flash cards and downloaded dictionary software onto my computer. Every day after school, I memorized those vocabulary words after I got home. To enhance my reading skills, I borrowed books from library and read them at a daily basis. To better my listening skills, I listened to radio every time before I went to bed. At school, I tried to talk to native speakers whenever I got a chanc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class even though my classmates would at times got confused by my improper pronunciation. Outside of school I went to vol-
訓練。遇到新的單詞反複認讀,遇 到不懂的問題上網查詢,英語閱讀 速度慢,練!再練!天天練!功夫 不負有心人,第二次SAT考試,我 取得2160分。 在亞裔兒童與家庭聯盟的亞裔青 少年培養計畫當義工,我多次出席 市聽證會,以親身經歷向議員說明 學校輔導員對亞裔新移民學生的重 要性,建議教育局增加對新移民學 生的幫助。我並與其他成員組織在 市政廳的Youth Advocacy Day向公 眾傳達我們的訴求。這些活動讓我 親身參與基層政治和公益事業,也 鍛煉了我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努力、進步、快樂、自信、成
劉宇軒 績、經歷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面試官 肯定,我被提前錄取,並獲得全額 獎學金。對我這個新移民學生來 說,無疑是極大的鼓舞。以後的路 還很長,而且更有挑戰。我也堅 信: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
作者為紐約市Fort Hamilton High School畢業生,來美兩年,今 年獲哥大全額獎學金。
unteer at a children day care program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Asian American Student Advocacy Project(ASAP), so that I had more opportunities to inter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se efforts gradually paid off as I could clearly feel my English proficiency advancing rapidly. Soon I had no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lessons in class, talked more fluently with my peers in English, and finished my homework with ease. Starting as an ESL student when I first came to the school, I climbed the academic ladders step by step, and finally landed in the AP Literature Class, the most reputed English class in my school. With great improvement in English, I also excelled in math and science. I got elected the president of the school math team and led the team in winning the third place in a regional math competition. Soon I was faced with the SAT monster. Most of my friends went to prep school, spending thousands of dollars. Even though my parents were willing to pay for this, I felt it should be my own responsibility to prepare for SAT. I borrowed books from friends and started to self study for SAT. Whenever I found new words, I would collect them into my notebook and went over them afterwards. Whenever I had questions, I would go online to find answers. When I took the
SAT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score came out just as what I expected, 2160! Besides academics, I invested the most time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Asian American Student Advocacy Project. There I met lots of like-minded people and worked with them to advocate for the APA community. I testified multiple times on city council hearings, made legislative visit to inform the city council of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guidance counselor in leading a student to success at school, and talked to different DOE agencies for more initiatives on helping ELL students. On Feb 22, 2014, we hosted Youth Advocacy Day on the steps of City Hall, which was a big step to hold the public attention on the guidance issue. These activities gave me lots of opportunities to get involved with my community and were a big push for my communication and leadership skills. With great experiences in both academic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 impressed the admission officer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received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interviewer, now sailing to Columbia University as a full rider. Believe me, hard work do pay off!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it may seem for you to break through, don’t get daunted! Stay positive and grateful, as you will see that your hard work will eventually carry you to land on the star!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49
Middle States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認可 創校164年完全依照羅馬天主教傳統提供基礎全人教育的學校
天主教贖世主聖麥可學校 Most Holy Redeemer Catholic Academy 本校採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教學 招收不同種族、信仰學童
教學宗旨與理念 天主教贖世主學校課程設計以提昇每位學童智識上和心 靈上的增長,以重視每位學童個別學習需求方式,配合 本校全方位優良的學習成長環境激發每位學童達到他/ 她的潛能及天賦。為達此目的,本校致力於與社區建立
各類合作關係,以天主教組織形式,社會責任及各類恩 惠來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每年有眾多的本校畢業生進 入紐約地區各大知名高中就讀。每年我們提供優秀畢業 生獎學金。本校為Middle States Association所認可。
新穎的設備 全方位師資 德智體群美育並重 打造全人教育環境
中、英雙語教學 打造雙語敏捷心智 開啟大腦學習潛能
鳥兒 天上飛 魚兒 水中游
Birds fly in the sky Fish Swim in the water
雙語 教育
全紐約第一所採 中、英雙語教學的天主教學校
招收2011年出生兒童 遵循早期兒童教育準則 奠定學童良好學習基礎
週六中文班 9:30am~12:30pm
正體簡體中文複式教學 課程豐富中華文化薰陶 塑造知書達禮的好子弟
2015-2016學年度 招收預幼班至8年級學童
(Pre-K-8th Grade) 提供早、午餐及本校課後輔導點心,一 家庭兩位以上學童入學可享學費優惠, 可申請助學金,提供免費Metro Card
暑期班
招生
★ 資優生強化課程 ★ 最先進設備的電腦教室 ★ 最新資訊的實驗室 ★ 每間教室均有寬頻上網電腦 ★ 互動式電子白版 ★ 專人心理輔導 ★ 暑期夏令營及各類活動 ★ 軍樂隊復活節及聖誕節演出 ★ 男童軍會提供生活學習
PRE-K FOR ALL
招生
招生
本校課程 ★ 依照紐約州公立教學標準 ★ 與耶魯大學合作的感性教育 (Emotional literacy) 教導學員管理情緒 ★ Project TIE (Training Innovative Educators) ★ 在紐約州會考,英、數成績傑出 ★ 課後輔導到下午6時 ★ 6-8年級作業輔導
雙語的頭腦不一定是個絕頂聰明的腦袋 但事實證明是個更靈活足智多謀的頭腦
SummerProgram 分為4、5、6周班 招收預幼班至8年級學童 課程內容豐富多樣 德智體群美育並重 提供免費Metro Card、營養餐點
136-58 41st Ave., Flushing, NY 11355 (41大道上介於凱辛納大道與友聯街之間) 報名專線:347-399-8500(中文)
718-961-0246(英文)www.mhrca-nyc.org
E1518F
採50/50教學 完全融入式學習環境 中文採正、簡體複式教學
50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命運與夢想的平衡 我今年畢業於紐約亨特中學,將 進入哈佛大學。我不常參與社團活 動,也未曾脫穎而出,因為近15 年來,多數假日我都在幫忙家人賺 錢。從小我便陪外公、外婆、爸媽 在跳蚤市場做生意,開始時只是防 人順手牽羊,稍微懂事後學著擺賣 樣品,與客人討價還價。10年級 時,我已能獨力負責一個攤位。 學習擁抱現實對我是很長的一個 過程。外公、外婆常告訴我他們的 童年故事,也愛挑中文報紙內生活 比我更艱難,但最後成功的青少年 故事讀給我聽。我不想假裝自己是 另一個類似的偶像,成長過程也沒
By Liren Ma Throughout my six years at Hunter – a school that graduates world class musicians, nationally ranked debaters, and award winning scientific researchers every year – I never stood out in any particular way. I wasn’t heavily involved in any clubs, sports teams, artistic productions, or volunteering work. Instead I spent the majority of my free time helping my family earn money. For about twelve hours a day, two days a week, forty weeks a year, the past fifteen years, I’ve worked alongside my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in open air flea markets. Until I was six or seven, my responsibilities were limited to watching people and making sure they didn’t steal any merchandise. Then as I grew older I learned how to set up samples and bargain with customers. By the time I was in tenth grade I could handle a whole spot by myself if my parents went to other markets. Learning to accept and embrace what is now an integral part of my life was a long process for me. Like many second generation immigrants, I was both burdened and blessed by grandparents who loved to tell me motivational stories - ones from their own difficult childhoods as well as ones from the Chinese newspaper. Every week I’d hear about kids around my age who
■馬立人
讓我變得比想像中更堅強,但顧攤 位時我總想起那些故事,讓我更想 回報為我放棄一切的父母。當輔導 老師說我需要課外活動好申請大學 時,我也參加更多社團。現在回 想,只希望當時更努力一點,找出 自己真正熱愛的活動。 身為家中長子,總覺得接下經濟 重擔是我的責任。長久以來,我接 受想像中的命運:讀名校,進醫學 院、法學院或商學院,賺足夠的錢 給家人舒適的生活,弟妹也有機會 追逐他們的熱情。現在我有點信心 了,但過去幾年卻常自問這是否是 正確的路。
成長在商業環境,我原想主修經 濟,後來發現對物理、哲學更著 迷,但單是考慮選擇學術工作, 都讓我覺得是不負責的念頭。高 中擺攤經驗讓我發現,把貢獻家 庭做為目標,像是放棄了自己的 人生。讓父母覺得驕傲很重要, 但必須記得他們所做的一切,是 為了讓我自由追逐夢想。我還沒 決定未來,但知道真正的挑戰是 兩者間的掙扎。最近在一次哈佛 對新生的測驗,我們被問到舒適 生活與創造美好人生的區別。我 認為在兩者間平衡很重要,才能 真正發揮潛能。 (呂賢修/摘譯)▪
馬立人
rose to face challenges usually more daunting than my own. I’m not going to pretend that my experiences have shaped me into a similar type of role model, one whose story is worthy of being read to children in need of motivation. Quite honestly, working in the flea market has not made me as determined, thoughtful, or compassionate as I would like to be. It has however, shown me the same feeling that I’ve heard echoed in all of the stories from the newspaper, which is the desire to repay my parents for everything they had to give up in order give me the opportunities I have now - the urge to validate every ounce of their sacrifice with one of my own. As a teenager, this has meant giving away my weekends to the flea market and striving to do as well as possible in school. I kept up a high GPA, studied hard for the SAT, and when my guidance counselor told me I needed more extracurriculars, I scrambled to join more clubs and find other things to build my resume. At the time, I convinced myself that I really did enjoy all the activities I started partaking in, that I would have done them even if I didn’t have to apply for college in a cutthroat environment. Looking back however, I wish I had tried harder to find extracurriculars that I really loved, or committed myself to only a few instead of dabbling in many.
Now that high school is over and I’m taking my next step into adulthood, I spend a lot of time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and what it means for me and my family. As the oldest among three, I’ve always felt that it was my responsibility to eventually carry on the torch - to relieve the financial burdens on my parents and provide a better life for my siblings. For the longest time, I accepted what I believed to be my inescapable fate: going to an elite college, studying medicine, law, or business, and then making enough money to lift my family out of debt and into relative luxury. I would live a comfortable if uneventful life, and my siblings would have the chance to pursue their passions without abandon. By now I’ve become fairly confident in my ability to be successful in that very limited way, but in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I’ve begun to question whether or not going down that path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I grew up around business, and I’m interested in pursuing economics in college, but recently I’ve started to learn about subjects that are equally fascinating to me, like physics and philosophy. Although the prospect of becoming a theoretical physicist or philosophy professor is intriguing, for a while it seemed almost irresponsible of me to even consider it. In light of my high school experience though, I’ve realized that dedicating my whole life to the goal of giv-
ing back to my family is equivalent to giving up on myself. I still believe it’s important to honor the sacrifices made my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but ultimately I must remember that everything they did was to give me the freedom to one day chase my own dreams. I have yet to figure things out for myself, to discover where I want to go in life and how I want to get there. But I now know that the real challenge lies not in passively letting my responsibilities determine what I do with my life; it lies in actively struggling to fulfill both my aspirations for myself and my duties to my family. In a recent Harvard placement test for incoming freshmen, we were asked what it means to have a good life. In order to better address this issue, the author of one of the required readings made a distinction between living well and leading a good life. The latter involves satisfying the urges, desires, and dreams that make us human while the former refers to our endeavor to lead a life of dignity, virtue, and integrity. A meaningful existence entails both leading a good life and living well. Although the analogy isn’t perfect, it’s essential that we learn how to balance our responsibilities both to ourselves and to others. Otherwise, not only do we lose our chance to stand out, but we also fail to live our lives to their full potentials.
Learning to Live
教育特刊 2015
51
E1573
廣告
秋季班招生
雅音 音樂學校 135-15 38 Ave. Flushing, NY 11354 (法拉盛喜來登酒店對面) 718-961-3080 師資一流:專業音樂學院老師授課 教學課程:鋼琴、大/中/小提琴、吉他、長笛、樂理等,可個別教授。 全面服務:銷售及出租各種弦樂器,另售琴譜、書籍幫助學生通過紐約州鑑定 考(NYSSMA)及英國皇家音樂鑑定考
E1512H
52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助人助己中國學生會 ■陳建 四年前,我跟著爺爺、奶奶來 美。登機時,我期待新生活,但又 懼怕陌生的一切。走出肯尼迪國際 機場是凌晨1點,我看到的是各種膚 色,聽到的是似懂非懂的英文。在 機場門口,見到了我四年未見的母 親。感謝她在美國的這些年辛勤, 給了我更好的學習環境,她最常對 我說「好好讀書」。 來美國時已近10月。我進入新城 高中,一所改變我一生的學校。記 得剛開始上學像個噩夢,上課聽不 懂,更別提舉手發言。原本內向的 我,因為擔心別人嘲笑我的口音變 得更不敢說話。但萬幸的是,學校 有中國同學、老師相助。 我和多數新移民一樣,就讀雙語 班,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慢慢的,
我感覺不再孤單,學校也不可怕 了。10年級,我開始選修一些全英 文的課程,比如化學課。一開始很 多單詞看不懂,老師講的課也聽不 太懂。但我堅信勤能補拙,每天花 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完成功課,並記 住不懂的單詞。慢慢的,我發現化 學變簡單了,開始適應全英文的環 境。最後,我得到平均99分及那年 化學州會考全校最高的93分。 11年級是我最忙也最有意義的一 年。我選修了大學微積分,在AP考 試獲得了5分的滿分,還通過了紐約 州的英文考試,和其他本地學生一 樣接受全英文教學。今年我選修了 AP生物和AP中文,畢業成績96.97 分,全校第三。今秋我將進入石溪 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開始人生 另一個旅程。 10年級我碰到了一位學長,他讓
我對申請大學以及SAT考試有更深 入的理解,還鼓勵我參加中國學生 會並競選會長。11年級開始,我當 選了兩年的中國學生會會長,培養 了領導、組織及溝通能力。感謝我 的中文老師曹老師,她是中國學生 會的顧問,教我為人處事。 中國學生會除了辦活動,也幫同 學解決課業困難。曾有一位同學, 到美國時連26個字母都不熟悉,生 活難適應,他只想輟學。我每天下 課後都幫助他,從基本的單詞及簡 單的句子開始教他。他刻苦學習, 現在已適應學校生活,也積極參加 各種活動。他的轉變讓我很開心。 高中四年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是在 畢業班頒獎夜,拿著獎狀站在台上 面對所有畢業生。我還得到一項韓 國教會的獎學金,以及學校給的獎 學金。很多學生剛來美國時都有不
Chinese Student Club Helps Us All By Jian Chen My grandparents and I came to this country four years ago. As I boarded the plane, I knew that a completely different life was waiting for me in New York. When I walked out of JFK Airport, it was 1:00 AM. I heard someone calling my name. I turned my head and saw my mother whom I had not seen in four years. She looked a bit tired. Thanks to her hard work, she has provided me with a better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ll these years she has told me to put effort into school, and without my mother’s help and support, I would not have the achievements I have today. In October I became a student at Newtown High School, and it changed my life. I remember the first few weeks of school were a nightmare because I could barely understand what the teacher’s said, and I was afraid of raising my hand in the class because of language barrier. I became introverted because I feared that other people might laugh at my accent. Fortunately, there were many Chinese students as well as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and whenever I encountered any problem I was able to find
a solution successfully with their help. At first I was enrolled in bilingual classes like many other new immigrants. In the bilingual class I made a lot of new friends. Slowly, I felt less lonely in school, and it became more enjoyable. During my sophomore year, I was given monolingual classes, in particular Chemistry. I spent more time studying and completing all the homework assignments, and I tried to memorize the words that I did not know. I finished this class with a 99% average and scored a 93 on my Regents exam. Junior year was the busiest and most interesting year for me in high school. I took AP Calculus, and got a 5 in the AP exam. I also passed the New York Stat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xam (NYSESLAT), and I became one of many other students who received a full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As a senior I took AP Biology and AP Chinese, and after applying to college, sev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epted me. I am very proud to say that I have a 96.67% average and am ranked number 3 in my graduating class. In September I will start a new chapter in my life as I have decided to attend Stony Brook University and
study computer science. I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a variety of school clubs and school activities. I developed broad interests and strong social skills. At Newtown High School I became a member of ARISTA, a National Honor Society, and during the weekends, I also attended 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s held by the Key Club. In my Sophomore year, I met a senior. He helped me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lleg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the SAT test. He also encouraged me to join Chinese Club, and run for president of Chinese Club. During my junior and senior years I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Club. Serving as president helped me to develop my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Chinese teacher and advisor of the Chinese Club Ms.CaoBush, for everything she has done for me these four years. She helped me to develop my social skills to better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has had a great impact in my development these past four years. Another task of Chinese Club is to help other students solve problems in their homework. I once met a new immigrant
陳建與母親。(攝於畢業典禮) 適應,還可能對美國反感。我想 說:我曾經和你們一樣困惑、無 奈,但沒有放棄,也希望你們不要 輕易放棄,要堅信雨後總會有彩 虹。 ▪ 來美四年,陳建高中時擔 任兩年中國學生會會長,並 以全校第三名畢業,將進入 石溪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
student who was not familiar with the 26 letters. He did not get used to the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anted to drop out. Every day after school, I helped him by teaching him basic English vocabulary, simple sentences, and some grammar. He put a lot of effort in learning English. Now, he slowly gets used to the life in school and attends many activities. His transformation makes me happy, and I am glad that I can help him. The moment made me so proud of myself was standing on the stage, facing all other seniors and holding my awards at the Senior Award Night. I also received scholarship offered by a Korean church near my school, and my school. These scholarship not only eased the burden of college expense, but also a recognition for all the effort I had put into my study. I believe that many new immigrants find themselves in an uncomfortable place when they first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me may even dislike the American life. I want to let you know that I also felt confused and hopeless at first, but I did not give up. 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do not give up easily when you encounter difficulties. Life is not just a long and difficult journey, it is also filled with many delightful moments, and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r future is brighter than you imagined.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法拉盛
貝 賽
718-281-2338/718-353-4388 196-25 42nd Ave. Bayside, NY11358 (Francis Lewis Blvd and 42nd Ave)
718-353-4388
135-25 38 Ave. 2樓 Flushing (喜來登酒店公共停車場對面)
招收2-6歲小朋友入讀 | 全方位的資優教育學校 紐約市教育局免費全日制學前班接受報名 (適合2011年出生的小朋友)
嶄新教學大樓有過兩萬尺活動空間: 芭蕾舞室,獨立鋼琴教室,小小博物館,室內攀岩, 戶外活動樂團及植物園區
E1555F
秋季班招生 開放日
康新國際幼校 康華幼稚園 8月22號(星期六) 10時至2時
8月23號(星期日) 10時到2時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感謝外公的成長故事 ■黃凱爾、黃瑞陽 我們是芝加哥Palatine高中11年 級的雙胞胎兄弟,從學業到鋼琴比 賽,常彼此競爭鼓勵,造就我們今 年ACT同時考滿分,以及曾與芝加 哥交響樂團等多個樂團同台演出的 成績。成長於單親家庭,外公、外 婆給了我們許多照顧,他們帶來美 國的中華傳統,也功不可沒。 做為第二代亞裔,我們受美國及中 華文化的影響。外公的親身故事,像 一種啟發。他出生於台灣的窮困家 庭,沒鞋穿、父母也沒求學機會。但 因父親鼓勵,他考上台大,之後來美 求學,又被外派芝加哥工作,改變了 全家的生活。外公常在陪我們吃早 餐、送我們上學時聊自己童年及年輕 時的故事。所以我們很小的時候,即 便生活挑戰完全無法相比,便展現 與他相似的毅力。 我們五歲開始向阿姨學鋼琴,12
歲便參加全國比賽,除了面對各地 好手,也常在決賽彼此爭冠。成功 來自苦練。一年暑假,阿姨與外婆 設計了每天10小時的鋼琴課,從 早到晚,幾乎只有吃飯時休息。我 們放棄了玩樂,這可能讓人失去熱
情,但最後琴藝飛進。 這種努力的態度正是高中所必 須。在高中,光是聰明不夠,還需 盡力深入了解每一項主題,這讓努 力的人能超越其他學生。練習鋼琴 也讓我們學會時間管理。從小每天
2013年,黃凱爾、黃瑞陽與 Evanston Symphony Orchestra演出。
名校的跳版 升學的搖籃
黃凱爾、
寫完作業還要練琴,七年級開始我 們參加田徑隊,高中打網球,我們 比誰都瞭解掌握時間的重要,工作 與休閒應是相等的需求。想要成 功,一個人必須能以生活樂趣鼓勵 自己更努力,掌握有效率地學習及 玩樂。外公常提醒我們要聰明地運 用時間,而掌握其中訣竅對考ACT 很重要。因為如果不限時間,多數 學生應都能在ACT得滿分。當然, 時常練習,學習調整答題節奏也很 重要。 我們與其他亞裔孩子並無不同, 但家人總互相勉勵。外公、外婆的 智慧豐富了我們的生命,傳統的奮 鬥觀與美國文化中的享樂達成平 衡,讓我們快樂、成功。 (呂賢修/摘譯)▪
黃瑞陽、黃凱爾於2008、 2009年先後獲DePaul Concerto Festival for Young Performers冠軍,2010、 2011年兩人接連於芝加哥 Young Steinway Concert Series演出。
黃瑞陽
傑出補習班
樓 大 新 全 擴大喬遷 中 生 招 烈 熱 班 秋季
新址:法拉盛王子街37-20號 4B (37-20 Prince St.) 巿立停車場對面 電話:718-961-1816
E1540H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Thanks Grandpa’s Stories By Kyle Huang, Ryan Huang We are twin brothers, juniors at Palatine High School in the Chicago suburbs. For the majority of our lives, we have grown up in single parent family, so our grandparents have helped to take care of us. We have also competed to succeed with each other, which led to us each achieving perfect ACT scores, and also success in piano performance, such as playing with the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Our grandparents, having brought with them Chinese tradition and legacy, have had a lot of influence in our lives. Being first generation Asian Americans, we live by that Chinese legacy within American culture. That legacy is defined by the determination and discipline which our grandfather showed in his endeavors, inspiring us with motivation to succeed. He was born in Taiwan. He was shoeless, and his family lacked education. However,
through his hard work in school and with encouragement from his father, he eventually managed to be admitted into Taiwan University. With this came opportunities for his career and for his family. Our grandfather took a job at the Bank of America, and was asked to move to work in Chicago. Our grandfather tells us stories from his childhood and young adulthood often.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he explains his past to us over breakfast, and on the way to school. The Chinese legacy entails the expectation of hard work and perseverance. Since we were very young, we have been trained to show the same determination as our grandfather once did, even though our struggle is not of the same gravity. We both started playing piano at the age of five, learning from our aunt, Brenda Huang. By the time we were twelve, we were both partaking in 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s. We competed not only with the best from around the nation, but also with
each other. Our success only came at the expense of hard work. One summer, our aunt and grandmother designed a daily schedule with ten hours of piano practice each. The symptoms of this work schedule may include inadequate social life and entertainment, and these factors can dampen a person’s determination. However, after getting through that summer, our skills at the piano far exceeded what they had been before. This hard-working attitude is what we needed when we got to high school. It really is not enough to only be smart. In order to succeed, students need to do their best to gain the deepest understanding possible on each topic. Time management, in fact, is another very important skill we learned from working so diligently at music. We were two of the few people in America who needed to work for hours at something other than homework as children; in addition, we
傑出補習班
名校的跳版 升學的搖籃
特殊高中衝刺班 上課日期: 8/15-10/17
have always enjoyed socialization and entertainment. We joined cross country in seventh grade, and have participated in tennis throughout our high school years. We had more motivation than anyone to manage time well, because we always felt an equal need for relaxation and work. From the encouragement of our family, we knew working hard at piano and school was always important. From friends at school, we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fun. To be successful, people need to have enough enjoyment in their lives to motivate them to work hard. Our grandmother has lectured us countless times on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time wisely, and it has paid off. In fact, knowing how to work efficiently is indisputably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needed to do well on the ACT. Many students, if given unlimited time to take the ACT, will know how to answer every single question correctly. The best way to learn this skill is to practice taking the ACT, and learning how to pace yourself. However, it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learn the material that the ACT covers first.
免費一次模擬考試
每人
特別針對要考特殊高中的學生而
設計的考試複習課程,由史岱文森 特殊高中模擬考 650分以上 600分以上 550分以上 500分以上 高中老師及數學權威分析考題 傑出獎學金 免費上課 70%OFF 50%OFF 30%OFF
特殊高中考上名單人數眾多 無法一一列舉,歡迎到校查詢。 2015年杭特初中上榜名單 Andrew Liu Cynthia Qian Donovan Cho Edison Chen Irene Kuang Jack Chen Joseph Cui Julianna Yu Katarina Ivkovic
Kenneth Chen Kiely Yeh Lulu Jiang Phoebe Li Roland Waterson Sarah Zhou William Wen Yuriko Zhang Ketie Lu
特殊高中、亨特天才初中
法拉盛:37-20 Prince St. #4B
大獲全勝的好成績
唐人街:98 Mott St., 4FL
718-961-1816 212-219-1860
E1541H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秋季英數補習課程 文: 黃元苓 漫長暑假已近尾聲,是莘莘學子即將重返校園,重新審視規畫學習大計 的最好時機。華英學院(Florentine School)推出的秋季班,兼顧「腦」的開 發---數學、英文、科學,「心」的薰陶---音樂、藝術、文學,均衡發展智力 與才藝等綜合能力,為學子創造有利的升入常春藤名校之資格與條件。
秋季課程目標 共有四大項目 在華埠主持華英學院卅三載的院長梅司徒維英說,該院秋季班有四大明確 目標: (一)鞏固基礎,確立目標,迎頭趕上: 提示新學期課業要點,往下紮 根,穩固所學,以期融會貫通,活學活用。(二)密集輔導英文文法及寫作: 培養清晰思路,運用條理分明,內容紮實,簡明通順的文句來撰寫專題文章 和讀書報告。(三)訓練應試能力: 學生參加紐約三至八年級州考或者特殊高 中入學試測驗,以便掌握熟悉解題技巧。(四)發掘主科以外潛質: 栽培訓練 學生才藝修養,並安排參與音樂與藝術演出。此外,院方也敦促鼓勵學生進 修新世代必備之電腦技巧,作個多才多藝的多面手,藉以提升獲得名校青睞 錄取的勝算。
明星學府課程 英數藝術電腦 針對上述學習目標,秋季班包含三大類充實密集課程。(一)必修學科: 英 文、生字、閱讀、數學、寫作(語法)與邏輯模擬測試。(二)術科項目: 音 樂、藝術與參加樂團等。(三)電腦科目: 開辦當前最熱門的編程電腦班 (Computer Coding),教授與谷歌及臉書相關的電腦編寫和應用程式。
課後學業輔導 早有建樹聲名 華英課後班教導正確學習態度與方法,早有建樹聲名,吸引附近PS 1、PS 2、PS 124、PS 126與顯聖容中小學學生慕名入讀。梅院長說,該院聘請專 業教師,小班教學,一週五天,培育學生時間管理的概念與嚴密的組織等能 力,讓學生事半功倍,游刃有餘地應付學校課業之外,還能發揮興趣專才, 做個品學兼優,內外兼修的好學生。
教導讀書方法 終身受用不盡 兩年前,即於2013年,紐約州教育廳頒布「共同核心教學」(Common Core Learning,簡稱CCL)之教育方針與考試制度,旨在養成學生批判性思 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梅院長提示,當今考試靈活多變,不再是只靠僵化的 填鴨或是呆板的心算所能應付得了的。因此,華英的補習班側重培養學生分 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隨機應變的能力,緊貼「共同核心教學」的 政策與方向。
2016年SAT改制 考試選項有變動 梅院長亦提醒,高中升大學的SAT考試,原本硬性規定要考英、數與作 文三科,總分2,400。2016年起,SAT考試政策改變,學生可以只考英數兩 科,滿分1,600。為了因應這種變化,該院老師已做足功夫,調整教材與教 法,並為學生分析選擇加考作文的利弊。總之,無論學生最後決定以何種方 式應考,包括ACT大學試,該院都會帶領學生做好萬全準備,令他們胸有成 竹,從容淡定地應試,以期獲取滿意高分。
秋季英數進修班 9月12日周六開課 秋季課後輔導班 9月09日周三開課 華埠且林士果柏路(Park Row)219號
212-964-8666/625-8338 www.florentineschool.com info@florentineschool.com
著重師資陣容 碩士以上學位 梅院長還強調,優良師資是教學活動的靈魂人物,對成功辦學至關重要, 因此她認為好的課程都應嚴選老師。準此,理想的班級應當聘用有學位的專 業持照教師,也就是說應優先禮聘出身高中名校、常春藤等大學的學士與碩 士,一來這些出類拔萃的優秀教師,可為學生立下楷模榜樣,供學生參考遵 循;二來學生也可借鏡他們的成功經歷,自我期勉,從而養成讀書人應有的 胸襟氣度與修養風範。 E1561F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53
偉博教育中心 偉博教育理念: 偉博教育中心是由一支有愛心、優秀、富有教學熱忱及經驗的教師團隊所組成,以培 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雙語人才為第一目標,設置了中文、英文、數學以及舞蹈、繪 畫、功夫等多種文化學習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課程可以在各科學業上有不同程度的進 步和提高。此外,本中心研創的「印象快速識字法」和《偉博中文》、《甜甜學中 文》、《愛中文》等系列教材能讓學生輕鬆學中文,快速進入閱讀中文階段。
自創教材 配套練習冊 千張圖卡 【印象快速識字法】讓你一年輕鬆識得642個漢字!
全紐約唯一集教學和研發教材教法為一體的中文教學中心
新增 周六英文閱讀/英文寫作/數學加強班 現在報名減$50 圖就是字,字就是圖,開發右腦,易學易記,開創中文認字新世紀! 週一至週五
課後輔導班:週一至週五 2:30PM-6:00PM
週六中文英數班: 每週六 9:00AM-4:00PM
暑期班:8:30AM-5:00PM
接受政府補助的學生
招收四歲以上學生,設有幼兒中文班、小學中文班以及 中學中文班。採用本校獨家研發的三大系列教材:《偉 博中文》、《甜甜學中文》、以及《愛中文》。偉博中文教 材配合獨特字卡,運用電腦高科技技術,把聲音、圖像、 動畫以及遊戲結合為一體,形式活撥新穎,讓學生輕鬆 迅速地提高中文水準。每年有免費到中國參加夏令營的 名額。國務院僑辦的「海外華僑青少年中華文化知識競 賽」指定舉辦單位,曾獲全美中文學校協會嘉獎。
招收四歲 以 上學生,每年的 七月和八月舉行,共七周。除 加強英文、數學、中文的課程 外,還有繪畫、手工、舞蹈、唱 歌、功夫、風箏、電影及郊遊 等活動。各科老師均具專業水 準,特設幼兒班,充實您子女 的暑假。
招收四歲以上學生,聘請專業執照美國 及雙語老師執教,提高孩子數學、閱讀、 寫作能力,並有州考針對性輔導。 另設每天一小時中文學習,英文、數學、 中文三不誤。 免費午點,校車接送,有 晚接服務。
詳請請電:(646)209-2665、(718)353-5599 法拉盛:PS 20- 142-30 Barclay Ave, 2Fl, Flushing 布碌崙:PS 310- 942 62nd Street, Brooklyn, NY 11219
上課地點:
辦公室:140-22 Beach Ave., # SCA, Flushing, NY 11355 網址:www.weiboe.com www.weibochinese.com
急
症: 發燒、頭痛、胃痛、腹瀉、創傷、割傷、跌倒、燙傷、異物、過敏、 哮喘發作、風疹發作 內 科: 糖尿病、高血壓、花粉症、心血管疾病、哮喘、肺炎、肝炎、胰腺炎、 貧血、泌尿系炎症、甲亢甲減、痛風、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 外 科: 清創縫合、贅生物切除、切開引流、燙傷、活檢 婦 科: 各種性病、婦科檢查、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痛經、驗孕、不孕不育、 更年期出血 男 科: 各種性病、前列腺疾病、泌尿系感染、生殖疾病 兒 科: 小兒各種疾病、預防接種、學校體檢 皮膚科: 皮膚美容、美容注射、皮疹、濕疹、冷凍治療、皮疣、尖銳濕疣、 扁平疣、玫瑰糠疹、腳氣、各種皮癬 老年科: 骨質疏鬆、痛風、關節炎、癌症篩查、肺炎疫苗、感冒疫苗、失眠、 聽力衰退、便血、排尿困難、老年性陰道炎、更年期綜合症 檢 查: 心電圖、B超、超聲心動圖、24小時心動圖、驗血、驗尿、驗孕、 驗痰、視力檢查、聽力檢查、學生教師司機等全身體檢
鄭力醫學博士主診 Li Zheng, M.D.
醫術精湛 視病如親 提供全方位優質醫療服務 接受多種保險 自費者看診優惠 免費提供政府醫療保險申請服務
自費體檢$99 流感疫苗$25/針 E1560F
電話:718-463-3838•718-460-8383 地址:136-40 39 Ave. #401, Flushing
通國、英、廣東、福州話
(明都大酒樓旁)
即來即看 縮短候診時間 一週七天看診 Mon.~Sun.: 9AM-5PM
54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科學女孩寫科幻小說 ■鮑嘉璐 進入高中最後一學期,我跟大家 一樣染上了「高年級倦怠症」:臉 上掛著大大的、放鬆的微笑,但沒 人知道我正要居住到一個完全不同 的世界—2347年的月球殖民地,它 是我正在創作名叫「白鴿飛升」的 故事背景。 上大學後,在地球科學教授的幫 助下我作了一個預測,2240年以 前,由於南極洲和格陵蘭冰帽的加 速融化,海平面會上升大約七米。 同時,能源成本由於燃料不足而飆 升,引起經濟衰退和衝突。這就是 為什麼小說中有一群來自世界各地
的類偏執狂科學家殖民月球。 我把不同文化背景,包括來自我 的背景的人物聚到一起。這感覺很 自然,因為我的主要身分、亦是很 重要的身分,便是華裔,還因為我 們在流行文化中沒有得到足夠的、 令人尊重的表現。在「白鴿飛升」 中,女主人公菲耶特和家人秘密地 堅持他們的華人傳統,儘管政府設 法以月球「團結」為名消滅這些身 分。古老的故事和迷信賦予了她力 量,正如它們也賦予我力量一樣。 我打算接著出兩本「白鴿」系列 的小說,再把我腦中一直打轉的一 個幻想故事寫出來。同時,我要以 斐濟巨蛤的保護為題寫一篇畢業
鮑嘉璐。「白鴿飛升」封面。
論文,拿 到生態學 的本科學 位。我熱愛 活在科學和書 本中,希望所有 愛寫作的年輕人都能和我一樣,將 記憶寫入小說,也許有天會有人讀 到。 (陸怡雯/摘譯)
作者為哥倫比亞大學環境 生物學系學生。12年級起, 創作了科幻小說三部曲「月 球殖民地」,第一部「白鴿 飛升」於今年2月出版。
Writing to The Moon: The Story Behind My First Novel’s Publication By Karen Bao ”Senioritis” is an inescapable condition unique to the final semester of high school, a self-awarded break from routine life. When it infected me, I showed the usual symptoms: a wide, relaxed smile and time spent idling after school with a group of similarly carefree friends. Little did they know that I was beginning to inhabit a whole other world – a moon colony in the year 2347, the setting of a story I was writing. Although I’ve always loved to read, writing and publishing a novel were never part of “the plan.” Because biodiversity loss and climate change kept me up at night, I wanted to dedicate my life to ameliorating these problems. I thought that in college, I would fully devote my time to studying ecology. Telling stories would have to be a part of my life. And my life, inevitably, became part of those stories. Writing a novel was like assembling a puzzle I created for myself. Being a moderately outgoing girl, I’ve befriended many of my quieter peers and have learned that their composed exteriors often hide complicated emotions and unbreakable resolve. By taking the concept of reticence to an extreme, I created Phaet, the
selectively mute fifteen-year-old gardener and biology nerd who is the heroine of Dove Arising. Since the uncanny death of Phaet’s father long ago, her best friend Umbriel has spoken for her, warding off both sympathy and cruelty. But then her mother is arrested, and everything must change – including Phaet herself. To save her family from destitution, she joins the Lunar Militia, abandoning her childhood dreams and breaking out of her shell. With the help of my earth science professor, I estimated that by the 2240’s, sea levels rose roughly seven meters, given the accelerating melt of Antarctica and Greenland’s ice caps. Simultaneously, energy costs soared because of fuel shortages, leading to economic meltdowns and civil conflicts. A group of quasi-paranoid scien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ooled their funds, abandoned the chaos, and colonized the Moon. I never meant to preach about “alternative” energy or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today’s world, but my novel unquestionably hints at these topics, which I’m tackling in my academic career. The futuristic setting allowed me to bring together characters of many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ncluding mine. It felt natural, since being Chinese-American is a major part of my identity – and impor-
tant, since we don’t get enough nuanced, respectful representation in popular culture. In Dove Arising, Phaet and her family hold on to their Chinese heritage in secret, even though the government has tried to stamp out these identities in the name of Lunar “unity.” Old stories and superstitions give her strength, as they’ve often done for me. In sum, I began writing the book by combining the topics most vital to me: human personalities and relationships, environmental issues,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free, diverse society. I wanted other people to meet Phaet and travel to the Moon, so I began working on the publication process. It took courage to share this very personal novel, thick skin to brush off numerous rejections, and patience to keep improving as a writer – characteristics I had to develop on the fly. Two years passed: two years of submitting the manuscript, getting it accepted, editing it, working with amazing people in the literary world, and occasionally freaking out about whether Phaet’s story would ever reach readers. Finally, Dove Arising finally turned into a printed and bound book I was proud to call mine. It has been an inspiring whirlwind of a journey – one that has often felt like fiction. I plan to publish two more books in the Dove Chronicles series, and then
hammer out a fantasy story that’s been churning in my head. Concurrently, I’ll finish my bachelor’s degree in ecology, topping off my coursework with a thesi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of giant clams in Fiji. How will I balance my scientific and authorial careers in the future? Honestly, I’ll have to improvise. But I know I will always be reading, writing, and talking about reading and writing. Meeting and listening to other book lovers are the best parts of my job. Through many heart-baring conversations, I’ve come to believe that reading changes lives by letting us step outside of ourselves. And that the best way to learn how to write is to read voraciously, find out what you like, put pen to paper, and experiment away. Finally, I feel that for aspiring writers, no life experience is ever wasted. Every triumph and failure, everything that made you smile or cry, will enrich your voice – the elusive quality that marks your words as yours. With that in mind, I’ll try to lead the richest life I can, full of science, books, friends, and new adventures. And I hope that other young writers do the same, collecting memories like chapters in a serial novel. Someday, people might get to read about them.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55
優質教育 3-12年級秋季班熱烈招生 SAT
長島 Jericho 校區盛大開業
SHSAT AMC 8/10/12/AIME LEGO 機器人 編程 寫作競賽 演講能力訓練 新加坡數學 課後輔導 小班或一對一
新SAT
專業升學顧問服務
小科學家夏令營
網絡教程與題庫隆重誕生
量身打造完整的 大學申請服務
通往科學競賽的綠色通道
•免費 SAT 英數診斷測試 •精準電腦分析學生弱項 •首創獨特分班上課方式 •保證最低分 1950
SAT Ⅱ 數學、物理、 化學、生物、歷史、文學
•高中升大學(9至12年級) •私立高中、寄宿高中 •大學轉學 •申請獎學金、助學金 •國際學生來美留學
•STEM 科學科技工程數學 •LEGO 機器人 •編程 •生物醫學 •科學研究 •行為科學
寫作競賽班 創意寫作班 演講能力訓練、辯論比賽班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恭喜16人 JOHNS HOPKINS/ 高分進入AIME! 百老匯劇作家來自
HARVARD
本校學生在英文寫作競賽中
Humor, Short Story, Poetry, Fiction 取得 11 銀牌及8 優異獎
數學課程: 高中數學/AP課程 SSAT/ISEE/SHSAT/ SAT/SAT II 數學
優質升學顧問 2014-2015年大學錄取結果
Harvard (1) Princeton(1) MIT (1) UPenn (2) NYU (1) NYU Dental School (1) Cornell (3) Columbia (2) Georgetown (1) Johns Hopkins (1) Northwestern (1) Carnegie Mellon (2) Emory (1) Vanderbilt (1) University of Chicago (1) Boston College (3) Tufts (1) Boston University (4) Rutgers (7) School of Pharmacy (1) Syracuse (3) Penn State (5) Honors Program (2) RISD (1) Yale (1) Dartmouth College (1) Stanford University (1) Brown University (1) Williams College (1) Barnard College (1)
小頸校區
長島校區
法拉盛校區
718.229.0888
516.597.5252
718.358.2788
253-28 Northern Blvd, Little Neck, NY 11362
575 Jericho Turnpike, Jericho, NY 11753
36-26 Main Street #3X, Flushing, NY 11354 E1553F
56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洞察一切:我的寫作生活 ■邱長婷 當我塑造的人物學會理解、適 應、欣賞 和生存時,最深刻的成長 和發展往往發生在自己身上。 語言最初吸引我的是活潑又美麗 的音樂感:如「像埃及一樣的眼 睛」,除去任何一個詞都會把它毀 掉。在我初中的初期創作階段,詞 彙像是最高的創作起源,一個由看 似虛無的簡單符號組合變化形成的 作品。我,創造者,用它塑造了嘲 笑世界的鬼魂。我對創作如此迷 戀,沒有什麼,比如瘋狂的睡眠作 息時間,可以把我與創作慾望分 開。 現在看來實屬天真,太熱情洋溢 便難以持久。高中一年級學習美國 歷史時, 我對排華法案感到震驚。 我無法想像一張看起來像自己的臉 在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出現,不能
回答在羅莎‧帕克斯乘坐的公交車 上我會坐在什麼位置。我從沒有讀 過一本由美籍亞裔作家撰寫、有文 學價值的書。我嫉妒艾麗斯‧沃克 可以描述她的膚色表達明確的暗 示。 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閱讀。從那 以後,我遇到一個在母親因為布魯 克林紅蘋果騷亂而慘遭謀殺的陰影 中生活的女人,一位在越南戰爭中 服役的美籍華裔護士,一個由於母 親被驅逐回中國而沈默的男孩,以 及更多。 在塑造他們的名字、 身分和歷史 前,我閱讀了無數有關美籍亞裔歷 史和心理學的書籍,觀看了紀錄片 和現場錄像, 在哭泣中凝聽訪談, 一遍又一遍改寫故事的開頭。希望 有一天,當其他人在閱讀這些故事 時能夠感受一種歸屬感。 我發現接受不同教育後深邃的思
想,無論在哪個領域,總需要同 樣的與外界批判性地進行交往的 能力 。年輕的寫作愛好者應珍惜 他們所遇讓感動自己的想法,熱 愛那些似乎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 藝 術 家 —— 我 發 現 這 種 感 激 總 讓 我滿足。 未來,我或許會把數學和其他領 域以一種更可行的方式結合起來, 比如文學分析。我希望像父母一樣 成為大學教授。我知道,只要我還 在思考,我將永遠寫作。 ▪
作者為新澤西李文斯頓高中畢業生,獲今年美國總統獎,將進 入哈佛大學主修應用數學,輔修創意寫作。她是曼哈頓音樂學院 預科班鋼琴學生,曾獲少年藝術(Young Arts)基金會銀獎、美國 科技學生協會年會科技問題辯論全國冠軍、Scholastic藝術寫作 獎、普林斯頓大學種族關係獎、Adroit獎。其短篇小說曾於The Adroit Journal等多本文學雜誌發表,並曾在老年精神病學國際 期刊發表論文。
Seeing All: Writing in My Life By Christina Qiu Within me, there is an argument that writing is a fundamental form of empathy and the community of characters a writer envisions, births, and molds forever alters the writer’s sense of self, though I wish it didn’t sound so dramatic. While my characters learn to understand, cope, appreciate, and survive, the most profou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my own, as the most effective empowerment is the one that occurs when an individual reasons with a world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singular. The moment I realized that writing was no longer a hobby and that language would always be the framework with which I processed emotion and information, I had, unintentionally, made the decision to feel as deeply as possible. My initial attraction to language had always been its alive and beautiful musicality, how the right phrase—like “eyes like Egypt”—can make an image so poignant removing one word would ruin it, how long sentences sound against short sentences. In my initial middle-school writing stages,
words seemed like the ultimate genesis, a creation formed and driven by simple symbols against seeming nothingness, from which I, the creator, made ghosts that laughed at the world. I was so in love with the ability to create that nothing, not even insane sleep schedules, writer’s block, or criticism, could separate me from my desire to make something. But in a way, this approach now seems to me naive, too exuberant to last, the fading passion before commitment. As a tenth grader studying United States history, I was shocked to learn about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not because of the act’s horribleness, but because I had never conceptualized a face that looked like my own in a pre-Civil War America. I could not answer where I would have sat on Rosa Parks’ bus. I had never read a book of literary merit by an Asian American author. Though some would claim these issues as purely existential and even I could not explain why I was so upset by these abstract realizations, I was jealous that Alice Walker could describe the color of her skin with a clear implication of what it meant, that Toni Morrison felt
邱長婷
a bone-deep rather than merely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jazz, that even Hemingway could write without making obscure references to his far-off motherland. With these new questions in mind, I began to read very differently, seeing in language’s lines not simply stories or characters with sparkling personalities or language that dazzled, but rather, a human’s contemplations of precisely the existential, the confusing, the messy; and began to believe that maybe I could, through writing, also wonder, express, and understand. Since then, I have met a woman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her mother’s murder during the Red Apple Riots in Brooklyn, a Chinese American nurse serving in the Vietnam War, a boy silenced by his mother’s deportation back to China, and more. After all, I created them. I have read countless books and journal articles about Asian American history and psychology, watched documentaries and live footage, wept at interviews, wrote and rewrote first lines, before I forged their names, their identities, their histories. I give my characters all of myself that I can muster, and hope that one day,
when reading, someone else can identify with an emotion, feel a sense of belonging, or recognize the essence of truthful contemplation. Although I do not think that writing plays the same role in everyone’s life, I have found, after receiving education in multiple different places, that profound thinking, regardless of representation, always requires the same ability to engage critically with the outside world. Young writers should treasure the ideas they come across that speak deeply to them or cherish the artists that seem to understand their inner workings—I found these appreciations greatly satisfying. It seems that those individuals, who experience much but feel more, are the few that remain optimistic and fulfilled, and for me, this type of wisdom often resides in the swing of words, bends of phrases, and crevices of language. This fall, I will be attending Harvard University with a projected major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a minor in creative writing, and perhaps, in the future, combine mathematics in a more feasible and viable way with other untouched aspects of academia, like literature analysis. I hope, like my parents, to become a professor, and I know that I will always be writing as long as I am still thinking.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57
伯 大 尼 畫 室 BETHANY’S STUDIO OF ART 美術班 兒童/成人
本畫室採
五人小班制教學 有更多個別指導及適合程度的安排 幫助學生從基礎到進階,從興趣到專業 素描/水彩/油畫/粉彩,多元美術課程 申請建築、美術、設計院校,準備作品集
(347) 886-2330 • (718) 897-3275
E1527H
位 於 R e g o Pa r k 近 6 3 D r. 及 6 7 R d 地 鐵 站 www.stoneandbethany.com
畫室學生歷年錄取 LaGuardia High School,藝術名校 FIT, Pratt, Parson, SVA. 以及康乃爾大學建築研究 所,賓州州立大學建築研究所和紐約帕森設計學院研 究所等。並榮獲Scholastic全美青少年文藝創作大賽 的繪畫比賽金牌及銀牌
海龍體育會
8月15日速成班 E1524H
暑期班反應熱烈,8月15日紐約 五大場地加開 (游泳初級速成班$180)
名額及時間有限 報名先到先得
每級小班教學 因材施教 超過60位豐富經驗游泳教練/助教專業耐心授教 學游泳練體魄 增強身體素質 紐約各區游泳場地及技巧特訓班 華埠.唐人街•中城東25街•中城西18街•布碌崙植物園旁 (分別一級至七級及游泳隊)
因名額有限
報 名 表 學生姓名﹕
年齡﹕
電話﹕
上課時間﹕
少年組比賽三連冠學員
課程級別﹕
地址﹕
免費電話查詢﹕1-888-831-0688 網址:www.royalswim.com Email:newyorkswim@aol.com
9月26日秋季班課程 現正開始接受報名 新生8月31日前報名
30折扣優惠
可享$
58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父母給我創作空間 ■唐棣華 最近我收到小學老師寄來我五年 級時寫給高中畢業時的自己的一封 信,有許多幼稚的用詞,和自以為 帥氣的簽名。看到「我希望將來能 成為作家」時,我哭了。 可能因父母、老師的誇讚,從 小我就愛閱讀、寫作。直到我真 正瞭解寫作時,已經太遲,我已 因寫作比賽著迷,已愛上11個 月內把一個故事重寫九次的這種 折磨。當一首詩寫到一半,眼前 只剩文字和場景,內心世界吞噬
了外在。寫作對我就像呼吸,一 停止便什麼事都做不了。這種熱 情,越早發現越好。 我的父親熱愛數學,常開車載我 到紐約參加讀詩活動;母親喜歡在 信封背面塗抹服裝設計草圖,也到 學校聽我關於寫作的演說。當我陷 入苦思,將自己鎖在房間,拒絕吃
Last week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Utah. The sender was my fifth grade teacher and the letter was from me—I had written it in fifth grade to be sent to myself years later, as I was about to graduate high school. I’d begun it, “Dear Future Self,” my handwriting still big and wide and legible from hours of boring in-class penmanship lessons, my vocabulary still replete with words like “awesome”and my notions of relativity still suffused with “best.” I’d forgotten we were given this assignment, which I can picture myself doing with jaunty, hyper-confident verve, the way I approached every writing assignment I got back then, straightening my spine at my desk and gripping the pen too tightly in my hand. The letter, recounting how much fun I’d had on field trips and listing a series of teachers and friends, made me laugh, until I got to the last paragraph, which made me cry. “I hope,” I’d scribbled, “I will become a writer someday. A good one, one that a lot of people like to read. Only time will tell, however, whether or not my goal is reached.” I’d signed the letter, “Sincerely, Oriana Tang,” the cursive T overlapping the na in my first name the way I used to draw my signature, thinking it looked fancier. Until the letter arrived with a 2014
唐棣華
作者為新澤西李文斯頓高中畢業生,今年獲美國總統獎,將進入耶魯大學。她的詩和散文曾獲美國學 術藝術及寫作(National Scholastic Art & Writing Awards)等獎項,並在2014最佳青少年寫作(The Best Teen Writing of 2014)、PANK等刊物發表。她也是校刊編輯、新澤西青少年交響樂團小提琴手、 曾在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研究。
Why I Write By Oriana Tang
飯時,他們會幫我留飯菜。他們也 給我空間,當我拒絕時,不會強求 讀我寫的故事。 我不知誰在讀我的作品,但知道 自己越寫越好。我會繼續寫作,因 為寫作像愛,有時讓人驚恐,有時 又像童話,會長存於世。 (呂賢修/摘譯)▪
Forever Stamp and a June 2 postmark on a cloudy Friday afternoon, I hadn’t been sure how to begin this essay. My writing “journey”—or “story,” as it were—is convoluted. It involves a two year period when I produced nothing yet was delighted to call myself a writer, gallons of printer ink, more times I tried to quit than I can count. It involves existential crises and fifty cent paperbacks from the library book sale and hours watching dawn light seep through the curtains, staring at a blank computer screen, paralyzed with writer’s block. Why do I write? Every few weeks I return to this question. It’s certainly not because it’s so enjoyable—rather, at some points, it is the opposite. “It’s hell writing and it’s hell not writing,” said the American poet Robert Hass. “The only tolerable state is just having written.” I don’t write because I have nothing better to do and I, selfishly, don’t write for other people. I don’t write to change the world. In the end, the reasoning distills, simply, to: I write because I cannot not write. I write because I need to, the same way I need to breathe. I write because if I go too long without writing, I lose the ability to do everything else—to practice piano, to finish my math homework, to go to sleep at night. I write because of that nebulous mental space one reaches sometimes, in the middle of a story, the middle of a poem, when everything
falls away and all that is left are the words and the scene and the light, when the inner world subsumes the outer, when peace seems graspable and near. I write because it is beautiful. As a child I was a reader, and the original truth is that I wrote my first story (a mystery about a girl who tries to figure out why her dog is missing) because I liked to read. The ugly truth is that I probably continued because people—parents, teachers, friends—praised me for it, and the real truth is that I kept with it until I was old enough to analyze what I was doing, and by then it was too late and I was hooked. Hooked through the torture of writing competitions and the mounting exhaustion of schoolwork and the confusion of what topics are right and wrong for me to touch upon, hooked through eleven months and nine drafts of rewrites of a single story, through hours of pinching myself to get through the day because I’d stayed up all night to edit a poem until it felt right. Even as a fifth grader I’d known, understood in feeling if not in thought the kind of sanctity that writing conferred to me. I cannot answer the question of how or why—only that there is a magic to it, the magic that comes with any kind of passion, the magnetism of come back, of do it again. If you are lucky, you find out what brings you this magic. If you are very lucky, you find it young. I was more than very lucky: I had parents who gave me notebooks of which I’d ruin five pages with scribbles before forgetting about, parents who asked to read my stories but never invaded my privacy when
I refused. My dad drove me to poetry readings in New York; my mom attended a talk I gave about writing at my high school. When I locked them out of my room and refused to come down to dinner because I was in the middle of working out an enjambment, my parents saved me a bowl on the kitchen table when they cleared the dishes away. Was it healthy? Probably not, but passion transcends such quotidian concerns. Sure, I had limits; my parents didn’t let me fast for days while consumed with writer’s block or skip school to finish a story. But they understood the need for space, the need to indulge the all-encompassing, wordless love for language into which I’d stumbled and where I was to stay. They have felt it, too. My father loves math, worked through multiple jobs and a second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while pursuing his PhD. My mother still pores over her art books from college with their pages of costuming history, still squeezes out the time to sketch her ideas on the backs of empty envelopes. When I wasn’t into calculus or costume design the way they were, though, they let it go. They let me find my equivalent. Like any kind of love, writing is scary. Like any kind of love, writing morphs. I (thank goodness) do not write like I did ten years ago, and in ten years I will not write the way I do now. But in ten years I will still be writing. Because like any kind of love, like any kind of lasting, fairy tale love, my writing may grow or change or improve or regress—but through everything, it will remain.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59
皇后畫院十七周年慶 送免費繪畫班三個月 QUEENS ART PRODUCTION USA./QUEENS ART EDUCATION CENTER
學習美術可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啟發學生的創 作思維:激發學生的藝術天份;培養學生的全方位 發展。學習美術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審美能力 和創造能力都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基礎教育。 皇后畫院創辦人劉比華老師 (BIHUA LIU)●英文 名字: ARTHUR B. LIU.他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和教育 家。1980年他畢業於廣州市師範學校美術系,以優 異的成績畢業留校任教,然後進入廣州美術學院深 造,1984年來美自費留學,1990年榮獲紐約市立大 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 他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
(四)教法獨特、進步神速,每次課後都有功課練 習,定期舉辦課堂測驗,加強訓練,加深印象,每 個學期完成後基本上能掌握所學的繪畫技巧和知 識。(五)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參加各種繪畫比 賽和參觀各種繪畫展覽,提高學生們的審美眼光、 繪畫技巧和思維創作能力……。百聞不如一見,歡 迎有興趣學畫的小朋友前來免費試聽。 教學內容:開設兒童和成人:素描班、粉彩畫 班、水彩班、國畫班、書法班、油畫班、高中,大 學速成班、人像,人體素描班、多彩鉛筆中國畫 班、流彩油畫班等等。
E1538H
繪畫一是最形象、最易懂的世界語言和文字。 繪畫 是最形象、最易懂的世界語言和文字。 學會繪畫一你就掌握全世界最通用的話(畫)語, 你 可 以 描 畫 真 實 的 世 界;你 可 以 描 述 內 心 的 世 界;你可以描寫虛幻的世界;你可以描繪未來的世 界...;你可以擁有全世界。 一 畫家和教育家 劉比華
藝術造詣,他研究和獨創的「流彩油畫」更是前所 未有、獨具一格,榮獲美國專利局專利(FLOWING COLORS OIL PAINTING. US# 7,572,126 B2)這是 唯一一個中國人榮獲美國美術領域的全新油畫技法 專利的傑出畫家。2002年5月劉比華參加在美國休斯 頓舉行的“世界和平藝術大賽”一幅流彩油畫作品“和 平的旋律”從八千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金獎, 2008年5月劉比華參加在北京國際藝博會榮獲“十大 最具影響力畫廊” 畫家之一,2010年5月參加與世博 會同時舉行的上海藝博會榮獲金獎,2010年12月榮 獲中國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頒發“春暉杯”一等 獎和廣州藝博會金獎,2012年被廣州美術學院聘為 客座教授, 2013年在美國榮獲艾利斯島傑出移民獎 (Ellis Island Medals of Honor)。 皇后畫院特聘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和藝術造詣的 畫家和教育家, 皇后畫院教學特點是:(一)講解詳 盡,國、粵、英語並用,循循善導,由淺入深,使 學生們聽得明白。(二)言傳身教,耐心指導,每一 繪畫步驟都親自示範,化難為簡,深入淺出,使學 生們看得清楚。(三)小班教學,易於指導,每班約 十人,因人施教,保証質量,使學生們畫得漂亮。
皇后畫院的上課時間:星期六、星期日: 10:00-11:20, 11:30-1:00, 1:30-3:00, 3:30-5:00 請先電話聯繫劉老師:917-513-9789 / 718-229-6098 綱址: www.qaec.org, www.flowingcolors.com Email: liubihua81@hotmail.com/liubihua811@gmail.com
躋身美國健保主流
汲取中華醫學精髓
紐約中醫學院 New York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聯邦教育部指定機構ACAOM鑑定立案 •紐約州政府核准之正規中醫學院 •NCCAOM認可之針灸、中藥特考資格 •可申請聯邦學生低息貸款 •可申請紐約州政府助學金(TAP) •可接受國際學生申請 I-20 •可申請美國退伍軍人教學資助
•畢業學生可申請紐約等44州及 哥倫比亞地區針灸執照 ★針灸碩士(三年) ★東方醫學碩士(四年) ★ 中藥証書班** ★ 醫學氣功師証書班** **招生對象僅限於執照針灸師
www.nyctcm.edu
曼哈頓中心地址:13 E. 37th St., NY, NY 10016 介於5大道與Madison Avenue之間 電話:212-685-0888
仁愛 • 傳承 • 融匯 • 啟新
E1545H
總部地址:155 First St. Mineola, NY 11501 從曼哈頓乘長島火車僅三十分鐘,下車步行三分鐘即到 電話:516-739-1545 FAX:516-873-9622
60
教育特刊 2015
求學故事
感謝美洲中華醫學會獎學金 ■李崇禹 8歲第一次做蚯蚓切片我便愛上了 科學,對神聖的自然現象感到驚奇, 幼小的好奇心因生命的運作而增 強。科學是我的熱情。隨著成長,看 到許多不幸的人,我對人道精神產 生興趣,發現醫學是科學與社會正 義的完美結合,能用於服務社會。 在史丹佛大學時,我至宏都拉斯 參與公共衛生工作,不久又到非洲 及其餘十多個國家研究,遇到來自 全世界響應號召的醫生,見到許多 感人故事,也體會到科學對他們的 價值,以及付出的重要。 旅行中見到許多人因疾病所苦,
對我而言,科學若不能用於改善人 們的生活,幾乎沒有意義。我的父 母來自台灣,成長於聖地牙哥典型 移民家庭,我不希望變成一個與社 區分離的醫生,對無保險、語言不 同病患視而不見,就像是否定自己 的根。 美洲中華醫學會照顧華裔社區的 獨特健康需求。服務一群被忽視的 人,就像我的父母。為了子女的未 來,他們飄洋過海、一無所有地來 到美國,但因語言、文化障礙,對 醫療系統所知有限。沒有醫生了解 這些人的獨特需求,也少有人為此 提出呼籲。 美洲中華醫學會的任務也包括鼓
勵華裔選讀醫療專業,我很榮幸成 為美洲中華醫學會的受獎者,助我 度過財務困境。我的父母經營20年 的餐廳去年結束營業,但他們同時 要照顧我年邁的祖母及當時將大學 畢業的弟弟,變賣房子搬至物價較 低的弗雷斯諾。很慶幸有這項獎學 金的支持,我買了汽車,方便在醫院 輪班,助我邁入醫學院第二年。我 以身為華裔自豪。 (呂賢修/摘譯)▪
people and culture foreign to my own. Not too far into the future, I would again take to traveling, but this time in Lesotho and thirteen other countries; again privileged to pursue my research interests; again touched by the stories of the people I had met. I came away from these travels with the realization that “those who have been given much, much will be required” – and in my travels, the doctors I met all over the world honored this calling. For me, science carries little meaning apart from the people it is supposed to affect, and these people live in the here and now, suffering in communities all around us. In large part due to my family being archetypal immigrants, I’ve refused to let myself become a doctor who disengages from the “invisible” people around me – the ones without means, or insurance, or language – and if I did, I would reject the very roots from which I flourished.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I am honored to accept the Chinese American Medical Society (CAMS) scholarship. As an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serving the unique health needs of Chinese Americans, CAMS promotes health among these “invisible people” as my family had been – people, like my parents, who came from nothing, feared nothing, and traversed a great ocean in pursuit of a dream for their children, but finding themselves unable to navigate the American healthcare system due to socioeconomic or cultural-language barriers. Though my parents were thankfully healthy for most of their lives, many other Chinese find themselves sick without adequate health education or training, without physicians who understand their unique issues, or without health advocates – and it is in these people’s lives that CAMS can make a tremendous impact. CAMS also has the mission of promoting and advanci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of
李崇禹
作者為2015年美洲中華醫學會獎學金得主、史丹佛大學生物學 士、碩士,比爾蓋茲與劍橋大學獎學金得主、劍橋大學傳染病學碩 士,目前為杜克大學醫學院學生,由美國心臟協會贊助進行研究, 希望成為醫師科學家,研究以基因工程治療心血管疾病。
My Thanks to Chinese American Medical Society Scholarship By Jerry Lee
I remember fileting my first earthworm when I was eight, formaldehyde oozing out of its plump coelom, the air infused with an equally infuriating and intoxicating odor. I loved it. I marveled at nature’s most private sanctuary, with only the pure, unadulterated curiosity of a child, and was henceforth entranced by the inner workings of life itself. Science is my passion, but as I grew in awareness, I became convinced by my faith and experiences with human suffering to shift my attention to humanitarian pursuits. I found medicine to b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social justice, a way that I could pursue science in service of my community. To this end, I spent three months as a young Stanford student doing independent public health work in Honduras – an intentional effort to learn from a
Chinese descent, and this scholarship has supported me through a time of considerable financial instability. The restaurant that my parents’ built and operated for 20 years closed last year, and while caring for my Centenarian grandmother and supporting my younger brother as he graduates from college, my parents sold our house of twenty-five years and moved to Fresno, California, to reduce expenses. I have been privileged enough to use the scholarship to help purchase a vehicle, a necessity for a medical student to thrive during clinical rotations, which will be a tremendous asset as I begin my second year of medical school at Duke University. I am incredibly thankful for this scholarship for investing in me, eternally grateful to my parents for believing in me, and immeasurably proud to call myself Chinese American. About CAMS Scholarship:http:// chineseamericanmedicalsociety.cloverpad.org/scholarship
關於美洲中華醫學會獎學金 美洲中華醫學會的成立宗旨為號召醫療相關專業人士,推廣健康知識,提升華裔健康,改善少數族裔面對的不公平處境。透過教育、科學研究、 獎學金及公益活動,專注華裔特殊健康議題,並為華裔醫療人員發聲。現任會長為鄺立中醫生、行政總監為陳建樂醫生。 1973年至今,如劉繼高、鄭岱雲等醫生以家人為名成立教育基金,並由眾多會員捐款,每年頒贈三至七位正就讀醫學院、牙醫系的華裔學生2500 至5000元獎學金,目前已累積超過170位受獎者,另有經濟困難學生獎學金,以及暑假研究華裔健康問題的獎學金。申請表及文件需求可參考網 頁:http://chineseamericanmedicalsociety.cloverpad.org/scholarship。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61
● 減少學生成績差距並幫助學生的成長 ● 每一天所有學生都接受音樂教學 ● 設有兩個K-5分校在紐約市的下東城
慾 了 解 更 多 信 息 或 申 請 資 料 , 請 致 電 Manhattan Charter School 100 Attorney Street New York, NY 10002 (212) 533-2743
Manhattan Charter School 2 220 Henry Street New York, NY 10002 (212) 964-3792
www.manhattancharterschool.org (網站語言可選中文) E1502F
62
教育特刊 2015
校園生活
第一代哈佛生對我的意義 ■Lloyd Chen 在我的成長過程,因為習慣了環 境,從未覺得與眾不同,我知道不向 母親伸手要錢、不穿新潮服裝、沒 有私人家教。當我進入哈佛,才發現 不同世界。有人上昂貴的音樂課、有 升學顧問、重視教育是家庭傳統。 從小我就夢想進入哈佛,相信踏 進校園幾周內就能交到好朋友,愛 上那裡的學風,獲得一流的人生規 劃,會快樂。但我很快便發現這不 是真的。當你出身低收入家庭,是 家中第一個大學生,會因此在學校 面對各種挑戰。 記得開學第一周,發現我旁邊的 同學姊姊也讀哈佛,他已經排好課 表,正在申請校園工作。我也聽到 宿舍室友打電話問父母如何選課、
是哪位律師幫忙改論文。這讓我很 難不體會自己的弱勢,尤其是家人 連我搬進宿舍的日期都不知道。這 不是批評那些能輕鬆獲得引導的學 生,而是凸顯弱勢群體獲得指引的 重要。這也是「哈佛第一代學生聯 盟」(Harvard College First Generation Student Union)成立的原因。 聯盟主要目標是:1.提供人際輔 導加速過渡期;2.讓第一代學生彼 此連結;3.給學生表達維權意見的 舞台。我們提供資源指南,包含選 課、課外活動、工讀機會等,也有 同為第一代學生的校友擔任精神導 師,網上回答問題。 我有朋友因為無力負擔,從不在 校外吃飯,但四周卻有人舉辦奢華 派對、享受度假。哈佛處處都有社 會階層的記號,每天提醒你在此讀
書是特權,也常有學生暗示你不屬 於這裡。曾有朋友說:「你能免費 讀哈佛,因為我交的學費補助了 你。這不公平。」當許多人羨慕你 幸運時,你卻懷懷疑自己是否能在 這種氣氛下生存,是否能在這所非 為自己打造的學府成功。 我在加入聯盟後有了自信,自豪 身為其中一員。我有朋友無家可 歸,高中時打多份工養家,移民來 美時不懂英文,最後都成功了。我 的父親因酗酒離家,母親得了憂鬱 症,難以工作,只能維持我們的健 康、安全,無力顧及學業。儘管如 此,八歲起我就夢想進哈佛,蒐集 一切申請資訊,最後同時被耶魯、 普林斯頓、史丹佛、麻省理工等校 錄取。我瞭解到也許我不擁有全世 界,但能用手邊僅有的創造一切。
What First Generation Means to Me By Lloyd Chen Throughout my early years, I never felt different from others because when you grow up in a certain environment, everything becomes normal to you; it becomes the status quo. It was natural to me to not ask for money. It was natural to not wear fancy clothes. It was natural to not consider extra tutoring. But when I came to Harvard, I realized I was different. Entering Harvard, I truly believed the experience would be magical. I believed I would meet my best friends within the first few weeks; I would love the academics and learning; I would be able to access topnotch advising; and ultimately, I would be happy here. Quickly, though, I realized this was not the case; I realized no school was perfect. Moreover, I felt I was behind my peers. When you enter Harvard as a lowincome, first-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 (where your parents have not attended college), more often than not, you come in with a background that sets yourself up for a unique set of challenges. I remember in the first week of my freshman year, I was sitting next to my friend who had an older sister going to
Harvard, and I noticed he had a whiteboard on his desk. He already had his course schedule set and was going to interview for an on-campus job that same week. I saw how my roommate called his parents, asking them for advice on course selection. Coming across instances like these, it’s hard not to feel disadvantaged when your family doesn’t even know your move-in date. This is not meant to criticize those who do have easier access to guidance, but it does exemplify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guidance for students of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s. And that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why the First Generation Student Union was born. Its three main objectives are “(1) To facilitate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 for first generation students through initiatives such as providing mentorship networks and sharing academic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members; (2) To build a community among first generation Harvard students; and (3) To provide the first generation student community a platform to express its voice and to advocate for themselves.” I, along with another previous board member of the union, created a first generation resource guide with the Bureau of Study Counsel in
order to outline some advice on courses, extracurriculars, job opportunities, and life at Harvard. An alumni mentoring program was also established to connect first generation students with Harvard alumni who were also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I know students who never eat out because they can’t afford to. And yet, these same students are surrounded by the ones who host expensive parties and go on fancy vacations. At Harvard, there are class markers everywhere. Each day you are reminded that Harvard is a place of privilege, and every now and then you have a peer implying that you don’t belong. One “friend” told me “You can go here for free because I pay for my tuition. I am paying for your financial aid. It’s not fair you don’t have to pay and that I do.” When you have people telling you that you’re lucky – that everything is given to you on a silver platter – you wonder if you can survive in a place where your peers actually think like this. You wonder if you can thrive in an institution that was not built for you. At least for me, I began to grow confidence when I joined the First Generation Student Union. Hearing my peers’ stories made me proud to be a part of this com-
Lloyd Chen 若依統計,像我們這樣成長背景的 孩子不會成功,但我們這群第一代 大學生正挑戰這些數字。 (呂賢修/摘譯) 作者為哈佛大學二年級學 生,曾為「哈佛第一代學生 聯盟」新生代表。
munity. I have friends who have succeeded despite homelessness, despite working several jobs to support their families in high school, and despite immigrating without knowing a word of English. Growing up, I wasn’t raised in the most ideal situation. My father who was alcoholic and abusive abandoned my family when I was three years old, and my mother was left to take care of my sisters and me by herself. Through this stressful time, she was suffering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clinical depression, both of which made it difficult for her to work and thus kept our family under the poverty line. In addition, my mother was focused on keeping us healthy and safe and did not have the energy or knowledge to guide us through our academic lives. Despite this, getting into Harvard was my dream since I was eight. By the end of senior year, I was not only able to have Harvard as an option but also every other school I applied to, including Yale, Princeton, Stanford, and MIT. And from that, I realized I may have not had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but I could make everything from what I had because my background forced me to take initiative.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students like me aren’t supposed to graduate; we aren’t supposed to succeed. But we have defied those statistics and will aim to continue that trajectory.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63
寰 宇 中 文 學 校 上課時間:9AM~4PM 招收Pre K至12年級學生 上午:中文課或ESL 下午:英數才藝課 招收Pre K至12年級學生 課程以學習為主,活動為輔 由持有專業執照的教師任教 加強學生閱讀寫作運算能力
全面性課程培養廣泛興趣 著重英數閱讀寫作運算能力 高年級另有SAT加強班 採用專業教材及紐約州試題
素描水彩國畫等美術課程 芭蕾現代舞功夫等動態課程 提供校車接送晚走托管服務
採用中國人教社中文教材 功夫美術音樂舞蹈等才藝課程 美國第一出版社英文教材 提供營養早午餐及點心 奧林匹克紐約州會考數學試題 早到晚走校車接送服務 新移民ESL班從基礎教起
上課地點: 法拉盛:PS 20小學(142-30 Barclay Ave., Flushing, NY 11355) 可樂娜:IS 61初中(98-50 50th Ave., Corona, NY 11368) 布碌崙:PS 170小學(布碌崙6大道7109號,Brooklyn, NY 11209)
718-961-0977 917-319-1889 646-309-5727
有關學校詳細資訊請瀏覽 www.universalchinese.com
王向誼綜合牙醫診所
王向誼
BRIGHT DENTAL, PC ● MOTT STREET DENTAL, PC
張曉萌
牙科博士主持 Ivy Wang, D.D.S.
牙醫博士
Dr. Xiao Meng Zhang, D.D.S.
主 治
專 精
牙科手術 植牙種骨 齒列矯正
急性牙痛、根管治療、拔智慧齒、 牙周病預防及治療、隱形箍牙、 牙套假牙、兒童牙患及學前檢查、 牙齒漂白、兒童牙科、成人牙科
何建英 牙醫博士 Dr. Jian Ying He, D.D.S.
田璽權
綜合性牙科診所,提供全方位高優質服務
牙醫博士 Dr. Tony Tyan, D.M.D.
(齒列矯正專科)
人工植牙 ◆ 利用最先進數碼X-Ray及3D Cone-beam技術,創造完美舒服穩固的義齒。 ◆ 牙槽骨條件不足無法植牙者,可採取種骨、鼻竇提昇加骨、瘺管修復等手術,然後再種牙, 提供一條龍服務,免除轉診的麻煩。 ◆ 由種植牙支撐的活動假牙會相當穩固牢靠,大大提高全口假牙的咀嚼功能。
智齒拔除 ◆ 美國口腔外科學會建議,智齒最好於25歲前拔除,以減少牙週病及第二臼齒發生齲齒的機會。
齒列矯正 ◆ 由專科矯正牙醫為青少年及成人提供專業的隱形箍牙和傳統的Wire-bracket矯正
牙齒美白 ◆ 回家自助漂白、單顆牙齒行走漂白
◆ 鑲貼超薄美白瓷片等
方祖文 先進設備 嚴格衛生
牙醫博士 Dr. James Fang, D.D.S.
(口腔面額部外科專科)
法拉盛﹕39-07 Prince St, Unit 4H, Flushing, NY 11355(王子大廈) 電 話﹕(718)961-1628 傳真﹕(718)961-1627 華埠﹕2 Mott Street, Suite 303, NY, NY 10013(永明大廈) 電話﹕(212)732-5875 傳真﹕(212)732-4920 接受:Aetna, Cigna, Delta, Guardian, Metlife, Affinity, Fidelis, BCBS,Medicaid, United Healthcare, Healthfi rst 等大部分牙科保險 七天開診
E1525H
◆ 提供診所內1小時漂白
E1532H
辦公室: 140-11 Ash Ave., #1H, Flushing, NY 11355 718-961-0977
暑期班 夏季
輔導學生完成當天學校作業 Common Core英數習題 培養閱讀寫作數理計算分析能力 採用公校標準程度閱讀 學校提供晚走托管服務(至晚上9時) 提供營養點心及校車接送服務
中文班 周六
課後輔導班
招收Pre K至12年級學生
創立於1997年的寰宇中文學校,創校以來一直致力於 弘揚中國文化,培養雙語人才,為社區舉才,為社會 作育英才。將中國文化優良的傳統及價值觀傳遞給下 一代是寰宇中文學校的責任與使命,專業的師資、嚴 謹的教材是寰宇中文學校所堅持的教育理念及態度。
64
教育特刊 2015
校園生活
自豪當第一代大學生 ■朱慧如 在哈佛的第一年,我被分配到一 間五人宿舍。室友的父親是成功律 師、大學院長、政府機構主管。記 得幾周後,另一個室友問我:「妳 曾懷疑我們屬於這裡?我倆太平 凡。」我回答:「我們出身平凡, 但都能來這,表示我們非常、非常 不平凡。」事實上,哈佛四年我也 常問自己一樣的問題。父母是移 民,我是家中的第一代大學生,父 親連高中都沒畢業,我真的「與眾 不同」。 在校時,「第一代」還未被定義為
特殊群體。直到成為首屆「第一代哈 佛校友會」董事,親自指導幾位學生 後,發現不難定義:在私立大學文化 艱難地調適自我認同。但在校時,因 為疏離感,我只能盡力隱藏。被問到 父母職業時,我總模糊帶過,不想承 認父親是飯店的維修工人。當同學 交換旅遊度假經驗時,我不敢說自 己未曾搭過飛機。聽到自己不懂的笑 話,還要點頭陪笑。 當我的父母無法來學校參加活 動,同學的父母會帶我一起用餐。 年底搬出宿舍時,室友知道沒人來 接我,也樂意幫我載行李。當我因 選擇主修而掙扎,也有輔導員提供
資源。我也曾害怕尋求協助,但慶 幸總有人幫忙。 畢業隔年,我在校友期刊讀到新 成立的第一代哈佛校友會,文章描 述的故事讓我感同身受,立刻加入 精神導師計畫、成為董事、聯絡部 主席。過去三年的經驗充滿收穫, 一次電話會議,聽見相差30歲、 不同背景的的第一代哈佛生交換心 得,喚起了我的回憶,也欣慰近年 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布朗等校 已組成相關學生團體。 看到他們一起慶祝自己的第一代 身分,我想起多年前與室友的那 段對話,不同的是他們不需偽裝自
Proud To Be A First Generation By Tiffany Chi My freshman year at Harvard, I was assigned to live in a dorm with four other girls. One’s father was a successful New York Lawyer; another’s was a Dean at a top university; the third’s a Director at a distinguished government healthcare agency. I remember one afternoon, a few weeks into our freshman year, when the fourth roommate came into my room to confess her feelings. “Don’t you ever wonder if we belong here?” she asked. “All the other girls come from super accomplished families and have really distinguished backgrounds, and you and I… we’re so ordinary.” I shrugged my shoulders. “I think the fact that we’ve come from such ordinary backgrounds and still made it here means that we must be extra extraordinary,” I told her. The truth was that I too found myself constantly asking the question, both in that first year and throughout most of my time at Harvard—do I belong? I was a first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 My parents were immigrants who had never attended college—my dad hadn’t even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in a third-world country. It felt like I couldn’t be more different from my peers. When I was in college, “first-gen” was not an identity group that had been defined
yet. Years later, after serving on the inaugural board of the Harvard First Generation Alumni group, mentoring a few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myself, and watching the rapid rise of the term in the news, it’s easy to look back and see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unite us as a group: a rough adjustment period to the culture shock of a private university, a distinct feeling of difference, a growing chasm in one’s identity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There was no community to celebrate being first-generation, so it felt like something you had to hide. I did my best to hide. When asked what my parents did for a living, I lied or was intentionally vague. I didn’t want to admit that my father was a repairman in a New York City hotel when everyone else’s parents had illustrious jobs. Rather than join in on the story swapping about family vacations and travel experiences, I asked follow-up questions and prompted others for more stories so I wouldn’t have to admit I hadn’t ever stepped on a plane. I laughed at jokes I sometimes didn’t get, and nodded my head in agreement over expected shared experiences I’d never had. Yet even as I tried to hide my differences, it was actually acknowledging them and accepting help when I needed it that ultimately allowed me to succeed. When
my parents couldn’t come to campus for parents’ weekends, my friend’s parents would take me out to dinner instead. During end of year move-out, a kind roommate would offer to bring some of my bags back to New York with her, because she knew no one was coming to pick me up, and I’d be taking the rest by hand on a bus alone. When I was struggling with picking a major, and with other nuances of this new academic system, an observant resident tutor pointed me in the direction of campus advising resources. Often, when I hear stories of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who end up dropping out of college, it is because they are too ashamed to admit their differences and are afraid or do not know how to ask for help. I too was afraid to ask for help, but was somehow fortunate enough to receive it anyway. It seemed fortuitous then, when a year after graduating, I stumbled upon an article in an alumni magazine about a new firstgeneration alumni group that was forming. The article’s description of the struggles and experiences of being a first-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 resonated so strongly that I felt compelled to reach out and see how I could get involved. I joined the organization’s mentorship program, and served as a mentor to a first-generation student starting Harvard that year. Next, I decided to further
朱慧如 信。長久以來,許多人不敢承認自 己是第一代大學生,到現在他們以 此為榮,我也感到自豪。 (呂賢修/摘譯) 作者為2011年哈佛校 友,「第一代哈佛校友 會」董事。
my involvement by becoming a member of the formal board as we sought to expand the program. I joined on as the first communications chair, and launched our official website as a place to share news and stories. Being a part of the first-generation alumni group for the last three years has been extremely rewarding. I’m frequently struck by how this one aspect of identity can transcend other differences in experience. On conference calls, I listen to the stories of first-gens whose ages span 30 years, who come from all different corners of the US and from all different ethnicities and careers—yet I hear my own experiences in their stories. It’s been especially inspiring to see the related on-campus organizations form and grow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Student groups centered on raising awareness and creating a community for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sprung up at Harvard, Princeton, Yale, Brown and many other universities. When I see students on campus organize, unite and celebrate their identity as firstgeneration, I’m reminded of that conversation I had, years ago in my freshman dorm room.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is time, their confidence is not a false one. For a long time, being first-generation felt like something you should be ashamed of. Something you should try as hard as possible to hide. But now, I watch students younger and braver than me take back the identity with pride, and I have to say, I’m proud to be a first generation.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65
陳勝 腸 胃 鏡 中 心 保持健康 定期檢查
陳勝 醫生 Sing Chan, MD, FACG
簡易腸鏡
診所設有專業麻醉醫生及註冊護士悉心照顧
B型肝炎專家
專治B型肝炎:口服藥專家
十數年臨床經驗,用最先進治療法切除 內痔外痔及肛門雜症。痔瘡專家
ENDOCUFF 最新腸鏡輔助工具 法拉盛診所:142-41 41Ave, Suite P10(側門) Union及Bowne街之間 電話:(718)886-6292 中英文網址:www.gi-chan.com 接受大部份醫療保險 E1508F
週一至五:9AM~7PM 週六:9AM~4PM
66
教育特刊 2015
校園生活
編者按:今年是美國大學創亞裔研究課程45周年,有些學校慶祝,有些學生仍在抗爭。本刊邀稿兩位華裔大學生分享自身感受與經歷。
耶魯學生爭亞裔研究課程 ■龍靖 當我剛踏進耶魯校園時,從未料 到最有意義的時光,會是與亞裔群 體一起奮鬥。當時我只覺得自己很 幸運,但當我畢業時,我學到不能 無條件地愛一所學校,更重要的是 承認、改變錯誤,讓學校變得更 好,而非妥協。 歷史教導我們人民的重要,但自 我維權需要瞭解我們在社會中的定 位,否則無法打造更美好、公平的 環境。所以我們激勵耶魯開更多亞 裔研究課。1970年代開始,耶魯學
生便在找尋更多瞭解社會的教育機 會。這些年耶魯變化許多,但亞裔 研究課程卻沒跟上腳步,今年只有 一門,明年兩門,15年前有三門。 與友校學生相比,我們有相同的求 知慾。所以過去兩年,我與同學重 新組成「亞裔研究課程小組」,延 續1970年代學長姊的使命。 我們聯合學生、教職員,向校方 傳達心聲,也瞭解這不只需熱情, 還要有長期策略。每次與校方討 論,我們都要釐清亞裔研究與亞洲 研究非常不同,強調學校如果不能 教我們,我們只能盡力自授。這鼓
Yale and Student Power By Austin Long My most meaningful time at Yale has been spent working with th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Which was not at all what I had envisioned spending the bulk of my time on when I first entered college. When I first arrived at the ivied walls of Yale, I believed that I was lucky to have been accepted. I felt gratitude, but not necessarily that I deserved to be there. But by the time that I left, I have learned to be critical. It can be easy to fall into the fallacy of holding the institution, whether that be university, government, or society, to a level at which we love unconditionally. The highest form of love and dedication is a recognition of fault, and an investment into building what should be. 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I have learned over the past four years, it is that we must hold these institutions accountable, and learn not to settle for less. Our history, our community, our people are important. But often that is not what is taught to us. Self-empowerment originates from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in which we live, and how we fit that context, how we are able to make that context our own. But without that understanding, it i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us to shape
this imperfect world into one that more closely resembles what we envision to be a better, more just, more fair society. It is in this vein that students at Yale have been agitating for Asian American Studies. Since the 1970’s, Yale students have been seeking greater academic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with and better understand our communities. And although Yale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n, the academic outlets for Asian American Studies has not. There are fewer classes being offered in the field now (two next academic year, only one this past academic year) than there were fifteen years ago (three). Compared to our peer institutions, even though student interest is equal to or even greater, Yale is woefully behind in course offerings. And so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other students and I revitalized the Yale Asian American Studies Task Force, which was originally founded in the 1970’s, to pick up the mantle of fighting for self-empowerment. At Yale, we strove to unite and build a coalition of faculty, administrators,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To build rapport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we held meetings with faculty, deans, administrators, and professors, to
力量累積成今年春天於耶魯召開的 亞裔研究會議,目的是結合校際資 源,由友校學生介紹自己的相關研 究,啟發耶魯學生研究自己的族 群。之後也舉辦照片展,以耶魯的 校訓「光與真相」為主題,強調欠 缺有助自我尋找的亞裔研究,耶魯 就沒有光與真相。 從這場爭鬥我學到自主的重要。 這些掙扎對我像是前人受壓迫、爭 平權的歷史被否定,反抗故事主述 者在不同少數族裔間的挑撥,尋求 跨文化和諧社會。 (呂賢修/摘譯)▪
voice our concerns, and to seek their input. In our conversations with administrators, very often we had to clarif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sian American Studies and Asian Studies (the two are very different). Other administrators thought that Yale naturally already had such a curriculum in place for its students (which sadly is not the case). Secondly, if Yale would not teach us, then we must do our best to teach ourselves. These efforts culminated in the hosting of the Asian American Studies Conference at Yale this past spring. The goal was to unite both current academics from other institutions to meet those with the most power in hiring and course development at Yale, to give graduate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showcase their research, to give undergraduates a taste of the types of courses and research being done elsewhere to continue to inspire generations of Yale students to do research into our communiti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ference, we collaborated with students, professors, and alumni from across the nation and from different institutions to put together a Post-It campaign with more than 750 participating individuals to demonstrate the overwhelming support for greater curriculum. Most recently, we published a photo campaign, “No Lux No Veritas,” a subversion of Yale’s motto “Lux et Veritas” (Light and Truth) to demonstrate that as long as we are not taught the legacies of resistance
龍靖 作者為耶魯大學2015年畢 業生,該校亞裔研究課程小 組發起人。
and given the tools to find self-determination for ourselves and our communities, that there will never be light and truth at Yale. Bu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we were only able to accomplish so much, and that we are only where we are today because of the struggle borne by students before us. Although I am graduating now, I know that the work is still unfinished. And I feel very lucky to have met so many so very capable students still at Yale who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of cultural competency, and it is these students which will continue to hold our institution accountable, to better what is currently imperfect. In fighting for Asian American Studies, I have learned about self-determination. To me, this struggle represents a denial of the idea that our history of those who came before can be told in terms of those with capital and the oppressing class, and an affirmation to the forms of resistance undertaken by our predecessors. It is a rejection of the ways in which we are pit against other minorities by the master narrative, a reclamation of intercultural solidarity and unity. It is a recognition that our community needs help and improvement, and an investment into and pursuit of a better society. It is only through this that we can ensure unity, justice, and equality to our community, and others. It is only in that spirit that we can win together.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67
516.829.8288
www.brownacademyny.com Email: brownacademyny@gmail.com Location: 55 Northern Blvd., Great Neck, NY11021
The best place of SAT and ACT
Brown Academy
Starbucks building next of H mart Great Neck.
Congratulation
夏季課程 時間: 六月三十號到八月十五號 (7weeks) 六月三十號到八月三十號 (9weeks) 提早報名: 四月三十(1st), 五月十五 (2nd)
越早報名越好,我們非常感謝!
兒童課程 (Youth Program) 我們有共同核心課程
(common core) 4th - 8 th Grade ( incl. SSAT , ISEE ) Monday - Thursday 9:00 am to 3:00 pm Friday : 9:00 am to 12:00 pm
高中課程(High School Program) New SAT I ( New PSAT) : Monday - Friday (incl. Mock test) ACT : Friday and Saturday (Incl. Mock test) SAT II: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Math II C. AP: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Olympiad Biology Olympiad Semi Finalist
Wan Kyoo N Daniel H Monica L. Yooree H. Charin Y.
Chemistry Olympiad Finalist
Won Cheol J.-National top 50 Young Chan K.-National top 50-150 Karan S.- National top 20 Typher Y.- National top 51-150 Won P.- Nationl top 51-150 Yooree H. Samuel S. Christine Y Samuel K. Tiffany N Yooree H.
Physics Olympiad Semi Finalist
David K. Michael K. Won Cheol J Karan S.
AMC, AIME, USAMO.
Karan S. Typher Y. Wan Kyoo N. Young Chan K. Yooree H. Samuel K. William C. Abhinav.
Karan Singhal (Hemcks High School)
Accepted Harvard Princeton MIT Caltech Stanford
Congratulation Havard Princeton MIT Comell Bernard Northwestern Brandeis ST.John Dartmouth NYU Dentistry Boston C Rutgers NYU Stern Carnegi e Mellon UCLA NYU
Karan S Taylor K./Karan S Karan S Wan K.N/ Sharon C./ Grace S/ Janet K./ Thpher Y Jennifer K./ Allisen S. Abhinav T Hannah L Joohee P./ James S.(Pharmacy) Seungmin Y. Max C Samantha P/ Lauren P. James S. (Pharmacy) Seungmin Y/ Kyle L Albert O./ Jordan W. Claire P. Brian K.
SAT I Score Karan S Abhin K. Albert O. Sharon C. Shirley G. Jonathan B. Typher Y.
2400 2400 2350 2290 2400 2260 2310
Tooba Seam K. Hanseok Andrew J. Yooree H. Matthew L. Amanda S.
2310 2290 2240 2210 2360 2290 2320
2014夏季考試成績 Diagnostic Test, June 30, 2014 ID # 15129 11036 12703 12705 10151 12701 11024 11023 12706 10161 10159 11037 10156 10158 13005 11032
CR 600 570 550 670 570 590 470 470 540 470 500 510 490 540 450 430
WR 520 440 600 670 530 550 530 430 470 420 550 430 470 410 440 350
MT 660 550 680 630 580 730 610 530 600 550 670 430 610 600 600 610
Final Test , Aug. 14, 2014
TOTAL Changed ID # CR WR 490 1780 15129 720 800 670 1560 11036 720 780 390 1830 12703 710 760 350 1870 12705 750 800 530 1680 10151 750 770 310 1870 12701 710 720 450 1610 11024 660 650 560 1430 11023 670 710 370 1610 12706 570 730 520 1440 10161 620 670 200 1720 10159 550 620 540 1370 11037 620 640 330 1570 10156 580 550 310 1550 10158 550 620 340 1490 13005 500 620 410 1390 11032 510 570
MT 750 730 750 670 690 750 750 610 680 670 750 650 770 690 710 720
TOTAL 2270 2230 2220 2220 2210 2180 2060 1990 1980 1960 1920 1910 1900 1860 1830 1800 E1504F
68
教育特刊 2015
校園生活
亞裔研究課程帶領下一代團結 ■黃可欣 上大學前我多數的求學時間在曼 哈坦上東城富人區度過,環境與我 生長的皇后區截然不同。亨特中學 像是一種解脫,一個脫離貧窮的機 會。A與B答案的差異可視為父母的 驕傲與否定。努力讀書,我很少與 社會互動。 身為第一代亞裔學生,成功對我 的定義很複雜:以成就證明父母的 犧牲有價值;融入白人社會。兩者 多數時間是相斥的。許多高中生有 刻板印象:為父母圓夢的孩子是
「學術型亞裔」,融入白人文化的 則是「酷亞裔」。但似是而非的道 理是必須融入白人社會才能提升社 會階級,尤其在這個系統性抹除亞 裔歷史的教育體制,如何能期待我 們成功後不忘本,與這個課本裡沒 有的「根」分享? 成功像一道謎題,必須失敗才能 成功,一扇門寫著「融合」,另一 扇寫著「保存」。對亞裔而言,成 功無法在目前黑人、白人共處的二 元化社會找到。我們無法在一個不 承認我們存在的社會成功。解決方 法?美國亞裔研究課程。
Success By Grace Wong I am currently a rising sophomore at Wesleyan University. Born in Queens, NY, I attended school for the majority of my life in the Upper East Side of Manhattan, a vastly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an where my family resided. Next to apartments that presided over Central Park and had doormen who resembled the Secret Service, my high school was no doubt located in the upper echelon of society. Having successfully tested into a school that many did no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ttend, I received a lot of pressure to make the most of Hunter College High School’s resources early on. It was my big break; it was my ticket from rags to riches. The idea and possibility of success was etched into my eye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 or B could me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al pride and disapproval. However, constant studying inherently shut me out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s a first generation Asian American student, success, to me, involves a complex maneuvering between two very distinct goals: the familial obligation to make the most out your parents’ sacrifices through personal and tangible achievements and the ability to assimilate into a white America. At times, these goals may be mutually inclusive and one can gain a firm foothold
in each. For example, assimilation into whiteness may grant an increased amount of opportunities leading to an increased amount of achievements, in turn, putting the sacrifices your parents made to move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good use. However, more often than not, these two goals are not only mutually exclusive, but paradoxical as well. In the most simple, stereotypical, and disheartening illustration of this exclusivity, the Asians who choose to fulfill the unspoken burden of carrying a family’s future are categorized as “school Asians” while the others who have successfully assimilated into a white culture are branded as “cool Asians” in many typical high schools. A grander portrayal of the paradoxical nature can be seen in the expected archetype of a first generation Asian American: A common reason Asian parents immigrate to the United States is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better life including more avenues towards success, in particular, assess to an American education.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use these newfound opportunities wisely, indulging in the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with every ounce of strength and time they can afford. Ultimately, after an arduous journey towards class mobility, they are expected to go back to their roots and share their fortune with gene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irs. What is paradoxical about this trajectory is the assimilation necessary
亞裔研究是社會、政治、經濟力 量,讓我們自己為成功下定義,也 像書夾裝訂我們的成功故事。我們 被片面呈現,沒有白人施壓或黑人 受壓迫的經驗,但被迫把非黑即白 的社會當成家,將亞裔研究加入學 校課程,學習亞裔成功、失敗、被 歧視的歷史,能強化自我認同,反 抗白人支配權。 雖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但 個人經濟上的成功,不足以提升整 個群體。亞裔研究有助建立網絡, 追求平等。不團結只會持續被消 音。 (呂賢修/摘譯)▪
to achieve class mobility, especially within an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systematically erases all traces of Asian American history. How can a generation thrown into a system where survival cannot be found without conformity be expected to go back to our roots when we are taught that we have none to begin with? Success is a catch – 22. We cannot succeed without also failing. Stuck in a hallway with two doors, one labeled assimilation, and the other labeled preservation, a first generation Asian American must choose one, losing the benefits of the other option in the process. For Asian Americans, success cannot be found within the black and white binary that our society operates on currently. The bottom line is: we cannot succeed within a society that does not acknowledge our presence. A solution? Asian American Studies. It may be cliche to say knowledge is power, but in this instance, Asian American studies ar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It provides us with the ink to write our own definitions of success. It serves as the binding to our own success stories. Asian American Studies are our megaphones, our protest signs, our voting ballots, and our rights as citizens. The presence of an Asian American studies curriculum allows an alternative to the black and white binary that we are currently forced to make a home within. Rather than settling for incomplete and inaccurate representations of our status, Asian American studies provides us with the tools to carve out an interstitial space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黃可欣 作者為康州衛斯理安大學 一年級學生,主修非洲裔歷 史。
forming and strengthening an Asian American identity. We have neither the experience of the white oppressor nor the experience of the black oppressed and it would be detrimental to ourselves to believe so. The symbolic purpose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 is to declare our existence and the rights that follow while simultaneously rejecting the white hegemony. The establishment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 has not only a symbolic and empowering function, it has practical ones as well. Asian American studi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solidifying Asian Americans as a socio-political influence. 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art, triumphs, failure, battles, and history of Asian Americans will not only raise awareness of the harmful and racist rhetoric that plagues our race, but also strengthen and embolden a racial consciousness that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n inescapable political and social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 Masqueraded as the model minority myth, our individual economic success that can be found is not enough for racial uplift. In an old Chinese fable, a boy learns that bending one chopstick is a lot easier than bending a bundle of ten. We must adopt the morale of that story. Individual economic success in the capitalistic system will not dissolve the white supremacy. We will continue to be erased and muted if we do not act as one. Asian American studies can create the networks and legacies we need to leverage our deserved equality. We are Asian Americans, and we will not be erased.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69
如何符合資格並最大限度申請最多的獎學金(Financial Aid)? 2014-2015學年度各個種類大學的平均學雜費分析 學雜費 食宿費 書籍交通費約 學雜費(交通,電話,服裝等) 總費用
私立大學 $31,230 $11,188 $1,244 $2,609 $46,271
外州公立大學 $22,958 $9,809 $1,142 $3,242 $37,151
本州公立大學 $9,139 $9,809 $1,142 $3,242 $23,332
*主修科學,工程,醫學預科等的學生,學雜費會比以上多約$5,000 **根據過去紀錄預測,大學學雜費仍會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
大部分家長對教育基金的誤解 1:家長說:“我不要借錢,將來要連本帶利還的” 專業財務顧問:“獎助金有一半或更多是不要還的。” 2:家長說:“我不要Work Study工作金, 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專業財務顧問:“有選擇的參加學校圖書館, 實驗室或輔助教職員的工作, 反而對學習有益.”
529計劃/COVERDELL賬號/UGMA/UTMA/共利基金/其他教育基金眾多 選擇當中哪種教育基金最適合您的孩子?以下是專業財務顧問毛振芳先 生對不同階段的孩子作不同的分析 1:高中階段:如果家庭不是很富裕,應請教財務專員,如何在孩子10和11年級時的家庭報稅表調整資產 歸類,如何能符合條件申請到最多的獎助金。 2:小學或初中階段:可考慮成立“529大學基金”,但需注意“529大學基金”是把兩面刀。把此用於大 學開支,基金所賺的錢是免稅的,但基金累積的錢亦會減少獎助金的取得。 3:尚未進小學的階段:可利用人壽保險儲蓄的作用為孩子累積免稅教育基金,不管帳戶有多少錢,完 全不影響獎助金申請取得,但需注意如何設計以達到大學基金的目標。
毛振芳先生提供的教育基金方案特點 1.不影響獎助金申請(FAFSA) 2.無市場風險 3.無稅務考量 4.隨時靈活應用,無任何限制 5.高利息福利積累 本廣告不常登,請儲存信息
毛振芳先生將為您提供最周全的教育基金 方案並免費解答您的疑難問題 專業財務顧問:毛振芳 免費諮詢電話:917-282-9890 電郵:james@maoadvisors.com
最周全壽險方案 無稅 長期護理金 無稅 終身退休金 無稅 付清房貸基金
一份 保單保費 六項 無稅福利
無稅 高息儲蓄賬戶 無稅 子女教育金 無稅 家人終身保障 E1517H
WWW.IVYDAYSCHOOL.COM
招生對象: 2至6歲幼兒 丘分校 森林小
開放日 六
期 08/15 星 0- 3:00
d. & ns Blv 交界處) (Quee d. lv B stone Yellow
常春藤幼稚園服務社區十二年,悉心教學,細致呵護,口碑卓越,成績斐然,現增 開大型分校,全新教學大樓,近兩萬呎學習活動空間,完整適齡教學系統,舒適 安全學習環境。常春藤幼稚園全體老師歡迎您的到來!
增設 紐約市教育 局全日制免費 UPK課程! 歷屆有超過 80%的畢業生 考入紐約市 天才班!
總校地址:65-01 Kissena Blvd Flushing NY 11367 Tel:718-460-6366
■ ■
大型室內外遊戲 空間,科學探索 教室,多媒體電 腦教室,音樂舞 蹈教室,趣味主 題活動,年度大 型舞台公演!
特設
天才質優P re -k 學 前 班, 包含 科 學、 數 學、 閱 讀、寫作 、音 樂、 藝 術 等全 方位教學 及腦 力開發訓練 。 多種語言課程教學,涵蓋英文, 中文,俄文,西班牙文。
Tel:718-880-1888 分校地址:70-44 Kissena Blvd Flushing NY 11367 分校地址:104-70 Queens Blvd Forest Hills NY11375 Tel:718-997-1997
E1526H
10:0
熱烈慶祝常春藤幼稚園 森林小丘分校隆重開學
70
教育特刊 2015
校園生活
美國大學內的兄弟會和姐妹會 ■陳立德 研究指出,開學前六周是大學新 生決定是否繼續在該校升讀的關鍵 時期。因此學生認識教授、結交新 朋友和參加社團活動便顯得相當重 要。其中,「Fraternity」(兄弟會) 和「Sorority」 (姐妹會)是學生融 入校園文化的多種方式之一。 剛到雪城大學讀大一時,我立即 想轉校及返回唐人街生活。除了遇 到一些同學的族裔偏見和無知,當 地又沒有好的中餐館,我也很想 家。在這樣一所以白人為主的學 校,我開始對加入一個關注亞裔事 務(例如心理健康及社會公義等)的 姐妹會發生興趣。我有很多來自不 同背景的朋友,但仍然十分享受與 擁有相同文化價值觀的女生們共 處。 她們明白亞裔學生在雪城大學
的生活、父母對我們的學業期望、 以及我們所面對的社會問題。老實 說,我希望身邊有一群疼我的好朋 友,但也希望他們明白我為什麼喜 歡吃牛肉粥作早餐,為什麼頭痛時 搽的白花油聞起來怪怪的。我的這 段大學經驗也啟發我日後研修「大 學學生事務」碩士課程,以輔導兄 弟會和姐妹會。 然而和運動隊伍一樣, 兄弟姐妹 會也存在著欺侮(Hazing)新人的文 化。新成員一般需要四至八周學習社 團歷史, 而一些老成員就會要求新 會員穿著同一款式的制服、指定在圖 書館某個房間學習、進行嚴苛的體力 運動、甚至喝酒來欺負他們。因此, 在你的孩子參加兄弟會或姐妹會之 前,同他們一起去認識這個社團,考 慮一下:1、該社團的使命、理想、慈 善目標與價值觀是否和你孩子的理念
相吻合?如果是的話,有什麼項目可 以幫助你的孩子在大學中更加出類拔 萃?2、新會員教育期間,該社團對你 的孩子有些什麼期望?教程中會有哪 類活動?入會及在讀大學期間共要支 付多少費用? 3、入會後,孩子可以 在個人或專業上得到什麼好處?作為 父母將如何參與其中呢? 新會員教育期間,你要留意孩子 的學業和社交發展。他們難免會為 了應付考試和交功課而挑燈夜讀。 但若他們因缺乏睡眠而行為失常, 也有可能是被欺侮的跡象。這時你 就應與他們開誠佈公地談一談了。 (陸怡雯/摘譯)▪
陳立德
陳立德獲西喬治亞州大學大學學生事務教育碩士學位,現任艾 莫瑞大學學生守則辦公室助理主任。她是紐約州賓漢頓大學亞裔 姐妹會Kappa Phi Lambda Sorority成員。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Victoria L. Chan Studies show that within the first 6 weeks of college, college freshmen will decide whether they want to continue their enrollment. It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get to know their professors, spend time socially with new friends, and get involved with student organizations. The fraternity and sorority system is one of the many ways for student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to the college culture. These values based organizations were founded to provide a network of support specifically for college students, while focusing on community service, academic excellence, and sisterhood and brother. The first secret society for men was founded in William and Mary College in Virginia in 1776 as a literary society. 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join, so in 1851, the first secret society for women was established in Wesleyan College in Georgia. Often excluded from the societies established by predominantly white students,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started organizing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in the early 1900’s to provide support to each other academically,
professionally, and socially. Inspired by the movement and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to provide a safe space for students, Asian and Latino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began to emerge. When I first arrived at Syracuse University as a freshman, I immediately wanted to transfer schools and go home to Chinatown. I experienced racism and ignorance from some classmates, a good Chinese restaurant was not available, and I missed home. Luckily, I met many new friends and start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with professors and university staff. With Syracuse University being a predominantly white institution, I became interested in joining a sorority that brought awareness to Asian American issues, such as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justice. I had friend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but enjoyed the women in the sorority who shared the same cultural values that I did. They understood what it was like to be Asian American at Syracuse University, what types of academic standards were expected of us from our parents, and what social issues we faced. Honestly, I wanted to be around good friends who cared about me, but also understood why I wanted beef con-
gee for breakfast and why I smelled funny when I used white flower oil for a headache. My sorority sisters and I became best friends. They have been there through some of my roughest moments in life. We continue to do community service together and support each other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My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inspired me to pursue my Masters degree in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advising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However, not all experiences are positive. Similar to athletic teams, there has been a big culture of hazing in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After making a decision to join, there is usually a 4-8 week educational process for new member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organization. Hazing can range from asking new members to wear the same uniforms, to studying at a specific room in the library, to performing strenuous physical exercises, and even drinking alcohol. However, keep in mind that 18 former United States Presidents were fraternity members. Before your child joins a fraternity or sorority, learn about the organization together. Are there older members of the organiza-
tion that live in your neighborhood? Have coffee or dinner together to ask questions. Here are a few questions to consider: 1. Are the organization’s mission, vision, philanthropy, and values similar to your child’s? If so, what programs are in place to assist your child to be the best student that they can be while in college? 2. What are some expectations of your child from the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new member educational process? What types of activities in the curriculum will your child learn about? How much will the membership cost up front and in the duration of college? 3. After joining the organization, what are some ways your child can benefit personally and professionally? How can you, as a parent be involved as well? During the new member educational process, keep an eye on your child’s academic and social progress. Yes, there will be sleepless nights due to studying for exams and writing papers. However, if they are not functioning due to lack of sleep, that may be a sign of hazing. Have open and honest conversations about what they are learning and ask them to teach you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oo.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亞洲育才
Asian-American Coalitation for Education 課後、週末、補習班 ● 中文 才藝 英數學校 招收對象 上課時間 報名地點 英 數 班 中 文 班 才 藝 班 師 資
: : : : : : :
71
非營利機構,得到多個教育部門的嘉獎 週末班、暑期班
全年招生
幼稚園以上~高中 參加 本年9月~下年6月,暑期7月~08月 賀本校學生 211-17 46th RD, Bayside, NY 11361 語考試 中國國家漢 基礎與備考相結合 全部通過! 教授漢語拼音、簡體字兼認繁體字 繪畫,舞蹈,功夫等 英數由公立學校具口碑名師執教 中文才藝由具中英文雙語能力及多年專業教學經驗之教師執教
名師教學 質量保證 新SAT,PSAT,英文寫 作,文法加強班,幼兒天 才,理財,領導才能訓練 班使用特殊教材 越早報名,優惠越多
課後點心 ● 到府接送服務, ● 課前課後延長照顧服務 ● 學費年終可抵稅 ● 政府合格執照,紅十字會會員 ● 課室寬大明亮,冷氣空調 ●
嚴格遵循州教育廳的教學大綱 執照公立學校名師任教 ● 新移民ESL學生由專人輔導 ● 免費各年級州會考模擬訓練 ● 特殊高中升學模擬考試訓練 ● 程度分班,因材施教 ● ●
報名電話:718-229-1368 718-229-4518 www.aaceny.org
E1544H
email:aaceny@yahoo.com
電話 347-781-5633 917-373-0907 電子郵件 info@aeeny.com 網址 aeeny.com 地址 飛越皇后商業中心 法拉盛,紐約 11354
我們是一支由美國常春藤畢業專家組成的精英團隊。我們專家保證為你量身制訂一套最專 業,最具個性及富有挑戰性的美國學校申請全方位規劃及策略。 ◆ ◆ ◆ ◆ ◆ ◆
學校申請計畫和策略 入學資格及標準審查 考試時間規劃及各申請日期及流程要求 突出個性論文題目擬定 論文修改 最佳簡歷撰寫
◆ ◆ ◆ ◆ ◆ ◆
面試培訓 獨特 Portfolio作品集(藝術,音樂等) 課外及暑期活動的規劃及選擇 協助申請暑期課程及實習申請 助學金及獎學金申請 國際化教育教學合作
請預約免費一對一諮詢 E1539H
72
教育特刊 2015
校園生活
大學生患焦慮症和憂鬱症 比例上升 ■編譯組 許多高中畢業生正準備離家上大 學,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提醒這 些年輕人和家長,趁著開學前為離 家後如何維持心理健康做好準備。 美國大學健康協會(ACHA)去年對7 萬9266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過 去一年約有14.3%大學生診斷出有 心理焦慮問題,或因此接受治療, 12%有憂鬱症。2008年這兩種比率 分別是10.4%和10.2%,已成為大學 生最常見的精神疾病。 根據該調查,46.4%受訪學生 表示過去12個月內曾感覺無助, 82.1%非因運動感到筋疲力盡, 59.2%曾覺得孤單,62%曾感覺沮 喪,54%承認曾焦慮,32.6%曾抑 鬱,37.4%曾暴怒,8.1%曾想過自 殺,6.4%曾故意自我傷害,1.3% 曾考慮自殺。五成受訪者表示過去 十天內曾飲酒,兩成承認曾酒後駕 車,約八成說看過別人抽大麻。 報告指,心理健康有問題的大學 生何以增加原因不明,可能是醫 藥和治療方法改善,使得連 有最嚴重精神問題的年 輕人都能夠上大學。大 學的心理輔導計畫增 加,也 可 能 促 使 更 多人願意出面接受 治療。但專家表示 許多大學新生還是 缺乏準備。從青少 年進入成年階段, 常是 精 神 分 裂 和 躁 鬱症等較嚴重精神病 開 始 發 作 的 時 期。首 次 離家,結交 新 朋友, 應付困難的大學課程,也可 能使大學新生很難適應新的生 活,對已有精神問題的人更是麻煩。 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生生活輔導 處,每年10月中旬第一次期中考前 後,前來求助的學生都會大增。輔 導人員指,連順利融入大學生活的 人,都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有些
過去12個月 曾造成心理創傷或 感覺難以處理的事 %
男
女
課業
40.9
50.7
職場規劃
23.3
26.5
親友過世
13
18.3
家庭問題
19.6
31.6
親密關係
27.3
32.5
其他社交關係
19.6
28.4
財務
28.6
35.5
個人外表
14.8
28.7
個人健康
13.2
21.8
睡眠問題
23.8
28.7
(資料來源:美國大學健康協會)
課業壓力是大學生精神失調的主因之一。(Getty Images)
五成受訪者表示過去十天內曾飲酒,兩成承認 曾酒後駕車。
父 母 想確保 子女獲 得 他 們 想要的一 切,每天傳 簡訊給孩子, 也有家長經常到 大學校園看孩子。專家建 議,學生必須在開學前那幾個月, 盡可能學會獨立自主,父母也應避 免過度介入孩子的大學生活。碰到 問題時,可與孩子一起衡量解決辦 法,並在孩子獨立行動後檢討結
(Getty Images)
果。這表示萬一孩子嘗試失敗,父 母必須克制焦慮。 哥倫比亞大學焦慮症診所主任安 瑪莉‧歐巴諾說,父母經常凡事代 辦,希望減輕孩子的壓力,卻反而 使孩子的生活技能發展趕不上同 儕。她為年輕人應將自己擁有的能 力擬定清單,包括用負責態度理 財,以及感情上能夠脫離父母而獨 立。她說,準備上大學的孩子應該 能夠自己去做年度體檢,至少單獨 到外地遠行一次,包括自己安排和 預約行程,以及自己搭車或搭機。 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到了學校
後,應確定自己能夠按時服藥和拿 藥。如果情況穩定,他們可以用電 話和電腦,與原來的醫生保持連 絡,否則應該及早在學校附近另外 找好醫生。華爾街日報報導,大學 生艾莉莎剛進大學時備感欣慰,認 為可把一切不愉快統統拋到腦海 後,包含她的過去的精神疾病的壓 力。她以為來到新的環境,沒人知 道她的過去,將以嶄新的面孔出 現,「我特別不想讓人知道,我曾 是個厭食的女孩」。艾莉莎的厭食 症和焦慮症是在高中時出現的,在 進大學前,她經過一個暑期的治療 感覺有所恢復,來到大學時,治療 已停止。未料剛開學數月,她的厭 食症重新復發。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73
開始報名 Register NOW!
E1542H
全面九折 參加課後輔導班 週年大減價 即送英數加強班 課 後 輔 導 班:可到學校接送 PS46, PS203, PS213, PS205, MS74 英數寫作加強班:針對小學、初中:週一至週五 數 學 輔 導:針對9至12年級:週六 S AT, S H S AT :週六 地址:61-21 Springfield Blvd. Oakland Garden, NY 11364 (LIE 495 29出口) Email: armenlearning@gmail.com 網址: armenlearningcenter.com
E1529H
:718-428-5780
免費停車
74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聰明人 應創造新事物 ■呂賢修 曾入選Fas t co m pan y .co m 美國 商界100位最有創意者,楊安澤 (Andrew Yang) 2011年於紐約創辦 非營利機構Venture for America, 串連大學畢業生、新創公司與最需 要人才、商機的美國二線城市,帶 動創新的循環。目前已由底特律、 新奧爾良、普維敦斯(Providence) 拓展至15個城市,有超過300家 公司贊助、合作。2011年他獲白 宮「傑出領袖獎」(Champion of Change),今年被歐巴馬總統任命 為「全球創業大使」 (Presidential Ambassadors fo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至不同國家推廣此理 念。他的著作「聰明人應創造新事 物」(Smart People Should Build Things)於2014年出版,摘譯如下: 成長於紐約威徹斯特,我年少時 缺少熱情,父母只要求好成績。除 了參加鋼琴比賽,初中時我被送到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怪胎夏令 營」(戲稱Nerd Camp,正式名稱為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為了 符合資格,我不滿10歲便考SAT。 高中參加學校網球隊,最重要的課 外活動是辯論隊,進入了國家隊, 並到倫敦參賽。 我被史丹佛及布朗大學錄取,但 覺得前者校風太自由,擔心自己會 鬆懈,選擇了後者,主修經濟與政 治。暑假除了回「怪胎夏令營」當 顧問,也在住家附近的的中餐館當 泊車小弟,許多客人驚訝我的英文
這麼好。 因為父母重視教育,我很早便知 道要讀研究所。我想當個聰明人, 法學院似乎是好主意。進入哥大法 學院,每年有4萬元的學費貸款, 我認真讀書,第二年便獲得多間法 律顧問公司的工作邀約,之後進入 銀行及併購部門。24歲,毫無工作 經驗的我年薪12萬5000元,比父親 還多。他有博士學位,為IBM獲得 多項專利。我的工作毫無趣味,身 邊的同事也不開心。我發現公司的 金融法部門收入最高,聚集多數菁 英,訓練部門收入最低,研究創新 部門人最少,就像是美國經濟的縮 影。 美國500人以下的公司創造了三 分之二的新工作,但許多二線城市 有前景的新創公司卻吸引不到一流 人才。因為派人至各州校園徵才的 成本過高,而且薪資難與大公司競 爭。有人估計,金融顧問公司用於 招聘新人的成本約每人5萬元,甚 至付錢給不願意參加的學生說明原 因。他們通常在大四開學後至12月 前提出邀請,想像一下校園內的競 爭氣氛及學生的不安全感,結果如 表列。 這些名校生畢業前總充滿理想, 想做有潛力的事,但又沒安全感。 華爾街公司抓住這點,提出利誘: 為我們工作兩年,接受各種訓練, 未來更容易追求理想。但我相信: 你的個性、能力會因適應工作逐漸 改變,失去某些強項,你已不再是 當初的你。
我認識一位將獲哈佛生物博士的 女孩,她說只有兩家公司積極在班 上徵才,但都不是生化領域,而是 華爾街需要有人分析製藥公司。這 類金融服務型公司,依賴小公司成 長 後 成 為 客 戶。但 如果 當 初 M a r k Zuckerberg去投資銀行工作,沒創 辦臉書,這些公司就沒有臉書可上 市。 如果你夠聰明、會讀書,進法學 院、醫學院並不難。如果你是常春 藤大學的學生,知名的投資及管理 顧問公司每年都來徵實習生訓練, 只需要你的成績好,能將數字、文 字整理成專案報告便可。因為暑假 實習有助畢業後轉正職,大三就需 要決定工作。這些人,多數後來又 進了商學院。 2011年,29%哈佛畢業生進入金 融或顧問公司,19%申請法學院、 18%醫學院。紐約、波士頓、舊金 山、芝加哥、華府吸引多數的長春 藤畢業生。很奇妙的是,這些名校 生有各種資源,但少有人走非傳統 路線。申請華爾街工作幾乎跟申請 哈佛一樣挑戰,他們擅長在各種競 爭的申請勝出,但不願設計一條屬 於自己的路。 2000年1月,僅工作五個月,我離 開了公司,與一位同事創立了網路 公司Stargiving.com,以與明星在慈 善活動互動的機會刺激捐款,條件 是必須點擊商業廣告。因為過去的 客戶人脈,加上網路正熱,我計畫 每股募2萬元,但五個月後,學費貸 款還沒還清,積蓄已用盡,只能與
Venture for America目標做法
(Venture for America提供)
以創業精神帶動城市生機,幫助最聰明的 人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機會。 重建創造、冒險、獎勵的美國傳統價值, 在2025年之前創造10萬個新工作機會。 向各界募款,並吸引有共同理念的名校校 友成為董事,徵召一流畢業生接受訓練, 至二線城市為初創公司工作,保障起薪約3 萬5000元。 前期學員創業可聘用此計畫學員,我們並 投資學員創業基金至少1萬元。
楊安澤。(呂賢修/攝影) 友人合租公寓。情況後來好轉,一 些想快速致富的人捐了數十萬元, 我也與明星簽約,同年十月上線, 還上了紐約時報、CNN、雅虎的新 聞,被視為明星捐款的革命創舉。 但網站內容無趣,無人點擊,加上 網路熱潮泡沫化,記者忙於寫投資 者血本無歸的新聞,2001年春天公 司倒閉。我發現,創業不只需要創 意,更重要的是如何組織一群人, 尤其是如何找到最初的一批人才。 經歷參與另一家失敗的網路公 司,我至一家將病人資料轉至網路 的新創公司擔任副總裁,負責推廣 工作,也學習經商之道。我之後 進入曼哈坦一家商學院入學考試 GMAT補習公司,不久接任營運 長。當時公司僅有五人,我的薪水 是6萬5000元。我只想找一家新創 公司,能真正關心自己每天在做什 麼,能創造改變。由於各方人才加 入,公司成長快速,營收四年內從 300萬增至1000萬元,分布多個主 要城市,並與多家重量級投資銀行 簽約授課。這家公司開始於創辦人 獨自在咖啡店幫人補習, 2009年被 同業Kaplan出高價併購。 在補習公司這幾年,我接觸到許 多來自Teach for America的授課 者。該計畫鼓勵優秀年輕人至不 同城市當老師,改變了許多人的一 生,錄取率僅10%。公司被收購 後,我總希望能做對社會有影響的 事。我覺得,我們需要的是以Teach for America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才 加入新創公司。我的父母移民美國 展開新生活,我想回饋美國。 (更多英文內容可至:www.smartpeopleshouldbuildthings.com)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胡林
齒列矯正中心 718-353-0880
75
Lin Hu, DMD., MS., PhD Board Certified Orthodontist www.hulinorthodontics.com
現任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臨床副教授、齒列矯正專家 美國齒列矯正學院院士 並於2008年再度評為院士的美國齒列矯正專家 美國賓州大學牙醫博士 美國齒列矯正博士後專科文憑 中國華西醫大正畸科副教授、牙科-正畸雙博士、 曾是中國傑出博士獲得者,全國著名正畸專家
20多年兒童成人矯正經驗 追求美觀、健康和功能的高水準矯正效果。 Invisalign, Damon, Clear, Lingual, MBT, Orthoghathics etc. 隱形矯治、不拔牙矯治、舌側矯治、正畸-外科聯合治療 矯治前
矯治後
七天應診.接受多種保險(私人公司及政府保險)
診所位置方便:39-01 Main St. Ste 401 Flushing, NY 11354(法拉盛7號地鐵站旁,大通銀行Chase Bank樓上)
哥大齒列矯正 十餘年臨床經驗
專業,耐心
E1514H
呂偉銘牙醫師 Frank Lu, DDS, MS
*哥倫比亞大學牙醫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牙齒矯正研究所(博士後) *前美國海軍特聘駐日本主治醫師
賴怡安牙醫師 Sherrie Lai, DDS, MS
*美國齒列矯正學院院士及特考文憑 *前哥倫比亞大學醫院住院醫師 *台大牙醫學院臨床研究文憑
採用歐洲進口最新儀器 接受多種保險和信用卡 www.newsmile-ortho.com 歡迎電話預約 精通國、台、粵、英、日語 E1522H
華 埠: 212-625-0088 地址: 139 Centre St. Suite 615(金輪中心) 法拉盛: 718-661-1186 地址: 136-20 38th Avenue, Unit 5B(大停車場旁,飛越皇后廣場五樓B室)
76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好成績之外 多挑戰子女 ■呂賢修 「我在讀大學時,父母提醒:你 的工作是維持好成績。他們只對了 一半。」對於高中、大學生,楊安 澤鼓勵,大學除了成績,人格培養 一樣重要。某些挑戰的結果也許在 履歷表上不怎麼好看,但能提醒別 人你願意接受挑戰。 以下為楊安澤訪談摘要: 我的父母來自台灣,父親是物理 工程師、母親從事電腦行政工作。 成長過程中,我是個典型的內向孩 子。從布朗大學畢業時,仍不清楚 將來要做什麼。我申請到哥大法學 院,後來成為律師,進入大公司, 第一個月的薪水便比父親高。父親 很高興,但我覺得我不比父親聰 明,也沒有真正創造生產,不應該 賺這麼多錢。 辭職後初次創業沒賺多少錢,父 親說:「你怎麼了?你曾經很聰明 的。」這句話像是今天亞裔世界的 縮影。聰明的定義是什麼?成績 好、讀名校?我做到了。求學的過 程,我滿足了移民父母的夢想。
對我而言,聰明人有創業、讓生 意成長的潛力,但需要各種全新 的技能。我視此為學校作業,題目 是:我如何能成為創業家、公司領 導者。創業失利,父母懷疑我做蠢 事,我也視為挑戰,必須找出失敗 的原因。從經驗學習需要時間,所 以我希望大家能趁早開始。創業的 成就感比當律師高了百倍。我的建 議是:如果別人能,你也能。 我在哥大時,亞裔學生組織舉辦 一次創業家講座。看到主講人,我 希望能和他們一樣。我待過一家新 創公司,感覺充滿動力,讓我也想 要一家這樣的公司。掙扎本身是種 挑戰。當醫生、律師,你會很確定 未來,也限制了自己的人生。除非 冒險,不會有突破的成功。冒險, 有時可能讓父母生氣。當時我仍未 還清學費貸款,但擔心30歲之後, 生活的牽絆會逐漸累積,最後不敢 踏出那一步。如果我仍是個律師, 今天可能一事無成。他們也不會為 我感到興奮。 父母的觀念對子女是否選擇創業 非常重要,亞裔家長應認識創業的正
面價值。依我的經驗,即便自己也是 生意人,多數亞裔家長聽到子女有 意創業時,不會像子女一樣興奮。因 為創業很辛苦,亞裔父母總希望子 女能受高等教育,選更好走的路,有 更好的成就。但創業也是一種成就。 在測驗成績仍占重要比例的美國教 育系統,亞裔在一流大學表現亮眼, 但問題是接下來如何? 大學建立了競爭系統,成績高的 學生能進醫學院、法學院、商學 院,許多不清楚興趣的學生也傾向 順勢選擇這些職業。最符合這種學 業競爭結構的是醫學院,有分工極 細的訓練,有各種管道把你送到一 個位置。大公司至名校徵才,感覺 是畢業生選擇自己的職業,實際上 像被學校賣給企業。像一條輸送 管,年輕人沒有獨立性,很難抗拒 這樣的誘惑。 常春藤大學有約15%為亞裔生, 但美國主要企業營運長或領導職的 比例卻非如此。有人說是玻璃天花 板,我覺得目前社會對於亞裔領導 能力仍存疑。亞裔有一項適合創業 的長處:不喜歡強出頭。許多人認
大學畢業生職業選擇 學校(%)
金融
顧問
法律
醫學
Teach for America
研究所
哈佛大學
11-17
7-11
12-17
12-16
4
8-9
耶魯大學
10.5-19
4-14
15-20
9-12
3
7
普林斯頓大學
22-25
14-18
10-15
9-12
2
7-9
賓州大學
20-21
12-13
11-15
9-12
2
11
麻省理工學院
9-10
9-10
1
7-10
0.6
29
史丹佛大學
15
15
8-11
12-16
2
--
杜克大學
15-16
12-14
12-16
15-19
2-3
4-7
布朗大學
8-10
5-6
8-12
10-14
3
13-14
達特茅斯學院
6-19
6-12
12-16
10-14
3-4
3-7
康乃爾大學
12.3
7.1
8-12
9-13
1
20
哥倫比亞大學
11-15
6
7-10
7-9
2
10-13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6
6
5-8
18-23
2
25
芝加哥大學
7-10
5-10
12-15
6-10
2
14-19
喬治城大學
13-16
7-13
14-17
5-8
3
11
(摘自Smart People Should Build Things一書,資料來源:2012年Bloomberg.com)
弱項 為創業家易以自我為中心,但多數 情形是團隊獲勝。即便有能力、潛 力,亞裔較少創造東西。 亞裔的特點是,在有規律的系統 表現傑出,期待走出校園後的世界 也一樣,但事後發現完全不同。成 績高是好事,學位高,有助成為領導 人。過度重視成績的風險是,你相信 成績好便可得到某些東西。但看看 四周,那些成績最好的人,現在在哪 裡?在一個企業要升職,不是只看你 的技能與努力加班。我想用內在、外 在區分:內在是舒適的世界;外在, 比如銷售,創業有許多工作與銷售有 關,有人不屑這個字眼,但事實上, 好的銷售員都是很聰明的人,這對 承受更高的責任很重要。 我的兒子喜歡閱讀,社交對他是 種挑戰,典型的亞裔家長可能說: 多專注內在,因為有助申請大學, 至於外在,過的去就好。孩子便習 慣停留在舒適的世界。我希望用他 不擅長的事物磨練他,可能會是挫 折,可能有些事他花許多精力,都 無法超越他人,但掙扎本身對成長 有不同價值。我也不是生來交友廣 闊,而是在創業過程中,常需要行 銷、演講培養出能力。 美國有大量聰明人,但沒做最有 生產力的事。如果我們能吸引一部 份人,轉變方向,解決新問題,形 成商機,就能讓美國經濟恢復生 氣。現在有許多創業培育機構,也 有組織鼓勵年輕人在大城市創業, 但沒有像我們這樣徵召一流大學生 到美國10多個二線城市的初創公司 工作。 我們的規模快速成長,今年有600 多人申請培訓,被接受率約10%。 像是一個通贏的局面,這些城市需 要工作機會及新產業,初創公司需 要人才,也願意支持此計畫,有創 業精神的人則需要在初創公司的工 作經驗。許多人以為創業天分是與 生俱來,但我認為給一個人偶像、 資源,成功率會大增。 我建議亞裔家長,經常挑戰孩子的 弱項,幫他們克服挑戰。不要強壓自 己的願望,因為照別人願望走的人不 會成功。只需給他們信心,不論走哪 條路,都可能是正確的。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領航菁英˙菁英領航
77
領航學術補習中心 帶您邁向成功的第一站 !!
大獲全勝!! 領航學生錄取 哈佛,MIT, Cornell, Columbia等大學並獲全額獎學金! 再次證明僅有完美的成績是不足的,一定要配合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升學顧問團隊 才能帶領學生進入常春藤名校!
08/22-23 大學申請戰鬥營 獨家公開你所不知的常春藤大學錄取致勝點 !!
戰鬥營學生 班 學 大 請 加報申 立減$300
大學履歷表(Resume Review): 專業HR教你正確格式﹐正面特質重點突出 模擬面試(Mock Interview): 從握手開始的進對應退立即掌握﹐印象滿分 大學論文(College Essay): 一對一諮詢/寫作/修改 觀點明確條理通順
學術規畫項目 *大學申請手續 *獎學金/補助金申請 *學習規劃(初中-大學) *轉學諮詢及申請 *大學/專業選擇 *私立高中申請 *論文自傳修改 *留學申請
早鳥預報大優惠 3-12G秋季特訓班熱烈招生中!
SAT/New SAT/ACT高分衝刺班 代數/幾何/三角函數班 SHSAT特殊高中衝刺班 Bio生物/Chem化學/Phy物理班 ELA/Math強化班(3-6G) AMC 8/10 培訓 Creative Writing寫作班 ESL新移民加強班
★歡迎參觀/試聽★ 報名熱線 : 718.705.8085 36-25 Main Street, 2Fl, Flushing, NY 11354 (緬街近北方大道)
E1510F
最精準大學申請 Know-How !
78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以身作則 讓孩子活得精彩 ■蘇慧婷、莊士欣、莊士典 高中移民美國,蘇慧婷畢業於西 北大學、芝加哥大學博士、約翰霍 普金斯醫學院博士後研究,目前於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專攻胰臟癌和 頭頸部癌症研究。2003年全家定居 長島曼哈塞,曾參與當地小學共同 決策團隊、學區預算諮詢委員會、 長島北岸華人協會共同主席,今年4 月參選曼哈塞公共圖書館董事。此 文為其與兒女共同撰寫。
蘇慧婷: 助人為善算是我們家族傳統吧。 我來自台灣斗六一個醫師家庭,祖 父、外公、父親、叔叔都是醫生, 因緣巧合我嫁給了一個醫生,他的 父親莊國勝也是醫生。所以對我來 說,走入個癌症研究和成為一名醫 學院教授算是個自然的職業選擇。 對我來說,這不是僅是份工作,還 容許我無限的求取新知,培養下一 代科學家,為醫學盡份力。 2005年 起,在丈夫和三個年幼子女的支持 配合下,我開始在學區裏從事各式 公益活動,包括擔任長島北岸華人 協會的共同主席。 走進社區服務的舞台也算是一個 自然的過程。在我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蘇聖傑和張巧幸一向積極於慈 善和公益活動,這在我們三個姊妹 的潛意識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 為不只我,我的兩個姊姊也很也熱 衷於社區服務。我的父親是小鎮婦 產科醫生。他在事業生涯的高峰期 與朋友共同創立斗六巿第一個扶輪 社。他以行動來教育我們姐妹,人 生不該限於修身齊家,更應該回饋 社會。他曾經資助了一位貧困醫學 院學生七年的學費。之後,為紀念 他的父母和祖父母,成立了「椿萱 獎學才育大同基金會」。據他說, 救濟弱勢是從他的祖父就開始的傳 統。至今,他與母親仍然積極參與 扶輪社服務和擴大獎學金計畫。 基於這些經歷,對孩子的教養, 我很重視以身作則。孩子不只會吸 收我們的說教,更會有意識或下意 識,自然而然地模仿我們的身教。
左起:William Juang(莊士典), George Juang, Gloria Su(蘇慧婷), Caroline Juang(莊士欣), Andrew Juang。
雖然丈夫和我並不強求孩子得參與 我們的公益事業,我們卻堅持他們 積極參與他們自己有興趣的課外活 動。無論是體育,社團,或興趣愛 好,他們得採取積極的態度,而不 是成為一個被動的參與者。 我們相信,一個人活得有熱忱和 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期望在他 們成長的過程中,體驗到他們的父 親不僅24小時照料病人,主導哈佛 大學同學會之餘,更以他們為榮, 也希望他們都見證學術工作和公益 事業帶給我的喜樂,和他們一起成 長更是我最大的快樂幸福。如果我 們的孩子懂得為自己活得精彩和為 他人付出關愛(live their life with passion and care for others with passion),我們也盡到身為父母的 責任。
莊士欣: 我珍視母親的仁慈。她努力工 作,不僅要持家,而且熱心於公益 事業。她經年四處在曼哈塞做志 工,當她競選圖書館董事時,我很 引以為豪,因為她真正的盡力回饋 曼哈塞。作為一名高中生、大學 生,我深深意識到回饋的重要性。 母親教我懂得惜福、懂的感謝,貢 獻社會。高中時我曾在圖書館教老 人使用電腦,周六到兒童班當助 教,也曾為Habitat for Humanity油
漆房子。現在,我是哈佛大學校園 環境行動委員會的領導人之一,今 年暑假將在上海聚思中美清潔能源 合作組織, 實習推動清潔能源。 19年來我的任何成功都可以直接 或間接歸因於母親給予我的正面影 響力。因為從她身上,我看到慈 悲、明智和鼓勵(compassionate, wise, and inspiring)。我的媽媽從 來沒有告訴我人生的道路一定得如 何走。她以身作則,給我有益的建 議,注意我沒走上偏路,更鼓勵我 追尋自己的熱情。 她為我打開了許多扇大門,我感 激她介紹了西洋擊劍給我。在我 小學六年級時,有天她讀了篇報 紙文章介紹當地的擊劍俱樂部, 她很興奮地與我分享她在大學裡 擊劍的經驗。得知我和我大弟有 興趣之後,在同一個星期內,她 安排我們去俱樂部學劍術,開始 我們撃劍的生涯。為了支持我們 的興趣,她每星期開車帶我們去 受訓,參與地區性和全國性的比 賽,我和弟弟都是學校擊劍隊 長。擊劍給了我信心、運動家精 神,和學會如何在壓力下思考做 決定,對我有永久的益處。 經由她的研究工作,我得以探知 學術界內部運作,並啟發我對科學 的興趣。她與我分享工作上如何撰 寫研究申請表、報告、引用文獻
等。這些知識在我開展自己的研究 時派上用場。我從小便對自然科學 很好奇,小學便解剖過牛的眼球, 初中暑假起就年年申請山家不同的 研究夏令營。高中畢業那年的暑 假,我仍然繼續研究,因為這是我 喜歡做的事。因為喜歡學習太空和 星球運行,我曾先後在美國太空總 署(NASA)和史密森國家航空天博 物館實習。因為母親和我分享她 的學習精神,我深深體會到學無 止盡。我會永遠銘記母親的意志啟 發,不斷探索、學習,和助人。
莊士典: 我曾是美國中華愛滋病基金(China AIDS Fund)青少年組副主席,今 年夏天將參加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 務營回台灣教英文。今年秋季我將 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我的學習成果 得歸功於我的母親,因為她沒有放 棄激勵我。我媽媽並不是所謂的虎 媽。雖然她也會威脅利誘地要求我 保持A的成績,但是不想讓她失望 的念頭卻更激勵我努力求學。儘管 我的態度不良,我的母親卻沒放棄 我,一直相信我,鼓舞我。她的領 導在我的生命迄今為止一直是一個 巨大的動力。上大學後,雖然她不 會在我身邊耳提面訓,我將激勵自 己,希望有天能更接近她相信我能 到達的領域。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79
贈送者"零"團費 送 買2 1
美國、加拿大旅遊首選
(加拿大洛磯山、加西風情及黃石公園四天團除外)
保證住黃石公園老忠實噴泉有衛浴小木屋
報名請洽您信任的旅行社,指名參加黃金假期,品質才有黃金般的保值 黃金假期諮詢專線714-970-8855 或上網查詢 www.pcctours.com 黃金假期堅持自己的品質,絕不做不實廣告矇騙客人 「顧客的滿意」.....是黃金假期26年來不變的宗旨
讓您輕鬆自由自在地觀賞老忠實噴泉準時爆發的魅力,盡情享受白天和晚上 不一樣的老忠實噴泉面貌。(不像其他旅行團只能衝衝來、匆匆走,疲於奔命)
早鳥特惠 即日起全面減價中 黃金假期有史以來最大折扣 等您來搶購
黃石公園、總統巨石 (4/25~9/30)
黃石公園、羚羊峽谷 (5/02~10/03) 黃石公園、北大峽谷 (5/27 ~9/30) 俄勒岡、北加州神木 (5/23~9/05) 美南深度、羚羊峽谷
拱門國家公園
舊金山、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西峽谷(玻璃橋)、拉斯維加斯
布萊斯峽谷、鹽湖城、大鹽 湖、大提頓國家公園、傑克森 鹿角公園、太浩湖、賭城雷 諾、拉斯維加斯.....
布萊斯峽谷、鹽湖城、大鹽 湖、熊世界、大提頓國家公 園、傑克森鹿角公園、仙人掌 花園、名牌直銷購物中心.....
每周六出發
每周三出發
獨家登上拱門
魔鬼峰、艾森豪隧道、丹佛、紅岩露天 搖滾樂劇場、 Coors 啤酒廠、瘋馬巨 石、大提頓國家公園、傑克森鹿角公 園、熊公園、大鹽湖、鹽湖城.....
每周三、六出發
八天七夜 七天六夜 六天五夜 五天四夜
每人$436 每人$384 每人$364 每人$344
(4人1房) (4人1房) (4人1房) (4人1房)
綺麗湖、咆哮山莊森林火車
包偉湖、紀念碑山谷
俄勒岡海岸線、開普布朗哥燈塔、摩特 諾瑪瀑布、紅木國家森林、波特蘭免稅 名牌直銷購物中心、熔岩床國家古蹟、 夏斯塔湖水晶鐘乳石洞、哥倫比亞河峽 谷、賭城雷諾、舊金山、柏克萊大學....
2號生物圈、仙人掌國家公園、 白沙國家古蹟、聖塔費、馬蹄 灣、大水晶鐘乳石洞、石化林 國家公園、聖都那、亞伯科 基、棕櫚泉、鳳凰城.....
每周六出發
七天六夜 每人$369 (4人1房) 七天六夜 每人$374 (4人1房) 七天六夜 每人$374 (4人1房) 六天五夜 每人$319 (4人1房) 六天五夜 每人$354 (4人1房) 六天五夜 每人$354 (4人1房) 五天四夜 每人$269 (4人1房)
七天六夜 每人$366起 (4人1房) 9/19,9/26,10/01,11/21,11/26, 12/19,12/25,12/26,12/27
加拿大洛磯山 (5/10~10/03) 哥倫比亞大冰原,冰河天空步道(玻璃橋),露易絲 湖,貝多湖,冰積湖,傑士伯國家公園,冰河國家 公園,吆喝國家公園,班芙國家公園,溫哥華,維 多利亞,寶翠花園,惠斯勒,寧峽谷吊橋..... 免費增加西雅圖遊輪碼頭 參團接點及溫哥華碼頭下車點
七天六夜 每人$469起 (4人1房)每周日、三出發 六天五夜 每人$414起 (4人1房)每周一、四出發 五天四夜 每人$374起 (4人1房)每周二、五出發
加西風情 四天三夜 (5/10~9/30) 每人$269起 (4人1房) 每周日、三出發 E1509H
LX Music School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Just for you ●Private / Group Lesson / Master Class ●Early Childhood / Music for Special Needs ●Chamber Ensemble / Youth Orchestra ●Winter / Summer Camp
在龍星您的收穫不止是音樂 ●冬、夏季營隊活動 培養團隊精神 ●各類型表演機會 提昇自信台風 ●大師班專題講座 切磋琢磨 精益求精 ●定期與知名大學合辦音樂節
8th Ave School Main Office
Private lesson
●Piano ●Keyboard ●Vocal ●Violin ●Viola ●Cello ●String Bass ●Flute ●Oboe ●Clarinet
●Bassoon ●Saxophone ●Trumpet ●Horn ●Trombone ●Percussion ●Guitar ●Composition ●Theory ●MIDI
website: www.lxmusicschool.com ● www.facebook.com/lx.musicschool ● Email: lxmusicschool@gmail.com
E1554H
718-686-6988 ● 825 57th Street Suite 101, Brooklyn, NY 11220
80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美職場未來十年缺2000萬大學生
亞裔學歷一枝獨秀
■編譯組 美國失去大學畢業生比例最高國 家的地位已25年,據估計到2025 年仍短缺1980萬名具大學學歷的 勞工。歐巴馬政府推出計畫,想在 2020年讓美國重登寶座。在各類高 等學歷人口普查中,亞裔教育程度 持續領先各族裔。 宗旨為推廣高等教育的光明基金 會(Lumina Foundation)今年一項新 報告顯示,儘管近幾年來各州和聯 邦政府在教育方面極為努力,美國 仍然未能培養出足夠的具有大學水 平的成年人來滿足未來十年的勞動 力需求。雖然25歲到64歲的美國人 中具有大專學位(大學修滿兩年)的 人數比例從2008年的37.9%上升到 2013年的40%,總共增加了2800萬
人。但即使此趨勢持續下去,十年 後仍如上述嚴重落後職場需求。 喬治城大學教育與勞動力中心 (Georgetown University’s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 此前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20年, 大約三分之二的工作崗位都需要大 專以上學歷。光明基金會2009年啟 動了他們的「目標2025」項目(Goal 2025),希望到2025年具有大學水平 的人口比率提高到60%。 報告指,阻礙大學水平人數增加 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族裔鴻 溝。雖然從2011年到2013年,美國 所有族裔具有大學水平的人數都有 所增加,但是不同族裔之間人數的 差距依然很大。2013年,有44.5% 的白人具有大學水平,西裔只有 20.3%,亞裔則為60.07%。
與此同時,大學入學率和畢業率 有所下降,這部分是由於經濟的復 甦使很多學生離開學校,直接進入 職場。另外,有大約3600萬、也就 是將近22%的人擁有大學學分,但 是沒有學位。研究人員認為,其中 的15%,也就是550萬人,十年之後 拿到大專學位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另外,美國擁有大學學歷的人數 低,還因為目前的統計無法將所有 數據納入計算,這是因為很多人進 入的是社區大學,而社區大學的數 據不在普查範圍內。報告認為,如 果將這些數據包括進去,具有大學 水平的人數比率將上升7%。 根據招聘網站Simply Hired的數 據,雖然今年春天面向應屆畢業生 的工作崗位減少,但是他們可比往 年更能找到好工作。總體來說,5%
25至64歲教育程度調查 研究所及專業學位
9年級以下
11.27%
4.72%
9至12年級未畢業
學士
7.19%
高中畢業及同等學歷
19.83%
26.37% 副學士
曾讀大學無文憑
8.85%
21.76%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2013年統計)
18至53歲就讀大學比例 50% 41.6%
40% 30%
26.3%
20% 15.6%
15.3%
15.1% 11.3%
10%
10.3%
5.2%
0%
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可比往年更能找到好工 作。
(美聯社)
總數
18至 24歲
25至 53歲
西語裔
非洲裔
原住民
亞裔
白人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2013年統計)
的工作機會(包括實習、季節性職 位、兼職和臨時職位)是針對大學應 屆畢業生,比去年的6%有所下降。 不過,長期全職、起薪4萬3000元 的職位數量卻比去年增長了20%。 總體來說,能為應屆生提供崗位 最多的職位是銷售(3萬2800個,占 總數的14%)、市場營銷和公共關係 (1萬4500個,占6%)、客戶服務(1 萬1300個,占5%)、人力資源和培 訓(8400個,占3.5%)以及工程(5500 個,占2%)。 其中的一些崗位,如銷售、市場 營銷和人力資源可以被看做大公司 的指向標。這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 指向標,因為這些崗位需要人才, 而且他們也針對這些崗位招應屆 生。同時,在要求大學文憑的職位 中呈現出了兩極化趨勢,不需要大 學文憑的全職、入門級工作崗位一 年中增長了17%,這些新增職位是 由電器業、商業司機行業和製造業 的發展拉動的。 此外,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美國人 沒有大專學位,有些人預測在美國 各個都會區會出現幾千個需要中等 技能的職位,尤其是科學、技術、 工程、數學相關的職位。研究人員 還發現,大約有3100萬人被卡在高 等教育的邊緣,他們有一些大學學 分,但是卻沒有學位或證書。合夥 制的僱主也開始需要越來越多擁有 大學學位的人,如非零售的銷售職 位、客戶服務、接待以及數據錄入 職位,而之前這些崗位並不需要學 位。 Burning Glass Technologies執 行長西格爾曼(Matt Sigelman)將這 種現象稱為「學位要求熱」。他認 為,這種現象不僅因為更多的職位 需要技術,更是因為僱主們需要用 大學學位剔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求 職者。Simply Hired的研究人員則 說,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工作崗位會 繼續增長。2014年,他們發現這個 數字在7月有所增長,到10月達到 頂峰。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81
2015年68位莎倫畫院學生獲常春藤等大學錄取 17位被全美藝術第一:羅德島設計學院錄取 各校地點:新澤西South Brunswick、Piscataway、Parsippany、紐約法拉盛、上海浦東 報名:register@sharronartcenter.com 201-716-9959 紐 約:131-48 40th Road, Flushing, NY 11354(BJ's後面) 917-539-1816 網站:www.sharronartcenter.com / 中國大陸專用:www.sharronart.com
2009-2015年莎倫學生每年1-4位榮獲美國國會藝術大賽第 一名,至國會山莊接受眾議員表彰,作品在國會山莊展出 一年。(每年69萬人參賽) ● 2015年全美Scholarstic藝術大賽,莎倫學生獲得232項州 際金、銀匙獎;14項國家級金、銀匙獎(今年30萬人參賽) ●
近年102位莎倫學生被羅德島設計學院錄取 招生項目: 全球最頂尖-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紐約 兒童青少年繪畫、申請大學作品集、 Parsons設計學院招生總監親訪莎倫總校洽談合作 大學諮詢包裝(含高中課程建議、 ● 康奈爾大學每年以莎倫學生作品印製招生作品集範本; 申請策略、論文、推薦等) 該校「70年來傑出校友作品」由莎倫學生主編... ● ●
莎倫學生近年獲美國國會藝術大賽第一名與美國國會眾議員的部分合影
E1559H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Lux 集團 祝莘莘學子學有所成! E1549H
82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法學院申請人數回升
四大趨勢 應重視 ■編譯組
領導力、國際觀、企業家精神受法學院及業界重視。
各種跡象顯示,法學院的申請人和LSAT考 試者經過多年減少之後,今年的申請學生和 LSAT考生人數出現回升。對於申請學生和未 來的律師而言,「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建 議以下四個趨勢應予重視。
(美聯社)
2015年最佳法學院 2013年 2013年 2013年 LSAT 大學畢業 錄取率 分數 成績 (低/高) (低/高)
畢業後 九個月 內找到 工作率
耶魯大學
3.82/3.97 170/176
9%
91.4%
2
哈佛大學
3.77/3.95 170/175
16%
94.1%
3
史丹佛大學
3.76/3.95 169/173
10%
96.1%
4
哥倫比亞大學
3.54/3.81 169/173
21%
97%
4
芝加哥大學
3.67/3.95 166/172
20%
96.7%
6
紐約大學
3.57/3.85 168/172
31%
95.9%
7
賓州大學
3.55/3.94 165/171
17%
97%
8
維吉尼亞大學
3.52/3.94 164/170
18%
97.3%
9
柏克萊加大
3.66/3.89 163/169
18%
88.1%
10
杜克大學
3.59/3.84 165/170
19%
87.1%
10
密西根大學
3.52/3.82 165/170
27%
86.6%
12
西北大學
161/171
26%
85.8%
13
康乃爾大學
3.52/3.73 165/167
30%
85.8%
13
喬治城大學
3.49/3.83 163/169
31%
84.3%
15
奧斯汀德大
3.43/3.82 163/168
30%
81.5
名次
學校
1
3.3/3.82
(資料來源: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一、申請人和LSAT考試者增加 申請者增多表明,無論是錄取還是獎學金 的競爭,都將比以往更激烈。還意味著在 明年的申請時期,提早申請者會處於有利地 位,因為法學院留給明年錄取的人數將會減 少。說明學生申請時需加倍努力,展現自己 最好的形象。 學生可提早檢查自己的履歷,有哪些地方 需做改進。目前的本科生可能要考慮選課, 以加強自己的寫作、研究和思維分析能力。 已畢業的學生可探索如何提高領導能力和發 揮領導作用,包括在工作單位和社區服務等 方面。 此外,學生應落實好LSAT考試的準備,因 為LSAT考試是按當年的考試成績計算,並不 意味著試卷會比過去更難,但申請人的競爭 會更激烈,因為各法學院在錄取學生時,要 求的分數可能比往年的考分更高。
二,名校培養律師企業家精神 頂尖法學院持續倡導企業家精神的教學, 如密西根大學等校的法學院,就設立了為學 生提供企業家精神的實習計畫,為學生提供 新學習計畫的同時,還提供實習機會,以使 學生得到法律運用的真實經驗。 全國提供企業家精神實習計畫的法學院超 過30所,包括芝加哥大學的企業家精神司法 實習研究所、賓州大學的法律企業家實習計 畫,和奧斯汀德州大學的企業家精神與社區 發展實習計畫。哈佛大學設立的「法律企業 家精神計畫」,在功能上與企業家精神實習 計畫類似,是為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兩所學 校的法學院學生提供法律研究的實習機會。 各學校越來越多地開創跨學科的創新教學方 法,使法學院的學生受益匪淺。
三,加強國際教學迎合業界趨勢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具有國際背景和 國際實踐經驗的律師事務所不但越來越受重 視,而且業務發展更快,各校法學院也日益 重視對國際業務的教學,從而對學生的錄取 和專業發展也產生影響。 從招生的角度出發,法學院更看重在畢業 後有機會成功的學生。從專業發展的角度 看,法學院感到,學生如果具備國際經驗, 會更受雇主的歡迎。因此,無論是剛進法學 院的學生,還是剛開始法律職業生涯的新 手,都要努力增加國際經驗。學生應增加 課外實習活動,如紐約大學法學院的海外計 畫,就是派學生到南美、亞洲和歐洲實習。 新手律師應多找機會參與國際法的實踐, 如與外國公司有關的跨國貿易,尤其是從 事公司法和商業法的律師。專事企業法的公 司更要拓展國際業務,以使公司保持專業領 先,有利於更廣泛地開拓國際業務。
四、政府法規及健康、 老人相關法律顧問需求增 隨著律師的就業市場緩慢復甦,應屆畢業 生最有前途的路徑已從大律師事務所轉移到 需要內部顧問的企業,研究某些法律對公司 在各州的生意造成的影響。曼哈坦的獵頭公 司「JW Michaels & Co.」的管理合夥人瓦 赫特(Jason Wachtel)說:「政府法規顧問 (Compliance Laeyer)為法學院畢業生開闢了 一個全新領域。雖然大多數是入門級職位, 但通常不需要法學博士學位,而且有晉升機 會。」據顧問公司「Robert Half」的2015年 統計數據,在一家中型公司當法規分析師, 年新約6萬2500元到8萬4000元,而部門主管 為14萬1750元到19萬7000元。由於相關職務 要與不同的人做許多溝通,所以善於交流很 重要。 此外,由於聯邦政府的可負擔健保,醫院 及健保公司需要專家確保病患帳單、隱私等 操作符合法規,也成為法學院畢業生就業熱 門領域,2013年薪資約為23萬5000元。而因 嬰兒潮帶來的老年人口成長及長壽趨勢,對 於財產規劃、長期看護相關的法律諮詢也日 增,此領域律師起薪約6萬8000元。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紐約國際乒乓中心
83
www.NYITTC.com
青少年暑期班招生 暑期班時間 7/13/15 – 8/21/15 周一至周五 (在法拉盛) 4:30 PM -6:30 PM (專人到法拉盛各補習班接) 可選擇:1.整個暑期班期 2.按周計 3.按天計
紐約國際乒乓球娛樂中心每年暑期班定期招生,提供學子一個提高球技、 強健體魄的優質環境,由世界冠軍李羽翔教練(右二)手把手執教,經由李 教練培訓的孩子都能讓球技更精進,讓孩子擁有充實又愉快的暑假。
李教練曾3次榮獲中國冠軍,多次榮獲40、50、60組別世界冠軍, 他曾指導過多名世界冠軍,擁有德國、美國高級教練職稱。 * 青少年成人集體班 (六-日)10:30AM~12:30PM * 優惠老人群體每天下午2-5點專場 * 選擇大於努力,選擇我,
您將事半功倍! * 一對一教學$20起
地址:134-32 35Ave, Flushing, NY 11364 電話:347-322-1258 718-961-4208
大同會 留學服務 中心
E1511H
專注大學申請表格填寫輔導、 獎學金申請、大學本科研究生規劃、 專注名校申請。 全美新生以及轉學:TOP 100大學、SAT2000高中、 語言學校留學及轉學;不成功,全額退款。 無托福、雅思成績申請TOP 100大學課程。
DA TONG GROUP
北京、深圳、上海、紐約24小時無時差服務。 無時差套磁、面試、材料追蹤、專業郵件收發等服務。 美國名校退休教授代筆文書書寫服務。 入學選課指導,畢業思路設計,畢業工作推薦,畢業就業規劃!
網址:www.Datonggroup.org | 郵件:Chi.square625@gmail.com 地址:法拉盛飛躍皇后10樓10i(A) 136-20 38th Ave. Suite 10i(A), Flushing, NY 11354 電話:646-787-7887 | 工作時間:10:00AM-6:00PM
E1515H
84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醫療職場廣闊
雙語專業受歡迎 ■呂賢修整理 紐約皇后醫院(NYHQ)華裔健康 發展部、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 會、加健保險近期舉辦「醫療領域 的工作機會」座談會,介紹相關工 作內容、教育及經驗需求。主辦單 位指,華人社區醫院有眾多華語病 人,但懂雙語的護士、護士助理、 護工、社工等比例偏低,需求量大 且前景好,醫院並鼓勵員工進修, 相關建議也可供家長、學生參考。 座談會內容摘錄如下: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逸婷: 從大學到成為主治醫生,需要十 年以上的時間,尤其是駐院時常要值 班、過夜,有時24小時不睡,非常辛 苦,建議學生未來若想當醫生,可到 醫院當義工,跟著一個醫生,看他們 的工作內容。醫生收入雖高,但一定 要喜歡,才會有成就感。她也聽過有 人都當主治醫生了,才發現不是自己 的熱情,也有人以為自己想當外科或 整形醫生,但後來發現不喜歡見血。 紐約大型醫院都在做社區擴展,找 工作時,如果會雙語,較有優勢。因 為翻譯太花時間,而且病患未必願 意完整說明病況。
心電圖技術師吳超: 在醫院工作六年,正準備考助理 醫生 (PA),他介紹,助理醫生是 與其他醫生組成團隊,在醫生的指 導下授權行醫的中級醫療專業人 士。可幫病患身體檢查、病理診 斷、訂立治療計畫、開處方、協助 手術等。助理醫生不是醫療助理 (medical assistant),也不是護士, 教育、薪資、前景都不同。通常需 要二至四年理工大學背景,經過26 到32個月全時學習,目前全美約有 170所學校,提供助理醫生課程。 多數學校需要考GRE,也需參考課 外活動、義工經驗、研究項目等。 課程分兩階段,課堂與臨床,通 常各佔五成時間。上半年包含基 礎科學、臨床診斷,下半年則有門
診、住院、手術等實習。2012年數 據顯示,本州居民全部課程,學費 為6萬3000元,外州居民則約7萬 3000元。完成訓練後,需通過全國 資格考試,與醫生不同,助理醫生 每十年需再次通過認證考試,十年 間還要不斷學習,通過100小時的 醫學延續教育。 助理醫生可在醫院、診所、療養 院、手術中心、癌症治療中心、影像 中心工作,或在健保公司當顧問。也 可選擇自己的興趣,約兩成畢業生至 外科,兩成至家庭科,15%至內科。 若是在私人診所,一般幫助體檢、 診斷、訂立治療計畫、開藥、指導專 科轉診、記錄病例;在醫院工作,職 責最大不同是手術前、後的會診,與 病人家屬溝通,與主治醫生、護士合 作,若需轉院,助理醫生也可轉達病 況。2013年,平均年薪9萬1000元, 若在外科則較高。
臨床護士李千紅: 成為註冊護士(RN)有兩年、四年 學位,畢業後要參加全國考試,約九 成能通過。一般若剛畢業,有護士執 照,四年學位較易找工作。醫院鼓勵 升學補貼學費,也有許多網上課程, 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回學校讀兩 年碩士,畢業後是臨床護士(Nurse Practitioner),與助理醫生等級相 似。各州規定不同,有些不需醫生監 督,能單獨開處方。 紐約在2015年1月開始,臨床護士 工作滿2000小時,有單獨行醫權, 只需醫生同意替代行使職權。醫生 診所也歡迎此類人才,因為能講雙 語又能看病。護士領域還有麻醉高 級護士,也可在醫生監督下給藥, 薪水約20萬元,但風險較高。如果 嫌讀醫學院太久,不妨嘗試。 註冊護士也可考認證、分專科, 如心臟科,腫瘤科等。薪水較高, 工作機會也多。想輕鬆一點,有操 作護士(LPN),在註冊護士的監督下 做事,但不可注射麻醉藥、輸血。 僅需讀十多個月課程。還有護士助 理( Assistant Nurse )要求較低,
由州認可,屬床邊護理,醫院也有 這類工作,與操作護士在長期看護 機構的工作機會多,能通雙語也吃 香。男護士很受歡迎,但美國僅約 一成護士為男性。歐巴馬政府希望 增加家庭醫療資源,因此臨床護士 機會看好,年薪至少10餘萬元。
註冊職業治療師吳鈺怡: 這是一個新但需求高的專業,容 易找工作。想成為職業治療師可 在大學畢業後申請碩士,再通過考 試,獲得執照。職業治療師分三 類:生理障礙治療以日常自理能力 評估、訓練、諮詢,增強能力,改 善殘障、老年退化人士生活指數。 兒童治療利用如綜合感知、肢體能 力、家長訓練,提升兒童自理、學 習能力。心理障礙治療以個人或小 組治療活動,幫精神病患者處理情 緒,學習社交技巧,融入社會。 該部門除了職業治療,還有物理 治療、語言治療。物理治療師包含疼 痛處理、機能訓練、關節活動、心肺 功能等,評估診斷,團隊合作設計最 有效運動方法。語言治療是一門綜 合科學,包含語言學、心理學、聽覺 學、病理學、生理學等,是為了治理 語言溝通、語言發展、聽覺等困難, 以物理強化、重複練習、聽覺視覺輔 助,家人輔導等方式治療。
超聲波技術師陳海英: 超聲波其實用途很廣,比如腹
痛,需照肝膽腎胰臟等超聲波。又 如婦科醫生常建議的盆腔超聲波, 檢查子宮、卵巢等,以及乳房超聲 波、甲狀腺超聲波等,也可用超聲 波照血管、心臟,檢查是否因血栓 引起四肢疼痛、水腫。超聲波無法 判斷腫瘤性質,但可輔助各種腫瘤 穿刺。 想成為超聲波技術師,一般要求 大學畢業後讀兩年課程,通常三天 上課,兩天在醫院全時實習。學費 約3萬6000元。有些學校也收醫療相 關副學士申請,也有學校採上課18 個月,在醫院實習六個月。學校畢 業後,需通過兩項考試:設備原理, 及專業考試,可選自己的專業,如腹 腔、心血管等。近期新規定,每十年 要重考一次專業考試、更新執照, 每年要修十個學分。許多大學有此 四年課程,畢業後直接可考試,有些 學校畢業後需工作滿1000小時才可 考試。此行業前景看好,因為應用廣 泛,且對人體無害,醫生常在做斷層 掃描、核磁共振等檢查前,要求先照 超聲波。而且因費用較低,保險公司 通常優先給付。 對於現場提問,主講人員表示: 有護士執照,但僅有兩年學歷、無 工作經驗者,在醫院求職不易,雙 語可加分,應多嘗試,或可申請療 養院工作,一邊讀完四年的學位。 操作護士發展有限,但是轉讀註冊 護士較短的途徑,有些課程僅需十 多個月,不妨善用工作單位的學費 補助進修,有些醫院是全額補助。 想成為心電圖技術師,在社區大 學有課程,僅需三個半月,便可考 證書,每兩年需再考一次。若有護 士助理執照,在讀註冊護士課程時 便可到醫院兼差,考到護士執照 後,因可縮短訓練時間,常直接被 聘用。與醫生不同,健康領域有執 照的工作,找工作難易度無關是否 是名校畢業。
華人社區醫院有眾多華語病人,但懂雙語的專業人員比例偏低,職場需求量大且 前景好。
(本報檔案照)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85
Alexander Harrington 哥倫比亞大學 (BA)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MFA), 英語和社會 學教授,紐約大學的加勒廷學院和克萊姆森大學教授 莎士比亞和希臘戲劇也是一位著名的製作和出版的劇 作家及評論家
Stephanie Li 哥倫比亞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理學學士學位,教育顧問,導師/考試輔導導師, 大學生心 理諮詢師, 前哥倫比亞大學校友面試員、國際教育工作 者協會會員、新澤西州高校招生諮詢協會會員、海外 大學招生諮詢協會會員、紐約州大學招生諮詢協會會
E1550H
員、哥倫比亞大學校友代表委員會會員
(分校): 2360 Benson Avenue, Brooklyn, NY 11214 (公校P.S.101) (分校): 1171 65th Street, Brooklyn, NY 11219 (公校P.S.187) 718-256-8889 (分校): 1436 67th Street, Brooklyn, NY 11214
梁春雲 齒列、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專精
CYNTHIA C. LEUNG, D.D.S. M.S.D. www.caliperortho.com
兒童成人 Invisalign 牙齒矯正 隱形矯正套
718.225.8828
先進Damon 矯正器
免費諮詢
接受各大保險 255-03 Northern Blvd. Little Neck, NY 11362 備有免費停車 搭乘N20、N21、Q12可抵達
E1520H
86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健康學系 10所最佳大學 健康專業學生有機會從事各種醫療、研究工作。 (Getty Images)
■編譯組 健康專業學位讓學生有機會從事 各種醫療工作,與其他醫療專業人 員密切合作,協助改善病人的生活 品質。健康專業也涵蓋廣大領域, 讓學生有彈性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專 科技能。這個領域的主修類別眾 多,包括獸醫服務、護理、牙醫助 理服務和公共健康等。以下是「今 日美國」(USA Today)推薦的美國 健康專業學系最好的十所大學院 校: 一. 賓州匹茲堡大學。其健康復 健學院和護理學院的物理治療、聽 力學和語言病理學等方面的計畫, 在全美都名列前茅,還有運動醫 學、營養保健、義肢、矯正學等各 種選擇。學生可以獲得實務訓練, 在教室和診所與教授一起工作,也 能帶頭進行尖端研究計畫。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曾導致一些醫 學突破,包括1955年發展出第一 種小兒麻痺症疫苗,以及許多成功 的器官移植。這所學校不只教學一 流,學費也不貴,對學生最物有所 值,而且畢業後可以找到各種與健 康有關的工作,初期平均年薪有4萬 6000元,到事業中期平均6萬9000 元。 二. 德拉瓦大學。這所德拉瓦州 最大的大學約有1萬8000名學生。 衛生學院提供護理、行為健康和營 養、人體運動學和應用生理學、醫 學實驗室科學、健康研究和職業治 療等課程,每一項專科計畫都教授 協助為病人做診斷和治療的知識技
能。學生可以在訓練精良的教職員 監督下獲得實務經驗。大學部主修 健康專業的學生,能夠把教室所學 應用在診所環境。畢業生事業中期 平均年薪7萬9000元。 三. 紐約州長島洛克維爾中心的 莫洛學院 (Molloy College)。這所 私立文理學院健康專業學位計畫水 準很高,其中最出名的包括護理、 呼吸保健、語言病理學和健康服 務領導計畫。畢業生平均年薪6萬 8000元。 四. 喬治•華盛頓大學。華府這 所地位崇高的大學促使學生自我挑 戰,發揮最大的潛能,醫學和健康 科學院在醫學學術和研究方面更是 出色。喬治‧華盛頓醫院不只是學 生的教學醫院,也是著名的醫療中 心。大學部提供各種醫療專科、運 動訓練、臨床管理和領導、運動科 學、人類服務、藥學、公共衛生等 科系。這些計畫讓學生一畢業就可 以到醫院、診所或私人健康服務機 構工作,或攻讀更高學位。畢業生 初期平均年薪5萬2000元,事業中 期達到8萬4000元。 五.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提供牙 醫、職業治療、藥學和物理治療等 醫學領域科系,學生與教職員數九 比一,因此師生能在教室和診所密 切合作。畢業生事業中期年薪可達8 萬7000元。 六. 密西根州立大學。位於密西 根州東蘭辛的公立研究大學,護 理、自然科學和獸醫技術等健康專 業科系,引導學生進入專科領域, 生物、化學和物理學等課程,則協
助他們日後能夠應付各種醫學職 位。畢業生平均初期年薪4萬9000 元。 七. 佛蒙特大學。位於佛蒙特州 柏林頓,屬於小型文理學院,可是 教學水準不遜大型大學。健康專業 科系以研究和照顧病人為主。護理 和健康學院的大學部計畫,包括溝 通科學和失調、醫學實驗室和放射 線學、護理、復健、動作科學和鄉 村緊急醫療服務訓練。畢業生初期 平均年薪4萬8000元,事業中期達 到6萬7000元。 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位於馬 里蘭州巴爾的摩的世界著名醫科大 學,文理學院提供生物、公共衛生
和神經學等學位計畫,以及醫科先 修課程。護理學院提供較專科課 程。畢業生事業中期平均年薪7萬 1000元。 九. 瑪莉山大學(Mount Mary University)。位於威斯康辛州密爾 瓦基的天主教女子學校,其自然和 健康學院提供醫科、牙科、護理、 驗光先修課程,以及職業治療和放 射線技術等計畫。畢業生平均年薪5 萬4000元。 十. 紐約大學。文理學院、牙醫 學院和護理學院都提供各種學位計 畫,協助引導學生成為健康專業人 員。畢業生初期平均年薪7萬元。
美國數理學士薪資前景前十名行業 (資料來源:富比士)
1
石化工程
起薪10萬2300元
2
精算
起薪6萬800元
3
核子工程
起薪6萬7000元
4
化學工程
起薪6萬9600元
5
電子通信工程
起薪6萬4100元
6
電子及電腦工程
起薪6萬6500元
7
電腦科學
起薪6萬6700元
8
電腦工程
起薪6萬7300元
9
航太工程
起薪6萬4700元
10
電機工程
起薪6萬5900元
電子、工程相關 主修,「錢」景吸引 人。
(Getty Images)
用
家
廣告
雞
教育特刊 2015
87
肉 腌 粉
嫩 鮮 更 汁 多 樂
快瀏覽網上食譜,烹調豐美佳餚! KnorrChineseRecipes.com 需要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標準數據
如果有關於餐館訂購和其他查詢,請電:
長年大富貿易公司 1-888-783-8080 E1531F
Trademark owned or used under license by Unilever USA
88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選擇商學院
投雇主所好 (Getty Images)
■編譯組 全世界1萬3000多所企管研究 院,如何明智選校?即使是第一流 學校,課程和個案分析其實萬變不 離其宗,談的都是財務、營運、行 銷和會計。因此,你要如何選校? 按照排名嗎?按照誰的排名?經濟 學人的排名?商業周刊的排名?金 融時報的排名?如果你真的按照排 名選校,你又怎麼區分第六名和第 七名學校有何不同? 紐約時報報導說:別問我們,也 別問學校。他們的手冊漂漂亮亮, 試圖回答所有的問題,其實你只會 愈看愈糊塗。 傳統智慧告訴你,進哈佛方便進 財星500大,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適合華爾街,凱洛格(Kellogg)適 合搞行銷,而Insead適合進跨國公 司。這裡頭不無道理,但是時代在 變、雇主的求才偏好也在變。最明 智之舉或許是專注明確的結果、合 乎個人需求和才性,選擇有協助學 生達成目標漂亮紀錄的學校。就這 麼簡單。 如果想進亞馬遜,可選密西根大 學羅斯(Ross)商學院,亞馬遜2014 年比2013年多雇四成企管碩士,大 多來自羅斯學院。 如果想進麥肯錫,可選西北大學 凱洛格管理學院,麥肯錫去年從凱 洛格雇了35%畢業生、哈佛25%, 史丹佛16%。麥肯錫過去五年就雇 用了215名凱洛格畢業生。 如果想進蘋果公司,可選杜克大 學福格(Fuqua)商學院。 矽谷未必歡迎企管碩士,蘋果創 始人喬布斯是大學中輟生。可是 蘋果前十大高階主管有兩人出身福 格:一是當今執行長庫克、一是營 運副總裁威廉斯。蘋果過去五年雇 用32名福格畢業生,且提供42名見 習生職位給杜克學生。 如果想進寶鹼公司,可選印第安 納大學凱利(Kelly)商學院,歷史 177年的傳統產業寶鹼雇了172名 凱利校友,構成公司品牌經理的主
力。 如果有志自行創業,可選哈佛商 學院,哈佛有33個研究生級的創業 課程,教導創業的師資人數第二、 僅次於財務金融的師資。它提供新 創事業競賽、且提供貸款幫助學生 創業。另邀請創業有成校友擔任駐 校創業家,每周提供諮詢。 如果想進私募資金,可選史丹佛 商學研究院,私募基金薪酬高、但 缺額少。2014年史丹佛12%畢業生 進入這一行,勝過賓州大學華頓的 8.5%、芝加哥大學布斯的5.1%和哥 倫比亞大學的2.4%,僅略遜於哈佛 的13%。可是史丹佛畢業生的薪酬 中值17萬元,勝過哈佛的15萬元; 若加上紅利及其他保證獎酬,史丹 佛更以38萬5000元遠勝過哈佛的25 萬5000元。 紐約時報也報導說:如果想進精 品業,可選巴黎HEC,經濟學人 推許它是歐洲第一、全球第四名的 商學院。如果不想出國、又想要有 全球視野的教育,可選耶魯管理學 院;如果有志改變世界,可選舊金 山Presidio研究院。
2016最佳商學院排名 學
校
一年學費
學生人數
1 史丹佛大學
$61,875
825
2 哈佛大學
$58,875
1,867
3 賓州大學
$62,424
1,711
4 芝加哥大學
$61,520
1,181
5 麻省理工學院
$63,454
812
6 西北大學
$61,596
1,047
$51,520(本州) $54,066(外州)
503
8 哥倫比亞大學
$63,148
1,270
9 達特茅斯學院
$61,605
558
$52,380(本州) $54,698(外州)
633
7 柏克萊加大
10 維吉尼亞大學
資料來源: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史丹佛擠下哈佛商學院稱霸 ■編譯組 在排名上多年纏戰,難分軒輊的 史丹佛大學和哈佛大學商學院,在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的2016 年最佳研究所排行榜終見高下,史 丹佛略勝一籌,榮獲最佳商學院桂 冠。不過,哈佛在醫學院排名,扳 回一城,高居榜首。 這兩所重量級名校與賓州大學華 頓商學院,在去年的商學院排行榜 中三雄鼎立,共享第一;今年雖然 史丹佛第一、哈佛第二、賓大第 三,但三校積分極為接近。不過該 周刊數據策略主任摩斯說,史丹 佛在大學成績(GPA)、入學成績和
2014年畢業生在三個月內受雇人數 等方面表現略佳。 該周刊除針對商學院進行排比, 其他排行領域還包括法律、教育、 工程、護理和醫學。在最佳法學院 排行榜中,耶魯法學院再奪第一, 但其他排名與去年相較略有變動, 哈佛法學院雖保住第二名,但今年 與史丹佛並列。 在研究為主的醫學院英雄榜中, 哈佛蟬聯第一,史丹佛第二,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和舊金山加州大學並 列第三。明顯晉升的則包括跳了五 級升為第14名的紐約大學,該校與 田納西州的范登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排名相同。
其他領域榜首分別是護理學院 ──賓州大學、工程學院─麻省理 工、史丹佛和柏克萊加州大學並 列,教育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 學。 該周刊指出,美國民眾進入研究 所深造的愈來愈少,而這個選擇可 能會讓他們的薪資縮水。 據非營利組織「研究所協會」去 年9月公布的報告指出,2012秋季 至2013年秋季,美國公民和永久 居民首次升讀研究所的人數減少約 1%。但丕優研究中心提供的2014 年薪資分析顯示,擁有碩士學位的 年輕人的月薪中位數,比僅有學士 學位者高出24%。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89
提供以下副學士及學士學位 商業管理及行政學位可副修以下任何專科: ● 會計 ● 財政 ● 電腦資訊系統 程式 資料通訊 ● 管理 ● 市場營銷 ● 辦公室資訊
人類服務學位可副修 以下任何專科: ● ● ● ● ● ●
成人與家庭服務 孩童與青少年服務 長者服務 戒毒服務 發育智障服務 人類服務管理
數碼多媒體設計 ● 社會學 ● 心理學 ● 教 育 ● 生物學 ● 信息技術 ● 律師助理 ● 文學與科學 ●
* 紐約市分校:曼哈頓,布碌崙,皇后區 * 服務:學術輔導,補習,幫助合資格學生 申請政府學費補助
* 經驗教授 * 給您應有的關注 * 上課時間靈活 可配合您的需要
Mr. David Luk 212.463.0400 分機5644
Hui Yu 718.265.6534 分機1003
曼哈頓分校: 布碌崙分校: Midtown: 27-33 West 23rd Street 皇后區分校: Forest Hills: 71-02 113th Street
歡迎 海外留學生 及轉學生
Bensonhurst:1870-86 Stillwell Ave. Kings Highway:1726 Kings Hwy Brighton Beach:532 Neptune Ave. Flatbush:1602 Avenue J Starrett City:1390 Pennsylvania Avenue
Touro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institution. For Touro’s complete Non-Discrimination Statement, please visit www.touro.edu E1534F
90
教育特刊 2015
就業與人生
上千大學主修 ■編譯組 那麼多大學專業選擇,該選擇哪 個主攻?根據專家建議,不妨多拓 展選課面,了解興趣所在和相關就 業市場,但也注意不要拖得太久, 不要總修簡單的課程,有些課程可 能是日後專業課可能會用到的。 紐約時報報導,全美大學及學院 向教育部呈報的專業超過1500個, 其中有350個是在2000至2010年為 適應新發展增加的,例如國家安全 和全球研究、網路取證(cyberforensics)和農業生態學等。 為增加就業機會,有越來越多大 學生選擇讀攻讀兩至三個專業。據 教育部統計,2001至2011年間,讀 雙學位的學生增加了70%。 報導指出,賓州大學有80%一年 級新生雖然選擇專業,實際並不確 定他們的選擇,有一半學生日後改 變專業,有人可能改多次。 專家建議,學生應多接觸一些陌 生的學科,探索興趣所在和職業方 向。不過專家建議不要輕易放棄一 些科目,因為這些科目有可能是未 來所選專業的必修課,例如心理 學、社會科學和商科許多都要求修 數學和科學科目。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建議選專業 時可採用以下五個原則: 首先要給自己一些時間來做決 定,特別是大學一、二年級,不要 過早就背負選專業的壓力,但不要
■編譯組 專業太多讓學生無從選擇,家長 和學生常矛盾的問題是當選擇意見 不一致時,該如何處理。 專業網站建議學生應耐心和父 母溝通,父母最好鼓勵孩子學習感 興趣的專業。 當父母和孩子在選專業問題 上出現分歧時,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網站建議孩子應該和父 母主動溝通,了解父母的期望和
抉擇五原則
將時間拖得太長,因為這會影響他 們日後的求學、就業及財務狀況, 可向就業辦公室了解是否提供選擇 專業和職業方向的測試和諮詢。 所選專業最好是感興趣和有熱情 往下讀的。有些專業須提前做好準
備,例如讀醫學院最好早下定決心 和準備。 普林斯頓評鑑(Princeton Review)網站建議在選擇專業時不要 沿用高中思維,因為大學是完全不 同的教育體系。
選課時盡量多拓展知識面,不要 總選簡單的讀,多和導師聊天取 經,研究課程表,了解不同專業 需求,還可以向師哥師姊討教, 找機會接觸感興趣的專業職場人 士。
非研究型理工學院排名 排名 1 1 3 3 5 6 7 8 8 8
學校 哈維瑪德學院 (Harvey Mudd College) 羅斯霍曼理工學院 (Rose-Hulman Inst. of Tech) 富蘭克歐林理工學院 (Franklin W. Olin Col. of Engineering) 西點軍校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美國空軍學院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美國海軍學院 (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 (Cal. Poly State U.-San Luis Obispo) 巴克內爾大學 (Bucknell University) 庫柏聯合學院 (Cooper Union) 安柏瑞德航空大學 (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
地點
校際評分
加州
4.4
印地安納
4.4
麻州
4.1
紐約
4.1
科羅拉多
4.0
馬里蘭
3.9
加州
3.8
賓州
3.7
紐約
3.7
佛州
3.7
(註:針對無博士學位理工學院之排名。資料來源:2015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與子女溝通人生規畫 對成功的定義,了解什麼經歷促 成父母的想法,然後跟父母分享 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和對生活中重 要部分的理解。 孩子最好讓父母了解自己興趣的 就業機會有哪些;還可跟有類似經 歷的同學、師哥師姊或導師了解該
如何和父母溝通。 如果溝通後,父母還是不支持, 還是應向父母告知自己的計畫,例 如找實習、找工作、拓展人脈機會 等,最後很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 選擇充分了解和負責。 從父母方面來講,高等教育紀事
(Getty Images)
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網站上的評論建議家長不 要總將精力放在追問孩子專業畢業 後能賺多少錢,應鼓勵探尋自己的 興趣。 如果不喜歡這個專業,會從心理 上仇恨,並不是只有熱門專業才 能找到工作,所學的東西都不會白 學。 學某個專業並不代表就此「訂終 身」,很多人都會在一生中變換職 業道路兩到三次。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一九九○年建校)
長島補習學校 長島地區最具規模與口碑
賀 2014-2015 US Bio Olympiad & Chem Olympiad Semi-finalists!
College Essay
(LIE46出口、Holiday Inn旁,附大停車場)
年級 12th
上課時間 Appointment only
SAT I (Test Takers) 11th & 12th
8/19-10/7/2015
SAT II
10th & 12th
Private lessons for October test
ACT
11th & 12th
TBA
PSAT
9th – 11th
9/12-10/10/2015 (Wed. & Sat.)
PSAT & Alg. 2/Trig.
10th & 11th
English & Geometry 9th & 10th English & Algebra 1 8th & 9th
初中班
Brian (14 Bio), Ariel (14 Bio), Philip (15 Bio), Justin (15 Bio), Xin (15 Chem)
高中班
Dartmouth : Emma, Matthew Y., Oliver Duke : Amanda, Ashley, Estee, Noshin Harvard : Ritayan, Priyanka, Harrison Chicago : Zubair, Nisha, Adam P., Ben, Yale : Pulith, George Reva, Kaveh, Noshin Princeton : Taylor, Reva, Noshin Hopkins : Chris, Eklavya, Vincent, Paul, Kelly, Sharon MIT : George Cornell : Michelle Z., Judy, Anant, Aneha, Meena, Caltech : Noshin Elaine, Ashley, Daniel, Nick, Kelly, Amanda, Brown : Elaine, Vaibhav, Diana, Eric So. Estee, George, Reva, Siddesh, Noshin, Columbia : Adam O., Mohit, Abrar, Kaveh, George, Ashley Richard, Young, Katrina U-Penn : Eric Sh., Jennifer, Janice, Michelle S., NYU : Seungmin, Alex, Jonathan, Rachel, Matthew Meghana, Sharon, Natalie, Divya
516-364-2121
303 Sunnyside Blvd. Suite 10, Plainview, NY11803
秋季班課程 大學準備班
風雲榜
LIA
賀 Class of 2014 & 2015
91
小學班
English & Math Enrichment
6th – 8th
CTY SCAT
5th – 6th
English & Math Enrichment
3rd – 5th
Private Tutoring
All grades
9/19-12/19/2015 Saturday 9:30am–12:30am
9/19-12/19/2015 Saturday 9:30am–12:30am 9/19-12/19/2015 Flexible
(on all school subjects, for all standardized tests.)
www.longislandacademy.net
E1530H
E1519H
92
教育特刊 2015
教育研究
0至5歲教育的
六項主張
■李國芳 仲麗娟 中國最近由趙薇與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 貓爸」反映很多華人父母越早越好的的精英式教 養方式,引起了很多反思和爭議。其實,許多研 究證明,這種虎式,狼式教養方式有害無益。 第一、 這種強壓式的教育可能在死記硬背, 反複練習的認知技能方面有短暫的優勢,但不能 持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侅克曼 (James Heckman)博士研究兒童早教方法和學生 長遠社會成功之間的關系。他早年讓一批學齡前 兒童分組接受兩種不同的高質量的早教,一組注 重認知能力的教育, 也就是智力教育, 培養孩 子學習的能力; 一組注重性格、性情教育,包 括培養好奇心、自我控制力、自信心和毅力等。 他發現認知能力的教育讓孩子的IQ分數有暫時 優勢,但這個優勢到了三年級就沒有了。但是性 格、性情教育的優勢卻伴隨這些孩子一直到中 年。他們更容易拿到學位,更容易找到工作,掙 的錢更多。 第二、強壓式教養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精神傷 害。德州大學副教授Su Yeong Kim博士追蹤了 300個美國的華裔家庭10年教育軌跡,發現虎媽 狼爸的孩子比貓媽貓爸(輕鬆支持型)的孩子普遍 取得較低的考試成績,經歷了更大的心理失調, 與家人更加疏遠。紐約城市大學Amy Shin和Xie Yue做的另外一個大型研究,對比白人和亞裔孩 子的考試成績,發現亞裔孩子成績好並不是認 知能力上的優勢,而是亞裔家庭更能有效利用社
作者簡介:李國 芳博士,加拿大不 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教育學院正教授, 加拿大首席科學 家,三個孩子的媽 媽。曾任美國密西 根州立大學教師教 育系正教授。本文 摘自李國芳和仲麗 娟的新書「玩比學 重要」。
區資源,投入教育。和Kim的研究一樣,她們發 現亞裔孩子普遍自信程度低,心理調節能力低, 與家人關係比較緊張,承擔巨大的學習壓力。最 近加州幾名高中生因壓力太大而自殺,就是這些 原因造成的。 我們不否認開發智力的重要性,但我們提倡的 是「做孩子的好玩伴」。在玩中教育孩子,培養 孩子有益終生的幸福觀、性格及學習方法。這 不是簡單地陪著孩子玩,而是積極參與、不斷發 現、創新的過程。父母自然扮演本身的角色不 夠,還需要找回自己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 看世界。「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塔夫(Paul Tough)在他的「兒童如何成功」(How Children Succeed)一書中指出,一個孩子將來能否成功, 關鍵不在於出生後的頭幾年能灌輸多少知識,而 是看能否發展長遠影響的性格,包括自我控制、 毅力、好奇心、認真專注和自信。有了這些品 質,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督,自己也會學習、探 究,走向成功。 只有成功沒有幸福,人生也不完美。加州大 學柏克萊分校的情感研究專家卡特(Christine Carter)博士在她的暢銷書「養育幸福」(Raising Happiness)中指出,幸福的人在生活中、事業上 更成功、健康、長壽,因為此正能量不僅有助開 拓思維、廣納資源,且能增強在逆境中的適應 力、反彈力。卡特認為這些幸福的品質包括感 恩、寬容、樂觀、自信、有愛心、同情心、快樂 和知足。與成功的品質一樣,幸福的品質也是可 以教的,而且必須從小開始。這些品質就像肌 肉,越用越強壯。性格、品質的培養不需要特定 課程,只需要父母融入生活以及孩子的遊戲,在 不知不覺中進行。 早教到底教什麼?怎麼玩?在孩子0至5歲之 間,我們主張在六個方面進行教育。
一、培養健康安全的意識和習慣 培養孩子對運動的情感不是喊口號,父母需以 身作則,同時尋找和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應 帶孩子多享受戶外的日光風雨,選擇合適的鍛鍊 方式。比如在雙胞胎兒子三四個月時,我們用綁 嬰兒的帶子(baby wrap)一人前面綁一個孩子,一 起去外面散步;在五六個月可以坐起來時,把他 們放在嬰兒推車裡,讓他們看到花草、小動物。
九十個月後,我們買了幫助他們走路和騎車的恐 龍車。會走會跑之後,帶他們踢足球、打玩具棒 球、騎自行車、游泳。 將家務和體育結合,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 能力和家庭和諧意識。我們住在密西根州。秋天 掃葉子時,孩子們都要幫忙,既可以玩得盡興, 有成就感,又能呼吸新鮮空氣。密西根的冬天很 長,每次下雪後,兩歲多的兒子會要求和爸爸 一起鏟雪。鏟雪時孩子可以堆雪人,也可以拉雪 橇,不過一定要注意保暖。
二、培養自主獨立的精神 給孩子經歷錯誤,及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從 孩子出生後兩個月,我們不僅訓練他們單獨睡 覺,而且訓練他們按時吃奶、睡整覺。一兩歲 後,我們訓練孩子專注吃飯、培養孩子選擇健 康的飲食,幫助父母收拾餐桌,自己學穿衣脫 衣,在廚房幫忙。為了方便孩子記住自己要做的 事,每天洗澡前要念朗朗上口的「teeth,tinkle, tub」(刷牙、尿尿、洗澡)。 我們的孩子能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有一次,我 和先生都生病了,雙胞胎兒子自己到廚房做早 餐,然後放在托盤上送到我們的臥室,令我們很 驚訝,也很感動。出遊時,我們商量誰做導遊, 兩個兒子爭當導遊。因為導遊要看地圖,要問 路,責任在身,他們走四、五個小時都不要抱。
三、培養情緒管理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情感需求,父母最 重要的責任就是滿足他們,讓他們感到安全,有 歸屬感。小孩子的哭鬧往往是自身的情感沒有得 到滿足。家長要細心觀察,找到哭鬧發脾氣的原 因。我們的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在學校亂丟東 西發脾氣,老師說從沒見他們這樣反常。老師問 最近家裡有什麼變化?我想起最近出差了幾天。 猛然回想上次出差, 他們也是這樣的反應。原 來,孩子們產生了不安全感,但不知道怎麼表 達,就丟東西,引起注意。我們用一對一的「特 殊時間」,他們感覺父母的重視,慢慢就好了。 孩子因爭搶東西而大哭也是常見的事。此時我 不發火,而是問:「哭能解決問題嗎?」他們知 道不能,我又分別問他們為什麼要搶,然後根據 孩子們的理由,啟發他們交換玩具。他們學到交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93
E1552F
94
教育特刊 2015
換就是分享的道理。後來,我還教他們輪流玩、 有禮貌地請求,以此解決紛爭。 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比如虎媽和貓 爸式的個性就會產生矛盾,需要經常互相溝通管 教問題。下班後回到家,有時受工作影響,跟孩 子玩的時候就會情緒化。這就需要父母互相幫 助,調節情緒。
四、培養社交的基本知識和技巧 我們主張不要把孩子約束在家,應滿足並促使 其盡早社會化,在不斷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社 交能力。在走出家門之前,要進行社交啟蒙教 育,讓孩子懂得必要的禮儀,學會尊重、關愛他 人,有團隊意識;在外面的世界,孩子在父母的 幫助和啟發下自主實踐社會化進程。 我們雖然很忙,但還是盡量參加朋友們的家庭 聚會、社區活動,讓孩子有機會與其他小朋友一 起玩。我們也嘗試著結交一些有小孩子的新朋 友。孩子過生日,我也會請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到 家裡或外面去慶祝。同樣的,我們也會去參加其 他小朋友的生日派對。 我們家培養給予的意識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 起。比如,有一次夏天出去度假,回來的路上到 果園摘了很多桃子。回來後,我說:「摘了這麽 多,怎麽辦呢?送些給鄰居吧!」孩子們很興 奮,在我們的幫助下挑了兩袋桃子,自告奮勇地 給鄰居送去。還有一次,我們買了一個大蛋糕, 吃不完,他們說可以給阿姨送去,於是我讓他們 給鄰居送蛋糕。我們也鼓勵孩子在家長在場的情 況下與陌生人交流,獲得間接經驗。比如,聽其 他小朋友的爸爸講故事,與受了傷的小夥子交 流,知道他受傷的原因,了解運動中的安全知 識。
教育研究 犯殺死了他的叔叔。我問孩子們:「他為什麼沒 有去抓賊?」故事結束的時候,帕克決定聽叔叔 的話「有能力,就有責任。」我問他們:「是什 麼樣的責任呢?」通過這樣的方法,提高了孩子 理解故事的能力。
六、激發好奇心培養科學素養 孩子在玩耍中總會產生好奇,父母順應這種好 奇心,能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當孩子們問我牛 奶從哪裡來,我們回答的是「從乳牛身上擠出來 的」。他們又繼續問,怎麼擠的呢?我們通過網 絡視頻,了解到舊式的和現代的擠奶方式。孩子 們非常感興趣。後來有機會帶他們參觀乳牛場, 實地看牛奶和奶酪是怎麼來的,了解綠色乳牛場 的概念和養牛、產牛奶的過程。 結合書本與實際生活也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如 利用洗水果、擺刀叉、爬樓梯的機會學習數數;
鼓勵孩子們製作靈藥湯劑、打理菜園,發展他們 的想象力。也可把幼兒園的科學知識延伸到家 裡。孩子們學了太空主題,其中有太陽系的星 球,我們先用家裡關於星球的折疊卡式大書,讓 他們找太陽、月亮、地球等圖片,並讀出星球的 名字。然後,我們表演「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 繞著地球轉」的遊戲。我們又到外面,用南瓜擺 成太陽系。一邊擺,爸爸一邊還用粉筆畫上軌 道,寫上星球的名字,讓孩子們每人當一個星 球,在自己的軌道裡轉。我們還畫出每一個星 球,編了一些順口溜。星球知識本來很難記,但 在玩樂中,孩子們輕鬆學會了。 總之,做孩子的好玩伴,是有趣味、有創意地 在「玩」中早教。玩是家長有目的、有策略的教 育手段。玩是表象,學才是內涵;爸爸媽媽有意 識地認識和改善自己的教養方式,快樂輕鬆地早 教。 ▪
五、培養雙語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是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父母 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培養的母語興趣和習慣,同 時兼顧外語學習。語言學習要與日常生活相結 合,家長要充分利用身邊的環境。比如,超市、 汽車、路邊標牌等,不能硬灌,而要觀察孩子的 興趣,在培養興趣的時候培養雙語學習,會更有 效果。我家孩子喜歡狼,我們就給他們讀「小紅 帽」等故事。我們還創造遊戲學語言。在家裡演 戲是常見方法。孩子們對灰姑娘感興趣,我們就 讀了中英文版的灰姑娘的故事,又讓他們在網站 上看了部分英文視頻。還用「灰姑娘迷你影院」 的書給他們講灰姑娘的故事。這個劇院式的書裡 有人物卡片和舞會的場景。 在閱讀中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很重要。孩子 們聽了「岳飛傳」、「三國演義」,以為將軍一 定是男的。我就給他們讀「花木蘭」、「楊門女 將」。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他們覺得她很 可憐,我問:「如果你們是小女孩,你會怎麼 做?」 當然,閱讀不等於認字,理解能力比識字能力 更重要。我們在讀書時常停下來給孩子一些思 考性的問題。比如,「蜘蛛俠」中,帕克(Peter Parker)為了賺錢,讓罪犯逃走了,後來這個罪
認知能力的教育讓孩子的IQ分數有暫時優勢,但性格、性情教育的優勢卻伴隨孩子終身。
(Getty Images)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95
最熟悉的老朋友
亞洲集團 籌 備 中 即將再次與您見面
E1535F
96
教育特刊 2015
教育研究
中美教育方式 能否培養創意? ■余創豪
美國人反對怪獸家長
「國際學生評估計畫」(PISA) 和「國際數學與科學研究趨勢」 (TIMSS)是目前對中學生學業水平 最權威的國際評試,在這兩項測試 中,亞洲國家或地區於數學、科 學、閱讀三方面都躋身前十名。亞 洲人在美國學校出類拔萃,也廣被 大學名校錄取。但常見的質疑是: 如果亞洲人讀書那麼棒,為什麼少 有偉大的創新者和發明家?相反, 儘管美國學生考試成績不佳,但美 國教育體制似乎有培養創造力秘 方。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嘗試總結 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成果,供讀 者參考尋找答案。但這只是一篇短 文,不可能詳細討論細節和個案, 讀者總會找到一些例外情況,筆者 無意一概而論。
招收對象: 十至十八歲 具備樂器學習經驗
甄試內容: 兩個八度音階 自選曲一首 視奏
特殊樂器獎學金: 中提琴、低音提琴 法國號、長號、低音管
許多人舉出不同因素解釋亞裔的 學業成績,例如重視教育的價值,父 母以紀律管教孩子等,這種心態在 華裔美籍教授蔡美兒的「虎媽戰歌」 中充分體現。有趣的是,這本書在美 國激起了很多迴響和爭議,但香港的 朋友告訴我,沒有香港人討論關於 蔡美兒的育兒方法,因為香港人已經 習慣了做「怪獸家長」。 許多美國人都反對亞洲家長和教 師的「地獄式訓練」,並表示PISA 與TIMSS這些考試成績令人忽略 了一個重點:美國教育促進學生發 揮改變世界的創造力,地獄式訓練 只有助考試得高分。美國教育家拉 維奇(Diane Ravitch)說,當蘇聯在 1957年發射了全球第一顆人造衛 星,美國的回應方法並非是去提高
學生的測試成績。她認為那些國際 評試出了問題,因為美國能夠持續 地培養出最偉大的思想家、領袖、 創新者,且美國人創建了全世界最 大的經濟體。基於同樣道理,CNN 評論員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 說,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學 生從未在國際數學和科學測驗中名 列前芧,但這不要緊,因為美國持 續在科技上領先,他認為美國的博 雅教育體系推動了學生的創造力。
沒有單一因素能培養創意 乍看之下,這些理由有很強的說 服力,20至21世紀中最重要的技 術突破和新思路都是源於美國,如 飛機、電力、真空管、微處理器、 激光、互聯網、流水作業、電子商 務、社交網站等。但許多美國的創 新者其實都反叛美國的教育體制,
余創豪 如微軟創辦人蓋茨,蘋果創辦人 喬布斯(Steve Jobs)、沃茲尼亞克 (Steve Wozniak),臉書創辦人扎克 伯格(Mark Zuckerberg)等。 到底美國教育和美國人的創意之 間有什麼關聯?教育學家和心理學
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 YOUTH ORCHESTRA, CYCNY
2015-16 新團員甄試 時間:九月十九曰 (周六)下午12-3:30 或電話預約 甄試地點: 158初中,46-35 Oceania St., Bayside, NY 11361 (Q12, Q13, Q27, Q31巴士直達)
經錄取入團排練,將參加以下大型音樂會演出以及社區服務慈善表演等。 聖誕音樂會 2015年12月20日(周四)下午4時假貝賽區卡多索高中(Cardozo High School)舉行 林肯中心年度音樂會 2016年5月21日(周六)晚上8時假愛麗斯•特莉廳(Alice Tully Hall)舉行
招考團員 彈奏樂器 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低音提琴(Bass) 長笛(Flute) 雙簧管(Oboe) 豎笛(Clarinet) 低音管(Bassoon) 法國號(Horn) 小號(Trumpet) 長號(Trombone) 低音號(Tuba) 打擊樂器(Percussion)
E1547H
洽詢:917-912-8288 方秀蓉 或347-306-2511 張俊生 電郵: YouthOrch8@aol.com 網站: www.YouthOrchestra.com
教育研究 家為此爭論不休。早在1950年吉爾 福特(J. P. Guilford)在美國心理協 會已經就此問題發表了一次演說, 他提出這些問題: 為什麼美國學校 不能培育出更多創新者?為什麼教 育和創意之間沒有明顯的關係?今 天,我們仍然對如何「教導」創意 所知甚少。「創造性學習中心」的 主持人查芬格(Donald Treffinger) 發現至少有上百個創意的定義和評 核創意的方法,目前研究人員認為 沒有單一因素能夠造就創意。 美國 學校不一定有利於發散性思維 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創意定義是 「發散性思維」(Divergent thinking),意思是探索多種可能方案, 不要執著於一種方法。然而,美國 學校並不一定有利於培植發散性 思維,認知心理學之父奈瑟(Ulric Neisser)批評說,許多美國學校教 學生使用單一的方法來獲取標準答 案,老師常給學生所有解決問題的 資料,但現實世界並非如此。這種 教學法當然不會促進創造性思維。 根據耶魯大學研究員巴博(Baptiste Barbot)所說,勇於創新的人 需具有鍥而不捨和容忍不明確情況
的靱性。然而,美國教育制度的現 行做法卻是反其道而行,許多教師 和教授都隨便評分A和B,以防止學 生投訴。當學生習慣幾乎不勞而獲 時,他們又怎能有毅力和容忍模糊 狀況的耐性呢?也許我們需要超越 學校的環境去尋找其他解釋。
亞洲難模仿美國多元文化 看來,學校外的文化氛圍更能鼓 勵發散性思維,美國是一個多文化、 多種族的社會,以加州為例,白人只 有不到一半的人口,另一大半包括了 非洲裔、西語裔、美國土著、亞裔。 宗教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許多 伊斯蘭國家,穆斯林人口的比例超過 90%,一些歐洲國家有一個國教或國 家教會,但單以基督新教而論,美國 有大約220個教派。如果創意的基礎 是發散性思維,而孕育發散性思維 的環境是美國的多元文化,而不是其 教育體系,那麼亞洲國家是很難模 仿美國的。 首先,許多亞洲國家或地區都有 高度同質的人口(如台灣、香港、南 韓)。其次,一些亞洲國家不歡迎多 樣化(如日本、新加坡),日本人有很
強的民族主義,他們不想非日本的元 素沖淡自己的純正文化,即使是僑居 巴西的日本人想落葉歸根,本土的日 本人也容納不下他們。跟日本不同, 新加坡政府歡迎外勞和移民,目前人 口約四成非本地人,但政府就像一個 威權的父母,不允許持不同政見者。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心理 學教授溫盧 (Mark Runo)指出,反叛 性格不保證會導致創新,但很多革 新者都反對傳統或建制。
美國人「輸得起」 如果說亞洲不具備某些促進創新 的環境因素,但為什麼在美國多元 文化滋潤下的亞裔學生仍然鮮有大 發明家?查芬格指出,孕育創造力 的條件之一是容許人從錯誤中學 習,這種容忍性在美國創意企業中 十分普遍,在「谷歌如何運作」 這 本 書中,谷 歌 執 行 長 施 密 特( E r i c
教育特刊 2015
97
Schmidt)明確地表示,自己允許員工 大膽嘗試和總結失敗的教訓,2009 年一組谷歌編程人員開發出一種稱 為「谷歌波浪」(Google Wave)的新 電郵系統,結果一年後這產品因為 劣評如潮而被中斷,但施密特說,這 團隊中沒有人被解僱或者被嘲笑, 換句話說,美國人「輸得起」。 現在讓我們返回蔡美兒的虎媽教 育法,儘管亞裔可以從美國的多元文 化中受益,但有時華人的教育方式可 能抑制了孩子的創造力。美國加州大 學柏克萊分校高級研究員卡特博士 (Christine Carter)批評,蔡美兒的完 美主義讓孩子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 新事物。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德 維克(Carol Dweck)的研究也顯示, 當家長不允許孩子犯錯誤時,他們 日後會無法發展出需要克服挑戰的 應變能力,當有朝一日他們失敗跌倒 時,也沒有能力爬起來。 ▪
作者為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及哲學博士,現 任 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心理學系副教授和大學統計顧 問,研究範圍包括心理測量、跨文化教育比較、宗教心理學、量 化分析之哲學基礎,曾發表70多篇學術論文和多本學術著作。
E1548H
98
教育特刊 2015
教育研究
家長的心態 與孩子的成材 ■劉敬輝
為什麼研究人的心態? 人的心態包含兩個基本內容:思維方法和生活 的心理狀態。美國心理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德 維克(Carol Dweck)在她2006年的著作「Mindset」把心態分為成長心態和僵化心態(或稱定型 心態),並列舉許多她曾經的實驗和現實生活中 的實例。定型心態是以人的天生智力作為評價標 準,而成長心態是以從失敗中努力學習為導向。 遺憾的是,德維克書中並沒有指出成長的心態是 如何產生。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不用任何算命先生,自己 出生年加上100基本上是一生的壽命,比如1983 年出生的人用1983+100=2083,他的生活就會在 1983至2083年之間變化。積極心態是依據現實中 的變化,通過獨立思考做出自己的評價,對周圍 的個人生活圈、社會生活圈、世界的生活圈有及 時更新的了解,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心態建立 在一種大的前瞻性戰略之上,即看到事情發展的 全局,而不是限於局部對個別小問題過不去。 人類的心態,深受自身的知識結構、生活閱歷 和家庭教育影響。心態可以說是「一組心裡的想 法」(A set of mind) ,因而 Mindset 這個詞十分 形象。台灣和大陸把Mindset 翻譯成思維、心態 和定向心理學,都曾介紹和翻譯過德維克的書 籍和思想。但是她的學說影響面還不是很廣泛。 翻譯作品中所列舉實例,離中國人的生活環境和 學生的教育環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市面上不 乏勵誌書籍並打出諸如「振作起來」、「放鬆自 己」的口號,其實都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結 合實例並進行分析的教育文章亟待推出。
不要說學習成績差的孩子笨 從第一份有成績的試卷開始,就有了測量,從 小學到高中,一個人不知被測量多少次。考試成 績被授課教師視為等同人的智力水平,考試成績 的好壞成了衡量人智力的工具。最可怕的是老師 是這樣認為的,家長是這樣認為的,周邊同學也 是這樣認為的。一次考試的結果就是一次測量的 結果,終身保留著被測量的結果。已經被周遭的 老師,同學和家長定位成一個 「四科不及格的 學生」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獲得學習的動力,並 改變自己。 Alfred Binet,智商測試(IQ Test)的發明人認 為,人的智商是可以隨著學習而改變。當然不能 否認遺傳因素的作祟,但智商測驗不能保證「人 生下來聰明就一直聰明」。 30年前的美國,進 入幼兒園也有分班考試,考試結果是進入菁英
班和普通班,也有的名字叫快班和慢班。 美國 人稱那些進入菁英班的孩子為「鷹」(Eagles)。 華裔家長的心中容易走兩個極端,不是你是 天才就是「你真笨」。 後者是從考試的試卷裡 來的。 家長會中,父母們拿著孩子的試卷說: 「你的真聰明。 你家孩子肯定是上大學的料。 我家的孩子完了,成績上不去,不聰明。」據德 維克教授的研究,在一個聰明的標簽下,「聰 明」的孩子,反而不敢去嘗試和迎接新的挑戰, 因為恐懼失敗,失敗了以後就失去了「聰明」的 標簽。學習好的孩子欺負學習差的學生,他們很 清楚學習差的孩子的境況。
厭學心態 其實最可憐的是進入精英班的中國菁英們,面 臨更大的壓力,高考後撕碎所有的試卷,懷著對 學習的厭倦進入大學。可想而知這些學生的四年 大學生活是怎樣伴隨「厭學心態」度過的。而美 國的大學正是美國人用功讀書的階段。 馮建國是1990年代到美國求學的的第一代留學 生。他當年的理想是上美國頂尖的常春藤大學, 而且他被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可惜沒有足 夠的獎學金資助,他不得不放棄,轉上一所還不 錯的公立大學,但是沒有上常春藤名校成了他終 身的遺憾。 博士畢業後到美國的企業工作,他 把未實現的夙願都都寄托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從 小兒子上天才班(Gift Talent Class) 。他的儲蓄 足夠應付兒子的學費,而且兒子在英語環境中長 大,英語能力比他當年好很多。 他的一大愛好 就是在華人聚會的時候誇讚自己兒子聰明智慧, 尤其是兒子申請大學前後,逢人就誇兒子申請的 都是常春藤的名校,是上哈佛或耶魯的料。 可惜兒子沒有被任何一所常春藤的名校錄取。 馮建國心情不好,對兒子從怨憤到冷淡。兒子每 次從大學放暑假回家後總是聽到爸爸說:「完 了,心血白費了!」「紐約時報」曾載文指出, 「失敗」導致了重複強調自己的失敗經歷,導致 孩子為自己貼上「完了、沒希望、翻不了身」的 標簽。每年4月份,是美國的中學生收到錄取信 的日子。 總有一批孩子被打上「被名校拒絕」 的標簽。沒考上藤學的孩子讓家人在朋友和親戚 面前抬不起頭,難道18、9歲的人生就因為一封 錄取信,永世不能翻身了嗎?在這樣的壓力下, 馮建國兒子逐漸放棄學習。認為自己讓父親丟 臉,就是從目前的學校畢業,也沒有用。
天才教育 家長要發現和認同孩子的天份和特殊的能力。 在美國很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天才能力夏令營 去培養,例如印第安納州普度大學的The Gifted
劉敬輝 Education Resource Institute (GERI)。依據孩子 的特長分為不同的班,最重要的一點是遵守紀律 和別人相處。這是為什麽美國的一些家長和大學 沒有採取「少年班」,而是注重自己孩子能力的 發揮,同時注重孩子和別人的相處和生活能力。 我個人認同這種暑期的能力班。 再聰明的天才 也需要生活和工作這些最基本的技能,而不是頂 著聰明,天才的標簽,讓自己高高在上,這對孩 子的成長和心理發展都是一種戕害。如何用自己 的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才是成材的標準。
作者為普度大學教育學博士,加州 州立大學富爾頓分校副教授、中國研 究部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兼 職教授,曾任印第安納州教育廳的課 程設計顧問、加州的中小學教師和家 長教育工作坊講師、2014年受邀擔任 中國教育部學生職業規劃調研的教育 專家顧問,並為北京教育廳所選拔的 優秀出國進修中小學校長授課。
教育特刊 2015
99
E1557F
廣告
100 教育特刊 2015 ■金世芸 回想30年來在紐約市教育局工 作的經歷,我不禁思緒萬千。從我 面對這座錯綜複雜,充滿各族裔新 老移民城市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識 到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將肩負起教 書又育人的重任。我將從幾方面簡 單與新移民家長、學生分享我的經 驗。
教育研究
公校30年點滴心得
鼓勵新移民學生 過語言難關 我來紐約之前在中國教過幾年大 學英語課,沒料到在紐約高中教 ESL遇到了新的挑戰。不少新移民 高中生不只是英文程度參差不齊, 有的26個字母都沒學過,有些連 自己的母語都只停留在小學的程 度。看到很多學生渴望學習英文的 熱情,我下定決心要幫學生們首先 過語言難關。從紐約市立大學獲得 第一個碩士也給了我更多ESL教學 的啓發。我教授學生們在聽、說、 讀、寫四方面下功夫的同時,也用 結合實際生活和循序漸進的教學方 式活躍課堂氣氛。 我常教導新移民學生快速進步的 方法:除了在課堂上專心聽、積極 參與;還要每天看及聽英語新聞, 不要沈迷於中文電視連續劇;到學 校或社區圖書館借比自己程度高一 些的英文讀物,最好是中英對照 的;多與老師和說英語的同學交 談、交朋友,不要只在說中文的環 境活動,如:打工、購物等。記得 有位在我最初級英文班的田姓女學 生天天到我這兒補課,最後被皇后 學院錄取。
加強心理輔導提供 全面發展機會 為了幫助學生們克服生活和精神 上的困擾,我在紐約大學修了心理 學拿了第二個碩士,並被指派為雙 語輔導老師。當時有一個問題引起 校方關注:來自不同族裔和文化背 景的學生如何和平共處、團結友 愛。記得當時一些新移民學生因語 言不通,穿戴與生活習慣與眾不 同,受到個別學生的奚落,針對學 生間的摩擦與矛盾和因此產生的心 理障礙,我同其他老師開始做大量 的心理輔導,調解和教育工作。 在蘇域柏高中的14年,我參與組 織中國之夜的活動,並建立多元文
金世芸(中)服務教育界30年於今年退休。
化同學會,開展多項活動,包括課 外補習、拼字、繪畫比賽,各族裔 飲食交流和表演、同學間互教英語 和數學。我們特別選了一位非裔女 學生做會長,一位華裔學生做副會 長。有兩年的中國之夜由這位非裔 女學生向全校廣播宣傳中國之夜的 演出。後來各族裔同學之間互幫互 學、互相尊重,更安心讀書學習。 我在聖約翰大學拿了第三個碩士 學位後,1999年被指派為新城高 中行政副校長,負責全校學生的事 務。從入學到批准畢業,從安排學 生課程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我校的 心理輔導辦公室是由十幾位心理輔 導老師和社工組成。由於多年做 這方面的工作,我認為每一位學生 和家長應了解心理輔導工作的重要 性,並且經常與心理輔導老師保持 聯系。尤其是新移民學生和家長需 知道心理輔導老師職責: 1、指導 學生選課做高中畢業的規劃,鼓勵 學生發揮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提高 學習成績;2、指導學生做上大學和 選擇職業的準備;3、幫助學生面對 和處理家庭和個人生活中的問題; 4、幫助學生處理與其他同學以及老 師的關係;5、 鼓勵學生參與學校 各類文娛體育活動和社區服務。 我校華裔人數僅10至12%,但每 年畢業班的前20名中一半左右是華 裔新移民,畢業率亦為全校第一, 並多次在畢業班中奪冠。有一年陳 姓女學生獲全額獎學金上了哥倫比 亞大學,還有一年胡姓男學生被麻 省理工學院錄取。每年畢業班的頒
(本報檔案照)
獎大會,華生也表現突出。 不少華裔學生克服了語言障礙, 選修工程科技課程發揮了他們的特 長。令人驕傲的是我校在紐約市高 中機器人比賽每年都名列前茅, 2012年並獲全市冠軍,勝過所有明 星高中。可喜的是該年隊長是一位 華裔新移民學生,23名隊員中有5 名是華裔。在修微積分、化學和物 理等高難課的學生中,華生占80至 90%。由於移民學生有雙語特長, 數理化成績優秀,不少同學被鼓勵 做雙語老師,最近幾年就有兩名畢 業生返校實習當數學老師。 我們鼓勵學生互助互學,許多人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學習進步 並通過州考。華裔學生不但在「一 幫一」(Peer Mentoring and Peer Tutoring) 活動中打前鋒,還是學校 Key Club的主力,節日到艾姆赫斯 特醫院給病人送花籃,為天災和有 困難的同學募捐等。 這16年我們組織了多場大型多元 文化演出。華裔學生為宣傳中華文 化積極參與,學 生們優美的舞 蹈和悠揚的歌 唱節目總是最 受歡迎的。演出 晚會不僅是才 能的展現,也促 進團結和友誼、 鍛練領導、組織 能力和責任感, 更增強了他們 的自信心。
助新移民學生迎接 更多的挑戰 在華裔學生無數成功故事的背 後,也有很多辛酸。有的學生因為 來美國時年紀大,英文基礎差,加 上家庭經濟因素需要打工,因此常 缺課、學習跟不上。也有人父母離 異、單親或父母不在身邊,因此缺 少父母的關愛。有人受到校外不良 行為的影響,如吸毒,幫派等。但後 者近幾年在華裔學生中已少見。光 在去年我們就遇到兩位學生幾乎輟 學,經過多次的家庭會議,頻繁地 與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終於順利畢 業,為自己及家長帶來了喜悅、希 望和人生道路上戰勝困難的勇氣。 心理輔導部門常用的措施為:1、 關心學生各方面情況,反覆談話鼓 勵;2、開家庭會議;3、安排補 課、家訪;4、結合校外心理輔導; 5、推薦讀Transfer School。此類 學校是專為年齡大、積累學分少的 學生所開。為華裔學生開的主要在 曼哈頓,如曼哈頓綜合日夜高中 、 下東城高中。還有GED課程及考 試。不過GED的課程都用英文或西 班牙文教授,考試目前也只有西語 翻譯。不少新移民學生由於畢業時 平均分不高,選讀兩年制的社區學 院。這並不妨礙他們成功,兩年後 一樣可以上四年制的大學甚至常春 藤名校。 我在這裏特別給華裔學生和家長 提點建議:學生與家長要經常溝 通、鼓勵,一起學英文並參加校內 外的活動。雙語心理輔導和任課老 師在幫助學生和家長與學校溝通方 面有重要作用,應多與老師聯繫。 若學校缺少雙語人員,可聯繫家長 聯絡員或打311電話,尋求翻譯服 務。希望華裔家長踴躍出席每月家 長會,尤其是高中家長。 我欣喜地看到許多學生克服了學 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成為醫生、律 師、會計、金融界專業人士,實 現了美國夢。在我結束這一階段 的教育工作之時,祝願華裔學生 一切順利。 ▪
作者為紐約新城高中副校 長、美東中英雙語教師學會會 長,服務教育界30年於今年退 休,曾獲市議會傑出市民、皇 后區長、州參議員傑出社區貢 獻等榮譽。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101
一對一 游泳培訓 •執照資深游泳教練,特殊漸近式的教法,幫助克服個人對水的不同恐懼。 •一對一的教學,手把手的引導,隨時調教學生的游泳學習。 •招收成人及兒童,按學員時間靈活上課。 •教學過程中,不離學生的身邊,保證學員安全。 •八歲以上包教包會 •健身、減肥、塑身的最佳運動選擇 在這競爭的時代,游泳已成為一個現 代生活必要的技能。 現在正是家長和學童學習游泳及訓練 專業技巧或是愛美減肥塑身的最佳時 刻,歡迎加入健康生活的行例。
元教練: (917)326-9813 微信: 19173269813 上課地點: 法拉盛大學點 Recreation Center 131-40 Fowler Ave Flushing (需提前與教練預約)
E1562H
102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索引
2015年教育特刊廣告索引 曼哈頓綜合日夜高中
◆補習班 大華補習班
目錄旁
成龍補習班 3,7,9,11,13,17,19,21,37,51,封底裡 布碌崙/法拉盛中文學校
25
北大方補習學校
45
Integrated Educational Services(ies) 拔萃教育學院 長春藤補習學校 傑出補習班 華英學院 偉博教育中心 亞洲育才
28, 29 41 43 中跨2, 3
封底
長島商學院
35
聖麥可學校
49
優質教育
55
紐約中醫學院
59
寰宇中文學校
63
杜魯大學
89
◆才藝班 45
中跨4
雅音音樂學校
51
53
龍星音樂學院
79
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
96
雅文教育中心
73
伯大尼畫室
57
領航學術補習中心
77
皇后畫院
59
大鴻英文學校 長島補習學校
85 91
莎倫畫院
81
紐約國際乒乓中心
83
海龍體育會
◆學校
崔健醫學博士
65
王向誼綜合牙醫診所
63
胡林齒列矯正中心
75
哥大齒列矯正
75
梁春雲齒列矯正專科醫師
85
57
一對一游泳培訓
101
Ifu教育顧問中心
41
毛振芳財務顧問
69
美國教育專家
71
大同會留學服務中心
83
美國海外留學生交流與服務中心
93
黃金假期
79
小騎兵旅遊
97
I W Group
81
家樂牌雞粉
87
亞洲集團
95
39
Bramson Ort College
47
◆幼兒教育
Brown Academy
67
天皇教育
Manhattan Charter School
61
康華幼兒園
Mary Louis Academy
47
常春藤幼稚園
69
APEX
Vincent Smith School
37
ALOHA
73
無敵英語學習機
33 中跨1
103
◆其他
ASA大學
一步一腳印 光輝恆久遠
封面裡
陳勝腸胃鏡中心
明星牙科
雅歌琴行
71
◆健康醫療
Rallye Auto Group 名駒汽車
99 104 91 101
40 世界華人光輝 世界日報創刊4 0 年 隆重鉅獻
迎接世界日報創刊40年,世報特別動員北美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溫哥華與多倫多五社,三十餘位記 者投入,主動邀訪40位北美華人楷模,與您共同見證北美華人光輝的一頁。駱家輝、趙小蘭、何大一、 郎朗、陳士駿、程守宗...他們的故事,改變主流對亞裔的看法;他們的奮鬥,影響華人的世界觀。智慧 語錄,解讀華人成功方程式;追尋典範,「40世界華人光輝」專書更是華人家庭身教、言教最佳範本。
為酬謝世界日報訂戶,現凡訂世界日報一年($200), 再加郵費$5,即贈價值$40的「40世界華人光輝」一本。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9月30日止 (限前100名訂戶,新訂戶及續訂戶均可參加)
免費查詢專線:888-872-8889 紐約總社 Tel: 718-746-8889 分機6338
新賓辦事處 732-632-8890 費城服務處 856-313-0258
訂戶號碼:
地址:
聯絡電話:
訂報一年,送價值$40的 「40世界華人光輝」一本 (訂費$200,自付郵費$5,共計$205)
佛羅里達辦事處 407-574-8928 亞特蘭大辦事處 770-451-4509
1. 您將會在成功訂報後的4-6週內收到訂報禮品 2. 支票郵寄地址:141-07 20th Ave, Whitestone, NY 11357 支票抬頭:World Journal 3. 本活動解釋權歸世界日報所有。
華盛頓辦事處 301-309-1007 波士頓辦事處 617-542-1230
密西根辦事處 248-981-3625 芝加哥辦事處 312-842-8080
H5667
定價 每本$40元
姓名: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103
植牙 兒童牙科 假牙 根管治療
明星牙科 法拉盛: 39-16 Prince Street, Unit M52 Flushing, NY 11354 (法拉盛王子街One Fulton Square)
★2015年9月開始為社區服務★ 布碌崙: 837 58th ST, Brooklyn, NY, 11220 (6樓和地室) (八大道/58街)
電
話:
718-686-9888;718-686-9898
(國、台、粵、福州和英語)
讓您展現最佳的儀表和笑容 隱形矯正 美容牙科 發炎敏感 牙周手術
拔牙修骨 假牙修補 急診止痛 根管治療
Mitchell Yeh, DDS 波士頓大學牙醫博士 紐約聖保納醫院醫師
簡世杰 牙醫博士
植家專家 最先進的醫術 一般牙科 兒童保健 急速漂白 牙套牙橋
葉明琦 牙醫博士
拔智慧齒 牙肉出血 全瓷牙套 各式洗牙
全方位專業齒科治療 最新設備和儀器 最完善專業的服務 接受大部份保險:Medicaid, Fidelis, Health First, Health Plex, Centercare, Aetna,Blue Corss/Blue Shield, Metlife, Delta, Cigna,Guardian, Metroplus, Horizon,Wellcare,United, Affinity, HIP, Health Plus, Home First and more及政府白卡、飛達利、中央保健、 家健、藍十字、聯合保險、賭場保險、大都會、第一保健等。
Alan Chien, DDS 哥倫比亞大學牙醫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醫院醫師
葉一荷 兒童齒科專科醫生 Lily Y Ye, DDS MSc 南加大牙醫博士
許皓偉 牙醫博士
Howard Hsu, DDS 紐約大學牙醫博士
呂俊毅 牙醫博士
Charles Lu, DDS 紐約大學牙醫博士
尹蔓恩 牙醫博士
Rowena Wan, DDS 紐約大學牙醫博士 E1556F
104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名 駒 汽 車 INTEGRITY AUTO GROUP 七天服務,到府接送看車
中文服務專線:718-680-2535 地址: 6217 8th AVE, Bsmt, Brooklyn, NY 11220
AUTO SALES & LEASES
精選各廠名車 • 最好的價格 • 優質的服務 資深華裔銷售團隊 讓您買的安心 行的放心
E1558F
教育特刊 2015
E1564F
廣告
教育特刊 2015
廣告
曼哈頓綜合日夜高中 Manhattan Comprehensive Night & Day High School SERVING STUDENTS AROUND THE CLOCK
現正招生 切勿錯過 26 年經驗•全天課堂•十大特色 1. 正規(高中會考)文憑而不是高中 同等學歷(GED) 2. 連續三年在紐約學校評估中獲A 3. 經驗豐富的以英文為第二語言 課程(ESL) 4. 提供英文、歷史、微積分、 中文等大學預修課程 5. 大學升學準備和諮詢
6. 所有課程均提供免費課後輔導 7. 各種有薪實習機會 8. 康奈爾大學和庫柏聯盟學院的 暑期課程 9. 量身訂製的輔導計畫以及醫療、 法律、就業和住房協助 10. 合格學生享有免費校餐和交通
● 全美第一所提供正規高中文憑的日夜高中 ● 日夜兩班的靈活課程 ● 高三畢業比例超過80% ● 60%以上的畢業生進入大學深造 ● 招收17-21歲的超齡新移民學生 ● 位於環境安全,交通方便的曼哈頓聯合廣場(N、R、Q、L、4、5、6 車均可到達)
報名或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登入: WWW.MCNDHS.COM 或致電招生部萬女士:212-353-2010,分機106,請留言
Manhattan Comprehensive Night & Day High School 240 Second Ave., New York, NY 10003 E1528F